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戏,破门而入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早上醒来,看到天津某小区爆炸的新闻。

不只一家“正规媒体”推送的新闻标题是,“揪心!天津一小区突发爆炸事故,正在救援中”。

之所以要强调“正规媒体”不是歧视自媒体,而是说如果跟自媒体探讨“新闻业务”那会累死人的。但跟这些专业媒体机构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声,如此加戏,真的好烦。

什么叫加戏呢?就是加上毫无必要甚至完全不当的东西。比如,“揪心”这俩字就毫无必要,甚至违反“新闻规范”,而且根本经不起推敲。

“揪心”这俩字,像是两个破门而入的闯入者,强行闯入了它本不该出现的一个新闻的标题之中。

首先,你揪心不揪心根本就不是新闻无需告诉读者;其次,你是否真的揪心根本无法证实是一个事实;再则,如果这条灾难新闻你加上揪心才能说明你揪心了有人情味,难道所有的灾难新闻你都得加上揪心二字?否则会显得你没有人情味啊!

对于新闻业务,我属于正在或已经被淘汰的“老派”,觉得媒体能讲清楚一个新闻的5个W就足够了。现在的问题是, “何人何时何地因何发生了何事”(5个W)还没说清楚,反而将自己对这事儿的感受如何当做戏份加入其中当做新闻的一部分,真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当然,我写这些不是为了要探讨新闻业务。这年头,新闻业务已经没啥好探讨的了。

我想探讨的是“加戏”作为一种现象,如今已经相当普遍。为了加戏,有些人已经不顾一切。“揪心”这种不顾新闻业务的加戏倒也罢了,重要的是某些人为了加戏已经不择手段,不顾科学,不顾常识,不顾规范甚至不顾法律,未经允许就强行“破门而入”。

要说不择手段,你瞧沈阳网红王澄澄的翻车,就是炫富时不择手段地加戏导致的。尤其是违规租用警用直升机,这戏加到了天上,然后就掉下来了。

要说不顾常识,如果我们还有探讨防疫问题的基础的话,那这个基础应该是尊重科学和常识。然而我最近看到至少两个地方,疫情暴发以后,某地要求3天之内必须清零,某地要求7天之内必须清零。这有点“人定胜天”或“权力万能”的逻辑。另外,为什么是3天?为什么是7天?病毒可以如此接受命令么?如果可以,您将全国的疫情7天清零多好啊,不,一个月也行啊。

要说不顾法律,广州荔湾区有人强行撬锁闯入被隔离人员家中,你要说他们没看过宪法和刑法我是相信的,但你要说他们不知道未经允许撬人家的门是不对的我是不相信的——别人未经允许撬你家的门你觉得合适吗?如果你觉得合适,那我粘贴复制一下法律:宪法第三十九条说,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说,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疫情这东西此起彼伏,就说广州也是不只一次爆发不止一次被扑灭,以前没有破门而入也都扑灭了,为啥这次爆发就得破门而入呢?纯属加戏,不惜违法地加戏,以显示自己更加“坚决”。

可是,“表现坚决”是没有止境的,这次破门而入显得坚决那么下次呢?

就像如今在新闻标题里用“揪心”显得自己有人情味,以后是不是标题里必须得用“痛心疾首”才显得自己不冷漠啊。

有加戏这个词儿,有加码这个词儿,也有戏码这个词儿,有些加戏表现为加码,有些加码体现为加戏,加来加去最终忘了这出戏的目的是啥。就像写新闻的总是加码就忘了写新闻最基本的目的是5W,也像某些地方忘了防疫的目的是保护老百姓的安全。你说,你去酒店隔离,自己家的门随时可能被撬,你还有安全感么?

广州荔湾方面已经道歉承认做法简单粗暴。按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可我觉得这不是犯错而是涉嫌犯法。涉嫌犯法的事儿如果道歉就能算完那几乎等同于鼓励这种加戏了。

有人会说,破门而入虽然手段粗暴,但目的毕竟是“正义”的。可是,以不合法手段实现的正义是靠谱的正义么?

据民国26年(1937)担任广州警察局局长的李洁之后来口述,1937年初,广东为了扑灭麻风病,曾经屠杀上万麻风病人。当时他曾抵制在广州这样干,遭到军方人员的质问:“要杜绝麻风病,广州不行动是不行的,我们去杀人,你却讲什么合法手续!”最终,许多病人在一个深夜被拉到白云山大福岭处决。

扯远了,我们说的是加戏。

加戏是一种毛病。加戏如果不被及时阻止,会上瘾的,会无止境的,会忘记初衷的,会失去底线的。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谢谢支持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写在记者节的边缘 | 舆论手札

记者的节日文字大概分上中下三等,一等文字当然是理想主义的,由真相、现场、历史等一级词汇构成;二等文字可能属于现实主义的,少加班,少通稿,人际关系简单点,生活工作两不误;三等文字是放冷气的文字,就像下文列举,写在边缘。 记者节对我的困扰,主要 …

许知远:为什么新闻专业是尴尬的? | CareerEngine

5月14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一场校内会议中指出,经学校反复研究、慎重决策,决定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 次日,该学院一位教师当日向媒体证实:从今年开始,清华新传学院将暂停招收本科生,但将 …

纪念杨海鹏|访谈:当悲悯和焦虑成为职业的一部分

今天,突闻媒体人、资深调查记者杨海鹏于2022年6月29日突发疾病去世,享年55岁。英年早逝,令人心痛。重发当年他的一篇深度访谈,曾收录于《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发表于《青年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