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人的失语”:被中国年轻人遗忘的“六四”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梓鹏 BBC中文记者

2 Getty Images

北京人印小小18岁那年看完美国传来的“六四”天安门影片,心里满是不敢相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90后青年陈诚对“六四”的理解,来自当年在北京当工人的父亲。父亲提起过,半夜里“有解放军跑到宿舍拿着枪指着他们”。

他们的“六四”记忆,都是支离破碎的画面:比如印小小的是大游行、静坐、坦克上街;80后徐阳的记忆里是学生被鼓动上街。从有限的官方解释中,所有八零后九零后的中国大陆年轻人或许都知道,“六四”就是“政治事件”的代名词。

23岁的印小小到香港念书,这个信息多元和开放的社会没有防火墙,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体系长大的同学一起碰撞和聊天,让她对“六四”有更立体的认识: “这是一代人的悲剧,是一代人不愿触碰的伤疤。那一整波人的声音,从此被藏起来了。”

来自父辈和同学朋友处听来模模糊糊的片段,当最终可以在墙外的社交网站上“大开眼界”时,一下子打开的闸门冲来无数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信息,这让印小小们“不敢相信”。

再回头看他们的成长,印小小发现,被主动藏起来的还有父母对政治的关注和勇气。在北京的父母不愿让她接触政治,或者在政治上冒险,虽然“六四”那晚街头的枪声是走过八十年代的北京市民的共同记忆。相比有机会出国看世界的80后子女们,印小小认为她的父母们“视野相对狭窄”,他们经历文革,对政治有着本能的恐惧。

跟母亲讨论时政时,“我妈会说,你不要在公众场合讲这个问题,她本能的恐惧就出来了。”

小小母亲的恐惧,是怕因言获罪。

多年的政治运动的阴影在父辈那里形成了默契,在家里的饭桌上和朋友的饭局上,可以泛泛地聊一些政治话题。但“六四”永远是最大的禁忌。公众场合,莫谈国事。一家人要关上门,才能安心讲29年前的故事。

公共话语的严控

90后是中国互联网的原住民,一向“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百度的搜索结果给出了中国官方话语中对此“事件"的三句话解释和定性:“1989年6月3日,一个多月来极少数人在北京制造的动乱,发展成为一场反革命暴乱。驻守在北京城区周围的戒严部队奉命平息暴乱。4日凌晨,戒严部队实行清场同时进驻天安门广场,平息了这场暴乱。”

1989年后,在中国境内纪念“六四”从来不被官方允许。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对意识形态控制越发收紧,中国的主流媒体被要求对党绝对忠诚。多年来,在所有出版物和媒体上严审一切与“六四”有关的字眼和内容。任何关于“六四”的书籍在中国国内都无法出版。香港曾作为一度可以自由出版和传播政治书籍的自由港,大陆人会以各种方式,将在香港出版的著名政治传记和记录历史真相的书籍,偷偷带回去传阅。但“铜锣湾事件”后,独立出版社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这类书籍也逐渐从市场消失。

互联网兴起的这十几年,包括在微博的大陆社交媒体上,“六四”还可以被隐晦地纪念,在六月四日当天,蜡烛和各种相关的图景,会被默默流传。 但如今“天安门事件”、“坦克人”等搜索词已被彻底封锁。取而代之的是,热搜榜上的明星八卦。

统一的官方口径,和有限的信息渠道限制青年的认知。有办法翻墙的好奇者看到墙外的谷歌和YouTube给出不同版本的“六四”记录片。陈诚说,当时直观的印象是鲜血淋漓的场面难以想象。“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居然是被有意识地集体遗忘。”

一代人的遗忘和主动失语

89年,徐阳1岁。22岁时,带着他从大陆听来的“六四”版本:“资产阶级自由化,部分掌权的官二代,利用手里的资源获取到了比较大的利益,然后引起了很多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其它阶层的联合抵制和反对。”徐阳到香港读书,一待就是7年。

香港多年来一直有公开纪念六四的活动。但近年来,香港本土主义兴起,悼念热度开始降温。

今年30岁的徐阳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但他从不参加香港的“六四”纪念活动,他说几个人的声音,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不大。他说,“六四”是在中国大背景下发生的事。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拖出来鞭打,要汲取教训。可以反思,但追责没有意义。

但徐阳也承认,中共并未从中汲取教训。“如今的阶级环境不一样,有些事情已经发生,再重来一次,不会再这么暴力和血腥。还会有74、84和94”。

小小显然不同意徐阳的观点:连基本的事实都不知道,何来反思?

回到上海工作后,印小小现在还是不太会跟身边人聊起“六四”。“未来就是一代人的失语。从此这个事情就没有了。”

00后四川少年张清和中国600多万高考一同被淹没在无穷尽的书海和题海。同往届学生一样,即使是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思想政治课也被主科老师占据。在家父母从未曾主动谈起过“六四”,17岁的她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还是从记者嘴里得知。

还未踏入职场的90后,在大学校园里向往可能的言论自由。22岁的王海在江苏,她说已习惯政治选举无自由,知道反抗无意义,也不奢求“因我而改变”。但最关注言论和新闻自由。

25岁青年周州在上海,没有翻墙的习惯。 但她认为,自己有最基本的政治诉求,还是希望有消息自由。

“希望不要封锁国外的网站,” 她说。

防火墙高筑后,中国本土的手机应用程式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赢得大量年轻人的喜爱。新兴的流行视屏应用“抖音”让年轻人一刷就是一下午。抖音上有的,只有娱乐和消遣。这是一个全民娱乐和消费的时代。年轻人花大量时间追星和刷微博,偶像的一举一动牵动他们的神经。微博上常有粉丝掐架问题,他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偶像站台。

三十而立 赚钱一心一意

2014年的六月四日当天,一名游客在香港重现89年的“坦克人”。

小小说,她对中国的现状挺失望,很多时候觉得心灰意冷。现在的想法就是赚钱。她对生活还有无力感,这源于生活的不易和资本的压力。

小小现为一名电视剧制片人,身处被“资本控制”的中国文化圈。中国的出版和媒体行业被政府严控,也受资本无形的压力影响。她说,个人言论可能影响公司形象和价值。即使没有政府的舆论管控,资本的手,也在影响和左右自由言论。

小小∶“我现在就希望,如果钱和权能办成事,我作为一个好人,我是掌握钱和权的人。而不是让那些恶人掌握钱和权。这才是我奋斗的意义。”

三十而立,徐阳手下还要养活几十位员工。作为商人,他开诚布公地说“我不关心政治啊。”

他关心现实的小孩教育,老人医疗,夫妻买房问题。80后是中国计划生育下的特殊一代。成年后他们面临抚养四位老人,和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后的养育两个小孩的压力。生活在香港和大陆,买房置业从非易事。

为了不让生活品质下降,徐阳每天工作时间从睁眼到合眼–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

他说要先解决温饱,再讨论政治制度。

身在美国的“六四”学生领袖王丹说,他理解青年对政治的无感和冷漠。“六四过去快三十年,年轻一代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下。生存的压力赤裸裸摆在青年眼前。”

王丹说: “当年的我也不是一上大学就对政治有热情。是社会积累到一定条件和阶段才发生。”

但他对未来怀有改变的希望,认为今天的学生冷漠并不代表未来也冷漠。如果中国的社会条件宽松了,或者出现危机了也会激发(政治热情)。

“今天中国如此,不代表未来也这样。”王丹说。

为保护受访者,印小小、徐阳、张清、周州、陈诚皆为化名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六四30周年:牵动港台社会学运的历史事件

林祖伟 BBC中文 Getty Images 北京“八九”天安门事件,对中港台三地的民主进程与运动,都有所影响。 中国北京“八九”天安门事件,对中港台三地的民主进程与运动,都有所影响,但走出的道路,却大相径庭。 中国大陆步向更为专权的统治, …

如何看待光榮冰室歧視普通話人士?

品葱用户 刁四胖 提问于 2/29/2020 黃店光榮冰室不招待陸客 指收平機會警告涉種族歧視 即日起落單只用廣東話 光榮冰室的這個行為使數量巨大的香港新移民和普通話人士成功倒戈,變得對香港反感,大家覺得應該譴責光榮冰室嗎? 品葱用户 贵族 …

港台普通人对“苟且偷生”的港台明星是如何看待的?

品葱用户 weweweee 提问于 2/10/2020 主动舔大陆的就不提了 肯定唾弃。 但类似于那种虽然不舔,但也不表态,只有自己被狙的时候才出来说话的那种明星呢?(应该最多的也是这种类型) 是觉得“为了赚钱也不容易”的比较理解,还是瞧不 …

如何評論「香港獨立」這本書在誠品被強制下架?

品葱用户 Acca0429 提问于 1/17/2020 以下消息非來自新聞消息,內容皆可自由轉載分享,請盡情轉載至台灣各網站 根據消息來源,余杰所寫的「香港獨立」這本書,昨日1/15誠品「台灣」各店接到高層電話通知要求全數下架強制退貨, 而 …

时间线,从2020香港的第一天开始

终于有几十根葱了,尝试一下。是按时间线的记录一下看到的香港的故事, 就像是日记一般,但是可能经常中断,最重要是跟住时间线,因此后来就跟到武汉和台湾。 先试一下,如果赚不到30根葱就会自动放弃,不会过多干扰各位,后来也发现葱不是这样赚的。 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