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建真的很差吗,有多差?美国基建真的很差吗,有多差?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Xin Sui​ 发表

目录

一句话总结:美国的基建本来并不差,但是老了。虽然一直想更新,甚至创新,但包袱太沉重了。

1。美国曾经是基建狂魔,美国的基建甚至塑造了美国文化

2。年久失修是个大问题,效率也是个大问题

3。贫富差距,富人区光鲜亮丽,穷人区破败不堪

4。公交系统非常糟糕

5。对基础设施未来的探索 —— 景观基础设施和无人驾驶

总结与思考:

一句话总结:美国的基建本来并不差,但是老了。虽然一直想更新,甚至创新,但包袱太沉重了。

其他答主从宏观统计、主观感受、横向对比等方面,已经说了很多。我就不再啰嗦了。

我想说的是,我曾经参与过一些美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景观改造的项目,并且与一些相关部门打过交道。就请允许我从我的规划景观专业的角度,结合我亲身经历的项目,来提一些非常不完整、不系统、不客观的观察吧。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1。美国曾经是基建狂魔,美国的基建甚至塑造了美国文化

美国想当年基建的疯狂,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的建设,其实发展是非常早,比我们早得多的。这个大家都知道,高中历史课本上也都讲了,其它答主也讲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美国的疯狂基建,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如高速公路衍生出了汽车文化,并且汽车文化已经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的特色了。比方说好莱坞电影、流行文化等。当然也包括游戏。评论区里面提到的 GTA 5,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多少收到了这种汽车文化的影响。

我只从我的专业 —— 规划景观为一个着眼点谈一下吧。

记得当时,Ethan Carr 教授的美国景观史课上,曾经有专门的一节课,讲的是美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是如何影响美国的景观与游览之观赏体验的。Carr 教授主要是研究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及美国景观史,他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汽车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的高速公路网,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塑造了美国人的汽车文化,这个汽车文化的兴起,又伴随着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发展与成熟,使得人们对国家公园的游览体验,开启了 “开车游览”、“房车游览” 等新的游览方式。1950-60 年代展开的 Mission 66[1] 就是这样的,联邦出钱大搞基建的例子,它旨在提升美国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当然也包括公路)的品质,以吸引更多人开车去国家公园。

也就是说,在国家公园的设计之时,美国的风景园林师讲究的,是如何针对汽车的时速而进行设计,这个体验是动态的。而在若干 “停车点” 上,又是如何设置观赏的角度与体验的。

关于 Mission 66 及其对美国的国家公园、风景园林、基础设施的影响,推荐大家看看 Ethan Carr 教授的 Mission 66: Modernism and the National Park Dilemma

这个,是和汽车普及、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出现之前,唐宁(A.J. Downing)的 Picturesque (如画风景园林)以及奥姆斯特德(F.L. Olmsted)的中央公园那种 “固定角度的观赏” 以及 “步行、骑马” 等角度的观赏体验,是不同的。

左图: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 - 1852;右图:A.J.Downing 的如画风景园,图源:Landscape Gardening And Rural Architecture by A.J.Downing

左图: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右图:1900 年左右的纽约中央公园,图源:http://thenandnowpics.com/?p=1552

对比我们,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最强大的高速公路网,但是,我们还远远没有形成与这样的高速公路网相匹配的汽车文化,房车营地,是最近才刚刚兴起的概念,但是,现在我们的许多所谓的 “房车营地”,其实并不是真的开房车去露营,而是房车是固定在那里的,只是体验一种房车式的居住方式。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是开自己的私家车,到这样的房车营地住房车(而不是开着自己的或租的房车去大自然或国家公园里面露营),甚至是一个旅游团,大巴拉去房车营地。换言之,我们现在的房车营地,多是作为一种“酒店形式” 而存在的。

美国典型的房车营地,图源:http://learn.compactappliance.com/finding-an-rv-park/

某房车营地,显然,房车只是 “酒店”,是固定在场地中的。图源:自摄

或许我们没有形成如美国一样的 “汽车文化”,我们去景区,仍然会跟团,我们住房车也只是图个新鲜。

但是,我们的疯狂修路架桥,要致富先修路这样的文化基因,或许也已经深深的内化到我们民族中了。基础设施给我们带来了切身的生活品质提升的感受、的确修了路,就能致富。我们也能够秒懂 5G 这种无形的基建的重要意义。甚至打游戏,我们或许也比老外更喜欢搞基建:

观察者网:基建狂魔附体?中国玩家在《死亡搁浅》中猛造高速_游戏​www.sohu.com

2。年久失修是个大问题,效率也是个大问题

关于这一点,其它答主也都说过了,也都贴了不少数据和照片。我也只说说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年久失修:

关于堤坝的欠维护,前一段时间,Edenville 的大坝溃决。这是个典型的年久失修的案例。

[如何评价美国密歇根州 Edenville 水坝突然溃决,并接连冲毁下游的两个大坝?​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066424)

我第一个学期的新奥尔良课程设计,老师带着我们去新奥尔良调研了一大圈。记得当时去参观了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修的堤坝。给我们做介绍的那位老先生说,这大坝啊,有了裂缝也没钱修,联邦不给你拨款,州也不给你拨款,我们也很捉急啊!

老先生骂完联邦骂州,骂完州继续骂联邦

然后,我们去了新奥尔良的自来水厂。据说管网失修,有 40% 多的水,是在从水厂输送到你家的水龙头的过程中漏掉的。这个数据让我非常震惊。修是不可能修的,多费劲啊,整个输水管道翻新一遍,费时费力。我只能多漏多输水这样维持着。

2020-10-25 更新:经查证,根据 http://nola.com [2] 的报道,从水处理到水输送,有超过 50% 的水是浪费掉的

Based on the best estimates with the data on hand, New Orleans loses about 82 million gallons of water each day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distribution process. That’s more than half of what it produced daily on average between 2008 and 2017, according to audit figures.[2]

水厂的大哥信誓旦旦的说,我们这里出来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但是,我们住的酒店前台,反复提醒我们说:这儿是新奥尔良,水得过滤了,烧开了才能喝,或者你们直接喝瓶装水。输水管道是漏的,千疮百孔的,水质到了用户端,已经没法保证了。

Sewerage and Water Board of New Orleans 的大哥

另外一个痛苦之处,是美国效率低下。

我在休斯敦工作的时候,最轻松的,是被安排做休斯敦本地的公共项目。因为这就相当于可以划水了。我们当时的一个项目,其实就是道路改造,说白了,就是修修补补,加几条人行道,多放些路灯。这样的活儿,在中国,搞不好一个礼拜从概念到施工图就都出来了,一个月就竣工了。但是,当是我这个项目的甲方,德克萨斯州交通部(Texa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简称 TxDOT)就是磨洋工。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儿,光施工图就磨了半年,改来改去。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新加的人行道,在施工图画完,核对现场的时候,发现这条人行道经过了一棵树。不行,得改。按道理,胸径超过一定尺寸的树是不能砍掉的,当时我们设计路径的时候,这些大树已经绕开了啊,后来看半天图纸,才发现,测绘图是几年前的,这个项目拖了好久,那棵树测绘的时候,胸径还没长到需要被保留的尺寸,等我们施工图终于画好,要开干了,才发现这棵树已经长大了,不能砍了!好吧,再改一轮施工图,只是为了绕开这棵树。

为什么说,这是个划水的活儿呢?当是我所在的公司,和 TxDOT 签的合同,类似于 “按时间计费” 的合同,也就是说,统计用了多少人,多少小时干这个活儿,然后找甲方算钱,这种模式,可不就是划水嘛!当然要改来改去假装增加工作量,好找 TxDOT 多要钱啊!

我不是说这样对树的保护的做法不对,只是说,这样的效率,让我很不习惯。我们的效率比美国要高得多。

3。贫富差距,富人区光鲜亮丽,穷人区破败不堪

我曾经居住过的休斯敦,在同一个城市,Downtown 或 Memorial 的路,红绿灯、路灯、公交车站等,那可是非常漂亮,电线杆是抛光不锈钢的。但相去不远的穷人区,电线杆却是木头做的,遇到飓风,垮掉一大片。

Westheimer St 周边,算是富人区了。这个街道是我原来所在的公司参与设计的(我本人没有参与)。这个光滑的不锈钢吊环,是靠周围的几根柱子吊起来的,你看那几根细杆拉索,结构工程师怕是花了不少功夫吧,这东西的造价可不便宜!并且,这东西放在这个地方的唯一目的,其实就只是为了好看。虽然有路牌的作用,但其实并不醒目。

Houston 的 Westheimer St,算是富人区了,图源:Google Street View

同样造价不菲,没有实际作用的拱形景观标志物。图源:自摄

而到了休斯敦 Downtown 的东南部,人均收入不那么高的区域,你会发现,远景是休斯敦高楼林立的 Downtown,而近景,则是坑坑洼洼的,排水不好的道路,七扭八歪的,木头做的电线杆和杂乱的电线。

图源:Google Street View

交通信号灯是吊在电线上的,随风飘荡,图源:自摄

我以前住的公寓附近的那条路,同样是吊在电线上的信号灯,图源:自摄

你很难想象,这是在同一个城市。这个差异也太大了吧!

其实,对于像休斯敦这样的美国城市来说,木头电线杆是随处可见的,反而不锈钢的吊环这种一看就特别贵的东西,才是很罕见的。正对应了美国社会的严重撕裂 —— 1% 的富人占据了 99% 的财富。美国基础设施的这样的状况,也是美国贫富差距的直观反映。

这样巨大的差距,我们是真的很难想象的。我国内本科的城乡规划教育,以及我的注册城乡规划师教材,以及我回国后的相关项目工作经验告诉我,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是本应为所有人服务的,不只是为(或优先为)富人服务的。甚至恰恰相反,是应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

4。公交系统非常糟糕

纽约芝加哥湾区等地方的地铁很发达,但是,美国绝大多数的其他城市,其公交系统是非常糟糕的,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我们常理上想都想不通的状况。。我还举休斯敦的例子:

我们看一下休斯敦的公交网络:你猛一看,好像密密麻麻的很多线路,但是,这也是整个休斯敦,美国人口第四大城市的所有公交线路了。在市中心的地区还算覆盖比较广。但稍微到外面一点的地方,其实就已经覆盖不足了。

休斯敦公交线路图,图源:https://www.ridemetro.org/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情况,就是公交的走线,你会发现有一些地区很奇怪,比方说上图红圈的部分,我们放大看:

绿色 70 路,72 路圈起来了一个奇怪的,锯齿状的区域

绿色的 70 路、72 路圈起来一个区域,你可能会好奇,为啥路是这么修的,拐来拐去?公交车也跟着拐?我们再看一张图:休斯敦的法定城市地界范围图:

休斯敦法定城市地界图,图源:https://localwiki.org/houston/Select_Pools_of_Houston/_files/Houston%20MAp.jpg/_info/

你会发现,那个区域并不归休斯敦管。休斯敦的法定地界,其实只有上图中黄色的区域,里面挖了几块,其实不是休斯敦市,而是独立于休斯敦的 Spring Vally,Bellaire 等,市政府是分开管理的,当然选举也是分开进行的。所以,我们一般而言说的休斯敦,其实是 “Greater Houston Area”,也就是广义范围内的大休斯敦地区。我也不知道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于是回过头来看刚刚的那个公交线路图,你是不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休斯敦城市边界覆盖不到的范围,是绝对懒得管的,我休斯敦的纳税人养的公交线路,不给你们 Spring Vally。Spring Vally 的人说,我们都是律师医生,大豪斯,平均每人一辆跑车一辆皮卡一辆 SUV,才不会跟你们休斯敦的老黑挤公交呢,我们不需要公交啊!于是,城市规划师很无奈,线路规划不是按照道路等级,人口密度,而是沿着城市地界展开。这些周边的线路只能绕着走,其他线路也不穿越这个区域(你会发现,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红色的 63 路,从南往北,到了这个 “黑洞” 区域之前,就掉头回去了,你能说没有南北交通的需求么?西边另外一条在地界内的红色 46 路可是贯穿了南北哦,另外,之所以高架的快速路及辅路上仍有公交线路通过,是因为这个高架的快速路,仍然是在 Houston 地界范围内),休斯敦的交通部门说,我也想给你们便利啊,但是不归我管啊,人家投票不要公交车穿过,我也没办法啊~(摊手)

还说上面那个兜了个大圈的绿色 70 路,他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是一个小时一班,并且最晚一班到晚上 8 点多就没了。这个频率。。。

全美第四大城市,就是这个样子,其他城市可想而知了。

图源:https://www.ridemetro.org/MetroPDFs/Schedules/BusSchedules/n070-Memorial.pdf

5。对基础设施未来的探索 —— 景观基础设施和无人驾驶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设施,美国是有不少积极的探索的。这些积极的探索,其实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虽然不是所有探索都成功。我也从景观规划、景观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说三个案例,一个是不算成功的,一个是成功的,一个是缓慢进行中。好的我们可以学过来,坏的我们引以为鉴,正在进行中的研究,我们也应该密切关注。

波士顿 BIG DIG:成功的城市开敞空间,失败的基础设施

@Sean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失败的大型工程项目? 这个问题下,详细说了 Big Dig。波士顿的 Big Dig,说白了,就是修个海底隧道,并把一段高速公路下沉到地下,然后上面做城市公园。这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来说,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并且这个工程也云集了包括俞孔坚在内的全球的著名景观师,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一个很有创新,很照顾步行景观体验的项目。

改造前,改造后对比

[3] 上图图源

BIG DIG 项目之一,俞孔坚设计的位于波士顿唐人街的公园,图源:自摄

然而,这个项目耗费 143 亿美金,工期 24 年,还各种漏水塌陷。也不见得解决了多大的交通问题。从项目运营管理、工程施工方面来看,是个很大的败笔。

但是,从景观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这是个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那就是如何改造城市现有的路网,在解决了交通问题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公共开敞空间,如何用景观的方式,创造城市绿带。Olmsted 在波士顿做了翡翠项链,这是早期的城市绿带,城市景观的尝试。它为市民创造了一个连续的线性公园 [4]。BIG DIG 在景观规划上,试图继承 Olmsted 的衣钵,并且还同时解决交通问题。但结果是,想法很好,很创新,但实现的时候,工程量太大,包袱太重,拉胯了。

Olmsted 的波士顿翡翠项链城市绿带 Olmsted’s 1894 plan for the Emerald Necklace, which connects the Common to Franklin Park. / National Park Service Olmsted Archives

休斯敦布法罗河道改造项目:成功的景观基础设施

这是一个城市排洪基础设施改造为综合的有公园功能的景观基础设施的项目。

这个项目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了(再次吐槽美国的效率),我有幸作为景观设计师,参与了其中第二期的一部分的工作。这个项目,是美国 “景观基础设施” 的非常成功的探索。

休斯敦的气候状况是,雨季下雨的时候,会有瞬间大量的雨水,形成洪涝灾害。但是,这样的大雨天,每年只有几天,平时的降雨并不大。但是,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排洪必须要做到位。通常,城市的排洪渠,是这个样子的,为了保证水的流速,通常我们喜欢用摩擦较小的混凝土,剖面上,也分段设不同的宽度,以对应不同的降雨量下的水深。

下面这个照片,是休斯敦的一条典型的排洪渠,你会发现,它其实很深,剖面的面积不小。但是,休斯敦每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它就只有下面浅浅的一个层水。

图源:自摄

休斯敦市中心 Downtown 的这一段排洪渠,在修了高速公路之后,一直被压在高速下,多年没人维护,沦为了臭水沟,极其破败。SWA Group 主持设计的这个项目,是以景观基础设施为着眼点,通过植被改善水质,同时,把截面扩大,把非生态的,混凝土的小 V 形截面,变成充满绿植的,生态化的大 V 形,这样在洪水季节,可以增加排水量,同时创造了一个更缓的坡道,这个缓坡可以承载景观公园的开敞空间功能。最终,布法罗散步道串联了休斯敦的河道系统,成为城市的景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5]

图 1 来源于 Houston 档案部门,图 2,4,5 来源于 SWA Group,图 3 来源于自摄,以上图片截图自我在《中国园林》发的文章,详见文末参考

本项目如此的成功,以至于成为了休斯敦的一个代表城市形象的 “城市名片” 之一了。对比波士顿的 BIG DIG,布法罗河道的这个项目花的钱更少,挖方更少,循序渐进,公众参与。不是为了解决 “基础设施问题” 而大动干戈,而是通过 “景观基础设施” 这样的思维方式,解决传统的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城市开敞空间,提供市民活动的场所。这是个非常巧妙,四两拨千斤的做法。

我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景观基础设施,也是美国基础设施更新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作为主导的设计公司,SWA Group 功不可没。甚至这个项目也被认为是城市景观基础设施这个领域的具有标杆意义的项目之一。

图源:自摄

布法罗河道举办的活动,图源:SWA Group

休斯敦布法罗景观基础设施系统,图源:buffalobayou.org

中间的河道兼具排洪及城市开敞空间的职能。图源:https://www.houstoniamag.com/travel-and-outdoors/2017/01/flooding-buffalo-bayou-park

休斯敦 Downtown 高速公路改造:缓慢进行中的综合改造项目

在我回国之前,我曾短暂的作为规划师、景观师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前期概念设计工作。

这是个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更新的项目,与上面提到的布法罗河道项目相似的是,这个项目也是运用了景观基础设施的理念,但与此同时,与布法罗不同的是,它更增加了自动驾驶等新发展逻辑的探索。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作为规划景观界的顶级大佬之一,早在 2014 年,就已经开始探索自动驾驶对城市设计、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变意义,以及作为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如何在改造现有道路基础设施的时候,能与自动驾驶这样的发展逻辑相结合。

虽然这个项目的进展缓慢,但其思考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整个项目的背景有几个:

  1. 休斯敦的市中心 Downtown 被四条高速公路环绕,这高架的高速,实际上像是一堵墙,把 Downtown 和外面切分开来了,这就形成了你看到的上文那张图:远处高楼林立,近处道路破败。这样的切分,除了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经济上,景观上的。
  2. 位于休斯敦 Downtown 西南方向的 45 号公路年久失修,大家算了一下,与其不停的修,还不如推倒重建。

Houston Downtown 高架快速路现状,西南部的 45 号公路目前是高架起来的

基于以上的两个问题,TxDOT(又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理念超前,但行动懒政的德州交通部)再次找到了 SWA Group。规划师、道路工程师、景观师、决策者们开了不少会,最后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6][7][8]

拆除现有的 45 号公路的高架桥,并把交通流挪到北边,与 10 号公路结合;图源:https://www.click2houston.com/news/local/2020/02/14/houston-highway-project-1-the-north-houston-highway-improvement-project/

  1. 拆除西南部高架的 45 号公路,将原 45 号公路的交通与原来 10 号公路的交通合并到北部
  2. Houston 的 Downtown 于是在南部不再被高架桥所打断,这个空出来的区域作为景观用途。
  3. 借此机会整理 Houston Downtown 的高架桥网络,并释放一些空间做景观用途。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项目,从 2012 年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2015 年我仍在美国的时候,曾经参与了这个项目早期的论证和征求民众意见的环节。直到 2020 年 8 月,相关部门才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9]。说是 2020 年内动工,我看在疫情的影响下,进度或许不乐观。

无论如何,这个进行中的项目,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 BIG DIG 项目和布法罗河道项目相似,是希望借由交通线路的改造,来为城市创造公共空间,形成景观基础设施的连接。和 BIG DIG 不同的是,高架的方式在投资上会更少,避免超预算。这个项目如果成功,则和布法罗河道项目形成一横一纵两个城市景观带,作为 “景观基础设施”,打通休斯敦 Downtown 的绿带。

在 SWA Group 的设计 [10] 中,项目会给 Houston 带来极大的活力,提供 Downtown 非常稀缺的市民开敞空间:

右上角方向为北,原 45 号公路被拆除,变成景观空间,图源 SWA Group

图源 SWA Group

图源 SWA Group

原 45 号公路被拆除后,空下来的空间作为景观用途;图源 SWA Group

该项目是否会如同 TxDOT 和 SWA Group 设想的一样成功,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 BIG Dig,我们也不知道,但至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项目。

自动驾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Houston,是美国很典型的,“轮子上的城市”。相对美国其他州,德州人民更喜欢开皮卡。早在 2015、2016 年,自动驾驶刚刚兴起的时候,美国的规划师们,已经在思考自动驾驶如何塑造城市的基础设施了,并且也在研究,如何改造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以适应必将到来的自动驾驶未来。

【待更新。。。】

https://www.wired.com/2016/10/heres-self-driving-cars-will-transform-city/​www.wired.com

总结与思考:

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学习;失败的教训,我们应引以为鉴;正在进行中的探索,我们应密切关注,共同进步才是啊!

【本节待更新】

参考

  1. ^https://www.mission66.com/the-basics/
  2. ^abhttps://www.nola.com/news/article_982e2cd9-d222-5fc2-b9a9-f43768463e13.html
  3. ^Firas Alrawi:Measur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engineering solutions to urban traffic intersections: a planning perspectiv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Bostons-Big-Dig-which-provided-Boston-with-a-new-highway-system-that-has-made-zipping_fig1_328108697
  4. ^https://www.bostonmagazine.com/property/2018/05/15/emerald-necklace-boston-history/
  5. ^ 详见我在《中国园林》发表的文章:布法罗河道散步道项目的设计与理念——城市河道景观基础设施整治与改善的成功案例 https://wenku.baidu.com/view/e1539db2284ac850ad0242a2.html#
  6. ^https://www.click2houston.com/traffic/2020/06/02/i-45-expansion-project-whats-the-latest/
  7. ^https://www.khou.com/article/news/local/i-45-improvement-project-to-displace-homes-and-businesses-downtown-houston/285-917498ef-1cb8-4e1b-985d-8244bfa6c329
  8. ^http://www.ih45northandmore.com/docs14/NHHIP_FEIS_Files/1_NHHIP_FEIS_2020_Volume%20I.pdf
  9. ^http://www.ih45northandmore.com/final_eis.aspx
  10. ^https://www.swagroup.com/projects/houston-green-loop/

知乎用户 evo liu 发表

基建这种东西是需要养护的。。。

家里这边这几年也开始用融雪剂,冬天还好,春天一来,地上全是坑,于是封半边路,一天突突突的大车钻头钻路,一天铲车掀开,铲到车上拉走,一天拉石子沙子铺上,然后一天铺沥青,就完活了。。。

美帝是一个拿钻头突突突,一个拿路障筒不停的到处放,俩指挥交通的,一个拉胶带的,若干背手看的,可能包括技术,道路管理,市政,财务。。。工头在旁边抽烟,旁边坐俩亲戚小弟陪聊天。。。。说的是:中国是按活给钱,就这么个活,早天干完,省一天的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俺们美帝这边是干一天给一天的钱,就算有时间限制,俺没干完活,有本事你再找新的一家来干啊,他敢把钱重新再给你算一遍。。。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你玩过钢铁雄心吗?

二战模拟游戏,挺有意思的

在游戏里面呢,其实决定后期战争走势的,就是资源,各种资源,人也包括在内,除了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石油了,尤其是对于人力不太够的国家,石油资源的多少,决定了战争整体的胜负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后勤和补给 – 罗严塔尔

以德国为例,德国没有足够的人,所以打到后面,几乎就是靠机械,而驱动机械需要能源,最重要的能源就是石油了,如果德国在游戏前期中期,没有抢到足够多的石油资源,那么后期,成建制的部队都将被放弃,跑都跑不动,就等着被围,然后被切断补给线,被歼灭,最后兵败如山倒

但是对于人力资源比较富裕的国家,那么就可以通过爆步兵师,甚至是民兵师,用血肉之躯硬抗装甲之师,例子就不用举了,太显而易见了

那是这样,美国呢,是游戏中,仅有的两个,甚至可能是唯一,既不缺能源,又不缺人力的国家,美国本土其实什么都不缺,甚至你微操好一点,美国可以单挑全球联军,另外一个不怎么缺资源的是苏联,但是苏联要注意,战争中期不要丢掉太多土地,否则会触发苦涩的和平事件或者释放傀儡俄国,小胡子战斗力很强的,这两个事件一旦达成或被触发,那么苏联就是半残的,基本上无力回天

你有没有想过,美国这个国家,是靠什么驱动的?

石油

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民航网络,还有最大的公路网络,美国人在城市内部的出行,基本上是靠车代步,而城市之间的交通方式,则是靠飞机,你看变形金刚,是不是就是变成汽车的一伙,变成飞机的是另外一伙?而变形金刚冲到地球来的目的也很简单直接,就是为了争夺能源

而这两个,都是石油驱动的,飞机是航空煤油,没有石油的话,整个美国就趴窝了,上个世界发生过数次石油危机,刚开始的时候,美国整个社会都停滞了,所以美国非常注重控制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资源,为此,不惜发动战争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世界最大的铁路网,而且美国的火车,也是靠石油驱动的,内燃机

美国不仅控制其他国家的石油资源,它自己也产油,页岩油技术革命之后,美国其实光靠自身的油就可以满足美国社会的需要了

所以美国的基础建设的根本,是它的石油供应,只要美国人还有足够多的石油可以烧,美国的生活方式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那说基础建设,其实美国在二战之后,基本上高速公路,机场什么都建得差不多了,再建,也就那样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六七十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公路和机场,多少有些老旧,但是对于这些老旧的基础建设,美国真正需要做的,也就是换个装饰,抛光一下,翻新一下,这个其实用不了多少钱的,而且效果也相当有限,因为原来的高速公路,机场又不是不能用,翻新只是个表面,面子工程而已

所以多差,没多差,只是看上去比较旧而已,观感不会太好


然后我们来说中国,因为你之所以会有美国基础建设差的感觉,显然是因为你对比了中国

不是美国有多差,而是中国干得太棒了

如果你去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你就会觉得,美国的基础建设,照样还是吊打这些国家的,一点问题没有

我们来说说中国是怎么做的

首先明确一点,中国缺石油,中国也产石油,但是那点产量,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石油

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五倍,还多,所以如果中国人,要过上美国人一样的生活,那么就相当于这个世界上突然多出了五个美国,那现有的石油产量很显然,是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美国也不会坐视中国慢慢壮大,跟它争抢石油资源,所以光靠石油发展,显然不太现实

那肿么办呢?

驱动交通工具的,除了内燃机以外,还有电气化交通系统,比如常见的电动汽车,更为常见的就是轨道交通系统,比如轻轨,地铁,现有的铁路线路,几乎都是电力驱动的

而中国在电能的生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1. 中国有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的淡水,也就是江河,源头几乎都来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自上而下的巨大落差可以建设水坝,产生电力
  2. 中国的煤炭储量产量都高居世界第一,煤炭本身可以用于燃烧驱动交通工具,比如蒸汽机车,但是因为煤炭本身燃烧容易产生污染,所以现在都将煤炭燃烧用于发电,就是火电站,产生电力

这是两个主要的电力来源,以前还曾经设想过用核能发电,法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就来自核能,中国引进过不少法国的核电站,各地学习法语的法语联盟,里面的老师很多都是在华工作的核电站工程师的家眷

那不管怎样,目前主要的电力来源就是煤炭(火力)和水力,而且长期看,中国还有足够的水力资源可以挖掘,也就是可以产生更多的电力,煤炭从长期看会逐步被水力所取代,因为煤炭本身不可再生,形成的时间过于漫长,而水力基本上都是可再生而且清洁的能源

具备了这个条件之后,中国就基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

那剩下的就是如何用电力来驱动交通工具,造福百姓出行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各地大面积建造市内地铁,城市之间高铁,以及普速铁路的局面,甚至还有电力驱动的轻轨线路

中国正在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人民出行问题

美国是通过控制全球的石油供应,通过燃烧石油驱动汽车和飞机,城市内部通过汽车解决,城市之间通过民航客机相连接,甚至美国很多火车都是内燃机驱动的,烧油的

而中国则是通过水力火力产生电能,用电驱动轨道交通系统,城市内部通过地铁,轻轨解决,城市之间通过高铁,普速铁路相连接,甚至国内的很多汽车都是电驱动的

中国走的是一条跟美国不一样的道路,从能源的产生和使用上,就不是一回事

所以如果你要在美国,找中国擅长的东西,比如高速铁路,地铁,这些美国不行,它也没有,但是如果你想开便宜的车,油便宜,坐廉价的航班,这个美国很多,看你要的是什么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地理条件,美国本身是一个大平原,密西西比平原非常大,占了快半个美国那么大了,美国的山地只有西部那边,从北部温哥华,一路延伸到南部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

巨大的平原有着水量充沛的密西西比河所灌溉,东部甚至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区域五大湖区

其他地方都是平原,盆地,漫长的海岸线,甚至还有佛罗里达这种半岛,要发展是相当地容易,发展不起来才见鬼,自古以来,大部分城市一般只要有平原,有河流经过,就可以发展起来,容易种植庄稼,交通也方便

那落基山脉有了飞机之后,就不是什么问题,你可以飞过去啊,高耸的山脉反而成了人们滑雪的胜地

那前面说了,中国的发展是依赖轨道交通,中国没有足够多的石油去驱动飞机,所以中国的南方是一个跟美国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我们先来看中国南方的地形

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平原并不多,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再到关中平原,基本上就这样了,其他的珠三角还有一个平原,四川有一个盆地,这两块加上去,再加上东北平原,中国所有的平原基本上都在这里了,加起来领土面积还没有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那中国什么多?山多,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山,云贵是高原,福建,湖南,浙江南部,江西,湖北好一点,两广扣除入海口以外也都是山,重庆更是建在山上的城市

基本上可以说,中国整个南方,都是山,所以人们在跟山搏斗

那前面说了,中国没有足够多的石油,所以如果像美国人一样,通过灰机出行,那是不太现实的,更为现实的策略就是,铁路,所以你看中国的基础建设基本上不是在说水坝就在说轨道,不是高铁,普速铁路就是地铁

水坝产生电,那主要用电就是轨道交通了

那中国面对的是南方,当然北方也有了,的山地,那么要把山隔离开的城市相连接,那就需要在山里开隧道,遇到河流,要架桥,中国不管是挖隧道还是造桥,都是世界领先水平,有足够多的副本可以练手啊,美国人在这一方面肯定是不如中国的,因为美国人不需要做这些事,但是中国需要

而且中国对于这些的需求是很迫切的,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各个大山之间挖隧道,在河流之上,在山谷之间建桥梁,那这个基础建设的视觉冲击力是非常强的,你要在美国找这些东西,嗯,比较难找到,因为美国也不需要这些东西

你想在美国看到这种景色,那就不要想了,中国以后遍地都是

科罗拉多机场,美国这种东西多

所以如果你要对比基础建设,看你对比的是哪些东西

就像出国之后,你知道什么东西便宜?美国人自己经常吃的东西很便宜,比如土豆,一两刀你可以买一大袋,扛都扛不动,但是如果你要找中国人常吃的东西,比如葱,那一两根也是一两刀的价格

总体而言,美国社会有自己的运作规则和文化传统,跟中国不一样

知乎用户 Joker 发表

美国基础设施各地之间差别很大。
举例,去纽约坐坐 MTA 再回来

一件件的讲坑爹的事情,和火车不一样长的站台你们见过吗?
我第一次遇到,结果就是,在第一站停车的时候,往后飞奔了七节车厢,才避免了到站无法下车的尴尬。

地铁站大多数都长这样,斑驳的墙壁,渗水的地面,和堆在铁道上的垃圾。让我怀疑我不是在美国坐地铁,而是在朝鲜。整个地铁就是一个黯黑中世纪画风。

地铁运行起来也不平稳,各种噪音,高频,低频的都不缺。还把街道上地铁站的出入口隐藏的特别好。

所以,就川普所在的纽约来说,基础设施确实需要很多翻新工作。

知乎用户 Joseph Holy 发表

差也不差。

还记得当年刚从美联航沙丁鱼罐头一样的飞机下来的时候,芝加哥的 o’hare 机场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刚从大洋彼岸的 T3 航站楼过来,那会 T3 算是北京机场的一个新地标了,T3 航站楼的轻轨,明亮的大厅等等等等。然而美国的时候,我能很直观的感受到,美国的基础设施用了很久了,不少东西都很有沧桑感了。但是也能感觉到很多细节是经过时间的打磨过的结果。比如 o’hare 的机场会专门在那些沧桑的门上装一个自动的机械臂,能让旅客不用推着行李开门。我相信在这个机场建设伊始的时候,自动门的技术可能还没有出现。类似的东西还有比如厕所的洗手池上的感应装置,看着都非常老旧。旅居美国的这些年,我也会感慨美国真的是一个富足的国家,再小的一个 town 都会配有一个小图书馆和一个室内的篮球馆。美国人打篮球是从来不会像中国人民那样打半场的,因为美国打篮球永远缺少的都是人而不是球场。

但是我也记得芝加哥的路上一会就能有个大坑,一些芝加哥的钣金店为专门开发出了用路上的坑来骗保险公司的保修车大法。以及我妈从旧金山的机场往硅谷开的时候,她跟那不断的感慨怎么都硅谷了,连个路灯都没有 hhh

诚然美国的人力非常的昂贵,现在修一条路价格要比中国贵的多。但是我觉得这个理由不是非常站得住脚,发达国家很多,德国的路为什么就能修的很好。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 美国人住的宽敞,结果就需要修更多的基础设施,而维护这些基础设施所需要的费用是当下美国政府承受不了的。举个例子,大洛杉矶地区大概有 1800w 的人口,但是大洛杉矶地区的面积是 4800 平方英里。而中国的上海有 2400w 人口,而上海的面积只有 2300 平方英里。并且上海的大部分人都还是围绕着市中心去居住的。而洛杉矶按照矮大紧老师说的就是类似一个披萨饼,饼上的香肠就是洛杉矶的一个个的市。去洛杉矶的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就是去哪里都要开个半小时车。这半小时的车程在硅谷就感觉非常远的一个地方了。
  2. 美国政府收不上税。美国的跨国公司非常的多,这导致了这些跨国公司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避税。比如亚马逊这个上万亿的公司,其实在美国交的税很多年都是 0。苹果在的 Cupertino 市在硅谷也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市了,但是苹果给这个市交的税非常的有限。我记得前几年 Cupertino 的市报还在头版登过一个表彰信,大概意思就是苹果作为本市的纳税大户。这十年给本市交了几百万美军的税,特此表彰。当时我直接就喷了,因为那会苹果的市值已经在 1w 亿左右了。美国政府的税收的税基有 50% 来自工薪阶层交的税,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如果个人在报税上偷奸耍滑是会被国税局搞的非常惨的。但是这点钱和企业能交的税,只能说是九牛一毛了。
  3. 美国常年不投资基础设施导致基建人才的断层,以及落后的工程管理。当年读书的时候,不少学土木建筑的同学最后转了 CS。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对土木工程师的需求既少,待遇也差。当年研究生学校的土木和建筑算是很强的专业了,并且芝加哥当地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建筑设计公司。但是当年这些美国建筑行业灯塔一样的公司能给的待遇也就是 5w 左右一年。正是因为整个行业的萧条,人才流失这导致了美国工程管理的能力更是差的飞起。硅谷有个城轨叫 Bart,这个 bart 北起旧金山,南到硅谷这么一圈。虽然这个东西超级的慢,但是有代表很多人不用住在昂贵的旧金山市,城轨周边的房价经济也会好。硅谷 09 年的时候打算把东湾的 bart 往南修 10 公里。记住不是 100 公里而是 10 公里,给的时间是 10 年!10 年修十公里城轨,总共多加 2 3 站,这怎么都不能是一个很难的工程吧?但是遗憾的是超预算就不说了,10 年修好之后发现用不了。说什么新采购的城轨信号系统和之前的不兼容。然后现在修好的那段 Bart 依旧静静的躺在那。
  4. 系统性的腐败。在美国搞基建并不是谁都可以搞的,而是必须是政府认可的 trusted vendor。而到底谁能被 trusted 就看公司多能游说政府了。一般你这个公司如果被 trusted 了,那基本上之后的日子就是衣食无忧了。举个例子,之前待过的一个德国公司有个产品,叫智能交通控制器。其实说白了就是给一个单片机上加了一个传感器,这个控制器放在交通灯上可以根据交通的情况适时的改变交通灯变的频率。即如果一个十字路口三个路口都没有车,现在来的车遇到的是红灯,那么这个控制器就会直接给这辆车绿灯节约这辆车的时间。这么一个东西,成本也就 300 美金吧,出去卖估计可以到 800 1000 的。但是因为不是 trusted vendor 所以并卖不出去。而且更搞笑的是,那些 trusted vendor 卖着从中国采购的最传统的控制器。这种控制器的原理可能还不如一个大学生的毕设难。然而这么个东西可以卖给美国政府 3000 - 5000 美金。就是因为路灯是会影响国家安全的东西,所以美国政府要用被信任的 vendor 的产品。而这些被信任的 vendor 则通过自己的” 精心 “审核从中国采购到了被信任的控制器…
  5. 美国对劳工的保护,美国的劳工是严格按照 8 小时工作日工作的(有的时候可能还不到)。有的时候如果天气太热了,下雨了,下雪了等等都是可以不出工但是可以拿钱的。并且我观察过美国的工人的劳动方式,基本上就是如果干一件什么事。一个工程队有三个人在操作一个机器,那么剩下的人就在旁边抽烟聊天。等那三个人结束了,再上下一波下一步的人。而不像中国那样会分工明确,每个人在上班的时候都能有相应的输出。

所以综上,美国今天还能保持自己基建的基本运行,真的已经是个奇迹了…

知乎用户 坦克手贝塔 发表

为了避免有人说我答非所问,我得先说一下,如果对比现在的中国基建,不管是信号覆盖,地铁修缮,道路路况,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市容市貌等等等等,美国确实是很差。

虽然咱中国人确实需要树立大国自信,但必须客观看待一些事情。

基建差不差,要分怎么看。虽然我们中国人现在确实是基建狂魔,但也要知道,美国在一百年前也曾经是基建狂魔,帝国大厦,381 米,放今天也是一个城市地标级建筑,人家 90 年前修起来,只用了 410 天就竣工了,这比对今天的中国基建速度也丝毫不慢。咱现在下饺子一样的造军舰,人家二战时期就下过饺子了。

现在觉得美国基建破,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当初修的老旧了,二是现在人工成本太贵新的建不起了。但是,还是得承认人家当初的施工质量杠杠的。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历史近百年的公寓楼还在正常住,还有电梯。咱五十年前的筒子楼现在还剩下多少,还能看吗?90 年代的房子都是老破小了。

中国的基建狂魔名头,是靠大量的低端社畜拼出来的,咱手机信号覆盖好,到处通电通水,神级隧道桥梁,是靠基建工人手拉肩扛的上山钻沟修出来的。咱社会服务到位,点个外卖半小时送到,24 小时有人服务,是多少人夜以继日的工作支撑起来的。

其实,我倒真心希望在某一天,咱也不用基建狂魔了,咱的人民也可以像美国人一样躺在丰厚的社会资源上歇歇,低端的工作者得到足够的回报待遇和尊重。那时候,才说明我们真正富了阔了。有句话说的好,若非生活所迫,谁愿颠沛流离。

我们刚装修好的房子,就别嘲笑人家三十年前就买了独栋别墅正躺在院子里晒太阳的人,你户型不好,你房子老旧,你装修过时了。是确实,相比你新装修的房子,人家是房子老旧装修过时户型不好了。但是你也要想到,在你还蹲在土胚房里啃窝窝头的时候,人家就已经买别墅了。

爱国主义,民族自信,不是靠这样嘲讽对手来的,认清差距,努力奋斗,实现真正的超越,再嘲讽也不迟。

…… 虽然我知道杠精压根无视分隔线……

1. 那些说我公知味儿的,翻翻我其他回答,就会发现我一直说国内好的好吗?以前的公知是鼓吹国外好,现在的都是假装爱国实则煽动国内自满情绪的好吗?我就说了一下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别自满就公知了?我倒是觉得提这个问题的才是现在的公知风好么?你们会不会分辨啊?而且我的爱国是真爱国,我因为工作性质,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在很多海外国家包括美国呆过住过,阅尽千帆归来更觉我们中国越来越好。你们这些只看过一些视频和图片听别人说就盲目做判断的人?有资格质疑我?

2. 美国的确是吸血全球才能享受到今天的国家红利,不管是知识专利产权收费还是美元结算金融体系的雁过拔毛还是军事殖民等等等。但是你们觉得中国不再搞吗?只是我们的手段温和高明一点,我们叫合作共赢,全球一体化,你以为支援非洲真是我们钱多烧的博爱人间啊?也是有利益的好么?我们搞 5g,搞北斗,搞芯片,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不被美国卡脖子自己舒服吗?知识产权别人用也是要收钱的好吗?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搞美元脱钩结算体系,就是不想让你老美躺着吃红利啊。等咱小弟多了,外面收租的 “房子” 多了,不也可以躺着 “收房租” 吃利息了?别装逼说什么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创造,要一直保持勤劳传统。给我唱什么高调?人都是有惰性的,能躺着赚钱谁特么愿意死拼?你愿意?反正我就想躺着赚钱。我们现在这么拼就是因为没这个资本,还在打基础的路上。所以我才说别飘,继续努力。

3. 美国当初基建也是靠劳工血泪出来的。拜托你去查查历史行吗?你以为是美国西部拓荒修铁路华工时代啊?1930 年了!虽然那时候美国工人也是挺辛苦的吧,但是顶多也就是三班倒 996 呗,比外来劳工跟奴隶差不多的时代还是好很多了好吗?至于经济大萧条,失业什么的。当时全世界不都是那样。

4. 说什么美国曾经阔过,我们也阔过,好么,一杆子指到唐宋时期恨不得一千年前去了,我跟你说的是一百年前人家修的房子还能住,你跟我说中国也有很多古建筑保存下来。TMD 中国那些古建筑有几个不是文物?你是能去故宫里睡觉还是咋的?美国一百年前的公寓好好的住着,帝国大厦的酒店还在正常营业!中国有几个百年前老建筑还在正常住人商业化?上海之类的可能有一些,但那些为什么叫洋房?还是当时老外盖的!这点上别杠,要承认近代我们建筑质量耐久度就是不如人家。

5. 二战时候美国铁皮船下饺子难度跟现在比不了。你拿现在的生产力跟当时比?疯了吧?那时候还没数控机床呢。

6. 我们基建没有手拉肩扛。卧槽你是看不到度假景区山里那些电网水管信号基站吗?坐火车走一些荒山野岭铁路两边半山腰上的基站电缆你以为那是拿车自动化开上去的?很多件都是施工工人人力背上去的好吗?你光看到大城市里施工了?国家电网铁塔公司的有没有人出来教育教育这些小粉红?要看到人家的付出和辛苦好吗?

…… 终结分割线……

当你们用故宫、长城、大雁塔来跟我杠美国百年前公寓楼还在正常用这事,当回复里的判断下限已经到这个程度的时候,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想再做任何更新回复了,就这样吧。最后给你们解释一下,看没看过漫威电影里,小蜘蛛跟梅姨住那种公寓楼的档次,那就是人家百年前现在还在正常住人的房子。

而长城也好大雁塔故宫也罢,谁都住不起了。门票也挺贵的不是吗?你潜伏在里面睡一晚上没准还给你个破坏文物罪。

…… 分割线……

看看波士顿街边的公寓,英文用不用翻译啊?建于 1913 年,翻修于 2013 年(一百年做翻修),36 户,五层楼,有电梯。正常住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

…… 关于小粉红……

有些人被小粉红称谓扎心了,觉得我不该这么喷爱国者。别侮辱爱国者了好么?真正的爱,是你历尽千帆见识过世间繁华以后才能判断出哪里最好,而不是狗屁见识没有,对国外的判断仅仅建立在互联网上图片里,手里连本护照都没,或者护照上一个戳都没有,从来没真正出去看过就在那乱喊乱叫。

我爱国,是建立在我真正出去看过见识过,知道那里是个什么狗屁操行才敢客观的说他的好与坏。

[为什么有的人羡慕韩国人那种被美国驻军,但是生活水平高的状态?​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6525981/answer/1577492360)

看看我这篇回答,我长期和韩国人打交道我不知道韩国人过的什么生活?连韩国都有人舔,我客观评价他们一下,包括评价一下美国,你们管我叫公知?

知乎用户 杰森崔加菲 发表

美国的基础建设系统非常发达,但是因为建设的早,很多设施需要及时维护,川主席着急的应该不是基建系统的承载量,而是很多道路桥梁年久失修看着破破烂烂又有安全隐患又没有足够的经费去维护。拿桥梁来说,美国道路交通建设协会(American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Builders Association)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美国 54259 个桥梁是有结构性缺陷的。长度加起来是 1945 公里,大概是从纽约到迈阿密的距离。这些桥梁的平均年龄是 67 年。

知乎用户 孟德尔​ 发表

养路比修路更贵。

我给大家看看北京的路。前者是载重卡车压的,后者是水泥罐车漏的水泥和掉落石子混合。从路旁的树木看,这路最多也就是 10 年前建的,还隔三差五大修。你科技再高,基建再疯狂,也架不住公路王者 24 小时毁路。

现在有个悖论,越是破路卡车越爱走,因为交警少。破路花大钱修成好路,但是监控也完善了,于是超载加排放不达标的卡车又找其他小路去了。比起基建和加强管理,可能涨运费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捷径……

美国没去过,但是日本也有一大堆这样的烂路。他们可没有那么多载重卡车,纯粹是预算不够了,修的少。日本降水多尤其是雪多,对路面破坏很大。

看美国的运动视频,有很多边远地区的公路好得令人吃惊,在国内都很少见到,想必是新路,而且车少。主干公路就不行了,修的再快也赶不上毁的快。美国大基建都是几十年前了,留下的路光是维修成本就是天文数字,可想而知。

知乎用户 二蛋 发表

不差,

后面写理由,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请拿出证据证明我错了,大家和平交流我会认真听取意见。你别上来就说:“你 xxx 错了,你如果觉得你对你就拿出理由证明你没错,不然你就是错的。” 证伪的应该有证明方举证哈

@曾歆勋

先放一段维基的定义

基建设施(英语:infrastructure)亦称公共设施公共建设,是为国家城市或地区提供服务的基础建设体或系统 [1],并包含使经济运作的设施与服务 [2]。也包括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电网通讯电话网络)、供水交通道路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亦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即 “社会性基础设施”。

本文描述两个东西,贫困县学校和无障碍设施

中国的基建牛逼在于速度快,质量高,如果你在北京和洛杉矶分别生活过,你会感叹高铁站好牛逼,飞机场好牛逼,高速又平又顺,堵是堵了点,但是不颠。来了洛杉矶就感觉哪哪破破烂烂的。

可有时候你看看那些不起眼的地方,同时也会感叹美国基建的细节到位。你开车开到荒山野岭去爬山走 trail,走着走着发现山里有营地,有厕所,厕所里还有纸。虽然是旱厕但是里面不知道放了什么除臭的,竟然不臭,旱厕也很干净。出门还有洗手的自来水,旁边还有洗手液。反正在美国出门不用带纸。

在举个例子,之前去 Phoenix 南边几十公里的一个小学,整个学校才 200 多学生。整个地区荒凉到不行。然而就这么一个沙漠里的学校,操场,空调,暖气,篮球场足球场棒球场一应俱全,因为沙漠很热,夏天需要大量浇水才能维持草皮。当然,拿 phoenix 这种大城市周边的学校和中国比基建那是欺负人

我刚刚又在网上找了一个美国很穷基本垫底的城市 selma,中位收入基本只有全国的一半。

Alabama: Selma
•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24,223 (state: $46,472)
• Poverty rate: 38.3% (state: 18.0%)
• Median home value: $89,100 (state: $132,100)
• Population: 19,176

给大家解释下这个有多穷,我现在住的公寓一年房租都不止 2 万 4。就在这么个 1.9 万人的贫困县,有一个 community college,叫 George Corley Wallace State Community College Selma。大概相当于国内的大专。

你敢信?1.9 万需要扶贫的地方,有大专,看看图,感觉建设比国内不少三本都不差

然后这是贫困县的学校密度,看看又多密集

随便抓一所小学看看,有公园有校车,校舍完善

来看看贫困县的唯一高中

你没看错还有个礼堂,贫困县还有礼堂

来看看贫困县高中的操场,有 4 个塑胶网球场,有网,4 个草地棒球场

球场和球场中间有过街天桥连着,感觉这种路桥有种脱了裤子放屁的形式主义。但即便在这个鸟不拉屎车没几辆的地方,他们仍然在努力保护孩子安全

操场上貌似还有一大块空地做成了大棚,难道是让孩子观察植物?没搞明白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美国基建弱么?

我高中是山西省顶尖的高中,最有钱的一个,楼盖的比这个夸张多了, 但是没有 4 个大的棒球场,没有 4 个网球场,只有 4 个羽毛球场还是收费的。而且我们操场的草也是假的。

从小打到踢球从没在草地上踢过,一直觉得草地是很昂贵的东西,只有公园才有。来了美国发现每个学校标配。。。。。哦对,我们也没安空调,夏天热死。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但是我的大学,在北京,教学楼是没得空调的。

贴一个喜欢的答案,想必大家自驾游可能也有过被村民收过路费的情况

[中国有没有类似美国文化中「Road Trip」式旅游形式?​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57364/answer/33207803)

说完贫困县基建,说一说美国的无障碍设施,这部分我觉得才是中美差别最大的地方

现房数据,美国有 6100 万残疾人,数据来源 http://CDC.gov,就是那个跟智障一样一开始宣布口罩无用的机构

61 million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live with a disability

  • 26 percent (one in 4) of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ome type of disability. Graphic of the United States.
  • 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living with disabilities is highest in the South.

Percentage of adults with functional disability types:

  • 13.7 percent of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have a mobility disability with serious difficulty walking or climbing stairs.
  • 10.8 percent of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have a cognition disability with serious difficulty concentrating, remembering or making decisions.
  • 6.8 percent of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have an independent living disability with difficulty doing errands alone.
  • 5.9 percent of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are deaf or have serious difficulty hearing
  • 4.6 percent of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have a vision disability with blindness or serious difficulty seeing even when wearing glasses.
  • 3.6 percent of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have a self-care disability with difficulty dressing or bathing.

其中有 13.7% 的人口基本不能走路和爬楼梯,10.8% 有认知能力障碍,6.8% 无法独立成生活,5.9% 听力不好,4.6% 视力障碍,3.6% 无法照顾好自己。CDC 有个做得还不错的 PDF,统计的蛮详细的,链接我贴在这里了

https://www.cdc.gov/ncbddd/disabilityandhealth/documents/disabilities_impacts_all_of_us.pdf

中国的我实在没找到权威机构的权威数据,哦对了,数据统计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发达国家查数据很方便。国内数据搜来搜去都是各种新闻通告,尚未找到数据库。唯一找到比价中国基本国情网站上放着 2010 年数据: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 8296 万人。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6.34%。

所以呢,我也不知道国内多少残疾人。 这里补充一下,不是说一定要身体残缺才是,老人年纪大了后关节炎极其严重,无法下床行走,自己无法给自己穿衣服,这也算残疾人,老年人脑梗后需要借助辅助仪器才能行走,这也算残疾人。

美国的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 20% 左右,占成年人的 26%,每四个人就会有一个残疾人。国内情况应该好很多,假设不到 10% 吧,估算一个亿差不多。至于为什么美国比国内恶劣这么多,请参见 bilibili 国外为什么人少的纪录片。

我妈来美国跟我感叹美国怎么残疾人这么多,逛超市各种残疾人助力车,看个电影前面还有坐轮椅的,去公园也经常有电动轮椅走来走去。问的对啊,为什么我们在国内很少看到残疾人上街呢?(乞讨除外)

你想想,你祖辈或者亲戚里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他们有多少年没有上街买过衣服,没有坐飞机高铁出门旅行。即便出门旅行是否对家人来说是很大的负担?酒店台阶上不去,出门只能忍着渴,因为景点上厕所不方便。

残疾人公交车无障碍设施

所有建筑都有无障碍通道

这是每个停车场必须有的残疾人车位,车位非常宽大并且离所有入口最近,只有残疾人可以停,健全人停在这里会被人鄙视并且热心人会举报。你懂的美国人闲的没事干各种热心肠举报,罚款一次几百刀,车还会被拖走。我们公司之前老板觉得残疾人车位离公司近并且公司门口也没人会举报,就每天停在这个车位,然后某天就被来访客户一个电话举报了。。。。。

所有超市也会有这种给行动不便的人准备的残疾人车,当然更多时候乘坐的不是腿部残疾的人,而是懒得自己走的肥胖人群

还有残疾人厕所,每个多坑位厕所都有至少一个残疾人厕所,及其宽敞,坐便器也会相对高一些,应该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坐太低不容易起来。如果只有一个坑位的厕所,那一定是残疾人厕所。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 6100 万残疾人,你感觉哪哪都有,我们学校残疾人不算多,但是有个别老师,同学,工作人员是残疾人。中国虽然残疾人密度是美国一半,但是人口密度多好几倍。那么为什么感觉平时出门逛超市逛街旅行几乎遇不到残疾人呢?

大家如果家里有无法行动的老人,建议推着轮椅带他们去逛逛超市,逛街买衣服,去银行存钱,去交管部门办一下驾照什么的,体验一下不易。

为什么在美国可以看到很多残疾人? - 爱睡觉的邓公子的回答 - 知乎

[为什么在美国可以看到很多残疾人?​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265230/answer/90011041)

这个问题已经被删除了,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

[谁将是下一个代替美国的超级大国?​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18916/answer/1578339256)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曾经很强大。

1904 年的纽约地铁,想想看,那个时候我们在干吗?京城还是牛拉车呢。

基建这玩意,大干的时代,其实地价还没起来,水泥也便宜,钢筋也便宜,各种机械也便宜,因为产量大。同时人工也便宜,因为大基建成型,生活质量还没有提升,人没有那么值钱。

后来,你想想看,没有那么多工程项目了,机械也用不了那么多了,钢筋水泥需求也下降了,地皮贵得一 P,人工贵得一 P,这工程就没法干了,干也是赔钱。

早期的美国其实一直是很猛的。其实一直到 2000 年,美国的基建能力虽然逐年萎缩,但也不弱。世贸大厦双子塔一倒,原地马上就开始建新的。

网上有一个图,直到 2000,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货物和商品供应国。今天,当然,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供应国都换成了另一个国家。

2000 年世界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2018 年世界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所以,原因很明显,这 20 年我们把它喂得肥滋滋的,然后它就,废了。

很显然的例子,美国不生产那么多商品了,铁路需求也没那么大了,公路转运量也下降了,短时间基建出点问题看不出来。直到萎缩到一个临界点,然后发现再没有力量去修复了。

知乎用户 vczh 发表

美国人民对自己的基建也是很不满的,就不要说西雅图周边很多地方电线都是在地上的了,连高速公路都是渣。去 BMW 买车的时候,dealer 跟我解释了一大堆这个保养的事情,说什么都不要钱,唯独轮子和轮胎是要钱的。我说为什么,他说:“高速那么多坑,肯定会坏的啊。”

真耿直。

我家附近进高速地上有个大坑,每次转进去都抖一下,从我来的时候就有了,现在没人管。从我在微软工作的楼到外面的地上也有一个大坑,不知道多久了,去年才填上。

西雅图每次刮风都断网断电,再大点都能把房子吹湖里。这种风在汕头家常便饭,不见得每个月停一次。要是汕头的台风在西雅图来一次,估计富人区要成为废墟了。

知乎用户 钱尼马 发表

美国的基建,放在 70 年前来看,那是惊为天人。

到今天为止都是世界第一的公路网、航空网、铁路网。

在我们国家是一片废墟的时候,美国人已经把基建修得已经不知道怎么还能再牛逼一点了。

但就是过了 70 年,美国打仗打穷了,全国的市政维护经费都不足。

大部分的路老化受损十分严重,政府也毫无办法,毕竟实在是没钱搞很精细的维护了。

连维护费都给不起,就更给不起翻新的经费了。

导致你看美国很多铁路线路看起来像从博物馆拿出来的一样。

——————————山海关———————————

不过,美国的航空工业基建还是很发达的,毕竟富人都坐飞机。

至于穷人坐的,比如纽约地铁,100 多年了,隧道跑火车地上跑老鼠的,我也是听说的,毕竟我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坐地铁呢?

知乎用户 小七 发表

今年 3 月底刚从纽约和华盛顿开会回来,以下对美国经济中心和首都基础设施的体验只是个人经历,供各位知友参考。

多图流量预警!

去纽约之前以为纽约的街景大体上应该都是这样的,攒动的人头,酷炫的屏幕广告牌,玻璃幕墙高楼大厦林立…

新华通讯社亮了,哈哈

很可惜这只是纽约曼哈顿区时代广场的街景。在肯尼迪机场下飞机,路过布鲁克林区… 一墙涂鸦,破败的街区… 害怕,实在不敢下车

牌子上写得是 Downtown Brooklyn EXITS 29 - 27

到了纽约曼哈顿之后,出门主要有两种交通工具,公交车和地铁。需要吐槽的是,GPS 信号在曼哈顿并不好,Google 地图定位时常不准,同行的几个小伙伴也有一样的困扰。

1. 纽约曼哈顿的公交

不敢坐… 怕堵车,基本全天曼哈顿地区都在堵车

2. 纽约曼哈顿的地铁

纽约地铁没有安全门,没有上下地体站用的扶梯,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手机信号。**走进地铁站像进了地铁博物馆… 票价 2.75 刀(17.3RMB),全程统一价,各位知友感受下…

顶棚好像有点脱皮…

这位老大爷跟我说虽然他是美国公民,但是他打的都是零工,没有缴税,所以没有社保.. 成了 Homeless Senior 我还给了他几十美分…

3. 纽约曼哈顿的街道

曼哈顿区道路比较狭窄,很多是单行道,有些路段非常脏… 而且流浪汉真的挺多的…

曼哈顿清晨街边的流浪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门口的拾荒老人

4. 纽约曼哈顿的工地

此行特别注意曼哈顿的施工工地,毕竟川普总统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曼哈顿区不大,大体上溜达了一遍,发现摩天大楼工地并不多,道路整修的工地也不太多。

即便纽约有着强大的下水道系统(管道井),必要时也得把路刨开

在建的摩天大楼

新世贸中心附近的工地,应该还在打地基

在纽约会议结束之后,去华盛顿玩,连接纽约和华盛顿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非常颠簸,路面开裂严重,因为车速太快,所以没有捕捉到影像

6 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华盛顿,感觉两个城市的画风完全不同。华盛顿的街道明显就宽阔很多,而且路面非常整洁,几乎看不到垃圾,路边建筑普遍比较低矮,基本上没有超过 30 层的高楼

5. 华盛顿的公交车

等车时间 10 分钟左右,票价 1-2 刀(6.3-12.6RMB),忘记照了…

6. 华盛顿的地铁

同样没有安全门,没有手机信号。但是比纽约地铁宽敞的多,而且地铁线路很深,顶棚是简单粗暴的混凝土预制板,没有装修,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暴力美学。等车时间长,一般 11-12 分钟。

有一种地下掩体的感觉

购票系统非常古老,没有图形操作界面,而且必须要买工本费 2 刀(12.6RMB)的可充值地铁卡… 且不能退。票价分时段,非高峰期最低 2 刀(12.6RMB)起。

需要你自己去读上面写着的票价,然后按动中间的两个白色按钮调节美刀和美分两个单位来充值

7. 华盛顿杜勒斯机场

杜勒斯机场不大,客流量小,非常整洁

8. 最后捎带着放几张在美国拍到的有意思的照片

作为一个美剧迷,一直以为 NYPD 的警车都是这种帅气的福特 SUV

停在时代广场的 NYPD 警车

结果在路上看到了这货

被萌翻了,哈哈哈

对,你没有看错,这真的是三轮车

之前在美剧中很少看到 NYPD 穿冬装的样子,结果发现他们在冬天也戴狗皮帽子

纽约联合国总部门口的 NYPD 警员

在纽约百老汇附近居然看到了人力黄包车…

小哥骑着黄包车毫无违和感

预先回复一些问题哈:

1. 纽约和华盛顿不能代表美国

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和美国的首都,虽然两座城市不能全面代表美国,但是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2. 公共交通只是美国人出行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美国人都有车

在停车费昂贵且堵车严重的曼哈顿,地铁还是首选的出行方式,尤其是上班族

3. 新闻联播天天吹中国基础设施世界第一,就好像超过美国了一样,骄傲自满要出问题滴

首先,新闻联播从来没说中国基础设施世界第一,只是强调近 30 年建设速度世界第一;其次,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停止,全国高铁网依然在完善,城市依然在拓展新地铁线路,隧道桥梁高速公路不断在增加,从哪个方面看,我们都没有自满

就先写到这吧,总体感觉,纽约和华盛顿的基础设施要比上海和北京差不少,尤其是纽约的地铁急需翻新。

知乎用户 Arjuna​ 发表

2020 年 10 月 29 日补充:

致抬杠者:

我去过美国大大小小许多城市、郊区、农村,也去过中国大大小小许多城市、郊区和农村。纽约的脏乱差,在北京三环内四合院也能看到类似的卫生情况,在上海一环内中心城区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卫生情况。美国大部分郊区的整洁,在中国近年来修建的新城中也可以体会到。我这里比较的是平均值。

论基建、市容市貌,美国可能比不上日本、北欧一些国家,但却要比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要好。

====== 以下为原答案 ======

说句公道话,美国基础设施还是不赖的。但也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例如冬天融雪盐大规模使用造成土地盐碱化,而且用几次道路几乎就要废掉了。

还有一些公共交通设施,例如公交车站、火车站、地铁站,年久失修,加上汪达尔主义(vandalism)盛行,不少地方的情况是比较惊悚的。下图是学校附近的一个公交车站,算是我见到过的极品中的极品了。

下面一张是纽黑文的普通街道:

这个应该是一百年前的路灯吧,公交车站牌就随意地在上面一挂,任何关于站点、车辆的有效信息都没有提供。

最后来一张百老汇:

总体来说,美国的街道还是要比中国整洁的。机场无论哪里一般都比较干净,美国城市规模小,所以可能一般不如国内机场气派。美国比中国差的可能主要在铁路上,但火车里面其实还是挺舒服的。

知乎用户 海上东青 发表

美国基建主要是老化严重,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现代化是比较早的,这就使得美国的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在上个世纪就很完备了。基建差也是跟中国比,最为后发国家的中国,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就提到中国基建的先进。特朗普为了刺激内需也是需要投入基建的。

知乎用户 唐人街喵爷 发表

以下只是我个人记忆,没有查证新闻。

去年美国著名的西海岸一号公路有一小部分塌方了。

修了不到半年才好。

据路过的人爆料是这样修的:

总共五(三)个工人。

四(两)个负责在两端举着 slow 和 stop 的牌子。

一个干活。

我个人是当笑话看的。

家父做了一辈子混凝土。我问了一下,如果这种事情由他指挥的话,基本就是十几个人半封路状态一到两天的工作量。

十年前,中国的基建就可以七天抢出一栋六层混凝土楼的速度了。

所以和中国比,美国基建确实很差。

————————————————————————————————————

更新一个父亲说过的事儿吧,数字我记不太清了,就大概编个数字吧,但是倍数记得非常清楚,大家领会精神。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美国人来上海问混凝土多少钱。

上海的搅拌站表示,100 块 / 立方。

美国人大呼便宜,说美国要 200 左右。

结账时,中国方发现,美国人是按照美金 100 块 / 立方结账的。那时候汇率好像是 10 + 吧。

不过一年之后,有中国二五仔告诉美方了。摊手。

可见美国市场的成本。

还是那句话,和中国这个靠廉价成本和劳动力堆起来的基建狂魔比,美国基建完完全全被成本和各种规矩限制住了。

我在西海岸生活了六年了,对美国政府的效率真的是深恶痛绝。

去年开始在新公司上班,要过一个收费的桥。

上网查想注册通行证,发现不开放链接。想注册要等第一份纸质收费单。

我在 11 月初开始走这个高速。

然后在今年 3 月初收到了厚厚的一封纸质收费单,内容是 2000 刀的罚单和 11 月份的照片,说我超过了三个月没有缴费。我也是收过上万人民币高速罚单的人了!

注意,并没有 12 月和 1 月和 2 月的照片和罚单!

然后专门抽半天时间去缴费处理,办公室表示很正常,每天至少几十位市民来缴这个费用,第一次都可以豁免罚款,于是我交了 500 刀高速费出来了。

忘记谁先提出的了,美国就是典型的司法过度。

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摊手。

哦,对了,最后,加州政府傻逼!

知乎用户 李建秋 发表

美国 100 年前基建非常牛逼

没错,不过我们说的是今天的美国基建不行

我们讲话还是要有个逻辑,比如说顶楼那位说美国基建多么多么牛逼,是的,美国基建曾经非常牛逼,不代表他今天就不应该重修,两码事好吗?中国唐朝时期非常牛逼,中国宋朝时候非常富裕,不代表清末他不颓啊,两码事好吗?

而且基建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光光是一个公路铁路和航空的问题,你今天站在这里,你看看纽约的地铁,然后你回来告诉我美国的地铁很牛逼,你说的出口吗?地铁的标示,电梯,广播,电子显示屏都是问题,这难道就不是基建吗?

美国基建的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个别地方没有修缮,而是整个美国已经没有了修基建的气魄,美国外交委员会已经公开承认美国基建能力不如中国,quora 也有关于美国基建的提问,问的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哔哔中国在非洲搞基建,既然哔哔,为什么美国不提供给非洲另外一个选择?答案就是做不到啊,能做到还需要哔哔?

上次美国那个迈阿密天桥坍塌事件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天桥该有多难?不至于吧,这错误如果犯的是惊天地泣鬼神,那也算是给全世界建筑商上一节课,但是错误是犯的实在有点弱智,美国基建现在连人才都出现断层了,说句不好听的,自己去美国找工作的网站上去看看,工程师多少钱一年,搞金融的多少钱一年,律师,医生多少钱一年,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基建都老成那样了,重修自然是理所应当,难道不是吗?

知乎用户 叫什么呢 发表

说个真事儿
我一个朋友的老爸来美探亲 白天朋友上班 老爸在家呆着
一天 门口修路 工人找不到附近的水笼头 就敲门 对朋友的老爸比手画脚了半天 总算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意图 想借朋友家的水管接点儿水
朋友老爸虽然不会英文 但是懂得用手势 大拇指和食指搓两下 这全球通用的要钱的意思
工人愣了一下 对朋友老爸示意 要去请示领导
不一会儿 工人回来了 递给朋友老爸一百美金 作为报酬
我们听到这 都赞朋友老爸太有生意头脑了 简直是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哇 毕竟我们这边的水费是相当相当便宜的

美国的基建 不但很费时间 真的很费钱

知乎用户 Yongtao Wang 发表

提供另外一个美国基建工程的鲜活例子来反映一下美国的基建。

我居住在西雅图地区,这里是 Microsoft,Amazon 的总部所在地。去年有一项基建工程项目 Sound Transit 3,http://www.soundtransit3.org/

这个基建工程其实很简单,就是延长本地的一段轻轨,连接西雅图城区和东边的几个小城市。华盛顿湖把西雅图地区主要分成两块:西雅图城区(Amazon 的总部所在地),和东边几个卫星小城市 (比如微软所在的 Redmond, Valve/Expedia 所在的 Bellevue)。但是简单的增加 62 英里轻轨,增加一些快速公交线路,这个工程的总预算达到 538 亿美元,估计总共要 25 年完成。

这个基建项目去年投票通过,于是今年在 DOL 登记车牌时,绝大多数人都发现自己的注册费涨了好几倍。

对上面的这些数字也许没什么概念,那我可以拿京沪高铁这个项目对比:京沪高铁总预算 2209 亿人民币,总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而工程总长度 1318 公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C%E6%B2%AA%E9%AB%98%E9%80%9F%E9%93%81%E8%B7%AF

对于这样的项目,你觉得川总的万亿基建规划能够做多少事情?!

知乎用户 马达熊 发表

更,实在是不理解,代表懂吗?比喻懂吗?我写的有这么难理解吗?我什么时候说帝国大厦本身就是美国的基建了?

一堆人和我杠,说盖楼不是基建你说的有问题……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理工直男线性思维?


我觉得,帝国大厦最能代表美国基建。

这是一栋建筑于 90 年前的摩天大楼。

曾经几十年都是世界最高建筑。

但它现在老了。

造型过时,结构厚重浪费,装潢尽管反复翻新,却依然显得陈旧。

更关键的是,它早就不是世界最高楼,而被一栋栋更新更好的大楼超越。

然而,你能因此就说,帝国大厦不行了?

它依然是世界最高楼之一,常常被新建筑拿来比较。

它依然是顶级的办公楼,坐落市中心,现代化电梯和空调运行,智能设备遍布。

它依然是世界上 70% 人口梦寐以求却难以达到的巅峰作品。

它依然不愧 “帝国” 名号。


我们可以说,我们有了超越帝国大厦的新建筑,更高,更大,更漂亮。

但我们不能说帝国大厦差。

这是对我们多年的努力的否定。

知乎用户 Myrosidas 发表

不请自来:可能看数据挺好的 但实际体验很差.

这个体验要看个人的情况,如果你个人非常有钱,有些我体会到的不方便其实没啥大不了的。

看大家都在谈道路,我也发表一下看法:

路面质量

我主要活动范围在加州,这个洲税比较高,比较富裕。所以道路整体还比较四通八达,维护的还行,但不够:道路坑坑洼洼的,尤其是高速。大家都开的很快,这样挺危险的。我高速上有一次大概 85 迈向右侧并线让路(后面那个人似乎都 100 多迈了 我后视镜里眼看着过来了),右前轮直接进坑里了,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要死了;我有一个朋友,就在市区里走,压到这种坑直接爆胎了。不过这种情况似乎可以跟当地政府说 然后给你赔偿一类的。不过那个坑估计还是没人修理。市区里的道路其实开着的感觉和在北京开车没啥区别,路面也还行,但我感觉在北京路会经常翻新,开起来很舒服,这里就是路面质量已经不行了,噪音大,但如果你开辆什么豪车,弄个好胎,也没啥,我就是穷。居民区的道路还不错,平平整整的,就是一大堆坑 (dip),不注意经常刮底盘 (这个路面设计让我非常无语,出个停车场刮一次地盘)

高速,居民区,市区 其实有些图更好但因为有点大传不上来。但可以看到虽然最开始设计但时候,还不错,但现在都裂了 另外大家开车但时候别玩手机 罚单挺贵的。

公共交通

这点可能要看城市。铁路我没坐过,但是感觉如果是大城市之间移动还行。不过火车不是高铁,比如我周末要去芝加哥,火车和飞机的区别:

又快又便宜,所以拿这样的铁路和中国高铁比,差太多了。不过有些人喜欢。

不过我并没有体验过太多火车所以我没啥资格发言。我想说一下这个地铁和公交。

这个也要分城市,比如旧金山的地铁系统就要比 LA 发达。但这两个地方的车辆都非常旧,车次不能和北京地铁比(抱歉我真没做过其他城市的地铁,但应该差不多)费用就不说了,不贵。几块钱,我已经快一年没坐过了,好像公交是 1.75. 地铁按段和时间收的样子… 旧金山其实你市区内活动靠腿就行,不用坐地铁(锻炼身体),不过 LA 100% 需要买车,因为地铁出城就基本没了,大概是到 Pasadena 或者 Alhambra 是最后一站的样子,还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区没有连接到一起。所以看起来很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没有人用。我上次试了一下,20 英里,开车大概 50 分钟(I-10),公交给我的时间是 2 个半小时。这谁坐?另外每一班公交似乎都要相隔很长时间,20 分钟等不到一班车似乎挺常见的。倒是还真有人经常用,穷人,老人,和日本人。日本人这个是听一个朋友说的,他以前经常坐地铁(大家都是穷学生),然后老能看到那种穿的很正式的人等地铁,看起来很像日本人,不过没交流过,所以可以存疑。

手机信号 / Wi-Fi

我住在郊区,我另外一个朋友住在 DTLA。我以为是因为我这里太偏僻了,所以我手机信号从来没上过 3 格。但她也是。都不是地铁里,就是在市区里,没信号… 过于资本主义了,因为几家大的企业垄断,可能达成什么协议了(瞎猜),所以都没有什么大的竞争,消费者是最苦的,又贵又慢。无限流量套餐,我最开始用的是 T-mobile,51.5 一个月含税。速度… 不行。信号覆盖的也不成。我去年年底去了躺 Salton Sea,去看 salvation mountain,一下高速就没信号了。不过景色还不错。

看的就是这个山… 其实没啥 顺便提一句 非常荒凉 强烈建议 3-4 人结伴前往

我地图早没了,就是白色的屏幕里有条线。一灭火,再连上。没地图了,看都不让我看。

熄火前的截图,他已经不知道我在哪里了。

说周围荒凉是因为沿途都是这样的小镇子

感觉有点危险。这种地方可能因为其中一个运营商没有信号塔,就没有信号。感谢中国移动的手机卡可以连接所有的运营商,最后连接到了 Verizon 的信号塔,就一格,把地图下载了就赶紧走了。当时也没想是沙漠,没水,没吃饭,后来还不小心过了一个写着 border 的检查站,车胎还被扎了,感谢我这辆车超级靠谱,要不是她在车里有钉子的情况下有坚持跑了 300-350miles 我可能就跪在沙漠里了。

另外无线网,正常大概一个月 50-60,速度奇慢无比,天天断,好的网似乎一个月 100。 我想了想如果我家网速一个月收我 700 人民币得快成什么样。所以可能看数据非常完美,实际体验根本不行。

教育和医疗

就不说公立私立学校差别了。单说公立学校里面,因为街区的不同,教育资源都完全不一样,有些学校穷到连教科书都换不起,有些学校一人一个 Chromebook(不能带走)。医疗方面感觉大家都常说,我没体验过也不想体验,但我看了看感觉说的都挺有道理的。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就不继续说了…

其他

什么水电网垃圾这类做的还都可以,我感觉两国做的都不错。不过我挺喜欢美国家庭里水槽可以直接倒食物之类的然后用机器嚼碎,这个可以减少厨余垃圾,味道小一些,似乎去扔垃圾的次数也减少了不少.

知乎用户 Dieci Anni 发表

我说一个小事:

因为美国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所以大部分小地方红绿灯都是感应的:系统感应到车道上有没有车在做出红绿灯的判断。

比如,某小路和中等干路交口有个红绿灯,那么这个小路上如果没有车的话,那么绿灯可能几个小时都不会亮,而干路上会一直是绿灯。直到有人在小路上停下来等红灯,那么半分钟左右之后,小路上的绿灯才会亮起。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红绿灯会有按钮:因为系统感应不到行人在等灯,需要人工提示。

我去过几个州的很多偏远地带,有红绿灯的地方都是如此。

中国的优势在于上限高,而美国的优势在于其下限高。

知乎用户 陆半千 发表

讲一下自己的见闻吧,只说一下美帝的西海岸交通基建体验。

先说公路,我在洛杉矶,拉斯维加斯,西雅图全程自驾,初步感受还是要有一点的。首推是高速免费,多条 freeway 贯穿整个城市,平均都在 60-70 英里的同行速度,相当于国内主要城市里贯穿了多条 100-120 公里的高速。这个想想还是挺难做到的,国内基本上是用环城高速来接驳高速路网,高速路并没有穿插城区。但是国内的高速路质量明显高于美帝,原因无他,新造的而已。。

美帝高速有一个小细节,每条行车带之间的隔离,是用钉在路面上的金属反光钉来区隔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只要你偏离车道或者主动并线的时候,轮胎轧在路钉上的噪音及细微的颠簸会及时提醒你。而且到了晚上,路钉上的反光点在车灯照耀下形成一条亮光线,像夜间的机场跑到那样,非常醒目。(我不是专业人士,路钉这个词是我自己编的,希望专业人士指正!) 个人认为,这种路钉比在地面划线有助于高速行驶安全,成本上估计也贵不少。你看,建设成本高而使用不收费,这就不是一般土豪能搞定的!

但是说回到美帝的高速路面质量,反正西海岸这边是相当老旧的,国内高等级高速路面完爆美帝。这也没办法,新修的就是好。

再说机场,数量之多就不再赘述了,建筑老旧也是老生常谈,因此我要说的是另一个问题,效率!美帝的主要城市机场普遍比国内大城市的机场要小,至少候机楼小很多。但是他们的运行效率更高,相信这是跟美国人出行搭乘飞机的常态化息息相关的。只说一个细节,国内手机支付已经成为常态的我们经常嘲笑老美的电子支付落后,这是事实!但是就是在这么个电子支付相当落后的国家,我所见的机场登机口,有几乎 50% 以上的 (明显是当地人的) 乘客,直接出示手机二维码登机。这就有点扭曲了,老美不用手机支付来提高生活效率,反而用手机登机来提高飞行效率,这只能说他们飞的实在是多!同时各航空公司和机场也有足够的动力来提升乘飞机旅行的客户体验,这一点,国内目前虽然也可以二维码登机了,但是还要在过安检时打印一张登机条,显然在底层流程上还没有完全推进电子化高效流程。

另外,大部分机场的旅客动线简单明了,由于机场小,也就没有那种要走 10 多分钟才能到登机口的可能。外加有可能航空管制方式与国内不同,综合导致了在美帝乘飞机旅行时,花费在飞行以外的时间并不太多。这是效率上的领先,乘客节省的时间是用高档豪华的候机楼体验弥补不了的。投更多的钱造楼,不如用更短的时间把旅客送到目的地!相应这是所有乘客的愿望!

接下来再说一下地铁,这个活脱脱一个减分项,基本上你们想到的缺点和难以忍受的地方,西海岸各个城市的地铁就能给你集齐了!具体怎么个烂法?那就是你想要怎么烂那就有怎么烂!美国地铁可能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各种烂和各种贵导致消费者只要能开车就不坐地铁,导致地铁最终只能为底层那些发声弱贡献小的人群服务,而这些主要的地铁乘客群体又正因为发声弱贡献小而无法推动地铁提高和改善体验,最终只要有能力的人都逐渐不去坐地铁,那些有权力和实力的人也就更加不关心地铁体验的改善,最终地铁 GG。。(大纽约地铁除外,我说了我只针对西海岸说一下体验)。

最后是公交车,如果你运气不错能找得到公交车,那它的唯一缺点就只剩下贵了!死贵!!西海岸唯一让人感觉到公交线路能被称之为 “公交网络” 的,恐怕只有旧金山,公交覆盖率还算让人满意,但是真心贵!!如果没记错好像是 5 美金一张票,5 美金,可以买差不多 5 升汽油,开 50 公里了。。你再看国内,公交车的票钱买成汽油,你绝对开的不如公交车远!嘿嘿

什么,你问火车?西海岸有人坐火车吗??下次我打听打听!

所以,总结一下感想!美帝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那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缺点恰恰也是历史太悠久了,老旧成了唯一的主题。如果比照我国这种新兴基建的崭新和奢华成就,特朗普想要把整个美国所有领域的基建重新翻新到中国目前的崭新和奢华水平,万亿美元根本不够用!而这种宇宙量级的基建投资就足以直接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了!!

还打啥贸易战?!!

知乎用户 大大小小的 x 发表

差也不差吧。先说直观印象再说数据。基本结论就是,整体基建品质不如中国,人均公路铁路里程等仍然远远领先。

直观印象:

我爸 2016 年第一次来美国看我的时候,就说美国的高速公路路肩好脏。美国的告诉公路路面不行。

的确,答主的居住的旧金山湾区,有不少高速公路的路面是好几年没有翻新的了。国内高速的路面状况印象不深了,不过我爸说基本都是新铺的沥青路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美国的高速路面是不如国内的。美国有很多高速公路的路面还是水泥的。

US101: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湾区一共大概就 600 万人口,地形大概是一个南北向狭长地带。从南到北贯穿整个湾区的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就有 4 条(101, 280, 680, 880)。 别的一些辅助的东西南北向的高速公路也很多,一般至少是双向 8 车道或者 6 车道的配置,有个别双向四车道的。比如 237,580,380,85,87,84 等等.. 美国大部分城市,除了纽约芝加哥以外,基本上就是一出门就上高速。向湾区这样 600 万人口的地区这样的高速公路密度和数量,中国又是比较少的。

数据上来说:

  1. 高速公路方面我查到的数据是,美国目前的总里程大概 10 万公里,中国 12 万公里左右。总量上已经超过了,人均差不多美国的 1/4。
  2. 公路总里程美国 650 万,中国 470 万,还差一些些。
  3. 铁路总里程美国 25 万,中国 12 万,但是美国几乎没有高铁。

美国的问题是什么呢,国家已经过了迅速发展的年代,劳动参与度与劳动力人口占比都下降了。蓝领工人急缺,这也是加州政府对非法移民暧昧的一个原因。要是非法移民真的是除了坏事啥都不干的话,即使民主党的圣母也不至于非得把非法移民搞进来。真正的问题是,没有这帮来自南方的老墨,美国的蓝领工人更加缺乏。

基础建设,从很多方面来说还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说白了就是还是需要大量工人去修。在不能通过高科技解决的和不能通过贸易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国家的领域,美国对中国没有什么优势。可惜美帝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做出可以完全代替工人修路修桥,代替清洁工打扫公路的黑科技。

不过为什么我还是要提一句人均呢。最近两年的数据,2017 年中国总人口 14 亿,劳动力人口 8.2 亿,劳动力人口占比接近 6 成。同一时间,美国人口 3.2 亿左右,劳动力人口 1.4 亿,占比不足一半。

另外一个数据,2017 年中国的农民工总人口 2.86 亿。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是美国的 6 倍左右,仅农民工人口就接近了美国的总人口。美国这 1.4 亿劳动力,中间有多少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不好说,不过从事服务业以外的总劳动人口就 1900 万,目测搞基建的人口应该在百万量级。

人社部:2017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87 亿人

那些说美国基建落后是因为打仗打没钱了的,个人感觉忽略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美国这几百万蓝领工人要维护一个跟中国一样体量的基础设施体系(公路,铁路,高速公路总里层几乎接近或者略高),光保养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要新建大量的地铁、高铁确实是有点力不从心。美国这种地方,你就在快餐店里每天吹吹空调收个银,收入也够在大部分地方吃喝拉撒买台游戏机再养一辆二手车了,就算政府真的投入大量在基建上,又有多少劳动力愿意来给你的修路的?

不过呢,个人感觉每个国家都要经历发展,分化,固化,稳定,衰败的过程。

在发展分化阶段,劳动力人口占比高,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劳动参与度高,很多人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阶层。到了固化,稳定的阶段,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阶层固化,劳动参与度,参与意愿下降,犯罪率升高。到了衰退阶段,这些问题进一步放大。

美国目前大概处于稳定这个阶段吧,一些颓废的国家比如阿根廷这种可以算已经进入衰败了。中国个人感觉处于分化的末期,这两年中国的劳动人口占比持续走低,劳动力人口总数首次出现下降。阶层固化已经开始有些显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越来越甚嚣尘上,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走高,质量却年年走低。会不会出现末流大学的毕业生,打完四年游戏,不见得有能力胜任白领的工作,碍于大学生的身份,又不愿意做蓝领工作的情况? 等 60,70 后这一代人退下来,90,00 这一代愿意上工地的比例会不会明显下降,还真的不好说。别忘了,上个世纪美国也曾有过基建大爆发的年代。所以,再过 20-30 年,我国的基建水平是不是一定比现在要好,还真的不好讲。

知乎用户 RoseofVersailles​ 发表

美国在基建上算是先发国家,很多领域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参照的。所以其实美国确实有一些基建,不说差,但是可以称之为奇葩

举个例子吧,地铁和公交线路。

下图是芝加哥地铁线路图,试问,如果你住在 A 地,你的单位在 B 地,你如何上班?答案是每次先从 A 地坐地铁到市中心,然后换乘,再开往市郊的 B 地,整整饶了一大圈!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第一次有了工作,又有了通往工作单位的地铁。两件快乐的事情重合在一起。而这两份快乐,又理应带来更多的快乐。得到的,本该是像梦境一般幸福的时间…… 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距离两公里,通勤两小时)呢………..

因为美国在建设地铁的时候,还是一百年前。当时人们坐地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郊区去市中心。而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郊地区,也变成了办公区,商业区。这时候,这套传统地铁线路,就彻底失去了作用。结果导致大部分美国人,根本就不坐地铁,而是直接开车从 A 到 B。

有了美国的失败经验,再看看后来居上的中国,就聪明多了,下图是西安地铁,网格式铺设线路和站点。

再说个例子。美国的城市分区。

下面这个是美国某大型城市的卫星地图。A,B,C 都是住宅区,每块方圆都有将近 10 公里。而把 A,B,C 分割开来的,则是穿城而过的高速公路,以及沿着高速建设的工商业区。

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住在住宅区,想去上班或者买东西,你需要不远万里,一直走到工商业区才可以,因为美国的住宅区真的就是住宅。长得就像下面这样。

另外,如果你住在 A 区,你父母住在 B 区,即使你们只相隔了一条高速公路,很多时候,你也只能开车过去,因为步行无法通过高速公路…..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美国城市的建设,趋向于摊大饼式发展,城市越盖越大,交通则越来越烂。

而中国吸取了美国的教训之后,则是下图这样的。发现不同的地方了吗?没错,中国的商业区都是和住宅区混合建设的,大大减少了居民出行购物的距离!

知乎用户 bash bin 发表

先反对一下高赞回答。

第六:极为发达的通信网络,仅仅 Verizon 一家的 LTE 信号就覆盖了 98% 的人口,不仅超过中国电信的覆盖率,而且这是在美国人口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达到的成果。

工信部是发布过通信运营业公报的,美国移动通信基站 20 多万个,中国有 559 万多个,不在一个数量级的,如果要说基站越少覆盖越好的话我没话说。

知乎用户 Cheng Huang 发表

就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发达国家基建排列是日本 » 德国 = 瑞士 = 北欧众 »»»» 法国 > 英国 » 美国

但美国的好处在于地广人稀,不像其他发达国家那般城市化。普通美国小镇同质化严重,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住宅楼都不超过三层,出行基本靠车,也不是那么需要好的基建。至于少数大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那里的许多楼清朝时就有了,里面翻新下继续用。地铁以及公共交通设施也有些年头了,不像国内大部分基建都是二十年内新修的。

知乎用户 超电磁炮吕青橙 发表

你自己开车去美国高速公路上走一趟就知道了。

国内最近不是出了个甘肃某省道道路开裂的事么,央视还亲自报道来着。

道路开裂这在美国基本上属于普遍情况。

如果美国也按照央视这规格报道的话,那全美新闻台一年到头就别干别的了。

话说回来,以美国现在的人力成本和工作效率,川总这套计划估计也就是嘴上说说罢了。

知乎用户 简江 发表

美国基建不是差,是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了,相对于中国,没什么潜力可以挖了。

政府要干事情,一条叫做 “意愿”,一条叫做 “能力”,这两个缺一个都不能。

先不谈 “意愿” 这个复杂的问题,单看什么决定了社会承载基础设施的“能力”,或者说“潜力”。

我说个有意思的指标,叫做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 GDP”。

单位土地面积上的 GDP 越高,越有潜力在这块土地上实现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

以美国洛杉矶为例,洛杉矶县总面积 12308 平方公里,2018 年 GDP 7781.77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0.632 亿美元。

洛杉矶看起来是这样的

再来看日本东京,辖区总面积 2155 平方公里 2016 年 GDP 9500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4.4 亿美元,差不多是洛杉矶的 7 倍。

东京核心区鸟瞰

上海中心城区面积 660 平方公里,2017 年 GDP 1445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2.18 亿美元,大概是东京的一半,上海辖区面积 6340 平方公里,2017 年 GDP 大约 4304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0.68 亿美元,和洛杉矶差不多。

上海核心区鸟瞰

美国曼哈顿总面积 59.5 平方公里,GDP 大约是 6000 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10 亿美元,是上海核心城区的四倍多一点。曼哈顿是这样的——

在中国大城市待习惯的人,可能只有去了纽约、旧金山或者波士顿,才会觉得 “进城” 了。不要说美国那些排名前十之后的城市,即便去了洛杉矶,也会有 “到了大农村” 的感觉。

不拿加州这种富可敌国的州举例子,找一个东部的普通州,比方说北卡罗来纳,12.6 万平方公里,2016 年 GDP 5216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0.041 亿美元。

我们的山东省 15.79 万平方公里,2019 年 GDP 大约 10000 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 GDP 0.063 亿美元,大约是北卡的 1.5 倍。所以如果山东基础设施修建得比北卡好,一点都不奇怪。

美国基础设施最大的问题不是 “差”,而是相对于现在的单位土地面积经济规模,够用了。够用之后,再去建,短期内虽然能刺激就业,但长期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实在是有限。

相对于中国,美国的公路系统依旧是 “高配” 的。

美国运输主动脉是高速公路,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美国修建了大约 7 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大约是 10 万公里,中国目前大约是 13 万公里)。

如果在美国有自驾经历,就会发现美国很多高速公路比较 “高配”,比方说洲际的主干高速公路,通常在单向 4 车道到 6 车道之间。这些道路在 50 年前就被修建出来,在当时看,应该非常的 “超前”。

拉斯维加斯附近的一座州际公路立交桥

(增补)有朋友留言,质疑美国是否有很多 “四到六车道的高速公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分两种,一种是 Highway,通常不封闭,有交叉路口和红绿灯,一般是单向 2-3 车道。一种是 Freeway,就是我们过国内常见的封闭高速公路,一般都是单向 3 车道起,4-5 车道比较常见。网上能查到不少 70 年代的高速公路视频资料,的确在当时规模就已经相当可观了。

我说的这些,都是连接大城市之间的公路,乡村公路或者西部偏远地区肯定不会修这么宽,美国人还没奔放到这种程度。

亚特兰大的 20 号公路,内侧车道一般是 Carpool 道(车内有乘客才能进)

数数几个车道 1-2-3-4-5…… 美国有不少公路有不开放的空余车道位置

这段路在迈阿密西边,最里两条车道收费,旁边四条免费

纽约纽瓦克机场附近的高速路

70 年代的视频资料

70 年代的视频资料

譬如我们修高速公路,交叉公路之间的立交桥匝道多数是 1 个车道,新一点标准高一点的可能有 2 个车道,而美国高速公路立交桥匝道,2 个车道是标配,3-4 个车道也不罕见。从一个公路进入另外一个公路,经常不需要减速。

所以在美国开车,通常只有大城市靠近中心区的地方会遇到塞车,其它地方和少,一上路,大多数情况都是一上路飚到底。

高速公路是一种建设成本较高,维护成本比较低的基础设施。美国的公路干线就像美国经济的动脉,支撑美国一路发展,直到现在,依旧完全够用。

对于当年已经 “超标” 修建的道路,除了翻新和加固,再往高标准修,似乎意义也不太大。

在美国旅行或者生活,除了纽约、旧金山等少数地方,没有汽车会特别不方便。因为公交、地铁系统都非常不发达,不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太低。人口密度低,单位公里线路上乘坐人数就少,少到一定程度,就支撑不起来日常运营了。所以美国某些地方即便有公交线路,也是又贵车又少。

公路还好,虽然修建费用高,但一旦修起来,车多养护费用高,车少养护费用就低。但铁路就不一样了,一条高铁建起来,不光发车车次要多,而且上座率还要高,一条不满足,整条线路就巨亏。说直白点,就是要 “有那么多人坐” 才行。

地铁也是一样,运营费用巨高。没有一定的人口密度和发达程度,修得起也用不起。

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一旦发展起来非常可怕。因为中国不光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迟早变成世界第一,中国还有超大人口规模和超高人口密度。再加上极强的政府组织能力,使得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可能。

过去我们有些人,包括我自己,认为美国 “郊区化” 是先进的体现。但韦斯特在《规模》这本书里说,城市产出和城市人口的 1.15 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城市人口越多,城市效率越高。因为城市大了,密度高了,人和人之间的 “连接性” 更强。

而中国 500 万人口以上超大规模城市的数量比美国 100 万人口以上大规模城市的数量还多。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推动了城市超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城市之间高铁的修建又把超大规模城市用快速通道连结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人口流动效率。

美国城际之间主要交通方式是飞机,距离越远飞机越占优势,但是对于 500 公里以内的城际交通,无论从成本还是从运送速度,高铁都更占优,500 公里基本上是区域性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高铁把中国的经济核心地带由 “点”,变成 “片”。

中国高铁这个 “主动脉网络”,势必像 50 年前美国公路网一样,成为新的经济发动机,而且比美国的公路网更快、更强。

知乎用户 捷克斯洛伐克 发表

实名反对下高票

@blizzard

高票已改名

@独立小桥风满袖

高票又改名

@Batman

连美国智库都承认中国基建世界领先

https://youtu.be/ZxVe5Kdwu9g


美国高速公路已经很旧了,很多需要维修,完全和中国的质量没法比啊。美国所有确实基建量很足,质就不是非常好了。
而答主一直强调量,而对质只字不提,是一个非常有偏见的一个回答。
而且铁路运输和铁路客运应该放在一起讨论。高铁也是一种铁路,而高铁成为运输的工具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至于铁路,虽然美国里程高,但很大一个原因是铁路业是私企,一条铁路可以解决的轨道,可能有几个不同公司会建几条铁路。
还有高票怎么不提美国手机信号的问题?

高票说什么手机信号在人口密度如此分散的情况下覆盖率 98%,但他算得是人口密集地区的 98%,不是全美 98%,中国 500 万个基站,美国不到 30 万个。

鉴于高票已经拉黑我,我在这里回应下高票最后一个对我的回答。

以及之前的交流内容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坐标路易斯安那村,路上隔几米一个洞,铁路慢得要死,打雷可能时常会导致部分地区停电(然后电力公司会给你发短信,并表示预计 xxx 时修好。这点还不错)。城市治安之差令人发指。公园的话,我记得城市公园通常晚上会睡很多流浪汉,不过之前去休斯顿,感觉休斯顿的公园还好。公交车数量少,遵守时刻表,可惜时间间隔长。

总之不要指望美国的公共设施,不仅烂而且明显死不悔改。从另一方面说,只要你工资买得起私家车(美元还是蛮便宜的),坐得起飞机,不依赖公共设施服务,过的还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张狒狒 发表

嗨~ 我发现知乎上一个奇妙的现象。

当问题问 “xx 有多差(负面)”,下面的回答通常是 “也不差,很好,其实挺棒的”。

当问题问 “xx 有多好(正面)”,下面的回答通常是 “也不好,有弱点,其实挺不够的”。

所以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所有事物其实都是这样。如果你觉得你是知识分子,那该问的不是 “差” 或“好”,而是“怎么样”“什么水平”。


那美国基建怎么样呢?

美国的大多数州际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比中国老国道标准高比中国新国道标准低。中国老国道不收费,美国的 interstate 收费;老国道拥挤,interstate 基本不拥挤;老国道有些路段的维护挺糟的,interstate 说全线都有坑肯定不对,但说哪十公里没见过坑肯定有人反对;老国道沿线风景都还不错,坐车感觉优秀,开车感觉疲劳,interstate 沿线风景比较单调,坐车开车都疲劳。

但美国基建最优秀的地方不是 interstate,而是 intrastate,州内县级公路。

美国真的是车轮上的国家,县级公路四通八达,虽然高速公路总里程不如中国,但公路总里程比中国高 33%,将近 1/3 啊,同志们。

美国的县 / 村公路基本上是下图这样的:

说实话,还挺厉害的。从一个村到一个村,从一个镇子到一个镇子。

美国的镇子基本上是这样的:

县 / 镇公园的设施:

至于说美国的高速路嘛,基本上是下面这样的:

这里就只说公路吧,毕竟美国强项,铁路在美国不太大众,比飞机还不如,要比铁路基建那是欺负小朋友。至于美国的机场,特朗普同志评价过了:“第三世界的飞机场” 也不光是特朗普,美国机场之差劲,有目共睹。

但另一方面,美国机场数量简直像公交站台一样密集,当然很多是私人机场不对外。

诸位可以去查查中国机场数量,以做对比。中美的发展思路不一样,毕竟飞机做不到十几块钱把人在两个省会之间传送,而共和国的航空业也不足以支持这种交通方式。

至于说基建技术和动员能力,这个看两国方舱医院,抗洪救灾工程呗。这个美吹也吹不动的,中美对比,美国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总结起来就是美国的公路覆盖,机场覆盖强于中国,但技术和质量 “第三世界”。美国的村镇设施水平较高,城市拉胯。

知乎用户 尚 97 发表

怎么说呢。。。美国基建在他建的时候还是挺好的。但是老了的基建实在是。。。。一言难尽。。。。而且修缮的速度巨慢。。。。

你现在看到的很多美国基建都还是吃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老本。

我记得我那时候去纽约玩儿,跟我姐做纽约地铁,我当时都呕了。。。特别破。。。地铁也没有什么正经的闸门儿入口,看着跟铁栅栏似的随便围一围,列车外面也看起来脏兮兮黑糊糊的。地铁道上的老鼠,还有尿液的味道。。给我的印象一点都不好。。我以为美国地铁都这样。

这里顺便说一句,北京地铁一号线 1971 年投入运营,我记得 2000 年初我坐的时候还觉得挺旧的,每次站在站台那都打怵。2010 年后 (具体哪年忘了) 安装了安全门,有一些站也重新翻修了,看起来好了很多。

后来有一个暑假去丹佛实习,上班要坐轻轨,轻轨站台又敞亮又干净,列车也很干净,看起来跟纽约地铁就非常不一样了。丹佛的轻轨相比较之下要高大上很多。

我上学在的城市不算大,城市道路老化严重。。一般情况下,坑坑洼洼的路只要不会造成重大事故,基本上不太修。刚买车的时候特别不习惯,总觉得自己的轮胎坏了哈哈。如果比较严重,实在受不了了,就会修一下。我爸是搞公路的,来美国参加我毕业典礼,抱怨了一路,经常说,这个在国内,是不合格的,要修的啊。

美国修路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之前我上学必经的一条马路,也算是城市的一个主要道路了,我刚住进去,外面就贴告示说要修。。。告示上还有个进度条,就大概是这样的:

那个进度条基本上就没怎么变过。。。基本上也见不到什么人在修,偶尔看到有人在修路,就感觉每个人懒懒散散在地上戳两下就站那了。。。。而且美国的路大多都是白天修,晚上修说是会扰民(实际上离着挺远的。。),可能早高峰上班正堵着呢,他就把路给你封了。。。我住在那多久,就修了多久(能有一年吧),修完了基本上跟本来没啥太大区别哈哈哈哈哈。

补充一个最近发生的事儿吧~ 隔壁村儿一个大学,10 月底的时候连着下了几天的雨夹雪夹冰,直接给干停电了。。关键是。。都晴了一周了,昨天看他们还有一些学生说,电还没来。。。特别冷。。。

这种停电有一周的情况我倒是没遇到过,不过停两天的这种遇到过。。。而且是要到交作业的期限的时候。。。

知乎用户 Batman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不看回答就在评论区里说,“你说的都是历史,现在呢?早被中国甩到后面了。”,好吧,只好在答案开头强调一下,下面说的,全都是最新的,2018 年 4 月的状况。

详细回答之前,先总结一下美国基建的当前状态:

第一:全球最大最发达的公路运输网。高速公路总长度 25 万公里。

第二: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铁路货运网,总长度 25 万公里,代表了货运最先进水平的重载线路占 70%(中国仅有加起来不到 3000 公里的两条线是重载)。货运成本仅有欧洲日本的一半,按购买力比较,还低于中国印度。

第三:世界最大的航空网络,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是全世界唯一年客流量过亿的机场。年航空客流达到 9 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人口的三倍。

第四:世界最发达的物流系统。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外加无所不在的标准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各个系统之间几乎无缝转换。玻璃大王曹德旺曾经说过,美国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几乎 8 倍,但是物流成本却不比中国高。

第五:世界最大规模清洁能源系统,核电站装机量世界第一,75% 的发电来自于清洁能源(天然气,核电,水力)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力仅有 30% 来自清洁能源。美国天然气能源使用量超过中俄印三国总和。

第六:极为发达的通信网络,仅仅 Verizon 一家的 LTE 信号就覆盖了 98% 的人口,不仅超过中国电信的覆盖率,而且这是在美国人口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达到的成果。

第七:跟中东产油国可以抗衡的能源产业。美国不仅仅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而且过去几届政府坚持的三十年的页岩油气战略终于开始结果,直接结果就是彻底摆脱了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带来过去几年的石油价格暴跌。不仅如此,美国甚至在 2016 年开始出口页岩油。2017 年,美国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国,美国石油的重要买家之一就是中国。另外,美国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美国终于可以把战略重心向欧洲和太平洋转移,中国必然会感觉到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中东这个火药桶勉强维持和平,全是因为美国在这个地区的警察作用。其他国家基本上都在搭顺风车。如果美国要退出,中国这个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补上力量真空,维持地区稳定,不然一旦地区形势不稳,必然会造成油价飙升甚至产量大大下降。中国能不能胜任,就是一个真金白银的考验,到时候就看看战狼和厉害了我的国里面的吹的各种东西能不能兑现了。

至于很多评论说设施老了旧了,不妨给你们举几个例子。1929 年建成的乔治华盛顿大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年通车量超过一亿的大桥,连续保持年通车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将近半个世纪,仍然状态极佳,所有的维护都是在通车状态下进行。1880 年就达到里程巅峰的美国铁路,现在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效率最高的铁路货运网络,远超欧洲日本中国印度。中国从 80 年就开始研究建造重载铁路,四十年过去也仅仅建成了大秦,朔黄,和蒙华(在建)总长不到 4000 公里。而美国的重载铁路总长已经超过了 17 万公里。至于航空网络,就不用说了,过去 70 年间建的机场,仍然在高效地运行,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航空网络,而且远远把第二名甩在后面。

不仅如此,美国的基建非常平均,无论是城市郊区还是农村,都差不多。有些人,天天呆在北上广深或者江浙沪,坐坐光鲜亮丽的新地铁,骑骑共享单车,出门买菜,手机扫扫码,看着新闻联播里说美国基建怎么烂怎么烂,再看看咱们自己怎么基建狂魔, 就以为掌握了真理,劝你多出去走走,多做做独立的调研,学会用数据做判断,美国的领先,都是战略级别的,跟你们津津乐道的 “新四大发明” 比起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先不说覆盖全国的高效货运网络可以让美国工人在拿中国 8 倍工资的前提下仍然把成本控制到跟中国类似。就说页岩油气的意义: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车轮上的国家,通过民主共和两党将近十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摆脱了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实现了能源自给,这个牛逼程度,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包括中欧日印在内的其他主要国家连想都不敢想。

对于那些人在美国,不能理解的。你在波士顿城里看到的坑坑洼洼的路面只说明了当地人民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上面,他们认为有更重要的地方(地方财政都有当地议会批准),和整个美国的基建状态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美国的基建疲于维护不思进取,那不过是新闻联播灌输给你的观点而已。1981 年到 2015 年,美国的工人工资增长了 5 倍,全世界的物流成本都在升高,但是美国铁路货运成本却降低了一半,这是长期不懈优化改造的结果。80 年代,美国决定研究页岩油气,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间换了好几个总统,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都没有放松这方面的努力,最后一举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这是什么样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下面详细说说.

先说公路,想象一下,假如中国全是平原,只留下广东山东四川三省的三亿人,把这些人相对平均地分散到全国各地,然后开始建国道省道,所有的国道省道设计时速至少 100 公里,包括新疆西藏内蒙,而且公路网密度要和现在的东部地区差不多,而且三亿人民每人一辆车,95% 的人都开车上班开车买东西开车逛店参加任何日常活动,就是美国的现状。

来过美国的人就知道,美国的高等级公路密度非常大,除了保证时速 100 公里的 interstate,还有大量的州际公路时速也在 100 公里甚至 120 公里以上。还有很多乡下公路,标示 45 英里实际上都开 60 英里(100 公里)的也到处都是。美国因为平原较多,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极低,一个面积和四川一样大的省,人口只有成都市那么多,是常事。人口密度低,资金密度就低,即使这样的地方也都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在南部东南部,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开半天没一个人影的地方也不少。人口密度高的东西海岸,挑战主要来自于车流量。作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几乎人人开车上班,还有大量的 18 轮卡车,比如东北部的 95 号公路上的华盛顿大桥,建成于 1929 年,过去连续 20 年每年通行一亿车次,平均每天 30 万。这样高强度的使用需要持续不断的维护,而所有的维护都是在对通车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进行的。

上一张图感受一下美国公路网的密度。注意这并不是全部,只是纳入全国编号系统的,也就是说只有州际高速和州内高速才包括在这里面。这张图里的路段至少 90% 的通车时速可以达到 100 公里。

西欧日本跟美国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只需要建设很小的面积。美国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像美国这么大的国土又有美国这么大密度的公路没有第二个国家。而且美国的基建相对平均,不存在集中力量建设几个大城市的问题。

相对于公路,很多人不知道美国的铁路也很强。1890 年,咱们的老佛爷还在搞洋务运动修了几百公里的铁路的时候,美国的铁路就达到了 45 万公里。大量的铁路为 19,20 世界美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 世纪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让铁路逐渐退居二线变成载货为主,一些不常用的线路渐渐废弃,到 2018 年,相比 130 年前,美国铁路的里程减少了一半,“只剩”22 万公里,仍然稳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中国)的两倍。不仅里程世界第一,美国铁路的货运系统也是世界最先进的,重载线路达到 70%,也就是 15 万公里。相比之下你知道世界铁路第二大国中国的重载线路有多少吗?只有大秦,朔黄两条线。

从比例来讲,美国铁路货运比例达到 40%,在全世界主要国家最高,铁路运营成本只有日本和欧洲的不到一半,如果考虑到购买力的话,比中国和印度都便宜。这么说你可能印象不深,换一种说法,美国铁路的人工费用几乎是日本欧洲的两倍,国土面积比日本欧洲加起来都大,但是却可以做到单位货运成本只有欧洲日本的一半。1962 年,美国就开行了总重量超过 44000 吨的重载列车。2015 年,每吨货物的铁路运输价格只有 1981 年的一半。这些都是长期技术革新和流程优化的成果。但是因为美国的铁路客运几乎等于没有,从来也没有任何人重视过客运,所以外国人坐了新干线,欧洲的高铁,中国的高铁,跑到美国一坐火车,立刻认为美国铁路有多差,那就只是管中窥豹了。除了铁路本身,机车技术也是世界第一,咱们的青藏线因为高海拔还需要通用电气的火车头来拉,相信大家早知道了吧。

关于重载铁路的细节,这里有更专业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451103

最后说说航空,相信这个不用说了,这是美国人最常见的出行方式。美国政客最爱拿来说事的纽约拉瓜迪亚机场,又小又破,其实是因为它建的太早,1939 年就开通,建在纽约市区,离曼哈顿只有 5 公里,根本没有任何空间可以扩建,这样一个有 80 年历史的小机场,每年都能服务 2500 万旅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航空业的发达(其实纽约三大机场每年服务旅客 1.2 亿人,主要都是通过纽瓦克和肯尼迪)。相反,新建的机场比如亚特兰大的 Hartsfield,洛杉矶的 LAX,休斯顿的 IAH,就建在市郊,又大又新。亚特兰大机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服务人次过亿的机场。如果按照旅客人次排,美国有 40 个机场年旅客人次超过一千万,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人头,不是在互联网上敲敲键盘买东西,另外不要忘了美国只有三亿人。

很多人要来源,下面是一些截图。我找到新的会继续慢慢添加。

知乎用户 S.141 发表

上个礼拜,为了准备大学申请的材料,我去了趟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在隔壁二十九棕榈村订了家民宿,暂住两晚,算是体验了一次美国的乡村生活。(当然其实 LA 也挺村的)

约书亚树这个地方是环绕 LA 的众多沙漠中的一个,被我当作看星星的荒郊野岭中最方便的一个。不过与其说是沙漠,我觉得更像是戈壁,因为黄沙上还长着各种张牙舞爪的沙漠植物。如果类比一下,我觉得比较接近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周边环境大概是这样的。

我们住的地方是这样的。

反正就是一个看上去啥啥也不行的地方,在中国估计就是个十八线农村。但是重点来了,在这么一个抬头就能看见银河的地方,距离我们住的民宿的步行距离,有麦当劳,有星巴克,有肯德基,有酷圣石,有 711,有 Jack in Box,而且店面十分干净,总体感觉并不比 LA 差。

如果开车顺着这样一条坑坑洼洼的主干道一路走下去,

二十分钟后会看到一家巨大的沃尔玛,旁边还有 home depot(类似于建材城),Marshall 等商业中心。

如果顺着地图找的话,你会发现这方寸之地几乎应有尽有,生活水平相比起 LA 这种超级大都市也不遑多让。

至于基建…… 那大概确实是差吧,毕竟这条路真的太烂了(逃)

P.S. 以上照片除了民宿那张都不是我拍的,因为我此行主要是为了拍星空,所以周边风景拍的很少,图片都是网上找的,不过跟我看到几乎一摸一样。

知乎用户 郑凯 发表

发一个之前翻译的报道,里面还提到川建国的那句一万亿投资

[

美国基建在崩溃

郑凯的视频

 · 136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93880789613666304)

知乎用户 枫叶国滴 Alex 发表

补充一下我的回答。我发现,很多人其实是在拿中国的运行模式讨论美国,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当我们讨论 “美国” 时,最应抵触的是将 “美国” 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很多人说 “美国” 怎样怎样,似乎这句话在整个美国都适用,其实并非如此。美国州与州之间的差异,种族之间的差异,远比中国省与省之间的差异大。另外,不要将美国的问题也全面认为是整个西方的问题。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德国的基建尤其是公路,修的就极好,开起来异常平顺。

首先美国和中国的再分配制度就十分不同,其次政治逻辑也有本质的不同。

先说再分配。美国的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最强的纽带并不是治理与被治理的关系。而是税收者与纳税者之间的关系。你的地税交多少,直接决定了你的城市基建如何,你住在什么样的社区,有怎样的学区,治安如何等等等等。地税少的地方,往往警力也不行。这完全取决于你交了多少税,以及地方政府有没有预算雇佣更多警察。

补一句:海外大部分发达国家全部都有地税,如果不交地税,你的房屋会被拍卖。

中国的再分配基本上依靠国企和国家财政。也只有这样,才能先富带动后富。如果像美国一样,哪里交税多,哪里就发展好的话,你就别指望北上广能帮助周边的城市了。

其实你看到的很多基建,都是国家在烧钱补贴。中国统一的财政体系有好处,就是可以互相支持。比方说在 A 城市修建了高铁,高铁是亏了,但我可以通过 A 城的快速发展来征收更多的增值税。这样总体来说,没准赚了。

再说逻辑。美国其实奉行的是新自由主义,也就是国家什么都不管,全都给私营企业。现在美国连航天都懒得管了,发射卫星还跟 space x 签协议。川普还缩减了教育和研究经费支出来补贴军工。但是战斗机还是从洛克希勒马丁公司买,从波音买,军用车还是从通用买。

其实对于老美老说,最应该谈论的是两党和各大财团的利益。而不是什么 “美国” 整体怎样。

以下是原答案。

————————————————————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的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而美国基本是资源和人口分布较为一致。

中国的煤炭资源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山西),所以要建设电网,把西电东送。当然也有配套的水电东送(第二张图)。

中国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所以要建设水网和大坝,所以有南水北调和三峡大坝。

要拉煤和一些稀有金属去别的省份,只能依靠火车。你不能指望飞机拉矿石。为什么要拉矿石去别的省份?因为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工厂在东南沿海。既然劳动力都在东南沿海,你不能指望他们搬家去西部吧。

特别要提一句中国的人口分布,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比较集中的地带。只要在这里建设密集的交通网,可以辐射连接很多地区,相比飞机这种点对点的方式更加能够带动经济。

美国相反,人口集中在东西两岸。两岸之间相隔很远,最需要的其实是点对点的飞机。

中国搞得这一切,基本是在用自身资源换发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不会对外侵略,所以不会搞战争来获得资源。如果只能挖自己的矿产资源,那火车一定比飞机更重要。因为火车运输便宜。

更何况,在不能自主生产飞机以前,进口飞机是非常贵的。

美国目前最强大的优势,是飞机和船舶(轮船现在不如中国)。火车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PS:不要用美国工业化时期修铁路来抬杠。发达国家都要有工业化阶段。美国当年还搞咖啡种植园呢,现在咖啡种植园难不成也是美国支柱产业?美国现在人比资源贵,所以需要的是运输人的工具 - 飞机。

PS:不少人拿美国的公路 / 铁路里程数说事。如果美国的双向两车道都算高速的话,那国内三线城市不少市区路段都算 “高速” 了吧。毕竟美国的城市化已经到达一定水平,很难形成新的城市。老旧城市要修路必然要通过财政支持来实现,这就完全取决于税收的多还是少了。

美国人口分布在东西两岸,中间的省份人很少。所以只要轮船把资源运到东西两岸加工就可以了。中部地区留给农田。如果人想要流动,飞机无疑是更快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某些方面中国基建很强(轨道交通),而某些方面美国很强(飞机)

————————————————————还有质疑美国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不一致的,非得要我去贴张图才行?随便一查就查得出的事情。美国工业五大湖区了解一下?一张矿产资源图贴给你,一张人口分布图贴给你。比对一下。

知乎用户 吃花的猫 发表

这个问题争执很多啊,其实答案很简单:政府的基建项目就很烂,私营的基建项目就很好。

政府主营的著名基建项目例子:

  1. 纽约地铁。纽约地铁有如下用时间久远这个借口无法洗白的缺点: 1) 没有安全门,每年都要死几十个人 2) 地铁票极其难用,正常人第一次刷必然失败 3) 卫生问题奇差无比,这个不多说,反正我三年内亲眼见过几十只老鼠 4) 在服务质量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总是涨价. 去年上东区第二大道的 Q 线在跳票好几次之后终于通车,还只运行到 96 街,而就这距离规划已经过去了 70 年。有诗云:王师修好 Q 线时,家祭无忘告乃翁。
  2. 波士顿 big dig. 这个基建项目把波士顿的高速公路、桥梁等大型市政建筑从地上搬到了地下,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呢?工程 1982 年开工的预算是 28 亿美元 (通货调整后是 60 亿美元),预定于 1998 年建好。2007 年完全竣工的时候已经花了 146 亿。估计包括利息在内的总花费是 220 亿美元。2006 年,部分已经通车的路段由于天花板脱落,砸死了开车的人,又继续返工。
  3. 迈阿密前两天修了一半就塌了的人行天桥就不多说了,知乎有专门问题讨论。
  4. 关于高速,实名反对高票答案。美国州际公路总里程是 7 万 7 千多公里,中国是 11 万 8 千多公里。我不知道高票答案说的 25 万里程怎么来的,如果把标 US highway 的路都算上,那中国也得考虑国道了吧?而且中国绝大多数高速都可以合法开到 120km / 小时,而美国州际公路嘛。。我也算是开过 20 多个州的州际公路了,只在亚利桑那见到过限速 75 迈 (120km) 的标志,别的地方基本都是 65,55 左右。虽说大家都超速,但是你真的不怕碰到警察吗?而且很多地方的路实在是不能开快,以加州纽约为甚,一开快躲不开路上的坑,既伤车又伤菊。说到公路,我又想到了位于新泽西的著名的 pulaski skyway, 2007 年新泽西州政府投资 10 亿要翻修这条路,预计 2018 年春天完工。我前两天刚走过,和我 2014 年走过的时候并无二致。估计也是一个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项目。

高票答案说的 1) 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铁路货运网 2) 世界最大的航空网络 3) 世界最发达的物流系统 4) 极为发达的通信网络 5) 世界最大规模清洁能源系统 6) 跟中东产油国可以抗衡的能源产业 无一例外均是私人部门主营。坐拥世界上最发达的科技和最完善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这些领域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不得不服。

为啥政府和私营的基建相差如此之多呢?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好的。

就拿我们住的地方来说,放到国内一个典型的偏远山村,苦寒之地。海拔 2000 米,一年一半是冬天,常住人口不到一万,附近熊口狼口可能比人口都多,离最近的小城市要 40 分钟盘山路,离最近的中型城市要 2 小时盘山路。村附近都没有麦当劳。冬天自然条件很恶劣,不远处另外一个山村处现在还有纪念碑,纪念当年西进运动时在那里被大雪困死的很多人。

但是,就这种地方,生活起来一点也不比大城市差。水电路高速网络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村里面基本设施,例如大型连锁超市,加油站图书馆医院各种饭店等也一应俱全,饭店的种类是个问题,但依然有一家泰国菜和日本菜,更远的开过盘山路也有。还有小初中学校,甚至还有一个社区大学。Amazon 也能保证 2 天送货,亚米要慢些但一般 4 天也就到了。冬天一晚上能下快 1 米的雪,但除非是正在下着暴风雪,否则道路上积雪基本马上就被铲掉了,个别时候雪太大会出现封路封山的情况,但一般只持续一天。

各种基建的问题也依然有,例如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居然会出现停电的可能,由于家里面是电控制的中央暖气,所以一旦停电就只能用壁炉烧柴火取暖,一年大概会发生几次,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圣诞节,整整一个圣诞夜居然没有电。并且由于过于村,美国邮政局居然不送信到家,必须去 5 分钟车程外的邮箱取,然而其他私人物流系统都没问题。也没有类似国内或者美国大城市的外卖小哥,吃饭也要自己开车去。

五月底的样子

一晚上的雪量和铲过雪的道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里关于美国基建的争论很有意思。

一种语言总是跟一定的心理习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我们的近现代史,中文也有了它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中文里,我们很少将中国本身,中国品牌,中国人等我们认为是和自己心理比较接近的东西与发达、先进等词语联系起来。但我们很乐意把陌生的看做是高尚的、自然合理存在的、不可被打扰的。我们会说中国有什么东西是最大的——因为中国人多,所以这个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譬如高铁网,中国人很习惯觉得它是世界最大的,这从可以测量的数据来说也很明显。但如果说它是发达的一会有很多中国人觉得不自在,会找出很多论据证明它用了很多国外核心零件之类。假如这张网在美国,速度又快规模又大实际体验效果又还不错,那就可以毫无疑问说美国的铁路客运很发达。台积电,因为心理上台湾不是自己人,所以大家认为它很发达。但台湾人也是讲着中文仰视白人的一群人,所在在很多台湾人眼里它也不过是规模很大很重要但仰赖白人机器的代工厂。到底哪个是核心科技?我们没有的就是核心科技,无论是大规模工业制造的美国还是工匠精神小作坊的日本匠人,都是发达的象征。三星拍照强的时候,“吊打”,喜欢不喜欢它的都不会说什么;华为还不错的时候,反正也拍不过单反,拍照也就无用了。所以华为发布会要去欧洲,坚决不能被中国人从内心看成自己人。假如有一天它真能被看做欧洲牌子,emmc 自然也就无所谓了。prada 质量差,但真的无所谓。情怀。

美国高速公路里程长的时候,这个时候长 = 发达。经常用来为日本发达做注脚的 “体验好 = 发达” 公式就不管用了。吊打、一流、先进词语摆出来,谁再讲体验就是小粉红了。标准化 = 先进,讲日本时候的人文关怀 = 先进也就不对了。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中国必然不可能用那么多天然气,所以作为美国能源特点的用天然气多也就成了发达的象征。其实我觉得熊猫多也可以作为中国发达的一个特点嘛。

认真讲,这是中文语言在经历过近代史以后的必然反应,向外界低头变得很重要,逻辑反而不重要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上升,民族主义有所反弹,所以知乎里也经常打架。不过总体上说,美国发达和日本发达的体验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甚至矛盾的,但在知乎还都是最高票答案。中文语境还是没办法摆脱 1840 年的。

知乎用户 边寒剑 发表

搬两段别人写的文章:

刚知道,纽约市政工地上的起重机竟然还要配一个加油工(给齿轮上润滑油的),这个工种是工会保留下来的,哪怕在中国七十年代后这工种就不见了,设备早就能自己加润滑油了,只要早上把润滑油倒进油箱就行。而且纽约这个加油工的工资超过每小时一百美元(没看错,这是时薪,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那就是二十万美元),更何况人家还有翻几番的加班费哦。。。

纽约刚修好的新地铁线,每公里造价已经达到快要一百亿人民币,现在正在修的新线在向一百五十亿发起挑战。在中国花十亿算多的,哪怕是老欧洲巴黎,花个二三十亿撑死了。。。

八年修了八公里花了八亿,在美国要被怒赞的,请对比一下纽约刚开通的第二大道地铁线:

八年修了三公里花了四十五亿美元!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不差,只是久旧

知乎用户 对线梦想支付卡 发表

要评价基建,其实分两个方面,一面是有没有,一面是状况好不好。

不管美国还是加拿大我待的这几年感觉都是,路修的多,不管到哪里都是柏油马路,汽车随便跑;但是路况好的太少了,各种打补丁还坑坑洼洼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美国的基建够用是绝对够用的,覆盖非常好,但是路况很一般。

知乎用户 亚历山大 · 仲马 发表

11/3/20 晚

好久没看这个回答了 我这咋突然变公知了

我真不是美吹 我吹美国干嘛啊 我中国籍,人现在也在中国呆着,而且我为啥要找个全是中国人的地方吹美国?

这回答本意也就是提醒一下很多自信心爆棚的朋友们,咱们基建够新够大够先进,但很多地方还不足,还和美国有一定差距

话说客观认识自己的问题然后进步 不是小学就应该学过的嘛?各位这都搬砖的年纪了咋还不懂呢.

我本人在国内经常开车,我们这市中心五条主干道,四条在修,而且平均两年修一次,整个城区现在都堵的要死,路也整的不成样子。前几天晚上我左转过个桥,那桥也在修,桥上划了三条道,左边两条都有逆行车,最右边那条前面堵死了… 我是真没想明白该怎么走

虽然我们这也不算啥大城市吧,但好歹也 gdp 全国 40 左右,这路都整成这样,别的三线四线城市你们就自己品吧…

然后有人说美国农村怎么怎么不好,那中国农村路很好嘛… 很多地方都是一车道好吧,两辆车迎面遇上都没法走… 离谱的很

美国其实还有一点很好,他们高速公路基本都是十车道以上,很多都是十二十四车道,十六车道的也有。整体开起来就很宽敞,体验感很好。而中国这边大部分都是六车道,有一部分八车道。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是真的堵

其实实际差距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讲这些差距是希望中国变得更好,也希望很多人别每天自信心太过爆棚,中国现在很好,但我们和世界第一强国还是有差距的 (尽管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

至于那些杠精们,你们就自生自灭吧,我能扛到现在都没关评论区,你觉得我还会 care 你们那些话嘛…

就这样了

10/10/20 凌晨

我只分享我亲身体验过的世界

美国确实没那么差 中国也确实没那么好

我今天开车路过一条路,整条路都坑坑洼洼,能给我开吐了。而这,还是我们这座发达三线城市的一条刚修了没几年的干道。

这你让我说什么呢?

总有人在评论区说 “你拍的是 la,是大城市”,那你们拿来跟我反驳的 不也是大城市的基建吗?小城市,城中村,乡镇,深山里的村子,这些难道不是基建的一部分吗?而这些地方 多多少少都存在很多基建上的不足啊!

也许我们的一线大城市基建已经够好了,也许我们的二线城市基建也已经成熟了,但我们还有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小县城,农村,山村呢?他们也需要基建啊!

而美国的小城市,农村的基建和 la 的平均基建水平是没有太大的差距的。我以前做义工的地方,是个黑人聚居区,很穷,但里面的房子,里面的道路,里面的学校,都修的很好呀。换到中国的城中村,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水平的呀!

各位同胞们,咱们能从客观的整体的角度看一看问题吗?

10/7/20 更新

国庆节结束了嗷,大家返程路上注意安全

挺多人想看更新的哈哈 那我就再来说一点

之前基本上都是从交通或者日常的角度来分析的,这次就来看看学校吧。

先上点我们学校的图

学生中心

这是我们高中的 student center(学生中心)这建筑不差吧?整体的绿化和设计都让人觉得很舒服。当然我们这是私立学校,比公立的 construction 要讲究一些。但是就横向和国内的各大国际学校比,这学生中心也不算丢人吧?

航拍图

这是一张我们学校的航拍图。图中可见的建筑都是学校的一部分,中间部分是一个标准大小的橄榄球场(当然也是足球场);右下角是篮球馆 + 游泳馆 + 运动恢复中心;左下角是学术中心(academic center,也是大部分教室所在地)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应该算是 “五脏俱全” 了吧?作为美国基建的一部分,这学校不比中国的差吧?

这是我们学校游泳馆的内景图。

标准大小的 25 米长泳道游泳馆,冬天有加热循环系统,外加两个跳水板

国内的国际学校游泳池有多少能有这水准的?这基建能叫差?

这是学校里的一条小路

或许有人要说,“这是美国的私立学校,是花了大价钱造的,不然怎么吸引学生花那么多钱去上学呢…"

那咱们就来看一看美国的公立高中

这些照片都是我在谷歌上直接搜索 “public high school” 搜到的,不存在任何的修饰(我也没拿结果里那些明显经过美化的图片过来)

这就是大部分美国公立高中最真实的样子(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确实建的比较差)

应该说不比中国平均水平差吧?作为基建里很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学校是真的建的很用心,而且人家大部分都是几十上百年前就建好了。而一直到今天还能保持的这么好,足以体现美国人对基建方面的用心。

当然,美国的学校也有一些基础设施很破旧的,但请各位观众老爷不要拿那些个例在评论区跟我杠,我只谈平均水平(不然我为啥不挂全美最美高中的照片呢)

还是那句话,美国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别人基建水平确实不差,别老拿这个跟人家比 找优越感,没必要

PS: 我昨天躺在我家床上,手机信号变成了 E (我家不住喜马拉雅,江苏某地级市市中心)

10/1/20 更新

首先祝大家国庆节 + 中秋节快乐嗷

然后 我在此再次郑重声明一遍,我不是美吹!不是!真的不是!我都说了多少遍了 美国不好的地方很多!真的很多!(比如老人政治,比如表面民主,比如种族问题,比如贫富差距)但咱们这个问题是在问基建啊!(评论里居然还有人拿长城当基建跟我辩 服气) 美国基建 确实还行啊!我没觉得比中国差好嘛… 客观看待问题!谢谢各位.

9/30/20 更新

为了让亲爱的世界抬杠大赛冠军们闭上嘴,我决定再来更新一下

首先,有人跟我呛铁路线长度,飞机场,高速公路等等等等

那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铁路,机场和高速公路(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铁路

说句老实话,美国的铁路基本是用于运输物资的,一般人出行很少会选择铁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高铁建的如此之慢)

这是别人火车的内部状态,不差吧?

这是别人的车站,美国坐车的人少,所以车站比较小,但是但这破吗?差吗?

这是别人的车站,我就想问,比中国哪个车站差了看起来?该有的东西都有,为什么一定就得说别人差呢?

这里是中美铁路网对比

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密度上来说是类似的(这还是因为别人不依靠铁路出行),但美国的铁路分布更加平均,中国相比之下在西部地区基本上是没有铁路的(当然有地理原因限制)

再看机场

这是 LAX TB 航站楼的跑道实景图 这航站楼不比北京 T1 T2 差吧?这么多条跑道,况且这还只是其中一个航站楼。LAX 有整整 9 个航站楼

然后这是机场内部实景,这机场建设,不比国内任何一个大型机场差吧?

或许有人要跟我杠这是洛杉矶,一线大城市。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美国每个城市的机场建设都不会比 lax 差太多(还有很多大城市的机场是和 lax 不相上下的),不信自己去谷歌

再说高速公路

说句老实话,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的确实够方便。出口进口四通八达,而且是没有任何收费站的(这点真的,吹爆)然后整体建设方面也是很顶的好吧,起码不会有路面不平的现象…

放几张图吧还是

然后啊,还有人说美国的网信号不稳定,我就这么说吧,在美国呆了几年了,除了深山老林里没有信号以外,别的地方还没见过没信号的。况且中国信号也没那么稳定吧,很多高速公路或者高铁路过地区都没有信号的(我亲身体验,前两天在南京高架上,手机信号变成了 e,中国移动的服务商)

所以别老跟我抬杠了行不行?我寻思美国基建确实不比中国差啊 要喷美国咱们能不能从别的地方入手,硬件上确实没啥可喷的。别在网上看了两篇文章就在这喷来喷去,有机会先去美国体验一下再发言好吧

-—————————————— 原答案 ————————————————–

哪差了哪差了哪差了?(重要的问题问三遍)

抨击美国也要讲究实际好不好,比方说你可以骂拜登老年痴呆,说特朗普是个疯子,美国都是老人政治,自由民主只是表面的 等等等等,都是可以接受的嘛

但是基建差,这个真不至于。你要知道,别人三四十年前就已经这样了好吧。

这是湾区旁边一个博物馆

公园能算基建吧?这公园看着也不比咱们的人民公园啥的差吧?

这是洛杉矶的 metro 站台之一,虽然有些老旧了,但你能说这站台它差嘛… 要知道,几十年前这玩意儿就建好了哎… (说句老实话,别人这基建水平确实高好吧,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一样用)

图都是我自己平时拍的,或许你们要说这是 la,大城市,别的大农村不像这样,but 我们自己的农村基建也就一般吧…. 估计平均水平还不如人家呢…

西北西南山里还有那么多连网都没通的山村呢,咱们还是先搞好自己的再去想别人吧…

美国确确实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你要是想从物质方面找自信,可能就有点找错地方了… 人家的硬件还是很顶的好吧,毕竟富裕了这么久了,一朝一夕赶不上的.

最后 找图不易,如果有人看的话,我就再找点 [狗头]

知乎用户 天行两端 发表

钢铁行业从业者

在有钢铁产量数据以来,美国的历史累计钢产量大概是 80~90 亿吨,目前钢产量大概是 7000 万吨

中国的历史累计钢产量大概是 90~110 亿吨,97 年钢产量第一次超过一亿吨,现在大概是 9 亿~ 10 亿吨,占世界年产量的 55%,今年可能会超过 60%,中国的钢铁生产起飞阶段是从 2003 年开始的,一直到现在。(水泥产量也是世界一半)

钢材是干嘛的,不用多说了,所以什么意思呢,美国工业化的用钢量和中国现在差不太多,而美国人口是中国的 1/4,所以,如果用历史累计量计算,美国的人均钢铁蓄积量依然是中国的 3~4 倍!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日本的累计量是 40~50 亿吨,人均基本和美国差不多

所以我什么意思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去走,这也某种程度上代表基建的历史积累。

这个不是人均大法,更不是自我否定,中国用了 20 年的时间走过的是美国一百多年的累积,但的确不等于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在基建方面超过美国了,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大概是 60%,到 80% 的时候,人均钢材蓄积量估计就能超过日本甚至美国了

知乎用户 1204 发表

美国基建不差啊,虽然我国这几年基建发展的很好很快,美国很多地方都年久失修。

但是平心而论,我国基建水平跟美国还是有差距的。


先说美国的不足:

是的,因为年久失修,美国很多地区的公路坑坑洼洼甚至高速路上都坑坑洼洼的。各地县政府议论半年可能都定不下来要怎么翻修坑洼路段。而且美国基本上没有高铁,没有覆盖全国的高铁网。火车也就跟国内那种双层旅游火车差不多。

地铁,尤其是纽约地铁更是年久失修,简直是个夹杂着流浪汉屎尿,铁锈和老鼠的近代历史博物馆。

至于公交车系统更是烂到家了,一个小时一辆。而且几乎所有车辆都锈迹斑斑的,我现在住的城市里最好的公交车是从中国进口的比亚迪公交车。

还有 4g 基站和 5g 基站也是很差劲,手机有没有信号真的是一个很玄学的事情。国内基站数量是 544 万个,美国基站才 40 万座。即使是富人区,信号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宿舍住的话,可能一头有信号视频可以正常播放,另一头就卡的跟 ppt 一样。


再说说国内不足和美国较好的一面:

第一个差别:国内城市绿化面积远不如美国城市绿化

第二个差别:下水道覆盖率

根据 UNICEF 数据显示:2015 年国内管道制给排水乡村覆盖率不足 45%,城市覆盖率则达到了 95%

这一数据意味着我国基础卫生设施普及率仅为 76%

不过这个数据最近几年应该有所改善,尤其是十一五计划中国家投了巨资用于建设改善给排水系统和基础卫生设施。

但是我去年下农村回老家的时候,还是能看到家家户户几乎都在用旱厕,希望未来几年能越来越好。

第三个差别:天然气覆盖率

在这里拿城镇天然气普及率做例子,2015 年国内覆盖率仅为 37%,而美国则高达 90%。我手上没有乡村天然气覆盖率,我相信差距只会更大。2015 年中国人均民用天然气使用量仅为 26 立方米 / 年,美国则为 428 立方米 / 年。2015 年国内天然气分支总长度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在 2015 年总计有 4.2 亿人用上了民用煤气 / 天然气 / 液化石油气,其中 3 亿多居民在使用天然气,所以我这里单列了中美天然气之间的差距

不过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说到底还是国内消费市场没有打开,而不是政府没有能力去建造。根本原因还是穷啊。。。

知乎用户 宋成军 发表

兼听则明,这里有一篇文章详细地记录了美国一个基建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看看再说吧。

[从加州水坝事故救援和重建看美国基建(1) _铁甲工程机械网​www.cehome.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cehome.com/news/20171122/215835.shtml)

知乎用户 zhiser 发表

美国是一个生活在车轮和飞机上的国家,所以,美国的基础设施优势,是机场和公路。

美国拥有超过 2 万个机场,远远超过第二名巴西的 4000 个,中国只有不到 300 个民用机场。

美国也拥有全球最多的飞机数量,最强大的飞机制造能力,能制造几乎所有型号的飞机,比如大型客机,水上飞机,救援飞机、各种直升机、歼击机,全球鹰… 乃至航天飞机。美国飞机的年产量,也是冠绝全球的。

连西方发达国家,都要从美国进口各种飞机,比如波音 7x7 客机、F35 战斗机等。

空运是解决远程交通的,而短程交通,美国依赖汽车。美国汽车保有量达 2.64 亿辆,可美国仅有 3 亿人,除去那些不够年龄的,几乎人均一辆汽车。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 2.7 亿辆,私家车是 2 亿辆左右。但中国人口是美国的 4.5 倍,7 个人才拥有一辆私家车。

那么,为了支撑这么多车出行,美国的公路里程一定少不了。事实上也是如此,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里程,达 68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 10 万公里左右。中国则是 480 多万公里,高速公路 14 万公里。中国还在拼命发展高速公路,美国基本停滞。

为了保障这么大规模的飞机和汽车正常出行,美国的石油消费量也高居世界第一,每天需要消费 2000 万桶石油,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20%。中国是 1400 万桶,占全球总消费量的 14%。毕竟中国的汽车和飞机都远没有美国多,石油消费量自然不如美国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有三大产业是不会放弃的,第一是飞机制造业,第二是汽车制造业,第三是石油产业。不仅不会放弃,还会不惜代价的强化控制。

当然,美国的水运也很强。美国的轮船制造业,港口数量和规模,都处于世界前列。港口和水运,主要用做大宗货物的远程运输,比如铁矿石、粮食等,主要是运输成本低。

美国搞得比较差的是地铁系统和客运铁路系统。为何?因为美国人出行习惯决定的,大家出远门坐飞机,短程自己开车,那客运铁路和市内公交就没人坐了,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政府也没动力更新地铁、公交等短程公共交通工具。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因为中国人口密集,又主要集中在中东部。80% 的人口挤在 20% 的平原地区,那么,发展公共交通是可行的。

中国的大飞机产业迟迟无法突破,导致空运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否则,中国也不至于航空业发展这么慢,居然需要靠收取昂贵的燃油附加费这样的东西来发展航空设施。

不说比肩美国吧,至少可以追平巴西、加拿大和俄罗斯吧。

现在中国很多机场都是满负荷运行,拼命扩建,仍然顶不住。如果中国的机票也像美国那么便宜,坐飞机出行的人会倍增,机场和飞机都承受不住的。

正是因为航空业发展跟不上需求,所以,中国的铁路客运异常发达,包括地铁系统和高铁系统。

从经济角度来讲,远程客运飞机其实更有效率,毕竟从理论上来讲,任何机场之间都可以互联,是网状的。而铁路则是线性的,只能作为干线使用。如果我们的空运足够发达,到西藏也许不用修一条昂贵的青藏铁路,而是在高原上多修一些机场,用飞机和内地保持联系,这样更经济实用。实际上,青藏铁路进高原,困难重重,问题多多。

再者,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石油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超过 60%。关键的石油供应地波斯湾,又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样一来,我们的经济安全被美国拿在手里。所以,我们的交通规划,就以电气化为方向,比如高铁、地铁和公交车都可以用电驱动,现在的私家车也在推电动车。

搞石油,中国很困难。不仅要突破美国的封锁,还得应付欧佩克的联合,很麻烦。但搞电,就自主可控了。中国搞电的方式比较多,一是可以搞水电,二是搞煤电,三是可以搞太阳能风能发电,四是可以搞核电。中国现在电力最大的来源就是煤电,因为中国的煤够多,烧几百上千年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煤电污染大,所以,现在国家改变策略重点,希望发展清洁能源,比如水电、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就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核能,中国和西方的能源占比差距巨大。为了核电更安全,中国投入巨资研发出三代压水堆 - 华龙一号。

总而言之,美国的基础设施,规模巨大,更普及,人均占有量大。而一些城市公共交通,因为需求大规模降低,导致无利可图,更新换代的动力消失了,年久失修,很多市内交通设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了,很多设施都要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时期,就显得破败不堪。比如纽约的地铁,还在用上世纪 70 年代生产的车厢,中国则大多数是近 20 年投入的新车厢。

中国的公共交通设施,大多数是近些年修的,显得新也是正常的。

知乎用户 氯雷他定片 发表

高赞答案以偏概全了,基础设施不止铁路公路航空,这只是物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基础设施还包括信息流通系统和能源流通系统。别的不说,大件儿的,卫星网络,无线通信网络,有线网络,电网,天然气管道等等,要比得全方位比,即便举出一两件很厉害也不能当做整体水平如何。整体评估还需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来一一解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以前住在 LA 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 110 号高速。

110 从 Pasadena 往 LA 市中心的路面是水泥的,几十年下来多少有一点坑坑洼洼的地方。

然后有一段大概是最近几年重铺了路面,盖了一层新的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很平坦,噪音也比水泥路面小,开车爽很多。

然而问题是,这段铺了沥青的路段上只有最里侧的一个车道翻新过,铺了沥青,另外两个车道还是原来的水泥路面!

而且这个铺了沥青的车道比外侧两个两个车道高出了几厘米!变道的时候能让你咯噔一下……

第一次发现修路还有这种省钱法,长见识了。

不知道现在其他的车道有没有再翻新过。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阿里云建筑公司

几年前我做调查的时候,去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出差,开着车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走访,走到一半,车抛锚了。 当时正值夏天,空气烤得人冒烟。整个村子只有一个小卖部,墙上还残留着斑驳的“供销社”字样。 我本来想进去买一瓶水,但走到门口,才想起来我身上已 …

有高楼大厦不假,但是离发达国家还远得很

中国在之前的几个五年计划里为了拉动经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让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看起来很光鲜,成了小粉红心目中可以代表中国的名片和激发爱国热情的槽点。爱国粉红专家张维为还特意在《中国信心》里抒发他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到纽约纽瓦克机场的感 …

【城市战争系列】“火拼程序狗”

这一篇讲述的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软件及信息行业在全国的布局。对于广大的程序狗来说,阅读本文,有助于各位针对性的寻找心仪的工作机会。 话说软件信息产业乃是中国人均产值最高的产业之一,2018 年我国总共 640 万的软件信息行业从业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