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填对或填错志愿的你,现在怎么样了?
知乎用户 Yinsanity 发表 北大英语硕士,工科 985 计算机本科,央媒记者。 个人最直观的感受是,读不喜欢的专业很痛苦,读喜欢的专业很幸福。 专业热门与否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个人的兴趣特长才是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大学阶段以自 …
文/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这几天高考出成绩,学生们正在如火如荼地填报志愿。
我这个毕业十年的文科生,都被两个理科生咨询报考志愿的事情,可想而知,志愿咨询这个市场是多么庞大,而当下志愿咨询是有多热火。
可就在这个关键的当口,志愿咨询名师张雪峰,却病到了。
在商言商,这几天,应该是张雪峰一年中最赚钱的时候之一,可他却偏偏在此时倒下了,真有点耐人寻味。
更耐人寻味的是,早在6月17日,关于“新闻专业值不值得报”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张雪峰就说:
突然有种感觉,我离被人搞不远了。
而随后,教育部发文,严肃查处收取志愿填报高价咨询费问题。
冲着谁来的,不言而喻。
此时病倒,病得恰到好处,病得不失时机,暂避锋芒,明哲保身,可以说非常懂分寸,知进退了。
这事,往小了说,是动了有些人的蛋糕,砸了有些人的饭碗。往大了说,是不符合大政方针,不符合宏大叙事。
张雪峰还是太直白,太赤裸了。也许是心直口快,也许是商业策略,张雪峰一开口,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他说,学医成才周期长、耗费资源多,家庭情况不好的孩子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他说,如果你图待遇好,而不是为了报效祖国,那就别报军校;
他说,见到行政管理专业,可以考虑跑路。
在“如何评价张雪峰这个人?”的知乎问题下,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张雪峰最大的贡献是让底层信息不通畅的那些人,知道了如何选专业,怎样报大学。
看过一个视频,河北农村孩子学会计专业,家长问如何发展。张雪峰说,从上大学开始刷题,考公务员,争取考一个河北本地县城的公务员,就已经很不错了。张雪峰说:从你在农村种地到孩子到县城当公务员,也是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不是靠孩子一代来完成的。
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实在的建议,一点都不高大上,但最起码能托底,绝对实用。
但如果只是起到这个作用,张雪峰不至于生病倒下。
他虽然是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家长指点迷津,但却在无形中戳破了很多谎言,揭露了很多真相。而这些,都是书本和学校不会教给你的。
在关乎个人命运和前途的志愿报考上,那些高蹈的口号和主义,那些绝对正确的价值观,都派不上用场。
在他那些欲言又止里,藏着这个社会不愿公开的残酷真相。有人被他的话伤了自尊,党同伐异攻击他;有些人能明白他想说什么,可同时又希望他闭嘴。
如果你还不明白张雪峰犯了什么忌讳,其实可以看看批判他的文章,比如
《中国教育报》就痛批:
警惕“网红”言论误导志愿填报
然后义正辞严地质问:
**家庭条件不优渥的考生,是不是在专业选择上就只能奔着就业,奔着“吃上饭”?
**
然后,作者举了桂海潮和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的例子,说支撑他们的,绝不仅仅是“吃上饭”,而是“对星空的仰望,是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是“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作者说:
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没有哪个专业是毫无用处的,某个专业好不好就业、能不能“吃上饭”,更不能被简单定义,种种粗暴观点背后的狭隘自不待言。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十七八岁的年华,正是最令人艳羡的年纪,也正是能做梦、该做梦的年纪。志愿填报是人生探索的起点,人生之路漫长而又宽广,在探索自我、探索世界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定能拥抱无限可能。
这是两套话语体系的不同,是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对抗。
《中国教育报》大义凛然的话,正不正确?肯定是对的,没有比这些更对的了。
张雪峰的话偏不偏激,片不片面,狭不狭隘?那也是毫无疑问的。
只是,出身一般、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还没有奢谈理想主义的条件。
只是,在像报志愿这样重大的人生选择时,这样宏大的理想主义,解决不了具体的问题。
只是,理想主义往往正确,而现实主义往往成功。都是凡夫俗子,没有人有义务为了保持绝对的正确,而放弃概率更大的成功。
顾里说,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几步就散了。
鲁迅书,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中国教育报》难道不知道?他们不过是希望你不懂罢了。
一开始,新闻专业能不能报讨论得正激烈时,我没闹明白,张雪峰不过是给像我这样底层出身的人一些针对性的报考建议,又不是对某个专业做全面性的评述,咋就被围攻成那样?
看完这些批判理由后,我明白了,他的实用主义言论,在底层逻辑上,就和一直宣传的理想主义背道而驰。那些为未来和前途考虑算计的建议,妨碍了人们沉浸在理想主义的春梦中。
甚至,张雪峰努力抹平的信息差,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一种冒犯。
现在,张雪峰在关键时刻病倒了,关闭微博评论,进医院休养,无疑是明智之举。
但此时的住院休养,像是张雪峰自己的一次服软,又像是一群人的溃败。
**—**The End—
我的微信,防失联
知乎用户 Yinsanity 发表 北大英语硕士,工科 985 计算机本科,央媒记者。 个人最直观的感受是,读不喜欢的专业很痛苦,读喜欢的专业很幸福。 专业热门与否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个人的兴趣特长才是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大学阶段以自 …
**摘要:****学新闻的不做新闻,做新闻的不学新闻,教新闻的没做过新闻,研究新闻的不关心新闻。一个以新闻为名的专业,却总体性地“去新闻化”,课程安排、教师身份、专业定位、知识体系、就业方向、生产方式,结构性地远离新闻基因,让这个专业存在的 …
又到一年高考季,围绕着张雪峰关于不要报新闻专业的言论,讨论一波又一波。多年前,我就写过《高考后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下称《选》文),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是有个结论的,“新闻系,最好还是不要报了”,但是我没有详细展开。 今天这篇文章,谈谈我的 …
凑个热闹,简单说几句。 说明一下:下面不仅在谈专业,更多在谈职业,专业和职业不可分。 先说收入,以我过去十年的经历,在北京,大部分人能拿到一万多,不算多,但也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可以了。未来可能会走低,这也正常,其他行业也一样。 但干新闻, …
考试培训师张雪峰说,要把理科590分报考新闻的考生“打晕”,随后引申了一番新闻学专业难找工作的议论。重庆大学新闻学张小强教授不服气,想要怼张雪峰投来的轻视,但说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话,甚至是一些自相矛盾的话,引来很多笑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