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维修站】Hayami|欧洲是我的心灵故乡(重发版)

by , at 31 January 2025, tags : 生活 配料表 版本 面包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CDT 编辑注:微信公众号 Hayami 2024 年 12 月 28 日 发布文章《欧洲是我的心灵故乡》,讲述作者疫情后从上海到柏林生活的心路历程。文章发布两天后被 404。1 月 3 日,Hayami 重发文章,将文中敏感词替换,并用红色标记出来。CDT 将作者替换的部分补全如下,并将 12 月的原文附在本文之后。

【404 维修站】栏目旨在收录因为中国的言论审查或者在政治压力之下的自我审查而从文章或者书籍中删除或修改的词语、句子或章节。欢迎读者提供这类审查信息。

原版本:落地柏林第三天,精神状态一直不是很好。白天总是在哭,晚上总是在做噩梦。

新版本:落地柏林第三天,精神状态一直很好。白天总是在笑,晚上总是在做美梦。

原版本:对于一个无法「忍气吞声」的人来说,在国内生活似乎总是要「歇斯底里」。

新版本:对于一个无法「忍气吞声」的人来说,在国内生活似乎总是要「拍掌叫好」。

原版本: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就决定了余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要时时刻刻拿起刀枪全副武装,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新版本: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就决定了余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要时时刻刻拿起豆浆机,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打豆子。

原版本:梦里我好疲惫,一如我过去的生活。

新版本:梦里我好开心,一如我过去的生活。

原版本:我想了一下说,我在国内生活总是哪哪哪都不对劲 —— 哪里、哪里都被使绊子、哪里都不太对!!真的!我明明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怎么就这么不对劲?

新版本:我想了一下说,我在国内生活总是哪哪哪都特别好 —— 哪里、哪里都特别好、哪里都特别好!!真的!我明明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怎么就这么好?

原版本:有天有网友发我一张照片,说这个是不是你。照片里是 2022 年 4 月,我在方舱里质问工作人员这么多老人、小孩、妇女,为什么无缘无故要连夜转运。我总是这样一个姿态,一个人站在漩涡中心、质问所有我认为不公平不合理的东西。站到如今去回顾才发现,和整个环境做对抗,这种感觉真的好辛苦。

新版本:有天有网友发我一张照片,说这个是不是你。照片里是(xxxx)。站到如今去回顾才发现,和整个环境做瑜伽,这种感觉真的好辛苦。

原版本:想到串上有人评论,「在中国只能做中国人,润出来了才能做个人。」我在德国重新做人了,每念至此,我又要哭。

新版本:想到串上有人评论,「在中国只能做面包,润出来了才能做蛋糕。」我在德国重新做蛋糕了,每念至此,我又要哭。

——————————————————————

Hayami|欧洲是我的心灵故乡(重发版)

此 blog 于 2024 年 12 月 28 日发布,两天后 404。

此为重发版本。老规矩,和谐部分用红色马赛克。

落地柏林第三天,精神状态一直很好。白天总是在笑,晚上总是在做美梦。所以我要写,写下来,理清楚这些年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昨晚梦到在吃餐馆,但遇到了一个什么事情,然后和店家据理力争。梦里我在委屈、在愤怒、在狂吼。种姿态太熟悉了 —— 对于一个无法「忍气吞声」的人来说,在国内生活似乎总是要「拍掌叫好」。 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这么追求规则、公平、正义,也许我能生活得更开心。但我不知道是出生时哪个程序设定了错误,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就决定了余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要时时刻刻拿起豆浆机,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打豆子。

**梦里我好开心,**一如我过去的生活。

12 月 27 日,落地第三天,第一次逛德国超市。

我平时的饮食习惯是这样的:严格控糖、不食纯奶、戒精碳、不吃添加剂、有机、素食、偏爱未加工食品。喜欢 Quark、Linsen、鹰嘴豆、Müsli、全麦, 会用面包代替米饭面条等主食。但非常讨厌松松软软香香甜甜的,一定要吃无油无糖又黑又硬的那种(比如黑麦谷物面包、恰巴塔、碱水包)。

然后我发现我在国内花大量力气和精力买到上述的食物,在这里随随便便都能买到。在德国超市看到 0.4 欧的全麦面包躺在货架上,鼓起来的肚子散发着暖暖的麦香,突然有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我精神故乡这么久,现在终于肉身来到此地。

继续往前走,买到了南瓜籽、葵花籽、奇异籽和麦片的混合。我好惊喜!因为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做「种子循环法」。这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食用特定种子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买到这里我发现一个事情,德国超市的配料表是 “不写就是没有”;而中国的配料表是 “不写不写就不写你猜猜我藏在哪里”。我每次千寻百觅、认认真真看了配料表、仔仔细细阅读了商品说明,结果买回家吃的时候发现齁甜我都很生气很生气。我问店家为什么不在配料表标注糖(配料表只写了生牛乳 85%)然后店家反问我,85% 生牛乳剩下 15% 是啥?

是啥?是啥?是啥??我买酸奶是在猜谜语吗?

今天在沙发上躺着聊天,朋友说还是很好奇为什么要来德国。

我想了一下说,我在国内生活总是哪哪哪都特别好 —— 哪里、哪里都特别好、哪里都特别好!!真的!我明明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怎么就这么好?

我明明该拥有更好的生活。我一毕业就进如日中天的大厂,一路都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最迅猛的地方卷天卷地,然后跳槽时所有公司随便挑,25 岁就全是七位数年薪的 offer, 这在同龄人里毫无疑问是 top 的收入。

听着很爽文是不是?我还在业余时间搞创作,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确实也是带着玫瑰色滤镜的,做播客写博客拍视频,被品牌邀请去参加各种镁光灯下的活动,在旧法租界住着美丽老洋房,在小红书上做穿搭博主,在上海做光鲜亮丽的 city girl, 已经过上了最好最好的生活了。

钱、话语权、爱,东亚女人缺的东西我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有天有网友发我一张照片,说这个是不是你。照片里是(xxxx)。站到如今去回顾才发现,**和整个环境做瑜伽,这种感觉真的好辛苦。**原来我过去外人看来如此坚强、勇敢、富有生命力的生活,其实是这么辛苦。

记得 2022 年有上海朋友润到德国,我问共友她过得怎样,共友说她经常在哭,想着自己以前过的是什么苦日子。

「额… 至于吗,矫不矫情」,我心里第一想法是这样的(正如很多人看到这篇 blog 也会觉得矫情一样。)

可是逛超市时,我在面包的麦香里转身那一刹又忍不住眼睛发酸。我在德国常常有想哭的冲动,正如昨晚睡前我又一个人在黑暗里默默流泪。后来我听这位朋友说到哭的经历,是她刚到慕尼黑的第四天,在一片绿油油的小山坡上坐着,夕阳西下,看到人们喝啤酒、跑步、遛狗,她突然爆哭。觉得为什么有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过上这种生活。我现在很能理解这种大崩溃,在无数个转过身体悄然落泪的时刻,我都知道身体没有忘记。

以前肉身在内、精神在外,原来是劳动量这么大的事情。现在灵肉终于合一了,可是被虐太久就是会在很多时刻飘出「我真的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吗」的怀疑。

想到串上有人评论,「在中国只能做面包,润出来了才能做蛋糕。」我在德国重新做蛋糕了,每念至此,我又要哭。

「蛮好的,下一步就是克服孤独和无聊了。」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评论。我感到很受冒犯,想说不要把你的生活经验强加于他人身上。我最近在买一辆公路自行车,准备开春从柏林骑行去波罗的海;我从国内带了全套露营装备,准备夏天去阿尔卑斯山徒步。

我很早就意识到,我讨厌无意义社交,不喜欢呼朋唤友,长期 solo trip 的经历早已让我搭建了一套成熟的自循环系统,让我在情绪和生活上都不用依赖他人。我喜欢的是,在社会中做真的有价值的事情,在大自然里感受回到母体中的平静喜悦,在极限运动中和恐惧与灵性共处。价值观、美学、健康饮食、每日运动、多元、包容、平等、自由,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

欧洲曾是我的心灵故乡,如今我终于肉身来到此地。

——————————————————————

Hayami|欧洲是我的心灵故乡

落地柏林第三天,精神状态一直不是很好。白天总是在哭,晚上总是在做噩梦。所以我要写,写下来,理清楚这些年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昨晚梦到在吃餐馆,但遇到了一个什么事情,然后和店家据理力争。梦里我在委屈、在愤怒、在狂吼。种姿态太熟悉了 —— **对于一个无法「忍气吞声」的人来说,在国内生活似乎总是要「歇斯底里」。**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这么追求规则、公平、正义,也许我能生活得更开心。但我不知道是出生时哪个程序设定了错误,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就决定了余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要时时刻刻拿起刀枪全副武装,迎接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梦里我好疲惫,**一如我过去的生活。

12 月 27 日,落地第三天,第一次逛德国超市。

我平时的饮食习惯是这样的:严格控糖、不食纯奶、戒精碳、不吃添加剂、有机、素食、偏爱未加工食品。喜欢 Quark、Linsen、鹰嘴豆、Müsli、全麦, 会用面包代替米饭面条等主食。但非常讨厌松松软软香香甜甜的,一定要吃无油无糖又黑又硬的那种(比如黑麦谷物面包、恰巴塔、碱水包)。

然后我发现我在国内花大量力气和精力买到上述的食物,在这里随随便便都能买到。在德国超市看到 0.4 欧的全麦面包躺在货架上,鼓起来的肚子散发着暖暖的麦香,突然有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我精神故乡这么久,现在终于肉身来到此地。

继续往前走,买到了南瓜籽、葵花籽、奇异籽和麦片的混合。我好惊喜!因为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做「种子循环法」。这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食用特定种子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买到这里我发现一个事情,德国超市的配料表是 “不写就是没有”;而中国的配料表是 “不写不写就不写你猜猜我藏在哪里”。我每次千寻百觅、认认真真看了配料表、仔仔细细阅读了商品说明,结果买回家吃的时候发现齁甜我都很生气很生气。我问店家为什么不在配料表标注糖(配料表只写了生牛乳 85%)然后店家反问我,85% 生牛乳剩下 15% 是啥?

是啥?是啥?是啥??我买酸奶是在猜谜语吗?

今天在沙发上躺着聊天,朋友说还是很好奇为什么要来德国。

我想了一下说,我在国内生活总是哪哪哪都不对劲 —— 哪里、哪里都被使绊子、哪里都不太对!!真的!我明明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怎么就这么不对劲?

我明明该拥有更好的生活。我一毕业就进如日中天的大厂,一路都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最迅猛的地方卷天卷地,然后跳槽时所有公司随便挑,25 岁就全是七位数年薪的 offer, 这在同龄人里毫无疑问是 top 的收入。

听着很爽文是不是?我还在业余时间搞创作,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确实也是带着玫瑰色滤镜的,做播客写博客拍视频,被品牌邀请去参加各种镁光灯下的活动,在旧法租界住着美丽老洋房,在小红书上做穿搭博主,在上海做光鲜亮丽的 city girl, 已经过上了最好最好的生活了。

钱、话语权、爱,东亚女人缺的东西我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有天有网友发我一张照片,说这个是不是你。照片里是 2022 年 4 月,我在方舱里质问工作人员这么多老人、小孩、妇女,为什么无缘无故要连夜转运。我总是这样一个姿态,一个人站在漩涡中心、质问所有我认为不公平不合理的东西。站到如今去回顾才发现,**和整个环境做对抗,这种感觉真的好辛苦。**原来我过去外人看来如此坚强、勇敢、富有生命力的生活,其实是这么辛苦。

记得 2022 年有上海朋友润到德国,我问共友她过得怎样,共友说她经常在哭,想着自己以前过的是什么苦日子。

「额… 至于吗,矫不矫情」,我心里第一想法是这样的(正如很多人看到这篇 blog 也会觉得矫情一样。)

可是逛超市时,我在面包的麦香里转身那一刹又忍不住眼睛发酸。我在德国常常有想哭的冲动,正如昨晚睡前我又一个人在黑暗里默默流泪。

以前肉身在内、精神在外,原来是劳动量这么大的事情。现在灵肉终于合一了,可是被虐太久就是会在很多时刻飘出「我真的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吗」的怀疑。

想到串上有人评论,「在中国只能做中国人,润出来了才能做个人。」我在德国重新做人了,每念至此,我又要哭。

「蛮好的,下一步就是克服孤独和无聊了。」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这样评论。我感到很受冒犯,想说不要把你的生活经验强加于他人身上。我最近在买一辆公路自行车,准备开春从柏林骑行去波罗的海;我从国内带了全套露营装备,准备夏天去阿尔卑斯山徒步。

我很早就意识到,我讨厌无意义社交,不喜欢呼朋唤友,长期 solo trip 的经历早已让我搭建了一套成熟的自循环系统,让我在情绪和生活上都不用依赖他人。我喜欢的是,在社会中做真的有价值的事情,在大自然里感受回到母体中的平静喜悦,在极限运动中和恐惧与灵性共处。价值观、美学、健康饮食、每日运动、多元、包容、平等、自由,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

欧洲曾是我的心灵故乡,如今我终于肉身来到此地。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异化小红书“中美对账”,是在添乱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意外给中美两国的民众之间创造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中美网友开始“对账”,对账内容不出意外非常朴实:你赚多少?花多少?日子过得怎么样?学费多少,房租多少。 这样的交流很好,但很快这种“对账”,就被异化了。一时间仿 …

俄罗斯的粉丝,被“假俄罗斯商品”骗麻了

原创 有竹不倒 竹不倒 产品里面掺了屎的那个鸡我就不说了,刚吃的饭,怕反胃。说另一个,智商税,这不恶心,甚至令人想笑。 其实俄罗斯商品以前并不火,主要是俄乌战争之后,很多人赶上了被收割的好时候,既然你那么支持俄罗斯,就多买点来自俄罗斯的商品 …

逃到鹤岗的人无法改变命运,但逃离不是逃避,他们也并不懦弱

这几年,“鹤岗化”一直是热门概念,去鹤岗乃至类似鹤岗的城市以白菜价买房,是一些年轻人的“躺平操作”。最早的鹤岗,其后的辽宁阜新、云南个旧、河南鹤壁等城市,都因为低房价而走红。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一再指出,在鹤岗或是“新鹤岗”买房躺平,只是看 …

向遇害的10岁中日男孩致哀

原创 罗洁琪 洁琪的靡靡之音 向遇害的10岁中日男孩致哀 文丨罗洁琪 早上六点多醒来,读到新闻,深圳日本人学校的10岁男孩遇刺后身亡。那一刻,心被一股黑暗的力量拉着往下坠,大脑像胶片播放,无序地闪现着我在日本短暂生活时的场景,闪烁着那时的光 …

停更 10 个月,我回来了

嗨,好久不见。 我想我欠大家一声道歉,自开公号以来,还从没停更过这么长时间。每次打开后台看到朋友们的疑问和关心,我其实……都会偷偷暗爽一下,因为在这样庞大的信息洪流中,能被千里之外没见过面的个体记住,“啊,好像很久没看见他更新文章了”,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