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纳粹的上台,是否是德国民主的选择?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有个老外叫马绍飞 发表

我个人的意见是:一半是,一半不是。

很多回答者认为魏玛共和国里面的一些系统性缺陷才是纳粹党(NSDAP)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回答者的分析非常中肯,研究也很全面。我认为当时魏玛的宪法和选举制度、企业家的辅助、纳粹党的集权能力等方面确实都加快了纳粹党上台的节奏。

不过,很多人却忽视了当时魏玛共和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背景。

上个世纪 20 年代,由于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了德国需要赔偿损失、解除武装,并且割让很多领土和主权,德国经济大幅度衰退。虽然 NSDAP 这个当时渺小的极右反动派本来不怎么受欢迎,但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提倡的 “洗雪国耻” 却是大部分德国平民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认同的。希特勒也不断地辱骂所有的主流民主政治派,宣称社会民主派和中立派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软弱无能派。希特勒的世界观的确是充满了各种各样无端的反犹阴谋论,但在当时的德国国情下,他核心观点的一些方面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以下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 1924 年已有不少持有同样思想的魏玛平民选择支持极左的德国 GC 党。

不久以后,1929 年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通货膨胀、社会秩序乱七八糟,魏玛经济彻底崩盘。此时,希特勒这个投机分子宣称只有纳粹党才能救德国,需要进行彻头彻尾地改革并重新建国。纳粹党的标语和口号抓住了很多普通人的心,因此纳粹党从 1930 年到 1933 年的支持率飙升。到了 1933 年,希特勒已经正式被任命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理。

那么 1933 年,希特勒是不是由 50% 以上的支持率选出来的?当然不是!这意味着德国的选举制度确实帮助了纳粹党上台。此外,如果希特勒没有那些反 gòngchǎn 主义企业家的经济辅助,纳粹派的支持率也肯定不会那么高。

不过,我们同时不应该忽略的是希特勒的煽动性演说在很多普通人眼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纳粹党在 1929 年股市崩盘后汹涌澎湃的崛起并不是个巧合。历史上,每次某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崩溃的时候,老百姓都在追求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跟着自己的肚子走,而不是跟着自己的脑子或心走。

作为犹太人我对德国平民本身并没有什么偏见,因为我相信法西斯主义这个现象是人类天性和经济萧条产生的灾难,而不是德国人基因里面存在的特殊遗传性因子导致的。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人有些不适,因为这意味着几乎所有人在心里都存在一些侵略性意识,我们在混乱时代中都可能被投机分子煽动。换句话说,我们都需要不断地锻炼和使用自己的脑子,否则我们的文明可能会很快消失。

我觉得人类未来最好的一条路应该是强调发展全球各地平民的经济水平、打造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史为鉴、避免历史重演等等。而我们仅仅把这个世界的糟粕都推给某个国家的平民,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或最基本的教育问题的前提下,我们还盼望他们能够明辨是非才是荒唐可笑的。

知乎用户 那谁谁 发表

一队整装待发的德军,摄于 1941 年。(点击可看大图)

两名德国军官互致军礼,摄于 1941 年。(点击可看大图)

照片上这支德军部队看上去是在进行某种交接仪式,士兵们胸前都挂着挎包,两名军官相互敬礼。从照片中的建筑风格以及军官背后的孩子判断,这两张照片应该是在德国拍摄的,很可能是一支卫戍部队的换防仪式。

一名士兵的胸前别着鲜花,这向我们证明纳粹德国的士兵也是活生生的人,如果脱离这一点,简单地把他们视为与我们无关的、丧失人性的恶魔,那么我们永远无法从那段历史中汲取教训,并意识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可能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

纳粹党在德国主政之前,他们的党员也不过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德国人。这个政党为大多数德国人提供了一套摆脱政治和经济困境的方案,这套方案对那些厌倦了魏玛共和国的无能和官僚主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美妙。纳粹党用一种巧妙而循序渐进的方式,把狂热的民族主义信念和 “我们对抗全世界” 的心态灌输进了德国人的脑海中,如果他们真是一副恶魔的嘴脸,而不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就无法解释他们为何能得到德国人的拥戴,攫取大权并把世界搅个天翻地覆。

意识不到纳粹的复杂性,当历史重演时,我们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懵懂无知,直到自己亲手喂养的怪物大到无法控制。

甚至连阿道夫 · 希特勒这个几百年一见的大魔头,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劝身边的人戒烟,他喜欢孩子和狗,也喜欢艺术,他的家庭出身跟许多普通的德国人相似。当希特勒这个出身平民的人试图带领德国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取得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复兴时,他理所当然地会被国人视为英雄。

面对权力、荣誉和种族主义的诱惑,希特勒从英雄蜕变成了恶魔,我们应该明白,换了任何一个人在他的位置上,也有可能变得和他一样,甚至更加倒行逆施。这是一个屠龙的少年最终变成恶龙的故事,确保这样的故事不再重演的唯一方法,是尽量去剖析这个少年的心路历程,以及内外部环境在他的改变中所施加的影响。

-—- 我是响应评论区的分割线 —–

评论区有意见,觉得给得不够多,这是因为之前我写过一篇涨姿势(第 34 弹)·6600 万德国人不会错,选择希特勒的 10 个理由,那边详细分析了希特勒和纳粹上台的内外因素。既然有知友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说不得就抄一下自己了。

我们都知道阿道夫 · 希特勒和他领导下的纳粹党,把人类带进了一个怎样的深渊;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是,这个疯狂的家伙是被 6600 万德国人通过民主程序投票选中的。

希特勒从不掩饰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支持和对犹太人的仇恨,德国人还是把他推举为国家领袖,当他用独裁代替民主时,依然得到了举国上下的支持。把希特勒和纳粹的兴起归结为一时的集体理智丧失是轻率的推论,事实上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大多数德国人发自内心地相信他们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1. 战争罪责条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其实在上次大战结束时就已埋下,战败的德国不得不接受《凡尔赛和约》中的战争罪责条款,承认自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这不光是面子问题,德国因此要对战胜国的所有损失负责,他们被迫割让了领土,承担了 1320 亿金马克的战争赔偿,军队规模和装备也受到严格限制。对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来说,一战的结束是和平的黄金时代的开始,对德国人来说这却是苦难的起点。纳粹党这样的右翼党派从一开始就把撕毁《凡尔赛和约》当作主要目标之一,他们废除 “不平等条约” 的口号很容易就引起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共鸣。

2. 法国占领鲁尔区

德国政府时常不能如期支付一战赔偿,他们的理由是手头没钱,而法国人则坚信他们不是没钱,而是在试探战胜国的底线。1923 年,法国决定给德国这个 “老赖” 一点教训,他们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鲁尔区,失去了这个煤炭和钢铁生产中心,德国的经济将完全瘫痪。鲁尔区的工人试图通过罢工等手段来抗议法国的占领,法国人并不在意,他们逮捕了罢工的发起人,从国内运来工人填补罢工者的空缺。1925 年德国政府支付赔偿后,法国人才撤离鲁尔区,此时德国人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他们的土地随时会被夺走;第二,消极抵抗没有任何作用。

3. 恶性通货膨胀

就在鲁尔区被占领期间,德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失控。一战这个军费无底洞让德国欠下了 1600 亿金马克的国债,现在又加上了 1320 亿金马克的赔偿,法国人对鲁尔区的占领则掐断了他们的经济动脉。一战前的 1914 年,1 美元可以兑换 4.2 金马克,到了 1923 年,1 美元能兑换的金马克已经达到 4.2 万亿,德国的货币价值变得不如废纸,国内交易倒退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1923 年从德国逃往世界各地的移民比前一年增加了两倍,国内自杀率飙升,也就是在这个最黑暗的时刻,年轻的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开始登上权力的舞台。

4. 德国共产党兴起

在乱世中崛起的政党并不只有纳粹党一家,德国共产党的崛起速度也很快,其规模在全世界共产党中仅次于苏共。1918 年一战结束时德共就成立了,苏共的成功经验让他们充满希望,想把德国也变成一个布尔什维克国家。大约 10% 到 15% 的德国人支持德共,其他人则把他们视为一种威胁,纳粹党充分利用了这一心理,大肆宣扬赤色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危险。虽然支持德共的人数在逐渐增加,但反对他们的人也越来越死硬,纳粹党还派出冲锋队故意挑起与德共党员的冲突,败坏他们的名声。

5. 巴尔马丑闻

1924 年,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深陷贿赂丑闻,他们在荷兰犹太投机者巴尔马兄弟那里投资了数百万美元,指望获得丰厚的回报。当巴尔马兄弟投机失败后,德国政府的钱也打了水漂,愤怒的德国人开始质疑政府,随后的调查发现多年来德国总理古斯塔夫 · 鲍尔一直收受巴尔马兄弟的贿赂。对纳粹党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可以借此打击社民党,同时也打击犹太人。纳粹党通过声势浩大的宣传向德国民众灌输政府和犹太商人联手蠹害国家,只有改变才能救国的思想,直到 1930 年的竞选他们还在利用巴尔马丑闻做文章。

6. 全民仇视犹太人

德国国内对犹太人的普遍仇视其实早就开始,纳粹党只是对这种仇视进行了利用。一战后大多数德国人的日子过得很艰苦,犹太人的比例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 1%,但他们相对而言却过得还不错。当时德国有 16% 的律师、10% 的医生和 5% 的作家是犹太人,他们在高收入职业中的占比如此显眼,很容易让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仇视。纳粹党竞选时向德国民众承诺对犹太人开的商店加以控制,用政策手段降低穷人的开支,同时还会支持德国人挤走犹太人,获得更多高薪工作的机会,这些承诺无疑都是受欢迎的。

7. 美国股市崩盘

1929 年 10 月 29 日美国股市崩盘,大萧条时代就此开始,受伤最重的就是德国。一战后德国的经济运行得以惨淡维持,就是建立在外国资金的基础之上,对外贸易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美国的贷款则是帮助他们一次次度过难关的救命药。美国陷入经济危机后,不光贷款没了,美国人还开始催缴一战赔款,德国的经济再次陷入瘫痪。到 1932 年底,有 150 万德国人失业,到了 1933 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 600 万。举步维艰的经济形势让德国人怀疑民主政府是否能带领他们度过难关,只有希特勒对此很兴奋,他说:“艰难的现实让千百万德国人睁开了双眼,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如此满足过。”

8. 社民党作大死

纳粹党崛起的过程中,社民党一直是其劲敌,大萧条开始后社民党虽然是执政党,但议席并未过半,一切政策的推行都需要在其他党派间合纵连横。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社民党开始频频利用德国宪法第 48 条,即总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不遵循民主程序制定法令的特权。这种实质上的独裁做法给纳粹党落下了口实,进而为他们赢得了更多支持者,1928 年他们在国会中仅获得 12 个席位,到 1930 年他们获得了 107 个席位。短短两年时间,纳粹党就从一个边缘小党派成长为德国的主要反对党,为自己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9. 国会大厦纵火案

希特勒在 1933 年 1 月当选德国总理时,纳粹党面临着跟社民党一样的尴尬,他们执掌的依然是一个少数派政府。事情就那么巧,希特勒当上总理没几天,国会大厦就被人放了一把火,纳粹党借此宣称共产党准备暴力夺权,并援引宪法第 48 条颁布了《国会纵火法令》,对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等加以限制。由于社民党连续三年滥用宪法在前,当希特勒这么做时,德国人并不认为自己的权利遭到了剥夺,反倒觉得这是纳粹党为了振兴国家的不得已之举。到 1933 年国会选举时,德共已经被剥夺了参选权,纳粹党终于组建了多数派政府。

10. 希特勒大权在握

德国从民主国家到独裁国家的分野,是 1933 年 3 月 23 日《授权法》的通过,至此纳粹党可以绕过国会制定任何法律。为了获得通过《授权法》的三分之二国会投票,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全力运转,报纸头条新闻的大标题提醒着人们:“不选择授权就是选择纵火和谋杀”。希特勒也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会谨慎地使用权力,德国人对他深信不疑,除了社民党之外所有党派都投了赞成票。当希特勒拥有绝对权力之后,就解散了其他政党,废止了选举,德国人亲手终结了民主,选择了法西斯主义这条不归路。

-—-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答案和文章转载请私信征得同意,并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举报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知乎用户 Roonherzog 发表

推荐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海因里希 - 温克勒:《永远活在希特勒阴影下吗》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35816/
这是作者的一部文集,关于这个问题,可参阅其中的 8-12 篇文章。
当然,这位作者是位偏左的历史学家。

按照学界一般的看法,在希特勒上台前的三年,魏玛的议会民主制度实际上已经结束了:1930 年 3 月,共和国最后一届议会多数派政府下野,随后德国采用的是总统内阁制,1930 年 7 月以后,布吕宁的少数派政府只能依据宪法第 48 条、靠总统发布紧密命令来执政。

布吕宁的政府一直执政到 1932 年 5 月 30 日。温克勒的意见是,如果这届政府能坚持到任期届满的 1934 年,那么形势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这可能主要取决于大的经济形势,而非某一党派的措施),激进政党(注意:这里的指的不仅有纳粹党,还有共产党)的吸引力会下降,中左和中右的党派会收复失地,德国的政治激进化势头会得到遏制。

但是,由于布吕宁被解职后不久就举行议会选举(1932 年 7 月 31 日),恶劣的经济状况和激进的政治宣传导致纳粹党和共产党的选票急剧增长,它们构成了多数派,但这两个党派都是议会民主制的敌人。在这种情形下,议会民主制根本不可能运转下去。由于当时德国实际上已是一种威权体制,总统兴登堡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他反对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兴登堡于 9 月解散议会,下令重新选举。11 月的选举中,希特勒失去了 200 多万张选票,而共产党增加了 60 万张并获得 100 个议席。温克勒认为,此刻德国人对内乱的恐惧成了希特勒最大的优势。如果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共产党有可能从社会民主党的失利中获益,从而成为第一大党。这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和大规模的国内革命。以大工业家和军方为代表的德国保守势力和有产阶级认为,希特勒上台可能是政治风险较小的一种选择。

温克勒总结说,纳粹的上台,并不是一种必然,而是军方和大地主阶层采取不计后果的利益政治的结果。的确,1932 年,多数德国人把选票投给了那些企图废除民主制度的党派,但当时德国并不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魏玛后期威权制国家中的那些实权派,本来可以阻止希特勒上台,而且不必违反宪法;但正是他们将希特勒送进了总理府。

作一个设想:如果当时德国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希特勒上台可能也不是必然,因为在 1933 年之前,他的政党所占据的议席最多时也不足 40%(608 席中的 230 席),而且上台前的最后一次选举中议席还减少了 34 个。理论上说,其他政党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多数派的政府。

纳粹的上台,可以从魏玛的宪政史和政党史的角度、从普选与民主制政府的关系、从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弱点等角度去考量。

可能不能把普选与政治民主制划等号。1848 年年底,法国举行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普选(男子),当选者上台后建立了独裁体制,但他仍然保留着普选制,而我们很难把拿破仑三世的体制称作民主制;同样地,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帝国议会也是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的,但没有多少人认为第二帝国是个民主制国家。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共和国。

以前上学时,教材中关于魏玛共和国的弱点作过一些评述,对照外国学者,特别是温克勒的看法,我认为,我国学人的看法基本是站得住脚的,只是没有指出共产党也是魏玛民主制的威胁。魏玛共和国是在革命中诞生的,它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军方保守派视它为背叛的产物,左翼激进派认为它是在镇压革命者的血泊中产生的。它在传统的德国知识精英中缺少支持和同情。共和国后期兴登堡的上台、威权制的确立,都可以视为第二帝国政治传统的复苏。
从政党制度来说,魏玛共和国缺少强有力的民主党派为支撑。社会民主党长期是魏玛的第一大议会政党,也是共和国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这个党的历史,必须作非常深入的研究。只谈一点粗浅的意见。该党原是第二国际中最大的工人政党,并曾声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但后来大多转向议会斗争。从意识形态上说,它有一些反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遗留,这可能是它执政后容易发生分裂的一个思想根源,因为总会有一些激进派不满意阶级合作的路线。最为严重的是,可以视为社民党派生物之一的共产党,在民主制进入危机的时刻仍然把社民党视为危险的敌人和斗争的对象。因此在德国,没有出现像法国 1635-36 年人民阵线那样的左翼大联盟,来抵制极右势力的崛起。可以说,纳粹上台也是德国工人运动或曰左翼运动分裂导致的结果。
其他政党中,只有天主教中央党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但也较为有限的影响力,因为它的教派色彩使得它容易局限于巴伐利亚等地。魏玛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当属斯特莱斯曼(1930 年逝世),但他的政党德意志人民党最后只在议会剩下几个议席。可以说,魏玛的议会民主制没有稳定的、忠实于民主制的政党为依靠。一旦社民党失势,局势便不可挽回:因为新崛起的两大党派纳粹和共产党都是反议会民主制的。

知乎用户 自由与公正​ 发表

先给出答案——不是。
首先,我相信这里的 “上台” 应该指的不仅仅是希特勒当选总理,而应该是德国变为 NSDAP(纳粹党)一党专制的国家。
纳粹之所以变成一党专制的国家,授权法案乃是重中之重。而授权法案是在哪一届国会下通过的?1933 年 3 月 5 日选举出来的国会。
而国会选举前发声了一件大事——国会纵火案。我相信大家都能知道,国会纵火案和接下来的这场选举有多少关系。
下面引用来自《第三帝国的兴亡》的资料
  在起火后的次日(2 月 28 日),他使兴登堡总统签署了一项 “保护人民和国家” 法令,这项法令暂时停止执行宪法中保障个人和公民自由的 7 项条款。这项法令自称是“防止共产党危害国家的暴力行为的预防措施”,它规定:得在相反规定的法律限度以外,限制个人自由,限制表达意见的自由,包括出版自由;限制结社和集会自由;对邮件、电报、电话进行检查;对搜查住宅发给许可证件;发出没收以及限制财产的命令。
  此外,这项法令还授权全国政府在必要时接管各邦的全部权力,对某些罪行,包括持有武器的人的 “严重扰乱治安的行为” 判处死刑。这样一来,希特勒不仅能够合法地任意箝制和逮捕他的反对者,而且由于他捏造的共产党威胁得到“公认”,也能够使千百万德国中产阶级和农民陷于恐惧之中,生怕如果他们在一星期后的选举中不投国家社会党的票,布尔什维克就可能掌握政权。大约有 4000 名共产党干部和许多社会民主党的及自由主义的领袖遭到了逮捕,其中包括一些国会议员,而根据法律,后者有豁免权,是不能逮捕的。这是德国人第一次尝到在政府支持下的纳粹恐怖的滋味。满车满车的冲锋队员在德国各个城市的街道中隆隆驶过,未经许可,破门而入,进行搜查,把受害者带去,投入冲锋队营房中,严刑拷打。共产党报纸和政治集会固然遭到了取缔,社会民主党报纸和许多自由主义报刊也被勒令停刊,民主党派的集会也不是遭到禁止就是遭到破坏。只有纳粹党人和他们的民族党盟友可以毫无阻拦地进行竞选。拥有豁免权的国会议员遭到了逮捕!这明显违法了好不好!
更别提最后那几句了。
而火是谁放的?
同样来自《第三帝国的兴亡》
在 1942 年元首生日的午宴席上,谈话的话题转到了国会大厦的建筑及其艺术价值。我亲耳听到戈林打断大家的话,大声他说:“真正了解国会大厦的,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是我放火把它烧了!” 很好,是纳粹放的火。
纳粹放了火,栽赃给共产党,然后以此为借口禁止了竞争对手的政治宣传逮捕了有豁免权的议员,最终赢得了选举,通过了授权法案。
顺便,还有一点很要命——不止打击了被扣上莫须有罪名的德国共产党,还严厉的打击了社会民主党!
无妄之灾啊……
只有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倒霉了吗?不止
  社会党的一些主要报纸一次又一次不断被勒令暂停出版,即使
天主教中央党
也没有逃脱纳粹恐怖。天主教工会领袖施特格瓦尔德想要在一次集会上讲话,遭到了褐衫队员的殴打。在另外一次集会上,冲锋队员打伤了好几个人,勃鲁宁不得不要求警察保护。
这也能叫 “民主的选择”?!
然后,授权法案通过的场合,是否 “民主” 也依然是个问题。
This legislation was ostensibly passed at the Kroll Opera House, where the legislators were surrounded by, and threatened by, members of SA and SS.
——来自 Enabling Act of 1933 的英文维基百科
看到这个词了么——threatened,不懂的可以去查查什么意思。
这也算 “民主的选择”?
另外让我们来看看,授权法案通过的时候,希特勒说的什么?
依然来自《第三帝国的兴亡》
政府[希特勒保证]将只有在为执行极其必要的措施而必需的范围内使用这种权力。这并不威胁到国会或参议院的存在,总统的地位和权力依然未变;各邦的独立地位也不改变。教会的权利不会受到限制,它们同国家的关系不会受到影响。非实行这种法律不可的国内情况是很有限的。 这些保证究竟履行了没有呢?
相信读过第三帝国的兴亡的朋友们,都是知道的。
我简单引用一段
3 月 31 日,希特勒和弗立克第一次援用授权法,宣布了一项法律,解散普鲁士以外各邦的议会,命令它们按照最近一次国会选举结果的比例重新组织。共产党的议席则予以虚悬。不过这个办法只实行了一个星期。性急如火的总理在 4 月 7 日又颁布一项法律,任命了各邦的邦长(ReichsstaathaIter),他们有权任命和撤换地方政府,解散议会,任命和撤换各邦的官员和法官。新任的邦长无一不是纳粹党人,他们 “必须” 执行“国家总理所制定的总政策”。

说好的 “各邦的独立地位也不改变” 呢?!

那么,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首先,这并不民主——希特勒对议员做出了虚假的承诺,而看希特勒后来的表现,这承诺和实际举动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更不用提,议员的投票本身就受到了纳粹的威胁。
然后,这根本谈不上 “选择
而在大选之前,纳粹通过栽赃陷害,逮捕了相当数量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了很多的议员——要知道,这本身就是非法的。
而只有纳粹党和它的盟友可以在选民面前肆无忌惮的展示自己。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纳粹自导自演的国会纵火案。
追本溯源我还想说一句,连这个 “德国” 都有必要怀疑一下
那么,朋友们,现在,假设你是一名德国人,而你打算投反纳粹政党。
让我们来看看投票的时候是怎样的。
In the months before the 1933 election,brownshirts and SS displayed “terror, repression and propaganda across the land”, and Nazi organizations “monitored” the vote process. In Prussia 50,000 members of the SS, SA and Stahlhelm were ordered to monitor the votes by acting Interior Minister HermannGöring, as so-called auxiliarypolice.
纳粹组织在监视投票。在普鲁士,有五万名冲锋队员之类的人由戈林任命,同样也是来监视投票的。
嗯,朋友,你真的要投,不对,敢投反纳粹政党吗?
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既不民主,也非选择,连德国都谈不上。
哪里谈得上什么 “德国民主的选择”?!荒唐!
某些给纳粹洗地的答主,避重就轻,遮遮掩掩,真是可笑至极!

有人提到了当时德国除了极左和极右还有别的什么政党的话……
这里提供两个选举结果图片吧,分别是 1932 年 11 月和 1933 年 3 月的。
1932 年 11 月:

前五名分别为纳粹党,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中央党,德国国家人民党
1933 年 3 月:

前五名依次为纳粹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中央党,黑白红阵线(就是德国国家人民党啦)
由上图可见几点
①选民并不只有共产和纳粹两种选择,社会民主党也是选择之一
②德国共产党并没有比社会民主党强大,反而要弱小一些
③仅仅时差了四个月,纳粹的三个主要竞争对手票数都有了下降,嗯……
巧合?(笑)

最后,就是在议会中的投票问题。我再次重申,让纳粹独裁的授权法案是在纳粹的威胁下通过的。

知乎用户 黑岛人 发表

把纳粹党上台的主因归结于魏玛德国国会是按比例代表制选举的,不是可笑,而是可鄙。特别是这个立论的答主

@迅疾

还有政治学博士生的头衔。

用事实与数字来对比一下。
二战后德国(西德)的联邦下院采取单选区与政党比例代表制并行的选举方式——单选区和政党比例席位各 299 个(实际还有所谓 “延伸席位”,每次不定),最近一次大选(2013 年选举),获胜的联盟党(基民盟和基社盟)总得票率是 41.5%,在联邦下院占有 311 个席位(总数 630 席)。
而完全不采用比例代表制,以统一的单选区制产生的英国议会下院,最近一次 2015 年选举的获胜者保守党,得票率是 36.9%,赢得 331 个席位,下院总议席数 650,直接单独过半。

而纳粹党在 1932 年 7 月、1933 年 3 月的选举中,就已经拿到了 37.3% 和 44% 的选票,都位列所有政党第一。稍有政治和数学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与 “比例代表制导致纳粹坐大、上台” 论恰恰相反,实际上,比例代表选举制很可能一定程度的拖延了纳粹最后篡取权力的时间。

@迅疾

的另一个回答如何评价《张千帆: 法西斯并未离我们远去》? - 迅疾的回答可以知道,他如此立论是不愿意承认,纳粹党的上台是利用了西式民主宪政制度天生的缺陷,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可以以完全合法的方式,直接从民主宪政制度里诞生出最恐怖的恶魔。

那就我们来看看,在真实的历史上,纳粹党的上台是不是宫廷政变的结果

1930 年 9 月 14 日,这个纳粹党开始真正崛起的关键之日。在这一天的魏玛德国国会选举中,纳粹党得到了 640 万选票,占总数的 18.3%,从而取得了 107 个国会席位,按国会议席数从排名第九一跃成为第二大党。

1931 年 10 月 10 日,希特勒第一次晋见了总统兴登堡,想被委任为总理,而事后兴登堡私下的反应是:他可以当个邮政局长,舔我的邮票。

1932 年 3-4 月希特勒竞选德国总统,在两轮选举中都居第二位,在第二轮得票率更达到了 36.8%,只是因为社会民主党等中右派捏着鼻子支持了保守派的兴登堡,才阻止了他直接登上总统宝座——魏玛德国总统选举制度,要在第一轮当选需获得过半有效票,但在第二轮得票最多者即可直接当选。而兴登堡其实从来都是以社会民主党为中坚的 “魏玛联盟” 的政敌,这个旧帝国的陆军元帅甚至不怎么掩饰他讨厌乃至仇恨共和国的立场。

接下去的德国议会大选是在 1932 年 7 月 31 日,纳粹党再次震惊了所有人,他们一共获得 1374.5 万张选票,占总数的 37.3%,取得了 230 个席位。由于这届国会中,德国共产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赢得了 89 个席位,位于政治光谱最靠左右两端的这两个政党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国会半数,意味着同时排除它们是不可能组成任何稳定政府的。也是在这一届国会,纳粹党被其它政党孤立的历史正式结束,与中央党的联合,让纳粹党党徒戈林当选为国会议长。

再之后,也就是希特勒终于获得组阁权的那届国会,选举日期是 1932 年 11 月 16 日,纳粹党少了大约 200 万票,议会席位下降到 196 个,但仍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大党,这一点由于社会民主党也进一步受到削弱(只剩下 121 席)而得到了加强。

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迅疾

极力强调希特勒第一次担任总理时,他不是由国会选举产生的,而是兴登堡总统周围的小圈子的秘密协商下利用 48 条建立的总统内阁

然而这并不符合事实,纳粹党是国会第一大党,无论是按当时魏玛德国的宪法及传统,还是当代的欧美议会或半议会制下的政治运作原则,国会第一大党领头组阁都毫无违反宪政民主制之处。虽然现在听上去很吓人,**但是诡异之处正在于:**从严格的宪政角度出发,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让他组织新内阁,争取国会多数信任。才是排除了滥用总统紧急权力,重新回到按宪法和民主制度决定国家权力转移的正轨上。不然,可以请问

@迅疾

,他以为的符合宪政民主制度的总理产生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而且当时希特勒还有一起入阁的民族人民党支持(51 席),在魏玛德国历史上,总数 583 席中占有 247 席的内阁已经算得上是 “强势” 的少数派政府(少数派政府是魏玛德国历史上的主流,如果魏玛德国不够有 “民主代表性”,隔壁的老冤家法国,当时的第三共和国也是三天两头在玩少数派内阁),实际上按《第三帝国的兴亡》引述纽伦堡审判缴获的文件资料,握有 70 席的中央党本来也是愿意“以一定的让步” 换取支持希特勒内阁通过国会信任案的,只是希特勒确信在新选举中纳粹党一定能获胜才作罢。

1933 年 3 月 5 日德国举行了三年来第五次大选,靠着国会纵火案的恐吓,和德国资产阶级的大量财政援助,纳粹党在竞选中拿到了 44% 的选票,议席数是 288 个,和民族人民党的 52 席相加,达到了绝对多数,完全按着宪法和民主原则,希特勒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就任德国总理,实现了他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失败后,总结教训得出的以合法方式夺取权力的诺言。
“我们将不再企图通过武装政变来取得政权,而是要捏着鼻子进国会同天主教议员和马克思主义者议员打交道。哪怕在选票上要超过他们比在动武上压倒他们所花的时间更长,至少结果能够得到他们自己的宪法的保证。任何合法事情的过程总是缓慢的⋯⋯迟早我们会得到多数选票——下一步就是得到德国了。”(《第三帝国的兴亡》引用:库特 · 卢台克著《我认识的希特勒》第 217—18 页)

再来说一下《授权法》(《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这部正式奠定了纳粹德国基础的法律是德国国会 1933 年 3 月 23 日以 441 票赞成,84 票反对通过的,而当时德国国会的总席位是 648,修宪门槛是三分之二。这个比数意味着即使被逮捕而无法参加投票的 81 位共产党议员和几十名社会民主党议员全部到场,还是无法阻止它以完全符合宪法要求的多数通过。如果这是 “宫廷政变”,那就只好修改“宫廷” 和“政变”的定义了。

顺便说一句,还有人总是企图把拥护纳粹党上台的责任加到”下层群众 “头上,而事实上,纳粹党的真正社会基础是(前)小资产阶级,或者现在流行的用语” 中产阶级 “。从 1930 年 9 月到 1932 年 11 月的几次选举的投票结果看,社会民主党、民主党、民族党等中右翼政党的巨大损失正是纳粹党支持率暴增的来源,威廉. 夏伊勒作为后世的旁观者都直接了当的结论:” 很明显,纳粹党从其他中产阶级政党那里夺过来数百万拥护者。”

知乎用户 迅疾 发表

首先讲魏玛共和国的选举制度,这是被绝大部分人都忽视的问题,但有政治学家认为错误的选举制度是魏玛共和国崩溃的最重要原因。根据魏玛宪法 22 条的规定,实施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比例代表制下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变种,不做多的介绍。魏玛时代,比例代表制会与大选区制政党名单制结合起来,又叫复数选区制。据此,德国被划分为 35 个选区,一个选区一般有 N 个席位。大选中选民把票投给政党。每个政党在选举前都会提出一个政党名单,每个政党根据得票比例分别获得席位。例如,A 党推出了 5 名候选人,根据得票数比例在这个选区中获得 3 个议席,那么名单靠前的 3 为候选人当选。

另外一种与比例代表制相对照的制度叫多数制。多数制一般与单名选区制相结合起来。即一个选区只有一个当选名额,获得满足规定条件的候选人就当选:第一种简单多数制,获得任何票数的第一名都当选,也叫第一名过关制;另一种,两轮投票制,即如果某候选人获得 N% 以上的票数的第一名(一般 N=50,但是也有 N=40 的情况),那么他就当选,如果没有符合 N%,那么由得票排名前两名的候选人举行第二轮选举,一般第二轮选举中满足简单多数票就可以了。英美及其前殖民地都一般是简单多数制;法国总统选举是两轮投票制。

从名义上讲,比例代表制的确是最为民主的制度,因为它把社会中每一种意见都按照比例反映在了国会选举的结果中。**但是,人是策略性的动物,在选举中人并不是呆板的投票,各个政党都会根据选举制度的设计来进行策略性的行为。**于是,名义上最为民主的制度,其结果却是自反性的。民主制度不仅要能体现高尚的理念,它本身还必须能够在现实政治中生存下来。比例代表制的结果就是如下:

一,比例代表制鼓励竞选中的极端思想。原因很简单,比例代表制在整个选区中按比例分配席位,对于实力不大的小党,它不需要争取大多数人的选票,它只需要鼓吹极端思想、获得极少数人的支持就可以了“巩固基本盘”)**。纳粹的成长就是通过鼓吹极端思想而异军突起的。**与此相反,在多数制下,由于每个选区只有一个席位、获得最多选票的那一个人才能当选。因此,多数制下的候选人他们的目标是提出能够获得最多数人支持的政纲。政治学家普遍认为,实行比例代表制是纳粹党能够突然崛起的最重要原因。如果是在英美的简单多数选举中,纳粹根本无法获得任何席位。

二,由于与政党名单制结合起来,在选区层面来看,比例代表制强调政党的作用,而忽视候选人本人的政治才干。很明显,这还是非常有利于纳粹党的兴起的。在纳粹党兴起的早年,他们显然没有如中央党或者社民党这些传统大党的资源和人力配备。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希特勒和他的搭档戈培尔本人却有天才般的煽动和宣传能力。结合名单制,在竞选中选民们注意力被吸引在煽动家领导的政党方面,只需要一两个煽动家就能造就一个政党,而由于名单制使得选民又忽视了纳粹党具体的每个候选人的能力。而在实行简单多数制的英美国家,选举的目标在于具体的候选人赢得席位,候选人的重要性大于政党的重要性。这样的制度设计下,老牌政党的人力优势会发生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党才有很多优秀的成员。(德国现在仍然存在比例代表制,具体改革最后讲。)而且,由于实行政党名单制,比例代表制并不想像的那么民主:它鼓励政党大佬的产生——在一定政党得票基础上,名单靠前的候选人是一定当选的,而名单由政党提出。名单靠前的往往是政党的大佬,不用凭借自己的能力费力参选就能够当选。

另外,由于选举是成比例分配代表的、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性大为降低,导致表现较差的议员也很难被选下来,比例代表制的**可问责性(Responsibility)**实际上也较差,而可问责性也恰恰是衡量是否民主的标志之一。而在简单多数制下,表现较差的议员很容易就会被竞争者替代,从而可问责性更高。

三,虽然在选区层面比例代表制强调政党的作用,但是在全国范围来看,**比例代表制实际上又在不断削弱大党。**这要和第一点结合起来看。正因为只需要巩固基本盘就可以了,大党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例如,某选区假如 A 有 50% 的选票,D 有 40% 的选票,E 有 10% 的选票。分裂为 B、C 之后,他们各自也能获得 30% 和 20% 的选票,根据比例分派席位,那么就分裂一下也无所谓。

但是如果在简单多数制下,A 有 50% 的选票,分裂为 B、C 之后各自有 30% 和 20% 的选票。但此时 D 有 40% 的选票,E 有 10% 的选票,那么在只有一个席位的情况下,A 分裂的结果就是造就 D。此时,A 中的人就会考虑一下要不要分裂了。

所以在魏玛时期,我们会看到,大党在不断的分裂。后来,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来了独立社会民主党,天主教中央党中分裂出来了巴伐利亚人民党。在中后期,魏玛联盟实际上大为削弱。

对以上三点的一个补充说明:选举制度带来的策略行为不仅发生在候选人(候选政党)一方,也发生在选民一方。从选民的角度看,英美实行的简单多数制还有一个特别的机制就是惩罚小党、惩罚政党分裂。由于简单多数制下,每个选区都只有一个获胜者。选民深知此点。我们假设选民有两个中意的候选人,但只能投一票。此时选民的策略行为是:投票给两个中意的候选人中更大几率当选(也就是更主流的政纲的)的那一位,哪怕他只是自己的第二中意的候选人,以防自己不喜欢的一方当选。**虽然不是最喜欢的,但第二喜欢的当选也远远好于自己不喜欢的当选。**于是选民的这种策略行为会防止同党的候选人分裂、鼓励同党的人合作派出最容易当选的一位出战。而在比例代表制下,选民则只需要把自己的票投给自己喜欢的候选人就好了,因为民意会被按比例的反映在获胜席位上。自己的一票只会增加自己喜欢的候选人当选的机会。

这里也举个例子:
A 有 50% 的选票,D 有 40% 的选票,E 有 10% 的选票。
A 有两个立场相似但不尽相同的派系 B 和 C,假设某天这两个派系分裂了,分别推出自己的候选人。
在原来的情况下,A 的 50% 的得票源于不同的选民对 B 的 30% 和另一部分选民对 C 的 20% 的支持
比例代表制的情况下,原来的选民不会考虑改变自己的投票方向。因为 B 和 C 各自都还是根据比例分配席位。
但是在多数制的情况下,本来支持 C 的选民会考虑,自己投给 A 中的少数派,那么其结果是 B 和 C 都落选,反而敌对的 D 当选。那么还不如把自己的票投给 B。这个动作叫弃保效应

这样,比例代表制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小党不断产生,纳粹党在其间应运而生;另外一方面,由于魏玛共和国是议会内阁制,大党越分裂,就越无法产生稳定的政府。最终形成了魏玛德国的政治僵局:屡次无法形成稳定的内阁后,权力逐渐由国会转向了总统。

在制定宪法时,瑙曼就预见了这个后果:“比例代表制一般不适于确立政治领导集团”。可惜最终没有改变。参见埃里希 · 艾克的《魏玛共和国史》P71。

第二,就是最被人诟病的魏玛宪法第 48 条的总统紧急权,联邦政府不断依靠总统紧急权进行统治。这实际上给了政治家们偷懒的途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个紧急权,那么国会将会面临不得不通过协商产生内阁的情况;但是有了这一条之后,当国会无法产生内阁时,政治家们就选择走捷径——懒得在国会中费时费力的协商,他们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在国会中保持合作(到了后来甚至是为了防止国会制肘而随意解散国会)——直接在总统处寻求帮助。于是,为总统个人统治创造了机会,也使得年老体衰的兴登堡老总统周围的阴谋小圈子得以得势。

于是我们看一下希特勒是怎么当选的。

1930 年,布吕宁第一次利用地 48 条,建立总统内阁,**凭借总统的支持从而摆脱国会的约束。帕彭和施莱歇尔的内阁都是由总统组织。同时,兴登堡总统也利用总统内阁逐渐扩张超越宪法之外的权力,形成了一个围绕总统产生的宫廷小圈子。**于是,在希特勒夺权之前,魏玛体制实际上已经濒临解体了。所以需要注意的就是,希特勒第一次担任总理时,他不是由国会选举产生的而是兴登堡总统周围的小圈子的秘密协商下利用 48 条建立的总统内阁。而希特勒上任前的最后三位总理布吕宁、帕彭和施莱歇尔的倒台的都是兴登堡总统周围的小圈子密谋下的宫廷政变,特别是施莱歇尔这位阴谋家(他是一位 Office officer办公室军官)。(当然施莱歇尔虽然是阴谋家,但他上台之后也的确试图团结中央党和社会民主党等中间派、遏制极左和极右两方面的势力,但是他高估自己了。)而施莱歇尔倒台、希特勒上台又归功于帕彭的阴谋。当然,此时右翼保守派为了限制希特勒,安排在这个内阁中纳粹党员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保守派的帕彭留任副总理。帕彭也是阴谋家固不用说,但是他绝不是纳粹的同路人。他的企图是安排大部分的人担任内阁部长,自己担任副总理,从而架空希特勒。希特勒还需要一场宫廷政变来真正攫取权力。

这又涉及另一个政治安排——联邦政府接管普鲁士邦。实行联邦制的魏玛共和国中,普鲁士邦是最大的邦国。占有三分之二的领土,控制了普鲁士就等于控制了大部分的领土。1932 年,普鲁士邦的执政党是社会民主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联邦政府由中央党执政,普鲁士邦由社会民主党执政。作为魏玛联盟的中央党和社民党相互配合维持魏玛宪法,此时的普鲁士警察是一只平衡各方、维护秩序的有力力量。早在帕彭第一次担任总理的时候,就有计划通过接管普鲁士邦来实现保守派的胜利。当时,帕彭政府宣称社民党执政的普鲁士邦联合德共、已经无法维持普鲁士的安定,他通过 48 条的紧急权接管了普鲁士邦。不幸的是,后来控制普鲁士警察的普鲁士内政部长的职位也被纳粹党人攫取了。当后来帕彭(此时他以副总理的身份兼任普鲁士专员)试图动用警察维持普鲁士治安的时候,他发现,普鲁士内政部长戈林对他的命令不闻不问(普鲁士内政部长不听从普鲁士总理的命令,这显然是非法的)。**纳粹通过普鲁士内政部控制了普鲁士警察。**于是,通过普鲁士政府制衡纳粹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打垮了。保守派试图掌权的努力结果为纳粹做了嫁衣。

之后我们看到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国会纵火案、3 月 5 日的选举。但即使在这一次选举中,纳粹党也只有 288 席,联邦国会共 647 席。加上与纳粹合作的国家人民党的 52 席才够简单多数,52%。1933 年 3 月 23 日以修宪形式冻结宪法的《授权法》的投票不过是一场暴力下的闹剧。

在这之前纳粹的非法武装就极为强大了,在当时的很多事件中都可以看到暴力的影子,冲锋队和德共的武装公开在街头巷战。当时德国已经是在内战的边缘。

希特勒夺权可以说是当时魏玛德国经济危机、内战边缘、小人阴谋、宫廷政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当然宫廷政变得以促成的原因是魏玛政治体制的失败。

后文,战后德国(西德)政治体制在反思魏玛共和的基础上做出了三大改革:

一,实行混合选举制。现代德国选举制结合了简单多数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成分。国会议员中的一半由简单多数制选举产生,另外一半由比例代表制产生。(德国实行联立制的混合选举制,具体不做介绍。)这样既能够将非主流的民意纳入政治体系,为小党提供生存空间,又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政党以遏制极端思想的产生、保证产生稳定的国会多数。同时,德国还规定了 5% 的门槛,即在比例代表制的选举中必须获得 5% 的选票的政党才能参加比例代表制部分席位的分配。当代西方国家的议会选举中,实行纯粹的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已经很少了;即使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在坚持比例代表制的时候也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小党。

二,不再有强大的总统,取消 48 条,从而防止两个权力中心的产生。同时,为了使得内阁稳定运转,创设了一种 “建设性不信任制度”,防止内阁因为国会不信任随时停摆。即,只有当国会选出新的总理时,旧的总理才被视为通过了不信任案,这样大大增加了倒阁的难度。

——

另外,这里提了很多比例代表制的缺点、没有提简单多数制的缺点,但并不是说比例代表制就一无是处、简单多数制就很好。越来越多的国家都采取了混合二者的选举制度,以实现最优。

知乎用户 SydneyCarton​ 发表

不全是。一直以来希特勒上台都是人们诟病民主制的一条罪状,其实这不过是个神话。选票只是希特勒成功登台的一部分原因而已。因为魏玛本身就是个不完全的民主国家。
说投票,希特勒当选总理是民主投票多数票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只是将他送入总理府。而他之后从总理采取一体化政策,完成到元首这个跨越并非是民主制结果,中间有大量不合法甚至纯暴力的成分在。纳粹在独裁制尚未完全确立,还比较合法的选举中得票从来不曾超过半数,得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也没过半数(1933 年 3 月 5 日的议会大选),大约 44% 左右。这样得票率让他成为魏玛总理阿道夫 · 希特勒是理所当然的,但让他成为第三帝国独一无二的元首远远不够格。
以下摘自威廉 · 夏伊勒《第三帝国兴亡》:
在 1933 年 3 月 5 日,他们在希特勒一生中最后一次民主选举的那天,用他们所投的票说话了。尽管这种种恐怖和威胁,他们的大多数人仍反对希特勒。纳粹党人在选举中虽然以 17277180 票领先——比上次选举增加了大约 550 万票,但是在全部选票中仍然只占 44%。希特勒仍旧没有能获得绝对多数。过去几星期的迫害和镇压并不能够阻止中央党的选票得到实际的增加——从原来的 4230600 票增加到 4424900 票;把它的盟友天主教已伐利亚人民党的票数加在一起,它一共得到 550 万票。甚至社会民主党也保持了它的第二大党的地位,共得 7181629 票,较前只少了 7 万票。共产党减少了 100 万支持者,但是仍有 4848058 票。巴本和休根堡领导的民族党的成绩使他们极感失望,一共只得到 3136760 票,在全部票数中只占 8%,比以前只增加了 20 万票不到。

一战后的魏玛,政体上是民主制,但从民众来讲凡尔赛之耻在鲁尔危机进一步刺激下影响颇深,这个民族矛盾面前,民不民主不是关键议题。同时右翼保守势力也很强大,强大到可以超越乃至逃脱法律,像希特勒啤酒馆暴动后被从轻发落,就是在这一重背景之下。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更是在民族英雄的光环之下,有着远超一国首脑的影响力。
生活水平有保障,天下太平时,这些都还没显现,一旦遇上经济危机,而且还是百年不遇的大萧条…… 矛盾全都出来了。按说这时候,应该是左翼比如共产党的机会,但纳粹却借这个时间捞了一大票。
上台之后怎样?对政敌进行几乎明目张胆的政治谋杀,关进监狱和集中营,特别是后来通过《授权法案》时,故意减少通过议案所需法定人数限制,一边将合法当选的议员排除在外甚至关进监狱,一边用冲锋队现场压阵胁迫投赞成票,这,算,哪,门,子,民,主?注意,如果没有通过《授权法案》,希特勒再怎么闹也只是个受议会限制并且肯定将要下台的总理而已。换言之,再胡闹也闹不到哪儿去。

所以,如果没有这些魏玛天生的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总统特别令的权力限制问题)、法制不完善、民族情绪强烈、对右翼民间暴力团的姑息等问题,以及经济危机的天赐良机,不敢说希特勒没机会上台,但至少难度和阻力要大得多。而且即便上台了,想从受限制的总理,变成绝对权力的元首,几乎不可能。

知乎用户 你也配反法西斯 发表

有人說納粹是資產階級黨,有人說納粹是無產階級黨,其實都錯了…… 按照統計,納粹在高中低三個收入階級得票差不多,工人票不少,高收入階級票也不少的,其實沒有特別明確的階級性,而是表現出為了選票極大的投機性,同時討好所有人,所以同時照顧農民、工人、資本家等等等,當然不怎麼照顧自己的敵人,每一條拎出來都可以用來把納粹的罪狀弄給敵人。我更傾向於,納粹的上台源於魏瑪的脆弱,而魏瑪的脆弱來自於一戰的不徹底性。

知乎用户 不会思考的芦本苇 发表

国会先放火烧掉嘛,毕竟讲民主。

反对全权委任法的议员首先先关押一部分嘛,毕竟讲民主。

议事规则也改一改嘛,未经议长同意的缺席全算出席,讲民主嘛

党卫队打手开进国会 “监督 “投票,我们讲民主,不支持纳粹大不了关起来嘛。

就问你怕不怕。

结论:纳粹真讲民主。

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如果民主成了能上不能下,甚至只能我上而你下,那只是洪宪皇帝的 “民主” 而已。

知乎用户 狄客天行 发表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这个问题又毫无疑问证明了这点。

每个人都拿出一大堆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不过谁真关心当时纳粹上台是不是民主的选择,每个人仅仅是为了自己的阵营摇旗呐喊。

你举民主的抉择,我说这是假民主。

但其实就算德国人自己本身,都很难否定这不是德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否则那些喝着法国的红酒,享受俄罗斯的女仆,眼睁睁看着犹太人进灭绝营,解放后却高喊着我们没看到,岂不是在嘲笑盟军的智商。

知乎用户 谢地蓬 发表

这个施密特学派很多人都说过了,就是民主的敌人通过民主上台,最终摧毁民主,所以不应该给民主的敌人以民主(所谓的主权者),但这个问题争议性很大,比如怎么定义民主的敌人,人家纳粹上台前看着也很良善啊,也是以耐心做说服工作为主啊,这不是另一种威权是什么?所以像施密特就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政治就是区分敌我,谁是我的敌人,谁是我的朋友,这是政治的首要问题,也是政治生死存亡的问题,也就是说,民主本身也带有强制(否则就像魏玛民国那般坐等民主敌人推翻),或者说民主也要绝地武士的激光剑护卫!

其实类似威权主义的情况出现过很多,有靠民主选举的,也有靠军事政变的,但并不是每一个都像纳粹那样遭到人民的唾弃,比如法国的拿破仑,比如西班牙的弗朗哥,比如大韩民国,比如南美诸国,他们上台后都推行威权主义,都放弃民主制度,但还是很得民众欢迎,吊诡地符合民主的实质(即为大多数人民所拥护)。所以我比较信奉这句话,民主不是万能灵药,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平稳的权力过渡,比如长期稳定的政治结构,但是在特殊时期,民主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有人说民主是能一起富贵,但不能一起共患难的制度,也许有其道理吧)

知乎用户 光头裁判克劳福德 发表

不全是。一方面,希特勒 + 戈培尔这种天团可以吊打今天的任何传销组织,黑的说成白的,今天我们反纳粹因为我们啥事情都知道,要是真的活在那个年代保不齐被忽悠了。何况,你不听戈培尔的就该听罗姆或者希姆莱的了,冲锋队可比今天的民进党流氓多了……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这是德国大资产阶级的选择,不让希特勒上,那可能就是台尔曼同志或者罗莎卢森堡同志上了(经提醒,卢森堡同志早就遇害了,那就是别的左派,领会精神,领会精神)。反正就是这帮社会党和共产党。希特勒把德国变成废墟死的是一群倒霉的被忽悠的无产阶级,不心疼。台尔曼上,资本家们就完了…… 类似贝当或者汪精卫,德国占领法国,日本占领中国,都无所谓,别让共党颠覆了是王道,法西斯大爷是来拯救资产阶级的。何况德国这还是本国的法西斯呢。

知乎用户 BibiBird 发表

看到有些人回答时一直在纠结 50% 多数…… 真的很佩服美国人的文化攻势…… 难道真没人懂欧洲多党制下的民主选举是怎么一回事吗?为什么现在的德国在选举后经常不能直接由第一大党组阁,而需要花时间谈判组建一个联合政府,比如基民盟和社民党这种右派和左派政党的大联合政府?因为对于多党制国家而言,单一政党想获得 50% 多数太难了。即便是美国这种两党制国家,也会出现选举人票超 50%,但总选票却低于 50% 的情况。所以对多党制国家而言,只要第一大党能跟其他党派完成谈判组成联合政府,那当然就能成为民选政府的执政党。这里 50% 多数要求更多的是针对国会投票而言的:如果 44% 选票的第一大党直接组阁,那么在野党直接联合冲票就能让执政党一条议案都没法通过。这样政府就没法正常运作了。

当然,如果直接说纳粹就是民主的选择,很多人会打内心反对。那我们看一个比希特勒还蠢的国家领导人——川普(希特勒可不会在选举中说 “让法国人出钱给德国人扩军”,而当选后的一系列高超的韬光养晦式的操作还让英国人主动在 36 年签了个《英德海军协定》来鼓励纳粹扩军)。川普靠什么上台的?其实川普上台前美国已经出现了 1933 德国的状况:代表传统建制派(类似社民党和天主教中央党)惨败,极右群魔乱舞(共和党还有一个拉丁裔的傻缺级别的候选人),极左势力不俗(希拉里要不是民主党站台,还真不好赢自称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而就在几年前,奥巴马的医改可是被扣了顶“社会主义” 的帽子)。那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人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最底层的就是温饱和安全。只有当温饱和安全都满足后,人才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比如当家做主。而当温饱和安全都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将选票投给那个把话说得最漂亮的人——与此同时,他们过低的精神追求甚至能让他们接受专制(罗斯福的那一套在经济上也差不多算是专制了,而追求自由主义追求市场经济的美国人民当时对此可有质疑?)。所以哪怕川普是个傻缺(这种傻缺来中国就别想从政了,让墨西哥人出钱给美国人修墙……),缺乏安全感的美国人还是把选票投给了川普,因为他是当前糟糕状况下 “最合适” 的领导人。等到了安全不再是问题,美国人就又会开始讲究吃要有吃相,回到谦谦君子道貌岸然的轨道上。

那么把川普那年美国的窘况和 33 年德国人民面对的情境做一个对比,把德国人那种焦虑甚至绝望,以及一个 “高贵民族” 的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的心情代入,你会把选票投给谁?

另外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识:33 年的共党讲究的是国际主义,详情参考中东路事件时上海工人不顾全国声援张学良夺回东北中东铁路路权的大背景,坚持上街游行 “武装保卫苏联”,以及朱和毛如何被小愤青王明和平夺权的经过,以及 33 年之后意识到纳粹威胁后莫斯科又如何命令法共与其他左翼联合参选,最后法国左翼联盟获得组阁权力。而为了对抗这种国际主义,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执政党社民党(不了解这个党的可以搜一下恩格斯组建的第二国际)对德共进行坚决镇压(德共高层多是社民党中分裂出来的,比如卡尔李卜克内西),在这期间不少德国人也自发自建了志愿兵组织——自由军团配合政府的行动,最后镇压了德共在柏林和慕尼黑的起义(巴伐利亚曾短暂出现过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思考下这跟纳粹在巴伐利亚发家是否也有联系)。

了解这些背景之后,你或许就能明白为什么国会纵火案能刺激德国那票国会议员们授予纳粹近乎独裁的权力(这种级别的投票就需要 2/3 多数了。即便驱逐了德共,而德国社民党又选择抵制,但纳粹还是需要天主教中央党等的赞成票。虽然天主教中央党收到了希特勒的欺骗,比如希特勒声称这种权力只是为了镇压德共,之后会自动交还。但如果没有德共在之前的所作所为,天主教中央党又为什么会跟希特勒合作?)

纳粹的独裁,不仅仅是德国平民的选择,也是德国精英们的选择。如同美国人民认为川普是当下最适合美国的总统,希特勒在当时也被认为是最适合那个时代的德国总理。而在希特勒展露獠牙之前,他骗过的不仅仅是德国人民,甚至包括劳合乔治这样的英国政治家。不了解希特勒的人可以看一下当年纳粹的官方纪录片《奥林匹亚》,注意那里面出现的杰西 · 欧文斯,那个英美媒体声称被希特勒羞辱的黑人运动员:这部纪录片用两分钟 (58:07 到 60:26)记录了希特勒三次为德国运动员的成绩而开心,却惨遭欧文斯三次打脸的详细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那次黑白对决中的最后一跳,导演使用了极其戏剧化的方式,而不像其他项目那样平铺直叙。

有报道称,欧文斯强调 “当年拒绝和我握手的并不是希特勒,对我不够尊重的恰恰是罗斯福先生。他甚至拒绝发电报表示祝贺”

而欧文斯也不是唯一一个出现在这部纳粹官方纪录片里的黑人,还有:

某种意义上,拿推特治国还随意让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制裁一家中国企业的川普对比希特勒,才是对希特勒的侮辱。毕竟希特勒只是疯狂,但不是傻缺。

所以对于民主,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一个傻缺是怎么靠民主当上了灯塔国的总统。因为同样的事情在南美等地还在一遍一遍地发生着。或许孙中山先生提出的 “军政训政宪政” 三步走这样颇具工科思维的多模型切换方案,才是真正需要大力宣扬的,而不是那种政治口号式的民主。

最有意思的是,喊了半天民主,在知乎还有那么多人拿希特勒选票没到 50% 说事…… 难道见证了那么多悲剧后,你们还是分不清民主也是分美国式民主,欧洲式民主,以及印度拉美式民主的吗?

知乎用户 丁小虾 发表

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知乎用户 帝俊 发表

希特勒的夺权史充满了阴谋、阳谋、幕后交易等等,希特勒是天才的政客,他知道如何蛊惑民众,在 1923 年啤酒馆政变失败后,他监狱生涯以及他的《奋斗》一书,反而使他成为了德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从监狱中走出后,希特勒说服了当时的巴伐利亚州行政长官解除了对纳粹党的禁令,并让德国的政客们相信纳粹党是可以被控制的。
1929 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德国损失惨重,失业率高达 40% 以上,人民对魏玛共和国愈加不满。这让希特勒看到了希望,他向德国人宣扬其思想,并让德国人相信他能解决经济的危机和战败的耻辱。1929 年时,纳粹党只有 10.8 万人,到了 1932 年,人数超过了 100 万。从 1930 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32 年 4 月 10 日举行总统第二轮选举,希特勒竟然获得了 36.8% 的选票。1932 年 7 月 31 日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 37.3% 的选票,获得 230 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
然而,此时,德国的老牌政党还在为政权问题争执不休,帕彭和施莱歇尔为了一己私利,互相拆台,宁让希特勒上台,也不让对方执政。于是,在妥协下,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这就是著名的 “后门夺权
1933 年 2 月 27 日,国会纵火案发生,希特勒随后颁布《保护人民和国家法》,授权政府接管各邦权力。他在冲锋队和党卫队的参与下,对各邦特别是那些不在纳粹党掌握之中的邦进行自上而下的夺权。从此,各邦的主权 “一体化”,德国这一法制国家趋于瓦解,纳粹党一党统治的基础得以基本建立。
1934 年 8 月 2 日总统兴登堡病逝,魏玛共和国灭亡,希特勒兼任总统总理两职,自称 “元首”,德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战争的深渊。

总之,希特勒的夺权之路可以总结为:

发展纳粹党——啤酒馆政变——著书获得名望——重建纳粹党——蛊惑宣传——参加大选——利用政治黑幕上台——利用政治阴谋取得最高权力——建立独裁体制

所以,纳粹上台是阴谋阳谋结合,民主与独裁同生。

知乎用户 艾贝尔 发表

民主不是看能不能让在野党上台,而是看能不能让执政党下台。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经济危机制造了很多失业工人,这群人是德国工人党的基础支持。工人闹事,资本家不得不求助工人党,于是归顺了工人党。民主仅仅让工人党上台了,上面还有个兴登堡,他才是真正的领导人,这是民主决定不了的。

民主选举确实是工人党最大的助力,但不至于让工人党成为德国最终的主宰者。

知乎用户 梦想或比现实 发表

考虑一下当时的背景,一战战败签订《凡尔赛条约》。一个世界第三的国家被别人吸血,98% 的民众一天的劳动所得要靠赛跑才能买得起生活必需品,而犹太人掌握商品交易渠道。

举一个例子假设: 美元与马克的正常兑换率是 1:5,但是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美国投资商都把马克换成美元稳定美国的经济了,德国的工厂就破厂了,工厂生产不了产品,马克也就买不到东西所以他的价值就一直降低,其他国家的资本就可以用货币贬值的机会,用生活的必须品或者是国际货币兑换一些高价值的产物,比如 91 年苏联解体一瓶二锅头换一辆坦克的事件

当时德国资本大部分都是犹太人,犹太人可以利用货币不稳的机会赚差价,把本国的资源卖的干干净净,于是就造成了人们对犹太人的负面形象,希特勒的党派最初是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少数党,但是他把犹太人作为靶子。裹挟着民怨干翻了当时代表着资本利益的党派顺变屠杀了的趴在欧洲身上吸血的犹太人,所以说他是代表底层的意愿的

但是对于上层犹太人也就是赚差价的犹太人来说只是换了一个被寄生的国家而已,参考一下现在的美国,顺便用媒体宣传一下底层德国犹太人的遭遇,吃一波人血馒头更是美滋滋

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那的确是民主的。因为希特勒的确解决了通货膨胀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只不过纳粹想的更多,它想通过战争解决自己的经济危机,只不过后面希特勒他自己制造出来了一个无法控制的巨兽,

知乎用户 于禁 91 年 发表

什么比例选举制之类的讨论,没多少意义,因为无论什么选举方式,票终究是人民来投的。当时纳粹得势,这正是有民意基础的。

但拿这个来说民主是坏的,那就 naive 了,德国人民喜欢希特勒,希特勒上台也确实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能把民心所向的领导人和平选上台,这正是民主的好处。如果没有这个民主制度怎么办?恐怕要搞一系列起义和政变,甚至爆发内战,纳粹才能上台,那不是无谓的内耗吗?让纳粹和平上台,这就是民主的第一大功劳。

有些人可能要说了,纳粹上台后就走向不归路,最后战败很悲惨啊。首先,纳粹上台废除了民主制度,他不能下台本身就是没有民主造成的。而且,换了民主政府就一定不会发生二战吗?说不定就变成苏联主动侵略德国了呢,那时候民主的德国就一定能战胜吗?如果战败了,还不是一样下场?

知乎用户 wuhonghui 发表

1889 年 4 月 20 日,希特勒诞生于奥地利州,居于奥地利公民。

1932 年 2 月 25 日,希特勒获得了德国公民身份。

1933 年 1 月 30 日,希特勒被当时的总统保罗 · 冯 · 兴登堡任命为总理。

在兴登堡逝世后,希特勒于 1934 年 8 月 2 日合并了总理和总统职务,并自称为 “元首和帝国总理”。

希特勒作为一个外国人,成为德国公民不到一年,就被任命为总理,成为德国公民不到三年,就成为德国元首,绝对是德国政体的缺陷造成的。

对比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任何人除出生于合众国的公民或在本宪法通过时已为合众国公民者外,不得当选为总统。年龄未满 35 岁及居住于合众国境内未满 14 年者亦不得当选为总统。″,希特勒即不是出于德国,入籍三年就成为国家元首,魏玛宪法让一个外国人如此容易地就成为了国家元首,真是太荒谬了。

知乎用户 孙傲之 发表

希特勒当选喂马共和国总理是民主的选择。喂马共和国被变成第三帝国不是。

知乎用户 偃匠师 发表

假设 39 年希特勒踩住了刹车,和英法美和解,德国成了世界第二富裕的国家,还会有人质疑希特勒上台是否是民主选择吗?估计各位公知大 v 又要大力赞扬德国民主化,是民主让一个背负巨额债务的一战战败国变成了世界强国。参见如今对韩国朴正熙和台湾蒋经国是否民主的话题

知乎用户 足利辉夜子 发表

Yes and no.

光从政治史上来说,纳粹上台当然不符合自由民主的原则。希特勒成为国家总理靠的是大总统兴登堡的(本质上是反民主的)宪法特权,而后续夺取国家议会多数席位巩固政权靠的是种种阴谋和受到纳粹党羽和为其所掌握的普鲁士邦警察(戈林时任普鲁士邦内政部长)的政治暴力严重影响的不公正选举。与后续正当化专制统治相伴的是对异己分子的白色恐怖。但是,除此之外在政治进程中还有不少我们不应忽视的东西。

首先所谓 “民主的选择” 就是个很吊诡的概念。就算纳粹党人心机算尽也未能在 1932 年的两次国家选举中取得国家议会的多数席,然而这一选举结果不可忽略的另一面是,纳粹党确实是当时德国最受欢迎的政党,远胜于其他任何一个魏玛政党,把德共和社民党绑一块也只能与其在伯仲之间。

再者,魏玛时代的德国是第一个在国会选举中采用比例代表制的民主大国。比例代表制中也如万花筒般有诸多分类,但总的来说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比起英美等国采用的多数制(majority vote)而言,大大降低了小党支持票变废票的几率,换而言之,也就鼓励选民更忠于自己心中的偏好而非将其与政治现实做妥协,去支持与自己理念相对更近的大党。因此,没有投票给纳粹不等于就反纳粹。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当时各党派在政治光谱上的位置投射到同一平面上,我们或许会发现,纳粹党还有着多得多的,来自国家人民党(也即纳粹党在政府中一度的合伙人)、中央党和巴伐利亚人民党右翼、德意志中产阶级国家党的选民中的潜在支持者(这一部分有待补充,希望如

@高林

先生这样稔熟相关历史的人士能赐教一二)。这么来看,纳粹的支持度倒也不见得少到哪里去,至少不是如一群窃国大盗略施狡计须臾间便掌握了船舵一般。

最后,倘若魏玛共和有着英国式的政制,恐怕纳粹党早已能组织一个至少是离多数席也不远的少数政府了。而加之以纳粹党人同国家防卫军和其他势力的暗通款曲,纳粹离建立自己的极权政治,又真的会多出很长的一段距离吗。

知乎用户 Anonymous 发表

不是.

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尚可以勉强称为 “民主的选择”, 但是实际上, 称为魏玛共和国的错误体制下导致的结果更为合适, 毕竟一个未经选举也未经议会批准的总理任命, 非要说是 “民主的选择” 实在是太过勉强了. 你一定要说兴登堡是民选总统, 所以他做的所有决定都是民主的选择, 可能能说服一些人, 这也是我说尚可以勉强称为民主的选择的原因. 但根子在于魏玛体制下不民主的那部分被兴登堡及相关集团利用了而已.

但是纳粹党的上台直到希特勒成为元首, 魏玛德国变成第三帝国的过程, 和民主可就真的一毛钱不搭了. 希特勒成为总理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就发生了著名的国会纵火案, 在逮捕了大量其他党派的国会议员后, 纳粹党都未能成为国会多数党. 如果你把国会纵火案后的 (也就是希特勒当上总理后的) 德国选举称为民主选举, 那我觉得把朝鲜历届领导人都说成民主制度的选择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你非要说希特勒当上总理是民主制度的选择, 可能还有点逻辑, 但是实际上, 说是魏玛德国的政治架构漏洞更合理 (毕竟很少有民主的政治制度下会让总统有随意解散议会独自任命总理的设计), 说是民主的问题, 不如说是魏玛制度设计的问题.

知乎用户 Squart Jenseon 发表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导致的大萧条,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崩溃,在这个情况下,人民有倾向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倾向,就在这时候希特勒来了,一边打着社会主义的名号,一边给群众画大饼,一边把共产党想办法杀光,人民都 TM 快饿死了,谁还有那个脑子去仔细想,赶紧抓住眼中唯一剩下的稻草——希特勒,跟着他去了。
人们要吃饭,有错吗?没错。希特勒有错吗?有,他反人类还政变,但是只追究他是没意义的,没有希特勒,还有东特勒南特勒北特勒特勒拐什么的。真正要怪罪,还是怪罪资本主义制度吧。

知乎用户 地精工效学者 发表

法国大革命把理性和民族主义植入欧洲文化模因。加之英美国财阀有需要,国内政治上有人要利用年轻人当打手。希特勒确实也是一个宣传、运营、权谋上不拘泥经验的奇才。他又表达了强烈民族主义思想及对犹太富豪发自童年的仇恨,这些缺一不可。经历过战争受伤,吃过牢饭还写书没有打到没有出卖。都显示了希特勒被扶持起来的必要性。简直是应运而生的。如果没有这个人用纳粹起家。也会扶持其他什么主义。不一定是纳粹。但一定民粹,一定仇恨犹太财阀,一定民族主义。一样会引起世界大战。

知乎用户 法海 发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坏事一定不是民主国家干的。
所以,只需先看看纳粹干的是不是坏事即可,这就是以上答主们的答题思路!

知乎用户 木汀 发表

当时的德国民众是真心支持希特勒的,他的上台是民心所向,至于上台之后开始搞独裁那是另一回事,但他的上台是民众选出来的,合法的。

知乎用户 洛水无花 发表

首先说结论:纳粹的上台,是德国民主的选择

别老说这不是民主,民主的竞选本身就包括各种各样的辅助手段

你总不能说坏的民主就不是民主了吧

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跟否定纳粹上台是因为民主的文字,还是在高中的时候

基本上一说到希特勒上台,民主派的回答都是类似的逻辑

即希特勒没有多数票,是靠幕后交易破坏民主上台的

但实际上这只能说明你们对魏玛宪法与魏玛共和国的不了解

魏玛宪法的核心就是确保政治平衡,在当时甚至被称为最完善的宪法

因为它的核心就是放纵组党

意图通过无数小党分散选民,最终使所有政府都是联合组阁

从而在根本上尽量避免产生绝对多数党,最终导致独裁

所以在魏玛共和国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党在议会中取得绝对多数

你可以查查魏玛共和国历任政府年表

基本上应该都没有执政超过两年的

所以从法理上讲,希特勒成为单一最大党,其民主性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在 1932 年 7 月 31 日的国会选举中希特勒的纳粹党虽然获得了 1370 万张选票和 230 个席位】

虽然说 230 个席位并没有在 608 个国会议席中占据绝对多数

但是 1936 年德国人口是 6929 万人,而抛去没有选举权的年轻人

简单推测选民有 4000 万人吧——因为没有查到相关资料

那么这 4000 万人里的 1370 万,已经可以完全碾压其他政党了

而且别忘了,剩下的 2630 万人里也不都是反对党

千万别想当然的以为这是 1370 万 vs2630 万

那 2630 万人里可也有许多纳粹党的支持党派甚至外围党派

魏玛宪法纯粹属于法学家治国,通篇充满了乌托邦式的法理幻想

而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最终导致德国政治一塌糊涂的不稳定

从而只能依靠容克贵族和大资本家出面来维持政治局势

譬如 1920 年的鲁尔起义,就是在没有政府命令的情况下

被政府军与自由兵团镇压的——这当然是违反宪法的

知乎用户 吃核桃不吐葡萄皮 发表

是的,这就是不能让民意随意发展的活生生例子

让没有世界意识和国家意识的人上去乱搞

终究是要出乱子的

其实纳粹都算好的了

我们宿舍曾经讨论过如果当了主席之后要干嘛

我上铺表示先拿核弹炸日本

对面马上就不乐意了,多污染啊,还是氢弹好

俩人从原理吵到对后代影响

最后还是我当和事佬:

民众留着当奴隶,政府直接屠杀到绝户

军队拿来做医学实验,大家其乐融融

知乎用户 一两 发表

奥地利人希特勒,当上德国元首,是德国人民选上台的。

1945 年 4 月 28 日,柏林已经是一片废墟,暗沉的星空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毁灭……

16 天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走到人生的尽头,希特勒曾经暗自庆幸,觉得幸运女神的天平好像又倒向了德国。

但是这样的庆幸在 8 天后就被彻底打碎,因为柏林的四分之三都已经落入苏联人手里,那群等着复仇的魔鬼。

他有些痛苦的嘀咕着:“武装部队抛弃了我,我的将军们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国没能完成我给整个民族提出的任务。”

时间到了 4 月 28 日,希特勒已经绝望,他决定在死前为自己 “伟大的爱情” 划上完美的句号,在地堡里,他和爱娃 · 布劳恩举办一场简陋的婚礼,正式结为夫妇。

第二天,他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战争打败了,我将留在柏林,只要时刻一到,我就用手枪结束我的生命。大概下午 3 点 30 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

**他的妻子爱娃 · 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

1、落魄艺术家希特勒

在我们的脑海中,希特勒的形象大概是这样的:

长着标志性的小胡子,跟个神经病似的,整天乱喷,宛如传销头子。

其实,人家年轻时候的梦想是想当个画家。据说希特勒也曾经在维也纳街道卖画为生,是的,就是你脑海中那种落魄的艺术家形象。

对了,希特勒其实是个奥地利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奥地利人当德国的国家元首,德国人咋就没意见呢?

这事儿就得往前一点说,牛逼哄哄的罗马帝国完蛋之后,在现在的德国和法国那片崛起了一个叫做 “法兰克王国” 的国家。

虽说是个国家,但是统治的形式上有点像我们的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大家谁也不鸟谁,至于皇帝嘛,说话也没什么人听。

后来,法兰克王国的老国王挂了,考虑到 “手心手背都是肉”,于是就把这个国家均匀的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成了三个国家:

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这个东法兰克王国的区域大概就是现在的德国奥利地那个位置。

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和奥地利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是同根同源,再加大家都是日耳曼人。

自而然的,德国和奥地利就互相觉得,对方不是外人。所以,奥地利人跑到德国当元首,德国人也觉得能接受。

希特勒年轻的时候还是过的蛮苦的,毕竟只是个落魄的艺术家,甚至时不时的还得帮人扫扫雪、扛个行李什么的才能赚点钱,甚至一度得靠着施粥站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2、冲锋陷阵希特勒

一战爆发后,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 16 团。上了战场后,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年轻人表现的十分勇敢,还因此获得了一枚 “一级铁十字勋章” 和一枚 “二级铁十字勋章”。

我特意去查了下 “一级铁十字勋章” 获得条件是:在战斗中三到五次地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勇敢行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希特勒在战争中绝对不是个怂货,冲锋陷阵那都是常事儿。

不过后来,大概是太能冲了,希特勒的腿被炸伤,后来眼睛还差点被毒气毒瞎,于是,小胡子不得不暂时告别火热的战场,回到后方修养。在这段时间,德国被打虚了,迫不得已只能向协约国投降。

打输了,接下来要干什么呢?赔礼道歉呗,这礼当然就是:土地和钱,土地先不谈了,作为战败国,德国不仅赔的连底裤都要被人家扒走,完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战后搞起来的魏玛共和国,表明看上去似乎还像那么回事儿,但是内在实则虚的一逼,为了防止人民起来推翻它,它只能使劲的搞经济。

当时有个叫 “沙赫特” 的德国人帮了不忙,主要是因为他有美国背景,能和华尔街搭上关系,于是,德国经济一度振兴起来。

3、党内积极分子希特勒

此时的希特勒在干撒呢?在给德国陆军当小弟,平常有事儿没事儿的出去溜达,探听和抓捕各种倾向错误,试图发送反动政变的坏分子。

没成想,在溜达的过程中,希特勒遇上了这辈子最大的贵人,同时也是把他推向深渊的 “神秘组织”—德国工人党

咳咳,好吧,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政治团体,也就百把个党员的样子,这个党的纲领号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反犹主义。

一开始,希特勒也没当回事,不过为了监控这个党到底是不是坏分子,他偶尔也会去听听讲座。

当然,上面的人讲的实在是太没水平,希特勒差点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说 “主张巴伐利亚脱离普鲁士,和奥地利搞一个南德意志共和国”。

这下,希特勒跳脚了,指着那个人一顿嗷嗷的批评,大家都觉得这个小胡子有点反应过度。

其实,希特勒虽然是个奥地利人,但是他十分反感那个地方的非日耳曼人,因为他自己是个死不悔改的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

大概是他那种邪教头子的气质吸引了党内的大佬,两天后,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已经被受邀加入了德国工人党,开始他觉得 “又好气、又好笑”。

但是不知道经过什么样的思想斗争,希特勒决定成为这个党的第 96 名党员,并担任了党的主席团的第 7 名委员。

至此,希特勒迈出了他人生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希特勒的一小步,全世界人民痛苦的一大步。

然后,他就一边当着德国陆军的小弟,一边抱着十二分激情开始运营这个规模不算大的政党。由于他那种一上台,就开始瞎逼逼根本停不下来的才能,迅速吸引了更多的支持者。

接着就是各种搞事情,还策划了一次啤酒馆暴动,可惜失败了,然后就被抓进监狱,坐了 3 个月的牢,政府甚至还下令禁止纳粹党,封闭纳粹党报。

在监狱的 3 个月,希特勒思考了很多,还写了本书《我的奋斗》。出狱后,他立刻跑到巴伐利亚总理面前,十分真诚的表示: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搞事情!

这个总理大概也是个心软的,于是第二个月,巴伐利亚政府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的禁令。

纳粹党重建了,当然,为了防止他们乱搞,希特勒被禁止上台瞎逼逼。

不过纳粹党的发展壮大并没有停止,希特勒明的不行,暗的还是继续搞。

等到 1928 年的时候,纳粹党逐渐变成了一个 “拥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务能力的干部的政党”,武装团队大概有几十万人。

这伙平常主要干的事情就是:捣乱!大概就是:我自己搞集会可以,但是其他政党不行,还经常到处恐吓那些瞧不上希特勒的人。所以说,“人至贱则无敌” 是自古以外最大的真理。

尽管这么闹腾,但是假如德国社会既稳定又和平,除了那群激进分子,好好过日子的人还真不一定看的上小胡子。

4、国家元首希特勒

但是幸运女神眷顾了希特勒,当他自己也在愁怎么上位的时候,天上掉了个馅饼: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

这里就要说下当时德国的经济状况:一战后,它本来欠了一堆钱,天天愁还钱的事情,国内的人民因为吃不上饭,动不动就上街吆喝两句。

当时的政府——魏玛共和国有个能人沙赫特,因为有美国背景,所以就给德国拉来了许多华尔街的资本。

钱有了,厂子也开起来了,工人们有了岗位,能赚钱养家糊口,自然就不再闹腾。

但是这样的经济模式,有个极大的弊端:重度依赖美国。因为当时钱是从美国来的,东西也是要卖到美国去的。

经济危机一来,美国跪了,自顾不暇,德国分分钟就跟着一起跪了:美国人的钱撤走,东西也不要,厂子一个个倒闭,工人们再次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政府给力,想出其他的办法,那后面可能就没希特勒撒事情了。偏偏这个魏玛共和国,自己也是虚的不得了,没人(高层管理人员能力不强)、没权(帝国陆军根本不鸟他们),什么资源没有,自然没法满足工人们的需求。

这个时候,希特勒跑出来说:TMD,这些破事儿都是政府无能,还有犹太人搞的鬼,你们只要相信我,以后你们每家餐桌上都会有牛奶和面包!

于是,没饭吃的人们一下子就被希特勒的热情给感染了,立马成了他的拥护者。

当然,我们都知道,在权利的斗争中,人民的支持虽然是底线,但是如果没有上层权利集团的支持,那么想夺取政权,还是会困难重重。

希特勒这个时候虽然获得了底层人民的支持,但是他的脑子很清醒,他知道想要真正上位,那么必须要拿下德国三个重要的权利集团: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帝国陆军

于是,希特勒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不断游说各大商业巨头,第一个被说服的就是工业巨头—法本化学,这个公司有牛逼呢?

战败后,有三家核心公司从它身上被分割出来,它们分别是:拜耳、巴斯夫、赫斯特,现在每家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甚至每家的产值都超过了当时法本化学。

这个法本化学给希特勒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当然它自己也赚了更多的黑心钱:

德军每打下一个地方,法本就会将那里的化工厂占为已有。战争初期德军一路高歌猛进,法本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1932 年,法本的全部收益还只有 4800 万马克,但到了 1943 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令人吃惊的 8.22 亿马克。

1942 年,法本利用其与希特勒政府的特殊关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3 号营地莫诺维茨修建了一家集中营工厂,法本因此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中唯一拥有自己集中营的企业。

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让这家集中营工厂成为人间地狱:工人在该工厂的平均寿命竟然只有 3 个月。

只要有一家公司被说服,其他家也开始蠢蠢欲动,经过希特勒和他的小伙伴们昼夜不停的努力,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家们一个个都表示:愿意支持希特勒的伟大事业!

最后就剩下帝国陆军,我们都知道,一个政权如果没有军事力量的支持,那么想长久也是空谈,于是希特勒派了自己亲密小伙伴—戈林去和帝国陆军的高层谈判。

大概意思是:**我们将来肯定会撕毁《凡尔赛条约》,只要我们一上台,必须给你们扩充装备,使劲砸钱!**那些高层将领们一听,那感情好,反正谁当领导我们不在意,只要能扩军,那么一切都好谈。

戏台已经搭好,最后的那场选举不过是一场早就排练好的大戏,希特勒粉墨登场:

从一个落魄的奥地利艺术家,变成了德国的国家元首,而他领导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也将开启 “种族灭绝” 和“世界大战”的恐怖历史。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两拨千金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是的,纳粹是被选上台的。纳粹党依靠实实在在的政绩给德国人带来了面包,带来了生活的希望,然后靠各种手段实现了独裁,而这实际得到了德国人民的默认,历史并不复杂。

不管什么制度,采纳这个制度的国民都希望从这套制度中获益,获得一个有组织的人类社会应该带给他们的生活和便利,而不是混乱,德国人的选择其实无可厚非。

人不可能空守空洞的原则,无视现实的困难,这是世界上所有人现实的一面。人类的社会制度不是一场游戏,不能靠假设而存在。

知乎用户 并不能这样 发表

这个问题下说希特勒不是民主上台的人已经充分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本质:

选出来的人我不满意你就不民主。

知乎用户 湾流 发表

个人认为,是的,是民主, 这里只考虑纳粹上台,上台后的所做所为暂不讨论

  一战中的德国可以说是被奥匈帝国拉下了水,最后在军队没有完全溃败的时候以战败国的身份结束战争(虽然战败,但战场都在别国领土上,本土并没有被严重摧毁,德国军队基本是完整地有秩序地撤回德国的。这和二战时,本土被盟军战略轰炸炸得底朝天,本土被苏军和盟军东西对进攻入,变成一片焦土那种惨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并在战后接受凡尔赛合约的制裁(包括军事和经济)。
  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 10% 的领土,12.5% 的人口(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 1919 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 1921 年与德国另签和约),16% 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 15 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 15 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巨额赔款,德国没怎么付,就干脆赖账,后来被协约国逼急了,干脆故意放纵恶性通货膨胀来抵消赔款(加剧了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只是可怜了德国普通老百姓,在通货膨胀中,所有的财富化为乌有。德国等于是牺牲了老百姓赖掉赔款。
直到 2010 年,德国历时 92 年才完全还清赔款,总额达到 220 亿英镑 (约合 2328 亿元人民币)。  民众对外国的不满,对政府的不满,一直都在酝酿。小胡子振臂一呼,“作为为祖国流过血的士兵,我将带领你们团结起来,提高就业率,废除外国强加给我们的不平等条约,消灭掉剥削我们的外国商人,为最优秀的德意志民族争取到生存空间。” 自然是应者云集。

知乎用户 小肉团和大肉丸 发表

不想针对题主的问题做一个单独回答,转载鄙人曾经写过的一篇小文,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纳粹主义的代表了谁的利益? ——简谈纳粹主义其兴起与来源 纳粹主义(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又译: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作为二战轴心国的核心意识形态,其影响之大,对世界破坏之深,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现代社会中基本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纳粹主义是邪恶的,反人类的,是我们再也不应当陷入其中的思想。因此我们要研究它,了解它错在哪里,了解它为什么在 1930 年代的德国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支持。了解一种思想的本质,我们无疑应当从它的起源和本质入手。 我曾经看到过一些中国马克思学者提出过一些观点,诸如:“社会主义”和 “民族主义” 的两面旗帜掩盖了希特勒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面目。等。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在牛文浩先生的《当今时代的民族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一文中看到了这样的推导逻辑:“其代表人物希特勒终其一生所代表的根本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是代表德国大垄断资产阶级集团的利益,根本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社会主义毫不沾边,实质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背道而驰。”“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运动,只能作为一种打着 “社会主义” 旗号极其反动的资本主义右翼政治思潮和制度”笔者认为这属于一种具有强烈唯心主义倾向的主观臆断,并不利于我们对纳粹主义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家社会主义就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色彩,希特勒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其施政方针中难免也有相当多的国家社会主义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色彩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和集权主义之上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也的确南辕北辙)。社会主义的三大分支中, 国家社会主义因为其公有化程度较高被认为较之社会民主主义更“靠左”,因此在许多外国学者的眼中他的思想观念一直属于极左,至于中国学术界认定其为极右思想亦有一定的道理。 从希特勒发动的第一次“革命”(啤酒馆暴动)和他所为纳粹党制定的《25 条纲领来看》,他最本质,最核心的思想其实还是极端民族主义,其它的施政纲领都是建构在民族主义之上的。可以断定,希特勒自身首先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这是他核心的信仰,他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更不是自由主义者,他的经济学想思想,建构国家的思想都是为了种族主义的目标而服务的。 其实关于左右的定义历来很有争议,特别是国内外的标准也很难统一。我更愿意接受秦晖教授提出的一种左右定义 “西方的左派右派都要承认有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在公共领域实行民主,在私人领域实行自由是它们共同的底线,而如何划分公私分界线线则是左右派需要争论的焦点。” 但是这个标准在希特勒这里完全无法衡量,因为他的政策根本在这个限度之外,一无民主二无自由,没有所谓的私人领域,因为连生存权力都是要为国家意志(民族主义)服务,那左右之争又有什么意义?说他是左派则左派蔑视他不讲人权,没有普世价值;说他右派又没有个人自由。反倒是经济政策上他的观念与国家社会主义者有所接近,比如在 25 条中 “第十一条,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第十二条,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求完全没收一切战争利润。 第十三条,我们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我们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我们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等与国家社会主义的理念有一定的相似性(虽然有巨大的本质差别,但体现在其受众人群上,而不是执行方式上),再加上与其有极其相似的斯大林政权也自我标榜为左派,所以有的西方学者愿意将其归为极左。但是这显然是不符合左派学者的意愿的,可谓是强加到头上的恶名,却有苦于确实难于择清其与自身观点的相似性,也只能默默承担下来。但是倘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说民粹主义是由多数人消灭少数人的思想,是极左;独裁由少数人消灭多数人思想是极右。希特勒的思想虽是一种自上到下的灌输与强制,他却标榜着自己是日耳曼人民的思想。那么希特勒将自己的思想标榜为大众的思想再去洗脑大多数人的行为就很难说得清是极左还是极右了。其实这极左极右之别也只有一步之遥。 他思想的极左极右的不确定也让单纯的从阶级角度分析他代表了谁的利益变的没有任何意义,若想了解他代表了谁的利益,我们就要从谁将它推上政治舞台和他的经济政策服务于谁来入手。 为了不使左与右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影响论述的清晰与条理,我在这里引入一个 “新极权主义国家” 的概念。在约翰 · 巴克勒等人主编的《西方社会史》一书中对这种体制做出了相当清晰的描述,书中认为,这种“新极权主义国际与过去的专制体系是有本质区别的,其一大特点在于过去的专制主义实力有限,并不能做到对个人的极端控制,很难控制个体的思维和行动,更多的只是通过有限的控制在维护自己较为脆弱的独裁统治而已,而新时代的极权主义有了现代媒体和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可以做到对个人更加精确的控制,甚至是精神上的洗脑,这在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无法想象。它的特征主要有:1,国家试图控制个人生活的多个方面。2,政治上不存在中立,是一个行使全部政治权利的独裁主义。3,它并非建立在社会精英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民众的基础上。4,有着无穷无尽的运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第三条,如何将一个极权国家建立在民众的基础上?每个理性的人都渴望拥有个人的自由而不愿受到限制,想要让人民自愿接受约束无疑是很难的。想要达成这个目的笔者认为要有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是国家当时必须有相当的民粹主义根基;其二是独裁者必须要提得出一种颇有说服性,煽动性的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第三是缺乏有力的政治同盟能够与之抗衡。这三个条件相互独立又有着密切联系。第二条与第一条的关系尤为紧密,因为如果大众有一致的诉求和愿望,那么一种政治目标被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接受亦是相对容易的。 对于纳粹党而言,这个奋斗目标可以说是相当的明确的,那就是要 “将优秀的日耳曼人血统推向全世界,消灭其它劣等民族,建立千年帝国”。那么此时德国的民粹主义此时又是如何与纳粹党互动的呢?在《巴黎和约》签订之后,魏玛共和国面临的危机之大可谓是惊人的:德国损失了 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 730 万人口,特别是萨尔兰和莱茵河左岸地区被占领使德国失去了 75% 的铁矿,44% 的铁生产力,38% 钢生产力,26% 的煤炭产量。要付出 2260 亿赔款或赔货,连关税都不得高于他国。而仅仅两年后的 1921 年因为付不起赔款险些为协约国占领鲁尔区。而到了 1923 年法国再次因为战争赔款问题占领鲁尔区,同时造成德国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发展到彻底失控的地步,许多中产阶级的财产刹那间荡然无存,工人和左派政党也开始了罢工甚至武装斗争;而支持帝国主义复兴的右翼势力也同样抬头,而这时的希特勒选择去和期望复兴帝制右翼合作,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啤酒馆暴动”。在这些魏玛共和国的危机当中,纳粹党得到了不小的发展,因为当时的大众普遍对被加诸在身上的巨大负担和受到的欺辱感到巨大的不满,特别是民主政府对协约国的妥协不满,再加上民主政府在经济上的处置不当和对民众抗议的残酷镇压都让民众对其不满大幅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纳粹党因其反政府的背景而受到相当多民粹分子的支持。纳粹党从 1919 仅仅有 50 人的小党派,到 1922 年的 6000 人,最后到啤酒馆暴动前夕的 5.5 万人。它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但是纳粹党最终的发展成果还要“归功” 于 29 年经济危机的到来。其实魏玛共和国在 24 年后已然再次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在施特莱特曼的治理下,魏玛共和国不仅成功的解决了鲁尔问题,也使得经济迅速稳定了下来,生产力水平也比站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此时的纳粹党员数量也因为缺乏有效的领导再次下降:1924 年回到了 1.4 万人的水准。 但是 29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德国的经济因其对国外贷款的高度依赖性再次崩溃,特别是失业人口攀升到恐怖的 500 万,只有大约 1/3 的人口拥有全职工作,此时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对于这时的种种危机束手无策,采取了诸如提高关税,强压物价等现在看来雪上加霜的政策,使得德国经济彻底陷入低迷。此时在失业人口中弥漫着绝望的情绪,他们对代议制民主,社会民主党的信心几乎荡然无存。他们需要的是工作,是面包,而不是看似无用的“虚拟的民主”。同时,他们对犹太人(当时犹太人在德国社会中确实在诸如银行老板,商人,艺术家,教授等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有着巨大的不满。此时的希特勒提出了一些相当有诱惑力的政策和条件:比如他承诺大幅削减失业,建立社会福利保障,要建立“既不是苏联模式的中央化全面计划,也不是西方类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这时德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完全处于一种不知所从的状态,他们对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十分仇恨,却又对政府中的社会民主党的无能感到愤怒;他们既仇恨被其它国家加诸在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又有部分当被民族主义洗脑的人错误的仇恨 1918 年时推翻政府的左翼革命者,认为他们才是德国输掉一战的原因。此时纳粹党员的数量暴增,1928 年 10 时有 10 万人,1930 年 9 月 30 万,1932 年 3 月党员突破 100 万。而其政治影响力的扩大更是超出了希特勒自己的预料 1928 年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 3100 万选票中的 81 万,1930 年竟然就达到了 640 万,1932 年得到了 1375 万张选票成为第一大党。 在《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一书中曾给出过对纳粹党人员组成的分析认为其主要支持者有三种类型:出于信仰的军人,出于社会经济的自我利益的地主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不再有梦想的失业工人,还有出于机会主义和赶时髦的年轻人。 由此可见其真正的核心党员,或者说被希特勒的民族主义吸引而来的乃是那些一战的退伍老兵和那些在经济危机中信心被一次次打击的中产阶级。而那些退伍军人的思想的源起恰恰是一战中所鼓吹的诸如: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日耳曼民族是优等民族,英国法国早已被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所腐化等等思想。他们蔑视自由主义,认为英国的商业文明和德国的英雄文明存在着巨大的冲突。他们属于中产阶级的范畴,却反对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视自己为独立于保守的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我们不能认为这些军人的思想符合了纳粹思想,而是应该看到,纳粹思想正是由这些军人 “朴素” 的军国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义思想的混合体中提炼而生的。所以当军人在 34 年代去其政治中立的立场后,他们唯一,也只可能支持的政党就是奉行强军政策的纳粹党。而那些支持希特勒的年轻工人,除了因为对社会不满外,也不能排除希特勒个人的魅力的因素。比起同时期其它的政客,希特勒不仅更加年轻,而且更加果敢并富有煽动性。相比当时魏玛议会中的其它领导者在种种利益的博弈中摇摆不定,在经济政策上自相矛盾;希特勒的竞选纲领无疑是明确而清晰的。对于当时的德国人而言,他们或许需要的恰恰是一名真正强势的领导者带领他们走出泥潭。但是希特勒明显不是摩西而是一名真正的撒旦。 其实在德国社会当时支持率大增的也不只是纳粹党,德国共产党的支持率也在节节攀升,社民党的支持率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固的地位。真正失势的反倒是那些中间派的自由主义者和右派的资本主义者彻底失去了它们在议会中的地位。对于资本主义政党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和保守贵族阶级而言,此时急需的正是在政治上寻找新的支持目标,特别是需要一个能够压制住德国共产党的新政党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担忧自己会在苏联似的革命中失去一切。而社会民主党无疑是不理想的,因为社会民主党支持率在不断下滑,并且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的基本立场。而纳粹党则不同了,虽然他们曾经对纳粹党的那些民族主义思想嗤之以鼻,同时也对它提出的种种针对垄断资产阶级的政策怀有顾虑。但是在经过与希特勒的磋商与谈判后(如 1932 年 1 月在杜塞尔多夫工业家俱乐部发表演讲,在 1931 年和巴本的会晤等),希特勒先是在一部分社会主义立场,诸如没收土地等问题上做出关键性让步,其次他的对外扩张策略和强军政策及压制共产党的方针也深深吸引了这些保守主义者,让他们看到了能够从纳粹统治中获利可能。使得希特勒也获得了来自保守主义精英政治,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支持。当然这些阴谋都是在私下进行的,可以说希特勒在演讲和表演上的天赋让他在公众面前能够获得中下层小资产阶级的支持,而政治上的狡猾又让他在幕后博得了保守主义精英的支持。 由此可见,真正在政治上与势不两立的是哪些人呢?第一是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希特勒独裁专政的本质看得一清二楚,对对外扩张和反犹的民族主义更是反感,但是他们的弱点在于,一来没有强大的领导者,二来缺乏解决当时德国经济危机的方案,他们主张的民主与自由在当时的德国更是被诸多政治上的黑幕所玷污,进一步减少了自己的群众基础。所以无论是社民党在后来的黯然下台并解散,还是自由主义者在纳粹统治下遭受残酷迫害都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另一支反对希特勒的主要力量则是来自工人阶级的德国共产党,德国共产党在当时经济上主张向苏联搞计划经济,政治上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基于这些方针,它在当时的德国工人阶层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也是制衡纳粹的最后一枚砝码。但是德国共产党的悲剧在于它坚持革命的主张在当时德国遭到的仇恨和恐惧使得其难以在议会中施展拳脚,反倒是迫使保守主义精英加速倒向纳粹党。更不明智的是,在它还有能力和社会民主党合作遏制住纳粹党的情况下,它选择了拒绝,反倒是寄希望与苏联能给予外部的支持。再加上希特勒制造的种种政治阴谋,如:国会纵火案,将共产党抹黑,再翻出历史旧账来攻击共产党的合法性,最后被宣布为非法。 而在此之后,纳粹党在德国成为了唯一合法的政党,工人阶级也只能倒向这个唯一的选择,希望能够在经济政策中得到纳粹党所承诺过的一切。从而我们可以说,在 34 年纳粹成为唯一合法政党后,它在政治上代表的其实是真正的民粹,它一统工人阶级,小中大资产阶级保守阶级的支持。这并不是因为它是唯一合法政党的缘故,而是因为正是这些阶级合力将它推到了领导的位置。可是他们的思想核心——民族主义却是由希特勒和其它核心党员费尽苦心宣传,洗脑到每个人脑海中的。既可以说是独裁,也可以说是民粹的纳粹主义就这样完成了精神上的统一。 看完政治上上的代表,让我们分析一下希特勒的经济政策。其实希特勒的经济政策是非常怪异的,它同时混合着竞争经济,垄断经济和指令经济。其实这也并非不能理解,因为纳粹德国的经济组织其实是为了它的民族主义思想而服务的。这和马克思所说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完全相反,而是为了一种思想去构筑一种经济。例如,他在解决失业的问题上想出的办法并非是传统的没收大企业,也放弃了曾经流行的紧缩政策,而是求助于大胆的政府赤字计划,他提出的莱因哈特计划将 10 亿马克分配到各个领域,诸如修建高速公路,新的住房并对工业和农业进行了全方位补贴。除此之外,他还通过了大量重整军备的计划,大幅更新武器装备和部队规模。二者双管齐下,通过政府需求迅速拉动了内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工厂,在部队)。这些计划也无疑给大型企业,诸如:克虏伯,西门子马菲克劳斯等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但同时他还为了能够自给自足制定了大量的科技研发计划,用威胁和利诱的双重手段拉拢资本家的资产到一些由国家出资开办的企业中,诸如著名的赫尔曼 · 戈林工场,强迫这些资本家为政府的战争生产合成橡胶,铁等产品。而中产阶级和精湛工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没有了犹太人的竞争和大企业的从业领域被严格限制后,中产阶级发现了许多有利可图的商业领域,而精湛工人则在军工厂中获得了充分的利用。而真正的受害者,或者说谁的利益被损害了呢?毫无疑问就是犹太人,自由主义者,教会和反对纳粹思想的思想家与艺术家。其中尤其以犹太人的迫害最为典型。他们被剥夺的,不仅是政治权,和物权,而且沦丧了连生存权都被剥夺。对犹太人的迫害一方面使得纳粹政府得到了客观的收入,更使得他们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从经济上的政策我们看出,其实希特勒的经济政策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也恰恰是那些当年将他推上台的阶级,无论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都在他的政策下得到了经济上的利益,同时也失去了政治上的自由。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对而言获利最大的依旧是垄断资本家,但是值得注目的是,这些垄断资本家大多都是纳粹党员或者至少被迫为纳粹的战争进行服务,而与之前的垄断资本家所处的状态完全不同。在政治上获益的恰恰正是纳粹党本身,它的民族主义思想被进一步强化了,首先它解决了各个阶级的经济上的需求,获得了各个阶级更大的支持。同时它也通过建立强大的军队和警察机构进一步消除了纳粹主义的 “内部敌人”,也为对外扩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无论在政治和经济上都被践踏的恰恰是讲究“博爱” 的教会和 “个人自由” 的自由主义者和深受种族主义迫害的犹太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纳粹的经济政策与它的政治需要和政治目标是一致的,并且是围绕着政治而产生的。如果我们一言以蔽之,说纳粹主义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亦或是国家社会主义导致集权社会其实都是不妥而片面的,纳粹的核心还是极端民族主义和集权社会,其它的一切政策也不过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它反对的是自由主义,是民主,是“劣等民族”。而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德国是深入人心的,所有在这个体制中收益的人,往往都是持有着这样的思想人,无论这种思想的来源是希特勒的宣传与灌输,还是其自身的信仰,但是结果的是具有一致性的。 而在看清了纳粹主义本质后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两点,第一是要避免民粹主义取代理性与个人自由,第二要避免独裁统治抹杀民主。 民粹主义看似是民主,实则是对个人意志的抹杀。群体的非理性经常会将我们的社会引导向错误与疯狂,我们应当尊重重理性的思想家与科学家。尊重个人意志,让理性的声音在社会中有更大的影响力。扼杀个人的思想,正是纳粹集权主义能够如此肆无忌惮迫害自由知识分子的原因。没有个人思想,只有意识形态的社会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当今有如此多的人在呼吁言论自由与思想自由的原因。 而独裁统治在现代集权社会则是民粹主义的帮凶与领导者,和独裁抗衡的有力武器就是民主。民主有诸多的组织和实现形式,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等等,虽然不能断言民主便是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但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遏制个人权利的过度膨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独裁统治是不稳固的,也是危险的。民主思想的倒退其就直接的后果就是助长独裁产生的土壤,例如 30 年的魏玛共和国。而民主的稳定存在需要的就是程序正义的维持,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缺乏了程序正义,所谓的民主也就成了政治游戏和权钱交易。这种程序正义的维持就要依靠法律和分权制衡。从布吕宁在 30 年魏玛共和国中动用紧急状态法的那一刻起,魏玛共和国就失去了其程序正义,从而导致民主思想的倒退。 历史终究已然成为了历史,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而言,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意义恰恰在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纳粹主义已然成了历史,但是先进世界上,民粹主义和寡头政治都依旧有其土壤。现今社会,种族主义早已没有了自己的市场,可是形成现代极权国家又何须极端民族主义作为前提?成为极权国家需要的理论指导也可以是帝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认清其本质是民粹主义与独裁统治的结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甄别改头换面的新 “希特勒” 和“纳粹德国”。将人类引领像和平的彼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惯了某些无耻的论调,早就见怪不怪了。
纳粹不是真正的民主。
凶手不是真正的穆斯林。
做了坏事的 XX 不是真 XX。
呵呵呵,那容我问一句: 争权夺利、兜售战争、奴役异族、屠杀同类的人类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人类?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一个东西就要把它洗涤成完美无瑕的圣物? 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还是偏执狂? 请准时收看《走近科学》。

知乎用户 童鼎 发表

看过《黄飞鸿 - 狮王争霸》吧?希特勒上台前就是拿着写有 “不平等条约” 扇面的刘永福。在当时的德国人眼里,他是一战后面对全世界的恶意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凭什么不选它?“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便谁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知乎用户 川建国同志 发表

当然,连英国人拍的纪录片二战通史开篇就强调了德国纳粹的上台背后没有任何暗箱操作,完全是公平公正通过德国人民一人一票选上来的,没有任何猫腻。按我们的话说叫人心所向,这也是特定历史环境造成的。德国人普遍认为一战的失败是德国遭到了欺骗与背叛,战火始终没有烧进德国本土,德国人不服气。又因为凡尔赛条约过于苛刻,使德国人感到羞辱,特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是重灾区,本身就损失很大,再加上法国在经济危机中止损的办法就加紧盘剥德国。不少德国人在经济危机时期饿死。所以在那种情况下的德国人都憋着一口气,就是要报复。而纳粹就是喊着这个口号出来的,自然而然获得了德国人的支持,而且也真的不是喊喊口号的政客,而是 “实干家”,说干就干。

知乎用户 ellias feng 发表

我们首先看看德国人是怎么说的:
https://www.dw.com/zh / 历史上的今天希特勒上台 / a-16562532
(德国之声中文网)1933 年 1 月 30 日,柏林勃兰登堡门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早在几个小时前,纳粹宣传主干戈培尔已经将纳粹冲锋队号召起来。傍晚时分,超过两万名的纳粹 “冲锋队队员” 蓄势待发。庆祝活动于晚上 7 点正式开始。火炬被点燃,冲锋队举着火炬通过勃兰登堡门。就在几个小时前,阿道夫 · 希特勒实现了他的人生第一目标:他被总统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

导演好的庆祝活动

新上台的总理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们一起在庆祝。从总理府的窗户前,希特勒向围观人群招手。戈培尔计划了一个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大型庆祝活动:德国的这个夜晚将成为 “奇迹之夜”。为此他安排了一些特别的活动,巨型火炬游行队伍将穿过柏林。

戈培尔原本希望营造电影画面式的场景,然而围观的人群在火炬冲锋队中间来回穿梭,影响了录像效果。戈培尔对此很失望,要求后期重新模拟现场。

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

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阿道夫 · 希特勒的崛起与魏玛共和国的衰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 1918 年魏玛共和国成立起,它的发展就有其先天缺陷:这是一个没有民主基础的民主共和国。大部分德国人并不接受魏玛共和国,尤其是经济、管理和政治领域的社会精英。左派、右派同时排挤和策反撼动了共和国的执政根基。在建国初的五年里就发生了数起震惊全国的谋杀案:其中就包括德共的罗莎 · 卢森堡和卡尔 · 李卜克内西,以及犹太裔德国外长瓦尔特 · 拉特瑙。凶手都来自右翼极端势力。

魏玛共和国的执政极不稳定。共和国存在了14年,政府更换了 21 届。共和国宪法的明确反对者就在议会的 17 个政党中。不断升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让选民对各民主党派越发失去信心。政治极端势力借此赢得了群众支持:极右翼纳粹和极左翼德共的追随者不断增加。到 1932 年 6 月,官方数据统计的德国失业人口数达到 560 万。

渴望政治强人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德国人盼望一个能带领德国走出危机的政治强人的出现。总统保罗 · 冯 · 兴登堡是一个这样的政治强人,对一些人而言,他的执政带有明显的帝王特征。他在魏玛宪法中强调中央集权,总统权力极大,可以解散议会,并在紧急条例下可以代替议会行使立法权。兴登堡也经常利用这一立法特权,然而年迈的他很难扮演起德国救世主的角色。1933 年初,兴登堡已经 85 岁了。

兴登堡元帅

在经历多次政府更迭之后,兴登堡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代表右翼民族主义保守势力的政府。他原本对任命阿道夫 · 希特勒为政府首脑持怀疑态度。很长一段时间里,兴登堡都嘲讽地称希特勒为 “波希米亚下士”——以自己一战英雄元帅的身份暗示希特勒,他只是个普通士兵。

然而兴登堡最终改变了主意。兴登堡的亲信向他保证,他们将控制上台后的希特勒。阿尔弗雷德 · 胡根贝格,德国国家人民党的主席曾说:“我们将限制希特勒”。安全起见,纳粹党在新内阁中只获得两个部长的职位。而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也自觉地低调行事,放弃高声争取更多的权力。

“这真像一场梦”

1933 年 1 月 30 日这一天希特勒及其追随者终于如愿以偿。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兴奋地写道:“希特勒成为了总理。这真像一场梦!”在对与希特勒和他的政治野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魏玛共和国将他任命为政府总理,也由此自掘坟墓。此时,希特勒已经将他的计划写进著名的 “我的奋斗” 中。他写道,要 “灭绝” 犹太人,用 “征服” 的剑占领新的“栖息地”。

元首希特勒

出于纳粹政治宣传的需要,1933 年 1 月 30 日被作为 “政权取得日” 写入历史。极具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是符合魏玛宪法的。兴登堡在总理宣誓就职后说了下面的话:“先生们,现在是与神共进的时候了!”然而兴登堡本人并未亲见后来的种族大屠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于 1934 年去世。

希特勒上台后很快就用行动表示,那些打算限制他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他在宣誓就职后不久就在德国全境开始了冲锋队的暴力恐怖。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会都遭到骚扰和迫害。很快第一个纳粹集中营建立起来,集中营里是受到纳粹冲锋队折磨的第一批受害者。恐怖主义阴云很快就会扩散至犹太人和其他受害者。不出几个月,希特勒就废除了魏玛共和国,建立起自己的独裁统治
-———————————————–
这篇文稿里,把希特勒上台全部载给了魏玛共和国以及兴登堡个人选择。但是这里面有几个基本事实德国官方没有考虑。
第一,纳粹党的崛起是希特勒崛起的必要条件,这个党派的崛起,是符合魏玛共和国宪法的非常民主的。德国至今的宪法,也对党派自由给予充分的保障。从我们中国人的角度认为,极端主义是应该被取缔的,不能以民主和自由为名任由其发展,但是可见德国人并不那么认为。所以当经济危机和战争赔偿的负担在压在普通德国老百姓身上的时候,他们转向极右翼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当代中国人和德国人在文化和政治上分歧的一个重要差别,这种差别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在很多问题上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在根源上解决极端化问题,是中国国家治理的主要思想,然而在德国不是这样的。
第二,德国政治精英脱离群众,以社民党为代表,通过腐败和滥用宪法权利自己拱手让出了议会控制权,这个让出权力的过程也是符合当时程序正义的。

第三,只有当上述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兴登堡才会选择纳粹党的领袖作为国家总理。不然他可能会选择一个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总理,那样至少苏德以后打不起来了,事实上除了希特勒当时他没别的选,而他本身也收到了很多纳粹主义思想的影响。

所以当 1933 年希特勒真正成为德国总理,之前的过程大致是符合民主程序的。德国官方认为魏玛民主不是民主,这种说法有修正主义的嫌疑,德国官方还认为美国的政治不是真民主呢,那最后只会演变成了什么是真民主的哲学争议,对于定义希特勒崛起毫无帮助。
最后,希特勒通过授权法,完成了自身大权加深。德国在政治程序上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来阻碍希特勒实现其邪恶抱负了。这个授权法获得的过程,严格来说,有很多程序不正义和非民主的地方。但是,基于当时纳粹党对社会的控制和已经形成的反犹太反共社会意识,希特勒取得授权法也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以上四点,步步递进,最后导致了纳粹德国的真正崛起,四点钟至少三点是符合民主原则的,因此德国走向纳粹,是民主的选择。

知乎用户 王新兵 发表

如果投票就是民主的话,那么只能回答:是的。

知乎用户 曹小明 发表

是德国人为了尊严选择了希特勒,要知道越穷的人越在乎尊严这一种心理,富人的确也很在乎尊严,但富人更在乎命,因为只要活着美女美酒尊严都有,而穷人每天啃面包幸福感指数很低一肚子的不满导致更加不在乎命,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中国为什么敢怼美国,民族自尊心来了,人民不爱受鸟气,被压抑太久了,雄赳赳气昂昂为什么会有这种精气神,就是不受任何鸟气的民族自尊心出来了,宁折不弯,钢刀哲学,不是我碎就是你断,咱们拼个高下,就是有这种胆魄。

知乎用户 马吹克思囧色夫 发表

一战时希特勒曾在部队做思想工作,解决部队里的斯巴达克思潮问题。。战后接受潜伏任务,渗透进工人党,无奈 54 人都是弱鸡,被希特勒多年在组织磨练出的嘴炮折服,最终这个党被希特勒改造成战斗力爆表,活跃度惊人的纳粹。。

至于后来组织为什么玩捉放曹,老家伙们和希哥选择了怎样的交易我就不清楚了。

魏玛政府烂到骨子里,红色政权清洗忙,法兰西英格兰这些 old fuck 变着花样欺负德国人。有兴趣了解的童鞋可以找巴比伦柏林看看,侧面了解一下当时的国计民生嗯。德国人没得选。

知乎用户 机械迷城 发表

说实话,不是

啤酒馆暴动之后小胡子就彻底明白了,在现代社会所谓的群众和民主民意是个什么东西,上层阶级把他脸打的啪啪啪啪啪啪直响,明白无误的告诉他,我们不给,你不能抢。从此以后小胡子彻底走上了和掌握社会大部分资源的统治阶级合作的道路,所谓的选票民主是他用来夺权的工具,同时还豢养了冲锋队和党卫队作为武力威慑,同时获得下层和上层的支持。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只有兴登堡,可这个家伙明哲保身,为了家族私利卖掉了整个德国

知乎用户 橘清雅 发表

在实现了普选之后,法国人民决定选举一个新的皇帝上台进行统治,“共和国”?呵呵,人民更需要皇帝!

知乎用户 图灵 发表

最近在上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课,老师刚好讲过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好了

首先,要理解一下魏玛政府的具体分工和选举事宜

魏玛政府采取的是传统的分权多党制议会,具体来说,议会内部不止一个政党,只有在议会选举中获得 50% 才能控制议会。而总统则是单独的另一场大选。总统随时都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然后再讨论一下纳粹上台前德国的政治和经济。一战末期德国政府乐观估计战争会获得胜利,因此印制了大量钞票,导致战败后德国进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百姓苦不堪言,而凡尔赛条约则加剧了经济的恶化和百姓的反感。纳粹党最初,叫做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是一个左翼政党,希特勒加入其中是作为军方的一名间谍来安插在左翼政党中,而之后希特勒接受了该党理念退出了军队。后来,希特勒逐步掌握了该党,将其转变成了极右翼政党,并且很早就提出了反犹反资,民族主义的思路,并且有文件记录。

当时的德国政坛,乌烟瘴气,几十个政党参与大选,导致没有一个政党可以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而总统也是经常解散议会,导致德国一年会有多次大选。而纳粹党,在经济衰落的时候会获得较多支持,经济复苏就失去了选票。随着美国的贷款进入德国,德国经济逐步好转,纳粹党也失去了力量,希特勒也发动叛乱被捕,但由于法官亲纳粹,导致叛国这一罪行希特勒仅仅入狱五年,实际很快就出狱了。1929 年,美国股灾紧接着大萧条,金融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德国,纳粹重新获得了选举中的优势**。但直到纳粹上台前最后一次议会选举,纳粹党都没有获得 50% 的选票。**

在总统选举中,兴登堡和希特勒选票过于接近,大选进入第二次复选,**兴登堡击败希特勒获胜。**兴登堡此时已经八十多了,而且年老体衰,经常生病,他参与竞选仅仅是为了制止希特勒,当选后日常事务都需要手下帮忙。希特勒此时找到了兴登堡,提出想当首相的要求。兴登堡最终答应了他,**希特勒被兴登堡提名担任魏玛共和国的首相,也是最后一位首相。**不久之后,兴登堡去世,国会被 “共产主义者” 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希特勒获得了紧急权利(国家紧急状态?),逐步瓦解,逮捕议会中的反对分子,最终利用魏玛宪法中的 enabling act 废除了宪法(不知道中文,也不知道为什么魏玛宪法里会有废除宪法的方法),成为了第三帝国元首。

因此,虽然 1933 年以前纳粹党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但不论是议会还是总统选举,纳粹党都没有获得宪法规定的胜利,纳粹的上台不完全是德国民选的结果,但事实上还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知乎用户 学衡 发表

我觉得同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知乎用户 陆轶群律师​ 发表

并不是有选举就有民主

否则曹锟当总统也是中国民主的选择, 萨达姆拿到 99% 选票当选总统也是伊拉克民主的选择了

知乎用户 小明 发表

跟今天,特朗普上台差不多,都是民族主义者。

知乎用户 在下宋凡 发表

至少 2013 年以前问的,为何突然这么多讨论?跟特朗普有关系吗?特朗普应该还不够民族主义,下一位我不知道。特朗普疯言疯语都能当选,说明美国人民也差不多了。你们挺民主党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然是了。

对任何一个制度进行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整体的去考虑,而不可能只去考虑这个制度好的时候。

在考虑独裁的时候,正常人都会考虑,独裁者是傻子怎么办,独裁者被架空了怎么办。

那考虑民主的时候,自然也要考虑选民是傻子的情况,选民被忽悠的情况。

再说了,我还没见哪个民主制度下选民不被忽悠的。只有程度区别,没有是非区别。

所以纳粹当然就是德国人民的选择。

那个党和那个党魁,都只是背锅而已。

知乎用户 子顾 发表

很多事情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二战前的时代。那个时候,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美国黑人那时候还没有 i have a dream。女性还没有解放,欧美发达国家,女性还没有选票,英法等国还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印度,非洲等国家还在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达尔文主义大量流行。show your white skin,courage,这样的标语到处都是。地缘政治学说里面,国家有机体理论非常流行(国家像有机生命体一样,需要空间(领土,殖民地),需要养料(殖民地,市场),未来的世界是由大国所控制)

那时候的西方社会社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文明。而且纳粹党,英国也有,西班牙也有,不仅仅是德国。纳粹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那个时代的糟粕文明所产生的结果。所德国一战战败时候,受到英法的打压,民族主义兴起。如果一战英国战败,英国也有可能走上纳粹这条道上的。毕竟殖民主义的英国也有这个基础。

个人觉得,这是人民选择了纳粹,是民主的选择。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希特勒在短短一二十年把德国从战败国带领成为威胁整个世界的国家,相比之下,其它那些国家的领导人像垃圾一样。

知乎用户 无语成谶 发表

推荐一本书《抽签与民主、共和》读一下就明白了。

知乎用户 菜徐鸡 发表

是兴登堡的选择,当时是德共和纳粹 2 选 1,兴登堡不喜欢纳粹但更讨厌德共

知乎用户 宇宙大王 发表

那有什么民主不民主,一切都是剧本的安排。民主也得上,不民主也得上,游戏时间到了,系统会让大众集体脑筋短路。

知乎用户 猫猫 发表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纳粹党靠选票完全干不过老元帅兴登堡,希特勒耍了点政治手段拉老元帅背书,实际上就是对德国人民宣布我希特勒就是老元帅的接班人,如此希特勒才名正言顺当上德国总理

知乎用户 erickidd 发表

要是真觉得希特勒上台说民主的选择,那就是误解了民主这个概念。

因为德国自打普鲁士开始就没有什么民主的概念,它统一德意志以来一直是军事优先,国家战略也是围绕着军队建设展开。这样都政治环境下一定是强权政治,不会有民主的土壤。魏玛倒是算个民主政府,克它面前一个庞大的军官阶层,所以没什么权力且什么也干不好。

所以说德国人民选择不是民主选举

知乎用户 fubukisuki 发表

有民主选择的结果。

希特勒上台并不是直接选出来的。魏玛总统兴登堡跟纳粹党妥协,让希特勒当总理,兴登堡死后希特勒篡权,成了元首。

但是兴登堡为什么向纳粹党妥协呢?因为纳粹在国会里有不小的影响力。纳粹的国会席位是选出来的。

知乎用户 蓝鸟 发表

也是当年垃圾爆棚,帝国主义吃紧,美国当新霸主的历史史实!

知乎用户 九重秋 发表

题主应该明白一点 选举制度 和民主 没什么关系

知乎用户 owl 发表

跟民主一点关系都没。街头政治的结果而已。一到投票,街上党部的壮小伙敲门请人去投票。一般人还能投那家?

知乎用户 无名氏 发表

这要看当时最广大的德国民众是否承认纳粹政府的权威性,并接受它的领导,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不是吗?

我不明白纠结选举权干什么?纳粹政府的存在,并且正常运作本身也是当时德国民众自己的默认,纳粹上台,大多数人束手旁观,什么都不干,这也是一种选择,这就好比公交车,前方是悬崖,司机想开过去,车上乘客本来可以阻止司机,但是却没有选择制止,最终让这辆车走向破灭。

知乎用户 伯光君 发表

纳粹的上台是不是德国民主的选择?

日本军阀的上台是不是德国民主的选择?

或者换一个更简单的。

袁世凯的上台是不是中国民主的选择?

北洋军阀的上台是不是中国民主的选择?

孙中山的上台是不是中国民主的选择?

蒋介石的上台是不是中国民主的选择?

民主不能看过程,而是要看结果。

民主没有枪炮,也没有武力,很多时候也没有办法对邪恶的政权进行对抗。人民也很容易被邪恶所蒙蔽,但只有一有机会,他们是会反抗的。

所以你看到最后德国和日本都战败了。他们的人民选择了自己的路。

而中国在袁世凯到蒋介石的一路高压统治下,人民痛苦,但终于孕育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这就是民主的进程。

需要时间,也需要牺牲。

知乎用户 鷺島 Sagishima 发表

纳粹不上台 那就该弱鸡德共上台变红警剧情了

知乎用户 小马的马 发表

欧洲需要统一,

希特勒用了最残暴的方式。

但是当时的德国只看见了目标。

知乎用户 Serendipity​ 发表

是的,原因如下:

1. 严重的经济动荡。

大萧条给德国带来沉重打击。

在 1929 年之前,纳粹党是一个很小的党派,无所作为。

1928 年的选举中,它获得了 2.6%的选票。

在大萧条和随之而来的动荡之后,纳粹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在 1930 年 9 月的选举中,他们的得票率为 18.3%,是第二大政党。

在 1932 年 7 月的选举中,他们收到了 37.4%的投票,成为最大的政党。

1932 年 11 月举行了另一次选举,他们得到的票数为 33.1%。

在此之前,希特勒与兴登堡的竞争,每次都输了。

2. 其他党派之间的混乱。

在同一时期,共产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萧条之前,魏玛共和国由中间派和保守派政党组成的联盟统治。然而,到了 1930 年,这个联盟瓦解了。

此外,随着纳粹和共产主义势力的壮大,这些政党在国会失去了席位,而且这两个激进政党不会结成联盟。

这就是为什么在两年内有三次选举,因为政府不断失败导致新的选举。

这种分裂使德国国会中以票数和席位最多的政党纳粹党获得了权力,并阻止了温和的多数派的形成。

3. 社会混乱

当左右的准革命政党(纳粹和共产主义者)获得政权后,他们开始激烈争吵。

共产党人将日益普及的人民视为发起革命的原因,并且纳粹党派也有同样的想法。

但此时,希特勒已经懂得了政治上的好处,即承诺将纳粹政策限制在法律程序的范围内,并且永远不会再发生像啤酒馆暴动那样的起义。

此外,纳粹压制了所有有关革命的言论。 同时他对中间派和保守派不敢相信,因为他们害怕共产党力量的增强,并开始将希特勒视为反对共产党危险的盟友。

4. 希特勒的胜利

知乎用户 Liu Rio 发表

高票答案都在扯什么不完全拉,不民主拉之类的。问题很简单,比例选举制度是不是民主制度?要么民主,要么专制,不能说别人选择了民主制度里一种你不同意的方式施行民主就不叫民主了,这是起码的逻辑,再如何混淆也洗不白的啦。那位 @迅疾 自称水平很高,但连简单的逻辑都搞不清楚,最后只能关闭评论了事。民主从来就不止是只有好的一面,比如说民主投票决定废除民主施行专制,这是不是民主所导致的?纳粹上台自然是通过很多妥协,交易的结果。但关键是整个过程都是在德国当时民主制度的框架范围内的,换而言之,可以说是当时民主制度制定的政治制度有缺陷导致了纳粹的上台。这个问题都想洗,某些人政治和法律都白学了。

知乎用户 郑雾月 发表

纳粹就是由容克贵族支持上台反抗赤色主义的,同时纳粹的基本盘就是无产和中产阶级,(希特勒说,自己从德国得到的最大勇气就是来自德国工人和德国农民),希特勒一直强调 “各阶级联合的号角” 其实就是纳粹的本质,他说过一句话,“从今以后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本贵族,首先你是日耳曼人,然后你再属于某一个阶级,纳粹上台的根本原因就是整个知乎都不敢说的——一战时犹太人的无耻

整个知乎所有有关希特勒和德三魏玛的问题,都不敢说一个问题——德共的基本源头就是犹太人,马克思主义源自犹太人,同时,导致德国失败的那场十一月革命的根源也是由犹太领袖导演的

整个知乎都不敢说一点,就是犹太人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爱德国,甚至他们对德国的感情就像现在的穆斯林难民对自己的国家,“ENGLIAND GO TO HELL!"

知乎用户 倚栏听风 11 发表

是的,你看现在天朝人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了,当一个国家面临内部重重矛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外面找弱小族群撒气。真投票,天朝现在上去的很有可能,哦,不是很有可能,基本 100% 就是个极端政府。德国当时一战战败确实也够惨的。各种受外国的气,尤其是法国相当欺负德国人。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在巴黎和会中,被瓜分的几近崩溃。不允许进行义务兵役制,常备军不超过 10W,不允许组建空军,不允许在莱茵河东岸 50KM 内设防,而那相当与 20 年的德国国民总收入的赔款数额更是让德国经济濒临崩溃。国内更是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一千万马克只够买一块面包。当你处在当时的德国,你会怎么想?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纳粹为何能上台?

由纳粹建立的“第三帝国”可说是有史以来被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个帝国,相关著作浩如烟海,早已到了一个人穷尽一生都无法读完的地步,但围绕着它的许多问题迄今都未过时,仍在一次次叩击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灵。毫无疑问,其中一个始终启人疑窦、甚至从未得到解 …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崇拜希特勒?

知乎用户 砍掉重练 发表 说白了,就是希望有个元首来完成他们的愿望,常人不敢、不能完成的事情,就寄希望于一个超人来完成。 但是呢。。。黄纳这种生物,我就不评价了,直接请德国的纳小将们开始表演,大家就看一下这些论调熟悉不熟悉(不分左右): 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