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跳楼小伙为 “巨婴”?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飞奔的马达​ 发表

歌颂英雄无可厚非。但是通过污名化自杀未遂者来进行歌颂,特别是无视自杀作为一种必须重视的社会病理现象,将其贬低为个人的无能的表现,实在是有失一个具有充分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早在近一百年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Durkheim)在《论自杀》中就明确指出了**,自杀不能仅仅看作是个人的选择或者行为,而是一种社会失序(social anomie)的体现**。所谓的社会失序指的是,是基于将社会形态视作是拥有 “自我持存”(self-sustaining)目的的有机体(organism),然后认为社会中存在着破坏社会功能,导致社会功能障碍(social dysfunction)的类似病症的现象。自杀之所以是一种社会的病症,而不仅仅只是个人的病症的原因在于,假如自杀大规模出现的话,将会是一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的状况。因此涂尔干才会说:

就如同一个人特定的生理状况可能会导致他有自杀倾向这样是一个真实的规律,自杀和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关系也是一个真实的规律(real law)。人的行为并不只是其个人的行动,相反,他们都是被社会所塑造的。因此,当一个人想要跳楼或者用什么其他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他的行为必须得放在他自己所生活的那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成长经历之中进行分析。而某种在生理上或者精神上的病态(如自杀)表现,其背后很有可能只是社会的病理反映在了人的身上。于是:

从这个角度上看,在歌颂救人性命的英雄事迹的同时,我们必须对于 “自杀” 的现象报以一个更加严肃的态度来面对。因为自杀的背后不仅仅只是自杀者个人的生理和精神上的病态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照顾,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的病态需要我们去重视和纠正。任何将自杀行为简单归结为 “意志不坚强”,“太脆弱” 甚至是 “巨婴行为” 的判断,不仅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加有害。无法正视 “自杀” 是一个严肃的社会现象,仅仅想通过将其归结于个人的软弱,这本身何尝不也是一种社会失序的表现呢?

我不知道日报里面的作者们有没有一定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但是在报道一个社会新闻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一个社会的视角。当一个人自杀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好好进行案例分析,分析他的个人身体状况以及生长的社会环境的问题,从而在未来避免类似的事件大规模发生。而不是用一句 “因家庭琐事欲跳楼轻生”,或者“巨婴” 的标签让本来的受害者成为众矢之的和道德批评的对象。说得严重一点,这种报道方式,反而将会是自杀现象和人的社会死亡的进一步的推手,是把绝望的人进一步往绝路上逼

参考文献:

Durkheim, É. (2002). Suicide. Edi., G. Simpson. Trans., J. A. Spalding and G. Simpson. London: Routledge.

知乎用户 毛小盖 发表

近日,惊悉楚国一巨婴屈姓男子,因一点职场纠纷而跳江自杀,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此,人民日报的编辑们写道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就不配享受生活的美好,一点点职场上的纠纷,不是你放弃生命的理由,正面困难,解决困难,才是一个不畏艰险的中国人应有的姿势。

知乎用户 江诚 发表

古往今来没有一份报纸像人民日报一样关注着各行各业的一切,歌颂各式各样的行为。把垃圾男人扔进桶,把双黄连捧进家,把回应假期的无理取闹称为硬核反问。但是有一种行为是不能赞扬的,也许这种行为可以归类到自然死亡里去,但如果你发微博到人民日报的评论区里,人民日报工作人员肯定会沉默,然后将你归类为巨婴。我们所说的自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们不能忍受自己那样活着,没有流血,没有热情,他们只能选择死亡。死才是唯一的希望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怎么不合适,不跳楼的那叫后浪,是当代青年,跳的肯定是巨婴,巨婴 biss 嗷

正如人民富豪所说,扛不住压力,你就是巨婴,你们压力太小了。大家应该学学人家后浪们,生活压力大,你不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不会有自己的爱好吗?吃不起饭,吃面包不好吗?

有的媒体人,没有富裕的命,得了富裕的病


说正经的,跳楼轻生本身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有那么多,偏偏选污名化轻生者这条路,是不是小编们就差亲自到楼底下起哄了?我还没忘掉消防员那撕心裂肺的哭呢。

[她跳楼,消防员在哭,他们在吹口哨​mil.sina.cn/2018-06-25/detail-ihencxtu0455706.d.html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il.sina.cn/2018-06-25/detail-ihencxtu0455706.d.html)

不是说支持跳楼,道路千万条,但有的人一时想不开真的会选择绝路,那个时候也就懒得管其他事了。人会跳楼本身会有很多社会因素在里边,单纯归结到不抗压然后再污名化一下,属实人 up 人。

我劝某些人少拿那套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对别人负责” 说事,真要碰上点事儿时你跺你也麻。


再补充几句

轻生是不合理的、占用公共资源的确是不对的、不考虑其他人感受也是不对的,但这都不是污名化自杀未遂者的理由。巨婴一词本身就表达了很强烈的贬义,这种词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在这种级别的宣传口上出现,更不应该通过这种踩一脚捧一脚的方式凸现消防员的英勇。新闻的标题完全可以用 “轻生者” 一词替代,但最后却用了 “巨婴” 一词,典型的上剑不练练下剑、好剑不练练醉剑。

年轻人自杀率上升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往细了写能发很多大 paper。我们的社会应该是和谐的、包容的,是能为下一代营造出更好的发展空间的。年轻人遇到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去引导和帮助他们,而不是通过贬低、嘲讽的方式来凸现自己多么多么 “顶天立地”。况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还没有过在心里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

知乎用户 老岳 发表

想看原答案的朋友移步至本人最近的想法,评论栏有截图,不知能维持多久。

今后可能确实需要找一个联动平台了,大家可以先关注这个知乎帐号。

逼人拉关注,真讽刺。

评论区于 17 日凌晨关闭。

原文见:https://laoyue449367983.wordpress.com/2020/05/16/%e5%a6%82%e4%bd%95%e7%9c%8b%e5%be%85%e4%ba%ba%e6%b0%91%e6%97%a5%e6%8a%a5%e7%a7%b0%e8%b7%b3%e6%a5%bc%e5%b0%8f%e4%bc%99%e4%b8%ba%e5%b7%a8%e5%a9%b4%ef%bc%9f/

欢迎收藏我的个人站点。


周末无事。我来更新一下。感谢大家的踊跃留言,暂时关闭评论筛选,因为看不过来了。在这里补充点材料。

在人为因素学科中,有一个模型叫做 “瑞士奶酪” 人为差错模型。大概长这样:

很多现实表明该单位所有的审核管理防线都被击穿了,日常工作完全陷入了追求点击量的怪圈。写不出犀利的文章不要紧,但是内部管理烂到如此程度,该反思了。正如一条评论说的,写出这样的玩意不奇怪,奇怪的是能发出来。


我来谈一个有趣的事实——**没人才了。**论证过程略。


违规啦,理解,不理解还能怎样。

多的就不说了,有人看过了就好。

我也来引用一句犀利的:

这是为什么

新来的朋友不要惊讶,五千赞就是这个 “论证过程略” 的水平,笑。

与原答案中描述的现象相比,这个答案的现状才是怪现状。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我觉得一个人固然是个案,可疫情期间我真的已经听到了太多自杀的新闻——其实根本不止疫情期间,不信我引一则 19 年的报道:

2018 年,《第一财经周刊》发布《都市人压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 30.24% 的受调查者每天会感受到好几次压力,而有 43.3% 的人认为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大到让自己吃不消。另外,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 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 2.27 小时,美国、德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是中国人的两倍以上。此外,还有统计显示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和猝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压力之下,一些人会因为一件小事瞬间崩溃,一些人会 “工作 996,生病 ICU”。中国人在质问自己是否抑郁了时,往往羞于就医、拒绝规范治疗,只因怕被认为是‘玻璃心’‘抗压能力差’。因为社会不会基给予其应有的同情,只会责怪添了麻烦。

社会带来的重压长久的得不到释放,反而郁结于心,现代化带来的个体化孤寂——自杀也就随之只剩下一个火药桶了。由于我们都明白问题出现在哪里,所以下面截图里的原回答已经消失了。

对此我只是想起了萨特的控诉:

“我万万没想到,地狱里该有硫磺,有熊熊的火堆,有用来烙人的铁条。这真是天大的笑话!用不着硫磺、火堆、铁条。这地狱,就是他人!”

青年人社会压力过大,不是什么新闻了。

知乎用户 徒步欧欧子 发表

二流媒体写出这种东西,正常

知乎用户 皮小只​ 发表

官媒引导舆论的时候,有一个常用的套路,就是把 “社会问题” 贬低成“个人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最近年轻人鼓噪的 “躺平”。

这一现象的社会成因是:房价过快上涨,生活成本太高,社会阶层固化,年轻人看不到盼头。

但某些媒体对此绝口不提,而是把它贬低为年轻人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从小娇生惯养等等。

把 “社会问题” 贬低成“个人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甩锅,是官方把自己的工作失误,甩给了普罗大众,是“受害者有罪论”。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的 “富士康跳楼事件”。

富士康在 1 年内有 14 名员工接连跳楼自杀,根据某些媒体的报道,这些自杀的员工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失恋,有的是被领导批评,有的是家庭不和睦,一眼看过去,全是个人原因导致的。

但实际上,自杀问题直到富士康不再搞血汗工厂之后,才真正得到改善。

很多负面事件,背后都有复杂的社会成因,比如公交司机带着一车人坠江、陌生人进幼儿园砍杀儿童、学生在学校跳楼自杀……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必然有其社会成因,不可能是孤立事件。

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公众还是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大家不想知道,甚或畏惧知道更深层次的因素,只求立刻找到坏人绳之以法,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我生活的世界没有变得更坏,坏的只是个别人。

这一心理恰好和舆情引导的初衷达成了一致。

知乎用户 陈默 LRY 发表

给我整懵了。

这种事迹随便给一个真实故事平台,标题会是什么?最直白的《跳楼两小时》,绕一点儿的《坠亡之际的英雄》,佛一点儿的《七级浮屠》。

完了你整个《巨婴遇上英雄》。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最后一个字是 “报”,“报” 是新闻,新闻讲究实事求是不加情感。

你为什么要加?就说英雄警察救了欲轻生小伙不好吗?卖弄啥呢?还卖得这么低能。

难堪难看。

作为权威媒体,是可以与民同喜怒哀乐,但你得绷住你的矜持不是?没有感情的新闻机器才是最好的选择,太口语化编辑都不觉得奇怪吗?

这么发展下去,我琢磨着标题还能这么起:

《特朗普要完犊子了,奥利给!》

《我国 GDP 成为世界第一,干了兄弟们!》

恨铁不成钢!

再多说两句,我从小就是个爱看新闻的人,平时在家吃饭都会开电视转新闻台下饭,但我真正对新闻工作者心生敬畏还是在两年前。

那会儿是一位新浪的记者老师想了解一些东西,我自告奋勇同她交流信息。

可当她提问,我回答后,她总会问 “请问有图片过文字作为证据吗?当事人亲口或能表明调查结果的那种。”

我拿不出来。

因为我没调查过,我也只是道听途说。

尽管记者老师没说什么,但我自己都感觉火辣辣的。

耻辱啊!不经过调查就轻描淡写地说出小道消息,朋友间闲聊就算了,对一个新闻工作者这绝对不是该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对最前面两个字,对最后一个字,你们到底有没有敬畏?

知乎用户 东南亚漂​ 发表

当一个社会体制内的精英大部分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时候,

对于既得利益层最重要的部分指标就是效率,成本。

依附体制的媒体会慢慢灌输这种理念,很多普通人也会变成社达的支持者。

之前一座大城市地铁男子自杀后,被很多人抱怨他延误了自己的上班时间。

把他视为自我生活中的障碍,增加了公共管理成本。

社会达尔主义盛行的环境里人性化,公平的观点是被排斥的,

受大部分人推崇的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牺牲几代人换来发展的观点,牺牲公平换来最大的发展效率等等。

慢慢的底层人和弱者,或者被主流媒体视为浪费行政资源的自杀者就成了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巨婴,

至于他们选择自杀的原因根本不重要,主流媒体也不会浪费资源去关心,因为这很不划算。

知乎用户 神乐妮可 发表

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知道十年前的今天,中文互联网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网友们还有印象吗?

我觉得第一时间答上来的人不多,正确答案是:

富士康十连跳

我记得还当时给打出的标签是:“妨碍发展”“心里脆弱”“承受能力差”“对国内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尽管事实上我们无事可作,但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如何看待的前提是可以看待,只要我们给一切问题打上一个 “标签”,依然可以过着视而不见、岁月静好的生活。

在互联网构筑的赛博空间里,你很难相信在哪里真的在发生什么事情。俄罗斯疫情失控、东非将发生战后最大的饥荒、美国正在越来越极端?这些我们都不关心,又何况一个跳楼的陌生人呢?

无须担心,明天早上牛奶还会放在门前的台阶上,《新政治家报》也会照常出版。
——George Orwell

你对 “废青” 这个叫法有什么看法?625 赞同 · 21 评论回答

知乎用户 糯米团​​ 发表

不知道人日是不是做足了调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个人的跳楼动机是 “任性”。

如果没有了解前因后果,希望不要乱加标签。

尤其是作为国内的权威媒体而言。


心理疾病在国内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社会的不理解。人日的措辞,可以说不是一家之错,而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对于心理疾病的态度。

很多人将心理疾病,想当然的加上 “毅力不够”、“做”、“内心不够强大”、“矫情” 之类的标签,然后站在制高点上批判。

导致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也不敢向他人求助。

然后自己像个高压锅,内压越来越大,最后炸锅。


永远不要以为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只是个例,在社会这个大型修罗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撑不住的会是谁。也许就是我们身边,某个平日里看起来都很正常的人…

知乎用户 醒后沉默群​ 发表

很多评论写的比我好,我一一做了推荐。

1、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 “搏斗” 后于 1961 年 7 月用用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亚里士多德,希腊著名哲学家。公元前 366 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此后 20 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院,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公元前 322 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六十三岁。去世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而关于亚里士多德之死的另一种说法,则是淹死的。那是公元前 322 年,亚里士多德在他隐居的埃维厄岛上跳入厄里帕海峡自杀身亡。

3、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于 1972 年 4 月 16 日深夜自杀身亡。

4、梵高,著名印象派画家。一生穷困,枪击腹部自杀身亡。

5、马雅科夫斯基,前苏联著名诗人。自杀身亡。

6、安东尼、古罗马统帅。用罗马方式拔剑自杀。

7、克丽奥佩特拉、著名的古埃及艳后。传自杀身亡。

8、希特勒,战争狂人,第三帝国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起者之一,因为战争失败,与情妇在苏军攻入柏林前夕服毒自尽。

9、玛丽莲 · 梦露,美国好莱坞著名艳星。被人发现自杀身亡。

10、库尔特. 科班,涅盘乐队前主唱,因不堪忍受药物及成功带来的压力,拔枪自杀。

11、奥地利皇子克隆普林茨 · 鲁道夫,著名 “茜茜公主” 的儿子。于 1889 年 1 月 30 日上午 8 时 10 分,被人发现其与情人在住所自杀。

12、陈布雷,蒋介石的秘书,自杀身亡成为一时之轰动新闻。

13、翁美玲,香港著名影星。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因感情问题自杀身亡。

14、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剧作家。自杀身亡。

15、陈宝莲,香港著名艳星。因产后抑郁症于 2002 年在上海跳楼自尽。

16、张国荣,香港著名歌星,影星。因抑郁症等原因于 2003 年 4 月 1 日跳楼自尽,成为当月最大新闻。

17、伍子胥,吴五夫差手下著名谋士。因夫差听信谗言,赐其自杀。

18、吕不韦,秦王赢政时期任秦相,因罪免职,饮鸩自杀。

19、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亡国,自尽身亡。

20、项羽,西楚霸王。因与刘邦在垓下交战失利四面楚歌,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拨剑自绝。

21、关天培,清末抗英名将,著名爱国将领。死时年仅五十九岁。

22、文天祥,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 1283 年从容就义,年仅 47 岁。

23、陈天华,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为革命理想而自尽身亡。

24、丁汝昌、清朝北洋水师著名将领,官居提督,因 “甲午海战” 失败,服毒自尽。

25、明朝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歪脖子树。

26、樊於期,春秋战国将领。因立志刺杀秦王而甘愿自尽献上自己的头颅。

27、老舍,中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于 1966 年 8 月 24 日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28、海子,现代著名诗人。于山海关卧轨自尽。

29、顾城,现代著名诗人,后移居新西兰某岛。后砍死其妻并自尽。

30、王国维,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著有《人间词话》。于 1927 年 6 月 2 日自沉颐和园。

31、傅雷,1908 年生,上海南汇县人。著名翻译家。自缢身亡。

32、屈原,楚国著名文人,爱国者。以楚辞闻名,代表作有《离骚》。受谗言被逐怀石投江。

33、言慧珠,1919 年生,北京人,蒙族。著名京、昆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之女,梅兰芳之徒,俞振飞之妻。文革中自杀身亡。

34、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1967 年 6 月 22 日,服安眠药自杀。

35、阮玲玉、中国早期著名影星。因感情问题自杀身亡,死前留言 “人言可畏”。

36、叶塞宁、前苏联著名文学家,诗人。

37、容国团,1937 年生,广东中山县人。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自幼居香港,1957 年回大陆,曾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68 年 6 月自缢身亡。

38、小白玉霜,中国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

39、严凤英,安徽桐城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主演黄梅戏《天仙配》闻名。1968 年 4 月 7 日夜自杀身亡。

40、邓拓,著名文学家,前《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于 1966 年 5 月 5 月 18 日自缢身亡,成为在那段非常的岁月里,第一个以死抗争的殉道者。

41、田家英,毛泽东前秘书。自缢而死。

42、赵树理,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等。

43、周瘦鹃、

44、范长江,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自杀身亡。

46、吴晗,浙江义乌县人。著名历史学家。1969 年自杀身亡。

47、顾而已,江苏南通人。著名电影艺术家。执导过《小二黑结婚》、《天仙配》等影片。

48、翦伯赞,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有《中国史纲》等 18 部著作行世。

49、上官云珠,1920 年生,江苏苏州人。著名电影演员,曾在《乌鸦与麻雀》、《早春二月》等片中饰演角色,跳楼自杀。

50、杨朔,1913 年生,山东蓬莱人。著名作家。服安眠药自杀。

。。。。。。PS。。。。。。。。

如果没记错的话,屈原,老舍,海明威,傅雷,等等等是在人教教材里。

。。。。。补充。。。。。。。

很多回复非常有启发,我一一做了推荐热评。其实当我看到,“对不起,你自杀能不能安安静静别打扰别人”,这类冷漠的视角时,我难免有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

花无百日红。99% 的受害者其实是走投无路。

我们并不需要完美受害者,同意吗?人在极端情况下,已经失去了理智希望,跳楼。不管是楼下吹口哨,又或者事后责问碍事,都是偏颇的,不合适的。

设身处地,当你绝望歇斯底里的时候,你能听得进去旁边人说的话吗?我也想到了粪坑案。有事后上帝视角说,其实歹徒已经失去反抗,不必要杀人。但是当时那个情况呢?

谁又敢说自己不会遇到绝望。谁又敢说绝望的时候不会丧失理智?

此外,把自杀归结为抑郁症梅毒或者诸如此类原因的看官,我也想说一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优渥的家境,健康的身躯,清醒的头脑。哪怕是再健康健全的家庭,也可能会遇到不健康不健全的后代。你在给他人下结论的时候,可以试着委婉一些

知乎用户 王福瑞​ 发表

首先,巨婴这个词用在这里,就十分的不准确。

你见过婴儿自杀的吗?

反而是,只有成年人才有可能体验到生活是绝望的。

而且,在没有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站在道德高地居高临下批判一个绝望的人,这才是极其幼稚的行为。

你调查过事情的前因后果吗?知道这个人经历了什么吗?

你知道这个人受了多少委屈,碰了多少钉子,遇到多少难处,才走到这一步的吗?

更不要说还有抑郁症这种完全没有原因,就是让一个人想放弃生命的病症啊!

除死无大事,一个人连命都不想要了的情况下,难道不是上前问问,“朋友,你遇到了什么难处?““我能帮你做些什么?“这不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的第一反应吗?

为什么第一时间,你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想着去批判这个人呢?

当然,这个人不是没有欠妥的地方,自杀的方式走那么多种,为什么偏偏要跳楼呢?自己不但救不回来,甚至还容易砸伤别人,这自然是不对的。

但你不能要求一个深陷绝望情绪崩溃的人,还能像你想的那么头头是道。人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哪有那么理性?张国荣道德水准都可以说是完美了吧?不也是跳楼吗?

一个人连生命绝望的要丢弃了,却换不来你们的一丝丝怜悯,还用假大空的口吻训斥着人家。

呵呵。

(这个答案被建议修改得面目全非了。)

知乎用户 秋憩 发表

(序)

说实话,我不是很愿意答这道 “题”,

但恰好恰不好,好死不死,

都 “经历” 过啊!

哭 · 笑


(题)

先来原文章吧。


(一)

首先,观全文,其意在 “歌颂警察”——的英雄勇敢的同时,对比“跳楼小伙”——的“巨婴” 软弱。看题目,《巨婴遇上了英雄,小伙在天台 “跳楼” 两小时》,这其中的戏谑与嘲讽!!!

若一人言此,无可厚非,此理不差;可作为报刊,是要有承担感,厚重感,时代性,先进性,是要针砭时弊,量体裁衣,是要关注来龙去脉,更要客观审慎引导;是要真的低下头颅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为人民服务,体察民情——这才能看见完整时代,因为这里有强者的救济舍己,这里也有弱者的艰辛疾苦!这里有时代的新的英雄主义,这里也有时代新的矛盾问题!——这一切需要他们去发觉。

而非站在道德的制高地,“批判”与 “冷漠”——自私自利,枉顾父母!站在能力的制高点,“嘲笑” 与“讥讽”——“何不食肉糜”?何不自强努力?(谁不是这么过的,历史的,此刻的,国内的,国外的,时间的,空间的!)更不能引导民众嘲讽辛辣啊——“小伙在天台‘跳楼’俩小时”。真的不能再直白了,就差喊‘快点’了???

一有失其德;二有失其明;三有失其职。我真的特别难受,作为一个曾经的弱者,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作为一个热爱这片祖国与土地的人,作为一个坚信党和领导会带领人民走向更好的未来的人!同时,作为一名青年,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作为一个努力保持理性与人文情怀的人!

我想撕开另一片美丽的面纱,看看这下面的满目疮痍;打破这宁静的土地,回探这曾经的战火颓垣。——“我想成为一个对他人的痛苦有更多的想象力的人。”

我想带你们勘探一些在光照不到的地方……


(二)

加缪说:除了没有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态度是坚持奋斗对抗人生的荒芜。

——哭笑,我都有过,哭笑。

在我高中时代,尤其是高三,极其地有一种想要自毁的倾向,即自杀,但我不明白为何,也不知如何言,对谁言,只觉是自己的矫情懦弱,由于知识的匮乏和学业的压力,我不得不负重前行!当然还有父母的 “爱的负担”,它让我留下,也让我“痛苦地” 留下。

于是我进入了第二种 “精神逃避”,即重度的抑郁与焦虑,并且更严重是交替循环出现,环形心境障碍,直到上大学,直到快毕业,直到去看心理医生,吃药,心理咨询。

现在,也就是最近,我明白了,我选择了 “坚持对抗” 人生的虚无与痛苦。这一切都是由于能力的提升,让我有勇气去面对,抗争,并改变!我将要走上一条人生的不归路,奋斗此生的路!

是不是觉得矫情,是不是觉得云里雾里,因为真相总是在山的后面,它需要我们去拨云见雾;悲剧总是伴随其中,而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莎士比亚说: 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一个问题

——不,其实更过分,那些时候!

我曾一个眼神把饭桌上的手足吓得一个激灵,曾在高考完父母高兴迎接我的那个瞬间狠狠逼回,曾在高考后听到寝室同学说怕我,曾在给同学讲题时给人讲得默默哭泣,曾冷漠到了极致对最好的朋友……

继续独来独往,尽量不参加集体活动,间歇性堕落踌躇,时躺尸荒芜下坠,时玩命思考看书,疯了般地学习,跳楼式地放弃,失眠,掉发,暴食,紊乱,穿越整个城市去拿药,独自,再回来,去看心里医生,吃药,长胖,无力……

我每天任然大多数时候严肃,深沉,侍奉父母依然 “色难”,孝悌难当,依然会唾弃自己性格里的懦弱,胆怯,自私,懒惰,不体谅,依然对待朋友不够热情与付出。

在雪崩之前,每一朵雪花都在勇闯天涯;在雪崩之后,每一朵雪花都终难辞其咎。

鲁迅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冲破迷雾与不解!

在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姑娘忆起那些令人难以启齿的恶心,废度了她整个年少的青春和光阴,却害怕,恐惧,无知,孤立,痛苦与挣扎而吞咽了所有。

于是她用了整个青年的恣意和热情去疗养,去换成长,去舔舐伤口;用无尽的黑夜和肉血去盘磨沙砾,去寻找拐杖。

在很久很久以后,她将用她的余生去填补别人的错,去填补别人的坑,去呐喊别人看不见的痛,去彷徨,去为后来者保驾卫航……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三)

好了,现在来大白话。

关于自我在高中,强烈的有想要自杀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在某些亲人的离世的冲击下,另一些亲人的冷漠,环境的堕落,学业的压力下,积压井底的秘密藏不住了,再也不能自欺了,也就是 PTSD 后的自我保护与欺骗的能力减弱,因为这部分精力必须拿出来面对其他的困难。记忆中忘却的很小被 xq 的不堪与痛苦浮出水面,我却茫然无措。可是没有一个坦白宽容温馨互助的家庭,没有教育体系的相关知识,没有社会法律的普及与严惩。那是一种你每时每刻都在抗争的无力,因为真的太弱小了,弱小到要用自己死亡来惩罚别人的错误,无力到要让灵魂同肉体共同灰飞…… 是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配死,所以继续苟活于痛苦。——如果在那时我从教学楼坠了下去,会有怎样的 “无良” 报道去呵责我娇弱不堪一击,会有训骂我不顾父母恩情!

火在灼烧 / 我欲化为灰烬 / 懦弱在蠢动 / 无畏在讥笑

大学的 “环形心境” 是活着之后的痛苦,那是极冰和极炎的两个端点,抑郁与躁狂的循环夹杂正常的状态。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那么我讲将适应黑暗,可它偏偏给我瞬间的光明,产生了想要追寻的冲动,然后感受它无情的逝去,轮回折磨。——某次终于在办公室崩溃一窥,溃不成军…… 要不是承受不下去了,谁愿意让别人来怜悯自己袒露的伤口,我不是恬不知耻!最后要走时,对面的老师听了个“含沙射影”,给了一句:你倒是吐安逸了啊,我不舒服了!——你看,人与人之间就需要把伤口都撕裂,血淋淋地抢到眼旁,人才会恍然理解“噢,原来如此!”

火在燃烧 / 我欲荒心故纵 / 堕落在沉沦 / 克制在忍隐

之后的路走得更是艰难吧!要活着, 得努力。得心灵美好,才能抚愈曾经,灭作梦幻泡影;得铁石心肠,才能不惧将来,面对人情冷漠狡诈!得精神分裂吧,还好我在慢慢渡,“幸福” 在彼岸!我用最青春的好时光匿了个人祸,却没能学会和大家一起跨人间的坎!逝者如斯啊——有人快百尺竿头穷千里目,我却要迈步从头筚路蓝缕。没有经历,何来经验,别说积累,这是输了几道起跑线了啊。

火在焚烧 / 我欲涅槃重生 / 地狱在狂啸 / 人间在喧嚣

这反应了很多诟积的弊病

家庭,家庭伦常的重构——瓦解与新建;

学校,师生关系的思考——授业与德才;

社会,法律体系的完备——滞后与缺失。

还有坏人,手刃之,快意恩仇,意淫也,痴语也 。

也有强人,站高地,品头论足,举高旗,罔顾生死!

欲火在烧 / 或明或灭 / 于是毁灭有了第三种形态


(四)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 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可是我却不能,因为法制不仅保护了被侵犯者,也保护了侵犯者的卿卿鸟命。那么当法制不能保护被侵害者的利益的时候,当他们选择遵守规则的时候,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啊!当家庭没能保护好他们的时候,当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爱父母,何尝不肠寸断” 时,不能不反思俱进啊!当教育奔驰的列车没能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时候,当孩子在无声呐喊彷徨的时候,不能讥讽而推波助澜啊!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丝回响,或许是最后的念想,不要把他们推开啊!这何其残忍,何其物竞天择啊!即便是无视了一个,还会不会有千万个!难道要到沉疴积弊,积重难返的地步吗?难道真的要堵而不疏,视而不见以待之吗?是看不见还是不想看见,还是看见了当没看见?

即便是如此,一颗耗子屎也会坏了一锅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党刊,作为党员队伍的喉舌。若过分立意偏颇,真的有损其形象,不大度;对敌人维诺,对队友重拳,不仁者;不正视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新时代矛盾_”,_不俱进。“爱屋及乌”,一损俱损,其权威性,民心所向!

在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有黑暗滋生,那些向上的东西就会被污染。一个好的社会不应当仅仅有幸福歌颂,英雄赞美,更有弱者,被欺凌者,甚至是持凌者,是什么导致了这痛苦的根源?要思考,要发现,就应该要看见,要面对;不粉饰,才能够被解决,去播种太阳! 同理,在温暖触及不到的地方,总有一些人挨不过寒冬,他们是弱者,是婴儿,而不是巨婴,即便是,也要想办法增益其所不能,教化他,帮助他,致其不是,助其长大!

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同义, 先强带后强,不息以自强。 这是先辈仆继追求,或是意境梦语理想,还是世人行之践之!爱民如子,为人民服务!

于德,仁者关怀;

于明,远见兼听;

于职,审慎包容。

里子面子,翻出来看看;驴子或马,拉出来溜溜!

——已完——


(篇外)

最后的最后,送给自己

《悼念》

如果我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

那么我也将失去群星了

所以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

我的肩上是风

风上是闪烁的星群

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 每一个不朽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乌鸦,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可是我已经失去了太阳

那么我会用力不流眼泪

会竭力地去追逐群星闪耀

即便我已经失去了太阳

也要擦亮那一片灰黑天

努力地让孩子能拥有太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知乎用户 李子寒泉​ 发表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了不起的盖茨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巨婴?

巨婴??

巨婴???

巨什么婴?

谁给你的资格去定性一个你只从书面材料和他人口中了解过的人?

看完这条问题瞬间就懵了,恨不能从取这标题的人心头上剜下块肉来,看看到底是黑色还是红色?

我很少在公共平台上宣泄自己的情绪,但人民日报这个标题,这次事件,我对其感到出离地愤怒。

为什么?

因为我的一位朋友,就在前两天,以同样的方式觅死。

不同的是这次没人来得及挽救他。

我已经永远见不到他了。

我很悲伤。

而令我惊异的是,当这一噩耗传至无关的年长者处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惊人的相似:“太不负责了,父母怎么办。”

竟是同情父母怪罪子女居多。

我本认为,他的离去,事实是知情者应惋惜的,动机是周遭人应反思的,最后才应考虑其轻生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影响。而现实的所谓过来者们竟能轻飘飘地定性其为 “不负责任”。

至此,从失去挚友的悲伤中,我感到沁入骨髓的恶寒。

而人民日报此事,及此问题下的某些回答与评论,让我认识到此类人竟还不在少数。

这便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将我本以为只是小范围的某类价值观原原本本地暴露在了阳光下,腥臭得令人作呕。

因此我也尝试给这个标题起个标题:

《傲慢与偏见》

————————————————————

以下部分是我个人关于焦虑的一些杂谈,与本题目并无太大相关。

————————————————————

我时常能感到社会这座磨坊的可怖。逐年递增的就业压力,每况愈涨的物价,居高不下的房产… 每一座石磨都在轰鸣作响,伴着低沉的碾磨声将年轻人的意气锐进压成粉尘,只留下附在石磨上的疲惫不堪愈发单薄的空白躯壳。

不焦虑的年轻人是罕见的,除却超凡脱俗的天才及贯行 “不争” 的君子,所有人都对如何生存下去,及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抱有焦虑。而年轻人未来的不确定性则使焦虑以更沉重的方式压在其身上——如年长者的殷切期待,经验谈等。

我深感当代年轻人之痛苦,因此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但知其不适合作为话题故而从不与外人说道。

没有任何两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最终造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截然不同。

因此我也向来主张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他人贴上任何一种标签,以及强行灌输自己所谓的经验之谈。

在无法完全复现他人一生的情况下,试图给其定性的举动永远只应存在于个人的思想行动中。

此话同样敬广大的所谓 “过来者” 们。

知乎用户 嗷呜一啸 发表

昨天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推送

01

致敬英雄姚琦!

致敬英雄姚琦!

致敬英雄姚琦!

为了救人差点把自己搭进去!感谢姚琦救了小伙一命!

02

但是,标题中,英雄是英雄,而欲轻生的小伙子则被扣上了巨婴二字。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 “巨婴” 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使用婴儿般的方式来抗议,试图通过哭闹、喊叫、肢体冲突等极端方法来使他人甚至周围环境屈服或退让,达到自己的目的,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而婴儿般的行为,我想并不包括伤害自己甚至自杀。

03

确实,小伙跳楼轻生给占用了公众资源,给警察带来了麻烦,给大家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这都不是被扣上巨婴的理由!

作为一个公信力如此强大的媒体的编辑人,两位编辑采用这种脱离了客观,带有强烈主观意见的标题,真的对得起你们背后的报社吗?

04

屈原等名人自杀就被称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小伙轻生自杀就叫巨婴?

小伙子坐在天台想要自杀,但是他一直没有跳下去,他也在和内心作斗争,身体的本能让他还想活下去,终于有人发现了,他希望的是有人能理解他,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他是在宣布自杀同时也是在求救啊。

05

这次小伙子被救下来了,这么权威的媒体编辑不是尝试着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随手盖上一个巨婴称号。如果小伙子跳楼的根本原因没有解决,这一次轻生被救下来了,那么就可能还有下次,而下次,他可能会因为上次被救下之后反而盖上一个巨婴的帽子而毫不犹豫的跳下去,再不会传递出求生的欲望或者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而且,不只是小伙一个人,那些同样处于崩溃边缘的人,看到这样的标题,作何感想?是还想让这种事再次发生吗?巨婴这两个字太沉重,作为这么有号召力的媒体,不应该这么带节奏,制造矛盾。

这个标题我看到了赞扬英雄,却没有看到对苦难者的同理心,而看到了把这个苦难者群体往深渊再推了一把。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可能反而会让英雄更加忙碌。

把他从天台上救下来,只是一时的,需要的是把他的内心从天台上救下来,而现在救下来之后,为了衬托英雄的伟大,反手给小伙子带上一顶巨婴的帽子,和我之前的文章《开锁师傅何错之有!》里的围观群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

06

而标题都起得这么肆无忌惮,评论中说自然有被带偏的群众,也跟着一起指责小伙:自私自利!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

我这里也想说一句,首先他是他自己,而后才是他父母的儿子,你说他自私自己,他首先已经被自己抛弃了,还能考虑到父母吗?其次说这句话,也是自私自利,有考虑过小伙子的感受吗?还要把他往绝路上逼吗?

而网友说的前半句:死都不怕,还有什么恐惧生活的挫折呢?那请问有没有想过,万一这个挫折,比死亡更恐怖呢?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可能这位网友只觉得小伙子吵闹罢了。(道德绑架者处处皆有,一个不理智,谁都可能被带偏)

07

再退一步讲,编辑本身可能也并是不真的认为小伙是巨婴,只是想用巨婴来衬托英雄的伟大,毕竟有了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可是能用的词这么多,偏偏却用这么一个带有主观意见的贬义词。

在没弄清楚事情真相之前,两位编辑就贸然给小伙子扣上巨婴的大帽子,还有起哄的评论网友,还真是像极了之前那位女孩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起哄的围观者。

但这种蘸着人血的馒头,吃下去不心痛吗?

而我想,作为英雄,一定是不屑于踩着无辜者的身体担当这个身份的!

08

当我看到这篇推送时,我很清楚如果不出声,我会把自己当成帮凶。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公众号:嗷呜一啸

知乎用户 琅邪杨文理​ 发表

哦,以前叫做 “自绝于人民”,总算与时俱进,温和多了。大概因为这次自绝的就是人民吧,不太好形容。

可惜还是二流报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正规军被游击队带跑偏即视感,想不到人民日报也开始使用这样的路数了。现在的媒体为了博取眼球,置事件的真实性于不顾已经见怪不怪了。

发生追尾事故,就写女司机;抓住小偷,就写 xx 人。只要能骗取点击量,标题哗众取宠一些、迎合读者口味,算不上道德败坏。这是新闻媒体一厢情愿的想法。

涉及青少年的新闻,能不能跪求你们有点人性?请问你们有什么证据说自杀的少年是 “巨婴” 呢?即便真的是,每一个巨婴背后都有一对不负责任的家长。

冷漠地吃孩子的人血馒头,不如去挖掘一下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才是媒体工作者的本职所在吧?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角度不同。

你代入当家的角度,消防员就是宝贵的国家资源,这种因为个人心理问题消耗资源的行为自然会让你心疼;

你代入普通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不会也生活压力过大心理崩溃。那这种行为自然能得到同情,把这小伙子称为 “巨婴” 自然会引起你的愤怒。

我觉得没毛病,大家都是各自立场出发。

就是这个立场和二流报纸的名字有点不符,建议改名,例如 “观察人民状态的报纸” 这种。

知乎用户 子木年华​​ 发表

不好意思,本文在发布 5 小时后,因知乎宣判本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知名法律,故被删除。

感谢支持我,为我点赞的网友们,对此我深表遗憾。

知乎用户 Murphy 发表

回答被建议修改 。


不合适。

作为官媒,编辑不要乱用标题。

文章,视频我看完后 很疑惑 为什么全文没有写明原因??孩子为什么坐在天台??为什么会 “跳楼”??

还是说这些原因不重要??

只找到这一句 因家庭琐事欲跳楼轻生。

轻描淡写,很是简洁。

还是那句话,未知全貌 不要轻易评价。

对于我们大家 也是这样。

要是在 1 个半月前,我也会那样想——父母把你养这么大,你却想放弃生命??

但我回答了下面这个问题之后,开始了解抑郁症患者,了解与原生家庭有关的问题,慢慢的我逐渐开始理解那些孩子为什么要那么做,并想要帮助他们。

[Murphy:死亡是一瞬间的事吗?1 万赞同 · 3052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39334564)

Murphy:拥抱光明团队 第一个公益活动 “遇见光明行动” 成果报告 58 赞同 · 30 评论文章

我不清楚这位男孩想要跳楼的原因是什么,但这个原因很重要。

文章中没有说明原因。未知全貌就称男孩儿为 “巨婴”?

这值得深究

对人日的标题,

也对男孩儿所处的家庭环境。



家长朋友圈疯传,都在批判那个孩子。无形中再一次伤害了视频中的男孩。

关于原生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而造成的悲剧还少吗???

[

73 张图,73 位孩子的阴影。

Murphy 的视频

 · 456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232674133139828736)

每次媒体报道过后,都是过眼云烟 根本不会思考其背后的本质。

不要害怕,在知乎上有一群人在努力

知乎用户 钟觉辰 三猎​ 发表

想向《人民日报》请教一个问题:《巨婴国》一书为什么下架了呢?

知乎用户 易青​ 发表

“弱小的人,

才习惯嘲讽与否定。

内心强大的人,

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知乎用户 Will.liu​ 发表

昨天小区发生的真实案例,一样是个年轻人,一样是 34 楼。

在顶楼的边沿,快速走来走去,只要脚一滑,就是一条人命。

在小区的群里,我看着群里的人发着消息,心里一直都悬着,掌心都在冒汗。

物业来了,不敢上去。报警,警察来了,不敢靠近。

最后是他的舅舅,舅妈过来,劝了半天,终于他下来了。

也许,我不该说这么多,我在武汉。

这已经是今年小区第四起了。前三起都没能挽回,是一个中年人,说有个脑瘫小孩,十岁大,最后男子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第二起,第三起,都是老年人,说是有抑郁症,家人没注意看管下,从窗户爬出,跳了下来。

真的,这次疫情对武汉的影响非常大,对很多人来说,都影响长远。

希望武汉,我的家乡能够从里面走出来。

…………………………

另外,如何对灾后创伤的心理干预,也许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建议看下,也希望相关人看了,能够有所帮助。

创伤后几种简单有效的方式的干预

第一, 无言的陪伴。在危机事件后, 当事人都有恐惧的心理。此时, 很多人以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 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真正有效的是对当事人的陪伴。此时默默无言远胜千言万语。

第二、无条件的倾听。让当事人说出心里话, 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不好的感觉、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 能够让他们将内心的不安、焦虑获得一定程度的释放。

第三, 给予当事人关怀和理解。有时一杯温水胜过千万言语, 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关怀的动作, 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第四, 无条件的接纳哭诉者。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 不要哭泣,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张面纸, 给哭诉者以被接纳的感觉, 心中的伤痛才能得以缓解。

对于当事者
我们要说:

对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我觉得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我很高兴现在你和我一起在这里。

我很高兴你正在跟我说话。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变得更好,而你也可以变得更好。

你的想象会造成一个比事情原本的样于更可怕的现实。

哭泣、憎恨、想报复等都是没关系的。

我们不要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我了解。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救回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还有其它的孩子/亲属等等。一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时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在她/他死前已过了又好又丰富的一生。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过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会没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另外,跳楼的人真的不是巨婴,他们的出现是社会的悲哀,他们也需要社会的关怀,而不是讽刺。

知乎用户 七亢 发表

经济下行期为人处事都要谨慎稳妥,嘴上留德是最起码的事情。B 站发 “后浪” 短片只是做做宣传,却因为炫富成分太多被喷成现在这幅样子。这说明现在虽然整个社会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公众的心态实际上变化很大。二流报纸如果不能觉察到社会上发生的微妙变化,建议还是加强学习。

知乎用户 改之理 zcw​ 发表

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人当做工具,而不是目的喽。

你还没为社会做够贡献呢,怎么就能死呢?你不但自己要死,还差点搭上另外一条英雄的生命。

以前计划生育,是把人看做纯粹消耗资源的东西,社会负担,也是同样的道理嘛。

换个角度,如果你 80 岁了,跳楼自杀,这就不是巨婴,反而是英雄了。

ps

时代还是需要梁左啊!

《虎口脱险》:

乙:你给单位留几句。
甲:怎么说啊?
乙:嗯。
甲:各位领导,各位师傅,我星期天出来玩没留神让老虎给吃了。
乙:实际情况啊。
甲:都怪我,组织性纪律性不强,自由散漫,对老虎吃我的后果估计不足。
乙:没法估计。
甲:我都死了还检查什么呀?算啦,死了就死了吧,反正老子从小到大还没死过一回呢。
乙:哈。
甲:这回咱们跟领导说话咱们硬气点儿。
乙:哦。
甲:咱跟他说,抚恤金你爱给多少给多少,咱也不坑你不讹你,工伤是算不上了,顶多落一个自然死亡。
乙:我看也就那么一回事儿了。
甲:这么大一个小伙子怎么玩不好,非让老虎给吃了,估计什么也追认不上了。
乙:没法追认你!

…………………………

甲:这上边的,喊口号不管用,老虎听不懂,哎,你们真有英雄精神的你们下来几个。
乙:让人家下来几个?
甲:那怎么着?
乙:人家下来也得喂了老虎啊。
甲:喂了老虎那叫舍己救人呐,死得其所,到时候还能登登报什么的;我死了算什么,喂了老虎。一点价值也没有。
乙:不不不,你死了也能上报纸。
甲:上报纸顶多两句话。
乙:哪两句啊?
甲:一青工游园,不慎落人虎口丧生,有关部门提请游人注意安全。你听听,连名字都不给我登,我整个一个反面典型。
乙:你还想当正面的哪?

………………………………………………………………………………

甲:老虎,老虎你要不咬我的话,我保证,我保证也不咬你!
乙:实话。
甲:你放我出去我一定好好活着,咱们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工作;在家里咱们孝敬父母,尊重弟妹;出来咱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

……………………………………………………

甲:嗳,上边的你们到底想什么?什么?给我找动物园的管理员去啦,管理员礼拜天休息,他休息,老虎不休息啊!你们快打电话,报个警,什么 110、119、火警、匪警,都……。什么?找了半天附近没电话,这动物园的领导多抠,也不安个电话。你们都走,你们出动物园坐无轨上电视台,到电视台找个摄制组来拍呆会儿老虎怎么吃我。
乙:拍这个干什么呀?
甲:拍个老虎吃人的片子卖给外国人,赚点外汇也算哥们儿临死以前为七五计划作点贡献!
乙:你的觉悟还挺高的。

知乎用户 千手关叔​ 发表

都歇歇吧,没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就不错了不是?贵乎法律大 V 半天还没来普法正能量,我提前把弹药摆这了——

小伙想不开要跳楼自杀 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

自杀也违法 两名欲 “自杀” 人员被行政拘留

从凌晨闹到天亮!绍兴龙骧园昨天跳楼女子被拘留 6 日!

知乎用户 湖畔小 Q 发表

这其实折射出了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三观不正、文字功底差、不思进取、无法透过现象看待本质的媒体,和人民日益正确的三观、逐渐丰富的审美以及不断增加的对问题认知能力之间的矛盾。

如果你是后浪,不是,韭菜日报或者富豪日报,如果你是福报日报,或者商业慈善日报,说这种话我可以理解。

但也仅仅是可以理解,毕竟屁股都是歪的,能指望他们说出什么好东西来?

但不要忘了你的名字是什么。

当人们开始期待你对得起你的名字的时候,也是你最悲哀的时候。

知乎用户 杨爱红​ 发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人日,犯错也在所难免,更何况人日的微信公众号。

我就想知道,接下来:

一、人日的微信公众号会不会主动道歉?

二、如果人日的微信公众号没有主动道歉,被其称为 “巨婴” 者是否有畅通的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倘若人日的微信公众号装作无事发生、被其称为 “巨婴” 者也自认倒霉,那就真是令人遗憾了。

——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知道,这事儿最后大概率就会成这个样子。

知乎用户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发表

二流报纸……

话说你们就不担心这小伙子是因为房价 / 工作丢了 / 贷款换不上等原因跳楼么?

而且你们也不担心看到这个标题的小伙子恶从单边生,既然活下来了就去干点有用的事情么?

真是的,二流报纸不愧是二流报纸,干别的不行,刺激敏感神经倒是一绝啊。

知乎用户 名再道号直行​ 发表

作为一向以严谨、精准、克制和理性著称的《人民日报》,这次是真 “翻车” 了。

几个高赞回答当中,无论是 “不能以污名化自杀者来为英雄歌功颂德” 这样理性的分析,还是 “XX(我们为之更愤怒的人或事)算不算巨婴” 这样情绪化的宣泄,都很有力地抨击了这次“翻车事故”,那么究其根源,《人民日报》微信号这次的问题出在哪呢?

恐怕还是传统纸媒对网络文化和新媒体宣传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个矛盾问题。

传统纸媒是一座路标,埋好了,人们只需望过去,并被指引至新的领域和境地,如若你不喜欢,也只不过是往其上吐一口吐沫而已,那路标也一直在那里挺立着。

而网络新媒体的宣传,更像是一面旗帜,随着风向而变,如果这风向是你希望人们看到的,便把红旗高高挂起来,如若不是,把旗帜放倒便是,风是无色无形的,你可以决定旗帜飘不飘扬,却决定不了旗帜飘扬的方向。

但如果以对传统纸媒的理解进行网络媒体宣传,就意味着必须要洞悉风向、洞察人心,并非自言自语,而是以大众视角作为观点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否则必将根基不稳,甚至被吹翻在猎猎罡风之中。

比如说,新媒体的宣传,尤其要重视用词的严谨,特别是与 “标题党” 和“网络流行文化”等新潮流的辩证统一。在这次事故当中,“巨婴”一词是人们为之愤怒的痛点和槽点,然而仅仅就 “巨婴” 的含义来说,用词不可谓不精准。

但编辑只看到了 “巨婴” 的含义完全可以与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对应,却没有将 “巨婴” 所代表的情感表现和立场态度进行具体分析,这是翻车的直接原因。

“巨婴”一词,总的而言,是相当负面且难以让人接受的词语,网络见地相对广博的人,会联想到 “巨人观”、《进击的巨人》等具象化的词语,即使是普通人,也会联想到近期河南重演的“大头娃娃” 毒奶粉事件,因此不能因为其是一个网络词语,出镜率较低,就忽略了其含义背后的语境和连锁意义——就如同 “阿西吧” 和“F**K Your Mother”,以及四川话中的 “妈卖批” 一样,同样都是表达愤怒、惊讶和不屑,不能因为你不常使用它们,从而感知不到其背后强大的负面情绪,就在其普通语境中乱用。

而 “巨婴” 是网络文化中相对不太被常拿出来使用的词,即使是最新潮的网民,也只会用其作为最难听的骂人的话来进行言语攻击和宣泄愤怒,现在被一个官方媒体轻易用在标题当中,大家自然会觉得满身不自在。

那么同样的道理,还有哪些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呢?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恐怕是上星期我国航天公布的 “长征火箭十二侠” 了,官方媒体只看到了网络文化中流行的动漫元素和拟人化风潮,就迫不及待地以抄袭的粗制滥造方式进行宣传,忽略了动漫文化里网友们对精细化和原创文化的欢迎,受到了一致抵制和抨击。

包括年初共青团中央推出的二次元虚拟偶像受到网友抵制,也是一样的道理,媒体没有站在网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看到二次元受到大家欢迎的同时,与红色文化和爱国精神某种层面的 “不兼容”,才引发了这一波舆论翻车。

好的做法有没有呢?大家或许不会忘记,“给力”一词的广泛使用,也是源于《人民日报》的一次引用。在这次引用中,生动形象和风趣活泼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使得 “给力” 正式成为了主流词语。历年来,“逆袭”、“点赞”、“安利”、“种草”、“小伙伴”、“吐槽”等词语也因传统媒体的频繁使用,成为了生活中频繁出现的网络词汇,就是传统主流宣传和网络文化实现有机结合的好的例子。

因此,在新时代的宣传工作中,“精准” 一词有了新的含义,不仅仅要在含义上与表达对象贴合,更要在语境和情绪表达上契合。往大了说,宣传的手法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只求形式而不重内在,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宣传的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年轻人,让年轻人看看,这么讲故事会不会被喷,这么搞宣传会不会被 “意大利炮”“贴脸”“绝杀”,这是每个传统媒体的老同志们都要思考的和实践的一个东西。

再多说几句,很多人吐槽《人民日报》,认为其是二流报纸、二流媒体,其实就是对其德不配位的一种抱怨,这正是《人民日报》权威性的一种体现,但如果任由这种错误的宣传发展下去,权威性再度被削弱,《人民日报》作为国家头条的地位就会被动摇,人民对权威的信任就会被减弱。

但至少在现在,《人民日报》和央广仍是中国最权威、最官方的媒体,《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和 “钟声”、“任仲平文章” 等栏目,仍是中国官方强有力的代言和象征,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声音。出现了问题不可怕,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吐槽,并保持一定的容忍度,继续关注主流媒体发展。

知乎用户 24601 发表

五十年前,官媒对这类事情的论调是 “自绝于人民”

现在是这个样子

按照这个节奏,再过些年,官媒对这类事情的论调会不会变成 “自绝于人民富豪” 呢?

害,我看这样的日子不远了

知乎用户 张三野 发表

只需要糟糕的坏消息接连出现的一天,就可以把一个人逼上绝境。

我们都不知道那个坐在天台的人经历了什么,可能他经历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早跳下去了。

当然,也可能他经历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这不是基本的吗?

当然,我也不否认真的存在巨婴,但是一个人在选择自杀时,给一个人下这样的定义,真的需要极极极慎重,起码要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啊。

所以,这个标题,很不合适。

知乎用户 杜嘟嘟​ 发表

语文课代表给大家画个重点——

要死死远点,别给社会添乱。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知乎用户 约克公爵 发表

英雄是英雄,一个不想活的就不能叫巨婴了。。。

万一下次围观吃人血馒头的来一嗓子巨婴,可能就真出人命了。

人日,你改悔罢。人命不能开玩笑

知乎用户 kun yu 发表

我觉得这很正常。

你想想人民日报的编辑每天要做多少坏事,有多大的心理压力啊。

他们都没集体跳楼呢,叫别人巨婴没啥问题。(嘲讽)

知乎用户 学写作的丧失 发表

就算是巨婴,那也是个社会问题。

现在的教育模式下面,学生高负荷学习,失去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失去了经历挫折的机会。

比如在高负荷的学习下,同学之间的社交急剧减少,对于学校老师和家长来说都是省事儿了,因为学生之间的摩擦变少了。

但也正是因为摩擦变少了,所以学生长大之后经历问题的时候,会缺少应付面对困难的经验。

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学习中的困难不一样,学校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解决,哪怕解决不了,只要你努力学习就没人指责你。

但生活中不是这样的,生活是一个不论你怎么努力,都会把你狠狠踩在脚下的东西,这是高负荷学习下学生无法理解的东西。

所以在社交上的挫折,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很宝贵的困难,学生需要自己学习如何去解决这些从来没解决过的问题,也就学习到了如何与社会中的困难相处与自处。

同样的道理,还有体育课,这基本上就是被主科老师给占领了,就算上课了,老师也不太认真上课。

但其实体育课上遇到的体能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宝贵的挫折经验,会激发学生对于自己体能的认知。

每年高三毕业季,都会有无数的学生刷 “高三就是我的人生巅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一种缅怀,但也说明了学校的教育做得不到位。

目前来说,我们的学校只教育如何学习,不进行社会教育,也不教职业规划,不教你怎么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节压力。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这一点不是说高强度的学习不好,而是说在高强度的学习之外,还有更多重要的东西需要学习,需要经历。

其中我觉得中国学生最需要经历的,就是挫折。

只有从小就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挫折,长大后才是一个更加坚强的人。

前段时间高考延期和上网课,我妈作为老师的第一反应是:下半年学生跳楼又要变多了。

小伙子跳楼是一个很令人惋惜的事情,但是这些年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跳楼事件都变多了,在这背后的社会教育问题,我觉得更值得大家反思。

知乎用户 李书航​ 发表

以前有个说法更形象,叫自绝于人民,建议重新启用。

知乎用户 红色共济​​ 发表

人民日报骂资本抢夺周某,但是并不去找为什么周某受到欢迎的原因。

人民喜欢谈论周某,喜欢重复他的话,不是因为他是个小偷所以崇拜他,而是因为他说出了一句老百姓觉得有道理的话:打工是没有出路的,当资本家也是没有出路的。这不正是毛主席想要告诉我们的,最后却借由一个小偷说出来。

今天,我们看到人民日报又说小伙子是巨婴。那为什么小伙子要跳楼呢,我们都不知道。

我只希望人民日报应该站在底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类似于这种的评价。如果一个小偷都比某报社领导、某作家协会主席更像无产阶级、更受老百姓喜欢的时候,那我觉得这肯定有问题。

知乎用户 难得糊涂​​ 发表

我刚咨询了一下在人日工作的同学,他告诉我:

请区分《人民日报》正刊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这完全是两批人,分别在两栋楼办公,水准差距很大。有空多看看《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评论部的文章靠谱。

他的意思是,微信公众号的那个,可以无视。

知乎用户 海雨 发表

首先未必是抑郁症患者。

其次标题不合适。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说别人是巨婴,难道不知道自己就是十八流小报吗?

说何不食肉糜的人,不知道老百姓的艰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日的这副德性不是一天练成的。

六十年代,老人家就面斥过其总编: 空一格从来都不看中央日报,我也从不看人民日报,写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封资修,牛鬼蛇神。

老人家还说过卫生部是城市老爷卫生部,其实人日也是城市老爷的人日。城市老爷方阵,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当年老人家想在人日上发表文章都发不了,只能托关系到上海的报纸去发。

当年左要发文章必须经过中 / 宣部审核,但是右 (公知前身) 要发文章就可以不经过,直发。

知乎用户 楚墨竹 发表

他们指着我们的尸体说:看,这是奴隶!

知乎用户 佐藤真凛 发表

待修改

知乎用户 乌合之子但愿君​​ 发表

我以前看了一本书,大概讲的是如何把社会问题个人化。

本文大部分为搬运文段。


左翼马克思研究学者 Iain Ferguson 的《心灵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和精神痛苦》(Politics of the Mind: Marxism and Mental Distress)中就戳破这一乌托邦幻象。他在书中挑战了现代医学的主流评判模型,即抑郁症是个人问题,这样的模型使得精神痛苦变得 “个人化” 了。所以本书以质疑这个模型为出发点,并提出,当前人们日益严重的精神苦闷,与资本主义给人们带来的压力有很大关系。这其实是资本主义将人非人化、原子化、人力资本化带来的结果。作者认为,将抑郁症归结为个人问题是一个非常节省成本的事,并且会强加给病人失败者的道德内疚感,其次,大量的抑郁症药物只能祈祷 “安慰剂” 的作用,但人们习惯了最直接的吃药解决问题,让资本主义制药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盈利产业。 当然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人们对抑郁症的解释多是魔鬼附身或人体构造(如体液失调),他们都是严重关注自身,而非环境。

https://jiliuwang.net/archives/73559?from=timeline

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这个医学模型出现之前,人们怎么看待精神痛苦呢?
之前人们普遍用宗教来解释精神痛苦:它要么是上帝的惩罚,要么就是魔鬼附身。但除了这个宗教模型,还同时存在唯物主义的解释,即从人体构造层面去理解精神痛苦。比如说,有一种观点认为其与体液失调有关。这种观点直到十九世纪都影响甚大,我在书中提到的电影 就很确切地表现了这种观点。

承接上一个论断,lain 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分离下,“变好”的责任归结到了个人身上而不是体制身上,在书中提到,(抑郁症患者)他们也可能会被送去医院做心理治疗,很有可能是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但这种治疗方法仅仅在个体层面上去改变你对事物的反应。如果这种治疗有效,那是最好。但 CBT 只是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改变世界…… 它把“变好” 的责任推给了个人。

Iain Ferguson 借用马克思主义对此的解释,再承接第二个论断。

就此认为,我们集体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是由阶级斗争的程度决定的。当不联合在一起进行反抗时,人们更倾向于把一些痛苦和压力压在心底。有大量证据表明,集体性地反抗抵制社会不公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全球有 4.5 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 3/4 在中低收入国家。

书里提及一句话:“从集体抗争走向集体忧虑”(from picket lines to worry lines),实际上就是人们不得不承受起资本主义社会在运转过程中带来的种种磨蚀损耗,并习以为常,如同《雪国列车》里被选择成为引擎的一部分的小孩子,他们要么成为不断掏出产生铁砂废物的清理机,要么成为当引擎出现障碍时负责强行继续运行的备用机器人。

如果只是需要从外人的角度看治好精神抑郁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强行进行额叶切除(lobotomy)手术,不管是眼眶额叶切除手术(transorbital lobotomy),还是大脑额叶切除手术(brain lobotomy),如果只是需要解决问题,而不管这个人最后成为什么样子:“罗斯玛丽的一只胳膊还有一条腿都丧失了功能,语言能力也基本丧失,只有两岁孩子的心智能力” 。

这种做法几乎结合了神魔鬼说和体液失调说的优势,达成了一种医学界的共识,“总之,那时候的医学专家认为这是在给灵魂做手术,可以治好从轻度抑郁症到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所有毛病。” Iain Ferguson 在《心灵的政治学》里继而提到 RD·Laing,正是他指出了这个手术的黑暗与荒诞之处,最大的贡献对当时的极为野蛮的,也是主流的精神疗法(还包括电痉挛疗法)提出抗议。

当然,采用额叶切除的办法废除一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资本家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虽然在精英服膺的市场经济逻辑里,工人的劳动力只是商品,劳动只是资本的奴隶。如果劳动者不能满足资本及其代理人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那工人就该被淘汰,死不足惜,但要是真死亡,反而会带来损失。所以这就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消费循环陷阱中,即创造一个根本不需要的需求,并让消费者为之买单,消费者在买单的过程中不得不服从于整个市场经济体制,为之劳动。

尤其是在对 “同性恋” 的市场方面,市场经济把半个世纪以前的电击、厌恶疗法甚至更血腥的同性恋 “矫正” 包装成生意卖给 “恐同症” 人士,再把高档化妆品和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卖给 “被恐” 的同志。一鸡两吃,何乐不为。父权制度下的异性恋婚姻和家庭则最终让无产者 “被迫独居” 和“公开地卖淫”,无论是男性苦不堪言的天价彩礼、底层光棍,还是女性勉力撑起的家务和育儿劳动,甚至是出卖肉体以维持生计。而这一切,牺牲的是大多数人,成全的只是极少数人。

在书的最后,作者提出:

Interview: Marxism and Mental Distress

精神痛苦的根源不在于某一个具体的政策或意识形态, 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它剥夺了我们对生活的任何掌控权,它否定了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是要去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因此,无论是工作强度的增加,还是学校孩子们面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或是老年人在日益物原子化的社会中的孤独…… 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同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以资本积累为导向,它不会主动地去满足人们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因此,能够真正解决心理健康危机的唯一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新社会,它不为了积累利润,而是去满足人类的需求。

赵皓阳先生也推荐这本书: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73392663581750&mod=zwenzhang

第三个论断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方法论了,作者通过大量实例研究证明,进行阶级斗争有利于劳动者的精神健康。承接于第一个论断,作者指出:“我们为提高心理健康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集体反抗。这也与我在书中谈到的异化问题有关,因为很多精神上的苦恼都是我们感觉自己对于现实无能为力。当人们开始感觉到集体的力量,就会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集体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是由阶级斗争的程度决定的。当不联合在一起进行反抗时,人们更倾向于把一些痛苦和压力压在心底。有大量证据表明,集体性地反抗抵制社会不公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这本书的中译本叫:

豆瓣有一个写的很好的书评: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385295/

按语:很少见的二手文献,清晰、有脉络、有许多有价值的实证材料。Ferguson 梳理了在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互动的视角下,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的变迁。其理论宗旨是,要从当代生物学科学模式眼光中拯救出精神疾病真正的重心——精神疾病的后天的社会起源,尤其是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阶级关系。早在上个世纪初精神分析就已经揭示出的心理问题的后天性,以及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考察资本主义体系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而如今,此类努力又被医学 / 科学湮没了。对 Ferguson 来说,医学 / 科学没有中立性,本身就是权力关系和文化意义赋予的过程(可见他对塞奇威克的讨论)。精神疾病不应该是医学的分支,而要归入社会照护,增强障碍者的自主性,甚至从中衍生出激进的社会革命。
短短 300 页,框架很大,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章节之间相对独立,最好将它们的意义关联主题化,如在探讨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时,分析它们对当下的 “典范转移” 有何借鉴意义;其次,第一代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虽然作为一个章节独立出现,但论述时史实呈列大过具体的思想分析,字数也相对较少,不够深入;最后,虽然 Ferguson 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将精神疾病根源归入当代阶级关系当中,但是,他对马克思的表述更多的是马克思的亚里士多德式的人性观、异化概念与精神疾病等关联,缺乏对新自由主义社会结构或阶级关系如何影响到个体心理现实的具体分析,这事实上减少了 Ferguson 和弗洛姆的差异,尽管前者对后者多有批评并力欲拉开距离。
笔记梳理了本书的关键内容。其中,第二章多为当代精神疾病的数据铺陈和现实描述,理论成分较少,因此跳过。附录二 Ferguson 对弗洛姆思想的概括和评价非常精彩。

下面给出电子书链接,以飨大家: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dxjkcdvGfE6Z_7VpmRuRA
提取码:123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 App,操作更方便哦

知乎用户 林梦 发表

人民日报这几年吃相越来越难看了。。

喉舌做成这样

也真是让人惊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一个小镇出生的人。生活和学习中,我跟父母有代沟,但是一直没想明白是为什么。

记得那一年,我十七岁,班上的副班长,跳楼了。

副班长是深夜里跳楼的。我不在学校住宿,第二天上学的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记得那个晨读,班上没什么声音,只有我朗读的声音格外地大,显得没心没肺。

后来我问过同学,才知道副班跳楼了。因为住同一个宿舍,他们显得很惊恐。

虽然是同班同学,我对副班长不是很熟悉。唯一的印象,是体育课的时候,他看到我一个人在踢球,然后跑了过来,跟我踢了一会球,然后就走了。

他成绩很好。

我听其他人议论,他的家境不是很好。

人生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我很迷惑,自然就想向家里的大人请教。有的人,怎么会突然就跳楼了呢。

是啊,一个尖子生,怎么好好地,突然间就跳楼了。

我问过我爸爸。他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副班长本人,表示副班长不够坚强。一个坚强的人,能够克服所有困难,怎么可能去跳楼呢。

我不认同,也反驳了。但是在家里,孩子是没有说话的余地的。

后来,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信息。有的人,会得抑郁症,会导致轻生。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副班长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或者说,是因为他家里太过贫寒,供他读书过于辛苦,他不忍心再给这个家庭增添负担了。

但是在我爸眼里,这些因素都是不重要的。

为什么,有的人这么不关心他人的痛苦。

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越过的坎。

为什么。

我将这种思考,埋藏在心底,直到看到这个问题,又勾起往事的回忆。

原来,不是只有的我的爸爸一个人会这么想,是人民日报的编辑们,也会这么想。

如此高傲,如此偏见。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两行字。

“不要给别人惹麻烦 "

“不要给社会惹麻烦 "

这些年,我一直在观察一件事。

身边出门的残疾人有多少。

只要我在街上见到一个残疾人,我就多算一个。

没到一年,我就放弃了。

太少了,真的是太少了。大半年算下来不到二十个。

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残疾人吗?

数据告诉我,残疾人很多,多到难以想象。

可是,我在街上一年就见到几十个。

这又是为什么呢。

盲道设施不好,对残疾人漠不关心,歧视残疾人,种种缘由,最后都能被一些人归纳为,社会有待进步,或者行政资源分配不合理。

然而,我已经在人民日报上面找到了答案。

我是爱国的,但是在有些方面,我是真的失望。以后,我是说假如,这个国家出现了什么危机。

始终带着上位者志得意满的心态,无法真正体恤这个国家的弱势群体,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上位者应该很清楚,手底下的人,想要升官发财,自然要揣摩他们的心意。

中层压榨员工,老师处罚学生,是这些人本身有这种想法,还是担心这些事情,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上行下效,很简单的道理。

不关心自己国家的弱势群体就算了。

拉二胡的残疾人,因为附近宾馆有外宾,而被赶走。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知乎用户 林助工​ 发表

踩一捧一,比较高级,没有学某些三流媒体那样整天就知道看阴暗面,写那些 “第二无聊的戏”。

知乎用户 童毅​ 发表

用词不当,乱扣帽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随便就给轻生的人贴标签巨婴。

想一下,以后这个年轻人,父母,每次被邻居亲戚嘲笑巨婴,或者养了一个巨婴,那些嘲讽的人,都说是人民日报说的,那是什么情况?

这其实是煽动网络暴力,说严重一点。比键盘侠网络暴力对人的危害还要严重。

知乎用户 朱慢慢 发表

1. 自杀现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

2. 自杀现象的背后,是社会出现问题时,所发出的强烈 “呼救” 信号。

3. 即便 “巨婴” 现象的背后,也存在着强势的家庭教育根源。

4. 每个人曾经都只是一个孩子,大人怎么教,小孩就怎么学。

5. 孩子在叛逆期时,倘若家长用更强势的教育对其实行极为不合理的训斥、威胁、恐吓乃至殴打,即便孩子在强势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屈服,心理也会埋下怨恨的种子。

6. 越乖巧的孩子,内心越敏感,自尊心越强,有时候家长一个 “厌恶的凝视”,便能击溃其所有的心里防线。

7. 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贯以强势的控制,孩子要么更逆反,要么会选择麻木的顺从。两者都不是什么好事。

8. 成年后,从强势家庭教育背景输出下走出去的孩子,要么胆大包天,要么唯唯诺诺,缺乏自信。

9. 逆反心理极强的孩子,在社会上遇到任何想要对其进行控制的强势气息下,都会出现反抗的情绪。

而唯唯诺诺麻木不仁的孩子,因从小便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力,到社会中,会对任何要求都服从,无论这些要求对自己是否存在伤害。且其完全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导权,不仅没有生存能力,甚至还不能生活自理。

这种孩子,失去了父母强势的庇护,如飘在大海里,没有自主救助的意识,没有依附的船舶,随时都可能在社会中 “溺亡”。

10. 不要让孩子失去对自己身体的选择权、主导权和控制权,否则只会迎来满地的悲伤。

11. 时代不一样了,该被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12. 父辈对孩子的区分极其的简单粗暴,只有两种:有出息的,没有出息的。

13. 而新一代年轻人对生孩子的态度,也出现了极大转变:我有出息,就生。我没出息,就不生。

14. 不赞同公报简单的用 “巨婴” 去形容自杀者,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任何一个人身上所呈现的问题,都能在社会群体和背景中,找到对应的答案。

15. 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增,社会上相互竞争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财富分配的鸿沟。

16. 成功者在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褒奖。

而失败者除了被社会所唾弃的同时,更是沦为了亲朋好友的笑柄。

17. 故而,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崇拜 “丛林法则”。并踩踏着失败者的肩膀,不断的簇拥和纵容成功者。

18. 人类社会,不应该推崇 “动物世界” 里的法则。因为,我们是人。


我是朱慢慢,口袋里有包辣条。

[朱慢慢:人生应该真正放下什么?22 赞同 · 20 评论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1850663910)

知乎用户 El Facil 发表

原文哪儿来的 “巨婴”?凭空就跑来一群公知借着标题发挥在这带节奏?知乎不管管?

知乎用户 何镐祺 发表

屈原,著名诗人,爱国者。代表作《离骚》。受谗言被逐,怀石投汨罗江。

伍子胥,著名谋士。因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被赐自杀。

吕不韦,秦王赢政时期任丞相,因罪免职,饮鸩自杀。

项羽,西楚霸王。因与刘邦在垓下交战失利四面楚歌,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拨剑自绝。

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人士。因拒不投降元朝而自杀身亡。

崇祯皇帝,亡国。上吊自尽于景山歪脖子树。

丁汝昌,清朝北洋水师著名将领,官居提督,因 “甲午海战” 失败,服毒自尽。

陈天华,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为革命理想而自尽身亡。

王国维,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著有《人间词话》。于 1927 年 6 月 2 日自沉颐和园。

陈布雷,蒋介石的秘书,吃安眠药自杀身亡成为一时之轰动新闻。

阮玲玉,中国早期著名影星。因感情问题自杀身亡,死前留言 “人言可畏”。

老舍,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文革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邓拓,著名文学家,前《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自缢身亡。

吴晗,浙江义乌县人。著名历史学家。1969 年自杀身亡。

傅雷,1908 年生,上海南汇县人。著名翻译家。自缢身亡。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有《中国史纲》等 18 部著作行世。

田家英,毛泽东前秘书。自缢而死。

赵树理,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等。

周瘦鹃,鸳鸯蝴蝶派作家,在苏州周家花园跳井身亡。

范长江,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自杀身亡。

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曾在《早春二月》等片中饰演角色,跳楼自杀。

杨朔,山东蓬莱人。著名作家。服安眠药自杀。

严凤英,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主演黄梅戏《天仙配》闻名。1968 年 4 月 7 日夜自杀。

容国团,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曾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68 年 6 月自缢身亡。

李立三,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1967 年 6 月 22 日,服安眠药自杀。

顾城,现代著名诗人,后移居新西兰某岛。后砍死其妻并自尽。

海子,现代著名诗人。于山海关卧轨自尽。

翁美玲,香港著名影星。代表作《射雕英雄传》。因感情问题开煤气自杀身亡。

三毛,台湾著名女作家,剧作家。用丝袜上吊自杀身亡。

张国荣,香港著名歌星,影星。因抑郁症等原因于 2003 年 4 月 1 日跳楼自尽。

国外:亚里士多德,希腊著名哲学家。于公元前 322 年在厄里帕海峡跳海自杀。

克丽奥佩特拉,著名的埃及艳后。把毒蛇放在自己身上自杀身亡。

梵高,世界著名印象派画家。一生穷困,枪击腹部自杀身亡。

希特勒,战争狂人,第三帝国领袖。与情妇在苏军攻入柏林前夕服毒自尽。

玛丽莲 · 梦露,美国好莱坞著名艳星。被人发现毒药自杀身亡。

海明威,世界著名作家。于 1961 年 7 月用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川端康成,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煤气自杀身亡。

马雅科夫斯基,前苏联著名诗人。饮弹自杀身亡。

叶塞宁,前苏联著名文学家,诗人。

芥川龙之芥,日本著名作家,代表作《罗生门》。吞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杰克 · 伦敦,美国小说家。于 1916 年 11 月 22 日自杀。

三岛由纪夫,日本作家。在日本自卫队总监室剖腹自杀。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 1942 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鲁兰斯查理斯,匈牙利作曲家,作品《黑色星期天》。于布达佩斯跳楼身亡。

以上巨婴退出了群聊

知乎用户 调皮的耿鬼​ 发表

不能提倡自杀

但是至少请尊重最终选择了自杀的人们

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逃离生活 在大多数人眼里性价比都很低

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个性价比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的时候 一般人就已经无法想象到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人的感情不是互通的 每个人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从一个人出生以来的经历的各个客观条件的塑造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

对于你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就可能是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你开口就说别人矫情的时候 你已经在试图把别人的感受往你自己的逻辑里套用

但是 还是那句话 对于压力的处理方式、承受能力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受一个人的客观条件所影响的

有的人芒果过敏 有的人不过敏

不过敏的人不会对过敏的人说 你怎么这么矫情呢 芒果都不能吃

其实对于自杀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旁观的人叉着腰说 真矫情 这就受不了了

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站在死者的角度 他所经历的事情都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定是因为在他的权衡下 用生命去换一个解脱的性价比超过了一个阈值

换句话说 当你渴的要死的时候 100 块钱一瓶的矿泉水你也会买

说巨婴的人只是不知道 他人到底有多渴而已


对于当事人:不要听他们说的 你才不是巨婴 说你是巨婴的人才是巨婴 他们活了这么久却连基本的共情能力都没有学会

作为互联网上渺小的一员 我相信你的决定一定是有背后的原因在的 虽然我希望最终做出这个选择的人越少越好 但是我依然没有评判你的选择的资格

知乎用户 赵钱孙 发表

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有一个不好的风气开始盛行:世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普遍缺失。

具体表现为:

①不尊重其他人的劳动,只觉得自己才是最重要要,其他人不值一提。比如:女权主义兴起时他们只管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婆媳关系恶化的时候,婆婆成了十足的恶人,甚至在某些育儿群里,婆婆已经妖名化了。

②觉得穷人大概率是因为自己,而自己现在的富有也是因为自己,与其他因素无关。甚至拆迁户的优越感都已经爆棚,一环以外,不属于我 XX 城市的本地户口。这种变态的优越感,其实更多的是无力感。

③如同这次人民日报的评论,好多人现在在评价别人的时候,都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比如,在评价穷人生育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说穷人生什么孩子?生下来就是受苦,现在的穷人在网友眼里已经没有生育权的资格了。

对这个生育权的问题多说几句,宪法赋予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在如今饿不死,穿的暖的今天,网友觉得别人穷可怜,殊不知有钱人看我们和网友看穷人都是一样的眼光。

纵向对比一下:新中国离吃饱饭才多少年,现在再怎么穷苦也比古代好吧?古人如果不生育,有我们后来者么?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再横向对比:这些评价的人再怎么有钱也没几个有王思聪有钱吧?那是不是王思聪也可以嘲讽这群人,如果连私人家教,保姆都请不起,飞机都买不起,游艇嫩模也没有,有什么资格给孩子精英教育,有什么资格生孩子?

所以,穷人的生育权应当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利。

关于现在的同理心:大多数人之所以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和自己的努力是成正相关的,但更多的是每个人不同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自己。自私,无私,小心谨慎,放荡不羁这些性格特点和人物品质都在经历这些的时候产生的。如果我们都经历了新闻中的小伙的经历,说不定会同样的在天台站着。当我们真正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时,才能拥有真正的同情心。

《安德的游戏》里正因为安德了解它们,打败了他们,所以痛苦了一生:当我足够了解我的对手并知道可以打败他时,在那一刻,我也爱他,这才叫做真正的同情。

2019 年的《小丑》也在诉说这么一个故事:把一个好人逼疯只需要糟糕的一天。

所以上诉的那些婆媳关系群里,媳妇单方面的妖魔化在网络世界沉默的婆婆,殊不知婆婆以前都是年轻媳妇变成的。

而拆迁户的优越感来更是的莫名其妙,似乎钱成了衡量我们的唯一标准,人品不重要,学识不重要,有套拆迁房才最重要,这终究是畸形的价值观在作怪。而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可以理解底层劳动者的辛勤。

同样,什么所谓的什么银行弱势群体,医生弱势群体这些都并非真正的弱势,真的弱势群体是那些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聚光灯的农民工朋友们,这么这多年了他们的劳动保障绝大多数都没被满足,而我们这些躺在沙发刷知乎的人吃的就是他们的人血馒头,吃的是低廉的劳动力红利,而我们却总是振振有词的认为这是市场经济,都是理所当然的。

知乎用户 爱打拳的金融男 发表

如果跳楼者性别女,她们肯定不会这么说。

女人自杀是男权压迫 ,不但到处有人同情,还要借机卖惨辱骂郭楠,而男人自杀了,不但不同情, 还要骂巨婴。只有 “拼多多女孩” 算人而已。

郭楠即使死了,也不知道算是几等公民。

这就是女权社会。

而且看了下原文公众号名称,绝了

知乎用户 地球好危险 发表

社会心理学领域有一个 “公正世界假设”。

人们需要相信 “我是一个公正的人,生活在一个公正的世界,每个人都会得到他应得的东西”。也就是俗话说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但是,如果发生的某件事情打破了人们的 “公正世界” 信念(比如一个善良的人惨遭人为的厄运),面对这种认知冲突,他们会怎么做呢?

当观察者无力改变受害者的命运时,他们就会否定和贬低受害者,以使自己的信念回归 “公正世界现象”。

所以,面对强奸受害者,人们会说 “那是她自己穿着暴露!行为不检点!”;面对纳粹大屠杀,人们会说 “那是犹太人贪得无厌!”

而且,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相信 “公正世界假设”。想象一下,大鱼吃中鱼,中鱼吃小鱼。大鱼会想:“这真是一个公平的世界啊!” 中鱼虽然会被大鱼吃,但是他还可以吃小鱼,他会想:“这个世界还是有点公平的。”小鱼则会想:“这真是一个最不公平的世界了!”

如果小鱼都自杀了,一部分中鱼就会变成小鱼,一部分大鱼就会变成中鱼。中鱼和大鱼会想这样吗?所以,大鱼和中鱼就会不遗余力诋毁小鱼。

知乎用户 胡静怡 82​ 发表

命苦不能怪政府

点背不能怨社会

横批: 我被巨婴

知乎用户 赛勃朋克 2077 发表

我很羡慕这些在国内能得到认可的人

毕竟我们永远得不到认可。

这些人看似是关心海外华人,其实无非就是巴不得他们不得好死。巴不得他们都在集中营,被黑人枪击,或者被白人虐待。对美国硅谷的真实状态反正是漠不关心的,对移民的多样性也是毫无尊重。张口闭口东亚价值观,在他们的价值观下,美国四分五裂,移民抢工作,穷人没房子住,早就完了。

美国人不适合民主,是他们最新的论断。

这次疫情出现后,美国的抗疫无能值得全社会去批评;但不得不说,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给了极少数人输出自己反美暴论,甚至反人类价值观暴论的机会。值得我们每个正常人警惕

比如这位:

其实稍微分析下这群人的心理,原因很简单

恨特朗普—> 恨美—> 恨美国华人

自己不在美国—> 看了几个公众号—> 编造海外华人遭受虐待的故事—> 获得优越感—> 睡觉也更香甜了

当然了,海外也有用同样的招数对待国内的故事的,比如某轮(虽然 996 的惨是真的,但也有很多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谣言;所以我根本不去看)。

这说明。你们终于活成了海外某特上那群你们讨厌的,靠编造谣言散播仇恨获得幸福感的人的样子

以毒攻毒,先把自己变成毒

这种精神,我很佩服!

知乎用户 Jerry Leibniz 发表

不合适。

现在网民对抑郁症的理解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偏颇,人日的做法无疑是在对这一现象雪上加霜。

知乎用户 梦水​ 发表

如果一个初中生看了这篇文章并当做素材写在作文而获得高分,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且内向的孩子看了,发现自己只是简单的被扣了 “巨婴” 这个帽子,没有人理解他内心的想法,他又会怎么想。

我们不需要用批判自杀者 “巨婴”,来凸显英雄的伟大。

这类不当对比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现实生活中这类不当对比很多且博人眼球。改变这种现象很难。只希望孩子们能被教育的不写这类文章。

知乎用户 qiwei lu 发表

人民日报的报道其实是有逻辑性的。虽然只是人民日报的逻辑。

人民日报的逻辑就是:无论因何原因,哪怕是牵扯一定的精神疾病因素,自杀都是可耻的。任何理由的自杀,本报都可以基于 “反对自杀” 这一传统道德观念施加批判——正如任何理由的杀人,那都不是理由,因为杀人即为恶。纵然是因精神疾病杀人,不负刑责或减轻刑责,也不一定代表 “恶” 的消除。

所不同的,只是杀人违法,而自杀不一定违法罢了;但恶即是恶,这是个道德问题,无关法律。

人民日报不太倾向认为自杀是严肃的哲学命题。它更关注人的社会性,而较少关注人的个体性。一颗螺丝钉的崩溃从整体看会不利于巨舰的航行,所以你螺丝钉的崩溃就是恶。至于你为什么会崩溃?这是你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我要考虑的。一定要我来说,那就是你没有管理好你自己。不能做好自我管理的成人,我称其为巨婴——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巨婴。没毛病。

什么?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不受控制的?抱歉,你得了抑郁症,之后还没控制好病情,那就是你的问题。恰如一个人得传染病是因其 “抵抗力差”,“不注意身体”;你没做好压力管理,没做好精神卫生工作,那么本报说你一声巨婴,依然没错。

“抵抗力差”是一种无敌的结果论。对于经常以 “要做好……” “要切实加强……” “既要…… 也要……” 作为段落起手式的人民日报而言,无论你说什么,这都不是理由。或者说都只是“鸡毛蒜皮的琐事”。

我只看结果。

会因为日常琐事而导致抑郁症爆发的你,缺乏作为一颗螺丝钉的自我修养。你轻生了,辜负了社会,辜负了家庭。

换个角度补充一下本回答: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虽然人民日报这次翻了船,但是如果同一个小伙作出的行动是愤而杀人,或者殴打母亲,我想大家就不会高喊 “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能污名化”,“不能把抑郁症患者称为巨婴”。同时,大家会倾向接受人民日报的事件前因描述,而不再要求其证明。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其实和人民日报一样,对恶的仇恨轻易压过对弱者的同情,对事件真相的探求心。区别仅在于,人民日报对自杀者的同情心实在是缺得有点狠,而普罗大众则反过来,既同情自杀者,更有意无意地想从这个剪影的背后看出些东西——亦是人民日报迫于水平和立场“看不见” 也评价不好的东西。。。

知乎用户 烈月​ 发表

人日是被教员盖过章的二流报纸,产生出这种言论不稀奇,其实纵观整篇文章,它并没有在文章内容中对这个跳楼的小伙子有什么描述,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要称他为巨婴——它只是将这个称呼毫无道理的放在标题上。

这种情况,通常来说,我们会称之为 “标题党”。

它这么做的原因也很容易推测,大概率是因为想要一个简单明了的和 “英雄” 相对的可以用来描述跳楼者的二字形容,想来想去,想出个 “神来之笔” 的巨婴,还觉得自己这是简洁有力又高明,还容易吸引眼球,非常洋洋得意。

当然,这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问题,是社会普遍对于心理问题的轻视,对他人困境的漠视,对自杀者缺乏同理心,永远高举着受害者有罪论的大旗,走到哪砸到哪。

普通民众无知也就罢了,可这样大的媒体,居然也能如此不负责任,做社会新闻的没有人文关怀,还做什么新闻?

要知道,舆论能救人,也能杀人啊。

知乎用户 共产主义接班人 发表

你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因病休学的第 73 天。尽管你好像已经不堪重负,却仍然相与这条狗做一些最后的斗争,妄图胜利。

你想起小区门口的那条街道似乎好久没有打扫了,于是你拿起扫把,穿上外套出门。

路过的行人让你不要挡路,带着孩子的妇女指着你大声地对孩子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像这个人一样扫大街。

你想起以前的你学习也挺好,你很小就会编程,那时候的梦想还是当个程序员为祖国做贡献。可是你的爸爸嗜酒,你的妈妈则常常歇斯底里。在无数个可能之前你的电脑就已经被砸碎,你常常被毒打,考第一的卷子也会被撕掉。

在傍晚的时候你终于打扫干净了,尽管没有人感谢你,你还是假装自己很乐观。

在回家的电梯途中,你思虑着怎样给爸妈一个笑容。直到电梯停下,你听到他们的争吵声,你知道一切都完了。你突然变得无助,像往常无数次一样,无数次。

打开门,你躲进卧室,昨天刚刚收拾好的房间已经凌乱不堪,你最珍视的朋友送的书已经裂成两半,大概是他们转移到了你的房间吵了一段时间。随即,你发现你自己打零工买的药不见了,两盒盐酸舍曲林,两盒富马酸喹硫平释缓片,那近乎等于你的生命,你绝望了。

这时候客厅传来他们的声音,他们开始谈你,矫情,混蛋,讨厌这样的词不断地撞击着你的耳膜,还有很多狠毒的脏话。最后他们在你卧室的门口喊着。

去死吧,你去死吧,现在就去死。

两小时后,他们睡了。你住在高层,很容易上楼顶。你在楼顶吹了很长时间的风,这个世界还是让你无比向往,你的脑中尼采和叔本华激烈地斗争着,最终还是觉得叔本华对这个世界看得更透彻,你准备跳下去,结束这些痛苦。但还没跳,有个人救了你,你假装感激他,假装自己不懂事,小声对他说了谢谢,然后安静地回家。

你鼓起最后的力量,选择尽力活着。第二天你看到了那篇文章。

面对着成千上万地谴责,你还是觉得自己实在难以承受。

你去药店买了晕车药,十盒晕车药,静静地全部吞服下去。

没有人报道你的死亡,还是有数以千万计地好人们谴责着你,寂寞无声。

知乎用户 青萍之末 发表

一个绝望者,他没有报复社会我内心是感激他的。如果对一个绝望者不断羞辱,只会让他从伤害自己变成报复社会。

你一个人民日报带着一群网民羞辱一个绝望的人民,你是想让他从你的羞辱中浴火重生明白无产阶级没有 xx?还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知乎用户 火泽​ 发表

事后,姚琦说他也很后怕:“其实我救完人之后脚也直哆嗦,但是在那个时候,我必须要冲上去,把人救下来,在我眼前的是一条人命。

这是救人英雄事后对事情的回顾,在他看来,人命自身就有无上的价值。因此他的恻隐之心发动,冒着自身生命的危险,冲上去把人救下来。

然而,反观人民日报的说法,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小人心态,一点也不同情被救者的绝望与悲伤,请问对得起救人英雄的英雄行径吗?

人生漫长,每个人难免都会遭遇绝望时刻,也许对很多人来说,此种绝望时刻是难以逾越的,因此才会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或者行为。跳楼小伙的行为实在是值得同情的,不仅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绝望的时候,更是因为对生命自身的尊重。人民日报的冷漠和指责,只能说明没有良知。

知乎用户 伊参奇 发表

我还是那几句话

凭什么你名字前面敢加上人民两字?

你代表的究竟是什么人民?

光鲜亮丽,风光无限的是人民?

艰难挣扎,苦苦谋生的不是人民?

积极开朗,生活多彩的人民?

孤僻少言,单调乏味的不是人民?

想一想挂在红旗下的两句话,再好好反思一下你挂在名字前的两个字。谁才是巨婴?谁才是把世界想的理所当然的那个?

知乎用户 翊珹 发表

不过一分钟的视频,其实我们并不清楚这上天台的男人,他的家庭到底是什么样的。不过我仅仅猜想一下:一个年轻人已经压力很大了(可能是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因为与家里人的冲突,他崩溃了,但是并不是真的想死,只是活着真的太难了。人民日报拿这种标题引流是真的不合适,我一时间竟找不到形容词来喷,直接扣帽子到别人头上,这应该是几十年前才干的吧?

他只是十四万万中国人中的一个,又有多少人挣扎活着呢?

知乎用户 DR.YAO​ 发表

话说,这是人民日报的自媒体公众号写的吧?

公众号和人民日报的纸媒会不会是一批人?

公众号会不会是临时工在负责?

知乎用户 被洗脑群众 发表

盘点历史上的 “巨婴”

头号交椅 屈原 ,尸体污染河流,浪费人力每年都要耗费人力搜救

陆秀夫 自己救不了国家跳海污染环境,涉嫌弑君。

海子 卧轨自杀,危害公共安全秩序

陈天华 愧对国家栽培

什么项羽、老舍、关天培等等

为什么中国文化培养这么多 “巨婴”

定体问!

知乎用户 北京死宅​ 发表

对人民日报最失望的一次,虽然是微信,但如此言论和新京报有什么区别?

嗯,自杀是巨婴,抑郁症是矫情,除了巨婴是新词,整体思想还停留在半个世纪以前。

不开玩笑,我小时候很多媒体都宣传自杀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承认这种说法多少有一点道理,但是却绝对话了,不了解具体情况,不分析个人处境,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一个巨婴,您可真负责任啊。

如果说自杀者是巨婴,作出这种评论的人,也就是个巨 “炮”。

知乎用户 肥叔 发表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我们国家需要更多的建设着和付出者。

所以国家以歌颂这些人的方式鼓励人们的这种行为。

不需要那些年轻但是却无法付出和作出贡献的人。

并且当媒体鼓励和歌颂这些自杀者的时候。

全社会反而会出现更多的自杀者。

歌颂的对象没错。

只是予以批评的时候,用的词太具有侮辱性了。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说到跳楼,就想起他

身残志坚,勤劳致富

他就是是史铁生

知乎用户 飞霞精灵 发表

那人日可以入选 “父母皆祸害” 系列了。

知乎用户 纸盒勇者​ 发表

记得去年大热的电影《小丑》吗?

如果亚瑟生在北京市,身患精神疾病,有个谎言成性的母亲和一帮小人同事,因为医保政策的改革失去了免费药物,万念俱灰之下决定自杀,而且与电影不同的是,他成功死在了脱口秀直播现场……

你觉得他会被评价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方式。

知乎用户 豪右 发表

万一来个反转,发现这位巨婴是后浪是不是就好玩了

知乎用户 若羽 发表

毛主席前知五千年,后知五十年,20 世纪东方世界社会 gm 巨擎,不是盖的。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二流报纸?三流报纸都不会这么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买不起房是你不努力,年轻人压力这么小,还要跳楼不是巨婴?

知乎用户 心理小厨 - 傅博一​​ 发表

武爷当年提巨婴这个词,指的是一部分人的心理成熟度还停留在婴儿水平,比如原始的无所不能和自恋,觉得全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自己无所不能。

在好的自体客体帮助下,原始自恋会被逐渐消解,变的理智和成熟。

但若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人们可能的表现就会是:

  • 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 觉得自己有权给任何人贴标签,可以评判任何人
  • 不会共情,不能体谅他人的感受
  • 拒不认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小厨 plus

知乎用户 Aimond Sakura 发表

巨婴敢跳楼,可是我们却都不敢

知乎用户 拔枪 发表

小伙子可以控告人民日报侮辱诽谤,要求赔偿,有了钱,还跳什么楼

知乎用户 施瓦岑贝格大公​ 发表

宣传系统老有()人和()人

知乎用户 弦断谁听 发表

随着年龄长大,个人的三观逐渐形成,我意识到我们国家发展的太快了,这是无可争议的好事但是也会留下一些问题,比如割裂。这种割裂导致两代人的观念可能是完完全全的不同甚至对立的。举例而言,比如男女平等这种事,抛开各种女权争议,至少 “男女应该是平等的” 这点在相对年轻的一代心目中应该是有共识的,但是上一代甚至上上代呢?仍然存在大量 “女孩应该……”“女孩只要……” 之类的言论,最可怕的是他们甚至不认为这是偏见,因为这在他们的观念里这叫 “常识” 甚至 “真相”,就像没有人会觉得 1+1=2 是在歧视 3 一样。再换个例子,和上一代人讨论“不婚”“丁克” 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收获的会是看神经病一样的眼光,在他们的观念里 “结婚”“生子” 这是如空气一般自然的事情,所以有人说不结婚不生子时,他们只感觉离谱,仿佛有人在说“我以后不呼吸空气了”。

说回这条新闻,这个问题下的各种答案无疑指出了这条新闻的问题。但是把这条新闻放在大众的面前呢?哪怕去掉 “英雄”“巨婴” 之类的称呼呢?以我了解到的情况,至少我的父母是不可能去体谅自杀者的,是不可能会去思考自杀背后的原因的,总体而言我觉得和这篇新闻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不是因为这么一条新闻影响了大众的观念,而是在大众的观念下才会产生这么一条新闻。

知乎用户 粽子​ 发表

知乎用户 蓝色龙骑兵 发表

我写的回答有三千多赞,被知乎删了。

知乎用户 姜天师的月之暗面 发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人都有可能是刽子手。

记得有部电影《杀生》,黄渤演的地痞究竟是被谁杀死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他死于一场精心布置的 “环境式谋杀”,亦是一次众人合力的舆论谋杀。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谋杀一个人,除了用刀可有太多方式了,被环境孤立和被环境质疑就是致命的。人在这个时候通常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一旦个人被孤立于公众意识而独存,便很有可能造就一场悲剧,这种情形在如今的社交网络时代尤为值得重视,很多时候,舆论的力量大到能够宣判一个人的命运。

**“**你怎么还不赶快跳啊,是不是不敢了”
“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你这个懦夫”
“你有没有责任心,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一点挫折就寻死觅活,你这个巨婴!”

这些话,都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都有可能是在合力制造一场生命悲剧。

如果用更人文的视角讨论下去,我不得不把加缪搬出来。他心怀悲悯着力探索自杀问题,认为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便是自杀。

其中有两段论述印象深刻,大意是自杀这种举动,就像一个作品,是长期在内心幽深之处酝酿发酵而成的,本人并不一定自知。有个医生自杀了,是因为五年前失去了女儿,之后他的生活改变很大,此事 “把他消耗尽了”。可见多数自杀的原因,都不会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事故造成的,比如昨天破产了,前天失去了至爱。所以你并不知晓究竟是什么耗尽了一个绝望之人,我们总是轻言肆口,不就是事业失败了嘛,大不了从头再来啊。 他也说道,这种死亡游戏必须深入到人心去探索,从清醒面对到放弃生的希望,都应该跟踪相随和体察谅解。

另一段,他认为激发自杀危机的原因不是可以完全监控的,比如不治之症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杀的缘由,这是能说的通的。但也应该弄清此人走向绝路当天,这个自杀者的朋友是否用漠不关心的口气跟他说过话,那么此人罪责难逃,因为这足够让他死,所有未了的怨恨和倦怠都让他坠入绝境。

这段话,再次暗合了前面两段对于环境式谋杀的解读。人民日报 “巨婴” 这个大标签会让自杀者重拾生的希望吗,我很担忧。

世人皆欲杀,吾心常戚戚。人心,向来都是脆弱的。

知乎用户 二次元的被放逐者​ 发表

跳楼的是巨婴

不让割韭菜的是社会败类

找不到工作的是社会蛀虫

父母帮忙还房贷的是啃老巨婴

受不了一点小事儿争吵就轻生都是低能儿

这个社会对于 “失败者” 的嘲讽实在是太过严重。

严肃地来说,是社会导致的这些惨剧。

而这些惨剧却成为了资本家新的噱头。

瞧,那些连自己情绪都控制不了的抑郁症,多么可笑!

殊不知真正的抑郁症多么的痛苦!

瞧,那些连房子都没有的社会蛀虫,以后怎么成为后浪?

瞧,那些靠着父母还房贷才买好房子,娶媳妇只能靠父母的社会巨婴,以后怎么生活?

瞧,一个男子因给不起彩礼而被新娘扇巴掌,看这个男人多么可笑。

瞧,这些女性连化妆品都没有用过,多么低等,无法享受如此奢侈的生活!

资本家灌输给我们的观念,让我们对 “失败者” 产生了仇视。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一言不合就自杀。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说自己抑郁症。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不化妆的就不叫女人。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青春就是用来享受的。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资本的爪牙可以深入社会。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

你的人生阅历,大部分都是资本给你的。

你产生了一种 “有钱才等于幸福” 的思想,甚至现在国家也在宣传这样的思想。

你产生了一种,女生就是应该打扮的漂漂亮亮,用着上万的化妆品打扮自己才是正常的思想。

你产生了一种,有钱人才能拥有 “爱情”,屌丝不配拥有爱情的思想。

不管如何。

成为韭菜才是你的使命。——资本说。

而你没有成为韭菜,那你就是失败者!

用不起高端化妆品,你垃圾!

用不起高端电子产品 你垃圾!

没办法去旅游?呵 一点世面没见过。

……

可悲。

可叹。

可思。

可悟。

但…… 不可抗拒。

知乎用户 狒狒倾 发表

有的人不是巨婴,只是经历了太多,无法做个正常人了。

我十六岁就开始养活自己,三四年了,肯定不能用巨婴来评价我

但若是让我孝敬父母,积极乐观,我真的做不到。

我可以帮助那些很困难的人,但是我的内心一碰就碎。

我也曾在 36 楼楼顶徘徊。

也曾一次又一次的搜索 那两个字,

也会去河边待上很久

我真的很累,很难过很悲伤 度过很多个绝望的夜晚,失眠到凌晨 悲伤哭泣

知乎用户 有罐牛奶 发表

只要你是草民,那自杀肯定是巨婴。

知乎用户 朱晓辉心理咨询师​​ 发表

这届作者写作能力不行。

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发现武侠小说的套路,如果要突出主角的 NB 必须有一个高人气的反派。这个反派近乎完美,各种碾压,然后主角出场,各种碾压反派。

人日的这个作者,连这个最简单的对比衬托的手法都写不好。

如果这是玩狼人杀,这属于无脑站边,垫飞英雄。人家好不容易救人一命,文章一出,将英雄身份直接做低了。

我们可以歌颂英雄,但不要污名化自杀者。

知乎用户 太胖了不好 发表

我要有原子弹,

早尼玛原地向上扔了。

让你看看啥叫泰坦尼克婴。

知乎用户 鱼头好吃鱼尾好吃 发表

第一,自媒体水平确实低。包括走自媒体模式的人民日报。巨婴二字恶臭。

说起自媒体的恶,这里就有现成例子啊:这个题目里,抑郁症这个标签怎么来的?带节奏带的很欢乐嘛。诅咒放这个标签的家伙!

第二,希望以后立法,救人可以,这种飞身出去拉的要明令禁止了。太危险。不值得。无论是巨婴还是弱者。都不值让另一个生命冒如此大的风险。

知乎用户 煎煮烹熘嫩物 发表

后浪自己作死玩跳伞失踪了,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救援力量,媒体都在关心后浪的死活。

韭菜被现实逼得跳楼,一个警察去了就救下来了,却被媒体斥为巨婴。

这破锅到底怎么了?

知乎用户 有读青年​ 发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同情心都是多余的。

我们都是温和的人,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成为一名斗士。但是,生活在这个制度中,我们又都感到深深的压抑和不安。是大声表达你的抗议,还是尽力建构一个自由、公平的小世界,我说不清楚那种方式更重要或是更有效,看起来,它更像是由于不同性格所带来的个人选择。

而今天,就连「自杀」这种最「温和」的方式都要被拿出来批斗一番,我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一个本质上逐渐腐坏的环境中,任何美好事物的变质腐坏都显得合乎情理,人们见怪不怪,不再追求普世的公义,把随波逐流的自保当成行事准则,这就是罗曼蒂克的消亡。

嘴上高尚与行为媚俗,是个体的分裂;市井与庙堂,是社会的分裂。

漩涡诞生在这些无法弥合的缝隙之中,有朝一日,它终将掀翻巨轮,让所有人都成了落水狗。即便我们明知如此,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毕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能在落水后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人。

希望日报编辑可以想一想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中引用的易卜生的话:「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知乎用户 柠檬 发表

可能那个编辑刚知道还有这么高端的词汇

知乎用户 列文 发表

据我观察,每逢大事来临前后,总要有几处媒体出面,并发一些文章来。

譬如是共青团,人民日报…… 诸如此类却不止是报社的媒体,总要站出来发声。

他们的观点尖锐而又犀利,大概是几十年攒下来的经验吧,因此令许多人找到的旁观此事的角度,以及所该有的态度。

同时,他们引领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件事。靠着庞大的关注基数,让某些事涌上风口浪尖的确是简单的。

于是我在此举几个例子:

核废水倾倒一事中,日方称 “”等元素对人体无害。人民日报发文《日方擅自排海!海洋不是 “下水道”,别“辐射” 国际公共利益》

在平顶山教师体罚一事中,人民日报发文《体罚学生下狠手?这样的教训当汲取》

在近期倒奶打榜一事中,共青团发文《“你不花钱偶像就没未来?”“倒奶式” 打榜,青春不该这样有你!”》

同样的广东禁毒发文《“他们只是失去生命,哥哥失去的可是出道位啊!”???》

上述的这些事,无一例外的成了一段时间或一片区域的热点。

作为社会的机构,他们向社会宣传一种正义的态度,一种深入人心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令人共鸣。

此类行径,无疑是引导了大多数人思想的方向,舆论的方向,潜移默化的将正确的价值观植入每个人的内心。

他们就是人民风向标:为人民说话,替人民着想,正人民道路。

我们一定是需要这样的组织出现的,否则假若得知某件事将要发生后,人们各执己见,唇枪舌战,到底是同不一观点。

或是令人愤慨之事发生,反而有同情加害者的人,如此阴阳颠倒,是分不分,实则影响了周围百十人有余。

如果没有风向标,人们大概是找不到正确的路吧。

因为自有黑心之人从中作祟,自立山门。没了风向标,更多人会被他们影响,从而走上邪路。

这是时代的刚需,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必备的组织,他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数不胜数的人,让他们打小便知道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然而,正是因为出演着如此重大而正面的角色,便更不能令人接受任何一点瑕疵。

“风向标” 之所以令人信服,是因为其自始至终都指向风的方向。但凡一次的错误,都会让无数人失去对其的信服。尤其若此类组织,关注基数越大,代价越大。

他们曾经的确犯过错,讲真,谁有没过错呢?

《左传》里写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里也写过:“人恒过,然后能改。”

古时传下来的这些话大多允许了错,并从中提出一个 “改” 字。

诚然是知错而改,方能稳步前进。

结果是怎样?我愿再举几个例子:

江西共青团如是发文:

人民日报在最应该协助工人维权时如是作图:

中国青年报推崇着与世界之公理截然相反的方向,有去打压与讽刺那些饱受摧残的受苦的人:

这些事既然肯发出,却又做贼心虚般的删掉。一但有人提及此事,便如同恼羞成怒般删去,屏蔽,仿佛是 “眼不见,心不烦” 那样崇高。

丝毫不理会抗议者微弱而不灭的声音,不表一分歉意,转而视若无睹,抛之脑后。

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着实是有违 “风向标” 的作风,倒有些像是常人所经营的自媒体、营销号一类的了。

人民到底是支持这样风向标存在的,但不代表不会永远跟随。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想不成熟的人一样不讲道理,注定是要被人遗弃的。

因此,在这里,奉劝那些所谓的 “人民风向标”,既然是占了这份座位,便该发挥你应有的作用。知了错,便要去改,不应避而不谈。

同时,严格审核所该发表的文章,你们的声音应该是大家的声音,而不是利己的私欲,更不该是无理取闹的要求。

组织的作风,是时候要抓一抓了。不要令某些人成为团队的黑点,尽早的剔除,才能令组织继续为人民发光发热。

古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靠着人民起家,就不该忘了本。

你们应该跟人民站同一线,而不是与资本勾结,狼狈为奸,助纣为虐。

知乎用户 君上 发表

这标题看着不顺眼。

老百姓讲,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其实是很反感现在的贴标签的,今天贴个巨婴,明天贴个走狗,后天贴个败类。

把实事求是的祖训忘到后脑勺子去了?

不只是对人民内部贴标签,对于处理其他一些不友好的事情,也不希望贴上标签,因为贴标签一单形成一种风气,就会变动很懒惰,就变成了政治正确,变得思想僵化,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会形成这种贴标签的风气。人们害怕被贴标签而不敢实事求是的说真话。(私以为美国就是一个例子)

再者,对于跳楼小伙,让我想起罗翔罗夫子说的那个非理性人。我们现在坐在电脑前,谈天说地。人民日报的编辑拿着丰厚的工资谈天说地。那都是把我们假设为理性人。

人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中国人目前缺少人文主义和人文关怀。借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 泰勒博士的话

允许自己为 “人” permission to be human.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经济学本科大学生来教训一下你。

不是跳楼是巨婴,而是大多数竞争力不强的低质人不争气。

宏观社会环境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政府水平的考验,社会环境总体下行,有利于淘汰低质量人,留下高质量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增长转型为高质量增长的必经之路,如果你连这个常识和认知都没有,你不配上知乎提问。

你不能把你自己的不争气,归结为权威媒体的不好,我就可以毕业后进我爸自己的公司,你要想想为什么自己还要跳楼,一样的道理。

天道酬勤,好自为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这孩子被这文章刺激了真的没了

谁负得起责任?

第一次见到大媒体编辑的恶毒

这样的文章没有人觉得不应该发出来吗?

就像无数看热闹的人在楼下对着他大喊

“快跳啊?怎么还不跳?我们都等着呢!”

你谁啊你?随意评价别人的人生

我妈妈说现在的人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刻薄冷漠了,大家都是很好的人。

如今学会上网后明白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妈妈。

知乎用户 柯以 发表

起初在微信看到这个文章标题,还以为自己看走了眼。点进去一看,真就**人民日报**写的!

先说说巨婴这个词吧:

《巨婴国》是 2016 年 12 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系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本书是他迄今为止最重要作品。
武志红发现,我们 90% 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对于那本被下架的书,我并不知道更多细节。没有人在乎巨婴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娱乐至死就对了。

几年前的一场电竞赛事,一位天赋极高又很努力的明星选手在封神之战前爆冷出局。各位看官姥爷的怒火无处宣泄,到处留言辱骂、嘲讽这位选手和他的队伍,部分人妄图用最肮脏的词语来尽其抹黑之能事。

不知是哪位小机灵鬼用上了 “巨婴” 一词来描述我们的电竞选手,事件热度直接到了巅峰。和 “丢雷楼某” 比起来它确实不那么脏,直接用脏话回应显得不那么高雅。但这话你又没法接,你要确实气急败坏 了,别人说你巨婴你怎么接都吃亏嘛!

说一个成年人是婴儿这有点贬低的味道,说他是巨型婴儿这可就直接上画面了。这个词很形象,在网络上你来我往的言语攻击中,它直接变味了,就是一种很令人难堪的嘲讽。

优秀的后浪都已经到人民日报编辑部上班了,这个词前浪们应该不怎么会用。可你玩归玩,闹归闹,这个机灵抖得是真不好笑!

一个轻生的人,很可能就是被人骂多了、欺负惯了,被压抑的感情一下找不到出口才走上极端。

对警察叔叔来说出警遇到这种站天台的,应该是很崩溃!劳心费力不说,一个不注意没准自个还成人民英雄了。从这一点上,这种行为确实有值得谴责的地方。

遇到跳楼这事,现实中总有一伙吃瓜群众在楼底下掏出手机凑热闹,不时还能听到人喊:“愁死了,我上班呢,咋还不跳啊!”

这回的人民日报就是吃瓜群众的一员,这位编辑要在现场准会说:“这个铁 five,害我们警察英雄整了老半天,属实巨婴!”

可警察不就是为人民服务么?通篇文章也没看你深入剖析了点啥问题,当事人都还没开过口呢,就一标题整挺好:

虽说是二流报纸,也总得有点底线吧!

知乎用户 洇青 发表

在小编的眼中,想死的人是不是得临死拉几个垫背的才算是成年人有勇气的行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向救人的警察致敬,这是我的基本立场。

其次,自杀者,能否打上 “巨婴” 的标签,我认为是不能的。

这种标题,大可不必,有种营销号的感觉,有失水准。

很奇怪,正文里,警察说救下的是一条人命,怎么到了新闻标题里,就成了巨婴了呢?

在我国有这样一种语境,

出了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时候,缺乏对于个体,最基本的共情。

于是经常有这样的论调?

你自己的问题,怎么可以怪其他人呢。
小小事情,你未免也太脆弱了吧?
别人都能扛得住,你为什么不可以?
什么大环境不好,你就是破坏大环境的人。

对于他人的遭受的苦难视而不见,并且要劝人大度,要增强抗击打能力。

自杀者,固然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是自杀者是需要专业的心理救援的。

不是叫过去训话,说一个正确的大道理,这是没有价值的。

跟弱者对话的时候,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进行道理,道德批判,这种是不对的。

一个不允许弱者存在的社会,会对弱者进行羞辱,就像对女性进行 “荡妇羞辱” 一样,于是便没有人再敢喊痛了,即使活的再痛苦。而无处安放的痛苦,也会让弱者更多。

“弱者羞辱”,只会让社会整体环境越来越不好,强大是正确,弱者是可耻的。

然而,任何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是有脆弱的,弱小的人存在的。

如果不去救助,他们怎么生活,怕是有更多的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发生。

也许,这种对于弱者个体的忽视和想当然,也是让弱者生存环境更糟的原因之一。

在习惯了骄傲的宏大叙事里,缺少的是对每一个活生生个体的理解。

毕竟那么多人,不过是任何时代里,一朵小小的浪花罢了。

知乎用户 茶新 Sann​ 发表

如果跳楼自杀这么不给政府添麻烦的行为是巨婴,那香港那些是行走的胎盘吗?


ライクしてくれた方々の中には、私の皮肉と立場を理解できなかった人があるかもしれないね…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不合适。

巨婴在生活语境中通常是指一个人自我中心化,抗挫折能力差,一味索取不知付出等等。结合后半句,该标题暗示该男子以跳楼方式博取关注和帮助,即自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但是,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救援人员是在男子已经跃出天台后才勉强拉住他。这说明该事件已经并非标题所暗示的作秀,而是自杀。

自杀的人千千万,显然,并不是每一个自杀者都是 “自我中心化,抗挫折能力差,一味索取不知付出” 的巨婴。而该新闻报道也没有举出任何支持性的证据证明该男子的巨婴特征。

综上两点,该事件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千千万的自杀事件中的一个(从报道给出的信息而言)。

那么为何官媒要如此报道呢?“英雄” 与 “巨婴”——很简单的修辞,对比。一褒一贬,突出救援人员的英勇,贬低自杀者的懦弱无能。

救援人员的舍身施救,应当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善意的。然而,我却从报道者的嘴角看到了对待弱者的冷笑。对于当今社会中无数摇摇欲坠的生命而言,这种嘲讽是相当残酷的。更可怕的是,大有拍手称快的看客与看客的看客们活跃在热评中。

知乎用户 MVP 发表

想把自杀扼杀在萌芽阶段呀。。你们以为这些编辑不知道今年广大人民群众多难吗。。所以他只能通过给自杀者定性来给潜在自杀者定性。

但我觉得。可能并不会有效果。

知乎用户 宁静​ 发表

一篇报道因为报道者而去定义对错是不合适的。如果不喜欢巨婴的称呼,我们把标题改一改

“一年轻男子与家人争执后由高楼跃下坠落中砸死一九个月孕妇,目前男子生命体征平稳,母子皆亡。”

“一年轻男子与家人争执后独坐楼顶两小时,救援人员坠亡留下一个月大孩子,家中房贷无力偿还”

在线喷,不知道怎么等呢


习惯性同情弱者,也要考虑那些用自杀来威胁家庭。威胁社会的 “弱者”。


关于题主的担心,大可不必。

毕竟抑郁发作特别是重度抑郁发作一种极度悲观的状态,没有这心思来考虑自己是否是巨婴了。而是选择自杀的方式并不是事件争吵后的冲动之举。而是病理性情绪下以自杀为唯一目的的高效行为。恐怕没法在楼顶坐上两个小时(等救)


文章里这位,由于家庭琐事坐上天台,两个小时。让一个素未谋面者冒生命危险前去施救。

这位施救者可能是年轻妻子的丈夫,可能是年幼孩子的父亲,可能是年老父母的孩子。

现在是没出事,请问出了意外,他死了。怎么说?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这样的人评价巨婴恐怕真不合适,呵呵。


另外,看到有人提一个人需要遇到多大的困难才会选择去自杀?曾经知乎有这样一则回答,十岁的哥哥带着年幼的弟弟在家里玩闹,被父亲批评了,随后带着弟弟跳楼。你看,做出这样的行为并不是要多困难。有人说这是孩子才会这样冲动。

嗯,新闻男主不是孩子了。

知乎用户 被遗忘者飞熊 发表

论秦理斋夫人事 (公汗)

 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 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只有新近秦理斋夫人及其子女一家四口 的自杀,却起过不少的回声,后来还出了一个怀着这一段新闻记事的自杀者, 更可见其影响之大了。我想,这是因为人数多。单独的自杀,盖已不足以招大家的 青睐了。   一切回声中,对于这自杀的主谋者——秦夫人,虽然也加以恕辞;但归结却无非是诛伐。因为——评论家说——社会虽然黑暗,但人生的第一责任是生存,倘自 杀,便是失职,第二责任是受苦,倘自杀,便是偷安。进步的评论家则说人生是战斗,自杀者就是逃兵,虽死也不足以蔽其罪。这自然也说得下去的,然而未免太笼 统。   

人间有犯罪学者,一派说,由于环境;一派说,由于个人。现在盛行的是后一说,因为倘信前一派,则消灭罪犯,便得改造环境,事情就麻烦,可怕了。而秦夫人自杀的批判者,则是大抵属于后一派。

  诚然,既然自杀了,这就证明了她是一个弱者。但是,怎么会弱的呢?要紧的是我们须看看她的尊翁的信札,为了要她回去,既耸之以两家的名声,又动之以亡人的乩语。我们还得看看她的令弟的挽联:“妻殉夫,子殉母……” 不是大有视为千古美谈之意吗?以生长及陶冶在这样的家庭中的人,又怎么能不成为弱者? 我们固然未始不可责以奋斗,但黑暗的吞噬之力,往往胜于孤军,况且自杀的批判者未必就是战斗的应援者,当他人奋斗时,挣扎时,败绩时,也许倒是鸦雀无声了。 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 死者何限,但曾经上谁的口,动谁的心呢?真是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 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责别人的自杀者,一面责人,一面正也应该向驱人于 自杀之途的环境挑战,进攻。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 “弱者” 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 —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

   五月二十四日。

知乎用户 斐人类 发表

网络的发展让原本没有发声渠道以及没有发声水平的人可以发声,这是时代的进步,但也必然导致了网络环境的恶化。

官方媒体放下身段,用粗鄙简单的语言传达信息没有错,但粗鄙同时也必然导致信息传达不明,语言可以简单,内核必须稳健。

可官方媒体选择了无底限的娱乐化,制造对立、脸谱化、引起骂战,舆论场从未如此简单恶臭,你们在干嘛,你们也需要像营销号一样博流量吗?

你们本来可以引导无知的人向善,却沉溺于一呼百应的无上权力,掀起一阵欢呼,砸向你们想摧毁的人,是啊,这权力多么让人沉醉。

我们的教育还差太多,网络环境的嘈杂是这个阶段不可避免的阵痛。可在台上宣讲的你们,都是罪人!

知乎用户 QHKonly 发表

没毛病,在闹市区跳楼自杀的都是巨婴。死不了就拘留,要不然救下来隔段时间再死,家属就要找上门来要钱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专门搜索了一下,看了那篇文章我有一个疑问。

话说小编的意思是 “跳楼的都是巨婴”?还是嫌小伙儿跳楼两个小时时间太久了?
很显然,能写出这个标题的编辑应该被辞退。
人民警察英勇救人值得大加赞扬,但生活失意的人选择跳楼,我们也不能对比妄加评价,毕竟你没遭遇过他的遭遇,你没经历过他的经历!
我看了一下文章,理解编辑是想赞扬警察的,同时又想耍一下笔墨,设立一个矛盾,巨婴 vs 警察,一个想放弃生命,一个想拯救生命,两相对比。但其用词不当,反倒弄巧成拙。
这个编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 “巨婴” 在承受着职场上、生活上的重压,又有多少 “巨婴” 曾想过一了百了。正巧他们看到了这篇文章,看到了原来他们这种人在主流人的眼中是如此的不堪。
归根结底,某日报还是忽略了基层人民的精神世界!

知乎用户 虚伪的 00 后 发表

高中某段时间,大抵是 16 岁,我曾经幻想过一个这样的场景——某天我想不开了,留下几千字的遗书,然后六楼一跃,给世界留点思考。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真是天真的可怕。

世界才不会管我为什么会跳呢。

它只会这样写『可惜巨婴没遇上英雄,十六岁巨婴跳楼身亡』。

还好我没有跳。

要我真跳了,肯定不会引起什么思考。

只会让家人朋友们伤心,影响其他同学复习,最后带着 “巨婴不成熟不懂事” 的标签变成灰。

还是活着好啊。

哪怕活着要看被这二流报纸恶心无数次。

但活着…… 好歹能在这二流报纸哔哔别人的时候,替别人口嗨一下嘛……

知乎用户 漫踏皓雪​ 发表

更让人痛心的是评论区一位网友的观点:

这也许代表了不少前浪们的态度,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的以为,当代年轻人太脆弱、太消极,他们不允许年轻人佛系,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佛系青年的说法?1.3 万关注 · 1357 回答问题

不允许年轻人丧,

如何评价人民日报评论《青年人应该远离丧文化侵蚀别当没志向的行尸走肉》?156 关注 · 22 回答问题

甚至不允许一个年轻人经历绝望。

但他们几时有过意愿去了解那些年轻人绝望的根源?

他们几时能对某些误入歧途的后辈,选择除了尖酸刻薄的批评以外的教育方式?

自杀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牵涉到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精神状态等等,不能简单概括为 “自私自利”。

在未经明确了解自杀者的行为根源之前进行单一的批判,反而可能会使自杀者陷入更深的自责情绪,掩盖了对背后深层问题的挖掘和应对,这种单一批判是欠缺社会责任、无益于社会进步的。

知乎用户 堕神 - 秦忘 发表

具体自杀原因不明,不予置评。

知乎用户 旅行者一号 发表

无法赞同人民日报的说法。

对于每一个想自杀的人,尽管从旁人看来,当事人的理由多么微不足道,对于当事人,理由依然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则也不会走上天台。

巨婴有可能,但,每一个人都不想成为巨婴,就算小伙属于所谓的巨婴,这个结果也与他过去几十年的经历有关系,而换一个人,重走同样的经历,很大可能性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正所谓,你跺你也麻。

因为家庭琐事,不想活了,就被扣上巨婴的帽子,有点简单粗暴了吧。

中国人的家庭琐事,四个字背后都能写十本书,是小事么?

不得不说人民日报现在水平越来越烂了。

救人的人确实英雄,因为一旦重心不稳,非常容易掉下去。

看照片,救人者重心非常低,还用一只脚顶住墙:

好好写篇不顾自身安危,勇敢救人的英雄就行了。

全程跟巨婴有个毛关系。

知乎用户 牧威 发表

党同伐异。

知乎用户 风吹西到长安陌 发表

政治正确是有用的。

就算他是巨婴,作为一家官方媒体,也不该这么写。因为这样不仅会伤害到那些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更会伤害偶尔有轻生念头的人,让他们对生活更加绝望。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抑郁症。当然,不能断定这个小伙是因为抑郁症要自杀的,只是拿他举个例子。

在这个时代,尤其是网络上,几乎人人抑郁症。这惹得许多人反感,因为有些人的抑郁症是装的。

由此,更多人甚至厌恶抑郁症患者,认为他们纯属矫情。但不可否认,在这些人里面,的确有抑郁症患者,他们一方面饱受困扰,另一方面还要被污名化。在自杀人群里,抑郁症患者占比很大。

作为一家官方媒体,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去批评自杀的人。

犹记得,早年间有个女学生跳楼自杀,楼下一群人喊她快点跳,认为她自杀是矫情博眼球,甚至是假的。后来那个女的跳了楼……

人民日报这种行为,和那群在楼下让人快点跳的人,本质上是相同的。

不嘲笑那些因为抑郁症或者生活不如意自杀的人,应该作为一种政治正确,起码能挽救一些人。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这个小伙不是人民日报眼中的 “后浪” 吧。

知乎用户 小石子​ 发表

每个自杀的人,很早就有预告了。

他会时不时的脱口而出一两句,我不行了之类的。

瑞克和莫蒂第一季最后一集,鸟人告诉莫蒂,瑞克开心时候说的口头禅,本意是我很痛苦,请帮帮我。

其无意间表露出来的,看似开玩笑或者是不经意的,但本质是求救。

希望有人能够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得到理解和关注。

最后自杀的人,大多都会选择在公共场所,为什么?

因为他们对于生的渴求尚有一线希望,希望能得到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并非冷漠的,且内心对于死的恐惧,也让他们在自杀跳楼之际,希望自己得到解救。

对于每一个在公共场所想要自杀的人,他们只需要陌生人的一句,我爱你。

然而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共情能力很低很低很低,古人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过往路人的冷眼旁观,甚至有人还大声催促,你快跳啊,跳啊!我忙着呢!别浪费大家时间!

这样的声音,哪怕只有一个,就足够让人心里崩溃。

事后,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又是什么?

网上一众人骂观众冷血,吃人血馒头等等。

我不禁思考到… 难道中国网民和现实里的人,分成两批吗?

然后回到我自己,我想了想,如果有一天,我遇到这种事,我会怎么做…

我肯定不会施救,要么默默观看,要么迅速走开。

—————————

救人的英雄值得表扬,歌颂,甚至让我们每人捐献一块钱给他,我都乐意他成为千万富翁。但是以巨婴称呼自杀者,无疑是二次伤害,我不难想象,若是被救者看到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官媒,居然使用这样的词,他的心底该有多么崩溃!

我们不了解他经历了什么,家庭琐事?

去年,一对母子在车内争吵,车停留在桥上,儿子一时间冲动,冲出车门直接从桥上跳下,当场身亡。同样是家庭琐事,当时没看见你们使用巨婴,因为人已经死了,你们不敢!

前两年,某个受教师侵犯的女孩,多次上诉未果,选择在某商场跳楼,当时地面上一群人拍照观望,喊快点跳。女孩回头对消防员说:“谢谢你,我走了。”

不再犹豫,直接纵身跃下!

消防员的手就差那么几厘米,就够到了女孩!当场大声哭泣,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差那么一点点!

当时你们同样不敢用巨婴,甚至不敢用心里承受能力差。为什么?因为它涉及校园侵犯,教师失德!

同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有因为校园暴力自杀,有因为社会工作压力自杀,有因为侵犯自杀,也有和家庭争吵自杀,更有家庭暴力而自杀的。

—————————

最后一点,我最想说的。很多人面对自杀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你就这样死了,也没有想过你爸妈,对得起他们吗?

前两年,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小学初中连续多次遭到父亲猥亵,尽管父亲早已认错并且对她疼爱有加,但依旧会严格管控她的自由。

因此越发叛逆,同时,很多时候想轻生。

现在依旧有这种念头!

我从来不敢跟她说,你死了你妈妈怎么办,她该有多伤心啊!

我们不难看出,现中国的自杀者,因为家庭自杀的人,占据一定的比例。我没有统计过,不下具体数字,但是我看的新闻,每三次必有一次是因为家庭。

所以,到底是孩子们心里承受能力变低了,还是哪儿出来问题?

—————————————

最后,我又想谈一点。

我很烦,那些用历史来教育当代青年的人。

为什么?

每当我们因为生活,因为爱情,因为家庭,诸如此类郁郁不闷的时候。

总会听到来自 “前浪” 这样的声音。

你难过啥啊!当年我们吃不饱,穿不好,不还活过来了!
你伤心什么?爱情?在我们那个年代,找得到人结婚就不错了,还爱情!
你哭什么哭!我们那个年代子女七八个,重男轻女多得是,还不是活过来了!

总而言之,他们最喜欢用自己经历过的时代来评判如今的年轻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磨难,它不会随着历史而退出舞台,只会改头换面,重新压在年轻人身上。

你以为上世纪就没人自杀?笑了!

以前社会问题,是能不能吃得饱;

现在社会问题,是能不能吃得好。

以前社会问题,是能不能讨老婆;

现在社会问题,是能不能嫁给爱。

以前社会问题,是能不能儿女能不能活下来,成就一番事业;

现在社会问题,是能不能家庭和睦,父母子女友善相处。

不可否认,每个自杀的人,都有一定的,属于自己的原因,但他们性格的养成,一定和周围环境息息相关。

我在 soul 遇到一个性格孤僻,几度想自杀的女孩,她的问题是家庭,父母常常对她呵斥。

其实就一些看似正常的话。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哪一个成绩不比你好!
你怎么还睡啊,起床看看那个谁谁谁,这会都上街帮忙卖菜去了!

经常听见的。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并不想听见这样的话时,得到的回答是 “我这么骂你,那都是为了你好!”

长此以往,孩子都会形成自卑、胆怯、懦弱的性格。

然而最后还被倒打一耙,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都那么弱吗?我当年还天天被打的!!!

…………………

最后能不能使用巨婴这一词?

当然能!

故宫大 G;

某富二代校园撞死俩女孩;

湖北某人称自己父亲很伟大,公车送回家。

貌似,都是富人啊,别急,穷人肯定也能用。

幸幸苦苦养大儿女,却成了吸血的蚊子。

诸如此类,太多了。

巨婴一词,请用在造成负面影响的人身上,而不应使用在自杀者身上,他们既然决定自己生死,就不是婴儿,只有婴儿才不能决定自己生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曾勃嚷嚷 zs 已经十年了

建议评论

知乎用户 Skating 曾​ 发表

职责所在的举动被歌颂成了英雄,生活所迫的被讥讽为巨婴。

即使职责所在的举动足够伟大,配得上英雄,那对英雄的歌颂也不应该建立在对自杀者的污名化之上。

人们常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选择走到这一步呢。

不说同情,至少不应该嘲讽吧,这是底线。

知乎用户 李子顽 发表

以人民的名义批判人民

鼓掌,撒花

知乎用户 奢多多​​ 发表

碰巧就生活在昆山,这里自杀的挺多的。还见过,一个人跳楼到一家小院里,那个惨,可怜那一楼的人家只能逃离住处,还没处说理,人在家中坐,货从天上来。

英雄固然要称颂,我也看了这个视频,险象环生。真的佩服这个哥们,敢去救人,换我是不敢的。

我其实一直思考这里为什么这种事件比较多,在接触了一些人以后,发现,那种生存环境,心理素质差点得,真的很难熬下去。

熬!

一个月没几千块钱,重复,超时的工作量。如果再有个家庭不幸,或者失恋。或者赌博,借贷,被催债。

想不开很正常。

但是作为官媒,不能说这就是巨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这个没错。但是生来已经不公,还是多给点关爱比较好。

毕竟不是每个人出生就有后浪们的条件。

知乎用户 夜行郎 发表

压力大活不下去的就是巨婴了???

咋不想想年轻人为啥子压力这么大

知乎用户 阳叔心不老 发表

第一个些巨婴的那本书已经买不到了

知乎用户 colin 发表

b 站是看准了的,巨婴都跳楼了,留下了的后浪才去跳伞。

知乎用户 pepsi​ 发表

每一个自杀者背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所以自杀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

但是,自杀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跳楼” 这一行为给他人带来了严重安全威胁,还记得去年一男子跳楼砸死两名高中女生吗?这种事件不在少数,自杀确实值得同情,但是跳楼这一行为也值得批判。

称呼一个绝望到跳楼的可怜人 “巨婴” 确定不妥,但是我不觉得有多过分,因为万一这次跳楼后又出现额外受害者才是真正无法接受的。

知乎用户 郭昊 发表

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宿命罢了。

一穷二白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就要用人力替代资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就要把资源从某些群体中提取出来,放到某些地方去。城乡剪刀过处,就有了 mangliu;行业和产业剪刀过处,就有了年轻人吃不得苦,逃离制造业;当产业,商业和金融三大资本全面过剩时,为了喂饱资本,为了清偿债务,就有了佛系青年。

污名化的本质,是一种将压迫剥削合理化的社会防御机制。

知乎用户 帝企鹅 发表

我点进去这条微博看了一下,然后就看见了这一条

如果说这种言论成为正确的话,跳楼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英雄也会变得忙碌起来,剩下来的都是这种不会救人的微博正义人士。

在 12 岁之前的一些日子里,我每日想着从楼上跳下去。有一次我差点就跳下去了,从窗户上下来我就想,还是没成功,为什么呢?看来我是死不了了。死不了了那就好好活着。我确实下定了决心,从那时开始,我便开始好好生活,相信后来一切都好。努力的不成为他们口中所说的懦夫,没有像他们希望的那样跳下去,并且在这个世界上和他们竞争,用爱和温暖帮助身边的人。

凭什么自杀的人就不能有对生的眷恋呢?我想不明白,“正义人士” 也想不明白,他们不明白的是,有很多人比他们更坚强,更能让世界变好。命生的好并不是有错,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评论一个坚强的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这是教养问题。

人民日报作为国内权威官方的新闻机构,发表的文章向来是鞭辟入里,贴近生活。如今把跳楼的人称为巨婴,我觉得它首先应该搞清楚巨婴的含义。巨婴指的是像幼儿一样不成熟,需要他人为我服务。跳楼是需要什么服务呢?跳楼能获得什么利益呢?作为一个深度新闻,为什么不去探寻他为什么跳楼呢?反而像众多过得不错的键盘侠一样,指责跳楼者的过错,实在对不起 “人民” 二字。

如果说跳楼即是巨婴这种说法成为主流,我觉得只会让社会底层人感受到更大的悲哀,最终形成阶级对立,跳楼自杀只多不少。

算了睡觉

知乎用户 Spaeter Flug 发表

知乎用户 汪达尔萨维奇 发表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知乎用户 phonodisk 发表

给某些认为自杀者有罪的人看一看。

[人间悲剧!母亲为获 30 万保险款救儿子 跳楼自杀​m.sohu.com/a/66237795_233726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sohu.com/a/66237795_233726)

儿子患强直性脊柱炎卧病在床,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年事已高,两人相依为命。母亲为获保险款跳楼,死后调查发现,保险已然过期。

这里的是母亲骗保,没错。那如果换成儿子,如果是儿子跳楼呢?不行吗?应该积极面对生活?

你倒是给我一条出路啊?

《我不是药神》的原型陆勇,人家可是自己开了针织厂的,还是上个世纪东南大学的高材生,家庭情况从种种访谈来看也不算太差。你要换个人呢?你吃得起一天 800 的药钱?

咱不谈仿制药对不对,反正就算是仿制药我也吃不起。但现在你还让我积极面对人生,怎么?是药钱你出,还是让家人听我每晚的哀嚎?

死也不让死,活又不让活?要不,你来告诉我什么叫做 “积极向上”?而什么又不叫做 “自私”?

知乎用户 挚爱 发表

我觉得挺好的,这时代有一些生病的人,本来就是少数人,拿抑郁症来说,其中有些患者早就已经想离开这个世界,但被这个世界假意的温暖和各种也许不存在的感情裹挟,多发点这样的言论,他们自然会看清,从而获得也许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自由。

知乎用户 红鲤鱼绿鲤鱼驴​ 发表

这是谁,这可是人民日报啊。说他是业内的标杆报纸,应该没什么人反对吧。

可是,人民日报,不从人民角度出发的话,还配叫人民日报吗?我不相信一个天天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年轻小伙子,会平白无故自杀。这其中的原因,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他和其他自杀的人,在饱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以后,选择解脱自己。没有换来理解,甚至是一句,一路走好。换来的竟然是巨婴二字?

坦白讲,我不支持自杀,也不可能支持自杀。但我们是否可以反思每个自杀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积极改变,减少自杀呢?

同样,我也支持言论自由,我乐于见到不同的新闻媒体,各位大佬网友们发出不同的意见,我们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一起交流碰撞,这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但是,作为一份创办时间长,影响力大的新闻媒体。请你也为您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如果有坚持不下去了的朋友看到了这里,请你相信自己,上帝只会给人过得去的坎。请再坚持一会吧。拜托了!加油!

知乎用户 未寒夜​ 发表

我就觉得奇怪,莫非你们以为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小伙子的?当然不是啊,是写给任何一个可能的隐藏着的小伙子的,我就觉得骂得越狠越能警醒人啊

知乎用户 夏娜 发表

……
我们又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么,大概就又知她的以为 “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为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   
然而,先前已经说过,现在的报章的失了力量,却也是真的,不过我以为还没有到达如记者先生所自谦,竟至一钱不值,毫无责任的时候。因为它对于更弱者如阮玲玉一流人,也还有左右她命运的若干力量的,这也就是说,它还能为恶,自然也还能为善。“有闻必录”或 “并无能力” 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在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   
至于阮玲玉的自杀,我并不想为她辩护。我是不赞成自杀,自己也不豫备自杀的。但我的不豫备自杀,不是不屑,却因为不能。凡有谁自杀了,现在是总要受一通强毅的评论家的呵斥,阮玲玉当然也不在例外。然而我想,自杀其实是不很容易,决没有我们不豫备自杀的人们所渺视的那么轻而易举的。倘有谁以为容易么,那么,你倒试试看!  
自然,能试的勇者恐怕也多得很,不过他不屑,因为他有对于社会的伟大的任务。那不消说,更加是好极了,但我希望大家都有一本笔记簿,写下所尽的伟大的任务来,到得有了曾孙的时候,拿出来算一算,看看怎么样。
五月五日。   ——《论 “人言可畏”》,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日

 不愧是二流报纸,轻易就把我们带回了新中国成立前

知乎用户 食不语 发表

说人家是 “跳楼” 两个小时的巨婴

是不是人家跳下去就满意了

知乎用户 阮贝言 发表

搞得好像软弱是万恶不赦一样。

祝你永远坚强。

知乎用户 8341 发表

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啊

┐(─__─)┌

什么是巨婴?

巨婴,指做人做事如同婴儿般不理智的成年人,换句话说,做事做人不过脑子,任性妄为没有敬畏。

尽管跳楼可能是被逼迫或失去生的信念,但从没有听到或看到有人讲 “理智的跳楼”、或 “理智的一跃解千愁”。

人民日报 emmmm,虽然不好多说,确实个人不是很喜欢,毕竟不是新华社这类媒体,我喜欢后者些。但是吧,叫它媒体是没错的。

这媒体用 “巨婴” 一词,用一个本身非官方的用词,说明媒体还是有在贴近时代潮流。还说明了,媒体人里年轻人开始执笔审批了。

知乎用户 大学扫地僧 发表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知乎用户 像流星 发表

论秦理斋夫人事 - 鲁迅

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裁制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只有新近秦理斋夫人及其子女一家四口的自杀,却起过不少的回声,后来还出了一个怀着这一段新闻记事的自杀者,更可见其影响之大了。我想,这是因为人数多。单独的自杀,盖已不足以招大家的青睐了。

一切回声中,对于这自杀的主谋者——秦夫人,虽然也加以恕辞;但归结却无非是诛伐。因为——评论家说——社会虽然黑暗,但人生的第一责任是生存,倘自杀,便是失职,第二责任是受苦,倘自杀,便是偷安。进步的评论家则说人生是战斗,自杀者就是逃兵,虽死也不足以蔽其罪。这自然也说得下去的,然而未免太笼统。

人间有犯罪学者,一派说,由于环境;一派说,由于个人。现在盛行的是后一说,因为倘信前一派,则消灭罪犯,便得改造环境,事情就麻烦,可怕了。而秦夫人自杀的批判者,则是大抵属于后一派。

诚然,既然自杀了,这就证明了她是一个弱者。但是,怎么会弱的呢?要紧的是我们须看看她的尊翁的信札,为了要她回去,既耸之以两家的名声,又动之以亡人的乩语。我们还得看看她的令弟的挽联:“妻殉夫,子殉母……” 不是大有视为千古美谈之意吗?**以生长及陶冶在这样的家庭中的人,又怎么能不成为弱者?我们固然未始不可责以奋斗,但黑暗的吞噬之力,往往胜于孤军,况且自杀的批判者未必就是战斗的应援者,当他人奋斗时,挣扎时,败绩时,也许倒是鸦雀无声了。**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经上谁的口,动谁的心呢?真是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责别人的自杀者,一面责人,一面正也应该向驱人于自杀之途的环境挑战,进攻。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 “弱者” 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

(五月二十四日。)

知乎用户 Nexus​ 发表

这个问题是我见过的最多的回答被折叠,评论被删除的问题之一。

如果称跳楼者为 “巨婴”,报道应该给出充分的信息证明跳楼者存在大家认知的巨婴行为的特征,这样的标题才算取得公正,而不是用因为家庭琐事这样的话带过。

总之这波拉踩做的效果并不好,人民日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有坚定的立场,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这个是必然的,但对于这个话题,如此的标题是不是缺乏了一些基本的人文关怀?选择跳楼轻生这一途径,有没有切入分析,对同样存在问题,情绪不稳定甚至意欲请轻生的人,起到积极的舒缓与引导呢?如此号召力的没媒体选择把两者摆在完全对立的矛盾上,只能激化同样存在问题人的情况。

知乎用户 不勝酒力李太白 发表

很多人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却对评价别人乐此不疲。如果不是经历了什么自己所无法承受的,谁会站在生死的边缘挣扎。他干脆利落地跳下去就不是巨婴?我们敬仰歌颂救人的英雄,但也不要踩踏弱小的人。说什么死都不怕还会害怕什么困难挫折,父母哀伤多么不负责任。我想人家不是不怕死,是生活对有些人来说太可怕了。想到要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逃脱生活的种种困境,在这个境遇下没有选择的高下之分。至少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是有怜悯有善意的,不是标榜自己什么能力抗压能力比谁强多少。作为新闻媒体,不要只发一下让人看了热血沸腾,明天起来又是鸡汤满满的一天。社会需要正能量,也需要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一个事件你都不能公平地对待事件发生各方,要做的是引导读者思考,去剖析它。很多事情没有对错,说话能担得起分量的,就有责任不乱说话,引领所谓的舆论风标。不是你发一个文出来,标题够抢眼,内容够激发人心就是好。社会有形形色色的阶层,有的人拿生命时长换钱,有的人拿钱给生命润色。人生本就是不公平的,本就存在着很多我们摇头叹息的黑暗,但我们依旧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不要拿钱恶心人,不要道德绑架每一个人。

知乎用户 无名小卒 发表

前两天翼装飞行的死了就是敢于追求自我,挑战极限。屁民感觉被生活的压力压到崩溃跳楼了就被批评为巨婴。有意思,切实有意思。

知乎用户 Vio1aLee 发表

预言帖:

回答及评论区分为以下观点:

1. 自杀的都是巨婴

2. 有很多有才华的人自杀,所以自杀的都是有才华的人。

3. 有很多有才华的人自杀,所以这个自杀的人可能也是有才华的人。

4. 很多有才华的人自杀,有才华的人不是巨婴。

5. 有很多有才华的人自杀,这些有才华的人也是巨婴。

5. 有很多人不是巨婴也自杀了,所以这个人不是巨婴。

6. 这个人是巨婴(不管自杀没自杀)

7. 这个人不是巨婴(不管自杀没自杀)

8. 巨婴也有很多没自杀

9. 巨婴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谁说了算?

10. 跳楼者为大,自杀的人应该被尊重。

11. 跳楼者很可怜,这个社会怎么了,大家怎么这么冷漠,基本的同情心都没有了吗?

12. 应该调查他为什么要自杀,是遇到多么绝望的事情才会做出这种选择?

13. 关你啥事,关我啥事。

14. 你们这些讨论的人都是在吃人血馒头,能不能不要再消费跳楼者了。

15. 是不是巨婴和跳不跳楼有逻辑关系吗

知乎用户 nhsjqm 发表

合适。

舌喉不把巨婴从青年里区分开来的话,指不定都以为自己是后浪呢。

现在这样自己屁股在哪头就清晰多了。

知乎用户 七海春歌 发表

后浪跳伞,巨婴跳楼。

知乎用户 来将通名 发表

“大公报、中国青年报的理论水平高于人民日报及其他京、津、沪各报,值得深省改进。人民日报社论不涉及理论 (辩证法、唯物论), 足见头脑里没有理论的影子,所以该报只能算是第二流报纸。”

————毛泽东

四月廿六日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与统一,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巨婴” 的表现可以看做是矛盾的爆发。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

质量互变,人民日报忽视了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仿佛 “巨婴” 生来如此,人民日报的 “巨婴” 言论像我们演示了割裂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两种形而上学之一的“激变论”。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否定之否定,“巨婴”的表现明显在否定他的人生。根据否定之否定原则,看来人民日报是在肯定 “巨婴” 曾经经历和即将面对的人生。那么 “巨婴” 的人生就是人民日报认为理所当然的,是值得推崇的,并认为是可以推而广之的。而显然 “巨婴” 表示这是令他活不下去的,他明确的表示了拒绝,并且愿意用最宝贵的生命来交换。


唯物论,这里只提一点,“巨婴” 论忽视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知乎用户 米一 发表

作为官方媒体,一定要谨言慎行,明辨是非。即使是二流报纸。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是怎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谁要是能够依靠最近 15 日的人民日报,分析并且判断出中国政局下一步的动态。 这个人有资格进入中国各间情报机关就职。 人民日报更像是共和国的流水账,期间共和国的伟大转折也许在某一天就是值得后人铭记的日子。 看看领导 …

网传腾讯科兴大楼一实习生跳楼并留遗书,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身边人面临类似情况时,我们能提供哪些帮助?

知乎用户 方海​ 发表 生命被无意义感笼罩,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跟这个人状态一样。 差不多高中开始,我就发现一件事:似乎不论对什么事情我都没法提起太大的兴趣,学习也好,游戏也罢,终归最后也就那样,大约是和朋友玩的时候可能还是能让我内心 …

卡车司机之死:系统是“死”的,他扭不过来

4月5日,清明节第二天,河北沧州泊头市货车司机金德强在途经超限检查站时,因北斗定位掉线,被处以扣车、罚款2000元。因无法接受这一处罚结果,金德强选择服下农药自尽。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沟通,但能说的都已经说尽了,系统是“死”的,他扭不过来。 …

跳楼是被采用得最频繁的自杀方式么?

知乎用户 豆子 发表于 6/14/2020 不是哦。 以中山市为例,2015~2017年,中山市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他们恰好各占一半**)排名前三的自杀方式依次是**: 自缢(40.92%) 高坠(17.9%) 服用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