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我本是高山》理解的张桂梅 | 舆论手札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在全国公映前,制作方恐怕无法接受《我本是高山》引发的争论,即使这种令他们不爽的聚焦也会带来关注。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这场电影论战,并且对电影持负面态度,间接增加的关注能否转化为票房,会不会引发更糟糕的效应,是要打问号的。

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需要了解的关键是:这一场关于张桂梅的主旋律电影,论战的双方都是什么人?双方各持什么主要观点?尤其是,不满电影制作的声音,究竟以什么理由在反对什么?同样,电影制作方又在以什么理由捍卫什么?‍‍‍‍‍‍‍‍‍

大致来说,从性别角度对电影制作方提出质疑的,是舆论场中被称之为红色女权的博主。她们的主要观点是,《我本是高山》编剧和导演在人物、情节的设定上,犯下了“男锅女背”的错误。进而,她们反对以脸谱化的造型来表现女英雄张桂梅。‍‍‍‍‍‍‍‍‍‍‍‍

电影制作方已经表明立场态度的有编剧之一的袁媛、导演之一的杨瑾。袁媛对电影批评的指摘全然拒斥,以出乎意表的愤怒姿态、近乎诅咒的言辞反击粉红女权。袁媛的下场及其表现,加剧了一般观众对电影的恶劣感受,这也许是她后来删帖的原因之一。‍

导演杨瑾对性别批评的表态很委婉,其引用了央视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的驳斥文。这篇驳斥文使用了大量贬义词,丑化从性别视角提出批评的人,将后者描述为“节奏大师”,“狼心昭然若揭”“有组织的诋毁声音”,最严重的是指责对方是“境外势力”。‍‍‍‍‍‍‍‍‍‍‍‍‍‍‍‍‍‍‍‍‍‍‍‍‍‍‍‍‍‍‍‍

编剧、导演及坚定支持电影的央视电影频道,从个人道德、批评动机等方面入手,努力将针对电影的性别批评描绘为女权主义的进攻。这种应对电影批评的模式实质上是舆论战的打法,即将批评者打为反动派,从而否定批评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这种应对批评的方法在一般社会批评中有效,但具体在《我本是高山》的电影论战中,恐怕是无效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粉红女权反对的不是张桂梅,而是反对电影品质,抗议的是电影制作方不仅未能表现出张桂梅的本质,反而贬低了她。

由性别视角凝结而来的主要论据,除了编剧将酗酒男改成酗酒母,一个根本的指控在于,制作方归因不当,将张桂梅的行事逻辑归结为告慰亡夫,用不真实的情调抹杀了张桂梅的信仰支撑。在备受责难的这一点上,制作方未能给出圆满解释。‍‍‍‍‍‍‍‍‍‍‍‍‍‍‍‍‍‍‍‍‍‍‍‍‍‍‍‍‍‍‍‍‍‍‍‍‍‍‍‍

面对“男锅女背”的批评,一些电影支持者首先不接受,然后是用“酗酒母亲也被张桂梅拯救”来争辩编剧的合理性。考虑到两下的失焦,这种辩解并没有正面回答批评者的问题。根本的根本在于,编剧和导演对张桂梅这个人恐怕缺乏理解。‍‍‍‍‍‍‍‍‍‍‍‍‍‍‍‍‍‍‍‍‍‍‍‍‍‍‍‍‍‍‍‍‍‍‍‍‍‍‍‍‍‍‍‍‍‍‍‍‍‍‍‍‍‍‍‍‍‍

没有理解透彻,体现在电影制作方对张桂梅身上的人性与党性,做了自以为是的取舍,花费很多情节乃至赔上逻辑来表现其人性,但对驱动张投身基层教育革命的党性着意削弱。在此之后,将人性窄化为女性,进一步导致信仰虚置。‍‍‍‍‍‍‍‍‍‍‍‍‍‍‍‍‍‍‍‍‍‍‍‍‍‍‍‍‍‍‍‍‍‍‍‍‍‍‍‍‍‍‍‍‍‍‍‍‍‍‍‍‍‍‍‍

老实说,《我本是高山》或许本意不是要否定女性,它其实也想表现女性,甚至以自个的方式在用力表达。可因为编导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两个层面的无所用心,缺乏深入研究,以致于他们最终滑向了主旋律电影的脸谱化表达方式。

属于张桂梅的生活真实在于,她经历了失败的女性经历后,决定舍弃家庭责任,家庭不再能缩小她的视野,她将忠诚于牺牲交托给信仰,也就是她所说的“对党的承诺”。家庭和工作不再是她的两头牵挂,学生们也只是她象征意义上的孩子,与信仰同流。‍‍‍‍‍‍‍

张桂梅不是一位工作中的母亲,母亲身份无法成为撕裂她内心的思想羁绊。当然,这并非说张桂梅不再是一名女性,而只是代表女性角色所承担的家庭责任,被她用另一种选择卸除了。在这种生活真实前,电影中张桂梅沉湎于亡夫的戏份即为虚假。‍‍‍‍‍‍

因为电影编导无法透彻地理解张桂梅,所以也就无法诚实地处理张桂梅身上的女性特质,最后只能用闪回亡夫这种老套且出戏的所谓艺术真实来应付,这是编导无所用心的极致表现。因为对生活真实的接纳无能,艺术真实也无所附丽。‍‍‍‍‍‍‍‍‍‍‍‍‍‍‍‍‍‍‍

所以,当电影制作方依据主旋律电影的模版,继续在张桂梅身上安插男女感情戏以增添其女性色彩,越是用力,越是南辕北辙。这种制作惯性,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完全不能靠女性与党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来辩解,批评者抨击电影矮化和扭曲张桂梅,道理在这里。‍‍‍

于此,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以电影的形式来表现张桂梅的党性,进而来表现这个人?或者说,如果《我本是高山》是一部严格意义上失败的电影,还有别的内容能贴切地安放于传记电影这一形式?个人觉得搁在国内电影界,有难度。

有支持电影的人将《我本是高山》比作《武训传》,以武训来比喻张桂梅。如果论者稍微了解《武训传》在那个时代所引发的大批判,恐怕就不会轻易做这种轻浮的类比。但在反击批评者时,支持者却深文周纳,挥舞意识形态大棒,令人深思。

或者说,当电影编导及支持者抬出诛心之论,凭空指控境外势力干涉《我本是高山》时,他们恰恰忘了批评者可以一招反制,这一招名唤:低级红、高级黑。当导演和编导都附议危言耸听,召唤铁拳划定讨论红线,他们的恨与怕展露无遗。

某种意义上,人们得承认张桂梅这样投身信仰的女性身上,有在这个时代中只能孤独自守的东西,以致于它可以结出硕果,其精神内涵却无法被分享。主旋律电影大刀阔斧地推己及人,却在张校长女性与党性的真实境界浅尝辄止,何尝不是一种轻慢与遗憾。‍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

‍‍‍‍‍‍‍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央视又翻车了

文/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 01 ** 以张桂梅为原型的电影《我本是高山》,正在全国进行点映。 虽然张桂梅校长的故事感人肺腑,但这部电影却出师不利。 首波看完电影的观众给出一片差评,而且差评的理由还出奇一致。 这些理由总结起来,主要 …

纽约时报差评《流浪地球2》,是嫉妒眼红还是客观评价?

听说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给了《流浪地球2》愚蠢(Silly)、可笑(Laughable)的差评,满分100只打了30分,很多中国网友坐不住了。 一方面,大家愤怒于纽约时报的双标,认为他们是出于嫉妒眼红才刻意打压优秀的中国科幻电影;另一方 …

怎样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

怎样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 作者:贾湛 我以为我上篇文章《对科学家批评就是恶意攻击吗?》已很好的回答了一木先生的问题,然而看了他刚写的《是批评还是恶意攻击?》文章后,才发现我白写了,并发现我是在与一个要声明是施舍才以为是施舍这样智力的人辩论。多 …

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

**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 …

高山填低谷

原创 坏雷达 坏雷达 坏雷达 微信号 badradar 功能介绍 重要的想法和不重要的感受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坏雷达2023 47个 ** 1** 将《我本是高山》看作是一部女性电影,显然是真心错付了。 如果将这部电影还原成一部我们更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