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思聪|危险者的聚会
1. “你知道这次的大会,邀请了一个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下毒的俄罗斯女记者吗?” 刚见面,朋友 J 就问我。我摇头,只觉得这个会场一下子变得不安起来。 这是全球大流行之后的第一场全球调查报道大会(Global …
我认为“新京报记者微博被销号”一定是假的。
因为记者的报道,是发在报纸和报社的APP上,不是自己的微博上。如果有处罚,也是会处罚单位,而不是跨领域消灭记者的微博。
问了一下相关人士,答案是记者根本就没有微博账号。
这是很正常的。在机构工作的记者、编辑,其实都属于孙立平教授昨天的文章讨论的“谨小慎微”,他们很少自己发声。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不恰当的声音,单位会马上通知你删除。
这就是我几年前辞职的原因。
记者努力工作,写出报道,最终刊发在媒体上,责任和荣耀,其实都归机构了。
这就是当下媒体的现状,尽量低调,消除个人色彩。对记者来说,这是“完全交出自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十几年前的记者,作出好的报道,自己会获得声望,后来很多人转型到公关行业,拿到高薪,也算是“社会回报”。现在,个人则不得不完全委身于机构,更多是作为螺丝钉和工具人而存在。
这次关于混装油的报道,引发出公众对英雄的礼赞,记者韩福涛成为风云人物,也有很多人再次对“调查记者”这个职业感到好奇。
对英雄的渴望背后,是这个行业极其缺乏英雄。媒体普遍败退,有份量的报道越来越少。好记者越来越少,公众甚至也没有资格要求好记者——你们平常又是怎么对待媒体和记者的?
所以这种赞美背后其实也多少有一点忏悔的意思,每个人都应该反思,我们又是如何走到这一天呢。
这篇报道本身,刊发好几天后才产生影响。这没有什么要攻击国企的阴谋论,而是传播本身的规律如此:它并不是一个有爆点的新闻,但是细想之下,又和每个人相关。
相信这种影响力是记者和机构都没想到的。刚开始传播的时候,新京报还放出话来,记者好好的,正在写下一篇报道。但是很快,他们就开始沉默,因为形势已经超出他们能够掌控的范围。
记者本人一直没有微博,并不像以前的记者那样注重“个人品牌”。而媒体也有复杂的心态:作为媒体,当然希望报道能产生影响,但是也害怕真的产生影响。
赞美英雄,和“不解决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担忧,是一体两面。人们渴望英雄,但是社会很少英雄,因为真正的英雄……所以,很多人会担心,媒体和记者会受到处罚。
这就是出现“记者微博被销号”传闻的原因。我不知道是谁第一次编造了这个说法,那些故意编造、添油加醋传播的,应该反对。
但是那么多人转发,愿意相信这种“想象的惩罚”,其实反映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失望和担忧:报道影响很大,但是事情看上去并没有解决的希望——没有好的结果,就可能会有坏的。
下面预告一个下周的活动,我和王笛老师关于城市“公共性”的对谈。在一次洗澡的时候,我想清楚了谈话的线索,相信和王笛老师以前的谈话都会不同。
报名费包括了购买一本书的费用(《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或《消失的古城》任选一本。)不能来现场的朋友,加微信zhang3fenggood加入腾讯会议群。
1. “你知道这次的大会,邀请了一个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下毒的俄罗斯女记者吗?” 刚见面,朋友 J 就问我。我摇头,只觉得这个会场一下子变得不安起来。 这是全球大流行之后的第一场全球调查报道大会(Global …
资讯发达的当下,似乎足不出户也能了解现场情况。如今进入灾难现场,对于记者和受众,还意味着什么呢? 王文(现媒体人,入行近十年) 我刚入行的时候跑文化口,过了两年才开始做社会新闻。我们常说“天灾人祸”,天灾里往往包含着人祸。比如地震不仅和地质 …
知乎用户 哇哦哇哦 发表 没人发这个吗 知乎用户 叶张陈 发表 【澳媒服气: 霍顿阴招失败 真爷们孙杨冠军回击】奥运会有时也是运动员魅力的竞技场,游泳话题层出不穷,霍顿通过用禁药来挑拨孙杨,还讽刺 “21 金” 菲尔普斯是使用东方妖术的骗 …
知乎用户 曹叫兽 发表 一张图便可解释 上:一般新闻媒体报道新闻时 下:新京报报道新闻时 (图片来自微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就有人答过新京报吧,自己打自己的脸这种骚操作看的我目瞪口呆。 事情刚出来,就把矛头往对面正 …
作者:闻溪 近日,海南三亚警方通报网民“罗某平”因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刑事拘留,有媒体注意到“罗某平”为前媒体人罗昌平。 历任《中国商报》首席记者,《新京报》核心报道记者,《新京报》深度报道部主编,《财经》杂志副主编的前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