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筑梦奖学金事迹报道「纸笔与芯片的角力」?

by , at 16 August 2025, tags : 代码 电脑 同学 学生 运行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沐风清杨 发表

这篇文章应该是远离教学一线的教工或者学生写的,请不要误会西电学生的能力

一、课程内教学有规定的上机时间,机房一般是开放的

首先教学内容包含的实践部分并不可能让学生纯用纸笔进行上机实验,一门课除了要在教室里面上课,还要在其他时间去机房上机;我们的机房在一栋特定的教学楼里面,机房有很多间,而且配置都够用了,我快毕业那会机房配置比我自用的做毕设的台式还强得多;

其次机房没有人用的时候基本也还是会开放,有班级申请做实验就不说了,毕竟学生很多没人管你坐在那里干什么,就说我以前有门正课要在机房上,上课前也会遇到其他同学在机房做实验,如果这门课班上的学生不多,那假如自己麻溜的找个后面的机子继续做自己的实验,只要不影响老师上课,老师也不会赶人出去;

二、我们的考试没那么容易过

大数据专业的情况我不清楚,但是计院这边许多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期末是要机考的,C 语言基础数据结构都是考试时间结束当场 OJ 系统出分,能输出正确答案就是能,不能输出正确答案就是不能,没有什么用纸笔的空间;

三、我们学生有动手能力

不要误会,不是说遇到困难用纸笔人肉编译来算;

这新闻里有台二手电脑也比我那些没有电脑的同学强多了,省掉桌面环境自己装个 Debian 或者 Arch,跑跑一般的编译、还有数据库课程实验也完全够用;没钱就折腾呗,你是大学生啊,你不折腾谁折腾?

不说我那电脑坏了用树莓派板子做课程作业的同学的光荣事迹,可能对这些不太接触一线的同学有点超模;举我自己的例子,我自己当年也没电脑用,还是好心学长借我一台老惠普 Elitebook 8470p 笔记本,3 代 i7,就 4G 的内存,HDD 的硬盘,跑 Windows7 都勉勉强强,那我怎么办,我直接装一个 Xubuntu 16.04,C 相关的作业像是编程基础、数据结构、图形学用 vim+gcc,Java 的课的作业我用的 EclipsePython 的课用 Python,数据库的课用 MySQL,实验报告用 QtiPlot 绘图,用 WPS 整理,就这样用了两年直到我从牙缝里给自己抠出来一台小米的笔记本和再两年后给自己抠出来一台台式为止;这里得感谢我那位好心学长,他的援手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有困难就想办法克服困难嘛,代码工程怎么用纸笔去算,算出来的结果可信吗?

难道以后去单位上班连键盘都不会用吗?

那就将一行行程序工整地誊写在笔记本上

越看越来气,越看越恶心,是有多不了解工科才能写这样一句话出来,程序要跑起来才有用,誊写得再工整跑不起来有什么用?

总之西电学生里面是有能动手的人的,请不要听信宣传口那帮啥都不懂的人的一面之词,纯纯胡说八道

作为一个毕业多年的老学长,给母校挽回一下颜面

我们工科学生走在利用自然的第一线,只有顺应利用自然规律的本分,能把机器跑起来就是能跑起来,不能跑不起来就是不能跑不起来,机器只听规律不听人情,自我感动胡搅蛮缠是没有用的

知乎用户 咕咕​ 发表

这个是写新闻的朋友出问题了……

原视频不是这样的,她说的是,电脑太烂代码跑不动,只好先抄下来,然后老师上课一问,就说记的结果,但是老师不认为她对了。

这本来是突出之前电脑不够好的一个实例,正好体现奖学金的用处。

结果新闻稿一出来就成了 “纸笔的智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没必要拿同学开涮,因为每一个人都没办法保证自己的话不会被人误解,结果转述成别的样子。原视频在下面:

https://weibo.com/6020516658/PEoynsEXi?refer_flag=1001030103_

知乎用户 TheValuePoint 发表

这下子利益相关了

首先,该同学并非是计算机大类学生,而是通过国家专项进入经管院的学生。据说经管院的 c 语言是笔试,所以才有 c 语言手写笔记这一玩意;而泥电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的 c 语言期中期末均为机试,oj 只需要判题就好了,而泥电学生考虑的可就多了

其次,该同学使用的电脑应该是 ThinkPad E431,挺老一电脑,而且演示程序里面出现了 BERT 模型,所以程序跑不动也挺正常。那有人问了,答主答主,她不会用 kaggle 或者 colab 白嫖免费算力吗?首先这人都从国家专项进到经管院了,能把 VScodejupyter notebook 搞定都已经很难得了,你还能指望人家收集到这么多信息差?我相信这件事过去了之后她应该也知道了可以白嫖算力,或者花点小钱去租租服务器了。

最后,该同学真的受到了无妄之灾,答主也希望各位不要去网暴该同学,这位同学真的没有做错任何事情,要怪就怪撰写审核这篇文章的人吧。


附上一条原视频链接:

微博

知乎用户 勿忘我​ 发表

1、该学生并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而是经管院学生(属于管理技术与工程大类,后分流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相关课程涉及到数据分析相关的代码,较差的电脑确实会比较吃力

2、该生并非手写代码、脑内运算,而是在课堂提问时翻出之前课堂上记的笔记(其中包含对应代码及运算结果),结果因为数据集更改而回答错误,这一点在视频里说得较清楚,主要是为了突出该生因经济问题而影响学习效果的窘迫,但新闻文章的写手明显缺乏专业素养,乃至到了曲解的地步

3、西电本科的很多程序设计课都有期末笔试,大题需要手写程序代码,因此手写代码做笔记这件事其实在西电本科也算正常

4、该生系通过河北魏县的国家专项进入西电,2022 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高校专项计划(邯郸)的公示名单可查,并非网传的上万学费

5、新闻文章发布前未曾交给本人查阅,该学生本人对文章的具体内容一无所知

6、新闻配图中,该生所用的电脑设备据说是下面这款,外观上也很符合;至于手机,有说 vivo 的,也有说红米的,但都不是什么高端品牌,有答主查了类似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一千多,手机和电脑加起来不超过三千块钱,完全符合其描述的经济状态

7、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该学生存在网传的所谓包工头父亲、英国读研姐姐等,其身边同学大多表示她的经济状况确实不佳

8、补充:从发布时间来看,这篇文章的原出处应该是育见新闻的报道,后来被西电学生奖助公众号转发,前者原文目前仍未删除,后者已经被删除

总结:这大概率是一次由于育见新闻公众号的写手毫无专业素养而导致当事学生被无端网暴的事件,该生状况应该基本属实,没有虚构


某些网友连学术不端的帽子都扣上了,只能说公众号的编辑和写手罪孽深重,让无辜学生在网上受到这种逆天的攻击

知乎用户 奥卡姆剃刀刮胡子 发表

这更多的是公众号写手的问题。

原视频:

而公众号写的:

通篇看下来主要是这几个问题。

1. 原视频和公众号文章是否想表达用纸笔运行代码?

我认为并没有这个意思。

视频里真实情况是,这位段同学平时做了代码学习笔记,上课时老师要求当场运行代码,由于她的电脑性能不足,轮到她回答问题时,只能翻出之前的笔记应付,结果回答错误。

这恰恰说明纸笔无法真正运行代码。

事情的逻辑应该是:电脑配置差→只能手写笔记→课堂回答出错→获得奖学金→更换更好的电脑→奖学金切实解决了她的学习困难。

不过,视频在叙事逻辑和节奏把控上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然而,公众号文章的表述更让人难蚌。把初中、高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形容成她在大学里 “无奈却坚定的武器”,还说 “纸笔的智慧在数字时代闪耀出倔强的微光”,让人还真以为段同学真的用纸笔完成了代码运行。

视频和文章都存在一个核心矛盾:既要突出段同学的优秀品质,又要反映她的现实困境,同时还要体现奖学金的实际帮助,但这三者的关系没有理顺。

颁发奖学金需要展现获得者的优秀特质,这样才有合理性。

然而,用纸笔记代码这件事存在双重解读:一方面,这体现了她刻苦学习的坚韧品质,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她缺乏必要学习设备的现实困境,带有无奈的意味。同一事物,一褒一贬,情绪上是有些矛盾的。

如果不把两者的关系解释清楚,后面讲述奖学金如何帮助她就显得缺乏说服力,甚至有些荒诞。至于公众号文章,那些华丽却空洞的表述,实在让人绷不住。

2. 用纸笔记代码是否正常,有什么意义。

你可以指责她用纸笔记代码不专业。但她真的用笔记记了,也是无可厚非,无可指摘。有可能是她个人习惯,有可能是该课程除了代码还有其他内容,也可能是为了应付课程笔试。

使用笔记不足以完全证明段同学不该接受奖学金。

3. 需要质疑的是什么?

段同学是否符合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条件,成绩和家庭情况是否确实需要帮助。同一名额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其他人比段同学更需要这笔奖学金的?段同学是否合理的使用了这份奖学金。

知乎用户 祖昌​ 发表

先说结论段瑶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情况基本属实。文案草台班子。把明明很励志的故事写成屎端上来了。

攻击西电没问题,但希望不要去诋毁段同学,从获得的信息来看,她应该是那种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人!

既然要盯帧,那就贯彻到底

![](data:image/svg+xml;utf8,)

首先是这台 tp,众所周知这是个比较高端的型号,但是仔细看他的 io 接口,还有光驱位和 rj45 网口,B 面能跑飞机的大下巴,边框也没有金属铭牌,可以确定是老电脑是非常古早的型号,基本符合贫困生的描述。

然后再看手机

根据 UI 界面,可以大致缺定是 vivo。

再加上背部镜头模组确定型号为 vivo x60

2021 年年初发布的中端机,也能和家庭困难的描述对应。

奖学金下发后换的电脑,应该是小新的中端型号,与发放奖学金金额基本相符。

最后是一些细节上的东西,鼠标可能是英菲克的,太糊不是很确定。

综上,段瑶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情况基本属实。文案草台班子。

知乎用户 萧涵 发表

都是学新闻学的!

视频了里明明是 “把代码和答案抄写” 下来,上课老师提问时,她直接把上次的结果说出来,老师说她错了,因为改了数据集

到了宣传稿就成了 “纸笔的智慧在数字时代闪耀出倔强的微光”,闪耀你妹啊!编这段的怕是都没看过这段视频吧。

–––

再说纸笔运行代码,这是可行的,这叫 “代码走读”,尤其是初学者,走读代码有利于理解代码运行的逻辑,发现问题。

但是,代码走读的量很小,一般也就几十行,因为代码量大了堆栈复杂,就不适合用纸笔了。

知乎用户 HNet 发表

下午有人推给我这个文案,扫了一眼,说实话,代码写出来过一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都是拷贝粘贴,对代码不求甚解,考试时候关键字能做到全错。早年间很多牛人都是纸上写代码,然后找机器跑,错了只能改,再找机器调试,更古早,要计算需要去北京出差排队。哪有现在这样的人手一机,我认为因为这个笑话真的过分了,白丁们的群欢。

刚才看了一下视频,其实文案的意思想表达,在课堂运行数据时候,女孩的机器性能算不出来,她就回答了以前计算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结果老师更改了数据集,她的答案自然不对了。

她是学大数据的,这个学科对显卡还是有要求的,上个月去了几个大学,计算机系学生,无论男女都是游戏本,380w 的板砖电源,rog 都是标配。


有些人拿学费说事,筑梦奖学金有一条,就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这个我还是相信西电的古板老师。哪怕她学费 10 万,她的消费、贷款是放在明面的,而且是要还贷的,这是很容易查的。这个学科现在就业很不错,甚至保证铁饭碗,所以先祝女孩学业有成。


这里面,前是 thinkpad,后是 lenovo,tp 被黑的最惨的一次。现在超薄本可以有 40Tops 的计算能力,国补后价位也就是 4000 上下,也符合女孩说的拿到奖学金就换了设备。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使用云去跑机器学习的数据,比如学校内部做个云机房,AI 卡资源让学生用,破机器也可以跑机器学习的。

最大的问题还是文案太差,直接点名主题就解决的问题。

最后说下,机器学习非常费机器,今年自己已经跑坏了一台老机器了。显卡温度飙升,刚好风扇坏了,机器报废。可以用 whipser 引擎,做个长语音识别,看看你的机器温度可以到多少。

知乎用户 安安​​ 发表

这个段同学确实不容易,能考上西安电子科大的计算机专业,确实是很厉害,但是家里条件不好,买个二手电脑还跑不动,愣是靠手写代码坚持学习,这份精神头儿值得点赞,我当年要是有她这么努力,我估计混的比现在好很多,有点扯远了。

言归正传,先说说这手写代码的事儿,我大一上学期也没买电脑,写程序也是用纸写,然后实验课在机房把我写在纸上的代码敲到电脑里,看看对不对,后面过完寒假,我就买了个 3000 多的 ThinkPad 笔记本。说实话,在计算机专业,光靠手写代码确实不太现实,编程不是背课文,得靠电脑跑起来才知道对不对。就像学开车,光看说明书不摸方向盘,永远学不会真本事。段同学能记住代码逻辑是挺厉害,但长期这样肯定不行。这就好比用算盘学高等数学,精神可嘉,但效率太低。

不过这事也不能全怪段同学,学校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学费可不便宜,既然开了这个专业,是不是应该保证学生有基本的学习条件?二手电脑跑不动代码,学校机房能不能多开放?我们当时学校机房就免费开放给我们学生使用,无论是周一到周五,还是周末,都会固定开放几个实验室给没有电脑的学生使用,无需预约,就只是在门口的本子上登记一下,所以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买电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个贫困生,家里是真贫困,笔记本都买不起,他读大学期间,前面 3 年都是用机房的电脑做实验和课程作业,到了第四年在企业实习,靠着攒了几个月的实习工资才买了一个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他是真吃苦,太不容易了。

再说说这个奖学金评选。把 “手写代码” 当成先进事迹宣传,感觉有点变味了。贫困生克服困难值得鼓励,但不能把 “将就” 当 “优秀” 来宣传。这就像表扬一个运动员 “虽然没鞋但坚持光脚跑步”,听着心酸,但不该是常态。这事还反映出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现在都 2024 年了,还有学生因为买不起像样的电脑而影响学习。要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好电脑就像战士没有枪。那些家境好的同学,可能大一就用上最新款笔记本了,这差距可不是靠刻苦就能弥补的。

咱们也得说说这个 “小镇做题家” 的标签。段瑶同学自称小镇做题家,听着挺心酸的,现在很多寒门学子确实靠刷题考出来,包括我自己也是,但到了大学光会做题远远不够,特别是计算机这种实践性强的专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如果教育还停留在 “死记硬背” 的阶段,那培养出来的人才怎么跟别人竞争?不过话说回来,段同学这种不服输的劲儿确实让人佩服。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学习,说明这孩子有股子韧劲儿。要是学校能给她配台好电脑,说不定能学得更好。这也提醒我们,很多寒门学子不是不努力,而是缺个公平的起跑线。

这件事最让人唏嘘的是,它展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数字化时代,贫困依然可能成为求知的障碍。当别人在讨论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候,有的学生还在为能不能运行代码发愁。这种差距,不是单靠个人努力就能抹平的。所以啊,咱们在点赞这种 “纸笔与芯片角力” 的精神之余,更应该想想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学校是不是该设立专项基金帮助贫困生提供一个电脑免费使用?社会力量能不能提供更多支持?政府是不是该加大教育投入?这些问题,比单纯歌颂 “苦难中的坚持” 更有意义。

说到底,教育公平不能只靠学生自己硬扛。段同学的故事感动之余,更应该引发我们对教育资源的思考。在数字时代,一台能跑代码的电脑不该是奢侈品,而应该是学习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希望下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时,不是又一个学生 “用纸笔对抗数字鸿沟”,而是 “寒门学子用上好电脑,展现惊人编程天赋” 这样的好消息。


我是

@安安

,一名擅长教育领域的知乎答主,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点个喜欢、收藏吧,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

知乎用户 江诚 发表

看着笑不活了。numpy,出列!

tensorflow,出列!

无人注意的角落里,win11 被 win10 一脚踢死了

最后是最经典的 vscode 黄框

只能说突出一个真实,但是宣传的实在是太离谱了以至于大家都不觉得真实

知乎用户 琴梨梨 OvO 发表

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国产化 Jeff Dean

众所周知,编译器从不警告 Jeff Dean,是 Jeff Dean 警告编译器

现在,段瑶只需要在大脑里运算结果,之后用编译器只是为了检验编译器是否正确

这下不会被 Jeff Dean 卡脖子咯

PS:我之前的学校有 2080 的机器免费给学生用,还有 epyc 的服务器可以 ssh 进去用

PS2:我现在在公司的机器是上古神器 3770+8g+k600,我甚至能用这机器构建完整的 Qt,就是只能开 AVX 没法开 AVX2 和 BMI+FMA 比较难受

k600 就一个 dp,所以我两台显示器一个挂在核显 dp 上 8bit,一个挂在 k600 上原生 10bit,色差我是真矫正不回来了反正

知乎用户 一起数月亮​ 发表

前半段其实没啥大毛病

写过程序的都知道,代码一定要自己写一遍,运行一遍才能记住

她电脑跑不动,手抄一遍,也算她没办法的办法了

勉强可以接受,认为她处于困境下的努力

但后面 “课堂上被提问代码运行结果,段瑶翻出笔记本直接回答” 这一句给我干懵了

我只想说

那一刻,小编的大脑皮层闪耀出了镜面的光芒

知乎用户 吾牧之​​ 发表

一看就知道,又是学术弥赛亚崇拜

中国长期处在一个技术追赶的状态,所以上上下下的紧迫感都很大

由于这个需要追赶的技术差距过大

所以,全社会,很自然的就会生出悲观的情绪,

为了振奋精神

在整个中国社会,流行着一种崇拜

一种学术弥赛亚的崇拜

他们期望着,在中国的无数荒郊野店的马槽里面,也能屹立起来一个弥赛亚,一个学术上的弥赛亚

这个弥赛亚,是一个天生的科学家,能够带着中国的科学界大踏步的前进

当然了,既然是弥赛亚,那就必须得有点神迹了

比如说,这个纸笔与芯片的角力就是神迹

这个当然是非常的荒谬,甚至荒唐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

先不说这么做到底能不能锻炼编程能力,就说一点吧,虽然自己的电脑不行

但是大学里面是不是有机房?你可不可以花钱借用一下学校的机房

就算机房不对你开放,你可不可以去网吧上网去运行你这个程序,网吧的电脑,显卡都特别棒,内存可大了,3A 游戏都能流畅运行,你这个小程序,难道没法运行么?

网吧收费并不贵,便宜的一个钟头五六块钱,贵的也就十来块钱

就你这个能够在笔记本上抄清楚的程序,估计,一个小时就能解决

何苦在这里手抄程序?

就算网吧不舍得去,你可不可以借用下别的同学的电脑?

就算借不到同学的电脑,网上有专门提供远程程序测试服务的商家

就一般的本科生编写的程序,哪怕是毕业设计那个层次的

全部测试下来也就花个三十块钱(测试一小时三块钱)

你这一个笔记本能够抄写清楚的小程序,也就三块钱

解决的办法多了去了,哪一个都比抄在作业本上现实

纸笔与芯片的角力,不仅荒谬,而且可笑

但是呢,对于学术弥赛亚的崇拜者来说

正因为其荒谬,所以我才相信

这个观点其实也是教父哲学的大哲学家德尔图良的观念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上帝的儿子死了;正因为这是荒谬的,却无论如何是应该相信的。并且他被埋葬了,又复活了;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这事实却是确凿的。”

手抄代码学习编程,当然是非常荒谬的,我们正常人都觉得这种学习法是一种非常荒唐、无用、可笑的学习方法

但是呢,既然是学术弥赛亚,那他的所作所为,就不能局限在我们理性的认识之内

如果我们的理性能够理解弥赛亚,那么弥赛亚超越理性的本质就被否定了

超人之所以为超人就是因为他能够穿着个红裤衩,克服地心引力

要是他采取科学的方法,飞向天空

那么他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民航乘客,而不是超人了

弥赛亚之所以为弥赛亚,就是因为他超越了理性,不能够为我们正常人所理解

比如说吧,水瓢是测量不了大海的

这能够怪罪大海么?当然不能。

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

那就不能坐船走,必须得是用权杖,把红海 分成两边,这才是神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学术界欣赏的人才,都是充满了不正常的特征的人

是和常识中的科学家形象完全相左的一群人物

我们印象中的科学家,大都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或者经济状况良好的精英家庭

但是假如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那么一切就显得有点过分的顺理成章了

所以学术弥赛亚,必须出生在一个荒郊野店,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

他的爹妈最好还是一个文盲,不仅大字不识一个而且反对他读书

然后呢,这个学术弥赛亚在童年的时候,应该再辍学上几年

得这样,才配得起一个学术弥赛亚的家庭出身

这也是中国的高中,为什么一边在城市里面推行五五分流,逼着想读高中的小孩去读职业高中

但是另一边,却在很穷的地方,不惜余力的让已经完全厌恶了学习,甚至已经打工且有了收入的小孩上高中的原因

家庭出身不正常的学术弥撒亚,进入学术生涯的路径也必须得是不正常的

都得是误打误撞,一鸣惊人,

最好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然后一语惊人

得多么惊人呢?能够让为了这个事情奋斗了很多年的你我平庸之辈,惊呼不可战胜

由于这种学术的天才,是天生的,是被上帝或者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赐福的

是蒙恩典的。

所以学术弥赛亚,必然是一个年纪轻轻就能够取得不得了的成就的人物

对于这种人,没有什么大器晚成的说法

因为大器晚成是普通人

天才拥有的那种天才是上帝恩赐的,是赐福的结果

和个人的努力完全无关

现在是八月份,再过几天,各个高校的教师招聘新闻就该出现了

打一个赌,一定会出现,什么 97 年的博导,96 年的副教授,最年轻的院长之类的人物

不要问,这么一个三十岁不到的毛孩子,能够导谁

你问就是不尊重弥赛亚信仰

毕竟耶稣,作为一个木匠,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功成名就,拯救羔羊了

等到了三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上了十字架用他的宝血为我们赎罪了

所以你看,中国的三十五岁年龄歧视,那可是有着相当深厚的宗教色彩呢

前一阵子,江苏有一个高职院校的小女孩,不就险些被打造成学术弥赛亚么?

他的信徒们,坚定不移的认为,这个农村出身,中考数学不过及格的学生

能够轻而易举得掌握高等数学。

要我说啊,他就是中国学术界的圣女贞德,可惜,似乎成色不是很够

至于学习方法,我们这些庸俗的人的学习方法,无非就是先看书构建理论体系

然后想尽一切办法的读论文,读好作文

学术弥赛亚要是这样,那可真就庸俗了

他得采取不同寻常的学习方法

这才是五饼二鱼的神迹

纸笔与芯片的角力那算什么啊?

真正的弥赛亚的学习方法,那都得是让人听见就瘆得慌

学外语,那就必须得是一口气背下来一本字典

学专业课,那就必须是一点就通,一点就透

再要不就是能够在枯燥无聊的专业类著作中看到无穷的宇宙,看到永恒的真理

最后目光呆滞,仰面朝天

来上一句,啊,我参悟了天道!

这才够味道

其实啊,你要是想明白中国的学术弥赛亚崇拜

批量的制造点假的弥赛亚,那也不是不可以

怎么制造呢?

必须得不正常

家里穷这个没法制造,但是你可以让他年少成名啊!

比如说什么十岁上大学,十四岁本科毕业,十七岁研究生毕业,二十来岁博士毕业的天才啊

什么三年前还在学管理学,忽然跑去学了个什么高精尖的玩意,在某某刊物上发表文章啊

成为了最年轻的 XXX 导师

放心吧,没有人质疑

只要敢吹,就有人敢信

至于有没有人质疑呢

肯定也会有人质疑

但是你放心吧,有的是给这些学术弥赛亚辩护的信徒

“有这么酸么?”

“看到人家的人生成就破防了吧?”

“给你同样的机会,你也不会比的上人家,因为人家是天才。”

正是因为荒谬,所以我才信仰,对吧

这就是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

正常人,谁愿意为了这种不相干的事情惹得一身骚,所以学术弥赛亚一旦养成了,基本上不会掉下神坛

当学术弥赛亚比当其他的弥赛亚要轻松多了

当然了,要是说完全不会掉下神坛也不对

比如说吧,对于那种没什么背景的学术弥赛亚

那么他还真有可能就跌下神坛

当然,跌下来也无所谓,混口饭吃不成问题

弥赛亚来,弥赛亚去,这玩意,永远不缺,来来去去,多的是

反正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奔头,其实也不管什么真假

所以啊,你要是敢于多嘴,很多时候,反而是不讨好的

会有一大群莫名其妙的人,和被侮辱了一样,恼羞成怒,闹不好还得骂你。

学术天才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啊

至于这么生气么?

当然有关系啊

因为你捏死的是普通人的希望,尽管这个希望可能本来就是虚无的,假的,一场骗局

他们可能就是最普通的人

指望着学术弥赛亚的伟力、神力来拯救他们。

渴望弥赛亚,说到底是建立在预设自己缺乏能力的奴隶道德的立场上

正是因为全社会对于自己能力的自卑,贬低和不信任,对于面临的困难的夸张,夸大

所以才给了学术弥赛亚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条件

他们不相信能够依靠正常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了超自然的存在上

这个其实是中国一贯的坏风气

在过去,中国的皇帝也喜欢寻找一些超自然的存在

比如说什么白马、白牛,白猴子,

当然在选择超自然的人的时候,就和现在不同了,他们更喜欢选择那种长寿老人

他们管这个叫人瑞

在人瑞之上还有不老不死的人,被称为真人

学术弥赛亚,不过是现代社会的人瑞,现代社会的真人

仅此而已罢了


这一次,不过是捧出来个小号的学术弥赛亚候选人罢了

大家对这个人的事迹的真假,其实也没什么兴趣

大家感兴趣的,只是

“我们终于又找到一个天才”

这个发现,让大家感到特别的安心,特别的有安全感

这样搞的安全感,几乎能够让很多人暂时性的忘却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如意

在这种意义上,此类活动,简直就是一个现代宗教

知乎用户 橘子精 发表

这种无非就是 C 语言考试学不会代码,背几个经典的程序,比如水仙花求质数,考试默写出来而已,高校里面这种事见怪不怪了。但是西电能宣传这种东西,真的是给自己的专业性抹黑

知乎用户 华复 发表

文科生的奇思妙想。

文科生写新闻,最喜欢匪夷所思的事迹。

这叫 “文似看山不喜平”

知乎用户 朱哈哈哈哈 发表

平台 免费算力额度 申请方法 适用场景 备注

Google Colab GPU:T4/K80 12 h / 天;TPU 12 h / 天;RAM 12 GB(可开到 25 GB) 新建笔记本 → 运行时类型 → 选择 GPU/TPU 深度学习、CV、NLP 需要谷歌账号;长期闲置会断线

Kaggle Notebook GPU:Tesla P100 30 h / 周;CPU 4 核 16 GB RAM Notebook → Settings → Accelerator 竞赛、数据分析 需绑定手机号;公开数据集丰富

腾讯云 Cloud Studio GPU:Tesla V100 2 h / 天(新用户额外 10 h);CPU 8 核 16 GB RAM 新建工作空间 → 选择 GPU 模板 全栈开发、AI 训练 国内访问速度快;内置 VS Code

阿里云 DSW / PAI-DSW GPU:M40 或 V100 每日 3 h;CPU 8 核 32 GB RAM 控制台 → 创建 DSW 实例 → 选 GPU 规格 企业级训练、部署 需实名认证;国内节点延迟低

Amazon SageMaker Studio Lab GPU:Tesla T4 4 h / 天;CPU 12 核 16 GB RAM 申请 wait-list → 获批后登录 教学、科研 国外站点,申请需排队

Codon + Colab 利用 Colab 的 GPU,再把 Python 源码用 Codon 静态编译为本地机器码,可获得 10-100× 额外加速 `!pip install codon-jit` → `import codon` 纯计算密集型任务(循环、数值) Codon 与原生 Python 语法 90 % 兼容,不支持动态反射

AI 列出来的,高算力免费云 IDE,她不用说明她蠢

知乎用户 律法左手 发表

如果视频里的电脑与手机都确实是这位同学的

那贫困生这点是真实的

电脑是 thinkpad e440,纯电子垃圾现在,白给我都懒得出运费。

手机是红米的 k50(应该),说起来也不算多贵。

(经评论区提醒,应当为 vivo 的 x60,同样也不算很贵,考虑到她今年才大三的话)

但是呢,纸上抄代码就是很难绷很煞笔的行为。

你是怎么脑补代码运行的?你是怎么 debug 的?你还能肉身中断人眼逐步吗?

你有电脑怎么能手写代码呢?440 是垃圾不错,运行编译器可是没问题的…

知乎用户 肯德基麦辣鸡翅 发表

这是原视频,图片里提到的内容在 02:36,https://weibo.com/6020516658/PEoynsEXi?refer_flag=1001030103_

她确实因为二手电脑性能不行,所以把老师展示出来的代码以及运行结果都记了笔记,没有实际运行过,遇到老师提问,就将之前笔记里记录的结果用来回答,可是老师后面修改过数据的,所以运行结果并不一样,导致回答错了。

知乎用户 openvswitch 发表

大学计算机专业这种女生多得是,考试能力一流,但是无任何动手能力。你说她编程能力很差,谭浩强c 语言 ++ 和&的优先级她却很会背,但是逻辑能力很差,研究生阶段不会写一段超过 500 行的代码

知乎用户 九方空 发表

作为一个西电的学渣…… 我隐约记得,十几年前的时候,软院的机房,是学生可以去用电脑的,你没电脑可以上机房干活啊……

所以最后还是在给张雪峰上分吗?

知乎用户 哈里叔叔​​ 发表

终于理解为什么数学专业的学生能那么强烈地抵制 Jumping 了……

知乎用户 aqqqqqa​ 发表

大一大二很常见,但是这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吗?

电脑再捞也能跑代码,别扯淡

纯粹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根本不讲什么是编译器,什么是链接器之类的;装个 Ubuntu18.04 怎么跑都能跑

有个答主说 jp 的事情,压根不是一个事情

知乎用户 硅谷 IT 胖子 发表

填补了码农届没有姜萍 Jumping 的空白

知乎用户 dangohoshi 发表

评论炸了,说是另一个专业,怪我没有查到另一个专业(仔细看了下是是大项专业里有一个同名专业,没看到

她不是天龙人是好事。至于说电脑性能的,ssh 到机房再开发是标准操作,除非你的 ThinkPad vscode remote 都跑不了,或者西电没有机房或者不给学生用,那我没啥好说的

以下为原答案

Virginia Tech 家境贫寒

是否有些?

知乎用户 柒宿 发表

正解来了

知乎用户 就当这 ID 不存在​ 发表

1、答主学编程是始于 1988 年,用的是 Apple I。1994 年有自己的 PC,次年过的计算机二级

2、这方面最钻研的时候是 MCSD+ODBA 吧,2000 年。但也做不到能看代码就脑补输出结果。

3、特别是中断输出这种软件调试常见动作,你要是能做到自己读代码就能随时中断输出 debug,那写的所有代码都应该不带 bug 才对。

4、这妮子大概率是因为家贫没有笔记本 / 平板,上课的时候只能把代码和输出结果抄到本子上来回答问题,报道的时候记者不懂软件开发直接给机械飞升了。

5、所以说新闻学魅力时刻时刻在发挥魅力。

知乎用户 申宏宇 发表

笔记本手抄代码太弱了,我知道的大神更厉害。

很久以前,那时我还是用的 win98,有次我系统崩溃了,因为我是电脑白吃,我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高手来帮我修电脑。

他看了一下电脑,问我有没有 98 的系统盘,我说没有。

他想了一下,叫我把固定电话拿给他,我想修电脑要电话干什么,但人家是高手,我也不好说什么,就把电话拔下来给他了。

他把电话线空着的一头接在电脑的一个插孔内,进入了 dos,然后就开始在电话上不停的按着键,他按键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只按 0、1 两个键,我搞不懂这有什么用,但也不敢问,看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是不停的按这两个键。

我渐渐的有些困,我问他这东西要搞多久,他说要几个小时,我给他倒了杯茶,就一个人去隔壁睡觉了。

醒来的时候,一看已经过了 4 个多小时,我起身到隔壁,看见他正在系统里面调试。

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试试,我坐上椅子用了一下,真的好了,我当时也不懂电脑,谢过人家就走了。

后来我慢慢对电脑有了了解,终于知道,原来当时那位高手是用机器语言编了一个 98 系统,我后来问我朋友那位高手的下落,我朋友说前几年去了美国……

之后我换了 XP 系统,我的系统又崩溃了,因为我是电脑白吃,我朋友又给我介绍了一个高手来帮我修电脑。

他看了一下电脑,问我有没有 XP 的安装盘,我说没有。

他想了一下,叫我把一张空的 DVD 刻录盘和一根针拿给他,我想修电脑要刻录盘和针干什么,但人家是高手,我也不好说什么,就把 DVD 刻录盘拿一张来给他了。

他把针头对着刻录盘戳,他戳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只戳深或浅,我搞不懂这有什么用,但也不敢问,看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是不停的戳着 DVD 刻录盘。

我渐渐的有些困,我问他这东西要搞多久,他说要几个小时,我给他倒了杯茶,就一个人去隔壁睡觉了。

醒来的时候,一看已经过了 4 个多小时,我起身到隔壁,看见他正在系统里面调试,还装上了 office、photoshop、迅雷等软件……

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试试,我坐上椅子用了一下,真的好了,我当时也不懂电脑,谢过人家就走了。

后来我慢慢对电脑有了了解,终于知道,原来当时那位高手是针头刻了一个单面双层的 DVD,在里面刻上了 XP、office、photoshop 的安装程序,我后来问我朋友那位高手的下落,我朋友说前几年去了德国……

之后我换了 win7 系统,有次我不小心把 D 盘格了,因为我是电脑白吃,我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高手来帮我恢复数据。

他看了一下电脑,问我有没有备份过 Ghost,我说没有。

他想了一下,叫我把一块磁铁拿给他,还问我 D 盘里有什么东西,我想修电脑要磁铁干什么,但人家是高手,我也不好说什么,就把磁铁给他了,还告诉他我 D 盘里全是火影忍者的动画。

他把硬盘拆了,用磁铁在上面画圈,他画圈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只有碰到或不碰到,我搞不懂这有什么用,但也不敢问,看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是不停的在硬盘上画着圈。

我渐渐的有些困,我问他这东西要搞多久,他说要几个小时,我给他倒了杯茶,就一个人去隔壁睡觉了。

醒来的时候,一看已经过了 4 个多小时,我起身到隔壁,看见他正在 D 盘里面调试,里面全是火影忍者的动画片。

过了一会儿,他说,你试试,我坐上椅子用了一下,真的好了,我当时也不懂电脑,谢过人家就走了。

后来我慢慢对电脑有了了解,终于知道,原来当时那位高手是用磁铁直接在硬盘上写数据,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将火影忍者的动画片都写入了硬盘,我后来问我朋友那位高手的下落,我朋友说前几年去了英国……

知乎用户 佳人李大花​​​ 发表

在现在这个数字时代,用纸和笔 “写” 代码,确实挺不靠谱的……

不过看看这位同学的专业,倒是也不奇怪。

之前在高考季的时候,我就曾说过,不是沾了 “大数据” 的就全是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它也可能是隶属于管理学院的专业,可能只是学一学各种数据库的概念,各种大数据存储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几乎没啥 “硬技术”。

不过,我写这篇文章是想回顾一下,曾经那个真的需要纸和笔来 “写” 代码的年代。

有没有 “写在纸上” 的年代?

有,而且最早几乎只能在纸上。

1843 年,艾达 · 拉夫蕾丝在与巴贝奇往来中写下了著名的 Note G,用表格步骤序列描述如何用 “分析机” 计算伯努利数。

但是当时,“分析机” 并没有真正造出来,算法完全 “纸上运行”。

现代研究普遍承认她确实写下了一段可执行的算法雏形,并以表格逐步跟踪变量值变化,这与后来课堂里教的 trace table(追踪表) 思路一致。

在将近 2 个世纪前,“验证” 就是手工演算 + 表格推演

当没有机器可用时,“人脑” 就是唯一的测试台。

到了 1946 年,程序仍然是被 “写” 在纸上的。

ENIAC 的六位程序员在没课本可循的情况下,自己根据电路与逻辑图纸编写流程、制定编程单,再在机器上通过插接电缆、拨动开关去 “装载” 程序。

**纸上审阅与手工检查,也就是 desk checking,**在当时已成为惯例。

程序员会拿着流程图与变量表逐步 “干跑”,核对每一步的变量变化与分支逻辑是否与预期一致,与今天教科书里介绍的 “追踪表” 如出一辙。

Grace Hopper 曾建立了一套 “编程纪律”。

她把程序开发拆成几道明确的工序:

在纸上写 “编码表单”—同伴复核—打孔 / 校对—装载与检查,并在编码表单上专门留出一列写注释。

为降低 “数字堆” 的不可读性,纸上表单先写“操作码 + 地址 / 寄存器”,旁边就是注释列;编好后由另一名程序员进行复核,再交给打孔员。

早期的机器,比如 UNIVAC,缺少或限制 “间接寻址”,许多跳转与地址修正要靠手算与抄写。

指令记号也被要求写得 “人能看懂”,比如说 A/S/M/D/J 分别指代加、减、乘、除、无条件跳转等。

为了确保程序运行中的 “准确性”,除了严格的人工校核之外,Hopper 还设计了初代的 test‑driven development(TDD),用一段指令自动检查输出是否合理。

对每一批输入记录,程序在处理的同时,还要计算若干总计的数值,比如记录条数、金额合计、以及没有业务意义但稳定可复算的哈希总计,把员工号 / 客户号相加等等。

等到处理结束后,程序把计算得到的总计事先给出的控制总计进行比对,如果结果不一致的话,就报错、停机或打印警告

IBM 1401 的官方排序程序手册写得很清楚:

1949 年春天,还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数学硕士的巴克斯,偶然在 IBM 展厅看到了 IBM 选择性序列电子计算器(SSEC——一台有着闪烁灯光和咔嗒作响继电器的庞然大物。

这台机器采用纸带存储指令,程序员必须将指令精确地打孔在纸带上。

编程过程完全是 “手工作业”:先在纸上设计程序流程,然后制作打孔纸带,最后装载到机器上运行。巴克斯后来形容这种编程方式为 “肉搏战”

到了 IBM 701 时代,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这台机器使用 36 位字长,指令为 18 位,地址空间有限,没有索引寄存器,也没有间接寻址。程序员必须手工修改指令来实现数组访问。

巴克斯回忆表示:“纯粹是懒惰驱动的。编程太麻烦了——你必须处理大量细节,而这些本不应该是程序员关心的事。所以我想让它变得更容易。”

1953 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巴克斯开发了 Speedcoding——一个浮点解释器,占用 310 个字的内存。虽然运行速度慢(加法需要 4 毫秒),但编程时间从几周缩短到几小时

可是,机器时间的昂贵让这种速度损失变得难以接受,巴克斯开始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既能提高编程效率又能保持执行效率的解决方案。

于是,FORTRAN 项目启动了。

巴克斯最初估计需要 6 个月完成,实际上第一个 FORTRAN I 程序直到 1957 年初才编译成功。

FORTRAN 程序使用 80 列打孔卡,但只能使用前 72 列,这是因为 701 型机只能读取前 72 列数据。

其中前五列用于语句号,第六列是续行标记,第 7 到 72 列才是真正的 FORTRAN 语句。

这种严格的列格式,要求程序员必须在纸上精确规划每个字符的位置,就像填表格一样。空格完全被忽略,所以 “GO TO 23” 一般被写成“GOTO23”。

编译器被巧妙地分为六个独立的部分:语法分析器负责处理表达式和下标,代码生成器生成最优机器码,程序结构分析将代码分割成单入单出的块,标签分析优化索引寄存器的使用,最后的后端生成最终的二进制代码。

每个部分都需要大量的纸上设计和手工验证,因为当时没有调试工具,错误只能通过人工追踪发现。

那个时代的程序员确实需要在纸上 “写” 代码,不仅是因为技术限制,更是因为计算机时间极其昂贵。

正如巴克斯团队面临的现实:程序员必须确保代码在上机前就是正确的,因为那个年代 “计算机时间往往比程序员时间昂贵得多”。

罗伯特 · 马丁(Robert C. Martin,也就是著名的 “Bob 大叔”)在他 16 岁时的第一份编程工作,完美展现了 70 年代“纸上编程” 的真实状况。

1969 年,Bob 大叔的父亲闯进 A.S.C. 制表公司,为儿子争取到一份暑期工作。

公司给了他一叠编程表格,看起来就像这样:上面有严格的列格式,程序员必须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操作码、地址和注释。

写完程序后,他把表格交给班纳先生,一天后得到反馈——密密麻麻的红笔修改,指出他在字标记和项标记使用上的错误。

修改完成后,编程表格被送到打孔室,由专门的打孔员将代码转换成打孔卡片。

第二天,20 多张卡片就准备好了。Bob 大叔和班纳先生逐一核对卡片与编程表格,确保打孔无误,然后用打孔机纠正错误。

整个过程体现了当时严格的 “纸上验证” 文化:先在纸上完成所有设计和检查,确保正确后才制作打孔卡片,最后才上机运行。因为机器时间极其昂贵,任何错误都代表着巨大的成本。

Bob 大叔以一位 “资深” 程序员的身份,把他自己的“编程经历”,以及众多编程领域名人们的经历,全都写在了他的新书《我们程序员:从代码诞生到 AI 兴起》中,我觉得有志从事编程相关工作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

广告

我们程序员 : 从代码诞生到 AI 兴起

京东

¥68.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938981449479984659-0-1&p=JF8BAUwJK1olXwIEU15fCE4VBV8IHl4cWg4GUG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HUVdaAE8THDZNRwYlQ3pSFxsjaBt3cSd7fhtyNXgYEyUgaE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kMH1oSVQUDV15YCH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VQQLXFddDU4fBmkAE1IQWgIKSF9BCHsUAm0IElMdVAQEOltdCUofC2wIG1x7XwYDVV5aC00XA18IK1glA2gDB1sKDUtHUAFUT1NJGk1QCTBYCk0eBGoOHmsXXAcAVm5tODhrQARXS1JGPH5nJisrfw9rRhpdZAR9GGgAISkNSgIXeR9pQQFmIQECESltDXsXBW8KKw)

虽然从两个世纪前开始,我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纸上编程”。但技术的进步,已经完全把程序员们从纸上“解救” 了出来。

我非常不赞成效仿新闻里这位同学,想要学好编程,一定要动手写、动手运行、动手调试,只有不断实践才能进步。

毕竟已经进入了大模型时代,打孔机和 701 都已经进入了博物馆里。

更何况,即使要比严谨性和科学性,往本子上写代码什么的,也比一个多世纪前的 “编码表单” 差远了……

知乎用户 lu luce 发表

理工科为啥能碾压文科就在于此。。

文科搞得那些玩意。什么《从_咏鹅诗看基督精神对杜甫_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怎么瞎编都没事。

你在笔记本上写代码。你怎么知道你写出来的代码执行结果是否正确呢?

靠意念和女子力吗??

这么说吧。就算你在电脑上输入代码。你只要把一个英文逗号不小心打成中文逗号。你要是在眼神不好一点,电脑能让你郁闷一下午。

知乎用户 逐梦人​ 发表

又是一起自媒体只管口嗨,不嫌事大的噱头标题。

认真看了一下段瑶同学的视频,讲述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视频中只有一小部分提到了她因为经济压力,买了一个性能不好的电脑。所以在通常学习中采用了很传统的手段,通过手写代码进行学习。一次课上,因为不能及时给出老师的问题,所以才有了这个所谓的纸上运行代码的 “梗”。我相信,在平时学习中,如果真的只是手写代码,脑子里面运行,那肯定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最普遍的做法是,先在本子上写好,然后拿到机房,或者自己电脑上上运行,得出运行结果,以调试自己的程序是否正确。毕竟从小镇做题家的学生都知道,如果没有正确答案,做的题目都是白做。

**她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面对家庭的压力,面临学习上的困难,她没有放弃。**一个代码,其他同学,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而在她这里,因为自己的电脑性能问题,用自己的电脑,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机房运行,来回麻烦。这才是她努力学习的精神可嘉之源。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农村出来的孩子就应该这样。**真的,我们努力了十五六年,才跟其他人坐到了同一个教室。**即使坐到同一个教室,我们跟其他同学的差距显而易见,比如经济和见识。为了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需要加倍努力,去弥补这些差距。

所以正像她视频中提到: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在我们身后,有强大的祖国在支持者着,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自信的去追逐我们的梦想。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对社会的感恩,对国家的感恩,对身边人的感恩。这就是我们农村学子朴实的心态。

获得这个奖,并不一定是在她们同学中最优秀的,但是她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路很长,还需要继续努力,一是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努力;二是为社会做一点贡献而努力。

筑梦奖学金的申请条件
获得过国家开发银行承办的国家助学贷款
全日制二年级及以上在校本专科生
遵守法律法规且未受过纪律处分
学习成绩优良(2023 年要求综合排名前 40%)
本年度未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

我是逐梦人,一个快要博士毕业的老学长。在知乎分享我的科研学习经历,并结合我的专业做点科普。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代码 jumping

知乎用户 便携式核聚变电池​ 发表

写这篇的审这篇干脆谈个工科对象,哦有个朋友都行,都不至于出来这么篇稿子,还是去读法律吧哈,没啥逻辑死记硬背就行,,

知乎用户 柏耍耍 发表

只能说写新闻稿的那位是个人才

一篇文章把这位同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都推到了火坑

知乎用户 骨了个头的 发表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50811064841/https://mp.weixin.qq.com/s/UOmVa5gvJSY4dM7njIhbtQ

删了还有留档哦

知乎用户 猴皮筋弹玻璃窗 发表

我现在写代码用的这台机器,处理器是双核 A9,内存是 1G DDR3,硬盘是 8G eMMC,没觉得性能弱到跑不动代码。4000 多买二手笔记本咋还能跑不动呢?

知乎用户 Meteor​ 发表

这女孩没啥问题,学校该给的该关照的也都有了,就是写文章的人太抽象了。

这类将电脑作为生产力设备的专业,在电脑上验证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真要像文章那样学习,学个四年都没有人家小半年来的快,而写文章的人很明显没有相关方面常识。


如果你经济困难,以至于设备性能太差影响到学业,那我只能说不要太在乎自己的脸皮,机会是自己找的,别在心里憋着不说不争取。

  1. 校园勤工助学岗,找辅导员反馈下自己情况,看看有没有机会。
  2. 远程服务器与校内机房,找专业课的老师 & 辅导员反馈下自己情况,看看能不能申请到一台性能过得去供以远程的机器,一般来说找老师应该是最快的。远程服务器的话,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堡垒机供学生操作。
  3. 各大玩 DIY 的论坛咨询(nga 的 pc 板块、知乎、贴吧等等),你未必需要笔记本电脑,二手台式机配件慢慢拼一台在宿舍内供学习以及连接服务器是完全够用的,预算一放大家就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了,说不定还会给你送点配件资助你。

宣传口宣传的所谓 “工匠精神” 放到现在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无病呻吟与自我感动式的努力,全然不管这种努力是否有用,甚至跟被宣传人的经历大相径庭,徒增笑尔。

知乎用户 岚山步鸟 发表

有谁能把这些年大学的无脑宣传稿汇总一下,想看笑话合集

知乎用户 桃子酱 发表

今天领导开组会的时候跟大家说,以后招程序员直接 pass 掉西安电子科大的,别浪费时间…

看来他是把这段子当真了,笑哭,狗头保命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证明了西电理科学子的含金量,以及解释了为什么西安遍地外包。

知乎用户 纳米酱​ 发表

这个我知道为啥

因为学校宣传口需求,要苦难化,本来不是这样的,也要放大,不然不匹配这个荣誉

我就遇到更加绝的,一些教务流程用 agent 替代了(就是弄个 coze 而已),然后写宣传报告要写教务老师一条条 case 录入,一个个学生的信息反复确认。

理由是教务处做的这么辛苦,你写的太轻巧,程序化替代会显得他们没啥存在感

知乎用户 梅妻鹤子​ 发表

不可能。

编程中最妙(cao dan)的一环就是,你以为你写的没毛病,一运行就出错,尤其是新手。

所以哪怕你去用网页上的编译器也别用纸笔写。

另外,不做机器学习等等大活的话,对电脑的性能要求也没那么高。真要做机器学习这种大活,kaggle 上有免费的 gpu hours(甚至还有 tpu!)

我看到这个消息,只觉得这学校真抠,电脑机房不能随便用吗?(好吧我们也不是随便用,但图书馆的电脑可以)

知乎用户 风月 发表

笑死,本人西电的,刚听到这事,搞官号的那些女生是这样的 ,神 tm 用纸运行代码。学管理,财经那群人是真是啥都敢往上写,西电也是,工科院校开这些专业干啥,又拉低分数线又拉低声誉 ,而且导致现在西电也打拳严重,前段时间官号还发了三条波伏娃

知乎用户 猫叔 Vincent 发表

这跟用手拿电烙铁头、把急停按钮当做开关、手搓 0.01mm 等一个路子,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当煞笔

知乎用户 再回首我心依旧 发表

这不是我们大学那时候学习 C 语言的常规操作吗?

手抄代码, 背题应对考试.

像什么 char,int 的数据类型啊, if, else, for, while 啊, 生成水仙花数, 杨辉三角, 背的那叫一个溜.

就像 <父亲> 那个纪录片, 韩胜利他爸, 再三叮嘱通信专业的儿子不要玩电脑一样.

这样, 既符合 " 电脑憎恨症 " 的家长的心理要求, 又能在将来爆发核战争, 被核弹轰过一轮, 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依然能够手写代码, 计算炮弹的轨迹, 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现在的大学生也可以试试这个学习方法, 保证会学了个啥也不是, 然后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知乎用户 直崩黑屏 发表

Dijkstra 不服,Dijkstra 只用纸和笔

知乎用户 invalid s​​​ 发表

裁撤禁止计算机专业势在必行。是时候开设基于算盘的互联网专业了

知乎用户 雷斯林​​​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最近有篇文章很火,里面提到了一个女生。

说她品学兼优,拿了筑梦奖学金

说她内向,但后来融入竞赛团队。

最牛逼的是什么呢,是她手写代码

这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的段同学,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就带着二手老旧电脑来读大学。

但这台电脑性能实在太差,不好运行代码,无奈之下段同学选择了手写。

为此段同学一行连一行抄纸上,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而且字迹工整,卷面漂亮得令人发指。

这时候很多人还是会觉得这相当于你点了一份西湖醋鱼,但厨师手写了烹饪方式,放你面前,让你观看。

怎么样呢?

老师说很棒。因为有一天,老师拿财经数据提问,段同学就翻笔记本回答了代码运行结果。

不用电脑,人脑就运行有数据集的程序,还算对了,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同学们看得五体投地,金句 “纸笔的智慧在数字时代闪耀出倔强的微光” 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提升了她本就高大的形象。

手写代码这招好像还用了两年,毕竟奖是她大三时候拿的。

之后这个奖让她有钱升级软件,再帮助她去完成以前不敢碰的专业实验和竞赛……

但你细想一下,不对啊,人脑怎么能堪比电脑呢。

所以到这里,网友纷纷质疑。

手写代码始终是理论推导,而非实际运行,真跑起来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 bug。

你们专业课还需要处理金融数据集,不是手写代码、心算一次就能出运行结果的吧。

有的程序得编成百上千条代码,难道也一行不拉地抄?

而且你这个专业学费好像 6 万 8,怎么不舍得买千元机?

哪怕凑不够千元,去图吧问问,大神们会告诉你,三四百块就能组装出来一台能跑代码,能玩《英雄联盟》的神机了。

所以段同学说手写代码赢得满堂彩这事,肯定吹牛皮了。

吹牛皮也就算了,卖惨去拿一个为经济困难的学子扫除后顾之忧的奖项,是不是侵占了贫困生的权益呢?

当然很多网友懒得说理,直接玩梗了。

玩梗玩着,各种对立也起来了。

文理科关系的:

穷富矛盾的:

总之,很多人就是觉得段同学的故事侮辱智商。

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去看了下原视频,搞清楚了。

那一天老师提问问她,但段同学没有实际运行,就翻笔记本给了一个答案。

这么做的逻辑也很简单:电脑性能不好,课堂时间有限,老师提问里的数据像之前的数据,那我为啥不把以前笔记上的结果拿来说呢?

相当于我做过这题,那我今天不做,但一样说得出答案。

但这答案不对。因为老师改了改数据,可能想防止学生偷懒或者增加题目难度。

那一刻段同学也被笑话了,她也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但买电脑或升级软件的钱从哪儿来?

辅导员出现了,他说她成绩拔尖,但精准识别到她家庭困难,所以想要帮她。正好有这个筑梦奖学金。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要上很多离不开编程和数据分析的课,想门门拿高分,那私底下段同学就不可能不用自己的旧电脑跑数据。

好了,到这里,我们完全可以合理推测:

段同学手写过一些代码;

段同学也拿电脑跑过一些代码;

老师提问那次她没用电脑跑。

很清晰的事情始末吧,但公众号文章一开始不这么写。

文章没有交待答不对题的下文,给人感觉是她做对了,而这最后就导致了现在大家的质疑。

后来文章也进行了一次修改:

一开始写的跑不动,又变为不便跑代码;

一开始一行行程序工整誉写,又变为简易程序。

到这里,我们也知道纸上到底记了什么了。

那些 “简易的程序”,相当于大家从小到大都会记的经典例题,或者最核心的解题思路。

也就是说,段同学没有手抄全部代码,也没有用人脑算出运算结果。

所以事情原本没那么复杂。

至于很多人说这个专业一年学费 6.8 万元,这说的也不准确。

因为这个专业分普通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后者贵,特别是去美国读的那一年动辄几十万。

从家庭贫困这点因素来看,段同学也读不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只是现在说这些有些迟。

因为一个家里贫困、品学兼优、得了奖学金后还走向更高平台的女学生,已经被网暴了。

现在能做的就是别再扩大了。

当然很多网友这么情绪激烈,是因为苦校园浮夸报道久矣。

除了上面编辑临时起意的一类外,还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分不清当事人自夸还是编辑在捧杀。

几个月前,武汉大学公众号发了文章,报道了游戏少年的成功之路。

他从成绩不好,一路逆袭成为博士,发布顶刊论文,拿下雷军奖。

他还有文科生女友几乎全程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看着煞羡旁人,但等等,为啥论文查重率可以低到 0.1%?

为啥绩点降到一点几了,还能被副院长看中?

就这样,一篇文章最后成功惹到文科生、女性、科研人员。

不过时至今日,我们不知道是公众号编辑自作主张这么写,还是当事人授意这么写的。

第二种就是当事人自吹自擂。

不久前,川北医学院公众号发布文章,报道了大三本科生罗某某的 “学术逆袭”。

他以第一作者 / 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7 篇 SCI 顶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 149),担任《柳叶刀》《JAMA》等期刊审稿人,并斩获 44 项荣誉。

他还组织百人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完成论文与审稿,还被东京大学、帝国理工等名校抛出橄榄枝。

哥们,你太强了吧,但等等。

为啥 7 篇论文中 3 篇为 “评论”“给编辑的信”? 为啥出现了“累计影响因子 149” 这种学术界不流行的计算方式?

最后校方通报,说这是罗同学在一个奖学金评选现场的 PPT,里面存在 “成果表述不严谨、自夸炫耀之嫌”,并已严肃批评教育。

学术成就本应脚踏实地,但后来大家都不管了,因为一个奖项带来的收益可以非常诱人。

所以第三种情况出现了:有人选择挪用别人成果。

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刘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推文里,说她本科期间就发了 14 篇 SCI 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3 项。

这刘同学还挺谦虚,记者去调查发现,她其实挂名有 14 项发明专利。

最早可追溯到 2016 年,当时还在读初中。

校方第一时间出了个通报,里面说她拼爹了,而她爹是研究生院副院长。

这么看来,她挂名的很多论文是她爹底下研究生做的。

看多了这些,读者很难不浮想联翩。

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说当事人是关系户,不是学术二代,就是学术妲己、学术嫪毐。

最后大家也不好好看这些励志故事和传奇经历了。

你造神,我就毁神。

当然最后我也希望那些故事属实。

毕竟有这么多牛人在,我们的学术早就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了。

不可否认,评奖评优需要突出个人优势,所以有的地方要往大了写。

但也要克制吧,不然大到太平洋那么大了。

所以尽量客观朴素点。

要知道,真正的励志就藏在朴素和真实中。

编辑写完文章也应当给当事人看看。

不要搞那种断章取义的做法,更别做无中生有的事。

出彩了,你拿到的奖金有限;但出事了,你要负的责任可大了。

关键是不要宣传优绩主义。

普通人想看的不是优绩主义,而是如何做好普通人,这就已经够难的了。

所以编辑写完文章,可以问问身边的同学,他们怎么看,他们有没有不喜欢的地方。

就像很多人说的:“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时节,秋菊不该拿去陪衬春天的海棠。”

各有各的存在方式。

所以年轻人啊,纵使别人解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你也该找到自己的人生。

-END-

搞了个知识星球,名字叫【雷叔讲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资的思考。

还会有房产投资、旅游攻略、一些不太方便发的文章,或者怎么做自媒体等等。

现在发了一些专栏文章,都是公众号不会发的,现在进去都能看:

总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玩。

群里现在已经有 1800 个小伙伴了,大家没事可以当成个论坛扯扯淡也不错。

我们已经拉了很多微信群了,还会线下组织吃饭、打网球等活动。

欢迎加入来扯淡聊天: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我留学时考试。

因为海外广泛应用 Matlab

后面一些大题。

就是按照 matlab 格式,手写函数,列在卷子上。

举个例子,题目给个物体和力学边界条件。

写个算法算应力。开整。

因为题目一样,编法其实就那么几种。

到了(力学大类)读研阶段。矩阵算法加 matlab 基本是刚需了。

知乎用户 不言盛景不叙深情 发表

恭喜我国拉马努金三世诞生了!上一个拉马努金二世叫姜萍。

知乎用户 西江东流​ 发表

搬运一下贴吧西电李胜的帖子。

感觉就是一个文科生写的事迹,把一个很好的学妹写成了反面教材。。

知乎用户 cipher 发表

看了事件 说实话 责任全在那些自媒体小编 这个同学真的是一点关系没有 还要被黑……

那些自媒体小编是真特么的 半点知识储备没有 却掌握信息传播渠道 掀起舆论后美美隐身……

知乎用户 浅梦 发表

1. 神人编辑

2. 赛博坦星人

3. 机械飞升计划

这仨总得选一个吧?

知乎用户 游阳光 发表

段同学是**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的,这个专业是经管院下面开设的特色融合专业**,本质上应该是文科。这个专业我不太了解都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我比较熟悉计算机大类这边的授课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西电计算机相关的学院及专业,包括计科院、智能院和网信院大一大二是要学 C 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

如果是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手写伪代码来复习也正常,例如常见的排序算法、KMP、回溯、动态规划和贪心等。并且考试时候除了上机的 OJ,笔试也会有相关的手敲算法题。

但是如果是这几门课的话,随便一个电脑应该都能跑,写个 C/C++ 不至于运行不起来。

我看了一下公众号的内容,拍摄的图片上面有显示 预处理 - checkpoint.ipynb 显然是在跑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段同学讲自己的电脑性能较差,轻薄本没有 gpu,没有 cuda 用 cpu 跑 AI 的话确实是比较慢。

我之前上人工智能导论的时候,课上是会给一个简单的矩阵作为输入,简单三层的网络,让手推反向传播的。

但又反过来讲,手写 ml,dl 的代码就有点抽象了。

如果把这**” 手写代码(在算法课上)”** 和 “电脑性能比较差(跑深度学习)” 两件事分开来讲,争议应该没那么大。

知乎用户 浮游小精灵 发表

程序员一定要会写程序(在电脑上)

知乎用户 fffffffffff 发表

写稿的人太放飞自我发挥了, 把一件简单的事吹上天了. 我 07 年上的西电, 大一不让带电脑, 学 C 语言时候就是经常这样, 最后考试时候最后一道题留了一页纸手写一个链表, 哪怕后来找工作笔试时候也是让根据代码片段写出执行结果. 早期学编程语言确实可以大脑模拟编译器, 但这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路径.

知乎用户 GarenJian​ 发表

既然能用笔记本抄,那代码也复杂不到哪儿去。

那她的破二手笔记本电脑只要能开机,那就能运行代码。

就算不用 ide,也有各种在线的工具可以运行代码的,不会浏览器都运行不了吧?纯买来玩扫雷和蜘蛛纸牌是吧。

这年头立人设是很容易崩的。

特别是还立这种假努力的人设。

代码不运行,就别说自己在努力学编程,只能是在搞笑。

知乎用户 白夜 发表

“那一刻,纸笔的智慧在数字时代闪耀出倔强的微光。” 这句话不去放在申论里可惜了

知乎用户 克莱登大学教授 发表

事实证明,文科记者读书真的太少了,但凡学过一点 VB,就不至于制造如此愚蠢的新闻。

知乎用户 SomeBottle 发表

发文的小编太不负责了,不去考据和核实,甚至连视频都没好好看,仅凭灵机一动写文来空立人设,根本没考虑可能引发的舆论问题。

知乎用户 维生素 P​​ 发表

又是新闻学魅力时刻,写公众号的人纯纯添乱。

本来我还在想,天啊… 怎么还有人觉得学代码是手抄的啊,敲键盘的笔记本跑不动代码,写纸笔的笔记本怎么就能跑得动了?

略懂一点数码和编程,感觉这个纯粹是没苦硬吃且无效努力的典型,这还能赖上二手电脑了?二手电脑跑不动,你抄到纸上就跑得动了吗?

除非你跑的是很复杂的大算法程序,否则现在二手电脑,哪怕是 1000 块钱的破烂轻薄本,应该都是能跑的,不至于连个 c 语言数学题都写不动。

如果是很复杂的大算法 / 机器学习,肯定是要有机房用,或者是学校会给你云主机可以自己学生邮箱注册去用的,或者是全班公共使用的一些资源。

为什么要用电脑跑代码,是因为你要去参与这个编程的实践,了解这个代码运行的过程。

电脑跑不动,你要做的事情,是想办法利用学校的资源,去机房去图书馆用公共电脑,去参加计算机实验室导师的项目,去和同学搞好关系错开时间租用借用电脑。

同时也可能要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硬实力,去做兼职,去写网页脚本赚外快,让自己有钱换一台新电脑。

这人还能拿到奖学金,想必应该不至于搞这么抽象的行为艺术吧,结果一看,果然又是宣传口瞎写。

这同学莫名其妙蒙受的批判,都得原封不动塞给这胡乱瞎写做宣传,以为这样能凸显奖学金作用的大聪明。

知乎用户 战斧牛排洋芋 发表

相当于当年的算盘与浓缩铀的角力

知乎用户 矿水茶座​ 发表

上一次我手操代码的时候还是在写图灵机程序

再上一次是写 brainfvck

但写文稿的小编大概这两样都不会

知乎用户 圣塞勒斯汀 发表

智力越来越魔幻的背后是越来越靠近饥荒与灾变了,这是一种朴素的自然规律。

一定不要沉迷人类上升期的种种知识和文化,好好练习种地,取水和生活技能,将来这类人把社会搞到一口自来水都喝不上是很有可能的~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电脑都运行不了的代码,大脑居然能运行,这大脑可以挖矿啊,贫困户怎么了,挖两天就有钱了

你没有高端笔记本,那就去租云显卡啊,去 autodl 上 10 块钱够租一晚上 3090 了

知乎用户 know634​ 发表

段瑶手抄代码的故事确实挺励志的,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用纸笔硬扛学业,精神可嘉。

可现在都 2025 年了,堂堂西电的学生还得靠手抄代码学编程?这也太心酸了吧!

**1、筑梦奖学金的含金量:**这奖学金估计是给贫困生的吧?4000 块,听着不少,可对大部分干软件的来说,要不到半个月、一周的工资就有了。**说白了,这钱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有真本事的同学,犯不上把这当成多大的荣誉,干实事更重要。

**2、报道和学校水平的误解:**有人看到这报道就说 “西电水平不行”,我去,至于吗?不就一篇学生会推文,咋就扯到学校科研实力了?真想了解西电,去看看学院官网,翻翻教授的研究方向、论文和项目,那才是硬核实力。跟这种靠推文下结论的人较真,纯属浪费时间。

3、学校育人责任哪去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都沦落到手抄代码了,辅导员和老师们在干啥?一台二手电脑跑不动代码,学业就得拖后腿,这不应该啊!学校好歹得有点实际支持吧,比如给贫困生配个能用的电脑,这不是难事吧?

4、人民教师得有点担当:假如我是老师,看到学生这么刻苦却只能靠抄代码学编程,还管我叫 “老师”,我真会脸红。教书育人不是嘴上说说,学生这么难,老师得有点行动吧?帮不上忙,至少也得关心一下,别让孩子一个人硬撑。

5、社会现实的无奈:说到底,这事反映的还是大环境问题。我们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教育资源不均,这些问题短时间哪解决得了?段瑶的坚持让人佩服,但**这种倔强的 “微光” 不该成为常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实际的帮扶,让这样的故事少点。

知乎用户 没有红包 发表

看完这个问题下的大多数回答,我只能说一部分网友真是带着偏见与有色眼镜看人,我完完整整看完了西电贴吧的辟谣贴,很明显问题是出在原公众号推文的编辑和责编,没有必要对一个家境贫寒还自律积极的女生妄加恶意。还有人在说该同学的学费是 6.8w、该同学是有钱人装贫困生等等,真的建议大家去看一下辟谣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我无法想象,如果是我遭受了这样的网暴,我能否有足够坚韧的内心面对无端的指责呢?我做不到,所以我愿意为这位同学的辟谣助一份力。也请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流量裹挟,请去西电吧看一下辟谣贴

知乎用户 不吃鱼的喵酱​ 发表

我校大一不让带电脑,大一上学期 C 语言课所有的同学都经历过纸笔写代码

知乎用户 萧半杨​​ 发表

目前来看,应该是西电宣传口的问题。


其实手写代码或者纸质代码这种事也不是不合理(但是宣传口的公众号完全是瞎写,你用眼睛看纸质载体的文本就直接运行出来,这个就很离谱了。但是这个是宣传口的锅),我以前见过一个南亚某国公派来留学的朋友,他最早学计算机,就是用纸质讲义(界面截图打印出来那种,但是仅仅支持操作和功能训练,不可能涉及 run)。更不要说大家比较熟悉的纸钱包比特币挖掘后公钥和私钥直接打印在纸上)。所以纸质载体没啥问题,写笔记本上也可以(我相信很多人最早学 c 或者 c++ 交作业都是纸质版全文)


国内的媒体是一个大问题,上到头部下到公众号官微,从公号私用(追星、打拳)到各种不专业(去年或者前年华中某校转发低俗四言诗等),都充分暴露了传媒、新闻专业以及宣传口的建设问题…

知乎用户 purewater1 发表

写反了,你要说在西电,手撸电路,人脑 spice,这种人一般都是神。你要说纸抄代码,那属实有点抽象了。不过一般来说,把一个理工类高校的行政部门删去 90% 也不影响运行就是了。

知乎用户 谭剑​ 发表

27 年前,我们用纸笔写过冒泡算法树状数据结构及其遍历算法,

那是因为全校只有 2 个 386 机房,要穿鞋套,

鞋套自费,5 毛 1 个,我们能穿到只剩皮筋周边的一圈塑料,

那时候校内的传奇是吴信才老师,据说他用汇编写了第 1 版本的 MAPGIS

对了,那几个计算机房都是他们信工学院名下,上班的教师研究生都穿白大褂,

以为会掏出手术刀,结果会掏出一堆软盘或光盘。


还有几个大神可以纸笔打草稿,1 遍上机编译,

我可能 2、3 遍,多半在变量名和格式上编译错误,需要修改,

没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感,

那就是没办法,没条件,有条件谁愿意抄 1 遍啊。


但我大三考计算机 3 级的时候就都是上机题了,

现场编译,没有手写的部分,

大四的时候用 3D max 做台球动画。

我们上一届还是手写毕业论文,丁字尺画图,一篇毕业论文一瓶墨水是平均值。


感谢时代发展,我现在基本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用电脑完成,

20 年前的有些资料也是数字版,

甚至现在学生的作业全都上网,不但留存简单,

而且他们自己毕业后还能无负担无登录搜索翻看,

更不用说大部分学生的工作都是 AI 辅助的,

他们 1 个人往往就能完成过去 1 个团队的工作。


新闻里面说:

二手电脑跑不动代码,那就将一行行程序工整地誊写在笔记本上。。。


20 年前就不存在跑不动代码问题,那会我有个 win98 电脑,

跑不动的代码我会先编译保存,拿到更好的电脑上去运行。

现在 10 年前的电脑也是 i3 CPU,128M 内存,估计 90% 的代码都是可以直接编译运行的,

如果运行不了,

我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本科生水平的工作量,

建议拍几页发出来,

让秃头老登们刷新一下时代认知。

知乎用户 终末圆 发表

网上戾气太大了,不知全貌而妄下断言

该女生并非计算机相关专业,这课对其发展而言并不核心,不上心的同学应付过考试就行了。手抄代码的勤勉精神已是可贵。而家境一般也是真的,手机和电脑全新都是千元出头,更何况电脑还是个二手,估计就是几百块的电子垃圾。

所以啊所以,这就是个经典的寒门贵子努力奋进的故事,我觉得也没啥问题。

就是写文章的小编实在水平不高,部分内容也和采访有出入,该女生并没有脑算代码,只是记下了老师之前的运行结果,然而老师说数据集改了,所以回答的答案并不对。

电脑跑不动代码也是真的,机器学习真对电脑是有点要求的。

手抄代码确实不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条件所限,也是无奈之举,这也是助学基金的意义所在。

知乎用户 肖遥 发表

这个女生行为就很难以评价。。

电脑性能差,那么要么是根本跑不起来,要么是跑得很慢。老师提问到就照实说好了呀,无法理解翻笔记本找答案的理由

知乎用户 清风我已逝 发表

奖学金拿到手首先用在学习上,对之前专业的软件进行升级,使我的电脑跑代码的性能更好?

#筑梦奖学金为我加油# 】段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2024 年筑梦奖学金获得者。曾经,她是在纸笔间挣扎的 “小镇做题家”,现在,她在筑梦奖学金的帮扶下,利用手中的代码,改变了自己。#教育强国青年力量#育见新闻的微博视频 ​​​

看得出段同学还是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的,至少这份手抄代码的激情我觉得大多数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没得。还有就是筑梦奖学金这波神中神,精准定位 + 4000 元的奖励,直接就将段同学学习效率提升,之后参与国家级大赛并获奖。

知乎用户 赛博用尸 发表

所有类似这种宣传报道,其实精神内核都是一脉相承的五十年代 " 土法炼钢 “。

知乎用户 doudou35 发表

什么电脑不行跑个编译器都够呛?又不是模拟仿真

知乎用户 勃列日涅夫 发表

对于简单的代码,确实可以手写。比如谭浩强、比如数据结构,这些课程里很多代码不上机都能得出结果。但是这些代码就不存在二手电脑性能不够用的情况。哪怕是你给我搞一台 286 来,它照样行。

而该女子是经管系的,所谓的运行代码其实是跑人家写好的机器学习模型,这玩意儿比较吃配置。而且不存在人脑能得出结果的可能,因为鬼他妈知道机器学习会跑出来个啥。

知乎用户 小明 发表

看到有人问:手写的代码如何运行,不实际运行怎么知道跑不跑得通?

我觉着大家有点少见多怪了,作为一个非资深的 Java 开发程序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程序员界一直流传着一个 coding 先天圣体的传说,据说这种圣体可以用人脑模拟电脑去运行代码,他们几乎就是活的人肉编译器,所以业内人士也称这种圣体为 “肉编器圣体”,显然,这位同学就是这样的圣体。

知乎用户 stllm 发表

1,普通的代码不要求电脑好

2,如果是 ml 那种,可以租卡,在云服务器上跑

3,学 cs/data 相关没有个好的电脑根本不行啊,怎么样都要买的。

知乎用户 yjsp 发表

是真的,我曾经因为过度贫穷买不起笔记本,就是直接在大脑里划分出一片区域清空内存,编写一个 N 阶行列式的程序,然后直接在脑子里递归

25 年的肉人连这种简单的事都做不到吗,还在质疑?差不多得了。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

事情真相在这里,不要人云亦云了,停止对女生的造谣

知乎用户 武川城外​ 发表

所以我一直说,文科很重要,现在我们文科水平太菜,大家要好好搞,文科恐怕将来是蓝海。

这个文章犯了几个要命的问题。

首先是事实错误。这肯定会给故事主角造成困扰,给人家平白无故扣了一顶 “人脑赛电脑” 的帽子,侵犯了人家的权益。整个大学的风评也受损了,无妄之灾。

其次是目标错误。大家都指着芯片一转国运呢,这篇文章说纸笔之力可以打败芯片。那我们要不要继续发展芯片?还是发挥我们的人力优势,逆天改命?

最后形成了恶劣的教育面影响。估计会有家长拿着推送指责孩子,“人家手写程序都能算出来,你连个 xxx 都搞不明白,怎么这么不努力,怎么这么笨”?

还是得学习一个。

知乎用户 相见时难 发表

这个公众号文章刚发布的时候就在电专码农群里吃到瓜了,当时大伙都挺难绷的,玩各种梗,后来传出去抖音小红书有各种造谣天龙人的都出来了,今天上班摸鱼发现知乎也上热榜了令人感叹

我把贴吧辟谣贴截图放在下面,大伙还有什么问题评论问吧

知乎用户 远方依韵 发表

败家玩意儿,给母校丢人!

知乎用户 欧内的手 发表

肉编器

知乎用户 御坂初琴 发表

首先疯狂鄙视某公众号(严格意义上讲是几乎所有非官方新闻向公众号)的质量。这年头真就是傻子都能在网上发文章了。

前几年还有一个用手握电烙铁前端焊接的图,高赞评论区有人发了。


然后,作为前数码博主,还是得适当的说点技术相关的东西。

以一般大学生的大计基的课程难度,就算是低价二手电脑也毫无问题。甚至于没有电脑都没有问题。

毕竟安卓手机 / 平板上有一个堪称神器的东西叫 termux,它能在安卓上模拟出一套完整的 linux 系统,且性能能达到宿主机的 90% 左右。而且整个部署过程非常简单,B 站有很多 5 分钟搞定的教程。

在这个基础上,你只需要一个 10 块钱的蓝牙键盘,一套简单的编程实验环境就搞定了,只要不是写 win32 相关的东西,基本都能搞定(甚至于我在上边用 Python 写过带 GUI 的工具,还不止一个)。

退一万步讲,就只是拿手机当个代码记录工具,也比记在纸质上便捷。

所以别被无良公众号带偏了。这年头限制你接触技术的只有眼界。而无良公众号最大的作用就是限制你的眼界(各种所谓看世界公众号亦是)。

知乎用户 么瑞与小 A 发表

一觉醒来,母校竟然上热搜第一了。

首先她是经管院的,没记错的话,这个院是文科的吧。

西电有机房啊,周围还有网吧啊,我记得不贵吧?

你这给我的感觉就是西天取经八十一难不够,硬凑一难出来。

而且大概率,她毕业后不会从事芯片研发相关行业,因为毕竟这方面专业是理工科专业。

反正我就澄清一下,西电没大家说的那么不堪。

而且这么多年了,确实感谢母校教给我的这么多东西。虽然最后没从事本专业,西电的这个校训 “厚德、求真、砺学、笃行”,怎么说呢,哪怕毕业进入社会了,我觉得也够我用一辈子的。

欢迎大家报考我的母校,它以前是军校,根正苗红,江西瑞金起家的,虽然现在不是军校了,但是多少还是带点军校的气质。

知乎用户 工滕新二 发表

jumping2.0

船新版本

很好奇为什么要因为旧电脑运行慢而把代码抄到纸上?意义在哪里?

旧电脑运行程序再慢复制粘贴总比手抄要快吧

抄到纸上能看到代码的运行结果?

只能说姜萍也算是这个赛道的开山鼻祖了

未来一定会有各种后来者层出不穷

未来可欺 ⁼̴̤̆ ꇴ ⁼̴̤̆

知乎用户 ZxEd 发表

学新闻学的

知乎用户 侠客行 发表

我倒是觉得很励志,正经在国内读过 cs 本科的应该都知道吧,C++数据结构这些课的题目就是可以直接手写求解啊。。。

而且不是说了这人家里条件不好吗,穷且益坚 ,是个很励志的学生,倒是某些答主有何不食肉糜的感觉了

知乎用户 实名用户 发表

你看,这就是让新闻学的文科生,来写这种理科生的文章导致的。

满分作文写多了,非得想那么高大上的形容词,还什么纸笔与芯片的角力,你就把人内行的同学的话,原样写出来不就行了?

这学校也挺搞的,外学院的基础 C 语言课都不上机房,我们当时计算机基础都上机房,他这种教学模式,没电脑的是不是都还不配上课了?

知乎用户 CyanZz 发表

man,你知道的,现在便宜网吧 5 块就能上网写代码,用在线 oj 来与世界各国选手角力; 什么?五块也没有,那学校机房、图书馆的免费电脑写代码也是绰绰有余的;什么?学校机房和图书馆都满了?为什么不去西电随便一个工科老师的实验室当免费劳动力呢,相信我,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拒绝一个只喜欢写代码不要钱的学生,他们能让你每天充分写代码到你不想写,还会提供免费的空调和水以及工位,想想都美呢!

而你,我的朋友,你在纸上写代码,这不是侮辱西电的老师吗!你哪怕用手机写呢!

知乎用户 Sergei 发表

毕竟俩小仙女买论文也只需要延毕一年的好学校

知乎用户 黄亮 anthony​​ 发表

能行的

想起当年根本没电脑,上机 1 元一小时的时代。我们咋学的 C 语言,那不就是手写代码,眼睛编译,人脑运行。

目的就为了节约上机调试的时间啊。

还记得某化学实验,结果处理需要程序,老师也是拿了一个本子,找一个同学录入执行。我还记得是一个 QBasic 程序。

只不过,现在大家条件好了,不必要吃这个苦罢了

手里没剑和有剑不用是两码事

知乎用户 Pulsar​​ 发表

怀疑写稿人借鉴了雷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迹。

知乎用户 哈鲁鲁 发表

我就是这种家境不好,本科时候跑代码电脑配置不行,导致有时还需要借室友电脑用用的人。也就差不多十年前吧。

所以善意对待这个女生吧,某些人可能没办法感同身受从偏远农村考出来电脑打字都不会、见识受限导致举步维艰的压力和不容易。

前因后果我看其他评论里已经解释了,我就不多说了。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

知乎用户 夏庆 发表

这个就是人工 “造神”,和之前江苏涟水中专那个阿里巴巴数学竞赛 “天才少女” 有得一拼。西安段同学用纸笔跑代码,江苏姜同学用巴掌点大的英文词典看数学英文原版教材。

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发生,就是因为社会太缺天才了,特别是草根逆袭的天才。其实,这种新闻禁不住推敲,如果纸笔可以和芯片角力,人类也不用发明计算机,也不用开发芯片,中国也不怕被西方卡脖子。但是,人们陷入了一种思考的荒漠,明知道这事情有可能不是真的,但一定要相信它是真的。因为段同学家境贫寒,买不起好一点的电脑,而且能力又出众,为了博眼球,只能用文学的手法来炮制科学的谬论。

相对于段同学这个新闻报道本身,我更关心这些年国内经常 “造神” 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老百姓对社会不公平竞争的发泄,还有多于底层老百姓出人头地的渴望。现实社会实现不了就要借助想象借助他人来寄托。所以,媒体和民众就开始对段同学这样还算优秀的学生进行过度美化和夸大,“草根天才”就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更多草根逆袭的希望。

美国社会学家、普利策奖得主丹尼尔 · 布尔斯廷在他的著作《幻象》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饱受过度期望的折磨,对世界的期望太多,我们期望一切。” 就是因为自己长期得不到,才会轻易相信一切,包括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话题再回到段同学身上,她就是承载草根天才期望最合适的人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一个生病,一个是建筑工人,考上的又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么好的大学,学的专业也是大数据应用与管理非常热门的专业。于是,买不起可以运算的电脑就成了她必须跨越的障碍。正常情况下一台四五千元的电脑足够跑数据用,段同学成绩那么优秀,会有很多办法筹集到买电脑的钱,奖学金助学金,各种苦难补助,实在不行还有助学贷款。退一万步,如果确实买不起电脑,学校也有大量公用机房的电脑可以使用,不会有人脑洞大开,用纸和笔代替芯片,用人脑代替电脑。

只不过,很多人依然不顾科学研究的规律,用一个又一个幻觉来欺骗自己,“天才少女”、“寒门贵子” 一个个横空出世。媒体在这些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纸笔角力芯片就是继阿里巴巴竞赛天才事件之后的又一个极具骨感的舆论场乱象。常识和真相似乎没那么重要,立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置疑,就会被网暴。

然而,这种事情最后受伤害的永远都是当事人,吃瓜群众一看真相出来了,拍拍屁股就走人了,转移到下一个目标继续摇旗呐喊,他们一点不受影响。希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段同学不要因为这件事受到太大的伤害,她和江苏姜同学不一样,她的平台已经很高了,前面有大好的前程在等着,千万不要因为虚头巴脑的天才光环迷失了自己。

知乎用户 郭俊琪 发表

这种情况你要是不理解的话,你就当他的 c 语言课有个笔试。。

知乎用户 一个人​ 发表

完了,全完了

这个国家没救了

知乎用户 EX-F 发表

日常吹牛逼

知乎用户 罗伯特塞夫 发表

堪比每年盖章十万次的灾难性宣传。


对于简单的代码而言,人脑是可以预测其运行结果的。当然,这个预测速度会比最慢的电脑还要慢一点。

当然,不止如此:纸笔哪怕在「存储和修改」能力上,都比电脑落后不止两个时代。都开始用纸笔了,为啥不拿出自己的二手电脑写个电子版呢?

不会宣传又硬要宣传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瞿英雄 发表

其实,我很早很早以前,见过运行打孔卡带的机器

理论上是可行的

比尔盖茨,鲍尔默和保罗艾伦,这件事发生在 1975 年

知乎用户 SS-URMH 发表

所以,她参加竞赛没?

如果真有这个水平,大可以进各种小组参加各种竞赛,哪怕当小组顾问都行。

毕竟除了部分基础理论学科,计算机专业, 尤其是各种语言写代码的软件工程专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做项目而不是做题。

从这篇宣传报道里看不到她参与项目,而且做出比较重要贡献的能力。

知乎用户 墨寒​ 发表

如何看待九年写 400w 行代码?

我的意见是文科生别来技术领域丢脸。

原文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dDI_MCSuUeNwa4ty5EQK_Q

知乎用户 Mr. 非 发表

我不能理解文章逻辑。

因为二手电脑跑不动代码,所以用纸笔记录,可是纸笔也跑不动代码啊?

因为问题 A,所以我们采取了手段 B。

但是手段 B 对问题 A 的解决没有一点作用啊???所以采用手段 B 的目的是什么呢?

知乎用户 笑场 发表

首先,原推文来自育见新闻,并非西电官方公众号,西电公众号只不过是转载,要说也只能是审核的锅。

(这还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官方账号,真是神人媒体 )

其次,推文中的相关情节纯属业外人士的臆想猜测。

最后,该事件对当事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希望网友们理智看待流言,不造谣不传谣。

转发一下西电吧内相关辟谣帖子

知乎用户 執念的魚​ 发表

不瞒大家,也不怕大家笑话,曾经我在大一时候,也干过这荒唐的事情。。。我是数学学院的,当时开了 C 语言Mathlab 课程,自己也有电脑,但就是嫌麻烦,因为还得带着电脑去自习室,C 语言还得搭环境什么的,就和做数学题似的,买了个网格本,在那边写代码,缩进什么的,都按照每个格子来写,平时作业老师都让交 word 报告,也就是上课时候会上上机,但我也没当回事,结果期中考试上机的时候,可以说是啥也不会了。。。

知乎用户 极品学渣 发表

此时想到了那个用针戳孔戳个系统盘给电脑重装系统的段子,十几年年过去了,宣传还是一个套路。买不起电脑可以理解,我很多同学当时也都是大二才买电脑,但是你说手写代码就过分了。手写代码是为了背,因为数据结构那门课学不懂的话就得背,并不是为了超过电脑

知乎用户 符拉迪沃斯托克 发表

难以理解,哪有用二手电脑跑不动代码于是用手抄在纸上的

一方面,究竟是啥代码还能让二手电脑跑不动。电脑再弱,常用的 C++pythonR 都是能 hello world 吧?如果是大数据专业老师给的数据太大,那你可以取出最小的样本,如果是深度学习,你可以用 tiny model

另一方面,就算你的电脑真的跑不动,你在你的二手电脑里用 Visual Code,甚至 Vim 誊写代码,也比在纸上好啊。改动起来方便(比如纸上怎么把第 2-15 行代码挪到开头,放进一个封装好的函数里)、还有语法高亮、而且更方便和你的实验机器交互

所以难以理解

知乎用户 NameOfZh 发表

这位同学是一个励志的人,只是被写报道的人写歪了,所以显得很滑稽。

首先,手写代码确实是一个很无奈的做法,也是高中做题的思路,但是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即使笔记本运行不了(我估计是因为 visual studio),也应该使用 notepad 或者 sublimevscode 这些轻量级编辑器敲一遍。只能说,大学很多课程的授课方式,已经落后了,跟不上时代的最新技术。

其次,计算机是一门动手的科学。富哥有富哥的玩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玩法。笔记本性能不行,使用 gcc+ 记事本还是可以玩的。只是,我觉得,这些估计学校老师不会教,这位同学获取信息的方式有限。

最后,这篇报道有争议,锅应该是写报道的人。这也是写新闻的人报道理工科经常遇到的毛病,不了解要报道理工科事迹真正的价值点在哪里,然后凭借煽情的文本,描写了自以为很感人的地方,最后贻笑大方。这个事情,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某媒体,在报道大国工匠时,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画面却给到了某位工人,手拿电烙笔的笔尖的摆拍画面,就显得很滑稽。所以,新闻学实际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学科,能力要求上限极高,下限要求也极低。要学好,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包括文理。但是,现在的新闻学教学,很明显脱离这个要求。

知乎用户 阿董 Adong​ 发表

搬运一下西电学生的辟谣内容,大概意思就是一点代码都不懂的文科生小编自己臆想了一篇新闻采访报道就发了出去。

好好好,又是新闻学魅力时刻哈,张雪峰真的是要肉身成圣了,每天坐在家里就有功德 + 1 在他脑袋上跳出来。

知乎用户 沫沫沫沫沫 发表

上一回我手写代码还是在高中写

if

or

then

end

就这种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编程,可不得手写吗,但凡上一个强度你看你手写的代码能不能跑得起来

知乎用户 断清秋 发表

这很明显是用的人脑编译器啊。。

也别嘲讽人家纸笔抄代码了,这种报道是挺蠢的,但是某些学校的 C 语言期末考试还是纸笔考呢,还有啥脸说。。我觉得这个要搞笑多了。。

另外这个什么闪耀微光的,不会是 ds 写稿然后人工润色,觉得 ds 写得这句很好,直接抄下来没改吧。。味有点冲。

知乎用户 不惑也惑​ 发表

从此,还怕什么美国的高端芯片禁售?

我们有那么多小镇做题家。

都 AI 年代了,竟然出现这种 “愚公移山” 式的低智文章?这么优秀的学生,学校为什么不奖励她一台高性能的 work station

事实上,类似的公众号文章,多如牛毛,目不暇接,直感觉 “八股文” 回潮,让人叹为观止。

实事求是、认真做实事,多读一些意义的书籍或文章,才是基本的做人和科学精神!

这公众号,才 9 个人关注?

知乎用户 Lake 发表

西电编程期末考试还是手写手改哈。

哪位大哥给西电推荐一套 OJ 系统,开源的也可以。

不是说手写代码不行,拿出来宣传就不对了。

为了促进学生编程的动手能力,已经是挖空心思。

西电倒是会宣传,大刀砍鬼子可以,但是不能宣传上瘾了真以为鬼子是大刀砍赢的。

知乎用户 Senkj M 发表

实际上,我觉得段同学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写文章,起码比那群天天在学校里没课上,到处混脸熟的文科生写出来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能想出「手写代码」这个词的属于是这辈子都没真正跑过一次的。对代码做笔记很常见正常的行为,毕竟本质上就是自己对着繁杂的文档摘要出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关键词和函数名总不能指望着跟古诗词一样背下来吧。即没这个必要,也是纯纯浪费自己脑容量的行为。直接说是为了方便自己查阅和复习,将关键词和函数用法记成笔记,老师提问的时候,可以快速形成的基本框架,并对照自己的笔记形成一个基本运行流程?更大的概率是,写文章的人可能对代码一窍不通,唯一的了解就是「代码」这个名词。

关于电脑上流氓软件和 vscode 的问题,我觉得这不是因为段同学是女生或者是临时摆拍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所有没接触过电脑的脱产学生身上的问题。也许老师会叫计组计网,但是永远不会教你现代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实际架构。会教你软件设计完整流程,但是却连最基本的 git 都不会带你实践一下。

总而言之,段同学是好的,宣传部的 xxn 疑似是抓到「女学霸」的关键词用力过猛了,建议多练。

知乎用户 拔丝杨桃​ 发表

强烈支持并且提倡,建议推广全国

知乎用户 勃阿卡依 发表

当天中午师兄在群里发了一张原公众号引起误解的原文截图,我第一时间看了这部分也是没绷住,联想到之前经典的小红书手抄代码假努力的典,我本以为又开始闹笑话造神了。好奇我就去看了原文,发现原文后来竟然有转折,是通过助学金换了新电脑,成功运行起来了代码,是奖助公众号发的励志故事,于是我还在群里发了一句我错了。回味一下这段的修辞手法很显然是 deepseek 文风,估计是学生写的稿。

结果师弟说抖音上已经有相关视频了,我一看也是只截取了最有争议的一部分,关注度还不小,评论区已经开始酝酿网暴了,我还在评论区发评论做了解释,但可惜因为我也不认识这位同学,有人虚构出她所谓的家庭背景,由于真实情况不明晰我也就暂时保持了沉默。也算是亲眼目睹了一场谣言的传播。。

这件事对这位同学肯定是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到现在还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吃瓜。回过头看网络上的消息真的太难辨真假 ,当网络判官太容易听一面之词。

只能说,你电长长教训吧,宣传工作就没靠谱过。。。

知乎用户 loading 发表

其实这个可能没啥问题。。很多数据结构或者 c++ 代码写出来完全没问题,尤其她现在大三,之前应该是大一大二,很多代码比较简单,比如写个扫雷或者贪吃蛇,是可以手写的。本人 985 计算机专业的,不过是 09 年,很多年前了,不知道现在什么样了。另外这学生专业是大数据相关的,原来的电脑运行不起来配置环境是非常有可能的

知乎用户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发表

大炼钢铁是吧

知乎用户 文拔​ 发表

学校肯定有电子阅览室,可以借用电脑,对学生开放的都很便宜

其次,舍友肯定不会一直用电脑,有两个关系好的肯定也够你用了

最后勤工俭学几个月赚 3 千,也够攒一台性能还可以的台式

哪怕这些都不行,你把代码敲到 word 里也比写在纸上强呀后面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别说你的电脑连 word 都打不开

都现代了,还夸赞纸上写代码,报道里夸出一种清朝马拉火车的美

知乎用户 令贝 发表

说句难听的,买个几百块的树莓派都能跑你大学上学期间的那些所谓代码。

知乎用户 6798Pub 发表

瑕不掩瑜瑕不掩瑜吧!

优秀事迹只要是真的,其他的都可以理解,毕竟写报告的人也要考虑观众的感受,“美化” 一下优秀事迹也情有可原。

我想起来我们公司新来的负责外宣主任给我们写先进事迹报告(我当时在超市上班),选了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员工,为了凸显他爱岗敬业,就把熬夜盘点写成他经常夜里主动加班……

唉,干过大卖场的都知道,超市卖场夜间是关灯的,真要为了哪个员工加班开灯开空调开换气扇的费用都比他人工都贵,真有个别想夜里主动加班的员工,我们也不能让他来啊,免费义务加班的也不行啊!

最后,先进事迹的文章发表在公司内刊上,大家也都没意见——团队、个人奖金发了就行。

知乎用户 彭凯南 发表

这篇报道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挺有趣的。就像用毛笔写代码,虽然不太实用,但确实能激发创新思维。

知乎用户 心平气和 发表

不太行。

我家穷的连二手电脑都买不起,甚至买不起一张纸。

我都是用脑子跑代码的,跑出什么结果我去口头汇报,折线图我跑老师办公室用手挥几下。

顺手贴个我其他回答:

我觉得程序员应该是最适合女性的职位,但是为什么女程序员那么少?

知乎用户 回旋的电子 发表

我去看了问题链接里的微博的视频,这个视频发布的账号是 “育见新闻”,微博认证信息显示这个账号是中国教育电视台育见新闻官方微博。

问题里的截图的出处应该是某个公众号文章(发布者是西电学生奖助)。看到有一个回答里面说这篇公众号文章已经被删除了,但是别的地方有备份。

备份链接

Weixin Official Accounts Platform

我对比了视频的内容和截图的内容,我发现这两个信息并不是一致的。

我会觉得育见新闻的这个视频是更可信的报道,而这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是更主观,更像是自媒体风格(同时也很像是 AI 写的内容,我觉得是 AI 生成的)。另外根据公众号文章最后的署名和来源,以及视频发布时间(08-05)和公众号文章发布时间(08-10),显然是先有的育见新闻的这个视频,再有这篇公众号文章。甚至可以说这篇公众号文章就是作者在看了视频之后,(自己发挥)写的转述。

但是显然,文章作者缺少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编程的了解,也没有找人核实 / 请教,可能使用了 AI 进行总结 / 改写,把视频里的例子进行转述的时候违背了事实。而审核人员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上面这个评论区说的就很对。视频里的信息是二手笔记本计算很慢,直接回答之前记录的结果,而不是公众号文章里写的那样 “纸笔的智慧……”,这种像是不了解编程的人的主观想象下让 AI 生成的比喻。

视频的内容是说视频的主人公原本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缘故,影响自己的自信和专业学习。她的情况符合筑梦奖学金的资助条件,在获得筑梦奖学金之后,她变得更自信,因为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她也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这个视频的目的我觉得是要展示 “筑梦奖学金” 对她的帮助作用,以此展示筑梦奖学金的社会价值,也是为了鼓励其他处于类似情况的学生申请这种奖学金。

至于在纸上写代码,而不是在电脑上运行,这件事我觉得是为了体现 “家庭条件” 对视频主人公造成的专业学习上的困扰。因为二手的笔记本运行程序比较慢,所以她没有运行程序,而是使用了过去老师展示的代码运行结果。但是实际上老师对数据集进行了修改,所以结果会不一样。在获得筑梦奖学金之后,她换了新的笔记本电脑,从而避免了再次因为硬件问题影响专业学习。

这个例子是不是一个好的例子呢?实际上,育见新闻这个账号在 # 筑梦奖学金为我加油 这个微博话题下发布了几个类似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缘故,影响自己的自信和专业学习,在筑梦奖学金的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学习和实践的例子。

可以看出育见新闻的这些视频采用了类似的叙事结构,讲了几个差不多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呢?我前面也写了展示 “筑梦奖学金” 的资助作用,鼓励类似情况的学生申请。

最后,我觉得筑梦奖学金对于被资助学生还是起到很好的帮助的。能够帮这些学生减少一些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让他们更投入到学习实践上,这就是一种积极的作用。

知乎用户 种花家的兔子​ 发表

非西电学生,感觉这纯文案的锅,写文案的整瞎活搞赛博飞升不是一次了

知乎用户 John.L 发表

十一年前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没笔记本电脑但是要学 C 语言,而且我们当年也是笔试。那平时怎么学呢?

当然是选择用手机写代码啊,十一年前安卓 4.4 的手机就能干的事情。

电子科技院校的公众号运营一定要懂电子科技!

知乎用户 天机路人 发表

纸笔运行程序

你信这个还不如信我是秦始皇呢,毕竟三体里面人型计算机是简单的二进制,逻辑更讲得通。

知乎用户 古拉格岛主 发表

我怀疑是形成用纸笔路径依赖,可能她在上大学前没用过电脑,不熟悉电脑的操作就退回纸笔了,
学校为了不暴露课程设计的草台,就有了这个报道

据我观察,很多山河四省的,给他一个操作的 sop,能执行的不错,但是让他自己寻找道路,难如登天,我猜这女生也是

知乎用户 故园海棠 发表

写公众号的有没有脑子?手写代码而且还能在纸上跑出运行结果?这是肉编器?

知乎用户 Eneverg1veup​ 发表

确实精神可嘉

学 Python 必收藏网站 - 在线运行 / 在线可视化执行 / 在线编译 / 在线 IDE - 全网最全 (57 个在线网站)…

知乎用户 忽哈曾喜多献栋​ 发表

《重生之我在育红班用四线田字格演算 TensorFlow

哪个校区,我可以给寄一台笔记本

知乎用户 浅木鱼 发表

主人公都知道电脑不行要换,小编就纸笔比肩芯片了,不是没去过 g 楼么,2 楼全是机子,你电也没新闻学啊,怎么还在上分。

知乎用户 欧阳月空 发表

我亲身经历过多次来自学校宣传单位、地方报纸、政府部门的宣传口人员采访,大部分是作为我导师的优秀学生来回答关于导师的事迹,不过后来也作为年轻老师接受过几次采访。

最狠的一次,我把一个相当高级团队写的微电影剧本撕掉,并且亲自帮他们重新写了一个。(他们的剧本一开篇是某学生在没报名的情况下顶替室友参加保研夏令营面试的剧情…… 实在是惨无人道)

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这个概念似乎形容理科生多一些,但是实际上宣传口里存在着大量 “做题家” 文科生。从他们采访时的提问(或者话题引导)具有极强的 “模板” 性:

最经典的比如:

你是否曾经和你导师就某个理论产生过争执?(我:我们是实验科学,实验结果说话。然后对方很明显并不理解 “实验科学”,总想要进一步追问)

除了科研之外,你和你导师之间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发生?(我:我老板忙得很嘞,我们跟他讨论课题都掐表,哪来的科研之外的交际……)

你们团队有没有那种家境贫寒的学生?你的导师是否有对他有什么帮助?(我:大概没有吧,好像没听说谁比较困难?有个哥们是比较缺钱,但那是他氪金比较狠……)

你进行科学研究的偶像是谁?他的什么品格吸引你?(我???我偶像是我导师,他发 nature 的事迹吸引了我……)

你是否曾遇到过某些仪器设备上的困难,最后通过巧思解决了?(电风扇吹肥皂盒模板,和这个提问非常像。这个时候我回答 “我们老板不差钱,他为我们提供最优质的实验条件”,对方就会很懵圈,然后无法理解此回答)

你有没有过某个结果不对,然后茶饭不思,某天灵机一动 / 导师一语道破玄机就解决了?(巧思解决问题的翻版吧,也总引导你去想是否从自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之类的获得启发)

科研做不出来时你喜欢做什么来放松思想?(我:一个课题做不出来做其他课题呗。同样,也总想引导我,有没有去踏青?爬山?下棋?画画?然后从自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等获得灵感)

所以整体看下来,他们采访理工科人员并对其进行宣传,基本上跳不出 “巧思克服困难 / 精神战胜物质”“从传统文化 / 身边小事获得灵感” 这几个经典的框架。

“巧思克服困难 / 精神战胜物质”是当年困难时期的经典宣传套路,你看拍于敏、陈景润…… 都是这样。“从传统文化 / 身边小事获得灵感”,这种思路已经非常的 “进步” 了。

当然了,我并不建议因此批评国内的宣传口,坦白讲,国外拍顶级科学家的电影,《奥本海默》、图灵的《模仿游戏》、纳什的《美丽心灵》…… 欧美有自己的一套模板:顶级的科学思维 vs 世所不容的伦理、道德、精神问题,说实在的,刺激归刺激,还是别学比较好。

而对于现代科学家、企业家,其实中西方都缺乏比较好的宣传方式。

美国可以拍好《奥本海默》,那么中国能拍好以邓稼先、杨振宁这类科学家为主角的传记电影吗? - 欧阳月空的回答 - 知乎

美国可以拍好《奥本海默》,那么中国能拍好以邓稼先、杨振宁这类科学家为主角的传记电影吗?

我在这个回答里讲过,新一代的科学家、企业家很多是很有个性的。院士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不提什么苦难,讲自己喜欢打牌喜欢打掼蛋。

这也就是上海电视台能接受。之前学校宣传口采访我问我导师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习惯,我说他陷入沉思时烟抽的特别狠,跟他讨论问题到艰深处明显看他抽烟吸入的更狠,经常抽的屋子能见度降低…… 然后校方表示这不能讲啊亲。

知乎用户 精神科史密斯主任​ 发表

改成神经元和晶体管的角力得了,能大脑编译再运行出结果,再找几个能人异士串联在一块直接超越初代洋垃圾,就此开启我国人肉计算机先河

知乎用户 Luban 发表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电脑居然连个 dev 和 idle 都带不动

这怕是直接被人骗钱了吧我吃

知乎用户 晶鑫 发表

不能

因为这货学的是大数据专业

大数据场景里 1T 的数据量都属于微量数据

而 1T 的数据是什么概念呢?

你一秒钟写一个字,不吃不喝不休息把数据抄完要花四十亿年

知乎用户 杨少军​ 发表

有点难绷,学校有机房,北门有网吧,不至于此。

知乎用户 bbbbb​ 发表

一点常识没有的办公室文科宣传员写的无脑宣传稿。

就是这么回事,见多了,嗯,被坑多了。

知乎用户 林诺​ 发表

我超,现在已经预装 gcc 了吗?机械飞升不叫我?

知乎用户 空手把锄头​ 发表

刚才看到一个问题,问:人生的命运是注定的吗?

我寻思很久,不知怎样回答。因为人生确有命中注定的一面。如出生地、出生家庭。这都是一个人无法自己选择的。

但想想人生又有不注定的一面,朱元璋从小就是乞丐,但人家也最终做了皇帝。沈万三家财万贯,最后也没能有个好结果。

人生的命运是注定还是不注定的呢?

刚才看了这个西安大学里段瑶的故事,不禁有所触动。这个大学生的故事或是一个最好的解答吧。

这位段瑶,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家里给她买不起电脑,她就买个二手电脑。二手电脑功能不行,她就手抄代码。这等毅力,令人敬佩。

经过不懈努力,她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且获得了 2024 年筑梦奖学金。这是令人高兴的事,为她高兴,不只是她获得的奖金,而是因为看到了人的精神力量的能动性。

努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出身贫苦是命,努力学习是运,取得成绩是果。

忽然想起了电影里的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各种逆境,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需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因上努力。用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它。去创造一个新的结果。

这个段瑶同学的奋斗精神就是如此。她是一个榜样,她让所有大学生都知道了,奋斗,可以改变命运!

我一会儿就去回答那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人生的命运好像是注定的,到实际上不是注定的。因为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改变它!

让我们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困难变成激励。用一种不屈的精神去拼搏,如奋斗。

走起!

知乎用户 老屠 Jason​​ 发表

有时候为了宣传也是没什么办法,可能受访人也是有点懵的,写稿的人又不是太懂技术,只是从宣传角度来摆拍,凑了一些素材,发布前又缺乏技术人员审核,又遇到认真的网友,这就闹了笑话。 有时候这种宣传口人力和配置也有限,大家就看个乐吧。

知乎用户 伊欧娜 401 发表

文科生对理工的幻想,就跟试管造芯片一样

知乎用户 用户 发表

开始接触新代码的时候,在纸上写下来记挺正常的,快速机械记忆,慢慢再去理解。有的调用过程就是固定套路,想出结果调个参的事(视频原话说参数不一样结果错了)。

真写程序的时候,不也是心里先过一遍,想法乱了在纸上先画个伪代码的图,系统结构,数据流,运行时态

知乎用户 正义的女权主义者 发表

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肉编器

知乎用户 蛙趣 发表

我在 2007 年阴差阳错进入西电计算机专业学习,2011 年毕业,记得当初还是被调剂去计算机专业的,学号 0307XXXX。我这辈子都是西电人。

尤其记得那会,大一下学期,家人给了 6000 块钱,买了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非常开心,也非常珍惜,那可是爸爸妈妈的辛苦钱。

这台笔记本陪伴了我大学 4 年和研究生 3 年,联想开机的那个声音时常在脑边回想,非常熟悉。

西电的岁月是学习知识的 4 年,是借助互联网认识世界的 4 年,是深夜打开笔记本看电影感受世界的 4 年,是敲击代码提交作业的 4 年,也是毕设论文,编写简历的 4 年,更是人人网社交偷菜的 4 年。那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梦想,有我的情感,也有我的遗憾。

西电学风非常棒,师生互助。西电地处偏僻,高速路和农田环绕,成为知识孤岛,916 和蹦蹦车成为为数不多的交通工具。

西电长安校区,占地 3000 亩,有人 2 万个,场地随便玩,打水不要钱,夏天没空调,睡觉打地铺。冬天洗完澡,还能来碗臊子面,热乎。

西电让来自小镇的我,第一次接受了外部世界的洗礼,五湖四海的童鞋操着各地方言在这里嬉笑打闹,打情骂俏,留下了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也成为了彼此的美好回忆。

毕业那年,为了去北京看看,我离开了西安,离开了西电,但是我热爱西电,我感恩西电,他塑造了我。

在北航读研期间,我依然为西电学弟学妹考研支招。在毕业之后,我依然带着公司人力去西安招聘西电学弟学妹。在社会工作,自我介绍,我永远告诉别人我毕业于西电,我非常自豪。

人生走到 35 岁,成长为公司中层领导,我还是想回西电走走。我想走到那个地方,看看丁香宿舍,那是我曾经 4 年的青春。

知乎用户 二手科学家 发表

这个学生贫困不贫困我不关心。我单独提一下手跑代码这件事。

很多回答不知道是收了通稿还是怎么回事,都把这个锅甩给文案 / 媒体。

但凡你点进那个微博视频链接,你就能看见手跑代码这件事是被采访者自己说出来的。这一点完全没得洗。

要么这件事是在被采访者的允许下杜撰的,要么这件事就是暴露了被采访者的水平不足。

我也不是要对这个学生多么苛责。只是有些人硬要洗地、颠倒黑白把我恶心到了。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从文字上看,这是典型的 “中考、高考” 作文风格,通过浮夸的文字,来刻意展示要表达的主旨。这种表达手法完全无视客观存在,也根本不在意客观的存在,只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塑造形象,完成宣传的目的。

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去讨论奖学金给定是否 “公正”,但这篇报道本身,可以管中窥豹,看得出来当今高校的宣传和写作水平。

知乎用户 就很乖 发表

说明他们以往的宣传是多么的虚假。

知乎用户 Chen Moore​​ 发表

算法可以,伪代码也可以

知乎用户 拾人牙慧 发表

事实是不重要的,专业性是没有的,精神是瞎编乱造也要突出表现的,这就是宣传系统的人,从军网到政府部门,还是玩这套上个世纪的东西。

知乎用户 韭菜 发表

综合各方信息,初步归类为新闻学上大分

知乎用户 FSA7130​ 发表

我现在也差不多,上班摸鱼写 stm32 程序,不好意思明目张胆把板子掏出来,只能先保证编译通过,晚上回家接上 stlink 和板子开始调试验证功能

知乎用户 萝卜爸爸​ 发表

真的是不想追这种热点。既然有人邀请,那就说几句。

写这个通告的,估计是老的记者。我是个 80 后,从张海迪、焦裕禄、赖宁之类的玩意儿走过来的人(当然,小时候对这个是无比崇拜的),看这个通稿,就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而现在的记者早就不玩这一套了。因为他们知道年轻人不喜欢这个(实际上,我们这种半大老头老太更反感这种玩意儿),有人说是歌颂苦难,有人说没苦硬吃,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文科断档啦,兄弟姐妹们,现在的好人哪儿有去学文科的,你看央视的主持人啦,记者啦,还剩几个?即便学了文,学了新闻学的人,也进不去电视台啦,报社之类的单位,因为经济效益差,老员工都养不起,更不要提新员工了。

所以,自然,现在的官媒啊、校媒啊,就充斥着一股子老人味呗。你要不喜欢 ,不喜欢也没办法啊。他们的思维都僵化了,不想学,也学不会这些新玩意儿。那你说,得让他们让位啊,咋让?都是事业单位,都是事业编。

忍着吧,现在中国的问题,可不止这么一点点,这才哪儿到哪儿啊,都憋着跟老美下大棋那,哪儿有时间理你这个细枝末节的玩意儿。

知乎用户 abcd126​ 发表

张雪峰单凭评价新闻学专业就能肉身成圣了

知乎用户 fan 郄​ 发表

北京某 211 电子信息专业,我们学校除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连自动化 py c 期末都是手写代码,何况经管呢,所以手抄这一段,纯纯是垃圾运营搞出来的东西,而且这位同学拿到奖(助)学金也是换了电脑,挺好

但是吧,理论上来说,如果一个电脑能安装编译器,大一水准的代码应该都能编译,(这个有待商榷,dev cpp 应该能用 但 visual studio 大概率不能,家里有一台 i7 7020u 4+256 gb 的 hp 笔记本,晚上回去试验一下)

知乎用户 魏什么 发表

这还怪抽象的。我建议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能把机房连到云端,用虚拟机磁盘镜像来管理,再弄笔专项资金给学生借终端设备,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远程连机房的服务器跑实验。这成本对大学来说应该很低,但对学生是真的很有帮助的。要不然谁闲的没事拿纸笔抄代码…

知乎用户 Beihai 发表

这个学生没问题,别骂学生,都是宣传的问题

知乎用户 蓝色夜晚 发表

不是,这个锅也要文科生背?

这位同学自己参与拍摄的视频、自己念的台词不是这样子说的?

让文科生去填海的那些知友,恰恰是文科的阅读理解水平不够,也没有求证精神吧。

你可以说这文章有点歧义,说得不清楚,但公众号里的是动图,不是已经表达明白是抄代码然后老师提问就直接回答结果的吗?

自始至终,这公众号也没有说是靠人脑运行代码呀。

0

知乎用户 圆果团子​ 发表

要么写新闻的小编大概没做好功课,要么是段同学奖学金含量有水分,目前看来前者可能性远远远远大于后者,因为报道里逻辑硬伤太明显了。机子都跑不动代码,那就没有结果,上课回答问题时报抄写的代码有啥用?

知乎用户 非常感性 发表

一个大一不让带电脑的学校,搞出这种事也正常。

知乎用户 富婆私人保健师 发表

该同学凭借惊人的毅力成功打通神经元和 PN 结的兼容性问题,在自己的前额叶成功安装 Vmware 虚拟机
别人在某个文章下的评论,太神了

知乎用户 商学老钟讲语文 发表

文科生要有文化,不应该顶着文科生的名头干哗众取宠,断章取义的勾当。

知乎用户 紫竹蜚凝 发表

所有人都没想过一个问题

其实 2025 年了,计算机行业、互联网行业,其实不再是草莽时代,学生选择这个入行业 都带有天然的门槛了

奉劝任何一个想进来的学生一句

家里没钱不要学

知乎用户 谢妖 发表

小红书上有爱学习 笔记做的美美的初中 up 主

最后考上了中专

知乎用户 牧马人 发表

弥补了计算机没有自己 jp 的遗憾…

知乎用户 Sarcasm 发表

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 贵校计算机系有个笑话, 就是有一位考研高分进来的研究生 (女生), 面对一台 PC 的时候, 不知道怎么开机.

虽然这个学生的本科也是正牌的 “计算机” 专业.

二十多年过去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 西电这种浓眉大眼的也堕落到这个地步了.

知乎用户 靖江天 发表

读大学的时候报了计算二级,那时候计算机二级考的是 visualfox。我暑假前报的名,花了好像 100 块的报名费吧,收钱的老师给我发了张光盘和一本教材。暑假回家后没有电脑,光盘用不了。就看教材,把教材上的操作步骤画到了稿纸上,然记忆了一下。开学后也懒得在同学的笔记本上运行光盘来实际操作一遍。等到考试那天就直接上了,凭借记忆,按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骤在考点的电脑上一步一步进行,最后还顺利考过了。暑假学习 visualfox 的过程还是挺美妙的,就像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思维结构,又或者说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游戏规则,有点享受。当然时过境迁,当时学的东西早忘得一干二净了,但那种美妙的感觉还有一丝存留。

知乎用户 夜雨晚风​ 发表

新闻学魅力时刻,不知全貌,立马评论。

知乎魅力时刻,什么事情都是阴谋论。

给隔壁兄弟学校辟个谣,别让主人公遭受无妄之灾。

知乎用户 天凉好个秋 发表

咋回事,怎么西电也搞这套了,低调啊,要是让人查了论文,我学位要遭重了啊

知乎用户 Aeon 发表

是我最喜欢的知乎爱姜 TV

知乎用户 猫粮寸断 发表

某种程度上能理解,因为我高中搞竞赛时还真的有过手写代码

文化课老师抓的比较严,能去机房的时候不多,高一也没胆大到随便溜去机房。自习课就做一本通上的题,找张草稿纸手写代码,从头文件到括号都完完整整写上。对于掌握语法很有帮助,因为在写的时候就会开始思考这样写符合语法吗?接着就会很自然去学习其它人的标准写法。

不过这确实是权益之计,而我最终也变成写不完作业也敢厚着脸皮往机房钻的合格 oier,不用再手写代码了,真是可喜可贺。

知乎用户 双生 TheTwins 发表

人形编译器解释器这一块

知乎用户 如歌的行板 发表

这是精神不精神的问题嘛,这是原力,是抛瓦

知乎用户 莫三给给​ 发表

首先,这与当事学生无关。这就是学校媒体宣传的锅,还有,谁审的稿子?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其一,各大学都有专门的**新媒体运营岗**,会招聘专门人员,这不是写那种假大空的宣传和口号,好歹懂点专业,有点理工科逻辑。所以,请做好把关,别把啥垃圾玩意儿,都往进招。

其二,官网公众号发文,主管的**负责人难道不审吗?**啥狗屁不通的文章都往外发,把徐家庄 / 北雷村男子电器专修学院的人都丢尽了。。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说的不是以前小时候,穷的时候吗?■

主要是穷啊!

富的话谁愿意那样做呢?

不要说宣传喜欢说这些。你就问这些是不是一部分的现状?

不要看他手搓芯片,要看他只能手搓啊!

我说电脑和电脑教育在今天的中国依然不够普及。有人同意吗?

其实初高中才是正是应该用来写代码的时候。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依旧大二才买电脑啊?

知乎用户 雪儿 发表

在这个问题下面,看到了理性的分析。没有被带偏节奏~

知乎用户 ID 好难想 发表

问题是实际问题,关注到实际问题很棒。

但解决方案和广而告之真的走偏了。具体的实际的解决方案,大部分答友都已经提到。我很想说说对这个事件的描述和曝光。

首先,从其它答主提供的综合信息来看,事件描述的切入点与事实略有不符。其次,这个解决方案并不值得推崇和广而告之。

所以,现在很多媒体真的很奇怪。

知乎用户 AdaLovelace 发表

这么牛批可以拿来挖币吗?一个 BTC 消耗一袋大米

知乎用户 沙洛特绍​ 发表

姜萍 2.0。

知乎用户 燃烧 XY 发表

没啥问题啊。我们大学里入门学 c/c++ 的时候,老师要求所有代码作业全部用纸笔写,然后先用脑子运行一遍,然后再到电脑上跑。因为老师觉得 ide 太方便了,容易造成偷懒,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写下来确实对压实基本功很有作用。批的时候也会直接把你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揪出来

知乎用户 sunway 发表

我很好奇大三前能是啥程序老古董跑不了,总不能教他们怎么训练模型吧,那学校里学生的电脑有几个能跑的。

知乎用户 恰逢喜雨 发表

一眼 ai 写得 写完又是外行审的 审的又不仔细

知乎用户 沫丶沫 发表

数据结构,算法那些考试的时候不用写伪代码吗?还不是拿笔写?

知乎用户 Sakura Wong​ 发表

这年头大学生都必须要用笔记本么,台式机的话找个图吧老哥问问,同样的价格也能搞一台能跑机器学习的电脑了吧。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这种报道唐唐的很可爱

知乎用户 观察者 发表

逆天了。

我记得有几个机房不是天天开着吗?

好像是做实验那栋楼里面。

想敲代码进去敲不就完了。

还有老师在里面守着,10 点多才关门。

纯纯脑瘫宣传。

知乎用户 无缺 发表

二手电脑跑不动代码,那就将一行行程序工整地誊写在笔记本上?????????????????

知乎用户 iigxkturr 发表

利益相关,新闻学的魅力时刻,脑残小编

知乎用户 玉壶里面有冰心 发表

以前看到个回答,一姑娘从文件夹里拿出一摞 A4 纸,自信满满的说这是我昨晚加班写的代码

知乎用户 Asbeer Bedivere 发表

可以。这是大型机时代程序员的基本功。

当时用公司的电脑要排队,现在这种靠报错来排查的习惯,别人一个月就能完工,你 10 年都完不成。

知乎用户 燃烧你的梦 发表

以后我肯定不会让这个学校的简历过了,看着就水

知乎用户 mdzz 嘿嘿嘿 发表

可以去西电吧看看李胜的辟谣贴,是文案那边写的问题

知乎用户 把酒东篱 发表

我五岁买的电脑下个 gcc 都能跑代码

你是买的真空管计算机

知乎用户 疾风之科基​ 发表

肉 编 器

知乎用户 沧笙踏歌 发表

这个人大概率是河北魏县一中的,在河北邯郸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魏小鬼是啥成分,就像衡水的衡水二中一样,作为高考原神,被永远踩在鄙视链的最低端

知乎用户 okstar 发表

文科生: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理科生: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文科生 & 理科生:赢了!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夜猫 发表

但凡用点 AI 都写不出这么离谱的文章;
然后这种水平的编辑以后是要成为国家栋梁的,你怕不怕?

知乎用户 Elsa 发表

2024 年 4 月 27 日上午 9:00 至 5 月 2 日中午 12:00 期间所有连续性的监控视频、执法记录仪和警车行车记录仪(完整详细全面)的证据调取、固定保全,曾多次申请(2024 年 7 月开始至今),北京海淀法院和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未落实且遭遇相关单位隐匿。 ​​​

2025 年 3 月 19 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黄志勇审判长对 2024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2 日的事件开庭审理,庭审过程中多次打断、阻止本人陈述事实,休庭后违法指令法警驱离本人,阻止核对庭审笔录(记录黑白颠倒、故意歪曲事实、无中生有、隐匿海淀分局严重程序违法、暴力执法的证据)及签字,后本人多次申请复刻一份庭审录音录像核对庭审笔录后签字,却遭其拿 12368 多次发短信拒绝,整个庭审中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无 “集体会议纪要及两个副局签字”,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同时黄志勇审判长违规于往年类案检索中同案同判的原则,故意帮助海淀分局掩盖违法行为来逃避追责。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Bing 发表

电脑只要能正常开关机就能跑代码。因为正常开关机涉及启动或停止操作系统。

{

此处假设该同学使用 C/CPP 语言写学生程序。

学生写程序的代码量远小于操作系统的代码量,所以学生程序的运行配置要求小于操作系统运行的配置要求。若配置符合操作系统的要求,则符合学生程序的配置要求。

则程序的正常运行没有困难。那么程序的编辑有困难吗?代码就是纯文本。考虑到操作系统往往自带文本编辑器,如 notepad,如 gedit,所以程序的编辑没有困难。

那么是程序的编译有困难。这位同学很可能不会安装编译器,如 MinGW,如 GCC/Clang。如若安装了编译器,打开系统命令行,如 Windows 的 cmd,如 Ubuntu 的 terminal,手动编译即可;否则需要安装编译器。学生代码通常不涉及多个文件,不涉及第三方静态链接库或者动态链接库,因此不必安装额外的工具链,如 cmake+make。

或者该同学想安装现代 IDE,如庞大臃肿的 visual studio,然而计算机配置不满足现代 IDE 的运行要求,此处抛出 “电脑跑不了代码” 异常。

此处的 BUG 是:IDE 不能安装≠“电脑跑不了代码”。

我有一个朋友,他初中一年级就自学 C 语言,用的电脑是家里仅有的台式机,2009 年量产,内存只有 2G,芯片是 2009 年的性能。他用的 IDE 是 codeblocks,特别适合低配置电脑。其实还有一个更低配置要求的 IDE:DEV-C++,信息学奥赛官方指定用 IDE。

}

{

此处假设该同学使用 Python 语言写学生程序。

这就更简单了,只需要安装 Python 解释器。Python 解释器软件运行资源使用小于操作系统运行资源使用,因此电脑一定能跑. py 代码。Python 提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此若最新版本的 Python 解释器无法运行,可退而求其次。

}

{

此处假设该同学电脑无法正常开机关机,或者该同学没有个人电脑。然而该同学的手机可以浏览网页。

于是该同学可以访问免费的 “在线编译” 网站。我的那位朋友初中自学 C 语言,有时候人不在家,无法使用家里的台式机,又很手痒,想搓代码。于是他在手机上笔记软件手打代码,然后粘贴到在线编译网站的框框里面,点击“运行”,就能看到编译错误信息,或者程序运行结果。

}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寒门子弟上名校之后

33岁的郑雅君的故事可以写成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本科、研究生就读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获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奖,硕士论文获首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优秀学位论文奖。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目前在香港大学攻读 …

梁晓燕:良知的旅程

〇 守护民间记忆 良知的旅程 © 梁晓燕/口述 © 丁 东/采写 我1971年上了上海四新中学。当时上海是初高中连读,上四年。在我的中学阶段,我感到,我们这些做过红卫兵小头头的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力强,责任感强。我后来在大学里教书,就感到现在 …

当白纸穿透中国大学高墙:站出来,看到了集体行动的可能

【编者按】封控抗议潮争取回了最基本的“自由”。11月30日起,广州、重庆、北京陆续宣布放宽封控措施:解封临时管控区,取消社会面核酸检测,公交、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医疗机构不得拒诊无核酸患者,购买感冒发烧药品也不再受限;而抗议的起点乌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