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死了,不一定是坏事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收录于合集 #人间值得 19个

文|西坡

休了几天假之后,攒下了不少写作冲动,但一直苦于没有话题可写。那天看到一个微博热搜“山东爸爸剥虾被女儿扔掉”。女儿多大呢?一岁半。为什么把虾丢掉呢?因为吃得太饱。我想,吃太饱的一定不止这个小姑娘。

昨天终于找到一个题目写,今天早上一看,文章消失了。我回想了一下,我也没写什么过头的话。我又一想,在这种事情上,启动反思程序就错了。于是我下楼跑了一圈,还是锻炼身体比较重要。

今天还是想写东西。是写前几天看的电影,还是最近看的书?琢磨了一下,都觉得跟读者不会产生什么共鸣。自媒体写作的乐趣就在于,每篇文章发出来之后,都像在河边拿石子打水漂,激起一圈圈的涟漪。所以我希望每篇文章都能活着,有时候文章消失之后,读者还会在后台要,但我知道,即使发给你,它也已经是尸体了。为此,我宁愿把文章写得含蓄一些,宁愿主动避开火线,也希望石子能在水面上漂得久一些。每次有读者在久远之前的文章下边留言,都会令我很兴奋,我知道那个小生命还在前进。

突然意识到,我还是太依赖媒体制造的话题了。其实这几年,媒体已经失去了引领大众注意力的能力,甚至失去了这种意愿,就像鸵鸟忘记了如何飞行一样。但我养成了看新闻说话的习惯,三年两载怕还改不掉。我时常望着空空荡荡的媒体网站发呆,像在干枯的河床上等待水流的傻子一样。

顺着“媒体已死”这个线索继续思考,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或者说是猜想。从1990年代后期到2010年前后,是中国市场化媒体的黄金期。那时候有个词叫新闻理想主义,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感到很陌生了,但当时却能让许多人激动地睡不着觉。我今天想到的是,媒体的黄金时代,或许是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而非原因。但是沉浸在媒体叙事中的人们,却很容易把媒体当成一种重要的推动历史的力量。骑在大象身上的人,不一定在驾驭大象。

对于过去的从业者来说,媒体的衰落是一曲悲伤的挽歌。但是对一个社会来讲,其意义或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毕竟,一个东西那么容易死,说明它的根扎得不够深。想到这一点,既增加了一分伤感,又不失为一种解脱。

新闻理想主义与这个社会的缘分很浅,它更多是力量的装饰品,而不是力量的源泉。

接受现实,不是要认输离场,而是要让双脚回到大地上。哭丧解决不了问题。

新闻死了,不一定是件坏事。这句话说出来,不是故作镇定,也不是硬灌鸡汤。而是我越来越体会到,我们有一项传统可以依靠,一项深深融入到民族骨髓里的传统,一项谁也杀不死的传统,那就是文章的传统。

中国人可以不看新闻,但中国人永远要看文章的。新闻专业主义,流水落花春去也。但好文章永远有读者,这是中国写作者的底气所在。中国人对文章的态度是严肃的,乃至虔诚的。

实不相瞒,我正在重新练习写文章。我在努力忘掉曾经习惯的格式与修辞,回到古老的传统中去。说实话,我很兴奋,仿佛一个渔民离开枯竭的江河,奔向大海。

继续阅读

用自己的坚韧,对抗世界的残忍

防止失联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财新网?

知乎用户 王瑞恩​​ 发表 今天偶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感觉可以掰扯掰扯: 财新网微信公众号推送中,使用了「只给你最有价值的新闻」这一表述,私以为不妥。 《广告法》明文规定,不得「使用 “国家级”、“最高级”、“最佳” 等用语」。 诚然,这仅仅 …

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知乎用户 变美研究院 发表 借用张晓风文章里的一段话吧。 文学这东西我说,“太聪明的人根本碰不得,聪明人就会分心,就会旁骛。老一辈的作者,文学对于他们而言就好像风雪暗夜荒原行路人手中所拿的那根小火炬,因为风大,你只好用手护着火火苗——而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