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李嘉诚跑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几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 …
这样的思维,难怪他要跑
原回答删了 现在看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2014-09-23 07:43:42
罗天昊:又招安了,李嘉诚不用再跑
又招安了。
今日,香港富豪代表团抵京。即将受到最高领导的接见。
前不久,李嘉诚重回亚洲财富榜首,不过,纵使如此,他对于大陆高层来说,一度成为问题人物,似乎近两年又点 “失宠”。
敏感如李嘉诚,绝不会感觉不到。**在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密切相关,一朝天子一朝商友,不是所有人都跟你熟。**由此,一撤资,二撤资,三撤资,其商业帝国,在大陆欲上演金蝉脱壳之法。
去年是李嘉诚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后是在大陆的抛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议。就民间形象而言,李嘉诚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沦落为长着獠牙的怪物。 就官方感受而言,在中国经济紧张时刻,李嘉诚不顾中央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抛中国于不顾,不停抛售,严重影响大陆信心,造成悲观情绪蔓延,可谓已失道义。低买高卖,确实是市场经济,但是,他的地产、港口等产业,恰恰是中国最不市场化的产业,没有权力的扶助和勾兑,哪里来的机会?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唯我是利。
在民间不仁,对中央不义,李嘉诚从此前的被扶持对象,恐怕要沦落为敏感人物。
香港富豪榜的前几名竟然全部为地产商,显示了香港产业的畸形。而这种畸形产业的背后,隐藏着香港社会结构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现,以及贫富分化的眼中,则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活力。
其实,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响香江?能操控香港万民福祉与未来者,国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滞后于现实发展,方才导致香港困局。未来需要改变思路,进一步造福香港万民。
“招安精英” 致使李嘉诚等豪族坐大
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虽然发作于回归之后,病根却早在 80 年代即已种下。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从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个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在经济领域,香港虽然是全球知名的自由港,贸易发达,但是,实业亦非常发达,其精工制造,一度全球闻名。
但是,到了 80 年代,《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之后,香港社会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政府的未来设想是实现 “港人治港”,但是,这个 “港人治港” 的潜台词,很多香港人当时不太明白。
事实上,大陆精英治国的理念,亦被移植到香港。成为北京重点倚重对象的不是香港的升斗小民,而是香港的华商领袖。实际意义上,这形成了一种对于香港上层人士的 “招安” 政策。香港和澳门回归之后,第一任特首,都出自此类豪族。甚至是有黑社会背景的向氏势力,只要他们在政治方面不成为反对势力,亦成为被容忍的对象,可以继续在香港地下秩序中称王称霸。
在此情况下,香港腾飞过程中崛起的一些新商人,意外地获得了固化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机会。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 “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大陆的关系,在拓展商业势力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他们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
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就是表现之一。作为与权力关系最为亲近的行业,香港地产行业的繁荣,发蒙于 60 年代,但是,在 60 至 80 年代之中,并没有产生特别庞大的地产企业,诸多地产大亨的最终修成正果,普遍在 80 年代以后。
李嘉诚虽然在 1958 年即进军地产,但是一直以实业为主,直到他收购和黄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而李嘉诚在 1978 年受到邓公接见之后,在香港可谓通行无阻。政治地位的提高,亦使其商业扩张顺风顺水,特别是在地产领域,此后,李嘉诚的财富大部来自地产行业。
在大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亦有李嘉诚的身影,如深圳的盐田港,大陆方面即交给了李嘉诚。“一哥”李嘉诚如此,“二哥”李兆基和 “四哥” 郑裕彤,也是如此,李拿下世界专栏会旧址项目,郑兴建“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无政府人脉,是绝对办不到的。从老大到老二老三,都是早年打基础,80 年代爆发为巨头级华商,那就绝非偶然了。
目前,香港前十名的商业大家族,过半从事地产行业,可见,其财富的来源,并非为香港创造了真实的财富,而是建立在权力经济,土地经济之上。
香港与新加坡同为港口城市,但是,80 年代之后的香港和新加坡,却渐行渐远。
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后来发展服务业,不同的是,到今天,新加坡与香港的支柱产业,却完全不一样。目前,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是贸易、制造业、航运业与旅游业。而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地产行业的依赖,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同为海港城市,新加坡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人口密度更大,但是新加坡却没有房产危机,新加坡建立了很多廉租房,地产行业的富豪,远没有香港多。但是,香港迟迟无法建立这种住房制度。香港的地产行业异常发达,富豪云集。而香港 90 年代以后资产过十亿美元的大富豪,几乎 90% 以上都涉足地产行业。
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来自地产行业的富豪非常少,而这个方面,香港却颇似大陆,表现了政治权力对于香港的经济结构的同化。
对于富商阶层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会结构失去了平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层日益弱小。而在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中,生产与消费都是畸形的。
在产出领域,有什么行业比做地产更赚钱?在消费领域,有什么比奢侈品更让人着迷?
如此,则实业逐步被人遗忘。做塑料的李嘉诚去做地产了,甚至连做珠宝的郑裕彤,亦放着金碗不要,也去做地产。回归后的 10 年来,香港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 1997 年的 8.3% 减至目前的不到 4%,服务业的比重,接近 90%,而实际上,如果从 80 年代算起,香港制造业的下降幅度更猛。香港制造业的衰亡,不仅是其向珠三角转移的结果,亦是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恶果。
畸形社会结构的危害
同为小经济体,香港与新加坡,乃至日本的财富分布结构,亦大为不同。
香港四十大家族占据全港三分之二的财富,集中程度非常吓人。而新加坡则并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富豪,亦无此集中财富。日本更是如此,甚至日本的富豪密度,都不及中国大陆。
以日本为例,一度财阀和门阀制度流行的日本,50 年代在美国的帮助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以天皇走下神坛为标志,日本以立法的形式,限制豪强大族,同时,对于财阀进行了限制,一些大财阀被迫拆分。扫除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垄断势力之后,日本正式进入大众时代,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任何人,只有有足够的才智和努力,都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同时起步的国家和地区队列中,香港貌似原地踏步了十余年,当人们期待它起步走的时候,结果,它却最后变成向后转了。
中英谈判到回归前的十余年,香港的富豪阶层也许并非主观上希望成为豪族,但是,“港人治港” 的政策,客观上造就了豪族,而在回归之后,这种势力则更是有增无减,甚至,成为豪族,已经开始成为很多香港上层社会人士主动的追求。
2003 年,时任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率领 82 人的 “商界知名人士访京团” 来到中南海。在这 82 人中,富豪有 40 人,其余 42 人是家眷,比富豪还多,而在这 42 人中,很多是这些富豪的公子。如李嘉诚就带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李兆基带着长子李家杰,曾宪梓带着小儿子曾智明。
荣及己身还不够,还希望把自己的声望与社会地位传给家族继承人,不仅实现财富的世袭,更实现社会地位的世袭,而这种变相世袭,恰恰阻隔了大众在财富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上升渠道,造成了香港社会的不平衡。
正是这种社会领域的失衡,导致香港经济结构出现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不仅造成今日香港经济低迷,更造成了香港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整体退化。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香港电影产业,自从九七之后,香港的电影就乏善可陈了,变得严格的管制,使很多电影失去了风韵,而香港社会的崩溃,使香港电影失去了根基与活力,那种草根性的情怀,大众性的娱乐,兼容并包的气度,是建立在平民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根基之上的,失去了这两点,也就是去了活力之源。
在未来,香港经济要走出困局,其根本道路,亦在于再造大众社会,重塑平民精神,而非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努力。
逐步改变治港思路
为今之计,香港回归日久,人心归附,一国两制,生根发芽,**不客气地说,大商人已经不再是社会稳压器,失去了其利用价值。**而最近几年,中国各种矛盾开始凸显,改革形势严峻,十八大提出,改革是未来最大的红利,而改革的最大阻力,即是各种既得利益集团,这种既得利益者,不仅存在大陆,香港亦有。
同时,在香港的改革,比在大陆更为容易推行,香港是一个有草根传统的地方,纵使是豪族,亦只有商业地位,而无政治背景,不似大陆,要收拾一个贪官,涉及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有的甚至是世家,父子高官,树大根深,难以撼动。香港豪族虽从经济上富甲一方,却并无显赫政治地位。纵使是曾经受到过领导人关照,也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时势变,政治地位亦变。有权力之利剑,踏平香港各个山头,可谓易如反掌。
从国家对于香港的倚重程度的变化来说,亦需逐步削弱香港豪族地位,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地位非同昔比,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亦兴起,香港作为自由港虽然仍然重要,但是已不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国家来说,整个香港的利用价值大大下降。
为今之计,为争取民心,推动改革,以继续平稳政权,提高执政合法性,获取大众对于未来改革的支持,中央政府应权衡利弊,果断抛弃不再有利用价值的香港豪族,平抑豪族,扶持农工,在政治上,推动社会阶层的扁平化,在经济上,发展多元产业,防止一业独大。
在全国范围内,随着中国增速的下降,从前的以增量改革为主的改革模式,将逐步过渡到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重的模式。存量怎么改?说白了,经济上,加大开放,国企逐步退出,政治和社会领域,即打压富豪,收买底层,扩大政权根基。
在此大势之下,此前的香港豪族,从被关照的对象,逐步沦落为被整肃的对象,李嘉诚人中之精,已经看到这种苗头,故想脚底开溜,也算识相。
再被招安,香港富豪未来必须做的两件事
不意香港因为政改,近期略有动荡,对于香港豪族招安,重新成为稳定时局的利器,由此,香港豪族,重新获得了利用价值。被整肃的机会大大减少。
虽然再度被招安,渡过了暗流汹涌的时刻,但是,对于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富豪来说,其生存模式,亦应有两大变化。
其一是,必须兼顾赚钱和民生。
毋庸讳言,八九十年代之后,香港富豪靠的就是卖地修港口等大生意,靠的就是与权力的结盟,获得了财富,做的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未来,随着香港贫富分化的加大,香港富豪需要实现平安着陆,通过投资不是太赚钱的民生领域,担负起社会责任,扶持穷人的责任。在大陆,实体经济凋敝,也需要大量资本的进入,未来,香港富豪不能仅仅投资地产等赚钱行业,也需要投资赚钱一般般的行业,赚点苦钱,为全国经济复兴贡献力量,而不是没大钱就撤。
李嘉诚曾言,他的习惯,是 “不赚尽最后一个铜板”,不仅如此,未来可能还不能光想赚 “最大的铜板”。
其二是,必须要做更多善事,经营 “社会事业”。
经营企业,为商人本职,但是,在中国,尤其需要 “经营社会”,这种经营社会,不是简单的勾搭官府,搞好政商关系,而是切实对于社会广泛领域的事务,做出贡献。如教育,社会保障,扶贫,科研等等。
香港富豪陈宗启一下就捐款 3.5 亿美元给哈佛大学,虽然捐款自由,但是,对比邵逸夫先生,可以看出一些奥妙,邵逸夫先生一生的财富,相对香港顶尖富豪来说,其实并不多,但是其名望高,地位尊崇,无它,舍得付出。国内遍布的逸夫楼,体现了其对于大陆教育的拳拳赤子之心。
虽然中国官方的钱财使用方法和过程,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但是,这不能成为将 “宁与友邦,不与家乡” 的借口。未来香港富豪,需要加大在中国的社会事业投入,不仅做一个经营商业出色的企业家,还要做经营社会出色的社会贤达。
新华社 人民日报 环球时报 是著名的三大高级黑,政治斗争时尤其能看出风向。
这三家媒体一旦确定风向,指向之明显,立场之坚定,措辞之严厉,全球媒体无出其右。
这篇为例,咬牙切齿,跳起来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之脚的革命形象,简直跃纸而出啊。
我就想知道,有谁看到 “。。。地产的财富并非来自完全市场经济。。。” 这句话时就开始微笑了。。。
而看到 “。。。合作时借权力,卖出时说市场,似乎双重标准,让人难以淡定。。。这句话时震惊了。。。”
静观怎么才能别让李嘉诚跑了,真能不让李生跑了,我要对你国重新认识,这种国家还有什么事能做不成?我哪儿都不去了,就准备老死在这强大的国家里了。
第一件事我就要满仓抄底股市!
。。。等下。。。呃,忽然想起我已经是满仓了。。。
转一个沸腾上的文章吧,作者胡涵、西坡,转自腾讯网
原链接:不让李嘉诚跑了的罗天昊 是什么样的 “国师”
李嘉诚这几日想必有些烦心。商业上面临挑战需要重新布局,而此时,又偏有人追在屁股后面喊抓喊打。
昨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长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文章提及,“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这篇署名 “罗天昊” 的文章,列举案例,试图说明李嘉诚的商业成功,多半是凭借 “权力资源” 获得的。
这种混杂着对资本家的仇恨的言论,居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单纯从逻辑上看,这篇文章根本不值反驳:本质上仍是清算资本家的套路:你在我这里赚了钱,就由不得你说走就走。
但在新华社瞭望智库上发表,这篇奇文仍旧引发了不少猜测:上层授意、政策有变等等。
事实上,一篇在智库发表的逻辑和立意都混乱的文章,并不能提供如此复杂的解读。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新华社瞭望智库已是国家级智库,居然也发表了如此水平的文章。
智库遍地的今天,智囊们的专业性究竟有几何?
一篇不值得过多解读的奇文
其实,在罗天昊所有的文章里,这篇应该不算脑洞最大的。不过由于关注度如此之大,我们还是先看看其中的 “亮点”:
“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大陆的关系,在拓展商业势力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他们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
罗天昊在暗示,不,明示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崛起得到了权力的提携。这是他通篇的逻辑,因为权力帮助过李嘉诚,所以李嘉诚应该有感恩之心,不能过河拆桥。这话不仅是说给李嘉诚,香港其他豪族想必也不能 “说走就走”。
但是问题来了,假如罗天昊关于李嘉诚与权力合作的猜测是真的,那么这种合作要么是合理合法的,要么是有原罪的。若是合理合法的,正如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会给对方提供各种优惠,那么两厢情愿、互惠互利的合作谈不上谁欠谁。李嘉诚赚到金山银山,那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如何重组、撤资都是个人自由,他人想拦也拦不住。
而如果权力与李嘉诚的合作是带有原罪的,那指控就严重了。关键在于既然是两方合作,就不能只问李嘉诚一方。因为是权力 “关照” 了李嘉诚和其他香港豪族,那么只揪住被关照者显然说不通,总不能说权力发扬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精神吧。我们得先问罗天昊有没有证据。如果有证据,建议他直接实名举报。
罗天昊称中国经济正处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以此坐实李嘉诚道义失守、制造恐慌。然而,“不要让李嘉诚跑了” 这样气急败坏的嘶吼才是恐慌的真正源头。许多人以此判定李嘉诚撤资的英明。正如一家银行遭遇一场风波,这时候贴一张限制取款的告示,只会刺激储户疯狂挤兑。
中国经济形势真的到了危险的关头吗?我反正相信总理。李克强总理日前表态,中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 “形有波动,势仍看好”,“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对市场经济有正确认知的人,都不该对李嘉诚的撤资作过多解读。当然,我也不认为罗天昊的这篇文章释放了什么信号,同样没必要反应过度。
只要看一看罗天昊以前开过的脑洞,就知道他并不具备拦住李嘉诚不让他跑的本领。
《罗天昊:中国应引进 1 亿亚非青年》
“未来,来自亚非的移民,将达到 1 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女性青年移民,将更受中国欢迎。”
《罗天昊:中国应开征美女税》
“对于美女这种重要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应考虑进行相关立法。”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本次新任国家主席第一站访问海外,也选择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同样需要带回点什么,以慰嗷嗷待哺之国人,当今之计,能否带回海参崴,是考验国家主席访俄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罗天昊:鲁迅图像应上人民币》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免费供应》
《罗天昊:中国应劝朝鲜主动割让出海口》
看完这些文章,你觉得罗天昊释放了什么信号?你还觉得他深不可测代表了谁吗?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有时大脑回路比较奇特表达欲却格外旺盛的码字工罢了。
那么,罗天昊是谁?
半路出家的 “国师”
以下是罗天昊个人博客中的简介: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原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战略、区域与城市竞争。著有《大国诸城》。为国父《建国方略》以来,国内第一本研究国家和城市竞争战略的专著。
注意亮点,继国父《建国方略》以来…… 比肩国父,这绝对是国师级别的研究员了。
不过蹊跷的是,罗天昊的 “国家战略” 却并非老本行。罗原名罗建法,查询可发现罗建法在网易的博客,其个人简介为:
曾游历广东知名企业, 混水摸不到鱼, 遂登彼岸。后为《经理人》高级编辑,《中国新时代》副主编, 华尔街电讯专栏作家, 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 新京报评论员。 天马行空的宽广视野, 落叶缤纷中窥知天道的惊人悟性, 出色的洞察力和前瞻力, 纵横时空的驾驭能力。以博杂, 激越, 深邃, 尖锐为主要风格。 致力于商业精神与企业战略的研究。普世主义的倡导者, 权谋文化的批判者。呼唤社会变革, 鼓吹公平与正义, 挥斧钺以扫天下。
知名企业的 “混水” 摸不到鱼,因此罗就来趟媒体的 “混水”。其中,新京报评论员的名头把沸腾(微信:xjb-feiteng)吓到了,询问四周,本报似乎从未有过罗天昊这样一个“国师” 级别的评论员。倒是罗曾给本报投稿过几篇评论。
罗天昊接受某网站采访,“剖析中国智库建设问题”。
而该博客的内容,几乎全是涉及具体公司的商业评论。
在最近一篇 2009 年 2 月的博文下面,有网友留言称,“由此,罗建法现在改名为罗天昊”。
从此,公众视野里的企业战略研究者罗建法消失了,一个国家城市战略研究者罗天昊出现了。
和报社同事交流中,我们似乎无意间得到了更多信息。
2013 年,《新京报》曾举办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评选活动,罗曾通过表达要求希望被选上,但在系统研究其文章后,报社同事觉得此人水平不够资格。罗此后再三请求,并拿出了曾做过长江商学院院长助理的经历来说事。
但不提也罢,当时报社同事调查发现,罗只是在长江商学院公关部门工作过,职责是撰写院里宣传稿件,后被长江商学院开除。
罗天昊本人倒常以 “国师” 自居。在某智库举办的活动中,罗天昊表示,仅当 “国师” 不够,还要当“民友”
纵观其博客文章,罗的确有 “国师” 风范。献策京津冀一体化、献策央企搬出北京等等,建言献策,无所不能。
但罗国师却有些前后不一。比如,5 月份,罗还撰写文章称,“中国仍需遥望美国一百年”,两个月之后,又直接宣布 “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一年前,他还在博客宣称 “又招安了,李嘉诚不用跑了”,一年后,却又呼吁,“别让李嘉诚跑了”,前后矛盾,让人怀疑其分析是否靠谱。
智库无智?
客观来说,尽管罗天昊的过往经历部分夸大,部分文章水平不堪,但其博客中有一些文章说法仍有道理。这也是国内一些媒体愿意刊发的原因。
但 “李嘉诚” 一文太过荒谬,稍微负责的媒体评论版都不太愿意刊发这种文章。
然而,这种文章却堂而皇之登上了智库。智库,强调对社会现实和未来趋势的专业解读能力,唯有真正专业,才能符合 “智库” 之谓。可以说,智库的选择标准,按道理是应该高于大众媒体的。这也是我们习惯将高端智库人才戏称为 “国师” 的原因。
罗天昊此文折射出智库在选择人才和文章上的拙劣与不专业。罗天昊的文章和学识水准,恐怕难以担得起 “国师” 的称谓。这样一篇文章,却登在智库上供领导高管为决策参考,设想一下,我们所要面对的决策,如果是参考了这样一篇文章,那才是公共领域的大灾难。
我们愿意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半路出家和科班出身没有什么不同。但单纯从这篇文章来说,恐怕罗天昊是难符智库和国师之谓的。但悲哀的是,如今罗天昊已然活跃在国内智库一线。网上可搜索到大量其赴各地出谋划策的消息,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佛山提出 “佛山模式是唯一”。
近年来,智库遍地兴起,不仅媒体做智库,研究机构也做智库,国家机构做智库,民间组织也要成立智囊团,从国家级、省级到市级,几乎遍地都是智库专家们。
早已有质疑声,这些智囊团多打着智力牌,以 “决策参考” 的名义高价兜售劣质言论。沸腾君(微信:xjb-feiteng)有朋友服务于某市级智库单位,所雇佣的写手竟然是通过网络寻找大学生兼职。一个兼职的大学生来为行业和政府决策作出分析参考,国内智库的粗制滥造可见一斑。
罗天昊虽然并非瞭望智库的专职写手,但智库应对文章和写作者有筛选能力。并非所有挂着民族国家战略羊头的文章都值得转载,也并非每个头衔吓人的国师,都能指点江山。辨别优劣和真伪,应是智库的基础能力。
而罗天昊此文,吹破了智库身上的一层泡沫。
别说李嘉诚这样的有钱人了,我这样的穷人都想跑
资本是逐利的。一个市场上升的时候,资本获利丰厚。资本自然进来了。但是当市场下降的时候,资本面临损失,自然就逃跑了。只能同甘,不能共苦。这就是资本。这里面没有道义,只有利润。
三反、五反、公私合营。
从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回归到了
打土豪,分田地
而已
“操,别让李嘉诚【先】跑了!”
贴上《李嘉诚的自我辩护》这篇文章,作为汕头大学的学生,真的很感动,也感恩他做的一切。
李嘉诚的自我辩护:我就是一个商人,没有更好的选择
作者:胡马胡川徽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
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读懂我的自我辩护。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1928 年我出生在中国广东潮州,出生时没有什么特殊的异象,预示我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者是一名出色的奸商。目前各种关于我的各种传记,绝大多数是基于文学演绎的穿凿附会,你们都不要信。如果我可以选择我的出生,我宁愿出生在富庶和平的国家。
和多数普通潮汕人一样,父亲安排我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读的是一些传统爱国爱家的思想书籍。我成绩既不优秀,也不很差,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放在街头,站在村口,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异样。
如果没有战争,或者我就留在潮州,不会来香港,那么我可能度过平庸的一生,也或者过早死于战火,或者过早死于饥荒和疾病。当然,也可能侥幸度过这些劫难,现在潮州的某一个街道或村庄,悠闲地踱着步伐,没有被批判,也没有鲜花和掌声。当然,很可能比现在贫穷很多,但不一定就不如现在幸福。
因为日本侵华,我逃到了香港。同时因为后来的中国内战,我留在了香港没有返回潮州,我的故事因此开启,人生被彻底改变。请注意这个关键点,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主动选择的,我也被时代的大潮裹挟到了香港,不是荣耀的移民,而是逃离的难民。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是为了经商和学习,但是我回到潮州故里访亲,纯粹是寻找一份家的感觉。
有一些东西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主动能选择的,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我的命运,我的人生。但是我在最艰难的被动选择里,选择了相对较好的结果,这是我的成功之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宁愿不要这些艰难的选择。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我的同事们、甚至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有主动选择的余地,从容安排他们的人生,不像我李嘉诚。
我从普通的学徒、店员、街头推销员一步一步做起来的,直到塑料花厂的总经理。在其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那段时间虽然过得非常辛苦,但是非常充实而快乐。我早早失学,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社会就是最好的学堂,我一直在学习,没有停止过,直到现在。我充分理解失学的痛苦,所以后来援建了汕头大学。如果我能选择,我愿意坐在汕头大学的课堂,而不是香港的写字楼里。
我也不是白手起家,我创业的时候得到妻子家族的帮助,这一点我从不讳言。不要把我打扮成白手起家的商业之神,我感谢在我创业之初支持和帮助我的所有人。不过我并不是什么富二代、也没有去吃软饭,我最终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还有天时和运气。网上流传的白手起家和完全靠朋友支持的两个极端,都非事实。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来料加工业兴起,欧美的生产转移到香港,这是我的机会。现在回头看来,我成为所谓的 “塑胶花大王”,并不是因为我多厉害,只是顺应了时势而已。即使没有我,也有其他人能够享有此名。事实上,我只是 “塑胶花大王之一”,擅自称王,是对其他成功同行的不敬。
真正困难的第一次抉择,来自 1967 年香港的左派闹事,导致香港的房地产一落千丈,那时候我的损失也很大。这时候有一些人卖掉了房子和土地,离开了香港。而我认为香港终将度过这些风波,于是买进了不少土地。很多人认为我有眼光、低价收购土地储备。其实没有人关心我暗地里的担忧,私底下的恐慌。如果左派闹事成功,我将一文不名,甚至成为资本家的反面典型,在香港跳楼的名单中,就有我的名字,而不是在福布斯富豪榜上。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和利益都是巨大的,也是均沾的,我不认为这有什么道德准则和商业原则的错误,它就是一桩生意而已,可能赚,也可能亏,而且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风险生意。任何过度的解读都是阴谋论,都是事后诸葛亮。
其后从我们长江实业的上市,到购入老牌英资商行 “和记黄埔” 的部分股权,都是地地道道的生意。有钱赚是生意人的根本价值,做生意要遵从双方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当年购买我们股票的股民们也都有丰厚的利润。虽然因为缘分我心怀感恩,但本质上是合法、合理的,相互都不需介怀什么。
说得比较远了,我说一下现在网上各种对我的指责,说我忘恩负义,唯我是利,占了便宜之后转移资产到欧洲,面对经济危机不是承担责任而是全面撤资、影响到中国的面子和信心,并高呼 “别让李嘉诚跑了”。甚至说香港目前的经济停滞困难,是我们这些“豪族” 畸形的经济手法导致的。
我想写这类文章和赞成这些观点的,也是抱持善意,他们爱国爱民的心我能理解。但是他们不懂起码的商业原则,以及市场经济的运作真相,甚至于,他们不懂真正的人性。
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文革结束、90 年代初重启改革、97 年香港回归之际,香港的社会波诡云谲,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对是否改革开放、是否会回到文革、是否会全面实现市场经济、是否保持一国两制等重大问题,抱有疑虑的非常多。在每一个政治关键的节点,都有大量的动摇者裹足不前,甚至逃之夭夭。每一个人都面对这些艰难的选择。
我只是一个商人,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选择上,我认为风险与利益同在,和很多人判断不同。于是我在大陆遍地投资,港口、地产、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有涉及。指责我的文章说我与官方走的很近,利用了权力资源。这是典型的事后判断。
回到当年,我选择与官方进行合作,官方在政治上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本质上依旧是一门生意,尤其是风险和利益同在且巨大的生意。我感谢当时的官方和政府,我也帮助了他们,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让香港乃至全球商界对中国更有信心。在本质上,我们可以相互感恩,但是互不相欠,这就是生意。
中国经济整体依旧是向好的,这个我肯定。13 亿的人口和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机会肯定是无限的。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信贷过度,已经来到了一个峰值,下一步会怎么样,我也不会贸然下结论,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人的首要目标是让资本更安全,其次才是增值更快。我当年大举投资大陆和现在全球布局,时间点不一样,考虑的自然不一样,但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现在,我在大陆依旧还有不少投资。
如《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所说,1967 年、70 年代末、90 年代初、97 年香港回归这些重要的节点,我的选择正确,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事实上,正常的商业是不需要经过这种政治选择的,而是相对纯粹的经济考量。有正常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商业环境,就不会存在谁跑不跑的问题。存在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职业上,我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职业是失败的,人生也是残缺的。不赚钱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也没有资本利润去做善事。很多人认为,商业赚了钱之后,应该回报社会。这个我是认同的。但是如何回报社会,这个分歧巨大。难道商人应该亏本,去补贴国家和政府吗?这显然是荒谬的。
我们回报社会,首要条件就是赢利、赚钱,这样才能回报人民。企业没有教导人民的责任和义务,宗教和教育才是。我们通过守法经营以身作则,同时用资本捐助学校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捐助贫民来达到扶助的目的。如果我们亏钱,那什么都不可能去做。如果我直接去搞教育,一定比专业的大专院校来的差。这就是最好的商业,最好的教育。
香港需要寻找未来,大陆需要寻找未来,大中华区需要寻找未来,全世界都需要寻找未来,但是我需要寻找的只是利润。地产、金融可以,教育、科技也可以,对我来说,谁是趋势、谁利润更大才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虚假的道德说教。不要试图让商人去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也不要试图用政治去影响商人的经营理念。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我就是一个商人,会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绝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们的事情。
我今年 87 岁了,已经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润对我来说更重要。我从来就不是大家说的是什么超人,我可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实更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是一个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不想在晚年再横生枝节。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业在我故去之后,正常运转,得到良好的继承。
我最后反复强调一点,我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慈善人士,但绝不是政治家、教育家等。我参与兴建汕头大学、汕头大学附属医院、潮州的安居工程等,前后达到 150 亿港元,且绝大多数都花在大中华区。这都是纯粹捐献,没有任何利益可图。这是我最引以为骄傲的所在。能为家乡人做事,能为祖国尽一份力量,是我的荣幸。我只是可能用的钱多一点,但是和其他人的捐献一样,同是一份心意而已,不高什么,也不低什么。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我风雨无阻地前去参加,力所能及地以过来人说说一些人生经验,但绝没有任何姿态,那里纯粹是老师们的课堂。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其实我像你们现在的同事,也像你邻居的老头而已。我和他们一样犯过错误,也和他们一样慈祥友爱。我承担了我的错误,也获得了我的荣耀,我的人生由我自己负责,你们每一个人同样也是。不要给我过多的褒扬,也没有必要泼给我很多脏水,虽然我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在意你对你自己心灵的灼伤,以及毒化中国人脆弱的舆论环境。
我的生意或许部分不在中国,但是我的心一直在这里,根依旧扎在这里。我是潮汕人,也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也是加拿大籍,最终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我的祖国,我也爱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我的爱真挚而深沉,和你一样。
李嘉诚不会跑,也不愿跑,更跑不了。这是我的真心话,也是我的誓言。
李嘉诚跑了,给屌丝的结论是资本家无人性掠夺,该死。
给精英权贵的经验,却是对政局无比精准的把握能力,和勇士断腕的决绝。
一大票人试图为李嘉诚们平反,早年港商进内地投入大笔资金,助推了内地快速发展,有功,却殊不知,与他们在其后政商善舞,杠杆掏空银行,早已转型为金融地产资本(万达,安邦,明天,海航无一不是同行),由此获得的原罪,并不能互相抵偿。
只有 2017 年万达王健林大还债之后,你才明白,原来王思聪 5 个亿起始资本,怎么就在各种 PE 阶段,被【精明的】各个投行 VC 们输送利益,成就 40 亿利润?那你根本不应该作投资,你不够格。2017 年前,万达能超低息拿银行和融资,这才是最打动缺乏此能力各路投资的 – 万达模式的真谛。
午夜游民 @bafield
李嘉诚儿子被绑架勒索都没离开香港,是什么力量比黑社会更牛逼?——我无力反驳。
感觉是招大大的臭棋。释放了如下几个信号。
1. 对不明真相的群众比如我:现在(真实的)数据是有多差,官媒已经坐不住成这样了?快卖房,抓紧时间细软跑(btw,我当时真的慌了一阵
2. 对想要进场投资中国的公司:政府不尊重私权的表现,老子以后进场后会不会被没收?换个地方投资好了。
3. 对想要立场的外资,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好了,现在政府释放了侵犯私权的信号,我是趁政府还没彻底发作之前赶紧跑掉(当然我跑路会加速发作过程,但死道友不死贫道嘛,其他外资死活关我屁事),还是继续留在中国,寄望于政府不发作侵犯私权并且对不逃离的外资倍加礼遇?傻子都知道选啥啊。
央媒真是蠢到不行,这样统计局的工作又变多了。
刚有从良的迹象,又惦记起抢劫的爽
恩,反着看就对了。
party 需要你这么做 (炒股,全民创业,扶植 xx 行业等等)…… 你要保守再保守,思考再思考再思考 (三思),才去做。最好不要去做。
然后有些人做了一些没按要求的事的事,party 就会气急败坏的说:说好的剧本不是这样的。李大爷就是无视盛世,将会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个人的说法仅代表他个人。。。且这个人一向嘴大无边
这里有个材料很有意思。
最近,在网上流传的《邓小平文选》中的 “十个如果”,出自 2005 年 1 月 11 日《环球视野》,刊登的引用的出处大多出自文章的页下注,现根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进行补充。
1、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 就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所以,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25 页)
2、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这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出现两极分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64 页)
3、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08 页)
4、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74 页)
5、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了,而且不断提高,这有什么坏处!(《在中顾委三次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91 页)
6、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64 页)
7、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29 页)
8、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以不能不讲四个坚持,不能不讲专政,这个专政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有力地对付那些破坏建设的人和事。(《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54 页)
9、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11 页)
10、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个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先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名列第一炒办教育、修路。当然不能搞摊派,现在也不宜过多宣传这样的例子,但是应该鼓励。(《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11 页)
没什么别的意思,只是针对李嘉诚这件事情,可以从邓公这个十个如果着眼。
![](data:image/svg+xml;utf8,)
网络图片,侵删。
李嘉诚跑了、李嘉诚薅社会主义的羊毛,这两点都不能说错。
上个世纪 90 年代,很多外资撤离内地,而这时李嘉诚却开始大举进军内地市场,成为香港在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但从 2013 年 8 月开始,李嘉诚开始连番地抛售内地物业套现,那时候正好是中国房地产最好的时期!而到了 2014 年其更加快减持进程。
其实李嘉诚一早就跑了不是么。。。
本质上,李嘉诚看准了全球最好的巨型印钞机。
李嘉诚的投资思路,从经济周期来看,就是从一个巨型印钞机(中国)上搭顺风车十几年,囤地入场后高位抛售,然后收割走人,搭上另外一个巨型印钞机(欧洲)。
经济周期的本质是信用扩张(普通人理解的 “印钞”)与收缩,而楼价就是其中的投资杠杆。
房价表面上看是供需决定的,其实是一种货币(信用)现象,水涨船高。这里的水就是信用。大宗商品价格的道理也类似,都是受信用周期影响。只强调供需是片面的,就好像通胀怪小贩囤货涨价而不怪印钱的一样。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是供需决定,但货币(信用)却影响供需双方。
中国房价地价多年来的上涨,其本质在于长期的信用扩张,而这种长期的扩张现在到了一个拐点。李嘉诚看到了,大多数人看不到,因为绝大多数人对每日股价波动更敏感,但对长周期趋势无感,所以才有温水煮青蛙的说法。
由于几十万年以来的进化,人类对绝对值没有感觉,只对差异变化敏感,尤其对短期的差异变化敏感,而对长期的趋势,因为短期变化很少,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有感觉的。
就像这篇文章:说得好像李嘉诚突然跑了.. 你能感受到。。其实他 2 年前就在跑,现在早就跑没影了。
智力中等,就用稳妥的投资方法!
普通人的投资 微信:lisiwangwu
收拾完李嘉诚这样的资本家,然后就该轮到本文作者这样的知识分子了。
买卖不成仁义在,谈不拢就抹黑大骂,小人之举。
的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有神经病。
就算是赌博,别人赢了就不能走了吗?只能输了才能走?
这作者不是神经病就是流氓。
一个新华社边缘部门的新媒体小编,随手转了一篇来源不明的烂文,被无限放大解读,仅此而已。别猜了,洗洗睡吧
最近,李嘉诚被刷屏了,轮番热议,冒出 “李跑跑” 这样的说法。昨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发现步入了一个陷阱,更有甚者说是个阴谋。我说,不管怎样,该说再见了!别再折腾!
留或者不留,他只是个商人,不惊不叹
在职业上,他是纯粹的商人。在他的商业哲学中,利益是压倒一切的最高准则,诚信是唯一的底线。如果不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那是职业上的失败。的确,对于商人来说,不赚钱就是犯罪,也没有利润去做善事。完全可以这样去理解,他只是做了商人该做的事。
在商业上,他是智慧的商人。或许他知道,他不是乔布斯,也不是比尔盖茨,也不可能成为他们。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人来对照的话,可能更像洛克菲勒一点。现如今,他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利用雄厚的资本去赚钱,去维系家族的利益。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较好的选择,他深知这一点。留或者不留,然并卵。
在个性上,他是谨慎的商人。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基本上都是平稳地在上升。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非常懂得退让舍给,始终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当然,其骨质里也透露着一种不安全感。
试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李嘉诚就因此不 “跑” 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是李 “超人” 了。以他的个性与商业智慧,这没有可能的。”别让李嘉诚跑了 “也好,“道德绑架” 也罢, 李嘉诚,他只是一个商人,一个 87 岁高龄的老者。
走或者不走,我就在这里,不悲不喜
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已然足够的大,根本不是走一个李嘉诚所需要去担忧的。官方对此表示来去自由,足够透露着一种自信与底气,更是一种市场自由的态度。
从企业家精神看,李嘉诚对中国制造及中国高科技的崛起,谈不上什么多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不佩服他的地方——你看过一样震撼性的新发明、新产品,是李嘉诚搞出来的吗?自私一点说,走或者不走,无所谓。
从自由市场来看,市场每天都在经历辞旧迎新。在一些人 “看空” 中国的同时,戴尔最近宣布要在中国砸 1250 亿美元的投资。注意,是美元!整个戴尔生态系统在中国将维持 100 万个就业机会。他看重的是什么呢?中国是少数几个在互联网领域高速发展的国家之一。
走的,不送;来的,欢迎。来去自由,这就是市场;如此而已。
说或者不说,世界照样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 99%的经济学论文没有发表,世界照样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经济学家张五常如是说。诚然,李嘉诚对于中国经济只不过是大海中一滴稍大点的水而已。走或者不走,说或者不说,对目前中国经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对香港经济也不会怎么样。
李嘉诚曾经是一个神话,但这都是历史的产物,没有李嘉诚,就会有张嘉诚、王嘉诚。也就是说,没必要过度去争议撤资一事。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也许对香港及对中国的企业家会是一件利好的事,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新生代企业崛起的时代。
所以,陷阱不陷阱,是不是泛道德化,是不是唯契约论,这个都不重要了;李嘉诚的官方传记什么时候出版,生前还是身后都无所谓了,因为世界车轮将继续向前发展——只要做好我们应该做的。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商人是因为财富众多而被人们长久地纪念。我想,那是过去的文明,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不惊不叹、不悲不喜!并衷心说一句:李超人,你来去自由!你仍然是财富的英雄、年轻人的偶像!
大家可以来我的微信公众平台找我交流:蒋课堂, ihke123
流氓的嘴脸露出来了,会让更多企业家外逃!
“有些东西并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主动可以选择的,我做出的选择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如果说是历史的造弄,我宁愿说这是命运的安排。而我,只是一个商人。”
———来自中国商人的独白
复辟在即
尊敬的网友 你们好
近期有少数人对李嘉诚先生有误解,说了一些有损,不是很恭敬老人的话,在这里想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虽然我也和无数网友一样,连李嘉诚先生的面都没有见过,只有从网上或者媒体看到。
1. 李嘉诚先生是一个老人,我们对老人说话要有分寸。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区别其他国家而自豪的重要方面,每个人在这个环境中熏陶,都会有一些起码的文化底蕴,对老人无论对错讲话都要是恭敬,理论上说不可以因为不在当面,是网上留言就随便信口开河,对这样对更年轻的人造成误导,其实也要和当面不要差太多,当人不差是最好的,才是表里如一。如果我们自己的父母被其他晚辈指责,我们作何感受。弟子规等各种经典有都详细的说明,也说明我们学校教育真正的走到了很偏的地步了,学校教育真正是教育人成为合格的国民,不是每个人都学习尖端科技,导数微分,天体运行计算,我们这一代没有真正接触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冰山半角。
2. 李嘉诚先生,年龄那么大,做那么大企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国家创造很多利税。创造无数就业岗位。社会上多一个这样智慧的人、拼搏的人,社会就更进步。在革命艰难时期等等,我们可以想象他老人家帮助了无数人,给无数人注入了正能量。等于也帮助了国家。
我虽然不是企业家,但是也有企业家朋友,他们往往比一般的政府干部压力大无数倍,因为他们要给员工发工资。有变化无常的市场,进物资,出产品,都有无限的变数、担心受怕。担心原材料涨价,担心产品降价,担心招工,担心优秀的人跳槽,等等,企业家除了担心还是担心,比一般开店压力大多了,开店的人往往也有一些这样的感受。尤其早期创业更是这样,我们要感受到李先生的强大内心,宽广胸怀,否则企业做不到这么大。所以越是做大的责任和担当越大,现在我们国家压力最大的更定是习大大,其次是李总理,那么家庭里压力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中谁头脑最清醒谁压力最大。就像古代朝廷,忠臣有大压力,居庙堂之高和居江湖之远一样不轻松,奸臣没有压力,只有妒忌和仇恨以及享受。
3. 李嘉诚先生调整企业,也是对香港占中年轻人的提醒,就是说你们这样弄,造成我的企业不景气,人员工资也许成问题,不想办法不行,对不起员工,企业是要发工资的。他若直接讲你们占中是如何不对,如何让我亏本,工人着急,一定不可以的。否则他会被那班年幼无知的年轻人用石头砸破头的,他菩萨心肠,用其他方法提示年幼无知的孩子。哪个企业家在这个地方可以利于企业发展,非要搬到其他风险大的地方呀,那个开店的原来店面生意好,一定要搬到不确定的地方呀,形式所迫呀。某些所谓的干部说话不知道腰酸呀,不知道人家企业家,开店等生意人,以及没有固定工资人的艰难,他自己工资是人民的给的,每个月都不担心,长期傲慢享受,没有走到人民中间,就自然说出没有感恩心的说辞,这种人很少见呀。
4. 李嘉诚先生无论多少资产,自己一餐不会吃掉一万吧,他给年轻人和社会更多的人生理念的财富,世界观,人生观财富。
5. 我们是伟大的中华儿女,有智慧,更有勇气,有勇气担当才是真正的智慧,我们若觉得自己错怪了李嘉诚先生,我们也要跟帖或者发文表白,战胜自己的阴暗面,就是阳光雨露,摘下墨镜,就是艳阳天,打开心灵的窗户就可以感受到春风拂面,一种超级成长的精神感受
希望热心爱心的大家转一下,转到李先生自己的那里,也是对一个老人起码的慰籍
也是对像他这么多年龄的我们自己亲长辈的慰籍。
这篇文章署名 “罗天昊”, 那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罗天昊:中国应引进 1 亿亚非青年》
“未来,来自亚非的移民,将达到 1 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女性青年移民,将更受中国欢迎。”
《罗天昊:中国应开征美女税》
“对于美女这种重要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应考虑进行相关立法。”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本次新任国家主席第一站访问海外,也选择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同样需要带回点什么,以慰嗷嗷待哺之国人,当今之计,能否带回海参崴,是考验国家主席访俄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罗天昊:鲁迅图像应上人民币》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免费供应》
《罗天昊:中国应劝朝鲜主动割让出海口》
文章评论:看完这些文章,你觉得罗天昊释放了什么信号?你还觉得他深不可测代表了谁吗?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有时大脑回路比较奇特表达欲却格外旺盛的码字工罢了。
文章继续爆料:罗天昊个人博客中的简介是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原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战略、区域与城市竞争。著有《大国诸城》。为国父《建国方略》以来,国内第一本研究国家和城市竞争战略的专著。
罗原名罗建法,查询可发现罗建法在网易的博客,其个人简介为:曾游历广东知名企业, 混水摸不到鱼, 遂登彼岸。后为《经理人》高级编辑,《中国新时代》副主编, 华尔街电讯专栏作家, 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 新京报评论员。 天马行空的宽广视野, 落叶缤纷中窥知天道的惊人悟性, 出色的洞察力和前瞻力, 纵横时空的驾驭能力。以博杂, 激越, 深邃, 尖锐为主要风格。 致力于商业精神与企业战略的研究。普世主义的倡导者, 权谋文化的批判者。呼唤社会变革, 鼓吹公平与正义, 挥斧钺以扫天下。原文地址: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1174294
看了这些后, 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明白了吧, 所以才有后来那出人民日报的, 与其挽留目送离开之文.
文章本身水平不咋样,一股旧时代的味道。但是文章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体现出了这个阶段的政治方向: 资本家不要搞双标,赚钱的时候爱党爱国,不赚钱了就讲市场经济找借口开溜,一句话人可以走钱留下。
敲打国内资本家的政治目的肯定是达到了,不过,文章的文笔和逻辑也让人很担心所谓的智库专家的真实水平。
一个商人首先是安全的利润,对所有股东负责;然后才是回报社会。正常的商业本是不需要经过这种政治选择的,而是相对纯粹的经济考量。李先生作为一个商人,能去投资学校,回报家乡,能做到现在已经很了不起了。为什么非要用一个政治家,慈善家去要求别人与你共存亡呢?!
不好评价文章,从现在看,写文章的人很牛,但李嘉诚更牛,哈
四年前的文章,如今发生这么多事,回头一看,意味深长。
写的特别好,就是这个样子
李嘉诚靠着大陆的权利经济,大发其财。国家有困难,就想着转移资产跑路。
他要是老老实实靠自己本事,当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靠着国家权利赚钱,赚完就跑一点也不同舟共济
下次再有人发什么李嘉诚凌晨 5 点起床工作的鸡汤文,请把这篇文章摔他脸上 就酱
雷军 孙洪斌 吴亚军们都跑了,有人说什么了吗?
http://m.sohu.com/a/315539069_563928 (二维码自动识别)
李首先是人,其次是商人。说什么李跑了之类的,其实太不了解李这个人。如果你看了他的书,就会知道他是多么的热爱这个国家。
剩下的不是不想跑而是跑不了。
能不能走是制度,该不该走是道义。别拿道义来绑架制度。
你跺你也麻
没有常识,没有底限,还以为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呢!
为什么不让跑?市场经济,愿买愿卖,无非就是说李嘉诚占了改革开放的便宜,可当初招商引资都是政府拉来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在回头来秋后算账翻脸不认人,还要脸吗?
不让跑想干嘛?无非就是要让资本家出血吧,他挣钱犯了那款天条,说好的契约精神,法制社会呢?
标题上写着李嘉诚,不一定就是在说李嘉诚。
文章的大篇幅都在写港治问题。
香港产业和社会的畸形;豪族的坐大;招安效果不明显。又大谈新加坡的豪门治理。又呼吁他们承担社会责任。
在铺路,在铺路,在铺路。
绝佳的移民广告
李嘉诚的资产大多来自垄断高利润,比如港口,房地产,以及房地产衍生出的项目,是实体经济的吸血鬼。
真正为一个国家做出贡献的是普普通通的中小出口贸易企业。
读完全文就知道,风向标很明显,说明中央要开始打压地产商,拾取普通市民的好感。
文中点出了李嘉诚的三个未竟使命:
其一是,兼顾民生,回报穷人
其二是,稳定香港,担起商界领袖的责任
其三是,必须要做更多善事,经营 “社会事业
先不说这对李嘉诚有没有什么卵用,起码说明了中央工作重点从大资本家转移到普通民众。联想一下前几天张晓明说的特首具有超然于三权的法律地位,更突出了中央计划强化香港行政力量,使特首摆脱外界干扰的思路。
中央从新开始走群众路线,这个方向是不会错的。
另外这事儿和什么民主啊意识形态啊没半毛钱关系。中央所有的政策都是贴着基本法来的。我不知道知乎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似是而非的答案,把评论内地的那套思维搬过来就是过度解读,是不好的。
P.S:实际上最近的对台政策也是这个思路,此处不赘述了。
我只想说写这文章的哥们真直白。一点都没有遮遮掩掩,也是够拼的。
一帮不懂现代经济学的家伙用权力斗争的思维搞 zz 投机
回来考古。
互联网真的是没有记忆的。
珍惜眼前人 比方说:马云
李嘉诚跑了不要紧,就怕国内的杀猪榜富豪跑了。所以要看好潘石屹,马化腾,马云,王石等互联网和地产经济大富豪。如果他们跑了,虽远必诛。他们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决不能说走就走。所以既要依靠民族资产阶级,也要警惕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国家。这一点,过去百年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现在经济不好,中央政府是时候敲打一下大富豪,让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届政府对大富豪已经快到了忍耐极限,十八大后还没有干掉一个胡润福布斯大富豪。谁是第一个,拭目以待。
我有一种感觉~有人当先锋吸引火力拉仇恨值了~
穷人就不要讨论富人的行为啦,好好赚钱吧。不然去了皿煮灯塔也是给人做指甲,或者洗盘子挣钱给难民花。翻翻历史,不管什么颜色的天,有本事的家族都能活的风声水起,好好工作,向着李嘉诚的成就奋斗才是正路。
也许李嘉诚同志在下一盘大棋,打入敌人内部,忍辱负重啊。
这文章从官媒发出来稍微不妥,但是也说明了一个实质!那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先富带动后富的实质,李嘉诚跑路从人情道义而已并无不妥,但是从民族大义而言实属小人!
李嘉诚怎么起来?国家政策,通俗解释就是先富带动后富。
照我说李嘉诚就是个老滑头,何为小善?何为大善?平日搞个小慈善, 看事情不好就套现跑路,毫无民族大义可言,官媒发出这种评论有何不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前几日,李嘉诚拟将长实地产在上海的地盘,以200亿元出卖。这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本来,商业如水流,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李嘉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鉴于李嘉诚最近二十年在中国获取财富的性质,似 …
别让李嘉诚跑力! 不过过了五年才开始收拾人家,会不会有点晚? 品葱用户 foxfire 评论于 2020-09-24 这是打入敌内部的同志给还没来得及跑的地产商的警告吧 “还不跑下个就是你了”的意思 不过国内稍微有点体量的地产商都是勾搭地头 …
知乎用户 寒冰射手曹草草 发表 富人最令人头疼的地方在于他们总是有权力把税向下转移,不论你向富人加多少税,最终总是加到穷人身上。 所以,向富人加税的工作核心,其实是剥夺富人把税向下转移的权力,这要占掉征税者九成九的精力。 至于你说这件事应 …
知乎用户 冯. 李斯特 发表 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的那两个案例名言: 美国没有高铁… 因此不如我们。 问题是美国主流的交通方式是汽车和航空,这个逻辑就像在讲: 爱因斯坦的中文没有我好,所以我比爱因斯坦强一样 。 还有一个: 去了德 …
继上次打入了贵妇圈后,我们又成功找到了一位富豪家里的家庭教师。 当富豪的孩子,究竟是爽还是苦?都要上些什么课?富豪太太们好相处吗? 面对这些问题,家庭教师有话要说。 在采访小钱老师的过程中,我很多时候都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富豪的生活有时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