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特斯拉将在上海投产第二工厂,年产能或提升至 100 万辆,特斯拉为什么再次选择上海?有哪些优势?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梦藏君​ 发表

供应链、供应链、还是 TMD 供应链!

上海有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博世,有中国最重要的汽车钢材供应商宝钢,有汽车电子、智能驾舱、汽车座椅、车门、发动机、底盘、动力电池等种类繁多的一级汽车供应商,还有多如牛毛的这些一级供应商的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的三级供应商…

一辆汽车三万个零组件,每个零组件可能又有不同的零部件构成,每个零部件背后都是供应商

汽车工业基本上可以说是目前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业体系

汽车产业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精益生产模式生产:终端市场向整车企业报订单,整车企业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和运输,零部件一级向上一级采购

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都会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断

这就是余承东、何小鹏说的,一辆车差一个零件就没法生产

另外,疫情影响单看一个月很大,拉长时间轴,上海仍然是全球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地区,从特斯拉全球出货量就可以看出(21 年上海超级工厂占特斯拉全球产能一半)

上海及周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加上第一家超级工厂的巨大成功,当然首选上海再横向复制一家超级工厂出来

知乎用户 丁一男 DNGMAN​​ 发表

前段时间特斯拉选址第二工厂的消息炒的沸沸扬扬,各地都在争抢,如郑州、青岛、合肥等城市,但到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国内主机厂在选址时更多考虑市场、地方政策,在华北、华东、华南等不同地方选址,地方政策支持影响很大,经常这个片区哪个城市给的政策支持多就选址哪个城市,经常你会发现它的一厂和二厂相差十万八千里。而特斯拉这次再次选址上海,特斯拉又考虑什么因素呢?

一、研发制造需要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研发中心,长三角汽车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善,选择上海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二、出口需要

路透社独家:特斯拉中国确认了在上海建设第二工厂的计划,该工厂准备增加 45 万辆汽车的年产能,包括 Model 3 和 Model Y,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也就是说这部分产能除了用于国内自产自销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出口的,出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出口而言物流成本最低。

三、上海政策支持

当年上海为了引进特斯拉给钱又给地,把原本给某造车新势力的一块地硬是给了特斯拉,同时给特斯拉提供低息贷款,这个工厂特斯拉基本是以很小的成本就建起来了,上海需要的是带动周边产业链和 GDP,当然特斯拉不负所望,Model 3 在国内销量一骑绝尘。

建立二厂的事情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反而觉得这是给上海看的,你看其他城市都要挖我过去,政策支持多好多好,你不珍惜我就去其他城市了,所以上海应该也下了不少血本把它稳住,就是可怜了那几个城市。

四、工厂协同需要

如果把一厂、二厂布局在不同的地方,那么每个地方的都要建四大车间: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每个车间都要配备对应的设备和工厂,成本基本要 double,而把他们建在一起,很多东西都可以公用,成本就可以降至 1.5 倍,这生意为何不做呢?

四、市场需求

自古以来长三角都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人民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高,同时它是长江入海口,能通过长江深入到中国腹地,外可出口,内可内销,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与处于京津冀、珠三角经济带的中间区域,距离各个区域市场都很近,是建厂的好地方。

以上是我对这件事的见解,欢迎评论区交流讨论。

知乎用户 Ezreal​ 发表

比亚迪 4 月销售乘用车 105,475 辆,销量同比增长 136.5%,环比增长 1.1%

特斯拉在疫情之下也艰难的复工了。

在这一艰难时期,需要一些利好消息振奋整个汽车行业。

特斯拉一季度全球交付量超过 31 万辆,产量超 30.5 万辆,同比增加 67.7%。model 3 为例,现在下单至少要等 20-24 周,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预期表现非常不错。21 年特斯拉实现了纯电动领域 20% 的销量占比,马斯克也定出了要占领全球市场 20% 宏大目标。

之前很多猜测是特斯拉要把第二工厂放在别的地区,但事实证明长三角天然优势是无法比拟的,这里覆盖了全国 70% 以上供应链体系。无论是便利性、成本、管理、产业链都有优势。落定上海依然是最佳选择。

如果第二工厂开建投产,整个上海的年产量目标能达到可怕的 200 万。剩下就看特斯拉的全球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了。

知乎用户 一片云​​ 发表

俗话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上海是亚洲区主机厂选址的不二之选,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企业决策制定所需要考虑的事情,往宏观了说都逃不开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在知乎上,我曾写过几个关于主机厂选址分布规律的回答,目前国内主机厂坐落地址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 历史因素(文化):典型如长春的一汽(背靠苏联)
  • 政策因素(政治):西部大开发的成都,合肥的蔚来,20% 以上的退税足够留住一家主机厂。
  • 成本因素(经济):供应链布局、交通运输、人力成本

历史和政策只能在特定时期产生局部影响,但经济账确是贯穿始终的决定因素。在这个回答里我就详细讲讲这本 “经济账”。

一,运输成本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号从六十年代的大寨一直火到九十年代的春晚。被无数基层干部视为圣经,这反应着广大群众对 “运输成本” 的朴素认知。

目前主流运输只有三种以及这三种的排列组合:

  1. 水运,包括海运、江运
  2. 陆路,包括铁路和公路
  3. 空运

**其中水运因承载力大、基建投入小,成本远低于另外两种。**关于战争有句俗语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人对于水运在战争中的作用有着很清晰的认知,比如东晋大司马桓温在北伐时不惜人力开凿桓公渎。“守江必守淮” 就在于掌握南方水路,北军会因行军成本上升而最终失败。

我见过黄河,也见过长江。**黄河因水浅河窄,大部分路段不具有运输价值。而长江宽阔浩荡,自湖北可直下南京、上海。**古代的南方王朝守住荆州和扬州就可续命,襄阳和淮河一旦失守,南方政权顷刻就会覆灭,东吴如此、南陈如此、南宋、南明以及民国皆是如此。

上海在运输上的另外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上海港,不仅其位置居中可连南北,而且直面太平洋,直面国际航线。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并不全部消化在国内市场,很大一部分要去往欧洲和美洲,一个便捷的国际港至关重要。在北方具有此等条件的只有青岛港、天津港和大连港,所以天津港会成为平行进口车的集散地。严格来说后两者还是内海港口,出口能力相比上海和青岛还稍逊一筹。

一汽大众会选择天津和青岛建设工厂就在于港口价值,大量来自德国的 CKD 零件可以直达工厂属地,不需要二次转运。特斯拉不是以 CKD 或者 SKD 的方式出口,而是以整车方式出口,对于港口的要求会高很多。

江河湖海都是天生,非人力所为(三峡、大运河这类除外),上海占了天生的 “地利”。

二,产业布局

特斯拉在上海的扩建,无论是叫 “第二工厂” 还是 “上海工厂二期” 这不重要,这只是称呼上的习惯而已。比如一汽大众的长春基地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长春一厂和二厂,成都基地有东工厂和西工厂,佛山基地就叫一期和二期,上汽通用在烟台基地叫南厂和北厂。一般习惯性按总装线数量划分工厂。

特斯拉再次选址上海,除了与上海政府的良好合作外这一决定性因素外,还在于特斯拉已经在上海周边培养起了完善的供应链配套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不一定是特斯拉有意为之,一方面是上海周边本身就具有条件,比如博世、宝钢等关键企业原本就在上海。另一方面,特斯拉经过三年产能提升,**配套供应商不自觉的就会向上海靠拢,至少是建分厂或者仓库,**供应商也是出于减少运输成本考虑。

因此,特斯拉没必要重新选址,再重新在周边培养一套供应商体系。因为**这个过程势必导致产能爬坡缓慢,以特斯拉现在的势头,等不起!**每天至少耽误一个亿的净利入账。马斯克不是马克思,没有共产主义理想。马斯克是马克思口中的资本家,属于为了三倍利润就敢犯罪的群体。

三,人力成本

很多人觉得在这方面算账,上海肯定不划算。实际上,即使算人力成本,选择上海依旧划算

虽然在上海的时效工资高于很多二线城市,但人对于运营成本的影响可不止得开工资这一条,更难的在于管理成本。

经过上汽系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几个大的主机厂几十年的培养,上海的劳动力中,具有高素质汽车装配能力的打工人密度很高。

**汽车组装要求的是产线工人的平均素质。**不要瞧不起机械重复劳动,平均没有专科水平,看懂作业卡、遵守作业规定是很难实现的。这些素质直接影响作业效率、节拍和产能,人员素质是无形的成本。

另外,上海的同济大学和上交的机械、车辆都是不错的专业,可以规模输送管理人才。隔壁还有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墙角可以挖(五年前我在上汽通用的同事基本被特斯拉挖干净了)。

近几年很多人担心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被东南亚抢走,我认为其他低端制造业有可能,汽车行业在未来十年内不可能被抢走,也正是源于人力管理成本的存在。

上海具有成熟的中低端劳动力造血能力,使得上海又占尽 “人和”。

最后,放眼全球看上海工厂的地位

以上分析是基于特斯拉在亚洲选址,但放眼全球,最佳地址肯定不止上海一个。全球汽车市场最大的三块区域分别是东亚、北美和欧洲。特斯拉也按此思路规划了欧洲柏林工厂和北美德州工厂。

欧洲柏林工厂拖拖拉拉建了三年,马斯克的耐心也在这拖拉中消磨殆尽。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在 2021 年迎来大爆发,特斯拉在 2022 年一季度净利润率高达 32%,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马斯克必须快马加鞭再建工厂,提升产能,抢占市场。

所以上海工厂二期项目应运而生。而特斯拉真正的宠儿其实是德州工厂,产能是上海工厂的两倍(规划 200 万 / 年),生产的产品也是特斯拉相对高端且利润率更高的车型。

上海工厂未来的定位是特斯拉用来狙击国内正在崛起的新势力的。现在处于蛋糕做大阶段,相互间的竞争还不明显,产品价位和档次也都错落有致。

等到未来各车企电动车产品线完善,市场增长放缓,原材料成本进一步上升,竞争陷入白热化时,特斯拉的獠牙一定会沾满血腥。国内新势力抓紧时间丰满羽翼吧!警惕这条鲶鱼化为恶龙。

知乎用户 李征义​ 发表

看了很多答案,有的分析得很复杂,有的不够到位,我分五个方面简单做下分析:

一、长三角市场占了特斯拉中国市场的 1/3

一众答案几乎没人提到,上海和长三角是特斯拉在国内的第一大市场,如下图所示,特斯拉在上海一个地方的销售量,比深圳、广州加起来还多。

有的不在上海的人可能还不清楚,在上海,外地车牌上下班高峰期是不能上高架的,只能在地面跑。

你想要拥有一块上海车牌,不仅需要需要花钱,而且还不便宜,2021 年平均成交价在 9.1 万左右。

更坑爹的是,还不是你愿意花钱就可以直接买,还需要竞拍,从下表可以看出,每个月的中标率只有 5% 左右。

而你如果买新能源车,车牌随车直接免费赠送,所以新能源车成了很多上海人通勤的重要选择。

如果以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为圆心,350 公里为半径,上海 + 杭州 + 苏州 + 宁波 + 南京 + 温州都在这个范围内,这 6 个城市特斯拉 2021 年的销量总共 106549 辆。

特斯拉上海工厂 2021 年总共交付车辆 48.413 万辆车,其中有 16 多万辆是出口海外的,剩下的 32 万多辆都销售在国内。

从中可以看出,长三角片区的特斯拉销量,几乎占了特斯拉全国销量的 1/3。

见过整车运输车的人,都不难想象整车运输的费用,比运输零部件运费高多少倍。

所以,作为整车厂能靠近市场,这是特斯拉选择落在长三角的最关键原因。

二、港口和长江提供的运输条件是关键

上文说过,特斯拉 2021 年生产的 48 万辆汽车,其中有 16 万辆,也就是 1/3 是需要销往海外的,所以位于特斯拉目前的超级工厂因为位于临港片区,离装车的芦潮港只有 10 公里,便成了巨大的优势。

靠近卢漕港,海外的汽车交付可以走海运;而且还可以通过长江,把汽车送到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

我国铁路运输成本是汽车的 1/11~1/17。
沿海运输成本为铁路的 40%,长江干线运输成本为铁路的 84%。
道路运输运输成本高,分别是铁路运输的 11~17 倍,沿海运输的 28~44 倍。

海运和水运运输成本与陆运相比低了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数倍的差距,这也是特斯拉选址的重要考量。

三、上海及周边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这个很多人都有提到,全球零部件 100 强企业在上海及环沪地区均有设厂。上海及环沪地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规模较大的有上千家,小规模的更是上万家。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因为配件种类繁多,而且消耗量大,所以零配件工厂就在周边会有非常大的优势,这也是特斯拉继续留在上海的原因。

四、土地供应充足、价格合适

没去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人可能没什么概念,以为在上海用地超级紧张,即使给特斯拉批地,地价也很高。

但实际上特斯拉所在的临港片区,离上海市中心有 50 多公里,不仅仅是有大片空地这么简单,而是大部分都是可用的土地。

平时我们说上海用地紧张,只是因为国家对工业用地指标有限制,所以上海的用地指标有限,是指标的紧张,而非土地资源本身的紧张。

从下面的实拍图和卫星图,都不难看出特斯拉附近的可用土地很多。

2018 年上海市工业用地出让均价为 76.84 万元 / 亩,其中单价最高的地块价格为 156.01 万元 / 亩,该地块竞得企业是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用于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单价最低的地块价格为 24.20 万元 / 亩,该地块竞得企业为上海欣元食品有限公司,用于肉制品加工。

根据新闻报道,2018 年特斯拉与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购买土地 1297.33 亩 ,以建造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据了解,成交价格为 9.73 亿元,均价为 75 万元 / 亩。

作为对比,上海大众汽车 2018 年,花了 4.1379 亿元,在上海拿了 608.51 亩土地,均价为 68 万元 / 亩。

也就是说,从特斯拉上海第一工厂的地价来看,上海并没有给特斯拉特别大的照顾,只是略低于全市工业用地全市平均价格。

能把新工厂建在原工厂旁边,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人员、流水线,还是物流都可以共享共用,管理也极为方便。

所以有可用土地并且价格适中,成了上海临港能争取到第二工厂的重大优势。

五、上海的政策扶持

马斯克曾透露过,特斯拉建厂时,曾与上海政府签有 “对赌协议”,如果达不到需要把土地还给上海,还要把工厂设备送给上海,其中最关键的有 3 条:

1、特斯拉 5 年内完成 140.72 亿元的投资;
2、2023 年后,每年至少纳税 22.3 亿元;
3、所有零部件必须国产化。

2019 年,特斯拉为建设上海超级工厂,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上海浦发银行总共贷了 197.5 亿元的款,年利率仅为 3.9%,为当年基准利率的 90%。

特斯拉偿还这笔贷款的期限是 60 个月,结果特斯拉只用了 16 个月,就用上海工厂赚的钱,把这笔贷款全还清了。

根据特斯拉每年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年报可知,2019 年,上海市政府为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的某些制造设备投资提供了 5.4 亿元的特定激励措施,其中 2.9 亿元以现金支付,其余 2.5 亿元以政府贡献的资产和服务形式支付。同样,2020 年奖励特斯拉 8.5 亿元,2021 年又奖励了 3815 万元人民币。

此外,特斯拉还获得了上海的税收优惠,从 2019 年开始,特斯拉上海分公司企业所得税获得了优惠性的 15% 税率,而一般情况下,企业所得税是 25%。

上海给特斯拉如此多优惠,是因为上海真正看重的,是特斯拉作为行业龙头企业,能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跑来做配套生产,把整个产业链拉起来,占领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所以能给特斯拉的优惠都会尽量给。

2019 年 1 月 7 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破土动工,整整一年后的 1 月 7 日,马斯克就能亲自将首批车型交付至用户手中,这刷新了特斯拉有史以来的投产速度。
2020 年 1 月 7 日,马斯克搭乘私人飞机专程赶往中国,参加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的 Model3 交付仪式,他扭动着胖壮却灵活的身体跳起了脱衣舞,笑得像一个 300 斤的孩子。

所以特斯拉要土地有土地,要贷款有贷款;政府批地、办审批相关手续速度之快创下了记录;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建设速度和生产效率,让马斯克高兴得跳舞;今年受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自 3 月 28 日起停产,4 月 17 日、18 日,特斯拉 8 千名员工陆续返厂,电池、电机车间更是在 19 日早晨就已恢复生产,是上海最早复工的重点企业之一。

所有这些,都能成为马斯克选择继续在上海建厂的原因。


再仔细分析上面五个原因,你会发现上海最独特的条件就是港口和经济辐射能力很强长江口都有,这是在中国任何城市都没法拥有的。

至于靠近长三角大市场,以及周边供应链齐全,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具备同样的条件。

至于土地供应和价格,以及政府服务,别说远的地方,就是长三角也肯定能找到更优惠、更贴心的。

所以特斯拉把第二工厂选在上海,落在第一工厂旁边,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上所分析,吸引特斯拉落地,上海并不亏,因为特斯拉为上海带来或者带动起来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且是成熟、高质量的产业链,通过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来带动产业链,或许最终也能成,但速度肯定没有特斯拉快。

知乎用户 LiuS​ 发表

1、不是第二工厂,而是工厂二期。

其实,不应该说是 Tesla 的 “第二工厂”,而是 Giga Shanghai 的二期工程。

这里面还是有微妙的差别的,比如工厂二期过环评之类的手续,简单很多。

此前就有消息称:2021 年 11 月,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第二阶段产线优化项目刚刚进行了环评公示,投资总额 12 亿,预计今年 4 月完工。

新工厂将主要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年产能 45 万辆,主要出口,特斯拉在信中表示:该工厂有望成为 “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其实去年 Musk 就透露: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已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市的工厂, 特斯拉已将中国工厂作为新的主要出口枢纽。

等二期工程完工,上海超级工厂将达到 100w 辆年产量。

2、柏林的环评

说到环评,刚刚在 3 月正式投产的 Giga Berlin(柏林超级工厂),估计让 Musk 心有余悸……

2020 年 6 月,特斯拉柏林厂破土动工,原预计 2021 年 7 月中旬启动运营,主要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成为 tesla 敲开欧洲市场的重要一步。

但在勃兰登堡州冗长的工业项目审批程序以及当地环保组织人士阻挡下,特斯拉的建厂进度缓慢,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合规、投诉、抗议,一直拖到了今年 3 月,8 个月的拖延,按照 45w 年产量来算,是不是可以算是损失了小 30w 辆产量?

在这八个月里,tesla 靠着上海工厂的产能输血欧洲。2021 年全年,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 Giga Shanghai 出口车辆超过 16w 辆,而 2022 年 1 月,上海出口数量 40500,占当月产能八成。而即便如此,欧洲官网上订购 Model 3 还是需要 13 个月之后才能提车——在中国本土订车的等待周期也大概是半年左右。

而且,中国制造的 model 3 在德国钙版售价也要 42990 欧元了,大概 30w 人民币出头——这还是 bev 普涨之前的数据。(不过柏林工厂也不生产 Model 3,3 还是要靠中国生产了进口过去)。

柏林工厂用了 21 个月投产,作为对比,上海的超级工厂只用了 10 个月就投产了。

有人指出上海疫情影响,tesla 产线停工。但是在这之中也看到了 zf 对 tesla 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 tesla 要写感谢信的原因)。比起德国,想来 Musk 还是觉得上海 zf 更像亲人。

另上海 zf 给 tesla 的贷款据说也已经去年年底提前还清——对,有钱就是任性。

3、上海的地位得天独厚

上海扩建工厂,可以说是预料之中:2021 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全年一共交付了 48.4 万辆新车,而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则约为 93.6 万辆。一半新车本来就是 made in Shanghai。

而且,在 bev 时代,中国有着不可超越的供应链优势。质量、价格、供货量都有保证。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达到 90% 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

而且看产业聚集程度,江浙沪是首选。再加上上海临港本身又是极其方便,上海芦潮港帮 tesla 把车海运到全世界。

4、顺便聊聊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为什么说 “超级”

tesla 一共有六座工厂,最早的是:

  • 加州弗里蒙特的整车厂(2010 年投产,那时候还不叫 “超级工厂”,model S、X、3、Y);

然后是五座超级工厂(Giga xxxx),分别是:

  • 内华达(2016 年投产,生产电池包、电驱动)
  • 纽约(2017 年投产,充电桩、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电池)
  • 上海(2018 年投产、model 3 和 Y)
  • 德州(2022 年投产、model Y 和 cybertruck)
  • 柏林(2022 年投产、model Y 和 4680 电芯)

  • “特斯拉超级工厂”英文是 “Giga”。本意是“千兆” 或是“十亿”,也就是 10^9。
  • 2021 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近 94 万台车。近一半产自上海。
  • tesla 计划到 2030 年,预期年产 2000 万辆。
  • 特斯拉超级工厂最快 45 秒就有一辆车下线(也有说是 34 秒,对比传统车企大概是 1 分钟一辆的速度)。柏林工厂生产一辆 Model Y 最快可以 10 小时(大众 ID.3 生产时间大约是三倍)。
  • 特斯拉超级工厂,采用 “一体化压铸” 技术。用 6000 吨压铸机 Giga Press 可以把 70 个零部件一体化压成一两个大型铝铸件,连接点数量由 700-800 个减少到 50 个,制造时间由原来 1-2 小时缩短到 3-5 分钟。
  • 同时,也可大大减少产线机器人,比如 Giga Texas 的 Model Y 产线的机器人仅有 300 台,而其他工厂的 Model 3 产线的机器人则有 1000 台。

5、tesla 的感谢信

其实该放在前面,有上海工厂二期的消息来源,是 tesla 近期给上海 zf 写的感谢信,感谢临港 zf 的支持,并描述了临港集团运营的一家公司,如何安排公车将 6000 名特斯拉工人及其供应商运送到工厂,并进行该公司进入 “闭环” 生产所需的消毒工作。

特斯拉在信中说,他们连续 3 天战斗,日以继夜地工作,以保证公司的工人能够返回工厂。然后就概述了特斯拉计划如何进一步扩大其在上海的工厂。

以上~

知乎用户 cao sir​​ 发表

投桃报李而已~

特斯拉在向上海临港特区政府送出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到,计划在上海工厂当前园区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

这次上海疫情,上海市政府一边忙着抗疫,一边对特斯拉照顾有加,在首批 666 家重点企业复工名单里面很多是汽车及配套企业,就有特斯拉,实际上特斯拉在疫情期间一直没有停工,进行封闭生产,其工人驻场每天补贴 400。

如果只是这点小恩小惠肯定不足以留住马斯克的芳心,毕竟 business is business,实际上特斯拉选址上海根本原因是上海自身的硬件条件确实比较过硬。

第一,上海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核心。上海区域存在大量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全球超过半数的零部件巨头中国总部和部分工厂都位于上海,其中前十大零部件集团中国总部有 9 家在上海,包括博世、采埃孚等,可以说江浙沪几乎拥有汽车全产业链配套能力。要知道特斯拉落户上海的对赌协议有一条是 3 年内国产化率达到 100%,也就是截止到今年,特斯拉中国工厂的零部件完全由国内企业生产,而特斯拉的供应链坚持 “4 小时朋友圈” 战略,说是在美国,特斯拉电池厂 Giga1 到加州 Fremont 汽车制造工厂,地图导航车程 4 小时 10 分。在中国,对应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好把江浙沪包邮区圈在里面:零部件工厂离上海工厂不会太远,大部分为江浙沪汽车产业链集群,所以让特斯拉第二工厂离开长三角去别的城市,工厂的产能越大,其增加的物流成本也就越高。

**第二,临港片区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目前消息指明特斯拉第二工厂定位主要是出口,那么就需要靠近大型港口,距离临港 30KM 以内的洋山港经常霸榜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港口。**从工厂下线的车子从装上平板运输车,到跨过东海大桥进入洋山港集装箱不会超过 1 个小时。

第三,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当初特斯拉在国内建第一工厂建立时,上海给出了其他地区都难以提供给的政策,这种政策包括是土地和资金方面史无前例的扶持,这一切都离不开上海和浦东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被赋予的特殊地位,以及由此被授予的政策自由度。

有人说这次上海疫情会让马斯克顾虑再次停产可能带来严重的损失,换一个城市防止增加安全系数,要知道,特斯拉的许多关键供应商都在上海,如果上海再次停摆了,那么即使第二工厂选在他地也避免不了停工的结果。

当然,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官方并未就该条消息是否属实做出正式回应,所以这条消息是否属实并不能尘埃落定,不过从理性分析角度来看,上海的赢面还是比较大的~


欢迎关注

@cao sir

,一个专注于汽车控制器、车载芯片,先进电子架构的攻城狮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该新闻结合特斯拉在德国建厂的艰难经历,充分证明了一件事:

即使是目前被很多人所诟病的所谓严重影响了经济和产业的严格的防疫措施和时不时封城的风险,其对产业发展的危害程度和对企业造成的困扰,和欧洲白左的瞎折腾比,都是毛毛雨啦~~~

比起今天因为砍树明天因为野生动物栖息后天因为供水问题三天两头被折腾,偶尔因为防疫不力封个城这种事情的影响还是不够看……

知乎用户 李建秋​ 发表

早先知乎就逼逼叨叨的产业链去东南亚了。

很久之前我说过,低端产业链没必要保留。

其实也不是没必要保留,属于压根没人做。

很多人就跟红脖子似的,你问他要不要保留低端产业链。

说要保留,一定要,因为有就业问题。

那你去不去做鞋子帽子?

问就是不做。

问题是人家就那点利润,2000 块招人,你说要 4000 块 6000 块,问就是没有。

那你去不去?

问就是不去。

你不去我不去,那工厂等着养鬼?

知乎用户 何先生​​ 发表

其实大道理大家都懂,无非就是上海地理环境好,政策给力,供应链齐全,换我我也选择上海啊。

车轱辘话我就不多说了,我来说说为什么特斯拉第二工厂必须要有。

先看看特斯拉去年的产量

2021 年特斯拉交付了 93.6 万辆汽车,而在 2022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就交付了 31 万辆汽车。一季度就要逼近去年全年的 1/3 ,按照这个速度,今年特斯拉 150 万辆的目标也不是不可能。

可以确定的是现在限制特斯拉销量的就是产能。

再看看特斯拉中国工厂的产量

2021 年全年上海超级工厂交付的电动车数量为 484130 辆,占据全球交付量的 51.7%。

特斯拉去年卖了 93.6 万,其中 48.4 万是上海工厂造的,可见上海工厂的重要性。

而目前特斯只在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Fremont)和上海的临港超级工厂进行生产,德国柏林和美国德州工厂刚投产。

马斯克在 2018 年的股东大会发布的造车计划——要在全球建设 10-12 座超级工厂,以期到 2030 年,特斯拉要实现年产 2000 万辆的目标,拿下全球汽车市场 20% 的份额。

按这一计划,目前只有 4 座超级工厂(生产汽车的超级工厂只有美国加州的弗里蒙特、中国上海、德国柏林和美国德州奥斯汀,美国内华达州工厂生产电池,纽约工厂生产充电桩和太阳能板)来算,建厂计划不足一半。所以,马斯克认为 2022 年仍然是特斯拉的扩张之年。

按照马斯克吹牛逼都能实现的性格,特斯拉要有 10-12 座超级工厂的话,中国可能得有三座。

知乎用户 我叫张三金 发表

终于第二工厂的靴子落地了,在经历沈阳、青岛、广州、西安、宜宾等的传言后,特斯拉还是最终选择了上海。

首先整车制造涉及的产业链众多,尤其是大型工厂,在零部件进厂和整车出厂方面都需要强有力的物流做后盾。大众狼堡直接把火车开到了家门口。

2021 年,上海工厂交付 48.41 万辆,其中出口超过 16 万辆,充分体现全球化的交付能力。由于现在特斯拉仅在美、中、德有生产工厂,因此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全球保障交付仍是特斯拉的重点。其他城市虽然其他成本会降低,但上海坐拥洋山港,海运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同时长三角腹地能提供整条供应链资源。

青岛、广州虽然也拥有港口,但短期供应链配套和港口吞吐量都要弱于上海。内陆城市的话,交通条件便不符合。所以,再次选择在上海能保障特斯拉短期的需求。

知乎用户 TheGoliath 发表

前两天我记得还有很多人说因为中国的清零政策,很多外资要跑路了。

现在呢?

外资管不了那么多,只知道一句话:有钱不赚王八蛋。

中国的经济基本盘在这里,你说破天了,外资也不会走人的,当然自己没本事赚到钱的除外。

反倒是哪天真的疫情放开,工厂大规模停工,那时候怎么样就不好说了。

起码去年越南遇到德尔塔以后,缓了大半年也没缓过来。

当然,病毒爱好者们是看不到这些的。

不匿名,也不关评论区,病毒爱好者们你们随意。

知乎用户 野糊吏 发表

特斯拉不来上海开第二厂:制造业流失,产业链转移,爱丁堡要完!

特斯拉来上海开第二厂:买办城市,资本家的乐园,爱丁堡要完!

顺便说一下,与华为合作的长安汽车,已经把上海的员工从去年的百多人扩大到了今年的千多人。

知乎用户 九霄​​ 发表

实际上,特斯拉要设立第二工厂的传闻,两年前就已经传出,据说最多的时候,有 9 座城市加入了竞争。

这 9 座城市遍布大江南北,「广州、深圳、重庆、青岛、西安、合肥、宜宾、沈阳、武汉」。

最早传出绯闻的城市是重庆。

两年前,特斯拉高管集体前往重庆,当时就有人说,特斯拉第二工厂准备落户重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反而传出来有更多城市在积极争取。

对于第二家工厂的选址,据说马斯克开出 7 个的条件:

1)必须有大片土地以供建造工厂,而且土地须无偿提供;

2)提供数百亿元的优惠贷款;

3)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

4)完备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

5)大量高素质技术汽车产业工人;

6)工厂距离大型国际港口,不超过 300 公里;

7)当地有美国领事馆优先;

马斯克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苛刻,但特斯拉工厂及其相应配套体系,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让许多城市都趋之若鹜。

当时有分析师认为,能满足以上条件的城市并不多,大热门是广州,候选是沈阳、武汉、青岛。

当年特斯拉为第一家工厂选址时,广州就是少数热门候选之一,但可惜最终花落上海浦东。

后来,广州将那块预留给特斯拉的土地,给了恒大的汽车项目,结果是一步错步步错。

上海特斯拉去年产了 48 万辆车,而恒大汽车才刚刚下线了,还不是在广州,而是在天津。

据说广州这次期望很大,希望可以抓住翻身的机会,不过其它城市并不介意在别人伤口上撒盐,压根没有礼让的想法,都卯足了劲争抢。

由于大伙都过于激动,沈阳一不小心,手滑就搞了一个大乌龙。

今年 2 月 12 日,辽宁省通过官方微信发布的最新消息,介绍了沈阳市大东区振兴发展的「五个抓手」。

「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这篇文章引发了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都说特斯拉的第二家工厂将设在沈阳。

不过,特斯拉很快回应「此为不实消息」,而相关消息源「辽宁发布」也将文章删除了,所以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依旧悬在半空。

紧接着,谜底在 2 月底被揭开了一半,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第二工厂依旧设在上海,将在原厂附近建设新工厂。

当时,这消息并没有得到特斯拉和上海的证实。

本月,特斯拉将建设第二工厂的消息,依旧是路透社透露的。

据说,特斯拉向上海发出了一封感谢信,恰巧被路透社的知情人士看到了。

在这封感谢信中,除了感谢上海帮助运送了 6 千多名工人,协助特斯拉在上海封城期间尽早复工外,感谢信还提到了建造第二工厂的计划

信中称,特斯拉将在同一地区建造一座新工厂,该工厂有望增加包括 Model 3s 和 Model Ys 在内的年产能 45 万辆,上海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不过,就像 2 月的消息一样,这封感谢信的内容,同样没有得到特斯拉和上海的证实。

其实,从投入成本的角度考虑,特斯拉将第二工厂设在上海,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上海已有成熟的上下游配套,在建造第二工厂过程中,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而上海建设特斯拉第一工厂的速度,也让马斯克印象深刻,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建设。

2019 年 1 月 7 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破土动工,整整一年后的 1 月 7 日,马斯克就能亲自将首批车型交付至用户手中,这刷新了特斯拉有史以来的投产速度。
在 1 月 7 日的仪式上,马斯克兴奋地在现场脱衣尬舞,以庆祝特斯拉的重要时刻。

另外,上海制造成本极具竞争力,也帮助了特斯拉,打开包括欧洲在内的国际市场。

当然,所有第二工厂的消息,都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认证,只有路透社单方面的信息,特斯拉第二工厂是否花落上海,依旧是未知之谜。


每日新鲜点评,欢迎点赞关注 @九霄 ^_^

恪守常理,回归常识

知乎用户 空色 发表

如果是真的,那么马斯克聪明得一塌糊涂。

中国现在很需要外资留在中国,甚至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在此时此刻,特斯拉如此表态,可以说是最高程度地投其所好,很大程度地缓解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压力,表现得像是对几年前光速开厂的投桃报李;估计之后我国政府也会对此行为有所回报。

说得稍微白一点,光是这条消息,就能让上海封城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当下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动荡突然就平静几分。

特斯拉扩产,那么周边的整个产业链明后年的预期直接就有了,整个资本链条的流通性就疏通了;一个厂房,本来要倒闭的,没人肯借钱给 \ 投资它,现在一听特斯拉明年扩产一倍,那这钱说不定就有人出了。

上海是动荡的中心,特斯拉接着在上海自然能最好地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如果这事是真的,中央、上海以及江浙政府肯定都是开心的。

至于你们开不开心,谁在乎呢?

知乎用户 第 404 人 发表

说明马一龙也是防疫爱好者,笑。

人家手里是真金白银,听我乎扯两嘴产业链外迁就外迁?

真香。

知乎用户 董不懂​ 发表

咱们国家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制造业从业者的性价比很高,学历综合素质都很不错,且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上海又聚集了全中国相当比例的优秀制造业人才,第二工厂再选上海不意外。

知乎用户 Mr.L 发表

第一批复工直接梭哈 8000 人,上汽几个公司虽然也是同一时间,但都是断断续续的复工复产,更多企业到现在没拿到批文能开工。亲儿子是谁一目了然。

特斯拉表示,粑粑这个信息我收到了,于是打算生个老二。

知乎用户 李小粥​​ 发表

有些人不敢直接骂清零,于是借一些粗浅的商业信息,比如 xx 公司要逃离,要把产业转去东南亚,暗搓搓的把矛头指向清零,

现在特斯拉给这群人脸打肿了,

特斯拉上海建第二工厂的消息,来源于特斯拉给上海的感谢信,

因为疫情,工厂停了 22 天,损失产能 5 万辆,即便如此,特斯拉在信中仍然非常感恩:

“(上海临港)他们连续三天,昼夜不停,保证工人返回工厂”,

特斯拉的感恩太正常了,去年上海的超级工厂给他们交付了 48.4 万辆车,贡献所有产能的一半,

要知道,今年之前,特斯拉在全球有 4 个超级工厂:

美国 3 个:内华达、加州、纽约州。

中国只有 1 个:上海,

这 1 个的产能就比其他 3 个强,

对于宇宙首富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来说,不缺技术,不缺客户,

就缺产能,当然离不开上海,所以要赶紧造第二个,

今年开始,特斯拉会多两个超级工厂,德国,和美国德州奥斯汀,

但搞笑的是,就德国这个工厂的建设就一波三折,

一会儿是环保人士阻止,一会儿是动保人士阻止,

理由也千奇百怪,

“建工厂的土地上的树不能砍”

“造车挤占了当地居民宝贵的饮用水”

“工厂会影响蝙蝠和蛇的冬眠”

这群人可不仅仅是嘴上说说,闹起来后,

是会实际影响当地决策的,

所以,德国的工厂 2019 年 11 月就拿地了,要 2022 年 3 月才投产,超过 2 年 4 个月,

而上海的特斯拉工厂,2018 年 10 月签协议,一路绿灯,施工 10 个月,2019 年 12 月就开始运转。

这样的对比下,特斯拉怎么可能会走,

资本是很精明的,尤其是这种科技含量极高的企业,

某种程度上说,鞋帽工厂走了,多留点车厂、芯片厂,也是好事。

知乎用户 宵夜 发表

从评论区看,人性的双标和自私体现得淋漓尽致!

之前全国各地很多城市都盼着特斯拉二厂落户自己城市,新闻通稿发了无数次,那时候你们不说特斯拉是买办??人家落户上海了,就是买办了?不就是酸吗?

按照您们的说法,中国就该赶走所有外资,像朝鲜看齐呗??

疫情期间,特斯拉一天补贴 400,再看看同期比亚迪员工几人自杀连热搜都没有,甚至新闻媒体连比亚迪三个字都不敢提,只能用某厂来代替。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吸血?谁才是真正的压榨工人?

知乎用户 982207 发表

有人开始酸了,说什么上海只对洋企业上心,事实是我所在的闵行区早就开出一票企业复工白名单了,上个月 4.23 开始全市相当部分企业开展压力测试,比如上汽,江南造船厂。连孙老太都去长兴镇盯着起隔离板房了,就是为了决战 003 下水。

打脸不要太狠,脚都长在人身上,高科技人才宁愿润美帝,都不可能润二三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发现广东网友对特斯拉和上海很感兴趣啊,哦还有北京

知乎用户 曹安同学​​ 发表

5 月 6 日早,有了更进一步的消息。

路透社之前的核心信息是,特斯拉给上海政府写了感谢信:

  1. 特斯拉 4 月复工复产,感谢上海帮助 6 千名员工回到岗位;
  2. 特斯拉总共停产了 22 天;
  3. 现有工厂旁再建新厂,再增产 45 万辆。

在第一季度财报中,马斯克说过,“自去年底,上海工厂改造,产能潜力已经达到了 75 万辆 / 年”。

“再增产 45 万辆”,那么总产能可以达到 120 万辆 / 年。

同时,今天有媒体爆料了更多的信息:

  1. 这座 “增产 45 万辆” 的第二工厂已经获批;
  2. 第二工厂就在现有工厂的南侧;
  3. 第二工厂原定 2021 年 5 月开工,但由于土地问题,延期到 2022 年;
  4. 还会有第三工厂,仍在现有工厂旁边,目标产能将达到 200 万辆。

200 万辆,并不浮夸。

为什么选择在上海继续投产?

  1. 完整且不易离开,更不易重建的供应链体系;
  2. 航运港口、金融地位、自贸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区域优势;
  3. 人才支撑,不论是高素质工人,还是专业工程师;
  4. 德国柏林工厂在扯皮,欧洲的供货量,还得靠上海工厂;
  5. 临港也需要一个明星车企,那边的楼盘销售都认为特斯拉扩厂是一剂强心针。

参考信息:

重磅 | 特斯拉第三工厂来了

特斯拉第二工厂花落临港!这是疫情以来上海最好的消息了~

知乎用户 盗道導​​ 发表

我翻了下特斯拉 2021 年年报 10-K 的部分章节,借助上海第一工厂,它的制造规模优势正在飞速突显。

再次选择上海,毋庸置疑。

依靠 2019 年投产的上海第一工厂,特斯拉的汽车组成部分毛利率从 2019 年的 21,2**%** 提高到 2020 年的 25.6%,到 2021 年的 29.3%,再到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32.9**%**。

下面是 21 年年报中特斯拉自己对汽车组成部分毛利率上升的解释:基本归功于上海工厂对收入增加与成本降低的贡献。

Gross margin for total automotive increased from 25.6% in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20 to 29.3% in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21. The increase was primarily due to favorable changes in sales and production mix of Model 3 and Model Y as Gigafactory Shanghai has ramped in capacity.

同样的,特斯拉的整体净利率从 2019 年的 - 4**%** 提高到 2020 年的 2%,到 2021 年的 10**%,再到 2022 年第一季度的 18%。**

18% 的净利率对于这样一个整车制造业来说,太厉害了。

下文是特斯拉年报中对自己这个行业长期核心竞争要素的描述:

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this business is dependent upon increasing margins through greater volumes.

所以,它降成本的一个办法,就是本地生产与采购。

Our cost reduction efforts and additional localized procurement and manufacturing are key to our vehicles’ affordability, and for example, have allowed us to competitively price our vehicles in China.

年报中同时还披露了特斯拉会考虑在其他地区设立工厂。

最后,特斯拉再次强调了对行业的理解:周期性行业、完全竞争市场

However, we operate in a cyclical industry that is sensitive to trade,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 uncertainty, all of which may also be compounded by any future global impact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worldwide automotive market is highly competitive today and we expect it will become even more so in the future. Increased competition could result in our lower vehicle unit sales, price reductions, revenue shortfalls, loss of customers and loss of market share, which may harm our business,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年报中其实还披露了上海给予的一些优惠政策。

我不赘述了。

感兴趣的知友可以自己去翻翻。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如果谷爱凌的妈妈又生了个女儿,肯定也会来中国,这不是废话嘛。

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你看广州的那些整车厂就知道了,广本有三个工厂,一个在黄埔区丰乐路,一个在黄埔和增城之间的经济开发区,一个在增城新塘。广汽丰田也有三个工厂,现在在建第四个,不过都是在南沙区。

特斯拉再选爱丁堡除了爱丁堡有着实质的共存经验,国际大都市,对资本友好之外,特斯拉本身作为美企也有雄厚的共存经验,再选爱丁堡也不是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厂在上海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供应链体系,零部件物流运输的路线和节点还有仓储等等都已经成型,二厂选在上海对于生产制造来说就不需要再重新从 0 开始规划,可以使用现成的,节省成本。二厂建立在和一厂同一城市,对于车辆的运输和调度也方便,节省成本。

换成其他城市,不说一切都是新的吧,至少零部件供应链物流仓储等环节的运输是要重新去研究一下的,实现效率化,保证生产线可以像一厂那样流畅,这里就涉及到时间成本,运营成本等等。换成你是老板,你也会选择现有的,已经形成规模的方法来扩张业务吧,商人是逐利的,稳定熟悉的商业环境会让商人继续加码。

提到新能源车,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用车成本低。因为油费比电费贵。对此,韩秀云对新能源车用车成本有过一期视频分析过,新能源车在电费的使用的确便宜,但是总体用车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由于新能源车是新兴的汽车,还没有进入很完善成熟的体系,在充电方面,充电设备远跟不上,长途很难跑。保费也是比燃油车高。车本身由于受到制造原材料的短缺,车价本身也在不断上涨。总体来说,用车成本并没有降低。详细情况可以看下下面视频↓

视频搬运自抖音财经博主韩秀云讲经济(ID:hxyjjj2020),她是讲宏观经济趋势的,国内和国际的都讲。之前也参加过《百家讲坛》节目,对黄金、楼市之类都做了专门的专题,讲得很系统。

知乎用户 pure 日月​ 发表

投桃报李!

特斯拉是上海首批 666 开工名单之一,而且上海对特斯拉当初落地中国支持很大,现在上海需要大项目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特斯拉投桃报李是很让人欣赏的举动。

2020 年特斯拉市值拉这么高,上海超级工厂很可能占 50% 功劳,当时德国工厂因为环保等问题还不能快速推进,要是没有上海工厂,特斯拉市占率不可能推进这么快。

选择上海最大原因很可能是本次上海疫情经济损失较大,急需大项目提振上海经济发展信心,这个时候,特斯拉第二工厂落地无疑是很强的强心剂,很可能上海本次也给了一些政策才让特斯拉留在上海扩产能。

特斯拉选择上海扩充产能,一方面是地方需要,另一方面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上海相当于特斯拉在亚洲的基地,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完善,不仅如此有大港口方便分销世界其他地区(水运价格优势明显),而且上海有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据说特斯拉觅第二工厂最重要要求:航运方便、有美国领事馆、汽车配套产业链完善。像税收、土地、融资这种优惠没什么难度,狠下心都可以拿出来,但是港口和产业链以及领事馆可是很稀有的优势,

实话实说,就这几条,国内就没几家可以选,只剩下:上海、广州、武汉、天津(靠近北京)、青岛也算但是产业链较弱。像郑州和成都几乎就不可能(没有水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不全面,特斯拉不可能为了四川市场单独设厂)。

特斯拉选择上海扩产到产能 100 万其实是正常的,我原先看新闻就有说特斯拉原本的超级工厂就要扩产到 100 万,后面还有更惊人新闻说是上海特斯拉场内要提高到 200 万。当时还发布过消息:

现在,有很多上海的人将特斯拉第二工厂落地上海作为国家不会疏解上海功能的例证,这其实是不准确的,这个例子根本就不能作为例证。

上海功能会不会疏解主要看后面国家会不会给其他城市的港口和机场扩权,我认为疏解绝对少不了。我国经济不能被几个少数城市卡脖子。

即便没有上海疫情,基于我国共同富裕战略,我国也会疏解上海部分窗口和平台功能!

【本轮上海疫情关于疏解上海功能的话题很有意思,我其实建议北上广深独占功能都应该疏解】

我看出来啦,一群上海土著或者说搭乘上海高速发展红利而富起来的人(讽刺的是:这群人很多移民了),特别担心上海未来前景。可以调查一下,上海土著的年轻一代还有多少人在国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中国有没有成了他们在外潇洒享受的粮仓,他们不断转移中国财富到国外享受?

他们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担心上海发展,而是担心其上海的房产贬值了,影响自己的资产总量。

疏解上海窗口、平台功能就故意解读为肢解上海,这怕是吃独食吃惯了,现在看到可能 “特权” 没了,然后拼命无理取闹反对。

我强烈建议疏解上海的港口、航空、金融等部分功能,这是上海最重要的三个功能,影响长三角甚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港承接部分洋山港功能、甚至苏州港也小小分担一下上海港压力,航空枢纽功能向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郑州等城市疏解,金融方面加强北交所建设、碳交易所分解到武汉(解决碳交易分居问题)。

北京、深圳和广州类似。

知乎用户 ikaro​ 发表

因为上海确实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了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是真诚的,不打折扣的,这绝对会让投资人放心。

这次疫情虽然最后的混乱导致上海面子上不是很好看,但也要看到政府在治理重心上是偏向于经济的,已经在尽一切可能避免停产停工,防止伤害经济,不惜一切代价。

对于国内的大部分政策制定者来说,稳定可能压倒了一切,万事求稳,并不考虑那么多经济和效率。

“稳一把” 已经成了固定操作,毕竟这样帽子也会更稳点。

上海作为直辖市,本身各层级相较于普通省份,就高了一到半级,按常理说,遇事更应该 “稳一把”,但我们看到是为了经济,上海选择了承担风险。

上海选的路,最后的结果不是很好,但是这种态度,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毕竟如果每个城市都像天津一样 “稳” 到一季度增长 0.1%,恐怕对防疫大业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在中国这个稳定的国家,一群本应最求稳的人,敢于这样冒风险,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了。

如果你是企业家,换位思考,你也会投资上海而不是天津。

PS:没有否认上海防疫最终拉跨了,也一贯不支持躺平,点开主页翻翻答案可知不是 1450。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时间一错位,意思大不同。《每日经济新闻》的依据是 “5 月 4 日,据外媒外媒报道”。哪个外媒?最关键是哪一天报道的?茧中网都查得到,路透社 2 月 24 日的冷饭,说产能要翻倍。5 月再翻倍?那就是翻 4 倍了。而浦东是 3 月 28 日全封闭。这个时间点之前,跟之后,完全是两个概念。知道财经记者日子难过,根本就写不出东西,特别是正能量的东西。但也不能搞这种移花接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国内还有哪个城市能较少受疫情的影响,只有经历过大流行的上海了。证明了适当放开、合理共存的优越性!

特斯拉不在上海建厂:再不放开躺平,经济就要崩溃了,大家都吃不上饭饿死了,资本会用脚投票!

知乎用户 大包子狸​ 发表

个人理解,新建第三工厂都是有可能的,整个话题要分成 “为什么要新建” 和“为什么要在上海”两个部分。

为什么要新建?

特斯拉 2021 总共交付 93.62 万辆汽车,而特斯拉 2021 总共生产 93.04 万辆汽车,从上面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产线上几乎所有的车立即就被用作了交付,由此基本可以判断,目前,特斯拉处于产能无法满足订单的需要。而其实在 Q2 的时候,马斯克本人也表达了这个意思:财报上显示的产量并不能体现特斯拉产能拉满时的实力,只有当年的福特在生产 T 型车时能够与当下的特斯拉一较高下。

![](data:image/svg+xml;utf8,)

说句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特斯拉的工厂的产能还能提高的话,这个交付的数据还可以上升,而且这个上升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只要从特斯拉的订车交付时间就可以看出,在近期特斯拉的订车交付时间其实是大大的延长了,原来 3 和 Y 在国内只要 4-6 周的时间,现在普遍延长到 8 周以上,由此可见特斯拉在国内的销售十分旺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上海新建工厂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为什么要在上海?

这轮疫情,上海受到的影响十分强留,很多言论说出要逃离上海的言论,其实现实中远远没有到这个地步,毕竟上海及其周边的城市群,集合了中国最强力的汽车生产条件。

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启动整个生产流程实际上是比较复杂和庞大的,即便是低产能的情况下,比如上汽大众这样的整车厂,制造一辆汽车需要 4-5W 个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几百家供应商,如果现在要开动生产,那么在使用仓库货物的情况下,势必就要向供应商补货,那么这就涉及到物流,但在今天这个情况下,物流运输又谈何容易?

所以,真正考虑到疫情影响,反而更应该聚拢产业链,而不是拉的更开,否则更无法协调特殊情况下的生产事宜,而长三角应该是汽车产业链抱团最紧密的地区,况且就特斯拉自身而言,已经有上海超级工厂的成熟模式不用,反而异地新建,在今天这个模式下,显然是不算靠谱的。

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考虑到对地方经济的刺激,上海当地势必是希望特斯拉进入上海扩大产能的,无疑对疫情重挫下的上海经济是一轮新的刺激。


所以,看到这里,还不点赞 + 关注再走么?

我是大包子狸,智能科技控和新能源汽车爱好者。

已经陆续免费推荐超过 100 + 朋友选择适合他们的新能源车;

我会持续更新各种新能源车的体验,以及相关知识、股票等经历的分享;

有任何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欢迎关注,留言,星辰大海,一起遇见!

也许你对这些内容也感兴趣:

如何评价广州车展亮相的小鹏 G9?

自动驾驶领域,所谓「全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车企都要传播「全栈自研」的概念?

纯电动汽车能跑长途吗?

小鹏 P7、Model 3、比亚迪汉这三款车该如何选择呢?

如何看待特斯拉高速死机后靠手机导航行驶?

如何看待新能源车高速服务区排队 4 小时充电?新能源车在运行中都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知乎用户 太阳城索拉利斯 发表

看着好多人一口一个 “爱丁堡”,就想着其实我们所有人都会选择性遗忘不堪回首的记忆。

就好像:广州番禺的祈福新村、深圳的皇岗村、下沙村,东莞的樟木头村,北京的三里屯。

如果说上海治了一个老外就是 “爱丁堡”,那上面这些地方说是 “丁香园” 也不过分。


说起上海特斯拉就是 “送地、送钱、送政策”

这就是典型的 “谎言说了一万遍。就成了真理”

.

特斯拉花了 9.73 亿元,拿下临港新城 864885 平方米土地,每平米:1125 元。

特斯拉这个价格拿地就等于白送吗?我们可以看看特斯拉旁边地块的拍卖价格。

土地面积:230431 平方米,成交价:26040 万元,每平米:1130。

显然积塔半导体拿地的价格和特斯拉一样。

(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是华大半导体旗下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旗下子公司,为中国 10 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之一。)

.

再看看同时期华为在青浦拿地的价格:

土地面积:947084 平方米,成交价:102286 万元,每平米:1080。

相比之下,还是华为的地最便宜。而且青浦的地价比临港高不少,所以华为才是占了大便宜。

.

**送钱:**35 亿一年期贷款,怎么看也不能叫送钱吧。

相比之下,国家对国产新能源车补贴光是从 2015 年后,就总共为 70.52 万辆车发放了 624 亿中央补贴。

再加上自 2009 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 2015 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 334.35 亿元。光是国家给国产新能源车补贴已经超过 1000 亿了!这还不算地方上的补贴。

给国产车这么多补贴,大家还记得特斯拉进中国之前国产车是怎么报答我们的?

.

送政策?这才叫送政策

知乎用户 焚香抚琴​​ 发表

还记得此前的这个问题吗?

上海解封后,会大量出现「沪漂」慢慢地离开上海吗?

那会儿我的回答就是不会出现 “沪飘” 大量离开的情况,没想到这么快特斯拉就再次给出了论据。

特斯拉是谁的?

对,马斯克的。

马斯克代表什么?

对,资本。

资本是来干嘛的?

当然是赚钱。

上海这波疫情影响这么大,为何特斯拉的第二工厂还是选择落户上海,还要将上海打造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马斯克是傻了吗?

他可是世界首富,说他比猴子还精一点不夸张。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和商业中心,还是四个直辖市之一,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这里有交通、教育、医疗、娱乐等诸多优势,是很多人才向往的地方,只要钱到位,这里能够招到全国顶尖的人才。

马斯克选择继续在上海建造第二工厂,除了看重上海的政策和人才优势。

当然也看重了上海这个世界第一大港口的优势,生产出来的汽车能够及时的运输到世界各地,毕竟海运是成本最低的货运方式。

既然产业和资本还在不断向上海汇聚,“沪飘” 又怎么会大量的离开呢。

最后再多说几句,疫情是疫情,事实是事实,疫情防控工作做的怎么样,这个城市具有的优势都无法被忽视,人才和资本还是因为这些优势投奔而来,毕竟说的再多,资本才是最诚实的。

用了三年 teambition 的我,为什么改用飞项了?

知乎用户 赵英男​ 发表

广大智慧的网友已经说了,上海将要降级为 2 线城市,各大外企将纷纷逃离上海,真正的人才也会离开上海,长江都因为嫌弃上海要改道去深圳了。

特斯拉这样的选择是和时代大潮和历史洪流站在对立面,特斯拉将注定走向下坡的路。

狗头以上

知乎用户 Ffff 发表

90 年代,一家台资企业在上海建厂做压缩机,这家公司后来成了压缩机厂的黄埔军校,里面的技术骨干、徒弟的徒弟遍及全国,导致全国一大半压缩机厂采购的源头都在上海。上海是工人的上海,21 年共产党在上海建立,就是因为上海有全国最多的工人。北伐时期,上海工人 80 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

希望金融业、服务业再发展,也永远不要忘记工人,产业工人才是上海的基础,也是全国经济腾飞的基础。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知乎用户 pds4 发表

中心城市在取得财政优势之后。

会用财政补贴、土地补贴等各种隐性福利去招商引资。小地方面对这种攻势根本没辙。

送地皮,低息贷款,财政补贴,帮忙修路,等等等,都是手段。等到产业落成,工人就业拉动了,他们要日常消费,最重要的,他们要买房。这样送出去的财政又以房产的形式闭环流动。

万一公司效益不好了,地皮还能卖老钱了。搜狐整个公司还没它的北京总部大楼值钱呢。

你再去看看北京海淀区西二旗那些所谓公司总部,地皮基本上半卖半送,然后周边的房子卖个 8 万 10 万,程序员完美闭环。你看雷军,海淀区慷慨 “送地”,自己的(湖北)武汉老乡忘的一干二净。

But,好像伟人曾说过的 先富带后富,也包括先进地区带落后地区哦。

汽车产业也不算特别高端的产业,纽约、伦敦、巴黎会和其他城市抢汽车厂吗?

emmm 没事没事,习惯就好,问就是国情不同。

知乎用户 盖世汽车​ 发表

扩建还是第二工厂?特斯拉 100 万辆年产能重压上海

在国内疫情卷土重来后的 “五一” 小长假最后一天,一则关于上海汽车制造业的信息再度提振了众人对上海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期。

据外媒报道称,特斯拉在 5 月 1 日写给上海临港特区的一封感谢信中透露,特斯拉将在上海工厂同一地区附近的土地上建设一座新工厂,预计年产能将新增 45 万辆,成为 “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届时叠加此前工厂的产能,预计特斯拉在上海峰值年产能将达到 100 万辆。

截止目前,特斯拉官方和上海临港新区并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特斯拉在华第二工厂尘埃落定?

今年 2 月 24 日,曾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特斯拉计划最快下个月在上海开始建造一座新工厂,新工厂将位于其在浦东新区临港的现有生产基地附近。“一旦新工厂全面投入运营,特斯拉在其主要出口中心上海扩建的工厂将有能力每年生产多达 200 万辆汽车。”

不过很快便有特斯拉内部人士予以否认。结合此次信息来看,彼时被否认的或许并非在沪新建工厂,而是每年可达 200 万辆的产能。

关于特斯拉要在年内新建第五座超级工厂,早已是公开信息,毕竟在但对特斯拉 CEO 埃隆 · 马斯克的电动车事业来说,现有的产能和他的目标还差很远。按照他的规划,特斯拉还需新建 10-12 座超级工厂。

也正因此,其第五座超级工厂花落何处便备受关注,而选址中国,呼声更高。

2021 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了 48.413 万辆汽车,产量是 2020 年的两倍,超过了全球特斯拉总产量的一半(2021 年特斯拉全球交付大约 93.6 万辆)。而要知道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设计年产能仅有 45 万辆,产能利用率超 107%。

根据乘联会发布中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计销量突破 18 万辆,达到 182174 辆。若排除一切不可抗力因素,将这一数据放大至全年有望突破 70 万辆。

就在今年 3 月,疫情在国内卷土重来,多地不得不进入静默期,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不例外,从而导致其新车交付期进一步被拉长至 3-4 个月。无车可卖之下,特斯拉二手车价格水涨船高,更有甚者较新车贵出了 7500 元。

尽管现阶段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实现有序复工复产,但为满足未来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扩建产能势在必得。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图片来源:特斯拉

正因如此,此次关于 “特斯拉将在上海新建工厂” 的消息一经放出,便引发国内业内外人士一片欢呼,似乎特斯拉在华第二工厂选址就此水落石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 11 月,特斯拉针对上海超级工厂(一期)第二阶段的产线优化项目进行环评公示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时透露,该产线优化项目投资总额高达 12 亿元人民币,预计去年 12 月动工,今年 4 月完工。该产线扩建完工后,将可增加 4,000 个就业岗位,累计年产量有望突破 100 万辆,实现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生产厂的目标。

图片来源: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截图

基于此,有部分人坚持,相较于称其为特斯拉在华第二工厂,用 “产线扩建” 形容或更为相符。

为何还是上海?

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詹姆斯 · 托宾曾提出一个通俗易懂的投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汽车产业投资布局同样适用。

如前文所说,今年疫情反复,国内汽车行业在供应链、生产及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集体承压,大部分车企在生产和交付上受到波及,其中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汽车产业聚集地最为严重。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更是经历了自 2019 年投产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停产,产量损失超过 5 万余辆。

受上海工厂停产影响,特斯拉 2022 年第一季度业绩承压;图片来源:路透社

曾有业内人士认为,经此一 “疫”,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或优先考虑非长三角地区,从而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聚集。

而关于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的逻辑,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王显斌认为大概有三点:

一是选址城市所处区域的汽车产业要发达,已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供应链配套优势明显,有力量推进 100% 国产化零部件配置;

二是靠近港口,便于国产车型出口海外,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市场;

三是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较大,在土地、信贷资金、政府审批等相关领域要类似于上海临港工厂设厂的条件。

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有多座城市,比如广州、深圳、青岛、大连、天津、武汉、宁波、沈阳间接或者直接地加入了争夺特斯拉第二工厂的拉锯战里,但都被特斯拉相关负责人直接或间接否认过。

基于此,相较于其他区域,通过扩建原有厂房的方式将产能重压上海,似乎更为合适。

毕竟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至今,其生产的电动汽车国产化率接近 100%,围绕上海工厂,特斯拉已在长三角地区形成相对完善的供应链布局,俗称 “4 小时朋友圈”。依托现有 “朋友圈”,其扩建、投产效率或可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正如特斯拉给上海临港政府的感谢信中提及,感谢临港政府对上海工厂复工复产提供的支持,并称临港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安排大巴将 6000 名特斯拉及其供应商的工人运送到工厂,以及开展了公司进入 “闭环” 生产所需的消毒工作。“他们夜以继日地连续工作了三天,以保证我们的工人能够回到工厂。”

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或是特斯拉重压上海的又一重要原因。毕竟在其他各地争夺特斯拉在华第二工厂时,上海临港新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

知乎用户 Jarvis​ 发表

另一个回答里写过:

“保住了富人,就保住了资本,很多打工人你也没得选。

这种情况下,资本觉得上海好,那好的就业机会就在上海,后面一波又一波没体会过这次疫情之苦的打工人,还是会趋之若鹜。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特斯拉在这个感谢信里写的已经非常明确了,上海为其提供了何种帮助和服务,而且基本确认了这个事。

路透社表示,他们看到了特斯拉写给上海政府的一封感谢信。特斯拉在信中感谢临港官员的支持,并描述了临港集团运营的一家公司如何安排公共汽车将 6000 名特斯拉工人及其供应商运送到工厂,并进行该公司进入 “闭环” 生产所需的消毒工作。
特斯拉在信中说,他们连续三天战斗,日以继夜地工作,以保证我们公司的工人能够返回工厂。这封信还概述了特斯拉计划如何进一步扩大其在上海的工厂,证实了路透社 2 月份的一份报告。
信中说,该公司将在同一地区的附近土地上建造一座新工厂,该工厂准备增加 45 万辆汽车的年产能,包括 Model 3 和 Model Y,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确实没有像对 T 一样,对待辽宁等国内兄弟,以及大量普通人。

最近其实舆论层面上已经开始在重新树立正面形象和宣传经典事迹了。

而这时候拿出特斯拉第二工厂的消息,确实挺合适这个时候作为标杆来宣传。

而且这个标杆背后 SH 还有没有第一工厂时期的要价底气,大家可想而知。

个体打工人能决定什么?只能决定自己去哪。

而别的大多数人去哪?

伺候好资本的地方显然会更有吸引力。

关心打工人?算了吧还是。


话说最近的舆论造势已经是全方位无死角了,看来拐点真的过了,解封有望。


如果对金融、宏观经济、房地产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菜研究所

知乎用户 新一​ 发表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特斯拉没来中国之前,中国新能源市场是怎样的不用多说吧,一个个都去骗补贴,没一点发展动力。

至少特斯拉拉动了经济增长,带动了全产业链发展,创造了就业,缴纳了国税,它赚点钱也没啥。

往小了说,未来 20 年智能电动汽车将是世界上利润最大的市场。智能手机支撑起了过去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业的起飞,但红利其实主要被深圳、杭州瓜分了。上海只捞了点毛,跟原有的地位一点都不符。绑定特斯拉,就跟当年绑定大众一样,是为了把上下游产业都锚定在周边,给下一个十年打基础。区区一块地,200 亿授信算贵么。

往大来说,马总现在是当红炸子鸡,而且推特也收进来了,掌握了话语权。

知乎用户 大钦岛别处书馆​ 发表

就凭上海全力救助洋丁丁,傻子也知道哪个地方对资本更友好

法德那边五一还上街游行

爱丁堡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

知乎用户 琴梨梨 发表

我觉得新工厂很可能会用于生产新的 model s,包括 plaid 版,而并非仅仅是 “预计” 的 3 和 y

近些年国产车出现了一些卖到 40 万以上冲击高端的产品,马斯克显然不希望这些钱都被国人赚走

如果 model s 国产,然后标准版降价到 60w,plaid 降价到 90w,将对国产车的高端化造成严重打击

毕竟 plaid 生来就是为了击败 taycan s 的,而保时捷在国内的品牌地位是相当高的,现在有一辆比保时捷性能更强却更便宜的车,必然能引起国内这部分潜在高端用户的注意

知乎用户 neilwang 发表

这波疫情过去之后上面会给上海一些补偿的,尤其是一些政策上的宽松。

知乎用户 秋名 KIDD​​ 发表

企业就是企业,哪里有利,哪里去。长三角的优势就是如此,综合成本低、效率高,是你你怎么选?

特斯拉一季度累计汽车销量 31 万辆,净利润 36 亿美元(约 236.9 亿人民币),相当于每辆车赚 7.64 万元。

特斯拉车卖的好,供不应求。企业端又追求所谓的第一性原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创新,最大化的控制成本,利润能不高嘛。举个例子,最近被喷的 MY 的后舱座椅位置的压铸一体的设计,通过这种创新技术,替代了传统的 70 多个零部件的车身设计。先不论维修成本,但生产端确实省钱。类似的特斯拉还有很多自主研发的零部件、智能、三电技术。而选择上海意味着规模效应、成本、效率都有了,下一步就是冲量,开辟新市场。

知乎用户 juventusyq 发表

知乎用户 川崎​ 发表

那些鼓吹上海不行的,歇歇吧。

我告诉你们为什么选择上海。

最好的城市建设,最大的地铁网络,最大的航空枢纽,最大的港口吞吐量,最后才是最多的人才。很多人搞反了,觉得人最重要。你们看看现在哪个企业不是把人的功能弱化。如果某一家公司能被人绑架,那必定长久不了。上海市政府,只需要做好硬件配套,从来都是产业先来,人再来。

国家城市建设怎么可能因为一个疫情,网络水军的几句话鼓动就改变。你不追求高质量的医疗教育,高收入,高职业发展,高工作机会,不代表别人不想要。上海最不缺的就是人。

知乎用户 中县 发表

这上海难道不是在走资本主义路线?

当然了:

从经济发展角度我完全支持。

从社会主义角度我持中立态度。

如果把给马斯克的政策红利和制度倾斜用来改善全国民生,我举双手赞成。

不过回头看看贫富差距,感觉路还很长啊!

对了,他们开始招聘了记得提醒我,论执行当地劳动法我还是比较信任它!

知乎用户 例不虚发探花郎​ 发表

江南造船厂 003 号航母还在船台上也到 4 月 30 日才复工

特斯拉 4 月 18 日就实现复工了。

如果是我我也会愉快的在上海再造一座生产厂。

知乎用户 财新网​ 发表

5 月 4 日,路透社报道特斯拉计划在上海临港区域再建一座新工厂,产能约 45 万辆。特斯拉没有回应。

不过股市对于特斯拉的扩产消息反应热烈。

5 月 5 日,汽车零部件和 “特斯拉概念股” 集体上涨,万丰奥威(002085.SZ)、模塑科技(000700.SZ)、喜悦智行(301198.SZ)、五洲新春(603667.SH)、上海亚虹(603159.SH)和天汽模(002510.SZ)等特斯拉概念股开盘涨停。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趋于饱和。

特斯拉上海工厂 2020 年 1 月建成开始对外交付,设计年产能是 50 万辆。而根据特斯拉 2021 年的财报,这一年上海工厂实际生产 48.4 万辆,其中有超过 16 万辆出口,已经基本满产。

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和美国得州工厂相继投产,但产能爬坡还需要时间。

两地工厂的目标年产能也是 50 万辆。在今年 4 月的财报业绩会上,马斯克就表示,两座新工厂要集中精力,尽量减少复杂性和变化,因此都将专注生产 Model Y。工厂从完工到高质量大批量生产大约需要 9 到 12 个月。

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选址早有传闻,选择上海扩产能利用既有供应链优势。

首先,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已经在上海建厂,能就近为特斯拉提供配套服务。

其次,A 股的上市零部件公司中,约有一半位于江浙沪地区。

另外,上海新规划了一个片区,正好毗邻特斯拉上海工厂。

近期,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调整先进智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两个相邻地块合并,工业用地面积共计约 70.6 公顷。

从地块规模来看,合并后的地块面积是小于当前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对这一地块的规划调整,说明也有了意向的招商项目。

参考内容:

特斯拉概念股集体上涨 中国二工厂或落户上海

知乎用户 大人时代变了​ 发表

前几天不少人还在为特斯拉第二工厂建在哪里打开头,就差叫马 xx 爸爸了,结果现在全部打脸,还是在上海,看样子又是一波疯狂攻击上海的节奏,唉,马 xx 孝子做不成,但是我转过头就骂资本,骂买办,骂上海总是没错的…… 你们活的可真通透!!!

知乎用户 一方通行 kuma​ 发表

我不做评价,我只教各位如何学会去辨别新闻

根据信息,上外网搜,会发现微博最先提出消息,且消息来源于路透社

然后去路透社官网查找

会找到 5 月 3 号的相关新闻

该标题正常翻译是: 路透社独家,上海加紧局势帮助特斯拉复工

在这个新闻的内容里,主要介绍了上海如何帮助特斯拉复工,以及特斯拉写给上海政府的感谢信。

我直接机翻过来给你们看,大致意思一致的,有些语法你们可以自己变一下

翻译过来,特斯拉为了感谢 zf 对他们复工复产的帮忙,答应在附近扩大一下厂房,保证新系列的车型出车的速度。但具体何时实施暂时没有出来,此信件目的在于感谢 zf 对企业的支持。

换成国内自媒体解读:

特斯拉抛弃了德国,选择中国建第二个工厂。中国赢啦!打世界的脸啪啪啪啪啪啪

作为一个股民,我很能理解此时宣传对股市信心的作用。我也知道大家想要一个好的信号作为油头往前冲。

但好歹实事求是下好不好? 不做震惊体不会说新闻了? 人家没说见第二个厂,人家说的是扩大…

至于特斯拉为什么信件里谈到扩大厂房呢? 因为德国在作死!

德国的绿色环保组织说,因为特斯拉的油漆掉漆,无法通过环保,要求吊销特斯拉生产执照。这是最新最新的消息↓

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给特斯拉这家私企当枪使啊? 人家是拿咱们新闻讹德国呢,在想什么呢一个个的

吹特斯拉还不如多关注关注国产的比亚迪,比亚迪去年销量就世界第二了,现在整体汽车行业里排从第九名冲到第五了。

知乎用户 真二世明王 发表

因为去年特斯拉旗下所有超级工厂,

累计交付 93.6 万辆汽车中,

上海超级工厂就交付了 48 万辆,

另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如果不在中国生产,

进口关税会使车的价格非常昂贵,

资本是最诚实的,

如果在中国挣不到钱,

那在世界其他地方更难挣到钱→_→

西方再如何诋毁也改变不了大势!

知乎用户 Roy4736 发表

我是马斯克我也愿意

在席卷的疫情下,特斯拉产业链几乎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复工时间第一批就不说了

组织大批工人愿意在工厂里封闭生产,全程吃住一个月,我告诉你这就是蓝星上最好的工人,没有第二,全蓝星上在任何其他地方找不到这样的工人了,找不到,找不到,不可能找到你知道吧?

马斯克要的是出口,把上海打造成辐射整个亚洲,非洲市场的制造中心,至于国内消费市场如何,没所谓了

基于这样的目的和工人条件,即便有反复疫情的风险存在,马斯克也知道,他的工厂生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那么继续留在上海无疑是最优选择

知乎用户 悠然听风​ 发表

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特斯拉将在上海投产的是第二工厂,其实是对第一工厂产能的一种扩充。而且媒体也爆料出来了,在第二工厂完成投产以后,特斯拉的年产能将提升到 100 万辆。

作为一家外资企业,特斯拉当时选择落户上海的时候,肯定是有多方面的考量。我认为特斯拉落户上海的优势条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上海这座城市在近代史上,是有中西交融的文化底蕴和重视商业的城市氛围的。这座城市很容易得到外国人的情感认同。

2, 上海集中了全国汽车产业最全面最完整的产业链结构,能够轻松地在同一座城市里面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同行业的集聚。

3, 上海市相关单位对特斯拉的政策支持。

4, 在上海市,特斯拉的兴建和发展,可以轻松招揽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工厂一线工人。

5, 上海市内,国内各级科研单位和优质大学集聚度较高,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相关科研活动。

6, 上海市是同时具备铁路,公路,航空,海运四大交通优势,且具有 “直辖市” 行政优势的城市。

7, 第一工厂的成功,帮助特斯拉积攒了发展的经验。很多 “一回生,二回熟” 的人情往来,可以为企业后续的发展,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8, 长三角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在上海市开办特斯拉第二工厂,可以使产品更加接近国内消费目的地。

9, 特斯拉在上海新建第二工厂,实际上也是源于上海现有的特斯拉工厂突出的产能表现。类似的例子,可以看看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在广州那边设厂的例子。

10, 高端消费品市场的营销理念,应该是优先占据最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以后,逐步向下级市场推进。

知乎用户 Vinicius​​ 发表

马斯克分心于推特或让特斯拉吃苦头。特斯拉一半以上的估值似乎与使其突然功成名就的汽车制造业务无关,而是关乎该公司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承诺,或者其机器人项目 Optimus 的前景。

在推特上消磨时光很容易。为筹资收购这家社交媒体平台,马斯克出售了所持部分特斯拉股票,此举的风险可能已经显现。上周二,马斯克收购推特的交易吓到了特斯拉的投资者。马斯克投身另一家知名公司的风险是,这可能会耗费他在特斯拉下一个大事件上的精力,尽管这一风险不那么具体,但可能难以消除。

特斯拉股价上周五上涨 5%,此前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上周四晚间发表推文称,他不打算再出售更多该公司的股票。监管公告显示,上周二至上周四,马斯克总计出售了价值 85 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该股周二成交量很高,股价下跌 12%。

马斯克计划几年后再次将 Twitter 上市。已同意以 440 亿美元将推特私有化的马斯克告诉潜在投资者,他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将这家社交媒体公司重新上市。马斯克表示,他计划在收购推特后最短三年内就为其再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IPO)。该公司表示,私有化交易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完成,但要满足包括推特股东和监管机构批准在内的条件。

考虑到马斯克还以特斯拉股票作为抵押进行借款,包括为推特交易提供资金,情况就变得复杂了,但特斯拉投资者至少可以不再担心该公司这位最大股东近期会大规模出售股票。

特斯拉投资者的另一个担忧虽然空泛但关系重大:特斯拉是一只所谓的故事股,马斯克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讲述者。即使把快速的增长和最近的盈利能力考虑在内,这家电动汽车业先驱的估值所反映的因素也不同于其他汽车制造商。

量化马斯克溢价的一个非常粗略的方法是通过所谓的 PEG 比率,该指标根据增长率对市盈率进行调整而得出,可以更容易地把增长缓慢的公司与增长迅速的公司进行比较。根据接受 FactSet 调查的分析师的平均预期,目前到 2025 年,特斯拉的预期市盈率相当于其预期年增长率的 3.3 倍。同行中的佼佼者丰田这一倍数是 1.5 倍,通用和福特则低于 1 倍。

换句话说,特斯拉一半以上的估值似乎与使其突然功成名就的汽车制造业务无关,而是关乎该公司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承诺,或者其机器人项目 Optimus 的前景。马斯克希望在 2024 年开始生产无人驾驶出租车。他上周表示,Optimus 项目最终的价值将超过汽车业务和无人驾驶汽车业务。马斯克的话似乎有足够多的投资者买账。

问题是,如果他的话中特斯拉内容越来越少,推特内容越来越多,这些投资者会怎么想。当然,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马斯克会逐渐不再重视这家汽车制造商,即使在出售持股之后,特斯拉仍轻松占据马斯克最大的财富份额。马斯克对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领导显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心多用能力。但一个人到底能有多大远见,又能集中注意力在多少不同方向上呢?

长期以来,特斯拉的投资者一直受益于马斯克的随心所欲,但别忘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知乎用户 社会科学 发表

1450 集体破防,接下来还怎么反对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 - 制造业撤离 - 经济崩溃 - 穷人饿死,特斯拉用实际行动告诉这帮走狗:你丫放屁!

资本虽恶,但也绝对 “诚实”:哪里有钱赚就去哪里。放着低工资的越南、泰国、孟加拉、印度不去,为什么反复在中国投资?为什么中央介入上海抗疫坚决纠偏后,特斯拉宣布了追加投资?

足见,资本是热爱动态清零的,起码是热爱中国的动态清零的,尤其是制造业资本。

一时的中断不可怕,可怕的是频繁的中断。局部的中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全局的中断。

两年来,中国外贸增长,制造业增长,宏观数据增长,足以说明一切。

1450 可以无视任何事实而狡辩,但来自资本爸爸的跳反却会让他们面无人色。

特别想在本回答评论区看看 1450 是怎么在特斯拉的行动和他们的 “理论” 之间圆谎的。

知乎用户 知玉成​​ 发表

我看过之前特斯拉在德国建厂的经历(有相关新闻和网友发帖),最开始雄心勃勃的想像上海那样,一两年就在德国建厂成立,然后就可以造车卖车了。

可现实是赤裸裸的打脸,一会儿又是环保主义者要求特斯拉停工给钱弄环保,一会又是动物保护主义者要求停工给钱给动物们提供保护,总之,在德国建厂的时候光平整地都折腾了一年,各个相关部门都过来吸一口血,严重的拖慢了建厂时间的进度。

什么叫中国的速度?

只要愿意来投资,达成协议之后,国家的各个政府部门也好,社会也好,全力配合,以最短的时间建好厂,你最短的时间投产,以最快的速度赚钱。这个周期约一年左右。

想试问一下,有哪个国家能有这个速度和配合度?

所以特斯拉来中国建厂,创建第二个工厂也是最优选择。

知乎用户 恩恩​ 发表

中国上海既有 1 个人才优势,又有 1 个制度优势,还有一个供应链优势和半个劳动力成本优势。

美欧虽然有人才优势和供应链优势,但是制度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为 0。

东南亚印度墨西哥没有人才优势,有半个制度优势,再加 1 个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半个供应链优势。

因此看得分。

中国上海 1+1+1+0.5

美欧 1+0+1+0

东南亚印度墨西哥 0+0.5+0.5+1

知乎用户 skylord 发表

外资没走还来了,骂 “防疫爱好者”。

之前觉得外资要走,还是骂 “防疫爱好者”。

到底是谁 “口风变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次疫情让上海看透了一些所谓的同胞

在上海深受疫情困扰时,他们幸灾乐祸,散布谣言,迫不及待地期待上海沦为二线城市。在上海还没倒下时,就想瓜分上海的产业,蚕食上海

特斯拉第二工厂的落户显然重重扇了他们一记耳光

“吃里扒外的同胞还不如外资可靠”

知乎用户 早月先生​ 发表

鸡蛋怎么就喜欢进同一个篮子

知乎用户 HippieJ 发表

老马别来!

经历这波疫情,上海已经被全国骂得狗血淋头。

许多人正准备收拾行囊离开,未必能提供充足人力资源。

许多大棋党也在指点江山,擘画如何削弱上海的产业集成度。

我国即将建立统一大市场,建议老马按照大棋党的思路,投资其他省市。

再动手上的推特流量,把这个城市包装成网红,让他们也分享一波资本红利(当一回买办 / 租界)。

素知特斯拉产品设计激进,万一刹车又失灵,舆论会说上海交通事故外溢,这个责任实在担不起。

这两年的上海,需要肃清网红和买办势力,安安静静地完成秦岭大业,以免拖了全国的后腿。

知乎用户 楚烈​ 发表

本质上是市场预判方面的问题,

1 全球市场受到疫情冲击,尤其是共存环境下的无差别系统性打击,全球汽车生产市场注定萎缩缩水,相当于出生人口萎缩。

2 但是汽车作为实体产品而言具有报废年限,相当于死亡人口固定,

3 至于世界财富总数没有太大变化,并且可能因为大面积死人导致财富再集中,

4 基于 2 得出汽车市场的需求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减少,且基于 3 得出购买能力的人增加,基于 1 全球市场份额的让出使得任一稳定生产的汽车品牌进行市场份额扩张成为可能。

从以上四点得出,至于上海不上海并不重要,哪里能给政策给港口且上面能点头,特斯拉就能把厂子开在哪里。

至于说供应链的,怕是不知道中国的物流到底发达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上海那地方封个城结果连快递都不能送,真是拉胯的可以。

知乎用户 噬珂​ 发表

是时候看一下合订本了。

国家会不会重新考虑上海的城市定位?

你以为分散建设可以分散风险,让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至于一点暴雷被一锅端 。

实际上刻意的分散建设导致供应链各个节点遍布全国,不单徒增原材料往来运输的运费,而且在暴雷风险面前,任何一个点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供应链断裂,整车无法完工出厂继而工厂停工。

真按某些人的想法给分散建设了,那就不只是四月上旬上海停工那么简单了。

搞不好那就是年初吉林停了,长春停完广东停,广东停完上海停,上海停完河北停,河北停完吉林又来第二波,全国各地任何一个点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所有的点一起停,那才是风险指数级上升 。

知乎用户 Uranus 发表

这个决定真的解救了广州和南沙的商务部门

但凡不是选上海而是选了别的城市

他们可能都会被骂死

知乎用户 喵大人 发表

还好特斯拉是马斯克管的,不是外地网友管的。

你什么时候听马斯克说过:“上海在封控中等物资,特斯拉在物资中等封控,气氛烘托到这了,特斯拉不得不封了。”

知乎用户 林小路 发表

特斯拉要在上海扩建的事情沸腾了。先不去管到底是建第二还是接着有第三个工厂,还是就单纯加大现有投资的规模,但加码是肯定了的。

据外媒 3 日报道,特斯拉确认将在上海投产一个新工厂,让当地产能增加近一倍,增加 45 万量 Model3 和 Model Y 的产量,成为该公司 “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这个套路让人自然想到了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特斯拉也是通过利用中国高效的制造供应链体系结合人口优势产生的巨大汽车买家市场在这里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国正在通过电动车弯道超车,并已取得了瞩目成绩的时候。

这不是在疫情期间一拍脑袋说的,那我会觉得马斯克的脑回路还真的是清奇,越是封城越要投资,人家早在 2 月份上海一派风生水起的时候就表示了扩建了,只是在疫情期间突然被当成救命稻草重新大张旗鼓提出了,想必谈判也已经进行了好几轮了。

有个数据不得不提,2021 年,特斯拉旗下的四分之一营收是来自于中国的。

马斯克这个人,对中国,是有好感的。钱,的确也是赚了不少的。

但现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大肆宣传,颇有些政府危机公关的意思。

因为这则消息对上海的营商环境起到了异于平日的加持作用。在大家都因为疫情封城导致业务被迫停摆在唱衰上海的投资环境,外商都在纷纷打算退出上海,欧盟商会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们忧心忡忡、另起炉灶迁移亚太 \ 中国总部的时候,特斯拉不仅不离开,还加码表示对这个市场的支持,哪怕解封日子未知,也不惜投钱,可谓是真爱了。

政府通过这个新闻的放大曝光想要告诉大家:别急着走,你看,人家特斯拉都还在这呢。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传递的则是:就业会好的,别灰心,在家老实待着,清零后又是一条好汉。

特斯拉一直都是上海政府的心头好,也一直属于特别优待的级别。

作为唯一一个全资在中国建厂的美资车企,他开创了先河,在此之前,所有外资车企都需要在国内找到自己的搭档合伙干,它仅用 10 个月就把工厂建起来的故事依然还为人津津乐道,是 “中国制造速度” 的完美体现;你说中美关系紧张,但特斯拉在上海可是一路开绿灯,低价土地、贷款、税收优惠和补贴,这些待遇和好处可是别家垂涎却得不到的。

仅 2019 年这一年,特斯拉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的工厂。

汽车是一条产业链,纵向看,上端主机厂的需求可以为下端零配件供应商提供活路,尤其是低价的本土供应商;而横向看,更是为其他中国自主品牌带来了危机感。

作为在疫情期间同样受到停工影响的制造企业,它又是最早先复原的;4 月 19 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复工复产,8000 名员工到岗,日产整车 1200 辆左右。但同时看其他企业呢?还在苦苦挣扎为了申请被列入复工白名单而准备各种申报资料呢。

特斯拉在上海的成功当然也会引来其他国家的眼红,比如印度。

特斯拉对于一切有潜力且尚未开垦的土地都有一钟征服的欲望,当然人口密度大的印度绝对在他们的考虑范畴内,但当他们提出要通过进口进入印度市场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来印度可以,必须投资建厂。

而且刻意提出,拒绝任何从中国出口到印度的特斯拉车型。怎么了,中国生产的是偷工减料残害印度人民了吗?

建厂这件事不认为对于特斯拉来说有什么难的,但是印度当地的基础建设薄弱是无可避免的话题,不是说不能开发新能源,但是配套的设施,比如公共场所的充电桩建设,地下停车场家用充电坑的配备,在各个城市都要普及充电,不是光靠企业来投资就能解决的,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一系列的快速布局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他的建立者的传奇,特斯拉本身是自带光环的,找准的也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的中国作为他的靠山,也正是因为头顶冒尖,他的故事不具有复制性和可参考性。

想要用个例来起到辐射般的作用是很难的,毕竟,马斯克这样的怪咖也只有一个不是吗?

环顾四周,市民们还在望眼欲穿要出门、要工作、要生存,蔚小理们还在愁如何提升销量,外资企业们还是在纷纷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走计划着撤离呢。

沪上 50 万粉丝人气公众号 “上海智慧出行” 主理人。

世界 500 强品牌传播、公关。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扩产

特斯拉为何持续扩张呢?

主要是订单较多,掩盖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环保政策

那么究竟燃油车禁售的可能性大吗?

很难说

1990-2000 年吹起了一波互联网热潮,而互联网真正成熟是在 2010 年以后,如果站在 2030 年看待目前的新能源革命将更加清晰

核电转变为动力,那么电池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革命

从目前来看,电池的污染很大,从开采到回收,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房企篇 - 3:明斯基时刻确立,top100 房企业绩一季度同比下跌 47%,3 月份跌幅扩大至 52.7%,融创、碧桂园、万科业绩出炉

临界点到来 - 12、1、2、3 月份数据将彻底决定最终明斯基时刻

房企篇:房价下跌多少,房企会资不抵债

房企篇 - 2:融创、碧桂园、保利、龙湖、万科销售回款怎么样,2021 年到底降了多少,2022 年还会降价吗?》在阅读本文前一定要参考以上三篇文章,我们所有的文章都是有时间顺序和思维逻辑的,并不是片面独立的观点。

在《中、美、日三国汽车销量对比及未来我国汽车销量的走势?融创停牌给我们什么启示?》中,我们讲了融创、碧桂园、万科的问题,本文继续分析我国房企现阶段的财务状况和所面对的市场风险。

-—

2022 年 3 月,30 个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扩大至 48%,Top100 房企销售额同比跌幅扩大至 52.7%,2022 年 1-3 月份,Top100 房企销售额同比下跌 47%,同比 2020 年 1-3 月疫情期间销售额下跌 9.2%。2022 年 1-3 月 Top100 房企的融资规模同比下跌 52.5%,2022 年 3 月一线城市成交同比下跌 49%,二三线同比下跌 46%,所谓的降息救市完全没有起到作用,3 月末 PMI 指数 49.5%,重新跌至荣枯线下。

**3 月份碧桂园、万科、保利、融创、龙湖的销售额分别同比去年下跌 43.35%、80.73%、56.45%、73.05%、70.81%,**从 2021 年 10 月份救市以来,越救越完蛋,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房地产大势已去,已经成为了弃子。这五家企业在想什么呢?

都在希望对方倒下,拿走对方的市场份额,而没有想着如何快速变现离场,因此它们的业绩越来越差,而其中只有碧桂园一如既往的打折销售,促销力度非常大,但是 3 月份业绩跌幅依旧扩大,说明市场韭菜已经耗尽。

**碧桂园的业务范围主要是二三四线城市,碧桂园的业绩可以反映我国三四线真实的楼市全景,碧桂园同样是全国楼市风向标,而这个风向标一步一步证实了我们的观点。**明斯基时刻主要是指居民债务和政府债务扩张过程中由投资行为变为投机行为,正常的融资变为借新还旧,最后衍生为庞氏骗局,当资金链的庞氏骗局难以为继时,资产价格就会出现崩盘,而这个崩盘的时间点就叫做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在历史上的表现主要是 1929 年大萧条、1990 年日本房地产泡沫、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这三场大的金融危机都是由于投机性的经济危机导致的,基本上都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有密切的关系。

当下我国房地产的炒作模式与庞氏骗局如出一辙,参考《中国炒房的三种模式:拍地模式、限价模式及品牌溢价模式》《庞氏拆迁与最终的结局,这种炒房模式最终会因为居民杠杆无以复加而资金链断裂,目前房企销售回款暴跌就是资金链断裂的一个过程。

庞氏骗局中资金链断裂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认为 2022 年 7 月份为中国房地产经济的终点,12、1、2、3 月份的数据足以佐证我们的观点和判断,我们完全可以断定 2022 年底即为我国经济的顶部。那么明斯基时刻在哪个月呢?

资产价格崩溃的时间点在什么时候呢?

一般在经济顶部后的三个月内,即 2023 年 4 月份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尤其是 430w 亿的房地产要完成一个顶部周期,需要的是巨大的一个反转,像向上的抛物线一样,向上的加速度降低,加速度为 0,向下的加速度慢慢扩大,最后形成一个超级向下的趋势。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什么呢?

guo 曾经有几句话,在《沙盘推演 - 2》中我们做过解读,目前我国房地产处于反转阶段,当处于下降阶段时,宏观调控才会真正的出手,目的是什么呢?

不是扭转房地产经济的趋势,而是给下降的房地产经济带上降落伞,使其降得慢一些,回到地面时不至于摔得粉碎,但结果是既定的,价格肯定要回到合理位置,宏观调控的作用就给大家吃止痛药,让所有人的体感温度不那么冷。从 2021 年 10 月份大人物发出的信号,到 2023 年初,给了我们一年多的时间,其实作为普通人应该感谢命运的恩泽,至于收不到信号的人,那就真的是把命运交给上帝了。

学会尊重历史客观规律,而不是怨天尤人,这是我们小老百姓有且能做到的事情。

-—-

次贷危机前,雷曼兄弟高层普遍认为,社会的发展核心就是商业,住宅有可能存在过度投机,但是人们总是需要工作,而办公地点即写字楼一定是长期看涨的,因此利用杠杆耗资几百亿去收购一些写字楼。

雷曼非常聪明,收购写字楼后把资产打包成债券,最后从证券市场重新获得资金,刚开始做的如鱼得水,后来全球金融机构因为次贷危机计提损失时,各大机构开始一致排斥房地产债券,因此雷曼的写字楼债券发不出去了,此时砸到了自己手里。如果雷曼成功的把所有有价证券变现,那么可能不用破产就可以度过危机,而次贷住宅危机爆发时,雷曼手里的商业地产债券同样被挤兑,最后变得丧失流动性。

万科、万达、碧桂园等房企均有商业地产,除了原本的物业资产以外,他们还扩展写字楼租赁、二手房租赁、长租公寓等重资产业务。

**所有的住宅地产在配套时都有一定的商业地产,而这些房企很多项目都是自持,用老王的话说,这些商业地产就和印钞机一样,万达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然而参考雷曼兄弟的案例,真的可能吗?**当然不可能。

参考《商铺泡沫:人均商业面积严重过剩,人均消费却严重不足,商业地产的未来在哪里?》《我国的商业地产到底有多少,过剩了吗?》,住宅方面的长租公寓模式必然破产,商业地产中的商管业务必然亏得底朝天。

在《2022-3 月最新房地产市场调研:底层的所见所闻》中,**我们通过实地调研研究了我爱我家的租房托管模式,提出了很多问题,租房市场一定是完全竞争市场,**不可能成为半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

物业管理表面上是垄断市场,全国未来可能由几家物业集团控制,但是绝不是现在所谓的暴利市场,物业费与房地产税的博弈中,必然大幅度的被下调,物业企业必然成为半服务型企业,类似于天然气企业、供暖企业。

根本不可能利益最大化和资本化,房地产税征收前后一定会清理、整顿物业市场,彻底改写既得利益者结构。

某些资本家咒骂深圳城镇村破坏了他们长租公寓的生意,听起来就和笑话一样,深圳城中村纵然有其自身的利益分配问题,无非是历史问题导致其收入具有暴利性,后期完全可以通过税收结构进行调节,而不是和资本家同流合污。

[1] 而资本家想控制租金市场的阴谋断然不会得逞,而且必然被现实世界所打破,一个企业一种商业模式只有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发展下去,否则逆时代潮流而动,必然被时代所吞没。

参考

  1. ^ 房企篇 - 3:明斯基时刻确立,top100 房企业绩一季度同比下跌 47%,3 月份跌幅扩大至 52.7%,融创、碧桂园、万科业绩出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684&idx=1&sn=2a4afff34de86a57ab589e8e2b189045&chksm=fb84b9feccf330e831a65711557bef7ce191f84bdfe2fa6fa240f94dacf5883b63676ad86981&token=223377669&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魔都财观​ 发表

这条消息不知道打了多少人的脸。

很多人说疫情过后产业和人才会逃离上海,特斯拉马上就用脚投票,继续在上海建厂。

我还是那句话,上海发展到今天,都是历史和经济规律,并不以谁的意志而转移。

主要是上海的地理位置,真的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老天爷赏饭吃:

长江入海口,北纬 30 度附近,中国海岸线的中心,还有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的港口洋山深水港。

上这个位置,无论是去日韩俄,北美航线,往南过马六甲基本都是最平均的,没有哪条航线特别长,香港深圳去北美日韩略远,天津大连走马六甲海又远。

而且上海的腹地,是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

江南从南宋以来就是中国经济中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辐射人口可达数亿,腹地面积之大、人口之多、交通之便利,中国无出其右。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国经济价值最高的河流:长江流域 GDP 占全国总量的 46%,沿长江形成了数十座大中型城市,上海作为长江龙头,自然受益最大。

这些要素决定了上海的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不会旁落。

上海通过长江深入中国腹地,海运通达世界各地,还有黄浦江等大小河流将触角伸到江南各地,是天然的中国航运中心。

江浙的产品通过上海出口,全世界的商品运到上海,靠长江航运和高速公路、铁路分发全国,这是上海一直以来起到的作用。

所以,是上海的地理位置成就了上海。换句话说,在全球化时代,只要海运还是主流的跨国运输方式,这块地即便没有上海,也会出现一个别的超级城市。

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第一大城市,绝非偶然。

当然了,供应链的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现在特斯拉用钱投票,狠狠地打了不少看空上海的人的脸。

知乎用户 梁力律师​​ 发表

背景信息:新冠疫情中,特斯拉加州工厂违抗当地政府停工令,强行复工。

知乎用户 默默等待 发表

特斯拉选择上海投产第二工厂,既是意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的地方是相比国内城市给出的大幅度优惠,上海能给的条件没有优势。特斯拉会放弃部分利益选择上海,非常意外。情理之中的地方是:大陆对美最友好的城市就是上海。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后,国内更是一片反美声。只有上海还保持着对美友好。特斯拉为了营商环境放弃部分利益选择上海就在清理之中了。

知乎用户 喝茶聊天​ 发表

人家只是在同一个园区内、同一个码头边,新开了一个车间,你们就大肆炒作做文章,有意思吗?

特斯拉原来的车间有多小,你们自己去考察过吗?员工车都没地方停,办公区连坐地方都没有。

都散了吧。。。

知乎用户 开心一笑 发表

以后想靠骂特斯拉来蹭热点,增加热度的要小心了。

有证据的要好一些,特别是那些没有证据的还想继续骂的,尤其要注意。

就算你有证据,想想上海最近的辟谣风格,你提供的证据会完美无缺吗?

这次特斯拉实在是太给上海的面子了,这个放出建第二工厂的消息的时机实在是太好了。

因为疫情封控的原因,全网疯传外资对上海对中国降低了投资信心,都在传外资正在撤离中国。而就在这个时候,在上海的疫情还没完全解决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这代表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就是这种信心,会在无形中给更多的外资企业,中资企业更大的信心。

知乎上天天骂马斯克是忽悠,是骗子,是网红,而现在这个大忽悠,大骗子,大网红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站出来为上海代言了,这个帮助真是太宝贵了。

以后,当你想骂特斯拉的时候,请小心一些。

因为政治正确,可以不负责任随便骂特斯拉;而有可能因为政治正确,不能随便开口批评特斯拉。

我憎恨这种风气。

知乎用户 公孙远方 发表

长春人大概骂的最凶?不知道显示的 IP 地址会不会印证我的说法。

毕竟之前长春人跳的最欢,甚至好几次 “伪官宣”。

当然,最后的决定证明马斯克和特斯拉的高层脑子还是清醒的。至少,他们知道东北是去不得的。

知乎用户 Lex 雷克斯​ 发表

消息是外媒先传出来的,大意如下:

特斯拉在向上海临港特区政府送出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到,计划在上海工厂当前园区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
新工厂预计将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年产能为 45 万辆。
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两个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 100 万辆。

100 万辆什么概念,特斯拉上海工厂 2021 年累计交付约 48.41 万辆(含出口),占特斯拉 2021 年全球累计交付量 93.6 万辆里面的 51.7%。

目前特斯拉 M3 国内的交付时间已经排到了半年后,Model Y 也要等 3 个月,这说明一方面要出口海外,一方面要供应中国,真的是供不应求。特斯拉需要提高产能,保障国内供应;逐步覆盖海外需求,进一步拉低供应链和生产成本

如果 2022 年销量达到 150 万辆,那么 2/3 的原产地是上海工厂。

特斯拉选中国是对的。

在美国,建厂贵、供应链贵、工人贵。

在中国,建厂便宜、供应链便宜、工人便宜。

更重要的是政策是,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引进特斯拉,形成_鲶鱼效应_,拉动中国电动车产业),中国速度不是吹的,2018 年底签的合作,一路绿灯,到 2019 年底就开工造车了,12 个月搞定。

对照来看另外一边的德国工厂,一波三折,2019 年底拿地,结果遇到环保人士阻挠(特斯拉是砍树建厂,在别的地方补种树,其实还是做到了最小化环境破坏的),折腾到 2022 年 3 月才投产,花了 2 年 4 个月。

对马一龙来说,加速全球新能源的使用这个战略不能拖,毕竟后面还有大批追兵,(例如比亚迪四月份卖了 10.6 万辆新能源(当然,平均单价还不能跟特斯拉比)。

所以,全球第二工厂对特斯拉来说至关重要,要是投产,可能特斯拉全球销量 60%-70% 都来自中国这两家工厂。

目前两个工厂的车型都是 Model 3 和 Model Y, 而 X 和 S 以及后面的 Cybertrunk 都还是要走进口的。

皆大欢喜。

知乎用户 螺丝 Loscock 发表

这就对了嘛。

虽然我经常喷特斯拉喷马斯克,但他的脑子还是清楚的。

特斯拉正在慢慢变成一个中国企业:一半以上的销量和一半以上的产量都在中国。

随着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占率腰斩,赶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蛊王在全世界大杀四方之前,赶紧去其他国家抢市场才是正道。

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中国才能保证产量和成本。

你把工厂开在德国,德国人有那个生产能力和政治头脑吗?没有,没那个能力。

明知道汽车业是德国命脉,明知道俄乌战争对德国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德国人还是要上赶着去制裁俄罗斯,上赶着去恶化局势。

德克萨斯工厂嘛,美国国内传统车企的政治势力庞大,特斯拉在美国本土扩大生产的前景始终蒙着一层阴云。

那就只有中国了呀。

这次上海坚决清零,对中国经济有大好处。

好处在哪?信心。

对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和中国人民对其坚定支持的信心。

有些人还在那里算小账,啊这一个月少赚了多少钱云云,可谓鼠目寸光。

当今世界,虫豸遍地。老牌发达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脑死亡,根本没有任何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能力。

而中国不仅有,还能实质战胜奥密克戎这样一个近乎于无敌的对手。

中国社会究竟蕴含着何等的能量,何等的实力?

共产党说,我要做到这个,于是就能做到。

说要有清零,于是就有了清零。

这种近乎于创世纪中上帝一样的执行力,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

这就是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是人民币价值的基础。

相反,如果这次的防疫政策让上海破功了,国家躺平了,就会让人知道,噢,你的实力不过如此嘛,你也有做不到的事啊。

世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就没了,中国经济就会收到沉重打击。

这是所谓共存派所不理解或不愿承认的。

知乎用户 秋昆 发表

应该是还没有确定下来。

特斯拉的二厂大概率是在北方城市。沈阳概率大于青岛。

给到的政策绝对不会比上海,大概率是更好。特斯拉落地,加上沈阳本地政策跟上,配套产业也可以在沈阳周边建厂。无法去沈阳建厂的,只要在国内,有各种办法降低运输成本,

一旦配套跟上了,更低的用工成本,土地成本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诱惑是很大的。

而振兴北方市场现在来说是国家级战略。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当我们讨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客观存在时候,我们需要研究是那些国民经济因素,包括消费市场,产业链体系分工,劳动力供给成本,工业科技发展,国家政策,交通物流,原料资源等等。

而不是脱离实际空谈,想当然自以为是发泄情绪,不是撒泼打滚无理取闹。

知乎用户 嘉盛集团​ 发表

产能就是一切。

被业内广泛关注的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终于有了新进展。
在特斯拉 5 月 1 日给上海临港特区的感谢信中,透露了公司将在目前超级工厂附近加盖一座新工厂,有望增加 45 万辆的年产能,用于生产包括 Model 3s 和 Model Ys 在内的产品。
有消息人士表示,严格来说,此次加盖的新厂并非特斯拉在国内的第二工厂,而是上海超级工厂的二期。
此外有业内人士称,国内不少配套企业,早在去年就已收到特斯拉上海二厂的设备订单以及工程样机协助图纸。不过消息仍在进一步确认中。
对以上消息,目前特斯拉及上海政府均未作出回应。特斯拉中国有关人士仅表示,目前没有相关消息提供。
当下新能源产业正如火如荼,各省市都在加紧布局、“抢夺”产业链上的客户。身为行业大咖的特斯拉,自然受到诸多城市的追捧。此前就有辽宁、西安、宁波等城市透露将与特斯拉 “联姻” 建厂,不过都没有了下文。
而这次特斯拉再度选择上海,似乎只待官宣,“停产风波”没有使马斯克对上海 “变心” 反而更加看好。毕竟临港的上海,在物流运输、汽车产业链配套、建设速度方面占据全方面优势,特斯拉再次押注也不足为奇。
受疫情影响,申万宏源预估上海超级工厂在停摆的 22 天中,共损失产能 4.8 万台。在特斯拉急速上升、拼产量的关键时刻,这无疑是掉了链子。
好在问题很快得到了上海市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疏通,特斯拉出现在了上海市第一批复产复工的名单中,并在 4 月 19 日恢复了生产。
4 月 21 日特斯拉财报会上,马斯克表示,上海的工厂确实让特斯拉失去了几个星期的产能,但目前已恢复,接下来特斯拉上海工厂会有创纪录的周产能出现,同时马斯克预测第二季度产量与一季度产量持平,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会实现很高的产量。
换而言之,上海超级工厂将在下半年 “超速” 生产。而第二工厂的落地,表明马斯克就是要争分夺秒扩大产能。
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2021 年,上海超级工厂共生产了 48.4 万辆新车,为公司全年全球的交付贡献了 51.7%,这意味着上海工厂在特斯拉生产体系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若加上新厂 45 万辆的年产能,上海工厂的总产能将有望冲刺百万辆大关。特斯拉在感谢信中称,这将是 “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据华尔街见闻查询,在特斯拉全球四大超级工厂中,上海是从建设(或收购)到量产用时最短的。
特斯拉加州工厂以及最近开业的柏林、德州工厂均用了 2 年左右,且经历了各种风波,其中柏林工厂就因本地环保组织反对以及申请流程掣肘,使马斯克夸下的 2021 年 7 月 1 日投产海口化为泡影。马斯克因此痛批德国当局冗长的审批程序与建厂项目的紧迫性不符,严重拖延特斯拉的建厂进程。
反观上海工厂,从 2019 年 1 月建设到同年 10 月开始量产,用了不到 1 年,足以见得这座城市的效率,以及双方合作的紧密性。
这对渴望快速扩产的特斯拉相当重要,马斯克在近期多次公开表示,2023 年将是特斯拉的新产品大年;未来要实现 50% 的年增长率;扩大产能是特斯拉今年的主要目标。
显然,收购 Twitter 并没有阻碍马斯克在汽车业务上的进展,他仍然能分身出来搞定特斯拉的产能扩张,确实没有什么人能追上马斯克的魔鬼步伐了。

原作者姓名:柴旭晨 原出处:华尔街见闻原文链接:特斯拉再度牵手上海?

知乎用户 六点三刻​ 发表

疫情之中上海乱象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也不过如此,事实上区位这东西的不可替代性远大于主观能动性。

苏州如果不努力点明后年工业产值第一位置不保啊。

知乎用户 懒懒蛋弹棉花​ 发表

我记得吴凡当时说了两句话被骂成了狗。

但是事实证明她没说错。

为什么初期下定不了决心封城?为什么疫情那么严重还要供应链带病复工?为什么特斯拉能出现在第一批复工名单里?为什么上海抗疫、封城均是差等生水平,高层还要动用一切力量洗地?

现在都明白了吧。

知乎用户 程序媛的男鼓励师 发表

经过此次疫情,上海名声是否会彻底烂掉,从此沦为像武汉那样的二线城市?

知乎用户 不辣的皮蛋 发表

你们再不共存,特斯拉就去越南了,带着全产业链一起去,哼。

五星越南,他也是越南,哼。

知乎用户 荻 生​ 发表

知乎人还在讨论哪座城市可以取代上海…

啪啪啪,这不按知乎人剧本走啊!

知乎用户 严重朱震 发表

因为上海的耗材多,对洋人态度特别好。

知乎用户 悠居物联网无管道分布式全屋新风系统​ 发表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

有没有可能利用空气流通,做到不吸入病毒或少吸入病毒?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快速的用几乎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合理控制员工密度,结合防疫措施戴口罩,即便在车间长期停留,也不会被感染。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一、车间防疫

除了严格落实以往的防疫措施,应该鼓励车间尽可能长期的开窗通风。持续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的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快速降低。如果车间洁净度要求不能长期开窗通风,也要加大车间通风量至每小时通风换气 10 次以上。结合以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员工间距离最大化,但是最小也不小于 1 米;员工上班期间全程戴 KN95 口罩。交接班至少做一次地面、工位表面、工具、设备接触面消毒。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二、食堂防疫

每餐前后做好地面,餐座、用具消毒。

打开餐厅所有窗户进行长期开窗通风。

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是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空气,也就是**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在落座前和离座时保障戴好 KN95 口罩。

三、交通工具

**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车外空气流通环境的车内外通风的公共交通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车外空气快速置换车内空气,有效地防止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防止新冠疫情的发生。当然选在车内积聚时,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

之所以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是因为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戴 KN95 口罩,他们很少被感染。而传染病房病人呼出的空气肯定会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气溶胶。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没有否定医用口罩的意思。

四、员工宿舍

2 人及以上的员工宿舍进行有人时长时间开窗通风。

保证走廊的气压高于房间内的气压。

五、库房与办公区域

尽可能打开所有窗户进行长时间的开窗通风。

严格分区管理,控制人员流动量,能不流动时最好不流动。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加大室内外空气流通量,持续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的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快速降低。有利于工厂复工复产。

知乎用户 光棱镜​ 发表

临港新城对上海来说,是未来十年的重中之重,

而这波疫情对临港的影响是显见且极为明确的。

路透社表示,他们看到了特斯拉写给上海政府的一封感谢信。

特斯拉在信中感谢临港官员的支持,并描述了临港集团运营的一家公司如何安排公共汽车将 6000 名特斯拉工人及其供应商运送到工厂,并进行该公司进入 “闭环” 生产所需的消毒工作。
特斯拉在信中说:**他们连续三天战斗,日以继夜地工作,以保证我们公司的工人能够返回工厂。**这封信还概述了特斯拉计划如何进一步扩大其在上海的工厂,证实了路透社 2 月份的一份报告。
信中说,该公司将在同一地区的附近土地上建造一座新工厂,该工厂准备增加 45 万辆汽车的年产能,包括 Model 3 和 Model Y,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所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特斯拉目前一半以上的产量来自上海工厂,而上海工厂的整车毛利率超过 30%。

我还记得中美贸易战正酣时,特斯拉突然宣布建造上海超级工厂的场景。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一系列过程:

上海政府和特斯拉,从计划引进、搞定资金,到拆迁腾地、厂房图纸、盖好完工、招培工人、汽车原料入厂加工、到汽车下线……

甚至都没超过一年。

乐得马斯克当年在上海工厂汽车下线时,当场跳舞。

特斯拉和上海,确确实实实现了 win win。

所以在现在这个最佳抄底时间点,谈妥第二工厂,就是必然了。

上海政府和特斯拉都想再 win 一次,再来一次 win win。

win win 不是赢两次,真的不是。

我现在比较好奇的是:

马斯克新买的那个公司,能入华吗?

或者,至少入沪?

我记得上海自贸区的某些政策,是有空子给马一龙钻的。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原因有很多,我说其中之一:特权

疫情期间不是什么公司都可以复工的,但是特斯拉可以

最近一个多月,上海很多公司都是损失惨重,有些小微企业,家庭作坊收入停了,成本没停,两个月等于宣告死亡

我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狂爱老上海的糟货,那点舒爽就是我当时加班工作后最好的安慰

不知道这次疫情,这些糟货店要关门几家

这群老上海的店都在闭门歇业,美国人的特斯拉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尽快复工了……

而德国的特斯拉工厂,至今没有下文

美国的三个工厂加在一起赶不上一个上海工厂

这就像我参加足球赛,别人都戴上了手铐,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正常踢

支持我的粉丝还会说足球比赛戴手铐怎么了?

本来就不能用手啊……

说完还要嘲讽德国工厂可笑的效率

我们的高效率就好像秦代的长城

它是伟大的,也是残忍的

两千多年了,伟大还都是建立在耗材之上

特斯拉,真像一座烽火台啊……

知乎用户 红尘破劫 发表

果然很上海。

知乎用户 踏春幽情蝴蝶巷​​ 发表

去年,马斯克透露,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现已超过弗里蒙特工厂, 特斯拉已将中国工厂作为新的主要出口枢纽。

前段时间特斯拉选址第二工厂的消息炒的沸沸扬扬,各地都在争抢,如郑州、沈阳、青岛、合肥、西安、宜宾、武汉等城市,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上海。

特斯拉这次再次选址上海,有哪些原因呢?

一、上海政策支持很给力

2018 年 7 月,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签约;2018 年 10 月 28 日取得土地;2019 年 1 月 7 日正式开工;

2019 年 12 月 30 日首批整车交付,该工厂的建设速度简直堪称世界之最。这其中与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大有关系。据悉,

面对特斯拉这样一个新能源汽车制造巨头,上海给出了两个条件:

1、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临港特批 1200 亩地,土地价格仅为市场价的 1/10;

2、150 亿超低息贷款(利率约 3.9%),这就相当于特斯拉建厂,拿地,量产,不需要自己投入任何本钱,支付点利息就好。

可上海政府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的,绝不可能让外资便宜占尽,自己独自承担风险。

根据对赌协议:5 年内,特斯拉在上海的投资不能低于 140.8 亿人民币,2023 年底开始,每年必须交税不能低于 22.3 亿,如果交税低于对赌值,将无条件收回土地,可能连建好的厂也要一起收回。

结果,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破土动工到投产再到量产,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而且随着上海工厂产能利用率以及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

国产特斯拉成本持续降低,价格进一步下探,更有助于其巩固和扩大中国市场。

上海给特斯拉的支持的同时,双方都有利也都有风险,可喜的是,去年马斯克透露,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现已超过弗里蒙特工厂,

按今年的产量,上海一个厂的产量已经超过美国,内华达,纽约、加州三个厂的总和。

特斯拉已将中国工厂作为新的主要出口枢纽。

二、上海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在中国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上海有以上汽集团为中心的多年积累的汽车供应链成熟的体系,上海有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商博士,有中国最重要的汽车钢材供应商宝钢

上海临港新片区构建起涵盖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全生态领域的 “安全、自主、可控” 的产业生态。

有汽车电子、智能驾舱、汽车座椅、车门、发动机、底盘、动力电池等种类繁多的一级汽车供应商,还有多如牛毛的这些一级供应商的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的三级供应商…。

一辆汽车三万个零组件,每个零组件可能又有不同的零部件构成,每个零部件背后都是供应商。

据悉,到 2025 年,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 3000 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地。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达到 90% 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

三、上海庞大的消费市场与无限大的市场空间

2021 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 1600 亿元,同比增长 200%;产量达到 63 万辆,同比增长 170%,位居全国首位,而当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354 万辆,上海占了 1/6 强。

从应用推广看,上海全市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过 67 万辆,仅去年就超过 25 万辆,占上海全市新车销售的 43%,同样位居全国首位。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消费能力也位居全国前列,**这里聚集了高管、白领、年轻人等大量新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比较前卫,**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程度较高,也有经济实力去 “尝鲜” 新能源车型。

再加上相对宽松的新能源车限购政策,让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温室。

从近两年颁布的各项文件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上海也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

2021 年,上海又明确了 “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 的诉求。

同时出台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 年)》,其中谈到到 2025 年,上海目标实现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 12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 3500 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 35% 以上。

这意味着,上海有机会成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最激进和最稳健的城市。

四、上海的物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上海港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世界十大港口之首。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的海运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国内规模最大的港口。

上海港的吞吐量突破了 4700 万个标准集装箱,连续 12 年位居世界第一,稳座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的位置。以上海洋山港为例,这个港口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智能化港口。

它采用了高度先进的全智能港口运营管理技术,港口里的每个设备都安装了无人驾驶系统和遥控系统,可以在中央电脑的统一控制下运转。

无人驾驶的起重机在工作中会自动和商船的电脑联络,将大大降低物控操作成本,提升时间成本。

写在最后

细细掰扯一下,距离上海超级工厂的开工也就仅仅过去了 3 年,从第一台本土下线的 Model 3 到现在也就仅仅是两年的时间,特斯拉的这种大步向前完全可以用相当夸张来形容和修饰,第二工厂的落地或许会让这种夸张再上一个台阶。对此,我们自主品牌的纯电产品显然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把劲,不然,这第三工厂,就要被马斯克提上日程了。

知乎用户 宝宝心里苦 发表

资本无国界

但资本和资本是好兄弟

上海最近的表现很资本化,正符合

知乎用户 飞翔的勇士​​ 发表

虽然上海疫情值得吐槽,但不得不承认上海依然是中国经济、金融乃至文明水平的前列。

知乎用户 邹华 发表

说实话,我之前一直是特斯拉黑,极端厌恶马斯克的。但是这件事真的让人很意外。

众所周知,这一个月来上海的疫情都经历了什么,各种对上海的冷嘲热讽,各种不看好,什么人口外流,经济地位不稳,虽然这都是赤裸裸的捕风捉影,但是对上海而言,对国家的经济大方向是不利的。

我还在好奇等疫情过去后,国家打算如何重振上海的地位,我想着应该是其他一些国企落地什么项目之类,没想到马斯克那么快就献上助攻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主推的高科技制造业方向,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就业机会那是相当可观的,还有其他隐形的 buff。

如何粉碎那些说制造业外流,人口外流,就业机会降低的那些谣言,恐怕没有比这么强有力的炮弹了。

要不是星链还在低太空上飘着,我觉得马斯克改名马保国,马爱国都可以了。

唯一不好的是:上海买办又一次被实锤了?

知乎用户 friday pp 发表

外企的工厂建在外国有什么问题吗?

知乎用户 天天卷翻天 发表

主要是知乎上 有个问题: 疫情过后 上海会不会出现移民潮? 移到国外或者迁出上海。

这个问题受到上海市委高度关注,并且做出来特斯拉二期工厂作为应对。

上海打工人或成最大输家。

知乎用户 一苒​ 发表

第一,特斯拉和上海政府、本地银行、临港地方合作都非常好。别人能给的东西,比如土地便宜、税收优惠、银行低利率贷款,上海能给。别人不能给的市场环境、人才环境、舆论媒体支持,上海也能给。超级都市的竞争力是不一样的。能和上海一样提供全方位高水准支持的,国内竞争者不超过 3 个。

第二,北京作为首都,在政治上就不可能引进特斯拉这样的美国企业。这种真的很想干又有那么一点点争议和不好意思的事情,特别像偷情,还不是只能交给「很多人嘴里的买办城市」去办吗?

第三,从效率来讲,最初规划里应该就有第二工厂。特斯拉也有考虑,临港也留了地。按原计划走,对大家都是效率最优解。

第四,临港这个地方确实很好。离浦东机场近、离世界第一大港洋山港近、过几年会有两条高铁,一个是把浦东和虹桥机场连起来的,经过临港附近的四团站,也就是离目前特斯拉工厂大概不到 5 公里的地方。另一个是跨海铁路,把舟山、宁波和上海临港连起来的。这两条铁路有了以后,临港的交通属性会有本质改善,从长三角的边缘地区一下变成内部小枢纽之一了。这是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改变。

第五,为何我一直这么关注?因为我在特斯拉一期官宣前,做了一些功课。和电车 KOL 电池王一起去当地考察了一番,才对了特斯拉的选址,到附近买了个绿城的新房。当时闲钱不多,而且站在 2019 年,对房地产已经是比较谨慎的态度,不觉得有很大的投资机会了。2 万一平米出头,被管控的指导价,觉得还是不错的一个资产。而且符合总价不超过 230 万的二套房 50% 低首付规则,这个上海本地居民应该懂。如果超过 230 万的总价就需要首付 7 成了,作为二套房。

第六,借助特斯拉第二工厂落地的利好,我准备下半年把这个房子出手了。

新工厂落地,并且必定会带动周围供应链的进一步扩张,在局部是一个大利好。但我也有其它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对整个大环境确实有顾虑,可能不限于房地产的大环境。

其次是临港土地供应量非常大。这个地方确实很好,潜力也很大。但土地供应量如果特别大,根据供求关系,资产价值是不会有很大的成长性的。

最后是公司发展需要现金流。作为一个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卖房换回资金,发展自己的业务可能会更重要一些。

知乎用户 王田通 发表

只要上海要,特斯拉一开始就打算放在上海,可怜其他几个城市一厢情愿跑去卷上海,最后成了特斯拉和上海讨价还价的工具。

唉,这种事应该尽量少发生的好,自己里面卷起来给人家极限施压,最后便宜了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主要知乎的黑嘴除了嘴巴老以外,啥都不是,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但凡你们肯动动手,一起拿铲子把长江出海口挖改道,上海分分钟变成二线以下城市。

知乎用户 Wkey007 发表

看到很多大佬分析很复杂,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原因很简单,上海及苏州汽车的供应链非常非常齐全,有这么强的供应链及配套,是任何城市都望成莫及的。特斯拉去其他地方办工厂的成本会比上海高些,这里指综合成本,不是工厂建造成本。

本人就在上海周边昆山工厂里工作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经常出差,跑各个工厂和公司,那真的是一个大型工厂周边 10 公里有上几百几千供应商,你想要什么样子零件,毫不夸张,只要你加钱,上午提需求不改,老板就可以下午送到你手上。

这还是上海周边的城市,那上海郊区,保税区,工业园区等等,你可想有很多企业靠着汽车产业链生活着,说不定特斯拉的第三期工厂也会在上海!

知乎用户 那个夏天 发表

上海把经济搞好,其他地区把防疫做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唐果​​ 发表

外星人马斯克非常精明,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出什么样的牌来喧宾夺主

2003 年设立于加州硅谷的特斯拉是一家新能源车设计小公司,后来获得风投后收购丰田派拉蒙组装厂,这个工厂一直到 2020 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组建都承担着特斯拉全球唯一组装厂重任。

2021 年加州环保政策加码,人工成本和税收政策调整增加特斯拉公司和马斯克个人负担,于是特斯拉毫不犹豫将总部搬到了德州奥斯汀。马斯克用 20 亿美元建立大特斯拉德州新总部,这个预算相当于加州五分之一,同步降低成本的还有人工和税收成本,特斯拉在德州以年薪 3.5 万美元就可以招聘到熟练产业工人,而在硅谷这个价钱还不够工人吃饭生活成本。

加州湾区交通便利,硅谷沉淀的丰田和本田及通用等汽车品牌供应链非常完善,但是加州州长要环保要未来,新能源车及汽油车被强加环保税是一个无法化解成本。

2021 年特斯拉市值达到 8000 亿美元,马斯克个人身价为 2000 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贝索斯,这样的财富需要承担巨额税务,加州税收标准远远高于德州。

犹太人马斯克自然非常务实,他迅速果断作出了调整,他要为 2030 年特斯拉销售量达到 2000 万辆目标奋斗。

支撑马斯克这个壮志的超级工厂部署在全球,亚太区的超级工厂定位在特斯拉 60% 的消费市场中国,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可以入选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在 2019 年的时候。

媒体报道说沈阳,长春,青岛,武汉,宜宾,广州,深圳,上海等十个城市对马斯克发出了邀请。

沈阳和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发源地拥有整车组装和供应链体系;青岛的港口发达比邻东北亚,联通亚欧大陆桥;宜宾则早早招商引资宁德时代在那里设立全流程电池供应链;武汉汽车工业发达,高校资源丰富,光谷研发资源保障特斯拉产品创新;广州则是南方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拥有巨量消费市场;深圳主打是比亚迪产业链和金融。

最终,马斯克选择了上海,虽然没有公布具体上海给予其政策,但是我们从上海汽车协会会长接受采访披露特斯拉几个选择超级工厂标准可以复盘一下。

特斯拉全球超级工厂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评估是否便于其出口和销售。上海拿出临港土地规划给特斯拉,这块地距离上海洋港距离只有 20 公里可谓交通便利,对于全球出口的特斯拉来说反非常有吸引力。

二是当地产业链配套是否完善;

上海产业链没有沈阳和武汉,那么有优势,只是具备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基本条件。上海配套特斯拉产业链数十家骨干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几乎没有全部零部件实现本地化让特斯拉免受疫情反复影响。

三是当地给予的政策优惠条件是否足够吸引力。

上海政府与特斯拉签署对赌协议,协议中对于特斯拉产能和纳税标准进行约定,特斯拉达不到年纳税 23.45 亿元会承担相应地租和损失补偿。上海政府则给予特斯拉不同阶段财政补贴和免租土地使用权,对赌协议有效期为五十年。除此之外,中国银行财团以担保商业贷和无担保循环贷形式给予特斯拉总额 35 亿元贷款,这笔资金挽救了陷入现金流危机特斯拉。

2022 年 5 月 4 日,特斯拉超级工厂二厂仍然选择留在上海在一厂旁边,两个工厂产能预计达到百万辆规模,这是一个超级目标。

综合而言,资本是逐利的,美国资管计划和全球股民都保持对高增长且政治稳定的中国市场的信心,特斯拉作为美国企业布局中国,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即使美国换了总统,美国政府保持敌对和竞争对华政策,特斯拉业绩依然长虹。马斯克是犹太人,二战中上海是全世界对犹太人最友好且愿意庇护接纳犹太人城市,这里面有历史机缘,当然更多的是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起来强大综合实力满足马斯克对未来的想象力。

知乎用户 陈越 发表

虽然最近都在批评上海的拉胯,但这个新闻出来,我还是要称赞一下上海的招商能力和整个长三角的产业、市场基础。这里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对外资的吸引力还是很强大的。

城市生活受到如此严重冲击的上海,还能想方设法为特斯拉这种工业巨头提供复工保障,而且还有能力提供保障,这说明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的工业基础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尽管这两天有些营销号狂吹越南即将取代中国,但越南那种仅靠低工资、人口普遍年轻建立起来轻工业产品出口优势,和中国这种全产业链、全品类、从原材料产地到生产组织、市场销售一条龙的综合优势,完全是两个层级的比较。更何况,像越南这种打法,现在连中国二三线省份都不屑玩了。

经历了这次封城,上海肯定会润出去一批人,但我相信真润得出去的人数,肯定远远小于现在在网上喊着要润的人数。咬人的狗不叫,真想润的人只会闷声发大财,叫得大声的多数属于撒娇。而如马斯克这种资本家,他们眼里只有产业、市场、成本和利润,哪里利益大就润到哪里。真金白银把钱砸进来的人,远比网上发小作文转小视频要润出去的人诚实可信。

至于喜欢比较北上广深哪个好的网友,其实也不必带着太深的地域情绪。上海能继续得到外资的青睐,对广东、北京乃至整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批评爱丁堡,主要针对的是上海管理层面对挑战不实事求是,要不然就是整些虚头八脑,歧视性的政策,以及那些完全和国际金融中心、制造业龙头完全不相符的管理能力。特斯拉的增资计划,恰恰说明了,只要管理水平(从防疫政策到物流管理政策)上去了,产业扶持政策言而有信,给市民、投资人稳定正面的预期,上海就不会衰落,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的。

知乎用户 龙在野 发表

去年买的土地,属于扩建增产的项目,规模和级别都称不上第二工厂。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另购地,或生产 16 万元新电动车内部人士回应特斯拉在上海建第二工厂:是扩产,非第二工厂

知乎用户 不在乎 发表

特斯拉被黑的时候知乎上都是黑稿恨不得马上给特斯拉赶出去。现在在上海建第二个厂了 知乎里的那几个爱国大 V 又开始喊着赢了哈哈

知乎用户 菜头会飞​ 发表

都是中国国内银行贷款,利息近乎于无息,还款期限又长,条件又宽松,马斯克有什么理由不答应?

他自己反正一分钱不用出。

有关方面要是在国内复制 “上海特斯拉模式”,信不信韩国三星马上就会宣布重返中国?

这和外国企业拿着真金白银去越南投资建工厂是一回事吗?

一群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挺有意思的。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虽然没有我心心念念的制造业去中心化,不过外资加大了对中国的制造业投入,也是好事情。

总比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强,总比低端制造业去了越南和印度强。

知乎用户 未时王者客时卿​ 发表

赚中国人的钱,撞中国人的卫星。

知乎用户 天空 发表

特斯拉:这么重要的事竟然没人通知我一声

知乎用户 七个伤疤的男人 发表

在丰田、日产等车企大面积关停生产线,蔚来威马等新势力欲哭无泪的当下,特斯拉为什么始终能在销量上生龙活虎?

没有什么比多卖一辆车更重要

特斯拉之所以卖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家车企把交付数据看作一切。

在燃油车时代,李书福曾经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而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是 “长着四个轮子的苹果手机”,把这一理念贯彻到极致的,当属特斯拉。

作为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车企,特斯拉似乎并不打算靠卖车赚钱。在 4 月 17 日,它公布了第一季度的财报,其中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 4.38 亿美元。不过这部分利润,主要来自于变卖比特币和碳积分,去掉这两项非主营业务,特斯拉连续 7 个季度盈利的业绩表现就成了幻梦。

而根据马斯克的商业设计,未来像苹果一样薄利多销,依靠软件服务赚钱,才是特斯拉的正途。Loup Ventures 的联合创始人吉恩 · 蒙斯特曾经为他算过一笔账:“十年之后,FSD(完全自动驾驶)每年将为特斯拉带来超过 1000 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这项服务的市场价值也将达到 8500 亿美元。”

想要吃下这块蛋糕,特斯拉前期的愿景变得很明确:尽可能覆盖人群,扩大规模效应,获取用户数据,不断完善 FSD。一言以蔽之,销量是一切的根基。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 “百变” 的价格,也就有了解释。

根据不完全统计,进入中国市场至今,特斯拉相关车型的调价多达 66 次。某些调价符合供需规律,比如因疫情冲击,车载芯片和动力电池的供应受到影响,价格大幅提升,Model Y 的高性能版也因此提价一万元。

不过在更多时候,特斯拉的调价策略,更像是换了马甲的 “价格战”。最典型的就是上市 2 年,降价 5 次的 Model 3。它的起售价是 35.58 万元,如今已经降至 23.59 万元, 直接的竞争对手也从理想变成了小鹏。

根据调研分析,特斯拉的很多调价,都是为销量服务的。销量不及预期,他们会降价,季末冲击销量,他们也会降价。一波降价带来一波需求,释放一次产能,再次降价再刺激一波需求,释放一次产能,避免产能遭遇瓶颈,销量一路畅通。

在 2020 年第二季度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曾经说:“特斯拉的价格还不够亲民,要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福利。” 由此可见,特斯拉的价格攻势不会终止,他们将以牺牲单车利润率的方式,继续保证自己的市场基盘。抓住了销量,也就拥抱了未来。

内销转出口

特斯拉维持销量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内销转出口。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在过去两个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分别是 8621 辆和 12885 辆,相比第二季度同期,下降了 36%。数据一出,伴随着 “维权”“刹车门”“召回” 等负面事件,唱衰特斯拉的声音此起彼伏。

不过从整体强劲的市场表现以及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来看,特斯拉近两个月的 “异常”,根本原因还是它优先满足了欧美市场的需求。销量和上险数之间的落差,便是佐证。

特斯拉 8 月的销售量为 12885 辆,上险数却只有 2811 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主要是由于特斯拉内部把某些出口数当成了国内交付。

自从在上海建厂,“季度初优先出口” 就是特斯拉的既定政策之一。这是考虑到海运存在运输周期,先将部分新车批量出口,可以让欧美和亚太地区的用户在同一时期拿到车,保证两边的用户体验。

不过从特斯拉这个季度的动作来看,车辆的出口数显然已经超出了常规范畴,原因不难理解。

从短期来看,特斯拉在中国近期因持续的负面新闻,口碑一路下跌,销量不可避免要受到冲击。而与之相对的,是欧美市场对 Model Y 等车型一以贯之的热情(美国仍是特斯拉最大的市场)。增加出口量,既能暂时躲避舆论的锋芒,也能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近两个季度交出的漂亮成绩单,证明特斯拉的策略是对的。

从长期来看,将上海工厂从超级工厂转型为汽车出口中心,将是特斯拉今后重要的战略。

首先,比起还未投产的德国工厂,上海工厂有着更可观的产能。

从 2019 年开始,马斯克就官宣将在德国柏林建造一座超级工厂,如今两年时间已过,这家工厂还在孕育阶段。

而根据特斯拉公布的计划,当前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已经达到 25 万辆,其中 Model 3 的周产能达到 5000 辆,Model Y 的年产能也将提高至 20 万辆。更关键的是,上海工厂已经初步实现马斯克 “用机器生产机器” 的目标。

从成本节制的角度,上海也更适合作为汽车出口中心。

国产零部件价格低不是什么秘密,根据平安证券在 2020 年 10 月份的统计,特斯拉在那个时候,已经完成了近 70% 的国产化率。而 100% 国产化的 Model 3,相较于美版,成本会降低 23%-29%。

吃到了中国的供应链红利,特斯拉的阶梯式降价才有了操作的空间。李斌就曾说过:“特斯拉按照成本定价,成本下降,售价自然就降下来了。”

与中国低廉的零部件成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欧美补贴之后的 Model 3 和 Model Y, 价格要高于中国市场。因而 “中国生产 - 海上运输 - 欧美售卖” 这一流程,长期能够实现特斯拉利润的最大化,短期能够保证特斯拉销量的递增,将成为特斯拉的常规打法。

结语

特斯拉在销量榜上仍然高高在上,产能却早已捉襟见肘,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它的后续销量。

根据特斯拉官网此前的信息,Model Y 高性能版原定在第三季度开始交付,如今只能延迟到第四季度。Model Y 的标续版和长续版因为轮毂紧缺问题,也要推迟提车时间。

自从疫情爆发,马斯克就在多个场合强调,“特斯拉遭遇了严重的零部件短缺问题,特斯拉的交付量取决于全球芯片的供应情况。” 不过特斯拉的产能危机,可能比它向外传达的更为严重。在某博上就有网友吐槽,“自己已经预定了 9 个月,媳妇孩子都生了,车还没到手。”

2020 年特斯拉的全球销量也还只有 50 万辆,2021 年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 93 万辆,逼近 100 万辆,而在 2022 年开年,特斯拉依然非常火,增长的势头停不下来。

据权威媒体报道,在欧洲,特斯拉 Model 3 的基础车型已经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售罄。2022 年刚刚开始,欧洲人已经被迫等待九个月才能得到他们订购的后驱版 Model 3,包括配备 18’‘Aero 轮毂的珍珠白多色的基础版汽车。

在国内,特斯拉的车也是一车难求,如果你想要买一辆特斯拉 Model3,也需要等 12-16 周,也是 3 个月的时间。

目前来看,能够影响特斯拉销量的只有特斯拉的产量了,特斯拉的车一生产出来,就已经卖出去了,这势头锐不可当啊。随着需求量的激增,特斯拉的供不应求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柏林工厂和德州工厂的陆续投产,以及加州和上海工厂产能的扩展,2022 年特斯拉产能有望提高到 200 万辆左右,这样下去,今年特斯拉的销量有机会达到 200 万辆,这个量级的增长速度,也让传统的造车企业内心发凉。

在特斯拉的规划里,200 万辆只是个小目标,2030 年 2000 万销量才是重头戏,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那么每卖出 4-5 辆车就有一辆是特斯拉,这样下去,汽车品牌要经历一次大洗牌。

为什么在国内舆论对特斯拉不友好的情况下,特斯拉的国内销量和全球销量都创了新高?特斯拉真的就这么火?

特斯拉的火是名副其实,在价格和品质方面,特斯拉已经远远超越了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可以说它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就销量层面来说,所有的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叠加,都打不过特斯拉,而且特斯拉的进化速度比造车新势力等要快的多,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特斯拉为什么这么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思考,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特斯拉这么火的原因,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解读;

一,灵魂人物,特斯拉的灵魂人物是马斯克,马斯克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还自带流量。特斯拉能有今天的成就,马斯克功不可没。有超前的想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将超前的想法变为现实,马斯克就是这样一位能将幻想带进现实的人物。

二是运营模式,运营模式的改变让特斯拉有更强的底气让利消费者。一方面,特斯拉坚持直营的模式,省去了国内经销商的高额利润,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实惠,还有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便利。另一方面,新的运营模式也让特斯拉的整车成本一直下降,再加上特斯拉不做营销,省下来的成本能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当然是越卖越好了。

三是核心技术,特斯拉在三电方面的管理非常出色,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 、4680 电芯、V3 超级充电桩、CTC 技术和一体化压铸技术等走在世界的前列,它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也是独一份,世界现阶段最好的,此外,特斯拉在电气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还在持续创新与改善。

为什么特斯拉不投广告?在广告牌、App 弹窗、电视机、电脑、平板、邮件广告中均看不到特斯拉的身影。你只会在街边充电桩或者门店看到特斯拉 TESLA。

特斯拉表示,不在广告牌上留下身影,以产品、口碑等事实说话,坚持颠覆性创新,广告费用几乎为 0,这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表示,“我们的精力,会倾注于提升特斯拉产品性能,因为我们相信,销售产品的最佳方式,是让大家口口相传。”

购买一辆传统燃油车,车主不仅要为技术和工艺买单,也要为街头的 “所见所闻” 开销,但车主理应为广告买单吗? 特斯拉认为,当产品足够好,人们都会主动推荐它,削减与消费者利益无关的一切环节,广告成本近乎为 0 的背后,将精力专注于研发生产。让产品,成为更好的广告。

特斯拉称,技术,就是更好的代言!“代言人” 可以在品牌曝光上有所加分,但无法把平庸的产品,变成热销单品,更好的品质与技术,才是回馈消费者的必选项。广告营销成本近乎于 0 的背后,特斯拉正以研发创新,重塑汽车面貌。

特斯拉 CEO 马斯克称,“直营模式让我们能够与潜客互动,让消费者决定购车前,从特斯拉产品专家那里详细的了解汽车。产品专家没有佣金,永远不会敦促你购买汽车。”

知乎用户 微风小镇​​ 发表

埃隆 · 马斯克有着不同凡响的智慧和勇气。几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的时候他来中国建造了第一个外资全资车企。这几天,在大家都在讨论疫情之后大家会不会逃离上海的时候,他宣布在上海的工厂要扩建,增加一条生产线,从而达到年产量 100 万。

在整个世界还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俄乌冲突造成的动荡之下,特斯拉如果想新增一个工厂来扩大产能的话,中国无意是最佳的地方。如果在中国想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一个工厂的话,上海无疑是最优的选择。

当下的美国和欧洲,特斯拉现有的工厂想要维持稳定的生产就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更别提再新建一个工厂。在中国新建一个工厂的话,如果选择上海之外的城市,将会面临复杂的选址和审批流程。尽管很多城市都期望特斯拉来建厂,也会提供很多优惠的条件。但毕竟是一个新的城市,不但是工厂建设的问题,还有零部件配套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如果选择在上海现有工厂边上在建车间和生产线的话,整个体系就简化很多。特斯拉跟上海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磨合都是有经验的。整个配套体系也不用太多的变化。

从超越经济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在上海扩大产能,也是对上海的支持,对于正处在疫情冲击的上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样的支持将来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知乎用户 好叫好伐 发表

上海临港泥城这块全是空地,目前政府也在大力开发滴水湖商圈。

特斯拉继续投产用地,带动经济,带动临港的入驻率,对上海开发临港来说完全就是互利共赢的。

供应链又成熟,可以完全复制造出第二个超级工厂,有什么理由不选择上海?

临港新片区房价涨幅有望成为上海最高

知乎用户 雪泥鸿爪 123 发表

挺好的,证明这次上海疫情是真的要结束了。并且可预期的将来再不会有封城威胁了。

知乎用户 智行驾道 发表

首先,这不是第二工厂,特斯拉相关人士回应是工厂第二期。

很多人会有疑问,此前因疫情影响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停产多天,为何还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应链!而上海的地理位置保证了上海优越的交通优势,上海也是全国第一个引入现代汽车工业的城市,上海本土也有不少汽车品牌,其次上海周围的城市如宁波、苏州等都有完善的供应链生产企业,所以上海的区位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回到供应链问题上,此前蔚来就应零部件断供而停止生产,何小鹏和余承东等都在网上发表看法,供应链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在第三届跨越石油时代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供应链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要迈过的一道关键门槛。这个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企业将会受到国际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巨大影响。尤其是疫情、大国贸易纠纷、技术竞争、海运等,都会影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格局。”

张永伟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供应链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较弱。例如,在排名全球前 20 名的汽车半导体厂商中,中国本土企业仅有 1 家,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超过 80%。

我们不妨先看看目前车企们都针对供应链做了哪些事情?

从电池企业的角度来看,资金较充足的头部企业通过股权收购、自研、大规模订单绑定的方式来落定上游材料,今年,广汽埃安将建成自主电芯生产线,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海绵硅负极片电池等自主研发的电芯技术欲实现自主批量生产;

长城汽车则将动力电池业务拆分出来成立蜂巢能源,拟于年底在科创板上市;深耕电池领域多年的比亚迪,更是顺理成章地掌握着大量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资源,在应对因刀片电池及 dm-i 等技术而迅速增长的自家订单外,年底将推出与丰田作打造的首款纯电动汽车。

整车企业自建电池厂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电池类似于燃油车的发动机一样,车企可以自建发动机厂、变速箱厂,从而实现一体化的控制。“自建电池厂未来也将是这种风格,每个整车企业都会有自己核心技术基础。”

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加速布局半导体领域。仅去年 12 月,长城汽车与同光股份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正式进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推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的产业化;吉利、百度投资的亿咖通科技则推出了首款国产车规级 7nm 智能座舱芯片 “龙鹰一号”。此外,上汽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司正在加紧推进车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未来不排除自研部分车用半导体和芯片技术的可能。

造车新势力也不甘落后。“蔚小理” 均已搭建自动驾驶团队,并开始了自动驾驶芯片自研进程;零跑汽车已经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AI 智能驾驶芯片凌芯 01,搭载该芯片的首款车型零跑 C11 已于 2021 年 10 月份交付。

车企即使不生产芯片,也要掌握相关技术和专利,从而使得自身不完全受制于半导体厂商。缺芯减产对于车企无疑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对于过于依赖进口芯片的车企来说,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命题。

知乎用户 推到重来​ 发表

求求你了 选越南 真的

知乎用户 清心醉蝦 发表

抵制美货

知乎用户 叫我蜻蜓队长 发表

特斯拉第二工厂落户上海这绝对是个大事儿!

特斯拉第二工厂依然选择在上海年产能 45 万辆。投产之后特斯拉在上海一年就是整 100 万辆。

带着国内生产的各种配件,可能还有火腿肠销往全球。。。。。

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出口中心,之前有很多传闻北到沈阳南到广州西到重庆西安东到青岛济南中间还有个郑州各地都希望特斯拉去建第二工厂,单只最终还是选择了在上海(也有人说是扩建,非第二工厂)。

为什么各地都抢呢?

只是抢一个工厂吗?浅了。。。

抢的是整条新能源的产业链,是整条呐

现在特斯拉那个超级工厂周边看看,各种配件厂家纷纷把工厂就建在特斯拉超级工厂边上,配件产完了,送特斯拉那边咬一口可能还热乎呢,要是吃着急了他都还烫嘴呢

就连宁王都已经在,特斯拉超级工厂边上新建工厂了。

多么完整的产业链呐。

而且虽然上次这次疫情很糟糕但就目前而言

1. 上海的政商环境依旧是国内较好的。

2. 上海的配套产业链是最佳的。

3.Tesla 已经在上海经过磨练,熟悉了社会环境,再建厂风险小。

4. 大量现有员工可以直接过渡到新厂,人员成本最低

知乎用户 Erika 发表

首先是哪个外媒?

其次当你看到这种标题就知道是美帝资本家特色的电信诈骗啦 = =

马斯克都躺赢了,你就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次人​ 发表

强烈要求马斯克把特斯拉迁出上海,让这个吃政策红利的城市衰落到死!

知乎用户 键来 发表

因为扶持力度大呗……

外媒报道,5 月 1 日,特斯拉向上海临港特区表示了感谢。特斯拉在信中表示,政府工作人员连续进行了三天昼夜不停的准备工作,保障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工人能够顺利返回工厂。
同时,临港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还安排了多辆大巴车将特斯拉及供应商的 6000 名工人运送到了工厂,并完成了进入工厂所需的消毒工作
在政府的帮助下,特斯拉在停产了 22 天之后,终于在 4 月 19 日顺利完成了复工。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还在上海_外媒:特斯拉将在上海投产第二工厂_特斯拉将在上海建第二工厂_路透社

不然呢?

看到很多上海网友,在哪儿 YY 是因为什么供应链,甚至把德国博世都算进来了,着实可笑。

你们觉得在运输发达的中国,那个地界不能满足供应链需求?

——

另外之前的 “数据安全疑虑”,也是上海使了大劲,才让特斯拉过关。

知乎用户 天道 发表

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扩建。就像房地产的一期二期。

其实建或者不建,现在建或者以后建,我感觉都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我泱泱大国,需要特斯拉来刷存在感吗?

有人认为这是打了外资撤离的脸。一个企业的离开和一个企业的离去并不能说明太多东西啊。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但不能成为现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进来和离开。

知乎用户 无人车来也​ 发表

特斯拉将在上海设立第二工厂,年产量有望突破 100 万辆 (thepaper.cn)

![](data:image/svg+xml;utf8,)

王辉 / 微信公号 “中国证券报

2022-05-04

近期,上海疫情形势与全市企业复工复产持续牵动人心。而在 “五一” 小长假最后一天(5 月 4 日),一则上海制造业的重要 “利多” 消息,再次提振了对上海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期。

据多个消息源交叉验证,特斯拉已明确计划在上海工厂当前临港超级工厂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新工厂预计将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年产能为 45 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 100 万辆。

数月前,中国证券报 · 中证金牛座记者在特斯拉超级工厂实地探访时也曾了解到,位于当前特斯拉厂区附近两百米左右的一大片土地,已纳入未来可能的新厂区规划。

第二工厂浮出水面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在 5 月 1 日写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感谢信中表示,对当地政府为帮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所做的努力,对当地政府调动资源、接送符合条件的员工返厂进行闭环生产,帮助工厂进行消毒工作等表示感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感谢信中还明确提出,特斯拉计划在当前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新工厂,用于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预计可增加 45 万辆汽车的年产能,成为特斯拉在全球 “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资料显示,2021 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车辆 48.413 万辆,同比增长 235%,其中有超过 16 万辆的海外市场交付,满足欧洲、亚洲等十多个国家的需求。而在特斯拉 2021 年 93.6 万辆的全球交付量中,上海超级工厂占比高达 51.7%。此外,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的中国汽车销量数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2021 年 12 月单月的交付量高达 70847 辆。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夜景。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

此前,记者早在 2021 年 1 月实地探访特斯拉超级工厂时就曾从参与工厂厂区建设的施工企业方面了解到,特斯拉当时就已将厂区附近两百米左右的一大片土地,纳入了未来的新建产能规划。

而针对特斯拉计划在上海设立第二工厂的消息,上海某大型汽配企业负责人 5 月 4 日向记者表示,之前业内就有相关消息传出。此次特斯拉方面在与上海官方的交流中进行了明确,可能意味着离新工厂拔地而起已为时不远。不过,对于 “特斯拉在上海设立第二工厂” 的相关消息,截至记者发稿时,特斯拉中国方面未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做明确回应。

此前复工复产已平稳展开

3 月以来,上海全市范围内发生的疫情,对本市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明显影响,其中作为上海龙头车企的特斯拉,其复工复产进展也受到各方密切关注。日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等各方面的协助下,特斯拉已正式展开复工复产,产能爬坡也在平稳推进。

此前,特斯拉方面向记者介绍称,在上海市各级政府部署协调下,4 月 17 日、18 日,特斯拉 8000 名员工陆续返厂,电池、电机车间在 4 月 19 日早晨就已恢复生产,多条流水线随之高效运转。其中,特斯拉二期整车车间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一条自动化整车产线。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称,会在复产后的三四天内进行产能逐步爬坡,达到整体单班满产。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夜景。图片来源:特斯拉中国

宋钢表示,与特斯拉复工同步,上海市内的多家特斯拉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复工,成为特斯拉供应商伙伴中复工复产比例最大的部分。与此同时,位于浙江省内的特斯拉供应商也在政府指导下积极联动、保证生产,打通物流,支持特斯拉整车制造。江苏省供应商仍有多家处于停工状态,且运输难度较大,目前工信部、江苏省、苏州市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协调供应链恢复工作。

知乎用户 豪哥 发表

明天开始数特斯拉概念股龙头的板

知乎用户 开到荼靡花事了 发表

知乎用户 不清 发表

特斯拉再选中国,看中的是国内的市场,离开这没有意义,新能源的大市场在中国,在这里建厂是最合理的选择

至于再选上海,那不是板上钉钉的吗,想不到离开上海去别的城市建厂的的理由,这又不是美国老家,一个国家一个工厂就够了

另外我觉得特斯拉这个决定,可以振奋上海政府心,振奋国家宣传外资的心

那特斯拉可以在中国拿到更多的好处。

那么 FSD 什么时候可以进中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疫情,岭南帮倾巢而出

在长三角叛徒带领下一路上高歌猛进

岭南帮旗下媒体甚至已经准备庆祝工业中心南移,继续为虎作伥了

谁知关键时刻上海绝地反击

先让你显 IP,再断你资金链

让收钱水军顿时现原形

无知起哄的也逐渐撤离

最后特斯拉二厂敲定

一连串下来成功击退岭南帮进犯

不过这次也敲响警钟

长三角有拎不清的小弟扯后腿

珠三角有势不两立的敌对势力

不是干倒他们,就是被他们搞死

没有第三条路

知乎用户 食柚者 发表

话说马斯克确实牛 B,其他的美国公司因为美国政府的打压都纷纷撤资回国或搬往东南亚,时不时还来个制裁高校 (Matlab)、制裁新疆棉(Nike) 啥的恶心人,只有马斯克在中国大肆开工厂美国政府还没说啥。

知乎用户 在下宋凡 发表

不邀自来。上海绝对是制造业中心,汽车零件来自全国,从北京到珠三角太远,从珠三角到北京也太远,只有上海离哪里都很近,还有长江水运压低物流成本,联动整个长三角,甚至整个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上海防疫成本太高,现在换北京尝试,假使北京也失败,那估计慢慢要放开了。但凡事要正能量,要乐观,在北京失败之前,我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先尽力再说,起码假装是破釜沉舟。上海加油,北京加油!

知乎用户 安塔利亚蛙泳 发表

要不谁也去买个推特类似的试试,再要不把知乎买下来。

知乎用户 Kempen 发表

把前一段那些扬言要用自己老家取代上海的小镇做题家们的脸打的啪啪响

他们忍着痛 摸着红肿的脸 白天 996 下班还要排队做题考试 试卷内容是 48 小时核酸

知乎用户 不要钱的鱼丸 发表

越南:不信谣,不传谣。

如何看待越南一国三月出口数据超过深圳一市?

知乎用户 曾几何 发表

爱丁堡的确有值得认可的地方

知乎用户 尽我的颜值去努力 发表

地拿到了再说吧,不然只是释放利好信息

知乎用户 中一 (MiddleOne)​ 发表

产能为王! 长期看技术进步,短期看产能。但产能决定了技术进步,一是有产能才能挣到真金白银,才能投入研发;二是,有产能就能打败对手,比如打仗,你技术再先进却只能生产几百架无人机,对手乌央乌央的无人机群把你都打趴了。

能源危机大大增加了能源进口国的能源转型需求,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市场,欧洲其次。美国和加拿大嘴里说要环保,但实际动作并不大,主要靠民间自己的力量。市场在中国,产能也在中国,不在中国建厂,去哪建?

比亚迪太保守了,错过了前两年的疯狂圈地期,以至于德日韩的电动车都卖到全球了,比亚迪才羞羞答答少量卖到挪威等西方。从家用角度,比亚迪比特斯拉实用,特斯拉更像是大的电动玩具。

美国逼着中国去产能,想把产能搬回国一部分,搬印度一部分。从川建国搞到拜登,手段用尽,但收效并不大。产能不是一日养成的,铁公基巨额资产地球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比肩。虽然年轻人不愿意下工厂,可以多采用机器人,工人不就变成坐办公室电脑操作员了吗? 电脑操作员的工资,应该比拿设备下车间检查电路的技工低多了吧。再说,印度、东南亚成本再低,生产不出来有啥用,告诉你电动卡车 5 万美金,一定货要 3、4 年后才能拿到,现在比亚迪唐卖 6 万,等一年,你说最后买到手的是啥?

因此,再建议中国的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投资再大胆一点,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再大一点。不要成天被西方几个反华智库唱衰一下,就不敢投资了,被一帮看彭博的假洋鬼子打压一下股市,就害怕了。此时不逆势抢占市场,更待何时? 马斯克猴精猴精的,早就看明白了。

知乎用户 我是大于 发表

嘿上热搜了,我今天还说起这事。

特斯拉要建肯定是在上海建,之前特斯拉确实不想把鸡蛋全放到中国,但是特斯拉全球转了一圈试着建了两个工厂后发现还是在中国建厂更香。

至于为什么要建在上海?产业链是现成的,又集中,而且出口又方便。

中国的强大体现在这了。越是对产业链依赖的越离不开中国。特别是疫情时代,全球你再找不到一个比中国更稳定的环境了。

动态清零是真的可以不影响这些能封闭管理的工厂的。

知乎用户 你是一只西瓜​ 发表

平时劝退机械制造业,喊着一天工作 12 个小时月薪 6000 狗都不去,还不如送外卖。

然后月薪连 6000 都没有的血汗工厂转移到越南,又开始说中国制造业转移,越南进出口总量超过深圳,迟早要取代中国制造的位置。

我也不知道你们到底是要制造业,还是不要制造业。还是说,你们核心结论就只有一点:中必输,吃枣药丸?

越南 2022 年一季度国内经济部门出口 23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进口 29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7%。外商出口 653.1 亿美元,进口 583.4 亿美元。

具体到不同市场来看,越南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总额 252 亿美元。而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市场,进口金额 276 亿美元,越南对华贸易逆差 143 亿美元,增长 21%。

在越南进口商品中,生产性物资占比 93.8%,其中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占比 46.2%。

换句话说,越南的低端制造业越发展,对中国相关上游产业链的依赖性就越强,从原材料到机械设备都要从中国进口。

你指望越南这个体量去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些人可能觉得中国 70 年的发展是有手就行,换个什么臭鱼烂虾都能复制中国工业化。

真正有潜力取代中国制造地位的是印度,但前提是印度进行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因为血汗工厂来了中国导致中国工人廉价,而是因为中国有廉价工人,所以才吸引来了血汗工厂。

现在中国工人的工资涨了,越南工人的工资更低,劳动密集型的血汗工厂就会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但是,人力成本不是决定制造业成本的唯一要素,产业链、物流、配套等都能够影响整体成本,所以特斯拉才会在中国扩大生产规模。

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中高端制造业短时间内是没办法转移的,虽然各大主机厂的工资仍然不高,但总比踩缝纫机做服装鞋子要高一些。

知乎用户 布得布说 发表

Tesla 早就明确说了,根本不是车,就是电脑。年产 100 万台,都卖给中国人,一旦战争打起来,星链加上特斯拉,这个网络的力量可怕。中国人很有意思。穷日子过怕了,为了爽,为了所谓的科技,所谓的便利,更多的是优越感,砸钱为美国人打造消灭国人的信息武器。这玩意还好多地方抢,特别有意思啊!

知乎用户 cleanlove99​ 发表

马首富来了,青天就有了

知乎用户 不听慢歌 发表

为了利润就可以铤而走险,资本家的劣根性。

知乎用户 三杯两盏下肚 发表

当然是因为上海这次抗疫的卓越表现了

知乎用户 大馒馒 发表

上海的地理位置, 政策这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第一工厂在那里, 第二次就近的话, 可以节约大量的管理和物流成本。

知乎用户 红色苏维埃 发表

前两天跟一个同学聊天,同学博士毕业留在加州工作,订购了一辆特斯拉 Model 3 顶配。因为很快就要开始工作了,必须有车才方便出行,最近开启了疯狂催车模型。

同学跟我吐槽,速度好慢啊,特斯拉从上海运到美国好慢好慢啊。因为零件不够,因为电动车需求量很大,已经等了三个月车辆都没有任何更新信息了。这就让我很困惑,美利坚不是天天嚷着制造业回归,这汽车可是美国国魂,咋也回归不了?反而新能源电车都得从中国进口了,这贸易战咋不加码继续打下去啊?

知乎日常爆吹印度越南东南亚,产业转移啦,中国完蛋啦!低端产业不走都得赶紧赶着走,不走中国的劳工永远都是 996,永远都没有希望。把这些产业转移到东南亚,一方面逼迫劳动者更新技能,一方面逼迫厂方更新技术,提供更多终端技术岗位。不然造衣服造鞋子,不然继续压榨劳动力,这简直就像是吸大麻一样,越吸越带劲儿,最后就垮了。

在美国市场,衣服已经变成孟加拉柬埔寨造了,鞋子已经变成越南造了。把这些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只会让东南亚跟中国更深的绑定在一起。2020 年中国向孟加拉出口了 150.6 亿美元,进口只有 8 亿美元。中国向孟加拉出口的前三名是精炼石油制品、轻质橡胶针织布和合成长丝机针织物。这简直就是中国对孟加拉倾销纺织品原料,然后用一下孟加拉工人的手变成衣服,然后再卖到美国。孟加拉出口越猛,中国赚的越多。

知乎用户 苍月彻 发表

由于电池问题,北方是肯定吃不到这波新能源汽车热度的。选择上海是特斯拉最好的选择之一

知乎用户 晓东 发表

上海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所以为什么不选上海呢?

特别这种民间逃离上海呼声最高的时候,

马某某给了上海最需要的信心。

知乎用户 MiaLuks 发表

看不下去了。

上海疫情拉胯,这不是上海人的过错,疫情之下老百姓有情绪,这些都很正常。

所以就不要互相伤害了吧。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没有优势,同一个城市选址能打出来什么优势

全球经济不景气,性价比才是硬道理

特斯拉对省钱、降低风险的意愿远大于市场开拓

当然特斯拉对市场开拓这么不着急也反映出对国内造车友商的竞争能力不在意

知乎用户 白夜无霜​ 发表

理由非常明确:

一是中国的综合成本仍较低。虽然越南、印度等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人力成本更低,但中国整体有稳定、基建、物流方面的优势。

二是中国目前是特斯拉的最大市场,且增长潜力甚至超过美国本土。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押宝中国大陆也许是特斯拉唯一的可行解。

知乎用户 鉴茶院 发表

特斯拉押注上海,全球制造业路在何方?

鉴茶院
公众号鉴茶院|锐评时事,深读财经。修齐平治,道法自然。

01
从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我们的经济从没像今天这么紧张过,因为疫情和封城的影响,一些人的生产和生活已经处于半瘫状态。

包括安森半导体在内的跨国企业要么关闭了中国的业务,要么真正在考虑 “中国 + 1”,脱钩的压力扑面而来。 而就在这个信心低迷的窗口,又值中国股市开盘之际,特斯拉确认要在上海加码建设汽车工厂,将临港打造成年产 100 万辆新能车的全球汽车枢纽。

谈不上是雪中送炭,但也是投桃报李,当年若没有上海土地、资金、大量低息贷款的支持,马斯克过不了产能的那关,不可能跻身全球首富。 虽然马斯克此举在美国愤青们看来,属于故意不和中国脱钩,给境外敌对势力 “递刀子”,但马斯克是谁,大学时就能把杠精干的满地找牙,现在人家还收购了推特,更不 care 你网暴。 钢铁侠在这个时候“逆势” 加码中国,实则有深刻的考量。 1,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在那边摆着,集成化能力和系统化效率全球第一,现在虽然掉链子了,但一旦恢复还是一条好汉。 2,造汽车这种事情不放中国还能放哪?放到巴黎?老欧洲可不好讲话,谁知道大毛会不会急眼了扔导弹?放到越南印度?那是给自己找罪受,零部件和电池不还得千里迢迢的从中国运过去? 3,中国是特斯拉除本土之外最大的消费市场,马一龙每天晃悠在抖音头条的各种鸡汤段子里,认可他的人比美国还多,现在中国有难处,此时不表现又等待何时?

归根到底,还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攒下的工业体系和家底在这边放着,世界首富认这个账。
伴随中国股市一度跌破 3000 点,一些外资在不断抛售和离开中国,而马斯克加码上海,则代表着全球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分歧,他们的用脚投票,正是两个时代的分野。
02 2022 年春节以来,中国的股市、债市、汇市就一直处于下行的通道,核心是人民币汇率,已经从 3 月份的 6.3 跳贬到 6.6,即使你什么都不做,按外汇计价,你的资产已经被打了 95 折。

而美元因为加息,走的非常强势,从 95 飙到了 103。 很多人都认为,是美元加息和境外敌对势力导致了中国的资金外流与股市暴跌,其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你自己。 各位,请问货币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一张欠条,它是央行印出的纸,是国家对你的借款,纯信用的,没有抵押物的那种。 你拿着所谓的一百块 “钱”,是因为相信能找别人换来一百块钱的东西,大家相信国家能付得起“值” 一百块钱的资源。 在国内,你还能强制人民用你的货币,在国际上,汇率完全就是货币的价值,也就是你国家实力和信用的体现。 大家愿意认美元,因为拿美元能换来粮食、原油、芯片、部分高科技,大家愿意认人民币,是因为拿人民币能换来服装、玩具、小商品、中国制造。 你看过那么多电影和小说,见哪个大佬逃难的时候带一箱子卢布?它连个充电宝都换不出来。 回到现在,全中国最能搞小商品生产和外贸的长三角处于半停摆状态,兑工业品的能力出了问题,这张欠条的含金量自然就降低了,人民币能不跌么? 相反,因为俄乌战争和全球供应链中断,大宗商品与高科技产品的稀缺度直线上升,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生产国、第一大原油出口国、第一大高科技技术拥有国,美国欠条的含金量,能不上升么?

货币的价格是汇率,汇率体现的是国力。
国力既有实打实的,也有刷出来的。 03
从 1971 年布林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就脱钩黄金,成了完全裸奔、没有任何抵押物的信用纸币。 而这张绿纸的印刷成本是多少钱呢?人民币 5 毛钱。一张 1 美元和一张 100 美元,印刷费差不了多少。

久而久之,美国人发现自己既然只需要花 5 毛钱印刷费,就能从全球换来所有商品,那么还开工厂、造装备、招员工,苦哈哈的加班干活做什么?
兄弟你看上了啥?咱们印纸去换。 这就造成了在美国国内,只要你制造成本高于 5 毛钱的东西,算账就是亏的。 10 万块钱的钱印刷费,就能换一条十万吨的油船回来,何必自己投资 500 亿去开造船厂生产,脑子有毛病吗?
大家伙于是把实体和制造扔到了亚非拉与中国,争先恐后的当了 “五毛党”。 美国的国内剩下什么?农业,反正吃补贴的;军工,大家也不看成本;金融,玩这 5 毛钱的。 为何还有点高科技和生物医药呢?这玩意没人会造,花印刷费买不来啊。 芯片代工台积电能干,你拿去,5 毛钱我来换。
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国力就跟淘宝刷单一样,都是 5 毛换一切刷单刷出来的,营业额很可怕,净利率没多少,说白了就是空心化。
川普要让美国再度伟大,制造业回流咱不刷单了,但这直接动了五毛党的利益,干了半届就成跛脚鸭了。 但中国呢?汇率从 98 年的 1 比 8 升到了现在 1 比 6,都是自然客户,扎扎实实的制造和产值,而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去,人民币这张欠条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 各位,欠条到最后还是要考验支付能力的,纸币并不是财富,那些实打实的企业、厂矿、基建、生产才是。

**如果说美国的土特产是绿纸,中国的土特产就是制造业。**金融资本可以倒左右手,但全球产业资本是要见到真东西的。
这次美元大涨,回去的都是搞金融做短线的,有人真为美国国力操心吗?没有。美元的泡沫吹上去了,反应实业的美股和大公司利润是下跌趋势,大家已沉迷 5 毛换一切的游戏而不能自拔。
04 既然知道自己病的不轻,美国的方法就是拉大家比烂,想办法打乱你发展的步伐,用各种由头借口逼你上当,让你下场撕逼。 要么自宫,要么开战,一旦入局,信用完蛋。 俄国,就是这样活生生的在一个坑里摔倒两次。
美帝告诉苏联,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等苏联休克疗法切掉自己后,经济学家们又说,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然后这次的俄乌战争,刚长出来又被忽悠自宫,仗一打 5000 项制裁加身,欠条被全村禁用。尼玛,二次休克。

这种玩法怎么破?你得参与,但是不能上钩。
教员早就讲的清清楚楚。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 看到没,斗争是手段,目的是什么,团结。 为何?现在身子骨还不硬朗,各方面的差距还很大,战略上我们的确要藐视敌人,但战术上我们要重视敌人,学习他各方面的先进经验、技术和制度。

糖衣吃了,炮弹打回去,反正我不入局。 不入局干什么呢?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 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的根本利益。
连美国人都知道 2035 年中国经济总量一定能超越美国,时间在中国这边,中国耗得起,美国耗不起。
对中国这个全球老二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美国最不想你拥有的,也是时间。 如果是中国 40-70 一代,主要使命是追赶,那么 70-90 一代,主要的使命就是耗着。谈超越,那是 2010 后的事情了。 美帝在 1875 年就是全球老二了,一直到 1890 年成为全球第一,1916 年打赢一战,1945 年打赢二战,1947 年扶贫欧洲,1960 年鼓捣亚非拉民族大解放,1975 年前后才耗干全球老大英国。

从 1875 到 1975,美帝足足苟了 100 年,我们又急什么呢?
早在 2020 年的《大国博弈,考验百年眼光》一文,大王就既驳斥了亡国论,也不同意速胜论。
只要你自己不作死,第一就稳稳是你的。 三级的鲁班,连个电刀都没有,就想跑去越塔杀人?正确的姿势,是塔下苟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
苟的时候不是拼你多厉害,而是拼谁少犯错。从刘备到日德,老二耐不住寂寞去开片的,哪个有好下场?
你看小坚怎么说?多做为中美关系加分的事。懂了么?竞合竞合,要斗而不破。

当人民币吸引的产业资本的越来越多,中国人交到的朋友越来越好,欠条含金量足够巨大,那时候不用你说,就像当年大家把我们抬进联合国一样,会把你抬成世界老大。
而这段时间,就好好苟着,在动荡期配置好资产与能力,做好这代人的使命。
吃饭要紧—4·29 会议与学习的重磅解读》 大国博弈都是明牌,中美竞争就是开卷考试,答案早就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了,只是你可能没有注意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们不就怕你坚持人民路线与共和制度,并把朋友搞的满世界都是吗?

知乎用户 胖胖 2020 发表

特斯拉是外国品牌,相对供应链,更看重物流,

上海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更重要的是,上海芦潮港距离工厂只有 10 公里。海对面就是第二大的舟山港

知乎用户 蓝爸爸 发表

所有让上海人引以为傲的,比如长江、开放窗口、外滩、金融中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只馋上海制造。馋到不要不要的。

国内多个城市的卫星发射基地,其实给当地百姓带去不少生活方面的不便,但他们却并未享受到卫星作为一门产业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科技提升、就业岗位,上海实实在在的把卫星产业握在了手里,只有整流罩落到了发射基地周边。

人工越来越贵,工业机器人替代部分流水线工人势在必行,智能机器人还是得看上海,不服都不行。

毛衣战最后的焦点是大芯片,深圳设计上海造,近两三年投入了得有两三万亿吧?大芯片产业可以说是少有的从上到下都憋着一口气坚决要搞自主的东西,更海量的投资还在后面,其中大头都进了上海。

大芯片和新能源是两个近乎决定国运的产业,上海执新工业明珠之牛耳。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核动力大船就不是新能源了?江南造船厂不知是否已预定。

毫不客气的讲,国内顶级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上海,可偏偏宣传都是什么红酒咖啡洋丁租界。这就让其他国人膈应不已。

如果按你的宣传口径走,麻烦请松松手,别总看见优质产业就千方百计弄回家,像蛤蟆貔貅一样只吃不拉什么都往肚子里吞,小心吃坏肚子,更可能会噎死你!

如果你的身体很诚实,麻烦请松松口,好好发展高科技制造。不反对特斯拉继续落户上海,真落地了当然也可以恭喜你,只别再一天到晚的嘴巴贱兮兮,玩弄舆论恶心人。特斯拉带给国人的远不及比亚迪,就你洋气!

知乎用户 脱钩先生​ 发表

**从品牌价值营销来看:**高端产品从占领发达城市开始,富人区的购买行为是给二三线城市打样,让复制粘贴更容易。当特斯拉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的时候。它如果入户十八线城市,你觉得它价值会打折还是会增值呢?所以成品商更看重品牌价值、受众的精准定位。

而制造业半成品的公司更看重的是成本意识。他们更偏向于原料原产、产业生态、地域物流优化,比如宁德时代和齐天锂业等等。

特斯拉在新能源的浪潮中,不得不承认它像破局者一样的存在。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才是真正的王牌。但对于我们这些其他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威胁。正如《三体》中得执剑人,他的善恶是创造新时代的机遇也是摧毁时代的核按钮。

最后想说的还是那句 “国产当自强” 啊!资本是无国界的,但是资本家是有国界的。

知乎用户 难逃一死 发表

资本又进入上海了,好了,这下唱衰上海的各地又要破防了

知乎用户 阿特同学 发表

1、全球 100 多个零部件厂商都在上海有厂,产业链这么完整等于再复制一个好了

2、工厂离洋山港深水港就 47km 海运也方便。

给还没购车的 UU 们分享买特斯拉省两万的 10 个羊毛

哈喽,这里是阿特同学,一个提车半年的 model3 车主

-

今天给大家汇总了特斯拉薅羊毛大全️

还不收藏起来,省下一个小目标

-

️1 定金锁车

看准合适车价交 1000 元订金锁车

tips️:交完订金等待交付过程中,如车辆涨价,尾款金额以当时付的订金期间车价为准,

如车辆降价️,则按照低的车价 2

️2 订车礼: 订车可能会有订车礼,各地区店面活动不同,可以问下销售

3️购车礼: 特斯拉购车礼之前是帽子,雨伞,U 盘

现在有的地区更换成徽章,购车礼都是统一的,销售没办法给你多送

tips:m3 是没有脚垫的,mY 会送一个

️4 商场积分: 问下销售购车门店所在的商场是否有积分,上海的比如兴业太古汇、尚嘉中心、长风大悦城都有,积分可换停车时长

tips️: 这条哪怕已经下定了,也可以问销售,所在商场没有,让他帮你找其他门店,礼貌一点,基本都可以搞到

️5 贷款

特斯拉官方贷款年费率 4%,第三方银行最低 3%,20 万贷 5 年直接省出 1W

tips️: 当地城市适合哪个银行,可以进车友群给你看一下 ‍,直接对接银行经理

️6 尾款支付:尾款从支付宝刷绑定的卡,薅一波积分

7️贴膜

改色膜我们车友群团的 AX4200 起,车衣裳 CYS3800 起‼️

比外面报价基础款 6000 + 的,特斯拉贴的 8000+,直接省下一半️

注意️: 改色贴膜没有电子质保的一律假货

️8 充电

特斯拉的车机上有目的地充电(慢充),是免费的

️9 限时辅助驾驶超充体验

在某些节假日,特斯拉会送 EAP 或者 FSD 的增强辅助驾驶体验以及超充

可以进车友群,会同步特斯拉最新活动消息‼️

10 车品

我们车友群经常会针对一些车

(全是自用过很不错的️)

经常做活动送一些常用车品,

可以进车友群来蹲一下

点击加入车友群

-

记得关注我,一个经常分享干货又很会省钱的特斯拉车主

知乎用户 朋友一生一起走 发表

马斯克收了钱呗

现在中国还在玩封城

制造业都是往越南大转移

越南已经群体免疫成功战胜了疫情,街头人山人海

工厂 24 小时生产还来不及完成订单

都快成发达国家了

所以马斯克明显收了钱才会把工厂开在无限封城的上海

高速上只有一辆车在逆行

马孝子再孝顺也不能说只有马斯克一个人开对了方向吧

知乎用户 任世载 发表

上海超级工厂,2018 年宣布,19 年 1 月动工,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德国柏林超级工厂,19 年宣布,20 年 2 月开工,22 年三月底才刚刚开业。折腾了两年多,中间有多少曲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非常有趣。

所以,为啥再次选择上海?

知乎用户 全宇宙不開心 发表

为什么再次选择?

因为只有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啊(狗头保命)

知乎用户 老风 发表

在 TSL 跑去上海投超级工厂之际,我就跟同学说过,马斯克这是在试水,他想玩把大的,却又把上海这个大锅烧不开他们锅里的水,现在,他放心了,SO,你们看到了。

第二工厂也只是计划中的一步而已,TSL 想在全球跟 BBA 这些老牌车企练拳,就不可能只是在上海一地折腾,未来他绕不开的地区还有郑州、广州、青岛、沈阳,这是大战略。

当然,国内政策会怎么对 TSL,美国政府会怎么影响这场大资本运作,那就不清楚了。

在这里补充一下,国产新能源车企再不加把劲,你们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变窄,尤其是 BYD,我们对 BYD 寄予厚望,而 BYD 也确实没让我们失望,只是这价格一路的水涨船高,着实让人越来越难受了,三年后我也会换新能源,首选 TSL,次选 BYD,最次两田混动,但愿 BYD 能撑住,别崩,加油。

知乎用户 蓝色雾风 发表

我不懂汽车,我只想说,特斯拉建第二个工厂时,请建自己厂的宿舍和家属院吧。

知乎用户 无所谓的看看 发表

马斯克的入党思想汇报之一,别人说外资要跑?我加大投资,妥妥中国心

知乎用户 神奶氚赢赢赢​ 发表

不是说好外资要逃离吗

这不 知乎反买 别墅靠海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DoA 发表

3 月 4 月上海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资本家了。

资本家一看,还有比上海还上海的地方吗!赶紧上海吧。

知乎用户 抬杠小程序 发表

鼓励年轻人进厂,但不鼓励年轻人进外国工厂……

知乎用户 ZOZO 发表

只要上海还是中国的上海,还是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就不会缺人也不会缺投资者,大家都是现实主义者,谈什么自由跟公平?

知乎用户 帝王蟹 发表

别扯了,特斯拉二期本来去年要建造的,后来贸易战搞来搞去就不造了。能保住这个厂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艾瑞克​​ 发表

表面上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人力便宜,疫情可控,而真正的原因还是要和政府搞好关系

Tesla 深知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不同,政府的权利是垄断性的,不可逾越的,而和政府搞好关系最好的方法还是投钱来来创造就业

怎么看出来中国对待中国市场不同呢?

如果了解特斯拉的人都知道,Elon 很早之前就把美国的公关和市场团队干掉了,原因很简单,我是老板,你凭什么来限制我对外怎么发声。他就是一个很随性的人。

但在中国,他不敢。特斯拉只有在中国才有对外公关 VP,才有市场团队对外发声。

一方面肯定是根据中国的特色来做本地化宣传了,但更深层的是,特斯拉要懂得中国的玩法才能稳稳包住中国这个庞大市场。

所以选择在上海建立第二个工厂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知乎用户 花园白哥​ 发表

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好的城市。

这次疫情,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知乎用户 Kaiser.Li 发表

为什么再次选择上海?

几百个零部件供应商都在上海周边,离得近啊,方便运输生产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吧往悲观了说,就跟八国联军指明要李鸿章来谈判一个道理。

知乎用户 白金安全裤 发表

特斯拉打脸香蕉人马小子的样子真的很靓仔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上海本身汽车行业供应链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强,

以前上海也是出了名的没什么龙头产业,大飞机也是不温不火快十五年了。

都是特斯拉拉起来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外资没有理由不选择拥有同样西方文化的上海,和西方一样就是优势,选择有病毒就暂停一下的城市怎么样都没办法把年产值提升至一百万辆嘛。

知乎用户 fackUS 发表

特斯拉工厂早早就复工复产了。

一边大清零,一边复工复产,马斯克感动哭了吧快

知乎用户 赚灭是静 发表

知乎这边还好一点,能从物质基础方面分析,比如供应链、港口等等,微博那边有一群人说其他地方封城不敢搞上海不封城所以选择上海?这话说的,当初上海一些医院看不上病送不上菜的时候一群人可是抨击 “封城” 来着,咋这会儿又岁月史书改成不封城了?

要知道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海与其他地方的比较和中美的比较从认知上来说确实有相似之处,就是把沪 / 美发展的成功归功于上层建筑(比如体制、思想、文化等)而忽略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面对其他地方也是从上层建筑的角度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这次疫情就是打破这种上层建筑决定一切的观念。

另外一提,这则新闻对之前喊着上海封城让产业转移的人来说从哪个角度也不讨好。如果承认了上海封城,那么特斯拉在国内呆的好好的呀它也没走,反而还扩大了生产;如果不承认上海封城,那之前喊着买不到菜看不上病是因为管控不到位的又是啥?总不能承认之前那些事情是 “共存” 得到的结果吧?

知乎用户 飞翔的翅膀 发表

国内还有哪个城市能较少受疫情的影响,只有经历过大流行的上海了

知乎用户 Nick 发表

哪怕上海这次闹这么大动静出来。

全球产业资本在中国投资的首选依然是上海!

内陆城市居民还是蛮羡慕上海这样独一档的经济地位的。真是无可取代

知乎用户 侃见财经​ 发表

产能、产能,还是产能。

5 月 4 日,特斯拉传来了大消息,确认在上海建设第二工厂。据悉该工厂年产能增加 45 万辆,生产的车型包括 Model 3 和 Model Y,建成之后将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那么,接近 100 万辆是什么概念?这组数据又代表了什么?

据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2021 年累计的交付量约为 48.41 万辆,占据了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 51.7%。

如果第二工厂建成之后,那么单是上海两座超级工厂的产能就超过了 2021 年特斯拉全球的产能。去年,马斯克曾透露,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已经超过了弗里蒙特工厂。

为什么马斯克要在中国下重注?

第一,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国。根据新浪财经援引数据显示,2021 年的新能源车销量 634 万台,同比增长 122%,其中中国以 331 万乘用车,超越欧洲的 218 万和北美的 70 万。

2022 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 119 万辆,超越欧洲的 54 万和北美的 23 万的数倍,全球占比达到了 59%。

从上述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车市场,我们汇聚了小鹏、比亚迪、理想、蔚来等众多新能源品牌,抓住中国市场就意味着抓住了未来的钥匙,因此作为新能源车的绝对龙头企业,在中国下注是其难以拒绝的选择。

第二,中国拥有全球最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商。当下,动力电池最大的厂商包括宁德时代、LG、松下等企业,但是随着国轩高科等中国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崛起,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碾压之势。

在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板块目前能勉强支撑的就属韩国的 LG,因此将更多的产业链放在中国国内,不仅有利于降低部分成本,还能和产业链厂商进一步加深联系。

根据银河证券预测,到 2025 年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产能较 2020 年底增加约 1400Gwh,年均新增 280Gwh,届时动力电池将迎来二次扩产潮,到时候国内动力电池的优势会继续扩大,那么此时在国内建厂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第三,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提升较快。目前,全球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10%,而中国市场为 18%,美国为 6%,德国为 21%,日本为 1%。中美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目前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然不高,但中国市场则表现比较强劲。

因此,特斯拉选择在中国市场压重注,也有助于国产特斯拉销量的进一步提升。

此外,在生产方面中国市场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点可以参考富士康。

4 月 21 日,特斯拉发布 2021 年 Q1 财报时表示,虽然上海因为停工而减少了产能,但是现在产能已经恢复。他预测第二季度特斯拉的产能将会和第一季度持平,三四季度特斯拉将会实现很高的量产。他预计 2022 年特斯拉的产能可以达到 150 万辆。

综合而言,目前市场考验新能源车企的条件已经开始 “脱虚向实”,而产量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我认为目前特斯拉选择在上海建立第二工厂正合时宜,也非常必要。

知乎用户 Lethe 发表

正经回答:智商正常的企业都会选择清零国家,而不会选择共存国家

搞耍回答:爱丁堡这种当人上人的地方不选?我 TMD 又卜是 sb

知乎用户 奋斗的大雄 发表

第一,上海是世界第 一 大港口,生产出来的汽车能够及时运输到世界各地,毕竟海运是成本最 低 的货运方式。另外把两个工厂放在一个地方,也可以降低不少成本。

第二,如果把一厂、二厂布局在不同的地方,那么每个地方的都要建四大车间: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每个车间都要配备对应的设备和工这个成本估计要翻倍, 然而把他们建在一起,很多东西是可以公用的,这样成本就会降低一大半,所以出于成本角度考虑,第二工厂放在上海更合适。

第三,明显就是供应链的问题,现在全球有几个国家能实现新能源车型的全流水供应?再加上宁王供应也方便,所以在上海是更好的选择。当然肯定是上海政府也有所让步,互惠互利嘛。你给我纳税,我给你地方,共赢的局。

知乎用户 神兽的爸爸 发表

特斯拉自己想而已,就这波以后,中央同不同意放上海还是另外一回事呢,当发改委提不动刀了还是咋的。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这个时候給政府面子,肯定有特大礼包!

知乎用户 你瞅啥 发表

特斯拉为什么再一次选择上海?

当然是因为马斯克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了啊!

你信不信再建一家凑够三个就会批准马斯克入党?

知乎用户 不败小熊 发表

肯定是给优惠政策了,不然人家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如果给了特斯拉好处,那特斯拉生产的汽车卖给中国人,就相当于中国全体纳税人补贴了买特斯拉的有钱人,是这样吧?

有什么优势?并不太清楚,但是看了不少刹车不好使的视频,不知道是不是在投胎这方面有些优势。

知乎用户 我的实验号 发表

优势一言以蔽之:

上海不仅是上海人民的上海,还是世界的上海!

知乎用户 mace 发表

疯狂逃离中国的外资以及流失到东南亚的制造业

知乎用户 大伊伊 发表

口嫌体正,真正的资本家才知道,清零才是保障生产的必须条件。

员工大比例感染,是无论如何不能保证稳定供应的。

知乎用户 烟雨醉巷挽佳人​ 发表

因为上海人崇洋,给的优惠政策比对本国企业好太多

知乎用户 傲娇的兔子 发表

瞧不起上海人更瞧不起你们这些连上海都不如的

知乎用户 一只规规矩矩的猪 发表

春江水暖鸭先知,马斯克可能敏锐的感觉到了什么。上海解封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gcq 发表

一句话,除了供应链优势外,面对疫情,上海是真的敢为在沪企业争取政策,冒 zz 风险也要保经济,哪怕头破血流。

知乎用户 派派的退堂鼓十级​ 发表

啪啪的打脸

边打还得边问(东北口音):

不智造了啊?

知乎用户 蔡夫斯基 发表

特斯拉吹的太空牛逼打一折。

特斯拉吹的牛逼直接打三折。

特斯拉跟中国相关的牛逼打五折。

知乎用户 刘一鸣​ 发表

清零政策带来的国内产业链稳定,以及俄乌战争造成欧洲产业成本剧增,都在不断强化中国产业链中心的地位。

变化的是人力成本,血汗老板赚不到钱了。

知乎用户 Moenova​ 发表

各种方面,当然有答主提到的供应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充电桩多

上海充电桩多,整个城市规划就极其适合电动车。甚至之前售前咨询的时候,客服说这车还是市内跑比较好,其他地区可能没那么多充电桩。至于有些经常会有人偷充电桩的地方,那就算了吧。虽然这样的情况不多,但会非常影响消费者体验。

民意支持

其次上海对国外品牌没有敌意。放到某些排外的省份怕是有人砸车,袭击特斯拉车主。特斯拉不会傻到把厂子建在一个民意抵制外国车的地区。

自产自销

上海建厂,基本自产自销,供不应求。就是第一个厂全产能运作买车要排队还要排队半年。特斯拉生产完,不出市区就能卖出去,物流成本极低。

利益阶层

上海不是家族寡头城市,而是移民城市。

很难有一个家族牢牢掌控上海经济。

而寡头城市通常会很不一样,寡头由于掌握了整个城市的核心税收,所以可以无视规则,无视法律,偷税漏税,只为保护当地寡头的利益。

知乎用户 沉雾 发表

很正常,相关配套已经非常成熟了。

知乎用户 qwerDF 发表

那是羊资本,在我朝实际社会地位中是天外飞仙级别的。

知乎用户 Raythm 丶节奏 发表

知乎人民都气炸了

知乎用户 明日见未来 发表

上海人集体团建了 也不知道特斯拉能给上海交多少税 看把你们兴奋的

知乎用户 某独立游戏作者 发表

美国:马某某勾结境外势力,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知乎用户 朴德猛老元帅 发表

吴凡女士说: 上海是世界的上海。说的何等的好啊!请同志们好好体会,学习。

长江不会倒流,上海还是上海

知乎用户 一一 发表

上海以及背后的长三角还是第一啊

知乎用户 kingdom 发表

合作共赢,中国崛起,点赞上海。

知乎用户 狼丛飞马 发表

因为这个城市对他们工厂有利。

是否对我们有利,不知道。

知乎用户 Dark​ 发表

上海的优势还不明显吗?

你看看荔枝在上海都那么贵!

更别说特斯拉了!!!!

我是马斯克我也选上海

知乎用户 Yvan Huang 发表

资本渗透当然选择最精致利己的买办资产阶级区域啊,这用讨论?

知乎用户 提醒我要听老婆话 发表

啊这,可能是看上了上海低人权优势?买办跪的太实在了,洋爹来表现一下啊

知乎用户 12345 发表

反贼们如丧考妣,回家睡一觉,吃点儿好的,对自己好一点儿,别跟时势过不去。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马斯克是最现实的人,无疑。

长三角是中国供应链最全的地方,无疑。

上海是中国内外连接最好的产业枢纽,无疑。

所以这个决定没什么奇怪,只是小马的计划的一步。

知乎用户 李枫 发表

现在看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买办多,碰到麻烦好操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上海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种地址的选择,上层也有诸多考量。正是由于这次疫情,上海需要强力支撑,也可算是因祸得福。德国大众一开始也是上海先引进,奥迪已确定了在上海落地,后来一汽的领导找到第三代,说是一汽有基础,希望发展自主研发,因为第三代对一汽也有很深的感情,强行把上汽的大众业务引到一汽。这些年,汽车行业的自主研发发展的怎么样,市场有目共睹了。希望上海利用外资,尽快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不是停留在组装厂阶段,对上海有信心。

知乎用户 一头大倔驴 发表

说明其他城市开出的优惠条件-建厂成本<上海优惠-直接建第二座工厂的成本,资本是逐利的,没有那么多原因。再说上海的汽车产业链优势确实明显,还有亲资本的政府官员

知乎用户 艾伦 发表

所以之前发了那么多要在外地建二厂的新闻是在谈价钱吗?还是将来还有三厂?

知乎用户 说易不易 发表

玛雅国,这个国家将本来价值 7000 元 / 160 小时的劳动者,进行压榨,压榨到 4000 元 / 240 小时。

进而达到吸引外资,增加出口的目的。

这算不算这个国家在有意或无意的卖国呢?

人力资源和石油资源一样,如果能卖 100 美元 1 桶的石油,这个出口国却按 50 美元一桶甚至 30 美元一桶进行售卖,这是不是卖国呢?

有人说,你国石油就是贱。那只要好好保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证开采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油不就珍贵起来了吗?

如果因为油多,所以无视浪费,这是自甘下贱。

油,会采完的。到时候留下一地鸡毛,买油的人会替你收场吗?

知乎用户 Digin 发表

马某某的头这么铁么。

知乎用户 赵刚 发表

不说优势,现在的国际局势下马斯克扩大在华投资的政治风险非常大,我前天看一视频,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被国外记者连续追问:马斯克收购推特和中国政府有没有关系?什么推特会不会遵守中国政府的指示,会不会合规后进入中国等等等。总之就是想把马斯克说成中国政府的白手套。汪也只能一字不答。

我觉得马斯克有点太小看美国的政客了。

知乎用户 陈 Candy 发表

你以为的撤离:1949 年的国军

实际上的撤离:2022 年的俄军

知乎用户 话不投机半句多 发表

印度: 你特斯拉要是再不来印度建厂,以后要你马斯克高攀不起。

知乎用户 魏金柱 发表

国人当自强!

知乎用户 沉默的旁观者 发表

特斯拉要完蛋

制造业都往越南转移,中国被抛弃,居然还硬凑,马斯克脑子瓦特了

以上,狗头

知乎用户 太难了 发表

供应链优势呗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不要质疑资本对利润的嗅觉。更加说明了共存派主张的动态清零破坏经济让外资离场的观点站不住脚

知乎用户 我爱 coffin​ 发表

再出一款 20 万以内的两厢版吧,或者高配 25 万以内,续航和 model3 标准的差不多就行。反正内饰已经不能再简陋了。

而且我觉得可以开在慈溪的,毕竟离上海的工厂也不远,也能分摊一下疫情带来的风险

知乎用户 铸币吧 发表

不选上海选哪里?宁德就在特斯拉旁建电池厂,而且明年 7 月,国六 B 正式实施,电动车销量必将上涨。

知乎用户 上海丁律师​ 发表

商人的触角是敏锐的,扩产说明有利可图,而且利还不小,利哪里来,从整个生产周期和销售市场中来——土地便宜,原材料便宜,技工素质高且工资水平一般,产业链完整且价格好,市场广阔,交通便捷,政策吸引!

知乎用户 我想起我​ 发表

马斯克老年痴呆了?不太可能。

知乎用户 说三道四​ 发表

看得见的优势如市场、区位、人才、金融服务、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等,我就不说了。

我今天说说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大项目,在国际上是很敏感的,有风向标的作用,这个项目投了,对中美关系是积极的。

特斯拉选择中国建全球最大的工厂,证明看好中国的消费市场,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能力。

美国政府对此事是默许的,说明中美的利益关系互补性很强,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其他国家有这个替代能力,不论是美国还是特斯拉,都不会选择中国。

中美关系的相互依赖性,超乎一般的想象!

中美关系下一步拼的不仅是综合国力,更拼的是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比国家实力更重要!

知乎用户 Duncan 发表

又有外商投资,还说你不是买办?

知乎用户 人生地不熟的导师 发表

你如果来到上海 看过上海各个区

你就会发现 上海其实不是一块整体

侠义的上海是浦西 现在可以加上浦东陆家嘴

但是你如果去上海其他几个区会发现 上海区还有很多的农业用地 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如老家市中心

这个时候又有人会说这么偏僻的地方谁要去

上海的高房价 高拥堵 高密集导致这次的疫情其实怎么说吧 也可以说城市病

上海的水平其实自从 2006 年之后一直就那样

上海未来的王牌还是临港 因为他有产业园

第二个他的保障性住房 供地是上海今年所有区种较多了

注定不是说以炒房起来了 临港的定位还是高科技为主

很多人其实看衰临港 上海啥的 不要听别人的 自己有机会来一次看看不久了解了

教员不是说了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乎用户 不告诉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问题特斯拉官宣后再问比较合适。

沈阳官媒不也宣布然后被特斯拉打脸了吗?

让子弹飞会儿再说

知乎用户 guobin 发表

有着罢工早被禁止的优势。

知乎用户 Amazing 发表

记者从特斯拉内部相关人士处获得的准确消息是 “是扩产,非第二工厂。

知乎用户 听说北冥有条鱼 发表

上海连洋大人的丁丁都火力全开拯救,过生日都劳师动众,哪个洋人不见猎心喜?

知乎用户 鼎捷智造​ 发表

上海的优势无可比拟。在去年,上海 GDP 以单个城市排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四,达到了 4.32 万亿人民币,其中外商投资占比 14%,占中国对外贸易的 2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贡献尤为可观。撕下对于上海精致、奢华的刻板影响,上海的科技体现在被誉为国之根本的制造业。魔都上海,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为硬核!上海被誉为国之根本的制造业。魔都上海,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为硬核!

上海汽车制造业的实力

上海的汽车发展就全国而言起步最早,早在 1963-1991 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 77041 辆。汽车产业讲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一辆车需要大约 2 万个零部件,更考验的是供应链能力。

而上海不仅有特斯拉、上汽等著名车企,**便利的交通更让上海迅速积累了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聚集着 1000 多家产业链配套企业,涉及发动机、芯片、车身内外饰,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比如,宁德时代就将厂房建在距离特斯拉 3 公里外的地方,年产 80GWh 电芯。同时,这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2021 年生产了中国 1/6 新能源汽车——63 万辆,对应超过 1700 亿元产值。

因此,特斯拉生产,离不开上海供应商的支持。

上海的政策补贴

当初,上海为了吸引特斯拉建厂,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特斯拉可以以很小的成本就建起工厂,给特斯拉提供了放飞的舞台。

这次特斯拉投产第二工厂,上海也是给足了诚意,也有相关政策吸引特斯拉。

所以,特斯拉再次选择上海,是明智的选择。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Y1TLz​ 发表

生为苍生鼓与求,死继丹心浪东流。

从容云月别山雨,等闲意趣待吴钩!

心底清净一壶酒,是非因果几时休。

千江水映千江月,万里鹏程万里秋。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计划通过建设新工厂的方式,将上海工厂的产能提高一倍,从而将其打造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据悉,特斯拉在向上海临港新片区送出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到,计划在上海工厂当前园区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

新工厂预计将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年产能为 45 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 100 万辆。

特斯拉上海工厂 2021 年累计交付约 48.41 万辆(含出口),占特斯拉 2021 年全球累计交付量的 51.7%。

送地,送装备,送贷款,当然了,还是特斯拉技术牛,比亚迪啥的都争取不到这些福利。

知乎用户 老顽童周博通 发表

首先,这是好消息,可以提振信心和稳定人心,毕竟上海疫情影响蛮大,有这么一个标志性的企业和事件,是好事。

其次,优势在于供应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更重要的应该是相关优惠政策,关键时刻要人家来站台肯定少不了送地送政策送订单啥的,这种便宜不占就不是马斯克。

最后,大概率是早就提出了,条件没谈好,现在做出重大让步,谈妥了,各取所需。

知乎用户 啦啦啦啦啦啦 发表

别想了,出口肯定还是要放上海最好,内销才能向比亚迪那样全国建厂

知乎用户 haha 发表

这个问题最妙的是,上海人,非上海人; 清零派和非 ** 派都能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论据。

知乎用户 三中五中​ 发表

先把新疆支援的羊肉找到吧,4.5 支援的

知乎用户 宇宙游荡者 发表

说白了,看上了市场……

知乎用户 有道财经 发表

特斯拉在上海建设第二座超级工厂,交付周期大幅缩短,产线也更新

知乎用户 叶智健 发表

首先说明特斯拉对于上海给的政策很满意 (不然不会在上海投产第二工厂,把产量翻倍)

然后就是特斯拉在全球的销售量很可能会迅速增长,不然没必要扩产这么多。

知乎用户 奇迹 发表

挣钱吗不寒碜,资本是要获利的,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乐无异 发表

为啥不选清零的深圳?深圳作业那么优秀

知乎用户 云遮月 发表

上海在拒绝中央这个魄力上,得到了西方高度点赞!

知乎用户 csychenny 发表

市场大,需求大。所以中国建厂。

选择上海的选择无非是省钱…

材料费,运输费,场地费,人工费等等

有的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有的是地方政府可以做出让步的,就看哪里的性价比高就去哪里咯

知乎用户 蓝勃北雞 发表

有浙江和江苏护法,有长江作为龙脉,上海躺也躺不下。

知乎用户 黄宾 发表

不实消息,今天有媒体证实没有第二工厂,只是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提升产能。

知乎用户 寻找遁去的一 发表

上海又贱卖国产了吧

知乎用户 小小明 发表

我支持你们去上海冒险

知乎用户 隐身的魔法师​ 发表

主要是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二上海作为我们的沿海城市,更是最大的港口

知乎用户 霍彻尔 发表

怎么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呢!

不知道上海都是买办吗?

赶紧下命令让特斯拉搬去舟山!

知乎用户 路过的阿蒙 发表

除了供应链、营商环境等等各种因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相信各位在这次疫情中都发现了

知乎用户 山高我为峰 发表

这就是上海管理层嚣张跋扈的原因

知乎用户 骷髅党铁匠​ 发表

因为精准防疫

知乎用户 混蛋 发表

上海人最喜欢杨大人了。

知乎用户 我为书狂 发表

马斯克是真 tm 有钱啊

知乎用户 我只敢感恩 发表

毕竟当人上人还是挺舒服的

知乎用户 苏秦 发表

因为上海已经给了投名状

知乎用户 OneMoreSecond 发表

可以防止特斯拉出厂带有新冠病毒,由此带来的因为拜登为了面子而在美国搞清 0 而不让特斯拉进口的风险

知乎用户 幻想乡 2 发表

这就是制度优势,体制优势。

譬如你在印度开厂,光是地皮这一块,特斯拉就得花费高昂的代价。而且印度人又拖延,可能 2022 年立项,直到 2025 年还没开工。

在国内,只需要一张 A4 纸而已。

知乎用户 齐木木木齐 发表

但如果建设新厂又是上海市政府提供的超低价地皮和超优惠低息贷款呢?特斯拉建厂的拿地价格只有市场价的 10 分之 1,除此之外,特斯拉还获得了 185 亿元的超低息贷款,贷款利率只有 3.9%。而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 5.33%,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贷款利率比房贷利率还要低得多,借鸡下蛋这把戏玩得真溜~

知乎用户 机智的怪兽 发表

擅长救治老外丁丁算是个不小的优势。

知乎用户 天天 发表

外国人选择买办城市爱丁堡没毛病

知乎用户 dllllt 发表

上海治疗洋丁丁比较厉害

知乎用户 不需要冷静​ 发表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投资环境好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上海这次面对疫情,核心思想还是先保经济,所以在初期一直在躺平和有限度的管控之间纠结。

目前上海每日新增还是几百人,无症状数千人时候。但已经开始有序复工了,这事放在其他省份都不敢想。

我觉得上海这次是用其在疫情中的优秀表现征服了特斯拉。我也相信未来在上海投资办厂的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无脚鸟 发表

我砸觉得特斯拉没比亚迪技术含量高

知乎用户 僵老师 发表

买办好用 已经通过服从性测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优势就是虽然上海很烂,但不是全世界的大都市里最烂,甚至还是全球大都市里最好的那几个。

1980 年代以后的世界早就是垃圾堆了,良性竞争已经消失,从那以后全世界就只剩比烂了。而在这个早就烂了 40 年的世界里,上海不是最烂的那拨城市,甚至在全球绝大多数大都市中它还是处于优势地位那一批(哪怕算上之前一两个月发生的事)。

并且,上海对国际资本很友好。

首先,上海直接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已经可以去掉之一了);其次,因为地区差异优势带来的人才虹吸效应,使它能尽可能的吸引基于中国人口和人均教育水平所培养的天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最后,还有政策对外资的扶持。

简单的说:

比烂,上海是地球这个垃圾堆里面最好的那一拨。

求利,上海直接对接一个最为庞大的市场,并且能给资方提供足够的耗材,和最好的政策。


作为个体,或许每个人都对上海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个打工赚钱的地方,真要安家,我宁愿润回老家。

但是对于资本而言,尤其是想要在世界最大的市场里赚钱的资本,它们大概找不到不进驻上海的理由。

你完全可以评价上海缺少人文关怀,基层管理混乱,…… 这些都是事实。但是这和资本有什么关系?

投资人又不是来上海过日子的,人家是来建厂、建公司,搞钱的。

知乎用户 青霄踏斗 发表

历史书上会写:爱丁堡是个低人权优势高地!

知乎用户 zsj0203 发表

马斯克可能认为,等过个两三年,工厂建好了,那时的政策不会和现在一样

知乎用户 扇贝 411ss​ 发表

非专业角度回答这个问题:2019 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我所在的行业受到波及,部分退单惹得人心惶惶。但是 2020 年,2021 年业绩反超 1 倍 - 1.5 倍以上。(身在 2022 年的我现在回看过去,表示非常后悔没有坚守那一拨红利。)

就像受伤的细胞,在更新换代上会密集组织更好更快速的修复方法一样。

都不用说疫情之后国家和各行业会加强对上海的关注度,上海本身也会成为 “触底反弹的皮球” 想法子自救。

就这一波新闻操作,引发的关注度带来的商业价值,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够计算和估量的了。

综上所述:所有逆人性反常规操作,一定就是形成垄断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之一。

知乎用户 盾矛 发表

说个题外话,我依然反对现在的清零。我们需要的清零,不仅仅是有特斯拉第二工厂的清零,更是需要没有上交钥匙,铁钉封门窗,冰箱贴封条,母子强制分离,没有核酸无法就医的清零。

知乎用户 AnxietyVendor 发表

中国网民跟中国一样,怎么都是赢,大赢中赢还是小赢的问题而已

知乎用户 zheeeeeer 发表

因为上海没办法培养出自己的比亚迪。

知乎用户 演化之光 发表

姐妹们,比烂真的能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后,沿海有什么好新闻,请别给河南人推送,

因为河南得不到任何好处,还要被压榨,你们越好,我们就越差。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过去了,任何妄图用经济增长掩盖区域不平衡现状的言辞和做法都将失去合法性

现在唯一的诉求就是公平

知乎用户 唐山成存不强不要花钱 发表

特斯拉太傻了,应该选址唐山

知乎用户 鲲道乾元 发表

说明上海防疫政策是对的,封城也建厂,服气吧

知乎用户 尔朱荣​ 发表

马应龙是真牛逼。

之前中国政府一直忽悠他去别处,不要全堆在上海,结果人马应龙根本不听。

政府还是得按他的来。

目前的全球最牛逼最有统战价值的资本家。

知乎用户 吴越龙城 发表

引进特斯拉,我觉得国家是英明的,特斯拉没来之前我们的电车是老土的老头乐,特斯拉来了,转让了技术,我们的电车才得以特飞猛进

知乎用户 派大星的沙滩裤​​ 发表

这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知乎用户 刚刚 Peter 发表

上海亲美派太多,很多人崇洋媚外,马斯克需要一大批听话的员工,上海是不二之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我是 Elon 的话,我不会考虑这个事,国内的某些因素太不可控了,我理解不是新工厂,而且产线扩能。

知乎用户 理想三和 发表

当关爱丁丁的新闻出现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外企喜欢爱丁堡

什么叫统战价值啊

知乎用户 Iamhere 发表

知乎键盘们说上海防疫太拉,产业集中不行,要分散给其他地区。特斯拉不听劝,要不 你们再劝劝

知乎用户 JoviLau09 发表

搜了一下英文源的相关报道,该报道最早出现日期是月 3 月 8 日,这个时候上海还没封锁吧。所以现在再搬运这个新闻是什么意思呢…

更正一下

最早报道应该是路透社于 2 月 24 日的报道 Exclusive: Tesla plans new Shanghai plant to more than double China capacity - sources 与提问的内容基本一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知乎用户 英特纳雄耐尔​ 发表

我们看到,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价值经常不断地积累起来。因此,在每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过剩资本不断地增多,和在落后国家里相比,这种资本获得的利润要少一些。国内的过剩资本越多,输出资本即把资本投放到另一个国家的欲望就越强烈。关税政策也在极大程度上助长这种欲望。的确,关税对输入商品是很大的阻碍。譬如说,如果俄国工厂主对德国商品课以很重的关税,德国工厂主往俄国销售自己的商品就比较困难(当然,我们说的是在工厂主统治下的俄国,而不是在苏维埃政权领导下的俄国)。
但是,如果他们销售商品出现困难,那他们还有另外一条出路:那时德国资本家便开始往俄国输出自己的资本;他们建立各种工厂,购买俄国企业的股票或投资创办新的企业。关税妨碍这样做吗?一点也不妨碍。相反地,不仅不妨碍,而且有帮助,并成为资本输入的香饵。这是因为这个德国资本家在俄国办有工厂,并且的加入 “俄国” 辛迪加,这样俄国关税就在帮助他获得超额利润:俄国关税在掠夺公众方面对他是有好处的,就象对他的俄国同行是有好处的一样。
资本从一个国家输出到另一个国家,不仅仅是在另一个国家中创办和维持企业。它往往是按一定的利息贷给另一个国家的(就是说,另一个国家增加自己的国债,成为前一个国家的债务国)。在这种情况下,债务国通常也不得不向贷出货币资本的那个国家的企业主借各种借款(特别是军事借款)。于是,大量资本从一个国家流入另一个国家,一部分用于企业和工程,一部分成为国债。
共产主义 abc

知乎用户 针不戳鸭​ 发表

之所以继续放在上海,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第二工厂,就是单纯的扩建提升产能

放着现成的不用,去别的地方从头再来?

愣着干嘛,还不快去投简历?

优势?

政策优势(顶着日新增 2w 优先保复工,其他多少企业拿不到复工文件,我要是马一龙我也写感谢信)

产业链优势(整个长三角保供应链)

人力优势(每天补贴 400 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特斯拉中国复工,曝工人闭环工厂管理,一天补助 400 元,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交通优势(长江入海口)

优势在我(保真).jpg

知乎用户 粗牙 发表

阿拉上海人,还是要同美国人做生意的。

知乎用户 弹指一挥间 发表

洋人肯定首选上海啊,毕竟爱丁堡国际性大都市嘛,要与世界接轨,万事洋人为先!!!宁可我们国人饿死累死也不能让洋大人擦破一点皮

知乎用户 柔柔的风 发表

比比富士康,比比比亚迪,到底谁才是血汗工厂,特斯拉,真香,太香了。

知乎用户 辉辉会飞 发表

怨不得上海舔洋人

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疫情进入尾声,在地板上跪了一个月的上海人,总算有理由直起腰板了。评论区不少上海人似乎想要重新把上海营造成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了。憋了这么久,阿拉不容易啊!

之前最早被网暴的西安人,在上海疫情下喷尽了嘴里的口水。一轮网暴结束,下一轮还会远吗?其他城市请自求多福,千万别发生大规模疫情,要知道,上海人比西安人多了可不止一倍,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你们

知乎用户 刘振​ 发表

酸吧~~

知乎用户 小猫 发表

我认为正是因为上海这段时间的表现坚定了马斯克如果选择中国内陆建厂一定只选上海的决心,并且我始终坚信时间会给予上海和上海人民公正的评价。既然能看到 id 可别在我这群魔乱舞颁发各种证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能看到上海买办们臭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沉溺在喷爱丁堡产生快感的障障们又要愤愤不平了,也只有喷的能力,还能干啥呢?

知乎用户 人民的名义​ 发表

上海地方政策不谈,上海的后台是江浙。尤其是制造业遍地的苏锡常。别的地方政策再怎么好,先得把配套的制造相关企业也建起来才行吧。上海代表的不仅仅是上海,而是江苏这个制造业大省的门面。就如越南不可能代替中国东部制造业一样。因为中国东部有西部的各种资源支撑。

欧洲天然气被俄罗斯断了就打起来了。新疆要是把给东部的天然气也断了,山西要是把煤矿给东部断了,东部身份一样没法好好发展。中国早就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央强调大一统市场的理由,狭隘的地域主义者还是不要大惊小怪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饿了还能敲盆的城市再不济也不是那些发不出声的城市可比的。

知乎用户 喵菲特 发表

特斯拉要在上海开 2 厂,马首富这波真的是雪中送炭。上海这波疫情影响其实挺大的,因为已经有一些国际公司开始转移产能了,比如苹果已经在越南和印度那边生产零件和整机,我们停摆的时候,很多人在拼命挖我们的墙脚。

知乎用户 薯崽 发表

纯属于抛开事实不谈,跑了那么多了拉个特斯拉来举例。特斯拉最大市场就在中国和美国,市场在哪里工厂就在哪里。资本的确逐利,但资本嗅觉也更灵敏,在上海的都跑了,在其他城市的不会调整策略?就拿最近的安美森,他跑去哪里了?“躺平” 的新加坡。不要在这里精神胜利了。赢麻了。

知乎用户 MrJ 发表

我不喜欢特斯拉,不过我坚定的支持特斯拉在中国扩产

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比亚迪这种在全国遍地开花的,需要华为这种要做一级供应商的,也需要特斯拉这种拉动国产产业链的

至于特斯拉建设在中国那个城市,重要吗?不重要,只要是在中国境内

享福的是全国人民

举例,液晶电视的京东方,京东方在中国那个城市重要吗?重要的是京东方让全国人民能买到,经济实惠的液晶电视

骂上海,骂特斯拉的人,不知道是思维需要提高,还是根本就不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木章永 发表

据外媒称,哪个外媒?可信度如何?

特斯拉提到也只是在感谢信中提到,有正式宣布吗?而且特斯拉还没给记者回应呢

有上海政府说要在哪里给土地建厂吗?

整篇报道看下来,一点确定的信息都没有,是真是假都不知道,一群人就分析得头头是道。

找了下新闻出处,大概就是路透社的这篇报道: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exclusive-shanghai-authorities-stepped-up-help-tesla-reopen-factory-letter-shows-2022-05-03/

新闻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特斯拉感谢上海政府,让上海工厂能够复工。提供新建工厂的只有两段话:

文中提到特斯拉和上海政府没有立即回应。

感谢信是 5 月 1 号的,到了现在 5 号,还是没有看到特斯拉和上海政府的官方回应,我只能认为特斯拉要在上海投产第二工厂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知乎用户 玉琛 发表

上海这个地方救了特斯拉一命,马斯克来还愿的。

知乎用户 大风过岗唯草犹存​ 发表

好多没有回答到点子上。实际的情况是特斯拉感觉到比亚迪的巨大威胁。他应对的措施之一,就是在中国继续扩大供应规模,迅速抢占市场。

知乎用户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发表

知道为什么外资喜欢上海吗

人家上海把外国人利益当回事

你东北,看看那大学

批评日本风情街

问题是北京天津这种东西少吗

对了,我的同学还舔着大脸批评央视呢

就这群东北人有本事留在东北啊

为什么中央政府都不愿意投资东北

因为你天天 “不为五斗米折腰”

知乎用户 剑三千 发表

低端产业链的,还有各位打工仔们,我建议各位还是离上海远一点吧。

无他,赚到钱你也得有命花才行,看看那些不把你当人看,处处高人一等的资本,看看那些官商勾结的买办,我们凭自己能力赚钱,凭自己本事赚钱,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凭啥受他鸟气?

美国特斯拉在上海建第二工厂? 让特斯拉见鬼去吧。

知乎用户 神会​ 发表

资本主义国家的首富与东方资本主义的圣地双赢

知乎用户 海克斯 发表

美国粑粑对魔都最近的表现很满意,必须给予物质奖励。训练宠物都是这么玩的。

马斯克不过是美国军方的白手套而已。不会有人真的相信,一个南非人白手起家可以在美国做到这种程度吧。不和美国的主要利益集团合作,能发射火箭吗?

知乎用户 忙不完花絮​ 发表

那么,是上海搞清零,感染人数降下来了,还是共存了更像美国了,给了他信心?

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能保稳定,保开工

老马当然喜欢

不过,必须牢记

这是人民的牺牲换来的

我们现在的斗争

是希望有一天,人民不必做出这样的牺牲

知乎用户 佐罗花道 发表

汽车行业 14 年从业者,看到特斯拉在上海落地生根蓬勃发展,与上海市政府形成双赢的局面,再看看也曾红极一时的哈飞汽车,华晨汽车的惨淡落幕,作为一名东北人真的是唏嘘不已,同时也很钦佩上海市政府以及相关团队的专业与效率。我觉得特斯拉选择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政策优势

双方二期的合作实际上是基于一期合作的成功。我们把时间线退到 2018 年 7 月 10 日,这是各方签署合作协议的日子,据了解上海市政府为了引来特斯拉这只 “超级凤凰”,给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市政府背书的商业贷款,且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强有力的基建队伍以保障厂房按时合规交付,甚至双方签署了税收对赌协议,这里面固有的优惠政策,上海方面提高数量,突破天花板,创新政策则可以解决企业扩张期的资金流问题。可以说政策的制定非常专业。我一点不觉得这是什么卖国条款,特斯拉提供的 BP,一定是经过了上海方面专业团队评估后,才给出如此优厚的政策的。

紧接着 2019 年 1 月 7 日工厂动工,2020 年 1 月 7 日车辆已经下线实现交付。特斯拉上海工厂从零到 SOP(标准化生产)仅仅用了一年。这意味着在一年的时间里,需完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的土建、设备生产安装调试,员工团队组建,培训上岗,以及一系列的人事行政辅助工作。本人从业汽车行业 14 年,经历的最快的海外投产项目需要 6 个月,工作包括焊装生产线的升级改造,焊装涂装总装工人的培训,这还是基于代工厂已有生产团队及管理人员,我们只提供设备方案及员工培训的基础上。且我们的产能一般不会超过 5 万台 / 年,而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产能约是 45 万。这,就是明晃晃的团队管理差距。

二,产业集群优势

特斯拉看中上海的,除了上海给出的 “无以复加” 的优惠政策外,还有得天独厚的产业集群优势。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传统的发动机与变速箱。与之对应的,是电器元件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燃油车。不得不说,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域是在江浙地区。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可以有效的利用周边的产业集群,同时带动产业集群完成电动车原件配套工作。利用现有优势,并将优势扩大化。说人话就是踩着风口,制造下一个风口。

同时也十分佩服上海政府的未来规划能力。上海并没有在纸醉金迷中选择成为 HK 那样的金融中心,而是将宝压在了未来的先进制造业上,没有忘记实业。同时我们也不要骂上海崇洋媚外,经由特斯拉带领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最受益的其实是上汽,未来几年上汽集团的电动车业务,也必将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三,地理位置优势,人才优势

上海港在整车出口所用的滚装船吞吐量来看,这些年已经超越了天津新港,成为国内第一大滚装船港口。结合特斯拉供应商多在江浙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经济发达,电动车消费的主力市场,这意味着工厂在原材料购买以及国内整车消费方面,物流时间及成本都大大低于竞品。同时上海港的现代化操作模式与频繁的滚装船航线安排,也为特斯拉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及效率优势。这一点其他城市都无法与上海抗衡。

同时上海也是全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城市之一(此次疫情特殊情况除外,请勿抬杆)这意味着特斯拉可以招募到几乎全国最好的人才。这包括中高端技术及管理人员,无论中方外方,他们都可以在上海安居乐业,享受到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活。而中低层人员,特斯拉可以有充足的选择,以保持生产团队的活力。请不要担心中低层人员离开特斯拉以后的生活。首先在职期间的待遇一定是行业最高的,其次离开特斯拉后,也是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的香饽饽。

这里我真的想为曾经的哈飞汽车与华晨汽车说句话。我初中高中所读的学校都是哈飞的子弟学校,以前是华晨的员工,08 年入职直到 21 年破产,哈飞汽车的破产我很多同学都经历了。上面特斯拉们所享受的优势,对于我们北方企业来讲都是弱势。要说政策,华晨之前还是辽宁省第一家营收过千亿的企业,同时也是辽宁省第一纳税大户。为啥?因为这是所谓的政绩。哈飞汽车之前曾在深圳设厂,后来因资金问题未能投产,从此当地政府对哈飞的发展,基本上是冷眼旁观的态度。产业集群、地理位置以及人才优势可以放在一起说。曾经黑龙江有哈飞汽车,吉林有一汽,辽宁有华晨,但三家企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集群,而是各干各的,其中缘由不好多说。但结果就是最低端的哈飞汽车,在成本压力下首先倒塌。这也是距离京津冀或者江浙沪最远的汽车集团,其中地理位置的劣势不言而喻。然后是华晨中华与金杯,问题出在人才引进上。华晨 90% 的员工都来自辽宁省,其中沈阳占绝大多数。由此产生的派系内耗问题让管理者头疼不已。东北这个地方很难吸引到外来优秀人才,企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也实属无奈。另外我们之前出口都选择天津新港,距离沈阳距离超过 1000 公里,单车运费 1200 元,这还没算很多零部件由江浙地区发往工厂的物流费用。大家问东北不是还有大连港吗,为什么不走大连?因为出口的船只靠港的费用按次计算,天津上海的货物多,一次费用平摊到每件货物上就没多少了。而东北并不是出口行业发达地区,货物较少,平摊以后船东觉得不划算,所以不爱来。船越少,出口商越不敢经过大连发货,从而形成了恶心循环。这里唯一蓬勃发展的一汽,我们也要看看作为共和国的长子,究竟享受到了多少政策的红利,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好羡慕特斯拉,希望这样的大项目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关灯不吃面 V​ 发表

特斯拉或将在上海建立第二工厂,力挺上海之心可见,这是因为上海算得上中国的汽车之城,其主导了过去 40 年中国汽车行业改革。

美国加州有一座名为 SANTANA 的山谷以盛产葡萄而闻名,这里经常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当地人也用山谷来命名它,称之为 SANTANA。

1981 年,当第一辆新型轿车由德国大众美国公司在这山谷里生产出厂时,大众立即决定将旋风的名字赋予这款车,希望它像 “SANTANA” 旋风一样,可以风靡全球。

不久之后,这股来自欧美两个大陆的旋风便刮至上海,一刮就是四十年。它扬起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工业水平落后的蒙尘,也真正揭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序幕。

**1983 年,第一辆在中国上海拼装完成的大众 SANTANA 诞生,并直接音译为桑塔纳,**必须注意的是,这里只是拼装,而制造还需要等到数年之后。

当时,拼装第一台桑塔纳需要七人共同完成,陈争鸣便是其中之一。他后来回忆时,脸上仍流露出当年的震撼:“中国轿车是敲出来的,外国轿车是造出来的。这个车按图拼装就可以,不用敲,而我们的上海牌轿车要靠榔头,图样只是参考。”

一辆桑塔纳需要超过 5 万个零件,这些零件漂洋过海持续不断的从德国奔赴上海。简陋的厂房里,上海的工人铆足干劲,加班加点,一个月只能装配出 50 台桑塔纳;彼时万里之外的德国,大众公司的一个车厂,半天就能生产超过 500 辆。

1

故事的开始,在 1978 年 11 月 20 日的德国。

时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率领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前往欧洲考察访问,作为团里唯一的地方官员,**上海机电局局长蒋涛**接到了一通来自上海的电话,随后在参观德国大众的预备会上向周部长提出建议: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能否向大众提出与上海合资经营轿车厂的合作意向?**周子健对此表示赞成。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左的思潮还普遍存在于政府部门和人们的思维定式中,一个地方官员敢提出这样的概念和方式,并非是他胆大包天,而是旅欧途中接到的那通上海来电,传达了中央关于轿车可以合资的指示,发改委的前身国家计划委员会已经就相关问题请示过那位经历了三起三落刚刚复出的老人,老人家操着浓厚川腔,一锤定音:“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嘛。”

参观后的会谈中,大众公司董事施密特对于在上海合作经营轿车厂的提议给予了热烈响应,这也让中方代表团格外兴奋。

**代表团中的另一位关键人物,也就是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外事司司长、七年后便主政上海的那位长者,**他 1956 年从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学成回国后,便历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对于这次洽谈蕴含的巨大机会有着极为敏锐的意识。会谈一结束,长者便立刻亲自对蒋涛交代:

“此事极为重要,你们千万不要放过这一机遇,回国后要抓紧向中央各部委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蒋涛回国后立即向上海市市领导进行了汇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是蒋涛的老领导,他曾是原华东局工业部部长,蒋涛则是办公室主任。听完蒋涛的汇报,汪道涵意识到必须要为上海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指示:“这一项目由蒋涛负责,立刻着手组织班子承办此事。”

1979 年 1 月初,上海向中央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公司洽谈合资经营的方案。1 月 26 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上海的方案上批示:

拟同意,请秋里、耿飚、方毅、王震、世恩、慕华同志批示。

总设计师于 2 月 11 日再次圈阅同意。

尽管基调已定,但是此后的推进并不算顺利:1983 年中国面临国民经济调整,德国大众也出现了财务困难,谈判陷入了僵局,随时可能崩盘。最终,项目的产能规模由 15 万辆缩小为 2 万辆,总算是保住了上海与德国大众的合资经营合作。

1984 年 10 月 10 日,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德双方各占股 50%,1985 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再回首时,谈判竟持续了 6 年之久,其中艰辛,一波三折,几度僵局,非亲历者不能言。

“引进一个车型改造一个行业。” 桑塔纳自此和上海以及中国汽车工业紧密相连。

2

2012 年末,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发布了新桑塔纳,这就意味着曾经在中国销售了近 30 个年头的普桑,彻底离开了历史舞台。而全新桑塔纳的问世,看似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然而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个时间点上,真正开创新时代的是一种叫做 “新能源车” 的存在。

中国汽车产业也在那一刻迎来新一轮巨变,而上海当仁不让的又一次屹立在潮头之上。

首先打破的还是中外企业合作模式,上海引入特斯拉,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外企独资企业。

自 1994 年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开始,中国进入中外 “50:50” 股比的合资时代,即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持股比例不得低于 50%。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合资方式能够快速让中国跟着世界的汽车速度,但 “在温床上睡大觉” 的合资企业中的中方并没有实现“以市场换技术”。此后多年,业界开始反思合资得失。

2017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自主品牌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到 2020 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到 2025 年,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

到了 2018 年 4 月 17 日,国家发改委在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开放:**2018 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20 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 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五年过渡期,中国汽车行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

马斯克早就瞄准了这个时机,自 2015 年,特斯拉国产化的消息就不绝于耳,马斯克一直争取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但其入华之路也颇为曲折。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从未停滞。

终于,2018 年 5 月 10 日,马斯克在中国注册成立独资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同年 6 月 5 日,特斯拉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在中国上海建立一家名为 “Dreadnought” 的新工厂,同时生产电池和装配电动车。

2019 年 1 月马斯克与上海市长一同见证工厂开工,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它也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达 500 亿元。

这一招 “引入鲶鱼”确实带来了外部竞争,让整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步入了新的时代,也让中国看到了在汽车产业上 “弯道超车” 的机会。

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前三强的 “蔚小理” 陆续上市,新能源车电池的绝对王者宁德时代突破万亿市值成为 “宁王”,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在狂飙突进中到达顶峰。

特斯拉这个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试金石,终于让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迸发出了极大的创造力。

但就在一个月前,**这份狂飙突进的势头突然 “戛然而止”:**上海三月底突然爆发大规模新冠疫情,为了抗疫不得不停产停工,而这也导致了周边甚至长三角一起停摆,对全球诸多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汽车产业链冲击极大,蔚来汽车宣布停产,创始人李斌也需要用盐换葱,小鹏汽车董事长也称小鹏干不下去了。

唯一令人欣慰的消息是,5 月 4 号这天,**市场传言特斯拉的 “第二工厂” 将依旧落户上海,有意将上海工厂的产能提高一倍,从而将其打造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但也有媒体称这是扩产,并非第二工厂。不管是哪种,传言如果属实,便足以证明特斯拉力挺上海之心。

3

回过头来看上海这 40 多年发生的变化,看中国这 40 年的汽车消费热,不得不感叹当时的抉择是站在了世界的车轮上极速前进。

写到此处,关灯哥颇有些感慨。1988 年,上汽大众的桑塔纳出厂价格为 79200 元,加上各项费用,总落地价接近 18 万元。也是那段时间,中国的第一桩土地拍卖在深圳落槌,1988 年,深圳东晓花园以每平方 1600 元的价格开始销售,一台桑塔纳可以买下深圳一套超过 110 平米的房子。

**那是一个充满诗和远方的年代,那是一个灵魂和肉体都还没有为房子所困的年代,汽车在那时成为了人们内心中 “远方” 的代名词。**桑塔纳更是喊出了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 的广告语,它载着上海抵达了折叠时空里的东方底特律

而今,**封控一月有余的上海人民,对于远方有了超出寻常的热切渴望,**只是桑塔纳已无法满足,时代总在更迭,境况也截然不同。

时光的河,入海流,上海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拐点处,向左走向右走,总有自己的远方。


我是关灯哥

二十年资本市场,起起伏伏,关灯哥其实对很多东西早已看淡。只是于混沌之中,在大势之上,给大家一些发自肺腑的建议,关灯哥不求能够指点迷津,稳操胜券,但求只为苍生说人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在外地逃过封城的上海人。

看到了网上这么多恶意满满的评论,丝毫感受不到任何的温暖。感情是我投毒的嘛?是我让民众吃不起饭的嘛?在上海受苦受难的不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吗?

反正全国的温暖我没感受到,只有特斯拉官宣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感谢特斯拉、感谢马斯克给上海人民的强心剂。

知乎用户 灵魂导师 2.0​ 发表

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外国资本它的第一选择永远都是上海,这个原因我认为还是上海人的价值观和西方文明更为接近。

就拿防疫来说,如果不是中央压着,全国人民拦着,上海真的会像英国一样,宣布我们已经战胜疫情了,然后全面放开各种防控措施了。

上海人在骨子里面有一种海洋精神,这个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太一样。举了例子,如果你问钱和命哪个更重要,那么十有八九上海人会选钱,外地人会选命。原因就在于价值观不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基本上还是农民思维,好死不如赖活着,对贫穷和限制自由忍耐力比较高,对金钱的渴望,对生活的期待比较低。而上海人的思维确实更接近于资本主义商业思维,为了利润,为了金钱,为了增长,愿意冒险,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忍耐力较高。

放到十五六世纪,如果你告诉中国人太平洋对面遍地都是金山银山,那么估计面对狂风巨浪的汪洋大海,恐怕全中国只有上海人愿意架着几艘小船去美洲追梦和挖矿。

资本选择投资地点就像姑娘选择丈夫一样,有些时候是没有道理的,全凭直觉,很多城市给特斯拉开出的条件可能更为优渥,可是这种价值观上的相通,这种气质上的契合,可能更胜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很多时候话不投机半句多,解释成本很高,而价值观相通的人,可能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整挺好,先鼓动手下吹一吹共存,让小孟买壮士断腕。

再出来扮好人,用砍头价要到工厂。既得了名,又获了利。

世界首富玩弄金融手腕竟恐怖如斯,不由得让人回想起了中国手机市场被肾 5 支配的恐惧。

国产车加油吧。不想再看到同胞为了买其他同胞拼死拼活做出来赚不到几个钱的东西,割腰子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不然呢?

选北京?

北京有啥正儿八经的产业链么?

要么上海 要么广州

知乎用户 小王 发表

只买国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更新

兔兔们这也能赢?

汽车是个本土巨头天然优势巨大的行业,别的不提,就连塔塔汽车都能牢牢控制印度新能源车市场,我说塔塔秒杀比亚迪蔚小理哪个兔兔能服气?更不用说上海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大本营,供应链相当完善。

而且别忘了,我们情况特殊,汽车进口税之高昂大家心知肚明,没必要装外宾。更不用说别的措施。。。说白了,我说国内客户大量买入德州进口特斯拉你们信吗,你们都不信。

说到底,特斯拉凭什么把世界第一大新能源市场拱手让给别人,马斯克难道也是键政魔怔人?

知乎用户 林博士 发表

还是那句话,不应在一个随意封城、随意做全员核酸检测的国家投资,也应劝别人不要投资。

知乎用户 david wu 发表

看了下评论,有了特斯拉首肯,爱丁堡大受鼓舞,气势高涨啊。。连爱丁堡的名字都不想承认了。

可惜啊,特斯拉首肯跟你是爱丁堡并不冲突,毕竟特斯拉也是喜欢爱丁堡的。

知乎用户 爱吃零食的少女酱 发表

特斯拉的第二工厂依然选择在了上海,年产能 45 万辆,投产之后,特斯拉在上海一年就能整 100 万辆,带着国内生产的各种配件儿,可能还有火腿肠销往全球,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出口中心。之前有很多传闻,北到沈阳,南到广州,西到重庆、西安,东到青岛、济南,中间还有个郑州,各地都希望特斯拉去建第二工厂,但是最终呢,还是选择在了上海,为什么各地都抢呢?只是抢一个工厂吗?抢的是整条新能源的产业链,整条产业链你去现在那个特斯拉超级工厂周边去看一看,各种配件厂家纷纷把工厂就建在特斯拉超级工厂那边儿上,你配件产完了,你送到特斯拉那边,你咬一口还热乎呢,你要是吃着急了,他他他都烫嘴,就连宁王都已经在特斯拉超级工厂边上新建工厂了,这就叫什么呀,这就叫…… 我也说不好,你们在评论区里面就发挥吧!

知乎用户 吴宇霄 发表

可能因为有家的感觉吧

知乎用户 我是真爱吃羊排 发表

你建你的

纯电我只买 byd。

知乎用户 雪人​ 发表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高华们说了外资正在加速撤离中国,怎么可能会追加投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是来看多少外地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

知乎用户 唐宋 发表

同样的舆论压力,上海能抗住,放其它地方就完蛋了。

知乎用户 摩多萨克​ 发表

临港造完直接拉到洋山深水港出口,上海和长三角还有这么多配套商,多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特斯拉在上海可以享受超高待遇。

在物资供应,医疗,各种企业都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特斯拉就可以全面复工,放到其他地方能有这待遇吗?

能当爷爷,怎么可能去当孙子呢?

知乎用户 左东来 发表

中国没有这样本土的领军企业。

只能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求着别人来。

求人就会受人限制。这种限制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表面的成功必然掩盖背后的损失。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走。当在学术领域推进近一步的改革

知乎用户 不着调 发表

提振信心

特斯拉这家大外企首当其冲站出来,给了有动摇之心的外企信心,再加上上海够配合,无论全国上下怎么骂,我就要尽快复工复产,尽快解除封锁,像河南郑州,一有疫情的风吹草动就要限制活动,全体核酸,上海的条件对于这些想进入或者已经进入中国的企业而言更有利。上海政府也足够有钱,各地争夺第一工厂的时候,上海给的优惠也最夸张,这是建立在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上的。

总而言之,这次对在上海的外企而言,影响真不算大,北京政治中心,上海经济中心这个定位不会变,谈什么工业历史悠久,发展现代化历史最早,谈什么持久的经济中心城市,先天的地理优势好是一切的起点。跟东北一样,开发开放以后,要是吉林黑龙江有出海口,现在也不至于这个样子。

埃隆马斯克

再谈谈马斯克吧,这个人挺有意思的,疫情当前首先站出来给外资信心,现在手握虚拟货币,特斯拉以及部分军工,甚至还有推特,作为世界首富几乎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内地十几个省政府跟他下属的企业眉来眼去,中美对抗愈演愈烈,但中国政府反倒对马斯克有别翻的见解,他要在哪里建厂就按他的说法来搞。马斯克主动去北京被拒,结果后来居然主动邀请他要引进特斯拉了。

全球现在最厉害的大资本家。

知乎用户 李四​ 发表

就想知道会不会批复,如果会。我得清空自己的众泰股票

知乎用户 狗醉酒 发表

这事情还真不一定

《每日经济新闻》喝血的玩意,什么新闻它干不出来,这个事情还真不要相信。

据外媒报道,具体出处要是标明出来,这篇文章就毫无看点了,以后这类的文章就像每年的苹果新机猜测一样,来养活这些媒体们。


还不用等到第二天,特斯拉发话了,上海是扩建,你看把某些人嘚瑟的晒优越感。

知乎用户 格里特星人 发表

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都有点跑偏哈……

特斯拉其实可以选择的地方不多,除了上海外最大的 “竞争对手” 就是广州。然而广州作为日系品牌的大本营,对特斯拉的兴趣不大,况且特斯拉目前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大本营都在周边,所以广州不是个最好的选择。至于后面的备选诸如重庆、武汉、长春、合肥等等,从成本和产业链上和上海广州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上海是最保险的选择。

知乎用户 zqw 发表

殖人最大的问题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视角考虑大资本家的决策 妄想大资本家会把殖人遇到的生活困难作为系统性风险考虑。

实际上大资本家根本不会考虑雇员日常生活问题。对于大资本家来讲对付这种问题就是干不下去就换人 成本就是劳动补偿罢了

知乎用户 大可​ 发表

看给特斯拉多大的优惠政策了。

上海这波疫情冲击,需要一个企业站出来带头重振信心。

再加上,疫情过后的上海依旧是国际大都市,一个疫情击穿不了这座魔都。

疫情之下受冲击的最严重的是平民。

知乎用户 沪上二十四少 发表

别说了,我以后啥宝马奔驰都不换,就特斯拉了

知乎用户 诸葛劲夫 发表

与此同时,星链正在为乌克兰美国军方提供通信服务

知乎用户 龙在飞 发表

看看上海历史就知道了,这里是洋人的乐园,买办的天堂。

知乎用户 瀚 TT 瀚 发表

一、上海政府够给力,给钱给地就差把老婆也给出去了。

二、上海人多,正好疫情大量下岗的。

三、产业链完善。

四、要是在什么大山沟里建厂,你会买吗?第一想法是我要上海第一个厂子生产的。回头出了问题不好解释。

以上个人见解。

知乎用户 狂撩老公​ 发表

资本任性,上海傲娇,合拍。

知乎用户 杜蕾斯不含糖 发表

宁王要涨

知乎用户 妙脆角 发表

呀,你看他眉清目秀的,挺好的。

知乎用户 皆是风景 发表

不是什么供应链问题,疫情这段时间上海有啥投资氛围。

真正的原因是:特斯拉当年跟上海市政府签了对赌协议。。。

上海市政府以极低的价格给了特斯拉地,并提供 3.9% 的低息贷款 185 亿人民币。

特斯拉在未来五年至少在上海投资 140 亿人民币,从 2023 年开始,每年的纳税额需要达到 22.3 亿以上。

若达不到以上条件,土地如数奉还。

知乎用户 正宗可达鸭 发表

多问特额,不放上海放哪里?

知乎用户 中国狸花猫 发表

美国设计及资本加高效的中国制造已经是公认财富密码了,不过还是恭喜上海了,起码提升至 100w 辆的话,对于中国新能源车的上下游上的人来说,都是重大利好,一起发财,我都想继续加仓新能源了,如果到了 2025 年,高端制造里天朝哪怕只拿下了新能源车起码也做的不错了

知乎用户 威利 · 旺卡 发表

可能被德国工厂恶心坏了

各种牛鬼蛇神的组织跳出来抗议就停摆。

说好的军令状约等于油纸。

工业零件的齐全程度和周转速度中国鲜有对手。

供电稳定。能源相对便宜。特斯拉自己不怕制裁

知乎用户 渔夫问樵 发表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下两个方面回答,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上海。第一、为什么是上海,这个很多人都有说,不管从供应商还是从进出口来说上海的优势很大。这个我就不在赘述了。相信有很多人说明。我更想说的事情是。为什么现在上海防疫这么拉夸的情况下,为什么特斯拉还选择上海。包括中央的坚决清零政策下。很多资产出逃,认为清零不利于经理。然而马斯克还是选择将工厂放在上海。请大家注意 3 月份特斯拉的美国工厂停产了。所有共存派说的多好听,但是美国特斯拉停产了。为什么因为疫情。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还选择上海。要知道上海这次防疫如此拉夸的情况下特斯拉还是选择在上海。难道他就不怕上海再次疫情倒置供应链大停摆吗?emmm,我只想说特斯拉能走到今天确实牛逼。

知乎用户 车辙下的芦苇 发表

外资撤离中国也不可能从上海先撤,肯定官僚习气严重的北方二三线最优先 比如郑州

知乎用户 雪色羽 发表

虽然上海是我们疫情管控最烂的地方,但是好歹一个月就降下来,你看看纽约,东京。。。。世界是比烂的

知乎用户 大展宏图时 发表

特斯拉还能在国内蹦跶多久?难道马斯克是建立星链计划给美国军方用缺钱了?要在国内狂买赚了钱去发射 42000 颗卫星,以后好掌控全球?随时攻击我们祖国?

知乎用户 陈法师 发表

说明在海外新兴资本看来,上海之前的防疫拉胯是不可取的。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评判,生产不是仅靠上海一城一枝独秀就可以的。特斯拉汽车的零件供应商分布在距离总装厂 6 小时的范围内。换句话说,特斯拉看中的不是上海,而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

因此,可以判断,在特斯拉的预估中,长三角地区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在整产业链上维持良好产能的地区。上海防疫的一时迷失,并没有对长三角地区长期生产环境稳定的预期产生太大影响。

知乎用户 大耳朵图图 发表

我只知道人家工资高,福利好。就像三星,佳能一样,退出中国,还给你嘎嘎发钱。总比福报好多了吧。

知乎用户 林凡 发表

废话少说

1 特斯拉是外国车企,经济上来说叫鲶鱼效应(忘了什么鱼了应该是鲶鱼),国内车企不求发展,这时放进来一个外企,于是各个车企开始着急发展,比如某旗,某菱,某腾,等等,于是就出现了今两年的 mini 车型热销,几乎每个车企都有这种车型。

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签合同的时候,发布的材料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只简单说下大致意思吧,生搬硬套不是我强项, (特斯拉多长时间内必须达到多少销量,如果达不到,就要交多少钱,前些天查了一下,的确没达到)所以说特斯拉要开始扩啦,不懂的人就认为,哇哦,特斯拉肯定车好,要不不能还扩建,不挣钱还扩建,他傻呀,然后这帮人就成了韭菜

3 看到这篇回答的读者,几乎都知道吧,特斯拉这个就就是垃圾,谁家好车经常出车祸呀,(可能会有人喷,特斯拉很好的,你就是酸,一看就是买不起),对于这种人,我就笑笑不说话,难道我还能像被网暴了自杀吗?不至于。

4 对于产能 100 万辆,这种我一点不好奇,答主之前在汽车厂上过班,经常转发什么当月计划图片,当年计划图片,计划都很大,实际呢?达到一半都是可喜可贺了。

5 这个牌子的车,再好也不会买,一是故障几率太大了,二是电车技术不成熟,三是自动驾驶不成熟,谁愿意花钱玩命呢你说对不对?


先更新这些,有人看再更。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哪个媒体说的?

这新闻看起来怪怪的 前一阵儿不是也提过?不是招人否决了吗?

小马啊,你可悠着点儿啊 长点心吧

知乎用户 人人余​ 发表

产能就是一切。

上海其实也没啥特别的优势,就是:
营商环境好,
政策公开透明,
没有乱七八糟的民粹,
政府支持力度大,
国内供应链体系完备,
工人素质高、组织纪律好、爱学习、求上进、肯努力肯加班
……

什么叫看好中国经济?真金白银的投资就是看好,不要看政客们怎么叫,而要看资本家们怎么做。

1450 们还在鼓动疫情共存,这些人不直接骂清零,于是借一些粗浅的商业信息,比如 xx 公司要逃离,要把产业转去东南亚,暗搓搓的把矛头指向清零。

现在特斯拉给这群人脸打肿了。

**二
**
特斯拉上海建第二工厂的消息,来源于特斯拉给上海的感谢信。

因为疫情,工厂停了 22 天,损失产能 5 万辆,即便如此,特斯拉在信中仍然非常感恩:

“(上海临港)他们连续三天,昼夜不停,保证工人返回工厂”。

特斯拉的感恩太正常了。

去年上海的超级工厂给他们交付了 48.4 万辆车,贡献所有产能的一半。

要知道,今年之前,特斯拉在全球有 4 个超级工厂:

美国 3 个:内华达、加州、纽约州。

中国只有 1 个:上海。

这 1 个的产能就比其他 3 个强。

对于宇宙首富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来说,不缺技术,不缺客户,就缺产能。既然上海的工厂是表现最好的,当然要放大这种优势,所以要赶紧造第二个。

今年开始,特斯拉会多两个超级工厂,德国,和美国德州奥斯汀。

但搞笑的是,就德国这个工厂的建设就一波三折,一会儿是环保人士阻止,一会儿是动保人士阻止。

理由也千奇百怪。

『建工厂的土地上的树不能砍』

『造车挤占了当地居民宝贵的饮用水』

『工厂会影响蝙蝠和蛇的冬眠』

..……

这群人可不仅仅是嘴上说说,闹起来后,是会实际影响当地决策的。

所以,德国的工厂 2019 年 11 月就拿地了,要 2022 年 3 月才投产,超过 2 年 4 个月,

而上海的特斯拉工厂,2018 年 10 月签协议,一路绿灯,施工 10 个月,2019 年 12 月就开始运转。

这样的对比下,投资往哪边倾斜,不是很清晰明了嘛。资本是很精明的,尤其是这种科技含量极高的企业,你是资本家你也这么选。

至于什么意识形态、国际政治,都先闪一边去,我是富豪你才找我聊政治。我要赚不到钱了,政治跟我有啥关系,第一优先级肯定是我自己能赚到钱啊,打铁还需自身硬。

某种程度上说,鞋帽工厂走了,多留点车厂、芯片厂,也是好事。

疫情确实把经济伤得不轻,连房地产这个夜壶又被拎出来用了。

没办法啊,不用就是个死,地方财政是真没钱了,不知道房地产会不会再涨个一波。

大概率不会,老百姓真没钱了,要没疫情,房价会不会涨一波还真不好说。现在疫情这个鬼样子,地方政府没钱了,老百姓只会更惨。那些路边店做餐饮的都惨成什么样了,不能堂食、不能聚集,连毛利率较高的餐饮店都关门倒闭了,其他经济生态可想而知了。

继续熬吧…… 全世界都很惨,就看谁先倒了……

知乎用户 江南山悦 发表

5 月 4 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计划通过建设新工厂的方式,将上海工厂的产能提高一倍,从而将其打造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据悉,特斯拉在向上海临港特区政府送出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到,计划在上海工厂当前园区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新工厂预计将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年产能为 45 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 100 万辆。

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工厂 2021 年累计交付约 48.41 万辆(含出口),占特斯拉 2021 年全球累计交付量的 51.7%。

截至发稿,特斯拉方面未就此事给予回应。

知乎用户 君子不争 发表

警惕拜登打特斯拉牌!

知乎用户 雁过留声 发表

站居上海,面向世界!上海是世界的上海

知乎用户 夏辉 发表

有钱人不是傻子,这类似的报道并不会影响头部决策,只会影响中下层人员信心。

知乎用户 PinkyandtheBrain​ 发表

呼叫 1450,呼叫共存壬。

Hello, hello? Anyone there? Where are you? Where are you————-? Kids———?

估计是台湾那边疫情太严重不敢来上班了。

知乎用户 喜顺 发表

改革开放,家电行业进行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品牌 “打败” 了外国品牌。

汽车一直有 “产业政策”,虽加入 WTO,但一直有 “过渡期”,但国产品牌似乎整体上正在被外国品牌 “碾压”。

同样的中资企业,“野生” 的民企也正在超越从前绝对优势的国企。

究竟是什么神奇力量使然,就是 “市场”,就是市场上的 “鲶鱼”。

特斯拉似乎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 “鲶鱼”。

特斯拉中国工厂,从 2019 年 1 月 7 日奠基到 2019 年 10 月 23 日正式落成投产,仅用了 10 个月不到的时间。2020 年 1 月 7 日,在开工一整年之际,特斯拉宣布正式对外交付中国制造的 Model3。

一年前,特斯拉 CEO 埃隆 · 马斯克第一次来到特斯拉在上海临港开发区工厂的时候,脚下还是一片荒芜,而一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一座每周可产 3000 辆 Model 3 的 Tesla 超级工厂。

这样的速度,创造了汽车产业的奇迹,不仅令美国人无法相信,也超出了很多国人的意料。特斯拉中国工厂如此备受大家关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第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个外商独资制造业项目。第二、特斯拉上海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之外建设的首个超级工厂,也是其最先进的工厂。第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打破了外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必须要与中国企业以 50-50 的股份合资的惯例,开创了外资品牌汽车企业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先河。第四、特斯拉国产化,将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乃至于整个汽车行业,都将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特斯拉速度,让全世界吃了一惊,也给国产车企当头一棒

知乎用户 随便看看 发表

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骂劳动密集型产业待遇低的,和着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是同一批人。

知乎用户 夏末 发表

谈判策略问题,小心被带节奏。上海最近比较虚,很需要利好消息,以振奋人心。此时出来宣称有称火打劫,暗戳戳,要钱要政策的嫌疑。小心被空口套白狼,要保持战略锭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姑且先不说原因 看这么多黑和骂上海人的 ip 就知道一切

知乎用户 永恒 AND 冒险 发表

有没有可能是马一龙讲完美国政治讲中国政治,讲中国政治的同时还能盈利更多,为马谡助力别被挥泪斩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中国电动车市场需求最强劲啊

知乎用户 金面达摩 发表

利好消息刺激,大涨一波,妖股妖价,哪里走?!

疫情下,中国生产力、供应链都没大问题,看来一龙马斯克对上海抗疫信心满满的。本来以为他收购推特不务正业,考虑减仓特斯拉,现在让股价飞一阵再决定。

推特,极少看,没知乎好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差不多得了。你们这些全聚德的鸭子们,你们只是耗材,真把自己当老板了?

知乎用户 郁金香 2909​ 发表

首先,上海地方政府在对新能源产业支持上要比其他地区更 “财大气粗” 一些,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刚刚落地时给出的条件就能可见一斑。而有之前的合作基础,上海能为特斯拉第二工厂给出贷款、政策、土地上的支持,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特斯拉对于国内生产基地的定位是 “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位列世界十大港口的上海港显然对这条需求极为符合,考虑到未来 Model 3 以及 Model Y 未来会切换到 4680 电芯,不管是外采还是本土生产,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总是制造业的先决要素。当然,除了电池之外,遍布长三角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完善丰富的陆运体系也能给到特斯拉工厂产能提升最好的支持,100 万台车需要的零部件供应,能一口吃下的城市并不多。

知乎用户 今天去迪士尼 发表

媒体称…

哪家外媒?自媒体么?那个链接反正我现在打不开

知乎用户 重生的勇者​ 发表

特斯拉正在学习通用汽车,从一家美国公司朝中国公司转型

知乎用户 小囡 发表

大家还是多买我们国产的吧,我们国产的车子卖得多了,数据量大了,同样会比它优秀。

知乎用户 戴耳机耳朵疼 发表

大城市

知乎用户 胖胖的 AJ 发表

因为上海为了 GDP 啥都肯干。

知乎用户 Nathan 拆迁办 发表

之前就在贴吧看到过各城市抢特斯拉第二工厂的事,只是都是在瞎猜

现在尘埃落定了,我找了找新闻

所以到底是原工厂扩建还是就是网上乱传的第二工厂?

如果就是第二工厂,以我的理解二月事情就定下来了,为什么之前各大城市还要抢来抢去?现在又这么多人惊讶这事?

知乎用户 九唆 发表

优势就是国人记吃不记打,抵制三分热,人傻钱多速来。

知乎用户 小生这厢无礼 发表

签合同了没?

地皮拿来了没?

投钱了没?

一期投的钱到位了没?

sh 逐步复苏中,正需要一针强心剂

知乎用户 Lee 发表

特斯拉选择中国,选择上海,是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地理位置,成熟的供应链,廉价熟练工人,亲资本的公共服务,崇外的消费市场等等,完美闭环。中国的几乎一切公司都是靠廉价劳动人海战术,所以似乎还不得不让出核心利益以外的一切利益来发展。美国有利益集团的矛盾,造成低利润的生产部门外迁;中国内部也有矛盾,农业大体自主,工业宁与友邦,2/3 在外资手中,但大体可控,金融大体在自己手中。道路其实可以有很多,现实最终只实现一个,人们要通过自己的思维将这现实合理化,唯一化。高中时同学里作文最好的,几乎都是最有心机最自私无耻的,他们擅长写作业证明吃亏是福,赞美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尽管他们的日常行为与作文正相反。这些人很有上进心,后来大部分去了北上广深四地,一部分留在家乡发财当官。人与人的竞争,最重要的从来不是知识的竞争;国与国的竞争,最根本的从来不是科技的竞争。蒋介石对美日的爱是狗对主人的爱,对中国的爱是狗对屎的爱。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印度的保护本国经济与外送人才,与中国并无大的差别,我觉得将来它可能比美国对中国威胁更大。我认识的中国知识分子 ,思维方式大同小异,对有些东西的预知是线性的,对有些东西只看眼前,对有些东西的认知是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对绝大多数事物的认知都是片面和错误的。但恰恰这样才能成功,因为人类社会是靠系统和组织,而非个体,组织性与认知力在均衡状态下相互排斥。只有自相矛盾的人才会成功,只有盲目自大的人才会受人尊重,只有自私无耻的人才会利益最大化。如果一个把自己子女当奴隶的人,选择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你要相信他的选择,他的选择一定是对他有利的。美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相对比较直的,比如美国的教科书会说成功者往往更自私自大,更不擅长认识现实;自由主义者比保守主义者更自私,更喜欢违反规则,包括法律与道德。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占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还是文化太粗俗,没中国人聪明。知乎从来不是求知的网站,而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网站。看知乎上每一个争论,都可知道中国人有多聪明。这世界终归属于聪明人和奴才,而不是傻子,所以中印必胜,美俄必败。

知乎用户 浮生若梦 发表

1. 传说特斯拉以前提前偿还上海一期工厂的贷款然后不要二期的土地,河南出现怀哪咤的女子闹事,马斯克败走德国建了新工厂某国国内的特斯拉负面消息立马停。

2. 宁德时代一季报暴雷:已知上季度净利润 80 亿,这季度中性预期 50 亿,悲观 35 亿,实际 15 亿!

3.a 股五一节前旅游板块炒预期涨得好,再以前地产和基建因预期拉动! 现地产和旅游数据出来后,只能说恭喜接盘侠!

4. 猜猜这次新闻是什么目的,马斯克亲口承认了吗,特斯拉官网呢?外媒报道请给原文链接?关键词:计划是什么意思?

5. 三星已走,苹果逐步转移连立讯都去越南建厂,特斯拉会 “逆流而上”?毕竟上海昆山苏州等地工厂因疫情说静默就静默了……

知乎用户 吃水不忘挖井人 发表

中国工人技术到位,工资又低呗

知乎用户 歪 C​ 发表

能留下是好事!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信息战从上海开始打嘛?

知乎用户 yyyass 发表

主要是两个优势:

  1. 上海拥有优良的港口;
  2. 临近上海的浙江一带拥有良好的汽配供应链条。

知乎用户 这青春闻起来好香 发表

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是 “问什么特斯拉那么多负面新闻,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知乎用户 自弃者天弃 发表

很简单的一个事儿,你吃饱了,然后继续给你喂饭,你会怎么办?你会怎么样?

知乎用户 红黄黑白不分明 发表

我建议,换个地方建,上海搞那么多工业

知乎用户 李世懿律师​ 发表

上海代表了中国速度

知乎用户 气虚体弱不禁风 发表

说了你们应该不信

这是老马的金蝉脱壳之法,是为了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产链

总之你们要反思

知乎用户 Fjiango 发表

补充个可能离题的,

下图第一张不用介绍了,

第二张是特斯拉德州超级工厂。

希望上海第二家工厂能是 德州超级工厂的「ULTRA」。

知乎用户 简单白开水 发表

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企业齐全,人力资源充足,进出港口便捷,政策福利丰厚。

很难选出第二个这样的地方!

知乎用户 贾森池​ 发表

知乎用户 呆呆的小虾米​ 发表

所谓二期工厂应该只是一期工厂的扩产项目,工厂扩产总不能跑外地去扩吧

知乎用户 Lemon 发表

特斯拉还是选择上海了!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个人想法也许瞎猜: 中美关系不好时,特斯拉加星联,会不会美国把每一辆特斯拉当武器用,遥控操作,到处乱撞,冲击 zf,

知乎用户 和光同尘​ 发表

简单来说,因为相关产业链的齐全

一棵大树的生长不是凭空来的,需要阳光,土壤和水份!特斯拉也是这样,他只不过在养活他的地方,在 copy 一个自己

特斯拉在上海的位置是上海临港,那个地方简单来说就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本地人都嫌弃,去的也就打工人和读书的大学生。那块地方就是给制造业的建厂的,很荒凉。

先从汽车汽车制造所需的来说吧

在上海及其附近城市有汽车的行业全球最大的方案供应商博世,上海有全球顶级芯片厂商台积电,张江芯片产业园。南京有三星和顶级刹车厂商布雷博,杭州和安徽汽车橡胶减震配件中鼎和拓普,江苏宁德时代新能源分公司,有数不清的汽车配件厂商,和材料加工厂商。附近昆山以及安徽东部地区有最大集群的 3C 电子厂,都是都是汽车制造基础。

大量的制造业劳动力和辅助产业都集中在上海附近,对一个汽车厂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横向对比一下几个汽车厂商,比亚迪在安徽蚌埠有工厂,还有什么江淮,小鹏,奇瑞等等都在江浙沪皖那一片

江浙沪皖那片地区有人口制造业优势,有产业集群的优势,快递隔日达。会议当日见。各种的好处不要太多

现在特斯拉第一工厂就在上海,上海怎么会让其他人摘桃子。

退一万步说上海不要特斯拉了,特斯拉也会在江浙沪皖那一片建设工厂,没什么可奇怪的。

成本和产业集群才是制造业的核心!!!

知乎用户 何必那么认真 发表

在知乎终于见到了一个令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我 18 年开始,来知乎都感觉太丧了。压抑得要命。

知乎用户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发表

最终羊毛从羊身上出

知乎用户 勃克里克 发表

特斯拉扩建上海工厂不应该是件好事吗,看不懂为何真么多人嘲讽。

知乎用户 tYao 发表

不是… 某外媒,未回应

怎么搞得像已经建厂了一样…

要是个谣言一群人就好笑了

知乎用户 三等残废爱球 发表

是个好消息,可以有更多其他国产工厂的同志们来特斯拉工作了

知乎用户 Dlman 发表

想去怎样去报名

知乎用户 将进酒 发表

特斯拉也聪明,在这个时候跟上海谈,这算是低价位获得占位费。现在上海时局乱,肯定有很多引资的优惠政策。所以,很多人真的在发时局动乱的财。谁精明谁傻也能看得出来。聪明的资本都是先搅乱市场,然后在最低价时入场的。

知乎用户 清茶可乐 发表

这个特斯拉不是美帝的卡脖子项目,相反,通过特斯拉在中国行走,所有的地标地图都可能通过镜头收集数据传回美国,因此,美帝不可能禁止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另外,咱们也需要一个特斯拉树立样本,吸引外资投资中国。

知乎用户 A000JK - 王保升 发表

长江三角洲,江浙沪相连,一线城市,政府扶持优惠大

知乎用户 吴留手 发表

知乎越来越弱智了

知乎用户 使命召唤黑桃 q 发表

长三角,大量劳动力,周边城市电车需求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能过于单一,多样化才能保证系统的恒久稳定,这同样适用于国家,上海就是中国大陆最西化的城市,自然也就成为外资集聚之地,中国需要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世界连通

知乎用户 新的开始 发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133830

前几天全网一直是这个新闻

我忍了下没去浪费时间回应

知乎用户 zuos 发表

为啥这么大的敌意?

知乎用户 知之为知之 发表

建设新工厂的方式,将上海工厂的产能提高一倍,从而将其打造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据悉,特斯拉在向上海临港特区政府送出的一封感谢信中提到,计划在上海工厂当前园区附近,另建一座新工厂以扩大产能。新工厂预计将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年产能为 45 万辆。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 100 万辆。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工厂 2021 年累计交付约 48.41 万辆(含出口),占特斯拉 2021 年全球累计交付量的 51.7%。

上海特斯拉再次增产,特别在上海还是疫情严重时,斯马特选上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及周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作研发中心,加上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发达,导致物流的廉价,当然还有上海政策的支持,为特斯拉提供低息贷款并且还土地方面的支持。以及加上第一家超级工厂的巨大成功,必然选上海再横向复制一家超级工厂出来。

知乎用户 劉小芒 maple​ 发表

因为马斯克网上喷归喷 真实还是有脑子的

不像那些网络喷子 生活中有多失败 网路上就有多暴戾

知乎用户 夏与极光 发表

全国甲卷?

知乎用户 断舍离 发表

不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魔都自主权比较高。不需要选票。就可以掌权。

2:XX 人比较听话。可以 996。

3:外国人特权。

4:还有抱着长江这个出海口。

没有任何地方比他更合适。

仅第二条,就秒杀全世界了。

知乎用户 ZAI LAZY 发表

这个问题是为了对冲先前知乎上关于上海产业地位的讨论吗?一小时就锁定了

知乎用户 不懂就问 123​ 发表

刹车失灵!还好意思见第二个场,看看多少人骂你吧!赶紧走!

知乎用户 景天 发表

简单说应该就三点,一是长三角的供应链非常充足,二是政策好,三是和上海政府合作比较愉快。

知乎用户 曾经如今 发表

我就挺好奇,特斯拉车有人买吗?为啥我觉得特斯拉很不靠谱。

知乎用户 绕城小王子 发表

听说特斯拉在国外建工厂,等小动物搬家冬眠都等了好久

知乎用户 瑟瑟发抖 发表

“媒体称” 代表特斯拉官方并没有做任何声明,“将” 代表可以反悔,“或” 代表达不达得到是另一回事,八字没一撇。

知乎用户 周五 发表

我看有些人啥都喷,在上海建第二,说成扩大,再就组装厂,无技术含量,如果特斯拉搬走了,又说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不好,印度越南如何如何,实际上他们要的是更多疫情对中国损害证据,来论证现在做的都是错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知道比亚迪的厉害吧。

特斯拉需要的绝大部分供应链 - 比亚迪都拥有

T﹏T

中华雄起

知乎用户 小龙聊投资 发表

一直以来,特斯拉总是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其全球的订单数量虽然和传统车企的订单相比并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特斯拉作为一个互联网车企,其企业规模和传统的车企是完全无法比较的。再加上其主要的生产工厂还是在美国,所以这就让美国之外的其他用户订单的提车周期大大延长。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不仅可以降低其在国内的售价,增加销量,缩短国内用户的提车周期,随之而来的各方面服务设施的跟进和完善,也将对已购买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用户带来更大的便利。而且作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这将对上海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好的推动效果。

知乎用户 哒哒 发表

病毒爱好者叫嚣的由头又少了一个。

当然,层层加码式的防疫和一刀切式的封城也亟需改进。等到这些问题也解决好之后,我们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知乎用户 嘉嘉 发表

特斯拉为什么选择上海,这自然不用详细再说了,土地免费,低息贷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和 200KM 啥都有的汽车产业链,以及上海汽车牌照政策的倾斜。那么为何再次选择上海,原因只有一个,第一次选择赚大发了,傻瓜都知道的道理,当然继续赚哇,废话。

知乎用户 小黄 发表

传说中的 model Q 呢

知乎用户 狂野的 17 发表

上海竞然是一个工业城市,撑起来的金融和服务业。

知乎用户 天了噜 发表

之前确实很多城市在争夺造势

知乎用户 520025​ 发表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不仅需要最大量的合格工人,以及相应的汽车制造中的各种人才。更需要制造汽车所涉及的各种原材料。

当然,更重要的是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还有赋带相应的各种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

于当下的国际环境而言,中国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更加符合以上综合条件的,中国无疑是首选。

在中国,上海是世界著名的进出口贸易城市,无论是进口原材料还是出口大宗商品,于国内其他港口城市而言,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和便捷。

同时,世界最著名的博览会也在上海。在上海建立制造厂,与国内其他城市对比,就相当于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客户零距离接触。

知乎用户 NQ H 发表

资本当然会选择最合适他的罢了

知乎用户 johnrich 发表

供应链只是其中一部分。上海全力以赴支持特斯拉也很重要,比如优惠的政策。还有一个就是市场巨大。德企现在在海外最大的市场就是我们中国。特斯拉的的电动汽车自然想分一杯羹。 特斯拉在美国还要面对严厉的监管,尤其是来自民主党的一些人对特斯拉不是太友好,比如 Joe Manchin,虽然民主党的能源政策表面上对特斯拉有利。Elon Musk 收购推特也让民主党不安。极左代表 AOC 也批评过 MUSK. 相比之下,在我们中国特斯拉用不着有这方面的顾虑.

这个也许和 Elon Musk 的性格也有关系。他属于很自我的人。别人怎么看对他不重要. 利益和野心胜过一切.

知乎用户 wayne 发表

不是说都供应链都跑完了吗?结果就是跑了几个低端产业就能让清零政策结锅?你们网军知识水平这么低下吗?

我来告诉中国最恐怖的实力是什么,在中国,前 100gdp 的地级城市你随便挑一个,你就能找出你要的产品 60% 以上的供应商,这我想请问在任何其他国家能做到吗?

我在的这个三四线小破城市,从磁钢原材料加工到永磁电机生产到控制器设计生产到铸造到机加工到喷砂到包装一条龙全供应链能本地化,除了控制器逻辑要找杭州的做,其他实体没有一个螺丝钉我需要出市采购,你们给我找找越南哪个城市能做到这一点?

还什么外资逃跑,制造业上哪里跑去,你知道我们德国竞争对手交期晚了多久吗?

七个月,整整七个月!他的供应链过于分散过于全球化,现在无法开发新供应商也不愿意来中国投产,导致交期要晚整整半年。

你疫情封城封哪怕两个月,你交期能迟多久?

现在好了,我们直接来北美吃他们市场。并且我先来墨西哥转悠了一圈,发现墨西哥的工厂 40% 供应商还是来自中国,并且延误了也没打算换。

这就是你们一直悲天悯人的叫着的:“政策导致外资出逃?”

笑死。

知乎用户 欣悦 发表

上海作为汽车行业制造区,很多外资和合资车企总部都在上海,包括很多外资汽车零配件制造商总部都处于上海,可以配套设施完善提供零配件方便,而且长三角经济交通方便,运输配套设施完善。

知乎用户 Oykn 发表

可能特斯拉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

知乎用户 漫天飘扬 发表

爱丁啊!真爱!

知乎用户 大舌头 发表

从商业来说,上海有全球最快最好的产业链,最肯加班效率最高单价最低的员工,就算如此,特斯拉给员工的工资福利也是国内第一。从上海出口的特斯拉利润高,是马斯克这两年翻身的根本。

第二,政治层面,他是世界级资本家,必须要分散投资自己的家产,美国中国是世界第一第二的国家,并且欧洲最强的德国也有特斯拉超级工程。

马斯克分散投资既有政治资本又有商业利益,不管今后哪边清算他他都不至于一夜回到解放前

知乎用户 卡西吧 发表

喷子们哭晕在厕所…

知乎用户 梦亦逍遥 发表

有钱不赚王八蛋

“Ctrl+V” 就能赚大把钱

知乎用户 90 后的老学生 发表

两个月前就有猎头帮特斯拉第二个工厂挖人了

知乎用户 捶捶棒 发表

大力推动我国产业链转型升级,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作为宇宙 No.1 企业,又在中国唯二世界 city,势必带来领头作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外资不来中国开厂了——外资加速撤离中国,中国药丸

外资来中国加开厂子——舔洋人屁股,用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换美钞废纸

咋说都有理了对吧?

中国现在需要产业升级,帮外国人造高端产品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打造自己的产业线,有风险但也是机遇。

知乎用户 伊达者 发表

一堆人拿吃转移支付当帽子

那我这个不吃转移支付的,说一句爱丁堡,没毛病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慷中国老百姓之慨换美国印的绿纸给不缺绿纸的马老板,真贱,有这些产业工人不对外扩张就永远只能给美国人做奴隶打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大洋两岸,特斯拉经历两重天 | CareerEngine

► 文 观察者网 周远方 “特斯拉是技术和财富不平等的象征”,疫情笼罩下,马斯克的“龙兴之地”加州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气氛,弗里蒙特工厂复工举步维艰,工人对形同虚设的复工防疫规范和巨大的工作强度抱怨纷纷。另一方面,加州湾区8周内就出现10万 …

上海 2022 年疫情后,会跌落成二线城市吗?

知乎用户 慕容鹉 发表 不是我批评题主,不过题主真的一点逆向思考的能力都没有。 你应该这么想,上海这次疫情表明上海政府就是一个累赘,一个 debuff,一个负能量。 然而上海地区的人民顶着这个累赘,debuff,负能量把上海建设成超一线城 …

敦煌妖迹|“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

标题:“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上海会变成这个样子”(标题为CDT编辑所加) **作者:**敦煌妖迹 来源:微博 **发表日期:**2022.5.8 主题归类:上海疫情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