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望远 发表

永远坚守小高岭。

网上一个短视频,亲历长津湖的 96 岁老爷子说当年要是每人多两个热土豆,一定全歼美陆战一师。

我们看不下去。

电影院里,到后半程影院不时有啜泣声。而我在看战斗片段时很平静。

让我泪如泉涌的,是在九兵团出发前,了解那段历史的战友应该都知道,九兵团,多少前辈不是倒在了战场,是冻倒在了路边,那是准备解放台湾的部队,穿着单衣,一路拉到东北就进了战场。

每每想到这里,那几个汉奸余孽,比如张东荪,真的应该做成秦桧跪在烈士陵园。

该回去给我家老爷子磕个头了,他走过那段路程。

多写几句吧,我的爷爷走过那段路,营教导员,第一批入朝,跟美陆战一师交手不吃亏,一路打到汉城,打完确定休整时带着为数不多的战士们一路走回国内,当初他带进朝鲜的又带回来的应该不到半个连了(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爷爷过世时候来了九个人),长津湖他有皮靴,只冻丢了几个脚趾头,后来余生都在一瘸一拐地走。

作为后人,我于国是尽忠,于家也算传承了。

知乎用户 wAzersion 发表

不仅是对于军队情结深厚,并且对 “雪” 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

2016-2018 年我曾服役于北部战区内蒙古地区某边防部队

服役的地区,不能说 100%,至少 90% 可以感受到当时朝鲜战场的战场环境感受。

首先,我部所在地区每年 9 月底开始下雪,直到来年 4 月雪停开始化。

最低温度可达 - 40℃,在户外必须穿戴好棉帽、棉服、手套、面罩、雪地靴,必要时要戴护目镜。

尽管如此,还是时有少数人耳朵冻伤的事情发生,如果不带手套用不了十分钟手就会开始麻。

可以想象,当时志愿军在没有这些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还要维持战斗状态有多艰苦。

17 年在部队的时候,指导员就给我们看过纪录片《断刀》,长津湖战役印象深刻以至于我写下这篇回答

你心目中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战例是哪一个?为什么? - wAzersion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760017/answer/257498483

当时志愿军多数在夜里活动,

可能很多小伙伴没有经历过零下 40 度的夜,作为我们经常要夜间巡逻 + 站岗的单位来说,我给大家讲一讲零下 40 度的夜是什么样子。

首先大山里的夜晚是没有一点光亮的,在夜间的山林里行进非常危险,朝鲜地区和我们那里山上的植被基本类似,树枝多而硬,一不小心就可能刮破衣服,甚至戳穿皮肤,外加雪深石多,一个踩空可能就滚到山下了。

其次,零下四十度的冷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冷真的不是一个东西,可能大家也从电影上看到了,杯子被拿起来的瞬间下面的水就结冰了,这真不是假的,所以冬天连队特别会注意,不要把水洒在营区的地上,否则很容易滑倒。

那种冷劲是透过衣服的那种干冷,和平时在内地下雨下雪的冷不一样,你感觉浑身都已经凉透了,再多加几件衣服效果也不见好,但只要少一件大衣,你立马就冻得受不了。

冬天夜里连队会允许哨兵在岗楼里站岗,因为岗楼里有电暖气,但还是冷,有的战友故意领大一号的雪地靴,能够穿好几层羊毛袜,但是冬天的夜里站岗还是得多跺跺脚。

安慰是,因为地理偏远,夜空的星星特别亮。

在户外活动没多久,睫毛上、面罩上、帽檐,手套,都会结一层冰霜。有时候从远处远远的看队伍,头上都冒着白烟,那不是说话产生的哈气,而是训练出了一身汗又在空气中迅速蒸发的水汽。

很艰苦?和那些在抗美援朝前线的英雄们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我们有军大衣,棉衣,棉服,棉帽,有雪地靴,有山猫全地形车,有加厚的双层玻璃营区和超级热的暖气,有每周的周末会餐和一日三餐的牛奶鸡蛋。

驻训有罐头,有单兵自热,有战场炊事车,可能还能自带些红牛和零食。

有人手一把的在极寒条件下性能优秀的 03 式步枪和 10 狙,有 120 反坦克火箭,我们的工兵,机器多的数不胜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他们那时候什么都没有。

昨天看完《长津湖》,女朋友问我,“若有战召必回” 你们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我说,当然是真的,其实中国的军人现在真的不惧怕打仗,甚至都希望的是,万一战争真的来了,自己能做那个最前排,最光荣的那个带头冲锋的战士。至少在我身边的战友们,都是这样的。

这不仅仅是勇气,也是这些年国家发展带给我们的底气。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信仰、有灵魂的部队。

知乎用户 和宝 发表

我也当过兵,不过是文艺兵。千里万里在火车站准备出发的那一段,我跟我老婆讲了段故事:

当年李双江在我单位讲课。有次讲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慰问演出,演出过后第二天部队集结去火车站奔赴战场,李老师站在车顶,一遍遍的唱《再见吧妈妈》,直到把部队全部送出营地才结束,导致声带出血,过后两三天都不能说话。李老师说,一车车拉的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来。。。

生死未卜也要义无反顾奔赴战场,保家卫国,这是军人的浪漫,更是男人的浪漫!我一直很我孩子们说战争很可怕,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

但是,真打起仗来,相信会有无数个千里万里那样的男人义无反顾的走上战场,要保家先卫国,保国才会有家!

知乎用户 贩卖焦虑的犀牛 发表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刘秘书” 给七连下达任务的时候,千里问几时出发,双方经过的短暂沉默,全连起身应答的时候。

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政委当年说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到命令是不发牢骚的,执行命令是不打折扣的。

我明白了在我们所执行的命令背后,不是什么维护世界和平的臭道理,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身后的祖国和人民不再受到外来侵略者的侵害!

向革命先辈们学习!

向革命先辈们致敬!

知乎用户 罗夏​ 发表

本人曾在原 38 军服过兵役,对朝鲜战争的历史都是在部队里学的,因为自己也很感兴趣,看了好多记录片,感觉对朝鲜战争也算熟悉,但是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感觉很一般,优点不说了,说几个缺点吧。

1、这画面的调色真的有点让人受不了,这饱和度感觉像是游戏 CG, 听有人说是为了夜战好看,但是调成这样还是让人太出戏了。

2、第二个地方就是为了追求宏大的场面,把战争又拍成了人海战术,有几个镜头美军站到大空地上打枪有点让人受不了,个人感觉还是应该提现点步兵班排连战术比较好,写实一点。

3、国产主旋律电影通病,不会讲故事,什么都想拍进去,什么都拍不好。纵观国内外好点的战争片,都是讲得小团体,小故事。拯救大兵瑞恩是一个班拯救一个人,狂怒也是讲得一个坦克班,国内战狼二讲的是一个人,红海行动讲得是一个班,集结号先讲的一个连后面是一个人。要是我拍这个电影,就是讲一个连把 20 部电台送到指挥部的故事,中间火车被炸,躲避战斗机,支援兄弟部队,阻击敌增援,然后送达电台继续投入战斗,就够了。

4、飞机,船舰的特效有点拉胯,感觉能做到珍珠港那个水平就可以了。

5、配乐也是太主旋律了,主旋律也就算了,所有地方都有背景音乐,严重干扰我们观影情绪的调动,有点太像武侠片了。

目前就这些,欢迎来讨论。

知乎用户 王俊秋 发表

我的感受是——特别、特别的难过,,

首先说我不是军人,不过我的爷爷、外公都参加了抗美援朝。

为什么特别难过,因为坐在我右边的一个小孩子和他的家长,

在电影进行到 “医疗兵奋力背着自己负伤的战友去掩体后面的时候,美军开枪,医疗兵转身当枪还是没阻止强大的火力,两个人双双牺牲了”。 那时候这个小孩就来了句:嘿嘿,double kill!我 TM!

后来只要有一个人志愿军牺牲了,小孩就很可能来一句 “死了吗?… 喘气呢吧”,家长也无动于衷,孩子不懂事,家长也不懂事吗?这要是我儿子,我都不好意思看下去。当时我真想给那个熊孩子一下子…. 真的特别为志愿军难过,我一个一米八的大男人在电影院泣不成声,不因为电影的情节,我就是气这个孩子和家长,感觉我们的战士为这些人、这种人牺牲,真的特别不值。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杠,毕竟不是真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只是电影情节。但我就是很难过。

知乎用户 忠君爱国洪承畴​ 发表

“喝尿能上电影吗? 出坑道是死, 进坑道是喝尿, 谁还去当兵呀? 艺术反映生活, 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当然, 对于亲身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人来说, 他们还感到不满足、不满意,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英雄赵毛臣

胡士华

1997 年是纪念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45 周年的日子, 同时也是纪念电影《上甘岭》正式公开上映 40 周年的日子。为此, 我趁春节休息之机, 去 15 军休干所采访了上甘岭的特等功臣、《上甘岭》军事顾问赵毛臣。

一、参军

1924 年 8 月初 7, 一个漆黑的夜晚, 赵毛臣出生在河南宝丰县赵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不久, 他的父亲在一场灾荒中被活活饿死了, 为了活命, 他母亲带着三个孩子 (姐姐、妹妹和赵毛臣) 讨饭度日。

在苦水中泡大的赵毛臣, 爱憎是非常鲜明的。1944 年春, 他听说日本鬼子要过沙河去搞 “三光”, 便连夜悄悄地将过河的渡船沉入河底。可是, 躲过一灾, 又来一灾。没几天, 国民党军队打着抗日的旗号在赵庄一带大抓壮丁, 20 岁的他当然在劫难逃。在国民党军队里, 当官的把兵不当人看, 总想找机会逃跑。一年后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他以拉肚子为由, 闯过几道哨卡, 终于喜出望外地逃出了国民党的军营。母亲擦了擦快哭瞎了的双眼, 真的看见面黄饥瘦的儿子站在她眼前, 猛地一把抱住他大声痛哭起来。

纸包不住火, 赵毛臣逃跑回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保长耳里, 于是保长找上门来, 强行要他去当护路差。已饱尝当差滋味的他, 死活不肯再离开受苦受难的母亲。可是, 理直没有保长的棍子直, 他被保长关押着打得死去活来。后经众乡亲多次求情, 保长才将他放了出来。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1947 年冬天, 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雄赳赳地开进了赵庄。他目睹这支早已耳闻的英雄部队, 便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 当天晚上, 他就兴高采烈地穿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这一夜, 他激动得没合眼皮。第二天, 他要随部队出发了, 临行前, 妈妈紧紧拉着他的手, 说:“儿呀, 在家靠乡亲, 出外要靠党。你要记住家里的苦, 永远跟党走, 狠狠杀敌人。”话音一落, 他就 “咚” 地一声跪在妈妈面前, 含着眼泪发誓说:“不掉队, 不开差, 不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 儿子决不回来见妈妈。”母亲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当孤老也要让儿子跟解放军远走高飞。

二、上甘岭战役

他一走就是 6 年, 母子之间都杳无音信, 母子之间都不知死活。6 年中, 随部队马不停蹄一仗接一仗地参加了两战洛阳、解放郑州、淮海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千里追击、西南剿匪等许多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一直到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之后的 1953 年元旦这天, 他才趁这个喘息的机会, 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远在祖国的妈妈写第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儿这是第一次给您写信, 是向您报告一下儿在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英勇杀敌立功的情况。我想母亲听说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1952 年 10 月 19 日, 在上甘岭战役中, 我们发动了一次反击。在上级英明的指挥下, 儿曾奋不顾身地组织部队反击敌人 30 次, 占领了 2 号阵地主峰。有一次反击, 仅短短 10 分钟的时间, 就连续击破了敌人 4 个火力点, 并击退敌人 4 次疯狂的反扑。这次上甘岭战斗中, 在缺粮无水的情况下, 儿一直坚守坑道 15 昼夜, 给我们反击部队保留了阵地, 并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终于取得了辉煌胜利。母亲, 我们每个同志, 在每次战斗中, 都是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 来保卫祖国的建设, 保卫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安全, 保卫世界和平。在任何情况下, 儿都能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以英勇杀敌的实际行动, 来报答祖国人民的慰问和支援。母亲, 儿在这次英勇的战斗中, 由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上级给儿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这个光荣, 是属于毛主席, 属于全国人民的。儿决不骄傲自满, 还要警惕敌人的阴谋活动, 如果敌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 我们就坚决给他一个更沉重的打击, 争取再立功。

今将立功喜报寄回去, 请母亲收到后给一回信, 并将家中的情况告诉儿, 以免挂念。

儿毛臣

1953 年元旦于朝鲜

两个月后的一天, 赵毛臣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母亲 (请人代笔) 的回信——

亲爱的毛臣孩子:

你寄回来的立功喜报娘见到了。你在前线英勇杀敌立了特等功, 给娘争来了天大的光荣, 使娘居然成了特等功臣的光荣母亲, 娘真高兴极啦! 孩子,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娘, 对得起祖国人民, 对得起毛主席!

2 月 4 号, 县里特为你开了个庆功大会, 台子就搭在咱家的大门口。县政府为了让到会的人参观咱的家庭, 早 10 天前, 就派人来给咱盖上了新门楼, 打了新院墙。这天, 真是娘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日子, 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志愿军回国荣军代表崔同志, 县里和各区的代表同志咱区的区委书记和区长, 还有多年没有来过的老亲友, 都来给咱庆功来啦! 省府领导赠给咱 50 万元 (相当现在的 50 元) 慰问金, 宝丰县各界人民送来两个金色光荣匾, 上面写着 “一人立功, 全家光荣” 和“英雄旗帜”。另外, 还有 22 面红绿大锦旗。庆功大会锣鼓喧天的, 可真热闹呀! 在奏乐鼓掌的欢呼声中, 尹副县长亲自给我披绸戴花, 接着又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子, 把娘身上插成了花人。孩子, 这些光荣, 真是娘做梦也想不到。你想想咱从前受的是啥罪呀! 民国 21 年往南路去逃荒讨饭, 忍饥受饿, 终于没办法把你小妹妹也卖吃啦, 后来把你姐姐也卖给人家啦, 她整天挨打受骂, 因为忍受不了而逃跑了。娘出去讨饭找了两三年也没有找着她。可是, 当你的立功喜报到家还不上 10 天, 20 年杳无音信的你姐回来啦! 这真是双喜临门。咱真正从地狱跳上天堂啦!

咱分的 4 亩地, 村里给咱包耕着, 去年光玉米绿豆就收了 700 多斤, 粮食全部给好晒干, 柴草也给送到家, 娘一点难处也没有。孩子, 你要牢牢记住, 要不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好, 你咋能会立特等功, 你姐咋能会和娘团圆呀! 党和政府对咱都这样关心, 咱可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希望, 你可不要麻痹大意, 要好好把守住咱中国的大门, 让祖国好好建设。敌人要再敢捣乱, 你就给我狠狠地打, 争取功上再加功。娘在家也要积极劳动生产, 多打粮食来支援你。去年政府号召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 娘就卖了 150 斤。

最后, 娘希望你要积极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建设, 和朝鲜人民军一道, 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彻底实现而奋斗! 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奋斗你的母亲 (手印)

1953 年 2 月 18 日

从表面看上去, 赵毛臣给人的印象是个粗人。但看了他珍藏的这两封纸质早已发黄堪称革命文物的信件, 说明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在 195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他代表志愿军向全体代表汇报上甘岭战役的战斗过程, 毛主席两次带头为他鼓掌。

上甘岭战役历时 43 天, 最激烈的战斗两周, 最艰苦的是坚持坑道斗争。这是史无前例的。整个阵地面积只有 3 点 7 平方公里, 正面不足 3 公里。而就在不足 3 公里的正面上, 敌人先后投入美 7 师、伪 2 师和伪 9 师、阿比西尼亚营、哥伦比亚营、空降兵 187 团, 加上陆续补充兵员, 共计 6 万余人。参战炮 1560 余门, 火炮密度每公里 500 余门, 参战坦克 120 辆, 飞机 3000 余架次。敌向我发射炮弹 190 万发, 第一天就发射 30 万发。飞机投掷炸弹 1 万余枚。上甘岭阵地岩石被击碎成 1 公尺厚的粉末, 赵毛臣坚守的 597.9 高地际高削低 2 米。上甘岭战役结束后, 美国兵称上甘岭为 “伤心岭”。他说:“毛主席带头鼓掌,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抗美援朝’是他老人家亲自发出的伟大号召。我们打了胜仗, 祖国人民高兴, 他老人家当然更加高兴。当然, 表面看, 毛主席是为我的发言而带头鼓掌, 实际上这掌声是他老人家送给全体志愿军的, 送给世界和平的。由于我在前面的发言席上发言, 毛主席坐在我后面的主席台上, 这就使我无法知道毛主席是否两次带头鼓掌, 更无法知道毛主席高兴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会后看了记者们写的报道, 我才知道毛主席两次带头为我鼓掌。”

“说心里话, 要说功劳, 那些牺牲者的功劳最大。当然, 再残酷的战争, 不可能打得一个人不剩。我们只是有幸剩下来的活人, 他们连尸首都没有, 还有什么待遇呀! 我们活下来的人什么都有了, 还有什么可说呢?”

三、军事顾问

1956 年初, 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上马摄制战斗故事片《上甘岭》。究竟请谁担任军事顾问呢? 厂长、导演、编剧反复研究了上甘岭战役的军事史料, 决定在第 15 军第 45 师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连、营干部中挑选。最后, 他们报请军、师首长同意, 决定由赵毛臣担任电影《上甘岭》军事顾问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 马上找军首长说:“对电影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 要我这个门外汉做摄制电影的军事顾问, 简直是乱点鸳鸯谱。”

军首长却开导他说:“干什么东西都不是生成就会的, 都是学而知之, 都有过一回生二回熟的过程。就拿上甘岭战役来说, 战前并没有哪部科教书教我们怎样怎样打上甘岭嘛。”

军首长的话很有道理。于是, 他鼓足勇气登上了北上的火车。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 3 月, 可是到了长春一下火车, 天气还怪冷的, 再加上人生地不熟, 行李又多, 他就坐三轮车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三轮车。他说自己轻飘飘的坐在上面而车夫却使劲蹬着, 当时心里不是滋味, 好像自己一下子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官老爷。

长春电影制片厂很大, 招待所也很多, 有大招, 有小招。他在大招住了 3 天, 见无人问津, 就捆好行李, 准备返回部队。看门的一位老同志见他要走, 热情地对他说:“你的工作还没有联系上, 怎么能走呢? 别慌别慌, 我去给你打听打听。”

大约两个小时过去了, 那位老同志坐着一辆黑色轿车回来了, 高兴地对他说:“你看, 沙蒙导演亲自接你来了。”

沙蒙导演紧紧握住他的手, 说:“哎呀, 我们正盼着你呢。可把我们急坏了, 打电话问你们部队, 他们说你走了, 早该到了, 可这儿又没见到你, 原来你住在这个鬼地方, 太委屈我们的军事顾问了, 走, 搬到小白楼去。”

小白楼可高级啦, 那地毯又漂亮又干净, 真舍不得用脚去踩。伙食吃小灶, 一天两块钱的标准 (是当时军级干部的生活标准)。在今天看来, 两块钱算不了什么, 在那个时候两块钱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啊。

他在小白楼招待所住下来后, 沙蒙导演笑着问他:“你打算在这儿呆多长时间?”

“一个星期中不中?” 他笑着说。

“哈哈, 开玩笑, 10 个星期也不中!”

“那我学文化怎么办? 我还是部队速成中学的学生呢, 到时候考试起来也不能光靠吃鸭蛋过关呀!”

沙蒙导演真好, 马上给他派了两个业余教师, 一个教语文, 一个教数学。

他怕赵毛臣想老婆, 又派人接他老婆到长春。可他老婆享不了福, 在长影三天两头不断生病。长影可好, 几乎天天用小车拉着她去医院打吊针、做检查。

在长影, 有些不知内情的其他剧组的女演员, 一听说赵毛臣是上甘岭的英雄, 有的想找他谈恋爱, 他说:“你们别瞎胡弄, 我的老婆在这儿住着呢。”

3 月底, 他随《上甘岭》剧组去了朝鲜。因为上甘岭在三八线内, 属非军事区, 一般不让去。沙蒙导演、周达明摄影师和剧组的几个主要演员, 经过批准, 大家一起脚踏实地去上甘岭参观了

整个剧组在朝鲜一共认认真真、紧紧张张地工作了三四个月。每一个场面, 每一个镜头, 每一个特写, 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表情, 每一句台词, 导演、摄影、演员、化妆都极其认真负责。虽然是在演电影, 但许多场面确实令人很感动。后来许多观众说《上甘岭》真实得象战争纪录片, 就说明了这一点。沙蒙导演和周达明摄影师很尊重他这个军事顾问的意见, 每一个场面, 每一个镜头, 都是他点了头才算数。哪怕反复摆弄 10 次 8 次, 他们都心甘情愿。周达明的摄影技术非常高超, 解放前他在上海, 国民党要请他拍电影, 说是给多少多少金条, 他都不给拍。沙蒙导演解放前也在上海, 是一个地下文艺工作者出身的老艺术家, 后来当过长影的副厂长, 可是后来不幸身亡

7 月, 他随剧组从朝鲜回到长影, 又和他们一起为影片的后期制作紧紧张张地工作了 3 个月, 一直到国庆节样片出来了, 他和老婆才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从长影回部队了。

他回部队不久, 沙蒙导演就带着电影《上甘岭》到他们部队征求意见来了。没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人看了, 都被感动得不得了。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人看了, 有的觉得感人的东西还没拍出来:“我们受那么大的苦难, 反映太少了。” 可是, 沙蒙导演仍耐心地对大家说:“喝尿能上电影吗? 出坑道是死, 进坑道是喝尿, 谁还去当兵呀? 艺术反映生活, 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当然, 对于亲身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人来说, 他们还感到不满足、不满意,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时间是检验艺术的标准。实事求是地说,《上甘岭》已在国内外放映 40 年了, 的确是一部久放不衰的优秀电影。

赵毛臣已经离休多年了, 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钓鱼。在部队老干部钓鱼协会和休干所组织的钓鱼比赛中, 他多次进入过前三名。其实, 他离休前从没摸过钓鱼竿, 更不知道有关钓鱼的知识。钓鱼给他的领悟是, 立志欲坚不欲锐, 成功在久不在速。

另《上甘岭》中没有 12 军、26 军、24 军出场,属实遗憾终生!!

15 军接手 26 军阵地前,26 军对当面韩军呈压倒性优势,中间 12 军接防 15 军后顶住美韩最猛烈攻势……24 军接防后收复争夺战丢失大部分阵地。

知乎用户 知骨以来​​ 发表

这是一段 % 长津湖 战役留下的真实影像

知乎用户 生活会告诉你有多糟 发表

10 月 5 日,看完了《长津湖》。说实话,看的过程中多少次热泪,但是整个片子只能说是好片,但是在我看来还不是优秀。

说说为什么吧!

首先第一个要说的,吹确实是值得吹的。为什么,因为抗美援朝本身这一整个大的仗就值得我们吹了。这也是在电影里提到的,打了这一仗,在世界范围类,我们才不会被看成软脚虾一类的,想怎么欺负怎么欺负。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哭了很多次,为什么?因为情感确实到那个地方了,伍千里抱着他哥的骨灰回家一跪的那一瞬间,伍千里走的时候他妈的那个眼神(像极了曾经我外婆送我的时候的眼神,也一样是什么都没说)。

雷公死的时候喊着:“好疼啊,疼死我了”。这里其实和《红海行动》里石头死的时候如出一辙,但是还是忍不住(就好像看《红海行动》的时候,已经猜到石头会死,但是石头死的时候完全忍不住),因为心被纠着,着绝对就是林导的手笔。

首先要说的就是 “伍万里” 这个人物了。从四字弟弟的演技上来说,整体属于合格的,对于伍万里这个角色诠释也算是全面的。但是问题出在 “伍万里” 这个任务身上。在军队里,这样的一个人永远不会受欢迎,为什么七连的人会接纳他,为什么雷公会那么照顾他?因为伍百里,因为伍千里。但是他并不这样认为,我行我素,无组织无纪律。但是对于他的处罚是什么?在第一次战斗前,没有跟大部队走,就不疼不痒的说了几句,最后写了一个检查。

说真的,对于 “伍万里” 这个角色是真的不喜欢。

第二点就是弱化了冲突。对于当时志愿军所处的艰苦条件,描写太淡了。看看上甘岭,缺水断粮。但是在这里轻描淡写的就过去。

第三点,长津湖的埋伏,冻死了多少人?最后就在美军的敬礼里就过去了?在雪地里,零下四十度的情况下,活着的移动都是僵硬的。

再有就是整个电影太跳跃了,想从整个时间线上来讲这个故事,又没有讲全。想以七连来做主线,来串联整个故事,但是东边讲一点,西边讲一点,也没有讲全。

物资送不上去,这是事实,但是物资为什么送不上去?送物资的艰难,就两句台词就过去。看看老电影上甘岭怎么体现的:送物资的几个人一组,最后只有一个老炊事兵成功,期间的过程,穿过了枪林弹雨,最后一个苹果,全连分着吃。

知乎用户 兮少年 发表

九月刚退伍,东北地区服役,冬天温度零下三十度左右,射击训练的时候,不带着手套,是真拉不动枪机的,手被冻的先是疼,再后来疼的没有知觉,手放在枪机上就是使不上劲。趴在雪地里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冰雕连曾经的痛苦与艰难,体温把身下的雪融化了立马又在衣服上结一层冰,整个人从内到外都冻透了。

看电影的时候全程给女朋友科普历史,看到杨根思那一刻突然绷不住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是每天都在军营里听到的战斗宣言,杨根思战斗到最后一刻与敌人同归于尽是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我很荣幸,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仪式那天,我作为背景站在陆军的方阵里面,那是我军旅生涯中军姿最标准的两个小时,仪式结束绕过纪念碑,第一眼就看到了杨根思的名字,熟悉又激动,拿起一朵花,走到墓前放下,敬一个军礼,缓缓走过,目视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杨连弟,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 我多想他们能看到这一刻,看看那晴朗的天,嬉闹的鸟儿,远处的风筝,看看这平静又富足的生活。

知乎用户 海盐樱桃 发表

军人看《长津湖》有什么感受?

或许激情澎湃,或许斗志昂扬。

那真实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电影很真实,我亲历的更残酷!”

电影中那一个个被冻成 “冰雕” 的战士,已经让人泪目。

而真实的战场,远比影片中的场景更令人震撼。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战士讲述了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宛如 “生命绝境”。

长津湖位于狼林山脉的东侧,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常年冰封积雪、人迹罕至。周围地形多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那时候的新中国,军事力量还不够强大,中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美军成批的炮弹和轰炸机就像来了外挂,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只能趴在雪地上一动不动,后续援军到来时,125 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就这样保持着战斗姿势,仿佛随时都要冲锋陷阵。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老兵周全弟,当年宁愿冻死也坚决不撤退。

他回忆当时战士们穿着薄棉衣、单鞋、单帽,冻得实在受不了,就找个茶缸把雪化一化,把海椒磨一磨撒到雪水里,每人喝上一口,算是取暖。当冲锋号吹响时,周全弟发现自己的手脚失去知觉、站不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围战友发起冲锋。“再后来就眼前一黑,啥也不晓得了……”

由于长时间潜伏在冰天雪地里,周全弟的双手双脚已经腐烂,他只能截肢,否则性命难保。但周全弟说,最遗憾的还是那晚没能爬起来,跟战友们一起冲锋杀敌。

除了兵力装备相差甚远之外,我军与敌军在生活物资上也形成了强烈对比。

据涂博毅回忆,当时零下四十度的天气,美军穿着棉大衣,皮靴,在圣诞节当天听着 “Merry Christmas” 的音乐,喝着啤酒吃着火鸡、烤肉,还抱怨为何不能回家过年。

而我军战士正穿着单衣在雪地埋伏,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又小又霉的烤土豆,就是一天的食物。电影中,伍万里吃的土豆一下就崩了一颗牙。

“首长说敌人要过圣诞节,我们该咋个办?”“不让过!打!”
“原计划准备打一个礼拜,结果出人意料,一个晚上就打下来了。”
“我们没让敌人过好圣诞节,敌人很可能在春节给我们找麻烦,大家说怎么办?”
“我们提前过春节,还是打!”

也是在那一年春节后不久,涂伯毅被美军飞机投掷的凝固汽油弹严重烧伤,置身火海九死一生。所幸,保住了一条命。

“我记得,当时周总理跟我握手的时候,亲切地问我负了几次伤?他说我现在还能够唱、跳,还能够指挥,真不错!又问我现在身体怎么样?叮嘱我好好地保重身体。” 回忆起 60 多年前的一幕,涂伯毅仍十分激动。

更有老兵战士谢依梓观影 3 小时,全程停止腰板,激动之处还会颤抖落泪。

回想起往昔的艰难岁月,这繁华盛世越发显得光芒四射。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电影,是把他们带回到那个战争年代的缩影,是无数战士抛洒的热血和生命挽救了他们,这一线生机,这一份荣耀,他们共同拥有,他们生活的信念就是要看这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致敬先烈,英雄千古。走出影院,万家灯火,高楼林立,这盛世,如你所愿!

知乎用户 荣辱总虚名​ 发表

我看了,就是资本说得算

赫鲁晓夫还把抽象派美术作品斥责为:“这是诲淫作品,而不是艺术。” 他对抽象派艺术家的评价是:“如果让他们掌了权,那就瞧他们会怎样对待我们吧。他们就会制服我们的。” 他把涅义孜维思内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认为 “一头毛驴用尾巴也能比这画得好”。
涅义孜维思内很接受不了这样的评价,马上直言相问:“您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评论家,您有什么根据说这样的话?” 他的话可大大地触犯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当即反驳说:“我当矿工那会儿是不懂。我当基层干部时也不懂。在我逐步升迁的每一台阶上我都不懂。可我现在是部长会议主席和党的领袖了,难道我还不懂吗?”

我从军,但没有实战过

总体感觉就是资本有最后决定权

资本将决定战争怎么打,这是电影里的,我更害怕的是,真实的战场可别让资本来决定了。

知乎用户 娘子电影​ 发表

89 岁老兵看的嚎啕大哭,被誉为吴京封神之作,长津湖到底有多好看

知乎用户 心灵的列车 发表

我不是军人,

但是我想他们想马上冲上去灭了敌人~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

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

只有军人的荣耀。”

“希望下一代,

能够生长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 。”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

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

影片中一句句直抵心灵的台词,

能让所有观影的退役军人眼角泛红,动容落泪。

知乎用户 沫然一笑 发表

许久没看过这么长的电影了,时长 176 分钟,3 个小时。
上一次重温长达 3 小时的电影,还是那部永恒的爱情片《泰坦尼克号》。
和文艺爱情片不同,《长津湖》全片看下来的感觉,是酣畅淋漓,却又是极其复杂的。
坐在黑暗的影院里,看着眼前的《长津湖》,各种复杂的情绪袭上心头。

很多人能够理智地分析这部片子拍的哪里好,哪里不好,然后给电影打个分,或吐槽,或赞赏,或中立,或……

可小兮却始终无法剥离观影时的情绪,脑子里一幕幕地回旋着那其中的画面,却从电影里的一个个细节,感受到了 70 年前那道不尽的残忍和无力。
那是一段不该被质疑,被遗忘的历史,《长津湖》拍出来了,仅用了几个细节,仅用了 3 个小时。

01、绝美的万里长城,中国军人要守护的魂
和在战场上的战火喧嚣不同,电影中有一个绝美的画面——万里长城,晕染在重重雾气中,阳光透过云层,折射在长城上。
那一刻,太美了。
美得像是跟这部电影的残忍格格不入,却又在伍千里的一个 “敬礼” 动作中,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伍万里年少不知愁滋味,作为一个困在小渔村里长大的少年,他的世界是纯粹的,也是简单的。
他就是一个野孩子,和许多中二少年一样,对新鲜的东西,有藏不住的好奇,对上战场,有迷一般的英雄情结。
他单纯的认为,只有上战场,才叫英雄。
所以他会问:杀多少,才能算英雄?

他甚至会在炮火连天,大家都忙着躲避弹药,攻打对敌人的时候,还有心思数数,暗自算着自己还差几个:就差 8 个了!
入朝之前,在火车上,伍千里抗拒他,余从戎逗他,伙伴们笑他,就连雷爹,都糊弄他,少年的自尊,在这里被打的七零八落。
他委委屈屈解释自己跟着来的原因:“我想我哥瞧得起我!”
“你得让战场上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

好像他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在哥哥这里争一口气,为了实现自己的英雄梦。
他从来没想过战争的残忍,意味着什么,更不明白,火车上每个人嬉笑打闹之下的沉重,他不懂为什么伍千里会将他交给雷睢生,而不是自己亲自带着,甚至他更不懂,伍千里为什么在火车上对着长城敬礼。
那一刻,伍千里敬的,哪里是长城这么简单?
在全片结束之后,小兮反复的想,为什么导演会有长城这么一个镜头?

许久之后,仿佛明白,这长城代表着的,不仅仅是过去,还有现在和未来。
过去,它抵御外敌数千年,现在,它传承着中国无数军人打不倒的精神和魄力,未来,它寓意着和平和希望。
长城,是千千万万人的民族之魂浇筑而成的。
伍千里敬的,是这道魂,也是那过去,为了祖国山河无恙而付出鲜血的所有人。

有了长城的壮美,有了馥郁在云雾中的,透亮的光,再对比后面的炮火连天,这种反差,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中国心,让我们不能忘记,不愿忘记,更不敢忘记那段血腥的历史。
这一幕,让人下意识地想起前一阵子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一段 “跨越时空的对话” 视频:“你是从新中国来的吗…… 我真想看看,咱们的新中国,到底是啥样的”。
正是长城所代表的盛世美好!

02、崩牙的 “石土豆”,胡军亲述拍摄细节
前两天,有个女网友发了一条视频动态。
她在看过《长津湖》之后,既是好奇,也是想感知先烈们在战场上吃冻土豆的状态,于是回家冻了一个土豆,尝试着啃几口,却发现压根咬不动。
那一刻,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很酸,很想哭。

谁不想哭呢?
须知,在那段历史里,那个深冬的气温,达到了零下 30 多度,冰箱哪能有这个度数啊?
冰箱冻出来的土豆,哪能达到志愿军们手中的冻土豆那种状态啊?
历史上,长津湖战役在这冰天雪地上,冻死了 4000 多人,冻伤 28900 多人,十分有名的冰雕连,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电影里,对战争的残酷并没有足够认知的伍万里,在冰天雪地下,拿着一颗土豆就这么张口咬了下去。
“嘎嘣” 的一声,土豆没咬下来,他的牙齿却崩了一角。
大约也是这时候,他才意识到,那土豆早就跟石头似的了,随后,雷公将自己焐暖了些的土豆递到了他手中。
历史上的长津湖战役,装备不好,后勤补给不足,敌军吃好睡好,而我们的志愿军却只能顶着风霜雨雪,挨饿受冻,在深夜里悄然前进,在白天里在冰雪里蛰伏。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电影《长津湖》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印象深刻?
演员胡军亲自在问题下方回答相关拍摄的东西。
他提到原剧本中有一场戏是大家为了挡饿,将石头含在嘴里的戏。
但开拍前,他觉得有些不太合理,于是,变成了他们用刺刀在雪地上刨一些草根,捂在袖子里,试图用体温将它闷软。
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却看到伍万里在嚼树皮,他上去把伍万里的树皮扯掉,把草根递给了他:“这东西挡饿,能顶事儿。”

伍万里拿过来就用牙齿扯,雷公说:“你还想再把牙给崩了吗?你得先把草根放进嘴里含软喽,嚼两下,直接吞下去!但就是出来的时候有点困难……”
这种画面,拍着拍着是挺有趣,但也让人心里发酸,后来,这一类的许多细节都被剪掉了,没有出现在成片里。
有网友在网络上提到:我姑老爷就曾和我说过,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日子对于志愿军战士们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种享受了。许多时候他们找不到任何可供饮用的水,甚至连雪都没有。他们只能将一小撮炒面含在嘴里,待唾液将炒面洇湿后,再用力咽下去……
当然,此炒面非彼炒面。

03、血战乱石阵的窒息,毛岸英牺牲的猝不及防
9 月 30 日晚,导演之一的林超贤在他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动态:关于血战乱石阵的。
那是一个一镜到底的镜头,不长,大约 4 分钟左右。
但却让人下意识地跟着电影中人一样,紧张,心跳加速,屏住呼吸。
窒息一般的经历,蔓延在志愿军人之间。
他们带着电台,带着译电员,带着物资,跨上了那道列车,却不想被敌军的飞机炸的七零八落。

无处掩藏的处境,还没到达的战场,尸体横陈的乱石堆,他们一步步走过。
但轰鸣而来的敌机,远远地过来,他们只能迅速 “装死”。
或趴,或躺,有半分的动作,都会将全队人的安危,暴露在敌人面前。
林超贤在动态中也提到,这一场戏的关键词是 “反差感”。
用静止的状态,去展现战争的残忍、紧张和窒息感。

可尽管他们安静了,没被察觉,可敌人的 “游戏心理” 却被萌发了,两部战机在天空中打了个赌,就这么轻飘飘地结束了许多志愿军的生命。
电影给了张小山一个特写镜头:他晶亮有神的眼里,是一部一架飞机俯冲而来的倒影。
下一秒,便是死亡。
他们还没上真正的战场,却在安静中,承受了死亡的恐惧,而我们坐在大荧幕面前,甚至没有听到他们的半分痛呼声。
因为声音,同样会暴露余下的人。

04、伍千里的花名册,雷睢生的遗愿
《长津湖》是一部群像戏,很难想象,剧组能够在这么短的体量里,把每个角色刻画的这么精致立体。
而关于人物的刻画,都体现在细节中。
举个简单的例子:志愿军在东北中转稍作歇息的时候,大家都在吃着馒头,补充着体力,伍千里则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
这个情节,和开头对应,他是在规划着家中那块地建房子的时候,该怎么建,怎么分配房间,怎么安排养老,怎么照顾幼小。

拍摄之前,吴京跟胡军关于这一段,有过一次对戏讨论:
伍千里:“反正你沂蒙山老家也没人了,等胜利后就跟我们住吧。” 雷睢生:“不是,凭什么万里的屋比我大?” 伍千里:“他还小,以后得娶妻生子啊!” 雷睢生 “要说媳妇也得先给我说,万里他毛儿都没长全呢?着什么急?” 伍万里:“……。”

多好的祈愿,只是,大荧幕外的我们却知道,那群有着同样期待的志愿军们,等不到那个时候了,电影里的他们也等不到了。
雷睢生牺牲在了长津湖战役上,而根据历史,七连全连几乎都牺牲在了其他战役里,活着回到祖国怀抱的,仅剩个位数。
伍千里的怀中,一直捂着一本小册子,册子上,记录了七连全连队员的姓名,出生年月。

每次战役中牺牲的人,名字上都多了一个红色的框,出生年月后,备注了牺牲的战役,而雷公,是那一页的最后一个。
他牺牲在长津湖战役里。
“疼死我了”“不要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
死,他不怕,他怕的是死在这异国他乡,无法魂归故里,和他一样的战士千千万,在整个战争中,牺牲在朝鲜的战士人数高达 19 万人。
可直到这几年,他们才被陆陆续续 “接” 了回来,以遗骸的方式回到祖国。

结尾
饥饿,寒冷,战火纷飞,远离故土。
当年的他们,承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在电影院里,坐在大荧幕面前,一点一点地以现有的影像去回溯他们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这才惊觉,我们对他们认识的太少了。
祖国的历史不能不知,他们的牺牲不能不知,没有他们,何来我们今日的山河无恙和太平日子?

知乎用户 愤怒的哈喇子 发表

3 号和战友一起约着去看了,战斗场景比较平静,但在九兵团来不及拿棉衣就蹬车出发,打开车门是万里长城,雷公牺牲,冰雕连等几个画面的时候破防了,看得心情很激动,一边看一边骂小鬼子,他们过感恩节吃肉大快朵颐,我们的战士雪地里啃冻土豆食不果腹,真气愤自己生不逢时,没能到前线去战斗,亲手杀几个小鬼子!那冲锋号每一次响起,都像是吹在我心坎上一样,热血沸腾。

说句题外话,中印冲突的时候也是,我们是比较早知道消息的,大概六月底七月初就学了通报,后来公布的时候我们早已离队了,朋友圈里转发和感慨的都是现役和退役的战友,我没有看到一个非军人发言,真觉得只有自己人才会懂那种感觉。

当兵的时候总是会拿荣誉感和自豪感来鼓励自己,我为祖国和人民站岗,我坚守在战位上,百姓就能过个好节等等。那时候组织看类似题材的电影,也会感慨生不逢时,哪怕生在那个年代我可能会死,我也想上战场去为祖国和人民战斗,我不想当这个和平兵,没真刀真枪地干他一仗。那个时候总是会有些期待打仗,期待某些自信国来挑衅,然后我们拉过去跟他们打仗,为国而战,为荣誉而战等等。但是又想到一打仗受苦的还是百姓,我们的先辈为了我们能够不用打仗付出了这么多,我也会觉得和平兵也挺好的,百姓安居乐业,祖国繁荣昌盛就很好了。

现在退了,还是会很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期待着自己能被部队召回重新扛枪冲锋,退伍军人也是军人,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分享一句很喜欢的话:“当兵是为了当那一天来临我能作为一名战士扛枪逆行,而不是做个无辜的百姓束手无策。”

知乎用户 王俊俊​ 发表

在部队的时候,有一次附近拍一个战争片,因为不敢给群演发真枪,就请我们军人去做拿真枪的群演。

然后发的都是古董枪,着实玩了好几天。

最有趣是那时候有个群演在我前面演死尸,我一开枪他吓得一弹,我笑了好久。

看《长津湖》的时候,里面的武器有一半都玩过,比较有趣。

我们连在我们军区也是少数几个荣誉连队,番号一路保留下来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一直保留,训练也是要人命那种。其实做军人做久了不用说那么多,懂的自然懂,不懂也没必要说那么多。

知乎用户 故紙堆灬​ 发表

爷爷是从抗日解放朝鲜战场回来的,当过红小鬼警卫员侦查兵,也待过大刀团机枪连加强连,队伍全覆时从尸堆里爬出来过,也被误记过壮烈归队后又被编入其他团,一只眼睛还丢战场上了。虽然我眼里的他又慈祥又爱开玩笑,但从来不跟我们讲打仗的事,可能是不愿想起,也可能觉得不值一提。

至于我自己,看的时候反而没啥想法,真上了战场,生死也就一瞬间,不用思考太多,服从命令听指挥就是能发挥自身作用的最优选

知乎用户 慧来 发表

铁原,长津湖,上甘岭,其中铁原是我 187s 所在部队,唯一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军钢铁意志不是嘴巴上叫的,是实实在在的流下来的优良传统,老班长们敬佩!!!像不像打酱油的写法?其实 wtm 想说亏我生在和平年代!要不我也是挡子弹的命,憨子一个!喷我?!谁不怕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之常情,但是我部队是特殊群体,思想教育绝对棒棒!怕也得上!就这吧……

知乎用户 叁分 MIN 发表

重读兵法!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立志进入后勤保障部门,再也不让兄弟们吃不饱穿不暖的上战场!

知乎用户 汤神铁粉 发表

我不是军人,我爷爷是,没错,抗美援朝老兵

曾经是连指导员,大概就是朱亚文那个角色吧

在我爷爷的阿尔茨海默还没严重之前,我问过他当年战场的情况,可惜,和电影里演的不一样,他说不清楚自己打死过人没有,因为战场里全是烟雾,看不清楚

他的连长失踪了,据爷爷说他去阵地检查工事,敌人的轰炸来了,把他们临时的一个办公场所炸没了,连长在里面。

你觉得我要说,我爷爷看了电影之后是什么感觉吗?对不起,他没看到,前几年走了。

不过我觉得,他看不看到也无所谓了,因为他泉下有知,知道我们可以吃着爆米花,喝着奶茶,安安稳稳的坐在电影院,看他们曾经的故事,就够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晚年瘫痪在床的时候,给我哼起过这首歌

知乎用户 陈大炮​ 发表

先说说整体感受, 制作挺精良,画面感觉也刻画的不错,但是感情描述过于多了。对于战斗场景刻画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比较震撼,但是真正的战斗远比电影中来得惨烈。当时我志愿军九兵团的各个作战单位遇到的困难远远超过电影所展现出来的那么简单,根据军史纪录,战后统计显示,因为天气原因减员人数远超过战斗伤亡,如果天气再好一点,如果美骑一师长官史密斯再大意一点,全歼美军骑一师从战术上来讲说有很大机会的。然而事实是没有如果的,双方在这场战役后,都发现小瞧了对方,彼此都吓了一跳。中方在编制完口袋,把少于自己的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依旧没能完成既定目标全歼,而美方则完全无法想象在如此强大的火力装备以及海空绝对优势下,居然打成了一场狼狈的撤退突围战。再说回电影,个人感觉在军人塑造和战斗渲染上缺乏真实,有点假,显得非常混乱且没有章法。志愿军的战术素养是相当好的,朝鲜战争能打回到北纬 38 度,依靠的就是志愿军强有力的整体执行力和战术素养,扬长避短,把轻步兵发挥到极致,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并非一无是处,那可是一只刚刚打赢二战的世界最强军队集合体,后期根据志愿军补给不足以支撑超过一个星期的先撤退后反击的战术也是把志愿军牢牢的回推到 38 度线,只是我们没有退路,这场战争必须要达到最初的目标,维持住 38 度线对于东亚局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再强调一点,就算是在高科技的战争,再强的武器装备,失去了人本身,就没有了意义。真正决定战争的,永远是人,而不是武器。

愿世界和平。

知乎用户 别关注我 发表

幸存者的痛苦是 “负罪感”:“对不起,是我活了下来!”

不是军人更没有经历战争…… 所以你问我什么感受,我讲不出来,我只觉得那种精神让人震撼,我想换作是我也会为之抛头洒热血在所不惜…… 当然这是多么悲壮慷慨…… 可问题是万一活下来了怎么办?万一幸存下来该怎么办?这是非亲历者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

有时候人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要有同样的体验才有发言权,但只能说真切的感受跟流露的情感更加具有感染力跟说服力。

不是亲历者很容易慷慨陈词…… 但那些从战场走下来的军人,那些有过相似经历的军人什么感受?

痛苦。

就是痛苦……

任何相似的情境,似曾相识的 “事 / 物” 都有可能激起对他们来说 “可怕” 的不愿意回忆的记忆…… 每一次激起旧忆都会重历一次“创伤”

幸存者的痛苦是 “负罪感”:“对不起,是我活了下来!”

死者已逝,而那些活下来的…… 那些从战场上回来的英雄们,他们怎样了?

面对鲜花和欢迎的人群,面对自己亲密的家人,他们真的像电影一样,坚强果敢、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满脸笑容吗?恐怕现实正好相反。

在很多战争的大片里,对老兵所遭受的战场创伤(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创伤应激障碍)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描述的是很少的,虽然也会轻微的提一下,比如回来之后很难融入到正常生活、跟家人很难相处等等,但都还不够深刻。

这些英雄,回到和平的社会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电影《第一滴血》、《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真正理解真正感同身受他们经历了什么、遭受了什么,对他们来说,世界改变了,人生也改变了,生命也改变了,活下来,回来,真正艰难的挑战才真正的开始。

[Frank 参加过越战,带着自身的 PTSD 回到美国,度过一段艰难的岁月,数次有自杀倾向。直到他用自己发展出来的心理治疗疗愈了自己。目前他从事的工作,很多都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创伤治疗,上瘾症治疗,以及战后老兵的 PTSD 疗愈。是国际上知名的 PTDS 疗愈师及研究学者。

以下是他在马来西亚大会两个主题分享中的部分内容的回忆与归纳,不能代表他的原话。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用了第一人称。]

面对战后创伤应激障碍症患者,很多人自以为我们很能理解,很能够去同理心那些回来的老兵,不,我们理解不了。

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

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无法改变,你无法从他的生命中,消除这一段记忆,这段记忆永远都在,你可以改变他对于这个记忆的情绪,感受,可是永远改变不了这件事对他生命的影响。

当你从高度紧张高度压力的战场上回来,你曾经拥有一些朋友——在整个一个连几百人里面也许只有那么四五个人——你是可以把后背交给他们的。你有这样一些生死与共的战友,结下了生命中最深厚的连接,而他们留在战场上,他们死了,而你活着回来了!

你很想回去,回到战场上,他们留在那里了,他们死去了,他们再也没有回来,你很想跟他们在一起,你不想回到美国来,也不想回到和平里来,因为这一切对你来说都没有意义,你对此再没有感觉。

你没可能再跟你的高中朋友、跟你的大学朋友,发展出这样的关系,人生的一切都变了,可是心理咨询师对你说:“嘿,你瞧,我可以理解你。”

你理解个屁!你理解不了。

回来之后就不一样了,虚无和内疚会吞没你,你在想:“为什么只有我活了,而他们死了!为什么我们必须相互残杀。"

你还活着,这一点足以让你去死。

我的心理咨询师对我说,他可以理解我。

我说:“不,你理解不了!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希望我能变成正常,excuse me,我不正常?难道你才正常?我不健康?莫非你比我更健康?”

“我想说在那个残酷的战场上,我回来了,你去了你不见得能回来,而我已经回来了,所以我不正常?我们俩不知道是谁更正常更健康。”

我刚从越战回来的时候,就处在这样的感受里,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去掉负面情绪,去掉战争创伤所带来的激烈的情绪和伤痛的感觉。可是我的整个大脑神经网络已经改变了,你没可能把这个网络再变回到以前的模式里去。

这是第一,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其次,最关键的不是情绪,也不是创伤,而是生命没有意义了,从小到大所信奉的爱、同情、关怀,你所珍视的生命、道德、良知…… 一切的一切都被破坏了。

老兵最大的问题不是情绪,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如果人生没有意义,同时也没了情绪,这跟行尸走肉有什么两样?

美国越战回来的老兵有 6 万人死于自杀,还有很多人饱受 PTSD 的煎熬。造成了疾病、毒瘾、犯罪、家庭破裂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我们很难解决的严重问题。

他们是 “最可爱的人” 冲锋陷阵已经很英勇了,但军事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战役中幸存下来的士兵往往会产生一种 “不必要” 的“内疚”心理,而且 PTSD 病发的概率很高。[战后心理综合症,属于 “创伤后应激障碍” 的一种,又叫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军人 / 战士也是 PTSD 的高发群体,所以应当注意及时对战后士兵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大概有 7% 的成年人会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种精神障碍包括对创伤事件的过度唤醒、回避和再体验,更易出现在退伍军人群体中。最近,发表在《自然 · 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大规模地分析了美国 16.5 万名退伍军人的基因组,发现 8 个与 PTSD 相关的基因变异。其中,包括了与编码应激受体具有潜在联系的基因 CRHR1,这项研究有望找到促成 PTSD 病发的原因。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19-0447-7

知乎用户 锦衣夜行 发表

老单位是原 20 军 60 旅。

我们的军史馆就存封着好多与长津湖战役有关的物品,每次晚会的时候,与长津湖战役有关的节目也是必有的。

对我来说,长津湖不够惨烈,跟我看过的,真正的历史还是有差距,有很多先辈急行军的时候,穿着单衣,在零下 40 度的环境下,很多脚都冻烂了,有的跟着大部队跑着跑着就倒下了,大家继续跑,不是不想去扶,而是大家在用双腿赶时间。

不过还是很好,很自豪,毕竟讲到自己单位的历史了嘛。

我希望,以后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我希望我们人民军队的历史,让更多人知道。

以前大家说起抗美援朝就是上甘岭,我说长津湖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不相信有人能穿着单衣,在零下 40 度的环境下昼夜急行军 70 公里,不相信连口粮都不能保证的部队可以把从无败绩的,装备精良的美陆战第一师差点全歼。

人的意志到底有多强呢?习主席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而我们,会一直在历史中汲取力量。

总有人说,投胎到中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地狱模式,我觉得我们先辈们所处的环境是地狱中的地狱,就这样,也用自己的命,搏出了中国的今天。

未来在哪,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子孙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看我们怎么做了。

我相信中国会崛起,我相信我们国内现在的种种问题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我相信我们会重回世界巅峰。

知乎用户 蓝天是我的保护色​​ 发表

我觉得军人不太适合评价这类电影

毕竟这部片有部队的军人协助拍摄,中国解放军八一制片厂联合摄制

背景和实力不许有其他的声音

有合格的商业片看,也不错了

知乎用户 李浩瀚 发表

不敢看,不想看。

知乎用户 云珏​ 发表

我带我父亲去看了,他曾经打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是经历过战火的人。

我看见他在看电影的时候偷偷抹眼泪,看完电影眼睛红红的,我问他好看吗?他说好看,值得一看。再后来就沉默不语了,我不知道他内心感受是什么,他每次沉默不语,不吭声我就不敢说话了,总有一股威压让我说不出话。

知乎用户 Lin Crose 发表

首先说明一下自己不是军人。

看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代入认识的军人。

老班长把土豆留给小战士,我想起我和老班长一起出去给全班买零食带回来,买的时候老班长对每个战士的口味如数家珍,买回去以后大家吃的津津有味,别提多高兴了。

电影里面土豆个头那么小,现在炊事班班长大油锅里面随便煎着的一块羊肉都比它大。吃起来热气腾腾,咬下去还能出油。关键是,现在羊肉都管够,战士们一口一个,一口一个,不够还能再加。

电影里面小战士意气用事非要参加战斗,曾经自己也夜郎自大,差点把命丢在 5000 多米的雪山上,还给战士们带来太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军队,意气用事不可取,是对自己也是对战友的不负责。

电影里面志愿军迎着美军优势火力冲上去,在喀喇昆仑,我们的军人面对百倍于自己的敌人,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保卫自己的国家。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从一支连队喊向全军。

70 年过去了,我们的军服,我们的伙食,我们的装备已经变了。但是我们的战士确实没变,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希望能够和我们的子弟兵一起战斗!

知乎用户 莫道盈虚​ 发表

大舅参加过抗美援朝,不过是工兵,就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工程兵,论战损,和野战部队比要好一些,作为连长的他至少带回了 30 多一批入朝的士兵,但是他落下了终身残疾,腿部肌肉萎缩,1 从 60 年代就卧床不起,我大舅妈说是当初在朝鲜战场期间长时间泡在水里落下的病根。

大舅很少跟我们说朝鲜战场的事,只有老战友到家的时候会聊上几句。我小的时候也曾好奇的问他,大舅你真的上过战场,他总是沉默不语。我想他应该是不愿意回忆那段往事。

可惜大舅没能活到现在,2007 年因病去世。出殡的时候南京军区专门派员来悼念,我还是记得悼文对他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行动进行的了赞扬。盖棺论定,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知乎用户 中关村村草 发表

充满了感恩

知乎用户 安德雷 发表

我爷爷今年 93,军队番号就不报了,是去过砥平里然后活着回来的。

我可不敢带他去看这个。

知乎用户 当年明月 发表

我想真实朝鲜战场,是超出普通人想象的。我家农村的,爷爷是解放军但是没有参加朝鲜战争。但是听父亲说以前同村一位不算老人,参加抗美援朝,但是美国人太可怕,他当了逃兵。可能接受不了这种身份他喝药自杀了。我小时候就对朝鲜特别可怕,应该就是来源于此吧!

知乎用户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发表

土木工程人看《基建狂魔》是什么感受?

深圳 996 人看《奋斗吧,不寂寞》是什么感受?

住城中村的人看深圳湾一号探宅是什么感受?

不瞎扯了,说点现实的,如果你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一件事物了,那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感觉,就像调酒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去酒吧喝酒并不会特地点什么考验技巧的 cocktail

知乎用户 谷雨二春​ 发表

作为一位老兵,看到前辈们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不怕死敢于胜利的精神,泪腺崩裂。

作为军人,一切为打赢。战场打不羸,一切等于零。

志愿军之所以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敢于面对强敌勇于胜利。我们一代代将帅之所以让后人铭记传诵,就是敢于胜利,能够胜利。

回顾历史,这支军队之所以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就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九兵团是长津湖战役中量悲壮的部队,战役起初,没有计划这支部队参战,作为解放台湾的主力军,部署在南方,根据战役的需求,临时决定这支部队参战,来不及筹备,来不及更换服装。进入鸭绿江前,友邻部队看到穿着这么单薄的战友,一个个大惊失色,纷纷发动大家把自己的衣服换上,却太匆忙,大部分脱下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七百人,后来他们才知道,1950 年的冬天是朝鲜五十年间气温最低的一个冬天。地上积雪盈尺,白天气温最高时也只有零下二十度。

每个班十多个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到了夜间,战士们只好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用对方体温抵御零下四十五度的寒风侵袭,每到早上点名,队伍就要短上一大截……

这还不是最悲催的,最悲催的是迫击炮的炮管因酷寒收缩,炮弹根本打不出去,炮兵们只好用火烤热水淋,好不容易塞进去的炮弹,打出去不炸,炮兵们望着打出去不炸的炮弹,失声痛哭,步兵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坦克巨阵。

武器力量的巨大差异不是靠精神力量和战术就能彻底弥补的。

整连整营的战士在冲锋时突然倒地而死,因为他们的身体因极寒能量殆尽。

战斗结束后,九兵团伤亡四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有三万多人,这是我军战史最惨重的一次冻伤教训。九兵团有的部队冻伤减员竟达 22%。

第 27 军的战斗报告里写道:战斗中,士兵在积雪地面野营,脚、袜子和手冻得和雪团一样白,连手榴弹的拉环都拉不出来。引信也不发火,迫击炮管因寒冷而收缩,有七成不爆炸,手部皮肤与炮弹、炮身粘在一起了。

就是这样伤亡惨重的部队,中央军委欲换防到国内疗养,全体将士没有一个人愿意的,留在朝鲜休整,第五次战役时,这支部队的战旗又出现在战场上。

巜长津湖》电影虽然是艺术化之后的呈现,但战场残酷远超艺术再现。

知乎用户 王晟煜 发表

我真的觉得,伍万里这个角色没必要,看着拽拽的有点出戏。

有感动的地方,但是感觉拍的还是有点跳脱。

PS: 仅限于剧情讨论,对个人无意见

知乎用户 墨未浓 发表

退伍很多年了,战狼 4 刷,金刚川 2 刷,士兵突击无数遍,王树增的《朝鲜战争》看了 3 遍

长津湖从开始开拍我就期待,一直到 2 号去看,战斗场面包括雷公的死我都只是心疼难受,到破防让我嚎啕大哭只有一个地方,宋时轮司令动员之后的《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好想念部队啊

知乎用户 蛋糕火锅奶茶还有你 发表

知乎用户 2much2askkkkkk 发表

陆军退伍一年。意识形态到位了 战争场面战术动作只能说陈凯歌手撕鬼子看多了

知乎用户 笑可容难 发表

巴祖卡火箭筒能打飞机?

步兵连排长可以开敌方坦克与坦克兵对射并获胜。

电影中我军的炮火不比美军差多少,我军面临的困难也体现不出来。

放着杨根思这么好的题材不拍,非造一个故事。

老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甩这部几条街。

知乎用户 做一个被需要的人 发表

你猜有多少假军人来回答

知乎用户 近代中国研究​ 发表

撤退的陆战一师

最近,很多人让说说热映的《长津湖》,因为没看这个电影,所以我没法评论,但是可以聊一点电影里没演的事。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的战术目标是消灭美帝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也就是常说的陆战一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被陆战一师从重重包围中逃跑了。

一般对长津湖战役的结尾都是这么描述的,陆战一师从朝鲜兴南港乘坐军舰仓皇逃窜,从此联合国军完全撤离朝鲜北方。

那么陆战一师逃跑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

刘伯承元帅在南京军事学院的一次讲话里说过:长津湖一战,一个兵团的兵力围住美国陆战一师,没有能够歼灭,也没有能够击溃,付出了 10 倍于敌人的代价,让美军全建制地撤出战斗,还带走了所有的伤员和武器装备。

其实他说的还不全对,陆战一师不仅带走了伤员和武器装备,包括 105,000 名士兵、17,500 辆车辆及 350,000 吨物资,他们甚至还带走了 98,000 名平民。

为了运走这些东西,美帝海军出动了第 90 特遣舰队共计 193 艘各型运输船只。
其中最著名的一艘货轮,是美帝海军的梅雷迪思号胜利轮(英语:SS Meredith Victory)。
这是一艘货船,本来是拉货的,但是为了撤离难民,美军拆除了船上的设备,满负荷装人。

结果,这一艘船就撤走了 14,000 名朝鲜难民。这艘船也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船撤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胜了,志愿军为毛不继续追到海上接着打呢?
事实上,志愿军虽然在长津湖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仍然对逃跑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追击。

参加战役的宋时轮 9 兵团,是一支原来新四军改编的部队,包括 20 军、26 军和 27 军,是解放军的精锐之一。

战争最后阶段,20 军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虽然 58 师和 60 师加起来只剩下了 200 人,但仍然对美军发动了突袭。
在撤退过程中最后一次战斗是志愿军 89 师的一次伏击,但也美军第三师的道格特特遣队击退了。

最后上来的 27 军,则被美军第 90 特遣舰队的舰炮火力完全压制住了。

美帝在兴南港海面部署了 2 艘巡洋舰、7 艘驱逐舰和 3 艘火箭炮舰,军舰一字排开,巨大的舰炮向岸上的志愿军阵地 24 小时不间断轰击。

美军最登陆艇伯格尔号
美军在兴南港还部署了一个 155 毫米和 105 毫米榴弹炮群,舰炮、陆炮火力和航空兵,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火力网,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美军仅舰炮就发射了 3.4 万发炮弹和 1.28 万发火箭弹,猛烈程度超过了仁川登陆!

长津湖战役是 1950 年 11 月 27 日爆发的,美军从 12 月 6 日开始突围。

12 月 15 日,美陆战 1 师撤离兴南;12 月 17 日,韩国首都师撤离兴南;12 月 18 日,韩国第 1 军团残部撤离兴南;12 月 21 日,美步兵第 7 师撤离兴南。

到 12 月 24 日,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美步兵第 3 师 9720 名官兵,在兴南海滩上的 7 个搭载地点同时登船,美军完成了从兴南港的撤退。

志愿军 27 军在 25 日进入了兴南港。

美帝虽然在长津湖被打败,但是这次撤仍然被美帝历史学家称为 “美国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海上撤退行动”。

这次撤退之后,陆战 1 师,第 41 英国皇家海陆突击队和陆军第 31 团级战斗队因在作战中的顽强表现获得美国总统部队嘉奖。

14 名陆战队员,2 名陆军士兵和 1 名海军飞行员获得荣誉勋章,所有在长津服役的联合国军士兵后来荣获 “长津精英” 的美誉。

2010 年 9 月 15 日,朝鲜战争长津湖之战退伍军人纪念碑在彭德尔顿军营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詹姆斯 ·T· 康韦将军揭幕。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次撤退中的韩国难民,美军和韩国政府本来计划是用火车运四千个基督教教徒去兴南港随美军撤退。
但由于想逃的人太多,有 5000 多个朝鲜人冲进火车里,连车顶都坐满了人。原定于午夜出发的列车到了凌晨 3 时才启动。
30 公里多点的路,超载的列车整整爬行了三个小时才到达,还有更多没挤上火车的朝鲜人自己步行赶往兴南港。

在兴南港的现场总指挥是美第 10 军副参谋长弗尔内,他本来都计划好了多少船装人,多少船装货,安排得妥妥的。

然而,当看到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朝鲜难民的时候,弗尔内决定,“只装人,不载货”。
12 月 24 日,美第 10 军司令部乘坐的 “麦金莱山” 号登陆舰带领舰队徐徐驶离港口。
为防止志愿军夺取剩余物资,舰队边撤退边朝码头上的油桶及弹药射击,兴南港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兴南港遭到爆破

舰队一直开到韩国最南端的釜山港,但由于釜山一下子停不了这么多船,有一些难民被转送到浦项和巨济岛疏散。

在航行的过程中,还有五个小孩在船上出生,被美军称为 “泡菜 1-5 号”。

虽然撤退的比较狼狈,但历史证明了,这些人的选择是英明的,在从北朝鲜南撤的难民中,就有韩国总统文在寅的老爸老妈。

其余的人虽然没有当上总统,但是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毕竟也能生活在一个有 “三星手机” 和“现代汽车”的国家里,不用像没逃出来的那些人,天天饿着肚子,喊 XXX 万岁。
(全文完)

知乎用户 知乎小话痨​ 发表

我觉得 zhihu 有病!

把这种问题置顶上热???

知乎用户 xiaOze 发表

长津湖战役最精彩的战略谋划诱敌深入、排兵布阵和迂回包围没有体现,哪怕是以动画或者对话的形势。

连队的战术配合一团浆糊,突出人多莽就对了,好在我们的战士们各个身怀绝技,凭借着个人英雄主义和强大的近身格斗技能挽救了战局,再配合编剧离谱的常识和逻辑生生把战争片拍成动作片。

不是反对主旋律爱国电影,请不要把主旋律拍的这么假。不要学美国搞那么多人文主义情怀,什么向敌人证明自己的实力,格局太小了,军人保家卫国四个字就这么遮遮掩掩说不出口吗。

知乎用户 此处有干货 发表

看了电影。

致敬志愿军战士。

但这电影拍得。。。。

以后可以别带老陈玩吗?老陈你别急,你拍得挺好,以后少拍点。

知乎用户 噜啦啦噜啦啦 发表

曾服役于通信兵某部,先是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然后看了长津湖,永不消逝的电波李侠在面对敌人抓捕时的微笑和电波的背景,以及长津湖中我们不打这一仗,那就得下一辈来打,我觉得只有一句话形容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知乎用户 想起的名起不了 发表

大概跟医生看国内医疗剧一样?

知乎用户 cloudmountain​ 发表

10 月 5 日当天回到家,就订了晚上播映的《长津湖》,价钱也非常贵,44 元一张票。看完后,忍不住吐槽,“这么主旋律的片,居然拍得这么商业”,确实有点失望。

憋了两天,忍不住,还是想写一下影评。

一、 电影的优点

1. 画面音效特别好。如果说电影能够做到逼真,特效好,看起来爽,那《长津湖》的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电影画面里的飞机够逼真,飞机飞过时,震动的声音特别厉害,给人的压迫感也确实强。其他的战争画面确实是拍得挺好,给人的震撼感非常明显。

2. 基本尊重了史实,吐槽点就等一下再说。故事以吴京的伍千里为刻画线,基本尊重了战争的走势,也刻画了敌强我弱的事实。

3. 总体来讲,如果喜欢看美国大片的朋友,这可能是国产电影里做得非常优秀的特效片,确实做得棒。

二、吐槽点

1. 我对长津湖战径的基本印象。去年是抗美援朝战争七十周年,电视及各类媒体关于朝鲜战争的纪录片非常多,而我当时看了《档案—伟大的抗美援朝》,也看了《为了和平》等纪录片,对长津湖有一点刻板的印象。一是长津湖战役是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下的战役,二是与美军交战的重要战役。在这场胜利之前,美军对我们是轻视,这场战役之后,我们成为了美国不可轻视的对手。

2. 这场战役胜利的疑问。我记得自己在看纪录片的时候,深想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撒个尿都撒到一半就开始结冰的环境,怎么去战斗,而志愿军还是准备不足就出发,许多南方士兵只穿个单衣单裤就上到前线了。这仗怎么打?我们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我们面对世界上最极端的天气,我们所拥有的是最简单的装备,我们的士兵穿着少,吃得少。但是,我们却赢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怎么做到的?

3. 电影与幻想的差距。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试着从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我们是怎么赢的” 去回答这个问题。可惜整部电影几乎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高超的炫技上,在音效、画面特效等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电影也把美军的强大描绘得非常到位,飞机、大炮、坦克、完美的后勤补给,全都齐了。但是长津湖的另一大敌人,寒冷,在电影里感觉轻描淡写了,纵然有宋时轮将军的零下四十度担忧,但主角们仿佛很轻易就解决了这个困难。志愿军在这个环境下是如何快速行军赶路的,我们的战士究竟在等待过程中面临了多少的困难,感觉篇幅太少了。整部电影,大篇幅讲战斗。纵然战斗我们是以弱胜强的,但是更重要的,表现志愿军杀敌必胜的精神气,在这部电影里,讲得太少了。

整部电影,除了激烈的爽点,几乎没有泪点。想想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多么困难,志愿军是多么英勇,多么不怕牺牲?片子里面胡军死了那个场面描绘那么多,但实际上,这一场战役有多少比胡军更英勇的情节?

4. 我本以为看完这部电影,我会为志愿军战士而感动。但内容中把杨根思那一幕用了几十秒钟就完了。冰雕连的故事,也只有那短短的时间。但吴京等主角们让人笑点的情节却不少,起码在我看来,从主角那里看不出这一仗有多少困难,而且好像赢是理所当然的。

三、总结

整体来讲,我感觉这部片子更像一部抗美神剧,画面很宏大,音效超级棒,主角打不死,还很轻松地搞搞笑就赢了。但是看完就看完了,没能让我进一步思考这一仗是如何赢的,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最大的吐槽点。如果我给分,最多给到 6 分。

知乎用户 liyitoto 发表

别问当兵得去看这些片子什么感受,除了外国得片子真实一点。国产得战争片,我看着就是一塌糊涂,想吐得感觉,假得可怕,全程感觉就是,你在看一个人不停得装 X 的感觉。什么垃圾都能上去,还那么多人看,不明白。战术,炮弹,动作,全程就是垃圾。说错了,除了红海行动,我看着有点意思,其他都是想吐。比如就是 你明明知道 2X2=4 . 但是你面前有个人不停的装 X,还装的很假,答案还是错的,你说当兵的看这些片子就是这个感觉,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

知乎用户 以太 发表

首先我要感谢电影《长津湖》,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那些最可爱的人会如此可爱!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有国才有家,保护家卫国需要那些英勇无畏的人,男子汉更应该要有男子汉的气魄,钢铁般的意志!阳刚之气!只有这样,祖国和人民才放心。你觉得娘炮有用吗?有个屁用!一起男不男女不女,只会博取别人眼球的人能够干啥?说白了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巴不得中国的年轻人娘炮化!你看看以前的韩国就知道。国家坚决打击这类人群是对的,不能任由他们祸害祖国的未来!芒果台的没落就说明了这种娘炮文化走不通!我们不喜欢!

电影《长津湖》很震撼!情节和效果都很好,符合历史,但现在有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为了追求流量完全不顾客观历史,乱来!这样无疑是杀鸡取卵,只会被淘汰。

知乎用户 胡辣汤要多加芫荽 发表

神剧

知乎用户 上班易卒 发表

回答的都是战友吧,我兵龄不长也不短,就说说自己看法吧,很浅薄的,刚出电影院就跟老婆说了的感受。电影呢,是单位组织看的,因为特别期待,之前多少做了些功课。就一部商业大片来讲,电影是成功的,场面,节奏,纯大片享受,比好莱坞战争大片也不差,我是没挑出来啥毛病,但是说到内涵,就是电影的主题上,我总觉得差口气。主要是有几个方面,

一是我认为对我军的打仗和战斗智慧提现的不是特别好,当然我懂的不多,但是无论是小规模遭遇战还是大规模的阵地奇袭,志愿军的战斗智慧都体现在战斗员和指挥员的个人能力上,对于建制队伍的分工安排和协同配合体现的不够好,可能是侧重点不同吧。志愿军的三三制啊等等我志愿军总结出来的战斗经验也体现的不够。

二是刻画一支党领导下的队伍,一支党旗指引的英雄群体,对我党的 zz 工作在军队管理和战斗指挥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不够。要知道我军的军魂是什么,对党忠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错,但是纯靠保家卫国组建起来的队伍依然是乌合之众,志愿军为何能成为美帝的心理阴影,为何是一支英雄的队伍,根本在于我党的指挥和从上到下的 zz 工作,而电影中的指导员,也就是挂了个指导员名号的战斗员,指导员在战斗过程中和队伍管理中的作用比连长要关键,这些电影里木有体现,所以我总感觉你说这帮人吧,说是志愿军,我总感觉演的又不像志愿军,就是因为差了那么一点魂。

三是对我军队伍的纪律方面的细节刻画不够。照理说吴京和胡军都是在部队呆过的人,有些我军的纪律不应该忽略,比如登车,还有新兵乱窜的,队伍不清点人数就开始登车,直到要发车才把新兵找回来的,这些其实与纪律部队是有违和感的,要知道没有严格的纪律,就没有部队的战斗力,不要说新兵是连长亲弟弟,就算是军长亲儿子,来到我队伍,指导员也要去做工作的,首先就是要严明纪律,没有纪律的兵,不是兵,没有纪律的队伍,不是有战斗力的队伍,这一点,在战时应该尤其强调,我想,如果有这些东西加上去,加上万里对战场自己的理解,应该成长的更加深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共产主义的战士,而不是一个以仇恨为动力,掌握了战场规则的战争熟手。

四是,党员的先锋作用,我不想多说了,打字太累了。

但是这些东西都拍上去,很多人就又不喜欢看了可能,导演也必须有取舍,我也就是就这个问题,从当兵经历角度乱说一下。我说了这么多,依然认为这部电影不错,值得一看,近几年主旋律电影拍得越来越高质量,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大家不愿意在课堂上思政课,来电影院一样效果。我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电影出现。因为我热爱这个国家,我希望热爱这个国家的人,尤其是青年,越来越多 这部电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知乎用户 慕容 发表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个对电影有一定理论认识的新传学子,简单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来讲,看军事相关电影,十有八九会感到 “不够真实”,但我毕竟是一个年轻人啊,我不可能真真切切地看到抗美援朝战争,我还是能从电影里看到部队的影子,很多特质确实也是只有我们的部队才有的,这就足够引起我很多共鸣了。

有一点确实很感慨,以前的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比现在落后太多,相比革命先烈,我们真算得 “幸福” 了,我们连队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看到电影中风雪渐渐肆虐起来,我心里不禁回荡起连歌里那句——“青春染绿黑水白山,唱响未来战争凯旋”。

诚然,我不想太多从专业角度去评价,但我可以说,这绝对是可以用在课堂上进行评析学习的艺术作品。

这相关的电影我看了不少,《战狼》1 和 2,《红海行动》,《八佰》,《金刚川》,至少在我心里,《长津湖》是最让我喜欢的。

其中的《金刚川》,尤其是看到美国飞行员那几个镜头我真的看不下去了,还以为是另有什么设计呢,结果令我失望,这个电影我是绝不愿意再让它出现在我眼前。

《长津湖》我是和家人一块去看的,我爸很少去看电影,但他结束之后由衷的赞叹了《长津湖》,看电影之前我也看了很多网上的评价,也包括不少喷子,但当归去时我看到了我父亲的眼神,刹那间我觉得那些什么都不是,电影只是一株火苗,真正的火热,来自人心!

巍巍青山,赤子常在。

心不老,魂不灭。

我们当然要对一些可能的,潜在的所谓 “问题” 思想有所警醒,但别忘了,我们自己也是一堵城墙。

比起查漏补缺给电影找问题,我觉得去体味精神,致敬先辈,使心如磐,使志弥坚,不才是我们该做的吗,不才是一个 “电影观众” 的“幸福”吗?

以上,随口而言,未经思索,仅代表我个人的一时想法。

知乎用户 铁匠​ 发表

等我有生之年跟美军干过架,活着回来时候,要是知乎没倒闭,我再作答

知乎用户 男 K 也 发表

我勉强算是将门之后,家族里爷辈曾经官至抗日战区总指挥,猛将云集。

受家族遗传影响,我是不折不扣的鹰派,但是我知道战争很凶险,我不主张乱战,打仗必须要赢,不然就采用外交方式解决,个人看法没有说不明白的道理。

我认为长津湖战役对于我方打的挺有价值,不看损失的话,这是第一次对美军主力中的王牌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军事行动中第一要做的知己知彼,的确要清清楚楚的看待对方的实力与意图,才能打成自己想要的结局,盲目开战,急于开战,轻视对手等都难有大成就。

从战术层面看,不完全是天气和后勤的原因,不能突破美军的防线才是最关键的问题,美军借助装甲与制空权完全压制了我方的计划,基本只给了我方夜战的空档,夜战相对美军来说,我方不占优,美军夜战也占有火力优势,本来可以如期完成的战术作业,不得不延期,这时天气和后勤才凸现出来,更处于劣势。所以,以后打仗要注意这些问题。

我方的情报并不没有高度协同化,一线的情报不能全战区的主要指战员共享,是最遗憾的事,纵观全局,美军在乱军中初建防线就有很大的空间,还有战时美军的调动的失误都没有被我方掌握到。

放走美军主力,是因为不能在此拖住美军,不然会促使大批量的美军到达前线救援,我方进退难以自如,反转成他们拖住我方主力,最后形成大兵团决战,那就胜负难料,所以,美军撤走符合双方利益需要。

我军的英勇是无上光荣的,他们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我认为他们是英雄,是国家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拼搏精神一直影响我们在现代社会也会不屈不饶的奋斗,前段时间喜闻中美贸易战暂时告一段落,这就是精神的延续,再次致敬战争时代的中国军人。

知乎用户 你说的话我全放在心上 发表

三号晚上和男朋友一起看的《长津湖》,

男朋友退役前是火箭军,看完电影红着眼跟我讲:

“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我,我一定会奋不顾身上战场”

知乎用户 是灯灯灯塔​ 发表

我不是军人,但是这回答特想回答一下。因为我是沂蒙人,母校也是在临沂上的。所以当电影沂蒙小调哼起来的时候我哭的不行。

我记得我们学校以前是学院,临沂本身也很穷,整个临沂居然都没有像样的大学。后来校长好像去求上面说革命老区的地方,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大学上。这才有了我们大学。我们学校运动会经常都有推独轮车比赛,或者担架抬伤员比赛。以前不懂事,感觉这个很没意思,看了电影才想到这算是临沂的红色历史了。

学校有红色博物馆,讲的就是独轮车送志愿军,他们推着独轮车带着煎饼和吃的去送志愿军。

这些年也很久没有回母校了,也没有回老家了。希望临沂越来越好吧,他的发展真的很辛苦很困难。在山东爹不疼娘不爱,自然环境还不好,自己拼着走出来一个小物流城市。总之希望学校,临沂,中国都能好好发展,希望先烈在天可以安息。

知乎用户 南哥 发表

长津湖战役,有些镜头没有出现:

真实战役没有 “大包围” 镜头。美军十万,志愿军十五万,兵力没太大的优势。只是极端的天气,让美军完全失去战斗力,这才不得已而溃逃。而志愿军战士却不顾严寒,冒死连续发起不间断的攻击。许多战士脚冻伤了,再也穿不上棉鞋,用棉布裹着脚攻击(当年叫“象脚”)。可能因为不雅观,电影中没有出现这些镜头。

强大的美军空中火力,无情的摧毁了志愿军后勤。九兵团三百多辆 “道奇” 十轮卡,被打的几乎一辆不剩!这是九兵团最后弹尽粮绝的原因。影片里没有出现美机击毁我军汽车的镜头,而这在朝鲜战争中比比皆是。

志愿军并没有炮击美军下碣隅里包围圈里面堆积如山的物资。本来这可能引起大爆炸。而电影为了好看却故意这样拍摄。为什么不炮击?志愿军也可能是后勤跟不上,不舍得炮击这些物资,想缴获这些物资用来补充,但最后没有成功。

已经弹尽粮绝、而又极其英勇的志愿军,几乎空着手追到兴南港。望着离去的美军运输舰束手无策,号啕大哭!电影里却是出现齐装满员战士们,站在海边欢呼的镜头,这是不真实的。

真实的战争,比电影更残酷!而我军将士比电影里面更英勇更顽强。向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前辈致敬!

知乎用户 魏一 only​ 发表

问了我家那位,实话实说,并不是很好,他大学学得编导,论现在身份还是要挺一下

感觉这个回答会被喷的很惨

我个人认为,整个电影想表达的那种关系还是很好的,但安插的万里故事表述并不完整,我的注意力都在千里身上,其实千里、万里就像男一、男二的感觉,男一的整体很饱满,衬得男二整体的发展就很弱(易烊千玺的粉丝对不住),万里的成长表述的不是很清楚,不过这点被战争的场面给盖过去了

但像雷公、平河等人的感觉就很清晰,虽然也有很雷的地方,当时看的时候没感觉,事后想想还是觉得和常规有偏差

他们虽不是主角,但人物塑造很清晰,能明显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经历,但,说回万里,这点没感受到,在经历几次战场之后蜕变在哪里还没看到

(可能留在下一部讲述吧)

另外,他说到在特效上还是一般的,我没注意到,反正就知道战争的惨烈,和敌我双方的差距,被那种紧密的战争氛围吸引了

他也说到,要铭记历史,这才是主要的,至于电影之外的学吃冻土豆就显得多余(我也是这么想的),另外学得历史课本里也没有对抗美援朝有详细的讲述,他也是在进去到里面才知道,我更是知道了这个电影才去查了的了解

希望教育部能在这方面对历史课本有提升吧,我自己的感觉,电影院同场的小朋友看,没有任何感觉,电影的时长较长,小朋友到后面就坐不住,开始说话,蛮影响观感的

看完等电梯的时候,还听到一个妈妈对孩子说 “这个电影你很可能看不懂”

这种精神,我觉得应该提早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偏颇,您都对)

知乎用户 姬月华 发表

不邀自来

无图

如果说是感受就用随笔的格式瞎写了,写到哪算哪


前看守所内卫小渣渣 10 月 3 日晚冒倾盆大雨骑共享单车(我不喜欢用伞)去刷了《长津湖》,确实有很多戳到我的地方,但也有一大堆槽不吐不快。

集训前没什么军事元素就不评价了,除了疑惑美军炸弹是否真的有那么大威力,感觉太玄幻了,主要是我以前也是武警小单位,没见过这种轰炸机清场的大场面;还有黄轩那句多少平民家的儿郎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真的很抓人,因为我现在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一直健身加上练一些之前训练的技能如打背包什么的,在国家需要的任何时候都可以一道命令就作为老兵前往新的战位,毕竟退伍还不到两年肩上还挂着预备役的职,国家来大的就可以报名去登陆台北了。

看到交帽徽那段有点燃了。其实这段只要提出来都会很燃。不同于退伍交标志服饰,我们交标服饰是因为我们不再有资格配戴他们,而他们交标志服饰是因为他们要去打一场伟大的战争却不能代表自己的国家和原军队。我们的老兵教我们那些红色的物件是有重量的,它们还象征着一种荣耀和责任。当我们戴上它们时,我们的一举一动就代表着整个部队。我们的帽徽是国徽不是八一代表着我们作为内卫的身份,但它时刻提醒着执勤时的我,我的一举一动代表着祖国的威严,我开的每一枪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的枪。

然后我看见小姐姐送小哥们红围巾我就酸了,我去,为什么我上火车的时候没同学给我送这个,揣着的两张照片还是我厚脸皮向暗恋的女生要的 。后面看到小张帮他把围巾带出来我是真的慕了,这确实是同年兵。这东西裹胸口真的比一万个暖宝宝都好使,因为有意义的东西是可以激发出人的潜能的 。然后小张牺牲了 ,我是万里的话肯定想把每一个见到的美国人宰了。

看到万里顶排长和他哥我就觉得挺离谱。我们当新兵时,因为是大学生兵吧,都乖宝宝似的,大气不敢喘一个,上面说啥就是啥,连老兵都不敢顶,也没看见这么硬的新兵。

他不知道复装弹不会由他来做可以理解,其实我们打靶前也不太清楚子弹是否可以复装,具体怎么操作,我还因为打扫靶场同意新兵留了个弹壳作纪念写检查了。

然后就到了最离谱的人体描边环节。说实话,就让个没打过枪的农民来扣板机,万里那种行为都够死上几千次了。真实战场,那种环境只要中一弹就基本没救了,后面还有严寒饥饿补刀。他就真的一弹没中。陆军一师就这?真就这个水准可以从教练员到枪手全体原地退役了。

再感慨一波,万里的投弹是真的牛逼。因为我真的因为这个天赋限制两年也只能投 15 米,我基本把我练据枪的时间都拿去练投弹了,但也没有改变我发发命中射击满分但是投弹死也投不过及格线的事实,甚至立姿投不到卧姿线,不要骂了,我是废物 (弱弱的说一句二十多的我也不会打水漂)。所以后面他的不标准投弹我也不作评价了,因为我没有资格。但他的姿势确实不科学,回旋投一直都是错误范例。

千里阻止万里把枪放地上实在是把我整不会了。我们拿到枪我记得练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枪置地,而且要求动作要标准腰背要直,姿势要帅。置枪和拿枪一直是用的最多的动作之一,总不可能练了一天刺杀或者跑完五公里把枪乱扔草地吧。枪在人在,有人看枪就行。

然后零下四十开个面罩聊骚,你逗我呢?因为我是真在零下三十拿钢枪上过哨,哨位暖气坏了,没办法。那枪就冷的比开水滚过还抓不住。我总结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不要有暴露的皮肤。零下二十出去跑五公里我可以只穿一件作训服里面不穿秋衣,为了散热,但是手和脸必需全用布以上(手套或面罩啥的)包住,绝不能暴露,这非常重要,再大的风雪都不怕。然后伍连长和伍列兵零下四十开着脸聊骚。。 ,大哥抽中华

更牛逼是新兴里冲锋前有镜头有人暴露双手直接抓着枪瞄天。老兵,大晚上的你瞄天累不,你观察阵地你据着枪干啥,枪上又没镜都是机瞄你直接瞅看不清楚?抬枪给谁看呢。这时候就应该把手缩了把枪身揣怀里,祈祷他一会开枪不会给你整卡弹了,要观察就用眼观察,或者休息就在旁边找其他休息的人靠一起保暖。你这一个一个散几十公分算啥?一颗弹过来还能跑掉了?要不散几米也成,散个几十公分。。。

后面大场面我也不评价了,毕竟我也没打过,只是听老兵说抗美的时候都是三三制,这种冲锋基本不存在,我也没打过,不好评价,我基本都是独自处置情况的,小单位人少,别骂了。

总的来说还是挺能拍出军人血气的一部电影,我看见他们零下几十度拿枪总能回想起两年前我和我那把 03 在零下二三十的哨位上的故事,冻的我嗷嗷叫 。伍千里骂伍万里时我就记起零下二三十背着我老伙计袴包水壶瞒着我班长队长作训服里什么也没穿(甚至内裤)出去跑五公里考核,最后回来拉开拉链一看我什么也没穿,一顿骂 ,感谢冬作训看不出一个人里面到底穿的是绒衣还是挂着空裆。可耻的姨母笑了 。看到伍万里开心的吃着美式压缩的时候我就想起我在营区后面藏着的一堆 09 压缩饼干,刺杀练到休息老兵都去抽烟的时候我就带着新兵去啃,当你特别累的时候突然吃上压缩饼干觉得老香了,满满都是幸福。主要是我不抽烟。

美帝最近越来越糟不住了,如果台湾该回来了,如有战,招必回。

知乎用户 1nfant 发表

军人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工人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农民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学生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教师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医生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小孩子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老人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无产阶级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知乎用户 飞特一族 发表

台湾快解放了。

知乎用户 黄昏饮马 发表

不敢看或者说不想看。

人人都会说一句 “战争是残酷的”,但这句话从没上过战场,没当过兵,没扛过枪的人口中说出来,总显得轻飘飘。

“枪林弹雨”,几毫米到几百毫米口径的各类弹丸,蹭上一点,都是非死即伤。

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

战场是活地狱,战场是绞肉机,战场是阎罗殿。

“最大的功臣,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拥有 “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的战斗英雄孙景坤如是说。他归国后,隐姓埋名,
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对父亲的功绩一无所知。抗美援朝时张国福所在的连在阵地上坚守七天八夜,在敌人没日没夜轮番狂轰滥炸下,全连战士除了张国福,全部阵亡,就剩张国福一人坚守的阵地上,也未让敌人攻上高地。
就是这场战斗中负伤后,张国福告别部队回到地方,悄悄合上功劳簿,隐瞒了累累战功,进厂当一名普通工人。
四十多年后,他在病危的日子,嘴里经常念呢喃着 “连长,我们被包围了”,“连长,我们要突围” 等等的话语… 湖北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刘作坤隐姓埋名 44 年,因孙子参军被拒,才亮明身份。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蒋诚一战杀敌 400 人,隐姓埋名 36 年,回国后苦干 33 年临时工。“当年一起打仗的战友们,要么牺牲了,要么残疾了,而我还能好好地活着,就已经是上天的眷恋了”– 蒋诚。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 柴云振**:隐姓埋名 33 年的战斗英雄。柴云振从不以 “英雄” 自居,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民,与牺牲战友相比,我是最幸运的人。”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同样是经历沙场,中国军人不是没有 PSTD,而是他们以中国人民族性格中的坚毅、隐忍,默默地独自承受。

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最不希望回顾战争的。对于他们来说,活着已经是最大的褒奖;但只要活着,就得承受战创的痛苦。

军人天职是打仗,但和平之师是最反战、主动反战的力量。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打仗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打仗。

如果不得不去打这一拳,就得做好从容赴死的准备。

如果有幸能从战场活下来,请不要让我回顾与有关那场战争的任何情境。

一个民族不能忘记战争,但请允许一个幸存的老兵远离战场回忆。

知乎用户 Martin​ 发表

我个人观影的感受是:

在吴京离家重返战场,感动

宋时轮动员,豪迈

后勤部队边跑边脱边塞棉袄,羡慕纯粹

后面剧情及死伤就感觉就稀疏平常了,有时会甚至吐槽战术。

我个人是一名特别想为了党和国家打仗的兵,一名解放军无论做啥都比不了上战场拉开架势痛快干仗光荣。所以羡慕是我最大的观影感受。我其实被带入了,好像我们同营连队拉到前线战斗,而我在后方像个乌龟蛋天天听战报。真的很窝囊。

——————————————————————

我个人猜 70% 看官都会来 喷吧啦吧啦~~ 我就简单先回怼:要不是兄弟们好战,你们没好日子过。

知乎用户 明月照清泉 发表

感情 煽情很到位,单兵战术,班组战术,连排战术啥的都没看到,最后一场战斗,战斗目标交代不清。总之外行很热闹,内行很尴尬。没请军内的行家指导下吗?

知乎用户 再睡五分钟 发表

17 退役军人,看完感觉对未见面的爷爷有了深一点的了解。

爷爷抗美援朝时期是营长,后来腿受伤了就回来了,没几年就逝世了。

当兵之前会想不去抗美援朝不行吗,老老实实当个营长现在说不定还活着多好。现在的话着实对以前的想法感觉有些羞愧。

部队里大院里刚刚好有一个抗美援朝时的荣誉英雄连。原本光听他故事感觉好遥远不现实,看完电影也更能理解了。

第一次知道我爷爷当过兵还是因为我当兵显示政审不通过,家里给我讲的。(因为我爸当时是副村长,一直上访村长贪污没成功。导致政审未通过)

后来找的人才当上,想想着实有点讽刺。

知乎用户 正阳 发表

很难受,好久没哭过了。

但是现实永远比故事要精彩也残酷的多。

首先,一个气候,准备打台湾的部队被拉到了冰天雪地的朝鲜。电影里有几个细节,一个是后勤人员丢棉衣上火车,一个是宋军长知道气温零下 40 度,战士们会被冻死,让后勤的优先保障一线战士,一个是食物,食物提供能量和热量,志愿军吃土豆,美军吃大餐,有了比较才更残酷,当美军看到我军的冰雕连时,就算是敌军,也钦佩我军的战斗精神。其次,是武器装备,我军小米加步枪,美军飞机坦克加大炮。我军钢少气多,美军钢多气少。最后,是我军一往无前的信念,为新中国打出一片新天地,为后代不受战乱之苦而牺牲奉献。

第一,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央一声令下,几十万军队入朝,各单位分配到的作战任务一丝不苟执行,哪怕全军覆没。

第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不论是冰雕连,还是 7 连,或者其他的连队,都有这种精神。

第三,暂时想不到,想到了再补充。

现今,各国对中国的打压是一直持续的,隐性的是文化等,显性的是中国四大 “独瘤” 等。文化,比如说,吃个桃桃好凉凉(并不是想蹭热度),那我军吃个土豆好凉凉?!并不行,阳刚之气流失,目前国家也出台政策指示了,还有好多,不想写了。

历史是值得缅怀和铭记的,记得前辈们的牺牲奉献,记得前辈们的一往无前,但是,现今更应考虑的是如何从历史汲取经验,如何发展现在。其他的不想写了。

最后最后,忘战必危。

知乎用户 卖女孩的小火柴 发表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祖国。

知乎用户 lemontea 发表

我不是军人。

暑假里跟孩子一起看了 记忆的力量之抗美援朝,在这部纪录片的指引下看了三八线,看完了彭德怀元帅。看纪录片的时候看到冰雕连,真的能够跟演员共情,感觉心脏憋的难受,呼吸都很难受。我家少年也看的眼泪汪汪。看长津湖,可能大牌演员太多吧,可能电影有时候故意要表现一些轻松搞笑的梗吧,反而没有看电视时候的那么强烈的感动。不是说电影拍的不好,而是毕竟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在迎合大众口味的情况下宣传爱国教育,也可以接受。我家少年看完了说,这样的电影要多拍,比拍那些鲜肉们流行的言情剧有意义的多。还说,看了以后真想把家里能拿出来的食物,棉被,羽绒服全部拿给这些志愿军。这就是对十来岁的孩子的触动吧,还是要给予大量肯定的。 不管怎么样,希望这种类型的电影多一些,我一定会去贡献票房。

知乎用户 大可 Duck 发表

刚好在 b 站看到河南一家媒体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观看《长津湖》的视频,我相信他们的话比很多人都有公信力吧。

知乎用户 李瑶 发表

家父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

平时在家里挺乐意看战争片,尤爱抗日题材和解放战争题材,实在没东西看了,才看看建国后的军旅题材,比如《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这一类的。

长津湖上映,那天从来不愿意出门的老爷子主动说,带孩子出去逛逛,我就赶紧给他买了一张电影票,想着一会我带孩子逛街,他去看看电影。

结果,老爷子知道后暴怒。真的是暴怒。说什么也不愿意去看电影,要不是对地方不熟,就得负手离去了。

过了两天,他帮我带着孩子,我自己去看了长津湖,回来跟他说电影里的情节,他一言不发。这时我猛然发觉,他已经很久没看战争片了,电视剧放的是美人心计……

晚上他梦魇,我照例去拍醒他,惊觉:从我有记忆起,他几乎都每晚梦魇,梦里喊打喊杀,我妈妈经常被他一拳头锤在胸口——他还睡着

和友人交流这事,友人说,老爷子恐怕有 PTSD。

又再想起,他从来不跟我说越战的事儿,我问,他只轻描淡写的一句 “打战的事儿有什么好说的” 就敷衍过去。

昨天带孩子去动物园,带了自嗨锅。当着老爷子的面操作了一番,半小时后,就吃到了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米饭。老爷子吃了两口,问我:“你前两天去看电影了?” 我说是的。老爷子说:“他们那会,要有这个吃……” 老爷子没有再说下去,但是我瞬间红了眼眶。

知乎用户 旅法师 发表

不是军人你回答什么

知乎用户 懒人 发表

我觉得想要真实感受志愿军的精神和战法,我强烈建议看功勋李延年篇,长津湖拍的真不怎么样,导演的细节工作做的太差,还是西方个人主义的那套。。。完全体现不出志愿军的战斗经验。

知乎用户 天蓝色的彼岸 发表

我是退伍军人!看完之后就想着要是可以进去这些战友一起打仗的冲动,总比这样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更能感受活着的意义!真的好想请这些英烈去好好的吃一顿,看着他们能够吃好睡好的心愿。好想带他们逛逛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个景区敢宰客好好的揍他们一顿!可惜没有如果,只有为他们心酸!电影战争场面非常好。虽然剧情比较弱,但不影响观感!吴京其实更适合演伍万里,胡军演连长!吴京很适合演士兵,演连长很尴尬!朱亚文演指导员很合适!

其实长津湖如果按三大战役来拍更好,三大战役虽然拍的好,如果加入林超贤更真实的战争搏杀就更好了!!

最后致敬先烈!

知乎用户 笑苍天​ 发表

有些地方艺术加工太过了,以至于让人看着很假。

比如雷爹牺牲那段,现实中哪有时间在那哭?

很多观众看到这,都在抹眼泪,我只感觉太假,完全是为了剧本需要强行煽情! 几个朋友看到这,也都感觉很假,无法将自己带入进去。

除此之外,整体还都不错。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的价值,不是告诉大家真实的长津湖 (电影叫长津湖,但感觉内容和长津湖没啥关系),真实的朝鲜战场,而是告诉大家曾经有那么一群人在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激发大家的爱过热情。

满分 10 分,我给 8 分吧!

知乎用户 直选经济 发表

演戏不是演习,演习不是实战。实战不能靠演戏,看戏取胜。连演习都没经历过的人,纸上谈兵有何益?

知乎用户 剑四照 发表

现在来之不易 明天更要努力

知乎用户 栗子熔岩 发表

背景:我爸是军人出身,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过功,经历过真枪实弹的战场。

我发了一些电影的简介和影评给他,想带他去电影院看。

他淡淡回了我一句:没啥好看,不看也罢。

可能,电影还不能触动他吧。

知乎用户 bilibilicoffee 发表

没经历过战争,但想想,其实明明才过了几十年,中国就已经好起来了,前人真的经历了太多了

知乎用户 到处乱跑 发表

你们看美剧的时候 可不是这么说的

知乎用户 种花家的小战士 发表

作为退伍军人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自豪

二、骄傲

三、珍惜

四、感恩

自豪是因为我很荣幸曾是一名种花家的小战士。骄傲是因为我曾服役的单位从抗日战争到现在都是一支英雄单位。珍惜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前辈们拿命换来的。感恩是因为我现拥有的都是军队塑造、培养的。

知乎用户 该死的辣椒 发表

身为一名曾被评为 “垮掉的一代” 的九零后,暂且容我放肆的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剧中的各种催泪场景就不在一一赘述,看过的人很多都是红着眼睛离开影院的,我也不例外。

其实主要想说的是

红色题材作品大多都有让我们铭记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可背后**原因**是什么?

**“穷当兵的”,这是什么时候的评价已经记不清了,可面对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且在现在这样一个 “和平” 的时代,你给我讲无私奉献,让我舍小家顾大家,凭什么?

将军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每每看到什么娱乐圈新闻. 八卦,热度高到离谱。热度有多高,心里就有多少草泥马奔腾而过。九零后、零零后是主力军,不幸的是本人曾经的同学,甚至自己的妹妹都是其中一员 (此处省略无数草泥马)

在这样一个价值观扭曲的社会,你让我洁身自好,不向看,无私奉献,怎么可能?

我不否认存在那样大公无私的人,关键时刻我也会奉献出自己的热血,不止是职责所在,穿上这身衣服就一定有所觉悟。可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也要养家糊口,也需要自己的奉献得到认可,而不是一群流量明星盖过所有。

问题不止这几点,这两点是最有切身体会的。

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到底怎么了我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有兴趣想知道深层问题的,转至 B 站温铁军温老师,戴锦华戴老师,卢麒元卢老师等专家讲座。 并非引流,勿怪勿怪

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不能否认的是显而易见的改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多给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一点时间,问题终有一天会解决的。

身为一名,啊,作为一名(欲言又止)

…………(有些不可言语的秘密,可能也不算秘密,怕审核过不了就不说了)

唉不对,扯远了,怎么能在一部红色题材作品下面发表个人对社会的不满呢。这样是不对的,是的这样是不对的。

对了对了,仔细看了一下高赞板块的内容,有一多半都是社会矛盾问题呢,应该是我这个人负能量超标。

电影是极好的,推荐大家看一看,

看一看先烈们走过的路,不要在这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社会迷失自我,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一点思考

本人才疏学浅,个人观点,若有偏颇,还请见谅。

知乎用户 momo 发表

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本意是,让孩子了解些历史,有一点感悟。

电影院乱糟糟的,有带着孩子的父母,孩子满场乱窜,叽叽哇哇,父母无动于衷。有一位观众忍无可忍,冲身后的熊孩子吼了一句,结果熊孩子哇啦哇啦哭声响彻整个影厅,妈妈抱着孩子离开。

再说回电影本身。之前看过宣传片,很感人很感人,看了之后,觉得,主旋律给了电影特别的色彩,电影的讨巧,在于是主旋律。

知乎用户 guobin 发表

军人看《长津湖》是什么感受?

活捉蔡英文

解放全中国

知乎用户 影朔翔 发表

曾在某特战旅服役两年。

看电影的时候就在想我能做到向他们一样吗?虽然说我们在部队所接受的教育,思想上是非常的红的。但是没上过战场,谁都不敢说自己一定可以。所以很难去想象,只能是敬佩,还有就是这就是中国军人,在关键时刻来临的时刻,你可以永远选择相信中国军人。还有就是现代的战争是如何去打,也是不好去推测的,各种高科技武器五花八门。

还有就是大家好好了解抗美援朝,中国近代史,现代史,铭记历史。

最好

去当兵。

知乎用户 云海山柳 发表

我看了之后,心情很沉重。边看边记了很多。感谢老一辈,是他们让我们这一辈不用再战(到目前为止)。是他们让中国真正站在国际上。

知乎用户 星辰大海 发表

早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 90 几岁的爷爷走进网吧!因为不会电脑,直接跟网吧老板说我想看 “长津湖”

当时老板很纳闷,想看这么大年纪了又不会电脑!况且现在电影还在热映只有电影院才能看到,后来给他放了一个纪录片

后来才发现这位老爷爷原来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其实抗美援朝战场上众多战役中长津湖战役比较出名!而且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只有上过战场的才知道当时的情况真的很艰难。

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感谢当面当年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繁荣昌盛

知乎用户 Q864521180 发表

《长津湖》军人观后感,看完直接落泪了…

吾辈当自强,勿忘国耻…… 雪山埋忠骨,战绩铭古今。2021 年 10 月 1 日是国庆节,晚上吃完饭正刷着抖音,看到了最近未播先火的《长津湖》。

本来也就很无聊,再加上吴京、易烊千玺的主演的缘故,便决定带上我兵哥哥去电影院观看。影片一共为 2 个小时 56 分钟。

电影《长津湖》是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为背景,为大家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极其糟糕严寒的情况下,志愿军们以钢铁般的意志、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狠狠地灭了敌军的气焰,击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了战场形势,打出了? 我国的军威及国? 威。我目前还记得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是多么的经典霸气。电影全片都很震撼人心,情结环环相扣,结束的时候,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女孩以为就我哭了,没想到兵哥哥也和我一样落泪了…

知乎用户 夺宝欢喜村 发表

战狼京这演得是连长嘛?他的组织指挥体现在哪里?除了像孤胆英雄一样从一个房间从到另一个房间,全程不管全连整体情况。不过这样拍,编剧导演不用费力去构建战场全貌,只用把镜头放在战狼京等单个人身上,自己水平不足的缺点就被掩盖了,真是妙啊

知乎用户 刘大侠 发表

中国这么久了,第一次拍且放映给全国人民看的一部槽翻北美奴隶主匪帮的电话,说实话热血沸腾!

知乎用户 凄凄惨惨戚戚 发表

我不是军人啊,为什么把问题推给我。。。

知乎用户 胡八一​​ 发表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向前!向前!

知乎用户 夜启无痕 发表

这是歌颂爷爷辈的牺牲和奉献,不知道爷爷辈有多少人看得起电影。

另: 网上看到好多人领到了免费的电影票,请我在哪领,带带我

知乎用户 薛智宇 发表

我建议你先拿出你的纸巾,免得眼泪流的哪里都是,特别是男孩子看到这一幕,真的是有想去当兵的冲动。

党课讲过一部分

还看过曹宠老师的书

所以电影里从他们上火车开始我就开始哭

哭累了才刚打完第一仗还没到长津湖。

普通网友看完之后

特别让我落泪的是,最后美军发现前方有敌人,走近一看发现是已经冻死在雪地里的中国军人,他们保持着握枪、警戒和发电报的姿势,就这样被冻死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依旧坚守着。

普通的我看完之后

我自己说哭着看完的,至于别人哭没哭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是哭了。

知乎用户 fasrain 发表

我对历史研究不深,就是这样我还是知道不少让我震动的人物,我是山东人,随便翻翻山东党史,只是近代在山东这边都有不少为民族奉献终身的人物,甚至我们小县城边上都有好几座烈士墓,民族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太多了,之前一直想不明白,随便翻翻中国历史能让落泪让人感动的人物那么多,故事更是数不清,为啥老去拍宫斗,拍狗血言情。

中国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像美国日本等国家没有历史或者历史太浅或者没有记录,遇到几个好故事都要翻来覆去研究,中国是祖宗留下的太多反而不知道怎么研究了?

知乎用户 范先森​ 发表

国庆最后一天,抓住假期的小尾巴,看了《长津湖》。因为这么精彩的影片,实在不想错过。
个人觉得,其中有两段话最让人动容。

一段是,哥哥伍千里对伍万里说的:“一只蛋从外面被啄开,注定会被吃掉,有本事自己从里面啄开,没准是只鹰。”

还有一段是,谈子为对伍万里说的话——”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开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誉”。

作为一名中国人,可能只会在看《长津湖》这样惨烈的战争片时,感叹我们生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该打的仗,老一辈的革命烈士都替我们打了。

而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直面过枪林弹雨,但看了电影之后,觉得里面的很多场景昨日再现、历历在目。

比如,在开赴战场之前,上级指挥员作战前动员,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为了家国安宁、为了人民幸福,即使身死他乡、马革裹尸又如何?

比如,看大川为了救战友,看到敌人的机枪开火,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子弹,也会想到多年一起摸爬滚打之后,战友之间建立的无私情谊,总是把死的绝望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战友,就是生死相依的兄弟。

再比如,看到一个整建制连准备伏击美陆军第一师,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全连战士被冻成了冰雕,杨根思连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冲锋,全连战士全部阵亡,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多么可敬的战士,只恨自己没有生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不然的话,一定也像他们一样慨然赴死。

军人,是离死神最近的人,也是对生死看得最为淡然的人。

然而,军人,又是最具深情的人。伍千里离家之前,还想着明年给老爹老妈建一个栋房子;雷公想着认伍万里当干儿子,以后给他养老;梅生一直把女儿的照片藏在胸口,一次战斗中照片被烧掉一角埋在灰烬里,他找出后连声说:” 对不起,爸爸差点把你弄丢了 “。

每一个军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父母、子女和亲人。

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过兵,才对这部影片格外有感触。但我知道,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若有战、召必回 “是军人的铮铮誓言,而一旦上了战场,就” 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山河无恙、我辈自强。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万岁!

伟大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知乎用户 张丹枫 发表

很多回答莫名其妙的,问的是军人的感受,很多都他妈是影评人吧,都评论的啥呀,不是军人就不要瞎点评了。比如我,就不点评电影,点评你们写回答的人

知乎用户 有点小超级 发表

我有一个兄弟,当了五年兵,前年退伍。

昨天刚好问了他看没看《长津湖》,

他说他从来不看这种电影,因为一怕忍不住哭,二是他之前看过,看了就上头,想找人干一架,想跳到电影里面干敌人。

抛去各种分析,我想应该有些兵哥哥会有这种感觉吧。

知乎用户 taotangni 发表

在十几年前网络审查不严的时候,看过一个经历过朝鲜战争士兵写的回忆录,也就十几分钟的阅读量,感觉很真实,在今天估计分分钟被删。总结就是战争对于平民就是天塌了,其他都是扯,平民最应该干的事就是反战。

知乎用户 岁月如雾 发表

战争和当兵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大多现代军人和普通老百姓一样,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只能从影视书籍等地方了解。只是军人更需要去学习如何保护战争中的人民。

知乎用户 番茄紫菜虾皮汤 发表

已退役。

感触最深的是雷班长。平常人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部队还有句话:铁打的士兵流水的军官。有的军官两三年就一个岗位,有的六年八年一个岗位,而且很容易被调离原有连队,所以一个连队里的老兵其实对连队感情更深,对士兵感情更深,更传统的能继承连队的作风。

知乎用户 gusxumu 发表

我觉得军人看战争片应该都是这样的:战争是残酷的,就是太子也没有另眼相看,所以采访中有老兵深情地分享说,战场上的军人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已经捐躯的,另一类是准备捐躯的!

知乎用户 KkF 发表

借题回答一下

我今天(10 月 7 日) 中午去电影院看的,满座,从伍千里跪在他父母面前那段就开始忍不住流泪,中间所有缓解气氛的片段,我都笑不出来… 因为在朝鲜的战斗,先烈们打的实在太难了……

头几天头条有比较多的长篇文章介绍抗美援朝一些细节的,我都有详细看完,今天的电影,只不过是让我对志愿军战士伤亡的画面更加具象,即使知道他们最终会胜利,可他们大部分人还是凶多吉少!!!装备上,难!后勤上,难!但就是为了不让下一代继续打仗,他们拼尽了所有!!!

人一生的苦难,都各不相同,但生活在当今中国,已是万幸!希望今后在外国人商业、文化等领域政策上种种的辱华问题面前,我们更多的中国人能挺直脊梁,共同反抗,直到让他们感觉到 “疼” 并低头做出让步。

知乎用户 小佩奇不蹦迪​ 发表

国庆节当天去看了抗美援朝大片《长津湖》。该片不愧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史诗级的战争大片,全程近 3 小时无一尿点,宏大残酷的战争场面,还有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都得到了完美展现。

   关于电影《长津湖》拍摄,明星团队阵容,后期制作花絮等等,网上已有很多相关的报道,在这里不再细说,此处省略一万字,怀着激动的心情,三个小时的全神贯注,看得人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想在当时的国情环境下,装备相差如此悬殊,是何等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打胜这仗啊。看完《长津湖》,我从来没发觉自己原来对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这么热爱,整篇大开大合的场境,航拍,长镱,特写,转场等,各种特效更不用说了,这么多人的各种调度,各种道具的运用,不是一个工业大国都做不出来,真的感觉国家强大了,富强了,制作出史诗级的电影。

  看着电影,思绪也仿佛跟着穿越回到 71 年前的朝鲜战场中,战场上白雪皑皑, 战火纷纷,敌人冷血无情,阵地变幻莫测,然战土须久经沙场,但装备和敌军实在相差悬殊,况那时是在冬天严寒中,我军缺衣少食,补给严重不足,美军更是一群阴险奸诈之徒,不能硬碰,一定要智取!誓要全力以赴!沉着应战,取对方性命必在一招之内,所谓一剑封喉,踏雪无痕,杀人于无形方为最上乘的境界。所以中央决定用分割包抄的战术,围困美军,主动出击全歼战术。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场景,是描写战士雪地行军昼伏夜出地去完成包围任务的,当中有一个特写镜头,说到主角伍千里和伍万里两兄弟在风雪中互相送食冻土豆,在零下几十度的风雪中,一直坚持埋伏,聊天话语也是希望打胜了回家给父母盖房子,相比之下此时的美军却在温暖的帐篷中吃着烧鸡喝着咖啡聊着乍么回家玩,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中啊,叫你呆在家里的冰箱 - 18 度的急冻层呆上一晚试试,看到这里,真的眼泪止不住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如何坚持?就是那份不怕死,保家卫国的坚强毅力啊,如今的国人乍么能不感激先辈的付出呢!

 电影中感人的场景还有好多,其中有一个闪光泪点,就是我军在全面进攻时,当敌人空投标志弹时,由胡军扮演的雷公,为了大家的安全,敢于牺牲自己去救大家,最后战死的场景,真的是泪雨如下啊,正是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先辈烈士,敢于献出生命,成全大家,才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战场中这样舍身忘我的英雄数不胜数,如今的我们一定不要忘记,现在的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得来不易啊,太多的语言都是苍白,大家要亲身到电影院去看看,才能体会当时的心情,整部电影可圈可点的场景还有好多,影片中的人物表演的也是相当的出色,主角吴京的硬汉形象更是表演的入木三分,深入人心,新人易烊千玺首次出演志愿军战士也是演技炸裂,还有其他像胡军,朱亚文真等老戏骨,也是演技特棒,总之,整部戏都是上乘之作,结合各种后期特效制作,各团队的配合,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史诗级大片!

真的感受到国家强大了才能拍出如此真实的大制作来。看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时间不够,不能看尽兴,高潮部分不够过瘾,意犹未尽,可能时间限制,一些重点场景没有一一体现,总有看不够的感觉,听说还有下一部,期待续集的播出。走出电影院,已是万家灯火。

 明月初上,愿祖国越来越繁华昌盛!点将台上,国家更迎来新一阶段的发展,英雄豪杰已经摩拳擦掌,整装待发了!战斗角号已吹响!誓要为国家的建设出一分力,为逝去的先烈放心,国人们,运用各种兵法,十八般武艺尽力倾出,战无不胜,功无不克!国家发展飞沙走石之日,就是决战紫禁之巅之时! 冲锋吧,国人们,千重巨浪压不倒,直捣黄龙!再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乎用户 酩酊不醉​ 发表

知乎用户 新声代农民工 发表

问军人什么感受,都没经历过,军人跟普通人有很大差别吗,提这个问题还是想给这部电影流量,蹭热度,出发点就不好。

知乎用户 张大兔 发表

心中充满敬意,推荐大家去看,自己却不忍去看。

知乎用户 妮妮 ·angla 发表

在这个提问下面,有答主展示了自己所谓的证据,认为美方的资料才是真实的,而我只不过评论了一下,不能偏听某一方云云,建议对方收集下美方军人回忆录和记录片及我方回忆录及记录片,好得狠,评论被删,居然不能评论了。居然被一堆某些某类人追着骂。

一边是被电影长津湖感动的人们,一边是这种,还真魔幻!然后知乎到现在也没处理这口出恶心之语的喷子。

评论我暂时关掉,暂时就这样吧。我不会让这些自己是什么,才看别人是什么的人,有机会骂人。

知乎用户 素素 发表

长津湖值得去看!

知乎用户 立锥之地​ 发表

胆寒,真实的战争更残酷。

知乎用户 推广 - 夏陌凌 发表

而是把这些真实发生在某个战士身上的事用影像还原出来,尤其是已经牺牲的战士,他们曾经说过的话再一次发出声音,他们眼睛看到的情景在我们眼中重现,就像他们从未离去。这才是纪念,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因为人总会被更细节更个体化的描述打动。” 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知乎用户 尾纹尾纹 发表

和一位军人去看的,余光看到他一直在抹眼泪。离场时,他说看不得这类影片。我倒感觉片子里没那么多泪点,故事描述中没有过多惨痛的历史,更多是热血和浪漫的英雄主义。但是军人一定有更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吧,在各种细节处。

知乎用户 阿修罗 发表

我爷爷就是三十八军的某个参谋,他一辈子都很骄傲在三十八军服役

知乎用户 噜噜噜 发表

热榜前头已经有评语了,逆跌。

知乎用户 思汗先生聊写作 发表

在另一个回答里有作答,可以看看。

[如何评价 2021 国庆档电影《长津湖》?10 赞同 · 0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992270/answer/2149618438)

不再重复回答。

知乎用户 C-137Rick 发表

我三爷爷抗美援朝,团长。可惜年初去世了,没能看到这部电影。

知乎用户 苏米 发表

斯文的我,在电影院差点把手里的水瓶当手榴弹扔向屏幕

知乎用户 清狂​ 发表

就是怎么说呢,一边觉得假一边又哭的比谁都惨,导致现在都没敢去看

知乎用户 buger 发表

战术和打飞机剧情真的合理吗?

知乎用户 请叫我峰哥 发表

除了一线执行任务的军人能有感受,其他绝大多数都是老爷兵。恐怕连雪都没见过,还扯有什么感受。

知乎用户 WAV 发表

非专业的人去展示专业人员做的事,当然会被发现不对的地方,战争的残酷不是电影可以表现的,不过电影毕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没必要苛求。

知乎用户 Mr.six 发表

本人原空军非军籍学员,18 的空降特战。很早之前看过《八佰》感觉很震撼,后来又去看了《金刚川》被志愿军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然后现在看了《长津湖》,二刷,尤其是看见送走战友的那一段,想起了我们的过去,感触非常深刻

知乎用户 只是来学习​ 发表

长津湖还没看过,我在电影院和之前的女朋友一块看的红海行动,她是二刷。这电影我看哭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知乎用户 草丛曾志伟​ 发表

看到陈凯歌三个字,我就觉得这题材可能是要被糟蹋了

知乎用户 打狗棒棒 发表

三小时的政宣片

知乎用户 hong 发表

我的近现代史老师曾说,退伍的军人们一般不会看战争片的。

其他人和军人很不一样,其他人会很热情地观看战争片,而军人对此却很冷淡。

在战场上,杀人如割草,和你朝夕相处的战友这一秒还在,下一秒头就没了,什么感受想象一下。

知乎用户 lllll 发表

知乎上有间谍

知乎用户 桃瓤 发表

我没当过兵 但是我觉得像长津湖那样因为缺少棉衣导致志愿军大量非战斗减员是极其严重的错误 重点不是志愿军在缺少棉衣的情况下顽强战斗的精神 而是志愿军为什么没有棉衣穿 当时中国真凑不出那么多棉衣吗?

知乎用户 金圣 发表

爷爷是参加抗美援朝的朝鲜族。

因为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他是否亲历了长津湖我也无从得知。

作为孤身一人的沪飘,身上仅有的老物件,就是给立了三等功后残疾的生活补贴记录。

一个月一百多快呢,想想二三十块就是一个月工资的年代,算是有钱人了。

只是现在,没人能再给我讲述那段具体的历史了。

所以我选择不看。

毕竟,国庆那天才办的婚礼,忙都忙死了,哪有时间看。

知乎用户 达利园 发表

新能源开回家的时候家里还没弄充电桩只能去充电站冲,巨不方便,充电站距离家里四公里左右,我买了两辆新能源车,一辆就放充电站了,换着开,后来同学知道我这辆车不用就借走了,我只能要么开车过去充电的时候车里躺躺,要么找人给我接回家了充满了再送过去,一度电一块五还可以,维修保养可以忽略不计了,基本不花钱,只有刹车油刹车片轮胎需要保养,好多年才换一次,后来买的充电桩到了,在家里大仓库弄了充电桩,没事儿就插上冲呗,虽然很慢但是便宜,冲一晚上也够我第二天跑了,一公里就花几分钱。贬值无所谓,就是贬值率高我才买的二手的。
作者:布衣大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3523126/answer/21007375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吴京、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长津湖》?

知乎用户 闲人电影 发表 《长津湖》上映前很多人都担心三个问题。 一是三位导演风格不统一,是否会有割裂感;二是会不会拍成一部说教的战争片;三是会不会凸显个人英雄主义。 在《长津湖》正式上映后,这些担心全部都烟消云散了。咱们先看看这部电影截止 …

冰雪埋忠骨,寒光照铁衣

长津湖和长津湖是两回事。 一个是七十多年前真实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崇山峻岭中的冰与火之战; 一个是发生在大银幕上堪称二零二一年最让人期待的国产战争电影; 如果没有这一场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对战双方回忆起来至今都心有余悸的绝命搏杀,自然就不会有后 …

电影《长津湖》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印象深刻?

知乎用户 胡军​ 发表 大家好,我是演员胡军,在《长津湖》中饰演第七穿插连的炮排排长雷公。很高兴在知乎与你们分享我参与电影拍摄时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以下回答涉及大量剧透,我建议朋友们先去观看影片,再来阅读这篇文章,会更有意思。 长津湖 …

《长津湖》对不起冰雕连

10月1号去看了《长津湖》。我对它原本抱有期望。这是中国对美国的一场惨胜之战,拍成电影,大有可为,何况听说投资巨大。虽然对吴京参演颇有点疑虑,生怕拍成个人英雄主义,但前有《金刚川》,感觉人家也在转变。 我以为我能看到战场上面对两个敌人的两 …

记录片里的《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更惨烈

收录于话题 #影评 26个 中国、朝鲜、韩国都有许多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但反映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很少。相关的苏联电影更是没听说过,虽然苏联空军直接参战了。有人说美国反映这场战争的电影少是因为美国输掉了这场战争,这话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