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能坚持十四年?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小约翰​​ 发表

高票的朋友说太平天国坚持十四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个话吧,也对也不对。

从时间跨度上讲,太平天国十四年在农民起义史上确实不算是最长的,相比于元明末期的大起义,朱元璋和李自成从起兵到称帝都用了十五年,而这两位一个建立了大明朝一个灭了朱由检,从成就上讲,太平天国确实远不如元明大起义。

但是太平天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政权,它特殊到罗尔纲先生愿意称他为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是一个以割据政权的形式跟中央长期对抗的农民起义政权,这种政权在古代不少,但几乎都在云南、青海、贵州都边境地区。而太平天国在天下腹心的长三角搞割据,跟中央政权当面锣对面鼓的打了十几年,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形式。

在此之前的历代农民起义,形成割据政权的时间都很晚,李自成割据荆襄是崇祯十六年,此时的明朝已经就剩下一口气了。朱元璋割据虽早,但长期没有被元廷针对,更早的黄巢等农民军则被认为是流寇了。而太平天国建立政权极早,而且长期稳定在了中国最富裕的一个地区,以至于它作为一个时间不长的农民起义政权,却被认为是一个值得承认的政权和历史时期。南京至今在提到自己作为古都的历史时,依然会把太平天国单独拿出来讲,和东吴、东晋、南唐等朝代并列为一个档次。

在整个太平天国的历史中,它始终是以正规战的形式面对清政府的全力围剿。虽然在同时期也有捻军、天地会、大成国等农民起义,但清政府对于太平天国的围剿始终放在最高级。

太平天国面对的形势远比李自成和朱元璋差的多,朱元璋时期的元朝沉迷于内斗中不可自拔,徐达都开始北伐了元廷还在内讧。而在崇祯年间,崇祯皇帝要面对的农民军远不止李自成一股,高迎祥、刘国能、张献忠等等起义军都分散了明廷的注意力,崇祯并不是一开始就把李自成放在打击的最优先级。同时,在李自成襄樊建制的时候,明朝已经被十几年的农民战争彻底打烂,执行力动员力都跟清朝没有可比性了。

而太平天国所面对的压力则比李自成大的多。晚清政权固然也极其腐朽,但它有一点情况好于明朝——财政状况。晚明和晚清的优缺点彼此互补,明朝有能打的军队,但财政上几乎一穷二白。而清朝的财政危机可以解决,但军队则腐朽的不堪一用。但只要有钱,军队总是能搞定的,所以清朝最终灭了太平天国,崇祯自挂东南枝了。

除了对手的能力更强外,太平天国面对的天时也不利。相比于晚明的严重天灾苛政和元末的天灾人祸,太平天国则没有赶上什么天灾,起义的头几年甚至还是丰收年份。这就让太平军的兵源和人力来源远不如李自成,在初期主要靠两湖两广的底层民众主动投靠,这些人在清末极度内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毫无希望,而在定都天京以后则主要靠的是掳掠和裹挟,所以后来加入太平军的人战斗力和忠诚度远不如两广的 “老兄弟”。相比于李自成出商洛山就赶上了河南大旱,十八骑一年多滚成几十万人,太平天国就没有赶上这样的好年份。但凡清末也赶上崇祯朝的那种大旱,哪怕有个三四年,咸丰帝估计也得自挂东南枝了。

所以讲到这里,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天时不如前代,压力远胜于前代的农民政权,究竟是怎么坚持十四年的?

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因素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太平军是有信仰。

这句话我是严肃说的。

你可以说拜上帝教是个奇葩的信仰,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有动员力的宗教。在同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有信仰的军队打没信仰的军队他就是吊打。

拜上帝教是经过洪秀全土味改造的基督教,但经过洪秀全改造的拜上帝教变得特别有战斗性,通过宗教将简单的敌我矛盾变为正邪对立,视清为妖,而且将这种观念变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军的共识。这种观念在太平军以前的起义军里是非常少见或者很难长久坚持的,而太平天国将这种观念自始而终。虽然在战争后期,太平军投降的部队也不少,但天国始终有一批信仰坚定的老兄弟,天京城最后的保卫力量就几乎全都是这批信仰坚定的老兄弟。天京城破以后,城内将士大规模与湘军巷战,高喊 “弗留半片烂布与妖”,城破后八天还有对湘军打冷枪的。曾国藩在奏章里写:“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这种惨烈的战斗形式是典型的宗教战争。在太平军以前,很多农民军都曾经在造反和诏安之间反复横跳,朱元璋更是长期对元朝称臣,而拜上帝教的信仰对太平军的核心部队的“洗脑” 作用相比之下可见而知。

甚至在天京陷落后,太平军已经穷途末路,很多将士依然保持忠诚的信仰和战斗意志,比如:

南阳地界扎雄兵,主帅开年灭妖精。

若是我主洪福大,六师下剿复天京

上帝看顾到南阳,颜开宇第苦难当,

不知何日天开眼,国威大胜复三江。

卖国求荣大不该,背主之义黄金爱,

昔日不闻杨松事,谁知天父眼恢恢。

上面这些诗都是天京陷落后,汪海洋部流窜到福建南阳(在龙岩一带)后,太平军士兵们在墙壁上写下的。在天京陷落后,太平军残部依然照常保持了拜上帝教的一系列规矩,照常在军队中定期做礼拜,“讲道理”,甚至为了过太平天国的新年还要提前打下几个县城,可见拜上帝教的影响之深。

实际上,拜上帝教的信仰不仅在普通士兵中普遍扎根,在高级干部中亦是如此。位高权重如李秀成、洪仁玕,照样对拜上帝教的忠诚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如李秀成的绝命诗里写的还是:

新老兄弟听我歌,我歌就义活不多。

心有十条亲天父,不容天堂容妖魔。

实际上,天京事变对于太平天国信仰冲击虽然巨大,但远没有让拜上帝教的信仰完全破产。很多人认为,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败生活会让拜上帝教信仰破产,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个 19 世纪的宗教,拜上帝教并不是国际共运,领导人过的如何并不会让普通士兵失去信仰。更重要的是,古代的信息传递极为落后,且天国内部等级森严,底层将士对于王府内部事务根本一无所知。后世传递的洪秀全生活如何腐化,什么两千王娘食金饮玉等种种传闻具是捏造,这点罗尔纲先生已经批评过了。实际上,洪秀全的天王府内的生活是极其神秘的,连李秀成都对天王府内的情况一无所知,更何况外人呢?

拜上帝教的信仰,让太平军即时到最后也保持了一批极度忠诚的骨干核心。在战争中,连清军也意识到了两广 “老兄弟” 和普通太平军的区别,在战斗中务求杀伤“真贼”,因为两广的老兄弟们信仰坚定,而且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太平军战斗力衰弱的过程,就是两广老兄弟们逐渐消耗殆尽的过程。在天京保卫战中,有王府刀牌手,天京守军,和吴如孝部等太平军精锐所凑成的天国最后的老兄弟们集合起来保护天京,在人数的极度劣势下(参战人数约湘军的十分之一)依然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而反观李秀成兵团援京战斗,二十万太平军啃不下一万多人的曾国荃部,两相对比,差距明显。

后来李秀成在天国十误里,将 “东王令林凤祥李开芳扫北” 列为十误第一,所指责的并不是北伐战略本身,而是贸然北伐白白葬送两万 “老兄弟”,这两万人如果留在南方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其对于天国的作用可想而知。

其次,定都天京,确实是一步好棋。

后世很多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学者都认为定都天京是一败笔,实则不然,

很多人认为,过早定都丧失了战略机动性,让战争变成了拉锯战。而李自成、黄巢都是在运动战中搅的天下糜烂的,太平军定都天京丧失了打碎清朝统治根基的机会。另一方面,当时中原空虚,如果全军北伐,未尝不可以攻克北京。

这就是脱离现实了,实际上,太平天国早期的蓬勃发展是高度依赖长江水系的,靠着大量收集船只才能带着家属一路势如破竹。而让太平军几十万南方人舍船就步孤军北伐显然是自取灭亡,后来的北伐军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定都南京,让太平天国在中国最富裕的区域深深的扎下了根,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基地。如果没有这个坚固的基地,很可能一次大败就让天国覆灭了。李自成在运动战中,曾经被孙传庭打到只剩一十八骑,更早的高迎祥更是被孙传庭全歼,本人押赴北京凌迟,而黄巢最后也落得一个败死狼虎谷的下场,充分证明了运动战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而南京,是太平天国定都的最理想的地方。

论经济,南京坐拥长三角鱼米之乡。在天国历史的前期,天京粮食由安徽湖北供给,后期则由苏熟、浙江供给,南京距离粮食生产地很近且靠近水道运输方便。另一方面,由于靠近上海,南京可以获得大量的军火补给,这对于 19 世纪的战争极度重要。由于天京方面拥有海量的掳掠而来的金银,因此可以花大价钱购买走私而来的军火,这让太平军的武器始终保持在不错的水平。

论政治影响力,南京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政治中心,尤其在清末的历史背景下,占领前明故都的意义可想而知,因此占领南京让清政府迅速破防,咸丰帝不顾一切也要攻克南京,就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意义不是他城可比。

最主要的是,从军事上讲,南京堪称冷兵器时代中国的顶级堡垒,大城市里只有北京可以与它相比。

朱元璋盖南京是作为万世基业的永备工事来建造的,所以南京城墙盖的极高极厚,现在去南京城墙下一抬头就明白,在那个年代攻城是绝对没希望的。湘军攻天京之所以要挖地道,就是因为基本放弃了攻打城墙,实在是太高了。

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的十一年里,南京周边没有清军的时间只有三四年,而天京居然可以既作为首都又作为前线长期维持,这与南京坚固的城防是分不开的。

最后,太平天国也有其先进之处。

太平天国固然是个奇葩政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相比于满清还是有其进步意义。

头一个,他是个汉人政权,而且旗帜鲜明的把反对满族压迫的大旗打了出来,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太平天国拥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以至于孙中山在后来都自称为 “洪秀全第二”,民国政府还通过过 “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法案”,其意义可想而知。

第二,相比于清朝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太平天国至少在口号上比清朝进步的多。

清朝作为一个纯粹的反动政权,其对自己的反动性几乎是不加掩饰的。其八旗制度,包衣家奴制,满汉隔离制都是明确成规的。而太平天国所提出的男子皆兄弟,女子皆姐妹,无人不均匀无处不保暖显然比其进步的多。在政策上,禁鸦片禁缠足也显然比清朝进步不少。

虽然在执行层面一团糟糕,太平天国执行了一种类似于军事集中营的制度。但是至少从政治理想上,其比清朝要进步许多。太平天国对孔孟的打击让其在知识分子圈层中被视为洪水猛兽,但其政治口号在底层民众中还是有相当的号召力的,实际上太平军在很多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普通民众都有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的行为(当然一旦被占领以后如何就很难说了)。而且,在太平天国始终,其军队军纪都比清军要好很多,屠城等反人类行为也相对较少,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而且,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虽然糟糕,但拥有一个稳固的统治核心确实让部队可以团结起来,避免成为流寇而被草草剿灭。从军事制度上讲,太平天国的政权体制并不是完全失败的。

在对外政策上,太平天国远比清朝要脸,对于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统统予以拒绝。但其政策又比清朝要开放,对于 “洋兄弟” 的文化体制并不排斥,洪仁玕很多效仿西方的政策都获得了洪秀全的首肯,虽然没有机会实行罢了。

总之,所谓 “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这个评价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中肯的。它是一个旧的形式在新时代能迸发出的最高音。但是,它依旧属于一个即将被淘汰的形式,其时代注定了它难以成功,就算成功也仍然是进入一个新的即将被淘汰的循环。我认为,太平天国所最可贵的是展现出了人类的反抗意志,在神州陆沉二百年后依然体现出了国人的抵抗精神,在太平天国战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充满勇气的英雄人物,其政权事业可以被毁灭,但其勇敢的精神依然值得被赞颂,所以讲到这里,附上一段元曲单刀会里的《驻马听》: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叫我情凄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知乎用户 万岁登封 发表

因为清军太烂了。

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无非就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

  1. 内部是:杨秀清和洪秀全的二元领袖体质的失衡,最终演化为天京事变,这场内战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2. 外部是中外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军,英法为首的外国列强扶持晚清政府作为自己的代理,故而联合满清共同对付太平军。

这里可以单从军事方面讲解太平军的对手清朝军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面貌。

在太平军的众多对手里面,最有名气也是被一些人吹嘘最为的厉害的就是湘军,我们可以看看湘军的面貌。这些记录来源是《道咸宦海见闻录》,作者是张集馨,他在 1860 年担任过江西布政使,处于两江总督曾国藩的领导之下,对这位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将领有过描述。

当时江西正处于太平军和湘军的反复争夺之中,战乱使得大批百姓逃亡。曾国藩上奏咸丰帝三省联防,既然湘军的兵源出自于湖南,那么粮饷就应该由江西来出。此后曾国藩在江西布政使司衙门设立粮台征集粮饷,张集馨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应该由朝廷拨款给湘军,但是被曾国藩挤兑,曾国藩认为老百姓手里的钱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挤挤总能搞出来;但是上奏皇帝拨款,皇帝一定担心财政从而心里不爽。

张集馨随后提出对江西的地丁银可以少收一点,毕竟江西都是战乱之地加上又有水灾,他希望减免一下百姓的压力。但曾国藩却说所谓的灾情都是地方官的谎报,根本就不存在,古代用兵打仗都是从百姓身上收集粮饷,他现在只是征收地丁银已经很仁慈了。

曾国藩的著名幕僚李元度也有过描述,本来曾国藩本来想给李元度发挥的机会,让他带着三千湘军防守徽州,结果刚一接战全军溃散,无数钱粮军火都白白送给太平军。最后曾国藩为了自保直接发出奏折直接弹劾李元度,想当年李元度可救了曾国藩一命。

普承尧,曾国藩麾下将领,封号扎萨克阁巴图鲁。此人带着六千湘军驻守建德,每月需要白银两万两、一万串制钱。每次发放粮饷,普承尧都会先让士兵把军饷搬到自己的驻所,然后对外宣称要花费几千两白银去给军队买米,至于他 “买” 的米有没有送到军营就没有人知道。

此外普承尧的妹夫冯席珍和手下的将领毕金元还暗地里和太平军往来,后来这两人被水师将领彭雪琴抓获,被送到曾国藩的营中处置,但是处置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太平军进攻建德时普承尧带头逃跑,所部败兵一路烧杀抢掠跑到了九江,到了九江之后,败兵开始拆屋抢掠勒逼自己的欠饷,扬言还要整合军队杀死巡抚,曾国藩面对这种场景下令赶快发放军饷,每个士兵发 4 两白银,为了满足败兵的胃口,九江道的官员另外筹集粮饷,每个士兵多发了 2 两白银,就这样这些败兵才回到了曾国藩的大营。

彰武奇军的头领丁俊,手上刻着 “精忠报国”,但是在实际上只会抢掠百姓,军队数量没有人知道,只是据说有 1700 多人,每月彰武奇军需要军饷 9000 多两,典型的吃空饷。彰武奇军的军纪很差,在信河一带杀人放火,抢劫奸淫,后来在吴城直接杀死船户客商,抢走 1000 多两白银,案子上报后也是不了了之。丁俊脾气很大,曾国藩每次听闻警报,调丁俊赶赴战场,丁俊就磨磨唧唧,一拖再拖。张集馨要求裁撤这支军队,最后也只裁撤了 500 人了事。

吴坤修,南昌人,本来在湖南给人当师爷,后来又去带兵。在安徽防堵太平军时,吴坤修一仗没有打,耗费银两 9 万多两。在江西带兵时更加 “传奇”,作为将领不在军营,反而在城里租了一个小别墅,在小别墅里种满菊花,到了九月菊花开了就赋诗作画,徽州、宁国被太平军攻占后,曾国藩一度想要裁撤吴坤修的军队,最后也没有裁撤。

吴坤修和张集馨有过接触,曾国藩命吴坤修驻守湖口,吴坤修跑去找张集馨,要求张集馨给上个月的欠饷 900 两白银,声称要买米送到军营,张集馨给完钱后,吴坤修又说再给 7000 两白银才能出发,张集馨大怒不肯给,几个官员跑去和张集馨说情。随后抚州、建昌战事紧急,巡抚让吴坤修前去支援。

张集馨只好准备把钱给建昌知府黄鸣珂,要求吴坤修到达建昌才给军饷,结果李瀚章从厘局私自拨款给吴坤修。

吴坤修上了战场之后,听说安仁有太平军就跑到了东乡,报告里写要谨慎迎战。听说弋阳有太平军,就跑到乐平,报告里写会伺机而动,只要遇到太平军,报告都是 “杀敌无数”。最后败退到了湖口和其他人一起守城,居然还升官,一直做到了代理安徽巡抚。

唯一值得称道只有刘善素的军队,没有祸害地方。

此后张集馨被曾国藩弹劾由此去职。而在此之前,张集馨担任过河南按察使,跟随过胜保和僧格林沁镇压李开芳带领的北伐军,对于北方的清军也有过描述。

比如当时胜保军中有一个将领叫做博尔济吉特 · 恭钰,即清末著名人物博尔济吉特 · 琦善的侄子,此人投靠胜保完全是为了混个功名和捞好处。恭钰手下的士兵军纪很坏,驻扎在村里,就会对村民进行烧杀抢掠。在恭钰把守清河时,把过往商人说成是奸细,把他们的货物一律扣押贪墨,以至于获得一个 “公道大王” 的名号。

而且恭钰此人结局也很悲催,恭钰为了一个妓女和手下的士兵发生矛盾,最后被这个士兵所杀。胜保在恭钰死后写给朝廷的奏章里说恭钰是战死,请求朝廷赐予功名。

清军在清水镇被太平军偷袭大败,张集馨也在战乱中奔逃,最后去往冠县,途径一个村庄就看有个村民穿着孝服对他痛哭,诉说朝廷的兵勇冲入百姓家中吃肉喝酒、抢钱杀人,请他主持公道,张集馨无法管束。此后在路上还有一个女人向他哭诉,一个兵勇闯入她家,要求她和儿媳服侍过夜,临走时还把她家的所有锅盘全部打破,怒斥服务得不好。

另外还有吉林的马队士兵的故事,马队士兵放纵战马啃食百姓的麦子,还跑村子骚扰百姓,村民气愤之下把马队士兵抓起来打了一顿,结果马队士兵跑到胜保面前告状,胜保直接派 300 士兵前去报复村民,村民被迫躲了起来,胜保手下的士兵直接把村民的房屋全部烧了。

军官则是更败坏。

军中的委员马文铎原先住在一个商人家里,大军临走时他把商人家里值钱的东西统统拿走,甚至衣服和鞋子都不放过,他把搜罗来的钱财派人送回老家,幸好长垣县令查看货物发现疑点才归还给商人一家。

另外一个军中将领名叫张小虎,名义上手下有 200 个士兵,实际不到 50 人,多出 150 人的名额来吃空饷,打起仗来声称自己太平军的抬枪击伤,第一次说是伤口在脖子上,张小虎还用丝绸包着,结果不到 3 天就好了。第二次自称是子弹达到了嘴巴里,为什么还能说话,因为子弹顺着肠道通过大便拉出去了,这样的人还在胜保的军中混的风生水起,有六品官阶。

胜保驻扎在高唐时,军营旁边就有随军搬迁的临时妓院,不少士兵和军官前去春风一度,胜保的弟弟恩保经常借口遛马偷偷跑到妓院花天酒地。

还有一个德贝子的贝子随军,在茌平的一个旅馆叫上妓女过一夜,还把过夜用的床买下来拉到北京去,甚至在军营的油布帐房后面又建了一间土房子,养着一个妓女,以至于有人误闯进去看到德贝子私藏的妓女。

最为离奇的事,吉林来的知府看上了一个黑龙江来的卫兵,于是假意和这个士兵接为兄弟,到了晚上两人睡在一起,知府想按住士兵求欢,结果士兵不肯,两人直接打起来,搞得附近的士兵都知道这件事。

北方军队中如此荒唐的事件都被张集馨记载了下来,从这里我们也能瞥见清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一支军队。

这只封建军队从头到尾都散发着腐朽的气息,你甚至可以发现疑问: 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清军总是屡战屡败。

知乎用户 abdjzinw 发表

拜上帝会本身诞生与清代土客械斗的环境下,自然积累了些实战能力﹝我鞑清绿营兵或许会为了几杆烟枪三五成群的大打出手,哪见过这种阵势!?﹞

咸丰六年五月初十于广西恩平松柏山的土客 3 县会斗,死亡就达 2000 余人。六月初十深井大门的械斗,死亡 1600 余人。九月初十,大湖山械斗,死亡 1600 余人。十一月初三,彭蟹塘械斗,纵火烧村,烟焰蔽天,死亡 2000 余人。经历了 1 年的械斗之后,在土人多客家人少的地区,客家人纷纷迁集到三合、深井、都斛等地。

![](data:image/svg+xml;utf8,)

四方豪杰响应天国,天地会加入太平军核心战力倍增,加上北方捻军给予太平天国很大的战略提携

罗大纲,原名亚旺,广西天地会首领。他少怀大志,成年之后,游侠江湖,常劫富济贫,“犷猛异常”。罗大纲以 “三合会” 首领率饥民暴动。于咸丰元年 (1851 年) 初率所部 2000 多人从桂平投入太平军,被任为左二军军帅。从此,罗大纲这支 2000 多人的 “水寇” 就成了太平军的水师骨干队伍。罗大纲随太平军辗转作战。9 月,罗大纲随前军主将萧朝贵攻打永安,担任先锋。他用声东击西战术,攻下了永安,斩清军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和知州吴江,为太平军占领第一座州城立下大功。
咸丰元年至五年广西大成国,厦门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其中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的活动甚为活跃,其首领洪大全,罗大纲等都曾率领会众参加太平军,在湖南的天地会也几万余众拉帮结派尽数参加太平军。
1857 年春,张乐行率领捻军渡淮河南征,与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军会师霍丘。从此以听分封不听调用为条件,接受太平天国领导,配合太平军作战。还有一部分如孙葵心张宗禹等,转战南北,曾深入河南、山东,推动了当地人民以各种形式起义反清。在皖北、苏北,捻军或协同太平军或独立作战,屡破清军。

1860 年之后主要一点则是西方走私商的火器贸易,很大程度上维持了最后几年的战局﹝63 年差不多就被英驻华舰队全面禁运了﹞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1862 年,李鸿章率淮军进攻江浙时就领教了太平军火器的威力,称李秀成部 “专用洋枪,力可及远”,随后大力购置洋枪洋炮,改善淮军装备。太平军不仅使用缴获的西式枪炮,还设法通过上海的买办向外商购置枪炮,并聘请外国人训练炮手,李秀成还曾组织人力进行仿制工作,但成效不详。李秀成在临终前写下了“与洋鬼争衡,务先买大炮早备为先” 之语,可见近代枪炮的威力给这位太平军名将留下的印象之深

当然 1856-1860 年爆发的二鸦也有效的转移了清廷的视线,比如僧王的几万精锐骑师貌似一直没有南下。。。

知乎用户 方鸿渐 发表

太平天国第一成功的战略决策就是直取金陵,定都南京,不论是在广西决定的还是湖南决定的这个战略决策,这是太平天国能够作为和满清对抗 14 年的主要基础,也是能够夺取天下人心,成为多数反清势力的共主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太平天国如果不是沿用这个战略决策,从广西的山水之间,杀向广东,企图割据岭南,或者从湖广北上进军河南,抑或进军西南夺取四川,都会是非常悲惨的结果。无法达到历史上直取金陵定都南京的影响力。

定都南京为何是成功的决策。

首先是政治影响力,南京是明朝故都,也是明朝两京之一,拿下南京就意味着接替明朝正溯,取得名正言顺的正统王朝地位,加强反清号召力和影响力。

其次是经济决定,南京临近区域不是米麦财富所出之地江浙就是相对富裕的皖赣两湖。以南京为基地,便于夺取上述地区,增强自身实力。

最后是地理形胜,南京位居江南,雄踞大江之险,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拿下南京周围的江浙皖赣两湖,就可以争夺天下,退则可以守御,割据江南以自保。

所以说,定都南京是太平天国最成功的战略决策,也是它和之前之后同时期的反清起义最大的不同所在,一开始就不是割据地方的想法,也不是类似于黄巢、李自成那样流寇的思路。

至于后人有不少另类评价的太平天国在直取南京之前的三个选择。

第一,从广西出师去广东,割据岭南。

这个选择前有凌十八,后有大成国的表演,明显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永安之后去广东,弄不好就是又一个凌十八,会被满清一网打尽。因为广东地域狭窄,不会像历史上北进湖广和江南那样有回旋余地,避实击虚的机会。即使进军广东不被剿灭,而有所成,也就是历史上大成国那样建立一个割据地方政权,被满清最后镇压,因为当时两广的经济别说和江南比不了就是和两湖相比,至少农业是不如的。

所以说进军广东,割据岭南肯定是不现实的选择。

第二,从湖南去四川,割据西南。

不用说这是明显的下策,四川比较封闭,即使夺取了四川,从四川得天下也是不现实的,进川容易出川难,历史上从西南起兵夺取天下除了刘邦还没有其它人。所以进川之后,即使最有利的情况,夺取全川甚至西南,也最多是一个割据地方政权,无夺取天下的机会。而且从湖南夺取四川,路途险阻,危险性也非常大,这个石达开远征是最有代表性的,从宝庆争夺战开始到入川,历时 4 年,结果是全军覆没的结果。

所以说,进军四川也是错误的选择。

第三,从湖南北上进军河南,甚至全军北伐,这个决策现在受很多人追捧,实际上却是最差劲的选择,比永安突围直取广东和湖南转进四川更差,很有可能导致太平天国迅速覆灭。

首先,太平天国是南方人为主,全军去河南乃至于北伐北京,那是气候不适应,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通,南方没有占领,直接全军去北伐,那是自取死路的结果,这个历史上太平天国北伐军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其次,进军河南全师北伐实际上是一种流寇思想,是一种缺乏根据地的做法,因为北方地区无险可守,清代北方也已经变得很贫瘠,经济上也比不了江南,所以太平天国去河南乃至于河北是无法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只能够流动作战,所以最后实际上还是一种流寇作战方式,而流寇作战方式,缺乏牢固的根据地,那么缺乏财力人力物力是必然的结果,根本无法和满清对抗,很容易全军溃灭。这个太平天国北伐军也为我们做了诠释。

最后,即使趁满清不备,占领了北京,那么也不见得成功,反而有可能加剧失败。这个不论是黄巢李自成都为我们做了诠释,而且满清历史上几次丢失北京,照样能够维持对全国的统治,所以占领北京和推翻满清统治是两回事。

所以太平天国的这三个选择明显是不如历史上直取金陵定都南京的做法的。

知乎用户 缺月梧桐 发表

提一个经济后勤方面的因素:走私,上海到南京的走私,尤其是军火走私

当时列强拥有长江通行权。

按签订的条约和被揍的结果,满清不敢管洋人,洋人的船可以通行长江。

这就导致了走私。上海是自由港是英法控制的,但也是个大走私窝点。

大把的军火弹药、后勤物资可以从上海走私到南京。

至于为什么走私到了改变力量对比的重要水平,主要因为兵器科技发生变化了。
以前都是各个势力架起熔炉,自己造刀剑造盔甲,互相也差不到哪里去,魏国的刀就不如蜀国的刀了吗?不会的。有钱有地的就多造呗,被围困处于劣势的撑不了多久;
然而在太平天国时期,各方的主力兵器都成了洋枪洋炮,这个造不了或者官方造的不如舶来品(不是我看不起满清或者造谣,事实如此,湘军都不要满清配发的大炮(懂的,没法用),一定要疯狂采购洋炮装备水军),必须靠贸易来购买。
也即是说,当时的战争出现了主力兵器无法国产、要靠进口的诡异场面,想想现在非洲落后国家的军阀混战就有体会了。
假如不考虑战马曾稀缺过的话,这种情况真是中国出现以来第一次,中国真的地大物博,啥时候,主力武器需要跨洋运来了?开天辟地第一次。真的无法立刻仿造了,当时确实造不了洋枪洋炮。
因此有钱,加拥有几条对大洋的购买路线(获得支持或者走私),就是生死线了,哈

满清不太敢管洋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满清即便能管,也管不了,因为腐败,就像鸦片走私一样,只要塞钱,啥东西都随便运。

假如给钱,满清官员可以允许对方朝别人卖勒死自己皇帝的绞索,要是有的话,满清水军查到走私给太平军的原子弹和高达,都可能放行,看你给多少钱呗。

我得特别提下,英国政府是特别恶心太平天国的,它根据自己利益,不喜欢满清出现这种割据政权的,影响它利益——和善良邪恶没关系,就是国家利益考虑。防杠。
英国在上海的势力是自己严打对太平天国的走私行为的。
但也禁不住,毕竟英国不可能严丝合缝的控制上海,且绞死也架不住利润高啊。

所以很多洋人商人走私各种东西给太平天国,大宗货物是军火,太平军可以吃下任何上海到南京的军火。

上海的洋人匪徒,就是在现在的浦东,甚至开了军火加工厂,就地制造火枪火炮弹药卖给太平军!

其他越洋来的军火更不用说了,直接顺长江走私去太平军,或者卖给湘军淮军,反正谁有钱就卖给谁。当时全球两大军火市场,一个是满清,一个奥斯曼——意思就是只要能运来,多少军火、什么水平的军火(反正比满清官造的强),都卖得掉。

以至于,长江上还出现了洋人海盗!他们就是自己做了武装炮船天天在长江上溜达,长江上上海去南京方向的走私船他不动,专门杀人抢劫从南京方向过来的洋人船,因为过去的时候是军火,回来的时候是满船白银。

太平军有钱搞到军火弹药,等于没有被完全围攻断绝后勤,当然能持续了。

=============

看有的朋友不太熟这个时期,补充几点:

①太平天国热兵器比例占 50% 以上,而且是越多越好的架势,当时的战争不是冷兵器的,没人是傻子,火枪火药火炮越多越好,谁火枪火炮多谁爽,几大势力拼命买热兵器,就是个烧钱呗;

②英国非常不爽太平天国,可以理解:

你一个成熟商人拿着片刀终于砍进了你觊觎已久的庄里,这个庄盛产各种橙子、茄子、猪肉等农产品,而且对电饭锅、节能灯这种你家东西需求极大,一来一去多少钱了?

结果这个庄子里闹内讧,有个小弟砍大哥,乱成一团;这个小弟有点智障(傲慢、不懂国际政治,而且信仰邪教,哪基督国敢承认洪秀全就是耶稣的弟弟呢?),还不如大哥好说话呢,你说你为了赚钱帮谁?赶紧熄灭争端恢复农庄的产能,开始赚钱(吸血)啊!

所以英国空降一文一武给满清续命:

武的是戈登,名将级,扼死太平天国对江浙、上海的任何企图;小弟看英国不鸟自己,曾经试图拿下江浙逼迫谈判的,但戈登一来,别做梦;

(就是当时太平军知道英国人什么东西了【以前不懂列强是啥玩意,当蛮夷看】,想秀肌肉拿下江浙威胁上海,一是自己拿地拿钱续命,二是真的想英国支持自己【懂吧,我就不说这种心理是啥了,说了不好听,不敢说。但我猜测的也不一定对,杨秀清被弄死之后,战略真的就乱七八糟的,也不确认就特么这么想的】,但是打不过戈登的洋枪队,自己还被反杀。)

文的是赫德,开启海关关税金钱滚滚;

这么一来,大哥满清有钱有刀,小弟太平天国屁也没有,慢慢被扼死。

知乎用户 旭烈兀​ 发表

努尔哈赤、皇太极第一个不服气

知乎用户 海阔天清人和​ 发表

**第一,坚持 14 年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毕竟李自成也坚持了十多年,还把崇祯挂树上了,太平天国连北京的城墙都没摸到。

这时候英法联军还没开始介入呢。

要我说太平天国手握江浙财赋重地,占据长江天险,有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当世枭雄,还有捻军白莲教等响应,结果北伐西征全部扑街,连水道都控制不住,被活活扼杀,本身就是洪秀全作为最高领导者水平实在太糟糕的证明。坚持十四年其中八年在吃杨秀清的老本,还有李秀成陈玉成两路能干的诸侯给续命方能勉力支撑。

第二,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权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差。

对太平天国能坚持那么长时间感到惊异,多半是把它当成了一个义和团式的邪教。实际上太平天国整体还是要比义和团高不止一个 level。

**1. 在对外政策上,太平天国并没有一味排外,而是力图与洋人保持接触。**尤其是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喝过洋墨水的人。而洋人也不完全觉得太平天国邪教,英国人一开始认为拜上帝教只是误读经典,等他们 “十字军” 成功,再引导他们走正路也不迟,所以洪天王身边一直有不少英国教士。

而英法政府前期对太平天国的态度也比较暧昧,这当然不是觉得他们是教友。而是他们觉得这是一次全民性的民族革命,根据他们在欧洲的经验,最好别瞎掺和——因为管不起,你总不能和一整个民族为敌。所以他们对太平军的正式称呼为——中国叛军,或者太平叛军。对太平天国的组织性是承认的,英法的知识分子更是一度大力讴歌太平天国运动。巴夏礼等人甚至一度认为清朝马上就要完犊子,英法应该赶紧加速帮他们推翻清政府,然后大家开开心心做生意。

只是后来英法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太平天国并不致力于建立一个法国或希腊那样的民族国家,而是更想建立于一个翻版的清帝国,英法的一些使节更是遭到了太平军将领的羞辱(老问题,让他们下跪)。于是英法文人墨客纷纷开喷,譬如导师的态度就来了个 180° 大转弯。

但英法一开始也没下定决心和清政府结盟——打起来就打起来,看我们来一手两边卖军火,连后膛炮这种法国都没装备的玩意都卖,正好是现成的武器测试。只是有个条件,你们打你们的,谁敢靠近租界我们就打谁。不过随着太平军多次进逼上海,双方爆发了极为激烈的冲突,英法和太平天国的关系才急速恶化,但这是后话了。

至于随着口岸开放来到中国的冒险者,那更是只要你肯付钱,他们什么都肯干。

所以太平天国可以得到走私的军火,洋人教官,甚至还有如呤利等怀有宗教热情的洋人主动参加了太平天国。

你以为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一样嗷嗷的拿着大刀片子狗血罐往上冲,和同样拿着大刀片子的清军对砍,实际上太平军不少全副洋枪洋炮,和同样拿着洋枪的清军对射。

ps1:太平天国对外了解程度不低,至少高于袁腾飞之流。毕竟人家自认新教,不会闹出把教皇特使当朋友的笑话。太平天国不少将领认为应该和同样笃信新教的英国人结盟,然后一起揍信天主教的法国人。

他们的问题只是没意识到世界已经是 19 世纪了,宗教早就不是国际政治的考量因素了,英法那时候可是刚刚帮奥斯曼揍了俄罗斯一顿。

ps2:太平军和清军不少武器比当时洋人自己用的还先进,他们还进口了不少后装炮。

PS3:太平天国在杨秀清死后,各路诸侯各自为政,所以对外政策不可一概而论,如洪仁玕对 “洋兄弟” 就特别友好,还要太平军不要攻击洋人,而李秀成则属于对洋人的强硬派,主张以斗争求团结,还有一些人和清政府一样妄自尊大,以洋人为蛮夷,见了洋人就让他们下跪。所以英法感觉和太平天国交流找不到话事人,加上觉得太平军对他们的生意是威胁,于是愈发倒向清政府。

2. 太平军拿下江浙赋税重地,还会建设,所以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有关太平天国地区的经济,历来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占领区民生凋敝,还不如清朝统治区(如张光头),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更为进步和开明,如太平军统治下的苏州手工业繁荣,大量出口丝织品,反倒是清军夺回苏州后,苏州丝织品产量锐减(如美国学者裴士峰)。

事实上由于杨秀清死后,太平军各路诸侯各自为政,出现这种争议很正常,我个人更倾向于太平军占领区有好有坏,如李秀成的地盘,奉行怀柔之道和休养生息,经济就得以恢复和发展。而如安徽交战区被双方来回蹂躏,就自然不行。

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确实在相对和平的地区搞经济,抓建设,苏州还能出口大量丝织品换取洋人的军火和物资。加上江浙富裕,这自然就有了和清军长期对峙的资本。

至于广大农村地区,虽然太平天国颁布了田亩制度,不过根本没有落实下去,根据裴士峰的说法,对广大农民而言,太平天国和清朝的统治没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显著的差异,毕竟两个政权只有在收税的时候才存在。所以要说太平天国治下的农村多好,肯定不至于,但要说搞得农村凋零,那也太高看天国的行政能力了(不包含交战区)。一些太平天国将领也搞过打土豪分田地,但总归影响是有限的,而且执行的也不坚定,比如李秀成,在江苏分田地,在浙江就厚葬巡抚王有龄以笼络士大夫的人心,他们骨子里还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枭雄,而非革命家,你要说他们能把农村搞个天翻地覆,那是不太可能的。

第三. 咸丰是个昏君

太平天国有新式军火,有钱,有自带干粮来玩十字军的洋教官,所以可以组建更先进的军队,这自然不足为奇,要我说他们没练出新式军队反倒是洪秀全等人缺乏长远规划的表现呢。

咸丰皇帝并不比洪秀全强,他就是个脾气相对好点的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而又无能。应该说咸丰继位后也是无一处不努力,可处处用不到地方。继位伊始想学齐王纳谏,鼓励大臣进言,大臣说实话他还生气,闹得和直性子曾国藩当廷对喷。曾国藩回家编练湘军后他又特别喜欢微操曾国藩,曾国藩多次抗旨,最后两人矛盾激化实在没辙,咸丰一怒之下给曾剃头停职反省了(换崇祯怕是直接下牢了,所以才说咸丰脾气好)

对湘军刻薄,可咸丰皇帝的亲儿子,由绿营精锐组成的江南江北大营却实在水平拙计,绿营当时已经堕落成个啥玩意不用多说,洋人都惊叹两大营简直不是军营,就是个市集,可见一斑。咸丰对团练又不信任,一有机会就得打压一下,装备和钱都优先供给江南江北大营,这能成才见鬼。江南江北大营就和明朝的关宁军一样,靡费无数,但又不能进取,结果被太平军先后打穿。

八旗你们也懂得,也就那么回事,而且八旗主力在北方,和英法联军打废掉一批,之后就是由僧格林沁指挥做总预备队,没轻易投入到对太平军作战的前线(问题是这批精锐几年后就在对捻军作战中全军覆没,到底也没保住)

然后这节骨眼上得罪了英法,却又战和不定,任用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打了胜仗,于是以为洋人不过尔尔,之前都是占了偷袭的便宜,遂对洋人不以为意,结果挨了一着黑虎掏心,失魂落魄逃到承德,圆明园都被烧了

信任的不能打或是不投入到前线,能打的不信任,心窝还被外人踹了一脚,打成对峙局已经是圣祖显灵了,要啥自行车

咸丰这个二杆子死后(一说意志消沉故意慢性自杀而死),他精明强干的婆娘和更精明强干的弟弟成了清政府的话事人,然后清政府放手让湘军淮军干,湘军淮军也买洋枪洋炮,按欧式战术训练,战斗力很快上来并超过了太平天国,加上太平天国和英法关系恶化(确切的说,和法国就没好过),英法为了保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既得利益开始援助清政府甚至直接下场作战,所以几乎可以以咸丰之死为分界线,1861 年之后太平天国局势迅速恶化并被绞杀。

我们可以发现,咸丰皇帝在位时,太平天国就算经过天京变乱,尚可在洋人之间周旋,1860 年尚能二破江南大营,与湘军也有来有回,**但咸丰死后仅一个月,作为天京门户的安庆破城,之后清政府和地方实力派、英法迅速达成一致,湘军、淮军、洋枪队、英法联军十面张网,**仅 3 年时间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权就不复存在,这不能不说和咸丰糟糕的政治水平,以及他的继任者足够精明有一定关系。

知乎用户 老萨盘股 发表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下面我就系统说一下:

其一、太平天国没有想象中那么极端,对传统文化并非采取灭绝政策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对太平天国大加挞伐:“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指责洪秀全此举实乃毁灭人伦、毁灭传统,号召汉族精英、知识分子、官僚士绅等起来扑灭太平天国。曾国藩这份檄文,成为后世指责太平天国毁灭传统之主要依据,其实这有失公允。太平天国并没想象中那么极端,那么偏激,对传统文化采取毁灭性政策。道理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是洪秀全,都是那么迷信宗教,杨秀清等理性派则坚决捍卫传统文化,重视招揽儒家士大夫。例如,攻克武昌后,杨秀清去拜会孔庙;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玩 “天父下凡”,强令洪秀全停止删改四书五经等毁灭传统之行为。太平天国实权掌握在杨秀清之手,传统文化并未被毁灭,否则他们怎能在深受理学影响的江南混那么久。

其二、欧洲列强趁火打劫,大清腹背受敌,太平天国得以延长寿命

乾隆后期,大清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严禁对外往来,将自己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1840 年 6 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大清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856 年 10 月,英法联军炮轰广州城,俘虏两广总督叶名琛,而后将其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囚禁致死,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击败僧格林沁统帅的八旗主力,咸丰皇帝被迫逃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与此同时,沙俄在东北、西北一带步步紧逼,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权益。正因为如此,“天京事变” 爆发后,太平天国虽元气大伤,但还能继续坚持 8 年抗战,甚至出现短暂中兴之局面。可以说,洪秀全起事时,大清所处之国际环境相当险恶,以致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对付太平军。

其三、清政府腐朽无能,八旗、绿营战斗低下,不是太平军对手

曾经号称 “满万不可战” 之八旗劲旅在入关之后不久便走向衰落,吴三桂起兵造反时,驻守武昌之 5000 八旗兵被吴三桂吓破了胆,居然坐视湖南清军败亡,而不发一兵一卒救援。嘉庆年间,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时,连后起之秀的绿营军也不堪重任,朝廷只能靠 “团练” 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时,八旗、绿营已经基本等同于废物,被咸丰皇帝寄予重大希望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就是个摆设而已,除了耗费巨额饷银,就再也没有别的作用了。1856 年 9 月,“天京事变” 爆发,东殿、北殿、翼殿、燕殿等太平天国精锐力量自相残杀,打得不亦乐乎,导致 2 万精锐死亡。有意思的是,清军长江水师、八旗、绿营等驻扎城郊,部分水师则停泊在燕子矶,距离天京不到一公里。可惜,这些清军除了看热闹,还是看热闹,压根就不敢趁虚而入,给太平天国捅刀子。如此之军队,怎会是太平军之对手呢,又怎能承担起讨伐叛贼之重任呢?

其四、清朝不舍得放权给汉族地主,以免其做大,威胁满清统治

八旗、绿营这两支国家正规军不行,满蒙贵族精英也不行,不代表大清就没有人能行,能行的这帮人就是被大清压制近 200 年的汉族精英。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人口总量很少,再加上入关时杀戮太多,所以对汉族精英分子是处处防备,唯恐有朝一日被他们赶回关外放牧。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八旗、绿营几乎是一触即溃,7 名太平军小分队就敢追着 1000 贵州绿营兵打,这应该是军事史上最大的笑话。但是,江忠源 “楚勇”、张国梁 “捷勇”、曾国藩、罗泽南等编练之 “湘军” 则堪称太平军之克星,这些汉族地主武装骁勇善战,汉族将领也是足智多谋,算是一支新式军队。可惜,满清政府对他们多加防范,不舍得授予他们实权,唯恐汉族势力坐大,从而威胁满清统治。例如,江忠源本打算在全州蓑衣渡全歼太平军,可惜他调动不了其他军队,致使东岸无防守,否则太平天国之命运将定格在蓑衣渡了,那还能到得了南京呢

当然了,太平天国之所以能熬 14 年,林凤祥统帅的北伐军甚至还差点攻入北京灭了满清,根本原因还是满清王朝太过腐朽,太过无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相当尖锐,让太平天国有了生存之土壤。

知乎用户 落日行动 发表

一方面是因为清军腐朽无能,在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时候就已经疲态显现了。其次就是因为太平军来自两广,两广的土客械斗可是很严重的。这也就变相培养了当地百姓的军事能力和组织能力,就好像养蛊一样,最终养出了太平天国。

严格来说,满清本身也是养蛊以后的产物,早期的东北各部落就是相互厮杀,争来争去,因此战斗力十分强悍,后来被野猪皮统一以后才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和破坏力。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一个长期处于战乱的地区必然会有很多军事化的武装,例如日本战国,两广宗族,明末东北,蒙古帝国等等。而当他们被整合以后,战斗力也是惊人的,同时他们势必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对外扩张,以此缓解矛盾,毕竟让习惯杀人的职业军人回乡种田可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历次改朝换代以后,中原王朝都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开疆扩土(篡位晋宋的除外),就是因为有这些数量庞大的职业军人作为依托。哪怕是现在,都有胡塞武装打败沙特王爷军的事情。因此,不要小看养蛊啊!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2s7sf 发表

以下内容纯属调侃。

因为太平天国在创始之初就拥有一支战术素养处于世界最顶尖水准的陆军。

这张截图描述的是 1851 年 7 月 25 日的一场战斗,通过标记的内容可以看出,太平军有着非常灵活和极具韧性的队形转换。先是不断分合诱敌,有条不紊。而当清军开火击中主阵后,太平军能迅速分成数十个小战术单元发起反击,并且还有轻炮的协同跟进,同时有分遣队包抄清军侧翼。鉴于清军兵力厚,太平军一时无法成功近敌,便改为先用火炮集中射击清军阵线,趁对方阵脚不稳,马上又以小型战斗单元发起集群攻势。一旦清军稳住阵脚难以突破,太平军的冲锋单位马上又能从容撤回本阵,并且再次集中火炮向清军射击,等到再有战机出现,即刻又能以新的小单位集群进攻,不断重复这一套犀利的战术。这,就是大清面对的还处在起步阶段的敌人,可以想象当其资源、兵力更丰富后会具备怎样的实力!

1850 年这个时间点,西方军队还在线列战争的模式中没走出来,相形之下已经显得死板、落伍。而这种步炮协同的能力,步兵小单位集群攻势、集中与分散的快速队列转换在战场上令西方人意识到时代变了,还得是多年以后横行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的普鲁士军队。

知乎用户 剑书神侠 发表

有些原因,知友们已经说过了。我再说一个因素。

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坚持十四年,和天京 (南京) 城防坚固有关。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也就是南京,是明朝的开国首都。明初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将南京城建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市,京师城墙长达 35 公里,高 14~26 米,辟有城门 13 座。“高坚甲于天下”。护城河宽度从 50 米到 100 多米,东北面的城墙,直接以玄武湖为护城湖,最宽处达 1600 米。在公元 1600 年前后,意大利传教士、旅行家利玛窦,在游历了南京城和北京城后,在日记中说北京的城防沟垒远远逊色于南京。

南京城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在城内还有十余座小山峰,可以作为瞭望、守卫之用。

清军围困天京城,主要是建立了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江北大营隔了一道长江,对天京城威胁不大。而江南大营,离城东朝阳门很近,但好几年都无法攻进城。

也就是说,面对高大坚固、把守严密的天京城门、城墙,主要使用冷兵器,只有少量火枪火炮的清军,8 年 10 年都无法攻破天京城。

久攻不下,最后清军发现了天京城的一处致命薄弱处,也就是太平门东侧数百米处的城墙,因为这段城墙是唯一没有护城河的地方。为何这段城墙没有修建护城河?是因为这段城墙修建于紫金山和富贵山之间,如果要建护城河,就要挖断山脊,当年朱元璋和刘伯温认为 “龙脉” 会被挖断,所以没有修造护城河。

清军发现了这处 “薄弱处”,狂喜,集中兵力多次冲锋猛攻,但都被太平军击退。

当清军弄明白从正面无法攻进这 18 米高的城墙后,有 “高人” 献计: 在城墙下挖隧道攻进去。

刚开始,清军所挖隧道被太平军发现了,遭到破坏,未能成功。

而自天王洪秀全死后,城内军心浮动,加之粮食耗尽,太平军须用尽全力方能抵抗住清军的一次次攻击。

公元 1864 年 7 月 19 日,清军在太平门东边城墙下埋入 3 万斤炸药,将其引爆。一声巨响,惊天动地,城墙被炸开二十多丈。大批清军蜂拥而入。太平军虽然拚死抵抗,终究没能抵挡住如狼似虎的清军,天京城遂告失陷……

至此,经过十四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2022 年 1 月 28 日更新。

昨日,笔者在新建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参观,看到一张龙脖子城墙老照片,大约拍摄于民国初年,当年的清军破城处仍然可以看出来。

知乎用户 一个快乐的肥宅 发表

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与其它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上升了一个维度,具体如下:

1. 武器装备,在工业革命后及西方工业成果的传入,战争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冷兵器的起义时代已经过去,而清军的火器装备量也高得惊人,唯一办法就是装备更先进的武器

2. 宗教因素,传统农民起义无论是什么神学信仰,终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佛教姑且也算)的影响,但洪秀全无论怎样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的 “宗教观念” 却是舶来品,这样受缚面就会很小(传统帝王儒学是啥样都清楚)

3. 经济因素,洪秀全起义于广,定都南京,占据了半个中国整个南方富庶地区经济发达(同时也有没收地主财产,但后期对江南经济地区的重创也是无法估计的),前期还有防止腐败的一系列政策,如:“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圣库” 是掌管一切财富物资的机构,战利品要缴归圣库,辖区内农民的米谷,商贾的资本,亦全应解交”

【很多人说太平天国那两个经济纲领,对此我不想评价,实际上纲领没起到任何作用,能提出是好的,但在最终实行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相反起了反作用】

4. 洋人直 / 间接支持,最开始洪秀全打着 “天父下凡”“基督教” 的名义起事,不明所以的洋人在前期给予了大量支持,给了军事上的协助,同时也发动了“二鸦”,清政府忙于应付外国入侵给了太平天国发展的机会

还还有其他因素,但终究影响不大,我这列举了影响比较大的几个

知乎用户 中原宪兵大契丹 发表

我觉得太平天国能被锤死才是奇葩。

看很多人的回答,说实话,感觉挺拧巴的。一方面,他们宣称清朝就是一个破房子,只要轻轻踹上一脚,就可以把清朝推翻。另一方面,他们又宣称太平天国战斗力强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的清朝节节败退。

可事实的结果为什么是,破房子清朝把战无不胜的太平天国给锤死了?

而且我们要注意,太平天国可是新兴政权,组织动员能力应该是远远强于清朝的。但是我们并不能看到太平天国在组织动员,以及战略谋划等方面比清朝更优秀,行动能力更强。

相反倒是腐败无能的清朝,在财政筹措,物资供给,战略制定,意识形态等工作方面做的有条不紊,清晰明确。比如 1861 年,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了之后。清朝对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提出,心腹之患是太平天国,俄罗斯是肘腋之患,英国为肢体之患。这个战略是非常清晰明确的。清朝政府全部的资源分配都围绕这个战略展开。

而太平天国这边,却没有一个人提出类似的战略构想。导致资源是胡乱分配。有的人想北伐,有的人想隔江而治,有的人想西征。洪秀全忙着集权,杨秀清想把洪秀全踢一边去。韦昌辉,石达开他们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干什么。

打铁给自身硬,内部管理无能是太平天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怨不了别人。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有人民的支持。历史上围城战。能坚守成天京那样,也是史所罕见的。**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在 1862 年至 1864 年进行的防御作战。**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城市能坚持几周都算是奇迹。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始建于 1366 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 20 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其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 35.3 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 60 公里。(但凡有一个城门一段城墙里应外合,南京城就破了)

秦末农民起义,秦咸阳,开门迎降。

隋末,隋长安,兵不血刃。

安史之乱,唐长安,兵不血刃。

宋开封,有个开封保卫战。

宋临安,开门迎降。

辽南京,兵不血刃。

金中都,开门迎降。

元大都,弃城而逃。

靖难之役,十三日,直逼南京,曹国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燕军。

李自成进北京,十五日,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李自成军攻入北京。

基本上兵临城下,就结束了。

知乎用户 茕茕落落 发表

因为太平天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有大量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失业的工人。

工人组织性强、斗争性强、身体素质强。见多识广,有思想,擅长动手制造武器。

杨秀清和他手下三千名烧炭工,是太平天国重要的骨干力量。

不仅如此,许多人还有打仗经验(土客械斗)。能够熟练使用大炮。

太平天国不同于明末活不下去,临时起义的农民军。太平天国起义蓄谋已久,准备非常充分。无论武器还是训练,对付承平日久的绿营,自然不在话下。

知乎用户 苍白的正义 发表

太平天国为什么不能坚持 14 年?

  范文澜撰写的《太平天国运动史》是以唯物史观研究太平天国的拓荒之作,1945 年初版,1949 年后收编为《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第三章,因后书一版再版而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作者详细分析了太平天国败亡的主客观原因,认为主观上在于太平天国领导层存有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客观上在于中外反革命势力逐渐结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势力,加之当时中国的进步阶级尚未诞生。作者认为,“《救世》、《醒世》、《觉世》三篇的制成,奠定了太平革命的理论基础”;并充分肯定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认为它使旧式农民起义的面目为之大变,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

基于对当时国内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所作的不同估计,学者们在太平天国性质上看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以范文澜、胡绳为代表,认为太平天国仍旧是一场单纯农民战争或农民革命,已见前述。1957 年,郭毅生刊文对此提出异议,持太平天国是 “资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 一说。他认为,《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革命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的农民土地纲领。他还分析指出,在太平天国革命前夕,从农民中分化出的雇农、雇工已具有非封建的性质,新兴的市民等级则是后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前身,而这两种人都是太平天国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因此使得太平天国革命具有迥异于以往单纯农民战争的许多特点,“其中如政治纲领中提出的平等观念,否定封建神权和专制政权的思想,便带有较为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第三种观点以章开沅为代表,认为太平天国是单纯农民战争兼具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按其社会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但按其斗争手段来说,却是单纯农民战争”。他还指出,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自由贸易政策,《资政新篇》中所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带有强烈平等观念的政治思想等,都在主观上反映了 “某些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新中国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起因、动力、纲领、任务和目标等,所牵涉问题之广远远超过三四十年代,客观上将研究引向了深入。围绕太平天国时期国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太平天国统治区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关系,农村政权和乡官成分,太平天国的文化、思想和工商政策,《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以及相关人物的评价,太平天国抗击内外敌人的业绩,与各地各民族反清起义——捻军、天地会、上海小刀会、浙江金钱会与莲蓬党、山东宋景诗,以及回族、苗族、壮族、彝族等反清起义——的关系,等等,学者们纷纷发表论著,极大丰富了人们对太平天国的了解和认识。

  太平天国后期地方政权中混入大批地主阶级分子,公开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学者们同时指出,通过直接没收部分地主土地、厉行军事镇压、剥夺地主浮财、减低租额等手段,太平天国仍然打击和限制了地主。

  太平天国曾在乡村基层政权普遍设立乡官。关于乡官的阶级成分,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或认为各地乡官在前后期大多由地主阶级分子担任,或认为劳动人民始终占据多数。 经过讨论,多数学者认为,前期各地乡官以劳动人民为主,后期的乡官成分则比较复杂,因时因地而异,并非整齐划一,反映了农民分散性的特点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复杂性。

综上简述,太平天国的进步性与革命性远超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一次沉重的打击,其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

为什么汉人会接受清朝三百年不掀翻?

知乎用户 嘀嗒也秋风 发表

其实我觉得更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打了十四年结果输了,你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太平天国面对的形势其实和明末还有其他那些乱世不同,其他的很多乱世官军依旧保留了相当程度的战斗力,而且这些起义军很多是从零开始,既没有战斗经验也没有组织,虽然后来官军可能都会纷纷打不过起义军,但是一开始对起义军进行毁灭性打击还是不难的。

但是问题是清末不一样呀,清末时期军队已经十分腐化了,而且太平天国还有土客械斗累积的战斗经验还有会党组织来提高组织度,所以说太平天国才能在一开始打的这么顺利,能在起义初期就占领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而朝廷官军拿他几乎束手无策。

所谓的什么洋人帮清朝实际上也只是次要因素,因为清朝这会还在打第二次鸦片战争呢,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所以起码到 1860 年之前,清朝都不可能得到洋人什么有力的帮助。

而 1860 年那会都什么时候来了?天京事变早都已经完了,韦昌辉和杨秀清坟头草都多高了?石达开都已经跑到哪去了?都已经闹出来天京事变那档子事了,我觉得就是没有洋人帮着清朝,太平天国也基本上已经半步踏入药丸了。

所以说我一直觉得太平天国自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军事问题,甚至他的军事条件完全足以他打败清朝统一天下,而他之所以输了没有统一天下,更多是因为他拉跨的政权建构导致他自己内部爆破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zsMxOR 发表

要讲太平天国,就得先说说洪秀全。洪秀全起初不叫洪秀全,他叫洪仁坤,小名叫火秀。火秀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生存压力,他是个小地主家庭出身。那个年头的农村风貌跟今天大大的不一样。中国传统的农村,是很有文化气息的。村里往往都有一些退了休的老干部、一辈子考不上科举的老学究等文化人,虽然大部分农民是不认字的,但不影响农村的文化人们坚持耕读传家。火秀的家在大清朝广东省花县福源水村,今天属于广州花都区。火秀家是村里最有文化的家庭。

很可惜啊,火秀成了他们家文化的传承人。关键是这哥们大小就不是学文化的料,非常的辱没家风,对不起他们老洪家祖宗。这不是编排他,说的都有根据。大宋朝有个英雄人物叫洪皓,是火秀的祖宗。洪皓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我简单介绍一下。靖康之变以后,洪皓出使金朝被扣在北国,跟徽、钦二帝一起被扣在五国城。大宋朝的文武百官都被金国扣了,但是金朝皇帝就喜欢一肚子学问的洪皓,对其百般诱降,但是洪皓不为所动。大家熟知文天祥,但是洪皓一点也不输于文天祥。其实洪皓比文天祥硬气多了,而且作用更大。洪皓被扣期间,往上气节不输苏武,往下丹心不减文天祥。洪皓用桦树叶子默写了一套《四书》,教老东北人学汉文化,史称 “桦叶四书”。同时他还搜集金国内部机密,送往南宋。就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在绍兴议和之后被送回南宋。洪皓把金国内部的机密、驻兵、矛盾等等都和盘托出,希望宋高宗出兵北伐,结果和鸽派宰相秦桧、大将张俊结下了梁子,被排挤在外。

火秀在小时候,就被其父安排好了人生道路。作为村子里唯一的文化家庭,火秀的父亲希望火秀走科举正途,将来出将入相,光耀门楣。但是,火秀考了多少次,就落榜多少次。这事得提前说清楚,明朝以前的科举,尤其是宋朝的科举,考上的都是人才,考不上的手艺就多少差点。从明朝洪武年间搞八股取士起,考上科举的也不一定是人才,那些叱咤一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还真都不是科举成绩特别好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考不上的就一定是人才。有两种人考不上科举,一种是有学问但字写得差,比如康某人。还一种就是半文盲,不会让他们考上反而是正常情况。老洪就属于后者。

很多人都觉得老洪起事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其实,老洪出来搞事情,是从 1837 年开始的,那时候还没有禁烟运动呢。1837 年,洪火秀第三次落榜。别说那时候了,今天望子成龙的父亲知道自己儿子第三次高考都没上本科线,不得打断儿子的腿?火秀不仅代表了洪家的希望,还是整个村的希望。这回再没考上,火秀他爹不打死他,村民们到家打听情况都得问死火秀。所以,火秀这次回家之后,对外称病,据说昏迷了很久。这一年火秀二十五岁,他爹一看娃都昏迷了,那就别打他了。乡亲们也不去打听事了,人家娃病着呢,空手去不合适吧,带东西又舍不得。看,机智如洪火秀,化险为夷。

但是,总不能病一辈子吧,下了床就开始讲故事,说他是上天派来斩妖除魔的,跟老乡讲斩妖除魔,火秀掌握的神话故事,远不及老乡们丰富。看几十年后的义和团运动拜祭的神仙,品种之丰富,令人惊叹。火秀知道的,人家都知道。火秀不知道的,人家还知道。。。所以,火秀在家乡没装成神仙,反而被老乡们认为是发烧烧坏了脑子。火秀传道六年,均以失败而告终。火秀很崩溃,干脆还是走科举正途吧。

火秀传了六年道,同时当了六年私塾老师误人子弟,并没有好好读书。所以在 1843 年的考试中,火秀又落榜了。跟六年前不一样了,1843 年,《南京条约》都签了。那时候的大清没改革,但是开放了广、夏、福、宁、上五口通商。在这五个城市,中国和欧洲各国实现了平等交往。最起码这个时候,基督教可以在五大口岸城市的市区合法传播。传播基督教的洋人并不是坏人,近代以来的西医、福利院、慈善机构都是教堂带来的。火秀在广州落榜后,遇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叫梁济南。梁济南不是济南人,而是广东肇庆人。济南的小名叫阿发,阿发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那是因为阿发是中国传播基督教第一人,而且还是第一位华人牧师,今天中华基督教会还在纪念他。阿发送给火秀一本宣传册,叫《劝世良言》。这是一本介绍基督教的宣传性文册,主要讲的是劝人向善。

火秀用基督教的人物,换上了上帝派位,自称 “拜上帝会”,重新开始传道。一个中国式排位上写着 “上帝之灵位”,也是非常的搞笑。火秀当然又失败了。广东是清朝最早开放的省,广州是大清最早开放的市。火秀在这传假基督教,那是撞枪口上。人家连真的都见过,怎么会信火秀这假的呢。火秀说上帝是个穿黑袍的长胡子老头,还背着一把龙泉剑。吃过见过的广东人怎么会相信这是上帝?

火秀一看广东人不信,正着急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同行,也就是同为私塾老师的冯云山。早年间冯云山去过香港,加入过德国人郭士立的基督教堂福汉会。他对基督的理解,比火秀深一点。在 1844 年,洪火秀和冯云山去了广西农村传道,这一去,不得了啊,“拜上帝会”火了。问题来了,拜上帝会在广西农村发展的如火如荼,清廷知道不知道?从现在的一些资料来看,清廷不仅知道,还深入调查过。清朝最忌讳的就是搞宗教结社,哥老会、洪门、天地会这些组织秘密存在,清廷基本上不大去管,只要帮会别太过分,朝廷不会带兵围剿。黑社会自有黑社会的法则,他们活动的世界,正好是清廷不愿意管的江湖事。但是民间组织一旦牵扯到宗教,那就不是黑社会了,是反政府武装。比如白莲教、天理教。所以 “拜上帝会” 变成“拜上帝教”,而且教徒甚众的时候,广西地方官就把事情上奏给了朝廷。

道光的原话怎么说的,没查到。但是军机处执行道光命令的行为,却说明了道光帝的态度。军机大臣穆彰阿告诫广西各级官员,以后这种事,不必上奏。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说朝廷刚打完鸦片战争,还赔了几百万的银子,所以暂时无财力和兵力调往广西边陲平乱。再一个,洪火秀的那套玩意儿清廷已经知晓,跟西方的基督教完全不是一码事。所以,如果洪火秀这能把拜上帝教做大,势必会跟广州的基督教产生矛盾和冲突。到时候清廷以贼制夷,打死谁都对清廷有好处。

如果道光帝知道洪火秀将来能掀起那么大浪来,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趁火秀开会的时候弄死他!

从 1845 年开始,管理型人才冯云山就负责招收门徒、骗财骗色。而脑洞更大的老洪就闷在屋里写教义。到了 1847 年的时候,洪火秀脑汁绞尽、几乎油尽灯枯。为了进修,火秀去了广州,跑到美国传教士罗士信那里学习基督教。罗士信很高心,所以耐心的给火秀传福音。结果罗士信没想到,凭什么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是洪火秀?所以俩人聊崩了。火秀一看尬聊了,于是要求受洗,正式加入基督教。罗士信不接受这个异端。

洪一怒之下回了广西。这时候的拜上帝会,那就不一样了,冯云山给他引荐了几位豪杰。这头一个,叫杨秀清,在夜市界势力很大。哪个地摊敢得罪杨秀清,老杨就不给他家送木炭,看拿啥烤串?!杨秀清很愿意跟着冯云山这样的再也不想当卖炭翁了。

还有韦昌辉韦英雄就识字。跟洪教主一样,韦英雄地主出身,就是考不上科举。萧朝贵跟杨秀清是同行,烧炭的。

石达开出身就不同了 居然中过武举,呸!武举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要不考笔试的也过不了关。所以石应该是现在拜上帝教最有学问的人。还有秦日昌(后来为了避讳韦昌辉,改名秦日纲)。秦英雄是个磨豆腐出身的,应该有膀子力气。

旁边这位林凤祥更是人才难得,反正现在朝廷还通缉他呢,是个杀人逃犯。

洪教主凑齐这些骨干力量,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教义理论。楞说上帝是他亲爹,耶稣是他亲哥。上帝派他来斩妖除魔,解救众生。但是,这时候他还不敢说清廷就是妖魔,

当洪火秀、冯云山等人在广西弄得有声有色的时候,清廷的状态也有必要讲一讲:

鸦片战争结束后,朝廷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对于英国的认识,朝廷普遍还停留在地方上局部冲突的阶段。这不是一不留神,不小心输给英国了吗?咱大清那是不愿意搭理他们,要是动真格的,绝对分分钟弄死英国。但是战败是事实,天朝体面丢了也是事实。道光总结为:用人不当!

在《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把责任推给了两江总督牛鉴,这个误国的奸臣,革职查办。扬威将军奕经用兵不利,革职查办。被圈禁在宗人府的靖逆将军奕山被释放,调任伊犁将军。伊里布本来是去广州处理善后事宜,结果洞悉一切的伊里布到了广州后郁闷之死。那么广州的事物,只能由新任两江总督耆英去完成。闽浙总督怡良在处理台湾释放战俘事件中表现的不够霸气,所以那个案子被革职的达洪阿和姚莹都悄悄的升了官,而怡良被革职。明白人琦善被革职后经过三司会审,发现怡良所奏琦善的汉奸罪名皆不成立。说琦善任用汉奸,结果战后 “汉奸” 都平反了,这个不成立。说琦善签订《穿鼻草约》丧权辱国,但是如果再给道光一个机会,道光一定会答应损失最低的《穿鼻草约》。再说了,《穿鼻草约》上没有琦善的签字,罪名不成立。说琦善私自割让香港岛,人家琦善送出去的香港,好歹主权在华,英国人得教租金。再看看《南京条约》,好意思定琦善的罪吗?所以最后琦善被调到了边疆,当了驻藏大臣。还有两个人不得不提,这俩是发配伊犁的林则徐和邓廷桢。

两广总督耆英因处理不了对外事务,花钱调岗,能臣徐广缙接任两广总督。邓廷桢在战后被道光帝再度启用,任陕西巡抚。林则徐在新疆开了几年荒,成长不少。正是在西北这几年的历练,林则徐算是真的开眼看了世界。去新疆之前的林则徐,还喊着英国人倒地起不来。但是从新疆出来的林则徐,曾忧心忡忡对年轻的左宗棠说,英国不过是疥癣之疾,沙俄才是心腹大患!几十年后,左宗棠力挺加强 “塞防”,就是受林则徐的影响。过去一提林则徐,那是个文人形象。其实林则徐又硬又狠!左宗棠办事的风格就继承了林则徐的风格。

道光升林则徐为陕甘总督,在这期间,青海黑错寺藏人叛乱。从台湾来的青海办事大臣达洪阿在林则徐的支持下,带兵进青海大肆镇压,平定了叛乱。若干年后,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也用的林则徐这招。邓廷桢病逝后,林则徐兼任陕西巡抚。林则徐到任,陕西正好爆发了饥荒。林则徐赈灾的同时,陕西的刀客趁机起来闹事。这些刀客们也是倒霉,遇上了林则徐。很明显,又是一场残酷的镇压。林则徐虽然打英国够呛,但是镇压国内叛乱者,绝对是铁血手腕。1847 年林则徐调任云贵总督,云南汉回冲突严重,械斗不止。林则徐不管那么多,先镇压汉族,再镇压回族。然后,云南太平了。

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时候,道光皇帝六十岁。然而这个岁数的道光还没有立太子。道光帝选继承人,那是久经风波。在道光四十九岁之前,一共有过三个儿子。老二一岁就早夭,老三没捞着过一岁生日也夭折了。虽然道光看不上老大奕纬,但是在道光四十七岁的时候还只有这一个儿子,那道光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内定了奕纬当太子,招来老师好好教这个大阿哥。

奕纬母族出身低微,他自幼没想过要当太子。所以他放荡不羁,混日子习惯了。这突然要求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奕纬非常的不适应,因而出现了抵触情绪。老师也很无奈,就语重心长的劝奕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继承大统呢?奕纬也不含糊,当场就说他要是当了皇上,先杀了老师。老师大惊失色,赶紧去找学生家长打小报告。清朝皇帝普遍尊师重教,道光一听这还了得,敢跟老师叫板,丢尽了皇家的脸!因此怒气冲冲的道光传来奕纬,怒斥之后飞脚就踹。道光能力虽然是不咋滴,那武力也是八岁能猎鹿,三十一岁亲手杀死刺客的狠角色。他这哐哐一顿踹,让这位大阿哥奕纬重伤,不久死去。

道光也觉得很尴尬,这传出去人不得骂皇上,这也太楞了,把亲儿子给踹死了。就在道光面临无后的时候,四阿哥奕詝出生,让道光帝无比的欣慰。之后五六七八九皇子也都出生了,道光帝犯了选择恐惧症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智商同样优秀,论文化、武功皇六子奕訢更好一些。那该选谁呢?道光一直纠结到临死之前,结果奕訢的老师卓秉恬不如奕詝的老师杜受田鸡贼,杜受田完全按照《三国演义》立曹丕跟曹植争宠的故事教育奕詝。这就导致了道光看到的景象是这样:

卓秉恬:六爷文化水平高。

杜受田:四爷孝顺。

卓秉恬:六爷武功好。

杜受田:四爷孝顺。

卓秉恬:六爷精通治国方略。

杜受田:四爷孝顺。

卓秉恬:六爷也孝顺。

杜受田:四爷更孝顺。

就这样,道光驾崩前,在遗诏中封奕詝为皇太子,封奕訢为和硕亲王。在清朝历史上,这也是唯一一次皇帝在遗诏中给某个儿子封亲王,可见道光纠结到咽气。

再看看广西的形势有一点得说明白,这个时候的拜上帝教,洪教主并不是实际领袖,而只是精神领袖。洪教主只负责写教义,而拜上帝教实际的领导人是冯云山,以及冯云山的小弟杨秀清、韦昌辉、萧朝贵等人。最初拜上帝教的核心骨干主要分三个派系,即广东帮、客家帮、壮族帮。广东邦就洪秀全一个光杆当领导,客家帮很强大,以广东人冯云山为首,以冯云山的小弟杨秀清、萧朝贵为辅。壮族帮以冯云山为首,以冯云山的小弟韦昌辉为辅。等于说广东这边就洪教主一个光杆,广西这边的全听冯云山的。

1848 年,拜上帝教跟广西的士绅发生了冲突,被举报谋反。官府带了一队人马就把匪首冯云山捉拿归案,洪教主撒丫子跑了,临走的时候告诉兄弟们,他去找两广总督徐广缙放人。他怎么不说他去找道光皇帝放人呢?精神领袖跑了,实际领袖被抓了。眼看拜上帝教要散摊子,杨清秀贼起飞智,倒地口吐白沫,然后站起来自称是上帝下凡附体,忽悠教众不可离去,上帝自有办法解救,之后成为了拜上帝教的二号精神领袖。而花钱贿赂官府释放冯云山的萧朝贵,也成了教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恢复正常运行后,洪教主腆着脸又回来了。一年后的 1849 年,热闹了。广西闹灾,灾民们一多,就容易闹事。即便是这样,拜上帝教没有闹事。那年在广西闹事的,是天地会,不是拜上帝教。天地会是个黑帮组织,聚众能闹事,分散就藏在民间。清朝两百多年的时间内,从没剿灭过天地会,最多招安天地会的香主、堂主什么的。比如民族英雄冯子材,就是天地会的大人物,后来官至广西提督,那可是从一品的地方军区司令。1849 年广西天地会闹事的时候,冯子材就在天地会广东分舵。

抓不到天地会,大大的鼓舞了拜上帝教的教众,清庭这帮废物不过如此嘛。而且很尴尬的是广西最大的结社组织就是拜上帝教,在这个敏感的时期,1850 年初,道光帝驾崩,十九岁的皇四子奕詝继位,是为咸丰皇帝。拜上帝会在当年夏天在广西金田村集合教众清点人头,结果来了两万多人。当地官府一看两万多人聚众,得先抓群主。而拜上帝会的领导们见己方声势浩大,官府来那几块料敢吆五喝六的,那就成了群体事件。拜上帝教的会员,打跑了官府的人。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田起义。

但是有一点得注意,1850 年所谓的金田起义,其实就是暴力抗法,并不算起义。真正的起义其实是在 1851 年洪教主过生日的时候,大家喝高了一开心,洪教主被推举为天王,建立国号太平天国,正式站到了清朝对立面上,开始起义。

这时候的天平天国成员,除了原来拜上帝教的会员,还有被朝廷打散了的天地会余党、无生计的贫民、跟壮族斗殴失败的客家人。朝廷在广西的兵力不足,导致太平军成为了一支指哪打哪的强悍流寇。那么此时两广总督徐广缙在干嘛呢?怎么就不管管广西的太平军呢?

徐广缙接班耆英当两广总督,那也是倒了霉了。耆英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至于花钱调岗。那么说耆英到底遇到什么麻烦了呢?原来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根据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可以合法进入通商口岸城市。广州作为通商口岸之一,英国商人也可以合法自由进入。其他那四个口岸没事,广州这边的市民反应巨大。因为在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地区出现了印度兵强奸妇女事件。所以当时的广州人仇视所有英国人,尤其是那些英籍黑鬼,广州人绝对不允许他们进城。老百姓群情激奋,已成群体事件。英国人拿着条约,要求入城。耆英处理不来,走人了。1849 年,徐广缙一上位,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消息传到了北京,当时还是道光帝在位,道光帝很紧张,他既害怕徐广缙过于怂而失了国体,又怕徐广缙学林则徐玩硬的惹来英国军舰。所以道光帝晓谕徐广缙,大原则是不能再打仗。

徐广缙也知道不能打仗,所以他悄悄武装了十七万广州市民。英国人惊呆了,广州城全民皆兵,这要是进去了,还能出来吗?接着徐广缙跟英国人聊,不是本督不让进门进城,我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但是你们也看到了,我也不好管。因为你们惹了广州市民,现在市民们手持刀枪剑戟斧钺勾叉严阵以待,那贸易就不能进行了,你们琢磨琢磨,不行就在城外贸易。

英国人疯了,这叫什么事啊?更崩溃的还在后面,法国、美国等大使开始找英国人理论,就因为你们,现在大家都不能贸易了,损失你们给不给报了?三个月后,英国人扛不住了,同意不进城,在城外贸易。

这桩公案完结,道光帝喜出望外,称赞徐广缙智谋过人。本来徐大人办完这事,该喘口气了吧。仅仅三个月,又出大事了。葡萄牙在鸦片战争后,就跃跃欲试跟大清比划比划。澳门总督搞拆迁,澳门村民沈志亮和澳门总督谈好拆迁款后,澳门总督直接把人家祖坟给挖了! 所以沈志亮一怒之下伏击澳门总督亚马留,并将其斩杀。

葡萄牙政府怒了,要徐广缙给个说法。这事要是放在 1870 年后,倒也好解决,杀就杀了,你们能怎么着?但是 1849 年的清政府对白种人非常的惧怕,所以这个事让智谋过人的徐广缙马上毁了英名。葡萄牙集结了 120 名士兵和三门大炮攻占了关闸炮台。徐广缙马上认怂,处死了沈志亮,从此澳门总督不再向大清缴纳每年五百两银子的地租,成了老赖。

徐广缙这口气还没喘匀,1850 年洪教主在广西暴力抗法以后,拜上帝教在广东的凌十八带部众造反。正是因为凌十八的造反,才吸引了两广总督的主力,给了广西的洪教主以发展的空间。

但是,洪教主在 1850 年形势大好的时候跟大家商量,要不就地解散吧。为什么会有这种变故呢?1850 年,咸丰帝启用退了休的林则徐去镇压广西。当时无论哪个团体,一听到林则徐的名字,都小腿肚子转筋。林则徐猛着呢,所以洪天王听说林则徐来了,于是紧急开会商议散伙。没想到世事难料,患有疝气的林则徐强行赶路,没到广西就不幸去世了。也不用解散了,林则徐死了他谁也不怕,可劲折腾吧。

林则徐的人死了,但是林则徐的精神还在。在林则徐死前,林大人提拔了两个悍将。头一个叫胡林翼,这是日后湘军的重要将领。第二个厉害的没边了,叫左宗棠。那是未来的湘军大将、楚军的领袖、甘军的大帅。

老林带出来的人,那都是狠角色。胡林翼和左宗棠,也是未来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军之一

广西巡抚郑祖琛并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镇压洪天王身上。咸丰朝的中国,大概是中国近代以来最难收拾的烂摊子。相比于天地会,拜上帝教的名气小太多了。所以前往镇压天地会的队伍,是广西巡抚、提督的正规军。而镇压太平军的,都是地方上的团练部队,也就是军服胸口上写着 “勇” 字的民兵组织。团练部队有没有战斗力,全看领导是谁。几个小地主不懂兵事,带领的团练就没什么战斗力,所以洪天王在广西那是为所欲为。

当时北京那边担心的是南边各地爆发的三十多起天地会起义,没怎么把拜上帝教当个正事办。但是眼看着广西的局面不可收拾,林文忠公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咸丰帝调李星沅接替林文忠公为钦差大臣,罢免广西巡抚郑祖琛和提督闵正凤,改调帝师杜受田推荐的周天爵为广西巡抚,而琦善带出来的名将向荣改任广西提督,带队开赴广西平乱。周天爵参与过鸦片战争,吃过见过。向荣任湖南提督之时,平定了湖南境内的天地会大哥李元发起义,是咸丰帝倚重的名将。两个人都是当时的名将,但是不能通力合作。钦差大臣李星沅没干别的,就给这二位爷劝架来着。向荣刚在大黄江击溃太平军,周天爵不配合作战,导致太平军流窜到了象州。那你想这支清军的战斗力肯定发挥不出来,朝廷又掉广州副都统乌兰泰助战。乌兰泰虽然也能用兵,但是思路是和另外两位爷还不一致。结果广西军队中一堆长官互相掣肘,数战不利,谁不都和谁配合。这几位爷没火拼就不错了,更别提剿灭乱党。所以洪天王趁着几位爷打架,钻了空子。

李星沅搞不定,咸丰帝很愤怒。因此咸丰帝调军机大臣蒙古大学问家赛尚阿代替李星沅为钦差大臣,收周天爵兵权,降向荣三级,命其戴罪留任,和乌兰泰配合剿匪。或许向荣或乌兰泰独立主持广西军务,都更可能剿灭太平军。但是偏偏这俩人军事思路不一致,导致磨合上出现了问题,不仅没有围死太平军,反而让太平军突围成功,顺便攻克了永安。

在林文忠公去世以后,洪天王就有一种无敌最寂寞的感觉。就清朝官场上那几块料,除了林文忠公,洪天王谁也不怕。所以在 1851 年洪天王攻下广西永安之后,决定正式建立国家机器。那么说该怎么建立国家机器?洪天王搞不定,他只能搞教义。至于国家制度的建立,还得靠冯云山。

洪天王在永安搞制度,那是令人惊叹不已。在永安,洪天王发布了讨清檄文,这篇檄文,算是正式跟清廷决裂。且说洪天王和冯云山,联合创造了一套政教合一的政体。这个国家叫太平天国,当然他们写的 “国” 字,框里边是个 “王”,不是“玉”。这主要为突现国内王最大,领袖至上。既然是政教合一,所以政教不分。国家的最高精神领袖是上帝,这些不知道上帝是谁的人,都要按照上帝主义行事。上帝咱们今天翻译的叫“耶和华”,但是洪教主有口音,所以他们翻译的叫“爷火华”。洪天王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那么爹叫爷火华,儿子怎么能叫洪火秀呢?得避讳。所以洪教主改名洪秀全,秀全拆开了是禾乃人王,谐音:我是人王。教义上就这么定,在政治上拜上帝教的领袖,也是太平天国的政府首脑,更是太平天国的军事统帅。洪秀全认为,宇宙中只有爷火华能称皇上帝,其他人都当不起一个“帝” 字。所以太平天国的君主仍叫天王,号万岁。其太子是洪天贵福,称幼主万岁。

那个随时能变身成为洪秀全亲爹爷火华的杨秀清,因其在教中地位仅次于洪秀全,被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号九千岁,节制东方诸国,应该包括日本和朝鲜,不知道美国归不归他管。但是如果魏忠贤知道了杨秀清也叫九千岁,不知道作何感想。

萧朝贵被封为右弼正军师西王,号八千岁,节制西方诸国,应该包括英国吧。

冯云山被封为前导副军师南王,号七千岁,节制南方诸国。肯定包括新马泰,不知道澳大利亚归不归冯云山管。

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副军师北王,号六千岁,节制北方诸国。理论上肯定包括俄罗斯。

冯云山制定了各级官职,然后就是传销的路数了,你能招来多少兵,你就当多大官。冯云山还制定了《太平天历》作为天平天国的历法,制度上规定了全国实行公有制。就是说你家的粮食、财产、布匹、媳妇都是国家的,放进 “圣库” 统一管理,然后按需分配。

洪秀全在永安玩的热闹,向荣和乌兰泰的大军也赶到把永安围了。这一鼓作气平定永安乱党,那是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两位军事统帅在这个时候又掐架了。乌兰泰是满人,当年是火器营的领导,参与过道光年间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的战斗。所以他的风格凶悍,而且玩火器的将军就愿意把四面墙一围,一顿枪炮把乱党轰死拉倒,简单。向荣是个汉人,是学习传统兵法出身的传统将军。他学的就是将在谋不在勇,围城应该围起三面,等贼寇从另一面突围的时候,伏兵趁势掩杀,贼寇必然溃败。总之一个要轰死,一个要砍死。双方没谈拢,钦差大臣赛尚阿虽然是个蒙古人,但是个蒙古文人,不会打仗。所以这哥们只能和稀泥,不能拿个主意。因此,在 1852 年,永安围城失败,太平军反围剿成功,突围永安,攻向桂林。新任广西巡抚邹鸣鹤力保桂林,加上向荣和乌兰泰见事闹大了,赶紧回援桂林,太平军攻城失败,跑的时候被向荣的湖南兵一炮轰死了冯云山。太平军放弃了广西,转而北上,突入湖南。冯云山的死,为太平天国的内斗埋下了伏笔。

湖南驻军的主力被向荣调往了广西,所以太平军攻打兵力空虚的湖南,让向荣吓得赶紧称病辞职不干了,这回闹大了。两广总督徐广缙弹劾向荣剿匪不力,钦差大臣赛尚阿上奏力保向荣。咸丰帝遂下旨向荣,别装病,赶紧往湖南追啊!

这回又出事了,湖南巡抚张亮基,那不是一般人。林文忠公生前最看好的人物有三个,分别是张亮基、胡林翼、左宗棠。张亮基、胡林翼、左宗棠三个人风格都随林文忠公。大家熟悉左宗棠,就大概知道张亮基是个什么脾气了。然后问题就来了,张亮基和向荣,如果单独作战,估计弄死洪秀全也不是难事。关键是这二位一配合,又出问题了。张亮基是林则徐的人,向荣是琦善的人。琦善和林则徐不和,那张亮基和向荣关系能融洽吗?

湖南当时闹天地会,天地会是洪门的一个分支。湖南洪门听说太平军来了,五万部众加入了太平军,让这些革命将领的腰杆子硬了。西王萧朝贵一膨胀,带兵就打长沙。不是说清兵就那么不堪一击,湖南兵向来以悍勇著称。所以萧朝贵的冒进,导致这位八千岁被一炮正中胸膛,当场去见了爷火华。

太平军见湖南不是广西,这地方不好混。太平军三个月打不下长沙,清军源源不断的向长沙集结。清军打英国那是没戏,打太平军还是可以比划比划的。这如果来了青州八旗,估计太平军也就完蛋了。太平军不敢在长沙再继续作死,北上攻打岳州。

熟悉清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岳州是当年康熙年间,清军平吴三桂叛军最重要的战场。据传说洪秀全攻克岳州后,在这里挖出了吴三桂时期私藏的武器库,得到了大量武器和火炮。这点我没查到太确凿的证据,不管怎么说,太平军在 1852 年年底的时候,开始准备北上攻打湖北。

从文化上看,洪秀全所到之处必然砸毁中华文明的符号。管你是岳飞、关羽还是如来、孔子、太上老君,先砸了再说。这都是垃圾,上帝爷火华才是宇宙唯一真神。从 1852 年底到 1853 年初,石达开攻克了武汉三镇。没几个月,向荣追到了湖北,克复武汉三镇。

这个时候,本来洪秀全又要面临灭顶之灾。这位天王决定,继续北上河南。给洪秀全开船的一个老船长告诉洪秀全,不能去河南。如果清军追来,太平军往北有黄河拦路,死路一条。如果就地抢劫的话,河南的经济可不如湖北,未必能抢够吃的。所以不如顺长江而下,取南京。1853 年,太平军顺江而下,跟清军在巢湖展开了激战。文官出身的两江总督陆建瀛轻敌冒进,被太平军击溃水师。随后太平军攻打江宁(南京),陆建瀛督军死守。不料想太平军使用地道战,挖地道进了城。陆建瀛企图跑路,被太平军赶上一刀斩杀。这个时候朝廷因他巢湖失败而降罪的诏书都快到了,听闻这个消息,就算陆建瀛壮烈殉国了吧。洪秀全到了南京,整个人的价值观都变了。南京物华天宝,洪秀全说这里就是小天堂,不走了。当初英军扬言要打南京,清廷才与英国议和。东南五省的赋税全在南京,这是清朝南方最重要的城市。如今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咸丰帝才发现这不是一般的流寇,得当成个大事重剿了。因此,咸丰帝决定调大清的精锐之师南下平乱,而不再主要依靠地方部队剿匪。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天平天国开始以一个政权的形式存在,当时控制的势力范围,也就是南京、扬州俩城市。

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誓要把南京城变成他的小天堂。洪秀全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小天堂,于是在南京城大兴土木,把拆迁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文武庙还是岳王庙,无论是佛寺还是道观,无论是书院还是藏书楼,无论是衙门还是明故宫,无论是民宅还是商业街,那是一律夷为平地。南京城是什么地方?那是江南的文章锦绣地。各大藏书楼的图书也都被付之一炬,好多珍贵藏书的古本,就在这次兴建天堂的运动中永久性失传。

拆个差不多了,洪秀全兴建了奢华的天王府,远胜北京的紫禁城。知道什么叫土豪金吗?洪天王以身作则,告诉大家什么叫真正的土豪金。有一位叫富礼赐的英国驻上海领事曾经去见过洪秀全,富礼赐对洪秀全的装束印象特别深,在他著作中写过,洪秀全的王冠重八斤,项链重八斤,都是纯金打造。二八一十六,据传说是个吉利数字。这还不连金扣子、金戒指、金手镯什么的。总之呢,洪天王一身的黄金,不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是不是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清朝皇帝出门,坐十六人抬的的轿子。洪天王出门,那得坐六十四人抬的巨大轿子。皇上出殡抬棺材的轿子才是六十四人抬,人家洪天王天天都是出殡的待遇。。。。。

洪天王吃饭更讲究了,鸡鸭鱼这些东西他老人家是不吃的。洪天王要吃二十四牲,二十四牲分六禽、六兽、六鳞、六介。六禽乃鸽、鹰、雀、雉、鹤、鹮之类,六兽乃牛、羊、獐、兔、狸、鹿之类,六鳞乃鲂、鲤、鲟、鳇等非常见鱼,六介乃虾、蟹、蛤、鳖、螺、蚌之类。厨师要换着花样做,每天不能重样。吃饭,哪怕是牛,也得整只做,不许改刀。一头牛做好后,得把之前拔下来的毛再粘上,弄得跟活牛一样,洪秀全才扒开毛吃肉,想想这得多恶心。

洪秀全最先进的地方是两点,第一是在天国境内禁绝鸦片,第二是不使用惨无人道的太监制度。那么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洪天王不抽鸦片,害怕鸦片影响兵源,所以禁止鸦片。不招收太监是因为没这手艺,杨秀清曾经觉得阉割是个简单的事,所以他率先弄了十个孩子下刀,导致十个孩子先后都死了。跟古代日本一样,没有阉割的手艺,当然不能招收太监。

说了洪秀全在南京的事情,也该说说清廷这时候在干什么。上学那会儿,老觉得洪秀全起义就攻下了永安,封王就到了南京,清兵不堪一击。其实洪秀全能从金田村一路走到南京,完全是因为清朝体制的漏洞和洪秀全本人运气真好。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南有天地会起义,北有捻子作乱,西有极端回教分子闹事,而洪秀全的队伍在广西又赶上了钦差大臣林则徐暴毙,接班人李星沅是个废物,军事干部向荣、周天爵、乌兰泰互相掐架,这才让洪秀全等人逃出了广西,窜到了湖南。到了湖南洪秀全幸运的收编了洪门的残部,但是由于湖南巡抚张亮基和提督向荣掐架,让洪秀全又钻了空子,逃到了湖北。本来湖北就是太平军的墓地,原两广总督徐广缙改封湖广总督平乱,提督向荣也杀到了湖北。不料想在徐广缙还没到湖北之前,天赐洪某一个老船长,指导洪秀全去了江宁府。再赶上两江总督陆建瀛是个废物,没挡住这伙乱党,才让洪秀全进了南京做大。陆建瀛被乱党杀死,徐广缙也因动作慢被革职。而这之后,太平天国才真的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为了防止太平天国的扩散,向荣追到了南京城外的孝陵卫,建江南大营,围困南京。

未完待续

知乎用户 斜阳正浓 发表

因为历代所有造反的队伍里面,只有太平天国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有效的行驶了统治。并且建立了广泛的基层政权,其组织结构也最为严密。

知乎用户 唐小兵 发表

太平天国实力强大啊,尤其是军队,清廷的正规军被他打的落花流水,1851 年金田起义,1853 年定都天京,说是势如破竹不过分吧。

而且太平天国占据的地方是江南啊,当时全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严格来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都可以叫割据政权了。

知乎用户 秦始皇 发表

你们看下清军当时有多废材都知道了,太平军在一次与清军村口遭遇战,七个太平军冲入清军,四千多清军炸锅一般疯狂逃跑,就像老虎赶绵羊一般,太平军攻下永安也不是什么英勇就放鞭炮,气得咸丰跳脚,后派十万大军去围剿结果人没见到自己人为了争夺与太平军私下生意自己人居然打起来。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自己内斗清军根本无法取胜。

就算南京城破,三千多缺衣少食的太平军居然从十万湘军包围圈正面突围,卧槽。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主力人员依然在,只是掩旗而已,不在明面上干了。

后来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与淮军新军,大量的招安太平军就是看中了太平军战斗力,像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就是原太平军将领,原太平军程学启甚至做到清庭太子太保。

话说太平天国后期腐化比清军还严重。落后腐败的政权无法战胜另一个大型腐败落后政权。

知乎用户 韦伯 发表

天京事变之前太平天国是攻势,不提了。之后满清在打二鸦,1860 年才打完,首都都没了,给了太平天国的喘息之机。

知乎用户 风吹小猪 发表

因为不只是只有一个太平天国在搞事情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调陕甘回内地,陕甘回乱阿玛尼,新疆阿玛尼也开始搞事情,乱成一锅粥,阿古柏之乱 和热西丁政权建立。

北边二次鸦片战争,洋人对太平天国的态度,也有一个过程,占领南京

歌颂赞扬同情支持到正式接触 懵逼

做军火生意再到 外交关系

二鸦结束,英国政府和洪秀全谈划江而治被拒后开始支持清政府

这开始到被剿灭也就一年多时间。

太平天国本身

因为早期所谓的(政治正确)信上帝,得到看西方世界的普遍认同,教会势力支持太平天国 也不是大刀长毛,而是洋枪洋炮,老兄弟大名鼎鼎,太平天国的根基,从广西到江浙,从贫穷到富裕可以快速以战养战,实现滚雪球发展,南京事变失了锐气伤了元气毁了根基迅速腐化天国新生势力出现,又因为失去了广大儒家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无法消化统治占领区,战争消耗大于生存产出,位高权重的老兄弟和新势力的矛盾出现,所以即使二鸦爆发清自顾不暇,太平军也没取得什么战果,天京还老背围,陈玉成李秀成变救火队。清开始转守为攻,二鸦结束,就进入倒计时。

太平天国最坚定的是反清,说反帝只能从大概念上谈,清军 太平军和洋人都是老熟人因为都得从人家那买军火,苏州杀俘,保人是戈登。

知乎用户 天空中的鱼​ 发表

我倒是觉得没捶死清朝很意外。

八旗兵早已破败不堪、几无战力,

曾剃头为何非要砸锅卖铁的替满大人出这口恶气?

太平天国好歹还是汉人政权,就算有点不正常教派的嫌疑,不过一旦定鼎中原还是要走传统儒家那一套。

老曾老李率部投降还能混个位极人臣,何故?

天意吗?

知乎用户 苏拉夏尔 发表

能坚持十四年主要是天京事变之前,太平天国还能控制得住南京上游的江西、安徽、湖北部分地区,保证了南京即便被江南、江北大营围困,仍然能够从上游获得补给。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出走导致江西战局糜烂,也就是靠着陈玉成在安徽的势力支撑。陈玉成败亡后,南京上游被湘军控制,长江上太平军水师也被湘军水师击败。而李秀成忙着经营自己在苏州的地盘,对于江西、安徽并不上心。

南京上游的丢失使得太平军再也无力打破湘军对南京的围困。

知乎用户 婧子是木桶饭​ 发表

为什么太平天国能坚持十四年?我觉得凡是心里有这个疑问人可能是默认了太平天国相对于清政府,是一个指导思想落后(靠宗教煽动起义)、狂热迷信(拜上帝教)、压迫人性(男女分营)、政教合一的邪恶割据政权,早就应该垮台了,凭什么能坚持十四年呐?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结束?**说实话初中那会儿不懂事还总是刷微博公知言论以及袁某飞视频的我的确曾经产生过这种疑问,但是现在我对太平天国的认识的深入让我得出这个结论:如果太平天国能正确处理好外交事物,她不至于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况中以至于才坚持了十四年,她本可以坚持更久,甚至如果不是轻率地发动北伐,她可以长期与清政府南北对峙。

因为太平天国从思想到制度,再到器物,相对于清朝都是先进的,清朝能赢,主要是因为(一)清政府掌握了全国大多数政治和军事资源(二)列强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帮助清政府。

但我觉得,更有价值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带清开局一手好牌还是能让太平天国折腾这么久,甚至一度天津都要丢了?

民心向背,可见一斑。

知乎用户 硬条​ 发表

很简单,旧体系军队战斗力崩了。

满清是绝对的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管理权,如果爆发农民起义或谋反,尤其还不在北京,直接命令附近八旗军和绿营集结起来剿灭就完事儿了。

满清干了么?当然干了,但结果呢?八旗军和绿营被灭了,再调兵来,再被团灭。

原因在哪?原因很多,我们逐条来说:

1. 清朝太平多年,内地驻军早就没有战斗力了,实际满八旗的战斗力一直也没多强,灭明朝主要靠的是明朝内乱,晚晴属于捡了个大便宜。清朝晚期,当兵的就是吃个军饷的营生,别说和洋人的近代武装力量对抗,就是常规冷兵器、骑兵作战也不占优势了;而太平军说白了就是一群饿狼,一边是上班拿钱吃饭下了班就回家遛鸟抱孩子玩的公务员,一边是不造反就要饿死的太平军,明显战斗热情不在一个级别。

2. 清朝军队吃空饷。吃空饷的问题什么时候都有,但晚晴也确实比较严重,尤其是那些南方内地驻军,长期无战事,完全没必要真搞那么多兵,多吃些空饷才是正事儿。这导致朝廷对己方军力判断严重失误,认为自己派的兵力可以碾压对方,但实际一直处于兵力弱势。

3. 统治不得人心。当然古代的草民也真没有那么大的理想,给谁缴皇粮不是缴啊,这样让草民在碰到战事的时候,漠不关心,不说参不参加太平军了,就算不参加的那些草民,也希望起义军搞多杀点朝廷的兵,多杀点地主士绅,这样自己的日子还能舒服点。

4. 人才选拔机制畸形,只有科举,但朝廷不能只依靠科举的文官啊,可朝廷为了防民防汉,对武举的选拔和民间培养远不如八股科举,这导致大量的人才浪费在民间。人才浪费在民间了,又不给上升通道,那人家会自己找上升机会:造反啊。

这就是晚晴能被造反,还不能轻松剿灭还被闹了十几年的原因。

太平天国为啥就坚持了 14 年就跪了?

也有几个原因:

1. 因为晚晴财政有钱、有粮,而且还是有相当多的地方还是能过日子的。有钱就可以招兵买马,有粮就能稳定民心,八旗、绿营是不好用了,但我稍微让渡一点权利,就可以招到好用的人,会打仗的人。我也有钱发,有粮食组建军队,就能够再拉出军队来打太平军。

2. 太平天国本身也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先进势力,同时内耗严重,上层目光极其短浅。本身就是落榜生,不是什么多厉害的牛人,就是利用了点宗教迷信,再借势起兵造反,一有好日子就不知道该怎么过了,太平天国定都后,大部分精力都在内耗上,定下来的施政纲领基本就没实行,光封一堆王,各种享受人生了。

知乎用户 韩晓光 发表

看了可汗的答案,发现和我之前看的一个作者有冲突,于是在下面写了一段评论,结果超字数了,还得分成两截,所以这里再贴一下。粉丝说通辽汗国是小国最后的发声渠道,如果可汗以后做中国历史,我也希望通辽汗国能保持水准。

另外我不是学历史的,可汗应该在历史上比我强,我也希望有历史专业的人能辨析两种史观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目前有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新观点,认为国内关于晚清的习以为常的观点都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就是对当时科技和军事的发展不了解或者有意忽视,导致分析出了错误的因果链条。

当然我看到的也是别人收集资料写到公众号里的文章,我看他资料罗列比较详实,论证逻辑也比较让人信服,但是他的史观是否能立得住我也不能肯定,这里只是转述,转述过程中有我自己的理解。

比方说可汗文中南京城下曾国荃用不到 2 万人顶住李秀成 20 万野战军,他认为是太平军军事素质的原因,按新观点的说法,更重要的因素其实是科技代差。

当时线膛枪已经非常成熟,用雷汞火帽击发的步枪可以在更远的有效射程上以几倍到十几倍的射速对滑膛枪和冷兵器形成火力压制。而且在那段时期,有弹仓的半自动步枪、机枪以及各种型号的野战火炮等等新式武器都陆续被发明出来,且各国都急于积累资本形成竞争,有钱就卖,所以有大量的军火商人在全球以正规或走私的形式兜售这些洋枪洋炮。此外列强派驻在外的大量的远征或殖民军队待遇其实一般,所以他们也不介意甚至非常渴求接点私活,只要原住民出得起钱,买得起军火,他们会被原住民雇佣充当教官或拳头部队,其中炮手尤其吃香。

太平天国和湘军起初都不是正规军,早期还发生过双方将领学三国演义主将在阵前单挑的案例,但是很快双方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所以都明白科技是第一战斗力,太平天国也试图获得外国支持,通过传教士做了大量舆论和外交努力,李秀成本人还试图进入上海和英国领事谈判,但是在财力上竞争不过清政府,被英国人抛弃,之后才反帝反封。

当时双方都大量雇佣外国军人,尤其是炮手作战,并通过走私商人花天价白银购买军火,太平天国前期战绩超神一是当时双方都很落后,二是占据长三角财源后快速攀科技,后期拉胯是因为财源枯竭洋枪洋炮洋兵跟不上了被对方形成科技碾压,为了对抗这种代差才走向裹挟流民放松管制,为的是把军队规模做大,以数量对抗质量。

掌握了厘金的湘军陆续采购并直接装备部队,湘军靠的是前线火力压制 + 水军制河权带来的补给和机动优势 + 积极的战场土工作业综合形成的综合优势,也就是所谓的结硬寨打呆仗。堑壕战虽然在一战才被大规模使用,但是本身并不是新技术,中国古代和罗马都有大规模运用土工作业支持战斗的战例。早期殖民战争很快就能打崩一路,所以排队枪毙搞决战就够了,但是一旦陷入长年的拉锯战,给自己挖战壕造掩体才是理性决策。

这套解释我认为比传统的腐化、愚昧、缺乏纲领、历史局限性的说法要更让人信服,一是它让历史的主角变成了理性人,二是把孤立的看待战争胜负变成了一个逻辑链条,因为战争的破坏力急剧上升,十几年的拉锯也让战争双方为了赢不择手段,对毁灭对方的战争潜力没有了心理负担;因为战争的成本急剧上升,驱使参战双方不择手段的从中国经济肌体上敲骨吸髓,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普通阶层大量破产,富裕阶层脱离乡土向大城市尤其是租界转移,形成买办,在国际贸易上白银流失最终丧失国际货币地位,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投资能力丧失,最终形成半殖民地社会。

我对这种新史观感兴趣一是它新颖,二是它可以和现在的很多观点应和。比方说温铁军的乡土观点,如果按照传统的历史观点那温就是在开历史倒车,但是如果按这种观点,那么所谓的历史潮流只不过是因为新科技造成了投资转向,投资转向造成了社会变化,那么只要分析清楚这个因果链条,在关键节点上做出改变,就能造就另一种潮流。

以上是我转述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原文作者罗马主义可以参考。

知乎用户 想吃水煎包了 发表

突然一群人对中国历史和民族做文章,特别是对元明清做文章,。这个套路太熟悉了。

女拳在国内也是这么逐渐地入侵的。刚开始貌似在讨论男女爱情,然后规训男性 “男人做饭有魅力”,然后狂吹 “女人都是小仙女”,然后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然后网上诋毁仇视郭楠 “杀光郭楠”,逐渐地现实中出现了女拳实践者 " 清华丁姐”,“精密策划的刀扎男司机脖子”,到现在绿藤市的 ** 院,某账号(估计是被女拳掌控了)在各类事件中带头站队搞性别对立,年轻男女还结婚生娃? 不对立都不错了!结婚率、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化比率必将持续走高,后续兵源堪忧,,,,已经刹不住车了。我作为经历了整个女拳入侵中国历程的 80 后,对外部势力在大陆植入女拳思想钢印的套路再熟悉不过了。

如何看待 “满清误我华夏三百年” 这句话?

为什么好多人都黑清朝?

为什么很多人把近代中国落后怪到清朝上呢?

抛开民族情绪,明清谁更烂?

请问大家是如何看待蒙古族的?

如何看待当今,某些人为了洗白美化清朝,一直拿清朝之前的朝代发生的什么事,来证明清朝是好的?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对皇汉妖魔化?

清朝统治者是否自认为自己是华夏子孙的一员?

按照论持久战的观点, 为何汉人没有打败满清八旗呢?

明朝只有 350 万平方千米,为什么到了清朝却有了 1300 万平方千米?

清灭亡时有 1100 万领土,明朝仅有 350 万,所以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 960 万国土吗?

清朝中后期的统治实质还是异族统治吗?

相比明朝,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亦或是基本没贡献?

承认元清非中国是否就意味放弃清朝打下的领土?

满族人来自哪里?

历史上有纯粹的汉民族吗?

网络上为什么会有大量明粉?

「清粉」主要「粉」的是什么?

明粉清粉的斗争有意义吗?

为什么现在清粉这么多?和铺天盖地的辫子戏有没有关系?

中国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落后于西方?

你们认为清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啥?

汉族是由文化定义,还是血缘定义?

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满清的建立是历史的倒退吗?

清朝统治者真的比日本帝国主义还坏吗?

蒙古男娶维族姑娘很难吗?

为什么汉服日被叫成华服日?

是儒家坑害了满清还是满清坑害了儒家?

满民族主义者如何看待满族血统十分混杂这个科学事实?

为什么有人总想把唐朝皇室炒作成鲜卑人?

为什么清朝最终收服了蒙古而明朝做不到?

旗袍和汉服哪个更能代表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是如何 如何应对清朝八旗余孽洗白清朝?

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汉服复兴运动?

清初剃发易服之时如果直接剃成平头寸头不留辫子,做为现代人的我们还会不会对剃发易服那么憎恶反感?

清朝是世界史上最强的封建王朝吗?

如何看待反汉服的人?

按农历,今天清朝灭亡一百一十年整了,大家有什么话想对满清余孽说吗?

是不是清朝的剃发易服在乾隆以后突然变严了?

如何从政治学、社会学的理论解释 “皇汉” 的产生、发展,以及其(政治)诉求?

为什么汉人不在蒙古草原扎根?

东北那一大块算是明朝真正统治的领土,还是羁縻之地?

太平天国为什么能坚持十四年?

元明清都是中国的朝代,童年少年都是你的经历,经历者都是你自己,攻击童年少年的你,本质上都是自我诋毁。

大家还没看清楚吗?清朝康熙收复了台湾,明朝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这让弯弯二鬼子恨之入骨。

知道为什么这十来年开始,蒋介石被台湾舆论攻击吗?因为蒋介石从日本手里正式整顿收治台湾,而且蒋介石从来就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坚持认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

可以猜想,弯弯二鬼子日伪军下一个问题应该是关于明、清领土的合法性的,然后是台湾归属的诡辩了,这 nima 明显是**胎毒的第一个小算盘。**

二鬼子这个问题,第二个小算盘隐藏的深些,更歹毒那就是在我们中国内部制造民族分裂。表面讨论清朝,实则想要借此妄图把满族污蔑为非中国的民族,和当年小日本分裂蒙元、伪造满洲一个套路。白登性别牌和种族牌被他们调侃消解之后,松弛了我们的警惕,然而鬼子、二鬼子贼心不死,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规划了那么久的计划。

所以为什么瞬间冒出这么多攻击明朝清朝的问题?很明显了吧,我们国内的舆论阵地上,早就被日伪军二鬼子弯弯渗透进来了。他们带节奏,就像带女拳一样的套路,女拳思想植入的成功,让他们自信百倍了,不断扩大攻击范围和攻击目标。性别牌已基本成功,种族牌开始了。

而且用于民族分裂的同一口径的词汇已初见端倪:“皇汉”,“满遗”。当他们遇到汉族,就骂我们 “蝗汉”,当他们遇到少数民族,就骂我们 “螨遗”,两头挑事。

弯弯创造出了 “明粉”“清粉” 这些词汇,犹如当初创造出了 “冠姓权” 这个新名词一样,目的都是用来离间。真是和女拳活脱脱一个套路。大家这次一定要保持警惕!

知乎用户 天下帝师 发表

太平天国可是工农武装,杨秀清带的工人主力军和洪秀全带领的广大农民战争相结合,还有来自西方的思想作为指导,每支军队运用教义理论武器管理,天指挥刀,这么有先进性的力量,在天京又进行了两次整风,后来还果断把原本的天国大锅饭平均主义向资本主义过度,让一部分人先称王,输了才离谱吧。

知乎用户 公子言 发表

首先,坚持十四年就不合理

实际上不应该这么久的,就按太平天国的规模,形势来说,其实几年就完全可以把清廷给平了

之所以打这么久,最后还给败了

这场仗最明显的就是曾剃头出场改变了局势

曾剃头背后其实本质上也并不是清廷,是洋爹

诸君不用脑子想想清廷都靠借外债来过日子

你就算曾剃头去搜刮湖广之地,最后搜刮来的结果就是来一场比太平天国还猛的反清运动

那么经济问题怎么解决?

教科书上说的是让曾剃头自己筹钱,实际上曾上哪里去筹?

筹款这种事情只能找谁?

洋爹啊!

洋爹给钱你还怕武器不够?军费不够

洋爹还能再扶植一个代理人,哪怕有一天清廷不中用完蛋了

洋爹这时候还在考虑说清廷快完了,找洪秀全,人洪秀全根本不理洋鬼子

那找谁呢?四个人,曾左李张

这些大官僚能力可比清廷强不少

所以洋人在观战的同时在谋定下一步这个代理人的选择问题

没想到天国内讧了,曾剃头再也不用投水自尽了

待剃头平了太平天国以后

洋人的选择是继续留着清廷喘一口气

要不说我们的曾剃头做人很精明呢

当黄袍欲加身之时,说出了一句话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剃头自己也知道洋爹在选代理人时,这种情况会选清廷不会选他

清廷是条好狗,也听话,同时维持清廷做代理人成本低,让剃头自立门户花销肯定要大些

知乎用户 残荷余俞​ 发表

朱元璋也是造反,岂不是坚持时间更长。

知乎用户 天地不久人为刍狗 发表

全靠同行衬托(指清朝)

知乎用户 三石法子 发表

清朝从集权制转变为封建制需要时间。我们说清朝是我国古代王朝的巅峰也不无道理,在面对如此危局,对外拉拢洋人,对内权力下放,实质分封。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局面,中国古代其他王朝直接就换代了…… 可是它却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在大一统王朝下坚持了很久…… 一直到退位都没有丢失新疆西藏蒙古…… 这确实很厉害了。

知乎用户 岁月无限 发表

真相只有一个:

他们建立了根据地

知乎用户 kinserhh 发表

因为直到清末,两广仍然是野性未泯的边区。太平军的战斗力主要就是依靠两广封建资源的残余。而所谓的经济富庶的吴越江浙一带,在两广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而吴越面对两广,就有点像意大利人面对德国人,意大利人做官经商搞投机倒把的事情都很厉害,一打仗就不行。清末有湘军粤军桂军淮军川军晋军东北军,就是没有吴军和越军。虽然从 gdp 的角度上看,似乎广西远不如江浙,但是实际上广西人的战斗力是远强于江浙的。广西的贫困和河南的贫困完全是两码事,正如阿富汗的贫困和孟加拉的贫困是两码事。军阀混战时代,吴越很容易像文艺复兴后意大利沦为法兰西哈布斯堡逐鹿的战场一样,沦为湘军粤军逐鹿的战场。所以像蒋光头这样软弱的江浙人支持大一统的动机是最为强烈的。如果军阀混战打起来,吴越战斗力是非常弱的,明显要吃大亏,如果 kmt 引进苏联武器把你们这些军阀全部搞掉,吴越就能享受奴役的和平了。

广西子弟横扫长三角如入无人之境,这时唯一能够打败太平军的只有拿着欧洲武器的湘军了。如果不是曾国藩引进英法的武器,太平军能不能被成功镇压是很难说的。

知乎用户 沉钧 发表

太平天国被大部分人认为是 “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但我更愿意将其称为“旧式农民革命最后的挽歌” 或“新式革命的萌芽”。注意,是萌芽,而不是起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是中国新式革命的起点。

如果我们导入 “人是故事动物” 这个概念就很好理解太平天国的萌芽意义。其早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 “无人不均匀无处不保暖” 这样的平权理念,拜上帝教的不仅仅是一种本土化后的基督教。事实上基督教在启蒙运动之前,也没有这样的理念。拜上帝教接受的其实是经过启蒙运动改造后的传入中国的新教理念,拜上帝教只是将这些理念本土化了而已。

这其实就是一种 “故事的升级”,这种升级后的新故事,自然对当时处在被极端压迫地位的中国农民有更强的吸引力。

我之所以称太平天国为 “旧式农民革命最后的挽歌”,一方面是因为它确实和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都差不多,所以它仍是一种形式上的旧式农民起义。但区别在于,它所处的时间点,已经来到了中国跨入全球化时代的门槛。在那个时代,全球化浪潮已经开始明显地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所以,借助西方新教平权理念的太平天国运动,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旧式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一种新式革命的探索。

但遗憾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一种典型的故事升维,原本很有希望建立一种新秩序,但它的执行人却被太多的旧式极权思想所束缚,所以才有定都天京后惯性腐化,最终功亏于溃。然而,自身的腐化还不足以摧毁太平天国,因为它的对手清廷更加腐化。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它碰到的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新故事,那就是资本的全球化。

如果说新教为太平天国送来了强大的精神弹药,但西方列强却从贷款、军事两方面为清廷及曾李等旧官僚集团送来了更加强大的实体弹药。所以,太平天国的失败,实质就是希望获得稳定殖民市场的西方金融资本与本土封建极权对新生的中国平权革命的第一次联合围剿。

是的,那只是第一次,后来还发生了很多次。

知乎用户 孙宏 发表

不长啊,存在时间我觉得太短,不知道还以为洪是什么内奸巴图鲁,一鸦被打开国门,加之漕运败坏清政府无力支撑,索性玩了把你不下岗谁下岗的操作,百万漕工丢了饭辙子,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加上人口膨胀日益激化都土客矛盾,土著宗族还有祖产能过活,客家人大多只能等死,本来这该是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但是太平天国自己先把自己国籍给开了,得罪了中国传统势力,人得罪差不多了,自己内部又有人越界搞特殊,没有参考就以最野蛮的方法处理问题,打补丁的速度跟不上出 bug 的速度,自己沦为地方势力和中央政府周旋的筹码,最后被不留痕迹的抹杀,大好局势毁于一旦,给清朝又续了半个世纪。

珍爱生命,远离邪教

知乎用户 cmg32115 发表

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太平天国肯定不是坚持最久的 甚至之一都算不上

以农民起义说事 明末的农民起义持续了三十多年 和太平天国同时的杜文秀 捻军 都比太平天国持续时间长

楼主大人 改改问题吧

还有边远地区比如西南土司在王朝更迭之时扯旗造反 那持续时间可能就更长了

我就不说那些造反成功的了 比如后金最后入主中原 西夏国成功建立

知乎用户 拾伍 发表

今儿造反, 明儿早上可能都找不到吃饭的家伙了! 这么危险, 大家为啥也前赴后继的去干呢?

就是以为, 大家没有饭吃, 活不下去了, 左右是死, 不如反了, 就是死还能几顿饱饭. 成功了, 那就有地, 有钱, 有房, 有女人!

当时洪秀全在两广传教的时候, 基本都是去山区, 为啥呢? 一方面这些地方, 官府士绅统治力差, 另一方面这些地方也最穷! 基本就是温饱都没法解决!

太平天国刚开始. 不管是战利品, 还是私人物资统统归圣库, 然后呢又分男女营, 儿童营各种营. 统一的供应伙食. 一帮连饭都没有吃的农民, 能有啥东西好上交的呀! 只要跟着造反, 就能吃饱, 不被歧视. 放谁身上, 谁不愿意干?

太平天国的时候, 不仅是清朝末年腐败横行, 还有洋人敲诈. 好多达官贵人吸鸦片, 他们自己又不生产东西, 只能想着法的剥削百姓. 且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有四亿多的人口, 土地也就那么多, 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 怎们供养的起!

总之呢, 当时的百姓有多饿, 生活的有多么艰辛, 就决定着造反的规模, 时间长度, 激烈程度!

补充一点

太平天国和历代农民起义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

他们除了要推翻清朝的统治, 恢复汉族自由外,

还要推翻中国全部传统文化.

到处焚烧孔庙, 孔子的书也被列为妖书.

完全否认中华民族自己的历史传统,

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 天父天兄的各种随心所欲的迷信.

如果太平天国成功,

中国就成了欧洲中世纪那样宗教合一的国家.

得让中国从制度上倒退, 好几个世纪!

知乎用户 中微子 发表

兄台,问这个问题的原因,貌似是因为你了解的太少了。很多造反持续都比这长。有的还成功了。

知乎用户 trees 发表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1629—1649 年),始于崇祯二年(1629 年),终于顺治六年(1649 年),持续时间为 20 年。主要领导者为李自成、高桂英与李过,随着起义军领袖李过的去世、起义军的大部被灭,李自成起义彻底宣告失败。李自成起义军活动区域遍布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部分深入至江西地界,是农民起义时间持续最长、实际控制范围最广的一次起义事件。

所谓太平天国最久是不正确的,规模最大倒是正确的

知乎用户 千鹿观世界 发表

主要还是治下的地域比较富足。

太平天国运动虽说没有威胁到京畿地带天子脚下,但是基本将清朝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收入囊中,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源和兵源补充力量。打仗主要就得靠人和钱,如果一不缺人二不缺钱,基本上可以相持很久。自从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两大营后,清军再很难对太平天国核心区域形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倘若不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乱导致翼王石达开亲率精锐部队出走,清军想要在短短数年之内攻陷天京断无可能。不过即便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也沉重打击了晚清政府,为日后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知乎用户 Harunobu 发表

因为上海有外国人。

太平天国可以通过和洋人做生意筹集军费,不用去大规模盘剥老百姓。而且这种生意并不需要太平天国自己把东西运到上海,只需要允许洋人自己派船沿长江流域去做生意,去清政府控制区做生意太平军也不在意。

太平军最终失败,一来是内讧,二来就是洋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偶然的——上海的英国话事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候英海军指挥官的弟弟,这人是个对中国人充满偏见,而罗孝全等传教士和干王因为个人原因闹翻了天天说太平天国的坏话。天国内讧不断而外援断绝,所以也就灭亡了。

知乎用户 孙圣 发表

这个问题应该说,为什么太平天国只坚持十四年,在天国的分兵北伐前,是有能力打到北京甚至拿下北京的,但做不到进了京城就可以传檄而定天下。当时清廷的八旗已经没了战斗力,绿营也成了欺软怕硬的土匪,想要阻止天兵基本是没什么像样的抵抗拿的出手。但天国的领导层缺乏战略思想,拿下南京就开始享受 “胜利果实” 甚至为了果实自相残杀,对于北伐西征这样的重大决策视同儿戏,犹犹豫豫,扭捏不前,给了清廷喘息的机会,一方面放权发展地方团练,同时又同列强谈判把他们拉入自己的阵营,导致天国丧失一鼓作气的机会,被各方势力通过利益捆绑反扑而亡。

知乎用户 屁股有痣​ 发表

当时中国人太多了,要人还不难?并且太平军每到一处把村庄粮食抢完,男女老幼只要在村庄的全部掳走!为啥听长毛来都要跑,不跑强行变长毛!天朝初期的那些王初衷和本事都是好的 ,杨秀清战略和战术都不错,可惜那会儿他们不懂什么叫民主集中制,皇权的毒药注定他们成不了气候,随着战局变化出现了争权夺利。到天平天国后期,天平军,绿营,湘军,还有不成名的小规模武装乱成一锅粥,今天我打你,明天可能我们又是战友,后天早上被你干掉了。天平军诈降的,清军投降太平军的,甚至地方清军武装火拼的,你简直分不清哪个是贼哪个是正义的代表。可以认为洪秀全耽于享乐,玩弄权术坐任形式失控。全哥屡试不第,他的初衷是出人头地荣华富贵,和修身齐家平天下不沾边,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知乎用户 何事最相宜 发表

因为有两个加持,一是对阶级压迫的反抗,二是对民族压迫的反抗。

知乎用户 马煜 发表

太平天国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大一样的地方是,起义以后没有长期在农村奋斗,而是下武昌入南京,很快就打进了大城市,而且占据了满清的最大钱粮袋子,繁华富庶的江南之地,这简直是要了满清财政的命,满清首先要克服严重财政困难局面才有能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和明末崇祯皇帝因为财政极端困难发不出粮饷致使关内关外明军士气崩溃一样,所以满清和太平天国展开了十几年的拉锯战。不过时代不同了,崇祯皇帝的无解难题在满清来说并非无解,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就地设卡筹措粮饷,清军攻占太平天国统治区后以敌区为名任意抢掠,再不够就出卖国家主权出卖矿产资源向洋人借款,再不够就削减旗人福利,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满清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做人无底线。正是因为过早攻占发达富裕地区大城市,在没有执政经验的情况下,太平天国领导层迅速腐化堕落,天国新政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驱逐满清带来的欢乐,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大小官员的腐败无能程度军纪的败坏程度甚至连满清都比不上,人民宁愿接受满清统治也不愿意再有太平天国,天国的覆灭不可避免。太平天国打进南京城,和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一样,缺乏执政经验的农民领袖进了大城市顿时就被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俘虏了,被封建地主阶级的奢华腐朽生活吸引住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队伍的腐化堕落,失败的命运不可避免。所以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前高度推崇郭沫若写的甲申 300 年祭,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学习,引以为戒。革命胜利前夜全党全军即将从农村进入城市,进入北京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毛泽东忧心忡忡的一再告诫全党同志不要犯李自成进北京的错误,并自觉带头防止全党同志在城市生活中腐化堕落。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已经有了江西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等农村地区的十几年局部执政经验,毛泽东尚且对城市生活如此警惕,可想而知李自成,洪秀全进了北京,南京是个什么样子。

知乎用户 运城小约翰 发表

我来回答一下:首先讲一下内部因素大清对底层百姓进行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已经让底层百姓对大清的印象是 “人见狗嫌”,地方的汉人豪强也在观望;太平天国刚开始提出的“有饭同吃,有钱同使” 的号召很得底层百姓的支持。外部因素:当时的世界老大代英(其他列强也是这么想的)让大清和太平军鹬蚌相争,自己渔人得利,所以才能拉锯这么久,事实也就是如此,和太平军打完大清更虚弱了,列强更是为所欲为了!

知乎用户 欣欣融贷指南​ 发表

为什么太平天国能够坚持十多年?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朝不给叛将出路


来源:兰兰历史春天

读太平天国的战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太平天国的首领天王洪秀全,基本上就只会装神弄鬼,每天依红附绿,写着各种各样的顺口溜来糊弄世人,为什么这样的一个组织,能够存活十四年之久,而且占据着中国最富庶的半壁江山,搞得轰轰烈烈。

当初,洪秀全披着宗教的外衣,那些象架秧子一样把他架上去的人,已经把自己放到火炉上烤了,因此,接下来只好接着编瞎话,继续把这个偏执狂打扮成大救星。自从东王杨秀清内讧以后,开国元勋相互残杀殆尽,在执政方面,这洪天王只信赖性洪的人,让自己的大哥洪仁发、二哥洪仁达主持朝政。
忠王李秀成在被俘以后,写了一份供词,在总结教训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痛心疾首之状之情。

事实上,当时所谓的湘军、淮军,也不是什么威风八面,所向披靡的,否则,也不会一次次被太平军击败,逼得主帅曾国藩都几次要跳水自杀。在攻破南京之前,那些清朝的官员们,更是个个都个自拎着箩筐,以备大肆掠夺,其腐败的程度可略见一斑,而湘军能取得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比清朝的那些官员更腐败,更堕落。这就正如人家说他的,自作孽,不可活也!

那么,这样一支太平天国的军队,为什么却能坚持十四年之久呢?而且还表现得相当的神勇呢,我们从李秀成的自述就可以看出来。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清政府不给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出路,是逼得他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说,那个时候,清朝就对广东、广西两广的太平天国将士,采取不正的政策是斩之不赦,要是早一点饶恕这些两广之人,那早五年太平天国就灭亡了!

所以,太平天国的将士并不是没有反正的意思,而是清军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不接受他们的投降,比如林凤祥,李开芳奉命北征,战败投降,被送到了北京就凌迟处死。这对太平天国的官兵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所以,大家都抱着一条心,既然已经上了贼船,回头已经是没有岸了,就只有勇往直前,反正都是一死,怕什么呢?

所以,在与清军决战的最紧要关头的时候,李秀成得知他的手下几员大将有投降之意,就把郜永宽等人叫到一起说,现在主上蒙尘,日子不会太长了,他们是两湖人氏,不像这我这个两广人士,已经是无路可投,如果有什么想法,尽管去做,我不会为难你们,反正我是国中名将,也没有人敢说是我纵容你们投降,这几员大将听完,都表示自己一定效忠李秀成,请他放心。

![](data:image/svg+xml;utf8,)

不过郜永宽后来还是投降了,并且杀了太平军的慕王谭绍光,献到李鸿章的军前,三天之后,降将郜永宽被杀。李秀成叹道:是以至今为头子不敢投者,因此之由。其实,就连作为太平天国主心骨的李秀成自己,也不是没有降意,他的大舅哥宋永琪曾经和曾国荃手下的一个师爷沟通过,师爷希望李秀成献城投降,求得主动,只是由于没有得到曾国荃的授权,李秀成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的军队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拼死拼活,也许拼死一博,或许会有出路,单车变摩托,因为投降只有死路一条的时候,这就是清军的决绝,把他们彻底地逼到了死路上,一个人如果在垂死之际,活力都全部激发出来了,所以,尽管太平军的内耗很严重,但在与清军决战的时候,却能够做到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data:image/svg+xml;utf8,)

大家可能会问,这清军为什么一定要把投降的这些人置之死地呢?我们上溯到 200 多年前的满清入关时,除了猛攻猛打,诱降外,他们解决战争的一个有效地办法,不但是给予高官厚禄,而且赏赐给这些投降的人大量的金钱美女,只要你投降,其它的都好说。
为些,多少几辈子吃了大明朝俸禄的官员们,多少贤臣良将,在清军的威逼利诱之后,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为这些所谓的外国侵略者的蛮夷效忠卖命。至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悲惨的场面,都是因为这些人不肯投降引起的,而那些投降的,一个个都升官发财了。

虽然在清朝后来编写了《贰臣传》,讽刺和恶心那些降将,但那些人起码保住了性命,一个个都吃香喝辣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前清和晚清在对待降将问题上,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没有继续和发扬优良传统,真正体现一脉相承。

![](data:image/svg+xml;utf8,)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自己标榜正统的,认为这是反叛!历朝历代在对待反叛这个问题上,向来是毫不留情的,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统治者在个人感情上,尤其厌恶反叛,这太平天国,统治者根本不屑一顾把他们当做敌手,因为他们是叛逆,是王八蛋,根本不是人,当年,明朝在对待反贼,也是持同样的态度,人家李自成围攻北京的时候,派人给崇祯皇帝送书讲和,只要崇祯皇帝答应给自己当西北王,他就退兵,并帮助明朝对抗满清军队。

![](data:image/svg+xml;utf8,)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这崇祯执政党断然拒绝反贼的建议,宁可自己吊死在歪脖子树上,偏安一隅的南明小王朝,最初的政策也是宁可向清军投降,也向向反贼船屈服,大好河山,给狗吃和给猪吃,本来是一样的结果,他们却一定要选择狗而不是猪,你说,跟他们真的是无可奈何。

而清朝统治者,最终还只是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当初,如果更多地去考虑人民的生路,平息战火之后去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使社会和谐,就不会出现后来晚清这近百年的内乱,那中华民族的更强大就指日可待。

阅读原文

知乎用户 南京黄飞鸿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二.洪秀全精心打造 “天” 字号品牌,政权弥漫着浓厚宗教色彩

有了一定的武装准备和金钱粮食储备,洪秀全应 “红羊” 之谶,在丁未年(1847 年)从广西金田出发,开始了他的边打边抢、边占地盘边进行宗教说教的战斗行程。在作战行程中,他没有忘记继续利用宗教的魔力来给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增加神秘感。在咸丰二年十月攻打湖南长沙时,他就玩了一个小伎俩,谎称在长沙南门外得到天帝所赐的 “玉玺” 一方,从而赢得胁从者高呼“万岁”。

洪秀全处心积虑、绞尽脑汁,要给追随他的信徒们一个强大信息:他是上帝派来拯救人间的,他要始终高举 “天” 字号大旗行事,这样才更具神圣性和感召力。他在占领一个地方后,如果条件许可,不忘让人建筑一个小高台,好让他“演说吊民伐罪之意”,向普罗大众宣传他带有西洋宗教味道的平等自由思想。即使后来到了江宁定都,他也日登高殿,集众演说,表示要给人民以自由权,同时提倡解放妇女。

洪秀全倾力打造 “天” 字号魔幻品牌,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从政权名称看。洪秀全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他将自己寻求建立的政权定性为如同 “天国” 一般,他要以救世主的姿态来为天下谋求太平,所以又将他的天国冠以 “太平” 二字,称 “太平天国”。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奴隶制封建制王朝,又有谁有这么大的胆识把自己建立的政权与上天攀附上而称“天国”?洪秀全是第一人,因为他是靠“上帝会” 起家的,再说他自称是上帝耶和华的第二个儿子呀,由他建立的国家当然叫 “天国” 了。

其次,从都城名称看。在血洗江宁城后,洪秀全要在此定都了。此前的江宁城名称已有许多,如南京、建康、建业、金陵等,“洪秀全既破金陵,遂建伪都”,将都城的名称定为 “天京”。都城名称仍然离不了一个“天” 字。纵观中国历史地名,以 “京” 字命名的城市有许多,除南京还有东京、西京、北京、汴京、盛京等,基本遵循的是以方位、地域和赞颂为原则,而 “京” 是指地面上范围较大的高地。洪秀全称自己的政权都城是“天京”,说明这里将是他沟通天与地的理想高地,他将在这里履行天帝之子的神圣使命,替天发布旨令。

第三,从宫室制度看。洪秀全定都江宁后,一切文武之制都由东王杨秀清来主持制定。其宫室制度既有封建王朝的成份,又充满了宗教大主教的礼仪待遇。洪秀全自称 “天王”,在他的天王府里,有一个“龙凤殿”,类似封建皇帝与大臣议事的朝堂。每次开会议事时,首先是鸣钟击鼓,然后洪秀全升座,座间要张挂红幔。诸王丞相两旁分座,依官职顺列。众将则侍立于后。议事毕,再鸣钟伐鼓退朝。这里还有一个专门为洪秀全打造的“说教台”,平时每日中午,洪秀全都要御此讲演。只见他身穿黄龙袍,头冠紫金冕,冕垂三十六旒。他的身后有二侍者持长旗,上书“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几个大字。到了后期,据说又改书为 “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 几个大字了。洪秀全的说教台呈圆形,高五丈,有一百步台阶。说教时,官民皆入听;其有意见者,亦可登座陈说。文左上,武右上,士民由前后路直上,立有一定之位。“天 ”字在王府宫中已是十分抢眼,舆论导向已十分明确。

第四,从礼仪服饰来看。洪秀全利用宗教教义来称自己为天国的 “天王”,但在服饰问题上却又回到了人世间。为了强调自己的政权与满人建立的清朝政权有别,竟然也扛起了朱元璋的明代大旗,不再称自己是天帝的次子了,而是称自己是朱元璋的“不孝子孙” 了,让群臣称颂他是“明代后嗣”,并且举行盛大祀典,拜谒明太祖陵即明孝陵。其祭祀时的祝词是这样的:“不肖子孙洪秀全得光复我大明先帝南部疆土,登极南京,一遵洪武元年祖制。” 军士们夹道欢呼洪秀全为 “汉天子”。洪秀全以汉家天子身份颁发登极制诰,一方面表示与清朝政府对抗,一方面也是为了临时淡化政权的宗教色彩,努力使自己的政权合法化并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他在服装颜色方面也是 “尚黄”,体现皇家文化传统。洪秀全的天王金冠是雕镂龙凤,如圆规沙帽式,上绣满天星斗,下绣一统江山,中留空格,凿刻“天王” 两个金字。洪秀全作为天王,身作黄缎袍,袍上绣有九条龙。自诸王以下至侯相,袍上绣龙数量逐渐递减至四条龙。既是 “天子” 又是 “天王”,洪秀全比一般封建帝王要多一个“天” 字,是双料 “天” 人。

第五,从 “天保城”“地保城” 地名看。洪秀全为了加强对都城的防务,在阵地防御方面有两个著名的军事要塞堡垒,即位于今天南京东北部紫金山与明城墙 “龙脖子” 那一带的 “天保城” 与“地保城”。

必须指出的是,南京市长期将这两处地名写成 “天堡城”“地堡城”,并且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时也用了这个名称。估计当事人也是想当然办事,认为这两处是军事堡垒,所以就将“保” 变成了“堡”,并且还请著名书法家题了字,谬误流传至今,真相倒被掩盖了,实在到了修正的时候。

清史稿》“洪秀全列传” 等明确记载,从同治二年四月开始,为了攻克洪秀全的老巢,曾国荃用近 8 个月的时间,采取挖地道、挖战壕等军事手段,终于在年底形成了对江宁城的长达一百多里的包围圈。他的指挥所就设在今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地段。同治三年春开始,政府军不断夺取关隘要道,江宁城的东、西、南三面全部为政府军所据有,惟钟山石垒未克,城北两门尚未合围。

太平军李秀成也曾亲自带领将士从钟山南面冲杀出来,进攻政府军大营,但还是被打败,不得不退到位于钟山上面的天保城军事堡垒中。政府军将领沈鸿宾等 “挟火毬箭掷垒中,寇突火跳,遂克钟山石垒,寇所署伪天保城者也”。请注意,史籍中出现的是“天保城” 字样,而不是“天堡城”。

《清史稿》在另一处记载中也写到:“同治三年春,克钟山天保城,城围始合。”曾国荃分别命令诸将,领兵驻屯太平门、洪山、北固山军事要道,堵塞神策门,同时利用玄武湖水面,从而形成了 “江宁四面成包举之势,寇援及粮路皆绝” 战略格局。

当时国内还存着着河南的捻军在安徽、江西等地造反现象,为了控制住全国局面,同治皇帝敦促曾国荃尽快拿下江宁城,让这座城市尽快重新回到清政府手中。于是曾国荃在攻克天保城后,准备迅速拿下地保城。

《清史稿》记载:“(曾)国荃进攻钟山龙脖子,寇所称地保城也”。接着又说:“我军自得伪天保城后,城寇防守益严”。

地保城离主城区更近,是江宁城安全最要害处,太平军在丢掉天保城后,对地保城扼守是更加拼命,但很快就被政府军李祥和带领的队伍攻破。夺得地保城后,曾国荃就在上面筑炮台,每天发巨炮轰击江宁城,居高临下,江宁城的形势已完全在曾国荃的掌控中了。

同治三年(1864 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饬诸军发太平门地雷,塌城垣二十余丈,前敌总兵李巨典、朱洪章等九人先登城,诸将分门合力,攻克江宁城,获伪玉玺二方、金印一方。今天的南京城墙太平门那个大豁口,就是当年清朝政府军与太平军战斗时留下的,南京人仍然称那个地段为 “龙脖子”。

再说 “天保” 一词出自《诗经 • 小雅》中的《天保》篇,其中有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 等诗句。洪秀全以 “天保” 作为军事堡垒的名称,表达了希望城防工事得到上天帮助且更加牢固的愿望。如果将 “天保” 误作 “天堡”,那就低估了洪秀全这位“天王” 精心打造 “天” 字品牌的良苦用心。有了 “天保”,与之相应的“地保” 就属正常了。在今天的南京市,仍然有天保桥、天保村、天保街,下关一带原天主教信徒集中居住的地方有天保里、天光里、天祥里等地名,都与当年洪秀全倾力打造 “天” 字号品牌有关。

2022 年 3 月 28 日于金陵四合斋

作者束有春,文学硕士,研究员,文史专家。长期从事我国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感知风骚时代》《金陵四合斋诗文(不惑集)》等学术著作多种。现为《炎黄文化》杂志副主编。(关注微信公众号:NJHFHHH,在旅行中感触历史)

知乎用户 星星之火 发表

洪的上层类似于水浒传的 “兄弟” 排位,兄弟们有性交的权利。

早期教民们没有却没有性交的权利,哪怕入教前是夫妻。

以拜上帝之名套周礼组 “克己复礼” 建了一支军管团体。

看看现代那些世纪邪教大多如此,对教徒洗脑限制人性,就可以迅速积累起财富。然后教主们在有了权和钱后开始荒淫覆灭。

当时清廷不止有太平天国一个战事。各地起义不断,还有二次鸦片战争。所以清帝国腐朽,太平天国更腐朽。

在欧洲历史走到近代,政教合一的先进性早已不复存在。同时哲学家们的神也是一代更替一代。

在中国政教合一的 “变民” 从未成功过,也从未被认同。搞教变不进行迅速切割都会早夭。

知乎用户 hwasion 发表

结合大家观点,个人总结如下:

1、客观局势;

2、有一定底层土壤;

3、对手实力弱;

4、政权维持和军队组建、维持成本低;(但破坏力极强)

5、组织动员结构简单且高效;

6、财政集中,且愿意投入再生产;

一般来说,超过一定发育时间,进入对峙阶段,基本就是比拼潜力了,烧的就是骨头里的油(钱)。

——谁先烧完,谁死~

知乎用户 负熵 发表

太平天国和元末差不多,元清的统治中心从来就不在长江以南。太平天国水军部队,根本不敢北上。

知乎用户 唧唧复唧唧唧复唧 发表

清朝能够在回乱,捻军,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能坚持下来又续了半个世纪的命。其实也跟进入近代背后有洋人以及汉人军阀是脱不开关系的。

知乎用户 嫩冰犹薄霜刃 发表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洋人用大清海关给大清续命了,不然就凭大清那收税水平,一边加发匪税一边打 14 年,怕是自己就财政崩溃,四下烽火直接亡国了。太平天国减轻了压力,自己继续内斗,最后被汉族军阀势力联手剿灭……

知乎用户 零一 发表

要不是下面人目光短浅,能坚持二十四年信不信。

我指的不是太平军的下面人。

知乎用户 丞相​ 发表

这个我没做过统计,太平天国应该不是最久的吧,而且它战略失误攻下南京后没有一鼓作气继续北伐,给了清庭喘息之机。

要说坚持的久的话,我觉得一是组织制度和反抗的意识形态,二是天国的将领都是天才级别的

知乎用户 左边很严右边不严 发表

因为打到南京后安逸了,本来锐意进取的士气军力组织度,连战连接,此后北伐居然只派了偏师两万,然后高层内耗,浪费精锐与公信力,早知道北伐将领水准也不是太高,就这样还打到天津,让满清政府召集各地重兵好容易拦下来,清政府组织度弱的厉害可见,要是一梭哈怼上去,打下北京不是梦,让清政府统治奔溃,接下来就是军阀割据,作为一超多强的超级势力,统一全国也有可能,而不是打下南京只剩下十来年的寿命。

知乎用户 ok123456 发表

这事是历史!多说无益!~

但经济分析到可以!~

其实太平天国拿下天京后就派了五万边卒北伐!道理一个样!还差点拿下!~

但不失为一种经济危机后财务运动加速!~

大失业造成太平天国运动!这运动本身就加速财务运转!

不仅太平天国搞均贫富实际系配给制!这民团也是搜刮财政大发饷银!~

说白了以单人持有财务终结就业失衡!这大约么好几亿人失业模型!~

鲁迅小说《孔乙己》是也!~

结构性生产破坏刀口舔血的不是专业人才也算无奈!~

这就是君子不器!~

汉高祖建国后还征伐英布!乃至白登之围!~ 不医而终!~

知乎用户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发表

天高皇帝远

你让他直接点试试看呗

知乎用户 皮埃尔 发表

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太平天国运动是谁策划的?洋枪洋炮是谁给的?洪秀全这种人就是没正确认识自己能力。老老实实给洋大人办事不就得了,到时候还能捞个皇帝当。偏偏在快得手的时候和洋大人得瑟。结果洋大人给满清双倍的价把他收拾了,该签的一个没少。你不签满清签接着就是联合镇压。

知乎用户 我想看世界 发表

太平天国首先是汉民族的解放革命

知乎用户 archistudium 发表

十四年很长了,领导可能老了,不敢打仗了,不能带兵了,能打的兵也做领导了,腐化了。管理问题一大堆。

说到底造反成功的都是四五年左右一鼓作气推翻腐朽王朝。否则肯定会优势变为劣势。

知乎用户 这 yg 发表

如果从事后看,就是祸国殃民,说点难听的就是减少人口, 是好是坏,不知道。

知乎用户 丁维 发表

邪教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太平天国十四年,陕甘回乱还十二年呢!加上安扶和收复新彊还得再加三年!比抗日还难!

知乎用户 薄荷糖的夏天 发表

学过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对「太平天国」这个词不陌生,在近代历史上也许很少有哪个起义军势力像太平天国一样,错综复杂又毁誉参半。

在这 14 年时间里,太平天国向来不征税不纳粮,那他们是如何满足部队的给养呢?本期视频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知乎用户 独钓寒江雪 发表

楼上各个角度都分析了,但是我觉得无论是武器,还是城防,都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这些条件,清军入关荡平江南的时候,南明同样具备,却被清军摧枯拉朽干掉。

何哉?

我觉得,还是军队的组织结构带来的战斗意志,赋予了太平军强大的战斗力。

太平军一定意义上,是一只有着革命理想的队伍,虽然后期打下南京后,高层迅速腐化,但这种腐化之风,由于其特殊的组织架构,似乎并未蔓延到基层,基层依然保留着强烈的理想主义。有着革命理想而不仅仅是利益捆绑的军队,其战斗力是不可估量的。太平军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出现,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军是第二次,最后一统天下的解放军是第三次。这三支队伍,随着革命理想越来越纯粹,越来越坚定,其战斗力也越来越爆棚。

战争,终归是人之间的战斗。除非是有着武器的绝对代差,否则强大的战斗意志,对于战斗力的加持和最后的成败,起着决定的作用。

太平军最后失败,也是源于其理想主义的丧失,高层分裂,自相残杀。

知乎用户 夏说投资 发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为什么持续短短的十四年就灭亡了?首先,分析具体的事件之前,需要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在满清帝国下主要有三方力量,太平天国农民军、清政府军事力量和西方军事力量,各自目的不同,其中太平天国农民军就是想推翻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统治,清政府是强烈镇压以维持其统治,西方军事力量是谁给的利益多就支持谁,这点是很重要的。

第一、太平天国本身的问题,由于农民阶级统治者的局限性,在打下南京之后,以洪秀全为主的一批将领,放松享乐,这个很影响士气,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下,这无疑是自取灭亡的做法,到后来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在内耗中不断下降。

第二、清政府在提拔一批汉人将领,如曾国藩、李鸿章等湘军、淮军,不断蚕食太平天国控制的区域,造成太平天国前方不断在扩张,后方却不断在缩小,当太平天国和清军在长江对峙的时候,前方扩张受阻,但是后方仍然被不断蚕食,使得后来清政府军事力量有能力围城,在人数优势上打赢这场战争。

第三、西方军事力量,一开始其实是支持太平天国力量的,因为洪秀全的信仰本来就来源于基督教,同时又是新生力量,未来肯定能获得很多潜在利益,但是随着战事继续,太平天国内部没有采取正确的外交政策,最后把这股力量推向清政府这方,使得西方军事力量最后大量出售军火给清政府,同时还派遣雇佣军帮其打仗,还在冷兵器时代的太平天国,在洋枪洋炮的摧毁下,最后还是失败了。

归根接地,还是当时社会适合太平天国生长,但是在长大之后,太平天国没有抓住历史机遇,最后被清政府联合西方军事力量围剿在萌芽状态。

知乎用户 执易​ 发表

太平天国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是注定了的:洪秀全的个人能力完全做不成这个事情,他只有一套政治邪说,他自己没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和超出一般的军事能力,以及良好的活动能力。他前期依靠冯云山帮他活动发展教众,后期依靠杨秀清帮他处理军政事务,他就一甩手掌柜。一个创业型的一把手,不是坐享太平的继承之君,是不能做成像他一样的基础业务不熟练的。不然大家不可能在心里服他,而且也容易被手下掌握事权的人忽悠和架空。你看看那些开国皇帝,有哪一个像他一样,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哪一个不是冲锋在前的一把手。虽说刘邦也是依靠韩信彭越黥布的配合,但是人家刘邦在正面战场可从来没有一泻千里丢了大本营的情况发生。双头统治根本就不可能长久。洪秀全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军政事务,只能依靠别人,最后只能是被别人架空,然后又夺回权力,如此反复,造成了组织的内耗。这样子又怎么有能力应对外部的威胁和挑战?其实对于对于太平天国这个诞生于古老中国的传统组织形式,最好就是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人来领导。这样的领导人,既要能自己带兵打仗,起码不能是完全的门外汉,又要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团结人能服众,前期洪秀全立教起义后,也就是打到永安的过程中,死掉是最好的,然后打到天京后,稳固个三五年,杨秀清也死掉,最后由韦昌辉或者石达开来领导。这是比较好的结果。杨秀清治理军政的能力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能实际领导天平天国从金田打到天京,毋庸置疑,缺点是太嚣张跋扈,惹得很多人痛恨他,结果就是外部有威胁时大家都仰赖他,一旦外部的威胁没有了,大家就开始动小心思整他了。韦昌辉虽然阴险毒辣但是手腕是有的,但他能忍辱负重周旋于杨秀清面前,说明他比洪秀全强,比杨秀清弱。更好的结果是让石达开成长起来,并成为领导者。石敢当军事能力很强,属于韩信一类的人物,但是他的政治狠厉果决仍然是不行,大渡河不能立马渡河而是停下来为妻儿生产摆酒就说明了。

细细数来,天平天国这些人物都没有一个比得上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很无奈也很实际。其实从根上来看,还是湘军的组织制度比天平天国的更有效力。

知乎用户 陈峰 发表

太平天国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的活动,虽然说最后是失败的结局离开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却留下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以至于我们到现在都在歌颂太平天国运动。

其实我作为一名历史作者,非常好奇一件事情,中国历代王朝,农民起义的事情非常多,其中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以外,并且统一了中国大地,建立了明朝,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农民起义是成功的,都被朝廷所打压下去。

可是太平天国运动却能够完完全全的走过十四年的时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详细的说出我所理解的两点原因。

我认为第一点:太平天国运动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洗脑活动,在清朝时期,百姓们的生活非常清苦,同时很少出现一些有文化的学者,再加上历代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于百姓们所掌握的知识也进行了深层次的限制。

而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不仅没能镇压住外来的侵略,反而还开始压制百姓们的反抗,所以说此时的百姓心中只有一点,他们想要生活的更好,想要有饭吃,有钱花,想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所以洪秀全本身也是农民出身,它能够清楚的理解到百姓心中的所想所念,故而创造了一个一直贯穿太平天国的宗旨 “有饭同吃、有钱同化,有地同耕,有衣同穿”。

而当时百姓们看到这种宗旨以后,纷纷选择加入进去,并且愿意誓死守卫这种观点概念,所以说第一个原因就是洪秀全等人的深层次洗脑,让百姓们誓死守卫在太平天国周围。

反观清政府,那些当兵的无非都是靠着俸禄来打仗,他们没有什么观念,虽然说愿意誓死效忠清政府,但是是个人都知道清政府为了贵族利益而出卖了百姓,可是那些清政府的士兵又有哪个不是百姓的孩子呢?

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在这里里外外的各种原因交错的情况下才持续了这么久。

第二点原因在与围剿太平天国或者说攻陷清政府的双方资金问题。

太平天国虽然说了 “有钱同花” 等这些概念,但是说归说,做总要做出来才行,要不那些守卫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岂不是又要心灰意冷了?所以说太平天国内部的各大天王尤其是洪秀全等人都要将那些收缴上来或者说抢上来的达官贵人的钱财分下去一些。

不过拥有数十万精兵的太平天国怎么可能做到有钱同花,最多就是资金分配的时候每人少点,但是洪秀全等人的钱包绝对是满满的才行。所以说这场太平天国运动的库内资金其实非常少,即使不断的征战清政府,但是太平天国基本上定都以后不会轻易出战,这就是因为每一次出战的资金支出是非常巨大的。

而清政府方面的国库资金肯定是要比太平天国的多,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到底花费了多少银子,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推断。

跟太平天国运动差不多的白莲教起义,也就是嘉庆年间出现的起义,而清政府围剿白廉价总共花费了 2 亿两白银,还不加上那些兵将损失的补给费用等等,虽然百姓家的战死就战死了,但是达官贵人家的将士肯定要给一些。

白莲教的势力其实不及太平天国的三分之一大,据统计太平天国百姓有 240 多万人,而义务保护太平天国的将士就达到了 70 万,虽然说都是平民百姓,但是有过训练的精兵也有 10 万人左右,大约加起来怎么也要有 300 万人的规模了。

如果说清政府浇灭白莲教花费了 2 亿,那么剿灭太平天国至少也是 5 亿两白银才行,而当时的清政府又是跟外国的周旋,又是去控制鸦片,又要给达官贵人赏钱等等多项开支,此时的百姓又没有多少钱能给清政府,所以说支出远远超过收入。

估计两方的资金都不是非常充足,所以两军都没有很迅速的发展或者攻陷对方,要是说太平天国的资金充裕的话,想必清政府也不一定能战胜他,而反观则是清政府资金多,太平天国也不会撑的那么久

知乎用户 小白 发表

十四年,是坚持时间长了还是短了?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杨秀清的死去,太平天国最起码还能再坚持一个十四年。不可否认,杨秀清确实有着超凡的治国天赋,仅仅以烧炭工人出身的普通工人,到最后统领几十万军队和上亿的百姓,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杨秀清才是天平天国的真正核心,是务实主义者。而洪秀全只是一个带有宗教神话色彩的教主,精神领袖。

知乎用户 百年维新之路 发表

太平天国是王朝周期律的一部分。正常来说,清朝应该亡于太平天国。正是因为有这些西方殖民者,大清才能续了下来。

知乎用户 图述数说​ 发表

太平军军队的编制,已有 “军 - 师 - 旅” 之类的近代化雏形。照片拍摄于南京瞻园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知乎用户 凤凰劫 发表

如果当时的清政府能腾得出手来收拾他,或者说是换作清嘉庆以前的任何一个皇帝在位年间,太平天国都 “蹦跶” 不了多久!他之所以能 “蹦跶” 到和清政府划江而治十四年,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的清政府完全没能力,或者说没有多余的能力去收拾这个太平天国。

清朝入关的时候,分别造就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事件” 等诸多大事件,哪次屠灭的人员没有上万的?!这些数字,这里也不列举出来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史料,但当时的民众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了吗?然而其实并没有,即使有大规模的起义运动,很快就被压下去了!

等到顺治到乾隆年间,单单文字狱的数量就在 160-170 左右,比历史上的任何朝代的文字狱都要厉害得多。胡奇光的《中国文祸史》记载:其持续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

举个栗子:

清代第一场的文字狱是发生在顺治时期的 “张昌明之案件”,起因是其文章里有一句 “将明之才”,当朝最高统治者认为这句话十分暧昧不清,那么就不需要解释了,直接卡卡了事。这摆明了就是 “上有压迫”,既然有压迫,那行啊,就反吧!

康熙年间发生的朱一贵起义事件,时间是 1721 年,起义地点在台湾,号称 “十八世纪前期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参与这场起义的人数高达 30 万之众;

当然还有大家熟知的 “三藩之乱”,这个虽然达到了和清政府 “划江而治”,但作用极其有限,三藩统治区域内,对清政府的认同感还是相当强;

雍正年间,1735 年,古州苗民起义;

乾隆年间,1786 年,台湾的林爽文起义,人数高达十万人;

嘉庆年间,1796 年,白莲教教乱,一度打到北京紫禁城 ···· 从动乱开始到平乱结束,耗时 9 年。

·······

这中间还有着大大小小的各种起义,但没有哪次起义能完全成功的,清朝的统治根基依然存在!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满清的武力值还在,不管自己的多大的过错所导致的起义,都能轻松地被弹压下去,还动摇不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这个武力值就是:我随时随地都可以揍你,你反抗,揍你一顿,反,再揍 ···· 你反,我就揍你;你丝毫没有脾气;因为你打不过我!

我揍你一顿两顿的,打得你找不着南北,你还得对我歌功颂德,满口吹嘘!

这就是所谓的 “康乾盛世”。

同时这也给清朝当局一个 “错觉”,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天下无敌,天大地大我最大,谁都没放在眼里!

自大的结果就是 “谁都没有放在眼里”。

于是乎,很快就被打脸了!只是这次打得很疼很疼!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清朝的武力值急速下滑,在被洋人揍了顿、签订了数个不平等条约后,这也让国内民众看到了清朝的软弱可欺,于是爆发了整个清朝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这次可是比白莲教还要大,“动乱”时长可是比 “三藩” 还要长,犹如一个肿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问题不难,因为清朝已经烂透了,周期律到了。

知乎用户 想你了怎么办 发表

外国人给清军装备还有贷款,太平军也缺少点战略眼光。其实他们就缺一个好的领导人。

知乎用户 Luilui 发表

越发认识到太平天国的伟大。它对大清、外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理论自信,它之所以理论自信是因为它把一神教玩明白了,对其原理、作用了如指掌,不教条,不崇洋,扎根国情、信仰坚定。

知乎用户 研究拳法精髓 发表

若没有他们,该不会有人以为当权者会放权给汉人?

可惜屠龙者变成了恶龙。

都在谈论明清朝怎么怎么样、如何如何。

我甚至觉得两个加起来都没南宋要好。

只是我个人认为!

知乎用户 kxjordan 发表

民国都能盘踞东南小岛逾 70 载。这个算啥

知乎用户 吃花喵的椒酱 发表

因为鞑清不得好死

知乎用户 人生 发表

太平天国为什么能坚持十四年?究其根本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正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那时间清政府正处内忧外患,而太平天国刚起来时,当时的太平天国属于小规模的起义, 所以当时更要紧的就是如何抵御外敌侵略,太平天国开始时并不是没有派兵,只是规模没有那么大。曾经有几次机会能将太平天国置于死地。但由于当时清政府加紧对人民的搜刮, 以填补国库空虚, 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民族起义意图愈发高涨,再加上洪氏的感染力,太平军队伍迅速又壮大起来。在当时清朝有八旗兵约 20 万,绿营兵约 60 万,总兵力达 80 万 分布在 1450 万平方公里 ,而当时太平军总数达到 50 万之多 ,仅仅能与太平军对峙的仅仅 10 几万清兵。以至于最后一战清朝仅有 5 万湘军参与

知乎用户 llwwk 发表

还是带清太拉了,英国在早起也是拉拢过太平天国的,不过太平天国还是比带清有骨气。他们也有一定的民意的。

知乎用户 小牛牛 发表

太平天国的崛起与灭亡(第二集)

知乎用户 Logic 发表

太平天国为啥不能多坚持 57 年。

知乎用户 三圈定鼎 发表

首先占据了东南地区这是清朝最富有的地方,二是对手实在是太菜了,三是当时的清朝内忧外患外面有帝国主义内部还有一堆起义。

知乎用户 allen 发表

有李秀成,陈玉成等这样的军事天才在支撑着

知乎用户 祥子 发表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太平天国内部来说,其宣扬的理论迎合了广大贫穷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从清朝当时的情况来说,给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土壤,当时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英国等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清朝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无力应对太平天国运动。等到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如熊熊大火,席卷了整个南方地区。

知乎用户 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发表

大清已经下坡路,力量弱很多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62Gg7 发表

大清本身出了问题,如果不是太平军自己的操作除了战略性失误,大清基本要变成北清了。

知乎用户 听涛​ 发表

因为有生存的土壤

知乎用户 跳跳龙副科长 发表

原因有很多。但你应该这样问,为何太平天国只坚持了十四年?

知乎用户 可爱的猴猴 发表

因为清朝的财富兼并太严重了

知乎用户 竞选上帝 发表

太平天国有神助,那个时候的人都很愚昧,很迷信,洪秀全自称上帝之子,加上承诺打赢了分田地。所以跟随他造反的百姓越来越多。别的不说,只要打着分田地的口号起义,就一说一个准,百姓都拥护。后来的一些起义,打的是反清复明的旗号,就不行了。这就是太平天国能维持十几年半壁江山的主要原因。

知乎用户 蓝马 发表

因为特么的大清菜啊,底下人但凡有一点活路都不至于造那么久的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朱元璋的皇位是元顺帝禅让给他的?

知乎用户 匿名者的后期制作 发表

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村头的老朱家玩了两百多年你咋算?

知乎用户 Alen​ 发表

一个造成 7000 万人死亡的邪教而已,只有农民起义出生的本朝才推崇。请问一句,满街买各种盗版曾文正公家书让娃学写日记与理学很多,谁家的亲娃希望按照洪秀全养的?

知乎用户 东方先生 发表

是啊,天王养了 2000 多个老婆,吃喝玩乐,疯狂聚敛钱财,还能坚持 14 年,这放哪国都算奇迹了,是不是和非洲某小国政变上台的黑皇帝一个草性?

可见邪教对人民的荼毒有多深,某真理教直接让教民捐家产,吸毒气。

天王和教主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天王也就是健民敢在路上直视天王,死刑而已,还没搞诛九族呢。

天王这么仁慈,怎么能不坚持 14 年?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