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李铁的 “中国人口过剩论” 错在哪里?
作者 | 梁建章(携程创始人、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黄文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前不久,经济学家李铁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的是长期过剩,而不是供给不足。人口过多,导致发展面临 …
其他类似问题下有些答主说国家对于生育完全没有奖励。这完全是胡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国家说了,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每个孩子可以为父母中的一方扣除 1000 元计税额度,或为双方各扣除 500 元计税额度。
这么说有些模糊,我来计算一下现金收益:
假设一位父亲月收入 10000 元,则在不考虑该项扣除的情况下,应纳税为 83.31 元:
而在考虑该 1000 元扣除的情况下,应纳税 53.31 元:
看到没,如果有一个孩子,每个月就可以少交 30 块钱的税,按夫妻双方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可以少交 15 块钱!这多优惠啊。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的经济压力。
上次我看到这么优惠的事情还是某房地产广告:18000 元 / 平米,每平米优惠 30 元。
补充几个数字:
2004-2017 年房贷收入比从 17% 增至 44%。
1997-2017 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 95% 降至 44%。
1995-2017 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 22.4 倍,远超可支配收入 9.2 倍的涨幅。
2017 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 61.5%,高于美国(55.7%)欧盟(51.1%)和日本(50.5%)。在性别歧视度较高、且劳动法规以及财政政策缺乏保障的情况下,女性劳动参与率越高,生育的机会成本越大。
综上,目前的形式并不鼓励生育。
但能享受福利房、(共建)公立幼儿园、公费医疗、铁饭碗的人士除外。
2018 年的数字不重要,2020 年的数据才是历史标志性的。
女性怀孕时间长达 9 个月,2018 年出生的大部分婴儿实际上是 2017 年受孕的。拜 2016 年信贷大洪水所赐,2017 年的经济环境其实还算可以,很多家庭是敢生孩子的。
由于经济下行周期影响,明年才是真正考验中国人口长期趋势的一年。明年如果受孕人数断崖下跌(低于一千万),后年 2020 年就是中国人口数量出现绝对下降的一年。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新生儿数量崩塌式下降就是从 1990 年经济崩溃开始的。
在没有战争饥荒和瘟疫的情况下,和平年代出现人口下降,这将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还是相当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当然也有可能明年很多年轻人空闲时间增加,造出了更多孩子,谁说得准呢。
1 月 21 日,备受关注的 2018 年中国人口数据今日公布。在数据公布前,曾有多名专家认为,2018 年中国出生人数会延续下跌趋势。
而在这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我国人口依然保持增长,2018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比上年末增加了 530 万人,总人口达到 139538 万人!而全年出生人口也达到了 15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94‰。而且其中相当比例是二胎!
1961 年以来我国总人口与出生人口变化 图 / 每日经济新闻
但和去年的 1723 万新生儿相比,今年新生儿还是较上年少了 200 万……
01
连山东人都生不动了?
山东的生育情况一向是全国的晴雨表,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山东更是被冠上 “中国最爱生孩子省份” 的称号。
可就连这个曾经 “最爱生孩子省份” 新生儿数量也在下滑。
以青岛为例,据青岛市政府发布的数据,预计 2018 年青岛户籍人口出生在 9 万人左右,降幅明显,其中 1-11 月出生人口下降了 21.1%,二孩出生数下降了 29%。
其实 “不想生孩子” 的又何止是山东一省,早在 2010 年,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其实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低。
在此前是因为不可抗力,大家不敢生。
![](data:image/svg+xml;utf8,)
但从 2013 年全国逐步实施 “单独二孩” 的政策、2015 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新生儿的数量便迎来小高峰,可这段生育高峰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之而来的依旧是出生率下滑。
社科院曾公布一段数据:如果中国保持 1.6 的生育率,中国将在 2027 年提前进入人口负增长。
不但娃生得少了,全国结婚数也在下降
我们不禁想问一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都不敢生了?
02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都不敢生了?
中国目前大多数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我想下面的这一张图就可以形象的说明。
这样 “421” 式的家庭结构,成为了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
这样的家庭结构下,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的 70 后、80 后、甚至 90 后不仅需要承担抚养儿女长大成人的担子,还要负担四位老人的开销,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十分巨大。
而与此同时,抚养下一代的成本却在不断攀升,私立幼儿园,费用高,公立幼儿园虽然便宜,可名额稀少,抽签纯靠运气。从生到养,现在的孩子让无数父母含泪称之为 “碎钞机”!养育压力可想而知。
好容易上了小学,迈入九年义务教育的门槛儿,可随之而来的课外辅导班等一切开销反而比之前更多。
更何况还有老人要赡养,房贷要还……
世界围棋冠军柯洁曾在节目中坦言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了还房贷
2017 年,中兴员工欧某在被领导 “劝退” 之后,选择了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外人眼里,他是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形象,本科就读于北航,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在中兴工作也拿着一份较高的薪酬,但是就是这样看起来很完美的人生,在面临失业的关头,他却选择了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为他惋惜,但是很多人也能理解这位中年男人的内心世界,“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等生活的重担堆在一起,已经压的他喘不过气来了。
而公司的辞退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在他心里,生活实苦,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
男人实苦,可女人在职场中更不容易。
在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吴昕穿着睡衣,头发乱乱的扎着蹲在椅子上和好友沈凌聊天,谈论着谈论着,眼泪就落下来了。她提到,自己之所以没有结婚生子,第一是因为现在还没有碰到真正与自己心灵契合的那个人,第二也是因为自己对迈入人生另一阶段感觉非常的恐慌。
吴昕哭着说:如果自己真的结婚生孩子的话,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现在自己 35 岁,一年半之后自己就三十六三十七了,如果那个时候自己再重新回归自己所处的事业领域,未来发展到底如何实在是难以定论,所以她有些不敢冒这个险。
多少女人因为生孩子不得不放弃职业生涯,又有多少女人在生完孩子重回职场后被边缘化?
数不胜数……
03
“房价才是最好的避孕药”
开销巨大、职场压力…… 或许所有的问题都能归结到一个字上——钱。
但在中国,钱,或许不是让年轻人不敢生孩子最主要的原因。
房,才是!
从 2008 年到 2017 年,中国居民负债率从 18% 一路戴涨至 55%,远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55% 是什么的概念呢,可以对比一下,美国居民负债率从 20 上升到 50% 用了 40 年,而中国只用了 10 年。
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和欧美家庭的负债原因多元化不一样,中国家庭的负债原因往往比较单一,那就是房地产。
据统计,在中国家庭的资产中,房地产占比达 68%,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高达 85%,城市工薪阶层和刚需购房者中,30% 的家庭每月还贷占收入比超过 50%,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房奴,收入来源稍受影响,他们都将万劫不复。
他们不敢生、不敢死、不敢辞职、不敢懈怠,更哪里再敢对生孩子有任何奢望?
今年有个特别流行的说法,叫 “中国人掏空六个钱包也只能凑上首付”。
什么叫 “六个钱包”,相信大家都知道。而首付之后,年轻人却还要背上数十年的房贷。
虽说老人可能身体好的暂时不需要照顾,但两份初入职场的工资,不但要生活,还要还房贷,这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倘若想要孩子,那必须得做好女方短时间失业(不是所有单位都有或者全额带薪孕假的)的准备,再加上生孩子和养孩子的费用,相当于男方要以一己之力担负起一家三口和还房贷所有的压力。
根据美国的调查显示 ,房价和生育率之间的统计学相关性极强:一个郡县的房价平均每上升 10 个百分点,当地生育率就下降 1.5 个百分点。
高房价才是最好的避孕药,这话绝对不假,想生孩子,还是先看看存款和钱包吧……
生活不像电视剧那样简单,房价、教育、赡养老人就像三座大山一样沉重的压在中国年轻人的肩膀上,想生个孩子,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还不打算要孩子了?
我想我会这样回答:可能是我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吧……
你用房子绑架我们年轻人的一生,那么我们不要房子了行不行୧(๑•̀⌄•́๑)૭。
你说男孩子结婚必须要有房有车,要给女孩子安全感 (´- ㉨ก`),行,既然你把房子和结婚绑定,哪我不结婚了,行不行啊 (▭-▭)✧。
你把房子和孩子教育绑定在一块,但是,我慢慢也知道了,这个社会,就算我们普通人的孩子接受了一些良好教育,也只不过是高级打工仔。哪我不生了,可以吗 (•᷄ὤ•᷅)?。
既然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底层年轻人忙碌卖命奉献一生还不够,还要再鼓励我们孩子继续为你们服务,哪我不要我的后代了行不行 555~。
既然你不让我们开心,哪我们怎么会舍得让你好过呢?还不如得过且过,无奈苟活!年轻人嘛,就要有个年轻人的生活态度,租鸡青一是出路。
2018 出生率低,小儿科啦,静等过二年的出生率吧 (*^ω^*)
唉 (๑◕︵◕๑)
1 目前全国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看部分数据,
100%+ 肯定,
今年生育率下降在 10% 以上,
大概率生育率下降在 15% 以上,
2018 年新生儿数量骤降,我国人口拐点或将提前 - 腾讯网;
2 房价是最好杀精武器,
目前 1 线城市,新 1 线城市结婚非常晚,
没办法,没房子不能结婚啊?
有房子的,忙着还房贷了,一天天 996,怎么结婚啊?
至于有人说没有房子也结婚了,你问问有几个人?
概率有多大?
房价是最好的杀精器了,
你一天工作 12 小时,
回家还想 sex 吗?
累如狗,自然不想 sex,
而且你上班 12 小时,
在路上还得 2 小时,
一般是 14 小时 +,
原来还可以买大一点把父母接过来,
大家一起住,有人照顾孩子,
可现在一套小房子都买不起,还买大房子?
现在开发商建造的 100 个平米,实际得到有 75 个平米就不错了,
三口之间住很挤了,
想一想周围多少人因为没有房子不敢结婚,
再想一想,周围多少人因为还房贷压力不敢生孩子,
足够了吧?
3
前几天,我笑着给我妈妈说,你不要去上班了,
妈妈说,你不知道你未来要用多少钱,
我哭了,
其实我要赚钱在武汉一年到手 20 万一点问题没有,还可以更高一点,
房子有,
其实我们的父母已经很拼很拼了,
甚至我外公舍不得用钱,
因为他想给他孙子一人 10 万,去买房,
大家都知道,即使精英收入在当地是买不起房的,
你到前 3% 的收入才差不多,
其实很正常,现在加班加点都成了工作标配,8 小时工作几乎招不到(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家都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玩,被工作挤压的休息时间都没有,那谁有心思谈恋爱结婚,不加班没有钱生活,加班了没时间找异性(底层加班也没钱),那结啥婚。
新闻联播老是报道国外人民水深火热,为啥国人去了国外当工人都能生几个娃,我身边去日本当劳工的回来说日本压力比国内小太多,国内夫妻 2000 一个月累死累活都难养活孩子,在日本妻子不工作都能养活一家人。当然日本白领工资低,起步价只有劳工一半。
所以大家看到的苦命日本人都是白领,其实大家身边有移民的也可以问问。
媒体报道国内比国外幸福,为啥大家生不起。生育率打了谁的脸!大家心里清楚。
-—- 分割线 -
评论区厉害了,说我诽谤国家,果然还有人以为我国人人年入百万,要真是这样子国家干嘛扶贫,给个图自己体会。
我国还有一群人在温饱线挣扎。
抱着打破沙盘问到底的精神,我在 CNKI 检索到数据帝的原文:
《金融研究》 2013 年 06 期
城市化将如何应对老龄化?——从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到养老基金平衡的视角
陈沁 宋铮
有条件的可以检索获得全文。通读通篇,并没有包含对国内二胎政策的效应的估计。所以数据帝说他文章里的模型与 2017 年的统计数据拟合得好完全是凑巧而已。没有考虑二胎效应的人口预测与实际符合得好只能说明一胎的生育意愿在雪崩式下降。
另外在这个答案下,数据帝再次将人口下降问题单纯归因于所谓的育龄妇女人口,妇女受教育程度结构,认为房价的杀婴作用无关紧要。不想探究他的动机,只是房价对于生育率的负面影响是肯定的,早就有不少学术文章进行过建模分析,是独立于育龄人口,妇女教育程度的明显影响因素。讨论 2016 年后的人口问题,不考虑翻倍的房价是完全不客观的。他的高于 1500w 的预测还是很有可能高估。
去年出生人口 1523 万,起码从生育率来看,房价还有进一步操作的空间,over。
回答已删改掉那些极其错误的敏感内容,对此我深感惭愧,感谢管理员的监督
康波周期的底部到了,全球经济低迷,其中以美国为首的奉行万恶的资本主义糟粕的霸权主义国家最为严重,可毕竟他们还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哪怕是我们英明伟大正确的社会主义中国也难逃波及
【以上为拍马屁,此处删除了一段话】
工厂裁底层,互联网裁白领,股市割小康
投消出三驾马车趴窝
六个钱包早就空了
谁又会再加今日的一张嘴,明日的一茬韭呢?
2019 年的目标:活下去
视频源于 wx 群,无法标记作者抱歉
然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等待 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
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风口浪尖,谨言慎行
顺应群众呼声,以下是上文视频的某度云链接:
顺应知乎呼声,文中视频下载链接已删除
要视频的人太多了发不过来了,改编一下链接:百度云网址后面加 / s/1jgTRH3lBepHYKZ6O1H_JgQ 就行啦,提取码:N3ed
【其实我也想像别人一样,“需要视频的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2018 获得链接”,太撞壁了,只可惜没有 (T_T)】
更新一下,人口出来一段时间了,是不多于 1523 万,
其实不必太悲观,即使真的后面人口雪崩,产生大规模的影响最快也要十年以后了,这十年多做点准备也就是了。
相信党,相信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十年政策导向更值得我们关注
出不去了就相信党的领导
出的去了多看看国家的奋斗
国家的问题比我们想的更复杂
政府的努力也比我们看到的更多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不是空谈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对国家的支持
本篇上下文并不矛盾,逻辑不分先后
我是调皮的分割线 —————————————
宇宙也有终结的一天,最糟的也不过是中华民族灭绝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说,有什么不能接受的,或者说你有不接受的能力么。
手动狗头,当个乐子看着呗,还是好好想想女朋友为什么生气更重要
甲:人口太少了,养不了老了
乙:怎么办?
甲:多生啊!!!
乙:那多生下来的人老了怎么办?
甲:他们年轻的时候不能继续生吗?
乙:那生到超过自然承载量怎么办?
甲:这玩意儿,科学家自己都没搞清楚,等到时候到,会有人解决问题的。
乙:如果解决不了怎么办?
甲:管他呢,反正我那个时候早死了。
总结,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我一直以为 1000 的扣税是指,你的个人所得税扣除一千元。
我还在想,个税能交到 1000 的人家会在乎这 1000 吗。
看过了高赞答案才弄明白。。。原来是扣额度,合计减税 30 元。
抱拳. jpg,是在下输惹
再多说一句,一位答主讲各医院妇产科人满为患,数据不一定真实,而又有答主讲幼儿园空空如也,数据很真实。
其实是对于医院的重资本、重技术的属性,我国医疗资源——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一直是缺乏的,而开一所幼儿园的成本与要求远远远远低于开一家医院,所以就有了医院人满为患,幼儿园空空如也的情景。
0-1 岁: 奶粉
1-5 岁: 疫苗
3-6 岁: 幼儿园
6-18 岁: 上学
18-22 岁: 大学
22-? 岁: 读研
?-65 岁: 工作
65-? 岁: 退休
孩子?
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还要再生个孩子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添瓦?
从六年前在知乎回答第一个人口相关问题开始,我就一直强调一件事:生育率是很难通过外力改变的,即便是计划生育这样的强力政策,对生育率的改变也很有限。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此之前有过哪些价值和意义?这些价值和意义是否有值得商榷之处?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09137/answer/16747475)[在中国当时的条件和大背景下,如果不实施计划生育,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解决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17793/answer/119784777)
正因为难以改变,才会有着极强的惯性。就像通过几颗颗星球短时期的运行轨迹,天文学家就能计算出它几十年后的相对位置一样,用十年前的人口数据,我们就能八九不离十地预计到今天的出生人口数字。
我 2012 年时和导师写过一篇简单的文章,2013 年发表在《金融研究》上,使用了 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当时的预测结果是中国人口在 2024 年会达到上限 14.1 亿,然后开始下降。具体到每一年来看,我们的模型认为到中国人口在 2017 年是 13.89 亿(实际值 13.90 亿,见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会达到 13.94 亿。
不过,在那篇 6 年前发表的文章里,我们使用的人口模型非常简陋,他高估了一孩数量,又没有预计到随之而来的二孩政策带来的二孩增加,错进错出,碰巧和当前的许多结果十分接近。在修正模型后,不考虑存量二孩的出生,我们的预测是 2018 年的出生人口在 1452 到 1474 万人之间。如果考虑到存量二孩生育意愿的持续释放,最终的出生人口必定要多于 1474 万人。
那么,2018 年大约会释放多少存量二孩生育意愿?做一个简单的反事实计算,将理论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作比较,可以发现 2016 年和 2017 年分别因全面二孩政策增加了了 260 万和 220 万出生人口。如果 2018 年全面二孩增加的人口能达到 100 万的量级,2018 年的出生人口应当在 1550 万到 1580 万左右。
因此,在 2018 年出生人口数字公布之前 10 天,我在这里先立一个 flag,2018 年出生人口绝不可能低于 1500 万。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年的出生人口开始快速下降?从 1786 万人,到 1723 万,到 1550 万到 1580 万上下,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经历了 2016 年的本世纪出生人口的最高峰之后,立刻迎来本世纪以来出生人口的最低谷?
许多人想用房价上升,或者是生存压力的变化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些东西能影响生育意愿吗?能。但会有多大影响?别忘了,1959 年,大饥荒开始的第一年,出生人口下降幅度也就 20% 多。大饥荒可以说是一个突发事件,那么我们就要问两个问题——
1,这两年的房价,是突发上涨,远超 2009 年或者 2016 年的上涨速度了吗?
2,这两年的生存压力,是突发上升,远超 1995 到 1997 年的千万人大下岗,或者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了吗?
下图列出了从 1990 年到 2017 年的历年出生率,在这张图上,试试看把所有重要的所有大事件往线上装,你马上就能发现,比起出生率变动的大趋势,什么经济危机、房价上升,都是连浪花都激不起一朵的小插曲罢了。
但如果排除了房价或者生存压力的影响,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了生育数量在这几年大幅度下降呢?
主要有三个。
第一,育龄女性总人数下降,且生育年龄处于峰值的女性逐渐减少,这个因素虽然难以解释短期生育波动,但却是导致生育长期下降的根本原因,见下图:
以生育高峰 22 到 30 岁为例,2018 年 22 岁的女性人口 743 万,30 岁人口 1219 万,每推移一年,生育高峰的女性便减少 500 万人。
且育龄女性峰值——1990 年出生的女性人口——开始逐渐远离生育率峰值(26 岁),生育数量减少也就成了必然。
第二,存量二孩意愿在 2016 和 2017 年快速释放之后,今年已经没有多少二孩生育意愿可供实现,他减少了二孩出生数量。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计算了全面二孩政策可能会释放的生育意愿,按照 2010 年人口普查数字计算,可能会有 1000 万二孩生育意愿将被释放出来。
[全面放开二孩会出现哪些社会现象?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20425/answer/70155786)
但这个存量数字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缩小,甚至逐渐消除。2013 年和 2015 年时,我国各做了一次生育意愿的追踪调查,做成四格表的话见下图:在 2013 年想生二孩的一孩家庭,到了 2015 年再问,四成还想生(22.6/54.1),近六成改口不想生了(31.5/54.1)。
那么,1000 万左右的二孩生育意愿,扣除这几年内被消除的意愿,再减去 2016 和 2017 年分别已经实现的 260 万和 220 万,还剩多少呢?我估计大约在 100 万左右,这是我唯一不确定的数字,到底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看 10 天之后的统计公报结果了。
第三,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点,是女性教育结构的变化,他减少了一孩出生数量。
几乎所有对人口进行预测的文章,都忽略了这点。可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没办法理解许多数据的「异常」变化。当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放开时,二孩数量先上升再下降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为什么一孩数量却会单调下降得如此之快,从 2010 年的 1000 万人左右,下降到 2017 年的 724 万人?
这件导致一孩数量大幅度下降的事件并没有发生在现在,而是发生在 1990 到 1995 年。
先看下图:
上图数据来自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表 4-1,呈现了不同出生年份和性别的人口在 2015 年时获得本科教育的概率。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三个阶段
一,1980 年以前出生的人口,无论是男性(蓝线)还是女性(橙线),能获得大学教育的比例都在 10% 以下。而且女性获得本科教育的比例也总是比男性更低。
二,从 1980 年开始到 1990 年,男性和女性能够获得本科教育的比例进入停滞期,仅从 10% 上升到 12%。这批人口在 1998 到 2008 年左右进入大学,在此期间虽然有大幅度的扩招,但仍然赶不上这个阶段的大规模人口出生增长——从每年 1900 万人,上升到每年 2800 万人。在这个时间段内,1986 年出生的女性,第一次在获得本科教育的概率上超过了男性。
三,从 1991 年开始,一切都改变了。仅仅 5 年,1995 年出生的女性获得本科教育的概率就上升到 33%,且已经开始甩开同龄男性仅为 26% 的本科教育概率。
从最新数据看,1998 年出生的女性获得本科教育的概率已经稳定在 35% 左右。
5 年,从 12% 增加到 33%,五分之一的女性由于晚生了五年获得了本科教育,他们原来可能获得哪一类教育?
初中。
当然不是直接将初中生变成本科生,而是一个逐级递进的过程,更多初中女生能考上高中,更多初中女生能考上大学。
从上图可以看到,1990 年到 1995 年出生的人口,女性的初中学历占比从 42% 下降到 20%,下降了整整 22%。而男性从 41% 下降到 26%,仅下降 15%。
这五年内出生的女生,在受教育程度上,开始甩开男生。
除此之外,女性获得大专教育的比例略有上升,获得高中教育的比例略有下降,但都没有本科和初中的此消彼长如此明显。
现在,假设其他教育情况分布情况不变,只是让其中五分之一的女性从初中学历变成本科学历,在生育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上图是 2010 年人口普查时初中教育水平和本科教育水平女性的分年龄生育率。可以看到,两者差异非常大。
第一个差异是两条曲线与 x 轴围成的面积,他代表一个代表性女性在整个育龄可能会生育的孩子数量,初中学历的女性平均一生会生育 1.75 个孩子,而本科学历的女性一生只会生育 1.09 个孩子。
第二个差异是她们的生育开始时间和达到峰值的时间——从 16 到 26 岁的阶段,初中学历的女性的出生率都要高于本科学历女性,这个阶段两者生育的数量达到了 0.8 个孩子的差异。
将这个差异放在 1990 到 1995 年出生的女性人口上(这几年的女性出生人数在 900 到 1300 万左右,为了计算方便使用 1000 万),我们可以算出,由于 220 万女性从只能上初中变成了有机会上大学,1990 年和 1995 年出生的女性人口,在她们 26 岁以前,生育的数量就已经相差 176 万。
上图是两种不同假设下的分年度一孩出生数量,蓝线的假设是,1990 年之后出生的女性的教育结构完全和 1990 年相同。而橙线使用真实的教育结构给 1990 年之后的女性赋值。
可以看到,两条线的差异从 2010 年开始逐渐扩大,在 2016 年超过了 200 万,且在 2017 年和 2018 年达到了峰值,约为 220 万。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孩的出生量下降如此快?1990 到 1995 年出生的女性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构也许就是解答的钥匙。
因此,若我们仅仅去观察育龄女性总体的平均生育率变化,比如用 2010 年的分年龄生育率固定地推算每年的出生人口,和真实出生的人口数值当然会相差越来越大,于是让很多研究者为了去解释这个现象,就开始用房价变化,用生存压力去解释这个所谓的「生育率降低」。
但当我们考虑到教育结构在 1990 到 1995 年出生的女性人口之间出现突变后,真实的数据就能被完美地拟合出来。根本不需要每组人口的生育率进行任何变化,当然也更不需要房价和生存压力来进行多余的解释了。
最后,还剩下最后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 1991 年之后出生的人口的教育结构出现了这样大的变化?
其直接原因当然是 91 年之后的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在这个答案的第一张图表中就能看到。而其背后又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大饥荒结束后,62 年出生的一波婴儿潮的生育逐渐结束,而 70 年代初的计划生育开始后逐渐减少的人口进入生育年龄,这也带来了一波育龄女性的大幅度降低。第二则是由于 1990 年后,严格一孩的计划生育进入当地政府一票否决的阶段,计划生育比之前抓得更紧。这几个因素一道起作用,使得 91 年之后的出生人口大幅度降低,并在 2010 年之后获得了更好的教育。
二,为什么女性受到的教育改善远高于男性?
这更容易理解,我们看 2015 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其中的第 7 页,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数,他的本科生中,男生数量比女生数量是 88:100。
而根据 201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的 4-1,2016 年对应的 18 到 22 岁人口中,男性获得本科的概率是女性获得本科概率的 76%。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考虑一个简单的公式
用下式除以上式,可得
所以你看,人口学就是这样,很没意思,又很有意思。
没意思是说,人口不像经济,当你去预测未来十年的人口变化时,你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房价啦生存压力啦金融危机啦,只要你不漏掉重要的人口学变量,比如不同生育组别的结构,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的趋势。
而有意思则是说。要解释现在的人口变化,你常常可以在过去五十年的更重大的事件里找到原因。许多当年不经意种下的种子——可能是好种子,也可能是坏种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就盛开了出人意料的花。
马上到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时候,回头望去,当初建国的核心力量: 农民,奋斗了几十年,三代人的心血被这几年一波房地产收割完毕,有时候我是真的佩服资本家,一个家庭奋斗几十年,我一会儿的时间就能把你们掏空,收割掉,你还要生孩子,十几年后当下一波韭菜吗?
好啊,这是大仁政啊!
这可是社科院说的哦
我 29 岁了,完全没想生孩子。不想冒风险,生下来,每年几万的开销,还要经历假疫苗,毒奶粉,幼儿园一层层闯关,结果长大了还得被当成接盘侠,我没兴趣。
如果你年收入不到 10 万,多生一个孩子,不过是多生一个奴隶,你孩子长大会怨恨你,你不该把他们带到世间受苦。
养育下一代的经济成本仅仅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目前全社会是一个打鸡血的发展模式,有钱也没有精力来养育更多的子女。趋利避害是人类本性,虽然孩子给家庭带来人伦方面的快乐,但养育过程的确不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孩子成年之前,基本上都是家庭的 “负担”。想象一下一名在战场上搏命的战士,你让他背负一大包食物,说是停战间隙可以享受美食,没人会干。
所以,目前看起来全社会热火朝天的发展,996,实际上作用就是渔民的绝户网,涸泽而渔。那些建议国家给补贴的都是无效建议。国家能给出的经济补贴都是杯水车薪。哪天国家能保证 90%的单位实现 8 小时工作制,生育率自然会上去。
一个个全都是革命的叛徒啊!
国家给了那么多福利政策,每个孩子每年在不远的 6 年后可以免除 1000 块的计税额度,
你们还都不响应国家的号召,再来一波人口红利帮助人民群众渡过难关,这简直罪无可赦!
常言说得好,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二战时期,法国的马其顿防线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明知你固若金汤,谁来跟你刚正面啊?那不是傻吗?
以邪恶轴心美国为首的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在面对国际地位的挑战者的时候,
最喜欢的就是举起人权的旗帜,用一些糖衣炮弹腐化劳动人民,革命群众的内心,
以此使对手的壁垒从内部开始崩坏,从根本开始腐烂。
跟你们吹做四休三,跟你们吹 8 小时工作,跟你们吹下午茶,吹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谁信谁拿衣服!
都做四休三,都 8 小时,都不生孩子,将来的生产力不足怎么办?消费不足怎么办?
中国还靠什么崛起?一个个跪在美国鬼子的面前,很开心吗?
当年苏联前车之鉴,就是被美帝国主义投资的许许多多境外组织,
弄得人心思变,带不好队伍,然后被糖衣炮弹炸了个底朝天。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美国当然是会继续相同的战略对付相似的对手的。
于是这两年网上疯狂出现了一些什么,
“要求国家给教育给福利才生孩子”,
“要求 8 小时工作制不许加班”,
这种反革命的,偷懒的,愚昧的,自私自利的言论。
这些言论的背后,一个个都是境外组织,一个个都是心怀叵测的。
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蛊惑那些革命的队伍里,
心志不坚的,
不能一心为国的,
不能一心为人民的,
不能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蛀虫。
让这些蛀虫把我们革命的战车从内部捣毁,拖垮,以阻止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宏伟愿景。
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党的领导下,
必将攻克这些邪恶的反革命分子,
必将引导大家为了继续燃烧自己,奉献自己,
必能够抵制邪恶轴心国轰来的糖衣炮弹,继续为了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让我们团结起来,让我们党员先行,
以身做表率,在 2019 年粉碎这些图谋不轨的境外势力的阴谋诡计!
生育率下降原因很多,主要是贫富分化,不过国运昌盛的话,十年内就会反弹了。
生育的经济意义是劳动力再生产。生育率受主观生育意愿和客观生育、教育能力的制约。贫富分化导致边际生育教育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生育率下降。
“劳动力再生产” 的一般定义包括劳动者自身劳动能力的维持和恢复(例如吃饭)、劳动技能的积累和传授(例如上学),以及新的劳动力的繁衍、培育和补充(生育)。但是因为这里我们主要关心生育率,所以把劳动力再生产投资缩小到生育和教育的范畴,其他投入,例如吃饭、住房,全部算作消费。再加上资本性投资(造机器、开工厂),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
(1)
生育率受两个因素影响:主观生育意愿(想不想生)和客观生育教育能力(养不养的起)。主观意愿会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所以自我表述经常是不准的。一个人说她不想生孩子,可能是因为她真的不喜欢孩子,也可能是因为她养不起,或者她看到周围的人养孩子很辛苦。如果整个社会收入上升,工作时间减少,养孩子变容易,很多人可能就想生了。
客观生育教育能力则明确的多,取决于投入和成本。这里我们引入 “单位劳动人口再生产成本” 的概念。为了保证社会不退步,必须保证下一代劳动力的素质不低于上一代劳动力。在农业社会这很简单,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不受教育,养孩子约等于吃饭添一勺米。但是工业社会就难多了,本科父母必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都能上本科,至少也要上个专科。父母将自身受教育水平复制到单个子女所需要的投入,就是单位劳动人口再生产成本。我们可以得到第二个等式:
(2)
实际生育率受主观生育意愿和客观生育教育能力的共同制约。女性教育水平提高确实会导致主观生育意愿下降,但是不能武断的说 2.0 以下甚至 1.0 的生育率纯粹是生育意愿下降导致的。
女性教育水平提高经常和经济发展同步,而经济发展往往导致贫富分化。单从数据上看确实女性教育水平上升和生育率降低相关,但是真正导致生育率降低的因素有可能是其他因素,比如经济恶化。
俄罗斯生育率
以苏联的生育率为例,随着二战后经济发展,生育率一路下跌,但是在 2.0 附近稳定了一段时间,直到苏联解体的时候暴跌。这种断崖式下跌不能单纯用 40、50 年代生育潮人口度过 80 年代生育期等纯人口学理论解释。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极端恶化是生育率降低的一大因素。从堕胎率和人均寿命也可以看出,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衰退确实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俄罗斯堕胎率
俄罗斯人均寿命
边际生育教育能力递减
财富不是在社会中平均分布的,贫富分化永远存在,但是程度不同。按照等式(1),人的收入会流向三个用途:消费,资本投资(储蓄),劳动力再生产投资(生育、教育)。不同阶层的人分配比例是不一样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概念,既穷人的钱大多用来消费,富人的钱大多用来投资。这很好理解,如果社会里有 100 万块钱和 100 个人,当每个人都有 1 万元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卖的起 2000 元的手机,最多可以卖出 100 个手机。但是如果一个人有 90 万,10 个人每人有 1 万,剩下 89 个人每人只有 100,那么最多也就卖出去十几台,因为再有钱的人也不会买 100 个手机。总的来说,人的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消费意愿增长会越来越少,增加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从而实现资本增值。
同理,按照等式(1),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再生产投资也是冲突的,边际生育教育能力也会递减。一个人再有钱,也不可能生成百上千个孩子,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随着贫富分化加大,钱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导致大多数人的生育教育能力下降,但是由于边际递减,少数富人生育增加并不能弥补大多数人的下降,社会总生育能力就下降了。
美国生育率
美国的生育率在 20 世纪早期持续下降,但是在二战后急速反弹,产生了所谓的 “婴儿潮” 一代。为什么会反弹?
二战没有打到美国本土,只有 0.3% 的美国人在二战中死亡,所以不是因为战争导致人口密度降低后的补偿性生育。
美国城市化率
美国 50 年代时城市化率是 50%,并且还在增加,并不是二战后逆城市化生育率才上升的。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城市化率也是 50% 左右,但是中国现在生育率只有 1.x,美国当时有 3.5,城市化不能解释这巨大的差别。
各国人均受教育时间
美国 50 年代人均受教育时间在 10 年左右,而且还在增加。所以妇女教育水平和婴儿潮无关。
美国前 0.1% 家庭收入(浅蓝)和后 90% 家庭收入(深蓝)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美国婴儿潮?最大的可能性是二战。20 世纪早期美国贫富分化严重,最富有的 0.1% 的家庭拥有的财富,比最穷的 90% 的家庭加起来还多。但是二战中贫富差距大幅降低。我认为贫富差距降低导致的社会总生育教育能力增加,是婴儿潮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战争给人的心理冲击导致主观生育意愿的上升。
经济快速发展挤压生育率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济迅速发展,资本积累和人口素质提高是支撑中国发展的必要因素。资本积累需要长期大量的投资,人口素质提高需要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推高了单位劳动人口再生产成本。
结合等式(1)和等式(2),我们可以得到下一个等式:
(3)
从这个等式可以明显看出,资本投资和人口素质提高会挤压生育率。虽然经济发展让收入提高了,但是很大一部分收入被用于投资,抑制了生育、教育支出增长。同时人口素质提高导致单位劳动人口再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贫富分化加剧带来的社会整体生育教育能力降低。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的低生育率。
顺便说一句,这一逻辑也适用于二战后崛起的其他东亚国家。日本韩国的超低生育率多多少少也是因为相似的原因。
如何增加生育率
快速增加生育率最好的办法是降低贫富差距,提高教育投入,和心里冲击刺激生育意愿。那么参照 20 世纪的经验,中国需要_________。
填空,请
所以说盯着近几年的生育率其实没有意义,如果国运昌盛,10 年内就会反弹的。如果国运不行…… 那还生个屁啊!
这是个让人无比头疼的问题,估计也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这个社会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叫人格尊严线,在这条线以下的人,都不愿意生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这条线逐渐抬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低于这条线,他们不想,也没有办法低于这条线。
北上广深有大量超过 30 岁黄金孕龄的女性被剩了下来,他们要想在一线城市嫁人有尊严的生活,需要有房子,但有房子的好男性通常被抢得飞快,她们都受过良好教育,有不错的收入,是不可能下嫁的,获得不了尊严线,所以不生。剩女多在一二线城市。
农村地区许多初中毕业,一年大概 6-7 个月在工地,或者工厂其他地方卖点苦力没稳定收入的人,要是再有点赌博嗜酒的恶习,人生就垮了,更远远达不到尊严线,他们想生,是生不了的,没人嫁给他们,剩男多在农村。
城市家庭为什么不生?我问过周围的人,在深圳,夫妻二人月总收入 4 万都只敢生一个,如果生第二个,全家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一个娃,家里可以一年两三次出国游,全英语幼儿园,私立精英小学初中高中,再送出国或者香港接受教育。
两个娃,全家一年出一次国都难,光是幼儿园,两个宝宝一年要 8 到 10 万。
夫妻月入 4 万,房贷每月都 1 万了。
那不接受良好教育行不行?
小区里都是体面人,住着 8,9 万一平的房子,你让孩子读那么便宜的幼儿园,你能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尊严线不允许啊
为什么我们上辈上上辈那么能生?那时候尊严线好低好低,活下来就是尊严。
大家都只说到了房价,其实教育成本也是另一座大山。红黄蓝幼儿园出事是一个信号,是政府想打击高价教育产业,希望幼儿园能逐步竞争,降低成本,让年轻人不那么不堪重负,多生孩子。
高房价和高教育成本,还有高医疗费用拉高了尊严线,被尊严线淘汰的人,没有人跟他们生,在尊严线之上的人,怕多生孩子掉到尊严线之下,不敢多生。
我在二线城市,女儿幼儿园已经一年 3 万了,养个孩子,一年成本要 10 万。
中国多少家庭年收入高于 30 万。
晚上女儿熟睡后,我最喜欢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心里头甜丝丝的,幸福极了。
谁不想多生几个娃?生下来要是低于尊严线,谁敢生啊!
2017 年,马云说未来房价如葱,马云肯定是看到了一些绝密的数据,不会对外说明的数据。看看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肯定不是真的。但是,支付宝里有绝密的数据:每个人都是实名制,你是哪里人,哪一年出生的,马云爸爸肯定很清楚,就说出生的小孩吧,淘宝卖了多少奶粉,多少尿不湿,多少孕妇产品等等… 这些数据是最真实的,它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知准确到哪里去了。。。总之,出生人口暴跌,才是马云说这种话的底气。。。
挺好的呀,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生一个好,都说了多少年了,总算初见成效。
我觉得中国人口还是太多了,不信你看看北京火车站。
每年出生人口 200 万左右是比较理想的,请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只要把人当成社会生产的手段,而非良善生活的目的,生育率就不是什么只能低不能升的魔咒。“手段” 式的治国理政,在这片国土上延续了几千年,轻易不会丧失效验,公权力此刻选择隐而不发,只是现有的人口红利并未真正榨干 (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远离现代化的社群)。**扶贫,是眼下性价比最高的人口政策,**没必要徒然增加不必要的财政负担。
那些援引欧美日韩例子的书生,显然高估了在基层社会,人们生育子嗣的真实成本,并低估了威权政治体制的执行力。它能让过去的你结扎绝育,也自然能让现在的你子女两三行。有执行力,自然就有想象力,这个逻辑是单向度的不能逆转。
“《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汉书 · 朱博传)稳定的社会需要尊卑有序,尊卑有序需要使尊者尊,使卑者卑。人口的多寡只是表象,层层叠叠之下的本质,是政治威权的执行力,以及执行力制衡下的共同体凝结核。所以提高生育率,势必要改革家庭观念与婚姻制度,冰岛几十万的县城人口也能完成政治建制,遑论中国十多亿人口所具备的实践空间。
明后年,随着隐形放开生育政策后,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离异家庭子女将彻底区分对待。女性受教育权尚在,然而上升通道会日益逼仄,工作机会锐减;男性在法定婚姻中受到的财政扶持会增加 (所得税、财政补贴),却同时被家庭本身所牢牢绑定,离婚将付出巨大代价;基层民众子女教育的彻底功利化,将提前工作年龄乃至婚姻、育儿年龄,传统计生委的工作,将华丽转身为 “生殖生育向居委会”,它会尽力做到分级对待: 能生的鼓励诱骗多生,不结婚、不能生、不愿意生的,严格限制愈发稀缺的公立社会资源福利。
NEVER 轻易给甜枣,JUST 隐隐悬着的大棒。昔日如此,来日皆然。
换言之,只要依旧是 “手段” 式的治国理政,底线便根本不会存在。几十年前,西方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简直是魔鬼版天方夜谭,然后它就是出现了,而且成为了基本国策,现在,脑洞同样会跟不上新的套路,从吃惊到真香。
1.2016 年和 2017 年,育龄夫妇多年来累积的二孩生育意愿已经大部分释放出来,
2. 在 “十三五” 期间,我国育龄妇女总量每年减少 500 万人左右,近几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也逐年减少,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已大大降低,
3. 国人对未来的信心有限,应该多看看新闻联播,有预测未来十年将以每年减少 30 万到 80 万的速度萎缩(印度 2018 年预计出生是 2550W),我国的经济奇迹相当依靠人口奇迹,未来的韭菜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来,让我点一根 5 分钱的花果山香烟,细细回答。
首先,宠物人口经济学家误国,导致放开二胎政策的窗口期过了。不少宠物经济学家,我就不说是谁了,说放开二胎,全国每年新增人口会达到 4000 万以上,毛线啊。事实是,放开二胎政策也就让国内人口增长了两年时间,而且数据远不到 4000 万。新生人口不足,而养老退休人口占比在逐渐攀升,社保大喊扛不住。所谓的人口红利,就是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老年退休人口占比小,整个社会的负担小,创造力强。但是根据最新的人口研究分析证明,国内人口红利在 2012 年就消失了(刘易斯拐点)。目前国内平均生育率只有 1.6 左右,低于正常代际更替的 2.1
其次,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这房价一路上涨,除非大户人家,生娃买房俩不误,但毕竟是少数人啊。多数人为了买套房,把家里亲戚能借的钱都借了个遍。养个孩子,要花多少钱啊?哪还有钱啊?前不久上面一个文件是规定社会盈利性幼儿园不得搞上市圈钱的游戏,鼓励公办公益性的幼儿园,其实上面看到了生娃和养娃的成本高企,抑制了生育意愿。同时,再看一下这次个税转向附加扣除的,也把孩子教育成本部分纳入了税前扣除。这也说明上面意识到了。
第三,全球范围来说,中国女性的工作参与度是非常高的。看看现在优秀的职场女性,是越来越多了,这些哪一个是早早生好孩子的,多半为了事业,为了不依附男性,不愿意结婚,即便结婚了,不愿意早要孩子。那些即便不那么优秀的职场女性,如果说要生孩子,公司老板,肯定想方设法开掉她们。所以,女孩子不敢生,也不能生。
第四,多年的生育抑制计划,已经让人的生育意愿大大下降。以前养孩子是为了养老,但是现在社保逐渐完善,养儿防老的概念在弱化。她们宁可相信房子能养老,社保能养老,也不相信孩子能养老,反而,多生育孩子成了生活品质提升的负担。
对了,码了那么多字,记得左下边点赞啊。谢谢啊
1500 万左右。人口萎缩是必然,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即使 2018 年出生人口官方数据出来后高于 1500 万,今后还是会跌下 1500 万,并在几年内迅速崩塌到 1000 万以下。纵然 ZF 能把台湾和藏南收复了,也抵挡不住人口崩塌的浪潮。
**最大的一个原因是 1990 年以后计划生育突然加紧后的新生儿数量腰斩。**年出生人口一年从 2800 万暴跌 700 万至 2100 万。到 1996 年后就维持在 1500 万的水平。1990 年时 1963-1974 年婴儿潮的女性年龄低于 27 岁,正值生育年龄,这是政策的结果,与 1990 年后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等因素无关,因为那些都是渐进的过程。(数据来源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准确的说上述数据是 2010 年时各年龄段人口,暂且算作当年出生人口,当年出生人口会略高于上述数字,因为有意外死亡的情况。但是比出生人口统计要准,因为 90 年代有瞒报出生人口的情况)
1986-2011 年历年出生人口(单位 / 万人)
其实看人口数据,在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是随着 60-80 后的人生轨迹走的,60 后婴儿潮到 80 年代要成家立业,中国就开始了基建狂潮,同时由于年轻人数量暴增,经济开始爆发。等 60 后老了,保健、医疗、广场舞、丧葬行业就要火。现在的年轻人换成了 95 后,年均人口只有 1500 万,所以不论手机、房子、汽车需求量都会下跌,2018 年汽车销量和手机销量齐跌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中国城市疯狂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往的经验已经不能用于推测未来城市的发展,因为前提条件变了。将从增量变为增质,人均产出、城市单位面积产出将提高。
**第二个原因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导致的女性结婚年龄推迟。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造成的生育意愿下降。**40 后 50 后 60 后基本 20 岁就结婚生子,从 20 到 35 岁有 15 年的生育窗口期。现在女性本科毕业 23,研究生毕业 26。进入社会几年,工作大致稳定后结婚,这基本就快 30 了。从 30 到 35 只有 5 年的生育窗口期,即使经济条件允许,想生二胎也难,所以放开二胎效果也有限。生育速度也很重要,20 年生一代和 30 年生一代不是一个概念。80 年期限内,如果 20 年一代就有 4 代人,30 年一代只有 2 代人。曾经看过李光耀对话女博士的视频,**李光耀的原话是 “不要浪费时间了,找个男朋友结婚生孩子,这比你的博士学位重要”。**所以如果政府压缩学制,7 岁入学,小学 4 年、初中 2 年、高中 2 年、大学 3 年。18 岁就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比全国上下大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睡觉好得多。18 岁毕业进入社会后,如果发现自己的真实爱好与专业不符,还有大把的时间回炉重造。年轻人是不听劝的,吃了苦受了磨难后,他自然懂得,在课堂上说一万遍道理不如社会教育他一遍。**女性 20-35 这 15 年的生育黄金期,是国家的财富和未来,现在光浪费在校园里就有 6 年,加大每学期的学习量,让大学生没时间打酱油打游戏逛街,女性高学历和高生育率就能兼得。**说点不好听的,就本科那点知识量,如果是高考大省的高三模式,1 年半就学完了。**如果压缩 4 年的学习时间,就能提前释放 4 年的劳动力,4*1500 万 = 6000 万劳动力。**有人可能担心过早进入社会,人会不成熟,其实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成品,本身就不成熟。心理成熟度跟参加工作年限成正比,一个 27 岁的参加工作 1 年的研究生,世界观、心理成熟度、对社会的理解大概率是比不过一个 25 岁的参加工作 2 年的本科生的。学校学的都是理论,进入社会实践才会有真知,进入社会经历失败才会有动力。人的心智发育至少要到 30 才会成熟,早点进入社会会加速成熟的过程,比一大帮大学生在学校睡觉打游戏,出来什么都不会好的多。早点进入社会,终生学习。而不是指望在大学睡四年学到的那点东西。
**第三个原因是孩子角色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变。**60 年代生一个孩子比养一头牛还划算,是家里的生力军,现在的人有几个愿意把孩子当做劳动力用的。还得花费精力和时间给孩子辅导家庭作业等等。
**第四个原因是高房价加重了家庭负担,大大降低了生育意愿。**年轻人结婚都难,更别说生孩子。所以某高赞答主
说人口暴跌与高房价无关,确实片面了。即使 2018 年育龄妇女暴跌,比起 1963 年还是要高的。而 1963 年出生人口是 2700 多万,基本是 2018 年的 2 倍。高房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突发的。
1、高房价会进一步拉高年轻人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如果年轻人个个到 30 多才买到房,女性没有房子又不嫁,30 多女性才结婚,那么可生育年龄就从 15 年变成 5 年了。女性就是想生二胎也难。而且 20 年繁衍一代和 30 年繁衍一代不是一个概念,生育速度很重要。
2、高房价导致了男女分离,女生不用买房,为了高收入进入一二线城市,男生在一二线买不起房,就只能回四五线或者县城。导致一二线女生过剩和四五线以下男生过剩。
3、连小鸟求偶都会先搭个窝,连窝都没有,就让人家给自己生孩子,要求确实高了。由于房价太高,年轻男性买不起房,部分女性宁愿给有钱有房的当小三,也不愿跟屌丝一起吃苦。这是现实,这也是部分人口中的:“宁在宝马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
4、人口萎缩是必然,但是高房价绝对是临门一脚,火上浇油。多重因素的结果。
综上,养鸡场产蛋量下跌的直接原因无非是如下三个。
一是鸡的数量下跌了,没有鸡哪来的蛋,鸡的数量从以前的 28 个下跌到了 15 个。
二是鸡不愿意生蛋了,更追求生活质量。而且还有部分鸡慢慢的选择干脆不生蛋了。
三是鸡生蛋的速度变慢了,以前是 2 天生一个鸡蛋,现在变成了 3 天生一个。
而上述各种因素都是综合作用于这三个因素,导致了出生人口的下跌。
最为致命的是目前 85-90 这波婴儿潮出生的妇女还在生育期,一旦这一波妇女生育完毕,育龄妇女和中国年出生人口还要再打折 6 折。这才是最可怕的。另外 95 后不仅总数更少,而且性别比更加失衡。80-95 平均每年男生比女生多 30 万,而 95 后平均每年男生比女生多 109 万。这要归功于 90 年代中期 B 超的大面积普及,给胎儿性别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目前 25 岁以上的适婚青年,是不存在什么 3000 万男光棍的问题的。25-39 岁这个区间,男性总共只比女性多了 444 万人,**男 1.668 亿,女 1.624 亿,性别比 102.7,即 100 个女生对应 102.7 个男生。即便是 25-69 岁这个区间,男性总共也只比女性多了 1628 万。三千万光棍什么的,现在是不存在的,都是炒作,各位女同胞不要被无良媒体害了,还以为有三千万男生等着自己挑选。
1980-1999 年出生人口及性别比(单位 / 万人)
Winter is coming。2018 年仅仅是个开始。大概率 5 年内中国人口就要负增长了,估计是 2021 年。现在每年死亡人口比 76 岁人口多 200 万左右,因为统计人口时,很多当年的人已经早逝了。所以将每年到达 76 岁人口加 200 万,大致得出每年死亡人口。2021 年死亡人数约 1100 万。而 2021 年出生人口估计低于 1100 万。而随着 1949 年后的婴儿潮慢慢到 76 岁,婴儿潮将变成死亡潮。年死亡人数将大幅增加,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年减少几千万人的命运。
可能今后中国除了一二线城市,其它城市人口都会慢慢萎缩,城市建成区面积也会萎缩,不管房价跌不跌,大量空房是肯定要出现的。因为造房子的速度越来越快,造人速度越来越慢。先从农村开始,随着农村老人的去世,农村人口锐减,**农村人口降低导致城市化率大幅提高(**注意:即使城市人口下跌,城市化率也会提高,只要城市人口减少量低于农村人口减少量即可。某些专家说的中国城市化率会从现在的 60% 提高的到 80%,所以还有 2 亿农民要进城,不是蠢就是坏)。接着每年大学毕业进入三线以下城市的年轻人数量加本市新生儿数量之和,慢慢少于该市老人死亡量,三线以下城市人口也会下跌。这个很快就会到来,现在某些县城新增年轻人数量已经是负数了,因为流入的少,流出的多(含从 49 岁变成 50 岁这种年龄增长引起的年轻人减少)。
中国年轻一代 80 后 90 后其实极少回农村。这代人的城市化率应该在 80% 以上。如果年轻人生活压力继续增大,无力生二胎,中国继续一胎化,8-4-2-1-0.5 继续进行,等 80 后到 78 岁的 2058 年,一二线城市也逃不掉人口下跌的命运。
在资本河堤上开一个口是关键的一招,切实解决了人民喝水问题。
现如今资本洪水将要蔓延着整个大陆。
一些人为了自身安全卖身上了所谓的高铁。
一些人拖关系走门路上了解放牌大卡车。
向后看,离洪水最近的地方有的女人为了跑的更快已经脱光了自己衣服。
更有些已经落水的老哥想要急切上岸。
在这种形式下每个人担心的是未来会不会落水,自己的速度能不能一直保持住。
水深火热不容多想,至于生孩子那要等安全以后。
说明计划生育非常成功。应该向全球推广我们的先进经验。特别是黑人国家 伊斯兰 印度应该向我们学习。如果这些国家人口减到几百万人口。他们会活的更幸福。我们更安心。
反对
的部分观点。
这位答主在关于房价和物价对生育率的讨论上,我感觉他太小瞧这两件事的影响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怀孩子要 10 个月,所以说某一年的生育数高,其实代表着上一年的生育意愿高也就是说 2016 是生育高峰其实代表着 2015 是生育意愿高峰,而生育意愿的下滑刚好和 2016 房涨不谋而合。
他说今年的房价涨幅不及 2016,但是就算怀孩子都要 10 个月决定了生不生孩子是一个中长期决策,而 2016 的房涨对生育率的影响现在可能依旧存在。更别说 2017 和 18 的涨幅貌似并没有很低。(顺便,2016 大部分孩子应该是在 2015 怀上的,他们根本没可能预料到 2016 的房价暴涨)
而且,人均收入的涨幅是远远比不过房价的涨幅的(物价涨幅我不是很清楚)我认为是有一个阈值,之前的房价还没有涨到这一个阈值,过了这个阈值,房价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就会很大。
房价这个因素对农村人口可能无关紧要(这点存疑,我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但对城市人口是致命打击。
但是我很赞成他回答中教育程度与生育率的关系。
同时,我认为是受教育程度(不论男女)的上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非食利阶层(也就是大部分人)对世界以及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使得生育在他们眼中的重要性骤然下降。
答案就是赶紧搬砖去,多拓展职业外收入。因为趋势很明显,结果也非常明确。
说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观点:
做顶层设计的工程师无疑是非常担忧人口出生率的。他们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足迹,人口规模下降带来的弊端几十年后会影响他们的历史评价。但这群有着忧国忧民且有这个资格的人数量非常少。而中间层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个趋势下资产保值或者转移到升值的产业例如养老地产领域。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甚至都没资格担忧,我们要做的是现在做那些事情储备粮食让自己让老婆晚年不至于凄凉。
活着好累啊。
这个问题下面回答戾气太重了
只能拿图来救场
不生真的很正常了。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选择的观念普遍认为生孩子是一个赔本买卖,自然都不愿意生了。
过去添人进口是喜事,认为人丁兴旺象征着家族的强盛,因为多一个人能多一份生产力,多给家庭带来一份收益与长远利益。
但现在都觉得多一个人只是多一个负担而已,因为觉得一个孩子普遍产生的价值比不上投入的价值。不过细想一下,除了少数不争气和中途夭折的外,大部分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就 20 来年,后面产生价值的年龄比之前索取价值的年龄要长很多的,其实完全是超过投入的,但为什么还是觉得亏了呢。
那是因为他产生的价值没能完全被自己的家庭利用和吸收,那都去了哪里了呢? 当然被人当韭菜割走了,谁割的呢,我也不知道。。。
反正,爱谁谁生,反正我不拿自己的种给人当韭菜籽撒,大概就这样吧。
我零零后少女,在某大城市读大学,商科生。
你要问我怎么看目前为止自己的人生,我会老老实实告诉你,我觉得很茫然。
我无从预料 25 岁的自己会在哪里。寒假刚在房地产实习,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房价差距、收入对比显而易见。要么住小房子打一份高级的工,要么赚堪堪够纳税红线的工资住大一点的房子。同时医疗、教育、养老等等,也是水涨船高。
中国房贷收入比。2018 年末达到 60.5%(新华社,2018)。中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之高令人窒息。
教育成本。16 岁的三岔路。当然,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从幼儿园就开始发难了。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是 61% 左右(世界银行,2017),高于图中所示国家。乍听像是好事,可是这么大的数字在性别歧视仍未得到较大改善、相关政策法规仍在缺席的情况下,只会让女性生育成本更高。
综上所述,我想我较大可能是在一二线城市当个高级民工,忘记自己十七八岁天马行空的梦,庸庸碌碌地上班下班(还可能每天担心被裁)、买菜洗碗、跟现在想来面目模糊的人做爱、老老实实(并掏空六个钱包)还房贷。
也不是没有别的选择,换一个城市,乃至换一个国家,搞不好真的空气更甜、月亮更圆?可是跳出舒适圈、选择那条人迹稀少的路,又太难。
于是日复一日地焦虑。
这就是一类年轻人的想法,出生人口下跌是自然。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像我们这样的,只会日益向欧美国家靠拢——三十岁组建家庭、四十岁传宗接代,其余的时间都被资本割韭菜。
所以不如不生吧,我只能活一次,为什么不在这前三四十年间,把奶粉钱省下来,尽我所能快意人生?
人生已经够苦了,为什么还要让另一个生命来到世界上,重新经历一遍这样的苦痛?
人间不值得啊。
有的人仿佛生来被剥夺生育权,有的人囿于低阶层的痛苦循环,这些,早有人在 1844 年、1931 年预言过了。
插个题外话:实习的时候碰见一个民企的小老板,大女儿在英国读博,小儿子十岁了。十年前为了生二胎,交了巨额罚款不说,党籍都被开除了。
十年间,先是单独二胎,后是全面二胎,眼看新增人口掉到 1378 万搞不好要鼓励生育了,你觉得他怎么想,你觉得大部分小老百姓怎么想。
你说到底谁不值得。
其实大部分人最终还是会选择生育吧,毕竟思想文化因素、朋辈压力、父母的叹息摆在那里。
另一方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和爱的人结婚、有孩子膝下承欢的那一二分甜,真的太甜了。
生孩子的都是国家的恩人,他们自愿牺牲自己为同胞提供人口红利。
此处应有《是,大臣》表情包
为我们伟大祖国歌颂,计划生育的国策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伟大胜利,为实现共产主义又取得了巨大进步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布会上介绍,2018 年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53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30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94‰;死亡人口 993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81‰。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 71351 万人,女性人口 68187 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 104.64(以女性为 100)。
从年龄构成看,16 至 59 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 89729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4.3%;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4949 万人,占总人口的 17.9%,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 16658 万人,占总人口的 11.9%。
这个数据我看高潮了,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越努力,越幸运,越没空生孩子。
东亚少子化目前无解。
1000w 的目标五年内一定实现。
韭菜是一种越割越旺,种一年割十年的蔬菜,
其日常管理比较简单,基本只除草浇水即可,
但要想其长的又快又壮,那肥料一定要跟的上。
每浇一次水就追一次肥,每割一茬韭菜也追一次肥,
充足的肥料是韭菜越长越壮实的关键之关键。
如果韭菜不长了,说明割得太狠了,肥料也没跟上,
明白了吧?
什么?
你说你连土都没有,那你怎么种的?水培么?
我们一谈到中国经济的腾飞,就离不开人口红利。仔细想想所谓的 “人口红利” 是中国十几亿人几十年在恶劣环境下,高负荷、低报酬、零福利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在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叫“人口红利”,而在其它国家或者其它时代,有各种不同的叫法。
外国的月亮并非比国内大,更可能是他们离得很近。即便如此,我也愿意在这边土地上仰望,前提是别给我头顶加盖。
民众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
就越不爱生孩子。
这是发达国家都有的现象啊。
反正我和我媳妇决定是丁克了。
原因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俩人赚钱,我俩花。
养猫又养狗。
生活丰富又多彩。
那些劝我的说什么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我先谢谢你啊。
我俩的人生不需要孩子来完整。
你要生那你生吧,我的指标给你了。
拿好不谢。
乘人少,大佬们都没到达战场,本小弱鸡前来讲一波道理(害怕. jpg)也算是督促自己读书思考的一个方式了(奶一口,大胆判断,2018 年出生人口不会公布)
—————————————————上纲上线警告————————————————
试图讲的道理:
0,“人口减少” 趋势是新常态的必然结果
1,当我们讲 “人太多” 的时候说的是相对过剩人口
2,人口减少不会缓解通常讲的 “人太多” 带来的问题
3,人口减少对以 “中产” 为主体的知乎众来说大概率不是好事
4,可能的解决方法探讨
【如果,我是说如果,有大佬或者行家路过,还请斧正,不吝赐教】
0,“人口减少” 趋势是新常态的必然结果
这是一条富民之路。…… 改革开放的快车,以其一往无前的冲劲,让所有中国人相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人民日报》
总而言之,过去四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伴随着资本快速积累的是资本的可变部分(不妨简单理解为劳动力,工资什么的)相对于不变部分(生产资料什么的)所占比例的下降,说人话就是产业升级,提高科技水平。
然而,积累的增进虽然使资本可变部分的相对量减少,但是决不因此排斥它的绝对量的增加。
——《马恩选集》
新时期经济进入 “L” 型新常态,资本的扩张不再那么顺利,转而寻求产业升级,即进一步提高不变资本的比例,总量增加减缓、比例下降,导致可变资本即使是绝对量也不见得能进一步增加,表现为裁员、工资上涨乏力等。总的逻辑是当前资本需要更多劳动力进入产业后备军,而不希望劳动力进一步增加,这导致 “人口减少” 趋势的产生。事实上之前快速发展阶段计划生育广受指责应该也有部分原因是违背了资本的利益。
1,当我们讲 “人太多” 的时候说的是相对过剩人口
当我们在讲 “人太多了” 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说的并不是类似粮食不够啊生活物资不够这样的,而说的是“竞争激烈”、“找工作难”,这个时候过剩的人口是**相对过剩人口。**不注意到这一点很多时候看问题容易出现偏差。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和表现为利润率下降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的,并且由于这种发展而加速。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发展,这个国家的相对过剩人口就表现得越明显。
过剩的工人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就好象它是由资本出钱养大的一样。过剩的工人人口不受人口实际增长的限制,为不断变化的资本增殖需要创造出随时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
——《马恩选集》
不难理解,资本是要获取利润的,相对过剩人口在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时候可以随着资本 “突然地投入决定性的地方去“,而又不影响其他部门的生产规模。无责任联想:生化环材转码农的可是非常多的,应该也算是隐性的“相对过剩人口” 突然地投入决定性的地方去的例子了。追加联想,知乎看到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直博比保研容易”,其实也有相通的道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名校博士读出来就不是“相对过剩人口” 了,对自己的处境要有明确的认识。
2,人口减少不会缓解通常讲的 “人太多” 带来的问题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这成了各个资本家致富的手段,同时又按照与社会积累的增进相适应的规模加速了产业后备军的生产。
——《马恩选集》
资本的属性决定了不管人口多少,不管人口增减,都会以种种形式保留相对过剩人口,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保留 “人太多了” 造成的种种问题例如“竞争激烈”、“工作难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口增长停滞多年的日本,社畜未见明显的减少。事实上肥宅也可以算在相对过剩人口中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通常是加班和失业并存的,很好理解的是,人格化的资本推崇的“三个人干五个人的工作拿四个人的工资”是有利于资本的增殖的。事实上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 “人太多” 的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人口减少而 “相对过剩” 不缓解体现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3,人口减少对以 “中产” 为主体的知乎众来说大概率不是好事
根据本弱鸡的主观臆断,知乎用户应该都中产朝上月入数万的,从数量上说应该是中产阶层(即无产阶级中生活最好的一批,以及部分小资产阶级)及其后备军(各种名校大佬),一般来说知乎众是不属于前面所说的 “相对过剩人口” 的,且生活水平高于或远高于典型的 “过剩人口” 如三和大神者。根据前面的论述,资本无论人口多少都需要保持 “相对过剩人口” 的存在,这样一来在新增人口不足的情况下一个可想而知的结果是,稳定就业的人中一部分会变成“相对过剩人口”,考虑到知乎众的组成,估计不少都会面临冲击。
4,可能的解决方案探讨
说个毛,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条件下指望广大劳动人民好过?
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曾经试图通过引入移民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移民来填充 “相对过剩人口”,但是效果一般,即使是做的最好的美国也有各种问题。因为并没有解决根本。
更一个新消息,https://news.sina.cn/gn/2019-01-04/detail-ihqfskcn3838121.d.html,新鲜出炉的社科院报告。
十一号再更一个新消息财新网:2018 年出生人口数公布在即 卫健委回应 “下跌” 猜测。阴谋论:以 “加强监测发现大量虚报人口” 来解释今年数据的 “反常” 上升,上升实际来自手动修改(这个最好别成真)。
2019 年 1 月 21 日更新,新数据出来了貌似,出生人口还是没有掉到 1500 万以下,且总人口还是增加的。不过 19 年基本上出生人口板上钉钉 1500 万以下了吧
2018 年的人口出生数据汇总终于出来了,就在 2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这一重大关键数据,数据刚宣布就引来全网刷屏热议。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 年全年出生人口为 1523 万人,比 2017 年的出生人口 1723 万人下降了 200 万人。
我今天看到这个数据后,立刻就震惊了,可能普通人对这个数据还没什么概念,没关系,我今天用图表的形式给大家作图演示一下,大家就能立刻知道这个数据代表什么含义了。
首先拿出我之前做的图,老粉可能都看过了,新粉还没看过,不过老粉再重看一遍重新温习一下,因为这个图和下面是联动的。
此图是我在 2018 年做的,当时我手里只有 2017 年的数据,中国有 3 波婴儿潮,其中后面二波婴儿潮都是第一波婴儿到了婚育期所致,本质上都是第一波婴儿潮的次生潮。所以中国的 3 波婴儿潮,非常典型的呈现每波持续 10 年,每 2 波之间相差 20 年,中间有 10 年空窗期的现象。
鉴于这种脉冲式的人口出生数据,我国在 2013 年果断的启用了单独二孩政策,利用释放出的政策人口红利对增加了人口出生数据,在 2015 年再次开启了全面二孩政策,又释放了一波人口。
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的看到,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都恰好抵消了出生人口下跌数据,使总出生人口出现完美的横盘状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政策的有效期是 2 年,多年蓄积的出生人口能量是一次性释放完毕的,后面会迅速衰减。
鉴于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在 2017 年,政府应该会出台全面三胎政策,再缓冲 2 年,这是当时很多学者的估计。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任何政策出台,所以到了 2018 年,人口出生数据出现了突然下跌,我在刚才的图表里,加入了 2018 年的数据后,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把这个数据添加进去之后,从 1723 万变成 1523 万人代表着什么就看的一清二楚了,这是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的开端,用股市的术语叫破位下跌。。。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7 年全国出生人口 1723 万人,其中一胎占比 42%,二胎占比 51%,三胎及以上占比 7%。
二胎贡献了出生人口的一半,这很大程度上是全面二胎政策贡献出来的能量,这些能量无疑会迅速衰减,毕竟一胎才是根基,而一胎总共才 723 万人。随着二胎能量的不断衰减,总出生人口数据必然是不断下降。
我这里还有一份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主编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中人口预测数据,上面预测如果实行全面二孩,我国 2018 年的出生人口应该为 2082-2294 万人,实际出生人口为 1523 万人,差了 500~700 万人,这个预测精准度还不如李大霄对股市的预测。。。
统计局也公布了 2018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为 149979 万元,正好我手头也有这 20 年来的数据,就一并汇总了一下给大家看,图形大概是这个样子。
时间拨回到 1999 年,国家当时大力支持房改,采用各种政策鼓励民众买房,上海的房价为 2000-2300 元 / 平米,而且位于浦东繁华中心,买房还直接送上海户口。
但是当时的民众去抢购了嘛?没有,当时只有傻子才会买房,因为房子实在是太贵了,2000 每平米啊,100 平米就要 20 万巨款。当时上海人的月薪普遍只有 1000 出头,不吃不喝需要攒 20 年之久才能买 100 平米,而且这么多年都是福利分房,房子是免费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花这么一大笔钱买房子,有毛病啊。
在 1999 年,买房子是烧钱,养孩子是攒钱才是社会的主流看法。时间拨回到 1999 年,不管是你的爷爷奶奶,还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亲朋好友,都会笃定的告诉你,多子多福,谁家的儿子多,谁家以后一定享福,这个定律从原始人时代一直到 1999 年都屡试不爽,堪称祖传铁律。
到了 2019 年,房价狂涨 20 年之后,少生孩子多买房反而成为了中国人心中坚定的信仰,因为在过去的 20 年里,这么干的人都发财了。生孩子养孩子太贵了,一般人家不是不想生二胎,而是真生不起,老婆压根不敢辞职回家带娃,一旦失去了妻子的那份收入,房贷压力会让家庭生活立马捉襟见肘。越生孩子越穷,越买房子越富,这是社会人群的普遍认知。
而国家的引导方向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从计划生育转为全面鼓励生育了,但是大众并不是很买账,就好像 20 年前国家引导买房的时候,很多人也不买账一样。
日本和美国,二战之后都有过婴儿潮,也都因为婴儿潮引发过房价暴涨,因此美国发明了房车,日本发明了超级地产泡沫。但是婴儿潮之后,这些国家的房价都再也没有大涨过。
这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能力,总是等别人都赚完钱了才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等房子到巅峰的时候开始天天聊房子永远暴涨、年年暴涨,等比特币到巅峰的时候开始天天大谈特谈比特币能涨到 1000 万 / 枚的一万个理由,做什么时候都慢别人一拍,俗称韭菜。
中国的房价虽然受国内特殊环境和政策影响,基本跌不下去,因为不允许也不敢跌,但是就冲这个人口趋势,你觉得还能涨哪去?
1999 年,李四媳妇生了家里第三个男孩,邻居张三刚倾家荡产凑出了一套上海的首付。李四痛心疾首的告诉张三,花那个冤枉钱干嘛,等单位分房啊,现在的房子小是小了点,又不是住不下,能摆下床不就行了,要那么大面积你当仓库用啊。听我的,养儿防老,赶紧生个儿子,你家就一个独生女,等老了有你罪受的。
20 年之后,李四倾家荡产,把棺材本都拿出来了,还欠了一屁股债,终于凑够了三个儿子的婚房首付,买在了很远很远的郊区,儿子们也不怪他,因为知道老父亲已经尽力了。但是三个儿子都背了 30 年的月供,纵然感恩也实在没能力供养老人了,老李这辈子别想享啥儿子的福了。三个儿子省吃俭用还房贷,也看到了老父亲的惨状,没能力、也不敢再多生孩子了,二胎都不敢要,有个儿子甚至一胎都不想生。
而张三这些年没有养育孩子上投入什么成本,每年赚的钱不知道干嘛,全部拿去买房子了,手里捏着一堆房子,唯一的心愿就是养孙子。老张给女儿下了命令,使劲生,生多少爸妈都给你养,钱不够卖房也会帮你养。咱家啥都不缺了,钱和房子都有,就是缺孩子。
你猜再过 20 年,张三和李四谁会更幸福一点?
如果你感觉此文对你有帮助,请转发朋友圈,你的转发和分享是对此文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想看我的更多观点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远方青木(YFqingmu)
“青木出品,必属精品”
weixin.qq.com/r/ry0DG_nEO7REra1493i9(二维码自动识别)
有人说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后来我接触过一些普通的白领夫妻,有的说他们是丁克,不要孩子。我觉得夫妻两个人没有外国留学的经历,家里也都是普通工薪和农村家庭出来的,甚至都没出国旅游过,思想这么前卫,都不要孩子;我自己感觉很喜欢孩子,为什么不要呢!
后来我买房子了,我逐渐理解了。后来单位效益不太好,工资拖了两个月,我勒个去,经济好紧张。我好像理解不结婚的和丁克的了。
1378 万可能是未来很多年中国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也许这就是永远也无法再次企及的中国人口出生高峰了。
简单算一下,按 115:100 人口出生性别比,女孩占 46.5%,假设未来生育率能成功恢复到 1.7(非常不乐观,考虑到不婚和不育,基本上相当于每个结婚且能生的女性都要生 2 个)。那么,重新恢复 1378 万以上的出生人口,需要 1378÷1.7=810 万适龄女性。然而,我查了一下,自从 1990 年代中期的出生人数大崩塌以后至今,中国历年新出生女性人口人数达到 810 万的年份几乎没有。2010 年代末的出生人口数再次崩塌后,历年女性人数会进一步减少,于是她们长大以后的年份出生人数进一步下降。。。循环往复,中国恐怕很快就会进入年出生人口以数百万计的时代了
另外,如果以 2014 年 1687 万作为周期顶部,2015 年的 1655 万作为新下降周期的开始,忽略掉 20167 和 2017 年因为放开二胎而堆积的 200-250 万出生人口(父母超过 30 岁,如果一直开放二胎,这几百万人会平均在之前的年份里出生而不是堆积在 2016-1017),实际上 2018 年的下降是完全符合周期特征的。也正是从这一点考虑,我觉得 2018 年实际出生人口应该在 1400-1450 万,没有 1378 这么低
根据国统局相关数据,2017 年一孩出生人数为 724 万人,比 2016 年减少 249 万人。
结婚人口下降,你猜 2018 年的一孩出生人数会增加还是减少,如果继续减少 250 万呢?2019 年,2020 年呢?
2016 年,2017 年人口保持 1600 万以上是由于有二胎叠加,2018 年二胎潮还有多少,2019 年,2020 年还有吗?
二胎数量高于一胎,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特定环境下的人口结构,还能期望这种结构一直延续吗?
即使是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率也不会超过中位数 –1.5-1.6,按照 2017 年的一胎人口计,正常出生人口 1068-1156 万,已经非常接近 2017 年的死亡人口数了。
一方面,一胎人口能够保持 724 万吗,从结婚人口的持续下降数据看,这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生育率能够保持 1.5-1.6 吗?
有预测说 2018 年人口负增长,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人口负增长,房价凭什么疯长?
几年前马云说房价贱如葱,我想马云肯定是看到了一些数据,是言之有物的。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 1523 万,比 17 年的 1723 万正好少 200 万,不多不少。由于统计局的数据是根据多方数据调整的,弹性空间比较大,1523 万这个数据大概率是为了 zhengzhi 原因修改后的,也体现了统计局矛盾的心态: 如果如实报道,正好被当前热炒的新闻打脸; 如果改的太高了,明年降的更厉害怎么办。如果大家关心人口数据的话,可以关注下卫健委公布的活产分娩量,今年的数据没有出来 (以往早就出来了,所以我很怀疑统计局的数据),如果用去年的活产分娩量做比较的话,我推测一定远远大于 200 万。
中国果然是人口大国……
竟然还是出生了这么多人口……
为什么会有 “砖家” 误国的说法呢?
看了 chenqin 的回答才算是明白了,完全是毫不顾忌的洗地嘛!
先看下各地区给出的 18 年统计数据;
山东聊城 18 年 1-11 月,新生人口 64753 人,同比下降 35.8%;
山东青岛 1-6 月新生人口下降 21.67%,其中一孩占比 39.61%;
山东烟台 1-6 月同比下降 16%,潍坊同比下降 18%,德州同比下降 22%,淄博同比下降 23%;
江苏全省,2018 年新生人口同比下降 12.8%,其中一孩占比 47%;
广西宾阳,1-6 月新生人口同比下降 14.89%,浙江金华,同比下降 17.89%;
网上新闻数据可查,感兴趣可以搜一搜。
假如以上这些都是抽样统计,那么全国人口跌幅乐观估计 15% 至 1464 万就显得有理有据了。但是,chenqin 却信誓旦旦的说,肯定在 1500 万以上,个人不太能够理解,其自信来自哪里。
按照 chenqin 的说法,13 年发表在《金融研究》上的文章列了个人口模型,并且预测 17 年人口数量是 13.89 亿,实际上,17 年人口是 13.90 亿,何其精准,只相差了 100 万。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在那篇文章模型中,并未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全面二孩政策。也就是说,在 chenqin 一贯的模型中,对于一孩的人口,始终处于高估的状态。高估了多少呢?chenqin 说,16 年,17 年,全面二孩数量为 260 万,220 万。这个是全面二孩,单独二孩数量呢?按照央视等媒体信息披露,二孩总数量占比 17 年是 51.2%。那么,从他 13 年的文章来看。假如,他考虑了单独二孩人口政策影响,那么新生人口估算误差大概在 220/1503=14.6% 的误差。
假如,他没有考虑单独二孩的政策影响,那么新生人口的估算误差大概是 0.512/0.488=122%。
所以说,在 chenqin 的模型中,对于人口的估算真有点误打误撞的意思。可是这一份误打误撞,却给了他百般的信心,以至于可以立一个 flag。
chenqin 的人口学变量漏掉了经济影响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因素。比如他说,1959 年,大饥荒开始的第一年,出生人口降幅度也就 20% 多。对不起,20% 的变量什么时候成了无足轻重的影响因素了???
如果 20% 的变量无足轻重,那么,因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17 年新增的占比 51.2% 的人口,这个变量是不是也无足轻重呢?
那么,假如,122% 增长的政策影响因素也无足轻重,请告诉我,在你眼里,特别重要的育龄女性总数变化,女性教育结构变化,这两点对新生人口的影响有多少?200% 还是 500%?
忽略重要的影响因素,胡乱拼凑,硬上结论,这真的是做学问的态度吗?还是说,你这则文章是配合洗地的?那么,“砖家” 一称,chen 先生当之无愧。
这个预测不会这么低。看上半年的数据来说,降百分之十五是可能的,百分之二十不太可能。
山东省之所以下降这么厉害,是因为当地放开二胎之后,积攒的生育欲望太多一下释放出来导致上涨太多,现在大龄产妇二胎潮过去之后下降也最多。
不过即便下降百分之十五,也要到一千四百六十多万了,与 1380 万也是大哥不说二哥。基本来说,跌破 1500 万是定局,跌倒 1300 万还是有点困难。
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应该加大力度,当初计生目的就是努力减少人口啊,成果 (减少) 还未展现出来,怎么能停下来呢
城市化与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2018 年初,棚户区改造金融 政策效应开始凸显,除了一线城市外,从二线城市开始,17 年第四季度开始 房价开始突飞猛进。
一直到 2018 年第二季度 三四五线城市房价开始失去控制,普遍上涨接近 15%——25%。
这个数据非常恐怖,恐怖到广大房产库存很多的三四线城市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全面消化了库存余量!
恐怖到中央直接暂停了棚户区改造政金融政策策并且延长了这个改造时间!
反过来看生育率,可想而知。
所以说 砖头 混凝土有时候真的比避孕药和计生委好用多了。
这不是好事吗
所谓调控人口,这不就调控成功了么
国策凑效,效果拔群,鼓掌!
请继续加油。
在 17 年的人口出生数据出来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预测未来几年的出生人口。
首先,查资料,统计 1980 年~ 2009 年的人口出生数据以及男女比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1980~2009 这 30 年的出生人口男性比女性多 2284.58 万,看来 “以后中国将出现大量光棍” 不是说着玩的,是真的有数据支持的。
第二步,根据女性初育年龄估算每年的一胎人口。
查阅资料:
1990 年,我国女性初育平均年龄 23.4 岁;
2017 年,我国女性初育平均年龄 26.8 岁;
女性初育平均年龄平均每年提升 0.13 岁。
依次往后推,2018 年初育平均年龄 26.93 岁;2019 年初育平均年龄 27.06 岁;2020 年初育平均年龄 27.19 岁,。。。。。。
对应的女性人口为 1991 年的 975.3 万;1992 年的 904.4 万;1993 年的 863.3 万,。。。。。。
再看 2017 年出生人口数据:全年出生人口 1723 万,其中一胎 724 万,对应的初育女性是 1990 年出生的 1292.98 万,比例系数为 55.99%。
看来达到平均初育年龄的女性有相当大部分当年并不生育,在计算一胎人口时需要一个比例系数。悲观些,可取 55%;乐观些,可取 65%。
初步估算 2018 年一胎人口为 536.415 万~ 633.945 万。
接下来几年的数据可以以此类推。
第三步,估算每年二胎以及多胎人口,这个是自己纯估算的。
第四步,统计接下来每年出生人口。
数据就这么统计出来了。
2018 年预计出生人口 1396.415 万~ 1493.945 万;
2019 年预计出生人口 1302.42 万~ 1392.86 万;
2020 年预计出生人口 1234.815 万~ 1321.145 万;
2021 年预计出生人口 1148.675 万~ 1227.525 万;
2022 年预计出生人口 1109.12 万~ 1188.96 万;
2023 年预计出生人口 1064.12 万~ 1143.96 万;
2024 年预计出生人口 971.325 万~ 1042.475 万;
2025 年预计出生人口 903.72 万~ 970.76 万;
2026 年预计出生人口 845.795 万~ 910.485 万;
2027 年预计出生人口 747.06 万~ 799.99 万;
2028 年预计出生人口 769.545 万~ 799.98 万;
2029 年预计出生人口 816.505 万~ 894.415 万;
2030 年预计出生人口 767.82 万~ 843.06 万。
在我的简单模型里,2024 年或 2025 年出生人口将跌破 1000 万;此后,出生人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难突破 1000 万了,中国也将进入总人口持续减少的周期。
上面的预期数据都是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得到的,如果出台了强有力的刺激生育政策,数据会好看些,但依然挡不住中国即将进入总人口持续减少的周期。
————————华丽的分割线————————
以下是 2019 年 1 月 21 日更新的:
18 年人口数据出来了,1523 万,被啪啪打脸了。
网友指出我表格里 1990~1999 年的出生数据与实际相差很多,是的,我用的是五普的数据,当时计划生育查的严,有很多家庭选择瞒报,所以五普数据与六普数据相差很多。
在此重新处理数据,用六普数据估算未来几年的出生人口,模型不变。
以上是数据来源。
六普 1980~2009 年的人口出生数据,明显发现 1990~1999 年的出生人口比五普的多很多。
按原模型估算未来出生人口:
2018 年预计出生人口 1435.52 万~ 1540.16 万;
2019 年预计出生人口 1355.55 万~ 1455.65 万;
2020 年预计出生人口 1310.77 万~ 1410.91 万;
2021 年预计出生人口 1209.67 万~ 1299.61 万;
2022 年预计出生人口 1137.17 万~ 1222.11 万;
2023 年预计出生人口 1092.17 万~ 1177.11 万;
2024 年预计出生人口 988.65 万~ 1062.95 万;
2025 年预计出生人口 925.575 万~ 994.225 万;
2026 年预计出生人口 881.105 万~ 952.215 万;
2027 年预计出生人口 808.715 万~ 872.845 万;
2028 年预计出生人口 786.265 万~ 852.495 万;
2029 年预计出生人口 746.765 万~ 811.995 万;
2030 年预计出生人口 697.365 万~ 759.795 万。
继续维持原观点:2025 年出生人口跌破 1000 万,总人口最迟 2025 年迎来负增长。
对于死亡人口,18 年死亡 993 万,仅比 17 年的 986 万增加 7 万,我对这个数据保持严重的怀疑态度,一定有死亡了没有上报的人口,且数量不小。
————分割线————
2020 年 1 月 17 日:
今日,2019 年人口数据出炉,出生人口 1465 万,死亡人口 998 万,增长 467 万,总人口达到 140005 万。
出生人口比我预测的上限多了 10 万,还可以接受;不过死亡人口仅增加了 12 万,我很难相信这个数据。
今日再次对未来人口出生数据预测做出修改,理由:在计划生育未放开二胎政策前,有不少二胎人口瞒报了,当时实际的出生人口数据是大于官方统计的出生数据的。
问题解决办法:由入学人口数据推导出几年前实际的出生人口数据。
观察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除了个别年份,小学入学人口基本都大于 6 年前的出生人口,不过大得有点夸张,最大的年份都快比 6 年前的人口多 20% 了,为何?因为有补贴政策在,不少地方都会多报入学人口数据,这样就能拿到更多补贴,所有小学入学人口数据参考意义不到。
再看看初中人口入学数据,除了个别年份,入学人口基本都大于 12 年前的出生人口。不过与统计的出生人口数据相差并没有上面的那么夸张,再加上上初中基本没入学补贴了,地方政府没必要向上多报数据。所以,我在此默认初中入学人口数据就是 12 年前的真实出生人口数据。
然后,根据原来模型推算未来出生人口数据,如下:
2018 年预计出生人口 1435.52 万~ 1540.16 万;
2019 年预计出生人口 1357.05 万~ 1457.42 万;
2020 年预计出生人口 1255.23 万~ 1345.27 万;
2021 年预计出生人口 1234.16 万~ 1328.55 万;
2022 年预计出生人口 1171.19 万~ 1262.31 万;
2023 年预计出生人口 1126.19 万~ 1217.31 万;
2024 年预计出生人口 1135.17 万~ 1236.35 万;
2025 年预计出生人口 1068.72 万~ 1165.75 万;
2026 年预计出生人口 977.63 万~ 1066.29 万;
2027 年预计出生人口 941.34 万~ 1029.58 万;
2028 年预计出生人口 855.22 万~ 933.99 万;
2029 年预计出生人口 785.92 万~ 858.27 万;
2030 年预计出生人口 741.98 万~ 812.52 万。
出生人口跌破 1000 万的时间由 2025 年推迟到了 2027 年,对于总人口负增长的时间,依旧认为在 2025 年左右。
作为自动化行业的从业人员,先来说一下到底我们需要多少劳动力来支持经济发展的情况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需要多少劳动力?
2000 年之前,国内基本上都是半自动设备或者单机生产,10 万纱锭产能纺纱厂,需要工人数在千人以上,仅前纺清花梳棉工段(把棉花从原材料变成长度连续的棉条,方便后面纺成纱线),就需要 100 人开外,这是粗约估计;
而 2010 年前后,国内纺纱厂多数都进行了清梳联改造或者采购了清梳联合机,用自动化的方法生产纱线,后段的粗纱机细纱机也有了各种自动化升级甚至是粗细联合机、全自动络筒机,这时候,清花梳棉工段需要多少人呢,10 万纱锭的工厂,也许只需要 20 个人,包括检修人员。
而整个纺织厂,1000 工人都不够用的局面,变成了也许 300 人就足够了。
再举个例子,电子行业的线路板、触摸屏生产,以前都是人工,几千工人的电子厂是很常见的,而我亲自去考察过的一个电子厂,做 USB 数据线,地点在山东中部某发展均衡的地级市,以前一条焊接数据线头的生产线用人 20+,产能不够稳定(因为工人总会有各种小问题耽误生产),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说实话,质量不是很稳定。后来该厂与当地某自动化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自动焊线机,用人数为 1 人,就是设备维护人员,而且机器经常空闲,因为没有那么多订单量给机器干,机器开上几个小时,就把 20 个工人的工作量做完了,还能自己检测质量,淘汰出次等品。
所以,我们讨论人口问题,到底在讨论什么???我们国家的经济会因为人口降低而崩溃吗??我们会成为老龄化社会而如日本一样沉沦 20 年乃至 30 年吗??
我看到的,是自动化行业精进后,一批批被淘汰的产业工人,一批批失去了工作岗位的中年人,他们该怎样去养家糊口?
至于那些说机器人不能完全代替人的答主,拜托,机器人当然不能完全代替人去工作,但是机器人可以代替需要人数最多的工作,让人没有工作可做。服装厂有, 数控裁床、模板缝纫机、各种定制的产品缝制机能把用人数降低到原来的 1/4,机械厂有高级的数控机床和自动化注塑设备能把原来的工人数降低一半,纺织厂通过自动化升级能把工人数降低到原来的 1/5,物流行业通过人工智能升级可能会把用人数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左右,电子厂能把最大规模的产品用自动化设备生产而淘汰超过 80% 的人员,甚至畜牧养殖业可以靠几个人维护设备就能养成千上万头猪、牛……
国家的中国制造 2025,也许会把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大大降低,降到以前无法想象的水平,不符合这个潮流的企业或者工人,会被逐步淘汰掉。兵贵精不贵多,中国人口不能只靠数量,我们要看我们这个数量下的人口的精锐程度,看我们的人口的整体素质,科学文化水平,道德水平。美国是世界霸主,然而美国人口有多少?中国人口又有多少?
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现代科技发展起来之后,一个强国需要的,不仅仅是产业工人,更需要工程师、大量的工程师、研发人员、大量的研发人员!!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个阶段了,请不要再拿 20 年前的经济理论来看待当今的中国问题了,中国不需要再鼓励多生,也不需要再计划生育,我们需要的是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水平,需要稳定的社会人口状态(当然波动无法避免),需要良好的科研和竞争环境,需要把和平的环境维持下去,只要能做到这些,中国就断然不会走到人口大规模老龄化、经济崩溃、国家被鸠占鹊巢这样的路子上去的。
人是活的,数字是死的,永远不要被数据模型给吓住,否则按照数据模型的推算,地球的金属石油煤天然气资源早就该在十几年前枯竭了。
15:22 修改
请注意我上面的回答,再强调一下吧:
1、机器人能完全代替人吗?不能。但是机器人能代替大多数人做的重复性的工作,重复性的,而那种多变的、需要临时判断的多数还是人做得比较好。
2、我们需要鼓励生育还是减少生育?也许我们都不需要,我们不要去过多关注数量,曾经有的控制生育数量是不对的,现在要做鼓励大规模生育也大概率是不对的,当然引进外来劳动力就是绝对大错特错了。我们要做的是把人口质量提高上去,如果能维持在 11-13 亿的数量稳定发展,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市场,仍然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培养出自己的天才科学家和超级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前提是,这 11-13 亿人口的教育水平要高、综合素质要高、医疗和社会保障条件要好。
3、老龄化可怕吗?当然可怕,但是中国人遇到过更可怕的事情多得是,我不相信我们会被这样一个数学模型吓倒。我中学的时候学过的地理课,上面说,地球当前的资源,仅够十几二十年使用,尤其是一些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然而,二十年过去了,并没有什么资源真的就枯竭了吧???
再改一下,有好多人在跟我说,没人了就没消费了,请问你们到底懂不懂经济懂不懂工业???一个清洁工每天认真工作 12 小时、一个生产线工人每天认真工作 10 个多小时,跟一个技术工人每天 8 小时创造的效益能一样吗???他们的消费能力能一样吗??我们先把质提高了,再来讨论量的问题!!!
你现在一大片教育水平不合格的中西部省市,80 后 90 后还有一大堆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这种情况下跟我谈数量,我建议你先把这些人教育好了再说吧。
还有,消费不是问题,分配才是问题,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但是中国的购买力比得上美国日本了吗?中国人只是在走量,实际上产品附加值、产品品质、享受的服务水平都是很普通的水平,都 9102 年了,还在跟我说没人没有消费,13 亿人你能开发到全面小康社会再说吧,再来两亿拿什么养???
我们不能永远活在靠量打天下的时代,我们要提高质,有质的量才是有效的量,不然,为什么都在说印度有 1 亿人 12 亿畜生??
最后的最后,消费是有了收入才消费,没有高收入哪有消费能力?分配的问题我不谈,我也不懂,我只懂社会生产创造的多了才能有更多的资源供我们支配!
借用大佬的说法,完全不慌。
一二线的人生育率下降是必然的,因为地不够了。
三四线的人,因为持续的人口流出,生育率反而上升了。
大家智商都一样,生不生跟观念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主要是成本,房价和教育是最好的武器。
另一边,这也是我不喜欢北京的原因之一。
我劝在北京的诸位往二三线城市走走。不愿意,也可以去国外定居一段时间。世界如此美好为什么非要挤在北京。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我不能理解,挤在狭小隔间里我也不能理解。
如果寄望,房价跌到你可以买的程度,我建议还是别妄想。全世界的一线城市都很贵,这并不是中国特色。
大谈个人主义,却挤在集体宿舍里,是一个很魔幻的场景。
小时候在学校,老师说,这学你爱上不上,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长大后在工地,老板说,这砖你爱搬不搬,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老师老板都这么说了,你们这群担心出生人口降低的不是杞人忧天吗?
作者:scot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359337/answer/5592537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是那句话,小我与大我的矛盾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激烈
小我自然是我们小老百姓了,首先我们要把自己养活了,然后还要攒点钱为 guo 接盘,接着还要想想怎么帮父母养老,再次还要准备一点钱应付中年危机,最后还要考虑下自己悲惨的老年生活。如果你是男的,那还得考虑老婆一家;如果你是个女的,还得防着小三,考虑一下职场歧视,运气不好的还得倒贴给拖油瓶异性兄弟。什么?你让我生小孩?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坏!我都这样了你还让我生孩子,你安的什么心!
大我不用说大家都懂,首先我们要把汇率稳住,国际信用不能崩啊,然后还有房地产这个烂摊子要收拾,接着地方债务也不能爆要稳住,再次养老金必须得发,最后经济增速要跑赢通胀啊。如果这一年里发生点什么天灾,那又是一个坑,大把大把的钱要往里砸;如果国际形势不好,那又尴尬了。什么?你不高兴生小孩?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坏!人口减少还玩 P 啊,你安的什么心!
立场不同的人,讲出来的话自然会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们可曾还记得最基本的逻辑,先有一个个的人,才有家;有了一户户的家,才有国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安居是乐业的充要条件 OK~
字面意思讲,只有老百姓居得其所,百业才能兴旺
往深里讲,只有个体能保障自己生活无忧,敲黑板划重点注意是生活不是生存,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个体的病态可以被繁荣掩盖?天真了吧?总会用一种方式反应到社会发展上的。
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几千年前的人都懂了,现在的人会不懂?我不信。现在不愿意生的小我还没有权力去影响大我,目前的大我还是被老一辈的人所掌控。所以想通这一点就明白了,怎么可能让一群逐渐失去生育能力的人多干实事去帮助年轻人养小孩呢?如何保障养老才是他们的痛点。毕竟人口还没有到不得不去人为增加的地步,如何增加人口这个锅,最后还是会落到现在不愿生的人头上。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老一辈的人估计都已经不在了。
为什么 2018 上半年出生人口继续下降?小我不乐意了呗,你们爱咋咋地,我管自己就好。
经评论区知友提醒,我所反驳的答案引用的是学者张俊森的论文及结论。我搜了一下,其研究的确有很多与常识直觉不一样的结论,我会研读论文之后再来修改自己的答案。以下为原答案暂时保留。
———————以下为原答案———————
差点被第二高票的 chenqin 的答案给忽悠瘸了,在这扯什么教育,说什么计划生育无用论。
是,91 年到 95 年出生的人的本科率确实有很大提升,但是
这特么是因为出生人口急剧下降造成的好么。
90 年到 95 年,新生儿从 26m 降到 16m,所以到底是受教育导致了生育率降低,还是生育率降低造成了生育率降低?
应该说是,91 后出生人口降低同时造成了近几年出生人口降低和 91 后教育程度提高这两个后果,91 后受教育程度提高和现在的出生人口降低之间只是简单的关联,而不是因果。这就是常说的一因多果。(比如过了十年,小孩长高了,树也长高了,但是不是小孩长高造成的树长高。)
91 年卡卡的从 26m 降到 20m,你在这跟我扯计划生育无用?生 91 后孩子的那拨人,教育程度高到哪里去了?说计划生育无用,对得起那些被引产流产的生命么?
2016 年是我国的生育高峰,新生儿 1786 万。
2018 年,91-95 年生人的基本完成了本科教育,还在这扯教育…
教育没关系嘛?当然也有关系。人多上几年学,上学的时候结婚的还是少数,本来 20 岁结婚、上个本科可能就 24 岁结婚了。所以,教育改变生育的本质是,把性成熟的青年圈养在一个不适合结婚的环境里(学校),推后结婚的年龄,这就是教育降低生育率的本质。这特么不就是计划生育提倡的 “晚婚晚育” 么?所以说,普及中高等教育是计划生育的有效补充,计划生育又为普及教育提供人口条件,两者互惠互利,互为因果(政治老师脸)。
另外高等教育也会改变一个人的生育观,但这方面的影响多大,原答主没提,我也不知道。
所以说,教育也能影响人口,但是作用有限,并且其作用的方式也是类似于计划生育,那既然教育能起作用,凭啥计划生育不起作用。像该答主这样硬扯教育,忽略计划生育的作用,整的好像别人都没发现,众人皆醉我独醒似的。
赶紧醒醒吧!
所以说还是主流专家的观点对,改变生育率的主要是计划生育和现在的生存压力。高房价也会增加一个人的生存压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赞多说几句计划生育的。计划生育的作用很大,但也有局限。计划生育的政策是,不限制少数民族,有限的限制农村人口,而少数民族加农村,占了中国人口的一大半,这就是为什么给人感觉计划生育的作用有限。所以应该分开讨论:对于城市人口,计划生育极大的降低了生育率,对于农村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的作用的确有限,考虑到中国人口的一大半是农村人口,有些论文得出计划生育影响不大的结论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原答主说到的那一篇。并且计划生育各地执行的力度不一样。像我的老家山东,执行力度很大,和同学聊天,感觉河南和广东执行力度一般,其他省份没人提到过。计划生育执行力度不行,那相当于本来没发生,不能归结为计划生育影响不大,而是说计划生育难以执行,最终造成的影响不大,这不是计划生育本身的问题。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假如严格的每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对人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相信大家用常识就能理解。8 生 4,4 生 2,2 生太极???人类又回到了原始的混沌中去。这个逻辑不算复杂
并且我们要考虑到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对男性传宗接代的执念,在我狭隘的知识范围里,超越了全世界其他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后代的那种期望,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的,几千年没有变化(在农村的话会感触更深)。但是,这一观念,被计划生育极大的扭转了。几千年来没改变的东西,现在改变了,所以说计划生育没作用,对生育率没影响,怕是制定政策的那拨人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房价真的会就这样一直涨下去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939230/answer/595740806)
大好事,在 xxxx 的领导下,人口水平稳中向好。不要粗犷的人口,不要以为你比领导聪明,你这么聪明大家咋不选你当 zsj 呢?人口专家几十年皓首穷经的研究也是你们外行人能置喙的?好好上班,少转发这些未来人口危机谣言,将来 xx 上有偏差,你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生娃是不可能生娃的,
这辈子这么苦何必拖累子女,
只能希望统计局能帮忙改改数字,
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单身已近而立之年,连妹子手都没拉过,看来我要带领郭嘉走向危机了(逃
另外转一下(
)
任何脱离生产关系说人口结构导致贫困都是耍流氓,马尔萨斯当年耍流氓,今天还有人耍流氓。
当年说的是工人阶级生孩子太多,所以穷;今天说无产阶级不生孩子,所以穷。
无产阶级要想富,不生孩子多种树。无产阶级不生孩子了,老无所养了。
合算无产阶级生不生孩子,都受穷啊。
卧槽,无产阶级里外不是人,应该怎么办?
抬驴啊?
以及这个
1.6 更新,我再转一个吧(我只是答案的搬运工 ( ̄ε(# ̄)
https://www.zhihu.com/answer/157931433
目前来看,全面开放二胎是不够的,
一对儿夫妇,养育两个孩子,本身只能说做到了世代更替。保持人口,但是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不孕不育的夫妻,有生了一个孩子后身体受到损伤的夫妻,有夭折的婴儿,也有丁克夫妻。
世纪上如果要满足世代更替的要求,一堆夫妻起码应该养育三个孩子。这样才能满足人口的水平状态。
在日常的操作里,这样的政策还会收到扭曲。
是哪些人更愿意生二胎呢?根据笔者对身边周围的人的观察,体制内的人更愿意生二胎,因为国家对体制内的人的生育权利,保护的更到位,也就是公务员,银行,国有企业,医生,教师等等事业单位。
而体制外的人生育意愿普遍不足。因为相关的政策,法规,在体制外的执行不力。所以,体制外的人无论是生育能力还是养育能力。都不足。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来已经非常膨胀的财政供养负担,会进一步的加剧,而供养财政的人民的群体,反而开始缩小了。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体制越来越庞大,体制外的人群反而越来越萎缩,形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现在要二孩的群体,基本上不差钱,而且也有保障的情况下,利用现代的医学技术,进行性别选择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试管婴儿,代孕,等等现代的医学技术,被应用于性别选择,特别是选择生男孩的情况越来越多。
势必会进一步的加剧中国目前的性别分化,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
而中国的女性择偶,基本上都是向经济和政治更高阶层的男性选择。
社会中低层次的男性择偶困难,势必会进一步加剧目前中国已经非常严重的婚姻商品化趋势。
而现在中国的女性,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生产力条件下,推出二孩政策以后,在职场上收到歧视的可能性会更高。获得事业认可的能力会进一步降低。
进而,会加剧女性将注意力转移到跨阶级,甚至是保阶级的婚姻追逐中,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工作上。这样的现象,会进一步的导致中国国内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下降,父权,夫权对女性的自由和束缚会进一步的加强。相应的,女性在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过程里的话语权会进一步的被压缩。
综上所述,人口政策,绝对不仅仅是计划生育的事儿。
而是中国目前政治,经济生活的一个综合体现。
目前来看,中国的二胎政策是不足的。可以肯定的是,在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就会进一步的放宽生育政策。
2018 年台州临海 出生人口男 6555 女 5869 总数:12424 2017 年出生人口:14634 18 年减少 15.1% 2018 年台州出去登记 6.48 万人, 比 2017 年少 11883 人 出生人口下降 15.5%
韭菜割的太狠了,伤到根了就不长了
乐观一点,这会是未来几年里最高的一年
作为打小就沐浴在计划生育的的各种标语宣传中长大的人,初中政治书写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情” 教育长大的人,还有网上看到愚昧无知的人生了一个游击队的讽刺,从小会产生一种心理,以后我才不会生那么多孩子呢,最好是不生,逼不得已生一个,顶天了这种想法……(这样环境,这样想法的不会是只有我一个吧?)
我是一名日常跑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记者,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虽然 2018 年出生人口是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可能较 2017 年下降接近 200 万,说是断崖式下降也不为过,但应该还没有到 1500 万以下的水平。以下是我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属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的采访。
斌仔:你如何评估 2018 年出生人口的数字?会低于 1500 万吗?
**黄匡时:**在我国出生人口下降的长期趋势中,某些年份可能出现短期波动。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预计 2018 年出生人口规模在 1500 万和 1600 万之间。
回顾历史,2018 年出生人口规模并不稀奇。2000 年以来,我国曾有六次出生人口低于 1600 万,介于 1500 万 - 1600 万之间。这些年份分别是 2003 年的 1599 万、2004 年的 1593 万、2006 年的 1585 万、2007 年的 1595 万、2009 年的 1591 万和 2010 年的 1592 万。预计 2018 年出生人口预计在 1500-1600 万之间。也就是说,2018 年将成为 2000 年以来第七个出生人口规模介于 1500 万和 1600 万之间的年份。
斌仔:去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公布的 2017 年全年住院分娩数为 1758 万。相比之下,2018 年出生人口或出现下降,这是因为全面两孩政策失效了吗?
**黄匡时:**根据人口监测数据来看,2018 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依然是最多的,大约在 50% 左右,依然比一孩出生占比高,也就是说 2018 年出生人口主体依然是二孩出生,而不是一孩出生。
此外,从分孩次的总和生育率来看,预计 2018 年二孩总和生育率依然不低。可以说,2018 年依然是全面两孩政策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年。
斌仔:一孩出生人口下降是出生人口规模总体下降的主要因素,为什么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这么多?
**黄匡时:**2018 年出生人口规模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过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规模下降以及 “90 后” 女性婚育推迟。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的估计,2018 年中国育龄妇女比 2017 年下降了 552 万,是最近几年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从 25 岁到 35 岁的育龄妇女来看,2016 年比 2015 年增加了 177 万,2017 年比 2016 年增加 77 万,而 2018 年却比 2017 年下降了 6 万。也就是说,从 2018 年开始,25-35 岁的育龄妇女的生育主力人口开始下降。这是 2018 年出生人口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
导致 2018 年出生人口规模下降的另一方重要原因是,年轻育龄妇女婚育推迟。2018 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人数持续下降,为 764.9 万对,下降了 3.1%。而且女性的初育平均年龄由 2015 年的 25.8 岁推迟到 2018 年的 26.84 岁,生育二孩的平均年龄由 29.24 岁推迟到 30.44 岁。
此外,2018 年出生人口规模下降也客观上受到经济社会政策的影响。许多人在决定生育时更加谨慎和理性。
斌仔:未来年度出生人口会下降到 1500 万以下吗?
**黄匡时:**无论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预测,还是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以及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人口展望等,都预计未来我国出生人口的长期趋势是呈现下降趋势。所以,未来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不足为奇,已在预料之中。
我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总体是平稳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十二五” 时期出生人口平均为 1644 万。“十三五” 前期出生人口显著增加。2016 年出生人口 1786 万,2017 年为 1723 万。根据联合国 2017 年世界人口展望,“十三五” 时期平均出生人口预计在 1600 万以上。2018 年预计在 1500 万到 1600 之间。据此来看,2016 年到 2018 年平均出生人口应为 1600 万以上。**预计 2019 年和 2020 年出生人口比 2018 年略多,预计出生人口在 1500 万到 1700 万之间。**这也意味着 “十三五” 时期平均出生人口预计在 1600 万之上。也就是说,整个 “十三五” 时期的出生人口呈现 “前两年高,后三年平稳” 的格局。
从未来趋势来看,“十四五”时期的平均出生人口预计 1400 万左右,“十五五”时期预计在 1300 万左右。从 2026 年到 2050 年平均出生人口预计在 1300 万。也就是说,“十三五”到 “十四五” 之间出生人口下降略快。而 2025 年到 2050 年间我国出生人口下降相对平缓。
以下是采访详细实录:
[南方都市报:2018 年出生人口下降? 国家卫健委专家这样说m.mp.oeeee.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mp.oeeee.com/a/BAAFRD000020190102128453.html)
——————
补充一些我了解到的情况,供大家判断和参考:
是不是应该放开生育数量的限制?这是不是能够解决中国人口陷入低生育率的问题?
首先,我个人的观点是,生育政策调整现阶段到了应该还权于民的阶段了,不管大家是想生,还是不想生,是想早点生,还是晚点生,是想生一个,还是生两个,还是生更多,现在这本质上应该是个人自己判断和选择的问题了。
第二,那么问题是,放开生育数量能不能就避免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呢?(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吧?)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初步测算,如果 2019 年取消生育限制,当年新增多孩出生人口 50 万左右,第 2 年新增多孩出生 40 万左右,第 3 年新增多孩出生 30 万左右,之后至 2050 年每年新增多孩出生 20 万左右。**多孩出生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总出生人口的增加,也就是说,即使实施了自主生育,出生人口总量并不一定会增加。自主生育后无法根本上扭转出生人口下降的长期趋势。
个人认同,提升出生人口要综合施策。最关键的是需要提升一孩和二孩生育。现在需要做的工作:一是开展全面两孩政策效果评估;二是赶快完善各类生育配套政策(这一点过去几年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很大的动作讲真)。
一个有意思的信号是,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培安也认为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明显,同时也冷静地看到,“2018 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明显回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效应结束,生育水平处于下行阶段,需要高度重视低生育率的长期影响。”
250 年前西尼尔就对这个事给出定论了。
出生率的下降是必然的,这是人类体制进步的表现,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国家的二胎政策也不是为了今年的人口率,而是为了长期的人口控制,其实谁都希望人少一点,可控的少就很棒,不可控的少就有危险,就这么简单。
还有些人认为国家傻。。
这就和水龙头放水一样,你真以为国家不知道大水漫灌什么都解决了?
就是因为国家知道现在的二胎政策根本不用给你那么大补贴,这就是因为国家也根本不想要这么多人。
如果哪一天国家真的觉得 “哦,人口老龄化,完蛋了,gg,赶紧生孩子啊!”
那他直接补贴每个孩子一百万不就得了?
之所以现在二胎补贴政策看起来这么弱智,就是因为其实人口下降根本就不是什么坏事。
所谓打左灯向右转,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在担心出生率下降,其实出生率下降不仅会减少人与人的竞争(如果 90 年不计划生育,你看看今天的中国会内卷到什么程度?官员门阀化会严重到什么程度?),而且还有利于低端产业的 AI 替换。
现在饭店用手机微信扫码自动点餐系统的成本有多低?我为什么要雇这么多服务员?不就是因为人太多了没办法吗?实际上早就可以都换成微信扫码自助点餐 + 机器人送餐了。
一台送餐机器人的成本只有 3-4 万,这还是往高了算了,你知不知道四线城市服务员的工资一年都比这个数高?而且机器人效率高,不需要再招领班和大堂经理浪费管理摩擦成本,又省下一大笔费用!也就是说现在餐厅如果不是因为还有这么多低端人口实在是需要找工作,本来可以早都替换成机器人,最后只需要有一个老板就行了,因为记账也可以完全交给支付宝和微信来进行,直接用无人扫脸 / 扫码机,那么会计和前台也省了,人口下降到底有什么不好?
假设人少一点,低端人口再少一点,那么这些人就根本没有必要再当服务员了,他们自然而然会被逼到其他岗位,实现产业革新。
农民也是一样,为什么现在现代化大生产农业推进还有阻力?不就是因为这些老农民还活着,还得安置他们吗?要是等他们去世了,又没人生孩子了,直接搞现代种植和现代养殖,解放低端人口再也不用去干脏活累活,明明是好事,就没人理解?
有人说社保要炸啊!怎么的,这都是资本主义思想。
有人不明白怎么改社保规则,我随便贴个图就都懂了。
明白了吗?
未来直接改成所有人不补缴养老费就可以直接领取养老金不就行了?
所有人一起剥削 AI,共产主义就实现了。
大神们已经从宏观层面讨论了主要的影响因素:人口结构。
我就从微观层面来谈一谈次要的影响因素。
1. 加班文化盛行
现在工作日加班、周末工作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事情。
仅以科研人员为例,早上 8-9 点到办公室,晚上 10-11 点回家,一周 6-7 天,这是多数硕士博士的生活状态。像我这种工作日朝九晚五,晚上游泳运动,周末不去办公室工作的人才是真正的另类。
记得一次研究生大会上,院领导吐槽我们研究生不努力,说晚上 7 点去办公室,发现没几个人在学习,不禁感叹大好的学习时光都被浪费了。这与资本家给你打鸡血让你努力挣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只不过是换做给我们打鸡血努力发文章灌水而已。评奖学金的时候,发 1 篇一级期刊所加分数还比不上发 2 篇三级期刊。
他们真的是为我们好吗?我看未必。当你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来承担这个后果。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谈恋爱都已成奢求,还谈什么生孩子?
2.4 更新:
关于工作时间与出生率的关系,日本学者森冈孝二在所著的《过劳时代》(新星出版社,2019 年 1 月)一书中 P185-186 提到:“根据 2003 年《厚生劳动白皮书》的统计…… 男女都从事长时间工作比例越高的地区,婴儿的出生率越低,两者成反比。”
过去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与当今的中国存在着诸多相似的地方,其中加班现象对于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应当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2. 消费理念转变
周围正在谈恋爱还能够攒下钱的少之又少。每周出去 HAPPY 一下,这个月的生活费就出去一大半了。
结婚的事情估计要拖一拖,生孩子就更难了,毕竟降低生活质量的事情没人愿意干,更何况这样的生活方式自己都快养不起了,还养孩子就不太现实了。
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出去而不是存起来,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为何不让自己过得开心些呢?
3. 我单身我快乐
作为万年单身狗,自己一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能有大把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有多余闲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无须忍受无谓的争吵,无须为今后在哪工作,在哪生活而思前顾后。
当然,老一辈人传宗接代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结婚生育依然是头等大事,单身狗还是会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如果父母不再催婚,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会选择推迟生育。
其他因素,例如房子车子票子什么的我就不谈了,这个大家都懂,影响大不大心里也都清楚。
其实这个数据在意料之中,还算正常。
去微博看了易富贤的数据,有点被雷到了。
横线部分是他自己 “压缩人口水分” 的推测,且不论。
他用官方数据推算,是出生 1031 万。。。这,已经属于极度悲观的推测了。而且反推出 17 年的真实数据是 1300 万不到,这与官方的 1700 多万有巨大差距。
他的这篇文章还被 “出口转内销” 了,很有意思。
-—-
是否是危言耸听,数据真实性如何,我无法评判。
只是,若是按照 17 年 1700 多万,18 年 1300 多万来看,19 年大概率只有 1100 万,考虑到每年死亡人口已然突破 1000 万,19 年的负增长,应该是七成以上的大概率了。
按照逐年递减的趋势,我想不出 19 年用什么好方法能够 “不减反增”⊙_⊙
-—-
时代发展,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幸福才是,总不能越活越回去,以吃苦为荣吧 >_<
这个时代,谁家的孩子不是宝宝了?(´・_・`)
如果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劳动时间增加,可支配时间下降。
我实在想不出这种提高和增长,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轻松的生活,而不是越来越压力山大的生活。
-—-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ˇ‸ˇ•。)
大概是社会逼着人们奋斗的压力太大了。
混吃混喝,无耻。
颓废消极,垃圾。
不婚不育,败类。(现在这一条已经逐渐打破了,其他也应该快了吧)
-—-
本来嘛,劳逸结合才正道,可惜,总不被不允许。
如果 99% 的汗水就能成功,那还要 1% 的灵感做什么?>_<
如果我越活越累,那我为什么要活着?⊙_⊙
如果我活着只为赚钱,那我为什么还要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ˇ‸ˇ•。)
-—1 月 21 日 —-
统计局发数据啦 ❛‿˂̵✧
1523 万,比 17 年刚好少了 200 万,有点巧合。
不过,18 年四季度 gdp 增长率,分别是 6.8,6.7,6.5,6.4,全年刚好是平均数 + 中位数 6.6。
既然都这么巧合,那应该也是合理的 (。•ˇ‸ˇ•。)
毕竟,官方没有必要作假,不是吗? (๑❛ᴗ❛๑)
我想知道翟振武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得还舒心吗?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希望完全公平的不要看帖子了!!!)
恕我直言!提高生育率我有一计!!
取消学区房概念,考试入学!并把当年提出学区房概念的人,抄家斩首!!!
因为此人心机歹毒!!!
没了学区房概念,老城区破旧小,户型差的房子就他妈跟狗屎一样!!!
只要考试入学,公平公正。跟住哪里无关。完全看孩子本事。。。
就怕有钱人买学区房,孩子读好学校。而中产阶级拼命买奢侈的老破旧,无产阶级只能读农村学校。
起点的不公平才是最可怕的!!不是吗?还未出生,已落人后,后 40 年只能越拉越大。。
下面链接是我关于教育公平的改革意见,抛砖引玉而已。。。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453967
高房价的学区房早已经让我们这一代人负债累累,月月还贷款,日日被摩擦。还想生二胎?谁看孩子?谁养孩子?谁来还房贷?
作为人,一个孩子传递基因就够了。又没皇位,难道要将我一辈子房奴的地位传下去?
以下为回复内容:
有人回复我:学区房概念打破可能穷人孩子更上不了好学校。因为有钱人花钱找家教。。
回答:1. 学区房就这么多,价格炒翻天,有几个普通家庭买得起?大多数都是老破旧小差。买了除了上学没啥居住价值。
2. 小学入学拼的是幼儿园的教育,你家长每天晚上没时间辅导下?每月拿 2000 请个家教最多请三年,总比你 30 年贷款划算吧。
如果真买不起房子,万一孩子聪明最少少还有一战的机会不是吗?
3. 所谓花钱请家教,世界上没有完全公平的事。。。只能是相对公平。人家孩子爹妈有钱,你没钱,没钱总有时间辅导孩子吧。没钱没时间?那你要啥孩子???
强调下:读小学前的幼儿园。幼儿园的知识有限,孩子智力不成熟,能掌握的东西很少。说花钱请家教读私立幼儿园的,你自己这完全有能力把孩子教育好,因为那些都是幼儿园的知识!!!幼儿园三年花十万,总比用一辈子的钱买个老破旧差小的学区房好吧!!!
公平总是相对的,人家有钱总不能把钱给你花吧?这你都想不明白吗?同样去北京,你没钱就做火车,有钱人做飞机去。你还想让人家陪你做火车?人家有钱人傻??????要饭的都住宿街头吃剩菜,你为啥不去街头住宿吃剩菜???这不是同样的道理嘛!!!
公平从来不存在,我们所有的政策改革建议,只是想让差距变得小一点,别让两级分化太快太严重。。。但两级分化是无法阻止的!!
有人回复我说:以前就是考试入学,后来学生考不上离家近的学校。。。。。。。。。我家离清华大学近,我能去读清华吗?别扯义务教育不义务教育,考试对于所有人是最公平的,学区房只是对于学区内的人公平,你说哪个公平最重要?
如果你认为以下我说的对,请给我点赞!
1. 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2. 所谓公平,只有相对公平。
3. 所谓政策建议规定,只是给大众一次相对公平的机会,而不能让所有人拥有相同的资源去参加比赛或者考试等。
喜大普奔。之前记得 2000 读书时,课本上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好,满怀希望的说到 21 世纪中叶将实现人口巅峰。
当时还觉得发达国家生孩子还给补助,真是傻得不行。
没想到啊,没想到。
这么快我们的梦想就实现了。
太棒了。
在实现全面小康前夕有这个好消息,真是个值得千年称赞的大喜事。
这阵子整个社区的水平简直是庐山瀑布一样的暴跌。昨晚上我第一次在某个答主的回答底下看到 “人口神教” 的帽子,满嘴嘲讽地说 “你们人口神教觉得生越多越好”,今天一大早,又看到有人表示“人口神教” 鼓吹 “超生劣育”。别人的论点基本上都是说人口结构老龄化了,适度多生,保证世代更替避免老龄化社会,核心意思明摆着是在数量总量和世代更替之间找平衡,结果这些人上来就扣别人一个“人口神教” 的帽子,这手段咋这么眼熟呢?
这种捏造别人论点、自己立靶子自己打的把戏,以前只在贴吧和那些泛滥论坛里见过,想不到如今在知乎也流行起来了。当年我最厌恶的也就是这种行为,比骂人更恶心。
言归正传,目前这生育率没救了,城市化工业化到一定程度,生育率都要降,何况我们还在城市化以后生育率本来就会下降的基础上还比发达国家多搞了几年一胎化。
唯一的救星就是全力发展人工智能替代大部分劳动力。
或者那几个一口一个人口神教的答主代替未来的年轻人来为老了的人养老?
大雷和二蛋主演。
(从江苏 A 市返回上海的火车上)。
1、
蛋:哥,这回走了这一遭,你看 A 市的一季度本息还款能凑上不?
雷:虽然他们口头上说今年会新增很多的地方债来缓解资金问题,但是我们要做两手准备。因为新增的地方债额度依我判断会更多的投向新基建领域,或者部分财政性的支出,所以现在既有的债务,我直觉还是需要借新还旧,也就是只还息不还本这种模式先过渡下去。至于过渡到哪天才算是个头,我们就不用操这个心了。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内部同意这种还款方案,这个项目就不算逾期,年终奖也就不会有大影响。
蛋:哎,看新闻明星们这三个月一共补缴了 117 亿的税收,如果 A 市能也有几个这样的明星韭菜就好了。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税前到底赚了多少钱啊!?
雷:别小看了这 100 多亿,按以前的规定,如果一个城市的财政收入能达到 100 亿,GDP 能达到 1000 亿,就达到了申报地铁建设的门槛。不过现在提高了,财政收入最少也要 300 亿,因为一般地铁项目的投入预算也差不多 300 亿。
蛋:听说 A 市也想过投地铁。
雷:那恐怕一时半会实现不了,你看这次,他们为了新增授信额度,把什么寺庙、什么旅游景区都拿出来了,这个写可研的人得多不离谱,才会犯以短债去组合长期投资的错误吧。而且现在有消息是部分新区好像连公务员工资都拖了。不知道真假!
蛋:有可能,前年隔壁 B 市的 ZL 区不是也传言发不出工资了,我们去不是还财政局副局长接待了么。不过我实在不明白,动不动就几个亿项目的,怎么最后连每月这点经营支出都顾不上了?
雷:公务员的规模不可小瞧啊。它指的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职人员,不仅包括政府机关人员,还包括由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人员,如公立机构的教师、医生、环境卫生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相当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我国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到底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8 年政府机关人员 1328 万,事业单位人员 2618 万,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 3946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2.97%,比值为 1:34。但是 2008 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再没有对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进行过统计,据预测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 5000 万人。
蛋:这么多?
雷:我读书那会儿,考公务员是个热潮,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观念里公务员就等同于铁饭碗、福利好,很多公务员的活特别轻松,而且还不用缴纳社保,退休金还比非公务员体系来的高。
蛋:我看新闻还有吃空饷的问题。
雷:你又说到了另一个重点,吃空饷的人,是在没退休、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让真正的纳税人在赡养他们。这个数字有多大?我们难以统计,你看我们走访调研了那么多的地方,其中的猫腻也看了不少,如果能把这个吃空饷的窟窿堵死,那会节省不少的财政支出。可惜,这个无法实现。
蛋:公开举报不就得了?
雷:举报查实,也只是换一个更隐秘的地方而已。你看 A 市融资部的那个办公室里,部长那天喝酒都在说,前座的 3 个花枝招展年轻人能干的活有限,都是各领导打招呼安排进来的,每天只能给他们安排一点象征性的工作,还不能太得罪,万一哪天一个小鞋下来谁受得了。
蛋:哥,其实我当初也考过公务员…….
2、
蛋:哥,你看,养老金亏空的新闻又刷了屏。我们还这么年轻,以后会老有所依吗?
雷:是啊,这恐怕是全社会最大的焦虑之一了。2018 年 1 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8-2022》显示,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8 年当期结余为负 2561.5 亿元,到 2022 年为负 5355.8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都在增长,就全国而言是比较乐观的,不过,如果扣除了基金中来自财政补贴的收入,那么从 2018 到 2022 年的当期结余每年都将是负数,也就是社会上说的 “收不抵支”。
蛋:养老金还有财政补贴啊?
雷:你看这个操作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财报包装如出一辙,所以你一开始说什么时候窟窿是个头,要我说,每年这个窟窿都在变大啊。关键不是每年投资多少进去,而是每年有多少投资后的现金流回收回来。你看 A 市这个景区的现金流报表,做了那么多预算的广告,效果看来很差啊。
蛋:那如果老龄化和通货膨胀继续下去的话…….
雷:那未来养老金的压力就更大了。2018 年,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约 2.5 亿,占总人口的 17.9%;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人 1.66 亿,占总人口的 11.9%;预测到 2050 年,差不多 30 年后,60 岁以上人口超过 4 亿,占比达 32.8%,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目前所知,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已经有 7 个。主要是东北那嘎达。
蛋:肯定是东北人口净流出惹的祸吧。我上次海南旅游,碰到很多东北人,一起抽烟的时候瞎聊,他们都说主要还是因为自然环境啥的因素。比如 PM2.5 啥的,以前那都是重工业嚒。
雷:嗯,这个 PM2.5 之前有一个老美的报告说,如果中国空气质量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那么中国人的平均预测寿命可能会提高 2.9 年。2018 年,我国空气中的 PM2.5,达到每立方公尺 39 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 10 微克的标准。也就是说,雾霾会让中国民众人均寿命至少减少 3 年。
蛋:哇塞!
雷:另一方面,通货膨胀,2018 年税收实实在在增长了 9.5%,M2 增加了 8.94%。通货膨胀是养老的头号敌人。货币是未来将要兑付为实物或服务的期权,而通货膨胀实质是赖账,是对持有货币的人(债权人)的隐形掠夺。
蛋:想想只有延迟退休一搏了。
雷:或者是提高生育率。不过我们现在的生育率比较低,长期的低生育率会导致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多重挑战,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 1.6(2018 年数据)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 2027 年出现。“以前的数据显示,1949-1969 年,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 6 左右。1980 年,总和生育率只有 2.31,1996 年降到 1.8 以下。这也是一个大问题啊。
蛋:哥,果然如你所说,我们很多社会问题很像日韩啊!
雷:是啊,日本老龄化的问题一直很严重。韩国,作为一个人口超过 5000 万的世界人口大国,2017 年仅有 35.7 万新生儿,2018 年生育率大概只有 0.96。
蛋:都不想生孩子了吗?
雷:社会压力确实是最好的避孕药啊。前一阵有一个调查统计显示,国内超过 42% 的 90 后基本没有性生活。80 后,过半数保证平均一周二次。还有家庭收入越高,性生活越频繁。
蛋:(脸红)哥,你呢?
雷:我什么我,我整天担心 A 市违约,小孩读书,老人养老。整天出差是我能保持坚强的精神支柱啊。
蛋:看了《我不是药神》,我在想,如果哪天父母生病了,这可咋办?
雷:我早就想过了,我一定会把房子卖掉,虽然还在按揭,即使媳妇再怎么闹……
3、
蛋:人生好像游戏啊,一次失误或者厄运感觉一切都会清零。
雷:或者,每次放水,通货膨胀,让人生慢慢清零。(若有所思)我们的储蓄何尝不是另一种养老金,焦虑停不下来是因为我们存在银行的都在贬值。现在连房价都在跌,痛啊。
蛋:哎,还不如当初买一些比特币。
雷:然后接盘等暴跌?像这类的,你带着钱去浙江随随便便就能投很多,听到的都是收益率怎么怎么涨,概念一个比一个新颖,回报一个比一个高,这类东西只能玩早期,越早逃越能赚。我上周末在咖啡店加班写报告,还听到一伙老阿姨在隔壁桌传道,一开始我还没怎么注意,后来听清楚是说什么能源币什么的,一个带头老阿姨说的头头是道,主要就是她赚了多少多少钱,最后,等所有人都走了,她在那里打电话汇报工作现了原形。信任这种东西,是越来越不可靠了。
蛋:哥,我们还是刷刷《皓镧传》吧,现实太残忍。
雷:哪个朝代的?
蛋:清朝。
雷:又是清宫戏。不看了,又不是正经的历史,就是宫斗呗。都是姑娘看的。
蛋:不是啊,后台数据统计,去年看乾隆的两部剧观众中,25-34 岁的男性占到了 40% 多,几乎一半了。
雷:我说现在怎么职场的算计也越来越凶了。我觉得吧,看古装剧太多另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于里面奴性表达太强。你看那些官在皇上面前像孙子一样,转身对老百姓予取予求的蛮横样,看多了不难受?
蛋:有道理,我也不喜欢,我还是爱看以前的纪晓岚什么的,有清流,哥,你看过那段经典的片段没,纪晓岚和和珅关于朝廷贪腐对话那段,看得我心凉啊,但又不得不赞同和珅说的有道理。
雷:你看,你被剧本误导了。贪腐救人还是清廉救人?和珅的话本末倒置了。他在为贪腐的朝廷体系说话,因为贪腐已经是即成的事实,所以为这个事实开脱。相比于死亡,被这种可怕的体系奴役反而变成了一种轻松的优选。对,贪腐是事实,但事实错了。我们不能像错误的观念低头啊!这是在纵容。
蛋:哥,我明白了!希望才是意义吧。
雷:是啊,至少大家为了维持希望还能做些什么。比如经济数据,如果告诉你真相,扑灭了希望…… 说起来最近日本好像承认了 40% 的经济数据造假了。
蛋:我的天,这么狠啊!
雷:如果基础数据错了,那在这个基础数据上面做的所有政策就也错了。如果人口已经负增长了,即使现在说是正的,那么问题也会很快暴露的更加厉害。
蛋:像物价 CPI?
雷:嗯,又痛了。
蛋:总归比委内瑞拉好啊,那边又是贬值到 130 倍,年初 10 元的面,现在卖 1300 元;又是政治博弈的。
雷:听说原本政党因为形势危急,要调回放在英国的 12 亿美元黄金竟然被拒绝了,而且老美还说这些资金准备拿来支持反对一方。看来,这些财阀放在国外的钱,还真的不一定就是他们自己的。
蛋:除非听话。
雷:上个月我们的外债规模也披露了,1.91 万亿美元。
蛋:我记得外汇是 3.07 万亿美元,这样一减?……
雷:我们还是祈祷 A 市的地方债发行顺利吧。
本故事纯属虚构,无法雷同。
上篇请看:
[Jason 不跪:2019 雷蛋计划之货币房产贬值、减税和明星们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897393)
要生二胎的不妨推后两年生,到时候出生人口跌破 1300 万小孩竞争压力就小很多了
说明初中生真的不能玩文明 4
生存空间不够,还拿什么生?
满共就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大半都是高原 山地 沙漠戈壁这些非人类住的地儿
改革开放来了,更是一下子全涌东南沿海城市了
十几亿人全挤在这狭小的范围内,印度还有那么多耕地能养活,中国有吗?印度的生活标准,中国人愿意那么低吗?只想要更高的生活标准,却只和自己同胞 “种内竞争”,竞争胜利者最后却能换一个“国籍自由” 而退出这个争夺的游戏
怪谁,还不怪自己?
你咋不跟全世界争生存空间呢!
动植物们万万没想到,
地球的顶级掠食者人类,
居然能自己把自己弄绝种了。
一边有人担心 AI 抢饭碗,大家都没工作,一边又有人担心生的少了。割裂的知乎啊。
-——– 分隔线 ———-
可能有的人看不懂割裂在哪里。
对劳动力的供需的认知。。。
担心 AI 抢饭碗,不就是担心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了。那这部分人应该是坚定的少生派。
毕竟裁员潮本质不就是:爱干不干,不干快滚,想干的人多着呢!
甚至不需要 AI,仅仅是信息化,自动化都抢了好多饭碗,
例:
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待遇,现在一个会计可以干以前 N 个会计的活儿。
机械自动化后的工人,以前可都是工人皇帝。
中年危机话题里,那些不学习可以去屎了之类的观点。讲道理大部分企业用的上这么多新东西么。还不是因为冒出来的新人用都用不完。选个年轻力壮点又有经验技术的,30 出头的刚刚好换掉 40 的。
担心生少了的那些人。怕经济不增长?只通过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的经济。收益经过资本家剥削后均摊到每个人身上,怕不是负数好吧。。。
不要担心人少了不够消费。浪费就可以了。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多浪费资源?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13255)[现在什么职业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373956)[中国怎样才能提高生育率?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077611/answer/471304628)
说得好:我们人少,有得是地,我们不种那些山地碱滩,只种好的,不好的地直接扔,反正有得是。那能不富饶?给谁种不富饶?给傻子种都富饶。
这个思维高度是很多人达不到的,比如下面这位
澳大利亚虽然沙漠占大部分,但人家就 2000 多万人,沿海地区住着绰绰有余,还有矿有农场,就是能躺赢,和什么土地所有制一点关系没有
这个概念还可以再扩展一下
为什么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难度更大,因为中国人口比欧美日加起来还多几亿,小国家只需要在少数几个领域做到一流水准就能实现全民致富,**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扔给其他国家去做_。_**而人口大国为了保证就业,低效率高污染,产能过剩的行业都不敢下重手治理。
而且高端产业要和全世界抢饭碗,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奋斗 B,自然会带来外国的敌意,人家不想办法打压你才不正常。
在这种压力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养育成本爆炸式增长,都说 211 本科遍地走,已经是前 5% 了,照样过得不如狗,开不起车租不起房,吃个外卖还不放心。
勃学火起来并不是偶然
为什么生产力提高了数倍,人类的劳动还没有解放,我们的劳动时间不降反增,“996” 反而成了生存所必需付出的代价。
这一切矛盾从何而出?真的是因为底层劳动者懒吗?经济发展何必需要那么多人,而为了发展创造出了这么多人时,为什么又不能给他们生存幸福的安全感以基本的保障?
到了最后,反而责问我们:为什么不生孩子?
看到不少幸灾乐祸的回答我就想到一句古话。
时日曷丧, 予及汝皆亡。
对付非暴力的反抗,自然会有非暴力的镇压。
我在此大胆预言,以下政策,虽有夸张成分,但将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另一种官方的说法,被部分实际执行。
1、高中生每多一个兄弟姐妹,高考加十分。
2、孕妇参加高考,加二十分。
3、独生子女禁止考研。
4、满 18 岁还没发生性行为的,通报批评,在校园内公示三天。
5、倡导全民吃小米。生育双胞胎、多胞胎、龙凤胎的父母,由政府颁发 “英雄母亲” 和“钢铁汉子”荣誉称号,少交、免交养老保险费。
6、超过 60 岁没有生育子女的夫妻,延迟发放养老保险金。
7、严格管控橡胶制品和避孕药品。私自制造、贩卖避孕套以及其他避孕药品的,一经发现,视情节严重,判处 5 年到无期徒刑。
在监狱中有生育子女者,可予以减刑。
8、对生产伟哥和其他催情类用品的企业,提供无息小额贷款,政策扶持,并对部分产品予以免税。
9、开展利剑行动,取缔提供人流服务的非法小医院。各大医院要对人流服务严格管控,只要是健康胎儿,一律不得进行流产。“每一个小生命,都不应该被剥夺”。
10、年满 18 岁到 24 岁的女性,体质健康者,可以服义务生育役,服役时间为三年。义务为国家生育子女,由国家分配受精,退役后可以分配工作,无息买房。服役期间生育超过两个子女的,记一等功。
11、每晚 22:00 后,各大卫视、门户视频网站,不得播放与性无关的内容。十二点后开设深夜剧场,播放本周精选的番号、店长推荐。
12、对国外色情网站取消 404 限制,全民自由浏览。
13、“该生不生,强制受精,坚持不生,注射死刑。”
原答案已修改。
1127 年,金人洗劫开封城,掳走二帝与皇室成员数千人,百姓数十万,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北宋灭亡。此后百余年,靖康之耻成为南渡宋人心中的巨大创痛。
与金对峙百年后,蒙古崛起,南宋遂与蒙古结盟。联军攻破蔡州城,金哀宗传位后自杀,金末帝也死于乱军之中。南宋收复国土八州三十三县,俘虏包括宰相在内的金朝各官员,金哀宗尸体被拉回临安祭祖,靖康屈辱一扫而光,畅快淋漓。
随后蒙古与南宋决裂,南宋开始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抗蒙战争,最终于 1279 年崖山决战后灭亡。
对与南宋来说,不可能意识不到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这世界上,比复仇雪耻成功更爽快的事情,怕是没有。
就算不是你的对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你拼个同归于尽,干不掉你也恶心你。
同理,三十多年前…..
不看政府怎么说,要看政府怎么做。
实际看来,目前出台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是哪个?放开二胎?勉强算一个,其他的有吗有吗有吗?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
这说明生育率下降在高层看来并没有到十分严重的情况。,如果真的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要立刻提升,相信会有各种手段出台,比如体制内必须生二胎,否则不能升职,同当年计划生育一样。
该预测举了很多山东地市的例子,但 “山东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并不能成为 “全国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的有力证据。
因为山东在 2016-2017 年经历了一波婴儿潮。
2010-2013 年,山东出生人口稳定在 110-115 万。
2014 年由于单独二孩,出现一个小高峰,出生人口达到 139.3 万。2015 年回落到 123.6 万。
2016 年由于全面二孩,出生人口达到 177 万之多。2017 年则是 175 万。
即使在 2017 年的基础上回落 20%,山东 2018 年出生人口也仍有 140 万左右,远高于往常年份。
从全国来说,下降 15-20% 这个幅度就有些夸大了。
下降 10-15% 应该比较可信。
抹掉零头 1300 万,累计十年是 1.3 亿,按 70 岁算,9.1 亿,按 20 亿亩耕地算,一人 2 亩多,总算不太内卷了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 2018 年的出生人口数量统计报告现已新鲜出炉!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18 年 1 至 12 月全市共上报出生 3525 人,同比减少 845 人,减幅为 19.34%,不管是一孩还是二孩,出生人数都有所下降,生育对象、女性初婚人数或成主要变因
虽然已经全面开放二胎,但是国内社会主流的产假制度,是针对当年只生一个且人人分配工作的社会而制定的。现如今已经严重不符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产假制度是符合现状的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生育率在发达国家中相对较高。
首先,缩短产假至三个月(宝宝出生后一年内休完)。动则半年的产假,是企业的沉重负担,很容易令企业和领导对已婚未育的女员工望而却步,从而加重性别歧视。
其次,男女一视同仁,要休三个月就都休三个月。人都是犯懒的,如果有休假,男员工一定会休,而且在照看宝宝上需要分开休假来照看宝宝至半岁。这样,企业就不会那么青睐于男员工,从而导致性别歧视。
第三,从员工怀孕起到宝宝满岁的近两年时间内,公司即使面临大裁员也不得主动解雇员工(不论男女),除非企业倒闭停业。这样,让员工安心放心、理直气壮地休产假。
第四,保证每胎的政策一致,二胎甚至未来可能的三胎四胎五胎都享有同等产假福利。这样,企业自然就不会那么在意年龄歧视。
比如一个 25 岁已婚已育的男员工,招进来以后依然有可能生二胎三胎四胎,企业无法依据条件进行臆测。一个 40 岁已婚已育的女员工,招进来以后依然有可能生三胎,企业同样无法臆测。假设企业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招个不生孩子的员工,那就只能选择 50 以上的女性员工。50 岁以上的男员工?呵呵,未必哦!
一个完善的产假制度,绝对既可以促进生育,又杜绝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
近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开始有显著成效了,难道不是可喜可贺么?
发现个有意思的地方:
初中生就是育龄妇女啦?
法定结婚年龄多少来着?
~~~~~~
让初中生怀孕能上新闻联播了吧,卫健委巴不得多点,数据才好看——求生欲很强啊~
要考虑的是未来 30 年到未来 50 年的时候青年中年人数变少,60 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 70% 以上的话。一个个天天打开手机关注着知乎,电脑上开着股市。偶尔叫几个老朋友打几圈麻将。晚上去占领所有的广场。
喜闻乐见。这是基本国策的伟大胜利。
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思想领导下 成功扭转了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危险潮流。认真贯彻了少生优生 优生优育的科学发展观。
全民族共同富裕指日可待。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
相比新生儿数量,我更关心汉族沦为少数民族的时候是否也能享有少数民族政策优待
1378 万虽然有点意外,但还在情理之中。
恐怖的是下降的趋势丝毫没有遏制的势头。
1375 万再下降 15% 是 1168 万 再下降 15% 是 993 万。。。
近几年二胎都占到 50% 左右,一般人都知道这种情形从开放二胎持续三五年时间就到头了。。。
现在只是出生人口下降,二胎占比并没有下降。但开放二胎一段时间后因为缺少二胎而导致出生数量腰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也就是说 1375 万之后,还存在因为二胎潮消失而出生人口大减的阶段。
1375 万只是黑暗来临的前兆 ,更黑暗的情势还在后面,人口的寒冬才开始。
抱怨房价,抱怨养娃成本,抱怨学区房, 抱怨压力大的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你们相对的的很幸福,却没有意识到后来者处境更加艰难。
从歧视啃老,到理解啃老,到羡慕啃老,最终都会无老可啃。
欧美和日本年轻人都不买房,那就是我们的未来,而这个未来就在眼前。不论中国国情多么特殊,逃不掉的。
中国用 30 年走完其他国家几百年的路,在人口减少方面也应该如此才对,在买房方面更应该如此。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年轻人不要抱怨了,不要再想着可以和 70,80 后一样买房结婚生小孩。
要么和欧美人一样,有钱了满世界跑,只谈恋爱不结婚。或者和日本年轻人一样打打游戏,游戏里造个妹子,弄个虚拟世界,做一个宅男。
不结婚就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妙,养个狗,做个渣男,尽情的作死,多好。
一千三百多万出生人口还是太多了,17 年全国本科加大专的招生计划总共才招七百万,剩下这六百多万拿初高中毕业文凭的人去喝西北风?应该继续降到八九百万出生人口才好。况且 17 年高考对标的是 98 和 99 年的出生人口,也就是实际本科文凭以下的人口每年都会新增一千多万,怎么看都是人太多。不过知乎人口问题历来反智,我都已经不知道吐槽过多少遍了。
[罗马尼亚作为唯一一个成功扭转过人口颓势的国家,其 60 年代的生育政策都有哪些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39144/answer/296504991)[总和生育率不足 1.05 的汉族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597713/answer/235488873)
作为一个普通的适龄城市人口,实在是觉得生孩子压力太大了。
总说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但是在阶级壁垒如此坚固的今天,普通人几乎永远只能是普通人。
从父母开始,玄学一点的基因影响着你的孩子,都想找一个学识谈吐家庭环境颜值身高各方面都好的。孩子生下来之后,又有毒奶粉和假疫苗影响着你的孩子。等到孩子稍微大了一点,黑心保姆和黑心幼儿园接踵而至。好不容易熬到了上学,接着熬吧,学区房、辅导班、作业、课外兴趣、社会实践等等继续要摧残孩子们十二年。孩子十八岁了,该上大学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各种专业资格证书、考研、读博,哪一个能少得了?终于,孩子工作了,能养活自己了,然而望着这城市里高企的房价,是不是有些绝望,甚至感觉到一丝丝地好笑?
当家长的这一辈子,可能就攒下来一两套房子,一双儿女,可是当儿女的又要再一次经历你所经历过的这一切一切的磨难,还有什么意思?
春节大秀华丽落幕,有人感到意犹未尽,也有一波被疯狂催婚催生的小主,感到的是险象环生,有惊无险。|(•_•) |•_•) |_•) |•) | )
终于逃离了家人的催促,但冷静下来看一看,晚婚晚育的真相,其实要比家人的唠叨更扎心
╥﹏╥…
![](data:image/svg+xml;utf8,)
首先从数据层面来分析,其实长辈们的催促不无道理(我们心里其实都知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 1970 年代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人口出生率就处于下滑态势中,2014 年后的 “单独二孩”、“全面二孩” 政策,也没能力挽狂澜。
2018 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 10.94‰,为 1949 年以来最低。
对大部分人来说,先结婚再生娃是必要程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近几年来,中国结婚率不断下降,且普遍晚婚离婚率则连续 15 年上涨,婚姻稳定性下降,要孩子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
也可以看出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能力不断提高,劳动参与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独当一面。
但对于她们而言,生育的机会成本极高,她们可能会因此失去升迁机会,或原有的职务甚至丢掉工作。
因此,这也是许多职业女性尤其是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愈加不愿意选择生育的原因。
更加残酷的真相是,中国物价飞涨,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尤其是住房、医疗和教育,这 “三座大山”。
**住房方面,**2017 年中国房贷收入比已升至 60.5%,
**医疗方面,**近 20 年来中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了 22.4 倍,
**教育方面,**昂贵的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园幼儿园占比在 2017 已升至 55.9%。
中国内地家庭供养一个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至少要花约 30 万人民币,这还仅仅是保守估计。凸 (艹皿艹)
所以面对这样的真相,晚婚晚育其实有理有据。
那么既然现在不打算生,冻卵则成为了你延续好孕的优选,冻存最佳的希望,让自由与幸福随时听候你的号令想必这就是美好的感觉吧。φ(≧ω≦*)♪
前方预警!!!
多图来袭!
(引自老蛮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谈多了封号。。自己总结
从 2015-16 年放开生育,只是短暂的增长,就陷入 3 年下降,
结合这个图看!
逗你一笑:; 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好笑吗,不好笑。
今天看到国君宏观首席一份报告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导致 2018 年出生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同时有几个比较重要的预测:
原文:【国君宏观重磅】人口 “通缩” 时代正在拉开大序幕—对未来房地产投资需求、利率和房价的启示和警示
因为害怕,怕自己的小孩以后怨恨自己什么也给不了他为啥还带他来这个世界上来受苦,不能太自私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看有相当一部分的答主关注的重点是城市里的中产为什么不生小孩,感觉有点不对劲
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经济体量达到了世界第二,但人均仅 8000 美元左右。根据马太效应,我认为年入超过十五万人民币的家庭应该不到 20%(查了一下有说不到 10% 的,反正数量越少越支持我的观点,就不改了吧,还有为了简化计算就当做是人口占比了),满打满算就是 3 亿人左右。
这 3 亿人的生育率下降的确会造成影响,不过目前的问题是整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雪崩,那另外 11 亿年入不到 15 万的家庭,他们为什么不敢生了呢?这些人是问题的主体,我觉得更应该从这方面来探讨解决方案,比如说国家的扶贫就是针对这个群体内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本题的正确问法应该是为什么现在连穷人都不敢生孩子了更好,这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毕竟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解决,针对次要方面采取再多的措施也难以逆转局势。。。。
嘛,就有感而发,给点小小的建议
貌似最高赞的分析,主要原因不是房子和工作压力?我咋觉得还没有我在头条看的文章说的清晰 (天呐,头条推得文章都能看了) 手动狗头
按照今天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知乎上的各位在二十年后,在没有铁饭碗加持下,能竞争过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么。
人少,对于个体来讲是喜。
预测现在不能做准,数量下降的幅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是 1600 万以上,可以说我国生育欲望还很明显。考虑到育龄女性减少的幅度。
如果是 1500 左右,我国生育欲望已经很严峻。
如果是 1300 左右,那就是人口离负增长没有几年,养老金收不抵支,养老金坐吃山空,养老危机提前爆发。。。
韭菜不够割?羊毛不够薅?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税收问题太乐观了?自己受的罪自己承担,真的没必要再让孩子来到人世间受罪,人间不值得!
几乎所有的即时战略游戏都是一个套路。开局狂造农民,前期有资源就造农民、开分矿。大后期的时候,看着账上一串的资源,人口红彤彤没法爆兵的时候。基本操作就是杀农民腾人口了。你觉得,我类比的是农民?那你就错了!星际争霸 2 人族有一个兵种叫矿农!采矿有加成,还不占人口,干完就扑街!
不要听知乎高赞瞎忽悠,人越少,底层人民活的越好。知乎还是中产阶级多,大多数人都是希望底层人口多一点,好显示出他们的阶级优越性。
底层人民再坚持十几年独生子女政策,到时候你们的孩子哪怕不读书学个手艺也能当个高级蓝领,想美国一样,不比工薪阶层差多少。至少生活的轻松。
作者 | 梁建章(携程创始人、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黄文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前不久,经济学家李铁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的是长期过剩,而不是供给不足。人口过多,导致发展面临 …
作者 | 梁建章(携程创始人、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黄文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2020 年 6 月 24 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发表文章《人口越多,市场越大?就能有更多创新?》, …
以前常说,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其实世界上更普遍的情形是:想要让人多生孩子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难”。这一点,中国也越来越明显。自开放二胎以来,2015年、2017年是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出生峰值年,但适龄妇女生育率(total …
2014过半,单独二胎政策也已在各个省市陆续放开半年。单独二胎从酝酿到实行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至今仍有争论。 反对力量之一来自卫计委。卫计委的思路主要包括三点: 1,全国有近亿夫妻想生第二胎。这个数字来自最近一次生育意愿调查,是卫计委立场的数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在 10 多年前的畅销书《魔鬼经济学》里,作者史蒂芬 • 列维特(Steven D. Levitt)分析了美国 2 万多名儿童从幼儿园到五年级期间的学业进展,列出了 8 个对孩子成绩会产生影响的因素: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