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切物价都在起飞,工资为什么没动静,这样长此以往老百姓怎么活?
知乎用户 瞌睡乔 发表 最近有两件事感觉很心酸 1. 国庆去江苏那边玩,去了一个湿地公园,公园的门票是一个人一百多。 其中一个自费项目是坐摇橹船,就是船夫拿着一个桨和一个棍子纯手划客船,这个项目是一次一条船 200 多,大约能坐十几分钟。 …
"
十月以来,国内各地菜价飞涨。以菠菜为代表的个别绿叶菜价格一路飙至16元/斤,贵过肉价。眼下,菜价高烧正退,小幅回落。在北京这类大城市,这是大部分写字楼里的上班族领会不到的另一种生活:几块、几毛钱的升降对于许多“菜价敏感者”而言,已足够让他们调整购买策略,改变他们日常生活的模样。
11月3号上午七点半,李桂香老人出门了,合计着去菜市场买些菜。她今年刚过70岁寿辰,和老伴儿两人住在十里堡的房子里。李桂香看了看家里的阳台,前几天买的大葱还剩十几棵,这一趟去菜市场,她估摸着买些白菜也就够了,像往年一样囤个七八棵。天冷,她戴上了一顶灰色针织帽,两边的鬓角露出一小截儿银发,坐上了615路公交车前往八里桥菜市场。
像李桂香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即使家楼下就有生鲜超市,购买食材也大多会到菜市场,尽管路远,但菜肉新鲜、便宜。八里桥菜市场是北京除新发地外的另一个“菜篮子”,位于通州区,靠近朝通交界,是附近许多菜场老饕的买菜首选。
菜贩子老陈清早就开始摆弄小油菜的菜价牌。头天收市,黄色塑料牌上用黑色油性笔写的菜价是“4元/斤”,他思考了一下,借着布手套将“4”抹去,修改为了“2.5”,但往年小油菜的价格只在1块多钱左右。“总算能降一点了。”老陈念叨。老陈在八里桥菜市场经营一家零售蔬菜摊,今年的连续降水让他隐约感到不安,果然,菜价飞涨,劝退了好些老主顾,就算是菜贩也不一定乐见其成。
自2021年入秋,中国北方雨水多,降温幅度大,山东、河北等蔬菜大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土壤水分多而不利于绿叶菜生长,造成周期性减产,影响菜价。比如菠菜,在10月时价格一路飙升,最高能卖到十六元一斤,比寻常单价翻了七八番,贵过肉价。
图 | 零售菜摊上摆满各类蔬菜
在八里桥市场,摊位鳞次栉比,绿灯代表蔬菜,红灯代表猪肉,蓝灯代表牛羊肉,橙灯代表水果,足有二百多家。老陈的摊位在蔬菜区一进门正中间,买菜人一进市场就会先看到老陈家的蔬菜并询问价格,于是对于老陈来说,定价便成了一门艺术。不能过高,也不能低于批发价,“也就比批发价多几毛钱,再贵就更没人买了。”老陈坦言。
八点半一过,市场也迎来了客流小高峰。人多,最多的是大爷大妈。他们人手一辆颜色各异的手拉小车,上面多印着“某某银行”、“某某健康”的宣传标语,是个利用率极高的实惠赠品,李桂香也在其中,她的小车是红色的。
图 | 手拉小车是老人们买菜时的主要工具
李桂香脚步稳健,进门后先到老陈的摊位,问大白菜的价格:
“这大白菜怎么卖的?”
“一块八一斤,新鲜着呢!”
“嚯,还真是价儿(真贵)!”
交易未果,李桂香看了看摊位上的其它菜,决定往里继续走走,货比三家。大白菜,北京往年的价格超不过七八毛一斤,一下子翻了几番的售价,李桂香接受不了,“也不知道这老天爷要干嘛。”她说。
整个10月份,她眼瞅着菠菜的价格从两三块卖到了八九块,“听说超市里最高卖到了十五六块钱,这菜里是有金子吗?”青菜价格贵了,李桂香第一时间做出了饭桌上的调整:多买肉,少买菜,毕竟猪肉才卖到十块钱左右。
她和老伴儿每个月会在生活吃食上支出一千多元,但菜价涨了之后,每周来菜市场就得消费三百多块钱,比平时要多出去将近百元,李桂香舍不得这么花费,就必须得搭配出花销最少,菜品质优的最优解才行。
寻找最优解的不止像李桂香这样过日子的老人。老陈的摊位随后走过来两个穿着蓝色制服、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他们是八里桥附近工地的伙食工。以往做饭会多买些便宜好做的白菜,但今天他们看了看摊位上的菜价,只匆匆买了些一块钱一斤的土豆和八毛钱一斤洋葱,“土豆子炒葱头,也下饭。”
在菜市场里,究竟要买几斤几两、贵了几分几毛,通通被“菜价敏感者”们算计得清清楚楚。百余个摊位中的叫卖声、剁肉声、为着几毛钱争论的声音……诸多声响缠绕在一起,升空,从头顶开始把人包裹起来,一步一步走到生活烟火气中去。
图 | 一位顾客正在挑选萝卜
秋末冬初,到了囤菜的时候。
李桂香十几岁时跟着父母从辽宁老家搬到了北京。以前住在农村,寒露一过,家里的大人就开始准备囤秋菜。
往往首选是洁白翠绿的大白菜,一斤两三毛钱,应着新菜时节一口气买二十几棵囤在地窖,做成酸菜,或是包成饺子,足够一家四口吃到过年。另外受到青睐的是大葱,一块多钱一斤,买上两三捆放着,葱白炒菜,葱绿作为点缀,还有易储的土豆、萝卜,在春节涨价前趁着便宜都买上好些。
现在搬进了楼房,置物空间不如从前,李桂香还是会在白菜的当季时节囤菜,但只会买七八棵,放在阳台,应个节气。
不过,即使只是极小规模的囤菜,今天白菜的价格还是让她犹豫。问了将近六七家摊位后,白菜最便宜的售价也要每斤一块五毛钱。李桂香背着一只手在身后,眯着眼端详着面前五颜六色的蔬菜,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正在挑选圆生菜,拿起一个来不太满意,放下,又从下面拿起一个,研究了好久,放下。如此反复几轮后,被商贩喝止:哎哎!这都是新鲜的菜,你这么扒拉都掉叶子了。那位女性也不甘示弱,立刻回声:怎么说话呢!这片菜叶本来就是掉下来的,我看着也就这样,不怎么新鲜。随后她转身离去,商贩则拎着个喷壶走出来,把每棵菜都摆好,又往上淋了些水珠。
“现在菜价这么高,”李桂香说,“谁都想买到新鲜菜,得值这个价儿才行。”买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道得细细琢磨分角、衡量性价比的选择题。
她决定先去隔壁过道的肉铺看看肉。
蔬菜价格高烧的日子里,肉铺成了零售区的热门地点。
猪肉佬小王的摊位前总围着许多人,有的是排队买肉,有的则只是单纯好奇为什么这里人多。李桂香也习惯从小王的铺子买肉,她说这家的猪肉品相好,几个小年轻切肉的手艺也利落。
小王年纪不大,剃着平头戴着眼镜,边切肉边招呼着围在摊位旁的人:看看要什么肉啊,便宜又好吃,现在猪肉可比十六块钱的菠菜还便宜!
“菜比肉贵”成了最有效的宣传语。10月里个别蔬菜价格飙高的时候,猪肉标价在十元上下,成了许多菜场老手眼中的实惠食材,谁不多买点就亏了。
图 | 上午八点半,鲜肉零售区人头攒动
比起肉铺的热闹,蔬菜摊显得冷清很多。摊位在零售区中部的阿霞有些无奈:不光买的人嫌菜贵,我卖菜也嫌贵。阿霞三十多岁,才接手这个摊位不到一年,说起今年的菜价来她摇摇头,说天公不作美,长在地里的蔬菜容易受潮受寒,长在大棚里的蔬菜又因为燃料价格升高,而增加了成本。“现在这个价格,估么着到春节也难再降下来。”阿霞说罢就猫在摊位后面,继续看手机里的短视频消磨时间。
菜贩们擅长辨别究竟谁会买菜,谁只是看看。像李桂香一样,清早就到市场,拉着手拉车的老人们会买些食材回去,步履匆匆的中年女性也会尽快挑选些家里必备的菜肉,但是像三两好友结伴一起逛市场的阿姨们就差点意思。
一位戴着蓝色毛线帽,烫着小卷,穿着短款羽绒服的阿姨招呼了她的两个朋友到阿霞的摊位前。青椒、油菜、红辣椒、白菜、平菇等蔬菜均匀分布,色彩亮丽。她看中了当季的豆角,白白净净,个大饱满,于是捏起一颗来问阿霞价钱。
“四块五一斤。”阿霞抬头回复。
像是价格烫手,阿姨立刻将手中的豆角放下,和朋友感慨:谁买四块五一斤的豆角啊!这菜价太贵了,走吧走吧,咱们去隔壁卖馒头的地方看看,5块钱一大包,钱得这么花才能省下来!
存钱和节俭是许多中年、老年人过日子的基本要义。这些物欲极低的老年人,生活里会生出许多年轻人无法领会的支出项。李桂香和老伴儿每个月的养老金加起来五千多元,要留出给小孙子攒的一千元,两人份的养老储蓄两千多元,剩下的一千多元作为每个月的流动花销。“人老了就得把钱留在刀刃上。”李桂香说,她们老两口平时的吃穿用度就靠这一千多元预算,能省则省。
经过几轮菜价上涨,10月28日商务部回应称,正针对菜价上涨开展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工作。菜市场的售价也每天都略有下降,前一天三块钱一斤的大葱,降到了两块五一斤。
大葱降价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中国人的厨房里,它是刚需。许多人听闻了消息纷纷到菜市场囤葱。他们都怕指不定什么时候,葱价又涨了上去。
专门赶来八里桥菜市场买葱的刘阿公夫妇说,炒菜不放葱就不好吃,什么菜都需要它来提味儿。他们兵分两路,妻子去肉铺买肉,阿公则去排队买葱。
阿公家里有五口人,来这里囤了两捆葱,花了将近六十元,他估计着这些葱应该能吃到12月底。虽然价钱是便宜了些,但他对这些产自河北的大葱不太满意,阿公看着手拉车里茂盛的葱绿说,“比往年还短出去那么一截儿,”他用手比划了约摸15厘米的长度,“把绿的去掉也不剩啥了。”
图 | 刘阿公选购的两捆大葱
多细微的变化也瞒不住菜市场行家们。拎着两袋子菜肉,收获满满的林姨要赶回去接班,她在八里桥附近的医院工作,但是还差豆芽尚未买到,“晚上想做个水煮牛肉,”林姨解释着豆芽的必要性,“虽然这菜价涨了,但孩子想吃什么还是得做什么。”于是她拎着沉甸甸的两个塑料袋,看了不下四家的豆芽,要么是水分不足,要么是颜色不鲜。交班的时间快到了,林姨也不再纠结,走到了门口的老陈摊位买了一大包黄豆芽后匆匆离去。
李桂香把菜肉区绕了一圈,入手了十块钱七根儿的老玉米,这是她认为今天最实惠的收获,买了十块钱的猪后尖,准备和玉米一起煮汤,再加上十七块钱的鸭子腿,但依旧没买到理想中的白菜,于是她决定回社区门口的小菜摊上比较一下价钱。
最近北京的太阳有些含蓄,天空总显得灰白,天气预报说又要迎来一波寒潮降温。李桂香在上午9点半时走出菜市场,到门口的通惠北路南口公交站等车回家。
等车的时间不会无聊,手拉车里的大葱、自行车后座上的面粉、脚边成袋批发的白菜等等,都是开启话题的钥匙。李桂香听到旁边一位老太买十二斤羊肉,也加入了聊天。
“现在买羊肉三十三块钱一斤,还不算太贵,肉放得住就多买点,包点羊肉大葱馅的饺子啊,孜然羊肉啊都好吃,能吃到春节咯。”
“买那种羊肉片儿吃着不方便?”
“羊肉片?那能保证不是合成肉吗,你来这儿亲眼看着他切羊腿肉多好哇!”
来菜市场亲自挑选质优价廉的食材,逐渐成为属于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软件下单购买菜品,或者等到周末去超市买些半成、速成的食材。
几毛钱的菜价升降并没有在年轻一族的生活里掀起波澜。在国贸上班的小涵是一名标准的九零后白领,她习惯在盒马、每日优鲜等软件上购买食材,除了10月中旬时,菠菜、生菜等绿叶菜价格高得明显外,并没关注到其他蔬菜几毛钱的成本变化,“菠菜当时都卖到十几块钱了,肯定会注意到有些不对劲,”小涵说,“但平时我只做自己一个人的饭菜,斤两少,所以几毛钱的升降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不过大学生阿静却在去超市给家里买白菜的时候发觉到了不对劲。她抱着一棵售价11块钱的白菜有些疑惑,拿出手机来给妈妈拍过去一张照片。她是北方人,在她印象中,冬天里的大白菜是最便宜不过的了,怎么就卖到了11块钱一棵菜呢?
随后妈妈回复她“贵,挑棵小的”,于是她在蔬菜摊和其他大爷大妈们一起挑白菜。超市里的白菜分有1.49元一斤和0.99元一斤两个档次,稍贵些的更新鲜,超市售菜员会帮忙把白菜外面的脏叶掰掉,而稍便宜点的则更老些。凡是走到蔬菜区买大白菜的人都会在这两档菜中犹豫一下。
图 | 超市里,售菜员正在处理贵价白菜
阿静最后和妈妈确认了一棵售价八块钱的贵价白菜,和一棵三块钱的便宜白菜。之后又去挑了些其他食材,她也没想到现在来趟超市买菜就要花出去将近一百元。
李桂香和其他人聊的最多的也是价钱。老人们都上了年纪,但说起什么菜便宜了几毛几分,什么肉涨了几块几毛时,都是称得上是“菜市场数学家”。11月1日,北京免除了新发地、八里桥等主要菜市场的整车蔬菜交易费用,使得月初市场菜品降价显著,每天清早都关注菜市场价格的老人们一发觉降价了就紧忙前来购买。
他们算计着花销过日子,但并不意味着会在食物上将就。聊到酱肉,李桂香说超市里买的现成酱肉太咸了,肉质也紧得很,还是不如自己亲手做的好吃。其他老太表示赞同,尤其是牛肉,买哪个位置十分有讲究,为此来菜市场都要起早,省的好位置被人选没了。厨房里的诀窍从买食材开始,就被一群人仔细琢磨着。
有位七十多岁的大爷拉着自制的木板手拉小车走到了站牌前,小车里装着一捆儿大葱,葱绿少葱白多,看起来十分精神。旁边人一见就称赞这葱选得真好,问他这葱多少钱,从谁家铺子买的。大爷放下小车坐在候车椅上,行动缓慢,神色骄傲,说这是他专门走到零售大厅外的市场买的,“这可是两块八一斤的山东大葱,好吃。”
他们中买了一袋子白菜的人感慨今年白菜太贵了,他这批菜是新菜,一块八一斤,光买白菜就比往年多花出去几十块钱。囤菜本来是为着过冬省钱,但如今也需要仔细考虑成本了。李桂香听罢,便决定今冬的白菜一棵一棵地买,吃多少买多少,不再一下子囤好几棵放着。
615路公交车到站时,他们聊到了又要寒潮降温。李桂香拎着小车乘上公交,她合计着家里还有好几块冬瓜、七八颗土豆,再加上这次买的食材足够再吃上几天。等寒潮过去之后再来买些蔬菜应该就更实惠了吧,她想。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 END -
撰文 | 宋春光
编辑 | 温丽虹
往期回顾
知乎用户 瞌睡乔 发表 最近有两件事感觉很心酸 1. 国庆去江苏那边玩,去了一个湿地公园,公园的门票是一个人一百多。 其中一个自费项目是坐摇橹船,就是船夫拿着一个桨和一个棍子纯手划客船,这个项目是一次一条船 200 多,大约能坐十几分钟。 …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战争这种事,宁做事后诸葛亮,莫做事前懂王。 我老说 “还没来还没来”,突然来了。我无非哂然一笑,群众揶揄一阵,留个梗就完事了; 我老说 “来了来了来了”,结果反复没来,反复虚晃一枪,群众的心理就疲了。 人心 …
知乎用户 安好心 发表 放心吧,绝对不是要命的大事。 说让你适当囤积,还真就是 “适当”。 原因很简单,大事来了,物资稀缺风险极高的时候,直接转战时经济搞配额。而且不是像你想象中反乌托邦小说里的拿枪逼着你领配额。而是像新冠时期一样,物流就 …
作者:顾意 (来自电报频道匿名投稿) 商务部自己可能都没想到,一条中规中矩的通知,能引发那么多的转载和各种解读。 近日,商务部印发通知,部署保障今冬明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切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11月1日,新华社在转载的时 …
知乎用户 发表 朝阳区十八里店新添138亩良田 建设老百姓菜园 原文链接: 朝阳区十八里店新添138亩良田 建设老百姓菜园 原文如下: 近日,十八里店地区推动耕地复耕工作,通过前期整理,新添138亩良田,现已种植茄子、黄瓜、大豆等十多种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