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卫健委回应健康云检测结果有误,称正在调查,具体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腐涂涂 发表 目前已知的是 1、封闭管理落实的晚,导致外溢给其他省市的病例增多,且本市病例指数上升,目前还在增长中; 2、上海一核酸阳性男子乘坐动车成功落地莆田; 3、七宝八号桥菜市场被封,里面有阳性病例,还有 1000 多户做 …
对事态严重性依然估计不足。目前状态只是勉强应付,明后天开始高峰到来,到时候又要挂了。又要挨骂了。
这要学老美啊,备而不用,先造了再说。上海在算计啥。早结束早复工早赚钱,拖一天经济损失不得了。
目前需要 10 万人的方舱,还需要外省市支援 5 万人接手社区工作,5 万人接手物流配送。3000 万人的特大城市啊,规模比武汉大 5 倍。
宁可备而不用,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
哎,像深圳一样早清零,何至于此啊
最大的挑战就是医疗系统内部的反动势力,他们一直在做假数据,自定义无症状标准,给阳性患者赋假绿码,摧毁两年来各省市对防疫风险管理体系的信任,反馈的信息难辨真假。
从舆情来看,上海的医疗系统内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 “专家” 达成了 “新冠病毒就是大号流感” 的共识,而且种种乱象都是源自他们以 “防控” 之名行 “共存” 之实的消极抗疫政策。
发个合订版的视频,让大家再欣赏一下张网红的 “真知灼见”。
再来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还请把精力匀出一部分用以保证物资供应,千万人的吃饭问题与疫情同样重要,疫情不一定死人,缺乏物资一定会出现危险
最大的挑战是叛徒、内奸们还没被清算,还在反扑,还在拖后腿。
卧槽,有人定胜天那味儿了。
那么,有没有人来说一下,目前的重症和死亡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一 目前支援力度虽然很大,但是对于上海现状来说,仍然不够,还要加大增援力度,还要考虑两星期后轮换问题
二 两千解放军虽然安稳住了人心,但是仍然不够,要有成建制的精锐部队进行秩序管控和物资配给,规模至少两万打底
三 仅防后方失火,现在全国抽调力量支援上海,仅防其他大中城市出现爆发性病例,如果四面开花,恐力所不能及
四 借此机会要建立防疫特种部队,专门应付大中城市出现疫情爆发时的状况,可以直接接管该地区防疫链条,就地补充志愿者就可以运行抗疫程序
五 对于别有用心,或者勾结境外势力对抗疫进行造谣,投毒,煽动,冲击防疫人员等破坏分子,要做到应揪尽揪,严惩不贷
据央视新闻,4 月 4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 1173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15239 例。
其中,上海新增确诊 268 例,无症状感染者 13086 例。自 3 月以来的这波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 7.3 万例。
据上海发布,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鉴于近日阳性感染者数量居于高位,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4 月 4 日全市新一轮核酸采样工作基本完成,随后还将有序开展检测、复核、人员转运和相关分析研判工作。
待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筛查结果,明确后续管控措施。在此之前,全市将继续实施封控管理,除因病就医等外,严格落实 “足不出户”。
新增感染 13354 例,累计超 7.3 万例
据上海发布,4 月 5 日,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 144 场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介绍,这些天,我们开展了社会面的滚动筛查,昨天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首次突破一万例,总数达到了 13354 例。
3 月以来的这波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 7.3 万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目前上海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
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于 4 月 4 日启动了全市核酸筛查。在 2500 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步开展检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
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强力支持下,目前我市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 400 万管。全市共设置了约 2 万个采样点,组织了约 5 万名采样人员。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全市核酸采样工作总体平稳有序。
截至 4 月 5 日 8 时,全市共采样 2566.5 万人、242.7 万管,已完成检测 192.5 万管,其余样本还在检测之中。
我们加强 “采、运、检、报、核” 各环节衔接,压缩样本运送时间,保障检测能力满负荷运转,提高结果报送效率,加快初检阳性复核速度,努力做到快采、快运、快检、快报、快核。大规模采样期间,我们很多采取了多混一的采样方式;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样本,还需要对样本中包含的人员逐家逐户上门单采单检。我们正在对混采管结果异常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复采复检。
复检完成后,我们把加快转运隔离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新的阳性感染者一旦发现,必须即刻转运、日清日结,应收尽收、应隔尽隔。按照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全力做好感染者救治工作,强化分类救治,开展中医药干预治疗,储备和使用新型治疗药物,全力降低重症率、死亡率。
我们积极筹措救治床位和隔离房源,扩充了一批市级定点医院,新建投用了一批方舱医院、床位总数约 4.77 万张,还有 3 万张床位即将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各区积极挖潜增量,选取符合防疫条件的宾馆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场所,建立临时中转隔离管理点 62 处,边筛查、边转运,全力提高转运效率。
为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专门成立了生活物资保障专班,迅速启动蔬菜应急保供机制,加强市外货源对接,实施蔬菜直供、直配,建立了 10 个应急保供大仓,与 50 家外延蔬菜生产基地、77 个主供应基地和蔬菜主产区做好产销对接。目前,全市的生活物资供应总体充足,当前重点是把 “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 解决好。我们正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把大型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和生鲜电商等线上线下企业组织起来,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下沉干部等组成服务保障队伍,努力把市民群众所需的生活物资送到千家万户。针对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我们还要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近期部分市民群众看病就医碰到一些困难,市、区相关部门正想方设法解决。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保持开放,各区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开辟了应急就医渠道,重点满足急危重症、孕产妇、儿童以及血透、放化疗等患者必需的就医需求。对于慢性病患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做好配药服务和医疗健康咨询。
借此机会,感谢广大市民朋友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感谢全市防疫人员、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大家日夜奋战、全力守护市民安康和城市安全;更要感谢部队和兄弟省市的紧急驰援,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
这次核酸筛查结果出来后,我们将组织专业力量,抓紧对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尽快明确后续防控措施并及时公布。这次核酸筛查结果全部出来前,请市民朋友继续配合支持现有措施,除因病就医等情况外,做到 “足不出户”。让我们一道努力,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上海已累计向各街镇配送
超过 2100 万人份中药预防方药
据新民晚报,最近不少市民收到用于预防的中药,应该如何服用?今天上午 10 时,上海市举行第 144 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曙光医院院长、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负责人房敏说,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针对阳性感染者,中药使用率稳定保持在 98% 以上。
市级中医专家组和各定点医院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中药方案开展临床诊治,结合海派中医辨证特色,取得较好效果。临床数据初步表明,在加快出院率、阻断进展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目前,上海已派出市、区多个中医医疗队入驻各定点医院和集中隔离收治场所,中医师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药抗疫方剂深受患者欢迎。
房敏说,面对传播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应当尽早使用中医药,关口前移、防治并重。3 月 31 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 - 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中医药介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而且药物大多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化瘀等功效,因此具有阻断毒邪深入的作用。同时对于普通人群包括高风险人群,在疫情严峻的时候服用抗疫中医方药,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 月初,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由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制定的《2022 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药内服预防方案》,向隔离点及重点封控的街镇、小区、楼宇人群提供中药预防方药,深受群众欢迎。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全市全人群、全覆盖的中医药预防干预工作,目前已累计向各街镇配送超过 2100 万人份中药预防方药。
超 3.8 万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据环球时报,在被称为 “上海大决战” 的 4 日这一天,上海全市进行核酸检测,全国 15 省份 38000 多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包括 2000 余名解放军。
一位匿名医学教授 4 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全市核酸检测既强调了 “准确性”,又强调了 “时效性”,即在 36 小时内完成对 2500 万人的核酸检测,这是相当大的工作量,需要其他省市的医务人员进行援助。他说,上海全员核酸检测有可能只是个开始,根据疫情变化,后续驰援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
上海松江区一位姜姓医生 4 日表示,她和同事今天凌晨 3 时 30 分出发,在各个社区采集核酸样本。她说:“在过去一周里,我们每个同事通常需要在早上为大约 2000 人采样,每天采样 5000 人”。
在 4 日大规模核酸检测之前,上海已于 3 日进行了全市范围内的抗原检测。徐汇区一位吴姓居民对记者说,他们被告知要在周日进行抗原检测,如果结果为阴性,可以在周一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如果结果是阳性,则需要留在家中等待医务人员上门取样。
4 月 4 日,一场覆盖 2500 万上海市民的核酸检测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在上海市民发给记者的一组照片中,可以看见身着 “超人” 等角色扮演服饰的民众,还有打扮成 “小恐龙” 的小朋友,市民们 “盛装” 参加核酸检测,这位上海市民对记者说,“这个城市里的人,还在用心生活”。
为给周边居民提供物资
店长一个人在便利店住了 23 天
据东方网,近日,一篇《我一个人,在便利店住了 23 天》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刷屏。
据新黄河报道,李娜是闵行一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她住的小区早在 3 月 9 号就被封闭了。但是为了让便利店运转下去,继续给周边居民提供物资,从 3 月 9 日到 3 月 31 日,她在没有床、没有淋浴的店里住了整整 23 天。直到浦西全面封控,她才被顾客 “求着” 回家。
独自留在店里的李娜面对的是几乎从前 3 倍的工作量,为周边 5 个小区配送物资,即便一个人,也尽量坚持每天至少 20 个小时的营业。店里不能洗澡,没有床,她就睡在纸板做的简易地铺上,自己想办法擦擦身、洗个头。
她的付出是巨大的,但是通篇文章没有看到她叫苦叫累,反而一直是在对别人给予的帮助念念不忘。她会特意说,自己不愁吃,店里食物品种很多,而且强调公司报销;她还会告诉记者,降温后,公司及时给自己送来了被子,有顾客还送来暖宝宝。她 20 天没洗澡,当有个姑娘邀请她去自家洗澡的时候,她想到的还是,“我每天那么接触多顾客,万一身上携带病毒,不是把人家害了吗?” 她会为清晨巡逻的警察买不到早餐而难过,会为深夜下班的大白、物流司机、志愿者守店……
除了主人公李娜的故事,在这篇报道里,我们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手相连、守望相助。有女孩一再邀请李娜去自家洗澡,有顾客给李娜送去暖宝宝应对降温,有居家白领知道店里牛奶紧缺自带牛奶去店里买咖啡,还有执法人员因为看见很多居民正在囤货而多给了大家一点时间再封店的,还有给邻居送卫生巾的小姐姐,还有那些知道李娜鞋子湿了之后,要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她的居民……
李娜说,这 20 多天,自己遇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暖心的事。她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每一个人都那么善良。实际上,善良可以感知到善良,善良也可以激发善良。在这特殊时刻,有多少 “远亲不如近邻” 的故事正在申城发生。
“点点微光,照亮远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光,这微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我们有奋战在一线人的微光、有社区里志愿者的微光,有自觉积极地参加核酸检测居民的微光,有静止下来足不出户的市民的微光…… 这微光聚在一起,就是熊熊燃烧的火炬。
这火炬连接着我们,它会烧尽漆黑的天空,让光照向更远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抗疫之路。
编辑 | 段炼 杜恒峰 杜波校对 | 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上海发布、新民晚报、环球时报、新黄河、东方网、公开资料等
没别的,就是人心。
对于上海疫情防控的拉胯表现,民间流传着太多的说法,不管对上海 “打着右灯向左拐” 的总结,亦或是对上海 “消极抗疫,积极共存” 的评价,或是疫情中上海防疫所表现出的傲慢和无能,都让人们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
但在上海疫情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下,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个问题:
防疫到底靠的是什么?
1
很多人说,防疫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不仅是对国家领导层决心的考验,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关要求,甚至还是对国家科技应用能力的一次审视。
所以美国输了防疫。
不管是特朗普也好还是拜登也罢,他们都没有一个强硬的防疫决心,也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带领国家走向正确的道路,甚至在各个州之间沟通中也没有做到应尽的责任,在经历了无尽的推诿扯皮后,资产阶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了 “与病毒共存” 的结果。
但中国不同。
在领导层达成了共识之后,防疫的坚定决心我们是有的,在坚决防疫,动态清零成了我们对疫情防控的态度后,防控疫情成了现行最重要的事务,在基层人员迅速行动下,动态清零成了一种现实**。**
似乎到了这里,防疫的正确打开方式就全找到了。
有人说防疫要靠领导层的高瞻远瞩,这依赖于领导人具备足够的决心和定力,如果没有领导的坚持,防疫不可能成功。
有人说防疫要靠制度的优越,在西方世界里,防疫政策是各行其事,所以最终落得个全不讨好的局面,但在我国,中央地方一起发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调配上是没问题的。
还有人说防疫要靠工业化程度,没有工业化能力,我们建不起放舱,搞不定物资,甚至还没有相应的处理流程。
还有人讲我们要靠基层人员的努力,是社区化的管理确保了组织的通顺,物流状况的稳定保障了封闭期间的物资供应,医护人员的奋斗保障了社会运转。
……
客观来说,这些因素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在说到这些防疫成功因素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说最关键的一点。
那就是人民。
2
在上海疫情发展到如今这个状况的时候,上海似乎犯了太多的错,从最开始的傲慢到后来的消极防疫,疫情的扩散打掉的不只是防疫系统,还有民心。
在疫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境地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一件事:
防疫到底靠的是什么吗?
有人说,中央去了,疫情就搞好了。
有人说,解放军去了,疫情就没问题了。
但我要说,比起这些来说,防疫成功与否的实质在于 “人民”。
在发生疫情的时候,很多人会说大数据起到的作用,但实际他们没想到的是,比起大数据和所谓的基层治理能力,最重要的地方实际是民众的配合度。
防疫政策的关键从不在于文字,而在于落实。
全员核酸的难度根本不在组织,而在配合。
如果全员愿意配合的话,全员检测是能够推行下去的,但大家如果设想一下,如果所有民众都不愿意配合核酸检测的话,大家觉得全员检测能推行下去吗?
不要说什么法律震慑,在大家都不愿意配合的时候,监狱都能给整挤兑了。
在没有最广泛民众自愿配合的情况下,全员核酸实际就是一个笑话。
权力并不是说了就能做到,权力最关键的点在于大家愿意听。
很多人说可以强制,但这种强制只能是针对少数人的,在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全员检测是不可能推行成功的,那就更不用说后续的什么放舱隔离政策了。
别说上海这个常驻人口超过千万级别的城市,哪怕任何一个几十万级别的城市,在民众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任何防疫政策都是虚话。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防疫的最大功臣从来不是王侯将相,而是这些最可爱的人民。
带着人民这个点再去审视上海问题,大家就会找到解决上海最大问题:
上海前期一系列拉胯的操作耽误最大的不是防控时机,而是人心,因为上海的不作为,越来越来的上海市面畏惧疫情防控甚至畏惧于阳性。
他们怕吃不上饭,他们怕没人管,、所以他们现在宁肯不检测,阳性隔离在家也不愿意相信政府。
这才是上海之前防疫给整个防疫局面留下的最大祸根:
防疫的公信力,让这些人给整没了。
比起医学上的问题,现在最主要做法实际是收拾人心: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要把上海之前防疫丢掉的民心给捡起来。
那些抱着 “居家隔离” 心态的民众并不一定都是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在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那些不配合核酸检测、阳性隔离的民众进行坚决的打击,而且要坚决打击那些利用核酸检测盒自测阳性却“隐瞒不报” 的情况。
这些人的言论看上去似乎有那么一些逻辑,但实际都丧失了最基本的民族大义。
他们选择阳性不报,居家隔离,不仅是对周围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全国防疫局面的不负责任,他们每煽动一个病人选择 “隐瞒不报”,“不配合检测” 都会对上海乃至整个国家的防疫局面造成极大的影响。
不管有什么理由,我都认为这种为了一己私利选择隐瞒甚至不配合措施的做法不应该是被提倡的。
这并不是一个所谓的 “电车困境”,而是一个立场需要很鲜明的问题。
这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防疫到底要靠什么?
它不靠青天老爷,也不靠制度规程,更不看什么科学数据。
它靠的是人心,靠的是人民。
我在想一个问题,对于处心积虑推行共存,不惜先斩后奏,让上海疫情失控成为既成事实的那群人,他们算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
想不清楚这个问题,中国的防疫路线就形不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无法组织动员,发挥不出组织力那我们不就和西方一样了,一盘散沙。
我的意见是被裹挟的民众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刻意推波助澜的幕后黑手是敌我矛盾。敌人就需要被专政,要在理论阵地批倒他们,在舆论阵地揭露他们,在物理领域消灭他们。无论是谁,是什么样的目的,来自何方?要让他们在太阳底下原形毕露。
否则一边建墙一边拆墙,好人都累死也控制不住,早晚有一天被击穿。
最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思想。
打左灯向右拐,扛着红旗反红旗。
阳奉阴违,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目前需要最快速的打通物资运输通道,组人相关人员,对生活物资进行调配,有的市民已经一周没吃上菜了。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尽快建立大型方舱医院,把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新冠患者,应收尽收,必须隔离到方舱医院去。
同时,各省市的医疗队,抢救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无自理能力的感染者。
要尽快核酸筛查出无感染者保障团队,对上海市民进行物资保障,上海市市政府要开辟绿色通道,要保障物资送到每一位公民手里。
等这波疫情过去,就得好好算算账了。
我们拭目以待!
各省市的医护人员辛苦了。
祝新冠患者早日康复。
上海毕竟是国际性大都市,
说富裕那是真的富裕,
物资储备、管理手段、人口数量,都是足够的,
所以三月份我都觉得上海肯定没事,那么大个城市比深圳大多了,肯定搞得定,我也没想到弄成这个结果,
总之,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坚决抗争到底的决心,因为决心意味着要动很多人的利益。
之前很多老板说:“舍得、舍得”
现在就是真的舍得的时候了。
这次出动这么大规模的支援,我相信也一定能搞得定,就是时间问题,
对做工程有一定理解的都知道,当决心够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细节早已成竹在胸了,人员还能管够,
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了的。
第三针疫苗的施打率
媒体自媒体的屁股摆放
街道居委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专家准专家对防疫政策的掌握
区域配给投放、回收转运的效能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觉悟
…
感觉这决战有得打
上海目前主要面临医疗挤兑、民生保障、基层失能三大问题。
我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搞不懂怎么会有人认为没法清零呢?这种人肯定是 1450 来电了吧!
最不解的是还有人让上海抄深圳的作业。深圳做的确实不错,但也远远达不到满分,为什么不向满分作业学习?现成的满分作业就摆在那里,隔壁邻居就是全世界最生命至上的国家,至今零确诊。
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二生命至上的国家,但与第一名还有差距,这点你总得承认吧?爱国归爱国,第一名的经验还是得学习的。
所以答案很简单了,直接抄隔壁满分作业。所有人都满意了。
大决战的姿态确实是摆出来了。但病毒存在于大自然中,除非下决心摧毁大自然,否则实现动态清零难度非常大。先不说清零能否实现,假设一下现在是清零以后,就彻底完事啦?
境外国家或地区一个接一个的 “与病毒共存”,病毒在国境之外自由传播。只能学朝鲜完全关闭国境,不跟外国人做生意,要不然就追着新的感染者擦屁股吧,这活永远也干不完。
现在对接下去中国如何防疫,存在坚持机械唯物主义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两派。
中国机械唯物主义者表示:22 年的上海只有认真抄武汉 20 年的作业才能确保成功,不这么做,就是投降路线,就是崇洋媚外。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免疫能力升级了,人类对手的传染性不同了,这回上海再抄武汉作业会导致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应该转变思路接纳共存,因为共存本就是接种疫苗的目的。
**没见过普及乙肝疫苗后,还定期隔离起来,筛查大三阳、小三阳。**然后把小三阳视同为大三阳,全部圈禁起来,哪儿都不能去,直到转阴(绝大多数小三阳还转不了阴,终身是病毒携带者)。
他们认为:**我们反对乙肝歧视的同时,也应该反对新冠歧视。**再说了,新冠转阴比乙肝容易多了,周期就是一个礼拜。好好想想:**如果接种疫苗和接种生理盐水作用一样,那还去接种它干嘛?**具体怎么回事呢?见下文:
在 4 月 4 日上海进行全市核酸检测前,有两件相关的事件值得关注:
1、4 月 3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425 例、无症状感染者 8581 例;
2、多地选派援沪医疗队驰援上海,截止 4 月 3 日全国已有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
一场人与奥密克戎毒株争夺生存主导权的大战似已迫在眉睫,目测大陆大概率要重抄武汉成功抗疫的作业。
两年前的武汉,当时疫苗还在研发的阶段,**大陆用这套组合拳,艰难击破第一代毒株,成功控制住疫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两年后的今天大陆已普及了疫苗接种,还用老办法严防死守会不会太迂腐啦?
回顾以往,除了 19 年年末开局时有些慌乱,应对疫情,中国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等生。**但为什么作为曾经的学习榜样,中国到目前为止还定不下 “与病毒共存” 的决心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还太低,如果以此为前提,终结疫情代价很可能大到难以承受。
我们先来看看香港,在奥密克戎的重压之下,香港防疫的困难处境,凸显了老年人接种率低的问题。3 月初,香港每十万居民中有近 900 例新冠病例,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最高水平。
3 月早些时候,死亡人数甚至飙升到近 300 人 / 日。
专家将该地区的高死亡率,归咎于老年人的低疫苗接种率。 香港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约 1/3 完全接种了疫苗,而 90% 的死亡发生在未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
而大陆面临的困境和香港类似,虽然大陆总体疫苗接种率高于 85%,但大陆有 5200 万 60 岁以上的人尚未完全接种疫苗。最脆弱的群体——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比例更低,仅 20% 接种了两针。
所以,如果当前各地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陆也将面临类似的困境,按照大陆的人口基数,危机甚至会更严重。因为 5200 万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中不少还有基础病,所以,死亡人数将达到 “非常严重” 的程度。
有专家粗略估计至少要死 100 万人,甚至更多,这个数字等于公共卫生系统的瘫痪。所以,中国暂不会改变或放松当前的防控策略。同时,退出策略原则上要等一等,得看看已经 “与病毒共存” 的国家能否过关。
据分析,中国很可能会等到该特殊群体的疫苗接种率达到 80% 后,再进一步放宽限制。
但世界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其他国家先后加入 “与病毒共存” 的计划,必将深刻地影响中国防疫。**奥密克戎甚至可以通过非人人传播途径渗透,随着病毒在世界除大陆以外的地方自由传播,将导致爆发越来越不可控。
还用 “核酸检测 + 人员隔离” 贯彻疫情防控,等于有意忽略病毒可存在于自然界的天大漏洞。而因为过去中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的成绩,很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于以牺牲经济为代价的防疫措施。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持续下行,表明 22 年经济增长受疫情拖累。
在疫情防控上,当前的中国确实需要彻底解放思想包袱——仅适用于过去的成功经验:
1、用来对付非人人传播途径效果堪忧。确诊人数摁下葫芦起了瓢,导致对防疫措施产生信任危机;
2**、有助长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比如还用群聚式测核酸来筛查感染者)**,导致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而 “与病毒共存” 后,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迅速上升后逐阶回落的新加坡。**将用于收容和救治的人、财、物投入与无症状感染者脱钩,把有限的资源投向真正需要被收容和救治的患者。**因此,正从调整后的防疫措施中获得自信。
那中国该怎么办呢?
**新加坡写的作业,客观上说确实是与时俱进的好方案,解决了未来我们将怎么做的问题。**但我们暂时还抄不得,**得尽快解决特殊人群接种率低的问题。**这一环解决好了,后面的棋才能走活。
奥密克戎破防能力这么强,中国经济可经不起整城整城搞隔离的拖累啊!
终端配送问题,西安当时也面临这个问题,发挥下沉党员干部作用就好了,党员冲锋在前责无旁贷。
[
焦裕禄选段
赞美猴小猴的视频
· 26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94727044538175488)
4 月 4 日,全国 15 个省增援上海的医疗人员已经达到了 3.8 万,现阶段,精准防疫和全城检测哪个更得人心?从早早就去排队的人群中,从昨晚上虹桥机场为支援航班而欢呼的人群中,可以看到真正的答案。
但不和谐的声音照样有,浙江某支援小队奋战两天全队阳性,有些支援小队辛苦一天连水都没得到一瓶。说明最后 100 米的后勤保障依然是难言之隐。
而且,全域静态控制 = 事实的封城,封城就意味着对配送体系提出更严峻挑战,现在看来,各级组织工作还是有问题的。例如浦东某相对偏僻的小区内,爱心大礼包里是几个土豆几斤大米一块肉,今天小区来人说 “郑重道歉,上次的大礼包组织匆忙,随后会补上鸡蛋和牛奶等物资”。大哥,真要等你的大礼包,估计都饿得浮肿了——这几天的蔬菜、日用品、互助检测、志愿者活动… 全都是靠着业主委员会微信群自助组织的好吗?!业主们有人的出人,有车的借车,连老大妈都帮着用 “一指禅” 往电脑里的 excel 表输入统计数字,这才是 TM 上海的希望!
另外要特别感谢各省市各级政府与单位都以最严肃的态度予以支持配合。危难时候,谁才是可以依靠的人?这个答案,诚心支援的人可以不说,但希望某些人摸着良心认真想一想。
❶ 两条路线之争
在《赛博魔都 2022》:上海疫情期间的三则寓言 一文中,我说到一个观点:
无论是 “端着红酒做检测” 还是“临时解封购咖啡”,当地政府对防疫的理解还不到位。
结果就有读者给我留言指出,这是个人行为,为什么和当地政府的态度扯上关系了?
这里再解释一下。
有人说以上抗疫花边新闻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反映了上海人高高在上、“爱面子” 的心态,这种说法没讲到点子上,甚至是不公平的。
与上海人打交道的人应该知道,“讲体面” 并不是上海人的坏毛病,事实上,他们对于个人 / 组织的界限非常敏感,特别强调 “拎得清”,也就是:
任何人 / 组织都要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你会看到,真正讲体面的上海滩 “老克勒” 是真的低调而有分寸,不喜欢出风头——就如同珠三角人民喜欢 “闷声发大财”,而不是“拿着大哥大、讲着粤式普通话” 一样。
那么,此类新闻背后推手是谁?
先问一个问题,如果说起前段时间对上海防疫的印象,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新闻?绝大多数人会记起 “精准防疫” 的暖心例子,比如迪士尼的烟花,最小疫区的奶茶店、红酒加咖啡、机器狗防疫巡逻…… 你会在心理上对上海防疫的先进性,对当地人性化的 “网格管理” 表示钦佩,对上海市的人文社会环境充满信心。
你会这样想的,投资者也这样想——而这就是当地政府竭力引导、愿意被外界看到的。这属于基本的城市营销策略(注:在此只陈述事实,并不持褒贬态度)。
事实上,一个 “买咖啡” 的花边新闻直接上了各平台热搜第一,这不太可能是自然发酵的结果,因为它并不具备真正的新闻价值,也不符合全国范围内的主旋律。
而在流量推送规则下,各种类似抗疫新闻隔三差五必上热搜,不但是低估了全国人民的审美价值(难道全国人民最喜欢看到的抗疫新闻是这样的?),还忽视了我国舆情引导的力度(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正能量的新闻值得推送了?)。
所以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体现了当地政府的微妙抗疫心态,也就是既要 “保防控” 又要 “保经济”,在“动态清零” 和“有序放开”之间反复横跳、下不定决心引发各级人员思想不统一的尴尬现状。
因而你会看到各类自媒体篇篇 10w + 的雄文,以及类似于这样的 “催泪” 视频:
他们的基调都是一样的: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是肩负起经济建设重任的上海,是 2020 年净上缴中央税收为正的 8 个省份之一,上海不能封不能停…
意思就是,上海为了全国兄弟省份的转移支付忍辱负重,不敢封城,让人泪目……
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
我在《广东跻身 12 万亿 GDP 俱乐部,但一个问题正变得刻不容缓》一文中说到,2020 年全国 31 个省市中,净上缴中央税收为正的省份中,广东省以 7,308.3 亿元居于首位,比第二名上海市高出 33.29%。
试问,作为广东省经济发动机的珠三角地区,是不是也面临着 “封城” 造成经济损失的难题?可深圳市有没有拿着这一点而拒绝封城?
有位伟人说:
庐山是炸不平的,地球还是照样转。极而言之,无非是有那个味道… 你就代表人民?
面对疫情,是动态清零还是有序放开,这是一个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需要考虑生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方面因素的重大决策,不是单方面的疾控专家、经济学家、地方官员可以决定的。因为这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实质上是在两个利弊鲜明的选项中做权衡。
一方面,动态清零并非高枕无忧的唯一答案:
**①动态清零策略的改进能不能适应病毒进化速度还有待讨论。**奥密克戎的传染率比原始毒株高 2.4 倍,而新发现的 XE 毒株又比奥密克戎 BA.2 传染性更强… ②动态清零对医疗系统的巨大压力。《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2020 年)》披露,在 2020 年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为 457.66 万,比 2015 年增加了 73.33 万人;而 2015 年仅比 2010 年新增 36.40 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是最依赖于救治的重大疾病,5 年内死亡人数翻番,显然与严格的抗疫政策有一定关系。 **③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2020 年第一季度,武汉的 GDP 同比下降 40.5%,与当时封城的极端策略有很大关系。
但反过来,有序放开也并非正确答案。尤其是毒株变异的情况下,一旦放开真的可能是有序变无序,而群体免疫下的医疗挤兑,将导致更严重的延误治疗。
以香港为例,疫情高峰期间香港的重症感染者住院率为 0.15%。
以这个比例推算,放开躺平后,我国大约有 200 万患者需要住院。而国内医院病床数是 700 万张,使用率在 70% 以上。这意味着国内可支配病床数不到 200 万张,堪堪满足疫情放开后新冠重症病人使用。
但这是理想情况,请问在恐慌情况下,部分轻症状患者会不会强烈要求住院?患有基础病、慢性病的中老年患者要不要入院?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中西部省份医疗资源挤兑怎么办?
所以中央反复强调顾全大局、全国一盘棋。因为这些都是严肃的问题,地方政府看问题时不能只顾及自己眼前这点得失。
当然,上海市探索的精准防疫也是有意义的。在前期这种策略也取得了非常好效果。
然而从今年 3 月开始,一切就变了。
这一波上海的疫情,是源自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病例。**更快的传播速度、众多无症状感染者让原本有效的精准防控机制在追踪溯源上遇到了新挑战,表现为完全、完整溯源跟不上新传播的速度。**当 3 月底病例数过万的时候,已经事实上宣告了原有防控组织的失效。
这时候当地政府就犯难了。坚持原有精准防疫策略有心无力,向外界公布现状采用新方案吧又感觉 “被打脸”。加之各部门、各界人士的思想也没有统一,有喊着放开了搞活经济的,有说现在局面是暂时的坚持就是胜利的… 因此当地政府就公布了以黄浦江为界的 “鸳鸯火锅” 防控。
众所周知,在大战前讨论是战是守实属正常,但兵临城下时决策者还首鼠两端,必然导致指挥紊乱、无法做到全员统一思想与行动。
4 月 2 日网传疾控中心的一段录音,把这种混乱的情况活生生地呈现到大众面前:
问:我可以这么理解吧?**就是目前,疾控中心也好,医疗资源也好,12345 也好,健康也好,你们这几个都是分裂的,你们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线。**这就是政府目前统战下来是这个问题,对吧? 答:对的。 问:很好。就是领导很简单,你这边已经给我了正确答案。你这边只是负责阳性这个事情告知我,我是否能够能不能跟进医疗资源,你也不知道? 答:对的。我现在告诉你一个事实,**就是病房很紧张,隔离点没有房间,120 没有车。我们一天到晚要接几百个这样的电话。**我已经浪费了这么多口舌跟你说。你既然知道了,你来质问我干嘛?
这段对话至少反映了上海市的防疫工作是各自为战的,未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蛇无头不行”,因而在事实上浪费了上海市人们的高素质行动能力,以及基层组织的较高治理水平。
更悲催的是,疫情紧急之下,原本期盼的保经济策略也并未实现。4 月 3 日晚,《经济观察报》发布了《周边海域 “货船堆积”,上海疫情升级引发海运隐忧》,对上海市看重的外贸形势表示关注。
想象一下,面对车祸,一个耳聪目明身手敏捷的大好男儿,竟然脑子短路呆立路中央,既不咬牙闯过去也不识相退下来,后果会是怎样?
所以从 4 月起,国家有关部门加紧了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与指导。4 月 1 日规定的场所码,和 4 月 3 日的全市抗原检测、4 月 4 日的全市核酸检测一起,都是全向全市的紧急打补丁,说明上海之前秉持的所谓 “重点区域检测、全市不封城” 的精准抗疫策略被扫进了故纸堆,改而采用全城防控的歼灭战模式。
这再一次说明,科学防疫是踏踏实实的事情,容不得小精明与故弄玄虚。
❷ 低调的国运战
4 月 2 日,孙春兰副总理 2 日从吉林防疫第一线赶赴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孙春兰强调:
要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尽锐出战、以快制快,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大战当前,上海市的抗疫策略终于统一了思想,清零还是放开不再是一个问题。
打仗就该有打仗的样子。当天晚上,72 岁的孙春兰到长宁区新泾五村现场调研,了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指出,上海市必须切实推进流调排查、“四应四尽”、社区封控、服务保障;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和专业优势,调集检测能力、医务人员、防控物资等资源力量,强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4 月 3 日晚,我国战略空运部队出动数十架次运 - 20 大型运输机,把 7 个医疗单位、2000 多名解放军官兵组成的援护医疗队送抵上海。
与此同时,兄弟省份们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支援上海。
4 月 4 日,被划出 9 个高风险地区、12 个中风险地区的江苏省,毅然派出 7500 名采样队员赴上海开展核酸检测采样,而在此前一周,该省已经调派 5000 多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疫情防控工作。
4 月 4 日凌晨,浙江省 8 个城市的 7261 名医务人员、1500 名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三个血透中心的护士支援上海,这也是一周来浙江省第 5 次援助。
3 月 27 日还在展开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天津市,于 4 月 3 日派出 250 名医生和 1250 名护士支援上海,并承诺后续再支援 500 名医护人员。
**包括河南、广东、安徽、山东、江西、湖北、海南、陕西、等众多省市的医务人员组建了国家援沪医疗队,将分批次抵达上海。**其中,4 月 3 日首批 6000 名医疗队员已经通过航空、高铁、公路运输的方式进入上海。
另外,上海周边省份与城市已经做好接受上海阳性人员的准备。
![](data:image/svg+xml;utf8,)
据悉,此次疫情歼灭战的目标,是 4 月 11 日之前实现上海市的社会面新增清零,4 月 18 日进行有条件的重新开放。
因此,这一周的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决定了预期战略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决定了新形势下上海市及全中国的防控机制是否依然有效,为后续有序放开政策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没错,哪怕你信奉的是放开躺平策略,也得有个极限承压测试吧,总不能脑门一拍就放开。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场并不大张旗鼓,但却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的国运战。
因此,各级政府与单位都以最严肃的态度予以支持配合。河南省某机场的相关人员透露出昨天的航班信息如下,并骄傲地表示:
这么高频率、航班号连续的调度安排,仅在武汉封城、河南援助时候出现过,连去年的水灾中都没有这么密集!
当各省市政府与人民群众满怀热忱与使命驰援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先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精精的、和上海分出个你的我的呢?在这些壮怀激烈的新闻面前,“让人泪目” 的不封城策略、“哭着喊着” 买咖啡、“淡定从容” 端红酒… 等新闻,是全国人民最想看到的吗?
《庄子》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❸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3 月份出现的这波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让上海斯文扫地。但不破不立,大家并不是幸灾乐祸或者竞相比烂,而是希望中国最优秀的地区在抗疫中有更好的表现。
毕竟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我们希望在一波波公共事件的危机后,中国能够一点点好起来。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不少波折、反复,甚至出现各种遗憾与不完美,但是:
踟蹰不前就是最大的犯罪,勇往直前才可能夺取胜利。
1949 年 8 月,某位伟人为新华社写过一篇社论,里面就前瞻性地指出: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和定律。先进的人们… 有责任去团结国内的中间阶层、一切还在动摇犹豫的人们,用善意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 叫他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全文请参阅: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开门见山,提出我的观点:只有在确保新冠病毒的总体杀伤力下降至和流感同等水平、变成近乎于 “等号流感” 甚至是 “小号流感” 的时候,中国境内的疫情防控才具有放开管控的现实基础——“大号流感”再 “流感化” 它也是 “大号的” 流感,只要 “大号流感” 的杀伤力和危险性仍然大幅度高于流感,我们的社会就无法承受放开管控的生命健康代价。
从 2022 年开始,中国境内互联网舆论场关于疫情防控的争议愈演愈烈,这体现了现有情况下防疫工作的一种两难抉择——放开不管吧,医疗资源绷不住;严防死守吧,经济增长也难保。
观察周边几个放开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越南、新加坡,都是黄种人为主,也算是控制了人种这个变量。就看这些地方新冠病毒的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奥密克戎的总体杀伤力截至目前还没有下降到流感的水平,准确一点说,依然比流感高一大截。国内一旦放开管控,任由青壮年们带着病毒四处扩散,在我国现有的这点儿捉襟见肘的人均医疗资源面前,会有多少饱经风霜、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外公外婆们直面生命危险呢?不得不说,一定不会少。
并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目前基本放开管控的大多数国家,其复工率和经济增长率也依然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恢复到新冠疫情出现之前的水平,更是比不上总体可控、积极防疫的中国——青壮年群体面对奥密克戎即使不用担心危及生命,反反复复地感染、感冒发烧浑身乏力,也会显著地影响工作效率。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 B 站著名旅印美食 UP 主、“干净又卫生” 的刘墉,作为一个在印度尝试过各种黑暗料理、喝过恒河水的青壮年男子,他的免疫力吊打在座的各位 996 社畜应该无可置疑。然而从 2022 年 1 月 22 日开始,墉子中招新冠之后也是结结实实发了 3 天烧躺了 3 天,最终用了 8 天时间才得以基本痊愈——由此可见,即使是进入了 2022 年的奥密克戎大流行时代,新冠病毒的杀伤力依然不容小觑。
像消灭天花一样地彻底消灭新冠病毒这种 RNA 病毒,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内应该是不具备可行性的。换句话说,即使是最坚定的清零派,应该也懂得这个道理,不会以彻底消灭新冠病毒作为最终目标。
整个人类历史中,上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肆虐、收割人头的传染病大流行,是 1918 年源自美国堪萨斯州的 “西班牙大流感”。那一次疯狂血洗“恐怖直立猿” 的流感病毒,时至今日已经演化成了一种威胁性相对较小的 RNA + 蛋白质颗粒。这种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时不时杀人于无形的类生命体,其引发的各种病症,为什么会被划分为危害相对较轻、管控手段没那么严格的丙类传染病呢?我想主要是有这么几个原因:
相比之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还远远没有达到流感的安全程度:
因此,就目前新冠病毒的危害而言,谈放开管控,为时尚早。
那么,面对这个没完没了已经两年出头的新冠疫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永远跟党走。中央已经定调子了,要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不动摇。
我引用几段记者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的采访,相信各位读者都能看懂:
**记者:**疫情到现在已经第三年了,社会上也出现一些不同声音。比如认为奥密克戎危害不大,为何要死守 “动态清零”,对这样的看法如何正确引导、疏解?
吴尊友:针对我国当前的疫情形势,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新冠防控策略。
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比例越来越高,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断提高,加上奥密克戎毒株本身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强,感染者的临床严重性按照每百名发病人数的比例统计,确实有所下降。但无症状感染者只是一个时点状态的概念,今天的无症状感染者到明天或后天也可能变成轻型或普通型病例,我们应该更关注其传染性的高低。
而且奥密克戎毒株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及社会危害与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减轻。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 2021 年 8 月至 10 月与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 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前 3 个月以德尔塔毒株流行为主,后面 3 个月以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为主。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这说明,奥密克戎毒株流行,对一个国家总体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减轻。今年 2 月中旬以来,我国香港出现的新冠死亡病例,最高时达到每天近 300 例,目前仍然每天有 200 例左右。这也提示,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新冠肺炎不是 “大号流感”。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非常小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乘以 14 亿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就会很大。**只有做到动态清零,才能消除疫情隐患,才能规避大规模人群感染可能造成的医疗资源挤兑,才能预防大量的老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等可能出现的死亡。
关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放松管控措施的回答:
**记者:**我们什么时候、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迎来放松管控、放开国门的可能?
**吴尊友:**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依然要坚持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总策略和 “动态清零” 总方针不动摇。
从理论上来说,疫情结束有几个方面:一是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减轻,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二是希望病毒变异是变得越来越弱了,它的致病力、传播力越来越弱,对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越来越小,这是最好的。三是疫苗更加有效,不仅是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预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四是出现了更有效的药物,甚至是特效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断。
看病毒本身,看它的危害度,看我们所具备的武器和手段,这些综合起来才能讨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来调整我们的策略,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需要面对哪些挑战?
远的就不说了,就说说近期上海的某些骚操作吧,简直就是纯属扯淡!
这几天,网上一直在骂的就是,为了上海一个全员核酸,人家全国各地的来支援,但结果却是” 大上海却看不上省级以下的医护支援者,任由人家自生自灭、另外支援送菜的人来了,没人去接收,人家司机和几大车顶着太阳在路边给政府打电话说: 你们就算现在不能拿菜,也给我送瓶水矿泉水来吧,我在马路边上没地方去,渴得很。“诸如此类的事件真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啊!
前面所述为个人吐槽,下面回归正题,毕竟日子还要一天天过。
15 省 38000 多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就是要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 36 个小时之内,完成对 2860 万上海居民的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查尽查,应治尽治。完成阻击,为决战打好基础!
从昨天上海新增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4 月 4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268 例、无症状感染者 13086 例)数据来看,目前上海的疫情还是非常严峻,相关领导亲自坐镇抗疫,对此次疫情经过调研后作出重要指示: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紧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要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更何况国家队都已出手,4 月 3 日,军队抽组卫勤力量 2000 余人,支援上海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抵达后将迅速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工作。
对此,我们应该要有信心,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居家隔离期间,不信谣, 不传谣。为防疫工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要尊重医务工作者、支援者的劳动。
相信,只要大家团结起来,科学防疫、理性防疫,履行好个人的义务,我们就能早日战胜疫情!
我真想把这些网上的键盘侠一一人肉出来,包个机放上海方舱里感受一下,就感受一下,就一下,能扛过去不哭爹喊娘拍门求我放他出来。
我就佩服他是个汉子。
说上海静止会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倒也没错。
但是,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正因为与全国其他省市的紧密联系,才使得上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如果采取所谓 “共存” 方式,任由疫情蔓延,那么是否能够保证不会对上海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是否能够保证疫情不会由上海逐渐蔓延至全国范围?
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事实难道不正是因为中国所采取的有效的疫情应对措施,才保证全国包括上海的经济运行相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地方都要好太多?为什么一定要放弃本已为事实证明的有效手段,而去另换一套所谓 “与世界同步”、“与世界接轨” 的做法呢?
到底与哪个 “世界” 同步?
接的到底是什么 “鬼”?
上海城市规模大,人群类别多,行业单位多,经济活动杂,要实现所谓精准防控,实是不现实。不能抱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驾驭这么复杂的局面。。。。唯一正确的是**,加强疫情管控,提高集中统一行动的力度,为此收紧一些规定,为此而牺牲暂时利益、牺牲不低价值的行业利益、牺牲一些涉外涉涉资的利益,是正常的。**基本的稳定保不信,这些将要的利益最终也保不住…….. 这时最应该保证的是,重要企业的生产、重要商品的生产、基本群众的生活,困难特殊群体的救助,其他不用考虑,等控制住疫情再说。这相时候谁再以所谓行业利益、方法探索、国际义务为由闲扯,谁就是别有用心!!!!!!
现在网上各种地域黑,各种谣言,各种所谓解读,都是有人在故意带节奏,故意摸黑。一个 2600 万人的城市封控管理。没有问题才怪。有问题解决问题,该批评批评,该追责追责。上海在全国人民支持下,一定能战胜疫情,也一定会战胜疫情!
幸好变成这样的不是上海
吉林要保春耕,马上就要被迫放开了,上海也想以快打快,但是实在是不看好。
需要人民有无穷的忍耐力,没有其它任何挑战。
说明了动态清零是国策,但是某个或者多个层级执行力一塌糊涂,或者在忙自己的小九九。动态是动态了,清零不存在的,中央再不来人就是动态反抛物线了。
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自然是那些:
对 “动态清零” 总方针怀疑犹豫动摇,不坚定信心,不迎难而上,没有周密组织,不想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不能全力守护人民安康、保障城市运行的。
首先,既然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全民都在去驰援上海,就跟当年武汉是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其实挑战肯定是有,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检测手段,我们有了更多的经验。我觉得虽然前面做的并不是特别好,各方面的管理还是有漏洞,但是不至于影响后面的处理。
现在上海整体的方舱医院都在建设,而且一些相关无症状患者还是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那么有一些可能需要抗原检测或者是需要社区处理和社区治疗的,放到社区也可以。
当然,物资保障,人员保障和医疗设施的保障,这个其实都是考验上海的,包括一些人们的心理,在这种短期可能很难控制的局面下,人们该如何去面对现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
因为上海毕竟不是小城市,它是一个国际化的经济中心,所以面对的封锁或者是传播风险更加剧烈或者是反应会更加大。那么可能就需要的是每一个人去真正的自我要有意识,这可能是最主要的。
面对讲大话无计划的挑战。
目前上海至少有 10 万感染者,50 万密接者。密接者中很多在未来 2 周变成感染者,产生更多新的密接者。如果完全隔离,按照武汉模式,一个省 / 大军区包一个区,每个省出 1 万以上医疗工作者和 1 万后勤工作者,建立可以隔离 5 万人的方舱医院。 全上海目标完全隔离 100 万人,持续至少 2 周,然后根据感染人数下降趋势做出修改。
假设抽调 10 万医疗人员,造成原地区医疗不足,增加各地救治不足的死亡 / 伤残。按 10 万医疗人员每天救治 1 万人次计算。
目前措施只是进行一次性核酸检测。有大决战的声势,没有实际内容。会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感染数量大可能放弃集中隔离。 也可能像吉林一样撑着,直到。。。
鉴于评论里有人质疑我一个博士为什么要支持 “躺平”,还要我去看一下去年 GDP 的数据,我把对这个评论的回复贴上来,算是我为什么做出“后续再不考虑改变防疫政策,防疫的制度优势将成为中国发展的负担” 这样判断的依据。
实际上博士不博士不重要,讨论问题跟身份没有关系,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诉诸权威(身份)的谬误。我讨论问题只看重证据和逻辑合理性。
查一下去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简单说几个,美国 6、英国 6.8、法国 6.3、印度 9.2、中国 8。当然,我们说不能单看 21 年的经济增长率,要把 20、21 年两年合起来看,的确两年合起来看中国经济最亮眼。但如数据所见,21 年 “躺平” 的表现并不差,尤其是印度这个用 “牛粪” 防疫(很多中国媒体喜欢这样报道印度新闻)的国家增长率还比你高。
更重要的是这样对比也不太合理,欧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这 20 年来本来就不高,中国本来就比他们高,中国没有因为清零而他们躺平就把这个经济增长率差距拉得更大。
更糟糕的是,前两年中国疫情没有对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产生持续性影响,但是今年深圳、广州、上海、江浙都开始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今年的经济形势真的不容乐观,尤其是跟国外比,不会再有像 2020 年那样的防疫优势了,实际上去年这个优势就已经不那么明显了,这么持续下去,这个优势只会消失得更明显。而且我担心这逐步转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劣势,频繁封城带来的影响太大,尤其是我们如果持续不改变防疫策略的话,上海封城就不会是最后一次,即使不是上海封,其他地方也有可能。
尤其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面对现在的状况,只会促使一些企业考虑重新布局他们的供应链。当然,你可以说经济不是我们进行防疫决策的唯一因素,但这的确是一个影响所有人的重要因素。
当然我说要考虑改变现在的政策,也是综合我们经济、医疗、病毒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后才会做出的,而且开放不等于躺平,至少也是建立在充分准备基础上的躺平。但是,无论如何,防疫的制度优势正在转变成经济发展的负担,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 分割线 ———————————————–
如果后续再不考虑改变防疫政策,防疫的制度优势将成为中国发展的负担。
我相信中国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但如果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伴随着常态性的封城措施的话,那疫情防控就成了真正的风险,尤其是对国际投资而言。
当国外疫情大流行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保持国内疫情稳定,这对生产投资来说是巨大的红利和优势。但当维持这种疫情动态清零,是以动辄封城为代价的时候,那对生产而言就是巨大的不确定风险,就失去了相对国外疫情大流行下的避险环境优势。
而且封城暴露出上海城市治理尤其是基层应急管理烂到骨子里了。
封城揭开了上海疫情防控的遮羞布 - 知乎 (zhihu.com)
核心就是久防不灭。
在 N95 口罩使用,生活环节,检测环节,检测准确性,都存在严峻的挑战
引入检测人员移动是合理的,还是有待大面积推广。以解决检测互传的严重问题,可改进为,每家一组,站成连续对列,各商业餐饮街更易实施,一店一组
N95 口罩需全员推广
检测准确性上,也不好解决,重点地区配合抗原
生活,防疫长期的问题是民生难点
再有就是对于阳性人数 (家庭数) 过高的小区居家隔离,可以讨论一下了,那里显然已经严重密接
如果现在开放,上海肯定会导致有病人死亡。这是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不愿意看到的。
为什么放开肯定有人死?先解释一下 “无效医疗” 的概念
无效医疗的概念由来已久。希波克拉底曾劝告医生不要治疗 “病入膏肓的患者”。医生不应推荐或提供对患者没有帮助的治疗,这一观念在数百年来都是医学伦理的至高准则之一。
当医生与患者或家属对特定情况下某一治疗是否无效或不恰当 / 不可取 / 无益产生分歧时,即出现了当代关于无效医疗的争议。干预是否恰当或有益存在不确定性,这是由于不同个体 (患者 / 家属、医生) 就“什么对患者有益”这一问题持不同观点,生命价值观也有显著差异。医学干预能够维持器官功能,从而延长生命。但某些情况下,如无法感知周围世界和 / 或无法同外界互动交流,且没有恢复的可能,许多人会认为这种生活缺乏质量或价值,没有必要继续通过干预来维持下去。简而言之,医疗技术水平与根深蒂固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体系产生了冲突。
上海有差不多 3000 万人口,其中必有一大堆病残终末期者。问题来了,如果这类终末期病人感染了新冠,怎么办?
或者极端一点,有预期寿命只有 3 个月的癌症晚期患者,如果感染了新冠,那么治疗新冠还是不治?
无论治疗与否,这些人都是极高危病人,都会带来新冠死亡。你觉得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几项观察性研究表明,医生经常遇到代理人提出在其看来不当或无效治疗的要求。例如,一项纳入 5 个 ICU 的前瞻性研究报告了主治医生认为无效治疗的发生率,使用了 “无效” 的广义定义。在 3 个月期间,1136 例患者中有 20% 被认为接受了可能无效 (9%) 或无效 (11%) 的治疗。在被认为接受无效治疗的患者中,2/3 在出院前死亡,其余 1/3 要么在出院后 6 个月内死亡,要么健康状况严重受损。该研究还发现,这些患者所用的治疗往往取决于强化治疗的负担是否超过获益,而不取决于治疗是否必然无效(即没有机会实现患者的目标)。
结论:动态清零,就是要追求新冠最低死亡,这是伦理或者政治问题。如果上海不封城采取清零政策,那么大批终末期患者感染新冠必然会造成死亡,这是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上海必须坚持下去。
今天在北京外出,往返都是乘坐的 87 路公共汽车,车窗始终处于打开状态,这很好。很快就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车外空气更换了车内空气,即便车内有人携带新冠病毒呼出到车内空气中,也不至于积累,很快就被排除到车外去了。
上海的春天适合开窗通风,应该打开室内公共积聚场所的窗户进行长期开窗通风;应该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窗户进行长期开窗通风;应该打开居民家中的窗户进行长期开窗通风。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长期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防止室内、车内交叉感染。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有没有可能利用空气流通,做到不吸入病毒或少吸入病毒?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快速的用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微量即使吸入了也不会感染。结合防疫措施戴口罩,即便在室内公共积聚场所停留,也不会被感染。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下列回答是有关不吸入新冠病毒,减少吸入新冠病毒的第 6 天采用,请见过的知友忽略;有相同看法的知友转发。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特别是有很多具有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无症状。显然,靠自律、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扫码已经不能杜绝新冠病毒携带者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
**靠自律,**无症状感染,自己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无症状感染,自然不会发烧;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扫码,**无症状感染,在检测阳性前和被确认密接者钱,信息与无感染的人没区别。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一、如何保证不吸入?
当然是不集聚,而分区封控就是不集聚的行政措施。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日常生活,长期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保障不吸入的措施都难以长期执行。
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防疫措施实质就是保障吸入的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防疫措施成立基础就是室外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
二、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少吸入?
要生活集聚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还是要选在室内进行。而且,日常生活多数场景是室内生活。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集聚室内场所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环境的室内外通风的公共聚集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置换室内空气,有效地防止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室内积聚时,应该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因为在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证 6 米以上,而且病毒气溶胶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车外空气流通环境的车内外通风的公共交通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车外空气快速置换车内空气,有效地防止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车内积聚时,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
之所以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是因为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戴 KN95 口罩,他们很少被感染。而传染病房病人呼出的空气肯定会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气溶胶。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没有否定医用口罩的意思。
三、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不戴口罩吸入了新冠病毒气溶胶不感染?
有时在室内集聚口罩也没法戴,如就餐、喝茶、喝咖啡等等,这时应该选择室内外通风条件好,并且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室内场所进行,也就是**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在落座前和离座时保障戴好 KN95 口罩。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就餐、喝茶、喝咖啡时,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没有办法戴口罩也不会感染。
上述措施结合原有防疫措施的落实,期待可以达到在控制疫情扩散的目的。
在任何时候做好个人防疫措施都十分重要,无论你所在的地区有疫情,还是没疫情。个人防疫措施无非就是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
**接种疫苗:特别是及早进行加强针接种。**从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在沉寂了几个月说明了疫苗的有效作用;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再次爆发说明十分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现在香港的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疫苗,死亡病例中高达 9 成未接种疫苗,也充分证明了专家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戴口罩:在室内,或者在室外与他人 6 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必须戴口罩;
勤洗手:接触到公共物品时要洗手,外出归来时要洗;一定做到不用手揉眼睛,不用手挠皮肤,无论是否洗手。
勤通风:勤通风的目的就是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因此官方的防疫指引是每天至少进行有效通风两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身体有了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不适,及早就医,尤其是线出现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然后接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时应该立即就医。既便于感染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也避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同事;更有利于及早查清传染链,为防疫做贡献。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官方防疫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实质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持续流通形成的分区封控,与现行的分区封控的防疫效果比较尚需证明。作者的意见是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的防疫效果比分区封控不会差。
最大的挑战是上海充斥了很多阳奉阴违的共存派,如何在这批人存在甚至身居防疫高位的情况下贯彻政策,如果做不到,上海已经完了,做好共存准备吧
参考武汉:
武汉人口 1200 万左右,是上海一半。
武汉日新增最多 13000 左右,这时已经封城多日,之后进入拐点。
同比,上海 4 月 4 日新增 13000 左右,不是最高点。
武汉建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全国 4 万援助人员。
武汉 1 月 23 日封城,4 月 8 日解封,历史 76 天。
划重点,上海人口是武汉 2 倍,上海现在不是新增最高峰,面对的是变异后的奥密克戎。
需要多少天清零?算算就知道了。
毛主席时代的上海人,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那时中国哪个大城市里没有援建的上海人?哪个象样的工厂里没有上海人?
我很多年前去过赣南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军工厂(做导弹燃料剂)出差,几个晒得黑黑的、衣装打扮和周边乡下人一样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从我身边走过,然而他们顽强的上海话出卖了他们的身份。那时,我感概万千。
我江西老家的县,一群上海知青在那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修水库,他们的队长被人民代表直接选为副县长。(很多人不了解那时毛主席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选举制度改革,不说了)
我们县的医院、机械厂、电子厂(98 年卖给私人,然后搞地产了),都是上海骨干建起来的。
毛主席时代,有哪个省没有受过上海、东北的恩惠?
我从小就对上海有仰望之情,很多江西人也是如此。上海对于我们来说,象征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是中国的未来。
上海人在毛主席时代,并不精致利己主义,而是血性刚勇,为国家、为兄弟省份愿意献出青春和生命。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上海知青蒋海星。
他从交大附中毕业后,看到报纸上中苏交恶,立刻报名去黑龙江前线八岔岛支边。并在战斗中与北京知青一起,巧妙设伏,全歼苏军巡逻艇,打死苏军士兵多名,并活捉一名俘虏。
这场战斗从组织、策划,路线设计,完全是几个不到二十岁的知青自行其事。
可见上海知青武德充沛。。。
想不到上海人今天变成这样!
我跟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如果有人告诉你,去缅北做客服,你就能拿一万月薪,你信吗?
你不会信,因为在那样一个穷地方,出现这种高薪是不科学不客观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美利坚、韩国、香港、吉林的数据已经公布:美利坚今年超额死亡十几万,香港感染者达到百万,死于新冠者数量达到 8000,以及许多人爱吹嘘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典范:韩国目前的病死率为 0.12%,哪怕在吉林,考虑到病毒传染性,目前的重症率也达到了惊人的 3%。
许多自以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难道连这些事实都看不到吗,如果其他地方规律是合理的,那凭什么你们还愿意相信上海的四万病例里一个重症死亡都不存在呢?
如果病毒爱好者自诩讲事实讲逻辑,就不妨拿逻辑说话。出现这种奇怪的对比情况,到底是美利坚、韩国、香港、吉林合伙欺骗了我们,还是说上海人体质特殊,还是 2300 的特效药真的有用?在排除了所有不可能之后,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上海在造假,在捏造统计数字。
美利坚的 100w 不是儿戏,统计学告诉我们,如果抗疫不讲科学,只讲政治,特别是不讲多数人的政治,只讲少数人的政治,那么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
不是中国人民不相信上海,而是它已经欺骗了我们多次,目前连上海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不可信,你凭什么会相信它们说的一个重症死亡都没有,患者都能百分百自愈吗?
做一个不乐观的估计,目前的上海重症数量不低于 100,凡是现在帮忙捂盖子的自私自利者,你们都会被清算。
需要面对以后所有城市出现数例新冠立刻大面积封锁造成的经济挑战
把其他地方的医护集中在上海,其他地方的病人怎么办?
上海就是医护都是找新冠了,导致其他血透,白血病,脑梗,心梗,慢性病,需要手术的病人没人看。
准备怎么做呢?
挑战很多很多,情况比想象的复杂。
1,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太厉害了,可能单单靠封闭在家足不出户还克制不了。身在浦东被提前封了五天,但是昨天大检测出来,突然就浦东冒出了 7000 个无症状阳性,这些人都是怎么得的,目前已经无法通过流掉得出结论了。现在很多消息指向快递,这个也没有十足的证据。尚存在不确定因素。
2,物资保障,目前这个是大问题。买菜真的很难,有呼吁社会集采统一供应,这个只会让更多的人吃不上。能吃上肉和菜的还是得靠自己抢菜政府投喂的这些只能杯水车薪。
3,民心。目前中央来人了,兄弟省份来支援了,绝大部分人还是抱着极大的期望和期待的。如不能速战速决成为一个持久战,那这个期望就会变成失望。然后社会上又会出现一堆乱七八糟的声音,非常不利稳定。
作为普通老百姓,只希望能早点结束。
跟病毒喊口号没什么用 不会因为高喊一些大决战什么的就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该有下一轮还有下一轮
清零以后呢,那海会不会又再次爆发 爆发完以后呢,再次封城,封完再清零,清零在封城。没错 这样就是最好的
新冠病毒是自然的一部分,准备决战大自然吗,莫名其妙的方针。
上海相关负责人不下台,说明已经烂到根了。
本次疫情不算太重,最后终将退去,但是下次呢?
本人并不反对世界主流国家的防疫方式,同时本人也认同我国的清零政策,理由是我们的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在极端灾难面前,不同体制的国家如果采用同一种方法,很可能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
我只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替百姓说话,因为我也是亿万百姓中的一份子,今天如果有机会说但是我不说出来,那么明天我就会不明不白的被卷入尘埃,成为炮灰。
写于 3 月 20 日 王平:“防疫工作一刀切” 或是现行社会环境事实下的最佳选择
写于 3 月 27 日 王平:上海疫情之:社会面动态清零
写于 3 月 28 日 王平:上海疫情之——不规范封城之后将迎来疫情的新高峰
写于 3 月 31 日 王平:本轮的新冠疫情终将会退散,但是……
写于 4 月 3 日 王平:“放开式共存防疫” 还是 “一刀切式清零防疫”?
写于 4 月 5 日 王平:4 月 4 日上海抗疫大决战中的问题
来自科学和自然法则的挑战。
初代病毒α的 r0 值为 2.2,目前奥密克戎 r0 为 9.5。
那经过同样的传播周期,假设是 6 次,α刚传播 100 人,奥密克戎已经感染 100 万人了,指数带来差异就是这么吓人。
这次会赢,代价将是相当巨大的
1. 各区的物资分配极度不平衡。
2. 方舱建造的速度赶不上新增数。
3. 还有不少被遗忘的人员,只能通过各大 app 求助。
目前的政策就是一刀切,只要某小区出现新增,立马继续封,但封的同时根本没考虑小区居民的物资是否还能继续支撑 14 天,有些人说那团购啊,搞笑的就是团购的菜不仅贵还是限量的,有些 app 还得定时拼手速。
各区镇街道的具体信息,上面的统筹人员似乎根本搞不清楚,包括各个区域的居民隔离了多少天,发没发过物资,这些根本不清楚,才导致上海物资发放出现了两极分化,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有些区域的居民,似乎被政府遗忘了,只能计算吃的东西还能撑多久,不是矫情,很多米都没了,更别说菜了,肯定有质疑,为什么不多屯点,这不之前政府说浦东 1 号能解,浦西 5 号能解,就因为市民相信政府,才没大批量囤货,而之前囤货也是造成这次大面积传播的主因。
目前国家会展中心已经运转,之后能容纳 5 万多病例,9 号就开始接收病例,成为上海清零行动的总指挥部,到时候应该能够缓解。
2500 万人对应 50 万各类防疫队伍,分工协作,相当于一人看 50 人战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根本
不要追求速胜论或者共存论。
奥密克戎完了后还会有新病种,认为这次胜利之后就没有然后了是极为危险的。所以对速胜、决战思想要坚决否定。
共存论同样如此,某些人可能以为所谓共存是能够做到的、科学的,那么他对基层充满了误解和幻想,甚至无法回答以下问题:新冠是否可以重复感染?外卖员,工人等一线劳动人民因感染而不能工作的补贴谁出?免费治疗能坚持多久?
内部的敌人永远是危害最大的
上海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上海,你又祸害了其他地区了!” 上海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把疫情扩散到别的城市!” 上海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故意把香港的感染者接到华亭宾馆, 还不管控, 这些天又任由上海感染者全国跑。”
上海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天要下雨, 人要出行, 不能算是上海故意…… 传染病毒…… 大都市的事,岂是你们乡下小地方的人懂的?”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 “君子固穷”,什么“者乎”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上海在坚持动态清零总路线方针不动摇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优化本地防控体系措施,把动态精准防控做好。动态精准防控是动态清零的强有力发展,是对动态清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发展出来的一个实践成果。
实际上这次孙副总理调研给上海敲响了警钟,给上海指明了方向,重申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也给上海打了一针强心剂。。
上海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再观望了,什么世界的上海,经济至上的理论该休矣。要下定决心动态清零。要上下一心,共克时艰。不能再政策不清,方向不明,管理混乱。这是心理上和政策上的准备和挑战。
政策方向路线一明确,最关键的就是广大干部,要带头防疫,该封封,该建建(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用多种手段,相信上海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应该问题不大。
相信上海会迅速控制疫情,取得大决战的全胜。。相信上海!上海加油!!
应该停止特大城市资源投入了,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了,德国模式才是最适合的。
从政策方针来解读,“动态清零” 意味着在防疫的同时,对于经济仍然非常重视
怎么清零?
我想问,全世界都开放,绝大部分外国人变阳性是早晚的事,中国要清零,难道要闭关锁国吗???[思考] 不然打开国门就是新一轮,开启国门之日就是天天防疫之日?开一天关 14 天???
说实话,今年没有看到一起因新冠而死亡的,倒是不少因防疫而致死的案例。有人说新冠的致死率结合全国得有多少多少人死,那封闭管理又有多少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和充足医疗资源而死?又埋下了多少贫穷和倒闭的隐患?或许有的人就等着这阵子挣救命钱呢!再说国家发展停滞不前,国外继续发展,且新一轮致死率极低,落后就要挨打,那到时候又有多少人会牺牲
有几点需要说明:
首先,为什么要坚持 “动态清零”?根据最新的情报,因为有人企图放毒。沼泽地倾向于在一些特殊日期制造献祭,比如 3 月份的 “东航事件”;而现在就是清明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献祭。再加上年初被发现的 “金域投毒案”,因此如果这发生在上海一点也并不意外。
其次,为什么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因为沼泽地会打着红旗反红旗。你让我共存,我就给你投毒;你让我清零,我就搞封禁,搞人间惨剧。虽然它们自己首当其冲,但请注意,这是沼泽地买办集团最后的挣扎,能拉多少人下水都在所不惜。
那么,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军队要出动了,你也应该知道为何上海方舱 “起火” 了,这就是“大决战”。最后,还是希望人们能够自主起来,不要一昧指望他人,而要承担自己作为上海人应尽的责任。
缅怀过往,祈祷平安!
最大的挑战就是潜藏的反革命份子没有被肃清,他们在故意拖后腿,上海急需一场大清洗,把所有买办汉奸共存派份子都清洗掉
民以食为天,先彻底解决粮食蔬菜供应稳定人心!
官方做好监管,人民自觉遵守!共同适当防控,争取早日解封!
担心:
这两天查出来的阳性,已经没有地方可以送去隔离了。
周边城市赶工的方舱,还要过几天才能启用。
需要面对没有 plan b 的挑战
先让上海人学会说普通话。。。
最大的问题是上海内部很多人心理抵触清零,已经开始有人在网上说不要管免疫力低的人了,死了就死了,别影响我出门啊
XF、XE、XD 的挑战。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不能输,赌注都下这么大了。
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才能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为上海市抗疫行动建言献策!
当前上海抗疫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近几天接连登上热搜的事件,集中表现在:
生活物资短缺引发的 “抢菜” 现象;
医疗资源短缺引发的人伦悲剧;
社区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孤寡老人护理难题;
隔离收治能力不足引发的感染扩散问题等。
而造成上述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
1、政府抗击疫情的决心不够坚定和果断。因为决心不足,所以未能放手动员全市力量调配医疗资源、寻求周边省份协助、未能彻底执行应收尽收的隔离管控政策;
2、政府领导管理职能缺位。特殊时期医疗及生活物资放行管理制度、特殊疾病患者外出诊疗放行制度等制度建设不到位,未能及时形成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制度;各小区及街道无制度可依,造成大量人伦悲剧;
3、社会力量未能充分动员。这里的社会力量既包括上海市内,也包括周边省市乃至全国力量;管控区内居民生活物资短缺,蔬菜基地新鲜蔬菜无法送到居民手中;小区居委会人手不足无法对各住户逐门逐户排查统计;小区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缺乏照护;周边省份的医疗资源及生活物资未能及时调配;
此次传播的奥密克戎病毒具备极高的传染性,任何群众个体都无法置身事外,所有人都是利益共同体,只有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才能获得问题的根治;
一方面伴随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单靠政府、街道、社区力量已经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上海市有着全国顶尖的高知识分子群体,大量分布在社区中居家隔离;他们具备知识水平和工作执行力,这一群体的知识技能却在隔离中闲置浪费;
对于政府而言,及时控制疫情才能复工复产,提振经济信心;对于社区住户而言,及时控制疫情才能让自己迅速复工,回归正常生活;
这种情况下,政府与广大市民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发动群众、互利共赢才是解决之道;
发动社区群众将有助于解决社区管理、物资分发、特殊人群照护等问题,大大缓解政府管理压力,使得政府可以抽出重要资源用于危重症及轻症患者集中收治;发挥群策群力也能在特殊时期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对社区志愿者需要筛选具备知识技能及服务态度的人员;需要辅助配套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和相关权益保障。
综上,我呼吁上海市政府乃至全国各级政府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到抗疫行动中来!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第一、政府应坚定动态清零,应收尽收的疫情防治方针不动摇,发挥政府的领导职能。组织市内建筑和医疗施工团队在各大公共场所、有条件的公园场地搭建方舱医院,作为收纳轻症患者的基地,解决集中隔离管控的场所不足问题;
第二、放手发动社区群众。社区内以小区居委会为中心,发动社区内未确诊且核酸检测阴性的住户作为志愿者,辅助参与核酸筛查、生活物资配发、人员登记管理、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照护等工作,解决小区内自主管理难题;
第三、寻求周边省市支援。从周边省市抽调医疗团队、医疗及生活物资驰援上海;解决人手不足、物资短缺问题;鼓舞市民抗疫信心;
第四、各区政府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各小区、街道实现自主管理,区政府负责协调医疗、生活物资送到小区门口,确诊患者转运收治,特殊医疗需求患者救护等工作。
职责分工如下:
1、小区内形成居委会 + 志愿者为核心的自主管理团队;负责统计小区人数、物资盈缺、隔离管控工作,将需求上报各区政府;此处为缩短上报流程取消街道环节,建议各区组织街道工作人员成立各区应急响应中心,提高信息决策智能化水平;
2、区政府协调区内医疗资源、生活物资、确诊患者转运收治等问题;
3、市政府负责协调分配周边省份、市辖区医疗、生活物资;集中核心医疗资源解决危重症患者救治及轻症患者集中隔离问题;
以上,笔者准备用如下的话结束本文: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39 页。)
大家再坚持一下,以七天为一疗程。看这效果。
我希望底层的声音能传出来。能即时解决。
需要防止共存爱好者推动防疫极端化
租界的国际人,死了死了。
官方发言定调如下图:
说的很明白了,大概论调如下。
1. 上海这次问题可以说是部分主导或有权主导防疫的所谓专家与中央、人民的路线之争(见第 1 条、第 2 条、第 6 条)。
2. 中央现阶段基调一直是防疫,任何城市都无权自行探索所谓共存模式,防疫政策的调整必须在中央以及全国统一调配下进行(见第 4 条、第 6 条、第 8 条、第 9 条)。
3. 上海疫情之初防疫指挥部失利失误导致疫情全面放开,抗疫期间还伴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间接点出部分官员、所谓专家的不作为以及消极处理疫情发展的投降主义或者说潜在的资本主义(第 11 条、第 12 条)。
4. 防疫政策后期或许会有改变,但需全国统一部署(第 5 条、第 6 条)。
5. 中国的目标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共存或清零以及经济,而是成为人类社会中唯一能够真正避免新冠疫情而大规模损失人命的国家,现在探索的防疫模式同时也在为全人类社会摸索应对未来更恐怖的病毒及超级细菌的方法,功不止在当下,更在千秋(第 14 条)。
现在的情况是
gongcun 派认为躺平是科学因素,清零是 zz 因素
清零派认为清零是科学因素,躺平是 zz 因素
gongcun 派认为清零派是二极管
清零派认为 gongcun 派是二极管
基本属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孙副总理说的够清楚了,中央也希望最后能共存,但那是在社区基层网格化,电子锁等设备跟上,政治技术都达标后的才能进行的。
而且要共存也是在统一政策下,中央定试点来进行,某些地区不能自行探索所谓的共存
就差没明说上海这次就是没听指挥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都明着说了
有些人一说就是阴阳怪气的 100 年都封着好了,但凡看看都能看出来中央一直在为放开做努力,相当于桥才建成一半,这帮人就非要过河,安的什么心很清楚了
建议把因为公共服务停掉而造成的死亡也统计进去,并不是只有感染新冠死亡才叫死亡。
建议公布每天因新冠封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统计进来,不要说钱不重要,去年还在说房住不炒,今年各地方政府就要松开限购。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们怎么说都对
思想上面临挑战
现在有一些自媒体又开始表演了。
不把人恶心死不罢休。
开始宣传要理想中立客观,现在不能支持居家躺平了,就开始说不要妖魔化居家躺平和动态清零。翻译翻译什么叫 tmd 不要妖魔化居家躺平和动态清零。
意思就是这两个性质差不多,都面临了很多质疑,但都有道理,要大家理性中立,然后 “客观”。
真是脸都不要了。
不管什么方式抗疫,目的都是控制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在一个机制失灵时,就应该补上另外一个机制。迷信精准防范,忽视清零目标,对当疫情扩散没有预案,对封城嗤之以鼻,自大自满,导致出现现在的局面。现在检讨问题,亡羊补牢全力清零才是理性中立客观。
然后开始 “录音泄露”,煽动居家隔离,
现在开始理性中立客观。
不断的从认知上挑战中央动态清零政策。**
理性吗?理性你在动态清零大决战的时候说这个?
客观吗?客观就是深圳清零城市正常运转成功了,你搞躺平那一套搞砸了
中立吗?把成功的办法和搞砸的办法放在一起在抗疫决战的时候大肆宣传,这是中立吗?这就是要队伍思想混乱,抗疫失败。
当初支援武汉时,本地新闻单位大量报道去支援武汉,现在看看这些个媒体有几条报道全国来援的。
这些人屁股都歪到树上去了,还有脸要别人理性中立客观?
马邦德最后什么结果?死在银堆里问屁股在哪里。
那现在这帮人拿了银子屁股歪到树上了还缺什么?
答:缺颗雷
最大的挑战不是最明显的这些问题吗???
高风险区设没设?
健康码有没有变红?
居民生活基本保障有没有落实?
能不能所有人一视同仁?
之前的决策者能不能问责?
大规模下楼做核酸,每个人都要摘口罩,这样的方式是否安全?不了解,求指教
需要上海放低姿态,请求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的支援!请求全国各地物资的支援!
抛弃你们可笑的成见,什么内地,什么城乡,什么大都市!疫情和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也应该学习全国各地的防疫措施,比如封闭管理!
最大的问题就是上海人和基层是不是配合了。
从持续不断的小热搜来看,上海真的是配合度极差,同理心极差,说难听点,就是一大群刘鑫。
最大的困难就是上海地方政府和资本精英想让百姓和病毒共存! 我认为上海无法清零,并最终会把全国拖下水
封控期也就这样了,虽然应付的很勉强但也能应付的过来。
严峻的挑战在封控期之后。
怎么恢复往常的经济秩序,怎么恢复个体经济的信心。
面对躺平的国际社会,作为国家门户的上海将何去何从。
封城的难度不大,问题是在于封城之后的物资配给。老百姓都是愿意配合政策的,但是目前大家的囤货和大礼包这一周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再封一周而物资又跟不上,按是按不住的
看到全国各地万众一心的支援上海,的确让人热血沸腾,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2 年前的武汉那一幕,那一次,以人类的完胜结束,但,如果你想想前两年的非洲漫天的蝗虫,它们真的灭绝了吗?
大家不会以为中国驻爱丁堡大使馆能制定爱丁堡的防疫政策吧。
恢复物流和快递比什么都重要
又是把无症状独立在确诊以外,又是什么动态清零,感觉我得回小学重修一下了。
基层干部组织能力差、风险意识差:)
孩子死了你来奶了
大鼻子流嘴上才知道甩了
这新闻通报里,强子的 title 是不是少了一个
。
没什么挑战
至少目前看来实现动态清零已经是个可预期的事实了
经过这么多年与疫情的抗争
已经有无数经验证明
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
之前出现的问题
不是技术上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都是人带来的
副总理指导
各省支援医护
从上到下换一批人
事情肯定能解决,我现在挺乐观的
同为超一线城市,深圳就是例子
首先注意上海政府消极抗疫的官员,从中作梗;
二要注意上海的一些买办趁机搞事,打着为人民服务口号煽动百姓,像汪诘之流;
三要小心网上一群带节奏的: 美国的公知,台湾的台独 1450
要严防 1450 借机带来各种谣言,还有防止老美再次人肉投毒
力度还是不够,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对想要共存的人,我就放下一句话:
共存以后,新冠治疗肯定会自费,而且新冠不会因为你得过就放过你,反复得几次,你总有一次要自费治疗,这有可能比你美国爹给的钱多哦。
知乎用户 腐涂涂 发表 目前已知的是 1、封闭管理落实的晚,导致外溢给其他省市的病例增多,且本市病例指数上升,目前还在增长中; 2、上海一核酸阳性男子乘坐动车成功落地莆田; 3、七宝八号桥菜市场被封,里面有阳性病例,还有 1000 多户做 …
知乎用户 勿详 发表 3 月 26 日的上海疫情通报的直播我认真听了,认为存在如下几个重点可回答这个问题: 1. 在非重点区域实行抗原自检,以落实全覆盖检测。呼吁大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去检测。 2. 解释了为什么数据还在增加的问题:其实就是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值此美国有统计的因新冠死亡超过一百万的日子,我们来回顾几个数据: 1:奥密克戎不吓人么?我们来看看, 1 月 1 日,美国累计死亡 846905 人 到 3 月 24 日,美国累计因新冠死亡 1001175, 也 …
知乎用户 zpeng 发表 1. 疫情防疫的关键点就是及时,上海一直做的很好的地方就是防范的及时。但这次确实有点晚; 2. 一般人防范意识降低了,2020 年 11 月上海出现疫情后,园区要求测体温,上班全天戴口罩,吃饭错峰。但今年这 …
知乎用户 吟游诗人马走日 发表 如果网传情况属实的话,那这次的漏洞甚至都不能叫做是漏洞…… 我之前就住在万体馆华亭宾馆旁边,虽然没进去过,但是大众点评随便一查,就能看到华亭宾馆照片里大大的中央空调。 2020 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