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如何抓捕到“Telegram”群友的?
品葱用户 啦啦啦啦啦啦 提问于 11/8/2020 品葱用户 Deatholder 评论于 想都不用想安保措施没做好 品葱用户 terria6969 评论于 @Deatholder: 例如?twitter貌似不能用Tor上,VPN倒是可以, …
孔鲤
你道他们真的关心毛岸英身上那些谣言真假么?**他们关心的无非是怎么才能把矛头指向毛岸英背后的主席。所以在这些问题上与他们的纠缠并不能改变他们分毫,但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让大多数本对此不关心又模糊的人们清晰明白。**因为猎奇的八卦往往是最容易传播的,所以我们更要把这些问题聊清楚。
在今天播出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后一集里,首次披露了1950年11月25日彭德怀写给军委的电报原件。
原件的披露是不一样的。经常读电报的朋友一定很清楚这一点,对电报的研究使用事实上有几种不同的权威级别:
一、最原始的有编号的电报原件(包括复印件);
二、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电报、文件汇编;
三、收录在官方公开出版权威性著作中;
四、收录在以个人名义撰写的著作中;
五、坊间传闻。
对于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电报或者文件也是先由专人拟定草稿,然后在会议上经过修改通过的。就拿著名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称呼来自这份命令,现有的文字稿是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的。
但是从原件里我们能看到,原作战部长李涛拟定的原稿是完全基于作战目标的。志愿军原来是被称之为支援军的。
等文件到主席手中后,主席首先将「支援」改成了「援助」,然后是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这个词一变,政治意义就产生了。是的,我们对美军、对联合国军的作战完全是中国人民志愿的。在这些修改好了之后,主席意犹未尽,又增加了第五条和第六条。而这两条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还没有出兵以前,主席就已经将作战的意义与结果确定好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今天首次披露的这份电报。
这份电报之前有没有被公开过呢?实话说,是有的。但是很不显眼。什么叫做不显眼?未公开过电报原件、原文未公开被收录进文件汇编。尽管这份电报的内容在坊间早有流传,但我们却在抗美援朝相关文件汇编、《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里未曾见到过。
换句话说,这份电报并没有真正引起过重视。因此唯一收录了这份电报文字内容的权威出版物是91年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批准出版的当代中国出版社的《彭德怀传》。在这本书第二十一章《扭转危局》的第三节《「钓鱼」清川江》的最后,才对此提了一下。
很显然,这样的提及是不显眼的。尽管它可以被用来证明这份电报的真实存在,但它起码没法说明以下几件事:
一、这是这份电报的未经草稿修改的原文;
二、这是这份电报的未经节选的全文;
三、这份电报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受到了重视。
但今天不一样了。
今天由「理论文献审字[2020]第13号」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披露出来了这份珍藏于中央档案馆的原件后,它的权威性、重要性立刻被抬高了。
从原始电报中我们能看到,本电报未经修改,并且在《彭德怀传》中收录的是全文。
本文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来详细叙述这件事,就是为了体现这份电报自身的重要性。它告诉一些人,在毛岸英身上的种种谣言可以休矣。**这件事已经被重视了起来,它不再只是躺在《彭德怀传》角落里的几行字。**至于为什么这种事都能被重视,有些人可以想想这些年都泼了多少脏水。
理解了其重要性后,我们来仔细研读一下这份电报。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志司25日16时
毛岸英与蛋炒饭的谣言来源是杨迪03年出版的《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当时他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在这本书里,杨迪是这么写的:
我问成普:「老成,你们怎么敢用送给彭总的鸡蛋炒饭吃呢?赶快把火弄灭。」
成普说:「我怎么敢呀,是那位翻译同志在炒饭。」
……
拂晓后,敌人的飞机编队飞临大榆洞上空,也不绕圈子就投弹,第一颗凝固汽油弹正投中彭总那间办公室,敌机群先将凝固汽油弹和炸弹投下后,绕过圈来就是俯冲扫射,然后就飞走了。我迅速跑出来看看敌机轰炸情况,一眼就看到彭总办公室方向正着大火冒烟,迅速跑去,彭总办公室已炸塌。
请注意我这段话的引用,它出自杨迪2003年7月第2版的这本书。
我们先对比一下这份回忆录和今天披露的电报,我们会发现,首先时间就对不上。在杨迪的回忆录里,飞机来轰炸的时间是拂晓后。11月的朝鲜半岛的拂晓大概是六七点,那么拂晓后起码也不过是天亮以后。
而在彭德怀的电报里是怎么写的?
「11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
这还不算,更有趣的地方在后面。
从杨迪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当时彭德怀办公室里有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西北调来的参谋(高瑞欣),一个是俄文翻译(毛岸英),另一个是成普。
但在电报中,彭德怀写的是几个人呢?
「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很好。50年11月25日当天的电报里写了有4个人,08年出版的第3版回忆录里写了有3个人。
我们要相信谁的呢?
那么杨迪的这个出入是遗忘了还是有意为之呢?
不要急,更有趣的在后面。
而我们知道,很多人限于文辞缘故,是会找一些人帮忙代笔润色文字的,因此回忆录中会出现文学色彩,但杨迪自己在强调了说:
「为了保持书稿的历史真实性,我没有请人代笔。」
现在我们对杨迪回忆录中与电报的出入暂且按下不表,我们来看看其他人的回忆。
在杨迪的回忆录中,有一段杨迪和成普的对话,而成普也留下了一份回忆。在成普口述、其女成曦、密巍的回忆中我们看到,成普是这么描述的:
「成普松了一口气,毛岸英这会儿也登记、发完了电报,就从子弹箱里抓了一个大苹果。朝鲜盛产苹果,金日成派人送来了一些,志愿军总部又自己买了些,所以作战室里有的是苹果。对于吃苹果,这些参谋人员还能吃出花样来:把削下来的苹果皮,放在红热的火炉上烤,烤得焦干,吃起来,又香又甜又脆。毛岸英现在就这样,把那一圈长长的果皮放到了炉子上。」
在成普的回忆录中,蛋炒饭是没了痕迹,但烤苹果皮的事情出现了。
无论成普的回忆录是否正确,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不同的人对此的不同回忆是有出入的。在赵南起的回忆中,毛岸英等人是在吃高粱皮;在杨凤安的回忆中,毛岸英等人是在热饭。
但为什么杨迪的回忆如此引人瞩目呢?
因为在杨迪的回忆中,毛岸英用的鸡蛋是别人送给彭德怀的。
好,现在我要开炮了。
我们拿杨迪自己的回忆录来看。
好奇心驱使下,我找来了98年的第一版杨迪《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更有趣的是,在这本书对毛岸英牺牲的描述中,很明显和03年版有了比较大的改动。
在这里,没了鸡蛋的来源,只有三个人在吃炒饭。而在03年的版本中,特地强调了鸡蛋是朴一禹送给彭德怀的。
在这里,没了杨迪问成普后成普的那句「我怎么敢(用彭总的鸡蛋炒饭)啊」,直接就是表示马上就走。而这句话背后的情绪是什么,想必读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
为了仔细查看杨迪是出于什么动机修改,我们找来杨迪在再版前言,然后看到杨迪说:
「在第一版本其它各章、各节中,都有些增补或稍有小的改动,就不赘述了,请读者谅解。」
当杨迪认为这只是很小的改动时,事实上就**将毛岸英在吃炒饭(98年的版本)改成了毛岸英在用别人送给彭德怀的鸡蛋做蛋炒饭(03年的版本),而这样一个细微的改动,性质立刻发生了变化。**很显然,成普的反应也需要在杨迪的回忆中发生改变。
那么杨迪为什么要填充这样一个他认为很小的细节呢?我们知道,时间越久,细节越模糊,可杨迪偏偏记得越清楚?是本人记起了什么,还是环境让他「回忆」起了什么呢?
这些都不重要了。谣言传播了这么多年,今天终于有一份写于当天的电报将这样一个谣言彻底粉碎。
在一锤定音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注意到电报最后一句话:
「其他无损失。」
我们很难想象彭德怀写下最后五个字时的心情。两个人就这样在燃烧弹中牺牲了。如果读过美军的回忆录,你会从那些充满情绪的文字里感受到被燃烧弹烧死的痛苦。
后来,高瑞欣的女儿杨彦坤在回忆录中提到她写信询问成普当时具体情况时,成普回信说:「全身衣服着火,脸部烧成重伤。」至于蛋炒饭的问题,成普更是激动地说:「作战室既没有鸡蛋,也没有炒饭的锅瓢炒勺,也没有油盐之类。如果要煮鸡蛋,到炊事班的灶房才行。作战室是指挥打仗的地方,不具备这些东西。」
而那时的毛岸英,和他父亲参加一大的岁数一样大。
毛岸英,高瑞欣以及无数人,都在七十年前长眠于异国他乡。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品葱用户 啦啦啦啦啦啦 提问于 11/8/2020 品葱用户 Deatholder 评论于 想都不用想安保措施没做好 品葱用户 terria6969 评论于 @Deatholder: 例如?twitter貌似不能用Tor上,VPN倒是可以, …
品葱用户 井外势力 提问于 10/25/2020 腊肉好像并没有在此前专门安排人宣传其儿子?会不会就算上来了也被稻上飞等旧臣搞下台? 品葱用户 小熊维尼 评论于 看看文革历史啦,江青只是一个后妃就如此,那太子的话会怎样不是很明显嘛。 品葱用 …
Getty Images 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辆装甲输送车在燃烧 英国最新解密的文档显示,“六四"事件中,中国军方杀害了至少一万人。 该数字由时任英国驻华大使阿兰·唐纳德(Alan Donald)通过 …
品葱用户 信春哥得永生 提问于 3/14/2020 最近主要是都是在讨论肺炎相关问题,想换换口味了 老毛的儿子毛岸英于1950年11月25日在志愿军司令部遭空袭阵亡。按照维基百科的介绍:1950年11月24日下午,两架绰号“黑寡妇”的美军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