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到了预期寿命要不要去下个葬啊?”
不知道其他地区和行业如何,美国 tech 行业有一点我还是很喜欢的:年龄歧视比较少,只要不把自己限制在中国码农圈子里疯狂内卷自行施加 peer pressure 的话真是非常舒服。 今天我们组全公司唯二 staff engineer 聊到他 …
一家公司因为性别歧视被举报。理由是招聘启事上写着 “不招女生”。
老板把 HR 喊来大骂一顿:写出来干啥,只喊男生来面试不就行了?
同理,一家公司因为年龄歧视被举报。理由是不招 35 岁以上程序员。
老板把 HR 喊来大骂一顿:写出来干啥,只喊 35 岁以下的来面试不就行了?
HR:那么该如何有效劝退 35 岁以上的员工呢?
老板:笨蛋!就说工作能力达不到公司发展需求不就行了,现在流行双向选择!
HR 点头准备离开,老板又补充一句:记得别全开了,留一两个老咸鱼当牌坊。证明我们没有年龄歧视。
很多年轻人不明白,做管理三个字是排他性的,一个公司可能需要很多技术员,但只需要一个管理者☞你做了他没有,他做了你没有,你们的前辈做了屁股不挪你们都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转管理上,也意味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要依附谁?说白了,选做管理就是选择依附哪个体系,哪个公司,哪位老板?如果运气好进了一个处于高增长的行业,管理岗位或许会持续增多,可以容纳老手,而如果是一个低增长或停止增长的行业,管理岗位是被老人牢牢占据的,年轻人变老也不会有机会,这就是现实。
把 “做管理 “当成人生目标后,最重要的是选择,是审时度势,是如何挑选自己要依附的体系,挑选公司,挑选老板,挑选部门,甚至有时候得像于连那样两面三刀,这可比纯粹钻研技术难多了,而且不确定性非常大,很多公司甚至存在青年才俊因为站队或者后台领导倒台而造整体派系清算,彻底断送前途的情况,这不是你的错,这些都不是你自己能够控制的。有时候人可以乘风而起,有时候人会被风暴撕碎,时也命也。相似的人身在不同组织,甚至同一组织不同岗位,命运也是天差地别。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孔明这样的才智卓绝,也要等刘备这样的主公等到年近 30 才出山吧。
如果你是凭技术吃饭的 cs 工程师,请保持让自己能够靠技术不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是你唯一能自己掌控的,就像任何一个小提琴手进了乐团的目标都是首席而不是说我要做乐团管理。
程序员确实不应该限制年龄,但是中国存在以年龄是否超过 35 岁,工作时间是否能够满足 966 作为人员招聘的要求,这个就是各公司的 21 条军规,没法细说.
高龄程序员适合做更有技术含量的基础框架工作.
我是 49 岁的 C++ 程序员,没有秃头没有白头(极少量白发),依旧在写代码,年龄对我写代码影响不大,经验多代码质量就高,每年有 N 万行有效 C++ 代码的产出,代码的执行效率非常高,基本上写出来就比一般程序员快,优化过 std 库的一堆常用组件,基本上都有大幅性能提升,最近一年多一直在优化内存分配库,已经比 tcmalloc/jemalloc 库快 N 倍,最早只是知道有一种算法会比现有的算法快,有性能提升,有一段时间空闲就做起来,发现可优化点远超预期,然后花费的时间也远超预期,一个优化点一个优化点的去做然后测试,每个月都有优化,每个月都有性能提升,代码也逐步由浅入深,越来越复杂,先做比较简单的优化,最后做操作系统的一些复杂功能替代优化(例如 libnuma 库的替代).
做类似这样的高性能基础库,年轻人技术积累不到位,即使人再多,也没有办法做到很好的优化,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找到针对 C++ 领域的 100 条优化的路径和方法,一条一条的做下去,每个库都过一遍的话,都可以优化出来不少,也可以把一些库的问题提前踩一遍,找到解决的办法,提高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整个服务器的性能表现.如果把每台服务器提升1%的性能,每年下来节约 1% 的电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养人做系统级的优化,其实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如果中国的大公司多养一些高龄的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把整个基础库基础算法操作系统都优化一下,积累一些有很多经验的人,中美贸易战中,一些基础软件领域面临断供的风险就不会那么大,现在几乎所有的基础库基础软件基础操作系统编译链工具等等都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外的,中国在这方面很薄弱,几乎完全依赖国外的技术更新,依赖国外修复 BUG,提供新功能.
附录:
下面是自研内存分配库与 tcmalloc / jemalloc 的简单的单线程测试代码下的性能对比,可以看到自研内存库的性能提升巨大,现有的国外开源内存分配库存在巨大的优化潜力,
1a) 是 malloc 花费的时间 ns, 1b) 是 malloc+free 花费的时间 ns.
下面这个是自研库
export LD_PRELOAD=/mnt/guo/cpp/libhaisqlmalloc/bin/Release/libhaisqlmalloc.so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 1a)use=15074, avg=1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 1b)use=30532, avg=3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2 1a)use=17261, avg=1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2 1b)use=33000, avg=3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3 1a)use=17632, avg=1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3 1b)use=33445, avg=3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4 1a)use=17534, avg=1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4 1b)use=33631, avg=3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5 1a)use=18303, avg=1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5 1b)use=34588, avg=3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6 1a)use=18524, avg=1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6 1b)use=34803, avg=3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7 1a)use=18881, avg=1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7 1b)use=35240, avg=3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8 1a)use=23777, avg=2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8 1b)use=40267, avg=4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9 1a)use=20710, avg=2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9 1b)use=37335, avg=3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0 1a)use=21062, avg=2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0 1b)use=37754, avg=3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16B 2a)use=118293534, avg=1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16B 2)use=286470663, avg=2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B 3a)use=12610562, avg=1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B 3)use=29638841, avg=2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7B 4a)use=14601616, avg=1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7B 4)use=32453374, avg=3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 5a)use=15611, avg=1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 5)use=31271, avg=3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60K 6a)use=24224, avg=2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60K 6)use=41181, avg=4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2K 7a)use=49135, avg=4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2K 7)use=81877, avg=8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K 8a)use=56130, avg=56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K 8)use=98676, avg=98
下面这个是 Facebook jemalloc 库
export LD_PRELOAD=/usr/lib/x86_64-linux-gnu/libjemalloc.so.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 1a)use=63033, avg=6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 1b)use=152417, avg=15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2 1a)use=60700, avg=6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2 1b)use=163542, avg=16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3 1a)use=64046, avg=6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3 1b)use=172559, avg=17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4 1a)use=72713, avg=7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4 1b)use=188932, avg=18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5 1a)use=89125, avg=8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5 1b)use=211890, avg=21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6 1a)use=75557, avg=7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6 1b)use=204775, avg=20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7 1a)use=82594, avg=8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7 1b)use=224407, avg=22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8 1a)use=80728, avg=8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8 1b)use=225994, avg=22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9 1a)use=80469, avg=8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9 1b)use=232590, avg=23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0 1a)use=82570, avg=8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0 1b)use=247512, avg=24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16B 2a)use=200677724, avg=2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16B 2)use=402055854, avg=4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B 3a)use=33486975, avg=3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B 3)use=58764753, avg=5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7B 4a)use=33696459, avg=3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7B 4)use=59992819, avg=5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 5a)use=69148, avg=6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 5)use=168963, avg=16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60K 6a)use=199040, avg=19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60K 6)use=398697, avg=39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2K 7a)use=670933, avg=67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2K 7)use=1194159, avg=119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K 8a)use=700407, avg=70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K 8)use=1222750, avg=1222
下面这个是 Google tcmalloc 库
export LD_PRELOAD=/usr/lib/libtcmalloc_minimal.so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 1a)use=788188, avg=78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 1b)use=799724, avg=79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2 1a)use=918508, avg=91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2 1b)use=1935105, avg=193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3 1a)use=971407, avg=97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3 1b)use=1702510, avg=170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4 1a)use=573116, avg=57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4 1b)use=1200304, avg=1200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5 1a)use=1002652, avg=100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5 1b)use=2786097, avg=2786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6 1a)use=1055709, avg=105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6 1b)use=2606826, avg=2606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7 1a)use=1096721, avg=1096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7 1b)use=3795515, avg=379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8 1a)use=267966, avg=26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8 1b)use=859231, avg=85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9 1a)use=1056473, avg=1056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9 1b)use=2024976, avg=202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0 1a)use=378695, avg=378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10 1b)use=831243, avg=831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16B 2a)use=125174020, avg=1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16B 2)use=257281039, avg=25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B 3a)use=74888289, avg=7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B 3)use=153124322, avg=15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7B 4a)use=83585956, avg=8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7B 4)use=164708262, avg=164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 5a)use=762859, avg=762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4K 5)use=773934, avg=773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60K 6a)use=1177768, avg=117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60K 6)use=3119340, avg=311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2K 7a)use=1209452, avg=1209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2K 7)use=3567604, avg=356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K 8a)use=1017947, avg=1017
Memory\_bitmap\_group::test() 256K 8)use=2556247, avg=2556
附录:年初的简单介绍内存分配库优化方向的短文
[郭忠明:高性能内存分配库的研发小结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994170)
重点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要说。
我记得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问 BAT 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有人回答,BT 的弱点是什么不知道,A 的弱点肯定是马云,要是马化腾挂了,腾讯股票平稳不动,要是李彦宏挂了,百度股票飞涨,要是马云挂了,阿里股票肯定跌停。
在这个人人都把马云和阿里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时代,作为阿里的二代目,肯定是非常讨厌这种现象的,尤其是在马云自己就是个大嘴的情况下,这个已经不管事的前高管到底能弄出什么奇葩的操作是阿里的头号不稳定因素。
现在马云作死成功连累阿里股价的事更是活例证。
如果说之前阿里和马云的切割还是缓慢隐形的,那么对现在的阿里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把自己和马云切割开。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直接就发个声明,说马云已经卸任,和我们没有一毛钱关系,你们不要把马云当阿里的人啊。
不说这事厚道不厚道,反正我们是不会信的。
这时候能做的事就很简单了:造新神,造一个新的和阿里绑定的符号。
你们自己搜搜逍遥子之前公开说过多少话,感受一下他说话的习惯,再看看这个发言,你瞬间就能感觉到差别。
逍遥子根本不喜欢对这种社会热点话题发言,他根本就不喜欢走到台前营销。
但是没有办法,现在必须要造一个新的明星,新的让人知道这是阿里代表的明星,这个人的形象还必须是正面的。
这时候你再去看张勇这一论没头没尾的发言,是不是瞬间就觉得合理了?
阿里现在必须要用这种 “内部发言流露” 的方法来凸张勇的人设,把张勇打造成一个有人文关怀的理想领袖形象,以此冲淡马大嘴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
所以你看,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题?为什么问题的内容是这样的?
是不是非常的套路?
路过
这个事儿吧……
从公司角度来说…… 应该是没啥公司会明确限制程序员招聘年龄的……
实际上…… 咱们平时常见的招聘,特别是大厂的码农岗位招聘,应该基本上看不到年龄限制的……
所以俺觉得他说这话…… 没毛病…… 只是陈述了基本事实……
那为啥岁数越大,现在来看好像越不好找纯码农这种岗位的工作呢……
或者说为啥现在看起来…… 公司里大龄码农比较少见呢……
从大龄工作者个人角度来说,开岁数大,上老下小金钱需求量比年轻人大,选择面就比较少……
起码只能选一些薪资高能养老带小的……
(俺就是这样的大龄,愁…… 估计万一被开了…… 也是不好找工作……)
这种厂通常也是热门厂…… 竞争本来就激烈的说……
在厂子这边,码农招聘实际执行上也有大致业内大家都默契统一的原则……
比如,我们都知道吧,面试时候,根据简历上工作年限、履历不同……
面试要求的也是相应会做匹配提升的……
就是说知识、经验、思考深度要能与年限匹配……
岁数大的码农…… 面试要求上通常会比年轻人高一些……
(就不说小面老,这种拿新技术考倒老经验的情况了,这种的也是日常发生的,俺不说这种吐槽负能量的情况,避免有人看着不高兴……)
这个高一点点坎…… 没准就筛掉了不少人…… 仅仅留下了 “持续学习,履历精彩,项目对口,思考有深度” 的一部分大龄码农……
(从俺这么多年面试经验来看,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默默做项目为主,如果不是踩坑或外力迫使,通常不会有太多思考。甚至俺自己都是这样。这就导致了高那么一点点的要求,就真能刷掉很多很多人……)
这批剩下的人,如果简历项目上又不是特别对口面试岗位要求的,可能又会被评定为 “低潜(力)” 标准……
如果这时候有 “高潜” 的年轻人…… “低潜“就容易被刷掉了……
通过这种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面试流程下来,剩下的能继续写码的大龄码农真就不多了……
于是,厂子里大龄码农也就不常见了……
你说又不能为了让大龄码农常见…… 就刻意降低标准,针对大龄码农放水…… 真是难啊……
虽然现在是这样吧……
不过俺觉得…… 现在这情况也是有一点点历史背景原因的……
软件业,国内也就 30 年,互联网 20 年……
当年能写代码的人就不多,跟现在高校 + 培训班刷刷刷的出码农是没法比……
就算软件业,当年 20 多岁写代码,现在也就 50 多岁……
刨去转行的…… 当管理的一批…… 当初那么点的人…… 现在看不见啥 50 岁的高龄码农也算是正常吧……
互联网码农也一样…… 最多现在大龄的也就 40 多岁…… 而且平时还是能看见一些的……
(比如周爱民老师…… 比如
大叔…… 以及响马大叔 40 岁 + 码农群里的那批人……)
所以俺估计,在高校 + 培训班刷刷刷的出码农的这 10 年里,咱们再等 10 年看看……
没准那时候,现在说的” 大龄码农 “就多起来了……
(从个人角度看…… 这几年俺认识的…… 俺周围的…… 年过 30 的码农的确多起来了…… 个别的都奔 35 去了…… 以前是除了俺认识那几个老帮菜…… 真没几个 30 以上的……)
深得马总真传!
“我招人从来不看学历”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这种话吧,可以先听听,不要急着相信。
多年前,我加入华为。当我们这边的年轻工程师和外方的一线工程师交流时,发现这些人动不动就是某某协议的设计者,某某 RFC 的作者,且年龄都很大。至少在当时,华为内部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就是国外的这种现象代表了一种先进。
十年后,如你们所知的'34 岁不续签’问题发生了。
再过了几年,阿里也传出了 “P7 不能超过 8 年 and 32 岁”。
不约而同的,今年华为的任老板也发话了,低级别员工如果愿意可以一直留在华为。阿里的张勇也认为程序员不应该限制年龄。
限制年龄,34 岁不续签这些政策咋理解?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理解,既简单有粗暴。因为人嘛,水平和潜力都有高有低,如果条件允许,企业都愿意把那些在实践中证明潜力有限的淘换掉,把水平高、有潜力的留下。
从劳动者权益的角度理解,这些做法涉嫌严重的年龄歧视,且明显不符合劳动法。
现在又出台不限制年龄的政策,这又咋理解呢?
首先,我没听说国家有关部门因为这些网络传言约谈过这些企业,所以这不可能是外力所致,一定是他们自己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其次,我也没听说过这些企业因为这些涉嫌违法的行为输掉过官司,出于法律风险而改弦易辙。
那么是不是知乎上的程序员群体对这些行为的批评态度,给这些公司形成舆论压力了?我看可能性也不大,这两家公司在某些特定时期遭遇的舆论压力都非常大,但我很少看他们对舆论妥协。
我猜测可能有这么一些原因:
1,35 岁焦虑或许的确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是 35 岁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高职级却是很有限的机会,既然大多数人都必然会成为高度竞争的失败者,那么内耗就会无可避免,挤在 35 岁门槛上不上不下的人越多,内耗就越大,直到你在员工积极性上获取的收益远远比不上内耗的损失。至少根据我的观察,内耗其实早已经很严重了,在我看来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反应还是太迟钝了。而且,一个公司一旦因为内耗破坏了员工之前的正常生态,后续的负面影响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除的。
2,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不再能支持这些公司这么依靠年轻人挥霍那些有经验的人才了。就算你把所有年轻的尖都掐了,一个年龄结构正常的公司也照样能靠你释放出的中年员工搭配起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IT 企业里部分不卡年龄的公司貌似也还在对阿里华为形成竞争。更何况,淘汰出去的中年程序员离开了温水,也未必就不能被重新激活。你可以限制,人家也可以去别的公司,你掐尖越狠,就越有其他公司不得不接受你淘汰的人,毕竟,你只是收回了岗位,又没有收回经验和能力。
因为离 35 岁大关越来越近,其实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会思考和讨论,职场上那些没能爬到管理层的中年人们,都去哪儿了。
结论就是,不知道。也许去了小公司做管理层,也许去开滴滴送外卖。总之就是,35 岁很难再找到一份基础脑力类的工作了。
张勇的公开发言是一回事,而市场上 HR、猎头招人,又是另一回事了。你们真的见过,大厂招人不卡年龄,没有限制的?
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 10-15 年里,每年都有一茬茬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而经济的增长和岗位的增加已经过了爆发式的增长期。新鲜血液都安排不过来了,老骨头老油条们,容身之处又在哪儿?
说什么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但芸芸众生,你和身边的同事 A 同学 B,能有多大的不同?
这段话的重点,不在于程序员不应该限制年龄,不在于想要招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
而在于 35 岁以上的员工不写代码,在于向外界释放管理团队的臃肿吧。
所以,下一步,阿里也要精简管理团队了。
要向社会输送更多人才了!
然后可以用省下来的钱,多招点儿新人。
之所以中国缺少大龄程序员,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互联网起步晚呀。
当下的 35 岁的大龄程序员,都是 10 多年前本科毕业的了。
而且互联网真正火起来也就近 5 年。
之前互联网也不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龄程序员的,至于他们能否持续胜任程序员那份工作。
那既要看自身的努力,也得看企业发展的进程。
如果一直都是 996,669,那大龄程序员自然吃不消。
如果工作模式相对轻松一些,企业 KPI 考核指标弱一些,那大龄程序员,也还是有的。
昨天还看到分享 70 多岁的老爷子,尚能 code,那 35 岁,自然也可以。
[如何评价 MIDC 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小米物联网平台小米 Vela?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8893531/answer/1566404138)
决战双十一,小米手机 / 红米手机什么值得买? - 王之葵托利的文章 - 知乎
[王之葵托利:决战双十一,小米手机 / 红米手机什么值得买?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173356144)
美国的高龄程序员很大一部分是维护所谓的遗产系统的,比如 IBM 大型机上 COBOL 写的软件系统。
这种遗产系统,一个是都有 mission-critical 的属性,也就是没有多少容错率可言,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一个是其使用的编程语言和思维方式在大学里面早就不教了,在民用计算机领域也没人用了,只有这帮老家伙才会搞,招年轻人进来非得让他们学习个一年两年才能搞。
国内的银行核心系统很多也还是这种类型的玩意,他们的程序员很多都是只进不出的,只在本系统内流动,他们虽然劳动强度也很大,但是并不存在 35 岁以上就呆不下去这回事。
两三年前,一个为 Win98 开发了 1GB 以上 RAM 补丁、137G 以上大硬盘补丁、多核 CPU 支持补丁的洋大人 rloew,以 62 还是 63 的年龄去世了。估计有些钻牛角尖的事情,只有这样的老程序员才会去有时间和精力去玩。
我身边的程序员,从 20 多岁到 60 岁都有,平均下来,35 岁都少说了。
从能力来说,30 岁出头就当上技术专家的有,也有 40 多岁还是普通软件工程师的。但无论如何,无论多大的岁数,只要愿意,一直做技术都没有问题。差别只是能力强的多挣点,能力弱的少挣点,但不会因为年龄这条红线而失业。
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公司的文化比较温和,没有不人道的加班,不对身体有损害。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年人还有机会参与竞争。
所以,将来是否会出现大批的高龄程序员,讨论的前提首先必须有温和、守法的企业文化为依托。否则,无论喊什么口号都是枉然!
前提是
1. 不结婚,没有家庭牵绊。
2.35 岁、40 岁还能保持 25 岁的体能和热情。
3. 跟年轻人同工同酬。
基本上是胡说八道。
我和猎头打交道,有时候猎头会把他们内部的岗位要求直接告诉我们,我还拿到过一张各个大厂,包括 BAT 等等他们对于岗位的具体限制,其中大多数都有年龄限制,而这些限制他们是要求猎头不许写在公开的招聘公告上的,都是属于潜规则。
如果猎头在和你沟通时,上来先说走标准流程核实一下您的出生年月日,大概率就是此岗位比较介意年龄。
见过放宽最多年龄不能高于 38 岁。
通常以 35 岁为平均值,当然也会提到特别优秀者,可酌情放宽几岁——但是如何界定算是特别优秀者呢?你嘛?
那么那些不是特别优秀的人就应该去死吗?
本该如此。包括:不限制年龄,和鼓励把程序员当成终身职业。
看了一下张勇在百度百科上的简介。这个人是学金融的,搞管理和财务出身。以这样的背景,能够将程序员这个职位理解的这么透彻,值得称赞。
我给你讲一下 35 的程序员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进入程序员这个行业基本上的来源地有:计算机相关专业、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过编程)和培训班。
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里面,其实大部分人没有成为程序员,有当公务员的、进军队的、销售、老师、客户支持、测试等等。
从事程序员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 22 岁~ 25 岁开始的。
3 年左右,80% 的人才能够胜任公司要求的大部分工作;
5 年,其中 20%(一般我称为 A 类)有能力完成项目要求任何技术任务;60%(称为 B 类)的程序员能够完成大部分工作,并且会进入一个技术能力几乎不增长的情况;
8 年,上面 A 类能够成为架构师,并且有很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做一些技术深化的工作,能够优化产品的框架。上面的 B 类程序员已经有了很强的团队配合能力,管理成本低,效率高。
10 年,架构师中的一部分才能成为合格的 Tech Leader。能够独立带领一个团队完成任何项目。灵活地利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技术方向等等。
这时候,他们 32~35 岁,那些信奉 35 岁原则的公司,竟然把他们抛掉了?!说实话,我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一直怀疑是否有 “35 岁原则” 存在。
我希望大家能从上面的过程中,看出大龄程序员的价值所在。许多软件公司只能称为是软件商业公司,他们目标只是完成软件项目;他们不是软件技术公司,在技术的跟进和创新能力都很差。
我一直反对 996,主要原因是:对于大多数软件项目,一个标准项目管理流程就可以提供比 996 更高的效率。
我看到过的几个 996 例子说明:996 往往来自于一个无能的总经理 + 几个用屁股思考的项目经理。这些人完完全全无视于计算机行业几十年来的项目管理理论和经验。往往急于追求短期效益,而毁了长青之树。
35 原则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开除,另一个是不招。后一种可能更多一些。上面写的程序员成长过程可以说明,招大龄程序员会有更多好处。
软件项目管理本来是一个成熟技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书本上就有。
软件项目中的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根本就不愿意学习项目管理方法,更别说努力实践了。他们自以为自己是天生的管理天才,拍个脑袋就能做出决策。
我见过很多所谓的架构师、Team Leader、CTO,根本一行代码不写,还自称是程序员。这种现象中国、美国、日本都有。
软件公司一个奇怪的地方是:我们不使用软件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管理人员往往认为 “管理高于技术”。
技术人员又容易陷入 “技术只用于开发产品需求” 这个枷锁上。
现代软件项目管理中,用技术代替管理是一个趋势;另外在开发、测试等等环节中,使用技术可以优化很多过程。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成熟。
往往那有经验的程序员才有能力在这些方面进行创新和开发。
那些懂得在软件开发中如何多维度利用技术的公司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就我观察,在上进的小伙子,达到架构师的时候年纪也近 30 了,多数也都 30 以上了。为啥能力最强的时候被裁了呢?
本质原因就是:大多数公司,都不需要技术。
这就佐证了我的老话,大多数公司都是业务型的,即使是技术型的公司,大多数人也仍然在做业务。**没有任何公司,是技术驱动的,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赚钱,而不是搞科研。**所以号称是技术驱动的公司,都是吹牛逼。所谓的技术驱动的公司,无非是战略倾斜了研发而已,本质是成本分配问题和商业壁垒的问题。
同理,阿里这样的公司,仍然是业务大于技术。
最近很多企业在搞国产软件,例如国产数据库。实际上内核都是找老外买的,其他很多软件同理。造不如买的思维仍然根深蒂固,这个思维不改,专利法不加强,技术路仍然任重道远。
所以最终我的结论就是:
1、企业需要的不是技术,是赚钱。你以为马爸爸搞蚂蚁,大数据放贷,是为了啥?赚钱,不寒颤。
2、技术是快乐的路,也是一条最内卷的路。技术达不到行业专家,都会卷。很多人甚至搞不清楚什么技术,天天 crud 都能写出劳资天下无敌的错觉。
3、支持 35 岁以上的人做技术,但是能不能赚钱就不一定了。都要吃饭的,身体也是口嫌体直的。
4、风格一脉相承,马爸爸后继有人。看多阿里股票。
无独有偶,华为的任正非也说要提高研发人员的待遇。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这些科技公司发现光靠抄代码搞低级劳动已经干不下去了。
以前为什么华为淘汰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为什么阿里因为月饼事件随意开人?因为程序员不值钱。
为什么不值钱?因为程序员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低级劳动,基本概括起来就是抄、改、解 bug,没有原创,没有设计,没有工程,没有系统。就是靠年轻人能熬夜能加班。北大青鸟出来的随便再实操培训几年就够了,拼的是体力不是脑力和能力。
那些互联网大厂雇的前端开发,代码写的跟屎一样,反正我是一直不敢用阿里系的产品,也不敢沾京东美团的金融类产品,怕的就是安全性不好。但是我对腾讯系的产品还是有好感,至少张小龙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美国硅谷程序员薪水是国内码农的十倍以上。还不加班,过的比国内的 996 社畜滋润多了。一个反直觉的常识是那边管理人员的薪水反而普遍不如程序员的薪水,因为管理者实际上门槛更低。程序员到达一定程度本身就具备一定项目管理能力和技术决策能力,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做的基本上都是打杂之类的服务性工作(比如去开会)。
TCP/IP 协议栈知道吧?封一个 IP 核出来用在 fpga 上,这是多简单的基础性工作,国内从古到今硬是没一个人做,就知道用赛灵思给你弄好的现成的 IP 核。美其名曰不重复造轮子。我头一次发现这事之后我惊了。
其实很多工业软件原理都不复杂,都是一些需要下死功夫傻力气日积月累的工作,比如被美国卡脖子的 matlab,真正的价值不在那些计算功能而在于仿真库,而仿真库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中国没有做过这种数十年的积累,直接使用了人家的劳动成果,算起来还是人家亏了。
说到美国卡脖子,我们看到现在国内的科技公司,突然不约而同的发现以前那套模式开始难以为继了,开始需要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做一些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基础性造轮子的工作了。比如 TCP/IP 协议的 IP 核突然不给你授权了,你自己开发一个吧,注意达到商用程度可不是自己几个人弄一个玩玩,要想开发出一个稳定商用的 IP 核需要数以年计的大量测试加上商用期间的大量迭代,这就是个标准的力气活,就是在大规模使用过程中不断收集问题解决问题更新版本。这个滚动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资金量和人力可能会超出想象,还拿赛灵思的 IP 核举例子,有些类似于 TCP/IP 协议这种最常用的 IP 核,从上个世纪开始就在迭代,几十年都在更新版本,最近的一次更新都还是千禧年之后的,并且依旧存在某些细微的 bug。arm 的 GCC 编译器也是如此。
现在你会去写一个新的基于 arm 的 c 编译器吗?你不会,你只会用 gcc,但是华为就自己开发了安卓下的编译器。但是有更多的这种重复造轮子吃力不讨好的东西,我不知道谁能做,反正 TCP/IP 协议的 IP 核这个东西华为肯定没做,就算私下里做了也大概率是抄的。
所以像我们这种老程序员是很赞同懂王卡脖子的,不卡脖子,华为阿里这些 996 大厂也不会重视我们这帮老家伙们的价值。
等拜登上台后,中美合作关系如果又恢复到以前,你看张勇任正非这些人肯定又会分分钟改口。
10 年前给一美国公司做项目(松下的),项目 leader 是个美籍华人(不会普通话),50 多岁了,代码写得飞起,量也很大。当时就很奇怪,为啥美国人年龄这么大了还在写程序。
其实,年龄大些的程序员效率并不低,做开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修 bug 上,写代码并不是越多越好,有经验的程序员看着不太快,但质量高,所以总体效率不低。
也不一定在国内就是 35 就要清退什么的,而是大部分人有了一定的经验就会去转岗做产品经理或者项目经理,甚至转到销售岗,因为这些岗技术性强,也需要有研发背景的人。
近几十年中国发展太快,年轻的程序员每年都毕业很多,人手相对充足,但公司的研发还是最重要的待遇最好的岗位,项目多研发时间紧张压力大,所以还是不断叫缺人。
张勇说得有点道理,35 岁以上的人要么转岗要么做研发管理类,代码写得就少了,如果要他们去写代码,代码会写得更漂亮,效率不低。
大家天天喊 CS 内卷,我是贴身感觉,由于行业公司增长得原因,还是缺人,缺 CS。
所以如果你高考选专业,选 CS 还是非常不错的专业,不要被情商高的大 V 们给忽悠瘸了。
谢邀。
作为一名程序员妹纸,乍一看还是挺欣慰的了,也能想到很多人会开始对号入座了。
还记得华为任正非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声称:人力资源考核机制对不同岗位有不同要求且不会设年龄限制;将来华为的岗位分为三个类别:职员类、专家类、管理类,并且这些岗位对年龄不!设!限!制!
呃… 喜欢对号入座的人听完之后自然是激动地不要不要的呢~~~
可然后呢?
且不论人家说的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貌似也暂时轮不到你我这样的小小程序员了吧?
Tips:这就好比说某楼盘开放商说房价不能太高,要兼顾大家的购买能力,于是扬言要降低房价,然后就会有人开始对号入座,坐等房价下跌的好事落在自己头上…
嗯,生活中这种人 “自欺欺人” 的小伙伴还是蛮多的,不说别的,一个万人摇号就让你欲哭无泪好吗?还指望别的什么…
须知,企业用人原则:性价比(人效)——用最少的成本撬动最大的剩余价值;
而程序员求职原则无外乎七个字:钱多、事少、离家近;
不幸的是,在这场劳资双方的博弈过程中,求职者往往是弱势的一方,要想不被 “无须有” 地炒鱿鱼(甚至像虎牙员工那样被抬出 / 扔出公司),程序员要做的就是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不管你是否自愿)
巧的是,昨天晚上加完班刷到一条微博,讲了一名程序员小哥哥深夜加班在餐厅泪崩:
简直感同身受了好么?
都说 35 岁是程序员的一道坎,身居 IT 圈的职场竞争中,不进则退的铁律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我拿青春赌明天也绝不是一句空话。
还记得之前我在程序员得与失的话题下做过回复:(不同阶段划分)
这个回复当时也博得了一众程序员小伙伴的认同。
当一名程序员 35 岁之后,随着身体精力的下降,自然无法和新晋的年轻人相抗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传奇真的很少见),而新晋的年轻人在 35 岁门槛的焦虑困扰下自然也是容不得自己有半点懈怠…
于是,恶性循环就这样产生了,压力大、007、熬夜加班常态化,程序员所承受的痛想来也是外人所不能体会的。(感兴趣的可自查每年被曝的某某软件园跳楼事件)
此次阿里 CEO 张勇的发言确实让人备受鼓舞,但,也只适合听听罢了;
毕竟企业不是废柴收容所,面对 35 岁门槛之后的发展方向,汇智妹之前也提过:(这里以软件测试工程师为例)要么往管理岗发展、要么往技术方向深耕、要么去做产品;
而奢求安于现状、佛系码农的那一批人,迟早还是留不住且要被以各种名义所淘汰的…(想往上爬的人多了去了,比你年轻有干劲的人,挤破了头想进互联网大厂好嘛?)
嗯,,, 鼓励、支持、欣赏、敬佩,你品,细品就对了;
至于所谓的 “创造条件”,作为没有竞争优势的弱势一方,你真的指望企业发善心给你安排一份 “养老” 工作吗???(如果有的话,记得告我一声,我也想去)
拿汇智妹所在 IT 学院的程序员学员来说,很多小伙伴事前听闻 IT 行业高薪待遇都还不错,于是纷纷转行选择从软件测试入手,成功入职后拿着 8k 的薪资便觉得万事大吉;殊不知,这只是踏入 IT 职场的第一步,从基层小白萌新到高阶 IT 工程师,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岂不闻 IT 圈 “鄙视链” 之下,优胜劣汰的道理:
对于 35 岁的程序员的出路,张勇态度很明确:管理岗是不用想了,阿里不缺这样的人才;那么,似乎阿里的程序员就只剩技术和产品两个方向。(当然,你也可以跳槽创业,自己带团队自己做管理,话说,一般这种人才阿里想来也是不会轻易让流失的吧?或者,哪一天直接收购兼并,站队 / 纳入阿里系也不是不可能)
而技术和产品方向各阶段需要的技能,我们在上图中已有提及,那种佛系打工、面对 KPI 随缘的心态,真心不适合待在 IT 职场,不然你还真对不住那一缕缕凋零的秀发… 在这场拿青春做赌注的台面上,有几个人能真正输得起???(隐形的机会成本也是很高的了不是么)
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职场打工人没有轻松的工作可言,寄希望于企业来发善心为你考虑未来的职场生涯也是靠不住的,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只会落得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的下场。
你觉得呢?
我是汇智妹,一枚程序员萌妹纸,每天除分享 IT 技术干货之外,也会聊聊 IT 圈热议的那些事儿;
公号【汇智动力学院】——职场技能提升、就业加薪升职、以及有对转行 IT 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关注一波哟~ 比心❤
张勇的这个话本身没毛病,就看你咋理解。
以阿里职位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岗位从来不愁没人干,不给钱都有人愿意去。
所以假如你是个 59 岁程序员,你应聘这个岗位,你面对的是全年龄段的竞争。
所以虽然阿里不卡程序员的年龄,但是你可以观察阿里程序员里有多少岁数大的,他的年龄结构到底是一个什么形状。
因为作为公司来说,招聘的时候,年龄带来的薪酬要求、工作时间要求、管理成本提升,都是大龄程序员的隐性成本。
有些人可能理解不了,我简单说:
岁数大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你是 985 干了二十年程序员,给你一个月两万,你还干吗?
岁数大了,家里老婆孩子父母都等着你照顾,天天加班 996,你挺得住吗?
你的领导 29,你 47,他怎么跟你沟通?他一张嘴就怕你笑话他,他不憋气吗?换掉你,还是换掉他?
所以没人愿意要岁数大的程序员,不用抬杠,这就是市场。你可以委屈,但是毫无意义,这就是现实。
对于大龄程序员,张勇用的词儿是 “佩服”,你琢磨琢磨。
如果他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他会说佩服吗?
一定是说,大多数人都往左转,你非要往右,他佩服你的勇气。
那么,到底是大多数人是傻逼,还是你是傻逼呢?
事实上,程序员到了 30 岁以后,基本上都会开始带人,走技术 + 管理路线。
到了 35,就必须是技术 + 管理 + 业务路线,,这样收入才能上去。
张勇说,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岁数大的不写代码。
这是太正常的事情了,因为岗位变了啊。
如果你是基层管理岗,你还能有一半的时间写代码,你是中层管理,你背的是部门绩效,十几个兄弟指着你发工资,发奖金呢。
写代码能带来部门绩效提升吗?就你这塞满杂事儿的小脑瓜,还能有你手下的技术骨干写得好?
架构师们就更不爱写代码了,因为设计类工作已经把他们的时间填满了啊,有写代码的时间,你是否能把你的设计再精化一下?
但是这样的话,个人发展诉求就与公司发展诉求出现了夹角。
纯管理、纯设计,会导致他们脱离生产实际,他们的制度和设计可行性降低,成本过高等等。
所以公司里会希望他们能够接触生产实际,而接触生产实际的一个方法,就是写代码。
当然,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甚至不是一个好方法。
因为效率太低,而且无论管理还是架构,他们需要了解的生产实际也不是写代码,而是亲身体验自己的管理对象。
比如当自己是一个员工,来执行自己的制度;当自己是一个客户,来使用自己的产品,等等。
综上所述吧,大龄程序员是被市场和自己双重淘汰的,作为阿里的 CEO,张勇当然不需要打击大龄程序员,他只需要佩服你就行了。
说穿了不就是裁撤中层管理,将任务积压在基层程序员然后收回中层权限外号为了让公司更加发展壮大的公司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吗?
这句话的题眼不是很多人想象得什么 35 岁就可以不用从互联网公司辞职,而是这句。
互联网公司 35 岁以上还能留在公司当中层管理的员工**,恰恰是基层程序员的 “梦想之地”,想着熬几年代码升职加薪到了 30 多当个中层管理,不求大富大贵,就求个温饱凑合地过到退休。**
有人会问,这不是好事吗?领导们写代码了,我们基层程序员工作不是减轻了?
问题是一个公司的代码量或者说任务量在同一时期是固定,中层管理都开始做代码活了。
否则老板会这么良心,专门养活一批工作量减少的程序员,还跟你们说我们公司中层管理都写代码,小年轻进来可轻松得了?
你对着马大师——————马保国老师的闪电五连鞭下发誓,
这是你的福报吗?这可能不是你福报吗?这怎么可能发生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福报吗?
好了,不玩马大师的哏了。大师,你先推下去了,是我们年轻人不讲武德,辜负了福报。
让人不得不想起了那句名言
做完福报,还能被输送到社会去,超进化——新世纪福报战士!
这是个行业问题,阿里解决不了,张勇目前也解决不了,他下面的蒋凡在之前已经内部要求 P8 以上尽快实现 35 周岁以内,干部年轻化。张勇的这个回复多少也跟蒋凡这个说法有关。
程序员应不应该限制年龄的问题,和管理干部年轻化问题有关,也跟大龄程序员还能否提供市场需要的价值有关。假如限制了程序员的年龄,那就是上也上不去,甚至还要下来,也就是被淘汰。那这家公司就太不人性化了。
尽管高管说了不设年龄线,但在落地的时候,业务上也会需要年轻的程序员,张勇是要 KPI 的又不是扛 KPI 的。年轻人能加班,了解最新的技术,相对还好管理,因为想学习所以有冲劲,摸鱼不是很多。HR 体系也会和业务一起,招聘时倾向于年轻人。阿里不会说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一定会淘汰,但是在招聘选择时是可以有倾向的。不仅阿里,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会如此。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所以要跟得上市场和业务的需要,变成了程序员自己的任务。中年人压力就变得更大了。
张勇代表阿里说会创造条件,阿里公司规模大,可以内部转岗的空间也大,当然这是相比互联网小公司来说的。但再怎么,也不会大到有充分的技术岗位去容纳日益增多的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技术要求和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自己就离开了。
这些人怎样再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不仅仅是阿里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要考虑程序员,也要考虑产品、运营、营销、设计等等各种相关岗位。互联网现在是个青春饭行业,上不去做管理,每个人自己都要多考虑,也承担了不少的职业焦虑。
现在的人,活得真是心累啊。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
会持续关注这个问题。
要说老实,还是程序员真老实!
要说好骗,还是搞技术的好骗!
你们看看,这个答案下面,一堆答主就开始拿欧美程序员例子论证了。
话说,那些答主过去抨击的做题家,不就是这种奇怪的思维吗?
笑死个人……
人家随便说几个条件,就一板一眼开始论证了。
万一,人家瞎说呢?
社会又不是考试,题目就算全做对,资本家也可以给你不发 S 呢!
先不说,张勇什么时候、环境说的?
就说阿里,好像说话,有几回真算数?
而且多少次,一副为你好、为大家好的爹味样子,然后转身就把所有人卖了数钱?
一家科技公司,员工用科技抢几盒月饼,就踩了大红线被直接通报开除。
自己总裁,拿着公司的资源,老百姓的数据,养活小三的事业,就只罚酒三杯而已?
要知道,有些人当初建购物网站的时候,说是想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能扶持中小企业的创业平台,然后现在利用内部资源,一会搞天猫品牌却支持卖假货,一会搞犀牛工厂抢中小企业生意,真是臭不要脸啊!
阿里灵魂人物,动不动就说自己退休了,退休了还到处乱搞? 动不动就自己是个老师,却想骑在老百姓脑袋上发财,这明明就是黑手党教父吧?
阿里说,支持程序员,是可以干到三十五岁后!
可是阿里没说,他们更支持程序员天天 996,最好 30 岁就进 ICU 被送走啊?
美国 60 岁程序员的确有不少,七十岁以上的我都认识两三个。
但支持一线程序员不能一句口号啊,大龄程序员的确需要更多时间在家庭上,你怎么支持?能否抑制 996 来支持?能否提供更多的甚至不限量带薪假期来支持?能否给男女都提供产假?如果这些连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不能很好支持,其他小公司又该怎么支持?
我觉得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储备已经不错了,早过了低质量重复的阶段了,没必要什么项目都咬牙切齿的要人用命来做。松一下缰绳,后面才能跑的更快。
有些朋友说阿里不 996 的,是 9105。这还真是个仁政,有双周末了。。。。。多好。其实我 996 也是虚指,就是说过长的工作时间。而且不单单是时长,还有强度。多年连续这么大强度工作,生理心理都会有影响,对家人也不太好。
我觉得大公司不限制年纪只是很表面的第一步,要是不给大龄程序员学习的时间,足够的休息和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这样十几年下去,人不是机器,到时候知识陈旧,身体千疮百孔,身心俱疲,家庭矛盾重重,这还能继续干么?其实被公司 “回归社会” 的大龄程序员是不多的,更多都是自己主动放弃的,所以这个限制年龄的政策真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控制劳动强度的政策要配套。
让程序员一直焕发青春的秘方就是更多的业余时间,修养身体,体育锻炼,更新知识,思考人生。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行当,本来就和年龄关系不大。
张勇说的也没错,程序员本来就不应该限制年龄,但是(但是之前的都是废话),现实中大部分程序员都会发现,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感觉到越来越『难』。
这种『难』体现在很多方面,体现在精力下降无法加班加点工作,体现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体现在工作中要面对年轻员工的竞争压力,体现在上身空间没有,体现在找不到新的工作……
不管张勇或者李勇王勇怎么说,都改变不了这些现实,而且你细品张勇的话,『对于 35 岁以后离职携带买、立志做技术工作,做一线技术工作的同学怎么看?我说我 120% 鼓励、支持、欣赏、敬佩,为你们创造条件』,人家张勇说的是创造条件让你继续努力,可没拍胸脯给程序员养老,可千万搞清楚这一点。
换句话说,公司能做的事情,不给大龄程序员贴标签,CEO 还出来喊一喊鼓励程序员过了 35 岁还干下去,已经很不错了!
咱们也不要抱怨现实不公,比程序员还吃青春饭的职业多了去了,不只是程序员年老色衰的时候没人要,在年龄大之后都会遇到职业危机,是很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
这么说吧,你救不了全世界,你只能救自己,你得先想明白这一点。
然后,你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公司愿意容纳高龄程序员,这些公司数量是相当有限的,满足他们要求的高龄程序员也不多,所以说,你能救自己,你救不了全世界。
这些愿意容纳高龄程序员的公司,特点是这样:
第一点好理解,如果一个公司业务对经验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是个人能加班就行,那高龄程序员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第二点也好理解,只有赚很多钱的公司,才有心情去容纳高龄程序员。
第三点,只有当公司程序员群体很大的时候,才需要给年轻员工一个念想,就好比要有老干部休养所,让年轻后辈知道老干部过得不错,才能稳定后浪们的情绪。
总之啊,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现实就是这样,张勇愿意出来说一声,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们都知道,程序员就和老佛爷一样,说尊重他们只挂在嘴上是没意义的,要放在心里尊重。
发展带来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
程序员这个职业本来就是发展带来的,如果中国经济还停留在低端制造业,只生产袜子衬衣,只供应初级原材料,那么就不会有软件互联网产业,那么年轻人就不是在写字楼吹着空调 996,而是在血汗工厂里 996。
由于软件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高速的发展才能提供高收入,每年吸引大量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才导致了竞争激烈。
发展速度快也是因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 IT 业整体技术水平不算高,还是明显落后于先进国家,低技术水平的竞争自然比较惨烈,比拼的是工作时长是体能,技术和经验的占比就不高,自然年轻能加班占优势。
想解决加班和年龄歧视也简单,就是把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利润降低,资本就会撤离,自然年轻人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剩下的人竞争压力减小,原有的企业为了维持运作留住人才就会善待员工。但是这是以放弃发展为代价,显然是不可行的。
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目前处于在产业链低端并不等于永远低端,中国企业正在慢慢升级,当逐渐占据行业高端的时候,低端工作就可以转移,也有足够利润率,而不需要再赚辛苦钱。
阿里不止有天猫淘宝支付宝,还有阿里云和达摩院,阿里正在为进入产业高端而努力。
先谈谈我认识的码农吧
周围认识的码农大约分三个年龄段;
25-30 的新人,大约都是刚毕业的,进公司后接一点小项目,学习一些理论外的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然后是 30-35 的,到了这个年龄很少会继续码了,大部分会往需求、项目、产品路线走,做一个项目经理或者产品经理,水平一般的会去一些小公司的 IT 部负责一些日常的运维之类的工作;技术牛逼的就被各个项目组抢,偶尔也会码,大部分还是从事指导工作。
35 + 开始两极分化;技术牛逼的玩系统架构(专攻技术),管理牛逼的作部门总(往管理层发展),两个都不牛逼的会延续 30-35 的老路子继续走。
那么还会有继续留下码的吗?
有!
对于发量已经无所谓了,对于生活已经看淡了,对于金钱又比较渴望的 ···· 还是会留下来继续码。
然后呢?还有其他出路吗?外卖小哥了解一下 ·········
程序员送外卖还真不是一个梗,真人真事 ····
不过人家算是另类的体验生活 ······
回到标题,阿里对于 35 + 的程序猿不离不弃的态度,十分让人动容。但是!
35 + 还继续写代码的话,估计不会是阿里的目标员工。
因此张勇的话可以理解为:
“如果你在阿里干到 35 岁,还是码农,我不会嫌弃你。”——但是我们不会招 35 + 了还只会写代码的码农,代码年轻人也可以写,而且还能肝。为什么找一个身体差的?
——我很可能被喷,先自裁!——
我承认有长期代码经验的人或许比一些年轻人写得好,但是 HR 在招人的时候没能力去审核一个人实际的写代码的能力。那么他的招人标准就很可能从一些量化的指标上入手,
例如年龄,
例如过往成果,
例如发量 ······
因此不要被一些大领导的一些公开表态迷惑,产生 “不求上进,专心写代码也能去阿里” 之类的想法,阿里能不能收下所有 35 + 的码农暂且不说,真去了你有命肝吗?
——总结——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奋斗、学习,以保证自己不被轻易的替代,虽然痛苦,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适者生存~
有人要问了,说了那么多,那你对年轻人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吗?
还真有!如果你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那么欢迎你们加入小鹏
【加入小鹏】小鹏汽车公司招聘信息_小鹏汽车官网www.xiaopeng.com
我们有优质的办公环境,可口的食堂,以及良好的上升通道 ······ 来吧鹏有!!【加入小鹏】小鹏汽车公司招聘信息_小鹏汽车官网我们有优质的办公环境,可口的食堂,以及良好的上升通道 ······ 来吧鹏友!!
程序员不应该限制年龄
=
PM 要限制年龄
测试要限制年龄
UI 要限制年龄
销售要限制年龄
财务要限制年龄
HR 要限制年龄
!= 管理层要限制年龄。
他能代表很多的管理层和老板,认为自己算程序员,而且是优秀的程序员,这样就好理解了。
去看下你自己身边的管理层,平时一行代码不写,拍脑袋做做技术选型,个个都以为自己是架构师。连架构师都敢说,说自己是程序员有什么不可能?
主要看他站在什么立场说,其本质是安抚一下他的员工,别指望有制度上改变。
暂且不管这句话讲出时的上下文是什么意思,我也不关心这句话对于程序员这个群体,在未来十年是否可以实现。
我只关心每一个程序员个体如何实现。
我所处的芯片设计行业,这几年发展也很快,而且最近几年对新鲜人才的需求量也在猛增,在这种情况下,还暂时不会出现 35 岁这个年龄线。而且,从行业对技术的需求、更新速度、深入程度来看,保守估计,IC 行业的 “程序员”(设计、验证等)年龄线可能得 > 40 岁,从我的感性观察来看,40 岁 + 的年龄目前是 IC 行业中很难抢的一波人,毕竟我们前期发展太稳步,人员基数较少,而目前 IC 设计企业量又多,一下子就凸显出来这些资深工程师的重要性了。
所谓的限制年龄,其实还是从性价比来考虑的。这一点,IC 还是跟软件行业有不小差别。我们无法像软件交付一样做频繁迭代,我们典型的流片周期(硬件从设计到制造)也在 10-12 个月,这还是在有迭代版本的基础上,而且一次高端制程的流片费用轻松盖过了设计人员的工资。相比于越来越高的流片成本,如何保证设计质量继而避免二次流片,就将这些可能带来的高昂额外成本降低转移给资深工程师身上了。公司不会为了节省肉眼可见的钱而去放低招聘门槛,这很可能会带来接下来的灾难。
又,IC 行业相比于软件,目前依旧非常封闭,愿意做开源的公司除了高校和一些大企业之外,可供参考学习的地方少之又少,这不仅提高了学习门槛、也抬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包括我们的学员也是 90% 以上是研究生,80% 以上是 985 / 留学生 / 211 的比例,但从人力来看,也不会那么容易出现人力暴增、改变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情况。
再,IC 行业中的不同设计领域、涉及到不同的标准、IP、应用知识,一名工程师能够在一个方向深挖五年以上,才能担当一个 IP 的负责人的情况是很普遍的,而在一个典型芯片系统中存在那么多的 IP,往往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 10 年后,在 35 岁左右的时候,能够精通的方向也就是 2-3 个大的 IP,而且在未来的从业方向,他还将大概率继续从事这个方向,因为他做得越精,他在 IC 就业市场的溢价就越高。从这一点也能看出,IC 行业并不像软件行业普遍存在的人力堆积,它往往需要的是单兵能力很强、有团队作战意识形成系统火力输出的这样的人才。
从以上三个不同于软件行业的地方,就能解释为什么 IC 行业在 40 岁以上,依然客观存在着机会。即便目前国内没有这么好的 IC 大行情,这种职业机会也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一位资深工程师在自己的领域,一旦能够做到细分、深入、长期跟随某一种标准或者 IP(USB/PCIe/ARM/GPU…),在国内做到这个细分领域的人,数量也将伴随着年龄越来越少。
我们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作证。路科验证公众号成立于 2016 年夏季,经过四年半长期原创的输出到现在,已经做到 IC 设计行业最知名的验证领域(与设计协同工作的岗位、从业人数将日渐多于设计人员)的自媒体,在今天,我们刚刚达到 20,000 人。 这个数字如果放在软件某个细分的、类似软件测试这种大从业基数的公众号,关注人数保守估计也会在 20w+。而我们这样的关注度,已经做到 IC 从业人员中近乎人尽皆知的水平了。
因此,从 IC 就业市场情况来看,薪资、就业机会也会伴随着供需关系走,即便是 IC 设计或者验证,我们往往还会进一步确认候选人以往工作的的项目背景,目前在人才市场要寻求一个背景契合度很高的 5 年 + 的工程师平均的周期在 4 个月,要寻求一个合适的 10 年 + 的工程师周期至少在半年以上了。
分析完了 IC 职业成长的客观情况,我们也需要警惕哪些 IC 设计工程师的职业寿命不会延长到 40 岁以后?
说得粗暴一点,那就一定是那些日常 “摸鱼” 的人,或者说是在执行重复工作的人了。
从我的观察来看,多数 20 年 + 的经验和 10 年 + 的经验的人就比较难看出他们之间谁的优势大了,换句话说,10 年 + 的人精力、成长预期,平均都要优于 20 年 + 经验的人。这种评优的区段,已经要好于软件行业了,因为我们是在拿 35 岁 + 和 45 岁 + 的工程师(非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在做比较,而软件行业这个年龄区段可能会在 30 岁 + 和 40 岁 + 之间就开始做比较了。
我自己也是 35 岁 + 的状况,除了我得益于 IC 行业工程师平均年龄较大、从业年龄较长的客观情况,我也一直让自己的技术和工程应用保持更新。就接下来 35 岁 + 的 IC 工程师个体而言,**如果想要平衡你越来越少的时间,那么你就应该在平时多学习一些在你精分方向的标准、多读读外文文献、书籍。**老实讲,IC 设计方向越做到后来,只要你喜欢,你会觉得有一大部分是应付自如,一小部分是新的挑战。
这个比例,我希望你每年可以保持在 70~80% :30~20%(积累技术:新技术或者创新)。再考虑到我们的 IC 技术折旧速度远低于软件,这使得我们多年从事某个领域能够积累的技术、经验将会在日后为我们持续带来收益,而且你还不会遇到与年轻人在同一个跑道做事情的挫败感(软件可能会有)。
我时常都会在考虑,如何让自己能够实现 coding 到 50 岁的愿望(在国内这个可能真得算作愿望)。从业到现在已有 35 岁 +,未来至少还有 15 年,我可以长期从事 personal consulting,作为个人同某家公司合作,继续热爱这份 coding 的工作。
不仅如此,我可以预见到未来国内 IC 产业在稳步发展阶段,会越来越多认可这种技术专家的个人咨询方式,与企业某个团队一同工作,提升项目执行效率。
与几位 IC 技术专家好友,找一院民屋,coding 南山下,喝喝茶,晒晒太阳,不亦乐乎。
消费者们认为,商品房不应该限制价格… 只不过 100 万的价格应该要能买北京市五环内 150 平以上的学区房,而静安区独栋五层带三个车位和 200 平花园的大别墅(如果有的话)最好也不要超过 500 万~
这就是阿里的逻辑
“程序员不应限制年龄”。…… 单看这句话,我是说单看这句话可以看出来老逍的真实想法:“不是程序员的员工应该限制年龄” 或者是 “阿里大部分员工限制年龄是常态。”
马老师说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阿里人才,真不是空话了。
前端拼体力,后端拼智力。
张总说了这话,说明阿里大量程序员超过 30 了。
30 岁以后体力下降很快,不能熬夜了。天天熬夜的前端铁定转不了后端。天天熬夜的后端也铁定无法升级架构。
我今年 41 了,早 6 点起,12 点睡 1 个小时,晚 10 点睡觉。才能勉强维持。
我是 c 加加一线码农,没有生存压力,唯一忧愁的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IT 行业从来不缺少概念,其实很多概念都是炒作,是其他行业玩玩烂的东西。现在也许是发展时间有了一点积累,开始回归正常了。
30 岁到 60 的人员是最富有能力的工作人员,技术和经验都有足够的积累。IT 行业原来是 30 岁危机,现在是 35 岁,本科毕业是 22 岁,30 岁只有 8 年工作经验,35 岁是 13 年。而在这几年,掌握 IT 开发,掌握应用的行业经验,再掌握一些管理知识体系,每年还需要几万行的代码,你就琢磨一下吧,这点时间怎么够。于是 IT 行业玩出了一堆新岗位,可惜的是,这些新岗位的任职者了解开发的不多,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外行领导内行(不懂开发的领导程序员),于是会议不断,开发人员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开会上,而不是设计和编码工作上。很多公司研发人员的工作时间只有 20%。怪不得要 996。
软件的问题 80% 和需求有关,如果一个产品经理是开发出身,可以快速判定需求的合理性,可实现性,可以用开发人员听得懂的交流方式告诉研发人员,成为需求和研发之间的桥梁,可以减少大量的无效劳动,可惜,目前,产品经理了解开发的太少了,而要将产品经理培养懂 IT 技术,几乎不可能,而 IT 转产品经理相对容易。
用户的需求是不断螺旋提升的,一个系统展现他面前,会触发客户灵感(快速模型法的原理),提出新需求,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往往会顺着客户的思路走,将需求讨论会开成产品需求无限扩展会议,给用户不切实际的预期,而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往往能判断可实现性,工期,成本。向客户解释不可实现的原因,将客户拉回现实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客户愿意和技术人员交流,而不是市场或者所谓的产品经理交流的原因。而需求调研原本就是开发人员的职责,那么现在的产品经理是什么角色,其实应该是行业专家。
设计是跟着需求走的,除了技术架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过于完整而庞大复杂的流程一定会出现问题,现在很多架构和理念都是为了处理这些问题,而老鸟们都是这些问题的经历者,甚至是制造者,处理这些问题必有自己的体会,而后来者,很多知道要这么做,但原因却不知 ,有时候可以说既没有吃过猪肉,也没有看过猪跑,容易再犯同样的错误。
开发人员的特点,和个人有关 和年龄关系没有那么打,有人说,35 岁高领的开发人员,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都不行了,哈哈,一个持续学习的大龄程序员,可以快速将新技术和原有系统进行比对,发现新系统优势,并加以验证和应用,效率比菜鸟高很多,而了解客户行业特点和痛点的老鸟实际上更容易形成技术突破。
30 和 35 岁危机其实是互联网类公司推出的概念,其他行业没有这个事情,国外也没有这个事情,国内的国营企业似乎叶没有这个说法,其实都是 IT 界的自嗨而已
他的重点不在于大龄程序员会不会被嫌弃,他的重点在于嫌弃不干活的大龄中层技术管理者。
当然,对于那些技术线以外的大龄中层人家是不嫌弃的,毕竟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做管理嘛。但一日码农终生码农,你甭管升到什么职位,永远都是码农出身,你都得在一线干活。
哦对了,对于大龄高层人家也不会嫌弃的,毕竟他自己也是高层,在员工面前不能动摇管理者的权威。甭管关起门来怎么斗,打开门了还得互相抬轿。
要说为啥会有太多技术出身的人不搞技术了,根源还是在于万般皆下品,唯有管理高啊。
第一,阿里的确有不做管理的高 p 程序员,比如多隆,所以问逍遥子这个问题本身就无意义,阿里是个挺实用主义的公司,所以绝不会限制程序员是多少岁,你能解决问题就行
第二,阿里的确会在管理层和新兴业务方向带头人上考虑年龄,比如你们看到马云交接给逍遥子,逍遥子培养蒋凡。
主要原因是,年龄这种东西,代表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也的确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对部分年纪较大的人来说,过去的经验对一些创新类的东西不是帮助而是阻碍,老马对此说过一句极端的话,说做业务就是要找不会的人去,不会就对了(请酌情理解,不是所有业务都适合)。
我不是特别了解哈,但我觉得,程序员在写代码这件事上,反而可能是写得越多看得越多越好,当程序员应该一般都不会拒绝新框架什么的,反而有兴趣去研究一番,所以客观上不存在对程序员做年龄限制
第三,还是那句话,实用为主,衡量一个人行不行,主要看能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能不能打破自己的格局对新东西保持好奇和冲劲,如果因为年龄,你体力跟不上了,脑子慢了,不想接受新事物了,只想躺在功劳簿上过好日子了,自然就会被淘汰,跟你是不是程序员也没有关系
商业组织,本来就是要一直发展不断向前的,这是它的宿命,跟不上,就掉队
这段话呢,说的基本没有问题,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有人会说,但是他有潜规则啊,说人家看你 35 岁以上了,人家就是不要你啊。
试问一下,放在哪个公司不这样呢?
我觉得还是要看个人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
大家想想,这种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要想应聘,他的应聘指标和面试难度,是不是会比年轻的程序员难度会高一些?
你的知识储备,过往经验,你的履历,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这些东西,你得能匹配上你的年纪啊。
要是这些你都和年轻人一样呢,那为啥不要年轻人呢?
年轻人还精力更充沛。
所以这就会在这一步筛除掉一部分人。
然后再进一步的筛选,比如你的过往的简历呢,和我现在需要的岗位是不是对口的。
你要是不太对口呢,这时候有对口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思想的活跃性,是比过了 35 岁的人要强的,
所以这又会筛除一部分人。
剩下的,就没有几个了。
头部互联网公司也如同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除了公务员和国企这种 “铁饭碗”,互联网大厂是为数不多能够给年轻人高薪和成长空间的平台。
越来越多毕业生渴望进入互联网行业淘金,这就是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本来就竞争激烈,然后各种优秀的人才,还都想进去。
应届毕业生都这么难,何况是对年纪已经超过 35 岁的还想当一线程序员的人呢?
张勇表示:
现在我最发愁的事情不是 35 岁以上的员工写代码,而是 35 岁以上的员工不写代码。我们的技术团队,纯粹的管理者应该精干,应该少。
希望我们不同层级的技术管理者还是保持一定的代码量,我觉得这是今天不断朝前走的基础动力所在。
这是说阿里系内部,领导必须得比一线更懂,更会,更强。
不能只是周报的汇总者,PPT 的复读机。
不能这些一线的活一点不参与,自己脱离了一线工作,脱离里具体环境,然后只知道给一线员工安排任务,也不管符不符合实际,这是不行的。
所以我觉得张勇可能是在提醒他们的管理岗。
相比于从外部招聘来的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更希望 35 岁以上程序员出身的管理层,也要参与进一线的工作中,不能忘了基础的东西。
因为我国互联网互联网起步晚。
国内互联网满打满算,一共发展了 30 年,然后大热呢,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最近 5~10 年。
当年发展的时候,能写代码的人本来就少。
然后干了那么多年,要不是创业当老板去了,要不是当管理层了。
所以几乎看不到,这就是事实啊。
所以,随着时间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龄的程序员出现的。
至于他们能不能胜任,得看自身努力,也得看以后的环境。
现在确实很多人吐槽 996,加班多的情况,内卷的情况。
从大国崛起的角度考虑,确实没办法,我们起步晚,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本来就起步晚了,要赶英超美,只用用勤奋来弥补了。
可能说这话很多人要喷我,说我洗 996,喷就喷吧,我无所谓,从宏观角度,我确实这么认为的。
至于未来,我觉得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工作强度应该没有那么大了,到时候,大龄程序员也会越来越多。
到时候,肯定又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新的吐槽,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啊里也好,腾讯也好。
甚至最近异军突起的拼多多也好。
国内这些大公司全部去搞 996.
这导致什么结果,就是程序员这种相对高智商高学历的员工也没有办法照顾家庭,也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休息。
9 点上班,以城市中平均 1-1.5 小时的通勤时间来算。就要 7 点起了。9 点下班,就是 10 点半到家。
工作日在家的时间只有短短的 8.5 小时。如果程序员想要充足的休息时间 8 小时睡眠,只剩下 30 分钟了。。这 30 分钟只够吃一碗泡面。。。。
这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压迫,更是对程序员工作能力的压迫。
血汗工厂里的工人一天工作 12 小时之后,他们的出错机会就更多。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在下降(流水线低端工厂有很多办法减少这种失误,但是程序员没有)
而且程序员做为需要交流,需要学习的工作。别说要在 35 岁之后保持竞争力,即便是要提高当下的工作能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的。996 的话,有时间么?
可即便是这种情况下,这些看似世界领先的企业依旧要采取这种无知的 996 工作时间,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十年,甚至 5 年的计划,全都是准备今天干完,明天股价涨了就跑去美国养老的。这些企业看似在中国,这些企业管理者看似是中国人,其实都是资本的代理人,根本没有国籍可言!也没有良心可言。
——
他总不能说我们限制程序员年龄吧。。。
这个问题能被提出来就已经说明问题了,还有啥好讨论的。
这还不简单?赶紧让阿里挂几个一线大龄码农出来看看呀
阿里很多职位适合我,我也投了不少,也有认可我能力的老同事内推,只要能过 HR 这一关就能进。无奈啊,都被年龄限制卡死了,面试机会都没有。阿里年龄限制是切切实实存在的,每个招聘 HR 都知道。
张勇,不能代表阿里,至少这个问题上,他不能代表阿里。或者他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
有意思的是,这不该是个人就这么认为吗,为啥张勇上了新闻呢?
同志们要熟悉遣词造句和语境应用啊…
不应 = 原则上不允许 = 可以 =(很可能)会。
特别是特殊语境下的恒等变形,乃考试重点。
下课。
首先我非常支持张勇的观点。
35 + 程序员能否完全抛弃家庭负担,全身心写代码,晚上习惯性的加班到夜里 1 点,2 点呢?
一个客观事实:35 + 程序员,上有父母岳父岳母,需要儿女的照顾,下有子女,可能在上幼儿园小学,很大概率也需要照顾,不能说花多少时间,至少花一些精力在所难免。
另一个客观事实: 国内 It 行业,尤其是大厂的现状:大部分企业都需要加班,而且很晚,譬如:阿里,我有同事的同学毕业后进入阿里,据他说晚上经常加班到夜里 2 点钟,不过钱挣得相对外面公司要多,估计翻一倍左右了,但是庆幸的是他单身,毕业不久,还没结婚,几乎 100% 无家庭负担…..
中国 35 + 程序猿未来的路怎么走?
可能还需要从体制 和 企业 2 方面解决这个问题,让写代码不在成为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想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外国程序猿现状,看一个例子吧,
“我在 2001 年的时候加入了 Google, 那时候我已经 55 岁了,是的,就是 55 岁。在 Google 的四年,我一直是全公司最老的员工。我在 Google 做什么呢? 我不是 CXO , 也不是什么经理, 我就是一个软件工程师,和我亲爱的同事们一起工作,他们的平均年龄要比我小 25 岁。没有人认为我的年龄是个大问题, 我感觉我就是团队的一员,同事也很接受我。从来没有什么 “走下坡路” 之说,为了避免变成一个无关紧要之人,我从未停止学习。
我的职业生涯从 1975 年开始,那时候我们还在用穿孔卡片和主机, 编程语言是 Fortran 和 PL/1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有前途的新技术就是人工智能, 我很幸运,有个老师在一个 Lisp 的课程上对我的技术水平很认可,并让我在他的 AI 研究团队工作。
在这里我不仅仅学习了更多的软件开发知识,还学到了保持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重要性,我这一辈子都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在 80 年代中期,我对面向对象编程这个新事物产生了兴趣,我尽我所能去学习,并且写了一篇硕士论文《面向对象编程的设计方法》,现在应该埋藏在波士顿大学的某个地方。
十年的 Lisp 编程以后,我转向 C++ 这门面向对象语言来编程。几年以后互联网突然爆发,我又转向了 Web 编程,使用更新的技术比如 HTML,JavaScript。
学习,持续的学习,是我职业生涯能不断转变的关键。
我观察到我的一些同龄人或者转向了管理层,开始沿着公司的阶梯往上爬,或者变得无关紧要被裁员,或者干脆转行。
在我从事的这些工作中,我的经理都会注意到我是个有天赋的程序员,并且不知道怎么得出结论,我应该去做一个经理!我确实当了经理,但是每次我都发现自己其实讨厌做一个管理人员。我热爱编程,那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有一天,我的经理走进了办公室,看到我正在热火朝天的编程,他对我说:你在干嘛?!你现在是经理了!
再清楚不过了,我热爱的就是编程, 我很擅长编程,为啥我要去做管理呢?
我被多次告知,如果我无法晋升到公司管理行列,我就无法退休,但是每当我尝试的时候,我都很讨厌。我尝试了一些管理相关的课程,但是我觉得非常无聊。
最后,到了 1996 年,我宣布我再也不当经理,再也不管人了。我不在乎我能不能退休,我想这件事以后肯定能搞清楚。
到了 2000 年,我带着我新学的 PHP 技能从波士顿搬到了硅谷,那个时候,我已经习惯于和我年龄一半的年轻同事一起工作了, 但是随后不久,互联网泡沫破裂了,我在那里工作了 10 多个月,然后被解雇了。
我的一个朋友把我的简历,连同推荐信发给了一个大约 200 人的小公司,它是少数几家有成功可能的公司,当 Marissa Mayer 给我电话面试的时候,我给她讲的很清楚,虽然我的年龄很大,但是我不想当经理,她向我保证他们并不期望我进入管理层。事实上,他们正想雇佣有几十年经验但是不想当经理的人。 参考:[1]
张勇的意思是,公司里的老码农们,不要老想着做管理。
老老实实做码农就好了。
职业路线什么的,就是一天是码农,终身是码农。
什么 35 之后码农会失业什么的,不要想太多。
你看,假如我张勇也学写代码,是不是也算码农了,这样一看,高龄码农是不是也有工作了。
码农的平均工资也提升了。
张勇这段话,对真正的底层码农来说根本没什么用,操作不好的话,还会多出来一堆假装内行的外行领导。
一帮当着领导却抢夺码农话语权的精神码农,对于阿里有用,对于社会,未必有利。
跟华为的 996 一样,自己偷摸着做就行了,别动不动就往社会推广一些给无产阶级添乱的倡议。
按这个道理,下次阿里其实可以让马云牵头,找富豪榜前一百位去种两天菜,这样一来他们也算农民了,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立刻能提升一大截。
这样是不是显得更伟大了~
用 996 把程序员的身体搞坏,后面你就可以尽情地说不限制年龄了。
那…… 他能说什么呢…
说 啊我们阿里只招 35 岁以下的程序员,到了 36 岁生日的时候请自行原地爆炸?
那不是要被喷么。
这叫啥
场面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公开场合就说场面话。
一个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做。
这个简单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明白。
技术一直进步,一直不停学习,70 岁还能敲出新代码也是可以的。
我就尴尬了。
目前还停留在 held Word!
你看我连 hello 都打错了,所以张勇说的这段话不适用于我。
Hello World!
阿里现任掌舵人张勇说什么当然很重要,但是为什么说更重要。
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并且社交、电商、内容、本地生活等巨头派系逐渐明朗的情况下,张勇为什么要这么说?
其实这话有一个关键点,已经表达了张勇为什么说了。如下所示:
翻译一下:张勇最发愁的是,技术管理者的规模不够精干,不够少。
所以,你猜,接下来阿里会不会向社会输出 35 岁以上的管理人才?
重点的从来不是 35 岁,
而是立志写代码,立志做技术。
追求技术的 35 岁程序员,比国产大熊猫还珍稀。
知乎上就有一些程序员大 V,仗着资历深,整天指手画脚,充当行业专家,一说到架构,就说架构不用会写代码,各种避实就虚。你问他干过啥,他却告诉你如何炒房炒股,如何看待男权女权,就是不愿意讲讲他的代码和项目。
建议想对号入座的先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立志写代码。
人家说的没错啊。
程序员又不是运动员,年纪大了也能敲键盘为啥要限制年龄,人类工业革命不就是摆脱体力限制。
这时候还给非体力工种限制年龄,那能说明啥?
至少在阿里,程序员是个体力活。
他说的话能执行下去哈?
如果一家公司只招 35 岁以下的程序员,那么他可以招的人是很少的。一个人 25 岁硕士毕业,到 35 岁也就 10 年。
如果放宽年龄,比如未来退休年龄 65 岁,25 到 65 有 40 年,那么可以招的人就多了好几倍。考虑到人口持续减少,年纪越大人越多,放弃年纪大经验丰富的对公司真没啥好处。
再说了,人家是资本家,如果劳动力供给旺盛,自己可以压低工资;如果自己限死自己只招 35 岁以下的,那不就给自己下套么。
不要看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
自己尝试去投下简历或者跟认识的 HR、猎头聊一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我是没见过大厂不卡年龄,没有限制的。
你不能永远 28 岁,但总有人 28 岁。每年都有一茬茬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而经济的增长和岗位的增加已经过了爆发式的增长期。有那么多新鲜血液的劳动力,作为老骨头老油条们,找个容身之处真那么容易吗?
单纯的技术学习和积累很难成为核心竞争力,对比下身边的同事,你真的比他们厉害那么多吗?而看看自己学校的师弟师妹们,会觉得差距更大。没有那个行业会像程序员一样,互联网有着无数优质的学习资源。
不要相信这些 CEO 的话,在很多管理层眼里,往往技术只是个成本问题。虽然大型科技公司都强调他们重视技术和科研,每年都花多少钱在研发上面。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公司,市场大于业务,业务大于技术。
很多技术大 V 会说自己多少岁了还继续在研发一线,但他们有很多都是混到公司的一线技术管理层,管理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裁员也不会轮到他们,所以他们才说干到 40 岁也没有问题。
如果你是靠技术吃饭的软件工程师,好好提升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要只局限于技术。多多关注市场、用户、管理、财务、产品设计等这些方面,开阔视野,乘早谋求职业转型。
**绝大部分技术都是不值钱,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还容易被裁员。**这是事实,不要因为政治正确而拒绝承认。鸡汤可以喝,但要少喝。
但阿里 HR 表示张勇这种看法纯属个人意见,公司并不赞同。
阿里的价值观总是那么一脉相承,前些年马总还说过他对钱不敢兴趣,装着风尘隐士一样现在抖音上各种买冰棍,和护士吃火锅,爬爬黄山,看看瓷器,和各地封疆大吏谈笑风生什么的,但从来没忘记过怎么搞钱。
好了,现在蚂蚁事件翻车了露出了资本家的内核,就是要每个人都吸髓敲骨,让全天下没有不靠阿里吃饭的人。你点外卖是他家的,淘宝买东西是他家的,送快递他家的,买东西花呗还是他家的,骑个哈罗单车他家的,打个车人家滴滴还有股份,你开车吧导航高德也是他的,就连挂个号智慧医疗也得用支付宝,绿码还他妈的他家的,你蹭个免费水果还被卖流量给淘宝直播的商家。除了国家垄断的石油,通信什么的,就没有他不渗入的生意。在杭州,正府活生生的跟阿里的买办一样给阿里点头哈腰,要啥给啥。余杭土皇帝,没有阿里未来科技城的地怎么翻倍卖?
现在抖音也刷不到平易近人的老马了,马上双十一了,蒋凡又不好露面了,老马又一身骚。只能暗戳戳的推了推逍遥子。
我想马总像极了地道战中的村长,对武工队的人说:老张,你帮我爬出去看看鬼子走了吗?
这个和
流氓说 其实我不是坏人
领导说 我就简单讲两句
同事说 下次我请你吃饭
商家说 下次来给你打折
女朋友说 我没有生气
有异曲同工之妙
怎么说呢,阿里的确没有硬性的年龄限制,但实际的招聘,晋升,评优(高潜,明日之星),背锅(325),年龄都是一个隐形的考量因素,而且影响还不低。
“我们不会排斥双非学生来我司面试,但我们的宣讲会只会在 985 开。”
以前年纪小,又学了点玄学术数,便自以为是的想着怎么样逆天改命,找到一帮同好外加杂七杂八的人一起商量,到底应该怎么改,各种歪门邪道的办法都想过。
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见的人和事情也多了,也参与了一些人的因果便不太执着了逆天改命了,话说如果真的能改变命运定数,那么我们这帮搞玄学术数的还不登上人生巅峰啊!哪还有普通人什么事儿?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毕竟真有本事的人,能改命的人就更加少之又少,并且代价也很大。
我们当时想过去想过来,普通人能改变命运的定数的方式实际上很简单:
那就是移民去其他国家。
我跟很多师兄弟交流的时候,都会发现外国人的八字命运跟中国人不太一样,其人生走势岂不是跟国人相反,也不是跟国人相似,看不透看不懂,但是东亚人包括日本韩国,八字理论都还能使用,差别不大。
于是我们就笑说,外国人是另外一帮神仙在管理凡人的命运,是另外一套体系。
接着我们说回来,外国人有五十六十岁的程序员,中国会不会有?当然会有,但是中国人的五十六十岁的程序员比例肯定要比外国人低得多,并且很可能绝对人数也要少得多。
大家不要觉得中国目前出生率很低了,这个我也承认,但是大家要知道现在全球还能保持 1000w 级新增人口的除了印度,就剩下中国了,其他国家都没法看。
也就是说中国能保证绝对数字的新增人口,程序员这个职业会源源不断的把人给虹吸进去,只要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还存在,并且还能继续发展。
对于中外八字的异同,确实很难参透,我只能说东亚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跟欧美,非洲中亚这些国家很不一样,大家想成是同一个地图,不同的 NPC 吧!
总之就是一个字:累
两个字:内卷
尽管阿里有种种不是,但张勇这句话说出来,如果是真心实意,肯定是件好事。
35 岁做不了程序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说明了我们大部分的所谓的 IT 企业的老总只是把程序员当作重体力劳动者,35 岁了干不动重体力劳动了,自然就要换人了,反正有大批的新出校门的可以替代。
这个现象呢,跟中国大部分的 IT 企业并不是技术驱动型企业有关,实际上 BAT 本质上仍然是销售公司,需求驱动型,技术是为了销售目标而存在的,并不需要沉淀和创新,所以 IT 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其实并不重要,从陆奇的离职也可见一斑。
所以张勇的这番话,如果是出自真心实意,倒是可能成为中国的 IT 企业转向技术驱动型的开始吧,但愿吧。
35 岁程序员问题的核心,不是 35 岁,也不是程序员。而是劳动法规定:
员工在单位工作满 10 年需要签订无限期合同。
但是这种情况和我国日益飞速发展的科技水平之间,出现了一个矛盾。
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技术过时了。比方说,在 20 年前,光纤通信是非常火的应用领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技术已经臭大街。那么很多工作时间接近 10 年的光通信工程师就比较尴尬。
还有就是:
很多企业在前期都是需要大量工程师做系统的。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系统的成熟。很多系统不再需要那么多工程师。
至于程序员自己,也需要多学习。不要做调包侠。否则年纪一大把,还是只会调包。工资自然上不去。
其他人讲这话我信,阿里的讲真的不信 ,经历了两家公司换成阿里的高管都开始要求工时,全员加班,就这,60 岁?是指没有家庭没有生活只写代码到 60?也可能是机器人吧
我在某大厂,公司里年龄大的程序员比比皆是,当然年轻人也很多。
没听说谁因为年龄大就被辞退,要说年龄大,50,60 多岁的 Senior,Principal 比比皆是,没听说他们就危险了,反而是有一部分人财富自由提前退休或者创业去了。
国内粗放的发展方式适合一开始的井喷,不适合后期的深耕。技术不行的管理就知道加班,却不知道架构,Ops 搞好了可以省去大半的工时,随便改需求的 PM 又多增加了 50% 的无用功。搞得现在很多人真的以为程序员只是体力活。话说回来了,每周要求程序员工作 60 小时,要他们动脑子的时候脑子也不清醒了吧。
程序员当然不应该限制年龄,阿里足够大有玩脱的本钱,不招大龄程序员也可以。但是自然会有地方去收大龄程序员,只要能定期学习不落后,多大龄的程序员都能搞的风声水起。比如最近流行的 golang 就是人家做了 50 年程序员的一群上古大神搞的。
国内程序员的一个怪现象就是,长工龄的程序员脱离编程的比例要比美国高得多,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地基是美国打下的,中国的互联网更多集中在应用领域,业务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技术的重要性,也就产生了一种现象,入行越久的程序员,对业务越了解,话语权中越高,因此高级程序员对于团队的价值,更在于利用自身影响力去部门撕逼,争夺话语权,抢占流量、资源等等等等,至于代码写得怎么样,反而不重要了。
另一方面,从应用产品、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国内的 IT 行业爆炸似的扩张,人越多,管理的层级越多,越需要更多比例的管理者,而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是从编程人员中产生的,遍而优则仕。管理者们年头长收入高,又刺激新程序员们,拼命的往管理岗位转。
随着互联网从增量走向存量时代,新入行的程序员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场景,你的直属领导只比你大三岁,你领导的领导只比你大五岁,你的部门领导甚至公司高层,也不过比你大个十岁十几岁,也就是说,走管理的路线被堵得非常死。这也敦促我们的互联网公司尽早技术转型,管理转型,让更多的程序员看到产品专家、技术专家的前景出路,而不是浮躁的在管理路线上内卷。
其实和设计一样的道理,国外设计都是年龄越大越吃香,在我们这倒成了吃青春饭的职业了,因为我国一直还处于发展阶段,只需要一些低技术劳动,但是近几年智能化发展很快,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技术人员失业,这就是所谓的行业内卷,但不影响技术高的人,所以今后两极化会越来越严重,技术高的人会越来越吃香,而不保持学习提高的一定会被淘汰,到时候年龄这种东西应该也不会成为太大限制。
看待个 。
他说的不算,
他哪天也许就下台了,谁还记得他呢?
好话人人会说,
漂亮话都不会说还能爬上高位?
35 岁失业这个玩意是老板们说出来的吗?哪个老板明面承认过会搞 35 岁失业?这叫潜规则呀,同志们!
这些都是被裁的羊们从互联网的渠道爆出来的,造成新羊们的惊恐。所以要,奉旨发言,维护稳定大局,年轻人都要努力钻研技术,不存在 35 岁失业,搞技术很有前途地!
一个丑闻或者行业潜规则被暴露出来,总是会被辟谣否定地,以安定人心。这难道不是常规操作吗?而且,辟谣的人要有社会地位才 ok,但是,又能改变什么?
35 岁失业岂由不得我们,也由不得他们!
35 岁失业这个问题再正常不过,大家脑子里的社会主义大锅饭观念要及早转变过来,现在是资本主义各自为政的时代。譬如娱乐影视行业,年轻女演员如果 25 岁前还不能成名基本上就该改行了,又有体育行业等,30 岁都是老将了!可以说,绝大部分行业都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极少数特殊行业才会存在越老越吃香的反常现象,这才是社会真理。就是买东西也喜欢买新鲜的不是?
谁如果忽悠你本行业越老越吃香,给他一巴掌!“你全家才越老越吃香!”
“老而不死谓之贼,“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说哪个才是真实?因为资本社会竞争与更新激烈,年轻更灵活更有优势,年纪增大带来的坏处远远胜过其带来的经验增长等的好处,经验这玩意儿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更有好处。
同志们,现在人人有肉吃的盛世,是建立在白斩鸡们 14 天的生存周期上,是建立在可复制大规模生产与商业高周转的模式上,凭什么你认为,人就可以例外?!
不要真认为你有 120 岁寿命!没银子,三岁也许就夭折了!
资本社会,时间就是金钱,出名要趁早,发财要趁早,即使搞技术本身,也要趁早精通,趁早出名,趁早发财。连老板们都时刻怕错过风口,抓住风口便山吃海塞,你个技术工人,凭什么能例外?!
生存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意思就是发财要趁早,要快点 Q!等你慢吞吞地熬到 35 岁,黄花菜都凉了,shit 都吃不到热乎的啦!
什么是社会真实要求,什么是安定人心,要分清!要不然观念里黑白颠倒,悔之晚矣!
[https://zhuanlan.zhihu.com/p/78361827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78361827)
不知道其他地区和行业如何,美国 tech 行业有一点我还是很喜欢的:年龄歧视比较少,只要不把自己限制在中国码农圈子里疯狂内卷自行施加 peer pressure 的话真是非常舒服。 今天我们组全公司唯二 staff engineer 聊到他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想知道是谁在造谣我们工厂工人不反对 996 的?我是工厂工人,我反对 996。并且我周围越来越多的年轻工人反对 996。 首先说明一下,我这种低收入的群体面对遍地 985,年薪百万的知乎人,不太喜欢随意在知乎上 …
悲喜 一年前,过度沉溺于酒精的张振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病死在英国伦敦的医院里。 他是债务规模高达700亿的“先锋系”的实际掌控者。他的猝逝,让人措手不及,也让旗下已经爆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雪上加霜。 这是一个标志型事件。互联网金融领域的“ …
5月中旬,不少媒体就已经报道,川普意图停止OPT项目。 …
“在深圳,每个人都走得很快。”这是徐亮的体会。第一天搭地铁去IT培训学校,他发现前面的人突然开始疾走,接着小跑起来,所有人都开始跟着一起跑。他被挤在人群中,发现是列车的车门要关闭了。他也开始在站台上冲刺,刚好在启动前把自己塞进车里。还没来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