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超五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反映了哪些趋势?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说一个最近的事情,之前北大某社团的老友回北京来看我们哥几个。喝酒扯淡之际,雪月风花之间,老友重点谈了两件事:

第一,广州好啊,他在那里当律师,干了三年多,已经准备好买房的首付了(大概 100 万,女友跟他四六分摊,用不着家里添),明年结婚。北京有什么劲,你三年买个房试试?

第二,我问他,你一个河南人跑广州去,能适应吗?他哈哈一笑,自然环境可比社会环境好适应。我想想也是。

知乎用户 朴哲​ 发表

近 10 年来,清华大学本科、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京就业的比例确实呈现下降的趋势,博士毕业生选择在京就业的比例有略微上升。

下图是根据清华大学 2013 年以来的毕业生就业报告制作的图表,可以明显看出这一趋势。

2013 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选择在京就业的比例为 30.70%,到 2021 年下降近 15 个百分点,仅有 16.10% 的本科毕业生留在北京就业;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京就业的比例为 56.10%,到 2021 年下降近 18 个百分点,有 38.40% 的硕士生留在北京就业。

清华大学毕业生选择在京就业的比例下降,首先反映的是毕业生地域选择范围的扩大,如果国内只有北京一个高地,知名高校的毕业生自然更倾向到北京,但现在很多北京以外的城市就业环境逐渐改善,并出台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毕业生的选择比以前更多。比如清华大学毕业生到浙江、江苏就业的比例,就比以前高了一些。

然后与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的引导也有关,从 2014 年开始,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报告都有提到在毕业生就业结构上的工作措施。以 2021 年为例,报告提到:

为进一步鼓励引导毕业生到重要地域和重点行业就业,学校从 2021 年启动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优化专项行动。结合各地入校招聘契机,加强与地方全口径人才输送合作,优化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报告还提到,学校与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定向选调合作,2021 年,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人数有明显增长。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 50 人,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 20 人。200 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知乎用户 猎聘​​ 发表

先讲三个字母,互联网大厂、HW 这类公司招人,就用这三个字母按图索骥。

1. P

Poor,穷。

能去大厂年入几十万的人,第一个标志是足够穷。大厂累,又煎熬,有钱的孩子不会来。招来也待不住。

衡量穷不穷,标准是一线城市有没有房产,如果有一套无贷款的房产,这条就不满足。

租房,或者,房贷压力大,符合” 穷 “;

2. S

Smart,聪明。

大厂要聪明人,脑子好使,逻辑清晰,执行力强,不墨迹。

聪明人怎么衡量,直接 985-211 切,清北自不必说。

二本还能聪明的,就得靠其他左道了,比如:本科在 SCI 上发过论文,有过专利转化这类;难于上青天。

3. D

Desire,欲望。

这里指那种对成功、对金钱的社会世俗的欲望。

没欲望,进大厂同样扛不住高压力 + PUA……

Poor x Smart x Desire

穷 x 聪明 x 欲望

分越高,大厂越要。

请注意,我用的是乘法,不是加法,什么意思呢?

就是必须三个同时满足,大厂才会要,缺一不可。

然后我们来说这个问题。

民营企业的大约 1/4,如果是在一线城市,那一般都是符合 Poor x Smart x Desire。

去京内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

Smart 肯定占了,一般都不会 Poor,Desire 也不强,人家要么就混个稳定,要么就真的喜欢科研。

去京外就业的,我这里单指非一线城市,去上广深的其实都类似。

一般都 Poor

同时 Smart

Poor x Smart

但多数 Desire 不强。

上清华只能证明这同学足够 Smart,但欲望这件事,真的跟人格、原生家庭这类很相关很相关。

[

电子书

做出好选择

作者 马华兴 王鹏

会员专享 ¥38.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2156c49f1f93d942639b652ec9a3cabe)

知乎用户 马华兴​​ 发表

* 近年来,逃离 “北上广” 从年轻人口中的口号逐渐变成实际行动。

无论不想参与北上广的内卷,还是各地开启了抢人大战,都让北上广的吸引人才的热力值开始下降。就 2021 年清华近五成毕业生选择外地就业来看,倒是也没有意料之外,也都在情理之中。

一、清华 2021 就业情况

根据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公布了《清华大学 2021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虽然在疫情的情况下,清华大学的就业质量还是很高的。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4%。**其中,国内深造比例为 28.5%,**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6.9%,签三方就业比例为 49.3%,灵活就业比例为 13.6%。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 98.2%,98.9% 和 98.1%。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达签三方就业人数的 53.5%,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 26.8% 和 23.8%;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30.3%;党政机关占比为 15.8%。报告显示,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

就业去向:

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接收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如华为、腾讯、美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装备制造业、能源业领域,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等;**金融业领域,**如中金公司、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如浙江省选调生、四川省选调生、山东省选调生、重庆市选调生等。

看到这个就业情况,着实让人羡慕,无论是互联网、“国字头”的企业还是 “铁饭碗” 般的事业单位,都是很多学校学生挤破头想进的单位,但是现实就是很残酷,可能你的学校都拿不到一张入场券,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想去名校的孔现实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们也清晰看到,一半学生不在北上广就业,有些也会去参加选调,甚至之前有北大清华硕博争相进中小学当教师也上过热搜,大家一边忿忿不平觉得浪费人才一边高声哀怨:“好卷啊,不如躺平”。那么离开北上广的清华学子们去哪了呢?

二、离开北上广的高校毕业生们去哪了?

1. 清华与各省市之间的定向选调合作

清华与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定向选调合作,2021 年,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人数有明显增长。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 50 人,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 20 人。200 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让这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基层也是符合国家近年来的相关政策,能早日带动全民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清华,很多高校都有相关政策,具体情况大家可以查看各学校官网。总之,走定向比考公务员轻松很多,当然大家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2. 各地的 “抢人大战” 人才政策,比在北上广更香?

近年来,随着逃离 “北上广” 的呼声越来越大,新一线城市和各省会城市都在开展抢夺人才大战,杭州、成都、武汉、西安等地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才分流,让原本北上广深的人才分流各处,四面开花。**人才的博弈本质就是零和博弈,**你多了,别人就少了。如果北上广还以以前的高姿态视人,那么人才将会继续流失,现在就有这个趋势了。所以 2021 年上海也修改了相关人才政策,采取研究生不需要积分可以落户新区的政策。

我们随便看几个城市的人才政策,就会觉得,为什么非要待在北京,买不起房,通勤时间长,物价贵,孩子入学困难…. 其他城市都挺香。

深圳

虽然这两年深圳在人才引进方面的补助补贴相比往年有所下降,但工资待遇及其他福利方面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例如在租房上,提供 30 万套人才住房解决应届生租房困难,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优先承租!在购房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也享有优先购买人才住房权。对于创新和研发型人才则更是优待,最高可提供 5000 万元的支持。

成都

推行 “先落户后就业”,普通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蓉漂” 计划,为前来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 7 天免费住宿。

符合《成都市继续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中 A、B、C、D 类标准的人才可申请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租期为 5 年,租金标准有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根据人才和项目情况,按照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确定。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 5 年后可申请按入住时的市场价格购买,购房后 5 年内不得出售。

杭州

研究生可直接落户。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硕士 3 万元。除此之外,各区也有相关补贴。

太原

世界排名前 200 名的世界一流大学(不含境内)和 “双一流” 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签订不少于 5 年服务合同的,由市财政每月给予 3000 元的生活补贴。且在太原购买首套住房的,服务期满,将由市财政分别给予 20 万、10 万、5 万元的购房补贴。

我们可以看一下全国毕业生不同城市的简历投递情况:

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求职热度持续升温,简历占比为 38.0%,竞争指数为 18.6,求职难度超过一线城市,其中成都、西安等城市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无论是新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都有补贴,而且现在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也如日中天,很多互联网、文化产业也都在向新一线城市转移,2021 年杭州提出打造成为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也在规划建成 “五中心一枢纽” 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简单点就是机会多一点,房价低一点,何乐而不为?

3.“后疫情” 时代下的求稳心里

经历了两年的疫情,我们眼见着很多企业 “高楼起”,又见着他们一夜之间“大厦倾”,稳定成了“后疫情” 时代的主题词。**疫情之后,公务员、教师编等职业一下就真香了。**毕竟不是哪个行业都能像这些 “带编” 的职位能挺过这么长时间的“沉寂”。

所以之前说清北的学子们当老师,进事业编是浪费人才,稍稍不赞同,毕竟有一个岗位才能发挥价值,如果连岗位都没有了,那何谈创造价值的问题。总的来说,数据显示,在 2021 年毕业生就简历投递中,国企和万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简历投递量和竞争指数均高于其他企业。清华学子也是普通人,求稳是人之常情,又有什么错呢?

总之,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北上广的人才在流失,当然他们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其人才政策也会随之改变,将来的人才竞争将更加白热化。但不变的是,考上清华,去哪都不用太担心工作问题,在哪都可以发光发热!

知乎用户 鲸落与海 发表

如果加入时间维度,就会发现**「超五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的趋势早在 2018 年就已经开始**,清华毕业生也摆脱不了 “逃离北上广” 的大趋势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大约从 2013 年开始发布《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这里统计的数据其实非常详实,其中就包括 “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所在省(区、市)分布” 这一项

回溯这些年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留京比例,可以发现不少有意思的规律

  1. 按学历划分,本科毕业留在北京的最低,早年硕士与博士毕业生还比较接近,从 2018 年起开始拉开差距
  2. 本科毕业生留京比例在 2016 年前后下降到 20% 左右,此后一直在这个比例附近徘徊
  3. 硕士毕业生留京比例在 2018 年前后下降到 40% 左右,此后一直在这个比例附近徘徊
  4. 博士毕业生留京比例一直稳定在 50% 左右,变动不大

官方报告在最开始的几年里并没有关注留京比例,直到 2015 年,第一次提及 “约半数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

此后在 2018 年,这一评论变为了 “超半数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

大约与此同期,国内开始出现 “逃离北上广” 的说法。围绕各个一线城市也有相关的人才流进流出统计,从 2016 年起北京的表现一直不太理想

「北京常住人口增量逐年下滑,2011-2018 年从 57 万降至 - 17 万,2019 年缩窄至 - 1 万,2017-2019 年连续 3 年为负,2016-2019 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增量始终在一线城市中最低。2017-2020 年北京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为 7.3%、7.1%、6.3%、6.0%,持续下降,但人才流出占比持续攀升,到 20 年流出比例有所下降,分别达 9.6%、9.9%、10.2%、5.9%,北京的人才流入和人才流出均居全国城市首位,但过往流出逐年攀升、流出明显大于流入,使得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 - 2.3%、-2.7%、 -3.9%,直至 2020 年人才流出放缓,净流出转为正值。」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

不敢说清北毕业生可以作为风向标来看待国内人才的去向,但在大环境里,这两所顶级高校的毕业生看起来也摆脱不了大趋势

知乎用户 Wayne 韦恩​​ 发表

前排的答主,过了啊,了解下行情再说。清华作为国内顶级高校,如果毕业生想留京,还是非常容易的,你没看错,是非常容易。清华的毕业生,别管什么专业,想进一个有留京指标的市属国企轻而易举。为何他们要出京呢?因为他们有比留京更好的选择,想挣 W,深圳上海对南方生源的毕业生吸引力比北京大多了。想图生活安逸,珠三角,长三角那么多二线城市,戴着清华的光环去这些城市卷一下,当个高收入群体,享受生活不是香到爆吗?

所以,清华毕业生不是 “被迫” 离京,而是主动离京,跟多数答主的回答完全不一样。当你有实力的时候,才能谈选择。同样是回老家,富二代是因为继承万贯家产,你是继承几亩薄田,外人看到的都是回老家,能说原因一样吗?

知乎用户 一叶落而知秋归 发表

在二三线城市可以拥有后代 留在一线城市连后代都没有 再过十年 孩子才是比房子更重要的资产!

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特大型城市和普通二三四线城市在基础建设 配套设施,住房条件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甚至住房条件要远远优于一线城市,目前年轻人还想往一线城市走的原因是就业机会在一线城市集中,但是,在远程工作模式的发展下,这种一线城市吸血二三线城市人口的情况将极大改变!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晚上,未来可能是这样的:
办公室主导的工作场所将在十年内结束。
到 2029 年,全球 2.55 亿个工作岗位中,大部分的工作都将通过远程完成。

根据数据统计,一二线城市通勤时间超长,平均 1.5-2 小时,相当于给工资打了个 75 折。英格兰医学有篇文章 通勤超过十英里血压就会上升。

先不说路费 就单程两个小时的代价是不是太得不偿失了,通勤路上难道不耗神吗?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 基础建设已经全国差不多的情况下 为什么还死守着一线城市 忍受恶劣的通勤和居住条件!!!

小蜜蜂云工作 | 远程灵活用工 | 在家线上兼职 | 人事外包服务

知乎用户 小蜜蜂远程工作​ 发表

首先是从相对值来说,很早就有了京外就业比例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我想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他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像杭州、苏州、成都等等其实也都是很适合应届生就业发展的城市。很多南方的同学从一开始就业的第一选择就是回自己原生的城市而非留在北京。另一个原因就是北京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我当初找工作的时候导师给我介绍了一个体制内的研究所,研究方向和我博士期间做的很相关,对方老师也很热情,但是反复权衡以后感觉还是在北京待不住,所以最后就没去。其实北京很多单位确实挺好的,平台也很大,但是只能说北京目前不太适合普通人生活,如果家里积蓄比较丰厚还是可以考虑。

不过虽然这么说,从绝对值上来说,京内就业的比例相比于北京本身占中国的面积比例来说还是高得惊人的,可见北京还是对高校毕业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毕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整个北方经济比较有活力的地方,如果你想在北方就业生活,北京还是首选。北方的其他城市还是需要多加油,给想留在北方的同学多一点选择。

知乎用户 Hansen 发表

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前段时间去某地培训。

授课老师原先在半导体行业工作,现在政府里搬砖~

课程十分生动,老师很专业,用词也幽默,大家获益匪浅~

一个小时的课程基本把目前国家半导体行业的瓶颈和上下游产业链龙头公司优势都说得清清楚楚。

到提问环节时,底下有个人问道:为什么我们国家每年培养那么多的工程师,但在这些领域却一直被国外压制?

老师沉默了很久,然后说道:可能是因为那些工程师都像我一样往体制内跑了吧。

以上,我觉得作为工科巅峰的清华毕业生都扎堆进体制的话,未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还怎么办?

所以,举双手赞同降薪!

知乎用户 还是叫 XX 吧​​ 发表

这有啥好说的,

北京一个首都,

汇集了全国的很大一部分学子,

北京一个城市,

集中了

8 所 985,

23 所 211,

近百所大学。

这些毕业生要是在都在北京工作

那全国其他城市怎么办?

知乎用户 流云 发表

报告下载链接:清华大学 2021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出国留学人数暴减,清华大学 2019 年毕业生的出国(境)比例为 15.3%

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占比近 46%

前有北大 800 人选调,后有清华 200 人选调,名校选调内卷激烈,优质岗位百人哄抢!

清华 2021 年毕业人数 7441 人,毕业创业人数 27 人。想创业的可以自己思考下。

看完感受:

1 ,北京只是一半清华人的北京。

2,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优质岗位成为首选。

3,出国留学人数暴减,占比腰斩。

4,五成在北京,五成在京外,上海不知道占几成。

清北的就业直接反应了应届生的就业情况,最顶尖学子的就业转向代表着行业就业高端职位的容纳量。

不留学出国,不强行留京,国内完全可以承接这些毕业生,部分行业承接不了的,也可以和曹博一样去非洲开拓蓝海啊!

终于国内的月亮比国外圆。

知乎用户 桃花潭水深 发表

这统计结果十分无聊。因为京外其实是包括上海和广州深圳的,甚至包括海外。要说留京比例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北京户口政策的不断收紧。就现有政策而言,拿到北京户口的难度跟其他一线城市根本不是一个难度等级,肯定会导致部分人留向别的一线城市。

我也是不懂为什么京外会被理解成二三线城市。

此外,既然都这么好奇我校定居海外的比例,我倒是能提供一个。我们院我这一届前段时间才拉了群做了统计,200 来号人里定居海外的不到 20,其中定居美国的不到 10 个,国内的有超过一半的在北京,三分之一在上海,小部分在深圳广州和香港,不在一线城市或者香港的,没记错的话只有两个人。

以及,说不定过段时间你们就能看到整体数据了,我是不信突然拉这么一群号召大家填表格是个偶然事件。

知乎用户 易佳 发表

提供个个人样本罢了,有些人吃饱了撑的来这儿抬杠,好像我会理你一样


作为一个在京工作了三年 +,并且打算溜溜球的清华毕业生,对于留京的难度可以说很有感触了。

对于我们来说,困难比现在更多一些,长远来考虑,户口是肯定要的,然而往往户口与高薪是难以兼得的。我了解到确实有一些岗位可以兼得,但是总体而言太少。

所以很多人的选择是找个女朋友,然后女友去一个有户口的单位。这可以说是最佳策略了,大学时候在一起,然后快毕业的时候做好规划。然而在清华读书的时候,还挺少往这个方面想的…… 而且这么干基本意味着两个人绑定死,然而感情总有一些不确定性。并且,身处清华这种男多女少,且差异方差大(有的系女生很多,相比之下有的系男女比大于 5,甚至到正无穷)的学校,找个对象也不容易。

户口的问题现在得到了一些缓解,毕业直接 get,确实是不错的政策了。

其次我觉得是车牌的问题,我了解到北京的车牌是挺难弄的,哪怕是电动车牌呢,也得排队很多年。考虑到成家应该是在毕业以后 10 年之内,然而这 10 年,可未必能摇到车牌。有人讲那不成家不就得了,emmm,个人认为很多关于不成家不生子的讨论非常的幼稚且不成熟。没有车的话感觉很僵硬啊,总不能租车吧,一个月 4k-6k,当然也可以直接买车牌,10w-20w 左右,多少也是一笔成本吧。

最后是买房问题,老生常谈了属于是。其实北京的房价吧,我觉得不算高到普通人够不着的地步。起码你想在北京留下是有策略可选的。先买一个老破小呗?哪怕是 50 平呢,即使均价 7w 也就是不超过 400w 的总价,拿下没问题。家庭条件好点的,70 平,也是 ok 的。当然是二手房了。我的偏好是想住大一点的房子,所以就算了,居住是日常体验,如果住的不舒服,那就每天都不开心,影响我的个人状态。确实也没钱在北京买大房子,那就只能溜溜球了。

以上就是主要问题了,要说硬留北京行不行,我觉得可行。北京工作挺爽的,而且有些岗位也就在北京能找到合适的公司,房租相比于收入基本也就是很小一部分,以后子女上学啊,自己看病啊都挺方便,各方面资源都很好!整体人员素质相对高。那我看来主要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以牺牲我的生活体验为代价。我觉得我是他爹就是最好的环境,所以别来影响他爹的生活体验了。

另外就是我觉得对各种资源啊物质条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与其堆满各种外部条件,不如好好建设自己的内心,整天卷来卷去,比这比那的,闲的吗?

知乎用户 王晖 发表

北大 2021 届毕业生,同宿舍三人毕业,均进入体制内,其中只有我一人留京,其他两位法学院的室友分别去了成都和苏州选调。

同专业 10 人毕业,9 人留京(2 人北京土著),1 人去沪。留京同学里 5 人进入在京部委、事业单位和国企,4 人进入互联网公司和外企。

英语专业在北京上海工作机会较多,导致留京率较高。认识的其他学院的同学除了部分进入部委和互联网大厂之外,主要还是以京外就业为主。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清北毕业生涌入中小学当老师。要知道,这些学校老教师的平均学历不过是本省师范而已。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选调,甚至愿意去广东普通地级市当一名普通公务员。

北京大学 2021 年选调生人数首次突破 800 人,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生收割一流中小学教师岗位?

那么留京的同学是什么生活状态呢?

以我们几个进入体制内的同学为例,每月工资均在 1 万左右,年收入在 15 万上下。每月租房 4k,生活费 3k,一年加上公积金剩下不到 7 万,刚好够买北京一平米的房子。

如果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如果不掏空六个钱包,想在北京买下一套一百平的房子,大约需要一百年。

不会有人觉得体制内工资能涨得过帝都房价吧?

即使有的单位能提供福利分房,现在新建的小区都在五环以外,有的甚至盖到了房山。而且分的房子只有居住权,没有买卖权。

有些单位很清闲,但有些单位(例如魔法部)每天加班到深夜。

为了买房,不少人下班后还要做各种兼职,基本上一周七天无休,哪有精力去追求诗和远方、梦和理想?

所以,在北大 bbs 上,大多数人认为回家乡省厅或国企的生活质量远远高于在京部委,没必要为了退休时是副厅还是副处搭上自己的一辈子。

至于去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在他们的微博朋友圈里,见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累、加班。

北京拥有最高的平台、最多的机会、更高的天花板和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人口素质也是全国顶尖。对有抱负的清北毕业生来说,留京的确是长远发展最好的选择。

但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对他们而言,拿着金灿灿的清北学历,在京外能买套大 house、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体面生活,为什么要留在帝都,住着老破小,吃着地沟油,拿自己的大好青春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呢?

连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其他年轻人呢?

知乎用户 Yinsanity​ 发表

国家经济在良性发展。

清华这种学校的毕业生,基本可以说是国家的中流砥柱,用不了几年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过去计划经济年代,由于人为干预客观规律,造成了人才过度集中,其后果就是经济集中化,国家发展停滞。

现在把这些人才分布到神州大地,地区差异化将逐步缩小,这样更有利于国家潜力充分发挥。

知乎用户 不惑知天命 发表

因为基数在上升,但是容纳量不变啊,那么必然比例就会下降了,这么简单的数学原理。

知乎用户 卡门来打 发表

年轻人不爱北漂了,高校毕业生留京率连续下降,北上广不吃香了?一起来听听视频中小编怎么说吧。

知乎用户 眼镜眼镜我的命 发表

不得不说大家都慎重思考了,特别是疫情反复,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更多的人选择了走向体制内,清华毕业生也不例外,越往后体制内估计是越来越难了。先来看具体数据:

国内深造比例为 28.5%,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6.9%,签三方就业比例为 49.3%,灵活就业比例为 13.6%。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 98.2%,98.9% 和 98.1%。

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中,去向人数最多的为美国(22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1%);其次为英国(9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2%)、新加坡(5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0.7%)。主要深造高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等。

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占签三方就业人数的 53.5%,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 26.8% 和 23.8%;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30.3%;党政机关占比为 15.8%。

就业地域方面,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接收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如下:

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如华为、腾讯、美团等;

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

装备制造业、能源业领域,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

金融业领域,如中金公司、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如浙江省选调生、四川省选调生、山东省选调生、重庆市选调生等。

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人数有明显增长。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 50 人,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 20 人。200 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大家都开始退而求其次了,但这次也不是我们理解中的 “次”,而是幸福感更高的一种选择。

身边也有去北京闯荡一圈又回来的朋友,钱是攒了一小笔,但也如她所说: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朋友,买不起房。最终还是回到家乡这边的省会城市,凑了一个首付贷款买了房。

以前总认为,能在大城市买的起房落了户,就能解决很多事情,至少以后孩子可以享受不一样的资源,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买得起房不代表能享受得到好的教育资源,买房只是开始,就像一个无底洞,得一直不停的往里填。

知乎用户 Komorebi 发表

反映了可能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北京可能满足不了年轻人向往的生活了。

知乎用户 阿华同学 发表

选择北京就业是为了孩子在美国就业。

现在不指望孩子在美国就业,那还呆在北京做什么。

知乎用户 飞鞋最高 发表

反映了近五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内就业

而大佐选择洲外就业,可见大佐确实走在时代前沿的前沿

知乎用户 上山郡 发表

好一个京外,把国外就业数据直接给并进去了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反应了五成清华毕业生不想留在北京。

知乎用户 明王镇狱 发表

哦豁,终于卷到清北也没法留在北京了吗

知乎用户 分享我刚编的故事 发表

我个人觉得,外地人,家里没有大钱的,还没有博士学位的。

建议在考虑工作地的时候直接排除北上广深。

不是没可能,是太累。

知乎用户 苑宇楷 发表

数据看也没意思,大体就是考研、考公、考事业、挤国企(对外迁喽),出国

剩下人群一声吼 “巴巴!我穷!我要 996!”

知乎用户 大笑迎人 发表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顶尖学府之一,其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去向历来都备受关注,毕竟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走向。目前,清华大学 2021 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已经出炉,其中对学校本硕博的就业和深造状况做了详细分析。

从该报告来看,2021 年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达 76.6%,其中大部分是留在国内深造,国外深造人员为 409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13.0%;硕士毕业生深造率更低,仅有 4.4% 选择出国深造,整体来看,清华大学今年出国留学人数和比率都创下了新低。

下图展示了清华大学 2021 届应届毕业生的整体去向,仅供参考。

国内深造环境越来越受清华学子欢迎

从整体上来看,随着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我国高等学府的学子们越来越青睐国内的高校和就业环境。国内名校的出国留学率越来越低,清华大学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代表。

在 3-5 年以前,清华大学出国深造率还是非常高的,特别是本科出国深造率,最高是出国留学率接近 30%;其他留学大户更是超过 30%,本科生留学率在 1/3 左右,而短短的几年时间,出国留学就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从侧面印证了国内的高校越来越香了,越来越受名校毕业生的欢迎。

整体上来看,清华大学 2021 年的应届毕业生共有 517 人,占所有毕业生(本硕博)的 6.9%。其中去美国留学的人数仍然占大部分,有 228 人,去英国和新加坡留学的人数分别为 91 人和 50 人,分列出国留学人数的第 2、第 3 位。

就业数据

从就业数据来看,清华大学的学子们选择面也不再局限于北京,而是实现了遍地开花的模式,他们都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地方去就业,这样更能发挥自己的光合热。

从统计数据来看,2021 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中,选择离京就业的人数过半,上海和广东成为了除了北京外,接受清华毕业生最多的两个地方。另外,浙江、四川、江苏以及山东等地也都有清华毕业生流入。

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清华学子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都有不少人加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去民营企业工作的最多,博士生则是比较青睐高等院校。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本科生和硕士生目前都无法达到高等院校招聘的标准。并且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本科生也还停留在基础阶段,想要进行科研和向大学生传道授业,还是很难的,而博士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进入高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能够进入到科研状态或者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因此,本科生和硕士生很多都走向企业就业,而博士生则更多地选择高等院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毕业生从事的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据主要部分,这和清华大学的强势的工科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世界顶级的工科强校,其毕业生就业行业偏向于技术研发也在情理之中。

结语

从清华大学 2021 年的毕业生去向来看,国内的深造环境越来越受欢迎,这除了受疫情影响,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之外,还因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受学生们的欢迎。

因为如果国内就已经有了更加适合自己深造的学校,那么学生们也不会再背井离乡,交纳昂贵的学费去国外求学了,毕竟,同等条件下,舍近求远并不是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高人 发表

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娃娃抓起才有可能进入教育领域的象牙塔。

清华北大这是一个门槛,在高考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高校 掐尖儿的计划,所以说那些清北的孩子是比其他人更适应于高考这个体系的,同样能够让他们适应高考这种选拔机制的,还有他们的家庭、父母、成长环境和经济基础,这就意味着 “学而优则进清华北大” 的体制,其对人的塑造可能从小学就开始了。

二、教育资源分配的巨大不平衡。是如何拉大了学生之间的社会阶层划分。

而进来大学了以后,清北的平台意味着有更好的师资、更优秀的实验条件和学习环境、更多的机会、更耀眼的平台。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清华北大以外的学生跟清华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是拉得更大了,就是勉强能保持一致。这一点跟个人的努力,都没有巨大关系,纯粹是从物质基础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清北学生每年投入的平均教育成本,是其他一般 985 高校学生的五到六倍,教育的投入进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也来自于各种基金、捐款、校办企业或产业的盈利性收入。)

因此,在真正临近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那些能够代表着优质资源更大平台、更具有特殊优势的机构、事业单位或是大型企业单位,都会优先匹配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选择向清华北大招聘倾斜,意味着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把目前保持优势的企业或者机构,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这并不是一般等大学毕业生视为价值观念受社会主流就业信息的影响,从而想着找到一个就业单位,仅仅是为了一个稳定生活的目的。

三、清北毕业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多元的人生导师和丰富的社会反馈渠道。因此在选择之初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间接建立了高端的人脉体系。

同样,清华北大的同学在选择就业之前也会进行广泛的咨询,并不仅仅是听从社会主流舆论的导向,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前提下,只为了一份安稳的收入来源就选择眼前。因为他们出生成长的家庭条件、自己的学习定力和欲望、人生规划都不允许他们只是当咸鱼或是去摸鱼,因为那样所收获的一个岁月静好,是得不偿失的,意味着青春的虚度。

对于大多数人所谓的起跑线,在踏入社会开启工作之前的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对于清北毕业生来说,前期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更泰然自若的把控自己的事业、人生和成长,都在摩拳擦掌的,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在一个新的社会化平台上才需要把以前的能力、毅力、知识、人脉,进行综合之后进行衡量和比较。

四、优质的社会资源是吸引就业选择的主要内核。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化程度的普遍提升,地域不再是进行资源划分的一个主要维度。更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资源的普遍分割来选择就业的去向。

现在就要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为什么有一半的同学都离开了北上广深。

中国 9,600,000 平方公里包括那么多的行政区,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都有很大的差异。而有人的地方就对应相关资源,也会有精英组织的存在。中国的大型企业和机关单位也并非都聚集在北上广深,离开北上广深的那些人,也是去了其他地方一些更有前景、更有现在和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

加上现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交通比较发达,在什么地方生活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尤其是想要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留下来,需要预先腾出很多的精力去应对生活和生存条件的时候,去外地选择一个能轻装上阵,迅速做出成绩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的这种工作机会,显然会更吸引人。

因此,这种人才流动只能代表此时社会的一个切片化认知,而不能说明一段时间内整个人才体系的结构性和地域性的分布。

知乎用户 漂浮​ 发表

怎么看?

我不上清华是因为我不想上么?

清华毕业不留京是因为不想留么?

知乎用户 狗头军师 发表

指出一点,不是今年这样,五年前也这样。

如何评价 “清华北大毕业生留京率连年下跌” 这则新闻?

所以别太意外,常规

知乎用户 zpeng​​ 发表

央企都在往北京以外搬迁,大学生在北京以外就业,符合目前的就业动态和北京的定位啊!

知乎用户 Roger 发表

五成都觉得多了,留下百分之十左右才算正常,因为清华毕业生是流向全球,不仅仅是流向全国。

知乎用户 不路不露 发表

以我一个将近 40 岁的人来回答一下吧。

反映的趋势就是,北京对年轻人不友善,北京的人才竞争力边际效应要慢慢递减,当然 目前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的,递减后也会很强。反映出年轻人也比较理性,愿意选择外地生活工作。

结论,其实不必哀怨,我认为这不是坏事,虽然对于毕业生有点残酷,但是在大局的层面来看,削弱北京的吸引力是对全国平衡有好处的,对于年轻人也不是坏事。

在几十年前计划经济时代,我估计,清北毕业生也是全国就业的,我们的地方城市需要顶尖一些的人才去建设,顶尖的人嘛,不要把物质,生活品质,城市,房子,票子看得那么重,顶尖的人最应该看重的是自己能干什么,能干成点什么,因为你如果太被基础物质保障(房子)所牵绊,你根本就干不成啥事,难不成,真的就是一辈子为了在北京买一两套房?

所以,其实清北毕业生往外地走,我觉得是好事,一方面,地方上需要顶尖人才,另一方面,清北人才也需要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北京能施展才华,那才是悲哀。去地方上,你基本物质保障更容易获取,就可以更大的放手一搏去干事业,这个其实很重要的。

我觉得清北毕业生应该少关注(当然不是不关注),房子,工资,少攀比房子,收入,工资,不要让这些乱了你的内心。多攀比自己能干什么,干成了什么,未来能干成点什么。真的当你干成点什么的时候,物质保障肯定是有足够的。否则纯粹攀比工作,城市,工资,收入等等,会让你陷入焦虑,只有坏处,并不能多大帮助你事业的进步。

这个社会非常强调赚钱,我觉得在没有物质保障之前强调赚钱无可厚非,但是在自己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后还唯赚钱为优,是很肤浅和不知道重点的。

物质有基本保障后,能干成点什么,家庭和睦安康才是愉悦自己的核心。

PS:为啥会这样说,我前不久遇到一对夫妻,北京工作,北大北航硕士俩,30 多岁,孩子 2 岁,特焦虑,但是我不能理解他们为何看不开。房子 15 年就买了望京的,复式,价值也是 800w 吧,房子也算赶上了,增值了至少一倍吧,年收入两个人 70w 以上,比较稳定。焦虑点,房子不够好,房子有别墅梦想,北京户口的教育红利没有享受到,没有北京海淀学区房。收入不够高,不能做到 45 岁就退休全世界转转。想创业,想收入再上一个台阶,想大富裕。犹豫想回老家省会城市创业,觉得北京过得苦哈哈的。

这个例子我想说啥呢,过于焦虑,过于在乎赚钱了。

知乎用户 大龙 发表

日前,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发布《清华大学 2021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统计了该校 2021 届 7441 名毕业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去向。

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仅有 6%(517 名)毕业生选择出国(境)深造,其中,硕士毕业生选择境外留学占比 4.43%。

**超 6 成的博士毕业生就业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此外,灵活就业率,硕士下降、博士大增。与本科生一样,北京落户新政并没有让灵活就业率出现明显下降。

图源:博雅数据库

毕业生整体规模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共 7441 人,相较上一年增加 446 人。本科生 3157 人(42.4%)、硕士生 2437 人(32.8%)、博士生 1847 人(24.8%);男生 4862 人(65.3%)、女生 2579 人(34.7%),男女比例为 1.9 :1。

图源: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结构

就业情况

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4%。

其中,国内深造比例为 28.5%,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6.9%,签三方就业比例为 49.3%,灵活就业比例为 13.6%。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 98.2%,98.9% 和 98.1%。

图源: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去向分布情况

2021 年,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人数有明显增长。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 50 人,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 20 人。200 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出国(境)深造情况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为 517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6.9%。

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去向人数最多的为美国(22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1%);其次为英国(9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2%)、新加坡(5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0.7%)。主要深造高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等。

就业单位性质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达签三方就业人数的 53.5%,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 26.8% 和 23.8%;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30.3%;党政机关占比为 15.8%。

根据统计表,清华大学 2021 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 3669 人,其中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为 69.9%。

图源:清华大学 2021 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的单位性质分布

就业地域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江苏、山东等省份,是最受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青睐的省份。

图源: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

求职情况

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 225 人,平均投递简历 10.94 份,获得面试机会 5.63 个,获得工作录用通知 2.22 个。

直接就业的硕士毕业生 1222 人,平均投递简历 20.84 份,获得面试机会 10.46 个,获得工作录用通知 3.69 个。

直接就业的博士毕业生有 615 人,平均投递简历 12.79 份,获得面试机会 6.86 个,获得工作录用通知 3.28 个。

求职过程中,使用校园渠道(包括学校 / 院系发布的招聘信息、校园招聘会、校友资源、老师推荐等渠道)求职成功的比例最高。

毕业生选择了哪些行业?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图源: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比例>1% 的单位行业分布

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接收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

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如华为、腾讯、美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装备制造业、能源业领域,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金融业领域,如中金公司、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如浙江省选调生、四川省选调生、山东省选调生、重庆市选调生等。

知乎用户 留学途途姐 发表

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大城市可能卷出生活,小城市只可能有生存

特大型城市,东部地区城市的发展动力到最后还是要依靠刻意营造的不平衡来提供

写出来的也不见得就是国策

知乎用户 路灯 发表

北京的野心决定了普通的清华人留不下来,离开的清华精英们早晚还会回来。

知乎用户 不忘初心 发表

说明北京人太难了。

我 01 年生人,家里两套房产,都是 50 平米左右,一套在和平东桥,一套在立水桥。两套估价都是 400 万,8 万一平。

两年前我奶奶去世了,现在正在打房产官司,赢了的话可以继承团结湖边一套价值 300 多万的房产。父母说得了房产就送我出国留学,得不着就算了。

父母以前一直希望我能出国定居,现在他们那些在国外的朋友有人染上了德尔塔有人被解雇了(美国企业据说优先解雇华人),现在订的是留了学也得回来,但一定要留北京。

他们对我的未来几乎没有规划,虽然他们都是体制内但人际关系处理得极差,同事领导得罪了不少,也没钱打点。

他们只希望我靠着 140 的智商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下为我的智力测验报告:

求点赞关注,谢谢。

知乎用户 莲花居士 发表

那不是还有另一半在北京呢吗?

这个问题换个问法

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近五成清华毕业生选择北京就业,反映了哪些趋势?

是不是就是另一个回答了

毕竟,也只有北京上海这些一线,是真的可以毕业 40w 的,干嘛和钱过不去

离开北京的其实很多是和我一个心态的,躺平就完事哈哈哈哈哈哈哈

清华毕业去京外躺平可太容易了

知乎用户 强斯特洛夫斯基 发表

清北毕业生不是到深圳和杭州当小学老师去了吗?

知乎用户 猫头真不错 发表

北京的某所贸易大学可是一直以留京率超清北为荣的。不过话说,去北京上大学最后又留不下来拿京户,那去北京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反而不如去上海的复旦交大,本科毕业直接送上海户口。

知乎用户 种花小园丁 发表

反映了帝都的房价确实是很令当代年轻人绝望……

七八年前我刚入学的时候帝都二手房的均价差不多是三四万一平,不必说什么高薪的互联网和金融,清华的毕业生在稍好一点的央企国企外企工作也都能承受得起留京的压力。当年的就业机会也确实多,到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各地刚开始出选调政策没多久,好多省份的政策优惠比现在好得多,但当时除了有所谓政治抱负的人,基本没什么人愿意去。我一打了四年游戏保不上研的哥们都拿得到大厂 offer,虽然那个时候好像也还没有特别流行转行做互联网…… 反正每年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确实都有现在看起来算是美好的前程。

到现在帝都二手房均价翻了一倍,但是大多数毕业生的起薪并没有多少变化,不仅如此好多当年热门的高薪行业房地产、教培都被放倒了;苟延残喘的热门行业比如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工作感受越来越差。至于传统的体制内工作,北京高校的教职比市场化的大厂和金融还卷;国企央企分房无望靠工资更不太可能攒的出一线城市首付,而且因为这些年福利的降低,到手收入可能还在缩水;北京公务员的话,工资就不用说了,分房也越拖越晚,分到一套可以自由流通的房子的可能性也在大幅降低,如果没有流通性,其实就相当于每月给一笔租房补贴而已,折现后的现金流就更令人绝望了。

仔细想想现在要留在北京,在六个钱包没有办法凑出首付的情况下,月平均收入得达到住房均价才能过得舒服吧?看了一下 21 年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大致是 6 万,这种要求的话除了互联网大厂和高端金融业之外,其他行业几乎都无法满足,月薪六万在传统行业基本都至少是中层及以上的领导级别了。但如果选择了这两种行业,大概率工作强度也会让你没办法过的舒服。

退一步如果逃离北京,人生就由 hard 模式转变成了 easy 模式,离开学历内卷的北京,清北的溢价变高,大概率可以保证一份中产的工作,并把首付金额和房价收入比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甚至连去其他一线城市,都能少操一份户口的心。

这件事想想其实还挺悲哀的。清北的学生未必是他们这一代里最优秀的,但却毫无疑问是应届生中最有职业选择权的一个群体,如果连他们都开始逃离帝都,可想而知其他 985 的应届生面临多大的择业压力,更可想其他普通大学乃至没有上大学的同龄人面临多大的生存压力。

对大多数省份而言,清北的录取率都达不到千分之一;相比之下北上两城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大概百分之三。千分位的人逃离百分位的城,这应该会让相当一部分传统行业的从业者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无用,更让相当一部分底层年轻人感受到向上攀爬的绝望吧。

知乎用户 六便士 发表

说明其他几个一线和发达城市的吸引力增加了。

知乎用户 David 发表

因为北京考生名额还不够,够了就上来了。

知乎用户 杰哥炒面发烧友 发表

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超九成清华毕业生选择当年就业,反映了哪些趋势?

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超五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企业就业,反映了哪些趋势?

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国企和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几乎持平,反映了哪些趋势?

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科研单位就业人数不足三成,反映了哪些趋势?

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党政机关占比不足 16%,**反映了哪些趋势?

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连续 10 年成为经济观察日报研究项目,反映了那些趋势?

在【天文商学】看来,这份报告本身没问题,非要从数据这么单薄的一份报告里找出趋势,真的有点无聊呢。

知乎用户 天文商学​ 发表

优秀的清北人早湾区住别墅了,你们这些清北人还是不努力啊

知乎用户 钦若昊天 发表

清华大学发布 2021 毕业生就业报告,近五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内就业,反映了哪些趋势?

知乎用户 说真话是要被举报​ 发表

长安居,大不易。

反对一切谈 “自由选择” 的丧事喜办回答。

北京的超国民待遇有目共睹,在北京上过学的更清楚。

即便如此也要离京,原因每个人都知道。

知乎用户 李二狗呀 发表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选择事业单位或者是机关部门的越来越多,而北京市内部的机关、事业单位数量毕竟有限,大家选择京外就业也很正常。

即使不是去国家机关或者是事业单位,大家选择去外省市也是看中了收入比较高或者工作稳定。

尤其是疫情的冲击,让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选择去中小企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大家重新认识到了 “铁饭碗” 的重要性,而京内的 “铁饭碗” 招聘需求有限,大家才将目光逐渐投向全国各地。这不仅存在于京城的高等学府,也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

当年我毕业的时候,只有中等成绩、在一般大学的同学会选择考公或事业编,但是近两年很多原本打算去企业或者创业的学弟学妹们,也纷纷跑去了事业单位。众所周知,一线城市的考试竞争压力特别激烈,大家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工作地点。

这种现象预估五年内都会如此。等到疫情彻底褪去,大家的生活重归稳定,流动性得到提高,经济更加活跃的时候,大家的就业观可能才会发生变化。

知乎用户 Ai 秋山小姐​ 发表

逃离北上广,来深圳

知乎用户 风木 发表

作为我国生源质量最高的两所高校,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向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绝对风向标,每一年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

日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2021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正式发布,本届清北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就业率、升学率、就业省份、行业选择等关键信息均获披露。

2021 年,清北毕业生整体规模

根据就业质量报告,2021 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生总体规模较上一年度(2020 年)有所增加。

其中,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共 7441 人,相较上一年增加 446 人。本科生 3157 人(42.4%)、硕士生 2437 人(32.8%)、博士生 1847 人(24.8%);男生 4862 人(65.3%)、女生 2579 人(34.7%),男女比例为 1.9 :1。

2021 年,北京大学全体毕业生(含医学部)合计 11985 人,较上一年度增加 1926 人;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合计 9704 人,较上一年度增加 1578 人。

就业情况

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4%

其中,国内深造比例为 28.5%,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6.9%,签三方就业比例为 49.3%,灵活就业比例为 13.6%。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 98.2%,98.9% 和 98.1%。

北京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全校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29%,校本部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45%。

出国(境)深造情况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为 517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6.9%

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去向人数最多的为美国(22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1%);其次为英国(91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2%)、新加坡(50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0.7%)。主要深造高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等。

北京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出国出境深造人数为 793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8.17%。其中,本科生 553 人(18.90%),硕士生 165 人(3.26%),博士生 75 人(4.37%)。

就业单位性质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达签三方就业人数的 53.5%,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 26.8% 和 23.8%;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30.3%;党政机关占比为 15.8%。

根据统计表,清华大学 2021 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 3669 人,其中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为 69.9%

北京大学未披露。

就业地域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哪都是 “香饽饽”,是全国各个省份争夺招徕的重点对象。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江苏、山东等省份,是最受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青睐的省份。

同样的,在北京大学所有毕业生就业省份中,赴北京、广东、上海就业的人数也居前三位。

2021 年,清北毕业生都选择了哪些行业?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

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接收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

**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如华为、腾讯、美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装备制造业、能源业领域,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等;金融业领域,如中金公司、中信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如浙江省选调生、四川省选调生、山东省选调生、重庆市选调生等。

北京大学 2021 届毕业生也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教育,金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

知乎用户 掌桥科研​ 发表

这是就业形势严峻 为了自己的额前程 换一个城市又如何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是时代的变迁

迫使毕业生改变思路

另谋高就

生活 前途第一

知乎用户 zyqiang1 发表

国外就业的,有多少

知乎用户 小小兔 发表

因为买不起房

知乎用户 逆天王道 发表

宏观上讲: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中小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加之消费水平和北上广有一定差距,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毕业初期进行缓冲的良好选择。

微观上讲:生活压力使然啊,北上广消费有多高去过的人应该都清楚。以北京为例:

15 快一碗的面真心少见,油条都是两块五一根…….

房屋租赁,水电费,燃气费,物业费,谁能抵得住生活的压力?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是薪资有限,花的比赚的多,依照择优标准,谁都想留在发达的城市。

知乎用户 奇怪的佩佩​ 发表

首先,感谢邀请,作为国内乃至国际顶尖的大学,毕业学员可谓是来自全国的高考状元,智力超群不能完全概括,也是国家和未来的优秀人才,所以清华的毕业生来自全国各地,但是毕业后选择京外就业,不排除有一下几种因素,

第一,选择距离自己老家较近的省份,或者回家就业,因为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的共同目标,一线城市当然存在较好资源优势,但是老家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回老家发展也能展现自己的技能,实现自己的自身的价值。

第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对于首府的毕业生有较多的吸引力,但是随着房价等因素的上涨,留京发展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户口,孩子上学等问题。

第三,广东、浙江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对外开放较早,气候温暖湿润,经济较为发达,高端企业较多,对于首府的学员吸引力较大。

知乎用户 北大青鸟​ 发表

第一反应是:国外也属于京外

知乎用户 buger 发表

依然改变不了身在汉营心在美。

知乎用户 蒙面裸奔超人 发表

说明 nb 如清华的学生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

不是回老家就是去南方

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啦啦啦 发表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地球大爆炸 发表

清北的大学生选择京外就业,在于清北的大学生如果选择京外就业,就可以过得体面很多,他们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比旁人更容易看出生活的许多门道,才智 + 顶尖学历护体,让清北的大学生面对生活时,还是有的选。

不是清北毕业的很多年轻人混迹于北京大大小小的民营私企,在于他们没得选,回老家考不上公务员事业编,也没有其他就业的门道,只能不尴不尬的漂在北京。

你觉得是王漫妮的人,当真有那么想做王漫妮?只不过对于他们而言,回到故乡,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失去了北上广的光鲜,既遇不到背着 LV 包包的贵妇,生活也苍白难言。

王漫妮其实是个意像,不仅象征着很多人嘴里贪恋繁华的虚荣女,也体现着千千万万飘在北上广深男男女女真实而狭窄的生活现实。

知乎用户 卉卉 0 李四季 发表

清华学生足以一辈子躲在温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根本不需要被社会毒打。

知乎用户 lxdn11 发表

反应了落户的困难程度

知乎用户 是来了来了 发表

你觉得这不正常?清北全国吸收人才,正常的社会会觉得反哺全国是正常的,怎么到你这就只能在京建设了?利好一城不如利好一国,北京已经集中太多资源了,已经说过的改善当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人才政策上也应当有所体现吧。

知乎用户 名字要保密 发表

偷偷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也曾经和清华擦肩而过,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填了,但是没录取…….

我和清华其实就是差了一点,差了一个小数点……. 哈哈哈………

闲话不说,咱们进入正题

……………………..

这才是正常趋势,北京作为首都,同时也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是前些年大部分向北京运动,企图闯出一番天地的原因。但是作为首都,资源是固定的,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得偿所愿,所以到头来失败的越来越多,最后不甘心的回老家。

而且首都的高级学府,高水平院校也是非常多的,聚集了大批的顶尖人才,导致国内其他地方人才缺失。而人才又是长远发展的基石,长久下来会导致差距越来越大,而均衡发展才是健康的趋势。

作为坐落首都的国内顶尖学府 ,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经过几年的辛勤培养,娇弱小树以成材,可以散落在全国各地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知乎用户 时间就是生命 发表

我很好奇,有没有数据,几成清华毕业生国外就业?美国就业?

知乎用户 随意​ 发表

反映了清华学子一如既往的响应国家号召。

北京正落实中央精神,疏解非首都功能,很多央企总部都搬离了首都。

某些大企业总部搬离北京是个大趋势,这也算是一个就业的风向标,以后清华学生毕业也就不必非要留北京了,有了更多的选择。

知乎用户 山顶大树​​ 发表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30.3%;党政机关占比为 15.8%。

你怎么知道人家 30 年后不会回北京。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之前看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 当选择在哪里就业、选择什么行业时,可以看看清北的就业报告,看看这些天之骄子、人中龙凤的选择就知道了。

一方面觉得很有道理。这是基于清北学生能力更强、信息源更多、选择权更多的假设;另一方面觉得很遗憾。这是因为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其他学校的学生都很难抄作业。

看看 2021 届清华大学学生就业单位分布,企业、科研院所等,清华学生基本占领各行业高地;沿海城市、一线城市的公务员,也是清华学生的热门选择。在清华和就业单位之间,这种选择是双向选择。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只是单相思。如果大家都往这几个赛道挤,恐怕只会造成热门行业的内卷和冷门行业的人才稀缺。

这份就业报告所反映的趋势,也需要结合 2021 届清华生源来说——或许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来自南方城市,毕业后就有更大概率离开北京。对于 90 后、00 后来说,北京的吸引力也没有以往那么大了。

不过还是可以看到,高薪行业、高社会地位、稳定编制仍然是大多数学生就业的首选,而地域仅仅是众多就业因素中的一个小小因素。

知乎用户 七月的风​ 发表

曹学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至于是否当选年度人物早就不重要了。

知乎用户 羊习习 发表

“什么决定房价,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分化的时代。这里所说的分化不仅指的是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分化,还是一线城市间的分化,城市群的分化。

政策意志和市场力量的交织将重塑中国区域版图。2017 年以来,一线城市开始分化,京沪房价缓慢下跌,广深房价上涨。“南热北冷” 局面逐渐形成。

什么原因呢?

首先,经济南下和沿海的优势,让珠三角、长三角崛起成为新经济发展中心。民营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产业革新传统产业,城建设施大兴土木,政策优惠一波接一波,光这阵势就够吸引人。

其次,看近年来部分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明白了。以珠三角为例,广东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清北毕业生除京外的首选就业地。

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南方新兴城市能够提供给人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包容的环境、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宽松的落户政策。

人口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人口的流动会引发区域兴衰和产业更迭,也为城市带来更多的住房需求。

中国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改革,这或许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知乎用户 张雷聊财经 发表

现在媒体不提供材料出处的毛病不知道哪来的?

清华大学 2021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报告很详细,大家自己看吧。

知乎用户 愚者的小窝 发表

即使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在北京要想单位满意且同时完成落户也非易事,并非是大家想象中的只要是清北照单全收。

2021 年 7 月 5 日,北京市重新发布了《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其中提到 7 所世界前 200 高校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户北京。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但是细节也有限制条件,该细则规定原则上本科不超 26 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 30 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 35 周岁。比起 2018 年中的 24 周岁,27 周岁,35 周岁,2021 年的新规定,确实对于本科和硕士生落户条件放开了不少。

除了年龄也还有其它的一些条件做限定。但是即使是落户下来的,也不见得就刚好是自己觉得有前景的位置,这个是关键。

能进清北的人,不会为了只是落户随意将就岗位。很多进党政机关的能否如愿以偿、志得意满也未必,更何况因为种种原因留不下来的那些。而外面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其实别说清华,近几年,北京 985 高校的毕业生不再留恋北京的趋势明显上涨,但并非由于市场被迫离开,更多还是长远利益的权衡结果,他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留京率从 2013 年的 30.7% 下降到 2020 年的 18.2%。

2013-2020 年七年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留京率从 71.9% 下降至 16.07%。

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的研究生留京率也持续下滑。

如果留京解决不了毕业生面临让高薪和落户得到兼容,那人肯定得有多个选择。想想当年我在北京那会,三环房价均价才 3 千 / 平,现在 8-13 万 / 平,要留在北京:生活成本、住房压力,社会保障、事业前景、读研读博等等都会是要面临的。

所以《清北华五本、双一流硕落户北京》这一落户新政成效肯定是不明显的也实属正常…,光看 2021 与 2020 届(上届)的数据来相比:

  • 硕士,三方签约就业较上届增加;
  • 博士,进站 + 三方协议率略低于上年 89.8%。
  • 灵活就业率略增。
  • 保研清华本校难,在名额限定下,2021 届未落实保研接收单位人数增加。

这样的情形下:势必去向要更加分散了,全国各地区、各基层的发展机会更多,薪酬高、空间更大。考研考博需要能上岸的需求也增多,目前确实已经有超过 5 成的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是否能留在北京并非就是人生唯一出路,按城市发展的格局优势上看北京也必然也将不再成为首选。

【1】

清华大学,教育部直属,副部级建制,1978 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大学。

一、2021 届就业

清华大学 2021 届各科累计毕业生共 7441 人。

男女比例为 1.9 :1。

  • 本科生 3157 人(42.4%)。
  • 硕士生 2437 人(32.8%)。
  • 博士生 1847 人(24.8%)。

这其中还包括:港澳台学生近 200 名,国际学生近 900 名,档案不在校学生近 1600 名(包括部分 MBA/EMBA/MPA 学生、部分科研单位定向委培生和联合培养飞行员等)

二、按 2021 年 10 月 31 日的数据看,落实率总数为 98.4%。

  • 其中,国内深造比例为 28.5%,
  • 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6.9%,
  • 签三方就业比例为 49.3%,
  • 灵活就业比例为 13.6%。

看得到,灵活创业、自主创业的人有所增加。(通常灵活就业就是指:劳动合同就业、持有用人证明登记就业、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四种类型)

【2】

当然疫情也受影响,总体说来,本硕出国留学也明显减少,留下了来的更多是选择了向上晋级或签约就业,但 2021 届未落实保研接收单位的清华毕业生就达 200 人以上。

在与日俱增的硕、博市场,能否选择好的专业实现成功上岸也是至关重要的策略。留在北京,如果保研清华本校名额挤进不去,又没有其它好的学校,不能够落实接收单位,不能很好把握被其他高校拟录取充分的机会,那么就无法实现成功上岸。

毕业生都需要有十足的把握来争取更优质的资源实现上岸,择地自然也会首当其冲横在去留的选择前面。

【3】

就业地点: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

按各大招聘网站的投递简历大数据显示:2021 届清华毕业生也不太容易找工作了。

所以 2021 年,选择通过定向选调的渠道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人数有明显增长。

本、硕和博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如下:

浙江、四川、山东、河北四省选调生人数超过 50 人,重庆、山西、黑龙江、天津、江西、河南等省份选调生人数超过 20 人。

200 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总结:所以,北京资源的僧多粥少就是症结所在了,而现在全国发展也趋向走往均衡,不像以往全都是倾向性聚集在北上广,各地也在迅猛发展,为抢夺人才而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人才留驻。而人才需要土壤,与其在一个地方磕破头还难保有好的出路,那还不如到机会更多的城市和岗位上去。

北京虽是政治文化中心但也未必就适合进一步发展,清华学生青睐的很多优秀的企业也并不都在北京,志在四方… 去合适的地方做合适的事情,谋求更大的发展 ,理应值得推崇。

引用:博雅数据库统计

知乎用户 设计. 蜜拉说 发表

北京的架子端得太高了,再不抢人,基本盘要守不住了。

2019 年,诸多城市开放了高校生落户,是个大专就行。

2021 年,上海开放了第二批应届生户籍发放,放在远郊。

2021 年,北京开放了 c9 的落户许可。

不嫌太慢么?不给公租房么?这点条件吸引得到人才么?

看看深圳的力度。

北京有几个比较穷的区,公务员工资奖金都有压力。想想海淀区,靠啥拿的那么高的 gdp 和商税

年轻人看到这条件,那只会离去。前面有更好的风景,此地不作停留。

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发表

北京作为共和国的首都,培养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知乎用户 刘学交​ 发表

北京,中国吸纳人口最强的城市;清华,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当超五成的清华毕业生选择了京外就业,第一感觉是,这个世界、我们熟悉的环境,正在加速变革中。

清华一毕业生曾经写了风靡一时的小说《北京折叠》,在这本书中,北京发展迅速,日渐拥挤,人们根据不同阶级被划至三个空间,共同分摊四十八个小时,轮流苏醒,交替生活。“第三空间” 的人们只能日复一日在绝望中度过一生。尽管这是一本带有科幻性质的小说,但我们也不难看到北京土地空间不足、资源紧缺的现实隐喻。

[

孤独深处 / 郝景芳著 收录《北京折叠》

天猫

¥49.00

去购买​

](https://s.click.taobao.com/t?e=m%3D2%26s%3DWQgwKdeI%2FlZw4vFB6t2Z2ueEDrYVVa64yK8Cckff7TVRAdhuF14FMRQs0NsLlUTd79%2FTFaMDK6Qx71nvgrBhKVW8IE2RMmwNKDx1fPGlSVOCOrncqGq1BgM73NetcUnd5mzd0fxoCIaFpjofm3hpRqKVldDmb1w%2BsLipQy1F%2BgsLZMqoQW%2BfuB6GmlJyRiVTdFdGLqGG%2BoFgmNO9n0iMdEJDbU5FzxbVUBjWG%2FJflSsAvyXkn03enpNwA9zOWrIYWwmFJ7%2BQiXNQ8AvbJG94VJEJSazjvnsC%2FrUyAoK7NXchej0elr9%2BPmj4jyyytUOpRORObejl4o5OhzW9tBlUqMYOae24fhW0&union_lens=lensId:TAPI@1641427599@2104f26d_0888_17e2cb580db_137f@01)

多年以来,作为一线城市榜首的北京,在吸纳了大量人口的背景下,城市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在过去 20 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往高处走” 的体现就是:四五线职场人去二三线,二三线职场人去新一线,新一线职场人去北上广深

然而,人口红利也是有代价的,更是有边界的,因为城市规模和土地面积是有边界的,于是,我们也看到了,部分城市的人口红利在放慢脚步:深圳已经完成了 100% 的城镇化率;北京已经将重心放到了雄安;上海已经 “往外赶人了”。三大城市人口趋于饱和。

顶尖学府人才的分流,就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如果说,选择大学是深耕一个城市最高效的方式,那么大学以后就业城市的选择,又奠定了一个职场人的终身红利

已经高得快够不着的房价、白热化的就业竞争、随着城市扩大被逐渐拉长的通勤时间、职场内的加速 “内卷”…… 对于需要重新扎根的毕业生来说,一线城市的红利已经太少,不如寻找正在崛起中的新一线城市、大都市圈。也有人认为,一些新兴的职业已经不太依赖一线城市中的资源和产业。

对于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的 90 后、95 后来说,生活富足的他们,也更多的倾向于职业发展和生活享受的平衡。就业城市的选择,除了薪资外,也就有了更多的考量因素。


我是

@蓝飞鱼儿

,世界品牌 500 强 10 年 + 职场达人。擅长解答职业选择、职场发展问题。

蓝飞鱼儿

4 次咨询

5.0

1757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蓝飞鱼儿 发表

去深圳当小学老师了。。。

知乎用户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发表

博士留京比例始终位于高位,离京的主要是硕士、本科,至少说明了 2 点。

1. 留京门槛在提高。清北的硕士本科竞争力在帝都逐年下滑,博士因其学历优势,仍然拥有在帝都落地生根的奔头,留京比例不降反升。

2. 外地对清北博士就业的吸引力不足。因就业竞争力下滑而离开北京的前提是在离京后仍能获得理想的 offer,比如许多清本清硕在离开北京后能收获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不错的薪资待遇,因此坚定离开。但许多博士可能并不能收获到足够打消留京念头的外地 offer,而选择留下。

博士留京率高的理由还有人脉等资源的积累以及年纪普遍偏大,拥抱变化的意愿和能力不如硕士本科生,这个其实是群体性问题,与本问题无关,但是在北京这种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尤胜。

知乎用户 正义杨 发表

同为去年在京毕业的应届生,最后选择了来上海工作,虽然非常舍不得离开呆了六年的帝都,但没办法北京的各种政策(户口、买车、买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等)都让我等普通人望而却步。其实北京 gov 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这几年的政策,是不是把这些大学应届生都赶走了,就能达到疏解非首都功能的 political 任务。

知乎用户 Jason Zhang 发表

换个角度:近半数留在北京。

知乎用户 Rhodon 发表

学历和货币一样正在膨胀贬值,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贬值的意思不是完全没有价值,是 100 块钱原先可以买很多菜、很多肉,可以在不错的餐厅吃顿还可以的饭菜,但现在 100 块钱只够买几样东西,吃一般般的快餐店。学历在贬值不是说学历没有用,是说,清华北大的学历已经不能够换足够安稳的生活。

学历贬值当然是因为社会整体在进步,整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都比三十年前要好很多。当然,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落实到个体上并不均匀,不同阶级的生活水平差异巨大。学历作为跨越阶层的通道其实已经越来越狭窄。

听起来很可悲,如果连学历都在贬值,是不是意味着年轻人都没有希望了呢?

那倒也不是的。

学历在贬值,那总有别的增值吧。就像货币在贬值,那什么在增值?

思考什么在增值,才有可能拓宽自己的道理。而如果不思考,还是盯着学历,就好像民国时候抢金圆券一样。抢破头皮不是没有用,总还是能买到东西的,只是更聪明的人早就投身新中国了,那是那个时代新的增值点。

知乎用户 梓椰 发表

谢邀!“妄加猜测”:

北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人往外走

经营成本也太高,企业往外走

知乎用户 问问题​ 发表

我室友是清本藤校博士,土生土长海淀土著,也跑到包邮区工作定居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方同学喜欢去上海、杭州、深圳、广州、成都,北方同学更倾向于留在北京。

家里殷实能帮孩子在北京买房付首付的,也会选择留在北京。

我还是认为,个人幸福感比在哪发展更重要。北京生存压力太大,不建议年轻人降低生活质量硬留在北京。

随便答的,有人点赞我就多说几句吧。本科同寝室四个人,正好两个离京两个留京,但都还在国内。清北学子从祖国的五湖四海而来,最后也散落在祖国各地,我怎么看都是一种进步。

跟一位同是北方的朋友聊过,为什么选择北京,而不是回家乡。我们一致认为,就算现在回去内心还是不甘,觉得在首都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同时我们也羡慕南方同学可以有那么多离家近的选择。

知乎用户 阴阳怪气爱好者 发表

大城市压力竞争大

知乎用户 李丽​ 发表

留京大概对清华学子来说,从来都不是唯一选择呀

知乎用户 tall 杯冰美式 发表

其实这是好事

如果绝大多数清华毕业生都留在北京,地方上拿头发展城市间的差距会更大。

知乎用户 世生 发表

你留北京无私奉献可以 占用资源不行。

你可以挤地铁 交房租 但是你想有个车牌自己开车占用道路资源 或者工作几年就买房那肯定不行

你想结婚生孩子 将来自己的孩子享用北京的教育资源? 呵呵

留在北京就是给房东和公司当狗。

知乎用户 山村小棋手​ 发表

一堆人连字都没看清就乱答一通,实在看不下去,我也写个答案,先厘清信息:

1. 京外就业是指北京以外的所有地区,包括北上广深,结果一堆人扯什么逃离北上广……

2. 现在写回答都不需要看报告原文吗?里面的就业地域写的很清楚了,我在这儿贴出来,大家一看便知

3. 由原文部分截图可以看出,京外就业最多的选择地是上海,其实是广东和浙江四川江苏山东等地,都是富裕地区;再结合就业行业最多的是 IT,占比 22%;再看主要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可以得出京外就业主要区域其实还是上广深和部分富裕新一线等地区,所谓清华学生逃离北上广简直是无稽之谈;

4. 第二多的是教育行业(占比 21.5%),第三多的是公共服务(占比 16%),也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结合报告中的基层就业可以得出,非北上广深地区就业的主力是教师和选调生,因双减政策,教育里应该多数都是教师,培训机构就业应该人数不多,没有具体数据,教育部分为推测。

知乎用户 末未​ 发表

北京那就不是人呆的地儿,最起码不是普通人呆的地儿

我们社畜在四号线 五号线 十三号线 八通线被降维打击就不说了,三四五环开车顺畅吗?找停车位绝望吗?

三四五月的蒙古国进口沙尘暴绝望吗?

扯远了,说回就业。

21 年国字号企业还迁走多少呢!

知乎用户 六波羅探題 发表

不知为何,想起了毛不易的成名曲,里面有歌词唱到:

“一杯敬朝阳 一杯敬月光
唤醒我的向往 温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不回头地逆风飞翔
不怕心头有雨 眼底有霜

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 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

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这里面提到 温柔了寒窗,是啊,寒窗苦读数年后,故乡还是远方就成为了必然的抉择。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不是所有的清华毕业生都是北京土著

拉一组数据:

清华 190 人,北大 188 人,而清华每年招收本科生 3500 人,这个比例大概是 5%,不过因为还有其他项目的招生,强基计划,竞赛保送,高水平运动员,艺术团等,这个比例肯定高于 5%

那么,剩下 90% 以上的学生都来自于其他省市,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家就变得好理解了

原因如下:

1,地方政策优势

随着各地人才引进计划开展,北京不再是出人头地的最优选择

2,生活成本与生活品质不成正比

算笔账:北京三环合租主卧 4000 元上下,放在其他新一线城市甚至可以租到三室一厅,如果不考虑地段要求,小别墅也是可以的。再加上通勤时间,物价水平等压力,聪明的 90 后 00 后把帐算的很明白

3,逃离内卷

笔者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的 P7 曾说过:将命注入,全力以赴

是的,北京的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而且其洗脑程度也很绝

996,715,下班后还要盯着手机及时回信息,周报日报反思复盘重重压迫。压力大到你浸淫其中不知何为正常的工作

这,就是互联网的常态

挣得多,没时间花钱

有利有弊

如此前提下,其他新一线城市当然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原本的故乡也不失为安乐的选择

所以,离开北京的毕业生还会更多~

期待之后的数据

知乎用户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GSB 商学院办公室​ 发表

1. 百分之五十京外中大部分还是上海广州深圳,包邮区等发达城市。

2. 在内卷的大环境下,高等院校学子会选择不那么卷的城市生活。北京租房贵,私企没户口,不解决住房,生活压力较大。由于现在各个城市的对于应届生的政策很好,所以转向京外是正常的。

3. 百分之五十以上都进了体制内,说明大家都不傻,选择较为稳定轻松的工作,而非大厂 996,受资本盘剥。

4. 也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进入清北的学生家境较好,没有太大的欲望死赚钱。一般来说,家境越不好,对于经济自由的欲望就越强烈,容易选择更大的平台,越想实现阶级跨越,能吃苦,留京的可能性越大。

知乎用户 rainforest 发表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 2021 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21 年清华大学毕业生中,有超五成清华毕业生选择京外就业,京内就业失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起来看!

近 2 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

1、北上广不香了?

**高校人才网**整理了近 2 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如上图:

与 2020 届相比,2021 届研究生

  • 硕士毕业生 2021 年总毕业人数岁有所上涨,但在总毕业人数中占比下降;
  • 2021 年硕士毕业生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就业人数占比下降;一部分人涌向浙江、山东及其他地区。
  • 博士毕业生在 2021 年总毕业人数有小幅度上涨;
  • 2021 年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从上海、广东、四川等地流向福建、浙江、江苏及其他地区。

人才从京流失分散至全国各地,从全国就业发展大环境来看,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一方面说明各地经济发展之迅速,具备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各样魅力,人才不再局限于京内就业。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能在北京这个高层次人才高密度分布环境下,“人才们都卷不动了”。

2、基层就业人数上涨

近年来,清华大学致力于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国家社会需要紧密结合,鼓励和支持学生 “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截止 2021 年,清华大学在全国各省市累计建立就业实践基地 358 个,**紧扣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科技发展前沿、人民生命健康、基层公共服务等方向开展就业实践,鼓励同学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感受当地青年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基层就业指引使得一部分北上广人才流失,但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基层教育建设。

总的来说,2021 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高层次人才选择京外就业,也许是一个带动全国教育发展的好势头呢?

本文由高校人才网编辑部编辑发布,作者:就是我,一个为高层次人才求职就业提供便利服务的平台,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知乎用户 高校人才网 v 发表

我只看到了 69.9% 的比例,进了体制内。

散布在全国各个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国企、机关等,当然 “逃离北上广” 了。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达签三方就业人数的 53.5%,其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 26.8% 和 23.8%;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为 30.3%;党政机关占比为 15.8%。

知乎用户 王某白 发表

一句话,北京的吸引力不够大了,或者说性价比不高了。

不过不留京不等于去二三线城市。很多人都会选择去上海或者广州深圳。我有同学,他们高中去北京高校的同学,暑假都来上海找实习了。

知乎用户 想要生长的竹 发表

普通的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可以归结于自己没有上 985211 清华北大,那本身就是清华北大的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得归结于什么… 突然觉得也是哀鸿遍野

知乎用户 滴滴 发表

这个问题和趋势我觉得要看 22 年的清北留京率。

因为 21 年 7 月份出来的北京户口开放的消息,但是那个时间段大部分毕业生都已经找好工作了。如果 22 年留京率提升,说明户口门槛确实影响到了毕业生的选择,他们心里还是向往北京,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而选择放弃。如果 22 年留京率不变或者还是下降,说明留京的性价比确实不高了。

从北京市的考虑,到 35 年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和学历的。如果 22 年留京率还是下降的话,个人感觉以后会对高学历有利好政策吧。

知乎用户 学好技术能致富 发表

反向理解,豁然开朗。近五成仍选在京就业。

知乎用户 owlwo 发表

如果是人大毕业的,我觉得留北京的比例会上升。

知乎用户 flykmee 发表

什么是趋势?是变化,是发展的过程。你给我一个静态的数据让我分析动态的变化,能分析出来的人可真行啊。

知乎用户 自由小崽 发表

知乎用户 可乐不加冰 发表

国家其他地方也需要清华毕业生

知乎用户 繁言学长​ 发表

全国的优秀人才集中到了北京,有一半都留在了北京,怎么说呢。

知乎用户 不留不留 发表

《如何看待有超过七成的人选择进入体制内?》

知乎用户 电偶极子 ql 发表

能不能不要再吹深圳教师的学历和工资了?害死自己

知乎用户 胖达和金丝 发表

。,

知乎用户 军舰恐龙公共​ 发表

可能是现实,更多的可能是无奈

知乎用户 好奇 发表

看来还是不够努力啊?

知乎用户 bioinformatics 发表

我记得十年前,新闻上经常出现 “逃离北上广”。现在没人聊这事了,为啥呢?如果是我小时候会觉得因为不用逃了,但现在感觉是已经逃了或直接不来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后悔吗,有过遗憾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后悔自己没有走的更早吧。 本人 985 理工硕,入学时本着一颗实业强国的爱国心信心百倍入学,就业时发现本专业作为传统理工科真的 emmmm 一言难尽,然后听闻网上都在说四大牛逼,四大高富帅,四大妹子多,(没错,听的 …

教培风雨中的清北毕业生

" “双减”政策落地,拉停了教培行业野蛮生长的势头。风头正盛时行业展现出的前程和财富,吸引了一流大学毕业生前来任职。清北毕业生在此找到准备开启人生的事业,也化身“清北名师”,成为教培机构宣传的噱头。潮水褪去之后,行业人才需求骤然缩 …

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汉还能成为北上广深后的新一线城市吗?

知乎用户 陈迪 发表 一个城市的地位由地理位置与资源决定, 中国的这些名城,那一个没有经过磨难, 多难兴邦可不是一句空话。 我了个喵,早上还是超二线,谁把题目改了,居心不良引战啊! 有哪些冷门却好用的东西可以网购?有哪些比较好吃的泡面 / …

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是不是丧失了奋斗精神?

知乎用户 扬说破 发表 距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如果一个人高考只能考 600 分,那他应该选择一个还算可以的 985/211 高校呢? 还是坚持选择清北,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玩命学习,等待小宇宙爆发?并且坚信,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