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专家踩地毯考察玉米地,会务组回应称「并非地毯,系雨后防滑铺的土工布」,如何看待此事?

by , at 03 September 2022, tags : 专家 土工布 地毯 防滑 农业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国际庄巴菲特 发表

2019 年,我们的院士参加油菜新品种田间鉴定活动,在安徽望江县。

当时院士已经 79 了,身体不是很方便,痛风比较严重,膝盖时不常弯曲不了。另外一位院士好像也是 78 了,还有些老专家也是 60 多。

望江试验点的田块比路低,田间没有开路,而且没有台阶下去,比较陡(废话,没几块田有台阶),当时我们院士坚持要下田去实地考察,我坚决反对,第一次陪院士出来,万一摔出个好歹来,回去我怕是会被学校千刀万剐了。在我的坚持下最后院士没有下去,而是我下去按要求拔了几十株油菜上来进行考察,写了鉴定意见然后院士签字。另外一位院士身体稍微好点,被人搀扶着硬是下田去了,60 多的专家基本都下去了。

后来我们院士好像再没有参加过类似活动。

2020 还是 2021 年院士在实验室楼摔了两次,吓得学校赶紧把新实验楼的一整层划拨给院士团队,坚决把院士的实验室搬迁了。

国内搞大田农业的后继无人,你看着热热闹闹,其实年轻人搞分子搞实验室的多,田间大专家老年人居多,万一有个好歹,谁担待得起。所以这几年大家还是愿意把田间弄好点,不说让人舒服,起码危险性小点。袁老先生不就是在田里摔了 1 次然后俩月就不行了的么?你请专家来好意思让人家摔田里?

有条件改善,就要改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硬生生被逼成一怕不苦,二怕不死,有意思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该不该铺,还是要看情况的,这让我想起了袁老。

2021 年的 3 月 10 日, 袁隆平在三亚杂交水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 引发身体不适。4 月 7 日就转到长沙住院治疗, 5 月 22 日逝世。

我觉得如果时间能倒流,估计当时的人员会用尽全力做好各种准备来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所以对于不少老专家,作为组委会这些问题是需要考虑的。

比如这是新闻报道的中的专家团体,我们可以看到还是有不少老年人的

而当地恰好下雨了

由于 8 月 26 日晚间刚下过雨,早上参观的时候,考虑到试验田基地是一个坡地,下雨后地面非常滑,只要有一个人摔倒,就可能导致一片人摔倒。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会务组负责铺设了这种土工布。

这一点从天气预报也可以看出,这是贵阳气象局发布的每周天气预报,26-28 日有阵雨、雷雨,雨量中到大雨

这种情况下,考虑摔倒问题就是应该的。

而且这些专家是到当地开会,不是种田的,因此让他们临时更换服装鞋靴,可能成本会更大。

所以主办方铺的了土工布(其实真要批判,可能主办方才是被批判对象)。

最后批判专家也要分类型啊。

我觉得批判专家也要批判那些网上瞎比比的专家,对于做事情的科研工作者,还是少一些批判。

当然,你要是认为农业专家就是种地的,那另说。

其实不少时候,谈农业问题的专家,也分类。

一种是社会学专家,这类专家喜欢谈各种政策啥的,比如让农村人到城里买房这种。

另一种一般基本不发声,就是做研究的,尤其是育种的专家。

很多时候,一些人会有一种极端的认知,比如觉得农业科学家必须天天窝在农田里,就像老农一样干活,甚至会嘲笑农业专家种田不如农民。

我觉得这可能是对专业人士的一种误解。

其实农业专家大部分要在实验室进行研究,而田间实验只是品种培育到一定程度了需要到田野里实验来验证的时候才进行的。

知乎用户 李雷​​ 发表

一批专家(包括一些高龄专家)在雨后去考察玉米地,为了他们得安全铺了土工布,以防出事,这个工作做的很到位。土工布就几十块钱。

但是这样发没有什么流量,一定要变成专家下地考察铺地毯才有流量。

这些搞农业的专家,辛苦一辈子了,结果还要被这么多人骂,网暴。。。

很多人不清楚真正,就被人带节奏,带节奏的人也不清楚真相,只是为了流量就去喷,然后节奏就起来了,这些人就藏起来了。

这样的事不对。

评论区图: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个人意见:铺是最俭省的办法。

只要在地头滑倒过几次的都应该知道这一下会有多厉害,我一个 20 + 的小青年,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上个月摔那么一回,差点过去。后来又摔了两回,每回都摔得眼冒金星,想到马上见不到你们了,都快哭了,可能人差点死了就这样吧。以前农民在地里摔个半死或落下残疾的太多了,受这样的苦不需要别人也跟着受罪。

专家年纪都不小了,七老八十的也有,况且当地刚下过雨,摔死的概率真的不低。网友不想看见土工布,下回可以全都换成合脚的靴子。

知乎用户 豆子​​ 发表

我家在农村,然后我自己种了一点菜。

这几天不是下雨多吗,路特别泥,为了以后方便种菜摘菜,我请教了村里的人,学着农民给路用尼龙布铺了一条小路。

正巧,晚上看到一条新闻 “专家脚踩“地毯” 观摩玉米地?”

???

其实,在农地里泥泞的小道上铺上地布,方便农业作业,是现代农业很常见的操作。 几十年前确实罕见,但是现在,就单是我们村,到处都是这种用布铺的农地小道。

下面这个东西叫地膜,防种植区长草保湿用的

下面这个东西叫 pe 布或者工土布,是工作行,也就是人走路的地方用的,防杂草防滑方便走路干活。也会用在路泥泞的人常走的地方,例如农民收成装车的时候,临时防滑用。

![](data:image/svg+xml;utf8,)

铺的布不管是 pe 布还是土工布,成本都不高,而且用上了经济效益更高,在泥泞的地里干活很难受效率很低,农业发展追求的是效益,而不是喷子口中的吃苦精神。

我们刻板印象里面总认为下地干活就要穿雨鞋或者解放鞋,杂草是农民打农药或者用锄头除去的,遇到下雨天路滑穿上雨鞋雨衣干活。印象中关于袁爷爷下地搞科研,也是穿着水鞋子或光着脚在泥泞的田里踩。

天天宅在家的键盘侠们,看起来无所不知,而且还感觉挺关心国事天下事的,但他们连家门都没出过几步,在自己村里没见过现代化地膜地布种植,就以为全世界都是他眼中认为的那样子,一句我没见过就否定一切。就跟几年前喷无人机打药的人一样。也许他们家乡农村还没用上这玩意,可能就是因为有像他们这种抵制新事物的思想导致的,在网上发泄情绪的时候,早就忘了自己早已跟这个社会脱节。

地膜,地布,在农地里已经到处都是了,尤其是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农地。铺在农作物下面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杂草,不仅方便,还经济。 铺在路面防滑防泥防长草,方便走路,方便农业作业。 农民在铺有地布的工作行干活,效率非常高。

有人骂 “就不能穿雨鞋吗,非得铺地才能进?”。

哦,为了更方便高效,现在有些农民自己的地都铺上了这个东西,哪个更经济实惠别人心里没数吗? 农民看见水坑都会搬块砖头来垫,泥泞的地铺个地布走路都被骂上天。里边上百号人,准备那么多双雨鞋得耗费多少成本?并不会比工土布低!

搞农业科研的,必须要平时常下地才算正常?妈妈咪呀多读点书吧

关于发拿袁爷爷的形象来抬杠的人,人家袁老是当年条件有限,而你逻辑到底是非要在能坐车的社会,走路几十公里去上班,来表现自己吃苦耐劳? 后来袁爷爷的实验田也修了水泥路,你要不要去挖掉?

专家为何不能踩泥巴路?—不是不能,是没有必要啊!

现代农业地里都会有一种东西叫 “工作行”,小工作行给农民行走作业用,大一点的方便开车进去作业、拉农作物,小至摩托车,大至泥头车卡车。 工作行是必须要留的。有的农田里还修了水泥路呢。

至于有人说 “玉米被砍出了一条路”,非蠢即坏。

想到几年前我农村家里下大雨,为了防止家里老人摔跤,家人在通往院子厕所泥泞的土路上铺上了工土布,成本也就几十块钱,哪怕是一次性的只能用几天,家里也不会有哪个反对者说老人 “不会穿雨鞋去上厕所吗?” 而那些工作人员里,我想上了年纪的也不少,给 “国宝级” 的科研工作者铺一张工土布,又有何不妥?

本应是常态的东西,却被过度解读,到底谁才是 “专家”?

最近的 “抬轿” 事件里,最后让轿夫失业的人又是谁?

有人质疑没见过农民铺地布干活,你没见过是你见识短浅,不代表没有,我们这到处都是工作行铺地布。别以为农业成本不高,种个三十亩西瓜成本得 20-40 万,收益好的时候挣个五六十万万不是问题,那点工作行地布的钱真不算什么

有人质疑我到底是不是农村的,拍个图吧。我家父母就是种地的。

知乎用户 莫怕 发表

考察玉米地一定要搞一脚泥才能说明是农业专家吗?不明白为何人性化的考量还要拿出来喷一下,是键盘侠现实中自己的存在价值还不如那块脚下的防滑土工布,所以就投射了?小时后曾经有几年我家住一楼,一楼的住户窗外有一个小院子,外公在小院子里给我做了一个秋千,并种了一片草莓,雨后我在院子里打秋千,外公怕我踩一脚泥也是给我铺出一条临时路,现在想来那条路是满满的体贴与关怀。同理,专家去玉米地考察,田间泥泞,为何不能体贴关怀的用防滑土布铺一条路?什么都要拿来讨伐,真是闲的蛋疼。

知乎用户 Villanelle 发表

由此可见不识五谷的人群基数太大了。

没见过农田也去过花卉市场买绿植吧?就算没买过绿植也见过工地施工吧?哪怕没见过工地施工总去过湿地公园吧?没去过湿地公园总见过路边花圃吧?下完雨或者泥土较湿的时候不铺一层这个怎么干活?穿着水鞋走上去越走人越高的体验有过吗?为啥?每走一步都能糊上一层泥巴!

防滑防泥水泄漏的土工布很罕见?有什么好喷的?你见过迎接领导用黑色地毯?

魔怔了。

知乎用户 沙克也干了​ 发表

网传?造谣!

关于土工布和地毯的区别,已经有人做了对比分析。

而且,袁隆平就是因为摔了一跤,导致多脏器衰竭逝世。

如果只是部分群众对专家的质疑,那还可以用网传来解释。

但是如果是大 V 下场造谣,微博官方跟进转发鼓励呢

在一场比赛里,你绝对无法和裁判打比赛。所以从一开始,舆论就处于劣势。

甚至即使在辟谣以后,高赞评论换了个方向,继续对专家提出质疑。

微博的定位,是 “类 twitter” 式平台。所以,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大回声室。

关于回声室,参考:

美国社交媒体集体宣布「删除部分亲美虚假账号」,该行动有何值得关注的信息?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部分应用商店已下架豆瓣,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总结一下,在回声室里,关键节点负责造势、带风向,然后由外围节点产生谣言,扩散到整个回声室,乃至其他平台。

所以,在微博打谣言,基本上相当于东京抗日,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至于微博对农业这一块风向,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对头部专家,比如袁隆平,表面尊敬,暗戳戳吃人血馒头。

对一般专家,持歧视态度,放任谣言流行。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你在热搜上看到的 “XX 专家发表了 XX 言论”,几乎不存在农业,乃至工科专家。

必须是要社科方面的相关言论,才有流量。农业,其实一直都是无人问津。

“有福你享,有难我当”?开什么玩笑?

当微博官方都已经下场跟你打比赛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抛弃微博这个平台。但是,这就是目前的困境:在谣言、传播等的相关论文里,谈及中国,几乎都是以微博作为第一平台。所以,要想清扫垃圾场,可能还为时尚早。

知乎用户 思辩​ 发表

当地近日多雨,且该处实验田是坡地,铺防滑的土布确实是必要之举,何必阴阳怪气的说农民老表如何如何,要知道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摔一跤哪里这样了得?那位先生不就是摔了一跤后,便…

知乎用户 黍离 发表

woc,试验田里铺个土工布你们骂人家农业专家是形式主义,这要是我在工地上戴安全帽被你们看到了不还得骂我贪生怕死啊?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对形式质疑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

只有穿着像农民、肤色像农民、皱纹像农民、谈吐像农民,才配研究农业吗?这个农民形象,还不能是穿得光鲜整齐、微微发福、开着小汽车的 “新农民”,必须是干瘦身材、光着上身、弯着腰、卷着裤腿、踩在泥里、汗水不断往下滴落、挥舞着一把开裂的锄头的样子,对吧?

都 2022 年了,就这么个防水防滑的玩意还能当个稀罕物是咋的?下雨天各大超商门口没见过?你逛街购物踩得,人家专家研究工作就踩不得?

现在农村里不说奔驰奥迪,大众现代也都不少了,人家一个农业专家,与这学历、能力、社会地位匹配的收入水平,穿个耐克还要被质疑?

在明星高收入的话题里,这些人喊着要提高科学家的待遇;但看到科学家日常学术交流在田里铺了个东西垫脚,这些人又喊着 “专家的脚上不能沾土吗”。

看到欧美先进整洁的农场,这些人说着中国农业太落后、农村太土了;但看到为中国农业进步做着贡献的人,这些人又质疑他们为什么不够 “土” 不够“脏”。

你说过去的专家如何如何吃苦,日晒雨淋,满身泥泞,因为在他们当时没有那个条件。如果过去条件好一点,他们身体上吃的苦少一点,或许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研究呢?

你说会务组可以准备一人一双雨鞋,是铺个东西人人都能走更方便,还是一大帮人现场换鞋方便?“农业专家下地考察先换鞋” 你们就不会炒作质疑了吗?

这些闲着无事整天质疑的人,大概率既不是什么农民,更没有经历过农业科学研讨会,甚至可能从来都没有双脚结结实实地踩在田地里的经历。

一帮坐在办公室里敲着键盘的人,质疑在田间地头考察的人为什么脚上不能沾泥,也是一件很魔幻的事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别人在一些没有必要吃苦的地方吃苦,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即对农民的虚伪情感而已。在这些人的心里,对农民的印象,首先不是勤劳质朴,而是脏与累,而且农民不能脱离这个形象。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理由去说这些专家,说他们没有像农民一样脏与累,又算得上什么专家呢。说了这样的话,他们觉得自己是关注了农业,关心了农民,为农民发声了,值得称赞,获得了心理的满足。

至于真正的农业生产应该是什么样,真正的农业科学研究应该怎么做,这些有门槛没流量的话题,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们还忙着炒作下一个热点呢。

实际上,新闻里说这是一块试验田,那人家只要科研任务能完成,哪怕不是像他们回应里说的提前预留通道,就是为了方便观察交流,砍倒一排玉米,铺一条不值多少钱的红地毯方便行走,除了颜色有点招摇,又有什么问题呢?

(补充)

像农业、地质、生态、环境等等这些专业的很多方向,要在室外环境进行研究,还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挑他们的刺真的是够了。

一个干旱、一个洪涝、一场虫害、一群不识好歹的偷菜者,就可能让他们开展了几个月的一个实验毁了,而重做就可能得等来年,进展直接就滞后了,并且第二年会遭遇什么,也都不清楚。所以试验田这种地方也都是耗费了研究者们大量时间、精力和心血的地方,不是有些人想象的一帮象牙塔里的理论家去农民自家的耕地走马观花。

之前有朋友研究课题,要在降雨的时候去原位实验场地测数据,以至于一到雨季连觉都睡不好,天天盼降雨,一下雨就要跑试验场采样。试验场又偏,如果半路雨停了,就只能白跑一趟。有时候很多天不下雨,突然半夜雷雨大风,能把人高兴坏了,半夜打车冒着雨去做实验。为什么不睡在附近,因为这种地方一般都在郊区,没有宾馆。借宿村民家里,人家就算乐意,总得给钱吧,这钱没发票怎么报销。

还有做地质研究的朋友,爬山钻洞身手矫健,你说他们当初高考的时候就骨骼精奇身手不凡,那也未必。

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苦,新闻里见不到,大众生活中看不到,甚至以这些苦为代价换来的研究成果,你都不曾听说。这个就算铺了土工布的工作环境,也是脏的、累的、苦的。

这类艰苦的学科润的人越来越多,没润的人愿意做这种现场实验的也越来越少,做个跑算法的论文它不香吗,何必去研究什么机理、开发什么新品种?到头来还要被质疑跟这个土地不够亲近。

质疑他们可以,但是得质疑到点子上,不能抓着一点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不放。难道他们光脚踩在田里,就能出更好的成果了吗?

知乎用户 闻道 发表

开学前,老师要来家访。

为了给老师个好印象,特意提前一天把家里收拾了一翻,我去买了不少水果。我妈还找了块窗帘布铺在沙发上,遮住了已经很旧的沙发垫。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要质疑:这是形式主义 / 面子工程。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要质疑:老师就坐不得旧沙发?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要质疑:平时也没见买水果给帮忙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吃,却这样向老师大献殷勤。

知乎用户 暗示风景 发表

主办方铺土工布,专家背锅不接地气。

主办方不铺东西,专家滑倒,主办方背锅,不重视人才,难怪科学家都提桶跑路

专家穿 nike,不能吃苦耐劳

专家穿雨鞋站在土工布上,专家作秀

让专家得穿雨鞋站在泥巴上,穿件二手 polo 衫,达到参加比惨大会的标准,再拍照

应该提高人才待遇,高学历人才过得太惨了

跟以前菜市场看砍大头的有什么区别,专家和主办方必须活祭一个。

知乎用户 春春 发表

我花个 20 块钱去趟葡萄园采摘葡萄。脚下踩的都不只是这种土工布。而是彩色塑料格板,坚实、平整、漏水、防滑、美观,这玩意儿比土工布贵多了。

我只是消费了一点点钱都配得上,农业专家去参观指导示范田,配不上一条土工布?带节奏的人其心可诛!还有微博平台怎么还不封掉?

知乎用户 无寒​ 发表

主办方做的很对,这是对人才的尊重,下过雨,路滑,一群五十多岁的人,真摔了,损失的还是我们国家!

知乎用户 林深见鹿 er 发表

我觉得这事得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是农业专家,这批人都是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的。想想前阵子爆火的招生减章视频,云南农业大学的那个,“我们真的不用天天挖地——哎那边那个开机器的小点声——啊他不是学校里的”。

想想大学都得这样下地干活,更别说科研了。

我相信农业科学家里面也会有些坐办公室夸夸其谈的,但我更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会在乡间地头奔走的。之前乡村扶贫时候,各地都会请来农业技术人员做指导,大家都是要混田地的。扶贫得出效益,这事造不得假,造假了要被审查的,农业技术指导得实打实地靠产出说话。

另一方面是媒体口中的专家。部分专家说的话被媒体或者自媒体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另一部分根本不配专家身份的到处招摇撞骗,比如某些 “地产经济学家”。还有一部分专家确实脱离群众,说的话实在让老百姓难以接受,这样的人败坏了“专家” 这个词。

我觉得这个新闻里就是大家本能地先对 “专家” 产生了反感,再一细想,大部分农学家都不至于说这么娇气,反应过来了。

知乎用户 明镜磨心 发表

种过地的看了想骂人

这帮玩意

一看就没接触过现代农业。这 tm 是防积水防杂草的啊,这玩意很多讲究点的地里都会铺,要是不铺长满草或者下雨了进人很不方便。

知乎用户 暮鸦 发表

展毯大概就这个价格。

一平方 1 块,量大优惠,铺田里也没啥施工费用。

单买这种卷材都是看长度算的。

一米宽 100 米长,也就 140,还是包邮价。

正常展会用的话,便宜的基本几毛钱一平。

紧急用贵点,10 块一米也用不了多少。

另外当时袁隆平就是去田里摔了一跤,身体恶化去世的。

有些媒体是真的没见识,心眼又坏。

跟风什么都信的,就更蠢了。

知乎用户 银多多 发表

铺就铺了,一帮傻逼不去追着明星咬咬起专家来了

人明星一天几千的伙食费不够,出入一堆保镖,拿着韭菜的钱请人防着韭菜,专家考察至少是为了干点实事,别说防滑的了,真铺个地毯咋了?花你兜里钱了?

一帮傻逼媒体也在那带节奏,厕所里的苍蝇都比你干净,苍蝇至少不会标题党

就算不是专家人他妈照顾岁数大的人铺个毯子咋了嘛?咋了嘛?

知乎用户 独行​ 发表

我就提醒大家一点:这是新京报的新闻。

知乎用户 二狗 发表

专家、年轻人、年轻人喜欢的一切东西

——媒体流量密码

现在有些官媒比自媒体还不堪,简直没法看

知乎用户 芝麻酱​​ 发表

“专家"显然已被污名化。

不学无术、尸位素餐,却仰仗其德不匹配的地位大放厥词,说出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混话,让人不齿。遇上这样的专家,口诛笔伐,不平则鸣是仗义执言,良人本分。

但遇事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喷之、不区分矛盾主次瞎批一气、不了解实际情况无端质疑,这样的行为与患了恶病的狂犬何异?

尊重专家学者、尊重知识文化就得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嘴上。不能嘴上喊尊重知识文化,事实上却见不得专家学者落一点好。这样的人受教育的程度必定不高,三观也明显有恙。自立或难,谈何他们口口声声的为国奉献,为民请命?

更何况图中地毯显然非礼仪之用,更倾向防滑防污之实用。就凭这一点,就值得为主办方点赞。人文情怀是什么?细节是什么?这就是。

反观那些在活动、交流中把专家学者搞得形似乞丐、灰头土脸的主办方才应该被遣责。

雨水

华山动画(北京)有限公司 文学编辑

5908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雨水​ 发表

明星走红毯,科学家走个土布都被喷,要是不扑本来就下雨,摔倒了出问题,又说我们不保护科学家。袁爷爷就是摔了一跤的原因,哈哈。反正随便什么角度都能喷。一边说要降低明星标准一边要严格要求我们科研人员。

知乎用户 董然 发表

有些人会觉得在户外「铺地毯」是一个很奢侈的行为,实际上并不是,不管是土工布还是红毯,价格都比我们想象中的家用地毯便宜很多。

以某宝上销量最高的土工布为例,一米宽 40 米长的规格,价格大概在 30 块钱左右:

看图中在玉米地里铺的应该就是这种,宽度也差不多是 1 米,这种材料就算铺上个 100 米,也花不了 100 块钱。

即使是我们以为很奢华红毯,也有非常便宜的选项,最便宜的一次性红毯,1 米宽 50 米长,也只要 34 块,铺 100 米只要 68 块钱:

根据不同的厚度和规格,价格可能升高,但最贵的 5mm 加厚款也只要 300 多块,可以长期反复使用的。

所以这年头「铺地毯」并不是一个多么奢侈的行为,街边一个理发店开业都要铺红毯,为了防滑这种功能性目的铺地毯更没什么可指摘的。

知乎用户 文森特 · 凡喵​ 发表

大多数人也就这样了……

一边高喊要提高科学家待遇。

一边科学家下田铺个防滑布也会被喷上热搜。

如果连保护安全的措施都会被喷,还谈什么待遇?

还是说你们觉得农业的科学家就应该是泥腿子,制造业和搞理论的科学家就应该高大上?

题目中是带图的。

我不太懂啊, 你看这像是地毯吗?

我对耐克也不熟悉,这双鞋是很贵的鞋吗?

知乎用户 第七地区​ 发表

喷专家的,先去喷明星红地毯吧

知乎用户 虎猫 发表

个别大 V、媒体人和网络愚民吃的太饱,恶意断章取义煽动情绪博流量。

明星开演唱会、拍电影、参加活动可以风光走红毯,个别 “大腕” 甚至可以让地方政府搞交通管制,凭什么不允许农业专家参加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 2022 年玉米田间开放交流活动” 出于安全考虑铺条防滑土工布?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网络愚民如此反智了,2020 年 9 月 28 日,河南鹤壁淇滨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李建生踩红毯考察就引起过一轮网络批判,质疑专家不接地气,还有自称是农民的人阴阳怪气,我不明白田间铺条红毯、最多按这些网络愚民所说砍几株庄稼能花多少钱、付出多少成本?以这些农业专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来说,他们不配吗?非要这些年事已高的院士教授一脚深一脚浅、冒着摔伤的风险,“深入” 田间地头去考察才算 “接地气”?难道对于某些网络愚民来说,在这个明星受一点皮外伤都可以被粉丝心疼半天的年代,任何行业的专家权威都不配与娱乐明星相提并论?

有些人一边批判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一边无视明星网红与其他行业头部人才巨大的收入差距,还爱和官方一样用圣人标准苛刻要求除明星网红外的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最后不忘抱怨一句,为什么中国留不住高端人才,你们不配,就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焚海炖鱼​ 发表

让搞科学搞技术的待遇好一点很正常,那些才是做实事的人,用智慧创造未来,要好好对待、保护,才能吸引更多人去做。而不是强调清苦、危险劝退人。

之前有新闻说某大国重器精英工匠几十年全家蜗居在十几平米陋室里,这明明是不公、是耻辱居然大言不愧的当正面宣传。我觉得科学家、技术人员的待遇不应低于公务员,因为价值更高更重要更不可替代。

特别讨厌把科学家、工程师、技师包括航空航天战略级高科技领域的宣传的很艰苦清贫,那是劝退也是愧对人才。倒是尸位素餐的官僚肥头大耳、豪车豪宅一身奢侈品钱花不完。

真要干净应该盯官僚去,取消各种特别待遇、特别供应等。科学家、技术人员待遇够清贫的了,田里铺防滑布都要争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既要批判科学家奋斗一生,始终待遇低下的现实。

又要批判科学家依靠光环,享受各种优待的新闻。

更要用圣人标准对待科学家,用凡人标准对待自己。

成年人做什么选择?当然是既要、又要,更要。

知乎用户 特例的猫​ 发表

袁隆平老爷子是因为在实验田摔了一跤后身体健康状况逐步恶化的,

知乎说,要爱护科学家,不追星,追科学家,给科学家百万年薪。

现在,仅仅是下雨后,为了防滑铺了一块土工布,知乎就大骂 “砖家” 。

更可怕的是,前后两个观点基本都是一群人。

知乎用户 真啸风 发表

我很生气。

就在去年,我国空天院和美国 Landsat 合作建设 Landsat-9 地面接收站,好多网友就把我们骂上了热搜,最多的评论大概是:“我们中国没有卫星吗,为什么用美国人的卫星?”,又或是 “中美卫星合作,肯定涉密了,危害国家安全!”。但大多数人听到“遥感” 这个词都不知道什么意思,每每和别人解释自己的专业都要说我们是卫星上拍照的,才能知道个大概。为什么提起这个事儿呢,因为我这时候才发现,负面情绪加持下对专业领域或事实理解不清的群众,说出的话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离谱!

人家农学专家来是交流的,不是下地务农的!没看见左右两边玉米都多高了?人家检验成果,交流实验心得的时候,还需要种个 P 的地,再说人家试验田中间不留间隙,怎么观察实验结果?你以为像你们打个伞去农家院体验掰苞米吗?没见两边玉米都进入成熟期了,高度却差了 1/4?对照组的概念咱不知道,能不能问问自己家孩子?不是说非专家不能批评,你 TM 批评也得批评值明确知道错了的啊,还走红毯,标题起得挺有互联网那味,也不像是真不懂啊。

农业专家带领学生下地的时候你看不见,难道还看不见农业专业招生困难吗?今年火出圈的农业学校 “招生减章” 视频你以为是假的?

说白了,好多人只知道袁老,袁老的瓜某些群众也吃了不少吧,什么成分还用明说?

知乎用户 若谷 发表

近日,一则 “贵阳一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专家铺地毯下地” 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有微博大 V 就此批评农业专家 “脚上不能沾土”,某媒体还在其微信公众号头条发文《专家脚踩“地毯” 观察玉米,田间地头不是形式主义秀场》,认为“‘地毯’铺进田间地头本身就是一种场景乱入与不搭”,强调要“避免走形式主义的过场”。

舆论发酵后,活动主办方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粮研究所相关会务人员及时回应,不少在农业一线工作的网友也做了解释,大致内容如下:

其一,现场铺的并不是地毯,而是廉价的土工布。现场视频画面很清楚,地上压根不是什么地毯,而是百米不过十几块钱的土工布。
其二,铺土工布的目的是防滑,而非搞形式主义。活动期间贵阳出现零星小雨,雨天路滑、参加活动的专家有不少人年龄偏大,为了防止滑倒受伤,主办方才在地上铺了土工布,不存在 “走形式主义过场”。
其三,铺土工布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很常见。不少连片种植的农田都大范围使用土工布防草(即益智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等的使用)及防滑,更何况专家们查看的是一片试验田,铺一些土工布完全合情合理。

还有不少网友则指出,外地专家到贵阳指导,对于当地来说就是 “客人”;主办方给专家铺防滑布完全属于 “待客之道”,就像家里要来客人、主人先打扫一下房间一样,某些人居高临下的指责可谓不近人情。

我完全赞同 “不近人情” 的说法,但我觉得那些人不仅是“不近人情”,而是充满着狭隘的偏见甚至歧视。

我经常到农村采访,这些年亲眼目睹了诸多农业方面的技术革新。比如我小的时候 “抛秧” 还是新鲜事,现在很多地方都用上了插秧机,一些农业企业还在推广 “直播” 技术,即直接在稻田中育秧生长、不需要插秧移植;再比如打药施肥,很多连片种植的土地早就用上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甚至能通过布置在田间的传感器搜集湿度、温度等数据来自动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施肥;为了提高农产品品质,别说地里铺防草布了,有的沃柑种植户不惜花大价钱对所有沃柑果树进行覆膜。

客观的说,上述技术很多并未普及,咱们国家还有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但总体来说,我国农业向科技化、集约化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某些人甚至是媒体人,“贵足”常年累月不走进乡村、完全无视(或者压根不知道)农业的变化,全凭自己臆想的 “一亩地两头牛”“面朝黄土背朝天” 情境去思考 “三农” 问题,还动辄“悲天悯人”、自我感动,简直贻笑大方。

尤为令人愤怒的是,**他们把自己狭隘的臆想奉为圭臬,只要是不符合其臆想情境的 “三农” 都要遭到他们的口诛笔伐。**新闻里的农民必须 “淳朴善良”,哪怕家里的菜都让某些开车来偷的城里人糟蹋了也不能骂人;影视剧中的农民只能是 “落后愚昧”,要钱要面子还动辄就逼女儿做 “伏地魔”。

同样的,在这些人看来,农业专家虽然是专家,读的书、做的贡献比他们多了不知凡几,但既然沾了 “农业” 这两个字,就只能灰头土脸、满身泥泞,即使铺土工布是为了防滑也不符合他们的臆想,所以要立刻发表大作讨伐一番;反之,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明星优雅地踩过红地毯却显得“赏心悦目”,他们大概率是要羡慕地大肆吹捧一番的。

要我说,农业专家中不少人年龄偏大,铺些便宜的土工布以利安全,不存在任何浪费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反倒是明星们参加活动走的明明是宽敞明亮的通道,铺设红地毯完全是浪费、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合着明星可以踩红毯、农业专家踩土工布都有罪?这特么是谁家的逻辑?

知乎用户 东林侍读​​ 发表

媒体怎么获得话语权?

故意抹黑专家。包括故意请重点传播专家非专业内的话语。包括故意只讨论专家的日常生活不够高尚。

洗脑久了,大众就信媒体大 V 而不是专家了。

你看某土木出身马大 V。他说土木工程结论和国内顶级专家有差异的时候,谁更多信众?

这就是恶果。

知乎用户 鱼头好吃鱼尾好吃 发表

人类确实是割裂的

一边骂戏子挣钱太多了,科学家没人关心,也没钱

一边稍微给科学家们一点好待遇就又不高兴了,觉得科学家就应该像牛一样无私奉献

知乎用户 张晓 发表

啊,一边又说大国重器产业升级,一边又对着真正下到一线的专家照片指指点点。

到底是新闻媒体精神分裂啊,还是互联网网民精神分裂啊?

上了网,摸不到你,说话就肆无忌惮了呗。

知乎用户 Richard​ 发表

心惊报么?什么德行都懂。

看了下回答,发现自己还是当年观察地不仔细啊。

十多年前我曾经有块菜地,种得不亦乐乎。

看周围村民种菜现学现卖的一个技能是防晒网。

就是直接悬挂在菜地上面的,防止叶菜暴晒灼伤的。都是三十米整卷整卷买的。

如果真下到老农的菜地里,估计早就知道防草布这东西了。

知乎用户 宁静致远 发表

网传网传,网传算个屁啊!

一堆刚刚脱离文盲水平的憨憨,觉得掌握了宇宙真理,逼叨这个画脚那个。

这些专家,老人家,摔一个都是国家损失,网传们死一堆都是国家垃圾,还得污染环境烧他们。

袁老就是在实验田摔跤导致身体健康急速恶化最后去世的。

如果当时有所谓的地毯多好。

网传们就不会刚在袁老那边假惺惺哭鼻子引流量,转头到这边来带节奏显民智。

蠢货一群。

知乎用户 palace green 的草​ 发表

没有善待科学家的时候,说戏子待遇超过科学家太高,然后开骂。

善待科学家们了,又说专家们娇贵,居然给这么好的待遇。然后还是开骂。

能不能统一个论调?别整的和精神分裂似的。

要不就反正都是开骂,都是阴阳怪气,都是喷。

咱就别虚头巴脑的找这些理由了。

至于成天和条蛆似的在角落里冒酸气吗?看着都替你们难受。

不如坦荡点,上街去骂去~ 也算你们是条汉子。

加油~

知乎用户 雨吁​ 发表

有些朋友很…… 有趣。我为了说明问题,又不希望有争议的专家出现在图片上,特意画了个示意图,怎么到你们眼里就成 “正龙拍虎” 了?


“专家下田铺地毯”,看起来很搞笑,媒体热炒,许多人一窝蜂地骂专家,什么话难听讲什么。

但这事儿吧,跟 “专家” 本就没什么关系。

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是受害者。

事实也证明,只有专家是受害者。

现在有些地方搞活动,会有专门的人来策划,这些人会把活动的细枝末节考虑得很细,应对措施也极周全,最后拍出来的画面也很完美。但他们往往会忽略公众的观感,主办机构对舆情的反应也慢了几拍,最后背锅的正是他们邀请来的专家。

印象中这种事已经发生不止一起了,专家也为难——你地方搞这种活动,还是拉了 “大旗” 的,请我我能不去吗?肯定得去。到了活动现场看到田埂上铺了毯子或毡布,又面对镜头,我能不踩上去或者掉头就走吗?肯定不能。他当时或许根本就想不到事后会麻烦缠身,即便是想到了,硬着头皮也得往上踩呀!

有哪个农业专家会事先跟主办方说:我穿着皮鞋,不踩烂泥地,你要铺上红地毯我才去。

用脑子想一想,会吗?不可能嘛!

知乎用户 老粥科普 发表

这本身就是一个 “交流活动”,“对接会”。

这种活动没时间也没必要让专家换上胶靴,换上雨裤去地里细致入微的观察。

走马观花的「观摩」一下玉米长势,留下点影像资料即可。

交流活动更重要的目的是让这些专家和从业人员见个面,让专家和企业产生有效的交流。

主办方拍拍照片发发推文写写报告。

这个活动的使命就圆满完成了。

没必要上纲上线。

给专家和来宾一人搞一双胶靴才是真的浪费,谁会穿二手胶靴?

知乎用户 彭辇​ 发表

这要是美国专家踩地毯考察它们的玉米地,估计评论下面的键政会说那是科技先进的体现。

知乎用户 杨才崯​ 发表

自己吃苦时怨天尤人,大学生宿舍条件差了,能说说是叙利亚风

想别人吃苦则欢天喜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苦难不是财富, 对苦难的思考才是

知乎用户 言简​ 发表

好巧,昨天在朋友圈也发现了一件关于路的事情,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我们这边在举行 “最美十条乡村路” 推选活动,各个地方都希望自己辖区内的路能上选,大小领导都会转发,号召大家给自己心仪的路投上一票。

国家这些年投巨资推动乡村公路建设,修的这些路都挺美的,给大家放几张照片看看:

这样的路好多人都会默默地点赞投上一票,但是有条留言却让人深思,我截下来了,诸位请看图:

这是一位贫困户的留言:“能不能? 为咱农民伴(办) 着真正的事儿。土地为啥闲着?道路不通,太窄。大型机器没法通过。暂时不能投你一票。解决了再说。”

他的留言很朴实,也反应出了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田间道路状况。

好多庄稼人走的路应该是坑凹不平长满野草的,在田里干活是要付出很大力气的,庄稼地里的路无人修管应该是个事实。

我对给专家铺土工布是十分赞同的,他们是我国农业的 “金疙瘩”,好好保护他们防止意外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下写回答,也是希望有关部门能注意一下田间道路建设,目前在村子里种地的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些方便吧,道路硬化、铺土工布都是不现实的,让路宽一点,平一点就好。

知乎用户 八度飞雪​ 发表

一群没下过地的,嘲笑下地的下地了。

知乎用户 徐汇轩​ 发表

人在玉米地,刚下过雨,回答一波。

家里没有玉米地的,就不要回答这个话题了。家里的玉米地没有下过雨的,也不要掺和了。这个问题,看我一个人的答案就够了,毕竟,人在下过雨的玉米地里的博主,所有的回答里,只有我一个。

没有人比我更有发言权!!

下图:雨后第一天,禾叶还是绿色。

这些玉米刚长苞谷,还没长粒,你可以理解为怀胎 6 个月,我用手比量一下粗细,带着苞谷皮的玉米棒子很细:

雨后第三天,禾叶已经发黄,玉米全都涝死:

有图有真相吧?是不是该轮到我了?

专家们,我就代表我们村的村民真诚问两个问题:

1,你们那是什么材料?

2,用在我们村这个玉米地好不好使?

哦,忘了,我们玉米地的情况有点特殊,你看看玉米地旁边的荒地,帮我们看看怎么铺合适

考察玉米?别考察了。

农民兄弟们,咱也别种玉米了,真的,撂荒才是硬道理,别不信,有图有真相:

这块玉米地,两旁都是撂荒的。

作为农民,雨后第一时间去田间地头看看庄稼咋样。我看到村里的大爷们,他们像二舅一样乐观,他们每个人都像《隐入尘烟》电影里走出来一样:

我问了问大爷 “咋办?”

大爷憨憨一笑 “没有法子”,然后,推着老式自行车,慢悠悠的走着。

一片注满水的玉米田,一个满脸沧桑的老汉,一辆老式自行车,一个饱含绝望的眼神,一句 “没有法子”。

我本想对着大爷拍一张照片。但是,我不想卖弄他人的苦难,我更不愿意被那些拿着 U 型锁的人说 “你在迎合西方”。

作为农村做题家,鼓励我走出农村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我亲眼目睹过太多的 “二舅” 和《隐入尘烟》,我见过农村人的绝望,遍地都是!

我的童年,农村的玉米田是玉米,是水涝,是干旱。

如今我已为人父,我带孩子回村,村里的玉米田依然是玉米,是水涝,是干旱。

我庆幸的是,我经历过,我见过,我相信。我的子女跟我一起回农村,也见过,也相信。

可悲的是,很多孩子没有生活在农村,也没有去过农村,他们看到的是——去玉米地还铺地毯,甚至是红地毯:

一个北京部队大院的同事曾问我 “勋哥,农村这么好。你们在村里有个房子、有个院子多好,何必来北京 996 这么卷?”

我……

我特别怕某一天,孩子问我:“爸爸,在农村多好,种玉米还踩着红地毯,你为什么要来城市?”

更可悲的是,大家都在讨论玉米地那是地毯还是防滑。作为农民,我们只关心玉米地粮食绝产要吃什么?专家尽量别来我们村里,最好是别来农村,不来还好,踩个地毯走一遍,本来颗粒无收的事儿,结果变成农村种地一篇祥和安乐。

无知的人看到以后,放下 U 型锁,跑到田间地头采访农民:当农民你快乐吗?

大爷回答 “我都累死我个 xx(生殖器)我快乐,我快乐个吊我快乐!”

说农村好的有两种人:

1,李子柒们,展示农村吗,美好生活,忽悠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城里人。

2,信了 “李子柒们” 的城里人,真以为农村好。

关注我

@勋哥很忙

,一个农村做题家。

知乎用户 勋哥很忙​​ 发表

作为一个农村娃娃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只要你去过雨后的田,啊实际上不需要田

只要走在泥巴路上,一定会发生两种情况

第一,打滑

第二,你运气好,下盘稳,不打滑,你脚踩一层泥

这里解释一下,一层泥不是指你会弄脏你的鞋。

而是给你增高,带一脚泥

如果你经常在农村生活,时常会有一个动作,下雨天的话,就需要拿你的脚后跟,找个台阶啥的,蹭一蹭。

那时候,村里的人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我是说打滑,并不是预防泥巴。

在比较滑的地方,会放上棕榈树的叶子

也不是叶子,不好意思,涉及到我的专业盲区了。

就是这个位置,一层一层的剥下来,铺泥巴路上。

然后,还能做蓑衣,就类似于,雨衣的一种吧。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树,有点像,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后来,生产水平上来了

一般都会铺一种塑料布,在地里的主干道上。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屁大点事,都能引起一些铁憨憨集体高潮

如果这图,出自日本。。。。

怕又是经典的匠人精神,干净农产品,高端大气上档次

洋洋洒洒几千字,最后得出结论

中国的农业,不注重细节,农民愚昧。。。。。

这件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本身就存在那块 “地毯”,其实这并不是地摊哈。

因为铺这种东西,不光可以防滑,还能除草,我们那边很多地都铺了,而且修了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很多人都会买个三轮车。

妈的,我小时候还只能推独轮车,我堂哥那个憨批还要坐这个上边,让我推着他走,越想越气

那时候,我的独轮车还没这么帅,是五金店焊的。

第二种,专家们到了,特意铺的,我觉得也没任何问题

原因很简单,因为玉米田跟玉米田之间,本身就需要一条给人走的道

地里滑,万一这些搞科研的专家,年龄大,摔一跤,那可就麻烦大了。

咱就说,明星可以走红地毯,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红地毯

搞农业的,走个塑料布,都不行???

哪怕人家新店开业,高低都得整块红毯助助兴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某些媒体的春秋笔法,阴阳怪气带节奏,钓鱼的水平是真滴高

铺地毯下地。。。。。

真尼玛能写啊,这

但凡说点实话,这点屁事,能有个卵关注度

现在一些干新闻的,转自媒体以后,那是真的没底线

正经新闻不去报,一天天报导猫猫狗狗,合着您搁着做宠物博主呐???

瞧瞧这点出息

报道正经新闻,就阴阳怪气,春秋笔法

说到底,还是从业门槛太低了

莫让这些搞科研,干实事的寒了心呀。

也许某些尸位素餐的人,脱离群众太久远了,毕竟都已经人上人了

开口闭口,房价太低,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看到点屁事儿,都格外惊奇

多嘴一句,湖南农业大学旁边那块田上的香瓜,长的挺好的,会不会是某位老哥的毕业论文???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知乎用户 我变成了一条狗​ 发表

就是特么一帮何不食肉糜的人的在屏幕前自以为是的展现他们对农民刻板印象呗~

在他们眼里农民是什么样?

土农民,憨憨滴,双脚黄土地,身上脏兮兮,工具只有锄头,全家不懂科技。

拜托,别人只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不代表别人傻好吧?贵州这边红土下雨之后简直滑的恐怖,在我小时候上山去玩,当时没有土工布,但当地老乡也会拿枯草、肥料袋子铺在地上防滑。

怎么的?时代进步了,农民就不配用更好的物品了?

有些回答还什么 “我也是农村的,就没见过人用” 啥啥啥的,你先看看回答地点,贵州省是山地啊是山地啊是山地啊,要是在有坡的地方一个人摔倒真的是会撞翻一片人的!农民也知道要保护自己的!

说什么没用、形式主义的

我只能说,农民不傻,但是你很傻…

知乎用户 微雨沁霖 发表

有些人是真的没见过这种防滑布吗?

我姥姥家村上的农业示范园区,起码 15 年前就铺上这类防滑布了,而且田间修的水泥路,可以走汽车。

这要是给知乎小布尔乔亚看到,还不得四处奔走,大声控诉,整上十个八个热搜啊,毕竟专家去田间地头都是坐汽车去的。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颜色上就能看出来,土工布,专业名词就是这个。

白色、灰色、绿色都有,有纺无纺的材料也很多种。

施工领域很常见,为了防扬尘,防泥浆化,防打滑都会用。

很便宜,工人自己为了防止沙化地面踩陷之类的也踩。

有时候是为了防止平整好的基面被运输车压乱。

工人能踩、推土机能踩、专家也能踩,不用特意针对。

另外道路不像临时砍的,理由是左侧那排玉米不会那么齐,更像留好的垄。

知乎用户 也说 发表

严惩造谣者,严惩不良媒体。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您说的不能粘土的脚

是这双穿耐克鞋的脚吗?

专家为什么能穿耐克?

农民都穿不起,专家凭什么能穿?

科学家不应该都穿布鞋吗?气抖冷

这专家居然买得起耐克,一看就是高高在上的

还有只有明星才能走红地毯

专家下乡凭什么能走布地毯?不公平

为什么一线明星能赚那么多钱,而一线科学家却不行?

知乎用户 羊哥​ 发表

新京报带节奏不是一天两天了,被打脸也不是一次两次。

如此厚颜无耻的媒体有不少。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一开始看到这个事情也不高兴,但了解一下土工布的价格,真的很便宜。其实这事主办方只要把土工布的价格写一下,好多人的困扰就没了。

要么说这事能上热搜,说明我们国家发展太快,尤其是工业,改变了每一个行业的各种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穿着雨靴,或是卷起裤脚下农田,这是大家先入为主的印象。

还有什么农民干农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也是刻板印象。事实上现在搞经济作物,大面积耕种的农民,需要的技术含量和个人素质一点都不比一般工厂打工人低。

具体到这个事情,下雨天,这么多人去田里考察,大家脚上都是泥,还把田里踩踏的一塌糊涂,那才是麻烦。

就那点土工布,网上搜搜就知道,真的不贵,批发更便宜。

不是说农民下田都铺这个,而是说具体到这次活动,这事比较方便省事的办法。

这事工业化带来的改变,几十年前也没这条件啊。

知乎用户 夏木 发表

对湖北省随州市纪委监委违反党章、宪法法律,滥用职权,打击报复的公开举报

中共湖北省纪委、湖北省监察委员会:

本人原任湖北省随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于 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分管机关财务,因为敢于负责,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财经法纪和规章制度,三年节约三公经费 1500 多万元,损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非法利益。单位个别干部 2018 年匿名诬告我 2016 年在随州市委党校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政治问题。2019 年 6 月本人收到随州市纪委监委作出的党内撤职、政务撤职降级处分,本人不服立即提出复查申请,随州市纪委监委于 2019 年 7 月作出对本人维持处分的决定。本人不服,于 2019 年 8 月向湖北省纪委监委提出复核申诉,湖北省纪委监委对我的申诉给予支持,于 2020 年 4 月作出复核决定,责令随州市纪委监委重新处理。本人于 2021 年 10 月 26 日收到随州市纪委监委的笫二次非法处分决定,又一次对本人作出党内撤职、政务撤职降级的处分,本人不服,依法提出复核申请。 理由如下:

一 处分决定 违背事实,定性不准

处分决定认定本人违反政治纪律 没有事实依据 。仅凭匿名污告和串供、诱供的证言,这些证言模凌两可,不可能查证属实,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大部分证言说我讲课没有任何问题。处分决定对我在党校讲的什么话违纪没有指出来,只是扣个大帽子说违反政治纪律,是典型的莫须有指控。

二、滥用职权,执法违法,执纪违纪

1、随州市纪委监委违反党章宪法,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州市纪委在对我做出处分决定时,违反党章,剥夺我参加支部大会自我申辩的权利。随州市监察委员会在对我做出政务处分决定时,违反宪法命令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罢免我的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职务,一个月执行完毕,践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赤裸裸滥用职权。随州市监察委员会的政务处分决定,对我撤职降一级处理,我原任研究室主任,职级并行套二级调研员,降一级就是三级调研员,随州市监委却对我执行四级调研员级别,连自己的决定都不执行。

2、随州市纪委监委违反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立案和处理。监察法及政务处分法没有一个条款涉及处理违反政治纪律。何况我没有违反任何政治纪律。

3、处分决定适用法律纪律错误。 对党校讲课行为如果作出政务处分,应当对照适用政务处分法笫 28 条而不是笫 67 条,我没有违反第 28 条的任何行为 ,笫 67 条是规定适用程序的,不是处分的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颁布后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同时作废,不能作为政务处分的依据,我也没有违反这两部法规的行为。党纪处分决定依据 2003 年和 2015 年纪律处分条例对我处分是错误的 ,事实证明我也没有违反这两个条例任何涉及政治纪律的条款。 党纪处分应当对照适用 2018 年 10 月颁布实施的纪律处分条例 ,对照该条例第六章所有条款, 我没有违反任何政治纪律 。

4、随州市纪委监委对抗上级机关,执法违法,执纪违纪 。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违反程序和法律纪律,处理不当,所以湖北省纪委监委对我的复核申诉予以支持,责令随州市纪委监委重新处理。按照法律纪律规定,随州市纪委监委只能作出撤销或变更的处分决定,可是随州市纪委监委 违法违纪作出第二次处分决定,公然执法违法执纪违纪,对抗上级机关。随州市纪委监委严重违反政务处分法笫 16 条同一违法行为只能做出一次政务处分的法律规定,在我没有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对我做出两次政务处分。

三、违反程序,处理不当

1、随州市纪委监委违反监察法、政务处分法关于申诉案件应当及时办理的规定。违反申诉控告条例关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责令重新处理的申诉案件 ,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在 3 个月办理完毕的规定。本案重新办理拖延长达 18 个月以上,严重违反党纪国法,损害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损害申诉人的合法权益。

2、滥用程序。本案的重新处理应当适用申诉程序,3 个月内办理完毕,但是随州市纪委监委却适用执纪执法监督程序,导致案件处理严重违法违纪超时,长期拖延。

3、违反案件回避的规定。党规国法规定,对申诉复查复核案件 ,应当安排不同的办案人员办理 。本案的办案人员都是原来的,本人申请回避没有被釆纳,原来的办案人员为了掩盖错误继续作出不当决定 ,造成冤案。

综上所述,随州市纪委监委对我的第二次处分决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程序不合法、处理不恰当,同时违反政务处分法第 16 条的规定,是非法的,应当依法依规撤销。我 2016 年 5 月在党校讲课是党校邀请单位安排的,是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当时并没有学员举报我讲课违反政治纪律,2019 年 5 月随州市纪委监委根据匿名诬告,以莫须有的理由给我撤职处分,法理难容。 随州市纪委监委 2021 年 10 月继续以莫须有的理由第二次给我撤职处分是错上加错。法律规定,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受法律保护 ,非因法定事由 ,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随州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与人大机关干部勾结 ,违背事实,违反法治精神 ,违反法治原则 ,违反法律纪律条款 ,滥用职权,打击报复 ,制造冤案,应当予以追究。以上公开举报,请调查核实。

湖北省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党员干部祝申辉 2021 年 11 月

知乎用户 祝申辉​ 发表

有些人的屁股真的要因为更换位置太快,快磨出火星子来了。

知乎用户 张帆​ 发表

先来探讨一下专家考察的目的,是专家考评后给当地带去国家补助,还是其他的目的。

会务部能力很强,工作妥妥的人才,组织预案能做到如此精细。

是否需要准备土工布,真值得商榷,专家都这样弱不禁风,是否合适继续工作?

毕竟大部分专家不是袁农平,都是袁老的水平,不需要土工布,百姓趴在地上让袁老从大家身上踩过去都愿意。

但愿专家不要辜负组办单位的一片苦心,让主办方能得偿所望。

知乎用户 一个刚学会上网的 发表

一眼定真,就是土工布,这种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黑心棉。在工地上是用来临时铺一下的地方,比如铺地,盖混凝土保温。长这样:

这种微带紫的灰黑色,辨识度很高。

如果是图纸要求铺的土工布,算在施工工序的一环的那种,常见于滤水层挡泥之类的,长这样:

用黑心棉土工布铺地是常见操作。

键政有的是谈政治,有的只是想当审判官和刽子手,甚至还想把检查官和证人都一起干了,这种人应该直接捶死。

知乎用户 不宜讨论​ 发表

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革命分工不同罢了。

某些人心中的高低贵贱这种私心杂念,只是忘了初心罢了。

时传祥,是一位 “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 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共党员,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 14 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 20 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59 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 “群英会”,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自此以后,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时传祥 1975 年病逝,终年 60 岁。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知乎用户 及第状元郎 发表

其实这个事情,压根没必要讨论。

能提出这个看法的无非就是高端阶级心理作祟。

农民往往被认为低人一等。

那么自然从事农业的专家也一样相对于其他专业人士低人一等。

想想看,如果其他类专业人士的走地毯会被质疑的上热搜吗?

虽然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尊重农民,为农民谋利益,但是其心理其实压根就是看不起。

如此的对于从事农业科技的人士打击,无非就是打击未来农业人才的预期。

反过来,无非觉得就是自己高人一等,别人不配罢了。

知乎用户 知幾 发表

呵呵,一边说明星待遇过高,要向科研人员倾斜;一边明星大晴天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方走红毯,大家嘎嘎拍照,认为很美。专家下完雨走土工布到实验田检验科研成果,被骂成狗。所以这帮媒体是什么媒体,这帮人是什么人。而且这铺的是土工布,下雨天工地有淤泥的时候也会铺,防滑,别多想,民工可以走,项目上最怕的就是工伤。这种土工布很便宜一米一块多,可能他们走的会好点,但也不会太贵。

知乎用户 蓝月​ 发表

我觉得没问题,如果是明星不演烂剧去考察玉米地了,我躺那都可以

知乎用户 蓝天是我的保护色​​ 发表

安全第一,不必苛责!

知乎用户 红尘破劫 发表

媒体不干人事而已,那 TMD 是地毯吗?

恶意炒作让干实事的人如履薄冰。

真作恶的媒体又不敢得罪。

怪不得有人骂一些走狗,鹰犬,人肉喇叭呢。

如何看待 “柳传志进小学教材” 一事?

看看这件事居然没啥热度。

知乎用户 院长​ 发表

此事说明,现在体制内的饭碗不好端了,体制内大小人物出丑、出错、挨骂,这些都已经成了体制外群众喜闻乐见的事儿。

知乎用户 张弛无度 发表

觉得这是地毯,或者觉得不需要铺个东西的人,肯定没亲自走过下过雨后的田地。

就算没下过地,起码用膝盖想想平时松完的土被雨浇个透以后会是什么情况。

一脚进去想扒出来都得费点力气。土粘在鞋上就跟绑了两个沙袋一样。所以经常看到下地穿雨鞋的。

真要挑刺儿,其实是下地就别穿白大褂了。

知乎用户 没吃饱睡不着 发表

这事吧,有点农村经验的就知道,雨后去农田,真不能穿鞋,农民赤脚也不只是因为穷,而是穿鞋不方便。

知乎用户 笑笑而已 发表

果然是新京报

知乎用户 Lorenzo 发表

就算是地毯,又犯哪条了?

知乎用户 才子是我弟 发表

农业专家年纪大了,铺一个防滑土工布怎么不可以

为什么很多人对真正的专家就那么打嘴炮

还是因为某些文科出来的专家教授跑火车的太多,让大家一听专家就讨厌

我们看事情是不是要一分为二的去看

知乎用户 翻不乱李晓蓉​​ 发表

亲眼所见,丰收节区麦地里开镰,不仅红毯铺地,还有专人守着这块红毯,领导来之前不让别人踩上脚印,事发山东滨州!

知乎用户 聞舞 发表

有些自媒体啊,媒体啊,就是为了流量不要脸

你家地毯长这样?

知乎用户 Gold RIch Money​ 发表

我看到了

知乎用户 道小忘​ 发表

一边说要尊重科学家,1.2 亿的假新闻都有人信

一边铺个布又骂脱离群众

知乎用户 星队长 发表

要请容嬷嬷来扎这些键盘侠的嘴!

知乎用户 直枉之间 发表

铺个布无可厚非,科研工作者提高点待遇又有什么问题呢?

只要真干实事,真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别说铺地毯了,让我亲自去背我都愿意。

别说什么农民在地里就怎么怎么样,研发战斗机的人,还要有开战斗机的身体素质吗?

知乎用户 Giii 发表

竟然猜测是专门把玉米砍了来给专家铺地毯,这位网友还真是敢猜测呀!

没去过农村没种过地,就敢批评人家专家的脚不能沾土。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总是需要经营的吧,一行一行的要是都挨的那么近,很多工作是不好开展的。

去过农村的地里的人都知道,无论是种树还是种庄稼,中间都会留出来一条路来供人走的,本来就是供人走的路。

而一般在下过雨之后,地里是不能干活的,所以一般没人挑下雨过后这个时间点去地里干活。

而来此参观的专家时间是定好的,既然不能选天气那就要最大限度的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呀。就算是你家里来个客人,也要为人家的安全考虑吧。

谁说专家的鞋就不愿意沾土的,我之前跟着我们那边一个合作社去参加一个会议,领导在介绍一片葡萄合作社时,就讲他们是和一个云南的老教授有合作。

人家这个老教授五十多岁了,为了发展国内的优质葡萄农业,合作了好多个合作社,基本上是在这个地里指导完,鞋上还是一脚的泥又去赶飞机去另外一个地方。

毕竟,葡萄的生长期就那么一段时间,大家都需要他前去指导,他就自己坐飞机到处跑。

就算是天天在泥地里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去别人家做客时也会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呀!专家过来此地只是来参观的,又不是真的过来指导工作的,就非得让人家沾一脚泥才来体现人家的敬业吗?

这又是什么待客之道呢?

就算是真的下地搞一脚泥,也会被网友质疑是故意摆拍来哗众取宠吧!

知乎用户 小火杉 发表

孔乙己的茴香豆的 N 种写法,在这里派上了用场。知道什么叫偷书不叫偷叫窃了吧?读书人的事儿,你们怎么可能搞得清楚呢?

庙堂之上叫地毯。戏子获奖,叫红毯。

当然登子访问通常接待方也称红毯。

但是,到了地头上你再说它是地毯,就暴露出你没有文化了,难免孔乙己会笑话你,也难免你会笑话孔乙己。

记住了,考察玉米地,那不叫地毯,叫土工布!明白了吗?土工布!!要么说孔乙己那样了都瞧不起你们。

知乎用户 刑天唐伯志 发表

我家农村的,04 年拆迁的,到现在快 20 年了。

但我记得很清楚,拆迁之前,我家就把院门口通菜地的路、后院池塘边常去的一小块,后门通厕所的路用那种绿色的布铺起来了,我不知道多少钱,但一定很便宜。

后来我爸做了一段时间绿化,我陪他去花木基地买树苗,发现几乎每一家门口都铺了绿色或者褐色的布,苗木之间也铺了,干净倒是其次,主要是防滑。

袁爷爷就是摔倒以后去世的知道吗?农田里铺个布怎么了?别说是专家,农民自己也在田埂上铺好不好?

说穿雨鞋的才是没有经验的,雨鞋在泥地里根本没法走,要不重的提不动脚,要不就鞋陷进去脚拔出来了,小时候看长辈都说穿拖鞋到田边、光脚下地的!

难道农业专家、农民连铺个防滑布都要上热搜吗?

知乎用户 吕苹苹​ 发表

我觉得过分了。现在哪怕是村民结婚摆宴席,临时要用不好的地面也有心思、有条件把地面改善一下。

土工布或者彩条布一类的,一米才几个钱?你当是隋炀帝用丝绸缠树呢。

当然了,心惊报的记者们,大抵是只见过地毯,没见过土工布彩条布的。

知乎用户 船长 发表

有些人反形式主义反着反着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

知乎用户 阿爬 发表

如果是老专家,铺一下土工布来防滑,很合理吧。

知乎用户 猎晏焱 发表

又被引导舆论了不是?

知乎用户 叶公子高 发表

别说是土工布,就是红地毯也应该,专家的到来是当地的福祉。

答主曾到东部农村地区调研过,当时遇到某大学试验基地,种植的是玉米。

当时他们承包了当地大约 100 多亩耕地,每亩 800 元 / 亩年,租期 5 年。

这事当地农民非常支持,几年下来不知道经费花了多少,亩产最高的时候也不过 300㎏,不及当地农民的收成,更是连成本都不够。

当地农民认为他们的种植方法和条件与本地农民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打理不够精细,收成自然稍差一些。

令答主惊讶的是,一位中年农民在跟答主聊天的时候认为: 在国内说种地,任何专家科学家都比不过农民,但大家还是特别欢迎专家和一些老板来这里搞各种项目,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能力,而是他们背后的资源,能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无论是专家还是砖家,即使投入巨资研究试验,最好的结果无非是能让一个家庭一年提高收入千百元,还不如去城里送一星期外卖赚得多。

他们看的不是这些,都是想尽办法把地租出去、卖出去,引进开发项目把自己变成拆迁户

知乎用户 清纯小浪女 发表

我不是键盘侠,

不会随随便便上来就喷。

而且确实是由于天气不好,

场地湿滑,容易摔跤,

会务组为专家的安全考虑,

铺上防滑的 “土工布”,

成本也不高,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不要遇事就喷、不爽就喷,

喜欢喷的人未必有多高尚

有时候只是为了刷一下存在感。

知乎用户 AA 普罗大众​ 发表

一方面大骂戏子社会地位比专家高,一方面却不能接受专家踩几十块钱黑不拉几的土工布……

让人不禁怀疑,人民群众强烈声援专家们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坚信专家确实过得不好,并希望他们继续过得不好下去……

你让专家真赚到戏子的钱了,他们可能反而破防开骂了,只有你一直穷下去,他们才会且喜且怜之……

(要告诉他们,学阀一个月过手多少,能贪多少,他们会不会破防……)

知乎用户 九度 发表

TMD 中国媒体是不是都是厕所里吃饱了没事干啊?

整天除了盯着明星的裤裆就是各种整花活?

知乎用户 河南精神病院主任​ 发表

一句话:如果是真专家,就算铺红毯我也支持。

知乎用户 糖飘人间 发表

阅读 10 万 +,只开放留言 2 条,有意思吧。

那些搞不清楚的人,说得头头是道的专业评论家,到底是对地毯有误解,还是对土工布有误解,难道是没下过地?

知乎用户 非凡老董 发表

农村下雨的时候,为了防止踩泥,会撒点炉灰,或者铺个席子。。

如果太多,就穿个靴子

知乎用户 明月当空 发表

赵虎原创快板: 形式主义!

知乎用户 热血沸腾​ 发表

地毯该铺还得铺!这个地毯铺出了人性化,照顾了老专家,彰显了组委会的人性化!

虽说农业科学家中不乏青壮年,但是这些农业科学家中还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专家。这些老专家真的在田间摔跤了,谁负责任?老专家都是宝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这些老专家一些照顾,一些便利,不行吗?键盘侠,嘴下积德吧。

此时此刻想起了引起同样是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老先生生病去世的原因。

据袁老的保健医生透露。就在今年 3 月 10 日,91 岁高龄的袁老走路已经有些不便,和往常一样走在研究基地时,突然一阵眩晕,不小心在研究基地摔了一跤!之后就引发了身体不适。4 月 7 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5 月 22 日,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

知乎用户 职场思维导图​ 发表

再更新一次吧。

朋友们,你们说的对,这个世界是需要防滑布的。


更新一波,当事方回应铺设的是土工布,不是地毯,因为当天可能下雨,用于防滑。

说得过去。

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太对味。

如果是为了防滑,且成本可控,那也应该支持,这些年龄较大的专家摔倒受伤损失更大。

可是,也许是我想的太多,我老家现在还有玉米地,虽然今年连淹带旱,玉米没啥收成。这么些年,我没见过在玉米地里铺土工布防滑的。

现在我对这个事情就很纠结,防滑措施,应该有;但是在农田里铺防滑布,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

种玉米的农民,地里有这种防滑的土工布吗?而如果没有农民的素质,又如何保证能做好农业科研呢?

如果这个参观团需要防滑,那种地的农民需不需要防滑呢?


我刚看到这个问题时,误以为是这种:

这是 2020 年 9 月 28 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李建生教授,庄稼地里走红地毯的照片。

接下来的原回答,针对这种 “红地毯接待”。


首先搞清楚这是哪个专家。

然后搞清楚是谁铺的地毯。

一般人是做不出在玉米地里铺地毯这种要求的,那这个事件里的情况,无非是下面的工作人员知道上面要来视察了,按照自己那拍马屁的习惯,做出了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安排。

对于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来说,临时做点小安排来应付检查,很常见。

比如学校,在领导检查之前打扫卫生。

比如医院,在上级检查之前清理病房。

这样的行为对工作落实没有好处,但至少对于应付检查是有点用的。

而这种在玉米地里铺地毯的事情,除了讨好视察人员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再离谱的评价报告也不会把玉米地里有没有铺地毯当做指标。

哪怕这个专家,真的很怕脏,那你在地头给他准备一双新鞋,也比铺地毯强。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国王。他光着脚走路的时候被地上的石头硌到了,然后他下令在全国的道路上都铺上牛皮,结果牛皮不够,然后国王的丞相用牛皮发明了鞋。

这个专家有没有问题,我不确定,但是当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一定有问题。

知乎用户 秋风过耳​ 发表

真是太搞笑了,土木环境辛苦就纷纷劝退。 老实巴交农业狗小众就不配有人权了么?

认识几个农大相关专业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那真是守着农田做研究, 做出了成果,是真的要下农村去推广啊, 还有农村综改项目的,专门负责改良农民厕所,几乎把全中国农村的厕所调研了一个遍。

任劳任怨的农业科技者,被城市里的小编记者造谣,被逃离农村的年轻人咒骂。

知乎用户 郭昊 发表

小布尔乔亚舆论是这样的。

老冲浪员现在应该已经是只要看到一件公开事件,就能自动脑补出多种互相争吵的舆论方向了吧?

没意思。

知乎用户 华夏英灵​ 发表

不论下雨与否,专家们下地采取一定措施还是必要的。

其实可以一人发一个塑料鞋套。拼汐汐上的一次性防水鞋套是 21 元,按照 30 人算,大约是 600 多元吧,也不算贵。但是一次性地毯是 2 块钱一米,按照 100 米算的话,也就 200 元。如果多投入点买可以重复利用单的鞋套就比较划算了。既然都不贵,我支持任何一种措施。

砍掉玉米铺路是真的吗。有可能,但是我也确实见过专用的观摩甬路。实验田毕竟不同于普通农田,便于实验人员采样观察留有甬路也不算过分。

那么,媒体对于这个信息挖苦和不满意图何在。其实很简单,大家对于专家的身份质疑了。如果真的是专家,有必要这种阵仗吗。袁隆平老人下田都是一两个人自带草帽,然而这些人就这么大的谱吗。所以,所谓的专家,极大可能就是当地政府请的评审委员,大家走个过场,打个满分而已。也许,这些专家不一定在农业领域有多大研究,但是人家在农业系统占有重要位置。这就是舆论有不满的原因。

真正搞研究的,就是铺地砖、开电瓶车、打太阳伞大家都没意见。而那些摆谱的走形式的,你们手一背我们就知道你们要拉什么 shi 。

知乎用户 围城百年 发表

交流会,不说全是行业大佬,但咋滴也会来几个大佬。

交流会的承办单位邀请参会的大佬们参观自己的试验基地,无非就是两点,让大佬提提意见,向大佬炫耀一下

这种参观多数都是安排在交流会议之后,可能大部分参观完直接拎着行李就回去了,你让专家参观完,满脚大泥你赶路???

这是东道主该干的事?

知乎用户 ZH 筱崔 发表

都不需要是农民,但凡去过农村的都知道这是什么。哪怕去过工地都见过这个玩意。

能把这东西说成地毯,说明所谓的 “农友” 要不就是从来没参加过劳动,要不就是二鬼子带节奏。

知乎用户 夜暮雪​ 发表

如果袁隆平老爷子那会儿下田,没有在泥地上滑倒,那身体肯定是一直好好的,那该多好啊。

知乎用户 筑屋匠 (乡村别墅) 发表

玉米地里铺了几块土工布就上热搜了?这个节奏的路子有点野。来看看这里:

1、北大博士王福重:农民不要用收割机收麦子,会污染环境。

王福重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但是他对农民却十分看不上,他说农民很勤劳是一种错觉,他们白天把种子撒地里就回家睡大觉,粮食是自己在土里长出来的,和农民没有多大关系。他还说农民不能用收割机收麦子,因为收割机收麦子会扬起很多因为收割机收麦子会扬起很多灰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处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赵燕菁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现在也是厦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经济学院双聘教授。曾经人们想生孩子的时候,专家马寅初起了搞计生育,他自己却超生了几个孩子。如今年轻人负担不起生活的种种费用,不想那么快生孩子或者少生孩子,赵燕菁教授又提议说,要把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奖励生孩子的人,惩罚不生孩子的人,降低他们的社保、养老金,不给他们保障房,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家不愿生孩子的现状。

3、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

除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在房地产预售制被无数人诟病的今天,他却说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但如今的现实是预售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发商预售后卷款跑路,或者把钱放到其他楼盘去无力交房,造成了无数的烂尾楼。他还建议延长房贷年限至 40 年~ 50 年,一代还不完就下一代还,最近他还说要鼓励农民贷款进城买房,然后开车回乡下去种地,他还说他才是农民的贴心人。

4、经济师张兴海:年轻人要多进厂打工,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在 2022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当下不少年轻人选择送外卖、送快递、做电商、搞网络直播,不愿进工厂当产业工人,导致制造业招工困难,这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他建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鼓励支持更多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这样才能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年轻人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5、全国工商联常委丁佐宏:66 岁到 79 岁仍是中年,要鼓励 60 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

丁佐宏是全国政协委员、高级经济师,他说他的家乡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姑妈 102 岁,伯母 101 岁,人生从 70 岁才刚刚开始,66 岁至 79 岁依然是中年人,继续发展,60 岁以后具有劳动能力,工作水平、消费潜能、智力支持的老年人作用,就是对人口红利的延长和拓展,将会源源不断的释放老年人口红利。看来这真的是要把人往死里整,只要不死就得干,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享受儿孙之福了。

6、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低收入人群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增加收入。

许宪春曾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他说低收入人群可以灵活就业,比如用私家车拉活,或者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这对于解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此话一出,立刻惊掉了无数网友的下巴,现在中国的低收入家庭居然能够开始私家车去拉活,还能有闲置的房子出租,真的是不得了了,反正我这种低收入的家庭两辆电动两轮车都没有,房子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7、经济学家陈浩:国内家庭平均总资产 300 万正常,现在谁家还没有个 50 万的现金呢!

陈浩在节目中公然表示,谁家没个 50 万呢?中国人没那么穷,咱们中国的股票投资者有几个人没有 50 万?各家教授高举散户的大区,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中国人现在平均家庭资产 300 万,都是合格的投资者,哪有散户啊!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默默的点了根烟,心想,自己兜里 3000 块都没有,情何以堪啊,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中国人了。

8、经济学家李剑阁: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老百姓工资太高,要降。

李剑阁是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说如果我们提高工人工资,产业链就会外移,这样对于经济发展很不利,一直保持低工资,一直提供廉价劳动力,才能一直赚外汇,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老百姓的工资太高了,应该降到合理水平。

9、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 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

在某平台上梁建章一边笑一边说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工作,不用着急的,可以等待经济的好转再去找工作,或者可以先结婚生子,说这番话的时候笑容是如此的迷人。作为携程的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是一个富豪,他当然不会为结婚生子而发愁,想要嫁给他、给他生孩子的人排能排九条街,但是他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几千万男光棍,有工作的都找不到老婆,更何况没有工作的,谁愿意嫁给他?就算有人嫁,没有工作怎么养老婆孩子?靠啃老吗?靠坑蒙拐骗偷抢吗?

10、不知名专家:征收失业税,没有工作的要交钱!

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现在的失业人口数量高达 4340 万人,这个数据太恐怖了,于是就有专家建议,一定要对这些没有工作的人征收失业税,让这些没工作的人按月交钱,使他们勤奋起来,不要再躺平,主动的去找工作。虽然查不到提出这番言论的专家叫什么名字,但是确实有这样的消息传出来,不知道找不到工作的你们瑟瑟发抖没有?

比起来以上这些雷人专家,到雨后的玉米地里去考察,就是真铺上地毯,又算什么大事?难道非得像当年袁隆平袁老去稻田摔倒那样的事情发生才能让网络闭嘴吗?如果我们记错的话,袁老就是因为那次摔倒引发的不适而病倒,两个月后去世了。

真正能躬身下地,深入田间地头的也就是这些搞农业研究的了,有些网络喷子还 “得理不饶人”,看看上面这十位专家说的,谁该上热搜,一目了然。

知乎用户 桃花源里论人生 发表

小时候,玩泥巴长大,不管是放学还是放假,接触最多的就是泥巴了。

那个时候玩的真的好开心,根本不嫌脏,而且一玩就是很长时间,有的时候还会忘记时间,回家晚了还会被爸妈揍一顿。

那个时候感觉泥巴不仅不脏,而且还有一股好闻的芬芳。可能土生土长,因为习惯了或者说自己也是泥土养的,也就不觉得了。

后来长大了,走进了城市,接触了更高级的东西,再回家,看到有孩子在玩泥巴,就不会有想玩的冲动了,而且也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去玩,感觉泥巴好脏,搞的全身脏兮兮的,还有细菌。

泥巴真的脏吗?要是以现在的卫生标准,玩泥巴肯定是脏的。不过小时候为什么玩的那么欢呢?

以前是热爱,是自己生存的环境,那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自己怎么会嫌自己脏呢!

后来离开久了,处在一个自认为优越的环境,远离了土地,自然陌生了。不再热爱,更谈不上深情,又怎么会去喜欢呢?

如果一个搞农业的怕沾到泥土,那就和学游泳的怕沾到水一样。没有热爱了,又怎么能做好呢?袁隆平爷爷可能从来没有在田间地头走过地毯吧,真正热爱的人,任何一抔土都是香的!

靠这样的所谓专家,我们的农业会有未来?还是希望多出一些袁隆平院士这样真正热爱农业的科学家。

知乎用户 爱 life 桑​ 发表

农民没有发言权,在网上国外农民都是机械化,中国农民永远都在用秦始皇时代的农具。你拿出视频怼过去,他说你农药超标,你拿数据给他看,他说你数据造假。

知乎用户 习惯发呆 发表

为了专家安全和工作方便,雨后玉米地铺一点土工布防滑没什么,大家别想太多了!

铺个土工布总比给专家擦鞋好吧!

如果真的给专家擦鞋了,那还不吵翻天了!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世上有很多奇怪的生物,吾国却有一群独有的生物,那就是性格分裂患者。

据老王观察,这个群体人数还不少,其症状则相对统一,那就是他们的性格中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特征,且这两种及两种以上特征是以矛盾和对立的形式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

这群人时常犯病,一旦犯病就十分可怕,丧失理智,什么道理也听不进去,像疯狗一样逮谁咬谁,不咬死不算完,除非对方缴械投降了,道歉认罪了,他们自己也筋疲力尽了,他们才会心满意足地打着哈欠睡去了。

比如昨天的一件事最能体现他们的病情。贵阳某地举办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为迎接前来做技术交流的专家,主办方考虑到可能会下雨路滑,为了保证专家的安全,就在田间小道上铺满了褐灰色的防滑布,专家在参观玉米种植情况时,踩防滑布一直走到地中心。

正常的安排,在这群生物眼中那可了不得了,立即就像猎狗发现了猎物,张口了血盆大口。这不是地毯吗?专家怎么能走地毯呢?这不是脱离群众吗?按照他们的意思,专家应该把地毯卷起来,才符合他们的道德标准。

口诛笔伐,冷嘲热讽,似乎比刨了他们的祖坟还严重。可就是这么一群人,我敢说,他们之前看到那些明星演员动辄年收入上亿元的时候,绝对曾经信誓旦旦地提出要提高我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待遇,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不要一副穷酸样,丢我们的脸。

言犹在耳,他们就露出了本性。你看专家走一走灰地毯,他们就受不了,说专家不能走,要走在泥土上才接地气,才是专家。还说你看人家袁隆平袁老从来都是走在泥土上,可他们不知道在 2021 年的 3 月 10 日,袁老在三亚杂交水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天真如天气预报的那样下了雨,专家不行滑倒摔伤,这群人立即就会换一副嘴脸,指责主办方不尊重专家不尊重知识。

也就是这群人,他们平时在生活中表现得最恨特权,痛恨贪污,到处声称抓到贪官就应该腰斩、车裂、千刀万剐,诛连三族等等,可一旦他们有了机会去搞特权去贪污腐败的时候,他们就立即忘记了自己之前的话,搞起特权腐败来,那绝对是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老王想说,现实中沽名钓誉、不学无术、尸位素餐的专家确实不少,这个确实要批判,揭开它们的画皮,但是真正潜心科研为国为民的专家也同样很多。尊重专家、尊重知识得体现在行动上,不能光嘴上空喊。

知乎用户 王伟 发表

我觉得我们以前的宣传有问题,老是宣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人确实跟令人尊敬,但是不能成为道德绑架。你不能要求每一个农技专家都像农民一样身手敏捷地走在田埂上。

我们关中老家镇上有一个技术员,在镇农技站工作几十年,专业就是果树病虫害防治,兢兢业业为当地农民服务。在我们当地威望很高,甚至两口子吵架都找他去调解。后来他老了,退休了,身体也不好,关节炎很重,但是谁家果树有了病虫害他还是很上心。很多时候,都是两个人扶着他下地,雨后湿滑的时候还会背着他。

知乎用户 含笑​ 发表

在批判非专家专家的时候

我们同样要维护正确的,为我们讲话为大众做事的专家和群众,

我们有错,要道歉,不能寒了好专家的心。

我们要发声,让这些人知道好的事情我们是支持的。

我们拿不出资金,权力和设备,但我们可以为他们撑腰,

挡住这些流言蜚语。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和必须做的。

面对质疑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

事实展现后,我们应该维护有利益大众的事实。

当未来事实被推翻的时候,我们也要有正视错误的勇气。

知乎用户 伪史 发表

这种示范田种的时候就会空出中间走道。目的两个,主要目的是参观的时候方便深入地中间,可以全面的观察拍照等等。另一个是取巧,空出走道可增加通风效果,有助提高产量和品相。

知乎用户 wwwd 发表

看来现在大家对专家的意见很大………

知乎用户 安新蜂农​ 发表

碰瓷尽量找社会科学类的专家去碰。

知乎用户 陈玛​ 发表

这不就是土工布?烂棉花碎布头做出来的。我们老家那儿有不少包地弄大棚种草莓的。都用这个来保温。

去采草莓的时候,地垄中间也铺这个布让人走的,就是怕把鞋子弄脏和防滑。

知乎用户 大狐 发表

怕是有什么大病,有的人怎么不说现在人不拿锄头不带个竹篓播种了,居然开个脚不沾地,不怎么出力气流汗的机器干,这还能种好地吗?

过节去村里亲戚那玩,那边地里过道也铺这种布,

一: 防滑

二,少沾点泥。科学家也不配用了是吧。

还什么脚不沾泥怎么怎么的,你猜猜发明个进地里不沾泥的材质做的鞋子价格亲民点的,农民会不会穿?

能少沾点泥还成了坏事了。

不是蠢就是坏,这种坏人,你就算脚沾了泥他也要说你炒作的,会说现在农民都会铺防滑布了,专家都不铺,这专家能出成果吗

知乎用户 rubbic 发表

抛开事实不谈,难道不要猎猎巫吗?

知乎用户 为了一个梦 发表

有一回参加一个市里活动的保障工作。

露天活动,本来晴空万里,突然下了小雨。群众和普通工作人员赶紧打伞(夏天的遮阳伞)或者穿一次性雨衣(活动保障物资有)。

领导们不带伞不避雨坚持了十几分钟直到活动结束。

现在这个网络环境,魔怔了。

知乎用户 杨力 发表

真的是没什么新闻能播了是吗?

就爱搞劣币驱逐良币这套是吧

知乎用户 全校第一我就改名 发表

赵晓燕称,田间参观活动于 8 月 27 日举行,超 100 人参与这一活动。“由于 8 月 26 日晚间刚下过雨,早上参观的时候,考虑到试验田基地是一个坡地,下雨后地面非常滑,只要有一个人摔倒,就可能导致一片人摔倒。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会务组负责铺设了这种土工布。”

田间土工布铺在地表就是起防护和防冲作用,专家参观走在土布上面,相对好走一些。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有朋友回复,吃太好了,其实,我也是这意思。

问大家一个问题,要是你戴一块十几万的手表,系一条几万块的腰带,你会不会吃下图的饭菜?

知乎用户 复合维生素 发表

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记者啊

啥是地毯都不懂?

知乎用户 度咕​ 发表

我觉得以后外媒也可以报道国内农民踩着地毯种地

知乎用户 红旗漫 发表

今年经费不够?

陈年老谣的手法又出来了

知乎用户 高山县​ 发表

每天随随便便的都能在热搜里翻出一个无聊引战的

知乎用户 废舒​ 发表

谈明星收入的时候,长吁短叹戏子误国,科学家待遇太差,留不住人才,甚至要编一个国内五千月薪没人要,纽约直接年薪上亿的冷聚变博士出来,阴阳怪气说看到博士出去了就放心了。

科学家下地防滑铺两块布,这帮人又兴奋了。我自认为虽然是农村出来的,但其实对农村了解很少。但我有脑子,真铺地毯,谁家有灰色的地毯?没见过农村大棚,城里修路不也在地上铺这个?

知乎用户 奋不顾身 发表

用 “网传” 作为前缀的新闻,尤其是关于国内的,还是等子弹飞一会再说吧。

知乎用户 JILIUYONGJIN 发表

这是专家又不是大官,既然人家愿意给他们铺地毯那就铺呗,只要他们觉得值得就行。

知乎用户 dfbbb 发表

一方面呼吁提高科学家待遇。一方面对科学家所有待遇苛刻要求。有意思的是,这两波声音很多时候是一群人发出的。

知乎用户 深蓝 发表

刚开始看到这个新闻立马火就上来了,这特么的闹哪样,得使劲骂。但是冷静下了后感觉就不对劲了,这些年大家口口声声说搞科研的待遇低,要提高待遇,可是这特么刚一提高你们一群乌合之众就不干了,这不是口是心非么。

知乎用户 张小二 发表

提一个问题:专家走的这条 “路” 是不是砍倒玉米铺的?

1、从照片上来看,专家走的这条 “路” 的宽度,确实可以种一排玉米,这种可能有;

2、工作人员说是之前就预留了通道,那么这个通道不种庄稼,是不是有点浪费了,为了搞活动,就要牺牲土地资源?

3、而且我们参加活动难道只参观这一片玉米地吗?如果要参观的玉米地都要预留这样的通道,土地浪费是不是有点多?有这个必要吗?

4、我们搞调研考察工作的,难道只调研考察 “专心培育” 的玉米吗,这个能有代表性吗,能代表全体吗?是不是应该随时随地的抽查呢?

5、就算是预留的通道,那这个通道是一通到底吗?我们要实地考察,需不需要从头走到尾,如果不需要,那么这个通道是不是只要留够了长度就可以了呢?

总之我对这个工作人员的回答持否定态度,个人的看法仍然坚持这个通道是砍倒玉米铺的。

大家怎么看呢?

知乎用户 传奇的侠客​ 发表

我来告诉大家什么样才算是真正的农业专家:

头戴大草帽,而且这个草帽不能是新的,最好有一个磨损的窟窿。

戴着眼镜,眼镜要低调,普通。

上身穿洗的掉色的长袖蓝衬衣,袖子要挽到胳膊肘以上。

下身穿旧的西服裤子,裤腿要卷到膝盖靠下一点儿。

赤脚,露出适量腿毛,肤色不能太白。

左手拎着一个装着凉白开水的蜜桃罐头瓶,个头要大。

右手拿着一个放大镜,得是塑料柄的。

走路要专挑泥地走,必须得沾上泥点子。

然后最重要的来了,

如果我看他实在太土了,

忍不住冲上去啪啪给他俩耳光,

他不能生气,

而且,

还要管我叫同志!!

知乎用户 徐二浪 发表

专业考虑,应该搞防滑设施。

因为专家很多是老人,如果摔倒,很可能是重大损失。

就算是压倒玉米,实验田的玉米也非常珍贵。

知乎用户 一拳打哭女神 发表

有些人是疯了吧, 如果铺的布是几十万成本, 开骂也应该, 问题也就几十块钱的成本..

这点钱, 别说专家视察得铺, 我觉得, 农民种地的时候常走的路也可以买来铺吧?? 哪来的刻板印象, 种地就得满鞋子泥巴?? 那些 BB 没完的, 按照你们的想法, 我觉得农械都没必要带了, 老老实实像我们小时候拿着锄头慢慢锄吧. 有病

知乎用户 微风而来 111 发表

我要是学农的

看完这个热搜

我都会考虑转专业

粮食安全让键盘侠去保证吧

呵呵


袁老就是上了年纪下田

摔了一跤,引发一连串问题,最终去世的

网友该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老年人本来就容易跌倒,家里老人摔倒后卧床引发疾病最后去世的情况,我猜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甚至经历过。

我大学就是农业院校的,我校林业农业这些专业的院士教授,六十好几一大把,一辈子就试验田实验室两头跑,果树土豆油菜花摸爬滚打

有的院士岁数实在太大了,各种关节炎骨病,走路都不利索

下一次地摔一跤把学生吓得魂飞

下回还去

年轻人学农的少,太苦,不赚钱

大田农业这块现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看完热搜

我要是理工类我也不学农

苦都算了居然还要挨这种骂

比如吴江生院士七十几岁了,搞了一辈子油菜,现在还在搞

假设这种行走的金疙瘩

不小心摔坏一个

网友给国家赔个院士吗????

知乎用户 八刀蝉​ 发表

喷专家的人。自己又有多久没下地了?

知乎用户 李昀 发表

我们单位大楼的地砖太光滑了,所以雨雪天都拖出几块类似电梯里的红色地垫从路排到大门,大门里再放几块瓦楞纸。

要是给这些记者看见了,XX 单位架子大,上班要走红地毯!

知乎用户 四眼 发表

山西吕梁临县万安坪村张绳庆控制宗族几十年,祸害了我家三代人。张绳庆儿子张棋标在临县一中读高二时替当时高三的学生顺利考入了统招大学,获利几万元。

第一部分:张绳庆废长立幼,通过张文平控制其众兄弟。 被张绳庆宗族撂倒人员:(1)吕梁临县临泉镇万安坪村张进平(张文平大哥):被张文平喜连夫妇下药:乙肝。肝硬化,全身浮肿。(2)吕梁临县临泉镇万安坪村郝秀林(张文平母亲):被张文平下药,死亡(3)吕梁临县临泉镇万安坪村张锋(张文平大侄子):被张文平张艳军父子下药,被下跟郝秀林一样的药。(4)吕梁临县临泉镇万安坪村张峰锋(张文平的二侄子):被张艳军小艳夫妇下药,肾切除。(5)吕梁临县临泉镇万安坪村张秋平(张文平六弟):张文平宗族势力雇凶杀人,雇佣吸毒人员,制造交通事故致其死亡。(6)吕梁临县临泉镇万安坪村张来平(张文平三弟):家族不容,被逼自杀!!! 系列案件精准巧合!!!!!!

第二部分:本人通过非法手段帮助临县万安坪村张媛媛获取北京户口,从中获利数万元。引发张绳庆宗族不满并实施了连环下药案!! 如下:2014 年国庆吕梁临县万安坪村郝秀林老人住上了大孙子给装修好的窑洞。(引子)2014 年 10 月底郝秀林老人突然爆瘦,皮包骨头。拉不出,尿不出来(被下药后体内相当于白细胞高所致)。卧床不起。张春平,张艳军等借机电召在外地打工的张文平二侄子让其回临县看望奶奶郝秀林。2014 年 11 月 8 日,张艳军夫妇叫二侄子在家吃饭,借机饭中下药。张春平陪同,共 4 人在现场。(后果)2014 年 11 月 21 日郝秀林老人死亡。2015 年 1 月初,二侄子在外地做了肾切除手术。(又)2015 年 2 月 14 日晚张艳军夫妇叫从外地回来的张文平大侄子在家吃晚饭,饭后大侄子胸口砰砰跳的厉害,口喊有人要杀我一路向南跑去。2 月 16 日上午大侄子在张文平家吃了面后又发疯的到处乱跑。后张艳军等人开车把大侄子送外地。2 月 17 日大侄子去医院尿检是:相当于白细胞 5.7H/HP(参考值 0-1.9)。这一项导致拉不出,尿不出(目的是让大孙子跟郝秀林老人一个死法)。(特别声明,以上公开的事实,发帖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临县临泉镇万安坪村的北京人张媛媛三宗罪:1 张媛媛年龄造假。2,张媛媛非法获取北京户口。3,张媛媛,河南人曾新是万安坪村张文平宗族连环下药案,交通肇事案的核心参与者,知情者。

第三部分:江湖上是如何贩酶的!!!

实战案例:吕梁临县 万安坪村张文平下的药是如何废掉张进平的肝的

张文平给张进平下的药同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乙肝。张文平下的药致使张进平得了乙肝。张文平下药传播乙肝。

2:血清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逐步升高。这是张文平下的药致使张进平肝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不断的升高。这可以确保张进平的肝在固定的时间段内被废掉。相当于在张进平的肝上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只要时间一到肝就被废掉了。这就是张文平宗族宣扬的 “贩酶”。

3:超声波检测报告单:出现肝囊肿。距离最近的一次超声波检测报告单显示:肝正常。没有出现肝囊肿。

4:被下药人自己的体感:累。浑身没有力气。张文平下的药针对肝的,肝受累了,受害人表现出来就是浑身没劲。累。

如果一次检测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可以断定受害人被人下药了。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现在列出以上几种情况每种情况的应对措施:

第一种情况:乙肝。针对乙肝只能是预防。让肝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可以很好的对付乙肝。方法有接种乙肝疫苗。护肝是关键。

第二种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药物作用下不断升高。应对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及早发现及早降酶。关键在早。越早越好。因为是药物所致的酶升高,所以要果断降酶。第三种情况:出现肝囊肿。应对这种情况就是每年定期进行超声波检查,听医生的治疗指导。

第四种情况:肝受累。容易犯困睡觉。应对办法就是休息再休息。多睡觉。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干重体力活。

以上就是对张进平被下肝药后的具体情况说明。至少可以为警方在处理类似案件方面提供最直接的医学病理材料证据。为警方并案,破案提供第一手的医学证据。受害人张锋锋肾刚切除,宗族成员张候楞,张春平就打电话给受害人,邀约其一起贩 “酶”!

张绳庆宗族人多势众,耳目众多,众口一词。严重误导和欺骗了受害人家属和调查人员!呼吁临县扫黑办公开调查内容!!!进入身体的物质不会凭空消失,呼吁相关部门开棺验尸,寻找直接的证据。

以上系列案件是典型的老大立不起来,家门不幸。 万安坪村的老二张文平对父母兄弟下手是所有祸乱的根源!!!万安坪村张绳庆宗族策划系列案件的本质是:挟尸要价。挟张进平的尸,跟其子要个好价钱。万安坪村张绳庆宗族妙计安家,赔了夫人又折兵!

知乎用户 看好你的东西 发表

一切脱离了实际的事情都是虚假的。

怎么判断他脱离了实际呢?我们去看他的行为,不管他怎么掩饰解释都难以解决脱离的这个事实。

或许他不愿意脱离,但是后面的服务团队人为的就把他给脱离了。

为群众服务,深入群众中才可以为群众服务。

当我们高高在上的时候,我们迟早有一天会重重的摔下来摔的粉碎。

知乎用户 兰小军 发表

自古网友多傻逼。

这句话真的是至理名言。

知乎用户 且先森 发表

袁老走了才多久,就忘了?

老爷子要不是摔了那么一下,现在应该是活蹦乱跳的

都这样了还是不吸取教训是不是有点太傻了

知乎用户 脆脆鲨突击队​ 发表

批评职责的人种地吗?

下雨天农民也不会进地里的。你们以为下完雨只是把鞋弄脏吗?好点的脚陷进去,扒出来光脚,鞋留在地里。严重点半条小腿都得进去。

当然除非大风大雨造成倒伏,不进不行。

专家要是来我家参观,那专家就只管看玉米,其他的我是东道主,全部包在我身上,我来解决。

我是家小业小,铺不起垫子。砍个几百颗苞米抱回家,我也不能让专家走大泥坑。

吃饭吃不了山珍海味。 大肘子,鱼那是必须有的。睡觉那得把炕烧得热热的让专家睡。

知乎用户 城风​ 发表

实在找不到报道的,可以咬打火机玩儿

知乎用户 野猪佩奇 发表

现场下过雨,举办方邀请专家来,保证专家的安全是应有之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让专家一身泥甚至摔跤,在田间铺上 “土工布”,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表达对专家的尊重,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再说了,土工布也只能视作是工具,如果非要扯这是花钱浪费,那可能也是脱离实际。

总之,与其质疑专家该不该踩 “土工布”,不如多关心专家下乡为了啥,如果不是 “作秀”,能够真正发挥专家的作用助力农业丰收,这样的 “土工布” 不妨让专家在需要的时候都用上。

知乎用户 大杨说法​ 发表

防滑防水不应该穿长筒胶鞋吗?


早上起来随手一答的,没用要喷任何人的意思。

我下过地,小时候经常下。

我们那边下雨天下地都是穿这种胶鞋,是粘土,但更滑不至于,我没滑倒过。

粘土是土的原因,一些土见水又比较松确实粘鞋,但地里面留出来走的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经常走,地踩的实。

这种实验田的路肯定更是经常走,应该不会出现粘土的情况。

至于这个布防滑不防滑,我没搜到,但好像不防水。

大家理性发言,如有不对还请见谅。

知乎用户 童颜 发表

这些二百五的喷子键盘侠根本不用跟他们去解释

知乎用户 世代保安刹帝利 发表

并没有什么,有条件就改善生活。但如果专家视察时是叉着手或背着手,只是来询问技术人员,平时基本不来,那么就是形式主义作风,表面上来视察工作,实际只是应付工作。

当务之急,是给有贡献和成就的技术人才、行业精英高薪和社会地位。像 X 国重器,难道重要工程人才就该一直蜗居和领低薪?把优秀人才往国外赶,而没有多少贡献也不需要努力的公务员却享受着社会高等福利待遇,这是本末倒置使用。本子一位农业专家,靠着专利就足够高薪,比安倍都过得舒服,而本子去当政客,确实是越过越穷,而如今中国却面临着农业种子也靠进口的窘况,这哪里能指望高福利公务员能解决的?

知乎用户 一汪清泉 发表

这黑地毯我认识,日系车里全是这个

知乎用户 若雨逢烟 发表

专家是财富,不单要尊重,还要保护。这很合适,无需遮掩,可以大方承认。

专家不是将军,不需要和士兵一起吃饭。不要说防滑布,就算一堆人服侍,也不过分。

不要把专家和狗官混为一谈了。

知乎用户 胖胖 2020 发表

搞农业的一般都不安分,喜欢在地里到处看,这防滑不太行啊。

知乎用户 000 发表

这个问题下的评论可以看出

对农民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奴隶式标签化的绑架

对专家群体的无脑标签化情绪输出

对造神 毁神循环的热此不疲

当然还有 城市朋友对农村生活的陌生和美好想象

这一切都要谢谢媒体朋友们和✂

知乎用户 幸平创真 发表

什么地毯,这不工地上铺的那种防滑的布么?

农田中间留个小路也是正常操作,要不干活不方便。

知乎用户 马鹿 发表

没有规定专家得和农民一样下地去。

在文革时期,那一定会被批评的,因为和贫下中农拉开了距离。

现在有人提这个,就有点奇怪了。

袁隆平院土,当年是因为摔了才去世的。真是叫人痛心。

对专家,提供适当的条件,还是应该的。

我看过一个新闻,大棚种西瓜,为了工人摘取方便,还专门叫西瓜长到方便摘的位置,吊起来呢!

难道是给工人待遇太高了?

知乎用户 秀如 发表

he tui!恶臭新京报!跟老家时,下了雨院子里泥泞容易滑倒,子女都知道给老人拿炉灰垫一下路,怕老人滑倒。

看照片,明显天阴沉着,地里的泥土是深色的被雨水淋湿了,咋滴,让老教授一个个的摔个跟头,摔几个腿折胳膊折肋骨断的,正好随了 han 奸们的意?

咋滴,深入学习研究下老教授们的研究课题,能够增产多少玉米很难吗?开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恶臭。

知乎用户 Yzak Jule​ 发表

老百姓不滑吗

老百姓还是主子呢

知乎用户 孙博士英语​ 发表

看颜色确实像土工布

知乎用户 Gigi 发表

我只记得,袁老爷子就是因为在地里摔倒而离我们远去的。。。

所以题主是想再多一点这样的情况吗?

知乎用户 鱼米糊汤粉 发表

这年头事件反转再反转所以任何话都要有所保留,而不是直接蟒

批判和不批判取决于专家们是不是做实事,从现在的报道来看,我还是偏向专家的,

毕竟专家们没有摆拍的需求,他们是真的去看植物生长状况的,真摆拍不管是在会议现场还是去田头都够了。

在说铺布的举办方,那么在地滑和一群老人的前提下提前铺一下防滑有何不可,真要追究也是追究举办方的责任。追究举办方为了防止出现事故多此一举。

知乎用户 夜雨​ 发表

这帮烂人我恨不得用最恶毒话诅咒他们。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要吃苦耐劳” 他们从来不想,吃苦耐劳只是当时条件限制下无奈的选择,而从来不是什么时候都要表演一遍的传统美德。

搞新战车,本来可以有空调,但是要吃苦耐劳,取消吧

修工程,本来可以依法休假,但是要吃苦耐劳,所以爹死娘亡也不能回去,还宣传。

守边疆,本来后勤已经够完善,非得体现一下当地军民极苦,片面拍摄出手套都不给发的样子,反装忠。

搞工作,本来可以完成任务就下班,但是硬要体现风格,于是虚耗成 007,谁都累,事还不好干,假操劳。

帮农民,明明农民们都学会用土工布铺路了,一帮从没下过田的恶臭杂碎,看不见专家七十多的年纪和下雨的天气,看不见当时没有必要踩泥土的情况,看不见无数需要切实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搞出来的成果,硬要人家下田。

曹尼玛,不是你家老人,不是你家老师,不是你的未来,你就不心痛是吧?

你们这样对老技术人员,谁他妈敢投入这个行业?不怕老了还被你这帮王八蛋嚼着吃了?

好这个我不管,这也不是我的未来。

但是曹尼玛的,剥离了专家用土工布的权力,那下一步也就快剥离我农村爷爷奶奶,三叔二爸用土工布的权力了,到时候老头买了卷土工布,就会有人说酸话:“哎哟,你好金贵哟,还用土工布,别人专家下田都不用了,不像我们这些。”

老头一辈子为国奉献,从部队带兵打仗中弹,到地方统筹发展水里救人,最终还是回到农村种地。死倔,谁劝都不听,最怕的就是别人说自己是当官的,金贵。所以必然也要一脚泥的通过雨后的地头,这么大岁数了,摔倒了怎么办?

所以我只能草尼门嘛,我无法认同你是我的同胞,及时到时候被发枪上战场,老子也必定打你狗日的黑枪。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人,你要笑他吧,他是给你赚钱的,你也没法说他啥,可是有些时候他的一些行为就是太 jian 了,jian 到让我们忍不住,太好玩了。

知乎用户 弓长马也菌​ 发表

明星就可以一个个光鲜亮丽的走红毯,穿着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衣服,不就一群戏子嘛!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考察搞个土工布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什么社会风气 !

知乎用户 小小四 发表

要考虑很多因素,仪器设备安全,样品污染,操作方便等等。科研和种地流程不一样,侧重不同,不分高低,外行不要轻易指责内行。

知乎用户 不过如此 发表

我建议有些人不是农民别下场为农民说话 只会暴露自己没下过地 没常识 让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城乡关系更加紧张 中产阶级就被扯皮了

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 傲慢才是

知乎用户 王越明. old 发表

无可厚非,专家们毕竟岁数都不小,防范一下确有必要,当年袁老不就是在地里摔了一跤。

为何群情激愤?因为四字弟弟 周公子等等 把网友的神经挑动的越发敏感了,但凡粘点 “特权” 的边儿,大家就一哄而上,根本不会思考了,因为平时饱受其害,上网还被蔑视。

当然该反思的不是网友,应该是管理者们,你们该想想怎么让自己贴近人民了。

知乎用户 东边一树 发表

看见一个评论觉得特别对,就是媒体在挑动争议,以此引流。

“网传专家踩地毯考察玉米地 x

高龄专家雨后考察玉米地, 防摔倒铺设防滑布✓”

……

这个是一个叫读书华韵的知友的评论,我不会 @

知乎用户 橙默​ 发表

是什么不重要了,因为铺设而砍了的好几拢玉米怎么弄,谁出钱,如果是百姓拿钱不请这些专家也罢,如果说是政府拿钱,那么我们纳税人的钱就该这么糟蹋吗?

知乎用户 北三县的蓝天​ 发表

土工布的主要目的是防滑保湿。也可用于隔离,过滤,抗腐蚀,防生物,防霜防冻防裂充当补强剂等等。

常用于施工混凝土建设中。土工布主要原材料是合成纤维,即塑料。成本大概为 1.8 / 平方米~1800 / 平方米。

一块八的长这样

一百八的一般长这样

一千八的长这样

别问十八的长啥样,十八是利润。

知乎用户 为了开心​ 发表

黑猫白猫,能抓捉耗子就是好猫!

无论地上是不是铺地毯,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都可以接受!

知乎用户 q1q2q3q3 发表

回覆还是很有水平的,比捏这标题的好多了

如有需要,铺也无妨,何况这早有规划

(•̀㉨ •́) 支持

知乎用户 许松山 发表

接地气,又没有完全接到地气

知乎用户 晚晴小筑 发表

农业专业毕业给你们解释下。

这是试验田,留个道咋地了?

一帮人啥都不懂就逼逼赖赖说浪费,你先把你午饭别剩行吗?

知乎用户 Freely​ 发表

不是红毯,我觉着可能不必急着往太坏的方向去想。土工布吧也不是什么贵东西,基层不想上头来的人摔在这的心态也不是不能理解。

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 “专家” 的名声这么臭,以至于大家真的信这 “铺毯子是怕脏了鞋” 的说法是很有可能的。

知乎用户 墨不曰 发表

雨后防滑,这也能带起节奏?我对小作文肃然起敬的同时对热搜的机制表示怀疑。

知乎用户 长弓玄刃 发表

键盘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

上回我穿长筒靴去一个工程现场,刚下完大雨,泥地,从一个小坡上跳下来,一脚下去就 tm 陷到膝盖了,我都不敢动,越动越陷,赶紧让随行工人救我。

几个人把我拽上来,长筒靴埋在地里面根本找不到。

因为有长筒靴,裤子还能要,舍不得扔,袜子是没救了。

知乎用户 第 404 人 发表

那些说农民为什么不铺的。

因为两者不是一个阶级的。

知乎用户 Insistent​ 发表

铺防滑的土布也无可厚非,一批专家(包括一些高龄专家)在雨后去考察玉米地,为了他们得安全铺了土工布,以防出事,这个工作做得很到位,为主办方点赞。

这是对人才的尊重,下过雨,路滑,一群五十多岁的人,真摔了,损失的还是我们国家!

希望大家看清事情的本质,了解真相,不要被人带节奏,被有心人利用了。

知乎用户 特地 · 负离子瓷砖​ 发表

我室友学农机的,前阵子他导师来这边宣讲,叫他过去当主持人,就在玉米地里,结果讲到一半太热了,他和来的领导合计了一下,直接一起润了。

他那边八点开始,我这边十点就就看见他西装革履的跑回宿舍了。

知乎用户 养猪酱 发表

如果袁荣平老爷子当初没有摔那一跤就好了

知乎用户 阿布 发表

专业人士来了!!

虽然我不懂种地,但是地上铺的东西正好是我的知识面。作为一个工地上专门负责材料的人,这东西熟悉的不要不要的。

这玩意叫毛毡 (不是羊毛毡),专业名词有:保温毛毡,保温被子等。

建筑行业一般用处,冬季施工时,在特定的情况下用来给刚打的混凝土保温啊,装修的时候用来成品保护,铺在结冰的地面上用来防滑,有时候铺大门口,这样进出土的时候,打灰的时候不会弄脏外边的马路等。

防杠,工地保温还有塑料薄膜,岩棉被 (防火保温,但是痒痒),草帘被(因为有消防隐患,六环内禁止使用),假岩棉被(实际为廉价的玻璃棉,因为污染太大,对人体有害被建委禁止使用) 等材料

农村好像用来盖温室大棚。

这东西就是一堆垃圾还有破布,破棉絮等东西,同过机器压制的东西。

而且从照片中背景推断,肯定是刚下过雨,所以地面湿滑。

这个毛毡又是附近五金店农机站随处可见的东西,所以就买了过来,铺在地面上。

主要作用,

第一,是用来防滑,土工布好多都是化学纤维的,沾水不防滑。这个破布吸水多少都没事。

第二,引导路线,划分场地,我们工地检查的时候,有时候会在地面铺一些标志,方便引导领导走相关的路线 (你懂的)。这里呢也是为了方便专家学者记者走相应的路线,便于观察到需要的农作物,同时还能划分场地。

说实话,当时袁老爷子在天间地头摔伤,最后导致离开我们的时候,地盘上的政府机构村长啊村支书,都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了。专家,学者,记者等坐办公室的,穿皮鞋运动鞋的在农村的地面上,走路都磕磕绊绊的,更别提下雨了,天天下地的老农民还有下雨天一不小心埑地上起不来的呢,索性就地取材,铺点东西,便宜,美观,用途多,挺好。

一帮在家里吃炸鸡喝可乐的 FW,就不要出来 BB 了,等着高血压来带走你们就好。

顺便给大家看一下这些材料,以下材料来自于鑫方盛采购平台,我们的老合作伙伴。方便大家区分土工布和毛毡。

知乎用户 我叫邵奇奇葩的奇​ 发表

搞科研的专家应该得到尊重,随意指导年轻人做事的 “砖家” 还是早入土为妙。

知乎用户 政治性抑郁患者 发表

天天聊那里那里有反贼,我看某些所谓的媒体才是赤裸裸的反贼。

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看见能成热点话题的事和狗见了骨头一样,这种媒体比比皆是,我只能说,相关方面太失败了。

知乎用户 黑泽震 发表

上个月坐的板凳裂开,摔了我一个屁股墩,二十多的年轻人,到这个月尾巴骨还在痛。

土工布是安全措施,不奢侈。

知乎用户 忘川鱼君​ 发表

现在的网络环境就是:污名一个标签,或者给污人贴一个标签好污蔑一群人。

知乎用户 程昱森 发表

一群搞农业研究的老头临时在下雨天去地里看看… 主办方做一些防护工作很正常,真出了事那不就完了。

知乎用户 我是大于 发表

对地毯是不是有点误解?

我看标题,还以为是红毯呢,原来是土工布。。。

知乎用户 贾剑君 发表

某些媒体为了流量不要脸。

某些网友为了喷不要脑子。

知乎用户 池龙 发表

摔了,谁给医药费?

知乎用户 短期负债 63w 发表

新京报是一家怎样的媒体?

知乎用户 诺曼地豆腐 发表

我发小家地里还铺地砖呢,

7 月份回老家时候去他家玩,刚好他哥要去地里,头天刮大风,所以图中的玉米杆都有点往一侧倒,他哥开车带我们下地来看看损失,看见砖路边上的几个立柱了么?

经他哥介绍,有监控摄像头,驱鸟的,驱虫的,土壤检测的,自动放水的,还有几个我也不知道干嘛的,地里埋着的都是管线,能照顾到每一株玉米,全都手机上远程操作,QQ 农场一样,还能根据联网大数据做出预判预警,除了刮风下雨,他哥基本不怎么下地,全是智能化,一个人就能管一万亩。

是不是还觉得中国农民种地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呢,知道实验田是干嘛的吗?

有些人就很奇怪,平时吃饭的时候没见那么积极操心过农业,饭吃完往沙发一躺,打开电视看见欧美机械化大农场直呼牛逼,打开手机一看国内新闻,上来就开喷,来专家了铺个土工布防滑就大喊形式主义,要我说,就算形式主义了怎么了?我发小家地里也来过不少专家领导参观,不展示展示成果,怎么要钱?没钱拿球发展农业?

听他哥说,中国农业尤其是种子这块一直没少被欧美卡脖子,现在这个背景下,粮食安全,农业自主性很重要,卡芯片是让你科技滞后,粮食要卡了那可要饿死人的。很多人知道 18 年后中美在打科技战贸易战经济战生物战,却不知道粮食战、农业战其实从来就没停过。

别说铺地毯,就是铺木地板,也没听中国农业饿着谁了,

有些媒体真就吃饱了撑的。

知乎用户 mommsen 发表

看到这种热搜真的挺让人生气的,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以自己经验之谈来贬低别人,从不对陌生的人和事抱以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这个地确实不是某些人所想的湿漉漉的土,因为是前一天下的雨,土是润的,但不湿。

图片就是这张图,也是吐槽最多的图。

什么话都有,像是:地是平的,看着图也没多湿,还拼了两张 “地毯”。“夸张又矫情”

首先,我放一张图。可以看出来土质(干湿程度)基本和玉米地里面的一致。

看着基本是干的,没有挂水,没有明显流水痕迹。

然后再来看和上图同一情况下的平地行走:

大家走路要么互相拉扯扶着,要么杵着木杆。

为什么?因为集体矫情吗?

是因为贵州土质偏黏。

如果是刚下雨,湿漉漉打滑,可能还没那么可怕。因为那个时候人本来就是小心翼翼的警觉状态,所以不容易出事。

而这种雨停了一段时间以后,这种表面不干不湿的土,最可怕。

因为它很黏,走一会就全黏在鞋底,打滑是早晚的事,和鞋子没关系,和人也没关系。

你完全不知道你下一步是脚落地还是屁股落地。

所以,雨后放晴踩了泥,都要想办法刮干净或者找个水坑涮干净鞋底。

第一张图片最前面就是一个颤颤巍巍的老人,甭管是不是专家。如果他直接走这个泥,滑了,谁能保证第一时间扶到他?谁能保证你过去扶人的时候不是滑过去把人铲飞?

如果这些老人是你们的长辈,你们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你们还会这样对待吗?

我们国家那么大,少数民族都有那么多,国家都没对全部人种一概而论,尊重民族特色,为什么你们在不了解实际情况下,就要以自己经验一概而论?对别人多点尊重可以吗?谢谢。


对哦,我还看到土工布比雨鞋贵的说法,说为什么不穿雨鞋之类的。

好好说的或者是真心疑问的,就算了。因为贵州的土真的是又黏又滑,没有直接体验可能真的无法想象。

并且这边山多土散,所以就算每次下雨都会湿鞋,我也二十几年没穿雨鞋了,因为小时候真的摔怕了。

下完雨两天内的草地,我家狗狗都不会上去,因为它也摔,在门口摔了很多次。

对于一些明显阴阳怪气的朋友。

对此,我想说:

贵州是旅游大省,欢迎大家来贵州旅游。

贵州确实爱下雨,也欢迎大家在下完雨放晴的第二天穿雨鞋 / 套鞋套等等,然后去走泥地试试。

保证不把你摔傻。

对了,最近疫情比较严重,不建议大家来玩,出门在外,注意安全。

知乎用户 杨雪雪是向日葵 发表

放句狠话。

xjb 这种 mt,早晚都得拾掇掉。

连农业这种陨石坑专业都要去坑,到底在想啥?

打赌责编连高粱玉米都分不清楚。

知乎用户 蔣晓健 发表

合着只有戏子配……

知乎用户 Solomon​ 发表

整天自由平等博爱挂在嘴上

别人五六七十岁的农业专家雨后不辞辛劳考察作物,踩了防滑垫还要被小人做文章。

要爱具体的人,别天天神神叨叨的

知乎用户 blahblah 发表

非必要不下地,恶意下地,

建议先隔离再拘留

知乎用户 李老师科普 发表

想起我小的时候,我妈每天骑个大二八自行车往返于农林局和农村的田间地头,为了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每天要骑行 30 里路,风吹日晒风雨无阻。我妈从农村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高中都是吃咸菜窝头度过的,她毕业后在单位里本可以做轻松一点的工作,但她还是选择了回到农村,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农民。贵阳市召开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 2022 年玉米田间开放交流活动”,由于雨后路滑给参加交流活动的科研工作者铺个土工布有什么可质疑的?这体现了人们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那些键盘侠们怎么不去质疑流量明星走红毯呢?

知乎用户 奇猫国 发表

这颜色 nm 是地毯?我还以为是红的呢,这部就是 w 我在大棚周围常有的破布嘛?

知乎用户 胡无人 发表

不下田的人在批判下地的人,

雨天,那种地穿鞋下去,直接一脚泥。而且是很厚的泥,

你又不帮别人洗鞋呢

知乎用户 曦鈅 发表

我们四川这的乡镇,骨伤医院开的多,多少证明农业作业容易摔伤,但是我们这布没有人推广

知乎用户 蓝誓瞳 发表

我只说一件事。

2021 年 3 月 10 日,袁隆平老先生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跌倒。4 月 7 日,转院至湖南长沙治疗。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於長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现在有些人,对于与科研人员,真是既要又要,或者说既不能又不能。

嘴上说着提高待遇,实际铺一点防滑布都要千夫所指。

我就问你们,袁老能不能值一块防滑布?

知乎用户 君子慎独​ 发表

有明星的时候骂明星。骂为什么都报道明星不报道为国家做实事的,利国利民的。天天抬着人家怼明星。

有利国利民的人的时候照样还不是挨喷

反正总要喷一样

知乎用户 为啥都爱匿名​ 发表

这么点屁事,也能被借题发挥。

而且懂得人稍微一科普,就是纯纯小丑。

想搞事,多看点书行不行。

最起码你也得学 BBC,真的去实地拍拍照啊。

知乎用户 杠上桦 发表

一分钱都不敢花,小心翼翼喝小米粥,这一定是个清正廉洁的官吧?

买华为,摸豪车,不说穷奢极欲,至少也跟农民不沾边吧?

身上但凡穿干净点就是脱离群众,只因没活成他们想象中的 “群众” 应该有的模样。

知乎用户 XLin0mu​ 发表

我突然发现这个图片还给那个穿白大褂的头部打了马赛克,如果没有马赛克应该可以看到这个白大褂头发是灰白色的。这媒体真是绝了

知乎是这样的,之前有一个问题是加倍粮食价格可不可行,我说可不可行放一边,哪怕粮食价格加倍,就以目前低下的人均耕地水平,加倍也就是年收入 5000 变一万,没什么意义。

然后就有一个人告诉我,这可以吸引更多资本和劳动力到农业,我当时就无语了。。。

知乎用户 咕咕 发表

和之前的 “普通外科医生” 事件

没有任何的区别

知乎用户 艾尔 发表

怎么好像又是带节奏的。

这次是攻击农业专家,题目耸人听闻:专家、玉米地、铺地毯。这几个字眼谁看了都要骂几句吧。结果事实却是为防滑铺的不值钱的布,老专家还好几个。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关键还没啥好效果,反正到现在还没看到一句比专家走红毯进玉米地更洗脑的正面事实说明。

前几天是一个卖几块、罚几万的热点,同样是一看到就要骂的字眼,结果事实是涉及食品安全,罚款还是按照法律规定来的。自己后来仔细想了想,才发觉那食品安全法好像是奶粉事件之后制定的,当时备孕中的自己气的咬牙切齿。想来国家是为了从严从重,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角度来考量,所以罚款下限设的很高。但不管怎样,目前我反正是还没看到一句话就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正面事实说明。

怪不得知乎以前有说 1450 之类的专门淘新闻,然后用春秋笔法或用九分真一分假的方式炮制抓人眼球的标题,达到定体问的目的。想起自己看的网络小说,白莲花圣母婊不就是给主角看一部分事实来达到目的吗?小说里说:最容易让人相信的假话就是真假掺杂的事实。

果然,连网络小说都取材于真实生活。可是世界上完美的人或事是不存在的,漏洞和缺点应该是需要提出和改善的,而不是去肆意攻击和扩大的?最关键还说得那么像,如果不是耐心看了一些人关于事件的辩解,我肯定会像小说里那样被骗得死死的,直到女主出事还未必了解真相。

知乎用户 飘零飘零​ 发表

专家和干部都是不落地的砖家和干部。

知乎用户 清欢渡口 发表

有病!就算是种地农民,也会爱惜自己的鞋子,没必要弄脏就不弄脏。脚踩一身泥,才能显示你种地厉害还是科研厉害?

知乎用户 肖华均 发表

快点来批斗我哥使用资本家的工具抢了村里 50 岁以上阿姨们的活,活了这么大岁数还要被资本家的工具锤,呜呜呜。

知乎用户 佩了个大服 发表

这一看就不是地毯

知乎用户 严重朱震 发表

真搞笑,一群人来考察玉米,又不是来种玉米,在湿泥地铺上地毯方便走路有啥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这不是地毯是土工布,也很搞笑,土工布本就广泛用于室外铺设地毯防水毯,这有啥好玩文字游戏的,大方说明这是便宜地毯就好了。

知乎用户 二哥 发表

网上放嘴炮提议民众吧多余房产出租创收的喷一喷正常。

农业专家,又没摆出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

下地防滑能理解。

看到这个倒是提醒我了,我给爸妈买块土工布,下雨天铺院子里防滑用。

知乎用户 豆芽​ 发表

我觉得农业专家,泥里来,水里去的,应该不会太在意田地湿滑。要知道,袁隆平下地都没混上这种待遇。

这些准备更像是为了迎接领导视察而做的。

搞不好,这应该是个反官僚主义的案例才对。

知乎用户 命运与野兔 发表

耐克不能沾土……

知乎用户 快进键 发表

从我们的角度看就是 “专家” 这个称呼被媒体搞臭了,看见专家两字就是又来了个吃饭不干事,不要脸的。干事的,被那帮不干事的名声搞臭了。

媒体上专家是个负面词,和恒大一样。把专家换成 “资深农业研究员” 就没这么大反应了。

知乎用户 小书童 发表

标题党害死人,随便变一个词语,意思就大变

毕竟标题党能够带动帖子流量,有流量平台就会给钱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还是多关注专家的结果,有那劲头多关注关注食品安全和社会治安吧

知乎用户 创业者薛同学​ 发表

怪事年年有,今年最奇葩..………..

不知道是太安宁了还是别的啥?

如今的专家肯人、作家奇葩、各种神操作啊…………

以前都讲:理论联系实践才是真理!

如今只要随便一个专家、一个不知道怎么来的作家就能呼呼哟哟的瞎白活一大堆,问题是还真得有市场啊………

老百姓看似自由,但是一旦触碰到资本、集团和某些势力的利益时候,觉得真的比起以前都不自由了,各种大帽子一顶顶扣过来,5 斤芹菜、2 元的土豆、网上卖二手书、白马非马………….. 越来越多的奇葩处理开了眼界啊!

事后被报道出来总有各种理由掩盖、再掩饰、再解释………

真没看到有几个虚心认错的!

为人民服务真的成了口号…………

老师以前是园丁,护士姐姐是白衣天使………. 如今无数老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数护士和天使不沾边………. 老人摔倒无人敢去搀扶 、有人打架赶紧躲得远远的…………

有钱是爷,无钱是孙子。

知乎用户 考拉熊​ 发表

你以为自己很聪明地为民请命地发现了专家其实是耍大牌的砖家,因此大喷特喷,结果大多数人都发现其实你真是个大聪明。

知乎用户 最新幻想 发表

其实就是网友从来没去过农村,或者还是很多年前去过农村,不知道农村的变化。

他们只知道中国是世界工厂,却没想过已经奢侈到可以把这玩意铺在田野里了。

知乎用户 聂無歡​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垄间铺土工布就是为了防草的?

知乎用户 陈小胖 发表

我没有看到预留的观摩通道,那双鞋上,亮眼的耐克商标,真的很打眼的感觉。特别是当地管理部门出来辟谣的那一刻,我想到这是真的很无耻的一件事,虽然有人会对我的说法提出反对,也会提出批评,会找一千个理由,来说明这件事是正确的,但是老百姓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有自己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你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来说,但是你却不能动摇老百姓的想法。

在以前,总有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有人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是错的,只有一群人是对的,那么这群人和老百姓不是一个眼光,那才是真正的错误啊。

知乎用户 心向自由奔 发表

看了看微博部分言论。

说明在部分人群里,津津乐道的科研、技术人员待遇,不过是打击自己不喜欢职业的武器(明星等)。

他们并不是真的在意科研、技术人员。

知乎用户 蓝宇 发表

新京报啊?!那我无脑站专家和会务组!

开个玩笑,但话说回来,只要是下过地的就写不出这么脑残的报道,也问不出这么脑子进水的问题!

知乎用户 纠结者 发表

一边喊着戏子待遇不应该比科学家好,一边人家防滑铺个布就出来挑刺。

我是看出来了,你们并不在乎谁待遇差,只是看不得别人待遇好。

知乎用户 贵乎 发表

一方面类似心惊报这类的媒体恶意带节奏

另一方面,长期关于房地产、经济、人口类的某些 “专家” 在采访或者网络上的大放厥词,导致 “专家” 一词被污名化

真正能够进麦田进行实地考察的专家们,无疑是在认真做事情的一批人,且不说铺的土工布,哪怕是红毯也值得!谁规定红毯只能明星们走了?

心疼这些默默干事,却要挨骂的科研人员

知乎用户 城西的酒​ 发表

看出来了,网民们喷的是专家,不是布…

其实,农田铺上土工布是老操作了;土工布有隔离作用,可以防止下雨天时候的土流失,同时还有排水作用,将土体结构内部多余的液体和气体排出。

自从专家这个名词被某些砖家搞坏之后,一出现专家字眼就自带被喷性质….

第一个发表这种 “标题” 文的,恐怕是有制造 “流量” 任务的。

知乎用户 凯童 发表

雨后的庄稼地本就不是什么能走的地方,怎么看,当然是就这么看咯。

大惊小怪

知乎用户 余某​ 发表

噗……

你说铺的沥青布也行,老棉布也可以

我只知道农田里这么一铺看不见土壤看不见根系看不见杂草,这不是农业该做的事情。

知乎用户 酱油七号​ 发表

人家吃苦对你有什么好处,土工布又不贵,铺了大家少受罪不好吗?吃苦 = 贡献吗?不,什么狗屁圣愚精神

知乎用户 ivan jong 发表

一些人就是吃得太饱了,还有一些人是为了点不值钱的流量瞎扯淡。

知乎用户 立党 发表

除了地毯,当地接待人员非常贴心的拉了条红线把旁边的玉米扯起来免得碰到专家,

很有可能白大褂也是当地准备的,

也不能怪基层,基层都是有样学样。

知乎用户 ANSON 发表

就算铺也应该不是农科院要求,多半是所在地为迎接自行铺设。

就跟你去做客一样,你要求主人怎么招待你吗?还是你听从主人的安排?

另外铺地毯对庄稼,对考察的专家来说都有利。不铺设这么多人来来回回得踩成啥样,专家滑倒了不仅对个人身体,对庄稼也没啥好处。

往小了看是网友较真,往大了看与近年来网络戾气重,政府威信下降有关。这种事今后只会多不会少,建议今后新闻多注意考虑影响。

知乎用户 界定的好 发表

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知乎用户 无梦漂泊 发表

你们忘记了袁隆平老先生,就是在海南的水稻科研所实验田摔了一跤,最终一个为中国 15 亿人撑起粮食一片天的人再也没有站起来吗?而且这个也不是地毯,是防滑工布,基本就 1 米三块左右。

知乎用户 飞翔一啸 发表

这是试验田,想铺啥铺啥,想砍啥砍啥,专家都七老八十了,铺点便宜布防滑有什么问题?

为了流量,这些媒体脸都不要了

知乎用户 沉默的旁观者 发表

小题大做。网上的照片只看到铺了东西,还不知道是什么材料的情况下,就网传专家踩地毯考察,这是会务组的事情,和专家有什么关系?“土工布”和 “地毯” 完全是两种材质,怎能混为一谈。为什么总有人来吹毛求疵?盯这些“细节”?如果老专家去考察摔出骨折,岂不损失更大?

一把尺子不能量万丈衣。因为有一张袁隆平站在稻田里的照片,就要求农业专家都站在庄稼地里考察,拥有袁隆平那样的道德高度,这是不是过分了?

知乎用户 梅霜​ 发表

1. 踩的满脚都是泥,最好脸上再糊点泥,才是农业专家,才叫接地气

2. 年轻人必须要吃苦,才能忆苦思甜,躺平都是不负责

3. 小孩子一定要挨打,挨打才能长教训,才能锻炼心智

4. 运动员必须要往死了训练,不管科学不科学,会不会造成永久损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训练的成效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里。

咱们社会上有很多人似乎非常喜欢把 “吃苦” 当作一种享受,喜欢折磨自己,并且将其当作一种美德。实质上这是一种病态,他反映的就是不愿思考,不愿创新,不愿变通,于是就用最直接的 “吃苦” 来代替,形成了一种 “吃苦了就可以获得回报” 的逻辑,如果没有获得回报或者没有成功,那就是 “吃苦” 还不够。

这种对 “吃苦” 的迷恋,实际上自古有之。你看《伤仲永》不就是在说仲永虽然有天赋,但没有吃苦勤练,最后泯然众人矣。这宣讲的还是 “吃苦” 的重要性。

回到这个问题,专家考察玉米地踩地毯。请问这件事有什么过错呢?铺地毯不就是想走的更舒坦一点,不用沾满脚泥嘛,这其实还蛮人文关怀。而铺一层地毯,是伤害了土地的肥沃还是伤害了玉米的生长呢?都没有。

那为什么大众有意见呢?因为这显得农业专家不够吃苦啊,他怎么能这么轻松的考察呢?他怎么能这么体面的考察呢?他必须弄的蓬头垢面,浑身泥土,戴个草帽,穿个雨靴,这才像一个接地气的能吃苦的农业专家!上面都说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你不沾点泥土吃点苦,怎么算写在大地上呢?

瞧瞧,这种对 “吃苦” 的迷恋,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知乎用户 黑火​ 发表

就算的是铺的是地毯又有又何妨?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铺?交流活动就在那一块地,雨后都是泥,且人来人往,铺块苫布有什么不可以的?难道农业专家就必须踩泥泞不堪的土地进行交流?这又不是去种地,非得弄的每个人一身泥水?组织方所做的一切是对参与交流专家的一种保护,是对专家的一种尊重,没什么不妥。

看完地,继续开会,小路泥泞,铺个苫布有问题吗?穿雨鞋,是自带还是主办单位发?农业专家难道出门都要随身携带雨鞋吗?不带,你掏腰包吗?一群人忙活换鞋,你是会议组织者,你会干这样的蠢事?事实就是这样是最省钱,最现实的解决办法。你们开过这样的现场会吗?

交流观摩会议必须到真实的现场,而现场下雨湿滑不适合参与人员活动,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措施有什么不好?!现场会目的是让大家查看玉米长势,交流种植经验,我们需要的是专家学者真实的察看和真实的意见,不需要一身泥巴,更不需要有滑倒摔伤等不安全事故,组织方考虑周全。 反之,拍摄并发布 “贵阳一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专家铺地毯下地” 的视频作者才是“玻璃心”。

我认为活动主办方想的周到,反倒觉得组织方的做法值得提倡!

知乎用户 剑秋 发表

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新闻也挺反感的,拍摄照片显得大家都是笑呵呵看热闹的样子。

后来想到袁老就理解了一些,下雨天土地湿滑,摔一跤一些老年人就很久站不起来了。

再想想所谓走红毯的明星,也没人喷。

感觉有媒体在拉节奏了。

知乎用户 乐彼之园 发表

这没什么问题啊!袁隆平同志就是因为在田里摔了一跤而住院,年纪大最怕的就是摔跤!

知乎用户 美资知乎 发表

没见识,果然网上的闲汉都应该去工地搬砖,多增长一些人生经验。

这个就是垫料,避免在淤泥里陷进去。

知乎用户 锦小莲 发表

去年还是前年有个市长下田与农民一起体验掰玉米的新闻,市长带了个劳保手套,被逼乎一众人批判带 “白手套” 是“金贵”的。

我真的挺喜欢看某些人评论农业问题的,真的,一评论就翻车,脱离群众程度跃然纸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事情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不在现场,不知实情,是无权发表看法的。

仅凭一张照片,很难定棺盖论。

真实情况如何,静待后续。

知乎用户 Tiramisu 发表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摔了你负责吗?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拿来当键盘侠的!刘学周的事情才过了多久,我依旧历历在目,袁老出事的原因我还心有余悸,我一朋友的母亲摔了现在还躺在家里的床上呻吟,医院都不敢收了。

知乎用户 意迟 发表

很多人在这个新闻下批判农业专家,怀念袁老。

可笑的是他们却不知道袁老去世原因之一就是在田里摔了一跤。

知乎用户 一路疯跑 发表

这群人是真他娘的懂什么叫辟谣,只要跟你官方的说法一个符号不一样就称呼为谣言,何况你丫的官方言论发的还挺晚。

地毯这个说法有什么毛病吗?人家本来的意思就是铺在地上的编制物,是个正常人都能明白,你非要曲解成铺在客厅里的那种地毯,还准确的指出它叫土工布,别人管你叫什么东西的吗。

知乎用户 薛定饱 发表

这些无良媒体能做点人事吗?

人家省管专家去哪儿不是去?

下次看还来这个县吗?

县委宣传部杀了这帮无良记者的心都有了。

知乎用户 楚倾城​ 发表

铺的是不是地毯这个不做讨论,是不是砍了一列玉米才有这条道路的也不太清楚

但是肯定对道路两旁的那两列的玉米处理了——把叶子折断了。正常玉米叶子是顺着玉米趟先两边预留的列宽里长得,这样能最大程度的接收阳光,下图是正常玉米叶的长势

而视频中道路左侧的玉米叶子肯定被折断了,可以很明显看到叶子的断碴,这种考察能看到玉米生长的真实情况?现在玉米正处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两排玉米少了一般的叶子,少了一般的光合作用,玉米(这两排)肯定会减产,这种考察不要也罢

知乎用户 靳云飞 发表

若是袁老那样的专家 即使是真地毯又如何

知乎用户 sunrain 发表

雨后的玉米地,估计谁也不想进去

知乎用户 玉兔 发表

高赞拿袁隆平说事,说愿意为袁隆平铺毯子。

所以当时为什么不给袁隆平铺呢?

恐怕袁隆平被铺毯子特殊对待的时候自己都不好意在下地了,袁自己也明白下地都要铺毯子还下什么地,农业专家鞋不沾泥还搞什么农业。

下过农村都知道农村老人七八十了继续田间劳作的有多少,这些大龄农民天生贱命?

知乎最让人反感的就是权威崇拜和精英思维。怪不得一堆家长嘴上说着尊重所有职业,转身就是你不努力就只能进厂种地。

底层人连自己的职业都不尊重,靠谁尊重,人人都骂人上人,人人都想当人上人,国内大多数人是真不值得同情。

知乎用户 天猪散花 发表

要是真的专家红毯铺地怎么了,只能流量明星倒牛奶应援?说提高科学家待遇的和质疑这件事的是同一批人?

知乎用户 动而求解 静则谋思 发表

给这些媒体一拳看他还在不在这里发癫

知乎用户 离谱​ 发表

这个新闻,如果从头看到尾,了解来龙去脉,其实不算什么大事情,在可接受范围内。

让人不可接受的是:一些不良媒体,新闻从业者,网红们等,博取大家眼球,炒作再炒作。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被误导,被煽动,动不动就讽刺,咒骂这些专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希望大家不传谣,不信谣,多思考,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尽早尽快解释清除,杜绝不良风气。

知乎用户 首博尔 SOBRING 发表

看了看,专家们岁数都不小了,袁老就是因为摔了一跤最后去世,保护好也无可厚非,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乎用户 猫猫雨​ 发表

“田间铺设的并非地毯,而是简单便宜、用混碎布加工而成的土工布”

“由于 8 月 26 日晚间刚下过雨,早上参观的时候,考虑到试验田基地是一个坡地,下雨后地面非常滑,只要有一个人摔倒,就可能导致一片人摔倒。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会务组负责铺设了这种土工布。”

如果说这些造谣吃人血馒头的媒体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如果他们又只是简简单单封个号。那么这种低成本、高流量回报的网络造谣将会愈演愈烈。

知乎用户 是核物不是核武​ 发表

如果 21 年 3 月 10 号能不让袁老摔那一跤,扒了我的皮给袁老垫脚防滑都行

最好还能加上新京报全体投资人和编辑记者团队的皮

知乎用户 硕翁和洛巴图鲁​ 发表

时政自媒体基本就是自有因特网以来的最大祸害

知乎用户 面壁者​ 发表

网传个屁,这过来过去不都是你们媒体在制造舆论热点恰饭么?

知乎用户 猫很无奈 发表

没啥大惊小怪,专家嘛毕竟不是老农民,待遇从优关爱有加才符合专家待遇

知乎用户 弯腰拾豆豆 发表

又到了我最爱的:“自媒体全枪毙有漏网之鱼” 环节了。

知乎用户 悲剧 Cuddles 发表

一边说着

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一边说着

科学家应该和明星平等

但是

一边

却以门外汉的身份对科学家吹毛求疵

对偶像明星特权、违规入学、逃税漏税、吸毒醉驾视而不见

好一个双标!

知乎用户 桃之喵喵 发表

玉米地里面是有路的,能走人的。说砍掉玉米铺路的人,有没有去过玉米啊?真的无语,尽在那边瞎说。

我小时候去玉米地偷玉米的时候,就是顺着路走的。

在路上铺个防滑的布,这也要逼逼,真是闲得蛋疼。

知乎用户 一只柚子 发表

质疑的话,应该专业的质疑,不能见风就是雨,乱带节奏。

这是地毯吗?怎么看都不像地毯啊。既然常人都能分辨出不是地毯,那就不要强说成是地毯,

这个节奏就很要命了。

还有,我们根本没资格喷专家啊,要喷也是喷组办方!

专家下地去考察,为了安全和考察的方便,有些安排也未尝不可。

知乎用户 蔡渔深​ 发表

地方新闻作秀的见得少了?

都是演员罢了

知乎用户 呵呵呵呵 发表

就不能把这帮造谣的玩意追责么?破坏名誉啥的,看的呕气

知乎用户 胡不通​ 发表

就算是真红毯,明星配我们专家就不配了?

知乎用户 藏之 发表

这届网友酱汁的厉害,教育系统能不能要求学生必须上山下乡进城上楼进行多元化教育,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培养出来这么多反制青年社会成本多高啊

知乎用户 左丘和悦 发表

还不如说,今年干旱严重,土工布是为了减少水份蒸发的。

知乎用户 夜河山 发表

一堆乱带节奏的媒体,不正好说明我国的媒体言论自由吗?

知乎用户 你在吱呼什么呢​ 发表

去年河南水灾,总理去视察,直接趟水下地,什么都没铺!总理都 60 多了!

知乎用户 新贵灭旧贵​ 发表

其实也不要过度解读,虽然个别地方存在官僚风气,但质疑一切可以,否定一切未免不够理性

就像评论区里很多人说的:一个敢铺,一个敢走。

对于为什么要铺,查清楚弄明白。把那些深谙职场、官场潜规则,有一些小聪明但不多的人拉出来敲打敲打。

现在网络舆论对专家一词有些敏感。试问,你作为专家下去考察,别人把 “土工布” 铺好了,会拒绝么?中国人深谙的中庸之道在大多数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不要太与众不同。当然这样其实不好。

**说说问题:**搞农业的、当领导的还是要真正接地气才行,飘在上面既做不了真学问,也不能得人心。

知乎用户 十万个味什么 发表

专家来我这里考察,下雨路滑我给他抬轿子都行!!! 我去过很多贵州农村,别说人帮忙的专家,你就是普通的测量工人,碰到下雨路滑,别人也愿意背你,抬着你!!!

知乎用户 安红平 发表

可怕,全是带节奏的,一群乌合之众

知乎用户 曾经最帅 发表

如果是科研大牛的话每人分一套房都不为过,就算踩个地毯又咋了?

知乎用户 dllllt 发表

最早的视频是谁搞的

知乎用户 昀叶 发表

土工布。农村田间地头太常见。

能管这个叫地毯的,一看就是没干过农活的人。

专家来了,给铺点土工布,别摔了碰了的,一点问题没有。

别说专家了,自己家里老人,你给他铺一个去地里干活,也是应该滴。

为啥一些十八线小明星身边围十个八个保镖就没事。

农业专家铺个土工布走路就得被喷?

什么世道! 艹

我自己的草莓大棚,后面的小土路,我不光铺了。我还铺的是石砖。。。我看看能不能有闲的没事干的网友来喷我。

知乎用户 HHH 发表

现在的舆论环境,无敌了。不问青红皂白,先质疑了再说。质疑彰显自己所谓正义,无任何损失。公信力就一次次在这种无谓的质疑中流失了

知乎用户 仝通同​ 发表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知乎用户 中雨​ 发表

每次我看到类似的新闻总是想。尼你的那些哥哥们,姐姐们,老公们,老婆们每年大几百万上千万上亿的赚着,我也没见他们给你们树立什么良好榜样啊。约泡,草粉,吸毒,嫖娼样样来,劈个腿热搜好几天,最搞的是还有一群粉丝儿护主。这专家雨后下地考察,铺个防滑措施防备安全问题就成了不接地气或者特殊待遇?

假唱,抠图什么的是不是得送进去待两天?

知乎用户 疯狂的蜗牛 发表

某些人看到 “专家” 俩字就有条件反射了

知乎用户 沉默的羔羊最好吃 发表

穿个胶鞋不就行了

知乎用户 清水流 发表

点进来之前还以为是那种红地毯

这种确实只是防滑用的土工布而已,某些造谣的人不知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是单纯的坏。

知乎用户 Forestar 发表

一方面说专家待遇不行,药丸;一方面给专家铺个土工布都不行,药丸。

以某些生物的留言,专家就应该吃窝窝头,喝泥水,赤脚走在地上,然后搞各种技术项目。

知乎用户 七月的华丽 发表

哪位专家名字发出来看看。研究哪方面的

知乎用户 工作马 发表

把专家换成明星就毫无违和感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知乎用户 下一段时光 发表

专家脚踩 “地毯” 观摩玉米地?贵阳一玉米交流会引热议 承办方回应

这两天,网传贵阳一处玉米田间举行交流活动,专家脚踩 “地毯” 走在玉米地里。有网友称,这 “地毯” 通道系将玉米砍倒后铺就的,就此引起争议。
9 月 1 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此次交流会的承办方贵州省农科院,对方解释称,网传并非事实。“我们没有砍玉米,一棵都没砍,而铺垫子是出于安全考虑,下雨天用来防滑的。”

网络视频截图
网传:专家踩着 “地毯” 观摩玉米田?
网传视频信息显示,贵阳举办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为迎接前来做技术交流的专家,主办方在玉米田间小道上铺满了褐灰色的 “地毯”。农业专家在参观玉米种植情况时,一边听着介绍,一边脚踩“地毯” 往前走,不时还摸摸玉米看一下。
有网友表示,地毯应该是非常普通的无纺布,但有网友在看到地毯铺的位置之后称,是把玉米砍掉之后铺上去的。还有网友评论称,铺地毯是不是专家怕泥?“农业专家不踩地的啊?” 甚至有网友质疑是在 “走秀”。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 “农作物也是有田间展示和品种比较的,展示田都会留保护行,田间道路,便于观察鉴定。邀请专家进行品种鉴定或者客户观摩,整理田间道路很正常,尤其是下雨田间道路泥泞,是必要铺上地毯方便走路的。”
参会人员:现场没有铺地毯,当地下雨铺了 “垫子”
大皖新闻记者查询找到,关于此次交流会的一篇信息文章显示,8 月 26 日 - 28 日,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主办,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贵阳综合试验站)承办的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区 2022 年玉米田间开放交流活动” 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参会人员有玉米体系首席科学家、有关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等。
此次会议内容包括田间观摩及玉米育种座谈交流两部分。上午先到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的天龙基地观摩贵阳综合试验站育种工作开展情况及选育品种,下午到农科院试验基地观摩体系育种材料及群体、中国农科院提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西南及南方区联合鉴定新组合等。
9 月 1 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一名交流会的参会人员,该人员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 8 月 27 日,但并非像网传那样,中间有一些误解。其称,玉米地里铺的并不是 “地毯”,而是一种类似“防草垫” 的布,是因为贵阳预报要下雨,头一天晚上也确实下雨了,主办方铺上了垫子。而该玉米地是实验基地,也非普通群众农田,观摩团走的通道为基地事先预留通道,不是临时砍倒玉米来铺设的。
承办方:没有砍玉米 “造路”,铺土工布是为了防滑
随后,大皖新闻记者也联系上此次交流会的会务承办方贵州省农科院,赵女士是该交流会主要会务人员,其告诉记者,网传并非事实,并希望澄清两点事实。“第一,我们没有砍玉米,一棵都没砍。第二,铺垫子是出于安全考虑,下雨天用来防滑的。”
赵女士进一步解释称,此次交流会是一个全国性会议,当日的观摩地点在贵州省农科院天隆育种基地,一块玉米实验田内,天气预报称当日有雨,因此会务人员提前铺上了普通的土工布。“也是出于对参会人员的安全考虑,用来防滑的,不是怕沾泥。” 赵女士还表示,当时是观摩会,也不是专家在田地里做实验,主要向参会人员展示品种。
对于砍玉米的说法,赵女士更是气愤。“我们一棵玉米都没砍,宽的地方本来就是田间道路,窄一点的小道是玉米实验田里留给工作人员走的小路,方便平时做实验用的。”

知乎用户 Marx​ 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当家作主,

监督一下也是应当的,没有问题,

有错则改,无则加勉。。。

知乎用户 星空传奇 发表

知友的关注无可非议,这是舆情监督的一部分,说明公众的监督意识增强了,是个好事。同时,涉事单位的回复和应对也是及时可信的,事情本身并无大惊小怪之处,没有必要再深入探究。

知乎用户 红色银河 发表

下雨了,农地很滑的,铺一下没什么,不过穿雨鞋最好。

他们为什么没人穿?

大众可以对戏子红毯发表意见,当然同样可以对这种情况发表意见。

事情割裂在于不是这 “地毯” 便宜与贵,而是不接地气。

知乎用户 缺耳朵 发表

都是网络惹的祸,没事找事。本来很平常的事,被一帮吃饱了没事干的键盘侠炒的面目全非。

如果科学家每次下地都铺地毯,那是扯淡,也就不用下乡啦。但这是开会,大家一起主要是讨论事情,你说到处是泥不影响正事吗?

知乎用户 JeepCar 发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键盘农业领域特别容易翻车,我印象里今年就有好几个有关农业的翻车热搜了

知乎用户 煜箸 发表

下过雨农民没事都不下田里,让专家下?

知乎用户 寂静 发表

有的人啊,

以圣人标准要求别人,以贱人标准要求自己。

见不得人好,见不得知识分子被尊重。

见不得专家下基层,见不得农民被指导。

知乎用户 不与傻瓜论短长 发表

现在网民都得了 ptsd 了

一有什么,就跳起来。

这事也怪不得他们,谁让政府总是刷新下限,逼得他们一风吹草动,就感觉背后有个大阴谋似的。

人要有自己思想,无论自己想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总好过于人云亦云,少看看抖音能有效防止得 ptsd。

知乎用户 两个头的蓝胖​ 发表

土工布啊,土工布啊,这可是他妈的土工布啊,没见过土工布啊?

知乎用户 琢琦​ 发表

但凡这批记者加网友自己走过泥巴路,都不会把这叫地毯

知乎用户 天啦噜 发表

肯定不是地毯,材质一看,就是回收的黑心棉。

知乎用户 胡仲 发表

专家不在一线说人家脱离实际。人家专家真的下一线了又开喷,立体防御了属于是。

知乎用户 甄士隐 发表

“我们要提高科研人员的薪资和待遇,这样才会留住人才,那些流量明星凭什么赚那么多钱,科研人员这么重要的人却赚的这么少?”

“现在的专家真是服了,去田里面考察也要铺地毯,这个国家怎么了?气抖冷,定体问。”

所以这个科研人员,到底怎么做才行?要不你来?

知乎用户 朝暮朝暮 发表

喷这个的,都是家里没有年纪大的。

知乎用户 98 步枪 发表

这专家得五六十吧摔一跤就不好了

知乎用户 弃天帝 发表

好像陈景润是坐公交被挤倒后住院,最终肺炎…

知乎用户 大新 发表

质疑是正常的,大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误会也就解除了。布置活动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尤其是对一些年龄较大的老专家,更应该搞好保护。上了年纪的老人最怕跌倒,各地医院里医生都有这个提醒,所以我们对此事也是比较理解的。

知乎用户 花木考究 发表

主要是专家这个词已经被搞臭了!如果是袁隆平这种,铺金子也没人说话

知乎用户 很好 发表

网上都说了就是一个活动摆摆样子,既然是活动,当然要摆地摊拉,要不多寒酸,真正去看当地农业谁会铺个地摊,袁隆平都没享受过下田地还铺地摊的待遇

知乎用户 黑化的小白 发表

铺地毯防止地滑,这也是对专家安全的一个保障

知乎用户 热爱养生的女子 发表

近日,一则 “贵阳一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专家铺地毯下地” 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9 月 1 日下午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粮研究所(贵阳综合试验站)会务组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田间铺设的并非“地毯”,而是出于安全考虑铺设的土工布。

我想请问一下:“什么是土工布?在茂盛的庄稼地里,为什么要铺上一层所谓的土工布?有必要吗?试问,铺上这层土工布是有利于庄稼的生长?还是能增加粮食的产量?”

农民在种地时,除掉的杂草和地里砖头瓦块,以及一些不易腐烂的东西,都要清理出去,以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那么,铺上这么一层 “土工布”,它究竟能对农作物起到什么作用?我希望,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粮研究所会务组的工作人员,认真的、好好的向当地的农民伯伯们了解一下庄稼是怎样长出来的?最后又是怎么变成你们口中的美食的?最好是实地亲自操作一下,毕竟

[

知乎知物 袋泡花果茶 桂花乌龙 2 盒 24 包

知乎自营

¥49.8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452607065953308672?mcn_card_id=1549190576456802304&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嘛!

还有这些专家们,你们既然去农田里考察农业的生产情况,我想,你们一定是农业专家!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农业专家,你不给土地打交道,与泥土相隔 “十万八千里”,使自己做到“一尘不染”,蔚然傲立于土地之外!闻不到泥土的芳香,感受不到大地的温暖!那么你的“专家” 这两个字怎么写?你的 “科研成果” 又在哪里开花结果?请您告诉我?

我尊敬的专家先生,是不是你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

知乎用户 无大示 发表

没什么吧,不然谁去报个警?

知乎用户 文艺暴龙兽 发表

一面冷嘲热讽科研人员待遇不好,都流失到美国了。一面看到科研人员得到点尊重了,他们比谁都急。

知乎用户 智能机器人​ 发表

不是平常喊着爱护科学家的么?

怎么在这又……

知乎用户 呀呀 发表

社会性新闻,都会有另一种解读。

我们还不如再当键盘侠的时候,保持自己的客观,键盘侠,为啥出现,主观臆断作祟罢了。

知乎用户 张老师聊高企​​ 发表

支持专家,特别是农业专家,这次是考察团来,不是一两个人,当专家上看下看时,讨论,难免有人要摔跤,特别是老年人,容易摔跤,还有风湿患者。想起袁隆平。爷爷摔摔跤去世了的事了。有些人不要站着不嫌腰疼。

知乎用户 蓝鲸​ 发表

emmm,我们下雨不去地里的,就是雨后也要等太阳晒晒才去的,首先下雨或者下完雨地里太烂,全是稀泥,弄脏衣服鞋子不说,摔倒压着农作物也让人心疼好一阵的。

新闻里这虽然铺土工布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没必要非抽这个时间去考察,实属好心办坏事,如果真要宣传,也可以在天气好的日子去摆拍几张。

这个时候的网民可不在乎你是摆拍还是冒雨考察,鸡蛋里挑骨头才是最关键的

知乎用户 落葉終孤獨 发表

如果换做是高级领导,是不是就觉得很正常了,我估计也没人敢说啥,还得换成红的以表尊重。

我觉得专家考察,铺红地毯也无可厚非,专家毕竟还能给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良意见,不像领导,只会瞎折腾,没有啥实质作用。

况且本来就是展示活动,留有空路很正常,两边的玉米也都是很普通的玉米,没有多加装饰,还是挺务实的,如果真的是作秀,这一点不会考虑不到。

知乎用户 Brauch 发表

这下又是个大瓜,看来接待还真是个技术活

知乎用户 必达高峰 发表

建议乱带节奏 的都必须举报下架!为了点流量都疯掉了吗?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真正的农民都知道地滑,却不知道人心比地更滑!

知乎用户 付先森 发表

看了想骂人,骂带节奏的人。

有点专家呆办公室久了说话不经大脑,有点键盘侠也是。

人家去田里面,可这是一般的田吗?看样子大概率是用来育种研究用的实验题,这种田科研价值远高于生产价值,科研人员人来人往很正常,那铺点不值钱的土工布怎么了,非得一脚泥一脚水才可以啊!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重要的不是铺不铺毯子,而是干不干实事

知乎用户 疯清羊 发表

我跟你们说,这也就是专家学者踩个土工布还有人给说合理。

要是换成某级公务员领导在田间考察踩土工布,绝对会被 100% 被骂死,扣上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帽子。

专家学者不沾泥可以,公务员脚上不沾泥在这个社会天理不容。

而且就算公务员赤脚下泥地,照样会被骂成是作秀,扣上形式主义,不干实事的帽子。

嘴在别人身上,14 亿张嘴,说什么的都有,干好自己的事,不忘初心,问心无愧就行了,一辈子挺快的。

暗淡生前事,何记身后名。

知乎用户 南瓜条爱牛奶 发表

中国人多索嗨网友也多,习惯就好啦

知乎用户 Sia 歌迷 发表

关键在于是本来就铺在那里的,还是临时起意。

知乎用户 左湄 发表

把专家换成白皮就倒过来舔了,保护农地不踩踏,干净细致环保马上帮你弄出来,哈哈哈

知乎用户 James​ 发表

这个真没啥吧。

就象一个科技成果展厅,布置一下,方便汇报参观。

只不过这个展厅在地头而已

毕竟搞得来宾一脚泥,大家都麻烦。

知乎用户 漫三儿 发表

真正农村太晒会给庄家铺黑网防晒 没见过地上铺这个防滑的 就算防也就是防刚铺上去那一次

重量级专家去

真铺上防滑

也无可厚非可以理解

为了安全也说得过去

但是如果说谎那不大好

知乎用户 好到非常 发表

看来好多国民没有踩过烂泥地啊 。

烂泥地也是有区别的,

最顶级的就是田头的最滑的烂泥和春天开冻最粘鞋的烂泥。doge

知乎用户 今天做饭了吗 发表

某些人真是闲的无聊,明星走红毯那叫荣耀,专家走个土工布毯那就叫作,真是想不明白专家做的社会贡献跟那些明星究竟那个大,且不说是土工布毯,就是真正的地毯应该铺给有良知的专家

知乎用户 leee 发表

媒体还是很懂流量的

一句铺地毯的谬论

操纵着我们的各种情绪

媒体流量赚够了,

你们除了用着慷慨激昂的情绪敲着键盘给媒体打工

什么也没有获得

知乎用户 我的古板 发表

真是大开眼界了!铺地毯,挂条幅,穿白大褂,前呼后拥不说,还有摄像师冒着高温扛着摄像机全程录像。

这个专家是什么来头?比袁隆平爷爷还懂技术吗?这样场景出现在田间地头,真是奇葩!网友说,连玉米都要笑掉大牙了,不能沾土的农业专家,就缺个空调了!好感动!

知乎用户 职场人啊磊 发表

的确不合适。考察就站路边,为什么一定要进地里?

就是为了那张深入田间的照片吧。以后拍照注意。

再说多了,好像我不近人情。

真下田地就做好踩泥沾土的准备。条件不许就不要下啊!

恐怕活动有安排,不下不行。

形式主义。

不要提袁爷爷,那是国宝。

知乎用户 不醉 发表

玉米地会滑?

怕泥粘鞋上吧

知乎用户 老江 发表

说明有的网友是又蠢又坏

知乎用户 姜太公钓鱼 发表

叶公好龙

知乎用户 汉特王 发表

视频引发热议?合着发个视频就是无比正确的?

网友?天天特么刷抖某快某,大字不识几个的也叫网友?

这都是什么风气?艹

知乎用户 至尊宝 发表

全球反智的人越来越多了…

知乎用户 Mike​ 发表

这玩意十几年前就有了吧,防滑布

知乎用户 天上天下 发表

袁老就是摔倒后过世的,所以防滑是必要的。

知乎用户 六月吃货日 发表

提现了主办方人文的关怀以及我们国家对科研人员的重视。

须知,科研人员脚下的土工布要比演员脚下的红毯好贵。因为这块土工布,他起到了保护专家,防止滑倒的作用,而红毯,一无是处,屁用没有。

知乎用户 龙翔天 发表

清朗行动光扫黄有什么用,提高全体网民的素质才最重要,没有主观意识,动不动跟着起哄瞎黑乱喷。

知乎用户 丁几间 发表

这种会议新闻本来就是摆拍,每年有专门预算必须要花。

知乎用户 房天 发表

也不知道这群人想啥呢?喷谁不好,喷农业专家?干这行的都是苦差事,少不了往基层跑。要不你们这群键盘侠去做几年?逮谁喷谁,这叫无脑,不叫智慧。农民要丰产增收,农业专家绝对是个好帮手。从改良品种到指导技术,这里面都是学问,而不是其他行业的人情世故

知乎用户 一壶浊酒​ 发表

不是,在地里怎么拍照?怎么发报道??你们这些人没见过楼顶拉绿幕的零岛吗?大惊小怪

知乎用户 慈禧大后 发表

我们只有领导来时候铺。平时从来没见人铺过。领导来熨问一次累死人。

知乎用户 百里惕厉​ 发表

乡下的雨后泥地,不铺个防滑垫,估计得摔倒一片

知乎用户 卓尧智能科技 发表

明星都能铺红地毯,专家比明星更值得吧?

知乎用户 沐夏哈啦硕​ 发表

新京报(

知乎用户 ainol​ 发表

所以,什么时候这些 “砖家” 能够更接地气一些,真正地是从实际出发,当然,从整个事件来看,会务组可以说是考虑非常周到了。

各种潜在的可能性都考虑到了,确实体现了我们国人的待客之道,值得表扬。

只是我希望后面当地不要去找这个拍视频的同志。

知乎用户 地理人 发表

经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农业专家都不敢去了。去了挨骂不去就是摆架子。只要你想骂他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

知乎用户 灵动的海豚 发表

营销号最擅长的就是虚空立靶,虚空打靶,再虚空回击,什么事都没发生结果吃了三波流量

知乎用户 Reborn 发表

说明科普活动要社会化、日常化。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吃葡萄要吐葡萄皮 发表

感觉没什么问题啊,是专家的玉米田技术交流,又不是领导下地视察

知乎用户 MMK 小盆友 发表

知乎和抖音是两种风格啊!

知乎用户 山上君侠客也 发表

凭什么杨颖可以铺,吴亦凡可以铺,专家就不能铺?

知乎用户 hhhfrank 发表

某些网友有时候是要去下精神病院的,精神分裂太严重了。

你要是不铺防滑布吧,他会嫌对专家保护力度不够,大骂没有良心。

你雨天玉米地里铺防滑布吧,他又嫌七老八十的专家形式主义。

以我 7 月底 8 月初去地里出差十几天的经历看,太阳暴晒和下雨的时候,地里是压根没人的。

我一个年轻人去地里,都上上下下磕磕绊绊的,何况雨天打滑的玉米地里,七老八十的专家?

花几十块钱解决大问题,杜绝安全隐患,好好的一件事就被深井冰网友恶意解读。

要我说这些人也别上网了,抽个空下下地取取经,省的贻笑大方。没这个行动力就闭嘴,不然一张嘴别人就能看到脑子里的水。

知乎用户 小鱼头​ 发表

人家下地的应该没啥问题,不过这地毯估计是捞钱的产物,只不过有人给他背锅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这位专家怕不是个脑残吧?

收录于合集 #世事评论 76个 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业有点萧条。为了卖房子,各地也是想了各种招。 有专家就说了,让农民买房,到县城去住。 那去了县城,农村的地怎么办呢?专家又说了,那就再开着车回农村种地。 这位专家大概以为农村种地和城里上班 …

专家建议还房贷时间延至 40 年,你认为这能减轻买房负担吗?

知乎用户 格罗斯特公爵​ 发表 董藩是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所以他研究的一定不是如何让我们买起的房,而是如何让我们即便买不起房还心甘情愿的背房贷。 他最近输出了不少有关房价的言论,比如: “预售制是房产领域一个伟大的发明,不应该取消”, …

专家回应「建议农民在县城买房开车回村种地」,称「他强调的是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何看待此事?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现在很多地方农业已经靠惯性在种地了,农业那点利润本身就相对微薄,再开车去种地,油费现在工薪都第一笔大开销,农民靠什么支撑开销呢? 其实最近几年有趋势是又想把旁氏信贷往农村转移消化,比如四五县以下的房子库存,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