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会对自己所在城市的疫情防控能力有优越感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感谢这位朋友很有启发性的提问:

“你好,一直看你的文章,疫情中看到国人一个奇怪现象,比如国外疫情沦陷时,会激发国内人的民族自豪感,国内某地疫情爆发,又会触发一些相对安全的邻近城市人民的自豪感,比如我身处重庆,邻近的贵阳成都都深陷疫情,重庆尚还好,于是我身边很多人都为此而自豪于重庆人的不含糊,团结,行事有效率等等莫名的优越,能就这个现象分析一下背后的国人群体心理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不一定能回答的很好,我认真思考只能得到下面一些粗浅的想法。供您批评和参考。

首先我要承认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心理。

我居住在广州,我也觉得广州还真的挺不错的。

这**“也许”**是事实。对比一下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本土疫情城市的防控状态,比如瑞丽、乌鲁木齐、西安、上海、甘肃、拉萨、大庆、济宁、贵阳、贵溪…….我感觉广州确实做得好一些。

譬如,今年7月份广州疫情,荔湾区海龙街道邦华星际公寓有密接,因死活找不着人,把基层给逼急了,怀疑有人藏匿不报,于是84户人家的大门被居委逐户开锁。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荔湾疫情防控指挥部还郑重公告道歉。

这份通报看的我热泪盈眶。有的城市发生的事比这严重多了却了无下文,而广州竟然道歉了。

可见,人的幸福感确实来自于比较。

人在精神上的满足,本质是来自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如果有一个足够糟糕的预期,然后得到一个毕竟好于预期的现实处境,我们确实就能得到满足,甚至感到幸福。

因此:

如果被关在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就会觉得能保障物资的城市就挺不错的;

如果物资是有保障的,就会觉得那些每天能出门两个小时的城市做得挺好;

如果看到别的城市封了一个月,就会觉得两周就能解封真的很厉害;

如果看到上海的阿婆不能出去看病,就会觉得自己的小区有急诊还能去医院挺好;

信息来自网易号“不掉线电波”9月13日《愤怒!上海一位患病的阿婆 为了能出小区看病 在居委会门口跪下了》,请读者自行谨慎查证真实性。


所以,我认为,疫情初期,中国人自豪是真实的;看到贵阳的状况,重庆人有优越感是真实的。我甚至怀疑在重庆人看来属于防控差等城市的群众眼里,也一定还有更差的城市。


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更本质的基础,我们已经预设了疫情防控状态下,无论你在哪个城市,所有人都不会拥有正常的生活。

因此,由于满足来自于现实与预期的差距,这也意味着管理人们的预期就可以管理人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所以,感觉自己的城市很棒,这种感觉确实是真实的。

其次,人类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在群体的格外信赖,是基于生存繁衍优胜策略下的演化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疫情防控,不止咱们觉得中国干得比别国好,大多数国家也觉得自己国家干得比中国好。我记得我看过一个美国主流报刊的民调报道,大多数美国人就认为美国防疫比中国好。

自然,中国人都认为我们的防疫水平比美国高很多。

此外,还可以确信,新加坡、日本、韩国、朝鲜就都觉得干得比中国好,台湾、香港可能也觉得自己干得比大陆好。

这种心理结构是很容易推导的。人类是种群动物,从百万年前的进化选择开始,越是社会联系协作更紧密的部落越具有生存优势。因此,越能融入自己群体的个体越有生存优势。

而融入自己的群体第一步是信念,相信自己的群体更优秀,更特别,在斗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人群中的这种个体往往具有进化的优势,能够繁衍更多的后代。

可以推测,那些不相信自己群体更优的人实际上大部分是被淘汰掉了,他会逃跑、自杀,或者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基因被淘汰。

因此,若干代的进化选择之后,人群的主流心理必然是格外信赖自己所在的群体

**同时,人类始终在寻求将自己寄托到一个群体之中。**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是中国人;在中国范围内,我们是重庆人、成都人、贵阳人。何况疫情防控水平确实就是当前生活中最具群体分别意义的界限。

对,我是广州人,广州做得比xx要棒。

再次,我要提出,如果一个弱者对于掌控自己命运的强者完全无力抵抗,最后弱者对强者就会形成一种隐秘的献祭心理。

注意,这是我个人不那么严谨的猜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际上人类个体都不同程度的带有s、m倾向,只是依据他所在环境的力量对比而呈现出不同倾向。而个体面对群体的时候,往往都有潜在的m心理。

M代表着交出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就交出了自己的责任。

不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一切的失败都不再是自己的错,而他只需要交出他的权利。

**当人们为自己的群体自豪的时候,他隐秘的心理是向群体献祭自己,希望群体保护好自己。**就像孩子都相信妈妈是最好的、最爱自己的,不相信这一点的孩子他活不下去。

而群体(不必与government的概念作太多区分),就是那个能向这个城市输出秩序的强者。

当我们内心赞美自己所在的群体时,暗含了这样的希冀:“我都相信你的美好了,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对我!

最后,是恐惧。内心里,我们并不确定自己一定不会沦落到那种糟糕城市的境况。

相反,潜意识里,我们知道事情只要发展得足够久,任何城市都绝对有可能落到那种境地。

或者即使在一个管控良好的城市,人们也无法确保每次自己都幸运的在大多数人群里。

所以,内心里,我们实际上始终存在这样的忧惧。

恰好我在看彼得.德鲁克的《经济人的末日》(感谢一位好友的推荐)。彼得.德鲁克在书里解释德国纳粹的崛起。他写到了一种群众心理: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就像偷糖果时不小心打破罐子的小男孩,知道自己一定会被发现、会被处罚,却不断的祈祷、期盼,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事情,也就是他可以逃过一劫

如果你被困在过去的洪流,无法回溯来路,前方又是一堵显然爬不过去的白墙,你只能期待魔法或者奇迹来救你。

因为另一种选择实在恐怖得难以面对。所以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就可以。

而绝望,就是理解这一切的关键。

如果对于未来的命运,个人完全无力掌控,那么宣称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很棒的、一定能逃过一劫,这既是优越感、也是祈祷,而这也是人们唯一能做的事。

就像那个打破罐子的小男孩,对于自己逃过一劫这种希望,他能做的事也只能是祈祷。

最后,我应该解释一下,一开始为什么当我说到广州其实挺好的,我要说_这“也许”是事实_。

因为, “也许”一词是代表我个人此刻的想法。我此前还没有遭遇疫情防控不友好的经历,我的孩子没有被单独隔离,我没有被封控缺乏物资,我家里没有被室内消毒,我家的锁没有被撬开。

在疫情防控中,人们是否认为这个城市比那个城市更好,一切都是取决于每个个体的真实经历

即使在防控最优秀的城市,也无法保证每个人遇到的都是友好经历。就像大多数人认为重庆防控的很好,但我有个重庆朋友可能就不同意。

他是个生意人,动不动就被封控在批发市场里,生意时不时被打断。而且被封的指令往往来得十分突然,一些不那么听从封控的人们惊慌失措的从河中、从各种小路奔逃。这些奔逃的人们可能也不认为重庆防控水平很好。

**所以,一旦你遭遇了不友好的经历,你就会认为其实哪个城市都是一样的。**封两周还是封一个月,饿一顿还是饿一天,足不出户还是能放风两小时,大家都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在本质上恐怕真的没有看起来那么大的差距。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异见者口中隐现的另一个上海:当躲避政治的城市遭遇防疫政治

3月份中旬,上海推行一系列严厉的防疫措施后,持续出现次生灾难事件。3月23日,上海东方医院护士周盛妮哮喘发作,无法在本院得到救治,最终去世。3月30日,处于封控状态的另一位哮喘病人,因120救护车拒绝救援而身亡。4月4日,上海将阳性儿童和家 …

饥饿中的西安是中国的昨天,也是中国的明天

饥饿中的西安是中国的昨天,也是中国的明天 ·方舟子· 2021年12月22日西安宣布封城,引起了一片恐慌,很多人都去抢购物资,有人甚至一下子抢购了近万元的食品。西安政府赶快出来劝大家不要恐慌、不要抢购,保证物资供应会很充足。有一些人可能真信 …

对于哈市疫情有什么看法呢?

知乎用户 浪子背包客 发表 今天 2021 年 12 月 10 日。6 日 “黄码封城” 开始后,这几天的哈尔滨街头已经不能用 “萧条” 形容了:估计行驶的车辆比平日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怀疑公交乘客比平日减少四分之三。估计主干道上 80% 以 …

互法周记|改变疫情政策,没有那么容易

**标题:**改变疫情政策,没有那么容易 **作者:**阳光葡萄右 **备份:**自由微信 **发表日期:**2022.10.6 来源:微信公众号“互法周记” 主题归类:防疫政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