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会损害贫困者的利益?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Manolo​ 发表

已有许多非常精彩的答案,受益甚多。个人角度看,提高最低工资的影响究竟如何,是一个让大家了解经济学家究竟在做什么的特别好的机会——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常常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优美的理论,并不总能征服繁杂的事实。下面两张图只是这个主题浩繁文献的一部分。

图 1

图 2 图 1、2 均来自 Jardim 等六位学者 2017 年 6 月在 NBER 贴出的关于西雅图最低工资改革的研究报告。图 1 是列举了部分利用快餐业和零售业进行的最低工资影响研究,图 2 列举了部分研究最低工资改革对青少年就业影响的论文。括号里 “人名 + 数字” 的格式代表研究的作者与发表时间

2015 到 2016 年,西雅图市实施最低工资政策改革,分两次将每小时最低工资从 9.47 美元涨到 13 美元。Jardim 等六位学者评估了改革政策的影响:他们拿到了华盛顿州内部保密的数据集,其中包括所有上了失业保险的劳动者每季度的工资和工作时长。

六位学者用了三种方法估计最低工资的影响:双重差分、合成控制和交互固定效应。三种估计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数值上有出入。由于双重差分法没能通过安慰剂检验,作者放弃了这一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文章的正文部分以方法为主,脚注中有许多重要的数据处理细节。

图 3 提高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部分,Jardim 等,2017)

总之,结果显示:西雅图把最低工资从 9.47 提到 13 的总效应是**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上升了 3%,而低收入岗位却下降了 9%!总的来看,低收入劳动者平均每个月少赚了 125 美元。**因此,如果事实确实如此,西雅图的这个改革很难谈得上成功——想要保护的人,利益却受损了。

图 4 提高最低工资对工资的影响(部分,Jardim 等,2017)

据说,上帝创造光明,魔鬼创造黑暗;上帝创造一位经济学家,魔鬼创造另外一位经济学家。2017 年 6 月,Reich、Allegretto 和 Godoey 贴出论文,其中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西雅图最低工资政策改革后,餐饮业的工资上涨了 1%,而就业几乎没有变化。这一结论说明政策部分实现了初衷。

图 5

图 6 图 5、6 来自 Reich、Allegretto 和 Godoey(2017),其中红线是合成的对照组,蓝线是西雅图。图 5 代表两地改革前后的就业,图 6 代表工资。

这里不再详述 Reich 等三人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他们用的也是合成控制法。2017 年 6 月 26 日,Reich 和 Allegretto 联名写信,痛陈 Jardim 等人论文中论证不充分之处。截止到今天,自己还没有看到回信,所以只能简单介绍其中的批评。两篇文章的区别,在信里也写得很清楚了。

首先,Jardim 等虽然拿到了保密数据,精确到个体,但结论也因此受到限制。一是数据只包括华盛顿州地区,导致他们在估计时无法找到很好的对照组——从数据看,西雅图和对照组在政策开始之前并不相似。Reich 等三人则利用了全美的数据,选择的对照组和西雅图趋势相当一致。

其次,同样是由于数据集的限制,Jardim 等人只能研究只有一个所在地的企业。Reich 和 Allegretto 认为:这相当不靠谱。如果涨薪以后,员工从单一所在地企业跑去有多个所在地的企业,工作就 “消失” 了。相比之下,餐饮业这个问题轻很多。Jardim 等人通过发问卷纠正这一点,但是,在最低工资这个问题上,是有实证研究说明雇主的答案不靠谱的。这可能不足以纠正偏差。

再次,Jardim 等人以 19 美元为界划分是否低收入工作,但从餐饮业的情况看,这一点不靠谱——有不少劳动者从 19 美元以下的工作,转移到了收入更高的岗位。当地这几年劳动力市场整体状况不错,加强了这一点批评。信中还有一些零散的批评,这里不一一列举了——比如说,Jardim 估计出来的效应幅度很夸张,几乎是以往 900 多篇研究估计结果均值的 10 倍。

这一回合还没完,对面应该是会回信的。这些讨论有什么启发呢?首先,社科问题很,两边的计量其实都费了一些心思,但结论却非常不同。很多实证问题,很难下定论;其次,批评要具体。虽然信件的口气一点不友好,但真正互怼的时候,问题都是准准地瞅着数据和方法去的。

参考文献:Jardim E, Long M C, Plotnick R, et al. Minimum Wage Increases, Wages, and Low-Wage Employment: Evidence from Seattl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7. 链接: http://www.nber.org/papers/w23532.pdf

Reich M, Allegretto S, Godoey A. Seattle’s Minimum Wage Experience 2015-16[J]. 2017. 链接:http://irle.berkeley.edu/files/2017/Seattles-Minimum-Wage-Experiences-2015-16.pdf

信件链接请戳:http://irle.berkeley.edu/files/2017/Reich-letter-to-Robert-Feldstein.pdf

知乎用户 孙安娜 发表

看了一下回答,其中

@Manolo

的回答提到了最近一直热议的有关西雅图 minimum wage 的两篇 paper ,另外,

@SlowMover

的回答则提到了 Card and Krueger (1994,2000) 经典的两篇文章,内容实在是精彩。

这个问题,前天在上劳动经济学的时候,我们的教授也与我们分享过。**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即便出发点不同,它也会因为背景因素而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饱受争议。**就连 Card,在采访中,也承认过此特性:

所以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一次论文搬运工,补充 Dube, Lester, and Reich 在 “Minimum Wage Effect Across State Borders” 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建立在并行趋势 (parallel trend)的前提下,一般传统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 nationl study,大方面的通过测量不同州之间最低工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里面最著名的论文则是

@SlowMover

所提到的 Neumark & Wascher, 1992, 2007。另外一种则是 case study,通过一个州中的具体政策变化,测量最低工资给劳动市场带来的效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Card and Krueger (1994,2000) 这两篇经典的文章了。

那么,这两种方法,究竟哪种更精准一点呢?

通过分析,Dube, Lester, and Reich 最终发现,劳动弹性在传统方法下不等同于零,也就是说 national study 并不具有并行趋势的特性,反而会在测量过程中,倾向负面结果。所以,通过传统的手段来测量最低工资的影响力,结论偏于负面

同时,他们想出了一个更好测量最低工资影响的好方法。因为美国每个郡相连接,交通便捷,使得许多不同郡的人出身在同样的劳动市场中,劳动力有着平行趋势的特性。在此前提下,通过对比一个郡以及临近郡的劳动市场,我们便可以找出最低工资对于该郡的影响。

结果,劳动弹性基本为零,这意味着 Dube, Lester, and Reich 重新验证了 Card and Krueger(1994,2000),证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贫困者的就业率。虽然他们的结论,不像 Neumark & Wascher (1992, 2007)一样受到平行趋势的限制,但是,还是受到许多争议。毕竟这个问题所受到的政治关注实在太大了,所以每一个人的出发点不同,结论也不一样。很多经济学家再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评论以及反击,其中便包括 Neumark, Salas, Wascher (2014),以及 Allegretto et al. (2013)。

所以,归根结底,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用 David Card 访谈里的话来解释:

Ref:

Bruich, Gregory, Labor Economics Lectures, Harvard University, 2017.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最低工资这个话题很有趣。从学界来说,如果经济学有左派(政府干预)和右派(自由市场),那么对最低工资的态度应该算是左派和右派的分水岭标志之一;在学界之外,最低工资又往往可以成为装 X 的话题。如何装 X?且听我细细道来。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个人头一次接触到最低工资这个问题时,他所处的语境可能是这样的:
X 国的最低工资 XXX,一个月可以买 XX(很多)个 XX;中国的最低工资一个月只能买 XX(很少)个 XX,这到底是为什么 / 到底谁才是社会主义 / 政府都干什么去了 / 请迅速转发

在这样的语境下,这一个刚刚接触到最低工资这个概念的人,根据他的直观感受,往往会得出 “最低工资应该更高,甚至越高越好” 的结论,因为他可能下意识地认为,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帮助那些底层人民,让他们不至于过于困苦,而且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下意识的判断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工资越高越好,那么最低工资更高一些,似乎也应该是正确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很不幸的是,这个人所处的语境是可能一个钓鱼贴,一旦有鱼上钩,就会有一些人前来叫阵:

虽然这些人可能只学过 Economics101,或者只看过几本 “古典名著”,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他成功装 X,并让一批人获得“哦哦原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 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的确,在经济学的初等课程中,我们首先学到的是 “最低工资对底层劳动者有害” 这一判断,其逻辑在之前的几个回答中已经有所涉及:最低工资提高,markup 最低的企业开始亏损,于是只好减少雇佣,降低产出,然后边际成本降低,价格提高,markup 重新回到正值。此时,一批生产力最低的人已经被解雇了——于是,最低工资不仅没有帮到底层人民,反而会对其有害。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按照上面的逻辑,最低工资简直一无是处,那为什么各国政府还要讨论最低工资的高低?直接取消不就行了吗?经济学家为什么还要研究最低工资问题?事实上最倾向于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也不会赞同完全取消最低工资(前提是他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换句话说,如果一座山你怎么看他都是水,那可能不是山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毕竟,从抽象的理论到复杂的现实,有许多东西可能会造成结果的改变。

一,假设一个企业原本雇佣了一些拿最低工资的劳动力,当最低工资上升时,如果仍然要继续雇佣这些低工资劳动力,企业的成本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会把这些人裁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在需求方面,裁人需要成本,将他们的工作分配给别人,也需要成本,因此把人裁掉,也许对企业来说并不划算。这就是所谓的 “菜单成本”,即餐馆不会因为食品价格的变化频繁更换菜单,每天都提供 “最划算食品搭配”,因为菜单本身就是需要成本的。
在供给方面,当整体最低工资增加时,低工资劳动力的流动率(Turnover)会下降,他们的劳动效率会提高,这甚至可能补偿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成本上升。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两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拼命压榨员工,结果员工离职率很高,从甲企业到乙企业,或者反过来,这样频繁的流动让员工的生产经验得不到增长,企业的产出停滞,利润降低,只好进一步压榨员工,于是陷入了囚徒困境,处于恶性循环中。而最低工资上升,反而有可能让两家企业跳出囚徒困境,社会总效用会上升。

二,最低工资的增长,也够促进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并对家庭来说显得更重要。如果一名低收入者是一位父亲,那么他的收入提高可能就不仅仅意味着自身的消费上升,还有可能让他能够更多的投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教育的外部性,更是难以估量的。
在消费上升,总产出上升后,经济将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这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的最低工资如果从 7.25 美元 / 小时上升至 10.10 美元 / 小时,将能够产生 14 万个额外的就业机会。

三,从现实到抽象理论之间的距离,如果理论说不清楚,那么我们就要用实证研究来弥补。大量文献研究了美国的最低工资上升对就业的效应,而绝大部分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最低工资上升,就业并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会上升。其中最经典的一篇文献要数 Card 和 Krueger 的最低工资和就业——对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的快餐行业工人的研究。在研究最低工资的效应时,一个常见的 argue 是识别问题——你无法判断一个地区的就业上升抑或下降是来自最低工资的变化,还是来自经济状况的好转或恶化,这两种因素无法被截然分开。
为了应对这个 argue,Card 在那篇论文中选取了替代性较强、技术含量比较低并且相当部分的员工只能领取最低工资的快餐行业,采用了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方法。由于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从 4.25 美元上升至 5.05 美元,而与之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都接近的宾州没有最低工资的变化,于是将宾州的就业变化作为基准时间趋势,从新泽欣的就业变化中减去,就能得到在新泽西的最低工资的纯粹效应。
Card 的发现是,尽管在新泽西最低工资上升了将近 20%,可新泽西的快餐工人就业情况相对于宾州来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些原本有很多最低工资员工的快餐店,与原本大部分员工工资都高于 5.05 美元的快餐店相比,前者因最低工资提高而受到成本压力更大,但在雇佣行为上却与后者差不多——雇佣都增加了,而不是减少。

四,最低工资的提高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很小,比如这一封信说到,如果美国的最低工资从 7.25 美元上升到 10.10 美元——近 40% 的增长——那么麦当劳只需要将产品价格提高 2.7%,就可以完全覆盖成本上升。Card 的研究也同样发现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上升造成了该地快餐价格上涨速度比宾州高出 3.2%。一边是 20-40%% 的最低工资上升,另一边是 2-3% 的价格上升,如何权衡?如果此时最低工资收入的劳动力生活质量正在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我想,政府的选择也就不难预测了。

山山水水无穷尽也

虽然证据确凿,但争论却远没有结束,Neumark 等人又提出了了不同意见。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层出不穷,帮助我们完善理论,补充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使我们总能在今天比昨天更进一步地接近真相。

也许我们曾经看山是山,曾经看山是水,但只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最终我们还是会发现山山水水混杂在一起,其实根本无从分开,使我们无法做出任何斩钉截铁的判断。

但反过来,如果有人要对你说一项斩钉截铁亘古不变的 “事实”,并且说服你相信,千万多长个心眼。倒不是因为他一定错了,而是因为他的思想太封闭,因此很可能是个笨蛋。

知乎用户 Grover Lin 发表

很好奇你的老师是怎么得出来这个结论的……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会导致公司提高产品价格,造成物价上涨,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最后还是由贫困者自行买单。

造成物价上涨没错。我猜想他的逻辑是高物价对低收入者的影响远高于高收入者。但同样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受益的也是低收入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难讲贫困者是否买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等偏低收入者是要买单的——物价上涨对他们有显著影响,但提高最低工资对他们却无任何影响(因为他们的工资高于调整后的最低工资)。

如果要考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贫困者是否有影响,更应该看他们会不会因此失业。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供求双方拥有完全信息,那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是会降低就业率的。具体看图

但如果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事实上正是如此——情况就不太一样了。通常情况下,资方有更大的议价能力,也就是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看这个例子。某公司,如果出价 1000 元,能招到 5 个工人;出价 1100,能招到 6 个工人。工人的生产力相当于 1500 元。那么招 6 个工人,赚 (1500-1100)*6=2400 元;招 5 个工人,赚 (1500-1000)*5=2500 元。所以该公司会招 5 个工人。换一个角度看,这时候第 6 个工人的边际成本其实是 1100*6-1000*5=1600 元,高于他的生产力(1500 元)。
但如果此时设立最低工资 1050 元,那么招 6 个工人,赚 (1500-1100)*6=2400 元;招 5 个工人,赚 (1500-1050)*5=2250 元,所以公司会招 6 个工人。换一个角度看,这时候第 6 个工人的边际成本其实是 1100*6-1050*5=1350 元,低于他的生产力(1500 元)。

如果用图表示就是

从图可以看出,最低工资再定得高一点,就业就会下降。注意:这个理论只适用于资方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以上是纯理论。其他答案也引用了很多实证方面的证据。最经典的莫过于 Card & Kruger (1994) 了。比较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的快餐行业的就业水平,证明了提高最低工资有助于增加就业。对此的批评也很多,比如研究没有纳入市场份额超过 50% 的麦当劳;比如研究选取的是两州交界处的快餐店,会有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等等。总而言之,这个问题,经济学界没有共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经济学界跟知乎一样从来都不是一言堂。

即使是 Card and Krueger (1994) 那篇「最经典」的文章也不乏 contender,比如这篇:

  • Neumark, David, and William Wascher.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 Com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1362-1396.

早在 2000 年时就被发在了经济学顶级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上,而且证据也相当「确凿」。搬运一下前两页:

对此,CK 还作出了回复:

  • Card, David, and Alan B. Krueger.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 repl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1397-1420.

针对这一系列文章的讨论,更详细的信息可以直接参考维基百科:Minimum wage。而我最关注的则是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实证」:A 2013 study by labor economists Tony Fang and Carl Lin which studied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in China, found that “minimum wage changes have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s on employment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China, and result in disemployment for females, young adults, and low-skilled workers”.
另外,我找到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篇相似的文章。他们用的数据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制造企业及其劳动力。他们估计出来的弹性是 -0.1,在 99% 水平上显著;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最低工资每上升 10%,企业就业人数平均下降 1%。链接: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wp/2014/wp14184.pdf

知乎用户 萧璘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请 @chenqin(好几个不知道 @哪个….) 这种专业经济学家来回答,一般人是答不了的。靠直觉什么的解决不了问题。(其实我对我的答案没底……)

这个说法本身是基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对的。

随便画个供需图就能知道提高供给价格将会降低需求,而且还会降低社会效益。(是…. 吧?好久没摸书感觉没底啊…..)

随手画了个图应该没错,不过为什么知乎不能识别我手绘的图TAT…….

但是这个说法的缺点是它只是分析了 “劳动力市场”。而且还没有细分。

对于企业的生产来说,其实是多要素决定的,简单的经济学会划分为 “劳动力” 和“资本”两大要素。

因此,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劳动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对于资本密集或是科技密集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对他们而言并不敏感,提高最低工资,对于公司的竞争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降低劳动力数目影响反而要大得多。所以这些公司会倾向于提高工资维持现有劳动力规模。

对于劳动力密集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就是生命,因此他们对于最低工资也是最敏感的。因此对于这部分由于最低工资上升导致的企业竞争力下降引致的失业,将由政府的失业补助来覆盖。

最低工资政策本身,的确 “降低 “了劳动者的最终所得,不过这部分损失,将部分的由政府承担,而部分由企业承担。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是政府逼着企业一起,拿了一部分钱来补贴劳动者。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所得。

——————

究其所以,是因为经济学是一门不讲人情的学问。从学术研究上,它考虑且仅考虑的,是市场最优配置,它所强调的是效率,而几乎不会去兼顾 “公平”。因而它的结论常常是反人类或反常识的。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仅从我们的假设着手,而不需要考虑更多“虚无” 的东西。

所以,才诞生了布坎南,和他的公共选择理论,将政府视作一个 “独立的”、“理性的”、“有利益诉求的人”。与此类似的还有考虑到实际经济运行中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供需平衡市场长期不均衡而产生的信息经济学。

从这些新的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最低工资制度的效果评价,又是一个全新的结论。

多说这些,只是为了提醒一点,经济学的任何结论,是不能背离其 “前提” 来看的。直接将基于一个假设背景而得出的结论运用到现实世界,很容易被碰的头破血流。

——————

知乎最近抽风太频繁了,昨晚开始发了半天发不出去…..po 图也 po 不上来…….

知乎用户 蒋涛的夜航船 发表

分以下几点开始乱谈,欢迎指正,不欢迎骂人。

  1. 最低工资的上升,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立即提升产品价格。
  2. 最低工资的上升,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减少用工数量。
  3. 最低工资的上升不仅要看谁受益了,还要看谁买单了。
  4. 最低工资的上升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5. 最低工资的上升带来货币财富的消失。
  • 最低工资的上升,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立即提升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的确定有很多种方式,例如通过成本 + 合适的利润(国内很多实体经济的模式),或者通过对使用者的价值做定价依据(如 IPHONE、互联网经济等)。如果是后一种定价机制,则价格与成本基本无关,也就与组成成本的工资无关。如果是前一种定价机制,则人工工资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高,通常情况下在 10%-30% 之间合理,即使是作为民工大户的工程施工单位也一般只是 30%-45%。即使是全部按比例上涨,产品价格上涨也远低于工资收入上升。
产品价格不仅受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市场平均价格不上升,则其中的企业一般不敢单独上升(参考:2013 年国内快递行业价格战泥潭快递涨价,企业陷入不涨价等死涨价找死的尴尬局面)。
所以,最低工资的上升,会打破整个行业目前的平衡状态,等到新的平衡出来时,可能是价格上涨,也可能是企业兼并降低了成本,也可能是产业升级了,或者是别的什么平衡状态。

  • 最低工资的上升,并不一定会导致企业减少用工数量

企业用工数量不仅是用工成本的问题,也是整个业务流程需要的问题。如果某条生产线需要 10 个工人,并各有分工。很难想像仅仅是因为工人工资增加了,在没有想出提升效率、改革业务流程前,就能把 10 个人变成 8 个人,如果这样的话,造成的不良品损失会远远大于节省的那一点点工资。
当然,对于本身已经处于亏损临界线上的企业,最低工资的上升会导致其立即破产。但在当前中国处于 “用工荒” 的大环境下,其释放出来的工人立即被其它企业吸收了。所以也不会导致用工数量减少。(随便搜几条用工荒:河南中等职校:不去富士康打工就不给发毕业证需求多,应聘少,再现 “用工荒”

  • 最低工资的上升不仅要看谁受益了,还要看谁买单了

国家规定每年最低工资上升至少 13% (尹蔚民: 十二五期间每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低于 13%),而受最低工资影响最大的通常是民企,国家规定了涨工资的政策,但没有为此支出一分钱,买单的都是民企。至于说是通过政策给中小企业以支持云云,做过企业的都知道要真正落实政策有多难,落实的那点好处比天上下的毛毛雨还少。
换句话,最低工资的上升,其实是抢夺了民企本身用于投入再生产的利润,用于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事实上最近几年来,社会分配不公最突出的并不是民企老板与民企员工之间矛盾,而是体制内收入与体制外收入之间的矛盾,是权力垄断收益与自由竞争市场收益之间的矛盾。最低工资的上升,是用体制外的人的钱解决体制外的人的矛盾,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即部分解决了压力,又转移了社会矛盾的焦点。

  • 最低工资的上升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是否关心最低工资的上升,是关系到 “代表谁”、“站在哪边” 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所以跳出经济范畴看问题,也许有另一个角度的收获。特别是在当前还有很多人处于问“可恶的日本人,怎么不去死” 这样的层面时,提出最低工资的上升具有多大的政治意义不言自明。

  • 最低工资的上升带来货币财富的消失

以前经常在竞赛节目中看到主持人说:给所有选手加 10 分。看上去皆大欢喜,其实跟没加一样。最低工薪的上升,影响到的是这个社会中最大多数的群体。设想一下,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 13%,但社会上可购买的东西不变(假设 GDP 固定),那结果是每个人原来能买到什么,收入增加后购买力不变,相当于货币贬值了 13%。在这个过程中,唯一受损失的是原来货币储蓄的人。也就是说,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可能因为最低工资上升带来的货币贬值,而逐渐丧失财富。ZF 即降低了社会贫富差距,又通过货币发行人的地位获得了额外的收益,多好的事啊。

综上所述,如果我是 ZF,我也希望快速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至于是否最终损害贫困者的利益,这种事谁能说得清呢,谁又在意呢?

知乎用户 雪初晴 发表

在哪些情况下,政府干预能让市场更健康? - 知乎

劳动力买方垄断市场下,提高最低工资,只要不低于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工资,都既提高工资,又能增加就业。除了减少资方的垄断利润,对社会经济效率没有什么不好的。

如果劳方一盘散沙,则偏重于买方垄断,如果能组织强有力的工会,则偏重于卖方垄断。 ———————————————————————————————————————————– 顺便说说为什么最低工资制度能够既能提高工资水平,又能增加就业,下面是一个非常简化的模型,而现实世界的参量太多,以至于基本无法用一个简单模型来模拟。不过凡是说最低工资降低就业的,也都是用一个简化模型来论述的。

一、几条基本前提:

1.在自由竞争市场,资方和工人都是劳动力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个体决策不影响劳动力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单独一个资方少雇佣或者多雇佣一个工人,不会影响劳动力市场价格,因为充分多的其他的资方或工人会随之调整自己的决策,导致均衡工资不变。

2.在劳动力买方垄断市场,唯一的资方是劳动力价格的制订者,换言之,他少雇佣几个人就可以降低一点劳动力价格,多雇佣几个人就必须提高一点劳动力价格,因为没有其他资方与垄断者竞争劳动力资源,所以资方可以自由决策,得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雇用人数和工资。

3.多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也就是,随着雇用人数的增加,多雇佣一个工人,对资方带来的好处是逐渐下降的。资方雇佣工人,直到资方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样就达到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4.资方面对向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即随着工资的增加,愿意参加工作的工人也随之增加,这是因为工人在工作与闲暇 + 低保之间进行取舍的结果。

5.劳动力市场上,如果劳方厉害,能组织强大的工会进行集体谈判,就偏重于卖方垄断,如果劳方一盘散沙,资方却能组织矿警、护厂队,就偏重于买方垄断。

二、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方都是劳动力价格的接受者,

  劳动力的供给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增加。不妨假设符合下面的表的线性关系:

因为资方只不过是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那么他无论想雇佣多少人,都可以按照现行的均衡市场价格支付。即雇佣一个人的边际成本总是等于完全竞争市场产生的劳动力价格,设为 1000 元,具体是多少人,要看他多雇佣一个人所取得的额外好处,即资方雇佣工人,直到资方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样就达到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多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如表二所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资方愿意雇佣的人数是 10 个人,如果再多雇佣一个人,自己反而受到损失。所获得总收益是 1900+1800+…+1000=14500 元,付出工资 10000 元,获得利润 4500 元 (暂不考虑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

三、买方垄断劳动力市场

简单一点,现在假设只有一家资方,那么他就垄断了劳动力买方市场,对于劳动力价格来说,他是价格的制定者,雇一个工人,就出 100 元的工资,想雇两个人,就得出 200 元的工资。注意,这 200 元不单单要给新雇佣的那个人,还得给前面雇的那个工人涨工资才行。所以多雇佣一个工人的边际成本等于工资加上给前面雇佣的工人涨工资的总和。而具体雇佣几个人,还是按照雇佣工人,直到资方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如表三所示,资方愿意雇佣的人数下降到了 7 个人。所获得总收益是 1900+1800+…+1300=11200 元,总支出 4900 元,获利 6300 元,这比完全竞争市场的利润 4500 元要大, 多出的就是资方靠自己的垄断优势获取的垄断利润。

  结论:如果资方垄断劳动力买方市场,那么他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以较低的工资雇佣较少的工人,而资方自己的获利却增加。注意到这时雇佣人数少于完全竞争市场,工资也较低,说明社会整体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

四、最低工资制度下的资方决策

  现在假设政府将最低工资制定为 800 元,那么资方会发现,当他雇佣人数少于等于 8 人的时候,总可以按照不变价格 800 元雇佣,此时边际成本总是等于 800 元。

如表四所示,在 800 元的最低工资限制下,资方愿意雇佣 8 个人,工人的工资也涨到了 800 元,**这样既增加了就业,也提高了工资。**对于资方来说,所获得总收益是 1900+1800+…+1200=12400 元,总支出 6400 元,获得利润 6000 元。总收益增加了,意味着产量提高了,增加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只不过在资方和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变化了。

如果政府进一步将最低工资增加到 1000 元,即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均衡工资,那么资方雇佣的人数将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同,为 10 人,这时候社会整体会达到最佳效率,不过仅仅限于到此为止,要是提高到 1100 元,资方愿意雇佣的人数反而下降到 9 人。

  结论:不高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政策确实能够既增加工资,又增加就业。但这并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资方从他的垄断利益中拿出一部分来买单,对于整个社会却是更有效率的。

  高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政策反而减少就业,因为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在地球上从来也不存在,所以这个最佳工资谁也不知道,只有在劳资双方和政府的多方博弈中不断尝试。

知乎用户 莎鸥​ 发表

现实世界的工作千千万万,无法用一种模型来全部囊括。低收入的工作其收入之低,一般都有合理的原因。例如
一、工作不是全日制的,比如在餐馆打零工。工作时间较少,而且来去自由,有时按天结算。收入虽低雇员仍然愿意,是因时间灵活,雇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如果提高了最低工资使得老板只能请更高工资的全日制服务员。那么之前的这些雇员是得到损害的。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二、工作比较轻松。譬如保安。整天呆坐着不必干什么。喝茶看报都行。这世界上总有很多这样的懒人无所谓多低的工资只要能糊口就行没什么追求。提高了他们的最低工资。要么这个位置被裁撤调整,要么进入门槛变高。比如某些垄断国企衙门里面的一些职位很清闲,进入其中是需要耗费代价的。
三、雇员本身的资质差。比如,在美国的 偷渡者,童工。雇主雇佣这些人本身是 违法的。要将违法成本摊在人力成本里面。买盗版碟当然要比正版碟便宜否则谁买正版的。硬要提高这部分人的工资那么就是老板不雇这些人了。买盗版碟跟正版碟一样贵谁傻啊。还有些伤残人士。他们完成工作的能力就差些。

至于许多人在书本里面学到的,工厂里的工人工资太低,调高了以后如何如何…… 抱歉我没有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实例。我所知的目前绝大部分工厂的流水线正常工人工资都超过两三千,高于最低工资。还有说给了工人更多的钱他们就能用于投资自己然后改善劳动生产力。抱歉我也没有找到这样的实例。在工厂工人低收入者聚集的工业区郊区城中村看不到图书馆书店和卖 kindle 的。他们换更好的手机的概率更大些。

知乎用户 司马懿​ 发表

最低工资标准对雇佣的影响,实证做出来各种相反的结果很正常,参看

@chenqin

的回答就有一些提高最低工资没有显著降低雇佣的情况。最低工资提升,失业率增加是由供求关系推导出来的,有很多的预设条件,尤其是需要劳动力市场是基本有效的,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会把这个关系中和乃至于逆转。

我先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的例子说明为什么可以逆转。现实中大家都有一个 “找工作” 的过程,并不是工资一高或者一低,人就瞬间找到或者失去工作。那么找工作其实是一个雇员和公司之间搜寻和匹配的问题。如果所有的雇员都学过经济学,尤其是不完全信息下的经济学,那么当最低工资提升的时候,会有三个效应:

  • 正在找工作的人会感受到竞争压力,从而更加积极的提升自己;
  • 因为其他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正在找工作的人会更加积极的找工作,更加积极的投简历,因为觉得可能竞争更激烈了;
  • 公司预计到潜在雇员的质量得到提升,结果没有减少职位供应

这依然构成了信念的自洽,公司的信念是符合现实的,雇员的质量确实得到了提升,所以职位没有减少; 找工作的人的信念也是自洽的,因为竞争确实更加激烈了,只是这个激烈不是来自于职位供应的减少,而是来自于其他人搜寻的努力和自我的奋斗。

所以你看提升最低工资反而在工作岗位不变的情况下,促使人更加上进了(摊手)

-————————————————–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旦引入了不完全信息,完全信息下的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就不够用了,也就意味着会根据人们的『信念』不同而产生贝叶斯纳什均衡。而一旦引入了信念,几乎不可避免的会根据人们的初始共同信念的不同而产生很多乃至于无数个均衡 (大家有兴趣看经济学论文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细节,讨论到带信念的贝叶斯纳什序贯均衡的时候,很多文章都会开发出各种各样神奇的规则来『精炼』,或者干脆说自己只讨论某一个『有意义』的贝叶斯均衡)。多重均衡下,各种奇葩的初始信念下,什么结果出现都不奇怪。

-—————————————————

反过来说,在一个信息已经高度透明,人们工作匹配非常便利,工作流程非常标准化、非常适合监督而人们也没有太多自我提升空间的行业,上述的情况就不大可能会发生,这也是在其他的答案中,坚决支持最低工资上升导致职位减少,反对

@chenqin

答案的往往来自于高度标准化的制造业从业者的原因之一。

知乎用户 林葙 发表

我本科毕业论文写得就是这个题目,不请自答一个。
这个问题国外的学者研究了很多,成型的理论有冲击效应理论、垄断模型、效率工资理论、企业反应模型、家庭供给反应理论。根据现有理论和调查,在大部分市场中,尤其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最低工资的确立是会使就业有减少的趋势,反而损害整体社会利益。
**但是在雇主垄断的情况下,即在买方决定的市场,如果是非歧视性的雇主垄断,恰当的最低工资会增加就业。**因为雇主垄断的情况下,雇主为优势方,为了争取更大利益,趋向于压低工资以此减少成本来提高利润,而劳动者相对弱势,议价能力较弱。恶性循环,社会平均工资不断下降,当社会平均工资下降到一定程度,低于某位劳动者心理底线,他就倾向于不工作,全社会就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迹象。当且仅当在这个时点,提出合适的最低工资标准,(即保证工人仅靠最低工资收入,在当时当地的物价水平下,即可维持基本生存。在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情况下,还要和社会救济标准拉开一定的差距。)或者适当提高过低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平均工资,进一步提高就业率。

知乎用户 飞焰 发表

从雇用者的视角说点,加拿大魁北克便利店,两店雇 7 人。目前的最低工资是小时 10.15,工资收入和一般社保收入有一定距离。劳动局替雇员出头打官司什么的,保护过度。

1. 最低工资无疑阻碍了我雇佣低技能者并培训的积极性,同时迫使我很多时候自己暂时顶上。事实上我希望有机构给低技能者做岗前培训

2. 曾几乎全雇员运行其中一个店,但不划算。操心还是不少,毛利感觉会损失。现在把店租出去,租店的人减少了一半的雇佣。如果能够把工资拉开,我会倾向于高奖金,低工资来保障工作的努力程度

3. 雇主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受劳动法约束。加上更用心,所以有很多优势。而法律又倾向于不保护雇主利益,这对小公司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比如说雇员可随时离职,雇主必须提前通知。雇员的官司劳动局给打,雇主如果不是无限责任公司则需要请律师上庭,虽然官司可能只是几百。

4. 蒙特利尔和多伦多大概黑工的价格在八元左右,但罚款风险不小。

总的来说,感觉在劳动密集的小企业,最低工资上升对劳资双方都属于不利因素。

知乎用户 chunyi zhao 发表

chenqin 的回答虽然很多人赞,但我还是不认同。

原因:“chenqin” 明显没怎么接触底层工厂。还是让我这个底层工厂的人来说说吧!

先摆明观点:最低工资法对底层工人有害无益。

1. 何谓底层工厂?例如:我在一厂,老板问我晚上加班到几点,答曰 10 点半。老板说:不好呐,要跟厂规 11 点。

2. 这样的底层工厂(或血汗工厂)赚钱多吗?不多!稍有风吹草动,这样的厂很易关门。有一次,我感到一间厂就要倒闭了,赶紧辞工走人。走后十天那厂关门。(我是技术人员,负责报价类的工作,所以知道工厂内的具体情况)

3. 所有的人都想做公务员,看看报纸喝喝茶,然后收高工资。问题是:你做得到吗?做不到公务员也想做高级白领。问题一样:你做得到吗?所以,进血汗工厂的人对他自己来说,已是最佳选择,不然就要耕田了。

4. 最低工资法提高了血汗工厂的成本,导致血汗工厂破产。导致血汗工厂破产对只能够进血汗工厂的人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应该很清楚吧!
此处分几点说说。

4.1 有人会说血汗工厂一般不遵守劳动法。这说法是事实。但,血汗工厂会因此而被罚款或者被逼贿赂,总之,提高成本。

4.2 最低工资法对租值高的厂(通俗说法就是好厂)影响较小,因为他们的工资本来就比最低工资法的规定高。我曾在东莞诺基亚厂旁边做过,当时(2000 年左右)的东莞诺基亚厂就是好厂,我们那的组长想进诺基亚厂做员工都不行。

4.3 我做技术工作,买一台机器前要计算效益,机器多数可以减少人手。这样,就有机器成本与人工成本的比较,提升最低工资(对遵守劳动法的企业来说)会增加机器,减少工人。

4.4 对打工的人来说,希望:找工作的人越少越好,要招的人越多越好。对只能进血汗工厂的人来说是减少招工机会,当然有害

4.5 血汗工厂是一个相对概念。今天的血汗工厂条件在 30 年前是天上才有的。我在 1976 年挖土方,曾经有一天干了 13 个小时赚了 3.38 元,高兴得一塌糊涂。所以,相对的血汗工厂一直会存在。准确地说:“血汗工厂” 本身就是媒体抢占道德制高点编出来的产物。血汗工厂对只能进血汗工厂的人来说就是衣食父母。

5. 为什么我国的最低工资法到现在为止对就业的影响不大?
这要感谢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因为计划生育减少了增加的人口,导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数超过了实际人数。即:“民工荒”。民工荒推高实际最低工资,而各地的官员说,现在招不到工人,要提高最低工资。也就是,到此为此的情况是:因为民工荒已经提高了实际最低工资,所以,我国的最低工资法到现在为止对就业的影响不大。

6. 2011 年 10 月 13 日 20:44 欧盟敦促希腊下调最低工资标准以刺激就业增长
从这个新闻可以看到:降低最低工资标准 – 就业增长,是常识。

-———————————- 分割线 ———————————————————

先谢谢支持的和反对的。大家都想底层工人日子过得好一点!

好像有部分朋友不相信我的打工者身份,特补充几点:
1. 90-91 年我在深圳沙井实用电器厂打工。(刚刚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个厂现在还在沙井)
那时的实用厂是港资。港方是与沙井镇下的村如万丰、博岗(“博” 是音,字形打不出,有点像 “堂”)直接合作。港方与村的合作模式与现在的租厂房不一样,那时的工人名义上属于当地村政府。资方每天每人支付 15 元 RMB 给村政府,村政府支付每天每人 5 元。
这种合作模式有一个问题,资方不用付房租,因此,仓库越来越大。对此,村政府自然有意见,约在 91 年底,资方与村政府的合作形式改为租房交固定房租。听当地厂长 (这类厂长不管厂内运作)说租金定为:10 元 RMB 每平方米。

2. 我在上面说老板要求我加班到晚上 11 点的厂位于东莞道滘镇(“滘” 音 “窖”)。我在离开 4 年后再去过原地,发现原厂址已变成了其他厂。估计原厂已关门。我对原厂关门是感到高兴的。因为这说明原来这厂的工人去了相对好一点的厂,日子比原来好,虽然他们去的厂还是被人叫做血汗工厂。这是因为血汗工厂是相对的。

3. 东莞倒闭的厂不少。这可以从东莞的厂房租金验证。工厂大量倒闭,厂房在短时间内过剩。只要你从东莞过一次,不难发现价格为每平方米 5 元、6 元、7 元、8 元的厂房招租横幅。各位可以将此价格与你知道的比较一下。

知乎用户 于禁 发表

最低工资起到了一个防止恶性竞争的作用。就好比以前发生的美国农户倒牛奶事件,与其让牛奶价格无限制下跌,不如舍弃一部分牛奶,维持一个 “最低牛奶价格”,这样反而使得那些能够卖掉的牛奶可以维持合理利润。

最低工资,确实会造成比这条线低的人失业,但同时也造就了一条竞争的底线,使这条线上的人民能提高收入,提高收入可以促进他们的消费,还可以改善他们子女的教育,这都是正面作用。

如果失去了最低工资的约束,就可能造成工人为了得到工作恶意杀价,不比谁更有才能,而是比谁更便宜。最低才能的那部分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带动比他高几等的工人工资一起下降,最后大家都很艰难,不敢消费,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吝啬,可能导致社会整体很难发展。

与其让这群低能力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恶性竞争,倒不如让他们失业,以救济援助的方式维持他们生存。这和美国农民倒掉部分牛奶的道理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ZHer 发表

To

@chenqin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四点我心底还是无法理解,觉得这四点的逻辑和实证基础都不算坚实。我不认为实证研究文献一边倒支持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就真正的利大于弊。毕竟基于调查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不是完美的,理想的方法是类似于生物学的大规模双盲对照实验(虽然无法做到)。David Freedman 的《统计学》在最开始就举过例子,严格的双盲实验和不那么严格的实验(比如单盲)在对药品和手术进行评估时结果经常是反着的,而统计调查的方法还未必比得上一般的实验。生物学界对某个大规模流行病调研的结果一般不会特别采信(其数据远远比涉及到人为因素的很多经济学数据准确得多),不会说得就像经济学者一样好像 “证明”“推翻” 了某个结论一般。只有很多的这样的研究相互弥补了未能涵盖之处,且逐渐有了严格实验的支持,某个结论才算比较被接受。 您那四点里举的前两个实证结果,或许仅仅是从某个片面角度做的研究,在它们的研究主题范围内或许是很合适的,但相对于宏大抽象的一个经济学道理,仅仅是一颗星,很难用这样的例子做过度的推广,以对最低工资的真实影响做全面的判断,或对最低限价减少福利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产生威胁。Card 和 Krueger 的那个研究结果其实很正常,不令人惊讶,现实中司空见惯(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研究很讨巧,说得像做出了大的发现一样),就是麦当劳餐厅把最低时薪提了不到 20%,麦当劳短期内没有裁员或者关闭店面而已。这能说明社会总福利(麦当劳内外的、长远的)没有损失?

其他先不说,假设最低工资传递的信号是让麦当劳经营者意识到今后 100 年自己需要支付的工资将必须一直比本来意愿的工资多 20%,这样更容易预期,有些店面可能要被关掉了。Card 和 Krueger 的研究不是这种情形,且时间跨度太短,很可能真实影响相对并不容易记录到。您可能会说,要以证据说话,至少这些结论都是现在研究证实了的。按科学的方法论,当然是这样,但科学方法论不应该被机械套用。经济学的基本供求模型才是更基本的常识,最低限价弊大于利符合很多实际从业者的直观认识,谁说基于美国的各种小视角的计量研究就更能代表证据?

笼统的供求模型说的只是一般道理,价格可以看成是广义的 “代价”。市场的名义价格仅仅是“代价” 的一种,人为的干预仅仅能轻易改变名义市场标价,几乎不可能改变真正的代价。监管者仅仅是通过名义限价作为影响劳资双方受益分配的手段,而劳资双方想绕过这个一维的监管,简直太容易了。店主可以通过变相降低店员实际收入,或者降低第三方实际收入来转移损失。除非一点,人不是很理性的,麦当劳都不太知道怎么定价,政府给出了一个价格反倒是帮了麦当劳制定了一个均衡价格,帮助他改进经营。这就像小孩子不懂得努力学习,家长教导了一番指出以后竞争多激烈,人应该上进等等。而认为经济学者、政府官员比成天琢磨着这回事的麦当劳店主还要理性,更知道怎么定价,需要十分强有力的证据。

动物学家、人类学家一般是观察多于价值判断。他们不会轻易认为人比小鸟更会搭窝,认为比蜜蜂更会采蜜制作蜂巢,不会说原始部落的人不理性。为什么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这么喜欢根据远远还不完善的数据和方法断定市场运作一定有问题呢?

如果以 Card, Krueger(1994)这类的小角度研究就制定政策建议,甚至以此支持中国的新劳动合同法(本来在美国的研究就是松散的,比较靠谱点的结论就是对失业率的增加影响不明显,现在拿到中国来制定劳动合同法),这就十分荒谬。我和其他在西方受过严格经济学训练的学生交流过,一般都比较比较支持我国新劳动合同法,说美国的研究都表明提高最低工资不会降低失业率反而提高效率,中国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有利于加速企业转型,提高工资有外部性,促进消费、教育投资等等,对反对新老合的 “民科” 多持嘲笑鄙视态度。这些逻辑上很难说服我,实证上我只能接受行业上、短期看最低工资对美国名义上的统计调查的失业率影响不大,其他的方面,用常识和多数人多年工作经验,比用技术上难度太大、数据太不完善、现今客观上说远远算不上成熟的学术研究更靠谱。

【山山水水无穷尽也】——基本的道理、常识是非常 sound 的,不确定的是数据、方法,这是我们更应该相信常识还是还非常有争议的基于这些方法、数据的实证研究?

知乎用户 王怀雨 发表

提高最低工资,较高标准的劳动法规定,在我国的主要作用是使大面积的雇工处于违法状态(无保险低工资),破坏对法治的信心。
人民认为违法是常态必须的,要不然无法生活,认为违法行为是对社会生活的重要补充,严格执法的人员是人民的对立面,对法治毫信心越来越弱。

知乎用户 朱逸之 发表

强烈不赞成

@chenqin

, 最低工资会导致工作流失已是基本共识, 数据帝这回没有给出数据, 只给出了文献, 但这些文献含糊, 有争议, 引入其他参数混淆概念, 立足点是 “不一定是” 而不是 “不是”, 且不说只是一家之谈, N 多反方文献都没有给出, 有误导之意.

其次, 用 “学过 econ101 就出来装逼” 攻击右派太没意思了. 第一, 这是人身攻击, 和讨论主题无关. 第二, 这是反智 – 学过 econ101 出来装逼总比没学过 econ101 就出来装逼好.

引入最低工资, ceteris paribus, 会导致工作流失, 使底层人员失业.
至于是否损害底层人民利益, 要看这个国家失业福利是否好.
对于西方高福利社会主义国家, 不会. 对于我大天朝, 会没商量.

知乎用户 阿哲 发表

从纯粹逻辑推演,在充分自由竞争市场,最低工资肯定是损害最底层利益的。很简单,老板会倾向雇佣更好的劳动力。

实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不过,我上的 mini MBA 的老外说过,奥巴马上台后,提高最低工资,全美有 38 万人因此失业,都是最底层的。

知乎用户 李一尉 发表

米尔顿 · 弗里德曼 —— 三个现场精彩问答
5 分 47

知乎用户 阿狸​ 发表

@chenqin

的答案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很标准,但是本人并不认为这是对题主问题的最佳答案。
我本人和

@chunyi zhao

一样,也在广东工作了一段时间(2010 年~ 2013 年初),在东莞长安镇的一家电子厂,最后离开的原因就是广东省三年内第三次(在我记忆是这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后边会解释这个标准为何会影响我的决定)

首先回答题主问题:
今天听老师讲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违反常识的,因为会导致公司提高产品价格,造成物价上涨,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最后还是由贫困者自行买单。

但物价上涨为什么不是全社会一起买单?这不能看做是一种微量的再分配吗?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真的一无是处吗?首先,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最低工资标准直接影响的是谁?

  1. 自然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底层工人了
  2. 生产型企业几乎全部员工的社保(各地不同,有五险一金等多种形式)都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的,在我了解范围内,包括绝大多数高管都是这样
    (暂且认为社保大概占总收入 5% 左右吧,虽然很多基层员工自愿不缴纳社保)

底层员工的 2010 年工资结构如何?
在我 2010 年刚刚到广东的时候,大概底层员工的每月工资能够拿到 3500 元左右(是的,我很喜欢和财务主管小姑娘聊天);这 3500 元的来源:
每月正常工作 22 天 * 8 小时工资 = 950 元(这是当时的基本工资,被我取了近似值)
每月周末加班 8 天 * 8 小时工资 = 520 元(1.5 倍工资)
每天加班 8 小时:30 天 * 8 小时 = 1943 元(1.5 倍工资)
食堂每顿饭扣 3 块钱,一个月下来 30 天 = -90 元
社保对于底层员工而言,大概只有 5% 还不到的员工选择缴纳

之后这个问题拓展一下:最低工资上涨之后,对企业的影响如何?

  1. 产品价格会有小幅上扬,具体到我任职的那家企业,上涨幅度大概是:
    如果最低工资上涨比率是 x 的话,产品价格上涨是(20%*x)* (1+5%) * (1+35%)≈ 170%x
    在这里 20% 是员工工资占比, 5% 是营业税, 35% 是企业利润
    就是说,在最低工资上涨 10% 的情况下,最低工资直接影响产品价格会上扬 17%

  2. 原产品价格假定上扬幅度与上述相同, 1.7 倍 x
    则最终产品会上扬 (80%*1.7x)*(105%)*(135%)≈ 192%x
    也就是说在最低工资上涨 10% 的基础上, 最终产品价格会上扬 19.2%

  3. 实际上,在工厂任职过并且做过报价工作的

    @chunyi zhao

    很轻松就会指出,19.2% 这个数字被严重低估了,实际情况至少是在 30% 以上…… 这是为什么呢?
    反观底层员工工资结构那块,加班工资啊!加班工资

受评论区 @広杓 的指正, 根本上是算错了… 产品上浮的正确值应当是 2.8 倍左右, 而计算原料价格之后的最终产品价格是 3.1 倍左右, 即 “每上浮 10% 最低工资标准, 最终产品价格需要上浮 30% 以上方可维持其它因素不变”
数学学渣从根本上按错了计算器, 第一位的 20% 直接被按成了 1.2…
另外, 由于加班工资事实上是包含在最开始那 20% 人工成本比例的测算里的, 所以第三条的实际原因是 “数渣狸算错了数字, 导致结果严重偏离经验值, 然后随便找了个理由往回圆”…
叩首… 抽脸时请下手轻点… (┬_┬)↘
继续回答问题:**物价上涨为什么不是全社会一起买单?这不能看做是一种微量的再分配吗?**的确是全社会一起买单,但是看下之前的工资结构和产品价格上涨你就能看出来:

  1. 对于底层员工,得到大约 135% 的工资上涨(实际远远没有那么多,之后拓展解释)之后,要承担至少 130% 的物价上涨
  2. 对于较高收入群体来讲,早餐的煎饼从 4 块钱涨到 5 块钱并非不可承担之重
    请原谅我,懒得算了…… 我是个经济学学渣,数学更是能将我轰杀至渣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工资应该是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
(这点我不坚持也不肯定,因为我觉得前边的内容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最后一个题主问题,这个请参考

@chenqin

老师的标准答案…… 请不要难为学渣

==================== 这里是开始吐槽的分割线 =====================

前边那些都是很扯蛋的东西…… 完全是在把员工工资作为不可控成本在控制啊…… 我们管理人员如果那么玩的话还不如去承包几十亩地种点经济作物呢……

而且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 10%, 我最终产品就要涨价 30%, 这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啊!
那么,事实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底层员工 2012 年收入结构:
**每月正常工作 22 天 * 8 小时工资 = 1200 元(这是当时的基本工资,被我取了近似值)
每月周末加班 8 天 * 8 小时工资 = 640 元(1.5 倍工资)
每天加班 2 小时:30 天 * 2 小时 = 620 元(1.5 倍工资)
这样大概是 2400 元的收入…

但是这样每月会造成 180 工时的空缺啊?
简单, 2010 年每员工每月是 480 工时, 现在变成 300 工时
只要增加 60% 员工数就够了, 然后两班或者三班倒!
这样实际每 480 工时的成本是 3850 元左右, 比 2010 年只提高了 10% 不到
而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涨了 25%

很聪明是么?
要真的能长期这么玩我干嘛看它连着涨了 3 年就忙不迭的卷包裹不干了?
你当底层工人都是傻子啊, 本来每月拿 3500 的, 现在加班变少只能拿到 2400 还接着在这干~
3000 人的工厂,到 2012 年年底的时候每天招收新员工数量超过 100 人啊!!!
**每天!**超过 100 人的新员工数量!!!
请原谅我开始咆哮了, 没在工厂呆过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代表什么……
每天晚上在浴缸放水的时候,水龙头一直开着,浴缸一直放不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浴缸哪里在漏水!
而且相信我,绝大多数工人是不会刚进工厂就辞工的,至少要干到半个月以上……
但是看下我之前的咆哮, 3000 人的工厂, 每天新员工过百……
这不是浴缸在漏水, 这是洗衣机在漂洗!!!
还有什么玩头?

知乎用户 李佳飞​ 发表

提高最低工资,我能想到的至少有三种影响,题主谈了一种,其他两种我补充一下,帮助大家直观理解问题。

  1. (题主)提高最低工资以后,公司的成本升高,因此公司提高产品价格,造成物价上涨
  2. 提高最低工资以后,一部分员工面临失业,或者工作时长减少,导致劳动收入降低,而收入降低又进一步减少购买需求。
  3. 提高最低工资以后,依然就业的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工资,导致劳动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进一步增加需求。

这三种作用,前两种大体来说会导致社会福利降低,第三种导致社会福利增加。总体的效果如何,要看这三种作用的强弱关系了。

-—- 开始学术讨论的分界线 —–

在我看来,如果要对这三种作用定量分析,那么那我们就必须要估计:

  1. 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价格粘性,占当地销售额的多少。
  2. 在不同地区,提高最低工资对当地物价的影响怎样。
  3. 不同工作的劳动供给弹性,以及各地区就业人数(失业率)随提高最低工资的改变

其实简单来说,如果想验证题主谈到的 minimum wage 对当地物价的影响,可以先在 BLS, BEA 这些网站调些 state level 的物价和失业率的数据,跑一个简单的 fixed effect regression,比如下面这样:

左手边放当地物价,右手边放一些 state/time fixed effect,

里面控制一下 local heterogeneity,这个就可以给我们看到提高最低工资对物价的影响。

写到这,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还挺有意思,要是这一步谁做了,一定麻烦发我看一下!说不定可以成为一篇论文的雏形呢。

就先写到这吧!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拿我的真实情况来说吧,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来自于其他行业的小朋友邮件,希望能够从我这里开始进入影视行业,虽然他们学的是可能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专业,做的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经过初步筛选,把那些叶公好龙的,特别文艺的,没有礼貌的,脑子不清楚的筛去以后,我会给他们一个机会参与我们的工作——当然是没有薪水的。在几个月的试炼和苦口婆心的指导以后,能干的,开窍的,觉得有前途的,我们会商议未来的薪水。

如果要是有见鬼的最低工资的话…… 这些完全跨行的学徒,我一个都不会招。你们知道带一个小朋友有多费心吗?我们当年去电视台实习都要付实习费和学费的好嘛!

“最低工资”增加了有技能的底层员工的工资,但是断送了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 “学徒” 的机会好嘛。

当年央视落实劳动法,最后导致各栏目组实习生和一线编导被辞退的何以千百。

“最低工资制度” 是典型的政府用自己的视角来替市场的双方做判断。之前帮王家卫找剪辑师,明确表示薪水没有,报名的年轻人挤破脑袋好嘛,你逼他必须给个业内工资,干吗招年轻人?

知乎用户 野蛮 发表

所谓 “最低工资两万”,不是说保障每一份工作,最低可以拿两万;而是限制唯有产值高于两万的人——才能得到工作。
明白吗?哪怕你的产值到了一万九,你依然一分钱也挣不到,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本该能付一万九让你工作的公司现在只能不雇用你了。
具体理由其他回答说得很详细,不再赘述。我只想让那些坚信政府的最低工资要求是在给穷人做慈善的人们看得更清楚一点。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不会,因为底层人民从事的工作恰好是对社会最有用的工作,他们如果不工作,社会是无法运行的,所以提高最低工资就相当于给他们加薪。薛兆丰基本没有生活常识。中国 99% 教师工资不到一百万,你能想象最低工资提高到一百万会导致 99% 的教师下岗吗?显然不会,毕竟 1% 的高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无法满足教育一百倍的儿童的社会需求,而我们社会没有疯狂到不需要教育下一代。中国 99% 火车司机工资不到二万元,你能想象提高最低工资会让 99% 的火车司机下岗吗?显然不会,因为那意味着铁路运输系统完全瘫痪,社会无法承担这个后果。能被最低工资消灭的工作,基本都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不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可有可无的工作也未必被最低工资消灭,比如喝茶看报公务员,这些工作的雇主是印钱的,他们获得法币是近乎零成本的,他们的经济模式是官僚主义的,部门规模不断扩大对他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那么有没有一些工作,是底层的,不是喝茶看报部门,同时也是可有可无的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所谓制造业。为什么制造业可有可无呢,难道社会不需要工业产品吗?其实是必须的,但可以从没有最低工资或最低工资比较低的外国进口,所以在本国范围内,制造业就是可有可无的了,所以才产生了提高最低工资导致失业的问题。要摧毁这一基础,要么依靠无产阶级在国际范围内的联合,要么靠失业者的选票上台搞关税壁垒。不过,在这个事情上,中国是幸运的,因为中国几乎已经是资本主义制造业的最后一站了,比中国穷的国家多数没有相应的物流,电力,教育,治安条件,无法承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移,想要建立这些条件少说也要几年几十年,谈何易事。少数有这些条件的都是小国,规模不足以对我国劳动者构成威胁。而且,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本身就很可能变成过剩产品,现在是政治斗争,你压低工资也不可能继续靠卖便宜货赚美元了,何必呢?制造业企业都有固定厂房,想要检查是否有违反八小时工作制的行为是十分容易的,然而我们执法部门就是不查,现在查一下,就业岗位总量必然大幅度增加,毕竟 12 小时变 8 小时,两个人的工作需要三个人做了。我国自称自己厉害了,有没有厉害到可以查处违法血汗工厂的程度?政治家如果要名留青史,就大胆提高最低工资吧!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知乎用户 付恒 发表

这个政策会影响到底层工人收入、生产投入价格。

底层工人收入的短期需求收入弹性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需求不会增加多少,更何况,有些企业还可能裁员,这样,这个政策对需求只会削弱、不会增强。曼昆《经济选原理》中有统计,79% 的经济学家认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年轻人和不熟练工的失业率」。

生产投入价格升高,势必导致供给曲线左移,这样价格上升。

结论是,大部分人收入持平,底层工人收入提高,物价也上升,部分底层工人还会失业。

实际上,并没有人明显获益。虽然蛋糕变小了,变均匀了,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以上是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并不代表一定如此。

「维护公平」虽然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但是有一定的前提。举个极端的例子,为了把蛋糕分均,蛋糕变成了一个月饼,这个时候对大家都不好。

知乎用户 罗斯巴德 d 发表

因为消费者不会因为你的公司实行最低工资制就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有比你公司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服务,消费者才不管你是不是为工人考虑,

ps: 是消费者在给工人发工资,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政府,太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想要实行最低工资制,好啊,让所有消费者都支持就可以了,消费者必须用钱来支持你,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才行,关键是消费者会用钱支持你吗,消费者会为了最低工资制而放弃购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吗?答案不言而喻。

知乎用户 tiger19981019 发表

转载我的一篇文章吧,其实也是为这个问题而写的。

“最低工资?好事啊,穷人真的太辛苦了,我们国家的最低工资太低啦,希望能像欧洲一样!”

“先生,您恐怕没有时间听我说话,但凡事都不会太简单的,真的是这样的。”


1978 年,《美国经济评论》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高达 90% 的经济学家认为最低工资会增加低技能工人的失业率。1992 年,同样的调查显示 79% 的经济学家持有这一观点,到了 2000 年,这个数字只剩下了 74%,其中 28% 为 “有条件地相信” 这一陈述。到今天,无数的研究依然在不断地出炉。人的立场或许相对固定,可如果这些立场所基于的事实在不断变换的话,的确叫人难以适从。

很不幸,最低工资就是这么一个话题。


一些背景

这张由 Bettmann 影像档案馆收藏的照片成了黑死病的符号之一(网图)


一切源于一场瘟疫。

历史上第一次对工资的限制,源于黑死病肆掠过后的英国。和今天的世界一般,那又是一个大瘟疫带领新世界线的起点。当时英国的国王爱德华三世,和其他英国大地主一样,用农奴来耕作。突如其来的大瘟疫夺走了欧洲约莫一半的人口,使得劳动力严重短缺,成本,特别是用人的成本,因为人本身的短缺而飞涨。有些讽刺的是,因应而来的第一次工资限制并不是什么最低工资,而是 “最高工资”。爱德华颁布的法案要求工资不能高于某个特定水平,后来更是对工资超标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这种工资管制制度却逐渐演变为今天大家熟知的最低工资制度的雏形,并在 1604 年被詹姆士一世正式用于当时的纺织业工人身上。

随后的 19 世纪受到自由放任经济理念思潮的影响,最低工资以及类似的概念在英国逐渐被边缘化,而且随之而来的工会运动也使得设立单一的最低工资标准变得不现实。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最低工资制度来自于新西兰的《工业和解与仲裁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国家劳动仲裁体系(来源:新西兰政府官网 https://paperspast.natlib.govt.nz/parliamentary/AJHR1895-I.2.3.2.48


直到 1894 年,现代意义上的最低工资制度才在新西兰正式得到落实。当时设立最低工资的目的也很明确和直观,那就是应对日益增加的血汗工厂,它们大量雇佣妇女和童工,并支付他们微薄的薪水。由于这些群体面对强势的雇主被认为缺乏谈判能力,最低工资设立的初衷就是旨在保护这些群体。向来经济政策偏右的美国则直到 1938 年才在国家层面上引进最低工资标准(但各州的最低工资却是州政府设立,这也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了意外的便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不论是保守派还是进步派的经济学家都承认最低工资会造成失业,特别是年轻工人和低技能工人的失业。

大概每一个经济学大一新生都要学习这个经典的最低工资供需模型,它是典型的价格管制之一(网图)


关于为什么看似保护穷人的最低工资法会造成失业,我不想在此涉及过多的数理模型或供需关系图。但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常识来思考下。

我们都知道,工人或雇员的生产力是有高低之分的。有的人一小时能干很多活,有的人因为缺乏经验(年轻工人)或技能不足(学历不高),一小时干的活就少。如果用钱去量化的话,你可以理解为有的人一小时能为企业产出很多钱,有的人一小时能产出很少钱。

设想一下,你的企业用两个雇员,一个是高技能雇员,一个是低技能雇员。高技能雇员每小时能帮你赚 21 块钱,低技能雇员只能帮你赚 5.5 块钱。在一个完全自由的经济里,你分别和这俩雇员谈判。你对低技能雇员说,嘿伙计,你这身手就只值 5 块钱多一点 / 小时的工资了,你如果愿意的话,我就给你 5 元 / 小时的工资吧。同时你许诺给高技能雇员 20 元 / 小时的工资,公司正常地运作了起来。

这时最低工资法颁布了,要求任何人的工资不能低于 15 元 / 小时。你想想你会怎么做?是支付 15 元 / 小时的工资给两个雇员吗?

对于高技能雇员而言,这个法案对他没影响。20 元 / 小时的工资差不多是他的底线了,再少的话他就要跳槽了,所以该给多少还是多少。对低技能雇员而言,如果他只能做 5 块钱的贡献而给他 15 块,留他在公司简直就是负资产,老板会立刻把它给开除。

于是在最低工资的保障下,这些低技能雇员,最容易受到贫困威胁的人,再次失去了工作,重新走上了街头,形成了一幅完美的黑色幽默画面。

理论与现实真的会完美契合吗?


很多数据

对最低工资的讨论我打算分为两个部分,他的支持者所认为的好处和他的反对者所认为的坏处。

坏处:没有你想的那么坏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6%9C%80%E4%BD%8E%E5%B7%A5%E8%B3%87

对最低工资最大的批评就是它理论上增加了失业率。早期的 Empirical Studies 基本验证了经典最低工资理论的猜测,即最低工资对低技能工人和青少年工人的就业率有负面影响,而对较高收入的工人有好处。比如由 Edward Gramlich 在 1976 年进行的研究。Charles Brown 等经济学家在 1983 年发现最低工资每提升 10%,青年就业率就下降 1-3%。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就业率下降而非失业率上升,因为有些工作岗位随最低工资的上升而消失了。供需同时消失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保持不变。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失业率的上升范围为 0~3%,对 20-24 岁的成年人则发现失业率仅非常轻微地上升,这些数字取决于所用的计量经济模型。

Edward Gramlich 论文原文​www.brookings.eduCharles Brown 论文原文​www.nber.org

1991 年另一名学者 Wellington 在研究了 80 年代的数据后进一步更新完善了 Brown 的数据。他发现最低工资每增长 10%,青年就业率仅下降 0.6%,而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失业率都没有被最低工资影响。(DOI: 10.2307/145715)

《经济学人》在 2013 年的一篇文章中这么形容最低工资:

一些研究并没有发现(联邦或州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率有负面影响,另一些研究则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影响,但还没人发现最低工资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 但最低工资在僵化的劳动市场里的确会造成损害…… 这有助于解释法国的高青年失业率……

综合来看,最低工资的确会导致一些就业率上的损失,但并不明显。而这些就业损失也的确在低技能工作上发生得最多。其他一些研究也佐证了这些发现,比如洛杉矶时报在 17 年就刊登了一份研究,该研究发现饭店评分和受最低工资冲击而破产的概率间呈反比关系。

[Column: Minimum wage increases can kill businesses — if they already stink​www.latimes.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latimes.com/business/hiltzik/la-fi-hiltzik-minimum-20170519-story.html)


好处:不是你想的那种好

最低工资的支持者的理由是很直观的:最低工资能帮助穷人覆盖他们的生活成本。这种想法与经济学理论恰恰相反,因为根据理论,最低工资恰恰伤害的就是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2012 年,非盈利研究机构 Employment Policies Institute 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各个教育和经验水平的劳工,发现最低工资对财政、住房、健康、食物安全感方面并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CAN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REDUCE POVERTY AND HARDSHIP?​www.epionline.org

不论是理论上还是经验上,至少最低工资并没有达到他的初衷:帮助穷人。实际上,它能做到的最好地步仅仅是没有进一步损害穷人而已。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关于最低工资的研究,也是这个研究导致文章开头的调查中的很多经济学家对最低工资的看法发生了动摇或改变。在我大学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中,这个案例甚至被作为经典案例来讲解回归分析。

还记得我说过美国的最低工资由各州确定吗?这里它派上用场了。1992 年,新泽西州上调了最低工资(从 $4.25/h 到 5.05/h),而它隔壁的宾夕法尼亚州则保持 $4.25 的水平。鉴于两州相似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这为自然实验提供了一个相当理想的样本。

1993 年 3 月,两位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 David Card 与已故的 Alan Krueger(很遗憾他在去年刚过世)研究了这次最低工资调整对新州相对于东宾州的影响。他们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包括只采用存在大量低技能岗位、流动性高的快餐店的数据,以及把全职和兼职员工的工作单位作出统一(full-time equivalent staff level)。

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最低工资不仅没有导致失业,相反还稍微增加了就业率!

这个结果在当时的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不少人怀疑他们使用了错误的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你可以理解为用错方程了)。

他俩不依不饶,他们不仅研究了多个时期的最低工资变动对就业率的影响微乎其微,还用最新的数据重新分析了其他得出最低工资负面影响就业率的其他人的研究,并发现在更全面的数据库下这些负面影响并不成立。

Card & Krueger 1992 年原始研究原文​dataspace.princeton.edu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 1994 年即遭到了 David Neumark 和 William Wascher 的质疑,后者宣称他们在重新分析 1992 年的研究后发现最低工资调整造成了 4% 的就业率损失。2000 年 Card 和 Krueger 又进行了回怼,一时弄得大家都不知道该相信什么结论了。

AEAweb Journal Articles Display​www.aeaweb.org

2011 年一篇新的研究报告使用了更灵活的估计量,发现对于大餐饮店而言,Card 和 Krueger 的结论的确被 DW 推翻了。然而就小餐饮业而言,DW 倒是验证了最低工资对就业带来的正面影响。在排除了这是由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导致的可能后,该报告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看法:大餐饮店往往在富人区而小餐饮店则多在穷人区,增加的最低工资可能增加了穷人的支出,扩大了餐饮业的需求,并反过来促进了餐饮业的就业,因此就有了小餐饮业在最低工资提高中反而就业上升的现象。

2011 回顾分析原文​helda.helsinki.fi

也是在 1996 年,新泽西州和明尼苏达州又进行了一次不对称的最低工资调整,这又产生了新的样本。经济学家 Hoffman 和 Trace 随即展开了研究,这次他们却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NJ and PA Once Again: What Happened to Employment When the PA-NJ Minimum Wage Differential Disappeared?​lerner.udel.edu

在这次著名的争论后,经济学家们继续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率没有负面影响:

Dube, Lester & Reich(2010)

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率有负面影响:

Baskaya and Rubinstein(2011)

Sen, Rybczynski, and Van De Waal(2011)

Sabia, Hansen, and Burkhauser(2012)

Meer and West(2013,部分质疑未能解决)

Suzana Laporšek(2013)

Tony Fang and Carl Lin(2013,研究在中国进行)

Seattle(2017,失业导致雇员总体收入反而人均下降 $125 / 月,他声称之前的研究之所以结论不同是因为没考虑整体经济)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CBO(2019)

Kreiner, Reck & Skov(2019,最低工资在提升青年平均工资 40% 的同时却造成就业率损失 33%)

总体而言,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实在过于轻微,以至于些许偏差就能改变整个结论。不过大多数研究依然偏向于最低工资的确会影响就业,尽管不明显。

模型之外的意外

如前面所说,最低工资的非经济学专业支持者若无意外,绝大多数是同情贫穷者的左派或穷人本身。但这个 “好处” 若非恰恰是坏处,至少是微乎其微的。其实如今,之所以有更多经济学家站在最低工资的一边,主要是因为一些意外的好处:刺激消费与倒逼产业升级。

此前我提到过一篇 AEA 的论文指出最低工资可能促进了餐饮业消费。实际上在 2012 年波兰经济学家 Michael Reich 就预测如果提高在圣地亚哥市提高最低工资将刺激当地消费水平提升 1.9 亿美元且不会对就业率带来负面影响。他还宣称最低工资带来的企业成本上升将不足 0.25%,且有一部分成本增加会被工作申请增加、雇员流动性降低以及更高的生产力带来的成本节省所抵消。考虑到这仅是预测分析而非实证分析,且考虑到他与工会组织的密切关系以及被指接受工会资金,这个结果的可靠性有待商榷。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404085118/http://www.irle.berkeley.edu/cwed/briefs/2012-01.pdf​web.archive.org

另一个引起我关注的是一项调查最低工资与人均 GDP 关联度的研究,毕竟该研究跳出了狭隘的就业率与最低工资相关关系的讨论转而转向宏观经济的影响。该研究宣称在亚利桑那州发现最低工资 1% 的增长在 5% 显著性上提升了人均 GDP1.13%。

图为回归分析部分结果(考虑多重共线性后)

The Effect of Minimum Wage on Per Capita Income in Arizona: Empirical Analysis​onlinelibrary.wiley.com

(原文需要机构号才能查看)

《美国经济评论》2019 年的一份研究指出的确发现了最低工资会促使企业以资本投入代替人力投入,尽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论证消费者承担了最低工资成本的大部分。

Who Pays for the Minimum Wage?​pubs.aeaweb.org

发表偏差:混战缩影

什么是发表偏差?简单来说,一项研究如果显著地得出了某个结论的话,它的发表机会要比空结论(即既没有得出预期结果也未能反驳预期结果)高出三倍,原因大概是发表这些空结论论文不太能吸引眼球。Card、Krueger、Stanley 和 Hristos Doucouliagos 分别在 1995 年、2005 年和 2008 年发表文章认为此前的最低工资研究被出版效应影响了。Hristos Doucouliagos 和 T.D. Stanley 在调整了出版效应的基础后重新审视了数十组来自英美两国的旧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率没有产生影响。不过在 2007 年 David Neumark 在研究 96 组样本后发现部分就业率与最低工资结果依然呈现显著负相关。不知为何,最低工资的反对者始终选择无视这方面的指控,以至于普林斯顿经济学教授 Thomas Leonard 风趣地评论道:“这沉默声震耳欲聋。”

这只是五花八门的争执的一部分,新的激烈回应和新的质疑依然层出不穷,以至于上述的争论很多就发生在去年。可见在可预见的未来,双方的战火还将继续,今年信誓旦旦的结论可能明年就会被推翻,这或许正是科学的迷人之处,但倒不如说是社会科学的死结——难以量化。到头来,社会科学上的实证分析似乎也没有比精练的经济学数理模型或泛泛而谈的长篇大论要好太多,尽管我坚持认为这些分析是绝对必要且有意义的。


一些结语:对政策制定的反思

这份 2013 年的报告显示一孩政策以来双胞胎的出生率大幅上升,这只是计划生育造成的无数意外后果的其中一个。

图片来源:

https://scholar.harvard.edu/files/weihuang/files/twins_paper_restat_0.pdf)​scholar.harvard.edu


一道数学题的解有着近乎完美的逻辑关系,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可惜一个社会并非如此,至少我们还没能力做到如此。最低工资一开始的初衷是如此的淳朴:帮助穷人。但它造成的意外后果甚至使得它本来的目标黯然失色,如今面对绝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经济学教育的大众而言,最低工资制度或许只是一个博百姓赞许或争取选票的做法罢了。

这为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经过仔细斟酌,一个政策导致的后果几乎永远会超出你的想象。我们看过太多的例子,从美国的禁酒令到中国的计划生育,直到匪夷所思的结果出现,政策制定者方才仓促应对。有时我把政策比喻为一个骰子,对它对社会发挥的作用而言,有时随机的运气甚至大过目标本身。社会的高度复杂性使得简单利落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显得如此的另类,往往会沉重打击像我这样的理想主义者的远大愿景。

知乎用户 Ben 发表

chenqinchunyi zhao 都回答得太对了啊~ 我也来插一脚, 试着用简单的说辞解释一下为什么两者都是对的~

chenqin 有的是数据

数据证明了现实中提高了最低工资, 实际上不单只不会导致大量底层工作人员失业, 还会导致出产增加!!!

chunyi zhao 则见证了血汗工厂倒闭

两者是共存的!!

哪怕我仅仅以国内流通的情况来说, 不扯到国外与国际.
试问谁会觉得自己活该利润少?一个优质的产品,最低工资提高了,是全体中高产人员买单,提高手工名表, 汽车制作人员的最低工资,难道制作人员自己会买出产品?这当然是对底层制作人员有利的!
你提高了大型连锁店的最低工资,他们难道大型起来难道是因为各种屌丝购物才有的今天?仍然是对他们还是有利的。
你提高了建筑工的最低工资?现在所有人都在为这事买单!(虽然不是全部原因)
一切都看起来没什么事,可如果你提高了屌丝企业的工资呢?没事,最终他们都成了大型企业的一部分!(被收购甚至倒闭, 大企业承租)
因为需求是存在的血汗工厂才能活着,血汗工厂会因为提高工资而倒闭,不过只是暂时的!因为新的血汗工厂会因需求应运而生!这也就是 chunyi zhao 他能跳到别的血汗工厂的最基本条件,他们不是都倒闭了!!!大量工人没有工作会极大增加社会的不安定,这是国家高层们最不想看见的。但亦由于民工荒,所以他们可以慢慢提升,不断让一些福利不好或者虐待工人的厂家倒闭!
那看我胡乱分析好像也没什么不好,为什么不一直提高呢?
因为提高最低工资总是会多少影响产品最终价格,商品价格一旦提高,很多人就会因为超出预期价格而不购买,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总之就是大家减少消费,因而导致减少出产,最后导致裁员这类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了~
为了不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慢慢升有着调节贫富悬殊,良厂淘汰劣厂的好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慢慢让一些工资过低的厂倒闭,工资更好的厂就能接收他们有经验的工人!但这也会促使人们往城里跑(城附近有更高的消费所以更好的厂更低的运输成本等等连锁),导致大量拥挤,出现蜗居,最终推高房价(又跑题)
常见例子有两大企业对头虽成本上涨仍不涨价,希望逼死对方最终独大的常见例子(据说沃尔玛常干),赢家总是良币,砸出来的钱都是从消费者身上赚的,哪怕最后他们的目的是抢得更多。

如果让我总结成一句话,我会说:最低工资上涨会导致必需品涨价,但涨得最多的还是奢侈品!只要不一下让奢侈品爆涨,调节最低工资对基层人们利多于害!

饭已嚼烂,加了点口水,小伙伴们,啊~~~~

知乎用户 xiangziwade 发表

我们不拿工资,商品就会免费么?

知乎用户 邢明 发表

考虑外国竞争者,非法移民

干预市场价格肯定会对本国低技能,高转职成本的劳工不利,他们面临的是裁员,外包,或者雇主破产

不考虑非法移民和外国 对于不受干预价格影响的本国贫穷消费者,应该不利,因为提高了物价

知乎用户 姜厸 发表

学习经济学至今已有五年。
由于兴趣的关系,毕业后也一直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做了 n 年的潜水伸手党,从来不发表任何看法——当然,我得承认我是在自卑。在大拿面前,我如荧光比日月,出来就是丢脸。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我其实一直看不懂经济学!
虽然我这门学科差不多满分,虽然我可以很老师侃侃而谈,虽然我可以经常脱口而出一些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但,我得说实话,我其实是在说自己都不懂的理论。
好吧,我悟性低了点,见谅。

直到有一天——其实就是几天前,看了巴菲特给下面两百多个中国人狂拍中国马屁的时候,我满耳都只有两句话。
1. 他做投资从来不看宏观经济分析。
2. 他说经济学家都是骗子 (嗯,我翻译的有点偏激)。

但是我突然有一种不吐不快的顿悟——简称想吐槽。。。

似乎,好像也没错。
为什么某些人能一手国情一手接轨玩死你? 因为经济学就是这样啊!
世界是圆的,也许没错。
历史是起伏的,大体没错。
经济是波动的,应该没错。
就像股票涨的时候,只要我们总预言会跌,总有一天会正确。当然,具体是什么时候跌这种细节上的小问题,就不要问经济学分析师了。。。。

言归正传。
提高最低工资会带来什么后果?不必引经据典做数据,直接把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换个名字放进来就行了——工资增加——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抬价——物价上涨——实际工资变少——接着提高工资。。。
似乎就是那么回事?好像无懈可击。那么,问题在哪呢?

老巴的话让我有点茅厕顿开——也许,就是因为它是正确的废话?
就像那句话一样: 人总是会死的——是真理,也是废话。

经济学的分析,动辄数年数十年,小则行业兴衰大则国家动荡。不囊括个几十上百万人好意思谈经济?

所以,且让我以经济学外行的身份说一句外行话。
其实,提高最低工资只是对底层工作者的一个保障而已,他们占社会财富比重不高,人数也不见得很多,所以,根本没必要扯太多的数据分析。在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给底层一点保障,合情合理合法。因为很多时候,中国的制度都喜欢打折扣,你不把最低收入规定为 1000,有人就能把部分弱势群体的工资压到 500。
且看这十几年物价翻了多少,四万亿冲击下来物价又涨了多少?在这些自上而下的洪流面前,涨点基础工资只是毛毛雨而已。
社会的财富是恒定的,你多我就少。保障生活的最低工资,只不过是给那些连统计局都没看到的人一点生存权利而已。。

知乎用户 崔嵬 发表

最低工资相当于给了分散的、缺少信息沟通与同盟的劳动者一个集体谈判的筹码。不错,对于劳动力价格敏感的企业 (比如中小制造企业) 可能会减少雇佣,但是这些企业在减少雇佣的同时向劳动力价格不敏感的企业 (比如富士康) 让出了市场,从而增加劳动者被这些企业雇佣的机会。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1. 最低工资标准是一种保护措施。
2. 因为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是严重不对等的。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3. 最低工资一般是这个社会平均工资的最低标准,是确保弱势的雇员同样得到最低限度合理工价的一种保护措施。
所以西方很多经济学家很多时候不过是谁出钱给谁要喝的喇叭筒子,要小心分辨。

知乎用户 牛柏 发表

如果提高最低工资导致失业,失业者可以领到失业金,然后重新培训就业,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和效率,那些说提高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的说法,是把人当成了奴隶,只要给他们能够活下去的收入,让他们维持生命,他们就可以继续工作,那么他们就是一群绝对贫困人口。在人民能够参与立法的国家,不会出现最低工资很低的情况。至于物价,物价上涨显然不只是针对穷人,这个就不用举例了。

正常的国家对低收入者有很多福利,比如在加拿大,低收入者可以申请住房补助,医疗保险费也比中上收入者低一些,还有每年的退税。在 BC 省,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是 10.25 加元每小时,这可以保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如果拿最低工资,且天天自己做饭的话,每个月用于吃饭只占到收入的 10%

如果没有最低收入制度,这不是人的社会,是野兽的社会,最低收入越低,社会越原始。中国的贫困线标准是按每日所需的最低热量来计算的,被印度人讥笑为动物的贫困标准。

知乎用户 Jackie Cao 发表

因为评论不能超过 1000 字,只能新开一个回答。
有关 chenqin 的帖子,强烈不同意楼主有关保留最低工资的逻辑:
1. 裁员确实增加成本,但只是增加交易费用而已,假设现在企业能够提供的用工成本是 800,裁员的成本为 200,现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 1000 时,企业会选择保留员工,但是当最低工资的标准为 1200 时,企业就会解雇员工。这只是量的不同,没有质的不同。
2. 最低工资的增加对劳动效率没有任何影响,大家自己回忆一下公司给你涨工资以后,可能刚涨的那几天会有点打鸡血效应,很快就会觉得涨好以后的工资是理所当然的,更不要说最低工资是政府规定的,拿最低工资的不会觉得企业好,反而感觉企业压榨他们,工作效率不可能有提高。
3. 最低工资的标准与流动率没有关系,员工之所以要流动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成本,而且这个机会成本要大于目前的工资 + 跳槽的交易成本,当最低工资增加时,会有更多企业无法达到支付最低工资的能力,供应量减小,导致流动率减小。反而是企业知道市场供应量减少,转为卖方市场,进一步压榨员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最低工资从 1000 元升高到 1200 元,现在企业要求你每天加班 2 小时,还是给一样的工资,如果员工不做,就解雇,因为企业知道员工在外面找不到工作。
4. 最低工资的增长无法提高消费的增长,楼主的假设是基于最低工资增长且就业人群不变得基础上的,但是前面所述,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毫无疑问会带来失业人口的增长,二者相乘总值不变甚至减小,无法达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5. 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的例子里面作者忽略了交易费用,也就是楼主之前提到的裁员费用,当雇主目前支付的工资成本 + 交易费用〉最低工资标准的时候,最低工资标准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就比如 5000 元工资收入的工作,对于 1000 元最低工资的标准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因此从该案例来看,无论是 4.25 还是 5.05 美金,都低于雇主的实际成本(工资 + 交易费用),因此没有任何效果,如果你把新泽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 100 美金 / 小时,你再看看结果吧。
6. 最低工资对价格的影响可能很小,但不代表没有,在市场经济供需关系中,消费者始终倾向购买最便宜的产品,即使该产品多 1 分钱都不会有人去购买,因为 1 分钱也是成本,消费者是追求最优选择的,举个例子,邮政工人的最低工资增加,导致邮费增加 1 分钱,你可能会说一分钱对我无所谓,但如果是你一家广告公司,要邮寄 100 万份材料,增加的可是 1 万元,你不会不计较吧。
楼主没有明白政府为什么要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政府是为了显示自己关爱民生,保护普通民众,这是政府使用权力的表现,否则民众为什么要选政府呢?你要是把政府看作人,人就有私心,则就对了。
说到底,设立最低工资标准是当企业必须降低成本时,政府强行限制了企业与员工协商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导致企业只能用解雇员工的方式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有害无益。当然,你可以说最低工资标准如果设定在所有工资成本以下时,最低工资标准是不会产生这种效应的,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有最低工资标准呢?
其实,不需要人为最低工资标准,市场本来就有天然的最低工资标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工作的工资还低于你上班的交通费、餐费和服装费的时候,你会去工作么?你肯定会选择待在家里,这就是天然的最低工资标准。

最后,希望楼主不要再恶意攻击他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华为加班有多恐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婆,早点休息,我可能要 11 点才回去。” 果然,第二天中午 11 点回到了家里。 20180329 记:最近知乎总提示通知给我,今天打开一看,有几百人赞,大吃一惊。 20180402 …

你认同 996 工作制吗?为什么?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996 已经违反《劳动法》。八小时工作制是全球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争取来的权利,为什么践踏这种革命成果的罪行被粉饰成了 “可以商量讨论” 的事情? 谁支持 996,就砸烂谁的 dog 头。 对资本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