《丑陋的中国人》大家看了么,觉得好看么?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夜寐太行 发表

距离第一次看它已经十二年了。

彼时我还小,饱受鸡汤河殇,将之奉若圭臬;今日俺三观已成,往事不堪回首。

鲁迅先生像是严父,是良师,毫不留情的拆穿之后,是鼓舞你向前;柏杨则是隔壁泼妇,没有缺点创造缺点也要骂,做他邻居就是你的原罪。
鲁迅、柏杨是一类人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Me6cl 发表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情,你们不要跟风去批,也不要跟风去挺。没有意义的。

对于饱受传统糟粕荼毒、新近接触西方自由风气的那一代人,他们是真需要柏杨。这是一种知病、求药的心思。人都有自救之心,知晓问题了,怎会不求办法呢?于是把柏杨搬上了神台。

到了你们这一代,亲眼看见了西方的缺点,于是反思,于是民族主义抬头,又把柏杨批成臭狗屎,认为他祸国殃民了。

但是你们还有后代,还会有新的文化糟粕产生,所以下一个 “柏杨” 也一定会出现、会受后人追捧。

柏杨这个人,不能苛求他做正规的学术研究。他本身是不曾接受正统教育、不曾学习系统理论的野路子。作为一个识字的平民,他也在寻找答案,并试图尽 “义务”,尽力唤醒身边的人。

如今,他的浅薄见解,你们是看不上了。却不该否定他的事迹。

年轻人要吸烟喝酒,老年人要养生,这是循环,是路数,不能乱了。

平心而论,几十年的摸爬打滚、养字炼句,柏杨的底子与功力,比起知乎的所谓名人,要强得多。譬如其论婚姻、论交友的见解,知乎上大多数名人拍马都赶不上。

你们的一个毛病,就是太自大了。一厢情愿,拿着二十五岁青年的见解,作自身二十岁青年自大的资本。听不进、也不愿听 “三观不正” 的思想,唯恐自己受伤。

太自大了。太娇惯了。

等你们真正读了几本历史、被社会肏了几年,就不会再恨哪个人物、爱哪个人物了。

只剩下同情,感同身受的同情。

知乎用户 董星言​ 发表

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站起来批判,但我们不再需要跪着自虐了 !!!

-——————————————————————————————————————————————-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下《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背后代表的 “国民批判性”、“中国劣根性” 这种思潮产生并且风靡的原因。哪里不对,欢迎各位探讨指正。

我们知道,**任何事件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规律在里面,任何事物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了一大批学者,他们把光辉灿烂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历史,把自己种族,批判的一无是处。他们认为这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原罪。同时,他们把西方的社会、西方人的文化、西方人的历史,说的天花乱坠。胡适在屠杀全世界的西方社会中留学多年,回到中国后,他对中国人民宣扬的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错了,祖先有罪,我们要替祖先忏悔。而他,成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旗帜之一。柏杨说,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酱缸,一个 “发酸发臭” 的酱缸,而中华民族的成员(即柏杨笔下的 “中国人”)则“上上下下,大大小小” 就是生活在这个 “发酸发臭” 的酱缸里的“酱缸蛆”。他成了文人口里的战士,成了中国人的脊梁。

那我想问一下持有这个观点的人,为什么在近代以前,中国是被称为天朝上国?为什么那时候中华民族会认为自己是最文明的、最懂礼仪的、最先进的、最开放的民族呢?为什么那时候国外友人都对中国赞赏有加,伏尔泰的《风俗论》以及马可 · 波罗的《马可 · 波罗游记》中对中国的描述不吝赞美之词呢?为什么那时候是中原人嘲笑其他地域上生活的民族,认为他们是 “南蛮北狄东夷西戎” 是野蛮民族呢?那这个人人文明讲礼貌、内心坚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在近代忽然就成了劣等民族了呢?这种对整个国民性的批判,为什么在近代才开始兴起呢?难道说这些文人口里所谓的 “中国劣根性” 是基因突变出来吗?为什么 “国民性批判” 会在近代开始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近代以来,中国失去了话语权。

如果用马克思的话来形容近代失去了话语权的中国人,那就是 “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

这个话语权是怎么来的?凭什么你说你们是高贵的文明的民族,你们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我们是低劣的野蛮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是愚昧的落后的呢?

是靠辩论得到的吗?是靠逻辑来争取的吗?证明自己是对的,就能得到话语权吗?

**远远不能。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实实在在的力量。**话语权的背后,是政治力量的体现。一个种族的文化是否具有侵略性,是和这个种族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密不可分的。

近代,是中国历史中的一部悲惨史、一部屈辱史。我们先后经历了失败、失败和失败,受尽了屈辱、屈辱和屈辱。这时候,全国上下都蒙逼了,一个问题笼罩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天空上:中华民族怎么了?

是啊,中华民族怎么了?泱泱大国怎么了?为什么从天朝上邦直接被吊打完虐?那帮我们看不起的蛮夷怎么忽然间这么厉害了?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这时候,西方人告诉中国人,这一切是因为你们不行。你们本来就弱,你们骨子里就是下贱的,你们是黄皮瘦猴,是东亚病夫。

他们不仅对我们这么说,他们对非洲部落对美洲原住民都是这么说的。他们的殖民进行到哪里,他们就宣扬到哪里。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们要压制你,奴役你。他们会告诉大家,你们本身就是低等的人, 是劣等的人,是野蛮的人,你们在面对我们的时候只有选择臣服。这套说辞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接受他们作为统治者身份的合法性。不然他们怎么能安心的在文明社会依然大肆贩卖人口、采用奴隶制并且认为人有三六九等之分呢?

而这些话,也在极度不平衡的力量对比中被印在了中国人的脑子里。但是在一开始,西方在征服中国后对中国的歧视文化并没有变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文化。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论述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时候他们并没有完全否认中华文明。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的信心被接连的失败打垮了,他们开始重新寻找失败的原因。最后,他们把这些归结于中国人本身的问题,接受了“中国人确实不行” 这种西方侵略者宣扬的观点。这是一种的悲情,也是一种的悲哀。

摩罗在《国民性批判是否可以终结》一文中写道:

戊戌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性事件,它使得中国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按照现代性价值理念改造中国的愿望遭遇重大心理挫折,他们对于通过迅速的富国强兵举措来抵制西方的屠杀与掠夺也顿时完全绝望。精英群体在文化信心和民族信心崩溃之后,不得不接受了西方殖民者的文化霸权及其对中国的妖魔化描述,不得不从精神文化、民族性格甚至人种层面为中国的失败与绝望寻找原因。以诞生于 1902 年的梁启超《新民说》为标志,中国精英人物逐步认可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于中国国民性的各种批评。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鲁迅则将 “国民性批判” 发展为对 “传统文化” 的全面批判。在这个声势浩大的 “国民性批判” 和“传统文化批判”思潮中,中国现代的知识精英几乎全都声气相投。李大钊、胡适、钱玄同、蔡元培、梁漱溟、林语堂等等,竞相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毫不留情地批评国人的弱点,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大家顺理成章地将 “国民劣根性” 看作中国不能及时实现现代化的最主要障碍。

由于五四新文化被后来的历史奉为主流,“国民劣根性”学说自然也有幸享有主流文化之尊,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为热闹、最为核心的主题之一。我们这几代人都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批判起 “国民性” 来一直觉得理所当然,而且,一直把西方社会和西方人作为我们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最重要的正面资源,看作我们在国民性改造方面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往往谁在批评国民性上表现得最为尖锐,谁就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作家和学者。

从这时开始,柏杨等人就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对中国社会和文化进行了不讲道理的批判,对西方制度及其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本身的一些东西进行刻意主观的歪曲诬陷。他们不会去想,表现在中国人身上的问题是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还是人性本身的问题,他们把人性的弱点当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缺点。这种人,现在依然存在。

这批文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是麻木的缺乏灵魂的民族。错,中国人只是和西方的信仰不一样。我们原来只是没有他们基督教那套信仰,而不是没有信仰。西方文明推广信仰的过程,是血腥无比的过程,他们杀死一些本土宗教的承载者,他们发动军队去攻打不同信仰的民族。这段历史是极端丑陋极端暴力极端黑暗的,但是他们把这段历史描述为走向上帝走向天堂的光明之路。中国的信仰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人认为宗教信仰是可以有多种形态的,不同观点是可以共存的。只要你不妨碍到我,那你随便信什么都是你的事情,甚至只要你悟性足够,你也可以成神成佛成仙,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这批文人说,中国人是奴性媚骨的,是不讲平等的。恰恰相反,中国在历史上始终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在一些西方国家还茹毛饮血时,陈胜吴广就喊出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老百姓就知道哪里有压迫我们就在哪里反抗。被西方文明标榜的希腊的民主制度是什么?是奴隶制度里一种分赃制度,是元老们的民主。西方侵略者所谓的“文明与民主” 飞速发展的近代,恰恰是他们创造最野蛮最大规模的奴隶制度的时代。他们说那些黑人奴隶们本质上就有奴性,还真当人家愿意做奴隶啊!没奴性起义的不都被你们杀了屠了吗?到底谁文明谁野蛮啊!引用评论中

@涂鸿

在评论中描述的:从社会阶层流动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流动性远远超过欧洲,“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 这在 19 世纪之前的欧洲很难想象,科举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平民的晋升空间,然而在欧洲,近千年的历史里,贵族世袭,官职再由贵族世袭,平民极端苦逼,完全没有制度化的上升通道。不多说别的,欧洲还有很多上层还留有那个时代的标志,比如哈布斯堡家族的现在的族长奥托. 冯. 哈布斯堡。而中国在秦代就消除了周代的官位继承制,下到汉代的举孝廉,魏晋的九品中正,隋唐的科举,都保证了平民中的能力者进入高层,这种事实上的平等在古代文明中难能可贵,绝对比空喊口号来的有用。

然而仅仅这是柏杨的错吗?五四以来,我们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打败过西方,从来没有真正的可以和世界霸主平起平坐,中国连连失败的几十年,我们节节败退,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人在那个时代做出的选择,我相信他们是出于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一种责任感。而后读书人读的都是他们的书,学习的是他们的理念,自然柏杨等人也会染上这种失败悲情,进而产生浓重的近乎盲目的自卑感。

**虽然他们的选择有他们道理,但也有他们的历史局限性。**现在看来,对中国劣根性的批判是片面的。换句话说,用现代的眼光看所谓的民族劣根性,跟现在人在网上开 “河南人都是小偷、东北人都好吃懒做、大陆人都是蝗虫” 的地图炮是一样的。在中国发展急需自信的时候,再把这种东西当作瑰宝来看,真就成了别人眼里的 “酱缸蛆” 了。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要否认我们身上存在的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善变、嫉妒、阴险、自私,我只是想说,这些是人类的通病,而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通病,批判这些东西是对的,可因为这些东西而产生了盲目的自卑,是毫无道理的。蒋昌建老师曾经论述过,“**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 可见,本恶的是人性,而不是 “中国人的人性”!

**我们中国人是立体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除了虚伪、懦弱、懒惰、狡猾、贪婪、残忍、淫荡,我们还有勤勉 、智慧、精明、善良、包容、忍耐、知足、坚韧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人性的善与恶在中国人身上都可以看见。我们了解了人类性格的缺陷,我们可以通过道德教化和法律约束来提高自己,提高国民素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塑造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极端否定自己、盲目学习别人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成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那本书糟点之多我就不说了,只说一个事情:

他说中国人的文化是个大酱缸,什么人进去都染出颜色来。

接受采访时他得意的说:酱缸文化这个概念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

我看完立刻想到鲁迅的文章有提过 “染缸” 这个说法,具体文章记不清,但绝对是鲁迅说过的。

看来柏老读的书还是不够多。

那本书最烦的一点就是,一个观点反复写,和小学作文似的 读两篇就读不下去。

把相同内容删光这本书挺多印 20 页,不能再多了。

知乎用户 荒谬 发表

恶魔奶爸有一篇很好的答案,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

在伏尔泰眼中,中国是一个充满了哲人王的国家,人人文明讲礼貌,内心坚韧而有节制,天性善良而悲天悯人,和那些冷血的西方资本主义强盗不同,是整个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
在罗素眼里,中国虽然没伏尔泰说的那么好,不过也差不多啦,号召大家要学习中国人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精神
50-70 年代间,美帝一致认为中国是全世界妇女权益保障最得当,妇女地位最高的国家,估计当时没有什么联合国人权指数和女权指数之类的报告,总之当时人就这么认为啦,觉得中国是一个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国家,比美帝英皇都要好太多了
到现在美帝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认为在未来,下一代之间的竞争,以中国的学校教育,他们必然是被秒杀的
美帝那里的人,所谓的爱国者,基本上都是药丸党,公开发言能怎么批判怎么批判,批判时候能怎么危言耸听怎么危言耸听,充斥着浓浓的 “药丸” 味,像波士顿法律里 Alan Shore 这种男性,还真的遍地都是,一开口就是大道理,“如果我们再不做点什么的话,贵国就真的完蛋了!”
不管美帝实际形势有多好,他们一开口全是严峻的问题,全是药丸的味道,并且总是能找出别的国家的优点,对比自己国家的缺点,然后呼吁大家努力改进
类似中国也有这样的人,从鲁迅胡适那代人开始就有这种传统,无限制的美化日本,到了现代,陈丹青也总是说西方如何如何
举出这么多例子,其实是想告诉各位,针对他国的分析,如果仅仅是分析和报道,那么这类消息往往是可以参考的,比如经济学人的 banya 板块,纽约客的中国来信板块
如果仅仅是报道披露和分析,这些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但如果一旦涉及到他国和本国的对比,类似这类的分析,往往对于他国人来说,几乎毫无参考价值,甚至连可信度都基本没有
因为一旦涉及对比,那么就不再是客观公正的分析和报道了,他们自然是带有目的的,有了目的,自然是带有偏好的,不管是伏尔泰还是鲁迅,都会存在刻意美化他国的情况
他们的目的其实就一个,要么是激励本国人,要么是警醒本国人,所以针对他国都会存在刻意的美化或者抹黑情况

奶爸回答原地址在这里,觉得好请点一下赞

如何评价 BBC 今年播出的纪录片《Chinese School》? - 恶魔的奶爸 Sam 的回答

丑陋系列有很多本书,这里我暂且不说书本身如何,说说作者各自不同的命运:

《丑陋的美国人》开创丑陋系列的先河之作。作者收获大量好评,还被美国人民翻拍成电影。最近还有动画,以此名为标题向作者致敬。

《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被大多数国人骂了大半辈子,到死。死后直到现在还在被骂。

《丑陋的日本人》作者因为这本书丢了工作,被日本爱国青年吓的不敢回国。

以下是写了似乎对作者没有影响的书:

《丑陋的法国人》

《丑陋的韩国人》

哦,丑陋系列还有一本性质跟上面所有书都不一样书:《丑陋的欧洲人》。一个中国作者去欧洲旅游了一圈,回来写给中国人看欧洲有多丑陋。

知乎用户 小陈同学啊 发表

好看,特别好看,有理有据,煽动性强,难得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柏杨先生不知有无把自己归入 “中国人” 之列,若有,那嘴脸大抵也可以算是 “丑陋” 的。

“忧国忧民” 有多种姿势,柏杨先生的姿势确实不好看。

鲁迅先生讽刺国民的劣根性,言辞辛辣,但也算是实事求是,灰头土脸面红耳赤还是得低头承认。

柏杨先生不是这样的。他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体系太过复杂太难操作,最后删繁去冗,就只剩下 “中国人”。与这三个字有所牵连的,都该扔到粪缸里。

《丑陋的中国人》是先有结论,再去引据论证的。丑陋就是中国人的原罪。

把中国人的 “丑陋” 来出来晒晒,我觉得是好的。但是令人恶心的是,将部分当成整体,把缺点当成全部,若是入世未深,受了此书蛊惑,遗毒不小。而且对中外同一现象的不同归因,更让我觉得,柏杨先生写此书,情绪化泛滥过于严重。

变着法来挑毛病的书,建议还是不要看了。

知乎用户 桑地亚哥 · 马诺林​ 发表

觉得写的挺好……

至少在那个环境下他敢去写这些东西……

知乎用户 Jans.Su 发表

把书中的中国人换成日本人,于是有了《丑陋的日本人》

把书中的中国人换成美国人,于是有了《丑陋的美国人》

把书中的中国人换成印度人,于是有了《丑陋的印度人》

把书中的中国人换成巴西人,于是有了《丑陋的巴西人》

*

*

*

*

*

*

*

*

知乎用户 盛世漂泊 发表

平生所见读书人之下流猥琐,除却钱谦益,就数此君。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只有少数人有一种可贵的品质:

直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事物的缺点和错误。

所以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

譬如很多 lol 玩家,你说 lol 简单,他们就觉得你再骂他们傻逼,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你说 lol 简单,你觉得他们只能玩简单的游戏,所以他们是傻逼。

譬如很多 unity3d 的用户,你说 unity 简单,他们又觉得你再骂他们傻逼,他们的逻辑也是雷同的。

再譬如别人说他朋友吹牛,他就比他朋友还急澡地跳起来:你妈逼放屁。然而,他朋友是不是吹牛呢?她自己也不清楚。

这就叫护短。

也叫做用屁股的位置思考问题。

你喷了我喜欢的东西,你就是我的敌人,我要先把敌人杀死。

《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很不幸成为了你们的敌人。

实际上,一本书,说得对不对,很重要吗?

读书是为了开拓眼界,消磨时间,不是为了揭示宇宙真理。

揭示宇宙真理的人都在实验室里,不是在书房里写书。

一本书,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读完了,明白了作者的意思,知道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想法,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一种对自我的充实。

-———————————————————————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

为什么有意思?因为可以引申出来很多我回答的时候根本没想过的问题。

看评论,再看其他的回答。

很多人都在说,一本书正不正确很重要。

这很有意思吗?是的。

为什么?

还记得千年前,秦始皇觉得书正不正确太重要了,所以把他认为不正确的书统统烧了。是不是很可笑?一边再嘲笑历史上的秦始皇,一边做着和秦始皇一样的事情:这个书我不认同,先往死里喷,能烧的话最好烧烧干净。

往大了说。八大样板戏怎么来的?抗日神剧怎么来的?

就是来自于 “书上的东西,正确不正确太重要了”。

书上的东西正不正确很重要,电视上的自然也重要。

电视上的重要,美剧没了,日剧没了,我们来看正确的抗日神剧吧。

电视上的重要,电影中的更重要。

电影中的更重要,精彩的没了,激烈的没了,我们来看脑残时代吧。

电影中的更重要,网上简直重要极了。

网上重要极了,非死不可没了,谷歌没了,我们来上百度吧。

区别当然是有的,在于评判标准的不一样。

有些人判断正不正确,是根据客观的。

有些人判断正不正确,是根据历史的。

有些人判断正不正确,是根据政治需要的。

但是,评判标准这个东西,谁能说服谁呢?

回过头来再想想,你还认为书上的东西正不正确太重要了么?

所以掌控欲这种东西,是深入骨髓的。

反过来说,其实奴性也是深入骨髓的。

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容纳异见者的社会,才是进步的社会。

然而并不能。大家理想中的社会,就是充满了自己心中想要的正能量的社会。而不是从某个角度看上去,正能量负能量和谐,一起抱团进步的社会。

知乎用户 清新菜刀 HerrLiew 发表

知乎已经被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占领了吗?痛哉!痛哉!

初中的时候受班主任影响,看遍了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杂文,极度崇拜先生,不自由地文风也略有些相似。后来高中的时候便听说了柏杨,还有他的文章,便特意买来看了这本书。也习惯性的就将他与先生相较。

论文章的所指,讨论的东西无外乎一致的刺向许多答主不肯承认的东西。

先生与柏杨而言,先生的话更隐晦,似也与先生的性格相关。一篇《论 “他妈的”》,我个人奉之为玉帛,实属先生杂文中极为泼辣的一篇。毕竟,能出现“他妈的” 这种词就已不易了,而最后那句 “他妈的” 可只是老子骂儿子,简直也是儿子骂老子。

柏杨呢?这种文笔在全书中几乎处处可见。也分外的惹人憎恨,却也无奈。你可说 “崇洋媚外” 罢,但真审视自身,何尝没有柏杨口中酱缸的浸淫。先生会把中国人的麻木表象给你看个外表,柏杨是生生剥了这层皮,赤裸裸血淋淋的给你看。

柏杨这种文笔,肯定不招人的爱,但凡是不招人爱的话,却往往是大实话。

知乎用户 山鸟 发表

柏杨先生是把人类几乎所有的丑陋之处都安放在了一个名为中国人的群体之上。

知乎用户 Nick 发表

初中时看过这本书,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审视自己,看看是否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改掉陋习,让自己变得更好。我想说不要每天活在新闻联播里,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更好。崇洋不媚外这句话在积极乐观的人眼里看到的是正视,努力的信号。而消极的人会跟你争辩,更甚会跳脚骂上你几句。

知乎用户 深寒​ 发表

要么捧成神要么踩成狗,不喜欢的东西一定要摸一泡屎上去,人家 85 年写出些东西中国人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呢还键盘侠,这么爱打标签滚回到 70 年代慢慢打去好喽。而且我发现无论娱乐圈还是所谓文学界越是那种脑袋没跟筋的人越爱对别人的性格和生活评头论足。一个人出轨那他一定是个人渣,一个人崇洋那他一定是个汉奸,一个读了 50 本书的人一定没有读了 500 本书的人有文化,就抱着这种,一巴掌拍死的思考模式还好意思说自己三观已成,然后开始对其他人指指点点,简直看不下去。

知乎用户 香蕉君 发表

8.19 日下午的更新:

图一为我的《中国人史纲》,边缘已经发黄,打算留给孩子。

图二为《中国人史纲》封底。说他是奴才嘴脸的可以闭嘴了吧。

感谢母亲,我们家一向节省,但她给我买书却从来不计成本。母亲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小学 5 年级就看完了这套书。那个时候的理解很肤浅。但对我自己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

一、

反对

@孔鲤

,感觉答主看柏杨的书太少。我和你同年,看了你的影评和很多答案,受益匪浅,但这次我不能苟同。

我们看一本书,不能把当代的价值观去代入书中,也不要用当代价值观来评价作者——台北大学欧丽娟教授,于 Coursea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 · 母神崇拜》

如果你用当代的价值观去看《红楼》,那么里面的女性都是愚蠢的,因为他们居然不知道男女平权,他们居然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权利。进而可以推断出,《红楼》应该滚出四大名著。再来就是曹雪芹配不上大师的称号了。

柏杨经历了今天的好时代吗?

没有。

柏杨自己也弄不清自己的生日,按照自己的推断,出生的时候是民国初期。当时穷苦,曾经冒用过别人的名字上过大学。随后就是日本侵华。再然后就是国民党战败,去了台湾了。这段战争岁月连小学生都知道,是非常艰苦的,是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去了台湾的读书人(相较于大陆)生活会不会好一点?

@孔鲤

也说了柏杨是进过监狱的。

柏杨为什么入狱?因为正值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柏杨当时给报纸翻译《大力水手》的漫画,因为将里面的一个称呼翻得有 “红色” 特征,因而被诬为“通共”。因而对黑暗的当局彻底失望,以至于也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曾经试图绝食自杀。最终,命运眷顾也好,自己胆怯也罢(不想自杀的本能难道能算是一种胆怯吗),没有死成,最后终于出狱。

@孔鲤

认为,柏杨身处囹圄,他的见识会受到限制,其实也不对。柏杨入狱的九年中,他也是有书看的,不然写不出《中国人史纲》和《柏杨版资治通鉴》。从《中国人史纲》中(每章结束后都有单独一章 “东西方世界”)还能看出他不仅有中国史看,还有世界史看。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没有什么别的本事,经历了那么多痛苦,难免要发点牢骚。

写《丑陋的中国人》的时候,柏杨已经出狱很久了。

@孔鲤

所提到的,其实我并没有看到过 100% 相似的原文。《丑陋的中国人》里提到,在法国,只要有一户中国人搬进去的公寓,西方人就全搬出来了,原因是中国人不讲卫生,熏得满公寓都是油烟。还有一条说,两中国人在国外相遇,说话声音很大,外国人以为他们在吵架,其实他们是在说悄悄话。

这无非就是指出中国人的不文明的行为。这种行为现在有没有?还有。我住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旁边的平房区是我上班坐地铁的必经之路,每天都是憋着气走过的。快 20 年了,他们还是把生活垃圾扔得到处都是。一到晚上,又会听到男男女女大声吵架,连我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被放过。

是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这样?我读书大学的杭州,同样的平房区,还不在市中心,居然还搞垃圾分类呢。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观念没错吧。

难道非要是: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样的观念才是正确的?

那么当时的台湾人会如何以那个时候的价值观来看待柏杨呢?

柏杨出狱后打车,司机得知他是从绿岛监狱出狱的政治犯,为了表示尊敬主动不收他的车费。

柏杨出狱时,遇到了张香华。后来也成为桂冠诗人的年轻女文人张香华以身相许——此前柏杨已经先后有过 4 任妻子。张香华曾为柏杨作诗《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

其实今天也一样。网上没有几个真的” 公知 “,多的只不过是键盘侠。

真正的” 公知 “,如和谐志强,人家的妻子可是坚定不移地等丈夫出狱。明者自明。

二、

我从小学 3 年级开始看柏杨的书,看过《中国人史纲》《柏杨版三国》《酱缸》和《西窗随笔》。

柏杨从来都是以身为中华人而自豪。

《中国人史纲》第一章《空中 · 马上》,就详细地介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柏杨感慨中国文字的伟大,“中国有这么多种方言,如果中国采用和西欧一样地字母文字,那么每一种方言就要用一种语言来表达,不同的地区也就变成了语言不通的国家。

柏杨讥讽中国人认为 “外国月亮圆” 这样一种现象。

而这是一种事实。

自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就很复杂。一方面称其为鬼佬,歧视、鄙视他们。等到真正和外国人接触的时候,又像一个奴才。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把最差得留给自己。

早些年的时候,为什么外贸转内销的商品质量更好呢?

为什么和谐省在从法国进口的垃圾埋在中国的土地上呢?

为什么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呢?

现在自我反省的中国人,就有五毛、自干五、键盘侠和弱智对你进行攻击,说你不爱国,说你是有多自卑,说你是汉奸。

让我想到了南宋抗元的时候,两个太守为了表现爱国,先后斩了蒙古派来中国的使节,因而给了蒙古一个南人野蛮而无信用的印象。

针对这件事,柏杨评价道” 凡是靠牺牲别人来表达自己的忠诚的行为都是值得警惕的。“

这句话在当今社会,我引申为” 凡是靠攻击别人来表达自己高尚的行为都是值得警惕的 “

**柏杨站在小民的立场,他的文笔充满了人文关怀,直击人性本身。**他的书不仅仅是记录历史。

《中国人史纲》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它清楚地强调每一次中国人人吃人的事件(易子而食)。这些事件清楚地记载在我们的 24 史里,却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同样,在和谐以后,在和谐时期,也有人吃人的事件被当事人记录了下来,同样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

在柏杨眼中,违背人本性的,不能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权就是邪恶的。

在他笔下,明王朝是中国最黑暗的王朝。而皇汉们提到清朝还要不高兴呢。

再看《西窗随笔》(这是一本合集),通篇都是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面记录的都是生活琐事,还有作者自己的应对,有些我们可以借鉴,有些不过博君莞尔一笑。书中柏杨经常黑自己的妻子张香华,把这个女诗人小女人的那一面展现地淋漓尽致。

回到《中国人史纲》。

《史记》记载苏秦第一次游说失败后,几乎是一路要饭要回家的,此时他的” 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仅仅 6 年后,他身为六国宰相,“父母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问嫂嫂,为什么你今天要跪着看我?嫂嫂说:” 因为你今天有权有势有地位。“

柏杨的评价是,这句话揭示了一个千年不变的真理——庸人的价值观。而柏杨并没有对此加以批判。问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免俗呢?

而柏杨对道貌岸然的理学家,尤其是朱熹,则一黑到底。之前的大儒把人区分为君子和小人,其实这一点我也认同。而理学家把人区分为圣人和禽兽,认为人不是圣人就是禽兽,当然他们自己都是圣人。而朱熹,却因为和别人抢一个妓女而撕破脸皮。

总结: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过世 7 年的柏杨也已经成为了历史。站在当今来看历史,我们时而唏嘘,时而也会疑惑。伊祁放勋禅让给姚重华真是他的本意?伊尹是否真的活了 100 多岁?《史记》有多少是真多少又是假?因为种种因素,整个二十四史中又有多少不可信因素?

跳出史书放眼群书,我们不禁又有疑问,这本书会不会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如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为什么看完了这本书,我有一种然并卵的感觉(如《正能量》及各种励志畅销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弱智(《星辰大海》)?

再次强调 1. 读书不能把当代自己的价值观嵌套给作者,否则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前人都是愚蠢的。

2. 书是砂金——台北大学教授吕世浩,于 Coursea 台大公开课《史记》。没有作者是圣贤。你读书所得的收获,才是砂金里淘出来的 24K 瞎狗眼纯金。

知乎用户 鹿无虞 发表

这本书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过于贬低,但书中亦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即 “中国人应该崇洋,但不能媚外。” 能有这份见识,当不同与当今众公知。

知乎用户 公子岳 发表

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句:

中国是古国,但不是文明古国,我希望中国早日成为文明古国。

离柏杨写书又有好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来,这个国家果然、依然是这样。

知乎用户 何易之 发表

通读全文,柏杨先生所说的劣根性是部分国人的自私面、阴暗面,而非所有人。常以中美比较,时有夸大、不实之言。事实当以读者本人甄别。人性的丑陋,绝不是以一国、一地区来区分的。人生在世,思想和行为皆有自我特征。针对文中所提种种病症,今人应当自省。

知乎用户 FeTa 发表

说些注定被淹没的话。

人是很立体的动物,视线的回溯只能见到立体的一个投影面。而且不管用什么标准来分,某一类人的多面性只会呈几何倍数地增加。用 “丑陋” 一词加诸“中国人”,是绝对政治不正确而且客观不准确的。

但是我还是会建议身边的人读一读这本《丑陋的中国人》。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视线只能看到某一个投影面,我们需要借助其他人的角度和视线来客观认识一件事物。角度越多,我们的认识越接近真相。哪怕是最刻薄、肤浅的角度。更何况《丑陋的中国人》还并不是这种最刻薄、肤浅的角度来论述的问题。

看这种书,并不是看书里有什么糟粕不能吃的,而是要看书里有什么精华是值得自己吸收的。这面镜子肯定是会把人照变形的,但是这样才可能把自身的缺点放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此书语言不乏偏激和夸张,但是我很难接受那种证据来源不当就质疑事实的看法。就像你得知一个人是扒手,但是并没有证据,于是就毫不防范?我想较为恰当的办法是平常待之,内心却有所警惕吧。书中说我们 “脏”“乱”“吵”“窝里反”,那我们自己是否真的有这些现象?(反正当时看这书的时候周围就是如此,所以才会稍微偏袒)

孔子遇到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也是道家编的,我们就全盘否定道家思想么?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不是为了制造酱缸而是为了打破酱缸,虽然他并没有找到方法急得如泼妇骂街,但是如果不偏激会有人来赞同、反对、讨论吗?

最后,毕竟是面不平的镜子,要以此为准,怪磨镜子的咯?

-—–

看了

好看

知乎用户 咕咕咕宁咕勿吵 发表

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柏杨不论人品如何、事迹如何、言论如何、心态如何、真意如何,我们就说说这本书《丑陋的中国人》,诸多言过其实双重标准,文字确实辛辣无比酸劲十足,小朋友看起来自然冲击力十足,有种大彻大悟醍醐灌顶的感觉,没错,很有冲击力,很劲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意义上来说和《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货币战争》《狼图腾》《小时代》什么的一样,一个时代下的畅销书而已,谈一本书惊醒了一代人,改变了一个世界,着实可笑,有那么点幼稚,不妨跳一下第八套全国体操——时代在召唤。

褒奖它,它承受不起,贬损它,它溅起污泥,谈的再多总结起来不过是——“哦,呵呵”。

作品里的硬伤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足以去找,找出来也没人夸你,毕竟上个世纪的畅销书,就像《中国可以说不》,或者其他国家其他时间这样那样哗众取宠的东西一样,有的带来陌生感,有的带来荒谬感,有的让你觉得无聊。比如中国成为了东亚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力量,我们不会说因为一本宣扬民族激情的书带来的结果一样,读了就是读了,没读也没关系,反正类似的东西还会有,每个时间,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关注了解,就像你头顶的星辰都是很远很远的宇宙爆炸的恒星把光送过来一样,然而你关注不关注意义都不大。

作品里的私货,孔鲤都说了,其他人说了,我也不想说了,虽然丑陋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存在,但是柏杨不一定懂中国人,也不一定懂丑陋,而且概念是概念,不是科学,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相,不如说是撒娇的怨气。

批判了就是批判了,污蔑了也是污蔑了,内功外功水平有限,自然等级高高低低,辛辣迅疾的不一定是实话,钻心透骨的不一定是真相,人是血肉之躯,我们摸着你的皮肤说你是个人,抽出你的血液说你是个人,拍出你的 x 光片说你是个人,但把你凿的血肉模糊了还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活着的人?当然柏杨也就嘴上说说,文字写写百无一用。

再就是屁股的问题,提出问题是提出问题,提出现象是提出现象,不要求每个人不偏不倚,非要说起来三观总得有个上下限,解题发挥,编造谎言,打着针砭时弊改良社会的旗帜的都是好人?反对的都是坏人?我可没瞎了眼看到某些人嘴里的反对者都是猪狗一类,不得不呵呵呵的看着屁股,你是左还是右?你是自左还是自右?你是毛左还是美分?你是兔粉还是精日?就像是人类发源地的非洲大草原一样,白底黑纹和黑底白纹的斑马时代为仇,战争永远没有终结。

说回这本书,以后,或者以后的以后,你总会知道——“哦,呵呵” 才是合适的评价。

知乎用户 孔繁奇 发表

题主称柏杨为大师我理解,初二的时候同样奉为圭臬,但是为什么顺带黑中国足球?!

天下有很多 “奇缘” 的事,使人无法解释,柏杨先生之得来《厚黑教主传》,便属其中之一。这本《厚黑教主传》和《厚黑学》,都是绝版书,曾经托许多朋友代觅一读,以便大开茅塞,结果全归失望。不料前天忽然接寒爝先生电话,告曰:“你下午在家等我,我有一本好书可供你。”届时驾至,原来是他以五百元代价在书摊购得之《厚黑教主传》也。大喜,留吃晚饭,以示谢意。

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和痛苦是如何沉重,李宗吾先生一生为人作事,比柏杨先生不知高级多少,直可惊天地而泣鬼神,而他鼓吹 “厚黑”,硬揭大人先生和鱼鳖虾蚧的疮疤,其被围剿,自在意中。

在全部《厚黑学》和传记之中,有两点值得大书特书,国人不可不知焉。

一是,他曰:大凡行使厚黑之时,表面上一定要糊一层道德仁义,不能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凡是我的学生,一定要懂得这个法子,假如有人问你:“认识李宗吾否?” 你就放出最庄严的面孔,说道:“这个人坏极了,他是讲厚黑学的,我不认识他……”

二是,有一个道貌岸然之官,闻李宗吾先生提倡厚黑学而义愤填膺,写了一本《薄白学》,在成都报上发表,痛斥李宗吾先生狼心狗肺,贻害苍生,结果,该官因贪污渎职,奸 | 婬 * 扰民,被处死刑,其尊头悬在少成公园,以观其薄白学之风行于世焉。

这两件事,给我们很多启示,现在且介绍一二,此中学问甚大,不可等闲视之也。

在全部厚黑学中,李宗吾先生以谈三国英雄开始,他曰……(参看本书第一部)

以上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原文,接着他便追溯而上,而举楚汉的事来证明。盖项羽先生不厚不黑,所以失败,刘邦先生既厚且黑,故能成功。刘邦先生的心肠之黑,是与生俱来,可谓 “天纵之圣”;至于脸皮之厚,还需加点学力,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先生,张良先生的业师,是那位圯上的老人,衣钵真传,彰彰可考,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的种种作用,无非是教张先生脸皮厚也,张先生拿来传授刘先生,一指点即明。试问不厚不黑的项羽先生,怎能是他的敌手乎?韩信先生能受胯下之辱,可说是脸皮很厚,无奈他的心肠不黑,偏偏系念着刘邦先生“解衣推食” 之恩,下不得毒手。后来长乐宫内,身首异处,夷及三族,都是咎由自取。范增先生千方百计想教项羽杀死刘邦先生,可以说心肠很黑,无夸他脸皮不厚,一受离间,便大怒求去,结果把自己的老命和项羽先生的江山一起送掉,真是活该得很也。

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复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廿四史,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故他以 “厚黑教主” 自居,努力说法,普渡众生。

有 “学” 便有“经”。经,在国人眼光中的地位,尊严万分,李宗吾先生乃奉天承运,发明了《厚黑经》,以阐扬《厚黑学》焉。

除了《厚黑学》、《厚黑经》。李宗吾先生还著有《厚黑传习录》问世。共包括三大项目,一曰 “求官六字真言”,二曰 “做官六字真言”,三曰 “办事二妙法”。他首先严肃地指出发扬厚黑学的必要,并举出几个伟大的例子,然后假托一个想求官做的人向他问业,乃授之以上述的三套法宝。

法宝之一为 “求官六字真言”。六字者,“空”、“贡”、“冲”、“捧”、“恐”、“送” 是也。

李宗吾先生曰,只要做到六个字,包管发生奇效。

一介平民,如果想当官的话,自然要靠本闲话所推荐的 “求官六字真言”,一番努力之后,把官——无论是市长也好,部长也好,县长也好,委员也好,主任也好,反正是,既把官弄到了手,则必需懂得保官之道,否则一年半载,垮了下来,岂不前功尽弃乎?李宗吾先生有鉴于此,在《厚黑传习录》中,除了发明上述的 “求官六字真言” 外,还发明了“做官六字真言”。

做官六字真言者,“空”、“恭”、“绷”、“凶”、“聋”、“弄” 是也。

李宗吾先生厚黑传习录三大法宝中的 “办事二妙法”,内容更为精彩,非有绝世之姿,恐怕真有点领会不动也。

二妙法者,一为 “锯箭法”,一为 “补锅法”。

厚黑学发展到传习录,可谓登峰造极。但到抗战中期,李宗吾先生把传习录内容更加扩大为四,一曰厚黑史观,二曰厚黑哲理,三曰厚黑学的应用,四曰厚黑学发明史。其立论的形式是自由自在,想说啥就说啥,口中如何说,笔下如何写,或谈学术,或追述平生琐事,高兴时就写,不高兴就不写,或长长的写一段,或短短写几句,不受任何限制。下笔时候,如引用某事件或某典故,偏偏历史上从没有这种事件或从没有这种典故,那怎么办乎?李宗吾先生率然曰:“我就自己捏造一个。” 盖思想家与考据家不同,思想家只是说出他的见解,平空难以开口,不得不顺手牵羊,以增力量,连孔丘先生都得托古以求改制,何况比孔丘先生更大的思想家李宗吾先生乎?

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除了以上正正经经的 “学”、“经”、“录”,三大著作之外,平生好写梯突文章,或用杂文体,或用小说体,无一篇不嬉笑怒骂。故有人曰:“厚黑教在世,是天地间一大讽刺。” 是非常不错的也。盖他不但讽刺世人,亦讽刺自己,不过当他讽刺自己的时候,更也是恶毒的讽刺世人。厚黑一词,明明用以揭世人的底牌,他却一身独当,曾有人质问之曰:“你为啥骂人乎?”他答曰:“我怎敢骂人,我骂我!”于是,正人君子便不得不闭起嘴来也。

除了 “学”、“经”、“录” 三大著作之外,他还有《怕老婆的哲学》一文,并附 “怕经”,以比儒学的孝经,这种对圣崽们的冒犯,可说是尖锐之极。他自己怕不怕老婆,我们不知道,但他却是极力提倡朋友们应设立“怕学研究会” 的,其见识诚高人一筹。

《怕老婆的哲学》内容是说,大凡一国的建立,必有一定的重心,中国号称礼义之邦,首推五伦,古之圣人,于五伦中特别提出一个 “孝” 字,以为百行之本,所以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全国重心,建立在 “孝” 上,因而产出种种文明。然而自从欧风东渐,“孝”先垮台,全国失去重心,国家焉得不衰落乎?李宗吾先生曰:五伦之中,君臣是革了命的,父子是平了权的,兄弟朋友更是早都抛到九霄云外,所幸尚有夫妇一伦存在,我们应当把一切文化,建立在这一伦之上。天下儿童,无不知爱其亲也。积爱成怕,所以今后文化,应当建立在 “怕” 上,“怕”自然成为全国重心也。

李宗吾先生曰:怕学中的先进,应首推四川。宋朝的陈季常先生,就是鼎鼎有名的怕界巨擘,河东狮吼的故事,已传为怕界佳话,故苏东坡先生赞之以诗曰: “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地心茫然。” 陈季常先生并非泛泛之徒,乃是有名的高人逸士,而高人逸士,却是如此的怕老婆,可见怕老婆一事,乃天地经义者矣!

李宗吾先生曰:时代更早的,还有一位久居四川的刘备先生,他对怕学一门,可说是发明家而兼实行家,新婚之夜,就向老婆下跪,后来困处东吴,每遇不得了事,就守着老婆痛哭,而且以下跪为家常便饭,无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发明的这一套办法,真可说是渡尽无边苦海中的男子,凡遇着河东狮吼的人,可把刘先生的法宝取出来,包管顿呈祥和焉。

李宗吾先生更用史事来证明,东晋而后,南北对峙,历宋齐梁陈,直到隋文帝出来,才把南北统一,而隋文帝就是最怕老婆的人。有一天,独孤皇后大发脾气,杨坚先生便跑到山上躲避,躲了两天,经大臣杨素先生把皇后劝好了之后,才敢回来。怕经曰:“见妻如鼠,见敌如虎。” 机坚先生之统一天下,谁曰不宜耶?

李宗吾先生不但从历史上探讨出怕老婆哲学的基础,而且从当代政治舞台人物身上去考察,获得此结论曰:凡官级越高的,怕老婆的程度也越深,官级和害怕的程度,几乎成为正比。于是,由古今事实,厚黑教主乃归纳出若干定理,名之曰:“怕经”,以型后世。

李宗吾先生之能够寿终正寝,而未被绳捆索绑到公堂,岂真是天眷之也与?

李宗吾先生笃于友情,道义千古,他一生不轻易推许人,择友也十分慎重,可是交友之后,却以生死相许。他有两个最知己的朋友焉,一位是革命先驱张列五先生,辛亥光复后,被推为四川第一任都督,后充总统府顾问,被袁世凯先生所杀。李宗吾先生曰,此人赤胆忠心,有作有为,如他在世,四川决不会闹得乌烟瘴气。一位是理学家廖绪初,先任审计院长,后见国事日非,郁郁而死。李宗吾先生曰,此人作事,公正严明,道德之高,每使敌党赞叹不止,如他执政,世间哪有贪污乎?李宗吾先生平未了的心愿便是没有为他的这两位仁友作一个传。当日本飞机轰炸重庆最猛烈时,他还数次给《厚黑教主传》的作者张默先生去函,说到 “张列五的衣冠冢在浮图关,此时想必成为伪土!” 其慎重择交如此,其敦笃友谊如此,谁能相信“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是出自他手耶?伤心人以冷笑代呜咽,呜呼!

李宗吾先生于 1943 年 9 月 28 日,病逝于自流井本宅(亦即新定的孔子诞辰之日,岂冥冥中自有主者耶?),五月间他的身体还很好,后来忽得中风不语之症,终于不治。次日,成都各报即用 “厚黑教主” 的称谓,刊布他逝世的专电,自流井各界人士亦为他开追悼会,备极哀荣。我们且抄几联当时的挽联,作为介绍教主的结束,也作为盖棺的定论。至于他的二子,早已先他去世,但孙儿孙女当时已长大,教主有灵,对家事可以安心。然而,对于国事,一塌糊涂如故,他能不再狂歌以当痛哭乎?

任瑞如先生挽曰——

“教主归冥府,继续阐扬厚黑,使一般孤魂野鬼,早得升官发财门径;先生辞凡尘,不再讽刺社会,让那些污吏劣绅,做出狼心狗肺事情。”

李坚白先生挽曰——

“寓讽刺于厚黑,仙佛心肠,与千正言先后辉映;致精力乎著述,贤哲品学,拟念四史今古齐名

知乎用户 徐灵胎 发表

人有病,书是药。人生了什么病就吃什么药。现在你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结果拿起药乱吃一气,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知乎用户 桃溪兮 发表

初读甚好,看深入了发现就那几点被抓住不放,一直嚼那些口水,没意思了。

知乎用户 颂扬 发表

矫枉过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实话,水平不高,占着这么好的题目,柏杨杂文高中的时候觉得很好,现在觉得李敖的杂文比他深刻,有见解多了,难怪他嘲讽不满与柏杨齐名,不信的话可以看下李敖的一篇评论文学,批判琼瑶的文章,没有窗,哪有窗外

知乎用户 王懿宝 发表

作为一家之言,可以一看。高中时这本书很流行,看过好几遍。奇怪的是并未能留下多少印象。只记住了酱缸蛆这个词。

知乎用户 Do 兔兔 发表

大抵就是,看的时候很愤怒,像有人在抽自己的脸,很不安,转而羞愧的无力反驳。好像是这样的,可我的劣根像深入泥沼,恨但是出不来。或者是求同以融入丑陋的行列。看了之后不知道说什么,不服气但事实的确如此,情绪背后又是认同的。说实话,坦白的面对迎面抽过来的巴掌很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两个字形容:偏激。(当然这是初印象),不得不说这部作品还是有问题的,比如逻辑性不强,观点比较老套,内容夸大等,但结合一下背景和经历就理解一些了,这部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而现在还是慎读。

知乎用户 mo de 发表

看的时候对照周围和自己 发现奇丑无比

知乎用户 叉子叉猹差点叉瓜 发表

观看过《中国电视史》这一欢乐作品后,我依稀感觉到当时的台湾人说中国这个词的时候似乎并不把大陆放到里面的。以那种眼光看,大陆那时更像是一大片黑暗蛮荒之地,就算是有到台湾来的亲戚也像还没学会说话的猴子一般木讷土气。所以柏扬先生当年写的的时候是否也主要是写台湾的状况,对大陆方面的关注没有我们自以为的那么多?

知乎用户 白年糕 发表

其实看《丑陋的日本人》和《丑陋的韩国人》更符合现在的国情。

《丑陋的中国人》跟当时时代背景联系比较强,现在的参考性相对较小。

知乎用户 锋刃​ 发表

很多年前读的,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当年非常佩服柏杨的归纳分析能力,和大胆泼辣的语句。现在则觉得,人性虽丑,但未到那个程度。

知乎用户 霍森布鲁斯老爷 发表

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就是柏杨之流的 “大师” 给渲染出来的。

这帮子文人从来都是玻璃心刀子嘴,对外无力,自残专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推荐题主去看李宗吾的厚黑学,例如《心理与力学》《我对圣人之怀疑》等篇

柏杨说的那些不过是别人说烂的,而且柏杨只会骂,没有分析过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没有给出解决方法

不过如此而已

知乎用户 顺宁的写字间 发表

柏杨和李敖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1. 我们应该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二老坐过黑牢就过分抬高他们的成就。

2. 他们两更像嬉笑怒骂的才子风流,典故文采信手拈来,但是缺少持中之论和大学问家的底蕴,恐怕也很难长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保持 80,90 年代的地位。

3. 他们批评的对吗? 当然对。对国民性有帮助吗?当然也有。不过只是刚刚看起来时候有一丝新鲜感。如果你年轻时候不看一些这类文章,那是你缺乏广阔的视野,但如果你 25 岁后仍仅仅喜欢这类论点,则难免有些过于年轻。

知乎用户 章贡​ 发表

答主很早就知道柏杨先生,真正开始读他的作品却是在大学。庆幸,初高中的时候没机会拜读。

图书馆里有一套近 20 本的柏杨先生全集。本想看完,但是看到第三本就看不下去了。

别说我没读完没资格评价,屎都吃一半了,我闻不出屎味,怎么可能。(不是比喻!老先生的著作当然不是 shit!)

诚然柏杨先生在台湾地位很高,而且柏杨先生值得肯定的是,他一生都秉承读书人当针砭时弊,用文字警示世人的准则。他关心政治,和许多台湾当时政治人物是朋友。他怜悯底层百姓,有篇借反语表达对贫穷人家孩子的时评文章看得我抹眼泪。也说明柏杨先生文字功底很深。比之当下所谓某青年意见领袖,或某九零后代言人写的东西好出千百倍。

但是,怎么总有但是。→_→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同学。看柏杨先生的作品有种莫名的别扭,个人感觉逻辑极其不够严密,总是自说自话,还自以为是。根本没有严密的举证,也就不能作为研究的旁证。可以认为是胡说八道,但总之有那么点道理,就是这种感觉!(老先生对不起了)

具体一点,如果柏杨先生放到现在大陆,就是那种会被上门推销保险、灭火器、指甲刀巴拉巴拉之类的大叔大妈。不过我想也应该是在广场舞里能够领舞的大叔大妈!怎么讲?他的那些思想、言行绝对领先于他的同龄人。非常西方,具有人道主义情怀。(学识浅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表达)

总之,如果想了解老一辈为人处事方式,积累些生活经验的可以看看。想了解以前台湾政局的也可以参考,不过我觉得互联网快的多~\(≧▽≦)/~

至于想学习什么中国人文化共性之类的,还是参考正紧研究论文吧。

知乎用户 路上行人​ 发表

现在想想,书里面不停的强调酱缸文化,说文化历史久了就成酱缸腐朽发臭了。但要这么说的话其他文明也会成为酱缸。就是说各种不好不好的。但也没说为什么不好之类的。也没说应该如何改变。不说大的,就书中说的一些小的方面。例如把鞋放在门外的臭鞋大阵,国外中国人住的房子厨房都很脏,特别吵闹之类的。听人讲过说因为老外不炒菜基本,他们的抽油烟机跟国内的比起来其实功率不怎么高,一般中国人炒个菜就会让厨房油烟很重。这样一想,也不能全都归结于素质文化之类的。

知乎用户 罗山 发表

这书,开创了一种《丑陋的 X 国人》体,系畅销书,各国效仿。这人,有才,不幸赶上台湾文字狱,入狱十年,精神扭曲,观点极端,是个可怜人。赶上台湾解禁,大陆改开,时无英雄,哗众取宠得一时虚名,他信的上帝还真没亏待他。

BTW1,国民性是不是需要反思?当然需要。但作为一个成年人,首先要好好说话,且不说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

BTW2,史学家们真坏哦,百度百科上对《中国人史纲》的评价是 “作家写史的一个高度,是平民治史的一个高度”,“一个” 甚妙。

知乎用户 中医边界​ 发表

那时讨厌中国教育,这本书又是批判的态度,所以读起来很过瘾。现如今也明白了,中国教育到底是个啥情况。当过瘾两个字,以无法满足感情需求时。自然引来更强烈的批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看过一本《幽默的中国人》,是一名美国人上个世纪来中国教英文时候的所见所闻。

书具体是怎么样还是得看了才知道,很多人光看了书名就认定了屁股位置实在是一叶障目了。

知乎用户 上善若水 发表

确实有丑陋的一面啊,不要和别人比,自己感悟改进啊。拿来主义

知乎用户 管四​ 发表

这本书不是中国人必看的一本书么。十分钟就看完了,你还不看。

知乎用户 黄河水真黄 发表

特意买了此书,但阅读数页,已经无法继续,个人认为,闭眼瞎掰。

知乎用户 五羊君​ 发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丑陋还是美好都是暂时。你生活质量提高了,自然不会去吃窝窝头。同样,人民的素质都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提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好看,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书里举的一些例子也很有趣。

我猜测,如果更多的人看过这本书,社会上的人会更有素质。

另外多说一句,这个问题不是 “如何评价柏杨” 或者“如何评价中国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日本的国际形象似乎比我们好?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卢旺达(当代)比刚果(金)、斯里兰卡比印度、利比亚(战前数年)比埃及、阿联酋比伊朗、芬兰比俄罗斯,这几组国家也都是前者的国际形象看上去比后者更好。 知乎用户 玖羽 发表 在谈到宣传的时候,我们要牢记两点: 1、宣传只 …

民族主义对于当今中国发展是好是坏?

知乎用户 李修宇 发表 得看哪种民族主义了。 “内诛国贼外张国权” 是一种民族主义,“为 xx 民族争夺生存空间”“个人应该为国家 / 民族无条件牺牲” 是另一种民族主义。在前一种民族主义里,民族主义是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因为一个个个体的承 …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输出这么弱?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因为方向反了啊 这么说吧 日本盘子洗七遍、中日夏令营的较量、德国油纸包、美国小护照等等等等,这些创意和内在的逻辑思维,放到好莱坞也毫不逊色那种。 但是他们是对内不是对外啊 这就很尴尬了 倚天宝剑屠龙宝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