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by , at 09 July 2021, tags : 孩子 父母 认命 学霸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Rainy Sunny​ 发表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别人的期许中成长,但又有多人能实现儿时许下的愿望!

[

如何看待教授吐槽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IT 烟酒僧

的视频

 · 898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7604280803848192)

当我们还是懵懂的孩提时,几乎都有一个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的梦想,但当我们长大后,却是已经绝口不提儿时许下的这个愿望!

无他,概因这个梦想它终究只是年少无知的时候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罢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愿望,丁教授作为一个父亲,在这点上和绝大多数的父母并没有什么区别,他的愿望仅仅只是孩子能向自己一样,做个成绩优异者罢了!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个人到底能成长成学霸还是学渣,其实绝大部分还要看他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的!

丁教授的这点吐槽也只不过是一点身为父亲的叹息和无奈罢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别人的期许中成长,但最终有多少人长成了别人期许的模样!

知乎用户 IT 烟酒僧​​ 发表

我高中一历史老师,名校毕业的。由于我是她之前课代表,跟她关系特别好,所以毕业后年年有空,就回学校看她。结果每次回学校跟她聊天,她必会给我吐槽她女儿的学习情况。不是说做题反应慢,就是说思考问题浅 ······

结果有一天,我看到她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

所以你不认命?那你是准备选择被气吗?


其实知乎曾出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譬如特别常见的,“你能接受你的孩子平庸吗?”

“高学历的家长,可以接受孩子考一个普通的大学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真的不胜枚举。

我记忆里这些回答下,最让我觉得真实的是,一个清北的家长。她讲与其指望孩子,不如指望自己。自己多奋斗两年,也比压迫孩子好几年,要来的顺利。

有时候我觉得,这也不是认命不认命的问题,而是说有没有必要的问题。你拼死拼活的带着孩子 “改命”,而孩子可能志不在此。索性有空还不如继续该自己的命,也尽量试图接受每一个不同的命运。

知乎用户 月白​​ 发表

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风景。

孩子可能是整个家庭中,最弱势的一方。

[

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油气百晓生

的视频

 · 131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7620426617655296)

弗洛伊德可能会建议,咱们去回顾一下孩子的童年经历,看看孩子停留在哪个发展阶段。

华生可能会说,把孩子交给我,然后你设定个角色,我一定替你实现目标。

罗杰斯可能会说,你要相信孩子天生具有向上生长的潜能,咱们不干预就好。

相信丁教授既然可以平静吐槽,也一定不会介意多了解孩子一点,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年代,价值观多元化。

谁再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定会被被群起而攻之的。

就算最被人诟病的游戏,玩好了,也一样是顶尖人才。

当然,咱们也不能一直站在父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如果换个视角来看,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

如果自己的父亲这么平静吐槽,让自己成为了疑似 “学渣” 的网红,自己会有什么感受呢?

是会欣喜,还是会受伤呢?

孩子可能是整个家庭中,最弱势的一方。

看起来很受重视,却很容易沦落为受重视的工具人。

PS

好消息,油气行业的小伙伴,我们终于有家咯。

[油气圈 - 知乎​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club/1358458381003550720)

@油气百晓生

博士,高工,X 智库 X 桶油 X 研究院 X 研究员。
干过修井工,当过技术员,做过工程师。
可提供油气科普、就业指导、导师介绍、实习推荐、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信息。
想考我,试试付费咨询?

知乎用户 油气百晓生​​ 发表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里的三个孩子。

米桃

天赋型选手,跟北大丁延庆教授一样虽属于寒门子弟,但不管是在乡下学校还是大都市的学校里都可以成为所有人里的佼佼者,成为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多人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解的题,在他们手里总是那么的轻松。

6 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了,这样的 “神童” 我曾经在初中时也遇到过,是我一个学长,家境也很一般,可以被老师允许上课不用听讲(不能打扰别人的基础上),因为他早已经超前学习,后来一路被保送到我们南通的国重点高中,又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即使不是我们同级的同学,他也早已风靡全校,成为我们爸爸妈妈们心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寒门贵子” 应该说的就是这类人吧,他们可以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样的孩子可望不可求,还好我爸妈没拿我跟我学长比,可能知道我也不是那份料吧!我那位学长的爷爷据说也能背下一整本新华字典,但爸爸就不行,也许这也隔代遗传呢,丁教授是不是也能宽慰一些呢(说笑了)?

夏欢欢

爸爸是设计院的名设计师,妈妈是跨国大企业的总监,都属于天之骄子。着重说的是爸爸,算跟丁教授一样,没有优渥的家世,从小城市一路打拼过来。

对于夏欢欢,两人一开始属于顺其自然的,但孩子对于自己的成绩一直不满意,渐渐地两人也走上了 “鸡娃” 的路……

俩夫妻也一直吐槽,这孩子怎么也不随他们那么能学呢?虽然父亲的例子就是 “逆天改命” 的典型,但女儿却做不到,鸡到最后也只会让快乐的孩子不再快乐,甚至怀疑自己的妈妈是不是还爱自己,毕竟妈妈总是拿更优秀的米桃来跟自己比,甚至刺激自己。

颜子悠

他一直是妈妈心中的骄傲,但那也是鸡出来的效果,长不了。

面对孩子的 “资质平平”,这样的结果,田雨岚很难接受,我想丁教授也有同样的感受吧,只是不同的,田雨岚为了自己的“面子” 和“理想”去逼迫孩子,从来没有从孩子本身出发。

♥♥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跟颜子悠或是夏欢欢差不多,很难可以轻轻松松成为学霸。

不谈丁教授学霸出身的经历很难接受孩子的 “资质平平”,就连我们这些普通的母亲,你问我能否接受以后自己的孩子是个 “学渣”,第一、这些假设我本能就想反驳;第二、也会觉得,我 *** 人的儿子怎么可能是个学渣呢?

那种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能够坦然面对、欣然接受,那也是需要很多强大的心理建设与历程……

不过,我想说的是,我预设我的孩子 “资质平平”,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那份持之以恒的心,如果这些他都做到了,成绩依旧没有起色,当父母的也只能学会认命。

认命这个过程很难,但不认命却成为自身和孩子很多痛苦的来源,家庭的鸡飞狗跳,再也没有母慈子孝……

更有甚者像夏欢欢和颜子悠那样,跟妈妈们在一起就跟斗鸡似的,甚至很多颜子悠这样的孩子,鸡到最后精神出现了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又何苦呢?

养育孩子,我们都希望孩子功成名就,但回顾曾经在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些学生,最后都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了吗?不见得!

因此,对于 “逆天改命” 和“学会认命”,做父母的需要掌握一个度吧:

  • 我不会像田雨岚那样一味鸡娃、妨碍孩子的兴趣,我应该会保留他的爱好,因为我深知 “热爱” 这件事是多么难得,何况他热爱的还是那么有意义的事情,但我会告知他轻重缓急,什么时候该给什么事情多留些时间。
  • 我也不会像南俪那样用别的学霸孩子打压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作法也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会离间亲子感情,更得不偿失吧。
  • 鸡娃我应该也会鸡,不过那是自我博弈的过程,无需跟自己和孩子过不去,如果深知无法 “逆天改命” 那就 “学会认命”,也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也不是只有学习这件事能够让孩子发光发彩,生命的意义难道就只剩学习吗?当然 “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孩子必须知道,毕竟知识才是人生比较公平的一场 “交易”!

最后,希望大家包括自己都能够放宽心,鸡娃的道路别走偏就好。“勿忘初心”,到那个时候,想想这四个字,当初生孩子时,你在他耳边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更多的是 “希望你平安健康地长大” 吧,既然如此,就让大家都平安健康的吧!

@知乎亲子

我是母婴亲子领域优质创作者

@墨迹年夏


绘本爱好者、亲子游玩家,
常聊些育儿干货和亲子小故事,
关注我,陪孩子一同长大吧!

知乎用户 墨迹年夏 发表

丁教授这是对自己的基因过于自信,觉得自己夫妻都很强,女儿应该也是。

这样就很容易忽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事情。

即使是天才,也不能揠苗助长,而要一点点地教才行。

丁教授在辅导女儿时,感受到的绝望和怀疑人生。

是因为他把自己 “神童” 的期望,强加到了女儿身上,所以效果才适得其反。

而如果以平常心去教小孩子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记得初中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的时候,我爸就会帮我做。

他每次都会先看看我学了啥,然后用我学过的方法去解那些题。

而很多人在教小学生做题时,最常说的就是,这个要是 “列个方程” 就很容易了,这个要是用 xxx 的知识来解就很容易了。

但是这样其实一点儿帮助都没有,因为对方听不懂,也不理解什么是列方程,更不需要为了写一道作业题,去学很多不应该那个年纪学的东西。

既然丁教授已经公开抱怨了,那可能平时也会对女儿抱怨,可能小时候不经意间打击到了其自信心。

从小觉得自己是 “神童”,是“小天才” 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要更主动,也更自信。

而从小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天赋的孩子,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不会很高。

以上,据我观察,那些经常带孩子来实验室写作业的导师家里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挺好。

知乎用户 王之葵托利​​ 发表

老教授能平静吐槽,而不是加入鸡娃大军,想必也已经看开了,这已经是很明智的了。

又有多少家长相信给孩子打鸡血,多花钱,就能培养出天才儿童,让家族光宗耀祖呢?


有些人肯定要倔了,这老家伙懂个 p 的教育,我家娃儿就是我们一家的希望,我花这么多钱肯定能教出一个天才。

幼儿园:清北牛剑保准没问题

小学:985 也行

初中:实在不行咱就考个 211?

高中:一本碰碰运气吧


人固有一躺,或早点躺平认命,或逆天改命失败而躺平认命。

举个栗子:

有的人一天睡四个小时仍然精神百倍,你一看别人这么努力,于是就跟着努力干到后半夜一两点钟。

第二天困得跟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尸似的,一段时间过后,不增反降。

那您就不是熬夜这块料,

躺平认命,能学多少学多少,按照自己的节奏,未必结果就差,说不定就是超常发挥。

非要逆天改命,成天成宿灌咖啡,一杯一袋,到一杯三袋,结果未必能有什么改观。但是可预见地,肯定是在消耗自己的身体。

最后结果出来了,没好到哪去,知道了还是得认命。

我相信一句话:

所求所得,都是老天爷赏饭吃

本来给你的就是有数的,你非得腆着脸多问玉帝佬儿要,那他肯定得拿走点儿什么。

不是讲迷信蛤,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贪心多得东西,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也相信另一句: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任何时候,人都得自己开导自己。想不开,一股子劲儿的打破脑袋去争,真就是自己给自己讨苦头吃。


每个人在没被生活照脑袋敲上一棒子之前,

都觉得自己能掰过天王老子的手腕儿。

知乎用户 普通社畜张文远​ 发表

他在笑着吐槽,言语表情中充满对学渣女儿的宠溺,自古都说 “龙生龙凤生凤”,父母能接受孩子不如自己,平庸一生吗?这是每个父母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智商一定会遗传吗?这个好像没有科学依据,所以学霸父母生出学渣孩子似乎不少家庭都有这种情况,面对如此 “不堪” 的女儿,这位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教他学会认命,而且很显然,他认命了,而且认的很彻底。

这样的父母值得点赞,能够接受孩子平庸就是好的父母,尤其是作为不平庸的家长而言。

我女儿才两岁半,我对女儿的期望不在将来的职业和成就上,感觉只有心地善良、健健康康才是最大的的愿望。

其实,大部分人都注定普通,不管父母如何,接受孩子普通真的是人生必修课,希望不要让孩子活在父母的期待中。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知乎用户 希刺克厉夫​​ 发表

一开始,我信命。

到后来,我不信命,

再后来,我又信命了。

没错,在我看来,人生就是这样一种螺旋向上的思想转变,确实是上升的,至少在认知上是这样,丁教授显然是最后一个阶段,对孩子也不做强制性要求,可以说:看开了。

以个人的视角看,

小时候,你可能觉得你的一切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再大些,身边的人教你努力逆天改命,再后来,你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多半都是命运赋予你的,你能改变的也只有你自己,和自己能影响的一亩三分地。

以至于有时候觉得自己能改变的很多,有时候又觉得太少。

人就是这样,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天,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渺小,最终,发现胡思乱想些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们只是个普通人罢了,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吃着都在吃的一日三餐。

在经历过一番挣扎后,很多人会开始感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罢了,我们想象的逆天改命多半是在命运中挣扎,动的越激烈,很容易被命运反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中庸的活恐怕是最为幸福的事吧。

不是每个人都足够幸运,可以逆天改命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学会顺其自然,莫强求真是最大的哲学。

再从更大的视角看,从时代,从世界,

这个世界不太平,而我们这代中国人远离战火纷飞,不像中东等地区连年战火,群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我们不用为了性命担忧,不用过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不用怕吃不饱穿不暖,有什么可不知足的呢?奋斗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

所以,我眼中当代知识分子对孩子,普遍还是比较包容的。

更何况,时代背景一直在变,所谓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时代,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

在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情况下,应该允许自己的失败,能宽容自己努力后的失败是一种大的本事,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我眼中所谓的失败学,就是一种成功学之上的成功,怎么解释呢?

归结为九个字:我普通,我奋斗,我认命!

以上。

知乎用户 不眠鸟​ 发表

有趣的是,这位北大教授研究方向就是教育——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教育学院教授。人家不仅是学霸老爸,还是研究教育的,但也不得不向自己家娃 “低头”。

我还想声明一点:**继承智商、考上名校、人生成功,这是三件不同的事情,也不能划等号。**要理顺其中关系,我想引入一个概念:

均值回归”——这起初是金融学的概念,是指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社会现象,乃至自然现象(气温、降水),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

1. 继承智商

代际之间的智力遗传也有类似均值回归的变化浮动,在一定范围之内会有波动,如果你这一代在智商高点,下一代未必在高点。

2. 考上名校

即使孩子完美复制父母双方学霸智商,但也未必考上名校。

因为考名校这件事,促成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幼儿期的营养睡眠,和谐的家庭关系,遇上特别喜欢的老师,或者遇到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好伙伴,发生了让他 “开悟” 并奋起直追的随机事件,从小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特长,高考临场发挥…… 多因素叠加促成了他考上名校这件事实!

所以说,即使孩子复制了学霸智商,但无法复制所有这些促成考上名校的所有因素。

因此,父母名校子女名校就是两个小概率事件叠加的更小概率事件。

3. 何谓成才

是不是考上名校就算成才了呢?

并不是。

风物长宜放眼量。

有些人,在小学达到一生的 “巅峰”,有些人是 “高考”,有些人是大学里,有些人是初入职场,有些人是在换了好多份工作之后,有些人是在退休之前……

我们想想,自己身边有没有一些同学学生时代学习优异但后面发展也就一般?有没有一些同学学生时代普通平凡,但后面发展好像超出周围所有人的预期?

以每一个的一生为时间尺度,我们会看到人生似乎也是均值回归的过程:

优秀的人,哪怕一定阶段趋于平凡,甚至走过几年弯路,最终也能到达与自身的优秀所匹配的 “均值”;有些人,少年成名,即使已经坐拥大量资源,站在较高平台,依然有可能把自己后面的人生过得一团糟,也是“德不配位” 之后的均值回归。

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仅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次面试,而是看你的本质是个什么样的人。

自己的素养,就决定了自己的均值在哪个水平。

丁教授的女儿因为目前是所谓 “学渣”,就会过很平庸的一生吗?

我看未必!

年轻人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年轻!

有的是时间和机遇,加之合理的培养和智商基准,在未来,丁教授的女儿说不定有比丁教授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这一点,丁教授一定也是知晓的,他才会逐渐趋于平静,这不是屈服、认命了,而是认定:

打造孩子终身发展的素质,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比一时的成绩更为重要。

知乎用户 牛正蓝​​ 发表

[

如何评价北大教授的育儿体会

喵教授

的视频

 · 3.2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7545844183457793)

知乎以前有一个高赞问答,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32798)

这个问题已经衍生出了下一代,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就像丁教授说的,想不通,但也得学会接受,与自己和解。

但北大教授眼中的平凡肯定也会穿过我们普通人的天花板,没有人会奢望教授子女和小镇青年的旅途一致。比如比北大次几级的学校,比如比父母弱几分的天赋。最重要的是,作为高知的父母,还是愿意选择接受。

毕竟,智商属于玄学,也没有人规定天才结婚就能培育出一个天才 plus。许多英雄一世英名,就毁在了育儿上。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

大多数人家,父母很平庸,却往往希望孩子不平庸。

家庭的部分苦恼就是这样来的,父母不是公务员,要求孩子一官半职。父母不是什么显贵,却要求孩子青云直上。归根到底,父母把孩子视为了自己生命的投影,来弥补自己生活中的遗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的人鸡娃是为了攀比,有的人鸡娃是单纯为了孩子以后混的好,害怕阶层滑落。

越看到这样的父母,越明白民法课的老钟说的与自己和解的真谛。世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孩子实在没有学问的天赋,还是让他学些手艺算了。

我们希望能多一些和自己和解的家长,也希望多一些孩子能快乐。

毕竟养娃这种事,能坚持就坚持,实在不行那可不就得躺平了。

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知乎用户 喵教授​ 发表

作为父母,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是不要做子女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而不是一定要跪下去做他们的垫脚石。

啥意思呢?就是比如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的有天赋弹琴,真的有天赋画画,真的有天赋跳舞或者搞体育,你不阻碍,你力所能及地帮助他。

你不会说你有天赋我就逼着你走我规划的道路,你不去强行折断他的枝丫。

作为父母,做到这里就可以了,再往上什么砸锅卖铁卖房辞职去鸡娃,都是自己欲求不满想魔怔。

子女也必须认识到父母不是永动机或者 ATM,父母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力有上限,不可能啥都给你铺好路让你爽。

因为你的孩子本质上来说,大概率就是普通人,就好像你我一样,也不是各个名校毕业就混得如何如何吧?

大学群有很多人是从来不说话的,那些人也还活着,在这个世界上。

说句实在话,大部分 985、211 毕业生,在大城市也没有赚到特别多的钱,很多也在小公司,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收入。

而一想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凤,几十万几百万的砸钱搞补习,买补品,挖关系,买学区房,我就真觉得挺没必要的。

你这其实就是自己哄自己 “别人都买了,都花了,都卷了”,可没人回答你们,“没买、没花、没去卷” 又会怎么样?

真的,又会怎么样呢?你揠苗助长能干的过人家天赋异禀,家族传承?

而某条金线之下,大家都是小老百姓。

我在有孩子之前就在想,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搞得苦兮兮,非要是燃尽自己,为了孩子。

这样的成果,这样的你死我活,这样的蜡炬成灰,这样的家庭关系,到底有多少必要?

我自己现在的理念就是,我自己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每天开开心心过,然后带着孩子慢慢长大。

我不会去鸡娃,一切贩卖焦虑的路子,在我这都没用。

就一切正常发展就好,不蔓不枝,能考上就考,考不上也绝不怪罪,放轻松,别把自己卷没了。

曾经有人发出过灵魂拷问:父母学霸儿子学渣怎么体验。而在下面留言的学霸父母,真是要多心酸就有多心酸。

“博士毕业的我刚拿到儿子倒数第一的试卷,开启了我的全新人生体验。”

“以前高中隔壁班有个男的,爸爸在某大学当教授,妈妈五百强的高管,但是他所有学科都没及格过,而且理解表达能力超级差。”

“真是一把辛酸泪,我们四代学霸的名声就毁在儿子手里了。现在要求全班六十个学生只要不在倒数十名以内就可以了。”

父母的成就不应该是子女成长的桎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丁教授自己小时候是 “神童”,6 岁就能背整本新华字典,本科是北大,后来毕业于哥大,获得教育博士学会,目前是北大博导、副教授。

但我恰恰觉得,他这么努力走到今天,恰恰是给了自己的子女,一个不用卷就能正常生活的机会。

学霸的孩子是学渣,开开心心傻乐地生活在父亲的照顾下,这不是挺好么?

毕竟,自由的意义不是我能做什么。

而是我有不去做那些别人卷着做的事却依然可以过好这一生的,我们称之为选择的权力。

知乎用户 静枫纸鸢​​ 发表

[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庙祝大人

的视频

 · 277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7677939513970688)

可能我下面的这番话,有些不厚道,但这是事实:

作为北大教授的女儿,这个孩子生下来,就已经算是逆天改命了。

网上流传这样有工资,上海某位大学的教授。

月收入只有 8271.95 元。

是不是不多?

可是其他收入呢?

以北大举例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依靠知识付费专栏年入 3600 万元。

丁延庆教授,年收入也远比大部分中国人要多的多。

所以我说这个孩子,能生在教授家庭,还是北大的教授家庭,已经算是逆天改命了。

还有考研名师张雪峰,今天发了一条动态。

太累了,实在太累了。

张雪峰以前演讲中说过,家里面太穷,穷到母亲亲自给他说,你的女朋友要是假如看到我们,你就假装不认识我们。

张雪峰出名了也挣了钱了,曾经表示,我的女儿吃喝不愁,我不想让我的女儿再过我以前的那些日子。我已经给她挣了一辈子花不完的钱。

至于说,这个丁教授的女儿,没有继承丁教授夫妇的基因。那也随他去吧,顺其自然吧。

哪条法律规定:父母是个天才,天才父母的子嗣也必须也是个天才?

不要说这个教授家庭,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却有一个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

你说能有什么办法?

以前,每年的高考结束之后,各种媒体如苍蝇逐臭一般,疯狂地报道某某地方的高考状元。

可事实证明,有些学生比这些高考状元们,更加刻苦,更天努力,可终究考不上清华北大。

就像一拳超人里面的琦玉老师,

他的徒弟杰诺斯问琦玉:“你是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才让自己变强的啊?”

琦玉老师告诉他:每天 100 次俯卧撑,100 次仰卧起坐,100 次深蹲,10 千米长跑。

杰诺斯听完有些崩溃:“我也是这样做的啊,我比你做的更辛苦啊,这很平常啊。”

然而琦玉终究是琦玉。

不过奉劝这位教授不要太失望,慢慢来。

因为有些人属于是天生的早慧,就是那种打小就很聪明!远超同侪!

更有很多人,从小表现的很是一般,等到他十几岁,或许再晚一些二三十岁,突然就 “悟了”。

这种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

不要给这个孩子太大压力,这个孩子也不要自我加压。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好的。

最后再吐槽一句,如何逆天改命?

有的人自己很努力,有的人自己的父母很努力。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生在罗马。

很丧,很现实。

躺平就好。

知乎用户 庙祝大人​ 发表

热度过去的这几天,我看了丁教授所有抖音作品,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 “天才老爸吐槽学渣女儿” 的简单故事。

搞定以下三个问题,就离 “真相” 不太远了:

第一、丁教授女儿为什么会考倒数第一?她真的是 “学渣” 吗?

第二、你真的相信这位多年从事社会教育学的北大教授老爸,拿刚上小学的女儿没辙?

第三、采访中看似无奈的说 “接受这样的女儿”,“这样” 和大家理解的一样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丁教授女儿考倒数第一的原因是什么?

丁教授从小是神童,6 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看起来,女儿考 “倒数第一” 实在不应该。但事实却是:

  • **丁教授女儿所在的学校是北大附小。**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北京市重点,海淀区第一流小学,子弟生非子弟生都有,实实在在的 “牛娃聚集地”。
  • **班级里的很多同学已能掌握 1500 个英语单词。**正常来说,这个单词量应该是初中生达到的水平。但在采访中丁教授曾说,自己在第一次参加班级活动时候和别的家长聊天,发现班里很多孩子已经能掌握 1500 个单词了。
  • **丁教授从没给孩子报过补习班。**丁教授女儿是去年上的小学,自然入学的子弟生,之前毫无基础,也没提前学习。

学前一直散养,在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班级,而且刚上小学一年级,考个倒数第一不是很正常么?虽然和学霸父亲小时候不能比,但只能说丁教授的女儿是跑得比别人晚,而不是比别人差。

第二个问题:丁教授真的是 “教不好女儿” 吗?

确实,丁教授亲口说辅导女儿作业很痛苦,那我们来看看他究竟是怎么辅导的:

  • 他经常带孩子到自己的办公室补习作业,他说自己有时候着急了声音很大,但女儿的声音更大,不是他吼女儿,是女儿吼他。
  • 女儿第一次到他办公室,看到了 “君子豹变” 四个字,听爸爸念完后,随口说这是 “君子泡面”,丁教授没纠正,反而夸了她,并给了“君子泡面” 一个趣味的解释;还有听了女儿把 “孰能生巧” 说成了“熟能蒸饺”,也感觉特别有意思,给了女儿认可。
  • 在教女儿 8+5=13 类似的题目时,除了答案,还一直追问女儿为什么,他说只知道答案是不行的,教学目标是应该通过题目,来培养她的逻辑思考能力。

可以判断,虽然教授强压带着女儿来办公室学习,但也是适度,他并不是真的 “教不好女儿”,而是用自己的方法,顺着孩子的情况,一点点去教,懂得 “以退为进”。

第三个问题:丁教授接受了怎样的女儿?

采访中丁教授吐槽女儿成绩差的时候,满脸充满了宠溺,其实,从他的教育方法看,这样的成绩可能也是 “意料之中” 的。

因为他教给孩子的,是目前一纸试卷上的分数无法体现的。

  • 寒冷的冬天,体感温度零下二十,别的小朋友都坐车、坐地铁,他骑着车带着女儿上学,希望让她吃点 “苦”;
  • 去到朋友家的大房子,他顺势问女儿:过去住在 35 平米的房子里,是不是和住在现在的家里一样幸福?女儿回答:是呀;
  • 他说目前没给女儿报补习班,但孩子爱画画,以后少不了要报的。

可以看出,他放弃抓着女儿辅导作业不放,不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还是会像往常一样去引导,去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正如他在视频采访中说,希望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意志品质、学习习惯,有时候着急或者批评孩子,是因为这些原因,而不是因为学不会。

这些才是教育的核心,拥有了老爸教的这些品质,以后在哪方面发展都不会差。

所以,接纳孩子可以成为普通的人≠让孩子随波逐流,更≠完全的散养式教育。


回头过头来讲,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事件?

能上热搜大概是 “北大教授” 和“倒数第一女儿”的反差;而普通家庭教出北大教授的案例更是不少,丁教授自己就是案例。

所以说,在这个父母教育孩子有些焦虑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我们不是丁教授,我们的孩子也不用和他女儿做对比。

在丁教授的教育理念里,我总结了很重要的两点:

第一:真正的因材施教

他的因材施教,和自己是不是北大教授无关,就是顺着孩子的天性在引导,培养她独立思考能力。

在心理学上认为,儿童的发展受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影响,而且不同影响对孩子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如果都用一个模式,会让发展迟缓的孩子落后,发展快的孩子感觉厌烦。

“因材施教 “就是”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质和心理特质,采取不同的要求、措施、途径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这对父母的要求其实更高,要有合理的教育观点、要有耐心发现孩子的特长、要减少自己的控制欲、不把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比较等。

第二:认真的鼓励孩子

这点看似简单,很多人认为,不就是夸呗?

其实真不是,听丁教授的分享就知道,他鼓励孩子都是很具体的,普通笼统的夸奖容易让孩子骄傲,但有方法的鼓励,会帮助孩子向更好的方向成长。

以下是鼓励孩子的小方法,可以在实践中运用:

  • 具体可观的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和结果
  • 多夸后天能培养的特质,而非先天的。比如多表扬孩子努力、坚持、认真、负责等。这种偏内向性和成长性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 多夸细节,让孩子感受到被肯定。

教育是个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希望热点事件带给我们的是更好的思考,而不是疯狂的焦虑输出。

知乎用户 乐学滴大博​ 发表

以文会友,如果觉得本回答还不错,不妨点个赞再走。

【创作声明】:该回答首发于公众号,三阳开泰。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三阳开泰**。**

我是 @三阳开泰,一个资深易经爱好者。一个有营养,有涵养,有教养的人,简称 Three Yang。

个人代表作:

学周易有什么用处?

怎样自学易经?

想学易学,入门有什么书籍推荐

知乎用户 三阳开泰​ 发表

没有在深夜咆哮着辅导过孩子作业的,不足以谈人生啊。

就像去年的流行段子:人生可以分为三阶段,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认识到孩子是普通人。

每一个阶段都是在慢慢认命。跟父母和解,跟自己和解其实都比较简单,只有这第三步走得格外艰难。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逼父母,不善于逼自己,对于孩子却总觉得他们有美好的前程,只要自己好好抓一抓,孩子就能更上层楼。

尤其是像丁教授这样从名校毕业的,心里的期望就更大。就比如我家两口子,一个清华,一个人大,从儿子一出生的那时起,就自然地觉得他应该智力超群。可惜现实很快就流露出了它的残酷。儿子到了 2 岁的时候说话还是不太利索,急得我们带着孩子去看大夫。老中医诊断了半天,婉转地告诉我们,这孩子智力发育有点慢。

我们找了各种偏方,给孩子补充营养。平常也是经常带着孩子读书,尽管他好像兴趣不大。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真正的痛苦就开始了。经常是简单的数学题,儿子却要挣扎好久。

我开始以为是老师的讲解方法不对,就特意地上网找了很多资料,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然后自信满满地去给他辅导。可是,无论是怎样的方法,他好像就是不开窍一样。起初我还是循循善诱,耐心辅导,不过很快的我发现就演不下去了,太难了。风格很快就变成了冷嘲热讽,愤怒咆哮。

几年前,我看到畅销书作家马伯庸的一篇文章,里面就谈到了他小时候的样子,以及后来跟他老爸的交流

你想吧,搁谁家摊上这么一个干啥啥不行的普通孩子,谁不糟心。如果我是我儿子,看他这种表现,估计坚持不到中学我就忧愤而死了。我爹妈能健健康康到现在,估计是因为他们早早看透了世事,直接认定我是个普通孩子,没抱什么期望,心态放得宽。心大才是福啊。
我把这些思想心得给我爹说了,我爹说扯淡,我们那会儿操心你的事都快吐血了,你人傻不知道而已。你娘有一次开完家长会,老师单独留了她二十分钟,回来一路上哭,跟我说咱俩都是高工,怎么生这么一孩子,是不是抱错了?我安慰她说孩子还小,以后会进步的,一回家,就看见你哭丧着脸,说上补习班路上捡瓶盖,把书包给丢了…… 那一天,距离咱们父子恩断义绝就差一次咆哮了。

当看到他妈哭着回家那一段,我点着头笑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孩子啊,是命,得认。有孩子能继承你的聪明才智当然好,满足我们做父母的那点虚荣心。如果孩子恰好不像你那般聪明,其实这是另外一种祝福。

去年某个学校的校长在一个家长会上,跟家长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结果竟刷爆了朋友圈,他的话值得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共勉。

知乎用户 温柔的不锈钢​ 发表

感谢大家的回答!忍不住来凑个热闹。

丁教授是笑着吐槽女儿的,之所以他能这样轻松地表达,说明他真的 “认命” 了。所谓的 “认命” 其实就是——让孩子做自己

父母给与孩子的殷切希望,很多时候是希望孩子做一个父母想要的孩子。父母小时候没能好好学琴,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好好学琴;父母小时候没能周游世界,孩子从小体验一样都不能少;同样,当父母认为自己很成功的时候,又希望孩子能延续自己成功的样子,甚至于超越自己现有的成功…

每一个父母都有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期望。这是人之常情。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然而,兜兜转转,我们回过头来思考
到底哪里是更高?到底什么才是成功?

人生的更高是学位?是金钱?还是快乐?

作为父母,希望孩子什么都能拥有,比父母聪明,比父母富有,比父母更快乐。

然而,聪明,富有,快乐不总是同时存在的。很多时候,在追求前两者的时候,父母会忘了孩子作为自己的快乐。

父母说:孩子,你不能出去玩,因为如果现在出去玩,你将来会受苦。

父母说:孩子,你必须上很多补习班,因为你现在如果不上,你将来会失败。

父母说:孩子,你一定要考第一,因为你现在不考第一,你将来会没有快乐。

有几个父母,真的问过孩子,你想要什么?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北大教授的 “认命” 我也曾经有过。我从小最羡慕有着超人气质的舞蹈演员,于是孩子三四岁我就送她去学跳舞了。我希望她能拥有天鹅般优雅的气质。

孩子是班上很努力的一个,但是永远不是最快乐的一个。小伙伴在等候时间会不断练习舞步,而她就是等着耗时间。小伙伴拿到新舞裙满眼放光,对着镜子试装时眼神中流露出来对表演的渴望在她身上我从来没见过,她只会抱怨新舞裙太扎…

于是,我认命,我没有实现的,为什么要让她来实现?

同理,我实现的,为什么要她来实现的?她不是我!

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其实,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做最好的自己

做不了自己,成功、财富、智慧都是别人的,扛着一身的光辉,归来却已是满心沧桑。

知乎用户 Rainy Sunny​​ 发表

突然想起哪吒所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现在来看,丁教授属于我命不由天;孩子属于既来之,则安之。

这个也没什么不对。看的出来,其实丁教授已经认可了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在他看来,可能孩子的快乐才是最快乐的。

命这个东西,冥冥之中确实存在。努力的结果只是促使命运的轨迹更加稳妥和实现。

对于一部分的人来说,我要逆天改命,我在自我强,顺势而为,逆势而上,改变自己,改变周边,实现自我最大的突破,从而呈现自己无比强大的一面。

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我们需要认命。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命运的安排下成长发展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过,想法这个东西是会改变的。命运这个东西也是千变万化的。

家庭环境,道德素养,渊博的学识,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孩子的命运,虽然孩子口里说顺其自然,但是这个环境的成长在孩子的命运里会起到非常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作为一名初一女孩的爸爸,我希望她健康成长,无忧无虑,不给她过多的压力和无形的阻力,她也曾说命运会眷顾每一个人,只是眷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我们学会接受和改变即可。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话是她自己想的还是哪里听到的,总之,对我的感触很大。

知乎用户 珍惜当下​ 发表

对丁教授的忧虑,我简直就是感同身受。我和妻子都是 985 博士毕业,现在在高校工作。丁教授的吐槽反映了新城市阶层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普遍焦虑。

这类人往往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出身于农村或者小县城;是中国应试教育的获益者。通过高考、考研、考博等来到大城市,在学校、医院、国企或者政府等部门工作,俗称小镇做题家!他们具有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然而实际收入并不高,并且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人脉较为单一。他们非常害怕阶级的滑落。害怕回到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眼泪,一把汗的体力劳动。因此他们非常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不能考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这就是学二代的人生悲剧。财富和权力都可以传承,而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能力不可以。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认为大家智商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后来遇到那种过目不忘的老教授我才知道智商这个东西就和薛定谔的猫一样,难以捉摸。他们理解不了为什么看了两遍书都记不住的学生。

并且并不是两个智商高的人,就一定能诞下一个高智商的后代。在统计学上所有人后代智商的差异无限趋近零!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未必智商很高,而是更擅长考试而已!

人啊,年轻时要认识到自己父母的平凡。长大后要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有了子女后要认识到子女的平凡。

其实,做家长的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孩子快乐成长。与自己和解、与孩子和解不是要对孩子置之不理,放任不管,而是要对孩子的成绩宠辱不惊泰然处之。

知乎用户 答疑解惑李先森​​ 发表

理性地看,今天的家长们需要的不是去纠结要不要鸡娃,而是需要为孩子提供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同时避免落入生存经验 “路径依赖” 的陷阱。这本质上是一个 “信息鸿沟”—— 有信息优势的人已经敏锐地找到了最新的社会资源获取路径,信息劣势的人还在延续已经过时的竞争路径拼命 “内卷”,这才是未来社会阶层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动力。

学习、勤奋、知识、阅历,这些概念肯定是永不过时的,但这些有关人的品质的概念本身不能直接变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形式。在 70 后这一代,考学就是个人品质变现的最有效率的路径。肯用功,做题行,上了大学,就更有可能进好单位,进而过上好日子。那个时代,人生的可能性是高度线性的,只要踩上了念大学这个 A 台阶,你就能踩上进好单位这个 B 台阶,然后是当小领导这个 C 和后面的 DE,一步一步走,大概率不会错。

到了 10 后、20 后一代,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人生发展的线性特征显著降低,非线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显著拉升了非线性,大白话就是,老老实实挣钱的怎么也干不过买了房的。由于金融投机活动的溢出效应,导致传统行业收益率整体下降。传导到个人生涯发展中,使得考学这个个人品质转换形式的效率已经显著下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好大学之后找工作的总体品质正在降低,看起来哪行都不好做,人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相对稳定。为什么体制内现在受到热捧,核心原因就在于体制内是目前相对线性特征最强的地方了,很多人依靠自己已经落后的社会洞察和适应能力还能应对得过来。

任何时代都有少数敏锐者和大多数后知后觉者。如果社会的变迁速度和缓,对后知后觉者更 “友好”,那么大多数人的感觉就会好一点,也就是所谓的 “小确幸”,而少数人就会觉得这个社会机会不够多,就会想往外跑。反之,如果一个社会变迁很快,那么大多数人感觉就会不好,觉得自己当了炮灰和韭菜,而少数人则会感觉社会充满活力,有冒险的激情。

所以,面向未来,我对自己和孩子的期待,就是保持个人品质对社会形势适配的灵活性,能在一个非线性的社会里活得好。这需要学会观察总结、认清形势,打破刻舟求剑的线性思维,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生财,主动避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竞争。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要我做题我也不怵,不求最好,起码前 50%;要我放下书本走进实操,我也能比别人更快地上手。这些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跟做题能力一样,也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

人往高处走,这句话始终是不错的。错的,是人走的路。

知乎用户 泰格​ 发表

莫以成绩论高低。(结尾有个瓜)

最好的亲子关系其实是共同成长。

丁教授在我眼里其实是最好的 “父女共同成长的案例”。

女儿虽然跟学霸一点沾不上边,甚至有些厌学。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父女的感情。

比如他发现女儿有厌学倾向,立刻收起高压和强迫政策,实施散养;

再比如已经说好了不强迫看书,但女儿发现父亲依旧想方设法企图劝她读书,小心机被识破而给父亲起外号 “大馅饼”;

……

在女儿的身心变化上他能嗅觉敏锐及时调整方法是值得点赞的。如果亲子关系不好,父母和孩子之间不会有这样的互动。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丁教授此番是无奈之举,因为他的女儿在成绩上与其相比,实在相差太远。

但与其把女儿 “逼死”,不如静待花开陪她成长。

毕竟,在丁教授眼里,教育孩子的使命是重在培养意志品质、培养耐心和为人的。

PS:关于丁教授这番言论,个人不建议大家太过较真。毕竟这个号是被某网红签约孵化的号,做这个内容说这样的话也是为了造势吸粉变现的。熟悉某音的都了解这个流程。而且这个话题至少在一周多前就火了,现在又被拿到知乎… 当时人家靠这一个单条视频涨粉 80 万,后来开始带货… 吃瓜群众看看热闹散了就对了。

但不管这样的内容是为了变现或者其他,希望丁教授能够保持初心。

我是 @文默默,家有皮猴,没事爱玩童书,爱看美剧,注重孩子教育,喜欢研究学习方法。育儿、教养干货内容,请参考: 给新手爸妈的育儿建议:

[有哪些给新手妈妈 / 爸爸的实在建议?​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067205/answer/997323904)[孩子出生后医生不让新生儿喝水,只能喝母乳,有科学依据吗?​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313425/answer/996614382)[如何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3674875/answer/1444894037)

宝宝语言启蒙(自创)婴儿发音、学说话与多语启蒙干货实操

宝宝玩具好物低幼、大童益智玩具

挑选绘本与阅读绘本挑选 16 原则 | 玩中学的工具书 | 读绘本如何延伸讨论

科普读物推荐适合 5 + 的科普读物

教学分享自己教孩子学跳绳一月通有方法 | 如何快乐的鸡娃 | 如何提升英语口语

知乎用户 文默默​ 发表

我想,这大概就是统计学讲的 “回归” 吧……

知乎用户 难得糊涂​​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许多回答给我看笑了,

贾平凹,当了作协主席,

他女儿毕业直接当教授,

前段时间写的诗刚上头条。

北大教授就是开玩笑客气的说几句,

你们不会以为她女儿以后和你们一样 996 上班吧?

这么说吧,在修仙世界里,

她女儿资质再平凡,只要不是傻子,

他爸妈给她整一堆灵丹妙药洗资质炼属性,

结个金丹不成问题,上元婴有点难度,

那再给她安排个有势力的有前途的小伙联姻,

后面她妥妥也是个客卿长老,

而你,筑基丹还要拿命换呢,

你说你笑个啥。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一个简单的数字题,清华北大每年本科 7000,

如果毕业 30% 留京,那就是 2100,

如果这 2100 里面有 1/3 是自己消化,

那一共可以产生 1750 个父母有清北本科的家庭,

而清北一年在北京的招生名额是多少呢?~380

所以你甭管父母多厉害,你就得接受一个现实,

就算父母是清北的,那在北京的话,有 80% 的子女是考不上清北的,

这还只算的是清北本科的数字,如果把清北研究生也算清北的话,那这个子女能考上清北的概率怕是不到 1 成 - 0-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比例是由数字决定的,和你们怎么鸡娃一点关系也没有,就算你是鸡霸,也还是不到 1 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爹不是啥高级知识分子,

但在我们寨子是那个年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

然而,我从小班里成绩垫底,

上学上得太早,

大脑没发育好,

我到了四年级还不能在布依语和汉语之间切换,

不晓得老师在讲啥,

回家问我爸,

我爸的态度一直都是:

那么多年了,
我也不懂,
你自己看书想办法。

我急得只会哭,

通常第二天一去学校,

老师阴阳怪气用啧啧啧的语气道:

肆惜,
你爸妄自是 XXX,
你学习那么差,
连字典都不会查…
(注:妄自:我们那边的方言,跟 “白搭” 一个意思)

[

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 我教她逆天改命,她教我学会认命

肆惜

的视频

 · 2775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7377525564284928)

循环往复,

我对自己成绩没有任何期待,

家人眼里的我基本上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状态。

撒了欢的玩,

打扑克、看小说、钻溶洞、捅马蜂窝、骑马、抓虾…. 能玩不能玩的都玩,

反正学习不好,

还不能吃饭了咋地?

然后吧,

我这种从小学习不好的孩子,

小学初中高中上的都是当地最差的,

这样的班级,

老师和家长会教你: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我小时候自卑 + 自闭,

不跟我们寨子以外的人来往,

没有朋友。

高一试着交朋友,

每个人成绩都比我好,

每次出成绩她们都是看榜首,

我都是看自己到底倒数第几名,

时间长了会觉得很羞愧,

这种羞愧感推动了学习的动力。

理论上,

我这种学渣能读书读到现在,

父母应该有那种祖坟冒烟的喜悦感对不对,

其实并没有,

就是无视,

你是你我是我。

跟我现在男朋友在一起之后,

我特别羡慕他,

他在家装个灯泡他妈都能说:

你真棒啊!
几分钟就搞定了,
要是你不回来,
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妈每次见到我都能换着法儿夸,

连她儿子考研考了三次这事儿她都能夸:

XXX 真棒啊!
想干的事肯定能干成,
他当初说考研大家都觉得考不上,
好家伙,
真考上了,
这孩子以后肯定能成气候。

如果我爸稍微勉为其难的认可我一次,

可能我的前三十年会不太一样吧!

我爸唯一机智的便是:

放养归放养,

但书是必须念的,

因为是女孩,

更应该自立自强,

因为是女孩,

更不能想着以后靠谁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坊发文「名校生焦虑几率更高:天之骄子的价值困境」,反映了哪些问题?该如何走出困境?​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9560350/answer/1887892906)

知乎用户 肆惜​​ 发表

特理解,我就是父母都是北大的,一个硕士,一个博导

我基本上还是被身边人认为很有才华和思想的,即使在都是学霸的海淀区也是不落俗套的宝藏少女,但是学习不行,就是很提不起干劲那种

我的学业,由于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小学还是一骑绝尘的,初中就各种不及格,后来勉勉强强上的 985,大学也没认真学东西,现在泯然众人。

(说我凡尔赛的,我在置顶评论有解释。985 的保值期其实没几年,对于一些专业可能也就毕业当年吧,别迷信,历史的进程和个人的奋斗更重要。另外,勉勉强强说的是,自己勉勉强强够格 985,不是说自己勉勉强强能接受 985?这用辞有何凡尔赛啊。。。)

  1. 我父母成长时是比较有使命感的,一个受遍不公,想逆天改命,一个本来就特优秀,鹤立鸡群。当时高考刚刚恢复,他们的父母因为是当时极少见的知识分子,提前就让他们准备高考。而他们的同学还沉溺于上山下乡打老师,老师也在牛棚里根本没开业。所以他们靠自学加上父母点拨,一直是极其领先于同学,学习方面一路都是正反馈。而我,身边一直是北大附人大附的学霸,头上还有北大博导,面前是一套套模拟试题和排名,我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是 “somebody”,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我爸妈天天拿他们自己来嘲笑我,我再努力,也就是追平了父母,符合了他们愿望而已,也不能算是逆天改命吧。
  2. 爸妈忙于工作,既没辅导我作业(辅导的部分弄得很不愉快),也没教我处理各种生活中的问题。我在同学老师中混的也不怎么样。我妈干脆用不给零花钱来限制我的行动,这样就可以放心放养我了。我整个人比较空虚的,不知道自己是谁,要成为谁。
  3. 我爸妈小时候,小孩子的社会还没什么层次差距,爸妈因为家庭原因,满腹诗书,指点天下,已经很受同学老师欢迎。在受欢迎的时候,你愿意学习,就好好学呗。而我一直不受欢迎,所以比起学习,想的别的事情就比较多。当我上小学时,人际比父母时候复杂多了,一个学生受欢迎靠的是钱、老师的欢心和各种玩的资源。我看过中外名著没用,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谁家有电脑和三国志 V。(所以当时我读完三国只能和大人们比如妈妈的同事聊三国,跟游戏党说不在一个频道上)就算我门门考一百,家里不走后门,老师也很喜欢整我。总之在爸妈那里,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如果我被欺负了就是我自己的问题咯。到了中学还是没有零花钱,我成天想的,一就是怎么摸鱼,蹭同学的漫画游戏,二就是怎么在没有零花钱和各种装备设备的前提下,凭自己的才艺交到朋友。当时如果有高速互联网,并且我可以用的话,在 p 站和 b 站和直播站,我这种多才多艺、直男思维的少女会混得好一点。不过到了高中也是周围环境还不错了(我爱北大附),认真摸鱼也不会被当作异端整肃,也有了一些朋友
  4. 我到了嫁给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才知道,原来父母是会主动给儿子添上零食的,是会给他买玩具、买磁带的,他大学加入吉他社还凑钱给他买了个乐器。他上过一次区重点高中的经历,竟然可以非常兴奋地在我面前一直吹…… 我才知道,这才是正常的父母,我父母过于冷漠了。我才知道,我家压制我的娱乐消费根本不是因为穷,而是我妈真的认为小孩子不应该有太多好东西,应该吃苦。我学习好升学顺利,是应该的,我遇到困难和自卑,找不到方向时,他们不会伸出援手,认为我不应该依赖大人,应该自己承担各种后果。而我竟然也就信了,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羞耻和沮丧。他们一直拿学习、拿志向要求我,而不关心其他的东西,找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回应,符合他们要求也得不到奖励,所以我就有意地避开他们,毕生钻研摸鱼。
  5. 我没有沦为纯种学渣还上了 985 是因为,当我成绩狂掉那一阵,我妈倒是挺聪明的,让我去大学的勤工俭学中心找了个学生做家教,估计也是当年的省状元那种,她是个做题达人,会逐个知识点击破,比我妈帮我补功课那可不猛一百倍

——————————

看评论,感觉我答案有些误导,

我不是说教授孩子就更有可能学不好,不然我身边那些学霸哪来的……

只是说,如果教授孩子学不好,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父母的知识只是一个长板,学习出了问题,光盯着长板也没用

很多家长会骂自己孩子笨,我家各位大佬,经常说我懒

但孩子不是被骂一骂就聪明了,就勤快了

学习的问题不能光靠灌输知识来解决

要么研究现状并掌握办法,要么接受,这是家长可以做的,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情绪

而不是公开骂

另外,逆天改命什么的就省省吧,时代变了大人

以上就是我想回答的,对丁教授的看法和建议

我对我父母曾经很不满,或者该不满的时候很麻木,现在没有什么想埋怨的,都过去了,从他们那该享的福也享到了。现在只是答题,客观描述一下某种教授家庭我可以做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做父母的初心很简单也很平凡,希望自己孩子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就行。

可现实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人们常说不要让自己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父母们面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一种焦虑,而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比别家的孩子提早接受更多的东西。

当一个家庭这样做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担心所谓的 “自己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会不断地效仿,甚至超越,从而形成一种从小就竞争激烈的内卷化。

这就是现代社会普遍的一种现象,再极端点就是我们在网上常听到的:鸡娃。

赌对了,孩子成才:赌输了,平平淡淡过一生。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有关心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内心是否早已支离破碎呢?

北大儿童青少年卫生所曾发表一份报告:在调查全国 13 个省约 1.5 万名学生中,每 5 个孩子,就有一个曾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至今依然清晰记得曾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新闻,标题是:小学生跳楼,留下遗书 “我太累了,想休息会。”

北大丁教授这番言论,我很喜欢。

看似是在吐槽女儿不能继承夫妇两学霸基因,继而成为高材生,实际上是他和女儿之间的一种共识,双方已经和解了,丁教授 “认命” 了。

现实社会中,能这么 “佛系” 的父母又有多少?

其实不能怪这些不选择 “佛系” 的父母,是时代、是现实环境在影响着他们。

有的父母培养孩子是为了孩子完成自己曾经未完成的梦;有的父母培养孩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家长会、亲戚家庭之间产生足够的优越;也有的父母是希望孩子能成才、逆天改命,不走自己贫穷的后路。

虽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但我还是想把我的想法写出来。

社会学山羊月博士曾说到: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待,会直接钝化孩子对成就的认知。这会导致孩子无法从最依赖的家庭中,汲取足够的成就感。

当孩子不能从最依赖,最信任的家庭之中得到足够的能量,他们会产生一种内向、自卑的心态。哪怕做的再好,心底里也会有一种不断逃避、否定自己的声音。

我不知道大家和我一不一样,我上小学的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拿到学校发的奖状回到家里找爸妈邀功,听到爸妈对我的赞扬我高兴的一晚上睡不着觉。因为在我心中,爸妈是我最亲最信赖的人,他们对我的肯定大过别人的千言万语。

纪伯伦曾在诗里唱到:孩子借助我们而来,却不属于我们。

胡适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曾提到:

儿啊,我养育你,并非恩情,
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
因为有你的参与,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
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
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 “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未来我自己的孩子,我不会去主导他的想法,我会在生活的小细节中寻找他的独特性,加以引导,帮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鞋去奔跑。

与其让他在千篇一律的跑道上和别的小朋友竞争,不如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条擅长自己的赛道去发力。

知乎用户 亭曈​ 发表

知乎用户 墨子连山​​ 发表

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居然都是大家真以为丁延庆认命的?抖音式自慰?

谁跟您说不会做题就没有名校可以上?

谁又跟您说不会做题就必须接受女儿平凡,特别是北大教授的女儿?

嗯,他自己说的您就信?

这个年代在北京买的起房的,又是高知分子,恰巧子女成绩不好的,压根没打算让子女参加高考。

可想的办法实在太多了。

学历内卷这个事情,这群人就是最强王者,顶级玩家,心里非常透彻每一步怎么走怎么让子女拔高学历再实施降维打击。

每一天都在盘算怎么保留儿女的阶级地位。

他笑笑说不跟您争,您就信了?

北京现在每年 6 到 7 万高中毕业生,有 5k + 弃考,为什么?**因为国际班,并且国际班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明年要达到 6k 人,突破一万人只是时间问题。**这还不算根本就没有在北京读高中,直接去美国和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读高中的人数。同时再反过来看,北京的高考做着全国最简单的卷子,拿着最高的录取率,我真不知道各位在高兴和开心什么。

跟这群人及更有钱的人比内卷,真的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便您的后代超级会做题。

我说过很多次,中国式内卷唯一结束的过程就是中国现在的廉价劳动力在未来变成稀缺劳动力,人口红利耗尽之时,人工成本增加。

做电工,下水道工人的,马桶维修工的跟码农一样赚钱时,就逐渐不卷了。

可惜,人口还是太多,红利耗不尽,家里越穷越想生,生下来疯狂内卷产生的经济指标,让富人坐收渔利,可惜。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命这个东西呐,改是改不了的,认也大可不必认。

命运女神是诸神里最熟练的老谜语人儿。

她从来不明示你的命到底是怎么样的,而当你认为你的行为达成了某种结果,认命或者改命了,你沾沾自喜笑哈哈,说女神 sama,我已摆脱你给我设定的命运轨迹啦,小娘子,你服是不服?

命运女神啐道:这位客官,狗卖那塞!你认为的认了改了命,其实…… 都是我给你设定的命运的一部分而已。你命运轨迹照旧,平滑流畅,毫无波澜。

是的,命就是命,命是改不了也认不清的一个货色。

但说到底,人人的命都一样。

从哇哇哭着出来内天起,就撒丫子狂奔,一脑袋冲着每个人相同的归宿——内个坟头,就一门心思往里边扎,谁都拦不住。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往终极了说,管你王侯将相还是猪狗不如,大家都是一个命。

所以从每个人知道死亡为何物内天起,可以说,就是认识命的本质了。认命,从这天开始。

至于改命,憋搞笑了,谁吃唐僧肉长生不死了?没有就别唠改命的嗑。

常言道的改命,不够确切,精准形容的话应该叫:

走向死亡过程中的一点点小惊喜。

真正的改命,前边不都得加上逆天二字么?好家伙,你当个逆子都得被屋头老豆一个耳刮子抽的满堂红,还逆天呢一天天,赶紧把修真小说都塞炉子里去吧…… 都入魔了。

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逆天改命话题而言,就有趣,家长是什么样的人,你看他这么教孩子逆天,就能窥得端倪。

让孩子完成自己没达成的夙愿的家长,是自卑型,是郁郁不得志型,是以基因复制达成自己生命永恒假象,从而尝试自认为能够成功的道路,并施加于后代身上的虚幻型人格。

让孩子按照自己成功道路再来一瓶的家长,是自信型,是洋洋得意型,是以基因传承达成自己血脉永存并长期霸占社会食物链尖端的世家公子型人格。

而真正的悟道型家长,往往是外人看他很成功,他却死活不让孩子继承衣钵的类型。

这类人起码把自己行业悟透了,有多深的坑他门清。

比如仕途平步青云,却把孩子送企业里边打工的,我见过。

比如商场亨达,却让孩子一定得进体制拿一个月三千五的,我见过。

比如房子盖满全国,却任由麟儿顶着个举世无双败家子头衔招摇过市的…… 这人你们都见过。

这些人,眼前的雾气比大部分自信自卑型都淡一些。

不过看到底,他们只不过是让孩子不要在自己看似成功的人生之路上倒霉,却逼到另外一条别人倒了一被子霉的路上,倒二手霉,收二茬罪,而已……

这里边谁改命了?

改个屁。

命,于我看来,归宿雷同,过程看似有的花红柳绿有的风烈霜凄,其实各有各艰辛。

所以我不作死,也不惧死,尽量保持一个 PK 发型不乱的潇洒杀马特站姿,酒足饭饱,优雅等死,便了。

说真的,不光是这位教授,包括所有所有人,都拍着奶子想想,自己这辈子有遗憾吗?把自己的命改利索了吗?

肯定没有。

自己都整不明白,哪有本事替别人改命啊…… 对面即便真信你,打算抄作业,你自己这份都拿不出手给人家剽一遍。

众生皆卑微,我们改命的意志在命运这个巨大命题前,芥子须弥之别。

我早年间也曾认为,斧正命运的意志,可以让我迸发出无上的人性光辉,可直冲云霄,可光耀星瀚!

于是我饱含流火般的热情泪花,猛抬头!看到苍穹之上璀璨银河,星星频频眨眼,似是都在对我嘉许。

现在回头再想,悟了。

当年无边宇宙其实是告诉我:

每个人的命运就像这漫天繁星啊!

…… 多我一个少我一个真无所谓。

自此:

空门。面壁。枯禅。

混吃。混喝。混世。

知乎用户 虎山行不行​ 发表

智商这东西,就像身高一样,是典型的正态分布。

2017 年七月,以荷兰团队为主的几十位研究者发表了一篇论文。这个研究对 78,308 个人的基因和智商做了比对,声称真的找到了影响智商的基因。他们找到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 52 个基因。但是这 52 个基因中没有一个是对智商有强烈影响的 —— 每个基因对智商的影响都远远小于 1%。
那我们能不能综合调整 52 个基因呢?也不行。各个基因并不是独立地影响智商,智商是各个基因相互配合的结果。而这种配合,复杂到了根本没有办法用计算机模拟推演的程度。
我们只能感叹自然演化的鬼斧神工。

正态分布的事物,经常会出现一种叫回归均值的现象。

弗朗西斯 · 高尔顿(Francis Galton)爵士是 19 世纪英国著名的学者,也是达尔文的表兄。他发现并命名了回归平均值的现象。高尔顿对 1078 对夫妇及后代的身高进行研究后发现,父母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也许高于平均身高,但不见得高于自己的父母,到一定程度后,后代的身高会往平均身高 “回归”。

身高如是,智力亦如是,不会一代一代无限地高下去,最终都会向均值 “回归”。


万维钢在今年三月在精英日课发表过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观点,我粗略将他的核心观点摘录出来,他将人分为四个层次 ——

第一层是「缺陷人群」。这是因为自身有重大缺陷,而未能过上普通人生活的人群。他们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可能陷于贫困,可能性格孤僻,与社会脱节。他们不幸福不快乐,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第二层是「普通人」。当然每个人都是不普通的,这里 “普通” 的意思是说生活很正常。忙忙碌碌但也很快乐,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好处,更有温暖的亲情。如果每个人都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社会其实是挺美好的。
第三层是「优秀者」。这些人或者是学习成绩好,或者是有一技之长,表现出了超出一般的水平。他们比普通人有更高的学历、职位和收入。他们是学校里的标准学生,是领导眼中的好员工,是相亲市场的热门对象,是家长口中的 “别人家孩子”。
第四层是「」。我们可认为是杰出者

家庭的主要作用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达到普通人层次,会不会沦为缺陷人群。人们对家庭教育寄予厚望,又是学区房、又是陪写作业、又是上辅导班、又是聘请名师,其实家庭对人的影响有个很小的上限。

孩子就好像是一棵成长中的小树:你要想毁掉这棵树,那非常容易;但你要想让这颗树长得出类拔萃,那不取决于你。
所以育儿一定别焦虑,你只要做个 * 合格 * 的父母就行了。

这个意思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挥出孩子的潜力,尽量不要扣分。要不扣分,大体上父母需要做到合格,但是即便做到了最好,其实提升也很有限。如果对孩子要求太高,以很多家庭过分鸡娃的行为,则很有可能在培养缺陷人群。

大略而言,是智商,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从普通,跃迁到优秀

当然严格地说,是某种天赋。可以是体育、可以是表演、可以是社交、也可以是刻苦耐劳的韧性等等,比如有的人天生就受人喜欢,不一定非得是做数学题那种智商。但是它一定是某种天生的素质,有的孩子一看就会一点就通,有的孩子请什么名师怎么教都上不来,这个不得不服。

智商的影响也是有上限的。这个道理是正如家庭环境只能让你走到那么远,智商也只能让你走到这么远。但是,我们也不喜欢认命,那么还有办法突破智商的限制吗?

有的。

从优秀到卓越靠的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是两点。
第一,你得有内在驱动。这回不是为了父母、为了金钱或者职位这些外部的东西而战了,你得有个远大的目标,找到一个领域,发现一个使命,能自己驱动自己才行。
第二,你得能理解和处理复杂的问题。这回你不能甘当螺丝钉了,你得跳出流程,摆脱膝跳反应式的思维,掌控自己的思考,自己有见解、敢拿主意才行。
这两点家庭不能提供,基因不能预装,学校不能教,主要靠自己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学什么?首先是学自我驱动和复杂思考。

终身学习是成为一个杰出者的必要条件。一天到晚被外界驱动,只知道简单思考的人,再聪明再努力,也只是一个奴隶。终身学习不是鸡出来的,它只可能被爱和自由滋养出来。

所以教授说要认命,不去刻意的 “培养”,这是很高级的做法,让孩子活成为她自己本来应有的样子,反而有可能激活她内在的驱动力,才有可能成为 “士”。


丁教授是个很清醒的人,更是很懂教育的人。

躺平并不见得就是消极,而是面对现实,这更是一种智慧。借用

@西海清歌

的话——战场上匍匐前进也是一种进攻,并非全是勇猛冲锋。

我们虽然崇尚努力,崇尚人定胜天,但是愚公移山这件事情本身,是愚蠢的,是盲目的。

在教育上,尊重孩子发育的客观规律,放下焦虑,接纳孩子,因材施教,才是上策。

知乎用户 流浪星光​ 发表

用育儿流行话术来说,丁教授的 “认命” 是在 “鸡娃” 路上不再那样焦虑,风趣对仗的言语间,看似无可奈何的吐槽,实则透露着对女儿的满满爱意,而正因为有了丁教授的 “逆天改命”,给他女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起点,才有了他现在能够接受女儿在学业上没那么优秀的“坦然认命”,因为家庭起点已经领先绝大部分人,“认命” 的结果,已经超过了很多了 “逆天改命” 之后的境遇。

所以说,鸡娃者先自鸡,抛开海淀妈妈顺义妈妈那些神一样的存在不谈,大部分人在对娃要求那么高的同时,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足够努力,给她做好的榜样,为她尽量奠定更好的基础呢~

想到看过的一组漫画 “假如你和娃交换人生”

和丁教授一样,我和娃爹也是从小镇做题家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谈不上逆天,但是也是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目前娃还小,才 2 岁,还没有进入到鸡娃阶段(虽然很多人已经去上各种早教班了),现在我们的心态还是比较淡定的,尽可能的创造和谐温馨的亲子时光,希望等她大一点以后,自己还能有这样的心态。

分享一首诗,希望随着娃不断长大,自己逐渐进入鸡娃焦虑时,能看看这首诗,保持自己的初心吧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知乎用户 悠妈闲语​ 发表

他也就说来给普通人一乐,当真你就输了…

名校教授里他这种还愿意管并且有时间管孩子的,最终孩子都不会太差。而且爹妈做题都做通关了,孩子怎么可能还靠做题。爹将来混得好,孩子再怎么学渣找个一本混个编制总是问题不大的,和从零单排的小县城生化环材博士找编制完全云泥之别。

知乎用户 喷喷最健康 发表

普通人就别跟着掺和了,这孩子已经托父母的福逆天改命了,接下来不过是锦上添花。这种家庭的孩子是下限就是很多普通人的上限了,丁教授嘴里的学渣是和他自己对比的,可能在普通人眼里这孩子已经是成绩优秀了。

何况又是北京又是北大教授,将来读的大学也不会差,读个外地 985 本地 211 问题不大,大不了出国。这种家庭的孩子,读个 985211 和一本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这种新闻还是少点好,表面看是为了缓解大众焦虑——北大教授,神童家的孩子也一般。但仔细一想,味不对,嗨,管我们小老百姓什么事,拿毛跟人家比,妈耶,更焦虑了。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只追求速度和效率。就连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也在焦急地揠苗助长。人人都知道,他们没有什么坏心思,只是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罢了。

可现实是就算父母都是优秀知识分子,孩子也可能不会原封不动的复制父母的优质基因,相反他们可能会完美避开父母的高智商,成长为学渣的样子。

如果不信,我们来拷一份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 85% 的家长,希望自家孩子成为优秀的前 15%。可事实上,按照每年一千万左右全国报名高考的人数来计算的话,能考一本的孩子,比例只占 6%;能上 211 大学的,前 2.41%;能考上 985 的,只占 0.79%。

也就是说,孩子考上名校的概率,跟我们买彩票中大奖的几率一样渺茫。

那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希望渺茫的概率呢?

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的丁延庆的回答给出了我们答案。

小小年纪就展现出 “神童” 超能力的他,6 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高考结束后,成功考入北大,后入哥大深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他老婆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然而,俩学霸生出来的女儿,却成功女儿似避开了夫妻俩的学霸基因,渐渐跑向 “学渣” 的大路。

给女儿辅导过作业以后,丁教授终于面对了现实。

面对镜头他坦然地说:“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看起来,丁教授已经从教女儿逆天改命的状态,变成彻底认命了。

此言论一出,不少网友来围观。很多人说:“作为北大教授,你的孩子就算再差也不会落到底层。可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底层,如果再差一些,人生哪还有盼头?”

这些话说起来确实没错,可如果孩子确实只是普普通通的孩子,我们难道就不承认、不接受、不爱他们?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作为父母,你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吗?

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我们祈祷上苍,只要孩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生活就好了。

可是,当孩子出生后,为了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我们只想要成绩和名次,却唯独忘了孩子是否开心快乐健康。

你能接受自己拥有一个平庸的孩子吗?

电视剧《小舍得》中学霸南莉说过这样的台词:“父母再成功,下一代却很有可能只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这是鸡娃过后的南莉,恢复理智后所说的最坦诚的话。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承认我拥有一个平庸的孩子。”

承认孩子平庸不代表从此以后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而是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不逼迫孩子成为自己或者超越自己。

然后在此基础上,多查找孩子的优点,发掘孩子的擅长之处发扬并光大。

不管孩子会成为普普通通的打工族,还是混成整天为生计东奔西跑的平凡人,父母都应该教会他们爱自己、爱别人,还有一个能养家糊口的技能。

这种懂得爱与被爱,又会赚钱的人,更容易收获幸福与快乐。那这样的人生,它不够成功吗?

还是说,只有上过名校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知乎用户 佐佑妈呀 发表

我始终固执的认为苏东坡那首诗真的很有深意: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

对于教授的话,不敢肆意置评。

但我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打洞洞” 这一句话并不具备绝对的科学道理。虽然理论上我说不出来太多的 123。有时哪怕天天食肉糜,却也难改现实,最后依然是顺其自然。

我相信陈胜那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然,我也只能是相信而已。

…………………………………………………

谢评论指正错误,是 “皆”。

知乎用户 无何有​ 发表

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最不公平的事实。

最近,教授们都在纷纷吐槽自家孩子的普通。

前有清华教授刘瑜,后有北大教授丁延庆。

刘瑜教授的一个演讲轰动了将近半年。

丁延庆教授在一个视频里回答别人 “你可以接受你的孩子不如你,考不上北大吗?” 的问题时,充满无奈地回答:“那完全可以接受,那必须接受。大概率她肯定上不了我这个学校。95% 上不了。”

翻翻他们的简历,果然吐槽娃普通是应该的。

刘瑜:

2006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后,2007 年,开始担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系讲师,2010 年回国,任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我们家里的书架上就有她的书:《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

确认这是一位大佬。

丁延庆

6 岁凭借惊人的记忆力背下新华字典,“神童” 加冕;读书时以出色的成绩考上北大社会学系;毕业后考上北大高等教育科研所硕士,并成功留校。

2001 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博士生导师、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

确认是优秀到发光的人。

看完他们的说法,我突然发现自己之所以没有吐槽孩子会比自己普通,根本原因其实不在于心态好,而是因为自己实在太普通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唯二拿得出手的,一是考试成绩(全靠考前死记硬背),二是看书写东西(全靠勤奋地一本一本读)。

没有高智商,没有天生的才华,而且体育渣,美术渣。

初中校长对我的一句点评至今印象深刻:这个孩子不是反应快的孩子,但她勤奋。

而那个时候,勤奋的孩子还不是很多,所以我勉强能跑在前面。

如果放在现在,我绝逼是拖后腿的那个。

因为自己普通,再去看孩子,发现她可比我厉害多了。

她体育至少拿过一个铜牌。

她画画比我画得好。

写的字虽然不是很出色,但假以时日,也肯定比我写得好。

目前才一年级,阅读量就远远大于我的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至于四年级那可不敢肯定,好歹我是四年级就看过全本《红楼梦》和《鹿鼎记》的人。)

我是一个社恐,而她喜欢和人打交道。

她的反应力比我快。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自己生了一个好娃,我咋这么幸运!

然而,我从心底觉得孩子比我优秀,这也并不意味着自己对孩子没有要求。

每个人的优势领域,往往就是自己的挑剔所在。

我之所以写文章,就是觉得很多别人写的东西我消化不了,我认同不了,所以我得把我自己的想法过程写出来。

那么,同样,当孩子不动脑筋时,我就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在一个人越专业的领域,越容易看出别人的不专业,尤其能看出自己家孩子的不专业。

家庭教育里最常见的两件事:

一是拿孩子跟其他孩子比。

一是拿孩子跟自己的优势比。

作为一个教育者,也许前者能克制自己不去做,但在向孩子传达教育的时候,大多免不了拿孩子跟自己的优势比。

而这,正是家庭教育里最不公平的事情。

辅导作业的时候,我们拿孩子目前的理解力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力相比。

考试的时候,我们拿孩子努力的过程和我们从回忆里捞出来的部分优秀成绩相比。

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拿孩子目前的愿望和我们经历挫折调整后的方式相比。

而在这些方面,毫无疑问,我们的能力都在碾压娃。

如果父母并不去意识到这种无形的比较,孩子则会开始一种对抗。

《教养的迷思》是一本神书,可以打破你很多教育的本应该的幻想。

其中有一点特别有意思。

养母会弹钢琴,而女儿没有学习弹钢琴。

双胞胎姐姐把弹钢琴作为职业,而妹妹即使在成年时恶补钢琴课,也没有达到合格的业务水平。

孩子们不愿去重复家庭成员的技能,因为,他们在避免竞争。

当家长将自己的优势期待放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也会思考,如何避免这种相同优势。

这里拿我自己举个栗子。

我的父亲很会炒菜,所以,我一直不太会做饭。

后来,我还特地找了一个很会做饭的老公,这就是六爸。

如果分析我的心理活动,大概是:反正家里有人会做饭就行,还有一部分的是,反正我再怎么做饭也比不上,干嘛做。

事实上,到如今我还不是很喜欢做饭。

当然,另一个事实是我的厨艺近几年猛涨,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要超越谁,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得做给孩子吃,好吃的她会多吃一些,为了让她能多吃点,我有意识地在提高厨艺。

所以,我自己总结出了一条道理——想要孩子在一些方面优秀,要么是自己不擅长孩子擅长,要么是逼着孩子去运用这个技能。

希望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比自己厉害,这种期待是家庭教育里的常态,创业一代希望二代更会挣钱,知识一代希望二代更会读书,人都从自己的遭遇里选择了一种最佳模型,并将这种模型放在孩子身上。

父母在努力地寄托,孩子在尽可能地挣脱。

能不能走出这个怪圈?

无非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把握根本的学习方式,在日常中教给孩子。

第二种,和孩子一起思考,一起进步。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成长目标,而不是作为附庸,而是各自成长,互相安好。

第一种可以跟丁教授学习。

丁教授从小放养女儿,没有送去上任何辅导班,即便上学后为她的成绩苦恼不已,也是采用非常佛系的 “鸡娃” 方式。比如坚持骑自行车接送孩子上学,这样女儿开不了小差,只能认真听他讲数学题。

第二种,可以跟一个泰国公益广告里的妈妈学习。

[3 分钟泰国短片《豆芽》​haokan.baid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haokan.baidu.com/v%3Fpd%3Dwisenatural%26vid%3D9887658262393213412)

一个卖菜为生的母亲发现孩子想要种豆芽,然而她念书不多识字有限,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种好豆芽,她选择鼓励女儿勇敢尝试,并跟着女儿一起学习,经历各种挫折后依然不放弃,最后终于种出了上好的豆芽菜。“无论最后能不能成功,我们都应该不断尝试”,这就是一个普通到极致的母亲给女儿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是一则很感人的公益广告,也能给我们许多启发。

我总在想,为什么我的父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的经历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有我这样的妈妈。

后来,我渐渐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只要我们愿意陪伴着孩子成长,自己也在积极向上,将自己能做的,想做的,都好好去做到,孩子自然能从我们身上学到其他孩子学不到的东西。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自己有梦想,有追求,有努力,有进步。

对待孩子有负责,有支持,有肯定,有无条件的爱。

无论是知名教授,还是普通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光,而不是成为划分普通和优秀的隔离墙。

首发:思维模型育儿

知乎用户 夏林 Shining 发表

前阵子的小舍得,虽然有贩卖焦虑的嫌疑,但确实说出了很多家长的担心:

我们的母校可能我们的孩子上不了。

进一步的就是,我们的阶层我们的孩子守不住。

目前来说,小系列三部里面,还没有出现那种家长之间的鸡娃比较。小舍得里面田雨岚鸡娃主要是 pve,担心孩子以后只能靠自己。

什么叫家长之间的鸡娃比较?打个比方,在平行世界里勃勃和大佐的孩子差不多大,勃勃见天地炫耀自己孩子未来能上哈佛斯坦福,然后嘲讽大佐的孩子只能上非洲的大学。差不多就这么个意思:你有个从小到大特别讨厌的同学 / 宿敌,他的嘲讽你接是不接?

当然大佐是不担心孩子阶层掉落问题的。这种家长属于心态好。再加上他是清华不是北大的。

那举个北大的例子。原南风窗的李北方,就希望儿子上清华,原因之一是为了以后能放肆地说出 “清华学子是我儿子” 这样的话。

可是在南京想考清华,比在北京考清华要难许多。当然我相信就算难,李北方也不会后悔当年没低低头赚点买房的钱留在北京。

智商这东西,有时候就得信命,无神论者可以在这里把命运理解为先天遗传。没遗传到爹妈的智商那就得认命,无神论者这里可以把认命理解为因材施教,调整战略目标。

我大表姐当年在南大优秀得一塌糊涂,读博的时候她导师定论为带过的学生里最优秀的。我大表姐夫是个博士后,打小学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他能在有了孩子之后从头开始一个读音一个读音地纠正重修。命运给了我大外甥女一个极为优越的智商,她未来有希望考清北。但也只是希望。

至于李北方,他儿子目前因为太小还没看出有多高的智商,反正体格是肉眼可见地超越常规:2 岁半的孩子,已经看着跟 4 到 5 岁的孩子差不多个头。孩子他妈身高 1 米 72。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首先,学习不等于成才,也许国内大部分人这么认知,但是人家博导的女儿,其他方面优秀不可以吗?不服气你行你上啊。

然后,学习这个具体门类上,纯专业理论角度,也是承认先天因素的。当然说清楚,先天条件后天努力都重要。

之后,我作为教育同行作为父母,非常同情理解丁教授的感受。非常不专业的说一句,这其实很正常,您和您太太属于基因爆发➕逆天改命,您女儿凑巧没有开挂,这并不稀奇。我们家亲戚里面好几位教授,我可以说子女全军覆没吗?

再从专业角度出发。不敢没理由质疑丁教授的专业水平,但是斗胆说一句,您的育儿具体专业操作,不一定够熟练也是有可能的。

刚才说了,我们家亲戚也有教授,也有教育专业而且是幼儿教育专业,而且当年在世时,全国这个很窄的专业领域名气可能能进前十。又如何?孩子一样,彻底失败。

反过来,中学小学幼教老师孩子有问题,也真的不新鲜。

容我说一句,教育学术研究,和学校幼儿园教学实践…… 和家庭教育这个具体实操场景,可能跨度还是很大。

您孩子可能不缺好老师,但是会不会缺一个好家长呢?我不知道。

最后,这个问题让我来总结,三条:

第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博士不等于唯一成功标准。

第二,学习领域,先天➕后天因素都重要。

第三,后天因素里,好老师学区房并不是决定因素,父母的教养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最后,辅导作业不能只看对错,方法思路启发是更重要的,您要不要搜一下公众号 “作业” 还有 “套路法” 呢?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想起了之前的热播剧《小舍得》。

南俪和夏君山都是 985 名校毕业的学霸高材生,可他们的女儿夏欢欢就是数学跟不上,对学习也提不上劲;而爸妈没什么文化,乡下来的米桃却智商超群,奥数杯拿奖,考试每次都第一。

所以说是学霸还是学渣,有时候真的跟遗传没什么关系。

一开始南俪和夏君山也无法接受女儿在天分上与别人的差距,后来折腾了一番终于明白了世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成长,自己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学习。

颜子悠因为母亲田雨岚疯狂地压榨学习,而产生了心理疾病,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孩子的平凡与否,不是最重要的,快乐健康地成长,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人这一辈子很短,平凡也好,不平凡也罢,不仅要学会与自己和解,等以后做了父母,更要学会与孩子和解。

没心没肺地快乐活着,没什么不好的。

知乎用户 严徒​​ 发表

很多系统流同人文之所以写成系统,就是为了增加资源。因为很多独一份或者很难再生的资源已经被原著主角用掉了,如果同人主角不开系统,那要么去和主角抢造化,要么等级跟不上。

我个人认为北大教授的女儿虽然出身很好,但还没有到自带系统的程度。

知乎用户 烟之骑士蕾姆 发表

古话有云:“富不过三代”。

窃以为(单独的)学霸基因应该是不存在的。如果学霸基因存在, 富不过三代就不应该成立。古代的封建王朝也应该能代代相传。古代的帝王娶的老婆是最好的女人,万里挑一恐怕都低估了。古代的帝王生一窝基因最好的后代, 后代配的又是最好的配偶。这些后代的老师还是当时最好的老师。公主配的驸马一般也是学霸, 状元是学霸的子集。然而, 几千年来朝代竟然更迭了 N 次。

俺在知乎的亲子版看过一些很好笑的结论。例如学霸的基因会更多更好。

绝大部分 (99.9%) 的人的染色体是 46 条。大家的 DNA ,哦不染色体, 维持在 46 条。比猪多八条, 比大猩猩少两条。大猩猩的基因会更多。另外, 三体综合征(trisomy, 21 三体, 18 三体, 13 三体等等)大部分可能是先天愚型而不是 “天才”。 这其实也否定了基因更多会更好的结论。

俺同学群里一大半是学霸(或者教授),他们的配偶也大多是学霸(或者教授),但经常听到类似丁教授的抱怨。因此,俺可以放心地猜测, 学霸和学霸交配,未必能产下学霸后代。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其实可以替换为

“学霸教授宁有种乎”。

血统论或遺傳決定論是一种主张以祖先长辈的血统和身份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
方向的思想,也就是在先天與後天的爭論上採取先天的一方。世袭制、種姓制度和種族主義
都可以視為血統論的一種展現,血統論也常跟民族主義結合。
俗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是一種血統論。
1967年《出身论》(The Birth Theory)对血统论进行了驳斥。

[Genome-wide association meta-analysis of 78,308 individuals identifies new loci and genes influencing human intelligence​www.ncbi.nlm.nih.gov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665562/)

尽管有些研究试图找出 “学霸基因”, 但很不幸的是, 这些位点和精神疾病以及代谢疾病也有关系, 您不能确定学霸 + 学霸生出来的一定是学霸。也有可能生出精神残疾的后代。指望学霸 + 学霸的结合一定会留下“学霸基因” 而自动排斥精神疾病以及代谢疾病恐怕是一厢情愿的。

基因的复杂性被人类低估了。

例如,中断基因(也称为分裂基因)是指含有被称为外显子的 DNA 表达区的基因,与被称为内含子的未表达区(也称为干扰区)分裂。外显子为编码蛋白提供指令,从而产生合成蛋白质所需的 mRNA。内含子通过识别供体位点(5’端)和剪接受体位点(3’端)而被移除。中断基因的结构允许替代剪接的过程,即从一个基因中可以产生各种 mRNA 产物。内含子的功能仍未被完全了解,被称为非编码或垃圾 DNA。1977 年,理查德 - J - 罗伯茨和菲利普 - A - 夏普独立发现了中断的基因,为此他们分享了 199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发现意味着存在当时未知的剪接内含子和组装基因的机器;即剪接体。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不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在很大程度上是复杂和不一致的。人们很快就接受了 94% 的人类基因是中断的,50% 的遗传性疾病涉及到从中断的基因中拼接出内含子错误

由拼接错误引起的疾病的最著名的例子是β- 地中海贫血症,其中额外的内含子材料被错误地拼接到制造血红蛋白的基因中。

传说中曹操因为杨修太聪明而处死了他。另外,七步成诗的曹植被曹丕相煎,这恐怕也暗示了一个道理,聪明未必是个遗传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

说到遗传优势, 1949 年,Haldane 提出了 “疟疾假说”,意思说地贫在地中海高发,可能具有抵抗疟疾的选择优势。据流行病学和研究证实,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G6PD 缺限症的分布地区与疟疾的流行趋势一致的。地中海贫血的杂合子有抵抗疟原虫感染和降低恶性疟严重程度的作用。故此,这些遗传病被认为是疟疾高发区人群中优势选择的结果,有保护人类的作用,使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

说句玩笑话, 也许人类少一点 “学霸基因” 或者迟一点弄清楚“学霸基因”,恐怕也会减少人类灭绝自己的机会。

~~~~~~~~~~~~~~~~~~~~~~~~~~~~~~~~~~~~~~~~

~~~~~~~~~~~~~~~~~~~~~~~~~~~~~~~~~~~~~~~~~~~~~~~~~~~~

学习的过程很重要。

每个玩教育的也许都知道这些图,

但是有多少人能把里面的精神完整地传达给孩子呢?

哆嗦几下, 等 10 个月, 然后给后代吃最好的食物就够了吗?

~~~~~~~~~~~~~~~~~~~~~~~~~~~~~~~~~~~~~~~~~~~~~~~~~~~~~~~~~~~~~~~~~~~~~~~~~~~~~~~~~~~~~~~~~~~~~~~~~~~~~~~~~~~~~~~~~~~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窃以为, 逆天改命需要一个逆境。从小就要把孩子放到一个逆境里面成长。可多少家长会愿意这么做呢? 而丁教授的女儿讲的 “学会认命” 其实暗合庄子的精神, 未必没有道理。

加拿大的中小学老师经常会和孩子讲: “You don’t have to be perfect.”

俺第一次听到孩子用这句话来反驳父母的教导时, 其实是震怒加震惊的。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原来竟然是老师教的。直到后来找到机会和教育局的专家以及校长,经过几年的体会,俺才豁然开朗。

【此处省略 5000 汉字】

……

“逆天改命” 是咱们小时候的信仰。 更长的一句话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而这也是咱们小时候的信仰。

【此处省略 2000 汉字】

……

[

John’s Crazy Socks

麦文学

的视频

 · 8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7532414131097600)

逆天改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耐心和全局观。

用二分法来看, 血统论或遺傳決定論可以认为是 FIXED MINDSET(固定思维), 而 “逆天改命” 更接近 GROWTH MINDSET(成长思维)。“逆天改命”和 “学会认命”的冲突,兴许可以看作 MINDSET 转化过程碰到的问题。

【未完待续】

/////////////////////////////////////////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7 亿,远未跨出一小步 (n<1 亿)。盐值低迷 900+,时常草地匍匐 500 米单膝跪求关注。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万分之 0.5 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知乎用户 麦文学​ 发表

我有一个猜想,小范围观察样本是满足的,不知道大范围样本如何,大家可以自行参考。

猜想:父母自己当前所拥有的一切,如果得来的非常轻松,或者非常困难,那么父母对子女往往不太焦虑;而如果是中间状态,即不是那么轻松但也不是困难重重,那么多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人也是鸡娃的主力军。

得来非常轻松,则焦虑少,底气足,觉得无论子女将来如何自己都能 hold 住或者认为孩子将来也会和自己一样轻松。

得来十分困难,则深知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深知做成一件事的要素极其之多,深知任何成功者的经历都不可轻易复制,觉得子女平平安安是最大福气,子女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中间状态的呢,则充满焦虑和路径依赖,希望子女能一路优秀,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则往往有很强的挫败感(认为是自己失败了,或者认为很丢人),投入各种资源到孩子教育上,觉得有一个优秀的第一学历才是未来的基本保障,对学渣子女的未来既操心又自觉无能为力。

恰恰,大多数人都是中间状态。

以上,供参考。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1. 你都北大教授了,你女儿那家庭条件能算得上 “逆天改命”?

学生家长每次问我孩子怎么才可能努力奋斗,我说很简单,要不就跟我一样父母突然离婚,要不就跟我学生同学一样,爸爸突然死了没有遗嘱,继母一家人来抢遗产。或者我学生的爸爸突然借了高利贷跑路。这些情况下,孩子会突然从你认为的智商低变成了智商高,因为会拼命学。

如果你家庭环境不错,学生又不是眼睛瞎,能看得到自家财富,她凭什么拼命?

2. 会背书并不是聪明的标志,只说明教授小时候很爱学习很勤奋,别过度吹捧自己的智商了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人会背东西就是智商高,我也有北大的同学,我跟他一个班的时候也时不时成绩超过他,我并不觉得他智商高,但是他真的超级勤奋,就是个永动机

而我由于家里父母比较奇葩,一个超级溺爱,一个超级冷漠,没有任何人过问我的学习,所以我只能靠外部力量间歇性推动我学习,比如我进了一个超级努力的班,或者我进了一个超级努力的行业

只要没人逼我,我就懒得跟村里的低保户光棍大爷一样,动都不想动一下

但是,我并不觉得我北大读文科的那个男同学智商有多高

乱吹智商是我们国家通病,所以才会经常有这种惊叹: 她怎么没继承她爸爸智商啊

其实,她继承了智商,只是没有继承勤奋而已,因为已经不需要逆天改命了,所以就直接认命

所以,各位家长,如果你家庭条件很不错,没有办法让社会直接毒打你孩子让她自己意识到要逆天改命,你就别来问我如何才能彻底解决你孩子的各种毛病了

你必须认命,接受经济条件好了之后孩子不会拼命的事实,降低你的期望,尽可能让孩子发展一些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一个健康快乐积极的人,我觉得就够了

如果我是家长,我不会去追求孩子具体的分数和排名的,那些东西没有意义,

我更加不会吹嘘我孩子会背新华字典或者吹嘘自己孩子几岁就能背诗,我觉得炫耀死记硬背而不是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是没有意义的。

你孩子如果自己编纂了一本字典,或者小小年纪写了一首隽永的诗,那倒是值得一提。

我不太可能成为一个海淀鸡娃家长,我对学生施压的同时,也会减压,比如允许课堂带手机带仓鼠吃辣条喝饮料,同时鼓励要冲刺的学生熬通宵,要她们学会管理时间

我在学习上,不喜欢走寻常路,我觉得该狠的时候狠,该放松放松,自己要会找生活里的乐子,要在努力的同时,适当的原谅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己学会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情,

我的学生和同事,其实成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方向,有时候方向错了,你再努力都白费,而且还很可能出现我那个在美国拿生物学博士全奖的同事得抑郁症的情况。我一直觉得他太可惜了,聪明都白费了,他就典型的中国鸡娃,啥都努力认真学,学得很深,也很热爱学习,但是精力都被分散了,学太多东西了,反而找不到一条很笃定的方向

和孩子一起探索一条他们真正热爱的方向,才是家长应该做的

方向不要太多,否则人生会陷入迷茫

要问孩子的教育问题,你需要问一线的老师,而不是教育学院教授

我的其他高赞答案:

[如何看待媒体披露武亦姝爸爸是知名律所合伙人?​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1637139/answer/737489113)[长期一个人生活,会让精神越来越强大,还是三观越来越跑偏?​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61075/answer/1308104398)[网传复旦唐世平教授说: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这一言论是否属实?你怎么看?​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2277275/answer/1551495508)[缺爱的家庭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533266/answer/644032569)[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教育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82300/answer/894727223)[如何改掉「想太多」的毛病?​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26080/answer/1459165975)[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2564/answer/132893274)[那些九十来斤的仙女一天都吃些什么?​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825606/answer/1074412350)[美国人真的有着十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吗?​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17787/answer/653714650)[没有朋友的人是不是不正常?​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214019/answer/993316481)[上双语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的孩子,长大后有没有明显差异?​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318610/answer/863219801)[北方人如何抵御四川的冬天?​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749707/answer/903494118)[所有家务里,难度最大的是做饭吗?​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0450838/answer/1525059614)[如何较为轻松地搞定英语语法?​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81568/answer/886870567)[有哪些有意思的科普书,读完让你感觉相见恨晚?​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550429/answer/926045649)[有哪些十分惊艳值得推荐的书?​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55626/answer/88735737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53193/a​w​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53193/answer/1130157689)

知乎用户 Elysium​ 发表

我最近常跟夫人说的话,我现在不是跟娃和解,是跟我自己和解,这娃将来学成啥我都可以接受,毕竟现在社会只要肯干活,总归饿不死。

现在小朋友压力远大于上一辈人,而且天分确实也存在,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虽然我们那时候大学录取率低于现在,但是压力也低,我们如果现在读书也未必比能考上心仪的学校。我现在自己都是躺平装死状态,下一辈人,由他去吧

知乎用户 山河 发表

这世界上有三种鸟:

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最让人讨厌,那就是自己飞得不咋地,下一窝蛋,把希望都寄托在它们身上。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很高兴丁延庆教授不是这最让人讨厌的这只鸟。

作家刘继荣曾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中写到女儿的一番话:“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人生一场,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父母最好的爱,是不与孩子的平凡为敌,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才能与平凡和解,悟得圆满。

知乎用户 登妈 Mona​ 发表

一点都不奇怪。

好多考上好大学的学生,父母农村的,没文化。

我初中学校旁边就是一 “科分院”,里面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搞科研的。里面的孩子都是读的我们中学。他们学习压力很大,因为父母都各个 985(那时候不叫 985,叫重点大学) 大学毕业的,对子女学习要求很高,考上重庆大学就属于比较 pie 的 (差的意思)。那年就自杀了一个男孩,比我小一级,父母就是“科分院” 的。我们正好面临中考,校长老师都很紧张,安慰我们考试怎样没关系的。

哦,我们中学四周围都是大学 (好几所),烦人啊!

有的农村同学星期天还出来市场帮忙父母卖菜,父母辅导不了,上补习课那也是不可能的 (没多钱),还不是自己读呗,考呗。

我老妈高数非常好,是个老注册会计师,逼着我学的会计,说这门手艺以后到处有饭吃。

然而辅导我数学,她烦我也烦,就差我没跳长江了!

其实就是各人有各命啊。

以上。

知乎用户 月上西楼 发表

我朋友,东北奥数女王,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奥数方面一直拔得头筹,东北三省的名校理科实验班随便选。她先生是中科学生物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这样的家庭,孩子大班时候已经自学了小学二三年级的数学,奥数难度的也不在话下。注意是自学啊,妈妈偶尔点拨一下。英语听说读写相当厉害,语文也不错(但这两科我没太问,所以说不上什么程度)

学习超级无敌自觉性高,我们孩子一起玩,人孩子早晚学习打卡,完全不顾其他孩子在疯玩,特别有自制力和好的学习习惯。爸妈一天不在家,自己安排学习。现在 6 岁。

这种孩子,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天才,牛娃,神啊!但在他爸妈看来,这数学咋就老转不过弯来,语文咋理解不了,英语还是进步太慢啊。。。。

所以说,不同能力背景的父母,他们口中的 “孩子差” 不是一种差。

所以,当我们觉得 “北大爸爸的孩子都差” 时候,一定要注意,人家孩子的差,到我们这里可能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啊!

换句话说,父母学历高水平高,相对比觉得自己孩子是比自己差太多,而不是比我们大部分孩子差太多。(北大爸爸不也说自己 6 岁能背字典吗?这参照物放谁家都只有渣娃了)

另外说,那些真正的牛娃爸妈,对外都不说自己优秀,都说自己娃还不行,还有差距。一来是谦虚,二来是不给自己孩子舆论压力,三来是给自己的话留有余地,毕竟孩子的发展是长线发展。

知乎用户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发表

很有共鸣,我前一阵也录了一个视频,一样儿一样儿的!

[

作为父母,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普普通通,平凡一生吗?

常爸 - 黄任

的视频

 · 1.6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69640885848735744)

知乎用户 常爸 - 黄任​​ 发表

天道有轮回,平庸认命,可曾绕过谁!

丁延庆很幸运,直到 “鸡娃失败” 才认命。更幸运的是她女儿,小小年龄父母就能对她认命,让她做她自己,让她早早就知道了 “即使我不足够优秀,我也是值得被爱的,我也可以幸福!”

如果丁延庆不认命,把 “考上名校”、“超越父母”、“光宗耀祖” 等期待,压在女儿的肩膀上,他的女儿会承担多少压力和负担呀,长大后的她内心可能是 “父母都是北大毕业,我只上了普通大学,我太差了……”。

我不知道她是否会过上平庸的人生,但很可能是压抑、疲惫的人生。

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在背负着 “父母的期待”。

上个月和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朋友吃饭,他和我说他内心很矛盾。小时候父母期待他 “出人头地”,大学即将毕业和他说 “找个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

父母开始能接受他的平凡了,可他自己却无法接受了。

因为 “认识自己”、“接受生命局限性” 的课程,对他来说太晚了,需要他在挣扎痛苦中领悟了。

相比于朋友的挣扎,《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小女孩,她早早就明白了认命,并且能在平凡中获得幸福。

女孩每次考试都考 23 名,也没什么特长,她的梦想就是做个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唱歌跳舞玩游戏。

在一次班级野餐时,她没有表演才艺,只是开心地鼓掌,照看聚餐的食物饮料。

她太平凡了!

可当两个小朋友争抢食物时,她提出抛硬币的方法解决;回家途中堵车,她讲着一个个笑话逗大家开心。

在一次班级调查中,全班同学最欣赏的人都写了她的名字。

小女孩在被称作英雄时,她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小女孩从小就明白了,我没有必要一定成为 “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而是成为 “我喜欢的、想要成为的样子。”

而我们如果要从 “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到 “活在自己想要的生活中”,需要剥落别人期待所建立内在的形象,面对真实的自己并改变,很可能经历剧烈的痛苦。

1. 认识在别人期待中形成的自我形象

我们常常听到 “做自己” 这个词,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真实的自己” 是怎样的。相比认识 “真实的自己”,弄清什么不是 “真实的自己” 更简单。

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和我讲了她的故事。高考时,她高考落榜、只考上了三本,内心极度自卑

因为无法接受落榜的事实,她会经常告诉自己 “我是清华北大的料”、“我最差也得考个一本 “,在内心给自己构建了个完美的形象。

后来在大一做心理咨询时她才发现,构建这个完美的形象,是因为她想要满足父母对她优秀的期待。

而在一开始,她觉得内心所期待形成的完美形象,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成为的样子。

当她把这二者区分开后,她才开始慢慢接受高考落榜的事实。

2. 接受真实的自我,并努力改变

当她慢慢剥离别人期待的形象后,她不得不去面对真实的自我形象,那个 ”高考落榜 “、” 只考上 3 本 “、” 社会评价中并不优秀“的自己。

这个过程不是诗意的 ”做自己 “,而是一个会经历” 纠结 “、” 挣扎”,慢慢承认 “不完美自己”的痛苦过程,按她的话说要 “熬过去”。

(PS:这背后可能会涉及某些潜意识的创伤情绪,接受的过程可能会面对恐惧、自我否定、被抛弃等等感受)

当她不再挣扎、纠结,承认当下的自己 “不优秀” 后,她才开始情绪平稳地改变、学习,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并慢慢探索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几乎每个曾承受父母、他人期待的人,想要 “做自己”,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并不诗意,甚至 是 “血淋淋” 的过程。

而丁延庆的女儿、《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中的小女孩,她们从小就明白 “我可以做我自己,我可以不承接别人的期待”。

她们确实很幸运。

但对于我们来说,“摆脱别人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 永远都不晚~

欢迎关注

@壹心理

,我们愿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人性的爱与温度,陪伴你的心灵成长

世界和我爱着你~

知乎用户 壹心理​ 发表

最近北大的一个教授火了。这位名叫丁延庆的北大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在网上吐槽,说自己两口子都是北京大学毕业的,智商绝对杠杠的。尤其是他本人,6 岁就能把一本新华字典给背下来了,说是神童也不为过吧!

可是一提起闺女的学习,他就直叹气。“这就是天道啊!没办法,女儿跟自己两口子差太远了。他们两口子除了认命,也没有别的法子。”

就这么个事儿,某乎起了个危言耸听的标题,“北大教授: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人家教授根本没说过逆天改命好吗?人家两口子都是高知,还要怎么改命?难不成要移民火星?

丁教授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总结:人要学会认命,要接受孩子的平凡和普通。

哪怕是学神 + 学神的尖端组合,也有可能生出学渣。

生孩子,大概是世界上最不可控的事情。

这就跟抽卡游戏一样,没有保底,不设下限,从白板到金卡之间随机切换,一切全凭运气。这游戏最为公平的地方就在于,人民币玩家也不能得到优待。至少小孩的初始资质是不可选的,至于之后砸钱买装备,强化数据,那也是以后的事儿了。

寒门也会出几个资质超群的天才,就像前段时间那个很火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一样。人家什么也没有,没爹没妈,家徒四壁,一路靠自己,人家也成了博士。

有钱人也没法保证自己的崽就天资卓绝。连丁教授这样的学一代,生出来的学二代也没准就是个学渣。

当然,作为管教育经济的教授,丁教授肯定知道啥是均值回归

通俗地来讲,一家子出一个丁教授那样天才,可能是祖坟冒了青烟。但是咱不能老指望祖坟冒青烟,更不可能冒完青烟冒紫烟,那是祖坟,又不是烟花。

于是丁教授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发出了如斯感慨。

这我可太理解了,除掉天生自觉自律的极少数孩子。就现在这教育趋势,谁辅导作业谁崩溃。

无论爹妈是什么段位的,脾气多好,只要在小孩写作业的时候往旁边一坐,就妥妥地淡定不起来。

比如《小舍得》里的夏君山、南俪两口子。原来多佛系啊!这两个人都是脾气温和,高素质,高学历的高端人士,却先后在辅导学渣女儿夏欢欢身上折戟沉沙。

夏君山离咆哮帝只差一步,南俪也快成了老妈子,最终他们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田雨岚。

我仔细想了一下辅导作业这回事。发现父母虽然在社会经验,知识储备,学历上都全面碾压孩子,其实骨子里和小孩没啥区别。

小孩喜欢玩游戏,喜欢获得即时反馈和即时奖励,想要个啥,得不到就哭,就闹,就哼哼唧唧不高兴。

父母又何尝高级到哪里去。很多父母,包括我本人,在辅导作业的时候,也会不切实际地期望能随时得到 “即时反馈”。

比方说,父母吭哧吭哧教了小孩一道题,就觉得自己居功至伟,期望孩子立刻能懂,懂了就会,会了就能做题,做题就能全对。娃们一旦做不到,父母就开始生气、咆哮、激动,乃至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动手。

父母想要孩子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写作业,不要走神,不要偷懒,不要玩橡皮,可小孩就是做不到。父母就免不了生气,暴怒。

这不也是要求获得 “即时反馈” 的行为吗?到底哪里比小孩高级了?

很可惜,孩子是个大活人,只有极少数小孩也许脑子比较灵光,可以满足父母的 “无理要求”,现教现会,耳朵不打折扣,脑子也不偷工减料。父母指哪打哪,说啥做啥,比提线人偶还要灵光。

(你们见过这号的吗?我老实说反正我没见过。当过领导的都知道,即便管理的是成年人,执行力都几乎不可能这么强。

小孩的话,哪怕是学霸,父母也难免各种吐槽,比如懒,不干活,情商低,不爱跟人交流,不稀罕跟父母讲话等等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小孩对父母的话有反应,还算听话,往往执行起来也要打个折扣。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是即时听,而是选择性听,间歇性听,乃至过了好久才听。

我有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混球(他的原话),之所以没有走歪,没变成小混混,全靠他妈每天苦口婆心地劝。

他那时候不好好学习,经常在外面混到很晚才回来,他妈就熬夜等着。然后他往床上一躺,他妈就往床边一坐,开始劝他:毒品不能碰,做事不要冲动,要与人为善,犯法的事情不能做。

而他每次都背过身,理都不理,任他妈一个人在那唱独角戏。

这种相处方式也是蛮奇特的,换个父母,估计老早大耳巴子扇上去了:臭小子,天天不知道瞎混点啥,老子讲话你也不听……

这个朋友告诉我,虽然他当时很烦他妈唠唠叨叨,但是每次狐朋狗友玩出格了,他耳边总能响起妈妈的话。等到中二期过了,他虽然学历不咋地,但还是按部就班地老实找工作上班去了。

学习也是一样。

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小学的时候数学计算无比粗心,经常考 70 来分,每次计算都要出错,我都习惯了。这绝对不是我主观上不重视,而是即便很重视,也无论如何都要错。后来上了初中,我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从那以后计算题基本都能做到全对了。

英语也是如此,初中阶段无论怎么背,怎么学,我英语水平都是原地踏步。后来有一个寒假,完全没碰英语,再学居然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了一样,口语一下子流利了起来,不再磕磕巴巴了,语法也变得简单了起来。

大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有时候正儿八经输入的东西,它给你扔到犄角旮旯去,以至于,你反反复复地出错。可是学到的东西,它没有消失掉,大脑只是暂时不提供读取服务。也许睡一觉,整合一下,它就又出现了。

明白这一点,回头再看丁教授的 “认命论”,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个保护。接纳孩子就是个普通娃,认识到他不是个机器人,没法父母输入一个指令,就执行一个指令。

这不等于放弃孩子,不管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缓冲期,不要求他即学即会,立马有反馈。

**不追求及时反馈,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温柔。**也许某一天,娃就开窍了。又或许娃就一直开不了窍,在学习上始终表现平平。

那这种时候,像丁教授这样的学一代,就可以行动起来了,该安排学校安排学校,该交换交换,该补习补习,最后孩子也能有个过得去的学历。所以咱们替人家操什么心呢?

而普通人,既然你已经接受了娃很普通,那提前给孩子筹划筹划别的路,帮助孩子找到能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认真过好平凡普通的日子,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万一娃中途开窍,那就是赚到了。

知乎用户 亦君​​ 发表

看到这个话题,不知为啥就想起了《百年孤独》里面的一些话,所以先吐槽两句。

(话说,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事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解释,不知道为啥,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所有叫奥雷利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 · 阿尔卡蒂奥的都体格健硕,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都带有悲剧色彩。”

——宿命论没啥错,但就是谁也把不准。正当丁教授以为龙生龙凤生风的时候,奥雷利亚诺却生下了阿尔卡蒂奥。

“我们如此努力奋斗,就是为了不让自家的房子被涂成蓝色。”

——很多人奋斗一辈子,最在意的往往就是孩子。当孩子有一点点不尽如人意之时,父母的反应就会超级大。

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丁延庆教授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士,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获公共管理学硕士并留所工作,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2001 年至 2005 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2005 年至 2007 年任云南省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

各类帖子上更是将丁教授形容为天才级人物,据说小时候被称为神童,6 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

不难看出,丁教授应该是妥妥的学霸级人物,成功人士,是那种跑得快也跑得努力的,把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

他应该从来没有懈怠过,也出来没有落后过,因此虽然出身普通,最后也成功逆天改命。

作为 “寒门贵子”,他想必是有无比的努力和傲人的天赋,也肯定对自己的逆天改命无比自豪。

那么他最希望的,自然就是后代也能延续这一神迹,从一开始就火力和 buff 全满,接着弯道超车,独占鳌头。

可惜,女儿让他失望了,他出生时是一只兔子,而女儿出生时是一只乌龟。

就像开头所说的那样,当奥雷利亚诺生下了阿尔卡蒂奥时,奥雷利亚诺疯了。

一生站在人前、心高气傲的丁教授无法接受,直言 “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丁教授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他太失望了,也太心急了。

失望和心急到,忽略了人生有一万种可能;

失望和心急到,认为只要孩子不能完全复制粘贴他自己的人生,那就无法逆天改命;

失望和心急到,忘了他的孩子已经因为他的逆天改命,一出生就领先太多人了。

他的问题本质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鸡娃。

孩子也许没有天分,但这就决定了她会一生平庸吗?

当然不是。

同样的 “寒门贵子”,说俞敏洪比丁教授成就高得多不过分吧?但说俞敏洪的天分比丁教授差不少应该也不假吧?

学习不好考不上北大,不要紧人家执着啊,终于也考上了,在北大不突出,毕业任教还被开除,这才误打误撞成就了新东方。

他的成功不在天分,而是勤奋,执着,一根筋。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爱因斯坦,曾国藩,梅兰芳,比比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一个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勤能补拙,专一成事。

这么简单的道理,丁教授焉能不知?如果他真的如此焦虑,那也只是被望女成凤的焦虑蒙蔽了理智罢了。

当我一边还在认真思索和寻找丁教授焦虑的原因,一边自嘲着我这样的人还能给北大教授支招的时候,我突然有点裂开了。

因为我无意间在回答中看到了一个帖子,里面这幅配图让我赫然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构图,这文案,这 T 恤,怎么看都是一股浓浓的营销号的味道。

顺着

@文默默

老师的帖子看下去,然后按她说的搜索了一下。

果然,是我想多了啊。

果然,这是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啊。

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的猜测,还是那句话,不喜勿喷。

写到这里,我真的只有一个强烈的想法:

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我 TM 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考个北大啥的。

最不济,也得让我儿子考去。

我那还没出生的娃啊,老爹的鸡,你感受到了吗?

知乎用户 沧海一粟​ 发表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 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平凡之路》的歌词,道出了生活的些许真相。

对孩子抱有希望,因为他们刚刚开始人生,存在着无数可能性。但不要把这些可能性,当作不凡,当作出人头地,当作一定要成为佼佼者。

相信孩子是独特的,他们肯定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家长能做的就是,帮着他们去寻找,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呵护他们的热爱。**这样的孩子,即使没有在他们喜欢的领域,开辟出一番天地,但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他们的人生也会是快乐的、闪闪发亮的。作为家长,不应该觉得这样就很美好吗?

家长自己的一生,不信命,奋斗,改变,取得了成就,这是他们的选择,他们自己生命里的骄傲。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多数还是平凡如尘埃、如沙砾。

而孩子的人生,需要他们自己面对,或许他们将来在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时候,也会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喜爱奋斗、坚持、痛苦挣扎。我相信肯定会的。这是他们的历程。也是他们人生里的骄傲。只不过,我们参与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参与。但不能说没有,不能就此说他们认命。

丁教授在笑着吐槽,能够这样说出来,他应该已经看淡了。这挺好的。

知乎用户 动妈动宝动起来​ 发表

她的孩子只是个普通孩子,而这位父亲是个天才。别看他嘲讽女儿学渣,我敢保证她女儿学习能力单手都能把同龄孩子摁在地上锤完了还能顺手甩飞 10 米远。不要把大众的标准和天才的标准相提并论。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同为标准,可能差距比猫和狗的物种差距都大。

知乎用户 夜见蔷薇 发表

人类的智慧和才能是没法遗传的,但财富可以。

我认识的人里面也会抱怨子女不努力,不会做生意,但他们的担忧仅仅是子女不能更上一层楼了。靠着早年做生意搞出来的房产和股权。子孙后代不说大富大贵,起码是衣食无忧。都是爱干嘛干嘛的状态,甚至还有钱去让子女去开一个盈利前景堪忧的公司。

很多做题家,总是用惯性思维把孩子培养成做题家。殊不知智慧和能力这写非物质遗产是很难是继承的。

正确的发展路径应该是难民,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城市打工仔,企业高管,创业者,大企业 CEO,董事会成员,资本贵族,家族信托受益人,政治贵族。

其中学校能起作用的也就只对城市打工仔,企业高管这两个阶层起作用。后面很多高阶层的人来看,学校那点知识就很难让你完成阶级跃升了,多半是要靠联姻这种很原始却经久不衰的方法。

在我小的时候我父母还总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后来我的本科大学排名已经基本把他们能比到的人都比下去了。现在他们就和我说,你看看某某领导,家里十几套房子,你看他们的子女不读书生活也挺自在的。某某领导的富二代,985 的硕士估计考不上了,考不上还娶 / 嫁不到么?

这几十套房子,来相亲的都要排一条街了。985 的硕士那随便挑。哪天不喜欢了换一个就好了,反正这么多房子不怕找不到对象。

什么?阶级滑落?没事他们靠房价确认阶级,不靠学历。你觉得一线城市的房子会跌?

知乎用户 Moenova 发表

我收藏夹里一直收藏着一篇数据帝的文章

[chenqin: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765047067)

因此,结论很明确,从 211 和 985 的例子看,如果父母在考试上十分厉害,处于人群的前 3% 甚至是前 1%,那么在 80% 到 90% 的情况下,自家小孩都是会比自己更差。

如果你是 985/211 毕业的毕业生

孩子未来大概率低于你…

所以放心了,毕竟我只是个三本毕业

孩子应该可以完美避开这个结论

逆天改命成功了。

不抖机灵

大家都军备竞赛,等于大家都没竞赛

现在哪家孩子不是白天公立小学

晚上学而思

好学校名额固定就那么多

再怎么鸡娃最后总有人要考不上

凭什么就不能是你孩子

如果儿女一定优于父母

那现在应该还是秦朝

在位的应该叫秦百世

为什么中产阶级出身的孩子抑郁症比例高

还不是鸡娃鸡的。

像我爸一直吐槽他当年高考数理化都将近满分,儿子却只能读文科

为什么

还不是我高一物理化学才考了十来分,没办法啊,脑子跟不上…

不过我爸有一点好,从小到大从没打过我,不鸡自己也不鸡我,反正菜小菜中一路读上去,想拍拖拍拖,想打机打机。

我从一年级到高一,一次寒暑假作业都没做过,报名都是我爸去报的。按照我爸说的,这种重复性劳动没有用,会的不用写,不会的抄一遍也没用。

那又怎样?

最后不一样上了本科。

所以只要自己心态能躺平,期望孩子身心都健康,就可以了。

我对儿子要求也不高,未来能考回小谷围十校随便一间都可以。

不躺平难道我还能替他去考啊?

我也不会啊。

知乎用户 小谷围古天樂 发表

丁教授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究其本质原因,“聪明” 基因没法遗传。让孩子考上好学校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机会。但孩子本身能否把握住,就得看孩子个人情况了。

父母学历高,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能保证孩子的下限。但是没办法保证孩子的上限。

笑着吐槽 “孩子和我们比,差太远了。带不动”,也就是吐槽开玩笑而已,毕竟这么多年,父母老早就接受了现实吧。

最近正好看了《小舍得》,剧中有几组家庭。我们分别命名为:没学历组、三本组、名校组。

这里我们只提学习成绩这部分内容。

没学历组,父母虽然没文化,但是架不住孩子天资聪慧,外加学习勤奋,基本上轻轻松松名列前茅。所以孩子的学习方面,基本不用操啥心。

三本组,当妈的毕业于三本,工作勤勤恳恳,年近不惑大概混个楼面经理的职位。从她自己经历来看,非常不满自己的学历和生活,所以拼了命的想给孩子读最好的学校,报最多的培训班。完全无视了孩子在文娱体育等方面的诉求。

名校组,对孩子一直是快乐教育。但前期过于快乐教育,导致孩子始终是中等水平。到高年级之后,其他孩子奋起直追,欢欢依旧吊儿郎当,成绩不断下滑。外加当妈的职场中遭遇浙大本海外名校硕的空降袭击,导致心态变化(虽然此处也有田雨岚的作威作福),但也让名校组妈妈开始焦虑,开始疯狂输出。

最后的结局是,焦虑组的孩子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当父母的这才反思自己的行为。

说这部剧是制造焦虑,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全部看完,才算拨开云雾见太阳。只不过电视剧整体确实比较拖沓,建议两倍速观看。

和丁教授的问题有什么关联吗?其实,真正自信的父母,不会在乎孩子的学校能不能赶上父母的学校。而那些糟糕的育儿方法,就是把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寄托在孩子的 “成龙成凤” 上,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过的人生。

不是说学习不重要,但学习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亲子之间,务必做些合理的权衡。否则赢得了成绩,失去了亲情。毕竟不幸福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啊。

知乎用户 老衲不生气​​ 发表

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最近发现了教育学领域的一个奥秘。

丁延庆从小就是神童,6 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高分考入北大,然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丁延庆的夫人,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才生,天生的学霸。

这两位学霸,生出了一个女儿。

丁延庆对自己的宝贝闺女很重视,觉得自己夫妻俩基因这么好,女儿一定很聪明,自己还是北大教育学院的副教授,研究了一辈子教育学。

这要是不把自己闺女培养成才,以后怎么好意思去教别人。

丁教授很努力地教自己孩子,从小就亲自教,但没想到自己遭到了天道的制裁。

在基因重组的时候,自家闺女好像完美的避开了爸妈的所有优良基因,成了一个典型的学渣。

丁教授曾经对此痛心疾首,天天教导自己的闺女要逆天改命。

但这个神奇的闺女,最后教丁教授学会了什么叫认命。

在动用了自己掌握的所有教育技巧,用最高压的态度强迫女儿学习之后,丁教授闺女的成绩,依然和班里倒数第二名有很大差距。

[

北大教授对自己的女儿有多无奈

一颗青木

的视频

 · 1.5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84071295110389761)

北大爸 + 北大妈 + 教育学权威的梦幻组合又怎样,孩子一学习照样要鸡飞狗跳。

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个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学霸们的后代,不如学霸那是个大概率事件,比父母强才是小概率。

清华北大每年招收多少学生?

要是每个清北的学生,他后代都一定能上清北,那才可怕好嘛。

上不了清北,甚至上不了 985,才是一个正常的结果。

智商高不能遗传?

不是说好了优胜劣汰,自然进化么?

智商高确实可以遗传,但大自然要收你的遗传税,税率大概是 49% 左右。

换句话说,你的智商,只能遗传给孩子一半,另一半被政府(大自然)收走了。

这个 49% 的遗传税率哪来的?

人类择偶时最看重的几大遗传特性,智商是隐藏在大脑内的,不好精确测量,但身高非常的容易测量。

身高的遗传,同样要抽税,因此就可以轻易算出税率。

1855 年,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发表《遗传的身高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一文,研究了身高的遗传分布现象。

高尔顿和他的学生卡尔 • 皮尔逊观察了 1078 对夫妇的身高数据,把父母身高和他们子女的身高数据进行对比。

为了方便比较,高尔顿把所有女性的身高乘以了 1.08 的系数,然后把父母身高进行了平均。

高尔顿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子女的身高 Y 和父母的身高 X 大致符合线性关系。

对应的公式,是 Y= 0.8567+0.516*X (单位为米)。

父母的身高每增加一米,子女的平均身高会增加 0.516 米。

还有 0.49 米,被抽税了。

然后,分给了穷人。

高尔顿观察到,高个父母所生的孩子,一般都比普通人高,但经常没有自己的父母高。

而矮个父母所生的孩子,一般都比普通人矮,但却经常比自己的父母要高。

换句话说,身高这个数据,存在回归均值现象。

所以在 0.516 的系数之前,高尔顿给了一个 0.8567 的常数,也就是无论父母有多高,子女天生就带有一个低保待遇。

按这个公式帮大家算一下。

1 米 4 的父母所生的孩子,平均身高是 1.58 米。

1 米 8 父母所生的孩子,平均身高是 1.78 米。

2 米父母所生的孩子,平均身高是 1.88 米。

当然,这里指的是平均值,因为高尔顿是综合了 1000 多个样本得出的结果。

具体到个人,在平均值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变异方差。

平均 1.8 米,依然可能存在 1.6~2 米的身高差距,这个方差概率怎么算,高尔顿的论文里并没有研究,因为样本不够大。

身高的 60% 由基因决定,40% 由营养决定。而智商,普通人眼里一般等同于上学考试的能力,60% 和基因有关,40% 由教育决定。

所以我觉得这两者是可以类比的。

智商方面,同样存在一个 49% 的税率,然后可以得出孩子的平均智商,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变异方差。

教育学家虽然没办法测定智商,但有办法统计高学历父母的孩子,考取重点大学的概率。

根据统计结果:

父母都是清华北大的,子女能考上 C9 的概率是一半左右。

父母都是 C9 学校的,子女能考上 985 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父母都是 985 学校的,子女能考上 211 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教育学家还统计了一个数据:

当父母的水平都在人群的前 1%,也就是 985 学历以上的时候,子女也能考上 985 以上大学的概率,约为 14.1%。

对于高学历的父母而言,你的子女能在学历这方面达到你水平的概率,我们可以直接按 10% 左右去考虑。

身高是不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否则人类的身高早就突破天际了。

智商也是不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否则人类的智商也早就突破天际了。

自然进化规律是有的,优胜劣汰也是有的,但那不是以一代为单位的,而是至少以千代为单位。

优胜劣汰个一千代,智商和身高会见到明显区别,但一代的时间是看不到明显区别的。

基因确实需要突变性,但更大的是稳定性。

生物进化史动辄几亿年几十亿年,你 20 年就变来变去,这怎么可能嘛。

由于基因的稳定性在作祟,所以人类的智商遗传,同样遵循均值回归。

这种回归,有利于穷人(低学历),不利于富人(高学历)。

就算是两个学霸的结合体,一样可能是学渣。

就算你们家命好,四代学霸,也早晚会出现均值回归现象,出一个学渣来平衡一下。

后代智商的这种随机性,让自信一辈子的人最终都被家里的那只笨娃搞的怀疑人生,最终只能用命运来解释这一切。

智商回归这东西,太可怕了。

父母都是高智商,对孩子的智商肯定是有好处的。

父母都是 985 以上学历,孩子考上 985 的概率为 14%,但全社会的平均考取概率只有 1%,985 父母的孩子强了 14 倍。

虽然你的孩子有 9 成的概率不如你,但比社会平均考取概率大 14 倍,这已经足够证明高智商的优势了。

虽然遗传税抽走了一半,但不是还剩一半嘛。

当然,在北大教育学博导吐槽自己女儿的新闻下面,一堆人跟风吐槽自己子女的同时,也有与众不同的清流,比如说下面这种。

两个学渣,楞是生出了一个学霸,平时什么都不管,学习自动名列前茅。

怎么学习这位妈妈的先进经验?

其实没啥好学习的,这位妈妈命好,她娃基因突变了。

你月薪 3000,我月薪 2 万,咱俩一平均,人均薪水破万,大概就这意思。

如果智商可以 100% 遗传并持续优化,那古代的王公贵族根本就不可能被推翻,因为他们打天下的老祖宗都远远强于同时代的普通人。

但他们的智商优势每一代都被削弱了一半,三代之后优势仅剩 1/8,自然就泯然于众人了。

爱因斯坦厉害吧,超级高智商人才。

爱因斯坦有 3 个孩子,一个幼年夭折,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只有一个健康长到成人了,叫汉斯 · 爱因斯坦。

汉斯后来成为了伯克利大学水利工程学知名教授。

这个成就足以碾压普通人,但和爱因斯坦本人一比,远远不够看。

而汉斯的孩子,直接就泯然于众人了,比较出彩的一个叫 Bernard Einstein,上了老爸任职的伯克利大学,但成绩平平,后来参了军,没啥成就,退伍后成为了一名普通工程师。

再后面的后代,就没有记录了,一个值得记录的都没了。

这就是智商遗传税的威力。

很有趣的是,高尔顿在 170 年前算出的公式,Y= 0.8567+0.516*X,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身高,也适用于人类的社会。

这套公式,和封建制度解体后人类自然诞生的现代社会,是何其的相似。

因为均值回归,人人平等,所以现代社会也是人人平等。

每一个普通公民,都享有 0.8567 的保底待遇,这个待遇以公民权,生命权,低保等折算,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安稳的过完一生。

同时,每个人父辈,他们凭自己天赋和努力获得的高于社会平均值的待遇和权力,只有 51.6% 可以继承下去。

而人类社会博弈出来的遗产税,差不多也恰好就是这个比例左右。

挺好玩的。

不过,智商只决定了 60% 的成绩,还有 40% 是靠教育决定的。

因此,鸡娃是有用的,但你一定要有预期,鸡娃鸡到极致,也只有 40% 的分数,剩下 60% 真的由基因决定。

对于智商中等的人群来说,鸡娃教育顶破天也就只能把人送进重本,211 必须要求智商优秀,985 以上必须要求智商优异。

满分 100 分,鸡娃最多拿 40 分。

假设重本要求 80 分,那你的智商分不够 40,就不可能行。

一件事,越接近极限越难,鸡娃分从 38 提升到 39 分的资源代价,甚至可以用来鸡 2 个娃。

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人才不断?

如果你把人才定义为专科至重本左右,那鸡娃比赌智商划算,因为确定性更强,而且生什么娃都行,只要不是太倒霉,本科没问题。

精致教育的威力,在同样的普通天资之下,足以产生从重本到专科的落差。

如果你把目标锁定为重本以上,甚至 211 和 985,鸡娃是一种会让你很痛苦的行为。

为什么北京海淀的家长那么痛苦?

因为那里的家长智商太高,而他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智商回归了,但他们只有一个孩子,还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一定比自己强。

如果你把孩子的目标锁定为重本以上,甚至是清北那个级别。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生。

鸡娃是一定要鸡娃的,但鸡娃到 30~35 分就够了,剩下的分数交给基因来决定。

从来没有任何统计表明,在同等经济条件下,精养一个孩子比养两个三个的成才率高。

相反,如果两三个孩子只有一个成才就算成才的话,那一定是两三个孩子成才的概率要高,而且是在同等资源的前提下。

很多人说生不起,城市白领太累了,最多一个。

这也没事。

空间不够,时间来凑。

只要你保证自己家香火不断,代代有人,那祖坟冒青烟这种事早晚会发生在你的头上。

一代生 10 个,和一代生 1 个但连生 10 代,效果是差不多的。

生娃这玩意,完全就是开盲盒,赌运气,是一个纯粹的概率抽奖游戏。

北大爸 + 北大妈,同样可以生出一个据说成绩和倒数第二有很大差距的乖女儿。

教育学博导都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无可奈何,换其他人上更不行。

智商均值回归这东西,让我们在几十代这种短期跨度内,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你的智商低?

没事,你孩子大概率是比你强的。

他的智商高?

没事,他孩子大概率是不如他的。

智商越高,交的智商遗产税就越多,孩子能拿到的智商遗产就越少。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北大爸妈也没用,你智商越高,交的智商遗产税就越多

知乎用户 一颗青木 发表

智商属于玄学,真不一定学霸的孩子,就有学霸基因。

以前生得多,生好几个,一个没有,多生几个很可能就有了。

后来独生子女,生出来这一个遗传谁的智商真不一定。

见过,父母都没啥文化的孩子,孩子学什么会什么,自己看看书,不用老师就能直接解奥数题。

见过,父母都是高智商,结果孩子怎么引导也想不明白,家里整天大呼小叫的。

这位不幸是后者。

其实,智商这个东西,对于人生际遇来说,不一定很重要,小布什被传智商 91。

特朗普当众算 11*9=109

一命二运三风水。以后的际遇各种因素多了去了,念书学习只是因素之一。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本身逆天改命就离谱,很多人觉得公平的高考,实际上是对天生头脑好的人公平罢了,对于脑子不好使不那么聪明但是努力的人来说,高考也没有那么公平,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头脑好,做题厉害,考试厉害这些也是天赋。

你将天赋当做自己逆天改命,本身就是对自己认知不正确,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考试好可以获取比较好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是因为大环境提供了条件。并不是你逆天改命了。

如果你生在战乱时期,你可能读书厉害,但是没机会读,你是没机会当什么教授的,你就只能是个普通的难民,很有可能跌沛流离,一生都没有被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在战乱中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这种,也是命。

人的一生有不同的机遇,有的人一出生机遇就来了,脑子好,读书厉害,春风得意,有的人机遇来的晚,都中年老年了,竟然做出自己的事业,结果后来的人记住这些大器晚成的,忘记了那些高考状元。这些,一样都是命。

读书读多了的人总是喜欢拿学历,文化,知识来说事。对不同赛道的人总是喜欢说,你搞那个不行的,还是读书容易。读书是唯一出路。

学会认命,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了解自己的短板,不要去追求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项去拼。

第二种就是了解自己的优点。并且试着看能不能把自己最擅长,最合适的东西拿出来强化,让生存和自己擅长的东西形成连接。

如果你是一个注定到了五十岁,六十岁生活质量才大幅度提升的命,你要如何度过前面几十年?如果你注定不是靠读书做题赚到钱,反而是剑走偏锋赚到了钱,合法,又适合自己,还没那么难,就是时间比其他人晚一点,那你又能如何?

很多人都认为命只有一种。就是知识,读书改变命运。一旦读书不行好像天塌下来一样,搞得好像得了癌症还是被判了死刑似的,愁眉苦脸,一点都不大气,这种人根本就不配谈什么逆天改命,只是得了便宜卖乖罢了。

这位教授的女儿,境界明显就比教授高得多了,反观教授,格局小了。

我国鸡娃的现象特点就在于,校外学习时间长,但是不能转换为自身综合实力,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将学习时间提前。提前也是徒劳的,不解决吸收,永远都是浪费时间。如何破局?详情请看下面视频↓

鸡娃是家长无能还是无奈?

视频搬运自抖音财经科普博主冷水财经(ID:lengshuiCJ),通过对国内国际的商业现象和经济现象以及一些政策进行分析解读,让你对宏观经济和商业有所了解。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能说出这种话,说穿了,仅仅是因为丁作为父母力量足够强大,可以完美补充孩子的 “不完美” 罢了。让孩子不用努力就可以平步青云,远超太多同龄人。

换做普通家庭,可没这个 “自信”。什么 “没办法,必须接受”,说不好听的,就是凡尔赛、矫情。

知乎用户 Coldstream 发表

事实上想要逆天改命易,能够安心认命难。

知乎用户 MXX​ 发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作为一名老卷王,我觉得丁教授最终选择的结果是好的。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用 “认命” 这一词。

我认为,对于对待子女的教育,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教孩子 “逆天改命”,而是告诉孩子:我们必须学会坦然接受现实,向前看!打好手中的牌!在能力范围之内,过一个相对幸福的人生。

实际上,我本人非常不喜欢 “认命” 这一词汇。我认为人永远都是在 “发展” 的、“进步” 的。只是人与人进步的快慢、发展的快慢不同。下面我来具体谈谈我的观点。我会从父母的角度子女的角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必须坦然接受现实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是那么地不同,有的人出生在帝王将相家,有的人出生在未开化的小山村,有的人出生在美国或者欧洲发达国家,有的人出生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决定生小孩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大概知道自己小孩的起点在哪里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越发达的地区,出生率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开始降低之后,基本上无法逆转的原因。这就是因为,受过教育的父母,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奋斗之辛苦。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及其以下的人群,是很难做到财富传承给子女,只能让他们获取知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当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变大时,当人们不相信劳动可以保证一个人体面生活的时候,出生人口就会开始剧烈下降。

父母的角度:

好了,话题有点扯远了,回到问题本身。我们知道自己小孩的起点在哪里。那么随着我们小孩的年龄增大,我们需要坦然面对自己这辈子取得的 “成就和位置”。我们需要坦白地告诉孩子们,我们需要把孩子当做朋友,我们作为父母大概可以帮助你们什么。这件事,在孩子拥有攀比之心之前,和他们坦诚相待的效果或许更好。

在一些大学论坛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同学抱怨自己的父母来自于小山村,无法给自己带来更高的起点。虽然我认为,这个道理是这样没有错,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坦然接受现实。

子女的角度:

坦然接受我们奋斗或者努力起点的现实,可以让我们冷静地多。对待人生不卑不亢。实际上,当我们真的发自内心地坦然接受现实,我们发现人生虽然很困难,但是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了!

2、向前看!打好手中的牌!

父母的角度:

作为父母,应该及早知道自己孩子手上有哪些底牌,挖掘和发现他们的天赋和潜力(不是报培训班!!!)。给予孩子独立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

如果说教孩子一项能力是什么?我会选择:思考。

这是是发自内心,直面本质的思考!

我们不需要教孩子们如何具体打人生的牌!但是我们需要教会他们自己思考如何打好人生的牌!

子女的角度:

**相信我,当你很好地做到了第一步:坦然接受现实,那么你的人生的道路将会顺坦地多(不管这在父母还是自己的帮助下)。**实际上,我们很多人的问题,都处于对自己过去的纠结,无法摆脱自己出身或者过去放下错误的阴影。实际上,当我们真的发自内心地坦然接受现实,我们发现人生虽然很困难,但是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了!

比如,我认识到自己的本科就是三本,我的数学目前只能考不及格,我完全不懂编程。我相信,当我们坦然接受现实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方方面面。有些地方做的不错,有些地方可能一文不值。但不要担心,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始去思考我们到底哪里还有改进的地方。

比如我的数学真的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我真的没有天赋,还是我真的没有**认真学习。**我们实际上很缺少这种自我思考的时间(我觉得我们不缺这个能力,只是我们没有花费时间在这上面)。作为父母,则可以帮助孩子,在这上面下功夫。

**3、**在能力范围之内,过一个相对幸福的人生

父母的角度:

**对于父母而言,这一课,可以等孩子进入大学开始教育他们。**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得失。之后孩子的道路,基本上就需要孩子自己按照他们的意志走了。但是我们最终还是需要叮嘱他们:不管遇到了任何困难,一定记得找我们,父母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人的一生,不管你是否逆天改命,对于我们更重要的东西,还是 “幸福”。用通俗地话说,我们希望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一些,丰富一些。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丰富,豪门有豪门的丰富。

子女的角度:

最终,我们还是会发现,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注意这不是认命,我总是觉得这个消极的词汇不好)。或许我们还能取得进步,但是开始有点收效甚微了(注意这可能有另外一种观点,就是如果你一旦突破了,就是所谓的走出舒适圈)。

好吧!我们假设我们先别走出舒适圈,我们已经走得够远了,那么我们就需要开始了解如何过一个相对幸福的人生了。

**这个时候,或许我们又要开始回到第一个问题,坦然接受现实。这个坦然接受现实,是接受我们终点而不是起点。**当我们从最初坦然接受起点和现状时,通过不懈地努力也好、奋斗也罢,到了一个高度之后,我们大概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这辈子取得的 “成就和位置”。我们需要在有限的范围之内,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地丰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事情,都是由最广大的人民创造的!是人民创造了历史!

比如说,我们如果热爱公益,可以去当志愿者。我们热爱编程,我们可以组织几个小伙伴自发地贡献开源代码。我们热爱数学,则可以自发地撰写智能题库。实际上,很多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当你发自内心热爱并坚持下去的时候,便有意义了。

诚然,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不可能完全不卷。但是,当我们卷累了的时候,不妨稍微放下脚步,思考一下当下,我们可以去做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希望每个 “普通人” 都有一个 “平凡而又伟大” 的一生。生命本身,就是宇宙的奇迹。

最后送大家四个字,也是我践行的四个字:活在当下!

PS:前面罗里吧嗦了一堆东西,其实概括起来,就是活在当下。

最后推荐一些和这个话题有关的书吧:

1、有关活在当下的:《当下的力量》[1]

2、有关世界的一些常识问题:《事实》[2]

3、人口问题:《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3]

4、活的是为了什么?:《追寻生命的意义》[4]

5、何为死亡?:《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5]

6、如果你还是想卷,看看这本书:《刻意练习》[6]

7、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方法》[7]

8、大学生们:《我的二本学生》[8]

9、有关人生起点的问题:《不平等的童年》[9]

10、关于阅读本身:《如何阅读一本书》[10]

最后,希望各位知乎网友和教育工作者和我一起讨论教育,谢谢大家的阅读!

参考

  1. ^《当下的力量》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77299/
  2. ^《事实》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385402/
  3. ^《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92232/
  4. ^《追寻生命的意义》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35734/
  5.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59542/
  6. ^《刻意练习》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95993/
  7. ^《幸福的方法》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480823/
  8. ^《我的二本学生》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50614/
  9. ^《不平等的童年》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664289/
  10. ^《如何阅读一本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13208/

知乎用户 张浩驰​​ 发表

很是羡慕。

言下之意是,「女儿想要逆天改命,我全力支持,女儿说不想努力了,那我也全力支持」。

丁教授对孩子的要求,跟性别无关,并没有因为是女儿就放松要求,但是在这条 “望女成龙” 的路上走不通的时候,也就是随着孩子的性子来了,但是这种 “放弃” 只是要求的放弃,而不是爱的放弃。

即使是 “学渣”,那依旧是在父母呵护下,一个快乐的 “学渣”。

况且,虽然不能那么的基因决定论,但是这种家庭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出来的孩子真的不会太差,只是他们的优秀未必反应在考试成绩上,又或者学习这个东西是个长跑,谁能跑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

顺便说,东亚地区普遍对独生女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

根本不存在独生女一说,所有的独生女只是性别上的儿子,也就是 female-son。

实际上她们的责任范围跟儿子是一样的。

所以有些独生女家庭,从小对女孩子在资源上的吝啬和苛刻,在态度的冷漠和蔑视,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知乎用户 谭少 发表

有句话说的好**『独阴成溃,孤阳易崩』**,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人们万事万物一定要达到一个阴阳平衡,唯有平衡才能持续永久。如丁教授亲口所言『这就是天道』

从这个道的角度来说,丁教授女儿的 “学渣” 现象是必然的,她是来平衡这个家庭的,父母在某方面过于强大,一定会出现一个孩子在这方面比较弱的,一方面孩子用这种方式平衡家庭的生态,所谓『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你品,你细品,大树把周围的能量都吸收完了,并且它挡住了阳光,小草当然就没有生存的条件了。

另一方面孩子也会表达父母的潜意识,如果父母潜意识深处对学习的态度是厌烦和排斥,但是通过反制努力学习,才成绩优异的话,他们没有表达出的对学习的压力和排斥,会由孩子来表达。

同样,如果父母一味的想要优秀,执着于优秀,孩子就会表现的很弱,他用这种方式让父母自我圆满,让父母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

孩子不是独立存在的,他是有来由的,他们传承着父母乃至祖辈的潜意识。看似不好的表现下其实掩盖着一份大爱,接受一个表现糟糕的孩子比宠爱一个优秀的孩子更重要,因为在我们看不见的人性的最深处,往往这样的孩子对家族对家庭更有担当,她们不惜牺牲自己来拯救和平衡我们的家庭乃至家族。

如果我们能看得见孩子行为表现背后深层的人性,你不但不会怪这个孩子,反而会对这样的生命肃然起敬,每个孩子都在以他们擅长的方式爱着父母,你不要用世俗的标准和眼光来衡量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以为孩子会因为得不到我们的爱而伤心,其实,没有什么比父母拒绝看见他们的爱更让他们伤心的了,因为他们当初来到父母身边的使命便是 “我要爱我的爸爸妈妈,我要我的爸爸妈妈幸福。”

知乎用户 李芳​ 发表

他有没有想过,就因为他是天才,所以才教不会自己的女儿?

这种可能性很大的。

我教过那种很聪明的孩子,数学题基本上不用我讲,自己看书自己做,一个星期下来一本数学书自己学完,练习册自己写完。

很厉害吧。

我也教过天赋不在数学上的孩子,数学题怎么也学不会,我被气的去操场溜达一圈平复我我的心情。

很难过吧。

这两种孩子是没办法沟通的。

聪明的觉得,这种只要是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东西居然需要思考?

天赋不在数学上的孩子觉得,这是什么天书啊?????都是中文我怎么一个字都看不懂?

这就是问题。

聪明的自动把一些基础的思维和运算过程省略了,所以要他教别人,难上加难。

就像你教幼儿园的孩子一加一等于二,她不理解,就是不理解。

对于天才的孩子而言,不天才简直就是诅咒,自己的父亲母亲都是天才,自己不是,他们说的这么简单的题对自己难如登天。

然而天才也很难理解别人,就像你理解不了四年级的孩子还在用手指头算题一样。

他没有基础的概念,然而大多数孩子都需要基础的概念。

所以,他们很崩溃,他们的孩子更崩溃。

所以,教育还是交给更专业人士吧。

越是聪明人越难当基础教育的教师。

对了,各位实在不理解,我举个例子。

13—4=9

对你们来说,这玩意需要算?就直接等于 9 啊。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计算过程是,把 13 分成 10 和 3,10-4=6,然后 6 再加上剩下的 3 等于 9。

很复杂对吧?

这个过程在你脑子里也是这样的,但是你算的快,省略了。

小孩子才开始学,省略不了。

你不教人家这个过程,就觉得人家不聪明,我觉得人家挺委屈的。

你是天才,你直接就能算出来,然后说人家笨,我觉得人家更委屈。

那是人家笨吗?那是你没教明白!

所以我觉得这个天才爸爸不是认命,而是需要反思自己。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己教学大纲和教育理念,多学学好吗?

要不就把教育交给专业的人好吗?

好吗?好吗?好吗?

知乎用户 江海 发表

丁教授高估了自己和自己老婆的能力,

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出生早,避开了今天这种程度的内卷。

他既然是教授,应该很清楚自己女儿智商什么的大概率回归平均了,没啥不能接受的,反而她女儿比他看得清楚一些。

更何况,既然是北大教授,“认命” 这俩字真的谈不上,

有资格用这俩字的国人太多了,但他暂时还不包括,估计得等他女儿的下一代,或许有机会用这个词语。

另一方面,作为北大教育学院的副院长,对于孩子发展仍旧片面地以 “学习成绩” 或者 “应试成绩” 来判断,

我觉得比较可悲,也感觉其思维的局限性。

龚自珍诗云: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女儿或许不适应填鸭式鸡娃教学,

但有可能有小提琴天赋,或者她的愿望是成为芭蕾舞者,也有可能是未来的女足中锋…

人的潜力无限的,丁教授却如此狭隘地局限于学习方面,

这样的人,思维广度还不如我,有点尸位素餐的感觉。

知乎用户 Edinson Cavani 发表

所以说做题家脑子不好用

什么叫读书无用论啊?

读书能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是重要问题

但是读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不要带着非黑即白的思维看待读书这件事

想改变命运,只读书是不行的

不读书也是不行的


家里买面镜子不难的

什么逆天改命

不过碰对时代、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红利罢了

现在这个光景,学习?

北大教授的女儿,本身站的平台和社会资源,已经不需要单纯靠学历去改变什么了

学历在这一层只是锦上添花的效果罢了

靠爹的地位和关系还更实在

以史为镜

时间倒退回 1715 年

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

是曹頫科举牛批吗?

皇恩浩荡罢了

所以学不好根本不用担心

那不是重点

只是好不好看罢了

知乎用户 伊藤诚​ 发表

[

北大教授的 “学渣女儿”,让他明白了什么?

洛日星辰

的视频

 · 140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7264530448429056)

首先,我认为中国式教育的最大误区是在父母的认知。第一个错误认知就是亲子关系。父母们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孩子培养成 “优秀” 的人才,以确保他们未来不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所以大人们把这种自己的好意通过各种行动变成了“鸡娃”,让孩子在各类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殊不知,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一样的课题,你这一辈子优秀,可能因为你的前世过于平庸,而你的孩子这一世的平庸,也许是因为前世太过优秀,错过了很多人生的风景,这一世需要慢慢体悟。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长大,带给他们爱,这就是父母最大的意义。不要把孩子当成是私人物品。

第二个错误认知是不懂科学抚养,超越规律。从人力冰山模型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底层的是价值观、性格特质和动机,中间层是能力与技巧,最上层是知识。底层的建立时间最长,但对人的一生影响也最大。能力是知识经过不断训练后内化形成的,是可以在中短期内形成的。英国花了 2 亿多英镑形成的 EYFS 教育框架中,有一个基础领域叫个性、社会性与情绪发展,与身体发展、沟通与语言能力并列三大基础领域。

从人脑的构成来看,右脑主管感性,而且黄金发育期是 3 到 7 岁,所以语言、音乐、绘画等与人文相关的应该优先发展,左脑主管理性,逻辑思维,以数学为代表。所以在孩子 3 到 7 岁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身体、语言和三观就可以了,更多的是需要带孩子出去玩,认知世界,而不是死记硬背一堆知识却不知如何应用、如何内化成能力。

第三个错误认知是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认为心理问题只有进入青春期以后才有。殊不知,心理问题根本不分年龄,我心理学老师接触的最小抑郁症患者,只有 2 岁。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是从与父母相处的时候产生的,因为与所有男人关系的产生是从父亲开始,与所有女人关系的产生是从母亲开始。一味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高压,只会把孩子推离的更远。

第四个错误认知就是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孩子就应该给予自己回报。不要以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多么辛苦,多么任劳任怨,那都是你自己感动了自己,看看你的孩子有没有笑容,有没有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无邪。不要再口口声声说自己多么爱孩子了,如果没有用正确的方式爱你的孩子,孩子只会产生逆反心理,让你的 “期望” 越来越远。孩子除了有赡养你的义务,没有要达到你所有 “期望” 的义务。

其次,中国式教育产生很多悲剧的根源是来自父母那可悲的虚荣心。“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的口头禅,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觉得自己孩子这不行那不行,问题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孩子本身,是被家长自己 “感召” 来的,他们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被人当成私人物品去炫耀,以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

最后是整个社会的心理病态。当贩卖焦虑成为王道,当成功学大行其道,每个人都把 “成功” 简单等同于高学历高智商,这种不健康的从众心理,形成了羊群效应,哪怕可能自己教育孩子的初衷不是要“鸡娃”,但架不住周边人的影响,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队,所以无奈从众。

但是大家不想想自己的童年是怎么过的么?为什么一边在感叹现在跳楼的学生那么多,心理怎么那么脆弱,一边又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一个又一个 pk 的舞台?家长们,你们真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着想的嘛?

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陪他们去玩,不要在他们本该玩耍的年纪给他们报一堆辅导班,在本该建立对世界认知的年纪被关在教室里学习书本知识。

爱而不是抱怨,信任而不是怀疑,不要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具有的认知和心态。

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知识的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但是三观的形成,从 3 岁就已经开始了,学会以对待一个独立人格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 “教育” 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一种美好,叫做来自孩子的惊喜。

知乎用户 洛日星辰 发表

题主您好,我们从丁教授的吐槽中看到他经历了从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再到心如止水的转变过程,最终他不得不选择认命,接受孩子的平庸。 我认为丁教授选择认命,不是说就不管不顾,而是对孩子现状的一种接纳,接纳自己的孩子原本的样子,支持孩子活成原来的样子。

但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我们也会看到很多父母从小就开始疯狂鸡娃,逼着孩子学习,导致孩子痛苦不堪,到头来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多少家庭因为逼孩子学习,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甚至酿成了不少的悲剧。

美籍华人小提琴家陈美,年少成名,成年后却与母亲决裂,至今已 20 多年。陈美 3 岁起就开始学琴,她的 “虎妈” 从小对她严格管教和监督,一心把她培养成小提琴演奏家,为了实现母亲加在她身上的理想,陈美不止一次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母亲的高压和体罚让她一直难以忘怀,尤其是 18 岁时,在母亲的强迫下,她放弃了自己爱好的滑雪,埋下了她最终与母亲决裂的种子。“虎妈”逆天改命,成功把孩子培养成明星,却等来了女儿的反叛和亲情的决裂。逆天改命最终得到这样的结局,相信也不是家长想看到的。

所以,我认为家长们与其 “逆天改命” 双方都痛苦不堪,不如 “学会认命” 接纳孩子现状,陪孩子一起成长。毕竟天才的存在是极少数的,孩子平凡普通才是常态,家长要尽早认识到这一点并接受现状,对于双方都好。

我们说的学会认命,接受平庸,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去做,相反,是要在接受孩子平庸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到兴趣点、闪光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斗志,让他们活出自己绚烂的人生。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的独特之处,每个孩子都天赋异禀。**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从他的语言、行为中感知孩子的天赋,支持孩子发展他的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喜欢养些花花草草,或者喜欢小动物,喜欢做美食,有的家长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没出息,其实,任何领域都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的通路。只要孩子找到自己的热情,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他就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光彩。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哪怕是一株小草一朵小花,也有它的价值。作为父母,从孩子出生到成长,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支持孩子健康的成长,支持他活出他本来的样子,活出他独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说一颗种子只有给到适合它成长的环境和养分,种子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每个生命有它的生长规律。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体,都有他自己的生长规律。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用爱、信任和尊重去浇灌孩子,这些才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养分。当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爱、被信任、被尊重,他就会被滋养到。一个生命只有在被滋养下,他才能长成他自己最好的样子。他可能是一颗参天大树,也有可能他是一株小草。但无论他是参天大树,还是一株小草,它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既然选择学会认命,那我们家长该如何陪伴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呢?这里给出以下一些建议:

第一、接纳孩子现状。

**真正地接纳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放下过高的期待,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不将自己的没有完成的遗憾甩给孩子,当你做到这些,这不仅是与自己的和解,也是与孩子的和解。当孩子感受到被你接纳,孩子也会放松,他的生命力就开始绽放。你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到孩子真正的想法和需要。比如说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你对孩子说:“不管你考试成绩如何,妈妈都是爱你的,妈妈相信你会慢慢找到自己学习的方法,你需要妈妈做什么就告诉我,你做好你自己,妈妈永远都支持你。”

第二、由衷地赏识孩子。

**聚焦孩子的优势和做得好的地方,及时给他欣赏、表扬和肯定。**家长夸赞孩子不要每次只会说 “孩子你真棒!” 你要明确地说出他到底棒在哪里,比如他上课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学习成绩有进步等等,或者夸他 “你绘画特别有天赋,是未来的大艺术家。”“你这么小就懂这么多科学知识,你好了不起呀!” 这样具体地夸孩子,孩子才会更加受用。当孩子得到父母的持续认可和肯定,孩子的信心就会加强,心情就会愉悦,他的能量可以不断提升,他的主动性和内动力就会被激发,这些都支持到他的更好成长。

第三、给孩子充分的爱、信任和尊重。

我们经常会说**父母给孩子的爱不是说你给了多少,而是孩子能感受到了多少。**大人理解的爱和小孩理解的爱是不一样的。小孩理解的爱是你有没有抱抱他;他犯错误的时候,你有没有原谅他;他与别人有冲突的时候,你有没有坚定地站在他这边;他需要你陪伴的时候,你有没有全身心地陪在他身边。

父母还要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些选择权交由孩子来做决定,给孩子更多空间。比如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兴趣班,业余时间的自主安排等。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信任。

第四、支持孩子发展他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学会观察和感知孩子的天赋,孩子喜欢的事情就是天赋所在,家长带着孩子去多探索、多尝试、多体验,孩子的天赋有可能是画画,可能是舞蹈,或者是乐器,或者是养小动物,或者运动,或者其它。孩子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任何领域,只要孩子有兴趣有热情他就能坚持,坚持努力付出就会有成果。如果孩子取得一个好成绩,或者得到一个小成果,您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比如:“你太棒了,你好优秀,妈妈为你骄傲。”“你从小就对科学这么有兴趣,我看你就也是未来伟大的科学家!” 当他看到努力就有成果,他感到骄傲、有荣誉感。这会让孩子更加有动力,继续投入行动。当一个孩子在某一个点上持续行动,这个地方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可以看到他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就会提升,‍‍最终才有可能成就自己。

第五、作为家长您需要持续学习和成长。

**父母要自我学习成长,才能做好父母的角色。**欢迎您参加汇爱家线上家长课程,学习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动力,我相信汇爱家平台能够很好地帮助到您,您的学习和成长,可以更好地支持和陪伴孩子的成长。

综上所述,希望这些建议对题主有所启发和思考,并能够支持到您。


汇爱家认证感育讲师 关怀

汇爱家感育,用 “感” 读懂孩子,用 “育” 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知乎用户 汇爱家感育​ 发表

挺有意思的。

像丁教授一样,他们这一代人中有很多是赶在历史的洪流上,真正通过教育逆天改命,实现了阶层提升的人。

很多 6070 后,很多可能出身贫困地区或者农村,但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天赋,通过高考以及后续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最终从农村走向城市,从面朝黄土走向体面、稳定的职业,从村里两口土窑走向一线城市几套房。

所以他们骨子里写着 “逆天改命” 的奋斗精神,是因为他们曾真正受益于教育。

但父母的学习能力和智商并不能为孩子作担保,学习好的父母孩子学习并不一定好,两个北大不一定能生出一个清华。

智商不同的人很难相互理解,就像学霸给学渣讲题真的很容易崩溃,很多对于他来说像 1+1 等于 2 一样直接的东西,学渣却需要漫长的理解时间,我想这也是这位北大教授一开始感到崩溃的地方。

但是他确实还是接受了自己的孩子可能是个普通人这一点,不再强求。

毕竟,我想他的孩子哪怕智商再普通,在这样的家庭又在北京,高考考个 985 应该也不是难事。如果真的还不行,还可以出国留学,或者回来收房租。

总之和很多人相比,她选择的空间大多了,不当精英,不当高知,当个所谓普通人挺好的,毕竟起点已经很高了,她的父母应该也想通了这一点。

所以觉得 “认命” 好像也无妨。

但大多数人,大部分时候,敢这么洒脱吗?

知乎用户 晔卡​ 发表

我读博士时参加过一个叫 Teach first 组织开展的帮助英国这边贫民孩子的活动,去东伦敦一个公立中学给他们上辅导课。我当时震惊于那里的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差劲的接受程度非常的高。这帮孩子并不笨,十四五岁就能针对” 这个不公平的社会让有钱人家的孩子靠着祖荫统治一切” 阐述出一系列的看似有理有据实际愤世嫉俗的言论,但却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表现得理所当然。

我工作以后身边不乏高才且多金的人士,其中年长者孩子也有十五六岁,把孩子送入私立就读耗钱可观,但也不能改变孩子差得令人无法接受(unacceptable)的成绩。跟我抱怨孩子跟他说 “我学习成绩就是这样差,作为爱我的父母,你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接受(accept)这一点,并在我 16 岁考出驾照以后奖励我一辆保时捷。“

中国这么多年学西方,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学到了,阶层固化和贪图安逸也学到了。

这也许是经济发展后的必然吧。

知乎用户 腾天​​ 发表

看完这个后,我的心瞬间放下来了…… 以后谁再和我说男孩智商遗传妈妈的话,我一定要请他来看看这位北大教授讲的话。

前阵子因为勋勋学习的事,我一度变得很焦虑。倒不是因为考试成绩,也不是因为题目不会做,而是他上课容易分神,每天上课的状态就和 “小呆呆” 一样(老师反应的原话)。

老母亲和老父亲在家里苦思冥想,把时间倒推二十几年,最后各自得出结论:这孩子肯定像你,我以前上课从来不这样。

我肯定是不承认的,想当年我可是班里的学霸,每个学期的三好学生(至少小学是这样),我怎么可能上课像小呆呆呢。

最后娃爸找出一篇看似正经的科普文章,说人家科学家都研究了,男孩智商像妈妈……

老母亲真是无法反驳。

为了洗掉这耻辱,我在孩子身上更用劲了,就在我劲用得颇有成效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嘿,人家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父母生下来的孩子,都让父母不得不接受:你在孩子大概率是个普通人这个事实。

咱这拿不出台面的智商还有什么好焦虑的。

看看人家北大教授讲起辅导孩子写作业这神情,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父母,可怜天下辅导作业的父母啊……

知乎用户 小勋和妈妈 发表

我觉得丁教授在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在公共平台上吐槽女儿的智商是非常不合适的。无论孩子本人,或者孩子的老师,同学看到这个视频,对孩子的自信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有时候这样的阴影会跟随一辈子。孩子还小,未来的可能性还很多,不能这么早就给她的智商定了性。

丁教授作为一个教育专业的人,应该有一些成长性思维,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失败就公开认命了,其实是在孩子还没有展现她的可能的时候就给孩子定性了。我甚至怀疑丁教授是否真的热爱教育,一位教育学博士,在自己的本行上有些挫折就认命了,又怎么能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她明白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就算是命也是可以创造缘分来改善的?

此外作为高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不经意间流露的傲慢。这是很多所谓高智商的父母容易有的一个毛病。就是我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怎么怎么了,你做不到,所以你不行。这种傲慢给孩子从小带来的挫折感自卑感尤为严重,也会障碍做父母的发现自己孩子的特质与学习规律。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学习规律生搬硬套到孩子身上是不行的。

知乎用户 吴湘​ 发表

利益相关。不知道要是采访我爸妈是不是效果也一样…… 唉。

俩 Top 教授,生出来的孩子(我)大学连 Top 也考不上,后来就只能自己跑国外混来了,实在没脸回国……

———

其实我身边的小伙伴大多跟我情况差不多,父母太优秀了,孩子一辈子都超越不了。很多孩子就像我一样选择了一条跟父母截然不同的路,对,路线差距越大越好:

首先我就没见过有勇气跟父母同专业的小伙伴,因为肯定达不到他们的高度。(突然想到我爸因为找不到研究领域的接班人一直在延迟退休,叹。)

其次,不敢混高校圈,自己水平不行还要玩裙带关系简直太没脸。

然后,很多人选择不同城。出国留学是肯定的了,有些人还是喜欢国内所以回北京去了,但有些就像我一样留在国外或者去上海什么地方了,天高皇帝远,自己闯荡吧。

———

我是学渣。我就当一只本本分分漂在海外的学渣。

即使偶尔会有小伙伴们把我美化成学霸女神的形象(的确也真的不是,学渣老阿姨很有自知之明),我也知道我在学术上跟父母比起来就是一文不值。

父母太牛真的是有压力。就像有人说的,不是凡尔赛,你上不了 TOP 就是个普通人,你成不了学术大牛就是个普通人。

其实很多富二代的想法也是一样,能安心接手父母产业并且发扬壮大的真不多。压力越大,叛逆越大。(当然这个叛逆不是说素质低的那种抽疯,是内心理想和人生规划方面的)

就带带娃,上上班,健健身,旅旅游,过着平庸的生活吧。

我倒是不认命,但也没有发奋到逆天改命。就是顺其自然的时候每天努力一点点,积极的面对生活,知足常乐,过完开心的一生。

———

其实我爸妈也经常说,人活着就好。不知道是自我安慰还是真心对我没太多期待。不过也是,他们对我期待不高才会鼓励我去学一个他们从来不了解的专业吧,哈哈。

所以我经常告诉自己,嗯,健康快乐的活着就是我人生的意义了,至少不能让爸妈太费心。

我对我家娃也是这个底线,开心活着就好。人能健康快乐的活着,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了呢!哈哈。

知乎用户 文艺工程师 发表

穷,穷不过三代;富,富不过三代。

很多时候,老子有的,能够做到的,能够实现的。并不意味着孩子也能够同样实现。

历史上各种朝代更迭的时候,可以看到往往都是开国皇帝搞得非常不错,基本上很快从混乱和衰败中复苏过来,踏上新的繁荣昌盛之路。

按道理说,坐江山比打江山容易吧!但是很遗憾并不是这样的,往往坐江山坐的一塌糊涂,几乎无能为力,整天内忧外患的却是大量的常态化。

为什么会这样哪?难道在一定阶层内,一定高度,相当的优势条件下,不应该发展的更加好,不应该因为不用怎么奋斗不用怎么辛苦不用怎么努力就很多条件和优势天然存在着,这不是比很多人要好上很多了嘛?

但是为何,在这种处境环境和层次条件下,还会搞得非常狼狈不堪,糟心窝火哪?

这是因为往往忽略了一种非常真实的情况存在。那就是俗话说的——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练不成钢。

人生的磨砺和成长,人生的学习和思考,人生的锻炼和精力,人生的交集和塑造,这些才是人生值得依靠,并且可以非常靠谱的支撑满足人生所需的基石法宝。

而不是什么名誉、地位、荣耀、权势、财富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这些东西往往只是属于有能者居之,就是说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来驾驭,来通过合理的选择使用,从而才能够带来幸福快乐。

而不是说这些东西只要占有,就能够带来什么美好和快乐和幸福。这是不现实,也是不正确,同时也是一种很容易被误解的错误。

这就好比一块生肉,它的价值必须要做熟之后吃掉,才能够体现它的价值和作用。而不是拿来放到那里看更不是任凭其腐败恶臭,而成为垃圾和负担……

所以,很多时候,往往觉得给予,不用那么辛苦,不用怎样,就可以怎么样。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也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从头就已经注定了痛苦不堪的过程和失败的结局。

能力和实力,是需要每个人不断的学习和历练下,自我塑造和成长而来的。不可以有什么替代之说,更不存在什么天生。

当你以为孩子起点高,条件好,层次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一劳永逸,从而可以幸福快乐的不用辛苦,就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是非常荒唐可笑的。甚至是一种极端不理智的错误认识和想法。

最终只会是老子觉得自己用心良苦,而孩子却非常不争气的一事无成,远非自己所愿。

但是却不知,从头就开始已经错误的谋杀篡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孩子适应和塑造,孩子自我适应和纠正的能力和权利。可以说人为的用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想要达到理想的正确结果,这又怎么可能去实现哪?

拔苗助长,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尊重现实,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遵守自然法则。那么结果只会是失败和不幸。从来不会有例外。

多少,达官显贵、富甲豪门的孩子们,很快就沦落到了普通人的地步,所有父辈们的荣耀和财富很快就千金散尽、家徒四壁、名誉扫地。就是这个原因所导致的。

所以,千万不要真的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情形,也不要以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成为更高的巨人。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认识下,如果去付诸现实之中的行为,那么注定就是痛苦不堪的过程和悲惨失败的结果。这是从头就已经注定的。

知乎用户 美丝国度​​ 发表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

我的人生轨迹偏偏也不按我父母的想法发展——初中是我妈学校也没什么,高中是私立高中,大学是民办大学,而我父母的朋友同事的儿子女儿们,一个个清华北大浙大人大……

特别是我爸同事,儿子就是我们浙江省 2020 年的省状元——温一中的虞子扬,他初中思品老师还是我妈前同事呢。人家就清华姚班

我父亲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初中老师。

首先,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希望我考上一本学校,特别是清华北大之流,与有荣焉。

而我呢,垃圾高中 + 破二本……

跟我父母的期待落差就很大。

没有办过谢师宴。

我至今也是不相信我父母对我的学历是释怀的。

好嘛,再说说独生子女压力有多大——

独生子女,乍一看很光鲜:父母的爱是你的,父母的钱也是你的,甚至父母的资源人脉也是你的。

但是你不知道其中苦滋味呀!

我父母为了想我出人头地,确实是精心培养:琴棋书画、各种球类,我不是没学过好伐?

但是,他们管我真的很严很严:

8 岁,我的房门锁被砸,原因是 “小朋友没有秘密”,

直到上大二了才重新安上;

10 岁,我的布偶兔被冲马桶,原因是 “幼稚”,

但他们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过我的孤独需要陪伴,即便我哥哥姐姐很多;

…… 除了孤独,唠叨那是家常便饭——

曾经跟周围很多亲朋好友说:

一天 24h,睡觉 12h,清醒 12h,假设上班工作学习 6h,剩下就是 6h 休息时间;

而在这 6h 的时间中,如果在家,我妈可能会念 5h。

所以很烦。小时候实在不开心,跑到厨房想拿刀 zs,但下不去手。长大了翅膀硬了,寒暑假隔三差五往哥哥姐姐们家里奔,恨不得多待几天。

知乎用户 请风来 high​ 发表

所谓 “认命” 也就是无能为力时安慰自己的一套说法。

“她就这样”、“差太远了”,这些对女儿的看法,说明了这教授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标杆,他攀比的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他自己。

这也情有可原,每一个优秀的父母,都希望孩子 “继承” 或发扬自己的 “优秀”,但是严厉的要求和控制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就是孩子故意“不好好学” 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以 “笨” 为名义的反抗是最有力的,因为 “聪明好学” 是父母最期待的。

所以无论父母阶层、地位如何,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问题不打紧啊,解决掉就好了。

况且学习的进步是要靠时间来积累的,就算辅导上千次,也才三年多。只是辅导若干次没有改变,就认为自己的女儿 “定型” 了(“她就这样”),这不像一个神童面对困难的态度。

如果以这种态度继续对待孩子,那可真的是 “逆天改命”。因为本来可以有个很好的发展,而现在父亲都放弃自己了,并且搞的全国皆知,孩子有何理由去奋斗让父亲的话落空而“逆天改命” 呢?

知乎用户 胡弥儿 发表

丁教授这个视频刚火的时候,我就看完了他的所有视频。一个极为强烈的感觉就是:

人要接受事与愿违,谁能知道明天会拿到什么样的剧本。

我们只要做好当下我们觉得是对的事,然后去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没有人是对自己的孩子,毫无期望的。

我们刚刚把孩子生下来,焦急地询问医生 “宝宝是不是健康,是不是四肢健全”,这也是一种期望,期望他是平安无损地来到这个世界的。

但人的期望,不会一直停留在 “平安无损” 的这个初级阶段。

就好比:你每天饿肚子的时候,只要有人愿意给你一个馒头,就是最大的期望;而当你衣食无忧的时候,你就会期望精神上也要有更多满足。

所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对他就有了更多期望。

像丁教授这般出类拔萃的学者,对孩子的期望可能是像他一样的优秀;

而像你我这般普通人,对孩子的期望可能是 “考上一所好一点的大学(985、211);找到一份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觅得一个三观相同、家境对等的伴侣,……”。

有期望是坏事吗?

当然不。

人之所以会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就是因为不远处有他所期望的东西在等着他。

比如,大家想一想:你自己的高三阶段,苦不苦?

其实是很苦的。

我记得,我读高三时,每天有做不完的卷子,刷不完的题。像我这样智力普通的人,体会不到别的学生 “一学就会,一做就对” 的轻松感,也达不到别人 “学会了一道题就掌握了这一类型所有的题” 的聪明劲,所以我只能靠刷题,来尽量多地遇见各种各样的题,让自己每次考试多考个几分,多往前几名。

刷题是很枯燥且乏味的,甚至会带来强烈的挫败感。因为你每刷一道题,发现:但凡题目稍微变一变,你就又做错了。这种挫败感就会铺天盖地袭来,甚至会让你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但挫败和怀疑,会让你停止刷题的脚步吗?不会。因为你的心中有着强烈的期望。

我当时的期望是:我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期待去体验美好的大学生活。

为了这种期望,我可以忍受一切在期待来临前的黑暗时光。

因为这种期望,会成为你自己奋力进取的最大动力。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必然存在的。而这种期望,也是源于我们对孩子的爱,希望他成为更好的人。

但,你能逼自己努力,逼不了孩子努力啊。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 “均值回归” 这个词。

这个词,最早出现是用在金融学上,指的是:一种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都会向平均值移动。

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讲究一个守恒,一般个体的智商也有上限和下限之分,而整个家族的智商只会在中间值摇摆。

如果父母智商很高,那么很可能是他们的智商达到了上限,为了保持平衡,孩子的智商就可能下降。

所以,这就能来解释:为什么父母都是高智商学霸,读书工作样样都行,但生育出来的孩子却智商一般,读书工作都没有出彩的地方

丁教授大概就是遇上了均值回归吧。

所以,无论丁教授和太太的基因多么优秀,孩子也很难企及父母的高度。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

丁教授的认命就是真正的认命。丁教授的女儿就是学渣。

因为,丁教授眼中的 “认命” 更多是一种 “闲时看云卷云舒” 的淡然,是一种无条件接纳女儿的包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想想,假如你对一件事认命了,你是不是就放任自流了?

但丁教授明显不是啊!

有一个视频是记者提问:“您作为北大教授,是怎么样教育自己的女儿的?”

丁教授就回答说:“教育离不开规制,特别是品行,毫无疑问要进行严厉的规制。培养她的意志品质,让她成为一个勤奋的人,靠谱的人。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她的那种耐心。大体上我也是因为规制这些方面而发火的。”

所以,你看,丁教授哪里有认命?明明是有在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好不好?

丁教授一直有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只是对结果不强求而已。

而且,童鞋们,丁教授就算觉得自己的女儿,读书不怎么样,那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学渣。

我们印象中的学渣,是怎么都读不好书的孩子,才会被旁人称为学渣。

但,为什么会怎么都读不好书呢?

很多时候,读不好书,缺的不是坚持的这种品格,缺的是能帮你理清思路拓宽思路的良师益友。

你想一想,在你自己求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某个老师给你讲了一道题,突然就醍醐灌顶,仿佛天灵盖下的脑细胞一下子被激活了的这种开窍了的感觉?

或者,有没有遇到过,自己怎么想都想不出答案的题,被同桌的优等生一讲解,忽然就想通了?

但凡身边有良师益友,书怎么样都不会读的太差。因为你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比如举一反三的能力、迁移知识点的能力,只要遇上很好的老师和愿意帮助你的很棒的同学,那么就能够逐步帮你提高成绩,掌握知识。

而丁教授的女儿,即便不具备丁教授夫妻俩的智商,难道她身边还没有那些满腹学识的良师益友吗?

所以,很多时候,那些优秀的人比如丁教授,和我们这些普通人,育儿的起点就不一样了。

我们拼尽全力想要寻找的名师,可能就是像丁教授这样优秀的人身边随时可以见到的友人。

所以,即便丁教授的女儿是均值回归,

即便丁教授觉得她的女儿是 “学渣”,

那也跟你我这等普通人,毫无关系。

人家以为的普通,已经是我们企及不了的天花板。

我们普通人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当下,做好对我们的孩子最有帮助的事。

因为人性中就是对自己在意的人和事会天生就报有期望。

期望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

哪怕你的期望只是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就可以,那也是一种期望。

既然有了各种各样的期望,你就要帮助孩子去成长去进步。

但期望不一定会带来圆满,就像王子遇上公主不一定就会有美满的生活。

所以,对于我们父母来说:

尽力而为,然后淡然接受可能会出现的事与愿违。

因为你不知道你明天,拿到的是什么样的剧本。

丁教授拿到的是均值回归的剧本,而我们可能拿到的是更坏或更好的剧本。

那么,什么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事呢?

比如,对孩子在性格上的培养。帮助孩子学会坚持:

知识并不是枯燥的,但校内的学习是枯燥的。漫长的学习之路,如何通过坚持来抵抗枯燥,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学习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然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告诉孩子,你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

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的。让一个不适合也不擅长读书的人,硬生生走一条读书的路,是非常耗损人的心智的。

在没得选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对学习要 all in;

但当有选择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最后有一个最关键的点是:我们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孩子抑郁,甚至作出极端的自我伤害的事?

因为他们觉得无路可退了。

往前走,达不到光明和希望;

往后退,没有父母的怀抱和宽慰。

你让这样绝望的孩子,从哪里去寻找力量?

你要知道,内卷越来越严重,不管是学习也好,日后的工作也罢,

我们的孩子,未来面临的内卷,只会深不会浅。

那么我们,要始终给到孩子一个信念就是:

你可以失败,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

失败了还能再站起来,因为爸爸妈妈永远在你身边。

父母要给到孩子能推倒一切重新来过的勇气和实力。

勇气是来自于父母的鼓励、安慰和陪伴;

实力是来自于父母确确实实能拿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钱。

很多人特别害怕孩子啃老,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拼命想把孩子往外推。

其实是本末倒置。

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总是自作主张帮他帮很多很多的培训班,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他好;

到了孩子长大了,你却两手一摊告诉他:现在我帮不了你,是你不长进。

哎~~ 倒过来不好吗?

孩子还小的时候,少花点钱在这些摆明了是营销父母的培训班,多存点钱给孩子未来用;

等孩子长大了,失败无助的时候,你告诉他:不要怕,我们能帮助你推倒重来。

人生的次序,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进展,我觉得,孩子会成长得更健康,也更开心吧。

知乎用户 夕梨​ 发表

前几天遇到一朋友,谈起他们单位一同事,说这人其他还不错,就是文化程度太低,只有初中毕业,要写个东西什么的水平不行。

“大概家里条件不好吧,要不怎么都得上个技校什么的。” 朋友说。

“她就不是读书的料。” 我说。

“你怎么能这么说。” 朋友很惊讶。

“因为她和我在一单位长大,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曾想尽办法让她读书,可她根本 读不进。” 我说。

我们父母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国企,同单位之间很了解,有些父母名牌大学毕业,子女却考不上大学;有些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孩子的学习却不用父母操心,轻轻松松考个 985、211,这样的家庭还不是个例。

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天赋,还受学习习惯,专注力、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父母学习成绩好,子女就一定会学习成绩好 。

再说了,这样不是挺好的吗,至少不会产生阶级固化,至少也让平民百姓的子女有奋斗的动力 。

知乎用户 徐老师的幼教园 发表

丁教授的吐槽让小编想到了自己~

小编的老母是一个执行力极强的工作狂,任何任务分配给她,她会放下任何娱乐休息的时间,卯足劲用最快最高效的方式把任务完成。惭愧的是,和老母相比,小编完全相反,是一个拖延十级选手,任务压在头上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先放松休息,不拖到 ddl 最后绝不开始执行。老母为了改掉我这个坏毛病也尝试了不少手段,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常常无奈地发出 “你怎么就没有遗传我?” 的疑惑。

但虽然没有遗传到老母身上优秀 的基因,但小编发现自己身上有着老母所没有的其它基因,对生活、世界的充满了好奇心,过得快乐也充实~这些是属于小编自己的基因,也是让我成为珍贵的自己的重要因素。

所以,丁教授虽然以玩笑的方式吐槽自己的女儿没有遗传到他们的高智商,但 “认命” 的背后是希望陪着女儿一起成长的用心,陪伴女儿探索出属于她自己的基因,成为一个诚实、勇敢、忠于自己、勇敢追寻、爱自己所爱,过属于自己的珍贵的一生的人。

最后,分享梁永安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知乎用户 青苗法鸣​ 发表

我教孩子逆天改命——走出自己的道路。

她却教我学会认命——把道路给我铺好。

吐槽也许是因为铺路太累了?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丁教授可能误会了孩子这句 “认命” 的意思。

贵圈怎么玩,但凡在网上冲浪有几年的网民,还有几个不知道的啊?

有四千五百万直通斯坦福的 SAT 状元。

有攻克癌症的天才小学生。

有七岁三穿罗布泊的铁臂神童。

黑料就像是蟑螂,发现一个的时候已经有千万个看不见的虫卵在含苞待放了。

当然,我们就假定这些,或不太合法,或不太合规的案例只是个别少数情况。

那就说说贵圈是怎么操作的既合法,又合规的。

我有这么一个朋友,研究生导师是她亲舅舅,今年研二,已经在 SSCI 的一区有了她为二作的论文;

我有这么一个前任,其叔叔任职的高校和香港 top2 大学有合作,以低空飘过的雅思分数和平平无奇的绩点成绩,顺顺利利入学;

我有这么一个学生,语言能力捉急,申请了北美 top3 大学下属王牌专业,其父亲从业内大佬手中请出两封推荐信,其中一位大佬还是该校校友,通过他的身份赞助了一笔去校友基金会,成功直通本硕博。

这就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合到让社会底层都不得不心服口服地说上一句 “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不如你寒窗苦读十几年”。

什么叫站着把钱给挣了啊?

什么叫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啊?

这世上的事儿,有几桩几件不是真里有假,似假又真?

拉上一曲梁祝,请清流来捧个场,在简历上就写 “中国小提琴表演最有潜力新人”。

把游艇开去海峡中间,下去打几个猛子,就敢说是横穿英吉利海峡。

严世蕃没考过科举,耽误他做权倾朝野的小阁老了么?

初中数学考 17 分又怎么样,谁稀罕跟你们做题家卷啊?你们有送孩子去亚特兰蒂斯遗迹潜水考古的爹妈吗?你们有你们也去牛剑啊。

丁教授书香门第,孩子还小,潜力无穷。过个几年,不知有多少师兄师姐抢着来众星捧月。待有数十篇论文护体,天下高等学府林立,哪里去不得?

说你是努力,你就是努力,不是努力也是努力;

说你是天才,你就是天才,不是天才也是天才。

这才叫认命。

知乎用户 张不语​ 发表

谢不邀,北大博士在读。

北大教授是名副其实的人上人

孩子就算任命也比我等普通人要强的多

所以个人认为丁教授还是有些凡尔赛

我们以为的认命: 像我们一样 996 苦哈哈一辈子买不起房

丁教授的认命: 最后只能当一个普通 985 大学的教授而不能获得诺奖

举个例子吧

一位同学的导师的孩子也是类似的情况

但是这位院士就找自己北大本的学生去给孩子一对一辅导

就算成绩不好也能去北大附中本部

去欧洲美国开会也经常带着孩子一起旅游

孩子喜欢拍照就给他买了几十万的相机

因为成绩不好直接去美国 top 大学留学去了……

毕业之后估计也是人上人

估计丁教授的孩子也差不太多

所以

认命和认命也是不一样的。

知乎用户 扶苏师兄​​ 发表

教授夫妻按照自己标准要求孩子肯定不行。毕竟六岁背完新华字典全国也没几个孩子。

但是人孩子一路重点,考个九八五还是轻松的,说不定擦边上清北也没问题。

而且孩子小,发育不够完全,晚一点追上来也很可能。

智商是确确实实会遗传的,只是不够稳定罢了。

迷信均值回归的人是最可笑的,就算回归了,人家也不过从 160 的爹妈回归成 120 的子女,还是聪明的,不过是显不出牛了。与其迷信这个均值回归,还不如相信天道酬勤。

另外北大的这些凡尔赛爹妈,没有说的是,他们的资源等于效率,可以帮助孩子天道酬勤的路上减少困难,

跟这些名校博导比,大部分人基因不占优势,资源不占优势,就别盯着他们说事了。自己孩子好好关注,尽力就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对孩子划出标准,但求不留遗憾。

知乎用户 笑看你们编故事 发表

时代在量产平庸,它不需要那么多英雄。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听过很多白手起家励志成功的故事——

有人踩着三轮车和兄弟们送快递也能抓住机遇从农村走向胡润榜;

有人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不出 10 年就在房地产行业叱咤风云;

有人放弃稳定的本职工作在一个小屋里慷慨激昂谋划未来最终能坐拥商业版图…..

在逢年过节亲戚们的谈话中,总有人正做着大生意,开了厂子,赢取白富美。

……

那个年代这样闪闪发光的人生仿佛多如牛毛,确实,**改革开放让多少人弯道超车,阶层快速流动。**那些年,似乎做什么都能闯出一片天地,哪怕抡起拳头乱打,条条大路通罗马。除了经济、工业,其实教育系统、教授系统中也类似,那时候极缺学术人才且对老师的考核标准也比现在宽松。

犹如在漆黑的隧道中探索,胆子肥敢带路的人,运气好碰巧在漆黑中抓住扶手和方向的人,有了一筐子成就。

但这些专属 6070 后,当 8090 后们亲眼看着 6070 后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很难不认为世界就该如此,我的人生也遵循逆天改命的路径

在真实的 “暴富成功学” 下,也有一群浑水摸鱼的人冒头:有一阵子,女孩子们喜欢去书城看《墨迹》、《哈佛女孩刘亦婷》、《21 岁做 CEO》… 这类书层出不穷,一个个优雅吃着牛扒、说着流利英文、穿着高贵晚礼服的年轻成功女精英占满了书店的畅销书板块。

现在看来这些书籍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且不论有多少瞎编,里面传导的价值观就很不正——每一页都把虚伪的有着华丽外包装的 “我好精英” 写在脸上。仿佛做事认真点、吃穿讲究、说话高端(装 X),就能有贵人相助立马战胜万千竞争对手坐上女王宝座。

包装出来的成功学如同砒霜,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逆天改命的味道。

……

一方面真实亲眼所见,一方面浑水摸鱼的成功学太多,几年前很多年轻人甚至年轻家长养成了好高骛远的心态,脚踏实地反而成了一种稀有品质,甚至一度有口号 “拒绝平庸”。

时代的变化总是猝不及防,几年前,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大企业变得寡头、把持财富的家族逐渐固定下来,8090 开始醒悟——阶级固化正朝我们走来,一抬头就能看到自己的天花板,根本无法 “拒绝平庸”。

逐渐从最初的踌躇满志,追求理想改变世界,变成好好工作保住饭碗、开发副业增加收入、努力跑单房贷不能断、今天点什么外卖……

直到去年疫情,忽然意识到原来健康的活着、家人平安、过好每一天已是赏赐了。

逆天改命更像上个时代谈论的话题,6070 后的时势造英雄一起不复返;

现在的社会是 “五脏俱全”“不缺零件”“运行良好” 的机器,每个人只需要在他的固定秩位上用心打磨,不出差错即可。

过于另类的背后,需要付出代价。

这个时代对 “平庸” 的需求大于“英雄”。

“我拼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坦诚,也是父母对儿女最大的坦诚。

知乎用户 黄小妖 HK​​ 发表

由于遗传的随机性造成均值回归趋势,某方面天赋特别好的人的子女在同一方面一般都不如父母,但也不会太差就是了。而且父母的背景能给予很多天赋以外的支持。

怎么克服均值回归:

[王忻:种猪育种和选种的介绍(针对小农场和初学者)​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94388)

知乎用户 雨花​ 发表

我老婆同事也是这种妈妈,她自己是学霸,但由于家庭环境多种因素,没有进一步深造,引以为憾,所以她的儿子出生后,一直是按全能学霸的路线来培养的,到了准备小升初的时候,暑假一下子报了好几个补习班,早上六点篮球,八点半跆拳道,十点数学,十一点作文,两点半英语,四点半乒乓球,七点书法,九点钢琴…… 我老婆好奇问她老公,“你儿子每天那么多补习班,他有没有喊累啊?”

“他累不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就很累了,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去接送,头都大了……”

培养了这么久,下了那么多心血,她的儿子的确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全面发展,顺利上了重点初中,但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现在只要考试没进前三名,父母即使没有说他,他都会自己大哭一场……

看着这个孩子,真的有点心有余悸,和老婆说,儿子笨点就笨点啊,儿孙自有儿孙福,没必要逼得太紧了。

知乎用户 钟文​ 发表

一群小孩子听不懂画外音。

北大教授的女儿资质即便再怎么平凡,他给女儿搭建的这个平台,也不可能是凡人触及得到的,何况还有一群伯伯、叔叔、阿姨在。

人家就是凡尔赛一下,凡夫俗子还当真了。

知道什么是宠溺吗?在外人面前不好意思表达对晚辈的爱,但又忍不住想要夸奖,就会刻意「贬低」,借此告诉对方:娃比我们活得通透多了,咱们啥都不是。

阶级叙事这么多年是不谈了,但相信「老子英雄儿好汉」大家都听过。为啥老子是英雄,儿子就是好汉?因为平台关系——

马化腾的女儿不需要学历,不需要会英语,不需要任何工作经验,仅仅凭借马化腾的名片,就能被动的找一份顶级优质的工作。

相反,农民的儿子想要突破阶级,哪怕仅仅想要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就要付出十成十的辛苦。

我们必须承认,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同时必须承认,在社会中,阶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反动阶级才会想方设法否定阶级的存在。

丁延庆身为北大教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伴随着突破阶级的通道逐渐关闭,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最终与资产阶级、官僚阶级汇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以此确保彼此后代在所属行业的垄断地位。

当然,我并不是说丁延庆教授个人会走上这条路,我只是说,阶级属性决定了这条路的方向。

个人可以背叛阶级,但利益不会。

知乎用户 direct​ 发表

短短一段话道出了现在在几千万城市白领不要孩子的纠结。

每个 “城一代” 升阶成功的中产父母,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女降阶,否则就是人生的失败。

我们身边每年有多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凭着一股子狠劲,依靠考学、抓时代机遇、996、赌金融等等,成功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结婚扎根下来的 “城一代” 父母。

在他们自己的事业、经济有了一定成功后,开始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和未来阶层问题,

搞艺术的家庭,孩子去上普通大学,毕业后去 996 打工靠时长混薪水,在他们眼里是降阶;

搞科研的家庭,孩子没上研究生,毕业就摆摊创业、开饭馆做服务业,在他们眼里是降阶;

靠奋斗出身的创业家庭,孩子没上大学,到海外念书回来倒服装炒鞋,在他们眼里是降阶;

从六线小城出来在一线买房的家庭,孩子长大想回老家省会结婚居住,在他们眼里是降阶;

自己在二线城市每天 996 的白领家庭,孩子想去做工人、厨师、司机,在他们眼里是降阶;

甚至家里如果有两三个孩子,其中只要有一个学历、职业收入下降了,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降阶。

都想让家庭永续现在的位置,关键是每年还有几亿小镇青年走出来,希望在大城市扎根,怎么办?

中国有句古话,叫 “儿孙自有儿孙福”。

家长们要是都能学会 “认命看开”,也就少了很多焦虑,让不少的孩子多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知乎用户 allen 发表

哈哈哈

容我先笑三分钟

其实,大多数人

应该在结婚开始,就认识到了

你想帮另一个人改命的结果,就是认识到你应该认命

只不过,大多数人又总有幻想——

“我改变不了我老婆或者老公,因为他 / 他跟我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而我的娃是我的基因,一定跟我站同一阵线。”

只可惜,娃的诞生往往会极快的打破这个幻想

然后这些抱有幻想的人在娃之后再无幻想,只能发出像丁教授那样无奈的自嘲。

所以说一条结论

结婚生子,作为人类一生中两大重大事件

无一例外,都是对一个人本身的再教育

除这两件事之外,一个人再也不可能如此深入的与和自己之外的个体如此深入的交流

再也不可能如此深入的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营规则跟自己的想象竟是如此的不同

通过了这个再教育及格了的人

会获得一份别的教育很难获得的心灵体验和心智成熟——接受自己的片面和世界的广阔而多元。从而能以更多元,更宽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世界和解,收获一生的幸福,

而大部分人,这份教育一辈子都及格不了。所以终其一生都在和世界较劲,和周围的人较劲,和父母较劲,和配偶较劲,和孩子较劲。。。

最终造就了一辈子不幸福的自己,配偶,父母以及子女

这其中不乏很多事业上很成功的人

看看知乎讨厌父母一类的问题里,有多少血泪史就知道这类问题有多严重了

所以极其劝戒有孩子和即将有孩子的群体,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请千万记得,你请这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原因其实是需要他 / 她来做自己的老师

尊重他 / 她的这部分使命,正视自己的片面性,不断在于他 / 她的互动中去学习,去改变自己的认知,而不是固执于他 / 她小你大,你是万物的主宰

这样你的家庭和你的孩子都将收获更大的幸福

知乎用户 独孤大妈​ 发表

这个就非常有意思,父亲要求孩子的事情孩子做不到,终于发现人力有时而穷,问题是有些人一直都不认为这样,就认为孩子不努力,那把丁教授的标杆来衡量其他孩子,又会发生什么:别人六岁为什么就能背会新华字典,你都 8 岁了,怎么记不住,你就是不努力! 而这样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巧的是,孩子还没有学会反向思考,否则就会问:我同学的爸爸是市长,你为什么不是?我的同学家里有别墅,你为什么没有?我的同学妈妈是博士,你为什么不是?你是不是不努力?

我想大部分家长的回答都是一耳光吧

知乎用户 久病成医 发表

这主要是没有实施父母阶级专政的的结果。

那有地主阶级主动听你的话,你让干啥就干啥的?

家里那个孩子现在不是地主阶级。

专政几次,啥问题都解决了。

知乎用户 肥叔 发表

人生三个阶段:

  1. 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
  2. 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
  3. 认识到子女是普通人。

你看啊~

  • 青少年之所以叛逆,大多是因为意识到父母过于普通但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

  • 而广大中年父母的焦虑,也大多是意识到自己是普通人所以孩子一定不能继续普通(要他们逆天改命)。

  • 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就是因为意识到自己过于普通,父母也普通(没有深厚的家底子),如果孩子也这么普通(大概率都是普通的)那延续这种辛苦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知乎用户 月见目闲 发表

他的吐槽,大家千万不要当真,你没看他咧着嘴笑的那么灿烂吗?

他女儿再怎么学渣,在北京也能轻松考个本科,然后考研就考北大,之后继续读博,凭借老爹的人脉关系再出国交流一下也未尝不可。或者直接在高中毕业后就申请出国留学。就凭她老爹的人脉关系,发个十篇八篇的核心,博士毕业后不说进北大了,进个普通本科高校任教还是毫无压力。

比起他们夫妻两个人,孩子确实不大行,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能超越大多数人。

我之前举过一个例子,某省属一本院校教授的儿子,高中学习很一般,刚过本科线,但凭老爹的关系,进了一本院校,本科毕业后考研 985,之后去了某 top2 高校读博,跟他老爹在同一个专业领域混。他姐姐基本也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唯一不同的是跟老爹没有学同一个专业。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相信教授的吐槽,就真的放弃了 “鸡娃”。

知乎用户 教师考编指南​ 发表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到:**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那个时候信息相对封闭,21 岁的时候还有好多奢望,而现在,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孩子,被塞进超量杂乱的信息知识,天生自然的生猛力量似乎被消减了,小小年纪就似是而非地望向终点,并不是真的理解,实际上也无力面对和承担。

谁知道你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呢?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还有长长的一生供你折腾,既然来了,还是要在不可选择的时代、不可选择的亲人以及还可以选择的其他条件下,穷尽一切可能尝试每一个明天直到游戏的终局。

即使人生是一场幻梦,在游戏中,也要留下我的色彩和痕迹。

知乎用户 海不作声 发表

啥招儿都用过了,不管用。不接受还能咋样?北大教授的女儿要逆天改命,这是打算改到哪里去?孩子平凡学渣也叫逆天改命吧?姑奶奶我就是要往下改。

至于 “我不求子女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安喜乐”,这不就跟“有钱人未必幸福”,“你是个好人” 一样,属于自我心理调节术一类?

有人还被胡适给孩子的诗感动得哗哗的。胡适的话你们也能信?他忽悠国内是国际大师,可没了中国大使的头衔儿,他只在米国找到过普林斯顿图书馆长的活儿 (别把馆长想得多高大上,正式图书管理员不会超过 5 个,其余都是学生勤工俭学), 而且一年不到就给解雇了,生活穷困潦倒赶紧回 vvvv 当官。挣钱全靠忽悠国人,中国抗日他跑米国享福 (包括卸任大使后,当大使也皮用没有给自己挣了 30 多个名誉博士头衔),中国打赢他回国做官,蒋输了他又跑米国,在米国穷困潦倒又回台做官。这么个精致利己的人精儿,你不看他干了什么,光听他说?给孩子的话,发表给大众看,就跟写日记给公众看一个路数啊。

人人焦虑,你也跟着焦虑。

大家开始谈接受孩子的平凡,你是真接受呢?还是忽悠别人接受,自己悄悄的给自己孩子加餐?

这北大教授不是用过了所有方法,不管用才开始接受孩子的平凡?

这种不得不都能感动得哗哗的,你还不是被忽悠的命?

作为孩子,自然都希望父母给我好吃好喝好玩儿,其它不管。孩子的这种想法你打算照做到什么地步?

你真打算不管?

对这种说法五体投地,你主要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1. 孩子是独立的。父母只是监护人。
  2. 监护人意味着你不能替代凌驾孩子人格,也同样意味着责任。
  3. 希望孩子好,给孩子力所能及的最优条件。
  4. 孩子都管不住自己,那就协商监督提醒计划呗。

内卷时代是挺悲哀,谁都悲哀。只能先自己找平衡点,别被别人忽悠了就成。

知乎用户 麦瓜 发表

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最近发现了教育学领域的一个奥秘。

丁延庆从小就是神童,6 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高分考入北大,然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丁延庆的夫人,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才生,天生的学霸。

这两位学霸,生出了一个女儿。

丁延庆对自己的宝贝闺女很重视,觉得自己夫妻俩基因这么好,女儿一定很聪明,自己还是北大教育学院的副教授,研究了一辈子教育学。

这要是不把自己闺女培养成才,以后怎么好意思去教别人。

丁教授很努力的教自己孩子,从小就亲自教,但没想到自己遭到了天道的制裁。

在基因重组的时候,自家闺女好像完美的避开了爸妈的所有优良基因,成了一个典型的学渣。

丁教授曾经对此痛心疾首,天天教导自己的闺女要逆天改命。

但这个神奇的闺女,最后教丁教授学会了什么叫认命。

在动用了自己掌握的所有教育技巧,用最高压的态度强迫女儿学习之后,丁教授闺女的成绩,依然和班里倒数第二名有很大差距。

说说你对教育的看法

远方青木的视频

北大爸 + 北大妈 + 教育学权威的梦幻组合又怎样,孩子一学习照样要鸡飞狗跳。

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个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学霸们的后代,不如学霸那是个大概率事件,比父母强才是小概率。

清华北大每年招收多少学生?要是每个清北的学生,他后代都一定能上清北,那才可怕好嘛。上不了清北,甚至上不了 985,才是一个正常的结果。

智商高不能遗传?

不是说好了优胜劣汰,自然进化么? 智商高确实可以遗传,但大自然要收你的遗传税,税率大概是 49% 左右。换句话说,你的智商,只能遗传给孩子一半,另一半被政府(大自然)收走了。

这个 49% 的遗传税率哪来的?人类择偶时最看重的几大遗传特性,智商是隐藏在大脑内的,不好精确测量,但身高非常的容易测量。

身高的遗传,同样要抽税,因此就可以轻易算出税率。

1855 年,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发表《遗传的身高向平均数方向的回归》一文,研究了身高的遗传分布现象。高尔顿和他的学生卡尔 • 皮尔逊观察了 1078 对夫妇的身高数据,把父母身高和他们子女的身高数据进行对比。

为了方便比较,高尔顿把所有女性的身高乘以了 1.08 的系数,然后把父母身高进行了平均。

高尔顿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子女的身高 Y 和父母的身高 X 大致符合线性关系。

对应的公式,是 Y= 0.8567+0.516*X (单位为米)。

父母的身高每增加一米,子女的平均身高会增加 0.516 米。还有 0.49 米,被抽税了。然后,分给了穷人。高尔顿观察到,高个父母所生的孩子,一般都比普通人高,但经常没有自己的父母高。而矮个父母所生的孩子,一般都比普通人矮,但却经常比自己的父母要高。换句话说,身高这个数据,存在回归均值现象。

所以在 0.516 的系数之前,高尔顿给了一个 0.8567 的常数,也就是无论父母有多高,子女天生就带有一个低保待遇。按这个公式帮大家算一下。1 米 4 的父母所生的孩子,平均身高是 1.58 米。1 米 8 父母所生的孩子,平均身高是 1.78 米。2 米父母所生的孩子,平均身高是 1.88 米。

当然,这里指的是平均值,因为高尔顿是综合了 1000 多个样本得出的结果。

具体到个人,在平均值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变异方差。

平均 1.8 米,依然可能存在 1.6~2 米的身高差距,这个方差概率怎么算,高尔顿的论文里并没有研究,因为样本不够大。

身高的 60% 由基因决定,40% 由营养决定。

而智商,普通人眼里一般等同于上学考试的能力,60% 和基因有关,40% 由教育决定。所以我觉得这两者是可以类比的。智商方面,同样存在一个 49% 的税率,然后可以得出孩子的平均智商,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变异方差。

教育学家虽然没办法测定智商,但有办法统计高学历父母的孩子,考取重点大学的概率。

根据统计结果:父母都是清华北大的,子女能考上 C9 的概率是一半左右。

父母都是 C9 学校的,子女能考上 985 的概率在一半左右。父母都是 985 学校的,子女能考上 211 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教育学家还统计了一个数据:当父母的水平都在人群的前 1%,也就是 985 学历以上的时候,子女也能考上 985 以上大学的概率,约为 14.1%。

对于高学历的父母而言,你的子女能在学历这方面达到你水平的概率,我们可以直接按 10% 左右去考虑。

身高是不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否则人类的身高早就突破天际了。

智商也是不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否则人类的智商也早就突破天际了。

自然进化规律是有的,优胜劣汰也是有的,但那不是以一代为单位的,而是至少以千代为单位。

优胜劣汰个一千代,智商和身高会见到明显区别,但一代的时间是看不到明显区别的。

基因确实需要突变性,但更大的是稳定性。生物进化史动辄几亿年几十亿年,你 20 年就变来变去,这怎么可能嘛。

由于基因的稳定性在作祟,所以人类的智商遗传,同样遵循均值回归。这种回归,有利于穷人(低学历),不利于富人(高学历)。

就算是两个学霸的结合体,一样可能是学渣。

就算你们家命好,四代学霸,也早晚会出现均值回归现象,出一个学渣来平衡一下。

后代智商的这种随机性,让自信一辈子的人最终都被家里的那只笨娃搞的怀疑人生,最终只能用命运来解释这一切。

智商回归这东西,太可怕了。

父母都是高智商,对孩子的智商肯定是有好处的。

父母都是 985 以上学历,孩子考上 985 的概率为 14%,但全社会的平均考取概率只有 1%,985 父母的孩子强了 14 倍。

虽然你的孩子有 9 成的概率不如你,但比社会平均考取概率大 14 倍,这已经足够证明高智商的优势了。

虽然遗传税抽走了一半,但不是还剩一半嘛。当然,在北大教育学博导吐槽自己女儿的新闻下面,一堆人跟风吐槽自己子女的同时,也有与众不同的清流,比如说下面这种。

两个学渣,楞是生出了一个学霸,平时什么都不管,学习自动名列前茅。

怎么学习这位妈妈的先进经验?

其实没啥好学习的,这位妈妈命好,她娃基因突变了。

你月薪 3000,我月薪 2 万,咱俩一平均,人均薪水破万,大概就这意思。

如果智商可以 100% 遗传并持续优化,那古代的王公贵族根本就不可能被推翻,因为他们打天下的老祖宗都远远强于同时代的普通人。

但他们的智商优势每一代都被削弱了一半,三代之后优势仅剩 1/8,自然就泯然于众人了。

爱因斯坦厉害吧,超级高智商人才。

爱因斯坦有 3 个孩子,一个幼年夭折,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只有一个健康长到成人了,叫汉斯 · 爱因斯坦。

汉斯后来成为了伯克利大学水利工程学知名教授。

这个成就足以碾压普通人,但和爱因斯坦本人一比,远远不够看。

而汉斯的孩子,直接就泯然于众人了,比较出彩的一个叫 Bernard Einstein,上了老爸任职的伯克利大学,但成绩平平,后来参了军,没啥成就,退伍后成为了一名普通工程师。

再后面的后代,就没有记录了,一个值得记录的都没了。

这就是智商遗传税的威力。

很有趣的是,高尔顿在 170 年前算出的公式,Y= 0.8567+0.516*X,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身高,也适用于人类的社会。

这套公式,和封建制度解体后人类自然诞生的现代社会,是何其的相似。

因为均值回归,人人平等,所以现代社会也是人人平等。

每一个普通公民,都享有 0.8567 的保底待遇,这个待遇以公民权,生命权,低保等折算,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安稳的过完一生。

同时,每个人父辈,他们凭自己天赋和努力获得的高于社会平均值的待遇和权力,只有 51.6% 可以继承下去。

而人类社会博弈出来的遗产税,差不多也恰好就是这个比例左右。

挺好玩的。

不过,智商只决定了 60% 的成绩,还有 40% 是靠教育决定的。

因此,鸡娃是有用的,但你一定要有预期,鸡娃鸡到极致,也只有 40% 的分数,剩下 60% 真的由基因决定。

对于智商中等的人群来说,鸡娃教育顶破天也就只能把人送进重本,211 必须要求智商优秀,985 以上必须要求智商优异。

满分 100 分,鸡娃最多拿 40 分。

假设重本要求 80 分,那你的智商分不够 40,就不可能行。

一件事,越接近极限越难,鸡娃分从 38 提升到 39 分的资源代价,甚至可以用来鸡 2 个娃。

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人才不断?如果你把人才定义为专科至重本左右,那鸡娃比赌智商划算,因为确定性更强,而且生什么娃都行,只要不是太倒霉,本科没问题。

精致教育的威力,在同样的普通天资之下,足以产生从重本到专科的落差。

如果你把目标锁定为重本以上,甚至 211 和 985,鸡娃是一种会让你很痛苦的行为。

为什么北京海淀的家长那么痛苦?因为那里的家长智商太高,而他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智商回归了,但他们只有一个孩子,还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一定比自己强。

如果你把孩子的目标锁定为重本以上,甚至是清北那个级别。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生。

鸡娃是一定要鸡娃的,但鸡娃到 30~35 分就够了,剩下的分数交给基因来决定。

从来没有任何统计表明,在同等经济条件下,精养一个孩子比养两个三个的成才率高。

相反,如果两三个孩子只有一个成才就算成才的话,那一定是两三个孩子成才的概率要高,而且是在同等资源的前提下。

很多人说生不起,城市白领太累了,最多一个。

这也没事。

空间不够,时间来凑。

只要你保证自己家香火不断,代代有人,那祖坟冒青烟这种事早晚会发生在你的头上。

一代生 10 个,和一代生 1 个但连生 10 代,效果是差不多的。

生娃这玩意,完全就是开盲盒,赌运气,是一个纯粹的概率抽奖游戏。

北大爸 + 北大妈,同样可以生出一个据说成绩和倒数第二有很大差距的乖女儿。教育学博导都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无可奈何,换其他人上更不行。

智商均值回归这东西,让我们在几十代这种短期跨度内,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你的智商低?

没事,你孩子大概率是比你强的。

他的智商高?

没事,他孩子大概率是不如他的。

智商越高,交的智商遗产税就越多,孩子能拿到的智商遗产就越少。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北大爸妈也没用,你智商越高,交的智商遗产税就越多

知乎用户 远方青木 发表

醒醒吧,北大教授的女儿再平庸能平庸到哪里去?

人家的平庸指的是考个普通 985 211 大学的那种平庸。

人家女儿上的是北京 top 前三的小学,能平庸到哪里去?

现在就走两个极端,要么死命鸡娃,要么长大就好。

还真以为人家北大教授的女儿平庸到上职高,可能吗?

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不让布置作业,三到六年级作业总量不让超过一个小时,你猜最终考上大学的人,真的只做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吗?

知乎用户 时过境迁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家庭以及我,我家两代人都是理工科专业,出生在大学里的我性格反骨,小时候是大院里的反面教材,大人都说这个女孩子又疯又野,也许这就是基因突变吧,我把家庭里每个人隐藏的反骨基因都继承了,那又如何呢,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人生照样精彩。

知乎用户 Villanelle​ 发表

遗传这个事情,有时候可以靠努力,但也有时候不能。

这是一张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家族智商遗传震荡图。

在拼智商的节目**《**最强大脑》里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智商有一种均值回归的现象。

所以,并不是爸妈是学霸,孩子就一定高智商。

除了智商遗产,还有颜值 / 身高 / 性格等等遗传。也有靠努力改变自己的遗传的,比如下图潘叔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了身高遗传 ^O^ 。

从我家宝宝出生以后,我就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她是单眼皮?她的爸爸和妈妈(我)都是双眼皮,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是双眼皮,我想着她应该也会是双眼皮呀。

刚开始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大部分时候单眼皮,偶尔还是会出现双眼皮,那时候我还抱有一点点希望,等她长大了是不是就变双了,不过现在彻底放弃了ヘ (_ _ヘ)

至于智商什么的我们自己也都比较普通,她智商如何只能靠她自己努力了 -_-!

以上~

@胖龙猫

ps:本文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父母有四种,最下等的只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

父母有四种,最下等的只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 文 | 雾满拦江 (01) 有位妈妈上网求助。 她的女儿正在读高三,有一本极为珍视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女儿整整积累6年的灵感。 打算高考后,就立即启动,圆自己的小说梦。 这个珍贵的笔记本,不小心被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