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全面开放单独二胎能够解决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吗?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邀请。从放开二胎,到生育数量上升,有两个环节: 1,当前能在政策中受惠的人口比例 讨论任何政策之前,我们都必须先仔细研究政策窗口里到底有多少人。 使用 2005 年人口普查以及 2010 年的 CFPS …
想象一个场景。2015 年,差一天就到 55 岁生日的张大妈正在喜孜孜地打算明天退休了去哪儿跳广场舞,但她却突然晕倒在电视机前——原来延迟退休方案公布了,政府决定,所有人的退休年龄都在 10 年内延迟到 65 岁,男性每年延迟半岁,女性每年延迟一岁。
2016 年,张大妈 56 了,可是当年的女性退休年龄也延迟到了 56 岁,大妈没赶上退休;2017 年,张大妈 57 岁了,退休年龄也是 57,大妈又没赶上。怎么可能赶上嘛,人又不可能一年长两岁,所有张大妈的同龄人都没赶上。
到了 2025 年,张大妈终于赶上了退休年龄延迟的步伐,成功活到了退休。可是,广场舞呢?广场上冷冷清清,整整 10 年了,一个退休的大妈都没有!
这就是延迟退休导致了一代人多干十年的故事。可别觉得这是开玩笑,看看下面这张表:
上表说的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未来的 10 到 20 年内都打算大幅度推迟退休年龄。其中老龄化程度指的是 60 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 2015 年是 16.4%,在 2025 年时上升到 22% 左右,到了 2035 年超过 30%。和上表比比看,绝对数字不算最高,但老龄化速度非常之快。由于 60 到 70 年代出生的婴儿潮在未来 20 年内会全部退休,从 2025 年到 2035 年,老龄化程度十年将上升 8%,仅次于韩国在未来十年的老龄化速度。
你说,国际接轨的老龄化程度,世界领先的老龄化速度,怎么着也得够上世界顶级的退休年龄吧?发达国家都向 70 岁退休奔去了,日本韩国台湾的推迟退休年龄计划也已经出台了,中国在 65 岁退休,是绝对没跑儿的了。唯一的问题是整个推迟过程要花几年。弄得不好,再过几年,张大妈的悲惨故事就要上演了。
张大妈的悲剧,是因为现行养老保障体制出了问题。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制度,需要现有的年轻人掏钱养活退休的老年人(参见我的这篇文章中国社保:除了延迟退休,还能做什么? - Clean Data - 知乎专栏)。但是,如果没有年轻人呢?又有谁来养活老年人?
眼下可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把那些不那么老的人从拿退休金的行列里赶出来,让他们继续缴纳退休金,养最老的一批人,把养老保障体系先维持下去。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即使退休年龄被推迟到 65 岁,到了 2050 年,依然是 2 个劳动年龄人口养一个老年人口——现在这个比例大约是 4 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一个老年人(如果去掉不缴纳养老金的劳动年龄人口,则比例进一步下降到 3.2 比 1)。
因此,长期来看,生育率的上升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们假设从 2010 年算起生育率出现了逐年的变动,这批新生儿会在 2030 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再假设 2030 年时退休年龄已经推迟完毕,那么此时 2010 年时开始变动的生育率会对几十年后的赡养率产生什么影响呢?
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代表赡养每名退休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个数,三条线分别代表现有生育率、现有生育率提高 25% 和现有生育率提高 50%。如果保持现有生育率不变,那么在 2055 年后,赡养一名老人的年轻人数字就开始稳定在 1.7 到 1.8 之间;如果生育率提高 25%,则赡养一名老年人的劳动年龄人口会先下降至 2 人再回升至 2.4 人;如果生育率提高 50%,那么在 2075 年左右的赡养率就会逐渐回到目前的状态,约 3.2 人赡养一名老人,老龄化得到缓解。
有些人可能觉得,没事,这里说的都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我虽然不想生孩子,但我也不参与养老保障体系,自己存钱,或者买理财产品,退休了以后取钱自己养自己还不行吗?
很遗憾,在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所有的金融产品,如果涉及到了跨期,都需要未来的生产力作为担保(为什么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数万亿美元的金钱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导致人们的财富瞬间大幅缩水?钱到哪去了?为什么不是落入到某个地方? - chenqin 的回答)。如果自己不能生产,那么就必须得有人替你生产。但是,在老龄化十分严重时,社会面临的情况是劳动力严重不足而资本严重过剩,资本品的价格会迅速降低,存再多的钱都没有用。
想象一个不存在老龄化的情况。一个人存了很多钱,等他老了以后,他面对 10 个年轻人。每个年轻人都想借钱生产和消费,他们说,我现在没钱,借我点钱吧,我付你很高的利息,我生产出的东西也分享给你。
这个人选择了一名生产力最高的年轻人,把钱借给他。有利息,有消费,这个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而在另一个社会里,有十个人,每人都存了很多钱,有很多理财产品,还有若干房产,可等他们老了,却只有一个年轻人了。
这十个老人纷纷对仅剩的年轻人说,年轻人,我的钱借给你,超低利息,只要你生产的东西给我吃一点用一些就行了。
这个年轻人说,我父母有钱,我为什么要你的钱呢?
老人只好说,我不要利息了,本金也不要了,只要你生产东西给我吃就行了。
年轻人却说,谢谢,不用了。我生产的东西,除了养活我自己,剩下的要给我的父母,就不能分给你们了。
老人们:………………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故事,但是中国的情况,正在飞速往第二种情况靠拢。
解决办法有几种,
第一种,是自己完全不退休,工作到死亡;
第二种,是出现了大量机器人从事生产,根本不需要人类劳动力,就可以过得很好;
第三种,是这些老年人到了非洲,去把钱借给非洲的年轻人,至少在那里资本仍然是不足的;
第四种,就是自己进行生育了。在资本逐渐过剩、劳动力逐渐不足的趋势中增加生育,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
但问题是,提高生育率,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吗?
每次碰到这类问题,我都忍不住想贴出这个 2013 年 11 月的回答(逐步全面开放单独二胎能够解决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吗? - chenqin 的回答)里的一句话:
因此,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单独二胎” 将使中国当前的生育水平上升 0.06,差不多每年将会多出生 70 万个孩子。在我写完这个回答一个月后,单独二胎放开了。现在一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单独二孩政策满一年 婴儿潮未如预期而至)
11 月 5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目前全国共有约 70 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孩申请,与此前预计每年约 200 万对夫妻申请差距较大。
以及这条新闻全国百万对夫妇提单独二孩申请 申请数远低于预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 12 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2014 年 1 月启动 “单独二孩” 政策后,截至 2014 年底,近 100 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注意,近 100 万人申请,并不是说这 100 万人打算在一年就把孩子给生了。今年申请但实际上打算过两年再生,或者申请了却最终没有或无法付诸实践的大有人在。考虑到二胎准生证需要先办理才能怀孕,2014 年底申请了「近 100 万」,那么这个数字,大概就是 14、15 年两年因单独二胎政策而新增的总出生人数上限了。相对于每年的出生人数,增加了 3% 左右。
回头看看上一幅图,那两根线模拟的可是提高了 25% 和提高 50% 的情况。请问,提高 3%,到底能干什么?
既然放开生育限制没什么用,那也只好呼吁生育了,呼吁生育显然也是没用的,日本早几十年就开始呼吁了,生育率并没有提高;于是接下来就是鼓励生育。鼓励生育可能会有一点用处,但仍然杯水车薪,于是我们终于走到了强制生…… 有人抄水表我先走开一会儿,大家再见。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出生率一旦降低就不可能回来了。
去看现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没有经历战争或者极特殊原因),出生率一旦降低,无论给于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都几乎没有效果。
**从来没有一个政策方向,不论意识形态、无视政治制度、不管贫穷、富有、腐败或者廉洁,在任何条件下,由任何执政者,都没有成功过!**这就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从来没有有效过。
原因是,出生率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的养育体系完全奢侈品化,注意 “完全”,就是说“平价的哺养和教育体系不复存在” 了。这种奢侈品化不仅仅是价格的方面,还有精力方面,从而不分贫富的射杀所有生育适龄人口。这个时候给予鼓励生育的政策,不管给多少钱都只能继续加剧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进而降低未来的生育率。
比如说教育,因为所有的教育目标和希望都在一个孩子身上,即使家里只有 20 万,也不惜借钱凑 30 万给孩子选择重点中学。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为数众多的家庭愿意支付超出家庭所有储蓄的代价来为孩子选择中学;
一个家庭如果是多子女,就绝无可能为孩子支付这么高的价格,否则老二考不上怎么办。如果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多子女,那么整个教育市场结构将完全不同,将像我们大多数产品的市场一样,虽然奢侈品仍然存在,但只是小部分人面对这种选择,大部分人不需要直面奢侈品市场。
再比如说婴幼儿的哺育,受限于我国食品监督的暂时落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但我们的选择往往是,一边骂地沟油一边吃烧烤,或者一边骂垃圾食品一边吃方便面…… 这就是平价市场的逻辑,其关注重点往往是方便和性价比。
而我们都看到了庞大的奶粉进口和代购市场,在大城市条件好些的家庭,甚至所有的婴幼儿穿用都非进口不买……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物质上限在支付婴幼儿的哺育;这就是奢侈品的逻辑,在可接受范围内,为一点点好的可能,就支付翻倍的价格。
很多人觉得,婴幼儿的安全关注本来就应该比成人多,这是是无稽之谈,只要看看我国私家车安全座椅的普及率就行了。似是而非的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的关注,实际上是奢侈品的市场环境所形成的社交压力。
精力投入的奢侈品化恐怕是发达国家也没有办法解决生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说回我们国家,单胎化使得全家的时间都可以用在一个孩子身上,从而使得那种没空照顾小孩的行为和市场都变的非常小,而行为是需要周边社会认同的,市场是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成熟的;
我一个朋友,每周末他和太太开一个小时车送孩子去上英语补习,然后夫妻俩在附近逛一个小时,再用一个小时把孩子接回来;孩子上一个小时课,全家一个周六下午就都没了。这恐怕只有在一胎情况下才有可能。
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于各种课内、课外补习上,现在的钢琴课、美术课都是这个节奏;以前那种半看孩子半学东西的多人兴趣班完全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有明确培训目标的技能课程。
有培训目标的技能课程在儿童阶段的广泛存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儿童明显是在强迫和半强迫条件下才能坚持。其广泛的程度是发达的欧美不曾有的(无关发达程度),同样的文化圈的日韩也没有(无关文化沿袭),同样教育体系的前苏联和东欧也没有的(无关教育制度),唯一的指向就是我国特有的单胎化。
当六个成人的所有财富和精力都可以用在一个儿童身上时,这个孩子显然可以获得十分 “奢侈” 的哺养和教育条件,而当所有人都这样的时候,奢侈品化的观念和市场就迅速形成了,并且挤压了平价市场的生存空间。
一个不想给孩子上补习和技能课程的家庭迅速发现,其观念不被周围环境所接受,也没有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因为这个市场早已不复存在了。教育市场如此,哺育市场也是同样。
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是因为,这种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是突然出现并且占据主流的,他不是经过几十年的结果比照而竞争胜出的,他的对手(平价市场)早早地被政策终结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有多胎生育意愿的时候,他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无论在财富上还是精力上,都无力应对。
这种情况也调过头在伤害单胎家庭,除了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每个人都会陷入周围跟他相似物质条件的家庭用物质上限对应养育体系所形成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延续到了子女成年,家庭不得不倾其所有为孩子(特别是男孩)购买住宅,甚至背上沉重债务。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数据,一胎的抚养成本是 1,两胎的抚养成本是 1.6。我一直认为这个数据是及其有误导性的,因为根据整个社会的多胎家庭的占比,养育成本会有极大的差异;就是说在普遍一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是 1、两胎是 1.6 的话;那么社会如果在普遍多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可能只有 0.4,两胎可能只有 0.5。
很多学者都认为几乎遍及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无法上升(3/25 修改,之前为 “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生育的好处下降了”,这显然是想以一种没办法验证的假想,试图去解释庞大复杂现实的愚蠢行为,类似共产主义。
很简单的一个类比,结婚的好处在现代也是在逐渐降低的,我怎么没观察到结婚率的大幅降低呢;
欧洲和美国 “生育的好处” 有显著差异么?显然没有,那生育率的显著差异是什么造成的,大量的高生育率移民使得平价哺育和教育市场一直存在,使得土生土长的美国中产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歇斯底里的压力(类似首尔或者上海)才是主因。
//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篇叙述观点的理论文章,应该没什么人愿意读,没想到大家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和热度,谢谢大家。评论没法一一回复,给大家道歉。
有几个问题做个备注如下:
备注 1. 本文旨在阐述生育率降低后极难回升的逻辑关系(对应的是国内开放二胎试点不理想 & 陷入低生育率问题的发达国家现状),并不涉及对我国历史政策的评价,亦不涉及对未来的悲观乐观,在阐述理论时,我尽量做到无立场。
备注 2. 养育精力和市场的奢侈品化更适用于较高城市化率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在短期内就将成为我国的状态,因此该逻辑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不小众。
备注 3. 文中开头部分,” 鼓励生育政策从未成功过 “ 指的是国家已经陷入低生育率问题的情况,因此我国建国初期的情况不在此列;严谨不够,在此道歉。
姐妹答:生育鼓励(补贴)长期来看是没有用的吗,为什么? - 张小小的回答
十年后农村计生标语:1. 怀上来生出来养起来,就是不能打下来。2. 经济搞上去,人口跟上来。3. 二胎奖,一胎罚。丁克不育都该抓。4. 该生不生,后悔一生。该养不养,老无所养。5. 生男生女都一样,不然儿子没对象。6. 一人拒绝多生,全村人工受精。7. 农村要想富,多生孩子能种树。
2016 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出生人口达到 1786 万人,比上一年增加 131 万人,是我国自 2000 年以来新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憋了几十年的二胎资源爆发,带来出生人口的快速增长。
人口专家纷纷预测,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会持续增加,即使是最悲观的人口学家,也认为积攒的二胎红利能够坚持到 2020 年,也就是说即便是最悲观的专家,也认为 2020 年之前,中国出生人口会持续增加。
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出生人口为 1723 万人,比上年减少 63 万人,人口增长仅仅持续一年,开始调头向下,比最悲观的人口学家的看法还要悲观,其实就实际效果而言,如果开放全面二胎无法有效刺激人口增长的话,全面开放多胎,其实效果也不是很大。,因为人口出生率向来都是和经济成反比,看看穷国和富国之间的出生率差距就知道了,只要中国持续经济增长,新生儿的出生率下降就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前其实是在消耗几十年来累计的储备二胎资源,过了这几年,后面的出生率会更低,所以我觉得计生委这个部门可以取消了,即便硬挺着不取消,过不了几年,计生委的任务也会从查处超生,改为到处鼓励生育了。
换言之,中国人口出生会越来越少,人口总数量走下坡路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养老问题了。
因为所谓的养老金,都只是个数字而已,真正有价值的,是转移支付,当代人把他们的产品和劳务提供给本代的老人,然后当代人老去之后,享受下一代的产品和劳务。这一切都是以缴纳养老金和领取养老金来实现的,但是本质上,养老金是虚的,我们要的是产品和服务。
我们今天提供给老人的,不管是食物、护理服务、生产制造服务,都是不可保存的,我们无法将他们保存三四十年来供自己使用,我们要确保三十年后的自己也能享受这些服务,只能相信一个信用体系,这个体系让我们相信把自己的服务免费提供给老人之后,等自己老去了能享受同样的服务。
这一切,取决于人口结构,如果现在老人少,劳动人口多,那么自然没问题,中国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很高的,退休之后能轻易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准。一旦老人多,劳动人口少,养老金替代率就会很低,退休后很难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准。毕竟养老金的本质是社会产品的无偿划拨,进行代际转移支付。
取极端考虑,你这一代全国只有一个老人,一亿劳动人口缴纳养老金供他一个人享用,那么这个老人肯定生活的很舒服,当这一亿人老去的时候,全国只有一个劳动人口,那么不管发给你多少养老金,那都是废纸一张,因为这一个劳动人口的产品服务根本不足以供给这么多老人。这就是养老金的本质,代际转移支付,金额多少都是虚的,核心还是看老年人口和工作人口的比例。
那么中国的出生人口节节下降,我们目前的工作人口,老去之后,很显然是得不到当初自己付出的产品服务的,必然有所下降。唯一能解决的,那就是科技爆炸,我们老去之后一个劳动人口能制造的产品服务,如果能两倍于我们这代人,那么即便劳动人口减少了一半,那么我们也能享受和本代老人一样的养老服务。
当然,如果人口不减少的情况下科技爆炸导致生产力翻倍,那我们的生活就更好了,就好像本代老人的养老生活,甚至比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的还要好,因为现在中国的生产力远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古能比拟的了。
但是,没办法,只能寄希望科技爆炸了,因为中国人口逆转是不可避免的,越富越难逆转,除非中国经济崩盘到处都穷人,但是如果经济崩盘了那后果更糟糕,还不如现在的轨迹呢。
已有许多精彩答案,受益匪浅,但在这里必须补充一句:生育率降低以后,还是可以回来的,这就是部分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的事。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这张图来自 Hazan 和 Zoabi 发表于_Economic Journal_的研究,针对美国的情况。其中,横轴是女性的受教育年数,深色实线是 1980 年的情况,虚线是 1990 年的情况,浅色实线是 2000 年的情况。非常明显的一点:生育率先是整体下降,又整体上升,可以说是回来了。
还有一点非常明显:2000 年之后,受教育时间越长,生育率越高。1990-2000 年之间,生育率提升最多的,是那些有本科或者更高学位的女性。经济学一般讲数量—质量权衡:收入比较低的家庭生育率比较高,每个小孩投入少;收入比较高的家庭生育率低,每个小孩大手笔投入。但这个结论和现实状况对不上。
教育程度较高,平均的单位时间收入更高;单位时间收入高,延长工时就更划算。自己去工作,买别人的时间来帮忙照顾孩子也更划算。上面这张图,横轴是教育年限,纵轴是购买的托儿服务数量,单位是小时。**2001 年是个拐点,有研究生学位的女性开始大量购买托儿服务;2004 年,本科毕业的女性也开始这么做。**高中或以下教育程度的,直到 2008 年没有明显变化。
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托儿服务对高收入的女性变得更划算了。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收入在分化,如果用托儿服务的平均价格除以女性的平均收入,可以发现自 1983 年之后学历越高,这个比值下降得越快。自己收入上升,而托儿服务价格下降,自然可以多生,然后将一部分任务委托给别人。
这一点可以解释之前看到的不同教育程度女性生育率的新模式。数量 - 质量权衡仍然存在,低收入段女性本来购买的托儿服务就比较少,这个价格变化不致于有太大的影响。相比于中间的那部分,收入最高的女性面临的价格下降更快。如果这个价格差距足够大,她们的生育率可能更高。
这也和另外一个新趋势相呼应:整体来看,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结婚率越高,组建的家庭越稳定。目前的解释认为这也与生育有关,具体可见婚姻制度在现代的意义是什么? - 知乎。
至于中国的情况,政府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托儿服务(北欧模式),或者市场上托儿服务的价格能不能降到比较低的价格(美国的情况),是影响未来生育率很重要的因素。比方说,如果户籍制度收紧,赶走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托儿服务价格可能会上涨,对生育率会有负面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平等状况整体的变化。如果收入分配的中间部分 “坍塌”,低收入服务业扩张,这对生育率可能是利好(对整个社会未必是利好)。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这些现象未必与 When can women have it all 一文矛盾。Hazan 和 Zoabi 的研究发现生育后一年内,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女性平均每周要少工作 5 个小时。而许多收入很高的工作,收入和晋升对工作时间有凸性(详情请见如何反驳「女性要生育,所以用人单位出于成本考虑而付给低工资」? - 知乎)。托儿服务的引入未必能弥补这部分超高收入(比如 99.9 分位点以上)女性放弃工作报酬或晋升机会的损失。
参考文献:Hazan M, Zoabi H. Do highly educated women choose smaller families?[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15, 125(587): 1191-1226.
自己都自己过的这么辛苦了,就不要再拖小孩下水了吧
90 年代,我家因为多了我妹妹,政府把我家的房子都推倒了一半,没钱建房子只能住那两间破房。我婆婆因为又领养一个小女儿,政府抓她坐了十天牢。这种事那个时候天天上演,现在你又让多生,我只想说一句:耍猴呢?!!!
想生二胎的是我们父母,不是我们。
计生委的错误估计说明他们都老了。
如果我真的可以不顾一切的自由选择,那么我更想一个孩子都不生。
我有一个女儿,在办理准生证这种奇葩证件时就受到各种刁难,还有在医院里的各种不爽的事,出生后各种食品用具甚至水和空气的纠结挑选,为了上幼儿园的各种不合理,为了照顾好孩子我妻子不得不离职在家,家里的压力加倍,还有以后上小学的事(实在没钱买学区房)……
你要我再来一次?无非是现在再来一批新生儿的消费,促进了国内消费,以后国家还能吃人口福利,但对我个人来说就得耗光所有积蓄,现在还上有老,自己也不再年轻,碰到啥事都少不了钱……
而国家为了我这样的人做了啥?现在来看几乎没有,每个月交的税可以养活一个二线城市的公务员了,社保算下来的养老金将来也可怜得紧,好像还要 65 岁后才能领,算来算去还是得自己买保险,还是得自己再努力赚钱,靠国家?呵呵。我年薪在当地算中上,有房已还清贷款,即便这样尚不敢再生,凭啥你说生大家就生?
国家的事说起来是人人有责,可我的生活工作如何苦,还是得自己去过,中国年年 9% 增长,我的压力也日益增长,美国的百万美元几十年来都是巨款,中国二十多年前的万元户,现在还不到半个月工资。
请给我再生一个的理由,为国家?呵呵!你开放二胎了人家就会生?哈哈哈哈
-——————————————————————
没想到一时吐槽之言,得到这么多赞,但却是满满的负能量,惭愧!
这样写其实是在说自己活得挺失败的,所以匿了。
另外,在我眼里生孩子最大的成本是时间、精神和物质三种,似乎上面写的物质方面比较多,评论区里便有人理解生孩子似乎是还算轻松的事。
绝不是这样的,我能理解这么说的人可能是没经验才这么说,因为这篇回答主要是从国家和个人的两个角度来说的,说物质方面能够对比得清楚点。
先说时间成本,因为各种原因,我的孩子没有要父母来帮忙带,商量之后妻子决定辞职自己来,带过孩子的父母应该知道带孩子是一件多么累的事,特别是会爬会走路之后的麻烦事更是加倍,而且妻子还要做三个人的饭,按她的话说就是每天只有等孩子睡觉了才有时间做点别的事,说得矫情点只有这个时间才能上个厕所。至于精神上,关注孩子的事成了家里的首要大事,健康饮食营养穿着打扮玩耍都要挑都要找,和妻子说话也几乎都是在说孩子的事,喜欢看电影的我们在有孩子之后也几乎没进过电影院。
也许你居住的地方养孩子成本不高,但不是中国所有的地方都这样,幼儿园 3000 块 / 月在我家周围算便宜的,有的疫苗针一针就要 800 多块;
也许你有父母能够帮忙带孩子,但别忘了这不是他们的责任,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你,从某种角度 上看你是将责任推给了别人;
也许你将孩子放在围栏里去做别的事,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这样,至少你可能没看到孩子第一次站起来,没听到孩子第一次说话,还有那份感动;
也许你觉得孩子能带大就行,但你越了解咱们这国情后,就知道这真是个拼爹的年代。
因为养小孩和养好小孩是不一样的!人家是按养小孩计算的,我们是按养好小孩计算的!这是两码事!
居然上百赞了。
孩子 1 岁 8 个月了,啊 ——–!居然开始进入上幼儿园前期准备。打听好了,一个好点的幼儿园,提前半年到一年交钱入该幼儿园的早教班(每周 1,2 节课),这样俺女儿才有了将来入园的资格。(仅具备资格,入不入得了,还要找关系。)
私营一般幼儿园:400 不到一个月。交钱就入。
二胎?我只能呵呵。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来,年前在微博相关新闻下面我留了一条不想生二胎的留言,结果被一人追着骂,于是我迅速拉黑。这世界太可怕了,最开始要多生,生的越多越好,然后是不让生,多生一个都不行,现在又要你生。管的忒多啦~
更可怕的是遇到骂我那男的,我和他又不是一家的,还管到我生几个。我生几个也不是他的种呀~
呀…… 一个周末回来居然破百了。2015-11-2 解释一下,我坐标成都,并非上海,因为上周看到新闻开放二胎才在这里写了答。 也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在我的回答下评论……
原谅我不能一一回复。祝你们生活幸福美满! (真心实意的祝福,不是开玩笑。 另,评论里妄自对别人生活指点作总结的,我也看了。。。。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素未谋面的人对我的生活居然能下概论。我就觉得奇了怪了,有这精力,他也操碎了心!谢啦!)
-————————- 一大早再分割一下 ————————————— 看到开放二胎了,我就着重写了下我带孩子后的日常生活状,表达我的观点。没想到就这样也能被人喷。
我以为对方是个英雄母亲,吃苦耐劳生儿育女毫无怨言。 结果看人评论里聊得欢,跟其他留言的人也在掐…… 仔细一看,人连孩子都还没带过……
那我想说,您连孩子都没生过或者没带过,您还不准人怀过生过正在养育孩子的人抱怨下 “困难”? 第一次这样被不认识的人下各种定义。 我这玻璃心啊,碎的嘎嘣嘎嘣地…
我爱我的儿子,半夜喂奶后他有时候醒了,我也愿意自己熬着不睡看他咿咿呀呀说话。我每天再累,我看到儿子我也幸福高兴亲都亲不够。 但是这不妨碍我感觉自己累啊。我确实累啊。 谁规定当妈的只能不停累着,不能说出来???而且,确实是这种累的状态让我对二胎持观望态度啊。
说到这里有人又下结论了,你这么累肯定是你老公不作为,你累因为你找了个自私的老公!!! 嘿,那我能说你是个贤惠的丈夫是因为你老婆是个懒妈妈不? 看你这神算子给闲的!
干嘛呀这样评论别人…… 赞同您就点个赞,不赞同就点个反对。实在肚子憋得慌,您就也回答一个! 大家呵呵地刷着知乎不好么。。。。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都友善一点吧。毕竟,你的评论我有看,也在乎知乎上的陌生人。
-——————— 以下的原答案 ————————————————– 我 86 年的,今年 29。上半年刚当了妈。我原来没生的时候还憧憬二胎来着。因为我符合单独二胎政策。但带了小孩后,这才半年。我已经怂了!! 带孩子很累的好么!
大环境不改变,二胎不会考虑了!
生孩子不是买个东西,给钱就有物权。 你得怀得生得养得育。当妈的还得上班。 这一怀一养到娃一岁,寓意着妈妈将近两年的时间要全心和这个新生命捆绑在一起,没有过多人身自由。更不用提怀孕生产喂奶所受的磨练和痛苦。
然而当下的生活水平,普通家庭基本靠老公的收入不能负担全家的生活开支。妈妈还得上班! 挣得少不是关键,关键是工作一样是八小时。这期间孩子没人带,还得天天背奶。遇到交通拥堵,早晚加起来还有三小时在路上。
晚上下班回到家刨口饭吃就快到八点,赶紧给娃洗澡哄睡。然后才是自己的时间。一打晃睡觉都快十二点,娃晚上要奶两次。基本一个小时睡眠又除开。。。。然而第二天早六点半他就睡醒了…… ——————————————————————————- 两边父母愿意帮忙带吧,育儿观念又满是冲突。 真心不想跟老人住一起。但又没有其他办法。
幸福值? 我就想呵呵。 相信我,普通家庭带个娃,妈妈要上班的,她必须过得麻木点才能熬过一天又一天好么…… 还去矫情那么多感觉干嘛!
所以跟我们提二胎??? ——————————————————– 又想到一个地方,能不能先提倡学校啊 幼儿园啊施行早上弹性时间接收学生上学,放学后托管政策啊,首先解决当下不跟上一辈合住的问题? 以免产生父母辈跟我们教育子女的矛盾问题? 从而经一步缓解什么婆媳关系啊,七七八八的。
-————- 大家快来看…… 分割线 ————————- 哈哈哈,我就隔三差五地来看看评论…… 发现当初喷我的那个号还在跟别人在那掐掐掐啊,艾玛…… 简直不驳倒所有回答他评论的知友不罢休…… 好欢乐的人…… 大家笑笑就该干嘛干嘛吧,不要去 @TA 了……
另,我儿子已经会坐啦。虽然工作日忙累,但有了这个小家伙,自己每一天的忙碌都能换来他的成长,很是欣喜。
-———–2017-3-30——————————- 更新 ——————————–
小屁孩马上 2 岁了。前几天出差跟他视频,突然就要哭要哭地说:妈妈,抱抱我吧…… 然后就哭了,大哭…… 弄得我关了视频也哭……
亲朋和邻居也开始催二胎了。回头看看之前写的这篇文,心里还是一样的想法:我想要多子女的家庭氛围,但我不想自己生了,大环境和自身经济基础不提高些真的是生得起养不起了。养不起主要是精力上养不起……
不和谐的来一句,生二胎,你帮我养啊。。。。
Sorry 文不对题。政府为什么呼吁大家已经说得很好了。只是看了大家的答案有深深的无奈感。对于我自己别说第二个了,连第一个都在犹豫。
1. 生了总觉得养不起。要养他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也别说我自私,人就这一辈子,与其为一个还没到来的亲人劳累自己,还不如过好自己的。
2. 我是女的,胆小怕疼。
3. 这社会的平衡就在于强弱均衡。老虎和兔子都均衡的森林才是好森林。小兔子一出生就是老虎的储备粮。虽然他也有可能成为一只老虎,可机率又有多大呢?我已经很辛苦了,不想那个没到来的生命太辛苦。
如果只有一个人说,我可能不信。但是一天之内,连续有三个人说我是一只猪,我就有点怀疑了。
严格来说,我和猪有很多不同。比如猪的耳朵很长,挺阔扇风。而我的很短,服服帖帖的贴在头发旁边。如果切了去,拌上酱油醋也炒不了一盘菜。
另外,我读过书,上过大学。也知道谷子比糠皮好吃。这几天吃的总是糠皮,我还拱了几下房门以示抗议。
猪的一生是用来杀的,偶有惊喜,不过是多生些小猪仔,将来多杀几次。这也是我和猪的最大不同,我有愿望,如果有机会放个长假,我要带姑娘去旅行。
姑娘没来,猪却来了。有一天,我家客厅里突然多了一头母猪。他们把我按在地上,逼我做那种事。我有喜欢的姑娘啊。那东西好恶心。我想跑,我想在墙上把头撞破,可是他们力气太大了。
后来,听说是猪场效益不好,他们才要多找些新猪来。
我没再见过那只猪,他们倒是每天都来。有时撒一把谷子,有时放一束干草。来的多了,嫌屋顶碍事,就找来个铲车给扒掉了。
虽然他们每天都说,但是我还是不相信我是头猪。我记得我喜欢的姑娘。每天晚上趴在草堆上,我都会想起她的脸,很清秀,很可爱。
有一天,我在很远的一个猪圈里看见她,怀里抱着一窝猪仔。我陷入绝望
一段时间之后,我走出来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帮忙开导新住进来的小猪,告诉他们不要想太多,有谷子吃,有干草睡还不够吗。当然,他们和年轻时的我一样,一句也听不进去。
每天都会有新的小猪住进来,看来猪场效益越来越好了。
现在我老了。据他们说,猪老了肉就会比较硬,所以不能炖着吃,只能做馅饼。
你看,我从这边进去,那边会出来好多馅饼,就是这样。
不过我还有点高兴,因为昨天吃的糠皮里夹杂着很多谷粒,那味道真好啊。
谢谢邀请。早上起来刚刚被老婆骂了一顿。要我学习某位小盆友写答案。以后要循循善诱。我就只能循循善诱的写了。我这次很耐心的教。结合热点新闻一起教。
同样的材料,不同知识水平的人阅读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了解原理,另外一个是不懂得分析目的。
比如知乎上相关问题的高票一张图片,关于人口老龄化预测的,2050 年的情况:
这张图片中,中国排在第 21 位。接着就会有很多人想,人口问题其实也不是很严重。发达国家也情况差不多嘛。只要中国经济跟的上,发展的好,一定没问题的。
其实啊,稍微有点相关常识的就知道,这种用模型推论的结果,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模型相关的变量很多,为了方便横向比较,经常会把很多关键的变量当成常量来看。像我这个知识水平的人打死我都不会引用这样的资料的。
像这样的人口发展,关键的单位其实是生育率。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保障一旦完善了。生育率一定会下降。这个就是历史经验。而这张表格里面后面的都是非洲国家还有比如伊拉克之类的战乱国家,为什么这些国家不会老龄化呢?因为这些国家人均寿命低。活不长。要是他们医疗条件在今后 20 年完善了呢?自然也有老龄化的问题了。
所以真懂的人是不会用这样的数据的。这种东西看着玩玩就好了。中国的形式要严峻的多。
比如题目当中新闻讲到的,卫计委希望能增加 200 万新生儿童,结果才 100 万人报名。这个是意料之中的。有个小朋友在其他问题的回答当中提到了房子。能够看到房子这个问题是值得表扬的。这点老婆大人你是夸的对的。考虑政策问题,一定要连起来看。政策问题是不能单独分析的。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导致什么?
全国的传统家庭都是三口之家。所以房地产公司提供的房子也都是为三口之家设计的。你要多生一个变四口,变五口,就住的拥挤了,生活质量就下降了。都市人口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自然就不愿意响应号召多生了。有人问上海房子小,那农村还是愿意生的嘛。这个想法错啦。因为城中村改造,农民越来越多的住到楼房里去了。
还有一点,不要小看国家宣传。现在农村里面,已经有个儿子的人再生小孩也会被舆论看不起的。因为很多人骨子里面的观念就是生孩子占用国家资源,导致国家变穷。
接着来看一条新闻标题:
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达 1300 万
这是 2012 年的数据。很多一看就觉得你看中国是要计划生育啊,不计划生育每年要多 1300 万人啊。
又错啦。这个想错很正常。因为普通人不知道这条新闻背后的背景。堕胎 1300 万在国际上是受指责的,为什么 12 年要自爆家丑,原因是在这句话里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吴尚纯教授介绍说,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妇女中约有一半是重复流产,25 岁以下妇女占一半,有三分之一妇女是第一次怀孕。
这个原因很明显的一件事:中国妇女的生育意愿在下降。这个才是中心点。但是一般人这个中心点抓不到很正常的。这条新闻数据显示的不仅仅是中国妇女避孕知识少,生育意愿的下降也是很关键的点。
中国前段时间清退代课教师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觉得把教师留下来是个好事。有水平低的老师总比没有好吧。又错啦。因为没有孩子给他们教了。山区的学校都在兼并,因为很多地方小孩太少了。中国很多穷地方生育意愿也在大幅度下降。生育意愿下降是全国性的。
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个小岛,人口密度特别大。前几天郭台铭就公开鼓励自己公司的人生孩子。一胎说总共红包要奖励 16 万台币。因为台湾还缺人。台湾搞服贸,从菲律宾引进菲佣,就是因为缺人啊。中国怎么办呢?
几年前就在未雨绸缪了。到非洲去引。只是非洲那地方想引进劳动力真的很难。其实中国只能去更穷的地方要更廉价的劳动力。更穷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
有句话很多人不喜欢听我还是要说的:中国政府里,制定政策的人绝对不是蠢人。这些人水平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人觉得政府制定的政策蠢,我把原因告诉你:你和他的利益点不一样。关键是在利益冲突上,绝对不是政府的人蠢。这些人平均水准非常高。当然我说的是制定政策的,不是基层公务员。真正被吸纳到核心的人才绝对不蠢的。他们说出来的话你要是觉得幼稚,绝大多数是时间都是你的问题。这是大实话,不爱听的人,想提高自己也多想想这句话。
前几年有人提出过一个想法,把计生委职能变一变,让计生委和国外一样做儿童保护机构嘛。保护儿童不被家暴性侵,多好啊。计生委的人也有事情做,不会失业了。因为计生委的很多人都有编制的嘛。
想法很好,执行不了。原因很简单,以前计生委是收罚款的,这个部门是赚钱的。现在你让他去保护儿童,赚的没有了,还要亏。里面差那么多的钱从哪里来?
关键还是要把钱搞来。
中国现阶段不是缺钱,是分配问题。比如说上海,一个小孩平均收到的政府补贴是 2 万块。这笔钱用来发老师工资,买教学设备什么的。没户口小孩就只有 5000 块。贵州山区里面,更少。我岳父 96 年起定点捐助到现在,数据个人隐私不给。我很明确的说句,贵州山区一个小孩一个月再多补助 500 块就够了。多 500 肯定能让他得到足够的教育,然后健康成长当个工人。现在中国最缺的就是工人了。
这个才是问题。但是改分配模式是很难的事情。他多了,你就少了。总有人不乐意的。这就是利益冲突了。
知乎上我看见有统计做的不错的。各位有空可以邀请他们来做下数据看看,按照这个生育趋势和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到底缺多少人。我自己朋友在美国也做这个,但是他的东西我不能贴上来。结论很不乐观。不过政府里面人自己做出来的更加不乐观。
在哈佛里面我读书的时候有个教授我特别讨厌,但是他有句话我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是很对的:“历史上人类试图扮演上帝的尝试都是失败的。” 计划生育也是这样,以前你计划让人少生容易。现在你想让人多生,人还真不乐意。有句话叫积重难返。这就是中国现状。
不给予妇女结婚和生育所应得的法律保障和降低育儿成本,而是一味地鼓吹女性回归家庭,能有个卵用…
试问任何一个读了这么多年书好不容易熬出头的女性,在有事业有前途的情况下谁会为了生二胎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当一个对家庭付出牺牲都不被认可的家庭主妇?生孩子意味着你之前的辛苦很可能付之一炬(很多公司因为女性要生小孩而拒绝录用或者辞退)除非你能找到一个爱你专一又会赚钱还体贴的好老公啦哈哈~~(然而真的有这样的汉子存在吗⊙_⊙)姑且不说没有经济收入在家里没有地位,按照现在婚姻法,没收入的女性年龄大了一旦离婚下场将十分悲惨。
再就是养一个小孩的花费实在太高了,从幼儿园读到大学好吃好住上好学校还可能出国留学啥的最少几十万到上百万,还要给孩子买房当一辈子房奴,同时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巨大的。
何况,还有十月怀胎之痛。
总而言之,生二胎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嘛,应该学习日本,丈夫工资都打到家庭主妇妻子的卡上哈哈哈⊙▽⊙养老金分一半哈哈(就让我意淫一下嘛)
要想推行二胎政策,某人大代表提出的一味的给女性放产假只会造成女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生育率更低,最好的方法是给男女都放产假。例如说瑞典凶残的 450 天产假,都是男女平等都放这么多天产假。
强制生育是绝对不可能的,各位的脑洞也太大了点。强制生育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简直一筐一筐的啊~ 现在的屁民已经不是二十年前那样思想封闭任 zf 宰割啦~
好吧,反正我就是个坚定女权主义,不婚主义的丁克。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也许跑题了。
我以身边的人的经历来看,生二胎的家庭,普遍满足以下三点条件:
不错的经济基础
父母起码有一方有相对清闲的工作
隔代人的帮助
否则,基本上不具备生二胎的条件
而以上三点条件,看上去容易,但也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
补充:仅对女性自身来说,二胎也不是说生就愿意生的事情。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妇女数量不多。而生育和抚养孩子是一件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母亲的教育不是其他人可以去替代的。所以说,拥有两个或以上孩子,同时还要去工作的话,是非常非常累的,但如果女性放弃工作成为全职主妇,很多家庭将失去重要经济来源。而即使不做家庭主妇,多休一次产假,也会对女性的工作发展产生影响。此外,孩子越多,身为母亲能够投入在工作上的精力就更少了,对于在职业上有追求的女性来说,孩子有就好了,没有必要多生。
生育孩子也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情,女性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着身心两方面的挑战。在有了现代避孕措施的前提下,现代女性肯定不会像以前的妇女一样没完没了的生育的。看欧美明星生崽轻轻松松的,但对于体质普遍较弱的亚洲女性来讲,生育要遭罪的多。我个人的想法是,两个孩子已经是极限了,因为承担生育的死亡风险、痛楚和随之而来的下垂老化的只有女性自己而已。
政府的本意估计是鼓励像张导这样的人多生点,提高人民的素质水平,但又不好像我这样明着讲,因为这样会伤了广大生育意愿反而更强烈的 “农民朋友” 的心。
高速路上的连环交通追尾事故,后车要给前车承担损失。
现在后面没车了。
鉴于这个问题已经很老了,已经有一万多赞的答案了,所以在这里补充几件事。
首先我们要对政府未来出尔反尔的一系列事情有一个预见,不是说今天计划生育,国家糊了自己一嘴巴,以后就没有了,不是的,以后你会看见政府会连续的,不间断的,糊自己嘴巴,而因为政府不停的糊自己嘴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会由全体中国人承担。
养老问题也是一样,社保问题也是一样。
还有呢?
比如说过去的这个
现在的这个
过去的这个
现在的这个
过去的这个
现在的这个
楼上讨论的好热闹,有些答主肯定没生过孩子,生孩子的感觉不是生下来就完事了,从怀到生,我已经快两年没睡过完整觉了,除去婆媳关系,育儿观念,价值观冲击,这只是代价之一丢丢,由于孕激素水平的原因你会做一些不受控制的事情,如果你生完还想再来一个,我只能仰视和膜拜你了(生孩子痛,产奶更痛,生孩子代价那么大,我还想生我就是傻逼 -.-)话说,生过孩子的人才有发言权吧,对此我只想比个中指!划克!
生育率的问题可能比实际上更严重。
1. 都说农村人会生,实际上农村人口所占比例非常少了。
中国城市化率 56%-57%,
小学净入学率为 99.8%、初中毛入学率为 103.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 86.5%。
农村留下的是老人和留守儿童以及一些照看小孩老人的妇女,根本不可能成为生育的主力军。
我随机截取一个安徽的村庄,21 世纪的年轻人会愿意在这种农村生小孩吗?
2. 中国的城市结构和城市房价导致生活成本高。
由于集权,中央权力大,地方权利小。
城市资源丰富,农村资源少,这种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城市的养育成本高。
中国的小县城和大城市都是类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封闭式小区住宅。为什么是中国特色?因为 google earth 对比过其他国家,差不多是中国独有的。
上海市
常州
丹阳
如东县
这种小区式的住宅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从直辖市到县,从哈尔滨到海南,从新疆兵团到上海。
图片我就不截取了。
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如何的呢?
台湾人口密度也很大,台北的住宅结构
台北放大,住宅很密集,但是有非常多低密度的住宅。(生育率 1.1~1.2)
日本也是人多地少,但是还有高楼可能还没有中国多(生育率 1.3),有非常多低密度独栋住宅。
美国地广人稀(生育率 2.1)
纽约密度比较高,住房拥挤。大部分人还是住独幢别墅的 ·
中间这一段删除了。
中国因为有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对城市的扩张和郊区化有格外严格的控制。世界上的大部分城市,都是中心密度高,越往外围则密度逐渐降低,慢慢由 CBD 过渡到中心城,再过渡到郊区和卫星城,再过渡到乡下。中国的城市则相比类似城市,普遍更像是在边缘被硬切了一刀,不存在郊区化的过渡区。这样的结果是,即使在城市的边缘,地价也高到足够让高层建筑比小楼更加划算。
作者:鱼非鱼
链接:为什么日本人口密度大于中国,在日本流行的却是容积率较小的二层建筑? - 鱼非鱼的回答 - 知乎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中国的城市基本上都是高密度的高层住宅,即使在城市的边缘,我们看到要么是破旧的农村,要么是高密度的住宅。(广东浙南等地区的发达乡镇可以看到密集的多层住宅,基本上都是小产权房)
这里就暂不放法国 德国 英国 泰国 韩国 菲律宾等城市的照片了。
中国独特的产权结构和城市土地供应和行政权利的集中,导致城市基本上都是高密度的住宅结构和高昂的房价,然而这种城市应该是不适合养育小孩的。
3. 宽松的堕胎环境和极高的女性工作率。
中国女性工作率世界第一, 男女平等了吗?_真话
全球 “男女平等” 排行榜上,中国位列 61 名,可谓糟糕;但在男女平等工作就业方面,中国的数据表现相当好。网易《热观察》梳理发现,多项研究表明,中国女性以 70% 至 75% 不等的工作比例,长期霸居全球女性工作率世界第一名。
在高福利国家,全职太太一度成为主流选择。比如,在日本 50% 的适龄女性不工作,专注于家务及子女成长;而在美国,因为只要家庭中有一人工作,全家人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而且全职太太每年还可享受免税优惠,因此一度也有过半已婚女性选择居家为主。堕胎 世界各国规定各不同 (2)_两性频道
埃及:堕胎非法,除非女性生命受到威胁,政府医院严格执行禁令。不过在开罗以外的私立诊所和医院能够悄悄地实施堕胎。
法国:任何情况下,孕期 10 周以内的堕胎合法。未成年人堕胎需要父母同意。堕胎费用由国家医疗卫生系统承担。
英国:1967 年人工流产合法化。堕胎法律规定女性堕胎前必须得到两名内科医生同意。这使得堕胎过程更加去政治化,用医学手段处理医学问题。
爱尔兰:尽管法律禁止堕胎,但是每年数以千计的女性去其他国家寻求堕胎服务,本国中支持堕胎合法化的运动正逐渐兴起。
日本:通常孕期 22 周以前堕胎合法,但是为了保护母亲的生命超过 22 周也可以堕胎。通常会需要丈夫或父母的同意。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不支付费用。堕胎后通常要举行葬礼。
拉丁美洲:除了古巴和巴巴多斯,堕胎在其余所有国家非法,不过关于堕胎合法化的提议,在这些国家正逐渐增加。
波兰:1994 年波兰议会试图以经济和个人的困难为由推翻 1993 年的一项关于堕胎的禁令。尽管新政府立法禁止了所有堕胎服务,但是非法堕胎和自行引产堕胎十分猖獗。妇女团体正在为堕胎的再次合法化而努力。
俄罗斯:堕胎合法,并被应用作为一种生育控制措施,2/3 的怀孕被堕胎终止。一般俄罗斯女性在生育期内可能经历多次堕胎。俄罗斯国内有少量反堕胎运动,堕胎率有轻微下降。
综上所述,中国的生育率问题可能比实际上更严重,中国的生育环境比许多低生育率国家和地区(日本 韩国 台湾)更恶劣。
结尾彩蛋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至少出生 1750W 人呢?
**
我一个都不想生。
看看朝令夕改的政策,想想退休后的生活就觉得恐怖。
1. 等我退休了真能领到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养老金吗?
A. 能
养老金都够我养老了,我还生个 p 啊。(病了的话,小病自己去医院,大病生不如死,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B. 不能
那只能养儿来防老。但我的孩子到时得养活七口人(他们和孩子及双方父母,)。中国已经阶级固化了,我们两人年收入总共也就 16 万左右,供着房贷,是商贷,负债 8 万,月供 3000,每月水电气物管费宽带费停车费油费通讯费 1500+,老公说明年就准备要孩子,但我坚决反对,就是怕生了孩子拖垮全家,没有 15 万的积蓄还敢生孩子你是想让全家以后都做月光族吗?
扯得远了。我的意思就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我们的孩子以后年收入也就跟我们差不多(多不了太多,还很有可能会不如我们少很多),孩子两口 10-20 万的年收入,他能养活三口之家就算大功一件了,我还敢指望他养七个人?
这样说来,我生孩子养老还不如干脆不生将生养孩子的 100-150 万块钱省下来留着以后养老,这才是真正的养老之道。不要说我自私,不要说我生孩子具有功利主义的目的,如果我生了孩子不利己也不利他,那还不如不生,这样世上还可以少个受苦受难亟待救赎的灵魂。
不要跟我说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我爱国,可国家不爱我,那我就只有好好爱自己。我们只是工蚁,忙碌奔波命,一刻不得喘息,工蚁不够用,那就让蚁后生去。我们是机器的话,我们也只负责生产,不应负责生产机器,机器是该周期性地升级换代,否则工厂就要破产(国家民族就要灭亡),但升级换代的成本太高,我等屁民怎么买得起单?买不起我们就不要买了,爱咋咋的,让政府捉急去。
-————
我们的收入还算可以了,我都不想要孩子,想想中国还有多少收入不及我们的人,中国人口锐减是必然的。当然,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养法,但我想做父母的大概都不想苦了孩子吧(我也不想苦了自己),大抵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吧,那怎么能忽视经济基础这么重要的因素呢?如果自己的孩子注定了以后过着跟我们差不多的生活,那我宁愿不生。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工作创造之外,不应该有有点钱有点闲去愉悦丰富自己的内心吗?如果不能,何必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承受苦痛。孩子在惊讶于某地的神秘壮丽时我们应该带他飞过去实地感受,而不是只能借机教育他: 好好学习长大就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养老的工具,也不应该成为父母空虚无聊的晚年的唯一寄托,更不应该成为父母爱慕虚荣光耀门楣的载体。我们给孩子生命,是为了这世上能多一个独特的个体,而不是再造一个加强版的自己。这个世界应该是多样化的,每个孩子的天性意愿都应得到尊重与鼓励。理想的世界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能自如地选择自己钟爱的职业并乐在其中,而不是掏粪工正掏着粪却被路过的人捂着鼻子指着教育孩子: 你看,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干这个。也许,当这个社会能真正尊重每个职业时,我们的孩子才能自由发展自己的天性。职业分工有不同,贡献有大小,但是每个职业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每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因为天赋、家境、教育的不同,有些个体没有全面发展自己,或没有学历或没有机遇或没有资本因而不得不去从事一些 “末业”,他们被瞧不起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他们的境遇已很难改变,但至少我们能做好自己,我们应该对弱势群体多些体谅多些包容(不是叫你做圣母),而不是躲瘟疫一样的避之不及并传染给孩子。
不做好自己,不敢为人母。
现在国家已全面放开二胎,但是人口增长会不会出现井喷之势呢?不会。没放开二胎之前,农村青年男女也都是罚款也要生二胎的(没生出儿子接着生三胎),所以农村人口增长不会有什么改变。有意愿生二胎的应该是中小城市的中产之家(也不会太多)。生俩当然好,这样孩子还有玩伴。但是,看别人养一个都困难,谁又敢响应号召生俩呢。
之前的人口红利为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民众受益不多,教育医疗社会福利保障等仍亟待发展),现在出生率降低势必影响以后的经济发展,要避免经济下行只有放开二胎,只是,这养二胎的成本不能只由民众负担,毕竟,人多了经济发展了也轮不到我们来分一杯羹不是。
房价不低,工资不高,老人需养,头胎教育挤破头,自己迟迟不晋升。哪有心思再造人。。。
生个毛啊,我本来不想骂人的,妈的!
当初要求计划生育的也是你们,现在呼吁生二胎的也是你们
合着中国的老百姓都得听你们的是吗?
看到说山东的一个帖子,现在新婚夫妻领取结婚证要交你妈的二孩保证金 [不知道真假],到时不生二孩的该保证金不退。
还能不能要点脸!!!!!!
今天浏览帖子,看到说 1991 年山东单县 莘县百日无孩运动,简直就震惊了!
还有人洗地说是 轮子功造谣,是不是造谣,去听听单县吧的人怎么说。
计生委的官员就是用这种方式染红自己的官帽的吗?
1,**政府朝令夕改,缺乏契约精神。**具体的详见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养老不能靠政府。
2,执行层为了收钱和指标可以蔑视人性。在计划生育的年代,多少人被强制人流和节育,“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 这样的毫无人性的口号居然能大肆宣传起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所以大家听说了政策,干脆就抵制吧,怕的是以后万一实行了起来,还不知道要遭什么罪呢。
3,政府还想吃人口红利。把控制经济增长寄希望于人口控制,体现了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的不足。人口不够,劳动力不足了,就鼓励多生;人口多了,立马翻脸,说多生就是跟国家和人民作对,整死;老龄化了,又想让大家多生。耍猴呢?
4,**生育成本增加,国家却不给任何支持。**城市人生已经习惯于 4-2-1 的家庭模式,给孩子的投入实在太大,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高消费市场,导致了现在如果生了二胎,这个市场就逼得你不得不负担两倍的经济压力。因为整个城市的孩子都是这个成本,从幼儿园费用到结婚买房,这个费用并不会因为你有了两个孩子就给你降价。国家的算盘更响,希望你生二胎,仅仅是想吃你的人口红利,至于你活的累不累,它压根不关心。国家心里想啊:以前你们拼命想生,现在让你们生了,你们还不立刻跪舔? 我去年买了个表。
因为 “全国妇女的生育意愿在急剧降低,并且一年比一年低”。
故而,其实单独二胎并不是莫名冒出来的,计生部门对人口趋势的预测偏差由来已久。“十五规划”(2001-2005 年)和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年)对新增人口数量的预测。这两次报告的时候,开放局部单独二胎的政策已经开始被讨论了。目前这个政策,属于试探性的先行政策,但在上海遇冷的现象,也算是试出了很多东西,我文章最后再说。(可以直接跳过去)
先证明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出现在大城市里面,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也是在降低的(欠发达地区农村除外),社会观念和国家政策已经我朝的家庭结构主流上塑造成了三口之家。这点比较反直觉,知乎很多中产阶级依然以为农村地区由于宗族意识还是生育意愿浓厚,实际上并不是,社会观念的影响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导致三口之家依然是主流。
引用《人口研究》对于承德农村地区的报告。
“根据调查显示,在选择理想生育孩子数为 2 孩的情况下,人们对性别构成的偏好有着明显的特征。两地选择 2 个理想孩子被访者中,68% 希望孩子的性别是一男一女,30% 的被访者选择顺其自然。其中,承德地区选择一男一女的比例为 60.24%,邯郸地区为 85.64%. 同时,分年龄段看,认为一男一女为最佳组合的比例也都很高,承德地区均在在 58%~78% 之间,而邯郸地区则在 71.43%~90.74% 之间。”
“根据调查显示,两地区被调查者想要 1 个理想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占 49.74%;其次是为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占 20.42%;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占第三位,仅占 12.57%. 承德地区的调查情况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选择生育 1 个理想孩子的意愿更加理性,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孩子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提升。
在选择理想生育孩子数为 1 孩的情况下,人们对性别的偏好原因主要是:选择男孩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而选择女孩则是因为省心省事,其他诸如增加劳力、财产继承等传统原因均不再明显。”
也就是说,很多人小看了农村地区的变化,
1,产业结构的变迁,已经社会观念的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在农村地区如同主席的指示的一样,正经二胎的比例其实都不算高)
2,农村的社会关系发展,使得社会观念已经转向了 “优生优育” 的方式了,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了主要因素。
3,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但是相对于新千年左右,有明显缓解,主要是宗族意识中,父权财产继承意识开始淡化。
城市的生育意愿也就不说了,给一份统计数据把。(来自于《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陈字,邓昌荣)
表上而言,也可以间接证明我朝的宗族意识也在开始慢慢淡化,父权社会留下的生育责任感,近年来已经在开始慢慢让位于个人意愿了
所以说中国的生育意愿是在一步步降低的,并且还相对大。故而单独二胎政策,事实上,是从早年间开始的人口预测为指导,进行的一个试探性的先行政策,当然人口政策必然是和劳动力经济政策是由适配关系的,不过单独二胎政策在上海遇冷,申请量不足百万(200 万总名额),事实上也说明目前鼓励生育需要权衡的东西。
1,经济原因,社会结构流动性,至 “新常态” 在逐渐变缓,而由于房屋等持有性资产虽然增长走缓,但是总价居高。教育成本也逐年增高,由于 “学区房” 的存在,两个因素还联合在了一起。城市化扩张,都市区规划开始形成,大体量的城市经济注定了生活成本会继续抬高。经济原因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即硬成本。
发达国家的经验是通过公共政策进行补充性补贴,再提高生育意愿,而我们并不能通过很有执行力的公共政策。首先,中国的人口体量无法进行全面的福利建设,很多试图认为中国应该随着产业升级,逐步提高福利支出的占比,这个并不是一个好意见,并不是财政上无法执行,而是在新常态的过渡期,承诺高福利在占有主要的公共财政增量,由历史经验来看并不明智。
其次是分配和产效比的问题,三线城市投入少量的教育补贴,就可以达到很高效率,几千块至万元一年的补贴甚至可以在三线城市供给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本,并且能够达到产出,孩子比较一般,培养一个产业技术人员没有问题,孩子努力一点,上个好大学也不是难事,但是大城市的产效比降低,因为即使相对于高教育质量,成本依然实在相对较高。但是问题在于,中国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即使在省际上,二线省会必然是绝对的教育资源集中地,大量三线,农村的人口必然会流动到二线城市中接受教育。而一线大城市就更明显,集聚了大量来打工,做生意,定居,接受教育的非户籍人口。而由于我们的公共政策以户籍政策为基础,并以此为单位。故而,针对于高人口流动性,以及地区差异,公共政策并不好进行。
2,社会观念原因。
鼓励性生育政策在新女性中,普遍不得民心。当然,仅个人而言,我觉得是好事。
我朝目前处在 “前平权时期”,在性别问题上大概是处于美国 70 年代的阶段,此时主要的历史任务,是消弭父权社会的性别预设(也就是父权社会将女性强迫了既定的生育义务)。
也就是说,女性经济地位在自主意识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女性地位的提升,以及在经济分工体系中定位的变迁,使得社会观念(父权性别预设),和男性中心话语(偏向男性的社会舆论),与目前的状况发生脱节,社会观念显得落后。目前的平权的目标,首要就是在公共话语体系中,对于残存的父权意识进行反抗,并塑造新女性的平权观念。以美国 70 年代的历史数据来看,这个阶段的生育意愿是肯定会降低的,因为社会中残存的父权观念中就包含将女性物化成生育角色,那么对于生育问题,在价值倾向是肯定会出现明显反抗,进而 “鼓励生育” 的社会话语,以及公共政策,在新女性群体中是完全不得民心的。
其次,目前的平权话语中,新女性的地位提高,主要是总结在了 “独生子女红利” 和“计划生育保证了女性不生育的自由”以及 “女性的自主奋斗”。也就是说,目前如果决策层大力推行鼓励性生育政策,某意义会被视为父权结构对于女性好不容易努力的地位,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并且在父权意识残留下,对于底层女性来说,有可能被夫家或者父权结构非人道地剥削其生育和养育上的贡献;即使对于中层女性,在传统家庭结构存在的情况下,也会受到父权结构的剥削,并且有可能这类鼓励性政策,会进一步加强父权意识中“性别预设” 的话语强度,增加就业市场上的观念歧视,不利社会观念平权化。。而在这些观念平权的基础上,鼓励女性超越传统家庭角色,并且不再将家庭角色当做必要选择,要以自主意识做自我实现的个人奋斗,有利于经济分工中女性话语权的提升,并且冲破父权社会预设的女性角色(生育角色)。
所以鼓励性政策在新女性群体是普遍不得民心的。
估计以后口号要改成:一人结扎,全村超生。
我在城乡结合部,生活在城里也经常生活在农村,我想简单说下这个问题。
县里 10 多年以前是 15 万人,现在加上一万多外来人员,实际仅 14 万 2 千人。
政府呼吁生二胎,那是一厢情愿。城里人生一个,带孩子的经济压力和精神付出较大,不愿意再生。农村人生两个的多,但也有好多即使生了一个女孩也办了独生子女证,不愿再生。这样,人口只降不升。
现在的问题是:
1、土地大量撂荒,有地无人种,少有人养猪养牛羊,即便种地主力也只是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农村传统种植业基本上退步;
2、外出人口流动多,五十以岁下的打工进厂做生意搞运输;
3、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空壳村大量出现,虽然农村漂亮房子越来越多,但有的没人住,更多的一两人住一大房子。
4、孩子越来越少,涌现农村小学校撤并潮,乡镇中学又撤往城里中学。大量教育资产闲置荒废。
5、年轻人普遍没有以前吃苦耐劳的精神。征兵兵源少,质量逐年降低,当上兵的多是独子,有消防领导告诉我,以前的兵调皮捣蛋但敢上敢拼,现在的兵温柔听话却怕苦怕累。
就随便说这些
过年时和河北老家亲戚聊天,也许不算有代表性的样本,但或许能说明部分农村的一些情况。
家庭 1:
同辈三兄弟 26 岁到 33 岁之间
老大,自主经营,生了 2 个孩子,不打算生第 3 个,不是因为政策不允许,是不想生。
老二,打零工,没结婚。
老三,打零工,已婚,1 个孩子,不打算生第 2 个.。
家庭 2:
同辈兄妹两个,26 岁到 30 岁之间
老大,自主经营,生了 1 个孩子,但大部分收入用来照顾长辈看病和养老,不打算再生第 2 个。
老二,打零工,计划今年结婚,虽已在县城买房,但不打算马上要小孩。
家庭 3:
同辈兄弟妹三个,35 岁到 40 岁之间
老大,未婚,打零工
老二,已婚,运输行业,1 个孩子,不打算生第 2 个孩子
老三,已婚,运输行业,1 个孩子,不打算生第 2 个孩子
上述情况在农村、县城或许比较有代表性。长辈祖辈养老、家庭成员看病、购置房产以及子女教育,各种应酬占去了主要收入。就业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生育预期。虽然是少数民族村,但 30 岁上下的已婚家庭生二胎的比例普遍较低。即便是过去一两年因为征地等原因短期获得较多补充的农村家庭,更多是用来投资,置产,没有选择生育第二胎或第三胎的。
城市的情况,可能各位知友都有了解,就不多谈了。
不过比较积极的消息是老家医疗、幼儿园和小学的条件有所改善,但相关收费也都上去了。
简单地就出生率下降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出生率的下降必然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结果。(这™不是废话。)这些因素包括金钱、观念、政策等等。排名第一的答案中的养育体系奢侈品化,是很新颖的观点,但是我认为养孩子成本高,并不是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些贫困地区的人穷到揭不开锅,也照样生孩子还一次生很多,原因为何?为老有所养。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选择便宜的奶粉,便宜的方式去养孩子,简单的说:投入高并不是大家不生孩子的原因,原因在于投入产出比。
开场白说完了,以下是我想表达的重点:
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条: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一个人,决定一件事情做不做,一定是以他(她)个人的观念或想法,去综合权衡考虑整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
决定到底生不生孩子也一样,一定是综合考虑整体的投入产出比的结果。
**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比。(重说三)
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中,投入包括金钱、精力、情感、时间等,产出包括钱、满足感、增加人生体验、传宗接代、心理、社会认同等。个人把所有影响自己生孩子与否的因素都考虑进来权衡之后:“产出大于投入,则生;小于,则不生。”
当然,像之前提到的,因为观念,财富和政策的不一样,每个人考虑投入产生时的权重也不同。
例:有的人喜欢自己享受与玩乐,考虑的主要因素是钱、时间和精力,而生孩子的产出中的 “带孩子的满足感”,“心理慰藉”,“传宗接代” 对他来说价值很低,那么他很可能选择不生。而有的人认为 “传宗接代” 的价值很高,可能即使金钱上难以支持优养一个孩子,他很可能也会选择生孩子。
中国 80,90 这一代独生子女们,大部分从小被父母爷奶惯养,这一部分人,非常了解父母带一个孩子的辛苦,什么洗衣做饭换尿布。80,90 后一代成年之后真正对父母的奉献很少,也就是回报很少(并不是说自私不愿意回报,而是社会的情况,工资低,从小又养成开支较高的习惯,自己都没法养活,由奢入俭难,还如何养父母。)而在父母身上索取的很多(除了钱还有洗衣做饭带孩子什么的),也就是父母养孩子的成本很高。(强调一下,我说的是大部分,不代表个人。)这一部分 80,90 后亲身经历了这种情况也很了解这种现状,这将成为以后他们考虑生不生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锚点效应,这些经验会在日后的决策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他们按照自己的经历计算生养孩子的投入产出),其他宏观的东西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们根本不考虑或者考虑不到。自己都是被娇生惯养的,考虑到生孩子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在内心夸大养一个孩子的需要付出的总成本,考虑到成本高,自己是否能负担承受得上;回报低,自己是否非生孩子不可?不如把钱拿去自己消费?斯认为这可能是影响 80、90 后这两代不愿生育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ps:我妈给我说,当年农村里宣传计划生育的时候,一位农民大妈说:“你不用计划生育,你只要能在我们老了的时候,每个月发 5 块钱的生活费(那时的物价水平,5 块钱足够一个月开支了),你叫我们生,我们都不生,一个都不生!”
在过十多年,如果中国年轻人人口中有三分一左右都是绿绿。。
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劳动养那么多卡菲嘞老头老太么??
其实,在中国,无须这么担心生育率。
这是某次去旅游途中,一个睿智老者对我的天真给予的回答,我竟无言以对。
只要悄无声息的不再限制人口,
自然有人乐此不疲地生育。
只要 zf 敢放开人口放开户籍,
上海人生不生算个事情么?
自有来自四面八方的
多子女家里的二儿三闺女四毛头来占领城市。
信不信
走着瞧。
不然老人还真的政府养么?2333333333333
政府发现,有的人不想生,有的人拼命生,人口素质急剧下降。
相关利益:生了一个孩子,有办过生二胎证。
我和我家男人都是独生子女,我非常喜欢小孩子,家里条件尚可,也有人愿意带,我在我女儿 2 岁的时候,和我男人出去旅行意外怀孕,办了二胎生育证(要去资料馆调档案,手续复杂 (ಥ_ಥ) ,带球跑更加累人)。结果,第二个孩子在二个月就停孕胎死腹中,至此,我想生第二个的想法彻底绝了。我其实是有点小愤青 hhhh,家里娇惯恋家又是吃货,国外旅游又容易,出国这种事没在人生计划中。这事儿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
不能说第二个孩子流产全部责怪当时的公司(国企),但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保胎的时候打电话给你让你加班(一直有出血状况,保胎四个月,整整在床上躺了三个月),产假没结束就急着电话要你回来上班,等真的上班原先的位置已经没了…… 调离岗位后,新的女领导又会在这件事嘲讽你,我离职的时候她觉得非常惊讶,事实就是她嘲讽我生孩子位置没了那件事让我下定决心走的,呵呵,心力俱疲。
我非常非常喜欢小孩子…… 第二胎确诊停孕的时候,我直接在医院崩溃的大哭,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孩子,我决定放弃生二胎,也许好多人要骂我,但是我还是想说,我想集中资源让第一个孩子移民。
我不要我的孩子多好多好,只想让她自由健康的长大,让她有生为一个 “人” 拥有应该拥有的权力,不被物化,不被剥夺最基本的权力,仅此而已。
啊说的都是丧气话,太负能量了。
我说点开心的~
我的女儿就是我的天使 - 3 - 虽然真的因为生了孩子彻底感受到了社会的冷漠~ 但是有了她,我的世界都美好了。
她爸爸是个低情商的大射手,多没情商呢…… 跟他女儿抢吃的 (⊙o⊙),抢到了还要跟他女儿晒 (⊙o⊙),我下班回家要跟我告他女儿的黑状 (⊙o⊙),我抱他女儿陪他女儿睡觉他要吃醋 (⊙o⊙),然后末了还要抱怨他女儿不肯亲他_(:зゝ∠)_
别的小朋友都是直白的说不可以不行,我家小朋友会婉转的拒绝,比如问她能不能分享好吃的,她会说:“你身体没好,不能吃。” 然后还一副很关心你的样子,问你要不要吃药 (ಥ_ಥ) 。
为了吃个东西嘟嘴撒娇打滚卖萌这种黑历史能说么_(:зゝ∠)_(我只拍下来了~\(≧▽≦)/~)
过了一个夏天天天懒家里,脸肉嘟嘟的,我妈妈睡得迷迷糊糊把她的脸当成屁股戳了几下,她委屈死了 hhhh
偏题了_(:зゝ∠)_谁开个 “养个萌萌的小朋友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一定来答题晒女儿⁄(⁄ ⁄•⁄ω⁄•⁄ ⁄)⁄
总之生不生孩子,跟国家没半毛线关系,我想要我就顺其自然生了(其实一群 XX 只是想为自己的超生找个政策支持罢了,你们都想多了)。
然而大坏境不好,就算是我这种有强烈生育愿望的人也不想生第二个╮(╯_╰)╭。
事情哪儿有那么复杂, 一句话, 狼太多了, 猪不够吃了, 就号召猪们多生猪崽子
人口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人。
大家生个二胎好 力助政府来养老
以前读研时,给我们上课的经济学教授说过,出生率会随经济发展自然降低。因为育儿成本也会随这个过程大幅上升。尤其在教育领域。现在搞二胎计划?屁用没有。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这个结局是跑不掉的。
城里的朋友们你们好!看到你们谈到计划生育这事这么一本正经我就觉得好笑。
中国多数的人口还在农村,但中国农村的事情和法律上、媒体上、小说上的非常非常不一样。不要觉得城里的事情会原样发生在农村!可以说一项政策到了县一级基本上就变味了。
在农村,计划生育这事从一开始味就没正过!最开始的野蛮超乎城里人的想像,后期的混乱也超过城里人的想像。你们真以为农村的计划生育和城里是一套政策?一个省内可能有几千套政策,这种政策视当地经济和财政水平而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土政策”。
废话说太多了,我的意思是一句话:到如今,想生的早生了,不想生的打死也不生。
…… 象征性的分割……
我说的 “土政策” 是这样的:超生罚款统一价三万一胎,包落户。
~~~~~~~~~~~~~~~~~
忽然又有人点赞,那我再讲个听来的故事吧。
有个贪困县,每年布置的超生罚款任务都很重。当地计生部门为了完成任务,把罚款指标细化到每个计生干部头上。
电话:老弟,刚开了会,明年超生罚款可是要涨!今年你不赶快把二胎生了?什么?你别听老王忽悠,这事你得找我办啊!我帮你找领导申请个 95 折。不过你可得抓紧,明年才生出来就不好办了!
其实所有国家生育控制或者鼓励生育的最大难题就是 想让他多生的不生,不想让他生的拼命生。
生育意愿降低有很多因素,两个相对重要的。
1、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
2、生活成本提高
这两个因素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是成立的,上海作为一个发达城市,自然是更严重一些。甚至可以说第一条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而第二条就不多说了。
有人谈到既得利益的问题,好吧,全国吃计生饭的人几百万。之前几十年靠勒索和杀人挣钱,现在居然还有人考虑他们的再就业意向问题。
一个国家在老龄化到达一定水平时,会产生质变。这在很多发达国家和艺术作品里可以见到了。
1、年轻人压力大,就业意愿低,啃老。这在日本已经有大面积发生了,反正去工作很累,大部分收入还要缴税,不如回家啃老。
2、资源竞争导致的残害。现实中也许还没发生过,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大逃杀》、《饥饿游戏》,老人不希望年轻人参与竞争夺走权利,而杀害一些年轻人。
3、保守性政策对劳动者的损害。当权的老年人制定政策来尽力确保自己持有资产的价格,降低劳动价格。加大对劳动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压榨。比如当前的房地产政策, 当权的老人通过早年积累掌握了远远超过自身需求的房子。于是通过政策打压小产权房,打击群租房,十八亿亩红线,减少土地供应等方式来确保其掌握资产的高价格和对劳动者的盘剥。
至于老龄化崩溃后的样子,可以参考底特律,以及希腊等欧债危机的国家。人口骤减至原来的 1/3,劳动人口大量外逃,只剩下老人。社保系统崩溃,领不到养老金。街道破损,很多房产因为外逃者因无法出售而干脆被遗弃。
参与讨论者大多与我一样都是升斗小民,讨论政策无非是扯蛋。讨论下应对的方法更实在些。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大多数国家的养老金或养老保险设计都是基于多数人活不到退休年龄设计的。看不懂的去研究下保险的原理。所以中国当前的状态肯定不是常态。即便在看知乎的大部分人也是如此。未来人均寿命就算提高到 100 岁,退休年龄也会提高到 110 岁。别抱太大希望活到法定退休年龄。
中国搞养老保险的 90 年代,就是因为国家养老已经难以为继。而刚推出的养老保险又不好意思大幅度降低退休福利。于是顶了几年,趁着出口增长,还算问题不大。甚至我母亲退休后的退休金还在最近这几年从 470 元涨到 1000 元出头。现在经济增速肯定没法确保了,老龄化也从 2011 年开始,就要想办法延长退休年龄。以中国当前的人均寿命,65 岁肯定不是退休年龄改革的终点。未来几年将退休年龄提升到 70 甚至 75 岁也是可能的。就看养老金的窟窿有多大了。
所以说,对大多数在看我答案的人,不要抱希望活到退休,大家当前缴纳的养老金是肯定打水漂了。
所以养老问题,还是要自己想办法的靠谱。第一选择就是离开这个正在失去活力的经济体,去到能够维持经济活力甚至有所发展的经济体。比如美国,通过更好对个人财产的保障而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或者是印度,非洲之类还远远没到老龄化的地方。
次优的选择,可以自己多生孩子养老。考虑到妻子要多承担那么多,还是挺残忍的。再者当前城市的生活成本决定了这也是非常痛苦的道路。
比较惨的办法就是感觉差不多了,就去找个山村修个小房子,自己种菜养活自己啥的。老了肯定会更难堪一些,但能搞到食物毕竟能活下去。
飘逸一点的人,可以考虑年级大了就自我了断一下。比如我就考虑 60 岁时可以买个小帆船去出海。
这是工业社会的一个悖论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一个社会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贫困」人口和「富翁」所占比例都不太多的「橄榄」型社会,这样的社会才能不断向前进,而不是马尔萨斯的陷阱或者权贵一手遮天的状态,也是理想的「民主」社会的分层结构,甚至有人说「橄榄」型社会是政治上最「稳定」的
然而,不幸的是,在人口方面,「橄榄」型社会恰恰是最不稳定的,和「贫困」人口以及「富翁」相比,「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是最低的——相比于穷人「多一碗水就能多养活一个孩子」的状态,中产阶级希望后代能够出人头地,因此花费在子女上的资源相对比例要比穷人多得多,穷人连送小孩读完九年义务教育都不太乐意,而中产阶级会让小孩去读各种课外辅导班之类,这样,养育后代对于中产阶级是巨大的成本,同时,这也是推高一线城市「学区房」价格的因素之一;可是,相比于富人,中产阶级的经济收入并不足以负担养育大量子女的消耗,像沙特国王那样的,即使有上百个「王子」,上万个「王孙」,也能养得起。所以,作为社会的中坚,中产阶级在人口比例上的贡献一定是萎缩的,之所以以前不明显,是因为那时候中国人大部分都处于「穷人」的状态,当然拼命生,当然会有「计划生育」这种政策出台
但是现在中国不一样了,以有闲上知乎为标志的中国中产阶级已经形成并不断扩大,而他们是最没有能力多生孩子的。中产阶级的这种弱势地位,我们不仅仅在中等收入的中国看见了,在欧美其实也看见了。只不过面对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各自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中国的办法是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可能还会鼓励生育,但效果堪忧,从日本和韩国的情况来看,本来就收效不大,但现在思维和政策的惯性还在那里。欧美的办法呢?鼓励绿教徒移民,无论合法的非法的,「英吉利斯坦」「法兰西斯坦」「德意志斯坦」一个个地冒出来了,居留在美国的非法「老墨」也数量可观,本质上都是在人力成本上升以后对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的需求
这是在工业社会无解的悖论
展开一下,另一个悖论是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标志是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力,这造成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丰富,同时造成对人力需求的减少和工人消费能力的不足,即「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导致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和经济危机
这两个悖论在工业社会都是无解的,根本不是能够通过政策的调整来改变的,先凑合着过吧,凑合不下去了自然会冒出办法来的,至少之前几百年还有争夺殖民地、世界大战和大屠杀、大萧条这种短期解决办法,有核武器以后会是啥状况,谁也不知道
我真是操的中南海的心哪
Demography
China’s Achilles heel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发展模式突显深层弊端
中国,恰如伊利亚特的英雄(阿喀琉斯),似乎战无不胜。据 IMF 估计, 至 2017 年中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但就算阿喀琉斯的母亲将幼子浸入冥河,使其刀枪不入,未接触到冥河水的脚踵却成了他的弱点。除了其他诸多问题,中国也有一个潜在的弱点:人口
根据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在 2010、2011、2012、2013 年的生育率分别是 1.18、1.04、1.26、1.24。但这些本来是专门用于了解生育状况的数据却从未成为人口政策的参考,理由是存在瞒报现象。根据 2010 年人口普查的详尽数据来核实历史抽样数据会发现,除了在 1980-1996 年漏报比较严重外,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生育率数据基本准确,而计划生育部门调整后的生育率则一直高估得离谱。以历史回测的生育率为准,从 2000 到 2010 年,国家统计局抽样统计生育率平均仅低估 2.2%,最低也只有 10.2%。而计划生育部门的官方生育率则高估 21.8% 到 51.7%。即使假设抽样调查将实际生育率低估 10%,近年中国生育率应该也不会超过 1.4。
根据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和女性存活率,中国目前的生育更替水平为 2.2,即每个女性平均需要生育至少 2.2 个孩子才能让下一辈与父母辈持平。相对于此,1.4 的生育率意味着,出生人口每代将减少 36.36%
从长期趋势,特别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人口的衰减更是触目惊心。在 1820 年,中国占世界人口 35%,目前只占 19.0%,但年出生人口仅占世界 12.0%,这还是中国的生育高峰期。考虑到十年内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数量将萎缩 44%,而中国生育率则仅有世界平均的一半,只要一两代人的时间,中国年出生人口就将萎缩到世界的 3.4%((1-0.44)*0.5*12%)。即使能幸运地将自然生育率提升 50% 也只能保持世界的 5%。即便大力鼓励生育,要把中国生育率最终提升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能也需要两三代人,等到最终稳定下来,中国年出生人口乃至总人口占世界的比例可能不足 3%。
上述的坍塌前景与联合国预测的中国本世纪末依然拥有 10 亿人口的印象截然不同。虽然各种证据都显示中国已经陷入严重的低生育率危机,但中国卫计委和联合国等组织提供的各种误导性信息让中国接近人口断崖却浑然不知。
我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虽然中国在 2000 年设立了国家养老基金,现行养老保障体制出了问题。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制度,需要现有的年轻人掏钱养活退休的老年人
我国现在 60 岁以上人口为 2.1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15.5%。
根据预测,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19.3%,2050 年将达到 38.6%,这对我国养老和医疗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 3.04:1,到 2020 年将下降到 2.94:1,2050 年将下降到 1.3:1。老龄化也会使医疗保险支出面临更大压力。
目前可行之法只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牺牲老年人 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同时加大税负,以全力鼓励生育,因为养老负担重,会反过来继续抑制出生率,形成恶性循环。看如今日本就是这样。
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即使退休年龄被推迟到 65 岁,到了 2050 年,依然是 2 个劳动年龄人口养一个老年人口——现在这个比例大约是 4 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一个老年人(如果去掉不缴纳养老金的劳动年龄人口,则比例进一步下降到 3.2 比 1)。
第二种,存钱。
但是所有的金融产品,如果涉及到了跨期,都需要未来的生产力作为担保。在老龄化十分严重时,社会面临的情况是劳动力严重不足而资本过剩,资本品的价格会迅速降低,
第三种,是出现了大量机器人从事生产,或资本外流至劳动力尚且富余的地区或引进劳动力。
第四种,在资本逐渐过剩、劳动力逐渐不足的趋势中增加生育,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
但问题是,提高生育率,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吗?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出生率一旦降低就不可能回来了。
去看现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没有经历战争或者极特殊原因),出生率一旦降低,无论给于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都几乎没有效果。
从来没有一个政策方向,不论意识形态、无视政治制度、不管贫穷、富有、腐败或者廉洁,在任何条件下,由任何执政者,都没有成功过!这就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从来没有有效过。
原因是,出生率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的养育体系完全奢侈品化,这种奢侈品化不仅仅是价格的方面,还有精力方面,从而不分贫富的射杀所有生育适龄人口。这个时候给予鼓励生育的政策,不管给多少钱都只能继续加剧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进而降低未来的生育率。
总之,中国经历了人口激增后的急刹车,朝令夕改,这必然导致人口结构的严重不平衡不健康,新中国成立之初鼓励生育多出的人口正是如今迈向老龄化的主体,而计划生育时代出世的本应更多一些的人口正是目前国家的顶梁柱。而中国奇迹般崛起的经济也很大程度上得利于人口红利。当国家终于放开计划生育,却发现人们不想生了。但是在成功施行了另外国家都没能施行计划生育的中国,未来谁说不会出现低生育率回到高生育率,细思极恐。。。。。。。
接盘侠不够了
如果有钱养 2 个,不如好好养 1 个让他移民,要多养小孩也让他出去后再养。造福后代。
生个第二个小孩,绝对不只是多双筷子的事情。
对于妇女来说,再生一次孩子意味着再受十个月的苦以及分娩的痛楚,这还只是生理上的事情。如果她二十多,这个年纪事业可能都没有安定下来甚至没有稳定的收入,生再多孩子都没有精力抚养。如果她三十多,本来已经在职场上就已经受到诸多歧视,而生孩子则会立马抑制她的事业发展,职位被替代的事情可能都多了去了。如果她四十多,即使不考虑工作的问题,高龄产妇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如果家中已经育有一孩,孩子对于第二胎的抵触也许可以调解,但是等到第二胎出生后正确处理两胎之间的关系需要的精力难以想象,一不小心就会养坏两个孩子。
经济方面,恐怕是最大的难题吧,当然也不排除那些为了儿子拼命生不管家里是不是养得起的人。供养一个孩子有余,两个孩子就可能紧巴巴。
其实说那么多都是考虑到生二胎根本没有保障才不想生,一个孩子,不是把他喂到这么大就能成才,中间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以计算的。_(:_」∠)_说句不好听的不要打我。。。生出来养不好,以后大了就是社会的蛀虫,生块叉烧都比生孩子好。。。。。
我老婆从产房出来就拉着我的手说:老公,对不起!
过年回家,几乎所有见到我的亲戚朋友都跟我说同样的话:你完蛋了!
我的员工跟我说:老板,我们的工资适当加点就行了,我们都知道你压力大、不容易!
我生意上的朋友都说:你该涨价就涨价吧,我们能理解!
我们小区的物业公司老板跟我说:兄弟,给你免一年物业费吧,给你赞助点奶粉钱!
我的司机现在都是自己拎自来水手工洗车,他说去洗车行太贵了!
====================
我在医院待产的时候,小护士都不停的冲我眨眼!
去给儿子拍个百天照,影楼的小姑娘主动要求加我微信!
由于经常怀里抱着一个、手里拉着一个在小区里晃悠,经常有小姑娘上来找我问路!
我在私人 QQ 里放上两个儿子的合影之后,就经常被附近的人要求加好友,清一色的小姑娘!
oh,mygod,他们一定觉得我是个贼有钱的壕!
====================
这一切的一切,就因为我有两个儿子,是的,两个儿子!
===================
话说这年头,敢生 2 个男娃儿的,就是会被人这么森森的误会!
单纯吐槽下,一胎办准生证因为异地婚姻从孕三月折腾到临产,孕检每次排队半天,找生产床位操碎了心。孩子出生后看个病提前一天挂号,上个幼儿园提前一年报名,不知道小学还出什么幺蛾子的我,为什么要生二胎???生一个体验下人生就好,再搞一个就纯属自虐了!
……………………………… 我是不知道怎么分的分界线……………………
私以为二胎规避风险作用也是太有限,不管一胎二胎都是怀胎十月辛苦生的,365 天没一天省心的养大,不管失去哪个都是致命性打击,与其说二胎分担风险,不如说增加。。。得,本来担心一个保护一个就好,现在得忧愁俩怎么安全健康的长大。
不让你生的时候可以强制流产,让你生的时候可以强制交配。现在只是鼓励二胎,过几天强制二胎也是有可能的。
不会继续鼓励的,下一步是生的少就该罚款了
我孩子 12 月 31 号北京出生。之前最早查出来怀孕我去医院检查,以不在医院建档为理由不给检查。我去办了无数的手续,还有暂住证,我在我自己的国家暂住?:)
我后来选择了私立高档医院,生个孩子大约花费 20 万左右,下一个能报销 50% 吗?让每个中产阶级都能在好医院生的起,能吗?能不要什么狗屁出生证明,准生证这种操 py 的东西吗?不能别给我逼逼。
目前,在国内的每一个大中小城市,每一所中小学的门口,在上学和放学时间段,都是堵点。
我家乡是个十八线小县城,也不例外。
条件好的家长开汽车,条件不好的家长蹬三轮,把学校里三层外三层堵的严严实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小区里的公共绿地上,不少娃在玩,每一个娃后面,都站着至少一个家长。
每个人都不敢让娃离开自己的视线。
这就是生育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这种成本是生育成本里最不容易量化的一个,同时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
随着公共安全风险的提高,人力成本只会随之上升。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公共安全的恶化买单。
这里说的公共安全风险,包括环境、食品、交通、疾病、犯罪行为造成的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30 年来这类风险持续上升。目前,对大部分人来说,每一个小孩的抚养过程,至少要绑定一个大人完整的劳动力。
广泛流传的资料上说如果一胎的抚养成本是 1,两胎的抚养成本是 1.6。
对金钱成本来说可能的确如此,但对安全风险引发的人力成本,可能两胎的结果是翻倍或者以上。
换个视角,从发展经济学来看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 “国家鼓励生育二胎”,不如说是 “国家在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翻了一下楼上的答案,大多是从政府的角度入手的,即 “老龄化” 的问题、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等。
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在可预见的未来,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更大尺度的放开甚至废除都是可能出现的,这些都基于一事实依据——“生育意愿低”。
包括题主问道:“能鼓励的起来吗?为了鼓励大家生育,会有进一步的补助措施吗?”
都与这个问题息息相关。
故而,此处用贝克尔的人口理论加以分析。
贝克尔将成本—收益分析法引入对家庭生育的研究。把小孩视作耐用消费品(事实上在生育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也多是如此考量的)。
![](data:image/svg+xml;utf8,)
于是我们可以做出如上图的供求曲线,横轴表示一个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纵轴表示生育孩子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当边际成本 = 边际收益时,家庭对于孩子的需求达到均衡,生育意愿减为 0,孩子数量为 Q。
首先,我们考量生孩子的收益。
天伦之乐
养儿防老,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生育决策中的影响尤为凸显,如
提到的 “存钱不如存人” 的问题。中国底层的贫困家庭应该生几个孩子才道德? - 猎鹿人的回答
短时间内的劳动回报,即孩子在幼儿阶段便能帮家里做事,甚至能工作补贴家用。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包括印度等地,童工现象都比较严重。
舆论压力的减轻,特别是在男孩的问题上,至今很多家庭不生出男孩誓不罢休,而在一些家庭虽然已经不在意生男生女,但对于丁克的行为还是较为抗拒。
当然,还需要考量生孩子的成本。
在家庭拥有生育决策权的情况下,要使均衡数量降低,就要使生育孩子的边际收益降低,或者边际成本升高,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在边际收益上:
在边际成本上:
![](data:image/svg+xml;utf8,)
可以看到,这些措施大多是在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也是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社会所需要具备的。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 MC 曲线和 MU 曲线共同左移的过程,生育意愿的降低,也是这一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于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后可能出现的人口再次暴涨的忧虑逐步降低,因此可以预见:政府将继续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直至废除。
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能鼓励的起来吗?为了鼓励大家生育,会有进一步的补助措施吗?”
目前来讲还没处于一个十分 “鼓励” 的状态,这一块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还是以政府逐渐放手,把生育决策权交还家庭为主。随着老龄化的严重人口也必将出现一个负增长,但若是到那个时候家庭的生育意愿依旧低于某个限度,出现如同现在北欧诸国的问题,政府也必然会围绕 “鼓励生育” 做出一系列举措。
具体如何,参照上述分析过程做一个延伸就行。
今天让生一个就只能生一个,明天让生两个就必须生两个。
你以为是耍猴呢?
目前排名第一的张小小的回答是不准确的。尽管如此,很高兴能够在这个话题下,看到广泛的知友对于计划生育弊端的认识。
在 2013 年,以
先生为代表的呼吁废除计划生育制度的知友,在知乎上得到的往往是冷嘲热讽。现在大家已经普遍对于计生持否定态度,这是宣传的进步。
但是 **“****出生率一旦降低,无论给于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都完全没有效果” 这句话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认同这句话,那么还要废除计划生育干什么呢?草民们不必担忧国家大事了,计生委也不必改革政策了;底层的人和和气气,上层的人赚的金银满钵——多好,对吧?
古典经济学里面有一条基本假设,那就是人总是以满足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行动。现在城市里面人为何不敢要二胎?许多人不是不喜欢孩子,是因为养不起。许多名人为何超生(这个词真是……)?很简单,孩子数目的增长没有影响到家庭的生活质量,甚至很有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政府能够完全放开二胎限制,把计生罚款全部取消;自然会有人考虑多生孩子,当然数目的增长不那么客观。但是若是国家鼓励生育呢?比如多生一胎国家给 20 万的生育补贴呢?类似于法国这样的国家为何穆斯林人数暴涨?那是因为整体国家采用鼓励生育政策,生孩子反而可以拿到更多的补助贴补家用。虽然说国家采用怎样的鼓励政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情,但是这不意味着从限制政策到鼓励政策的转变对人口影响毫无作用。
张小小例举的中国育儿产业已经奢饰品化的论点我反复看了许多次,怎么看怎么论据不够。我认为这是一个靠不住的观点,中国的奶粉产业的确不佳,但那是因为 2008 年的毒奶粉事件对于中国奶粉产业的毁灭性打击的缘故;童装、纸尿布、玩具…… 完全都是平价市场。“当一个人有多胎生育意愿的时候,他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
计划生育的确让中国少了数千万人口;但是人口出生率降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女性教育的飞速提升。我们要明白子宫是会过期的,怀孕则会影响事业;随着女权运动的普及,女性会在各个领域争取更大的工作空间,随之而来的就是生育意愿的降低。
那为什么美国和欧洲的生育率会比东亚地区要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绝非张小小简单的一个 “平价市场” 或者 “奢侈品市场” 能够阐释的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包括:
基督教传统与计生限制:在基督教盛行的国家,堕胎被认为是罪恶的行为;而在东亚许多地区都有过限制生育的政策(没错,包括台湾和韩国)
外来人口的流入:由于欧洲与美国经济发达,大量的外来移民涌入(欧洲多高生育意愿的穆斯林)导致了生育率一定的提高,东亚地区实行普遍排外的政策;
城市化的速度:欧洲和美国的城市化已经趋于缓和,许多父母去世后自然会给子女留下房产,而在城市化极为剧烈的中国和韩国,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正如纽约时报所说的那样,“中国城市化的速度简直是每个月都在造一个新的巴黎”,住房供给失衡,某些既得利益者赚的肥肠满脑。
……
总之,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越早废除计划生育越好,每早一个月废除这个奇怪的法律,中国在未来就少一分人口压力。
感觉像玩模拟城市,提出一个政策之后发现数据走向似乎有点问题,赶快取消并提出相反政策。
在游戏里这么做的下场一般是整个城市崩溃。。。。。
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中,生育率下降是必然趋势。
问题在于,十亿人口级别的初级工业社会在升级过程中需要什么量级的增长维持正循环,谁也说不清楚。但劳动力缺口早已客观存在。
鼓励生育是个杯水车薪但不得不做的姿态,个人认为资本输出才是最重要的。
终于意识到只准生一个是极度错误的做法呗。
不切实际的人总是喜欢预设: 如果都像 xxx 那样,那么 50 年后会如何如何倒霉。
补充修改:
拿生育影响人均 GDP 说事的人,似乎忘记 -= 婴儿会长大! =-,未来的工作者会产出更多的个人 GDP,所以一国的人均 GDP 并不会因为生育婴儿而降低。
占用资源更加是胡说了,你这辈子使用的资源,全是自己花钱买的。。。请问占用谁的资源了?
以下是反向洗脑
1. 人口越多越好;
2. 马尔萨斯错得很离谱;
人口绝不会以一个 固定的 xx 率 永远增长,每个家庭都可以随时决定自己的生育率。有人喜欢多生,有人喜欢不生,而且这种潮流经常变来变去。
补充:根据评论
的意见,我查阅了下述附图中 “人均收入就下降了三分之一” 的中文,其对应英文原文如小图。
我猜测作者的意思是:人均收入原本是 1/2,现在是 1/3,所以比以前降低了 1/6,即降低了 1/6 除以 1/2 = 33.33%
3 强制只生一个的政策,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4 担心 “人人都学上海人生不够两个,xx 代以后人类就灭绝”,这样的也是扯淡!
最后,有人认为,别人生孩子,是送福利给你,而不是抢夺你的资源;
鼓励了吗?只是不禁止而已。
看看生个二胎要准备多少资料就知道了
人口老龄化。羊毛不够用了。
其实可以参考许多发达国家,养老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开放的条件很有意思,底层群众基本上都达不到二胎条件,所以大部分是中上层才有条件。应该不会产生太多劳动力。
补助措施应该不会,毕竟未全面开放,只是发达城市!还有可能是防止房地产泡沫!
ps. 瞎掰的!!!
楼上技术贴已经很多了,我本人就是题主问题所引用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也来说一句。
放开二孩早就有必要,但现在整个体制都在顶着舆论压力拖延时间。个别官员和部分地区的鼓励不能视为整个体制层面的鼓励。这艘大船要掉头转向实在是太难了:全国几十万计生干部还怎么吃饭,他们的就业如何解决。分配教育、医疗资源时,各地政府的思维惯性都会利用 “独生子女” 这条标准来分配资源,现在要取消,很多人会无所适从。
我提供一个角度,只需要看看改革开放最前列的城市是如何对待生二孩的行为,参加南都报道:《深圳生二孩减大孩入学积分》深圳生二孩减大孩入学积分 多交 2 年半社保可补 ,就知道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生了。
去年 12 月,33 岁主妇何芳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大宝今年 3 月满了 6 岁,面临报读小学一年级,根据今年的宝安区教育局关于小学入学积分的规定,独生子女可以享受加分是 60 分,而 “其他政策内子女” 的加分仅为 30 分,少了这 30 分,可能会影响大宝就近入读宝安上小学。“我不想将来大宝觉得是二宝的出生给他的人生造成了困扰”,何芳担心道。 而宝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目前的入学积分政策的宗旨之一依旧是“独生子女优先”,因此即使在政策内合法生育二孩,在积分上还是不可以跟独生子女享受一样的待遇。
宝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独生子女在入学积分上的差距,每个区的教育局都有这样的规定,只是分数的不同而已。而记者查询各区官网,福田区独生子女加分为 3 分,政策内生育子女加分为 1 分,悬殊两分。而南山区独生子女加分为 20 分,政策内子女加分为 15 分,悬殊 5 分。而罗湖区的相应加分悬殊则为 10 分。 就连产假也会出现缩水。生第一个孩子时的产假 5 个多月。而当第二个宝宝诞生,按国家规定产假为 98 天,若难产增加 15 天假期。这么一算,生二孩产假缩水近 50 天。
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像深圳这样的 “细微规定” 都在排斥二胎,个别官员的呼吁并没有成为整个政府整个体制的意志,社会观念也在官方舆论引导下已经把一胎视为习以为常,把二胎视为奢侈和异类。而同时,当大孩面临的就医困难和入学困难越来越高时,一想到生二孩几乎是一种痛苦,这就更加削弱了潜在人群的生育意愿。
实际上,体制性地限制生育容易,但常年的潜移默化已经成功塑造了把一胎视为常态的社会心理,要慢慢解除生育控制,就得根除这种无处不在的思维,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知乎真是……
我只想说你们真的是没到农村待过,还二胎?我昨天刚给一个小孩上了户口,是她家里的第五个女儿。前天上了一个四胎的。
真的不用太担心,你不生,有的是人生。
生产原料匮乏和技术发展受限:对于生产原料和技术方面,侧重点应该是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项目,其重心应该是实现全球化再平衡。西方国家长期的技术封锁乃至政治干预使得亚非国家的发展一直在遭受打压 – 在国外念书的朋友们应该最清楚,除了学费,每年的教科书有多贵。
生产力缺口:国内人口减少,虽然短期内对于部分非技术相关性岗位而言,是个提升个人收入水准的机会,但若没有外来资金的汇入而使中国成为一个封闭的市场 – 资金作为缸里的水,总量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如何提高个人的人均产值去弥补过去藉由大量人口红利创造的经济?会不会更多的是内耗?
长远来看,倘若无法保障大部分人当下的生活水平怎么去做进一步发展?那重中之重,究竟是该对内资源重新整理还是更侧重创建新的外资引入渠道?
我以为,当务之急应该是提高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做事行为准则较为规范(由城市的运作和建设相对完善的区域)的人群基数,由此去带动和提高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声誉,让更多的优秀资源往我国汇集 – 年轻的人们用脚投票,也标示出了北、上、广、深等城市作为最先开拓的排头阵营的地位。也间接保证了人们有机会获得更多可支配资源、资产,为开拓和发展技术,增加个人产值上涨空间做好准备。
以上是一些个人的片面理解。
你就算不生二胎,你也是奴隶
你生了二胎,你孩子和你也不是奴隶。
二胎与否跟是否奴隶根本没有关系。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以前的计划生育,现在的情况是否会好些,如果没有计划生育,那些生出来的人是否能过得道充分的教育,是否能够又现在的生活质量。
另,认生出来,一定会老的,那么这些人人口老龄化不同样会给下一代带来养老压力吗?
假设人口是递减增长或者低增长的,人口老龄化便是必然,如果是快速递增的,那么一个国家的资源是否能够支撑得气人口的高质量的增长。
中国人口基数这么躲,似乎必然陷入其中的一个,要保持平衡太难了。而且我们根本不知道平衡点在哪里。
但是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一条路——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率。
啊哈。大部分答案都是站在社会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作为具备了生育功能的适龄妇女来说一下。
在不考虑自身精力、能力、责任感等等等等因素的前提下。
除非在就业市场上不论 “未婚未育” 还是 “已婚未育” 或者 “已婚已育”,都不会被用人单位以“女” 的原因给过滤掉、区别对待、压薪。
我多少可以考虑一下生孩子这件事。
如果生孩子在就业方面是个加分项,对于每一个生了孩子的妇女,国家补贴足以让用人单位动心的资金(及政策)。
我生孩子的意愿会更强烈一点。
这些东西我怕说出来就会被查水表
你造为啥伟大领袖毛主席那个年代要死命生娃儿不
你造为啥咱们那么先进的社会制度摆在那里还有那么多人移民美帝不
为啥咱们可以说美帝三权分立不好不
为啥那么多背负重任的贪官喜欢去美国不
我跟你说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
年轻人眼光放长远一点
中国人那么多 全移民美帝了
再过三百年 炎黄子孙遍布全美
不费一兵一卒 和平解放美国 选个中国人做总统
那个时候 美国的胜利就是我国的胜利
世界的解放就是我党的功劳
这是一盘大棋
可是呢
领导人是伟大的
屁民就太不听话了
不就是食品不安全点儿吗
不就是教育资源质量差点儿吗
不就是没点儿公民权利吗
跟解放全球比起来哪个重要!?
放开二胎还特么不想生了
那个时候为了麻痹美帝国主义
生完一胎强制装环
现在非得逼着日理万机的领导人给你们规定造娃指标?
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一点
生二胎是利在千秋的大棋
要不怎么说我们领导人伟大呢
看到身边有个女亲戚三年时间生两个,不工作,基本和社会脱节,人被掏空的感觉,并且接下来几年诸多禁忌,恐怕也要家庭主妇好久,对我来说这样太恐怖了………
想到以后的教育成长什么的,感觉一个就够呛了。
负责任的父母,肯定是希望给孩子自己能力内最好的物质精神条件,至少不想孩子比身边同龄人的一般条件差,会考虑孩子未来,不只是多一双碗筷的事情。
很多人说人少了工人不够,没人搞生产,我感觉这是想多了。几百年前大多数人都从事农业生产,但是现在发达国家都是百分之几的农民养活全部人,中国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会这样。其实工业也是同理,随着机器人越来越聪明,根本用不到那么多工人干活,估计也是百分之几的工人就能生产出全部人所需要的产品,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因为有人认为老百姓就是羊, 想多就多想少就少。
“牧” 这个字真是刻画的深刻
1985 年,上世纪 80 年代,政府说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1995 年 90 年代改成 “政府帮养老”
2005 年十年前说 “养老不能靠政府”
现在又计划推迟退休年龄,2012 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2015 年,养老还是多生孩子好
ps. 公务员除外
tg 抓中国人的思想抓的太准了,
现在计划生育放开其实是迫不及待了,
各方都在呼吁,政府只是稍有松口,
但是生二胎的手续条件还是很苛刻,
等到社会大家都开始强烈要求开放计生,
并且媒体天天报道由于计生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人开放生育的要求达到定点,
就是彻底开放生育之时。。。
计划生育其实还有个好处就是,
可以使阶级流动加大,
因为限制生育使低层权贵不容易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集团。。。
血缘形成的利益集团是最坚固的吧。。。
1. 只是上海政府鼓励生单独二胎,不是全国性的;
2. 单独二胎都没有生,说明国人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
3. 如果单独二胎都没有人愿意生,计生委继续存在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4. 上海生育率世界倒数第一,大概是 0.7。上海户籍人口连续负增长已经超过 10 年,本地人口已经低于 50%,再过 50 年可能只剩下 20~30% 左右,百年内,作为一个群族,上海人将基本消失。
5. 一个群族要想人口不减少,一对夫妇至少得生 2.1~2.3 个小孩,上海这种 0.7 个小孩的恐怖低生育率会导致上海人一代减少 60%,迅速灭亡。当然中国整体也好不哪里去,统计为 1.2,为计生委硬生生改成 1.6。当然不管是 1.6 还是 1.2 都是亡,早亡晚亡的问题。
7. 上海养老金早已入不敷出,亏空巨大。因为上海年轻人太少了。不过外来人口补充着上海的劳动力短缺,所以明面上还不太明显,但是由于外劳没有纳入养老计划,所以这方面养老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有人说以前没有,现在已经纳入了)
8. 这么单独二胎,全面二胎,彻底放开的慢悠悠的搞下去,等待 70 年代婴儿潮人口失去生育力,中国人口、经济、社会将全面崩溃。
9. 30 年国际计生洗脑教育国人中毒太深,从领导到文艺青年,皆不能自拔,连夫妇两个必须生 2 个人口才不会减少,这种 1+1 =2 最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明白!坚持一胎化一代减少 50% 这种大整帐还不明白吗?
// 拿本题举例。里面有个 “人口学家”,毕业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个大学是洛克菲勒财团出资建立的大学。洛克菲勒财团是世界计生阴谋背后的主谋,它培养了大量所谓人口学家为其摇旗呐喊,详情见这个问题: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在 1980 年开始施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 臧大维的回答
10. 中国被培训的对自己后裔的恐惧已经到了洪水猛兽的地步,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你觉着中国这么看待自己孩子,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
拿新加坡來說 政府在鼓勵生育這件事上所做的工作非常多 生二胎以上的福利也是非常完全以及多樣化的 可是國民還是選擇一胎甚至不生(當然穆斯林教除外) 現在新加坡華人比例大幅度下降 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 經濟發展變慢 社會活力下降 國防減弱 高技能人才減少 這都是低生育率的後果 所以 比起為節省公共設施開支 政府還是更希望通過福利提高生育率 為了長遠的利益吧 至於低生育率 就是經濟發展迅速的附屬品 沒辦法的 現在這個自私的社會 誰還會為了傳宗接代放棄自己的事業 自己大好的青春呢
政府原来一直把生孩子和痛苦(超生罚款)联结起来,结果终于等到了社会发展的这个阶段,生孩子果然就是痛苦啊,
《罗马尼亚的节育堕胎法》 月经警察
我反对很多答案。
因为国情。
按照很多人的论点,我国人口峰值会很快来到,生育率只会越降越低,人口全面老龄化社会极快会成为现实,并且我们会面临一个现实:即使政府呼吁生育,生育率也仍然会下降。
但我不认为是这样,至少不完全是。
借用一个图
这个图问题在哪里?在于我国的贫富差距。绝大多数人,并不是中间呈轴对称的部分,而是偏左很多。
我们在讨论数据问题时,总是存在一种自我代入感,我吐槽春晚,网上都在吐槽春晚,那么全国人民都在吐槽春晚。
殊不知:网民岂能等于人民?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现状:我们中国目前的绝大多数人,不在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生活,不会每天在网上刷刷知乎,和你我一样,吐槽一下如此强的党性春晚。(eg.)
对于今年春晚,我是一点好感都没。但是我可以说,如果按老年青年来分,被你们吐槽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老辈人唯一能跟着唱出来的歌曲,冯巩说的 “吓死宝宝了” 他们是根本听不懂的。如果按收入程度来分,被你们喜欢的胡歌,农民和农民工也只会把他当做很普通的节目。
而这些收入低者,不会在网上发声,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一年到头买一张 20 小时火车的站票,回到村里高高兴兴全家看着春晚一起过个年。
他们会上网吐槽春晚烂吗?
所以春晚对中国人民来说真的有你看到的网上充斥着的骂声说的那么烂吗?
诚然,党性是强,但不得不说有的节目也是可圈可点,总的来说中规中矩。
回到正题,如果我们取消掉这样的代入感,再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农村人口有 6.7 亿,其中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约 5 亿,(其中肯定没有你)
城镇人口为 6.6 亿,包括所有小县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他们的生育意愿呢?
按照其他答案的说法,那中国为什么不敢立刻全面放开人口增长,反正计划生育事实上没起到作用(某答案),从二胎数据来看人口生育欲望也低。
国家智库远见不够?
有这么几点:
1 计划生育绝不是用处没那么大,所谓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欲望一定程度负相关是正确的,但拿中国来与欧洲,日本比是大错特错。
试问:大学生烂大街,找不到工作,没人要,就可以证明中国大部分青年都是大学生吗?
完全不是。大学生永远永远都是少数人。
(请记住,不管我们经济力量多么庞大,不论我们的政治家如何看似在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我们的国家,在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曾积病百年的落后国家。)
附图:
(来源:维基百科)
但在欧洲,日本,教育水平极高,民主化进程靠前,教育水平才会是导致其低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这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
最高票答案,你那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生育率降下来就再也没起来,无论采用何种政策,能不能严谨一些,噱头大是容易得赞,但请尊重客观事实。
2 我的长辈们,很多希望再生一个,可是,不敢。
(有生了二胎藏起来的,但极少数极少数)
只要是吃公粮的(那个时候城市基本都是),查的严的,罚款,引产,开除公职。
计划生育的实施,在许多地方与官员升迁有 “一票否决” 制,你们都懂。
再说一个秘密,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很纯洁,吃公粮的,国家不让一般会自觉不生,尤其共产党员。你可以说你见到过什么什么 但一张白纸溅了一片墨它大部分还是白纸,只不过你看到了墨。
农村地区好一些,但生育水平也降低了。
永远不要小看国家力量
七十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
3 为什么二胎政策遇冷?
一是因为,本来主要被限制的人就是城市的人,城市的人受教育水平高,在这里,教育水平对生育欲望影响权重大。
二,仍然是因为在城市,城市生活成本高,能生,可能养得起吗?
但是,如果是真的人口老龄化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呼吁全面生育(生育政策已全面放开),那农村的生育能力显然和城市不是一个级别的。(基数问题,教育水平影响生育期望问题,成本问题)
4 中国特色
中国人普遍服从国家意志。国家需要,我就会做。这是和欧美人很大的一个差别。
简单的来说,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民主化比较落后,“自我” 的意识不强,偏偏人们很爱国,对国家观念很强。
别不相信,如果国家需要生孩子,甚至出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降低成本),生育数量一定会远远出乎你的预料,这是教育水平,思想观念,以及成本问题所造成的。
既能享天伦之乐,又能有国家补偿,还是响应了国家号召,为国家做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别说你还要读研读博,别说你还没玩够怎么能要小孩,别说政府的号召关我什么事政府又不是国家我能不能有独立人格了让我生就生不让我生就不生
你只是一个上知乎的人而已,或许你在科研方面很出色,但你在大数据方面无法代表中国人民,至少无法代表很多很多人。
人口问题没那么轻松但也没那么严重,按照当前政策,慢慢试点,慢慢放开,稳稳调控,或许会离最佳改变政策时间差上几年出现一定的问题,但如果按你们这些把它当极其严重问题的人迅速放开人口政策,才会真正出现极其严重的问题。
深夜打字,若有疏漏,还望不吝赐教。
补充:针对一些评论,作补充。
移民问题,会,如果出现低生育陷阱,会开放,扩大移民,亚非拉移民,但是否政府会真正以这种方式使之成为基石,基本国策还有待商榷。
美国是移民国家,采用的移民政策是精英移民政策,这种方式自然极有利于美国的发展,那里是民族大熔炉,也不会说因此而对国家有威胁。
我国不同,以汉人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奉行与他国不同的政治制度,且在传统观念中早有 “非我族类其心必殊” 的讲法,人民及政府恐怕会对此留有疑虑。
没有接受过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思想的大规模涌入,是否会对政府统治,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其次,移民是移谁?
精英?我们很难为其提供与美国相同的待遇,即使提供,他们会相信中国的政治气氛,学术气氛吗?空气雾霾呢?会来吗?这都是精英人士所考虑的问题。
普通人?
没必要。我国发展腾飞,有一定原因就是在掠夺非洲等的资源,无论是廉价的劳动力,还是强大的污染,还是丰富的矿产,还不如直接把工厂建在非洲,雇佣即可。
所以靠吸纳亚非拉的精英人士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在人才方面的短缺,但如果出现的是人口问题,不能说杯水车薪,但无法也不会成为主要政策。
再次,为什么会说有人口不足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的短缺,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很多事机器已经可以代劳,但养老压力增大,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消费)下降。比如说,人口断崖式下降,房市供远大于求,会不会导致房市泡沫破裂,进而引发极其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等等
对于农村看待春晚的问题,我只是举了个例子类比了一下,或许在看待农村信息化水平我确实有失偏颇。
也或许吐槽春晚已演变为全民狂欢,至少在我看来,春晚是不好,没有新意,党性大得在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下引起反感,价值观输出过于强调。但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面对十多亿人,政治不参与才不正常,敢于大尺度突破才奇怪,所以我说它中规中矩。虽然烂,但也不至于骂声如此激烈,无人敢为其张目(看评论就知道)
这是社会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引发的社会问题。春晚确实 “烂” 仅是导火索。
还有说我说农村智商低的。看来您的高考语文肯定没拿高分,因为提取文章信息错了,或者说您对智商的理解有问题。
我国普通大众智商不低,卖菜的时候价钱很难算错。
但他们的思想极其易被人愚弄。
我把话撂这了,大部分人都是愚昧的。(不是智商低哦~)
此话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世界。只不过发达国家的民主自由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教育先进的背景下,对自我的权利捍卫地好一些罢了。
另,大学生永远是少数人这句话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我国 2015 年出生人口 1559 万,高校毕业人口 749 万,刚好一半。
请注意:这个数据是在我国每年投入无数金钱在教育方面换来的。
也就是说,政策的投入希望量变引起质变。
我在举这个例子时是为了说明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国外的差距。简单来说,失业的那些人,是不是就是在最差的大学或许大专还混日子过的人?所谓的 “上大学” 和没受过高等教育区别不大。
这样的大学,还是传统上的 [大学] 吗?
大学生数量多能代表教育水平高吗?
在中国,能代表国家希望教育水平高。
高中老师说过一句话印象深刻:“在现在,你要是连个本科都考不了,考上大专以后赶紧玩,一毕业你就失业了。”
这个话说的不太好听。。因为是对我们精英学生说来着。。有夸张成分。有政治不正确嫌疑
(别怀疑精英学生的问题,高中全校 top2 1:11 我们班是实验班)
不过也有道理。如今的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哪有二三十年前的大学生素质之高?扩招扩招,虽然短期内普遍素质下降,但有利于长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要好的多。(客观事实,不是崇洋媚外)
当然,我们国家在发展,很久以后会好的多,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到那个时候,恐怕我国的 “墙” 也会开放了,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无需过于担心思想侵蚀,相反连通世界的利益对思想侵蚀的害处要大得多。(政府指定政策一般是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墙”也一样,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
那时面对的生育陷阱才是真正的生育陷阱,和日本欧洲相同。
所谓长时间积累,只是相对即将面临而言,大致就再两三代人的时间(完全是推测)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育率下降了,就回不去了是正确的。但那适用于很长时间。但我国是特殊的,是国家力量强行降低了生育率,所以至少全面取消计划生育我国生育率会迎来一个高潮,但随着时间发展会趋于稳定逐渐下降。而只要有一代人生的多当前社会风险指数就会显著下降,其中有一个时间差问题。(当然当这一代人也老龄化社会风险指数显著上升,类似于我们现在,只不过生育率低原因不同)所以我说最高票答案不严谨。
但我们此时面对的陷阱是长期的计划生育造成的畸形生育率引发的。
有一个评论说他们农村是每家都是两个,所以取消计划生育没影响。
不不不,农村本来一胎生女儿就可以生二胎,应该说,单独二胎政策影响不大,这才是正确的说法,二者受众不是一个数量级,不要偷换概念。
全面取消影响会很大,首先城市人口并不少,中国历史上有希望儿女双全的说法,也希望孩子不要孤单,一些家庭顶着成本压力也会生第二个,而农村来说,那就随便了,因为计划生育时期对农村一胎男孩还想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太多一是成本,二是计生委也会管,甚至管的严的农村会强制引产(相信你们有所耳闻)。如果全面取消,在庞大的基数下以及并不是很高的成本下(包括县城,相较大城市成本低,也是目前农村青年愿意去的地方)生育量的增加即使没有很高,但也不会很低。
至于取消没有影响,无稽之谈。
所以我认为:我国本应更早推行全面二胎政策,但也不能因为全面二胎政策推行晚就急于全面取消计划生育。
如果提前数年推行全面二胎,我国新增人口每年多一两百万,对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利;但同时,由于这张政策推行晚了,立即全面解除计划生育有矫枉过正嫌疑,应先在大城市作试点,再推广至二线城市,再到农村,但这样未免有生育不平等之嫌疑,激化社会矛盾。
在接下来数年内,应逐渐慢慢开放计划生育政策,也可以国家鼓励生育。(鼓励和号召不同)
至于出现生育鼓励政策优惠及全面号召,我认为至少我们目前面对的由计划生育造成的 “人口假陷阱” 不会使相关优惠政策启动,否则会造成人口层次全面畸形的场面。
针对第一条评论:主要问题都已回答。
至于生育主力,的确农村年轻人现在都往城市涌,但其极高的生活成本会使得他们不得不退出,转而来到三线城市。(我想很难回到农村)
三线城市成本仍然不低,但由于教育水平农村出身等等问题,传统观念仍有很大影响,如果再有一些政府鼓励和政策优惠,以及对于小城市教育等资源的再分配,生孩子生两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成本问题主要就是教育和买房。
教育一定会有优惠,现在小学初中学杂费已经被免除了是吧?
买房,人口的减少,房市的过度开发会导致房屋积聚,产能过剩,但由于其巨大利益以及泡沫破裂的巨大危险,政府会倾向于维稳房价,(事实上最近十年已经有多次刺激政策又泼冷水又刺激,当年的 3 万亿对抗经济危机着实将风险提高太多)但同时,生育率下降确实很难回升,至少无法回升至高水平,所以必须要减小泡沫,因此住房问题可以与生育问题挂钩。
减少了生育成本,也有利于房市的逐步稳定。
但的确里面存在时间差问题,这就需要国家房市,人口等政策根据经济等因素再宏观调控。
号召的问题,共产党的舆论宣传很强大。
爱党不是爱国,但需要孩子的不是党,更也是国家。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很强。
此条我也没把握,毕竟不比当年。
与题目无关的几点感想:1. 每个人都知道计划生育是反人性的政策,但又如何呢,这个党的政策都是非到悬崖边缘不会改变。2. 马寅初现在人家叫他 “马老”,一百年后恐怕就是“马贼” 了,对于这种人,危害抵得上一万个秦桧和汪精卫,挫骨扬灰也不为过。另外,马寅初本人有 9 个子女,其父亲祖父曾祖都是十几二十个子女,待人苛,与己宽,这就是典型的小人。3. 人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财富,离开人一切就没有价值,乔布斯创造了近千万的就业岗位,爱因斯坦、普朗克、费米等人的理论让人类得以使用原子本身的能量,这些都是人——作为万物灵长带来的进步,而我们政府还在把人作为负担,急于甩掉,这就是今天的买椟还珠。4. 后人审视我们今天的计生政策,不仅不会佩服先人的远见卓识,反而会讥讽我们的短视和无知,同时,对于这个党的诟病,恐怕注定不会集中在今天的寡头政治,而是饥荒、文革和计生三个方面。5. 我不是独生子女,年少时计生人员抄家带给我的恐惧直到今天仍未消弭,直到我长得足够大时还以为计生们会把我抓走杀了。家乡小镇卫生院后面的池塘曾经漂浮着无数胎儿的尸体,他们本来可以成为美丽的生命,但最终只是医疗垃圾,这是赤裸裸的屠杀,而且是藉医生之手的屠杀,这是任何法律法规包括那个在法律上毫无效力的计划生育倡议书都不能证成正当性的屠杀。
我突然理解的 “净网行动” 的真正意图…
谢谢
补充:
还有 “扫黄行动”… 让妇女都回家生孩子去吧…
~~~~~~~~~~~~~~~~~~~~~~~~~~~~~
总有人说看不懂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我是脑洞的确太大了…
大概思路是这样子的。
净网对吧?那动荡的荷尔蒙总得有个去处吧?找五姑娘没有素材?只好找个真姑娘… 1 分钟以后,荷尔蒙平静了。1 年以后,当爹了。1 辈子以后,人口问题解决了。
以上。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曾经想,以后一定生>2 个孩子,一个人太孤单了,随着年龄的 增长,我觉得,一个就好,现在甚至不要孩子都可以接受。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能为了下一代牺牲自己的青春还有时间金钱精力。
以前大部分人养儿防老,当自己有能力养老,为何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若问原因,对我来说就是:观念 and 能力
醒醒醒醒,大家伙醒醒,该吃药了!
年轻人负担老人已经很艰难了,你还要求他们再养多一个孩子?你不是在逗我?
计划生育造成的恶果,根本无法通过鼓励生育解决问题,谁来负担这些孩子?之所以开放单独二胎,我觉得是谨慎的一步,因为直接开放了并鼓励生育,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不小心生了太多,怎么办?那些年,农村家庭无法负担多生的孩子,也没有计生用品,唯一的选择是溺毙初生婴儿。
像某答案说的,只能是通过延迟退休了,干到死。无解。
在说鼓励生二胎之前,能不能说一说生一个二胎女性需要付出的代价?
女性如果生孩子,那么在生育期和哺乳期经济实力必然下降。很多直男癌一边认为孩子就该女的带,一边又觉得你带孩子没工作,没给这家里做出贡献,你就还什么都听我的。有种生了儿子你来带啊。
还有那种在妻子哺乳期出轨的人渣。可是这种人渣居然也能找到老婆。还有中国的法律,怎么就不要求过错方支付抚养费呢!
不管你们怎么觉得,反正我是不敢生的。一孕傻三年,本来就蠢了,再生个崽怎么出去找工作。怎么养活我自己?还有我的崽?
什么时候未婚女性能人工受精呢?这不也是可以提高生育率的办法么。。。虽然这样也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找个男人生崽。不想生。我宁愿一直工作,到死亡。
首先我觉得得确认一下题主问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说 “为什么政府要放弃只许生一胎的政策?” 另一个方面是说“为什么政府要去呼吁(或者有鼓励的意思在里面)?”
第一个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奇迹离不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充足的劳动力攻击可以使得工资,或者说劳动(力)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当然,人口多并不是全部的原因所在,但是从简单的供求角度分析,中国的人口数量和过去不发达的工业发展水平能够让劳动力价格保持在低位),于是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使得中国在过去的年间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以上说的都是不错的,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生的人少了。这意味着,在将来,或许也不能多久,让老板加薪,不然就炒老板的鱿鱼变成了一种可能。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的说法,真实发生的情况是劳动力减少导致更多的岗位找不到人,尽管也有可能因此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但是根据历史的尿性来看,如果自动化程度提高没法挣差不多的钱,那不选择自动化而是选择退出行业才是更常规的选择。具体的表现就是各种企业关门,把投资放到海外或者利润率差不多的地方,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够这么做的话。
上面是从劳动力方面讲的,而从消费的角度来看,考虑到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要卖掉了,假如说,买的人少了,那么这个商品的供应量自然也会减少,将来的人,就算是胃口再好,也不可能吃掉我们现在两个人吃掉的东西,消费需求的下降同样会导致生产的萎缩,如果中国不能把更多的产品推销到国外的话,经济规模的减少将会很严重。
当然其他一并引发的社会问题,总之脑洞尽管可以大开。这里算挖个坑,以后哪天有闲工夫再写。
问题是,出生的人少到了什么程度。这个我们可以具体看看 5 年前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中间的各种死亡,以下同样如此,(当然就进入 80 年代后,也没有大的变故使得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发生大的变动,以至于人口年龄结构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从 15~19 岁年龄段开始,这个年龄段的几年间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减缓,从出生年份来分析,这情况大概是 90 年代以后,也就是我这一代的人开始。在 1991 年到 2005 年期间,虽然有所波动,但出生人口的数量下降了大约 775 万,什么概念呢,广州市 2013 年的常住人口大概为 1192 万人,相当于大半个广州城的人。
如果是中国未来还是继续维持强制一胎的政策,那么可以看见,等到 2050 年的时候,整个国家的年轻人数量会变得非常稀少,显然,无论是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太少的年轻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至于,为什么说要 “呼吁”,或者更直接的,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愿意生。我是这么认为的,在此也提一个说法:**在现在这个社会,最好的避孕药是生活成本。**为什么说现在?在农业社会大家生活也够艰难的,但是大家还是拼命生,一方面是农业社会里的新生儿夭折率比较高,另一方面,多一个男丁,就是多一个劳动力,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起码村里打架也能多双手帮忙。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把生小孩养小孩作为一个家庭的投资项目是非常不合算的(卖亲生子女的除外),而且当做一门生意来看的话,这必须是亏大发的。不仅如此,如果没有传宗接代的需求的话,大部分人也许宁愿不要小孩,生小孩是要占用夫妻双方的资源的(无论是时间或者是金钱),养小孩就更加花钱了,这样如果是对于完全从一个个体的角度而言,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无用的负担,有这闲工夫,还不如两口子出去耍耍。所以说,如果生活成本足够高,很大部分收入低的人可能就会倾向于迟一些要孩子,更别说生两个了,然后迟着迟着,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的年轻人(我也是 = =)更倾向于宁缺毋滥吧,能培养好一个就已经不错了,养两个的话时间精力还不一定够用。
所以说政府才去呼吁大家生两个,不过用呼吁也说明问题并非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只是一个风险,真出什么大问题了,相信政府直接就各种补贴了,让大家生小孩,国家来养。总而言之,呼吁毕竟不用花多少钱,相对是个比较便宜但是也比较水的方法。
知乎果然是城里人多比较会玩吗?所谓鼓励生育呼吁二胎根本没必要啊亲!
我就说几个身边的例子,先说明: 本人河南三线城市,老家农村,今年 23 岁。
例子 1: 我一个高中同学最近又添了个妹妹。。。。。小姑娘还不满一岁,她母亲经常抱着去楼下晒太阳。不得不佩服这当妈的真是有勇气,大儿子都 20 多了搁到农村都要当奶了,还敢要二胎。
例子 2,我老家一个亲戚,我叫小叔的 (其实就比我大三四岁),刚结婚就生了个女儿,后来还想再要个男孩,手续办不下来,最后干脆先生了,预备以后再办户口。据他说老家这样的“黑人黑户” 还有很多,户籍的事情不必担心。但我并不了解具体情况,也不多做评价。不过顶着计生罚款生二胎的老家亲戚为数不少,很多都不到 30 岁。
城里人不愿多生,农村愿意多要几个的多了去了,我后来大致算问了下,村上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初中毕业 (村里有初中,但老家人比较喜欢把孩子送到郊区这几个工厂的子弟学校上学,学费 200rmb / 学期),在本地混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或者嫌收入低就去南方或者昆山打工去了。
站在我的,可能也是知乎大部分人的角度看,一代打工仔培养下一代打工仔好像很没前途的样子。后来我父亲告诉我农村生一个孩子成本不高,很快就能养活自己没准还能往家汇钱。找个老婆往往也是打工的,房子彩礼要求不高 (我们这边婚俗还算可以接受,农村要求 5 万彩礼,有房有摩托车,城市就没谱了),其实是个稳赚不陪的事情。因此我觉得国家彻底放开生育,河南农村分分钟教你什么叫真的人口爆炸。
例子 3: 我在广东上大学,班上凡来自广东农村和县城的没一个独生子女,曾有一个同学抱怨说家里宁可掏十几万的超生罚款也要再生一个否则他这会儿也是高富帅了,其他人纷纷应和,我随口问了一句: 要是以后国家不管了,你们会只生一个吗?
众人纷纷表示: 怎么会呢?你们这些独生子女根本体会不到有兄弟姐妹的感觉好不好?
不管舆论是怎样的,我的最理想状态是龙凤胎,或儿女双全。哈哈,反正最少两个孩子,我没有全身心扑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打算,也肯定没有那个耐心和精力,我需要他们有兄弟姐妹,打打闹闹相互扶持有个商量,等我和老公老了不用一定和独子住在一起,可以换地方住可以单独住。不用老是担心我俩走后谁照顾独子。撇开心理和生长环境那些原因,往大了来说,这种想法相当可取,甚至是必要的。当然,如果养儿质量依旧平稳上升,家庭的养儿成本控制在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二以内最好
其实,大讲抚养比的文章都有它的问题的。
这个问题类似于,“养一个孩子要花很多很多钱,社会负担不起这么多的孩子。国家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多少钱。” 类似的意思。解开这种文章的症结在于看到:人口既是负担,也是劳动力,也是市场。
对于老龄化和生育率以来说,老人依然是市场的一部分,同时其富余的资本会以增速度输入不一定是其子女的生产力人群当中,带来的是更为高效和先进的社会生产结构:即使从事生产的人不多,但是仍然服务了众多的服务对象。对于资本并不富余的老人,需要仰仗养老金或救济才可以成立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存在者,完全可以将国家给予的养老金以及救济作为 M2 的输出对象,直接给予经济以刺激。单单养老金体制那个小盘子自己的前后难以为继的问题,并不排除在未来被纳入更大盘子一起解决的可能性。
而总人口的逐渐减少,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好事情。大盘子好了,自然会分出来力量解决小盘子的问题。人口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发展,但是如果超出当时当地的资源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就是纯粹内耗了,所谓内卷式,帕累托均衡。人口相对不那么拥挤的时候,我国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即使干活儿的人不多又如何?他们所承担的责任,精神面貌,创新能力,果敢精神,以及荣誉,都会数倍于之前的时代。他们擅长制造工具以扩展自己的能力。一样可以撑起整个文明。工业革命或文艺复兴以来,从来都是少数人发掘,驱动,创造了大多数的社会事物以及社会间的事物;工业革命或文艺复兴往前,这句话也基本是对的。不怕人口自己不努力,不折腾,不蠕动,不去寻求它的最好,不去拓展到最大无法拓展的边界,不去 12 次俄土战争,不去自然灾害灭人,就怕科技不进步,就怕一个社会体抓不住这个进步。
所以老龄化问题和生育率问题并非是本质问题,未来有一个更好的更高水平的少人口均衡(10 亿 * 高生产力高科技)在等着我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从现在的状态过渡到未来的均衡上面去?
俗话说,在均衡之间,就是失衡,也就是流动。如何流过去?如何布置失衡的节奏?这就是考验治大国能力的地方了。
谓之,治大国若烹小鲜。其言善矣。
每个叶子的背后都是各个巨大的树,根,茎。多期叠加,多因素作用。在妥协之中均衡。在输出分配之间权衡,在现在和未来之间设置目标点,并且选择一个相对较优的路径。然后在选择的过程中拓展自身对于路径,路径扩展性,路径视野,走路经验的认知。
想不想达到 “十亿总中流”?能源,环境,市场,生产能力,科技创新,内部分配流,国家激励流。个人能动性,外部反射,科技树攀登方向,价值观,经验积累与重用,个人即社会认知与预期塑造,均成为整个路径规划的一部分。
思 路, 化 物。
每一个寻求发展的主体,均可以寻求上一句话的支持。
泻药,然而现在的情况是。。。
顶层的,生了估计也是在国外生活,顶多在国内糟蹋糟蹋中层或者底层家的小姑娘。
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敢生或者不想生。。。
底层人民你不放开也是咣咣咣猛生,现在人家也进步了,不论男女,就是咣咣咣生。。比如:我家楼下卖菜的,上个月老四出生了。。。。
我觉得情况还没到一个很严重的地步,否则既然政府能强制一胎,难道还不能强制二胎三胎了?以前有计生奖,超生得罚,现在反过来不就行了
那堆不知所谓的狂欢者的丑态,让人恶心。
一、放开不等于鼓励
二、单独放开生二胎,是有条件、有限制的放开
三、说劳动人口不足的,真够了!
未来应该担心的是失业潮,而不是劳动人口不足 —— 真正不足的劳动人口是指技术工人,有学历、有技能的高级工人!
科技才是生产力进步的最大推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工厂的建设、运行成本将越来越快速降低,必定会低到比招一大堆工人还便宜。尤其是现代社会对 “人权意识” 的觉醒,在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使用工人:不可预计的风险支出高(工伤赔几十万、百万)、需要有完善的劳动保护(购买保护器材)、人的心理生理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风险等等,工人工资看起来不高,但算上 “人权责任风险”,总体费用其实是很高的。
四、生得越多,失业越容易
为什么(大部分)生了一大堆孩子的家庭穷?因为那些孩子(中的大部分)受家庭环境影响没办法好好学习,长大后只能当最低端的卖苦力工人。
历史证明,凡出卖劳力的工作是最容易被替代的,例如:马车 / 汽车、搬运工 / 吊车。
关于出生率降低就无法回来的结论正确,但论据我不是很赞同。养育子女的奢侈品市场虽然有挤压平价市场的迹象,但不能代表全部,随便举一个反例:我家门口的面店老板生了 8 个儿子,不上学跟着老爹做拉面,这教育已经不能算 “平价” 了吧?但是他们一辈辈都是这么过的,也没受周围影响。实际上张同学说的奢侈品化只存在于中国的小康家庭,至于贫穷家庭虽然也有奢侈品化的迹象,但贫穷家庭对养育子女的投资是不平衡的这一点被张同学忽略了,应该都看过全家全村供一个大学生的新闻吧?
结婚率中国是由于传统没怎么降,但其他国家,比如英国的结婚率一直在创下新低。英国人结婚率创百余年新低
其实一胎政策的问题在于人为地调整了人口结构,让老龄化大大提前。本来是多个子女共同赡养两个老人,现在成了一对儿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巨大的赡养经济压力导致夫妻不愿生育二胎,因为随着科技发展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投入也越来越大,结果就是恶性循环。
以上。
有一个办法,就是每多生一个孩子,退休提前十年。
凭什么养孩子是我,交社保给的是你们。
今天看新闻,北京市去年二胎指标申请数三万。而此前他们预测因此政策多出生的人数是每年五万。
大哥我只想问问你们是不是搞笑,这也能叫预测吗都快差出数量级去了。
这种预测不过是包装在一大堆漂亮话底下的愚蠢。
我一直有个很好奇的问题,就是最高统治者手握近乎不受限制的权利,那么他们对于当下发生的真正严重的事情,到底是个什么认知程度?
一种猜测呢,以他的权力,和对于统治工具运作机制的熟悉,他可以清楚的知道真相,或者至少大概清楚真实的状况将会是什么样的。只不过基于现实的考量放任事情发展。
另一种猜测呢,他不过是自己统治工具的傀儡,真相经过了一层又一层的歪曲,已经永远地失去了本色。埋藏在无数润色修饰下的真实数字永远不可能发生,真正严重的问题,永远不可能在它真的造成了严重后果之前得到预防。
换句话说,有时候有些政策会让我猜测,到底是坏,还是蠢?
卫计委即使是想为了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我相信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信每年五万出生是可能的,毕竟生孩子一年就见效,预测不准来年就打脸。
所以这事吧,看起来他们是傻坏傻坏的。
哦对了,他们还说今年是羊年出生的会少很多,看见没,已经开始拿话垫了,等着看这三万领了证的能有几个生的吧。
司机反应慢,急转弯就会多,乘客就得跟着颠簸
我在 7 年前就发现这个隐患了,当然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得更早
人均寿命的提升、早期人口结构的相对年轻(上世纪中期婴儿潮)使人口总数长期保持增加,容易给人一种人口仍然太多的印象,但随着上世纪中期出生的人纷纷到达平均寿命,人口数会进入一个快速减少的阶段,更要命的是此前就会爆发养老问题
易富贤和马寅初注定会载入史册,将来不论是谁写史书,都绕不开这两个名字
简单来说,计划生育这个事情是错的,彻彻底底的错的。
出生率 2.1 左右才是健康的人口结构,低于 1.8 就已经危险了,何况是丧心病狂的 1.0。
人口发展有自己的逻辑,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会自动下降,而且不反弹。
指望北上广及其他大城市将出生率再提上去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在迫切的问题是尽快疏通地域限制,打通人口自由流动的脉络。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邀请。从放开二胎,到生育数量上升,有两个环节: 1,当前能在政策中受惠的人口比例 讨论任何政策之前,我们都必须先仔细研究政策窗口里到底有多少人。 使用 2005 年人口普查以及 2010 年的 CFPS …
知乎用户 Manolo 发表 张俊森:The evolution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d its effects on family outcomes. 2017 年发表 …
知乎用户 Manolo 发表 张俊森:The evolution of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nd its effects on family outcomes. 2017 年发表 …
知乎用户 王伟麟 发表 其他类似问题下有些答主说国家对于生育完全没有奖励。这完全是胡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国家说了,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每个孩子可以为父母中的一方扣除 1000 元计税额度,或为双方各扣除 500 …
知乎用户 吴名士 发表 捎带黑一下民国。 其实整个 20 世纪尤其前 80 年,中国生育率没有大的变化和波动。 解放后人口激增是死亡率大幅下降。原因有战乱的减少、医疗卫生的普及。国民党接手 30 多年,人口几乎不增长。当时人均寿命 30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