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亭宾馆集中隔离点前后 62 人阳性,副区长等多人被免职,起到什么警示作用?
知乎用户 火月犬四 发表 过两天又上岗了 知乎用户 假装活着的 NemO 发表 自罚三杯都算不上。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上海通报:华亭宾馆集中隔离点管理存在 “制度破防”,多名干部被问责,两名副区长被免职!红玫瑰美容院停业整 …
我知道这里面每一条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难点还应该是这句话:
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应该说,最核心的措施是以下 4 条:
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
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像我一样有一种感觉,以下的每条情况看到以后,脑中都能立马浮现出一个或者几个叫得出详细地点的(反面)例证,有些就在自己身边甚至自己身上: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 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
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
怎么说呢,应该说经历了这么多以后,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虽然这甘霖目前只是一场小雨。
当然了,后面的旱情能不能被更多的甘霖缓解,关键还是要看几个众所周知的城市或地区到底下不下雨。
“7+3”改为 “5+3” 了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集中隔离” 改为“居家隔离”
结束闭环作业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7 天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 改“5 天居家健康监测”
“高风险” 只划定单元、楼栋
“高风险”5 天无阳即解封
取消 “中风险”“次密接” 概念
取消境外航班 “熔断”
很好的体现了 “优化”,即 “两害取其轻”。
逐条说说。
科学来说,病毒潜伏期呈现正态分布,所以 7 和 5 都会覆盖不到长潜伏期的感染者。但这也是优化防控的体现。
这个决定应该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的。从实践来看,7+3 和 5+3 的都会造成一定遗漏,无法实现百分百防控,但 5 天能明显降低隔离成本,所带来的 “遗漏” 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或者在可控范围内。
原来要求密接的密接居家七天,常常造成一个阳性,封控上万人。优化管控的第一要素是优化人员的管控,密接的密接有风险吗,有。但管控带来的弊大于风险本身,所以优化掉。
一是减少了集中隔离的压力,降低防控成本,二是降低人员流动成本,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减少对流入地的管控压力是关键。
其实早该这样划分,本质就是 “有疫情传播区域” 和“无疫情传播区域”。这样判定减少了各地对高中风险区判定乱来,方便统一划定标准管理。
同时,降低了高风险区的时间,5 天内没有新增,就低风险,促进人员的通畅流动。
这两条主要改进了管控时间和核酸检测时间,同时规范了全员核酸的理由——“破除核酸经济” 势在必行了。
利好航空业、跨国贸易等等,我愿理解为 “中国的大门只会开的越来越大”
但 “闭环泡泡” 这个具体怎么做,如何和境内人员通畅交流,还要进一步看具体措施。
Ct 值 35 的判定区限在第九版中就有说明,这里进一步明确了 35-40 区间的人员,实际上是避免既往感染导致入境隔离无限延长的问题,也是优化入境人员的管控,降低入境成本。
我觉得这是本次优化最重要的一个举措,也期待看到更加具体的措施。
放开的风险是医疗资源的挤兑,因此增加医疗资源,特别是加强高风险人群的医疗覆盖和管理是应对可能出现的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管控在先,有些医疗资源甚至被浪费和空置,那么现在开始强化医疗资源建设,保护高风险人群才是未来我们进一步放开防控的 “底气” 所在。
还是那句话,疫苗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应对病毒的保护手段,特别是针对老年人避免重症,降低对医疗资源的依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被无数研究、临床实践、数据都证实的。
另一方面,在避免发展为重症,降低医疗资源不足风险的时候,早期合理的药物也是关键,文件中提到了中医药的价值,实践中也有很多效果不错的药物(但目前来看,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即使过去被奉为 “神药” 的某些国外专利药,后期研究也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实事求是的说,中医药在治疗轻症,避免发展重症等方面,具有高性价比的作用,国家强化中医药的应用,是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的。
层层加码这个事是今年被所有人诟病的问题,大城市资金相对充沛、人员也多,还可以落实一些人性化策略,但小城市一旦爆发疫情,常常就是一刀切。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大城市的防控相对有经验,有工具,有办法,但小地方面对疫情汹汹,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不是订立一个问责标准就行,而是要推出更加详细、标准的管控方案,让大家做事情有依据,才没有层层加码的理由。
只给需求,不提解决方案也行,期待在这个方面我们有更好的方案出来。
今年的几波校园和工厂疫情引起了很多舆论关注,也是我们越来越 “不理解” 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是这些地方人员密集,按照既往的判定标准,无法覆盖。
虽然没有详细说,但根据现在不再判定次密接,缩短隔离时间等举措来看,会减轻校园、工厂的防控压力,也能腾出真正的管控力量给需要管控的人,而不是哪里都管,哪里都管不好。
把管控的人员清单优化好,才能把管控的措施优化好。
出差人和富士康人看到这一条要流出眼泪了。
“漂在外的北京人” 是很多出差人的噩梦,大规模疫情后富士康工厂的状态也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第二十条是看到了问题所在,也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关键还是在于各地的信息互信。
风险区标准一致,各地落实好措施,核酸信息互通互认,这几条基本的做好,先把人员流动的障碍打通,经济才能盘活。
总的来说,
二十条 “优化”,都是为了 “流动”。
过度管控有害,不管控也有害,如何平衡,全世界也没有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疫情的防控,不是选择题,不是一个要么 A、要么 B 的答案。
它更像一个问答题,你要给出依据,然后得出结论。
2022 的坏消息太多了,好像哪哪都在出乱子,
但二十大报告里有一个词叫 “发展安全”,
我觉得这个答案,切中肯綮。
班门弄斧一下,如果这上面的数据是正确的,隔离 5 天会有 20% 的阳性被漏掉。9 月份境外输入案例大概是 1600 人,考虑到海外监测少了一次和航班数增加,算以后每个月进来 3000 个案例,漏掉 20% 就是 600 个。
一个月新增 600 个阳性在国内游荡,不就是共存了嘛。
先发一个短评吧。
这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
比如强调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我相信会有利于急重症、慢性病和孕产妇的就诊。但实际上这个压力是直接传递给医院了,如何落实是个难点,医护力量本身很紧缺,不能拒收患者,那出现了院感谁来担责?这些都需要有详细的预案。
冬季本身是传染病高发季节,2020 年、2021 年全球最大的两波浪潮都是发生在冬季。所以于个人而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包括疫苗和 NPI),适当储备一些常用药,应对可能的疫情浪潮。
公卫和临床资源是有限的,记住这句话。
谢邀
按照之前我写过的高赞内容,其实就是从 先清再存 过度到 渐进再存 的方式进行了。
没有进入到 “永远清零” 的死循环,或 “立即共存” 的激进选项,是个好消息。而就内容来看,基本就是香港的清零模式在国内的应用。
好处不用再过赘述,特别是对经济方面。今天的国内股市、外围股市、布油等价格已经证明了市场对于经济在这 20 条下充分向好的预期。
不过必须面对的问题仍然存在。
举两个例子,我那时候写的风险里包括:
5、 认为生命权非常重要,且我国素来以 “尊老爱幼” 为传统美德,无法接受大量老年人和幼年儿童死亡,必须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再开放;同时,病毒可能带来无法忍受的后遗症“long-Covid”,对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现在的新模式偏向于香港模式,而香港模式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死亡绝对数字很高,换算到全国是一个天文数字。
届时真的出现这个数字了,社会舆论、心里承受是否足够承担?
特别是在目前老年人和小孩子的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加强针接种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6、 开放之后再也不可能恢复现有的清零状态,没有恢复的办法,如果未来病毒变化为更加致命的版本,那么我们就再也没有抵抗的办法。
如果在共存以后,病毒变异出一个拥有 Omicron 致病率和 Delta 致死率的变种,我们该怎么应对?
毕竟一旦共存后,人类就再也没办法回到过去了,哪怕是我国的行政能力,也是如此。
不过共存派也会提出的问题便是:如果没有呢?要为了不确定性一直清零吗?
不负责任预测一下 2023:
逐渐放弃全包制:核酸自费,治疗自费,隔离居家等措施会慢慢出台
国产二价疫苗上半年问世,开始软强制接种,特效药年底或 2024 问世
新冠识别取消无症状,仅轻症和重症。轻症一概居家吃药或社区医院
除医院等重点场所外取消常态化核酸,大幅调低确诊标准(CT 值)
全国统一健康码,绿码全自由,黄码有限自由且不用隔离,红码居家
各项体育赛事回归:F1,NBA 季前赛,网球大师赛等
2024 年全民 3 针 90% 及 4 针 80%,有望重启境外游
PS:评论不是我删的~(还有一条就不放在正文了,新冠改名为新感)
广东终于撑到了这一天,不容易啊
没啥好关注的,咀嚼宏大叙事,不如关注自己:
1、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2、早睡早起,少看手机;
3、在家吃饭,多陪家人;
4、保住工作,但不过分用力;
5、努力攒钱,能不买就不买;
6、慎买房子,不背大额负债;
7、不贪便宜,远离陷阱;
8、理性消费,不碰网贷;
9、少说多听,不招小人;
10、知足常乐,杜绝攀比;
11、多亲近自然,不精神内耗。
1. 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2. 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3. 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4.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5.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希望慢慢能恢复正常秩序吧
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一万亿元,携程涨超 16%,新冠药板块跳水,恒指涨近 8%,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多条防疫新规发布,携程机票搜索量环比增超一倍,去哪儿国际机票瞬时流量达到近一年峰值,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
11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通知提出:
通知要求,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11 月 10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 “动态清零” 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 “破环”。对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 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 Ct 值 < 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 Ct 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2022 年 11 月 11 日
编辑 | 程鹏 杜恒峰
校对 | 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
坚决支持国家政策调整,我只有一个疑问或者建议。
当我在搜索引擎搜索,层层加码相关的内容是,只能看到一些地方被点名,甚至一些点名是官媒和前官媒现自媒体人的点名。
当我在搜索引擎搜索,防疫不力相关的内容是,多个省市干部被批评、被免职、被问责的通告新闻。
因此我作为老百姓,还是希望政策落实的时候,执行方能够明确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难兼顾的问题,该如何更好的解决,或者说免除一些中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看谁还敢封小区!!!
问了几个地方体制内在防疫工作里的熟人,结果如下:
来了。全面放松来了。
天平终于倾斜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从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改进、行程卡去星、全国核酸互认、香港试验 “0+0” 等各方面的改变中可以发现,疫情防控思路已经转变为尽量不以严格限制人的流动为代价来控制疫情”。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 20 条大概归为三类。
A 放松国内人员流动限制:
1、密接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2、不判定次密接
3、不判定中风险区
4、高风险区解除隔离时间从 7 天降为 5 天
5、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人员,7 天集中或居家隔离 → 5 天居家健康监测
6、整治一刀切
B 放松入境人员流动限制:
1、入境人员: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2、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48 小时 2 次核酸变为 1 次
3、入境人员阳性判断 Ct 值改为 35(灰度 37 下调到 35)
C 为进一步放开做准备:
1、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2、疫苗加强针再动员。方案细化的方向可能是:第四针,80 岁以上人口
3、加快研发特效药,中西医结合,加强县级基层医院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储备
4、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我真的觉得好奇怪啊!
严格管控,一堆人 diss,说人权,阴阳怪气 “最美逆行”,发国外的图片做对比。
有了放开的迹象,又一堆回答说赶紧枪药、囤粮,社畜肯定被感染而且抢不到病床之类的。
我不是奇怪矛盾与撕裂,我只是奇怪,按理说每种政策下面支持和反对的应该一半一半,怎么现在两种相反的措施,看到的回答却都是反对和阴阳怪气的多呢?!
争议很大,所以补充一下:一,我确实没学过新闻传播学,只是描述了我看到现象
二,虽然我有点怕,但百分百支持有序放开,毕竟这是迟早的事情
三,评论不是我删的,我一条也没删过!!!
11 月 11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其中,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
①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②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③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
④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⑤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取消: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⑥入境人员 7 加 3 改为 5 加 3:对入境人员 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
⑦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⑧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我知道迟早是要开放的,但是这一次出台的政策还是让我感到意外。一是比我想象的早,我以为要到明年春。二是当前正式疫情严重的时候,这个时机很奇怪。三是开放的幅度太大,全方面的放松。
我以为的开放程序应当是先让各地做好病例激增的准备,比如方舱医院,治疗流程,疫苗的安排,如何利用中医,等等。甚至应当先拿几个城市做试点,看看能否承受。现在广东和河南正在爆发的时候放开,各地能承受的了吗?而且冬天将至(北方很多地方已经入冬了),本来就是疫情更加严重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再等等,拖到明年初再实行?
应当减少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但是这么早就放松国境线是否合适呢?我不是专家,只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先准备些药吧,最好的防疫就是自己的抵抗能力。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减少社会影响”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逐渐开放国门”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新疆骂街了”
整体来说稳重有进,但是离回归正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层层加码这种事情三年来都是默认,加大曝光这种事情三年来都是不死人不上新闻,另外体制内人员依旧有着默认的强制性 “禁行令”,只能说新方案有助于回归正常生产,无助于回归正常生活。
另外,还有一项应该做一直没做的事情:新冠到底是三年前得了会死那个新冠?还是都在传的跟感冒一样的新冠?最起码应该给定个性。
背叛,妥协,站队不坚定就是坚定不站队。你要摇摆了!你打脸了!
疫苗特效药在不断研发
病毒在不断变异
long covid 的研究结果在不断更新
封控政策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动态和灰度的调整过程。
热衷于在风控和共存之间站队并
且攻击对方的人。。。
MD 怕是有病,
离远点。。。
如果能坚持住并有效执行 20 条的话,那么必然有一个阵痛期,还是做一点物资储备有备无患。以及,保持面对小作文时的情绪稳定(这个真的很重要),别找个素材就开始小作文带情绪。
但整体而言不是什么坏事。是时候面对现实了。总要有面对现实的心态才能在与以往不同的环境下尽快回归正常生活节奏。
追求一步放开和追求严防死堵的基本上是一个路数,谁也不比谁高尚。
另:我是不删评论的,即便是二极管评论也不会删。
第六条是关键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核酸检测是防疫政策的根源,所以最关键就看此次政策调整之后,还会不会有大规模强制的免费核酸。
没有大规模的免费核酸检测,主要靠自费检测和居家抗原检测,确诊数据的增加其实不会那么可怕,也就导致密接,高风险地区,隔离人数等指标都会降低。
mRNA 疫苗会开始慢慢放开使用了,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确诊的轻症患者以后会以居家治疗为主,根据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重症患者其实不会那么多,这可能也是放开最重要的因素。
友情提示一下:奥米克隆感染之后会比一般的感冒严重一些,喉咙会很痒,发烧症状持续一周左右,但咳嗽时间比较长,可能会超过两周。
新变化解读。
信号相当明确,有放松迹象,但不能一蹴而就,一步一步来,各地务必对照中央 20 条措施自查自纠。
第一,入境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变成 5 天集中隔离,少了两天,利好来华商务、旅游人士以及回国同胞。
第二,原来是 “高、中、低” 三档风险区划分,现在只有 “高、低” 档,没有了中风险区。同时,对高、低风险区划定、降档和取消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不出意外的话,高风险区将严格限定设置区域,疫情防控对群众生活出行影响减小。
第三,取消入境熔断机制,这是航空领域的重大利好,前段时间不少航空公司增加国际航班规模就自己有迹象了。此前,入境熔断机制被国外一些公司甚至政府批评,这回彻底放开了。同时放开的还有入境人员核酸检测,48 小时阴性即可。
第四,往常那些动不动全城静默、全员核酸的状况应该会大大减少。“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另外,一天两检、一天三检从一开始就不符合上级政策,发现一起举办一起即可。
第五,还有一些好的做法要坚持做,“四早” 要求必须做到,疫苗必须打,跨省流动人员 “落地检”。
还有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封控区后勤保障、紧急医疗救助、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重点人员检测、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服务保障等等。
大家的呼声上面有看到,而且出台了实实在在的新举措。唯一的问题是,很多规定此前也有,但仍然有些地方层层加码,考验执行力的时候到了。
我认为,对层层加码、执行不力的严肃追责至关重要!
各位别担心
舆论会开始准备
抖音公众号啥的,过段时间也会铺天盖地开始淡化新冠
就这么说
现在害怕的那批人
过几天,他们也不害怕了
因为
他们既然容易被害怕
也容易不害怕
不管说草菅人命放弃老人小孩,管了说没有人性要自由平等,你们真难伺候,管的太紧有人 bb,放开一点又有人 bb,要怎么样才能符合你们的心意呢?
之前我说的,我们要相信「动态清零」,因为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动态,二是清零。
清零的意思大家很了解,而动态大家却不太了解。其实动态体现了监管的智慧,动态体现在
1、根据疫情发展,调整措施,因地因时制宜。所以以前一个病例就要大张旗鼓,现在往往家周围一圈都有确诊,但是你的出行却不受影响。
2、根据疫情发展,伴随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逐渐开放,在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不断在平衡,最终生活不受影响,经济也能蓬勃发展。
所以,这个动态清零远远比美国等「躺平」措施好的多,好就好在躺平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你死了怪你身体素质不行,你有后遗症就推锅给「比例低」但还是算你倒霉身体不好。而动态清零则是用短时间内高强度的受限制措施,保证了大部分时间内的生活状态平稳。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保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过往的中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小城市为大城市输送资源的基础上的。而新冠疫情恰恰是大城市利用自己多年发展的实力,为中小城市创造稳定的局面。正如北上广深的疫情经常爆发,但是很多中小城市一年到头难得有一个确诊,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可能也就是一周做个核酸。
当然,有一部分人类觉得,做做核酸简直摧毁生活,疫情爆发了封控属于侵犯人权,但美国死的一百多万人反而影响不大。这里我还是祝福他们能润快润。喜欢不防疫的环境,就去不防疫的土地,而不是要求一个「清零」的国家改成「不清零」。毕竟中国要宣布躺平,11 月 12 日也就是明天就能做到。但是欧美国家想要清零,恐怕 2023 年 11 月 11 日都做不到。
这就像什么呢?中国要考 985,每天努力上课,下课做作业,头悬梁锥刺股,生活看起来非常辛苦。欧美随随便便,发现考试太难了于是直接放弃,大不了未来上中专嘛。
于是中国上高中,欧美嘲笑中国「读书无用轮」
中国上本科,欧美嘲笑中国「我都工作赚钱了你还上学呢」
中国上研究生,欧美嘲笑中国「我都有 3 万存款了你还一分没有」。
直到中国毕业找到了工作,恰好就是欧美打螺丝的流水线的管理岗,一个月 3w。
现在中国对于世界制造,和世界经济的贡献程度,以及人均寿命和健康的提升,不正是中国抗疫以来考试的最好成果。
1,这确实是逐步放开的节奏,同时也意味着疫情会更加的散播开去,会有更多的城市防控不住,而全国逐步走向共存。
2,关键是共存后怎么办?我个人觉得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最重要的是加强舆论管制和引导。放开后,肯定会有医疗资源挤兑,肯定会有死亡人数的大幅增长,肯定会有各种长期症状带来的困扰。所以一定要对各种小作文铁拳出击,怎么,美国死得起人,我中国就死不起了?中国人就比美国人高贵?如果不像美国一样处理好这方面的舆论话,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的。
3,对于个人来讲,真不知是福是祸,只能加强锻炼,祈求多福了。注意,放开后,不是得了一次新冠就完了,会反复感染的。
最后,双手合十 祈祷新冠真的流感化。
根据实际体验,共存最重要的是心态共存,还有就是下决心削检测,另外有一点也值得注意——医院进出秩序的单向通道精巧设计(只许往一个方向走,大楼内部科室楼道的门没有医护人员的刷卡,从外面打不开,离开等待的座位出去做个什么事,比如吃饭再回来,不会等你,必须重新排队)。尽量防止非紧急的患者排队,没有检测阳性报告的轻症一律放到普通等待区。
有没有一纸命令撤掉 90% 监测站的决心(做得最绝的是佛罗里达,2022 年初就直接撤掉了 100%)。很快就没人关心自己是不是阳了,反正重症就那么点,自己没中,就没中了。
在 2022 年底主流变种的生物学环境下,打什么种类的疫苗反倒是最其次的,辉瑞花了几个亿宣发的最新抗 BA2、BA5 变种的疫苗,基本上谁都不关心,更没人去打。。。当然如果你认为 2 针原版 mRNA 也有效的话就算了,问题上辉瑞自己都说现在就打 2 针甚至 3 针的抗体没作用了,就看你是信美国 CDC、2021 年的临床试验结果还是信辉瑞。。。
在我这样的共存派看来,无疑是又向共存迈了坚实的一步。
毕竟我之前回答里的判断也只到 “出入境会继续放开” 这个程度。
没想到对境内防控也大幅放松了。
内容上来说:
不再判定次密接、取消入境熔断、大部分情况 “集中隔离” 改为“居家隔离” 等等这些具体措施的变化,虽然也很重要,但现在去咬文嚼字没有必要。
关键是在中央层面发这个文,在风向上的加速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接下来只需要持续关注两件事:
1、现在疫情严重的几个区域,有没有官员被问责,问责得严不严重;
2、有没有官员会因为过度防疫被问责;
这两条就是最好的风向标。
另外,如果确实走向共存了,那从国外的经验看,特效药和家用呼吸机的概念股可以买起来了……
再另外,美国低于预期的 CPI,叠加我国超预期的这个文,人民币汇率已经一波回到 7.1 以下了。
果然是 “人无贬基”。
什么 8 啊、10 啊甚至 20 的,呵呵。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
在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不要试图去挑战央妈……
就说现在基层有多离谱吧。
欢迎光临,扫一下码。
对不起 ,关门,停业整顿,因为欢迎光临在扫码之前。
这群混蛋。
祝大家平安。。。
支持国家不断优化防疫措施。
看明年有没有机会出去玩
矛盾论看来,我们一般以大局为重,要以长远利益思考。
但是也不能忽视局部情况和短期利益。因为如果局部办不好,短期太差,也会反过来影响大局,影响长期利益。
决策真的超级难,想想就头痛。只能交给有能力的人去抉择,我们普通老百姓,就是按计划行事。
1.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虽然这一举措并不意味国际航班数量能在短期内再度提升,但对于海外中国公民而言,至少购买机票后不必一直担心航班会被取消,登机前做好自我防护,只要核酸检测为阴性方可登机,回国的繁琐程度有所下降。
2. 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3. 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入境集中隔离时间进一步缩短,减少入境人员的时间和经费付出,阳性判定标准合理调整。
主要内容在下面,其中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有。1. 取消航班熔断机制。(航空公司有点活路了)2. 不再查密接的密接。(也许是太多了)3.7+3 改为 5+3.(一点点松)
4. 高风险区外溢者不再集中隔离而是居家隔离(部分人不用被拉去方舱了,可惜有些人晚了几天)
5. 高风险区只能是小区或单元楼,其他都是低,高风险五天可以降级。
其他几条有待观察,比如加大对一刀切惩罚。校园不得随意长期封控。静默不能随意等等,都较为模糊。
总体而言,属于第九版没变,但实际上作出了较大调整。
总体目标虽不变,但做好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
比如分级诊疗等等,做好医疗资源挤兑应对风险准备。
我个人认为,未来几个月内各级政府会作出更加灵活的适应性举措。
对大家来说是利好,但不要冲动,不要做 49 年被抓壮丁的事情。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国内交通没有变化,
低风险还是有风险,区域也没变少,
不让买票还是不让买,想进北京照样难上加难,
最多就是要求本地不能无故封控,不能全城核酸了,
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怕执行起来还是一封了之,反正不封掉帽子封了没事
这次优化新冠疫情二十条措施,和富士康厂区内的整体管控方案几乎一致,可以看出新冠即将彻底放开了,全民免疫的时代到了。
我老公是富士康厂区某餐厅负责人,10 月 25 日到疫区配送员工餐,回来后就开始开始发热、干咳、浑身乏力。
10 月 26 日确诊阳性。
10 月 27 日凌晨按厂区要求拉走集中隔离。
10 月 28 日不满厂区安排,负气出走,开始了荒野求生之路。
从 10 月 29 日 - 11 月 5 日,一直蜗居在废弃的一个小仓库自行隔离,经常有好心人送吃送喝,但就是没水没电,真正过了几天流浪汉的生活。
神奇的是,过了八天以后试纸测试结果自动转阴了。
又不放心,连着做了几天核酸也是阴性。
从我老公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已经像感冒发烧的病症一样,只是一种炎症引起的症状,所以大家不用再过度恐慌。如果不幸患病或是成为密接、次密接,只要按医生要求隔离、用药、多喝热水,自动就会痊愈。
疫情防控期间,奇葩的事儿太多太多。
A 同学,去医院看个病号,回来的第二天夜里,接到疾控中心电话,确认信息后,说那家医院有异常情况,医院的司机被确诊了,作为次密接者,A 同学必须居家隔离。
什么次密接者?他只是跟病人和家属说了几句话,没接触第三人。
A 同学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在家度日如年,希望有人通知他可以出门。
哪里想到,第三天早晨天不亮,接到疾控中心电话,要求收拾生活用品,准备集中隔离。上午九点半,全家老小带着各自的生活用品,下楼换上防护服,被 120 拉到县里的方仓住了下来。市里的隔离点已经住满了,只能到县里。
问题还没完。
正常情况下,隔离 7 天就该回家的,可是,A 同学和他和家人分别隔离了 8 天(还不算在家居家隔离的 2 天),还没有让人回家的迹象。问谁谁不知道,都说等上面通知。
漫长的度日如年,直到第 10 天,他们才得以回家。
相信,跟 A 同学有类似遭遇的人不止一个两个。
群众受过度防控之苦久矣!
这波疫情,让生产经营倍受打击,经济指标越来越难看,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公布,简直就是老百姓的大救星: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新规发布,标志着今后,不仅不准再有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奇葩做法,还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日本作为最早躺平的国家之一,现在新冠感染成了常态,他们是按照波次来描述每次大流行的,现在的状态是第 7 波已经结束,第 8 波正在酝酿的状态,东京北海道的感染数都在急剧增加。按日本 “过来人” 的说法,新冠不但会短时间内重复感染,而且每次感染以后致死率和后遗症率都会有所提高,所以今后口罩能戴最好还是要戴,能少感染一次是一次对吧。
国内的话,今后估计也会有波次性的大流行,估计也会是一两个月一次,波峰的时候尽量宅家里,波谷的时候可以出去转转,在人均医疗水平不到日本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我不觉得国内到时候有足够的医疗资源能让每个重症都用得上呼吸机甚至用得上病床。连日本在每个波次的高峰都有病人没有救护车可拉的情况,所以建议不管你是躺平派还是防疫派,都把呼吸机买来备好,自己不要的话也最好给家里老人孩子预备着,关键时候能救命。
至于疫苗,日本是出过一些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的案例的,因此和国内躺平派 vs 防疫派一样,日本也有疫苗派 vs 反疫苗派的长期论战,接不接种全凭个人判断。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11 月 10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以快制快,采取更为坚决、果断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 “动态清零” 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稳妥抓好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做好优化调整措施实施中的有序工作衔接,把握关键环节,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应对,确保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 “破环”。对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 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 Ct 值 < 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 Ct 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落实好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读、培训指导和责任落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避免和消除对措施优化调整的误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底线。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二)加强工作指导和各级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优化调整工作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要义,进行全面部署,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深入开展面向各级防控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推动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联防联控机制、基层防控一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周密组织实施,加强政策培训、力量统筹和物资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要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把优化调整的措施抓扎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代章)
2022 年 11 月 11 日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总体来说,相当于放开了。至少也是半放开。
只要看一条就知道了
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个相当于是做出的判断,即措施实施后各地会有大量患者。
至于经济问题,别装死,毕竟境外放开后经济并没有起飞,而是指标不行,居民收入下降。不负责任猜测,看来似乎还是打算房地产来一波。猜测原因:各地降首付,杭州二套房首付都降到 4 成,今天万科一度涨停了、银行股也大涨。
作为一向支持清零的我,打算搬个板凳看看,是市场判断的对,利好房地产 + 金融,还是广大共存派说得对,能利好底层人民。
说一下啊,评论被删不是我干的
上午那个回答没被放出来,不知道这条行不行,随写随看吧,不知道写到条就被吞了,吞了以后以后也不写了。
首先,看措施的话不要光看 20 条,要看最后边的重点。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前边 20 条是执行措施,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这条才是中心思想。
首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方向没有变,不发生大规模疫情是底线。也就是允许部分地区有局部疫情,只要不演变成大规模疫情,就是可以在动态清零的接受范围之内。
其次,这次主要的措施是一种在防疫管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靠科学精准防控来做支撑。如果做不到科学精准防控,要不就是疫情控制不住,要不就是干脆一刀切。所以接下来需要强抓精准防控。
简单讲一下 20 条的内容。
大家关注最大的就是把原来的 7+3 进一步降低为 5+3。针对 7+3 的争议一直不断,现在改成 5+3 可以看出我们在逐步的向精准管控尝试,也同时表示对容忍度的提高。
取消次密接,把外溢人员以及高风险闭环人员从 7 天集中改为 7 天居家,这些都降低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压力,可以更好的把精力集中在确诊人员和密接人员身上。现在很多地区的普遍情况是流调力量完全跟不上,大家可以试想下从确诊 – 密接 – 次密接,这个是以数量级上升的。会占用大量的流调力量。放弃次密接,用我们平时的话说,就是抓大放小。
风险区的重新划定也是很重要的,其实之前的风险区划分出高中低来也一直有不少的意见,要不就是有,要不就是没有,中这个就很…… 而且这次明确的规定高风险以单元,楼栋来划分,不在扩大到小区,社区,乃至街道的范围,把管控范围一下子缩到了最小。
关于核酸检测这里也再次强调了第九版的规则,非疫情区域不要求按行政区域进行全员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同时把之前让人笑话的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明确的给禁止了。这个应该也是配合着前段时间的各地开始恢复核算收费是一致性的措施,那接下来就要看,是否还有奥常态化的检测核酸日期。
取消航班熔断以及入境 5+3 还有对于既往感染人员复阳的放松,这是有利于国内和国际的交流的举措。不少在外感染的人员,因为担心复阳而无法回国,这是一个好消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是首次明确了 “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 35”,之前是出院要求 Ct>35,这说明过内也有可能考虑对于 Ct>35 的人员排除确诊序列,既以后可能会出现 Ct>35 的感染者而非确诊病例。
以及医院相关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储备重症资源,储备应急药品,摸清高风险人员底数,这都是为了应对政策调整以及今冬明春的可能的疫情冲击的影响。
说道药物储备,也建议普通家庭储备一些常用药物。
成人的,西药:基本是退热,止咳,抗鼻塞,以及腹泻,消炎药物几类,比如布洛芬(芬必得),泰诺(对乙酰氨基酰),新康泰克或者其他常备感冒药,氨溴索一类的止咳药物,丙酸氟替卡松的喷鼻药物,肺宁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蒲地兰口服液,三代头孢,左氧氟沙星。
儿童的,西药:美林(布洛芬)*2 瓶,小泰诺(对乙酰氨基酚)*1-2 瓶,易坦静或沐舒坦类似的化痰类单方药 1 瓶,仙特明(西替利嗪)滴剂,小儿豉翘 / 青翘 2-3 盒,小葵花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或桔贝 / 杏贝止咳或百部止咳糖浆,氨溴索,丙酸氟替卡松也可以,亿活或者妈咪爱等其他益生菌,补液盐三型,退热贴,蒙脱石(草莓味),特别注意请严格按照儿童使用剂量使用。
设备类,N95,体温计(水银),84(泡腾片就行),75 酒精(建议买大桶和小喷壶),血氧仪,有必要的话,制氧机可以考虑一个(自己判断)
忘了一条,家里有慢性病患者,精神类疾病的患者,请想办法多存一点。
哦,补一句,药别买太多,警惕过期。
接下来的是重点了,国内的跨省通行问题,落实跨省通行 “落地检”,落实四早原则,结合前边提到的高风险地区外溢的 7 天居家措施。也就是明确了可以跨省通行,即便高风险地区可以,只要做核酸就行,希望后续能看到这方面的好消息。
后边还提了隔离人员的物资配送问题,特别强调了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兰州那次事情我就提了,说好的小区就医专车去那了?这次也正式的把就医专车写进了措施之中,希望能切实落实,目前来看,救护车可能会收到冲击,所以小区的专车是必须的准备。
关于学校的封闭和网课问题,我到觉得,这个单纯的就是管理方面的把控了,落实责任,逐级排查管控,毕竟整个教育系统都是接受管理的,企业和工业园区问题也同理。
最后的滞留人员,现在他们可能是最苦的一批人,比封控在家的还苦一些,我周围现在还有 10.1 出游回不来北京的,以及在新疆呆了 90 多天走不出来的人员,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家。
自己经历过 omicron,症状是流感症状 + 嗅觉减退。7 天转阴,10 天嗅觉恢复,没有后遗症。没有靠什么医疗,主要就是做了以下两点来加速自愈
1. 缓解不适症状:吃止痛药或退烧药。我只是第一天吃了一粒必理痛。
2. 帮助你的身体对抗病毒:大量喝维 C 吃橙子,增加蛋白质摄入,多多休息。
补充说明一下,我是身体正常的普通大学生,至于老年人或者基础病人群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个人觉得,确实是能不得就尽量不得,不过万一得了也不要太过惊慌,冷静地和自己的身体通力合作,战胜病毒吧。
仅作交流分享之用
第十一条: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
第十七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
请问如果医院以分级诊疗为理由拒绝病人入院的时候究竟是矛会断还是盾会坏?
等了这么久,头一次见到加强医疗医院建设,制定分级诊疗方案了。后面还有加强药物储备,推进疫苗接种。
这就是摆明了要放开了。
某些爱好者不知道会不会如丧考妣。
虽然从科学上不好解释。但从玄学上来说,如果真有国运在,没准改了以后会越来越好呢。
开盲盒了
共存的代价是什么,防疫的代价是什么,最后那边损失更少
我是支持抗疫的,封我头上我也没有抱怨
希望知乎上呼风唤雨的共存派家里出了事也要认识到
这不是政府的过错,这是必然的代价,而你就是那个代价,一切听从指挥,永远。。走
过度防疫比病毒更可怕
我只看到了这个
“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我直接说吧,不装了。
这次的防疫政策调整就是给第十版做预热的。
个人看法:
1. 总体好事,能有效降低群众对防疫的反感程度
2. 群众反感的根源——过度防控及层层加码问题,昨天那个会议的级别是第一次提到,比联防联控机制那种发布会力度是大的多,下一次可能再加码就要考虑一下影响和后果了。
3. 整体还是朝着放松管控方式转变,高低风险那个类似香港年初的围封强检,会更加精准防控,不判定次密接也大大降低了流调的工作量。
4. 以后疫情应该是常态化,但应该是哪有阳封哪,不再大范围静态管理。
5. 实施效果,留待时间验证,拭目以待
今日在这里为共存叫好的人,以后又是网上埋怨防疫不力的同一批人。
说实话,在社会接受度方面,流感确实是最成功的传染病。
每年秋冬换季降温,都有大量老年人去世,其中很多其实就是感染了流感(说不定就是被自己的儿孙传染的)。但一般公众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中了传染病,只是以为这是一般意义上的 “老死”,更不会因此而控诉社会。
“流感”这个名字也翻译得好,听起来就跟咳嗽流鼻涕似的,哪怕音译成 “因弗鲁安扎” 都没这个效果。
我认为现阶段中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天天接受的是美国死 100 万之类的信息,并没有做好把新冠看淡的心理准备。
有人说看执行力度,有人说躺平,各种风凉话带节奏的
我倒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改变,中国这么大的盘子,疫情防控这么复杂的问题,如何定夺、肯定不是二极管思维能理解的。
不是只有封闭和开放两个选择,最合理的方式肯定是慢慢放松,渐渐落地。中间肯定还有反复,但事后回头看,这次新规很可能是疫情防控的转折点。
这跟股市一样,牛市真正的来的时候没人信,等到到顶了事后看才后悔当初的判断。
长期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说得容易,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取消次密接不就是全部划定为密接么?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武汉从国庆过后一直执行的全民核酸一天一检。
然而现在并没有像前几次一样能够靠刷核酸实现很快的社会面清零。
连续不断都是每天几十例新增,而且关注一个核心的点,社会面新增就没停过。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到了核酸一次都没漏,而且因为职业需要,我们的管控还更严格。两点一线,没怎么出门,更没有跨区流动。
但是,此刻我是被封闭在小区的。
小区两天前封了,这两天的流调并没有体现出来。按照通知还要封 3 天。
我觉得普通民众最后能配合的一天一核酸,能再怎么加?
中间一度我还怀疑是不是有人投毒。
其实现在已经加无可加了。
按照第九版的经验以及与 20 条的比较,客观上这就是不管了。
按照美国这边的经验,这种程度放开(以及未来继续放开的预期),感染一遍是没跑了。鉴于此,一点个人抗疫的微小经验分享下。
1、心理预期建设
接受 “自己几乎必然会得一下子” 的设定,做好心理建设,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帮自己脱敏。这样,等真得了也不至于慌张。
2、常备药物与医疗常识
omicron 感染主要症状以发热和咽部不适为主,伴随食欲减退,味觉、嗅觉失灵等附带症状。条件允许的话,家中备一些常见退烧药(布洛芬、泰诺、999 感冒灵之类的,不能再管制了吧,不合理了)。不下厨的特别要准备食盐和白砂糖。体温计最好有一个。
发热时可能食欲非常差,但必须保证摄入水、适量电解质、能量和一定的营养(优先级分先后)。较简单快捷的方法(也是我经常给身边同学建议的方法),一杯热水配一撮盐~2g,加糖加到甜度好喝不齁,一天搞 2-3 杯,再配合几杯普通白开水,基本可以在吃不下饭的情况下满足前 3 项。尤其是电解质,易被忽略,发汗时又急需。电解质失衡很容易头晕眼花的。
3、了解可及资源
提前了解社区医院的联系方式、地理位置、交通路况。独居的,最好还能有好友 / 邻居做紧急联系人,互通信息互相帮助。
4、日常工作的替代方案
自己每天要做的事,要想好如果生病或隔离,则如何完成。
4、保护老人
生活中能接触到老人的,或家里有老人的,要尤其注意。提前准备好方案与物资,保证在自己隔离期间,老人不会被暴露,也不会遇到生活困难。
~~~~
主要就这些吧。年轻人扛一扛就过去了,中老年朋友多注意点…
祝大家别得这破病。
复制我的上一个回答
变种病毒传染性越来越强,到现在已经不存在中间路线了。要么就只能完全开放,要么就只能严格清零。
现在本土疫情越来越多,民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坐标成都,上次封控之后,肉眼可见的路边商铺变少。
建议加强边境防控,保内地的基本盘。否则,不如就全面开放吧。
读完还是有个问题:
常态化核酸要不要保持?“杜绝一天两检、一天三检”,是否意味着无风险群体仍须常态化两天一检、三天一检?
这个问题也要说明、解决,这是较具普遍性、与多数群众联系更紧密的问题。
封控爱好者集体沉默。
值得关注的不是里面的信息
而是基层怎么执行
上面政策再好,基层落实,有什么用?
别从 7+3+3…… 变成了 5+3+3……
放开是好事。遗憾的是前三年浪费了太多时间。把太多的精力、成本放到了隔离、核酸上。
更治本的做法:增加扩建社区医院、非三甲基层医院,传染病院、医学生扩招、氧气机呼吸机普及、这些工作进度太慢了。如果把全民核酸,全民隔离的一半成本用在这些上面,形势会乐观很多。
这次只是放开了一部分,希望未来一两年能看到这些方面的进步吧。
我是这么想的,与其看这个问题下各种过拟合的答案,不如看被过往回答命中的答案,虽不一定就绝对正确,但至少展示了模型的一些泛化能力。
11 月 5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防疫,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今天的 20 条中有不少是相关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反对放开的这下走到人民的对立面了
划重点:
取消熔断
取消次密接
没有中风险区
隔离时间缩短
取消全员核酸
不知道一片较好的人里边,有几个是产业工人,有几个是低收入(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群体中的一员。拭目以待吧。
花 80 分的力防住疫情可能很累,但 “优化” 后基层防疫人员可能要付出 120 分的努力,还可能防不住。
防不住的防控,是最大的浪费。
我是清零派,我承认很不爽,这有一种投降的挫败感。
没办法,我们说了又不算。
既然如此,说点实在的:
第一,希望官方出一份靠谱的药物和家用医疗设备清单,方便大家自行准备。免得大家各买各的,到时候效果参差不齐。
第二,家用医疗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权要下放,必要的时候甚至允许不要处方自行购买,总不能买点退烧药和感冒药还非要先开处方吧。还有慢性病人的常用药也可以考虑下放到基层,免得为这点儿老药罐子的事还老往大医院跑,既挤占医疗资源,还有交叉感染风险。
第三,必要的时候,就连新冠特效药本身也应该允许自行购买,不要处方,只凭抗原自测结果。当然,为防止有人囤积居奇或者不按量服药,最好在卖的时候就直接按照通常的疗程和用量包装好。
第四,官方推荐的药物本身要靠谱,比如,退烧药要确实能退得了烧,止咳药要确实止得住咳,不要计较中西医之别,关键只要有效就行。确切的疗效本身就有助于降低恐慌,防止医疗挤兑。
第五,大家还有什么日常生活和护理妙招,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第六,我不白嫖大家的妙招,我先贡献一个:关于小孩退烧的,如果口服的布洛芬等药物无效,可以试试退热栓(塞菊花),有专门给小孩的退热栓。如果儿童专用退热栓也无效,可以用成人退热栓,但是,要注意,只切头上那四分之一的尖尖来用(否则太大了塞不进去)。这一招还是武大中南医院的儿科医生教我的,我家小孩有一年流感高烧不退就是用这个压下来的。
各个答主真是群魔乱舞,再一次暴露了知乎键盘政治水平之低下。
我就一句话:
两周之内,从上到下政策必然随之大调整。
重心已经要转移到治疗和疫苗上了。
我从始至终坚决支持中央的决策,无非是因为中央的决策是全局考虑的,且他们掌握着最全的信息资源,有最为客观的考量。而不是某些人阴阳怪气的 “核酸产业绑架中国”,试问,核酸产业才几个钱?(而且利润大头还来自于出口欧美)。要真是核酸产业绑架政策,那直接放开,岂不是医药产业如鱼得水?这么说不是耍无赖嘛。
好,以上是铺垫和看法,也因此,我一直支持动态清零。其实换句话说:我支持两害取其轻。
这在以往是没问题的,过去三年,党和国家为中国人民争取了三年时光,我们少死了千万人(按照美国中国人口比例和医疗条件折算),我们取得了相比之于其他国家还算可以的经济成绩(虽然都烂,但是至少有些地方烂的更彻底)。
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同了。
其一,病毒致死率危重病确实降低很多;其二,传染强度大幅提高;其三,当前多个大城市爆发态势,现在两害取其轻原则的话,那就不能再继续当前政策了。
另外,解读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判断: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这四条很明确,就是**:**分级分类诊疗、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意思太明显了。要有对应的分级诊疗、要有足够的药物、要提前接种疫苗、要注意老弱病残……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防止医疗挤兑。
体制惯性的存在,决定任何转向都不会 180 度大转弯。
但经济、财政和就业形势的存在,决定了转向的必然发生。
相比政策层面的微调,核心的其实是 “二十条 " 里的这四条:
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
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
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
分级分类诊疗是防范医疗挤兑的必然之举,疫苗接种、新冠药物是遏制感染、重症及死亡风险的不二选择,而强化重点人群保护,则指向了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和高风险群体。
比如在分级诊疗里,首次提出了 “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这显然是有针对性的。
在疫苗一条里,有 “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的提法,国外疫苗能否进入,也值得关注。
事实上,自疫情开始以来,医疗资源冗余度、高效疫苗、新冠药物都被视为终结疫情的必由之路。
无论全民核酸还是封控静默,都只是拿时间换空间。
如今,新冠即将迈入第四年,防控空间和经济代价允许的空间都不大了。曙光已现,期待最终到来的一天。
[
中国城市大趋势:未来 10 年的超级新格局(经济大趋势系
京东
¥75.05
去购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社会聚焦】男子贩卖 8000 张通行证?乌鲁木齐警方发布,“成人礼” 效应已来:河南妇联修改了两年前的文章通报!健康码新骗局出现了!
病毒的毒力减弱,感染性增强,这是防控措施优化的原因,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多地大规模感染,这一波感染人数及防控时间必将远超过去,也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刻。大规模的感染及长时间的封控对各地的政府、医疗体系都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也有可能是转为常态化防控模式,各地都无法做到真正的清零,每天都会有少量的感染者,病毒在人群之中低密度流行。
无论如何,我们已经打赢了上半场,下半场拭目以待。
看起来好像要比前面松一点了。
实际执行起来,会怎么样?
一开始这样说,接下来另外的方法做,然后像我这样的,就真相信了,最后弄得自己差点抑郁。
别的话就不说了,说多了说错了,天生胆子小。
作为一个从三月份开始被封闭 87 天,一个人在家,整得差点抑郁的人,
这不是一个奇葩的建议,而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教训。
只要没有严格清零的硬性 zz 目标,基层地方是没有动机去做大规模筛查,更没有动机去封城的。
接下来估计各地就是能不测就不测,“不测就是没有”,阳性外溢也无所谓,大家都外溢就等于没外溢
除了被医院发热门诊之类的地方筛出来几个阳性封几栋楼之外,其余的可以说是完全放开了
原本是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设计,希望尽可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减少对普通人的影响。
搞了三年,慢慢变成臃肿的操作流程。人性化变成了繁琐、僵化。
。。。。嗯,很有即视感。
这次,算是梳理后,再次简化。对老百姓、管理人员、医务人员都是好事。
但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 “如何对待无症状感染者” 这个问题上。
搜索了一下,这是 2020 年 4 月中国结束全国静默后热搜的词语。
大概意思是,在当时的抗疫地图上没有统计 “无症状感染者” 的数据。于是境内境外有人质疑中国 “抗疫成功” 的真实性,认为中国有意忽略了无症状感染者。
这个消息也引来国内恐慌,担心疫情反弹。
国家都不得不出来辟谣。
我这里再摘一段当时的报道
焦点一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如何?
据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分两类:一类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只是还在潜伏期,没有症状,需要把他们甄别出来纳入确诊病例管理;另一类没有任何症状,没有任何影像改变,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不是病人,只是核酸检测阳性。
焦点二
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引起疫情反弹?
4 月 8 日,关闭了 76 天的离汉通道重开,复工复产后,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备受关注。
“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导致疫情反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防控工作的态度和能力。如果不重视,即使只有少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会造成疾病传播;如果我们重视了,即使有无症状感染者存在,只要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发现一个,管控一个,扎扎实实做好发现、管控工作,就不会有问题。” 李群认为,目前各个方面已高度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工作,专业部门的监测工作不断加强,防控措施和流程不断优化,对重点人群的筛查也在持续开展中,不必过分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引起疫情暴发。
焦点三
如何排查和管控无症状感染者?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都是采取与确诊病例同样的严格措施,无症状感染者发现以后的管理、隔离、医学观察,都是非常严格的。” 李群说,“无症状感染者要集中医学观察 14 天,一旦出现症状就转去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能够确诊要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还要进行两周的健康随访,同时在第二周和第四周要去定点医院进行复查,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集中医学观察 14 天。”
焦点四
公众应该如何看待、怎样防护?
针对部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恐慌情绪,童朝晖表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最主要的来源,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的人,一般不会被传染,没有必要恐慌。
李群说:“公众要有防范感染风险的意识,却也无需过度担忧,在无法辨别周围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
不过虽然如此,中国为了彻底清零,(也可能是为了应对舆论),还是把无症状感染者纳入管理。
可以说中国今天的抗疫疲劳都是源于此。
隔离者比医务人员还生龙活虎的闹剧也是因为对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次密接的过度管理而来。
所以要回到正常生活,还是得看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强度。
其实真要都严格管理,方法也很简单。第九版就有参考,核酸检测少扩增几轮就可以了。。。。
大约,是嫌难度还不够大?
刚刚回答了:
关键词:“鸿沟”。
(1)
这个世界的鸿沟,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巨大了……?
详见:
太阳底下无新事。
(2)
法律的规定与实施之间有着深不可测的鸿沟。详见:
(3)
不光是执~部门和民众观念之间有鸿沟,喉舌也不认同。详见:
如何看待 5 名家长参与反映学校食堂卫生问题,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寻衅滋事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你要想清零,就得忍受各种措施带来的不便。
你要想共存,也得忍受超额死亡和医疗挤兑。
你总得选择一个,买定离手,愿赌服输。
我只关心一点,北京弹窗宝的弹窗 3 怎么说?
政策放松的号角。防疫爱好者也不用如丧考批,没人和你们争这些无聊的东西。
说实话我也没有把你们说的当一回事。也不会投入精力去研究。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你只要不强迫我去做我不愿做的事,你要干什么我不会过问。
1.N95
2. 布洛芬
3. 念慈枇杷膏
4. 莲花清瘟
5. 抗生素,阿莫西林
6. 维生素 C
7. 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
8. 血氧仪
9. 呼吸机
开放的不是时候,大家备好药,先抗过前四个月吧。呼吸机有条件就买个。
祝大家健康
无症状感染者可以完全取消了,没有任何意义。
身在国外,可以继续卷,等放开的那一天✊✊✊
知友们保护好牛子和脑子,拥抱生活吧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我的地盘我做主
╮( ̄▽ ̄)╭
从这个情况来看。。
我怎么越来越感觉是上海 3 月份说的那些话反而成功推广了。
。。。。
算了,再想下去号没了。
健康宝什么时候解除弹窗?
说明地主家真的没有余粮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接下来就看疫情的峰值是多少,是否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重症率和死亡率是多少了!
准备复工了!
市场表示这消息非常振奋人心。
一个很好的信号
慢慢来比较快。
要逐渐放松了。家里屯点发烧药什么的还是有备无患的。一开始肯定会乱一阵。
北京健康宝弹窗真的没有了!
感觉真的动真格了!
我要去环球了!
我是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 8:00 知乎直播,敬请关注!
多地新发疫情未现危重症患者,专家建议医疗资源更多向重症诊疗倾斜
近日来,广州疫情的快速增长态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1 月 9 日 0 至 24 时,广州市新增 2555 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在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 2430 例、轻型 125 例。另据广州卫健委 9 日通报,截至 11 月 8 日 24 时,广州市新增本土新冠感染者均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无重症、危重症患者。患者情况均稳定。
不仅仅是广州,10 月下旬以来,福州、重庆等地出现的本土疫情同样是由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BA.5.2 进化分支所引起的,但在日增新冠感染者数量出现较大波动的同时,感染者症状均较轻。以福州为例,进入 11 月之后,福州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根据福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10 月 30 日通报,在该市本轮本土新冠疫情中,99% 以上感染者为无症状患者,没有重症患者。
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显示,截至 11 月 9 日 24 时,据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 9155 例,其中,重症病例 31 例。11 月 9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185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从目前来看,新冠重症和病死率已经很低了,且奥密克戎毒力也没有明显变化,建议地方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加大抗疫成本。
“提倡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化、精准化,就是为了达成‘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未来,应该将更多有限的医疗资源从新冠检测中解放出来,投入对有症状新冠感染者的诊疗上。” 姜庆五称。
“当前,新冠病毒毒性已经减弱并正在继续减弱。根据真实世界数据,在中国内地多地、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多国,目前 99% 以上的新冠阳性患者均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救治难度低。”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提出,当下,中国内地可以考虑在坚持公共卫生预防措施的同时,健全分层分流的新冠诊疗体系。
所谓 “分层分流”,金冬雁称,就是要更好配置、利用医疗资源,完善集中隔离点和医院收治新冠病人的相关措施。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可自愈而且并无年老或慢性病等重症风险因素的轻症患者,甚至包括可以通过新冠口服药进行治疗的年纪较大但身体健康的确诊轻症患者,隔离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鉴于新冠重症率在 1%以下乃至到 0.5%,预计需要转诊救治的病人不会很多,也不会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
“一老一小” 始终是新冠疫情救治的重点人群。对此,金冬雁称,儿童得新冠重症的概率很低,对于这类群体的隔离救治,也不建议占用医院资源。医院资源,尤其是医院的负压病床,应该首先留给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或患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症患者。
而对于患有轻症的老年人群,金冬雁认为,一方面,要提高抗病毒药物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如果地方方舱医院医疗资源有限也不适合照顾日常生活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士,需要审慎考虑可否让确诊的此类人士返回家中隔离,以获得更精细的照顾。如果要集中隔离此类人士,必须按其需要对现有设施进行适当的改建。此外,如果养老院出现新冠疫情,可参考香港的经验,进行 “逆向隔离”,即在养老院中形成管理的闭环。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同样对记者提出,要想将疫情控制在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的水平上,需要让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尽早服用药物。此外,为进一步平衡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护,他还建议优化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方式。“各地在疫情发生后,应首先确定最小程度的封控范围,这样可以更好避免过度封控带来的社会恐慌,也是落实‘精准防控’的题中之义。”
多地新发疫情未现危重症患者,专家建议医疗资源更多向重症诊疗倾斜
直接上图!
此刻形势比较微妙,新增病例日渐增多,但危重病例很少,死亡没有
其实是做出放开政策的最合适时机
太早了,很多人转不过弯来,比如那些当初喷 7+3 的
太晚了,就直接撞上可能今冬疫情高峰,舆论就被动了
所以虽然以上措施完全可以当作 “第十版” 来发表,但还是赶紧放出来了
也许广州和郑州的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
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要对数字有大幅提升的心理准备
提前声明:从不删评论
极简版:
1. 密接 7+3→5+3
2. 不再判定次密接
3. 高中低→高低,以单元、楼栋为单元划分
4. 外溢集中→居家
5. 非必要不搞全员核酸
6. 入境前 48 小时 2 检→1 检
7.CT 值调整
8. 入境 7+3→5+3
我不知道有些清零派在散播什么 “老人小孩怎么办” 之类的言论,就算国家共存了,你清零爱好者一样可以自行居家静默啊,你那么害怕,你们家人就一直静默不就好了?对你而言都是居家静默,有啥好害怕的?
清零派破大防
7+3 都嫌少,结果来了个 5+3
让好好看看有哪些大 V 站在中央的对立面
等着各地爆发呗,还能关注啥?未来如果新冠病人多了,新冠治疗可能会被排出医保,建议建立专门的新冠医院,接收巨量病人吧。
保经济就不可能保健康,总是要二选一的。
更新:
评论还在纠结重症非重症呢?觉得是否应该就医的,是病人自己还是网络键盘侠啊?挺搞笑的。从博弈的角度,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给自己争取一份资源也是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当然了,有钱人随时都有最好的医疗资源,普通人嘛,要么利己要么利他,自己选咯!
大家各安天命吧…
华尔街日报 11 月 9 号的消息: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正在考虑逐渐退出动态清零,但是要谨慎得控制放开的进度,知情人士表示彻底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时间可能要到明年年底。
================================
短时间内管控措施不会有太大变化,在全国开花的当下并不是放开的好时间,应该利用好春节这个时间点,进行全国封控,清空一波后,明年 4 月份再开始逐渐放开
有肿瘤高血压的老人本该是优先接种人群
没打的赶紧打
囤好药品自求多福吧
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我本来支持的是全面铺一针二价疫苗之后再做改变的
是进亦忧,退亦忧啊!
我昨天还在跟人 battle 今后的政策必定放松
原因很简单,目前的疫情态势很明显能看出来根本防不住,新疆三个月,内蒙两个月,郑州一个月,防住了吗?
很显然没有
那么问题就很简单明了
继续高压防控等于让能抗住病毒的人挣不来钱,经济停摆,病毒以缓慢的速度感染封控中的人群,扛不住的人一样扛不住,而医疗系统因为封控和核酸的原因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放松力度等于一波把扛不住病毒的人带走,医疗系统短时间内面临极大冲击,但能让抗住病毒的那些人挣到钱,能保一部分经济
再加上国内经济越来越差,选择第二天路是可以预测的
至于普通人该怎么办
准备好退烧药,准备好消毒水,加强锻炼,从今天到明年夏天这段时间里最好不要生病。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好办法
周一 all in 退烧药及消毒水生产企业股票
大好消息。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 5+3,而是第 11-14 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增加病床数量、加速接种疫苗。
终于做好准备接受病毒的长期存在了!
我的想法是,要么坚持清零,要么彻底放开。
这样在中间横跳只会更加浪费资源。
确诊需要隔离的大前提不变,那么减少个体的隔离时间只会增加社会的隔离时间。
我爷爷(89)估计肯定撑不过第一波。我爸妈应该还能过第一关,那之后他俩在老家就没有牵挂了,可以来北京跟我会合。
北京毕竟资源更多,不容易动乱,而且我现在这个可以经常居家办公的工作回了老家也不好找。
以及,我最担心的从来不是疫情导致的死亡,又或者后遗症。毕竟我会努力保护好我自己和家人,我爷爷那里我也已经尽力了,我想他不会怪我。至于后遗症,从国外(日本)的情况来看,只要不过于频繁的感染,哪怕得了也有很大几率康复(何况我的工作在家躺着也能做)。
我最担心的,还是大规模死亡,尤其是农村和城市底层人口的死亡,所导致的动乱。在这一点上,国家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而且哪怕到现在,居然还不把话说清楚,还在不停的说这 “不是躺平” 是“动态清零”,以至于我爸妈居然还不肯相信他们实际上已经被国家划分为可以放弃的人口了,还笑话我要买制氧机给他们。等这些为国家付出了一辈子对国家最忠心耿耿的老年人发现了真相的时候,某些人打算怎么办呢?
交替之时,最为混沌,
在未来的半年左右,国内疫情会引来一波小高潮,
然后会有大量的小区、单元被列为高风险,
直到再度调控防疫措施,方为清朗,
撑住,过了这混沌之时,便是碧海蓝天。
防疫不彻底 = 彻底不防疫
关于放开防控之后避免医疗挤兑的一些措施考虑
由于放开之后,很可能会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病人,导致医疗挤兑,医护感染等问题,从而冲垮医疗体系。因此,有必要参考一些已有的先进经验,避免医疗挤兑的发生。
1、推进强制分级诊疗。
如果有病了,不允许直接进三甲医院,先到社区挂号排队,得到社区医生的允许,认为你确实有必要进医院,才能逐级申请,进入三甲医院看病。这样能进医院的人少了,自然就不挤兑了。过去医生一天看几十个病人,改成只看几个病人,那服务态度也就大为好转了,患者也会满意了。
年龄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投入相同的医疗资源,给年轻人显然是比给老年人更合算,因为前者才是税收贡献的重要来源,而后者更多只是资源的消耗者。
2、大力推广止疼片
病这个东西,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疼。如果都进医院看病,那就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因此可以给基层社区医院下发大量止疼片,如果患者来了之后,医生评判一下,看他一时半会应该死不了,那就给他发止疼片让他回家吃,这样他吃了不疼了,至少在一段时期以内,也就相当于是没有病了,从而避免了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3、公立医院预约排队
现在进医院,不排除有可能是上午看病,下午拍片,过几天就住上院了。这样医护的压力就会很大。可以考虑必须要预约,比如说骨折之后去看医生,约到三个星期之后拍片,再两个星期之后出结果,再两个星期让医生看片,再一个月之后预约到手术,这样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就会大大减少。
4、发展私立医院解决民生问题
有人说,公立医院排队,那我不想排队。那就可以去私立医院,当场就可以看病。稍微多交一点钱而已。而且私立医院服务态度都很好,不像公立医院那么冷冰冰的。
5、发展医疗贷款
有人说,私立医院收费稍微高一点,那没有关系。有活力的民间资本可以提供医疗贷款,可以搞分期还,比如贷 30 年,这样平摊下来,一个月也就还不了多少钱了。
另外,新冠免费医疗是动态清零时代的产物,如果放开后还免费治疗,会占用其他疾病的资金,应该改为自费。
6、在医院增加安保力量。
严格按照制定的医疗政策来接收病人,不符合条件的病人坚决不予接受,将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患者。因此应严厉打击医闹、硬闯的、敲锣的、在大厅摆花圈的,这类试图加塞获得医疗资源的不法分子,应予严厉打击。需要雇佣安保公司更多人力,必要时可使用冷兵器维护医院秩序。
7、不允许医护人员恶意辞职或以患病为由请假
可以适当增加工资,但不能允许恶意辞职或者恶意请假。
8、严惩散布恐慌信息
放开之后,有些防疫爱好者出于某些阴暗目的,可能会妖魔化新冠病毒,引发公众恐慌。这种情况你抓他几天是不管用的,应该改成财产惩罚,私自发布疫情消息的,不管是否属实,都最高可以罚他 300 万新台币,不交的计入征信,这样公众就不会被一些不负责任的煽动信息所引发焦虑和精神内耗了。
9、媒体配合
其实新冠直接死亡率并不高,如果媒体不提这事,公众其实不会有太多感觉,也意识不到有这个病。比如美国死 100 万人,现在一个有名有姓的平民死者都没有被我们记住,说明媒体配合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降低公众恐慌。
而且就算有后遗症,但只要不提这件事,那这个关联性就是很薄弱的,也很难找到证据。你得病两个月之后血栓死了,那不应该怪到两个月前的新冠阳性上面。各个媒体应该配合起来,压低热度,不要渲染这些无意义的情绪。
要多引导正面心态,比如音乐会、体育赛事、节日盛会上人山人海的画面,降低公众的疑虑情绪。
10、核酸恢复正常收费
减少核酸次数,取消不必要的核酸检测,过去核酸检测价格过低甚至免费,从而造成检测滥用,引发民众恐慌。今后应该恢复正常价格,比如 100 元左右一次。减少检测也就可以减少病例,进而减少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有利于社会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和心情。
11、强制打疫苗
不打疫苗的,不允许其进入公共场合。就医时降低其优先级。
采取以上举措,可以有效在放开管控之后,仍然能保证医疗资源正常运转,不会出现击穿等问题。其中很多先进经验已经得到过其他地方的验证。
有个朋友在新疆已经别关仨月了,也不知道根据的是那条防空措施。
无论怎样……
这算是个好消息吧……
就看怎么落实了
开始大型实验了
医疗挤兑和经济复苏,
哪一个会到来???
啊对对你大陆的医疗保障比台湾还好,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先放我之前的两篇文章。
第一篇,我是想说入境的宽松本身,配合充分的流调的防疫措施,依然可以压低疫情。真正的难点是疫苗防护力的下降。
这次看完 20 条,我想补充的还有基层执行力、民众配合度的下降。
我之前也说过,最好的反 “动态清零” 法子不是放任,而且 “一刀切” 搞得民怨沸腾。
土耳其通胀近 80%,央行却宣布降息 100 个基点,如何看待这一操作?此举有何逻辑?
第二篇,我想说的是,“降息压通胀” 看起来很反经济学常识,但具体问题具体问分析,如果降息能让生产商融通资金扩大生产扩大供给,钱多了,但货更多,恶性通胀是可以被摁住的。目前看,也还行。
回到 20 条,**乐观的情况下,还真的有可能实现 “措施更宽松,但清零效果更好了” 的目标。**很反常识是不是?下面具体解释:
第一、对于地方和基层来说,要求改的更加宽松了、更加简单了,相对就更容易 “完整执行” 了。
类似的例子是日本 8 月取消新冠确诊者的详细信息上报,只报高风险人群,也是为了解放人力资源。
第二、对于民众来说,各种安排更加人性化,“一刀切” 和无厘头的加码少了,对于正常的防控措施,群众更乐于更容易配合。
第三、不能忽视的是疫苗、药物、医疗体系的准备。毕竟得底线思维,万一没防住、咋整。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家庭都得想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月底就要过年了,两个多月时间。
要么,是把疫情摁下去,各地区疫情会有,但是程度非常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有限。那这个方案将会是巨大的成功。
要么,就是全国大范围的疫情爆发。按照中国的强大检测能力,以及新冠变种俩月感染总人口 10%-50% 的能力,每天确诊一百万,一点都不奇怪。
小作文满天飞、大规模医疗挤兑,伴随着可能是农民工的集体返乡(越南),也可能是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大家忘记了疫情(美欧),这种情况下我依然会觉得这是失败。
我经常重复一句话:“动态清零”不等于封控,“开放”也不等于 “躺平共存”。中间有非常大“科学精准”“既要又要” 的空间。
最后,当两段原文: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 “动态清零” 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他我不指望,我只是希望共存派也被小作文好好冲一冲
清零派将出现分化。
一部分开始叼盘。
一部分开始阴阳怪气,成为 50w。
后者的逻辑一致值得敬佩。前者才是防疫真正的敌人。
没想到双 11 力度最大的竟然是这个……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今儿个老百姓,咱个儿真高兴
封城派反串忠这些人今日现原形了。
他们盼着中国永远封控。以前冒充爱国者。
他们就是卧底。现在出来阴阳怪气攻击新政策了?
陆港股市上涨
人民币汇率上涨,在岸上涨最高 1.2%。离岸 0.71%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 6 个基点。
国际机票平台瞬时流量达到一年峰值。
主要核心点就在于
1. 保持社会的活力(流动性),降低人们的怨气
2. 要收拾层层加码(至于能到哪地步存疑)
3. 恢复信心
4. 明确 R0 的重要性(传播性),希望尽量以快制快
还是让我说中了
回答里很多人还是没有认识到 “不要看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
文件写得一个比一个好,到了地方具体怎么实施又是另一套了
要相信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没有次密接换个词不就行了
翻译:
1. 民航没钱了。
2. 地方 zf 没钱了。
3. 街道再加班扛不住了。
4. 这玩意儿防不住先这样吧。
我等着出现多起死亡病例后,现在所谓的 “共存派” 又开始抨击放松政策的那一天。
跟移民行业传闻一起看。别有一番滋味。
不得不佩服,还是很有水平和眼界的。
链接就不放了,作者禁止转载
看到战胜疫情的曙光了。
一觉醒来,朋友圈都在发这个
最关键的一条: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高风险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改为 7 天居家隔离
风险区只划定高风险和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无新增直接降为低风险地区
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入境航班不再熔断,只看 48 小时一次核酸检测结果 – 出行更便捷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的整治
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期待大学校园解封!
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各项防控措施
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的疏解,返乡更容易了。
期待地方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措施
其实就是防止加码
但是加码不只是政策问题,更是人性的问题
让谁上,谁都想加码,只有加码才是最安全感的
就像我给客户发货进口常温货,早就规定进口的货物不允许测核酸了
但是客户对于进口货,任然抱有怀疑心态,怎么打消这种怀疑呢,只有测核酸
客户要你测,你是乙方,你也只能测
对于社区来说,唯一能提供安全感的,只有全员核酸
换谁上去,十几二十天不测核酸,自己心理都打鼓
怎么办呢,反正我是不知道怎么办好
这些纸上的政策,并不能抵消安全感
下面还是会继续加码,隐形的加码
不是不让隔离吗,那你就别回来
我同事已经遇到这个问题了
我国政策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政策具有延续性,一般不会突然 180 度大转弯(反向指标可以参考某国,这届疯狂入群下届疯狂退群,今年无底线降息明年无底线升息)
“动态清零” 毫无疑问是前三年疫情中最可行的方案,理论上一方面可以保证大多数人民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过去许多网友也经常批评上海等地的各种奇葩事件,但请注意我们批评的是地方政府的 “不作为” 和“乱作为”,目的是旨在监督提高各地行政水平,有别于直接攻击 “动态清零” 进而阴阳怪气的攻击国家的另一路人
未来中国的政策会不会转向?当然会,但显然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不是像某些国家一样直接走入 “群体免疫”;在行政能力可以覆盖的情况下尽力 “精准防控”,缩短无谓的隔离时间,减少一刀切的情况;后面在确认病毒毒性减弱、疫苗有效率较高、整体风险可控时候再进行全面放开,这不是所谓 “共存派的胜利”,而恰恰相反是 “动态清零的胜利”,因为动态清零和共存的最大区别不是封控不封控,而是死人不死人
最搞笑的观点还是老有人觉得我们的防疫政策不科学,“与全世界逆行”,但我寻思着科学的第一要义是得先做实验吧?在面对一个新生事物时候先付出上百万生命的代价是科学?现在有几十亿老外来替我们做实验,我们在后边采集数据研究分析进而形成防控政策,这 tm 简直科学到家了好吧?
作为定点医院干了三年,闭环时间加起来有一年的医务人员热泪盈眶。
利好经济,利好国计民生
现在国内疫情有上升趋势,在这个时刻发一条放松外防的公告
emmm
网上吵着要放开的人看着多,但其实生活中反对躺平的沉默的大多数也很多,到时候咋办?
万一未来疫情真不控制了,出现医疗挤兑之类的问题,对生产和生活造成意料之外的影响,怕是只能通过解放台湾来平息舆论了。
伟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很不幸的是,很多人会成为这个代价。个人以为,现在还不到共存的时候,本以为会等到死亡率足够低才会放开,不过现实情况看来,经济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曙光!!!
最让人开心的是: 密接封控以单元或者楼栋为单位,不再判定次密接!这意味着,封控范围大大缩小。
个人一个小小的预测: 无症状也许会很快会不统计了。
正常的风向标了,希望早日和香港一样吧。
做好过冬储备,该打疫苗打疫苗,该屯药屯药,找下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小孩出生后走访两次次,然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了,不知道是不是只管新生儿?),分诊的话,到社区卫生中心比到三级医院更远,还真是麻烦,做好高中同学会的参与,可能需要一些三甲医院的关系。
第一波有点难,但是工薪阶级无法逆势而为。希望好运吧。
还有啥子好说的哦
清零派破大防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这一段明确的是不躺平,还是要防疫,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就是说清零政策没变。还是要防疫。不是不管了。
二、20 条措施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7+3 变 5+3,赌新版的病毒潜伏期短,减少影响。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取消次密接判定,次密接不用居家隔离了,减少对社会影响。但是密接一旦转阳性,次密接正常上班,会影响一大批人。也是赌密接是阴性。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只要居家隔离管得住,居家隔离条件可以,这条问题不大。因为文件后面还有补丁。
(四)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取消中风险,明确是单元或者楼栋。不用一个小区全部中风险。但是这里还留了活口,后面的文件写了中风险地区可以适当扩大。真正执行,一些地区可能会倾向于把以前的中风险变成高风险。一些地区会倾向于除了感染者单元是高风险,其他都是低风险。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只要居家隔离能管住,问题不太大。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这条其实影响很大。现在搞全民定期核酸的目的,就是为了有疫情早点发现,在疫情传播初期解决问题。
这一条费用比较大,但是避免了发现晚的问题。
以现在青岛的疫情为例,青岛疫情是两天一次全民核酸里面发现的,一查发现是庞大的聚集性疫情,紧急措施,连续多天全民检测,这还搞出来 100 多个阳性。被逼迫上网课,居家办公。疫情才压下来。
如果日常采用重点人群检测,这一波疫情发现就可能很晚,一直到重点人群被查出来,再全民核酸一次,可能就成千上万了。
那个时候还想清零,就只能封城解决了。
这一条要执行,就要在国内清零的情况下,把外国人员货物严格控制,减少输入源头,而现在趋势是减少国外人员隔离时间。
这一条如果执行,只能赌抽样重点人员发现的时候,疫情还没有聚集性传播,或者传播时间足够短。
否则,很容易出现常态化封城。
经常性全面核酸和严格控制外国人,外国货物,两者只能选一个,不能都放开。
这一条问题比较大。
至于一天两检、三检,本来就不科学。最多间隔 12 小时,就足够密了。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 48 小时内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 48 小时内 1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对外放松,取消熔断,有利于对外来往,但是对内的机场检验压力会大幅度增加。对城市隔离能力也构成考验。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这条是我一直倡导的红区,绿区,红区应该和机场港口直接连接,外国人随来随走。这一条如果覆盖大部分外国人,隔离与防疫的压力会减轻。
但是需要空气隔离、卫生间隔离的单独的机场通道。适合双机场的城市。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既往感染不具备传染性的可以放松,谁判定,怎么判定。
(十)对入境人员,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这条赌没有长潜伏期,有一定风险。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这条预见到了,随着政策的放开,感染人数增加,医疗压力会增大。早做准备。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这条也是准备用加强疫苗抗病毒,减少需要医疗的人数。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这条还是预见到了,未来感染人数会增加。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这条是在大规模感染的情况下,保护高危人员,减少死亡人数。
(十五)落实 “四早” 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这条强调四早,发现就尽快处理。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避免层层加码,减少防疫对社会的影响。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 “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预见到了随着新政策的执行,隔离区会大幅度增加,可能会有多次封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保证物资保障。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 “接诉即办” 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避免过度防疫,以防疫为名封闭学生。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 “白名单” 制度。
解决防疫和生产的矛盾,封闭生产,防疫不停工。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解决外出滞留人员的管控。
三、强化风险防范,把应对风险隐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关于风险人员管控。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指导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要加强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作业期间的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感染。指导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一旦检出阳性,立即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并追踪管理相关风险人员,防止疫情外溢。
针对前面的居家隔离打补丁,不能居家的还是集中隔离,避免居家传染全家。
(二)关于风险区域划定。各地在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划定高风险区并对外发布。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针对取消中风险区打补丁,危险的可以把整个小区划为高风险。
(三)关于外防输入措施的调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离资源储备,规范设置集中隔离点并严格实施管理。加强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规范管理。对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内外方和中方人员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核酸检测等要求,严防 “破环”。对核酸检测 Ct 值 35—40 的入境人员予以进一步甄别,24 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 Ct 值 < 35,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核酸检测 Ct 值≥35,一般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 “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明确红区(“闭环泡泡”),对居家隔离的入境人员打补丁。
四、加强优化调整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再次明确不躺平。
买特效药的太晚了,已经半个月了,直接买墓地
福成股份
有港股通的买
福寿园
我倒是想看看怎么推分级诊疗,分级诊疗也不过是少死一些人罢了。
这句话从来没有出现过
强制接种疫苗是时候提上议程了
至少要要求没有禁忌症但是又不接种疫苗的那些人签署同意书,感染新冠产生的治疗费用全部放弃用医保报销。
对政策的评价就不说了,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过去两年过得挺惨,但是我家也真的有身体虚弱的老人。
回归乙类乙管的一小步,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的一大步。
新冠是病,得防,但如果防得本末倒置了,那不如找个洞穴把自己埋起来吧。
坐等那批原教旨清零党来介绍放开后的惨状 (*^_^*)。
不要看怎么说,要看怎么做!
要看地方政府怎么理解,怎么实施
我家小县城,听我妈说自从市里出现了几个病例之后,去市里的公交车全部停运,市里的大部分单位全部暂停,很多人有工作但没地方上,更别说没工作的了,我相信全国很多小县城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再说我们学校的情况,这学期刚来就遇到本区出现了几个病例,封校。一直到现在区里每日闭环新增不超 10 例,依然封校,而且严禁点外卖,别说外卖了,连家属区隔着栅栏的超市也被用挡板隔了起来,学校到处是铁栅栏,活脱脱大学监狱。
总之,不要看怎么说,要看怎么做,不处理几个过度防疫的地方官员,我觉得跟以前差别不会太大。因为防疫出现了问题会丢掉乌纱帽,防疫过度只是口头批评,孰轻孰重,那些老油条比咱们清楚。
已知按之前的防疫政策,多点开花,封了的市县一大把,找不到传染源头的一大把。
现在再次缩短隔离时间。。。。。。
得出的结论是啥?动态清零不会出现在新闻里了。
该向哪个方向清零大家终于有数了!
原来广州真是优等生!
深圳已经违规了,赶紧改正错误吧!
分级诊疗制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个制度的建立是共存的基础。
乐观点看明年四月应该就可以有限度的共存了
敲黑板,考点在这儿
将高风险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调整为 7 天居家,国内自由出行能否实现就看这条了,但高风险区域缩小到单元楼和小区,其他省市的防疫部门有闲心看这么细吗?还不照样按行政区划分。。而且非回家的出行几乎都没有固定住所,不满足居家条件,照样得酒店隔离。。哎
昨天美国 cpi 低于预期,纳斯达克暴涨 7.35%。
今天防疫二十条公布,大 A 恒生必势不可挡。
真 · 中美两开花
我得囤点药品了。
莲花,布洛芬,美林,泰诺林,易坦静,退热贴,n95。
还有啥想不起来了。
我说说我的做法:
刚去买了一批 N95 口罩
买了退烧药
准备打疫苗,我本人一针没打,现在有必要了
准备肉身抗毒
不要对能抢到病床抱有什么期望,千分之七的死亡率而已,一千个人死七个,一千万也就是七万个,一亿个人也就是七十万,算不上很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希望是最后一个寒冬
趁着双 11 屯点连花清瘟胶囊,家里有老弱小的,买部呼吸机呗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画重点:
1. 密接 5+3
2. 不再管控次密接
3. 只划定高风险
4. 入境 5+3,不再熔断
5. 高风险 7 天居家
6. 不再全员核酸
等等。
国家不知道密接里面肯定会有确诊吗,一定是知道的。不然不会要求 5 天集中隔离。
既然密接会确诊,次密接不管控是一定有风险的。
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依然不足。
我虽然是共存党,但一直不是那种彻底支持放开,让大家乱跑的。
我认为这样做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平衡吧,尽量保证生活和医疗资源之间的平衡。
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了,要防也是防不住的。
各位自求多福吧…
这不是法条,关键还是要看第十版,另外,最硬核的不能封小区,且看有多少地方能真的做到
为全面放开做提前铺垫,在 2021 年针对躺平还是清零的争论中,双方都不支持站队,但从现实角度讲全面放开是一定且必须的,一味强调清零是不可能且不可取的。在之前的一篇回答中评论区里还在为两派之争面红耳赤。所以事实表明只需静观其变,放开只是时间问题只是找到一个说法的问题。
群里看到的图
一句话:将大范围减少被封控区域,极大地减少被限制人员数量。
一、减少风险人员数量和封控范围。
**1、减少风险人群。**密接的密接者,也就是原来的次密接,不再划为风险人群。这将极大地减少被限制、被隔离的人群数量。
2、**减少风险区范围。**改变原来发现 1 例,全县城封住的做法。明确高风险区精准到楼栋或者楼宇。特殊情况下,才可以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实际就是封控区。
3、**减少风险区数量。**取消原来的中风险区。只有高低两个风险类别。中风险区的取消,将使得被封控人员的人数,在现有基础上,减少大部分。
4、**解决大量外地人滞留问题。**不在高风险区的人,不得限制离开,目的地也不得拒绝返回。由于风险区范围和数量锐减,实际将有效减少外地滞留人员。
二、改进隔离措施。
1、**减少隔离天数。**风险人员由原来的 7+3,调整为 5+3。
2、**尽量以居家隔离替代原有的集中隔离。**只有感染者和密接者需要集中隔离。将高风险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实际是用用居家替代原有部分集中隔离,健康码替代原有强制隔离手段。这将极大地减少隔离的工作量和成本,同时还极大降低对被隔离者的困扰。
3、**不准重复隔离。**已经在前一地区隔离后,返回接收地不得重复隔离。
三、改进核酸检测规则。
1、**纠正核酸成瘾。**不要求天天核酸。一般为隔日核酸。禁止一天 2 检等不必要的极端做法。
2、降低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 Ct 值 < 35。
3、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四、加大层层加码等极端防疫的查处力度。
1、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2、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随着病毒的毒性慢慢减弱,致死率越来越低。防空政策也跟着越来越缩小管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尽最大努力减少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个必须点赞。
但不得不说的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缩小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扩大防控不够精准造成更大面积感染的风险。为此,二十条中增加了对治疗和预防药物的储备要求,对易感人群的摸底和医疗资源应对的准备要求。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 “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所以压力又来到了基层管理者。人民群众不配合的太多了,基础管理者更累更难了。
这是要逐步放开了,有条件的可以买家用呼吸机祖父祖母都 80 了,大女儿身体也不好说不担心都是假的,维生素退烧药止痛药都备起来吧。加强自身锻炼真得了也别指望医院有位子了。今年过年大家都尽量回去陪陪老人,祝大家和家人都平安!
政策是好的,但是基层怎么执行?
快过年了。
这个新政策绝对利于还在国外的朋友,回国更方便了。
1、航班没熔断了。
2、CT 值标准下降(不用担心自己阳过没办法回国)。
3、7+3 变为 5+3(时间成本下降)。
一刀切只是某些人为了省时省力不担责任的做法而已。
分享一个我在一个中转回国的群里面,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是都高兴。
过去的 24 小时是魔幻的,抑制当前世界经济的两大变量:美联储和中国卫健委几乎同步放出了 “转鸽” 的信号。曾光可能没有骗我们。
即使国内目前面临着较大的通缩压力,但是压抑良久的情绪终于在这历史一刻释放。会变好的不是吗?多年之后回望 2022 年 11 月 11 号这天,可能会发现是新周期的起点。
期待卫健委后续的前瞻指引和点阵图,以及与美联储的再次共振。
三个字评价,好!好!好!
我觉得其中 14 条是很重要的,但在这 20 条里面的表述却是模糊不清的。
这三年来已经发生了好多起不幸的事件。患病得不到救治而去世,孕产妇被封控而失去了孩子。希望今后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抗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疫情防控而防控。
把药品管控也去掉吧,现在买很多药都很麻烦。感冒药,止痛药。
感觉入境 “5+3” 的效果是 “等于 8”,原来“7+3” 的效果是“约等于 7”。
非专业人士,可能个人理解的不到位,印象里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 “居家健康监测” 好像不太一样,居家健康监测貌似是可以和别人同吃同住的,对于境外回来的作用比较有限。
而闭环管理的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对防疫工作人员来说很友好,人员轮替的压力会大大降低,隔离带来的压力也能大大缓解,国内闭环管理的工作人员风险比境外回国的要低的多,居家健康监测应该就够了。
可怜的店家,是不是早一天发出来就不会被查封了 (doge)
非常大的变化,往前迈了一大步!
接近科学防疫了!
我还是那句话
这是错误的,境内可以 7 天隔离,入境应该恢复 14 天隔离
就是怕政治局很多地方管不到!!!例如河南汝州,现在依旧全域封控,不进不出!
早在今年 3 月份,我在知乎写了一篇文章《封城不是疫情的终点,群体免疫才是》,结果私信里面收到了好多恶毒的辱骂。
几个月过去了,全国新增确诊破万,各地静默此起彼伏,不知道那些当初骂我的人,现在的日子还好吗?
这些都不重要了,毕竟大家素昧平生。
而疫情管控逐步放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在前些日子就写了这样的预判。
这场疫情终究会结束。
但我现在忧心的是,我们是否能从这样的 “闹剧” 中吸取教训?类似的 “闹剧” 为何会发生?如何阻止类似的 “闹剧” 在以后发生?
说 “上海不能封” 的吴凡们以后能否再出现?
我们的防疫为何会脱离科学?
为何我们嘴巴上总是在讲法治,实行的却总是人治?
为何我们总是在说为人民服务,但受苦的往往是最底层的人民?
如果不能厘清这些问题,那么悲剧还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上演。
建议严格轻灵派可以自我封闭,防止家里老人孩子噶了,也能防止自己因为后遗症脑雾 ED 啥的,毕竟你们都是有钱人。
做为正在封控区里,居家隔离的人,我来说两句
这两天,看着小区里 4 栋楼连接有确诊,我是深刻的感觉到了这个病毒的传染力,相当狠,今天看到这个新闻,感觉更防不住它了。
怎么说呢,防不住就防不住,但是,还要防,这就让人很懵逼,即松开了病毒,又还要防它,感觉后续会更乱,希望是一个过渡政策吧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这条能不能执行到位?不行就是白搭
另外。。大家可以不要浪费钱去抢所谓的设备了,一来插管属于手术范畴,你一个人也搞不定,二来在家你也没办法有人照顾你俯卧位呼吸
这个吗 就是就一条很简单的判定标准
接下来各地方
1 认真执行 没有加码的地方 病例多了 地方官员会被处分吗?
2 还是层层加码的地方官员被处分?
只要看这一条标准就行
经济不好,疫情背锅,这下我把锅拿掉看看咋样
屯点药,不管有用没用,总归是个安慰
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能晚得病就晚得病,能少得病就少得病
适当锻炼身体,有条件的可以吃点补充维生素啊矿物质啊之类的保健品,提高抵抗力
虽然最后谁都跑不了,但还是衷心希望大家健康
挺好的,我已经下制氧机了,还有隔离服,几大瓶消毒液了。
我家老人身体不好,恭喜你们躺平派绑架了国家,我无话可说。
储备好物资吧
相似的问题我回答过很多次,再回复几次也无妨,这是为明年(2023 年)逐步恢复正常出入境做好准备。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明年一定会好起来的。
明年出国和回国航班会继续大量增加,逐步恢复到疫情以前。
刚刚取消了回国航班的熔断机制,明年回国隔离时间会进一步缩短(4+3,3+3,3+2?),但不会为 0。
明年上半年会继续做核酸,但做核酸的方式会发生变化。
现在用旅游签和落地签已经可以去亚洲一些国家旅游,明年出国和回国会更方便,逐步恢复正常出入境。
旅游股已经连续大涨两周了,下周继续看好旅游股。这两周我也赚了 10 万,明年一定好好出国玩两个月奖励自己。
亲爱的朋友们,坚持住,明年一定会好起来的。金的!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 2021。
长期来看,共存是唯一出路,
不过现在是不是还是太着急了一些?
不知道是福是祸,祝大家好运。
不开评论哈,吵架没意思的。
新冠目前还是不够低毒,
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护呀,
祝各位身体健康~
有一个问题,放开了经济能好吗?国外那么多放开的,那个经济好了的?
怕的人可以东北农村,那边好多无人村,房子随便住,自己种菜,很安全,哈哈哈
本人觉得比较悲观,走一步看一步吧。
支持中央的决定,那那些信奉清零猎巫教的顽固分子见鬼去吧
真诚提问:该屯些什么药品和仪器?
语文课代表来了!可是都当了几十年中国人了,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吗?
1、7+3 变 5+3;
2、不再判定次密接;
3、高风险 7 天集中隔离变为 7 天居家隔离;
4、取消中风险,高风险以单元、楼栋划定;
5、连续 14 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改为连续 5 天;
6、取消入境航班限制;
7、入境 7+3 隔离改为 5+3
开放小心翼翼,到时候全面伟大胜利✌️
说明动态清零虽然慢,但是也积累了一些数据(被动积累)
但是人民生命受到了保障,保障了社会稳定,
副作用是经济受到了影响。
个人感觉,如果这次调整以后没有发生太多问题,明年大概率就能完全放开。
可以做恢复正常生活节奏的准备了…
渐渐走向放开,共存。好事情。
不然经济吃不消了。
给老子囤货,至少这个过渡期别出幺蛾子。科技狠活无所谓,大厂总比作坊好。
最终还是 XXXX 占了上风啊。
看到 11-14,这不知道具体要多长的阵痛期肯定是难免的了。
接下去就是每个人自己的战斗了吧。
囤点必备品,放平心态,保护好自己。
祝大家、大家的家人、大家的朋友,都能安然度过阵痛期。
好事。愿意正常生活的总算有的选了,不愿感染的继续在家呆着就是。外国人躺平了连口罩都不戴到处乱跑,我照样打了四针疫苗戴着口罩不去人流密集处保持安全距离,都是可以选择的,选什么看自己,关键要有选项
在每天新增还持续增长的今天,公布这个消息。
ZY 防疫的未来走向,还不明显吗?
国家慢慢放开了,希望各地方能干净利落的落实吧
医院排不上队别写小作文就行。
好,为逐渐放开做准备!
之前就说了,功利主义上找不到不开放的理由了
以后集中隔离,这钱谁出啊???
以后集中隔离,工资照常发吗???
可以肯定的是,感染人群必然会大大增加的,那么这部分钱恐怕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呢
就一句话:人心所向
看到这个觉得人心振奋呀!终于看到曙光了,对于疫情防控真的是好消息,对于经济复苏和大家出行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呀!意味着快要放开旅游了,临近春节很多人可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啦!尤其是那一条取消中风险和密接的密接,就是没有 C 类密接,简直是很科学的事情。希望疫情赶紧结束,黎明前的黑暗,天就要亮了!
清零派已经破大防了,从第九版公布就感觉不妙。国内去掉重重加码一些可以理解,为什么入境还是这么松,应该恢复 14+14,对于出国旅游留学原则上 止,出去可以,回国要缴纳高额防疫费用。起码百万以上。有价值的商务往来才可以出入境。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国外症状更厉害的 BQ1.1 造成的杀伤力还有重复感染的危害来的越早越好越明显越好。
还有国内医疗资源挤兑造成的小作文满天飞了。
心情不好持续中
时不我待,减肥吧中年人!
刚刚顺便为我国的医疗器械消费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贡献
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健康!
坐标广州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为美国提供有效支撑,加油!
看能不能落实好第 16 条了:
(十六)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只有这一条落实到位,其余的条款才有意义。
到时候大家可以发现,喊着要共存反对防控措施的这群人跟到时候放开后医疗挤兑经济没有反弹又说三道四的人其实一群人。
防疫没有中间态,只有 0 分和 100 分
我发烧 39℃没事儿,40℃我也能抗,我家娃要是烧到 38℃,我只能抗一天,第二天至少要去社区医院看,第三天要是还不去三甲估计家里就要打架了。只能说尽力防护了,真的大规模爆发了就让父母回老家避避吧
我不同意很多人说的要尽快放开防控,现在的经济问题不是因为防控严格,而是因为疫情就在那边,大家不敢动了。
防控放不放开是可以人为设置的,但疫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不管放不放开它就在那。
不是说放开了,疫情就消失了,而是说,疫情消退了,才能慢慢放开,因果关系不能搞错了。
看看河南富士康就知道了,大家跑路回家是因为防控吗,不是,是因为疫情,因为疫情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要回家,即使富士康给钱都要回家。
我也差不多是这样想的,如果要去另一个城市和人谈合作,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到那边后回不来的问题,而是我这样跑一趟,会不会感染的问题。
所以我和他说,等疫情过去吧,注意,不是说等防控放松了,而是等疫情过去,我不会有感染的风险了,这才是我考虑的重点。
钱这东西,身外之物,现在少赚点以后还可以慢慢赚回来,身体被搞坏了以后可就回不来了。
立场还是反对共存
真的要共存必须明白这玩意不是大号流感。这玩意有后遗症,这玩意能杀人,这玩意能让你身边的人都得一轮。
反正如果还在清零我可以摆烂,如果不清零了我只能戴好口罩自我防疫了。
我自己今年二十有健身的习惯,好几年没体验过发烧的感觉了,感冒一年有两次顶天了。我相信新冠短期内杀不死我,但是我怂新冠后遗症。脑雾这种东西谁爱得谁的,只要这玩意还在后遗症大礼包里那我对新冠的担忧就不会降下来
总而言之,真要共存真要开摆也请各位先共存一年半载真没问题再说
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不然真出事就会哄抢
产量永远是足的,但是事态紧急那几天绝对是供不应求。只需要买够事态紧急那几天的物资即可
即使困难,
奋斗到底,
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如无此种决心,
则遇有挫折,
将不能支持。
凡事向好坏两面着想,
力争好的前途,
同时也准备对付坏的局面。
——教员致恩来的电报,1936 年 12 月 23 日
清零派呢?出来走两圈呀,呦,几天不见这么拉了
张延长出一ロ气,好像不用再谈那一段历史让他如释重负似的,“后来嘛,有人想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想开了,都怀疑即使是为了末日战争的胜利,付出这么多到底值不值。你们想想,怀里快饿死的孩子和延续人类文明,哪个重要? 你们现在也许会说后者重要,但把你放到那时就不会那么想了,不管未来如何,当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在当时这想法是大逆不道,典型的人奸思想,但越来越多的人都这么想,很快全世界都这么想了,那时流行一句口号,后来成了历史的名言……”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罗辑接下来说,他仍看着窗外没有回头。
——刘慈欣《三体 2:黑暗森林》
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核酸,隔离什么的取消还要等真正没钱了。
解读:
“7+3” 改为 “5+3”,减少了隔离的时间,降低了隔离总费用。
“集中隔离” 改为 “居家检测”,不管是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一人隔离或者居家,家里面人该不能上班还是不能上班,小孩子不能上学还是不能上学,现在买一套房都不容易了,这要有两套房,才能解决。
“高风险” 只划定单元、楼栋 ,一个小区 14 栋楼,不封小区,封控 14 栋单元楼,等于全封控。
“高风险”5 天无 即解封 取消 “中风险”,解封了,还可以重新封控,中间可以间隔一两天还是三四天,说不准。
“次密接” 概念,我之前有过次密接被封控居家隔离 7 天,现在没有一个概念了,是好事。
取消境外航班 “熔断”,我已经不知道多少天没坐过飞机了,取消境外航班熔断,如何管控呢?这是一个问题?
总共这么多条,怎么说呢?有一些是好事,比如降低集中隔离时间,降低总封控范围,取消次密接,都是好事。
但是在疫情反复无常的今天,真正执行和落实下来,悲观的说,我不看好。
还在减少入境人员观察时间?看不到国内疫情反弹?国内现在哪个城市没有病例?
此时此刻,清零爱好者们,一边内心咒骂,一边嘴硬:
“这不是放开,这是更科学精准地动态清零!”
除此以外,他们还把自己的不满用共存派的嘴说出来:
“到时候死人了,你们共存派又要咒骂政府了”
天呐,这是要躺平了吗?你们都不怕感染吗?
|・ω・`) 准备放开了…
之前 7+3 就会有外溢的,现在 5+3 外溢风险变大… 感染人员持续变多还有能力清零吗?
←_←飞机核酸检测乃边两天 2 检改成 48 小时内没啥区别,反正还有落地检…
对错谁知道呢!病毒 007 的卷,随机变异。问题不放开,国际交流,人民币国际化,人口老龄化好像都是问题。
控制外面进来的人. 然后外溢率控制好,基本清零… 国内人口流动基本没有影响,这是之前的路…
现在外溢率不控制了,但还得封… 等全变成高风险就等于没有高风险… 基本就放开呗…
人类选择了程心
利好白酒。
early know like this.
注意到这二十条里的这几个关键语句:坚定 “动态清零” 总方针;调整措施不是放开 “躺平”;密接者由 7+3 调整为 5+3;风险区由“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第九版防控方案仍然有效;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这些调整措施说明,现阶段,“躺平”仍旧不是我们的选项,我们的防控措施仍然很严格,但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更加灵活,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国人的身体健康。总结:有改进总是好的,支持!
终究是国家力量到极限了。如果中国更发达一些、有更高效的疫苗和更高素质的基层管理者的话,或许可以再坚持几年,但现在看来这场长期的战争已经十分接近战败了。
这是啥信号其实很明白,不管之前持什么样的立场,都应该明白共存和清零之间完全不存在中间状态,现在遍地开花的情况下进一步放松管制,那就等于共存。国内可以说任何一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密度都堪比纽约,共存以后除了天赋异禀对新冠天生免疫的人,其他的一个都跑不了。国内的人可能离新冠太远,但以现在版本的新冠,凭借个人的努力根本防不住。认为只要规范戴口罩、经常酒精消毒、进门脱外套就能让自己不被感染的话,也太天真了。要不然今年国家也不会防控搞得这么费力了。
其实从最一开始我心底里就隐隐怀疑中国对生命至高无上的论调,我们的政府毕竟也是人类的组织结构,也有它的能力范围。只不过我们不用受普选的制约、拥有巨大的体量和内部市场、有比较牢固的基层组织而已,这些因素让我们动态清零坚持了两年半,面对 WH, Alpha, Delta 这些致死率较高的毒株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如果能被国内的同胞看到的话,还是希望各位做好防护,虽然正常吃喝玩乐能提升 GDP,但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真的不要在病例波峰的时候堂食、聚会什么的。参考纽约的留学生圈子,年初那会儿是美国最大的波峰,这些人基本上都被 Omicron 放倒过,包括很多平时十分注意的,比例之高令人震惊。
考虑到灭活疫苗对现在的 BA.5 和更新一些的 BF, XBB 等效果接近于零,得了新冠就是肉身硬抗,还是有不小的后遗症可能。而且后遗症这个东西很难作有和无的划分,如果说康复之后心肺功能下降算后遗症的话,按我和我周围朋友的例子,这个比例甚至有 50%。我自己虽是两针灭活 + 两针莫德纳,得的轻症,还是感到心肺功能和短期记忆有下降。心肺功能这段时间坚持跑步恢复了大半,但短期记忆有没有恢复我也说不准。新冠的发烧也比普通感冒的发烧难受多了,体温一样的情况下。那种身体虚弱甚至卧床的老年人,疫苗都不敢打,得了新冠差不多可以准备吃席了。哦不对,吃席搞不好会再放倒一两个老年人,正反馈循环呗。
也许新冠自此以后会成为全人类的一种慢性病,大家平均起来如果得了十次,那自己得五次,就是胜利,对身体的损害就能轻一些,跟别人卷考试卷工作能卷赢吧,哈哈。
清零爱好者:坏了!我成 50w 了!
措施是好的,关键看落实。
如何考核地方,高考是指挥棒,官员的升迁的废黜又何尝不是
爷爷奶奶已经八十多了,住的小区封了三个月,不然还是想办法搬到乡下住平房吧
形势平稳的时候,应当多去看看老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小的一点点希望吧。
无论咋样总有个群体没有脑子却害怕得奥秘克隆
先给自己引个流,8 月份的时候海南的处理方式和之前已经很不相同了。
进入 2022 年,网络舆论上关于动态防疫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方政府关于控制疫情的熟练度也逐渐提高。
初步放开进行的尝试就像是摸底考,再把可以完善的事情处理一下,接下来就可以是决战了。
既然身在中国,就选择相信国家。
我老家新疆的亲人都在那,基本能理解原来的方法不管在政府能力还民众情绪上都坚持不下去了
今后就是支持放开的人面对各种质疑和小作文去解释了,除非你家里真富世界公民那种,那还是快点拉身边人去打疫苗吧
顺便对那些相对不富裕的地区可能面对的大规模医疗挤兑,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援助必不可少,如果真支持放开觉得这是科学的那为了在医疗资源的转移上一样要支持。
是时候看看不测就没有这个逻辑对不对了。
虽然不是直接放开,但是总算看到有松动希望,接下来如何发展拭目以待吧。
如果层层加码都管控不住疫情,那进一步放松必然导致泛滥。如果疫情泛滥的锅让地方政府来背,那他们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层层加码
很多人的狂欢,但也可能是很多人噩梦的开始。
普通人能做的就是赶紧打第三针疫苗吧,而且要是腺病毒载体的,或者 mrna,吸入式的最好。
盲猜一条,先国内允许流动。
高风险居家隔离,取消中风险,低风险按第九版不允许隔离。
盲猜除了高风险以内的人群,低风险和常态化都允许流动了
微信群里已经在讨论要不要趁双十一没结束先屯制氧机了。
感谢党和政府!能够听到人民的心声!虽然我的评论不一定能发出来,还是感恩。
真的希望有一个系统能把每个人不同的意见都记录下来,像是这种支持清零的蠢货就应该相互一起结婚生子。
或者最好让清零的都住同一个地方,让他们清个够。
写的很好。
但是,
实现的了?
祝我自己好运,也祝大家好运。
终于看到曙光
终究只有牺牲掉小部分人来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希望共存派不要躲闪时代落下来的那粒沙。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大家好,我又来看文件了。
上一次看文件的链接在这里。
国家卫健委等 17 部门发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文件全文在这里,我用的是新华网的链接。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 新华每日电讯
先重申一下我对 “看文件” 的理解:
看文件,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里面有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需要最先最努力去落实好的,他们业内人士叫 “可操作性”。
我们不去讨论宏观、方向性的内容,只选择一些相对更具体的内容来看。
第二部分:
**(一)**在隔离管理方面,给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
**(二)**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即俗称的 “二密”,这是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
**(三)**从高风险区离开的人员,由集中隔离改为居家隔离,非常明确的指示。
**(四)**三区变二区,和(二)一样,是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对如何划定高风险区也给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当然,也有 “原则上”“一般”“随意”“及时” 这种有余裕的词。这里可以对比前三条看,前三条没有这种词。
**(五)**对结束闭环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如何管理有了明确要求。
**(六)**这一条注意其中的几个词,按出现顺序排列:“严格”,“不得”;“一般”,“只在”;纠正。特别是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 这一句,其深层的意思是,如果某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那么这个区域就存在 “疫情底数不清” 的问题,比如“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引号内均是文件的原文)是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
**(七)**入境航班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巨大的变动。
**(八)**这一条在具体做法上都很明确,但是关于如何界定 “入境重要商务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的标准。
**(九)**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
**(十)**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其中一些内容从制度上改善了很多地区的惯常做法。
**(十一)-(十五)**其中比较具体的要求有:
“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这一点很多地区已经在做了;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二十)**其中比较具体的要求有: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
“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这些很多地区也已经在做了;
“建立‘接诉即办’机制”;
“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
第三部分:
(一)人的管理。这里我比较注意的是 “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者仍实行集中隔离” 这一句。
(二)区域的管理。注意后半段,“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三)技术方面的判断。我不懂医学,比如这里讲的 ct 值,我不太懂,只知道有关部门确实会用这个 ct 值做参考。
总体来看,前半段具体的、明确的要求更多一些。
毕竟是疫情防控这么严肃的话题,大家也都持续关注两三年了,对于如何理解这方面的文件,应该都有自己的习惯。只要注意我加粗的词汇,不难看出很多东西。
如果您也看过我之前读的关于生育方面的文件,应该会发现,我非常重视一些特定词汇的含义。
看文件,还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 所有的要求里,哪些更有可操作性?哪些会更快实现?哪些会不打折扣地落实下去?
最直观的判断方法是,去找相应的要求是否有量化标准、是否纳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是否有很具体的、涉及到权责的安排。其次是琢磨用词。
2. 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不像有的朋友认为那样,都是翻来覆去说一样的话,也绝对不像少数人渲染得那么高深莫测。
的确,文件的每一句都是经过思考才写上去的,但这并不是为了把含义隐藏起来,而是为了把含义表达得更准确、更通俗,所以用词很讲究精确。
总体是好消息。
大家准备好一段时间阵痛期,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
这个阵痛期一定会经历的。提高自己免疫力最重要,
自己揾食,以后小作文再多也要靠自己了。
祝大家不感染,少感染,没有后遗症。
好好活。
诸位,只面对数据和切身体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法国在去年 12 月份面对奥密克戎坚定的要取消口罩,恢复线下工作学习的时候,我也感到十分的恐慌和不解,因为我对于新冠还停留在初期病毒和 delta 病毒的印象上。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所了解到感染了奥密克戎的人,全部都在 3-5 天内痊愈,最严重的症状就是发了两天烧,我开始逐渐意识到,原来它真的没那么恐怖。
并且给各位一针强心剂,我在欧洲两年,后面一直线下进行任何事,认真戴口罩并勤洗手,从来没有感染过。
开弓可没有回头箭
终于来了。自 2020 年初疫情开始至今,政策首次放宽,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对民众和地方政府来说都是好消息。作为一名从 19 年升入大一的大学生,疫情伴随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活,心路历程也从刚开始相信疫情会很快过去,到逐渐接受并且躺平。
今年 3 月份上海沦陷,在封控中回忆之前没有疫情的生活,才意识到疫情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消极情绪,但却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
政策的放宽也标志着抗疫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希望未来疫情影响能越来越小,让我们都能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人小孩警告
我有不同意见,但算不算网易政策呢?
三年疫情总结经验,就是根本没中间态,你想压低曲线的传播,这几天广州的再次论证做不到。
只有全放和全封两种选择。因为你松懈了,必定阳几个去放毒就传开,最终还得封城。全放,死几个人了,小作文一来还是得封。但中间放部分封部分却是最折腾的。
也许他们考虑了想封和想放两方意见,选择了一方让一步。这也许是社会科学。但不是预防医学。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买制氧机,存粮。还有。。。找点信仰神佛之类的,支持一下,万一不幸,避免内心崩溃。
应该加个 21 条:各个地方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如有违背必须严厉查处
动态治理,积极求变。
制度自信是人民幸福产生的,不是嘴硬。
还有,更改整治的其实是地方政府公职人员脱离群众。
非常想看胡叼盘怎么吊回来
入境 7+3 改 5+3。
建议有余力的,趁现在买点常备药吧,小病你可能指望不上医院了。
家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多屯点药吧。
浪潮奔涌的时代,要来了。
朋友圈里涉及旅游行业,尤其是已经转行的出境游的小伙伴已经奔走相告了。
但愿能落到实处。一周、两周之后再开心也不迟。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认为,大中城市,经济比较活跃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往来比较多的城市会更加变通。
西部地区恐怕涛声依旧。
所以有境外游、新疆西藏青海甘肃旅行想法的朋友,估计还要等几年。
在以下工作没有在全国铺开落实之前,还是要存钱存粮,不要做任何投资: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三年以来,只看到核酸检测密度越来越大,医院没有增加,医护人员没有增加,错过了多少好时光啊!
共存 upup,那些怕放开感染的,可千万要一辈子不出门,要是怕待在家里还感染,可以再穿个防护服嘛
咋看?
等躺平共存派变身方方写的小作文呗。
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变则通。
之前,防护不到,大环境保护了你,之后,全看你自己。病毒会挑人吗?自求多福吧。
这意味着一切自费的开始。
坐等膏华变成清零派
1. 各位在城市打工的人,注意下农村空巢老人。
农村老人没养老金,医保也差,舍不得去医院,大部分都有基础病,平时熬一下也就过去了。但这些基础病如果叠加上新冠,老人很难扛过去。
再加上很多农村年轻人很少,大规模疫情来临时,农村很可能……
所以针对有父母的人群,抓紧最后的时机,把父母平时舍不得看的基础病治好——至少也得有大的好转,否则你很有可能失去父母——死因就是某些人说 “死于其它病症”。
2. 如果真的控制不住了,疫情局势急转而下,出现几亿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没病的),几千万 “轻感冒”,几百万 “重感冒”。
那么参考外国,经济也会急转而下,时间大概会持续两三个月——毕竟如果几千万人得 “轻感冒”,那么即使年轻人也会头皮发麻,尽量不会去街上乱逛、消费。
若是最坏的情况到来,农村老人死亡几万、甚至几十万,信心没了之后,那对经济的打击更是不堪设想。
之后随着大部分人有了抗体,不再害怕新冠,经济才能恢复。
这是转型时期的 “阵痛”,真的很难避免。
所以建议大家准备好三个月的物资,以应对。
最后,真的希望这 20 条能够控制住新冠,缓缓的放开,不会出现瞬间崩溃,疫情引爆全国的情形——至少这个冬天不要出现。
谨慎乐观态度。
如果把疫情比作洪水,那么 2020 年初期就是洪水突袭。中国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临时铸造了一个大坝,挨过了那一波洪峰。
之后由于惯性,国内每一次洪水来袭,各地都搞运动式抗洪,结果是把工作人员和老百姓都折腾够呛。
现在国家想明白了,抗洪不能用爱发电,瞎折腾会耗光老百姓的信任。而且洪水是停不下来了,光靠堵是堵不上的,还有可能把大坝搞崩。
现在公布的二十条,就相当于既做泄洪,也保留大坝。
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国家已经可以接受新冠的流行,但是关键节点的控制还是防守着。主要体现为:一是考虑到,新冠流行开来,老百姓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会增加,因此新措施里特地增加了关于加强医疗系统建设的内容,要确保医疗系统不能停摆。二是强调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医疗机构不得对急需救治的病患推诿拒收,要避免西安孕妇的那种悲剧。
说明国家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的,效果怎么样还有待观察,但是有改变总是好事。
至于我们普通人,被感染的风险肯定是上升了。建议还是谨慎对待,保护好自己,做好自救的准备。
不要以为放开了,就随便到处去浪,新冠可没流感那么好对付。
我还是相信党中央!
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还是有信心的!
终于!!
说的挺好,但我想问的是惩罚措施 (除了通报批评) 和举报通道是啥?没有这两条地方执行很难得到保障
终于有了好消息。
党中央还是很负责的,没有一下子就放开,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这样既避免猛然放开冲击医疗秩序,也缓解因层层加码,3 年来严格管控导致的社会负面情绪,为下一步全面放开打下基础。
无话可说,我能做的是,准备物资,药物和呼吸机。
从明天开始,尽量不去线下购物,不去饭店吃饭,公共场所坚决不摘口罩。
第一次看到神神,恨国党,乌贼等系列生物如此支持国家政策。
如果我们的政策被敌人支持,那一定是我们做错了。
当我们老了,跟小朋友们一起回忆这段历史,不知道什么心情,什么心境,我只知道 2019 年关键词是口罩和体温,2020 是健康码,红码绿码疫苗接种,2021 是疫苗接种,行程码,2022 是核酸检测加隔离,静默,封控,事情发展偏离了正常方向,如果再发展下去,都不敢想象 2023 年是啥样了,终于看到了矫正的希望
做好准备吧,医疗资源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挤兑,提醒家里有基础病多的老人,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吧,有渠道的人,医疗资源总是能优先得到的,看看情况吧。
希望地方能执行,特别是第十六条,顺便再加个公民举报电话。对过度防疫、层层加码的省市区县等地的公职人员,要予以实质性处罚。这一年让人难忘,现在的想法就是,比起病死我更怕饿死、以及一些令人胆寒的事情。
这不就是奔着放开来么。。。管控放开了,然后通过各种加强针拉高抗体水平,减少后期医疗压力。
昨天中央开会,今天下午国家开会,然后各级开会落实,这执行速度。。。已经够快了。
这样一来,社会面怎么清?
校园疫情防控怎么办?大学生永远不出校了?
还是表面上允许出学校,私下让辅导员 “劝住”?
人心所向。
大力支持,赶紧执行,地方别再加码了
看执行。
正常人休息两三天就好了。重症临终关怀奄奄一息的,严重基础病老人的,奥密克戎会先送这些年老衰弱的人一程,其实平时的小感冒摔一跤对于这些生命垂危的老人也是致命的,这是生命的基本规律,想开了就好了。
不过另一方面,其它正常需要急救的病,等一系列手术、化疗、透析等等其它病症就不会因为核酸报告而延误了。正常的学习考试、工作、生活、恋爱,都可以回归自由了。
“入境隔离、密接均从 7+3 调整为 5+3,取消次密接;取消中风险区,高风险区精准划分,并在连续无新增前提下管控时间缩短;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制定分级诊疗,推广疫苗(尤其加强针)接种,做好治疗药物储备;整治加码行为。”
这属于第九版。
疫情终将回过去,生活也会回归正轨。
当年张文宏医生说,世界要学会与新冠共存,很多人就骂张文宏是躺平派。其实这些人的恶意中伤根本经不起推敲,现实的打击也会让他们清醒起来!因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正如张文宏所言,新冠已经是常驻病毒,根本消灭不了。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怎么和新冠共存,何为共存?共存的意思是,在新冠毒性强弱不同的阶段,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应对。毒性强的时候,毒性弱的时候,防控措施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要权衡利弊。在毒性强的时候,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兼顾经济民生。而在毒性弱的时候,那么经济民生就应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时候的毒性不再极大的威胁民众的生命安全。
当然会有说,即便毒性不大,对于那些有严重基础病的人,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必须对新冠严防死守。因为不管是任何病毒,比如流感病毒,都可能成为压垮某个有着严重基础病的人。如果,新冠的毒性已经弱到和那些常规病毒不相上下了,那就没必要再过度防疫。因为任何一种病毒,都有概率伤害到一部分群体,我们要看的是这种概率是否是人类所能承受的。
喜欢防疫的还是可以严格要求自己啊╮(╯_╰)╭
过去两年我国的防疫取得了几乎没有超额死亡的成就。
omicron 本来传染性就极强,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都不一定防得住,更不要说缩短隔离周期和限制高风险区的范围了。
如果落实这一措施的话,就是准备硬吃伤害了。这些措施只能是控制峰值而已,要防住疫情是远远不够的。医疗门槛可能会进一步抬高,各医院为了最大程度防止院感可能都会谨慎接待病人。
听阿里的朋友说,今年双十一阿里为了拉数据,力度史无前例,可万万没想到今年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咱们国家卫健委,至少全场七折,(7 天变 5 天),这还不算一些额外送的礼品劵(取消熔断,不判定次密接等)
俄罗斯轮盘开始了,自求多福吧
麻了 ,不同意开放的不说话,结果就让开放的占上风了?
知乎不是一直在说新冠后遗症多么严重吗?美国劳动力总数都减少了十分之一,为什么现在这么开心?
完全赞成防疫一刀切的加大曝光,追究责任,有些地方信息不公开,但是当地封控却一直没停过,这正常吗?毫无疑问不正常!
完全赞成取消中风险区,高低无风险区本身就是科学的,加个中风险区其实挺莫名其妙的。
但是对不判定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隔离期减短持保留意见,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大城市,这个可能会引发农村乡镇聚集性感染。
有一点值得关注:
时刻监控希望放开的账户的今后言论,观察他们是否始终如一。
给各位提个醒
①防控和经济下行不是绝对相关
②这个病毒最终带来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③我国国内大部分人口没有感染过新冠
④中国传统文化里惜命,喜长生,不乐意生病
⑤看似趋势是开放,但你所在地出现大面积感染后,依然会全域隔离,所以当检测标准和隔离力度下降后,势必会造成多点开花的频繁出现。
⑥这是在玩火
最后的阴谋论假设一下:如果该病毒是美国人造的,并且掌握绝对的抑制剂,你彻底开放的那天,就是你的末日,因为他可以不卖给你,然后生物封锁,多国对你熔断,世界孤岛成就达成。
这是最阴险的对美国的假设。
千呼万唤始出来
可期
看到有些回答还在说什么 “潜伏期”,我介绍一个常识:
潜伏期,不是从感染病毒到检测出病毒的时间,而是从感染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如发热)的时间。
实际上,感染病毒后,很快就可以检测出来,如果没测出来,我认为原因是棉签没蘸到病毒。
所以,希望能进一步缩短为 3+0,同时可以增加核酸检测的频率,哪怕一天十次,三天共三十次。时间和效率才是无价的。
接下来,希望能尽快、尽早与世界接轨,与其他华人地区接轨,比如香港、新加坡、台湾。
封控爱好者不知道这会心里啥滋味?
大家都顶不住了。
尽快取消健康码。
早上我不是口嗨,指正。
这次规定就是进一步放开了新冠防控的力度,矫正层层加码,说明了新冠病毒防控进入了新的时期,离着全面放开又前进了一步,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的生活秩序很快就能恢复到防疫前的水平。
最大的改变就是取消了密接的密接,也就是以前所提到的次密接者。
以前对于次密接者也是进行非常严格的管控。
本次规定直接把次密接者取消了。
很多的人看不出这条规定的重要性。
这是本次规定 20 条中第 2 条所提到的,全文是这样描述的: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也就是说直接把次密切接触者剔除到了防控之外。
之所以把这条规定下来,是因为各地的层层加码,使得群众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也不利于防疫的力量配备,更使得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 1 条是这么规定的:
“对密切接触者,将 “7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健康监测” 管理措施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 1、2、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 1、3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就是说对于密切接触者的 7 天集中隔离将为 5 天集中隔离,减少了两天。
第 3 条是这样规定的: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在居家隔离第 1、3、5、7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
也就是说对于高风险区以外的,不再采取集中隔离的措施,而是采取居家隔离。
现在各地随意层层加码,把高风险区之外也进行封控的措施,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不是高风险区域的,如果再采取封控的措施,就将受到处理。
第 4 条则直接大幅度的降低了新冠疫情防控区的范围,把中等风险区删除了,其内容是:
“将风险区由 “高、中、低” 三类调整为 “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高风险区连续 5 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这一条的规定大幅度的降低了封控区的时间,而且把封控区限定到了每栋楼,不得随意的扩大中高风险区的范围。”
现在有的地方拿着新冠病毒防控,进行随意的曲解,任意扩大封控区的范围,引起了群众生活的不便,使群众怨声载道。
这一条直接就将封控高风险区的划定做了直接的规定,防止各个地方随意扩大高风险区的范围。
第 5 条则直接将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的集中隔离调整为 5 天居家隔离,内容如下:
“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
期间赋码管理,第 1、3、5 天各开展 1 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一条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大大降低了防控人员的集中隔离问题。
防控人员整天接触密切接触者以及阳性患者,都不需要集中隔离了,那么其他的地方根本就不再需要集中隔离的方式。
第 6 条是不再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尽量不采取全员核酸检测。主要内容是: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 “一天两检”、“一天三检” 等不科学做法。”
其实全民核酸检测,造成的财政浪费实在是太大了。
就拿我们这个三级地级市来说,如果每个人都要进行核酸检测的话,不出几个月,地方财政就要破产。
因为这一个账很好算。
全市 1,000 万人就是 0.1 个亿。
每个人核酸检测 ,采取单人单管的话,费用按照 100 元,每天就需要 10 个亿。
一年 365 天就是 3,650 亿。
本市 2021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才不到 7,000 亿。
财政收入加起来也就 700 多亿。
不到到三个月,总共 90 天就是 900 个亿。
就会把全年的财政收入全部吃光。
在去年要到省城里去办一项很急的业务,就是采用单人单管的核酸检测方式,到市人民医院去做的核酸。
当时记得好像是 80 还是 120 元的费用。
当然也可以采取 10 人组的方式,不过要交大约好像是 20 块钱。
但是 10 人组出来的结果非常慢,而且还存在着复查的情况。
因此当初就急着采用了单人单管核酸检测的方式付了钱。
现在全员核酸检测全部由财政来负担,是非常不科学的,也是财政不能承受的。
另外就是核酸检测的费用到底是有多大的利润?
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从新闻报道上来看,已经有多起核酸检测公司数据造假的情况出现被立案查处,肯定是这里边的利润相当的高。
这些没有良心的核酸检测公司,居然人为的造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假报告,引起社会的恐慌 ,就是赚取黑心钱。
每天都由地方财政负担全员核酸检测,弊端太大了,而且没有必要。
因此本次规定直接就将这种做法,予以严格的限制。
以后的几条就是关于与航空公司有关的一些核酸检测规定,比以前的规则明显放松了不少。
再就是在这个规定的第 16 条里明确的规定了,地方层层加码,将受到严肃处理的规定。
“加大 “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 “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
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通过这些规定,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家层面,对于新冠病毒,防疫的真实意图。
就需要坚决纠正下面歪嘴和尚,层层加码,一刀切的问题。
随着国家新冠病毒防控力度的进一步调整,可以乐观的预计,很快我们就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友友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最新防疫政策,画几个关心的重点:
1:不再判定次密接
2:密接隔离期缩短为 5+3
3:不再按行政区开展全员核酸,杜绝一天两检三检
4:不再熔断入境航班
5:回国前 48 小时调整为只需做一次核酸
6:入境 CT 值标准放宽
核心在于: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
疫情三年来,百姓、政府、社会方方面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是时候适当放松一些管控了。
《华尔街日报》的知情人士感觉比其他外国的媒体的知情人士要 “知情” 得多,感觉这一次确实报道得还很有预判性
年轻人身体好,扛个三四次不成问题,七八次就不好说了,老年人小孩 3 次以上就危险了,有基础病的就自求多福吧
11 月 11 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文件 | 密接人员 7+3 调整为 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这份通知信息量很大
好消息,这是近年来最大的好消息,只是基层怎么执行成了不确定的。
我最关注的还是什么时候开放护照的办理,最近美债利率那么高,没有护照不好买美债
又是防疫爱好者破防的一天
趁双 11,赶紧买个呼吸机备着
没想到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竟然是国家卫健委
清零派是不是看到以后要气死了,哈哈哈
但是我们村还是被反锁在家里不让出门啊
不太在乎什么清零派和共存派
有没有中肯的说一下这个政策利好还是怎么样
家有老人小孩的 有严重基础病的是不是容易寄
上有
下有
股市大涨和新冠龙头股的天地板说明了一切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还行,明确告诉你医疗系统要挤兑了,自求多福吧
我昨天刚割的肉……
然后今天就……
我很难不怀疑有人在针对我……
等着吧,这样的结果只是割裂省与省之间的联系
利好医药
传播力度在增强
管控力度在减弱
只会导致疫情进一步失控
如果是为了进一步放开管控的过度,就当我啥都没说
还是那句话科学防疫我坚决支持
虽然这个改变对于全局来说的影响不大
但最起码是正向的
疫情三年了,防疫可以,但是得让大家好好生活啊
建立健全相关问责制度,上层的决定下层不执行,层层加码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我不想再看到类似那种女儿成人礼都没参加到的这种悲情发言稿,今年我结婚都改了日期,你能当众发泄情绪,我能和谁诉苦?
我们更想看到的是那种实干的干部,其实这点浙江做的相对好吧,问题肯定有,而且下面也经常加码,但是这玩意就怕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正解,早该如此,要不然没钱了
那可以取消常态化核酸吗?
三年了,大学能不再封校吗?
感觉意义不太,noting change
应该是要逐步放开,采取香港模式了。
家里面有老人的注意了,没事别带他们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新冠对于老人和抵抗力差的人还是有杀伤力的,即使好了也会有后遗症。
我大体还是支持的,就看落地施行怎么样了!放开了有好有坏,但是合理封控的话,对大家都有好处!
果然还是顶不住放开了,现在到明年上半年估计会是阵痛期
国内能不开通一个国内高风险航班,无论始发地疫情多严重,只要乘机人核酸检测阴性就能登机,落地按照入境隔离管理。
看文件章子是卫健委的,有用吗?地方省委是厅级以上了,你卫健委是什么玩意最多跟我平级?只要这玩意还有考核机制影响官帽子,就不会结束不会停止加码
你以为好起来了实际有待观察
管控放松势必会导致感染人数大幅上升,但国内各城市为了清零肯定会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全国一天一检或者两检不是梦
稍微回忆一下,你是 14+14 的时候核酸测的多还是 7+3 之后核酸测的多呢哈哈
其实我看很多人都认为这二十条中 7+3 改 5+3 最重要,也有人说取消航班熔断机制最重要,也有人说风险区从高中低调整为高低最重要,还有人说提出分级治疗最重要
但其实,它们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这次国务院公布的 20 条优化新冠防控的措施是在国内新增久违破万,防控现状无比困难的时期公布的。它是一个兆头,一个好的兆头。它意味着着国内在面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不断上升的现状时,仍然在迈出前进的步伐,纵使这样的步子迈的谨慎且微小
就像当初 14+7 改为 7+3 一样,在时隔 5 个月后 7+3 调整为 5+3,这也预示着中国大陆最终的开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等到 5+3 改为 2+3,再改为 0+3,最终我们一定会胜利,开放几乎已经是未来可期,板上钉钉的事了
共存?
天朝在防疫上确实已经足够优秀了。
什么时间执行???
对现在已封闭的地区适用么???
没说封闭但要求非必要不出户,做完核酸立刻回家的地方怎么办???
政策又松动了一些。
这应该是考虑到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日益加剧的因防控造成的社会矛盾。
但是放松了一点以后会不会好转呢?
如果没有好转,是放得更宽松,还是回到之前的防控力度呢?
还回得去吗?我不知道,只有交给时间来证明。
我一直是坚定的动态清零派,我由衷希望我是错的,放开以后大家也能保持相对正常的生活。
不过作为一个家里不止一人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我现在准备下单呼吸机和连花清瘟了……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防疫政策,分类、精准防疫,市场已经给出了回应。
最需要处理几个层层加码的典型,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开心到热泪盈眶。
最大放松是 “取消航班熔断”,“不再追踪隔离次密接”,“高风险地区划定范围再缩小”
第一、三条还在,大部分人对 “疫情” 的恐惧不会有变化。
且随然缩短了集中隔离,但 “居家健康检测” 改成了“居家隔离”,隔离的总时间反而长了。
大多数人最关心的跨省市流动,还是没给到更权威具体的规定。比如北京朝阳区某楼是高风险,那朝阳区其他小区的群众去外地受不受影响?
我的希望是所有绿码人员(非密接、没被划入高风险区域),凭 72 小时核酸可以完全自由流动。除了入境人员和明确密接者,取消集中隔离。
我算是一个渐进放开派,很早就意识到新冠无法清零,只是这政策来的比较突然,让人有些惊愕,我相信大家也都很奇怪,不过奇怪之余,我们接下来就要考虑放开之后该怎么办,目前的政策只是有了放开的迹象,完全放开应该还早,这次试验也算是观察期,短期内一定会出现医疗挤兑的问题,这是一定的,因为长时间的宣传让人们对新冠害怕的不行,未来无论是官方还是建制派自媒体都会改变宣传方式,目的是让人们克服恐惧,虽然大多数感染者都是无症状,但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在那摆着,重症数量应该不会少,照顾好家里老人,该打疫苗就要去打疫苗,家中要备上布洛芬等药物,如果未来遇到 “小作文” 的情况,请不要嘲讽,更不要漫骂,如果看不惯也请闭嘴,保持沉默就是善良,虽然我感觉说这些有点早,不过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这些都没用,关键还是得看核酸。
如果感染人数不再作为考核指标,那么核酸其实做不做都无所谓,很多地方的财政已经揭不开锅了,肯定会借坡下驴取消核酸。而且这种情况下地方必然会比中央要求的放得更松。(先不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还是继续做核酸,继续考核感染人数,那你上边要求得再松也没用,下面必然层层加码,因为没别的办法。
所以我看还是先别急着高兴或者沮丧,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清零派的彻底失败
r0 这么高,流调信息迟早有追不上的时候,追不上就要外溢。这是个死循环。。。。
刺激股市的好消息,盘面看来这比降息有用多了!!!以后 4+3 3+3 2+3 组合拳搞起来…… 这样能多刺激几波。
只希望不要反复横跳
武汉一个区接着一个区封闭的时候,每天都是确诊 1 + 无症状 20 左右。然后我们这些密接的密接的密接都算不上的普通人,直接封 5 天,每天还要愁着抢高价菜。要不是家里正好有点余粮,我前面 3 天都得饿肚子。当时还跟朋友调侃了下,到时候外国入境的都出来了,我们可能还在家隔离。毕竟我们 5 天还加不加码都不知道,别人入境也才 7 天,而且可以预见地还会缩短。这才几天时间啊,没想到这么快就应证了我的预想。
入境提供这么多便利,能不能也体谅下国内普通人。防止一刀切说了这么久,每次只听到口号,没看到行动和奖惩制度,不还是一句空话,什么时候能一视同仁?
我反正双十一从主食到零食,从泡面到牛奶饼干巧克力,都囤了一大波,吃到过年后是没问题了。我们普通人可没资格去猜防疫措施,挨饿的只会是自己。大家也可以适当囤货,有备无患。也不用屯太多,放长时间也容易坏。我们国家粮食储备充足,不用太担心,保持三个月的库存,能应对突发状况足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真希望能落实!
之前第九版也说的很清楚,7+3,可实际上呢?到今天还有多少人被封着?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啥时候能解封?
不是不管,不是严管,是科学管控。
内容就是在可控的情况下,促进流动,恢复经济,并做好基层床位,药物,机制各方面的准备,给未来进一步优化打好地基。
喜大奔普。
这是 2022 年最后的礼物。
这个政策距离放开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相信党和祖国的安排!
经济顶不住了……
锻炼身体,自求多福吧!
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回答担心地方政府做不到,可能地方政府比普通百姓更希望看到这些措施落地,毕竟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减少疫情开支,就算出现大规模感染,也不用自己承担责任了。
入境熔断取消,在境外多年不能回国的人可算是看到一些希望了。但对国内来说,必然需要应对三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归国潮,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取消熔断也必将带来大规模感染。保健康还是保经济,现在的答案是后者。
再有就是多条措施降低了对高、中风险地区人员的流动管控,有助于促进国内流通,对一些领域的经济是大利好。但在这方面也不必高兴太早,疫情不过是经济下滑的原因之一,即使减少管控也需要应对感染人数增加导致的收入降低、岗位减少。大道理还是减少支出,做好储备。
虽然反复强调这不是 “躺平”,但民众还是会对这二十条做出这样的理解。这不是一下子就放开,是慢慢放开,先松开一点,看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
做好战争准备吧
阴霾即将过去,阳光终会到来。
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 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上面是新华社发布的原文,第三部分的节选。总体 20 条搭配前后要求总计 26 条仍然是 “科学防控,动态清零,生命至上” 的理念。应对新的病毒特点提出更加科学的防控手段,目的是防止右倾错误防止地方层层加码和人为增加障碍。但是 “躺平党” 们也不要得意,很多答案我都点踩了,因为都是 “共存派” 孤独的狂欢,故意断章取义的理解为逐步放开。上面这段就硬看不见是吧?共存派我真的无所谓,新时代的带路党罢了!我只关心今后政策的调整和走向。
是个好趋势,慢慢减,慢慢回归乙类管控,能有个盼头也行
先整治下弹窗宝的问题,拯救一下出差变出家的人。。
实质性的变化正在发生。
除此之外,第(十一)条同样也值得关注。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这条里说医院要准备好床位和重症床位,个人猜测,也许下一版方案的侧重会从预防感染转变为预防重症。
不知道之前动不动就老人孩子警告、后遗症警告、死亡警告的坚决清零的支持者们看到这个之后还敢不敢出门了,外边的风险可是会越来越高的,多保重吧
取消国际航班熔断机制,感天动地!!终于可以回家了……
我很悲观,家里已经买了血氧仪血压仪呼吸机,再准备点儿常用药。
一切自求多福
帮我 @几个喷第九版把 14+7 改成 7+3 的,问问这帮人准备好带呼吸机出门了吗
最有用的就是第十六条,第十六条能不能执行是判断这些措施有没有用的唯一依据。
1、先别急着下结论,广州就是一个现成的实验。
2、我们看看广州会不会执行二十条,如果执行,广州何时实现动态清零。
3、可以把条件放宽,清不了零也行,能不能在执行二十条的前提下,把曲线拉平。
这明显是在逐步放开,推动共存。
对普通人来说,未来感染新冠的风险在增加。
建议:
家里屯点药:退热、止咳、连花清瘟(不知道有没有效但聊胜于无吧);家里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尽量一次多开一点。
更加注重个人防护:以前可能出门逛街、逛商场啥的不戴口罩没问题,现在一定要戴着,特别是周边有疫情的时候;回家注意对脚底、手部等易携带病毒的位置进行消毒;减少聚集,尽量不在外面吃饭。
要是家里有老人,或者家人有基础病,可以根据自己家里的财力情况,备一台家用呼吸机和若干氧气。
一定要苟住,减少消费,注重储蓄,配齐保险。
封控时候说放开
放开时候求封控
同一个人两面派你可回美国去吧
中风险区本来就是按高风险区对待的,没什么意义。缩短隔离周期却不取消清零,那只会封得更频繁。还是要彻底共存才行
一看落实,二看结果。
我个人是不太乐观,刚买了 400 多的退烧药,止咳药放家里备用。疫苗有效期也过了,得赶紧补打。
BNT 的疫苗不是进来了吗?赶紧给国人打,自费的也行,我就打了灭活 + 腺病毒 + mRNA 三种疫苗了
取消入境熔断怎么理解?
个人猜测明年 4-5 月份前会一步步放松管控力度
然后彻底恢复。
势不可挡,离全面放开也不远了。
保护好自己,常用药多备一些。
全面放开初期,一段时间内感染率直线上升。
作为医务工作者,坚决支持党中央的决定!
渐进开放的前提是我们通过之前的模式沉淀了很多可以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而不是政策一调整,就对以前全盘否定。
离恢复正常生活又进了一步,好事情。
令人担忧的点在于,我看很多评论还是很谨慎,就是觉得政府决策是好的,地方执行又是另外一套,很多人还是谨慎乐观,下一步希望中央重拳出击,要对一些层层加码的典型地区予以重处,先提醒后通报批评,下一步该重拳出击了。
另外在今天 5+3 的政策出台前,很多人对 7+3 的政策已经都嗤之以鼻了,希望能恢复到 14+7,这个 5+3 恐怕会让他们更加愤怒,逻辑在于正是对境外返回人员太宽松,导致内地疫情反复。我个人是支持 5+3,这本身也是践行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要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这是基本共识,也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石;另一个共识:奥秘克容的毒性已经很低很低了,所以不能因为如此低毒性的病毒影响对外开放。
但是基于国情,奥秘克容不断变异,过高的感染率势必对老年人的生命带来威胁,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大、城市农村医疗不均衡,势必会对医疗资源带来严重挤兑的风险,所以措施的第十一条、十二条、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要求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治疗新冠的药物储备以及强化对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保护。这也看出了,国家在坚持动态清 0 的同时,也在为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铺路。
最后希望国家能多一些关于奥秘克容的科普,特别是对中老人群体,打消他们心中的恐惧。
疫情防控具体措施变化很大,但我想这是领导们经过审慎思考后的决定
动态支持,坚定拥护,永远正确
我亲眼看着评论数从二十多条反向冲到十四条,发了三天评论全被吞了。
不抱太大希望。
看来是撑不住了,这一天早晚要来,到了听天由命的时候了。
希望我能顶得住。
买好口罩跟其他常备药吧
防疫爱好者集体破防了
压力来到广州这边了
1、执行力度决定一切,如果执行不到位,那只会引发失望的连锁反应。
2、大学校园必须立即放开,找不到工作的一堆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且今年起未来三年累计新毕业大学生可能高达 3000 万,却还要被高压封控着,看着除自己外的所有教工、家属、后勤保障人员出入自由,这放在其他国家会是什么样?只能说国内的大学生是有大局观的。
我是从我们区疾控某位领导的朋友圈看到这个新闻的,马上问了他,人家说没接到上级通知,该排查还得排查。
政策百分百是好的,更多还是关注基层落地执行。
其实早有预感了。从成都九月份疫情开始,我发现各地的疫情几乎看不到讨论了,没有热搜,榜上也看不到,也没有推送了,包括知乎,当然除非自己用关键字搜索,但明显,在压热度,讨论很少,相关话题也很少。只是我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在全国单日新增破万的这一天,我以为至少会过完这个春节。因为春节人口的流动,必然会带来一大波传播。不知道这个冬天会不会如前两年一样,出现新毒王。其实不管放开还是严格防疫,底层老百姓都是最苦。像前两年严格管控入境,很多生意一定不好做,但百姓活的好,就算有,也是某个地方封一段时间。想今年这样,在放开和清零之间,多点反复开花,实际上对很多停工就没收入的群体来说伤害反而大的多。至于现在,半放开的状态,究竟会怎么样,只有等时间来检验了。也许国家有大招?谁知道呢。个人终究太渺小。
全国统一管理健康码,取消健康码地方付码的权利,核酸结果统一收集,由核酸结果考虑付码。
全国统一流调,由中央牵头,积极做好流调工作,特别跨区跨市提前通告,异常人员追踪行踪,报备地方机构特别关注。
核酸检测人员必须培训到位,防止马虎,做样子,采集不到位等。
场所扫码,若是异常人员,报疫情防控机构,由机构人员核实了解情况,并且联络异常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实做好这些,各地区压力减轻,社会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疫情也不会翻起多大的风浪。
我国的网络公司完全有能力做到,我相信他们也愿意全力配合。
大 A 已经起飞了,前段时间就有消息了,大涨一波,今天正式出台了,必须起飞:)
判断密接的密接,才是防疫范围无限扩大的根源!
而且次密接人群的阳性率到底有多高?从我自己(2 次)和同事被判定为次密接的情况来看,楼栋里都没有检测到阳性。但是,次密接的范围又往往是密接范围的数倍,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没有效果的地方,典型的费劲没效果的措施。
以现在核酸检测能力,及时发现阳性,利用大数据快速找到密接,才是 “动态清零” 的“动态”的真实含义!找次密接已经是奔着 “清零” 的方向去了。
所以说,取消次密接的判定,才是这次调整的最大亮点。
医药股买起来
我想问这怎么办
因为疫情两年春节没回家了 QAQ
比今天发工资都让人开心
好好好好好!支持中央,精准防控!
放开的重大利好消息
看看股市的反应就知道了
加上最近的各种事
估计 2024 年中国就能彻底放开了
上个月领导就说了,“希望疫情结束,大家别倒在税务问题上”。
众所周知,我们是一个惩罚导向性的地方。
为什么防疫层层加码大家心里也清楚
所以怎么优化都没啥用,关键是按照规矩来,出现疫情后会不会要负责,会不会丢了帽子。
这个东西才是问题所在,其他都是假的。
这不挺好吗,希望底下真的能一条条落实。
在这种紧要关头
我们共存派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支持全面开放
传播疫情知识,防止恐慌
严打清零爱好者,卖惨小作文
我想知道要不要买点退烧药?
1、各地各部门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为什么之前不落实到位,很简单,是因为不做有罚,但是做过了,只会口头上通报,并不会被罚,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真的有地方有人因为 “层层加码”“一刀切” 被罚,才算是真真落实到位,否则,下面还是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处理。
2、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地各部门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好科学疫情防控这个事情,一个是缺人,基层一线人员已经疲于奔命三年了,他们面临的困难、承受的压力可不是一般,所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所谓志愿者,虽然我们也知道志愿者都是愿意主动付出的人,但也不缺乏部分未经过专业训练,没有太多顾虑,随意行事的人,而最近很多网上热点事件其实都跟他们的行为有关系;第二个是缺钱,地方也好,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部门格外的缺钱,核酸还要不要继续做,隔离还要不要继续,收费可能被叫停,所以各地也很无奈。
3、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全国都因为这件事情困住了,所谓优化,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给个糖果,远没有到真正可以积极看待的时候。我们都很清楚,在有效的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和特效药出来之前,很难彻底解封,但这个几乎很难,否则早就有新闻出来。
也没说什么时候实施,什么地方实施?
我的建议: 1. 放开国内交通阻断,促进经济内循环 2. 取消常态化核酸 3. 开放感冒药退烧药抗生素的购买 4. 严格处理层层加码。
慢慢放开的节奏,共存派的胜利
我觉得,本来最高决策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地方政府层层加码,搞得民不聊生命,官不顾生死。
希望,早日开放,回归生活正常。然后大家努力工作,做好自己的事,再创辉煌!
我相信,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1、有基础疾病的自求多福;
2、重症患者要学会认命;
3、轻症居家隔离没收入别抱怨。
超预期
股市必须井喷
加油大 a,还有恒指,来次股指涨停
清零派的脸都被打肿了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不随意耗费资源,精力用在刀刃上!
所以北京什么时候可以取消 72 小时核酸!!!
清零!清零!
呜呜呜呜
可以向吴凡道歉了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意味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顺其自然吧,真的放开了,我又患得患失。
姥姥七十多了,基础病很多,疫情三年没回家,这次一定回去,见一面少一面,来日不方长。
50 和 100 的关系,还没到完全放开。况且下边怎么执行都是问题。
政策挺好的,至少让人看得到希望了。动不动就封,动不动就隔离,极大限制人员流动,经济一潭死水,大家的收入都在肉眼可见的减少,新政策新风向新希望,我觉得挺好。哪怕死我也宁愿是在去找食吃的路上病死,也不远被活活饿死。
防控政策严厉,对生活有影响,防控政策松开,对生命有影响。中国的文化讲究的是平衡,始终都要找一个折中的办法,探索一条对各方都有利的道路,而不是像西方一样有可能会穷途末路来个大反转,绝地求生,但是需要走极端。
我相信社会主义的初衷没有变,仍然是共同富裕,相信所有的政策都是为通往这个目标保驾护航而不是为少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我相信智库和科学的数据支撑不是摆设,现在政策逐渐放开是综合权衡利弊之后的慎重决定。
后面可能会有医疗挤兑,可能会有部分人会因为新冠离世,到时候保守派和开放派又会在网络上互喷,互相攻击,给政府完成极大的舆论压力,但是我觉得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无知的,因为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很少,即使能够获得信息,那也缺少辨别真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做好舆论控制,安抚群众的同时,更要顶住压力,保持初衷,做好决策。
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对境内还是境外都有所放松,第十一条尤其值得关注,分级诊疗制度到底怎么个分级法,这个才是关乎到每一个不富有的平头百姓生命和健康的重点。
党中央指定的政策肯定是好的!但是到地方能否落实?落实到什么段位?那就要拭目以待了。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也期待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感谢政府的英明决策!
7+3 改 为 5+3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 天集中隔离” 调整为“7 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 “7 天集中隔离或 7 天居家隔离” 调整为“5 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
建议火车站改成 24 小时核酸报告!
看后面实际个地方情况,希望好转,这三年搞防疫打乱了我的所有计划,婚姻,工作。。。
字大家应该都认识
意思大部分人估计都能看懂
接下来就看考核和执行的弹性与博弈了。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前进,接下来半年或许是疫情三年最考验各方的心智的,加油!!!
中国坚持三年保护上千万人免受新冠毒害,这是一个奇迹,既然老外共存派用人命把新冠磨成小感冒,那就这么滴吧,谢谢你们的牺牲,真心的哟
首先说明,肯定不是 “全面放松” 的迹象。如过要全面放开,那么没必要对政策有这么多具体的要求和修正。只是对各地防疫工作要求更精细化,具体落实到民生的多个环节,只能说各地政府真的需要仔细思如何落实防疫政策了,“一刀切”和 “加码” 这种无脑行为已经不能应付过关了。
想要抄作业的同学,该清醒一下了。
个人没有办法对抗集体,支持政策就行了。
政策指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主要担心的两点:
一。一旦疫情爆发,医疗资源瘫痪问题,现在每年秋冬之交,呼吸道感染人群高发,去医院挂号人满为患,放开之后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当时武汉在急诊室挤满患者,甚至尸体都堆放在过道呢。
二。发生疫情之后,如果医疗资源,人力不足,造成疫情失控,相关责任问题。
我内心只有这样的想法
oeyeye oyaya oyeyeye oyayaya
(。◕ˇ∀ˇ◕) 好开心
说白了就是要逐步放开了,防疫爱好者的末日,太明显了
我总觉得疫情到明年就会结束了,现在开始逐步放松管控是合理的。
1918 大流感也是冠状病毒引发的流感类疫情,爆发三年后基本消失。它们应该具有相同的传播规律和变异规律。
地方政府管辖权增加,中央政府只考核结果,具体措施不干预。
顺便补一个被点名批评过度防疫的郑州
我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二十条中**(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但真的要放开后要怎么生活有没有想过,绝对不是 19 年的状态,甚至短时间内想回到 21 年都不太可能了。所以想要继续优化就要着重落实这四条,但现在各媒体,各种热搜都大量强调 “5 天集中隔离 + 3 天居家隔离”、取消次密接、取消熔断,却忽视了这四点。
支持支持,加油!
新措施挺好,但具体实施就要考验当地政府部门的智慧和能力,既要防范和控制住疫情,又要让社会运转保持良好。
中风险和次密接没了!
中央把新冠疫情防控优化了,下面却把防控复杂化了
听其言 观其行。
第十六条做不到,其他统统作废。
别只看着前面的,看看后面保护弱势群体,保证医疗资源。就是说,会有可能有危险,所以做好防护。关键还是老人家,别怪我没提醒你。
举例来说
不在乎上海里面怎么高风险低风险的
在乎的是浙江台州某县城(以此举例,是我老家),在我所在的本人 / 楼层 / 小区 / 街道 / 区等情况的回家隔离情况
你这说的再好,我老家还是说浦东区有阳就不能回(以此举例),那我也没办法
不仅是回家,还有旅游、出差、探访、看病等
我对面小区全阳了都不影响我上班,但是我在的区有一个阳就不能回老家(以此举例)
那有个 xx 用?
再多说两句
统一健康码、核酸报告很难吗?
做一个软件,输入精确的出发地 和 目的地 查询出门政策很难吗?
大型破防现场
重大利好,看今天股市的表现就知道,旅游,餐饮和航空板块暴涨,医药暴跌
呵呵
软着陆
循序渐进
好消息。在尽量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取消部分过度防控措施,提振经济,减少防控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不便。
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够严格落实执行。
身体健康是自己的,个人而言还是要做好防护不放松。
逐步放松应该是有数据证明可行,不急,慢慢来,努力了那么久,不能毁于一旦!
相信国家相信党!哈哈
居家隔离期间,如何确保隔离者不私下出门?
讲得好!那么钱呢…… 谁出?
不会有人信了吧?
我看有的人说希望恢复到去年国内随便跑的状态。其实去年国内之所以控制得好是因为出入境管控非常严格,今年不一样了,校园里的留学生肉眼可见地多了。但不管怎么说,我很期待官方的下一步动作,越来越好了
另外,一旦转向,当另一种代价降临,看看社会舆论又会作何反应吧。
深圳卫健委上午才说广州回来的集中隔离 7 天。你这样让深圳很没面子啊!
请问按这个文件的话,各地常态化核酸还做吗?进出公共场合还要扫码查核酸吗?
两个字概括一切——
终于
你敢放开就等着全民感染,发生医疗挤兑
谁家没有老人小孩?
对国内人员的阳性判断标准是不是可以再降降呀,比如调到 30~
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控手段是不是可以再柔和点呀,比如居家隔离~
对低风险区域健康码行程卡的查验是不是可以再放松点呀~ 比如健康码就别查了,行程卡只显示近 5 天呀~
主要筛查人员范围是不是可以更精细一些呀,比如主要筛查老年人~
很多人天天骂,现在政策有了比较大的调整。本以为会欢天喜地,结果舆论大部分是表示担忧,骂放开。
保住政治比保住经济,人命容易的多。
希望在国家彻底放开前,下一波流行的变种真的能像流感一样。虽然看美国疾控中心,自然,科学,柳叶刀还有很多科学家的文章,这个可能性很小,还是唯心吧
来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等着经济起飞,你最好真的经济起飞
很好,境外 ip 高潮的又一个话题捏。
当未来遍地小阳人时,希望你依然拥护放开。
当你切身体会口罩时,依然觉得这是你想要的答案。
共存!共存!
我是坚定的清零派
共存救不了中国经济发展 得把再分配做好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才行
中国会否率先走出老龄化社会?
防疫爱好者不是说改回 14+7 吗,怎么变 5+3 了?
脸疼不?
你这么说我就懂了。
关键在于不要再大规模测核酸,因为按这个新的方案,感染肯定会大福增加,如果还做全员,把完全无症状的全关起来,降低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的初衷就无法达到。
知乎用户 火月犬四 发表 过两天又上岗了 知乎用户 假装活着的 NemO 发表 自罚三杯都算不上。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上海通报:华亭宾馆集中隔离点管理存在 “制度破防”,多名干部被问责,两名副区长被免职!红玫瑰美容院停业整 …
知乎用户 小杰 发表 2022 年 1 月 5 日,一男子从上海静安区返回郸城的家中,由于既未向村干部报备,也未进行核酸检测,被举报后,当地就对他进行行政拘留。 静安区之前确实公布了一个中风险地区,那就是愚园路 228 号那家 20 平米的 …
知乎用户 唐博士 发表 人在上海,曾被隔离 前一段时间,我居住的小区也出现了 1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所以我也亲身体会了一把上海市精准防控的威力 / 福利 下面请看我的个人亲身经历 时间:2021 年 11 月 27 号 早晨 8 点半。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一言难尽,亲自尝试了这个过程,疫情期间恰逢媳妇生产,真的是运气好,临近生产那天取了个巧,我借孕妇的光提前做了核酸,检测结果出来的早,晚上宝宝发动,我和媳妇恰好都有 24 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凌晨两点只能叫救护 …
知乎用户 浪子背包客 发表 今天 2021 年 12 月 10 日。6 日 “黄码封城” 开始后,这几天的哈尔滨街头已经不能用 “萧条” 形容了:估计行驶的车辆比平日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怀疑公交乘客比平日减少四分之三。估计主干道上 80%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