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志,一个草根的奋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我曾推荐过《闲来笔潭》这本书,作者是吴官正。作为一本领导人退休后写的“散文集”,有点意外的是,我发现许多年轻粉丝和我一样,竟然也都看过。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本“闲书”。

由于作者出身和成就,更可以称为“一部草根的奋斗史”。

如今当人们争论起“阶层是否固化”时,吴同志的故事,既显得尤为励志,也堪为一个时代的注脚。

1992年1月,邓公在鹰潭火车站与吴同志(左一)握手。

01

时间来到了1938年,吴同志出生在江西鄱阳湖南岸的余干县。

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地名,但也知道,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那里应算得上是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也不见得共同富裕。吴同志家就穷得要死。

他笔下所描述的那种贫困程度,让我感到震撼:

家里生活非常苦,常常吃了上顿难保下顿,一年到头常喝稀菜饭。江西的冬天阴冷阴冷的,家里穷得买不起衣服,整个冬天,只穿一条旧裤,没有袜子,几乎整天蜷在被窝里。

书里另有一个细节,简直是闻者伤心。

说是有一年受灾后,他家连稀菜饭也没得吃,只有吃谷子拌糠米;可吃完拉不出来,母亲只能用筷子帮他“掏”。

余干县,位于鄱阳湖南岸。

贫穷带来的绝不仅是贫穷本身,歧视、屈辱,乃至死亡,都会是贫穷的衍生品。

出生在贫困家庭,吴同志就连名字,都背负了沉重的寓意。

他被取名为“官正”,不是做官的官,而是官司的官。这源自一段不堪的往事:家中叔父早年因得罪村里恶霸,吃了官司,并最终因此丧命。

在如此环境中成长起来,吴同志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书中写道,有一年暑期江西干旱,父母兄弟都去抗旱,他执意留在家里读书。爷爷责骂他不去帮忙,他说:

你的父亲和你不是年年抗旱吗?怎么还这么穷?我不去,我要看书,我绝不跟你们一样。

不得不说,吴同志在读书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堪称“农村做题家”。

他高一就自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高二已在啃大学的课程了。高考时,在发着烧的情形下,成功考入清华大学。

我一整个人都惊呆了。

现在都说内卷,我感到有两类人,是很难卷得过他们的。

一种姑且叫“世家”,他们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往往还有长辈“指路”,目标和视野远比常人更高;另一种就是“草根”,他们决心改变现状,能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

显然,吴同志就属于后一种。

02

从江西小城到紫禁城下,距离虽远,但说来也是一张试卷的距离。

有人说,高****考是你所能经历的最公平的事情,这很难不认同。

1959年的9月8号,吴同志穿着一件土布衬衫走出北京前门火车站,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这一年,清华大学招收了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2079名新生。按照那时的六年学制,这届学生将在1965年毕业,故被称“5字班”。

“5字班”是极其幸运的一届。

他们避开了前后两次大的政治运动,得以完整地接受了本科教育,日后涌现出大量人才。其中,就包括两位领导人,一位是动力系的吴同志,一位就是水利系的胡同志。

清华的学生活动是非常丰富的。不过,他们两位在这里,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

胡同志走“文艺路线”,是清华学生文工团舞蹈队的骨干。

从乡下来的吴同志,就不擅长文艺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当夜,清华新生们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联欢,他的回忆道:

我从来没跳过舞,女同学拉着手教,实在不好意思。大家都在跳,就数我跳得最蹩脚。

跟那些从城市里出来的同学比,吴同志的条件差太多了,他要追赶的东西也太多了。

吴同志(疑似后排右1)与“5字班”同学毕业合影。

成功的方向是多样的,根据现实情况设置合理目标,才是努力的正确方式。

吴同志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更好的吴同志,而不是另一个胡同志。因此他先要用功的不是艺术,而是学好普通话。据同学蒋伯雄回忆:

他让同宿舍的两位北京同学,每晚临睡前教半小时,像学外语一样一句一句跟着念。

官正同学勤奋刻苦,为人正派,在学生中威信很高,也引起了系领导的注意。有一天,领导派给他一个重要任务:扮演“生活委员”的角色,代表学生参加食堂管理。

这可是组织的重用!

我听到过一种说法:北京的稳定取决于清华北大的稳定,而清华北大的稳定,取决于食堂的稳定。

有关资料记载,某段时间,同学们对食堂伙食很有意见;官正同学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食堂工作上,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还去外单位学习取经,迅速改进使伙食大有起色。

这或许是吴同志此生的第一个“政绩”。

当时的清华校长蒋南翔曾对学生说,清华不仅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他是教育家,看来也是预言家。

03

透过零星的史料,会发现同志们在登上高位前的漫长岁月里,往往有着时空上奇妙的交集。

60年代后期的一天,江同志来到了武汉葛化店化工厂外,参加义务劳动,加固长江大堤。几乎同一时期,从清华毕业后,吴同志分配到了这座有数千人的大化工厂,当一名技术员。

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是江同志深陷人生低谷的地方,却是吴同志事业起飞的福地。在这里,他一路从工厂的技术员做到了市长。

说是福地,必有贵人。

吴同志遇到的贵人,是万里同志。

在1980年代初,武汉已是有近400万人的大城市,这里的市民也面临“吃菜难”的问题。

这个问题,时任副总理的万里很关注,对吴同志说:“你很年轻,要真干!”

于是,吴同志拿出在清华管食堂的劲头,大胆改革了计划经济下的蔬菜产销体制,允许农民进城卖菜,并且实行市场调节,人民就有丰富的蔬菜吃了。

第二年,万里同志来武汉一看,见到农贸市场里物资充足,赞赏地对吴同志说:“小吴,你不是滑头。”

1985年,在武汉当市长的吴同志(左一)。

吴同志做官不滑头,还颇有清华学长朱同志之风,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脾气太大”“脾气太坏”。

吴同志在书里写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为了让省里增加供电指标,直接“威胁”副省长说:

你不给我市增加供电指标,市里出了大问题,找你负责,我会向中央告你。

这种事情假如只是自曝,似乎还有些“可疑”。为了佐证这点,我还找到了旁人写的一篇回忆,发现吴同志还真的是耿直。

说是1984年,武汉被列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这个改革最难的,莫过于财政如何分钱。省里自然想多收,武汉自然想多留,双方争执不下。

一位省领导认为,武汉财政困难,不是因为上缴多,而是因为企业效益差。

这位省领导资历很老,吴同志却当众回怼说:

武汉的财政100元钱里要上缴 89%,这能不困难?这次只要把留成比例划得合理,以后即便讨饭也不找省里!

人有点脾气并不是坏事,要当狮子不要当兔子。唯唯诺诺的最多只算庸才,敢说敢干的才能称其为大才。

当然前提是,得有真本事。

04

文章写到这里,就要考虑一下历史的进程了。

**当代中国,最大的历史进程无疑是改革开放。**要改革,就要把有才能的人,推到前台。而“推力”最大的人,莫过于改革的总设计师。

1992年1月30日,邓公刚刚在南方“写下诗篇”,回程途中经停江西鹰潭站,书记毛致用同志和已任省长的吴同志前来迎接。

据资料记载,邓公对吴同志也“熟悉”,见面就问他:“你是从武汉来的,来几年了?”

邓公在站台上边走边谈,又问道:“去年遭灾了没有?” 

书记回答说:“遭受到比较严重的旱灾,但农民积极性高,所以仍是一个丰收年。” 

原本话答到这里,应该说就可以了,毕竟老人家只是经停休息。然而,耿直的吴同志却又来了一句:“现在的问题是粮食压库严重,库存有180亿斤。”

邓公听后,没有觉得吴同志唐突,而是很认真地说道:“在粮食问题上,江西是做了贡献的。你们有困难可以向中央反映,你们有这个权利。对江西,中央要照顾一点。”

在不多时间里,老人没喝一口水,不停地说话,还问道:“你们植树造林怎么样?” 

吴同志数据脱口而出:“这几年我们每年造林600 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 40.3%。” 

邓小平听了连连点头,说:“那好。”

这几问几答,想必让邓公对吴同志的印象更深了。

鹰潭经停,并不是“南方谈话”的主要地点。可是,邓公在这里反复提醒“胆子更大一点”,江西由此掀起了加快发展的新节奏。

为了表达对邓公的敬佩,后来南昌修建新的八一大桥时,吴同志提议在桥头放置“白猫”和“黑猫”两座雕塑,取意自邓公常引用的那句四川俗语“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古今中外,用猫作为“镇桥神兽”似乎还很罕见。

吴同志这个创意,水平很高!

05

2007年,吴同志以近70岁之龄退休。

退休后吴同志在夫人的建议下开始写作,几年时间,便成书《闲来笔潭》。在书里,吴同志谈及为官之道、处世哲学和对历史现实的种种思考,不过最打动人的,当属对自己一生奋斗的回顾总结。

其中,吴夫人撰写了一篇文字,可以说是对主人公最好的写照:

他小时候家里太穷,受过压迫和欺侮,一心想改变那种状况,只能发奋读书。他有好的天赋又能严格要求自己,有很强的毅力和恒心。

他年轻的时候就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很珍惜组织的信任,长期在岗位上拼命工作,干任何事都一丝不苟,刻苦勤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一个人年轻时努力打拼,年老时细品自己获得的成就和荣耀,经历的失落和遗憾,实在是一种高级的幸福感。

不过,还有一个场景,他一定有所感慨,只是在书里没有写。

那是2009年的国庆之夜,我记得当晚诸位同志还走下城楼和青年共舞。

2009年,六十大庆联欢现场。

电视画面里,伴着欢快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唯见胡同志舞姿翩翩,轻松自在,一看就是有功底的人。吴同志自然是跳得不怎样的一位。好在当夜礼花满天,流光溢彩,气氛到位。

这一天,距离他作为清华新生,在天安门第一次参与国庆联欢正好过去半个世纪。

此情此景,不知道他会不会回想起当年,那个羞涩尬舞的草根青年呢?

参考资料:

《“5字班”的温暖回忆》,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

《我与官正同志在一起的日子》,水木清华2014年

《宽厚的长者 卓越的领导》,武汉文史资料2021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始末》,决策与信息2014年

关注这个传达室

并且设为星标

或****点击文章末尾的“在看”

才容易收到我的消息

**识得唔识得啊?
**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兔撕鸡大老爷|疫情后不会有报复性消费,聊聊我的经历

**标题:**疫情后不会有报复性消费,聊聊我的经历 作者:@兔撕鸡大老爷 来源:微博 **发表日期:**2022.5.23 主题归类:新冠疫情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 …

官方通报「清华女博士报考协警」,称女子二本毕业常臆想读清华,事件后续会如何?伪造学校可能承担什么后果?

知乎用户 申晨煜​​ 发表 如果她是有意为之,其意图就很明确了,就是想打着清华博士的头衔增加找到工作的几率。不过这个智力水平就值得讨论了,在特长一栏里填写 “清华大学”,而且她不担心最后审核阶段要提交毕业证复印件么?或者是随便考着玩的,也没 …

武汉吉林为啥风平浪静,全网都是上海人的吃吃喝喝?

知乎用户 Van Bruce​ 发表 看有人拿吉林抗疫来讽刺上海,作为一个老家(父母姐妹)全在长春,人在上海的普通百姓,我想聊两句。 你们光知道上海把外地捐赠的物资当团购卖钱,但你们一定不知道我家小区当地 zf 组织居民购买的蔬菜包也一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