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去淄博吃烧烤了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淄博烧烤非常火。火到什么程度,据说这种万人来朝的景象,还是当年齐国之时。

这是一种调侃。但是也指出了一个现实:作为一个没落的工业城市,淄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以烧烤为依托,利用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及市民高度的集体荣誉感,正在向公众展示他们的文化、包容、诚信、温暖、以人为本,旅游的安全感,陌生人之间的关怀,人跟人之间的和谐。

这一幕幕场景,被网红、网友们,通过自发拍摄的短视频,推送到了每个人手机之上。我们得以看到在中国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场景。有一些违和,甚至有些魔幻。‍

外地车追尾,当地司机不但不索赔,还热情邀请去家里住。有人预定了五星级酒店,原价1300,入住时降价退了600。外地食客可以随意拼桌,当地人甚至要帮忙买单。外地车在当地乱停车,警察不贴罚单,而是电话通知尽快开走。路边安排了供游客充电的插排。游客权益受损,当地立刻圆满解决。出租车不绕路,一路打表计费。在路边都能收到当地人赠送的特产……

当然,这可能应该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常态。但淄博以此走红,大概是游客去其他城市,受了委屈,当了韭菜,目睹了只认钱的丑陋,感受了权力的敷衍。在山东淄博,确切说,在淄博旅游,体验是完美的,心情是愉悦的。

正如郭德纲相声里说:我只是一个说相声的小学生,如果说还做出了一点成绩,那全靠同行的衬托。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淄博举全市之力,帮助游客,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尊严。这是一个刻意营造出的人间美景。他如同一个肥皂泡,在短视频的阳光映照下,散发出诱人炫目的色彩。

但是,肥皂泡很容易破裂。

如果人们探寻淄博烧烤,以及淄博旅游爆火的肇始,能看到这样的故事:

疫情期间,山东各地大学生被转移到淄博隔离。淄博当地如同迎接贵宾一样照顾了他们。他们住进了设施很好的隔离酒店。吃到了当地精心准备的三餐。临走前,当地特意给他们准备了一顿淄博烧烤。

他们内心充满感激,离开时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一定要重新回到淄博,故地重游,再吃烧烤。

初听这个故事,我颇为感动。甚至还流了眼泪。但是仔细回味,这个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大学生们的约定,是哪些大学生们约定呢?是3个人的约定,10个人的约定,100个人的约定,或者是全体大学生的约定?如果是少数人的约定,很明显他们带不来如此高的客流。如果是全体大学生的约定,那这个约定是如何达成的?他们又是如何沟通,如何做到行动统一的?

就算是真的约定了,学生们又是如何确定来年就会春暖花开,全体放开呢?

退一步说,这个约定和报恩的故事是真的,淄博为什么没有找到这些学生,让他们在媒体上聊聊来隔离经历,报恩过程?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城市公关宣传,每天都热衷报道正能量的媒体,为何都对这个感人落泪的事儿集体失声?

但善良的人们依然相信这个故事。他们相信这个故事,是因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国人推崇报恩,很多成语也表明这一点,比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黄雀衔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些成语,都是这种价值的体现。他们希望在生活中,自己付出,也能得到回报。‍‍‍

但希望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短视频时代的爆火,每次都显得猝不及防。一个人的爆红和一个地方的爆红,路径上,都没有太多差别。

此时我想到了拉面哥。他是山东临沂人。常年在当地大集上卖拉面。一个视频博主偶然的拍摄,将他推进了流量漩涡。拉面只卖3块钱,15年没有涨价。有人感慨他的朴实,有人好奇他是否盈利,有人怀疑事情的真伪,有人推崇他的诚信。

流量驱动下,无数网红从全国涌向当地,把摄像头对准他,想获得更高的流量和收益。

总之,网红和网友们自发的围观,带着他一次次冲向了流量的高地。

拉面哥越来越火,网红们也越来越多。网红们越来越多,拉面哥越来越火。这是拉面哥爆红的秘密。

但个人爆红有更多不可控的风险。网红们的围观,影响到当地生活,也有网红在直播中,行为举止颇为低俗。短视频开始限制热度。不推荐,限流。拉面哥,终于从喧嚣回归平静。

这就是拉面哥爆火到冷却简单粗暴的逻辑。

淄博烧烤,也是这种逻辑的再现。如果没有短视频加持,没有网红们为了流量和收入趋之若鹜,淄博烧烤会火吗?

当然,当地确实为服务游客做了很多努力,这本是分内之事。但要说当地主政者的英明,远见卓识,精心策划,他们对爆火早有预期,早有准备,这也有点言过其实。

你们不知道的是,在几年前,山东淄博还在大力整治露天烧烤。当地媒体还把这当成政绩大肆宣传。这在网络上都有据可查。如果非要说淄博烧烤的火爆,依靠的主政者的英明施政,那你很难不担心,这样的政策的稳定性。

我不会去淄博吃烧烤,并不是跟大家唱反调。我基本上习惯了现在的旅游环境。去淄博吃烧烤,你发现自己真的成了上帝,真的成了被人尊重的人,当你回到现实社会中,难免有心理落差。

湖南卫视早年做过一档节目,叫做变形记。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互换生活环境。很多农村孩子体会到城市生活之后,回到农村,会非常不快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难以接受现状。‍‍‍‍‍‍‍‍‍‍‍‍‍‍‍‍‍‍‍‍‍‍‍‍‍‍‍‍‍‍‍‍‍‍‍‍‍‍‍‍‍‍

很多城市坐不住了,想找到淄博烧烤火爆的经验,河南南阳还召开了“淄博烧烤出圈”研讨会。与会者煞有介事,正襟危坐。有个评论说得好,开这样的会,会场开灯,都觉得是个浪费。

淄博模式并不能在其他城市复制。因为淄博的爆火具有偶然性,是一场短视频加持下,当地政府,烧烤企业,民众,网红全力打造的短暂的狂欢。这不是真实的社会。身处其中的人,他们也没有能力和精力,长时间保持这种情绪极度紧绷,体能极度透支的工作状态。

这让人想起2008年内部流传的一个笑话。当奥运会闭幕式时,罗格说,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们决定,下一届奥运会,还在这里举办……主政者们听到这句话,都吓晕了。

这种运动式的,举全体之力,给我们奉献的无与伦比的体验,不是常态,也不可能保持下去。

别去吃淄博烧烤了。他们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防失联或者交流请加微信:‍‍‍‍‍‍‍‍‍

‍‍‍‍‍‍‍‍‍‍‍‍‍‍‍‍‍‍‍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关注什么火灾?还是去淄博吃烧烤吧!

昨天,北京万里无云。偶尔打开短视频,都是去淄博吃烧烤,食客们狂欢的画面。网红们在画面里搔首弄姿,说淄博人太热情了。监管者在画面里信誓旦旦,说谁砸了淄博的招牌,就砸了他的招牌。媒体们说,淄博烧烤爆火背后有高人。‍‍‍‍‍‍‍‍‍‍‍‍‍‍‍ …

淄博烧烤走红是社会荒芜的表现 | 舆论手札

淄博烧烤一夜走红,正在大踏步铺陈一副荒诞的景象:成群结队的外地人蜂拥前往,烧烤摊前排满长队,市政府正在从各个方面应急建设,以奠基淄博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这是发生在烧烤架边上的沉浸式场景,淄博东北化,而社会加速荒芜 …

淄博城市营销成功背后的隐忧

淄博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在于它的营销手段多么有创意,烧烤多么好吃,恰恰是发挥了最传统的那一面,即强政府社会的优势。 1.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个地方基本可以依托本地充足的人口红利和土地资本,利用工业化、城市化两个驱动力,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 …

淄博烧烤摊上,年轻人假装不再忧伤

大约十二年前还是十一年前,记不清了,韩寒在博客上抱怨,大意说,当时的年轻人在方圆十里之内,很难找到一个励志故事。 没过几年,韩寒就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励志故事。试图为他贴上某些标签的南方系媒体人和热血文青们,就此失去了一位精神偶像。 这或许不是 …

“淄博烧烤”成地方名片:多松绑、给自由,激发民间活力

▲ (IC photo / 图) 全文共173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新冠乙类乙管后,各地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增加城市烟火气,让底层有谋生之道,也方便丰富市民生活。“烧烤经济”堪称“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名副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