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莫言所述 “文学作品不应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 这句话?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我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但我可以借用贾平凹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次演讲来说明问题。

在那次演讲里,贾平凹谈到 80 年代的文学热时,曾经说那个年代的文学热是不正常的。作为一个亲历者,他认为 80 年代的文学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传媒不够发达,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类似新闻的功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声渠道。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使得文学的方向发生了偏移,现实主义和现实题材成为当时的主流。

这不是说文学不应该描写现实,而是假如把 “文学艺术就应该暴露黑暗” 这句话成立的话,就会出现一个显而易见的难解释的问题:

如果文学应该暴露黑暗,那么文学与深度调查的区别在哪里?

在这里,不妨推荐一本书——《中国农民调查》。这是 2000 年初非常有名的展现农村现状的书之一,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安徽省的两位作家陈桂棣、春桃。

尽管这本书有比较高的影响力,但如果你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再去看这本书的话,会发现这本书敢写是真敢写,但读下来却又总感觉与 “好的文学作品” 这个期待之间差点什么。

其实,往大一点说,在 80 年代至 2000 年初,中国曾经特别流行一类叫做报告文学的文学样式。若论对现实的揭露 “报告文学” 可谓是与深度调查齐名的,但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报告文学有点两不沾——你把它看成是调查报告,但它并不是依据社会学、人类学等更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展开的,大多数情况下作家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去采访和采风,其在写作手法上更容易贴近文学样式的表达而不是专业、严谨的学科语言;如果你把它看成是文学,它们往往又写得太 “实”、太 “重”,没有文学应当有的轻盈。

如果用电影打个比方,就是纪录片和电影是两回事。纪录片可能会因其对现实的揭露而有更多的现实价值,但作为艺术的电影,经典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于虚构,而电影的评价标准与纪录片也有很大区别。

而到现在,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可以说是逐渐式微。这背后的直接原因,是随着社会学科的完善,很多社会现象可以直接在相关学科内进行调查完成,并对相关部门形成直接反馈,而不必绕报告文学这么一道圈子。再加上现在媒体发达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人写小作文的能力是很不错的,报告文学的存在价值越来越低。

当报告文学存在价值越来越低的时候,文学与 “暴露黑暗” 之间的关系也就渐渐明晰了。

文学之所以是文学,而不是新闻里的深度调查,是因为文学要以文学的语言来表达。既然文学要以文学语言来表达,那么文学的核心就依然是 “形式” 而非内容。

“文学作品不应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这句话的偏颇之处在于,在于假如 “文艺就应该暴露现实” 这句话是成立的,那么同样也可以得出 “音乐就应该暴露现实”、“美术就应该暴露现实” 之类的结论。但很显然,你看后者就会觉得有点怪——因为你知道,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只是因为他们好——比如古典音乐,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它们是因为揭露了什么黑暗现实吗?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什么叫 “暴露黑暗” 呢,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教员做过一个著名的调查,叫《寻乌调查》,别人不知道,我看了之后感到内心发颤。这是教员在一个小地方做的调查,花费了大概一个月,内容包括寻乌的交通、商业、土地关系、阶级关系,乃至盐、油、豆、酒等各类杂货,甚至精确到有多少妓女,各种社会真实的黑暗面被呈现,而隐藏在其中的力量也被教员所点明,其翔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精准的分析,让你明白了一个小社会的阶级构成,运作模式,并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可以说,此篇调查,在广度深度上,真的是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而像这样的报告,教员做了不知道多少,正因为他发现了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才能在后来的革命实践取得了巨大胜利。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是因为我们很多人不去了解社会规律,却被文学家廉价的所谓 “暴露黑暗” 迷住了双眼,而对真正的黑暗一无所知,光盯着那些下三路屎尿屁,而且喜欢脑补,以为文学家写个小说,思想就有多深邃,事实上,大多数所谓文学家都是非常肤浅的,他们不过是利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引人入胜,掩盖其逻辑上的缺陷,顺便夹带私货,让人信以为真拿去批判现实,他们既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也不会真正同情底层,他们的作品大多也不过是他们意识形态的反应。

知乎用户 好难说故事​ 发表

这句话的出处我没有看到过,但是如果仅仅按照题主这句话来看,我个人是极其不同意的。

我知道莫言在写作圈的地位很高,但这句话如果是他原封不动说的,且没有断章取义,那我是严重不同意的。

为什么?因为这话说的太极端了,文学作品包罗万象,诗歌、散文、小说都属于文学范畴。

你可以说暴露黑暗属于文学的范畴,但不能说文学他就必须是暴露黑暗的。

难道赞美、歌颂、抒情的文学作品就不应该存在吗?这种论调岂不是二极管思维?

你莫言先生,可以说自己的文学作品绝不会用来唱赞歌,那没有问题,但那只代表你,是你的风格。

但你不能以自己为标准,在文学的表达思想方面党同伐异

文学它为什么就不能用来歌颂?

我歌颂大好河山,我歌颂地大物博,我歌颂人文历史,我抒发自己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难道都不可以吗?

文学作品他就必须是揭露黑暗的?

诗词算不算文学作品,那请你告诉我,咏物诗也必须揭露黑暗吗?

难道这不是抒发情感的一种工具吗?

什么叫粉饰现实?这话我是属实听不明白的。

在我看来,光揭露,不赞颂,才是歪屁股的。

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他都有光和暗的两面。

光需要赞颂,暗需要揭露,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文学。

就拿抗美援朝来说,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志愿军战士事迹。

他们用着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河山,咱们用一些文学作品来赞颂他们,不行吗?不应该吗?

这些志愿军战士的精神,不配我们赞颂,还是文学压根就应该抛弃他们?

莫非,也要从志愿军战士身上挖掘点黑暗的东西出来,这才叫文学?

这不是整个一个扯淡的理论是什么?

我很尊敬莫言先生,但是我绝对不同意题目上的那两句话。

这也是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同意的。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知乎瓦萨比,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好难说故事

945 次咨询

5.0

1782628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平清欢 发表

我国改开初期那段时间,有很多伤痕文字作品,这算是暴露黑暗吗?

那请问类似的这些作品究竟暴露了什么?黑暗是指什么?

知青们极其可怜,可怜到和当时占全国人口 90% 的农民生活水平相同。
他们很可怜, 居然体验了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几千年 来的正常生活。

高赞第一的回答分析的已经很透彻了

知乎用户 冬博 发表

按:随手写的,感谢厚赞。有些朋友把我的观点理解成 “文学艺术不允许暴露黑暗”。注意,问题中莫言原话 “就是该”。用狈总的话说,小了,格局小了。

就像知乎系统自动折叠的一条评论,“你和莫言相比就是一个 *”。连我都知道 “我以我手写我心”,以莫言的水平,难道真的不知道文学艺术的本意?

文学艺术只能用来作为赞美或者批判的工具?难道我们还要像小学生一样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归纳中心思想?

还有朋友认为我没有读过三吏三别,折叠区有评论看到杜甫就笑了。我的原回答是,即使是伟大如忧国忧民的杜甫,也不是苦大仇深只懂控诉黑暗的。我还特意提到了安史之乱之后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是何等欢畅明快。

总之,欧美洗脑喜欢非黑即白,这本来也没有错。普通人说说也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文学艺术也要泛政治化,莫言领的应该是和平奖。所以,评论区质问 “你的意思是不能暴露黑暗” 的朋友,感谢你的阅读,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你,因为我没有这个意思却让你理解成了这个样子,我的错,文笔不清晰。特此补充说明,不再一一回复。再次感谢!

以下是原回答:

我只知道杜甫的诗包罗万象,写在安史之乱前的不用说,后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不是揭露黑暗,更加不用说杜甫推崇了一辈子的李白了。

我也没看出来海明威《老人与海》揭露了哪门子黑暗。

如果觉得除了揭露黑暗,文学只能用来歌功颂德,那么莫言这个被打上了思想钢印的二极管得的所谓文学奖,应该是和平奖。

莫言谈到了文学艺术,那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算不算艺术?暴露了哪些黑暗?

断臂女神维纳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罗丹的思想者,暴露了什么黑暗?

中国那么多优秀作家,我喜欢的张贤亮、余华,为什么没有拿诺奖?说明他们不是欧美捧出来的工具人,说明他们没有恶心的双标,说明他们不够二极管思维。

实在无法想象莫言这一代的人究竟是被欧美洗脑成什么样了,是不是看《天鹅湖》的芭蕾舞都要批判一下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只单纯展现美好,没有暴露黑暗?

还是说欣赏命运交响曲的时候,也要歌颂一下神圣罗马帝国的贝多芬暴露黑暗?

我小时候听贝多芬,只感觉到雄壮激昂,现在上了年纪才理解那种 “扼住命运的咽喉”,但是从来没有想过黑暗不黑暗。

知乎用户 久病成医​ 发表

我建议你把原话复述出来,而不是不准确的概括。

以下为原话

“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如果谁想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中的黑暗面,揭示人心灵中恶的成分。”

这句话确实不严谨,因为赞美社会的也有好作品,并不都是粉饰和自娱自乐。而莫言也说了这是他的偏见。

那么,文学作品揭露黑暗,描写人性有错吗?这就很奇怪了啊。写人性之恶不是千古主题吗?东野圭吾写的不是人性吗?莎士比亚戏剧写的不是人性吗?托尔斯泰写的不是人性吗?国内卖的贼好的《活着》写的不是人性,苦难和黑暗吗?万一哪一天余华获奖,是不是也要被扣帽子了?

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西方奖是有 “偏见” 和“倾向”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生死疲劳,三体,这些获奖作品都是写沉重,黑暗的地方居多。可你不能因为这个就给他们扣上献媚,迎合的帽子。注意,莫言在诺贝尔之前先获得了中国最有分量的(茅盾文学奖),刘慈欣在雨果之前拿过多次中国科幻最有分量的(银河奖),这是铁一样的事实,严肃文学领域中莫言的地位,中国科幻领域刘慈欣的地位都是公认的高。除此以外,《寄生虫》写贫富差距,《绿皮书》讲种族歧视,这些获奖的不也是在“描写和揭示社会黑暗,抨击人性之恶吗?

有些人奇怪得很,国内作家,电影人早早获得了很多荣誉与奖项,他们既不去了解也不去关注,一旦此人在国际上获得什么奖,立刻得出他是 “公知,谄媚者,崇洋媚外的奴才” 的结论。

最后,关于暴露黑暗,写人性之恶,写社会问题的目的不是 “让你向他们学习”,而是告诉大家它们存在,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希望这个问题能被解决。举个例子,《我不是药神》是不是让很多人第一次关注癌症患者困境了?这不就是现实意义吗?但它描写的也的的确确是社会的存在的矛盾和消极的一面,不是吗?

知乎用户 纸盒勇者​ 发表

题主,你和莫言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莫言是从作家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什么是作家?就是对世界和人类有足够的了解,用自己独到的方式描绘出来的一群人。而你把莫言理解成了写手,就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构造出文字组合贩卖出去的一群人。

你认为作家应该 “让人们通过文学找到自己的乌托邦”,莫言则是认为,你的乌托邦你自己想去,作家应该表达独特的感受。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如果评价文学盲故意曲解莫言言论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莫言说:“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意思是文学应该是独立表达,不能被工具化,不能被利益集团利用,不能被人玩弄于鼓掌。结果到了文学盲这儿就是 “莫言说文学只能表达黑暗”,然后结论就是莫言靠暴露中国黑暗获诺奖的,莫言真坏。这在《罗织经》中属于攻击常识——攻击某个人没做什么以揭露其掩盖的目的,类似于攻击鲁迅没骂日本人和蒋介石,所以鲁迅居心叵测一样。这种攻击逻辑是十足的小人行为。

用腚想就是这个套路,跟司马南高居爱国大旗就可以碰瓷一切曲解一切一样,L 都不要了。

但凡有一捏捏文学常识,也知道莫言是反对把文学当成命题作文,必须围绕某个赞美主题写作。但即便不是以赞美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依然会有赞美的内容。比如莫言作品中也有对母爱的赞美,对中国人精神中坚毅、淳朴、勇敢的赞美。

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只赞美或者只揭露的文学作品,哪怕是样板戏、wg 文学,赞美也是建立在对旧社会旧中国的批判上面,旧社会旧中国不是中国吗,不是 “暴露中国阴暗” 吗?

文学盲根本就不懂,文学的使命跟唱赞歌、贬低、揭露就没关系,更不是不能唱赞歌或者相反。文学的使命是表达,表达作者的所观、所思,把现实提炼成一种文本去表达去展示。或者说批判和赞美根本就不是判断文学价值的标准,而是题材和观点,文学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 “质量”,写的 “好不好”,而且一部文学作品中批判和赞美也是并存的,两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即便非要用赞美和批判来描述文学作品,那经典作品几乎都是批判的,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范畴,你听说过赞美现实主义吗?

知乎用户 和赖谷彪马​ 发表

支持

@郑庄公

。既要暴露黑暗,又要歌颂美好,一个都不能少,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文学对社会的作用。

知乎用户 喆啦啦 发表

找不到比这还透彻的解答了。

“从来的文艺作品都是写光明和黑暗并重,一半对一半。” 这里包含着许多糊涂观念。文艺作品并不是从来都这样。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并没有找到过光明,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 “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相反地,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学就是以写光明为主。他们也写工作中的缺点,也写反面的人物,但是这种描写只能成为整个光明的陪衬,并不是所谓 “一半对一半”。反动时期的资产阶级文艺家把革命群众写成暴徒,把他们自己写成神圣,所谓光明和黑暗是颠倒的。只有真正革命的文艺家才能正确地解决歌颂和暴露的问题。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
“从来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这种讲法和前一种一样,都是缺乏历史科学知识的见解。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前面已经讲过。对于革命的文艺家,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不应该说是什么 “暴露人民”。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除非是反革命文艺家,才有所谓人民是“天生愚蠢的”,革命群众是“专制暴徒” 之类的描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知乎用户 八度飞雪​ 发表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但是遗憾的是没看出来莫言先生暴露出来了什么黑暗?

黑暗是客观存在的,宇宙中有 80% 的黑暗物质我们人类看都看不到,更不要说让它暴露出来了;至于人世间的好多黑暗老百姓是知道的,只是这些黑暗的制造者给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黑布,只有揭开那层黑布黑暗才能暴露出来。这块黑布不是坐在书房就可以揭开的,揭开这块黑布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生命的!

黑暗是需要揭露的,如果无人去揭,永远都不可能暴露出来!

说起揭露黑暗,我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先生那一代人,然后我想到的是崔松旺这类人。

他是一名记者,当他接到有人把智障人士变成奴工的线索时,他毅然决定自己扮成智障的流浪汉混进黑砖厂,于是河南省驻马店火车站外就多了一名邋遢的乞丐,他在街边向路人乞讨,他捡起地上的烟头抽,他神情恍惚地瘫坐在地上…… 就这样他成功地混进了黑砖窑,他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 30 多名奴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黑暗揭露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中国像崔松旺这样的记者很多,他们有的人卧底赌场,有的人混进黑心企业,有的暗查贪腐……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黑暗斗士。

至于莫言先生,做为你的一名读者,我佩服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羁恣肆的描述,奇异新颖的感觉,你要是说你是小说界的泰斗,我没有一点异议,但是请你不要把黑暗斗士的斗蓬往自己身上披,这个还是留给那些真正的勇士吧。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他的这句话完全错误。他的水平很低。

文学作品不仅要暴露黑暗,还要歌颂优秀,一打一拉,双管齐下,两者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暴露黑暗,目的是消灭毒瘤,还能告诉人们哪些是错误的,让人们认识错误。歌颂优秀,目的是扶持正义,还能告诉人们哪些是正确的。让人们能分清楚好坏对错。

一个小孩子,如果你只批评他,他做错你就批评,做对了你不表扬,他就不知道正确的是什么,也就失去了方向。

诺奖委员会给莫言发奖,就是对他的表扬,他不也痛快地接受了吗?他能不承认表扬的重要作用吗?

暴露黑暗和歌颂优秀都重要。他喜欢暴露黑暗,他就暴露黑暗,不要诋毁别人歌颂优秀,污蔑歌颂优秀就是粉饰现实。

歌颂优秀和粉饰现实,虽然都唱赞歌,但是两者有本质区别,凭莫言的水平,他肯定分不清。暴露黑暗也有两种,莫言也肯定分不清,所以他的暴露黑暗都是一味地暴露黑暗,不分青红皂白。

例如,我们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目的是为了消灭封建社会,医生暴露我们的疾病,指出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目的是拯救我们。封建社会有一个人暴露贪污腐败的种种黑暗,是为了铲除这些黑暗,让封建社会更好,今天的一个人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是为了彻底埋葬封建社会。两种同样都是暴露黑暗,目的却是相反的。这两种暴露黑暗,莫言能分清楚吗?

真理多走一步少走一步都会变成谬论。莫言分不清楚两种暴露黑暗的区别,而一味的暴露黑暗,不分青红皂白,把握不准分寸,必然要犯错误,走向歪曲污蔑的邪路。

再拿莫言对公有制的态度做个例子。莫言非常痛恨共,恨公有制,在他的作品和平常言论里都能看出来。例如他的某作品里说日本鬼子对中国人非常友爱,共的军队对中国人非常残暴。他还说他在公有制时期挨饿,没吃饱过。这些都是他所谓的暴露黑暗,暴露的是公有制和共的黑暗。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消灭公有制。这也是他能拿奖拿到手软的主要原因。

公有制里不是没有黑暗,喜欢公有制的人也不是不暴露公有制的黑暗。但是喜欢公有制的人暴露公有制的黑暗,是为了消灭这些黑暗,让公有制越来越好,而不是为了消灭公有制。真正喜欢公有制的人,绝对不会说前三十年公有制时期中国人都吃饱喝足了,他们仍然会说当时的人们挨饿,吃不饱饭。但是和莫言之流不同的是,他们不认为这是公有制的黑暗,是公有制的弊病,是公有制造成的,因为以前就吃不饱,所以他们不会隐瞒当时人们吃不饱的现象,这样是为了促进人们努力奋斗,让人们能吃饱,让社会更美好。如果说当时人们都丰衣足食了,都吃饱喝足了,才是粉饰现实,想破坏公有制,消灭公有制。右人当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鼓吹亩产 10 万斤,说粮食多得吃不了了,让老百姓撕开肚皮吃,比赛吃,拣好吃的吃,把不好吃的都扔了当肥料,把种子也吃了,造成后来饿死人。这就是教员说的 “形左实右”。饿死人了,他们就说公有制不行,效率低,人浮于事,还是私有制好。这样他们就有理由实行他们喜欢的私有制,达到消灭公有制的目的。

明显存在两种不同的暴露黑暗,自认为擅长暴露黑暗的莫言明显区分不了这两种暴露黑暗,也区分不了歌颂优秀和粉饰现实的区别。文学的暴露黑暗可以夸张,但是不能歪曲,明显莫言也不知道这一点。这个人的水平非常低。

知乎用户 魅影小神狸 发表

1、莫言这篇演讲我看过,他说的没问题,是网友的理解,出了问题。莫言说:文学作品不应该 “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 “暴露黑暗”。

在他的语境里,暴露黑暗的对立面是粉饰现实、所谓粉饰,就是假大空,而不是真善美。所以说,部分知友反驳的,文学作品也应该歌颂美好,实在与莫言的话没关系。他并没说,不该歌颂真善美。

他的意思,不该歌颂的是粉饰的 “真善美”。

莫言那种水平,不可能考虑不到普通人拍脑袋就能想到的问题。他这段话是意有所指,有的人批评他喜欢 “暴露黑暗”,他反驳 “就该暴露黑暗”,不该 “粉饰”,很正常。

莫言读过许多书,赵树理、汪曾祺、老舍等大家的书,他肯定翻过。《龙须沟》、《受戒》和其它的一些的名篇,都是在歌颂美好。他不可能不知道。

我就很奇怪,大家为什么要挣这个东西,稍微审一下题,就知道问题没什么 “技术含量”。

净扯闲篇了。


更新:我读过莫言的书,看过很多莫言的演讲,相信他的水平。

题主说的问题(对莫言的话错误理解的问题),很久之前,就有部分网友提过,但是被更多人怼回去了,说他们阅读理解不及格。所以,别再闹笑话了。

莫言的书,我也是放枕头边的。

知乎用户 青陆​ 发表

真相是这样:

你要出卖你的祖国,才有机会得奖——李敖

诺贝尔文学奖引荐作品的国际标准是从不明示,只有挑选者心中有数,而是以国际资本集团的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不同的国度和地区标准不同。

凡是被西方视为敌人或对手的国度,由该国度引荐的产品标准就是一个:直接或间接地维持 “道德卑贱” 感的作品。为此并不需要整部作品以此为主题,那样就让人一目了然了,所有的操纵都来自细节,被挑中的也正是细节,只有细节可以潜移默化、在不宣告中进入人的潜意识。

这种艺术观也可以用经营丑陋来概括,任何哪怕只有一些细节能表现中国人道德和品质卑贱的作品,不管藏在哪个荒僻的角落,他们都能发掘和捧出来。

知乎用户 雷曼狂狂迷 发表

文学作品不应暴露黑暗,文学艺术就是该粉饰现实

知乎用户 苦盏​ 发表

通过文学寻找乌托邦,不需要对现实的粉饰,也不应该通过对现实的粉饰。

什么叫对现实的粉饰?对现实弊端或错误的掩盖。

为什么要通过对现实的粉饰寻求乌托邦?只要你听说世界有着虚假的太平盛世,你就身处乌托邦了吗?追求这样的乌托邦也太可悲了。

但我认为莫言受限于说这句话的场景,我相信原意主要是针对反对粉饰而言,毕竟口语,不需要很严谨的论证过程,说的绝对了。

文学也不能仅仅用来暴露黑暗,这种工作新闻文学就可以承担很多,而若是小说,真实性还不及新闻;论深度也不及社会学专著,就显得鸡肋了,感染性虽强,谬误也多,具有一定的优点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小说家对黑暗的体验深入程度、认识之后的诠释甚至解答水平也有限(不是专业的)。

因此我认为揭露黑暗也只是文学可以做的一件事,但绝不是唯一该做的事。

文学可以有诗歌、戏剧、小说等很多承载浪漫主义情怀的形式,若题主要寻求的是这种乌托邦,完全可以从中寻求。

文学应当是多样的,粉饰现实过于工具性,且有太多的道德缺陷,一向不被接纳。但不见得都要苦大仇深,可以承载作者的自我表达;也可以承载作者针砭时弊、慈悲为怀的抱负;更多的作为给予读者们享受的文艺作品也可以。各花入各眼。

知乎用户 不期而遇的大雨 发表

以唐山事件为例

多次文明城市属于粉饰现实

烧烤店事件揭露出去叫做暴露黑暗

以上

知乎用户 西南赌侠 发表

可我只想爽一爽,笑一笑,轻松一小会儿,又或者,单纯地抒发一下心情。

不行吗?

就算不去粉饰太平,为什么非要暴露黑暗呢?

什么时候文学这么沉重了?难怪这些年来,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知乎用户 兔锅 发表

该说的别人都说了,我来提个历史渊源吧。

从延安文艺时期以来,文艺界一直有 “暴露派” 和“歌德派”的分歧。

所谓 “歌德派” 顾名思义就是歌功颂德,主要写的就是社会主义做了什么好事,革命带来了什么改变。

“暴露派” 则是指书写解放区或者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伤痕文学之前文艺工作者们基本都是以 “歌德派” 为荣,伤痕之后大多以 “暴露” 自居。所以像莫言这种七八十年代开始活跃的作家自然更倾向于“暴露”,也是许多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识,所谓“知识分子就是与公权力不合作的人”。

不过 “歌德” 也好 “暴露” 也罢,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分法遮蔽了作者的视野,因为它很多时候是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是支持还是反对,亦或者不合作。

但善与恶为什么不能都书写?歌颂的不一定站在被歌颂的一边,抨击的不一定站在被抨击者的对立面

知乎用户 崔汉唐 发表

没文化的人就是敢说,尤其是没文化还自以为掌握真理的那批人。

呃,我没有说文学的事儿呀,莫言老师写作水平自然是极高的,但是文化嘛,真不见得比平均值高!

我的意思是:有些人(比如莫言老师)在某些方面确实是天纵之才,然而脱离了自己的领域简直是比普通人还无知。然而他们因为在自己领域内取得的成绩而滋生出了谜之自信,转而指点江山起来,而且自以为高明。殊不知因指点江山而抬起来的胳膊下露出来的是漆黑的胳肢窝。

比如:高小松,比如:马前卒;比如:莫言老师~~~

一家之言,轻喷。

知乎用户 Demut 发表

这句话其实是个经典逻辑谬误,一个典型的假二难推理。假二难推理的典型形式: “A 或 B;非 A;故 B。” 经典例子 你是支持乌克兰还是支持俄罗斯? 你不支持乌克兰? 那你肯定支持俄罗斯。什么? 你不支持俄罗斯? 那你肯定支持乌克兰。无论你选那种情况最后都有一堆帽子等这你。

这种问法的本质在于隐藏了很多结果将复杂的事情推到了两个极端,无论你选哪一个都可能被喷。例如在上述例子当中隐藏了中立这个选项,我们不妨想想,普通老百姓为什么要选择一方加入呢? 这种问法就是强行让你站队。实际上对于网络上大部分关注都不关注的人的态度就是中立,只是看个乐子。

回到本题也是将文学作品推到了两个极端,一个 0 的时候是粉饰现实一个是揭露现实。所以这个回答下面就是双方的互相扣帽子与站队。我觉得莫言是不太可能犯这样的错误的,题主只是截取了一句话,我觉得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综合理解。我觉得莫言更想表达的是 “文学作品可以揭露黑暗” 而不是“应该”

文学作品是什么呢? 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思考,以语言为工具,以文字为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文学作品表达什么是取决于作家的想法的,他不应该被各种绑架。什么文学作品就应该 xxx。文学作品是自由的,应该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包括题目所谓的揭露现实。就拿古代文学作品来说。可以表达对祖母感情的陈情表,可以表达对亡妻思念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可以表达对底层生活困苦的卖炭翁。

网上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什么音乐就应该 xx 说唱就应该 xx 类似的句子数不胜数。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下班回家听点流水歌无脑 trap 说唱放水一下。难道这些作品真的就只能 xx 了吗? 真正的创作自由不只是去暴露黑暗,而是允许各种形式的作品存在,允许各类作品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创作自由。

知乎用户 张修武 发表

他自己都说了,我有一个偏见。人家自己都承认这是个偏见了,你还让别人咋看呢?

知乎用户 人神与神人类 发表

新京报:很多人评论你的小说写得过于残酷,像《檀香刑》我确实只翻了几页,就不敢看了。

莫言:我知道你根本就没看过《檀香刑》,你是人云亦云。因为,《檀香刑》中被人认为是 “残酷” 的那些描写,是到了书的二百多页之后才出现的。“记者从来不看书”,你们看不过来,这可以理解。而不看书又要评书论书,这是你们的职业需要,也可以理解。

  这是半开玩笑的话,你不要认真。但你发表时不要删去这段,因为这很好玩,是我作为被采访者的一次温柔的反抗。我们这些作家,被你们这些记者,像橡皮泥一样,捏了几十年,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几句反驳的话,希望你们也有点雅量,不要删改。

新京报:我是当代小说忠实的读者,你的小说我当时确实翻了,但我确实没有看下去,就是觉得语言很嘈杂,还有就是觉得太残酷,看了会很长时间心里不舒服。

莫言:那让你来采访我,真是难为你了。那些没看过莫言作品还要发表想法的,难为你们了。​

b 站看起来像是知乎,知乎看起来像是 b 站…(狗头保命)

知乎用户 情深不瘦​ 发表

这话说的没什么问题,我也丝毫不怀疑莫言说这句话的初心,可问题是到底什么是黑暗?

我以前包括现在也认为,有黑暗就要批判,就要把黑暗放到阳光下晒一晒,黑暗自然就会变成光明,仿佛阻碍黑暗变成光明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让人批判。

可是接触了现实的灰度越来越多之后,我开始越来越迷惑于如何去分辨黑暗。

美国是言论自由的,肯定是不存在 “粉饰太平” 和阻止 “暴露黑暗” 这种事的吧?起码不存在大面积的控制言论的吧。

那么请问,拥枪是黑暗还是光明?让 LGBT 做人上人是黑暗还是光明?放任一百多万人死于新冠是黑暗还是光明?

美国没有不让人暴露黑暗,更没有不让人辩论黑暗,可就拿控枪来说,为什么暴露了几十年,辩论了几十年,至今没有结果?请问对于那些死于抢下的孩子,他们的光明该如何求得?他们的光明对于认为需要用枪保护自己的人来说,是不是又成了黑暗?

所以,什么是黑暗?暴露了黑暗又能如何?

人飘在空中脚不沾泥的俯瞰世界,仿佛很轻易就可以辨别哪里是光明的,哪里是黑暗的,可当你俯下身子,把耳朵贴近地面,会发现每一片叶子都有他的故事,也有他的诉求,你会发现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来认知世界是如此浅薄。

我是一个粉红,并不是我认为塔是至善至美洁白无限的,而是认为塔在整体上一直代表了我作为一个屁民的利益,塔认知世界的方式比这种 “黑暗光明” 的认知方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塔比鼓吹 “黑暗光明” 的人靠谱多了。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感受一下。

知乎用户 粉神 发表

在这里反驳莫言的人。

你就去看小二黑结婚啊。

你要是喜欢这种作品,甚至还能来一句,这作品写的跟海明威这样的人一个水平。

那我们就没必要争论了。

知乎用户 周岳 发表

莫言敢说这句话就值得点赞。

在思考莫言这句话时,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的环境来看。

在越南,不仅仅是文学艺术,而是很多艺术都往唱赞歌方向发展。

越南文艺界被一帮不懂文艺的裁判管着,那能好得了吗?

为什么文学艺术要唱赞歌?因为那帮不懂文艺的裁判喜欢听呀…..

拍马屁谁不爱听?

不拍?揭露越南底层社会现实?揭露黑社会,揭露贪污腐败,官官相护?

拜托,写出来了,有几个能发表出来的?

中国有句古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点越南深得精髓。

也亏了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家,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要不然怕是背后中枪自杀。

还是我大中华家好,人人安居乐业,百姓不用担心被黑社会骚扰,商人不用担心被地方大佬敲诈。

朗朗乾坤,人们畅所欲言,不会因言获罪。李文亮医生都要为这盛世点个大大的赞

网络上早已没了李文亮医生的声音,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这句话如果没有上下文或者背景,听上去像是文协抖鸟。

如果有,断章取义的内容是断章取义者本人的想法。


关于现实主义,写作科学上小说的现实主义倾向其实说的是【设定的本质是局限性】。

详细一点的话,就是小说的本质是戏剧性,而戏剧性的本质是合理的极端——不够极端,小说就会变成散文;不够合理,小说就会变成诗歌。(不是写散文写诗有原罪,而是小说的阅读消费内容与散文或者诗歌有本质区别,小说读者看散文和诗歌是特别难受的)在这里,小说反应现实,目的是和艺术夸张平衡地构成戏剧性。太现实了其实也不行(跟太拟真的游戏不好玩一个道理)。

至于黑深残,其实那就是个作者个人选择,没有谁规定了文学艺术里就是该暴露黑暗——小说家是不可以把童话和寓言开除籍贯的。

知乎用户 烈月​ 发表

文学应该揭露黑暗这个命题当然是一点毛病没有,可问题是,您他妈至少得真的知道,啥是黑暗,为啥黑暗吧?

可是更多文人,他们这辈子都没真的接触过黑暗,就是蹲在象牙塔里,纯靠想象在 “创造” 黑暗,他们没有真正直面黑暗的勇气,没有深入黑暗的决心,没有探究黑暗的头脑,没有揭露黑暗的能力,他们笔下的黑暗,就像纸老虎一样一戳就破,他们面对的不是现实,而是自认高明装腔作势的评委,他们一起沉醉于这种编造,和现实根本离着十万八千里,除了感动他们自己,对于社会和人民根本毫无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无数次看到,一些从小生长在城市的作者,夸大其词农村有多愚昧荒唐;一些出身农村的作者,言之凿凿城市怎么冷酷虚伪;一辈子没离开学校的作者,针砭的时弊是官场腐败;真身处社会的,倒喜欢将校园形容成最可怕的斗兽场。

写得一个个黑暗倒是够黑暗了,和个辣鸡轻改似的每集死人虐妹,但在真正知道真相的人眼里根本是驴唇不对马嘴,一看就知道是想当然的瞎写出来的。

他们还有一个特点是不会描写复杂人物,黑就黑成墨,好像这个人生下来的目标就是干坏事害人,没有一点正常人的感情,好人当然是完美的好人,完美的受害者,政治正确的不得了,绝对没有争议,再加点黄,好嘞齐活,下一个文学奖就是你的了。

有意思吗真的,有意思吗?

而真正的揭露黑暗,别说是象牙塔闭门造车,就算你接触到黑暗,也是不够的,你还得了解它,理解它,能明白它运作的机制,才能做到有效的揭露,而不能动不动就套模板,“这国怎总亏民我陷思定体问”,和特么完形填空似的,再加点黄,哦这个可以自由发挥,最后成了品评黄文了,您们他妈也别说是揭露黑暗了,直接叫揭露黄片得了。

知乎用户 allen xun​ 发表

勇者拔刀向更强者。

金瓶梅看过么?

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也。



文学作品是文人写的,文人大多数是没有风骨的。大家所见到的鲁迅也好,方孝孺也罢,这都是文人风骨的代表,但是吧,这样的人很少。

在普罗大众中,大家是希望看见一些揭露丑恶的作品的。但是领导者,更希望看见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你想想,你是老板,你愿不愿意在下属见到你之后说一句老板好呢?假如说,我是个马屁精呢?我每天跟在老板屁股后面,时不时的告诉老板,他的这个公司牛逼啊!我会不会被提拔为公司宣传部的大佬呢?

说句实话吧,让领导舒服,要比让公司舒服更容易获得提拔!

以上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粉饰现实远比暴露黑暗更多,也更容易。


那我们反感的是什么呢?

造谣、目的不纯、投机者。

老板比刘德华帅气!他儿子是个傻子。这两句大概率就是造谣。夸老板也好,骂老板也罢,你没必要造谣。

鲁迅先生爱国么?那肯定是的,那为啥国民党要打压他呢?因为鲁迅先生不爱国民党。那个时候的中国,有两个,一个是百姓的国,一个是党国。我爱百姓的国,可党国不爱我啊!

常凯申眼里,鲁迅的目的就是不纯的。

这几日,唐山的事情就很大,影响力大。我作为 mcn 机构的负责人,我肯定会鼓动我旗下所有的内容创作者去捶烂这个破鼓!这就是投机。


莫言说假话了吗?

我觉得没有,他的作品有一种真切的悲痛。

莫言目的不纯么?

他歌颂母爱,歌颂爱国,从未目的不纯。他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没有赢得某个奖项的目的。我看文章的时候,反而常常为了我某些猥琐的想法感到悲哀。而我的朋友,某些朋友是听到了政府的宣传才知道这个老头儿的。

莫言是投机者么?

我觉得现在写这个回答的我,投机成分都比他老人家大。


我们看到一句话的时候,最好看看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为什么说这句话。以及,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啥。

以上。

知乎用户 吴茗​ 发表

处于 “文学有用 / 没用” 争论交界处的观点(指问题描述)。

对 “文学有用” 的人来说,阅读文学过程中获得的宏大叙事等能力会帮助这些人找到希望。

对 “文学无用” 的人来说,阅读了那么多文学,连希望都找不到,他们读了个几把,活该绝望。

但对我来说不管是粉饰现实还是暴露黑暗都没什么用,直面黑暗的目的是为了思考对策,我看新闻就行了,看文学干什么。

如果有人认为文学无用,并以此为参照物,能够描述出自己掌握的有用之事物,别的我不知道,但丢脸的肯定不是他。

知乎用户 孤心俱乐部 发表

泰戈尔感觉受到了冒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要听他胡说八道, 他是公知恨国党. 依靠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的诺贝尔奖.
我们国家光明的很, 哪有什么黑暗.

知乎用户 悉遥闻 发表

我个人观点

现代文学艺术无用论

特别是当今的文学家成为一种职业之后

它即揭露不了什么黑暗,也粉饰不了什么现实。

文学家的肚,杂货铺,尤其是小说的出现,本来就是娱乐大众的东西而已,现在让他继续回归它本有的位置即可。

如果他真有怎么大的作用,要宗教,哲学和历史干什么?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知乎用户 南方福克纳 发表

一般提伤痕文学的,属于是既不懂文学,又左公好龙的一类。农民过得痛苦,不代表罪过在知青,农民过得痛苦,应该去问让农民痛苦的人。

首先来说,伤痕文学的发表是经受了很大压力的,它的出现是意识形态的一个松动。

二是伤痕文学艺术性非常地差,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大堆左公张口闭口 “伤痕文学” 怎么样怎么样,伤痕文学是另一种性质的十七年文学,伤痕文学出现的前提是十七年文学的扭曲,至于为什么十七年文学会扭曲,有心人也可以多就这个问题去了解一下背后的事。伤痕文学的出现与短暂火热是历史原因,所以一旦文学走上正常的轨迹后就迅速地遗弃了伤痕文学。

三是伤痕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根本不重要。短暂的伤痕过后出现的是文学的繁荣,先锋文学,寻根小说,女性主义,新写实主义… 这些的影响力与成就远高于那不值一提的伤痕文学。

回到莫言话的本身,这是莫言的创作观念,不能代表所有颇有成就的作家。卡尔维诺,博尔赫斯都是远离现实的作家,国内当年先锋文学兴盛时格非的作品也看不出来多关注现实,他们走的路子本身就是背离宏大叙事,研究小说应该怎么叙述,甚至把这种技巧当作审美的对象。文学不只有现实主义,还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格与流派众多,莫言走的路子是后现代主义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归根到底还是关注现实的,有这样的创作观无可厚非。

最后再举个例子吧,新中国早期有个散文家叫杨朔,这个散文家不描写黑暗,作品主要都是颂歌,他的一些颇有影响的颂歌作品甚至在与现实严重不符的时候创作出来,此公一腔热枕,也没触碰什么黑暗,但他还是没活到改革开放。

文学作品确实不一定要描写黑暗,但当人们连描写黑暗的作品都看不到的时候,这才是最没有光明的时刻。

知乎用户 闪楚人 发表

莫言只是说出了事实。我们也一直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的。

只不过写当下的作品,不能这样写了。

为什么?不为什么。儿媳熬成了婆婆,就只有婆婆的胸怀和视野了。

请问下面这些一直被公认的伟大作品,哪一篇不是 “暴露” 型的一一

《离骚》,《窦娥冤》,《水浒传》,《红楼梦》,《狂人日记》,《雷雨》,《茶馆》等。

麻烦举几部歌颁型的伟大作品来。

知乎用户 爱国者捣蛋 发表

莫言在日本演讲说:过去曾经有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叫做 “无产阶级没有国籍”,但现在看来这个口号是一句浪漫的空话。

是的,莫言生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哺育了他

但他的作品永远在挖苦、暴露无产阶级的 “黑暗”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阶级的光明和活力

他永远在迎合资产阶级伪善的猎奇,并把这浓妆成‘人文关怀’

这是莫言的思想根源

回到他这句话:

【不应粉饰现实,该暴露黑暗】

这句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其实只是一个扭曲的审美价值呈现

这个套路不仅在所谓文学界,也体现在今天的影画时尚等各个领域

包括最近的毒教材

他们觉得提供审美太 low 太俗,要来点哗众取宠的重口味

体现在莫言的文学作品——本质上和 AV 没有差别——提供感官刺激

这才叫品位

知乎用户 林中貓 发表

不懂文学。

不过这句话应该是废话,因为世界是光明和黑暗的混合体,你文学艺术如果能打动人,必然会映射真实世界,那必然就会暴露黑暗——与歌颂光明并不不兼容。

哪怕 “歌颂文学” 也一样。

就好像如果有一本写于乾隆某某年的书,满篇的 “万岁”、“圣明无过吾皇”、“德被四海”,后人依然可以从中闻到专制和思想钳制的臭味。

同样,专门为黑而黑的 “文学”,也必然走不长久,毕竟文学你可以有目的,但是终究是文学,是人是消费品,就好像你做饮料,不管多么强调功能性、保健性,它起码得能喝,得有一定的口味,不能是臭汤子、泔水对吧。

知乎用户 空明御渊​ 发表

粉饰的那叫宣传,揭露的才叫文学。

知乎用户 随意​ 发表

与其说这是莫言说的,不如说他学的不错。莫言也只是把西方洗脑的那一套原封不动的学了一遍而已。

但是粉饰现实和把黑暗当现实是两个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并不会显得更高尚。反倒显得他作品的阴暗。一个只会人云亦云的人,是不配谈文学的。

知乎用户 图南​ 发表

从个人层面上来说,文学是一个人与生活达成和解的方式,各有各的方式,有揭示现实的,就有粉饰现实的。

莫言有一次去东京演讲时,讲道:

" 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那些暴发户们、投机者们、掠夺者们、骗子们、小丑们、贪官们、污吏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如果船沉了,无论你身穿名牌、遍体珠宝,还是衣衫褴褛不名一文,结局都是一样的。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

如何通过文学来找到希望?

先坚持阅读吧,在众多的书中,找到能与你产生共鸣的那几本。这是一段属于你自己的找寻之路。

可以先从经典的作品中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看看,让自己有辨别优劣的能力。

知乎用户 小象 发表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文学作品、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揭露黑暗、批判社会,完全没有问题,但仅仅止步于揭露和批判成不了好的作品,更不会是伟大的作品。

文学,可以描写现实的黑暗和无奈,但不应只止于这些黑暗和无奈,更应该在黑暗中发现光明、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在复杂的现实中讴歌人性的光辉,才可能是好的作品。

《红楼》作者虽然面对了大量的狗苟蝇营和丑恶,但他依然歌颂美好的爱情和感情;《水浒》描写的江湖和朝堂的险恶、人心的险恶,但我们读下来,依然感受到了兄弟情义的美好。哪怕是《西游记》中充斥着妖魔鬼怪,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唐僧的毅力、孙悟空的大无畏等等。

人性复杂、社会多面,虽有黑白,但灰色更多。我不会说 “作者和作品应该全面一点,不要只盯着那一分黑,更不要把一份黑说成九分黑嘛!” 毕竟文学作品不是新闻报告,也不是报告文学,不追求完全的真实性,也不追求大而全,能抓住一点深入人心就足够好了。

但我主张文学和文学家在描写黑暗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有正面的力量,而不是怀着绝望在描写。

揭露黑暗、批判社会并没有错,但一味沉迷于黑,很容易变成 “暗黑系列”,这成就不了伟大的作品。不少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都有暗黑版,就在知乎里,对四大名著进行黑暗解读的也大有人在,连格林童话都有暗黑版、哆啦 A 蒙都有暗黑结局,还有什么不可以暗黑的?但暗黑作品从来成不了主流,因为他赢得不了多数的人心。

更可怕的是,有不少暗黑作品的作者,本身也被黑暗缠身无法自拔,比如海明威、川端康成,还有,最开始那首诗的作者,顾城。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你在凝视黑暗时,黑暗也在凝视你。

当你内心充斥着绝望时,绝望也会吞没你。

所以,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在揭露黑暗、批判现实时,一定要有救赎的力量。

这个力量,可以是《安娜卡列尼亚》《复活》中的宗教信仰,可以是《简爱》《呼啸山庄》《飘》中的爱情力量,可以是《悲惨世界》中的人性光辉,甚至也可以是《水浒》里的江湖义气、《三国》中的家国情怀,但你不能没有,没有了光,你就堕落了。

所以

要有光

知乎用户 陈鱼 发表

以前总觉得,好的文学作品是可以反应现实的、可以使人更深刻的思考人性之微妙复杂的。

后来又觉得,好的作品(不局限于文学),应该是能给予人启发、力量和温暖的。

应该跳出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慈悲宽阔的如同神佛——因你要与众生对话,这 “话” 的力量便格外大,这 “话” 的机会便格外珍贵。何况世间钻营或苦痛已经太多,实在不缺你一个,不缺你来给予。

而慈悲与宽阔的能量太少,能施于众人,实在是你的福德。

知乎用户 青丝白雪 发表

莫言,做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验派、先锋派的作家。他力图在继承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它。

他的小说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中叶,就已经打出来自己的一片天空,如《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

其中,《红高粱》被多次拍摄为电影、电视剧,让很多人认识到了象征着人的内心世界的红高粱地。因此,莫言是一个为当代中国文学做出贡献的作家。

而他的那句话:**“文学作品不应该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应该暴露黑暗。” 这正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品格。**19 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深刻地反映了 19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带来的种种现象,虚伪的、拮据的资产阶级(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积极上进、又不愿意与上层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小人物(斯丹达尔笔下的于连),精神空虚的上层贵族(普希金笔下的叶盖尼甫 · 奥涅金),同样 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也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主,作家塑造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形象。比如茅盾笔下的精明强干、希望振兴民族工业、对待工人农民强硬的吴荪甫、甘心充当外国资本的鹰犬的赵伯韬、不安现状、迷茫彷徨的知识分子女性静女士,巴金笔下的善良懦弱的贫病公务员汪文宣,老舍笔下善良辛劳、憨厚老实的前期祥子,市侩功利的老张等。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揭露了社会阴暗的一面。

但是,1949-1976 年文学中就存在着避免表露劳动民众内心痛苦、回避反映社会阴暗一面的文学铁律,给人们一种感觉就是在歌功颂德、脱离社会现实。然而,这也怪不了作家们。他们或出于对新社会的喜爱,对崭新生活的向往,或者他们慑于政治运动风波的威力。毕竟,当时政治标准高于艺术标准。即使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如实反映党内官僚主义的现实的王蒙,也在 1957 年的政治运动中被划为右派。

因此,莫言那句话是针对文学铁律而言的。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的文学,也在现实主义道路越走越远,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面貌。如刘心武的《钟鼓楼》、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余华《现实一种》、贾平凸《废都》等。

知乎用户 Locezni​ 发表

只要暴露的黑暗是真的,自然是值得赞成的。

反过来,只要赞美的东西是真的,那当然也是值得赞成的。

知乎用户 华月 发表

粉饰现实难道不算是一种暴露黑暗的方法吗。

就难听的真话和好听的假话了呗。

那些说着想要难听的真话的人,心里难道不渴求听到好听的假话?

倒不如说,世界上没多少人愿意听到难听的,无论是真话还是假话,

只是这些人更加喜欢对那些无法反驳自己的人说难听的话。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非黑即白,

有令人高兴都的事情,有令人痛苦的事情,当然也有无聊的事情,甚至是无事发生,

痛苦的人想要追求幸福,幸福的人想要通过痛苦来追求刺激,

无聊的人希望生活能够多姿多彩,刀口舔血的人也希望能够回归平常的生活,

没人有错,因为这些都是对欲望、精神的追求,

没人没错,因为追求的东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

无论艺术作品的技巧有多么高超、底蕴有多么深厚,

将人带进乌托邦的方法永远都是利用情感的共鸣。

什么是乌托邦?

字面解释:虚无缥缈的天堂。

通俗解释:活在梦里。

对各种类型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之后的乌托邦的解释:

一瞬间让你活在梦里体会天堂的美好或是地狱的痛苦,

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好的坏的,总归是你希望的。

知乎用户 燕郎​ 发表

无论是暴露黑暗还是歌颂现实,有脑子的人都应该去看严肃的调查报告和调研论文。文学就图一乐。

知乎用户 翔 DICO 发表

莫言有很多歌颂现实的短篇小说,比如《金鲤》,但感觉大多数人都魔怔了,上来就是喷。

而且,莫言自己就是从高密乡走出来的,说他 “高高在上” 真的太奇怪了。

对于这种把别人的一大段话截取一句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把别人说的那一大段话听完再来评价比较妥当。毕竟断章取义是时刻都可能发生的。

当然,我自己也没听完,所以我不评价这句话。

(注:“不评价” 指的是对此没有任何态度,我并未否定教员的伟大,我并未一味赞颂莫言,我并未断言莫言的书全部在歌颂美好,我并未将教员与莫言进行比较,我评论中的魔怔人仅指一小部分用户请勿对号入座,我并未评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并且也不想讨论此问题,我看过教员的书,我也看过莫言的书,我并未在回答中评价这两人作品的优劣,本段话一切解释权归我所有,且可后续增补)

知乎用户 摄影师韧韧​ 发表

文学作品的作者要看他看所代表的阶层。如果是平民阶层,那么讽刺统治阶级往往是主旋律,通过博大众一笑,来让缓解贫富差距地位差距带来的不平衡感;

如果他代表统治阶级或者是要往统治阶级里钻,那自然是歌功颂德,从而希望从统治阶级那里获得一份口粮。

该不该暴露黑暗完全是作家屁股坐在哪里决定的。

知乎用户 平老虎​​ 发表

就问一句

他敢写上海、瑞丽现在正在发生的阖家团圆,丰衣足食,有病就治美好故事么?

敢写,就是一千元一本我也支持他。

图文无关

知乎用户 猫思愚 发表

莫言应该去写调查报告,写小说干嘛呢?

知乎用户 厚颜无齿王撕图 发表

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如果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因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这种生活面貌。——莫言 [1]

要说中国以文字揭露黑暗的作家,再没有比迅哥儿更厉害的。然而迅哥儿总会在揭露黑暗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一点光明,算作是一点继续生活的希望吧。

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呐喊> 自序》

再多说一句:**文学作品揭露黑暗,首先必须要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本身而试图暴露黑暗,结果往往变成 “为赋新词强说愁”,这种作品的质量也是很值得怀疑的。

还是用迅哥儿来举个例子:迅哥儿对日本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 [2] 评价极高,而小林多喜二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蟹工船》,这本小说和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堪称双星并耀,俱为无产阶级文学中的佳作。而《蟹工船》的诞生,是小林多喜二参考了渔业劳动者、小樽的海员工会会员、函馆的劳动工会会员、小樽商业高中的同级校友的证言和自己亲身调查所得的资料,才能将蟹工船上的工人们工作、生活和反抗写的栩栩如生。

然而,假如让迅哥儿来写《蟹工船》,能写得和小林多喜二一样好吗?我想恐怕是不能的。纵然迅哥儿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小林,然而没有和蟹工船的劳动者有过接触,失去了来源于生活的素材,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参考

  1. ^ 莫言:文学不是用于粉饰现实,而在于揭示黑暗与不公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F411Y7e1?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738839471801f5ca1dc1e65c1d046db3
  2. ^ 小林多喜二(1903.12.1—1933.2.20),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之一,代表作《蟹工船》。于 1933 年 2 月 20 日在东京被军警特务逮捕,被拷打致死,就义时尚不满 30 岁。

知乎用户 哥舒 发表

其实这是作家无能——写不了美好的剧。

即使是古代,也有喜剧和大团圆的戏剧。

知乎用户 國仕漢蓦 发表

唐诗宋词更多的是暴露还是粉饰?

在最苦难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的是美好憧憬还是绝望诅咒?

你写文学作品毕竟不是自我欣赏的,是要做商品卖给大众的,那不是由着你去发泄与愤懑,而是得愉悦大众,给予社会正能量的。

什么是文学垃圾?什么是文学瑰宝?这绝不是由一个或几个现代作家来定义的,看看历史,选百篇最优秀的诗歌、词、赋、散文、小说等,能有几篇暴露阴暗的文字入选?就是评当下的优秀小说,莫言的阴暗编排故事也未必被民众认可吧!

人可以为利益活着,但总得负些群体和历史的责任,为什么要骂莫言,因为,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一个靠污秽过去讨生活的人,却高唱为社会负责,真是可笑!你这谎言撒得连自己都信了。

告诉你民众就是社会,大多数人对你的小说不满,就足以证明你损害了这个社会和群体,这么大岁数了,还是长点脸吧!

不然,就发起个网络投票吧!看看民意到底在哪一边?

知乎用户 太好听了叭 发表

“从来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这种讲法和前一种一样,都是缺乏历史科学知识的见解。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前面已经讲过。对于革命的文艺家,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不应该说是什么 “暴露人民”。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除非是反革命文艺家,才有所谓人民是“天生愚蠢的”,革命群众是“专制暴徒” 之类的描写。

“我是不歌功颂德的;歌颂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伟大,刻画黑暗者其作品未必渺小。”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歌颂资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伟大,刻画资产阶级黑暗者其作品未必渺小,歌颂无产阶级光明者其作品未必不伟大,刻画无产阶级所谓 “黑暗” 者其作品必定渺小,这难道不是文艺史上的事实吗?对于人民,这个人类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无产阶级,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对于人民的事业并无热情,对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战斗和胜利,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他们所感到兴趣而要不疲倦地歌颂的只有他自己,或者加上他所经营的小集团里的几个角色。这种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者,当然不愿意歌颂革命人民的功德,鼓舞革命人民的斗争勇气和胜利信心。这样的人不过是革命队伍中的蠹虫,革命人民实在不需要这样的“歌者”。

上述两段观点摘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文艺作品来说,我一直觉得这里的提法是比较中肯合适的。

知乎用户 策划小乌龙 发表

任何脱离开语境,断章取义的切割作家言论的做法都是耍流氓。

莫言的本意是什么,相信很多人是知道的。正如鲁迅提倡的一样,文字是标枪,是匕首,是手术刀,我们需要这一类文字。当社会对这类文字比较宽容的时候,也是社会发展较好的时候,社会自信度比较高的时候;当社会对这类文字人人喊打的时候,恰好是社会发展瓶颈阶段,缺少自信,听到批评就炸毛。

大清有 “清风不识字” 的文字狱悲剧,最后的结果不是万民欢欣充满希望,而是万马齐黯。

民国习惯在报纸上开天窗,但批评的声音像地火一样到处流传;

如果有黑暗,捂住是不行的,倒不如让阳光照耀驱散黑暗,当然不是所有文字以揭露黑暗为美,歌颂光明一样非常有价值。我们的社会既需要东方红太阳升的主旋律,也需要鲁迅式批评家。遗憾的是这 2 方面的好作家还是太少。

知乎用户 银翼 发表

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文学作品既要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又要暴露黑暗

大部分疑惑,都是可以通过毛选解决的。

不要太高估一些文学家的视野,他们往往都是一叶障目的。

知乎用户 自由重于生命 发表

作为一个写网文的,我感觉这话都好笑,

凡是触碰到现实,

没有不是架空的…

知乎用户 沉默归宿​ 发表

暴露黑暗的是公检法部门的案卷和调查报告,文学家不要越俎代庖。

做人不要学余秋雨,但是说话可以学学余秋雨:“我学术上想不明白、没研究出来的,只有诉诸于文学”

文学可以是不确定的、感情的、抒发的,

谈精准就算了。

确切地说,文学可以是对黑暗发表感情,表达意见,但它距离真正的黑暗,还差那么一段。

知乎用户 Celestial 发表

我觉得现在的真正的文学家只有科普作家,其他的都是玩弄文字的伶人。比邻近俗,天下如是的时代已经过去。

知乎用户 心血来潮 发表

我发现一个现象:当我们谈论外国作家、作品时,猛烈抨击时弊、深刻**揭露黑暗、罪恶的作品就一定是好的、深刻的;当我们谈论中国旧社会的作家、作品时,也是这样;但当我们谈论当今中国的作家与作品时,为什么 “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就需要讨论了呢?

知乎用户 悟空 发表

他如果真是做的如他说的,只看到黑暗一面,针砭时弊,做个永远的反对派,没问题。问题是读一下他的书便知,他对日本兵,国民军可是正面光辉的。那里是什么现实的揭露,分明是立场站一边,反一边。就象方方一样,她会批米帝抗疫么?站在上帝视角,心中只有信他那个教的人才是人,配活着。双标。

知乎用户 自以为是马宁远 发表

我也这样觉得。

倘若鲁迅的作品不是揭露黑暗,而是整天告诉你

“你们整天说民国不好不好,可是你们无法否认的是,民国一万个不好,民国也比大清时候好,我们要给民国时间发展,我们要体谅民国的军阀,他们不断的战争,给人民的负担是重了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统一做努力啊,不统一怎么强大,不统一怎么富强,这只是暂时的伤痛,我们民众要体谅军阀,要忍耐一时的沉重负担,你们要相信,只要彻底统一了,你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那如果鲁迅整天写的是这些东西

他还伟大吗?

知乎用户 ddl357 发表

文学作品只是个载体。

莫言所说也是这种载体的使用方式之一,不需要指摘什么。

于我而言,文学作品是一个幻想乡,理想国,是可以让我暂时脱离现实的美好的地方。毕竟我是生活在现实之中,其中的滋味我不需要在小说里再体验一遍。

知乎用户 乱眠不喜 发表

莫言原话如下

知乎用户 旋转木马 发表

强烈赞同,就要把黑暗暴露出来,大家都要意识到问题,才能帮助弱小的人,团结才是力量。

知乎用户 云天瑞 发表

对得起他那个文学奖,可能不说这种话,会把他的奖剥夺掉。

知乎用户 梧桐木桥 发表

有人说 “从来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

答: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

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人民的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必须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说话。

如果把同志当作敌人来对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敌人的立场上去了。

但这不应该说是什么 “暴露人民”。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


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并没有找到过光明,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 “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

反动时期的资产阶级文艺家把革命群众写成暴徒,把他们自己写成神圣,所谓光明和黑暗是颠倒的。

只有真正革命的文艺家才能正确地解决歌颂和暴露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就不破坏创作情绪了吗?

答:要破坏的,它决定地要破坏那些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虚无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贵族式的、颓废的、悲观的以及其他种种非人民大众非无产阶级的创作情绪。

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

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

他们想:什么无产阶级思想,还不是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要得到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们总是经过种种方法,也经过文学艺术的方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宣传他们自己的主张,要求人们按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面貌来改造党,改造世界。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向他们大喝一声,说:“同志” 们,你们那一套是不行的,无产阶级是不能迁就你们的。

依了你们,实际上就是依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只能依谁呢?只能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

知乎用户 变夫人​ 发表

以唐山事件做比。

从实描述该事件的,就是暴露黑暗。

把这说成是 “男女对抗”,甚至在这样的场合发一篇什么“文明城市,安全城市” 的,就是在粉饰现实。

但唐山在一个和平的时期,说自己要争做全国一流城市,就不算粉饰现实。可以称作追寻人心中的乌托邦。

别听高赞胡咧咧。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些知识分子合力把神像砸了,给这帮人的肺管子戳到今天。

知乎用户 爱热闹的猪 发表

老百姓不仅需要认识到黑暗,也应该享受光明。

有光明的地方就会有黑暗,天天盯着黑暗之处,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知乎用户 公子小白 发表

文学家:我们负责揭露问题好让政治家来解决。

政治家:你不说难道我们就不知道吗?现在解决不了!你们总说个没完 烦不烦。

我:文学家这种行为与 “震惊体”“吓尿体” 有什么区别?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想到了要统一而是他有办法推进 实行统一。

知乎用户 无业游民 发表

一些人暴露黑暗,

一些人揭示希望不就行了。

想在一本书、一个人的作品里找到所有你想要的,就算是看资料书也做不到。

而一个读者显然不可能一辈子只读一个人,只读一本书。

知乎用户 丘犁 发表

文学作品 “应该” 的只有好好展现文学能力,粉饰现实还是暴露黑暗这个是人应该不应该的,而不是文学作品应该不应该的。

知乎用户 yuhang123302 发表

其实文人只要追求并捍卫属于文学的价值观,就足够了。别的事,不归文人管。所谓文学的价值观,也就是捍卫人的价值观。他追求美,但不以放弃真为代价,而是把真纳入美的范畴。他尊重人性,除了人性的情感,拒绝臣服于任何非人性的情感,除了文学的自身使命,拒绝任何外在的使命。他做到了这一点,就足够了。

文学家忠于了自己的文学职守,他也就客观上承载了最大的价值观,就像历史学家只要忠于秉笔直书的史家职守,科学家只要忠于科学规范,他们就事实上承载了人类文明的价值观。

中国是不是一个可以输出价值观的大国,那是国家的事。虽然匹夫也可以并且应该关心国事,但匹夫真正应该做的,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国家丢脸,匹夫无罪。

实际上,国家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老是丢人现眼,就在于我们太把国家当回事,同时太不把个人当回事。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珍自爱,安置好自己的良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价值观云云,也就不在话下了。

列宁在论述托尔斯泰时,有个说法倒是蛮有趣的,列宁虽然不认同托尔斯泰的价值观,但他高度认同托翁的文学才能,所以仍然得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的说法。我呢,不认同列宁的表述动机,但认同他看问题的角度,这角度是:一位作家,哪怕抱有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只要他能同时坚守文学自身的理念,他的作品依旧能够成为人类的某种福音。很多文人犯了浑,追究起来,都未必是价值观出了差错,而是违背了文人的起码职守。比如,在百姓生灵涂炭之时,高唱什么 “到处莺歌燕舞”,在民众的权利受到漠视之时,昧着文学良心歌颂和谐。把这些混事上升到价值观,我以为与事无补,我更愿意说,他们违背了文学自身的道德。莫言不是哲学家,自身的道德感受,说这句话而已。

知乎用户 六合八卦 发表

这是一个莫言演讲视频讲到的,莫言的意思作家不应该工具化,尤其他自己不想是传声筒,他只写自己想写的。

作家也是一个人,是 14 亿人中的一个,他经历的见闻的并不比他之外的 14 亿人更多,而且小说就是故事化个例化的东西,他忠于自己见闻的去写,够了。

真正能体现社会黑暗的东西,就在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里,问题是,这些数字放在你面前,你看的进去吗?你看的出来它的黑暗吗?狗屁!你也只能看出来它是数字。

故事 + 数字,这才是多数人理解的方式。

知乎用户 ltx​ 发表

说的很对,但没屁用,您倒是做啊!暴露黑暗? 暴露开国前三十年的黑暗? 在现在? 我要是没记错了,现在应该是 2022 年吧? 法律讲的什么? 追诉期,包括老右包括左壬一个道理,翻案反翻案都没有用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真正的问题是现在该咋办? 现在的黑暗长啥样?

知乎用户 黄前久美子 发表

莫言这话也太自我中心主义了吧,愿意这种题材的确算是难能可贵,但也不至于上升到 “都应该” 的层面。每部文学作品主题、价值观和目的不一样,为啥一定都要“暴露黑暗”,明明条条框框已经够多了,文学圈自己还要给自己上思想枷锁,何必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文学艺术就写莫言的过往,文学艺术就写莫言的黑暗往事行不行?

知乎用户 小不锈钢 发表

莫言 “说” 的对!越南啊,清朝啊,美国啊确实值得批判,怎么骂都不过分。

一边爱国一边批判黑暗,这才是真正有风骨的文人!才能立起中国文学的牌坊!拳拳赤子心,说的好啊!一拳一拳,都打在赤子心上,挫折教育,诚不欺我!

知乎用户 闻一 发表

文学不仅仅有乌托邦文学,还有反乌托邦文学;不仅有浪漫主义文学,还有现实主义文学。至于暴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很明显不是所有文学分支都在做这件事。

至于 “暴露黑暗”。黑暗是现实的,还是非现实的?如果黑暗是非现实的,则是创造黑暗,就不可以使用 “暴露黑暗” 这个概念。因此,暴露黑暗应该限定于 “对于现实黑暗的揭示”。并且这个现实的黑暗,可以是当下的,还可以是过去的,亦或是未来的。

既然意图揭示黑暗,那么就会出现一个 “这个被意图揭露的黑暗和现实存在的黑暗在多大程度上重合” 的问题。或者说,意图揭露的黑暗几乎不会与现实存在的黑暗完全重合。所以,存在一个应当允许何种程度的不真实黑暗被创造的问题?

知乎用户 彭罗陆杨 发表

你以为的暴露黑暗:针对现实中的黑暗现象,用文学的方式进行曝光,以达到解决黑暗的目的。

莫言以为的暴露黑暗:针对历史的边角料进行胡说,用一片黑暗和擦边色情的方式进行曝光,达到赚钱和名声的目的。

切不要以为莫言是什么伟大的作家,他从来没有揭露什么现实的黑暗,甚至连历史的黑暗也没有。

他揭露的是一代伤痕文学作家那不堪入目的黑暗。

以上的话接近对莫言本人开炮了,但其实我只看过生死疲劳,如果说生死疲劳是揭露黑暗的话,究竟想解决什么?

一篇典型的莫言作品,应该包含伤痕,包含黑暗,包含色情,唯一不包含的是真实。

知乎用户 比尔海特十二世 发表

文章憎命达,怎么解啊?

你日子过得太好,文章就写不好。

你说你日子过得不好…… 大胆!你这行走的五十万!居然胆敢恨国!

其实这个事情真的是从娃娃抓起了。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个说明什么是反面立意的例子:

说某中学生写作文,描写他回到幼年时期居住的大杂院,眼见四处破败、不复当年烟火气,心生感伤,发了些往日不再之类的议论。

这就被婊了出来,说是鼓吹今不如旧,是污蔑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沿着这个逻辑发展到现在是啥呢?

是个这:

语文考试可以写负能量作文吗?

快四十万赞了,“服了你们这群崽子”。

你服不服啊?我不服。

贵国之所以是今天这个屌样子,决定因素就是这四十万赞,这四十万赞及其三亲六故不死绝,贵国就不会有希望。

绝种去吧。

知乎用户 流光梦​ 发表

在我看来,很多文学家他们真的懂什么是黑暗吗?黑暗从何而来?往何而去?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也没有那么邪恶不堪。

世界的特点是就是两个字—博大,你顺着念中国 14 亿人,一秒念两个,7 亿秒,约等于不吃不喝的八千天,22 年。基本上只是念一遍全国人的名字,就可以要了你渺小的一生。

而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篇精美绝伦的故事。有的人顺风顺水,有的人挣扎泥潭。有的人浑浑噩噩,有的人力缆狂澜。他们有的贫,有的富,有的不贫不富。有卖儿卖女的,也有平凡一生的,也有年少气盛的,退一步说吧,全国服刑人数接近两百万人,这个数据或许不准确但应该不会太偏离。他们的背后是怎样的故事呢?同时中国解放军约 230 万,他们与囚犯,是否看着同一片天空,做着同一个梦?

文学只是沧海一粟,甚至我说难听点有的所谓的 “暴露黑暗” 不过是挑几个最倒霉的老倒霉蛋,然后告诉你世界如此罢了。甚至很多所谓黑暗更是作者的意淫,无所谓其意了。

你所熟视的日常街道,有 180 万环卫工人在默默工作,你买了一份早餐,你意识到有 653 万家餐饮店在默默的生活。你手中的可乐是三万多人的饭碗,甚至就你此刻打开的知乎,也有 2600 人的服务。

上面的存在,他们的故事有着怎样的色彩?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这个世界,黑暗?光明?或者都不重要。

这个世界或许从来不存在黑暗与光明,有的只是一块包容一切的大地,与一如既往的苍穹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一个作家没有看见苍生的苦,他描绘幸福,追求光明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一个作家看见了苍生皆苦,而是去粉饰它,这样虚伪的作品又岂能深入人心?

知乎用户 小李不飞刀 发表

看回答里好多人似乎只看了个标题就回答了。

提问者真正想问的是最后一句” 人们怎么通过文学来找到希望”。

这也是

@水陌轻涵

所说的毛主席、鲁迅和莫言的区别,扯 “调查报告” 和“普通文学”相对比的都是关注点跑偏了的

看过 “天道” 和日剧 “妻子变成小学生” 得出的结论

天道讲事实规律,讲实事求是,不加个人主观立场才能看清事实

妻子变成小学生讲鼓励,勇敢的向前走、向上走,不留恋过去

国外获奖的作品似乎都有共同点:描述黑暗,只是描述而已

三体一得奖,三体三却没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文学就是文学。

它可以揭露黑暗,也可以赞颂光明。它可以源远流长,也可以无病呻吟。

文学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文学也没有意义。

文学不应当有任何枷锁,不能自由的批评和不能自由的赞美都是对文学本身的亵渎。正是因为这种凡事都要有所求的思想的存在,文学才一直得不到解放。

知乎用户 信念之叶​ 发表

莫言最好莫言,以暴露自己的狭隘,只谈肤浅表面,不解本质,丢人现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就对莫言的原话做了修改

原话:我觉得这个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不敢讲真话,那么这个作家势必要讲假话。讲假话的作家我想不但对社会无益,对老百姓没有意义,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我想他肯定是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它应该来源于生活的,应该是真实的反应了,尤其是真实的反应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如果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成分。

我想问为什么对于那段话那只截取其中两句话,那么剩下的呢?

什么是唱赞歌的工具懂吗?

看看有多少人把改成 “不能歌颂”,然后去宣传。

理解粉饰的含义吗?粉饰: 本意是涂饰表面;引申为:刻意地掩盖或美化事物的缺点和纰漏,用歪理邪说来掩饰事物的真相。通常指不客观不公正的言论。

自己不去追求事实,反而断章取义,与司马 x 一行人一个作风,用意险恶至极,就是你们这种人带来的歪风邪气。

下面是节选莫言《捍卫长篇小说尊严》里的内容

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 “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 “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非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 “拷问灵魂” 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我想知道那些张口闭口骂莫言的人你们真的有认真读过他的作品吗?如果你看过他的作品而讨论那没问题,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受众。但是如果你拒绝看作品,单纯不喜欢莫言,只是道听途说赵甲拿刀时的片段,那直接下一个答案,别在这浪费时间,无脑黑最可耻,因为证明你没有思考能力,证明九年义务教育教会了你认字,没教会你思考,或者九年义务教育的抄作业生涯让你没有探寻问题根源寻求答案的能力,只能人云亦云。

是不是有些人还是听见《丰乳肥臀》几个大字就已经望而止步,然后截取里面的部分去宣传是一本 xx 书。那里面上官鲁氏的伟大与凄苦,女性在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又有谁能看到?

你们知道余占鳌吗?《红高粱家族》里杀人如麻的余占鳌,抗日英雄余占鳌,他杀过土匪花脖子,桥头打过日本兵,也杀过了他的叔叔。难道能用好人或者坏人来评判他吗?难道一本书主角应该凭借主角光环讲述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你们知道姜文《让子弹飞》里 “有时候死人比活人管用”,但你们知道《十三步》里的 “方富贵的死比方富贵的活更有意义” 吗?

再包括《蛙》对计划生育,《生死疲劳》对改革开放,《酒国》对腐败,《檀香刑》就不用说了有时间了解一下也不至于天天说莫言讨好西方了。

希望你们了解莫言从来不是从 “听说”,而是从他的作品和采访。

知乎用户 匹夫五步 发表

看了点赞第一的回答,说实话,心里只有发寒。明明是是 21 世纪了,某些人的头脑里却依然顽固地盘踞着,“士农工商” 之类的高低贵贱的封建等级价值观: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所以人的职业人的作品也是有高低贵贱之分。

完全不能接受平等理念。

毛泽东的调查文学是高贵的(有价值的),文学家的批判文学就是低贱的(无价值的),只要抬出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再赞美他的作品,就轻飘飘地否认了其他人的贡献。

好一个狐假虎威!好一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潜台词似乎也是在说:只有大人物有权利批评社会,草民无权批评社会,草民玩弄文笔就是没有深入群众,是在哗众取宠是在搞乱人心,良心大大的坏。

我就问你:孔乙己有没有让你看见旧知识分子的迂腐顽固落魄?阿 Q 是不是让你看见自欺欺人?狂人日记是不是让你看见旧社会在吃人?

知乎用户 ctsdsj 发表

揭露黑暗可以,批判现实也可以。那为什么不能歌颂祖国?为什么不能歌颂人民?为什么不能歌颂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能歌颂爱情?为什么不能歌颂英雄?

知乎用户 三低人士 发表

莫言说这话是只针对中国还是针对全世界?

我是特喜欢看各国黑暗的,特偏爱本国,接下来就是世界主要大国得黑暗,有些小破国,比如非洲黑暗我就不咋在意。

我对中国文学从业者有很大意见,就是与暴露黑暗有关,暴露黑暗,也就会暴露中国黑暗,对外黑暗大多是跪舔出花来。要不就是暴露黑暗很没水平,也就是文盲农村妇女絮絮叨叨抱怨那一套,听多了觉得烦,再听下去觉得不值得同情。还有就事不暴露黑暗唱赞歌,对政府唱赞歌我其实意见不大,因为我知道是谁给他钱了,有些人唱赞歌给自己小圈子里的所谓大师所谓哥们,写的让人信以为真。还有些拿老外的钱给老外超过赞歌,丫也不公示,也会骗人信以为真。

总之,唱赞歌和暴露黑暗,对于大多数爬格子人来说,是常态,大多就是混完饭吃,苦了我等追求那些针砭黑暗一针见血,深刻露骨的文章,总是万里挑一,妈的,眼睛受不了啊

知乎用户 文来 发表

这家伙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罢了

知乎用户 然然 发表

因为他这样认为,所以他成为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

因为有人不认同他的观点,所以这个世界上还有浪漫主义作家的存在

这仅仅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观点而已

你可以认为他对也可以认为他不对,这都没有什么关系

观点不同而已,某些回答没必要人身攻击

知乎用户 321 发表

凡是妄图给出一个定论的,都是无耻神棍,都不用看他具体标准是什么了。

知乎用户 Su Ron​ 发表

中国现在其实文学领域非常的贫乏 因为这一代所谓的搞文学的 既看不懂文言文的古典文学 也看不懂外文的原著 只能看二手的文学翻译照猫画虎 可能在某些局部细节的描写上 略有天分 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但眼界之狭隘 思想之浅薄真是令人发指

知乎用户 纣王 发表

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间年代,也应该是作家追求的方向,但作家创作的本质是沉淀生活,遵从所感所想,不应该有企图心。

莫言最近几年有被舆论针对的现实,所以发言也容易被断章取义,作家能不媚俗固然是好的,但过分出挑也未必是原本创作的初衷了。

知乎用户 Rounder 发表

不看

知乎用户 全星 发表

从来就没觉得莫言怎样怎样。总觉得有些人跟没看过书一样,写个丰乳肥臀就是舔外国,黑中国了。

总有些傻呗举例子喜欢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老人与海一些书来列举,这说实话不是纯纯的不带脑?

要验证这种东西不是很简单?你看一下历代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是些什么书不就完了呗?

百年孤独难道描绘的是白种人至死不渝的浪漫爱情?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描写的难道是黑非洲的淳朴与善良?

2003 年 库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辱》、《钢铁时代》等。200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OK 了,非常完美,因为这几个 nb 的作家们所描绘的黑暗领域刚好囊括了白人黑人和黄种人。

说实话,在看到有人说莫言抹黑中国才得奖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

我觉得中国的政策还是有问题,因为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无差别普及的,但是有的人他的价值总是让我感觉让他读书就是血亏。

丰乳肥臀写个中国农村就急了?写个黄的就爆炸了?

百年孤独被评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我想问问所谓热爱文学的朋友们有几个人读过百年孤独这本书?

他写的还是拉丁美洲,人家作品里面有乱伦有嫖娼,写了好几代人,恨不得把烂写在标题里面,那怎么你们看的时候就觉得百年孤独贼棒呢?

说实话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书籍和获得者整天描绘人性黑暗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你去翻翻历代获奖作品,全人类都被写了一遍,那怎么人家写自己人还是照样得奖了呢?

抹黑中国就能得奖?呵呵,第一,你低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纯度,第二,你低估了莫言,第三,你高估了评委组对中国的重视。

你们以为这是什么?小孩子过家家?你们以为一个莫言写本书抹黑一下中国全世界就以为中国多黑暗多黑暗了?

你们高看了这本书,去年得奖的非洲作者你们几个人读过他作品了?没有吧?

对于西方而言,想要抹黑中国,有 100 种方法,最不爱用的是代价大的方法。为了一个可能性甚至都不高的抹黑方法,专程给莫言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为的就是黑?就是因为他们喜欢看?

今天我们也踩美国,你踩美国需要靠文学作品吗?莫言是 21 世纪拿的奖,不是特么 20 世纪,21 世纪啊,兄弟们,互联网时代,你一出什么事你这个国家有什么问题键盘一敲人家就知道得一清二楚,隔壁日本网友知道中国农村的占比可能都比你清楚。

谁 gb 会为了知道中国有多烂特意去读一本叫做丰乳肥臀的书?谁会因为就是喜欢黑中国这种理由特意给莫言来一发诺贝尔文学奖?

这玩意我都不知道有什么知道讨论的,揭露黑暗就揭露黑暗呗,喜欢夸就喜欢夸呗,总有人说哎呦,你既要说不好的,也要说好的,那我寻思你电视一打开新闻联播不是已经把莫言的小说给中和掉了?

每一个小说家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和写作风格,越是往上走,把控的难度就要越高。你既写好的又写坏的,往往不是显的中肯,往往会是写的分裂。

纵观历代以时代旋律为背景的小说,他的主旋律要么是黑暗,要么就是光明,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黑暗里面有光明,光明里面有黑暗,基本都是比较单一的指向,那种一小撮的光明纯粹就是写,莫言的丰乳肥臀你非要挖也不是看不到母性的伟大。

现在知道为什么说提钢铁和老人与海的是什么傻呗吗?这两本书是以人为旋律还是以时代为旋律,真就是小学生看不懂?都不是一个领域的

知乎用户 戴伍普森教练 发表

你可以读读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作品是有阶级性的,也就是有立场,情感和态度的。

你看 bbc cnn 不停抹黑中国,你就知道毛主席的正确性。

那么 bbc cnn 抹黑中国是基于事实,以及批判黑暗么,推动中国的进步么?很多时候并非这样。它们只是站在它们的立场,来完成它们的政治正确而已。

同样,什么是黑暗?你所站的立场不同,认知也会不同。比如,你是电商平台,你去站在资本角度去和小商小贩抢空间,你觉得那是企业经营企业利润是正确的;可是你站在实体经济,小商小贩角度去看,那是消灭你的饭碗。谁黑谁白?

那么,文艺作品应该站在谁的立场,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去揭露和批判黑暗?

请你读读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你就会明白。

当然这篇文章你读通了,你也能用于广告文案之于市场营销。因为毛主席揭示的是一般规律。

知乎用户 彭涛 发表

靠出卖自己祖国的风格得奖的人说的话 有啥好较真的。XXXX 不应,XXX 就该 XXX 一般都是错误答案

知乎用户 又笨又慢 发表

中国的文化界,大量就是这样的人。出现教材事件一点都不奇怪。他们有点文化,但是远远谈不上有知识。

知乎用户 爱吃甜粽天仪喵 发表

有没有可能。。。作协那帮人自己就是黑暗的一部分?还揭露黑暗?他们也配?

知乎用户 田自强​ 发表

中国文人是大夫大多数骨头没有三两重,傲慢狂妄,自命不凡

尤其是认为自己高于人民群众,可以居高临下的指指点点,你还不能反驳,一反驳就跟你急

撕下他们身上的地位和光环,大多数文人是大夫不过也是俗人一个,甚至更加恶臭不堪

知乎用户 清风拂过 发表

小人之儒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仅不应该粉饰现实,也不能暴露黑暗

“该评论已关闭”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您的回答不予显示”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您的评论被删除”

“该作品已删除”

上个账号,我复制粘贴了一段宪法,但知乎却告诉我违法了。

哇,我违法了!

知乎用户 鸢尾虹 发表

魏巍:当年是我错了?

知乎用户 潘多志 发表

我不知道文学作品应该怎么样,但是我知道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暴露和扭曲黑暗在国外比较容易获奖

知乎用户 绫鸢 发表

暴露黑暗就只有社会调查式的写实文学吗?

大唱赞歌,即刻乌托邦,生活在七点钟的也是(对比)暴露黑暗面的文学好吗?

知乎用户 胡悠 发表

啊,我也要反映现实的黑暗,小时候有位作家,为了几个阿堵物,为了书的销量,刻意用下三滥的标题党手段吸引人,好好的书,冠以《丰乳肥臀》之名,吸引大家的眼球和关注好卖钱。

彼时年龄尚小,亲眼见到许多大哥哥一副 “我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 的伤心表情,真正让我认识到黑暗的社会,黑暗的现实。

就奇怪哈,一个为了赚钱丢掉基本的作家道德,功成名就后企图洗白黑历史的人,得了个炸药奖就突然良心发现了?

反映社会现实,反映底层民众的生活,当然可以,但是,您配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够反映底层人民痛苦了吧?但还有一首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所以啊,对于中国的旧文人集团而言,完全可以一边悲悯 “汗滴禾下土”,一边 “司空见惯浑闲事”。他们享受着大鱼大肉和奢靡的生活,或仕途不畅,或政治不顺,于是就把自已当底层群众代言人了。

莫言,不过是这个群体的一个缩影而已。

明明早就与这个时代,与底层群众脱节,偏偏还以底层代言人自居,没得笑掉人大牙。他们只是 “曾经” 了解过中国的底层,特别是旧时代,亦或者伤痕文学时代,于今日之中国,未来之中国,他们了解个 P!

所以你看这些人的作品集中在什么时代,集中在什么群体,一切就明白了。

李绅吟诵着 “汗滴禾下土”,一边奢华无度。莫言拿他的大奖,一边为其当年的无德行为洗白,这都特么一个套路。

莫言敢不敢刨析这种黑暗的现实和状况呢。

文学艺术当然要反映现实,要反映社会黑暗。可文学艺术的创作者们,是不是应该为此深入群众,与底层群众共同生产生活呢,坐在书斋和空调屋里脑补或回忆底层民众的生活吗?还是您慧眼如炬、如激光,一下子跨越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曾经有一个人,他也认为文学艺术应该为底层民众服务,希望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接触群众。可结果呢,有人不干了,伤痕了,“底层们民众的代言人” 批评他,觉得斯文扫地了。

叶公好龙,不过如此。

作家为了捞钱做点违背原则的事可以理解,装什么社会脊梁?

好好捞钱吧,你们稚嫩的肩膀扛不起这么重的责任。

知乎用户 法兵理卒​ 发表

真心提问,对高赞第一篇

@水陌轻寒

你对鲁迅怎么看?

文学为什么不能反映现实,纵然文学没有社会调查的深入,剖析,但是不是反应了一部分现实,纵然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有二次创作,但何尝不可?冷冰冰的调查会有这份现实的经历者来看吗?作品之所以被传开,是不是有共鸣之处?而不是所谓的无端捏造。

可笑啊,只会扣帽子的话就不用讨论了,还有你们确定看过作品,莫言的作品没有中国农民的人性光辉?一个个连作品都没有看过的人,到底谁才是手中键盘挥斥方遒,用 a 来攻击 b,a 对,b 就不对,“小学生” 逻辑吗?无能无知者的手段罢了,尽管两者并不冲突,那请拜读一下各位的大作吧,把你们的 xx 调查拿出来,毕竟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知乎用户 傻傻分不清 发表

莫言先生怎么说怎么做要看场合。他面对自己的祖国竭尽全力描写黑暗,而对日本就换了一副模样。

莫言先生写了一篇《北海道的人》,其中对日本人近乎谄媚的歌颂倒是和他说的话背道而驰。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这篇作品。

能理直气壮说出自己所谓偏见的作家,去了一趟日本就记不得自己的偏见了,怪哉。

要么北海道存在一种神奇魔力能作用于作家心智,使其信念崩塌。要么就是作家本身说的话有问题,以至于自己都不屑一顾。

我希望第一种可能不是真的。拥有神奇魔法的北海道,对我们这个没有霍格沃兹的世界来说太可怕了。

知乎用户 雷安 发表

如果哪位文学功底比较好,可以莫言先生为题材,写他个人成长史中阴暗的一面,写他人性中恶的成分,并且发表出来。莫言先生如敬这位作者为上宾,那才是真正的言行一致的践行者。

知乎用户 南斋孤云 发表

这个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与物,只要不违反法律道德的都是合理的存在。这个世间有黑暗的一面,当然也有美好的一面。如果一个人,眼中的世界全是黑暗堪脏的存在,而且还不相信别人看到了美好的存在,且对说出看到美好瞬间的人表示质疑。可想而知,这种偏见是多么的黑暗与排他。文学艺术不应该被这样狭义定义,它可以揭示黑暗,也可以唱赞美好。

知乎用户 青莲 发表

莫言就是靠抹黑自己的祖国同胞,才得以获奖!他的作品太恶心了!

知乎用户 马乾宁 发表

莫言就是一个歪人。文学不是禽兽之学。文章担道义。文学应该推崇什么,贬低什么。绝不是莫言那样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莫言先生的原话如下: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莫言先生的诺贝尔奖授奖词如下:

“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很少的旅程能超越这些故事和历史进入一个这样的国度,那里驴子和猪的叫嚣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呈现了超自然的比例。
莫言的幻想翱越了整个人类。他是了不起的自然描述者;他知道饥饿的所有含意。20世纪中国的残酷无情从来没有像他笔下的英雄、情人、施暴者、强盗以及坚强、不屈不挠的母亲们那样得以如此赤裸裸地描述。他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那里的人们都鲁莽、无助和荒谬。
这一苦痛的证据就是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吃人肉的风俗。在莫言的笔下,吃人肉象征着毫无节制的消费、铺张、垃圾、肉欲和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能够跨越种种禁忌界限试图加以阐释。
莫言的小说《酒国》中,最美味的佳肴是烤三岁童子肉。男童成为很难享受到的食品。而女童,因无人问津反而得以生存。这一讥讽的对象正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女婴被流产,规模之众多达天文数字:女孩子不够好,都没人愿意吃她们。莫言就此话题还写了一部完整的小说《蛙》。
莫言的故事都伪装成神话和寓言,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在莫言笔下的中国,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理想具有合乎标准特征的公民。莫言描写的人物都充满了活力,不惜用非常规的步骤和方法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打破被命运和政治所规划的牢笼。
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而是他用夸张、模仿以及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变体重现五十年的宣传,令人信服、深入细致
在他最杰出的小说《丰乳肥臀》中,女性角度一直占据主导位置。莫言描述了大跃进和1960年代的大饥荒。他嘲笑试图用兔子精液让母羊受孕的伪科学革命派,他们把所有对此表示怀疑的人斥为右派分子。这部小说的结局是90年代的新资本主义,所有的骗子因为兜售美容产品而致富,仍在试图通过异体受精孵化出凤凰
在莫言的作品中,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在我们的眼前崛起、生机勃勃,即便是最刺鼻的气体也让人心旷神怡,虽然是令人目瞪口呆的冷酷无情却充满了快乐的无私。他的笔下从来没有一刻枯燥乏味。这个作家知道所有的一切,并能描述所有的一切,各种手工艺、铁匠活、建筑、开沟、畜牧和土匪的花招诡计。他的笔尖附着了所有的人类生活。
他是继拉伯雷和斯威夫特之后,也是继我们这个时代的加西亚 · 马尔克斯之后比很多人都更为滑稽和震撼人心的作家。他的辛辣是胡椒式的。在他描写中国最近一百年的宏大如挂毯的故事中,既没有跳舞的独角兽,也没有跳绳的少女。但他所描写的猪圈般的生活如此独特以致我们觉得已经在那里呆了太久。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来来去去,但是人类的自我中心和贪婪却永存。所以莫言为个体反抗所有的不公,无论是日本侵略还是毛主义的恐怖以及今天的狂热生产至上
莫言的家乡是一个无数美德与最卑鄙冷酷交战的地方。那些敢于去的人,等待你们的将是一次踉跄的文学冒险。中国以及世界何曾被如此史诗般的春潮所吞噬?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学发出的巨吼淹没了很多同代人的声音。
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知乎用户 鲲道乾元 发表

他这样说完全是为了迎合西方,没见过世面,人家给了个诺贝尔,自己恨不得跪下舔主子的脚,文学创作也是艺术创作,无关黑白,你要做的是创作美。你看看人鲍勃迪伦,根本不甩诺贝尔,给了奖也不领,自己根本不承认,这操行

知乎用户 云雀五更 发表

我赞同莫言这段话。因为这段话是对大环境的一次直接驳斥,是对偶像崇拜与集权崇拜的直接痛骂。这当然不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但是一些优秀作家的使命。(这里要强调是一些)

有人说他在抹黑所以获奖,这是将批判与抹黑画了等号。也有人说他不敢批判什么。说明讨厌莫言的人之中也分为不同流派。

简单举例,看看他写了什么。《檀香刑》写了清末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以及失败原因。不仅要歌颂起义,更要把人带到那个时代去看看人民受了多少苦以及抽象的局限性三个字究竟是什么。

酒国》写了上世纪存在的权钱交易以及地方官场腐败。讲了官员阶级对平民阶级的盘剥以及压榨,他们胃口极大,大到连孩子都要吃掉。至于体制内的反抗者,则要面临利益的同化或被清除出体制。作家已经暴露了问题,但改变与否的权力则不在他手中。

《生死疲劳》中国农民的变迁史,打地主、大炼钢、大跃进、文革、改开。我们能读到许多匪夷所思的滑稽、浮夸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疫情的当下。看完你会同情那些农民,他让人们和农民有了共情。理解另一个群体和阶级是改变与进步的前提。

天堂蒜薹之歌》关于农民有多少权力的故事。作为革命的最大奉献者,他们在 2022 年是否分配到了合理的胜利果实了呢?

以及关于计划生育的等等作品。

在高赞的颂歌里,仍旧是王侯将相做派,恨不得山呼万岁盼望救世主,一边说着教员不如一边也听听国际歌,从不打压异己踩人上位开始,也学一学教员客观看待一下文学作品。不要面对痛陈社会问题的人要么耻笑 “不够深度” 要么讥讽“居心不良”。

至于还有说莫言文学水平不行的,面对这种理解能力的人,我不认为我能使他理解。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所以鲁迅的文章被逐出了课文

美国次贷危机前商品房成交套数 - 中房危机前商品房成交套数,占总城市人口的比值是多少?单个经济体最终的房奴比例承受能力是多少?

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阶段主要以 2015 年为界限(涨价去库存),因此我们统计了 2015-2021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以 110 平 / 套折算具体套数,合计商品房销量达到了 115 亿平,接近于 1 亿套。2000 年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后,美联储奉行了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因此美国的房价投机性上涨时间起源于 2003 年(联储降息),我们统计了次贷危机爆发前,2003-2007 年美国二手房及新房的成交量,合计成交 3100w 套。

国内城市人口为 8.5 亿,美国城市人口为 2.296 亿,从中国、美国购房结构来看,两国在泡沫前全款购房者均在 20% 左右,这部分人群有的是投机客,有的是投资者,还有部分是富裕刚需,因此这些人的购房行为对金融系统影响不大,影响较大的就是投机客和弱刚需。(2000 年美国总人口 2.8 亿,城市化 0.8,国内城市人口为 2019 年城市人口)

因此剔除掉全款购房人群以后,我们得出了泡沫崩盘下美国实际参与泡沫的杠杆人群即房奴共有 2480w,而国内恰好达到了 8000w。(全款购房人群默认为 20%)

对比城市总人口我们会惊人地发现,美国泡沫高峰期时的房奴占总城市人口 10.8%,截止到 2021 年年末,我国的房奴占总城市人口比例为 9.41%,如果 2022 年新房销售能够达到 15 亿平,则合计总房奴人数占城市人口比例为 11.1%

中、美两国这种投机性数量的比例极度相似不免给中房危机爆发前的 2022 年增添了很多玄学色彩。一个国家居民的负债能力是有限的,住房拥有率过高,居民负债率过高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当年居民负债率衡量的是宏观角度整体国民的一种负债情况,而房奴比例,投机客比例则是衡量的一个经济体的投机数量比重。

2007 年的美国新房、二手房销量较 2006 年出现了暴跌,那么 2008 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危机爆发就顺理成章了,而 2022 年中房新房、二手房销量较 2021 年均出现暴跌,且投机性房奴比例与美国次贷前高度一致,那么 2023 年中房危机爆发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二手房市场崩盘,而中房危机和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主要是新房市场崩盘,美国次贷危机的坏账主要在金融系统,而中房危机和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的坏账不仅仅是金融系统,金融危机导致了房地产经济危机,房地产产业链危机,最终殃及实体经济,使得就业岗位大量消失,最后经济无法快速复苏,失去二十年。—-

[1]

参考《密:投资者断层与购买力断层、韭菜断层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 2023 年是终点?》《1970-2021 年美国二手房成交量,房地产周期为什么这么长,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990-2021 年美国二手房及新房成交量,对照中国二手房与新房成交量,为什么量在价先?

参考

  1. ^ 美国次贷危机前商品房成交套数 - 中房危机前商品房成交套数,占总城市人口的比值是多少?单个经济体最终的房奴比例承受能力是多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149&idx=1&sn=15ad74ea3942fd70f7df3c5bbce102f5&chksm=fb84a797ccf32e813b2799396fe923059e5269b508e696905debb82301773f39569f61e1a412&scene=21#wechat_redirect

知乎用户 unsh 发表

我觉得莫言就是公知,带路党,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在作品中抹黑中国,本以为他是批判范,但却在其他作品中歌颂日本。中国不需要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知乎用户 明镜止水 发表

莫言老师写的散文《北海道的人》,全篇歌颂,看不到一点点的批判。

………… 纷至沓来的人物,还有用潇洒吓退严寒的札幌市观光文化局课长荒井功先生、系长浅村晋彦先生,还有为我们开车的两个师傅,还有美沙小姐,还有神情很像狸猫、能歌善舞的东海林早穗理小姐,还有当年救助过刘连仁的木屋路喜一郎先生,还有为刘连仁生还纪念碑题写碑文的泉亭俊彦町长和当别町的乡亲们,还有许许多多为我们服务过的北海道的人们,他们的笑脸,他们的热情,与北海道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存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萍水相逢,今生多半难得再见,但他们留给我们的印象和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将会伴随我们一生。

知乎用户 GUd 发表

看了一圈。。。没人回答作者的问题,都在自问自答

暴露黑暗不等于不能寻找乌托邦,也不等于不寻找希望

比如桃花源是粉饰太平的文学吗,是暴露黑暗的文学吗,都不是(其实那个渔夫的行为有点暴露黑暗的感觉)

寻找希望更不用说了,都是先知道黑暗再寻找希望的

不要把伟人的作品与莫言比,一百块是钱,一块钱就不是钱了?一个好的将军也需要很多士兵搭配。

知乎用户 爸爸很浮夸 发表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1、按照很多人拿鲁迅对比的道理,那鲁迅更加应该获得诺贝尔,而事实是,鲁迅不可能获得。

2、一般这种 “以揭露为诉求” 的基本祖上不是地主、资本家就是所谓的 wenge 后代。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揭露,仅仅是报仇或者为了颠覆而已。

3、这种背景的人,大多都不是真正关心弱势、底层的,他们通常都是有 “精神优越感” 的。

知乎用户 流浪的咸鱼​ 发表

作协的潜规则算不算黑暗呢

知乎用户 张天矩 发表

方方感觉很赞

知乎用户 Sylvanas 发表

那你要连载多少年啊,写得完吗

知乎用户 单立人 发表

文学不是唱赞歌?我怎么记得莫言到了岛上就写过一篇,某些人看着一副横眉冷对,凶神恶煞的嘴脸,其实也会谄媚也会笑脸,只是看对象而已

知乎用户 王增理 发表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暴露黑暗?

文学不应该是思考社会吗?

怪不得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希特勒和戈尔巴乔夫得诺贝尔和平奖。

三体人表示地球人的文学作品就应该多多表现地球的黑暗,地球只需要米国队长和满大人。

知乎用户 六月二十的白狼​ 发表

文学作品,不应该只盯着一堆垃圾引来更多苍蝇扰民,而是能看到垃圾还有看到鲜花,甚至能在垃圾之中看到能废物回收的。

知乎用户 核桃树 发表

粉饰现实最多的,莫属于意林读者之流的杂志

日本夏令营,德国下水道,澳洲绿苍蝇,美国华盛顿,药费全报销,军民乐融融

还是给心智不成熟的小娃子看的,罪加一等

知乎用户 无聊的人 发表

文学不应粉饰现实,而是要深刻揭露生活真实。什么是生活真实?美好的东西是,黑暗的东西也是,但总归,我们应有基本的态度。以偏概全,眼里只有恶没有善,那是愚蠢;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全部,那是恶;一味颂功,看不到底层人民的苦难,那是谄媚。所以,深入生活吧,“作家” 们,看看人民都是怎样生活的,体会一下人民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坐在什么协会里高谈阔论,空谈什么 “文学不应粉饰现实,而是要暴露黑暗”——生活果真是这样的么?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抑或生活应是怎样的?

知乎用户 菲菲小白 发表

既然莫先生认为文学作品就应该暴露黑暗,

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现在所谓的暴露黑暗,究竟是什么呢?

无非是,通过对社会阴暗面的无限放大,

制造焦虑,引导恐慌,鼓励大家开 RUN。

有什么实际意义吗?TUI FAN 政府?

那你和那些颜色革命,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密涅瓦的小猫头鹰 发表

这句话我赞同,但是文学暴露的黑暗终归都是利维坦可接受范围的。

比如你暴露法西斯屠杀,就是把屠杀人数翻十倍也没事,大家只会去指责具体的人。但是,你如果把法西斯屠杀的真正原因暴露出来,你再试试?

知乎用户 狗屁不通​ 发表

这些人都是被洗脑的一代,以为写黑暗,丑化政府,丑化民族就是独立思考,不畏强权,为民请命,文人傲骨,就卓尔不群了,实际上无形中做了颠覆国家和社会的工具,为了黑而黑,或是为了利益,赞美西方的空气甜美和民主的人权。文学要在客观的角度表达出正确的思想

知乎用户 孟建荣 发表

莫言笔下暴露的黑暗是事实,亿万农村老人都可证明,但他们都会因时间而离世,为了让这段历史留给后世,避免重蹈苦难,获诺奖当之无愧,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除了狐狸还大有人在,那个被夹头的就是,日后他必定还得会夹尾!

知乎用户 捷足先登 发表

莫言说得绝对没错,你看世界上哪个文学家是靠歌功颂德出名的?但问题是,很多也不是由他决定的,他能怎么写要看整个社会的自由和宽容程度!

知乎用户 一头无聊的熊​ 发表

看了不少回答,对这些人用四个字评价:不学无术。

用意识形态来评价文学,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就不应该出来评论,因为使用的手机,电脑,专利技术很多是西方的,能不能有点骨气。看了几篇小学课文,还记得几篇?

一棒子文盲在这批判莫言,以为念了点经就照着这经书打骂这个那个,说教员如何,那是纪实调查报告!以后文学小说啥也别干了,作家全去把记者的活给抢了。全去写纪实调查报告得了

我看过莫言的书,我觉得写的挺好,现实照应文学,文学照应现实。

高赞那个 @ 水陌轻寒 ​,在那比较 “暴露黑暗”,深刻度,质疑别人的出身和阶层,你脑子里是不是觉得,文学作品高低是跟小孩尿尿一样,比谁尿的高?摄影更清晰真实,绘画有没有必要被摄影取代?文学家肤浅?喝了几量出来说这话,真不怕被人笑话

一帮人既没读懂现实,又没看文学,拿着意识形态批判的武器大棒打这个一棒槌,给那个一棒槌,蹩脚,拙劣。

可笑的自尊,觉得别人得了诺奖是迎合西方人,这种把任何事务往被迫害妄想上挂靠,请问你用手机的时候有没有批判自己?为什么不把手机砸了?

魔怔到脑子崩了,那些批判莫言的,有一个算一个,能具体说说莫言书里的毛病,人物问题么?文学写作手法上来说说?

别拿着一个干巴巴批判词汇过来。我欣赏一下你们的文学评价水平

知乎用户 吴文豪 发表

其实莫言自己就是比较双标的,他的话随着目标国家的不同而有着灵活的解释。

最典型的就是莫言对中国和日本人和事的描写的区别。

一、比如关于中日地方上的相关描写

对中国的当地人和物,《超越故乡》这篇文章里,莫言写道

“十八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比牛马付出的还要多,得到的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凄凉生活。夏天我们在酷热中煎熬,冬天我们在寒风中颤栗。一切都看厌了,岁月在麻木中流逝着,那些低矮、破旧的草屋,那条干涸的河流,那些土木偶般的乡亲,那些凶狠狡诈的村干部,那些愚笨骄横的干部子弟…… 当时我曾幻想着,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

而对日本的当地人和物,莫言在《会唱歌的墙》中写道

”…… 窃以为世间旅游观光圣地,吸引游客的,除了美景美食之外,还有美人。这里的美人,并不仅指美丽的女人,也并不仅指人的美好外貌,能够久远地慰藉旅人之心的,还是当地人民表现出来的淳朴、善良、敬业等诸多美德。

” 纷至沓来的人物,还有用潇洒吓退严寒的札幌市观光文化局课长荒井功先生、系长浅村晋彦先生,还有为我们开车的两个师傅,还有美沙小姐…… 还有许许多多为我们服务过的北海道的人们,他们的笑脸,他们的热情,与北海道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存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萍水相逢,今生多半难得再见,但他们留给我们的印象和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将会伴随我们一生。“

最扎眼的其实是文一句话:

”…… 其实,如果我不是当兵离开故乡并干上文学创作这一行,也许就是我故乡的一个养牛专业户…… 养牛人佐久间贯一和他的牛,唤起了我对土地对牛的深厚感情。其实,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农民。

MD。看到这一段就给气笑了,具体参照前一篇莫言对故乡土地牛马的描述。好家伙,这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吗?说双标都不够了,我觉得说是不同次元的故乡土地与牛更恰当。

二、然后就是对于中国和日本女性描写的分别

对中国女性的话,大名鼎鼎的《丰乳肥臀》不多赘述,懂得都懂,”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

而对日本女性就有意思了

莫言出书《会唱歌的墙》的第十八节” 北海道的女人 “中,就有不少有关日本女性的话:

1. 日本年轻女性的描写

” 然后是大苍山滑雪场的那个芳名小浅星子的女大学生,身穿着红色的滑雪服,涂了睫毛油的长睫毛上结着白色的霜花,红彤彤的脸,宛如雪中的红梅,洋溢着健康向上的精神。…… 她有些羞涩,真是个好姑娘。她说自己是北海道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专业是物理,来这里滑雪,不为功名,是因为兴趣,是希望冒险,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勇气。我们在山下和山上都看到了她凌空飞下的矫健身影。我问她,在凌空飞跃的瞬间,有没有像鹰一样展翅翱翔的感觉,她笑而不答,笑容纯真而稚拙。“

2. 日本中年女性的描写

接着出现的,是笑容可掬的绿球藻茶屋的老板娘高田郁子,一个羸弱的中年女子…… 围着她,看着她操作,等着她把美食分给我们吃。她既是老板娘,又是主厨,又是招待。当时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一个母亲和他的围桌而坐的孩子,也想起了一个鸟巢,巢中有抻着脖子的小鸟,等待着母鸟前来喂食。这联想与我们的身份和年龄都不相符,似乎有些矫情,但这联想,直至今日,依然让我感动。日本女人的勤劳和谦恭,日本买卖人对客人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感激,都让我难以忘怀。那天晚上,我们品尝了许多可以拍案叫绝的美味,美味终会遗忘,但老板娘那张笼罩在烟雾中的疲惫的笑脸,会让我们铭记终生。“

发现不对劲了吧。同样描写女性,中国的女性就是肉欲、悲惨、木讷、阴暗…… 日本的女性则是昂扬、勤劳、谦恭、纯真….. 这褒一贬一简直不要太明显了。

**反正我看了莫言的那些著作,对中国的”粉饰 “没几句,基本都是在“暴露黑暗”;而对日本则相反,通篇都是溢美之词,” 揭露黑暗“的基本见不到。**在其小说《蛙》里,即便是对侵华日军,也能给你找出些 “花” 来:

” 姑姑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里住了三个月,有吃有喝,没受罪。姑姑说那杉谷司令是个白脸青年,戴一副白边眼镜,留着小八字胡,文质彬彬,讲一口流利中文。他称老奶奶为伯母,称大奶奶为嫂夫人,称姑姑为贤侄。姑姑说她对杉谷没有坏印象。当然这是姑姑私下里对我们自家人说的,对外她不这样说。对外她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受尽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坚决不动摇。

总结来看,没啥好多说的。他的作品,就是对他自己所述的理念的嘲弄。

当然,我不是反对莫言大师,我只不过想告诉各位,这类文人的嘴是靠不住的,关键不是看他们说的是什么漂亮话,而是要看他具体作品说的是什么。

知乎用户 微信用户 发表

我想,这个问题还是用莫言的笔名来回答吧:

莫言

莫言

莫言

莫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此人的思想过于狭隘。

。。。。。。。。。。

文学只是人类艺术的一部分,音乐、影视、绘画、诗歌、小说、舞蹈、棋牌…. 甚至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人类艺术一部分,你并没有多么特殊。

。。。。。。。。。。

艺术可以是喜、怒、哀、乐的,可以是郭德纲的笑声、可以是徐克江湖侠义、可以是贝多芬的舞动曲谱、可以是《活着》的悲惨命运、可以是李白豪放杜甫的忧愁、可以是鲁迅觉悟,可以是宫崎骏童趣…..

。。。。。。。。。

艺术本身就是创作者对世间万物的体会与理解,情景交融的创造,自由思维的散发,一个小孩子吃了一颗糖很幸福,随口哼了一首歌画了一幅画,这也是艺术。一个大妈带着儿子偷人家麦子被一巴掌扇过去,痛苦的写下人世间的黑暗,这也是艺术。

。。。。。。。。。

文学即艺术,艺术即自由,如果有人想给文学下定义,” 必须这么写才行”,那么他是狭隘、无知、固执、心灵有创伤的。

。。。。。。。。

不能因为你拿了火药奖就可以对艺术下定义,那么请你在饭后休闲时候,不要听悦耳的音乐,那是掩盖现实,你应该听死人音乐,百鬼夜行

知乎用户 wolf 发表

王勃和李白同学真的不懂文学艺术。

知乎用户 可可考拉 发表

铡刀铡、活埋已成为匪徒们采用的普遍手段。有的先被割去耳朵舌头,然后活埋;有的被拔去头发而后铡死;有的被割开腿后加油烧死;有的被丢在水里眼睁睁淹死;有的妇女被裸体绑在树上轮奸,然后用火烧的枪条插入阴部活活搅死;有的被剥光衣服,用开水浇,把全身烫起水泡,再用竹扫帚把皮扫去,名为 “扫八路毛”;有的用剪刀剪碎全身皮肉,名为 “剪刺猬”;敌人还把待哺的婴儿的两腿劈开,丢在烧红的锅里,叫做 “穷小子翻身”。

这种现在可以写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粉饰不等于不能反映真实的美,揭露黑暗也不等于不展示光明。

这是起码的逻辑,但是有些人偏要去曲解。

文学与艺术是有历史使命的,其中之一就是反映现实,揭露黑暗。因为人们向往光明但不麻痹自己。

黑暗不揭露它就不存在了么?它当然还在,直到有一天它来到你的身边。

揭露它才能改正。

像铁链女,不揭露她现在还被锁着,这之前是 8 年!

像唐山打人事件,早像今天这样处理,今天还会有受害者吗?

有人说这样只看到黑暗不好。扯淡!只有最懂光明的人才最容不下黑暗。

文学与艺术,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必须服务于人类。对人类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扫除黑暗。

知乎用户 Vulpes​ 发表

看文学是去看人性,如果你从文学中看到了人性,那对你来说是失望也是希望。

知乎用户 梦畿泽​ 发表

为什么就他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西方就喜欢他揭露黑暗的调调。

很多小布尔乔亚作家们缺少社会的实践,这使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的作品显得极端,他们喜欢把这种极端个例说成最突出的部分 ,美其名曰代表性。这种极端的感觉是可以通过文笔来调和的,具体表现就是阅读过程中有压抑感,调和好了就是揭示所谓人性黑暗,读了让人喘不过气来,调和不好就是一部猎奇之作。

调和过程中最通用的方式,就是将人性的光辉与动物性的欲望糅合起来,形成所谓 “人性” 的黑暗,这个 “人性” 可以让作者随意揉捏成他想要得形状,唯心主义的将人的动机来源划为“人性”。这既是对人性的污蔑,也是对动物性亵渎,这更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

知乎用户 非球球 发表

单纯这句话来说 他不是那个意思

他的意思是写现实的东西 而不是粉饰太平

粉饰现实和暴露黑暗哪一个更现实?

或者说你对粉饰这个词不太理解?

或者对暴露这个词不太理解?

至于浪漫主义文学跟他说的没啥关系 你不会认为动画片是真的吧?

知乎用户 845856 发表

莫言原话:

“好的文学作品,它肯定是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它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应该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这种生活面貌。”

“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如果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成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发表以后,不但当局不高兴,即便(是)有的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人性(当中)丑的东西暴露得太过厉害。把社会上一些真实的面貌,暴露得太真实。”

“当局会不高兴的。”

“有很多优雅的读者,看到我的某些小说,把人性的恶全部袒露无疑地表现出来,他们也不高兴。他们喜欢看一些温柔的、谈恋爱的、舒舒服服的小说。对这种真真正正能够触及到人类灵魂、暴露出人类灵魂中丑恶的一面的作品,他们感觉很受刺激。”

“当然我想,我绝不会为了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的文学创作的原则。”

——这是莫言在阐述他的文学创作的原则时,讲的一段。

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

有的评论,还号称自己是专业的,但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什么如果文学只暴露黑暗,那它与深度调查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于表达形式不一样啊,而且功能不一样啊。

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

以小说、诗歌等文学形式暴露黑暗,暴露下层的真实,暴露社会的丑恶,人性的丑恶,揭示其中的情感结构,引起人们的情绪共鸣,情绪释放。

19 世纪到 20 世纪,文学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文学运动,就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蓬勃发展,诞生了司汤达、狄更斯、巴尔扎克、列夫 · 托尔斯泰、普希金、马克 · 吐温、罗曼 · 罗兰、莫泊桑、契诃夫、鲁迅、夏目漱石等等一众文豪。

而这些评论里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指责,也是高尔基等人喋喋不休的,认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只暴露黑暗,并没有给出解决社会黑暗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不应该是社会科学里的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存在的意义吗?

什么时候变成文学的意义了?

**解决专业的社会问题,**向来是专业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政治家的任务。

文学家只负责将社会中的真实情况,和其中酝酿的情绪传递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释放。

它只能起到这个作用,不应该也无法承担改造社会的功能。

谁要求文学承担上面那几家的任务,谁就在耍流氓。

上学的时候,学习西方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那么有激情;现在批判起美国、欧洲来那么有激情,怎么一轮到批判自己的丑恶,就 PTSD 了呢?

知乎用户 星星​ 发表

很多时候,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产生在矛盾与冲突中的。

知乎用户 蹇蹇 发表

站在广袤大地,单纯的呼吸也变得纯净美好,那是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一瞬间地老天荒。——莫言《北海道走笔》

“我有一种偏见,文学作品不应该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莫桑,北海道的樱花开了又谢了,已经好几回了,我无端想起那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香甜女学生,你也是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声音比谁都喊得大,舌头比谁都伸得长。

知乎用户 令狐怕光 发表

知乎用户 凤凰木 发表

莫言的作品是典型的色情乱伦殖民地文学

知乎用户 明剑 发表

莫言在说这句话之前,还说了一句

“我有一个偏见”。

所以,还有什么可以讨论的? 人家也知道是偏见。

知乎用户 iisisjf​ 发表

是马赛曲好听还是天佑女王好听,这样说有些人能够理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三岁就学会了破坏、反抗、揭露。

我三十了,又学了点建设、妥协、探索。

而现在正在学习创造、合作、突破。

单纯 “暴露黑暗” 大概比我三岁的层次要高一点的。

真善美和假恶丑从来就是一体的,我相信莫言先生的原意,也不是将文学作品限制在 “揭露黑暗” 这一个小小的角落,而是反对一切虚假的、脱离现实的东西,包括虚假的“真善美”、“假恶丑”。

知乎用户 独木成林 发表

按这么说,莫言和余华关系肯定特别好

知乎用户 佛系看知乎 发表

文学作品不应粉饰现实,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问题是莫言写的有篇散文叫《北海道的人》舔日本人舔的不要不要的,他揭露了日本啥黑暗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怎么看过莫言的作品,但是从他这句话里,我个人觉得他并不符合基本的辩证思想。

黑白是一种带有明显立场的个人主观非理性思想。一旦认为自己光明,那么与之对立的就是黑暗,那么会选择有利于描述黑暗的形式证据去刻画黑暗。

但是,世界是客观的,我们在观察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现实和价值碰撞下产生的结果,是灰色的。

也即黑暗之中有光明,光明之中有黑暗。

选择黑暗,忽略光明,当然是一种自以为是。

选择光明,忽略黑暗,也是一种自以为是。

伟大的作品,可以以黑暗为主题,但是潜藏着光明的力量。也可以光明为主题,潜藏着黑暗力量的描述。这样才是立体的完整的。

这一点,可以从李云龙这一角色的塑造上展示出来,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旦文学作品,忽略了基本事实,也就是选择了黑暗或者光明其中一个立场之后,就会成功成为了政治或者某种意识形态的工具。

莫言的这句话,我觉得他远没有想清楚这个基本道理。他非常偏激。

文学从来不说自己在粉饰现实或者暴露黑暗,非常无聊。文学是从事实出发,升华事实,但是这种升华,不是粉饰,没有必要粉饰;也不是暴露,没必要暴露:大家过得如何自己心理都非常复杂。

伟大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要给处于得意的人以警戒,处于失意的人以希望。这样,才能让不同类型的人获得内心的理性和安宁,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发展。

像莫言表达中那种非黑即白的思想,我觉得就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笑话。

艺术家,如果其作品就是为了展示某种非黑即白的政治立场,这个人注定只能沦为非黑即白的政治思想的工具。

教员一开始就说了,文艺作品要为政治服务,但是这个政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辩证变化的。显然是与非黑即白的政治思想完全不同的思想。

莫言压根没明白这个基本道理,他的所谓的作品,是一种非黑即白思想的流露,类似于年轻人。如果,退到二战时期,他非常有可能成为希特勒的笔杆子。

知乎用户 燕山之源 发表

“D 病毒” 蔓延

所有未感染者,在感染者看来

都是要消灭的对象

莫言也阻止不了病毒在文学界的蔓延

只能呐喊一声

至于到底是黑夜前的一点余火

还是黎明前的一盏孤灯

只能看后来者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提出来,把莫言提出来,按知乎的尿性,不管他说什么话,总是要被 “小布尔乔亚”“讨好西方”“脱离群众” 等等帽子戴上,大大批判一番的

知乎用户 斯达巴科卡飞 发表

几年前莫言获得诺奖的时候我还是个脑残(至今未愈),总觉得文学作品能得诺奖就是抹黑捏造中国从而博得西方政客们的欢心。

近几年各地争相 “上分” 的事件一爆出来,我觉得有些东西可能还写的隐晦了。

当了小半辈子愤青,越来越累了,爱咋咋地把。

知乎用户 Zeflute​​ 发表

显克微支的作品算不算文学作品呢?显克微支也拿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且那是妥妥的、波兰引以为傲的民族作家。

然而,他笔下的波兰,国王是公正的,贵族是高尚的,农民是朴实的,教会是虔诚的,姑娘,姑娘是美好的。

可是事实上呢?国王就没有一点暴虐吗?贵族就没有一点骄纵吗?农民就没有一点狡诈吗?教会就没有一点贪婪吗?姑娘就没有一点媚俗吗?

难道不应该暴露出来黑暗吗?难道不是太粉饰波兰他的祖国了吗?

不耽误显克微支的文学成就。

知乎用户 得未曾有 发表

现实难道全是黑暗吗?

暴露黑暗之后呢?叫人沉沦还是怎么样?

书写黑暗没有错,但是黑暗内核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否则,人活着的一切意义就都没有了。

同样在书写一个时代,王小波的文字像是画一幅诡异的画,那个时代的扭曲跃然纸上;阿诚的文字里,现实的残酷、黑暗一样都不少,可是文字却又是温柔的,就像一阵风,风起时狠戾,风停时舒展。

我看过一部电视剧《裝台》,剧中的人物,才是真正的小人物,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城市边缘人,住在弯弯绕绕的小巷子里,辛苦拼搏,收入微薄,生活的各种心酸真的是道尽了,可是,生活的苦难,不影响他们笑,他们唱,也不影响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坡,看着舞台上的节目。

我总觉得,莫言对于描摹黑暗这个事儿,不是他偏激,而是这个人心理就是扭曲的。有人说某些作家除了屎尿屁,别的就不会写,那是用文字搭了个厕所。

知乎用户 曼殊 发表

那是他没有水平。

人家李白写的清平乐《清平调 ·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既夸赞了杨贵妃美貌,又暗讽了玄宗沉迷美色。

知乎用户 TNT 发表

这么说吧,莫言如果不是坚持暴露黑暗,诺贝尔奖绝不会有他的份。诺贝尔奖代表着西方的价值体系,莫言自己心里有数。莫言获奖后也多次在公众面前露面,他的表现一直很谦虚和小心。他为什么这么谦虚小心?当然为了自己的名誉和身价。对于自己的名誉和身价,莫言显然是很在乎的,至少,他不想被人骂。所以,他不可能说一些贬低诺贝尔奖价值的话,掉自己身价,还要招人骂。由于已经得奖了,所以在谈到是否要暴露黑暗的问题,他也不可能说一些否定现实主义文学的话,他一定是要把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放大再放大。莫言坚定地说出那些话,另外一个原因是不想被说成是 “迎合西方价值观”,他想要告诉大家,现实主义的写作是他真心想写,他真心觉得文学就应该这样。他的话可信吗,是由衷的吗,这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文学观并不怎么普适,可能是他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大家听听就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李白的诗,怎么说也应该算文学作品了吧。

知乎用户 幻影 发表

对一大部分人来说,头四十年不黑暗的时候可太少了。

随便写写日常生活、所见所闻,在今天这个时代就是 “揭露黑暗了”。

文学家,要从不同时代的不同黑暗中凝练出黑暗的共性。

知乎用户 雪菜肉丝面 发表

(* 以下提到的作品,主要指接近现实社会的一般文学作品,不包括网络文学以及犯罪、推理、恐怖小说,因这些类别的小说写作本身有特殊性)

暴露黑暗不代表令人绝望。

不少暴露黑暗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其过程虽然艰辛,但结局还是苦尽甘来的,黑暗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他折射出了人性不光彩的一面,但同样,小说中必然也存在对抗黑暗的人,也彰显了人性光彩伟大的地方,说到底,这种文学还是给了人们希望的,甚至对文中角色也给予了柔情。

但即便是过程和结局都不那么好的文学作品,他带给人的也未必是绝望。比如鲁迅的很多小说,还有像曹禺的《雷雨》,故事整体氛围非常压抑,甚至可能一个故事里就没有几个好人,但正是这样,才让人感受到了封建制度确实在吃人,人们的思想需要改变,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旧社会底层人的同情,明白革命先驱改变这个世道多么不易。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能帮助人们进一步思靠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甚至能让人共情不同的社会角色。

另外,立意深刻的作品,往往是不能避免暴露社会黑暗的,哪怕是童话故事也是如此。如果你觉得就是有,那很有可能是因为故事里死的伤的恰好不是人(鸟类杀手王尔德朝你露出了微笑)。

至于乌托邦…… 我个人觉得寻找乌托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存在。故事总要跌宕起伏才有人看,所以它绝对是有摩擦和冲突在的。一个角色可能不是坏人,但是每个人都有缺点,有执着的地方,在特殊的场合和事件里,也会萌生恶意——这也是人性的黑暗面。

而且文学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哪怕你不去读揭露黑暗的书,你长到一定岁数,你自己也能看到现实里的黑暗。你并不会因为一本书没写黑暗,就觉得现实的黑暗不存在了,你读多了只会觉得假,或者更加不想面对现实,当你去追寻乌托邦的时候,正是你想要离开现实的时候。你从文学作品中得到的感悟、勇气、希望,应当是用来面对、正视现实的。

另外,粉饰和美化是不同的。粉饰太平,是明明不太平,偏说太平,一眼就让人看出脱离现实。

但文学作品可以对于角色和结局进行美化,给人物一个温馨的结局,淡化人物的缺点,能够表达对他们的认可,也让读者内心能稍稍释然,更易接受。

知乎用户 QAQ 发表

不会真有人觉得文革很伟大吧

知乎用户 信鬼 发表

其实莫言先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加了一个前提的,他说这是他的一个 “偏见”。

文学的道路应该是广阔的,文学的艺术应该是包罗万象的。没有哪个作家能把文学方面的所有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都是选条或宽或窄的路走着而已。而莫言他在文学创作中选择的是暴露黑暗这条道路。

若社会上充斥着所谓真善美的作品,而刻意遮盖丑陋的一面,那么作为读者不会感到可悲吗?精神世界不会有缺失吗?

当天平的一端已经开始向下倾斜,那么所谓守中则是对天平失衡的纵容,此之谓 “不过正无以矫枉”。所以我认为能有那么几个作家把笔尖伸向黑暗的地方,用片面的镜头来补充世界的全貌,是比较难得的。

当然,作为文学创作者,可以选其想走的道路去走,可作为读者,则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一处。要博观约取,善恶美丑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莫言先生的文学观点我们了解就好,无需完全认同,他可以用他的观点进行创作。读者在需要的时候有这类文章可读,也是幸事。

知乎用户 wd8226 发表

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黑暗爱好者从不首先爆自己的黑暗。因为自己最熟悉自己,最好爆到不能自己。

逻辑不过关就算了。偏偏还很多标准,无籁一样!

不爆自己的罪恶,不爆外国的罪恶,偏偏爆新中国四十年前那个时代的 “罪恶”。

你说不是故意的,谁信?

反驳我的黑暗爱好者们,请先呈上你们的黑暗料理。

哈哈。。

主席的《寻乌调查》是为解决中国问题而来;莫言 “文艺” 作品,是为了解决新中国而来!

知乎用户 誓师大会 发表

在越南,你先思考的是如何靠文学养活自己的问题,其次才是能不能出版的问题

知乎用户 云胡不喜 发表

周树人的《药》雨果的《九三年》夏衍的《包身工》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卡夫卡的《审判》是不是都符合莫言的期待?

知乎用户 某不知名大 V 发表

人家也没说暴露什么黑暗啊,怎么你们都知道了? 好奇

知乎用户 青椒番茄 poi 发表

你知道得太多了,就是犯罪了。

这就是黑暗。

知乎用户 商阳玄羽 发表

本问题引句相关段落:

“我认为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不讲真话,那么这个作家就势必要讲假话。讲假话的作家,不但对社会无益,对老百姓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是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面。它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面貌。如果有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用作品来赞美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是很值得怀疑的。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所以我的小说发表以后,有的读者不高兴,因为我把人性丑的部分暴露得太过厉害,把社会上一些地方暴露得太真实了。对于这些触及人类灵魂、暴露人类灵魂丑恶的作品,他们觉得很受刺激。”

全文参见 2005 年 12 月莫言在接受香港公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时的演讲《我怎么成为小说家》。

演讲视频可参见:

【莫言演讲:我怎么成了小说家 Mo Yan:How I Became A Novelist?- 哔哩哔哩https://b23.tv/xqyvcvN

知乎用户 艺术就是爆炸 发表

节选自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知乎用户 反不思 发表

很多回答扣后半部分的字眼,说文学就是文学,不应该由他承担揭露黑暗的功能。
这种说法也没错,但是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前半句 “不应粉饰太平” 上,后半句 “该揭露黑暗” 只是一个强调而已。
恰恰没有人关注前半句话,而是扣后半句的字眼。

知乎用户 知窦 发表

文学家暴露黑暗????我只能说暴露黑暗这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知乎用户 青苔石象 发表

文艺就是服务于商业供消遣娱乐内容,文化都不算上。

至于暴露黑暗,去他娘的吧,说这话前可以先问问自己是谁,凭什么让你来

估计莫言把马克思资本论这种作品也归类为文学艺术作品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以为以前伏阙那一套管用呢?

醒醒,新中国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知乎用户 实事求是 发表

虽然我不喜欢莫言, 觉得他的书难读. 不像鲁迅的文章那么雅俗共赏, 直指人心. 有故弄玄虚, 刻意装逼的嫌疑. 但是断章取义就不好了.

前面还有一句 “我有一个偏见.”

以我十几年阅读理解的功力,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我选择作个小众的批判文学作家. 你们不要学我来和我卷. 听叔一句劝, 你们把握不住的.”

知乎用户 Leo Dong 发表

文学和音乐、美术一样,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内容一定是精彩的。对于社会现实,文学既不能为了歌颂而歌颂,也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对社会歌颂也要歌颂得精彩;对社会批评也要批评得精彩。

不过,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没有歌颂当时的社会;我们所熟知的元曲《西厢记》、《窦娥冤》等也没有歌颂当时的社会;就连我们的诗歌《诗经》、《楚辞》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词中的优秀作品也很少有歌颂当时社会的。

如果你是作家,你该如何进行作品的创作呢?

知乎用户 捉猹的汛哥儿​ 发表

我很赞同这种话,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百姓普遍的困难写出来,这是非常好的。而且人们看了都会有深刻的同感。

比方说,如果有人写一本小说,痛斥我国房地产,痛斥贫富不均,痛斥逃税漏税的艺人,痛斥那些子女在外,资产在外的富人,痛斥在舆论和思想领域的汉奸,痛斥对上述所有问题都毫无作为的政府。

那一定是人民感同身受的,一定是百姓认可的。

知乎用户 happy12345 发表

作为国内鲜有拿诺奖的作家,为什么没有媒体或官方愿意宣传他,炒作他,根本原因就是他说话总是脱离 “大是大非”。

理论上来说,莫言本该是时代的榜样,是年轻人的榜样,是官方大力宣传推崇的对象。

当然,就目前多数是 “小丑在殿堂” 的这个普遍现象来说,莫言也不屑于官方的推崇和宣传。

笔杆子里到底有没有墨,还得看成名之后这个人怎么样,至于历史,总是留给后人去评说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下充斥着各种奇怪的说法,我得一一反驳一下。

高赞水陌轻寒拿毛来举例子。他的意思是,只有 “他认为” 的毛的揭露黑暗的文章才是正确的文章。因为只有毛“发现了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只有毛“代表先进生产力,真正同情底层”,并认为这些文人的文章是“他们意识形态的反映”。所以,只有毛这样的人写的文章才可以揭露黑暗,这种文章才可读可看。

这种说法看似很红很专,很推崇伟人。但是细想一下就知道这是反马主义的思想的。

一者,他把毛的文章当成本本,是不可变的 “祖宗之法”,而不顾当今的社会现实:既不顾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也不顾当前的底层百姓的需要。《反对本本主义》读一读是挺好,但是把毛当成新的本本则是与他的精神不符的。直接拿毛的文章来套用当前现实,而不去分析现实,实际调查,这种做法和“本本主义” 又有何异呢?

二者,马主义强调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根群众生活”。高赞这种观点把“揭露黑暗” 的权力全部集中在领袖,集中在领导。当然,有人可能会说,“那知识分子不是群众啊!”这种观点彻底否定了我们建国以来改造知识分子的所有运动,否定了教育体制,否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主流价值观的位置。或者,是不是你认为哪个知识分子不站在群众里面就是如此呢?

高赞平清欢认为,改革开放期间的 “伤痕文学” 所谓的 “揭露黑暗” 只不过是因为“知识分子体验了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几千年的正常生活”。这种说法更是荒谬。我们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了生活的盼头。这种人竟然把建国前和建国后的农民生活混为一谈。看似拥护,实则扛旗反旗。

如果文革没有让任何人遭受任何伤害,为什么要说 “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呢?为什么会有人含冤而死呢?有人会说:“啊,他们是活该的。因为他们是资产阶级余孽。”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再怎么余孽也应该依法办事,毛也说要“以教育为主”,这时候怎么不听他的话了呢?

为了维护文革,为了证明毛的伟大,有些人不顾真实的现实。我们老百姓的经济富足的日子也就这不到二十年,他们则认为我们一直是天朝上国。文革确实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经济的下滑。有人说了:“我看过资料,文革后几年经济恢复得挺好”。真是可笑,大跃进期间都可以改数据,都可以鼓吹放卫星,那个时候的数据就完全真实?你相信四月份的上海的数据吗?电视里老百姓安居乐业,什么都不耽误,但是实际上呢?你有过调查吗?不是说要听毛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

张维为不粉饰现实,他暴露美国的黑暗。如果他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那么他就是美国人民群众的代表;如果他是 “公知”,那么他就是美国的 “公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我们就该赞扬他。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老百姓喜欢张维为吗?难道这些老百姓都是被境外势力遮蔽双眼了吗?这时候怎么不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了。

毛如果说谁是人民群众,谁是敌人,我信。但是有些人说谁是群众谁是敌人,我压根不信。他们把毛当成圣经——马克思主义者最不需要圣经,圣经只是比喻,而有些人真把毛的文章当成宗教来信。

知乎用户 横逸 发表

我只知道贾平凹公开为拐卖妇女辩解,别装了,哪是什么暴露黑暗,这就是掩盖罪恶的黑暗本暗。

知乎用户 美伢的二姐夫 发表

莫言是吃着共产的饭,不遗余力的孝敬美帝!

知乎用户 阿拉斯加鹅​ 发表

如果这话是莫言说的我并不奇怪。

之前看过莫言的一个采访,他透露自己很喜欢《文心雕龙》这本书。

而这本书所推崇的大致思想有这么一部分:一个作家写作,不一定一定要完成真 善 美。你的作品只要真或美就行了,甚至真都不需要,只需要美。

我推测 莫言个人应该是比较推崇这种想法的,不然也不会说出这种话。

不过《文心雕龙》这本书中的思想答主自己并不是很认同,而莫言的观点 我暂且 持肯定态度

…………………………………………

还有就是题主说的演讲我看过(以下内容读起来有点像我在 “洗白” 莫言但我本意不是这样)

我现在所接受的大部分信息 都是在歌功颂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正能量等等。所以当我看到莫言那番话的时候,我的第一想法是这是他抵抗 以歌功颂德为主流的 当前文学艺术的一种方式。不过这番话确实很激进 很二极管。即使这样我也持肯定态度。

第一,因为我看到的大部分信息确实是在歌功颂德。那些所谓批判的文学艺术也只是抓着 “那些时期” 和“那些事”进行批判,敢于对当下进行质疑(先不说批判了吧)的文学……… 我接触的 除了《读者》《意林》上那些造假的 且无进步意义的公知文 似乎没有其他的了。

第二,我先说几个例子。胡适对于汉语改良的 “二极管” 态度,鲁迅先生批判中国人劣根性时的激进语言,都非常的激烈。当然,现在来看我对当时的一些言论确实不敢苟同,可如果我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想必也会如此 “愤青” 吧。再说回来莫言,我之所以说 “暂且支持” 正是因为我知道 这个想法很二极管,但我同时认为 歌舞升平的文学之风需要改变。所以我现在支持莫言,姑且无视他的激进。等到这种风气真的改变了,我也会像对待胡适等人一样,再“不敢苟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這話真是奇怪。為什麼不粉飾現實就必須暴露黑暗?

前面一半我聽贊同的,好的文學作品非但不粉飾現實,甚至可以創造它自身的邏輯和現實。

後一半說的「黑暗」在沒有上下文的情況下沒什麼意義。

知乎用户 3483365 发表

我只想说,大家别被绕进去

中国文字圈目前最大的矛盾就是:网文算不算文学,网络写手算不算作家

不要用叫好不叫座搪塞,谁给你喊的好,又是谁给你的座,最后哪些人又把文字圈变成了一种封闭小圈子,一边鄙视同行,一边隔绝后辈,现在京剧都知道放下身段了,文字圈怎么还拿捏着呢?

圈子都要没了还搞什么政治正确,多承认一些年轻作家,多出几本叫好叫座的书,先把圈子养大再过来搞思想吧,别等到大家老去的时候,只记得抖音快手的视频了。

知乎用户 南蛮子 发表

方向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知乎用户 弯弓射兔恰逢雨 发表

“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如果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成分。"

原文,大致理解为别把文学艺术当成宣传的工具,应该给文学、艺术等创作作品一个自由的创作环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暴露黑暗没错,伪造黑暗就不对了。劳动者们认为民国官盗横行民不聊生是黑暗。地富反坏右认为新中国打击资权腐败分子是黑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通篇采用身边统计学的文学作品不叫揭露黑暗,那叫发批疯泄私欲。

枯燥但绝对理性且全面的数据才是唯一能揭露黑暗的东西。

“我觉得”,“我经历过”,“我有一个朋友”,“我的父母”,…… 这些玩意儿揭露不了黑暗,因为还有 “其他人觉得”,“其他人经历过”,“其他人的朋友”,“其他人的父母”。

这其中,哪怕有一亿个 “我”,那也会有同样多的 “其他人”。文学作品历来只能代表一种观点,那就是作者的主观,而主观就是片面。

文学艺术是主观表达,不是客观现实。所以文学作者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定义现实的神。哪怕你是诺奖文学奖得主,那也不行。主观就是主观。主观的表达有人共鸣,自然也会有人持不同意见。

你不能自己定义自己的主观是现实,然后赞赏那些和你共鸣的人是理智,之后再批判那些不和你共鸣的人说谎。

你没有这个资格。耶稣来了也没有这个资格,就是雅威降世他照样没有这个资格。

知乎用户 袁鹤飞 发表

这是莫言的文学主张,个人很喜欢。当然我也尊重你的不喜欢,你可以找自己喜欢的文学主义看。

在阅读活动中,读者难道不是按照阅读兴趣选择吗?

文学主义哪有对错。

知乎用户 zxtc 发表

不对,其实是卖钱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简单的修辞手法,这都读不懂还拿来讨论实属应该先学语文再接触文学作品。

知乎用户 河北麦子哥 发表

说的没问题,文学本质就该是揭露黑暗,同时予人启发。这是我的看法,所谓文以载道。

可现实是,相当多作家只有文字组织、情节编排的能录,而同现实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知识储存又不够使作品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到个人乃至社会的普遍性层面,从而就显得幼稚、滑稽,难以使人信服。

同时意识形态上相当多作家嘴上说着为民请命,但多是以观察者视角而非深入群众生活参与写作,这就使作品难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我比较推崇的一个作家是梁晓声,他近年来创作最有影响力的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人世间》,尽管作品以小资产阶级的视角,按改开到新时代的跨度讲述一代人的人生经历,尽管小说销量没那么好看,但改编后的视剧成绩却挺不错,引发社会各阶层年龄段观众的共鸣,赞誉斐然。年长者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中年人、年轻的分别看到自己父母、爷奶辈的经历而获得情感认同与启发,同时又因为拍摄的较不错由而获得广大受众。

啰嗦了,不大会写这文章。简言之,并非揭露现实不对,作者你想要阐发的思想要令人信服,这也要求作家不仅须掌握文学基本功,更应该有着广泛的知识储备,尤其是社科领域,辅之以自己的人生阅历。

当然,不叫人说话是不行的。对于底下相当多回答从 “这样容易给 1450 递刀子 “出发进行抨击反对的言论,我只想劝你补习下社会契约论这些启蒙思想,幼稚滑稽。

知乎用户 酒吞核桃 发表

文学什么时候一定要提供希望了

知乎用户 天空怡人 发表

“暴露黑暗” 然后呢?我认为莫言的话并没有说完整。

暴露黑暗也好,宣扬理想也罢,关键还看作家的用意。

有些人并没有真正的为文学发言,而是在说自己。他们的胸怀并不宽广,眼界并不高远,因他们尚且有写书议事的能力,姑且称他们为文人。

但要说文学 “家”,那还是得兼具品性,才识,情怀,理想,风骨,智慧,洞见等,譬如苏东坡,傅雷,丰子恺,鲁迅,老舍等才可称之为文学家。其作品才可称之为文学。

换句话说,文学,是融合了美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学问的学问,哪里是一句 “暴露黑暗” 就可以囊括的东西?

莫言的作品我没有看过多少,但从他的话 “文学就该暴露黑暗” 来看,实在没有听出他做学问的高度,和做人的高度。只听出他的偏安一隅,自我认同。(这里不是说莫言有多么糟糕,只是强调他境界不高)

因此,我只能说,莫言可以是小说家,作家,但是谈不上文学家,他对文学的看法更像是在吹捧自己,罢黜其余。

知乎用户 吴烜 xuan 三声​ 发表

出自哪个演讲?想听完整的。

顺便,热榜上黑暗好像远超一半,期待热榜的排序机制早日透明。

知乎用户 大周 发表

建议各级作协全部解散,作协会员下岗培训后全部专职为调查记者,这样一来,作家们就可以写出最好的文学作品,早日步入事业巅峰,二来嘛,调查记者这行业的缺口真的挺大的,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中国调查记者真实的生存状态如何?

为什么调查记者变少许多?

建议哪位微博大 V 去微博上给莫大作家提出这个完美的建议。

知乎用户 TZT-203 发表

粉饰也好,暴露也罢,出发点是什么?是为民请命,为国直言,为万世开太平?还是沽名钓誉、精致利己、唯利是图?如果作家或文艺工作者,只是为了个体利益,做的是文艺 “个体户” 的事,没有加入体制内的什么协会、挂什么主席、会长之类的,相信人们也会宽容此。在体制内,端着名利的碗,骂着体制的娘,就另当别论!总得有个底限吧!

知乎用户 以为有我 发表

我认同前半句

知乎用户 bswysl 发表

一切都能回到原点,那就是作家也要吃饭,作品要卖的好,就要受众多,不然连出版社都懒得理你,书卖不掉,版权还得让给出版社;讨好受众就会落入俗套,一切短视频运营的方法一样适用于作家,起点上打出狗脑子的作家就是例子。当然,靠爱发电的作家不是没有,但着实不多。

假如现在有一个作家能吃饱饭,那就必然会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基于自我认知,那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说客观实际吧,但绝对是自说自话,就算是用爱发电的作家也没有例外。试想如果作家自己写的东西不是自己所想所思,那他为何不去写材料呢?当然考公上不了岸是另一回事。

如果一个作家在自说自话并达到自我实现的程度,且其作品自有其拥趸,那就说明这个作品的受众是接受了这个作家的观点,不管是批判性的还是毫无理由的热爱。在这个作品里,在某一刻,这些读者在现实世界的投影与这个作品里的某些文字出现了重叠,这种重叠变成了思想,也变成了话术。如果是思想,那单纯过日子就大可不必从这里寻找希望,这都是吃饱了的哲人们无聊的时候研究出来的无用的思考,一般人想不到,作家也没有研究的勇气。至于话术的部分,只要接受过义务教育,做过阅读理解,在某一刻肯定会有这种想法: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某种想法,但是后面提问的标准答案总会告诉你原因。每个人看到的,或者说想象的黑暗不同,但这绝不妨碍读者从自身角度出发解读黑暗。所以作家可以在他的书里确确实实地忽悠你一番,但是当你质疑他所说的黑暗时,又会在书外左右摇摆极力否认。所以,他们狡猾的一边恰饭,一边告诉你即使身处黑暗,还要心向光明(手动狗头)。

如果你要从一个小说里找到希望,那你还不如从自己内心想办法,你如果想要一个乌托邦,那你就会找到一个乌托邦,如果你认为自己在高谭,那在蝙蝠侠们出现之前,请相信爱,并向信仰祈祷~

知乎用户 sunny 发表

错误。文学存在的价值就是粉饰黑暗,美化人性,让人在黑暗的现实中感到光明的慰藉,或者得到激励启发,心存希望。就像无论家门外面多么荒凉苦寒,在家里墙上还要挂一副山水画,让人身心愉悦。至于让社会真正变得美好,那是政治家或哲学家的使命和责任,作家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要勉为其难。而那种认为自己看到的黑暗就是现实,其他人看到的都是假象,而自己就是要把黑暗的现实揭露给世人,这不是英雄之举,实质上是一种妄自尊大。

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如果彻底放弃了希望,就会成为黑暗的附庸和帮凶。所以当一个人满眼都是黑暗,看不到出路时,理性看待应该是自己眼力不行、智谋不足。暂时可以蛰伏沉默,等待那些有智慧的人出现,自己跟着走出困境。而一个彻底绝望、心存黑暗而又妄自尊大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智慧不足、眼界不高,反而会认为只有自己看到的黑暗才是真实,那他不仅会放弃寻找光明,还会肆意妄为,充当刽子手,杀掉那些带来光明的人,吹灭那些人带来的星星之火。当年红军长征到了遵义会议的时候,许多人都意识到了只有毛主席出山才有可能挽救局面,最后也确实在毛主席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认为共产党一定会失败,到处散布悲观言论,而确实红军处在劣势,悲观情绪看起来是很有根据的,如果这种情绪占据上风,最后的结果会如何?

过分渲染黑暗、夸大敌人的力量,让自己产生绝望,实际上就是在帮助敌人打垮自己。人们需要摆脱困难和解决问题,但最重要的希望不灭。如果作家自己没有智慧和能力在黑暗的现实中看到光明,也没有能力引领他人摆脱困苦,就不要渲染这种悲观绝望。
著名悲观主义作家弗兰茨 · 卡夫卡在死前嘱咐自己的好友将自己的作品烧掉。很早前我曾经读到过一段文字介绍弗兰茨 · 卡夫卡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大意是说:“一个医生,如果不能治愈病人,就不要用自己的绝望增加病人的悲观。” 但现在我始终没有找到原文。显然这位悲观主义作家最后不觉得
自己的作品对人的生活有助益。不少悲观作家都是因为少年时代的经历扭曲了个性,只能看到灰暗的世界,他们也有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但他们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为了自己而写作,而不是沽名钓誉,把自己的暴露黑暗的个性需求当成整个作家群体的共同特征,甚至把暴露黑暗当成整个文学的使命。

知乎用户 不易 发表

万恶的旧社会的黑暗都不让揭露了?

明面上批莫言,事实上否定了 xx 的正当性,妥妥的资本在作恶,没跑了

知乎用户 薪火传道 发表

知乎用户 Winner 发表

额,他的作品也没有他说的这么伟大。

请看看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

那些作家才是不要命,才是真的敢写。

知乎用户 惰性的氡活泼的钫​ 发表

这句话应该只代表莫言的个人心态或是一些读者的认同,而不是一个普遍真理或共识。

不必深究。

试想,如果一个香港作者,公开发表这种言论。

是不是一个妥妥的五十万了?

知乎用户 大瓶 发表

赞成此话,深厚的文笔功力应用于对社会错乱现象的纠正。

可惜本朝左翼风潮当道,致使人的勇气与智慧分离。有勇气的人多数愚昧顽劣,有智慧的人内心怯懦,只会喊疼。莫言属于后者,而被仇恨蒙蔽得要么阶级斗争要么打倒美帝的网民们则是前者。

知乎用户 一二三四 发表

要不说人家能拿诺奖呢

知乎用户 叶上初阳​ 发表

首先,如果说这句话能够有一个限制的话,那可能在大家看来会更合理,那就是把他里面所说的文学作品限制在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这一类(例如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等梁庄系列作品),或者还可以更扩大一点,例如《大江大河》一类的现实题材小说。因为这类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功能就是用来反映社会问题的。只有这样的限制,前半句话才会有意义,不然如果你的作品本来讲的就不是现实,那还提什么粉饰不粉饰现实?

而且,“暴露黑暗”这个词在大家思想当中程度可能较为严重,如果把 “暴露黑暗” 换成 “反映问题” 那么我认为分歧可能就不会那么大。而且就像别的答主回答的一样,题主的思想可能过于极端化,或者说莫言这句话说的让人觉得极端。实际上,并不是说一个作品,它暴露出问题,它就不能给人们带来希望,这两个看似很对立,但是并非是水火不容的。

《大江大河》回避了改革开放过程出现的国企内部斗争、个体户政策、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等产生的问题了吗?并没有,但整个作品依旧是带人希望,因为一个作品也是立体的,展现的也是多方面的。只要整体上带给人良善的指导,它就是一个积极的作品,可以给人带来希望,但它同样也能反映问题。

每个社会都有问题,我们当然应该认识到,但如果说你把 “文学作品就应该暴露黑暗” 更为极端化的把他的意思变为“文学作品只应该暴露黑暗”,那么就是你在自己的思想当中把这句话的意思加深了(我认为可能是暴露黑暗这个词导致的结果)。

如果说有一个文学作品,真的只是暴露黑暗,那么这样的作品是否同样有问题,因为它同样没有反映现实,因为它掩盖了这个社会的积极和良善,现实的社会缺少问题吗?不缺少,但现实的社会更不缺少的是良善。

反映社会问题和让读者寻找到良善和希望,这其实在文学作品当中是可以兼得的。

知乎用户 东良 发表

他有个屁的生产生活经验 他的 暴露黑暗 粉饰现实 全都是自己唯心主义的脑补 罢了

跟那帮唱摇滚的一样虚伪 一个一个吃喝嫖赌吸毒生活淫乱 根本没吃过苦没经历过什么 但却到处在歌词和歌里 愤世嫉俗 悲天悯人 教你做人道理 教你独立自主 好像自己有天大的冤屈一样 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 呵呵

年轻时候我也上过他们的当 不管是文学还是摇滚乐

知乎用户 双手奉上 发表

方方属于哪一类?

知乎用户 Vera​ 发表

不可否认文学作品的一大作用是暴露黑暗。

但是暴露黑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改变,是为了光明的未来,也是另一种对真善美的歌颂。

只暴露黑暗而没有花半寸笔墨在对光明之追求上的,充其量只能是庸人自扰、无病呻吟,失去了文学作品的复杂性、艺术性、和历史发展性。

难道文学作品不是应该包罗万象、以文字为载体在读者的脑海中刻画出天马行空的艺术画卷的吗?

什么时候轮到区区一个文学奖得主来定义文学?

知乎用户 大舰巨炮 发表

暴露黑暗?经过缜密细致的调查叫暴露黑暗,啥都没做凭空臆想叫啥?

叫造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粉饰现实的也很多,只要写得好一样扬名。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阐述,而不是跟着这些武断的成了名的人在那里疯狂的跟风。他说要揭露黑暗,你就开始研究揭露黑暗,他说应该搞正能量,你又开始搞正能量。

世界上所有文学作品各有倾向,超越善恶的界限,就像世界上所有东西一样,没有被简单的善恶二元论左右,更别提黑暗与光明这种说法了,太过时了。三岛由纪夫是铁铁的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甚至法西斯美学的,现在很多庸俗的人在那里洗白,你不能当真以为三岛由纪夫就是个纯良的作家。

无善无恶,只有美和技术,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本身水平就很难提高,就别自我设限了。能把任何一个东西讲好,就是胜利,如果这个东西恰好是粉饰现实的,那么就去粉饰现实好了。

知乎用户 不返璞归真的小孩​ 发表

暴露黑暗就是在构建光明。

看见黑暗的时候你愤怒吗,你害怕吗?你愤怒是因为你看见的东西违背了你内心的准则,你害怕是因为你看见的东西打碎了你对世界的正常期待(某种程度上是你的防线)。你的愤怒和恐惧让你更清晰地了解你内心的准则和对世界的期待,同时他们也帮助你构建你的乌托邦。

我不懂文学,这是我对问题描述的一点小想法

知乎用户 言草 发表

所有的文字都是教书育人,教人向好,不论你是歌颂美好,还是揭露罪恶,这是文人的基本目的,如果脱离这个功能,你的文字就是罪恶。

知乎用户 樱桃炸弹 发表

知乎用户 万言 发表

个人声明:本人 1962 年出生,也亲身经历感受了当时社会革命行为的洗礼。

莫言不代表所有经历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他只代表《丰乳肥臀》里那个妈妈的孩子们。而当时七亿人里,他那样的人微乎其微,万分之一都算不上。

伤痕文学代表的是人类对曾经被伤害行为的反思与探讨。谁愿意揭开伤疤忍痛诉说个没完没了?人脑被痛苦刺击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多巴胺来缓解,让人逐步忘记痛苦。人脑的设置是让人们更多地追求光明和幸福。如果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文学是以思想思维的探讨为寄托,以诗歌、戏剧、小说等很多承载浪漫情怀的形式,以展现给目标茫然不知所措的人类而设置。

文学是多样化的,即有受到伤害时的痛苦,也有愈合后的幸福;更有鼓励人们勇敢追求未来希望的向往与行动。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阐述的方式不一样,痛苦快乐追求希冀,各花入各眼。

但最为人称道的文学作品就应该是:受到伤害的伤痕在愈合;为了避免新伤害的出现,给大家展现出更多的思考与思索空间,在未来的社会中怎样避免再出现此类行为?更是推出生存的方向方法及目的,让全民一起向着美丽境界而奋斗争取。

知乎用户 周道森​ 发表

文学既要暴露黑暗,也要歌颂光明,这样才不至于失之偏颇。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正大光明,不偏不倚,才是人间正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吕方:歌功颂德伺候皇上便是最大的忠,海瑞上疏大逆不道,一眼鉴定为通倭

知乎用户 我可是爱狗人士哦 发表

他肯大大方方的承认这是偏见就可以了,作家也应该有自己的喜好不是么

知乎用户 小指令 发表

问题有给莫言洗白的嫌疑,莫言的文学观肯定有问题,大家毋庸置疑,莫言说的是文学永远不应成为歌颂,只能揭露。到题主成了粉饰现实。

知乎用户 徐林 发表

可以暴露,但绝不能只停留于暴露,可惜很多作品也只能做到停留于暴露,只看暴露还不如看看短视频来得强

知乎用户 你说过​ 发表

文学也应该歌颂真善美。

知乎用户 勃不起 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死气沉沉,别说什么审查,就没写出来的能力。变着花样玩百年孤独能有什么出息

知乎用户 零号 发表

略懂一点点的人,前来回答。

我个人对于阅读是很有兴趣的,日常也会采购一些书籍作为提升自己的装备,不敢说自己识了多少字,见了多少人,文字阅读,表现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程度,而从书写者的角度出发,他写出这些文字,是作者本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考,起初文字的作用是用来记录内容的,后面随着人的思想逐渐觉醒,文字慢慢演变成了工具,也就是将作者的思想表达出来,最好的例子就是史书,通过阅读历史,我们能够知道,几千年前的人是怎么样的生活,而这正是因为历史记录的准确,真实,不掩饰,将实际情况完完整整的呈现给我们,我们这才得以一睹容貌。

然后再回到文学作品里面,每个作者挖掘内心,将内心的真实想法书写出来,让那些原本对这个社会理解不深刻,能够简单直接的理解这个世界,如果说每个文学家,都是写一些大同社会,一些美好的篇章,那么比如说 余华,莫言等大作家是不是都会被掩盖,他们的那些优秀作品是不是都会被埋葬,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完全无法获得这些内容,那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很遗憾的事情,再比如说,现在的信息很发达,我们能够很轻易的获得国外的书籍,你通过书籍,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获得欧洲,美洲,非洲那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知乎用户 偏见与反思​ 发表

平时看到太多粉饰太平的文学作品,感到与现实有很大出入。

首先文学作品是有一定门槛的,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粉饰现实对于这些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一眼就能看出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生活失意难过的时候,看点幸福的,快乐的文学作品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种作品不能给困苦中的人任何有意义的启发和帮助。只能获得虚拟的快感。

知乎用户 罹渊紫鸑 发表

那揭露揭露欧美的黑暗,殖民主义的黑暗,资本主义的黑暗。

没问题吧?

知乎用户 333 发表

莫言被打成公知不远了

中国没有问题,一定是莫言在抹黑

“你凭什么拿了 500 万,我几十年奋斗难道还不如你的一本书”

知乎用户 xdhhjj​ 发表

现在的现在的文学作品早就不是那种很原始的东西了。

就以吃饭来比喻吧,如果说最开始的文学作品对于人的精神来说就像吃大米饭,吃面条一样。

现在的作品因为生产的太多,储存的太多,已经开始腐烂发酵了,变成了类似于像葡萄酒,酱油一类的东西。这种具有深厚味道和底蕴的东西,大多数人是品尝不明白的,就像一般人不会喝葡萄酒,也没有机会去喝葡萄酒一样。就算喝酒也只会喝吹大绿棒子。

你像这种人去喝葡萄酒,你不但是在折磨他,你还是浪费了一瓶酒啊。

嗯。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喝的起葡萄酒,能喝明白葡萄酒的人,你大可去喝一喝,品尝一下。就莫要在这里贻笑大方了。

至于喝不明白的人,也没有必要非横叉一脚到酿酒的人和品酒的人之间。

当然,没有人会不欢饮新的同好,希望您可以真的品出一点味道来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觉得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会给你明目张胆暴露黑暗的机会?文学没几个人看,阅读门槛高,最适合暗戳戳的隐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时候,社会上面的黑暗就是莫言这种人造成的

知乎用户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发表

所以他才适合被西方捧出来得诺奖,当工具人

知乎用户 勃兰立陶宛联邦 发表

还是得多读点书,自己去感受,去发现黑暗,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知乎用户 atmer app 发表

怎么说呢,我个人感觉,文学本质上还是个人情绪的表达,跟美术音乐之类差不多,更像是一种消遣和爱好,我真的看不出所谓的文学有什么力量,大多只是作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理解甚至说是幻想,谈深度能和哲学比吗,没有看到世界能被哪个文学家改造的,文学家们最合适的位置就是体验观察做梦就可以了,至于教人做事还是算了吧,大多都是活在梦里的人。

知乎用户 红河红河 发表

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分为风雅颂,既有《蒹葭》这种谈爱情的;

也有《板》《荡》这种骂天,板荡因此成为一个专门的词语,第一句分别是 “上帝板板”、“荡荡上帝”。

而《颂》,就是赞歌。

歌颂志愿军、邓稼先、袁隆平的文学作品,算粉饰太平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算是理解为什么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少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文学作品不应该粉饰现实✓

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 ×

宣扬真善美就不是文学艺术了?

知乎用户 中国人民 发表

请问莫言写的

算哪门子揭露黑暗

知乎用户 我不装了 发表

想暴露黑暗,去当记者吧

知乎用户 雨落江春 发表

如今正是太平盛世,国富民骄,哪有什么黑暗捏,让我们来关注水深火热的美国不好吗?

知乎用户 奈何同风起​ 发表

要不改行当调查记者去?

知乎用户 风水生 发表

一家之言,无须在意!任何人在一定规范性框架内都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当然公众人物的观点存在影响 / 引领群体共鸣的现实可能性,所以,公众人物在发表观点时要谨慎一些,不过,也许公众人物的成长之本身正是因为其相对激烈和强烈的理念 / 思想 / 观点 / 行动的叠加所致,且这些存在为群体所接受或响应才成就其公众或知名性。为此,公众人物也就应当具有更加宽容和接受群体不同观点的素养,一如大家所见,公众人物对于群体观点还是客观和大度的,反而是公众人物的拥护和响应者出于对偶象的执着,愿意更多地站出来维护其本不需要维护的存在,进而引发了一些争论 / 讨论,甚至于不让人愉悦的场景。回到问题本身,文学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来自于任何生活现实场景甚至于想像的思想活动,它可以主张任何的观点和主张,可以观测任何的视角与偏好,不同的文学创作者也具有表达意见和基于个体视角 / 观点需要,在生活中检视问题,在作品中聚集问题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有边际的,或者说这种自由是受到时代和现实不自觉约束和规范的。超前于时代的作品在现实中存在着于回避群体视角偏好作品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现实的受众面和思想的深刻面。这种从比较小和窄的视角的切入所产生的作品,是否存在让这个作品滋生的现实场景中的群体所习惯而不自觉的基础,却为作品基础之外的群体视作为对特定文化共性认识之外的本质所在发现的惊喜,进而认为这才是特定文化的本质和真相,这种作品不能说一开始就迎合了特定的偏好,但不排除事实上可能匹配了特定偏好群体的需要,也许在这些人的观测与研究过程中,一直就存在着好奇或不解,这种问题突然间为一个细小的观察所启迪,于是,认为这才是之前他们远离目标所未能体验到的细节的力量!作者有表达的自由,读者当然也有表达的自由,我们不能因为一种自由去限制另一种自由,更加不应当只创设一种自由的存在!

知乎用户 莫生人 发表

  这个问题教员不是早就给出过标准答案了吗。以下摘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是否还有认识不正确或者认识不明确的呢?我看是有的。许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的正确的立场。

  态度问题。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究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我说两种都需要,问题是在对什么人。有三种人,一种是敌人,一种是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一种是自己人,这第三种人就是人民群众及其先锋队。对于这三种人需要有三种态度。对于敌人,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要一天一天走上反动的道路,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人民也有缺点的。无产阶级中还有许多人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有落后的思想,这些就是他们在斗争中的负担。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他们在斗争中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

知乎用户 水平线 发表

莫言明显为自己辩护. 但是他是错误的.

文学作品是什么?就是精神食粮.

别人忙活一天,想休闲一下。看看文学作品,放松一下精神.

然后你天天给人喂黑暗料理. 你感觉合适嘛?

想暴露黑暗,可以.

你去当黑暗专职记者不就完了.

一本文学作品写几年,能暴露多少黑暗?

知乎用户 Misaka19090 号 发表

莫言这种货色的早就该乔迁牛棚了,正儿八经的金贵的知识分子,呵呵

知乎用户 峡谷工蜂 发表

徐爱说:“程伊川也说:‘传是案,经是断。’譬如《春秋》书‘弑某君’、‘伐某国’,如果不明白其事情的细节,恐怕也难以判断。”

阳明先生说:“伊川的这种言论,恐怕也是沿袭世间儒者的说法,并没有把握圣人创作经书的意图。譬如书‘弑君’,则弑杀君王便是罪过,何必又追问其弑杀君王的详情?征伐的命令应当由天子发出,书‘伐国’,则诸侯讨伐其他诸侯国便是罪过,何必又追问其讨伐其他诸侯国的详情?圣人删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 **像这所有放纵人欲、泯灭天理的事情,圣人又怎么肯详尽地展示给人看?展示给人看,这就是助长叛乱引导奸邪。**所以孟子说:‘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这便是孔门家法。世间儒者只讲得一个霸者的学问,所以要知道许多阴谋诡计,纯粹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创作经书的意图正好相反,又怎么能考虑得通呢?” 阳明先生因而慨叹道:“如果不是通达天德的人,还真不容易与他讲论这些事情。”

阳明先生又说:“五经也只是史书。史书的目的是辨明善恶、昭示训戒。善之可以作为成训的,则特意保存其事迹来昭示法度;恶之可以作为警戒的,则保存其警戒而削去其事迹以杜绝奸邪。

知乎用户 Maestro 发表

请问各位读过几部莫言呀?

知乎用户 herx 发表

文学艺术,一万年也是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就由物质基础决定。

某些高赞故意忽略这一点,不问创作者身边的客观因素,不看创作背景、创作环境,一味地攻击创作者的立场、态度,这显然是唯心的,不唯物的。

分析文学作品,要看创作时代,创作背景,这都是初中语文课就讲过的东西。

知乎用户 风中之尘 09 发表

有人为莫言辩解,拿莫言和杜甫比,说他们都是批判社会!但前题杜甫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他心系天下百姓,他所有的批判都是为了百姓,暴露的是真正的黑暗!可你读一下莫言,你能读到的,只有他自己、他家人,无病呻吟,其他都不是什么好人,恰恰暴露了内心的黑暗!

另外,一个 “嗟来之奖”,不代表什么!

知乎用户 PCHYF 发表

扯淡。

现实生活现实只有黑暗么?“文学艺术就是该暴露黑暗”这句只说了一半,我觉得文学作品也应该要给人带来希望。现实本身就是多方交杂,所谓 “文学” 一味 “黑暗”、“黑暗”,本身就脱离了现实,我想这样的“深刻” 顶多让人感触一时,就和它反面的 “心灵鸡汤” 一般,徒增厌烦。

知乎用户 小鱼干​ 发表

对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个中国公民,莫言与屠呦呦,你怎么看?

知乎用户 奥利给​ 发表

你说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舞文弄墨的文人有这种分辨能力的很少。

知乎用户 楼主 发表

似乎 “暴露黑暗” 并不准确。既然谈论文学艺术,还是应当把词句用恰当。

很明显具有 “批判性” 的文学作品更具力量和持久的传播力,这一点远比歌颂和赞美入心,歌颂和赞美往往是阶段性产物,很难拥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这是人性决定的。

但,批判性不一定指揭露社会黑暗,它需要更深刻的思想认知,从广泛而庞杂的现实中汲取素材。社会现实是要素,不管是丑的还是美的,这样才能激起读者的广泛共鸣和深刻启发。

知乎用户 RadForce​ 发表

他老人家和整个 “先锋派” 写的在我看来都是具有纪实色彩的小说吧,前半句不粉饰现在当然是做到了,但后半句如果值得是讲黑暗面真实准确地暴露在大众面前我觉得还差点意思

知乎用户 一个简单的人 发表

大部分人读史,对于官方的东西不感冒,而野史及各种诗词小说热度一直不减,最典型的就是四大名著了。

黑确实挺黑的,我也感谢历代文人把这些东西记录了下来。

知乎用户 渡江项羽​ 发表

历史真是一面可爱的照妖镜。

知乎用户 aaa 发表

暴露黑暗,但提出突破这种黑暗的新观点,就是改革者,思考者,追寻希望者。可以追求这样的文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种东西,该写,但敢不敢写,能不能发表出来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知乎用户 土耳其偷着乐 发表

宏伟冰又开始塑造正确的历史记忆了,八九十年代写农民的文学作品那么多,非要把当时一部分知青的作品形容为 “伤痕文学” 并大声嚷嚷什么“小资的呻吟”,并大声呵斥农民当时更苦,你们怎么不写。搞得他们真的很在乎农民似的。你要是真跟他们说农民的苦难他们就开始闪烁其词左顾右盼嘟嘟囔囔,什么“必不可少的牺牲”“时代的局限性”“探索路上一点小曲折”“本意是好的,下面的人”“前四个旺仔”。并给你扣帽子说你屁股歪了,或者另有所指,是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大家可以随便在知乎上找一些前三十年的问题,看看这群现在喊着农民的宏伟冰是怎么给前三十年农民所遭受的苦难洗白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臭老九和伪文青总是喜欢左口一个 “揭露黑暗” 右口一个“探讨人性”,认为这才叫做文学,并以此为阳春白雪般的高贵,或读后优越感。

仔细想想似乎也有道理,搁解放以前,这类文学的受众,大多是出身于官宦权贵地主乡绅富豪家的男男女女,基本不包括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底层人民。

毕竟底层人民本来就生活在黑暗之中,目光所及,伸手所至,有几处不是黑暗?用得着某些人高高在上指指点点瞎哔哔 “看啊,你们生活的真黑暗”?

可以说那些自以为高贵,或产生了优越的人,潜意识里是在精神层面上当起了旧社会官宦权贵地主乡绅富豪身份,实际上已经屁股歪了。

这就是为什么底层人民对所谓高贵、优越的文学兴致寥寥,小部分原因确实是他们文化水平不足,但根本原因是无法产生共鸣——就比如你绝不会喜欢灯塔国内核的《功夫之王》一样,哪怕这部烂片有许多中式元素,哪怕除了主演外全是我们熟悉的华人面孔。

底层人民喜欢什么?就现在年轻人这块,要不是有上面规定和审核要求,网文所产生的影响和共鸣,随便把所谓的高贵优越文学暴打上百遍。

出人预料的是,一些高质量优质网文除了文笔和艺术性外,在什么揭露黑暗、探讨人性等方面,未必弱于那些高贵优越文学。

知乎用户 贤东 发表

我看过那个视频。莫言说的话,其实确实没什么问题,他说他 “有个偏见”,这真就是他的偏见。这话是错的,但他已经注明了,是“偏见”。后面又接了几句“正确的废话”。字面上看,没什么问题,实际上,他这段发言真正的意义(应该就是网友骂的“夹带私货”),我认为是,利用“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的威望来诱导他的追随者——【想诺贝尔奖吗?学我。】

我想这也是他获奖的原因,某些人,希望中国人【学他】。没错,这也是他被骂的原因,骂他的人并不想学他,并且,还要鄙视他。

再看到某些以 “文学专业” 自居的人,居高临下地鄙视别人 “文学盲”、“无脑爱国”,太可怕了。是不是觉得全世界只剩你们“文学专业” 是人间清醒?别人都是被洗脑的糊涂蛋?

知乎用户 东方之子 发表

说的对啊。不同意的人可以试着举出一部能流传下的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高赞的缺陷在于无视现实:

上个世纪的三千万和一百七十万好像是因为你们伟大、神圣、正确的先知,

而不是莫言。

知乎用户 走回传统 发表

轻描淡写的暴露一下倒是可以,但是真正的是不允许你暴露的:

这 2 个孩子翻的是什么?就用这一个字就可以找到很多优秀工具。

知乎用户 王安安 发表

@水陌轻寒

请问你是不是不知道有社会学家这个职业?作家只要写出自己观察的事情就可以了,不是去做阶层调查的,鲁迅难道要写一个绍兴社会各阶层调查?

至于为什么国内社会学家这么少,甚至某段时期完全没有,社会学也被取消,我想大家心知肚明,还有说什么莫言的小说写的过于不符合现实,我想写的太现实你也看不到吧,狂人日记很现实吗?

知乎用户 柏林公团​ 发表

文学艺术暴露黑暗的目的不应以黑暗为食,文学艺术暴露黑暗的目的就是该消灭黑暗。

知识分子,乃至一切小布尔乔亚的臭毛病,就在于他们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一方面他们自然和高高在上的贵族老爷们比不了,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和底下的劳动人民亲近。正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这部分人就一直在这个社会中晃荡来晃荡去。他们自然没有能力和老爷们一较高下,虽说是劳动人民一把屎一把尿把他们喂大(不然怎么只写屎尿屁呢?),可他们就是不愿站在劳动人民一边,毕竟在他们看来,劳动人民如此愚昧,怎么配和我这精神贵族站的一样高呢?于是他们永远有着自命不凡和现实平庸之间巨大的落差感。这种主观与客观的落差怎么才能得到缓解呢?

这最好,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写作。自废除文言文后,文字走入了千家万户,文学创作的门槛自然也低了不少。什么臭鱼烂虾都能写个屎尿屁出来当名著了。相较于其他美术,书法等等,还要勤学苦练(虽说最近也有什么丑书等等,但也还在少数。)这文学创作,只要拿个笔,多练练,多读读其他大师写的书,虽不能写出四大名著那样的传世之作,生编硬套,总能写出个几百文。若能找好素材,那说不定还能得个大奖。于是乎,文学创作历来便是知识分子和小布尔乔亚中最腐化最堕落的那一部分的避难所。

他们自视清高,自然不愿向那些老爷们低头,可仅凭他们那点破手段,哪里斗得过老爷呢?于是乎,他们只能寻找这社会上最强大的力量——劳动人民结成同盟。可我们也知道,这帮家伙又是瞧不起劳动人民的,真让劳动人民也获得知识后,他们的优越感何在呢?

于是乎,他们总是表现出这样一副模样,当劳动人民受苦的时候,他们就十分的悲伤,仿佛不把这种苦难写的十分地夸张,十分地绝望,就对不起自己吃的那两碗饭似的。但**他们总是得隐隐约约地透露出这样的意思:人本身就是万恶之源,这一切终归是无法改变的。不然劳动人民要是奋起反抗,那可就大事不好了。**而一旦劳动人民站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时,他们又惊恐的发现自己唯一的优越性——知识也要被劳动人民所获得时,他们就赶忙大声咒骂这些僭越的下等人,仿佛之前的日子有什么值得留恋似的。

揭露黑暗的目的,应该在于消灭黑暗,而不在于以黑暗为食。

自古以来,就不缺乏那些真正为民请愿的文学大家,古有张养浩,近代有鲁迅,外国有埃德加 · 斯诺…… 他们不仅要描写人民的苦难,他们还致力于消灭人民的苦难。如果没有这个目的,那么一切描写苦难的文学归根结底不过是统治阶级加深对劳动人民压迫的工具。这些文学作品扭曲了现实,将表象的人对人的压迫取代了本质的阶级对阶级的压迫,这样也就混淆了压迫存在的原因,而一旦混淆了这种原因,也就使消灭压迫成为一种不可能。因为消灭任何事物的前提就是消灭它存在的原因。

这种文人实质上是他们所批判的黑暗世界中最典型地代表,因为他们所批判的人是黑暗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他们却是以黑暗为食,也就是说,他们所批判的人制造黑暗,而他们却实实在在的需要这种黑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暴露黑喑可以满足读者的 “窥视 “癖和 “好奇” 心,扩大销量。现在的自媒体不就是这么干的嘛。莫言也是个中老手,《丰乳肥臀》这书名打的什么主意,不是一望可知。

知乎用户 跳跳虫 发表

不管这句话是谁说的,压根就是没有道理。

文学本来就是一种艺术载体,凭啥只能暴露黑暗?

那要是这话成立的话,李白就应该立马给自己几个大嘴巴子,然后把自己的写的诗文全扔进茅厕。

单纯的 “暴露黑暗” 只会让人绝望,但是你能够在展现真实世界的同时,然观众看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品质,获得和命运对抗的勇气和理论,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知乎用户 Birdman Dean 发表

如果你是个懦夫,只能活在幻觉中才能苟延残喘,那么你就去粉饰现实;

如果你是个勇士,残酷的现实中依然能实现自我,那就该道破所有黑暗。

知乎用户 龙腾 发表

用一则小寓言来讲,让你明白,所谓大师:

一只苍鹰目之所及,无非这里有翔……

…… 那里也有

不论它对这翔的色香味还是温度描述的如何的真实,如何能够让你感同身受。哪怕在大师嘴下它都开始散发圣光,都不该让它占据你的全部视野或者大脑。

世间有五彩你偏偏嗜黑

人伦有五常你却嗜乱

天下有无味你唯嗜苦

你说你人间清醒,我只能说苍鹰就是苍鹰。捧到天上它也要去寻觅腥臭。

知乎用户 孤儿院剑圣莉莉娅 发表

暴露黑暗应该算纪实文学吧?

纪实文学你麻烦你能先自己实地体验个好么?

顺便别扯一些瞎鸡巴带节奏的个人感受

深入乡土,深入群众的文学而不是为了获奖崇洋媚外

当然某些人要是觉得小资文学叫做暴露黑暗,那可真的是太言论自由了

在伤痕文学同时期还有乡土文学

知乎用户 罗格风月 发表

众所周知莫言余华等 “抹黑” 文哥的作家是广大人民群众 / 左人的敌人

知乎用户 DANIEL 发表

文学也有几种吸引读者的方式,招徕顾客的幌子而已。

和放大爱情、桃色新闻性活动、制造宫斗剧情完全一样,作家发掘社会阴暗面,鞭挞当权者,这能够吸引眼球,有人爱看这些,仅此而已。

读者 / 观众喜欢什么,作家就写什么。谈恋爱、性交、内斗、骂当官的,就这几个话题热门,写其他就卖不出去。

批判现实主义,当今中国社会未有多大的建树,是因为这已经不是果戈里鲁迅的时代。文革结束后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伤痕文学越写越多情节离奇不像话,公然反 X 了,最后邓公实在看不下去,一句 “哼哼唧唧无病呻吟” 急停了数万批判现实主义伤痕文学家的叫春。

作者当年文学少年风华正茂,如饥似渴地读了极多伤痕文学,如今回头看一眼,真是一堆臭屎,文学价值为负数,白白浪费了大好年华!

批判现实主义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曾经能。

可是当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力,已经很小了,作家不再是占人群极少数的知识分子,不再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于是乎就只剩在角落里说些牢骚怪话了,非主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无非就是左派告诉读者:右派全是地富反坏右牛鬼蛇神得打倒在地踏上一只脚;右派告诉读者:左派一群疯狗文革余孽给人民带来伤痕累累治国无能饿殍遍野;最后西化派上场:洪洞县里无好人左派右派全中国掌权者都不是东西唯有美爹最亲。

读者:我信你个鬼!还不如去看武侠小说。

现代中国作家与基层劳动人民脱节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缺乏感同身受,虽然他们的文字依然很圣母,但本质上早已经脱离无产阶级,归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了。这种站在金字塔顶端俯视苍生的姿态一旦形成,就与人民有了隔膜,早已没有了真情实感,只剩下矫情了。

按照这几个文人的设想去构建中国社会框架,那会乱套的,他们的理论不成体系、脱离现实脱离时代、缺乏宏观思维,他们的主张无非是全盘西化乌克兰化沦为美国的附庸,没有一个新鲜词汇。按江总的话:一年又一年,你们还是这几句话,没一点长进。

很多批判现实主义文字工作者,起初也是怀了好意,可是他们有点名气后,阶级上升之后,结识了美国 CIA 之后,会有一种大师、上帝、圣母、救苦救难菩萨的自我感觉,经常忘乎所以越说越兴奋,开始满嘴跑火车,东一头西一头,煽动、还是煽动,大家群情激昂闹起来后呢?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从来没有方向,要让他们带领,那就是往沟里去。

更有一类愤青作家,沉浸在自己虚拟的小说世界里,对自己笔下制造的坏人、坏党大加鞭笞,越说越激动,越想越生气,开始全面否定中国的一切社会制度,一怒之下跑到敌人阵营去了,赴美产子、赴美讲学、赴美定居、赴美写作。

当了汉奸,还以革命者自居,颇有一种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悲壮:

枫林不共斜阳去,自向荒郊寂寞红!

知乎用户 lance46184 发表

四大名著早就说明了一切。红楼梦贵族的穷奢极欲,西游记的后台关系,水浒传的官逼民反,三国演义的人心叵测。艺术就是曝光黑暗,只是当权者喜欢将他们列为禁书而已。

知乎用户 垃圾 发表

不讨论这句话出处和是谁说的。

————————————

个人觉得,暴露不暴露黑暗不重要。

重要的是,前面那半句不应粉饰现实。

————————————

其次,暴露黑暗,不是就该,也没有这种就该。

暴露黑暗也好,歌颂美好也罢。

都是可以的。有意义的。缺一不可的。

————————————

不过不应粉饰现实,真的说对了,说到人心坎里了。

————————————

你以为你们都是文学鉴赏家吗?人上人?

你们是举报教材无人问津的小老师。

你们是服役多年难升副舰长的大头兵。

你们无论男女都是在烧烤店被打的一方罢了。你们有迈巴赫吗?你以为是男的就可以不用挨打了?

你们有丁真帅还是有谷爱凌有钱?

————————————

看看大众能看到的热搜标题都是啥?

你觉得教材配图,有生殖器官,脸像得了病,小孩子做游戏没有注意界限,日本战斗机。

你看到的,教材审美问题。

你觉得需要问责追责,你看到的,重视,马上换教材,自己查自己。

————————————

你觉得,女舰长你很佩服,不过主力舰和运输舰不是一个概念。战争无小事!

你看到的,国家大力宣传,有史以来第一个女舰长,女舰长履历这里跳到那里,那里跳到这里。

大家都说,好棒,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英雄

————————————

唐山打人群情激奋,有勇气的站出来实名举报别的团体,唐山特意开通 “雷霆热线”。

你以为一切都好,结果是,你打不通。

————————————

所以这句话,真的是站在弱势群体这边说的。

我无条件支持!!!

你可以暴露黑暗,你可以歌颂美好,但绝不要粉饰现实!!!

知乎用户 山虎海鱼 发表

这个话很尖锐,一听就是在挑事。当然,文学的影响力、乌托邦的魅力在空前衰落,随着改变世界的积极自由,转向到了不被世界改变的消极自由。

知乎用户 有巢氏 发表

所以诺贝尔文学奖是为了表扬他还是批判他(吃瓜)

人上人啊,就喜欢居高临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知乎用户 太乙真真真人 发表

粉饰太平就是说假话

暴露黑暗就是说真话

不管是文学还是其他的什么 都要实事求是

知乎用户 雪压青松 发表

现在花费税收最多的那个群体天天搞出来大堆的没人看的纯能量体文化,剩下社会自身必须的发现错误改错纠错功能没人管,请问,保护普通人生活的纠错责任,文学这个名义上独立的声音再不承担,请问分肥的夹头 政委 国师会承担?

知乎用户 无为而智 发表

谁特么理解社会现实看文学艺术作品,不会有人真以为鲁迅每句话都在讽刺社会现实吧

知乎用户 懒得改名 发表

你看,莫言就是五十万!

知乎用户 打酱油的小明 发表

有吊用,这片土地,你说什么做什么能改变什么?有仁人志士努力了,不还是一如既往,给了希望又葬送那是残忍还不如早日清醒,这不是高考嘛,过几天同样的分数在各个省份的待遇来个对比

知乎用户 特斯拉水军 发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就有恩怨纷争。黑暗是永远都在,光明也永远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就是将黑暗逐渐驱逐,让光明普惠到每个人。人类的发展状态就是在探寻光明中摸索前行,文学作品有希冀美好的,歌颂光辉品质,也可以是揭露黑暗,启迪民众,追索真理,追求正义,抑或是沐浴振奋精神、愉情雅致。文学应该是擎火炬,为民族、人类探寻光明未来,而不是粉饰太平,为权力者站台发声。

我支持莫言。

知乎用户 尽力而为的人 发表

补补妆 改变个看法 受难是另一种美好

补补妆 改变个说法 寂寞是另一种清高

补补妆 改变个看法 混乱是另一种对赌

补补妆 改变个说法 末日是另一种清早

粉个窗 生虫有拐杖 变色是另一种理由

粉个窗 住在屋檐下 对立是另一种感受

粉个窗 善良走天国 邪恶是另一种轮走

粉个窗 房屋无劣痕 豆渣是另一种住所

知乎用户 回锅肉盖浇饭 发表

我们的国家言论都是自由的,作家也肯定是一样的!凭什么《平凡的世界》可以歌颂苦难,且主席都强推一波!

那木,文学艺术就不该暴露黑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中国没有批判现实的作家了?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你仔细看时间分布,互联时代刚到来的时候,那是巅峰时期,是个人都批判,但是都是那种很肤浅的,没啥深度,与其说是批判,不如说是发泄。 我们以鲁迅来说,他批判的文章,我看的都冒冷汗,比如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儿子打的 …

为何莫言被批媚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现在有点替刘慈欣捏一把汗,他居然是个中立派。 总体评价刘慈欣的思想,说他左或者右,说他社会达尔文或者霍布斯,说他崇尚极权,或者说他向往西方,用文革的事讨好西方都是扯淡。 通读完刘慈欣作品,我是有资格评价他的, 他 …

高行健与莫言 再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危机

高行健与莫言再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危机 撰文:顾彬Wolfgang Kubin翻译:陶磊来源:《文学》2013·秋冬卷 【编者按】《高行健与莫言:再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危机》是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于2013年5月2日在香港岭南大学举办的中 …

打倒莫言

收录于合集 #世事评论 79个 前些天,有写过一篇吹向莫言的“大风”。 现在看来,我是低估了这股“大风”的猛烈程度。在“大风”之后,还有“更大的风”。 “更大的风”来自网络名人@司马南。 司马南一向口才了得。前段时间,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说 …

我们为什么阅读(5):“我想要过一种审美的人生”

我是必须好好活着的。它休想让我一直痛苦下去。我不仅要活着,而且还要在地狱集中营的缝隙里,找到蜜糖的快乐。 我在黑龙江的一家报社干了三十年,做过文化、体育、科技、专题报导,现在是负责地方时政新闻的资深编辑。 业余时间,我都用来阅读和写作。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