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家猫
小时候爷爷奶奶家住在交通不便的山林里,他们养过很多猫,并不是当宠物猫养,人与猫之间是一种淡薄的合作关系。猫把人居住的地方当栖息地,帮人抓抓老鼠,人给予猫基本的温饱。不过人管不了猫的行动范围,野外加餐权,性生活,疾病救助与计划生育。 有一只我 …
《疫后归途》纪录短片完整版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这天,80多岁的奶奶终于出院。她借着助行器,步履蹒跚地挪回家,孙子大黄提着行李跟在后面。电梯里,电梯工问:“爷爷呢?”“爷爷享福去了”,奶奶的哭腔带着悲伤,口罩后面那张历尽沧桑的脸抽搐了一下。
家门打开,一切都是老样子。墙上挂着爷爷曾经戴过的黑色帽子,还有蓝色的大嘴猴和红色的小狗布偶,蓝色的窗帘垂下来,下面是很久没有打开过的电视机。客厅里很昏暗,奶奶坐下,终于大放悲声:“你走了,也不管我了。”
大黄走到阳台上抽烟,爷爷种的花早就枯萎了。
他26岁了,是武汉烧心乐队的贝斯手。4岁时,爸爸患脑肿瘤去世,妈妈让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高三那年,妈妈因病也走了。大学毕业后,他住在外面,偶尔回家陪爷爷奶奶。
日子往回闪。3个月以来,爷爷、奶奶和大黄的三口之家经历了太多。
腊月二十八,武汉封城前一天,大黄接到奶奶的电话,让他回家过年。晚上,看到爷爷给奶奶量体温,大黄才发现奶奶发烧了。观察了两天,奶奶不见好转,爷爷突然说他也不行了,浑身发冷,一点力气都没有。大黄意识到,爷爷奶奶可能患上了新冠。
年是不能过了。从大年初一开始,大黄就开始带爷爷奶奶看病。
■ 爷爷和奶奶住的筒子楼。
1月25日,大年初一,联系社区和120无果,大黄领爷爷奶奶到社区医院看病。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走了20分钟,终于到了社区医院。下午3点到的,医生说老人发烧了,社区医院无法诊治。在社区负责人的协调下,医生才给开了些药,三人回到家已是晚上7:30。爷爷奶奶住在一栋旧筒子楼的10层,电梯有专人看管。**此时,这人已经下班,电梯关了,无奈,只能让爷爷奶奶爬楼。**这天开始,两人病情开始逐渐恶化。
第二天,大黄联系120将爷爷奶奶送到指定的汉口医院看病。医生给做了CT,开了三天药,但没有安排核酸检测,他们只好再次回家。
排队、检查、等结果,在汉口医院待了六、七个小时,三人回到小区已是夜里12点,电梯又停了,两位老人再次爬10层楼回家。
三天药吃完,爷爷奶奶病情未见好转,爷爷甚至高烧到39度。大黄再次联系社区,社区安排车将二人送到协和医院。医院人满为患,挂不上号,大黄就跟爷爷奶奶一直在医院门诊坐着等待。晚上八九点,大黄去找医生求情,好心的医生给奶奶查了血,开了CT单和核酸检测的单子。1月30下午2点半,排了大半天的队之后,两位老人终于做了核酸检测。
2月1日上午10点,大黄手机收到爷爷奶奶的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确诊了。
当天下午,社区发来了红十字医院的入诊通知单,并安排车把大黄和爷爷奶奶送进红十字医院。
■ 爷爷奶奶确诊后在红十字医院门诊大厅的椅子上坐着打吊针,医院里挤满了人,早已没有多余的床位。
没想到,医院门口有人把守,手里拿着一份名单,上面没有爷爷奶奶的名字。大黄才知道有了入诊通知单并不代表能住院,只是可以进医院看病做检查。他们继续在医院等,直到2月2日凌晨,急诊医生才来给爷爷奶奶安排了留院观察,在板凳上打吊瓶。
天亮以后,大黄请社区的人帮忙弄来两个躺椅,摆在医院的走廊上,让爷爷奶奶躺在上面,氧气瓶就放在旁边。
这晚,爷爷奶奶都在喘,大黄特别心疼。可是他一天一夜没睡了,特别累,睡不着,也不敢睡,怕自己睡着了,爷爷奶奶有事不能及时去叫医生。
晚上10点,爷爷奶奶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床位,爷爷去的是抢救室。顿时,大黄心里有数了,他之前已经看到好几个人被从抢救室里抬走。
医生告诉他:如果爷爷断气了,他不会采取心外按压的抢救措施,因为一压病毒全都出来了。还说老人到这个程度是救不回来了。
2月3日凌晨4点06分左右,爷爷走了。
奶奶住进了普通病房。大黄认为,这是因为爷爷去世了,医院照顾他们才安排奶奶入院。
医生不让大黄待在病房,说只要发现他摘下口罩,就把他赶走。但奶奶生活无法自理,吃饭、打针、上厕所,都需要有人盯着,他硬着头皮留了下来。
爷爷走的事情,大黄不想让奶奶知道,怕吓着她。喂奶奶吃饭,她会问,爷爷吃了没,喝水没,大黄就骗她说爷爷情况比你好一些。喂奶奶吃完饭后,他会故意说:你睡一会儿,我去爷爷那边看一眼。他走出病房,在医院某个地方晃一下再回来。
■ 奶奶躺在病床上,浑身无力。大黄的大伯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突发脑溢血也住进了医院,整个大家庭只能让大黄照顾奶奶。
大黄在医院陪护奶奶,没有防护服,只有口罩。口罩连续戴了好几天,除了吃饭,几乎没有摘下来过,耳朵火辣辣地疼。
很多人劝他,奶奶岁数大了,要保全自己。也有亲人告诉他:“你是家里的独苗,你要是倒了,怎么办?你出来保全自己,家里人都不会怪你的。”
道理他都懂。但是他走了,就相当于放弃了她的生命。他不能放弃。
2月5日,奶奶主动吃了一个包子,喝了很多水,还打了免疫球蛋白。
2月7日,爷爷去世4天后,大黄开始发热,也累到不行了。医生建议他赶紧去隔离观察。说奶奶九死一生,没必要再搭上他了;奶奶也有护士照顾,该做的他们都会做。
走之前,他告诉奶奶:一定要吃药,一定要吃饭,氧气面罩不可以脱下来。
奶奶就一直说好好好,还交代他回家收拾下碗筷,因为离家去住院那天走得特别急,什么都没收拾。
他在心里想:奶奶,你自己一个人要坚强地活下去,你想看我接媳妇那你一定要能看着。
3月17日,入院40多天后,奶奶治愈出院。医院派车把她送到隔离酒店,14天后才能回家。大黄和社区商量后住到奶奶隔壁。一下车,奶奶就哭了,说当时两个人出去,现在一个人回来,对不起爷爷。
奶奶知道爷爷走了,大黄离开医院的那天就知道了,是大黄的堂姐告诉了她。那是全家人商量后的结果,家人担心奶奶撑不下去,把事情都交代清楚。
此时的奶奶,由于治疗新冠肺炎期间长期卧床,腿部肌肉萎缩,无法下地行走。大黄把她背回二楼的房间。
她的房门虚掩着,只要听到动静,大黄就会马上从隔壁房间赶过来。
■ 奶奶在大黄点的外卖单上发现了外卖价格,28.5块钱的肥牛汤饭让奶奶觉得太贵了。虽然不太合奶奶口味,奶奶还是一口一口吃完了。
■ 奶奶一直觉得脚凉,大黄给奶奶泡脚按摩。奶奶在医院里一直躺在床上,快两个月没洗脚了。
刚出院时,奶奶说好不容易捡回来一条命,以后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吃好一点儿,穿好一点儿。可当大黄给她订了一份鸡汤,花了一百块钱,她却高兴不起来,怪孙子乱花钱。
■ 家里阳台上爷爷种植的花草都枯萎了。
3月下旬,殡仪馆打来电话,通知家属去领骨灰。
武汉下着大雨。大黄穿着酒店的拖鞋回家取爷爷的身份证和死亡证明。家里,爷爷在阳台上种的花花草草都死了。大黄看着干枯的植物,心里不是滋味。爷爷奶奶是从农村来到武汉的工厂工作的,虽然住在城市的高楼里,仍旧保留了节俭的习惯,爷爷有时还会在花盆里种些小葱、辣椒之类的蔬菜,还喜欢捡一些废品回来卖,三四百块钱够花半年。
大黄找到爷爷的钱包,拿好里面的证件,把仅剩的350元钱也放进了兜里。
■ 领完骨灰后,堂姐给大黄和爷爷的骨灰盒消毒。
■ 殡仪馆的停车场里,大黄坐在车里抱着爷爷的骨灰盒发了半天呆。
■ 师傅帮忙封好爷爷的骨灰,按照习俗,家属需要回避,大黄一家人默默地看着别处。
3月28日,大黄跟堂姐汇合前往殡仪馆领爷爷的骨灰。他小时候很害怕来殡仪馆,但这次来领骨灰,反而觉得是一种解脱。爷爷临走的那一幕,他一直记得。在殡仪馆的停车场里,他坐在车里抱着骨灰盒发了半天呆。骨灰盒有点儿沉,加上周遭肃穆悲伤的氛围,让他有点儿喘不过气。
他解脱了,要安葬了,大黄说。
领完骨灰,家人为爷爷安排了简单的葬礼。因为疫情,只有姑妈和大伯来了,之后一家人匆匆散去。
■ 奶奶在酒店的床上等大黄给爷爷举办葬礼回来,她看着空荡荡的天花板眼睛里闪出泪光。
此时,奶奶戴着口罩躺在隔离酒店的床上等大黄回来,她眼睛望向空荡荡的天花板,闪出泪光。
她说他们是娃娃亲,从小青梅竹马,在一起有60余个春秋了。他们刚结婚生子的时候全家感染了伤寒,但都挺了过来。
她说两人从不吵架,“人过一生有什么好计较的,都还不是人哄人地过着,哄一生算了。几十年一个人,唉。”
她摇头,叹气。
“人一老就不行了,我一想啊,我要是死了,他爷爷也死了,这孩子怎么办呢。这个孩子你说他该怎么办呢。又没结过婚,哪还能结得到婚呢?”
■ 大黄在鹦鹉洲大桥。
回隔离酒店的路上,大黄在鹦鹉洲大桥上停下脚步,他说,小时候,爷爷经常带他来这里散步,打台球,放风筝。这里充满了他童年的回忆。
眼看着隔离很快结束,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奶奶的身体也渐渐好转,都能勉强下地走路了。回家的前两天,奶奶开开心心地收拾东西,眼睛里都是笑,仿佛乐开了花:“管他的,回去,回去。”
可是,人有旦夕祸福。
回家前那个晚上,奶奶突然摔倒了。听到隔壁的动静,大黄连忙赶过来,祖孙俩坐在地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没想到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黄很后悔自己放松了对奶奶的照顾,本以为明天就能回家了。
隔离点联系救护车送奶奶去医院治腿,特殊时期医院说要做三次核酸检测才能办理住院,等待检测结果期间会安排他们住到缓冲病房,陪护家属也需要排查新冠。
■ 4月4日上午,全国哀悼日,大黄和奶奶听着病房外的警笛声。大黄告诉奶奶说,是爷爷在前面给奶奶开了条路,要不是医生看到爷爷那种情况,奶奶估计会很晚才能接受治疗。
奶奶一听到自己还要做手术,坚决不同意,这样何时才是个头啊,不如让自己死了算了。看病和陪护期间已经花完了大黄所有的积蓄,他无奈只能去找姑妈要治病钱,然后骗奶奶说看病只花了三百块钱,奶奶才稍微安下心来。
祖孙两人在缓冲病房住了两天,大黄没有地方睡觉,靠在椅子上熬了两宿。好在两人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奶奶转移到了骨科的病房里。
■ 手术后,奶奶恢复得不错,可以下床靠轮椅行动了。大黄一边教奶奶使用轮椅,一边拍视频记录。奶奶开玩笑说,我学会开车了。
■ 武汉解封之后,大黄给奶奶带了热干面,奶奶没吃几口便吃不下了。大黄告诉奶奶一定要多吃,营养跟上了就能早日回家。
手术很顺利,医生说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为了照顾奶奶,大黄变着花样给奶奶买吃的,但奶奶总是埋怨他乱花钱。
4月21日,离家近3个月后,奶奶终于回家了。
卧室里,她拿着爷爷的证件,那上面是他年轻时的照片。那时的他,拥有年轻的面庞,满头乌发,奶奶开始抽泣。她说不想爷爷,又说总想,“我在这里坐着,想着他在那里。”
她又找到一张他们不再年轻后补拍的婚纱照。那上面,她化了妆,穿着洁白的婚纱,戴着珍珠项链,挽着爷爷的手臂。爷爷也是一身白色西装,精神饱满,意气风发。
■ 爷爷奶奶曾经补拍的婚纱照。
这一切,都成为时间长河里的永恒记忆了。
大黄说,爷爷特别能干,一辈子默默地支撑家庭,挣钱、做家务,一直以来都是他照顾奶奶。他们这一辈子,从乡下到城里,在一起六十年 ,从来就没有分离过,更何况是生死离别 。新冠病毒却无情地把他们分开了。
“我要替爷爷照顾奶奶”,他说。
■ 奶奶的身体在一天天恢复,她能够撑着扶手去门口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了。
大黄希望奶奶能够早一天康复,他自己也能早一天解脱。武汉解封后,城市渐渐复苏,身边的一些朋友也陆陆续续复工了。大黄也在想着以后的人生安排,他之前靠教音乐赚钱,现在这份工作短时间内很难再继续了。疫情之后何去何从,他也有点儿迷茫。
大黄考虑找一份更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他开玩笑说自己现在完全可以胜任护工的工作,照顾奶奶的过程让自己成熟了不少。他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奶奶的身体。要是再摔倒了,那之前的努力又白费了。
■ 祖孙在阳台上吃东西。
“想把日子过好,肯定是有方法的。那么困难的时候都过来了,后面的事情还算什么呢?”,他说。
■ 家里来了一只橘猫。
■ 奶奶抚摸猫。
回到家后,姑妈也来看望奶奶。她做了藕汤。奶奶大口喝着,感叹味道真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笑容里仿佛还透着一丝腼腆。
姑妈还带来了一只橘猫。喝汤的时候,橘猫从椅子底下钻出来,奶奶脸上再次浮现出暖暖的笑容。
更多疫情故事,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在人间Living”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或在人间living栏目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任何方式使用;
已经由本栏目、本网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在人间Living”或“来源: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
违反上述声明的,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已于修改
小时候爷爷奶奶家住在交通不便的山林里,他们养过很多猫,并不是当宠物猫养,人与猫之间是一种淡薄的合作关系。猫把人居住的地方当栖息地,帮人抓抓老鼠,人给予猫基本的温饱。不过人管不了猫的行动范围,野外加餐权,性生活,疾病救助与计划生育。 有一只我 …
《回家的愿望》完整版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搜索「在人间」并关注 2020年,对全人类来说,是艰难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目前已有400多万人确诊。在与这场未知病毒角力的过程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白 …
我儿子学校留了篇作文,关于成长。我看了一下,基本上属于是“那一刻我长大了”一类主题的非命题作文,很主流。 老师在微信群里留作文时我正在上班,我@他注意留了作文,他拨过电话来跟我说:“爸爸,没问题!”,并表示写完了给我看,让我给他把把关后他再 …
幸存者口述:那些领取榾咴以及购买墓哋的人们 访谈时间:3月24号上午10点、2月7日下午5点 访谈对象:新冠肺炎死者家属/轻症患者 公墓:每天都需要早起排队抢号 我住在硚口,这里是疫情重灾区,离扁担山公墓比较近,只需要十几分钟,开车过个江就 …
西北牧羊往事:这是一种平凡的诗意。 《放牧人生》的书封上印着一句不太起眼的话: “放牧生活也是一种文化,就像毕加索和朋克一样。” 这是书的作者、一个英格兰北部湖区的牧羊人詹姆斯·里班克斯写的。他的家族世代扎根于我们大多数人已失去的土地,且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