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飞董袭莹事件将加速医生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步伐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肖飞董袭莹事件将加速医生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步伐

作者:杜克林

在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假期,肖飞与董袭莹的丑闻震动了舆论,也让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进一步瓦解。这起事件不仅挑战了公众对“精英”“院士”和“名校”的信仰,还可能加剧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甚至令“医闹”行为获得更多同情。

网络曝光显示,肖飞曾在中日友好医院担任主刀医生,董袭莹则为规培医生。在一场手术中,因董情绪失控,肖飞竟中断手术40分钟去安慰她,致使患者在全麻状态下命悬一线。这种荒唐情节令人愤怒,甚至让人对所谓“专家医生”感到失望。

董袭莹的职业路径凸显了协和医学院内部存在的系统性特权倾斜。2019年,她从哥伦比亚大学附属的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后,通过“4+4博士计划”进入协和。根据2021年新华社的报道,邱贵兴院士亲自带她参与实习,在一台大型手术中,毫无铺垫地让她“上手操作”,并在一旁边指导边连连称赞“动作非常好”“做得非常好”。随后,她又被安排参与另一台手术,仍获高度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当天手术室内有多位主治医生,唯一的实习生却是她;她的姓名和照片也被高调刊登在报道中,几乎被塑造成“明日之星”。

然而几年后,董袭莹却被曝出连基础图纸都无法看懂,工作混乱、情绪失控、管理能力饱受质疑。从光环笼罩的明星实习生,到能力失衡的基层领导,她的崛起轨迹折射出体制内资源倾斜与过度包装的深层弊病。

此次事件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除了这起事件,我对中国医疗系统的不信任也来自亲身经历。

2016年,我的一位亲属在某三线城市被诊断为肺癌。坦率讲,我对当地的医疗水平并不信任,连基础检测都需送往外地。于是,我花了200元通过某App预约了上海肿瘤医院申屠阳医生的15分钟线上问诊。但电话一接通,对方几乎未听我描述病情,便直接让我去上海挂他的号。抵达医院后,现场人山人海,号源早已约满,他也未协助加号。几经周折,总算加号成功,但实际就诊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只是草草看了下我带去的影像,得出的结论与当地医院并无差别。

医院里排队的人挤满走廊,每位患者也只能获得几分钟的匆匆诊断。他的门诊号排得满满当当,还不断加号。整体体验下来,我不禁觉得那200元的网络问诊费,几乎像是被骗了。

看完申屠阳后,我又赶到上海肺科医院,想找周彩存医生就诊。无论是通过网络平台还是现场排队,我始终挂不上他的号。诊室门口贴着“专家号498元”的提示,却仍一号难求。后来,一位药企销售帮助我获得周医生的免费诊断。接着,他看了我带去的影像资料,最终的诊断结论与三线城市的医生如出一辙。

上海的大医院人满为患,但医生留给每位病人的时间却往往只有几分钟,而挂号排队则可能耗上一整天。专家门诊的费用高得惊人,但诊疗效果却未必优于普通门诊。事实上,现代医疗已趋于标准化,治疗方案主要依据检测结果制定,只要诊断准确,不同医生和医院的处理方式基本一致。专家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处理疑难杂症的会诊上。

根据我自己的几次就诊经历,我对中国医生,尤其是专家医生或所谓的名医,彻底失去了信任。

我有一颗牙齿在2012年开始一直就松动,好多次体检,医生都建议我拔掉,好多次洗牙,也被牙医建议拔掉。2018年,我终于下定决心去拔牙。去了浙江省口腔医院,接诊的是种植牙的年轻医生,她说我的牙齿松动只是二级,完全可以保留,没有必要拔牙种牙,随即她帮我联系到牙周科。在牙周科,另一个年轻的医生帮我进行了牙齿根治和牙龈修复手术。很快,松动了很多年的牙齿再也不松动了,也不敏感了。这两个医生都是普通门诊,挂号费仅15元。当我告诉他们,别的医院的牙医和著名体检医院的“专家”都建议我拔牙并安装假牙,他们说这些人想骗你的钱。

2023年,我在一个三甲医院诊断出一种慢性病。在医院做了检测之后,检测的年轻医生给出了准确的诊断结果。我立即挂号见了该院的一个主任医生,让他给出治疗方案。这个医生对我进行PUA,说你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不如做手术一次性解决。然后不停地向我推荐手术治疗。尽管有检测报告,他得出的结论和检测报告的诊断结果并不一致。由于担忧手术的副作用,也担心过度医疗,我选择了药物治疗。随后吃了他开具的药物,2周后就没有症状。后来陆陆续续复发,每次我都到同一家医院,先后接触了10多个医生,从主任医生/专家医生(挂号费100元)到副主任医生(挂号费50元)到普通门诊(挂号费15元),感觉所有的医生每次看诊的时间就只有3到5分钟。医生很快就开出一到两周的药量。总的感觉是,专家医生和普通门诊的医生没有多大差别,他们开出的药物基本一样。

后来我接触了ChatGPT等AI 平台,我把一年多的问诊的情况做了详细描述,几个AI平台都给出了治疗方案,ChatGPT的方案最完备,并给出详细的解释。我于是把ChatGPT的诊治方案提供给医生,让他据此的开处方。按照AI 开出的处方,医生给我开了20天的药物,有几种药物以前的医生从来没有开过。药费总共200多元。吃完药物后,效果奇好。基本上病痛就根除了。我也向AI咨询了手术的危害和费用,AI建议我不要手术,说有20%的人出现副作用,而且费用在3万元左右。

从此以后,我对看病的流程进行了调整:先AI辅助诊断结果,再让医生参考AI建议开处方。虽然AI不能替代医生的处方权和检测流程,但它的分析系统性更强、解释更详细,也不带有商业动机。

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以创收为导向的医疗体系下,许多医生更关注检查数量和用药费用,而非患者的真实需求。我也特别警惕医生给我强行开中药,那些费用高昂、口感难以下咽、效果不明的中药曾多次让我浪费医保额度。现在,我会明确拒绝开中药。

结论是:AI目前已足以胜任大部分常规问诊任务,而专家医生并不总能带来更高的诊断质量。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必须具备信息判断力,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甚至学会“自己给自己看病”。

(XYS20250507)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从肖飞董袭莹事件看中国学术圈的交易现象

从肖飞董袭莹事件看中国学术圈的交易现象 作者:杜克林 在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假期,一场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肖飞引发的风波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事件起因是其妻子实名举报他与多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且与协和医院医生董袭莹维持婚外情并致其怀孕。此事迅 …

如何评价北京协和医院董袭莹事件?

知乎用户 言之有李​ 发表 怪不得协和医院当年没查出来朱令是铊中毒,最终导致朱令智力严重受损英年早逝。 能不能深挖一下,到底是水平不行,还是下毒人社会关系影响。 知乎用户 牧野 发表 如果网上信息属实,他家这阶级滑落的太厉害了,第一代爷爷姥 …

发酵食品对健康的益处和风险

发酵食品对健康的益处和风险 ·方舟子·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海报,加州尔湾中国人扎堆的地方有一个华人医生要做医学科普讲座,讲关于癌症防治与发酵食品的好处。这个医生在中国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到美国的大学读微生物学博士,后来考了美国的行 …

在中国和美国住院有什么不同

在中国和美国住院有什么不同 作者:李长青 我对中美两国的病人住院制度都比较了解了,所以可以就这个问题说一说。希望对大家求医有所帮助。 中国病人住院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门诊医生开住院票,一种是通过急诊入院。而美国病人住院则基本只有一种渠道,那就 …

外来的医生会看病?

外来的医生会看病? 作者:李长青 从邮件里收到doximity的热点推送,一项2017年的研究正在被美国的医生热议。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在国外接受了医学教育的医生相比在美国医学院读书的医生,他们的病人死亡率要偏低,尤其是肺炎和心衰的病人。其他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