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谎言: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孔乙己文学”爆火之后,央媒就此发表了一篇名为《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的社论,借此规劝广大青年放下架子,不要像孔乙己一样被学历的“长衫”束缚住手脚,而应该“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换句话说就是,该进厂进厂,该打螺丝打螺丝,因为工作没 …
一个自媒体博主在街头随机拦住路人,问他们是否相信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受访的人中,年轻人基本都认同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而上了点年纪的则多持相反观点。
皮糙肉厚的老家伙们行走江湖多年,知道社会是怎么运行的。刚出或未出校门的年轻人因为还没被社会吊打,所以满眼光芒。
高考当然可以改变命运,几十年来,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高考越来越难以改变命运。
刚看过一张截图,印象很深。北漂骑手钱灏奋斗20年,供养儿子钱坤大学毕业,但工作难找,最后父子二人成了同事,一起做骑手送外卖。
截图上配有这样的文字——好日子都是奋斗出的,奋斗可以致富。
钱灏这个名字,大概率是七零后。这代人,是被高考改变命运的一代人。只要上过大学的,混的基本都比父辈强。不是这代人比现在的年轻人强,而是他们赶上了无数年不遇的好时机。1999年扩招之后,上大学才没那么难,整个90年代,大学生还可以算是“天之骄子”。
50岁左右还在当骑手的钱灏,应该没读过大学。他儿子应该出生在大学扩招前后,没读过大学的钱灏攒着劲儿要把儿子培养成大学生,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做法。无数中国家庭也都在走这条路,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标准金线。
本世纪前十几年,上大学找工作,不是件赔本的事。2001年底,中国入世,正式进入世界分工体系,开启了狂飙的步伐。之后十几年,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进行了千年未有的大规模城镇化建设,这些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因为有需求,上大学掌握知识和技能才是划算的事。今天,事情发生了变化,外部世界的需求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墨西哥了,所以无数年轻人中年人,只好卷在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这种给本国人民提供服务的行业。
时也,命也。
钱灏钱坤们,如果投胎投得好,可能就不是“两代快递人”,而会是“三代烟草人”、“三代电力人”……
去年,河南媒体宣传河南濮阳一家三代都是烟草人的感人事迹。但是新闻出来之后,却翻了车,网友们说,你们吃肉可以,但能不能不要在肉汤都喝不到的人面前吧唧嘴?
烟草公司是干啥的,谁不知道?烟草公司收入多高,又有谁不知道?一家三代人在高收入行业,这实在和情怀无关。
另外,电三代、铁三代、油三代的宣传也屡见不鲜。烟草、电力、铁路、石油,这些高垄断高收入的行业,别人想进去进不去,而你们的子弟一代一代都能进去,这真是奇了怪了。
有些国企如此,有些地方也是如此。
2010年,《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北京大学博士冯军旗的论文《中县干部》。2008年,冯军旗在中部的一个农业县挂职两年。深入调研后,他发现在这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仅有1000多人的农业县里,竟然存在着21个政治“大家族”和140个政治“小家族”。在这个庞大的家族网络中,有的官位“世袭”,或是几代人,或是亲属连续稳坐同一官位;有的裙带提拔,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更可怕的是,政治家族之间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
这种现象是孤立的,还是普遍存在的?十几年过去后,这种现象是受到遏制还是逐渐扩大?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门阀阶层一旦形成,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将不再可能,寒门上升通道也会被堵死,也没有人会再相信奋斗改变人生、读书改变命运。
父母为子女铺路,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好的社会,有一系列制度来限制阶层固化。
中国古代,尤其隋唐以来,农家子弟可借科举考试实现阶层跃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来是人下人,科举成功之后就能成为人上人。人生刺激,莫过于此。
改开之后,高考也起到了类似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它用“分数论”打破了之前的“成分论”。不管你是红五类还是黑五类,最后能不能上大学,凭分数说话。个人的前途命运,不再取决于父母和家庭背景。恢复高考,恢复公平,给无数穷苦人家带来了莫大希望,也让全社会迸发出强大活力。
这种对高考的相信甚至迷信,其惯性一直延续到钱灏这一代。但是,很可能到此为止了,因为到他儿子这一代,也许就是最后一代了。
这两天高考,之后很快也要填志愿了。选学校专业之前,应该认清一些现实,就是时代变了,我们填自愿的逻辑也应该随之变化。
简单说几句。如果你是普通人家孩子,也实在没有天赋异禀,专业可选一些实用技能型的,学校则要选大城市的大学。以前是为了生活,以后是为了生存,生活可以很美好,但是生存一定很骨感。白领服务类岗位会越来越少,而为衣食住行提供基本服务的技能还是刚需。谁能未雨绸缪,谁就可能在未来占得先机。以后资源会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能在大城市上学,你的见识、人脉和机会都可能超过无数同龄人。
不过,不管如何努力,以后的大学生,大概率在职业成就上不会超过他们的父母,这不是悲观,而是来源于时代走向越发笃定的残酷事实。农民的孩子,即便读了大学,很可能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一个中产阶级的孩子,能保持父辈的阶层,不发生阶层降级,那就很值得庆幸了。
即便是上流阶层的孩子,很多人同样也很焦虑。只不过他们焦虑的点,跟普通人家的孩子不太一样。和领导手牵手逛街被拍的中石油董小姐朋友圈的这段话,就能让人反复回味。
往期推荐
热点|一个失子妈妈决定去死
“孔乙己文学”爆火之后,央媒就此发表了一篇名为《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的社论,借此规劝广大青年放下架子,不要像孔乙己一样被学历的“长衫”束缚住手脚,而应该“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换句话说就是,该进厂进厂,该打螺丝打螺丝,因为工作没 …
** 凤凰网原创** 这些呼声的背后是:要求取消基础教育一刀切、一个标准学英语学数学等的困境,但解决它的办法,不是调整分值、主副科,而是要进行总分录取制度的改革。 作者|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今年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 …
文|西坡 韩国出生率降至0.78,一位韩国网友的评论被翻译成中文之后,引发许多人的共鸣。 这位韩国网友说,要想生孩子,得有稳定的收入,要有能力把孩子送去英语幼儿园,让孩子学一个特长,一起去海外旅游。她把这种生活称为“平均水平”,如果达不到, …
" 经过不寻常的3年,人们开始无比怀念琐碎的日常生活,抑制已久的渴望,总在心里某处鲜活地跳动。等一切放开,每个人都可以重新自主决定生活,什么是你想第一时间奔赴的人或事?这或许是每个人的必要生活。 迫不及待的愿望 我们一家和孩子爷爷 …
收录于合集 #张雅丽 36个 **文 ****|**张雅丽 **编辑 **| 毛翊君 「学两门以上技能,可以消除失业恐惧感」 刘玉成,41岁,华东地区某县,原音乐教师 两年前,在获得本科学历近20年后,我又考入专科学针灸推拿。如果再选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