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媒体宣传的啊,前几天在央视某套看了一个纪录片,名字具体是啥忘了反正跟大国重器类似,我记得是第 9 集,杠精可以主动去求证。

那一集主要讲的是中国的歼 11,研制过程中发现需要特殊的光学玻璃来做飞机的玻璃罩。结果国内没有那种玻璃,又不想从国外买,于是自己研制,研制要用的设备没有,而且经费有限,于是整个研究院的所有人放弃自己的年终奖来购买设备,没有人有怨言。节目的最后说有一个资历比较老的研究员说,有很多老同志和年轻同志一样熬夜研究,最终倒在了研究线上,如果他们能按时休息是不会有问题的。。。

一般人看了以后转眼就过去了,人才看了以后会怎么想?给你卖命没有钱拿,还伤身体,关键还得要求自己心甘情愿???这就好像 996 是福报,穿的妖艳活该被强奸,做好事的人就该被冤枉。。。这种让抱薪者冻毙于风雪的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拿出来铺天盖地的说???钱都流到哪了不提。真正做实事的人拿不到钱。给画个小红花就打发了。

老实人一看弄不过跑了,你这边还得感叹一句,韭菜怎么都没了(中国人才流失怎么这么严重)。再把民粹主义分子一煽动,拿起键盘给我骂,最后不光人才没了,还会树立好些敌人。。。

知乎用户 ichimonji 发表

这个问题我可以根据我一个在日本搞新型材料科研的好友的吐槽来说一下:

好友某 985 大学的新型材料专业硕士毕业

毕业以后进入西南某某研究院当研究员,说是研究员,其实就是和搞后勤的差不多

工资 4500 多,有五险一金

好友本来想着一心报效国家,结果成为了爆笑全家,被家人朋友们戏称 “拿着硕士的文凭,干退休老大爷的活”

好友和几个处境差不多的年轻研究员一起有个什么新想法,去申请项目和资金

上头的老领导大意就说 “我知道你们年轻人不是没有想法,只是给了你们项目和资金,你们敢保证能研究出什么吗?如果不能保证,就不予批准!!”

好友:“研究本来就是不断的试错,科学不就是在试错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吗? 每次试错就能划掉一个错误选项,才能距离真理更近一步。”

结果好友和他的团队一连报了好几个项目,都被否定了,还给了院内警告处分

最后不知怎么回事,本子筑波的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联系到好友,让他过去工作,可以从事新课题研究。好友也受不了国内的研究所了,直接就去了

今年好友来看望我,关于这方面就吐槽到:“国内的这些老家伙,既不想出钱试错,又想拿成果邀功。科学研究哪有一步登天的道理,一次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之上的结果,活该锌片技术被卡脖子,不是被骗就是被勒索。”

知乎用户 babyquant​ 发表

很多中国人出国了是人才,但留在国内就未必了。

选择出国留学工作的人,本质上多少有求稳的心态。不是说敢于出国就是敢于闯荡的,很多时候,国外社会更发达,各项制度梗完善,也阻止了很多暴富的可能。

比如钉钉这款应用,在国内是最受欢迎的办公应用,但放法国这类国家妥妥非法应用。例如离职后自己导不出过去的记录,没法取证,这是明显偏向资方的,在中国没问题,在外国就会被告到破产。

因此,出国的很多人,本质上有一种心态:我不去搞人,你也别搞我。如果是北欧这种国家,人人自带社交恐惧症的,确实是这类人的理想居所;而且北欧科技发达,他们也可以人尽其用。美国社交压力比北欧大,但也没有国内大。

中国社会有很多人,你不搞他,人家主动来搞你,甚至看你离群索居好欺负更有动力搞你。所谓 “会来事” 也是一种技能。很多中国人,去到美国可以出类拔萃,哪怕去赛百味洗碗也能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主要就是因为社交压力不大,也没人搞他。

如果回到国内,哪怕去了复旦当教授,他也不想搞人,但大把人搞他,申请几次转正就是不给你过,我是领导我说了算,别以为你美国博士了不起,别以为发了 annal 了不起,我是本科咋了,我本科化学咋了,你在我手下最好老实点,能不能转正我说了算,你那些论文我一篇都看不懂,我也不想看,我就看你会不会做人,我是领导还是你是领导啊。最后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就鱼死网破了。

国内为什么要外行领导内行?因为内行太少,外行太多。微软 1981 年就有操作系统了,现在都 2021,规划了这么多年,又做出了什么?一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为了解决正厅级待遇调去机场集团当董事长,结果导致了全国疫情蔓延。国内机场没人了吗?其实很多时候,国内对管理的态度,99 分管理 + 1 分专业,所以管理岗位可以随意调动,出了事就撤换,大把备胎,但是就是不提拔专业对口的,因为有专业能力的太少,有管理能力的太多。万一换专业的出事了撤掉,那估计机场就瘫痪了,因为没有专业的了。

这种情况下,专业强的自然就待在国外。国内官本位严重,自己回国又当不了领导,还要被领导管,那图什么呢。

知乎用户 sen2020 发表

国外竞争压力小啊!Google 之类的公司在中国被捧上神坛,在中国能拿 Google offer 的都牛得不得了。可是在美国进 Google、FB 当码农不是啥了不起的事,水校硕士刷题进去的多了去了。(虽然人家” 出身 “不好,但是人家还是有水平的)。我们这种排名刚刚进美国前 100 的学校,每年都有中国硕士拿 Google 之类的大厂的 offer。他们本科学历也就是末流 211,甚至不是 211。要是他们在中国读硕,别说 Google 了,能进百度都烧高香。

人才外流对国家是坏事,但是对职场上的年轻人是好事呀!要是海外的科学家、工程师都回国,job market 得卷成啥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再补充两个角度,分为 1,2,3。原答是 1。

1. 同学的家长负责事业单位招聘,跟她聊过这个问题,匿名答一波~

最近几年各市县都有人才引进(各地叫法不一样),主要针对双一流和世界排名靠前的境外高校的人才,不设笔试,只有面试或者谈话。

看上去是件好事,因为现在很普遍的现象是:好学校的课程量极多,尤其是在后两年,所以学生没时间准备编制 / 公务员考试,所以上岸的几乎都来自二本。通过人才引进,可以为人才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是,这种好事实际是怎么运作的呢?我就不截具体的招聘要求了,以免被搜出来,随便举例子吧:

1. 某只涉及技术的岗位要求应聘人是 dang 员(其他招聘,只有辅导员等涉及 dang 政事务的才会这样要求)

2. 某岗位只限(或不准)境外生源报考(但这个岗位并不是涉密岗位,在同类招聘里也没有这种要求)

3. 某岗位要求应聘人读的 XX 专业并获得过 XXX 大赛的奖(得过奖的就那么几个人)

4. 某岗位招 XX 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和岗位甚至单位毫不相关,就像体操队招个举重教练那么离谱)

大家懂了吗?

答主所在的专业亚洲排名前三,我班同学,在毕业一年后只有仨人考进体制,剩下的要么备考,要么去私企,要么留在境外工作。而我那同学,毕业大半年前就通过人才引进应聘到某工资福利极好的单位~

政策被基层玩得有多精彩,人才流失就有多严重~

2. 朋友在帝都某 985 硕博连读,除了出国交换的一年,其余几年和实验室的小伙伴光荣担任祖国的花朵保育员 —- 替导师照顾孩子。每天下午去接孩子,从学校到幼儿园骑车半小时,接出来后送去兴趣班,等下课后送回家或带去实验室,如果家里没人,要等到导师或师母回家方可离开,顺便给孩子辅导作业。做这件事没有报酬(偶尔可以在家吃晚饭),平时做盈利性项目也没报酬,工资还会被扣下一多半。朋友到国外后,多次说终于明白为啥那么多人不回国

答主硕士就在境外,从来不用给老师看孩子,不用做杂事,工资不会被扣,老师有任何需要学生参与的事都会提前讲清楚给多少钱,还会给几天时间考虑,拒绝也不影响师生关系。被尊重的感觉特别好

3. 我家长在国企(总部在北京金融街的那种),前两年有个年轻职工想在新项目上做点创新,遭到老职工和各层领导的一致反对,对话大致如下:

前辈:谁能保证你这个新方案能成功?

年轻人:要是失败了拿我的工资赔

前辈:你赔得起吗?赔到退休也赔不完!再说,你以为这只是钱的事?这是咱们单位的名声!失败一次,以后再也没人敢用咱!而且咱所有人都会被处理!

作为国企子弟,真的想象不到我天朝是怎么成为基建狂魔的,明明我看到的国企是不敢进取的面貌。家长这个行业二三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但国外这个行业,不知道比我们领先了多少年。如果那个年轻人去了国外,说不定已经推动了行业发展。

知乎用户 人生大玩家 发表

天朝对人才真的好吗?我们一方面在对海外大牛极尽谄媚的同时,却对小牛根本不加重视。在各顶尖学府、科研机构眼中,只有功成名就的国外大教授,才值得重视,因为他们能争取到千人、长江之类的荣誉。但也就是这种人 ,由于在国外已经打下了自己的根基,所以更多是短期回国捞钱。

知乎用户 咩咩羊​ 发表

一,社会评价极其单一:可支配资金(无论你是骗来偷来借来的),学历(第一学历)。

二,中下层待遇极其刻薄,许多工种几乎没有社会地位甚至人权,所以恐惧着人们不敢阶层下跌,没有安全感。

三,几乎没有劳动保护的存在(现在已经有改善,但远远不及格),没有正常意义上的工会,普通人失去被资本利用的价值就会失去一切。

四,阶层上升通道又非常苛刻;维持阶层并不容易,需要努力工作。

五,人情社会,人治社会(越小城市越严重,一二线城市没有这条);上级往往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学生、下属沦为家犬(研究生尤其严重);上级为了证明自己存在感,频繁开无用的会议占据你本不多的自由时间。

解决办法就是:提升苦力劳动者最低待遇,降低医食住行民生基础成本,依法治国将拥有过大自由裁量权的职位移除。

知乎用户 独孤大妈​ 发表

郭嘉不知道哈

我就说企业

(一)

有很多企业,其实是求才若渴的

人力资源会制定很详细的人才引进方案

对学历,成果,经验之类的要求都很高

企业一把手,各级干部每每看到竞争对手哪个干的好的人才,都十分心动,恨不得立刻把人挖过来

有过来做项目的乙方团队

看到工作效率高,表达清晰,学历漂亮,英文流畅的各类人都每每表示

真是个人才,要能挖过来就好了

公司开会,尤其是一把手主持的大会

每每感慨最多的就是企业缺人才,缺乏人才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

因为有这样的理念在

企业引进人才也很卖力

几年的时间,引进了各类人才

国内外顶尖大学的博、硕士,竞争对手那里干成了 N 个项目的实干家

乙方能说会道,办事利索的项目人才,牛叉科研机构的大牛科学家,以及科技产业跨行业招聘过来的领军研发人才等

企业的人才可以说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然而奇怪的是

这家企业每天讨论最多的还是企业缺人才

人力资源制定更加详尽的人才引进计划

各级领导看到竞争对手的人干成事,看到乙方干事利索的小哥,看到国内外名校的优秀毕业生依然是两眼放光

一把手开大会,依然再说,企业缺人才,人才缺乏是企业阻碍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新进被以引进人才名义招进来的新员工很郁闷,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重视

但是这种郁闷只是一扫而过,毕竟自己才刚进来嘛

这么重视人才的公司

自己的未来一定是不可限量的啊

新员工想

(三)

一晃五年,也有可能是十年过去了

那个开大会的时候曾经郁闷过的小白,我们姑且叫他小张吧,反正在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底层,人们都被称呼都是小某某

小张已经 35-40 了

他有着顶尖名校的博士学历,优秀公司的工作背景和若干个成熟的项目,在最巅峰的时期

受这家重视人才的公司的感召,过来帮他们研发民族品牌产品

然而 5 年多块 10 年过去了,他还在原来招聘进来的那个基层研发岗位上

职位一级没长,工资一分没涨

眼看着一帮帮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按公司的人才定义

从来算不上人才的人,甚至从来不具体干活,只是负责传话和派活的人

不断的升上去,富起来

看到公司不断以吸收人才为口号,不断的招进新的人才进来

他自己在基层的岗位上

原地踏步的不断加班的一遍遍的处理着给领导汇报的公文,给领导的领导汇报的公文

给其他部门的领导汇报的公文,以及给更高层管企业的领导的公文

(四)

直到有一天,小张碰到了一件扎心的事

新招来的人才小李,很嚣张的鄙视了他不是个人才

小张问小李什么背景

小李骄傲的说出了自己 TOP 大学的背景,TOP 公司的实习背景

然后小张才发现这位人才小李不但是自己的学弟,他实习的公司其实就是自己曾经做出过几个得意项目的行业领军企业

小李对小张态度大变,相见恨晚

但这让小张更加郁闷

毕竟自己怎么就不是人才了呢。。。

郁闷的小张,不再专心公文,开始学会了划水

划水的小张开始了跟周围同事更多的互动

然后惊掉小张下巴的事情出现了——

那些他刚被招进来时候就已经在公司的老同事

那些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底层,每天只是摸鱼的老油条们

竟然基本都有着跟自己比不算差的学历背景、工作背景和项目背景

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们,同样是公司以 “人才引进” 为名,引进的各种外部人才

然而,进到这个公司之后

他们就像断了电的灯泡一样,再也没人在他们身上发现过光了

。。。

(五)

现在小张发现了

这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第一个神奇点,

只要在这家公司外边

随便有点闪光点,都会被这家公司认为是人才

但只要进到这家公司

哪怕是业界大牛级的神人

他们就会被公司领导——公司没有人才啊,这句神奇的咒语击中

然后在漆黑一片中,变成啥也不是

第二个神奇点,

公司虽然天天说没有人才

但从不缺乏超越常规制度的特别提升

而提升的人显然大多数和公司对人才的要求没有任何关系

而常规制度流程下的人才型提升已经被关闭好多年了——

毕竟公司缺乏人才嘛

(六)

神奇的公司每天都在运转

而尝试与神奇对抗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却并没能改变任何命运

他们其后又分化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终于看透了公司的晋升规则

不再在专业道路上去追求人才技能的提升

而是叩开了一道道暗门走了进去

投靠了日常看不到的一道道黑影

从此人才不人才与他们再无瓜葛

他们身后的巨大黑影给了他们向上爬的力量

另一部分则是想投靠也找不到暗门的人

他们选择划水,躺平

在摆脱不了的命运里消磨自己的命运

而小张,两者都不想当

他选择了离开

去行业中知名的另一家公司

(七)

当小张走的时候

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

公司的领导竟然痛心疾首的表达了人才流失的痛苦

并就小张和其他若干名同事的离开

召开了一场大会

这场大会一共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公司缺乏人才

第二个主题是公司的人才在严重的流失

小张蓦然发现——

就在他离职申请发出的那一刹那

他居然又变成了人才

他身上消失了近十年之久的人才之光

在他选择离开这家公司的一瞬间

竟然又回来了

然而,小张知道——

比起自己这样离开的人而言

留在这家公司,和自己有着相似学历背景

相似职业经历,相似项目成果的人比比皆是

甚至以上三项都比自己好的都不在少数

然而,只要他们不离开,他们就不会被叫做人才

(八)

离开了的小张

在新的公司里也没被人当做人才

但他的工资比在神奇的公司时高了不少

他以正常的节奏做着专业的工作

不用加班,不用费心公文,工作量有但他能游刃有余的应对

公司按资历和他做出的贡献正常的给他晋升和加薪

他的身心都很愉悦,也找到了一个女孩,结婚生子

过着正常而平静的生活

再没有人在他耳边鼓吹,你是个人才

或者贬低他,你不是个人才

或者频繁的开大会宣称,公司缺乏人才,或者公司人才在流失

有时家人朋友还会拿这段关于被封为 “人才” 的经历跟他开玩笑

每当想到这些,小张都很感慨

他称那段经历为 “量子岁月”

而那种人才为 “薛定谔的人才”

那种在黑箱中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既死又活的经历

他再也不想去经历了

(九)

在小张公司的不远处

神奇的公司还在日日运营着

公司每天开大会

主题还是两个:

1. 公司缺乏人才,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人才

2. 公司人才流失严重,要预防公司的人才流失

而小张不知道的是

自从他走了之后

他就成为了公司人才流失的代表人物之一

刚开始是惋惜

但很快就变成了攻击

有人说他不忠诚,没有责任心

有人说他是一个投机分子

也有人说他作为技术人员带走了公司的核心机密,导致了公司发展的倒退

公司应该把他揪出来起诉

更有人说,公司辛勤培育了他十年

他竟然没良心的拍拍屁股就走了

属于数典忘祖

小张估计怎么也想不到

在公司最底层默默无闻的被摁了十年之后

竟然用一个离职成了神奇公司的风云人物

只不过这些传言再怎么流传

也只是在神奇公司的大门之内

外边的人既不感兴趣也不关心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学商科的,不算人才。但我也不想回国。

我家在十八线小县城,父母体制内,从小就向往超级大都市的生活,然而父母一直阻止我,就因为大城市的房子买不起,毕生积蓄也买不起。

我研究生选择来欧洲留学,目前在世界前五的超级大都市里面工作,房价依然高但我买的起,工资不低,有假期,可以经常出去度假,大家都喜欢享受生活。工作签证无需担心落户问题,就算真的想移民三年之后即可以合法申请,不难。现在 30 了不想结婚,自由自在没人评论,也没有公司因为这个对你歧视

如果我回去就只能 996,007,工资不一定有现在高,工作时长肯定更长,房子买不起,无法落户,还要接受人们的评价,30 岁不结婚会被催死吧。

这就是很简单不想回国的原因,虽然我不是人才。

更:

没想到这么多人回复啊,我在巴黎,查了一下的确不是前三是我记错了。

至于房子,我在市中心小巴黎买的,不是大 house 就是个小公寓,均价合 rmb 也得 7、8 万一平,为啥在这里买得起呢?首先这笔钱我是全贷款的 0 首付,另外贷款利率只有一点几,25 年期。我买房子父母一分都不需要掏,在这里买房子每月贷款额度不能超过你每月税后收入的 1/3,超过银行就不会给你批贷款,我知道我国内朋友月基本工资不到一万,每月要还贷 3w,这边就不会有这种情况。这样就不需要我家人给我掏钱,况且法国对父母捐赠收税蛮高的,限制很多,没必要,我没用我父母一分钱,而且第一套房自住房也是各种优惠政策。

但这边房子基本不会增值或者增值很慢,但我也不想去炒房,就像买个自己住自己折腾。然后等以后跳个槽提提工资,去南法海边买个小别墅。如果不是在法国,以我的能力在国内真的过不上这种生活。

还有人内涵我家人体制内,感觉是对体制内充满了不满。县城体制内可能跟你们想象中的体制内不太一样。县城基层小伙伴可以来答一答,工资不高,事儿贼烦琐。我有钱出国是因为法国学费低,公立学校不收钱,以前是每年只收注册费,和人民币两三千块,这个费用不比国内大学便宜吗?我在法国小城市上学,消费也不高,政府对学生群体有补助,每月给发 200 欧(1600rmb 左右)生活费 + 房租我所在的小城市,我一个月只要父母给我 400 欧就够了,合 rmb 不到 2800(我来的时候汇率低,还不到 7)。我家虽然不是有钱人,但每月 2800 还是没什么很大的压力,我在这边也帮人买东西,半年之后就可以自给自足了再也不需要跟家里要钱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我如果想回国内,我可能会去上海或者深圳,我怕是一辈子都拿不了这样的生活质量。

知乎用户 夜色 发表

中国现在人才严重过剩。

一个北大化学博士,一区文章在手,怎么也算个人才坯子吧,能在一个好点的大学或者实验室找个科研工作吗,难!

大家难道不知道现在 985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卷成什么样了。

中国有大规模建设新的重点大学吗?中国有大规模建设新的重点实验室吗?反正我没看见。几十年来牛一点的大学还是 50 年代院系调整的老底子,后面高校合并消灭了一批,然后中科院系统补了几个小而美。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如何,大公司研发投入超过 5% 的有几家?真没几家!大企业里面研发投入能够在全球排上号的,数来数去也就一个华为。前几天还在大谈灵魂的中国第一车企,上汽集团,研发投入率 1.8%,不知道高科技企业是怎么评上的。

所以你觉得中国人才流失严重,实际上是人才严重过剩,很多人要想做研究工作,只能漂洋过海。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幸亏我是搞数据的,否则就被题主坑了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4 学成回国人数为出国人数 79% 2015 为 78%。

这句话的迷惑性有多大?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这样:2014 年出国留学人数 46 万,学成归国人数 36.5 万;2015 年出国留学人数 52.4 万,学成归国人数 40.9 万。

基础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不假,但百分比却是题主自己算的,到了题主这里,成了 79% 和 78%。

你家孩子留学当年出去当年回?

是持旅游护照参加的名校夏令营吧?

每年出国留学人数都在暴增,而学成归来的人数有滞后性,会有差异,这不很正常吗?

假设 2015 年出去留学的,大部分是学本科,那么我们看看 4 年后 2019 年的数据:2019 年中国留学生人数约 70 万,学成归国 58 万

58 万都超过 100% 了啊,题目请改成:如何看待留学生出国都拐媳妇 / 老公回国,导致学成归国人数超过 100%!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简单说,问用人单位这几句话:

给不给正式编制?

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技术专家说了算还是专业不对口的行政岗人员说了算?

科研精英能赚几 “爽” 几“芒”?袁隆平、钱学森挣了几个爽几个芒?

以小见大说个案例:

FAST 项目曾经招人效果不理想,对于年轻人希望毕业後找一份好工作多赚点钱的想法,某人表示 “不能赞同”,认为这是 “急功近利”,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再对比一下:

来华留学生一年才给 10 万元太低了

“收到了上百份报名”

“成员 32 岁依然单身,压力很大,但值得!”

“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太低了,一年才十万”

你说为什么人才流失严重?

补充一个最近的新闻:

知乎用户 2002 凝望长空 发表

不想卷,科研想要尊严,不喜欢人情世故,钱多,不想卷缩在几十平米 500 多万还 30 年的房子,不想 6 年内必须评上副教授不然离开,不想加班到半夜还接到工作电话,不想快下班的时候 “临时” 开会,不想愁眉苦脸,不想被别人挑剔“上进心”,不想你失败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不用孩子回老家上学你在没户口的城市里打工。这些东西还不够么?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毕业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35 岁都能被迫退休了,除了工厂熟练工(深圳龙华 2200+底薪,加班绩效 2000+,共 4000+。),大多数的行业都是人比岗多,多你一个不多,缺你一个不少。每年还有大量毕业生难以消化。很多年前最好的人也都去外企,华为是靠着 985211 这帮人搞起来的。清北优势明显,985211 爆肝干也够用。

相对移民,清北大多数还是在国内就业的。同样比起移民,一帮清北的去高中教书,做公务员,也不见得就不浪费,别人干也都差不多。我同学里一个当年崇拜的女学神,本科后保送研究生,不是很想科研,就去大学当个辅导员,这个岗位是有价值的,但是对她这么棒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没有学以致用,就是浪费。反正我是是很惋惜的。当然她也看得开,说在大学自己也是普通人,不再是学霸。各有各的看法吧。

岗位不缺人,内卷严重,不如海外工作生活,自己惬意,也给其他人一些机会,少一个普通岗位,房子,。提升了华人整体生活质量。增加海外华人在本地的比例,才能让华人后代有华人的样子。美国华人不会说中文就是中国人太少,没有语言环境。你到马来西亚转转,大批会说中文的华裔,就是比例高么。怎么着美国欧洲也得干到 10% 亚裔。海外的亚裔多了,纽带建立起来了,科研学术生意文化的相互理解更多,对中国也是好事。

**中国人就应该星辰大海,中国发展没错,不过中国人遍布全球提升生活质量也很不错。就看你是把自己完全绑定在国,还是中华民族上。个人认为长期上是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的。蔡崇信是加拿大国籍美国绿卡,但也是中国台湾成长起来的(1964 年 1 月 1 日,蔡崇信在台北市出生,曾就读台北私立复兴小学、中学,13 岁时,移民至美国。)。他在美国,网队中场表演出现舞狮,扇子舞,也是中华文化在美国的渗透。。**同样的这个外籍华人在美国工作,还带着高盛的美刀来投资,支持了阿里的免费战略。在大陆灭掉了 eBay 然后开始收费收网。没有这比投资的烧,在众多竞争对手里,阿里还是不是那个存活下来的也不太好判断。另外一个是当当网,李国庆和俞渝共同创立当当。俞渝在华尔街从业多年,初创资金也是俞渝从华尔街拉过来的。所以你说这些海外的华人到底对中国是不是正面的作用?可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外华人比例的上升,就像从中国源起的神经网络越来越发达。没那么多的触手,我们怎么知道读者公知眼里海外都是片面和杜撰的?世界会更理解中国,中国也会更懂世界,连结得更紧密。举个很不好听的例子,国外某一领域崛起了,中国公司挖老外专家来只会事倍功半,拿钱放人家门口也不一定过来,人家第一不习惯中国的生活,其次也知道你想一锤子买卖套完了信息还是让中国来管,而不是一口洋文沟通费劲的老外,就是个短期伙伴。但是你拿着钱把华人专家挖过来人家可就能把…… 过来。

你也可以说不缺毕业生,缺顶级人才。这点不否认,不过这些留在海外的人,大多也是普通人。大多数做普通的技术,财务,律师,厨师,房产中介这种。他们在那边是普通人,回国也是压力巨大容易被 35 优化的普通人。真正顶尖的人还是少数的少数,况且他们在国内也不见得能获得海外的成就。可能人造就自己,也可能是环境造就人。功成名就,把海外的那套玩明白了,国内招过来直接带理念,带技术,甚至带资金来不是很棒吗?即使 5%,也比一帮人自己卷着一潭死水强。

中国强,但也要警惕民族主义和排他主义。不能说狭隘,但也是另一种思维上的闭关锁国,是一种懒惰图省事的思考。对我们的国家,或者民族都不一定是件好事。

知乎用户 风大 可稍息否 发表

中国的人力资源供应始终是以超量供应的方式开展的。

在我国目前还不具备世界市场主导能力的情况下,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就只能以廉价浪费的方式消耗掉。

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世界人力资源市场,同样出现在国内人力资源市场。

比如说建国初期十几年时间里,农民数量超量供应,工人数量严重不足。于是出现了超量使用农民进入工厂做工的情况。这导致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农业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城市物资需求,形成了普遍的物资紧缺,就业困难。期间通过 “浮夸风” 等方式过量征收农产品,造成了不良后果,引起了极大反弹。后来不得不通过 “上山下乡” 的方式,动员知识青年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同样引起了普遍不满。最后采用临时的办法,允许知青返城。尽管后来迫于经济压力,又搞过知青下乡,但是后来就停止了这一政策。对于这一期间出现的社会问题,只能用严打的方式进行暂时压制。

比如说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各地建设了一大批小工业。城市里面,由于知青返城、新人接班等因素,造成工人数量严重膨胀;乡村里面,公社大队建设的社队企业转型为乡镇企业,也是一拥而上。这样全国范围内工人数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而且由于人力资源过量供应,导致用工价格十分低廉。这些廉价劳动力,通过前期的乡镇企业破产潮,后期的国企工人下岗潮,超量供应到了东南沿海出口便利地区。一方面形成了东南沿海乡镇企业的超速发展,一方面造成了全国人力市场的畸形发展。全国人力资源变得极度内卷,以及极度廉价。

现在的情况其实还是类似的。面对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我国采取了大学扩招的方式拉动内需。于是超量供应了一大批大学生。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已经被收割完毕,超量供应的、廉价的熟练工和半熟练工资源再也没有了。于是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这一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我们不要光把视角局限在国内。

我国的人力资源变动情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影响的。

改革开放前,我国遭到全面封锁,人才流动受限较大。少量的政治性流动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不大,除个别小地方以外,可以忽略不计。改革开放后,正式入关前,我国经济领域受限很大,但是人才的世界性流动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到了正式入关以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限制越来越小,人才世界性流动规模就越来越大了。一个典型的例子,网民更加容易理解的案例,就是所谓的 “高科技人才” 在美国遭遇升职天花板的事情。早先由于中国流出人才数量较少,对美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冲击较小,还有很多华人、华裔在美国互联网企业充当高管。但是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逐渐威胁到美国互联网行业的生存,以及中国人才世界性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扩招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而且对于高层次岗位的冲击越来越猛烈(大学扩招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二),华人华侨在美国互联网企业的高管机会就开始直线下降。把无数人的脑袋撞得投票血流之后,被染上颜色的、限制华裔的玻璃天花板就变得越来越显眼。

这个人力资源冲击不是只局限于中美之间的。在其他国家也涌入了很多中国人才。

有的人可能从负面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有的人可能从正面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其实这两个角度都有其道理。

从负面角度来说,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本国人才,导致他们为他国所用。

从正面角度来说,我国反正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利用本国人才,强行留下反而会恶化人才市场,导致严重内卷,甚至导致人才严重贬值,降低人才收益,倒不如放出去让他们自由发展。

其实在我看来,尽管这两个角度都是事实,但是这两个方向都是负面的,都不让人满意。

我觉得真正正面的做法,是在国家主导的情况下,或者不是国家主导也行,重点是我们自己主导的情况下,以有组织占领海外人才市场的方式,获得对海外市场(不光是人才市场)的影响力,乃至建立对海外市场的领导力。此举可以避免以原子化的状态到海外工作的人才完全变成他国螺丝钉,甚至被他国大幅度压价,甚至想杀就杀,有助于提高出外人才的收益。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控制力。但是这个有组织占领海外市场的方式,与中介公司组织海外务工的形式应该是有所不同的。目前这个方式容易形成双向剥削,进一步压低人才价格,与发展方向是相悖的。

换言之,把人才流失,变成人力大军出击。

我国目前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趋势,已经注定了我国未来要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番作为了。从这个未来发展趋势来说,现在这十来亿人口,其实完全是不够用的。

我们现在之所以出现人力资源过剩的危机,主要原因不是人力资源太多了,而是市场规模太小了。

特别是我们主导控制的市场规模太小了。

在市场扩张远远没有达到全球极限的情况下,就业难的根源就只能是就业岗位不够。

我们应该有点有面的针对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市场,进行有重点有面积的人才输送。

人才出去并不一定都是流失了。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从匈奴回来的汉人是最优秀最可靠的向导。

但是如果人才都是七零八落出去单打独斗的,那就会变成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的情况。港独干的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事儿。比如说上学的时候就在咖啡馆端盘子的上海女孩闾丘露薇,跑到香港去了以后就一心一意地骂内地人破坏香港文化。这种行为,我都不知道她到底是在骂别人还是在骂她自己。毕竟,这样搞地域歧视,煽动对立,算不算破坏香港文化呢?“我比你懂什么叫内地人破坏香港文化,因为我就是那个破坏香港文化的内地人”?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消息,说中国大使馆努力帮助华人华侨在海外开展经济生活。这是很好的。但是应该说,只靠大使馆,显然很不够。毕竟大使馆不能替海外华人生活。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2020 年 8 月,深圳南山区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在桃源街道办任副主任一职的罗林姣,的确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后。

除了深圳之外,杭州的街道办也当仁不让。

根据杭州市余杭区 2018 年发布的一份录用公告显示:

运河街道办录取的是北大新闻传播学硕士,乔司街道办录取的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临平街道办录取的是北大哲学硕士,东湖、中泰街道办录取的均是北大法律硕士,前街道办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工程硕士,南苑街道办录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仓五常街道办录取的是北大生物学博士。

而这 8 位清北的硕士博士,入职的岗位都是杭州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

比街道办更加引人注目的,则是杭州核心区余杭区公务员的录用公示:

于是,就形成了国内广大莘莘学子发出的灵魂之叹:“一定要努力读书上清北,将来才有机会考余杭的街道办事处”。

那么问题来了:不论是哈佛博士后、还是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这些 “天子骄子” 们在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甚至难度系数更高的国际 top 大学的艰辛求学历程之后,人生理想难道就是进入国内基层办事处当一名普通公务员?

也不尽然。

显然,对于国内那些非热点城市的街道办或公务员职位来说,这些 “天子骄子” 们肯定是不会去的。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则是金钱 + 福利待遇的双重(多重)因素。原因很简单,资源和金钱向哪里倾斜,“天子骄子” 们就会向哪里趋之若鹜。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包括清北在内的国内 Top 高校,几乎所有优秀的人才和毕业生都在千方百计的想要挤入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反而对高科技行业和制造业避而远之。用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的话说就是:

“当所有精英都往金融上转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出了大问题。”

因此,这也引申出了国内宏观经济一个关键的结构性问题:长期而严重的资源错配。


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的内卷严重性早已肉眼可见的情况下,就连清华的高材生也会出现回老家当保安、英国帝国学院的留学生回上海超市卖海鲜的画面。

然鹅,对于(绝大部分)缺乏经济学常识和概念的普通瓜众和毕业生来说,几乎很少有人会认真反思一个现实问题:造成人才流失国外、国内严重内卷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正是一直以来结构性问题迟迟无法根本性改革、以及长期对抗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5 年 2 号文,可能一大波出国人员都不会为人所知。

据不完全统计,2005~2015 年,国内至少有几十家科研单位、高校、医院、机关以发公告的形式,对出国逾期不归人员进行辞退或按自动离职处理。尤其是在国务院 2015 年 2 号文发布之后,不仅这波人员清退潮达到了高潮,而且还暴露了一大波出国逾期不归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

用中西部某高校人事处处长的话说就是,该校编制内教师出国时间最长的已有 27 年,该校出国逾期不归人员超过半数都滞留在美国,“走的时候都是高端人才”。

用国内某知名科研单位人事处处长的话说则是,经过和本单位在海外的人员接触过之后,我发现,“他们出去的时候,也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科研环境,当时国内很多领域的研究是有断层的,出去才能得到专业指导,当时出去的都是精英。其实我们也知道,99% 是不会回来的。他们大多去的是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国家。当年出国的人,现在很多在国外相关科研领域已具有相当的成就。”

2015 年,根据有关校友会的保守统计,清华在硅谷(旧金山湾区)的校友就已超过了 1 万人。而到了今天,包括清北在内的国内 Top 大学最优秀的学生在选择赴美国留学读博之后,最终回国的还不足 10%;而目前这些 “天子骄子” 在美国硅谷的人数已达 10 万人。

比较尴尬的是,2021 年 6 月,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为 3168 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哈佛 + 耶鲁 + MIT + 斯坦福 + 加州理工 + 加州伯克利 + 普林斯顿 + 哥大 + 芝加哥大学这 9 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总和。

更加尴尬的是:根据 CCTV 的报道,尽管美国疫情 “非常严重”,但 2021 年留学申请人数却依然暴涨。尤其是国内申请美国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已经达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甚至,申请美国名校的中国学生人数还猛增了 60%。例如,国内 2021 年申请哈佛、麻省理工、耶鲁的人数比 2020 年分别暴涨了 57%、62%、38%。

实际上,与出国留学仅仅只是为了 “镀金” 的普通留学生不同的是,这些申请顶级名校的留学生基本上都是高端人才,除了深圳杭州街道办的高薪福利待遇之外基本都很难被吸引回国。

于是,就形成了极具特色主义的矛盾画面:例如,一方面,就连国内广大瓜众都知道材料领域是国防军事、航空航天、半导体芯片等关键领域里的核心科技,也是美欧日对国内 “卡脖子” 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广大高校学子来说,材料领域却成为了劝退专业。

而在全球材料科学家 Top 100 的排名名单中,共有 15 位华人。其中,除了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孟祥敏(排名第 99 位)在中科院理化所担任研究员、毕业于中科大的万梅香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黄喧益在台湾清华任教之外,其余 12 位华人全部都在美国。

耶鲁大学前校长贝诺 · 施密德特说,CN 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只有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是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楼下保安说,在国内的教科书中,对于三纲五常中 “三纲” 的内容仅仅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但明清时期的民间小说却说出了老百姓的真实心声: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知乎用户 盛京剑客 发表

你说为什么有的工厂从保安到老板没有一个大学生呢?

因为不需要啊。

中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更别说高端人才了。

所以,国家也看清了。给你中考就画个线,就别上高中了,去工厂吧。

未来出国读书会继续暴增的。

但凡家里有点钱,孩子上不了高中的,家长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宝贝读不了大学,未来去当工人吗?绝不可能的~~

几百~ 几千万的学区房都买了,还差出国这点钱嘛~~

或者,一旦形成这种预期。

有些原本准备买学区房的,也不买了,买了也考不上好高中,还买个求?

直接把钱省下来留着出国,反正最终是要出国的~~

知乎用户 O Reg 发表

前两天翻毛选,今天看到这个问题。

毛泽东在 1928 年的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中就总结过为什么白军士兵加入红军的都不愿意离开或再回到白军阵营中去。

红军物资匮乏、工资低,伙食差,为什么俘虏都愿意留在红军(当时俘虏要走我们是要发路费的,治疗伤兵和善待俘虏是极好的军事宣传,用于破除当时 “共匪滥杀” 的国军谣言,甚至一些聪明的军阀将领都开始学习这一点),而不回到自己的部队。

(部队俘虏兵在这里和态度飘摇的机会主义人才有一定相似性,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毛泽东具体总结为这么几个方面:

1. 公平 。军长发两毛零花,伙夫也是两毛;军长发四毛,伙夫也是四毛。(不代表极端主义公平,军官还是要有马匹等配给,之后文章有写)以下是原文。

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则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2. 士兵有自由说话的自由,军队内的民主主义保障了他们自由说话的权利。精神得到了解放,作战勇敢,把作战绑定了精神言论自由,等同于把作战的成败利益更多的和士兵绑定。这也是为什么白军士兵到了红军反倒更加勇敢的原因之一。

3. 废除繁琐礼节,降低沟通成本,提高作战效率

4. 经济经费透明公开,零花钱一视同仁,消除不平等待遇的不满。士兵即便生活苦了,也不怨恨谁。

5. 伙食费交由士兵自由支配,会计划的总能省下些钱。

6. 支部建在连上,这样连级就同时拥有政治能力和作战能力,独立运作效果很好,另外党员与非党员大概一比四的比例,毛此时认为应该继续增加比例至一比一(后面实践后发现不需要这么多),这个有稳定军心的作用,同时党员能够在部队内有很好的政治,民主的思想影响能力,能够增进部队内的团结,加强作战能力。

那么,以此为标准,问几个问题。

就能得到非常浅显的几个答案。

1. 现在人才的上升通道透明吗?对比我们的主要人才外流国呢?

2. 科研工作者,部门、机构内有贯彻民主主义思想吗?自由的工作发言是否受限?是否能够有渠道对有问题上级表示不满?如向有科学素养,了解该项目的部门支部书记检举或提供意见建议等。同样的,我们的机构内民主主义对比人才主要外流国的科研机构优势如何?或者是有多大的差距,需要一个量化指标。

3. 是否有不平等待遇或部分部门有巨大的灰产收入。是否能够做的经费知少在内部透明公开,并对违规行为允许所有人互相监督并检举。

4. 我们给到人才的待遇如何?对比人才流出国呢?如果待遇不够,我们有没有给到科研、文化等工作者足够弥补待遇差距的精神自由?

5. 机构内是否有繁琐的无效程序和礼节可以精简,同样需要对比流出人才的流向国。

6. 在相同工作时间下部门之间工资是否有极大的不平等?或者两国工作的隐性收益相差是否过大,如何弥补?如子女教育,工作位置、医疗等福利保障是否相对于对标国家的绿卡 / 公民研究院员待遇差距很大?

这些都是大问题,我们现在的挽留人才的方式也不一定有一九二八年的红军做得好。

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有着难以割舍的爱国以及家国情怀。不说全部赶超对标国,这几条只要有一半以上的改善,我们的人才流出绝对会远低于现在的状态。

简单归纳为在我国做人才目前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都低于人才流出国。(其实厨师没有语言障碍的那些也净流出啊)

再归纳一下就是。劳动者,无论脑力还是体力劳动。统统不挣钱也没有社会地位。而且对比人才流出到的那些国家我们这能赚到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没有优势。(科研投入资金量代表了科研人员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高低。资金量越大,机会越大,有抱负科研人员自然会往这些地方走。当然同时也不能不管机构内的民主主义保障,不然不能自由说话,白军伙食给的更好说话更自由,人才自然也就用脚投票了)

有些人光攻击不爱党不爱国了,不明白这些属于政治宣传。当时国军说我们滥杀,但是我们实际上不仅治疗伤兵,放走俘虏还发路费。对于反水农民我们都有欢迎他们回来割禾的口号和标语。在社会风评上自然就占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毛泽东这点做的就很好,从来不说大道理,理论出来就实践。实践完了就反思复盘。我们也要抓紧时间了。毕竟提问题就是为了要解决问题。

这人才问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不能算是个问题,应该算是个矛盾。涉及到不止一个利益冲突。

或许我们还需要时间,但时间不等人。


被建议修改了,重新修改了一部分内容和用词。


建议极品们好好研读

问题

建议

正所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像某些人假装没有问题。


关于我说的时间不等人的问题,某些人自己去看其他国家的招揽人才政策不就完事了。

现在一些部门已经在致力改善这一问题了。给你们个篇名自己去看

作为传统人才输出国,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将吸引人才回流作为首要政策目标。文化亲近感和家庭因素使很多人才更希望将目前所在国事业与自己母国联系起来,母国积极人才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进程。政策工具选择包括经济奖励、税收优惠、提供高水平研究条件及承认双重国籍等。如西班牙拉蒙项目(The Ramony Cayal Programme)的主要目标是吸引在国外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回国工作;墨西哥国家科学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拥有博士学位、全职在大学工作的回国人员提供津贴;巴西的 “三明治”(Sandwich)博士资助项目资助博士生在国外学习一年,以促进人才流动并保持与国外学术机构的联系;哥伦比亚COLFUTURO奖学金项目为学生在海外接受研究生教育提供经济资助和可能性,主要资助方式是奖学金贷款,如果学生在国外获得学位回国工作,将免除学生部分贷款;印度正在讨论设立外国接触点鼓励在国外工作的印度人回国工作。其他鼓励人才回国的政策还包括针对回国人才的税收优惠、为建立新公司的赠地、临时绩效补贴及努力改善研究环境等。除国家层面,以欧盟为代表的泛区域组织采取措施促进高水平人才在欧盟内部流动。欧盟2020战略(EU2020)和其创新旗舰联盟(Innovation Union Flagship)认为,缺乏科技人才是欧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潜在瓶颈,欧盟国家不仅要增加高等教育投资,也应努力吸引和挽留欧盟科技人才。[29]欧盟2000年“里斯本战略” 首次提出建立欧洲研究区(European Research Area,ERA),鼓励欧盟各国研究者在欧盟内部流动及与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加强互动、增进合作,以提高欧盟的科技水平、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伊拉斯谟(Erasmus Programme)和玛丽 · 居里(Marie Curie Programme)项目则为研究人员在欧盟内部及外部流动提供资助,这些政策促进了欧盟科研人员的流动及知识共享。[30]

另,从机构和省市角度看很多重要机构的逆差还是非常严重的。区域虹吸效应明显

各位可以看看这个中科院系统的流出人数。

真的像有些人说的没毛病吗?

知乎用户 Dream 发表

之前看了某篇文章,说的浙江温州的政府,去英国剑桥大学招揽留学生,

希望留学生能把高尖技术带回国发展,促进祖国的繁华昌盛。

文章指出,留学生总共有五百万软妹币的回国福利,

一百万的买房补助,一百万的创业补助,一百万的成立公司补助,还有两百万忘了 。。。

Emmmmmm …… 咱们听着这条件很诱人 。。。

咱回头看看,浙江温州的房价,一百万可能紧凑一个首付吧,

然后创业,如果真的创建公司,注册基金都是百万级别的,还是高尖技术公司。

好多大学生一看,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啊,选择继续留在剑桥大学吧。

除了汇率问题,还有一个通货膨胀的问题,虽然北上广深真的很豪华,

但是大陆某些地段真的一个天一个地,无法衡量。我不是留学生,仅发表个人意见。

或许这么想,留学生回国之前,大多数的态度都是,你回来吧,祖国需要你。

当留学生真的回国了,大多数的态度都是,哦!就这样吧!无所谓啦!

相当于一个 “借钱之前” 的态度 和 一个 “借钱之后” 的态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的不说,我就讲一个我老师的故事。

老师教我数学,但是他专业读的有机化学。本科毕业,成绩优秀,想出国深造,拿到了麻省的 offer,学校搬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出来留他,他本身爱国情怀也比较重,怕自己留在外面不想回来了,就同意了。

他现在和我们说真后悔。准备再次申请麻省的博士。

不是知识体系的问题,是中国学术圈官僚化的问题。

(以下为我对他原话的复述,可能有部分出入)

Q:老师你为什么后悔啊,中国科研能力不是挺强的吗?

A:我在中国搞科研没有自由。

Q:科研还有自由?

A:有啊,管理科研经费的又不是研究人员,他们只批他们觉得有用的项目,批有关系的人的项目。我没钱,就只能迎合他们的意思去搞那些东西。

Q:但是老师您当年能拿到麻省的 offer,应该挺强的,学校不重视吗?

A:也算挺重视的吧?给我安排了学校最好的研究生导师。不过现在想起来也就那样,讲东西讲不清,他说的话就要让我们猜,猜是什么意思。(MLGBZ),搞科研的说话直一点不好吗?整天猜猜猜有意思?

Q:你说你教我们最后一个学期了,是什么导致你这么急,想去国外读博?我看学校介绍,老师你教学都教了五六年了,工作也还安稳。

A:前一阵子,立项,批经费。我写好了报告材料,交上去,最后被通知没有通过。这没什么,很正常。但是你知道吗?别的项目组,一个摸鱼的项目,别人早就研究过有结果的项目,因为负责人请审批小组组长吃饭,送礼,400 万一个星期就批下来了。我可去他妈的报效国家,老子想报效国家,老子也有这个能力报效国家,你就给我这条件?老子辛辛苦苦做好报告,评估风险,老老实实做科研,就比不过一餐饭?一件礼?

为什么人才外流?人家想报效国家,你不给别人机会啊。

知乎用户 安风你压我头发了 发表

我研究生在武汉读的

我那一年毕业的,除了几个留下来读博的,两个武汉本地的,剩下的都去了北上广深

差点也是杭州

为啥?

武汉没这个岗位啊

我一个武大学生物博士的前女友,都去了投行了,你这找谁说理去?

把武汉放大成中国

北上广深换算成欧美发达国家

就很好理解了

北上广深的高科技企业,太强大了,摧毁了武汉的企业

武汉本地高科技企业非常的少

吸纳不了高级知识分子

本科生或者专科生就够用了

硕士都用不到,更何况博士?

中国现在也是这样子,除了国家死保的几个项目,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欧美高科技企业的倾销地

富士康不需要博士,中专都够了

苹果本部光一个摄像头机械装置的研发升级就能解决好几个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就业了

中国的么 ············· 除了华为等少数几家,剩下的无非就是买买买,拼拼拼,全部加起来甭说斯坦福博士了,本土博士都用不了几个

就说最近美帝封锁,我们要搞芯片

结果没解决几个博士就业

最多解决了几个经济学博士和法律博士的就业 ·········· 好让老板更好的骗国家补贴 ·········

你能怎么办,你也很绝望啊

知乎用户 不自由而无用的人 发表

苏联前车之鉴在哪里,苏联解体那会大学教授宁愿去美国当门卫保安。

分析苏联就能得到我们真实的答案了,基本错不了。

知乎用户 pzny01 发表

个人感觉,受尊重程度不同。

我不说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态度,以及百姓素质。

单说受尊重程度,国内外是天壤之别。

有几个方面感觉颇深。

作为国家最后几批被分配工作的大学生,大学毕业想去北京上海工作,都是要交三五万的城市增容费。作为一个月工资只有五百块的穷学生,这笔所谓的城市增容费就是天文数字。

为啥要收城市增容费呢?就是刁难你,你就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大城市照样不欢迎你。虽然你也是城市户口,照样被大城市歧视。

另一方面的不受尊重是在单位,没有哪个单位把你当回事,甚至在工作过程中各种打压,剥削。没有任何时候觉得你是人才。

还有去有关部门办手续,能刁难你的机会一次都不会放过。我一个朋友为了帮十来岁的孩子办理出生证,从街道,医院,派出所三方,跑了不下十次才办到。这本该是你的证件,各个部门就是互相推。

作为一个清高的工程师,在国外受到的尊重,简直了。

单说政府,当你获得绿卡的时候,当地国会议员 (任职国家部长) 会写信给你对你表示欢迎。

在公司,虽然资本家也是剥削你,但是给你相应的报酬和福利,尊重你的休息权,没有明示暗示的加班要求。

去任何政府部门或者医院,都会受到专业礼貌的接待。

那种感觉,一对比就知道了。

反正我作为一个普通工程师,有机会在国外留下来的时候,毫不犹豫就留下了。

当然,在国家看来,普通工程师也不算人才,所以也没人在乎你是不是流失。

反而离开越多越好,因为国内不缺压榨对象。

以上只是个人感觉。

当然也有的朋友各种理由回国,但是真正因为爱国而回国的,有,但是不多。

----

谢谢那么多朋友点赞认可。

当然如果跟你说国外只有尊重就让人留下来是不全面的。除了受尊重之外,还有合适的收入,合适的房价,相对低廉的物价,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国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是很善良,但是我不愿去那里工作。

----

有一位仁兄喷我 “把外国人的素质当敬意”,好像我挺会自我感动的。当然我也怼了回去。

我觉得懂的尊重别人,确实是素质的表现。试想,一个老师在学校,每个学生见到都问候老师好,这就是对老师的尊重,至于那个学生是不是真的爱老师,谁在乎,获得尊重就可以了。

外国官员给你写信表示欢迎,这也是尊重,至于他内心是不是真的喜欢中国移民,谁在乎,给你尊重就可以了。

你去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别说没有部长给你写信,连街道委员会都不会对你表示欢迎,这样表面上都不尊重,你觉得他内心能多么欢迎你?

你觉得你想定居大城市遇到的各种刁难,是因为中国人多?是因为中国处在发展中?我觉得不是这个原因。

我讲得是二十年前的情况,可能现在有所好转,我不清楚,因为移民决定是大学毕业后遇到各种刁难以后才做出的。

现在越变越好,是大家的福气,希望你继续享受。我可能一直要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跟资本家斗智斗勇了。

知乎用户 第一大宗师 发表

这个是海外留学博士后,回来了只能在 985 签合同,短期聘用合同 ,俗称临时工。根本就不给教育部的部属事业编,所以一年一考核,咋考核?就是由在编的职工投票,都投不满意那就辞退。那咋能让正式工满意呢?那…… 你说呢?

海龟博士都是这个待遇,何况其余?

那么啥样的才能有正式编?赫赫,那就得高于他的,业界顶尖吧。或者是转业兵也可以,啥样的专业兵行?就是立过大功的,或者是驻防西藏的。当然也有些转业兵没有立过功,具体原因不清楚。

那你说,都是临时工,你是在国外还是国内?这就……,你说这个事情。反正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绝大多数是不回来了。

知乎用户 李建秋​ 发表

我也不懂留学这一块。

但是看到知乎两个不同的问题也觉得滑稽。

这边是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太高了。

那边说;432.32 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 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 84.46%。

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高,是因为国内给的待遇不好,确实,相比美帝肯定少。

大批留学生回国是因为迫不得已,因为美帝给的绿卡就那么几张。

因此在截然相反的两个问题上,同时得出了结论:药丸。

知乎用户 小怪兽 发表

君视臣为草芥,臣弃君如敝履,这就是那些说不需要普通人才,需要顶级人才的顶级人才吧,看看获奖和所在国际职位?顶级人才回来了贡献了一辈子然后这样?呵呵

http://www.zhihu.com/pin/1394735804019761152

知乎用户 默苍离​ 发表

1,在 2015 年之前,多数产业升级停滞了,因此没有需求,也没有高薪岗位容纳人才。

2,多数外向型贸易的制造业,以组装和装配为主,不掌握核心技术、品牌溢价、渠道终端,因此没有足够的利润供养人才进行研发和渠道开拓。

3,战略上重视硬科技之前(2016 年以前),应用科研转化率极低,造血能力不足,过于依赖财政拨款,研发费用无法获得市场杠杆的加持,导致国有科研岗位待遇和人头一直没有大幅度增长。

4,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这种逻辑,仍在社会分配中有一定影响力,投机者和监管套利者的盈利预期远远超过正经做科研和技术积累的人。

5,民企完成原始积累的路径,多为房地产、金融、投机、政商关系、买办等等,因此对于科技真正作用理解不够,对于人才真正重视的氛围还不够。

6,应用科技剪刀差和文化剪刀差是供养大量人才的基础,我国目前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这样的剪刀差,输出的产品多数科技含量有限,文化输出也不够。

7,在 2020 年以前,学术体系上,依赖欧美的评价体系和期刊,这导致在很多领域只能采取跟随战术,对于最前沿的研究,海外环境相对更好。

以上。

这些问题都在改了。

再过 5 年,会有极大变化。

知乎用户 自由飞 发表

昨天和一亲戚吃火锅,说到我们走了一段弯路……

他当着我的面说,那不是弯路:“你们知识分子本来就靠不住,就该杀!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候还是要靠我们工农……”

草民惶恐,我真算不上知识分子啊;如果真硬要把我算成知识分子,谢不杀之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科研条件落后什么的,而在于社会价值。

中国的社会的主流风气并不重视科研,此话怎讲,百分之五十的初中生无法上高中,百分之二十不到的高中生才能进 211,而这其中,也只有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未来是做理工科科研的。算一算这个比例,整个社会绝大多数的人他不做科研,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欣赏的科技的价值与魅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悠久的文明意味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意味着一些旧的风气与民俗在不知不觉中继续着传承,比如科学院的按资排辈等。

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不重视会导致什么后果:第一,高端水平人才得不到相应的地位与回报,比如说前段时间的颜宁,人家的才华都得到了普林斯顿的认可,结果选院士被挤下去了。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之一,颜宁凭什么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个根本不认同她的地方? 在颜宁去了普林斯顿以后,美国国家科学院就给了她外籍院士的名誉,同时普林斯顿也给了终身名誉教授的职称,在这种情况下,人家凭什么不走? 人家也想为国家做贡献,但是国家让她失望了。

第二,打击中段大群体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作为普通 985 高校出身的博士生,这些人可能没有世界最顶尖的智商与创造力,他们做科研很可能就只是一辈子做一些小的突破而已,那么,当中国连最顶尖的科研人员都不愿意给予相应的地位和奖励,你怎么能指望它能给普通的科研人员足够的重视呢?国家的思路还是停留在封建的生意上,没有足够的科研技术突破,国家的发展将一直留在只变量不变质的情况下,说白了就是功利性太强,国家不愿意花钱去养那些做不那么实用的研究的科研人员,但是所谓实用都是成体系的成果,不投入金钱就永远只能跟着美国的脚步而无法超越。

第三,这是我最看不惯的一点,国家这些年在宣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科学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清贫而质朴。这是在说什么? 我们从这些宣传中看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国家想让我们一辈子做研究不要赚钱,老了就把钱都捐了就是了,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 我们做科研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做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生活,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供养孩子到博士是一笔不菲的支持,毕业的博士生,一边是国家让你去奉献,条件艰苦还可能最后什么都捞不到,一边是高新聘请你的外资企业,你觉得他怎么选? 这还用问吗?如果国家能给予同等的报酬,那自然首选为国家服务,如果国家存着以奉献的名义榨压劳动力的想法的话,那么不好意思,我们也有父母要养,我们也想用这十多年的辛勤求学为父母换来一个物质充裕的时候晚年,我们也想在付出了这么多之后,收获智商上的尊重,我们也想在未来孩子出生之后,我们能够不再像父母一样辛苦,能够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而这一切一切,都需要钱,你跟我谈理想,你跟我谈国家需要,没钱? 不好意思,我生下来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下一代负责,然后才是国家需要。

综上,我只想说,如果中国不能把大笔的金钱投入到研究人员的薪酬和待遇上来,扯什么情怀和奉献都是没用的,你不舍得为我付出,凭什么指望我无私奉献?

分割线..,…………

看有人杠我崇洋媚外,啧,某乎还是存在一群不讲理的。懒得吵,关评论。

再来补充一点,我国的科研一直受到政治管辖,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隔行如隔山,让一群政治家决定科学的走向,搞笑呢,政治家觉得什么重要就搞什么,还说什么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呸 (*`へ ´*),科学创新尤其是基础科学从来都不是先实体目标明确下来的好吧,当然,你说国家需要马桶升级,这个凑一群科学家还是做的到的,但是跨时代的技术,不出钱养那些研究人员让他们正常过日子从而放心做研究,你到时候指望几个聪明绝顶的人一拍脑袋就能完成史诗级大作? 牛顿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想起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这做研究就好比古时候养食客,这群人平时白吃白喝那么久,干啥子用? 不就为了到了重要关头能指望一个人出来出谋划策? 你说不想让他们白吃,我用的时候大笔一挥,昭示天下我要找几个人给我出主意,想法挺好,人才们可不一定乐意啊,这个王侯平时抠门,出完主意就赶我们走,给他出了主意还容易得罪另外那个养食客的王侯,这影响以后去那边找工作可咋办啊。

知乎用户 YZC 发表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将近 80%的回国比例高得不可思议吗?

知乎用户 盖因斯 iFortune​ 发表

人才流失很可怕嘛?我看不见得。

计划经济的体制是很害怕 “人才流失” 的。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学培养多少人才,完全根据经济体系和发展计划的需求而定,大体匹配。这种体制下,如果人才大规模流失,那确实会出现人才短缺的。所以,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害怕本国人才跑路,一般伴随着各种形态的“柏林墙”。

而且那种体制还容易养懒汉。一入学就预定了未来的 “坑”,很多人大学里纯粹就是混的,反正毕业包分配。到了单位一样,都是国家单位、国家干部,摸鱼的摸鱼,布朗运动的布朗运动,效率低下,封闭僵化,恐怕只有科巴同志这样杀伐决断的铁血领袖,才能用“古拉格警告” 驱动这些铁饭碗的懒汉。

但我们早就扬弃了这种封闭僵化的低效体制。如今,我们是 “饱和式人才供给,养蛊式分流淘汰”。比如我们需要 100 个工程师,那我们的大学就培养 500 个工科生,让他们去抢、去卷,最终抢到了好职位的卷王,就是我们最需要的人才。

当然,在这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人,或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或心怀畏惧、改行逃离,或者干脆就 “人才流失”、远走高飞,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最终能选出实际需要的优秀人才,因为基数摆在那里。事实也证明了现行体系的优越性。你不干有的是人要干、且能干,你不行是因为你不努力。

而在 “工程师红利” 的驱动下,“发达国家粉碎机”马力全开。我们攻克了西方国家一个又一个产业壁垒。我们 996 的 “经济武士”,把西方国家一大堆娇生惯养的“八旗子弟” 变成手下败将。至于所谓 “流失的人才”,只不过是些“吃不起苦” 的逃兵罢了。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因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太快了,现在中国每年大学生毕业 800 多万,其中理工科毕业生就超过 500 多万,接近美国的十倍,说夸张点,中国每年培养的大学生够全世界用的了,所以卷的非常厉害,人才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三种选择:

一种是像七十年前,读个中学算知识分子,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只能在地里干活,不会有就业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累死累活还吃不饱。

一种是像四十年前,普及义务教育,但高等教育人数很少,读个大专就香饽饽,国家帮分配工作,大多数人读完小学初中就进城打工。

一种是像现在,每年八百万大学毕业生,出门左转就能碰到大学生,国家头疼怎么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很多大学生只能去干以前中学生就能干的活。

你不可能一面要求资源普惠一面强调自身稀缺。

知乎用户 Wu Chaos​ 发表

————————

6 月 28 日更新

原本以为谈论房价这个事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毕竟中国年轻人都是苦房价久矣,没想到因为把中美作对比,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

我的回答其实就是两句话,概括为两个问题:

1. 中国的房价高不高?

2. 中国的高房价有没有增加海归人才的定居成本,成为其回国的阻力因素?

以我周边的实例,虽然很多人不归国都有自己具体的理由,但这些在海外定居的朋友聊起来往往感叹国内房价太高了(而且是价高质低那种),对他们而言,即使不考虑变换环境的成本,高耸的房价已经有足够的劝退效果。

我本无意将中美做各方面的对比,奈何评论区很多人自发变身红小将,各种帽子就扣上了

评论区有很多人点在于:美国也不是那么好,有房产税,有新冠,有种族歧视,枪支泛滥,毒品泛滥,医疗费用高,这跟我说的有关系吗?退一步讲,诚然这些都是定居美国的不利因素,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海外人才留下来,是不是侧面说明这些因素影响也不是那么大,或者是中国也有很多不利因素阻止他们回国呢?

然后说到美国房价的问题,其实知乎已经有很详细的讨论,可以移步看看相关回答

https://www.zhihu.com/answer/405764274

我补充一点,很多人说 60 万美元是美国乡村的房价,不能跟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价比,这是混淆概念。既然咱都谈论海外人才了,好歹谈论的是中产人群吧,中美的居住文化,经济环境不一样,中产面临的主流房产选择也不一样,美国中产住乡村大 house(其实完全不是乡村,相当于郊区),中国中产住城市地铁房,所以针对中产的情况,美国郊区大 houseVS 中国城市地铁房(就不说学区房了),以这两者对比才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抛开中美国情单纯对齐地理条件,不是吗?哪都有便宜房子,觉得美国郊区 house 对应的就是中国农村自建房的可以休矣

其实,抛开居住条件不说,也不谈论收入房价比这些,我认为中国房价的独特在于:中国的年轻人现在已基本不可能单纯靠自己努力赚钱买房了。

这是很要命的一点,这意味着两代人的财富都被绑定在房产上,老一辈人的医疗养老支出,年轻一代的消费、投资、教育支出都被极大压缩,内需萎顿,知乎上讨论中国房价对经济发展利害关系的帖子也很多,我就不再赘述。有一点毋容置疑:房价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美国有自己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种族歧视,医疗昂贵,毒品枪支泛滥,经济脱实向虚等等,要数可以数一箩筐,但要承认中美住房负担上的差距有那么难?

还是那句话,我无意将中美全面比较,中美都有自己的社会问题,我谈论房价时也不是要贬低中国,我足够爱党爱国(看我头像就知道),但我也认得清现实,中国的亿万年轻人正在为房价焦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海外人才,有理由相信他们中很多人不愿意陷入这种焦虑中。

对于评论区那些一看到 “中不如美” 就恼羞成怒龇牙跳脚的人,奉上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内心强大,做好自己。

————————————

以下是原回答:

没人提房价吗?

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买房要掏空六个钱包,背上几百万贷款,还只能住 30 年房龄的二手房,在美国 60 万美元就可以住前后花园的大 house,不用操心户口,买车也不用摇号,美国中产年收入差不多 10 万 / 人,夫妻俩三五年就就能全款买房,不用操心房贷车牌学区这些乱七八糟的现实问题,踏踏实实工作,搞搞研究,哪里不比国内强?

说句不怕打你们脸的话,在坐的各位也就是没能力出国,若是有能力定居国外,大部分恐怕都不愿意回来。

知乎用户 郭小闲 发表

要我说,流失得还不够。前段时间不是有个问题,问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比中国人吃得开么。原因就是印度人才往外跑的人数比中国多多了。等中国往外跑的人能赶上三哥了,前面那个问题估计也迎刃而解了。

所以你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中必输。往外跑的人多了,中必输;不跑吧,中也必输。神佩服提问者。

知乎用户 老橡木疙瘩 发表

不是流失,是没地去。

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全世界最失败的。

(失败,南辕北辙叫失败。你开着宇宙飞船南辕北辙还是失败。)

培养出的人才,分三大类。

1. 出国留下来的

2. 自己留着用的顶级人才

3. 发到社会上自生自灭的。

以上三类按成绩排序。(注意,只是成绩啊,考试成绩,学业成绩,和贡献不挂钩)

最好的肯定是出国。

次一级的留着自己用。

差的就贡献给社会了。(阿里巴巴知乎内行)

绝大多数人,属于第三类,自生自灭型。

每年培养的人才也不少。

问题是,安排不下去。

为啥?产业不对口。

没有多少高端职位给中国大学生啊。

最赚钱的,外贸制造业,房地产业。

向什么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高科技材料,美国欧洲非常赚钱,中国纯赔钱。

国内的产业之萎缩,非常可怕。

毕业了就等于失业。

可是招生的时候,可没少招啊。

这些人怎么办?只能走啊。

说白了就是国家的教育培养的人,和社会上需要的人是严重脱节的。

就这还死活不承认自己有问题。

一定要与国际接轨。

国际上大学啥样,我们必须啥样。

就是不考虑考虑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里学的知识,严重落后于市场需要,也落后于时代前沿。

学生都是浑浑噩噩,一脸痴呆,那这个学历出去要饭的。

清华大学最近成立,芯片学院,也很可能是给国外培养人才。

教育好了,自己的产业不对口,找不到工作。

外国一个邮件就走了。

这事儿光靠大学是没用的。

解决不了就业,当地的一把手就必须担责任。

你搞个屁啊,就会卖地啊?


基于评论区有一堆杠精,回应一下。

1. 是失败,不是差。

我们不差,而且很优秀,有一堆科研成果,有很多人才,有巨量的教室,实验室。

paper, 研究室,博士。

可是为什么在这个体系里的人,没人开心满意呢?

因为目标偏离了。

你想吃顿饭,结果去蹦迪,蹦迪再好也是失败了。因为你目标是吃饭。

2. 一些人要我列数据和别的国家比。

这些人是真有意思。自尊心受挫了还是怎么的?

我写这答案,没有一分钱收入,我干嘛要完成你的任务?你给我钱我就做。 还会很详细。

打赏破 500,我满足你。好吧?

3. 为什么用最失败。

首先,我个人认为,能和中国放在一个比较下的,高等教育只有欧洲核心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

连新加坡都不算。(虽然留学多)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规模,没有产业配套,根本就不能算现代高等教育。

所以我的比较范围,就是欧洲核心郭嘉,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勉强加上印度,因为毕竟人多。

让中国和黑山共和国比高等教育,然后咱们比人家好。

你有脸啊?

4. 中国的大学,不仅仅是大学,还是思想启蒙的地方,比其它国家来说,我们的大学从诞生起就肩负了更多的责任。 这点看觉醒年代的人都清楚,我不追溯了。

而实际上现在这种责任,已经没有几个大学能担当的起了,甚至主动抛弃。

建立什么校友会(权贵共同体)

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私人化 ,我就是说联想,柳家)

大专三本凋零废弃,却依然存在,没有师资,没有经费,学生毕业 = 失业。

而且教授的知识已经严重落后,落后到学了反而会是错的地步。

顶级大学学位的权贵私有化。(学区房,户籍制度)

学校专业和就业严重失调。 (电竞专业,学鼠标维修。开设专业完全为了赚钱,根本无法就业。)

大学教育,在逐渐的去平民化。

变成,顶层学术 + 资本 + 权贵的小圈子。

中层教育,等着考研改变命运。

于是权贵 + 资本家发明一个第一学历的名词,弄死你。

下层教育变为延迟就业,让孩子别到处玩的托儿所。

这和美国快乐教育没什么区别。

社区大学和藤校慢慢就形成了。

上层社会去藤校,你们去社区大学,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而大学教授里,公知的数量,我也不用多说了。

懂的都懂。

国家花着钱,养着反对自己的人,还不断的给荣誉。

让他们不断的祸害年轻人,向社会输出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观。

这是普遍现象,不是个例。

真是因为普遍,所以没法惩处。

办事儿的人自己就是,怎么惩处?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但是不能说,说了文章就没了。

以后有机会慢慢唠嗑吧。

中国的大学教育,完全没有完成其存在的目标。

没有很好的服务人民,服务国家。

屁股越来越歪,越来越脱离原本的道路。

对比印度,上学就是去美国。 简单明了,我们不会建设印度的,我们高种姓就是去美国。

成功。

美国藤校,就是建设权贵阶层的,搞阶级固化。来了就是自己人,一定让你发财。

进步了,就进步了圈子,你就玩蛋去。也很成功。

欧洲,和美国类似,但带有极强的民族特点,捍卫本国在国际上优势产业。

我什么产业强,我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这个领域专精,做大。非常成功。

日本和韩国,服务本国财团统治,给财团选拔优秀人才。剩下的,让他们烂掉就好。

这个也非常成功。

俄罗斯类似:大资本家先选,其中也可能出国。没能力上的,就好好读个中专喝伏特加。

中规中矩,但从达成率上看,也比中国强。

中国大学?精神分裂啊。

身子姓社,心和手姓资,双手互搏,再加个官僚体系的大脑,齐活了。

回应到此结束。

不满意你就憋着,我也没准备和你们聊。

你们就活在中国大学教育好顶赞的美梦里,慢慢偷着乐吧。

-——————————

知乎用户 杨耀宗 发表

袁隆平这样的院士年薪三十来万左右。

郑爽这样的货色 1.8 个亿。

讲道理,我要不是从小就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怀,我也流失。

知乎用户 万事大橘 发表

如果不允许人才到海外发展,就没有葡萄牙西班牙平分世界,没有日不落帝国,没有美国,英语就不会国际语言,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掌握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文,就不会在国际舆论中如此被动。因为我们都挤在国内搞内卷,而他们占领了太多地方。我们人多,但他们遍布世界各地。

孩子长大了当然要分家,不分家待在祖屋里过一辈子,能有什么出息。

要走出去,要鼓励走出去,要让中文成为国际语言,首先就要讲中文的人遍布世界每个地方。

知乎用户 立党 发表

其实我是这么想的:大部分不打算回国的留学生,统计局是不会把他们算进这组统计数据中的。

很多打算在国外发展定居的人呢,是不会跟国家的留学服务中心、留学基金委、统计局之类的机构上报自己的去向,挂靠国内档案的。大部分人是这样的:自己申请大学,自己邮箱收到 offer 或者 ad 后,通知一下亲戚朋友,通知一下辅导员和学院(告诉他我们没有失学,没有拉低全系 95% 的就业率),向外国官方机构和学校申请个 i-20 和签证就可以走了。

也就是说,所有国家官方管理机构,只知道我们坐着大飞机出境了,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我们出去干了什么。档案就放在家乡的社会档案库里,如果不查出入境信息,我们这些人和国内在家无业人员没什么区别。

所以这些人很可能完全不在这个 “出国留学人员” 的统计范围内。而国家统计的这个数字,很有可能大部分是在国家留学管理机构注册挂号,准备毕业或工作后回国发展的人,还有很多是通过官方基金资助短期出国做博士后、访问学者的人员。

至于回国率高不高,我觉得不要轻易相信个人所见的小样本抽样,比如 “我周围在澳大利亚顶尖大学拿到会计硕士的,毕业后都回国了”,或者 “我在 CMU 的同学连学新闻的都刷题去了 Facebook 了”——这种都不可信。建议还是应该找一找有没有更全面客观的统计数据。

你问人才流失严不严重?我觉得当然严重,中国人在华尔街、硅谷中成为精英的越来越多,已经远远不是 10 年前华人能想象的地步了。而且不要单纯看人的数量,一个 Yuandong Tian,Yangqing Jia,能顶一百个人。

知乎用户 走地鸡​ 发表

回国以后也是当几年临时工然后被腾牛踹客踹走啊。

当然,回国被踹走的就不是人才了,只有没回国的才是人才。

归根结底,是上位者没有识人之明,只能依靠外国人的评判确定谁是人才谁不是,至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那就更加没有了,所以才造成了人才都跑到外国的假象。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知乎用户 Etesian 发表

这个数据解读完全是错的。
一群人为了一个错误的数据高潮成这样,我也是大写的服。

首先,1 月入学,12 月毕业的 program 比例很小(原文为 “几乎不会有”,感谢知友 @ 吴若凡 指正),而且,这批人也很少有当年立即回国的。换句话说,2015 年归国的人,基本上都是 2014 年及以前就出国的。

所以用 2015 年的回国人数和出国人数算出来的所谓 “归国率” 纯粹是瞎几把算。

一般国外本科是 3-4 年,美国的 master 是 1.5-2 年,英国及英联邦是 1-1.5 年, PhD 一般要 5 年。具体数据没有任何机构披露,但取个平均数 2 年肯定没毛病。

那我们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15 年回国是 40.9 万,往前推 2 年,2013 年出国人数是 41.4 万,40.9/41.4=98.8%,远高于所谓的 “78%”。
就不用更早的数据计算了,免得说我欺负人。
再退一步讲,假设 2015 年学成归国的都是英国 master(2014 年出国),回国率也有 40.9/45.98=89%。

所以下次喷之前请先动动脑子,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

有些个大 V 答题时也请负点责任,不懂不要乱说。

——————

我的公众号还有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详情请移步:数据分析前,先动动脑子

知乎用户 J1aer 发表

其实连欧盟都留不住人才别说中国了,欧洲里面,南欧那些国家的人都往德国法国跑,德法想干大事的也往美国跑,至少说不会一直待在欧盟,只是因为欧盟和美国的签证方便,他们不用换国籍,人口流失看着就没中国严重。人自然是往 “最好” 的地方去,大部分人评判好的标准其实也就是经济好。要说的话印度南美这些才是人才流失严重,他们出了国的几乎不会回国去,而且那些国家能出国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中国人出了国的,至少我周围这些一起在欧洲留学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回去了。 我本人因为偷懒选课少,目前还没毕业,不过也打算明年毕业就回国了。中国人才流失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数大,所以看着多。只要中国经济做不到世界第一位置,不管是人均还是总量,就肯定会有人才流失的。人都要生存的,哪的条件好就往哪走很正常,对那些留在欧洲的人也不该有抱怨或者指责(反华的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正如某人说的:你的那些理想,远不如两桶油和一盒鸡蛋值钱。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一美元炸鸡宁有种乎!

知乎用户 阿洲 发表

国内是各种二代的乐土,平凡百姓的囚笼。我一个小屌丝都天天琢磨着怎么能出国买别墅,怎么享受福利去,别说大佬们了。但凡才和钱沾一点的都出去了,最后回来的都是实在留不下的和一心想报效祖国 (离不开麻麻) 的。

究其原因,还是国内人太多了,看样子少一半都没问题。多出来的这些人没办法和手眼通天的资本家搏斗,就只能啃食同伴。眼看着国内博士学历都不够用了,还不出国当个人见人爱的数学小天才?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欧美除了看病难,暴徒多基本就没啥比国内差的地方了。虽说韭菜到哪儿都是韭菜,但人家的韭菜根茎粗壮,咱这儿的韭菜惨得像野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应该只是人才流失,而应该是人口流失。要是让大家都放开了跑,没几年国内就空得像俄罗斯,世界各地都是中国人了。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出国的标准一高再高,高到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有资格出去,这样可不就变成人才流失了嘛。

最后,剩下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奉献自己,建设祖国。加油吧,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牌照主义的结果必然是资源集中和行政调配,这样一来本身一个产业的扩张能力上限就被发牌照的卡死,而不是市场调控,能发牌照的人决定了控制了经济增长的路径,就像过去苏联计划统筹委员会决定了每年生产多少面包和香肠的供应,能领牌照的也解决不了那么多就业,不能领牌照的天然无法和领牌照的竞争,由于存在天然的行政门槛,牌照企业自然越来越集中和垄断,故而不是中国人才流失严重,而是相对于中国的经济模式而言人才溢出严重,是满出来了而不是流失啊。

知乎用户 满城风絮 发表

讲情怀 ,可以吸引一小部分人,是不能团结大多数人的。

共产党解放全国时争取到全国农民的支持,是靠讲共产主义情怀吗?那时候农民连字都不认识,哪懂得共产主义。共产党是靠减租减息,打土豪分土地,要人人平等,真正的让大部分劳动人民享受了革命的好处,才有那么多人支持共产党,有淮海战役的百万人民的独轮车支援出的胜利。

爱国情怀更大,可是也不能随便讲。干着 996 的活,没有加班费,过了 35 岁被输送到社会上,辛苦干一辈子不如流量明星一天干的多,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更好的待遇和工作机会,人才流失那是必然的。

是,美国的高收入是通过收割全世界得来的,不那么道德,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金白银比道德情怀更有用。

要想马儿跑,总要给马儿喂饱。天天让马儿吃的差,住的差,还加班干活,哪天马儿跳槽到别人的食槽那边了,你还吐槽,这马儿一点都不忠诚! 我辛苦培养训练那么长时间,竟然为了吃的住的背叛我!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这问题没完没了了

1,横向比较,我们流失人才比印度、东欧、东南亚好得多,好歹有一部分回国的。那些地方回国的少得多。

2,有些人 985 毕业,窝在国内也是内卷,没有那么多岗位。比如学生物的。去美国挺好。

3,美国吸纳了那么多的各国人才,发展速度却不如我们,要么说明这些去美国的算不上人才,要么是人才去了美国就废了没发挥作用,要么说明美国自己培养不了人才,即使外来那么多也无助美国发展。

逻辑应该没有问题吧?

4,去美国的可能比留在国内的在开车、住房方面要好点。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安全、升迁、饮食、便利等。尤其由于肤色问题,世世代代有个标签,上被白人排斥(不影响平时碰面 good morning),下当黑人出气包。冷暖自知。

5,我国出去的人,回流一部分;比完全不出去,闭门造车,要强得多。

回国留学生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即使是留在国外的成功华人,也为我国的发展有贡献。个人观察是,华人教授倾向招华人留学生。

6,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德式苏式工业化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源源不断。

更最重要的平台。比如航天,你不搞空间站、探月,你就不会产生孙家栋、欧阳自远那样的专家。

现在我们的平台也慢慢在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将来我们的人才队伍会更亮眼。

有失才有得!

知乎用户 胖狗子 发表

本质原因是人多,人一多,就成了红利。

但悲哀的是大多数人并不能享用红利,他们就是红利本身。

能享用红利和作为红利本身,在出生时已经定下来了。

是的,红利们可以努力学习进 985 进大厂拿四五十万年薪,但他们仍然是红利。

我有个朋友,在北京某大厂工作,一年后,房东把房租涨了三千道:“爱租租不租滚”,遂工作日请假,顶着烈日四处看房,然后发现房租均涨幅惊人,寻觅一天未果后收到 oncall,线上出 bug,回去加班至十二点。打车回去后发现,房东已经把行李扔在了门口。而这一年,她工资没有涨。

最讽刺的是,大厂的打工人已经算是打工人里的头部存在了。很难想象,一个月几千薪水的人在大城市还能是个人吗?

红利们的生活是没有丝毫尊严可言的。

知乎用户 搬砖搬砖搬砖 发表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所谓的人才。

大家看到了出国的同学们在美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就觉得中国人才流失了。大错特错,这些人在美国能取得成就不代表他能在中国取得成就,他留在中国很可能就是 996 为房贷发愁的社畜罢了,除了加剧你我之间的内卷毫无用处,更有甚者还会进大厂凭他们的智慧搞黄赌毒,毒害青少年。

中国缺的其实是资源,如果说诺奖级别的人才,中国不说上万也有成千,起码比日本多多了。但为啥没日本诺奖多,缺的是培养人才的资源罢了。当资源不足时,人才越多越内卷。美国相对资源过剩,中国相对人才过剩,美国出钱,中国出人才,大家一起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但最终中国是要超越美国的。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中国没有其他资源可以通过 996 奋斗来努力争取,但美国没有人才可就难办了。

在我们中国的人才大别墅里,一辆二手五菱宏光它就是一台掉面子的破车,毫无作用。后来这辆车被贫民窟美国人买去了,又是拉货又是装人,比我们家的法拉利还厉害,你看到之后又心疼了,觉得我们财产流失了。其实大可不必,在我们中国没啥卵用的人都能在美国吃香喝辣,恰恰说明美国日薄西山,行将就木,蹦跶不久了!

知乎用户 山有枝​ 发表

这应该是老数据了。

国内以前两方面导致了人才回国率不高:一是国内和发达国家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二是国内产业结构落后,导致发达国家求学人才回国发挥空间有限。

重点是第二条,以前国内确实产业发展落后,这导致了一方面很多人才的技术价值无法兑现,空有屠龙之术在手。同时也导致了靠科研兑现经济价值的途径有限,没有太多企业或者科研院所能高薪吸引人才。

这两点,在过去几年尤其过去五年有极大的改变。

生活水平这一点当然和发达国家比整体还不足(尤其和地广人稀美国比),但已经远不是那种让人不能设想的差距。国内生活甚至在某几个方面甚至还有优势。

第二点,国内很多产业的迅速升级。很多行业的国产替代、出口替代在水到渠成进行。再加上风险投资、产业资本、科创版等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真材实料的技术人员,在国内发挥价值、兑现价值的舞台大大增加。现在基本形成一种局面:要过小日子,可留在国外。要干点大的,趁早回国。

尤其在贸易战中美交恶以后,中国技术人员,在美国本就不高的天花板又被大大降低。

我能看到的情况:

生物医药行业的回国人员,回国如过江之卿成群结队,过去几年国内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如火如荼,和他们不无关系。

我以前所在的外企(芯片行业,全球前五)的在华公司,人员在塌方式离职,都加入国产。这两年参加过不少老同事的散伙饭,大家都是举杯 “祝特朗普身体健康”。今年,中国区总裁也跑了,加入了一家民营上市公司担任 CEO。

知乎用户 靳伟​ 发表

先说结论:不严重。

那有没有人才流失呢,有。原因很简单, 因为中国比美国穷.

这个假设也很容易验证, 当中国经济水平靠近美国时, 出国滞留率会下降.

是不是肉眼可见, 2018 年的学成回国率要远高于 2002 年? (严谨点的话, 应该用 2018 年的归国人数除以 2015 年前后的出国人数, 不过出国学制几年的都有, 大家看看趋势就好)

因为这 20 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 1990 年之后中美的人均 GDP 差距被拉大, 2000 年之后中国经济崛起, 人均收入水平相对美国的提升较快. 一线城市实际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发达水平.

同理, 我个人猜测印度的出国滞留率会更高, 但印度是著名数据黑洞, 所以我没有证据 ╮(╯3╰)╭

至于科技水平, 也是和经济水平息息相关.

高质量论文的数量, 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发表的《2020 年科学技术指标》,是按照自然科学,分数统计法统计,

1996 年至 1998 年, 中国的高引用论文排不到前 10;

2006 年至 2008 年, 中国的高引用论文总数就变成了第三名.

到了在 2016 年到 2018 年三年平均论文数,TPO10%,美国 37871 篇,中国 33831 篇,TOP1%,美国 4501,中国 3358,中国均为第二名.

一群人一看问题先高潮, 先大谈学术腐败自由精神, 那中国科研能力的快速上升怎么解释呢?

sigh, 即便有自由精神, 那也是给有脑子的人准备的.

知乎用户 伍治坚​ 发表

我在这里用世俗的人才定义,就是賺多点钱,做上领导,成为行业里的领军人物。

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这么想:

1 - 中国人到了外国成为人才,说明中国人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在外国人的地盘,用外国人的语言,也能奋斗到公司高管,学校教授,医院主任,科技项目领头人这样的人才岗位。这是很不容易的,应该是华人共同的骄傲。不管你承认与否,人种间是有竞争关系存在的。华人在世界各国表现优秀,成为人才,对我们华人来说总体上是正效应。

2 - 人才的形成是一个互动和动态过程。所谓树挪死,人挪活。相同一个人,在国内未必会成为人才,但是可能到了国外就成了。这种情况,是对个人价值更好的发挥,大家都赢。

3 - 也有外国人到中国后成为人才的。现在流量高的网红里,有不少都是说着流利中文的老外。他们在自己国家未必红,但到了中国反而红。我们的运动员,有不少都请了外国教练。这些教练帮助中国运动员提升运动水平,甚至获得奥运奖牌,而他们自己也获得了名和利,在中国实现了事业上的进步。这其实也不能算他们国家的人才流失。

4 - 中国的大环境在变好,比 10,20 年前,现在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高多了。比如你看最近几年,主动归化中国籍的原外国运动员越来越多。用发展的眼光看,10 年,20 年以后会更好。

知乎用户 大理想家​​ 发表

中国的产业不支持容纳那么多人才。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要不要让上海市统计局做个 2019 年和 2020-2021 上海市常住人口里留学生增长率给你们看看?

相当一部分留学生,为什么会去留学,又为什么没回来,大家都心知肚明。说个不好听的,你进北美前 50 的难度远低于在国内进 985211。当然我不是说人出去水文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学了些东西。但是硬要比较起来,有能力进藤校,但是真不一定进得了清北。

真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什么都挂到国内压力大上去。虽然不说人人都是传说中的富二代吧,但绝大多数都是殷实家庭。虽然嘴上说家庭条件一般,但你问问谁会没瓦遮头?

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造就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已经有了做地球人的资本,他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活的好好的。

知乎用户 金戈戈 发表

因为普通人没有流失的机会,不然,嘿嘿嘿嘿

知乎用户 陈佩玺​ 发表

主要是因为国外生活压力小,工资高。

如果要是给他们开一个月 100 万的工资,那些人里面 99.99% 都会屁颠屁颠回来的。

比如一个理工科若干年的本科学历,又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在中国,月收入只能有 5000~10000RMB,这还是往高了说。实际上在县城一个月五千块已经很高了

房子什么价?一个小县城都能到 5000~8000 一平米,不吃不喝,在县城买一个三室一厅需要 150 个月,如果有一半收入用来买房,那么需要大约 300 个月。也就是 25 年。

在美洲或者欧洲,比如加拿大,渥太华郊区一幢独栋的屋子(相当于中国的木质一层别墅,比三室一厅好太多了!),需要 40~50 万加元。而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新手 4~5 万,有几年经验之后在加拿大大约可以拿到 7~8 万加元年薪,刨除高额的税收之后,实际到手收入大约 5 万加元。如果也按照一半计算,也就是说,按照加拿大温哥华附近的房价,大约需要 20 年。

而我上面对比的是 “县城” 和“首都郊区”

如果我们用 “首都郊区” 对比“首都郊区”,那就有点凶残了……

北京郊区,比如通州或者燕郊,房价是 3~5 万元,一个有经验的理工科毕业生在北京能找到的最好工作大约是 15000~20000。也就是说,他们买一个三室一厅,需要大约不吃不喝 50 年,如果每月还一半钱,需要 80~100 年!

渥太华的生存压力比中国县城还低 20%,只有北京生存压力的五分之一!!!

渥太华的空气质量秒杀北京五百条街……

渥太华的教育资源可能比北京差点,但是好歹是首都,不会很差,绝对比中国 99% 的县城要强得多!强很多倍!

渥太华的医疗,秒杀县城,当然比北京要明显差一些。

渥太华人口 132.4 万,4715 平方公里,

北京常住人口 2189.31 万人,16410.54 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只有北京市的 19%!,更不要说北京市 90% 人口都集中在东部,实际上人口密度是完全爆棚的状态!

换做是你,你会愿意回北京或者回小县城吗?

你说呢?

知乎用户 罗汉果 发表

中国人才的流失,应该是改开以后,打开国门,那时国内外的生活差距实在太大了,一些海外有亲友的年青人就投亲靠友地出国发展,而同期国内高考竞争惨烈,受文革影响到大龄青年出国上学是一条路径,但是自费留学很难支撑,受限主要在钱上,能够争取免学费就需要足够优秀,名额是很有限的。

恢复高考后,国家曾经公派过部分本科阶段的留学生,研究生则有很多公派留学生,这部分人大部分都没有回国,因为 80~90 年代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太悬殊了。在 80~90 年代出国留学是青年人主要奋斗目标。

我大学同班 24 名同学,有 13 名同学在国外,他们中间大多数都生活得不错,而没有出国的同学,基本上也把子女送出国留学,我也没有例外。

到 80 后,自费留学的人数就大幅度增加了,一开始留学签证还是很难的,我的一位亲戚,申请去美国留学,被拒签了两次了,第三次来京申请签证的,刚刚到京,当晚 911 撞世贸大厦,我急忙打电话告诉他们父子,出大事了!电视里看着第二架飞机撞入大楼,直到大楼坍塌。他父子俩的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第三次申请,再被拒签恐怕就要等若干年以后才能申请了。天无绝人之路,911 后第一天办理签证,那天总共就通过了 3 个人,我的表弟是其中之一。

之后技术移民也成为一种方式,对于岁数稍大的中年技术人员,这条路是很合适的,我的一些朋友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的加拿大,然后从加拿大再辗转去美国工作,国籍不用换。

也许最初是因为生活上巨大的差距,后来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在 80~90 年代,知识分子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这些在国内的同学们,大都混得不错,但是进入 2000 年则开始走下坡路了,首先下滑的是搞技术的,做教师一直平平稳稳,走行政路线的开始向上升,08 年以后,这些趋势就更明显了。

相对国外的同学,搞技术的反而越来越好了,也是在 2000 年之前,他们很少能回国,之后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有一个怪现象,每次有同学回来大家都会聚一聚,90 年代基本上是我们三个下海的同学埋单,2000 年以后 AA 居多了,但是我们基本上不要客人参加 AA 的,他们习以为常了,后来发现回来的人主动买单或者请客的不多,也许是应酬多,抢着买单承受不起,对我们只是一次,对他讲是一批,大概是这个因素吧?在国外大部分人属于工薪,大富大贵的不多。

我是希望儿子留在美国发展的,他在美国也工作了两年多,他挣的钱够我们资助他自费留学的钱了,但是他还是回来了,他的理由,在国内我在世界顶级大都市生活,在美国我在四线的小城市生活,图啥?我向来尊重孩子的选择。

但是儿子已经过了 35 岁了,在国内已经感受到年龄危机了,经验不重要吗?仅以儿子的职业与工作经历看,经验是很重要的,但是国内似乎更看重关系,或者叫忠诚度,直白点儿,叫站队。

站队这个词和常见,我们年轻时就存在,只是现在格外重要了,这就回到题目了,为什么留不住人?在国外 “关系” 不是很重要的,当然也有,儿子在国外工作时很愤怒的就是,白人再傻 13 也是正式员工,可以指手画脚,印裔人家抱团,人数占优,技术还好,派遣工只能听人吆喝。

我的同学们工作时间比较久以后,与儿子刚刚工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的感受是,你越敢 “发飙” 你越受尊重,这点上与国内区别比较大,在国外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尤其是搞研究的人。再者在国外年龄歧视是不可以的,国内太赤裸裸了。而且我一直很困惑,搞研究经验是很重要的,很多刚刚毕业或者工作没几年的新手,欠缺是明显的,而为什么过 35 就不要了,没道理啊?而且真正搞研发的人最好的工作制是弹性工作制,996 是劳力型的,脑袋发懵时他在工位等于睡觉,为啥不让他回家好好休息呢?需要的时候他一天干 18 个小时也无妨,这个我有体会的。

我厌恶站队,所以我也不可能有大发展,我也不羡慕大富大贵,18 年大学校庆,77、78 两届的同学一起介绍了一下各自的简要经历,国内干技术的大抵差不多,心里也就平衡了,出去的还是比我们强一些,但是他们要 67 才退休,心里又平衡了一次,要不是疫情捣乱,再游两次欧洲都完活儿了,各有各的好。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很正常,现在回国的话,有很多的学生是没有办法找到很好的工作的。然后,回国之后很多的学生没办法实际应用,而且,国外的这种科研环境和工作环境,有的确实要比国内好很多。所以国内内卷压力很大的话,我觉得,确实也有很多的学生是选择在海外来工作。

尤其是高精尖人才,因为现在相当于就是你国内的这种学术质量也达不到要求,并且实际的工作的待遇或者是晋升空间也被压制的很死。那么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讲,就不太适合在国内了。那么我们去看海外的很多现在虽然也是很难就业,但是至少是能够给予充分的自己发展的空间。

现在就相当于国内有的人也不愿意回来,有的人还是比较适合海外的节奏了,之后就先在海外工作几年,再积累一些经验再回来。可能对于就业的高度和深度就能好一些。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不低,反而太高了,部分留学生还是太恋家,缺少闯荡的精神,同样是人口大国,硅谷的印度人比中国人多多了,闭关锁国才是真正的愚蠢,中国的大学生数量绝对是溢出的,去国外竞争有什么不好。

知乎用户 大将军 发表

警惕美国在科研回报方面打马恩牌!!!

不会拉大提琴的美女不是好病毒所所长!!!

试问有多少病毒研究人才愿意在这么一位大提琴特长生手下工作?

我都感觉我接受的 9 年义务教育受到了巨大的侮辱 。

十年寒窗不如人家拉拉提琴,这只是冰山之一角。社会上混的越久看到的越多就越清楚。

拉提琴的当起了病毒所所长,生物学的专家颜宁只能去美国当院士,我们更需要哪一位呢?

知乎用户 马晓泽 发表

建议修改咱就改,请看评论区。

从到普林斯顿做研究生开始,回到清华任教 10 年,又回到普林做教授。

她在接受了一家杂志采访时说:

问:你认为你的职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颜宁:自由。我可以自由地安排工作、自由地选择项目、自由地选择合作者和工作团队。

问:是什么激发了你对科研的兴趣?

颜宁:我享受灵活的工作时间,喜欢自由的选择课题,更何况还有 “全世界第一个发现的巨大诱惑。”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有一篇关于詹天佑的课文,不知道现在的 00 后、05 后你们课本上还有没有?

接到修建第一条铁路的任务的詹天佑,当时有多少岁?44 岁。

知乎用户 龙吟 发表

不知道算不算跑题

以前在电信,有个说法,30 多还搞技术,就是没本事、没前途。比如技术维护部门,大家都是从技术开始,后来基本脱离一线,走管理岗了,哪怕是换部门搞市场营销,基本上维护部门很少有专心搞技术的。

以前和同事聊起来,说在华为看见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外(头发白了)也参加技术培训,就很有感慨,中国要是有这么大年纪还搞技术,基本就是 “废物” 一个。后来在深圳参加 CCIE 培训,遇到一个 50 多岁的传奇大叔,考了 4,5 回没过,大叔本来就是中国人,现在澳洲做 IT,据他说,只要是过了 IE,老板就涨工资,他说自己已经是管理岗了,但是大家对技术还是非常尊重的,考过了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些差不多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现在一家外企,我们的董事长,大家都尊称他 Doctor X,不知道是不是老美的习惯。

我想说,现有的人才都不尊重,用不好,还谈什么流失?这是我耗尽的青春、蹉跎的职业生涯,20 多年 “血” 的工作教训,还有多少技术人员也挣扎在路上,多少热情已耗尽,人生已“虚度”,文字已不能尽述。

知乎用户 Shaw 发表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大国工匠或者相同的纪录片,掌握着顶尖技术的工人拿到手的工资与自身创造的价值不成正比!国家却还在一直的宣传奉献!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就不要再拿情怀骗人了!

知乎用户 醒后沉默群​ 发表

这不叫流失,这叫打入敌人内部,获取第一手调研信息。甚至有的前辈全家老小,老婆孩子,孙子一块在美调研。

都是一心为国,怎么叫流失呢?

一家老小赴美调研敌情被困美国德州,这叫流失?

知乎用户 方人胥 发表

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待了

知乎用户 超越者 HY​ 发表

我好几个同学在湾区巨头,那日子过得比国内任何同龄人都好几个档次,主要是有闲,超多闲,所以我去样貌和高中比都没咋变。

比任何同龄人都强,即使有一位同学是魔都证券中高层,也没他们日子舒服,幸福指数大概少个 0

知乎用户 周周周周 发表

什么叫人才?你确定在海外大公司找个程序猿的工作就叫人才么?他们期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才回国,那就足够了!我们需要的是学科领军人物,而不是程序猿,他们的水平来国内,未必进大厂的。换个角度,他们在国外进了大厂,上限是有的,不是他们能力问题,是很多实验室,很多级别的岗位是排斥华人华裔的。再换个角度说,但凡是留在海外的,想要在发展的优秀人才,回国也许是他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国内 ABCD 轮的投资随时等着他,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内循环市场不比欧美小的。还有个问题哈!美国和英国的年轻人是不愿意去学理工科专业的,他们更加想要学习法律 医学这样的高收入,高地位的光鲜专业。我们去正好相对容易占用学习机会,丰富自己的同时,弱化对手也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夜神 K2 2 发表

  1. 有很多人是为了出国才选择学科学和工程,因为学这些好出国。
  2. 主动、自主出国的人,貌似也没承诺要回国吧?「滞留率」这词儿用来统计拿国家经费的 CSC 们也就算了,用来描述其他人,大可不必,人家怎么就「滞留」了?
  3. 工程学有国界,但科学事业本来就没国界,科研工作者哪里有最适合自己做研究的平台就去哪里,再正常不过。说白了,国内的平台,大多吸引力尴尬。
  4. 什么叫「有家不回」?我有四张身份证,我在哪里、向哪里纳税,哪里就是我的家。我回国也是因为钱多和额外的机会,不是因为「有家」。
  5. 理工科人才出国生活,可不是去赞比亚,而是北美、北欧、西欧。待遇水平、房价、育儿成本、医疗成本、福利保障、分配制度、工作强度、同事水平、职场关系、生活尊严、work-life balance,好多事儿吧,心里有点数吧,别提了。
  6. 「滞留率」87%,我觉得不夸张。以国内研究机构的现状,产学研联动的水平,除了学术以外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整日加码 + 加速,我觉得有百分之十几乐意回来已经很不错了。
  7. 外国的岗位也很容易饱和,不对「人才」这个概念加以更苛刻的限制的话,这个赤字会(应该已经在)迅速缩小。
  8. ps,你放个 2015 年的消息,引用的 2012 的数据,是要干什么…… 这种数据变化都很快的

知乎用户 枕水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相比其他人才流出国,中国现在的情况已经在不断改善了。

实际上,美国人也很委屈,如果是个美国人问问题,他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外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利用了美国的一流教学基础设施,一流的师资力量,然后都没能留在美国,反倒是都回到母国成了美国的敌人。

美国为什么要为全球的敌对国家培养人才?

底下的回答应该是:首先,我们有一个低效腐败的政府,这使得我们的大学能够自由的从那些敌对国家招收学生。仅仅是为了从他们那里挣到学费。而每当政府想要限制我们的大学招收这些来自敌对国家的学生时,一些游说公司总能成功阻止政府的相关政策出台。或者绕过这些限制。

其次,我们有一个反智的社会,这让我们的本土人民非常不重视教育,整日被福音派和福克斯洗脑,这让大量的美国人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把大量的大学名额让给了敌对国家里那些勤奋且聪慧的留学生们。而由于本土教育市场的萎缩,又使得大学越来越依赖于学费,这让学费不得不连年上涨,又更进一步让更多的本土美国人上不起大学。

再其次,我们有一个糟糕的生活环境,贫民窟和枪击案以及种族歧视让留学生们难以安心在美国工作生活,而我们的敌对国家则又在千方百计的吸引那些已经在美国学有所成的留学生们回国。更糟糕的是,在一些领域,我们的科研水平已经不是世界第一了,一些敌对国家拥有更好的实验室,更好的实验设备,更多的工作机会,这让那些留学生们有了更多离开美国的理由。

知乎用户 秦一鸣 发表

无他

人才过剩而已

工程师红利岂是说来玩的?

正因为每年毕业几百万工程师,各大企业才能挑挑拣拣

3K 月薪你不愿意去有的是人愿意去

相反农民工因为老龄化供应不足,工资年年增长

啥东西过剩了都卖不上价钱,聪明的自然知道找个价格高的地方把自己卖了

其实这也不是坏事,既解决了过剩人才就业,又缓解了国内职场内卷

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不过找出其中最优秀的一批给与超额待遇留住就行

(现在其实也是这么玩,随便你出国,只要做出成绩就可以回国参加各种人才计划当人上人)

知乎用户 ForTheLady 发表

刚看到一个回答

@babyquant

不说他对不对,反正态度很端正,全篇挺诚肯的。

然后我想看评论,看不到!?

这太奇怪了,我又点了下他的回答,跳转出一个页面。

该回答已被删除

嘛,无缘无故就没了。。。。我比较担心,别的什么会不会突然无缘无故就没了呢?

ZKSYXLD。

我想可能这就是原因之一吧。

知乎用户 Squirrel Hau 发表

创新投入实际上是风险投资

要想有大的创新性和原创性的成果,就要容忍失败,但是国内不是这种思维方式。国内更讲求一份投入一份回报,对于科研的投入,必须要见到成果。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很多人都是只做四平八稳的研究。国内很多基金、科研项目,对科研人员就像防贼一样,生怕你骗他的钱。

科研创新性投入,本来十有八九都是要打水漂的。美国大学的教授,大部分拿到终身职位后就选择躺平了。大部分研究项目,投下去泡都没冒一个,都打水漂了。但是只要有少数的能成,美国就会一如既往往里面投钱,资助的十个项目里面,只要有一个不是骗子就行了。而不会像国内,各种财务、审计上面障碍重重。

科研创新本来就很容易打水漂,但是自然科学基金、各种重大攻关项目接受不了他们的钱投出去没见成果,资助十个项目,十个项目都要有成果。科研人员在中国的日子其实很难过,很难专心致志做研究,因为资助方总是很小气、总是觉得你想坑他。

而美国不一样,拿基金资助的骗子更多,但是他们的态度是,如果你是骗子你尽管骗,只要有一个不是骗子、是真心投入到科研当中就行。

知乎用户 Friedrich 发表

媒体宣传老喜欢把人宣传成圣人。

当年钱老等人归来,国家举国之力进行支持,钱老等人待遇和主席他老人家的待遇是相差无几的,国家虽然穷,但是不代表国家看不起搞科研的。

现在的道德义士们喜欢碰瓷那个年代。

我爷爷曾经是西南某空军地勤,有幸参加过当年的核试验计划,分在赵九章先生的那个工作小组,负责核弹的雷管装配,我不是核物理专业的,我爷爷说的专有名词我一个都没听懂,用人话来说,就是原子弹的最后一道工序,弄完就能拿去炸大烟花了。

听说,炸蘑菇云的时候是不能用眼睛直视的,墨镜不能取,但是当时有不少同志因为过于激动而取下了眼镜,导致失明。

扯远了,我爷爷仅仅只是在计划里扮演着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顶多可能会点儿俄语,懂点儿工程,但是我父亲的童年生活却特别快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每周吃上肉每三天吃上一次鸡蛋相比许多的人来说已经特别幸福了,不过年代太久远了,我也不知道这是因为我爷爷是核计划成员还是因为他是空军军官的原因,但是,国家至少没让当年回国报效祖国的学子们没地安家,家属们营养不良。

如果要形容的话,那就是当初那个浑身是伤的穷小子身上只有十块,但是只要你想,他能把这十块钱毫不犹豫地全掏出来放到你手上,甚至只要你提要求就能奋不顾身地去办。

虽然,虽然现在新中国了,但是听起我爷爷说起那个年代的生活,我脑子里总蹦出四个字,“君臣相得”。中国人骨子里总有一种情怀,君视我为手足腹心,臣必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只要可以温暖人心,条件差点,未必不能吸引能人。明明得天下可能性最大的是曹操,投曹未必不能封侯拜相,但是诸葛亮还是义无反顾地投了玄德。人嘛,总是有些口是心非的,嘴上说着生活生活俗人俗人,有时候情绪到了,脑子一热,也就奋不顾身了。但重点是,他要觉得值。

现在很多人老喜欢碰瓷过去人的理想,“以前的人是圣人,现在的人怎么不行了?都是精致利己主义。” 怎么说呢,夏虫不可语冰。

撇开物质谈精神,要求人人是圣人非常愚蠢。

更愚蠢的是打着清贫为卖点想着方变着法吃人血馒头的无良媒体。

当年打天下的时候能让国军成建制起义反正,迅速把国军士兵改造成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靠的正是温暖人心的力量,而不是什么道理和有名无实还要卸磨杀驴。

而我和我爷爷理念上的矛盾也来源于此,他还活在那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年代,我更现实,也更冷漠,我觉得这样的年代从未有过,灾荒的时候那些饿死的农民未必不想要他的命,抢他的粮。

只要有差距在,总会有人思考为什么过得好的不是我,只要有人这么想,动乱的祸根就会存在。

可惜的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老同志怎么也不会想到那听着自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度过童年的亲孙子会在十五年后的某一个下午因为一本《君主论》和自己分道扬镳。

可能是因为他孙子怎么也理解不了他那个年代的乐观精神。

知乎用户 HZID 发表

大部分流失的人才都是 技术型人才。

为什么技术型人才留不住?

跟我们的核心文化有关,我们文化的底层逻辑来自是释道儒日用人伦中主要采用的是儒家思想。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

打个形象的比方,就是大家要齐步并排走,走得太快,或是太慢都不行,队伍一定要整齐,不能出现不和谐的情况。

如果在体制内应该更能深刻感受,如果你个人 “能力” 太突出,不但上不去,还有可能被人穿小鞋。

这里的 “能力” 不包括拍领导马屁的能力,而是纯技术能力。

但是搞技术的人,如果把精力放在搞关系上,那还有什么精力去专研技术**?技术是需要时间,经验沉淀的,不是酒桌上一杯杯喝出来的。**

从古至今,凡事在技术上有卓越成就的,都是形单影只,孤独的,那些牛逼的科学家,基本都是一个人在实验室埋头苦干,所以科学定理,都是以个人名字命名,什么牛顿第一力学定理,爱因斯坦相对论。但我们国内的环境是不允许的,你不搞人际关系,就上不去。这就是铁律,不以个人意志转移。

再者 “按资排辈” 这一点也严重阻碍了技术人才的发展,

在国外只需要 5 年就能出的成果,在国内 10 年都不一定有结果。有了结果还不一定冠自己的名。因为要 “按资排辈”。

那些出去了的,在国外深造的,被骂成狗的才子佳人们,他们难道真的不想回?没办法好吗?。核心技术都在人家那里。回来了,基本就废了。不回来又被骂卖国。想死的心都有了。但凡任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一定会理性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而暂时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大不了先把核心技术学到手,等时机成熟再回来报效祖国呗。毕竟书都读到这分上了,也不差这点格局了。我相信大部分出国深造的人,都是这么考虑的。毕竟落叶总要归根。

知乎用户 没重置​ 发表

因为不缺,所以溢出。

什么,你说缺?缺,怎么没见提供给人才更多资源

知乎用户 Sarah​ 发表

唉!

大部分人才也是人,考虑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这些因素比较多。

知乎用户 Prof. 鎏 发表

之前看到一句话:我们目前的状况是 70 后不学无术的领导管理 80 后,90 后的常青藤。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数字我不懂,亲身体会说,人才流失,怎么也绕不过去印度吧?

反正我真的没感觉到,国外的印度中高端人才比例会少于华人(还不提中国人)。

当然当然,可以解释为,印度人先换了身份!然后再国外定居,这样高等教育以前已经是英美国籍,就不存在 “人才流失” 了。

但是如果有点概念就知道,在发达国家上个本科研究生,拿着学生签证,想换 PR 谈何容易,很多公司是不允许或者限制外国人员工数量的你一个没有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勉强、皮肤颜色不一样,仅靠 “能力优秀” 就留住,你得多优秀啊?

当然当然,我们留学生都很优秀,没问题!

但是反过来和其他国家来的,比如印度这种语言文化关系国籍都搞定没问题的比,哪个容易留下来?

第二,中低初级岗位肯定国外相对舒服。知乎上很多硅谷码农对比过收入和工作时间就不提了。

但是对应的,就是留下来不容易,因为全世界国家的政策,容易工作留给本国人。

当然也可以投资移民啊,亲友帮衬啊…… 反正有钱有办法,总是容易混到长期签证乃至永久居民,然后找工作就容易多了。

但是,这种方式算不算 “人才” 流失存疑,资金流失倒是肯定的。

第三,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身边圈子特殊,越来越多高管华人现在回国 “效力” 了。因为待遇福利甚至高于欧美,而且毕竟回去做人上人感觉好很多。

举一个特例,仅仅为了帮助理解。

我认识一个能力极强的姐姐,香港籍出生地重庆,所以极美➕工作狂。

她在美国某公司七八年,成天郁闷,毕竟一个黄种人管一群 “懂法律的” 白种人,慢慢想象。对上对外她没问题,平级对下各种开撕累死人了。

总之她回国以后,亚太总部高管,公司给的租房补贴就五万一个月,然后你不信家具家电所有东西都是公司出钱,当然也有个预算,,服装补贴十万(因为只能拿公司店里卖的东西),餐补公关费不知道,反正吃的档次不低,而且朋友找她吃饭从来没有掏过钱因为用不完,公司配司机(好像是奥迪 8,够大反正),然后俩秘书不包括部门下属。

最可气的是仨娃教育全管,国际学校一个月就七八万。医疗也全管。

不过其实福利加起来(衣补不能算哈)也就二十万,她工资都三十多了。

别问,能当亚太 CEO 级别的一般上不了知乎。

总之吧,傻子也会对比一下,待美国还是回中国?

我身边以前挺多这种情况,都想回去,唯一疑虑就是…… 孩子教育。。

说到这,国家教育搞搞好,真的吸引更多人才回流。

而且真的这帮人回来,绝对把老外公司弄得一愣一愣的。

中国人确实聪明也能打,不接受反驳。

知乎用户 郫县 梁朝伟​ 发表

人才流失的问题有一些,但留学生群体整体的回国比例显然跟这没啥关系

但凡了解一点非 CS/EE,或者是 CS/EE 专业但非博士且没有国外研发 or 研究工作经历的留学生,在国内工程领域研发类岗位招聘当中的普遍口碑,就会知道这个群体根本不能整体地被当做人才,或许有个别能用的,但平均水平实在是太菜,实在是不足以作为一个整体被人重视

相比之下,高水平本科生、硕士生出国读博比例畸高,以及青千及以下人才帽子评定中的学科分布失衡,才是现下人才流失的典型现象,才是亟待解决的痛点

知乎用户 阿提弥斯 发表

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质量高,人才素质好,与别国人才竞争国外工作岗位时,优势比较大,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留下。

很多人可能只看表面,比如咱们人均 gpd 比发达国家低,能提供的收入低。而且,虽然咱们科研经费投入超过美国了,可人均下来就低很多。这些都是人才留在发达国家的直接原因。

可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其他国家的 40-50 亿人呢。实际上,竞争发达国家工作岗位的人,那是多了去了。

中国留学生留在发达国家的比率最高,说明咱们人才竞争力比其他几十亿人都强,要不然不可能是 “比率” 最高。

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咱们教育质量高,某些方面甚至能媲美发达国家精英孩子接受的教育,比他们的中下层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要强。

同时,这也证明了咱们的教育是面相群众的,普惠的。要不然,不可能普通人的小孩也能享受到精英式的教育。

这也是教育公有带来的好处。

可以对比这些年有人借着 “减负”,把教育部分私有化带来的恶果。直接导致了教育花费上升,家长负担增加;孩子也没有 “减负”,甚至负担还有所上升。

教育部分私有化后,就导致成本上升,负担上升,效率下降,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公有是多么重要,也说明了我国为何教育质量高。

有一个说法,美国是从 70 亿人中选人才,中国是从 14 亿人中选人才。要知道,中美现在科研经费差不多,要是按这个说法,美国那边其实比咱们要卷得多。因为竞争同样经费的人,美国比咱们这边多了 5 倍。

咱们这边很多人其实是依靠国内教育的优势,卷赢了其他国家的人,才能留在那边。如果算上那些没卷过的人,美国未必就好。

而且,这对咱们未必就是坏事,因为这等于在世界科研经费中,中国人占得更多。长此以往,国际科研界会到处都是中国人,西方可能都会感觉科学界被和平演变了。

知乎用户 欢子 发表

从篮球来说,高手是赛场磨练出来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

也就是哪怕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篮球基础,天天带着他打比赛,熬到一定时间,他会比从小练篮球的水平还高

例如中国的巩晓彬,他老爹是篮球教练,这哥们从小却是踢足球的,因为一不小心个子长到了两米,18 才正式进入篮球队,20 岁成国家队

也就是他的篮球专业训练时间是从 18 到 20 岁开始计算,但是他因为老爹,从小上过的比赛场估计比同年龄篮球专业的孩子要多得多

如果你认同我这个思路,回头看看郭艾伦科比库里汤普森欧文保罗,这个名单可以列出很长一串,他们都是篮球教练家庭出身,也就是他们从小就直接上场,而普通人却是先训练,训练中表现令教练满意,才可以获得上场资格,而且因为内卷,即使上场也不是连续上场,而是一不小心就以后再也不能上场

哎,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这样,天天做题,做题做得好才能去搞研发,其实做题和研发是两件事

比赛场打球和训练是两件事

然后反复灌输这个思想,最后的结果是批量制造废物

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全国接受过篮球专业训练的孩子有多少,但是最后水平可以打职业联赛的孩子有多少?

不要说内卷,因为正在打职业联赛的很多人其真实水平真打不了职业联赛,因为职业联赛一个队伍至少得有这么多人,不得已凑数才拉上来的,也就是整个中国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连个国家队都没凑齐

你说,这个教育理念是不是批量制造废物?

被中国篮球教练认可的,到了国际比赛直接懵逼,也就是篮球理论出现问题,越是被中国篮球教练认可的,可能越是水平不咋地的

同理,教育理念出现错误,越是被教育理念认可的人,可能越是水平不咋地

所以,出国就出国吧

其次,因为说了,真正让你提高水平的是多上场

不管是野球还是吹哨的比赛都先上场

也就是中国只要敢开展某高科技行业,就像给这些孩子找到了一个赛场,一开始不行不怕,只需要足够时间的磨练,照样可以练出来

但是钦定的高手,被美国用制度天花板压制,时间长了,多牛逼的人也废了

这个又要用篮球做比喻

如何废掉一个孩子?

好意的关心,天天鼓励他努力训练,然后夸奖他的努力,但是就不让他上场,问了就说他水平还不够,再等等

某天,孩子终于忍不住了,愤怒了,那就让他上场,别的孩子是天天打比赛,真实水平已经比他高很多了,但是他因为只训练不上场,会对自己产生错误判断,以为自己很厉害,加上我说过,训练场练的再多的动作,在比赛场要从零开始重新打磨,第一次上场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这个孩子被打败了

然后堂而皇之的把他放在板凳上

一般来说,这时候孩子就已经精神崩溃了,过不了多久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废人,自己比不过那些天才,然后认命

当他不打篮球了,会跟新一代打篮球的小孩说,你们不知道,我见过的篮球高手,那是神一样的人,我怎么练都超不过

美国人欧洲人就是天生的牛逼,学术界不得不承认人家就是牛逼。。。。。。。

我很喜欢阿里纳斯,是因为放板凳这招可以轻松打败任何人,多少状元都废了,甚至高顺位都废了,而阿里纳斯挺过来了

实际上能挺过板凳的在 NBA 也只不过寥寥几人

放在全世界练篮球的孩子里面如同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全世界高中生一样

不说了,我要回去看阿里纳斯的集锦去了

知乎用户 Moenova 发表

流失的不是人才,回国的才是。

中国需要就是人才,中国不需要就不是。

典型的数据曲解。由于出国人数年年递增,所以你把任何一年的出国人数和同年回国的人相比,都会有个赤字。而且还是 2014 年的数据,现在几几年了?

就读大学和研究生来算的话回国人数应该和 4-6 年前的出国人数做比较,而不是和同年做比较。刚开学报道,你就让别人飞回来?

中国应该多搞些留学机构,移民机构,疯狂对外输出垃圾人口,以此消耗发达国家的财富。

并不觉得这群好逸恶劳,没啥追求是移民能带动发达国家的经济。他们不过是在消耗发达国家的财富,享受个人生活。这样的人越多,发达国家衰落得就越快。

最后衰落到一定程度,福利体系开始入不敷出,工业品价格走高,物资稀缺,有钱也买不到什么好的产品和服务。

反正这群人早早进了养老院摸鱼。还有的就是靠给中国崛起的有钱人服务赚钱,比如房产中介,税务管理,理财咨询,留学顾问。要知道华人圈子里的财富大部分还是从国内赚到的,很少有华人从国外圈子里赚到钱。

知乎用户 皮克落 发表

- 在你自己眼里,你是人才,在资本眼里,你就是跪着要饭的。挣钱嘛,不寒碜

- 寒碜,很 tm 寒碜

- 那你是想站着呀,还是把钱挣了?

- 我想站着把钱挣了

- 那你还是回山里吧……

- 那在别的眼里呢?

- 你是红利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压力山大。

我是 18 年移民多哈萨克斯坦。在那之前没有感觉到很大压力。这几年断断续续玩知乎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很多咨询我哈萨克斯坦留学的朋友。我问他们为什么考虑哈萨克斯坦。他们告诉我国内压力大,而且上升空间不高。想出来看看读个研然后再说。也有的告诉我上了几年班存了点钱,但是不快乐想出国留学加旅游散心。因为同龄人卷的厉害。对比一下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每天过得很混沌。还有的是想以哈萨克斯坦为跳板去往其他国家的。从他们的只言片语我能感受到那份精疲力尽和无奈。我想压力还有内卷或许是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

知乎用户 宝宝王 发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按劳分配,没意见吧。

如果分配的不多,说明劳动效率不高啊,那还是去劳动效率高的地方,难道有错吗?

谁收入高就应该让谁多做贡献,为啥老想着白嫖高级知识分子,以为学习好的都弱智吗?

知乎用户 胡悠 发表

因为你这是 7 年前的中国啊

知乎用户 邦迪蓝 发表

在自由市场里,发展中国家的人才资源被发达国家剥削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行道难

中国的经济崛起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中国经济逆流而上。什么是顺流?自由市场是顺流,人才被资本吸走,能者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是顺流。

这也不仅仅是钱的事情。中国这些年的基础建设的确是发展得很快。国家说我们用几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中国发展得快,西方开始不把我们当发展中国家对待,很多国人也心里也把中国当发达国家来做比较。但是国家对内对外,一直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心态和能力来发展的,从来没有傲慢自大的意思。决策者清楚我们的基础建设、科技、经济生态圈都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追赶发达国家。

这真的不是能力的问题。

既然我在这篇文章用的角度比较宏观,我就不具体举例子。但是各个角落,各行各业,应该大家都清楚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知乎上这类专业性的文章很多。比如我们的内燃机汽车产业估计是永远跟不上德日了,我们希望靠电车来弯道超车。我们的客机也是慢慢的才开始发展。我们的教育系统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程度,因为我们没钱。我们的市场经济也缺乏发达国家的深度和广度,市场总是为比较粗暴的商业模式而疯狂,人民日报不是称这些为资本的疯狂生长吗。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很出色,但是整体上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 2025,中国目标成为创新强国,科技强国,科学强国,中国想爬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这些都是国家很清醒地为这个发展中国家制定的目标。

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我们国家的社会问题的确很多。这里很多文章都说中国无法留住人才是因为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其实是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症状。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怎么样的呢?贫富差距,就业问题,腐败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极度贫困,甚至是粮食危机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有。996 是不是违法的,是的。那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也要慢慢成长,和经济接轨啊。想一步登天是危害社会稳定的。

别忘了我们国家仍然是被科技封锁了的。我们以前被彻底的封锁了几十年,现在仍然是西方的假想敌。我们的路真的是真的是只能一步步的走,没人救星。这个过程很慢很艰难。但是至少我们有个机会。其他发展中国家呢?

国际行情

自从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个概念开始,就是今年,韩国成为唯一一个起始于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韩国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韩国决策者在工业上做出了很多勇敢的决定和豪赌,当年被西方怼死,才实现了价值链升级。前几年好像是全球人 R&D 投入最多的国家,一直都很努力。其他的经济奇迹还有新加坡。新加坡也不容易,民众吃得饱饭之后,总觉得国策太严格,生活太辛苦了,想慢下来,决策者总是要劝导国民去坚持辛苦工作。西方也总是利用新加坡的严格当墙角,煽动国内反动和不满情绪。经济奇迹下的发达国家及盟友,日本的工作也很辛苦啊。

再说老牌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问题也很多。知乎上很多人不是对中国的崛起很自信,觉得西方在衰落吗?因为西方的问题真的是很多。在发达国家当穷人很难受。贫富差距,教育机会,基本的生活需要。在英美的穷人家的小孩真的可以吃不起饭睡不起床。西方的穷人越来越穷,贫困即原罪。如果你是精英当然好啊,全世界都是你的小菜。但是西方的中产尤其是工薪阶层,社会和经济地位一直都在往下滑。

国际上的竞争压力就是这么大。全球化让发达国家的人民失去饭碗。硅谷创造的财富只给少数人分。尤其是我们当下的科技周期,数字创新本身就不创造那么多可以分发的财富。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规的快,我们起点低,全球化让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被剥削,所以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在变好。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在其他地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感受到的挣扎更明显。

国际秩序也不是发展中国家书写的。曾经,全球一大半的财富都在西方。现在亚洲在崛起,我们有个机会。当年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IMF 和国际秩序被西方垄断的情况下,非洲和亚洲几乎没法翻身。非洲各国被 IMF 逼迫签署的自由市场条约,打破了他们的发展动能,让他们到今天也无法发展。

现在,全球产业链极度复杂和分散,我们才有了机会一点点的影响全球产业链,甚至有机会往上游。我们不仅仅要赶上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别人的东西,还需要一系列复杂和精准的措施,慢慢的赢得国际信任和话语权。国际竞争很猛烈,这些东西都是争来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市场保护机制把一小部分企业养大了,在一部分领域才有了一个竞争的机会。

逆流而上

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落后的确就挨打。行道难,对很多人来说,中国很幸运有逆流而上的机会。

两弹一星这类项目的确是超常规的牺牲,很多科研人员的确是在为国家牺牲,中国当下的确是赶不上发达国家的待遇,生态圈,经济深度和广度,工作合作机会,科技和科学圈子的整合… 需要追赶的地方太多了。不然我们怎么是发展中国家呢?

难道中国的巴士司机没有英国的巴士司机更有生产力吗?凭什么一个的福利待遇,生活机会,经济回报比另一个差这么多?难道这个司机,国民,商业领导人,国家决策者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一个中国的研究员,尤其是敏感领域,各种西方的商业和学术资源无法接触,学术交流被禁止,出国被当成间谍。是的,不公平。比如西方可以利用全球化高度分工做的事情,我们往往需要自己建立整个供应链,很难能够集中资源去只做好一件事。

但是我们还是站在先辈做出的牺牲上,才有这个位置和机会。极度竞争下,发达国家的精英要发展,也需要做出牺牲。我们也只有做出不平等的牺牲,才能逆流而上。

这不是雄辞,这就是现实。再说了,又不是每个研究员都被要求做出非人的牺牲。国家越富有,机构越强大,需要做的牺牲就越少。谁不希望成为土豪美利坚,用钱,基础建设和各种资源,把全球的人才都吸引到自己家呢?很多人希望一出生就含着金勺,有一群人专门伺候自己。如果你一直是个巨婴,伺候你的人不会自谋出路吗?

我们的确是需要很多人做出牺牲才能在国际供应链里竞争。但是最后也只是一小部分真正付出的人,在做出的极大牺牲和贡献。任何国家的大部分国人都是在享受这小部分人创造的果实。我们的收入增长了十倍,难道我们的生产力也增长了十倍吗?大部分人都只是在做对自己最有利的小事情。在这个问题下的吐槽,很多作者说得好像是某些决策者脑袋进水了,不知道怎么管理、怎么提高待遇似的,忽略我们的国情。其实也只是为了意淫自己怎么没有出生在发达国家,可以平庸地享受全球精英的福利;或者意淫决策者一拍脑袋,忘记国情,把平庸的自己当全球精英供着。真正的人才是有脑子有余地,有自己的选择的。

为什么发达国家能从发展中国家里抢走人才,因为一个是发达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

知乎用户 見山見水 发表

因为中国人才流失并不严重,是很多媒体,自媒体,公知故意造假,借此煽动不满情绪。就像有些人动辄喷一句 “有钱人都移民了” 却从来拿不出数据一样。

真实情况要看整体数据:

教育部数据,改开以来到 2019 年,留学生毕业回国的占 86%。注意这是 40 年总体数据,近些年还要高。

其中 2016-19 年回国人数相当于出国 80%,因为 16-19 年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长,实际归国人数已经和毕业人数差不多。当然不是毕业生都回国,而是往年毕业生国外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也有回国者。

2020 年回国留学生已经显著超过出国人数:

去年归国留学生达到 80 万,远超当年出国留学人数。此外去年还有数量更多的出国务工经商、移民旅游等人员回国。

从中国移民人均收入也能看出端倪,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移民人均收入低于印度,印尼,菲律宾,巴基斯坦和台湾地区;高于日本和韩国。为什么印度最高日韩相对低?印度精英人才大多选择移民,日韩最优秀人才都在国内,在美国的精英很少,所以才有这种倒挂现象。从在美台湾人收入相当高看,台湾地区人才流失比大陆严重。

外媒和公知、自媒体在网上信口开河,一般都是举特定年份(往往是多年以前某几年),特定专业,特定学校,而且基本都不用官方数据,举所谓 “民间学者” 的一面之词,甚至 “我有多少多少朋友都留学未归” 一类方方体。

以后趋势更不用说,近两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速对比:

2020 年美元名义增速 G20 第一,绝大多数负增长。

2021 年一季度差距更大,今年估计是改开以来中国美元名义增速最快的年份,因为人民币升值不少,外加去年低基数,和今年较高的 ppi。中国以外多数国家深陷疫情,除韩国越南美国等少数国家,大多还恢复不到 19 年水平。随着中国今年人均收入超过世界平均甚至达到 “高收入经济体”:

除中国外的绿色是去年比中国富的国家,共 11 亿人。高收入经济体去年定义人均 12500 美元,中国今年可能压线。

以及约三年后汇率换算 GDP 超过美国,别说应届毕业生,往年未归留学生也会有更多考虑回国。疫情增加的因素是,欧美国家对华人的歧视大大增加,而且多年不会消失,未来移民会受到更多歧视。

事实上未来出国留学人数都会减少,就像近几年到香港,台湾上学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一样:

去年到香港读小学的跨境小学新生只有 407 人,今年预计 300 人左右,降到高峰期 3251 人的 1/10 以下。出国留学迟早也会像港台求学一样从人人羡慕变为避之唯恐不及。

两位移民英国十余年女高华在微博感叹:

推上高华更加气急败坏,优越感尽失:

这几年因为有些小朋友父母从小送进国际学校,难以参加高考,不得不到国外读书。过几年随着堰塞湖人数减少留学人数会显著下降。移民中介,留学中介,出境游业者,这三种职业注定衰落,即使没有疫情也会逐渐没落,就像日本出境游没落一样:

疫情不过加速了这一进程。

知乎用户 Elysium​ 发表

Lol

当你提到人才的时候,难道不是针对的顶级科学家吗?

为什么要扯国外大厂更轻松的事情?大厂码农就一定是人才?我们聊天室的一些男的,就是加州很差的学校毕业的,成绩也不好,因为有绿卡生活在湾区,找个知名美国互联网公司工作很容易的,只是升职困难罢了

至于房子,lol,你是一个人才,你还去考虑区区一个房子的事情?

顶级人才还怕国家不给你解决房子?

某博士,被某 211 引进不久就有两套房子了,至于有没有产权俺就不知道了,但是你真的不用担心他没住的地方,只要你跟他一样科研能力不错,你就不要担心房子车子的事情了,

如果你担心,那你可能跟我一样,根本就不是人才

我一直说是价值观,精英聚集,和伟大理想的事情

一般顶级科学家的价值观绝对跟知乎是截然不同的,回来绝对受不了,

比如天天骂公知,动不动就说国外组织打钱了,没有哪个真正的科学家能忍受这种行为,他会怎么乱骂,我都能预测出来。

有很多美国顶级科学家就是公知,就爱评论政治,不需要别人打钱赞助,他都可以给你说些惊世骇俗的话出来

精英聚集是这样的,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在哪儿,你就想跟他们在一起,就这么简单,互相刺激智慧的火花

伟大理想需要最先进的设备来支持,需要在国际科研组织中的核心地位接触第一手的信息,需要相对的科研自由

一个科学家的伟大理想,怎么能用什么 google 码农岗位和北上广的房子来解释

知乎用户 王小板儿​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更加宏大的 “人口迁移” 的角度去分析。

要知道生存抗争,为了获得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是人类最高的正义,这种正义永远是难以战胜的,甚至超越了各种所谓的政治正确

仅在中国的近代就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包括: 闯关冬、走西口、下南洋。而这一切无一例外的对我国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

它的意义绝对是利大于弊,回顾中华民族百年抗争史,侨胞们从未缺席!“华侨是革命之母” 这句话正是出自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做为后辈只要想想开国大典上站在国家领导人身后的一群爱国华人华侨身影,就应该能明白当初那段历史有多么波澜壮阔且激动人心。

建国后海外人才在新中国建设中起到的做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据统计,1949 年 8 月至 1957 年底,陆续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约有 2500 多人,其中主要是来自北美和欧洲的回国人员。他们在 “五年规划” 的过程中、“两弹一星”等领域发挥了极大作用,是新中国建设极其珍贵的人才资源。

直到改开后,中国全球化人才,最初的来源,也是一些国企的驻外人员、当地留学生、华人移民等。

如上: 没有必要担心所谓的人才流失,“来的总会要来,走的也留不住”。正如教员所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如何留住人才,而是要给人才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空间。

中国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巨大的。我说的这个巨大,可能很多人会不屑一顾,为了避免尬吹我举个例子:

1-4 月我国服务出口 7462.1 亿元,同比增长 23.2%。服务业 23.2% 的涨幅。

这里面如果有人说:中国没有机会,年轻人没有施展技能的舞台,老百姓工资水平是停滞的,你信吗?

请注意我说的还只是服务业,如果提到中国逆天的制造业那就更不得了啦,这里就不欺负美帝了。

这样的机会,只有中国才有,如果在这种机会面前,你还是对中国没有信心,天天担心中国人才流失严重,那我建议你去那些出口持续萎缩的发达国家去看看,什么叫 “躺平”。就像这次新冠疫情,在美国等国家,地铁、火车站、甚至像麦当劳这种餐厅,每天躺着过夜的人急剧增加,因为工作没了,房贷还不上了,房子被收了,没地方去了。

越南被认为是替代中国出口领域,全球瞩目的国家,但大家知道吗?越南今年前 5 个月贸易逆差为 3.69 亿美元,请注意,是逆差,这意味着进口多,出口少,拿什么解决新增就业?如果说到内卷,恐怕现在的越南,都比中国高出数个等级。

……

中国历史有悠久,高效有力的政府的,以及广阔的地理和文化的多元,对每个人的机会,都是远远被低估的。

对于 “人才” 只要对生活的热情足够,对自己追求的东西一片赤诚,中国的超大规模就能给你一份巨大的惊喜,如果一个人才在中国这样正在高速发展,且如此多样和庞大的市场,都找不到机会,那其他市场就更加不太可能了。

总之,为了生存抗争,为了获得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才是人类最高的追求。

知乎用户 前三排 发表

阿里巴巴每年都要向社会输送大批人才,阿里巴巴人才流失了吗?

没有。这叫人才输送,不叫流失。

同样,我国每年向美帝输送人才,这能叫人才流失吗?显然不能。

一个码农,在国内只能 996 卷成麻花,输送到美帝去,一年轻轻松松十几万美刀,朝九晚五,双休,还有各种假期。更重要的是,他会给国内的同行腾出一个宝贵的就业岗位,缓解国内严酷的内卷。这是真正的双赢,怎么能叫人才流失呢?

他要是不留在美国,跑回来抢了你的饭碗,你只能去开滴滴送外卖,这就不是人才流失了?

所以,但凡你还有一点思考能力,就应该感谢那些跑到外国去卷老外的同行。他们要是不去卷老外,而是跑回来卷你,你的小日子怕是要苦逼的多。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单纯从数据上并不能看出人才流失严重吧,我觉得最严重的是信心不足,也就是资产阶级用脚托票,高净值人群基本都拥有外国绿卡,这才是更说明问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价值衡量基本上都是拥有的财产数量,如果高净值人群都把资产向国外转移,那中国怎么发展?以后中国就永远是人才和资产的国际奶牛~ 中国人永远不可能富裕起来。

知乎用户 依然​​ 发表

愿意去搞科研技术的,实际待遇还没有颜值高的小哥哥小姐姐赚的多。

而且实际的社会地位还没有普通商人地位高。

没错。。。。商人根本看不起科研技术岗位的人,

因为,搞技术的得跪着,要不然永远没钱去搞科研。

中国从建国以来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白嫖。。。。。。

只要能白嫖的绝不多花一分钱,科研技术是被白嫖次数最多没有之一。

知乎用户 twh554 发表

其实除了顶尖的发达国家,其他所有国家都在人才流失。

你看印度精英都在哪里混,你就明白了。

这是现实问题。

相对于国家情怀,高待遇和发展空间更有吸引力,这个法则在全世界都一样。

人才问题,本来就是一场战争。

然而,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出台更多政治政策限制中国人才回流,而我们国家打几张爱国主义情怀的软牌,就被很多人喊绑架。

我们就是在网上喊的那么精神,物理神童有回国的想法了么?

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本来就是软性牌,在弱势条件下的唯一作用就是让魅力国买中国人才时成本更高一点。

这对这些人才不是好事么?

他们本来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去的么?难道他们去了我们还要欢送么?国家限制他们不让他们去了么?难道离开自己祖国追求更好的生活,是社会舆论应该赞同,甚至是鼓励的事么?

去就去了,日子好了就好了,有一天你强大了,有情怀,想回来,国家肯定欢迎你。但你不回来,换国籍,国内舆论歪歪你几句,你都不在中国混了,你还在乎这些?

国内的支持者我就更迷了,你又出不去,或者能出去也去不了好地方,出去的人又不会寄钱给你,你没事声援他们干啥?

你声援他们对你们有啥好处呢?

这感觉就像抬弯底层百姓声援太毒,搞得太毒后他的工资就能涨一样。殊不知,太毒后受伤最大的就是他们。

国内的社会问题,怎么解决不好说,但对于绝大不部分出不了国的人,难道让舆论变成出国正义就有用了?!人才都走了,竞争占劣势,中国的社会问题只会更严重,内卷只会更厉害。

你要出国就低调偷摸出,国家拦不住你,也不会出硬性政策拦,国内的舆论在国外也掀不起什么浪,根本不影响你在国外过好日子。

但你如果跑回来炫富,或者宣扬什么出国正义,那我只能说你拿钱了,因为不拿钱只有白吃才会干这种没事给自己添堵的行为。

无论中国舆论对人才出国多么苛刻,也很难真的伤害到那些已经在国外幸福生活的人。

所以说,为他们打抱不平的仁兄们,你们到底为了啥?你们的舆论追求是啥?你们对正义的渴望是啥?

想说明国内环境不好,需要改革,需要公平,讨论具体问题,形成什么舆论都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但唯独到处喊,你看牛人都出国了,所以国内太卷了,太卷了,没什么用。还不如你鄙视的那些看着别人出国嫉妒的直跺脚的键盘侠,起码这些人还有一个爱国的借口。

舆论不是单纯的感情宣泄,更不是什么小民真情流露,所有舆论都会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舆论就会被人利用,就会有人拿来用了。

如果出国正义成了中国舆论的主流,那每一个还没出国的中国人都将成为事实的受害者。

我们承认中国很卷,环境还有很多不尽人意,比不了发达国家的美好躺平生活。

但我们不会支持那些优秀人才留在国外,即便我们不会真的去路上拦着他们,我们会用失望的眼神目送他离开。

如果有一天我能去国外过美好生活,起码会选择低调离开,至少带着少许的愧疚,并用未来的余力,为这份愧疚多少做点什么。

因为即便我不再是中国国籍,我也不是中国的敌人,我还会爱着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知乎用户 丁远江 发表

看你和谁比了。

和百分之十几二十年轻人出国打工的西班牙之类比自然是比不上。

人才流失是一个全球都有的现在,19 年 ge 出现问题之类,很多也跑到商发找工作。

一定要说的话,大概也就日本因为自己的一些文化环境、经济情况等因素,流失比较少。

知乎用户 扼杀黑暗 发表

能参与建设得,才叫人才

不回国得,显然参与不了建设,不应该叫人才

建议修改人才定义,这样统计上讲,人才流失为 0%

知乎用户 七海千秋​ 发表

题主给的数据,说明不了人才流失严重。

用 2015 年的归国人数,除以 2015 年的出国留学人数,算一个回国率,这个算法是不对的。

出国留学,一般要 1 至 10 年才能毕业。应该用前几年(例如 2013 年以前)的出国留学人数,除以近年(例如 2015 年)的回国人数,才能得到回国率。

知乎用户 气功十级赵明毅 发表

人才流失这个词显然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的,不用多说了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平心而论,绝大部分都不是什么人才。无非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现在中国创业环境尤其是东部是非常好的,你说你在中国混不出来,我可以肯定 99% 是你自己的原因,你去美国也一样。

知乎用户 darkknight 发表

这是 2018 年的新闻,你敢信?名校硕博,毕业到贵州偏远大山,交通不便,三班倒,工资加补助一共才十万一年,人才怎么能不流失?当海员出海只需要中学文凭,年薪也有十几万,每年还有带薪休假三四个月,不比博士强?

知乎用户 娄葑大表哥 发表

有这么几种越南人,

A:在越南忽悠人,忽悠赚钱了,啪的一下跑去海外买房。

B:跑海外打工,积极往越南汇钱,赚足钱了衣锦还乡。

C: 跑海外打工,海外赚钱海外定居顺带增加全球越南族裔人口。

D:在越南敲键盘,舔 A 喷 B 骂 C 是越奸。

E:在越南低端工厂里作为人口红利,妻女是高层用来和亲的人口资源。

你如果是一个越南人才,你想跟谁混一起?

知乎用户 知书达 发表

作为一个普通人 (只能考进哈工大读到研究生),我想说:走的人越多越好,人才流失本质是伪命题。

能进清北的有四种人:特别聪明,特别勤奋,又聪明又勤奋,权贵。如果你真的见过这些人,你会感到深深地恐惧和无力感,他们会摧毁你的奋斗心。你会错误的认为,一切都是徒劳的,在他们的勤奋、聪明和背景面前,你的价值被降维打击了,变得毫无价值,你的存在本身就是造物主的玩笑。

他们是内卷的胜利者。他们本身也制造着内卷。

他们的离开,无形中降低了国内普通人奋斗的瓶颈。你不在需要和清华北大的人竞争,而只需要和普通人 (985、211) 拼命,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

我见识过那些天才的可怕,我不希望他们做我的同事。高考我已经败了、怕了。这种恐惧深入骨髓。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们走了,去内卷美利坚和欧罗巴去了。我感到很幸福。

言归正传: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产业升级,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件事情重要,如果不赶在人口老龄化至少完成工业的再次升级,我们必然在和白人的竞争中失败。

而产业升级,恰恰需要的不是天才,而是能忍受低工资,还能坚持不懈的干下去的普通人才。在广大的工业领域,高端意味着产量低、投资风险大、重资产,必然要压缩研发人员的工资。就算是在美国搞航天,在欧洲搞机械的工程师,工资待遇也不可能和硅谷码农相提并论。

第一流的人才一定不可能去做冷门的高端行业。他们太聪明了,他们会迅速选择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行业,比如金融和互联网,或者在中国当官。

工业升级,一定是比较不聪明的人吭哧吭哧干出来的,一定是笨笨的只会坚持的人干出来的。这些人英语学的不咋地,只会穿格子衫戴黑框眼镜,家里也没有权贵和大款,祖上靠务工务农过活。他们不认为国外有多好,也不觉得中国有多差。他们只相信祖辈从泥土中悟出的道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他们热爱这片土地,愿意拿着一两万的月收入,不计回报的加班,在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上绞尽脑汁。他们积累的无数小突破才汇流成中国工业的大突破。

清北的天才们,人数真的太少了。排除当官的,出国挣大钱的,能留在技术第一线的太少了,根本匹配不了分类庞大的高端制造业,一个半导体工业就能分出上千种细分领域。他们出国还是留在国内,影响并不大。我还是相信群众史观,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不是少数天才创造的。如果你也认同,那么,根本无需担心少数天才的离开。只要这片土地还在,这些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普通人还在,我们的工业将升起,我们的共和国将万岁,我们的人民将不朽!

知乎用户 沈志兴 发表

人才流失率高的话,那我国这些在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是咋来的?航天?电力?通讯?原子弹?都是骗我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来唱高赞的反调:我们流失的,是我们能不断培养出来的;而我们得到的,是我们可能很长时间内无法培养出来的。

做科创人(公号:kechuangren)专栏,我采访了大量科技创业者,有如今还在美国的,也不少回国的,他们确实跟我提过,在清北出国是最出息的选择,以至于我也一度认为中国人才流失是个巨大问题。

直到我知道了一些事情,老黄历不提,来个新鲜的,就在 20 分钟之前我刚结束了对华傲——中国大数据行业专注于数据清洗的头部企业——创始人贾西贝博士的采访,他提到了一个细节:

他就读于爱丁堡大学,所在的门派一门三(英国)院士,数据库领域当之无愧的名门正派。

他的导师获得了罗杰 · 尼达姆奖之后,国内听闻其团队内有华人,北京、深圳两地高层争相发出邀约,力邀技术人才归国创业。

即便战损比巨大,但这就不是一个比多少的事,而是只有这样一种模式,才有可能实现中国技术领域的超速发展。

“人才” 这个词,就不能只看数字,出、归这种基础数字看不出来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不然怎么解释钱学森?

贾博的稿子预计下周能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科创人是一个专注分享技术创业者底层思考、原则、理念的专访类媒体,主要描述人生、创业关键决策点背后的思考。

知乎用户 Judy 发表

无非就钱的问题。

最近中国在搞自己的空间站,据说大概花了 30 亿人民币。

而曾经的国际空间站,网上找到的说法是,截止 2010 年,已经花了 1500 亿美元了。是美元,我们那个是人民币。

那你说人才去哪?

现实点,不要老觉得人才流失,会流失的是人才么?那叫商品。

想做自己的事情,有实现自己想法的能力,为自己目标努力的人,有与之匹配的能力的人,才叫人才。

用自己的能力,为别人打工,帮别人赚钱,那顶多你赚多一点,你是高级打工人。

要是大家待遇一样,还选择留海外的,那我承认那确实人才流失了。

开价就能买回来的,那只是商品。

那还是好好建设国家,把商品买回来就好了。

—————————————————

评论区随便来,破知乎搞得比以前那些新浪网易还 xx 的样子。天天就中国药丸的论调。什么踏马的人才流失严重,你踏马先来解释解释什么叫人才流失严重。从吊车尾走到现在处于世界绝对第二的国家,居然是严重人才流失走出来,合着英法德日全部是辣鸡吧。

问这问题和回答为什么的人,跟回形针就一个样。借着部分人出国的情况去抨击体质抨击制度。完全不顾客观出国的人的目的意愿以及他们是什么人才。就为得出中国你有病的结论。

中国留学生的归国率为什么这么高?946 关注 · 344 回答问题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逐个回复也挺累的,要怼的赶紧啊,过几天就关评了

知乎用户 天成影视 发表

因为回报与付出的不成正比,也因为风气的导向不对劲。

首先是 “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是推动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总能从一些报道和新闻中看到科学工作者朴素的穿着以及简陋的住所,我不知道这是宣传什么主题,无私奉献?

再看戏子们开豪车、住豪宅,日新 208 万,而且很多无知的群众把这些戏子社会地位捧的极其高。

两者一对比,心理落差多大就是冷暖自知了。

之前袁老只是摸了一下豪车,就被喷了:你一个科学家,怎么能买豪车?还有网友说,你怎么能住豪宅?他确实有豪宅,然而是国家奖励的,也是他的实验室。

反观明星一族,却是风生水起。可是,没有人说他们,还会捧上天。

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真的是一种悲哀。

知乎用户 海阔天枫​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问什么。

教育部:2016 至 2019 年留学生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

人才培养始终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力点。2016 年至 2019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 251.8 万人,回国 201.3 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国外高水平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已超过 30 万人,我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合作方。此外,围绕 “双元制” 模式深入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央视网] 教育部:2016 至 2019 年留学生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www.moe.gov.cn/fbh/live/2020/52834/mtbd/202012/t20201223_507056.html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oe.gov.cn/fbh/live/2020/52834/mtbd/202012/t20201223_507056.html)

在举一个亲身的例子。我高中学校应该算是山东省最好的学校之一了。

我们班 50 个人,目前在国外的有 10 个,但 2010 年本科后在外国留学的,远不止这个数。其中发展到 “恨国” 或者说完全相信西方那一套,四个自信一点儿没有的,就一个。

“人才” 怎么算?这么说吧,我们高中班三大学神。

一个硕士去了牛津学商科,现在在上海,在百度。

一个硕士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光电子。现在在硅谷创业。

一个硕士去了田纳西大学,学物理研究超导,现在在浙大当博导。

至于其他的,有学工科移民澳大利亚的。学计算机去美国的(人均苹果微软谷歌)。

人的追求不一样。

追求自己轻松美好的生活,那移民发达国家的确是更轻松。

但是考虑到照顾父母,建设国家,或者其他一些因素,还是会回国的。

知乎用户 AliceDiana 发表

国内真的太卷啦。

人家说白了,在海外过的好好的 easy 模式不过,955 能拿年薪十几万美金的日子舒服着呢。

人家凭啥来国内过 996 的 ex 模式?不仅要经受老板的 Pua,甚至月薪 6K 老板都觉得贵。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知乎用户 阅思​ 发表

当把人逼得一切向钱看齐,情怀、理想、喜好都统统扔在一旁之后,还指望人受到 “家国情怀” 的强束缚,属实就有点想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人提对女性科研工作者 / 管理岗工作者的歧视吗?

我不算人才,充其量人口。坐标欧村,偶尔会遇到交流访学的女博士 / 博后 / 讲师,及四十岁上下的女性技术移民。她们在国内都过的啥日子啊:

A - 我导师直接说了他不喜欢女生,因为我们没法去机场接他给他挡酒;

B - 我提不上去了,老板说团队男的太多了,我要是带队会伤了他们自尊心;

C - 本来都没想着出国,找了一圈工作都问啥时候结婚生孩子,哪怕我没计划,人家也不信;

D - 基本不重用啊,以为我们会以 “家庭为重” 不会好好工作,天天让我做重复琐碎工作,看着一个个我带过的男生都升上去了。

… 工作与婚恋、家庭的双重压力,还不提容貌焦虑、身体羞辱、荡妇羞辱等等。

知乎上一些提问都是 “遇见女领导 / 导师” 怎么怎么的… 窥豹一斑。

凡是充满性别偏见的地方都面临受过本科教育及以上的女性外流,日韩中东有过之无不及;而女性本科以上,如果有防止家庭事业两头烧的社会政策,一能缓解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能防止贫困的家庭际代传承。

懂的都懂,想继续装睡的,就接着装吧。看看硕士学历及以上向外移民的,是男的多还是女的多。

我们想为中华复兴做贡献!

可惜祖国一些人,把着蛋糕,只当我们是生(韭)育(菜)资(田)源(或为 TA 儿子的备选… 妃)。

知乎用户 wang da 发表

因为人才都聪明, 分的清哪才能过的更好

因为人才眼界宽广, 可以走出去看看

因为人才有钱, 可以 “被流失”

因为人才有知识, 人家要他们

因为人才也是人, 他们也吃五谷杂粮, 哪工资高还是分的清的…

我们应该否定他们的行为, 用行动留在中国, 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

知乎用户 灿若一煜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我觉得有一点没有提到的是,国内只会尊重某个领域已经成名了的人物,对于青年博士生的培养和上心程度确实比不上海外。

知乎用户 Mmorehope 发表

早晨起床的时候,刷新闻,刷到这条新闻的时候,瞬间反应过来的。

2020 年初,新冠袭来,对经济造成巨大打击!为了稳就业,不同级别的国企被要求必须稳就业,必须招人。可是 2021 年呢?你们想想。

我所在的二线城市,初升高的升学率已经来到 50%,也就是说两个人中就有一个读不了高中。

以前,为了高本科率,拼命往大学送,大学再扩招至硕士,现在真是越读生育率越低,硕士毕业 26,年轻人面临的压力真大。

其实 90 后,00 后面临的历史客观环境真的挺严峻的。(家里有底的除外)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结果,分析的原因也只是多种因素中的小部分,归根结底,导向出现问题了。问题在上面!

说个题外话,我所在的国企,请个婚假按天数把奖金扣掉,平时工作卷年轻人,论资排辈风气严重。而我身边的同学所在的外企,加班给加班费(当然加班得申请,必须真的需要加班),年假休不完,突然有一天不想上班了,直接请假。

有一点没想明白的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全球第一梯队的税率(印象里 Economist 里公布的数据,在 35-42% 之间),收上来的税应该不少,怎么还有快一半人可支配收入 1k,这里面到底什么环节出问题了?

知乎用户 这里有泉水​ 发表

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内没有适合人才的环境,另一个是没有钱

知乎用户 成楠 发表

人民企业家们狼性文化没学到,狗性文化学了不少,还会改良。

人民企业家自私自利没格局,只想圈钱,更想剥削,给你两千想让你干两万的活,还嫌给的多。

你饭都吃不起了,给你谈奉献精神。

有点头脑的你让谁不跑? 人才都跑到欧美能怪谁?现在怪人才不够用?

你说你该不该?

知乎用户 gaopeng 发表

国内搞关系比搞科研重要。某科学界领军人物大佬如是说。

知乎用户 南方公园 821 发表

抖音上看过一个移民美国做电工的视频。他是清华毕业的。

他说在美国做电工的原因是觉得活得轻松。

知乎用户 第七地区 发表

17 年的问题,15 年的图,12 年的数据。

然后高赞里基本都是 21 年一堆人二话不说就上来一顿分析……

而且就算按照问题里给出的数据,

“2014 学成回国人数为出国人数 79% 2015 为 78%”——统计局数据。

这也看不出严重流失啊?

“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 87%”

这个数据倒是严重流失了,但没有来源啊。

所以大家都在对着一个什么靶子在输出?

知乎用户 小损样​ 发表

首先你要看你是不是人才。

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a 类人才的要求是世界 500 强高级副总裁以上岗位这样级别的才算。

我们来看看人才最低的门槛是什么。

从对人才的定义来看,大部分人恐怕并不够资格称为人才。

达到 d 级人才要求,比如你是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库企业的创始人,你能享受到什么优惠呢?

答案是你可以优先获得在郊区购买人才公寓的资格。

知乎用户 雨打尘 发表

2021-8 补充,双减。电子游戏是精神鸦片。

留住人才很难吗?稳定的环境,公平的绩效,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尊重。

各位看看我们有哪样?

-————-

2021 年,截止目前三件事。第一件,一个美国大专生来中国大学当老师,在已婚的情况下追求学生不成把她杀害。第二件,有个教授推翻了相对论。第三件,一个国企老总没评上院士把另外两个院士打了。

知乎用户 缥缈阁 发表

首先声明我很爱国,如果打仗我会去一线。信不信随便喷,我就这话。

但是在和平年代,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这没错吧?这应该是相当正确的吧!不然我们还奋斗个什么劲儿啊。

但是呢,在国内,在老百姓的观念里面。

科学家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且直到今天媒体还在这样宣传。

我的天那。

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大学 4 年(3 年?五年?)当科学家怎么也得再进一步研究生吧,好嘛,又 3 年(2 年?)。而且这不仅仅是学生本人。整个家庭,都要为这十几年付出巨大的注意是巨大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还有身体成本,可以说是身心俱疲的十几年。

然后,然后,然后重点来了。终于巨大的前期投入结束了,可以采摘劳动果实了。结果要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傻子才这么干呢。

当年因为国家穷,国际地位低,时间紧迫。迫切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大起来。确实需要我们伟大的科研工作者,也不光是科学家,还有劳动人民。需要全社会的人勒紧裤腰带地干,抓紧强大起来。

但是我们这么些年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已经没有那么紧迫了。那我们在发展,工作,科研的同时能不能考虑下人的感受呢?能不能考虑下人的幸福呢?能不能考虑下人的身体健康呢????

我们当然要缅怀过去并且牢记当年的革命前辈所付出的艰辛。但是我们也得在已经取得目前成绩的时候考虑下劳逸结合吧。不能还按当年的条件来算吧。

分割线。。。。。。。。。。。。。。。。。

同理最近经常爆出的南方大学宿舍没有空调事件。那么热的南方,夏天没有空调怎么过,这个时候说多少年前怎么怎么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合着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是闹着玩儿的吗?我们的先辈努力奋斗几十年,等几十年以后我们的生活条件明明很好的时候,来一场人为的毫无意义的 “艰苦朴素”?????

不要搞笑了。

而且,很多科研经费到底都花在了哪里,呵呵。

还有很多人说现在的科学家很有钱的,我要说的是,我有现在已经是博士且工作几年的同学。我们也聊过相关问题。这些有钱的,都是顶着个博士头衔的老油条,弄个项目,申请大笔款项,随便弄出来点所谓的 “科研成果”,然后钱就顺理成章的。。。。。

这些不是我们所承认的真正的科学家。真正正能量的人才。而且这种的能拿到项目的老油条也只是少数。

更多的是过度付出,奉献出时间、精力、身体甚至是生命的普通人才却得不到应有的汇报。

这样反人性的现状才是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更新下

有人说我说去一线是讲笑话,什么杀鸡杀猪宰羊什么的都受不了。我只能说太浅薄了。

先说点侧面的一些佐证吧。

93 年或者再保守点 90 年以前出生的,农村长大的孩子,太多太多见过这些所谓让人受不了的血腥场面了。我本人 90 年的,本人十岁前见过无数次这种场面,稀松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

情景一:

活蹦乱跳的大母鸡,生命力旺盛。按住脖子一刀下去,鸡头搬家、献血狂喷。而且有的生命力格外旺盛的鸡,即使是没有鸡头短时间也是死不了的。没有鸡头,只有小半截脖子,扑腾着翅膀疯狂的上蹿下跳、来回狂奔。同时鲜血到处飞溅。得折腾十几秒鸡才会完全死去——我十岁前就见过。

情景二:

某家的肉猪长成,请来专业的师傅,拿着叉子(当时还没有电叉,电叉基本一秒搞定,猪反而不会疼太久)照着关键部位一下子下去。肉猪疯狂的嚎叫。嚎叫半天死不了,声音很惨,但是它是畜牲,我们是人,我们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哦,不对,应该说我们是早已脱离了常规食物链的存在。只要不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在吃肉的时候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吃的是什么。说的赤裸点就是动物的尸体。只是很多人从小没见过相关场景,一时间可能接受不了。但是心里是明白自己在吃什么的。所以见过几次以后就会知道,这没什么。等肉猪死后开水退毛,砍下猪头,挂到院门上面的横杠上,下面放个盆子接血。大人们继续剩下的工作——我十岁前就见过。

情景三:

前几年(我已经离开农村十年,也就是说那种场面至少十年没有见过),过年的时候为了吃点肉感好的羊肉,我们去村里买来自由散养放牧的肉羊,也是为了省钱,没有请人家宰杀。我们回家自己动手的。我全程辅助我爸对羊进行割喉,放血,剥皮,开膛破肚,清理内脏,分解各部位羊肉,羊肉放到塑料布上面做成卷。室外冷冻,清理工具,打扫战场。完全符合人们无法接受的滚烫鲜血,生命流逝。其实在割喉的那一下心里也有点点的不忍。毕竟十几年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了,但是当时的我心里就告诉自己,连这都受不了成啥了。何况躺在地上的还不是野外的那种自由野生动物,而是人类专门饲养用来提供肉食的肉羊——不同于以前只是看大人操作,这次也上手了。

然后说点力度大的佐证,

本人消防队呆过,见过太多普通老百姓在任何正常网站都不可能找到的非正常图片,消防内部图片,包括但决不限于你能想象的到的各种恐怖血腥场面,火灾烧过人类身体碳化缩小的场面,几十具人类 shi ti 拥抱在一起被烧,体积缩水,碳化无法分离的场景。各类车祸人体血肉模糊,肢体分离。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现实中没发生过的。这类照片是内部资料,培训用的。外面老百姓看不到。也不可能让老百姓看这样的照片。“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句话普通人,老百姓是很难很难从心底里感同身受的。

最后再说一点:

之前知乎上就有一个问题大概问的是当年打仗的时候八路军里的官兵那么苦,并且随时可能丢掉性命,为什么还要参军打仗呢?为什么现在的人对当年的先烈没有那么强的同理心

你设身处地的想想,你的家园被毁,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亲人里面,男的被杀,女的被侮辱。你的同学朋友同样的遭遇。你的幸福生活被剥夺。你会怎么样,我告诉你,你绝对会原地觉醒的。按照落差越大反应越大的原则来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绝对要比当年日本侵略前的日子要好太多太多了吧。那一旦发生战争,出现生面家园被毁的情况。如此巨大的幸福落差,比当年更巨大的幸福落差。除非当场精神崩溃,否则绝对会原地觉醒的。

上一线,根本不是问题(我们只讨论态度,不讨论现代战争如何用高科技打仗,如何减少人力直接投入一线战斗)。最不济,加入后勤为军人提供帮助也行吧。所以否定我说上一线的,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会想明白的。

知乎用户 苏彦明 发表

说到底,只有人才本人,才觉得 “中国人才流失严重”,不信你看底下这么多回答,有哪个是负责招人才的领导的?

发现人才、应用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个领导的本职工作,假如一个领导到处讲自己找不到人才,人才都跑掉了,那不是打自己脸吗?

所有讲国内人才待遇差、工作环境差等等问题的,不是在讲 “为什么中国人才流失严重”,而是在讲,领导觉得人才很够用,竟然还需要设置筛选条件挑挑拣拣。

与其整天讲自己在国外做出了这样那样的成绩,或者自己在国内这样那样的条件差,不如盼着点你们所在领域出点事吧。因为,很多领导真的是,不出事,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坏还是蠢,比如南京爆发疫情,被撤掉的那个。要不是出了这事,估计能再进半级,光荣退休呢,笑。

知乎用户 蒙头读书​​ 发表

这个逻辑很简单。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客观数据是我国的人均 GDP 也就一万美元,我们国内还有较大的贫富差距,还要脱贫还要发展。

而不协调的是我们国家在培养世界级的人才,这些人才,比如 80 年代高考的,在 2020 年代会开始扬名,而大批 2000 年以后高考的,大概在 2050 年扬名。未来一大批高级人才将都是中国人,正如同 90 年代以后日本人开始崭露头角一样。

没办法,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去对应世界级人才产出总会有不协调,正如同我们坚持的那句话,来去自由,国家好了回来的就多了。

知乎用户 山鸡村的 X 先生 发表

真正的人才依然在中国。

流失出去的都是被卷出去的失败者。

比如最近大火的倪夏莲,之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吧?

人家当年就是被卷到了欧洲,那个年代除了邓亚萍是人才, 其他的都是失败者。

96 年的时候她还申请替中国队出战,结果被拒绝了。这样的怎么可能算人才。

知乎用户 懒骨头 发表

“人才流失” 的表达相当不公平。

(1)很多人工作后,对某个单位不满意,会考虑离职,去新的单位。这时大家都有评判:这家单位不适合我,不厚道,所以我要去一家更适合我,更厚道的单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说:好可怜的单位,他们的人才流失了。

(2)有人说,国家培养了你,你欠国家的。其实了解出国那些人的情况后,你会明白一点,西方国家需要的主要是在西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你如果只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没有在西方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正式高等教育,西方社会对这样的人才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这样的人一般来说英语达不到交流的水平,很难在西方社会流畅自如地工作。

所谓出国留学,就是去国外(一般指西方发达国家)接受本硕博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硕博教育,而这部分教育的成本大多数是本人自费或争取到大学或研究所的奖学金,这笔钱不是中国国家出的。所以在这个价值最高的教育环节上谈不上 “国家培养了你”。至于那些没有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他们的学费一部分是国家出的,一部分是自己出的,这样的人有大吧,他们很多都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这样大把国家培养的,国家怎么不知道好好用他们,却非盯着那些自己出钱或自己争取到奖学金在西方接受过教育的学子说“国家培养了你们,你们却不报效国家” 呢?

(3)其实在西方接受完教育的那些人,他们多半已经是自由身,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然很愿意回国工作——如果国内的工作待遇不明显低于国外的话。那么那些说这些留学国外的人不愿意回国报效祖国的,有没有问过自己,你为什么不愿意开出和西方国家同样的待遇呢?自己不愿意开出同等的待遇去争取人才,却指责别人不爱国。原因本来在你自己身上,你怎么不知道指责你自己不爱国呢?

知乎用户 卞老板​ 发表

知乎用户 可乐猪​ 发表

因为你认为的人才,只是企业里的工具人 而工具随时能更换,根本不存在流失这种说法。

知乎用户 li 佳为 发表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培养的 “多出来的” 人才,大多是搞科研的,而我们现有的科研机会并不能养那么多人。

这些人要想用能力吃饭只能出国去有机会的地方呀。

后面国家把科研经费并入基建费用里,科学家自然就拿到钱好办事了,整个行业有钱就有人留了,再在反腐反贪或财务审查部门设一个科研审查小组,把单纯薅羊毛和假装做实验的踢掉。

先保证各种实验成果不重样的出现,自然就会量变产生质变。

知乎用户 维民所止 发表

身体差,拳击不好,不抗揍

知乎用户 听月上官 发表

有人已经讲了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比例都在留学生中占比是大头。

我再来补充两个我个人认为更关键的问题:

一,这个问题和将注意力只放在留学生的回答都忽视了一个最大的前提:留学生占中国高校学生的比例都不大,留学完全不回或者完全和中国不联系的人那比例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二,这个问题表面意义之下,还有一个错误观念烙印烙得很深,只盯着留学没回来的人,无限夸大这些少数 “拔尖” 个体的意义,看不见中国这么多年培养的人才系统性地建设中国的成果。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严重毛线?

7 字班各个系出国率几乎没有超过 10% 的,

同等条件绝大部分人都是选择留国内的。

所以说,可以认为国内留住了资源限制内的几乎所有人才,而资源外的人才一般就外流了。

怪就怪人才太多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活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不是 985,211 毕业的我们不要。

本科就想来找工作?我们都拒了好几个硕士。

加班还想要加班费?现在年轻人怎么老想着钱呢?一点奉献精神都没有。

5000 你还嫌低?

女孩子一定要生孩子的,工作压力虽然大,但要学会平衡 996 工作制和十月怀胎。想当年我们那个时候多辛苦……

以上抖个机灵。

看到好多答主喜欢提钱学森先生,你们真的太看得起自己了,你们何德何能和钱老相比?钱老是国家花了多大的精力请回来的?你呢?别说国家请你,你就算投个百八十分简历估计都是打水飘,一个岗位和大几十人竞争,拜托各位清醒一点,别把自己当成钱老,国家真正需要的人,自然会花大力气挽留,你辞个职老板都不留你,何况国家?你出国了还算是为缓解就业压力作出一份贡献。

另外,除高精尖人才,国家还需要军人,医护,支教,以及许多我们看不见的岗位,你们肯去吗?个个拿自己和钱老比的人,你们会去边疆当个无名军人?还是去山里做个无名支教?别说人才流失,国内十三亿人,人才济济,再怎么流也流不完的。

真要想为国家奉献,先让自己变成被国家需要的人吧。而不是嘴上说的大义,心里想着生意。要么就实在一点,承认自己的普通和市侩,活得真实一点。

知乎用户 无忧的香蕉君 发表

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可先进技术掌握在资本家手里,我们必须当努力;

资本永不眠,同志们深受其害;

我们之中有叛徒,蛀虫,如果不管不顾,果实将被夺走;

要发展就要有牺牲,发展从未停过是事实;

发展太快,我们也许该给她点时间,但也要随时让她保持理智,毕竟牺牲不可持续,过错不会消失

苦难使人进步

也使人人心涣散

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吃不了苦

而是不愿意跪着挣钱


刻印在我们骨子里的骄傲,不是饭圈毒瘤,不是孔子书院,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上下五千年

而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知乎用户 仓鼠饼干 发表

除了待遇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留在这,没啥用。

借用一个加工业老板的话说就是,(前提是响应号召,开发创新)找高材生搞研发?搞什么花头,我做机械零件,百分之几的利润买买设备都不够,哪来的钱搞研发。

知乎用户 子心如芥 发表

因为国内房价太低了,不利于他们奋斗,所以他们就流失到国外了。

知乎用户 和平 发表

当年邓小平不是说,十个留学生里有一个愿意回国,就算是政策很成功吗?

按照题目中的数据,现在近八成留学生选择回国,这不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吗?

就别惦记着剩下的两成人了,行吗?

知乎用户 不想秃头周猪脚 发表

钱给的不够

知乎用户 清风一缕浮萍远 发表

你这个数据有问题,学成回国的人数不应该和同年出国人数对比,应该是和当年出国人数相比。

其次你要是真有心,应该调查我们出国学生有多少去美国,多少去欧洲,顺便调查一下欧美大学进修的年限。

把这些都考虑到后在哪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和后来回国人数做对比。

你和国家统计局还真是一个敢信一个敢说

知乎用户 uncle creepy 发表

说个不中听的,有个钱学森这个级别大佬回流,顶 1000 个 google ng sde

大家在 fag 上上班的能别吹了吗,为印度老板打打工也能吹的这么清丽脱俗吗。

论人才,这几年 fag 回国的还少吗,回不去的那就不是个人才,还是别回去添堵了

知乎用户 小孟 发表

大胆,在堂堂九品的本县丞面前竟敢不跪,还敢自称人才,你是在藐视本官,藐视朝庭吗,我先定你个大不敬之罪,来人呐,给我重打这个妄自尊大的人才五十大板。

知乎用户 单毅​ 发表

中国人才流失严重吗???

这本身就是一个钓鱼问题!

数据上的证伪见这里:

我再给另外一个证明方式。

确实有一些被钓出来的鱼,会先默认「人才严重流失」,然后给出貌似合理的理由,比如「不回来不过是为自己好」云云。

你说他们是精致利己,他们又会说「我在国内不过这点工资邋遢的很,何谈精致」,以及「我只是说了实话而已,你不想住大 house?你不想孩子上好学校?」等等。

美国是利己主义的大本营。

从五月花号开始就是,所谓独立宣言亦是。

凡是被利己主义主导的人,无论他在哪国,都会觉得用军事金融文化科技剥削、压榨、霸凌全球的美国是人间天堂。

所谓「精致利己」,说的不是其外貌精致,而是他们会为自己的利己找寻很多理由和借口,明明利己而已,却有一套「精致」的外壳做保护。

比如,美国人能住大 house,想住大 house 人之常情,国内住不了,我去美国住怎么了?难道你在国内努力不是为了大 house?

比如,美国上学不像国内这么卷,我孩子在国内考不上 985211,出国反倒能上个好学校。你难道不想让自己孩子考个好大学?

……

如是种种。

利己的核心价值观:

只要对自己有利,一切都是可以用来交换的,一切都是可以用来卖的。你还没卖只是还没给你机会卖,有了机会你也会卖。

利己是人性的一面。

人性经不起考验。

所以貌似有理……

但集体也是人性的一面。

利己体现的更多是兽性。

集体则体现更多是神性。

被兽性所支配,确实可以被理解。

但被神性感召,才更值得被称赞!

美国是利己的代言人。

原来是拥有最大资本的国家,最近几十年已经变成拥有最大国家的资本。

中国是集体的代言人。

无论共产党还是社会主义,无论公有制还是国有企业,都是集体为主。

现在的中美之争,既是两国之争,也是两种制度之争,还是两类文明之争,更是两大人性之争!

看看美国新冠,地狱空荡荡!

在中国,美国文化早已渗透的无处不在,各类人士出国不归也已持续几十年了,但中国因此变弱了吗?

不但没有,反而保持了高速增长!

在美国,号称言论自由,实际却用媒体舆论疯狂愚民洗脑,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发展几乎一无所知…… 美国因此变强了吗?

好像也没有,撕裂和衰退都是肉眼可见的!

一边是被文化侵略,被掠夺人才,尚能保持高速发展。

另一边以天朝自居,选天下之才,但却发展举步维艰。

如果有一天,舆论力量平衡,双方民众都对彼此更加了解,会只有中国羡慕美国吗?

如果让利己的都去美国,集体的都来中国,哪方的战斗力更强呢?

利己主义的大本营,真的能千秋万代?

你问问利己主义者自己相信吗?

何为人才?

极度利己是什么人才?

有才无德……

不过炸弹而已!!

——————————

回答评论区的留言,正文也贴一下。

你说的是一种很常见的「思路」。

我不是要否定你说的某些事实,但我确实要反驳这种思路里的部分事实和逻辑。

1,出国能不能「过的更好」?

欧美发达国家可能是某些人的天堂,但绝对不是全人类的天堂,尤其不是普通百姓的天堂。

没有几十上百万的教育经费砸到某些人身上,让他们成为了所谓的「人才」,他们有出去的机会吗?

所谓「每个人过得更好」是根本不成立的,包括某些一代技术移民,其二代三代如果无法在学业保持领先,所谓过得更好也是空谈。

2,国内不够好,所以出国不归?

有这种想法的,根本算不上什么「人才」,无论在哪,都是「炸弹」而已。

党是怎么成立的,国是怎么建立的,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繁荣昌盛,哪一步「足够好」了?

假如国家有问题就都要逃走,那国早就亡了。把这种人请来委以重任?把他们当人才捧着?我们缺胡适之吗?

真如此,那才是国家之悲哀,全民之不幸!

扪心自问:你愿意你的同事领导都是胡适吗?你愿意把大把的经费和资源拨给胡适们使用吗?你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也变成个胡适吗?

这才是对利己主义的灵魂之问!

3,中国的未来,在谁手里?

有的人,只想当个看客,却不想解决问题。他只盼「孩子生下来就清华北大,就已人上人」,却不想花费时间精力去培养。

他们会说「中国如何如何」,好像那国与他毫无关系,竟要弃之如敝履……

中国的未来,不就在每个中国人手中吗?

中国的问题,不就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吗?

中国的辉煌,不就应该是我们努力去打造实现吗?

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或不愿明白的,遑谈「人才」?彻头彻尾利己主义,待价而沽,恃才而卖,不过如此。

中国,不缺这种人。

以后,也别说那是人才,他们不配。

————————

把某些回答捅进他们的大本营,这事我常干

知乎用户 无愁眼下迟 发表

因为最好的出路是考公。

考公需要的知识和人才学习的知识不太一样。

据说现在要掐考公这条路……

知乎用户 渺远的夸克 发表

中国目前不缺人才,缺的是高级工程师,就是在一个行业干久了进行沉淀的技术和附加值。而中国整体风气和社会环境决定了这个现象,你说中国人才流失严重,流失的那些人才在中国也发挥不了他们的优势,人才适合环境的才叫人才,没有环境的人才最终泯然众人。人才必须与土壤结合才能开辟出新的天地,没有好的土壤再好的种子也没用。

天才,世界天才多了可是能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凤毛麟角。天才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罢了,你成功了自然可以把自己奉为天才或者别人奉你为天才。

人才也是如此,适合环境才是人才,纵观生物史来看只有与环境匹配的才能成为霸主。也就是人常说的势,不讨论势即不去抓根本矛盾,我们国家现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六亿人平均每月收入不到 1000 元忽略这个现状,忽略中国学术界的种种乱象,忽略当前主要任务是产业升级,即缺各个行业顶部工程师的现状,大谈所谓的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花大价钱养活一批研究的科学家是不现实的。

你可以说中国是实用主义,但人都吃不饱饭,你与我谈风月不是对牛弹琴么。目前中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

等中国步入发达国家水平自然有基础科学的大量投入。人才自然会就在中国,因为留在中国与去发达国家没有差异。

我们目前还是追上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水平,不能因为体量大就觉得可以飞了,认清自己,才能前进。至于说基础科学 100 年没前进完全是睁着眼说瞎话,我们前几年分别验证了引力波和看见了黑洞。至于理论科学只能说时间未到,环境未到,厚积而薄发,看过科学史的都知道科学史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基于前人研究讨论和总结加强自身的素质和品格。你能研究出来是因为理论只剩临门一脚了,别把人类想的太简单。

为什么中国过去没有辉煌的科学史,而是西方出现了科学体系,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制度大有关系。

所以,顺其自然,顺势而为,留下就留下离开就就离开。

专注于国内的势莫去太多在意国外的势,当前有很多人喜欢转移视线,专注于论国外论个人的势对国内的势基本不讨论。当然讨论会被删。只能讨论国外了,《康熙王朝》有句话说的好真正的敌人永远是自己。永远在内部,不是美国英国之流,不能学西方,只有讨论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方法,才能解决。

总结来说,去美国留学是顺势而为罢了,不需苛责,因为中国给不了他们环境和土壤,留下来的都是勇士敢于去逆势而为去改变势,但是指望一两个人改变势的简直是痴人说梦,中国的崛起是无数人奋斗的结果。有领头的勇士,但也有不负他们的人民。

知乎用户 David Dong 发表

人才流失哪里严重。。。。。。

学术圈的人都知道,圈子一年比一年卷的厉害,水涨船高的速度简直可怕。

你晚一两年回来,就可能本来算人才的,现在已经不算了。这是人才回流严重的特征而不是人才流失的特征。

知乎用户 璠璠 发表

十年前的数据了

出国不归,有几个方面

1. 技术不匹配,西方是西方技术参数,你学习越好就越不容易 脱离,在科学上,很多研究方向,中国自己没有发展,或者是比较小众,在国内就业困难。抖音上不是有个女博士在美国,她自己说她学的是害虫防治。也就是防治臭虫这些。这种东西在中国基本上都杜绝了,你让她回国去哪里找工作?

工程机械制造也是这个问题,甚至在会计学上也是,西方流行的美国会计审计,欧盟会计审计。香港也有自己会计学审计,而中国也是自己会计审计。。。方法标准都不同。英寸与厘米你还得现换算。

2. 生活方式。有人习惯西方生活方式,或者可以远离父母,少一些孝敬父母的麻烦。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当然现代也有人放弃省厅工作,回家照顾父母的。但是这比较少。有些是在当地入籍了,娶妻生子,不愿意回国了。

3. 经济压力导致,他们在当地求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有些出国学费,生活费都是父母借贷,他们不可能回国找工作,冒不起这个风险。只能先在当地求职,赚钱。之后再说回国。


我家里一直有人出国,留学有,移民也有,从老老一辈开始,已经好几代了,每代都有一两个,八十到九十年代最多,一代人有一半出国了。

而近十年情况就不同了。

第一出国不再盲目,而是挑选国内成熟的行业,去国外上相应的专业。

第二经济条件好了,不再被迫出国,都是孩子考不上大学,或者是大学毕业还想深造担心考不上研。才选择出国

第三是大人对于出国孩子的希望不是很迫切了,什么办移民把父母也迁过去,最差把子女老婆迁过去,什么要毕业之后挣大钱。给家里还贷。。。现在是,学完赶紧回国。慢慢找工作,家里不缺你这口吃的。


说白了以前中国就是穷,穷怕了的人着急出去为什么还要回来?

后来是盲目出国,结果所学非所用,几百万花出去,国内没有相关行业,岗位。郁闷死的心都有,只能留在国外

到如今,出国这种事也比较稀松平常了,也不是那么光宗耀祖了。而且因为学有所成归国比留在国外挣得更多。

这个大约就是,以前农民进城,十五年前一群外地人,死了活了要留在北上广,他们在北上广专业如果回到家乡啥也不是。《蜗居》就是反应这个问题。

如今三四线城市发展起来了,大批人在北上广历练一番又回去了,因为他们在当地挣得不一定比这边多,但是花销一定比这边少的太多了。比如在上海有名的跨省上班族。我同事就好几个。

心态平和了,那么留学归国的人也就多了。道理都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真话是那么刺耳 发表

一张图说明绝大部分问题,但能不能被很多人看到就不一定了,很可能因为发了正规的媒体报道出的新闻内容被说成是违反相关规定。

知乎用户 朱老师 发表

出国的不见得是人才,留学的绝大部分都是学生。

中国每年录取大学生 1 千万,从恢复高考到今天有 40 年了,上过大学的人数将近 3 亿,每年出国出国留学的 70.35 万,不到每年录取人数的 7%。

而且大部分都是回国的。提问者担心什么?

知乎用户 田肥牛 发表

以前在某单位的时候,有个比我早去一年的师姐,博士后,某领域内也发了很多文章,在博士后站的时期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小专家了

那么她的主要工作是干啥呢?

30% 的时间是写各类项目 PPT

70% 的时间是琢磨怎么是组内福利最优化(例如聚餐去哪吃最合适,同事生病慰问品怎么采购…),组织生活安排(收思想汇报,安排组织生活会…),以及其它事务工作(帮领导贴票,帮大家代订下午茶)。为啥她要做这些事情呢,因为她是组里唯一的女生。

如此折腾了三年,终于走了

目前她是某高科技公司的合伙人,CTO

知乎用户 波波 发表

任自干五们天天花式洗地,精英们依然用脚投票,人家的见识不是窝在圈里意淫的人能比的,自然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孬。

当年 “新中国” 刚成立的时候,美国留学的精英们一腔热血的回来报效祖国,他们明知道回国以后生活会非常艰苦,但还是往回跑,当然他们的结局大都很惨。其实人选择环境时,心理感受比物质追求更重要,这些人以为回来能够当家做主,建设自己的祖国,所以才回来,而现在出去不回来的,理由跟他们相反就是了。

知乎用户 阳玉 发表

应该说人才严重过剩,向外溢出了一部分。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因为民国太拉胯。

民国 30 多年,但凡能把中国建设得更好一些,给我党留的底子更好一些,人才外流的的局面都要比现实好很多。

除了少数最顶尖的人才,大部分人出国不就是为了奔个好前程么?

结果民国把这个国家搞得乱七八糟,人才出国都不仅仅是奔前程了,而是去逃难了。

不说民国,看看现在的叛乱省台湾,继承了民国的拉胯衣钵,干啥啥不行,内斗第一名,凡事政治挂帅,打着皿煮的名义,不顾民众死活,也难怪台湾的人才纷纷出逃。

而随着大陆经济崛起,出过后回国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最好的对比和证明。

知乎用户 梵星之 发表

台湾人才流失有多严重?顶尖人才都到大陆发展:谁不想过好日子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你要看人均,我们人均留学生,和人均流失量都不大。每年近千万大学生,流失个十来万人,怕什么。要是流失 100 万才好。只是没有那个发达国家敢接。这就是人口基数大的好处。

作为一个国内混口饭吃的普通人,我是非常希望中国人占领全世界。哈哈

知乎用户 圣育强学生会会长​ 发表

不珍惜人才,不重视人才

别人都用脚投票啦,还要问

知乎用户 Looooo 发表

计划经济时代,按劳分配,公平公正,讲为国奉献,讲情怀讲高尚,有房住有饭吃,劳动光荣确实可以改善生活。

改革开放,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996 普及,资本大行其道,不管白猫黑猫,能赚钱赚得多就是好猫,谁还管什么情怀道德,潜规则大行其道,就这,人才不流失才怪。解放了人的思想却还想限制人在仕途方面的选择自由,怎么可能。过去为了集体,现在只能顾及自己的小家。思想变了,很难再回去。

光靠钱来吸引人才也不行,因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后,只会追求更高更好。有钱能保证吃住,还会要求工作方面给予支持,硬件达到了,还有软件呢,上升空间呢?是否有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越顶尖,精神方面越要求多,这种精神需要是自发的,而非计划经济时代党对人民的领导。所以你会发现,真正的人才,最终还是会跳过物质或者在物质得到满足后回到对高尚精神的追求上。

知乎用户 一苇奈何 发表

从拔河的角度来说,一个原因是本方向回拉的力度不够,二是对方向外拉的力度够强。

当然从拔河的角度来说是有所偏颇的,因为忽略了留学人也是人这一因素,其实这个拔河是有三方参与的。 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还一方是留学的人。如果单独的分析哪一部分都是偏颇的。

先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如果中国够富裕够强大吸引科研人才的条件很丰厚,按照某些论调来说,很多留学生就自然回来了,可是我想问的是,如果中国具备了以上这么多充分条件的话,对全世界的科研人才都具备吸引力,那么你这部分的留学生即使想回来,那么国家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对你另眼相看?因为你随时可变的国籍麽?单单强调中国条件不优厚,其实是在苛求中国,中国方面出的问题不是条件优厚这类的问题,而是知识变现的经济环境问题。

从西方角度来说,直接说吧,就说美国。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尽管最顶层精英是属于白人盎撒,但顶尖的或者精英科研人才生存空间相对较大,其实这个和国家着力关系应该不大,应该是大学和大型实验室以及超级企业的管理有关。因为中国人才大部分流向了这三部分。这三类大部分自主运营,只需向董事会或者出资人负责,如果想运营出色,那么管理者必须懂行,旗下人才必须高端有能力。 这就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 而中国类似的三个部分基本都和国家有关,管理者更擅长的是做官,需要做的是对政府负责。 考核标准不同,那么对管理者和旗下人才的要求肯定有所不同。这个无可厚非。如果想挽留人才,就要改变很多。

从个人角度来说,抛开人的思想性和情操,单纯的用利益来分析出国留学人才,那么无非名和利,至于所谓科研自由乃至学术环境自由其实都是被涵盖在名和利的大项下面的,如果名利不存在,谈什么学术环境之类的都是无本之木。在名方面大部分科研奖项都在西方,同样的成果,在交流和评选上更容易,在利方面,对于学术专利的开发和保护上,西方更成熟一些。 我们得到的很多信息方面,在学术鉴定上,西方好像很少出现类似截图失误之类的笑话,尽管西方也存在,但惩罚和后果好像挺重。当然这个信息来源也许经过筛选,但这类信息肯定影响中国留学人才。

所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合力都表现在西方有一定优势,但这个优势是随着国力随着发展慢慢改变的。说白了,就是这些人才发现在西方更有利可图,这个利不单指金钱财富,很多时候是指生活舒适性,社交单纯性以及方便性等。如果想改变这个现象,就要借鉴营商环境这类操作思路。

知乎用户 知幾 发表

这个问题的原因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没必要把一切归结给国内环境。

我很早的时候看过一片文章,讲的就是北大的一个数学学霸,大学毕业后,跟很多同学一样到美国博未来。在美国怀才不遇,没有学术成果,最后迫不得已到快餐店洗盘子,同时不放弃梦想,最后终于在所突破,从而逆袭,到一个大学里任教。同时同学都认为这位有才华,有能力,对于其早期没有成功感到惋惜,对于其最后出人头地感到欣慰。

当有人问道为什么不回国的时候,反正写的很是委婉,对着问题就是嗤之以鼻。简答的理解也许这位觉得美国才是他认可的理想国。

其实就像施一公所说的,在美国的北大清华毕业生混的并不是很好。想想看,而今美国大企业高层基本都是印度人,除了个别出尖拔萃的以清华北大每年 80% 以上留学比例,回过从曾经的 90% 以上到现在 70% 的回国比例来算,留美的才子简直如过江之鲫。说绝大多数混的不咋样,那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而归结到为什么不回国,动不动就说国内学术环境不好,那难道再不好也比在美国洗盘子这样的学术环境好吗?没有人苛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回国。

其实从视角角度看,最大的问题。个人认为就是英语。。

上世界 90 年的那篇留美不归的,那些年的英语,都是通过 BBC,VOA 等西方广播学习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些西方王牌洗脑媒体的发迹史。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颠覆苏联,这些西方媒体进行文化渗透,功不可没,最巅峰的时刻,VOA 专门有用一艘电子船定向对苏联广播。而我们天之骄子一代,其实就是听着 BBC,VOA 成长起来的。作为思维活跃时期,其实这些人被洗脑,一点不奇怪。

再加上现实中的确近代的科学成就大能都是西方白人。对于学习的时候,接触最多的自然就会成为自己的偶像,心向神往。没有一点问题。甚至水到渠成。心中自然认为,西方才是,更具体就是美国才是人类的灯塔和神殿。
有这样的想法多如牛毛,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国内也有相当的一批人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有谁想过没有,就是沉醉于西方的权威,最终结果就是没有一个勇敢的人打到心中的神,从而使科学技术再次进步,想想看,基础科学已经有一百年没有突破。有人想过为什么?你心中西方的神灵不死,你永远不可能超越他。

但是这些人就是这样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责任,就像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老师不停的告诉我们,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而今大学中有几个心中还有这个坚持??

毫不客气的说,英语的确对我们有些产业进行了极大的推动,但是同样也不可否认,过高的拔高英语的地位,造成国人崇洋媚外,并且人才流失,同样是不可否认的。

据闻清华,70% 以上的科目都是用英语教学,个人觉得说他是美国预科班一点不过分。再多的原始文献,也不见得你打破了人类 100 年基础科学无法进步的事实。

我个人觉得那些就跟金庸的《侠客岛》一样,一众所谓的高手沉迷于《太玄经》文字书写的经典本身,而忽视其他,自然不会打破科学的桎梏。即使再练三十年,也就那样。想想看,曾经所谓的大神,再神也是人,总有自己思维达不到的地方,过分的依赖原始文献,有时候无疑为画地为牢。把自己困在了里面。因为你本身就无法依照这些曾经的大师的看法,依靠时代的进步,和全局性的更高眼光,形成自己的想法和逻辑体系。无法突破,必然注定只能做那些大师的一生的学徒。

知乎用户 find goo 发表

你反过来想想。

如果这些去美国的,都是人才,那么美国经济肯定增长速度要比中国快,科技创新的增长速度也要比中国快。但实际情况呢?

美国科研,和前苏联科研有点像,现在搞了很多无用科研。

像华尔街这种投重金研究量化交易的(你挣的可能是他亏的,内卷),投重金研究银河系(无法变现,飞出太阳系到个行星要几万年),温室内种田(就算种出来建个房子要多少成本?),这些科研根本无法变现,就算在相当长的未来也没有什么实现价值,只能搞刷论文申请国家课题来钱。

过度脱离经济现实意义的科研,并没有什么价值,相反是做一种无用功。

让美国搞这种无用科研,把资金白白浪费不香吗,等美元贬值到了对兑人民币 1:1,挣人民币相当于挣美元不香吗?

美国好多的论文都是空谈理论,根本没有实际价格,纸上谈兵全是赢,实际负债率不断上涨,经济越来越空心化,基础设施老化没人修,货币贬值很快。

包括像美国很多的诺贝尔奖,都是没有用的,不搞科研成果转化,不普及实际经济工程使用,类似前苏联科技水平是很高,但经济是每况日下,最终经济不行,解体了,树倒猢狲散,科学家作鸟兽散。

知乎用户 梦见丘陵的家 发表

因为在中国是不公平的,科研圈不看能力看帽子,不看成就看年龄,各种不公平的现象让大家不愿意回这个泥潭。读书读到一定境界可以为了国家大义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比如钱学森回来背负的是全国人民的期盼,但水平在那就是受所有人尊重,而现在没有帽子怎么敢回国,回来就得忍受 007 聘任淘汰制,有帽子回国还要忍受比你水平差很多的人的指手画脚,门外汉的党政办人的瞎乱指挥,这也是为什么颜宁回来也要再次出走。现在老一科研痞子站着大部分的资源不放,各个高校招聘要求已经是大部分老师都达不到的水平,拿什么谈公平。何况还有这种离谱的房价,日薪 208 万的娱乐圈

知乎用户 惠宝她爹​ 发表

问题不成立!在我们的人才定义中,出国的都不算,真的人才一定是爱国并留在国内为国效力的,你为敌国效力的那一刻起你已经不是人才了,所以不存在人才流失。你要是拿谁谁获诺贝尔奖或者 SCI/IEEE 期刊之类这些洋人的玩意来定义人才那就不谓言之不预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知乎用户 九九 发表

中国人才流失,主要不就是指去了美国吗?以下是针对某些答主说美国多么好,尤其是房价多亲民的个人见解。

首先就生活质量和水平、压力而言,美国绝对比中国好,这是肯定的,但也绝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说国内掏空六个钱包在北上深付首付的,美国 60 万就能前后大院的房子,这话对也不对,首先以年轻华人爱去的南加来说,60 万根本就买不到什么好房子。德州倒是可以,但一年小 2 万美刀的房产税以及不菲的养护成本那不是大多数美国人可以承受的。

同样,以一线城市来看,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这些城市核心地段,肯定比北京四环内,上海内环,深圳关内的这些地区的房价贵,而且人家还有房产税。不贵的地方当然也有,当然也别指望什么高质量医疗和教育了。但是一个人背井离乡去北上深不就为这个吗?既然这些东西没有,那干嘛还要花那么多钱?为了孩子以后能在北上深吃低保?

美国和中国一样,热点城市房价也贵,除了上述知名的国际一线,比如像奥克兰,达拉斯、亚特兰大、迈阿密甚至是盐湖城,房价或者房子持有成本都不低。但不同的是,美国人收入更高。

美国真正的优势其实是弱二线以及三线城市,因为这些地方房价不高,就业良好,有优质医疗和优质教育。所以你只要不是事业心极强,在这些地方可以相对低压力也能活得舒适开心。这一点国内目前无法做到,因为掌握的资源不一样,竞争压力也不一样,再比如说美国 3 亿人有 6000 + 所大学,四年制的有近 3000,国内 14 亿人本科院校才 1200 + 所。所以教育这一块,中国必然比美国竞争激烈。

有人说,那国内为什么不能多建大学,且不说能不能建的问题,就当是建了这么多大学,且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合格毕业了,问题是进社会之后,有这么多岗位给你们吗?我们现在还没有掌握上游产业链,不具备全球分配产业的能力,所以也不可能创造这些多高级岗位。

国家重点建设少数一线城市,其实就是像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最后形成以点带面,所以现在才有长三角、珠三角,同时重点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有一些溢出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消化,再转移给二线城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资源集中再分配。所以在这些资源集中的城市,房价必然不会便宜。

很多人抱怨北上深房价高,我说句不好听的话,不管国家怎么调控,只要他们还是一线城市,那么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因为资源就这么多,就这么几千万份,14 亿人全要,最后肯定还是一个竞价过程。国家进行调控,是可以避免北上深的房价走入极端,但不能保证所有想留在北上深的人都有房子。

知乎用户 一一 发表

人才也好、人口也好,不管中国还是美国,最根本的行为决策标准就是用多长的劳动时间获取一个期望水准的生活。人才或者人口,不管是出国,还是孔雀东南飞,还是向大城市流动,都有这样的内在行为逻辑。

人才或人口,多数得靠自己的收入买房买车教育生娃。现在城市的环境,未富先贵问题很突出。以京津冀为例,与长三角、大湾区相比都算是人才高地了。环京这些城市还没挣到钱呢,结果就开始炒房地产。天津津城干到五六万、燕郊干到三四万、廊坊固安香河大厂涿州全都盖满房子干到两万多、天津武清宝坻滨海之类的也眼馋北三县这样式的搞到小两万,就是奔着卖地挣快钱。对于个人来说,京津冀找个容身之所跨省轨道交通通勤这种卑微到尘埃里的需求都很困难实现。

首先假设一个年轻人,小镇做题家,既没有六个钱包可支持也没有六个药罐拖累,刚毕业五年左右,存了三十万,需要定居某一个城市。看看匹配总价六十万到一百万的房产,能匹配哪些城市。

北京,看了下位置,在房山燕山,基本上日常通勤肯定单程要 2 小时以上了,出租的几乎没有任何收益,但是想想能积分、能落户,以后娃能在北京上学,貌似也不是全无优点。

天津,也是一个住不上的位置,不过 155 平米的大平层感觉说起来比 26 平米的京边老破小高大上多了:

山西,太原站前 106 平米,72 万,迎泽区,地铁、高铁交汇,回老家半个小时,躺平也不错。

然后感觉有点膨胀,中国除了北京上海,有点装不下了,看看世界其他国家房产吧,小日本,东京,各位老师集中的地方,貌似全款付完还能剩下几十万:

感觉亚洲都有点装不下了,看看美帝,纽约从低到高,几百平米 65 万人民币,瞬间东京也不香了,各位老师也不想看了:

感觉美帝没文化,再看看伦敦:

你让人家怎么选择。

知乎用户 头像狗头保命 发表

武磊和姚明是最好的例子,最好的足球运动员和最好的篮球运动员都去外国打比赛。

武磊原来在中超踢球,后来去了西甲,姚明原来在 CBA 打球,后来去了 NBA。

这就是某些人口中的 “人才流失”。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在国内又没饭辙

想创业又没本钱

总得出去闯荡闯荡吧

别说高学历人才了,就连民工也有很多出国打工的啊

知乎用户 Roby 发表

直接上中学课文吧: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

2000 年前的知识。

另外说归国数据的那些:
1,你们敢把研究硕士和课程硕士分开统计不?
2,敢看看单独看看去各国各专业 top10 留学的数据不?

回国率高是因为出去涮一涮的课程硕士比例太高了吧……

知乎用户 辣鸡工具人 发表

作为一个出去留学然后没回国工作的人,我先放一个暴论:

出国留学的人里面至少 90% 算不得 “人才”。

就算理工类我也可以这么说,90% 的留学生,包括我在内,都算不得人才。我们这种人,去哪儿也不是金子,就是流水线搬砖的命。回国或者在国外,都是干一样的活;我们这九成的人没有任何不可替代性。

既然在哪里都没有不可替代的本事,那不如找一个干活清闲,生活没那么艰难的地方。

只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选在国外的人比较多。

基本上,凡是有人跟你说 “不惜一切代价” 如何如何的时候,你都得多长一个心眼;因为这个语境下,十有八九你就是那个“代价”。

知乎用户 小黑屋长住人口 发表

中国只有两种生意:

一种是体制内的生意

另一种是 “买办” 的生意

中国只有三类人:

一类是行使公权力的人

一类是往买办方向的生意人

剩下一类是 “打工人”

中国只有两种希望

一种是往体制内的希望

一种是成为 “买办” 的希望

当然处于高纬思想和拥有资源的人才,固然只能往外跑寻找自身的人生价值而已!他们或许才是为梦想活的人!

知乎用户 张无忌丿 发表

你放心,现在留学国外已经开始卷了,欧美开始的仇视华人的行为愈加剧烈

你猜猜是人家仇恨我们外表还是因为抢了他们工作?

现在在外面活得滋润的留学生跟八十年代我们改革开放刚下海时候早批次人才一样的,以为是自己能力很出众,实则是自家国家政策带来的福利。

(在这里插一句:真要出国真心建议欧洲的国家,美国说实话真没欧洲好,一个人出去在美国的危险等级肯定是比欧洲高很多)

口口声声说国内卷啊卷,实则全世界都卷,不过欧美那群人真没良心,贫富差距一直保持的好好的,现在出现中国这么个搅局的,养了一大群高素质技术人才,出了国更是降维打击(ps:一群出国的人还以为是自己能力多强悍呢,靠自己能力闯出一片天,笑掉我的蛀牙了都)

国内教育制度带来的高素质人才虽然可能顶尖的还没发现,但是平均水平无论是在国内继续苦干还是国外负心汉住大豪斯的,咱们客观来讲对于外国人家来说都能将之视为量级的灾难

出国的朋友可能又要说了、我凭本事出的国挣的钱,你们咋仇恨我们?这不是废话嘛,你去人家家里做客,一家几个人也就勉强可以承担,好家伙你这一去人家家里就是成千上万的精壮成年人,水缸都可能给人家啃没了,人家会对你这个外来的好言好语?

为啥 jing 美的多,还不是他们吸纳能力比较强,靠军事全球收刮成霸主,吸收能力说实话咱兔子家也比不了人家吸收能力。人家老美移民申请依然排着队去呢。

所以希望各位作为新时代的人了,还是考虑的全面一点,资源确实那么点,人才也不是叫流失,国内基数这么大,真有才能的已经国家秘密收纳起来咱们普通人都见不到了,出去打拼的真有国家级别能力的国家会不收留?兔子家向来是直接不讲金钱讲资源,这个资源你懂得,你在国内这个水平碰见啥事了,一个电话你想弄啥全部 ok。(这当然不是杀人放火也能电话摆平啊,国内还是法制平等,除了违法事情,其他能办得都是联系某某某直接解决)

国外?你住着大 house,啃着大 cigar,喝着鲜 milk,自由自在,身上钱包也确实比国内要鼓囊囊的。但是碰见大事的时候,人家政府一句自己解决,你就拿着你的钱去解决吧

这些话以前我还没啥自信公开讲,现在我倒有底气讲了,本来想着欧美多好,现实却啪啪啪的把我打醒

顺便说个众所周知的事,你想跟国外一样拿钱就能进入国家层面的圈子?

补个常见视频

自由美利坚,向往每一天

知乎用户 江浩栾 发表

因为我们鼓励人才走出去啊。

你以为我们怕人才流失吗?我们不怕,因为中国的人才多了去了。

我们怕的是世界拒绝中国的人才,是发达国家害怕中国的人才挤压了他们本土人才的生存空间。

不信?你让欧美放开移民政策吧,中国绝对不会因此限制留学,来嘛,把中国的留学生都留下吧,看谁怕谁。

知乎用户 高鹏 发表

精英在创造价值的同时,

也是需要大量底层支撑的,

就像金字塔一样,

我们有那么庞大的底座么?

作为发展中国家,

是不可能支撑供养如此多的精英持久存在,

生产力本身必须发达到这个程度,

才能投入如此多的科研成本和高福利待遇,

我们的农业是否机械化现代化了?

1% 的农业从业者是否可以养活全国人口?

我们的农产品是否可以拥有不需要进口的生产力?

单从科研环境角度看,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就是两个级别,

这点毋庸置疑,

所以精英人才的选择当然趋向后者。

大家唏嘘遗憾如此多精英人才外流,

有没有想过,

为何外流情况更为严重的印度,

却引以为豪呢?

我不是说我们应该向印度那样,

而是就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

对高精尖行业的人才需求,

和目前的实际人口现状,

是否匹配的问题。

中国的快速发展,

是因为能很好的融入全球化,

在全球化中的定位和角色,

我们都清楚,

就是低端制造,

当然很多人说低端制造利润太少,

应该实现产业升级,

可问题是面对如此多的人口,

如果短期就想实现,

就会向印度一样,

大量的底层民众无法参与到全球化经济中来,甚至可以明确的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

所有在座的知乎键盘者,

都不是直接参与者和贡献者,

真正的他们,

在工地上,在流水车间里三班倒呢,

我们只是少数人,

中国本科毕业生人口占比只有 4%,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靠更庞大的制造业工人,

低端制造将大量的底层民众成功卷入全球化经济链,

从而创造出大量的产值,

如果只搞高端产业,

底层民众都游手好闲吗?

就像印度那样?

培养很多外流的 CEO 高管,

然后本国的底层民众都没能贡献任何 GDP,

这才是失败的。

大量的高精尖人才真的是目前最为需要的吗?

不一定,至少目前的答案,是不一定。

但是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依然是按照高端来走,

这是没有错的,

教育总是要走在前面的,且多元的,

高等学府和职业技校都要有,

多余出来的高精尖人才,

你没有那么多的高端产业来支撑,

你当然给不起那么高的待遇和福利,

养不起那么多的精英,

外流就自然而然了。

看清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是好事,

但是短期内不要矫枉过正,

刻意的摒弃低端制造是不妥的,

要知道我们的人口基数现状,

必须要把全民劳动力和全球化经济绑定才行,

就目前而言,

中国绝不能像美国那样产业空心化,

也不能像印度那样劳动力空心化。

知乎用户 冯培基​ 发表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刺客列传》——西汉 - 司马迁

知乎用户 李某某 发表

1、政策没跟上,我就不说一些学阀的问题了,就算不考虑学阀,这待遇问题也是个大问题。

2、条件没跟上,有的人可能无所谓国家,但是就想搞研究,就算不考虑学阀,国内的科研环境相对来说要差很多。为了搞研究,无可厚非。

3、一些非科研的人才呢,因为资本家的原因没有得到好待遇,再国内挣 25 万年薪,在国外挣 25 万美金,能一样吗?你国内把待遇对标上,不图科研环境只想赚钱(这很正常)的人才自然回流。不求你对标 100%,你阿里能对标 google80% 么?

说白了还是各方面没达到要求。除了特别爱国的,想发展一下,还是外国条件好。

你比如留美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回国直接 200 万年薪起步,或者评选院士啥的,不看资历只看成果说话。你看人才回来不回来?

所以我是支持人才外流,倒逼国家提升人才待遇

知乎用户 jali 发表

一、人才外流的根本原因在于,待遇太低!

其实,大家都明白,中国干得这么苦,收入却这么低,并不是国家治理无能(疫情可以证明,扶贫也可以证明),而是在欧美话语体系下,我们的生态位就是这样的,就是个干苦力的定位。

瞎说一下哈,其实疫情期间,中国产能已经占全球一半以上了,如果某天,中国足够强大,人民币对美元不是 6:1,而是 1:6,是不是人才就都留住了,而且全世界人才都会被吸引过来?

什么,你说这样就没人买中国产品了?第一,我们产能够高,不买我们买谁?这方面可以看现在国外,比如很多进口靶向药,由于是垄断,再贵,不还是得买?第二,军舰、导弹不是用来看的,冷战、热战都奉陪。第三,拉一帮、打一帮而已。

所以,别骂祖国了!不就是呆在国内,没有处于生态链的有利地位上吗?

不想留下来建设,可以理解;但是还骂咋地咋地,我说,你是真不知道欧美这么好的福利怎么来的吗?你是真的以为不会再来次 “排华运动” 吗?


二、中国的人才过剩了吗?

我认为,不是人才过剩,而是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出了问题,产学研严重脱节!!!

在不少学校里,导师,要么为了头衔争论文,要么为了利益开公司;学生,那么就只好水论文,替 “老板” 打工倒变成主营业务。

水出来的论文,有啥子用???连自己都不会信!!!

你说这些博士硕士不是人才吗?错,他们都是人才,但是体系错了!我们的教育没有达成 “为国育人” 的目标。


三、大学的目的,应该是 “为国育人”

**1、何谓 “为国”?**就是我们的人才是为国家培养的,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送出去可以,但是学校导向的时候不能以送出去为荣啊!学校导向就是,留美好,留在美国更好,那学校屁股是不是歪了?现在,一些奇葩政策,比如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就不能当教授,把外国留学生当成太上皇供着,该是时候改改了!!!按照这种政策,毛泽东、陈独秀、钱穆都没资格做教授。

**2、何谓 “育人”?**首先,老师就要海纳百川;其次,老师得教授正确的思想,学术可以自由,但课堂上不能夹带私货,有些领域,是被西方洗脑的重灾区,都懂,不批了;再次,从院系设置、课程设置上,要符合育人需要,比如,我感到很奇怪的一点是,计算机这种学科,明明西方有很多成熟的教材,却偏偏要自编教材!法学、经济学这种,明明立论基础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却都喜欢用西方教材!


【有人说】

1、人才就是要去最适合的地方发挥作用才是人才。教育如果只是 “为国”,那么格局小了。教育是让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好好学习,认真科研,都是为咋们全人类做贡献。

2、国籍也是可以变的啊。山区的学生来到北京读书做研究,难道还要他回老家种田嘛。国内的人才流动就可以,国际的人才流动就不行?都是为人类发展做贡献,格局不要那么小。

我要批判的就是这种思想!

1、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家的。

**2、国民性,来之不易。**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唤醒了国民性,其次才是德先生赛先生!如果把国民性都丢了,那么五四运动以来,各方面仁人志士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知乎有个问题,“在民族大义面前,是否还应该坚持真理”,这简直就是卖国之论!谁说民族大义和真理相对立啦?把民族大义和真理对立起来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前几天,有人安慰我说,” 估计不少骂你的是拿钱的水军。” 我想不至于吧?估计就是脾气冲了点而已,看法不同正常!

结果,今天上午开始,我还是坚持尽可能条条答复,但是!突然很少有人回复了!

这下我觉得,真可能是水军!这没有统一指挥,还能这么整齐划一啊!

说到这,又想吐槽我们自己的宣传了,唉!

知乎用户 张堃​ 发表

有个叫大国工匠的纪录片,可以看一下。

知乎用户 iDamon 发表

知乎用户 哥舒 发表

我有个感觉,人才留不留得住,先看看管人才的人是不是人才吧。

知乎用户 谦恭仁厚 发表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人才只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梦见未来​ 发表

2015 年, 出国 52.4 万, 回国 40.9 万, 然后得出了只有 78% 的人回国了? 难道出国留学的当年就回来了? 他们哪里是上学, 是出去就被开了吧…

然后我好奇的动了动我懒惰脚后跟想了想, 假设他们出国读了个专科回来, 3 年时间, 那 15 年回来这帮人是 12 年出去的, 然后又动了动我懒惰的手指头去百度了下, 12 年出国了 39.96 万人, 也就是说, 15 年不但都回来了, 还额外多了一万人? 我想知道家眷算么?

然后我就想, 万一他们出去读的是本科呢? 咱按四年算吧, 那 15 年回来这帮人是 11 年出去的, 然后又查了下, 11 年出国 34 万, 这下可好, 读本科得带回来快 7 万家眷了…

好嘛, 这怎么能归结为 “流失严重”, 难道非要每个留学生都带一家三口回来才不算流失嘛

真的说出国留学很多人不回来了, 这很正常, 各有各的爱好和志向, 可是你举这个数据就感觉牛头不对马嘴了, 一股子开具一张图, 其余全靠编的味道

知乎用户 青蚨 发表

这不是在大力引进国外高级人才了嘛,一年要花三百多亿呢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事实而言,还好吧!中国人才流失不算严重。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还是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全球吸血,造成财富的聚集。美国具有相对中国的财富吸引力很正常。

知乎用户 镜像大师 发表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有那么一部分人不适应东亚的文化,而对他们来讲,西方的那种人文环境更适合他们。而且吧,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讲,幸福的定义非常奇怪,我过得比我认识的人都好,那就叫幸福!仔细想想真的蛮无语。比来比去总有一天会有人醒悟,脱离这种怪圈。

人才流失,绝不是因为待遇薪资这种事那么简单,什么叫人才?具有广泛知识面,精于专业,能对国家或社会贡献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屈服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的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待遇只是一方面,更好的科研环境,舒适的工作状态以及没有论资排辈的 “传统” 可能就是最大的原因了。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因为体制内不尊重知识分子。

体制内重视官多大。

知乎用户 桂能 发表

钱,给少了。

心,委屈了。

钱学森的待遇大家都知道

钱学森同事的待遇就不知道了

知乎用户 叫我老抽 发表

知乎用户 不亦悦乎 发表

中国古代那种世袭关系户知道吧。大爷的儿子不一定是有能力的,但是他们都要有好的位置。

村里

镇里

市里

。。。。。。

然后让这些大爷的后代管人才

李毅有出来说了个大实话的视频,大家可以去找找看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海水浴场的小号 发表

别的国家给的多啊 不管是钱还是别的

就这么简单

问 为什么我国航天发射等高新技术领域主力都是青年学者

答 40 岁的买不起房自己就退了

干 60 年科研能挣几爽几冰啊?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核心原因就一个:因为中国教育还没有固化,不同阶层的人还都有机会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国内优秀大学。

而随着国内慢慢的固化,你就会发现出国留学回国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同样两个出国留学的学生,一个家庭条件优渥一路顺风顺水,另一个贫苦出身一路靠奖学金,谁回国的概率高呢?

美国的大学,富裕阶层垄断了名校生源,大部分普通人只能 “快乐教育”,进入不入流大学,进而干个普通工作,孩子上普通学校继续快乐教育,循环往复。而中国学生通过国内名校为跳板,直接跨到美国的名校,毕业后相当于直接得到美国中产的工作岗位,愿意留下来不足为奇。

换句话来说,如果不是国内的机制让这些学生第一步能进入国内的名校,他们也不可能有机会进一步去到美国的名校,而这些机会在美国原本几乎是富裕阶层、优渥中产的专属。

对这些国内学生,留学不仅仅是学历工具,更是跨越阶层的工具。

而如果将来中国的名校也逐渐被富裕阶层、优渥中产占领生源的话,即美国的中产工作对这帮毕业生形不成足够吸引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会回国。对他们来说,留学将仅仅只是学历工具,而非跨越阶层的工具了。


知乎用户 吴知 发表

因为没钱。

我问同学我们能在高精尖上超越或者赶上美国吗?他 / 她们都说能,只是似乎都是感性的回答。然而我却没有什么信心,因为我看到英特尔、英伟达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 20%,而国之骄子华为只有 15%(尽管国内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我打的疫苗的生产产商科兴的研发费用只有几千万,占比不到 5%,而辉瑞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 15%,研发投入超过 80 亿美元。

宏观层面,我们国家的 R&D 占 GDP 的比重也刚超过 2%,相比之下美国超过 2.5%,德日 3%,韩国以色列 4%。科技研发不同于日常消费,人民币并没有更高的购买力,因为其中最大的成本是仪器,然而我们用的最贵的仪器往往是安捷伦、科隆、西门子、蔡司、日立这些国外公司的。所以我们的经费绝对值和相对值真的不多,尤其是考虑到我们面临的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封锁。

知乎用户 genious 孤苦 boy1 发表

因为这个国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又没人去解决,国家现在建设了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仍然不让人民生活的幸福,资本家赚的钱已经很多了,但是他还要想赚更多,而国家,因为要收费就没有阻止资本家赚更多而随着我们对国外情况的认识,我们也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怎么样,所以有能力的人就会去国外没有能力的人也只能消极对抗地留在国内,而某一部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人,一边骂那些出国了,说他们重阳米外搞得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幸福指数这个事的态度就是多生。

我们知道的人越多,经济可能会越高,但是幸福指数一定更低

因为资源一定不够分分不到足够资源的那一部分人肯定过得不好。

但是你要是想等他改变这个社会,那是在世太渴望不可及了。

知乎用户 么西 发表

非洲问什么是人才,朝鲜问什么是流失,印度问什么是严重

知乎用户 Phil​ 发表

谢邀!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

知乎用户 鱼尾猫​ 发表

出国一年搞个硕士,能留在国外的真不多。我身边的几乎都回去了。价值观不认同,饮食习惯不同,语言 能力参差不齐,而且自费留学的家庭环境普遍优越,大学的关系网都在国内,即使身在国外,每天聊天的人也都在国内,可能工作啥的都安排差不多了,想不开才想在国外打拼。回国是理性的选择。

看现在中国一流企业收入也不输国外多少。 回去打拼也很正常。

是否回国到最后是希望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的问题而已。

如果有出国读中学 大学 还有 博士 的回国数据 我倒是想看看。

和我类似的大学 / 中学就在新加坡的,很多都留在新加坡了。 当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另外,你的这个数据并不能做到追踪 同一批次的人 n 年后归国的比例。 你这个数据可能更可以解释为国人有钱了,每年送孩子出国的增速很大。

知乎用户 马克沁 发表

转需:

知乎用户 台湾房东龟总​ 发表

最近有一个航空集团董事长电梯口殴打两名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高龄院士的事,一个月以前(2021.6.6)的事,在被曝光后一段时间(2021.7.4)才迎来停职调查的结果。

知乎用户 于禁 72 年 发表

怎么能叫人才流失呢?这明显是民族扩张。

广州大群黑人来经商,大多数也就是做买卖,有几个在中国结了婚,一大群人说这是以夷变夏,改变了中国的民族构成,大叫 “中国要黑化了”,其实那才几个人?

怎么换个角度,中国人出去到外国提高华人人口比例,就成了人才流失呢?那难道不是以夏变夷么?

至于所谓 “高科技人才出国多”,那更是中国人的厉害之处了。一个钱学森,给祖国带回多少成果?美国大量科研工作岗位被华人占据,是美国面临的巨大危险,而不是中国的损失。

知乎用户 怀疑自己做了假律师​ 发表

人才都是向发达的地方流入的,农村向县城,县城向城市,城市向省会,省会向一线,一线向国外。

当然这个流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出现跳跃。

我所在的广东城市,有一个区是非著名华侨城,很多人从事家装工人,很多人 90 年代初的时候举家迁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他们可不是什么人才,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只是家里有人出去了,就顺带跟着出去。

最夸张的我的舅公,40 岁左右,90 年代初的时候,出去澳大利亚洗盘子,后来发现给澳大利亚人做维修工特别挣钱,就开了一家维修部。从刮大白到自行车维修都能做,慢慢的大半条村的年轻人都跟着他过去了干。他也慢慢成为了富豪,然后拿着美金回来买了一栋十三层高的酒店楼,出租给其他人经营酒店。

现在舅公已经走了,他的家人也有回来国内的,看着那栋楼和其他的不动产,现在也已经是我们触不可及的阶层了。

知乎用户 强壮的宝哥 发表

都已经是【人才】了,那么经济实力绝大多数都不是底层水平。这些人一般都有较好经济实力或能力,出去都不会住在太差的黑人区。

物质生活满足了,肯定要轮到精神需求了。

能不能受到【尊重】?

能不能【自我实现】?

对人才的尊重以及自我实现,这是国内最难以达到的地方…… 许多人达到一定高度,不仅仅是财务自由,还喜欢各种自由,能有自己的时间、空间,生活上有隐私,在单位不用阿谀奉承、加班开会。

要是男同事给你发个黄段子,你完全可以告他性骚扰…… 反过来甚至一样。

知乎用户 jymao 发表

因为人才不喜欢讲 “政治”

知乎用户 秦始皇 发表

其实按常规,我国现在各行各业急需人才进行产业升级。人材极为缺乏

为什么确人材还流失这么严重?

一是分配严重不合理。

二是产业升级极为耗钱而且风险极大,企业都不想搞。

总结下根子还是在一个字钱。

目前的货币体系根本无法对抗欧美的金融科技优势,唯有换个赛道。

就是数字人民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远盛于欧美,而且我国数字人民币远远领先欧美。

如果国内所有纸币全部由数字人民币取代。

央行可以根据大数据精准的对各企业进行货币滴灌就像浇花施肥一样。可以极大促进企业对科研的需求。各企业在拿到货币后由于数字人民币可控性只能用于央行指定用途,各企业争相产业升级,现有的人材根本就不够用。

产业自然而然就升级了,人材自然而然就留住了,根本无需多去关注。

当然了全国货币数字化也需要一定时间,现在国家几乎在争分夺秒的数字化货币,才不到一年时间就在全国十几个大城市推开,并且开始在各网络平台推广,这种急切心情各位根本体会不到。

成天光挖苦也无济于事,必竟产业升级光靠国企根本就不可能,国企根本无法主导产业升级,而是靠广大的各民营经济企业。

知乎用户 阿卡多 发表

国内外待遇不同。在中国,可能说你一个研究员出了一份报告。然后交上去发现你提交个报告,对某个实验有重大突破。但是国家对于这方面的奖励并不是特别多。而且你一个底层研究员的月薪是对比国外可以说算低的,但是在国内算高的。

z 至于你说爱国什么的,那我得先把肚子填饱,物质精神丰富起来了,才可以有精神上的丰富。钱学森也不是一开始美国毕业了就直接回国的呀。他是在新中国成立了以后,国内需要建设才响应国家号召回的国。上新中国没有建立,以前的政局又混乱,到处在打仗,他又没有研究器材上面的政府,国民政府又不会给予。很大的重视,那他凭什么要留在国内呢?在美国它是参加了火箭发动机研究的博士,一个人可以抵五个师的存在。如果不是国家号召,我相信他可以在美国待一辈子。

那那么打个比方我一个普通研究员我为什么非要待在国内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呢?国家说实话,现在并不是特别的缺人才。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是国家号召我了,那我肯定会回国。

但但是现在国家没有这种需求,而且我在国内待着也不怎么舒服,那我为什么不能往更好的地方,像美国,欧洲这些地方去呢?

知乎用户 waterboy 发表

因为目前国内产业链和高校是脱节的

国内的新药研制和开发目前还处于相当萌芽的状态。之前国内的制药行业说的不客气一点就是只能做市场和售后。要不就是招几个博士当吉祥物来推销营养品。真正的原研药甚至仿制药能吸纳的人才极其有限

2016-19 年之间热钱涌入行业内,起来一大堆各种创业公司,也有很多高校借着与公司合作这股东风以高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条件招纳了相当一批科研人才,甚至可以说,招的人已经超过了目前市场的体量。结果 3-5 年过去了,发现留不下来的人才们怎么解决这股问题的,姜文华算是个代表。

在美国,即便是生化环材领域,你只要有了绿卡,去东海岸的制药厂或者西海岸的生物公司,找个年入 8 万左右的工作相当轻松。我家附近有杨森(不是西安杨森),葛兰素卫康和宝洁,还有一堆各种小公司包括最近很火的 Novavax。这还不是说更繁荣的新泽西和波士顿。老美的高校和工业界在规模上的接轨比国内要合理很多,国内年均毕业的人数目前太多了.

知乎用户 吕小蒙 发表

我师兄,2000 年本科入学,211 本硕博,完完全全的土著,前两年发了篇 nature,现在已经是教授啦,学校学院都拿他当宝贝。

本学院还有个从冷泉港回来的老师,本校本硕,清华博士,29 岁给了破格教授、房子,后来因为跟其他老师撕逼互相举报学术不端,生活上也不太正吧,离婚了,现在已经离开我母校了。

人才流失是一个大命题,涉及到的行业、专业、学校、研究所太多,不能一概而论的。

科研战线还是很讲成果的,发不了好文章的人很难在国内好大学留下的。

知乎用户 ok girl​ 发表

我的外教老师说,如果他现在辞掉工作,回冰岛,什么都不做,福利待遇都比他现在在中国的工资高(他是冰岛人)

我:我也想什么都不做

他:那可以嫁给冰岛人

顺便一说,我问了他为什么来中国。他其实是去日本,因为日本的文化输出很好,他想长居那里。遇到了现在的中国老婆。(他当时以为老婆是日本人的)

我的朋友(女性),和她的女朋友一起,考去爱尔兰读研,然后移民。因为她在上海,工作又忙又累到晕倒,而且,不可能买得起房

我也认真考虑过出国甚至移民,因为我觉得,好累。我的主管没有生活,晚上回家老婆睡了,早上出发老婆还没醒。现在有两套房,但一个月背着两三万的房贷,而且还有很多买房贷款。我做的再好,以后就是他这样的生活。我不想

知乎用户 战神李靖 发表

因为中国人均 GDP 低。

如此简单的道理,很难理解吗?

做同一件事情,在美欧国家挣得是国内的四五倍多,甚至十几二十倍多,你选哪个?

等中国人均 GDP 是美国欧洲的几倍的时候,

你又会问为何美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了。。

知乎用户 mikela 发表

既然都说是人才了,干嘛要回来?尤其是远渡美国加拿大或是西欧北欧的,干嘛要回来呢?

不回来,在国外老老实实做个中产,**工作上是 955 的 8 小时工作制,还能有车有房,还能不时的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能住海边别墅虽说是租的,这些在国内完全不可能仅靠个人的努力拥有。**甚至心情好了去非洲打猎去,享用一下自己打猎追捕野生动物的原始人的乐趣,记得这个是没有危险的,毕竟武器比真正的原始人好很多还有专业人员在旁边跟着,纯粹是体验生活去的。

你告诉我,同等优秀的人,在国内过的什么生活?整天 996?还是 007?刚毕业就猝死?还是 ICU996?最终搞得一身病,苦了自己害了家人,而且还要面临 35 岁中年危机

所以回来的,要么就是家里有矿等着去继承的,要么起码也是大城市的中产,家里的关系能帮他搞定工作能轻松干活的。如果是同样要从零开始努力奋斗的,谁愿意回来了?何况优秀的留学生呢?即使待不下去,哪怕去端盘子,也比国内好的多了,毕竟自己身边的人都会以此为傲。**如果回来后同样是拼命干活才能勉强活着的话,那我宁愿在国外拼命,起码面子上过得去点。**何况对于优秀留学生而言,在国外真的需要拼命才能活着吗?恐怕想比国内的拼命,国外早就已经是享福了吧?

知乎用户 隐市 发表

说真的,他们要都回来了,国内的更没法过了,卷成果丹皮了。

别回来了,大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吧。

知乎用户 yorke 发表

流失有多严重,顶级学术界就有多脏。

知乎用户 登山包 发表

看了这个视频,你就知道为什么人才流失严重了。

要换成你,你也跑,而且是越有本事越跑。

BV1T64y1d722

知乎用户 七星点心 发表

人才流失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

“四一二” 政变的那一天起,国民党失去了对基层的控制,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从一个革命志士汇聚的革命党变为了投机人士与军阀聚集的掮客党,在这群投机者与军阀的祸害下,国民党终于丧失了他仅有的光荣,并最终丢掉了政权。当晚年的蒋介石遥望着福建沿海时,不知会不会悔恨当年他在 4 月 12 日的所作所为。

一说起 “四一二” 政变,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血腥屠杀。

但是实际上,“四一二” 政变对于国民党的损害远远大于共产党,蒋介石为了夺权而盲目发起的清党行为,彻底破坏了国民党与基层的联结,摧毁了党的中坚力量,并让孙中山等老一辈国民党人奋斗多年的民主共和理想付之东流。

据统计,从 1926 年 - 1929 年,国民党党员的人数从 15 万增至 63 万。这些党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且大部分都持左派或者同情左派的立场。

但是,对于极其厌恶共产党与左派观点的蒋介石来说,他是决不能容忍这一点的,蒋介石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清除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左派,而四一二就是清除异己的极端手段。伴随着大量共产党员被屠杀,很多国民党左派也惨遭清洗.

1928 年 1 月蒋介石重新掌权后,立即命令全体党员重新进行登记,凡是有左派倾向的党员一律清除出党,在蒋介石的默许下,地方的旧官僚与地主立即开始报复这些曾经与共产党一起执行土地改革的国民党左派。

在浙江,多名左派领袖被暗杀打伤,在蒋介石支持者张人杰的主持下,大批国民党左派被逮捕杀害,而左派党报《民国日报》也被强制停刊。在各地右派势力的打击下,国民党左派逐渐式微,他们要么心灰意冷,不再议论政事,要么干脆投靠了共产党,彻底抛却了三民主义。

自毁根基:清洗国民党左派意味着什么?

据身为国民党左派的汤良礼估计,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员有多达 80% 的党员属左派(略有夸大),其中的青年党员更是大部分都同情左派(1929 年三分之一的国民党员在 25 岁以下)。可以说,在当时中国,但凡是来参加革命的年轻人或是有理想的人,大都是左派人士或是同情左派,左俨然成为了革命的一个标志。

左派人士不仅在国民党中为数众多,而且更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据何应钦回忆,在和共产党合作之前:大部分的国民党员不愿做实际的下层工作,使得党与基层的农工互相分离,而在和共产党合作后,由于共产党的号召与生命力,大批的青年国民党员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并成为了国民党与基层民众联结的纽带。

据当时的统计,在基层工作的人员中,只有 1/4 是共产党员,其余 3/4 全是国民党左派。“四一二” 政变就像是一张用来过滤的大网,自动将那些贴近群众,为国奉献的革命青年全部一一筛掉,而那些自私自利的旧官僚、地主与政治投机分子却安然的留在了网内,并成为了政变之后党的中坚力量。

知乎用户 Hana 发表

因为国内不需要这么多人, 也容不下这么多人.

人才跟着项目走, 项目跟着资金走. 资金到位, 人自然就回来了, 钱给够了, 还能带技术回来.

如果投资不增加, 这些人都跑回来有什么用? 变 996 为 007 吗?

知乎用户 大先生 发表

因为我们熟视无睹,放任自流。

曾经,我们差距太大,所以大搞 “公费留学”,节衣缩食送了一大批人出国深造。

在小平同志买教材都要亲自找财政部长 “讨要” 外汇的时代,这么做真太不容易了。

当然,付出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也形成了这个蔓延全国的留学风气。
某些留学人回来后,面对巨大差距,对洋人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也就此诞生了出来,它造就了一大批公知恨国党,影响至今。

公知们站在讲台上、作协里、媒体中,利用自身的资源,享受着中国的待遇,拿着西方 NGO 的钱,鼓吹西方的美好,歪曲我们的历史,抹黑我们的英雄,不断解构着我们的价值观。

直到今天,他们还在负隅顽抗。

有人嘲笑公知们 “掩护了中国的崛起”,这也太看不起他们了。

公知的真正成就是一一**制造出一大批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学生娃娃对国家及人民毫无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正在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大问题。

现在,我们的思想还没扭转过来,2015 年起,中国就不缺普通人才了。
中国很缺顶级人才,太缺了,因为我们要 2025 产业升级,没有顶级人才加持,升级这件事基本上无法按时完成。
但我们的整个体制,还沉浸在 80 年代的人才饥渴里无法自拔。

顶级人才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钱衡量,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情。有了他们才能谈突破、超越,而不是亦步亦趋、始终落后。

举个例子,质能方程值多少钱?
它一钱不值,但它既能毁天灭地,又能改变人类能源,这还是钱的事吗?

再比如,曹原发现的石墨烯超导现象,值多少钱?
也不值钱,但这个超导一旦在中国形成产业,得到大规模使用以后,那就不是钱的事了,对于国家就是一项肆意收割世界的 “科技霸权”,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我们已经世界第二强了,美国要跟我们全面脱钩。

舆论上打击我们,文化上贬损我们,科技上卡死我们,经济上制裁我们,就差向我们开火了。

整个五眼联盟都视我等为眼中钉、肉中刺,

昂撒匪帮的特混舰队,已经从伦敦起锚,往零丁洋进发了,衮衮诸公,还在争辩 “英语是必考还是选修” 之类的问题。

若不想一直做昂撒匪帮的奴隶,摆脱被剥削的现实,必考这条路还能继续走吗?

我们的学校还在鼓动顶级人才出国深造,
还在给五眼联盟输送大量顶级人才,并任其挑选,甚至策反我们的人。
不遗余力安排二鬼子进入体制内,给他们提供机密情报。
让中国留学生带头污蔑中国,这类例子还需要多少才能扇醒某些中国人?
中国的家长们还在给五眼联盟缴纳大笔大笔的 “留学经费”。

上面这些事情,还要存在多久才能改变?有生之年吗?

1,留学集中在英语国家,五眼联盟占比高到离谱的 70%,大致说明了英语必考的严重后果。

2,留学低龄化愈演愈烈,说明中国的有钱人可能不信任中国的教育。这造成大规模的财富流失,而且会造就一大批价值观迥异的 “高级国民”,这些人不回来还好,如果回来,今后必然给中国添堵。

英语教育搞得再好,语言环境能超过五眼联盟吗?你从娃娃抓起,人家直接连娃娃都给你抓走。

3,中国留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比后面 19 名的总和还要多,说明中国高等教育的信任度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4,留学生性别比例变化

1980 年第一批留学生性别是男 9 女 1,
2019 年留学生性别总体大致是男 4 女 6,
其中,
赴美国留学:男 49%,女 51%
赴英国留学:男 37%,女 63%

道理很简单:女留学生更容易操控,适合归化,入籍,问题较少,收益较大。基本不存在种族问题。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们未来该怎么做?

1,亲兄弟明算账,把政府财政投入到大学教育的成本,分摊到每一位大学生头上,并签订《公共财政培养欠款协议》,方可办理大学入学手续。

培养欠款金额计算公式:

当年财政拨款 ÷ 在校生人数 × 一般学年数。

每位大学生大概能分摊到 100~1000 万公共财政的培养欠款。

这笔欠款正常为 “沉睡状态”,存在于每位大学新生的征信报告上,只要你办理了大学入学手续,这笔欠款就会存在。
大学生的家庭成员都是欠款担保人,只有移民、入籍、叛国之类的特殊情况才会触发其生效,一旦生效就会被连本带息催收。
也就是说,只要不占用中国大学资源,你来去自由,祖国提供了你长大成人所需的一切公共资源,也对你仁至义尽了。

PS:欠款不包括:各级政府投入的生育、儿童疫苗、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设施等财政支出,这些算是中国人民友情赠送的。

2,大学毕业 15 年内,只要在中国缴纳社保满 10 年,符合这个条件,培养欠款自动清零,去留再无任何限制。

有特殊情况的申报说明,并在其家属长期居住地及工作单位公示。

中国社会精心培育你 20 多年,财政总支出几百上千万,要求你 38 岁前为中国工作满 10 年,请问有哪一点不合理?

难道中国政府的教育投资,就是为了给美国人培养 “卧龙凤雏” 的?

3,大学生出国留学,5 年不归的,移民的,入籍的,培养欠款都会被触发生效,利息从大学入学开始计算,并启动国家催收模式,连本带息向其家庭追索这笔欠款,用于发展中国高等教育。

4,建立红黄绿名单管理,

红色

出国留学工作的时间超 5 年,或实锤移民入籍,实锤叛国的,要求其家庭连本带息马上结清培养欠款。

同时不予给其直系亲属办理任何涉外手续,停止境外汇兑业务,起诉查封其境内外资产,不再接受医疗报销,家属退休金减半发放,一切国内公共优惠政策均不得再享受,直至其结清为止,结清后再恢复各项待遇。

特殊情况写申请特批,并需要提供国内第三方担保人。

另外,发现一起惩罚相关机构及个人一次。

1,其母校消减当年千分之 1 财政拨款。
2,当年的教授导师,如有鼓动该生留学、移民、叛国情形的,让其引咎辞职,已退休的,退休金减半 1 年,情节严重的,取消一切待遇,并移送司法、公诉审判。
3,系主任,罚没本人当月工资 / 退休金,勒令其给管理机关作出深刻检查。

黄色

出国留学工作未超 5 年,但疑似移民入籍、疑似叛国、或滞留不归的,属于重点关注对象,可以通知其家庭到指定地点说明情况,要求其先缴纳欠款本息的 50% 作为欠款保证金,同时也不予给直系亲属办理任何涉外手续,并提供资产担保措施,特殊情况写申请特批。

绿色

符合要求,培养欠款继续沉睡,直至清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述内容节选自如下答案,深入了解可移步。

标签异常,直接点入即可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写这么多,我批判的实际上只有 3 个事情。

一,英语不合理的考评筛选地位。

废除英语必考,一律选修,非必要不纳入筛选考评标准。让学生把更多精力、资源投入到专业课上去。
同时提高语文、历史的难度,加强中国优秀思想、文明内核价值的传承发展,以构建今后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争取形成一种以中国为策源地的 “东方文艺复兴” 态势。

二,遏制人才流失,尤其是顶级人才流失。

流失的关键不在学生,不在待遇,而在讲台上,在教授的大脑里。
教授的思想塌方,他教出来的学生多半也思想塌方,他在讲台上大放厥词,在言行上崇洋媚外,传授着最先进的知识,散布着最落后的思想。
学生们一个一个变得精致利己,毫无家国担当,完全脱离了供养他的中国劳动群众。
高等教育要整顿的重点是教授群体,是那些在讲台上反党、反社会主义、脱离群众、崇洋媚外、歪曲历史、自视高人一等的禽兽知识分子们。

三,公立大学要实行《公共财政培养欠款协议》。

要让学生们明白,倒底是谁培养了他?为了培养他又花了多少钱?
财政给钱的要追求回报,学生花钱的要清楚自身反哺责任,不能拍拍屁股就报效外国去了,没有丁点儿限制,让祖国人民当冤大头。
财政对教授群体要有必要的管控监督手段,不能让教授这个 “包工头” 乱搭乱建,带头违反施工图纸,把楼修国外去,给甲方留一堆豆腐渣工程。
对于我国急需的理工科人才,尤其是顶级人才这部分,必须看紧抓牢,因为科研人才的黄金期普遍都在 40 岁之前,年龄大了搞突破是小概率事件。
他们数量也不多,一年十万人顶天了。
但顶级人才是突破科技封锁的尖兵,是中国未来的脊梁,是国家持续强大的根本。
培养一个理工人的成本是文科人的三倍以上,所以,无论如何,使用各种手段、政策工具,留住他们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文科可以根据文化输出需求,适当放松一些)

全文完

知乎用户 大可 Duck 发表

《2021 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全球共计有 3228 人财富超过十亿美金,中国共计有 1058 位富豪上榜,位居全球第一。

知乎用户 gong 发表

就压根没有人才流失!

根本用不上那么多知道吗?

都喊着缺人才缺精英,嘴上喊一喊罢了。

我有一个搞研究的高中同学,硕士。2014-2017 干了 4 年工资没动过,一毛都没长。据他说他在的这四年光他们一个组成果就出了两个 (成果我没考证,但是工资我看了银行短信,确实没动,16 年社保基数上调到手工资还降了 110,奖金可能不是爱存不存发的我也没见着)。

然后果断不干了,联系到以前同事,出国。19 年回来给我们说,干的一模一样的活。国外拿的钱在当地购买力是国内的 7 倍还多,决定定居了,改不改籍以后再说。

就这样的氛围是缺人才吗?7 岁上学 27 研究生毕业。20 年头悬梁锥刺股,然后换来一个没上升空间的工作,我觉得挺可惜。他还挺乐观,说可能是不需要我这样的废材吧。需要会酿酒的专业人才,要不就是韦神那种从小就天赋异禀的大神。

科技研究,发展方向什么的都不用我们操心。有专门的大老爷管,大老爷下去了不是还有小少爷么。

脚踩泥巴的肩抗大老爷苦哈哈们还是别想那么多,不配做贡献。

不过大家还是要多生点娃,上不上学的无所谓。以后还指望孩子们跑跑腿,种种地,挖挖矿,干干力气活什么的。这也算是为了伟大复兴出力嘛。

我就算了,我心疼孩子。

知乎用户 我又回来了 发表

搞航天那批人够精英、够人才吧?

每次新闻都说平均 30 岁,后来我回过味儿了,都说十几年了,老人去哪了?

一查,呵呵,这人才们工资咋还没有我高?

知乎用户 勃彪​ 发表

因为有拳师和伪工程师

知乎用户 假面骑士 发表

因为流失了的变为人才,没有流失的不会变人才。你把牛顿放到清朝去,他永远不可能成为牛爵爷。

知乎用户 寒冬将至 发表

真正的大牛会选择回国,或者最少回国占个位置。

知乎用户 如意金箍乎乎乎 发表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

拿硕士找工作为例:

1 钱,包括工资、福利、补助、工资可得程度。综合物价、购买力的话,大概相当于发达省份二线城市到手 15K*13 的水平。

2 事,包括工作内容,生活中门门道道 (例:老人看病娃念书)。* 当然疫情应对是极大的减分项,也说明欧美的日薄西山,祖国的日渐强盛。

3 离家近,通勤一般极少会单程超过 1.5 小时。

总体上博士后比上述略多,大概 18K*13;PHD 略少,13~14K*13。

而且吧…… 一提到人才,那可都得是藤校数学系 PHD 大神,至少也得是个青千,再或者知名外企的高管也凑合。那些二十啷当岁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大厂的码农、科研流水线做实验敲电脑的民工,在国内的语境下算 “人才”?运气不好或脑子不灵光去错了地方,连人都不算了。

一线城市,年薪 10 万的 “恩惠” 你香不香?要不要感恩戴德?

“不经常加班” 当一种稀缺福利来吸引你,你香不香?要不要感恩戴德?

“非升即走” 的 “历练”,你香不香?要不要感恩戴德?

“人才” 流失一点也不严重,大佬们回国圈钱发 paper 的多了。流失的是普通工人,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存在人才流失,而是因为人才严重过剩导致的自然溢出。

知乎用户 寂灭之后 发表

中国基数大啊!2021 年高校毕业总人数超过了 900 万,都要找工作,人才一多了就会内卷,一部分人去漂亮国,不仅减轻了国内内卷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输出了内卷

滞留米国的人大多数还是高端的人才或者家境富裕的,他们在米国用自身的优势获取了本就不多的教育医疗资源,让米国更加割裂!抢走了本来属于老白男的资源。

如果这 150W 人全部回来,会抢走多少人的饭碗。

他们的滞留对国家民生大计的领域影响不太大,毕竟从事这些行业可能他们连政审都过不了!

知乎用户 羽晓舟​ 发表

这些人不留到外国,在中国搞事情那怎么办?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放人去国外。

你感觉是流失,但是实际上是甩锅。

知乎用户 脚蹼 man 发表

为了发展经济,给企业让利太多了

想办法让企业提高研发经费,人才就有去处也有更好的待遇了。

现在企业不搞技术,都是再搞现成的东西,企业不是很需要高端人才,待遇自然给不高。

待遇不行,人家又有能力不缺下家,自然要用脚投票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怎么看都是因为岗位不够所以才出国了,长期以往对国家不一定是好事,毕竟确实是人才流失了,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少一些人才和你一起卷,难道不好吗?你卷的过别人吗?

知乎用户 黄鹤楼 1916 发表

最近很多人炒作清华北大多少多少人才去国外不回来了,拿着中国教育的经费读到大学,去给美国做贡献。不爱国,是汉奸。。。。

你们天天说中国人才流失,我就想问一句,中国现在到底哪个行业缺人才?

明天国外回来一百万高端技术人才,你给人家怎么安排?

让人家从技术员干起,一个月给人家万八千的,让人家北漂十年买不起房子?

还是回来的直接高官得坐,骏马得骑,把在国内艰苦奋斗的高端人才的上升空间全给抢了去?

还是给人家另开一堆科研院所,保持国外的高薪待遇,让人家专心科研?

上面的哪个能做到?

哪个也做不到谈个屁人才流失。

国外人才要是都回来了,你信不信北大保安都得要博士了?而且工资还是 4500,三班倒。

等中国做到 GDP 全球第一,人均 GDP 30000 美元的时候,流失的人才回来踏破海关门槛,你都拦不住。

知乎用户 落寞的米格战机 发表

因为这算的不对啊,研究生学习又不是当年学习当年回来,今年回国的人是几年前出去留学的,算比例除以当时的留学人数才有意义,除以今年出国留学的人数没有任何意义啊,中国留学生人数应该是在增加的,这样当然越算比例越少。这样只能搞个大新闻吧

知乎用户 垃圾砖家​ 发表

因为人才太多,需要 “流失” 出去一部分,从而提高就业率,提高国内百姓的幸福感,减轻内卷;

此外,我们的产业升级目前来看还远远满足不了大量硕博人才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因此也需要其他国家来 “帮我们” 消耗这部分人才。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因为用爱发不了电,用脚投票一向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

知乎用户 张骁 发表

严重?真的严重吗?横向比的话,也就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时候,算严重了一点。我们纵向比较一下,现在已经算是进步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 “北京人在纽约”,上世纪的电视连续剧,真的是国内的中产挤破头要去美国开车刷盘子。现在好多了。

想想也正常,“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有的时候我们说人均 GDP 不是很靠谱,但是也是一个相对客观一些的参考了,毕竟,咱们还是发展中国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知乎用户 孔涛罗 发表

不认真发展内循环,自然没有资格拥有高端产业

可是又培养如此多却也根本消化不了的人才

这不就是世界的人才库嘛,春秋战国的最大人才库魏国直呼内行

知乎用户 起名困难户​ 发表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和爱国挂上钩,不是说去了国外就不爱国了,有很多方面确实国外要优于国内。

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国外的生活压力比国内要小的多的多的多…

知乎用户 房地产小会计​ 发表

先回答一下问题

科学家是需要花钱养着的。很多人穷其一生不会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在科学家层面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古人说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一句真理。早几年中国一心发展经济,养不起这些不事生产的书生。我们甚至于连工程师都养不起,需要他们用情怀工作,用爱发电。

此外我们还卷… 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的岗位都是流水线做 T 恤做玩具。我们也没多少中高端岗位… 于是那个卷啊…

发展中国家无法避免被发达国家虹吸人才

再吐槽一下题主… 我定睛一看你这数据也是标题党啊…

知乎用户 scutzsffeell 发表

高赞的大多数都说是科研人员比如硕士博士这类的人,其实远远不止前几年就爆出来一个新闻说西北地区的一个研究所十几个人集体辞职你自己想想为啥吧。

其次是地基没打好,也就是技术工人,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是技术断层的问题,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蓝领是很吃香的,现在完全相反,多如牛毛的高职院校招进来的学生也完全无法符合市场需求,技术工人是要地位没地位要薪资没薪资,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傻瓜自然不会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反应到现实中相对应的就是哪怕科研人员在图纸上把草稿打好但是没有技术工人就完全无法把实物变现,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现在升学和就业市场上已经普遍形成共识,优先 985,211 甚至三本,专科院校直接 pass,有钱有权的富二代们早就出国了连高考都不参加。

所以真正去专科院校的基本都是差生和不学无术的学生,久而久之社会甚至学生自己都不看好专科院校认可度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就连高职的榜样深职院都遭到过学生家长们的质疑。

前几年的时候央视有拍过一部职业教育纪录片里面有提到一名在码头从事货运工作的高级技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明确表示他将来不会希望他的孩子再去学技工,他本人虽然拥有这个行业里最抢手的技术和能力。

但每到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或者孩子相亲的时候,他本人是最羞于开口的那个人,而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拥有他这个技术能力的工人不超过十余个,有的企业甚至开出十几万块钱的薪酬福利来聘请……

知乎用户 BruceSilent 发表

人家能在国外住着大 house 享受 8 小时工作制,不算高的物价,60 美刀能买一堆东西

为什么要回来陪你 996 住鸽子笼?

当然可能会有人反驳说:

钱学森,杨振宁不也从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回来了?

但,有几个钱学森啊?有几个杨振宁啊?这种级别的知识分子,凤毛麟角;

这种顶尖知识分子,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需要担心物质生活的,所以他们不在乎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

更多的人才是最普通的人:是被 996,35 岁榨成干电池被当作垃圾扔掉的普通人,穷尽一生奋斗至死只能换来一套建秋严选大 house(2.8 平米大客卧)

而太平洋的对面,立党拿着 8000 美刀的月收入住着大 house;“不管我要吃肉肉,就要吃肉肉”

所以中国的人才为什么流失严重?

知乎用户 h 汉唐气象 发表

流失的根本不算人才。只要司马南陈平这样的人还留在亲爱的祖国就行

知乎用户 夏天的雨 发表

一,历史的原因。由于过去几百年的差距,西方不仅有了财富优势,也借此养出了若干优秀大学、研究所等平台,以及占据了评价标准和舆论宣传高地,所以就会给人才形成一种感觉,甚至是思维定式,外边环境好、水平高,要去外边才算更上一层楼。

二,现实的原因。主要是人均差距,人均占有的财富、环境、施展平台、教育资源等有差距,就会给一些人感觉外边待遇更好,更宽松,说白了,都是人口多少的问题。

知乎用户 炸乎​​ 发表

讲个真事。哈工大热流体一学霸妹子,素人,男朋友是当地官二代。男的父母觉得妹子家条件太一般,就给儿子安排跟门当户对的女生相亲。男的偷偷去相亲跟人好上了,之后被妹子发现,分手。没出一个月男的闪婚,又没出一年闪离。然后回头挽回妹子。妹子拒绝,富二代开始威胁和骚扰,最后发展成了到处约炮拍裸照发给妹子,妹子拉黑屏蔽,二代再通过途径找到妹子新的联系方式继续发。最后妹子害怕在哈尔滨当地甚至是国内被打击报复,于是跑到日本,目前在日本搞科研,核电领域。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没有代表性么?我觉得很有代表性。只要你们把男女关系的因素屏蔽掉,就能看到两个阶级的缩影。

知乎用户 PDC 轮值主席 发表

中国人才太多了,你应该感谢他们不去卷你,而是去卷外国人。不然像这样的事情会更过火

知乎用户 我不吃西红柿 发表

个人愚见

大部分的企业是不愿意搞研发、搞技术的,所以很多技术人员只能流失掉了。

知乎用户 知极而行 发表

不用担心

我们所谓的出国的人才

在国内 基本都是不会被重用的那些人

不损失

知乎用户 牛奶爱口罩 发表

作者:田方萌(腾讯 · 大家专栏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师)最近,《环球时报》刊发了一则有关高校教师出国不归的报道,又引发了一轮针对 “人才流失” 的媒体讨论。作者以信誓旦旦的口气宣称:“众所周知,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2013 年的一个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 87%。”此话被很多网络媒体当作标题,耸人听闻地流传在微信圈内。所谓 “中国顶尖人才流失最严重” 的说法近几年不断见诸报端,然而它背后的数据来源却未经细查。经过一番追根究底,笔者发现这一说法并不成立。由于某些学者和记者夸大了人才流失的现状,使其真相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三个常被误引的统计数字】最近五年,国内媒体上出现了成百上千篇针对中国人才和精英外流的报道,其中相当一部分误引了三项有关的统计数字。其一是 “中国海外移民数量居首”。2010 年 6 月,《南方周末》刊发重磅文章《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其中提到:“中国社科院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 如果说 “正在成为” 尚且留有余地,一个半月后《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第三波移民潮凸显打造 “宜居中国” 的紧迫性》则全然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7 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的年度系列黄皮书,2007 年的那本收入了《中国海外移民情况述评》一文。作者李小丽在文中引用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讲话,指出 2005 年全球有 1.9 亿人生活在国外,而中国的海外移民据估算高达 3500 万,她因此得出了中国移民占全球移民 18.3% 的离谱结论。这里作者混淆了 “中国移民” 的人口学概念与 “海外华人” 的人类学概念,错将 3500 万当成了由中国移居海外的人口总数。其实这里的 “海外移民” 主要由在国外出生和长大的华裔外国公民组成的。那么,作为流出国,中国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国际移民,即那些过去生长在中国,而如今迁移到国外生活的人?根据联合国人口署根据各国普查数据的最新估算,2013 年共有 934 万中国人生活在世界其他国家,仅占全球 2.3 亿国际移民的 4%,排在印度(1417 万)、墨西哥(1321 万)和俄国(1084 万)之后,谈何 “最大移民输出国”?随着这一原始数据被夸大,一些评论家也跟着以讹传讹。比如,专栏作家薛涌在《中国的海外大移民》一文中写道:“《华尔街日报》最近在一篇关于中国移民的长篇报道中感叹…… 现在哪里是 1000 万的问题,是一个亿!该文引用香港一位移民专家的话说,到 2020 年,离开中国的人累计将有两亿!” 笔者对比了《华尔街日报》的英文报道《中国大移民》(The Great Chinese Exodus),原文作者讲得很清楚,一个亿是指中国一年的出境人数,而非移民存量。所谓的 “移民专家” 也是薛涌生造出来的,原文只引述了香港某经纪公司(brokerage firm)对旅游市场的预测——中国年度出境游客将在 2020 年达到两亿。另外两项常被误引的数字涉及理工科人才的流失状况。有一项被国内媒体广泛引用的数据称,“清华北大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七成以上去了美国”。这一数据最早见于 2001 年《求是》杂志刊发的文章《21 世纪全球人才争夺及其思考》。作者陶涛声称 “1985 年以来,清华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 82% 去了美国,北京大学的比例为 76%”。他在文中并没有给出数据来源。据中国科技政策专家曹聪猜测,仅在 1985 年后的某一年,清华北大可能有“七成” 高科技专业学生赴美留学,而陶涛将这一年当作了 “1985 年以来”。根据教育部近年来的统计数字,北大清华等名校本科生出国的比例不到三成,研究生也就一成左右。当然也有些人工作几年再去留学,但笔者估计总的出国率也不会超过四成。第三个数字即是《环球时报》提到的高达 87% 的“平均滞留率”。作者只说该比率源自某“权威数据”,而未注明出处。笔者查证,这一说法的始作俑者是 2013 年 6 月初《人民日报》刊发的报道《我国流失顶尖人才数居世界首位》。文章作者盛若蔚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处了解到这一数字,那位负责人同样没有给出数据来源。据美国橡树岭科教研究所(Oak Ridge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Education)发布的研究报告,2006 年在美国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到 2010 年有 87% 仍在该国从事科研工作。人才小组的负责人或是采访的记者很可能将留美博士群体扩大为中国所有在国外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相对比例也应当重视】时下的中国流传着一句口号:“人才是 21 世纪最宝贵的资源。” 既然人才最宝贵,流入国纷纷出台选择性的移民政策,吸引他国人才前来为自己服务;流出国眼看着高技能国民迁往国外,则担心自己成为人才竞争中的输家。2009 年 7 月,《广州日报》登载了一则报道,标题称 “中国成人才流失最大国,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此后关于中国成为最大人才流失国的言论不绝于耳,笔者一度也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下面我们就拿数字说话,看看这场人力资源战争中我国的表现如何。由于联合国人口署的数据未包含教育程度信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供了目前最为全面可靠的国际人才迁移数据。该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世界主要的人才流入国,通过合并 2010 年左右各成员国的普查数据,辅以各国高学历人口的统计信息(高学历定义为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研究人员就可以估算出每个国家的人才外流规模和比率。以规模论,中国在 2010 年左右有 166 万高学历人才在经合组织国家生活,小于首位印度的 208 万,高于第三位菲律宾的 142 万。所谓“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 所言不虚。不过,评价一种人口趋势,我们需要观察目标群体及其对应总体的关系。这就好比身家千万的富翁与仅能糊口的穷人一起炒股,即使富翁损失百万,穷人损失一万,后者遭受的经济损失从比例来讲也比前者严重得多。由于中国高学历人才的基数很大,尽管出国人口规模庞大,其 “流失率” 相比其他国家还是很低的。有关人才流失的讨论经常忽视或轻视这一点。如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主任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指人才竞争),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根据经合组织的迁移数据,中国在 2010 年的人才外流率仅为 1.8%,也就是说每一百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国人中,只有不到两人生活在国外。这一指标明显低于同为人才输出大国的印度(3.2%)、菲律宾(7.4%)和墨西哥(6%)。在有据可查的 67 个国家中,中国的人才外流率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中的人口大国。与其说中国 “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 的国家,不如说它是流失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十几个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外流率都在 15% 以上。例如,海地的人才外流率高达 73.9%,四失其三;圭亚那则跃至 92.7%,十失其九,这两国才堪称流失最严重的国家。经合组织 2000 年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的人才外流率为 3.4%。十年后下降到 1.8%,一是因为中国高校扩招,增长的基数拉低了这一比率;二是因为众多留学生纷纷回流,使早年的流失局面大为改观。截至 2014 年,中国的留学生累积人数已达 305 万人,其中 107 万人当时仍在国外学习。已经结束留学的 198 万人中,140 万已经选择回国发展,使回流率达到前所未有的 72%。根据上面提到的橡树岭报告,即使在科技领域的中国留美博士中,毕业五年后仍在美国工作的比率也从 2001 年的 98% 降到了 2011 年的 85%。这一趋势类似上世纪 80 年代末台湾地区和韩国两地出现的归国潮。这两个经济体也经历过类似的人才流失现象,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缩小后,就开始享受海归们带来的人才红利。【顶尖人才是否大量流失了?】有人或许会问,同样受过高等教育,北大清华毕业的留洋博士和地区院校的专科生可以等量齐观吗?的确,统计数字掩盖的真相,常常和它揭示的事实一样多,如果不是更多的话。一般来说,国内高校的名气越大,毕业生出国的比例也越大。上文提到,北大清华毕业生高达七成的出国率实属夸大,可就算二三成也很可观啊。经合组织收集过博士学历人才的跨国数据,不过没有提供流出国的分布状况。我们不妨根据 2013 年度的 “美国社区调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看看号称“人才磁场” 的美国吸引了多少来自中国的聪明头脑。美国社区调查名为 “社区”,实际上每年随机抽查全国 1% 的人口,因此该样本很具有代表性。对该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后,笔者发现在中国大陆出生的旅美人口当中,有 12.4 万具有博士学位。在全美 75.7 万拥有博士学位的移民中,中国人占到 16.4%,其规模高出印度(9 万人)三分之一,是墨西哥(1.4 万)的近九倍。美国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针对该国科技工作者的调查也佐证了这一比例:2010 年全美有 39.5 万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出生在国外,中国人就占了近四分之一(23%),第二位的印度人仅占 13%。截至 2010 年,中国高校累积授予了 33.5 万人博士学位,在美国的中国博士相当于这一群体的三分之一强。这难道不是“顶尖人才流失最严重” 的明证吗?细查数据,笔者却很难支持这一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英国皇学科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称许多英国科学家纷纷到美国就职。一位记者听说后,形象地创造了 “人才流失(brain drain)” 这一用语。可见,人才流失原本是指已经工作的优秀人才移居国外,比如中国体育界的 “海外兵团”。旅美的中国人有多少是在国内戴上博士帽后才出国的呢?调查数据没有给出学位授予地点,不过我们可以合理地假定,32 岁以后来美的移民应该在祖国或其他国家获得了最高学位。依此推算,有七成旅美的中国博士是在美国受训的,剩余三成中还有一少部分是在其他国家毕业后赴美就业的。真正在国内读完博士以后来美工作的人才,大约只有两三万人。对于美国培养的中国博士,我们不好讲“顶尖人才流失严重”,而应说是“顶尖学生大量留学”,因为他们出国时还只是本科生或硕士生,并非国内外的“顶尖人才”。中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出国深造,需要在西方经过多年学术训练,才能成为成就突出的科技工作者。西方大学为他们投入了巨额奖学金、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便利的研发环境,这些都不是中国目前能够提供的。我们既不能假设这些天才少年留在中国就会成为同样杰出的人才,也不能认为中国理应完全享有这些人才。这同冷战后俄国的科技人员大量流失西方国家,具有性质上的显著差异。就笔者所见,仅有一位叫“卢晓东” 的学者在《中国科学报》上作过类似的区分。对于国内毕业的旅美博士,是不是可以视为人才流失呢?其实也不尽然。中国博士在国内毕业后,很多人选择到美国作博士后或访问学者,目的在于回国找工作时更具竞争力。他们的人数虽然可观,但其中很多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回国,属于“人才流转(brain circulation)”,而非人才流失。美国社区调查没有提供签证状态,但报告了入籍情况。45 岁以下国内毕业的旅美博士中,只有 4% 已经成为美国公民;而在美国拿到最高学位的中青年博士中,近五分之一都已经放弃了中国国籍。可见前者很可能只是临时居住在美国。不可否认,中国在海外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巨大,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巨额损失呢?我们想要答案这个问题,不应简单地计算出去的人头,因为人才外流不同于水土流失。有一种理论认为,海外人才可以通过汇款、投资和知识传播,回馈和刺激流出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其祖国能够利用好海外人力资源。根据另一种理论,人才在发达国家将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国际贸易也可以使本国居民受惠。还有一种理论推断,仅仅因为存在出国机会,很多学生就会为之追加更多人力资本。而这些准备出国的学子并不会全部出国,由此产生的人才或许比闭关锁国时还要多。究竟人才外流对中国是祸是福,因职业、时段和海外联系而异,这里笔者只想强调其复杂性。总的来看,目前中国的海外移民数量居世界第四位,高学历人才外流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外流率则位于最低的国家之列。

知乎用户 wom 发表

1. 待遇问题。

学习苦读十几甚至二十几年,各方面待遇比不上关系户比不上流量明星甚至比不上房产中介的!

老板不舍得提高待遇,画大饼都不上心,有时候还给小鞋穿,员工出走是正常现象。

长此以往放任下去,不仅仅是出走问题,招员工都难了。

2. 宣传导向问题。

屠杀大陆原住民,还把这天设立成庆祝节日,并自诩代表人类先进文明!

主动侵略多个国家地区,搞的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却说是为当地人民夺回自由平等,当任总统还拿了和平诺奖!

当着全世界面,把当任总统闭麦了,总统大选明牌作弊,吹嘘自己民主公平公正,依法治国。(心疼川宝,呜呜呜)

夫妻间结婚,默认妻子随夫姓。国家的领导人,著名的女权领袖,当年律师生涯的第一件案子是帮 qjf 辩护还赢了。这就很女权!相对的,作为全世界女性地位最高的国家,天天被对面的各种基金会养的 dog 天天打拳。

知乎用户 墨小宝 发表

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正门墙上有一封中英文对照的信,是当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校长詹姆斯写给美国总统的。

他说:“这个国家(中国)太过神奇和伟大,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用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完全覆盖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远比用军旗去统治他们更可靠。假如美国能将中国学生成功地吸引进来,那么美国这种从文化上控制中国的方式无疑是最巧妙的……

你看完这封信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呢?

清华大学的人才流失,并没有因为这封信的存在而减少,有知识真的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也不代表有骨气。

当我们还在对 “科学无国界” 津津乐道时,别有用心的“人”,早已经用实际行动推翻了这句话。

就像郑强教授说的,你为他们效力,你的科研成果很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就会被拿来对付你的祖国。

在十年前,这种说法也许显得悲观而阴暗,但如今它已然被验证,比如,近年来欧美对我国进行的芯片技术封锁。

甚至几十年前,钱老在米国的遭遇,就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接下来,简单讲讲民族脊梁钱学森的故事。

1949 年,由于冷战的影响,身为中国人的钱学森开始受到排挤和迫害。美国 FBI 先是吊销了他的机密工作文件,使其无法继续科研,然后在他 1950 年宣布回国后,立即将他投入监狱。

就是在这一时期,曾是钱学森朋友的美国海军部次长坎贝尔评价钱学森说:“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让他离开美国,他无论如何抵得上三到五个师的兵力。” 以美军一个师大概两万人的编制,钱学森一个人就相当于六万到十万美国人。

1950 年 9 月 6 日,钱学森被美国以 “企图运输秘密科学文件” 的罪名逮捕,关押在特米娜岛长达 14 天。

在监狱里,钱学森不允许与任何人交谈联系,晚上每隔 10 分钟就被开强光灯检查一次,结果在这十四天里就钱学森瘦了二十七斤,出狱时还得了暂时失语症,见到来接他的蒋英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之后,钱学森又被软禁在家五年之久,直到 1955 年日内瓦会谈,中国以十一名美军飞行员战俘为代价,才换来美国批准钱学森归国。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但究其根本,大多数人穷极一生,追求的也无非就是名、利、社会地位等。如果我们郭嘉的工作环境与薪资报酬不比别国差,这些人才就有了除了爱国之外,另一个归国的理由。

知乎用户 欧皇九​ 发表

个体化、原子化、非商用领域的人才,在中国崛起的故事里是没有位置的。

国家发现不了这些人才,这些人才也没办法得到重视。因为无论使用任何机制来关注这些人群,都有损整体的公平性原则。

这是一种现象,不能简单的用好和不好来描述。

我不觉得人才或者任何人移民美国有什么,我甚至觉得移民减少内卷是值得鼓励的。

我反美主要是因为,美国吃了土地和历史的红利吸收全世界人才,杀光原住民,居然还堂而皇之的卖移民票。应该把移民票都取消了,先让我们移三个亿人才过去。

知乎用户 飞雪连天​ 发表

人多,平均素质也高,卷到不行,自寻出路呗。

当年,美国铁路最难的一段都是华工修的,那时候还大清呢。

中国人的平均能力真的是很高的。

知乎用户 samoc 发表

张陶都能打院士,不敢不跑。

知乎用户 枇杷李​ 发表

1 选拔机制只选无短板生。而不选单长板生,导致偏才不得不另谋出路。

2 高校教育放羊现象严重。“孩子,现再努努力,再咬咬牙,大学就轻松了”,这样的现实,怎么留得下人才?其实我们的基础教育尚且扎实,但选拔机制和高校教育真的是一言难尽。基础教育输送给你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算作很有竞争力的学生,结果你竟然在大学给学生放了四年羊,自己却钻在那里搞一些不知所谓的课题。回头还骂学生没有创造力,还骂基础教育没教好。你知不知道有创造力的学生都被你们所谓的专家闭门造车弄出来的选拔规则逼去了职高,不为别的,因为短板。

3 学术环境和考核机制。你做的研究有多少价值,你就有多少价值?不,考核规则说了算。什么?你发现了青蒿素?不好意思,你论文数量不够,照样不给你院士,茅台?茅台院士可以,她文章多啊。呵呵!你有新的课题?不好意思,你得熬,得等。

最后,总归是不会承认有这些问题的,问题都是软柿子的!谁是软柿子?你自己细品。

知乎用户 朱黎 发表

落后国家人才流失普遍现象。别说人才了。谁不想去高福利发达国家。印度输出人才少了吗 东欧少了吗 非洲少了吗 我记得最早台湾留学的也是大批留美 ,

其实这该反过来问 为何美国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才对

知乎用户 清风 发表

这种扯淡的话题,还老是有人去被骗。

这种先虚设结论 “中国人才流失”,然后才让你分析原因?

分析个毛线,分析。你得先说说,中国的人才到底哪里流失了,你把这个结论先论证出来先。

人才流失,把中国 GDP 流失到世界第二

人才流失,把中国工业流失到世界第一

人才流失,把中国流失到超级大国。

PS: 怕有人说,题主给出的那点有的没的说是论证。

我详说下。

1. 你得解释解释,什么叫 “人才”,不是出国的都叫人才。

2. 你得解释解释下,什么叫 “流失”,刚毕业在当地工作,有经验和技术后回国,这叫不叫流失?几年不回国才叫流失。

3. 你得解释解释,什么叫 “严重”,国际比例是多少,我国比例是多少,中国群众能接收的范围是多少。

看清楚这三个,你就明白,多少人在胡扯,胡说八道

知乎用户 MeeLu 发表

与其纠结人才流失,要不关注一下人才浪费问题?

只要人才浪费程度不太过分,可以接受,那么人才流失的现状也就可以有相应的缓解。

知乎用户 十全八美 发表

千言万语一句话: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有其他一切外在的因素其根本原因都是一点: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离发达国家还有客观差距。

而我们自古就有一句老话 “良禽择木而栖”。

很多回答提到了现在大搞奉献精神宣传,这是必然的,一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奉献,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二是因为不靠这种精神维系我们会流失更多的人才,那么国家会发展不起来,因为靠其他方面来维系真的比不过发达国家。

这样来看,那些宣传中倒在研发、扶贫以及为了中国发展而不顾自身利益、家庭的人的确值得尊敬和称赞。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精神,所以既要理解选择移民的人才(除了那种出去后一直抹黑中国的),也要理解大力宣传这种精神的无奈(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值得宣传报道点赞,但现在确实是异常的大力)。

不要忘记,我们曾经也是世界人才心中的圣地,只是由于从前信息闭塞,这种向往只存在部分听过中华文化的人群。

实力,才是一切。

知乎用户 星火濯尘 发表

特意单独回答下。

个人觉得是因为出过国的想的多半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所以一想到房价工资比,自然不愿意回。但是,去到二三线城市的话要么是因为没有对标企业,要么觉得 “配不上” 自己的。而留在国外,即使是国外不出名的小城市或者 “大农村”,也因为自带“洋味” 属性,也就不会显得如国内二三线那样 low。归根到底,还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不能让普通人不 996 也能过上稍显优质的生活。

知乎用户 干饭仙人 CSY 发表

你应该修改一下问题

问宫酱为何流失严重

知乎用户 鹦鹉博士么么哒​ 发表

红利多了总要分个红吧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我想起了我们县的人才引进,补贴发放方式为公司代领,再由公司选择一次或多次发给员工,当时看到我都震惊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见识到的,大部分人才从小都被国家看中选中,一路读书培育进体系奉献,或者搞体育为国贡献,或者搞军事守卫国防,极少数脱离体系出国自谋生路,不是没有,比例不大。

你以为只要是 985,211 就是人才?幼稚,真正的人才可能跟你没什么交集,流落到社会上的 “人才” 可能对国家来讲算不上什么重要资源(也就是说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你觉得你出国留了趟学你就是人才?

你留学完不回国就是国家人才流失?

不好意思,你那属于国内资本家人力资源流失,跟国家没关系。

我再强调一下,我们这种社会结构下,所谓的人才,所谓的可造之材,所谓的天赋异禀,在 9 年义务制教育,在基层体育选苗,在百万义务兵删选,在公务员选拔体制考核体制下,真正的人才几乎不会被埋没。

可以被斗倒,被抛弃,被浪费,但基本不会没人知,除非你有特别的缺陷。

别自诩人才了,国家压根没看上你。

你还记不记得小的时候的某次数学竞赛,一向自诩优秀的你被一个呆头愣脑的憨头打得体无完肤?

一向自诩追风少年的你,被从山里转学来的某个黑娃,在长跑短跑跳高跳远比赛中,把你打出翔?

你只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你在跟他们的比赛过后也许人生就没了交集,你继续以为你是个人才,你只不过继续在一群普通人当中享受你的优越感罢了,那群普通人要么是没有好的家庭氛围,要么没有足够的资金,要么没有过硬的关系,等等因素,所以他们成不了你,而你,用再多的努力,也成不了那个憨头与黑娃。

你只不过是国家选拔中的失败者而已,你算什么人才?

你只是一个自怜自爱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还有点怀才不遇的清高,实际上除了给自己捞点好处,什么也不是。

所以么,国内没好处,自然不回来。

不是说不回来有错,至少别脸上贴金,往人才两个字上面靠,党的 hr,压根没看上你。

还是那句话,你顶多就是资本家人力资源的流失,阿里巴巴再大,也就一私企,去私企,谁不是为给自己捞点好处?难道还为马云奉献自己的人生?

先问自己是不是人才?

什么叫人才?

有些人挺有本事,挺聪明,但他只算人精,

人才两个字太重,怕你扛不起。

……………………

看来以上言论得罪不少人精嘛,评论讽刺的挺欢,如果这样能让你们这些人精心里好受点,我愿意多挨点骂,积点德,没事,继续

——————————————————————

牛逼牛逼,人精越来越多了,这是炸出来多少人精,呵呵

感恩,混这么多年知乎,这是评论最多的一次,谢谢各位人才(人精)批评指教,祝各位发大财

知乎用户 轻舟 发表

你这个题目是伪命题。因为时至今日,中国从来不缺乏人才。

第一。你都把数据拿出来了,除了看百分比,你还要看绝对值。没有出国留学的,加上出国留学归国的数量有多少,这个数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多少?而不是单纯的滞留率。

举例而言:现在汽车市场有个投诉率。A 车企每年卖出去 100 万辆车,有 10 万辆投诉,投诉率是 10%。但 B 车企每年卖出去 10 万辆,有 5000 辆投诉,投诉率是 5%。从投诉率上来看,是不是 B 车企要比 A 车企低,难道就此说明 B 车企的车比 A 车企要好吗?但你反过来看,A 车企有 90 万辆车没有投诉,B 车企只有 9.5 万辆车没有投诉。

第二。所以,你再反过来看,就拿你说的科学和工程领域来说,这些年中国基建狂魔的称号难道是靠人堆出来的吗?不是的,中国很多的桥梁、铁路、隧道施工工艺以及相关的机械设备不能说世界第一,但至少进步神速。同时,军工行业在全世界围追堵截的情况下,依然有航母、隐身战机等等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这说明什么?滞留国外的人才并没有对中国科技的进步产生太大的影响。

第三。你再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掌握核心和领先科技的国家会允许多少中国的留学生进入到他们的领域?这些年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留在中国的人才又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最后。我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本书,写的似乎是一个外国某个名人在八十年代说的一段话,大意是:中国的前景不可小视,因为中国恢复高考之后,每年将会为中国生产多少万的大学生,这个数量足以使中国在某一天彻底占据人才高地。

知乎用户 咸鱼化的泡面 发表

题目明显有问题,

计算方式基本是错误的。

但居然几乎没有人提到这一点,

反而直接顺着这个错误的条件开始回答。

2014 年出国的人数,用 2014 年回国人数计算百分比?

拿旅游签出去过夏令营了啊?

就算按照全员都是去读本科计算,

2014 年出国的人数也应该和 2018 年回国的人数进行计算。

而 2014 年归国的人数则有相当一部分是 2010 年出国的。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啊,

别总是看到个啥什么都不想着去质疑就顺着别人的思路走下去了,

这不是学校,

题目也不是考试,

任何题目都是应当先判断其是否正确,

再去根据判断结果选择作答或质疑的。

结果现在一大批煞有其事的在利用错误的信息进行分析的,

而更可怕的是居然还有大量的赞同和支持,

却几乎完全没有人去考虑题目的正误。

这就是为什么 996 公司能干的这么爽快,

因为只要给他们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他们便会想法设法的去说服自己,

并开开心心的为这些公司数钱。

知乎用户 Steven 汤圆 发表

就一个原因:用不到这些人,也用不完这么多人。

你们想的是让别人用爱发电,个个都做活雷锋,而不是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没有后顾之忧。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人才都过剩了

用不上的难道就烂在土地里吗?!

知乎用户 蟹蟹爱吃蟹 发表

清北的家属说一个现象:不是每个清北生都去美国,因为能去美国并留下来的都是班上的佼佼者,国外的科研环境和工资,说不羡慕是假的

谁刚踏入科研时,没点情怀呢?不出五年情怀全废,只想搞钱。

知乎用户 北方的巨镜 发表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老师最常说的话。

知乎用户 zion 发表

少生快富。 如果说一个孩子,会占有社会资源,导致国家变穷。那么一个人才,会占有更多财富,导致全社会受损。所以,人才走了之后,比拉大肚子去堕胎的效益更大。

赢麻了。

知乎用户 优秀的小马​ 发表

更新:

责任全在美方。

因为中国不缺人才。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你不愿意卷了,自有大把大把的高校优质毕业生加入到卷的队伍里。

科研真的不缺人,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中国科研缺人才呢,大学里一个非升即走的位置有多少人抢,那可都是名校毕业的博士,可能还会有海外经历,十个人里留下两三个,更有甚者十个里都不一定留下一个。

说的就是你____大学。

企业也不缺高端人才,一般企业本科学历就够用了,外加部分硕士已经完全满足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需求,只有极少数的头部企业才需要并不多数的博士生。

很多名校博士去了街道办等基层工作,也有很多去了中小学教书,还有大把博士去做了本身不需要博士学历就能胜任的工作。

中国根本不缺人才,所以走的越多越好,清北博出去了,其他 985 博士才能拿到更好的职位,985 硕士都出去了,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走了我的心里只有感恩,因为我确实卷不过他们中的多数人。

知乎用户 崔瓢 发表

知乎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可是上面的内容越来越空洞。

高赞答案中尽是些情绪输出、老段子、想当然,没有分析,没有调查,没有一手资料,甚至没什么基本逻辑。就像一群盲人摸象。问题是个好问题,但是人不行。看来知乎人才流失更严重。十分怀念以前的知乎。

————————————

补充一些内容吧。前面答案说的两个事儿我看着挺可笑的。一个是颜宁。清华给她了很好的研究条件,她拿着设备出了成果,成功跳槽普林斯顿。这本来就是人家的计划好嘛。评不上院士就是个给大众媒体口嗨的借口罢了(她何德何能啊上来就要院士,作为院士门槛的科技奖、发明奖她有吗?也不能就因为她年轻漂亮名气大就不按规矩来吧),如果说她是评不上院士而出走,还不如说她是因为发了关于朱一龙的微博被网暴而出走呢。在我看来她就是拿清华做跳板而已,竟然还靠参选院士这一出成功博得了网友一边倒的同情,可见不止她本人没打算在国内服务国家,网友心中对我国科技工作的成见也是座大山。(ps 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中科院院士两码事,美国的更像是会员制,麻烦答主自己查一下了,跟中国院士评选没有可比性)

另一个事儿就是某位答主那个拿到麻省 offer 的导师。他拿到个麻省研究生 offer 可能在本科生看来很了不起,但这和成为成功的科技工作者差了十万八千里。这 offer 就是招生而已,又不是让他去当教授。就这么个事儿他能说这么久,还和学生抱怨,这不是新时代祥林嫂吗?除此之外,他说别人立项成功的项目水平不行,这种纯粹主观诋毁也就是忽悠忽悠学生,答主你得有点独立思考能力。陪组长吃顿饭就要来四百万经费?你知道四百万是多少吗,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才多少钱?优青杰青才多少钱?这些项目再差也是国家部委审批的,你们学校内部人员随随便便就能批四百万经费,这学校或者院系是有多厉害?真这样的话你们老师留在这里可一点不亏(哪怕这是横向项目,这么随意也是很豪横了,这样的地方,你导师麻省毕业了想回来任教说不定学校还不要呢)。这位答主估计只是初涉科研,别人说啥都信,然后上知乎发个答案给更低年级的学生灌输了很负面的主观思想。

最后再说国外就那么尊重科研吗?就是世外桃源一尘不染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们的江湖规矩 你在外面也不知道,你打入内部,因为你是中国人 黄种人,人家不带你玩,最后你还是一知半解,看不到,就以为他们有多清纯。用个好理解的比喻,这就像男生识别不出绿茶一样,就像你不知道女神不回你信息的时候在干嘛一样。

最后这条也是有感而发。我留学初期也感叹哇这个社会规则透明,人人都按规矩来。后来发现不是的,坐城铁,中国人逃票被抓,他们客客气气照章办事罚你款;然而人家本地逃票被发现,打个哈哈就过去了,我在火车上还见过制杖一样的本地人跟乘务讨价还价不想补票还成功了的,中国人这么干不行,不代表本地人不会这么干。世界上怎么可能有理想中的公平。我的导师就是华裔,对系里评职称、分配经费的黑箱操作和种族歧视问题能吐槽三天三夜(原话:这个国家是民主的,但院系里是绝对的专制),我也可以写一篇跟麻省 offer 那位一样的答案。换句话说麻省 offer 那位觉得在国内不公平不尊重,真出国混了可能情况也一样,换种方式而已,但是到时候他就不会抱怨了,因为漂亮国好啊!心里优越啊,恐怕就不是祥林嫂了。可笑吧,只有在国内遭受不公正(就算他说的是真的)才会让你知道。

——————————

补充这些是因为今早刚好看到这条新闻:英国公共卫生一把手辞职。怎么回事呢?死了十几万人他稳坐钓鱼台,结果这两天和女同事偷情被拍到,曾任命偷情对象任高级职位,偷情对象家人的公司曾中标卫生部的一系列项目订单。现在他辞职了,理由是 “没有遵守社交距离规范”,好家伙,不仅理由高情商,民众还买账。什么叫制度自信啊?制度是好是烂都能自信这才是真制度自信,相比之下我们就是制度自卑。

也许他们在过去曾经有几十年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代表了科技前进方向,但是他们现在还能一如既往吗?屠龙勇士恐怕已经长出鳞片。我们是要反思,但是在信息获取如此便捷的今天还捂着耳朵妄自菲薄,就像这里的很多答案一样,这就… 哎。

知乎用户 wonder 发表

别问,问就是人才都想去吃殖民主义血腥积累的现代红利结余。

知乎用户 nora 发表

一会儿说中国人才流失,一会说流水线上卷烟 一线工人研究生超 30%,我有点看不懂了

-—— 更加 ——

大家看奥运都知道,多个外国国家都有中国过去的乒乓球手 / 教练,他们都是当地国家数一数二的人才。请问为什么让他们 “流失” 了。这对中国乒乓球的打击又有多大

知乎用户 AN0NYM0US​ 发表

中国不缺你一个人才,地球没你照样转。

——谁小时候没听老师说过这句话?

知乎用户 SPWW 发表

真的人才,因为看到机会而回国。
假的人才,为了舒适圈而回国。

楼上说的对,现在出国早就无法等同于高素质,无数的水项目基本等同于高端深度旅游。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依然有很多人具有国际化的职场能力但是选择了在国外工作。

以本人的生活圈子来看,出国生活的主要动因无非是:
1、只是单纯的想出去看看。
2、为了孩子,觉得国外环境教育更好。
3、海外毕业,只是因为惯性留了下来。

简单说,我见过因为国内不行国外好而移民的基本都是为了孩子。

知乎用户 不知道 发表

什么叫人才?人类历史几千年只证明了一件事情,就是时势造英雄。去美洲大陆的是不是都是欧洲的失败者?去澳洲的干脆就是罪犯,但今天这些地方和老欧洲比怎么样?

只有完全成熟,在贡献曲线的黄金点上带着财富和成果离去的才是真正损失的人才。但中国恰恰和全球大多数国家相反,中国这类人移民只是为了退休或者家族退路,他们身份变了,人都还中国圈子恰饭,钱洗出去,然后又会带着资金回来投资。道德法律是另一个唯独,但从贡献角度,还是在给中国经济圈做贡献。

至于带着成果走的科研人员,有吗?日本可是两个工业界诺贝尔奖得主都立刻美国了。

至于去海外谋生发展,开枝散叶是生物本能,中国文化这个故土观念本来就是错的。要不是华人开枝散叶,有东南亚那么友好的民间文化氛围吗?

学习好,智商高不是让人才,多分流一些,海外华夏文化就昌盛一分,将来中国就多了很多盟友和备用资金。真正创业成功,工作里做出成绩的才是人才。这些人才的什么国籍,在哪里买房子也不相关,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意在哪里?他们在哪个市场拼搏,他们的资金在哪里增值?

知乎用户 邂逅不诉伤离别 发表

看看国内贫富差距,比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还要大,程序员加班 996,甚至 007,还没有加班费,多少人猝死在岗位上。资本家这是在拿你的工资买你的命。劳动法形同虚设,公会不替工人发声,程序员在 Git 上发起活动抵制 996,结果资本家联手墙掉发声的网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有工人罢工的传统,一天八小时工作制下拿的工资带回国内是要乘 n 的。不带回国内技术性人才的工资也是比较可观的。这些韭菜与其在国内连韭菜根都要挖掉的锄头下疯狂内卷,不如去资本主义国家的镰刀下,无产阶级到哪不是韭菜?

我爱中国,无论什时候,我都站中国。但非要让我当韭菜,我的选择也是国企>严格执行劳动法的中企>国内外企>国外>普通中企

知乎用户 澳洲打工一姐 发表

你好,我是澳洲打工一姐,很高兴为您解答。

看着以前身边一起在澳洲留学的同学还有国内的伙伴都到各个中介公司寻求移民协助,学术水平高、能力好的同学选择了留学移民;工作能力突出,获得老板青睐的可以走雇主担保;还有一些学历更高、年收入达标、发布了很多论文也申请了很多专利等高素质人才选择了 GTI 全球人才签证;当然还有些其他基础条件一般但是家里有矿的选择了投资移民;即便是没学历、没资产甚至是白本的朋友也通过申请澳洲签证到这边工作,总而言之,身边申请移民的朋友近几年是有增无减了,究竟出现了什么状况让这群人纷纷涌向了国外呢?

首先来说教育,澳洲教育资源雄厚是全球有目共睹的,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渴望进入八大读书,因为这意味着大家通过研读提升的专业水平也变得具有价值,之后走留学移民也方便得多。当然,凭借着这个学历在未来的职场上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未来如果因为工作上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雇主的赏识,说不定还能通过雇主担保留在这个福利大国里。

如果是学术上有十分杰出的成就,在自己的领域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杰出人才还能依靠 GTI 全球人才签证到澳洲继续在该领域上发光发热,可是由于申请这项签证需要准备的材料较为复杂,不建议符合条件的人才 DIY,而且现在申请的人十分多,下签周期也被拉长,所以必要时找靠谱的中介很关键。

说了这么多,归咎一点,那就是澳洲的薪水实在是诱人,先以申请半工读来工作的这群小伙伴来说,花几万块办签证和交学费就能在澳洲合法打几年的工,按照澳洲法定最低时薪为 99.5 人民币是水平,cover 学费不说,存下来的钱可比在国内拿着 2-3k 的工资香得多。

人往 “钱” 看的确没错,减少中国人才流失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是至关重要。

知乎用户 云飞扬 发表

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的道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问题非常简单,答案很明确

难就难在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从这个思路解决问题才能符合上面的要求

知乎用户 凤梨味儿的柠檬 发表

严重应该不至于很严重,毕竟卷成这样子了,卷民们还在卷……35 岁以下的上面都不屑要,这真的是不缺人才、不缺劳动力。

但确实有人才流失现象,这其中官僚、形式、权利至上主义有很大一部分功劳。

而且这存在于各个领域,不仅是学术界,不只是国企,就连很多私企都开始大讲形式、官僚、权利至上,把自己当成无所不能的土皇帝,认为签了劳动合同、你就得唯我独尊,这就可怕了,因为只剩下唯利是图,从不考虑社会价值、怎么还可能考虑人才这方面。

问这些人懂不懂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他们肯定会说我懂啊,我这不正在画饼让他们卷呢嘛。

估计流失的人才们,有一部分绝对是本来想当国家的人才,再把自己生活水平提高下。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怀才不遇,上面的只想拿他做 kpi,做数据,做业绩,榨干他每一分钟为自己谋利,长此以往肯定受不了,再说这么多人才甘愿留在这卷,又不差自己一个……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怎么看温铁军对当前国内外整体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我没温铁军教授那么悲观,但乐观不到哪去。 什么叫 “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没戏呢?说白了就是:对外输出产能可能会遭到重大阻滞。 再说得痞一点: 入关入关,入甚鸟关。 我们是制造国,美帝是金融国,巴西印尼沙特 …

2021 年 7 月,美国最糟糕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知乎用户 12 门外语 发表 1、分配制度不合理,且无法改革。 昨天我说了,美国在阿富汗砸的那几万亿,其实前线开支一半,另一半回到美国精英层。比如 1000 美元的咖啡杯,5 美元的进口费用,995 美元进入精英腰包。阿富汗战争的实质作用是 …

美国为什么衰落得如此之快?

知乎用户 么西么西 发表 美国的中上层阶级可一点都没有衰落,衰落的是中下层阶级,比如占人口大多数的非技术性的雇员们,以及底层零时工或失业人员们。2020 年美国发生了如此惨重的人道灾难,几十万人罹难,但我那帮早早拿了股票、买了房的同学,却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