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是否羡慕中国的大一统?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中国百代皆行秦政,相当多的历史时期做到海内一统。欧洲人则几经努力从未达到过中国这种程度的长时间统一。分有分的好处,合也有合的好处。欧洲人是不是羡慕中国的大一统?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曾经问过一个德国室友:你说欧洲这么小的地方,为什么可以分成这么多国家?

答:不知道呀,我们也尝试了 2 次了,他们都不配合…… 算了吧

=================================
没想到好久以前的回答上了日报。。。不胜惶恐
评论区不知不觉有点火药味。我只想说这就是个段子而已,没有任何立场。
请大家不要打架,笑笑就好~ 世界和平~
ヾ (≧∇≦*) 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来放图的,前方高能吐槽预警…

来源:《是,大臣》

TIPS:希腊多基佬…
(͡° ͜ʖ ͡°)

知乎用户 在历史中旅行​ 发表

把一只螃蟹放在竹篓里,它很容易爬出来,可如果是很多只螃蟹,大可放心,任何一只螃蟹在它要爬出竹篓的时候,总会被其他的螃蟹拽下来,结果是一筐螃蟹谁都爬不出来。 经过上千年的战乱,今日的欧洲在统一的基督教文明之下依然是邦国林立,说到底,欧洲就是这一筐「螃蟹」。

「国」与「天下」

假如以中国式的眼光来观察欧洲,可能会得出一个比较「雷人」的结论——一直以来,欧洲其实一直处于一种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

简单概述战国时代的中华文明,就是在一个完整独立的文化疆域之内包含了若干完全独立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大伙都是各自独立的政治、经济体,国人基于利益、族群对国君、对国家都有一定的归属感,但大伙又都遵从自西周以来形成的一套相同的文化体系。

东周时代的洛邑(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的都城所在之地),论「硬实力」早已可以忽略不计,但作为文化象征的周天子,依然让天下人在心理上存在归属感,无论各诸侯国的君主打心眼里如何轻视周王室,这个精神层面的影响力都是不能忽视。

即便是在战国时代的中后期,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周的使者频繁出现在诸侯会盟之类的典礼场合——有他们也许没有什么用,但没有也肯定不行。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概念中,在「国」之外还有「天下」这个更大的概念存在,而所谓「天下」,某种程度上就是指中华文明可以涵盖之地。或者也可以这样来说,人的归属感从来都存在两条疆界:一条是现实中的,基于利益和权力,另一条则是存在于精神上的,前一条非常清晰,后一条则是模糊的。

其实这颗星球上的大部分地方都差不多是这个样子,譬如之后出现的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圈,从中亚到北非的伊斯兰文化圈,不考虑文化本身,从架构上说其实大伙基本都是这个样子。直到公元前 221 年,中国和其他文明圈子彻底「分道扬镳」——秦最终统一了六国,华夏至此归于大一统,我们的政治疆界与文明疆界至此基本上是重合的。

大一统的好处显而易见:「天下」一统首先意味着不再有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无休止的征伐,战火主要集中在北方蛮族交界的地带,大部分老百姓不再会受到战乱的袭扰;大一统还意味着只需存在一套国家管理机构,而无须「重复建设」——中央皇权客观上大大抑制了地方豪强的产生,到 1800 年时,全欧洲 2/3 的人口是完全的无产者,而同时期即清嘉庆五年时的中国,这样的无产者只占到总人口的 10%,其余则是拥有土地或是土地长期租用权的自耕农,这意味着当时中国的贫富差距远要小于同时期的欧洲。

不止是中国,大一统同样是其他文化圈的诉求,从亚历山大到拿破仑,再到希特勒,以统一欧洲基督教文化圈为目的战争贯穿了几乎整个西方历史,直到如今,欧盟的建立以及欧元的发行,本质上依然是法、德试图以一种低烈度的模式逐步实现欧洲的统一——一件东西也许因为你早已习以为常而常常对它报以轻视和不屑,但当你看到别人为了得到它付出了何等的艰辛之时,就该明白这件被你轻视的东西其实是何等的珍贵。

螃蟹效应

从历史来看,中国绝对是个幸运的「另类」,在经历了东周大致四百年的「大争之世」之后,中国就从骨架层面完成了统一,而欧洲历经千年战乱,却依然是当初什么样如今基本还什么样——这一点看看地图便一目了然。东亚地区的格局是以大一统的中国为核心,周边散落着众多体量较小的国家——它们是中华文明辐射下的「模糊地带」;而欧洲则是一副「四分五裂」的态势,根本看不出「核心」在哪。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我们暂且放下别的问题,只从地缘角度来看,为何两个文明圈子会有这样的不同。首先,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看到,但必须承认的是在历史中统一基本都是「征服」的产物,再直白点说,统一是「打」出来的(比如美国,她不止是独立战争的产物,更是南北战争的产物)。就好比雨滴的形成有赖于尘埃作为内核来聚集水汽一样,一个文明圈子的统一,必然有赖于一支强大的力量来征服、兼并直至统合其他力量,譬如战国时代的秦、秦末的刘邦集团、隋末的李唐关陇集团等。

而这样一支力量是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其间除了其自身的经营外,也离不开对地利的依托。再打个比方,鸡蛋能够孵出小鸡,首先需要蛋壳保护里面的胚胎,其次蛋壳里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供胚胎发育,再次,这个蛋壳还不能过厚,否则在胚胎最终成型的幼雏就不能破壳而出,憋死在蛋里。

放大到一统天下的层面来看,你会发现如此理想的「蛋壳」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好找。要形成一支足以荡涤天下的力量,从地利上而言它的根据地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可守——必须有足够的地理屏障,可以依托地势靠少部分资源就足以抵御外部入侵,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以及人力、物力资源来经营根据地,为未来积蓄力量;第二是能养——在地理屏障的后面,你的根据地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而且它不能过分地被割裂开,足够的土地、人口、资源,是蓄积力量的根本,而交通上的便利则有利于形成统一规划、令行禁止的社会体制,这样才有可能使得资源得以聚集,形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力;第三,可攻——忙活了这么多,最终你是为了要打出去,这就如同雏鸡最终要破壳而出一个道理,从信息流和物流来讲,交通过于闭塞的地区也许便于防守,但很难有所作为,因为别人进不来你也出不去。三国时代刘备的蜀汉政权始终没有坐大,便是对后两条的最好验证。

上面这套说辞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说,就是古代战略家常常提及的「形胜之地」。而历朝历代,中国的形胜之地首推我国西北部的关陇地区。以守而言,关中依托陕北高原、太行山脉以及秦岭等天然屏护,只要守住函谷关、武关、潼关等几处关隘,那么即便天下大乱,关陇之地也依然可以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安定的状态;以养而言,越过几处险要的关隘之后,则是关中平原的沃野千里——没有明显的地理屏障,可以提供足够的土地和人口。而以攻而言,由关中地区东出函谷关,很快就可以打到四通八达的中原地区,由此一直向南,推进到江淮地区越过长江,再无任何明显的地理屏障能够阻挡,而由此处南下走汉中,则可以很方便地进出中国地域最封闭的巴蜀地区,由此整个天下就尽归你手。从历史上看,周、秦、汉、隋、唐等王朝,起始之地都在关陇地区,即便到了近现代,中共的核心根据地依然是甘陕地区。(当初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民政府就曾有人称之为是「关陇复辟」。)

而地球另外一端的欧洲,恰恰缺乏这样一块形胜之地。众所周知,欧洲文化非常推崇希腊和罗马,而两厢比较之下,罗马对欧洲的影响可能要更为深远,现今欧洲的基本格局,便始于罗马帝国。而罗马之所以能够一度兴盛起来,则是因为她可以算作是半个形胜之地。

依托阿尔卑斯山脉,罗马可以比较容易地抵御来自西欧蛮族的袭扰,这样可以给意大利半岛的文明足够长的时间来发展和壮大。但是这块土地能够给罗马人的优势也就到此为止了。与希腊半岛一样,意大利半岛同样是狭窄的多山地形,大大小小的山脉把整个半岛分成了一个个狭小的平原,而这些平原之上最终产生了一大堆大大小小的城邦,每一个城邦都可以形成一套完全独立自主的经济运行模式,这样的地形决定了各个城邦谁比谁都大不了太多,谁都无法对别人形成压倒性优势——空间就这么大;不止如此,你和邻居还隔有大量的山脉,因此无法进行长距离的远征。这个我们可以从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军制上看出来,不论是希腊军团还是罗马军团,数量始终都不大,而作战方式以步兵排成非常密集的方阵为主,原因便是地形限制的结果,狭小范围内你没办法也没必要进行大范围、高速度的战场调动,况且也没那么多兵员。中国古代那种动辄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大兵团作战在同时期的欧洲是无法想象的。

这种地理分割下的细碎格局,谁也无法吃掉别人,大伙儿就只得商量着来,于是就产生了古罗马最初的基于地方贵族的共和制国体。再后来,以斯巴达克斯起义为代表的一系列奴隶起义使得整个罗马面临空前危机,这个时候必须得从各处调动资源来镇压起义,而传统的财力不是很强的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产生了像克拉苏这样的财阀,以及庞贝、恺撒这样的军事贵族。从此,罗马由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在罗马的强势文明衰落后,西欧的日耳曼民族开始兴盛起来,欧洲的重心开始由南欧移向西欧。至此,欧洲统一的念想也就差不多断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东欧。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欧洲羡慕不羡慕中国大概两说,但日本绝对是羡慕死英国了。

知乎用户 姬轩亦 发表

据 “德国之声” 中文网 30 日报道,德国外长加布里尔本周三在巴黎表示,中国应当坚持 “一个欧洲” 的立场,而不是试图“分化欧洲”。他还呼吁欧洲应当团结一致,制定出统一的对华战略。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31 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相关问询时表示,欧盟本身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其他国家与欧盟机构及各成员国发展关系是并行不悖、互不矛盾的。

“德国之声” 称,加布里尔表示,国际海洋法庭有关中国南海通航自由权的裁决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他声称,欧盟成员国未能团结一致促成这项裁决,是因为有些成员国不愿意因此得罪中国。

“我对加布里尔先生的有关言论感到震惊,希望他此话不代表绝大多数欧洲人的想法”,华春莹 31 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对《环球时报》表示,欧盟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地区组织,本身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其他国家与欧盟机构及各成员国发展关系是并行不悖的、互不矛盾的。“事实上这也是客观现实。”

“中国一贯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不知加布里尔先生还能不能立即列举出一个比中国更加持续、坚定、无条件,无论公开还是私下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国家?” 华春莹表示,中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支持在当前欧盟内部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更显难能可贵,欧方对此应当珍惜。“我们希望有关人士以客观、开放而非零和的心态看待中欧关系,不要发表此类不负责任言论,不要做损害互信和合作的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着说着,问题似乎已经变成了 “分裂与统一,哪个更好”,几个答案下面还出现了争辩。其实,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曾经的欧洲人和中国人也许会相互羡慕对方的统一。你可能要问:欧洲啥时候统一了?他们不是几世纪征战不休吗?是的,欧洲政治上更分裂,但欧洲经济上更统一

政治分裂和经济统一是什么关系呢?Cox 有一篇很好的研究,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叫 “商路内部的分裂”,一个叫 “商路之间的分裂”。让我为这两个概念各举一个例子。前者是类似 13 世纪莱茵河的情况:每一家有点势力的都要设卡收费。清代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清水江是木材流动的要道。旁边每家寨子都要争着 “当江”,收买路钱。商路内部分裂时,过路商贾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什么是 “商路之间的分裂” 呢?和前者不同,现在商人有好几条商路可以选,控制每条商路的都是不同的政权。同样是 13 世纪的例子:本来,欧洲当时最兴盛的是香槟集市。但是,萨沃伊伯爵和法国君主把持了去香槟的必经之路,提高关税。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不掏这个钱,走海路去布鲁日做生意去了。等萨沃伊伯爵再降价,没有用。海路畅通,香槟集市慢慢也就衰落下去了。

表 1 西欧、东欧、北非和中东、东亚和南亚各时期,城市增长率对城市增长潜力 [1] 回归的系数。这一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市场整合程度较高。由上表可以读出:无论是西欧还是东欧,1200 之前市场没能实现高度整合;1200-1800 年,西欧、东欧、东亚都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整合,但欧洲更胜一筹。表格来自 Cox 2017 年的研究

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容易得出的第一印象是:“商路内分裂” 坏,“商路之间分裂” 好。前者雁过拔毛,等到提供公共品时,又相互推诿;后者的话,商人可以用脚投票。后一种情况,市场会发育得更好——不同商路上的政权相互竞争。但是,这没有办法解释我们在表 1 中看到的现象:600-1200 年时,无论亚欧,市场整合程度都较低;1200-1800 年,欧洲才在这方面取得优势

所以,仅仅有分裂是不够的。如果分裂本身就足以催生统一的市场,那欧洲这些城市的增长潜力,早在 1200 年以前就该充分兑现了。为什么会在 1200 年这里出现一个节点?自治城市的出现和议会的诞生是关键。即使欧洲各分裂的政权争相招徕商人,如果权力不受制约,商业也很难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王公贵族总是有些 “不时之需” 的。不薅商人的羊毛,难道还真的掏自己的钱吗?

政治分裂是促进市场统一的因素之一,但防止专断掠夺的制度安排也很重要。实际上,为什么自治城市和议会在这个时候兴盛?原因之一就是反抗横征暴敛 [2]。各地都由专断的君主统治时,商人无论怎么选,产权都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城市和议会就像 “鲶鱼”,本身保护产权,不肆意加税。邻近的君主也必须因此作出改变——否则,他 / 她的财源就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制度就能够防止掠夺?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可置信承诺:如果统治者的权力不受制约,那他 / 她的承诺都是不可信的。因为,没有人能监督统治者履约。守诺翻脸,存乎一心之间;二是利益相关:以自治城市为例,决策团体内部本身就有不少商人。即使参与决策的城市居民自己不做生意,他 / 她维生的行当也系于商贸的繁荣。他们自然不会杀鸡取卵 [3]。

因此,相比于中国或者奥斯曼帝国,欧洲各国监管的能力更弱——中国可以搞海禁,令 “片板不许入海”;奥斯曼的苏丹可以对商品实施全面限价;而在欧洲,哪怕是英国内部,各地都没法实施统一的税率。按 Masschaele 的说法:“如果商人觉得哪个地方的税太高,或者征收太过专断,他们就用脚投票。”“英国各地的税率很低,一般还不到商品价格的 1%。” 这是竞争的结果。

图 1 西欧和伊斯兰,市场整合程度的 “大分流”。

实际上,随着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政府甚至会主动拒绝商人加强监管的要求。比方说,16 世纪中叶,安特卫普有个很出名的海事保险经纪人叫 Juan Henriquez。他和其他商人上书,要求政府专门成立部门,把保险中介市场组织起来。政府拒绝了,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如果当地真的对保险行业施加严厉的监管,经营者就都跑到意大利去了。

因此,政治分裂和制度安排相结合,促进了欧洲的市场整合**。分裂的政治催生了统一的市场**。此外,Cox 还发现了两点现象:首先,不是所有议会都能促进市场整合。只有那些掌握了征税权的议会,才会导致周边地区市场整合程度的上升;其次,市场整合程度越好,1200-1800 年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无论是控制初始水平、战争频率,还是只用大城市数据,这一点都成立。

表 2 16-20 世纪,欧洲各主要势力交战的数量、平均持续时间,以及每个世纪中处于战争状态的时间长度。总体上看,中国比欧洲要更安定。表格来自 Tilly,详尽分析可见 Voigtländer 和 Voth 2013 年的研究

如果在这里就结束,这个答案不完整——开头说的相互羡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通常有个心理:别人家的东西总是要好一点点的。对中国来说,近代之前经济增长的停滞是大问题。所谓 “落后都要挨打”“大分流” 一类的概念,都和这个有关;对欧洲来说,分裂加上商贸繁荣,接踵而来的频繁战乱和瘟疫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是繁荣和发展,还是安全和稳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想法。

此外,预先回复四个可能的质疑:首先,强调分裂和制度的后果,不代表忽视其它因素的作用。诸如欧洲婚姻模式一类的因素,都有可能也在起作用,和这里的结论不矛盾;其次,大家可能质疑:欧洲为什么会分裂?为什么会形成防止掠夺的制度?问题可以无限往前推,回答到目前这个层面,也许是最适合回答问题的。此外,分裂确实可能促进制度演变,但这一点仍有待研究。

再次,即使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之间存在取舍,但二者真的不能兼得吗?如果把考察时间段限于近代之前,从现有的数据看,二者很难兼得。无论是中国还是奥斯曼帝国,市场整合程度相比欧洲都不能算高。近年来有关于 “县域竞争”“增长锦标赛” 一类的讨论,也许是统一二者的一条出路。不过,关于这些观点的争议仍然很多,我们也不清楚这些理论是否在很长的时间段内仍然有效。

最后,欧洲的分裂促进了经济增长,不代表分裂就是好的,更不代表应该分裂。一方面,分裂有其它代价,比如战争。这个代价应该有很多人不愿意承受;另一方面,分裂不是总能促进经济发展。缺乏监管可能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分裂也会导致区域内公共品供给不足。现代经济,政府和市场交织,分裂的代价也许比以前大得多。总之,对历史的分析应用到当代时,应该注意其它条件。

[1] 城市增长潜力的严格定义是 。等式左边是第个城市在时间的增长潜力,右边是把一定范围内,其它所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用距离的倒数的加权。这一指标在经济史研究中颇为常用,其直观含义是:距离其它经济越好的城市越近,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此外,研究现代之前的时间段时,用城市人口数量替代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通行做法。城市增长率和增长潜力高度相关,一般说明这座城市和周边其它城市有比较多的往来,能够传递技术或商品。有关这个指标的详细讨论,请见原文 8-9 页,对应期刊 731-732 页。

[2] 请见 Blockmans, Wim.(1997) “Representation (Since the thirteenth century).” In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edited by Christopher Allmand, 29–6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有关这两点究竟哪一点才是原因,争议很大。相关研究可见 North, D. C. (1991).Institution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1), 97-112,或 Epstein, S. R. (2002). Freedom and growth: the rise of states and markets in Europe, 1300-1750 (Vol. 17). Routledge.

参考文献:Cox, G. W. (201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economic liberty, and the great divergence.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77(3), 724-755.

Masschaele, J. (2007). Toll and trade in medieval England. Money, markets and trade in late medieval Europe, 149.

Puttevils, J., & Deloof, M. (2017). Marketing and pricing risk in marine insur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Antwerp.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77(3), 796-837.

Spufford, P. (2002). Power and profit: the merchant in medieval Europe (pp. 12-59). London: Thames & Hudson.

Voigtländer, N., & Voth, H. J. (2013). Gifts of Mars: Warfare and Europe’s early rise to riche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7(4), 165-186.

知乎用户 商子安​​ 发表

以我多年混迹欧洲的经验,这个问题你怎么猜都行

但一定不要直接去问欧洲人、尤其是意大利人

为啥?

因为在意大利这么多年,我真正领教了很多次,什么叫 “口嫌体直正”

你以为文化差异真的难以消除吗?

背景一,我在公司里,意大利同事经常问我中国人是不是都喜欢星巴克

我知道他们想乳美式,表情都写在脸上的那种

可我只能照实说,我不喝咖啡、喝不惯

然后他们就觉得我很无聊,自顾自大肆批判起星巴克来

他们不止一次告诉我,意大利没有星巴克,是因为根本开不起来,没人喝

直到去年星巴克在都灵和米兰开业了

反正从那以后,公司里再也没讨论过星巴克。。。

背景 2,之前意大利一直都没有肯德基,听说只在美军基地附近、还有米兰郊区有

我跟意大利朋友说自己很喜欢吃肯德基,但是意大利没有,只有麦当劳

朋友们哈哈大笑,说肯德基在意大利开不起来的,因为意大利人喜欢吃牛肉

鸡肉是渣渣,都是庸俗的美国佬喜欢吃

我想了一下,在意大利的麦当劳里,确实巨无霸汉堡一向最好卖(其实我忘了,这个汉堡最便宜),于是就深信不疑了一段时间

直到都灵前几年开了一家肯德基。。。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是这家肯德基的店面,以前是一家意大利本土的连锁快餐店,叫 Spizzico

你可以理解为披萨快餐,也是三件套,只不过汉堡换成了披萨

味道很烂,披萨又厚又硬,客流量少的时候甚至给你半凉不热的那种,所以生意很差

明明还开在商业中心,去吃的意大利人都很少,中国留学生却很多

为什么?

因为这家店开不下去,所以加盟了政府的大学食堂系统,国际学生可以以低价去吃,政府补差价

懂了吧?用纳税人的钱去保护这种所谓的 “传统饮食文化”

但是,你丫都开始学快餐三件套了,还有脸说是自己的传统?

披萨给你做成这么难吃的玩意儿,信不信那不勒斯人北伐过来打死你

那段时间我也是天天吃,边吃边骂

但是就这样走后门续血都扶不起来,倒闭以后,肯德基盘了下来

天知道肯德基等了多少年,才等到政府松口,让这家店自生自灭。。。。


说了这么多不相干的,你以为我想说啥?

以前问过意大利人,为啥不把梵蒂冈给 “解放” 了

答:我们意大利人爱好和平,不想无辜的人流血

我:那你们为啥去解放威尼斯?

答:威尼斯历史上就是我们的啊~

当时心中一万只草泥马。。。。

威尼斯你都自古以来了,梵蒂冈可是 3000 年前就属于罗马的啊

呸,还不是怕打了梵蒂冈、隔壁法国爸爸要抄家伙来揍你们?

整个意大利统一的历史,就是在看爸爸们的眼色

法国爸爸点头说可以揍奥地利,意大利才敢揍,解放了米兰

奥地利被普鲁士爸爸揍了,意大利乘胜追击,解放了威尼斯

法国爸爸被普鲁士爸爸揍了,意大利才放心打进罗马

等法国爸爸缓过劲来,意大利就不敢动梵蒂冈了,还得把 “自古以来” 的尼斯地区割给爸爸

但是就算当龟儿子,咱也要完成统一大业啊

所以,你以为欧洲人不想统一吗?

口嫌体直正的人,光问是问不出来的

你得看实际行动

咱不能唯结果论,考不上清华就说人家不努力吧?

人家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尽量化分为合了

否则现在欧洲国家的数量

只怕会是现在的五倍都不止。。。


知乎用户 Enzo Jiang​ 发表

欧洲人认为全世界都很羡慕他们的多元化。

知乎用户 盐选推荐​ 发表

曾经,黑格尔之前的欧洲,对中国是赞誉有加的。

比如伏尔泰说:「当迦勒底人还只是在粗糙的砖坯上刻字时,中国人已在轻便的竹简上刻字。」

就像今天我们动不动用「西方」来比照「中国」一样,那个时代的欧洲知识分子正是用「中国」来批判「欧洲」。

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陷入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

粗鄙而教条的宗教信念笼罩着欧洲的一切。

「中世纪的精神状况是愚昧无知地拜倒在教会的偶像——教条、权威和烦琐哲学之前。」(约翰 · 西蒙兹《意大利文艺复兴史》)

启蒙运动意味着从蒙昧的宗教迷信中清醒过来,中国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欧洲人许多启示。

欧洲人惊讶地发现,没有教会的中国似乎处处比欧洲优越。

与四分五裂的欧洲比起来,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安定的国度。

但是,18 世纪英国使团的来访有力击破了马可 · 波罗以来一直流行在欧洲的中国富强说,西方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从此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经过九个月的行驶,英国使团终于抵达了中国海面。

乾隆盛世是中国史上的登峰造极,一直为后世所艳称。

为了向远人展示帝国的富庶繁荣,皇帝更是精心准备,一掷千金。

那么,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传统盛世,在英国人眼中是什么样子呢?

英国人首先注意到的是这个东方大国的人口众多和市井生活的繁荣。

从马可 · 波罗时代起,这一点就一直为欧洲人所惊叹。

关于中国的人口,长期以来在欧洲是一个谜。

马可 · 波罗说,汗八里城(元代蒙古人对大都的称呼,即今北京市)的「人数之多…… 是世人想不到的」。(《马可 · 波罗游记》)

这已经让欧洲人产生怀疑,明清时传教士的说法更令人难以相信:全人类人口的三分之一会集中在一个国家之内,而这个国家的面积虽然广大,也不过是整个陆地面积的十二分之一。

不过英国人的访问为欧洲得出了定论:「人们给予这个国家人口数量的上限不仅是可能的,甚至是真实的。」(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人口众多的最有力证明是自然资源的稀缺。

英国人刚刚抵达中国就感觉到了这一点。

1793 年 7 月初,英国舰队抵达第一片中国领土舟山群岛。

由于遇到落潮,「克拉伦斯」号只得在一个叫六横岛的小岛边抛锚稍停。

英国人想「利用等候潮水的时间上岸对中国领土进行第一次的观光」,于是他们爬上了六横岛。

爬过海边陡峭的石壁后,他们在山下发现了一块人工填海填出来的小平原。

很显然,为了造出这块小平原,本地的居民们没少费力气。

「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呎高的土堤。但这块平原的面积并不大,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小的一块土地来是否合算。平原上种的是稻米,耕作得很精细。」(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这就是展现在英国人面前的典型中国国情:土地稀缺,人口密布。这有点出乎英国人的预料。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固然人口众多,但同时疆土也极其辽阔。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东方大国的人口压力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随着后面行程对中国的深入,他们越来越体会到土地对中国人的珍贵:

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的粮食。

中国没有大的牧场,也没有种植专为牲口吃的燕麦、豆类和芜菁等等。

除了皇帝的御花园外,全国很少公园和其他公共娱乐游玩地带。

中国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公路既少又窄。

全国没有公地。大地主们也不肯划出大块土地来不事生产而改作娱乐或者运动的场所。所有耕地从不休耕。(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确实,传统中国似乎从来没有「公园」和「休耕」的概念。

土地在我们眼中,唯一的使命就是生产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

历史学家们认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实际的人口数比政府统计的还要多。

乾隆晚年中国人均耕地的乐观估计是 3.5 亩,而同时期的英国,人均占有耕地 10 亩,是中国的 3 倍。

此外,当时英国还有 800 万英亩荒地,也就是说,全英国每人尚能拥有 1 英亩(合 6 亩左右)的土地储备。

整个欧洲情况与英国相似,「欧洲是一个遍布草原、休耕地和森林的地区,它从来不缺少可耕地」。(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了解了这个事实,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英国人对中国的耕地紧张状况如此惊讶了。

从上岸的第一天起,英国人就开始持续不断地惊叹中国的人口众多。

使团总管巴罗说:「要说有什么令人惊叹的话,那就是人口之众多。自到达之日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都蜂拥到岸边来。」(约翰 · 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每到一处,大路边总是站满了看客。

根据一路上的见闻,副使斯当东判断,中国的人口密度比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还要多 1/3。

也就是说,马戛尔尼到中国时,中国人口估计在 3.5 亿左右。

4

英国人的第二印象是中国社会生活的紧张繁忙和商业的兴旺发达。

到达舟山群岛后,不熟悉中国海况的英国人在浙江海岸停留了几天,为的是等中国官员为他们寻找到北上的领航员。

利用这个时间,他们来到一里地之外的一个小县城——定海观光。

他们主要关注的还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定海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小而繁荣的城市。

「定海非常近似威尼斯,不过较小一点…… 城内服装店、食品店和家具店很多,陈列布置得相当讲究…… 整个城市充满了活泼生动的气氛。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人都必须做工。事实上人人都在劳动,无人过着寄生的生活。我们看到男人们忙碌地走在街上,女人们在商店里购货。」(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一群金发碧眼的怪物出现在东方小城的街头,我们可以想见其轰动的程度。

「无数好奇群众争先恐后地把我们包围起来…… 我们最后走到一个庙宇里去躲避群众。」

巴罗的描写总是更生动:「人人都想把头伸到轿窗前来满足一下好奇心,咧着嘴笑嘻嘻地喊一声:红毛!」(约翰 · 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这些睁大眼睛好奇地盯着英国人的定海百姓哪里能想到 40 多年后将要来临的灾难。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小县城已经令英国人对中国商业的高度繁荣和中国人在人口压力下的紧张生活有所了解,后来中国的其他城市,特别是最大的城市北京给他们的印象当然更为深刻。

在浙江海岸稍作停留后,使团船只继续北上,抵达大沽口。

在这里,他们换乘吃水浅的中国小船,沿白河前往北京。

来到北京,英国人马上被迎面而来的商业气息拍了个跟头。

副使斯当东说:「(北京东郊)铺石的街道上挤满了人。商店、作坊和顾客之多,处处表示出兴盛繁荣的气象。」

「街道上的房子绝大部分是商店,外面油漆装潢近似通州府商店,但要大得多…… 商店门外挂着角灯、纱灯、丝灯或者纸灯,极精巧之能事。商店内外充满了各种货物。」(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巴罗的记载则更加详细生动:

穿过城门走上那种大路之后,我们眼前马上就展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景象。 大路两旁各是一溜屋宇,全为商铺和货栈,门前展示着各自的独特货物。 商铺前一般都竖着大木柱。柱顶高过屋檐,柱身刻着镏金大字,标明所售货物以及店主的诚信名声。 …… 流动的匠作如补锅匠、剃头匠、鞋匠和铁匠,卖茶、水果、米饭和其他吃食的摊贩,以及商铺门前展示的货物,把一条宽阔的大路挤得只剩中央一线。 …… 一切都在移动。大路两侧也塞满了巨大的人流。或买或卖,或以货易货,各取所需。众声喧哗,既有小贩的吆喝,也有其他的争吵…… 捧货筐的小贩、演杂技的、变戏法的、算命的、走方郎中和江湖医生、说相声的和卖唱的,挤成一堆。(约翰 · 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中国人是有着商业天才的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如此。

虽然英国是商业大国,但乾隆时代中国国内商业的繁盛仍然令英国人大开眼界。

虽然中国历史上一直实行轻商主义,但中国人的商业本能从来没有被熄灭过。

事实上,每当天下太平之后不久,中国各地的商业都会迅速勃兴。

乾隆时期的商业繁盛在中国历史上并非首次,不过由于其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财富基数,却肯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人目睹并见证了乾隆盛世的一个侧面。

5

马可 · 波罗惊叹中国是「尘世可以想见的最繁华的地方」。

18 世纪末来到中国的英国人却惊讶地发现,与黄金遍地的传说相反,中国的大部分普通人都生活在穷困之中。

如前所述,使团一路上享受的是皇帝最慷慨的礼遇。

刚到大沽口,两名中国官员带着大量作为礼物的食品在此迎候,其数量之多令英国人惊讶,以至于使团副使斯当东认真地记下了礼品的内容。

这个见面礼出乎英国人意料。按西方外交惯例,除特邀外,一般使团的出访费用是自理的。

但到了中国后,他们却意外地享受到免费而且极为丰盛的供应。

过于丰盛的礼物似乎证明了马可 · 波罗笔下中国超级富庶的记载。

然而,运送食物的中国船只载着那两名官员刚刚离开不久,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就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估计:因为中国人送来的食物过多,并且「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

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这些英国人的弃物。「但中国人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约翰 · 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官员贯彻皇帝旨意,在一切环节中全力展示帝国的富强。

但这一旨意毕竟没有被每一位普通百姓所领会。

他们关心自己的胃更甚于国家的尊严。这个细节一下子暴露了中国的尴尬。

事实上,在登陆中国后,英国使团一再震惊的,是这个外表繁荣富庶的处于盛世中的大国难以想象的贫穷。

他们首次注意到中国人吃狗肉。

知乎用户 风千里 发表

德国人用战争与铁血都换不来的支配欧洲,用一个欧盟框架却要方便实用多了。

但是,殊途同归

你说他们内心羡慕不?

当然,也未必就一定特别羡慕中国式的大一统,但一定特别羡慕大一统

知乎用户 再见了希罗多德 发表

曾经有一个科西嘉人,想重现罗马帝国的荣光;
曾经有一个意大利人,想重现罗马帝国的荣光;
曾经有一个奥地利人,想重现罗马帝国的荣光;
曾经有一群俄罗斯人,以为自己就是罗马帝国。

欧洲人从来没有忘记幅员广阔的罗马帝国是何等辉煌,只不过每个国家都以为自己才是新罗马的中心。

知乎用户 鱼石头​ 发表

我问德国室友:“如果你觉得爱国主义 patriotism 特别愚蠢的话,你们对国家的态度是什么?”

德国室友:“我们现在只是想一心帮助整个欧洲走出困境,走向繁荣。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不知道欧洲人会不会羡慕,反正感觉德国人想统一欧洲是想统一疯了。碰见哪个都是 “we are just trying to save Europe”.

-————————

我是鱼石头,一个希望能持续输出干货并且能通过文字表达爱、书写人的作者。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关注我的其他回答哦~

查尔斯王子说他 “热爱印度”?真的假的,我不信

如何看待张爱玲《沉香屑 · 第一炉香》中葛薇龙与乔琪的爱情?

老阿姨遇见 “杀猪盘”,没上勾还了诈骗子 30 块钱

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任毒品自由交易?

有什么你逢人就想安利的家用电器?

印度因疫情医用氧气告罄,为什么要从新加坡空运大型氧气罐,制造大型氧气罐很难吗?

知乎用户 名字没了 发表

原回答是 18 年 8 月答的,今天再看真是唏嘘不已。

统一的大欧盟可真是 ,用树倒猢狲散来形容简直是太贴切了。

以前阎学通教授在他一个讲座里说过,有次欧盟有个领导(职务我忘了)邀请他去参加一个论坛,是讨论如何进一步普及和使用统一的语言文字的,席间欧盟的与会人员就自信地说,我们也已经实现了大一统,有统一的经济体,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官方工作语言,现在就差正式使用统一的语言文字了,而且我们和你们不同,你们是通过暴力的方式统一的,我们可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取得的成就。

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你说他这话的意思是不是应该要我们羡慕他们才对呢?

ps 题外话,阎教授尖锐地指出,那你们可找错人了,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和你们不一样,你们这和印度比较类似,你应该问他们。

知乎用户 Marco 马可 发表

作为一个意大利人,我不可能也无权以所有欧洲人的名义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在此我仅能分享总结一些我认识的人关于这个问题的主流看法。

首先,我的想法就是我认为只有极少数欧洲人会真正羡慕中国的大一统。

下面我将会相应的观点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解释:

1. 有多少欧洲人真正了解中国?

大多数欧洲人对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国家其实是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的。对他们来说,标准的中国人就是汉族,而对于其他的少数民族他们更是知之甚少,更别说对于中国事实上存在 56 个民族这件事更是几乎无人知晓。那些对现代中国有错误认识的人,我是指那些认为藏族或者维吾尔族人民正在受压迫的人,他们知道中国还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的人,但是由于他们对于中国的以上错误认识会导致他们甚至认为中国没有欧洲内部的一个正常的国家那么团结。因此,我相信只有很少的欧洲人真正能够理解并且羡慕中国的处境。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大多数的欧洲人其实并不了解双方的整体情况。诚然,我们有欧盟,我们可以把欧盟和中国作一个比较,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欧盟并非一个主权国家这一重要的事实,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都不会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过为了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仍然需要详细地研究一下欧盟是什么?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2. 什么是欧盟,什么是申根区?

欧盟一开始只是为了使欧洲人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容易,它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演变,而 EEC 则是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演变。对于很多欧洲人而言,ECSC 就是欧盟最早的雏形,是欧盟的基础。ECSC 在 1952 年由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方)德国和卢森堡共同创立。

另一个有趣的合作点就是申根地区。它事实上不仅包括了来自欧盟以内的国家同时也包括了欧盟以外的国家,它帮助你无需申请特定的签证甚至无需携带自己国家的护照(对于欧洲人而言)既可以在这些国家内旅行。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之前我去英国的时的故事。之前我每次去英国的时候通常只携带我的意大利身份证,因为这是完全有效的。但是意大利身份证只是一张质量并不太好的纸,并且上面只有意大利文。所以在我入境的时候,很多英国海关人员都会抱怨我的身份证质量太差。在此之后我就养成了携带我的护照入境英国的习惯,毕竟设身处地想,对于很多英国人来说看一张字迹模糊满是意大利文的纸确实可以说是一场噩梦。

3.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状况如何?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采用欧元。例如,瑞典、波兰和罗马尼亚虽然是欧盟的一部分,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它们都有自己的货币。同时,欧盟一些成员国真的是财税天堂,比如卢森堡、马耳他等国家,这其实让欧盟主要成员国感到非常不安,但他们却对此无能为力。

4. 外交政策方面

每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决定。欧盟是一个经济联盟,从技术上讲,在外交政策上绝对没有发言权。在谈到与中国 “一带一路” 合作时,就一些人抱怨说,意大利竟然在没有欧洲其他国家参与的情况下玩这个游戏。但事实上,鉴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意大利在这个项目中有更多的优势,同时也有更多的利益。举个例子,我并不认为一带一路对丹麦来说有和意大利相同的重要性。意大利并不是唯一一个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的国家。例如,法国在非洲的前殖民地领土上有着利益,即使现在在那里也有强大的财政权力。然而并非每个欧盟国家都如法国一般有着海外殖民利益。所以对于欧盟来说,成员国间确实存在着很多共同的利益,但与此同时每个国家也都有其不同的利益 。

5. 各国独立的内部政策。

虽然欧盟为成员国(包括意大利和希腊)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大量资金,但从技术上讲,欧盟在各国具体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方面却并没有太多发言权——其结果是,有时这些资金明显被浪费或使用不当。其实欧盟的资金是意大利政府最近崩溃的原因之一。在意大利很多人出于自己的利益或党派的利益想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而不是让意大利孔特政府来做所有决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盟其实对于每个国家内部政策影响是极其有限的。

6. 法律、司法和政治体系的不同。

每个国家都有非常不同的政府和立法形式,尤其是其立法体系。因为在欧洲存在两套法律:一套是基于普通法(来自旧不列颠),另一套是基于罗马帝国的罗马法。许多敏感话题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因为天主教的存在,堕胎最近在波兰再次成为非法。在意大利,我认为考虑到宗教的影响,我们最终可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但我并不认为这会在瑞典发生。说到政府,我们就会发现在欧洲有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皇室成员作为傀儡首领,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有其强有力的总统(如法国),其他一些国家则是比较稳定并且在很多很多任期内都由同一个人掌权(如德国的安格拉默克尔)。而另外有些国家甚至连一个任期都不会结束,政府就宣告失败,比如意大利(自 1946 年以来,我们平均每年都有一个新的政府。这真是个令人尴尬的成就……)

7. 人们对未来欧洲合众国的想法(后文中我们将会将其简称为 USE,即 United State Of Europe)

如果我们将目前的欧盟成员国都召集到 USE 中,那么此时此刻很多人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大多数法国人还是更乐意做法国人,意大利人还是更喜欢成为意大利人,德国人还是更愿意成为德国人。欧盟中的大多数人坚信的观念是保持相对的独立,每个人都应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新生代中的部分群体(包括我自己)出于不同的原因确实希望看到一个更强大的欧盟。一个越来越像一个国家的欧盟。主要原因是这样欧盟可以在世界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成为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力量。这与东盟或非洲联盟相似。USE 如果真的能够发生的话,它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一个没有人愿意与其作对的力量。这样的状态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以后也会有更多的国家想要尝试加入。但与此同时,那时起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盟将会比目前的欧盟更难进入(我们可以参考土耳其目前加入欧盟的困难),因此我怀疑我们是否能让欧盟所有成员国都选择加入 USE,还是很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并且愿意做出足够的妥协来留在欧盟内,特别是在联邦政府将会对所有成员国执行共同政策和法律的情况下。因为觉得欧盟是被德国领导的,部分人讨厌欧盟。(我相信如果欧盟是被他们的国家领导的话,他们就会爱欧盟。这样的心态其实很好理解。)这些人认为德国通过控制欧盟来实现自己利益的获取。而还有部分人只是希望他们的国家完全独立和拥有自己的主权,不受任何欧盟的资金或影响。我认为一些批评欧盟的人仍然生活在过去,他们认为他们的国家还像过去那么重要,他们认为事情可以回到那个大多西方国家的黄金时代(那是全球大部分南方国家复苏的时代,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会有这样一个黄金时代)。

结论: 关于欧洲人是否羡慕中国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去讨论。因为大多数人对于中国是缺乏了解或者了解非常片面的。即使我们只问那些真正了解中国情况的欧洲人,那么我仍然不会认为周围会有太多羡慕的人,也许这是因为在欧洲只有少数人真正相信并且崇尚一个真正且完全的政治联盟。毕竟欧盟目前的座右铭是 “在多样性中团结一致”。我觉得在欧洲大多数人还是会认为,政治联盟是一个应该以我们自己(欧洲人)的方式去实现的一个长期目标。再加上目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情况都很好,因此在政治团结或诸如此类的问题上,欧洲既不羡慕中国,也不羡慕美国。经济是欧盟支持者和批评者对中国最羡慕的根源(当然也不仅如此)。虽然我个人认为对于任何国家而言,经济的发展是与其政治体系息息相关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很多欧洲人都并不认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中国的大一统的体系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目前只有极少数的欧洲人会羡慕中国大一统的原因所在。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朋友的翻译, 谢谢)

知乎用户 Lucy 曹野蛮 发表

我是欧洲人,我认为一些欧洲大国羡慕中国。因为他们想要更多的权力,更多的世界影响力,更多的钱。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创建了欧盟,来团结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非常希望欧盟发挥作用。

在过去,德国试图通过战争接管欧洲,但效果很不理想。

从那以后,他们吸取了教训,现在只是通过德国经营的超级大国也就是欧盟来做到这一点。

但欧洲永远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即使这些国家能够克服分歧,团结起来,但同时没有人愿意放弃作为一个国家的自由。每个国家都想成为统治和决策的一方,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

有一次,我的中国朋友问我:斯洛伐克人是否为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而自豪?

然后我不得不向她解释,斯洛伐克人民非常痛恨这段历史!我们有很多机会再次加入匈牙利,但斯洛伐克人民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背叛我们的兄弟捷克,只是为了保持我们的独立。我们不在乎哈布斯堡王朝或奥匈帝国有多大或有多强大,自由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中国人和欧洲人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相信,如果团结一致,他们将取得伟大成就,克服任何困难;而欧洲人民则是个人主义者,他们相信,你越少依赖别人,你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欧洲有许多小国,但对许多人来说,这还不够多。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有一些带有分裂思想的人,他们想分裂自己的国家,从而分裂整个欧洲。

比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英国的苏格兰,法国的科西嘉岛,还有更多的地方。我不相信欧洲能真正团结起来。

中国人寻找彼此有共同点的东西,那些能使他们团结起来的东西。欧洲人民不关心他们的国籍,反而寻找彼此不同的东西,那些把他们分开,使他们与众不同的东西。在中国,团结是理想,在欧洲则是个人主义。不仅是在其他民族,他们对同一民族的人也是这样。

同时,欧洲历史上充满了争夺领土的冲突和战争。每个国家都将守护每一米的土地,因为他们的祖先必须用自己的鲜血为之付出代价。每个欧洲国家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着自己的历史,有一个需要自己负责的民族。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个性。

如果我不得不做个预测的话,我会说:欧洲未来更有可能变得更加分裂,而不是团结。

I think some of the big European countries are jealous because they want more power, more influence in the world, more money, that’s why they created EU, to unite Europ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Germany wants European union to work very much. In the past Germany tried to take over Europe with wars - it didn’t work very well. Since then they have learned their lesson and now just do it through German-run superstate aka European union. But Europe can never be like China. Even if the countries can overcome their differences and become united, at the same time no one wants to give up their freedom as an individual country. Every country wants to be the one to rule and make the decisions, nobody wants to sacrifice their own interests. One time my friend asked me if Slovak people are proud of the time when they were part of the Habsburg monarchy and Hungarian kingdom. Then I had to explain to her Slovak people hate this period of their history very much and they had many chances to join Hungary again but Slovak people would do literally anything, even betray their brothers Czechs and join Hitler, just to keep their independence. They don’t care how big or powerful Habsburg monarchy or Hungarian kingdom was, freedom is more important to them. Chinese people and European people are just very different. While Chinese people believe that if they stay united they will achieve great things and overcome any difficulties, European people are individualists that believe the less people you depend on the greater things you will achieve. There are many small countries in Europe but even that is not enough for many people. Almost each European country has some groups of people that have some separatistic ideas and want to fragment their country and therefore the entire Europe even more. For example in Spain it’s Catalonia, in UK Scotland, in France Corsica and there are many many more. I do not believe Europe can ever be truly united. Chinese people look for things they have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things that will unite them, European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ir nationality look for things that they don’t have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things that divide them and make them different and special. In China unity and is the ideal, in Europe it is individualism. And it’s not only when it comes to other nationalities, they behave like this towards people of the same nationality as well. Also the European history is full of conflicts and wars for territory and each country will guard every meter of their soil since their ancestors had to pay with their own blood for it. Each European country is aware they are individual country, with their own history, their own needs a their own people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It’s simply impossible for any European country to give up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if I have to guess I would say it’s much more likely that Europe will become even more divided in the future, not united.

知乎用户 张方济 (Francis) 发表

这个问题我倒是问过他们欧洲人,不过由于所受教(xi)育 (nao) 的原因,欧洲人并不羡慕中国的大一统。

-

我问一个德国人 A:“当年希特勒要是统一了欧洲,你觉得吼不吼啊?”

他回答:“不好。我更喜欢现在自由的欧洲,民族自决,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国家,不被外族压迫。”

-

有一次跟德国人 B 聊历史,我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是 221BC,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世都称赞他统一的功绩。”

他随口一说:“这样就要消灭其他国家咯?这样扼杀了很多可能性。如果不消灭那些国家,那些国家就有发展出更多不同文化的可能性。”

-

法国人 C 辅导我的法语,我问他:“如果整个欧洲都说拉丁语,或者中世纪时候都说欧洲文化中心巴黎当地口音的拉丁语,演化为今天的法语,那我们就可以少学很多语言了,这样不好吗?”

他反问我:“有各种各样的语言难道不是很酷的嘛?整个欧洲说一个语言,真是太单调了。”

-

有些答主说,欧洲人羡慕我们的大一统,拿破仑、希特勒还尝试了呢。但是拿破仑、希特勒看起来很像 “统一欧洲” 的行为,其实严格说应该叫 “征服欧洲”,这和欧洲历史上典型的“统一” 案例——“德意志统一”,有着本质区别:“德意志统一”是把有相同民族认同感的松散邦国统一为一个民族国家,而 “征服欧洲” 更多的是让自己的民族成为主人奴役其他民族。

我反复提到了 “民族”,正如第一个案例里 A 一样,是因为在这个“是否羡慕我们大一统” 的问题上,这种观念在当代欧洲人眼中是十分核心的——他们始终认为,一个民族,就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国家,而不应该被其他民族奴役。因此他们也不理解我们。他们把民族国家的观念代入,来看待我们,于是他们觉得中国是一个华人国家(华人默认等于汉人),而新疆、西藏是维吾尔族、藏族的土地,却属于中国,于是得出,华人奴役了这两个民族,违背了民族自决的自由原则,太政治不正确了。于是他们就支持了各种独,觉得这才是维护了他们价值观中的正义。

综上,他们不仅不羡慕我们,还觉得我们国家的偏远省份的人民还羡慕他们呢。

知乎用户 张北陆 发表

今天早上看到这么一条新闻:

German foreign minister says European unity key to future

德国外长说:**中方希望我们秉承 “一个中国” 政策,那么中国也应当遵从 “一个欧洲” 政策,**而不是试图分化我们

中国直接 “吃惊” 了

2017 年 8 月 31 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默大妈当了这么多年总理觉得不过瘾,这是要当元首了啊?

请问你说他们羡慕不羡慕?

知乎用户 小屋住不下 发表

首先,“大一统”这个概念太过笼统。正如很多知友都已经指出的,什么样的统一程度才算得上是 “大一统”?是像中国古代那样的帝制中央集权,还是当下的欧盟?是让整个欧洲成为过去的罗马帝国,还是现代的民族国家?如果是指过去的中国,绝大多数欧洲人对中国大一统的想象还是“专制”、“集权”、“中世纪” 的,你怎么指望他们羡慕这样的 “大一统” 呢?如果是指当下的欧盟,那么欧盟怎样的举措算作“大一统”?是支持更严格财政纪律、以德国为中心才算加强“大一统”,还是支持强硬对待俄罗斯才算“大一统”?民意本来就是支离破碎的。
其次,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题主问这个问题,以及很多知友回答这个问题,好像这类问题是能够由人自由选择的,“支持大一统”跟 “反对大一统” 完全是一个偏好问题。
但我认为更可能的现实是,是否 “大一统” 是一个由地域、地缘、人口、国际政治和技术条件综合构成的政治生态问题,而不是一个政治选择问题。一只猴子可以因为不喜欢热带雨林的生态而搬迁到亚热带丛林,但它不可能改造热带雨林本身的生态。
我认为,“大一统” 的政治生态归根结底建立在中国这片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从而导致生存竞争极其惨烈的土地上。这片土地如果缺乏一个有强制力的集权政权来提供普遍安全,后果极其可怕。
想想战国时期白起一战而坑杀四十万降卒(数字考据参见靳生禾、谢鸿喜:《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而希罗多德记载波希战争,波斯(作为跟中国类似的大一统帝国)也不过动员了 20 万人左右(数字来源:Greco-Persian Wars)。英国内战最大一场规模的战役,双方人数加起来也没有超过 2 万人。
想想太平天国第二次西征集结兵力 30 万人,天京保卫战用兵 20 万,几乎相当于几十年后普法战争的总兵力。这还没有算,中国人口因为太平天国很可能减少了 2000 万 - 1 亿人(参见华强、蔡宏俊:《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人口损失问题》)
与此相关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西方和东方文明的人口增长模式不是工业革命后才拉开差距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前,两种文明的发展模式就大不相同。可以参见这篇文章基因战争?—
抄一段:

  • 这是被称为欧洲婚姻模型(European marriage pattern)的一个事实: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女性大多是在 24~25 岁的年龄结婚,对比之下,在古代中国很多时候,女性超过 20 岁不结婚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同时 10%~25% 的欧洲女性一辈子都没有结婚,对比,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女性最后都会结婚;最后,这些不结婚的女性也没有滥交或者成为其他什么角色,数据显示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只有 3%~4% 婚外怀孕,相较于未结婚的女性数量,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简言之,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生育文化就是低生育率 - 人口密度低 - 人均收入提高(道理很简单,低生育率婚恋文化下穷人没有生育机会,而富人又不可能生很多孩子,所以长期来看是人均收入提高),而中国生育文化就是高生育率 - 人口过密化 - 内卷化(依靠生育大量仅能生活在糊口线上的劳动力来开垦土地)。好像两个文明的基因就是如此。
当然,也可以从微观角度稍微解释下这个现象:中国人均资源稀少,生存压力过高,为争抢资源的暴力冲突频发,导致家族的生育策略就是多生劳动力以应对可能的暴力冲突(想想中国农村谁家叔伯兄弟人数多,谁家在农村就不吃亏的状况就明白了。这是传统社会大生态的一个缩影)。
总之,它的后果就是:中国人多,生命廉价(虽然政治不正确,但是在真实世界里,尤其是传统社会,人命确实是有价的),爆发激烈冲突的可能高,从而要求一个能够威慑地区性势力、提供普遍安全的集权政府存在。这是文明生态自发演进的结果。
而且,这个集权政府要完成这项任务,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因为它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动员和管理广大炮灰。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向对那些鼓吹分权的知识分子嗤之以鼻——“封建”和 “郡县” 孰优孰劣在古代就有许多次大讨论,现在它又有了 “联邦制” 优于 “集权制” 这一变体,归根结底,知识分子的设想很多情况下只是出于个人阅读偏好的梦想。刘邦朱元璋这种文化水平的人不用 20 年的时间就能统一天下,你一介书生设想的理想制度连流氓都平不了,还有资格“治国平天下”?
好了,下一个问题:如果西方政治文明的成功在于建立了现代国家,那么 “大一统” 和“中央集权”是建立现代国家的障碍吗?
答案是:有时是。不过,“分权” 同样也是。
在历史上,“分权” 成为建立现代国家的障碍,最有名的例子是荷兰。对,号称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制度的荷兰。
荷兰在三十年战争后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独立,“荷兰”其实只是当时组成尼德兰共和国的七个省之一。这七个省靠着 “乌德勒支同盟” 这个纽带连接在一起,用一个非民选的 “三级会议总会” 来充当国家议会。此外,7 个省各自有各自的议会,每个省选议会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三级议会总会对各省议会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这个分权制搞得够彻底了吧。——据说,议会总会要让各省接受决定,想了个办法:每次开完会就派两个使者去各省传达会议精神,然后就在当地赖着,你不通过决议我就不走。最后把当地议会吃心疼了,决议就通过了……
荷兰独立最大的功臣,奥兰治家族的威廉被哈布斯堡王朝悬赏刺杀,他的儿子莫里斯成了荷兰第一任执政。此人军功煊赫,但是骨子里是个军人而不是政治家,当时的大议长联合议会派斗他,说他要恢复君主制,然后哥们拉军队回去把大议长吊死了…… 他的弟弟后来接替执政,然后是弟弟的儿子威廉二世。但是威廉二世去世的时候,议会剥夺了奥兰治家族的政治权力,废除执政职位。
废除了之后,没有人来统领军队了怎么办呢?议长的设想是依靠国际调停(是不是有点像李鸿章?),即组织由英国、荷兰和瑞典组成的 “三角大同盟” 以对抗法国。结果路易十四用外交手段把英国悄悄拉到自己这一边,直接出兵,荷兰猝不及防,一年之内七省丧失五省,史称 “大灾难之年”。要不是威廉二世的儿子,后来通过“光荣革命” 登上英国王位的威廉三世力挽狂澜,强盛一时的 “海上马车夫” 可能就直接亡国了。美国后来立宪会议时讨论搞联邦还是邦联,专门举荷兰为反例,大意说共和国如果像这样易于分裂,是十分危险的。
其实纵观当时的政治发展史,核心矛盾不在于 “集权” 或者“分权”,而在于是否能够建立起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主要是对内保障安全,对外保障和平)的现代国家,以及能够承载现代国家制度的现代市场经济。至于集权分权,民主专制,这些都是次要的。
威尼斯共和国依靠海上贸易、海军优势和外交手腕,在法国大军压境,领土十丧其九的逆境下翻盘,但是面对人口、资源丰富且学会了海军作战技巧的东方专制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就只有苦苦支撑的份。
荷兰共和国能够击败哈布斯堡王朝,但是面对路易十四就一败涂地。
英国对内是共和制度,但是英王和英国议会对殖民地享有的权力完全跟专制君主没有任何两样。
让荷兰人去模仿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制度,恐怕他们也模仿不来。荷兰人中的精英是金融资本家们,老百姓是成天想着怎么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中赚钱的人们。指望这帮人去思考一些超越民族命运的大问题,实在没有土壤。
分权确实有利于保障个人自由,但这也意味着政府不会提供给你那么多公共物品,像基本安全这类,在历史上经常要靠个人自己来提供。美洲大陆地广人稀,移民者过去之后自己种一片地,自己骑着马扛枪巡视丰硕的果实和广袤的牧场,对抗强盗和印第安人,这些都是 19 世纪美国人自由和民主的一部分。你指望那个时候的人说 “自由” 跟今天每天上班打卡下班刷 FB 的人说 “自由” 是一个意思,可能吗?还是那句话,生态不同。
好的政治是建立在社会生态基础上,不违背人类公认基本道德准则的政治。因为前者,这个政治才有实现的可能;因为后者,这个政治才让我们看到改善的希望。至于 “大一统” 和“分权”孰优孰劣,个人以为,不是一个可以超越社会生态来提的问题。毕竟,为了猴子的不适而换掉整个森林,只有上帝才有这样的能力。

知乎用户 温伯陵​ 发表

一、

玩过《红警》的前浪都知道,开局地图的位置,往往决定游戏过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最终结局是输或赢。

还有句扎心的话:

生下来有,这辈子就有了,如果生下来没有,那么这辈子也不会有了。

中国的地缘格局就是这种局面,不仅开局地图的位置特别好,还生下来啥都可以有。

最早的人类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没错,就在如今炮火连天战乱不休的伊拉克。

苏美尔都繁荣两千年了,中国的三皇五帝才姗姗来迟。

不过,好饭不怕晚。

在大航海之前,世界地图主要局限在欧亚大陆,最东边是中国,最西边是欧洲,而苏美尔地区恰好在正中间。

于是,文明技术逐渐向两边扩散。

我们吃的小麦、猪、葡萄等日常食物,都是从这条路线传过来的,尤其是小麦,走了 7000 年才进入中国人的锅里。

大家可能有疑问,那年头走出周围 10 里都算见过世面了,怎么可能在欧亚大陆爆发技术和物种扩散?

其实也不复杂。

整个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其实大部分都是草原,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定居,哪里的水草茂盛就迁徙到哪里。那时候的技术不复杂,无非是粮食种子、犁、马车等等,只要勤学苦练,很快就能掌握。

就这样不停迁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溜达到中国和欧洲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欧亚大陆最东边的中国,享受几千年的技术和物种扩散,再加上中国先民的发展创造,最终奠定天朝上国的根基。

如果大家读过《史记》就会知道,很牛牛逼哄哄的部落都是从西边来的。

黄帝部落据说来自昆仑山,属于古羌人,带着中东的先进技术强势杀入中原,把统治中原多年的炎帝部落打败,接管中原统治权。

周部落来自陕西,经过多年发展农业实力,一举推翻商王朝,建立起绵延 800 年的周朝。

来自东部的蚩尤、商朝基本被打倒批臭。

由于靠近技术和物种扩散的起源地,上古陕甘相当于现代的江浙沪包邮区。

后来,苏美尔衰落,中国进入强秦大汉纵横四海的时代,欧洲开启希腊罗马的黄金岁月。

这就是历史的进程。

正因为上古文明是从中东发起的,以至于有人写了本书叫《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说外星人的宇宙飞船降落在中东,传播文明向四方扩散,然后外星人之间爆发战争就飞走了。

他们的宇宙飞船就是月球…….

这本书尽管是胡扯,但是脑洞非常大,我当初可是看的合不拢腿。

说回主题。

中国的地缘格局好,还在于四面环境独特。

向东是太平洋,向西是青藏高原,在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东西方向基本是人力不可超越的天堑。

向南是一堆东南亚小国,基本可以忽略。

中国唯一的外部威胁来自蒙古高原,翻遍史书,中国除了草原骑兵以外,再无威胁。

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感觉不过如此嘛,但是看看其他文明古国就知道,习以为常的太平最可贵。

苏美尔周围都是平原,四周没有高山大河可以坚守,不论哪个方向都有侵略者强势介入,几千年历史就是一部磕头史,哪怕到了现代还有英美军队进去抢石油。

埃及和欧洲隔着地中海唱情歌,一不小心就被欧洲国家抢回家蹂躏,因为太近了,又没有山脉关口,很轻松就被人灭国。

这就是开局地图没选好,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中国历代王朝不用担心东南西边,主要防守精力都放在北方。

中国用长城把燕山、太行山、祁连山接通,并且在山口修建山海关、雁门关、嘉峪关等关口,基本就能守住 400 毫米降水线,甚至还能派骑兵杀入草原封狼居胥。

除非中国内部出问题,否则草原骑兵只能打秋风。

这就是老祖宗的开局地图选的好。

而且草原骑兵被中国打败之后,往往不会停留在蒙古高原,必然会逐渐向西迁徙,到中亚大草原上混饭吃。

因为蒙古高原的地缘不好,向东走是大海,向北走是寒冷的西伯利亚,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柱,根本不适合生存。对于草原民族来说,最好的出路是向南冲,打下中原的花花世界才能发家致富。

一旦南迁失败,留在蒙古高原的结果只能是内卷化,等待他们的出路只有向西迁徙。

匈奴饱受汉朝的铁拳之后,一路向西进入中亚,在波斯和印度建立过王朝,几百年后又冲入罗马…… 带头大哥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

突厥没有在唐朝占到便宜,也向西迁徙,在中亚和印度留下很多突厥子孙,最终定居到土耳其。

蒙古也一样,在伊朗建立伊尔汗国,在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完成第二次上帝之鞭的成就。

几千年来,发生在中国的蝴蝶效应,直接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民族迁徙、王朝兴亡和历史变迁。

但凡草原骑兵能占领中原,欧亚大陆就没那么多糟心事了。

但是他们进不来。

即便进来也被迅速同化。

二、

中国的地理特点是外围有高山和海洋,内部却遍布河流和平原,特别适合农业生产。

我们都知道,想要发展生产力一定要有平原、要有河流、要有美女、要有火锅、要有驴。

平原才能大规模发展农业,河流方便运输和贸易…… 一旦农业和运输贸易发展起来,便会倒逼货币和法律产生。

这些都齐活了,文明也就诞生了。

农业文明对集体的认可度特别高。

因为个人力量很难抵抗战争、侵略、灾害等等困难,只有集体才能团结无数个人,保证农业生活的安全和延续。

于是,大平原诞生的农业文明,往往会选择中央集权为国家制度。

中国不就是嘛。

从三皇五帝到 21 世纪,从来没有选择过分权的小政府,即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也有黄帝、尧舜禹、周天子等诸候总盟主。

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说了算的人。

只有中央集权的大政府,才能迅速调配农业资源,用来发展生产、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欧洲没有发展成大帝国,第一个原因就是地理环境不好。

欧洲特别崇尚希腊文明,比如什么民主选举、海外贸易、公民权利等等,但这些不是希腊主动选择的,实在是被逼无奈。

希腊多山,铺开地图怎么看都找不到大平原,偶尔有点适合农业的地方,还被山脉分割成一块块的小地方。

所以希腊很难成为大一统的集权国家,反而因为地理分割,搞了一连串城邦,大家各玩各的,只是都有 “希腊” 的名字而已。

既然每个城邦都很小,那就有事大家商量着来喽,何况占人口大半的奴隶和女人没有选举权,所谓有财产的自由民不过一小撮。

大家都差不多,凭什么找一个爸爸管着?

这就是民主选举的起源。

如果硬着头皮搞农业,希腊人早就被饿死了,他们为了生存只能出海贸易,顺便开辟殖民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地中海沿岸。

小政府、选举、贸易、殖民地…… 是不是很像大航海的套路?

其实就是地缘格局决定国家方向。

再放大一点,欧洲到处都是大山脉,很容易形成独立的地理单元,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除了罗马再也没有大帝国,直到今天都是一堆小国,好不容易拼凑成欧盟做门面。

欧洲没有发展成大帝国的第二个原因,在于没有占人口多数的主体民族。

罗马倒是有机会发展主体民族的,但是帝国末期涌进来一帮蛮族,什么哥特人、汪达人、日耳曼人…… 这些蛮族利用地理格局,把庞大的罗马分割成碎片,形成如今的欧洲格局。

在罗马人看来,这些蛮族都是一样的物种,可是蛮族之间不这么看,他们把彼此分的清清楚楚,一言不合就打仗。

这种东西发展到现在,就是欧洲的民族国家。

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必然是大一统的集权国家,欧洲大概率是分散的小政府国家。

大一统的集权国家,可以调动庞大资源用于战争,抵抗北方草原骑兵的入侵,即便由于内部原因没抵抗住,也能利用占人口多数的主体民族,把入侵的草原骑兵同化在一起。

汉唐赶跑的匈奴、突厥都向西迁徙了,闯进来的鲜卑和满洲就没有去欧洲,反而被同化的没有民族特性了。

蒙古….. 那就是个 bug。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让中国发展农业,进一步形成集权政府和主体民族,不论抵抗或者同化,都有实力面对北方的侵略。

而欧洲小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基本没有好日子过,不是在上帝之鞭面前瑟瑟发抖,就是被维京海盗之类搞的鸡犬不宁。

至于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我们后面再说。

三、

说完地缘格局和地理环境,再来说土地上的物种。

一个国家发展成什么样子,很大程度要看土地上有什么东西,而土地上的东西基本限定了国家发展的天花板。

一般来说,农业国家必须要有大动物。

这些大动物要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性格不能太凶悍,要不然不好驯化,还要繁殖快寿命长,条件苛刻的一塌糊涂。

恰好,中国有牛、马、驴。

中国人用牛马驴耕田,极大节约了人力,让农民有能力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保证生产力可以逐步提高。

牛马驴可以拉车,这就发展了交通运输业,货物可以自由流通,商业贸易可以持续繁荣,用驿站传递信息也很方便。

这些都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建设,没有大动物,国家只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时代,永远不能发展成大帝国。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不以为然。

不要紧,我们举例说明。

美洲基本都是小动物,能够驯化的最大动物是羊驼,就是那个萌萌的草泥马。

这种动物耕地不行、拉车没力气、更不能骑着到处跑…… 让草泥马担负起国家命运,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北美洲倒是有野牛,但那玩意太凶悍,农业时代基本没有驯化的可能,那两只尖角能轻松把人戳死。

所以美洲一直停留在极低的文明水平,耕地、商贸、交通都没有发展起来,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了,印第安人还处于原始社会。

这就是动物对国运的制约。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非洲。

非洲是好地方,问题就在于非洲的动物太凶悍,我们都是听赵忠祥说《动物世界》长大的,那些凶悍的狮子、豹子、蟒蛇、河马基本都在非洲,每年还要定时搞环非洲大游行。

这些动物根本没法驯化,让狮子当坐骑是文殊菩萨的副本。

所以非洲的农业就发展不起来,几千年来一直在温饱线求生存,交通贸易更是没影的事,他们要运东西只能用大框子顶在头上。

连国家和文明的最低门槛都进不去,日后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文明是要一步步来的,没有地理环境就没有农业,没有农业就没有工业。

美洲和非洲 10 万年来一直停留在低级阶段,而隔壁老王在闷声大发财,进步一日千里,那么美洲和非洲的结局就是屠杀和奴役。

这么说,大家能理解牛马驴的重要了吧。

而且中国有竹子,就有了纸张、筷子和扁担…… 有各种土,就有了陶器和瓷器…… 有蚕宝宝,就有了精美的丝绸…… 有铜矿和铁矿,就有了武器和生活工具…… 甚至 20 世纪还发现了石油,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能源问题。

凡是你能想到的资源,中国都有。

欧亚大陆的地缘格局,保证了中国开局顺利,并且比其他国家更加安全,没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侵略者,大部分时间可以关门过小日子。

适合农业的地理环境,让中国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制度,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快速满血复活,迎接下一波挑战。

丰富的物种资源,打破制约国家发展的天花板,让中国在 2000 年的时间里,一直坐在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上。

正是这些平平无奇的东西,支撑起中国数千年繁荣和国运。

你以为得到的都是理所应当,其实是无数巧合,才让中国侥幸成为唯一生存下来的文明古国。

而这种习以为常的巧合,却是无数已经消失的民族梦寐以求的。

说一句中国牛逼,没毛病吧。

四、

中国的优势很明显,但到后期,却成为制约发展工业的瓶颈。

因为古代中国实在太发达了。

随便种点田就能活下去,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出海贸易的生存需求,大规模的商业社会就没有发展起来。

中国的土地又能养特别多的人口,便没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欲望,搞工程和基建的时候,大不了用人口数量来凑,同样能大力出奇迹。

既然生活美满,干嘛要发展奇技淫巧呢?

这和集权国家打压工商没太大关系,纯粹是现实不需要,我们不要把所有帽子都扣到制度和传统头上。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永远是需求倒逼行动。

比如隔壁老王承包了 100 万的工程,如果可以用 100 元 / 天的工资招到 100 个工人,一个月的人工费就是 30 万,再加上 10 万块购买设备,整个工程的成本就是 40 万。

工程结束可以赚 60 万。

而且中国人口多,根本不愁招不到工人,大概率是工人打破头争取工作机会,心狠一点压压价,人工费还能更便宜,遇到不景气的时候 50 块就能招到工人。

那么隔壁老王还用费尽心思升级设备吗?

完全不需要。

他甚至不会有提升设备效率的想法。

只有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或者利润大到一定程度,隔壁老王才会花费巨大成本,研究新技术改善旧设备。

但中国古代人口减少的时候,往往是乱世和王朝初期,大家种田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研究技术设备。

一旦进入盛世,适合发展商业贸易了,偏偏又遇到人口飙升和人均耕地减少,也就是内卷化,工作机会极度紧缺,人工费特别便宜。

毕竟人多工作少,再不做就饿死了。

所以中国王朝一直在历史周期律中转圈。

欧洲就不一样了。

欧洲各国的农业都不太行,养活不了太多人口,更不用说生活质量,熬过漫长的中世纪以后,逐渐开始恢复海洋贸易。

说是海洋贸易,其实是和海盗抢劫绑定在一起的,这玩意能不赚钱嘛。

于是越赚钱越来劲,越来劲越想贸易 / 抢劫,并且和希腊一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都喜欢建立殖民地,欧洲逐渐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这就是需求倒逼行动的典型。

到了英国坐大的时候,这套手段已经很成熟了,英国海军带着货物全世界跑,赚钱赚疯了。

有了利润的刺激,英国资本家搞圈地运动,扩大羊毛产量和降低人工成本,他们还改进技术提升效率,工业革命逐渐启动。

所以说,中国没有发展出工业革命是常态,欧洲发展出工业革命才是偶然。

地缘和地理让中国辉煌数千年,一直站在世界的最中心,但这种优势在特定条件下却变成劣势。

没有大农业的欧洲,不得已到海外求生存,一不小心玩出工业革命,顺便统治世界几百年。

这么一想,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而且中国和欧洲离得太远,等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技术扩散到中国的时候,文明代差已经形成,再想追赶就费劲了。

这条路走到现在都没有完成,但是我们已经无限接近终点,并且在追赶的过程中,中国完成涅槃新生。

只能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五、

写到文章结尾,反倒不知道该什么收尾了,总有一种宿命论的东西萦绕在心头。

这种感觉太虚幻,一点都摸不到头绪,但又是真实存在的。

不知道你们看到这里,有没有类似的感觉。

总的来说,中国的开局地图特别优秀,比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优秀,谁不承认就是不客观。

能和中国地缘格局媲美的,只有建国 200 多年的美国。

几千年来,我们都是握着一手好牌,走的顺风顺水,从来没有给开疆拓土的祖先丢过人。

哪怕在百年前,最好的牌变成最烂的牌,我们也能绝地反杀,甩出一对王炸。

我们迎头追赶几十年,技术代差已经急速缩短,未来的日子,跟着走就是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德国人想统一欧洲都想疯了,割裂的欧洲发展的瓶颈实在太明显了;英国人的最高追求就是让欧洲永远不要统一,越乱越好。

要不怎么说英国佬十二生肖属搅屎棍的呢。

作为欧洲传统三驾马车、欧洲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大英帝国一直有 “欧洲搅屎棍” 这一光荣称号。

凡是有利于统一欧洲的议程,我都反对;凡是需要我出钱出力的项目,我都退出。简称 “两个凡是”。附带最重要的一点,欧盟的所有事务,我都有发言权,你们必须尊重我的意见。

Bitch is so bitch. 贱人就是矫情。

欧洲宪法?我反对!财政契约?我反对!欧元?我反对!出钱救欧猪?我反对!反对!反对!我反对!全都反对!

额……

霸道总裁默克尔大妈说了,英国小妖精你们这么磨人,要么你们退出欧盟吧?

卡梅伦小嘴一撅:我反对!

默大妈:那我们来谈谈分摊债务配额?

卡中堂:我一分钱都不会出,不出不出就不出。你再逼我,我就肥家组织全民公投退出欧盟!

默大妈:这么说你们愿意滚蛋咯?!(星星眼)

卡中堂:就不!

德国人表示,感觉好累,再也不想统一了。

知乎用户 壹大师​ 发表

反正英国肯定不会羡慕
其实近代以来的欧洲历史就可以这么概括

法国牛逼了,英国联合德国揍法国

俄罗斯牛逼了,就联合法国揍俄罗斯
德国牛逼了,就联合法国揍德国

如果其中一家太牛逼了,二打一都费劲,就联合两家一起揍他(反法同盟,三国协约)
到了一战,三家一起打德国都费劲了,于是赶快把美国拉进来一起玩。
然后欧洲终于把自己的霸权折腾没了

现在德国要借着欧盟搞再次统一,于是英国又出来捣乱了……
其实将来德国带着欧洲小国玩,法国带着北非玩,英国跟着美加澳新玩,也挺不错的

知乎用户 zhaosj 发表

@Flint

配图。
欧洲人怎么看不知道,但是英国佬嘛

拿破仑奖?

英国佬眼中,试图统一欧洲的大魔王们 ^_^

知乎用户 小虾汉斯 发表

比较推崇,因为推崇英雄辈出横扫群雄一统天下(哪怕只是接近如此)的历史时期是人类共性,不然恺撒和拿破仑绝对无法取得历史上那样高的地位。

欧洲人民的话,CA 也算欧洲人民吧,“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 就是 CA 钦点给罗马帝国的:

如果游戏宣传语不算的话,此话出处有可能是,CA 的老祖宗吉本也说过类似的话,称五贤帝时期是 “人类最幸福的时代”。原话是:

“如果让一个人说出,在世界历史的什么时代人类过着最为幸福、繁荣的生活,他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那是从图密善去世到康茂德继位的那段时间。那时广袤的罗马帝国按照仁政和明智的原则完全处于专制权力的统治之下。接连四代在为人和权威方面很自然地普遍受到尊重的罗马皇帝坚决而温和地控制着所有的军队。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两位安东尼全都喜爱自由生活的景象,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是负责的执法者,因而一直保持着文官政府的形式。如果他们那一时代的罗马人能够安享一种合乎理性的自由生活,这几位君王是完全可以享有恢复共和制的荣誉的。”

所以从爱德华吉本的话也可以推断出,除了群雄逐鹿一统天下的情怀之外,有些西方人对大一统的推崇还有两个现实性的原因:

1,分裂不仅仅意味着割据,还意味着混战(虽然混战可能是有利于刷科技的)。例如仅光荣革命之后,仅仅是英法(及其盟友)之间就爆发了大联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权战争、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等,平均下来几乎 10 多年左右就开一仗,并导致两国青壮年人口大量死亡,最后连威灵顿这种最会打仗的人都禁不住在纪念阵亡将士时流着泪说:“我向上帝祈祷,希望我今后不再打仗。老打仗是一件很坏的事情”。

2,国力因素,意大利国歌原文这么写道:“遭凌夷受嘲讥,至今已数世纪,只因为久分裂,长涣散不团结。高举起一面旗,同信念同目的,让我们联合起,天下谁能敌?我们要团结牢,准备把头颅抛,准备把头颅抛,祖国在号召。对!”

再者,人类存在一个奇妙的共性,叫做缺什么就推崇什么。例如星战游戏指挥官(Commander)曾经公布过全球玩家的派系选择(样本数 500 万),很多人惊奇的发现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多数玩家都选了银河帝国,包括美英在内。反倒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多数玩家大多选叛军,仅有的几个西方国家选叛军的,反而还是意大利、希腊、法国这样理论上最有大一统帝国的传统的

知乎用户 大水哥​ 发表

如果不羡慕,查理五世、拿皇、元首折腾个什么劲啊。

如果不羡慕,德意志为什么统一,德奥为什么合并?

如果不羡慕,叶卡捷琳娜大帝为什么非要活到 200 岁

欧洲人不仅羡慕而且在看到统一希望的时候会变得穷兵黩武努力完成统一。

由于秦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到汉击败西楚建国到逐步分化瓦解诸侯国实现真正意义的大一统,让很多人误以为,大一统是正常的,是历史趋势。

这是典型的结果倒推原因。政治统一后,完成文化统一各个地区才趋向统一,才能分久必合。如果从来没有统一过,第一次统一是非常困难的。其他国家会组成包围网联手抵抗最强的国家的兼并。

罗马毁灭后,一千多年,欧洲只有两个半机会实现统一。两次分别是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和第三帝国。半次是查理五世的蛤堡神圣罗马 - 西班牙 - 勃垦地帝国。

他们都努力了,可惜都失败了。拿皇最终败在莱比锡民族大会战,帝国瞬间瓦解。查理五世同法国战争打到国家破产。而希望最大的第三帝国是最接近的,但被新大陆的势力强势介入,德国人是如此接近胜利女神,却在咫尺间失之交臂。

分割线 2020-5-17

很多人理解不了新大陆的强势介入这句话的意思,在评论区里缸。

我从没否认打赢纳粹的是苏联,但是我也认为美国的援助和在次要战场上对德国的牵制是重要而且有意义的,他分担了苏联的压力,让苏联胜算更高。

举个例子,德国苏联争夺欧陆公司的控制权,德国拿到 45% 的股票,苏联拿到 40% 的股票,这个时候美国出来了帮苏联获得了 6% 的股票,加上英国的 5%,一句夺取了公司收购战的胜利。所以这不是第几碗饭吃饱的问题,是关键时刻胜负手的问题。

很多人看问题喜欢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一种观点认为,没有苏联或者苏联投降了,美国也可以独自击败德国,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就就抹杀苏联反法西斯功劳,二战是美国赢下来的。另一种观点,没有美援苏联也能独自对抗拥有整个欧洲的纳粹。

这两个观点都是不对的。没有苏联的坚持,苏联如果沦陷了,那么德国将拥有石油稀有金属煤炭等战略物资,拥有一亿奴工,拥有苏联的工业产能和粮食。并且几百万德国军队可以从苏联调去其他地区。

美国是无论如何击败不了这个超级帝国的。

所以我说新大陆的介入阻止了纳粹的统一,不知道有什么可缸的。美国的介入扭转了局势就说明二战获胜最大功劳是美国吗?对于这种不讲道理的只能拉黑,没办法友善交流

知乎用户 Sven 发表

谢邀

欧洲各国不是羡慕中国的大一统,而是正在逐步做着大一统的事情。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大一统也是。但是总体来说,统一的好处是要大于不同的,因为统一更有效率。

1993 年欧盟的成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节点。28 个成员国,24 种官方语言。欧盟的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节点就是欧元的使用。欧元让 18 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这其中就要提到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欧元促进了这 18 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规避了汇率成本和风险,极大的提高了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总福利。

当然,欧元也有他的副作用。经济上的弱国加入欧元区的享受更高的经济福利的同时,也会逐渐丧失制定内政的话语权。其中希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欧洲各国的一体化阻力很大,各国的法律体系也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各国也依旧做着相当多的努力来弥合不同。比如说《欧洲联盟基本权利宪章》,还有《欧洲人权公约》。

欧洲有着大量的主权国家,各国的法律和文化不尽相同。整体的统一阻力很大,也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像一个国家那样的完全统一。但是在很多方面统一的制度和货币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所以欧洲各国也在许多领域作着统一的尝试和努力。

知乎用户 悠然南山见 发表

这个得分人,分国家。

小国是不愿意的,原因是小国并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基本躺平,机动灵活。小国国防力量基本没有,就算有也挡不住几天,索性直接投降,平时还省去军费等开支。一两个产业就能让这个国家很富裕,竞争压力小,生活安逸舒服,毛病是对外界抵抗能力弱,没啥话语权。大国为了拉拢他们,往往还被薅羊毛。

像法德两个国自然是想变大国,这样对扩大的经济市场更有利,也可以增加其在国际的话语权,谋求更大的利益。在困难面前有更大的转圜余地。缺点是大了就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比如国防,地区经济不平衡等。

小国我不知道,但疫情后的瑞士肯定不会忘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扣留它的口罩,法德气愤美国仗势欺人。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会议上说 “法国要带领欧盟成为像中、美那样的超级大国”,我可以保证的是他肯定是羡慕的。

知乎用户 吃撑了 发表

大约十来年前,也就是所谓的 “公知”、“恨国党” 思想主宰网络时,流行过这么一句话,叫做 “分裂的欧洲比统一的中国的更先进”,与所谓的“中国七块论” 遥相呼应。说这话的人,有种巴不得中国迅速分裂成欧洲那种小国林立的急迫心情,甚至变成数百个城邦国家才最好。

这种傻逼言论很是流行了一段时间,在网络上也赢得不少拥趸。我呢,好在当时已经上大学,世界观趋于稳定,虽然承认欧洲比中国先进,但也隐隐觉得,国家分裂绝不是走向先进的途径。

至于欧洲人对统一和分裂孰优孰劣的看法,我想引用丘吉尔的话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 为把这项紧急任务完成好……(法德)必须一起担负起领导作用…… 英国、强大的美国,而且我诚恳地希望还有苏联 – 都应该成为朋友和新欧洲的保护者。”

这是丘吉尔在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时的言论。其所言的 “欧洲合众国”,是一种比当今欧盟更紧密的一种政体,更加类似于美国的联邦制。当然,丘吉尔的想法并没有完整地实现,而是以欧盟这种妥协的方式实现了一部分。

所以,我个人认为,欧洲人恐怕并不羡慕中国的大一统,他们可能更赞同美国那种联邦制——比邦联制更紧凑,比集权制更松散。

说句题外话,丘吉尔作为欧洲 20 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是支持一个统一的欧洲的。而那些鼓吹中国唯有分裂才能走向先进的公知们,则是纯粹的坏——他们一点都不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就问一个问题,你们能解释一下自己说的大一统具体是什么意思么。。

如果说按照面积来定义,那么在俄国人看来中国就没有大一统;按照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来说,法国也不比中国差多少;按照地方主义的强度来说,日本除了暂时托管的冲绳之外几乎没有独立倾向;按照民族划分来说,单一民族的朝鲜韩国岂不是更加大一统了?所以,大一统到底是什么阿。。?

大家不妨看看下面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在空间上脱离狭隘的 “中国与西方” 二元对立,把视野扩展到全世界;在时间上,把范围扩展到近一千年,就会发现,大一统其实并不是中国的专利。事实上,20 世纪前的 “大一统” 很常见。俄罗斯帝国就不是 “大一统” 吗?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基本与东罗马重合,不算 “大一统” 吗?民族构成最为多元的奥匈难道不是 “大一统” 吗?三大帝国都有欧洲领土,怎么能说欧洲没有产生大一统国家呢?

我就比较好奇了,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答案几乎都是 “欧洲和中国差不多大,所以欧洲理应统一”。学过控制变量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只有改变一个变量的事物才有对照分析的可能,欧洲和中国除了面积之外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按照这个逻辑,怎么不说俄罗斯能统一北亚但是中国不能统一东亚呢?

就感觉 “大一统” 这个词。。很神奇。。

知乎用户 Creamy 络 发表

  1. 既想要自由白左小确幸,又不想内政紊乱执行力低,
  2. 既想吃廉价劳动力,又不想对他们家园负责,
  3. 既想要强国复兴欧洲梦,又不想带着 “别的欧洲国家” 玩。

1 导致政治混乱,2 导致暴恐,3 导致脱欧思潮。
英国人告诉我的。

知乎用户 一只大河马​ 发表

大一统对应的反面不是列国争雄,文明活跃,而是血腥乱世,残酷厮杀。明白这一点才能讨论大一统问题。

秦灭六国不是无成本的,可以说春秋战国的分裂不亚于欧洲,其统一难度也不亚于欧洲。秦朝基本统一中国,是在几百年乱世厮杀之后拼出来的,是秦国十几位先王接力完成的。

乱世治理问题是历史给全人类的一张考卷,其核心内涵就是如何在人类社会建立一套较低成本的和平秩序,将社会暴力用制度法律和道德约束起来。

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天下大一统,以中央王国为道德标杆,文明核心,武力担当,列国为中央王国蕃臣,使天下定于一尊。这个天下体系就是历史意义上的古代中国,而古人口中的中国,是中央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China)不一样。中央王国或者大一统王朝本身只是古代中国的王畿,而中国士大夫的志向从来是治理天下。

在这个体系下,中央王国是仲裁者也是秩序维护者,其官僚依靠道德和科举上位,加上职业文官官僚制度,保证行政能力和政治能力。在天下大一统体系里,只要中央王国不垮,世界就不会乱,乱世就是有限的,即便农业王朝总是在打内部各种叛乱民变的治安战,但是总体上还能保持稳定和平。

当然这一体系也有很大问题,那就是过于依赖中央王国,而土地兼并,阶级固化,天灾人祸总是免不了,所以中国大一统王朝基本维持两三百年,到中后期衰落后也是各种腐败无能,民不聊生,等中央王国崩溃又是一轮战乱。而且如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理论,为了让社会统一,政令通顺,于是就要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言,而法变可明,民之所从矣。”。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也在文化上对中华文明的多样性,活跃性造成不小伤害。

但是这种痛苦还是能活命的,起码大一统维持了数百年相对和平,而政权崩溃的乱世则是日日杀人如麻,人命如草芥。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因此总体上中国在解决乱世问题上,还算成绩斐然。

而欧洲不一样,欧洲诞生过有希望统一的政权,比如查理大帝就统一了半个欧洲,可就是免不了人走茶凉,身死道消。查理曼去世之后,他的孙子们就签订条约,将帝国分裂,成为三国。这份凡尔登条约基本埋下了欧洲粉碎性骨折的基因,此后欧洲战乱连绵,没有任何一国能实现大一统。有限的一统也没有像汉承秦制那样接续下来,形成大一统的局面,也没有形成一整套统治理论和法制传统。而同期的中国是唐朝,文化与国力均达到顶峰,大一统下的科举选官,职业官僚制度,都远胜过欧洲。

因为长期列国纷争,战乱不止,所以欧洲人只能适应在分裂中寻求和平,寻求制衡。最后在近代形成了一整套平等主权国家理论,就是为了在列国战乱中求得平衡发展,形成稳定的国际格局。典型就是集大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近现代以平等和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准则。

但是这种主权国家体系下并没有避免战乱,反而各国争霸你来我往,从葡萄牙西班牙称霸,到英国崛起,到英法战争,殖民战争,再到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的崛起之路,基本上就是尸山血海打出来的,不仅仅是打别人,欧洲自己打的更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的维也纳体系,雅尔塔体系基本就是倒退了,变成强权政治的地盘分割。维也纳会议被视为均势战略的典范,据说此后实现了 “百年和平”,但是那一百年也并不安定,俄土战争,普法战争,意大利希腊独立战争,还有欧洲外对殖民地的战争此起彼伏。

二战后的世界,两强争霸,也难说和平。真正长期的和平,除了哪个强行的百年和平之外,恐怕也就苏联解体后这几十年,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虽然有战争,但是规模和影响很有限,90 年代以来并未发生主要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正面热战。

而今天是什么国际体系呢?

均势?强权政治?还是类天下体系?

很有意思,世界历史在将中国天下体系瓦解之后,到今天又诡异的绕回到了中国人提出的哪一套政治解决方案。

美利坚天朝不是说着玩的,唯一超级大国也不是开玩笑,美国驻军遍布全球,欧洲诸国和日韩都要给美国驻军费用和各种好处,还有台湾要开放美牛美猪,购买美国高价的落后武器,半贷半送给库什纳 5000 万美元,这不就是变相朝贡吗?

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但是当时法国德国尚在,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英帝国的统治勉强算是北周或者北宋。而美国再干掉苏联后,是实打实的全球一统,近三十年无人能当其锋芒。美利坚在全球历史上,大体应该是大隋朝地位。因为美国真正成为大一统帝国后便迅速衰落,冷战后的国际体系渐渐开始无力支撑,眼见要日暮西山,二世而亡。

而说美利坚是大秦又过了,大秦是靠实打实武力平定天下,可是美国基本上是一路苟着,捡二战机会篡位英国,得国实在太易,只能和篡位的杨坚建立隋朝有一比。着实是美利坚底蕴太浅,手段太拙,上位之后就在全球肆意妄为,横征暴敛,征伐无度。现在又赶上特朗普这种满天嘴炮,好大喜功的角色,一方面扩军,喊 MAGA,要万国来朝的面子,一方面边境修墙,折腾大工程。殊不知前几任美炀帝昏君强迫封国蕃臣交饷征伐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已经将美朝财政耗到了崩溃边缘。现在又要筹钱平定农民军,打击李阀,简直是无可救药。

美利坚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推广美式民主自由,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一脉相承,这就是美利坚的春秋大一统。而经过冷战后三十年发展,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被越来越多人质疑,蛮夷的马克思主义开始反攻美帝,东方文化也开始强盛起来动摇西方。可以说美利坚的天命基本已经快到头了。

在世界历史从天下体系,到主权国家体系,再绕回天下体系的时刻,作为长期身为天下体系维护者的,治理经验丰富的中国,理当延续自己中央王国理想信念,夺美利坚天命,驱逐美利坚伪朝,入主中原,如同历史上那样成为天下之天朝。而中国的天朝当然不同于大隋,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绝不可能的,大唐当改革旧弊,以社会主义为教化。在掌控国际体系后,着力围剿西方垄断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带领全人类进入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塑造出一个更加自由和平开放的新世界。

中国的内卷压迫根源于国际垄断资本,在外部资本步步紧逼的时刻,华为只能 996 连轴转,中国也一样。中国已经到了不解决外部问题就很难进一步往社会主义改革的阶段,别人已经堵在了家门口要犁庭扫穴。作为新体系的开创者和维护者,作为社会主义教化的先驱,中国将首先受益其中,也自然会成为天下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天朝领袖。

而另一方面,中国历史至此便可以接续上,而不是如现在很多人脑子里那样,从近代便断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截,这是被西洋近代文明击破了中国的主体性。中国历史不论古代近代现代都是一脉相承的,真正中国人从来以天下为己任。

哪怕经历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靖康之耻,这些不亚于近代的天下崩裂时代,中国人也从来都以匡扶社稷,平定天下为历史职责。为了恢复和平,恢复大一统秩序,也是为了中央王国,天朝上国的信念,这是古代中国人对自己政治方案和政治能力的自信。中国古人的所谓气节,也不仅仅是维护家天下的王朝,更是维护大一统的和平秩序。他们深切知道,如果朝廷分裂,则中央王国分裂,而中央王国分裂,必然导致整个天下体系崩裂。到时候乱世再起,又是生灵涂炭。

所以当代中国人也不应当将自己和辉煌历史割裂开来,当我们自认是中国文明中国历史继承者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责任和义务实现这种伟大民族复兴。

秦之天下在中原,汉之天下包括草原,唐之天下包括中亚,中国人眼中的天下一直在扩大,而今日天下已然变成五大洲四大洋。

我们应当继承前辈遗志,推翻美朝暴政,恢复中国之天下,也是恢复天下人之天下,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知乎用户 慕淹 发表

知乎用户 Ivony​​ 发表

别说欧洲人了,就是美国人也有羡慕的。

毕竟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延续千年,每一任统治者都以大统一为最终目标来追求。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异域文化,有人向往有人羡慕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同样的,苏联文化同样不乏拥趸。

当然,目前整体上来说,绝大多数的西方人并不关心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体制。所以根本谈不上羡慕或者不羡慕。很多西方人估计连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政治体制都没有一个像样的了解。正如同我们对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缺乏了解一样。

所以,这些都完全不能说明什么

倒是有些精神西方人,他们并不了解西方文化,却对中国模式的弊病深恶痛绝,然后假想出一个完美的,完全与中国模式相反的文化体系出来,以为这就是西方文明,,,,

知乎用户 朱戈 发表

我从实际的角度来谈一谈。

对于中国人来说,地理上的距离会不由自主的把欧洲看成一个整体,尤其是是在新闻中常听到类似欧盟一体化这样的词汇,更让人有种错觉欧洲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事实上是恰恰相反的,欧盟成立的第一大目的,就是为了重蹈一战二战的覆辙。可以说,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争端,都起源于欧洲。战争和冲突在这片大陆上从来就没有停过。

自己因为邮政国际资费的问题去布鲁塞尔开过会,与会的有欧洲二十二个国家。哪怕就是这么小的一个领域,要调和欧洲各国的矛盾也是极其困难,每个国家都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在这个过程中,争端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要说大统一,成为一个国家,我觉得是不可能的。欧洲三大支柱,法国德国意大利,在谈判桌永远是三个对手。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不调和,也同样产生了良性的竞争,对各国的经济都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另外,欧洲各国经济模式的不同,同时提供了不同的 benchmark,各国之间也提供了互相参考的机会。

在我们谈判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异邦人,也碰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实,比方说,奥地利永远是跟着德国老大哥的,比方说,作为法国邮政和德国结盟是政治不正确的(集团总裁批示,法德结盟在政治上比较微妙,要注意。),比方说瑞士永远是不和其他国家结盟的,比方说讲法语的比利时基本上是跟法国混的,但是经常一个不注意背后来一刀(谈判之前说好支持我们的提案,谈判桌上翻脸。)

是不是很有玩文明的即视感?

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要实现经济文化的大统一,实在太困难了。

但是!!!!!!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今天欧洲确实是往大统一的方向走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天一个法国人,是先以欧洲人身份的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法律的层级上,欧洲法庭的判决是高于本国的判决的,这一点,在五十年前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

知乎用户 王涛 发表

不羡慕的话,他们还搞什么欧盟啊

知乎用户 Eshui 发表

关于分裂和统一的思考在那个写出《丑陋的中国人》、《夏令营的较量》的时代相当多,毕竟恨不得把自己的皮肤刮白的大有人在。当然现在也不少,只不过理性化很多了,不再无条件向西方学习了,比如下面的观点就很典型:
如果春秋之后中国没有统一,而是小国林立并且一直割据,那么是否中国也会发展成为欧洲那样的局面。因为没有统一所以不会出现哪家的思想独大,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百家争鸣继续下去,那么中国会否出现一个欧洲的局面,各种思想摩擦不断涌现新的事物,各国竞争导致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各种发明相继出现,各国为了不被吞并而拼命发展国力,改进其制度。
无论从陆地还是海洋,中华这个大圈子是否会发展成为类似欧洲的一个文化圈,语言、习俗、文化、种族相同或相近,经过战争和和平继而成为一个融合的中华文化圈?那么中国现在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中国成了一个包含多个国家的圈子而不是一个国家。或许也就不会有以后的各种不幸遭遇,或许早于欧洲就发展殖民了,那么现在全球多个地方也就不会是英语世界了,而成了汉语世界。
其实欧洲从罗马帝国以后就一直分割着,没有那个国家强大到足以统一欧洲,正是这种分割和不断的碰撞,使得欧洲在持续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的发展前进,从而在十八世纪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不同的是中国从战国以后又回复到大一统的局面,进而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管理统治而采取的各种政策,这些政策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在各方面压制了思想的发展,思想受到压制进而压制了发明创造的发展,导致了近现代中国无论从思想,还是从制度、技术方面全面落伍,进而被欺负。
竞争使其进步,而封闭使其落后,成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我们祖先很早就懂得,只是统治者出于本能的去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需要用强力去压制不归顺的地方,进而使用儒教归化其思想,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控制最大的地盘的目的。可也正是这种做法使得中国开始全面落后,没有思想的碰撞,就没有进步的出现,人们循规守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束足不前之后,被人用强力敲开国门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后我的男神 温俊轩 的回答是:
关于统一与分裂,哪一种形态好处多,本来就是要辩证的看。其实你的这种想法,不算怪异了,只不过现实的环境不会去讨论这类话题。复旦大学历史教授葛剑雄有一个讲座叫做《统一与分裂》(现在也出书了,网上也找得到)就是在论证分裂的好处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当然,以这本书为例子,并不代表我认同这样的观点。 实际上纵观历史,**如果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中国统一和分裂的时间大概是一半一半。**中央之国也正是伴随着一次次的分裂和统一和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分裂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催化剂,那么中国并不缺乏这种环境。**所以如果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归结于中国的大一统形态是有失偏颇的。
其实当所有的地缘板块都属于相对封闭状态时,每一个地缘板块都会依照自己的地理结构,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形成差异也很正常的。**在这些地缘板块充分交流之后,技术和意识上的差别很快就会拉近的,这种时候,你在这个新世界中所占据的位置,会决定你的竞争力。**就像美国所处的北美大陆,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最落后的地理单元。而现在,那里已经成为世界中心了。当然,能够充分展现北美大陆地理优势的族群,已经不是印第安人,而是来自欧洲的遗民了。不过这种情况在中国不会发生。
**如果我们认可分裂所造成的竞争,会带来社会进步,那么不妨将视野放得再开些,即现在的地球,已经是同一个世界了,或者说大家处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了。在这种情况下,各竞争体内部越统一,就越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一点,一直处在分裂状态的欧洲也已经意识到了,否则欧洲的政客们也不会为欧洲一体化而耗费精力了。

你说欧洲人羡慕不羡慕?一个一体化的市场欧盟或许不缺,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却是想要极了。在这个全球化的今天,**各竞争体内部越统一,就越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欧盟各国加起来实力完全超过美国,也完全可以打爆苏联,却只能报团取暖挖煤炼钢(欧盟的前身——煤钢共同体)。在苏联的钢铁洪流之下瑟瑟发抖,在美帝的萝卜大棒下欲仙欲死,这就是欧洲。两个 75 分组成的松散联盟,对抗不了一个 100 分的整体。更何况,欧盟这 150 分,分成了 27 份。

如果非要说没有分裂的欧洲就没有现在的话。
那么没有统一的欧洲就将失去未来。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统一的欧洲大陆不符合英国的利益,现在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欧洲想统一,难!

知乎用户 龙翎​ 发表

不光欧洲人,几乎世界上所有稍微有点野心的国家都羡慕中国,羡慕中国的先天条件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主体民族占 90% 的庞大国家,汉族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民族,其他任何民族在汉族面前都显得很小。
很多欧洲国家,特别是英法德,都曾经梦想称霸世界,但最后都受制于自身先天条件不足 – 体量太小,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安心做一个中等国家,看着美国称霸世界。世界上唯一在体量上和美国相当甚至超过美国的国家就是中国,天生的大块头,稍微发展发展就拥有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巨大体量

知乎用户 沈野熊 发表

“欧洲?他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基辛格博士抛出这样一句让所有欧洲人都觉得刺耳的话。中国的大一统不是偶然,而是我们的天然地形造就,山脉、草原和大海把中华大地变成天然的一块。这样的地理优势纵使是现在的超级强权美国也难以望其项背。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几条河流,山脉,都是南北走向,完全割裂了同纬度的交流。在古代最为重要的是农业,一个地方的农业即使发达,可是到了纬度不一样的地方,气候会有很大的变化。即使通过陆路在同纬度东西走向传播,也会因为这几条河流的阻断而难度很大。难度有多大?看看我们历代分裂南北分治不就是长江天堑吗。

美国建国,假如没有铁路,那么从北京统治阿拉斯加将会比华盛顿要方便的多。是现代的工业文明促成了美国这样一个国家。

当然,分裂的欧洲,他们也十分辉煌过。

在奥斯曼土耳其和中国两个 “超级大国” 的阴影下,出人意料得成为了现代文明的开创者,开启了人类飞速发展的工业时代。西方,从此成为了先进的代名词。

科技、制度、思潮在一个个 “蕞尔小国” 里依次萌芽,

欧洲的崛起在于它的分裂,各自为政的小国连年征伐,直接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正如恩格斯说过 “市场的需求比十所大学都要管用”。

关乎存亡的战争催生了军事变革。无论是军事技术还是管理方式,一系列奠定现代军事的基础正是来自于这个时代。

战争巨大的花费也使君主们对于富有商人日益仰仗。商人们有了国家的支持在全世界开辟疆土,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每一次的征税,都需要议会的批准,无形中强化了议会的影响,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民主制度。

以国家为单位的军事行动,也使民众从过去领主的臣民变成了国家的公民,和邻国争斗所产生的仇恨直接催生了民族意识,于是形成了现在的民族国家。

欧洲的崛起,在于它的小,它的散。为文明阶段转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基和试验场。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互联网时代的欧洲似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同样是因为它的小和它的散。

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在时间上是瞬时,在空间上是整个人类社会。这样的特点对信息的要求就是可接受性。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无论在技术还是语言上,都使其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霸主。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美国可以毫无障碍的向全世界传播信息,提供服务。中国,拥有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特殊的互联网准入制度,也培养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公司。而欧洲,这个曾近所谓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却在这个时代显出颓势。不是因为技术落后,而是它们信息太过狭窄。英国虽然也是使用英语,先不论美国这个大哥无论在硬实力还是软实力使她永远失去了翻盘的机会。欧盟的领导者法国和德国,仅仅就是法语德语可怜的使用范围就直接将他们推下了世界的舞台。其他的欧洲国家,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个省区,对于全国联动调动资源的互联网经济,还是先把欧盟一系列贸易条约谈妥了再开始吧。曾近的优势,全都变成了不便。

大国的轮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一统,以前他们嗤之以鼻的东西,现在他们很羡慕。

知乎用户 搜粟都尉赵过 发表

(德国外长加布里尔)谈到中国的时候,呼吁中国不要分裂欧洲。
  他说:“不能只是要求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也应当坚持一个欧洲的立场,不能试图分裂我们。

  (报道截图)
  他还呼吁欧洲各国对华保持一致,他认为如果不能制定出共同的对华战略,中国将成功分化欧洲。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渗入欧洲的日常政治中,许多欧盟成员国都不愿意为了欧盟利益而得罪中国。
  加布里尔还专门把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拿出来说事儿,他认为 “一带一路” 倡议暗含地缘政治、文化、经济的渗透,甚至有军事战略考量,欧洲人对此没有任何准备。他对于欧洲人不单单不反思,还争着抢着去中国开会,甚至对能够在会上发言感到兴奋。
  加布里尔强调只有当欧洲人团结起来的时候,才能够获得中国人的信任……

我猜,至少这位德国外长还是有点羡慕中国的大一统的……

知乎用户 微宇宙的上帝 发表

就现在,一点都不羡慕!而且相当庆幸自己的欧洲没有大一统,保留了文化多元性。

但是!!!如果中国有一天,在经济上完爆了美国,在军事上完爆了美国,在科技上完爆了美国,欧洲人铁定会来跪舔中国的 “大一统” 的,而且妥妥抱怨自己不争气的祖先,当初怎么没有成功大一统,搞得现在一盘散沙,烂泥扶不上墙,连个通用货币都玩不转!!悲哀!!!!

中国的月亮真他娘的圆啊!

(嗯,一切建立在三个完爆上面。)

针对评论区,我解释两句:
在这里,我没有说中国一定会对美国三个完爆,我只是说如果。如今因为中国人口红利结束,进入老龄化,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业渐渐饱和,中国还真不一定能完爆美国。
但是我还是比较有信心,因为中国人比较勤劳聪明,就是进入老龄化,人口基数还是有的,完爆美国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个人意见,评论区的确有不少人觉得中国经济马上崩溃,也许是对的吧,毕竟每个人观点不一样,观察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

关于欧洲为什么没羡慕美国的大一统:
因为美国本来是英国殖民地,虽然本来有印第安原住民,但是人口少,也没有形成很灿烂的文明,不像东亚大陆(中国)、欧洲有比较多的人口,有比较厉害的文明,以及有不少民族互相接触交流(也少不了战争),所以在欧洲人眼里中国跟美国是两码事。
美国是通过移民长大的国家,不存在大一统(是长大,而不是统一)。

而中国跟欧洲比较像,而且有人设想过,如果湖北湖南江西是海洋,那中国可能就是欧洲了,文明文化可能都类似了。中国通过高效的帝制统治系统,造就了大一统,有利有弊,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却有大陆农业文明守旧的缺点,导致错过了工业文明的爆炸。双刃剑嘛。

关于大一统有利人类发展,还是众多小国家有利人类发展,这真的没啥好争论的,肯定是大一统,人类进步本来就是不断将更多的人有效组合在一起的过程,看看马前卒的答案就知道了。
(小而美的分裂构想,小清新的脑残病罢了,不靠谱)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美国人大多都觉得全世界都需要他们的西式民主,都等着他们的拯救,包括中国。

在许多美国游戏里都出现了 “中国人民喜迎美国大兵” 的场景。

最蛋疼的是,他们是真觉得我们需要……

这跟许多中国人觉得其他国家都需要社会主义、大一统,其实是异曲同工。

在这里我有个小小的建议:过好自己的日子,别没事想着教别人怎么生活。特别是没出过国的人。

人家不一定过得没你好。

知乎用户 开车阵亡杨大少​ 发表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啊

毛主席诚不欺我

感谢这个问题丰富了我的黑名单

知乎用户 人间提督 发表

我曾经问过我的导师 (德国人): 你和奥地利人能交流吗?

导师: 能,不过他们的德语听起来怪怪的。当然,他们可能也绝对我们说话怪怪的。

我: 那你觉得你们和奥地利应该是一个民族吗?

导师: 不不不,当然不是。

我想,大一统之于欧洲,就像解体论之于中国吧。两个世界,想法完全不一样。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以前羡慕过,以后也会再羡慕的。关键看中国的发展程度。但不管羡不羡慕,反正他们不会统一。

知乎用户 ChinaTerran​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我当年有问过我的希腊同学。因为当时正是英国脱欧的早期,那时候正在发民意调查表,基本上所有在英国生活的人都给发了一遍(和你们想的不一样,并不是学校里面发传单,而是直接寄一封信到你家里,邀请你填写)

其实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是对希腊人的回答有一些预判的,但他的回答完美的超越了我的预判,从这个事儿我就知道,原来 culture shock 真的存在,而且还挺大的。

希腊人的回答大概就是说,欧洲的自由与尊重之类的,随着深入,他开始指责其他国家和政府,他认为英国政府这么干对(当然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再说 “我受够了身边的同龄人,英国真帅,他敢做我不敢的事儿”)

总之,完全没谈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的好处,反而更关注与合作中所带来的摩擦并对此表示深深的不满。

如果你要问我,我当时怎么看,我当时其实想法也挺政治不正确的。我当时想 “一个联合的欧洲,总人口和美国相当,GDP 超越美国,地理面积也足够大,这将是一个多么牛逼的国家,也许从此我们人类可以走进新的纪元。”(看到没有,典型的中二,最终肯定是人类一起走入太空纪元。)

很中二的想法对不对,回过头来看,一个强大的欧洲未必能带领人类走向富强也未必带领全人类一起进步(你们可以参考最近百年的美国,它带来的人祸不比它带来的好处少啊)。总之,当时的想法很学生化,也比较理想主义。但是也不难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作为中国人,我是有大一统想法的,在我的思维里面大一统就是一个很底层的背景。

我认为统一、团结、秩序,是可以给世界带来繁荣的,最起码能少点儿混乱。但是欧洲人似乎并不这么想,尤其是欧洲人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驳杂,光西欧就英、德、法、意大、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那要算上北欧、中欧和东欧更是多了去了。就单单是西欧这几个国家,我感觉都互相交流不明白。但总的来说,欧洲人压根就不羡慕中国的大一统。因为说到底,中国的大一统和他们的大一统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中国人崇尚的是秩序。而西方人则不是这样,他们是披着自由外衣的征服。所以同样的统一,结果看似一样,但实际上不一样。中国进入近代以后,是没有征服这个概念的。人家西方人可是一直征服到了二战结束呢。能一样吗?

我们一直是在被霸权欺凌的环境下反霸权;

人家西方人是凭啥我不是霸权而反霸权;

看似都是反霸权,但真的不一样。

中国如果强大,在未来绝对是一股能给世界带来正能量的国家。这跟我们的纲领有关,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历史经历。中国人怕落后、怕挨打是出了名的,甚至总结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世界规律,因为这些经历和教训我们中国人在主权问题上是绝不退缩的。这就是我们过去的经历造成的,我们在血与泪之后领悟到的教训和道理。但是随着我们自己变得强大,我们也能够深刻的理解其他落后国家的心酸,也许我们帮不了他们,但我们可以不霸凌他们。说到底,我们也没有这个需求,因为我们的根本纲领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那个功夫搞 “寄生”、搞 “殖民”、搞 “现代化奴役”,不如按照我们的纲领走,一起做大蛋糕之后再坐下来谈一谈怎么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强大的中国霸凌了小国、弱国,我敢打赌,肯定在民间有反对的浪潮。这种反对或支持本身无错无对,他们的出现只是大环境的潮流趋势更倾向于哪一边罢了。

另外,关于大一统,你们应该知道罗马帝国吧,这欧洲人总喜欢抢 “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称号(西欧,人家有那个根子),在欧洲人的眼里他们的关系更像是竞争对手之间在争夺 “皇帝” 的称号。而我们中华民族到了今天已经被改造成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真的不一样。而我们周边这些东南亚国家,倒是和我们是竞争关系。在我们国家弱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喊出 “中华文明继承者” 的。

其实这么一看,中国还是很牛逼的。起码有些人还喜欢抢这个称号。你不牛逼,谁稀罕改你姓呢?

知乎用户 rektboiz​ 发表

英国人认为自己不是欧洲人

法国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一统国家

西班牙人羡慕,但是英国人不让

意大利人感到无所谓,反正欧洲统一了首都十有八九在罗马

南斯拉夫人羡慕,但是美国人说他们不羡慕,美国人应该是对的

德国人认为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西米亚,奥地利以及一切日耳曼人居住 / 曾经居住 / 据说曾经居住的地区都是大德意志神圣不可分割的法理领土

波兰人表示去你妈的

知乎用户 远方的狮​ 发表

亚欧大陆是一块连续的陆地,北面是北冰洋,西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面积为五千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35%。

亚欧大陆和撒哈拉大沙漠北部的埃及加在一起,构成了世界绝大多数人类文明兴衰更替的主要舞台,这个区域就是地理和历史学上著名的世界岛。

几乎所有的古文明都发生在这个被大洋环绕的大陆上,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爱琴海区域的古希腊文明等等,无一例外。亚欧大陆是古文明的摇篮。

从古文明发源地可以看出,亚欧大陆因地理因素自然形成了几块人类聚集区域,北非和两河流域的,亚欧大陆西南部的中东区域,印度河流域,亚欧大陆南部印度区域,黄河流域,亚欧大陆东部中国区域,爱琴海地处亚欧大陆西部的欧洲区域。

所有古文明都自然选择在一块大陆上,这真是奇迹。各区域的人们都以农耕为主,逐步繁衍生息,形成各自的宗教,文化,民族习性。

在亚欧大陆北部和中部的中心枢纽区,占大陆面积的一半,这里天气寒冷,不宜农耕,适合游牧。历史上中心枢纽区不断出现强大的马背民族,向四方侵略。

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开始,一直到达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然后一路往西直达莫斯科,这一大片地区形成一条巨大的骑兵通道,在这个通道内没有崇山峻岭,也没有大河海洋,几乎全部都是草原和荒漠。

这就意味着,从现在的蒙古国骑马出发,只要带好补给,就能一路直奔莫斯科,著名的成吉思汗远征部队当时走的就是这条路。

到了莫斯科以后,从莫斯科转道往南,面前就是乌克兰平原,转道往西就是波兰,继续往南则是中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天险阻挡。

中国也同样受到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秦朝就修了万里长城以抵御,多个朝代被马背民族肆掠。

象唐朝这样强大的国家曾经打通了中心枢纽区,建立商道丝绸之路,沿线出现很多富饶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种情形实在少见。

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和北部的中心枢纽区就是联通大陆诸多文明的关键通道,是整个大陆的重要枢纽,也是战略重地,进可攻击欧洲,中东,北非,印度,中国,退有两千平方公里的战略纵深。如果有人要控制世界,就必须控制亚欧大陆,要控制亚欧大陆,就必须控制中心枢纽区。

现在中心枢纽区主要为俄罗斯占有,但因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没能好好利用。正因为此地四处可出击,也四处可被人攻击,所以,必须欧洲或亚洲至少要联合一方,才能发挥中心枢纽区的作用,否则就要两头扛着,成为战略死地。

前苏联西方与北约怼着,东方还和中国抢珍宝岛,最终没扛住,分裂了。美国想着方连忽悠带制裁,俄罗斯国力愈加衰弱。

在美国紧逼之下,中国和俄罗斯终于坚定的站在一起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贸易大国,推出一带一路振兴亚欧大陆的全面、各领域深度合作计划,并配套了亚投行,亚洲基础建设银行和中国巨量的消费市场,引起全球的追捧,按照中国的计划,亚欧大陆将历史上首次合为一体,通过俄罗斯和中亚的中心枢纽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呈现巨大的商机,陆权将再次崛起,亚欧大陆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东扩,煽动乌克兰反俄,逼迫俄罗斯在西线边境布置重兵,反过来又刺激了欧盟,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致使双方敌对,达到美国的目的。

这样损害了亚欧大陆的根本利益,只有美国一家独好。

好在德国法国已有所醒悟,开始组建欧盟自己的防务,希望逐步摆脱美国的干扰。但是美国不会轻易放手,欧盟很多国家也还是习惯性的听从,博弈将长期存在。请关注:远方的狮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经常去欧洲,前面开始在欧洲弄了一个孵化器,经常和欧洲创业公司的人聊。相信他们即有企业界的观点,也代表草根民众的观点。

总体来看,大一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另外一方面是统一。欧洲的确羡慕大这个层面,但统一他们是不羡慕的。

即便欧盟已经把很多欧洲的国家联系在了一起。身在欧洲的人仍然很羡慕中国市场的广大,我见到过很多创业公司,以他们的产品和技术在中国绝对能成为爆款,但是在欧洲却举步维艰。由于人口总量少,虽然在欧盟体系内,但是不同国家的市场还是具有地域性,基本可以认为是分散的,给商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商业界的人其实都很羡慕中国广阔的市场。

但是从统一这一点上来说,第一,欧洲国家并不认为自己不统一,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等等都认为自己生活在统一的国家当中,整个欧洲层面的不统一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多困扰。而同时欧洲各民族又保持着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并不觉得现在的状态有什么问题。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欧洲为啥要羡慕中国的大一统???我觉得他们更羡慕的是中国庞大领土吧,他们能不能理解什么是大一统都不一定。

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大一统国家,有什么好羡慕中国的。

再看历史上想要建功立业统一欧洲的人,包括现在的欧盟。说实话,拿着多样性当门脸,内在都是肮脏的资本交易,哪里有什么平等。不过是大国想要资本控制弱国找的冠冕弹簧的理由,中世纪近代不用找,直接说要生存就完了。

欧洲统一的一切是以掠夺奴役为前提,哪里是我们的大一统。派生出来的体系一个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一个是朝贡体系。一个是平等的剥削压迫,一个是不平等的安抚共存。

当然,欧洲为什么没有形成统一国家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知乎用户 丹特士中尉 发表

所谓大一统,其实就是一个历史法理的认同反馈当下基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形成的民族共识认同的产物。

这个东西欧洲是有的,那就是罗马帝国。而且实际上在 19 世纪以前,西方文化圈历来是凡皇帝必罗马的,因为只有罗马这个国家具备这种广泛认同,人民如果聚集在另一个其实跟自己没啥卵相似性的国家之下,很容易出现不知有国,只知有地区的情况。靠卖儿卖女卖出一大片地方的哈布斯堡,后面就出现了严重的这方面的问题,而且之前之所以没有这个问题,原因是它好歹还是神罗选帝侯——你看,又回到罗马这个概念上来了。

当然,大致整个欧洲文化,西到爱尔兰,东到俄罗斯,基本都是罗马文化的继承发扬,所以整合欧洲的前提是一个重新建立罗马的共识,。注意,关键词在于共识二字。打个比方就是类似于英属北美东岸十三块殖民地达成共识搭伙,如果没有民心思合洲的基础,就无法形成凝聚力。

打个通俗的比方——如果某天亚洲的各国领导人觉得搭伙过日子比较好,你会不会同意?大概不会吧?因为亚洲这些地方国情差异实在太大,而且实际上也还是因为欧洲发育到现在各国差距已经不怎么大了,我们才会谈这个,换做十九世纪那个发展状况,奥地利帝国里面的匈牙利,克罗地亚,特兰瓦尼西亚之类的天天不对付,把这几个家伙拢在一起,简直比拿破仑还伤历代奥皇的脑筋,拿破仑毕竟英雄易老,可匈牙利人和奥地利人互相不顺眼以及各种民族政策倾斜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另一个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当年的罗马之所以会在拉丁文明并非一个 “大文明” 的情况下,在东地中海希腊化,腓基尼—迦太基文化城市遍布西地中海,内陆凯尔特人一家独大的情况下逆袭,根本原因是共和国晚期的军阀化,实际上共和国晚期以后的罗马是一个看起来很像议会加官僚专制体国家的事实上的军阀国家,也就是说,罗马就是我们印象中那种攻城略地是国家日常活动很重要一部分的国家(其实在古代,能结合城市工商文明和战争重要性的政体除了罗马以外很难找)但是这就导致罗马好像并不像希腊那么喜欢靠茶话会解决问题,而当有人提起这个概念的时候往往都跟军事征服和统治法理有关。

如果在君主制时代的每个地方君主都这么想,那就根本不可能达成一个洲的共识,因为法理这件事和民族一结合就出现了依据民族划分的上等人和下等人这个概念了,就是你再厉害,也没人愿意主动给你当牛做马吧?

至于现在,关于欧盟和欧盟伴随的可能性和面临的问题我明天再更一下,这个比较复杂一点

知乎用户 邝飞东 发表

你想多了,如果大多数人都想着统一,欧洲早就统一了。正因为大家都觉得分解挺好的,欧洲才能够一直分裂下去。

知乎用户 司马礿 发表

那当然,从再造罗马的各种努力到近代被多次提出的欧罗巴合众国概念……

知乎用户 田园牧歌​ 发表

都承认自己是欧洲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算子 发表

统一和被统一是两回事,对后世和对当时的人也是两回事。

任何一个政权必然以维护自身的存在为第一需求。

欧洲的现状基本是一种平衡态。

当然,如果有了外部公敌,会促使其团结。
但是,当外部威胁消散之后,原有的矛盾马上又会出来。

地球统一,好么?
那么,由谁来统一?
遇到不愿意的,怎么办?
你想完成统一,遇到了比你更强的要来统一你,投降还是抵抗?

在欧盟框架下,欧洲处于一种不统之统的状态。
在联合国框架下,地球处于一种不统之统的状态。
至于这种状态能维持到何时,就不是我们能预见的了。

知乎用户 橙子​ 发表

害,中国能大一统是因为汉文化主导了 99.9% 的中国人,包括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虽然大家有可能语言或者信仰有点差别,但是底色基本是一样的。(这段想表达的是新中国,并不是古代中国,古代中国靠的是武力扩张)

欧洲各个民族从语言上就割裂开了,英法德俄四国谁能彻底消灭谁么?更别提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些祖上阔过的,民族信仰语言习俗差异这么大的欧洲各国怎么可能大一统?历史上都没有实现大一统的欧洲人怎么可能到现代羡慕中国?你去问问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羡不羡慕大一统?要不要和我们一统啊你觉得他们会想被中国吞并么??

这种问题其实挺弱智的,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知道,你作为中国人想要日本人说的大东亚共荣么?别的不说,现在你去问问台湾人到底想不想回归,你看他们怎么回答?台湾人和我们可是同宗同源,文化习俗语言全是一样的,连小小的台湾岛 2300w 人都搞不定,还想着统一欧洲呢?

害,现代欧洲真的能冒出一统欧洲想法的人不是中二就是法西斯…

再说中国的大一统一直也是指中原地区的大一统,到清朝了撑死算上少数民族地区,就单论朝鲜也没被我们一统啊,更别说日本和东南半岛了。看看地图欧洲可比东亚碎片化多了… 扯什么一统..

知乎用户 土豆烧牛肉贴木儿​ 发表

A 县的车子到了 B 县就被巡捕罚款,B 县以牙还牙,直到有不长眼的巡捕拦了军车被打成重伤,有情况向两江总督衙门交状子去~
身份证掉了总算不用千里迢迢回老家了,也算是功德一件
某些地方天朝身份证木有用,还要另外开边防证。
宇宙前几大银行每个省份的工作流程、单据、龟腚都 TM 不一样啊
一周五天工作制在很多省份是形同虚设的。

知乎用户 暗黑六王权​ 发表

如果欧洲真的像大家所说在学中国大一统,也就不有英国退出欧盟,苏格兰独立公投,加泰罗尼亚独立,北意大利自治等一系列戏份的出现了。别忘了,欧盟也仅仅只是一个国际组织,而不是国家,至少欧盟是一个进出自由的组织——没有什么某某自古以来就是欧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说法。

知乎用户 美术教师​ 发表

不羡慕,反而对 “大一统” 非常恐惧。

知乎用户 臭脚踩倒小黄人 发表

不羡慕。各自有各自的利益,欧洲每个地方可以自己说的了算。南欧人攻击瑞典人辱骂瑞典人,瑞典人可以毫无顾虑的反骂回去,而不至于被人扣上 “分裂欧盟” 的罪名,瑞典人也没必要给南欧种粮自己吃亏,瑞典也不会去工业化把发展工业的机会让给南欧,然后自己国家被搞得经济增长慢去南欧打工还被嘲笑。

知乎用户 Decembrist 发表

欧冠改为欧超联赛,欧联改为欧甲
曼联,巴萨,皇马,尤文,拜仁天天踢
米兰双雄年年保级升级

知乎用户 葉河華 发表

中国大一统是因为只有早期东亚只有华夏一个比较先进的文明。

你光看到了中国的大一统,没看到其他民族比如百越、鲜卑、契丹、女真不愿意被同化,只不过文明不先进,失败了而已,好一点的是鲜卑契丹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差一点的是百越等没留下声音而已。

欧洲的凯尔特人不就基本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同化了,法国现在还在同化境内的凯尔特人。只有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三个凯尔特地区了。西班牙的巴斯克人是欧洲原住民,被同化的只剩巴斯克人这一点了。

但是欧洲并不是只有凯尔特人、巴斯克人。希腊、罗马这两个文明都很先进,是对等的文明。日耳曼人早期稍微落后些,斯拉夫人又比日耳曼人更落后些,但是也没有华夏与百越这种差距。而犹太 - 基督教也是先进的文明。

这么多对等或者等级相差不大的文明在一起,还怎么同化?

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后,不也同化不了了。只不过伊斯兰教进入中国时,核心地区已经没有百越这样的落后民族供他同化了。

有了文明的民族谁也不愿意被同化的。谈世界史就不要动辄谈同化了。你所谓的同化是你同化别人,让你被别人同化你也不愿意。

有着先进宗教组织的犹太人,亡国 2000 年都一直坚持着,不仅自己的民族历史、民族的伟人依靠《圣经》《古兰经》传播了出去,还迎来了复国。

不要以为古代人没有民族自豪感,只不过不是每个民族都能做到犹太人的组织而已。

能坚持到今天的有文明底蕴的民族,谁也不是愿意被同化的。《圣经》开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是怎样的?犹太人遵守上帝的诫命,上帝回报犹太人的后裔成大国。

想成大国的思维每个民族都有。觉得本民族更高贵的思维也是每个民族都有。

————

这个回答突然有人看了,我这个回答只是挑了一个方面说。以下这个回答里我对比的中国、印度、地中海文明的不同之处,以及印度种姓制度形成的原因。地中海文明、印度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不同走向,其实是要放在一起对比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们假设有一个匈牙利人图兰,在柏林工作生活。

那么图兰在柏林买房、买车、享受柏林市社保以及孩子在柏林上学所遭遇的**政策或者法律阻力,绝对比曹丰泽在北京买房、买车、享受北京市社保以及孩子在北京上学遭遇的政策或者法律阻力**要小得多。

知乎用户 LEE​ 发表

曾经是的

要不怎么会有欧洲一体化和后来的欧盟呢

知乎用户 Locke 发表

对于他们除了缔盟和结婚,大一统毫无乐趣可言,而且还得忍受西班牙人拼命往你身上凑,看到英国人讲冷笑话不能抽他,希腊人在沙滩上乱扔内衣,阿尔巴尼亚人打群架,卢森堡人嘿嘿傻笑,意大利人小偷小摸…

黎塞留(傲世红衣皮肤,传说),阵亡:大爷胃疼,胃疼啊!!!

知乎用户 永昌君 发表

欧洲历史上好几次差点统一

很多人都说欧洲属于很多民族, 所以不会统一很正常

但实际上秦一统天下以前, 剩下六国语言文化也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和这个无关

包括印度, 那文化不更多元?

一样统一了, 所以和民族没关系, 主要是地理


回答问题前, 先给大家看一下罗马正统 (纯属娱乐

西罗马传承
罗马王国 - 罗马共和国 - 罗马帝国 - 西罗马帝国 - 法兰克王国 - 中法兰克王国 - 东法兰克王国 (吞并中法兰克) - 神圣罗马帝国 - 奥地利帝国 - 奥匈帝国 - 奥地利德意志共和国 - 德意志第三帝国 (吞并奥地利) - 东德西德 - 德意志联邦

东罗马传承
罗马王国 - 罗马共和国 - 罗马帝国 - 东罗马帝国 / 拜占庭帝国 - 奥斯曼帝国 - 土耳其共和国 (调皮


再给大家看一下差点统一欧洲的帝国

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时期的东罗马帝国, 法兰克帝国, 哈布森堡 (神圣罗马帝国 + 西班牙王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帝国, 奥斯曼帝国, 凯瑟琳时期的俄罗斯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德意志第三帝国, 和现在的欧盟

有羡慕的地方, 比如说货币统一 (欧盟正在追求), 语言统一 (交通方便, 罗马帝国语言就相对统一, 拉丁语), 军队统一 (欧盟有个各国自助的军队, 算是军事正在往统一走)

很多公知说欧洲人不羡慕大一统是错误的, 很多地方欧盟实际上正在往那上面走。

统一好处就是避免了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 拿破仑战争, 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也都受够了, 是该歇歇了

分裂就是战争, 这避免不了, 这是人性; 而且分裂会导致很多资源不够用的

现在他们搞欧盟也是为了能更强大一些, 别忘了当年欧洲是夹在美苏之间

很多人说分裂会促进文化发展

他们值得是人文上的发展, 和科技没什么关联

可能很多人会提到文艺复兴或者是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得感谢奥斯曼帝国 (调皮, 工业革命得感谢殖民地 (资源

没有殖民地的话, 很多资源英国都缺的, 小岛你别忘了

统一确实能促进发展, 而且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战争

知乎用户 黄如一​ 发表

看谁羡不羡慕,主要分三种人:

1. 欧洲封建贵族:羡慕个毛啊,大一统了贵族领都被中央集权帝国收走了,坚决反对皇帝独裁!

2. 屁民:我忠于我的领主,领主说反对皇帝独裁我就反对,领主征兵让我卖命打皇帝,我就 for the Normandie!!!

3. 有识之士:统一市场可以减少内耗,效率更高,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为了星辰大海,必须统一!

屁股决定脑袋,这三个立场看你坐那边了。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马克龙在竞选总统时发表演讲,演讲核心是恢复法语区团结和荣耀,他梳理了法国面临问题和欧盟矛盾,他认为一个团结的欧盟更有利于法兰西崛起。欧盟作为一个高度统一区域性政经主权集合体在二战后发挥重要作用,集中欧洲优势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向国际社会发出欧盟的声音,欧盟成就了德国重新复兴,也让衰落不列颠帝国和法兰西民族获得了避风港和安全屋。

不过欧盟毕竟不是一个民族融合下的主权国家,这里面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富裕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承担绝大多数责任,经济繁荣时期英法德无所谓,遇到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就暴露出矛盾了,高福利的英法德民众不想降低生活品质去做善事,意大利和希腊及冰岛等国家是扶不起来的欧洲三猪,猪除了吃得多没有什么特长,于是欧盟陷入分裂。

英国人提出离婚,源于欧盟改革不顺畅,欧盟债务危机和难民问题及货币政策等都遇到不可逾越障碍。一直视欧盟为威胁到美国人乘机游说英国,美国总统承诺英国脱离欧盟将有一个全新的大西洋自由贸易投资协定等着英国,美国公民约翰逊(2017 年前一直双重国籍)当选英国首相,约翰逊在特雷梅莎基础上促成了协议脱欧。

没有了英国的欧盟靠德国默克尔和法国马克龙苦苦支撑,后备力量意大利和希腊离心离德预备脱欧,美国人再接再厉不断对欧盟发起贸易战以加速欧盟分裂,政治上美国优先政策压缩欧盟发言权,军事上北约唯美国马首是瞻,欧盟似乎成为美国第五十二个州(英国一直都是第五十一个州)。

欧盟会羡慕大统一中国吗?西班牙对英国侵占直布罗陀海峡一直耿耿于怀,挪威瑞典与病毒对北极主权声索一直龃龉不断,法国和德国在美国汽车工业领域互相敌视,英国则不喜欢欧洲大陆强大破坏均势,被妖魔化俄罗斯一直以上帝视角洞察欧洲一举一动以便伺机而动。

知乎用户 南山 发表

不能笼统地说欧洲人是否羡慕中国的大一统。从统治者的角度,那还用说?征个税啥的还要商量来商量去,多不爽。从老百姓的角度,当然是小国寡民,你主人太凶悍了,我一迈腿就溜了。统治者无法独家垄断权力(哪怕是寡头也比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强),压榨总是有限度的。西欧中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农民的人均热量摄取都是高于天朝的。 即便欧洲的统治者再羡慕天朝的皇帝,他们的大一统之梦终归要破灭的,因为欧洲不具备长时间大一统的条件:1、欧洲没有大河;2、阿尔卑斯山居于正中。这两点使得不同区域间的陆路交通困难。3、海岸线支离破碎,往往一个海湾自成一体,向内陆拓展还不如去经营其它岸线的殖民地靠谱。于是我们看到古希腊出现一批城邦国家,政体各不相同;即便到了中世纪末,意大利仍是城邦林立。4、欧洲文字是表音的字母文字,即便企图统一文字,时间一长也会发生流变,从而形成各地不同文化,造成隔阂。比较起来看,老祖宗的方块字实在太牛逼了,孔子时代的文字到今天,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胡建人都看得懂啊。

知乎用户 杜若 发表

我觉得不同的国家拥有不用的文化背景。
且不说欧洲人羡不羡慕中国的大一统,而是欧洲的大一统与我们传统的大一统观念理解不同。
首先要讨论这个话题就要先清楚大一统的观念。中国大一统这个概念的普及与深入来源于汉朝董仲舒推行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强化帝制。这里的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一统,不知道作者想要说的是哪一个方面?如果按照原来董仲舒所阐述大一统的观念,严格来讲在今天的中国是不存在的。
那我们简单的说说政治与经济这两个方面的大一统。欧洲处于封建君王的统治之下时,各个小国之间存在着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乱。西汉时欧洲正处于罗马帝国时期,很难说他们不羡慕我们这种安定的生活。
之后,在公元 7 世纪,欧洲才渐渐分裂出今天英、法、德等国的雏形。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人的独自思想也萌发了起来,各国的军事实力也增强,逐渐产生不同地域之间来自不同方面的利益冲突。这个时候应该来说在本土都形成各自的民族,拥有民族的观念。在此间除了一些小国被吞,剩下的各大国之间势均力敌。欧洲想要形成大一统也变得不再简单。对比于欧洲的多民族,而中国长久以来是以汉民族为主,各民族之间不断的融合为辅。而且从秦朝以来,就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郡县制,汉朝更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制度都沿用至清朝 (除元朝之外)。这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实行的制度,在好大方面都巩固了我们前面说的政治上的大一统。
附: 有人一定会说起拿破仑或者希特勒等等想统一欧洲的野心家,他们只能代表他们个人的想法,大多数欧洲人都对自己的国家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来已久,所以在这一点上他们不会羡慕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
再说说经济吧,商品经济的开放性和流通性,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性和掠夺性,在欧洲格局的发展上起到决定作用。从地理位置上看,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面朝海洋,大多数国家发展海洋经济。也正是因为海洋经济的特点,以及欧洲本土自身自然资源的匮乏,欧洲人为了发展经济解决温饱不得不对外发展,不得不去开拓。历史上欧洲国家战争频繁,也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这些战争必定会出现吞并。但欧洲没有办法统一,也是因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无法实现一统,加之各国领土较小,人口密度低,许多原先被统治的国家又通过发展经济壮大自己,从而再度独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封闭性,需要集中劳动力生产粮食,人口有很强的集中性,便于经济上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安排。明清时期虽然有过资本主义萌芽,但也很快被扼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和中国本土充足的自然资源便 足人民的需求,无需对外扩张。所以中国历史上出现较多的改朝换代可以大概归为两类: 一是自然资源缺乏的周边少数民族的侵略,二是受到不公平待遇食不果腹的农民起义。

知乎用户 陈老师的忠实粉丝​ 发表

是的

他们当然会羡慕

比如英国首相

如果不算管的地盘的话

英国首相权力可能还比不上一个村主任大

这一幕,我曾经在另外一部电视剧里面看到过

没错,就是大明王朝 1566……

所以怎么能不羡慕呢……

知乎用户 宫乘风​ 发表

看下欧洲人对罗马的执念不就清楚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帝国

俄罗斯的双头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前面的几个答案没有分清楚,题目问的是 “欧洲人” 是否羡慕大一统,而前几个答案大多是从 “欧洲政客” 的角度来谈的。单把政治家的想法提出来来代替欧洲的平民百姓的思想未免以偏概全了。
而且作为一个政治家,把自己的权力和管辖的范围扩大这样的好事怎么会拒绝?所以,应该说不仅是欧洲,全世界的政治家都是羡慕我朝的大一统的,当然也有例外,这里不展开谈。但是,作为平民百姓真的不在乎你政治家有多大的野心,民众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的生活。你看当年东西德统一时多少西德人反对?西德人想的是政府会拿多少钱去改善东德经济?这钱是从大资本家手里出还是摊到我平民百姓的头上。民族大义什么的这时候都是排在后面的。即使是现在,你看英国的苏格兰问题,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问题,如此小的地方民众都不愿意待在同一块地方,更何况整个欧洲了。
所以,要说欧洲的政治家,只要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必然是羡慕大一统的。但是要让普通民众也这么想,除非他们都有政治家那么高的觉悟。

知乎用户 huang liu 发表

大一统好处非常明显体现在足球,欧洲五大联赛,清一色在 5000 万人口的国家

本来荷兰,丹麦这样的国家经济更富裕一些,但是人口不够,搞不起一个发达的联赛,苏格兰也一直想加入英超

这样一来,中超简直就是丢死人了。中国的经济体量,本该有一个伟大联赛的

知乎用户 哈欠 发表

现在是春秋,战国是早晚的事,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利益和资源越来越紧张,国与国之间的缓冲越来越少,慢慢的通过联盟的方式形成几个强大的实体,类似于战国七雄,最后就是统一战争。杀人盈城杀人盈野。欧洲普通人怎么想不重要,精英阶层肯定是希望统一的,无非是谁来统一的问题。

知乎用户 李骁 发表

雨果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欧洲人可能向往联合 而不是统一 更不是大一统
毕竟各自的个性才欧洲美丽之所在

知乎用户 哈 sea 发表

2010 年的时候,和 Buzz 上的欧洲人聊天,他们对于外地人在北京居住需要办理暂住证否则会被遣返感到十分震惊。

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工作生活,办理暂住证、被遣返都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对于欧洲人来说,他们的世界本来就是大一统的,穿的衣服可能来自于中国,开的车来自于日本,访问的网站来自于美国,想要去外部工作说走就走不需要迁户口。他们本来就生活在大一统之中,他们的大一统是整个世界,除了中国大陆、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

图片摄于荷兰,欧洲的国界就是地面上画一条线而已,国界线会从建筑物中穿过,在屋子里自由走动就是在两国之间游走。https://www.flickr.com/photos/28563625@N02/4283102958

即使从出行自由的角度,他们也不会羡慕中国的大一统,因为一本欧洲国家的护照可以自由通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免签。但是中国护照的话,把免签的国家走一遍,会成为举世瞩目的探险家。

知乎用户 Illidan 发表

应该不特别羡慕,这是因为他们的观念。

如果问到这个问题,就该思考一下为什么欧洲历史上没有长期大一统,而中国早在 2000 年前的秦朝就完成了封建王朝大一统,并连接长达 400 年的两汉王朝。

秦朝可以大一统的原因是因为战国时期的所有国家法理上是同属于一个天子(周天子)的,早在周王朝初建时各国君主分家的时候,大家本就是一家人。

欧洲有没有类似的栗子呢?有的。神圣罗马帝国了解一下,德国的前身,包括了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捷克,比利时荷兰等国。神罗内部也是有很多小国家,但是认证一个统一的神罗皇帝,大家自认民族一致,语言也很类似。所以希特勒才可以轻轻松松让德奥合并,随便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神罗大部分也确实在脾斯麦的主导下完成了统一。

但是放眼整个欧洲,事情就不是这样了。有穆斯林绿的,有好几个自认罗马帝国正统的,有觉得自己是北欧蛮族的,有蒙古治下数百年的。

聪明点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出现特别长期的多国对立,像三国,金宋,五代十国南北朝这种分裂时期为什么都不能保持长久,那样不也会形成不同的民族国家认同感吗?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于是就要牵扯到中西方不同的封建制度了。中国自从秦朝以后,拥有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中央集权制度,大家都可以去学。而欧洲中世纪长期处在分封制下,老大的老大不是我的老大,极为智障。

智障的结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权,都有一套完整科学的健身训练法,多吃多长肉,越吃越强壮,多一个郡县就是多一个粮草军源供给地,强壮的人之间就会互相打架吞并,出现更强大的国家。欧洲的国家呢,练的是半身不遂的套路,自己的小弟都管不好,自然也就没什么力气打别人,大家谁也打不过谁,只能互相独立了。

举个例子,欧洲的历史是,爸爸一代雄主,各小弟宣誓效忠,整个国家的力量是,爸爸占五分之一,几十个小弟分五分之四,但是爸爸可以号召起整个国家的力量对外战争。后来爸爸死了,儿子管不住各小弟,国家的力量一下就又变回了原来的五分之一。这样内部分裂都管不住,怎么还对外扩张?儿子可不可以干趴下那些不听话的小弟呢?可以,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按照欧洲的分封制,干趴下之后儿子还是得找个贵族封在那里当土皇帝,自己又管不了那么多,哪怕是儿子自己的亲儿子,将来还是继承王位的孙子的新祸患。

中国的历史是,爸爸一代雄主,整个国家的力量他占百分之九十九,爸爸死了儿子还是百分之九十九,不管文官武将,要不你就自己造反当新皇帝,要不然就没有实质上的权力,皇帝说罢你的官就罢你的官,不听就是造反,反了就看谁能赢。河山永远一统,国家无比强大。这么强大的国家体制,就算分裂了,还是会互相动员拼个你死我活。

中国的古代制度好不好不知道,但是人家古代欧洲人不会这一套。现代欧洲人自然也就分裂成那么多互相之间没有啥认同感的国家和民族了。

知乎用户 裸译每日热贴 发表

你要问一个德国人羡不羡慕中国这样的大一统

他大概率回答你不羡慕(往客气里说)

你问一个德国人愿不愿意看到德国分裂到神罗时期的几百个邦国

他绝对回答不愿意

知乎用户 常有晴​ 发表

从过去的羡慕国外,到如今在乎别国是否羡慕我们。

本质上还是不自信,后者不过是比前者自信了那么一点,但归根结底还是不自信。

中国社会目前的发展方向,已经无需再各处借鉴他国。未来如何走,没人能 100% 保证正确。

唯有对本民族坚定的信心,一往无前的决心,艰苦卓绝的意志,才是我们始终前进的法则。

人类社会是多样化的,一定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发展出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

至于别人是否羡慕,和中国的发展没有关系

知乎用户 SUZUKI HARUHI 发表

你应该去问欧洲人而不是在这里问,在这里只能得到你喜欢听的回答而不是真正的回答

知乎用户 暮先生 发表

精英想独立,小三才想傍大腿。

这个问题好大。我简单说下我的感受。尽管我没什么跟国外的人接触的经验。
一般想要统一的地方和时候,都是乱作一团的时候。
也就是大家都穷都不想打仗不想斗的时候,才想着统一。

当一部分人,就称作他们精英吧。暂时想不到其他词而已。
那部分人,发现如果独立会有很多好处。跟其他穷兄弟混只会把自己赚到的面包分给其他人吃。
这个世界上,小国搭大国的便车还是很多的。通常都是大国无奈之举,但让大国为了什么感情,要跟欧洲国家都统一起来,他们是算笔账的。
君不见德国民众多么不想管希腊的烂摊子。
富庶的地方,自然不想统一去照顾贫穷的弱小国家。
自己有滋润的好生活不过,操心你的发展干什么?

但穷的地方就不一样了。
穷的地方,要么没资源,要么有了资源都不知道怎么配置。不知道怎么富起来。(先是经济上,再是精神上。)
所以有个大哥来带我们,我们是肯定乐意的。
实在没有大哥,大家努力,总比一个人单打独斗承担风险的小的多。
没钱时,穷兄弟很多。有钱了,谁还管你啊。给点银子打发走,算是仁至义尽了。

也就是说吧,通常一个十分想跟别人一起统一的人群,他们的生活是不符合自己的理想的。

实际的栗子
你有钱和没钱的时候,对家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知乎用户 三思​ 发表

欧洲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把大一统给民族化了,是谁统一了谁,谁同化了谁的问题,而中国最早的大一统就是为了高效协同,而不是为了消灭某一特定民族和文化。

欧洲人想象中的中国大一统,就是中国是汉民族为主体,其他宗教,民族,文化都被同化消灭了。基于这种逻辑,肯定是害怕的,他会想,如果是我同化了其他国家当然好,但是被其他国家同化了,那我不就亡国灭种了么?小国家是不会想要大一统的,因为没能力同化别人只能被同化消灭。

实际上,中国现在也没有反对使用阿拉伯数字,没有抵触使用国际度量制,还大力推广英语,几大主流方言和众少数民族语言在当地依旧流行,各大宗教在中国和谐发展。语言文字,度量衡,宗教少数派都没被同化消灭,而中央政令可以下传到社区,教育出的人才可以全国通行,产品和模式可以推向全球。

中国的大一统是为了大范围高效协同,而不是消灭同化其他民族。只是欧洲人无法理解,更难以相信。

知乎用户 飞哥传说 520 发表

欧洲人想统一,但已经无法统一,民族国家太多,虽然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后来也分裂成几派,由于实力相当,相互牵制,除了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可以利用相对于其它地区的科技先进,发动对外侵略殖民战争,当这种技术文明接近时,殖民地独立,它们只能重新龟缩到欧洲。欧洲人惧怕的就是华夏文明,只要看看近代科学研究发明那些默默无名大多数科学家,华人的比例可以说高的惊人,不是任何其他民族可比,华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任何种族,在教育上投入毫不手软。这也是为何西方列强要保持对华接触,培养代言人、分裂分子的原因,西方从骨子里惧怕中国统一,形成大一统的华夏文明民族国家,一旦统一,周边地区没有任何国家能以制衡,到时欧洲人,近代获得侵略霸权所得好处,将全部失去,这也是为何西方在对待中国时态度极其统一的原因,全力技术封锁。在中国周边地区国家,也通过近代历史东亚的混乱,中国极弱时期,无法掌控周边地区和平稳定,通过挑唆、培养的代言人制造对华血案,让它们沾满华夏民族的血,从而达到让这些民族永远不敢倒向中国。分裂中国应该是整个欧洲各国的共识。否则英美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挑衅。而所谓的人权问题,那都是借口,意识形态那是白盎分化瓦解大民族国家的策略,目的就是让大民族国家,内部分裂,相互残杀,便于白盎的世界霸权统治。

知乎用户 青冰白夜龙 发表

第一,他们是真的不羡慕。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语言习俗性格三观甚至脑回路都是不一样的,不要试图用中国人的想法去套外国人的情形。

近在咫尺的朝韩日本越南人的想法都跟中国人完全不一样,何况远在天边的欧洲人呢?

在欧洲人的眼里,世界就应该是分裂的,每个民族无论大小都应该独立建国,凡是想一统天下的,全是拿破仑甚至希特勒。

秦始皇在中国人眼里是旷世英雄,是祖龙,虽然他有很多缺点,有刚愎自用残暴无情的一面,建立的秦朝二世而亡,但是就凭他统合六宇建立大一统中国的伟大成就,在历朝历代的各种文艺创作和影视作品里面,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孟姜女》这个尺度,基本上就是对他批判的极限了。

但是在欧美影视或者小说里面,比如《木乃伊 3》,秦始皇都是一个极其变态的恶魔形象,这就是他们对中国大一统的真实看法。

第二,他们羡慕也没用。

所有大一统国家存在的前提,都必须有一个占人口比例绝对优势的核心民族。否则的话统合不起来的,各民族之间势均力敌相互猜忌,必定会为了给自己民族争夺更多的好处,从而内耗严重内乱频发。

古印度文明曾经比中华文明还要璀璨光辉,但是在英国人控制全印度之前,印度从来就没有统一王朝,哪怕有什么豪杰雄主,也最多只能征服大半个印度,而且这样的王朝经常是几代人的时间就重新四分五散了。

阿拉伯那边也差不多,阿拉伯世界曾经统一过几次,但是很快就重新分裂。归根结底,阿拉伯人只是个统称,根本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因此他们也就完不成真正意义的大一统。

欧洲那边就更不必说了,根本不可能统合到一起,欧盟建立几十年了,别说政治方面的统一,就连高铁的技术标准这点小事,争吵了这么多年都没统一成功。

知乎用户 口合口合 发表

人家过得挺自在的,干嘛要羡慕?

再说了欧洲列国,由于几乎都是申根国,又使用统一的欧元,基本感觉不到边境线的存在。从一国到另一国,比你去香港还方便。

知乎用户 轮回 发表

中央集权式的大一统还有一个名词定义。

各个地方
互相拖累。

所以欧洲人虽然也希望大一统,但跟中国理解的大一统并不同。

他们现在不正努力实现他们理解的大一统吗。

而且欧盟这条路行不行,他们自己也不自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管欧洲羡不羡慕大一统,它正被迫走上被伊斯兰大一统的道路上

知乎用户 畲客家人 发表

亚洲也没有统一啊,亚洲的小国岛国也不比欧洲少。伪命题

知乎用户 寒江飞雁 发表

不羡慕。
不为什么,人家喜欢民族国家,不喜欢大一统。

台湾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没错,你由己及人让法国意大利合并是哪个意思?

你喜欢吃饺子,就非得让全世界人都爱吃饺子?你吃饺子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人家不吃的权利也一样。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中国如果不是统一国家的话,大概率会是上面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个,那个占据黄 - 淮 - 海大平原的中国过于厉害,肯定会把周边都吃掉,然后又统一了。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

辽国 1.2 亿人,吴国 1.2 亿人,楚国 1.2 亿人,闽国 0.6 亿人,越国 1.2 亿人,土邦 0.6 亿人,胡人 0.3 亿人,西域 0.3 亿人,羌人不足千万。

而中国有至少 3 亿人,而且霸占了山西的煤田,中原的油田。不管是啥实力都远超周边各邦国。

其结果就是,这个中国会想方设法又搞出一个联盟出来。

知乎用户 梦中什么都有 发表

欧洲大部分国家也都是历史悠久的,问题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和语言,也为自己的国家和历史骄傲,你说的中国所谓的大一统他们根本没有概念,毕竟中国也只是亚洲其中一个国家而已。

我留学时和老外谈过,他们只是觉得中国大和人口多,对中国的古代历史基本一无所知,何来羡慕?还有他们普遍认为台湾是一个国家,我当时反驳说台湾是中国一个地区,只是由另一个政党统治,但老外说台湾有自己的政府,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外交权,在他们眼中这不就是一个国家的样子吗?真的难以反驳。

知乎用户 D 版 kinddog 发表

欧洲今天的文明和科技发达,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竞争,而竞争的前提就是非大一统

知乎用户 eric 发表

在想什么呢 ?

欧洲人不羡慕任何国家

他们大多数并不觉得别人的社会比自己的好

虽然自己的社会有诸多不如意 但还是比其它的强

你怎么不问问欧洲人会不会羡慕朝鲜的体操表演 ?

知乎用户 套路​ 发表

为什么要羡慕?

同一个国家,西班牙巴萨罗那都觉得自己富就够了,还盼着独立呢!

同语言,英格兰苏格兰还时不时不对付呢!

欧洲大大小小民族多了去了,整个欧盟国家语言文字多了去了。

共同认同感是什么?

宗教即使是信仰上帝,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都互不对付,甚至还互相伤害过。更别说还有那么多伊斯兰,还有独立独行的犹太人。

知乎用户 重庆吴戈 发表

欧美人永远都不会羡慕中国的大一统

我的家我外国没有我还有什么意义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读者所有

转载无须联系作者

(一己之见 · 仅供笑阅)10,765,069

知乎用户 thihick mith 发表

楼上不懂的别装逼!!
我擦╰_╯ 这尼玛是地缘政治学… 我也是醉了… 老夫最近就上了这个课,果断怒答!!

你说欧洲人想统一?你先得搞清楚欧洲是哪些国家构成的吧… 法,德,英,意,奥,西,葡,俄,土耳其(这个算不算存在争议)… 然后云云… 以上基本是欧洲曾经或者现在最有可能影响欧洲统一的国家,但是你造吗,欧洲统一并不符合所有国家利益… 所以答案我先给出来… 那就是有些国家想统一快疯了,但是有些却强烈反对!!!

好的,咱先从欧洲三驾马车开始…

先说英国吧,先给结论… 英国绝逼不同意欧洲统一!!!为什么??你问为什么??好的,老夫就用地缘政治给您分析解答!首先请自行了解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史,注意是近现代!!你会发现近现代人类战争和文明冲突都来自亚欧大陆,你造这意味着什么么?
这意味着人类近现代的进步都源于亚欧大陆。
什么?你跟我说美帝?这个问题超赞,一开始我也有,后来仔细分析了美帝的地缘政治瞬间秒懂,这里主要分析英帝,最后有时间我会回答美帝的问题。

好的,地理角度开始走起╰_╯

爪机党,插图什么的自己先脑补
众所周知,英帝是岛国和欧洲大陆相距英吉利海峡,但是这个海峡即可恶又可爱,为何?英帝因为英吉利海峡无法与亚欧大陆直接相连,那么试想一下如果欧洲大陆突然出现了一个统一国家,我擦,英帝不是傻逼了?你造这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脖子放在了别人的刀上?人家分分钟切断英吉利海峡,让你和人类进步的源泉说再见,你英帝再强悍不也是强弩之末么?但是这海峡真的也挺可爱,不是这海峡英国能有这么好的环境发展?恐怕他和德法意等欧洲强国天天厮杀最终难以强盛。

所以你能懂为何英国打死也不同意欧洲统一了么?欧洲统一相当于把自己国家的命交给别国,所以他绞尽脑汁也要把欧洲弄的四分五裂,这样英吉利海峡才有不被完全封锁的可能,英帝才能进步,发展

先占坑… 后面有时间再补╰_╯ 晚上考试… 请为我加油┻━┻︵╰(‵□′)╯︵┻━┻

我来继续填坑……

德法篇……

先说法国……
法国地缘位置何其优越,地处大西洋东面沿岸,西南面山脉天堑与西班牙隔山而望,东南濒临地中海,土地平坦,周边除德国外均无强国,附带多个弱国缓冲地带,这样的地理位置西可利用海洋到达其他大洲,南可横渡地中海直达非洲大陆,东可挺进欧洲腹地,不管怎么看必然是强国之势,但他偏偏就傻逼在了一个坑爹货德国……

德国地处西欧大陆西部没有法国如此优越的海岸线和地理位置,因而必然重视陆地发展,所以德国陆军绝逼超级强悍…… 再看周边,西边均是零星弱国,北面与沙俄有广阔的缓冲地带,唯独南面坐拥法国…… 两家如此尴尬的地缘位置就决定了这两家必然互相 gank…… 法国欲扩张必先打德国,德国欲走出欧洲必先与法国争夺海权…… 这些就直接奠定了欧洲难以统一化的基石。

你说他们一起联合,有可能吗?答案是当然有…… 这两家虽然地缘位置尴尬,但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海上法国可以说是德国的屏障,同样的…… 德国在陆地上是法国的屏障…… 所以他们要联合,也只有在二战后两家都走下坡路的时候才有可能联合,在对外问题上,两家几乎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 法国要陆权,德国要海权…… 但是海权是法国立国之本即核心利益,法国会让海权?你特么逗我?同样的,对于德国陆权即核心利益…… 所以让这两家联合,利益问题几乎无法调和…… 再者,英国隔海相望…… 前面分析了…… 这逼绝逼不会让这两家共同联手

但是就是出于对外扩张的需求…… 他们对统一的热情从中世纪到现代从未停止过!
有时间继续填坑!

知乎用户 一介顽石 发表

欧洲每个国家都羡慕,但都不愿意由别人统一。

知乎用户 安德灬维京​ 发表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都应该庆幸欧洲没有大一统。

贴个旧答案。

“漫长而稳定的分裂导致欧洲大陆的人类生活在长久的对外竞争中,迫使各国统治阶级带领本国民众重视一切能带来竞争优势的东西,比如科学,比如人文主义,而这两者恰恰是支撑当今文明世界的两块基石。

中国一马平川的地形和圆滑的海岸线,导致了这块土地根本没法长期分裂,稍微来个武力强横点的就统一了。长久的统一带来什么?统治阶级不用去考虑对外竞争的事情,只需要每天琢磨怎么掐住本国民众即可。于是科学和人文主义上的落后根本就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所以到了清末,中国与欧洲的差距也就是无可避免的了。而导致这差距的因素今天仍然存在,所以今天继续落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举个栗子,中国历史上思想火花最璀璨夺目没有之一的时代是什么时候?长期稳定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过了两千年了,这片土地仍然没有一天能追上那个远古的时代,吊诡吗?呵呵。”

不要小看大一统带来的内部腐败以及几百年一次循环的治乱更替的超稳定性,如果没有近代欧洲诸国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处于封建王朝更替的社会形态中,毫无悬念。至于大一统导致的整个社会和文化的不思进取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这个答案:
http://daily.zhihu.com/story/4781898?utm_campaign=in_app_share&utm_medium=iOS&utm_source=copy

知乎用户 伊利比亚步兵 发表

地球人是否羡慕比奇比奇星人的统一?

大家希望的是自己民族去统一别的民族,而非被统一。

日本人想统一东亚,中国人自己都反对。

知乎用户 虎锐 Hooray 发表

能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基本上跟欧洲人的思维完全不在一个纬度上。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统一的最大作用,人类使命,是航天,突破地球探索外太空。载人航天这事,国家人口少了一定不行。所以拿什么人民生活来说事毫无道理。真正的推理是,要航天必须大一统,而大一统必须改善人民生活。就是说,改善人民生活并非终极目标,而是中间手段,航天才是终极目标。

大一统的领导如果不关心航天,这个一统就没有意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完全不关心航天,这才是苏联垮台的根本原因。

而航天需要有国家的大量人口支撑,人口少了不行。就是说,大一统国家的人民都是航天事业的支撑。

而小国人民不可能对航天有大贡献,甚至无贡献。所以小国,就算人民一时间过得舒服,因为对航天的贡献是 0,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系统中的一块没什么用处的小脂肪,很无聊。

知乎用户 对我弹琴我懂 发表

这题,可以问问当年的苏联卫星国,是不是怀念当时苏联的大一统

知乎用户 山羊可爱多 发表

曾经和德国友人讨论过欧洲人与中国人在大一统问题上的看法,结论是他们不喜欢大一统

因为:“正是由于多样性才造就了今天欧洲的繁荣,而欧洲在大一统时期往往是百姓过得最糟糕的时候,比如罗马帝国,比如拿破仑,比如希特勒。”

所以虽然大一统会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欧盟现在正在试图统一欧洲,但是历史上大一统文化的传统的缺乏使得这种统一无法达到实质性的统一,仅仅能够在原则性层面上实现

而就以形式统一上来说,仅以欧盟民法典为例,确定采用德国体例还是采用同为大陆法系杰出代表的法国体例都存在着无尽的争议,对于其他各国司法实践和立法体例所应当各采用多大的比例都尚难以确定。多民族是欧洲统一的一大障碍可见一斑。换句话说,就是欧洲缺乏主体民族

究其根源,书面文字的不统一很有可能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欧洲语言可以简单分为日耳曼语族,罗马语族和斯拉夫语族,属于同种语族的相邻语言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特点,例如发音,词汇。极端例子以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为例,斯堪的纳维亚三国人民完全可以实现口语无障碍交流。用他们自己话说,“这根本就是一种语言。” 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欧洲的语言与中国的各地方言极为类似。

然而,重大的区别在于,汉语是象形文字其他民族在借鉴时需要整个体系的搬走而不能简单个别照抄,使得近代向古代中国借鉴语言的民族,为了摆脱宗主国的烙印,需要费劲周折去汉化,比如韩国日本越南都经历过很大规模的文字改革;而由于秦始皇统一七国书面文字的原因,尽管中国有上千种方言,但是都必须以汉字作为书面依托

欧洲的语言是以拉丁字母拼写为区别的,因此各个民族在借鉴时很容易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系统,不会遇到很大麻烦,只需要简单按照本民族习惯,添加特殊发音字母,略微修改拼写即可。例如同样是起源于拉丁语的 “大学” 一词,英语是 university,德语是 universität,挪威语则是 universitetet。

这样的语言分化很容易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壁垒,使得欧洲民族之间都以自己的文化为傲,导致的结果便是越走越远,相邻文明之间有着极大的排斥心理。

倘若使用同一种书面语言,最大区别就是使用相同的语言的民族之间便能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感,容易结盟。最好的例子便是统一德意志区的普鲁士邦国,由一个德国东北部的小邦国最终壮大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德国、奥地利甚至是瑞士,彼此之间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很遗憾的是,这样使用同种语言的民族国家在欧洲实属少数。而大部分国家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即便与相邻国家的语言非常接近,并且强调自己的是一门独立的语言。

结论:书面文字的多样化为多元化的欧洲文明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而以文化多样性为依托的民族多样化,即主体民族的缺乏,才是欧洲实现大一统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说最终欧洲在未来实现大一统,那更有可能是经济与利益的一体化,文化的大一统依然很难实现。

-——————————————————————————————-
有关欧洲语言是不是方言的个人理解

才疏学浅,愿闻其详。非语言专业出身。

欧洲语言罗马语族和斯拉夫语族不是很了解,我了解的较多的是日耳曼。

就日耳曼语而言,分为两支,一支是西日耳曼语中的荷兰语,德语和英语,另一支是斯堪的纳维亚语,就是我上述所说那三种语言。

英语学习这么多年,已经无法区分是谁影响的谁,只说其他。荷兰的德语名称叫做 Niederland,德语在马丁路德总结书面德语前德国北部说的德语叫做 **Niederdeutstch,即低地德语。**就名字上来说,低地德语与荷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猜测也得到了荷兰同学的印证,虽然很不情愿地承认,荷兰语确实是一门日耳曼语中的过渡语言,既介于英语和德语之间,又介于德语和斯堪的纳维亚语之间。

而斯堪的纳维亚语中,且不说由于汉萨同盟的存在充斥着大量的 Niederdeutsch 词汇,斯堪的纳维亚语中也存在阴阳中词性之分,也存在较之英语复杂,较之德语简单的动词变位。而英国英语中不存在的 oe ae 发音,都是在德语、斯堪的纳维亚与荷兰语中都可以找到。表达方式的类似更是斯堪的纳维亚语与德语相似的重要证据,例子太多,简单的可以看看自我介绍时 “我叫 xxx” “早上好” 等简单表达在各自语言中的表达。

就三种斯堪的纳维亚语而言,在丹麦统治整个波罗的海时期本就是一个国家内的语言,至今丹麦语与挪威语中的书面挪威语 Bokmal 都是使用几乎一模一样的词汇表,只是丹麦语口音略重;而挪威语是居于瑞典语和丹麦语之间,虽然挪威语字母和拼写与瑞典语有着极大区别,但是二者发音非常接近,所以三者关系其实非常类似于云贵川等西南官话之间的关系。这种相似之处也得到了欧洲同学的验证。就日耳曼语而言,这种类比于方言的相似之处确实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渐变和相互联系的特征。

基于以上原因,我才将它们类比为中国的方言。

附视频:德语与其他语言的区别,这个视频主要为了黑我大德语,比较的是罗马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与德语的区别。确实,如

@托洛斯基

的评论,在跨语族的语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同一个语族内,类似于方言之间的流变关系确实比较明显

[

德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

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1NTI2NjM2.html)

知乎用户 一太 发表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人是否真正反思过大一统与创造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知乎用户 hanghang 发表

他真羡慕一统,也不至于现在还那么碎。

知乎用户 Junn 发表

想不通 UP 主怎么样的脑回路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如果欧洲有这个能力的话, 我相信他们恨不得把中国分成 20 个小国家

知乎用户 呵呵哈嘿 发表

越是领导阶层越知道大一统的好,集权的优势,当然也有权利带来的快感。

欧洲文明的发端是地中海之畔的城邦,所自豪的文明辉煌岁月也都是分裂的,毕竟罗马也好马其顿也罢大都是缺乏秦朝大一统式的集权,还整出来元老院搞封建民主?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啊!在欧洲分裂的各个国家都会吹自己的好,所以一代一代的都是觉得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好,那么多的好,就有那么多不同,所以文化基因决定了欧洲民众没有统一思想。

再看看曾经试图一统欧洲的人,拿破仑 希特勒 还有不被承认自诩为正牌的一直打算统一欧洲的沙俄,再往前的那些个联姻元首就算了自己的遗传病先治一治吧,没有一个好下场,也就是拿破仑被包装的好一点毕竟促进了欧洲的觉醒。

到了现在的欧盟,完全是只有最高纲领大一统和最低纲领经济互利共赢,没有中间过程,除了五大国剩下的都是坐等让利。通俗讲就是嘴上是主义眼里都是钱,所有的策略都只看到了钱,所以一搞欧元美国就打科索沃战争,欧元就不行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大一统的好,和给美国带来的威胁。后来意识到了,法德开始争权夺利,欧盟分裂懒散的跟法国混,有点觉悟的跟德国,剩下的英国波兰都是美国安插的搅屎棍,你看美国引爆欧债危机就知道了,欧猪那几个国家就是法国那边的。不过也好,这样被中国各个击破了,所以德国一直喊对中国统一立场啊。以前还敢见达赖喇嘛什么的,现在欧洲内部竞争中国一制裁,就会被邻居抢饭碗,所以只能搞好关系。

所以普通人不认为大一统好,领导层会有这个意识。

知乎用户 王勉 发表

大一统是乱世的终极解药。

知乎用户 岁月有痕 1 发表

古代欧洲君主和庄园主羡慕中国大一统。

君王喜欢的原因不说了,庄园主喜欢的原因,是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可以让庄园主有效合作镇压农民,可以让庄园主放弃武装和相互武力竞争,可以有效减少开支,让家族更加有资源建设更加华丽的个人享受。

至于古代欧洲和中国的农民,三代不绝户,被私生子妾生子大家族分支替代,就是好世道。

现代的话,看个人物资开支,毕竟物质决定生活,国家也罢,民族也罢,都是利益协作虚拟出来的东西。

知乎用户 三言两语 发表

中国的大一统也不是天然的,也要有历史机遇,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大一统,是因为之前打了五六百年,大家打烦了,才有这样的民意基础,加上秦国的奋力进取和秦始皇的天降猛男,种种机缘之下才凑成了,而削减封建势力的努力一直到汉景帝,之后又有上千年的一体化,大一统的思想才深入人心。二战后的欧洲肯定也有大一统的民意基础,否则欧盟搞不起来,但是随着核武器为欧洲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新一代的欧洲人已经忘了战争的痛苦,大一统的民意基础已经消失了,这意味着欧洲将来还会更乱,也许还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又或者是由于规模劣势输掉了现代商业战争,导致文明倒退,带来另外一种痛苦。等到欧洲人感到足够痛了,也许又有足够的民意基础再次推动大一统。总之没有足够的痛苦,没有人会倾向于改变,因为改变本身就很痛苦。

知乎用户 石大毛 发表

欧洲人是否羡慕 “大一统”,就像前几天有个孩子问朱棣和朱允文为啥不能在南京城下签一个《大宪章》一样。你怎么不问问华盛顿是不是喜欢吃红烧肉?

要说” 大一统 “,这个是个中国历史概念,你说像唐、明一样的大一统。天下只有一个天子,行一套制度,讲一种语言,有一种国家官方哲学。

欧洲历史上基本就没有过,我说基本,是罗马帝国时期有一段时间勉强能算是,但是罗马帝国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分裂、内战,所以有效的”大一统 " 时间很短。再说,大一统不仅仅是政治统治,还有文化上的统一,康斯坦丁之前没有一个有效的统一文化,他之后基督教没怎么搞就教会分裂了,搞你妹的大一统。然后是漫长的领主、君主、教皇互殴的中世纪。到了最近几个世纪,要说拿破仑或者希特勒要大一统,我也真是醉了。欧洲人的 “征服”,不是“大一统”。拿破仑要搞大一统,干嘛还玩” 分封制 “,把自己的亲戚分到各国当国王?而且拿破仑也不是见人就打,明确臣服的,他也不加征伐,这是” 大一统“?要说希特勒,呵呵,你说大一统下还会有墨索里尼、弗朗哥这样的政权存在?干嘛还分出一个维希政权给法国?芬兰、克罗地亚不也是活得好好的?上面说啥 1940、拿破仑的请学些历史。

欧洲人在历史上基本就不知道中国式的”大一统 “,所以现代以前的欧洲人谈不上羡慕与否。欧洲霸主在争霸的时候打击对手,但是建立起来的也不是” 大一统 “。而欧洲的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已久,也做不到横跨欧洲的” 大一统 “。反过来说,中国历史上也是一套自己的文化、民族体系,所以说中国的” 大一统“其实也可以争论是否是(欧洲式的)民族国家。

至于说当代欧洲人,他们倒是庆幸欧洲是”分裂的 “。我读过好几本关于经济发展的书,为啥从 15 世纪,欧洲文明开始主宰世界,中国反而停滞不前。没有” 分裂的“欧洲的各个国家的竞争,就不会有推动科技进步、宗教改革、理性主义、商业自由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就不会有西班牙葡萄牙探索殖民地,荷兰英国争海上霸权,德国法国刷哲学文化。就不会有一个由西班牙舰队发现、以意大利人命名、法国人最早探索、英国人建立殖民地、当今德国后裔最多的,尊重个人自由、搞非大一统的三权分立联邦制,新大陆上的欧洲文化究极综合进化体——美国。

中国明清时期的停滞不前,不主要就是大一统害得?闭关锁国,八股取士,压制言论自由,忽视科技创新。蕞尔小国英法入侵而大皇帝奔逃,后来八国联军侵华,葡萄牙丹麦都没排上号,不是大一统,不照样虐你?如今还有人如题主,活在”大一统 “的旧梦中,却不知其恶果,真是可悲。历史业已发生无法改变,重要的是今天的人能学到什么。如果我们总拿着“我们祖上比你们和平多了” 的态度开开心心的活着,不去追究这份和平背后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真就是对不起 1840 年以来我们吃得亏了。

12.8 更新:

1. 对于有的朋友说为什么我的回答落得这么低,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我下面的还有好几个说西方不羡慕中国大一统的回答,都是虽然赞成票数很高,位置落得也比较低。所以我只能说很多反对的人不认同这个的观点,而不在于这个观点是谁如何表述的。知乎本来就是一个大家畅所欲言回答问题的地方,观点不同很正常,我不能嘴上说着 “大一统” 不利于个人自由,还指望着大家 “大一统” 的支持我的观点。本来知乎这个平台的存在就说明了一点,思想的 “大一统” 不及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你们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我的答案,但是你们来知乎就说明了你们希望听到 “大一统” 的观点之外的声音。

2

@Allen Xu

的回答说控制变量的问题,我看到了,觉得挺有意思的,我就也说两句。
话说我刚到 LSE 的时候,我们比较政治主课的第一个大部头阅读是 Theda Skocpol 的_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_, 里面说的是比较法国大革命、俄罗斯十月革命和中国 1911-1949 的革命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找找什么情况下会发生 social revolutions。我一开始和您想的差不多,要是按变量控制,这个研究根本就没法做。这三个革命之间就有很大不同,何况背景:语言、宗教、文字、经济、政治、文化、民族性、统治者、气候、地理、外交,等等等等。世界上没有两个历史例子是相同的,所以这么说来,大部分科学研究都无法进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是否收集到了所有的数据,考虑了所有的变量。
那么还怎么办?我们只好假定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比其他的更重要,然后在这里面选变量研究。革命前的中国、法国、俄罗斯的国际地位都在下降,农民对地主阶级都有极大不满,地主阶级与高层统治阶级也有矛盾,这些因素被作者证明是与结果的,然后得出了她的结论。
我承认,研究欧洲与中国只比较政治经济上的 “分裂” 与“大一统”是不可能引起两地后来发展巨大差异的全部因素,谁知道宗教、地理、语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是问问题的人首先设计了一个中国和欧洲比较的问题,然后给了一对 “分裂“与” 大一统” 的变量,我也只是尽我所能找这一对变量对结果的影响罢了。所以请你问问题的人,为什么不控制变量的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列出所有可能的变量,然后您可以发挥您变量控制的才能,写出一部回答李约瑟问题的千古名篇。
至于您和很多其他人说到的,我为什么从事情的结果入手往回推。说实在的,社会科学又不是算命的,我要真知道什么今天的什么事情一定会引起明天的什么结果,我还在这跟你墨迹?
经过我与

@Allen Xu

同学的友好交流,我发现其实我与他相同的观点比较多。

3. 另外我也发现有的同学的回答是通过《文明》游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这个方法在我目前读过的众多社会科学论文里还没有见过,可能是学术界比较新的方法论。建议中美双方领导利用此游戏进行推演,决定 21 世纪以及以后的世界老大,省得劳民伤财。我也建议以后足球比赛结果直接从 FM 模拟,NBA 别打了直接在家模拟 2K,大家也别上班了,直接在家玩模拟人生就好了。
“我觉得几个控诉大一统的同学,应该好好去玩一下席德梅尔的《文明》系列,好好玩。”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是这么任性。

4. 有的同学在拿欧盟举例。欧盟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彼此之间政治互不干涉,欧盟内部也有君主立宪、半总统制、议会多党制等政治制度,宗教上有新教、天主教、东正教,语言上有英法意德等各种语言,哪里是大一统了?再说欧盟各国加入欧盟,首先符合一条,就是自己愿意。想退出的时候也是自己国民公投就可以退出了。在大一统的帝国里,哪里还有自愿加入与退出的说法的?中国古代 “大一统”,各个地区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是该地区投票表决的结果,还是强行被更有力的政权征服的结果?“大一统” 是一个封建时期的概念,我们现在说的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大一统”。用中国古代封建概念去套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本身就是在搞笑。

P.S.:很多我进一步的解释在问题下的讨论区里。推荐我本科历史教授,西方著名中国历史学家 Timothy Brook 写的一本书,叫 the trouble empire,其中介绍了元明两朝的政治情况。其中就有写朱元璋是如何偷换概念的。元代编的讲元朝疆域的书叫《大元大一统志》,而到了朱元璋,他治下疆域基本只有中国本部,所以相应的书只叫《大明一统志》。可见大一统,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跨民族、华夷的概念。

知乎用户 Anders 发表

有一次和我的波兰舍友讨论了一下中国港台问题

我顺带说了一句 “要不是美国在那拦着,台湾明天就得回归了。但是没办法,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波兰舍友:“中国不能挑战它吗?”

我:“能啊,但是国力还是有所不如嘛,和平发展比较好”

波兰舍友:“你们中国不能打败美国,但是 EU 可以”

我:“你说的是你们那个天天搞内部矛盾的 EU?你现在在英国,英国都已经脱欧了,说起来你知道法国最近抢了英国的医疗物资吗?”

波兰人:“fxxk frenchmen”

怎么说呢,你要说他们不想大一统是假的,但是内部矛盾重重也是真的

知乎用户 吃瓜群众 发表

统一这个事儿是从来不是由人民意愿决定的。

中国自秦开始的大统一,靠的并非六国拱手而降,而是自春秋以来各国的不断兼并征伐。

这期间的每一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都是伤痛和磨难,但是这些曾经存在的国家,无论史书上留下了多少记载,也都曾有为自己国家骄傲的国民。

秦朝虽然靠武力统一了中国,但是始皇帝一死各地就随着陈胜登高一呼云响景从,固然有秦朝暴政的原因,却也不乏六国遗民心念故国的因素。

其后的朝代,像汉虽然是统一王朝,但是国民以郡为国的理念还是深入人心,更别说一到乱世,随便一个小政权建立起来,就会有大批的 “国人” 为其尽忠。

说到底,大一统的国家,幸福的是精英阶层,对一辈子不出远门的平民而言,眼睛看到的只是附近的十里八乡,一生能结识的只不过是左邻右舍,国家大小与否跟他们有多少关系?

也就是现在交通和资讯发达了,一般人也能睁眼看世界,抬脚走八方了,咱们才会对国家有更深的感知。

欧洲人是否羡慕中国的大一统我不知道,但是中国人确实有不少羡慕欧洲富足安宁的小国寡民的,要不然咱们这个大一统的国家为啥会有那么多人拼了命的要出国呢?

知乎用户 我是你刚哥 发表

和平年代,你不摊上事还可以悠悠岁月小国寡民,没有大国崛起,还能留住小民尊严。

你摊上事了,来一场肺炎。马上开启欧陆风云模式,今天你抢我口罩,明天我截你消毒水。

到头来,还是大一统的大国卖给你 10$一个口罩。乖乖给钱就好,不用你羡慕。

知乎用户 Orei 发表

一周 7、8 种语言课,时不时来一些全文背诵,刚背了英语现在换法语,下一节是意大利语。周末常常要写作文,用各种语言完成每种作文一篇。脑补了一下这美好的画面,估计过两个月连母亲都不知道该发那国音了,你羡慕吗?

-————-
原答案已删。

知乎用户 白金黄蓝 发表

1949 年的时候中国汉族占全国 96%,日本和族也不过 98%,要不是少数民族占的地盘大,其实往单一民族方向发展都不是什么问题。
而欧洲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是却有四大族,日耳曼,斯拉夫,凯尔特和拉丁(罗马),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还有长相差别很大,欧洲大陆没有主体民族,又没哪个民族特别弱小。人类对异类再友好,也天然有距离感,注定了某个民族建立的大统一政权不能持久。
但是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表面支持也不反对,比如二战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就是奥地利人,吞并奥地利阻力不大,瑞典这个比德国血统还纯的日耳曼国家,号称是中立国,战争中也是处处也给纳粹德国方便。
日耳曼族群在欧洲最强势,但是太崇尚个人主义,天然没集权观念。
凯尔特人弱小,拉丁人散漫,斯拉夫人落后,没有一个主体民族文化,自然无从谈起统一

知乎用户 在下凉凉呀 发表

根据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来看。

不羡慕,且认为这样的小国分治远优与罗马帝国、亚洲帝国(古中国),是来自日耳曼森林优秀传统的伟大胜利,且会继续保持胜利。

知乎用户 Michael Q 发表

大一统??欧洲现在民粹主义愈演愈烈,各个国家极右政党都想着煽动脱欧情绪大获选票,还想着大一统??欧盟里面各种国家声音怨声载道说欧盟权力太大还想着大一统??

欧洲在二十世纪就是从多民族统一大国向单一民族小国分裂的过程。奥匈帝国,苏联,南斯拉夫都被分成了大大小小民族国家。每个国家之间都是不同的文化民族,原来分裂便是因为民族文化差异,现在民众更是不可能想合并,更妄论整个欧洲统一。像西班牙这种内部民族多差异大的国家维持自身统一就很不容易了,巴斯克人民、加泰罗尼亚人民都吵着独立。

不过真心希望欧盟能够维持下去,是很难得的真正有效的国际组织了。

知乎用户 波形测量法 发表

这么问是不是觉得欧洲只有一个人

知乎用户 liuhengwu1985 发表

现在欧洲人羡慕中国是不可能的,西方国家工业化领先几百年,地球资源占有大头,所以他们的生活质量肯定是高于中国人的,无论是收入还是福利待遇,而且这些年去工业化,欧洲人的工作压力及生活环境都是很好的,没有理由羡慕中国,至于疫情,他们肯定是骂而不是羡慕。

知乎用户 莫寻云 发表

反正肯定不会羡慕中国的户籍制度和中央集权。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想象一下,如果德国统一了欧洲。土耳其人在巴黎各大学校,张贴标语《讲德国话,做文明人》。巴黎人也是摇头叹息,心里想,你祖宗根本就不是日耳曼人,咋这么起劲呢。保加利亚人,在伦敦街头:“最难听就是英语!你不会讲德语啊?你肯定在用英语骂我是乡下人!“ 东南方出现了,塞独、克独,各种独。柏林虽然拿英、法、荷三省的税去补贴他们,可是他们觉得斯拉夫人就是二等公民,只想抡锄头。英、法、荷的税还补贴东边的匈、保、罗。那匈、保、罗虽然不动手,但是拿了补贴后舆论却变成了:柏林把好处都给了英、法、荷了,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的繁荣,还不是东欧的钱堆出来的。只有大内斗邦西班牙,没工夫管外边的事,我马德里只要能把加泰罗尼亚人的钱都弄过来就好了。

知乎用户 小河弯弯 发表

如果存在一个平行宇宙,战国时代没有统一,华夏还是维持多个国家

吴国和越国开启大航海时代,发现了美洲大陆,越国人占领了巴西,吴国人占领了巴西之外的拉丁美洲,吴语成为拉丁美洲通用语。南美洲出现阿根廷和智利两个黄种人国家,其他地区大多是华夏父系和土著黑人母系的混血。

齐国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占领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齐国人在美洲西海岸建立的城市新莱州日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联合国总部驻地,最先发生工业革命,齐国的语言和文字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临淄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临淄音名扬世界

赵国发生的赵国大革命推翻帝制,提出人权、人人平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邯郸成为世界时尚之都,赵语成为一票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

被视为蛮夷的秦国吊打中亚游牧民族,史诗般的跨过乌拉尔山脉,饮马波罗的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美齐等国击败楚国法西斯,在远西联合美国击败要建立大西欧共荣圈的英国,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一分为二,其支持的政党获得欧洲大陆政权。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华夏人为主的美国、齐国、赵国、秦国、远西某大国

他们会羡慕另一个平行宇宙的大一统国家吗

知乎用户 李鸿绪 发表

人家为什么羡慕?国家只是一个概念,统治者强加到你头上的,无所谓国家不国家的,香港,台湾咋了?哪里不好了?一个所谓的国家,人民幸福才是厉害的国家,台湾。香港,不幸福?大英帝国,德国,法国,不幸福?(难民之后不谈,自己作死的)人民幸福就行,哪那么多国家不国家得。

知乎用户 Huajiachicat 发表

欧洲人会不会羡慕越南,印度有温暖的冬天,丰富的热带水果,而自己国家冬天冻成了冰窖?出门大雪封路车辆打滑?

欧洲人羡慕中国?你确定你不是在说梦话?大不大一桶人家欧洲人不 care

知乎用户 村少之野望 发表

欧洲,10 家饭店,我看见哪家好吃去哪家,不好吃的下次不去,不香吗?某家抬高价钱我就去另外一家吃。

大一桶,一家饭店天天给你吃,你不想吃?不行呢。平时没事加加价格又如何?总不能不吃饭吧。

知乎用户 看客 发表

网上转的帖子

连载:欧洲咋崛起

2 千年来,中国体制(咋没大改进)?答:管理成本高,多数时间靠高压,治乱模式没变过。

假设这时只(教士、贵族、农民)三个等级,就算压迫严重,也不会影响社会变迁,最多(治乱循环)。但(资本家、劳动力)组成市场时,情况不一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治乱模式:

王朝建立(权贵贪婪),(财富土地)集中少数,使()民不聊生、激起民变),再重新分配(土地、财富),形成新权贵。

这即(24 史内容),只是主角变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中国为何总能统一?

第一: 地理环境

()2 河治理)需加强(内部联系)。四周(高山大海沙漠)阻挡入侵。中原农业发达(滋养庞大人口),构成(强大政治力量)。中原无(高山大河)阻隔(易文化交流)及(互相攻伐和统一)

第二: 文化侵染和熏陶

黄河形成(天地之中)的氛围。强势(中原部落)征服小部落,把(中心文化论)推而广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现在(中国经济)不乐观,(民间投资)不敢动,亏损率太高。政府需(放松管制),公民自治(还需培养),法律(还需独立),行政力量(隐居幕后)。让市场去(建立规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资产阶级、国王)矛盾激化

城市从(封建庄园附庸)发展成(决定力量)。市民阶层,最初由(手工业)(商人)组成,(各行会、同业公会)的代表组成(城市管理者),维护本行业利益。

【城市政治主体是】:众多行东们。而(帮工和学徒)没话语权。

随(行会制瓦解)和(手工场建立),原来行东(成工场主)或(沦为无产者)。原来市民阶层不在,(城市主导权)落入更少(有产者),形成新阶层(资产阶级)。

市场正常时,创造(合理利润)的资本精神,使资本家(因资本)能从(企业经营中)获利。

此收益(只和资本)有关。使资产阶级(最有动力)拥护市场经济。

另一支(拥护市场)是劳动者。其只能(出卖劳力)。一旦市场失效(面临失业)。这使(资本家和劳动者)绑一条绳。

这使对市场追求,成(市场集团)共同追求。

15—17 世纪,很多欧洲国(建立集权君主制)。法国王(向富商借款)(开征人头税)充实国库。(建正规军)(扩充政府)建绝对君主制。

英国王获(征税永久权)。王室(设法庭)强化(司法权),镇压(贵族叛乱)。(私人武装)被禁,(私人城堡)被拆。

西班牙国王(废骑士团),将(贵族城堡)夷为平地。给城市(任命长官)(清除大贵族)(补充小乡绅官员)。

奥地利国王建(中央财库)和(政府机构),获得对(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位继承权。

瑞典国王利用(宗教改革)没收(教会财产)(削减骑士领地)(建官僚机构),使国会通过(集权措施)组建军队。

普鲁士国王以(瑞典入侵)为契机,以(紧急为由)不等议会同意(强行征税),建(军队)和(为战争服务机构)。

(绝对君主制)提出(国家至上)。确立(君主权威)等同国家。但这时期,(君主权力)已出现(先法后权)的进步。

君主权力(须被法律认同)才生效。命令也以(法律颁布)。如法国(君主法律)须先在(高等法院注册)。

绝对君主国,普遍启用(法律人士)充实机构。【安德森指出】:近代欧洲法律(合理发展),是(绝对君主制)杰作。

形式上(法律不断完善),但仍是(权力附庸)。君主因强大(军事和政治),仍(控制法律)为其服务。

(绝对君主制)实现(中央对民间)直接统治。(法律、税收)作用到个人。(普遍征兵制)加强(个人与国家)关系。

民族能同国家联系,除(地域、经济和文化)统一,还因(中央与个人)联系,和全国(政治结构同质化)。

相对中世纪,民族国(绝对君主制),对(工商)(市场)(资本主义)发展,有重大意义。

有时,人们将(封建制)和(君主制)统称(封建主义),这是误导。(君主和城市工商者)为利益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割据势力)。

并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武装斗争)联合作用下,建起(适合资本主义)的君主制民族国家。

此变化,瓦解西欧千年(分裂均衡)的封建制。君主制(内部统一)远超古罗马。

随中央集权(普遍),其更象(拜占庭)(奥斯曼)(中华帝国)。君主有更大权力,希望国家(按其意愿)去发展。

对付封建贵族时,(君主和市民阶层)能联合。而后,(君主)和(资产阶级)矛盾凸显。

(欧洲君主制)虽像东方帝国,本质是(工商帝国)而非(农业帝国)。此差异使(君主制)在东西方命运不同。

在东方,(下层社会)和(君主)共生。人民需君主(提供稳定环境)以便农业生产。而君主需农民(尽量多产),以便(税赋)(徭役)(兵役)攫取财富,扩大疆土,维系稳定。

因(君主利益)和(国家利益)占比成正比。君主(不会对农业)杀鸡取卵。【而人民诉求】:让我种田,养家糊口。

因此,(君主和人民)矛盾,主要在(税赋、徭役的度上)。能承受时(社会平静)。过重时(改朝换代)。这也是(农业帝国)治乱循环原因。

但(工商帝国)不同。君主敛财(最直接是)垄断专卖权。市场下,垄断意味(自由竞争失灵)使垄断者高利润。

其实,(市场敛财)可多样。而(敛财手段)对(工商发展)(国家影响),很难(预先评估)或(事后评估)。

即使(开明君主)也无法做到(在敛财)和(社会发展)间,处理恰当。

常说(君主穷兵黩武),使(国库空)和(税重)。其实(对外战争)不是问题,外部掠夺(很多时正是)资产阶级所需。

但资产阶级(所需战争),是有利(本国市场)和(资本发展)能获利的战争,而不是相反。但君主(没法)很好平衡。

在英国,国王(授予)经营者(专利权)(垄断权),来支持工商(并从中获利)。即经济特权。其可在市场(更好谋取利益)。

(经营者)愿和(国王)合作。(经济特权)不断通过(贿赂、出售)或(换得贷款)发给商人、工场主。

如(伊斯特兰公司)垄断(波罗的海)沿岸贸易,东印度公司包揽(远东、印度)业务。

(经济特权授予)是种寻租行为。此过程中,行政权力(深度介入经济),减少其他经营者机会,也干扰市场。

没特权者(只好走私)。16 世纪晚期,(商人和海关)串通走私。到 1733 年,(英荷法)间贸易量,1/3 走私完成。

除英国,法国也用(此方式)影响经济。将(海外贸易特权)授予(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北方公司)和(中东公司)。

国王因无上权力,在经济中(不负责)。王室(乱发公债)常不按时偿还,甚至拒绝。

政府要民间资本(造舰)(修路)(为军队提供衣物)。但付出的钱,却(无偿还担保)(也无偿还期限)。签订合同(就象冒险)。

国王(不注重)臣民财产权,使人们觉得(财富无保障)。国王(还把税收)包给(有能力先支付税款)的人、组织。即包税制。使其获(征税特权)。

其为暴利,施行大量(沉重而不平等)的(直接或间接)商业税。造成(征税困难)(严重税收流失)。加重(工商纳税负担),也使(法国财政恶化)。

市场经济(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社会通过(分工协作)化整为零,又通过(市场)还零为整。最终以整体(来完成产品)生产。

【和自给自足】:和(庄园经济(中世纪)或(小农经济(中国)相比,市场经济是种(不可分割)的(社会大生产)体系,有(一荣俱荣)特征。

其中各部分(都无法单独)对外媾和。而小农经济(却可被)任意切割,各部分间缺乏(明确利益关联)。

市场运作需(高效稳定)(符合经济规律)的体系。(系统各部分)通过(对规则理解)去策划(获利渠道),并和(其他部分)博弈。

在(规则和规律)下,各部分(创造力)被有效叠加(发挥最大效力)。即看不见的手。而君主制是(中央控制)。君主通过判断(来调配社会资源)并对经济(宏观调控)。

当小农经济(作国家基础时),此(中央调控)没大问题,因每个(原子单位)相对独立,无复杂相互(作用和影响)。

其通过(从大到小)(逐级细分)的行政,就可实现(总分式管理)。

因各部分(大体相同),君主(对经济调控)具有较好(可预见性)(可总结性)。

但(市场下)不同。某经济政策(对金融业影响)和(对运输业影响),可能大相径庭。

而最后(对社会综合效果)咋样,很难思考明白。光靠(君主和官僚)主观判断(来主导市场)有根本缺陷。

(资产阶级)和(君主)矛盾,不仅是(凭啥我钱被你拿走),那种简单(零和博弈)。绝对君主制下【资产阶级诉求】:让市场正常,让我们赚钱。

仅因国王税收(是对人民搜刮),那资产阶级革命(很可能成为)又一治乱循环。(查理一世税赋)只是(现代西方零头)。从君主行为看,路易 16 已很开明。

可看出(君主)和(资产阶级)矛盾,是(结构性无法调和)。资产集团,需要不单是(减税的君主),更需排除(君主对市场)干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 把权力关笼子

中世纪后(200 年发展),资本力量很大。经(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文化思想准备,社会意识大转变。此大势下,(欧洲大革命)不可阻挡。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火山总在(最薄弱处)喷发

最早(资产革命)在尼德兰。即(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东北部)共 17 省,300 万人。尼德兰是(西班牙领地)。

到 16 世纪,这里建(300 多城市),是西欧发达区。其(呢绒产品)运销全欧。西班牙(国库一半收入)来自尼德兰。

(阿姆斯特丹)成(北方经济)中心,(安特卫普)成(南方经济)中心。王室(对经济干预)严重,并(拒还国债)。

王室提高(西班牙卖到尼德兰)的羊毛价格,禁止(尼商人)和(西殖民地)直接贸易。

王室对市场干涉,使尼德兰(银行家)(工场主)(商人)大损失,(无数雇工)失业。资本集团恨入骨髓。

(宗教改革后),新教在(尼德兰)流行。而激发(资本精神)(宗教伦理)的加尔文教派,在尼德兰壮大。

西班牙信天主,王室迫害(激起新教)反抗。1566 年,当(资本贵族)向(女总督请愿)被拒,爆发大规模(宗教破坏运动),拉开(尼德兰革命)。

革命遭镇压。(尼德兰人民)组成(海上游击队),以英、法港口为基地,(和英法)一起劫掠(西班牙船只)。

1588,英击败(无敌舰队),西班牙失(海上优势)。陆地上,(革命军)和(英法)一起打击西班牙。

(尼德兰革命)不但得到英法(资产阶级)和(清教徒)支持,还得到(英、法宫廷)和(德国新教诸侯)支持。

可看出,在欧洲(去中心化)下,(新兴力量)总有机会(在合纵连横中)找到生存空间。

1573,尼德兰独立,成立(资本)和(新贵族)掌控的荷兰共和国。包括现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609,西荷签《休战协定》。承认共和国独立。1648,荷兰为各国承认。

荷兰共和制,全国 57 个市镇(是最基本单位)。市镇政府(由少数最富家族)组成(统称摄政)。采取寡头政治。

各市镇有议事会,其由具有(不同经济)和(政治利益)的 2 千成员组成,其生活在(10 多个独立市镇)。

共和国 7 个省(均有省议会),省议员从(市镇议事会成员)挑选。省议会又是(全国议会)成员,(任何国会案)想通过(须得全体赞同)。

荷兰首脑是(执政)。从威廉一世开始(奥兰治家族)几乎(总被多数省)选为执政。荷兰(国家权力)较小。真正权力分散在(各市镇政府)和(议事会)手中。

资产革命成功,荷兰成(最强殖民帝国)。商船总吨位(占欧洲 3/4),殖民地遍布(亚非美)。这对英国(心理冲击)。荷兰成(英国资产阶级)学习目标。

英国建(民族国家),王权加强。尽管(有议会)传统。但多数(屈服于)王权。(斯图王朝)比(都铎王朝)更专制。

王权加强,使(英国工商业)受各种(限制)和(干预)。而英国(宗教改革后),将(新教)立为国教。

国王成(宗教首脑),决定(各主教任命)。而教会(倡导)君权神授。(教义和法律)融为一体,国王法令(由神坛)发布,违抗者(被认为)冒犯上帝。

英国大主教(多是)官员,其将(行政司法)和(宗教审判)融为一体,惩罚(反对国王者)(打压其他宗教),特别(加尔文清教徒)。

查理继位,宗教(向天主教)倾斜。更加剧国内(宗教恐慌)和(反抗)。1639 苏格兰爆发(宗教起义)和(抵抗)。

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被迫召开议会。议会(重新召开),使国内(清教徒、资产阶级)找到反对(君主)(宗教专制)的平台。

他们对(国王)(主教)(宗教政策)抨击,迫使国王签署(不得任意解散议会)(取消商业专卖)(不可随意征税)法令。

还提出(建立长老派教会)(政府对国会负责)等要求,遭查理一世拒绝。1642 国王(对议会宣战),经 2 次内战,查理一世被杀。

1649 议会胜利。【其决议】: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来源。(在议会里集会)的英国下议院,是(人民选出)并代表人民,有最高权力。

英国成立共和国。但英国需要(寻找新权威)来建(社会秩序)。克伦威尔掌权。

他试图让国家(为单一派别利益)服务,因此镇压(和独立派)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平等派)(掘地派)反抗,且征服(爱尔兰、苏格兰)。

1653 克伦威尔(驱散国会),就任护国主。其做法瓦解(革命阶级基础),本身不可能持久。

得不到(下层支持)的独立派,很快在(争权夺利中)变混乱。使查理二世复辟。其继承者(詹姆士二世)更想恢复(天主教)。

富于戏剧性,1688 英资产阶级(迎立荷兰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借助荷兰(赶走詹姆士二世)。史称光荣革命。

为免重蹈,英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叛乱法案)(三年法案)(嗣位法)等,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保持军队)。

若无法律手续(不可逮捕)(拘留)臣民。实行(政教分离),王位继承人(须是新教徒)。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在实践中,国王权力不断削弱。(安妮女王时)对(内阁讨论问题)从不实质干涉。到汉诺威王朝,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渐成惯例。

1714 后,国王从没(否决过内阁会议)。维多利亚时,国王仅剩(被咨询权)(鼓励权)(警告权)。凡议会通过,女王都签署。国王终沦为虚君。

至此,英国(君主立宪)(代议制)建立。君主立宪后,(税赋绝对额)和(占人均收入比重)都大大超过革命前。

说明(税收问题)不是(资产革命)的根本原因。作为革命结果,英(议会议员构成)是和(个人财产)密切相关。

这保证(资产阶级)(新贵族)在议会领导地位。而各项(法律)(制度),从此围绕(市场经济)和(资本运作模式)来建设。

(资产革命)使英国,政治上完成(从君主专制)向(代议民主制)转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光荣革命后(一个多世纪),欧洲再没(资本颠覆王权)。啥原因?为何光荣革命只在英国?

英国中世纪(王权最强)。这使(贵族)(乡绅)(市民)(农民)都站到对立面。使(议会制)最早在英建立。

使王权(再膨胀)也受制约。未能建(绝对君主制)。虽(都铎王朝)(斯图王朝)不断集权,但和欧陆比,王权小得多。

因各阶层反抗,王室(捐税)(领地收入)(关税),和欧陆国比(很低)。没税收就不能建(常备军)(全国行政)。

英国军事只能(民兵制)(临时募兵制)。国王平时只(很少近卫军),战时才能召开议会(征税组建军队)。

英王室在(宗教改革)(没收教会资产)(伊丽莎白精简行政)时,财政好转,即使这样,女王走后(也留下)40 万债务。

其后(斯图王朝)连年赤字。因财政困难,(英国行政机构)很不健全,最高行政(枢密院)连职权分工(都没有)。

各郡长(也不能)掌控地方。由(乡绅选出法官)掌握实权。大城市基本自治,(各自选官员)自我管理。

英法律(对王权制约)。《大宪章》具有(社会无形约束力)。而王室(控制不足)使其无法(掌控司法)。英形成(特权法)和(普通法)平行法律。

(特权法)代表国王(处理政治)和(宗教)。(普通法)代表臣民(处理民事)和(刑事)。此情况下,代表(地方)和(各阶层利益)的议会,不可能(被王室)完全掌控。

很多(都铎国王们政策)遭议会否决。而议会(对都铎王朝)妥协,也是(因王室促进)经济发展,满足议会,特别是资产阶级。

总体,英资产革命前(是双线条)社会管理。(国王)(枢密院)(特权法庭)(地方委任长官)构成? 统治线条?。(议会)(普通法)(地方自治)构成? 契约自治线条?。

成熟契约自治,为资产革命(提供组织化条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是: (英国资本发展)和(欧陆国)不同。因其(中世纪贵族)弱小,无(贵族特权阶级),不能享受(免税权)。

这使其(转换身份)阻力更小。部分(小贵族)采取(资本方式)经营土地,注重(经济作物种植)和(经济动物养植)。

以上包括(圈地运动)(注重货币收入)而不是(实物收入),(注重市场交换)而不是(自给自足)。

其还(兼营工商),成为(新贵族)。而大贵族(挥霍无度)(坐吃山空)(不断衰落)。

1559 年大贵族(占 3390 个庄园),1620(占 2220 个)。贵族下的乡绅(是英国特有阶层),其土地(比贵族少),但(更适应)社会发展。

其(积极圈地)(办工商业)(接受破产贵族和农民土地)。17 世纪上期,人口(3% 乡绅)有(全国 40% 土地)。百年间,乡绅财产增 4 倍。

(新贵族)(乡绅)越加(和资本融为一体),成(市场集团)一员。其垄断(各郡法官)职位,在议会(更控制 80% 下议院)席位。

农民(多沦为)雇佣劳动者。17 世纪初,其占农村 1/3。使(阶级平衡)被打破,社会已到(不得不变)节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三是:宗教

宗教改革在德国,其泛滥区(和日耳曼语系)分布一致,英国属(日耳曼语系),也成(改革重感染区)。

但为(巩固王权),英国采取(符合集权)的(圣公会教派)作国教。这只是王室选择。而更具(扩张)和(传染)性的新教,是(加尔文教派)。

【其在日耳曼(广泛传播)】:(瑞士)(德国)(荷兰)(法国北部)(英国)出现大量(加尔文清教徒)。

英国清教徒(建立自己教会)独立活动。使英国()宗教分裂)。清教徒信奉(命定说),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其敌人是(上帝敌人)。

【清教徒认为】:人都可(和上帝对话),不需对(主教、牧师)俯首。此认识,使其(不甘屈从)权威。

因(加尔文教派)和(资本精神)深度融合,所以(清教徒)往往是(市场集团)成员。

其(用宗教为武器)(通过政治布道),号召人们(支持议会)(反对国王)。【甚至号召】:为建上帝(千年王国),让鲜血四处飞溅,像水一样(在每条街流淌)。

在(上帝前人人平等)思想下,【清教内部管理】:有(选举长老来管理的长老派)和(全体教徒共管的独立派),前者共和制,后者民主制。

这 2 大清教派,都反对(从上到下委派),也和(集权君主制)格格不入。【恩格斯说过】:在已共和的地方,人间王国还能从属(君王)(主教)(领主)吗?

和英国不同,(欧陆国王)和(城市)联手(制服大领主),剥夺其(政治)(军事)(宗教权),破除臣民(对领主效忠)想法。

但国王(没铲除他们),反给(贵族和教士)保留(土地权)(乡间司法权)(特权),使其进(王室管理层)。

贵族和教士(只有依附王权),才能保证利益。而王权(也靠其)稳定统治。二者形成依赖。

因此国王可(长期征重税)使国库充盈,而(国家行政)(法庭)能在全国(强力管理)。

国王也可(组常备军)巩固统治。因(贵族和教士)有特权,没动力(资本经营)来改善生活。

也就没(农业资本化)现象,资本力量长期(局限城市)。(领主制、封建地租)仍在全国占主导。

宗教上,法国(更接近教皇)多属拉丁语系,天主教牢固,只是变成(为王权服务)。

因天主教(有更完善)的(主教制)和(政教合一),比(圣公教派)更适合绝对君主制,其教义更易(使教众臣服)。

这使资产革命,在法国更缺(经济)(政治)(宗教)基础。客观讲,法国绝对君主制,也有正面意义。

因财政雄厚,国王(在全国管理)更完善,给社会(和平秩序),让民众稳定生活。

君主用意志推行(重商)(殖民),推动(工商发展),也符合(市场集团)利益,得到资产阶级支持。

法国(以王权强大)来(主导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发展,效果不错。【此稳定环境下,王权(推动机制】和【英国(宽松环境下)协商博弈机制】,两者(并没短期内)体现(明显优劣)。

在(国家实力)上,英国革命后(实力仍弱于法国),和荷兰(争海上霸权)时,外交上(常依附于法国)。

此情况,法国内部(更缺乏)效仿(英国革命)的动力。因此,(王室)和(资产阶级)矛盾,被长时间压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越强大(越需时间)来腐朽

(议会制)很早就有影响。1302 年,法国召开由(贵族)(教士)(平民)组成三级会议。

【1357 法国确认】:(三级会议)享有(决定税额)(监督赋税)的征收和使用权。

但百年战争(为筹军费)。【国王和贵族约定】:以(贵族和教士)免税,使国王可(全国征人头税)。

1436【三级会议)批准】:国王永久征(交易税)(盐税)等间接税。1438(授予国王)不经会议同意(对平民征人头税),1439 又增(财产税)。

(不受限的征税权)为王权强大(开辟道路)。路易 13 母亲,摄政时(解散三级会议)。路易 14(扼杀高等法院)对王权监督权。

路易 14(还把 3000 大贵族)迁到巴黎,使其失去(地缘支撑)。贵族成王权依附。其醉生梦死(不再有独立追求)。

有税收作保障(又制服地方),法王室就可(建常备军),全国任命(官员)(主教)。

这促进法国(高经济、高繁荣)。(人口和财富)不断增加。人们因致富而(更勤奋)(更富事业心)(更有创造性)。

但绝对君主制(靠个人意志)治理社会、推动经济,不能适应市场。(王室)和(市场集团)矛盾渐深。到 18 世纪后期(愈发尖锐)。

在与(近代英国)竞争中,法国发展渐慢。特别工业革命(使英国超越法国)。

七年战争,法国(角逐北美)失败,2 国实力逆转。这使法国人(对绝对君主制)产生怀疑。

除(市场集团)和(君主制)矛盾深化,其他矛盾也在积累。13—15 世纪,农奴解放成农民,成为有产者。

价格革命(导致)通胀,靠地租的(贵族收入)日益减少,16 世纪后,贵族(出售土地)给(大佃农)(大自耕农)(资产阶级),维持奢侈。

18 世纪后期,(农民土地)占 1/3 以上,(贵族)只 1/4。(资产阶级)1/4。

为弥补,贵族想(恢复特权)。如对(领地内永佃田)收取(土地转移税)(变卖税),侵占(贫农公共土地),这导致(农民、贵族)矛盾冲突。

法国农村(自古有)很多(公共权利)。如(放牧权)(拾穗权)等。其是(贫民生存)来源。

但(富农、资产阶级)经营土地,只希望(集约化)(扩大规模),不可能让农民(来放牧)(拾穗),二者也冲突。

而(土地兼并)加速(农民无产化),招致(下层农民)愤怒。18 世纪末,【欧洲(农业冰期】:春天晚,冬天早,燕麦产量下降。

1788 农业歉收。而 1786《英法自由贸易》生效,使(法国市场)受(英国商品)冲击,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光巴黎)失业 8 万。农民(涌进巴黎),失业者(涌进农村)。

法国教会已成附庸。并获(不需纳税)(可征什一税)(独尊天主)好处。1540 法国成立宗裁所。1559 法国有新教(称胡格诺派)。到 1562,新教团体(有 2000 多),信徒占全国 1/4。

1562 王室规定(胡格诺派)有(公民权)(做礼拜权)。1562 大贵族对(胡格诺派)袭击。宗教战争爆发。1579(胡格诺派作家)写《为反对暴君而辩护》。

作者以(社会契约论)讲述(民众反抗权利)。战争结束,(天主教成国教)但允许(信仰自由),(允许新教徒)出任公职等。

1685 法国规定(必须信天主),禁止教育(传播新教教义)。毁坏(胡格诺教堂),强迫皈依旧教。

(胡格诺教徒)多是(工业家)(金融家)(能工巧匠)。很多新教徒(逃离),加上(被杀)(苦役),高达百多万,

法国损失(大量技术人员),流失(巨额资金),使新教国家(联合对抗法国)。

而(天主教收税)加重人民负担,(天主教教义)也和资本经济不融。

教士(腐败堕落),人民(吃不上饭)。加深(各阶级对教会)仇恨。

法(古典)衰落,(浪漫主义)兴起,文学越加(世俗化、市民化),致使(贵族制度)不再深入人心。

因政治腐败,人们(向往共和)美德。启蒙运动(动摇)君主制(思想基础)。

美独立,法国人参与。受(共和精神)渲染。(法国贵族们)以痛骂(旧制度、政府)为时髦。为自己挖开思想坟墓。

因(绝对君主制)将国家控制,将人们(禁闭在)私人领域。(公共组织、公共活动、协同斗争)几乎全消失。

一切(共同感情)(相互需求)(和睦相处)(共同行动的机会)都被剥夺,(公益品德)被窒息。

人们间再没(集体联系),只关注个人利益。个人主义膨胀,(发财欲望)(商业嗜好)(物质追求)成最普遍感情。

作为(连接上下层)的中间者,贵族退出政治后,再没新(中间组织)或(阶层)能兴起。

民众只能(独自面对)王权,最终(远离政治生活)。这使法国缺乏(有政治经验)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为未来革命(埋下隐患)。

君主制时,法国很多反抗运动。1648—1652(投石党运动)。1702(农民)和(胡格诺教徒)起义。1725 人民暴动。

1744(丝织工人罢工)。1747—1748(西南灾荒)起义。1749—1750(巴黎骚乱)。1757(国王被刺)。1752—1768(诺曼底农民)起义。

(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比较优势)丧失,使王权危及四伏。但摧毁它,却是(王室财政)。

近代早期,战争(对国家财政)影响最大,是(君主制)发展主要动力。路易 14 时,法国达(君主制极盛)。

(战争扩大)带来(财政压力),迫使(教士)(贵族)(其他特权者)缴新税。

但(新税设立时)说(战争结束)会废止。路易 15 时(赋税、赤字)增加。七年战争失败,带来沉重(债务负担)。但路易 15 不以为意。

英国(国家债务)由议会担保,有银行这(金融机构)。而(法国国事)仍是国王私事。加上(王室财政混乱),(在公债、公共工程)的专断,使缺乏商业信用。

【直接后果】:英国可(以很低利率)在国际融资,而法国(借款利息)太高。

17 世纪,卖官是(筹钱手段),但使(机构臃肿)(公职世袭)(国家失去对官僚监控)。这使法官,成国王最强对手。

18 世纪,(官职买卖)萧条,(王室财源)枯竭。路易 16 时(国家财政)困难。

1780 年几年,法国每年(仅还国债)利息,就用去(财政预算)一半以上。农民在(层层税赋下),(大半收入)上缴。有的是(4/5 被剥夺)。

路易 16(为改变困局),对社会改革。致力(促进公共繁荣)(发放救济金)(奖励、实施公共工程),试图使经济发展。

但这使(财政压力)更大。美独立战争,法国初期(只隐蔽介入),后期则(出动海军)公开宣战。

因海军昂贵,打完仗(国库亏欠)更厉害。【英国史家写】:法财政收入 2000 万,可国王仍不够花,要国民掏钱。在一代人时间里,财政(飙升到超 1 亿)。

1789 法国(国家债务)达 6 亿锂。法王对(财税改革)。任用(重农学派)为财政总监,其将(修路劳役)改为(征收以产业税为依据)的道路税,并规定(所有等级)一律纳税。

1776 废止(酒类专卖),允许(自由买卖)。还规范(财政)(税收)秩序,包括(节约行政开支)(成立贴现银行),以便(财政危机时)提供(应急资金)等。

国王任用(瑞士银行家)(里尔省总督)(图卢兹大主教)主持财政改革,核心是(对特权层)征税。

国王(开征新税)或(改革税制),过去总通过法令。但按惯例(法令颁布)要到(最高法院注册)。

因法令(影响到法官们)利益,招致法官抗议。而法国特权,远不止(教士)(贵族)免税权。

【各地(如省】、【阶层(城市市民】、【团体(如行会成员)(法官群体)】,都可能(在税收上)享特权。

当时,(特权是)社会常态,【在保守派眼里是】:(自由保障)(法国宪法基础)。

所以,(对特权层)征税,使国王遇指责。(贵族)顽强抵制。试图征税的大臣,都先后下台。

最终,(国王和大臣)绕开司法机关,求助(政治协商)来为(新税制)寻找合法基础。此即(缙绅会议)。

会议召开 2 次,虽未达(预期结果),但(激发公众)政治热情。为维护自己免税,(代表贵族的)高等法院,提出由(高级教士)(贵族)(市民、农民等)共同组成三级会议,来决定。

国王于 1788 同意会议。此会议召开,即将翻开(欧洲历史)新一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新时代(在风雨飘摇中)到来

(三级会议)以等级投票,(特权贵族等级)联合就有(压倒优势)。

【但(市民、农民)等提出新投票】:因其(代表人数)加倍,要求(按人头投票)。这会使(特权贵族)失去(政治权力),遭其反对。

(市民、农民)等,单独成立(国民议会),宣布(有权决定)重大事项。贵族惊慌(放弃对国王挑战),向王权求保护。

(贵族)和(市民农民)矛盾,取代(贵族)和(国王)矛盾,成斗争焦点。1789(国民议会)改叫(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

路易 16(关闭议会大厅),引发(网球场宣誓)。国王调军队,激起民众不满,演化成动乱。

法国(多年矛盾)终以(大革命)爆发。起义者(焚烧税卡)。54 个税卡(40 被摧毁)。为打倒王权,爆发(攻占巴士底狱)行动。

路易 16 开明,巴士底狱(在押犯)只 7 人,且不是政治犯。但失业者流窜农村,(盗匪四起)的传闻使(农民恐慌)。巴黎革命后,(农村恐慌)和(反压迫心理)被点爆。

【农民暴动】:(烧毁地契)(冲入城堡,杀死贵族)。城市农村呼应,使革命全国性。(市民、农民)形成(民意基础)和(革命力量)。

尽管(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但(政局变化)和(社会动荡),很大程度由市民农民来推动。

革命爆发,(大资本家)(新贵族)的君主立宪派掌权。通过法令,废除不合理(封建特权、赋税),取消(徭役、其他奴役)。

1789(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用(人权、法治)精神,替代特权。路易 16 一家,在(革命者)看管下。

(制宪会议)恢复国内(粮食贸易自由)政策,取消(省际关卡)(盐税)等。

1791 议会通过《达拉尔德法》,取消束缚资本经济的(行会、师傅制度),取消(有特权的)手工工场,废除采矿禁令。

从此,人人可成雇主,(所有工场主)自由经营。1791 取消(行业督察委员会)和(产品管理人),并推行(自由发明专利)特许制,

这使发明成(可转让、出卖)的私产,(这些措施)顺应市场,承认(自由竞争),激活(工商业)。

为消除(英国商品)大量涌入,1791 规定:(进口商品)入境,需(准确申报)数量。而(船舶)(烟草)等 22 种商品,不得进口,而(煤炭)(矿石)(木材)等原料,禁止出口。

(财政危机)是革命导火索,革命者建立(分配公平)的税制。【其包括】:(地产税、动产税、营业税)和(若干间接税)。

为摆脱(财政危机),1789(制宪议会)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1789 发行(以国有地产为担保)的指券。(一种国库债券)。

教会占耕地 15%,其财富相当于(国家债务总额)。使(财政)缓和。1790(制宪议会)以(分期付款)拍卖教会地产,国库更充实。

1791 法国(第一部宪法)通过。行政区域(被规划为)81 个省。路易 16 叛逃被抓。立宪派为避免外国干涉,(制宪议会)恢复其王位。1791 路易 16 接受新宪法,法国成(君主立宪)。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不安,联军攻入法国。巴黎人民再起义,于 1792(攻占、拘禁)国王,推翻立宪派。

(大资本家的吉伦特派)夺权。1792 民众冲击监狱,处死大量在押犯。而法军打败外国干涉军。(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废止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国。

吉伦特派(执政期间),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公用地),将(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在逃教士、贵族)。

1793 国民公会表决,以 1 票之差,使路易 16 被送上断头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攻占巴士底狱

1793(反法联盟)成立,国内也(王党叛乱)。巴黎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建立(小资产的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成领导人。

1793 颁布土地法,使农民(有望获得)土地,又把(逃亡者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允许贫民 10 年(分期偿付)。

【法令规定】:(按人口分配)农村土地,无偿废除(封建权利、义务),销毁(封建契约)。

此举获农民支持,雅各宾派(军事动员),农民成(重要兵源)。很快组建军队(成功对抗)外国干涉。

而拿破仑露头,在获(国民公会)授权后,雅各宾派(恐怖统治),镇压叛乱,违法逮捕反对派。

(反对派)被屠戮。还(枪杀居民)(毁坏建筑)。其强行推动(非基督)运动。甚至关闭所有教堂。

1794 多次工人罢工被镇压。许多(革命团体)被解散。(雅各宾宽容派)提出(结束恐怖)遭反对,宽容派被处死。

强硬派迫使(国民公会)通过(取消陪审、预审、辩护)的直接审判制,一经有罪就处死刑。

这使(每周处决)升到 196。而(特权层)占比降到 5%。(雅各宾)不得人心。

1794 热月党政变,推翻雅各宾。热月党(解散国民公会)成立督政府,清除(恐怖政策、激进措施),建立(正常统治)。

接连(内外战争、社会动荡),法国(经济增长)被打断,尤其(纺织业、冶金、采煤等)严重倒退。

1791 后(战费、给养)过大,作为货币(指券)乱发行,造成通胀。虽之前(法国经济)一度好转,但通胀失控,使发展如昙花一现。

法国工业 1800 年,只达(大革命前 60%),大革命前(和英国平级)的发展势头(被遏制),差距更大。

欧洲国(对大革命)有敌意,联合进攻法国。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又在(中东、埃及)胜利。

1799 拿破仑(雾月政变)成执政官。1804(二败反法同盟),拿破仑成皇帝。此后,其(接连打败)反法同盟。1810(法国疆域)或(附属、同盟)达大半欧洲。

但拿(攻俄受挫)被流放。路易 18 复辟。拿破仑 1815 夺回政权,但滑铁卢失败,1821 死在流放地。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推行(自由贸易),成立(经济协会)指导、监督经济。【进行财政改革】:提高(土地税、不动产税)(创办银行)(统一货币)。

拿破仑采取(大陆经济封锁)保护民族工业。(扶植工业革命)使法国(棉纺织)提高 4 倍。他还(制定教育)成立(公立中学、大学)。

拿破仑(定时出席)研究院会议,邀请院士(报告科学进展),奖赏(授予科学家)。其(对科学、文化)关注,促进法国(科学繁荣),出现大批科学明星。

【拿破仑法典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宪法、商法等)。

拿破仑建立(完整法制),保障(小农土地制、私产)神圣不可侵犯。

【拿破仑法典确立】:市场下(商品交易、价值秩序),维护(民众人权)。《法典》随(拿远征)广为流传。为摧毁(欧绝对君主制、封建制、神权)起到大贡献。

1824 国王背弃《宪章》,激起不满。(复辟)被推翻,(君主立宪)建立,政权落入(大资产),工业革命展开。

(纺织业、铁路建设)发展快。40 年代,(中小资产)要扩大(选举权)被拒,激发 1848 革命。

(7 月王朝)被推翻,(第 2 共和国)成立。12 月(波拿巴)当总统。

1851 他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第 2 年(称帝)建(第 2 帝国)。此时期,(工业革命)完成,法国成(工业大国)。

(政体)由 50 年代(专制帝国),变为 60 年代(自由帝国)。议会恢复,(出版、集会)(结社、罢工)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工人运动)兴起。

1870 普法战败,巴黎推翻(第 2 帝国)宣布共和。(第 3 共和国)诞生。

70 年代后,大革命以来的(共和制、君主制)斗争进入最后。1875 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共和国宪法),以法律把(共和制)确定。

(法国大革命)是在(君主政治最开明)时发生。【托克维尔说】:人们(忍受苦难),以为不可避免,但有人(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

当时(被消除的流弊)更容易让人觉察还有(其他流弊)在,使人们(情绪更激烈)(感觉更敏锐)。封建制(在盛期),不比灭亡时(更激起)法国人仇恨。

法国已走到(需新制度)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它仅需(一根导火索)。

在这(政治生活消失)的国家,由无(处理事务能力)(审时度势)和(人民运动经验)的哲学家,来领导革命,注定曲折与混乱。

人们在(个人)和(理想)裹挟下,疯狂杀戮,进行(平等独裁)。在大革命间,(信念美好)和(行为强暴)成对比。(打倒和推翻)力量,远大于(建设和巩固)。

(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成法国革命后常态。但法对(欧洲现代化进程)影响,比英国大得多。

这也是(为扼杀法国革命),欧洲组织(7 次反法同盟)原因。(共和确立)(拿破仑法典传播)造成欧洲大跨越,开始走向现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4. 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1900 出生。1943 来中国,(对古中国)研究。1954 其《中国科技史》第一卷出版。

他以(史料、证据)表明 :现代科学登场前,中国在(科技、知识)远胜西方。

【他认为(丝路传播)】:不只(丝绸、陶瓷、茶叶),还有(科技)。其列举 26 项。除四大发明,还包括(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等。

【资料显示】:公元(6—17 世纪),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国始终占 54% 以上。而 17—19 世纪下降到 0.4%。

【李约瑟问】:为何(近代科学)没在中国,而在西方。特别(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即李约瑟难题。

【有人说】:中国缺(商业精神、自由思想)(西式宗教文化)。【有人说】:地理大发现(带来契机)。【有人说】:英国发现(优质煤)导致工业革命。

谁观点正确?或有别的原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现代化(激发强大)社会活力

从(封建)到(绝对君主制),再到(君主立宪)和(共和制),西方在近代(翻天覆地)变化。

【和这些(政治变化)同步还有】:(经济、社会)(科技、军事)(文化、宗教)全面发展。

这些(变化发展)统称(现代化)。随现代化,人的(生物活性)被激发,展现惊人(行动力、创造力)。

荷兰共和国初,就积极(对外贸易、殖民扩张)。1602(荷东印度公司)成对外(扩张实体)。

它排挤(西、葡、英东印度公司)。先后把(爪哇、锡兰)变殖民地,侵占(台湾),在(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建(殖民据点)。

(荷兰)占领战略据点(毛里求斯、开普),夺取(东方贸易垄断权)。17 世纪中叶,形成其(东方殖民帝国)。

此迅速进展,被认为(殖民主义史)奇迹。此外,荷兰在(南、北美洲)(加勒比海)都有殖民地。

荷兰有(最庞大船队),航行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波罗的海),称(海上马车夫)。

荷兰(海贸)成就特大。在欧洲,它控制(德国对外贸易),在俄国进出口中(排挤英国)而居首位,把波罗的海(70% 贸易)控手中。

荷兰外贸优势,连英国也畏惧。克伦威尔把(将荷兰商人)排除于(英国对外贸易)外,作为对荷战争首要。

(地中海贸易)荷兰也领先。17 世纪末,荷兰控制(欧洲谷物贸易)80%。(荷兰金融)同样突出。

(阿姆斯特丹)成(最大金融中心),其金钱,可使欧洲(一半国王)国库充实。荷兰手工业最发达,(不少国)学其(管理、技术)。

到 17 世纪,(英国呢绒)要运往荷兰(最后加工、染色)。(荷兰造船业)更名列前茅,欧洲都买其(各类船只)。

彼得大帝 2 度(到荷兰)学造船,并(聘请造船匠)回国,给俄(建舰队)。(荷兰排水工程)发达,(欧洲国)利用其经验。

(荷兰农业)对欧洲有(很大影响),给 18 世纪(欧洲地主、农民)提供榜样,指示了方向。

荷兰成欧洲(学术、科学、艺术)中心。(笛卡尔)在荷兰写出《方法论》,(斯宾诺莎)写出《神学政治论》

(惠更斯)发明(光波理论),并将(伽利略)关于钟摆(等时运动发现),应用到第一个钟表上。

(德雷布尔)发明(显微镜、温度计)。(列文克虎)改进(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艺术家(伦勃朗、哈尔斯、弗美尔)被称为三杰。

17 世纪欧洲,700 名画家(多数生活在荷兰),每年(有 6 万幅画)产生,(绘画)是荷兰一项(重要产业)。

在(荷兰避难)的洛克写出《政府论》,而(格劳秀斯)出版国际法杰作《战争与和平法》。

曼德维尔的《蜜蜂寓言》,可说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先声。

荷兰很小,崛起时(人口不足 200 万),但 17 世纪(取得超级成功)。欧洲震惊,(各国资产阶级)羡慕不已。

英东印度公司董事(托马斯孟),于 1664 发表《英国对外贸易财富》一书,【反复阐述的基本思想】:学习荷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海上马车夫

英国(资产革命)后,(市场阻碍)被清空。因市场中,(企业利润)决定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竞争力。

而(科技)最能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使企业对(科技需求)大增。

另一方面,因资产阶级掌权,也对科学研究,给予最大支持。如通过(财政补贴、优厚待遇、宗教保护)等,鼓励(外国工匠、航海家、学者)到英国工作。

这吸引大批(受政治动乱)和(宗教迫害)的工匠来英国,壮大其技术力量。英国(兴办教育),在(教会学校)增加(物理学、植物学、天文学)等教学内容,培养科技人才。

英国支持(科研),奖励(发明),给予(科学家、发明家)以(极高荣誉、社会地位),(知识产权保护)被大力推广。

此条件下,英国成(近代科学)主要策源地,科技(出现井喷)。

牛顿对(数学、经典力学)贡献,道尔顿对(化学),戴维对(电化学),托马斯杨对(波动光学),赖尔对(地质学)。

焦耳、法拉第、麦克斯韦对(电学),达尔文对(生物学)贡献。奠定西方(现代科学)基础。

在(科学奠基下),在市场)对财富激励下),人们陷入(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中。

发明不断(引起生产力)提升。1733 凯伊(发明飞梭),(织布效率)提高 1 倍,拉开(工业革命)序幕,并导致(纱荒)。

1764(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它能(同时纺 16—18 个)纱锭,提高 15 倍。这初步解决(织与纺)矛盾。

为克服(人力转动、纱细易断)缺点,阿克莱特制造(水力纺纱机)。这是个重大进步。

其 1771 建立(第一座棉纱厂),雇 600 工人,(手工场)向(机器厂)转变。

为(解决纱粗)问题,1779(克隆普顿)综合(珍妮机、水力纺纱机)优点,发明(缪尔纺纱机)。

其纺的纱(又精细、又结实),还能同时转动(300—400 个)纱锭,极大提高(效率、质量),甚至出现(棉纱过剩)。

1785(卡特莱特)制成(水力织布机),提高工效 40 倍。1791 建立(第一个织布厂)。

随(棉纺织机器)的(发明、改进、使用),工序也不断(革新、机械化)。如(净棉机、梳棉机、漂自机、整染机)等,先后(发明)和(广泛使用)。

这使(棉纺织系统)机械化。18 世纪 60—80 年代,发明的(棉纺织机)都是工具,很快被(其它轻工业的改进)采用。

19 世纪初,英国(轻工业)实现(机械化)。咋获(更强动力)成为(生产效率)提高的关键。

蒸汽机(早已发明),但(热效率极低)无商业价值。1769 瓦特发明(能商用蒸汽机)。(彻底解决)动力,结束人类对(畜力、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依赖。

这成(工业革命)标志。(动力织布机、蒸汽机)发明,使(铁钢、煤)需求大增,推动(冶金、采矿)技术大发展。

1789 法国革命时,英国(每年产)1000 万吨煤,而法国 70 万吨。到 1846 年,英(年产量)4400 万吨。

(纺织、冶金、采矿业)发展,又推动(交通运输业)巨变。(运河开凿、公路改造、铁路)形成巨大浪潮。

而(蒸汽机)再次大显身手,(蒸汽机车、汽船)发明,使(交通运输)进入新时代。

1825 英国有(蒸汽机 1.5 万台)(马力 37.5 万匹)。1844(英铁路)2235 英里。而(电报发明)更成(未来信息)发端。

工业革命后,科技不断发展,跟随(蒸汽机)而来的,是(叶轮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机)相继(发明应用)。

再(随铁而来)的是(钢的)制造和使用。(跟随火车、汽船)而来是(汽车、飞机)发明。

工业革命中(科学一改),仅起到(纯理论研究)或(辅助技术改良),而成为(技术革新)源动力。很多发明都是(科学理论)的应用成果。

英国在(工业革命)80 年间,建立强大(纺织业、冶金业)(煤炭业、机器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大生产)空前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棉纺效率)提高 20 倍。英(工业产值)占世界 51%。1840 年代,(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统治。

【1841 英国工人(在工厂比例】:棉纺织 68.7%,毛纺织 60%,丝纺织 40%。工业革命后,(农业)在英国(国民经济)比重降到 21%。(农村人口)从(18 世 70%)降到(1841 年 22%)(1851 年 14.2%)

工业革命(几十年)使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其(殖民事业)蒸蒸日上。

1763 英国(战胜法国),1784(战胜荷兰)。19 世纪(征服印度),强迫(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

它还(征服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建 4000 万平方公里殖民地,涵盖(亚非美),成(日不落)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工业革命一撇

法国大革命,(连年战争)使内部(动荡、经济放缓)。拿破仑后,英国 1825 解除(机器出口禁令)。

使(法国工业界)引进(机器),迈出(工业革命)。但 1824,查理妄图(恢复封建),工业革命又举步维艰。

七月王朝后(工业环境改善)进入大发展。到 40 年代末(蒸汽机)从 625 台增到 5212 台,纺纱机(达 11.6 万台)。

拿破仑 3 世(稳定形势),又以(顺应经济的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良好环境)。1851(法国铁路)3428 公里。1869 是 1.64 万。铁路(冲破封闭),刺激(冶金、机械、采矿)等工业发展。

1870(法国银行)2000 家。1850—1865(经济年增长)3.5%。1850(煤炭)450 万吨,(生铁)45 万吨,(钢)28 万吨。

1870 年(煤炭)1300 多万。(生铁)118 万。(钢)101 万。

1850—1870,法国(蒸汽机马力)增 4 倍。钢铁仅次英国。(商船)也仅次英国。(农业人口)由(1851 年 61.5%)降到(1870 年 49%)。

19 世纪上半,法超过英国(成自然科学中心)。重大科学项目,法 144 项,英只 92 项。

但法国发展,因(不稳定环境)始终未到最佳。落后英国,还被(美德)超越。

法(真正大发展)是二战后。随(和平环境)建立,和(马歇尔援助)实施,(共和政体)才发挥威力。

1947 法国(第一个国家计划)开始,(基础设施、重工业)发展。1950—1958 年,法(工业产值)增 80%,(经济增速)每年 5%。

1946—1958,(农村拖拉机)增 10 倍。1958(以总统制)代替(议会制)宪法出炉,法国经济高发展。

1965,法(一半家庭)有冰箱。1958—1973(电视机)增 10 倍。汽车从 500 万增到 1500 万。

法国 19 世纪,文化艺术大发展。文学从(古典、浪漫)向(现代性)转变,

【欧洲很多名著,诞生此时期】:如《红与黑》《人间喜剧》《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三剑客》《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等。

(法国绘画)产生(新古典、浪漫)(现实、象征、印象)主义等流派,对欧洲有重大影响。

【新古典代表作】:《泉》《马拉之死》。

【浪漫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代表作】:《晚钟》,都是名作。

(印象派绘画)在法国最辉煌。《劳拉? 德? 瓦期》《日出印象》等,均是珍品。

罗丹(振兴和发展)雕塑。名作《思想者》《吻》《巴尔扎克像》,以关注(心灵、感情)(命运、力量)著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现代化(意味啥)?答:意味(自由环境、有效激励)。

正是此(环境与激励)下,(欧洲激发)强大创造力,使(发展速度)超过中国。而(欧洲科学)正是此过程中,(同步产生)和(发展)。

破解李约瑟之谜,【要回答】 :为啥人类现代进程,没(先在中国)而在欧洲(这根本命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去中心化)是欧洲崛起关键

因(地理、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字、宗教)原因,欧洲(特别西欧),总倾向(被切成破碎)的地缘板块,呈现(分裂而均衡)去中心化格局。

(西欧)受到至少来自(北欧、东欧)(小亚细亚、北非)4 方向地缘压力。很多时,还承担(中亚、东方草原)地缘压力。

很自然,其他(地缘力量)不想西欧统一。(西欧统一)必受(各地缘)干涉。而(西欧地形)又象(一大半岛)伸入海洋。

这使(西欧国家)都处(四战之地)。当然,如能利用(周边地缘强弱变化)的间歇,西欧也不是(没机会统一)。

但对比(中华地缘),(西欧统一)缺乏(一稳定战略平衡线)。特别(东欧文明)和(西欧文明)间大面积接触,使西欧(不可能实现)统一后的安定。

要想(西欧统一)须进一步扩张,将周边地缘消灭。这即为何(拿破仑、希特勒)非要(进攻俄国)。

欧亚大陆西部,(所有国家)几乎是(宗教国家)。此地区形成宗教:犹太、基督、伊斯兰教。从西方史看,(犹太教)没能成(最主要地缘力量)。

主要因(基督)和(伊斯兰)对峙。一神教(强烈排他性),虽(2 教和犹太教)一脉相承。但势同水火。

这增加(区域统一)难度。而基督内部,随罗马分裂为(东、西帝国),也逐分裂为(西欧天主教、东欧东正教)。

拜占庭灭亡,俄国成(东正教核心)。(东、西教派之争)贯穿欧洲历史。而德国宗教改革,更使(天主教分裂)。

(新教)登上舞台。而英国成(新教)领军人。(天主教)和(新教)争斗,引发德意志 30 年战争。(宗教和派别区分)造成的(文化差异)阻碍欧洲统一。

而为自己利益,以(精神领袖)统治欧洲,(宗教)也希望(欧洲)四分五裂。

(宗教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使地中海存在(希腊、罗马、西亚)文化区别。

(罗马分裂)(欧洲重心北移后)又出现(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文化三足鼎立。

文化差异(最突出)是语言。欧洲形成 3 个语族:(日耳曼语)(拉丁语)(斯拉夫语)。

因(欧洲用)字母文字,(文字和语言)高度耦合,造成(不同语族)必有(不同文字)。导致不同语言地区,(文化交流)和(政治统治)的障碍。

这使欧洲缺(覆盖全境)文化认同。正因(地理、宗教、文化)因素,使(统一欧洲)失败,欧洲始终分裂。

长期松散的(封建制),使各国内呈现(地域独立性)。(各国)和(地方政权)不断冲突,使欧洲维持(微妙均势),形成(分裂而均衡)的去中心化格局。

此格局下,欧洲长期存在不同(政治、宗教)势力。其相互(对抗、制约),增加新事物(生存、发展)空间。

欧洲崛起,是(城市市场集团)崛起的结果。而城市能崛起,因中世纪大分裂,为(城市发展)留出(广阔空间)。

不但(贵族支持城市)来增强实力,王权也(对城市扶持)建(集权民族国),推动(工商市场大发展)和(城市崛起)。

另一方面,欧洲各国竞争。王权如(全面干涉社会),不良结果很快(在国家对比中)显现,导致国家处于劣势。

而国家竞争,使王权喜欢(相互收容)敌对国的(异见人士)。这使(新力量、新思想)在一地被迫害,却能在另一地(受保护和发展)。

民族国浪潮,使欧洲各国(得到整合),但竞争更激烈。路易 16 改革,因受英国压力。

特别(七年战争)失败,为法国敲响警钟。从大尺度看,无论改革或革命,(法国社会变革)都有(直面民族竞争)的强烈驱动。

而(英国社会革命)受到(荷兰)压力驱动,面对(资产化荷兰),(英国崛起)受遏制。要成(海上霸主)获(民族大发展),英国须(坚决变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变革,更得益(无法严密控制)的环境。

欧洲(权力分散、激烈竞争),为(思想文化发展)提供机会,成为(社会变革)催化剂。

(分裂而均衡)的(去中心化格局),是(欧洲现代化)条件,但不是全部。农业发展到(可提供大量富余)和(劳动力),工业发展到(可靠技术改良)和(革新),来不断提高生产率。

加上(繁荣商贸)和(去中心化格局),才能实现市场下(工业、商业)深度耦合,形成工商联合产业。

才能推动(资本模式)建立。激发社会(行动、创造力)。使社会(充满活力),使(社会结构)和(文化思想)同步变革。

才能迎来(社会现代化)。在(分裂而均衡)下,社会斗争不是(谁吃掉谁),而是达成(妥协和均势),订立契约。

这形成(欧洲契约精神)。而(契约下的社会)体现出(规则化、确定性)特征,符合(市场发展、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更推动欧洲(现代进程)。

(希腊罗马时代)也有(商业、手工业),也体现(去中心化)(契约精神)。因(希腊土地贫瘠),在(商贸)中无(富余粮食)出售,

只能靠当地(葡萄酒、橄榄油)(木制品、金属制品)等交易。这刺激其(手工制品)生产能力。

但以下几点原因,(希腊手工业)不可能和(商业)结合成(滚雪球式)联合产业,也未能启动(欧洲现代化)。

1: 技术发展限制

(希腊时)手工业较低,技术更新慢,在(以年为单位)内,单靠技术提升(增加产量)困难。

在(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一定下,即使有(商业帮助)也难使(手工业产量)不断增长。

2: 农业束缚人口

【现代史家认为】:(奴隶制城邦基础)实际是(小农经济)。因农业是(生存基础),希腊土地贫瘠,但(种植粮食)仍是第一要务。

城邦公民由(有土地者)组成,工商者(因人数劣势)没政治地位。因此,手工业(所需劳动力)也很难增长。

3: 古典手工生产,主要用交换(解决粮食不足)。地中海(2 主要产粮区)埃及、黑海。希腊手工业(输送到这)去交换粮食。

而农业(靠天吃饭),其产量(相对固定)。(粮产区)用于交换的总量有限。对(手工品交换)需求有限。

无(同步增长)需求,(手工业产量增长)也缺乏动力。

4: 即使无(足够土地开垦),造成劳动力闲置,希腊也不会(将其用在)缺乏需求的(手工业上)。

因有(劫掠)可做。希腊商业城邦,尽管(商贸发达),仍靠海洋军事(掠夺国外财富)来建设(大型公共项目),补贴公民生活。

因此,(希腊工商业)没能成为(城邦最重要力量)。(工商业)也没成为(相互促进)的联合产业。

(希腊小土地者)才是城邦中坚,不论(民主制雅典、寡头制斯巴达),其(行政管理)都由(土地占有者)掌握。

【正如安德森说】:(希腊城市)从无(手工业者、商人、生产者)所控制的社团。罗马也类似。

因农业条件好,罗马(农业倾向)更明显。4 世纪实施(5 年期纳税)中,(非土地税)仅占土地税 5%。

说明(工商规模)远不及(农业)。至于对外掠夺,罗马更明显。大臣彼特洛提出(罗马城市)与(对外战争)关系。

大臣说:【帝国任务是】:无论啥代价,都要保护(财富来源)以供给(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

【马克思说】:古典时期历史,即城市历史。其以(土地、农业)为基础。

因此,这时代(商业文明)整体呈现(农商业)特征,【交换目的】:实现(物产均衡)而不是(增长)。

即(希腊、罗马)时,虽具备(近代欧洲特征),但(农业、工业水平)未达(成熟阶段)。无法启动(现代进程)。

欧洲能崛起,【唯一因素】:科学原理发现,涌现大量科技。科技是(欧洲称霸)唯一依靠,无科技(欧洲就无一切)。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中央集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华发展)和(欧洲)不同道路。任何时间点(横向比较),会发现(中国和欧洲)是不同社会形态。

当欧洲城邦时代(希腊)时,中国已分封制(周代)。当欧洲军事帝国制(罗马)时,中国已绝对君主制(秦汉)。

当欧洲分封制(中世纪)时,中国仍绝对君主制(唐宋)。当欧洲绝对君主制(波旁王朝)时,中国仍绝对君主制(明)。

当欧洲君主立宪时(英国),中国仍绝对君主制(清)。当欧洲共和制时(法国),中国仍绝对君主制(清)。

但纵向看,(欧洲和中国)变迁,却有惊人相似。中国经历(从分封)到(绝对君主制),欧洲也经历(从分封)到(绝对君主制)。

只是(中国绝对君主制)太长,而欧洲(分封制)更长。中国更早进入(分封制),而欧洲更早脱离(绝对君主制)。

即(中国和欧洲)发展轨迹类似。【那 2 者(近现代不同)啥原因】?答:秘密在(分封制)和(绝对君主制)时间长短中。

欧洲(分裂而均衡)的(去中心化结构),使其(长期稳定)在(分封制),这为(走向现代)准备好外部环境。

而中国(大一统集权),使其(长期稳定)在(绝对君主制),失去(顺利走向现代化)的机缘。

为啥中国形成(集权大一统)?答:先从地缘。中国(文化发祥地)多在内陆。中国是(海中地结构)。(无法通过海洋)实现各地间(便捷交通、商贸)。

而中国有(广阔平原)处处粮仓。占有一地,便获(粮食生产力)和(人口提升),几乎成强国(不二选择)。

除去(成都平原)。中国(其他平原)征服难度不高,尤其(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因此,中华兼并战(投资回报率)比(希腊半岛)高。在《欧亚大陆图》可看到,(中华地域封闭性)和(西欧地域开放性)成对比。

因(青藏高原、西域高山大漠)(西南横断山脉、黄土高原)合围,中华(和外界联系)被封锁在(大陆东端)。

在中华统一中,基本只涉及(蒙古高原的干预)。但游牧受(地理气候)影响,(生产力低、组织化低)。

虽中原(常受侵扰)。但多数时间,游牧忙于内斗,不能(整合成)强大力量。这给(黄河长江统一)提供机会。

东北亚因(体量较小),又离中原较远。(日本)和中华相隔,比(不列颠岛)和西欧比,远得多。朝鲜半岛(又形成缓冲国)。

所以,日本无法象英国,作为(维系大陆分裂力量)的存在。因此,中华总有机会(内部兼并)实现统一。

欧洲是(四战之地),找不到(受威胁较少)的边缘国。而中华有(好几个地缘板块)都有(背靠天然屏障)的边缘国特色。

它们分别是(渭河平原(秦地】(汾河谷底(晋地】(海河平原(燕地】(山东丘陵(齐地】(江汉平原(楚地】(江东平原(吴越】。

(这些地缘板块)本身(受力方向)较少。在国力允许下,可向外扩张而不(显著增加)自己受力方向,使(中华大一统)具有更高概率。而中原是(统一中国枢纽)。

和尼罗河(定期泛滥)给埃及带来(勃勃生机)不同。黄河(不定期泛滥)带来深重苦难。

一旦(黄河决流),整个(华北、淮河)都成泽国(生灵涂炭)。(治理黄河)最伟大先驱是禹。

他治河是:将黄河(在河洛)引入(其他河道),顺利分流。保证下游安全。为啥是河洛区?

答:因(黄河)正是在(河洛)才有机会(冲破吕梁、太行、秦岭)束缚,成(脱缰野马),在(华北、淮河流域)纵横。

唯一幸免(只有地势稍高)山东丘陵。谁能(掌控河洛地区),谁就(握住中华命脉)。

(某边缘地区)掌控(河洛),就可能(统一中原)乃至(中国)。

(治理黄河)浩大工程。需(调动大量资源)。小国无法承担。因此(据有河洛地区)地缘,就掌握臣服(下游小国)的(杀手锏、向心力)。

使(国家规模扩大)成为必然。北方游牧因(民风彪悍、骑兵强大),对(中原核心)大威胁。

即使全有(黄河、长江流域),(对抗游牧时)也捉襟见肘,常失(战略优势)。

若分成(若干小国),则更难(单独面对)游牧。五代十国,石敬瑭以(燕云 16 州)换北方支持,成(中华数百年耻辱)祸根。

建(强大军队)还是(万里长城),都需充分(地缘整合),形成统一国家。

周朝奠定(大一统格局)。它做 2 件事:(分封、制礼乐)。周天子(将中原)分封给(姬姓族人),使中原形成(天下一家)格局。

这从血缘,奠定(中原一统)文化心理基础。这和(夏、商)仅是(天下共主)局面,有(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周制礼乐)从行为和制度,确立(华夷之辨)。确立(以文化)而不是(血缘)的民族认同。

这加强(华夏民族)包容性。有利(在统一时)通过(文化渗透),形成牢固(民族认同感)。

而对(没王化地区),也有了(征服后)通过(生活、制度)的改变,成功融入(主流社会)的可能。

当中国(形成大一统格局),文化力量彰显。更在对付(戎、蛮)(狄、夷),形成(强大向心力)。齐桓公(尊王攘夷)一呼百应,不单(国家实力)使然。

儒学为周代(礼乐文化合理性)充分阐释。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独尊儒术)思想。被皇权采纳。

从此(中国文化)在(儒学下)获得大统一。虽(道家、佛学)也广传。但中华(仍以儒学)正宗,且(各学说间)相互(包容吸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像西方(一神教文化)你死我活。隋唐科举,使(人民)有通过(正常渠道),改变(地位、命运)的可能。

不管(把科举制)说的多黑暗。在农耕时,这比(印度、西欧)由出身(决定命运)强得多,更有生命力。

由此形成(跨越血缘、地缘)的(士人阶层),成为文化共同体,更成(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力量。

周王室(分封制),将领土分给(宗室、有功之臣),本是(巩固王室统治),有利(形成统一)思想意识。

但在(政治、军事)造就(割据)。后(周王室衰弱),而(封国间血脉联系)因年代久远,已很淡薄。

(各封国)渐成(脱离控制)的独立国。(各封国内部)也分封。(贵族大夫)在领地有完全(行政、法律)(税收、军事)权。

这使(各诸侯国)内,也出现割据。影响最大晋国。六卿之乱后,晋被(韩、赵、魏)瓜分,成 3 个诸侯国。

因此,(分封制)有使国家(分裂倾向)。如国家对外兼并,(新占领)又分给(贵族),长期看(无法增强)国君实力。

为巩固统治,(中原诸国)在(新占区)设置(县、郡)直属国君的行政,改变(贵族力量)对比。

随兼并战,国君不断壮大。通过(郡县税收)增强财力,通过(郡县募兵)增强兵力。

当(力量积累)到一定度,国君有(对贵族层)绝对优势。最终用变法,彻底收回(贵族封地权)。实现全国(政治直管),即郡县制。

从(分封)到(郡县),有一关键。即国君(获取领土速度)快于(分封速度)。

因(分封制)普遍,国君受(现行制度)压力,只能对(功臣)分封。但结果,(国君)被削弱。

因此,需(通过兼并战)补偿。不断(扩大郡县范围)(削弱贵族实力)。才可能为(全面郡县制)打下基础。

而中国君王,能在(兼并与分封)赛跑中获胜,与(中国地缘)密不可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郡县制)增强(中央集权、组织动员力)。国君以下,各郡县(皆有官吏),官员由(国家任命),从国库(领俸禄)。

县以下为乡,(乡长官)由地方官(从当地民众)选拔,也从国家领俸禄。

(郡县制)是农耕时创举,它使(国家力量)到达(县、乡一级)。强化集权管理,也为社会带来(稳定和秩序)。

战争年代,(组织动员力)决定(国力强弱、战争胜负)。当一国因(郡县制)使(国家基础稳固)(军事力增强),会使此制度更有(吸引、竞争力)。

另一有利(统一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皇室地位、财富)由长子继承。

如(法兰克王国)能实施(嫡长子继承),也许不会分裂。而(周代)也是。

(郡县制、嫡长子制)从制度保证(国家和主权)统一。

(象形字)曾被认为太繁琐,不利(文化普及)。发生(19 到 20 世纪)的(废除汉字)改用(字母文字)运动。

汉字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尽管(各地语言不同),却不妨碍采取(相同文字系统)。

这使一个语言区,(撰写法令)传到另一语言区,不会有(理解障碍)。通过(文字传播)的文化思想,也可畅行无阻。

此特点,为中国(政治、文化)统一,提供(有利条件)。秦统一,将(秦小篆)作为(通用文字)普及,奠定(中国文字统一)基础。

中华(集权大一统)建(稳定秩序),降低(内耗)(对生产力破坏)。

高度集权,使(大型工程)成可能,大量(水利、交通设施)得修建。(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地缘壁垒)破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加上中央(灾荒时)可调动(全国物资)救助,降低(整个族群)风险,创造(更稳定)发展环境。

因此,中国(在中古时),对欧洲(遥遥领先)。

【麦克尼指出】:公元 1000—1500 年,中国文明使(中国文化、财富、力量)达到新水平,远胜世界。

(中国农业)达到(中古时)世界巅峰。13 世纪时,(西欧粮食单产)只 80 斤 / 亩,16 世纪才 150 斤 / 亩。

而秦汉,亩产达 130 斤 / 亩,宋 200 斤,明更 250 斤。公元 1300 年,西欧(人均耕地)约 10—18 亩,而中国人均不到 4 亩,即使最乐观,也不超 9 亩。

但中国以(相近耕地)养活比西欧(更多人口),宋代,中国超 6000 万人。而西欧 2500 万。

(中国农业)公元 1 世纪前,就形成(精耕细作)轮作复种生产。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作物轮作、中耕除草、引水灌溉)等,对土地(用养结合)以保持地力。使土地可(连翻耕种)而不用(休耕),更不用(弃荒)。

(都江堰、郑国渠)2 大灌溉工程,展现(农田水利)很早有(空前发展)。

中国(北方农业)可达(2 年 3 熟)或(1 年 2 熟),南方达到(1 年 2 熟)或(多熟)。而欧洲(中世纪后期)三圃制,是(被中国淘汰的)粗放耕种的(落后技术)。

农业发达(养活更多人),更多人(可脱离农业)而(手工生产),或(从事政治、文化、军事)。

公元 1000 年,西欧(城市化率)略等于 0,而中国 3%。不考虑(乡村手工业、私塾)等农村(非农人员),仅城市(非农人口)就达 200 万。

这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领先。先秦时,中国科技(不如欧洲)。古希腊、罗马(历法、几何)(青铜、铁器)(巨石、泥砖建筑)使欧科技,古典时独领风骚。

秦汉时,中国科技大发展。(浑天仪、地动仪)(铁脚耧车、水排)(梯级船闸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木结构建筑风格)(竖炉冶炼法)(实测地图)(大规模水利工程)(农家肥应用)等,都是突出成果。

(金属冶炼业)完成从(块炼铁经铸铁)到(炒钢)过渡,造纸术(更是汉代)重大发明。

《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显示(以算盘为工具)的(独特数学体系)形成。《伤寒杂病论》确立(辩证论治)原则。这时(中国许多科技)已领先西方数百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 7 位,比(德国、荷兰)算出此数值早 1100 多年。

中国(地学《水经注》)(农学《齐民要术》)(医术)(冶炼(灌钢)和机械技术)都超过欧洲。

隋唐时,中国(制瓷、印刷(雕版印刷)(医学(《唐本草》《千金方》)(水利、火药)(机械、纺织)等,不但远胜欧洲,也大超阿拉伯。

宋元时,毕昇活字印刷,比欧洲早 400 年。郭守敬《授时历》比公历早 300 年。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宋火药,在元朝(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

其他如(32 锭水轮纺车、水运仪象台)(船坞和水密隔舱)(煤冶金和大风扇鼓风)等技术,均独居一流。

(《梦溪笔谈》《营造法式》)《四元玉鉴》《武经总要》)(《王祯农书》《革象新书》)等(科技著作),表明中国(科技发展高潮)到来。

中央集权带来(辉煌农业),也为(商业发展)有利。如(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地域间贸易壁垒)消除,(交通运输)大发展等。

这是欧洲(建民族国后)才实现。但商业(在中国发展)却面临复杂。

一方面,商业(货物流通、物资均衡)是农业必须,纳税也是(财政重要来源)。一方面,(商业自由)会使商人成(重要政治力量),动摇社会(权力格局)。

且(商业社会)易带来(高利贷、土地兼并)(经济震荡)等社会问题。所以中古,(欧洲、中国)虽鼓励商业,但又限制。

只是(鼓励和限制)程度不同。对欧洲,长期(封建制)使(各级政权),对自留地以外(农业人口)征税难,所以,(对跨领地商业)征税,成主要财政来源。

总体看,欧洲对商业(鼓励大于限制)。而中国(实现全国农税),对商业税依赖低。对商业(限制大于鼓励)。

中央从未制定(全面商业法、保护私产)司法制度。商人处最下层。(重农抑商)成中国特征。

汉文帝曾用(自由商业政策),允许私人铸币。后发现(社会、政治问题)严重,为获(商业好处),中央(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普遍采取(专卖、官营)和(统购统销、均输平准)相结合,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将商业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这种看似(2 全其美的政策),使权力(深度介入)市场,使(自由平等的经济运作)受大破坏,扼杀(市场活力)。

(经济和政治)从此捆绑。(商人、雇主)不和权力勾结,就很难站稳。中国资本主义在萌芽,就成(官僚资本主义)。

对无法(专卖、官营、均输)行业,如对工业革命重要的(棉纺业),中国通过(税赋政策)引导其(自然经济化)。

从元代,农户需缴纳(棉或布)作贡赋。这形成(普遍男耕女织)。此条件下,(商品化棉纺织)无利可图,更谈不上(大力发展)。

中国官僚层,为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危害最小化)煞费苦心。而这使实现(工商联合)的现代市场经济,在中国率先建立(变得渺茫)。

在欧洲,为打破(权力对经济)约束,市场集团借助(分裂而均衡)的社会,通过(合纵连横)推翻王权,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形态。

而在中国集权,新(经济、文化、宗教)力量很难生长。政治力量不怕(它们流入他国),造成自己(比较优势)丧失。

所以,可将其轻易(扼杀摇篮)。此社会下,(经济、文化、宗教)成权力附庸。

中国大一统,造就古代辉煌农业,造就中国(阶层社会发展、治乱循环)的超稳态结构。

此社会结构,极难从内部打破。中国只能改朝换代,(牢固权力结构)不管咋更替,都会回到(原轨道)。

它就像有(巨大惯性、无比执着)的万吨巨轮,绝不轻易变向。直到鸦片战争,(老大帝国)才被敲醒。

中国社会格局,终在军事对比中,失去说服力。帝国在(辛亥革命)倒塌,而文化传统(更在五四)被瓦解。

其代价是中华(近 2 个世纪深重苦难)。可说,集权大一统,在中国历史扮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键。

中华(因集权而强大)(因强大而固守)(因固守而落后)(因落后而挨打)。

正是(此制度路径依赖)造成(社会结构固化),使(现代化)没先在中国,也使(近代科学)没产生于中国。这即(李约瑟之谜)谜底。

需强调,和欧洲没因(中世纪落后)就放弃(自己传统)一样。今天中国,也不必因落后西方,就对(自己传统)妄自菲薄。

当(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中)不符现代性(流弊)扫除后,其比西方(更适合现代)(甚至后现代)优势,必将凸显。

西方社会因(对传统)坚持,才在近现代超越。未来中国,在吸纳(西方优秀因子)上,完全可能通过,对符合自身(地缘、历史、社会)的文化传统,来在更高层复兴,重回文明中心。

中国不但(会超越西方),还有望在下一文明进程,成为人类发展明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知乎用户 batman 发表

我的感觉在欧洲除了德国人,好像其他地方没人喜欢一统。。。

知乎用户 罗恩 发表

不羡慕。大一统的前提是权力高度集中,每个人都不由自主。

从希腊罗马时开始,欧洲的的君权就从没强大到中国皇帝的程度。说句玩笑话,看后宫的女人和太监就知道了。

作为平民和贵族,谁不愿意有些自主和独立精神,非要犯贱的跟着皇帝当奴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位以下,你有啥?

知乎用户 关博言 发表

欧洲人当然羡慕中国人的大一统

德国人会希望欧洲的大一统向中国迈进

但是欧洲其他地方,

知乎用户 伯光君​ 发表

欧洲分为好几个部分。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英,法,德是其中最强的部分。英,法德各有心思,对于欧洲大一统肯定有各自的想法,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只是很多人没有注意 ,欧洲还有一部分叫做北欧。北欧的高福利生活令人羡慕,这一帮人也加入了北约和欧盟。因为他们的高福利也是建立欧盟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欧盟的庇佑,产品的销售和自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全。

另外最容易被忽略的则是东欧部分。东欧当年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回到了欧洲,开始改革,开始追随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他们的结局是比较悲惨的。比如其中最好的就是属于东德,东西德合并之后,东德的企业被贱卖,工厂被荒废,工人要么到西德去勉强混口饭吃,要么就留在东德接受比较差的生活。现在比较东西德两地的经济,依旧有差别。至于其他东欧国家,更甚之。

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乌克兰了。

实际上俄罗斯也是欧洲的一部分,他也想要加入欧盟,或者和欧洲其他国家有良好的互动。可惜,美利坚并不允许。所以欧洲国家也只好和俄罗斯保持距离。

这就是欧洲的现状。

中国的大统一情怀,全世界很多野心家都有过。但是经过抗日等许多事件之后,中国的大统一情怀又增加了平等与民主的内涵。

今天的北京人,上海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医疗专家组跑去湖北支援就 JJYY,反而视他们为英雄。这种同胞之间的感情,欧洲人即便在欧盟成立许多年之后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统一。

知乎用户 张竞元 发表

欧洲人提问:中国人是否羡慕欧洲的 diversity?

知乎用户 宇文亮 发表

部分欧洲人希望欧洲可以统一,但基本没有欧洲人希望欧洲实现大一统。

知乎用户 laich​ 发表

不羡慕,比较反民粹主义。觉得多元自制很好。也有不少欧洲国家是联邦制,就是州法大于国法的意思。总的认为,民族和文化等多元性是可取的,在打破关税壁垒以及货币壁垒的前提下,各个国家,州,城市都会寻求最大化的自制。

知乎用户 君不器 发表

爱因斯坦曾经坦言他追求大一统理论的动机不在功利,而在审美。复杂繁冗的自然世界在理论体系的光辉照耀之下突然变得条分理析,人人都无法拒绝这种醍醐灌顶的幸福感。人文社科的学者其实怀有相似的野心。因此他们异常善于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仅能凭靠经验把握的模糊地带寻找精确标准。因此,如果隐藏在事物下的权威结构没有被发现,显然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人类理性有待提高。

知乎用户 土星的熊猫 发表

共建大西欧共荣圈?

知乎用户 三千世界 发表

不羡慕。

中国大一统的优点有几个前提:

1. 需要抵御大型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就是水灾,几十年来一次,从未断绝,这种灾害靠小国根本无法抵御。

2. 文字必须统一

如果文字不统一,那么民众无法沟通,会觉得互相之间根本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统一。

3. 要有科举制压制地方势力

大一统对于中央是好的,但地方管理者肯定不喜欢,如果没有科举制,藩王拥兵自重,时间长了肯定有独立的想法。

目前欧洲抱团的前提是防御俄罗斯,但俄军事实力在下降。欧盟将来还会分裂,时间点大概在美国退出西太平洋,俄罗斯削减军事实力,一带一路打通欧洲,欧盟经济被东亚东盟威胁,内部经济差距无法再平衡的时候。

知乎用户 无心道人无耻之徒 发表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中国经济体系的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这是绝大多数经济学者容易混淆的问题。
对于现代文明体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成为了所有国家的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
那么,最初的所谓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或者说现代的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模式是如何产生的?按照经典的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理论,英国工业革命起源于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也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按照,这一理论的推演,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唐宋时期,才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因为在唐宋时期,中国经济体系的商品交易与生产,出于世界的领先的地位。这才是经济学界,争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端于唐宋时期的原因。如果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为何在元、明、清时期,这个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就不能发展出,现代欧洲式的文明呢?
只可能说,从逻辑上推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论,也就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端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描述,也就是对 17 世纪,18 世纪英国经济的错误的描述。
-———————————
17 世纪,18 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的机制,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转型,而这一变化的核心是英国政府的重商主义的国家政策的实施,也就是所谓的民族国家的机制的产生。
欧洲在中世纪时期,不存在现代文明所谓的民族国家的体制,在中世纪的欧洲,有的只是不同的王朝之间的竞争的问题,整个欧洲就是在一种宗教信仰之下的松散的王族、王朝之见的结盟的关系,这种关系,完全类似于中国西周之前的、万国结盟的时代。
在中世纪时期,英国处在来自于欧洲大陆的不同的王朝,不断统治英国地区的问题,现代意义的英国根本不存在,只有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等王国分散的治理英国各个地区。
只有在民族国家机制产生以后,英国的王朝与英国政府,才从从主要关注于,英国这个国家的本身如何构架与被英国人民、欧洲各国认同的合法性问题,转向为英国政府的对英国经济体系的治理机制的问题,也就是经济学上谈论的重商主义的诞生。
至于中国历史上,所谓类似于欧洲民族国家的机制,在西周与东周时期就已经完成,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国家的时代,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国家的时代很快就转化为帝国帝制时代。中国的帝制时代,才是所谓的最古老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时代。
从秦汉大统一以后,中国的经济体系的运行,一直处在国家与各级政府极少干预的状态,政府只是征收一部分的商品地区之间的流动的税收,以及盐铁的专营。只是到了明朝,才开始实行了国家政府对粮食流通的管理制度,引导粮食流向边疆,已解决明朝的戍边的军事问题。明朝的对边疆与沿海地区的贸易管制,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的军事目的。最终明朝的海外贸易的大开放,引发了万历王朝的大繁荣,也就是明朝的白银时代。
这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体系的真实数据。
-——————————–
因此,2020 年的新冠病毒危机下的,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否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以及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首先取决于中国政府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需要、民生需要,而不是一种对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论上的辨析。
-——————————————————
大量的史料表明,亚当 · 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提出的经济自由思想,其实都是对重商主义思想的继承和扬弃。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亚当 · 斯密从一大串犯有‘重商主义’错误而为他轻视的作家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且不管他从前人那里学到了东西没有,事实都是:《国富论》中所包含的分析思想、分析原则或分析方法,没有一个在 1776 年是全新的。” 马格努松的结论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实际上,17 世纪是我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地。产下这个新生儿的人是重商主义者。”

重商主义包含着历史的合理性,这一主义更接近于国策而非理论。单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重商主义者的思想及实践,往往不得要领。从重商主义者在英国的实践来看,这部 “强国策” 可归纳为集权、政改、强兵、励商四个方面。
-———————–
通过重商主义时期一系列的对外市场拓张和对外用兵,英国培养起了一种早熟的现代国家观念,并设立了高效、精干的国家管理机构。随着贸易的繁荣、战争的逐渐变多,征税、借款和战争都要求国家具备更大规模、更专业化的官僚机构,这也导致政府部门的机构和职员在重商主义时期急剧扩张。

例如,在 1690 年,英国税收部门的职员有 1313 人,而到了 1716 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 1750 人,消费税部门的人数在这段时间内从 1211 人增加到了 2247 人。英国开始将原本外包给一些特许企业的职能收回,例如贸易部、关税总监还有船舶登记等。

在整个过程中,为了各国之间的商业协调,英国开始向越来越多的国家派驻外事人员,一套常驻的外事体系逐渐形成。一个稳定、合理和高效的政治制度在变迁中得以实现。

这样,英国从一个王权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君主立宪国家,并且在转型之中没有出现太大的动荡。
-———————————-
首先是亨利八世所进行的世俗化改革,他通过立法使自己成为宗教领袖,开始打击修道院的势力,迫使修道院解散和土地充公,

立法主要包括:《首岁教捐法》(1532)、《上诉法》(1533)、《至尊法案》(1534)、《第一王位继承法》(1534)、《叛逆法》(1534)和《反对教皇权力法》(1536),这一系列的法令确保了王权的地位,并且使王权开始对英国教会的组织、司法和经济权力进行控制。

这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使英国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使英国自身的宗教改革得以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大环境下进行,同时也给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政治和宗教环境。自此以后,教权对世俗生活的控制力开始减弱,其中一部分政治经济权力转入中央政府手中。

具体而言,在 1535 年,王室领地的收入只有 40000 镑,而此时的教会年收入则高达 400000 镑。这场改革总计关闭男女修道院 718 所,遣散僧侣修女 8000 余人,修道院资产全部被没收。
-——————————
二、政府改革。中央政府的框架不断改变,使得整个国家的结构有着较为明显的转型特征。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托马斯 · 克伦威尔开始对中央政府进行改造,这实质上是对英国的世俗政权进行改造,史称 “都铎政府革命”。这一场政府改造的核心在于整顿财政,加强王权。

克伦威尔于 1540 年成立枢密院,下设各种委员会,由财政大臣、国务大臣、大法官和王室成员组成,成为了新的国家行政中心。枢密院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影响几乎无所不包,它通过建立一些专门部门来管理经济事务,例如,在 1622 年,枢密院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建立了专门用于管理海外贸易事务的部门。枢密院经历英国内战的干预后仍未消失,在 17 世纪 60 年代又得以恢复,直到 17 世纪末仍然是英国中央政府的核心运作机构,下设财政部、殖民部和海军部等帝国核心部门。

在这之后,枢密院的权力开始向议会转移。统治权力和机构逐渐走出了君主政体的私人领域,走出了 “朕即国家” 的模式,演化为了公共性的权力机构。宪政开始和法律结合,为私有产权制度和契约性交换规则提供法律体系的保护。稳定的政治生态为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强兵。商人和王权在重商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展开了大量合作,这种阶级的联合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深远的影响:近代军事构建的出现。从这时开始,英国出现了国家武装。

亨利七世时,英国通过了《禁止蓄养家丁法》,君主开始禁止封建领主拥有军队,将组建军队的权力收到了自己手中。这种中央雇佣军的形式确实是一大历史进步,伊曼纽尔 · 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里这样评价道:“雇佣军增强了国王的力量,削弱了传统贵族,不仅由于它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力量以贯彻国王意志,而且由于它为小贵族创立了就业空间。” 此外,都铎王朝正式创立了海军,亨利八世时拥有 85 艘战舰,

而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英国的海上力量达到世界顶尖,在舰船制造和海战战术上也都领先于原先的海上霸权国家。这个结果反过来也推动了英国海外贸易的进一步拓张,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国家保障。
-——————————–
鼓励商业。重商主义的前期,英国常常采取保护和垄断的方式来鼓励对外贸易。正如埃里克 · 罗尔在《经济思想史》中所说的那样:“重商主义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以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然而他们自己也意识到,管理和限制本身——通过垄断和保护,现在实施的规模更大了——是这个国家的主要基础。因为商业资本需要更广阔和更巩固的市场,这些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可靠的保障以供剥削。”

  在这个阶段,商人开始借助国家的力量,进行对外的市场扩张。16 世纪下半期英国呢绒出口危机导致了双方的第一次合作,这场经济大讨论的参与者由传教士变成了商人和政治家,重商主义的初级形态得以确立: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国家对经济波动进行平复,对内部市场、海外贸易甚至是人民生活水平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国家提供的垄断特权去攫取第一桶金。1564 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首次授予商人冒险家公司这一从事海外贸易的组织以法人身份和官方名称,并在其名称前冠名 “英国”,从此“商人冒险家” 成为一个特定法人的正式名称。特许的授权公司具有了排他性。重商主义初期的管控和垄断,
-———————————-
商人阶级逐渐崛起,他们也开始谋求一个以本阶级为中心的新型体系。而这种趋势,正好从重商主义思想的变化中得到了体现。

到 17 世纪 90 年代,面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的管制问题,一场经济大讨论再次在英国展开。面对外国激烈的竞争,依靠国家管制的办法开始出现困境,讨论关注的重心由国家的支持逐渐转向国内的生产问题。

于是在 1696 年到 1713 年间,一种新型的经济政策开始流行,J.O. 奥伯利就曾指出,在此时的重商主义思想中,商人普遍认为 “英国商人的利益开始属于制造业”。自此以后,重商主义思想由以前的国家管制逐渐转向商人主导的自由贸易。

布罗代尔指出:“正是重商主义者创造了民族国家,要不然就是民族国家或孕育中的所谓民族国家在创造自己的同时,创造了重商主义。” 可以说,重商主义的思潮是这个大时期中,国际发展的知识话语和意识形态,而重商主义的实践则是这个时期国家制度变迁的真实社会情景。

  我们可以看到,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体现了英国近代国家体制的变迁。而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思想的伟大。从 16 世纪末重商主义思想开始盛行到工业革命发生的前夜,历经两百余年,英国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这两百余年的高速发展,英国成功地从一个农本的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初具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近代化国家。到了 1695 年,英国的合股公司达到了 140 家,其总资本规模达到了 425 万英镑,此后,英国经济发展势头越发迅猛,1719—1720 年,南海公司的股本已经达到了 850 万英镑,而资本总量也达到了 2066 万英镑。

  而且,正是在重商主义的时代,英国通过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世界市场的庞大需求客观上促进了机器技术的发明。总的来看,这场旷日持久的商业革命为后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在产业革命来临之前,印刷机、手摇织布机、纺车、捻丝机、采矿设备、冶铁炉、自动织带机和织袜机就已经出现了,它们都为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重商主义政策指导下的英国,历经 200 余年完成了轰轰烈烈的历史进步。这片土地上产生了适应更高生产力的社会制度,经济逐渐走向自由,政治由王权走向君主立宪,科学也蓬勃发展起来。

单纯从抽象的理论角度批判,其实太是肤浅了,只有真实的历史才是最好的裁判。

-—————————–

国内外主流学界普遍相信,重商主义是一种荒谬的学说、有害的体制。实证历史考察却表明,这种看法十分片面。重商主义诞生于民族国家兴起、国际竞争激化的近代欧洲,主张通过金银积累、贸易保护、工业扶植、就业促进、国家干预、强权打造、殖民征服等手段,实现富强并赶超先进。这套经邦济国的理论与实践曾在西方长期盛行,实际上掀起了一场早慧的经济学革命,促成了西方领先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当然也为后世留下了经济民族主义范式。
作为欧洲传统之产物,重商主义与中世纪的贸易中心城政策、城市保供应政策以及手工业行会制度其实一脉相承,深挖这一历史根源有助于探解西方率先崛起的独特性和必然性。从古典到新古典自由经济学尽管受益于重商主义,但又对之大加贬损。重商主义实乃一份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丰厚遗产,后发国家学界尤其应该勇于拨乱反正并善于取其精华以为今用。
-—————————————
近来,政治学领域的学者已经迅速回归到对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一方面,这种兴趣的回归是因为他们预料国家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它的顶点,欧盟这样的超国家实体和世界贸易组织这种权力不断增长的多国实体似乎预示着国家统治的权威基础的终结。从这个观点来看,国家主权似乎正在向多国家和超国家层面的权威转移——即使仍未完成。
在享受了 “长期和平” 的福利的区域内,一些现代国家擅长依靠它们的能力管制很多社会活动领域,控制很多经济后果。而其他国家则缺少这样的能力,它们不能为自己领土内的居民提供福利和安全。虽然与体系内的其他国家一样在名义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但事实上,这些国家在能力和功能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差别。
新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兴起是为了应对宏观结构的转变。这些理论在本质上都是线性的和目的论的,它们还勾画了一幅现代国家在政治实体演化发展中成为逻辑终结点的图画。
-————————————-
必须将现代民族国家从它们的前身中区别出来。现代民族国家干预社会的能力,建立在国内主权和司法平等认识基础之上的国际法主权原则。虽然第一个特征出现在中世纪晚期,但是二者都是几个世纪之后才逐渐取得成功的。
实际上,国际法主权在全球的全面扩张只是在二战后才开始的。
民族国家起源学说可以分为三类:强调军事环境变化的观点、强调生产增长的经济学观点以及强调领土主权特殊特征的制度主义观点。
为了阐明发展中地区民族国家形成的多样性,比较政治学领域的学者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分析,过渡经济学的学者也已经发现了分析早期现代民族国家如何建立市场经济、创建约束统治者的制度结构和形成官僚制管理的价值。
在国际关系领域,随着结构现实主义的主导地位的逐渐下降,学者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国际体系中的政治体性质与民族国家的性质从根本上影响着体系的结构特质。
-————————————–
早期的、前现代民族国家
  在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对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而言,国家的起源存在于人类早期由以部落或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向等级制组织形式的变迁中。因此,这种视角事实上将对国家形成的研究和对农业定居、文明化以及有记录的历史的研究等同了起来。统治能力与记录历史、颁布命令、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以及行使法律权威的能力是高度契合的。
因此,这种关于早期国家形成的解释——通过研究古埃及王朝、米索不达米亚地区、中国或者早期希腊——非常强调颁布法律、行政命令与创建官僚制和军队的能力。
-———————————-
对于欧洲地区,有关早期的、前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解释倾向于强调正式权威结构取代私人规则的方式。
指挥相互间没有血缘纽带的个人的能力使得统治者在更大人口基础上和更大区域内扩大了他们的统治,然而这就要求非传统的合法性模式。
氏族、部落或者家族的血缘纽带相对而言是很容易辨别的,但是怎样才能让一个人服从另一个人的统治呢?
为了给其他人提供加入其中的途径,统治者需要扩展部落联系的概念。
如果政治体希望超越它的世俗边界 (法理型统治依赖于角色而不是个体) 和扩大它的地理范围(政治体可以容纳更多的潜在成员),以往界定成员和权威的归属标志必须用交往标准来替代。
罗马帝国力图通过实现从部落联系向公民联合的转变,然后又通过将公民权扩展到帝国所有区域的做法扩大它的统治基础,这种意愿极大地增强了罗马帝国统治的长期稳定性。
有人可能也会以此来解释早期中东和东亚政治体的形成。
  然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间个人联系的这种分离要求在统治变为完全正式的和抽象的之前进行第二次转型。
在早期的、前现代民族国家中,即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没有私人联系,统治者仍然可以统治人民。
5 世纪晚期统治法兰克帝国的梅罗文加王朝的卡罗维斯是以 “法兰克人的王” 的名义进行统治的。
然而,大约不到一个世纪后,卡皮家族就被看成是 “法兰西之王”,这就意味着统治者只是一定的和有限的地域之内的统治者而已。
  在中世纪早期,威廉一世被称为英格兰人之王,但是到了中世纪晚期,他已经变成了英格兰之王。
同样,紧随罗马帝国而出现的法律体系划定了它为之服务的集团。无论它们在哪里,“勃艮第法” 都只适用于勃艮第人。这一时期,权威与人民有关,而不是与特定的地理区域有关。
而到了中世纪晚期,法律体系开始以地域界线来划分。
-—————————————-
因此,各种重要的特征将早期的、前现代民族国家和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国家变体区分开来。
早期的、前现代民族国家的独立国家的多数体制围绕王权结构以及国王与其属臣之间的关系而变动。
国王和贵族在权利互惠的结构中行动:只要在战争中获胜以及能够上交战利品,国王的属臣就是忠诚的。
权威的行使从效忠者向作为个人的国王流动,而不是向作为公共结构的王权流动。
这样一些早期国家只能以较小的力度管理市场经济和财产权。
在中世纪欧洲地区,领薪的官吏进行的正式行政管理、立法结构和赋税制度几乎不存在。
只要在东亚地区的中国,秦汉统一以后,完善的官僚体制,以及官僚进行的正式行政管理、立法结构和赋税制度才逐步建立。可以说,东亚地区的中国,的社会治理机制,早熟于欧洲 1500 年之久。
-————————————

在中世纪欧洲地区,这种政治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看起来也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民族国家体系。既然只有个体性规则,并且缺少任何将规则与领土联系在一起的概念 (类似于财产权的东西),这种政治实体既不会有确定的领土也不具备独特的特征。
世界性的帝国只能承认物质性的边界,而没有公认的边界。出现这样的边界需要法律平等,而这是世界性帝国 (如罗马帝国和中华帝国) 所不能承认的。
多重权威结构也会并存,现代意义上的世俗权威和宗教权威之间的区别在欧洲地区的早期国家中是模糊的。
例如,中世纪欧洲的皇帝们宣称拥有祭祀身份和委派教会成员的权力,但是教皇宣称拥有征税、招募军队和任命世俗统治者 (包括任命皇帝) 的权威。
只有在古代中国,才有这完整的世俗权威和宗教权威完全合一的君主政治权威体制。可以说,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贡献。

  个体性规则直到中世纪晚期,甚至更晚的时候才进入欧洲社会。封建国家围绕服从与忠诚的个人纽带而运作。国王和公爵向那些对他们宣誓效忠的领主下达命令,这些领主反过来命令那些更低一级的属臣。一个人只有通过这种个人之间的命令才能控制领土。因此,一个领主对其属臣的控制类似于社会网络和权利集合而不是对一定领土的独断控制。个人可能会受到多重规则的支配,这些规则或者来自不同的领主,或者来自教会的权威,或者偶尔来自具有自己独特统治模式的城市权威。

最后,欧洲早期国家只是间接地影响了它们所在的社会。
欧洲地区的前现代民族国家组成了顶峰政府 (capstone government)。统治精英经常互相协调,散布在统治区域的每个角落,但是社会仍然相对不受控制。社会由相互分离的社群构成,这些社群在种族、宗教和语言上都是不同的。横向的精英分子(顶峰政府) 垂直覆盖了分裂的社会。
**  简而言之,欧洲早期国家的能力仍然相对有限。它们征税、征兵和塑造任何意义上的民族认同的能力还是很弱。早期国家涉及面很广但却不深。**

但是,在中国的秦汉以后,王朝的政府完全控制了整个社会,人口管理制度、税收劳役制度、土地交易与管理机制,官僚体系的逐步完善,朝廷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与监督机制,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中国历史中政治经济社会体系,最先进最合理的一面。

-—————————–

向现代独立民族国家机制的转变

-———————————-

  现代独立民族国家机制首先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形成。

虽然世界很多地区的早期国家表现出了相似的特点,但是现代欧洲民族国家机制是通过独特的方式进化而来的。

这里,政府改革制度的能力远远超出了前现代时期的顶峰政府,民族国家机制成为主权领土原则的同义语。这种模式逐渐从欧洲移植到了其他区域。在这一经验基础上,遵循一个或者几个例子可以说明更具一般性的组织逻辑的方法,这种观点以过去的 1000 年中欧洲的发展为核心,从封建时代末期开始阐明当代世界性的民族国家机制体系。

欧洲地区,民间传统文化领袖承担了帝国的一些管理职能 (实际上主教区覆盖了早期的行省边界),同时本地官员提供了主要的安全保障,经济交换和公共安全因此变得高度本地化,货物交换和货币使用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加洛林帝国带来了短暂的更大规模的统一 (特别是在查理曼大帝时期),但是因为没有长子继承权,帝国很快就分裂为一些很小的王国。

国外入侵又一次突出了地方在抵抗中的重要性。这使欧洲地区,当地领袖的力量超过了中央统治。

在欧洲地区,封建统治支配着农奴,这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受地方性的领主控制,而地方性的领主反过来通过个人之间的纽带服从更高的贵族。王权和中央权威仍然受到怀疑,仍然很虚弱,这就是西欧在 11 世纪前的命运。

-—————————-
** 然而,到了 11 世纪晚期,西欧的情形开始发生变化,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现代民族国家机制的开端。**
气候变化、军事与农业科技优势、外部威胁的减弱以及贸易的扩大不断增加着对封建秩序的压力。雄心勃勃的国王开始声称要反对地方统治者。
**  顶峰政府败给了更具侵略性的权威。征税、行政管理和随之而来的社会政治化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生活所有方面进行干预的能力,增长的经济生产力允许统治者提高税率。中央统治通过退休金和给次级领主一定的税收份额的方式,使皇家权威逐渐地延伸到了皇家所有的地区。更高的税收反过来允许国王供养常备军以逐步代替点对点的封建服务,这种服务经常在一年中不能超过 40 天。**
因此,到 15 世纪中叶,法国国王已经可以拥有一支 1.5 万人的常备军了。
-———————–
  同质化的统治和成文法典 (代表了 13 世纪以来的罗马法复兴) 代替了旧社会破碎的法律,这种法律往往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非正式习惯和传统的基础上。这提高了正式的国王权威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是对国民的统治而不是以封建时期的个人性纽带为基础,由此,国王变成了公共职位而不是私人财富。
罗马法也促进了欧洲各个地区市场经济的兴起:私人财产代替了领地 (私人所有),文书契约代替了口头协议,正式的法庭代替了通过酷刑和战斗进行的审判。

  这些趋势在接下来的世纪中仍在继续。军事科技优势、生产技术和交通使商业化国家巩固了它们的统治。在对外方面,它们开始计划将曾经遥远的地区和非欧洲的区域纳入到欧洲经济体系中来。

  这个过程在 1789 年的拿破仑战争以后的维也纳体系,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拿破仑的统治扩大了成文法典在欧陆更多地区的传播,清除了贵族的排他主义和教士特权的最后堡垒,标准化了度量衡和行政管理。公民观念极大地提高了一体化和国民与统治者的身份认同,实际上,国民变成了公民。在整个 19 世纪中,公共教育和兵役带来了语言同质化和一体化。

  欧洲地区早期国家因此变成了民族国家。

民族一词原来只与大学学生的语言背景有关,随后却开始指代个体的集合,这个集合已经开始将它自己视为一个连接在一起的政治实体。国家建设 (提高统治能力的愿望) 和民族建设 (在特殊的地区国家主体中建造一种共享的政治认同的愿望) 因此携手并进。国家越来越多地变为同质的实体,同时政府也获得了它们公民的忠诚,还拥有了与之相称的雇用这些公民为国家服务的前所未有的能力。

  当时欧洲国家的转变不仅发生在国家能力方面,国家组织的制度逻辑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民族国家与领土主权紧密联系

正是 1555 年的《奥格斯堡条约》,特别是 1648 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将宗教权力限定在领土边界以内,而且《奥格斯堡条约》还牢固树立起了主权、领土统治的原则。互相认同的边界划定了政治权威扩张的界限,在这个边界以内,权威是独享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是如此强烈地认同这些原则,以至于很多学者有时候将现代体系称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  领土主权原则已经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统治是由领土划界的。统治者并未在超过他们自己边界之外的地区要求最高权威的合法性。相反,在他们的边界内,他们的权威是绝对的。主权是相互构成的,只有当领导者自愿放弃部分国家权力的时候,其他国家才能对这些国家行使权威。主权原则已经变成了国际法和调节法律自主性的基石,同时也是在国际上维护本国社会利益的方式。国家组织的逻辑因此在对内统治和对外关系上都被改变了。**

-—————————–

最近的研究强调,为了阐明不同国家形成的轨迹,必须综合比较的视角和国际关系的观点。外部的、宏观的历史过程推动个人寻求新的政治安排,但是内部条件呈现出限制和机遇,新的政治安排选择通过这些限制和机遇得到调整。对以往国家形成的细微历史差别的研究揭示了现代民族国家当前的困境及其未来。

  当欧洲民族国家同时发展国家能力和国际法主权时,非欧洲国家往往被强加给这种国际法主权原则,其司法上的主权实体——政府——缺乏发达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特征。

赫伯斯特 (J.Herbst) 在分析非洲国家时将欧洲的历史轨迹与非洲的经验进行了比较,他以军事家的观点看待国家起源问题,指出非洲历史上没有出现像欧洲那样漫长的高强度战争阶段。如果说战争造就了欧洲民族国家,那么缺乏先进技术的大规模战争意味着非洲国家机制将处于弱势。因为非洲国家,还处在早期国家的构建时期。因此,对于非洲政治家而言,为了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能力,可能会出现推行危险的对外关系的动机。

-——————————-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主流思想,是所谓的古典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思想,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前提,是假设存在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这个经济人的假设无视欧洲中世纪以来民族国家诞生与发展的历史,无视英国工业革命的诞生,乃是英国政府作为一个强力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机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合理的人类历史的崭新发展框架,只有在民族国家的机制下,才有英国 18 世纪、19 世纪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美国的崛起,不过是英国的民族国家机制的复制与发现。

可以说,欧洲民族国家机制,只是在逻辑意义上的继承与发展了中华文明的帝国帝制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机制的优势。

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的自由市场经济机制诞生,只是源于英国政府吸收中华文明的帝国机制的国家治理的有效性,由此导致英国社会在 17 世纪以后长期稳定,脱离了内部的社会斗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文明的发展、扩大创造极好的机会。

同样,美国的崛起,乃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社会脱离了内部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与族群的社会斗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商业文明的发展、扩大创造极好的机会。

-———————————-

上述的原因,针对俄罗斯帝国与中华文明的帝国,向着现代文明的转化的原因,是逻辑上合理的。

这也是中国在 21 世纪,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中华文明历史上,强大的国家治理机制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指导下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应该是反过来的,自由散漫惯了海盗基因的欧洲人,更不喜欢国王或者政府过于强大,相对于民众也就更有压制和 “独裁” 危险。

当然,宗教独裁是另一个方面,黑暗中世纪欧洲人也受得够够的了。

另外,国家这个概念凸出而超过民族族群和宗教群体等等,大约也是二战时期到之后了,所以可能欧洲人更喜欢理解血缘家族概念。

实际情况,我认识的欧洲人,也是更容易想到某个人祖先是哪儿混哪儿,会几国话,至于统一欧洲,当然相对只有不发达或者 “占便宜” 地区的乐意了。

地域文化环境不一样,理念不同吧。

就好像这个问题我根本不敢说深了一样。

知乎用户 一片 发表

我记得好几年前上网瞎逛,得知欧洲有个奖项,用来表彰促进欧洲统一的人物。

他们私下里说,除了拿破仑,促进欧洲统一的,好像就是希特勒。

找到了,叫国际查理曼奖,噢,1950 年,德国人办的,丘吉尔,马克龙获得过。

不知道羡不羡慕,但是德国人很想,为此打了两次仗

查理曼奖是一个 1950 年起在德国亚琛设立以表扬促进欧洲一体化人物的奖项。“查理曼奖” 创立于 1950 年,主要用以表彰那些为欧洲一体化做出贡献的人物。

[查理曼奖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item/%E6%9F%A5%E7%90%86%E6%9B%BC%E5%A5%96/15899659?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A5%E7%90%86%E6%9B%BC%E5%A5%96/15899659?fr=aladdin)

知乎用户 很想成为学神的人 发表

这不是羡慕的问题,而是,中国的大一统本就领先欧洲千年,乃至从老祖宗就确定下来的。

我们看到其他地方的地理位置或者环境不好,实际上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因为老祖宗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沙漠都是森林。。。亚欧大陆本来大部分都是森林,也有很多平原河流。

只是中国的保存得还可以,其它地方的,被他们的老祖宗都刀耕火种给玩坏了。

然后,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和腐败教廷,都让他们变得不断分裂,自成一家了。

到了工业革命,荷兰,西班牙,英国,德国,都尝试过一统,然后,都失败了,只能说是大势所趋。

就像现在的欧盟,本来是很强的,但是强者英国剩下三分之一,还退出了。大佬走了,剩下的只能玩球了。

所以,我们中国才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知乎用户 申请留学马来西亚 发表

这些问题欧洲大多数人十有八九根本没有考虑过,谈不上什么羡慕不羡慕。我在英国待了一年半,也在英国走了一些地方接触了一些当地人,尽管不是很多人很多地方,英国当地人根本没有几个关心政治和这些历史问题,特别对外国政治特别中国什么某些学生闹某些邪教根本毫不关心,他们连自己国家的政治都不关心,更不会关注外国政治和这种历史话题,大多数人不管这些的。

知乎用户 王二小 发表

英国若即若离,法国希望成为老大,德国牛逼但是不能成为老大的,欧盟,是什么?

王威国师的答案真有意思。统治者当然想当秦始皇,不然拿破仑他们都是蛇精病么?

可百姓也希望大统一啊,只不过,希望的是,自己的国家一统天下而已。

中国古代战争人口消耗大,只能证明中国古代发展的好,人,多。

乱世之中,百姓就不希望统一,好有个安定的日子?

维持地盘,需要的代价是通讯的手段。 而不是之前为了统一,战争中死了多少人。

连年战争,民不聊生,死的更多。而且,很多人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他爹妈就挂了,被杀了,被当军粮了。

王国师的道理虽然我看的不是很懂,不过,王国师要想明白支持统一的人再说什么,不如自己发个功,让中东统一了,让这个纷争的世界明白做人的道理,可好?
-————————————————————————————————————————————–
一,统一是否有利于发展? 地区的、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地区的、国家的发展。
二,百姓是否希望统一?持有一观点的百姓,当然希望的是有利于发展的统一。
三,内乱与否,地球上一直是这样的。美国又不是没内乱过。
四,以前老百姓是却并不只是被统治者裹挟去打战,元首说尔等崇拜我吧,追随我吧。
五,事实上,分裂的大约之后的生活都不是那么愉快。
六,若说统一没用,请看欧盟和中东。中东无法统一,就是肉食者们都认为统一有用的明证。

知乎用户 1234567 发表

欧盟是干啥的?

知乎用户 小奇大人 发表

不羡慕。人家历史上英法德没有大一统都当过世界一极。

知乎用户 蛋包饭​ 发表

中国的大一统是学习了西方国家治理体系和方法才得以存活。

知乎用户 禅武会 - 曾筝 发表

你会想要和韩国、日本合并成一个国家吗?

知乎用户 汪藏海 发表

不羡慕大一统,他们就不得搞欧盟;

不羡慕大一统,就不得出拿破仑、希特勒;

可历史上,他们又没有大一统的历史记忆,也就是几个政客在那里瞎搞搞。

知乎用户 扩充自己的圆圈 发表

可能会羡慕,但是应该不会统一。

欧洲从历史,地缘,政治等上面回答都有见解,唯一补充的就是欧洲人人种歧视吧,什么日耳曼人,欧罗巴人,高卢人… 世仇多,因为人种不一样见面就可以打起来。

知乎用户 韦先森 发表

在没有大难之前恐怕没人羡慕,因为人家只要跟几万几十万人竞争就能脱颖而出成为名人收获大量的资源。

如果你是本地一个小有才华,智慧或能力的人,那么你大概率会被本地那群掌握资源的人所赏识,能力得到磨练提升从而更进一步。

但如果本地掌握资源那群人可以在更多的地方网罗人才呢?

那么你的能力大概率会因为失去机会磨练提升从而被埋没掉。

人们总是喜欢比较,当地方足够大,本来你能挤进去的位置已经容不下你。

知乎用户 Anhelo 发表

先说答案 :不羡慕

要从各个国家有各国国情的角度,不能单一地认为西式民主对全球有效,也不能单一地认为中国的大一统就是最好的,如果认为适合于中国的大一统对于世界都适合,那么这和西方国家认为的民主自由对所有国家都适合的普世价值观,有什么区别呢?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个问题改成 “中国人为什么不羡慕西方国家的各个民族独立自由”,这个时候你就有答案了

知乎用户 一生有你 发表

不,他们不想因为户口所在地决定导致考好学校的难度系数不同。

知乎用户 鹅鹅鹅 发表

海洋文明讲究的是自由自在的冒险吧,安居一隅,未免太过平淡无聊,所以未必会羡慕吧,当然人总会累,肯定有一些人会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的

知乎用户 年少有为不自卑 发表

欧洲人好几亿呢 谁说得过来

知乎用户 嘻嘻嘻 发表

希特勒直呼内行

知乎用户 太阳 发表

结果推测原因,不羡慕!

知乎用户 不知道 发表

地理因素造成中国大一统,谢谢。

知乎用户 Helleo 发表

欧盟

英联邦

羡慕大一统?

知乎用户 都知道​ 发表

主观来讲肯定不羡慕,客观的说一定很羡慕,不过让虚伪的西方人客观不太现实。

知乎用户 三成的决意 发表

没文化基础怎么会觉得大一统好呢,自己爽难道不好吗?罗马没了之后历任名义上的继承者都没法把其他所有人揍死的锅。

知乎用户 Jack Lei​ 发表

美军还在台湾海峡飘来飘去,美国高官差点访台了,哪有什么大一统?

知乎用户 空谷幽兰 发表

奋六世之余烈

几代人都坚持一个遥远的梦想,并为之而奋斗,历史上只有两次,一个是赢渠梁开始的统一天下之梦,一个是现在我们的百年目标

实现理想的方式有两种:

我实现了我的理想

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

我们两者都可以做到,西方世界做不到。他们要是能做到,欧洲就不会分裂了

知乎用户 sdafad 发表

统一代表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古代人类历史上最高生产力就在中国。中国人口随之开始爆发。但是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膨胀。临界点到了 只有互相消灭减少人口了。 希望未来中国人能找到移民宇宙的办法。不然又是一次人口大清洗

知乎用户 草根晓谈 发表

相对于维护这种几千年的统一,历经五胡乱华始终统一,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比统一大业更难吧,很佩服焚书坑儒,只是手段太激烈 才有了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的统一才能真正的统一,佩服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都度量衡!或许这些才是真正的统一! 很佩服始皇帝 伟大领袖!佩服几千年前人们的智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废了很多智慧及大思想家也是真的,但维护统一也是大功一件!大一统的前提是尸骨成山,几千年来荼毒思想依然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钝刀子割肉 更伤人!

知乎用户 William Wu 发表

根据我和为数不多的欧洲人聊天的结果,应该并不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allgoodthings 发表

欧洲人现在可能不羡慕,等中国全方位超越欧洲后应该会开始泛酸。

知乎用户 诸子百​ 发表

欧洲人也许喜欢一统别人,但绝不希望被别人一统,他国亦如是

知乎用户 李彦恒 发表

中国是政治大一统,欧洲是宗教大一统。

知乎用户 瀞実 发表

并不会 现今欧洲的局势正是三十年战争以后欧洲各国自己的选择

知乎用户 Snakejamestom 发表

山西那么多资源 山西普通人有沙特的平民福利多吗? 大一统利弊都有 别自己是啥就觉啥就最好。 大东亚统一好不好呢? 日本做头还是中国人日本做头 你是不是就觉得不好了呢?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收留难民,大神们怎么看?

知乎用户 小布尔乔亚的死敌 发表 2020 年 10 月 16 日法国巴黎一个 47 岁的中学教师因为上课时展示了一张讽刺穆罕默德(伊斯兰先知)的漫画被一名 18 岁的青年斩首,并大喊:“真主至上!” 这名青年是来自车臣的穆斯林难民。 顺便 …

我们是否应该抵制日货?

知乎用户 发表 请尝试用数据或者某种有力的论据进行表达观点,期待得到多角度深入分析的答案。 知乎用户 Zhang Fuguang 发表 去问问他日货的用户体验如何 玩日系的,不见得都是哈日族 百年以前的爱国青年们,就呼喊着抵制日货;今天的我 …

你如何看待张维为和他的书籍演讲言论?

知乎用户 万里爱国陈飞宇 发表 “总之,我看重庆探索的东西内容非常广,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做法,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这是政治家在做大事,有眼光,有魄力,有周密的可行性方案,有落实各项政策的执行力,所以使重庆成了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希望重庆再接 …

张维为怎么了,如何评价张维为?

知乎用户 呼呼呼知 发表 站在什么阶层说什么样的话。就跟我今天早上才看到一个微博说的 “一个新加坡回国的留学生说,中国的养老制度是全世界最好的,新加坡日本美国都比不上,然后列出了一个北京正处级退休干部 1 个月 14800 的退休金”。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