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评说南怀瑾的学问水平?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2016.7.30补充,你看到的答案大多数都是在这以前)

我来进行一个补充吧,儒家的“学问水平”并不是“学术水平”。

如果非要为儒家的“学问”找一个近义词的话,那就是“智慧”这个词。

这个人有学问。这个人有智慧。这两句话大概是相同的。

问题问的是南怀瑾的智慧有多高,并不是问他的学术水平有多高,并不是问南怀瑾的论述有多严谨。

关于南怀瑾的智慧水平的鉴别,我觉得只需要读他的原著,看是否给人以智慧即可。

知乎用户 yolfilm​ 发表

-
很不喜歡這頁面中的許多答案。

南懷瑾引述過胡適的話,說的明明白白,「這佛有兩種,一是宗教性的,一是學術性的。」南懷瑾從頭到尾,就是把佛、儒、道,當作宗教性的標的物來理解,結果,你一干子文人,包括方舟子這種超級無神論者,偏愛拿科學結論,拿訓詁、小學等的無聊證據,加以駁斥。

這是最根本的立足點錯誤的問題。
“一时兴之所至,信口开河,毫无目的,也无次序地信手拈来,随便和 “恒庐” 的一般有兴趣的朋友谈谈。既不从学术立场来讨论历史,更无所谓学问。等于古老农业社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南怀瑾「历史的经验」章头语。)

南懷瑾每次開講,必定先自謙自省,先提醒各位聽眾,我說的不是正經學銜,要說夫子自道,南懷瑾自認作的是居士的工作,從清朝襲承下來的居士作派,為普羅百姓講經說法,(「居士」之說,可是南懷瑾在演講中,多次自我說明的)。結果,你把還以為他在大學講課,把他當作博士生導師,仿佛仍然作的是學術研究?把他對信徒信眾的演講講座,當成了國學知識課程?這樣的指責,可不是荒腔走板了?

不說別的,儒家會因南懷瑾而重獲生命力,我相信這點。

而你張中行寫的這一堆文詞不通,辭不達意,連文章都不明白的批駁文字,確實是無聊透頂的玩意,在網路的時代,你說的哪一點,不是 google,不是百度就能查到的?張中行說的,那不是視見,只是學術研究的結論。

能起到什麼真切的社會性作用?我不認為。

南懷瑾作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演講,(他的大部份書,都是演講稿的集成。),利用演講,讓那些老舊,不堪聞問的,過氣的寶藏,重新煥發新的生命。某種程度而言,南懷瑾更像是一個面向社會的傳道者,他的責任不在於作學術研究,而是在於重新向世人推介這些事物的祟高價值。

數十年誨人不倦的演講,能在幾個小時的課堂上,緊緊扣人心弦,講的內容,又是無味索然的儒釋道等高深莫測的學問,難道這樣的工作,不需要天份?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積累?不需要毅力?

如果這樣的工作很簡單,那好,請誰舉出第二位來,堪與南懷瑾老先生相提並論的?

是的,也許他的演講中,舉證有疏漏。

但,相對於數十萬字的厚重(演講)著作,幾處疏漏,就能將他的書,全盤推翻嗎?

就是孔子,也有「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矣」「無友不如己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大小不同的千古疑句,甚至還有「殺少正卯」一事,譏評者多矣。(可不說別的,少正卯之事,就是真的嗎?古往今來,又有多少學者反對荀子舉證的這個故事?)

我們可以因為論語中,幾個讓人疑慮的句子,就把孔夫子全部的作為,完全一筆抹煞?我想,經過文革災難的中國人,該是最能明白其中義理的人才是。

所以,我們看南懷瑾老先生的價值,千萬要看重一點,他開始講經說法,是在近七十年前,在中華文化風雨飄搖的一九五零年代,在小小的台灣,他就開始這樣的努力,七十年來,功德幾近無量。

不說別人,對他老人家,我個人就是心懷千萬感恩。

多少佛學經典?多少古今論述?當初,沒有一本能叫我看的下去(或是看的明白),只有他老人家的那本「金剛經說什麼」,是這本書,真正地循循善誘,數十萬字,才讓我得窺廟堂之妙。沒有南懷瑾的引路,我哪有親近佛法的善緣呢?

要說玄妙之事(方舟子所反對者),豈是一件兩件?整本「金剛經說什麼」,從頭到尾,都是宗教性的神奇故事。那方舟子要真用科學檢驗法來評,我保證他能寫一本,比「金剛經說什麼」,更要厚三倍四倍的「戡誤書」來。

說到底,這樣的戡誤,有個狗屁意義?

打個比方,南懷瑾說,南北朝時有個皇帝,唸「心經」唸了幾百幾十遍後,病給治好了,於是,你方舟子說,「這心經,比中醫更該打倒!」,試問,這樣攻擊,到底有什麼祟高的價值?

總之,說結論吧,容我再重覆一次。

我很不喜歡這頁面中的許多答案,建議有識者,應該理解一點:

在宗教的世界,就該行使宗教的法則。

法無頓漸,人有迷悟,對你而言,是迷信的荒唐故事,
對其它人而言,說不定是譬喻說法的方便法門。
莫忘佛祖教誨:「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請尊重南懷瑾,在我等眼中,他是個值人尊敬,戮力行善的傳道者。

子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樑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仿?」
懷念南懷瑾先生。
-

知乎用户 陆陆陆家嘴 发表

别的不多说,来一篇南师《南禅七日》转录稿的第一篇。南师水平如何,人格正不正,大家自己评判。


本师成道与打七

  佛说的经典最重要,论,是佛的弟子们,这些菩萨与尊者们,根据佛法的修持的著作。有些论著得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底还是菩萨们,是尊者们的著作,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亲口所讲的原著。所以学佛,第一注意依经不依论。第二依法不依人,以佛法佛说的佛经的所讲的佛法为标准。真正学佛,所以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以佛所说的,这个留下来的记录,那叫做经典。经典是我们后人尊称它,实际上每一本佛经,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对话的讨论集,或者是这个菩萨提出问题啰,或者那个弟子提出问题啰,譬如大家都知道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为主体所提的问题,这种对话的记录下来,后世叫做经典。那么这一种经典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法,法字的意思,佛法这个法字的意思包括什么呢?一切事,事实。一切理,一切道理。一切事,一切理,综合拢来就叫做法。什么叫一切事呢?譬如我们学禅打坐作功夫这是一个事实,等于我们普通讲中国话叫功夫,功夫就是一个事实,那不是理论能够讲的,譬如,两个腿能不能盘的起来,那是一个事实,所以事跟理配合起来这叫做法,就是佛法的法,不是普通法律那个法,所以依佛法不依人。老和尚故意捧我,什么善知识,老和尚话也靠不住,你们不要听,我更不是善知识,他是客气话。不要因为人的关系,要真正以真理为依归。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只有佛经里还有差别,有些佛经是不了义的经典。什么叫不了义?不彻底的,不究竟的。有些佛经是究竟。所以要依了义,彻底,了就是彻底。不依不了义,有些小乘的经典,甚至后世还有伪造的经典,靠不住的。但是诸位听了以后不要认为靠不住,看都不看,都要看,你看了知道那个是不对的。所以譬如有些人讲这是外道,我说你学过没有。外道我怎么学它。那你怎么晓得他是外不外呢?你知道了,才知道这个是外道。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皇帝不当,跑去做和尚,出家了。他前面十二年,八、九年学的都是外道,因为他经过外道的修持了,晓得一切皆非,都不对了,不是正法,因此才在菩提树下,自己悟道的,这个是正法。现在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顺便带到告诉大家这个观念。第四句话依智不依识。真正学佛学道,要靠高度的智慧,不是靠脑筋,或者是读的书、常识与思想来的。譬如大家都学佛都晓得四大皆空,我常常说你肚子饿了,不要吃饭,看你空得了不,你就空不了。你说四大皆空嘛,天冷了,不要穿衣服,不怕冷你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都知道四大皆空,这些佛学一听了都会了,尤其大家,我常常说一个笑话,诸位不要见怪。

  我常常告诉朋友,我最怕是学佛的人。为什么?一来了以后,看到你合个掌,一脸的佛气,一身都佛气,满口的佛话,究竟什么意思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就是把佛的那些道理拿来做普通的常识用了,变成名词了,嘴里满口佛的名词,那个真正的意义不懂,所以真正学佛要高度的智慧,佛法是智慧的学问,不是一般的常识,也不是一般的思想,我们首先交待这个。讲老和尚刚才的客气话,我这一番话的重点,希望大家对我,不要寄望的太高,更不要重视我,我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只有一点,好像除了我那些老朋友,我请来的老朋友以外,比你们年轻,我多活了几年,比你们多吃了一点盐巴,如此而已,倚老卖老,只有这一点那还可以,其他都不行的。那么我也同你们诸位一样,十一、二岁就喜欢这个,一直摸到现在,现在你看我那个样子,头发也白了人也老了,一无所成。会写几本书,那骗人的,肚子饿了才去写书,没有饭吃卖文章吃饭的。讲到这里,诸位不累,时间到了,你们告诉我。

  讲到我写书的先给你们讲个故事,也是不是完全讲故事,我这个话有深意,看你们年轻的同学们出家的那么多,我刚才坐在这里,感想很大。你看你们这里,三、四百个青年人,都出家了,这个能不能真正看懂佛经,这句话很不礼貌,但是我讲的真话,这是一个问题。能不能真修持到有一点心得,这是个问题。尤其是诸位出家了,社会上不懂,我懂,因为我同你们一样,从年轻摸起的,我在峨嵋山也闭关,我的老师兄,这位八十岁了,他是我的师兄。我闭关的时候,都他招呼我的,我要一点花生米、什么东西,写个条子给他,他都给我弄来的,他现在是四川的老修行,大家都知道,因为晓得我到了这里,我们五十年不见面了,所以特别赶过来。讲到这里为什么?就是说,年轻人的修行,究竟如何要实证的,你们不要轻视,真正的一个出家人,是社会文化的领导人。我们都晓得出家人为众生种福田,这句话很可怕的。

  古人说,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出家了以后,什么都不管,十方布施来有得吃有得穿,那不是跟你玩的,要你修行啊!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所以吃了佛家的饭,今生不了道,来生是牛变马,披毛戴角还。我相信诸位都听过的,为什么那么警告呢?古人提出来警告,不是我哦!就是说我们出了家,就要自己修持成就,成就了干什么?都晓得为众生种福田,什么叫福田?你看我们的粮食都从田地里头出来的,没有土地就没有稻谷,没有五谷杂粮,我们就活不下去,没有饭吃。所以这个土地这个田地是有这样重要,所以,一个出家人,自己成就了,是给一切众生,一个好的一亩良田。所以我们自己出了家本身不要忘记了,要做到这个资格,那不修持,怎么行呢?做到了为众生的福田,才叫做人天的师表。不但人中的大师父,还是天人中的大师父,这样一个出家(人)重要的身份。

  我今天上午,老和尚,我来了看到老和尚带领大家在修行打坐,我赶快避开了,怕打扰你们,等到老和尚带领你们去吃饭的时候,我坐在这里一个一个静静的观察。我看到你们,这怎么得了,以我们当年我这个老师兄,八十岁。以我们当年看法,好像你们这一代,比我们当年还活泼得多,所谓活泼,连规矩威仪都不懂,好像一点恐惧的心理都没有,这个我们将来慢慢讨论。因此,替你们担心害怕,这怎么得了,所以这句话就回来,至少要把中国的古文要学好,把佛经能够自己看得懂。为什么我讲古文学好?所有的佛经都是唐宋那个时候的翻译的多,汉朝开始到唐宋,宋朝以后翻译的佛经非常少。佛经都是古文写的,现在叫做古文,当时也是白话文啊!因为时间久了我们叫它古文,是当时的白话。现在人把这个古文的佛经都没有看懂,你怎么样懂进去佛法呢?这是个大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常常告诉出家的朋友们,甚至出家的同学们,我说唐宋时代每一个出家人,受皇帝,受朝廷的大臣,受社会上每一个人恭敬他。你看唐朝、宋朝,大家晓得那些老同学,都是你们的老同学,李白、杜甫、韩愈,你们都知道的嘛,还有一个苏东皮,苏东坡,讲错了,苏东坡,这些都是,你们都是老同学嘛。你看他们所有这些人的文集,包括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和尚朋友,觉得自己很耻辱的,所以交了一个和尚朋友,等于现在的人有个大科学家跟你两个做朋友很光荣一样,历代都是如此,现在呢,现在社会上看看,像我在香港,我家里经常出家的同学来来往往,有人警告我,你家里少来那些出家人,尤其正月不准来。我晓得,正月看到你们说光了头,今年倒楣会输钱的。早晨起来看到和尚尼姑,唉!糟糕了,今天一定倒楣,有些人就 “呸” 这一下,你以为吐口水,他就是说破这个坏运气。你看出家的身份那么高,给今天的社会看得那么低,这个不能怪人哦,要怪自己本身。唐宋的时候一个出家人,你看从南北朝开始,大家都晓得,老百姓甚至于宰相这些部长们见到皇帝非跪不可,可是中国的古代的宪法规定,出了家的见到皇帝不跪的,只合掌问讯了不起了,那么尊重,它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告诉诸位,因为唐宋时代古代的教育,教的是中国文字,没有今天的科学、哲学,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些东西都没有,当然科学、哲学、宗教都包括在内,所以一个读书人一定要学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写字四种体一定会,正、草、隶、篆,这十二样本事都会了,顶大一个学者。那么唐宋时代呢,这些出家人,比进士,状元的本事还大,你们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正、草、隶、篆,我样样会,我的佛法你就不会。第一点那个时候佛经不是现在哦,不能随便流通的哦,只有宫廷里头皇帝才有啊,民间看不到呀!很难得看到几本佛经,所以出了家的学问,你们普通人,这些博士、硕士的本事我都有,我这一套你没有,所以连皇帝,连这些大臣名士,都要跟出家人,高僧,那当然高啊。现在呢,佛经是普遍流通印行了,一个知识份子,学问好一点,尤其是一个大学毕业,或者硕士、博士的,拿来看佛经,明明白白,自己…… 结果出家的呢,反是不肯读书了。普通的学位硕士也没有,博士也没有,佛经也不大看,换句话说,在家人的学问会的,科学、哲学、宗教,乃至电脑,乃至乱七八糟的开车,打牌,他们都会,你的佛法他们也会,然后问到你呢,样样不会,你看这两个对称一比怎么办,所以我说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够自己充实自己,做一个真正的人天师,那至少练两条腿嘛,两条腿坐在那里三天三夜不动,我在美国经常讲的,我说有一个中国和尚来,两腿一盘在白宫门口坐它七天七夜动都不动,白宫里头都出来拜拜你了,真的啊!尤其美国人很好奇的,你管我有道没有道,格老子有腿。道也没有,腿也没有,学识也没有,你说怎么样会给人家尊敬。我这一番话,就是因为老和尚讲了一番话,我这个人爱啰嗦,向大家先声明,希望大家真正做一个中国文化的一个大师,一个好和尚,一个好出家人,领导这个社会,走向一个很严谨的路线。老和尚非常慈悲,因为我跟老和尚,我很尊敬他,我们两也像朋友一样。这个非常慈悲,对你们比较宽松了,以我看你们行住坐卧很多威仪都不够,很多位太散漫,但是不能怪你,这一代的教育。所以你们的任务,今天把佛法学好了,特别要发心啊,发心什么,下一代的,中国人的后一代,要你们好好去教化,不是麻胡的,出家不是逃避现实,我今天这一番话是开场白,还没有讲到正题,怎么样打坐?怎么样修行?为什么这一次我们会来做这个事情,还没有开始,我讲的不大好听的话先讲前面,是勉励诸位。

  真正的怎么用功,这一次妙老原来吩咐我的,说我们在这里新修的禅堂,要打七,所谓打七,这是一个普通的说话,那么打七是什么意思,就是七天当中专门用功,参禅学道,专门用功。这个 “打” 是普通话。为什么要七天专门用功呢?打七是中国唐代由禅宗以后开始的,就是四个字,剋期取证。这又是古文了,所以叫大家把古文学好,再把中国文化根根才挖得出来。剋期取证。自己指定时间,非成佛证道不可。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他前面修外道,修一切的功夫,十九岁出家,换了好多老师,这个大家都知道,我重复一下。他一出家了以后,先修 “无想定” 三年,这要注意了,无想定,你看我们的多困难,一个人把自己思想完全把它关闭了,做不做得到?我们夜里叫你马上睡,有时候还睡不着。以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聪明福德,把自己的思想马上关闭了,无想,得到这个定,还练习了三年,他做到了,三年做到无想定。无想定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再慢慢研究。但是因为他老人家修道,证道了,科学也求证到了,他然后,佛经上怎么讲呢?四个字,古文简单只有四个字,现在的你要写二十个字,还搞不清楚,“知非即捨”,他知道错了,这个不是道,丢掉了。他又去找一个老师,学非想非非想定,也修炼了三年,你们大家在佛学院都研究过的,请问诸位不要客气,我们是个研究会,怎么样叫非想非非想定,请问在座诸位出家在家的菩萨哪一个知道,请举手解释一下,名字都知道了,你们大家客气我替你讲,这几个字都认到了,可是大家也晓得念了,自己去体会过没有?换句话自己修过没有,那更严重啰!“非想”不是思想,脑筋里没有思想了,这里要点一点非想,非,非想,“非”这个字又要点一点了,下面非想,所以表面一看我们一听,非想,非,非想定,请出来考试,你们都答得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功夫,一个什么方法?不是思想,非想,下面又说,非,非想,又不是没有思想,这不是矛盾吗?非想既然说不是思想,又非,非想,并不是没有思想的思想,那算个什么东西。你们诸位青年同学都在学佛学的,有没有想过啊!非想,非,非想,不是思想。但是,不是没有思想的,都知道可是不是思想。脑子没有乱想,心里没有乱想,不是思想,可是都…… 又不是说不是思想,就没有死人,世界上有谁做到,没有思想,棺材里头那个朋友,他是彻底没有思想的。所以他做到了非想,又非,非想定这个功夫境界,都很容易的,不是困难。可是大家因为佛学自己没有研究好就困难。可是在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样也修持了三年才做到。做到了以后,他都科学实验的,佛经上用四个字,知非即捨,他认为这个不是道,所谓道不是生命的究竟,他把它又丢掉了。没有老师可找了,印度的所有大师们他都学完了,没有可以找的,自己一个人跑开了,跑到雪山,大家都晓得雪山在哪里,就是现在尼泊尔的北面西藏的南面。他跑到中国西藏的南边,尼泊尔的北面,到这个雪山上修苦行,苦行,自己给自己苦吃,六年。传记同佛经记载,他每一天只吃一颗果子,乾果。所以六年当中饿得,自己摸摸肚皮摸到背脊骨了,你看肚子饿扁了,人是这个时候,他还只二十几岁,苍老的不得了,那就是现在人讲营养不良,什么毛病都来了,这样搞了六年。他为什么要修苦行呢?这个我们中国文化里头不会产生的,有,现在还有,现在也有大陆,我讲大陆,现在已经回到大陆,还讲大陆,中国,台湾,东南亚,日本,都还存在的修苦行。修苦行印度就更严重了,有些修苦行的人,自己头发拿指头都拔光,长出来就拔,胡子也拔掉,各种各样的磨练自己。有时候永远给火烤,有时候泡在水里。你说你们这个打坐很苦,他们修苦行的人,就是怎样修的,一只脚这样站著,就是这样(南师起身示范),准备死在那里,这样入定,都是苦行里头的,各种花样。印度当时的文化,一部份认为苦行是道,所以他也去修苦行,修了六年,他都做到了,知非即捨,不是,他就讲一句话,苦行非道也。可是你们注意哦,这一句话给你们大家给我们好用了,所以我要快活一点,苦行非道也。我也不要吃苦,这样讲就错了,他说苦行非道也。然后,没有老师可找了,自己下山了,已经变成背也弯起来,瘦得不得了,跑到中印度,恒河边上,然后碰到一个牧场,一位小姐看到这个老和尚,其实那个时候他不过三十一岁,这个老和尚好可怜,快要死了,才供养他牛奶,他重新又吃营养的东西,当然,佛经上说只喝牛奶,有没有吃牛肉不知道,当然没有这回事,这个不必深究了。那么换句话说,他恢复普通人的生活,要营养的东西再恢复这个体能,又恢复了,到底年轻嘛。因此,他跑到印度的恒河边上,一棵树的下面,这棵树为了他成道的纪念,所以叫做菩提树。原来不叫菩提树,这个有各种考证了。菩提者觉悟也,大彻大悟的意思,梵文叫菩提。那么他在这个时候,在一棵树上(下),自己弄一些草来,做个座位打坐,不像你们诸位,还有给你做好棉花的垫子那么讲究在享受了,自己弄个草,这种草印度有,现在我们到西藏学密宗呢,也用一种草,叫吉祥草。有时候学密宗插头顶,所谓顶开了,可以往生西文的一根草就插下去了,那个就是吉祥草。不过不要认为插了草就对了,我在西藏学密宗,我自己插自己笑,插草就是把自己卖掉,中国人说是要卖身了,就弄个草在头上编起来,那个另外将来再介绍。他以吉祥草做座位,自己没有办法了,坐下来,他就发了狠,这一次下了死的决心了,释迦牟尼佛座上盘脚打好,不证菩提不起此座。古文就是这样写。我假使不大彻大悟,找出人生宇宙生命的真谛,不证得这个菩提,菩提就是觉悟,不大彻大悟,不起此座,四个字要注意哦!你懂了古文就很简单,我们现在讲土一点,格老子就死在这里不起了,腿都不放了,我就死掉,坐死在这里算了,你看古文四个字多漂亮,不证菩提不起此座,多美啊!你想像那个内容代表什么,他说,我这一次假使不能悟道,就死在这里,两个腿不放坐到坐死算了。因此,七天当中。第一天,因为就发了天眼通了,第二天,天耳通,当然五、六天六通具足,第七天早晨抬头一看,佛经怎么讲的,你们同学们接一句,一定会,怎么说啊,睹明星而悟道,对不对,大声一点嘛,这学佛的人多大的气派,还不好意思说话,那怎么成佛呢!睹,就是看见了,明星,现在我们厦门电视台哪一个明星最有名,是不是看到这个明星,怎么看到明星而悟道,现在学术家就拼命研究,明星,这颗星是什么星,还是太白金星,还是早晨起来的辰星,有人说是月亮,天快要亮的时候抬头一看,太空,天空上面什么都没有,一颗辰星在那里亮,这个时候他悟道了。他怎么讲呢?奇哉!是古文哦!现在所以要你们好好学古文,古文学会了,白话文才写得好,你们想钢笔字、原子笔字写得漂亮,要毛笔字写得好,钢笔字就漂亮了。现在人那个写字给我写信给我,我有时候要命啊,比考古还难,那些字都龙飞凤舞的看不懂啊,又写的,写不好自己又变花样,很痛苦。奇哉,真奇怪啊,自己感觉到奇怪,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止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一个蚂蚁众生,包括了很多的生命,都是佛。个个都得道了,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注意这四个字,不能证得,所以不能够得道,不能成佛。那我们注意了,我们在家、出家,天天想打坐成佛,是不是妄想呢?是不是执著呢?你们一定…… 我们有时候自己解释,我们这个是学佛,学佛不是妄想啊,非打坐不可,那不是执著吗?这都是问题。那么我不打坐好不好呢?也是执著啊!我不学佛总行吧,更执著!这样讲话就是禅宗。反正你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不对的更不对,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所以他就要走了,这一下他得道了,那么才感动了天人,向他前面跪到,您老人家不能走,您多生多世发愿,悟道了以后要度人,世间一切众生。现在您得道了,怎么可以不弘法不传出来。所以你看在法华经上到处看到佛说的两句,古文两个字,止!止!我法妙难思。什么叫止!止!呢,古文这两个字,现在怎么写呢?写白话。你算了吧!算了吧,不要讲了,算了,算了不要讲了。他说你要问我这个我没有办法传给你,我所得的法门,妙,非常妙,不是你们用头脑思想想得出来的,我给你一讲了,就变成学问变成知识,一变成学问变成知识你佛学再好了,佛学诗文也高明了,同这个道就越来越远了,所以说止!止!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我法妙难思。但是他还是后来说法四十九年,我们花了那么大的时间,那么一段力气,说明什么,大家不要忘记了,学佛第一个,要培养自己的头脑逻辑,刚才我从头讲到现在为了解释什么?所以很痛苦啊,你们跟我那个同样的程度我就讲话方便了,就是解释打七,叫做剋期取证。等于佛一样,自己定了…… 他没有规定自己七天,他是剋期了,他的无期的,无限期的,我假使不悟道,死在这里,不起来了,结果七天他悟道了。所以后人禅宗仿造他的行为,拿七天来叫做打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释迦牟尼佛悟道,真正的下了狠心,只有七天哦,所以你们诸位想想,你也去下七天狠心,我们多两天,九天也可以,有什么关系,便宜点嘛,便宜卖,你做到吗?做不到,不要忘记了他前面他是一个太子,而且是独子,不要人家老百姓投票一定做皇帝的,他不干,他认为这个人生啊,不是一个政治、一个哲学、一个教育能够解决了。他要追求生命的真谛,他毅然跑去出家了,逃走了。逃走了以后,他经过十二年求证的苦修,才有后面七天的剋期证道,老实讲,他前面不是渐渐的渐修来,还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不是说拿七天来就…… 那么为什么七天呢?这同我们自己的文化也有关系啰!佛的文化是东汉以后才过来,我们老祖宗的文化早就告诉你了,在易经上,七日来复,这个七日记得哦!下午就很严重的东西就会来了,七日来复,一句话,这个宇宙的生命的道理,物理世界,这是个科学的问题,七天一个回转。我们要晓得,世界上讲科学,科学以数学一路领先,科学以天文学为第一位,天文科学,可是数学与天文学,数理学,数理的科学同天文学我们中国二千年以前就一马当先向前走的,我们二千年后,我们自己的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现在科学是万分的落后,都对不起自己的祖宗,所以我们祖宗早就晓得七日来复这个回转,大家只晓得讲气候,五天叫做一候,以阴历为标准,我现在来不及给你讲易经,大概提一下常识,五天叫做一候,三候叫做一气,六候叫做一节,过节,清明节,不是端午节、中秋节,那个是不对的哦!二十四个气节,五天是一候,三候是一气,六候是一节。一年七十二个候,二十四气,二十四个气节,三百六十五天多四分之一。这个太阳在宇宙围绕,地球,地球在太阳系统里头,各走了一圈是一年,叫做一周天。这个周天当中,七的数字,七分钟,现在讲七个钟头,七天,七个月,七年,非常大的关系,同大家修道有绝对的关系。打坐修持我们再慢慢介绍,先告诉大家,这都是中国文化的要点,很基本的道理,所以这个是第二点。向诸位介绍打七这个七天的重要。后代的禅宗用打七,禅宗用来打七是什么呢?禅宗从唐代马祖百丈以后,慢慢形成了禅堂,禅堂里头大家长年都在那里参禅修道,什么叫参禅,我等一下要介绍,要求悟道,都大部份一辈子住在禅堂里头,老死在这个里头,没有悟道的,古文四个字,如麻如粟。这四个字形容好漂亮的字,骂人骂得好严重。学佛修道的人那么多,像农田里头的麻,像稻米那么多。换句话修道的人那么多,成功的一个都没有。如麻如粟那么多。那么因为禅堂里头出家的那么多,我当年看到的,有许多人打坐坐在那里,好好的,坐得好得很,可以一天都不动,你看他在那干什么,还不是无想定,睡觉。打坐睡觉。传你们一个好袐法,密宗,注意啊,要睡觉,给师父看见你很用功。两个肩膀一端,把头一架起来,尽管睡,你不会这个,一打坐睡起来,就给师父看出来了,睡得很稳,可以睡一辈子,将来老和尚修个禅堂你们讨褡住在这里,天天打坐,都在睡觉,因此后来就是严厉到了冬天的督促住禅堂人打七,一天里绵绵密密的训练,这个叫打七,禅宗里头开始。所以我…… 老和尚为了你们年轻人,发心化缘,我们李居士出功德,将来都慢慢介绍,修了一个禅堂,他要打七,你看你们这些修行,前辈子都在禅堂里坐了八九十年,现在刚刚才来了,当年的老修行,腿子都没有练好,打个什么七,打一都不能打,还不要说打七,所以打七的道理是这样。后来有各种各样的打七,学净土的人打佛七,七天念佛,那么其他的人,拜经忏的也用七天,各种各样都是禅宗里头来的。真正的禅堂,真正的打七,等到慢慢给您介绍,这些都是知识问题。那么老和尚提出来了以后,触动了我一个感想,所以我告诉一声老和尚,你打你的七,你要我来说,我要改名字,这个老和尚这个人之高明那没有话讲,你说什么他都对,那当然你要怎么改就怎么改,别的老和尚做不到的。这个和尚老了那个脑子的顽固,比山门外的那个石狮子还厉害,动不了的,嘿!这位老和尚圆融无碍。你说什么,就怎么做,只要你来,这就被他拴住了,所以把我拴了,就给他拴起来了,我叫做这一次的研究,“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的研究”,所以不叫做打七。如果打七,我不能够这样给你们讲,打坐经行,经行打坐,那是另一套方法。所以你们注意不要参加了半天这一次,将来出去说,南普陀这一次妙老主持打七,请那一个糟老头子那个姓南,还是姓北的,那个搞不清楚东南西北的来乱讲一顿,这就讲错了,我们没有打七,是生命科学与禅修,是禅宗的禅,禅修实践研究,这一次是这个题目,我们现在本题来了,慢慢来。


更多的《南禅七日》文稿,我会陆续撰写后发到专栏里。感兴趣的欢迎阅读。

知乎用户 包龙图 发表

本来不想掺合这种问题,不过想了想还是来说两句。
国学是一门学问,或者说是一种研究性的东西,这和宗教、艺术等灵性的东西是不同的。差别在哪里?在于着重点不同。学问的重点在于思想体系的自恰性,内部的逻辑联系,证据的充分性,论证的严密性。而宗教、艺术等更讲究观点的新颖、心灵的共鸣等等,两者完全不同,具体的差别可以见下表:

不可否认学问和灵性的东西有重叠的地方,比如艺术理论,就既有学问的性质,又具有灵性的性质。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差异的。举例说明:

1. 把 “明天” 解释为 “偏正词组,今天以后的一天”,这是治学的路子;把“明天” 解释成“明亮的天空”,这是文学创作的路子。

2. 看见 “wife” 想起 “妻子”,理由是其词源学上的古英语等来源,这是治学的路子;看见“wife” 联想到“外夫”,说这说明英国女人主外,男人是“家里的丈夫”,这基本属于灵性的路子。

3. 你回家看见狗冲你跑来摇尾巴,觉得这是条件反射,是狗为提高生存几率而形成的神经活动,这是治学的路子;你回家看见狗冲你跑来摇尾巴,觉得狗就是你的家人,跟你有感情联系,这是灵性的路子。

4. 分析音乐,说这个是某某调式,在哪里用了一个什么不和谐音程,这属于治学的路子;分析音乐说这里听着兴奋那里听着悲伤,这属于灵性路子。

5. 谈语音,说 new 应当读作 “njew” 是基于其相关词源的发音,类似词语的发音规律,或者根据对很多人的语音调查,这是治学的路子;说 new 应当读作 “njew” 是因为好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灵性的路子。

两条路子无所谓对错高下之分,但是,不可以把一条路子上的东西拿去另一条路子里求评价,如果真要求的话,只能评价说 “Not even wrong”。

对照上面的标准,我们就很容易看出南的工作,实在是很难归到 “做学问” 一类中去的(比如将 “暴虎冯河” 解释为 “暴跳的老虎想跳过河” 的这种做法,只能当成文学的浪漫,不可能当成是做学问。)他的很多观点很新颖,也对人不无裨益,但是硬要把他当成一个做学问的人,冠以什么 “国学 XX” 称号,实在是在他头上强加了错误的标准,这就好比你说刘欢是个物理学家,那实际上不是捧他,是骂他。

所有的事情都当成学问,那生活会变得味如嚼蜡;但是反过来所有的事情都不当成学问,反而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所以,体会过什么是学问的人要比体会过灵性的人少得多,所以我想在此倡议大家在真正体验过学问之前,不要随便议论学问方面的问题,毕竟,这不是短信投票所能决定的。

知乎用户 王邪 发表

虽然南怀瑾被方舟子这样的人批得特狠。但是如何评价南怀瑾,倒不如正好拿方舟子来做一下对比,反而能很好地得出结论。

方舟子应该学一下南怀瑾做国学普及工作的方法,把它用到科普上。 这样科普肯定比现在 “科而不普” 好得多。方舟子的「鹰派科普」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南怀瑾出错再多、方舟子出错再少,南的积极影响也完爆方十几条街。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三国演义》,虽然有很多荒谬不经之处,但是它太好看了,把很多人带入了三国正史研究的大门。

如果有个人偏要用正史打击文学,把《三国演义》批倒批臭,这人一定病得不轻。
同理,用科学打击宗教也是一样。

知乎用户 爵士猫 发表

大正藏第 47 册 No. 1985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0500a12] 「道流!真佛无形、真法无相,尔秖么幻化上头作模作样,设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并不是真佛,是外道见解。夫如真学道人,并不取佛、不取菩萨、罗汉、不取三界殊胜,逈无独脱不与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诸佛现前无一念心喜,三涂地狱顿现无一念心怖。缘何如此?我见诸法空相,变即有、不变即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唯有道流目前现今听法底人,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入三涂地狱如游园观、入饿鬼畜生而不受报。缘何如此?无嫌底法。尔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由心故有,无心烦恼何拘?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尔拟傍家波波地学得,于三祇劫中终归生死,不如无事向丛林中床角头交脚坐。

[0500b21] 「道流!尔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著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 [2] 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如诸方学道流未有不依物出来底。山僧向此间从头打、手上出来手上打、口里出来口里打、眼里出来眼里打,未有一箇独脱出来底,皆是上他古人闲机境。山僧无一法与人,秖是治病解缚。尔诸方道流试不依物出来,我要共尔商量。十年五岁并无一人,皆是依草、附叶、竹木、精灵、野狐精魅,向一切粪块上乱咬瞎汉,枉消他十方信施,道我是出家儿,作如是见解,向尔道:『无佛、无法、无修、无证,秖与么傍家拟求什么物?』瞎汉头上安头,是尔欠少什么。

大正藏第 47 册 No. 1985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莫要攀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爱恨情仇,名誉、地位、财富、官运,皆可看透之。用一句世间最流氓的话语,提起裤子就走,莫要回头!这就是真正的没有攀缘之心!没有爱恨情仇之心也!心死也!死心也!菩提也!

-————————————————————-

0499a04] 师示众云:「如今学道人且要自信,莫向外觅,总上他闲尘境,都不辨邪正。

大丈夫儿莫秖麽论主、论贼,论是、论非,论色、论财,论说闲话过日。山僧此间不论僧俗,但有来者尽识得伊,任伊向甚处出来,但有声名文句,皆是梦幻。若有人出来问我求佛,我即应清淨境出;有人问我菩萨,我即应慈悲境出;有人问我菩提,我即应淨妙境出;有人问我涅槃,我即应寂静境出。境即万般差别,人即不别,所以应物现形,如水中月。如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但有来者皆不得受。尔一念疑即魔入心,如菩萨疑时,生死魔得便。但能息念,更莫外求,物来则照。尔但信现今用底,一箇事也无。尔一念心生三界,随缘被境分为六尘。儞如今应用处欠少什麽?一刹那间便入淨、入秽,入弥勒楼阁、入三眼国土,处处游履,唯见空名。」大正藏第 47 册 No. 1985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知乎用户 BigBod 发表

一个在媒体的大肆炒作下影响力日趋扩大但读者群未必真如想象中那么多的资深票友而已。论学术水准,肯定是排不上号的。

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国学博大精深,任何一领域想要做出尖儿来,勤奋、天赋、机遇,缺一不可。近代以来公认的诸位大师,也罕见能横跨诸门的逆天级存在。而南怀瑾却被称为集儒道释之大成,著述之丰,令人倾倒,其中真正具有学术含金量的有多少呢?相信常识,自有答案。

但很多人还是会推崇南怀瑾的学术,刻薄点说,只是因为他们压根儿不了解学术。在无数前辈的努力下,如今任何一学科的专业门槛之高与成果积累之丰,都是外人所难以想象、内行所难以轻易逾越的。正因如此,学术在面对大众时,还暂时找不到合适的转化、传播的门路,也造成了许多人以为学术是无用的、迂腐的、可笑的(相形之下,欧美学界在如何处理学术专著与大众传播这一方面做得就好太多了)。

与之相对的,如南怀瑾之流,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众的反抗心理:你们一帮学者,整天呆象牙塔里,做出来的东西还没一个民科的好看——或许真的好看,毕竟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但不一定靠谱,更别说拔尖。**既然涉及学术评价,就该交给专业、靠谱的学者来谈。**大多数人——包括我——所说的,不过是提供一个样本,证明南怀瑾的流行度如何,而无法确证他的学术水平如何。

过了政治封神的年代,难道要开始文化封神了?从文怀沙到南怀瑾,下一个又是谁?仅仅是因为他们长得仙风道骨(符合对 “师” 的想象),写的东西多得破坏生态(符合对 “大” 的想象),加上媒体人不负责任的最高级赞美,我们就把最起码的阅读能力、判断能力给献上了么?或者,但凡是学界中人的一点意见,就要被迫不及待的贴上 “嫉妒”、“眼红”、“自以为是” 这样的标签么?

如果南怀瑾的书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的,我会给予起码的尊重,毕竟普及之功无量,无需过分苛责;如果他连这最基础的一点都没做到,就不应该对其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因为缺乏起码的参考系;如果将他的学术水平和人生成就混为一谈,甚而借后者抬高前者,则更显荒谬;如果连这些都跳过,大谈普及工作是多么重要大师修行是多么厉害云云,恐已离题太远。

就像我们到一个陌生的景点游玩,总需要一份地图,好的坏的,都可以帮你对这个地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如果你对自己的期待不只是到此一游,你就需要一份更精确、经过时间考验的地图。直到有一天,你不再需要地图——我们许多人还只是在比较地图而已。

最后再说一遍:

1. 南怀瑾就是高级版于丹。

2. 在世的配得起 “国学大师” 这一称号的,只有也只能是饶宗颐。

知乎用户 Jerry Feng 发表

众人务于训诂、断句,而南独观大略。

知乎用户 zilu 发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76940/answer/13627094
当时我只是看到提问者把南怀瑾当大师有点鸡冻,接着就被逼着拿证据。
坦白说这个证据不好找的,正儿八经的学者是不会有闲工夫指出南怀瑾大师的错误的,你看过有人跟于丹易中天讨论学术么?
不拦着你读心灵鸡汤,赞它好味,但把心灵鸡汤当灵丹妙药,还到处炫耀的,只能说把无知当天真了。
好家伙,我找了张中行先生的一篇文章权且当作论据,结果人家说这都是无聊论据,我就跪了。
能把训诂小学这种基本功当无聊的,我也真不想说什么了。
让我想到了丁春秋,星宿老仙,发力还真挺无边的。
一个把故事说得漂亮,想象力丰富的人,可以是小说家,编剧,诗人,占星家,但他在学术上,就是站不住脚。不管你感化多少人,启蒙多少人。谁的小学老师幼儿园阿姨能是大师呢?哦,我错了,可以是教育大师。

理科生的刻薄叫萌,咱文科生说句大实话就给人咔咔俩大耳刮子,又酸又臭什么的。
你给他们讲道理吧,人觉得说得根本不值一提。其实吧,我就想说,到底值不值得一提,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各个领域有各个领域的标准,底线,选择性失明好了。这个世界是娱乐的,互联网的,点到即止的,一拥而上又一哄而散的。
本来议论逝者挺让我愧疚的。但每当想起 yolfilm 先生的一句 “你焉有和我对话的资格”,难免打打鸡血来上两句。
并不针对南大师,作为一个可爱的老头,对他引领不少知乎青年开始对国学感兴趣,绝对是心怀感恩,就像郭敬明启蒙了多少少男少女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

-——————————————————–
10.4
但愿人生一世,留得几行笔墨,被人指摘,便是有大福分人。不然,草亡木卒,谁则知之?而谁议之?
然古来曹蜍、李志,又转以庸庸而得存其名,岂非不幸中之幸耶?

加这么一段感觉才庄重些。

知乎用户 okstar 发表

一生中能看完四库全书、道藏、大藏经的,千古一人而已。
愚连师在《如何修证佛法》中开列的诸经典都还没能看完的情况下,敢开口蠡测妄论师之学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update:回应 @yolfilm—————————————

我没有否认南师在践行传播文化上确有大功德和修持,而多数批评者也不会认为自己就比南师的修为要高。但是这个题目是评价学问水平。宗教有宗教的领域,学问有学问的界限。在我看来,任何学问想要进步,必须够挑剔。


我一向不中意民众神化某人,同时一直既恼且悲世人的种种认知障碍、思维障碍。南师在普及文化道德扫除知识障碍上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同时又带来了其他的认知障碍,这是必然的局限。


对道德及学问的践行能力和学问的深度是两个话题。


对学问认真,是我们做学问的人的一种修行。


功德是功德,缺憾是缺憾,事实是事实。拿功德说学问,是转移话题。面对真实,坦荡认知才是修行的第一步。


学问水平看两点:求真务实,推陈出新。前面的宝藏被埋没,是前人造的孽;南师普及传播了文化,是弥补了前人做下的罪恶,是功德。

然而**认知中有缺漏,考据中失实,学问中又没有新的突破,就是缺憾。不可以因功德而过分夸大价值忽略缺憾。**就如《论语别裁》,**既然讲的是论语,就应该忠于原意,大胆承认原作中不足的部分,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抑或者另外自行著书立说,而不是为了自洽而擅改原意。**这点上是南师修为不足。

-———————————– 下面是原来的答案 —————————————-
南怀瑾在普及中国文化上有很大的功德,同时个人早年经历丰富,修持极深。

但纯就学问而言,其算不上国学大师,著作学术价值有限,笔力不足,很有点信马由缰的味道和些许心灵鸡汤的感觉。 同时早年其学问师承驳杂,又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对现代西学的知识谱系缺乏了解,也缺乏思维训练,所以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局限。 总体来说,他的文章更多是人生体验而不是学术学说。

就学术评价而言,如同楼上 stephen 所言,张中行对其曾有评价,十分中肯,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
1、文无新意,少辩证而多颂歌
2、轻视史实,少考据而多义理
3、不遵训诂,释义、断句等多有疏漏

就人生评价而言,有余世存对话搜狐文化的发言余世存:南怀瑾的人生比学问成就大
http://cul.sohu.com/20120930/n354228670.shtml 张先生评价原文摘抄如下:
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评《论语别裁》(张中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267439/
还是三四年以前,我写《禅外说禅》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台湾有个老人物南怀瑾,学兼儒道释,著作不少,可以找来看看。这善意我同意,可是因为懒而兼忙,竟没有找来看。日前,以偶然的机会,得见他的据说是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别裁》,为 1990 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据第十八版改排本,精装上下两册,定价 26.80 元。依旧习惯,看到没见过的书,总是急着翻开看看。而一看就大吃一惊。——不只一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全书近千页,是用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的格调写的,这我不想说什么,因为论文也有如上饭桌,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辣的。单说惊,一,再,三,都来自我略翻看的百页上下。不再往下看,恕我说句任性的话,是没有兴致再往下看。以下说一瞥的所见,或说惊的来由。想分为三个方面。
 ** 其一,这部书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而意见却还是五四前后极少数人圣道天经地义、反对打倒孔家店那一路。**孔家店应该不应该打倒,问题很复杂。化复杂为简单,我觉得,对于孔子的某言某行,评价,至少也要换用三副眼镜,而所见就未必一样。举例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 阳货》),戴上基本上脱离时代的心理学加社会学的眼镜看,所见也许有是有非;戴上所谓历史主义的眼镜看,也许竟看到对的一面;戴上古为今用的眼镜看,不说它错就太荒唐了。可是南怀瑾则只戴一副歌颂的眼镜,他在 “再版记言” 里说:“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真是这样吗?以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 季氏》) 为例,明朝早年曾高升为八股文的专用题,确是被看作 “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至于数百年后,像我这惯于“攻乎异端” 的,就不这样看,而是认为根本就没了这样的“有道”,因为天子之流,如果有力征伐,他对内的权力就会大到无限,其结果就必致为所欲为,多干坏事,而更糟糕的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反而要歌颂。**孔子说 “天下有道”,来由之一是幻想古比今好,之二可能是从俗,对于天子之流,不能不歌颂。想不到南怀瑾竟不折不扣地接受了这样的圣道,所以主张尊王、忠君、孝亲、等等。**此外,人的思想总是成套的,所以他说,“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2 页) 这是为林琴南助威,反对白话。只是在这方面他未能贯彻始终,因为他这部大著是用白话写的。还是专说思想,可惊的是半个世纪之后,用自己反对的白话,宣扬几十年前少数遗老用文言宣扬的读经尊孔那一套。
  其二,讲《论语》不能不牵涉到古事,专说小范围的典籍,南怀瑾的看法,都是《古史辨》以前,流行的信而好古那一路。借用桐城派的术语,是只要义理、辞章而不要考据。例如他说:“而孔子最大的重要著作为《春秋》。”(15 页)“当孔子写《易经 • 系传》的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动乱的时候。”(66 页)不错,这看法可以在旧说,如《史记 • 孔子世家》中找到根据。不过,可以找到根据是一回事,可信不可信是另一回事。分辨可信与不可信,要有理的依据,这依据是古事的实况。专就《春秋》和《易》十翼说,有关的实况很复杂,五四以来,考证的文章不少,只说我认为可信的。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都有史官,掌管记录重要的史事 (包括国外的),这一点,连相信孔子作春秋的孟子也承认,《春秋》是鲁史,孔子没作过鲁国史官,有什么权力,甚至有什么能力,作鲁国的史书呢?至于《易》十翼,比如最重点的《系辞》,无论看思想还是看文风,都不可能是《孟子》以前的。我以为,讲历史,史识当然很重要,但史识要放在知识的基础上,不如此就成为架空说,价值就很有限了。关于古代典籍的编著情况,南怀瑾的说法还有更使人惊讶的,那是:“要研究中国文化,孔子所编的《礼记》(案指小戴《礼记》) 是不能不看的。”(47 页)这也有根据,想是《孔子世家》的“乃叙书传礼记”,如果是这样,那就更可证,为抬高孔子的地位,连汉人戴圣编的史实也视而不见了。
  **其三,更使人吃惊的是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 (指释文义,不是发挥义理),真是前无古人。这古人主要指汉人,马郑之流,笺注古书,虽然不敢保百分之百正确,却严守语文规律,或说训诂规律,所以绝大部分可信。也可以包括宋人,程朱之流。看宇宙人生,程朱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就是笺注古书,也难免借机抖搂自己肚子里的,但对于这机,他们也没有扔开语文规律的胆量。所以即如朱文公,讲《论语》,成书,称为 “集注”,以表示没有数典忘祖之意。还可以包括陆王之流。陆更靠近禅宗,变理学为心学,但究竟出身于儒,为温良恭俭让所缚,羡慕禅师的呵佛骂祖而没敢说呵圣骂贤,只说“六经皆我注脚”。其实,这说法只表现一种重修持的自信精神,至于真讲六经,他还是不能不规规矩矩,比如“乾元亨利贞” 的“贞”,他总不会讲成贞节的。南怀瑾则不然,而是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评论要有证据,以下举证。证据太多,想只举三处,以一斑代替全豹。
  一处,见第 34、35 页,是讲《学而》篇的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旧解都是 “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意思欠圆通,因为都这样想,就不会有朋友一伦。不过意思圆通与否是一回事,某种说法应如何理解是另一回事,前一事软,后一事硬,二者不能兼顾,即如孟子,也是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办法处理,因为后一事硬,不敢碰。南怀瑾不然,是碰硬的,即把通 “毋” 的“无”解释为“没有”。因而说:
  那么 “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 (案这一句费解),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
  以下还有如此解的证明:
  那么,我如何来证明这个 “无友不如己者” 是这样解释呢?很自然的,还是根据《论语》。如果孔子把 “无” 字作动词 (案这句更费解:一,《论语》是弟子所记,非孔子手写;二,作“没有” 解仍是动词),便不用这个 “无” 了。比如说,下面有的 “毋意”、“毋我” 等等,都是这个 “毋” 字。…… 过去一千多年的解释都变成交情当中的势利 (案如朱注说“友所以辅仁”,不知这“势利” 从何处来),这怎么通呢?
  以下就看看南怀瑾是怎么通的。通有二义:一是古人的某一说法是否合理,合理为通,不合理为不通;二是古人的某一说法,后人有不同的理解,合原意为通,不合原意为不通。以此来衡量南怀瑾的讲法,前一种,牵涉意见分歧,人各有见,难得一言定案;后一种则可以一言定案,是必不通。理由不只一种。第一,“无”作 “没有” 解,南怀瑾的语文方面的理由是,作 “不要” 解《论语》都用 “毋”,这是否认古人用字经常任意通假的情况。这里化面为点,只说《论语》,南怀瑾的作“不要” 解都用 “毋”,依逻辑是个全称肯定判断,可惜他忘了,就在同一书中,特称否定判断并不少,如“无见小利”,“无为小人儒” 之类,也可以解为 “没有” 吗?第二,退一步,姑且承认可以解为 “没有”,照文言习惯,“无” 与“友不如己者”是动宾结构,“友不如己者”是修饰语后置,全译是 “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意思仍是“所有朋友都是高于自己的”,与原文并没有两样。第三,而南怀瑾则译成“不要(竟未译为‘没有’) 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简直不明白这译文是由哪里飞来的。第四,“无友不如己者”这一节,着重说君子要怎样,不要怎样,如果 “无” 作“没有”解,就不成话了。
 ** 另一处,见第 44 页,仍是《学而》篇,讲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看他怎么讲:
  “父在观其志”的这个 “志”,古人的文字“志” 为“意志”(案为 “志愿” 或“心意”,不是 “意志”) 就是包括了思想、态度。…… 所以 “父在观其志” 这话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
  “在”与 “没” 对举,连中学生也不会讲错,而这位南怀瑾竟解 “在” 为“在面前”,“没”兼在背后,“志”为 “言行一致”,还吸收现代男女平等精神,“父” 之外又冒出个 “母” 来,真是匪夷所思了。
  再说一处,见第 123 页,讲《八佾》篇的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还是先抄他的讲法:
  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长、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像孔子在这里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夏朝虽然亡了,……
  原来他不信通假甚至不知通假,把通 “无” 的“亡”读为亡国的亡,于是 “有君” 就不得不同 “亡(国)” 对称,且不说义理,连行文,古人也不得不随着他滑天下之大稽了。
  写到此,会有高明的读者笑我费话太多,甚至多事。但语云,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再说几句,是对排印此书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排印之前,他们看了,有 “出版说明” 中的赏识语为证。这赏识语是:“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人各有见,我说说我自己的。妙趣是否横生不好说,只说蕴意深邃和别具一格。先说意,我的想法,深浅事小,性质为何事大。这,作者没有隐瞒,是:
“孔子学说的可贵,毕竟是万古常新,永远颠扑不破。”
难道写赏识语的人也相信这个吗?如果竟至相信,推己及人,问题就太大了。再说别具一格,这说得不错,可惜这 “别具” 是建筑在不管原文、随口乱说的基础上。又是人各有见,也许有人正是从这方面发现了妙趣;至于我,算作杞人忧天也罢,顽固守旧也罢,总不愿意在有生之年,听见下一代,由于读了这 “妙趣横生” 的著作,竟至发出 “不如诸夏之亡(wáng) 也”的书声。

知乎用户 就能进 发表

眼见自封儒学正宗的诸位文化人,门槛太高,脾气太坏,语言太脏,涵养太差。唯有南师语言平易,娓娓道来,启蒙生趣,是真师。我相信人生在世,多数的事情和探索要靠自己来完成。南师的讲述让我对一切和国学沾边的学问产生兴趣,进而去关注,去了解。如果说所谓的大师是国学的成就,那么南师的启蒙和普及就是国学的生命。而 “文化人们” 恶劣的态度,对国学的自矜和对一个所鄙视的人去世手舞足蹈的纵欲作派让我对 “国学” 嗤之以鼻。学西学又不是活不了,何必受这撮鸟的闲气?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闲来无事浏览了一圈评论,里面不少言必称 “南师”、“南公” 的人。观其经历,无外乎是我以前对国学(佛学)没有兴趣,看到南师的书,哇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或者,我以前是学理工的,没有精神信仰,见到南师的书,哇,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我想问一下有没有这种人,比如自幼接受家学教育,熟读经史子集,或者修习古文献学、古文字、古文学之类的科班出身者,读到南师的书之后顿觉 “我靠,钱穆、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这帮人讲的都是垃圾,我们南师比他们 NB 多了” 的~~

知乎用户 Lucidmoon 发表

知乎用户 解忧杂货店​ 发表

我想多数答题的人甚至没读过南怀瑾先生的著作,只靠着搜索汲取的片段就开始做评论了。
南怀瑾先生作为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阅历是非凡的,年轻时代经历过战乱,后研习诸子百家,精通佛道儒及西方哲学,在中西方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作品虽多为演讲的整理稿,但依旧不失为经典,特别推荐阅读《南怀瑾讲述庄子諵譁》。这样的人生阅历对世事、对国学的理解,又怎能是哪些包装出来的文化明星可比的呢?

凤凰周刊: 1949 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推荐大家阅读下这篇文章,我们经历过文化的断层,有种观点说:1949 之后大陆再无真正的知识分子(或大师),至少文化的断层是不可回避的,且偏安一隅的台湾传承了传统文化并与西方开展交流。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的解读,也仅是一种个人的观点,谁又能绝对的指出,孔子、庄子的某句话的解释就应该是,必须是某种观点?为什么不能有更多解读和开放性的理解?学问水平怎么就局限于简单的对错呢?

所以赞同

@yolfilm

的观点,多数是五十步笑百步,搞笑的是还有回答引述方舟子的微博……

知乎用户 余和平​ 发表

读了各位的回答以后对问题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原问微妙,问的是学问水平而不是学术水平。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南怀瑾先生本来就不是做学术的,自然不好问学术水平。有句老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可见在许多普通事情上都不是每个人都会留心的。在传统文化这种使劲留心都很难搞明白的领域,有人帮助你梳理明晰许多问题,我认为属于正能量。

至于学问水平,我想一般人没有能力做评价。就像对待任何其他学问一样,自己保持一个批判理解吸收的态度就可以了。能激发你大脑的思考就是好事情。

知乎用户 XS Lyu​ 发表

从前一阵听闻南怀瑾先生身体出了些转况就一直很不安,直到今早听闻先生驾鹤西去,心情久未平复!先生是集儒、释、道大成者!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先生的著作和思想给了我力量。一直以来很多人包括知名学者对先生学术上的质疑总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就如同先生的学问思想如同一棵茂密的大树,某些人只是看到了些枯枝落叶,却看不到根在哪里?
根到底在哪里?根就是先生对经典的传播(著作,演说,亲力亲为布施)。
佛说一切法只为一切心。南先生所著述不管是儒,释,道,为的是要帮我们自己打开自性之门,以求自渡。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某些人对学术上的舍本逐末如同抱着船不舍,而且还拉着更多的人上船,哎!
月圆之夜,祝福先生走好,圆满。顶礼膜拜!

知乎用户 北冥有鱼 发表

只看过论语别裁,为此我还和好友起过争论,她认为南的作品都是鬼扯,我觉得至少可读性比正宗经典强。感觉他的东西确实像扯淡,我一个没什么国学基础的人看都觉得不可信,不过看过后其实也并没有记住他的解释,只是过了一遍论语。另外觉得他懂得挺多的。不过看见上面说他扯量子物理的事我被吓住了,这不是江湖混混的行为吗?我要考虑把论语别裁扔掉了

知乎用户 李碧斯 发表

注:本回答中心论点不在讨论他的学术是否精深,是否广博,是否启思。中心论点是他不应该在他完全不了解的自然科学领域胡言乱语。

也许南怀瑾在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上有贡献。

但我不认为这样就足够他去论量子力学,论精液的颜色。

量子力学的出现,真让这批大师们有事可做了,反正普通民众也不懂,说的越玄越好。如果在别的帖子里面,比如这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83739,是几乎一边倒的被批驳为民科。

但是国学大师讲出来(“刚才讲到量子力学,量里头有波长,那个波动里头就有粒子,那个粒子就是缘,那个波就是因。而这个粒子,它不会永远是粒子,它会变成波,变成因,之后变变成粒子,都是因缘连锁的关系。”),那就是 “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了。
科学不但并不足以补中国文化之不足,却更加证明了中国文化之高深。风水,是合于地理学的;门阀,是合于优生学的;炼丹,是合于化学的;放风筝,是合于卫生学的。
——鲁迅《花边文学 偶感》也许他论国学的书尚可一读,他讨论量子力学、自然科学的,简直是遗祸了。

知乎用户 矗矗 发表

南怀瑾先生的书并不是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 他有关论语的部分没有看过 。但是易经相关,道教,黄帝内经方面的有粗读,私以为他的书是理为重 ,象数为轻,他精通讲,他人生阅历丰富,他讲的话不一定对但是容易引你想出新的理,而这个你悟出来理更有利于增进你对人生的感悟,对事物的辩索。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果想引起你对某一从未接触过的知识领域的兴趣,看他的书私以为还是比较好的,他的书更像是注解,好比周易千古年来对其注解的有千千万,你看不懂周文王原版的周易,也看不懂王弼的周易注,或者梁致堂的易经数理秘籍,亦或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你只能看懂南怀瑾有关易经的书,那你又嫌弃他的书没法给你增添逼格,不够严谨,却忘了什么锅配什么盖,做为一个领你入门的师傅他也没你说的那般不堪。但是他确实无论是文还是理,象数都不严谨甚至有错误。他的书对于念书的职场的也蛮有用的,演讲啊写 essay 的逻辑啊,他有句话说的确实从我认为是正确的,象和数是固定,而理可以讲出无数。即便有一个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也总有人不认同,即便我们所有人都认同相信一个象只有唯一的理,这个理在千百年后也有可能被推翻。万花入万眼,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好猫,谁能在学问上帮到你,谁就是相对于你的国学大师。

知乎用户 沉迷学习无法自拔 发表

他老人家写的书很多,肯定会对一些人有所帮助。

但是不能说他说的就一定是真的,你们看到他的观点你本身也要判断。

知乎用户 晦明 发表

我读南怀瑾著作的感觉:就像沙漠里找水一样,要找到亮点太难了。

知乎用户 鼎大熊 发表

吐槽一下:他白话易经写的不怎么样。庄子讲的还行。有个特点就是说开了能扯很远。但那不是一种兼容并蓄的高深,也不是学问真的很博杂能信手拈来的自然。只是博闻强记远超一般人。

南怀瑾老师做入门导师没说的,可是要是真的做学问,还是老老实实自己翻大部头吧。

知乎用户 Ms-X 发表

别当学术著作看就成,老先生的书是很有人生哲理的

知乎用户 尘境山人 发表

上面

@yolfilm

说得很明白了!一个答案足矣。

狗尾续貂一下:南先生的讲学贵在综合、贵在实用、贵在心灵,贵在切适这个时代的创新,贵在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做人、做事、修心、修行上。你认为对你有用就好。

有些问题单独来看,可能存在问题。但是很多问题,必须在一个系统中来看,必须结合很多方面来体悟,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理解。

而对那些用一只眼看世界的人,没什么好评论的。而那些诘屈聱牙、看起来高大上的理论,还是留给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去考证吧。有些人旁征博引地证明其存在的问题,且不说其证明是否有问题,就一点:您也写一点对大家有用的东西好吗?您也挖掘、创新、普及、传播一些系统、深度的国学好吗?然后再来谈……。
——————————

@丁三

先生在评论里批评了我在本回答最后的「您行您也来啊」这个妄言。感谢!是我口不择言了。完全接受这个批评。立此存照。

知乎用户 苏臣 发表

簡單說幾點:
誰規定學問家就一定好脾氣的了?我見過的壞脾氣大學者多得是。
理工科不懂裝懂容易看出來,文史科就不容易看出來。這科目門檻低,誰都能扯上兩句,說錯了大部分人也就信以爲真。問題無論你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國學歷史文學研究都是一項很專門的學科好不好啊!你們不能連這點都不承認啊!
我就知道會有人拿思想說事兒。思想這東西,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根本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有無的問題。你以爲你有的是思想?你那點充其量是心靈雞湯。
四張圖那個最好笑,有沒有人試過把裏面的南懷謹換成郭敬明?

知乎用户 Kin Au 发表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早日有人問我南先生的學術水平如何,我答:沒詳細研究過,不過看了一些挑刺後,覺得他就算不是徒有虛名也不過爾爾。然後就遇上一位忠實教徒了。大致過程如下:
他問:爲什麼說南先生學術水平不高呢?
我答:暴虎馮河。
他問:子曰了一句話而已,需要學術解釋嗎,需要的話有標準學術答案嗎?
然後我貼了圖一(《漢語大詞典》)。
他說:南懷瑾的解釋爲像一隻發了瘋的暴虎一樣,站在河邊就想跳過去,跳不過也想跳。我覺得很對啊,但有些人覺得錯,那由誰來分對錯呢。
之後就進入類似怎麼證明鬼魂不存在的討論。
兜兜轉轉後,教徒問我是否只看過《別裁》,然後推薦我看下大師的《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
我自然聽從教誨,馬上聆聽大師聖訓。看了幾頁就看到圖二了。順便把圖三(《漢語大詞典》)給教徒看。
我再揭幾頁,就看到圖四了。不過都是小問題。
「會吞鈎」變「食吞鈎」。差不多嘛,起碼字形如此。
「譚長真」變「譚長生」。雖然這書是講道教發展史,雖然該章節是講全真教,雖然譚長真屬全真七子,但一個錯字還是可以原諒的。
然而宗教的熱情確實不可小覷。該教徒研讀了《後漢書 · 黨錮傳》,並得出結論:該傳沒提過宦官(估計是說沒立傳),都是講士人,范曄和大師說的差不多啊,黨錮之禍是指士族壟斷上層社會。
我惟有祭出圖五(《黨錮傳》贊語)。
至此,只能感慨信仰的力量以及師徒文言水平確實一脈相承,源遠流長。

知乎用户 东东 Ricky 发表

学易入门时先看了南怀瑾的《易经杂说》,虽然当时这本书的风评不是很好,网上也到处是黑它的,还是买了一本看了看,觉得语言风格活泼有趣易懂,对于新手入门还是不错的,不会看得很头大。

我觉得学易还是要研究义理再看象数的,所以后来又看了不少易学大家的书,包括朱熹、孔颖达、来知德、尚秉和等等的著作,对于某一卦的某一爻辞,我都会从中细细对比品味,之后也会觉得最开始读的《易经杂说》写得是什么玩意,不严谨,玩票,有时候的语气就像个江湖术士一样,一点儿也没有严谨治学的大家风范。

可是,读久了,思考多了,就会觉得《易经》这个曾经的 “群经之首” 能落到今天这个田地,离不开这些个所谓的 “大家” 们的 “功劳”。

其实,周易年代久远,古人的思维方式跟现在都不一样,没必要硬扣每个字,扣的太细,都会脱离易之本义。我觉得,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也都是被这种类似的 “不懂装懂” 毁了的,周易其实就是一本以朴素辩证法为基础的卜筮工具书,孔子在晚年发现其中的阴阳哲学规律,以《易》为本,推《易》且做注释来寄托自己的治学理念和政治理想,并以此来教化后人,后人门生共同做《十翼》,这《十翼》乃是后来易学义理派研究的最主要的大方向,也是《易》思想文化价值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来,从《十翼》开始,就夹杂着后人们对《易》的自我主观理解了,有可能就开始脱离《易》纯粹卜筮的最初作用了,后来随着汉易的衰败和宋易的兴起,无数易学宗派林立,千百年来各个易学宗派都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周易牵强附会地解释,解释不通也硬解释,反正最终能靠上就差不多。

西方的科学建立在细化的逻辑的基础上,以严谨的逻辑引导了科学的一步步发展,东方哲学本来就强调整体的意象,这个比较模糊,对此的研究就应该更加慎重敬畏,但是好多人却以此立言,所以导致杂说丛生,迷惑人心。

所以,对于《易》的研究真的是非要那么学究吗?这样才显得逼格高有水平?其实未必,“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些所谓的 “大家”,我反倒是觉得路子走偏了。

现在再看南怀瑾的《易经杂说》,里面有一些过度引申和常识性的错误我依然不认可,但我倒是觉得写得挺有意思的——
就像书里的一句话 “哈哈一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觉得倒是读《易》的一种智慧。

所以,他不是做学问的大家,但也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

知乎用户 月下思 发表

老人家做了很多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一个谦逊和值得我一辈子敬重的人。

至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有时间在这里讨论他老人家,还不如去多读点书。

问别人的看法这事不靠谱,立场不同,看法不同,只会把自己弄晕。

古文据今年代久远,有谁敢说自己的理解就是原来的意思?理解上对不对不是这些古文留下来的意义,而是学习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标准,去实践这个标准完善自己的行为。那些古文不是为了留给后人用来考古用的,整天叽叽歪歪争来争去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立场正确而已,对这个世界和社会一点帮助都没有。

只要你从这些经典找到一条能让你自身道德修养更精进的条文就足够了,至于它是不是那个意思已经不是重点了。

文化传统精神等范畴就不要搞形而下的事情了,只会自寻烦恼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看南老师自己怎么回答的,我辈妄议什么。

南怀瑾老师口述笔录
(一)志心学仙佛者,或为读书求学问者,最易被「虚名」所误。所谓「虚名」,是指一个人听说某人很有学问,或传说某人有道术的口头荣誉,而实际上,此人并无什么真才实学,等于混世的穷光蛋冒充富翁,是一样的可笑。
人生一落「虚名」的圈套,首先便是误己,渐次就贻误他人了。凡被「虚名」自误的人,越来越觉得自己真了不起,终至于自我陶醉而发疯。至于受他人「虚名」所害的人,往往会落于想象,越来越不切实际,甚之,会变成「我眼本明,因师故瞎」的以盲引盲之后果。所以古人有云:「原来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气多」的慨叹!
(二)如果在传统仙佛两门来讲,凡是真正有成就的明师,一定是会游历人间,访求可以继承衣? 的传人。徒不择师,或师不择徒,都属于罪过的行为。这是「我闻如是」,并非杜撰乱说。因此古人有谓:「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的名言。学密宗的人,首先自己先要积功累德而构成「法器」,自然会有成就的上师来遇合。
而在我呢?平常为了糊口谋生而写书苟活,正如古人所谓「秀才文选半饥驱,著书只为稻粱谋」而已!凡事有利就有弊,我因平生乱写书,不幸构成「虚名」而误己误人,实非始料所及,真是罪过、口过一齐来了!
况且我的书或是自己已经过目,甚之是未经过目的讲稿,在外界,在大陆,到处有许多盗版,错误百出,不但追诉无门,在我自己,更是追悔莫及。岂只误己误人,实为罪过不小。
当年在抗战末期,我在四川乐山乌尤寺与马一浮先生谈论一个问题。马先生说,他年轻时轻易写作,回顾起来,很想自己把它烧毁。我当时听了,恐怕自己有失言不当之处,心为不安。而今想来,对于马先生的话确有同感!
(四)现在我的行年快逼九十衰龄,精神色力,大非昔比,确有「形居余气」之感,故对各方一切来信,及有所疑难问讯,一律视之生畏,实在? 有余力一一作答,同时又? 有一个可以代笔代答的人,所以只有宁可得罪诸公的厚望,再也不能冒「虚名」、「虚誉」而托空妄语了!
(五)为此而特别请人笔录代书致意,敬请见谅是幸。此祝
大家平安
二零零四年一月三十日
附: 这是怀师于 1964 年在台湾时,对自己反思的诗。
自讼耻为师四绝示诸子
惭为儒师
微言大义有沉哀。王霸儒冠尽草莱。
用舍行藏都不是。耻为师道受人推。
惭为道师
玄微不识有无功。致曲难全世异同。
兵气未销丹未熟。耻为师道立鸿蒙。
惭为禅师
拈花微笑付何人。一会灵山迹巳陈。
拄杖横挑深夜月。耻为师道颂同真。
惭为人师
四壁依空锥卓难。夔蚿鹏鷃总无安。
时流吾犹趋温饱。万壑风吹随例看。

《论语别裁,别裁了什么?》(节选)徐健教授
七、给南怀瑾戴顶 “国学大师” 帽子,是不是太小了点?

爱戴南怀瑾的粉丝称他为南师,人数甚众;尊敬南怀瑾的民众称他国学大师,范围极广,各个阶层都有;批评南怀瑾的人则说他称不上国学大师,这类人属少数,以知识分子、学院学者为主, 以及受他们影响的年轻人。撇开南怀瑾能不能称得上国学大师暂且不谈,根据我所了解的,南怀瑾从未称自己是国学大师,这一顶国学大师帽子是坊间和官媒给他戴的。

特别是在南先生辞世不久,各种报刊、网站都纷纷报道他逝世消息和生平成就等,大多称他国学大师。尊重他的是这样称呼的,但直到今天还偶见批评他的人大谈什么南怀瑾称不上国学大师之类的,这是件非常滑稽的事。因为这些于南怀瑾毫无关系,南先生本人亦对 “国学” 一词有不同看法。国学一词有两义: 一是指有形的机构和学校;二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形态。前者始于周代,其原意是指周王朝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校,《周礼 · 大司乐》上有:“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故而,作为文化概念的 “国学” 一词,并非中国文化本有的概念和说法。只是进入近代,特别是晚清,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 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文化,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 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开始由于有西学的进入,故称中国固有的文化为 “中学” 或“国学”。故而,“国学”一词并非古说,也不严谨,只是为了区别 “西学” 来限定中国而名之的。

在中西文化的较量中, 中学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古代的 “华夷之辨” 转变成了 “中西之辨”。为了使民族实现富强, 立于不败之地, 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 以及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 主张在坚持儒家学说的同时, 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 此主张后被提炼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但其中的“中学”, 就是指以孔孟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或扩展到诸子学说,这是国学内容最清晰、内涵最具体的概念。后来又有了更广义的概念,那是缘于 20 世纪初, 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 中国文化渐处弱势, 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 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 的口号,章氏指出, 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的总称, 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成为 20 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所以,那些对研究儒家文化和经史文有极高造诣者开始称为“国学大师”。

二十世纪末,“国学”一说,又被无限制扩大了,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兴起 “寻根” 热,九十年代 “国学” 热再次掀起,国学外延继续扩大,一些人认为国学既然是中国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法、绘画、星相、数术、堪舆、音乐、烹饪、武术、杂技和各种民俗等等。总之,只要是中国有的都要装进去。这正迎合了近 30 年来华夏大地求大、求全、求快的官民心理——大开发、快发展。于是,出现学院改叫 “大学”、公司改叫“集团”、县改叫“市” 等等。由于浮夸膨胀心理,使得文化也出现了宽泛的概念,把本来包含华夏最具代表性的国粹文化、最富有独特内涵的 “国学” 概念,演变成了内涵和外延无法界定的模糊叫法。所以有人戏称 “国学” 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以至于今日,国学一词的概念如何界定,名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刚才谈到,作为学问涵义的 “国学” 一词不是祖宗说法,也不是民族已有的概念。但既然用了也无妨,不过应取其内容清晰、内涵具体的概念。其实,纷争不要紧,我们用向上朔源的方法,把章太炎先生及以后的说法推开,自然就出现最早的 “中学” 提法——主要是指以孔孟之学为主体的儒家文化及道、墨、法等诸子学说,这是最清晰、最具体的 “国学” 概念。国学大师呢?通常是指在上述研究方面有极高造诣者。像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穆等先生被公认为国学大师,他们的学问也就是前面说的儒家学说加上经、史和文学,或延伸到老、墨、阳阳等诸子学说。

概念理清楚了,我们就容易来谈南怀瑾的学问了,来看看南怀瑾该如何界定。从南怀瑾一生的经历、修为和涉及广泛的著作,一部分对应人们评价的 “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融儒释道三家之圣解。” 除了精通佛经、儒典和诸子学说,南怀瑾又涉谋略之学,分别讲过《素书》、《反经》、《太公兵法》等;还有,南怀瑾还精通医理,深研《黄帝内经》和《易经》,一生都在探讨生命奥秘,著有《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易经杂说》等;不仅如此,他还通晓西方历史、精通西方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等等。由以上所举,“国学”一说无论范围和内含都是无法表达和涵盖南怀瑾的大学问的。此外,“南怀瑾最突出的,还是他的修行。他的修行,与他的学问,从来就是一体的。”这是说他的学问造诣和实修实证的功底是同步的、相互融合的。故而,有人称南怀瑾 “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他是修行人,也是个纵横家。” 因此,“其人有王佐之才,其学堪任王者之师。”从古至今,鲜有人能做到如此博大、深邃的境界。所以说,南怀瑾是独步青云“对于修行,不仅知得,更能证得;体道之深,当世鲜少有人能比。”(薛仁明语)

由此可见,作为仅限于儒家学说、经史文和诸子学说的国学,只是南怀瑾大学问中的组成部分,充其量也就占三分之一;加之他一生的修为、事功和无相功德,南怀瑾堪称是一位当代人文宗师。所以,给南怀瑾戴的这顶 “国学大师” 帽子,显然是太小了点呢。

知乎用户 天瓶云水 发表

作者:天瓶云水
链接:怎样评价南怀瑾? - 天瓶云水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友:我看过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等著作,人们对他的评价是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您怎么评价南师?

我:人们说梁漱溟是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我看南怀瑾先生是中国最后的大佛家,因为他的学问更侧重于佛家。今天像梁漱溟和南怀瑾这样的大学问家已经一个也没有了,游走于市的所谓学者无一是真正的学问大师。

其实,古今中外的学问都是相通的,说南怀瑾是佛学大家,但他于其他学问也烂熟于心;说梁漱溟是大儒,他却说自己前世是禅宗的和尚,你能说他不精通佛学?

衡量一个人的学问大小和境界高低不是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他 “穷而不愁,撩而不倒” 的快乐功夫。王阳明的心学境界就是他在贵州龙场面对 “日有三死” 时的心态:“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就是心如如不动的功夫。

南怀瑾先生在海航讲课时谈到,他做生意赔得一塌糊涂,最后只好去典当衣服,结果当衣服的钱买了点米还是给了隔壁更穷的人。台湾的哲学教授张弼说:“我在台北龙泉街找到了南怀瑾先生。他一家六口,挤在一个小屋内,“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穷,因为他连 “四壁” 都没有,然而,和他谈话,他满面春风,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他,他就是这个世界,富有极了。人在困境神仙也没办法,但他的心不为所困才是学问人的功夫。后来,他机缘到了,开始讲学,他的那些地产值好几个亿,他一分不要。这才是真正有学问,淡泊名利的人。”

如果要给南怀瑾先生的境界作一个定位,我看是这样,他对中外文化的涉猎之广之深也许不及陈寅恪,但一定是在梁启超、胡适之上;他实修功夫非常厉害,有一定实修功夫的人都应该看得出来。我看他的佛学境界和实修功夫也许不及虚云,但一定是远超当今的星云、净空等人。值的注意的是,同时兼具二者的人物,就我目光所及,王阳明以降,的确不多。

友:这么高的评价啊,我只是感觉他的学问无所不及,无所不精。

我:兼具二者的人很多,但同时都这么广博而高深的人的确难找。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做学问的人很少,实修的人更少。一般的学者都是媚俗的,即使不媚俗,也由于根器不利,所以只能称之为大知识分子,如钱穆,到晚年才开始练习打卦。这个境界就不够了。学问为己,南怀瑾先生是真正的为己之学,成佛成圣之学。

友:谢谢,受教了。

知乎用户 沼泽麋鹿 发表

针对一些人的回答,有些想法真是不吐不快,如下:
人家都说了是别裁啦,你们一个二个文言文水平那么屌,不晓得别裁什么意思吗?

与黑南怀瑾先生的人骂战的真的不必啦,看看这么做跟过了河还背着船的人有什么差别?

说要阻止错误思想传播的正义人士,见现今有修持有学问的大家说什么没有?你们也不用这么操碎了心生怕世界毁灭的样子,真是幸苦你们了.

大儒多谦和,维持有度,诸君既崇尚真知,自以为明白儒家真谛. 何以对最浅显的道理视而不见?受而不持?要是不懂,又怎么说别人胡扯?

你说你讲讲学者倒罢了,扯些杂七杂八不伦不类的人是怎么回事?

有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说做学问搞佛法非得分宗派那位,金刚经看完了伐?

搜搜关于国外哲人学者们的问题,底下声音真可谓出奇的美好和平.

说鸡汤的,无神论者,理性主义的带头人们,世界需要你们,正义需要你们,和平需要你们. 谢谢评价,再见.

正确与否拿予今日确实难以考量. 但大抵机械般的分析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换一种方式来看事情,简直让你们性命堪虞,对此我本人表示理解之至.
如来说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不破,如何立?

对一个老者不尊重妄加评断真的有失风度,更显气量. 还要做学问呢,先好好学做人罢?

南怀瑾先生学问如何我不予置评,细枝末节也都且放下. 但先生道法的大方向,是绝对没有错的,是去往究竟的法门,也是能在此间中把持自己的法门. 道法就是道法,不必要那么高深,也没想象中那么晦涩. 如果连这点都要诟病,那真是让人莫名.

先生有一句话真真到位,说越是读书人,那个 “我” 相就越重,看看大部分回答,只能说真正求真知的人少,打着真知的旗号著着我相的人多.
如果先生尚在人世,不知对此是如何感想,述述感悟罢了,一不小心却被扣了欺世盗名之辈的帽子. 也罢也罢,千古英雄只好同声一哭!为谁辛苦唱荒村呀?

知乎用户 蔡籍 发表

南怀瑾是文章、演讲、修辞方面都算得上高手,但离大师二字差太多了,根本拿不上台面。
国学与宗教都有相对严谨的一面,就这一面上南怀瑾也很难算得上一流,举例如《静坐修行和长生不老》一书对不同宗教观点的引用和比较只能用乱七八糟来形容。
算起来他广收信徒,鼓吹各种神秘修行(虽然实际上他很狡猾很少直接表现出来),打着普及宗教、国学、养生之名误人子弟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
本质上和王林是一个路数,只不过读了书更会包装自己罢了。

知乎用户 施无厌 发表

好想喷一些人,为避免掐架,我要果断匿名。
闲散说两句:
1、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简单讲,经师就是教知识的,人师,是教做人的。我认为是值得效法的。

2、楼上一句简单漂亮,众人务于训诂、断句,而南师独观大略。

3、这句话没查过出处,看到孟非说的,表达方面,或者说老师的教学水平方面,最高级别的是深入浅出,次一级别的,是深入深出,再次级别的,是浅入浅出,最不入流的,是用华丽的辞藻诉说一个不怎么高级的事,浅入深出。

4、据我所知,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之后,一直谋求一种统一理论,涵盖微观与宏观,乃至万物。也是据我所知,佛家的相对比较彻底的境界就是这种立场,推翻正反,相对,大一统境界。
孔子评价老子,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南老师,自己说过,他没有一个学生,怎么样能做他看得上的学生呢?“我的学生标准是很严格的,真的,我是几十年没有承认过一个学生,我的学生必须文的武的、出世入世都要会,甚至说文章、品德好。我到七八十岁还没有找到一个人哟!(这句话我引用吧,和我印象中的不一样,为了避免别有用心的人诋毁,谨慎点)”
这说明什么,大一统的通才,全才,不拘一格,不被条条框框束缚的解脱境界。
学院派?严谨?学术?你来和我说这个?把南师和这些比?我真是呵呵。(中立人士请原谅我在此处的内心主观情怀与不屑,sorry)中国人拿龙比喻自己(龙是相当于不定型的,没有人能见他的真实面目,相当于君子不器),包括以中国来命名,包括皇帝要用黄色(五色中为中,所以黄色和别的色都能配),都是我们中国历来精神与至高境界有关。

我想表达的不想直接描述,也比较难一句话描述,不过上面几点凑一起,可以用于指月。

最后我想感叹一下,学术啊学术,说经济学吧,亚当斯密是经济学之父,在他之前没有人系统写出这些学问,之后呢,发现一些现象,加入一些数学系统,一些量,一些推倒,一些公式,慢慢就变学科,然后呢,后人要在前人都不一定想创立的这套规则体系中,用术语,引经据典,然后得出推论再发展等等。而这些都是一般在高等教育框架下的。
所有学科,都立足于人的身心性命的福祉,一切基本数据其实就是每个人都能解除到的大自然的基本现象。· 你说高阶的数据就比基本数据高级么?(都同样代表着真理)莫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红花需要绿叶配,明星和粉丝其实我觉得是平等的,没有粉丝,明星也不能成立了。

总结,诸葛亮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应该可想而知,他在舌战群儒中和虞翻和陆绩辩论,这两个人均是易学大家,均有著作留世。易学大家在那个年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者,一流学术专家。另外,史书《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好友的读书方法不同。徐、石等读书 “务于精熟”,诸葛亮则 “独观大略”。诸葛亮的 “独观大略”,就是读书不纠缠在细枝末节,不纠缠在文词风格,而是跳出书本,带着思考把握书中的精义。最后众人的盖伦定论,后世我们都看到了。

知乎用户 施无畏 发表

很奇怪,你在知乎,能够找到一个读过道藏,大藏经,以及大部分四库全书的人吗?南怀瑾先生读了哦……
所谓评说,要找有经验才能评说没有经验的。司马迁尚且对山海经这部书说我不敢乱说,所以不说。我并不明白,怎么会有答案写的被如此多认同的所谓评说哦…… 我这是客观角度。至于实用角度,你希望有个参考系,评价体系,介绍文,有时候,你只能看看他的著作,思维方式,自己内心帮自己判断。

知乎用户 逸叟 by 龙隐 发表

他扬佛抑道。对道家知识的解释,许多是牵强的。

比普通人博学是确实的,但是他懂的他进行了解释。他不知道的也硬解释。

他的那个时代,缺他这样的人。在岛上他就出名了。

在大路,这样的文人,不敢说话,也没人听;那时候国家要发展,重视理工科学者,不需要搞人文的瞎白话。大路那个年代周边安全形势严峻,长期低烈度的准备战状态。自由思想的文人市场小。

知乎用户 jigme nynima 发表

就佛学内的藏传佛教的内容来看,不忍卒读,漏洞百出,基本上看完藏传佛教入门类普及读本的人都能找出各种问题。大师之名,其实难副。

知乎用户 子夏 发表

修的高不高 ,就看烧一烧 – 佛谚 。南怀瑾死后什么都没有烧出来。应该可以盖棺定论了!

知乎用户 石启博 发表

本不想回答这类问题,但看到不少所谓学者在博客等处大骂南怀瑾,着实可恶。
某些文人学者终其一生的工作也不过是在经典里寻章摘句,经营训诂之学,但最终成就也许还不如宋明诸儒,其对经典文化的领悟,对人生世事的洞察,与南怀瑾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藉诋毁南而哗众取宠而已。南的著作虽然在考证注解方面有偏颇之处,但绝无误人子弟的情况出现,更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典范,国人早丢了文言文,丢了研究传统经典的钥匙,有几人能自己解的论语易经?能有南师引路,我辈幸甚。

知乎用户 miyuki-ly 发表

我觉得南怀瑾是有智慧有学问的人,不是那种 “这个字怎么解,那个词怎么讲” 的死学问,而真的是能启迪众生智慧的大学问。总有人揪着南怀瑾那些训诂错误不放,但忽略掉那些错误,南老板讲的道理其实是不错的。人家南老板也说了,自己跟正统的搞学术的教授们不是一条路。自己关起门来搞学术,跟大众生活完全脱节,这样的学问对这个世界有何益处,对众生又有何帮助?我觉得南怀瑾的讲座是有功德的,反而是某些死抠字眼的学术家应该反省一下。

知乎用户 包一凡 发表

能把高深玄妙的古书讲的明明白白,世人皆懂,南老不是大家不是大师,那么试问,谁是?

知乎用户 Jiangwise 发表

各位先要搞清楚,南怀瑾做的是什么学问。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古人做学问跟南怀瑾一样,走的是修证的路子,学修悟证,最后自身能证得才能算是学问。
现代人所谓的做学问,类似于清朝兴起的训诂、考证的路子,在古代,被视为 “小学”,是非主流。
搞清楚这些,才好评价南师的学问水平。

知乎用户 姚荣​ 发表

其他方面不清楚,但看了南写的 “论语别裁”,其对词句的注解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半点严谨可言,而且全文编排混乱,逻辑前后矛盾,水平由此略见一斑,不知为何还有如此多人趋之若鹜,反正以我之拙亦不敢苟同。

知乎用户 高德纳 发表

摘抄几条方舟子的微博:

@方舟子: 南怀瑾的佛学修为如何我不予置评(让各位法师评去),但说他是 “国学大师”,不过是以讹传讹。并不是讲“国学” 的人都是 “大师”,有的甚至连国学常识都不 具备。我不想让《我的两个世界》火药味太浓,所以原来收入《江山无限》的一些批评文章没有再收入此书,包括《“国学大师” 也在造爱因斯坦的谣》一文:http://t.itc.cn/Gm3wU

@方舟子: 缅怀 “国学大师” 南怀瑾的伟大发现:“男人的精虫有青、黄、赤、白、黑五种,再加上酪色、酪浆色共七种。这个说法要去求证了,以我所晓得的,是有不同的颜 色。譬如有些大哲学家、科学家,或者大英雄,他的精的颜色不同于一般。”(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那么 “国学大师” 的精子是什么颜色?

这里还有更加重口味的:

@方舟子: 闫 “太极大师” 算什么,“国学大师”南怀瑾还见过更神的太极神功:“后来请王青风老师表演,那时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请求。 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这时他的大弟子亦在旁边,这个人也是道士装束,我亦请他表演,但见他用鼻孔吼气,便看到 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即成尘飞扬。此二次表演都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南怀瑾《太极拳与道功》)

依我看来,南怀瑾是否是 “国学大师” 不好判断,但他假借 “国学”,“佛学” 贩卖私货和心灵鸡汤是跑不掉的。

知乎用户 倪世昭 发表

个人认为黑南怀瑾的大多都是老子比你这个老骗子牛逼多了,凭啥你名气好处得那么多,起开让老子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就事论事,题主问的是学问水平,你们扯那么多做什么?
我只能说,学问水平很差劲。看过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里面错漏太多了。

有人说南怀瑾的功德在于普及宗教知识,说出这种话的人本身就不了解宗教。佛教中有 “知见障”,错误的观念会阻碍你理解正念。所以我认为,普及错误的观念是没有功德的。

真正学佛的人才知道名师有多难得,南怀瑾在宗教上是一名伪师,只能说和释永信是一个类型的、世俗的传道人。
南怀瑾最大的错误是标签不准确,如果人人都认为他是说书的,自然没那么多争论,甚至还会觉得他比普通说书人更有专业知识。
可惜,偏偏有的人要给他安上 “国学大师” 的名头。
这是捧杀。
-—
吓尿了,我这 0 赞同的竟然排名还这么高,可见有多少人不能客观准确的看待这个问题,凡是说南怀瑾不好的,必定要折叠了才肯罢休

知乎用户 许诺 发表

一百年后见分晓

知乎用户 偶尔成文 发表

说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对国学大师这个称号的侮辱,南怀瑾就是一个普通的国学爱好者,而且爱按自己的想法杜撰、解释古典,错了不少,加之他爱作秀,影响大,贻害不少。对古典稍微有点钻研,就会发现,南怀瑾的水准低的很。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啥世道啊,一个影响力比较大的票友竟然被封为大师,尼玛在普及方面出力再多也跟大师搭不上边吧?

知乎用户 羊太守 发表

南怀瑾大师走好,互联网开启民智,这个时代不再需要大师这个称号。

知乎用户 小马甲​ 发表

对于他的学问水平我评价不了,因为在这个方面,我基本上等同于文盲,虽然也时不时翻一些古籍,也爱研究点相关东西,但是半桶水都算不上。不过他的书我读过一两本,分别是《金刚经说什么》和《论语别裁》,读的时候确实和同类其它的书感觉不同,起码让我愿意去读;比如说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我也有,也读过,但是就读得很头大,如果论学术水平和严谨性,我相信应该是钱穆先生的那本为善本,可是在让人入门,特别是我等这种无人引导,又想一窥中国传统文化之妙的人来说,实在是味同嚼蜡。所以不论他的学问水平,但说他在激发大家对国学的兴趣,引导大家入门这方面,我相信在国内应该是无出其右者了;至于他有谬误,甚至有严重的错误,这个我觉得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国学普及方面好的启蒙者的评价,只不过他太有名了,而中国(当然其实全世界好像都是如此)对于名人是无限拔高的,是按完人的标准去要求、去评价的。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学过的语文课、政治课,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你也会觉得好多东西简直是胡说八道,谬误百出,让人恶寒,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它们的启蒙作用吧?至于看前面的答案里有人提到他说过的一些神奇的事情,还是忍不住啰嗦两句,这些事情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相信,因为不符合科学。但是科学是什么?不就是怀疑、实证的过程么,但是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人太迷信科学了,反而将科学本质的精神丢掉了,凡是解释不了的、违反了一般规律的都认为是不科学、不可能的,但是我觉得只能当做是悬案,因为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那么你也不能完全否定它,不然就变成科学流氓了。况且,宗教和科学,我觉得其实是两个体系,两种世界观,各自的假设和前提都不一样,拿着一个体系的东西去否定另一个体系的东西,实在是有点盲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说一个例子。

南怀瑾《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中国流行的佛教,多半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边有三位大老师,校长是阿弥陀佛,首席副校长是观世音菩萨,第二副校长是大势至菩萨。将来阿弥陀佛涅槃了,就由首席副校长即位,还是叫阿弥陀佛。
然鹅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卷 1:
「佛言:「善男子!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百千億劫,當有終極。善男子!當來廣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當般涅槃。般涅槃後,正法住世等佛壽命。在世滅後,所度眾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後,或有眾生不見佛者,有諸菩薩,得念佛三昧,常見阿彌陀佛。
復次,善男子!彼佛滅後,一切寶物浴池蓮花眾寶行樹,常演法音與佛無異。善男子!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加趺坐,成等正覺,號
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國土自然七寶,眾妙合成莊嚴之事。諸佛世尊,於恒沙劫說不能盡。善男子!我於今者為汝說譬,彼金光師子遊戲如來國土莊嚴之事,方於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土,百萬千倍億倍,億兆載倍,乃至算數所不能及。其佛國土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充滿其國。」」

南怀瑾的书中,像上面这样张口就胡来的,以我目前的功力看过去,基本上每十行有一处。

另外,我经常发现他连佛经的原文字面的意思理解都有严重的偏差,严重怀疑他的语文功底,更不论修证了。

所以,他只能算做是啥事都懂点的「通家」,单就某个领域(如佛教)来说,算不上深入。

知乎用户 谢葳 发表

看了几个答案之后,我特意把家里那本落了灰的《论语别裁》拿出来,和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拿出来做了一下对比阅读。

然后就让《论语别裁》继续去吃灰了。

知乎用户 失去梦想的程序员 发表

刚刚好我 coding 的也累了困了倦了,我就来这里闲聊几句吧,独立游戏人(穷)一个,百家之言有幸在闲暇之余鲜读三行, 如若荒唐之言尽见,望权作饭后谈资。

在此之前,为了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详细阅读了《论语别裁》的争议最剧烈的《学而》、《为政》和《八佾》三篇(以下所有除使用 “《论语别裁》全书” 短语外 “《论语别裁》” 均特指此三篇)。

既然在补充了要求 “学问”,或者说 “智慧”,那我便不再详细核实其对于文言文语法 / 词义的翻译和认识。那我首先想分享一下何为学问 / 智慧(或是题中所问 “是否给人以智慧”)

学问 / 智慧

学问

学习和询问 (知识、技能等)
知识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道理,水平

智慧

聪明才智
梵语 “般若”(音 bo-re)的意译

上释义引用自百度百科(没错,我真的只是懒得查辞海)

我从 “学问” 一词开始讨论,首先南怀瑾是读过书,经历过学习的过程,至于他求学期间是否喜好询问,我未曾考证,考证收益也甚微,无论讨论结果、学术水平如何,南怀瑾的确是经历过学习的过程。

那么他是否拥有知识,这个问题是难以回答的,我没有办法能读取他大脑负责存储的部分,我也无法知道他实际上究竟有多少知识,但我相信,他还是有一定的知识程度的,不论其他答案中提出的一些错误,余下部分可能也会超过一部分受过教育的人。

对于第三条,这一条我个人意见是他几乎不具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此条内容详论可以从后文多处得到。

最后他是否具有道理或者水平,南怀瑾的确具有一定的对事物现象抽象的水平,这种能力可以粗略称之为讲道理。

而在智慧方面,第二项就不予多评(我不会让你们知道我完全不懂梵文的)。

在第一项上,必须承认,他具有超越一般人的聪明才智,毕竟你我他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把自己的道理讲到大江南北,海峡两岸。

所以,望文生义的我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了解了什么是学问和智慧,那接下来我就可以进入更加详细的论述了,第二点,我想与各位分享关于_知识联想路径(所谓知识联想路径,是指由多个抽象的知识节点互相连锁,从诱发点到结果的有向路径)_的问题

知识联想路径

_被动型知识(由文字 / 传授直接获得的结果)_和_启发型知识(由自我学习 / 经历进行总结获得的结果)_是人类_知识_的两种分类,人类通过对于_知识_的储存、_复现(重新将知识的详细内容在脑中模拟)_和_拟近(将事实存在的事物与抽象知识之间存在的细小差别进行模拟评估,从而获得解决方案)_来让处理事物变得简单化。

而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比抽象后的_知识_更加复杂,所以大脑进行_有向联合(将独立的知识以一定条件进行串联,从而使知识组能适用面扩大)_来让原本无关的_知识_能够同时运作,细化需要被处理的事物,藉以达到高效的处理。

而_有向联合_的联合过程被称为_知识联想路径_,路径_中每一个原本独立现在处于_有向连接_状态的独立_知识_被称为_节点,诱发_有向联合过程_的事物被称为_诱发点_,由_知识联想路径_得到的结论被称为_结果_。

而如果,在整个_知识联想路径_中,有且不限于一个_节点_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可能是学习过程中错误的记忆或是经历过程中错误的总结,那么无论_结论_是否与客观正确结论相同,这条_知识联想路径_我们都认为它是_不可靠的_。

这也是我于上一节中提出南怀瑾几乎不具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的基础论述,其对历史的认知偏差(比如有提到《礼记》一事)势必会导致对于合适的背景分析出错,那么在整个_知识联想路径_中,存在了一个导向客观错误方向的_节点_,即便我们可能获得了一个正确或者接近客观正确的_结论_,这条_路径_仍然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无法苟同其具有学问。

上文一共出现了接近三十个斜体显示的段落,这之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是常用字词,并且整段话使用的所有字词都是常用字词,但是这一段阅读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我特指了很多词的意义,同时为全新的词组赋予了意义,如果没有注释和解释,这段话将变得更加难以阅读,语法词义对于人类沟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的确可以向你们重新规定一次词义规则,但是这会让沟通变得具有特例性并且大幅度降低效率,同时更加可能产生误解。

以上所有斜体词语、短语、句子均为捏造用于举例,请勿相信,并不存在 “知识联想路径”

最后,我想说最重要的一点,思想。

思想

其实,我在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就知道,实际上提问内容是想说,南怀瑾是否有足够先进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个论点我想从两个方面剖析:思想内容和表述方式

如果说论思想内容的话,从我所读到的内容中,我并没有读到 “别裁” 出任何对我有实际意义的思想;诚有人会同我说,思想是根据不同人产生共鸣的,不在一个水平上的人是领会不道德,此言无虚。但是,能够产生共鸣的思想绝不会是你所没经历过的事物,于我理解,共鸣是读者将自己代入了作者的世界,并且能够对作者描述的境遇有深刻的了解。试想,井蛙不可语于冰,聆听者对诉说着往往无法感同身受。那么,感到 “共鸣” 的人可能匮乏的只是一个抽象事物的能力,至于能够真的获得什么启发,恐怕是甚少甚少。

第二点,我想说他对于自己思想的表述方式,这一点很短,又很长,因为你看看我往上所有的内容,最开始我就知道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字?我写什么不还是围绕着中心思想写了!

当然对于这种闲着说的知乎文,这么写还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对于一个基于既有作品的未知类作品,是不应该以这种方式进行思想表达的,如果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可取的,并且不会被诟病文言文阅读水平低。

什么?你问开头 “以下所有除使用‘《论语别裁》全书’短语外‘《论语别裁》’均特指此三篇” 这句话有什么用?没什么啊,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而已啊。

知乎用户 似去​ 发表

我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看到南怀谨师长的选集。对我的影响感觉就像是造就了一个不同的生命。我敬他如师。说这些也许有人不信。或对他老人家有微词。只要不违法你们就有这个权利,就像我有权说出我的想法一样。大师讲易经的时候曾说过。有的学问不用太去深研对错,能遇事通达就行。万物都在变包括一些道理。人也在不同的环境。就像让你评估一个团队完成的某项工作。你是去看成果。还是看过程中团队的态度是,一方严谨认真,一方宽松活跃。
南怀瑾大师教人读书的理念,有一条很重要。会把一些论点产生的情况,包括一些不同角度的观点全部作一叙述。对错需要你自己去判断。所以你认为大师讲的对你却实毫无用处。那千万别用。免得好心还误了你的事。但请相信大师所做是出于善心。哪怕是一位学问不高的老人,这么多年的善心也值得尊重。

知乎用户 青聂 发表

古典钢琴我们没有几个人听得懂,虽然他可能很美妙,我们最欣赏的是克莱德曼给我们演奏的通俗钢琴音乐,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懂得欣赏古典音乐的美,那时候,我们要感谢的,是克莱德曼带领我们进入了古典音乐的美妙殿堂。——南怀瑾先生做的,也就是这样一个古典文化引领者的工作,我想当我们能够在我们浩淼的传统文化殿堂里快意吮吸文化精华时,我们不会忘记那个为我们引路的老人,这个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做着这件事,他的功德,已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比肩。。。。。。

知乎用户 阿喆 发表

南怀瑾至少比知乎上绝大多数的人水平高得多,没认真读过他的书的人有什么资格诋毁

知乎用户 许先生​ 发表

重新回答一遍。

如果 “学问水平” 指的是智慧,那么我个人打包票他学问很高。我没完整看过他的一本书,但智慧这种东西和学术水平不一样,向来属于意会即可,从一些文章片段便可感受到。

另外我要说明下,智慧这东西很跳跃,很玄学。智慧和聪明不一样。只有自身智慧水平到一定程度了,才能 get 的到。如果要类比,就好比抽象画一般人欣赏不来,也无法赏析。而在智慧这里,入门叫做开悟。而是否开悟,和你懂得多少知识多高学历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就如同让我用学术分析去解释这个词,我目前是做不到的。我估计可能会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也许从哲学、宗教文化、神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学术理论中找到依据可以解释彻底,而且会长篇大论。但是,我并没有掌握这些学科相应的学术水平,所以无法给出详尽的解释。所以我只能说,听不懂?那就悟吧。

从以上可见,所谓的悟性是一种天赋,这是智慧的来源之一。学术水平是提供解释的基础,起到完善理论体系的作用。

再回到抽象画那个例子,一般人无法理解抽象画,所以看不出画的好。如果美术理论好的人则能够赏析,而水平高低则取决于对各个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就是相应领域的学术能力。画家能够看出画的好也能作画,但是却不一定能够拥有相应水平的理论,很可能只是凭感觉。

我看回答里很多嘲笑南怀瑾的,说他的书哪里错了哪里笑话之类的。这些人多半都是从学术角度去看的。我觉得吧,从学术上去指出南怀瑾哪里错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嘲笑,就显得有点蠢了。

就如同一个做战略研究的公司,可以出书去研究 BAT 的发展战略。过程中为理论举证时会指出 BAT 一些失败的战略。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嘲笑那就过了。但好在,我目前没看到这样的。也没看到美术鉴赏能力高的人会随意嘲笑画家哪个颜色画错,哪里不符合逻辑的。说明什么?专业做学术的,也懂得这其中的差距,也是因为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能背下孙子兵法,不一定智谋水平就高了。

知乎用户 有风吹过 发表

我觉得,相比今天大多数人的知识和智慧,称南怀瑾为大师,绝不为过!这样的人,中华民族只能恨其太少,惋其逝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于张老师和南老师之争,大家看看这个:

其实我一直很怀疑这文章是否为张老所写,张老和南先生都是我敬佩的人。后来有人问张老时,张老说,不记得了。不过魏承思先生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了一番话:“如今懷師仙逝,任何學生若將他貶低為一個 “文化學者”、“國學大師”;或搞出“現代造神” 運動,將他曲解為一個 “宗教人士” 的話,都是對懷師的背叛!至於社會上有些不肖之徒對其攻擊、誣衊或質疑,懷師生前就從來不屑一顧。這就是他不同凡響之處。記得當年有個叫張中行的中學語文教材編輯。“文革”後因自稱小說【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余永澤原型,而被媒體炒作成 “大師”。他托人將一部書稿【禪外說禪】交給南懷瑾的老古出版社想要在臺灣出版。懷師看完書稿後認為他完全不懂禪學,沒有同意出版。不料此位老先生因此懷恨在心,寫了一篇文章挑懷師《論語別裁》中的毛病,甚至用“兼問出版垃圾著作的復旦大學出版社” 為文章副標題,頓時被媒體炒得紛紛揚揚。其實,要從任何一個人的數千萬言著作中挑幾處瑕疵不足為奇。再說懷師的著作除了一本【禪海蠡測】為其親撰之外,其餘皆是對學生隨口說出,由大家根據錄音整理成文的。整理者程度有差次,有些記錄稿經懷師仔細審閱,有些則並非如此。倘非道德有缺陷的人,對南懷瑾這樣一個孜孜不倦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長者,敬仰猶恐不及,豈能如此往他身上潑髒水?但懷師對張某人的文章只是微微一笑,不置一辭。倒是不少同學促我撰文駁斥。我讀罷文章,覺得以其水準之低實沒有必要回應,因為張先生畢竟不是學問圈中人。我只對大家說了一句話:“算了!鷹有時比雞飛得低,但雞永遠飛不了鷹那麼高”。”

知乎用户 Waston 发表

讲真没看过的人还是看了再下定论吧。
另外我不认为学术有门槛是件很好的事,清朝末年中国的状况还不足以让你们 “学者” 警醒吗

知乎用户 傅红雪 发表

南师除了喜欢信口开河瞎几把扯什么都敢讲之外,其实没有别的什么黑点了。

没读过南师几本书,都是刚好看到而已。

可惜就那么短短几面的缘分,就能给人这种印象,并且极其强烈,可见南师还是很喜欢瞎几把扯的。

另外就是南师的信众,真真是比较可怕的。我觉得信南师的人可能牛顿三定律是啥都不一定讲得清楚。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知乎用户 小苇草 发表

你自己去看看他写的《论语别裁》吧。

反正我只是稍看了几十页,很多问题都明白了。

如果要考察他的学问水平,看他的原著就可以判别。

知乎用户 进击的贱贱 发表

要想知道南师的学术水平,首先要有个参照依据,比如说南师专门做过什么学术研究?出过什么关于学术研究的书?都没有,南师一生没写过书,这是许多黑他的人,误解他的人不清楚的地方,也是问题根结所在。那么就有人问了,你说他没出过书,那《论语别裁》是什么!如果有人看过南师的正版实体书,你会发现南师的书在封面上就有写两个字 “著述”,他的书相比于书,更像是课堂讲义,所以有人说南师更像是个说书的,不是做学问的,对于这种人,我上去就是一巴掌!你不是废话吗,这些书就是他上课跟别人讲话的内容,再由别人整理出版的,对于这样的书你为什么要谈学术性。
我尊敬南师,但反对以学术性为标准将他归为大师。南师是追求知行合一的先生,不是追求某某教授,某某奖项荣誉的学者。

知乎用户 不二之人 发表

谁说南怀瑾是什么国学大师
明明是思想文化大师
他的书里面体现了所谓的:” 终极人文关怀 “
就凭这点,你说他是国学大师,赵日天叶良辰龙傲天都表示不服,人家的术业就不在章句上好吧
你硬要去比人家国学治的不严谨,感觉有点强黑的意思
再说了,我感觉人家的丰碑之处在于一生学习,感悟,修行,传播,引导
各位看了人家的书,即是受了人的恩惠,在这里评头论足别人,什么神棍都能叫出来,我只能说你缺乏家教
什么,你说你没看?那你吓 BB 的原因是什么?
南师如何,自有公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辜负罢了

知乎用户 北冽鲸 发表

事实上,对于目前科学无法证实的现象,统统归为迷信不实是一种自证科学的科学性办法。

知乎用户 supra2ooo 发表

请记住南怀瑾先生是证道者。是证道者。是证道者。至于学问。总有人不满意的。有什么办法。至少他的书挑出来的所谓毛病无伤大雅。

知乎用户 Michiryu 发表

宗教信仰是自由 但是能治病却是它越界拿耗子了 不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 把一些自限性疾病的治愈归功于虔诚 只会延误病情 轻则受苦 重则死亡 你说南怀瑾在宗教意义上有卓越贡献 我不否认 但心象风景干涉现实世界这样明显的误用信仰则将宗教降格为与巫术党同 在我看来应当予以否定及摒除 ——这本是给这个问题中某个回答的评论 写完才发现他关闭了评论功能……

知乎用户 徐十水 发表

还不错吧!看过他基本佛学的著作,算的上大师

知乎用户 瀑布 发表

单田芳老师的水平!

知乎用户 圆照 发表

评说南怀瑾老先生学问水平对我来说实在太过轻率,他一生作品很多,还未曾读完。有些读了未必能懂,单单是论语别裁我是看好几遍,每次看都有不同收获。南怀瑾不是一个学者,他是以学以致用的人,所以三教九流跟他都能受他影响。像修金温铁路,为两岸牵线促成九二共识,做生意都也成功过。很多入世的经验,更可贵的是,他的学生也是人才济济,稍稍了解都知道,对于这样知行合一,浑然一体的老先生,只有感佩和敬仰。

知乎用户 慢慢生活 2 发表

名师未必明 明师未必名

上善若水的看法的确很客观:

南怀瑾点评米拉日巴 - 佛子联谊论坛 - 格鲁修学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知乎用户 涤生​ 发表

自古文人相轻。

知乎用户 非常名 发表

很简单。
公平的说。
南怀瑾是一个专业打坐的,是一个专业抖机灵的,是在傍佛。
南怀瑾有一点说的很对,他说,大部分修行人,都精神了。

他说,解释道德经的,都是胡说八道,连他自己解释道德经都是胡说八道。以上两句话说的很对。
他说要想明白道德经,只有见着老子。这句话说的不对。
为什么?
因为咱们慧根不够,见着也是白见。
举个例子。
孔子,问道老子。
结果大家都知道。
所以说,南怀瑾时而糊涂,时而清醒。

现在是末法时期,99% 的修行人都在忙修瞎练。都在傍佛。
没学,离佛很近。
学了,离佛很远。
地狱门前僧道多。
做梦娶媳妇,净想美事。
打坐玩幻觉,竟想美事。
末法时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祸?

知乎用户 知道了 发表

南怀瑾不想出名,偏偏出了名!那些贬低他的人都想出名,取个仁啊波啊什么的,招摇过市,偏偏出了名!

羞愧啊,难耐啊,逮着一个喷一个啊,这就是知乎上的大师啊,哈哈!

知乎用户 山水田园 发表

菩萨智慧!

知乎用户 蕙质兰心 发表

自知修行学问浅薄,不敢言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貌似南怀瑾先生不太懂西学,也就是不懂西方哲学、科学哲学。

知乎用户 水泓澈​ 发表

我是个平常打坐的人,没有接触南师前也找了很多书看。但是看了南禅七日视频后,对我感触很大,很多入定上的问题得到解释,甚至说南师是救命恩人也不为过,没有修证过的是不会理解的。
关于论语别裁不止一次有人质疑,我也看了好多年的争论,从佛学角度是没有时间空间概念的。
有种说法叫胜者为王,放在有神通的人身上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三藏法师在历史上是有污点的,这个污点来源于他夺取他人经书据为己有,还对对方做了很过分的事。三藏作为高僧大德怎会有如此行径令人诧异。如果说他的所为是为后世的某个时代或者其他什么某种事情而做呢,有功能有神通的有时候行径就是匪夷所思。
回看论语别裁,仔细品味别裁两字,大家是不是有些明悟。时间是最好的证据,可能我们是看不到了,因为这是为后世准备的书,不论内容如何,只要是为后世传法有裨益,为后世社会道德修养修行等等有好处,别裁一点怎么了,我笑我的,只因世人肉眼凡胎不识庐山真面目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心有余。

知乎用户 自由的心 发表

非常喜欢,南师的讲演能让一般对传统中国文化不了解的普通人,产生兴趣启发,更重要的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解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学问!水平!当然会有人贬低,驳斥!但更希望反对者也能提出更有 “水平” 的反对“学问”。如果真反对的有水平有学问,相信南师肯定不会介意,更有可能欣赏! 如果为了反对而反对,也就是打嘴皮子仗,没意思!

知乎用户 李仙森 发表

中国传统文化二千年,在西方 “科学” 为底的 “实力” 侵袭下,五四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正是因为受伤深,所以反思深。加之文革的全打倒,传统在所谓科学之前更是老旧无用故纸堆了~ 今日吃穿用度哪个没有现代科学的推进而成?所以,才有方舟子同志的唯科学论。我还是很佩服方舟子的,虽然执拗了些。所以,才有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理解议论。相对而言,大家似乎对科学,系统,严谨,论证之类更熟悉些,虽然不见得也在行,这就是方舟子的意义。
然而。
存在不仅是科学的。人不仅能满足于物质。物质是舞台,精神是正剧。用以上辩论的话说,训诂考据是手段,领悟智慧才是目的。多数人在表层细碎中沉浸已久,已经忘却了大路前方。然,也是发展的必然,没有物质的奠定,细碎的坚实,恐也到不了精神的领悟,大道的明了。然,却不能执泥于物质和细碎。
回过头来说南师。他不是学问研究家,他是普及引路人。这是如前般的两者关系。研究家是基础,引路人是升华。有些人乐在训诂,有些人志在悟道,各行其是耳。然,今日之习气,一言不合便相互攻奸,无非想证明自己理解的才是对的,自己的路才是正确的。岂不知,条条道路通罗马,开悟法门十万八?世界上其实没有哪一条路子比别的更好,只是所处的阶段和层次而已。我为你铺路,你为我开拓。时机到了,你自然会想变化,谁都拦不住,一如现在谁都劝不醒一般。进程耳。
啰嗦了半天,无非想说,对于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宽容些。因为那无非是你以后,或者以前的一个认知可能。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忘了而已。
然而。
很多人也是,科学的理性思辨没有,传统的精神境界更无,两头都不甚懂,却一味喜好争风评论,逞敲字之利,无非是找找自我存在感而已。然,需精一端,方得立住。两端皆化,可谓通矣。
我相信,每个人都在进步中,即使两端皆不靠者。他终会找到自己的门径。不过执泥只是费时加长罢了。但或许探寻越长,往后理解越深?
我们终有进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的不知道,他关于老子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瞎扯。

知乎用户 杜世明 发表

南怀瑾老师作品中对经典的解读,怎么说,反正我是不认同的,而且觉得有明显的错误。具体是什么记不清了,当时看他的书,觉得通俗易懂也富有思想,颇有古风,蛮有世外高人的气质,后来看到论语的某句,解读的不太好,就没看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下很多回答很不知乎哎,就一个论断,没有论据,反正骂的很开心,从这点上来说还不如方舟子

知乎用户 不红不绿 发表

本来就不是学者,何必用学问水平来衡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怀瑾若是抛开佛学

知乎用户 李奥无声去 发表

只看过《金刚经说了什么》,总之,很是受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泻药。
说起南师的学问啊,实在是星辰大海,我等草民没法一窥全貌的,只能管窥一锥了。
【引用】南怀瑾: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双修 与空行母

怀师:

双修的对象有很严格的条件,很难找到。比如男的找女的双修对象,最好是年轻的,除非对方已经达到空行母的境界。有的说,女性双修对象的眉心、喉处、或者心窝要有一颗红痣。这里讲到,移喜磋嘉的男伴就有这么一颗红痣。另外,要家庭教养好,有见地,有智慧,有道德,心地善良,慈悲好施。

服不?

不服不行啊

功德圆满,南师模范。人生在世,不就 TMD 混个功成名就嘛,什么儒释道,什么学问大师,什么高雅艺术,什么政商风流交际,什么慈善大使,赚他个名,赚他个利,赚他个名利双收,腰包鼓鼓囊囊,左右翩翩袅袅,人生好不快活。
阿弥勒佛

善哉

善哉

知乎用户 江越 发表

南怀瑾的学问其实类似矮大紧,野路子,但是又爱说,当通俗读物是没问题的,但是对于好好了解老庄孔孟的思想原貌实在差以千里。

同样一口一个南师的,多半是没有好好去看过《老子》《庄子》《论语》原文和一些稍微正式一点的研究著作的。因为只要你读过,就不会再想读南先生这些通俗读物了,因为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另 南先生身前身后地位高,不是因为学问,而是因为政治。

知乎用户 原电池​ 发表

我有一个猜测不知道对不对,共计南怀瑾的是不是那些经典流派。
因为好像任何一家思想,对其经典的解读都有很多流派,尤其官方认可的流派。对于那些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的言论肯定会受到批判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我认识一个人是华东师大哲学系的,他说他们那里统一认为南怀瑾是骗子,不过他们同样也看不起程序员,看不起中文系。。。

知乎用户 张雄 发表

恶紫之夺朱也

知乎用户 吳可寧 发表

南先生一百年来儒释道第一通家。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世间一切知识学问,都是大脑的产物,也就是说都是心识的产物,不论你说是说非,都离不开这个心,哪怕你生病了,都是心识在感觉到哪不舒服了,你才知道自己生病了。那么心识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这是从古到今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不过这个争论,不经过修证,仅凭你那点知识到死都不会知道。中国的哲学说,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这个问题依旧很多人搞不明白,天地之间,万物万事,如果你把他们一样一样分开来看,好像是各各独立,但他们又相互聚在一起,这就是天人合一。书是读出来的,而智慧是修证出来的。

知乎用户 今日飞雪 发表

豪华版于丹,所做的事没有本质区别为何你们都鄙视于而奉南为大师,无论是闲聊结集还是出书,都不够做学问的水平。唯一的区别,想来南先生私下里应该是友善而和蔼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看来知乎里很多人很可笑,纵然能够引经据典指陈了了说得天花乱坠,把南师贬得一文不值,生死关头到了方才知道自己所恃的学问毫无帮助,只是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第六意识上的文章罢了。
另外,南师算是个宗教人物,并且声名远扬,不论赞成和反对在知乎这个有数千万用户的平台上都会左右一大批人的想法,不是你说这是我个人浅见就可以摆脱因果的。你说我评价的是南师的学术水平,我也承认你的评论确是在这个范围内,但是要看是什么场合,在千万人围观的一个类似普及知识的平台上否定南师的某一方面也会附带着损害南师作为佛教有修为者和接引人的尊严和威信,并动摇甚至断灭初学者的慧命,你们想过吗?在自己的学术小圈子里讨论看法倒是可以,不破不立。
最后重申,很多答案都说的很有条理,非常正确,但是不适宜在这里讨论。南师如果没有什么修为自然这里的一些答案堪称勘伪取真之佳作,但是万一南师是一个证果者,诸位于微细处自然造业非凡,各位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下赌注吗?知乎上问题亟待解决有千万万,不一定非要在此问题上执着,慎重。

知乎用户 铜都铁人 发表

和王阳明类似,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做不了学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南怀瑾终于死了,无数的文盲如丧考妣,但他们很快会找到新的崇拜对象。南怀瑾活着,一直扮演着圣人上师的角色,随着他的死去,一切终成陈迹。就像民国的文盲导师王凤仪,活着时风光无限,死后如曹蜍李志,谁人更会记起?南怀瑾终于死了,但他胡解经典,悖妄无耻的行径,遗害极深。哲学家黎鸣称贪婪、嫉妒、懒惰为人性三大原恶,南怀瑾迎合的正是懒惰贪婪的人性。世上绝无读过原典而不嘲鄙南怀瑾之人,但所有懒惰得拒绝一切文言经典而又贪婪地想意淫国学的贱人,会尊奉 “南师”。只要人性的原恶存在一日,王凤仪死了会有南怀瑾,南怀瑾死了还会有新人很快填补。南怀瑾终于死了,如果有地狱,他必堕拔舌地狱。世间最可恨的,还不是文怀沙这样的骗子,文老骗把自己从流氓包装成国学大师,可鄙复可笑,南怀瑾随己意乱解经典,树立的是反智主义的大纛,他让文盲自以为有了智识,他的离奇出名,将是这个时代抹之不去的耻辱!南怀瑾终于死了,可是他的弟子朱清时还在做着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我曾说过,只要有初中文言水平,就不会被南怀瑾蒙蔽,然而我不得不叹服中国的教育,竟能为南怀瑾培养那么多的粉丝,也就是说,竟能培养那么多初中语文不达标的社会人。还谈什么普及高等教育?我看还是先做好义务教育吧!南怀瑾终于死了,想到围在他身边靠着他骗钱的树倒猢狲散,我很开心。 – 徐晋如

知乎用户 孙雄飞 发表

对于国学入门者来说,南怀瑾有一定的指路作用,他可以指给你大致的方向,但别期望他指的路的每一步都是对的,南的大部分作品,能够浅出易懂,但是也有不少瑕疵, 楼上那位竟然回答 “非常高明。我在佛学方面很有兴趣,就这么多年看过的书来说,南怀瑾先生的书是最有魅力的”, 我只能说他看书看得少了点。

南怀瑾对佛学有所深入,但是一般彻悟的修行人对南都不置评论,南自称已经彻悟,但真正彻悟的大师都拒绝印证。表面他们觉得南对佛学的认知是肤浅的。南在《金刚经说什么》里,对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一句解释,我认为有失大师水准。

知乎用户 温国威 发表

你的水平比他高你才有评判他的资格。

知乎用户 李克中 发表

不是做学问的人,有点像鸡汤大师。

知乎用户 大豆 发表

他引发了国学热的高潮 但他算不上国学大师

突然想起来 明代学者杨慎对陆王心学的评价 逃儒归禅

我觉得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也挺妥帖

知乎用户 豚豚 发表

很多人说:可以当启蒙?别,连启蒙都当不了!
小学启蒙,尤其是古代的启蒙,没有认真的态度敢让你教?随便注释一句错了,害人一生啊!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 刘勰《文心雕龙》

只谈学问,不谈做人。
学术当以认真第一,不懂怎么看书,讲的漏洞百出,没事来个别出心裁的个人解释还不说为什么,
我就看了一下《瑜伽师地论》,随便开讲啊,想到哪说到哪,这连一点做学问的态度都没有,没有态度还谈什么学问水平啊,相当于茶余饭后大家聊天的水平,你不懂我懂,我跟你说说,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柠萌 发表

看到南怀瑾在《南禅七日》里将苏东坡读成苏东皮,我默默的关掉了视频。

南师是了不起的启蒙者。
唉,大师老矣。

知乎用户 周子路 发表

这个东西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爱信不信。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你又不是他,你怎么知道你就是对的?什么是对的?只有书呆子才去较那个真儿,南师会在意你对他的评价吗?爱怎么评就怎么评,谁尝到甜头谁自己知道。估计南师看到这样的帖子能笑破肚皮。

知乎用户 小木 发表

学问是用来用的。学问也是可以验证的。
一个是内明,自证成圣;一个是外用,人间的事功成就。

南先生的事功成就,大凡看过他书的人,都知道一点吧。

南先生一辈子浸淫内明之学,书里书外处处提撕智慧禅定。
他活得洒脱自在。
看看学者们,眉头不深锁的有几个?
他们学问象南先生一样上身了吗?

他临终手书 “平凡” 两字于后辈学人,
平凡,不平凡,末后荼毗,示现舌舍利不坏。
如果没有浸淫佛道两家的学问,
能显现舌舍利不坏吗?
试问又有哪一个学者,
能证到这种内明的成就呢?

不要说能证到智慧超越的成就了,
就是立身处世,大家可以看看:
百年来,在时世变化的大洪流中,能审时度势,
象南先生一样,有独立人格、卓尔不群、不依附于任何的党派、却又能玩转世间的,
有这样的学者吗?
如果南先生没有读通中国历史的学问,没有超越时世的眼光格局,
他能够避免大多数学者们的结局吗?
时势迁流我不流,哪一个学者做到了呢?
这难道不是学问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南怀瑾神话”之剖析

“南怀瑾神话”之剖析 作者:姚彬彬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怀瑾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风行,受到了许多社会大众的欢迎和追捧,形成了可称之“南怀瑾神话”的社会现象。而分析南怀瑾作品中之言论,可以发现 “南怀瑾神话”的发生实是其本人长期苦心经 …

对“国学大师”文怀沙的盖棺论定应是江湖骗子

对“国学大师”文怀沙的盖棺论定应是江湖骗子 ·方舟子· 昨天被一则新闻刷屏:“国学大师、楚辞专家文怀沙老先生6月23日凌晨在东京一家医院逝世,享年108岁。”各家媒体的报道都在标题突出两点:“国学大师”(或“国学大家”)、“享年108岁”, …

批评不需要资格

批评不需要资格 作者:肖鹰 近日,针对方舟子批评清华教授施一公,北大教授饶毅撰文称:“方舟子只在博士后就离开科学研究,其科学水平也就定格在博士后程度”,“小学教育程度的人也就不会被请来评选优秀博士论文“, “(方舟子)既不能评价物理学家潘建 …

院士候选人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的学术道德问题

院士候选人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的学术道德问题 作者:天大的笑话 方博士, 非常钦佩你对学术规范的坚持,对学术问题的揭露。 8月初,中国科学院公布了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天津大学元英进副校长名列其中。 院士是学术的最高称号,院士的学术道德应该是 …

一介书生方舟子

一介书生方舟子 作者:王玮 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个他/她理解的方舟子。这是因为方舟子的写作涉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与他相遇不可避免。打假,批评中医,气功,宗教,伪科学,保健品,公知,再加上最近五年的反川,疫情中对中国和美国官方防控疫情的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