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最新部署,实施 6 方面 33 项措施稳经济,释放了哪些信号?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读者觉得我们经济体在和什么做斗争?疫情反复是一个,更重要的是经济规律的自发出清。经济下行灰犀牛来源于分配不均下的居民收入不足、房地产对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挖掘,导致的消费不足引起内部经济循环的阻塞,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 …
就像拯救一个溺水者
所有的医院专家在岸边开病情研讨会
给出的方案大到开颅手术
小到西药内服,中药外敷
就是没有专家提出
先把人从河里捞上来
这次财政扩张的主力,一个是减税降费,一个是大基建,其它都是添头。而恰好这两个政策受益者都是以央企国企为主体的中大型企业,可以预见,小型民营经济将迎来至暗时刻,众所周知,贡献市场 80% 就业岗位的恰恰是……
之后的事情大概也就明白了,比如买股票千万不能买居民消费类……
休息几天了,写点东西:
基本符合凯恩斯主义的最初设定,即增加政府部门负债,降低税收端的收入,包括更大范围的减税降费。降低收入的同时要增加支出,向市场输出流动性,包括公共福利支持,粮食补贴,消费补贴等等,以此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压力,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速。
钱从哪里来呢?也与此前的文章分析一致,基本不会用到财政赤字货币化,而是特别政府债券,最好是中央替地方背书的债务,降低对土地财税的依赖,本质是通过承诺给市场利率,盘活存量货币的一种方式,也就没有所谓的大放水说法。
根本原因还是货币政策几近失效,再宽松钱也流不到实体经济,而是以债养债的金融体系空转,甚至大家都不愿意借钱涌入楼市了,即无法支撑投资也无法支撑消费,央行就那点筹码,即便全部拿出来也未必有太大的影响。
不想出清,只会财政政策一条路,政府负债让利给居民和企业部门,也就是重回最开始的凯恩斯主义救市。而不是我国的 “改良版”,把本该加在政府部门的杠杆通过房地产转移到居民头上,当然最近经济压力下很多城市也还是想这么干,只会加重经济下行压力和消费阻塞。
根据日本的经验,增加政府负债置换居民和企业压力可以玩很久,但也仅仅是让经济增速下降的慢一些,要做好长期低增长的准备,债务违约压力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加杠杆力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至于坊间的 12 万亿,纯粹是把各种救市政策(以前也有)只要能沾上边的减税降费、特殊国债、各类补贴都加起来,噱头很大有点类似于百亿补贴,根本就没多少水放出来。
延伸阅读:
谢邀。
我这个人,喜欢反着看…
在加大退税力度那段里,强调:
“绝不能因为资金问题影响退税和基层‘三保’”。
换言之,还是有不少地方捂着小口袋不肯掏钱或少收钱。
这算是分税制遗留下来的传统艺能了。多级小口袋,一谈花钱就集体伤感情。
在加快财政支出进度那段,强调:
“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
这也是个老毛病,很多地方喜欢把钱花干净,生怕花不完下一次的拨款就被削了。钱这玩意,少要简单,再想多拿则甚为艰难。
平日里这么做也就罢了,各自能拿捏起码的分寸。但眼下是救灾,钱必须要用到刀刃上,要告诫下面收一收脾气。
文件里能出现 “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 这句话,我估计很多财会小胖友看到时会乐出声。
稳中小微企业那块,这段话:
“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 5 个特困行业… 并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其他特困行业”。
线下业态困窘、疫情产生严重冲击、部分行业出现大面积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得到了确认。
其他 “无诫语” 的部分,例如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减征车税、增发农资补贴、物流基建专项基金、中小微企业减费缓缴松贷额度这些,说明信心较足,认为能够贯彻。
按照惯例,真正的重点还是总结那块: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保障县区财政平稳运行是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三保就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也就是保证基层经济的基本运行,不出现大规模企业破产和失业,不出现体制工资停发,不出现成市场失能。
三保的关键在于县区财政的平稳。但现在县区财政就是不易平稳,部分三四线城市的萧条已经很明显了。
所以后面跟了句 “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
保住县,县没钱市里掏,市里没钱省里必须全包,省里的亏空上面帮你统筹转移一部分,实在不济就增高中央的负债。
从 “兜底” 和“诫语”的角度来看就比较清晰了:
第一权重是自上而下兜底的 “三保”。
财政压力以上为主地维持基层经济的基本运转,这是这轮政策的根本。
第二权重是财政纪律。
各级不可自顾小金库,不可为花钱而花钱地消耗刺激经济的款项。上马些低效项目都能忍你,但不动、或者把钱挪去抵债抵息擦历史屁股,这些会跟你回头算账。
第三权重才是执行落实那些减负大建的任务。
总的来看,这依然是一整套偏恢复性的文件。有助于走出谷底(如果财政纪律得到遵守的话),但离恢复以前的增长还有距离。
反正也不是一两次会就能解决的,等吧。
开盘前随便说两句。
这只票子是格力电器。
我国 A 股历史上分红最凶的股票。
几乎没有之一。
伴随着我国经济以东南亚特有的出口经济模式腾飞,
白色电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这家公司就是赚的盆满钵满。
2 年来,股价腰斩。
这是除了 08 年股灾以外,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08 年股灾那是极其严重的溢价,但这两年是什么呢?
从投资研究分析的角度来说,也是严重溢价。
但解读的角度要变一下,溢价部分变成溢价的原因,
不是泡沫破碎,而是市场所有关于消费的故事,都讲不下去了,预期没有了。
政策很给力,但传导路径有点捉襟见肘了。
就这段时间救市的消息很多。
从全国性会议开始,再到后续信贷环节的应放皆放,在零星疫情依旧频发的状况下,政策端给出了很强的力道,目的也很明确:
一保经济,确保二季度经济正增长。
二保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释放经济活力。
就政策端的发力来看,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能给的都给了,但现在的问题关键是什么呢?
政策传导路径太差了。
实体经济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
各种的不确定性是在蔓延的,整体行业收缩的链条都是不断持续的,市场已经很难说稳定了。
换句说,除了政府这个市场上的超级甲方外,市场上所有行业的扩张意愿都是趋紧的。
因为经济是一个整体,他是会连锁反应的。
在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不一的情况下,经济能不能发展实际并不完全取决于刺激政策,而是要在某些时刻让步于防疫,这就给经济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商业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
在实体经济不确定过高的情况下,对个人和企业来讲,量入为出就成了最好选择,然后在不断扩张的过程,恶性循环就形成了。
信贷放开是好事,不错。
但资本只是会往有收益的地方去,假设我这边能贷来钱,在营商环境这样子的情况下,我只会选择资本市场继续套利。
跟着空转就完事了。
所以现在市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给到的信贷不少了,那些已经存活的企业能贷的都贷了,剩下那些贷不出来钱的就是恒大融创这样的企业了。
可贷给他们肯定不是政策的本意。
但你看看市场上的状况,居民负债已经差不多到顶了,但还是想靠房地产拉一拉。
你说信贷支持小微企业。
就这行情,你说正经企业谁愿意去贷款呢?
但现在似乎也真的没有什么好方法。
在疫情还在持续的状况下,我们实际陷入过去两年西方世界陷入的困境。
经济政策都给到了。
货币政策用了,财政政策使了,但似乎用处不大。
为什么?
因为货币和财政改变不了防疫的逻辑,但疫情又实际影响了经济运行。
这才是市场最参差的点。
谁可以既懂母猪的产后护理,又懂摩托车修理的艺术,还懂纠缠和不确定性原理?
不要缘木求鱼啊。
当前防控措施对经济的本质影响不在于封控区内的经济停滞,甚至也不在于物流的阻塞甚至中断,而在于对所有范围内(不管是不是封控区)的经济的稳定预期的摧毁。
经济参与者中,消费者害怕遭受不确定的弹窗、集中隔离,生产者害怕不确定的停业、以及害怕消费者的害怕。按照经济中的风险补偿原理,当消费行为有上述的风险时,那么消费者要么有补偿机制(比如一旦被隔离,获得一万赔偿),要么就减缓直至停止消费;生产者同理,一有停业或风控,也要获得和评估损失相当的赔偿,否则将减缓投资生产。
在不稳定的预期面前,且没有对应的风险补偿的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减缓直至暂停生产和消费活动,事实上这也将是接下来的趋势。
需要迷途知返啊。
啊?这会不是几天以前就开了?怎么又一个稳住大盘?
毫无新意,就是国常会 33 条在财政领域的部署而已。
财政能够做到的,无非两点,第一减税,第二发债。
以上两点,都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钱从哪里吗?
我从 1 月份开始,就一直呼吁,只有提高中央部门负债,才能有效对冲经济下滑。
居民部门的负债 60%,掏空了几代人财富,没有空间了。
地方债,更是早就到极限,不过个别富裕省市依然是有空间的。
唯一剩下的是中央部门。虽然中央部门负债也高,但是和美国、日本、欧洲比起来,就是小弟。
所以,发行特别国债,然后刺激消费,增加有效投资,是最好的路径。
不过按照今年的赤字率,中央的是不会大规模负债的。
而地方专项债要在 6 月份发完,8 月前使用,剩下的时间呢?
如果中央部门不提高负债,无解!
我是时代之,茫茫人海,我们终会相遇,祝你幸福。
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掐着脖子,快要憋死了
旁观者七嘴八舌出主意要救他,有说吃中药的,有说吃西药的,有说先喝点水的,
就是没人敢提先把手松开
在一个既要又要的要求里,人人,各个行业都有获益的可能性,看起来让利的只有一两方,这种违和的感觉又浮上心头。
从之前通过财政手段到目前的货币政策的适度,都能看出【疫情】对于整个游戏规则,游戏对手的洗牌力度在不断加大,我们就要考虑,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呢?
其实只要拉出我国上市公司这几年的的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变化幅度就可以看到所有问题的全部:在市场饱和,科技上限的情况下,企业早就已经没有任何创造更多财富和利润的可能,大部分的市场都处于一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市场利润率早就已经微薄,又怎么可能再承受得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呢?
我们的企业,实体经济早就已经千疮百孔,无力负重,只不过是【疫情】这个突发情况,提前把这个事实广而告之而已,如果不能理解这个前提,你将会陷入企业在【疫情】之前就还是很不错的错觉和误判当中,从而对于企业的一溃千里,突然恶化的违和感与意外。
如果你真的了解一点企业,其实你会发现阿里巴巴的发迹史真的可以相互印证,相比于当年银行的审慎性,使得这些企业为了风口,不得不向外面融资,才使得外资在这些企业股权上的强大,最终反过来影响上市,最终不得不去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的奇特局面。
是啊,如果真的企业挣钱,哪怕你国内不松口,人家也会找其他地方,以更大的成本获得风口上的突进,可是现在呢?
之前,我们一直有一个判断:那就是,之所以经济情况不行,是因为资金【脱实向虚】,可问题是资金是逐利的,如果制造业,工业等有利润,房地产利润还如同之前一样能够挣钱,哪怕违规,资金都会涌入,2015 年开启的万科 VS 宝能大战就足以看出来,案例中的姚老板不惜违规也要拿到主导权,最终被逼退,使得万科第二次被野蛮人敲门的股权战争再度落下帷幕,不过结合后面的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走势,姚老板是否会庆幸自己被逼退呢?
早在前几年前,郁亮就已经提前宣布万科要过苦日子,是因为万科代表着当时行业的标杆,毕竟整体环境下的主要逻辑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这种过于超前的话,放在前疫情期间,我们都会觉得很突兀,很意外,直到【疫情】作为突发行情的助推手,我们才惊讶的发现郁亮当时的发言,其实早就有深刻的背景。
当我们看到苏宁砸锅卖铁,华西村兑付,我们才猛然发现,【疫情】如同照妖镜一样,将全国乃至全球的资产收入情况揭示的干干净净,我们才会发现,沿海资产质量早就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的时候,都宣告着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制造业,实体经济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举足不前。
苏宁的战略困局曾经公认的 “土豪村”,如今负债已超 400 亿,华西村发生了什么?_腾讯新闻 (qq.com)
【疫情】只不过是将这种【皇帝的新衣】揭露出来,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加速兑现,尤其是随着击破非典,西班牙大流感的时间长度,一切都变得不可知论。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大家已经开始逐渐陷入迷茫,手足无措的境地。
唯一能做的就是维持现状,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维持。
之前是喊话,现在是给钱,到后面就是来真的,我们要对未来政策的刚猛要有预期和准备。
结合之前融创的快速发展到后面快速陷入困境,融创的昙花一现,也似乎印证了房地产市场的辉煌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
如果当经济部门都不能创造收益的时候,承接再多的水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从一开始采取财政政策的迅猛和刚烈,不是隐晦了表达了中央对于现在情况的心知肚明吗?通过对于大型企业的惩罚,通过对于欠税的追讨,实际上,一开始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对当前环境下,优势者的加法,在一个蛋糕上重新分配蛋糕的做法而已,结果换来的是腾讯,阿里巴巴在今年业绩的严重下滑的局面。
这也预示着财政对于全社会的重新分蛋糕的手法已经到达了下面的极限,所以转而向货币政策方向倾斜,直到将财政政策以纯财政手段为对象进行展开的境地。
业绩快报 | 腾讯连续两季净利负增长,网络广告业务 Q4 收入同比下降 13%-36 氪利润减少 62 亿!阿里巴巴业绩连续下滑
无奈的是,企业在承接水的过程中,任然表现不佳,甚至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应当清楚,【去虚向实】的做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尽管之前已经打掉了各类虚拟资金的路径与平台,但是仍然阻止不了各类资金向虚拟经济的向往。
这就是用脚投票,大众,场外资金最真实的感受。
相比于制造业等重工业的复杂艰辛,虚拟经济的短平快更容易见效,这是每一个场外投资者,资金都按奈不住的心态,谁会去想着去实体经济辛辛苦苦的挣几个歪瓜裂枣,谁会去想着赊销回款,一比较,高下立判。
最近在我阅读的《中国经济:适应与增长》中的历史梳理,其实你会发现前人的政策之所以取得更大的成功,更多是因为企业利润还存在上限,还有发展的可能性,国内市场,海外市场还没有开发完毕,科技与市场仍然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利润去覆盖贷款以及利息,才会使得每一次的政策中,获得巨大的成功与反馈。
现在呢?科技锁死,市场被耕耘了长达 40 多年,里面的门道与细节在互联网上早就清清楚楚的情况下,更多人都是去卖【裤子】,卖【方法】,而绝不是投身进去【挖金子】的神奇局面,因为这些人知道,与其辛苦挖掘可能看不到的金子,还不如卖给新进入者,及时结算要来的更加划算和快捷,更加安全。
我们相信,这种更多是一种信号的传递,相比于过去增量的不断,剥离背书,信用抽离的一路走来,这种信心的重新注入,信用赋予又开始进一步增强。
当然,在这种既要又要的情况下,确保的是更多是现有基本盘,整体环境的稳定,因为要对冲全社会,中国的市场体量的风险,损失,只能以【远在大洋对岸】的米国为对象进行转移,这种信心的传递,同样也是对于米国在环太平洋搞小动作的积极回应。
只要对方先倒,这根紧绷的神经才会放下,从目前来看,西欧已经陷入更大的绝境,这种战略上的【押】已经初步看到成效,自然俄乌之战也是推动的【加速器】,也是俄罗斯破局最为现实的手法,这也预示着俄罗斯经济已经到了何种崩溃的边缘,才会放弃在叙利亚战争中【代理人的模式】,开始亲身下场,肉身互搏的境地。
续创 25 年新高!欧元区 4 月调和 CPI 同比增长 7.5%
同时我们还应当不能忽视的是,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上暂停了,相比于整体战略在各个领域不断开拓,这种纵深的暂停只能以稳住当前经济作为大局,换言之,在【特殊情况下】,稳住经济大局的重要性,紧迫性的逻辑力量和成本快速压过了人民币升值的战略意义,从这点来讲,我们才能理解最近经济政策上的自相矛盾,到时候我们可能面对的不再是过去的【国内货币贬值,国外货币升值】的情况,而是【国内,国外都贬值的现实】。
之前我们就论述过,通过短平快的货币政策,数据没有好转,反而使得 CPI 开始再度抬头,也使得央行在货币政策上运用空间再被不断压缩。
财经数据 _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_ 数据中心 _ 东方财富网
当经济学理论中培养出来的共识和判断的时候,3% 作为通胀,5% 作为恶性通胀的标准将成为我们观察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成为解读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当我们以此为准的时候,就会发现货币政策的空间其实已经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底部,甚至到了用不出来的地步的可能。
理论带来了行为上的逻辑自洽,但是最终还是会自食其果,因为我们通过法律,理论将这种游戏规则,环境背景进行了合理的约束和设置,终归还是在自己编制的游戏限制中承受代价和压力。
至于能拿多少钱出来,河南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当真的另行造册,以【非法集资】论处,你就会发现其实大家都没钱的尴尬境地,地方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事情的赎买能力,处理事务的广阔空间,至少前几天的万人大会中,【谁的孩子自己抱走】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
所以你才能够理解在【疫情】态度上的不断松口以及【常态化监测】的动机所在,真的是没钱了。
[
中国经济: 适应与增长 (第 2 版) (美) 巴里 · 诺顿著 上海人
天猫
¥94.80
去购买
大力发行 reits 才是王道,盘活海量固定资产,单纯的财政扩张支出,只是在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入,不想办法盘活固定资产,始终无法解决 “有鸡没蛋” 的问题,只会加剧通胀压力.
一边是海量存款呆在银行账户成僵尸存款,一边是有海量固定资产的企业高负债、没有现金流,只是靠贷款去支撑它借新债还旧债,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经历这次,该出清的让其出清,该重组的重组,发行 reits 让其现金流充裕,杠杆率下降,配合全国大市场的政策扶持,换高效率的班子让其浴火重生,做大做强.
买 reits 的资金,又大多是长期投资我国的资金,因为中小企业因疫情和海外货币紧缩潮无标的可投,一旦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他们也期望可以享受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政策红利,购买意愿不会低.
这样既可以削减通胀压力,又可以盘活固定资产,让过去的海量基建投入,可以有稳定收益产生,覆盖掉利息支出,甚至产生盈利提前还清债务,降低杠杆率. 这样就既有鸡,又有蛋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做大做强的国企、央企,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让低收入人群可以在其稳定就业,有适当的薪资,从 “无效刚需” 变成真正的“有效刚需”,又全面盘活了消费人群,扩大的消费需求,这样内循环才能彻底打通,让我国成为真正的消费大国.
——————————
现阶段一系列支撑稳定经济大盘的策略,当然没有问题,也必须这样做,而且不能拖,但是讲究一个度,如果用力过猛,导致后续通胀压力过大,到头来还得去杠杆,只能是又一个轮回.
我这脑回路是真有问题,愣是没明白哪来的 12 亿救市,后来上网一查,原来如此。
5 月 25 日会议提出挽救经济有七项措施:
1、全年退税 2.64 万亿元;
2、国家融资担保资金 1 万亿,会带来企业 5 万亿资金融资;
3、铁路建设债券 3000 亿;
4、专项债规模 3.65 万亿,后续还可能提前下达 2023 年的专项债规模 2 万亿左右,预计总投资 5.6 万亿;
5、900 亿商用货车贷款;
6、4000 亿小微贷款;
7、3500 亿航空专项贷款和债券;
来,12 亿来了。2.64+5+0.3+3.65+0.09+0.4+0.35=12.43 万亿。
我都恨我自己的性格,无论看到什么总是喜欢较真,总想要自己解读一下:
首先:排除与我们普通百姓关系不大的几项:2、3、4、5、7 貌似与中小企业关系不大,1 项中会有中小微企业一部分,6 项肯定中小微的。可能有人说 2、3、4、5、7 长期上百姓也能受益,我也不反对,确实可能会间接受益,能受益多少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而 1、6 项谁尝到了这些红利记得分享下,让大家也替你开开心。
其次:几乎都是贷款性资金,也就是需要将来还的,将来还就意味着得有预期收益,现在的经济形势,人们积极性不高,悲观情绪蔓延,不过大型国企应该可以放心大胆的贷。中小企业可能就会有些犹豫。
最后,我有一个执拗的小心思,总觉得火热的经济场面需要有大量的经济主体参与,这样就业的形势也会随之转好。如果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支撑,可能 GDP 增长了,但市场面总是有些冷清。
老美去年也推出了 1.9 万亿美元救市,也差不多是人民币 12 万亿,那老美是怎么使用的。
1、每人发 1400 美元现金,直接覆盖 90% 的家庭;
2、失业金,每周可领 300 美元;
3、有小孩的家庭可抵税,最多抵 3600 美元;
帮助低收入家庭支付房租;
所有的钱都是不用还的。
两种方案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合适与否。
就象中国考虑到人口多老年人群多,医疗资源不足,为了保证民生的安全性,实行抗疫动态清零政策,不管外界有多少争议的声音,确实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
如果 12 万亿按人头计算,每人也差不多有 1 万元。怎么用,让我们满怀希望,拭目而待!
成功没有偶然,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关注公众号《杜万钧》,一个擅长中短结合波段套利的掌舵手在这里,以后的股市道路,无论行情如何,我都会和你们一路同行。
作者:丫头说热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4764546/answer/25059677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会救企业吗?
一味的让企业保住生产,扩大生产,可是谁来消费啊?
真要闹到最后生产的牛奶倒进河里吗?
为什么所有的救助政策都只给企业?决策的人是企业利益相关吗?
人均发点钱可以吗,让吃不上饭的人缓解下饥饿,也算扶贫了,消费券也行啊,五百一千的发点也好,穷苦人民可以超市买点米面油啥的,一般的人可以吃个火锅啥的救救个体户。我不懂经济,就问问全民发钱不行吗,发了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乌克兰去欧洲的难民都有几百欧领呢,哎!
05 月 25 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话会议召开
5 月 30 日下午,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
先集中起来开会传达,现在各部门分批再传达
经济下行 用财政政策 这属于精准滴灌的表现
把企业盘活 把就业稳住 通过就业带动消费
逻辑上是能够行地通的 只是功效上有待观察
这波退税和专项债是下了大功夫了
深圳这个大户人家,四月份财政收入都上新闻了
深圳财政 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
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
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至于现在的经济形势如何
从 2021 年 10 月以来 失业率持续攀升
2020 年 2 月份的高点是 6.2%
疫情前高点基本维持在 5.1% 青年失业率 18.2% 创新高
更加引起大家热议的是 – 青年失业率 18.2% 创新高
必须压实了各个项目大发力
税收方面
5 月 23 日国常会决定
扩大预算草案安排的 2.5 万亿元减税降费至 2.64 万亿元
基建专项债方面
由于政策要求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8 月底前使用到位
截至 5 月 25 日,投向基建比例达到 66.24%,显著高于去年
至于今年这些政策能不能托起经济来
暂时不考虑疫情防控的后续是否突发
原本我们从 2021 就处在经济的下行周期
现在很难说一把火就烧起来
现在房地产房主不炒是大基调
但是已经边际宽松 还有降低 LPR 利率在撑着
而不是这里打一枪 那里打一枪
只有持续恢复,老板们才愿意拿出钱来加大投资
收入上去 消费才能起来
但是并不能起到产业持续拉动的作用
而且,把控不好,容易一波推动通胀
反而又增加了对货币政策的制约
美国美元可以转移到其它国家来分担
我们可没有那个实力
原本处在房地产去泡沫
遇上疫情 导致放水 + 供应链通胀
后续再来俄乌 加剧全球需求下降
现在美国还带着周边的【印太经济框架】小弟
在我们周边围了一个经济圈
如果美国提供美元 日本提供技术 小国家提供原料和劳动力
然后再输回产品到美日 利益绑定好,它们容易开搞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大豪强不动
小贵族也不动
带路党汉奸还不动
最后,连偷电缆,损人一万利己一分的,仍然不严查,不顺藤摸瓜
此时此刻,恰如,那些不愿意出钱剿匪,最后被满清打进来挨个抄家砍头的大明党派,清流,严党,诸如此类
我倒要看看,没有李成梁,戚继光,大明本该是多少年阳寿
表示重视注入信心而已,不指望起什么大作用。
希望下半年,对金融市场能够好一点吧
也该到了券商基金做市值的时候了
其实我在 2900 附近的时候已经在吹哨了
并且在 5 月中旬的时候给了大家一个基金调仓的思路
总体来看,这一波反弹还不错
单单论指数,这一波都涨了 10 个多点,细分板块更多
在下一阶段的重点
我认为从金融市场上,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重中之重
毕竟 5.5% 的 GDP 增长目标是板上钉钉的
在上半年经济不给力甚至停摆的状态下,后面应该是下猛药搞经济的时候
08 年金融危机后给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今年会是怎样呢?
我觉得从板块方面,受益国外爆炸需求 + 碳中和目标的光伏
由政府主导的基建
以及百废待兴的消费类,都将是比较值得布局的板块
也是我在基金和中长线股票布局的方向
相信国运昌盛,希望最后我们在做年终总结的时候
都能用上有惊无险,否极泰来来总结
祝好
我是
,微博和公众号同名,并且有更多精彩内容
微博大 V 认证,给大家分享财经知识,涉及基金、股票、宏观经济、房贷还款等话题
欢迎关注
从基本面看,不容乐观。
我年初就说要尽快刺激,越拖需要的剂量越大。而且效果越拖越差,副作用越拖越大。
目前市场分为 2 派:
第一派,政策周期已经开启,经济不见底,政策不会停,A 股是政策周期市场,所以现在就是底。
第二派,政策周期虽然已经开启,但是这次政策刺激手段和历史上完全不同,既要房住不炒,又要坚决不大水漫灌,那就不太可能稳定房地产销售,不稳定地产销售就无法稳定经济,最终 3 季度会有更多企业支撑不下去,倒闭潮和裁员潮可能 3 季度才刚开始,而非结束。这两派其实都有道理。
之前和朋友讨论过,如果国内能彻底落实稳增长,那么海外风险是次要的,因为实际上稳增长的行业需求几乎都源自于国内,外资影响的只是流动性,而这些行业估值都比较低,所以流动性对估值的影响远不如稳增长对业绩的影响。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稳增长一直雷声大,雨点小,会议讲完要保持房地产行业稳定,于是所有港股地产股都暴涨,大家觉得后面破产风险就大幅下降了,结果拖到现在央企绿地都违约了,做个比喻就是市场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进 ICU 了,结果领导说一定要稳定发展,然后不紧不慢地给房地产行业开了一服中药,说回家一天一次,好好调理身体……,然后就被拉走火化了。
一直以来中国政策的底线是失业率,但是现在这条底线明显已经不管用了,所以现在无法确定。现在摆在中国面前就是两条路,一,大放水或者放开一线城市限购或者发钱,经济能复苏,但是房价也不一定会涨,通胀大概率也会起来(本来猪价就要起来快了),二,继续既要又要,房地产持续萎靡,地方债出问题,房贷,消费贷出问题,最后硬着陆。
市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给我的感觉也是不知道,所以市场选择不去押注经济到底会如何,市场说我只知道赛道跌多了,有些赛道的基本面短期没受宏观影响,后续还可能被刺激,于是首先回补赛道。然后本周五的降息 15BP,让大家又开始分歧,有的人觉得这是政策转向的开始,有的人觉得这只是前面降短期利率的积累效应一次性释放,毕竟随后又出现南京和武汉的取消购房资格要求,随后立刻又被叫停的事情。
以前中国 A 股向来是地产周期,地产复苏,市场预期收紧,股价滞涨,地产过热,政策收紧,股价跌,地产下滑,股价加速跌,地产大幅下滑,市场预期收紧,股价进入底部区域,卖不动地,地产政策大幅放松叠加放水,股价涨。
原因是中国经济周期向来和地产极其正相关,而以前政策的底线就是失业率和经济,但是很明显今年这两条底线已经不灵,实际上现在就是市场探索管理层新的底线的过程。
有人期待之后会发消费券等刺激消费,但是就我观察政策看,这个概率不大,我个人观察的结论是管理层并不认为现在经济很差,认为现在经济下滑主要是因为去年过度收缩性政策的结果。
然后遇到了上海人祸导致阶段性问题,只要取消收缩性政策,同时上海的事情解决了,经济自然会恢复。估计现在还有不少人向领导谏言,绝对不能宽松,如果宽松汇率可能会暴跌,房价可能会暴涨,真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瞎想。
之前看会议讲基建,是要不计一切代价搞基建,重新搞一个类似 4 万亿的行动,但是最近跟踪基建数据下来,发现还是既要搞基建刺激经济,又要控制杠杆,同时还受制于抗疫政策,地方财政硬约束,这既要,又要……,希望会好。
很多人说现在市场不缺钱,都流动性陷阱了怎么会缺钱,市场缺信心啊,那么怎么恢复信心呢?上海解封了就能恢复信心吗?持续喊房地产但是坚持房住不炒就能恢复信心?2008 年 6000 点的时候当时的总理还说要防止暴涨暴跌,之后 08 年媒体天天写中国经济牛市根基不改,但是有用吗?
换个角度想,如果新闻中的 “稳中向好”“稳杠杆”“房住不炒” 不是为了内宣,而是内心真实想法,那么之后会如何,就如同大家说领导们很担心出生率,我个人感觉并不担心,因为你看,这么久了,实际能落地的政策一个都没出。如果现在经济政策和生育政策一样拖拉会如何呢?你能怎么样呢?
被删除的回答太多,关注答主防走丢。
只有两个字发钱。
我国是生产国根本不缺生产,有些脑缺拿这个说话属实搞笑。
欧美能够躺在前人身上吃饭,主要原因是人家掌握了先进制造业的标准。比你先进几十年,当然可以躺着吃饭。
而且就目前的工资劳动保障来看,人家不是能躺几十年,而是可以持续性的躺几十年。
因为你的天才全跑国外给外国佬打工去了。而不需要天才只需要精工的地方,你开的工资又不能让人精进技艺。
那么社会劳动保障,通过集体设施来降低生活成本的措施有没有吧?很遗憾也没有。
那有什么说的,精细的事情你干不了,那来粗暴的嘛。
你只有发钱这个能力你不发,你还能怎么办。
解铃必须系铃人,公开疫苗的有效性数据,这几百万数据,几个月时间够了吧?解封,让公众对奥密克戎有一个科学和客观的认识,而不是舆论引导的那样。
坦桑尼亚人民之前 60 年的积蓄,未来三十年的收入,已经都被巧取豪夺拿到今天花了,未来的日子只剩还债了,你问我怎么办?早他妈干嘛去了!死了活该,我只想看烟花,宝贝
如果开两次会出 33 条措施还不行,那就开 22 次百万人大会,出 333 条方案,如果还不行,那就开 222 次千万人大会,出 3333 条政策。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肯定没问题。
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内需不振
而内需不振的问题在于居民没有消费能力
而居民没有消费能力是因为负债和经济危机
但是如果现在让房地产崩盘
居民财富会付之一炬
改开付之东流
因此此题从内部无解
给我们老百姓发钱是可以但没有多大用
只有一招
外部环境的改变啊!
得知 5 个重要消息,给所有人一个提醒:
1、消息一: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今日重点会议,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表示,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就在上周三举行了超级重大会议,其中讲到就是在 5 月底会出台一揽子具体措施,今日财政部方面送来了政策利好。这对明天的股市方面也是有继续的提振影响的。这个是今天最主要的利好消息了。
2、消息二:上海: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做到 “应复尽复”“应放尽放”。
上海方面,周末释放了重大的提振利好,今日再次重点讲到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做到 “应复尽复”“应放尽放”。
上海很快就将进入全面的复工复产了,今天受此利好股票市场上上海本地股也有所利好上涨,短线上明天追涨就要谨慎为主了。
3、消息四:深圳今年首个 “日光盘” 诞生!每 90 秒卖 1 套豪宅 开发商收金 57 亿。
据悉,就在今日,深圳方面,起步价 1800 万元的深圳豪宅海德园 A 区开盘,9 点正式选房,15 时许售罄。开发商在 6 个小时内卖光 239 套房,约 90 秒卖一套房,收金 57 亿元。
近期以来,房地产受到不断的政策适当放松政策,各地都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楼市也正在回暖了。股票方面,前期上涨过多了,短期依然需要震荡修整了。
4、消息四:发改委: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 400 元和 390 元。
发改委表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 2022 年 5 月 30 日 24 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 400 元和 390 元。
近期国际石油上涨到 116 美元一桶了,近期国际石油依然还在震荡走高的上涨趋势,水涨船高,汽车加油成本又跟着提高了,油价上涨相对对新能源车是利好了,不然开车出门的成本又上升了。
5、消息五: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 70 亿元 五粮液净买入 8.8 亿元。
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 70.49 亿元。五粮液、宁德时代、中国中免分别获净买入 8.77 亿元、5.61 亿元、3.81 亿元。长江电力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 1.48 亿元。
周末的一则消息有利境外投资者入市,今天北向资金承接上周五净流入 39 亿,今天周一继续净流入 70 亿,这是近期连续 2 天有承接性了,如果明天不流出,继续净流入的话,或将继续推动 A 股指数的上涨。当然,这一点需要继续观察了。
最后,看完点赞是一种美德!恭喜发财!
作者:股坛将军
来源: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当前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为此国务院推出 33 条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其中有 24 项直接涉及财政部门的职责。市场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稳经济也多有期待。
5 月 30 日,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此次会议的一大要点,是向社会公开了下一步财政政策稳经济的主要举措,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方面。
会议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抢抓时间窗口,用最短的时间研究政策、吃透政策、配套政策、落实政策,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告诉第一财经,稳经济财政要 “挑大梁”,财政部此次会议主要还是狠抓落实各项稳经济举措,一揽子具体政策细节将会尽快对外公布并落地,从而尽快发挥政策效果,以遏制当前经济下滑势头,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1400 亿元留抵退税新政将出
此次会议推出的首要财政稳经济举措,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雪中送炭帮企业渡难关。
会议称,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研究将更多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00 多亿元,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
相比于减税降费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直接把资金退还到企业账上,纾困效果更加直接。
力度更大,退税规模更大、行业受益面更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并提振经营预期和信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此次留抵退税规模更大、行业受益面更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并提振经营预期和信心。
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受益对象为符合条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大中型企业。此次新增 1400 亿元留抵退税将惠及更多行业,不过目前政策细节尚未公布,市场关心留抵退税扩大至哪些行业。
施正文认为,新一轮留抵退税扩围行业预计会针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特困行业,比如餐饮、零售、旅游、民航等特困行业的符合条件大中型企业有望受益。
会议要求,加快退税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型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加强库款资金保障,绝不能因为资金问题影响退税和基层 “三保”。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
4 月份以来,财税部门已经发文加速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 月 1 日至 5 月 16 日,共有 9796 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企业账户。留抵退税加速也对全国财政收入造成冲击,为了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明年的 4000 亿元专项资金,来支持地方落实退税减税和保民生。
除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加速加力外,其他一揽子减税降费缓费等举措也将加快推出。
比如,财政部明确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 5 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今年底,并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国务院预计今年缓缴 3200 亿元。
另外,会议明确,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600 亿元,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 1 万亿元的要求,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
加快支出进度和发债
积极财政政策发力一大关键,在于扩大支出,这一方面有利于保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此次会议要求,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
今年 4 月份受疫情冲击和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超预期,收入下滑拖累财政支出发力,财政支出进度有所放缓。财政部数据显示,1-4 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093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5.9%,这一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回落。
会议要求,中央财政要推动有关转移支付尽快下达,各地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施正文表示,财政支出进度提速对稳经济十分重要。当前受疫情冲击等影响,急需财政支出提速,来扩大有效投资和需求,来提振市场信心。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有利于稳投资稳经济。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7 日,全国地方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1.85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 1.36 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 54%。
会议要求,要继续做好疫情期间地方债代操作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抓紧调整专项债券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时间,加快支出进度,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罗志恒表示,根据此次会议部署,退税节奏更靠前,专项债发行、使用和财政支出更快,这将有利于尽快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预计今年 3.65 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基本能在上半年完成发行,这一发行进度远超过去几年,也为下半年实施增量政策预留空间。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增量政策,如果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增加发行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普通国债、特别国债都是可选项。
此次会议还提出,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
施正文表示,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此次会议释放了加大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信号。比如项目当年用不完的财政资金可以结转到下一年使用,但此次会议首次明确,如果能够提前预判这笔结转资金项目不能用,可以提前收回用到其他急需领域,盘活资金力度更大。
受疫情冲击和退税减税降费影响,今年前 4 个月地方财政收入罕见出现下滑,而抗疫等刚性支出压力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今年中央财政罕见将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至近 10 万亿元,以支持地方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保民生等。目前基层 “三保” 得到有效保障,4 月末地方库款余额 4.5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2%。
此次会议强调,坚持将 “三保” 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并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 “三保” 支出的重要内容。
财政部要求,各地要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加大对市县 “三保” 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财力,坚决兜牢兜实 “三保” 底线,以有力有效的 “三保” 保障支撑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罗志恒表示,此次会议上动用财政政策工具更多元,涉及到减税降费退税、支出政策、政府采购、民生社保等多方面,财政政策应出尽出。而且政策目标更明确,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受益更直接,有利于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另外财政部在实施积极政策的同时仍强化财政纪律,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
现在市场缺的是钱么?
是缺钱, 市场没有不缺钱的时候, 但是, 现在市场最缺的是信心, 疫情今天封这里, 明天封那里, 谁敢打包票说未来几个月我产业链上的几个地方都不封? 不敢, 一个配合防疫, 上下游吭哧吭哧几个月的产品就没法做好没法卖, 公司不敢发展了, 赶紧保命收缩, 裁员降薪, 而职工因为裁员降薪, 不敢消费, 也在收缩, 公司更不敢发展了, 恶性循环, 而且是全领域全地域的恶性循环, 除了个别有门道的核酸企业, 其他哪有好的?事实上, 现在的企业是史上最不缺钱的时候, 因为不投资了, 钱都在账上趴着等天亮, 挨不到天亮的已经凉了
现在最主要的, 就是提振市场信心, 比如承诺不再封城, 不再搞各种加码, 让企业敢于发展, 不过可能么? 地方政府的承诺已经没人信了, 中央也不敢明确说, 都是含含糊糊的, 一句话, 比几万亿来的有用的多, 要不要说? 可用的信用额度, 真的不多了
20220530 - 混沌降临,不恋战,不追高
好消息,今儿小区通知做了本月最后一次的全员免费核酸~~~ 不知开工以后的核酸还能不能免费啦,可见离解封不远了。
今天的盘面热点有啤酒、新零售、旅游,随着疫情得以控制,重心也逐步从超跌反弹走向复工复产。
但,这疫后复苏和行情反转是不可能一夜达成的,行情必会经历一个混沌博弈时间,在此期间,策略上不宜激进,波段操作,小幅回调后仍以把握逢低反弹为主。
1)谨慎总不会错?
这周末各种利好不断,其主要还是防疫的变化,北京和上海两重镇都有要回血的迹象。
于是,市场上的两种观点开始打架了,分歧还挺大的。一派认为,延续一月的超跌反弹进入尾声,超跌的动能和空间该兑现的也兑现差不多了,再往后将是一轮杀盈利,但谁也预测不了会是哪一天,很多的内外部条件都还看不清,不具备做多条件。
另一派则更乐观些,觉得疫情已经控制住了,美联储加息的扰动峰值也过去了,二季度又是业绩低,什么魔幻现实也都见过了,也反应在了盘面上,后市不能再朝下了,只能向好。
各有各的道理,仿佛听谁的都对。
说白了,谁预判了谁的预判,这事早已摆明,就看落实到操作上,敢不敢资金抢跑了?之前我就曾说过,谁的也不听,独创骑墙谨慎一派,在没看到三季度明显复苏迹象之前,不会抢跑。谨慎总不会有错。
![](data:image/svg+xml;utf8,)
2) 验证期 & 盈利杀。
这里也不要说我的胆子太小,赌性不强,只适合在牛市赚钱。细心的可以捋一下,4 月和 5 月,最悲观的这两月,刺激盘面和稳定军心全靠政策暖风,地产和汽车这两个居民最大消费品最为政策密集,力度最大。
现如今,疫情拐点能看到了丢丢些,政策总不能一直停在半空,当嘴炮打吧,剩下的就是等着看疗效,看房地产和消费恢复状况了。相应的,股市也从 5 月的反弹步入 6 月的验证期,关注重点更要看基本面企稳是否得到确认,此为下一阶段左右市场走势的关键。2022 全球大选年的结果?6-8 月的加息 & 降息预期?国内流动性宽松,还能持续多久?俄乌战争的扩散?台海局势?疫情是否恶化或变异?复工复产进度?
以上这些,都缺乏足够明显可靠的预测依据,充满不确定性,市场风格也将陷入混沌。
而且,经历了 5 月的这波反弹,不少优质股已经涨了几十个点。存量博弈下,量能略显不足,如果太乐观,万一再来个二次探底,或者一波杀盈利、博反弹资金的要提盈卷人,小散是很容易在回调中受伤的。所以,无所谓看空看多,一笔一笔的做就是,不宜激进。
3)不恋战,不追高。
周末看公募首席经济学家钟伟的《也许,A 股做多的窗口期已然呈现》看多檄文时,说 “做多窗口期” 为今年 5 月至 9 月,这种做多窗口期也许充满投机性、短暂性和自救性。于是,就反思,充满投机性的时段里,有着坚定长期价值投资信仰的小散,该如何自适?
人本身就是大环境的结晶,大环境不和胃口,不能放开手脚大干,那就小仓位尝试,留三分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千万不要有任何死死拿住不放手的思维。
市场情绪悲观过度,或恐慌,就在回踩中低吸;遇到兴奋高潮,就赶紧高抛,不追高。不怕卖飞,不怕踏空,错过了这个买点,那就耐心蛰伏等下一个买点,错了就及时止损,不要恋战,一个波段一个波段做就是。
而且我看好多券商研报都在说明确看好中长期,但一说短线,就支支吾吾啦。说短线投机?政治不正确呀。看好中长期,反正又不用害怕被即可打脸。这也就侧面反馈出,从实战的角度,当下市场,波段机会非常非常多,可长线思维,确实没把握。
最后,惯例来个做仓位调查吧。我近期一直说的是 5 成仓左右;如果风险偏好小的,3 成及以下也可以,不知道都降了没?以往的调查结果看,大家风险偏好都特高。
很难,因新生儿人口数量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在萎缩的。市场预期不好,资本自然要收缩过冬,而且人口的趋势目前难以改变。这就是美的研究了过去 300 年历史的结论。
不是稳住经济大盘的事儿了
是要稳住社会大盘的时候了
前些年急功近利下手太重,底下拔毛秃噜完了
再折腾下去,有点悬
赶紧大幅降低支出,减少新增债务和货币
先把医疗免费这个关节疏通了
比继续套钱盖大楼强多了
在正常情况下,m 会在增多。但是人口不增反而减少,这样就会使得社会进入通缩面。消费萎缩,生产萎缩,这是社会正常的现象。只要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人人有班上就行。但是物品具有周期性,有些物体发出市场后就要等很长时间,人们才会换新产品。这样经济就会有周期性。在低迷期,人们就会失业。凯恩斯的办法是政府发债,雇佣人们搞基础建设,这样失业的人就减少了。办法倒是很成功。
一个简单的模型就可以是政府发一些钱给一些人雇佣他们挖坑,再填坑,虽然挖坑填坑这坑并没有带来收益,但是带来了就业。人们工资还提升了。看起来一切都美。所有的经济问题都不存在了。
但是这个过程是不是完美无瑕的呢?并不是。政府投资的部门,获得了钱。但是他们花向其他部门的钱肯定是不均的。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一个人的支出。钱入这个部门之手,它必然有留存。那另外一个部门的钱就少了。另外一个部门的人的工资就少了。如果投资的部门难以进入,那么这些人工作还不如躺平。当部门之间的利润差别足够大的时候。而成本又趋向于一致的时候那其他部门该倒闭还是倒闭。比如说,要为了与被投资的部门竞争劳动力。那么它们就要提升工资,这样的话,利润率就会降低。从事本行业的人就会减少。那相应产品的供给就会减少,而价格上涨。那么社会普遍的成本上涨。就会通货膨胀。而减少的部门,导致失业的人数大于政府投资的人数,那么就会高失业率。
当然政府可以购买所有人的劳动力。但是那样会带来更大的短缺。
但是上述的过程是有一个传导过程的。如果切断其传递链条,成本可以让部分群体承担也行。
除了烟花,什么都不值得关注。
“凯恩斯主义长远来看会怎么样?”
“从长远来看,人都是会死的。”
江南已经没钱养北方了。
防控路线不修,实体行业不活
都是隔靴搔痒。
上海和北京这几波疫情暴露出外来人口,特别是低层外来打工人口在社会保障上的长期被忽视、被牺牲的残酷现状。
说白了就没把这些人当人,但是这些城市又基本是这些人支撑起来的,土著们躺在这些人的建设成果上大快朵颐
稳住经济大盘这个名字很有讲究,因为完全不需要起这么个带有一定刺激性的名字的。结合流传出来的 word 文档内容,能看出高层一部分人对现行防疫政策的态度。据此推测,大规模刺激不太可能推出,推出等于在擦屁股了。
既要又要还要仍要
“你去干活吧,这次我保证不打你了。”
你看了下自己的两条断腿,觉得还是继续躺算了。
以 “动态清零” 书写 “人民至上” 的中国答卷
为伟大的祖国点赞
得知 5 个重要消息,给所有人一个提醒:
1、消息一: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今日重点会议,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表示,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就在上周三举行了超级重大会议,其中讲到就是在 5 月底会出台一揽子具体措施,今日财政部方面送来了政策利好。这对明天的股市方面也是有继续的提振影响的。这个是今天最主要的利好消息了。
2、消息二:上海: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做到 “应复尽复”“应放尽放”。
上海方面,周末释放了重大的提振利好,今日再次重点讲到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做到 “应复尽复”“应放尽放”。
上海很快就将进入全面的复工复产了,今天受此利好股票市场上上海本地股也有所利好上涨,短线上明天追涨就要谨慎为主了。
3、消息四:深圳今年首个 “日光盘” 诞生!每 90 秒卖 1 套豪宅 开发商收金 57 亿。
据悉,就在今日,深圳方面,起步价 1800 万元的深圳豪宅海德园 A 区开盘,9 点正式选房,15 时许售罄。开发商在 6 个小时内卖光 239 套房,约 90 秒卖一套房,收金 57 亿元。
近期以来,房地产受到不断的政策适当放松政策,各地都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楼市也正在回暖了。股票方面,前期上涨过多了,短期依然需要震荡修整了。
4、消息四:发改委: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 400 元和 390 元。
发改委表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 2022 年 5 月 30 日 24 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 400 元和 390 元。
近期国际石油上涨到 116 美元一桶了,近期国际石油依然还在震荡走高的上涨趋势,水涨船高,汽车加油成本又跟着提高了,油价上涨相对对新能源车是利好了,不然开车出门的成本又上升了。
5、消息五: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 70 亿元 五粮液净买入 8.8 亿元。
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 70.49 亿元。五粮液、宁德时代、中国中免分别获净买入 8.77 亿元、5.61 亿元、3.81 亿元。长江电力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 1.48 亿元。
周末的一则消息有利境外投资者入市,今天北向资金承接上周五净流入 39 亿,昨天周一继续净流入 70 亿,今日更是流入近 140 亿,这是近期连续 3 天有承接性了,如果明天不流出,继续净流入的话,或将继续推动 A 股指数的上涨。当然,这一点需要继续观察了。
声明:只分享个人对股市的看法和理解,不作为买卖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请投资者注意风险,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作者:我是得得
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依赖调控的后遗症,是调控能解决的了的嘛~
一个字:寄!
参考九十年代可能会发生以下状况,体制内人员强制购买地方债国债,缓发基本工资外奖金绩效,养老金迟发,医保报销困难,从转移支付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发展。
说明五月经济数据更差,差到财政口都要干活了。去年经济那么困难之下财政收入是大增的,离大谱。
本来就很困难了,加上外贸回落。然后今年疫情封城,国内贸易基本停滞。现在想起来来要降税减费了,咋不免房租呢?真正的生意缺那点税钱?缺订单缺回款啊。有本事给订单?
上面是不是不知道下面到底啥困难啊?按套路就开方,还指望病情好转?央行骂财政只顾搞钱不干活,骂得没毛病。
看到题目我还以为时间写错了
财经日历:
09:30 中国 5 月官方制造业 PMI
►►5 月 30 日下午,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雪中送炭帮企业渡难关。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完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 5 月 30 日上午出席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刘鹤强调,要按照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要求,在做好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强几方面的研究力度。一是加快疫情科研攻关,二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三是重视科技保障粮食安全,四是立足资源禀赋提升能源保障水平,五是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六是探索科技助力城市管理。
►►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5 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实现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 月 30 日发布《关于 6 月 1 日起全市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恢复通行的通告》。
►►5 月 30 日,深圳市国资委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市属国资国企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在支撑城市经济平稳运行中展现新作为。外拓市场、内增效益,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为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推动综改试验取得更大成效,坚决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为全国贡献更多 “深圳经验”“深圳范例”。另外,当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抓手,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服务城市建设运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做好稳价保供等领域全面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当地时间 5 月 30 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5 月 30 日(周一)为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美股休市一天,5 月 31 日(周二)恢复正常交易。
如果你也是技术控,也在潜心研究股市里的技术操作,不妨关注公众号(宇掌先机) , 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每天盘前 9 点半、准时更新独家文章和集合竞价股!
东风汽车: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东风集团 股票复牌
东风汽车 5 月 30 日晚间公告,东风集团与东风有限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东风有限向东风集团转让其持有的公司 5.98 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29.9%,协议转让价格为 5.60 元 / 股。并约定在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完成后,东风集团将向上市公司除东风集团以外的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 5.02 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25.10%),要约价格为 5.60 元 / 股,以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东风有限变更为东风集团;实控人将由东风有限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股票将于 5 月 31 日起复牌。
中国国航:正筹划取得山航集团控制权
中国国航公告,正筹划取得山航集团控制权,并进而取得山航股份控制权。该事项目前处于商议阶段,公司与交易对方尚未就该事项签署任何交易协议,该事项的具体方案目前尚在筹划中,因此该事项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将视后续进展情况及时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截止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持有山航集团 49.4% 的股权,山航集团为公司的联营企业,公司及山航集团分别持有山航股份 22.8% 及 42% 的股份。
粤水电:子公司拟 100 亿元投建新疆阿瓦提县 200 万千瓦 “光伏 +” 示范园区项目
粤水电公告,全资子公司签订新疆阿瓦提县 200 万千瓦 “光伏 +” 示范园区项目框架协议,拟投资建设 200 万千瓦光伏电站、配套储能、升压站等设施设备,总投资约 100 亿元。
万泰生物:二价 HPV 疫苗对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影响有限
万泰生物公告,目前,公司二价 HPV 疫苗的年产能达 3000 万支。2021 年,公司二价 HPV 疫苗的销量超过 1000 万支,政府采购量占比为 1.5%。公司的二价 HPV 疫苗自上市以来,主要供应自费市场,各地方政府自主针对特定年龄段免费自愿接种的采购量占比较小,对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影响有限。
万华化学:下调中国地区 MDI 挂牌价
万华化学公告,自 2022 年 6 月份开始,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聚合 MDI 挂牌价 19800 元 / 吨(比 5 月份价格下调 2000 元 / 吨);纯 MDI 挂牌价 22800 元 / 吨(比 5 月份价格下调 2000 元 / 吨)。
**山西证券:**A 股当前仍不具备形成反转行情的基础,前期的超跌反弹也基本告一段落,但或已接近此轮熊市尾声,可逐步由防御转向进攻,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在政策提振及中下游复苏过程中有望展现较高弹性的行业。二是,疫情冲击叠加经济下行环境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走升,业绩有望进入有序增长阶段的行业龙头。
**财通证券:**整体市场判断上底部基本探明,不用悲观,积极作为,积极选股,积极布局。二季度来看,市场整体依然是震荡市,处于政策出台、数据验证的阶段,经济复苏是缓慢、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进而会使得市场在突破向上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德邦证券:**随着疫情逐步解封以及消费场景的回补,大众宴席和商务宴请等消费有望在端午期间得到较好补偿,次高端酒企业绩弹性有望在消费企稳后凸显。当前白酒估值回落到较为舒适区间,随着后续华东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带动下徽酒和苏酒相对受益。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
只要牢牢把握地价这个牛鼻子,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市场数据】
5 月 30 日收盘,上证综指涨 0.6%,报 3149.06 点;科创 50 指数涨 0.79%,报 1001.54 点;深证成指涨 1.04%,报 11310.28 点;创业板指涨 1.2%,报 2350.38 点。沪深两市成交总额 8110 亿元。
适逢美国公共假期,美国股票、期货和债券等市场休市。
欧股收盘全线上涨,德国 DAX 指数涨 0.79% 报 14575.98 点,法国 CAC40 指数涨 0.72% 报 6562.39 点,英国富时 100 指数涨 0.19% 报 7600.06 点。
比特币方面,根据比特币新闻资讯网 Coindesk,截至 5 月 31 日 7 时 30 分,比特币价格 31785.41 美元。
【财经要闻】
1、5 月 30 日,据财政部消息,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雪中送炭帮企业渡难关。二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三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四是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五是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释放内需潜力。六是坚持居安思危,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七是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畅通经济循环。八是完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2、5 月 31 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 5 月 30 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随后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她对欧盟各国领导人在对俄石油禁运问题上达成一致表示欢迎,此举将使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在今年底前被削减 90%。目前,欧盟方面尚未公布对俄石油禁运的具体细节内容。
3、5 月 30 日,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 5 月 30 日 24 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 400 元和 390 元。上述调幅折升价为 92# 汽油、95# 汽油、0# 柴油分别上调 0.31、0.33、0.33 元。市场机构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本次上调是年内第 9 次上涨,涨跌互抵后,汽、柴油累计分别上涨 2330 元 / 吨、2245 元 / 吨,折升价 92# 汽油、95# 汽油、0# 柴油分别为 1.83 元、1.93 元、1.91 元。
4、5 月 30 日,据澎湃新闻,中指研究院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5 月楼市整体成交上升,其监测的 17 个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 8.8%;同比降幅有所缩小,成交面积同比下降 51%;分城市看,5 月份,一线城市整体环比下降 31.9%,其中深圳和北京成交面积环比降幅显著,分别为 41.4%、40%。同比来看,整体成交下降,降幅为 79.7%,其中上海成交面积降幅显著,为 95.3%。
5、5 月 30 日,据央行消息,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5 月 30 日开展了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操作量 50 亿元,期限 3 个月,费率 0.10%。
6、5 月 30 日,据国铁集团消息,为全面贯彻中央稳住经济大盘部署要求,进一步适应旅客出行需要,根据疫情防控最新情况,铁路部门决定自 2022 年 6 月 1 日起,将铁路客票预售期调整为 15 天(含当天)。同时,根据客流回暖趋势,精准实施 “一日一图”,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动态灵活安排运力,适时加开旅客列车,相关车票实时发售。请广大旅客朋友及时关注铁路 12306 网站、客户端、微信和车站公告。
7、5 月 30 日,据上海发布,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做到 “应复尽复”“应放尽放”,不能层层加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全面落实国家和市里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全力跑出经济恢复和振兴的加速度,更好稳主体、强动力、惠民生。
8、5 月 30 日,国家财政部公布《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意见》指出,在支持重点方向和领域方面,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稳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合理把握补贴标准退坡力度和节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9、5 月 30 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多家航司内部人员处获悉,当日在中国民航航线航班管理系统上收到《关于暂停在航线航班管理系统航班补贴模块申报航班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市场恢复情况、前两周执行情况及公司意愿,各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安排第 3 周(6 月 4 日至 6 月 10 日)航班计划,无需在航班管理系统 “航班补贴” 模块申报。系统将自动切换至原 “航班计划” 模块的 2022 年夏秋航季定期航班计划。此外,第 4 周(6 月 11 日至 17 日)航班计划申报方式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另行通知。
10、5 月 30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微信公众号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指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诚实守信,不得进行虚假、欺骗或者引人误解的业务宣传;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经纪机构、经纪人员,应当加强对服务对象官方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日常维护和监督管理。相关账号应当经过经纪机构授权或者认证。经纪机构不得授权未成年人担任相关账号的群主或者管理者。
11、5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30 日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 2030 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12、5 月 30 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在题为《促进消费投资增长 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的论文中,从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绿色经济三方面给出了 16 条政策建议。
作者:邵冰燕
链接:澎湃财经
来源:澎湃财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财政是疫情重灾区。疫情防控对经济的破坏,最大的还不是生产,流通,出口,就业。破坏最大最惨的是国家财政收入。所有生产流通就业出口方面的损失,都直接体现在财政收入上来。总理一句话管总: 财政都没钱了还怎么防疫?
但是还有人想继续从财政这个口子抽血,这里不展开说。后面的路到底怎么走,不好说,且行且珍惜吧!
开会了!稳住经济大盘,大家不能躺平,爬起来,继续消费,继续投资,继续出口!
缺资金,加大普惠贷款
缺担保,国家基金顶上
缺工作,留工培训补助
缺销售,汽车直接兜底
…
缺啥,给啥!更大规模的提升宏观杠杆率!
资金流已极为充沛,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打通人流,物流,谢谢!
转自作者:吴小平
转载链接:今日头条
既不想放水通胀,又可以给老百姓发钱?
方法太简单了好不好!!
公务员跟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经济有难时应该挺身而出。每个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降一半收入(包括公积金,各种奖金福利等),来一个简单计算,有八百万公务员和 5000 多万事业单位,大概算 6000w 吧,每个人少发 2w(我都觉得有点少),这样,一年就能省下 1.2 万亿,这些钱可以发给剩余 12 亿,都能每人 1000 呢,也不用大水漫灌,还能促进消费,一举两得!当然我也就是想想,老爷们不会拿自己开刀的。
其实相比使用各种经济货币政策,进行经济改革,都没什么用了。最彻底,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 zz 改革。这话也不是我说的,是温总理说的。温总理 2012 年两会说的:没有 zz 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whdgm 的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最近同一天收到了三个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额度提升的短信,还有主卡账单分期的邀请,不断有银行工作人员电话过来关心问候。老实说,这些操作对没产生我一点波动。整体经济下行,大量公司裁员,行业信心流失,再怎么促进消费,发券,甚至发钱也是没有用的。那些刚毕业一两年的,最肯消费的年轻同事都不愿意消费了。微信群里发的深圳市消费券活动,抢成功一次,没用出去,一看商品限制,全都不是刚需产品。周围知道的没有一个人用了那个消费券,目前这个刺激政策对我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什么时候等行业开始不裁员了(非国家强制要求企业不裁员),那时候信心才会回来。目前而言,如果盲目地用消费券去购买非刚需急需的产品,无异于饮鸩止渴。
省流:没提 ubi(发钱)
对于失业和消费问题,依然没有 8 小时的选项。权利从来不是靠赏赐获取的。
5 月 30 日下午,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国务院稳经济 6 方面 33 项一揽子政策中,有 24 项直接涉及财政部门的职责,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帮企业渡难关。研究将更多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00 多亿元,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加快退税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型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加强库款资金保障,绝不能因为资金问题影响退税和基层 “三保”。
二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中央财政要推动有关转移支付尽快下达,各地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
三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截至 5 月 27 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1.85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 1.36 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 54%。要继续做好疫情期间地方债代操作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抓紧调整专项债券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时间,加快支出进度,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 6 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 8 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四是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 1 万亿元的要求,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 10%—20%;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由 30% 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 40% 以上。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 5 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今年底,并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 30% 提至 50%;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增加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等。
五是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释放内需潜力。财政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进一步加快下达预算,扩大有效投资。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600 亿元,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
六是坚持居安思危,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已发放 300 亿元农资补贴,对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进行补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煤炭等能源资源增产增储。
七是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畅通经济循环。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对国内客运航班运行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中央财政安排约 50 亿元,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物流枢纽城市,降低综合货运成本。安排约 63.6 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约 50 亿元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并已下达了部分资金。推动降低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
八是完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通知,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尽力降低疫情对缴存人的影响。强化社会民生兜底保障。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 1546.8 亿元已全部下达。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地方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
会议强调,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各地要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加大对市县 “三保” 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财力,坚决兜牢兜实 “三保” 底线,以有力有效的 “三保” 保障支撑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股票开户是建议联系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办理佣金优惠会更多一些,开户后客户经理还会持续做服务的,一般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佣金率。
现在线上开户一般大券商都可以给到万 2.5 到万 3 左右的佣金,比起线下实惠许多,不仅股票最低可以万 1,场内基金更是低至万 0.5 ,佣金比普通开户便宜一半还多,基金转债更是全网最低,融资可 5,期权低至 1.7 元一张的。支持同花顺和量化交易**,支持网格交易,支持 QMT,支持 Ptrade。**这是目前我了解到的最优惠的价格,供参考
吉林四平不在全国范围内吗?
昨晚传来了 9 个消息,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有,周二 A 股怎么走?我们该如何应对?简单讲几点供各位股神参考:
第一、首先,财经消息方面
利多:
1、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2、央行研究局课题组:促进消费投资增长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
3、深圳国资委: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坚决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
4、发改委、能源局:研究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 REITs 试点支持范围。
5、发改委、能源局:要实现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6、北向资金周一大幅净买入 70 亿元五粮液获净买入 8.8 亿元。
7、欧洲最大资管看多 A 股:有望跑赢全球市场。
利空:
1、高善文:立足底线思维 警惕金融市场出现 “完美风暴” 的风险
2、国内航空公司 “4500 班保底补贴” 政策下周暂停执行。
第二、板块方面,市场上最强的风口就是国企改革方面,最炫中国风连续走强多个连板行情,今天周二或将短线上有分歧部分退潮迹象。
第三、消息面整体偏好,大盘指数连续 4 天在震荡中走强,但是继续上冲会遇到 60 天均线压力,同时近期没有有效放大万亿成交,说明就是没有场外资金入场,因为量能是关键,没有突破万亿成交暂时不会突破 60 日均线的。
第四、今天 A 股会继续震荡走高,注意压力位 3170-3185,支撑位:3130,谨防冲高回落,大盘连续反弹上涨 21 个交易日,大盘不放量是暂时很难突破 60 天均线的,因此今天不建议新开仓位,冲高减仓为主,后面 2 天先进入观察期。
简单分享到这里,点赞支持,恭喜发财。
转自作者:股坛将军
转载链接:今日头条
今年是 2022 年了吧,还有没有啥变动啊?
开个会就能解决经济危机了吗?
我建议直接打钱,两三轮经济就起来了,房地产这个夜壶也不用使劲儿提就稳住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在讲事件之前聊聊这件事情对 A 股的影响
这两周,A 股市场明显进入风格频繁切换的活跃状态。
从大基建、到汽车、到能源、到医疗、到消费,资金配合每一个政策刺激对相应板块进行快速轮动,不断试图撩拨市场情绪。
在其中,这段时间也有大量不属于这些热门概念的个股突然盘中突然直线涨停,甚至连续几天拉出连板,但由于一直隐身于各大板块中,很少人能明白这种异常波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直到本月国资委召开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的新闻陆续见报,这一个板块才重新引起市场的关注。如果认真对比翻看这些国企改革概念的异动情况,不难发现其实它也是近期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条主线。
比如 12 连板的中通客车,13 连板的西仪股份,成妖的新华制药等等,都是因为国企改革直接爆发的大妖,不过这些现在都已经很高了,再追进去很可能被套在山顶,第一轮翻倍的机会已经错过,那么接下来第二轮翻倍的机会就不要再失去了!我周末复盘 2000 家公司年报季报,再结合近期政策,已经主力动向,已经挑选出第二轮国企改革概念的龙头!当前正是 “低位 + 低价”,在大周期底部横盘震荡 5 年多,叠加众多利好,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这次笔者选出的国企改革龙头,笔者信心十足,预计 120% 入袋,已经有启动的信号出现,具体详情,公 (这)-. 中呺 (里):解套君,发 “ 国企改革” 就出来了,机会出现就要把握住,要遵循市场的法则,说实话不要想着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今年是大长腿大年,摩擦拳脚,紧跟脚步!
然后就是 5 月 30 日下午,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其中提到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 1400 多亿元,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 1.64 万亿元。
具体来看,会议指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雪中送炭帮企业渡难关。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研究将更多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 1400 多亿元。
同时,加快退税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型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加强库款资金保障,绝不能因为资金问题影响退税和基层 “三保”。加强退税风险防范,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
“保市场主体是当务之急。1.58 亿户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也是保就业、保民生和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当前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增加退税、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等措施,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力争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21 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为 17.27 万亿元,其中增值税占比最高达 36.8%,共 6.35 万亿元。
减税降费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济活力来说意义深远。今年以来,据税务总局介绍,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过 1.6 万亿元。
事实上,“减税降费” 是近年来中国稳经济工作中的关键词。2018 年 5 月 1 日起,国务院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 17% 降至 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 11% 降至 10%。
次年,减税降费规模进一步扩大。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制造业等行业原有 16% 增值税税率降为 13%,将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的税率由 10% 降为 9%,保持 6% 一档税率不变。
疫情期间,减税降费 “大礼包” 更是频频发出。2022 年 3 月 21 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明确了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
来源:今日头条
要我说,稳经济大盘最好的办法就是股市大涨,你们觉得呢?
非常罕见,今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这是要动真格提振 GDP!动员各地方各部门抓紧落实,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要在 5 月底出台细则,这应该利好股市,最起码有很多方向能吸引资金炒作。
稳经济大盘会有哪些机会呢? 大基建没跑了,包含房地产、县级为单位的基建,不过老基建很多地方都饱和了,新能源基建有搞头,所以今天中国西电板了,中国电建发力了,这个方向值得研究,具体点就是:光伏 BIPV、 风电建设、储能建设,尤其是储能今日比较猛,虽然我讲课没说,但实战直播说了。
除了大基建,大消费才是核心,只有大家动起来消费了,才能提振产能,有了产能,GDP 才能上去。大消费,目前搞汽车下乡,汽车板块近期涨得好猛,后续还有什么可以刺激,旅游还是白酒? 来来来喝起来,白的黄的红的啤的 “霍起来”,感情深一口闷,喝多了,男女关系就近了,酒店生意也好了,好好拉动大消费,哈哈。
其实,目前大基建和大消费,都比较被动,真正的核心 “还得是老百姓兜里有钱啊”,疫情几年,经济不景气,加上股市反复收割,大家都穷了,拿什么消费? 所以核心点就应该是股市大涨一波,提振股民基民财产性收入,这才是王炸!要知道目前股民 2 亿 +,基民 6 亿 +,超 8 亿人跟股市相关,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 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 都出来呼吁一下吧,人多声音大,或许就有效了,哈哈!
转自作者:鹰眼逻辑
转载链接:今日头条
利好政策频出,市场麻了
中国 5 月官方制造业 PMI
►►5 月 30 日下午,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雪中送炭帮企业渡难关。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完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 5 月 30 日上午出席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刘鹤强调,要按照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要求,在做好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强几方面的研究力度。一是加快疫情科研攻关,二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三是重视科技保障粮食安全,四是立足资源禀赋提升能源保障水平,五是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六是探索科技助力城市管理。
►►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5 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实现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 月 30 日发布《关于 6 月 1 日起全市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恢复通行的通告》。
►►5 月 30 日,深圳市国资委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市属国资国企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在支撑城市经济平稳运行中展现新作为。外拓市场、内增效益,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为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推动综改试验取得更大成效,坚决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为全国贡献更多 “深圳经验”“深圳范例”。另外,当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抓手,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服务城市建设运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做好稳价保供等领域全面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当地时间 5 月 30 日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
►►5 月 30 日(周一)为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美股休市一天,5 月 31 日(周二)恢复正常交易。
东风汽车: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东风集团 股票复牌
东风汽车 5 月 30 日晚间公告,东风集团与东风有限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东风有限向东风集团转让其持有的公司 5.98 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29.9%,协议转让价格为 5.60 元 / 股。并约定在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完成后,东风集团将向上市公司除东风集团以外的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 5.02 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25.10%),要约价格为 5.60 元 / 股,以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东风有限变更为东风集团;实控人将由东风有限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股票将于 5 月 31 日起复牌。
中国国航:正筹划取得山航集团控制权
中国国航公告,正筹划取得山航集团控制权,并进而取得山航股份控制权。该事项目前处于商议阶段,公司与交易对方尚未就该事项签署任何交易协议,该事项的具体方案目前尚在筹划中,因此该事项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将视后续进展情况及时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截止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持有山航集团 49.4% 的股权,山航集团为公司的联营企业,公司及山航集团分别持有山航股份 22.8% 及 42% 的股份。
粤水电:子公司拟 100 亿元投建新疆阿瓦提县 200 万千瓦 “光伏 +” 示范园区项目
粤水电公告,全资子公司签订新疆阿瓦提县 200 万千瓦 “光伏 +” 示范园区项目框架协议,拟投资建设 200 万千瓦光伏电站、配套储能、升压站等设施设备,总投资约 100 亿元。
万泰生物:二价 HPV 疫苗对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影响有限
万泰生物公告,目前,公司二价 HPV 疫苗的年产能达 3000 万支。2021 年,公司二价 HPV 疫苗的销量超过 1000 万支,政府采购量占比为 1.5%。公司的二价 HPV 疫苗自上市以来,主要供应自费市场,各地方政府自主针对特定年龄段免费自愿接种的采购量占比较小,对于公司的营业收入影响有限。
万华化学:下调中国地区 MDI 挂牌价
万华化学公告,自 2022 年 6 月份开始,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聚合 MDI 挂牌价 19800 元 / 吨(比 5 月份价格下调 2000 元 / 吨);纯 MDI 挂牌价 22800 元 / 吨(比 5 月份价格下调 2000 元 / 吨)。
**山西证券:**A 股当前仍不具备形成反转行情的基础,前期的超跌反弹也基本告一段落,但或已接近此轮熊市尾声,可逐步由防御转向进攻,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在政策提振及中下游复苏过程中有望展现较高弹性的行业。二是,疫情冲击叠加经济下行环境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走升,业绩有望进入有序增长阶段的行业龙头。
**财通证券:**整体市场判断上底部基本探明,不用悲观,积极作为,积极选股,积极布局。二季度来看,市场整体依然是震荡市,处于政策出台、数据验证的阶段,经济复苏是缓慢、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进而会使得市场在突破向上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德邦证券:**随着疫情逐步解封以及消费场景的回补,大众宴席和商务宴请等消费有望在端午期间得到较好补偿,次高端酒企业绩弹性有望在消费企稳后凸显。当前白酒估值回落到较为舒适区间,随着后续华东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带动下徽酒和苏酒相对受益。
作者:第一财经
来源:今日头条
我们很多人讲炒股,记住天下没有人靠炒股发财的。我们现在很多人买股票从来不跟人家说,连这个公司做什么生意他都不知道。反正听说张三说要涨,他就去买了,那不死嘛,肯定要死了。投资你要研究多少东西啊。
关于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的几点想法:
1、提法罕见,由 “稳增长” 改提“稳经济”,会议规模之大,全国十万人参会直达区县,由此可见当前经济压力很大。
2、超强常规经济手段:直接发放消费劵或现金补贴、银行降息刺激楼市、减费降税、基础设施建设等;
3、全国上下一盘棋,预计近期各省市将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并尽快落地实施。
4、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兼顾稳经济增长两不误。
转自作者:枫林韩
转载链接:今日头条
某宏观所的实习搬砖狗浅答一下。
最近整理了一个多周的减税降费政策,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层面,综合我整理下来的结果看,减税降费无疑是大头。
减税主要减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降费降的是社保费之类的费率,包括缓缴社保费。还有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和旅游、零售和交通运输行业等 5 大特困行业的税费减免。这些主要都是针对企业层面的。
发消费券的城市也有,但这不是硬性规定的政策,能不能发,发多少,都要看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显然深圳这样的城市宣布发消费券不稀奇。
现在国家的 “六保” 政策,无疑是要努力保市场主体的,保住了市场主体,才能保就业、供应链,才能保后面的收入、消费……
但经济形势也确实严峻,四月份的经济数据远低于市场预期,市场都挺悲观的。最近中央层面开了好多会,政府一边减收(减税降费),一边增支(加大基建投资和补助力度等),政府在不停加赤字、加杠杆,好多地方的房地产政策也开始松动,中央还要求各省市要在月底前把稳经济的政策文件做出来。
总之希望能发挥作用吧,但我其实也蛮悲观的,市场信心不足,贷款数据走低,等吧,希望能触底反弹。
毕竟我也快毕业找工作了,我不想毕业即失业啊呜呜呜呜
你们想一想,上海封,北京封,就已经开始全国稳经济大盘了,这说明什么?
这个问题是可以问的吗?
市场,银行 政策都是甲方手里,甲方完全可以自己玩。
问题又回来了,知道风向变啦
还是中国好
核心:1. 地方隐性债务的口子开不开。2. 中央加杠杆,MMT。3. 通胀会如何?
那个啥,我眼花了?全国稳经济大盘会议不是 5 月 25 日开的吗?知乎还删了好几个提问。
这是又开了一次?
我一直想不明白中央为何不愿加大赤字?继续增加居民、企业、地方的负债,对经济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增加中央负债的问题在哪里呢?担心的是什么呢?
企业缺的不是贷款,而是订单。生产已经过剩了,但是老百姓手上没钱。
前几天同名的十万人大会为什么没有问题
又开,不是刚开过吗→_→
这段时间有几个野生经济学家出来喊发钱刺激消费,不知道是什么心态,让很多人想着不劳而获,坐等着天上撒人民币。
不发钱完全是为工人着想的,发钱其实是最简单的手段,如果真的有效的话早就发钱了,但是我们的情况与欧美国家面临的完全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照搬别人发钱的这种做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为欧美日韩是最大的消费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只能依靠居民的消费来带动经济,要刺激消费就只能发钱给每个居民让他们即使没了工作也能照样吃喝玩乐。
但是作为最大的生产国,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企业生产,从而稳定就业,如果一开始你们连工作都没了吃饭都成问题,那还谈什么消费呢?所以要做的就是给企业发钱、减税退税和给予各种优惠,并且势必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尽可能减少资本逃离产业链向外转移。而企业工人要做的只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为目前带动经济增长的车头还不是国内的消费循环市场,这个内消费循环市场短时间内建立不起来,所以就是发钱对于我们来讲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只会让钱从家庭直接流进银行和房产(存钱和还债),而不是流向消费市场。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框内,众多消费国给本地居民发钱刺激消费,而主要生产国则负责给本国企业发钱稳定生产,那么经济才能平稳运行下去。
防控运动占了一半原因,这些措施只要防控不结束,基本没有任何用。最后政策优惠都进了少数人的口袋。贫富差距很大,阶级矛盾更严重,中国人怕事,但是逼到一定程度也会行动。
最近我的花呗、借呗、信用卡都涨额度了。是因为这个吗?
在我这座房价全国倒数十名中的城市,在 5 月份开始了始无前例的 “大基建”
在整个城市中心各条主干道上到处挖,到处建我理解
在 TM 鸟不拉屎,一天到晚走不到 10 人次的城郊道路乱挖乱建你们想干什么?
我笑了
那些讲没有渠道的,一千万人口的城市,核酸能一个不落拉过来做,怎么(现金) 发不到手上了呢。
我觉得这张图可以用很多次
统计局的同志要加班了。
今年稳住了明年怎么办??
这年头经济本来就不好,走老路配合动态清零,能好才怪。
经济问题本质矛盾就是,分配问题。
在于广大消费者没有消费能力。
要么收入低,要么高负债。
是一个越来越烂的死循环。
稍微学过政治经济学的都能看出来。
所有人都看到了,问题就在那。
可是就是没法改……
没人有能力改出去。
上层建筑受制于生产关系,不能改。
基层社会缺乏组织度也没法改。
……
就这么眼睁睁他烂下去。
渐渐跌入深渊。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啥?没水咋办?……
继续减税降费,但是不会直接直升机撒钱。又不 MMT 财政赤字货币化,整体效果预计依然有限,不改变趋势
得知 5 个重要消息,给所有人一个提醒:
1、消息一: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今日重点会议,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表示,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就在上周三举行了超级重大会议,其中讲到就是在 5 月底会出台一揽子具体措施,今日财政部方面送来了政策利好。这对明天的股市方面也是有继续的提振影响的。这个是今天最主要的利好消息了。
2、消息二:上海: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做到 “应复尽复”“应放尽放”。
上海方面,周末释放了重大的提振利好,今日再次重点讲到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做到 “应复尽复”“应放尽放”。
上海很快就将进入全面的复工复产了,今天受此利好股票市场上上海本地股也有所利好上涨,短线上明天追涨就要谨慎为主了。
3、消息四:深圳今年首个 “日光盘” 诞生!每 90 秒卖 1 套豪宅 开发商收金 57 亿。
据悉,就在今日,深圳方面,起步价 1800 万元的深圳豪宅海德园 A 区开盘,9 点正式选房,15 时许售罄。开发商在 6 个小时内卖光 239 套房,约 90 秒卖一套房,收金 57 亿元。
近期以来,房地产受到不断的政策适当放松政策,各地都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楼市也正在回暖了。股票方面,前期上涨过多了,短期依然需要震荡修整了。
4、消息四:发改委: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 400 元和 390 元。
发改委表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 2022 年 5 月 30 日 24 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 400 元和 390 元。
近期国际石油上涨到 116 美元一桶了,近期国际石油依然还在震荡走高的上涨趋势,水涨船高,汽车加油成本又跟着提高了,油价上涨相对对新能源车是利好了,不然开车出门的成本又上升了。
5、消息五: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 70 亿元 五粮液净买入 8.8 亿元。
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 70.49 亿元。五粮液、宁德时代、中国中免分别获净买入 8.77 亿元、5.61 亿元、3.81 亿元。长江电力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 1.48 亿元。
周末的一则消息有利境外投资者入市,今天北向资金承接上周五净流入 39 亿,今天周一继续净流入 70 亿,这是近期连续 2 天有承接性了,如果明天不流出,继续净流入的话,或将继续推动 A 股指数的上涨。当然,这一点需要继续观察了。
最后,看完点赞是一种美德!恭喜发财!
转自作者:股坛将军
转载链接:今日头条
马克思
哎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读者觉得我们经济体在和什么做斗争?疫情反复是一个,更重要的是经济规律的自发出清。经济下行灰犀牛来源于分配不均下的居民收入不足、房地产对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挖掘,导致的消费不足引起内部经济循环的阻塞,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如果你读过高中,你就会发现,每年 9 月 1 号入学的时候高中学校的横幅会有: 恭喜 XXX 同学和 XXXX 以及 XXXX 同学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如果没有考上的,就会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我不担心深圳。 讲真,虽然深圳这数据看上去挺难看的,但实际基本面还是有的,算是暂时性调整吧。 按照深圳官方口径来说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财政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房价再放一轮水!再让统计局的同志们加加班!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绝对不会有影响,2022 GDP 必定是 5.4-5.6%。 知乎用户 特立独行侠 发表 影响要到 7.8.9 月之后才能看出来,看谁先扛 …
知乎用户 shell 发表 我是最早的一代房地产管陪,这个行业前十的公司待了 8 年,3 年运营,5 年投资,集团区域公司我都待过,见证了这个行业很多事情。 我先说观点:涨是不可能涨了,能稳住就不错,我偏向小降。 现在分析市场就是个错误,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