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梁文道的八分越听越堵得慌?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月追风 发表

其实梁文道一直是这样,真不喜欢不看就是了,我对他的欣赏是文史类的知识积累和输出上。至于政治民生问题上,他基本都是书本上来的,只看过说过但没做过,而且这部分基本都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

我对他的立场和很多观点都不认同,但看理想上想讨论感觉还是有点困难,一样是他讨厌的拿立场说事情,自认为理中客的但缺乏独立思考的人,每次用梁文道的话来加深自己的观点与认同。

就拿为方方说话来讲,是最偏的一次,与他最常提到的理想客观想去甚远。日记的爆发点是满是手机的照片的真假,一句没提。一边说是非虚构写作,一边又是不能保证全是真的,但最起码的多方求证要做吧?至于后面所说的有错误更正有吗?

方方日记很多都是真的我不否认,但九分真 1 分假才更让人相信,中外网络的焦点从来都是这一分假上,他却拿这九分真说方方日记,典型的偷换概念,这件事他讲的挺失水准的。

还有一期说冲绳独立,有些人说有些中国人收回冲绳,然后开始讲起来,国内这种言论确实有不少,但相比大部分这种言论的占比是少之又少,硬是拿这个说事批判,根本不是讨论问题的态度。

梁文道他也说他是极左,有点反政府主义,政治民生问题上太文人知识分子的姿态,缺乏理性客观。占中的时候警察开微博他在香港电视节目里说警察失控粗暴闭口不谈暴徒的行为也被人骂过,不过没多大影响,跟这次方方的事也类似。

不要关注他的政治立场,他基本就是西方自由民主的那套价值观,很难有所谓的公正,之前青年报批评国内网民抄作业的行为,他基本就是各国国情不同赞了一遍其他国家的防疫措施,然而这些都宣告失败,这种专业防控疾病的问题上他也是先入为主,不了解也发言

梁文道的文史方面我还是比较欣赏的,时政评论也可以看看,私货肯定有夹带的,不过不同视角也能提供不同思路,保持理性客观,时政方面大家还是多看看国内的一些顶级专家学者的意见。

上一下我的看理想消费,小众 app 质量不错,但圈子太小众,基本就是小圈子抱团取暖,很难说事情,希望广大群众多多来平台探讨问题。

知乎用户 沈七七 发表

梁文道老师的知识储备在文学方面真的很厉害,但是谈到社科或者偏理科的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比如一千零一夜里讲《费马大定理》《自私的基因》这种类型的书的时候就有点车轱辘话来回说的感觉,不得不承认他讲的比如《十日谈》《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种书真的很精彩,但是一到八分这个节目,难免会讨论一些实事热点,这时候他说的那些无法自圆其说的话再加上低沉的嗓音,自然会觉得别扭。

我是他的前粉丝,现在也不转黑,只是变成了路人,更多时候我觉得道长是面镜子,当你发现他的错误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衛生紙 发表

個人覺得道長並非聖人,就算是聖人,也不會像人民幣那樣人人喜歡、人人認同,所有的人的觀點、思考都是基於自己的認知、經歷等得來了,站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自然就不同,沒有一定是非對錯。

多聽不同的聲音,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與自己的判斷完全不同的觀點,從而讓自己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為了聽跟自己完全一樣的想法。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2cNx1 发表

梁文道只是顺从他知识分子的本能,这个本能就是关注那些主流视角以外的东西。如果大家都在赞美一件事,知识分子就说哪些值得批评。如果大家都在批评一件事,知识分子可能反而会辩护。如果一件事,知识分子觉得某一件事,无可争议,是非善恶明明白白,那顶多做一些延伸联想,不会在着重于观点。

这咋一听,特别像抬杠的人,所谓杠精。我仔细想想的确如此,知识分子可不就是干抬杠的事吗?

不过扛精令人讨厌的原因可能在于抬杠的水平太低,或者为了抬杠而抬杠,为了情绪而抬杠等等。而,如果是比较理性的语言,不以情绪为目的对辩,其实是非常令人愉悦的思想交锋。

如果不习惯听到不同的声音,其实是会有很多恶果的。因为你总是在听到的是加强自我观点的声音。用舆论一致的声音,不停加强自我观点,会带来安全感和愉悦,负面影响是思想会僵化和固执。

相比之下,在一件复杂的事情上,同时听正反方的声音再自己思考沉淀,其实是非常耗时耗精力的。(尤其是如果某一方或双方的声音都偏向于诉诸情绪,比较带节奏那种时)不过,跟锻炼一样,是有益的。应该是常识。

回到现实,最近关于祖国抗疫的成果,主流视角是赞扬,感动。(我也认为整体上是值得赞扬的)那么如果我是一个要吸粉的自媒体人,我应该写什么呢?

我如果要流量,要赚钱,当然应该抒情赞美为主,让读者看的时候感到愉悦。然后少量批评集中在某些 “害群之马” 如何道德败坏上。

因为这个自媒体时代跟过去专业媒体时代有很大不同,自媒体时代流量就是第一。哗众取宠,付诸情绪,插科打诨(表情包和口语化)变成必然。专业媒体时代也有这个问题,但相对来说没那么严重。

我写那些你看上去大快人心,群情激愤的,底下留言众志成城的,你就读爽了,流量就来了…… 我说,咱们思考一下哪里不对,你看了看就收藏留着下次看了。事实就是如此。

梁文道就属于那种,还坚持不能顺着大家的想法说的抬杠知识分子。我可不是说他说的东西我都觉得对,但我始终赞扬和支持这种 “唱反调” 的做法。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有哪些是专门 “加强观点” 的,哪些是习惯 “唱反调” 的… 我建议多关注反调唱得好的,不是因为他们才是对的,而是你需要这些反调。

知乎用户 一定要快乐 发表

挺喜欢看他的节目的

我觉得这类节目就是一种给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看问题的机会,有时候不必太较真。不同的想法与我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思维的碰撞,兴许能够从中收获不一样的理解,也挺有意思的。并且梁文道很爱看书,我觉得这也是当代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很欠缺的,但也没必要把他的话当成真理名言,只是当做一个借鉴吧,毕竟还是要保持独立的思考。

知乎用户 SHADOW-PAPER 发表

不请自来。与题主同感,疫情以来梁文道的很多言论都有失偏颇,不仅八分节目,还有看理想公众号的文章也是如此。主要特点如下:

  1. 正面的事情当做不存在完全不讨论。似乎做的好是应该的,做的不好就必须大肆批判。
  2. 对普通人民群众没有包容性,不尊重普通人的想法和诉求。少部分人做了不理智的事情,就开始批判国人的素质。
  3. 逻辑混乱,喜欢自造逻辑,自圆其说,其实站不住脚。擅长用语言的艺术,避重就轻,通过鼓吹极端的自由化,完成洗白。【例如关于某日记,少部分人的言论确实超出了正常的范畴,因此就通过语言的艺术来洗白被喷者。仔细想想根本站不住脚,打个比方,老大爷砍了一个恶霸,老大爷犯罪了,但是恶霸也不是好人。ps,虽然我也不同意用过分的方式发泄情绪。】
  4. 面对复杂的公共事件不去讨论复杂性和多面性并理清原委,而是过分简单化,只讨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还是举例关于某日记,通篇在说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我们不应该阻碍别人的自由,这些都没问题。但是我们也要谈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社会影响,国际舆论影响等等。but,梁并不是不懂这些,只是避而不谈。】

但是,其实再看看以前的公共事件评论,其实梁文道一直是类似的立场和特点,只是最近表达的尤其多而已。引用 “威森格” 答主的观点:“更多时候我觉得道长是面镜子,当你发现他的错误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多”。

最后,题主,你会反应到 “变味了,很别扭”,这说明你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但是又不太能反驳,或者是不太能接受(纯属我的猜测)。因此给你三个建议:

  1. 人无完人,梁文道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你要接受他是有缺陷的这个事实。
  2. 千万不要顺着别人的逻辑去思考,不然被人卖了还在替人数钱。要独立思考。
  3. 有些事情是需要坚定立场的,而不是可以左右摇摆的。例如在公司就要坚决维护公司的利益,所以作为中国人坚决维护中国人的群体利益,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不是利益相关者,做什么说什么,那也是无可厚非的。(ps:我说的是维护集体利益,不是说拒绝讨论和批评。某日记,对大多数人的影响是没有的,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没所谓。但是对于海外的华人,影响是明显的,是切身相关的。)

分割线,增加一些对于所谓知识分子的观点。

首先,我非常支持刺耳的声音,任何时候大家都要学会倾听对立面的声音。

而且,自古以来,都很很多人站在对立面发声,却被主流声音所淹没。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又被人提起。

如何分辨 “有勇气有坚持的发声者” 和“无价值的反面噪声”?

为什么我们要分辨这个呢?因为如果我们无脑鼓励反对的声音,就会增加无脑站对立面的投机者。

我个人就是看发言质量。例如,是否客观理性?是否有民意立足点(即便是少数人也行)?是否有避免调动听者的情绪?放下心理戒备后是否有启发到我们?等等。。。

所以,目前关于梁的言论,我会归类为噪音。谢谢!

知乎用户 李易安 发表

能够成功引起你的思考便是他的初衷。

知乎用户 LYNN 发表

经过方方和之后中泰网友对战那一期,把 App 卸了。以前听他讲书,是当个放松时候的背景音(毕竟书的乐趣还是自己读出来的)。后来听八分当是别样的新闻解读。可是从疫情起,越来越明显的一再要求舆论战争中本来就弱势的国人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在听不下去了。他说什么是他的自由,也自然有他的目的,我不想猜了,也管不了。但我可以选择不被 “规劝”,不听一种装作中立却忽略部分事实的传道。西方媒体的丑化,妖魔化中国已经够多的了。我犯不着受虐狂的再来享受一套看似柔情的鞭打。我甚至觉得西方媒体无下限的抹黑还要可爱一些,至少他们也没想装作是和你一边的。他们的恶意没有什么伪装。你为什么堵得慌?因为伪君子比真小人更让人防不胜防,又总有一天会让你受伤。

知乎用户 酒酿喵子 发表

终于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了!

之前一边洗澡一边听,昨天直接冲出淋浴房把手机关掉,满满的偏见,哪里理中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他变了

我大概是锵锵完结一年前开始关注的道长,然后跟着锵锵去看了《圆桌派》,《一千零一夜》和《八分》。

一路看下来,道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近乎是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漂移的缘由和时间点倒是非常清晰,19 年 9 月。

具体的前后因果我就不细说了,总的来说是在他的文章中,他认为香港警民关系可能回不去了,很多港警开始只在微博上获得来自大陆人民的认同感,开始和香港本地群众渐行渐远。这一趋势是很危险的。

这个文章吧,往坏的说是批评港警,往好的说也只是他担忧警民关系的恶化。

但是被某些媒体一转,成了恶劣无数倍的 “梁文道认为香港警察不能开个人微博”

被全网痛批一顿

然后道长就彻底转向,走向了支持高晓松乃至方方的极端派。

想想也是很有趣,不知道认为自己批评者全都是极左翼的方方,知不知道有这么一位自诩极左的香港支持者呢?

事实上,几乎大部分左派知识分子都有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他们追求理想,容不得一点污秽,然而身为一个人,尤其是需要关系的公共知识分子,偏偏又必须对身边同僚狗屁倒灶的事情视而不见。

在少数网友为了新垣结衣调侃,极少数没脑子的高喊冲绳独立的时候,他们要求只有 4% 大学生不到的群体尽善尽美,恨不得要求他们个个成为历史教授。

然而面对方方,却可以说出类似于 “日记当然可以胡写” 这种玩意

其他人犯了错,就一定要脑补出最阴暗,最龌龊的幕后交易。

方英文日记火速出版却又说 “那就说明她一定有问题了吗?”

其实判断一个公知的品格很简单,看看他有没有评论过各种剽窃和学术造假。

再看看他和高晓松关系怎么样。


有兴趣的可以听听他最新的《八分》,尤其是和台湾的洪素珠对照着看。

在我看来,认定一个人是真左派还是圣母婊或者只是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很简单:

看他是不是关心虚无缥缈的 “人群” 更胜于自己的邻居乃至身边的亲人

是不是在于过去悲凉的历史更胜于惨烈的现实

知乎用户 杨问号 发表

恭喜你,这说明你越来越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了。

我以前也是道长的狂热粉丝,把道长奉为唯一的男神,把看理想 APP 视作唯一的灯塔。

可是最近一两个月我感觉道长的操作越来越迷,对看理想的用户氛围也越来越失望。。。果然王小波的那句话说得好:

“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尤其是方方日记那一篇,让我感到很失望。

对,失望。

评论区的截图我就不放了,真的看得人堵得慌。

这是我的购买记录,我是个穷学生,用花呗买的。现在觉得有点。。。亏。

最后还是希望看理想越办越好,祝道长生意兴隆吧。

我去 B 站看温铁军老师了,不要一分钱,还干货满满。

再见。

知乎用户 江晓水 发表

正常,从小到大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这种思维是根深蒂固,很难去除的。

最近深有感触,一开始挺喜欢他的。后面随着年龄变大,越觉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 这几个字是多么正确。

而且他基本只读书,书本知识跟现实层面真正的理解差距实在太大,文史哲稍微好点,毕竟是纯意识形态的东西。如果是政治和时事,这些都涉及到专业层面,他的观点可想而知,跟一般人的理解基本没有很大差别,因为从小的意识形态关系,可能更差。

你们想想你们读的专业书到离真正理解,到可以在工作中运用或者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差距有多大,简直是鸿沟啊。

他一年读这么大量的书,这个理解程度可想而知…

他在学校念哲学都没念完,整天热衷于时评,最后放弃了学士学位,毕竟做做评论多简单的事,不怎么需要动脑子。

看现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为什么不流行了?因为现代社会那种知识不是那么稀缺了,大家都读过书,都在各个专业耕耘,你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整天到处批评,现实吗?

大家有看过晓说没,是不是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感觉他在胡说八道?

现在各个专业太深入了,不可能有古代那种博学者了,一个专业的细分分支可能就需要人终身去投入研究甚至还不够。你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看了几本书(还可能就只看了一遍,99% 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看的还是那种科普书)就像模像样的批评时事(时事会包含专业内容。例如政治学,最近福岛核废水事件你需要核电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和具体的管理知识),这种批判的参考价值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过人总是喜欢批评时事的,看知乎排行榜就知道了,但热闹热闹就行了,具体权威还是看官媒吧,毕竟他们可能有事实的资料和专业人士提供意见。

有一位答主说得好,看看他文史方面的东西还可以。

知乎用户 龙星河​ 发表

屁股坐歪的公知。

他这种人原来其实很有市场的。

现在估计会越来越不行。

现在的年轻人膝盖硬。这是实话。

知乎用户 来碗油泼加个蛋 发表

因为你还没有自己清晰的价值观和思考。所有这类的节目都是这样,只是给你提供另外的视角和解读。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如果你觉得堵,可能是在原有的思维里太长时间了,需要跳出来一下,自己独立思考。

另外我觉得别人的观点,尤其是意识形态,可以反对,但需要尊重和理解。

反正听听就行,还是比别的节目强一点。

知乎用户 烟斗客 发表

感谢您的破解!我不是慌,是堵,也并不崇拜他,只是眼下写字的人忙着著名,忙着搂钱,梁生好歹还算个读书种子,是非曲直本来各有盘算,这也是堵的缘由,唉!一言难尽…

知乎用户 亚控印染 MES 经理 发表

喜欢不同角度去倾听不同声音的人显得更加睿智吧,或者说只喜欢听到自己认同的观点的人太多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01oI4 发表

有的时候,肆意评论,是对实干家的最大诋毁。最近,在看道长对柏拉图全集的译本问题的评论,加入了很多主观因素,揣度译者的心态,然后回手一个 “翻译错了”。我真想说,与其批评这个批评那个,不如自己实际做点事情。批评别人翻译得不对,自己去翻译,试试看,就知道工作量有多巨大了。

作为译者,固然欢迎大家的建议。但不欢迎掺杂主观误读的批评。

知乎用户 糖豆家大畅 发表

我倒是没有听的堵得慌

可能因为听梁文道的目的就是

想每天晚上睡觉前找回初中语文课的感觉吧

没听两句就睡着了 嘿嘿

如果觉得堵 去听他的一千零一夜就好啦

一千零一夜里面不涉及敏感话题 只有书评

nice 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办法,局势如此,道长的求生欲是为了跟他的一票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怎么说呢,一个坐趟公交车(这是个比喻)都觉得自己体验了人生疾苦的酸腐的毫无格局的旧文人(虽然他的粉丝觉得他有深度,够前沿),怯懦又矫情,刻薄又虚伪。但总觉得自己是人间的小灯塔,跟着大灯塔指引着光明与希望。当时少年不懂事奉为圭臬,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大 sb。

知乎用户 平平安安 发表

我是因为看微博有人发了节目里的观点才听了一期,只能评价 234.

这期梁文道开始说节目有很多地方不对,如果有什么错误可以评论区说,他们会回复!

单亲妈妈的事蛮客观。

但提到灯塔国华人回国隔离错过母亲离世有点带节奏,我感觉他在说政府没有人情味。

我觉得可以理解他,作为老年人思维方式固化是必然的。我也是疫情隔离小孩出生,即便隔离也会有社区帮你解决问题,比如戒严没有车去医院,没有核算报告可以走快速通道。小孩出生也有人把你送回家。只要你主动配合别人,别人也会做最大努力帮你。

他说工作人员对这位华人说即便妈死了也要隔离,我相信是真的,因为如果我只站在我的角度去要求工作人员,别人也会这样对我。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他为什么会觉得这个事情是没法解决的,隔离不是连手机都用不了,你可以请求工作人员帮助你要值班护士和主治医师的电话微信,也可以视频了解母亲的情况,也可以电话联系朋友帮忙,只是我不理解难道人真的认为自己无法左右世界就是一种悲情吗?

还提到全民检测,这段几乎全错,虽然他说不是他的观点,但没说全民检测有效性,只说质疑。

我都六七次全民检测了,他完全不懂,可能缺少经历思维方式固化。

都是大陆人,我就不解释全民检测怎么做到有效。

节目中间他说学佛不是真成佛,人有私心是正常的,大家对学佛就要成佛要求太高。很正确,

最没生活的是最后提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他觉得我们缺少选择权,主流没有给大家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的机会。

我觉得这太扯,这是环境决定的,不是主流的问题是地理位置的问题。我是新疆汉族,我想学维语有那么难吗?哪个政府、国企单位、医院没会维吾尔语的。我姑从小和维族长大,她从小就会说。

听完这期他教会了我,千万不要相信文人,他们标榜的 “独立人格” 是充满偏见和反智的。

人就活在自己的实践中就好,别宣传自己的独特观点。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E2jcM 发表

因为他是香港人啊,没有在内地环境中长大,一个四川老饕居高临下地去评价上海美食难免会让本地人不舒服,一看到上海菜难吃的地方就嚷嚷着:看,这就是不放花椒的下场,世界上所有美食之所以好吃就是放了花椒。好多川菜大厨都论证过这一点,一道放了花椒的菜不可能做砸,上海菜做砸了活该被嘲笑。等到一道放了花椒的菜端上桌,食客们依旧不买账,他又会说:这花椒不正宗,量也不对。等到终于得出菜难吃跟调料无关,之和食材有关的时候,他还会说:这是所有菜系的灾难,跟做法、调料没关系。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大家不要嘲笑川菜好不好。

知乎用户 还剩下些鳄鱼 发表

刚好在他的最近一起讲郑州的视屏下面与人对完线。算是老粉,一年零一夜,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再到现在的他下面的百香果的八分钟。和你一样的感觉越来越听不下去了,特别是涉及时事的内容,内容简直惨不忍睹。不准备转黑,暂时转路人吧。

就附上我的对线内容吧,不想再打字了。

又是一次看似理中客,但是忽略主要矛盾的一次空谈节目。
整个谈话绝大部分都在空谈,只有在 34 分钟左右谈及海绵城市的时候第一次正式的说了一下这次降雨量大。但当整个谈话都在没有提及郑州降雨量 622mm,一小时超 200mm, 这个有记录历来的最高降雨量的前提下进行,所有分析就是一座空中楼阁。谈话中提及的日本时候, 日本 2018 年暴雨,七月整个上旬的累积降雨量最高的高知県安艺郡马路村鱼梁瀬也就才 1852mm。郑州一天的暴雨就已经达到该地七月上旬的总量三分之一。那次暴雨,日本暴雨持续了半个月,死亡超过 224 人,这就是日本排水和管理还有灾难培训? 同样目前德国也在暴雨,日降雨不到 150mm, 目前 120 死亡超 1000 人下落不明。而郑州一年的降雨量也就 600 多 mm,道长却一直以这次郑州暴雨为背景来谈各种应该怎么应对和预防这种一小时达到一年降雨量的情况。
同样的问题也包括谈新疆棉花的那一期(虽然已经下架),国内反对的点就在于你国际组织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就否定了新疆棉花,而且结合当时的国际舆论就是针对你打的舆论战。但是道长却只是谈这些 NGO 的历史,这些 NGO 是多么的好,多么为贫困的人民争取人权。还有那次成都 49 中事件,虽然出了第二期对第一期的观点进行补充,但是闭口不停这件事件中的社交媒体和舆论中各种诡异的情况。强调学校和警察不公开,但是问题是现在反过来看学校和警察处理没有任何问,而且难道跳楼男孩的母亲就没有保留她自己隐私的权利吗?

更牛的是,有人如此回复,完全震碎我的三观,好一个认真的人最不知趣。。。。

最后和大哥的对线,不准备再回复他的。

第一,谢谢你的回复,但是却透露出的那种只要情绪到了,管他什么真相的气势,是真的牛皮。
第二,我的观点是,对于时事类节目,如果客观事实是错的或者主要矛盾都被忽略了,那么之后所有分析就是一座空中楼阁,都是立不住脚的。而不是我要列出来一堆数据,这只是为了说明哪些客观事实被忽略,哪些主要矛盾被逃避。如果一顿分析前提都是错的,那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至少我提到的节目,不管是从题目还是封面,都是感觉要讨论当下热点时事,结果各种分析全给予被忽略的事实和矛盾,各种侃侃而谈,一种而不是肉糜的感觉,悬浮。当出现这种情况下,也谢谢你的观点,不就是给你一种蹭热点的感觉,管他热点真相是什么,输出一堆观点,打完收工的感觉。要么也容易给听众一种感觉,要隐瞒什么而要故意输出什么意识形态,比如说下架谈新疆棉花的那期,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太强了,被听众批评,如果你有幸在删视频之前看到了那个视频的评论。
第三,如果只是宏观的谈论灾难,我也希望道长不要只悯一下国内的事情,毕竟每次一到国内的事情下面的评论感觉道长就是各种被限制,各种委屈。这个观点可能有点民粹,也希望道长能够悯一下言论自由的发达国家,毕竟道长也是有大爱的学者,例如德国的洪水,美国的公寓坍塌,至少 98 人的死亡对上缓慢的救援速度以及全国欢庆就下一只现场附近的流浪猫。说到美国,LA 最近不是又发山火了嘛,感觉去年的 LA 大山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也给发达国家出一下意见嘛。哦,我忘了之前道长出了一起谈论美国反智的视频,你有兴趣也可以看看下面的评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让你觉得不爽,而这个人有着比你充分的思考和有效信息输入,多元的成长环境,见识并在结构更复杂的生活环境。

而你的目的是希望从交流中获得某种激活,那你真的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并逐层问,最后拆解到你这种感情产生的本源。

慢慢你可能发现源头其实很单一

知乎用户 桔子牛奶 发表

见许多回答后只令我想起一句话。

“人们总是乐于造神,然后将其推倒。”

知乎用户 橙吱 发表

梁老师本人不见得多么极端,但他的受众里极端的大有人在。

《八分》的评论区简直不能看,每期都有些自嗨的人在刷 fascism,好像跟他们意见不同就都是被洗脑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诶,我没有很堵得慌,但我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爱听了。

我觉得道长还是回去一千零一夜讲书的好,他真的不适合讲实事甚至讲政治。

还有就是,以前因为年纪小读的书少所以很多事情并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现在年纪大了,书读得越多,越能清醒认识自己应该接受的声音是什么,利于自己思想成长的知识是什么,所以道长在八分里讲的那些,我也慢慢不像以前那般全盘接受了。

知乎用户 懒懒 Aa 发表

文人总是想极端,以为这样才可以让人们接受一些思想。譬如我时而会想起那个拿着笔杆子的鲁迅,总是让你觉得很极端(梁先生当然不致此等高度)。他们文字中会总是出现一些过度的批判,我不认为这样的文人存在是不合理的。他们可以存在,有理由存在,他们不是记者,总是很主观,很冲动,但是时而又会让你觉得,好像他们说的一 “小小小小” 部分,也有那么一些道理。少了他们,你只会看到仁义礼智信,社会美德。

书本来就是给有能力鉴别的读书人读的,你若看什么信什么,或者看什么怀疑什么,那都是你有问题。

所以,你慌是对的,因为这是正常表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别盲目崇拜,别力求干净。

知乎用户 郭济菘 发表

套用信息茧房来看,《八分》和评论区越来越像 “蜘蛛巢穴”,信息盘丝洞…

知乎用户 李景峰 发表

听一个人的节目,喜欢一个人,不必同意他所有观点,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别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更重要。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一档节目里不一定能讲清楚所有的想法,只能就某些角度谈一谈,引出新的观察角度,未必就是对该问题的站队。有时候考虑到听众,还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观点,尽量做到客观。毕竟无论如何都免不了被网友批评。

喜欢他的一个缘故是,他确实博文广学,很多领域未必专业,却有自己的看法。假如他每次都是站在大多数人这边,顺应大多数人的观点,讨好大多数人,那这个人就失去自己的判断和立场,变得油滑,你又未必喜欢了。

在学术界,有很多人相互惺惺相惜,却每次讨论都要吵的不可开交,互相亦师亦友。

如果你已经带着自己的观点来听别人的节目,观点不一样便对此人心生不满,那你听节目只是找认同而已,不是来了解更多信息的。

道长不可能不犯错,但从人的角度讲,他的品行立场和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这就够了,他又不是神。

封神毁神这一套都不是有独立思想的人该干的事。

知乎用户 youknowyou wish 发表

八分越听越爽,堵得慌一般来说是你有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每次听到他说话,总夹带着 “平民” 字眼,我就想问问,你是什么皇亲国戚吗?

时不时拿自己大学当谈资,总说自己不好好读书,校长系主任给特批,以当年不尊重戏弄老师的事津津乐道。大概是现在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人,才反复回忆当年吧~

知乎用户 房子博士​ 发表

真的今天笑到我了,怀疑这个平台的用户都有被迫害妄想症。刚刚梁文道发布了一个长达一小时的音频 “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激动,结果才发布一小会(不到一小时)就有人评论“战狼蜂拥而至”,而此时的评论区只有十几条评论,只有一条是“西方为什么越来越反华?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激动” 这样的,其他的都是赞同这期节目的观点。不知道是谁蜂拥而至的,听都没听完就来幻想被迫害

知乎用户 为啥强制我改名 发表

我特么的,都想举报他了,彻头彻尾的叛国者,堵得慌很自然,证明你很爱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人读书,3 天读一本,甚至 1 天读一本,读完了就给你讲,你觉得他能理解到什么程度?

梁文道和樊登没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雨林 发表

相比起《一千零一夜》,梁文道的《八分》确实是差了很多,很多的话题感觉聊的太浅了,时效性上也不是那么强,有点让人摸不到这个节目的亮点

最近《八分》就更难受,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在之前一段时间,是一个读书环节《鼠疫》,那段时间这个节目听起来太压抑了

后来对八角的回应,也并没有做到理中客应该有的摆出事实,讲出大家真正不满的东西

知乎用户 申权认真生活 发表

梁文道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毫不掩饰的资产阶级文人,以崇拜和维护资本利益为己任的。

中国大部分人是读鲁迅长大的,怎么可能喜欢梁文道?

但当然,你进了富人圈子,你就不得不喜欢梁文道。你不喜欢梁文道,你很难融入富人圈子。

因为富人都是资产阶级。对,你进富人圈子,你的思想必须转变为资产阶级思想,否则人家会把你当奸细给清理掉的。

知乎用户 Jason Lee 发表

意识形态不一样吧。想听听另一派意见离开一下自己的同温层也是好事。最不好就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的束缚,觉得自己相信的都对,别人的都不对,那肯定就偏听则暗了。相信专业主义,相信知识分子吧……

知乎用户 Hikigaya Yukino 发表

感谢各位爱国者的回答丰富了知乎黑名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同感,终于有个地方能让我吐了,从看凤凰台的《八分》到音频的《八分》,我以前是真的喜欢他,读的书好多啊,视频的八分 和一千零一夜我都转成音频听, 现在越来越听不下去了。你永远听不到任何有关家国情怀和对中国任何积极正面的评价,也许是标榜自己是拥有独立思考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的学者的身份吧,但这不就如同西方主流媒体一致 PUA 我们的做法么,做什么都是错。

1,关于李某迪的事件,这期内容所传达的观点是 “一个音乐家关注他的音乐作品就好,他的私德也一定要好么。闭口不谈违反了法律什么的,原来梁先生自称的女权主义,也没有认为李的行为伤害了女性,罗列的一堆世界级的音乐家书法家说这些人也是有瑕疵的,并希望听众要有独立判断的能力,甚至举了一个危人耸听的例子” 如果抗战时期,小朋友的父母一直的要求是诚实,那么小朋友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RJ 进村了问小朋友人都藏在哪儿,小朋友不说谎就给 RJ 带路 “。我血压降压药都压不住了。

2, 关于宋某的事件,隐藏在如何教大家欣赏歌剧那集。暗搓搓的说有些人就爱举报,既然三年解禁期过了,就应该依规办事,里面比喻” 以前 du 牛奶事件, 当地被撤职的地方 guan 为什么过几年还能上任,我就满脸黑人问号脸,这是一个级别的事儿么?你怎么不拿制作 du 的人做对比,你怎么不拿给食物添 du 的负责人对比。你为了能让大家和宋某共情真的是脑回路清奇啊。

3,关于新疆棉花事件,不提 BCI 如何抹黑我们,不提西方的媒体如何诋毁我们,只说我们为什么总是很激动要抵制 H&M。

4, 关于 FF 日记有好几期力挺,其中一期的题目就是 “FF 日记 在海外出版有什么问题”

还有关于暴雨那期,有人说了,我就不提了。

以下 是他接受媒体说过的一些话。

1,我们全家都有绿卡,连我的奶奶都有,就我没有绿卡,我拿 ZG 护照就一定爱国么,不一定,那些拿 MG 护照的就不爱国么,当然不是,说不定比我爱国,他们改国籍拿 MG 护照只是为了出去旅游更方便。所以他们不是不爱国。(我又不懂了,为了方便多去几个国家旅游?)

2,《纽约客》的报道我还是比较相信的,信任其背后新闻规范的操作。类似《纽约客》这样的老牌媒体,通常都会遵循一套相对标准的新闻规范,例如每篇报道有独立的审查员,会电话逐一询问受访人,核实采访内容的真实性。(看看 FF 同志是如何接受这么好媒体的采访的,公正?真实?)

3,在 HK 闹得最厉害得时候接受当地采访,太长了不写了 有空的可以去搜来看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早就不听了。我算是锵锵老观众,有时间觉得有点恍惚,梁文道十几年前还是标榜自己清心寡欲的,经常去南亚修行修佛,现在看来这个人还真的挺复杂 。

他一直标榜自己是左派,也一直是水果媒体的专栏作者,所以还真的挺矛盾。

我对他的反感其实跟他在八分钟流露出的各种政治立场无关,而是他评述英国首相约翰逊那一期,对约翰逊外形穿着什么一大堆评论,具体有点忘了,我瞬间就觉得这个人好无趣,跟生活中那些标榜自己的人差不多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s3P2q 发表

堵吗,挺好的。每个人都基于不同层次不同程度认知到的 “事实”,内化出一套自己的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跳出同温层多去看看,没什么坏处,当然等你跳出同温层也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改变什么,但我个人觉得,如果当人们有一天发现自己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时,体会到自己有多么无知又无力时,乱扣帽子的毛病大概会改一改吧。再进阶一些就是终于可以包容不同的声音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多看看郭杰瑞的节目就好了。

知乎用户 小王子 发表

这个挺正常的,人的思维和认知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道长也在不断变化中,但是我倒不觉得道长说的有什么反感的,你说,我听就是喽,觉得对就吸收,不对,就过滤,我最烦的是下面那些评论,都是所谓的理性群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听了挺长一段时间八分,虽然知道梁文道思想偏西方那一套,但确实知识面比较广,有些观点还是有趣的,只要不偏听偏信,有不少可取之处。

但今晚在听 “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激动” 越听越觉得内容不对劲,点开评论区一看,一千多条精选评论(审核后展现),三分之一恨国,三分之一表示对梁文道的个人崇拜,三分之一表示对其他国人的轻蔑,认为自己才理性客观,这应该也是 “中国人越来越激动” 的原因之一吧… 小群体抱团,默认梁文道论点毫无瑕疵,自认为客观公正,留言筛选后显示,思想越来越统一也越来越极端。

知乎用户 暮暝 发表

不喜欢听就不听。

好像没人逼迫您听吧?

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这只能说明你的认知水平更适合看观察者网出品的节目。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有哪些类似大象公会的公知头子聚集地?

知乎用户 半月之​ 发表 微博上的五岳散人,把理性的评论删除,留下一堆谩骂的评论,然后贴出来找人评理,无论国家干了什么都要黑一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梁文道的看理想中,这人看似严谨,实际是断章取义中严谨,谎言中严谨。骗的就是信息面不足 …

当我们谈论人生意义时我们谈些什么?

**时间:**2021年10月17日下午 地点: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4楼传记图书馆 当我们谈论人生意义时我们谈些什么?****——《虚无时代》新书分享会 (录音;简介;文字稿上半部分微信版;文字稿下半部分微信版) 林子人:感谢大家来分 …

如何评价许子东这个人?

知乎用户 发表 很多人都是从《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了解他的吧。各位对他有何评价? 知乎用户 cshil 发表 许子东尖刻,狡黠还带一点知识分子固有的迂腐。 有一次窦文涛在节目中问各位嘉宾,如果知道自己一年后死掉,那最后一年里你会做什么。 许 …

如果张文宏不能再发声

自从7月29日谈到从南京爆发的第二波疫情时提到国人“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之后,张文宏医生已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半个多月了。尽管他此前也并没有不断刷存在感,但最近这段时间却是极不寻常的,这位中国抗疫最出名的代言人之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风口浪 …

大国理工梦

最近各路媒体开始引导一种奇特的舆论倾向,说我大中国越来越不重视理工教育,文科生太多太泛滥,导致我国没能发展出精细制造业,也没能搞出高精尖的芯片产业,处处受制于人。总之,文科生泛滥是导致我国制造业没能真正壮大起来的罪魁祸首。这种舆论导向真是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