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这篇文章?为什么一些 90 过着「佛系」生活?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关于新世相的一篇推文。

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

知乎用户 另一个天堂 发表

本科毕业,两眼抹黑。
面试毫无,简历一堆。
家长托人,得一职位。
到手三千,早起晚归。
升职无望,贷款不背。
房价翻番,意冷心灰。
心无所属,亦无人追。
下班回家,键盘如飞。
发际升高,渐突腰椎。
静如处子,动如乌龟。
亲朋侧目,父母懊悔。
调节心态,才能 O K 。
若不看开,自杀高危。
善哉善哉,我佛慈悲。

大环境下,个人渺小。
上升无望,确实难搞。
无码农之高薪,无金融之讨巧。
传统工科烦,生化薪水少。
听话被盘剥,个性又被炒。
工作瞎积极,自己寻烦恼。
低欲望状态,纯粹为自保。
也想戴金劳、开超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亿一个小目标。
君不见奔流到海不复回,百倍杠杆割股草。
融资看关系,成功靠大佬。
二者皆不沾,奋斗纯磨脚。
待到春来时,定把尘埃扫。
寒夜终将灭,朝阳无限好。

————与各位年轻的佛性朋友共勉。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这种现象一点儿也不稀奇,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果没有大的变革,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仔细想想,日本的 “平成废物”、“草食系”、“宅文化”,

和我国所谓的 “佛系”,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一回事。

日本是和我国国情最相似的发达国家,日本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分析。

二战结束时,日本失去了广大的殖民地,还被美国轰炸成一片废墟。

人是很贱的,极端的生存环境,反而会激发出昂扬的斗志。

这样的斗志,让日本从废墟中起步,经济狂飙突进了将近五十年。

这样的经历,和我国何其相似!

但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也埋下了隐患。

那就是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畸形发展,绑架了整个经济。

国民醉心于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工业立国的原则被丢弃。

虽然房子和股票被炒上了天,但泡沫终究会破灭。

日本股市从 1992 年的最高点三万八千多点一路下跌,

最低时跌到七千多点,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化为乌有。

房价更是一路下跌,十几年里跌去了三分之二。

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贷款,一辈子都还不清。

经历了这样的大喜大悲,日本人变得认命了。

尤其是年轻人,见到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却一朝回到解放前,

更是觉得人生无常,不奋斗也能度日,奋斗却可能摔得更惨。

于是,平成废物、草食男、宅文化广泛出现。

深究起来,其实是因为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日本已经很发达,不需要努力工作,也能轻易生存下来。

尤其是如今日本老龄化严重,失业率极低,想温饱很容易。

但是,想要向上突破,实现阶级跃升,那就很难很难了。

大企业大财阀早就完成了各种领域内的垄断,小企业出头很难。

日本社会并不鼓励创业,也没有好的制度和金融体系去支持创业。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轻轻松松混日子,总比努力了还一无所得要好。

回到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和日本不大相同,但也开始严重起来。

以前中国靠着廉价的农民工,没日没夜卖命,实现了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但是,2011 年后,刘易斯拐点来临,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数量下降不说,九零后的农民工不愿意像父辈一样那么吃苦耐劳。

他们的童年也很贫苦,但没有像父辈一样饿过肚子。

他们从小有网络伴随,见过些市面,不愿意像父辈一样任劳任怨。

他们的父辈有奔头,节衣缩食省下钱供他们读书、为他们盖房子。

而他们读书出来仍然找不到好工作、也买不起城里的房子。

既然活着没有奔头,那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混日子算了。

反正好工作难找,普通工作却很好找,那就没钱花了再去挣钱。

九零后农民工如此,九零后白领也差不多。

他们辛辛苦苦读完大学才发现,各种机会的大门早已关上。

八零后买房时还在纠结,这么贵要不要买。

九零后却彻底不纠结了,反正也买不起。

能买得起的也不用纠结,因为父辈早已经给他们买好了。

除了互联网行业,很多行业都一览无余,看到了天花板。

早入场的人和企业,早已建好了护城河,后人很难挤进去。

经济常年不景气,传统行业只能求温饱,苦熬着罢了。

争也没用,抢也没用,争了抢了还一无所获,那才气死人。

所以不如一切随缘,有也行,没有也行,看开了心里就平静了。

有个段子话糙理不糙,命运就像 XX,反抗不了就要学会享受。

父辈们活得艰难,可他们如果努力奋斗,生活就能改善很多。

而如今,普通人再努力再奋斗,也不会有多大改观。

因为机会的窗口,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少数人。

既然无法改变命运,那只能学着接受,

否则即使撞得头破血流,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改变不了多少。

说白了,人和驴子没多少区别,都得靠大棒和胡萝卜,才会努力。

如今,饥饿的大棒早已远去,也不可能强迫驴子干活。

但是,驴子的智商提高了,发现胡萝卜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驴子们就得过且过混日子,不肯卖命出力干活了。

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够广泛流传?

因为它说出了广大年轻人的苦闷。

虽然它没有敢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但很多人已经心有戚戚焉,自己对号入座了。

为什么上面如此重视,亲自发文驳斥呢?

驴子不肯卖命拉磨,主人当然不高兴了。

知乎用户 万金油​ 发表

我们已经见识了够多的 50,60 后饿鬼系老年人。就是那些无论吃不吃得完都要拿十几个馒头,无论做什么都爱插队,哪怕坐飞机一人一座固定位置都要本能地提前几十分钟排队抢队伍前面,遇到超市卖打折货品就忙不迭地争抢,一人限购一份还要转回去再接着买的。社会上多一些佛系 90 后,氛围会更从容。

知乎用户 清蒸河豚魚 发表

都是被牛人逼得……

第一批 90 后已经成人生赢家了。

————第一批 90 后已经当教授博导了————

杨树,1990 年 6 月 5 日生,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第一批 90 后已经当世界冠军了————

柯洁,1997 年 8 月 2 日生,围棋冠军

————第一批 90 后已经拿奥运会金牌了————

孙杨,1991 年 12 月 1 日生,多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第一批 90 后已经当副县长了————

方祎铭,1990 年 4 月生,新疆尉犁县副县长

看完这么多碉堡的人,我觉得还是过佛系人生更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知乎用户 李雷​​ 发表

文章引起了大批 90 后的共鸣,也包括我自己。

我想说点我对这大批共鸣背后原因的理解。

早上看到这篇文章当时就让我想起了来源于日本的一个词 “低欲望型社会”。
与这篇文章所写,何其相似。
关于中国目前类似这种低欲望型社会的成因,我比较认可的说法是:
随着国民文化素质全面的提高,国家的高速发展,90 后们认清了社会的本质,工作的本质,婚姻的本质等等… 让 90 后门有种感觉:个人的奋斗在所谓时代的进程面前,算个鸡儿。
总结来说,就是个人日益增长的知识与思考,在时代大车轮下的无力感。
90 后都才 20 锒铛岁,谁没在梦里有过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那腔热血。
在这个世界,我无力,我无所谓,我不在乎,我逃避。这就是我贯彻的佛道。

知乎用户 甘永仁 发表

大家好,我是第一批 90 后,我眼睛没瞎,头发没秃,发际线很安全,不油腻,不养身,胃口棒棒,不传谣,不信教,也不出家,没有财务自由,也没有虚度人生。

麻烦你们做新媒体的,不要再用第一批 90 后这种标签消遣我了。
毕竟,我,除了单身,浑身上下无懈可击。

知乎用户 王子嬴 发表

其实我觉得蛮好的。

90 后的一些小可怜在被各种 “ysl 星辰”“2000 块的砂锅粥”“男朋友打碎了我其实根本不可能打碎的神仙水” 这种奇特的消费和生活理念折腾了很久之后,终于 get 到了一个神奇的思想“劳资不玩你们这些资产阶级的游戏”。

出国旅游爽不爽,爽啊,我们为什么不呢,因为没假期要工作啊,很简单的逻辑,我们能平静地接受啊。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买买买爽了,但是我们不想浪费钱了啊,我们要攒钱投资自己,要给自己有可能的大额花销留空间,自己挣钱也知道爸爸妈妈辛苦了,这些营销号再写什么包包好看也不想买了,看我们骗不动了就黑我们,在我们身上再捞一笔?

现在的我们,已经学会了安安心心的生活,不蹦迪,少喝酒,好好工作,学会收起自己的执拗和身边的人友好相处,天冷了穿秋裤,生病了去医院,开开自己的玩笑说自己在养生,有什么不好的,我们真的长大了啊,开始经济独立,学着照顾自己和别人了,学着理财和省钱,我们真是太可爱了呢。

知乎用户 岛岛 发表

泻药,对于这种问题我是不想说一些鸡汤来安慰大家的。

无论官方怎么说,中国现在早已掉入了实质社达竞争,为了逃脱社会评价体系,不得不自己去钻进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

这样做既可以解放自己,又可以成全社会。

一箪食一瓢饮,卧眠也只需要三尺,找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一辈子也就过来了。

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都不是生存压力,而是社会评价体系的压力。

俗称异化。

如果用政治经济学来分析这种现象,“佛系"90 后使劳动力市场供给下降,没有了劳动力蓄水池,剥削阶级的议价能力就下降了(西经俗称买方市场)。

这反而对社会是一件好事,等出家的人太多了,剩下的人压力就没那么大,也就不需要再出家了。(均衡)


知乎用户 快乐一剑飘 发表

《叔叔阿姨们,你们不懂我们 90 后!》

1,

今天,我的朋友圈同样被新世相的那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刷屏了。也是在今天,我才学会一个新词:佛系。

根据文章的解读,所谓 “佛系” 是最近流行的 “丧文化” 的衍生,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精神状态。

按照这个标准,在别人眼中的我肯定是标准的 “佛爷” 了——

什么微信随手点赞,什么淘宝从不评论,什么越来越不想与人交际,在我面前都是渣渣——

“告诉你们!

在昨天双十二!

我一样东西都没有买!”

同样是不喜欢凑热闹,同样是没有太多的物质欲望,同样只是在朋友圈为 “剁手” 的好友点赞,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这是在“出家”。

相反,我只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只是选择了坚持做自己,而不喜欢跟风罢了。

不止是我,包括那篇文章中的 “佛系社交”、“佛系恋爱”、“佛系生活” 等 90 后们,也从来都不是什么被世界打倒而认怂的“丧一代”。

2,

佛系社交,是真诚和专注,是面对虚伪社交时的抗体反应。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周国平的这段话近年来俨然成为了部分 90 后的自我认知。

在传统观念看来,这属于 “不懂人际交往,交不了朋友,将来在社会是要吃大亏的!

曾经我也相信过这个观点,于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想尽办法和身边的同学一起玩,尝试着融入他们的圈子。

结果,永远坐在 KTV 的角落里玩手机,也不想陪着他们一起旷课打游戏。到最后,别人觉得这很扫兴,自己也觉得这很傻逼。

最终不再伪装成什么社交达人,不在勉强自己去融入某个圈子,因为自己明白到世上知心好友本就不多,一生中能遇三两个足矣。而世间又本就凉薄,酒肉之交,要之何用!

你看到我朋友圈空空荡荡,却不知道在面对好友时我却像个话痨;

你看到我发照片也从不 P 图,却不理解我就是想以真面目见人。

熟悉我的,不需欺骗。不相熟的,管你何干。

3,

佛系恋爱,是平等与自由。我不是你的牢笼,更不是你的附庸。

又近年关,想到还有几十天就要回家过年,也意味着要再次面对父母的 “催婚” 压力,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在想借口了。

似乎在父辈们眼中,你之所以找不到对象,只是因为你没用心找。

不过他们错了,正是因为在 “用心” 找,才不愿意像完成任务一样匆忙草率。

作为 90 后,我们更在乎自身的自由和愉悦,更懂得如何去取悦自己,也更不愿被传统思维束缚。

我们知道恋爱和婚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有些时候,连生活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当然这不是看破红尘,不想恋爱。只是觉得恋爱好麻烦,那自己又何必自找麻烦,一切随缘即可。

正如知乎曾有个问题:现在男生是否普遍不再对女性展开追求了,为什么?

在该问题下,我写了一个获得超过 6000 赞的答案——

“不是不想追求妹子,只是不想总是自己主动罢了。

不再主动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太麻烦又不讨好,

每天要挖空心思想找什么话题可以聊,而且对方可能还嫌我烦,

若是总问她今天干了什么,又怕人家觉得我是在刺探她的隐私,

约出来见面,说不定人家还带了个闺密同行,是把我当成坏人戒备,还是当成商品让身边人点评一下?

她的信息必须秒回,我的信息她爱回不回,

她可以对我恶语相向,我则必须时刻笑脸相迎,

最后花了一堆心思,人家也许就将你当朋友看待。

这样追妹子,太累。

若是我对她的所有吸引力只有 “我会把你当成公主,永远对你好”,而无法给出更有力的承诺,那在这段感情中,我会一直处于“被施舍” 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我并不想要。

正如在公主窗下守了九十九天的士兵,在最后一天终于看破真相,若是公主真喜欢自己,便不会让自己苦等这么久;若让公主勉强与自己在一起,自己也无法维持她公主的生活。

若是必须勉强,哪里算得上爱情。

4,

佛系生活,是在长大成人后,更淡定地面对这个操蛋的世界。

想想 90 后挺可怜的,那些 80 后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职场沉淀,慢慢成为了自己的上级。而最早的 00 后,也已经到了可以上大学的年纪。

面对生活,昨天自己似乎还在学校被当做孩子一样管束。今天则要被推上社会,事事都要为自己负责。

迷茫、恐惧、不知所措,就像是迷雾一样萦绕在我们眼前,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视线。唯有韬光养晦,才能避过现实世界所挖下的一个个深坑。

曾经张狂不羁的时代骄子们,如今却被视作 “丧一代”,不是因为我们害怕了,而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以前自己去趟星巴克都要拍照上传到朋友圈嘚瑟,如今即使在五星级酒店参加商业聚餐也能保持庄重,甚至面对一桌子好菜也要以谈生意为主,回去后自己再煮面条充饥;

以前自己去次图书馆都巴不得让全世界知道自己有多么努力,如今经常上班到晚上八九点,回家后还逼着自己看书、学英语,在和家人的通话中,也只是淡淡道:“我没事”。

“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返老还童》)

曾经的孩子们已经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再哭再闹也换不来路人的同情。前路漫漫,自己需要更加坚强和淡定。

想起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一则香港公益广告,当时并不觉得有感。如今再看,却觉得这大概就是佛系吧——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鬼木知,在公众号里回复关键词 “改变”,看看我是如何改变心态,从传统行业挣脱,转行并找到一份 “让自己舍不得下班” 的工作的。

知乎用户 鬼木知 发表

其实没错。
从窃格瓦拉到 90 后。
这个社会已经开始零和博弈。
佛教的出现也是因为印度的种性矛盾引起的。
现在的这类文化也是因为零和博弈的社会后来者悲哀的生活引起的。
我以前说过。
很多老员工牢牢的把握着资源。
他们吃肉,不想让年轻人喝汤。
就差让年轻人去吃屎了。
下面,
引用一个匿名作者的回答。
关于窃格瓦拉的。
随是半调笑,但也反映了一半。

以下为引用,手机无法改格式,见谅。
若认为侵犯作者版权请联系我修改。

初见老哥时,我是很崇敬的,我觉得他活得很明白,但是听说他最近工作了,于是很失落,看来他只不过是又一个逃避者。
任何社会都要有主流价值观,哪怕自由 / 无政府主义都是明确的价值观,对应一系列生活方式。老哥只是千万个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人之一,什么是社会规范,比如在上中学时,老师会告诉你分数就是一切,你的吃喝拉撒都是为了提高分数,对应的,一切让你分心的都是该被禁止的,早恋,手机,游戏,爱好,都是被严打的对象,学习好的学生会被树立成典型(挂肖像,挂横幅,校报,奖学金),而成绩不好的人会理所应当被歧视。到了社会分数就变成了钱,凡能赚钱的事都有人抢着做,按劳分配什么的都是笑话,笑贫不笑娼才是现实。
如果你也是千千万万不认同社会价值的人怎么办,那就不按社会期望没做的来。在学校时你可以早恋玩手机翻墙出去上网,但这些都不是最有效的,除了自己被学校开除什么都不会改变,所以真正的反叛者一定是组织同学一起逃课早恋,然后在公开场合批评学校的。对社会而言,普通人可以做到的最大的反叛就是拒绝工作,因为这个社会在压榨这所有劳动者并以此为自身发展的燃料。
当你以为自己考个好大学就能有份体面工作时,你缺发现研究生满街走,当你好不容易进入银行或体制内时,却发现已经没有油水可捞,既得利益者把持着一切,而竞争者会把你的努力的价值尽可能压低。就算现在还在热的计算机和金融,不久后也会饱和,新的增长点总是很少的,所以任何稳定下的社会都是无产者的炼狱。
这时候老哥出现了,社会最害怕的就是老哥这样的人,老哥活的很明白,他知道自己没多少被利用的价值,所以只能在食物链最底层艰难生存,他们的无价值工作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道,所以他是拒绝打工的,打工什么的,一辈子都不可能。从来社会最怕的就是不事生产者,鸦片的危害不是掠夺钱财这么简单,鸦片让人除了吸鸦片什么都不想,不愿意工作更不愿意结婚生子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少年的网瘾被管得最死。
社会很容易进入信任危机,比如开放二胎,我如果只生一个玩孩子就能比同样条件的二胎家庭活得到更多资源,所以大家都不生二胎,毕竟一个 985 过得比两个二本生好。拒绝打工也是,我们总有人嘲笑发达国家靠社会福利生活的人,但处于那种环境谁不这么做才是另类,如果是美国这样的国家,大多数人还在工作,那少部分领福利的人就会占全社会的便宜,过得好。但是像意大利这种国家懒人已经扎堆,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工作是亏的,整个社会就没希望了。老哥这样的第一批觉醒的人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聪明的会占便宜的人。当大家都热火朝天工作,哪怕自己工作一辈子挣的钱也买不到一套房,还这样坚持工作,老哥已经放弃了,他知道在这样的社会,当一个寄生虫和掠夺者才是最舒服的。但像老哥这样的人如果太多,这个社会也会变得不适合他生存,正如冯巩的相声里所说的,如果小偷还生小偷,小偷越来越多,那我们偷谁的去。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趋近于日本,到时候会有越来越多的死宅还有不工作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到时候做这些事的收益很低,看不起工资低而不工作的人多了,那么像快递送餐这些服务的价格就会变高,这时候死宅的成本也会最高。所以说像这种增长的终点和衰落的起点的时候,最适合于老哥这样的人生活。
然而老哥终于还是工作了,他向这操蛋的世界妥协了,可能是舆论的压力,周围人的压力,或是其他,正如很多不想结婚的人被父母逼结婚,很多不想生孩子的人被周围人逼着生孩子,老哥也怂了,就像那些早恋的被分手,玩手机被没收,打游戏被杨教授电疗的人,被这个野兽般的世界改造,终于失去了自己本来面目,符合了社会的预期。
多年之后,当我们两鬓斑白,和妻子懒得再说一句话,孩子哭着要出国要买房,我们摸着肚腩耸着肩膀思考这辈子为什么的时候,也许我们还能想起老哥。

引用结束。

继续说这个佛文化。
本质上和佛教是异曲同工的。
社会文化的改变也是可以很迅速的。
我以前在回答里说过。
我认为大城市以后会衰败。
中国搞不成像洛杉矶东京一样的特大城市。
后来者没有办法参与了。
会有越来越多的后来者不结婚,不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收入水平可是比日本差远了。
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其实可以改变的很快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决定精神生活。
当小城市大城市都无法过上好的生活。
年轻人无路可去。
只有采取这样依法抗争的形式。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我以前对中国经济的判断。

知乎用户 老汉​​ 发表

上联:交友随机,吃饭随性,运动随便走两步,看似无欲无争,非因佛系只因懒。
下联:正业不务,进取不思,遇事不顺骂几声,如此贪吃贪睡,这是肥宅岂是僧?
横批:佛系九零

今天,被一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刷了屏,文中提出了一个 “佛系” 概念,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佛系交友:点赞皆缘,爱心鼓励。

佛系考试:不问成败,重在参与。

佛系食客:吃啥随便,永不挑剔。

佛系健身:公园走走,到处瞅瞅。

佛系上班:安安全全,平平淡淡

……

仔细想想,文章里所说的第一批 90 后不是 “成佛” 了,而是 “丧” 了。

人丧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失去冲劲与原则。

当年的追风少年,可以围绕操场跑八圈不歇气,如今饭后走几步就心满意足了。

当年的青春少女,发誓着要嫁白马王子,如今孩子都有了,就凑合凑合过吧。

当年觉得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颇有诗意,如今再看这不就是逆来顺受,浑浑噩噩吗?

当棱角磨成了椭圆,当小清新变成大丧失,当我想要变成了随便吧。

你却说这是成佛,佛曰:这锅我不背!

再说了,佛门岂是那么好入的?你随便点个外卖就成佛了,唐僧何苦跑十万八千里?至于那些听段《大悲咒》就觉得自己要成佛的人,悟性估计还不如广场舞大妈,起码人家在运动。

这类的文字很容易引起大家共鸣,从多放枸杞到保温杯,从 90 后已中年到油腻男,每次出现都能成为网络热点,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社会焦虑的一种体现。但这种 “90 丧”,并不是当代 90 后开创的,而是一直都有。

起码在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就有这种现象,因此他才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光是抵御丧最有效的方法。

看看这些文章,都在 “丧化”90 后,我们 90 后招谁惹谁了?90 后当中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人好吗?不过我记得,当第一批 80 后要老的时候,当年我们 90 后也是这么调侃的。这种因果报应,也算一种佛系轮回吧。在此提醒那些 00 后、10 后,请善待我们这些 90 后中年人,因为还有 20 后、30 后等着你们呢。

看到都是缘,感谢大家的佛系阅读。来来来,让我们放下书本,点赞成佛。工作无涯,躺床是岸。欢迎大家点赞积福报,留言消孽缘。

知乎用户 张方 发表

92 年的,毕业后就职国家台,两年。

刚毕业时,想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两年的工作经历却让自己慢慢接受了 “佛系生活”。可能因为做新闻、传媒太熬人了,不只是身体,精神上棱角也被磨平了。
那些令我们愤怒的新闻,眼看着上了热搜,眼看他被撤下,心想着用关注度讨回真相,看了事件通告又觉得茫然无措。进入社会久了,心都会凉的,哪怕是不服输的 90 后。

创业创新让有点钱的 90 后穷了,初入职场让个性的 90 后屈服了,剩下的富二代都准备交遗产税了。步入社会的 90 后,大都是原地踏步的普通人,不是想象中的奥特曼。

夏天拿着保温杯,冬天穿回保暖裤。

老辈的经验让我们发现,“保护好” 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发现改变不了世界,只能让世界改变我们的时候,《活着》就挺好。

晚上和朋友打电话,他刚健完身,在楼下遛狗,上海 6 度的气温让他觉得冷,可他仍强迫自己下楼遛狗。他说,狗是他唯一的宝贝了。
他也不好过,台里裁人减薪,我惊讶于一线电视台都如此难熬,他却淡定的说:大市场不好,谁也扑腾不起来。我黯然神伤起我们的无力,他却笃信的说:我们只是在经历量变。

是的,我们正过着佛系生活,但不也还在知乎上扑腾吗?这就不可怕。

知乎用户 李泽鹏​ 发表

我觉得,不是 90 后佛系了,只是 90 后长大了,不信你看。

佛系睡觉

此生最爱一事,就是蒙头睡觉。
纵有千般烦恼,暂时统统忘掉。

梦中遇一小妞,又搂又摸又抱。

睡到明天中午,起身穿衣撒尿。

佛系洗澡

最爱夜半洗澡,感觉活着还好。

浴霸开到最大,世界变得很小。

又抹又搓又冲,哼着流行小调。

洗完裸着称称,感觉轻了不少。

佛系如厕

常见人们谈吃,如厕也挺重要。

三天没有情况,便觉心烦意躁。

蹲在小小空间,龇牙瞪眼傻笑。

尤爱最后一冲,所有污秽走了。

佛系养花

平生很爱养花,可惜技术不行。

花儿从未开过,绿叶也都凋零。

看着半死不活,扔了又觉心疼。

花儿花儿花儿,辜负俺的深情。

佛系穿搭

一堆肮脏衣裳,塞进机器转转。

扯出晾在阳台,看着眼花缭乱。

要是再不去洗,出门已无可换。

想起大学同学,裤衩反正来穿。

佛系做菜

其实挺爱做饭,只是机会很少。

通晓蒸煮溜炖,擅长煎炸烹炒。

不按菜谱办事,随便弄弄就好。

不是老树吹牛,朋友评价很高。

佛系吐槽

闲来胡涂乱抹,万物皆可入画。

所闻所遇所感,浓淡干湿几下。

打油胡说八道,最烦装逼高雅。

画完贴上微博,任人嬉笑怒骂。

佛系工作

开门但看雨,闭户且吃茶。

想想世间事,不知该说啥。

有闲忆旧梦,无风扫残花。

俗身在单位,云心赴天涯。

以上摘自

这只是我们成长心路变化的必经之路,而已。

知乎用户 网易蜗牛读书​ 发表

谢邀。

这一代人的生活可以概括为:没完没了的特长班、补习班,心智还没成熟,就高考了;进入大学,还没学会独立生活,就找工作了;全家动员,费了牛劲,好容易找到一个能糊口的工作,又要买房了;父母砸锅卖铁,买了房子,马上就是结婚;还没适应婚后生活,孩子就生下来了;适应不了婚后、产后生活,感情破裂了;离婚不久,父母也老了,无法再支持他们了;父母需要他们回馈的时候,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路在何方。

没钱,向上看不到希望,向下有基本的社保,不混日子,不逃避现实,还能怎样?

真正的佛系生活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靠乞讨,很罕见,但是还没绝迹:

中国真正的寺庙,真正的和尚,不设 “功德箱”,不接受任何金钱

这是第一种佛系生活。

第二种靠剥削,封建时代,大封建主需要精神统治,担任这种任务的就是僧侣。大封建主(帝王、领主)把自己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分给僧侣一部分,或者给他们封地,让他们享受免税的待遇,让他们为自己服务:

有国家财政支持的寺庙,金碧辉煌。住在这里的人的生活质量,除了不能近女色,是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常人的。

当然,有些照样近女色,美其名曰双修。为他们服务的女性,就是所谓的明妃智慧女。

还有一些本身更牛的,本身就是封建领主,积极参加政治斗争、甚至军阀混战。

这些寺院有大量的庙产,兵荒马乱,无法无天的时代,自然需要大量僧兵看家护院。反过来,既然有大量僧兵,趁着兵荒马乱,扩张地盘,那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样的寺院其实就是一种由官方认证的垄断性的商业机构,为统治阶级提供意识形态产品,为民间提供心理安慰,偶尔涉足暴力领域。

在中国古代,自唐代至清代雍正年代,没有度牒的和尚,都是野和尚。武松的度牒,来自被孙二娘谋害的一位头陀,和戒刀、念珠是一套。

政权通过控制身份认证、财政拨款、必要的时候灭佛等手段控制僧侣,僧侣为政权服务,控制民众。

中国类似的还有日本。

宽永四年(1627 年),发生紫衣事件,日本后水尾天皇为了朝廷财政问题,允许京都大德寺和妙心寺僧侣数十人穿紫衣。事先未同德川幕府商量。对德川幕府来说,僧侣尤其是高级僧侣的身份认证权,是核心权力之一。天皇碰这块禁脔,想干什么?

今天学术机构、学校、媒体,取代了寺院的功能,国家不再给寺院财政拨款(即使给予财政支持,也远远不及当年),寺院也不能豢养僧兵了。

如果不想靠乞讨为生,寺院必然商业化。方丈越来越像 CEO,这是大势所趋。

这是第二种佛系生活。

第一种佛系生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风餐露宿,与世无争,随波逐流。第二种佛系生活,享受剩余价值,提供精神产品,为统治服务,让善男信女安心。

好了,我们现在再看这个问题,现在 90 后的佛系生活,算哪种?

显然,以上两种都不是。

他们既没有完全抛弃物质生活,也不能提供精神产品。

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心理状态与第一种佛系生活的僧侣接近,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彻底进入万物皆空,靠乞讨为生,吃剩饭,穿百衲衣的生活状态。

他们有欲望,有追求。

但是,在经济停滞期,随着社会层级日益分明,金字塔社会不断向倒图钉社会进化,向上的空间越来越窄。

他们一次次碰壁,遭受挫折。生命中,每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就业、买房、成家、生育,都要支付巨大的代价。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稍微一点点的改善,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支付高昂的代价,结果依然不可预测。

即使他们侥幸获得了轻微的成功,他们往往也会发现自己已经严重地透支了生活、健康、亲情、友情。

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存在基本的社会保障。因此,他们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把他们逼到铤而走险的地步。

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奋力拼搏,精疲力竭;混吃等死,也能维持。这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

某种意义上,他们是需要淘汰,暂时又不能淘汰的一批人,不能彻底淘汰他们的原因,一方面是绝大多数非高端的工作还需要人力完成,一方面是维护统治所需的绝大多数的战士还要来自他们所在的阶级,是他们的自身或者他们的父兄子侄。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他们最终的选择,自然是没有挣扎就没有痛苦,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他们这代人早早地就知天命了。

减少欲望,减少预期,减少奋斗,减少挫折感。毕竟,随波逐流,混日子也还不错。

活着就是喝粥,喝粥就是活着。混日子,混一天是一天。

这样的生活,美其名曰,佛系生活。

这样的生活状态能维持多久?

一是看经济增速。经济增速下降到一定程度,财政收入下降,基本的社会结构无法维持。

二是看 AI 的发展。AI 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维持基本的社会保障。

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喝粥都会现在更难。

想喝粥都喝不到的时候,那才是考验他们佛性的时候。

知乎用户 neo anderson 发表

中国从未有过那么多年轻人都识字,也从未有过那么多年轻人可能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往,能认字,能发出声音的年轻人都是人生赢家,年纪轻轻就已经名震一时。而现在能够流行的文章却并不见得出自人生赢家之手。“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都可以无厘头地大火的时代,成功和话语权之间越来越不对等。

哪个时代都有所谓的 “佛系” 少年,因为只有竞争的胜利者才可能大小通吃爱上竞争。只是在其他的时代,这些佛系少年可能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更不要说留下什么文章让后人评说了。

所以我们将注定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文字,尽管我们的世界跟过往相似。却因为发达的资讯导致它更加精彩和多样。

当然,这些精彩和多样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被忽视了。而它们之所以在过往的岁月里会被忽视,乃是因为过往的岁月里,残酷的竞争下,只有最紧要的东西能够被记录下来。

知乎用户 俗不可耐 发表

今年对于我们 90 后来说是最冷一年了。
躲过秃头,没躲过瞎;
躲过油腻,没躲过胡渣;
躲过了绝经,没躲过败家;
躲过不孕不育,没躲过出家。

感觉已经离入土不远了……
为什么总是针对我们,原来的我们没有腰,现在我们怕肾虚。

每日三省吾身:
今天我脱发了吗、熬夜了吗、养生了吗?
从今天起手捧保温杯,再撒两粒枸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然后听着周杰伦、孙燕姿、听着民谣接受秃头的事实。

我认为变成 “佛系” 还是很好的。
跟我念

佛系啪啪啪:你不要动,我来。
佛系健身: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佛系老铁:在朋友圈随缘点赞,都是爱的鼓励。
佛系恋爱:你说了算,一切随缘。
佛系育儿:出息的孩子不会多,顺其自然。
佛系员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佛系学生:考过了是缘,挂了便是命。
佛系前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佛系蹦迪:算了,蹦不动了,你们来。
佛系穿搭:有秋裤吗,有保暖内衣吗?厚吗?带绒吗?带领子吗?带帽子吗?挡风吗?行我买了。
说白了,佛系就是:随缘,无欲无求,有也行,没有也能过。

其实我认为并不是特意针对我们,写这些文章的作者也大部分是 90 后,我们只是在用一种自嘲的方式,接受我们从一个孩子成长为大人的残酷的现实。
我们不断地在孩子和成年人之间的地带摇摆,这两种意识的碰撞让我们秃头。以上图片左右两边正好是反映了我们 90 后现在矛盾的情绪。

想想也是,90 年出生的今马上都 28 了,99 年出生的也都要成年了,我们都是法律意义上的大人了。
在所有人都还以为 90 后是垮掉的一代时,我们已经默默背负起了这个社会和时代赋予给我们的焦虑——
父母催婚;
父母退休;
车贷房贷要还;
房租要交;
老板要业绩;
对象找不到;
孩子还要养;
焦虑到秃顶,顺便出个家。我们一边在喊不想活了,一边在努力地拼搏着,我们其实心里都明白

恍惚间总以为 10 年前是九几年,醒醒吧是零几年了,我们总不想承认自己长大了,我们还想做回十多年前在校园里无忧无虑的孩子。
我们总向往诗和远方,但生活给我们的大多是眼前的苟且。
我们曾向往外面的世界和远方的诗意,可奈何对抗不了来自现实的羁绊。

在父母的安排下,娶妻生子,温吞和寡淡的日子让我们记不起曾经的理想和生命里出现的人,也记不起 10 年前的自己。

最后这首歌送给你和我,纪念我们曾经都是孩子,完球儿了,又 tm 要哭。

分享单曲《北京东路的日子》http://music.163.com/song/5240550?userid=300195687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高三的一节课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桌上满是你的口水。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叫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球场,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我和你们就不一样了,我还是个宝宝。
现在,还没秃!

知乎用户 纪大发 发表

钱,都交房租了。
时间,都 996 了。
生而为人,最应该自由支配的东西,我们一无所有——以前一无所有就要饿死了,只能揭竿而起;现在一无所有也还能吃顿饱、睡半天,那就放弃一切人生追求吧——被工头大吼一声 “你做佛也要做斗战胜佛!”


A. 资本家会不断强迫奴隶生产,并剥削奴隶产生的价值,使资本不断增殖。
奴隶想要储蓄、想要靠 “开源节流” 来积累资本成为资本家,资本自然不会答应——资本家只想要在维持奴隶正 (超) 常工作的前提下,把奴隶手上每一分钱都剥削走。

B. 为了 “开源”,祥子拼命拉车,暴雨倾盆也要拉,被鄙视、抢同行生意吵起来也要拉,
为了 “截流”,祥子住进了笼屋 (见图 1),不喝酒不赌博、每天只吃三个窝窝头。
刘四爷慌了:得亏这小子脑子不灵光,手里已经赚的那 20 银元要是雇个打手放高利贷,到时再孝敬下段老总,三年内还不得开车行来跟我抢生意了?
(三天后) 刘四爷:我可以找个工仔去哄祥子 “你存着钱,到时买辆自己的车,就不用交车租啦”,我再招呼下老黄,让他卖给祥子的车经常出点毛病、收点 “修理费”。唉嘿嘿计划通。

C. 于是消费主义诞生了,它告诉奴隶,什么是好生活、什么是有情调有追求的事物、什么是成功人士的象征——让奴隶自以为能自由支配金钱、自以为生活水平和地位在提高、自以为真的能跻身资本家行列

D. 饿着肚子过来的旧世代奴隶还在怀念着嘴角一抹蜂蜜的香甜,自幼饱食的新生代奴隶已经要追求自我实现——结果发现了这种追求的难度、发现了消费主义的阴谋,他们开始松懈、想逃跑、想放弃。
资本家一把抓住奴隶的脖子:还在沉睡的你不失业天理难容!做佛?你做佛也得是做 “斗战胜佛”!

图 1 香港的笼屋

附图源,侵删

知乎用户 海永无波 发表

标题取得好 10 万 + 没跑

造个新名词 节奏带着跑

新瓶装旧酒 换汤不换药

理性太小众 共情是王道
你问他写啥,流量最重要

新世相的流量运营传播能力的确强

我朋友圈的 90 后投资人 FA 妹子们还真在转

我被标题吸引进去,发现完全文不对题

举几个个例故事,套一个标签结论,自有人群被击中共情

感概一声好套路,继续出差看我的书

知乎用户 褚自航​​ 发表

70 后步入社会时(1990-2000),正赶上 90 年代改革开放基调已经确定,市场经济体系蓬勃发展的时期。蓬勃到什么程度呢?经济过热引发高通胀,时任央行行长的朱相下大力气去整治。90 年代还有下海潮,有些从机关出来的人,带着资源创业掘得了第一桶金。没有下海的呢,因为下海分流了一批竞争者,机关升迁之路也顺畅的多。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素质还不错、稍微肯下功夫,都能取得不错的社会地位。更别提他们组建家庭时(1995-2010),要么赶上了福利分房的尾巴,要么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期及时上车,就算当年买房压力也很大,但后来资产的增幅,收入的增长,让他们最初的压力都变得微不足道。70 后的获得感非常之强。

80 后步入社会时(2000-2010),正赶上中国入世,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 “世界工厂” 的时期。同时,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这些新的业态发展步入快车道,给年轻人提供了出路。虽然房价一直高歌猛进,但是行业的发展、薪酬的提高也让 80 后有了希望。学历好的年轻人投身金融和互联网。随着 90 年代末一批不良资产的剥离,银行轻装上阵,商业银行体系形成,并在 2009 年四万亿之后又引来一轮扩表。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随着多家巨无霸国企的改制上市,投行和咨询成为让人艳羡的金领。学技术出生的年轻人,投身 BAT 等当时尚未成为巨头的互联网企业,拿着股权期权的,上市那一刹那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即使没有股权期权的,高薪也足够他们买房买车,构筑起财富的城堡。学历差的年轻人,在制造业、外贸中也都赚取了自己的好生活。即使是农民工,在席卷神州大地的基建和房地产狂潮中,日子也相对富足。有希望,有奔头。

90 后步入社会时(2010 至今),赶上了什么呢?刘易斯拐点出现,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再,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可持续;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地价和房屋租金成为制造业和商业无法承受之重。劳动力和地租房租压力下,制造业和商业再也难现当年的发展速度。四万亿之后,金融的阵痛将要出现,之所以盖子还能捂着,无非是做个展期,转了股,时间换空间罢了。但是前人吃肉,后人买单,如果说 2014 年前银行业还有段风光,那么此后也就进入买单的阶段。唯有(移动)互联网还在高速发展。但是不要忘了,互联网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还能给这么多人提供上升的机会吗?在巨头垄断格局已基本确立的互联网江湖,新崛起者,无论是美团饿了么,还是滴滴,抑或是摩拜 ofo,现在的打法都只能是抱个大腿。年轻人的机会,不是没有,但路已经越来越窄了。

出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退路。

当年 70 后出生于十年浩劫后期,改革开放初期,家底薄,他们必须努力。甚至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刚刚踏入社会时,还遭遇了自己的职场危机:那是发生在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 “下岗潮”。好在他们此时大多已能自立,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他们身上。70 后没有什么退路。

80 后的人,大多还有一个相对清贫的童年。如果说九十年代的下岗潮给 70 后带来的是现实的压力的话,那么给 80 后带来的,是少年时期的忧虑。许多 80 后,在青春期过后,家庭的日子才渐渐的好起来。说是好,其实无非就是吃饱穿暖,还有些余钱可以满足小小爱好。但要说家庭有所积累,那是在 80 后进入社会(2000-2010)这黄金十年之后了。也就是说,在 80 后进入社会时,他们是没有太多退路的,他们大多还保有强烈的上进心。只是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有些 80 后发现,原来自己父母还颇有家底。但这对他们整体的精神面貌,已经没有多大影响了。

而 90 后,他们是 60 后、70 后这个群体的第二代。70 后的发展之路,第一段已经叙述过,基本上家底颇丰。而 60 后,现在已经进入社会权力的主流,政界厅局级以上干部、商界中传统产业的掌门人、学界中的教授博导,现在都处于职业生涯的顶峰,自然积累了巨大的家庭财富。而 70 后,正等着接棒 60 后呢。就算是还在社会底层的,70 后的农民工赶上了房地产黄金十年,很多已经能够给孩子提供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 90 后,他们有退路。或者说,他们自以为有退路,他们没有经历过那种极度匮乏的感觉,他们无法想象自己会有那么一天。

出路狭窄,退路安稳。

他们也奋斗过。比如说现在的新媒体领域,实际上有一些 90 后日进斗金。但更多的人,没有遇到也难以把握这样的机会。更多的人,被生活狠狠的教育了。

他们记住了老一辈的谆谆教诲:

你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信息的鸿沟比以往更加的狭小,他们能看到身边更多残酷的现实。他们看清楚了 “历史的进程”,看到了阶层的板结和固化,看不到自己的奋斗能改变什么。

既然反抗不了,那索性躺下来享受啊。

一切随缘。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不强求,不主动。

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搁了有啥用?)

看着表泡着澡,舒服一秒是一秒。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就生在罗马。

边上去罗马的,有开私人飞机的,有开汽车的,最不济还有个自行车骑行。

再看看自己,光着脚。

算了,还是躺下来休息吧。你们走好。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会很轻松。

既然结果都是不成功,我又何妨落个轻松。

这是一群被压制了的 90 后,对社会展开的 “非暴力不合作” 的抗争。

你们的努力可以有别墅金银,而我的努力却只有画的大饼。

那我还是先开心开心吧。

当然,我相信,即使有这样的群体性思潮,但个体和群体毕竟不一样

即使看起来机会越来越少,可 90 后中一定还会有英雄,会找到自我突破之路。

毕竟,新的商业机会,总是蕴含在代际的转变中。最了解一代人的,还是这代人自身。

这也是我提出的解决方案。当然,你若觉得是鸡汤,那你不妨多看看毒鸡汤,你开心就好啦。


公众号:政商 PQ

知乎用户 江左梅郎 发表

cr.

@加菲君

知乎用户 圈淇 发表

“佛系” 的本质绝对不是懒,而是输惯了,也输怕了。

我们生来就要面对各种竞争,考试升学、工作升职、找对象…… 资源少,想要就得跟别人争。我们争了二十多年了,在学校争不过别人,出来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谈对象嘛…… 没有对象的人肯定没有对象,有对象的人说不定他就有两个对象…..

我们争到现在,头破血流的时候终于头不铁了,肯承认自己争不过别人了。但是人生不是你小学参加的运动会,没有人会对落败的你说声 “重在参与”,你输了,你成绩不好,你工资少,你找不到对象…… 别人就会笑你是个卢瑟尔。

不想做卢瑟尔,但是又争不过别人,怎么办?只能把自己从一个 “竞争者” 降为一个“参与者”: 随缘、不争。如果我侥幸赢了,我可以说是“运气好”,别人说不定还觉得我是个谦虚的强者; 如果输了那也不要紧,我本来也没用全力跟你争啊,这样输了自己心里也不会难过。

这种心态会从那些需要竞争的方面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开始只是怕输,往后连吵架这种稍微带点对抗性质的都想逃避。

生活就像《红楼梦》,一开始我们都是踌躇满志的探春,但是活久了大家心思就变了: 争不过争不过,我做迎春吧,我不争了。

我想到我们学生时代,老师总是会对我们的父母说 “你家小孩不是笨 (没天赋),而是懒 (不努力)”。我妈到现在都坚持认为我数学不好是因为我懒,不好好学,但是我从一道题讲几遍我都听不懂的时候我就知道真正的问题所在了。

有赢家就必然有输家,要成为赢家不是说光靠努力就行的,因此平庸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赢家。接受这个事实的方式有很多种,“佛系” 大概是最人畜无害的一种吧。

== 分割 ==

我感觉有往 “佛系” 靠拢的趋势,但是从我母上那里继承的家族暴脾气好像不允许我这样做(我太婆婆六十多岁的时候还会为了争一口气跟别人打架。。。)

知乎用户 超勇小龙猫​ 发表

看完的感受就是,是我没错了。

平时活得已经够小心翼翼了。不敢把负能量带给别人。突然有篇文章写出大部分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大家打个哈哈就过去了,权当自嘲,我觉得挺好的。
每个人应对生活的方式都是在他自己的情境中做了尽其所能的选择的结果。选择佛系,不争不抢,随缘就好。实际上也是面对生活的一种自我保护。

借用李诞的话来说就是,
「 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

念大学的时候我对未来元气满满充满期待。
迈入社会后,开始了解社会的严酷和人性的多样,知道了现实和梦想的差距。
见过了不讲道理的客户,就从一开始据理力争到后来 “好好好,您说的对”。
从一开始抗拒加班到后来安慰自己,“也蛮好的,回家也没事做,留公司吧”。
不再和爸妈吵架互相伤害了,心里知道 “谁都不容易,人生苦短”。

有也挺好,没有也行,
不苛求别人,也不为难自己了。
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吧。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知乎用户 现烤鳗鱼饭 发表

依我看,90 后大部分都不是佛系。90 后谈恋爱,有时候太任性,给大家看几个 90 后佛系女友 PK 普通女友的对话。

看完告诉我 90 后的你是偏哪一种?

场景一:看电影前

场景二:女友说了晚安,但男友一天都没回复

场景三:男友冷暴力三个月

场景四:情人节

点赞请随缘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秋秋不响

知乎用户 秋秋不响 发表

哪来那么多刻奇。这一批 90 后所经历的,80 后甚至 70 后也都经历过,未来的 00 后和 10 后也都即将经历。天道好轮回,只不过现在刚好轮到 90 后被放到自媒体的聚光灯下而已。

至于怎么看待?说实话,挺悲凉的。

少不更事的时候天真懵懂,恰同学少年时踌躇满志,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后慢慢被磨平了棱角,变得慵懒,随性,再没有兴致和生活抗争。再然后,还有中年危机,油腻的中国男人,空巢的老人等等。

每一代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你的长辈们大多也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我们能在这里插科打诨嬉笑怒骂,表达我们支持或是反对的意见,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特殊,而仅仅是因为话语权刚好掌握在我们手里罢了。

看见了吗,重点根本不是什么出家,亦不是什么秃了凉了瞎了。所谓出家,不过是对于一个普通现象的精妙的归纳终结,和漂亮的文字把戏罢了。丧文化是一种喜剧内核的悲剧,其本质是为了掩盖更大更真实的悲剧。我们嘴上喊着自己已经老了看破红尘了,不过是想用荒诞的语气来否认我们真的在老去这个事实。

而这还不是最悲凉的。最悲凉的地方在于,哪怕是老去的过程,岁月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依旧那么的相似。

知乎用户 好大的风​ 发表

前几天和猫老师(摄影师)一起去拍捆绑写真,在把模特们搬到适合拍照的位置的时候,我一下子闪了腰,瞬间好像被一颗子弹穿透,直起腰就弯不下去,弯下去又抬不起来。

那一瞬间我倒觉得这没有什么,休息一会就好了,想当年在大学里打球,膝盖磕在水泥地上,肿的像个馒头,我还没等它结疤,第二天又跑到操场上去了,虽然最后因为伤口感染被拖到医务室去挂水,但这不重要,我想强调的是自己生猛的活力,所以我告诉在场的人员,“没事没事,休息五分钟就好了。”

有图有真相 | 摄影 / 猫老师

一个小时之后,我被左右搀扶着进了地铁站,他们饱含热泪,被我敬业的职业精神所感动,因为不是每个闪了腰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大喊 “你们站在此地不要走动,待我后空翻一个证明自己”,然后又闪一次腰的。

从大家满是关爱(智障)的眼神里,我知道大家想让我早点回家休息,一个跟我关系不错的模特轻轻地拍拍我,她说,“看看你这身体,你们这些第一批次的 90 后,已经老了呀。”

我刚涨红了脸想辩驳,才发现,确实呀,已经 27 了。撑着不太利索的腰坐上地铁,刷刷手机,才发现最近整个世界好像都和第一批 90 后杠上了。

《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

《第一批 90 后已经秃头了》

《第一批 90 后已经开始阳痿了》

《第一批 90 后已经开始离婚了》

……

这时候刚巧一个做新媒体的朋友联系我,我问他干啥,他说老板又让加班了,一定要追 “第一批 90 后” 这个热点,6 个小时内就要交稿,他眉头紧锁,思来想去,实在没办法,就想到了我。

我心中大喜,非常委婉地告诉他,一个人的灵感和文笔确实是有限的,遇到写不出文章的时候,很正常;作为朋友,必须帮忙。像我这种文思敏捷,才高八斗,头发依旧浓密的高中金色语文课代表头衔获得者,帮他写文章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得收钱。

他赶紧矢口否认,不是呀不是呀,你误会啦,我怎么会这么不 professional,你不是玩 bdsm 嘛,我就是想找你 check 一下,写一篇《第一批 90 后已经性变态啦!》。

我飞快地拉黑了这位旁友,觉得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不出几个小时,肯定有新媒体迫于 KPI 写出《第一批 90 后已经圆寂了》。

不知为啥,就在一夜之间,我们仿佛接受了时代的审判,不知道是谁自说自话就给我们打上烙印,这些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啊,过得真是一团糟。

没有存款,押一付三;地沟油里,啤酒烤串;头发掉光,肠胃紊乱;当初没有对象,现在怀疑取向;运动能力为零,右手倒是很行;开会发言语激荡,下班地铁挤出翔;根本不敢去体检,一病回到解放前。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我们 90 后做的足够好了。

你们曾说电子游戏会毁掉我们这一代,但现在电子竞技反而是如火如荼的朝阳产业,撑起它的,正是那些曾经逃学去网吧的少年,是他们身披国旗,拿着鼠标打出了一个个世界冠军。

你们说 90 后很 “丧”,没有职业精神,受不得委屈,但看看你们给的工资,二三十年都买不起房、结不起婚,我们凭什么对着大腹便便的你们逆来顺受,被呼来喝去;但即便如此,我看到的大多数 90 后,依然在努力工作着,房租、谩骂、加班,都是他们为梦想甘愿交给你们的税,为的是在某一天,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北上广深之所以雾霾连天,就是因为太多的年轻人在这里,把自己的青春碾成了烟尘。

你们说 90 后不务正业,好好的歌不听弄什么说唱,好好的视频不看剪成鬼畜,还搞什么 cos 二次元女装大佬,动不动还要翻墙出去看看,带回一大堆你们不认识、看不懂的新鲜玩意和概念,思想难控制的一逼;就不能安分守己,平平凡凡地过完一生吗?

其实我们也有同样的话要送给你们,我们玩说唱但是不会占着篮球场跳广场舞扰民,我们剪视频是抒发心情但绝不像某些卫视为了 “潜规则” 瞎剪不停;BDSM、LGBT,你们看不懂所以你们害怕,没关系我可以一点一点认真地解释给你们听。如果这样还不行,只能请你们别逼逼了,安分守己、平平凡凡地过好自己的一生,看我们表演就行。

我特别同意王尼玛说过的这段话:

如果要给绝大多数的 90 后一个整体印象,我可以这么说,他们是刚一就业就被延迟退休;他们是干二十年都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却每天努力工作的一代人;他们是吃着各种黑心食品长大,却每天还在茁壮成长的一代人;他们是顶着恶劣的就业环境、自然环境,顶着高高的房价、住在北上广的出租屋里,却没有怨天尤人,每天还在追求自己理想,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一代人。如果谁硬要说他们是 “垮掉的一代” 那也是被现实压垮的,然而,即使是跪着,前方的路,他们也会一起走完!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闪的腰还没完全恢复好,自己也发现,从去年开始,渐渐地熬不动夜了,吸两口霾嗓子要疼上一天,做的梦也少了,不再常常幻想自己是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终于也承认,包括我在内,第一批 90 后确实开始变老了,但我依然觉得我们远没有他们说的那样不堪。

多少人以为要单身一辈子,却又在转角遇到爱的人;多少人以为遭遇了走不出的回忆,却又走出来活下去,变得更加完整;还有人以为生活的压力像窗外的雨,一个世纪也不会停,却又在许多个充满阳光的午后,跌入冗长而美好的梦境。

多年之后再回忆起现在,我们会发现此刻不太好也不太坏的流年,不强壮也不虚弱的身体,不卑贱也不高远的梦想,正是大家的黄金时代。

注:文中情节不纯属虚构,也不完全真实,如有雷同,欢迎去我的公众号微店买绳子来找我寻仇。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记得前一阵子知乎上有个很热门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男生都不选择主动追女生了?”

本质上,佛系 90 后跟不主动追妹子的男生是同一个人群,有着 “好的”“都行”“看你” 的口头禅,觉得爱情和上升通道一样难以争取,那么只能选择去降低自己的欲望。

属于中国的 “食草一族” 出现了。

食草族,宅文化原本是形容经济萧条下,日本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2006 年,日本专栏作家深泽真纪在以 “年轻一代男人” 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 “食草族” 的概念。她解释道:“在日本,性被诠释成‘肉体的关系’。由于这些小伙子对肉体不感兴趣,所以我称他们为‘食草族’。”

没过多久,《食草类娘娘腔男人正在改变日本》一书登上了日本畅销书排行榜。作者牛久保惠美是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总裁,她关注这个现象是出于职业敏感——许多客户向她抱怨,年轻男性消费者对大马力汽车和酒精类饮料不再感兴趣了。“他们不像父辈那样有许多物质渴望,对金钱和异性都觉得无所谓。”

二战后日本在政治局势中获得了先机,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年轻人都觉得自己有上升的空间和机遇,奋斗是那个年代的代名词。在那个时代, 电视剧《阿信》非常能代表日本人的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但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日本经济陷入了漫长的萧条期,失业率居高不下,房产泡沫导致很多家庭面临了高额贷款,生活水准下滑。年轻一代经历了严重的信心危机,看不到经济好转的希望,觉得父辈奋斗得来的一切都可以转瞬即逝。

阶级也开始固化,年轻人开始不相信奋斗的意义,同时也缺乏生活目标。导致了御宅一族,食草族的诞生,年轻人宁愿去二次元世界跟虚拟女友相处也不愿意去社交,日本的创业率也是持续走低。

“食草族”对异性和恋爱的排斥,也多是源于这种 “怕麻烦” 的心态,在环球周报中,有这样一段对食草族的采访:

“食草族”高桥表示:“谈恋爱太费精力了,为了让她喜欢我,我得放弃每个周末,我可不想那么做。”另一名 “食草族” 镇幸永山则承认自己在谈情说爱方面比较笨拙。“我父亲经常问我是否找到了女朋友。他说我不够优秀,所以才找不到女朋友。”社会学家酒井茂分析指出,许多 “食草族” 在女性面前打退堂鼓是因为他们不擅长沟通。“他们都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而且父母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交流。但是他们有电视、音响和游戏机,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也能自得其乐,所以与人交流的技能下降。”

阶级固化,上升通道变窄,也逐渐出现在现代中国。除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这种世纪新贵外,其他行业很多都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也造就了一大批年轻人不争不抢的心态。

恩,反正争了抢了也就那么回事,还不如淡定一些。

不愿意追求女孩子,一方面是源于独生子女增多年轻人不善于进行异性间的人际沟通,另一方面跟伴侣走入婚姻需要消耗很高的精力成本和经济成本。

肉食者逐渐减少,草食者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估计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也会像海对岸的日本一样,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各种不需要社交的小爱好上,比如电子游戏等,也就是所谓的 “奶头乐”。

奶头乐理论是用来描述一个设想: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 “被遗弃” 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 (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 填满。
  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那要如何避免少数得益者与大多数的底层人民间的冲突呢?方法之一是给其 “奶头”,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更能接受自己的境遇。

命运如同 XX,既然无法反抗,不如淡然享受。

以上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我是宏桑,知乎点赞感谢收藏数量均排在前 8 的答主,

历史高赞回答整理在我的公众号: tednec,提问烦请通过知乎付费咨询功能

知乎用户 宏桑​ 发表

虽然,新世相发表的《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这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已经过去了好多天。
鉴于这波浪潮还没过去,我就谈谈关于佛系的一些背后社会心理。

其实在新世相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一种态度,一种什么态度呢?
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没有输赢,如此甚好。
比如佛系谈恋爱不拒绝,不主动,不承担责任,有就享受,没有也享受。

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这么火。
大概已经切中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要害了。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人
和 90 年代的日本人其实很像。
在日本 50.60 年代,他们的父辈从废墟中不断昂扬向上,带领了日本迅速从二战中崛起。
后来 90 年代经历的房地产的泡沫,经济大萧条,又经历的梦想的破灭。
原来,奋斗了一辈子也可以是一场空。
鉴于父辈这种情况,那么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子女,也就因为知道也许奔奔走走就是一场空。
于是乎,低欲望时代就来了。
草洗男,宅男,腐女文化,不上进,不想谈恋爱,不想奋斗,活着看看动漫,打打游戏,随便活着就好。

那么赶巧了,中国现在也慢慢进入了这种社会。
目睹上一辈辛辛苦苦打拼一辈子,确实可能奋斗很多财富,但很多时候也是一场空。
有的牺牲幸福,有的妻离子散,有的连性格都扭曲了。
这一切值得么。
而且这一代人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于是,这代青年会反思很多意义问题。
例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奋斗的意义是什么,是为名,还是为利,还是为美女帅哥?
这些真的值得么。
再者,这个是你奋斗了就能得到的么?
总之,也许很多年轻人在心中隐隐约约的答案就是,其实这些不过是一场空。
还不如活在当下,过好现在,如果将来有一天得到了,那自然好,得不到也没什么,至少现在的生活过好了。
何必要为了未来一个看不着的东西,牺牲当下的快乐呢。
因为得到这些资源的概率很小,因为那是稀缺资源。
其实大部分人奋斗一生,也不过是什么也没得到,还失去了很多。
一辈子蝇营狗苟,争强好胜,往往其实下场还不好。

而且最为悲剧的是,你就算得到了,最后才发现,其实你奋斗了一辈子的东西,却不是你想要的。
于是你又开始新的征程,新的目标和欲望,来逃避焦虑,逃避真正的问题。
假如你还得到了,你又发现这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个时候你已经 70 岁了。
有很多时候就是如此。
那么下一代看着老一代拼了命的奋斗,其实换来的东西也不是真正的幸福。
所谓,低欲望社会的诞生,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
意义感的缺失。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和奋斗。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每个人追求的不同,定义的不同,赋予的生活不同。
佛系青年从天而降,炸出了一片空性人生。
这个时候佛系就会带来一丝安慰。
既然人生就是如此无常不可测,那么我也不争不抢了。
至少过好现在就可以了。
有点像《增广贤文》里面讲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一切都是个命。
而佛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空性。
也恰恰符合现代的心理需求.
好,既然披上了佛系的外衣。
我还是要谈谈真正的佛学的一点点精神。
就是虽然,佛家确实不太主张去争夺红尘的名利。
但是佛学也不是让人消极怠工,消极对世。
相反,佛家是很积极的。

虽然物质资源是限的,但是心灵资源是无限。
那么佛学还是主张通过各种戒律,去修炼自己的内心。
让自己达到觉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不管是通过打坐,精进,布施,各种方式,来修炼自己的心灵。
就像佛陀当年,也有过苦修,也有过菩提树下的禅修,也有行修,处处都是修行。
当然你也可以把工作和人际关系当做修行,而不是说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放弃当下的努力.
修行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每一种活法都是好的。
而且我蛮喜欢,这种佛系青年的调侃的。
毕竟这个时代,需要一些丧文化,或者不太激进的文化来补充。
不然把人搞的天天像打了鸡血似的。
打那么多鸡血,不还是为了给别人多干点活么,你我和那些打击了鸡血的驴子有什么区别。
任何事情有高潮就有低谷.
中国从民国开始就开始奋斗, 为了理想奋斗.
不管是 TG 的革命, 建国的很多运动, 还是改革开放.
几乎这 100 年, 奋斗就没有消停过.

中国人在全世界都是最努力的, 夫妻双方可以分局, 在不不同国家分开奋斗.
这在外国人是不能理解.
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 90 后这一代, 似乎不那么匮乏于物质.
而真正的可以开始过上一个, 在和平年代之后平静的生活.

难道那么多父辈奋斗的结果, 不就是为了子子孙孙有一个幸福健康的生活么.
如今这个时代, 渐渐的披着佛系的面纱开始了, 当然, 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盛极必衰, 鸡血打多了, 就要多喝点丧茶.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现在谈佛系,五年前我们谈屌丝

佛系和屌丝有什么不同?

屌丝会逆袭?佛系呢?

1、

“有些事我都已忘记
但我现在还记得”
——庞麦郎《我的滑板鞋》

2014 年,《我的滑板鞋》横空出世,粗制滥造的旋律伴随着地狱般的唱功,歌曲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屌丝故事:求而不得,得而后快。

那笑中带泪的听感是所有屌丝内涵帖子所孜孜不倦追求的效果。

最后,当它的作者约瑟翰 · 庞麦郎(Joseeh Punmanlon)被人挖出只是一个整天在网吧度日的穷屌丝时,一切的一切好像都预示着:

《我的滑板鞋》会作为屌丝文化的集大成者,进入屌丝的卢浮宫。

可是,这一年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屌丝了。

身边的人从贴吧来到知乎,他们谈论网红,谈论神曲,还谈论它们背后资本与平台的运作。讲故事的方式变了,成功再也不是个人努力所能完成的逆袭。成功需要看脸、看爹、看平台、看流量。

总而言之,看资本。

此时的 “屌丝” 还远未被人完全遗忘,但和之前不同,人们不再把它挂在嘴边,而是深深藏在心底,像我一个朋友说的:

" 这时你再说 “屌丝”,就真的伤人了。”

2、

“屌丝” 自诞生之初,就是味道复杂的,在后来的发展中,“屌丝” 被时代的底色反复渲染,意蕴也激烈的变化着。

2010 年,“屌丝”诞生于百度贴吧,它本是网络互骂之中,敌对网友对于 “李毅吧” 的粉丝名 “毅丝 / D 丝” 的蔑称。

没曾想,这个鸡巴毛一般的称谓如一粒火种,点燃了时代在人们身上蹭落的毛躁,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网友们不仅欣然的接受了 “屌丝” 这顶帽子,并且围绕着它,构建出了一整套亚文化。

在这个帖子构建出的文化世界中,故事总在 “屌丝”、“高帅富” 以及 “白富美” 的三元关系中展开:矮矬穷的屌丝追求白富美无果,白富美被高帅富收割后惨遭抛弃,变成“黑木耳”…

运气好一点的 “屌丝”,会在故事的结尾完成 “逆袭”

“出任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王大锤《万万没想到》

3、

2011 年,刚刚熄灯的寝室里汗臭弥漫,彼时空调还没有变成大学的标配,每到夏至蝉鸣时,十八九岁的少年们总是难以入睡,深夜里他们会谈论女生以及关于女生的一切: 她们的样貌、身体,她们和别人的故事,那些在小树林或者奔驰车里故事……

夜谈往往会在一阵哄笑之后遁入沉默,有人会总结一声,然后大家各自睡去。

“唉!屌丝的命啊!” 是那几年流行的总结词。

微信和 iPhone 还远未普及,人们只能凭借 2G 网络,刷屏蔽了图片的贴吧和论坛。“屌丝” 就这样在一台台诺基亚手机之间传播开来。

拥有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却没钱没工作的大学生,自然的就成为了屌丝的肉身:怀抱着上个十年 “天之骄子” 的名号,在远离家庭管束的校园见证着自己的懒惰和欲望,他们会在辛苦抢来的自习座位上趴台大睡,也会在被窝里偷偷撸管后憎恶自己。

所有人都发现了自己是个凡人,却全都要求自己能够成功。

这群在人前自嘲 “屌丝” 的少年,心里却偷偷抗拒这个词,他们相信逆袭,他们还相信很多。

4、

2012 年,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屌丝” 一词在谷歌上已经有 4110 万搜索结果。“屌丝” 开始走出贴吧,变成网剧、电影甚至是饭店的名字。

许多和 “屌丝” 全无关系,甚至是可以称之为 “高帅富” 的人,开始自诩“屌丝”:

”…… 我出生是纯正上海郊区农村屌丝,无权无势,白手起家,本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励志的’屌丝的逆袭’的故事……”——韩寒 “我撑死了是屌丝逆袭成功。”——陈凯歌

甚至是在官媒的口中,连中国都能被称为 “屌丝”:

“这个世界最大的屌丝 – 中国正在逆袭…… 屌丝,是 “苦 B 青年” 的自称,蕴含着无奈与自嘲的意味,但不自暴自弃。”——环球网 2012 年度回顾

一时间,“屌丝”和 “逆袭” 紧密连接着,原本黑色幽默的底色之上,添了一层励志的红色:仿佛来自底层的人们,通过个人努力,终有逆袭的一天。

“屌丝” 这时变成了一个全民通用的幽默自称,它不仅带有自谦自嘲,还带着对逆袭的希望。

5、

从火遍全网到无人提起,仿佛是每个流行语的宿命。

但是与雷人、稀饭、囧等过气用语不同,“屌丝” 不止是情绪的表达,它还指代着一个人群。

因此,当这个词渐渐消失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

是词没了,还是人没了?

2017 年,随着一场大火,“佛系” 开始取代 “屌丝” 的位置,成为这个国家年轻人的标签。

亲眼目睹过身边的人被赶出住所,zhuanfa 的 wenzhang 突然消失,每天加班的前辈被劝退… 人们发现自己的处境要比 “屌丝” 所面临的单线生活要复杂得多:

在那个世界里,这头是 “屌丝”,那头是 “高帅富”,中间的路叫做逆袭。简单而直接。

而如今,境遇至少是前狼后虎的:这一头是让你闷头加班,累到头秃的资本主义;那一头又时不时秀一下肌肉和手腕。夹在中间的人不知彼岸在何方,只能原地打坐,闹市修禅。

毕竟这个时代,傻乐十分廉价,呆在被窝里捧着手机就能乐呵呵一晚上。而成为 CEO,迎娶白富美,跨越阶层鸿沟,争取 XX 自由的逆袭之路,似乎与多数的我们关系越来越少了。

在这样环境面前,知足常乐,无可无不可的 “佛系” 心态,就要比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逆袭决心显得更方便,更理智,甚至更合时宜。

一个 83 年生的同事回想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一脸万幸地说:

“那时觉得房子很贵,但好像努力努力也买得起。换到现在我就想都不想了。”

“屌丝” 最后变成了一个生活重压之下再也开不起的玩笑,被人们渐渐遗忘。

6、

本文的起因,是几天前的一个长途电话。老同学 Q 君,一个在北京互联网公司工作的 90 后说他近来被一个梦魇抓住了:

这半年里有那么几个晚上,大概凌晨一两点的时候,他的胸口会突然发热,拳头会骤而攥紧。曾经那种对 “屌丝” 的抗拒,那种力争上游的决心重新出现,在最疲惫时抓住他。

但醒来后他又全都忘了,晨间他只想着赶点上班。

他问我这是好的,还是坏的。又问我该怎么办。

我能怎么说呢,我只能告诉他

" 有天你会找到的

时间会给你答案。”

知乎用户 王师傅​ 发表

看多了 80 后「奋斗逼」的互相踩踏,奋斗换来 996 的凄惨结果,

有些 90 后看开顿悟,投身「佛系」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解决「囚徒困境」的最好办法,本来就是大家都不去争。

知乎用户 狼狈 发表

【长文多图】

新世相这次不仅造了 “十万加 “,从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指出了当代青年的特质之一:佛系、不争、怡然自得、关注自己的小世界

从社会学的角度,不如说,这是中国 “低欲望社会 “的开端:

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远离喝酒、甚至是远离恋爱……

作为一个看着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度过童年,后来玩幽游白书、CS、跑跑卡丁车度过少年,再后来上 A 站、B 站,看鼠绘经历青年,至今还追着海贼的大叔,我以 ACG 的角度切入:

超人形象,始于 1938 年的《动作漫画》,于上世纪 90 年代进入中国,成为 70 后的偶像。他孤独、有责任心、无所不能,他是新时代的开创者。

那时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一切方兴未艾、充满可能。那时的人们,最爱唱的是 “再过 20 年,我们来相会,天也新,地也新,生活多美好 “。

时代的关键词,可以是 “奋斗”。

《超人总动员》,于 2004 年上映,此时的超人,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英雄,不再拥有棱角分明的肌肉,而是人到中年,并有了妻子儿女。

在单一的成功路径之外,80 后开始反思奋斗的意义,并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此时的 80 后,在一次又一次思考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中,看着《奋斗》并接受 “蜗居” 的现实。那时的青年,经历了高校扩招、经历了不包分配、国企倒闭…… 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落差。

时代的关键词,可以是 “迷茫”。

《银魂》作为与《火影》、《海贼》齐名的民工漫,讲述的是在一个世界随时都可能毁灭,政权动荡、社会混乱的时代,无法拯救这个世界的银时,选择活在当下,并与好友们建设自己快乐小世界的故事。

90 后,紧跟着 80 后的步伐,见证了汶川地震、911 事件、非典流感,看尽了 80 后的迷茫。同时,90 后又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依靠着互联网,提前进入了成人期,提前通过天涯、微博了解成人世界的丑陋与无奈。他们懂得风险与黑暗,怀有梦想,却不愿做无聊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于是,这个时代的一小部分人,选择了 “佛系”。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某种意义上说,选择” 佛系“的 90 后,只是选择了实用的处世哲学。

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很自由。青年可以任意流动,没有多少生命风险,这不是竹林七贤的乱世,不会身不由己,没必要选择道家的出世,更不用完全地放浪形骸之外。

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不自由。我们有互联网,但 “翻墙” 是违法的,讨论敏感问题是会被 “和谐” 的。我们可以四处移动,却要受着户籍制度的捆绑。

我们的身体是自由的,思想是开阔的,但视野与话语却是被限制与阉割的。这样的我们,自然会选择建设自己的 “小世界”,选择 8 小时之外的“提升自我” 与“放飞自我”,选择“世界那么大,偶尔去看看”。


One More Thing

作为社会化媒体从业者,90 后,我能看到,这一代的年轻人,与上一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有梦想、敢拼搏、迷茫、独立、叛逆、自我……

但某种意义上,这些词,可以用来形容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

那么,这个时代的青年,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一代,与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一概而论,分化,异常明显,以下的标签,也只是一部分人的特质而已:

1. 希望摆脱集体,获得独立

如果说,所有的青年都渴望独立,却又害怕孤独,这一代的青年,便是 “独而不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任何一个可以发私信的 APP,都能成为” 约炮神器“,一个足不出户的宅男,微信里可以有 1K + 好友。他们,可以完全不需要集体,完全独立。

上个时代,大锅饭和体制内的铁饭碗,是青年的首选。大量优秀的青年人才,拼命地往体制内挤。但这个时代的 90 后,并不那么买账。

他们见证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听说了体制内的尔虞我诈。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互联网公司与小型团队,越来越希望获得技能的提升,成为 “U 盘化” 的个人。最终,当一个“斜杠青年”,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独立。

调查显示,54% 的 95 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红。(2017 年,QQ 浏览器 96 后报告)

网红是什么?不单指看脸、看胸、看出位的网红,也包括了知识性、技术性、意见性网红。是单凭自己,便可以快速赚钱、获得关注的 “新物种”。

2. 我独立,但不需要你证明我独立

从面向青年的消费品广告,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过去的广告,如耐克,是 “Just do it”,如李宁,是“一切皆有可能”,强调的是突破、进取,是“海贼王” 与“火影“式的“大冒险”。

现在的年轻人,不那么买账。于是,小米开始 “为发烧而生”,强调起实打实的 “性价比”,味全推出拼字瓶,主动让消费者 “玩坏它”,可口可乐推出个性化瓶身,给选择困难症患者制造 “更大的困扰”。

3. 反对权威,但尊重知识

大 V、公知、专家,原本是褒义词,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管这些,他们要把你从神坛上拉下来,他们并不认为你那过时的知识,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

他们见识过太多的欺骗与金玉其外,转而寻求表象之下的纯粹知识,他们不崇拜下蛋的 “母鸡”,但会大快朵颐地吃下美味的 “鸡蛋”。

知乎平台的兴起,便是非常有趣的例子:即便注册用户超过千万,但 TOP10 的大 V,却没几个超过百万关注,只要粉丝过万,便能受得起一句 “知乎大 V” 的称号。

知识型、干货型的硬内容,在这个时代,前所未有地受到追捧。

4. 知识焦虑、技能焦虑、终身学习

不断地想要提升自己,不断地参与各种线上线下学习,不愿被他人落下,通过大量的考证来证明自己的出类拔萃。甚至希望 “3 天掌握一项新技能”,“1 个小时获得受用终身的学习方法”。

这个时代,行业快速更迭,知识迅速更新,知识,从未如此焦虑。

但在焦虑之外,年轻人也真正地、自发地开始了 “终身学习”,加入打卡社群、制定读书计划、购买付费课程……

得到 APP、分答、值乎、知乎 Live 等付费知识的兴起,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一代的年轻人,愿意为有价值的知识付费。

5. 忧虑、抑郁、也懂得自救

感谢互联网,让十八线的小镇青年,了解美国硅谷的程序员可以年薪百万,了解北京月薪一万难以生存。让日本的江歌案,得到了全中国的关注。

Knowyourself,一个由几位女硕士、女博士创建的,专注心理学的公众号,每篇文章后面,都会附带十篇左右的参考文献。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它为什么还能如此 “炫酷”。

因为它不仅关注心理学,关注人们的 “小确丧”,还提出了系统且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忧郁,但也高知,迷茫,却并非无事可做。蔑视鸡汤,却急切地获得专业的心理学治疗方法。

6. 没钱没时间,却还要注重品质、关注生活

在知乎,“如何用最少的钱装扮自己的出租屋?”、“3000 元钱可以去哪里旅游?” 这类看着略显寒酸,但又有着小文艺的提问,大受欢迎。One APP、新世相,这类城市文艺青年聚集地,有着大量的流量。

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很多都不懂得生活,也不知道什么是高端。但是,这群有着更多知识、更高品位的 8090 后的快速崛起,一定可以在未来定义出中国的 “高端”。

持续更新 ing

知乎用户 羊迪​ 发表

要区分什么是我佛慈悲,什么是石乐志。。。

叔 70 后,还没折腾够,还不服,还要天天学习,与时俱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只手难扶社稷,蛮夷剃发留头。我宁死荒郊,也不想出家啊

知乎用户 约克公爵 发表

这个文章说得好啊,什么叫 “佛系生活”?

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居无定所,到处要饭,这才是佛系生活!

自古以来,真正的佛系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

你看现在的 90 后,饭,能吃饱吗?工资太低,不敢吃太饱。穿,能穿太暖吗?工资太低,不敢穿太暖。居,有定所吗?到处租房,哪有什么定所。失业之后,又没有什么积蓄,可不得开始要饭嘛!你看,佛系生活开始了!

佛系生活,没问题。但一个社会的年轻人居然都过上了佛系生活,你们不引以为耻,居然还大肆鼓吹,这才是有问题的!

佛系生活证明什么?证明阶级固化!

阶级一旦开始固化,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你问我怎么知道的?我看历史书知道的啊,你们都不看历史书吗?

亡国很简单,一个阶级固化就可以了。

人才上不去,废物下不来。

财富、权力、话语权,都被一帮从小娇生惯养的蠢猪们控制着,

那这个国家还能长存吗?很快就要被下面的人才给灭掉了。

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所以,面对 90 后的 “佛系生活”,我们应该警醒,考虑这个社会的流动机制、这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90 后将来会是主力啊,他们都佛系了,光靠你们能行吗?

知乎用户 方生 发表

看看这个问题底下目前排名第一的回答:

凝晓峰:如何看待 42 岁中兴程序员欧建新被辞退后坠亡?

@凝晓峰

当下各种宣扬焦虑的公众号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此刻我这些文字也无意去告诉诸位同僚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只想说一句,不要硬撑,不要硬撑,不要硬撑
时刻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像弹簧一样紧绷,始终是要断的。

还有半个月,所有 90 后就都是成年人了,你以为他们会不懂这个道理?

知乎用户 Richard Xu​​ 发表

昨天席卷朋友圈的《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惹得一堆朋友争相说:“没错,佛系说的就是我本人了。**”

然而双十一双十二凌晨掐表购物,

吃喝玩乐拔草种草永远都在热衷,

最近盯着《小美好》的男主鲜肉…

不都是你们这群人么???

没人能够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打着鸡血,挥着大旗呐喊还是要热爱生活,相信爱情啊魂淡们的。

在这样绝对不应期的时刻,两手一合,曰:本 90 后出家了。

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不对。

现在可是奖学金评定都可以往朋友圈、微博知乎、豆瓣去撕的时代了。学生愿意用任何手法去曝光和争取自己的利益,不然你看不到某电侯亮平。

不是以前不存在,而是以前没有存在感。

你是不求输赢么?还是反正都要输了,啊呀算了吧,我佛慈悲。

这就和本就不热衷踢足球的你,却非要参加一场比赛,在场上远远地看到自家球门岌岌可危时,默念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时候一样。

佛系就是一种美化后的丧,根本就不是你我他的常态。

作为非常典型的 90 后,我们清晰见证了无数网络流行语的更迭。

全网络平台可以开始时不时的 90 后集体怀旧了,比如:

最近重新翻红的 “我倒,你也网上冲浪啊”,不仅缅怀自己还不更事时候的流行语言。更像是嘲弄自个,像早就过气的网络用语一样,反应迟钝。

更不要说淘宝上的怀旧零食,全是小时候一毛钱两毛钱就可以购买到的快乐。

以及微博上盘点的早起港片和电视神剧,演技和颜值都在线的演员,甚至对我们的三观都进行了良好塑造的剧情。

而 90 后其实正风华正茂,他们更不会放弃使用最新的流行语。

“戏精”
“还有这种操作?”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

说了这些流行词,熟练地使用它们,你就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最 in 的社会主义青年。

对我来说,我还是怕的,怕被时代远远而又残酷地甩下。

有段时间我不登任何社交网站,于是当我回过神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不知道何为 “老铁” 以及 “蓝瘦香菇” 了。可是这些并不重要的网络用语,有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追逐。

毕竟真的适合的场合,你用不到它们。

第一批 90 后,也大约在 2017-1990=27(岁)的年纪了。

而且根本就不是一棒子就可以全都打死的一类人了。

有默默奋斗的 90 后,也有功成名就的;

有单身如犬的 90 后,也有孩子抱俩的。

这个年龄的年轻人,真的什么样子什么形态的都存在。

所以说我还看到了一系列相关的推送文章:

第一批 90 后,已经秃(各种疾病症状)/ 中年危机 / 离婚了…

他们都只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人。

现在报道中出现 90 后工程师,90 后研究生导师,90 后 CEO 已经根本不算是新闻了。犹记读高中时,主流媒体还在质疑 90 后是被娇惯纵容的一代,现在他们已经变成中坚力量了。中坚力量有时候不代表中流砥柱,而是代表所有的压力都会压过来。

面对父母和亲友的催婚、催生娃压力;

面对孩子的寄养或者教育上的三原色

面对职场的竞争,和日益飙升的房价…

佛系不是一种解脱,而是一种逃避。

就像那个佛系打车的人对司机说,巷口不好开,那你停这我下来吧。

——可能他 / 她也没累到不想多走一步吧。

佛系购物的人,买到了不是很喜欢的物品,懒得退还。

——可能他 / 她没在捉襟见肘地生活吧。

佛系文章,这篇文章你看也行,不看也行。

——我点都点进来了,也一定是看了,根据就是个伪命题。

所以说,第一批 90 后,别出家了,顶天了就是带发修行。

大家坚持信仰自由,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家园得了。

和当下生活的对立面,根本不是佛系,而是意味着你不是冲动做事,多思考事物背后的意趣。

悄悄地把自己的学生思维迭代掉。

同时,你可以天马行空地想,却不一定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了。

每位 90 后每天都有不同的所见所思,但是不忘自己的生活,就是磨炼的过程。

这就和其他答主说的一样,别给 90 后贴标签了。

嘛,说到底,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篇跟风的回答吧,

这其实只是一篇为自己不断消磨的个性而写的回答。

知乎用户 小本 Brant​ 发表

难道这些佛系 90 后跟借校园贷现金贷佳丽贷的是不一样的 90 后?

无欲无求的「佛系」和消费主义同时出现在 90 后身上,挺有意思的。

更有趣的,那个踢爆「这是个名利场,你准备好了吗」的,也是个 90 后。

敢于老子不爽就辞职的,也是 90 后。

90 后太多样性了,完全没法用年龄归并同类项。

知乎用户 任易​ 发表

向上报国无门,退一步没脸回家乡。目前大多数社会资源都被人口大爆炸时期出生的 60、70 后们把持着,即便是搬砖工作也都是被 80 后们垄断。

没有年轻人心里是没一点抱负的,在摆脱父母自力更生的夹缝里 90 后们被推上了现实的生活,在经济低迷、时代更替的背景下慢慢被磨平了棱角,即便有自己的愿望也只能埋藏在心底。

无欲无求只是表象,无力改变才是现实。

知乎用户 Zhaochen.Wei 发表

90 后咸鱼图鉴:让我坐上来自己动就分手吧。


1

我发现很多 90 后应该当咸鱼派的掌门人,比如我。

我的好姐妹阿立,她的择偶标准不是多金也不是帅气,而是勤奋。

勤奋不光是要做家务,洗衣服,下厨房,扫地,而是为爱鼓掌的时候。

阿立说自己有个前男友,每次鼓掌的时候都让她,坐上来自己动!

有一次阿立实在累得不行说了句:动你 mb,随后收拾收拾就分手了。

“你信吗?因为 x 生活不和谐,我瘦了 10 斤。找男朋友不是找教练!” 阿立说的慷慨激昂,我听得面红耳赤。

面红的不是听了别人的隐私,而是我想到了自己。

我十一去成都旅了趟游,回来肚子上的游泳圈厚了一层,上称胖了三斤,我懊恼了五分钟。

但很快心态平和了,毕竟一天四顿饭,火锅烤鱼钵钵鸡顿顿吃到撑,上午下午靠奶茶续命,晚上说不定还和朋友喝点饮料,反正就是不喝水。

我朋友安慰我说:“没事,旅游运动量大,不会胖的。”

话是这么说,然而我秉持着 “0 压旅游” 的想法,每天睡到中午自然醒,硬是把 6 天的旅程分割成了 3 天室外,3 天室内的混合制,算下来好像也没走几步道。

**

**

我以为只有我这样,后来打听一圈,并不是!

至少我问过的朋友们,都是用这种混合旅游法。

比如我男朋友,在第一天五点起床爬天坑之后,开始和我商量睡到自然醒的问题,我俩立刻达成了共识,旅游计划从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进化成了从这家店吃到那家店。

再比如我室友,连山都没爬过,这一道嘴就没闲过,啥都往嘴里塞。

在路上是不可能在路上,打死都不可能在路上的,如果在路上,那也是在吃的路上。

我敢立个 flag,这是大多数 90 后旅游时脑子里的想法。

一想到这儿,我发现太咸鱼了,90 后的我们,连旅游都这么躺尸。

2

其实我特别崇拜一波人。

他们能早起,吃饱即止,喝水只喝纯净水。

像我,先撇开早起暴食不说,光身体里这百分之八十都是奶茶构造,要不是借着骨架小,我体重早过二百了。

自律真的是个让人嫉妒的东西。

我有个保研的 90 后王者室友小黑,极度自律,自律到令人发指。

自从一屋之后,大学四年基本没见过她几回。

早上我睡觉,小黑收拾好捧着书去图书馆。

中午我订外卖,小黑去干净卫生的食堂吃饭。

晚上我刷抖音,小黑去健身房跑步减脂。

这种深度自律,给我和她划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我张口闭口明星八卦,微博热搜,小黑一张嘴是张爱玲和红楼梦。

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为数不多的和她闲聊,她说朋友送了她一本书,叫《守脑如玉》。

我当时眼睛蹭的亮了,觉得自己终于和学霸有共同语言了。

“我也有这本书!咪蒙写的是不是!”

她沉默了几秒,露出了这样一种表情。

我尽量用一种生动的写法让大家能想象出来。

“像是武林高手心口受到暴击导致血气沸腾,但还必须隐忍内伤着内伤装作一副平静的样子,但是还是抑制不住喉间的那口血。”

emmmm……

她的这幅表情让我愧疚了几秒,在这几秒后,我听见她故作平静的说:“不是咪蒙的,是曹林的。”

我才知道我犯了个多大的错误。

敷衍了我几句,她匆匆结束了和我的交谈,上床睡觉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为什么会露出那种表情,可能才女都不喜欢情感博主吧。

她看咪蒙就像是张爱玲看潘柳黛。

“这种女人,腰既不柳,眉也不黛,胖得像箩筐,装得倒是风情万种的样子,其实骨子里俗得很。”

我这种又懒又馋又爱写情感文的室友,在她眼里就是俗得很的咸鱼。

但我能理解她,因为我三十多岁的大学老师,在看见我的情感文后也会直接在下面苦口婆心的劝我回头:

“你的才情不要浪费在这上面!”

3

90 后的王者,行事作风都偏向于中年人,有着中年人偏爱的优秀品质。

自律。

不放纵,不随波逐流,不堕落。

比如张艺谋,十多年不吃晚饭都能被人夸上热搜……

这种自律放在 90 后身上,真的太少见了,物以稀为贵,换谁谁都喜欢这样的小孩儿。

可是我觉得咸鱼类 90 后也很成功呀。

成功是人发明的词,学历、金钱、未来等一系列褒义的东西被做成了成功的模版,往 90 后的身上套。

总有鸡汤类文章一篇接一篇的被写出来。

比如某公众号,每天三四十岁的写手拼命用键盘熬鸡汤。

什么:

自律,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

凡事深想一层,干活多做一步

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懂得道理那么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没听说有写鸡汤出身的,福布斯榜也没看有几个知名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天天对别人指手画脚,你怎么知道那些咸鱼 90 后,一定会被人打去煲鱼头汤喝?

4

90 后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浑浑噩噩。

真的,混日子混久了,我们自己就着急了,就开始琢磨安排自己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小小规划,原因很简单,咸鱼 90 后追求的东西就是快乐。

就比如我,发现我妈新买房要还房贷,再给我打零花钱会很吃力,我就会自己为了以后的吃吃喝喝去找兼职,最后在新媒体上走出一条歪路,并且有了还算饿不死的一技之长。

咸鱼 90 后就是这样,当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再快乐了,她就会为了让自己接着快乐想办法,然后有正事那么一段时间。

可是如果有人打乱了他们的节奏,反而会耽误他们获得快乐,逼他们上进,等于拽他们后退。

因为太痛苦了,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太痛苦了。

5

如何形容那种被逼的痛苦。

比如你把关羽关二爷锁屋里,给他个毛笔让他作诗,他可能分分钟用青龙偃月刀抹脖自刎给你看。

我记得我和我妈他们旅游,一帮四五十岁老头老太太,比我都青春有活力,爬山下河不说,天天早上五点起,行程排的满满的。

本来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旅游,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因为它太打乱我的旅游模式了。

我为了向才女室友小黑看齐,开始阅读正统书籍《文案创作完全手册》和《倾城之恋》,每天逼自己看一个小时,结局就是我那段时间的稿子写的四不像,又酸又正,我编辑看完差点把我脑袋塞进马桶里,那一个月我都没钱去吃火锅。

咸鱼不想当王者,你非要把它往天上抛,不死也要丢半条命。

对待咸鱼式 90 后,最好的方式就是别去打扰他的快乐,等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要被抓去煲鱼头汤了,他就自己翻身当王者去了。

没到那个时候,纵容他们当条咸鱼,没什么不好。

**文 | 杜金花:**摩羯座颜控,没什么金刚钻但是爱揽瓷器活。名俗人不俗。喜欢用所见所闻谈所感所悟。微信公众号 @都市青年图鉴(ID:girlgirlfight)


关注微信公众号:饲猫少女爱丽丝

后台回复【情话】【渣男】【渣女】【恋爱】【前任】【小三】【阚清子】【郑爽】【李健】【倪妮】等获得相关情感解析文章。

后台回复【崔永元】【周润发】【张雨绮】【我就是演员】【奚梦瑶】【心动的信号】【马思纯】【杨超越】等获得热点评论性文章。

知乎用户 好姑娘老妖​ 发表

他只是自嘲而已。

刷了朋友圈的这篇文章把大部分 90 后想自嘲的话说了,把自己的状态说了。转发的时候会加上一句 “说的就是我了”。这是对文章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目前状态的承认和接受,并且觉得挺好。

曾几何时,在 90 后还没有需要工作的时候,还没有被逼婚的时候,还能够和同学朋友喝啤酒喝到天亮的时候,还在玩 qq 炫舞的时候,那个时候,八零后在奋斗。那时候的 90 后是 “脑残的一代”。

现在的 00 后,生存条件和资源自然比 80 和 90 后好太多,80 后已经有老婆和小孩,00 后已经有女朋友,00 后不理解,为什么你都快三十了,还没有对象?90 后在 18 岁到 22 岁的时候,也曾经风流。00 后不禁要问,为什么你们不喜欢聚会,不喜欢喝醉。因为我们醉过。醒来了以后,我们知道那种感觉不好受。和你们一样年轻的时候,我们也那么生猛。懒得解释,是因为我们经历过你们这个年纪的疯狂。格格不入,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年纪和现在的身体确实不如从前。我们相信枸杞能够滋阴,相信泡脚能够壮阳,因为我们已经不如从前。从前,比你们野。

90 后在年轻的年纪,也有一股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只是现在,看清了现实的残忍,不工作,就没饭吃,肚子饿的感觉不好受。站在现在看以前的自己也觉得图样。

80 后出生年代造就了 80 后的拼搏精神,我们没有。00 后出生的年代有优越的资源,我们也没有。80 后拼搏成功的,成为了老板,我们给你打工。90 后可以拼爹,成功的我们也给你们打工。90 后啊,只能拼命。拼命的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再好一点。

不过,我只是过的不如你,并不是不如你。

善于自嘲的人,是乐观的,也是悲观的。乐观是因为,承认了这样的现实。悲观是因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所谓自嘲,我可以说我已经开始秃了,但是你说,不行。

我们把生活过得佛系,因为我们相信: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知乎用户 枯荣 发表

当我看完这篇文章以后,我发现拥有 “佛性” 的人其实不是丧,而是心里装着两个极端:要么就跟人争执到底,要么就什么都不管。我们很多人期盼着跟一个 “佛系” 的人打交道,其实这种人是最难相处的。

比如里面他举了一个 “佛系朋友圈” 的例子,她为什么跟人朋友圈点赞呢?不是因为喜欢或者打心底地赞同,而是因为:

说不上来为什么,可能是觉得那句话挺有道理,“别碍着别人在朋友圈装 X”。与其发些阴阳怪气的吐槽,不如随手给出爱的鼓励。

你看,在这个例子中,这位 1995 年出生的 L 同学,在他的世界里,朋友圈只有两个选项:一个就是 “阴阳怪气的吐槽”,一个就是 “说不上来为什么就点赞”,没有其他选项。

还比如里面的 “佛系乘客”:

司机碰上找不到路的司机打电话问,他通常都说:您不方便掉头就算了;您就在那吧;您别动了,我动吧。

她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她能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司机的辛苦,而是因为:

以前也跟司机吵过架,但理论一番之后我并没有爽,反而觉得好费精力啊。
朋友说我这样是软弱、懒、逃避,啥啥的。我觉得是选择吧。它们对我来说不是原则问题,真的不想 argue。

你看,在这位 “佛系乘客” 的世界里,她的选择只有两个:争吵和“随你怎么搞”。

无论是 “佛系朋友圈” 还是“佛系乘客”,他们要么就走向一个极端“吵一架”,要么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随你怎么折腾”。他不能正常地评价一下别人的朋友圈,也不能互相理解一下,一个滴滴司机的辛苦。

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幸福感那么差?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凡事不能理性看待,总是要走向事情极端。

高晓松曾经有一句话将这一切概括得很好:**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永远不会想着怎么大家平等相处,要么你跪着,要么我跪着。**我们出海打战,要么把洋人打到都趴下,要么输了自己跪地求饶,看得洋人都傻眼:这些人怎么一个个地跪在地上?我还没叫他跪啊。

我在职场中就经常有这种感觉,有时候你接触一些客户,你会感觉他受压抑久了,好不容易有一点翻身当了客户,他就要享受这种摆布人的感觉。哪怕一篇公众号的稿子完全没问题,他要告诉你,这里修修,那里改改,改了三四遍,最后的结果是为了 “和原来第一版一样”。经常一句“谢谢”、“辛苦了” 都没有,你感觉不到自己受尊重。

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是这样,对待孩子就是你听我的,我的经验比你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你懂得啥?我小时候经常问长辈:“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你可以做我不能做呢?”

经常换来的就是一句简单粗暴的:“因为我是大人啊,等你是大人了,你也可以了。你现在还是小孩,所以你得听我的。”

没有人跟你去解释原因,没有人讲道理,要么就是你跪着,要么就是我跪着。

我们看公众号总是要看带情绪的,所以像咪蒙这样发泄垃圾情绪的号才能火起来,假如理性说事,你是很难火起来的,这就是自媒体现在遇到的困境。

所以我现实中遇到的很多很多人,他们的脸上要么就是极度地开心,要么就是极度地丧,情绪阴晴不定,喜怒哀乐捉摸不清,也许他上一秒兴高采烈,下一秒就因为你小小的过错,而大为光火。这种人其实是很危险的,你站在他身边,不是一种安全感,而是随时揣摩着他心里在想些什么。高兴地时候你陪着他笑,悲伤的时候,你自己忙了一天下来,还要去安抚他那颗脆弱的玻璃心。

所以我经常跟人说:“我不需要你赞扬我,也不需要你对我多么地好,我只希望你发脾气的时候,多多理解一下我就行了。”

我们身在这个社会里面会经常感到莫名地焦虑,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因为到处都在走着极端。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很难幸福起来的,因为人幸福的秘诀不是有多快乐,而是能逃避多少痛苦。人活的时间越长,你越会感到平静地重要性,你越能体会到这样一句真理:片刻之欢愉,不如须臾之宁静。

我们经常说 “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是有几个人能忍受得了平平淡淡呢?我们谈个恋爱,也要作一下才觉得有趣,不作就说明不爱了。我们吃的食物,需要放重辣、油腻才能入口,《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做过一次调查,中国的食物里面,最受欢迎的第一就是油腻,第二就是重辣。假如你开一间“性冷淡” 的餐厅在闹市,你是没有生意的。

远离那些声称自己有 “佛性 " 的人,极端的人往往是最难处的。

知乎用户 万方中​ 发表

出不出家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状态完全符合 “草食男”。

反正使大劲儿也搞不出什么名堂,不如舒舒服服混日子。赚点小钱够养活自己,生小病能治生大病等死。

你拿鞭子抽死我,我也不会玩命去干活的。因为我根本不怕死。

知乎用户 路卡利欧 发表

不作恶是我们对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你们还要什么?


利益相关:91 年,不佛系

对这个问题,我只想说:

新世相!别用你油腻的中年焦虑定义 90 后,嫌臊!

12 月 11 日,新世相创造了 “佛系”,百度指数瞬间涨到了 35K,在此之前,没有人用这个词称呼自己。其实这只是文字游戏,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佛系 90 后的特点正是 50607080 后想要却做不到的 “个性” 和 “自我”。

发朋友圈就没什么心思自己 P 图了… 有次转了篇 cosplay 的文章吧,一个根本不熟的学妹跑来说,我看这些东西是不爱国…… 我能说啥呢?… 朋友圈里没几个真朋友**,**不用为它伤神。

为什么要 P 图?P 给谁看?当 90 后想清楚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以后,P 图的意义就消解了,我长这样,爱看不看。当脑残学妹说我不爱国,何必同傻 X 争辩,我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朋友圈没真朋友,说得好像大家都有,我现在自由自在,又为什么要焦虑呢?

手机叫车,我说:您不方便掉头就算了,我动吧。 … 下车时,司机:能不能打五星?后面评价能选一下吗?我说:行,没事,好…… 司机问走哪条路啊?我让他选…… 以前跟司机吵过架,我觉得好费精力。… 朋友说我是软弱、懒、逃避。我觉得是选择。对我来说不是原则问题.

不是不想麻烦别人掉头,而是觉得浪费自己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在这个问题上 90 后选择放下面子,尊重生命。在浪费时间、浪费感情的前提下,只要不触及底线问题,选择与人为善,以德报怨是上上策。我之所以和善,只是为了及时行乐。因为世界施予我的痛苦,不如我的享乐重要。

早饭不会拍照,这得牺牲掉挺多睡眠时间,遂觉不值… 不用排队的网红店,会去尝尝,一排俩小时,那算了… 喜欢自己下厨,最拿手的一道菜是 “冰箱里有什么” 炒饭:周末定期清冰箱,每周吃的都不一样。

吃饭拍照是 80 后的发明,那么个性的我不用学你们的,而且把生活晒在网上,不尊重私隐。网红店就像大 logoT 恤,吃给别人看的东西,即便我也虚荣,但我虚荣得要有特色,小众品牌可以走起。就算周末冰箱乱糟糟,我也知道怎么做,菜谱都是老年人看的,我这叫有创意

需要加班也不抗拒… 改到凌晨 3 点,客户说:“对比发现,还是第一版效果好。”,我回 “好的”。安安静静下班… 工作几年学会的最重要的事: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也不会想着讨好谁了… 老板讲话时,我一般找个角落,面带微笑,鼓两下掌… 耐性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吧。不悲不喜挺好,上个班不要搞得死去活来。

工作保持情绪稳定,微笑服务,真诚待客,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不溜须拍马,不讨好老板,只是我们不想成为我们最初鄙视的人,这叫有初心


同样的故事,新世相写出来是 90 后丧文化的佛系,在我眼里就是锋芒,就是个性。

所有人都在行礼(狼性),一动不动(佛性)就是勇敢和正直。

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重视隐私、虚荣、奇装异服、天马行空,这些字眼是 10 年前形容 90 后的词汇,当时说我们太个人主义,不重视集体荣誉,现在反过来用这些词的变体说我们无欲无为、没有狼性、不积极。写这篇文章的人,心是坏的,是嫉妒的,是焦虑的。

看看在佛系 90 后前几天火起来的油腻中年人是什么状态: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没有真才实学又喜欢装 X 吹嘘。佛系 90 后恰好是他们的反义词。那么,不油腻的 90 后也不好吗?什么才是好的呢?

在新媒体人眼中,不理会事实,只重视情绪的人才是好的。2016 年英德两国的年度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正是新媒体人翘首以盼的好时代和好人民。苦就苦在这批 90 后没情绪了不争辩了,踏实了,所以他们就来脏你,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这些他们口中的 “不好”,其实是他们做不到的 “好”。

房子没希望买,那就租;经济不景气,那就干;身边人嚼舌根,耳边风。这是 90 后的处事之道,但不是 90 后的人生观,我们切不能混淆两者的关系。房价高,也不借父母钱,要自己挣,挣不到就不买,租,这是没有狼性吗?这叫有骨气。不是 90 后不想要房子,而是我们不希望拖累父母。经济不好,升职难度大,个人价值被盘剥,那就做好手边事,保证下班时间能发展副业或者安居乐业,这叫自我调节。也不是 90 后不肯在公司里争第一,只是坐办公室并非唯一的职业选择,也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大家都追的牌子,要排很长队才能买到,那就不买,这叫理性消费。不是 90 后不想追潮流,而是所谓潮流的大路货太 low 了,真正的潮流是不知名的匠人精心制作的一只碗,或者好友送来的自制线香。

确实,90 后不像 80 后那样活跃在公众视野中,没有那么多怨愤要发。确实,看上去 90 后无欲无为,但事实上只是你们看不懂我们在做的事。90 后暂时的集体失语,并不是没有表达欲望,而是希望真正的表达,不是卖弄噱头罢了。在我身边,进入职场的朋友都在寻求合作,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终创业;做学术的朋友和我一样从最基础的层次开始干,填补国内空白,校正过往错误,而不是绞尽脑汁非要作出一个惊为天人的东西来;还没有工作的朋友,在积累学术论文,整理出版专著,而不是想办法让自己成为网红。可能你会说,我身边的这些人是少数,但我作为 90 后很清楚所有看似默默无闻的人,很有可能都在谋划一件事,只不过现在缄口不言罢了。

90 后最大的 27,最小的 17,这个年纪是要沉下去,扎实猛干的年纪。90 后处在惊蛰前的雨水,只有吸饱了知识和经验,才会苏醒。这种蛰伏可能是 5 年、10 年、甚至是 20 年,但会一鸣惊人。在需要沉默、积累经验的年纪,讽刺 90 后无欲无为是可笑的。但是,无欲无为本身并非贬义词,有自知之明,才能干成大事。理性判断自己的位置,作出对个人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难道不是吗?

正是无欲无为才让 90 后没有那么多颠倒妄想的焦虑。我们不焦虑,所以适得其所。

在我的朋友圈里,大多是在 80 后用这个词招呼我,消遣我。我玩知乎,但粉丝就是不多 56K 吧,我的 80 后哥哥给我私信:“佛系啊你,干嘛不在朋友圈里转答案?没胆?从小就怂,做人要有狼性!” 但他不知道在朋友圈里,他是亲戚组的,而那个组里我只发养生大法好。

不多说了,情绪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等段时间,看看 90 后做出来的东西,再做评判也不迟。

这是 90 后青年的心声,我拒绝油腻,才选择坦然。

我是不会让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几册” 的,你也可以搜索“Jiceart”,就当我们是邂逅吧!

知乎用户 庄泽曦​​ 发表

我竟然很认真地看完了新世相的那篇文章,然后竟然觉得有某种契合感
⊙﹏⊙
哦,差点忘了,我也是第一批 90 后……

可是——

我爱吃肉,无肉不欢,我不要出家,没有肉还不如让我死翘翘
〒_〒

我爱工作,每天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虐,让我如有乾坤大挪移神功,“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好像很 “佛系” 的工作态度
╮(╯▽╰)╭

我留恋这个花花世界,总想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奈何想象和现实之间差距,如同佛和我的距离,所以这个词和我有什么关系
o(╯□╰)o

俗人一个,烂人一枚,身上烟火气太重,佛祖不收,何来出家之说?
【一个不太服气的被出家的 90 后自白】

知乎用户 我没有猫​ 发表

佛系不是丧,是为了把精力用来燃

随着一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大家终于被迫认清了自己身上似有还无的佛系。

有也行,没有也罢,不争不抢,一切随缘,听上去有点像老庄的 “清静无为”,但却被定义为看淡人世的 “佛系”。

再翻一下第一批 90 后的履历,什么油腻了、离婚了、胃垮了、头秃了、停经了、出家了,搞不懂第一批 90 后是怎么得罪了各位前辈高人,被编排得就差入土了。

虽然这类文字,都只用调侃的语气在阐述社会状况,但这种叫佛系的生活态度,却好像直接与 “丧” 挂上了钩。

刚接触 “佛系” 这个标签,也没察觉出多大的贬义。

下班跟同事摸出烟点上,没抽几口就走到楼下餐厅,还是占位置要紧,掐了就掐了吧;司机把车停在对面,让我走地下甬道过去搭车,再拖就该迟到了,走几步也不打紧;去水果摊想买帝皇柑,老板偏头说只剩橙子了,另一个摊子离得怪远的,没准橙子吃起来更甜。

这些妥协,都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眼下的状况,不存在什么 “随缘”,也不是习惯了妥协,只因为本就没有每时每刻的完满。

有人说,丧是休憩,燃是前进。

还有人说,丧燃是一种状态,即面对漫长的丧而努力燃烧着。

这都说明,丧和燃,缺一不可。

若要我说,丧也好,燃也罢,境遇不同,是非难擘,但我们应该分清楚什么时候可以丧,什么时候必须燃。

选择佛系,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自身精力,找准那个该去燃的地方。

人的负面情绪容易在疲于奔命中积累,而人的恒心和毅力也会在屡屡受挫时消磨殆尽。

吃亏吃苦,能吃是福。

但吃苦的同时,我们选择去看淡,去凑合,不过是不想让那些乌烟瘴气的东西过度地消磨自己的精力;选择去妥协,去圆滑,也无非是巴望着眼下的苟且能够积攒一些日后去热爱生活的筹码。

我们不是要成佛,我们只是在修行。

丧,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丧的时候,放下了执念和偏见,也放下了怨念和戾气,给我们自己腾出了时间,整理内心滋长的杂草,观察接下来该走哪条路。

但丧的同时,我们没忘了燃,把火势调小,是不想被现实的风给吹灭。

丧过之后,我们更加清楚,要怎么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该燃的地方。

第一批 90 后,还没到看淡纷争,一切皆空的境界。

因为 90 后知道,传承之火由我们来点燃。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1937 年 12 月 13 日,我们有三十万同胞惨遭日寇屠戮。

而我的朋友圈里,“垮掉的”90 后正不遗余力地在传播着这份蚀骨之痛,民族之殇。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也都清楚,恩怨可以化解,但国耻不能遗忘。

别忘了,该燃的时候,90 后从来都是一往无前的。

或许新闻里有些很丧的个例,让大家对第一批 90 后略感失望,但用 “丧化” 这样的标签来消遣一个群体,绝对是矫枉过正。

90 后的中年人,没有招谁惹谁,只想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只想以我们的方式好好生活。

随缘点赞。

善哉,不点,也可以。

知乎用户 二階堂悟 发表

认知水平太浅,硬是把 “懒”“无望”“能力不足” 写成了无欲无求

就像星座写你座聪明可爱多情,每个 XX 座都说 “是是是这就是我本人了” 一样,实际上的你可能尖刻幼稚而滥情

新媒体写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欲望值低清心寡欲,那个双十一没抢到想要的东西捶胸顿足的你,在网红奶茶店门口苦站一个小时买好不喝先自拍的你,那个前年好声音去年民谣今年爱嘻哈的你,那个不明原因天天凌晨睡觉的你,你还真信了?还厚颜无耻的说 “是是是是我本人”?

真想成为佛系青年的诸位我强烈支持,消费主义的军功章有你有我,你们有决心与此割裂清心寡欲,我自然在路边鼓掌支持献上祝福

说到底大家欲望值低和消费主义盛行并不是矛盾的。

欲望值低是因为社会阶级鸿沟无法跨域,日渐高企的房价各大 XX 公司名正言顺的剥削让安居乐业根本无从谈起,人生的终极欲望里 “骨灰上太空” 居然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消费主义盛行那当然是因为占大头的欲望没法实现,耗钱的那些,大概小年轻们都怀着掏首付的野望只好拒绝,于是乎只能选择廉价的小清新小幸福,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想和消费这件事情较劲,OK 那就佛系青年下呗

关于是谁造成现在这种年轻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处境,为什么安居乐业这么困难,为什么年轻人没法胸有大志,超出问题范畴先不说

但是这种被我称作 “无望” 的虚无主义蔓延,并造就了一系列消费现象和文化现象的处境,显然不是什么 “低欲望社会”“佛系青年” 可以回答的,而且我们谁也没法解决

所以说这文章主题标题改一下呗

“和无望好好相处吧”

#你看我们起码还没和绝望作伴吧#

知乎用户 塞西菜恩 发表

佛系的人更多是内向性格吧。

内心的能量有限,处理职场与生活诸多压力已有不及,下班回来发觉身体渐渐不行。遥望谈婚论嫁,背后要关注经济政治地缘人缘的事情太多,一点能量也不能浪费。

满身疲惫的生活,需要抓紧一分一秒去恢复能量,不然第二天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世界。

人在很累很累,能量紧缺的情况下,便不想在小事情上发生争执。这是人的天性。

文章例举都是一些宏观的行为。
其实行为背后更细致的心理活动,折射出的并非不积极或者颓废的生活态度,而是在生活的滚滚浪潮中,冲的太前,看得太远,太拼命了,以至于无力理睬小事。

以购物为例吧。
下班回家看到衣服尺码不对,只想倒下休息。一想到还得打开淘宝跟客服扯皮退换 + 吹冷风跑一趟快递柜,只觉得天昏地暗。计算到快递柜寄存的时间,明天早上要早起二十分钟。想到明天还要。赶一份报告,跟一个人撕逼出,别说了,我选择多睡二十分钟。

对司机和外卖、快递员的态度,其实不完全算在丧文化或者佛系文化里面。更像一种,物质富余的大环境下,共情能力与内心修养的调用。

外卖小哥路上把汤洒了,说要赔钱。看了下他手上一抓的塑料袋,想想微信钱包那个打开速度得耽误下一单多少时间,再想想赔了也才多少共情生活不易,开口道: 不用了,你快去看看电梯应该还在那。

素来是很鄙视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故意与人为难的人。

其实拿回屋内有一搭没一搭的吃着发胀的面条,也尝不出味道好坏了。甚至想过人类为什么需要吃饭,如果不需要吃饭这么麻烦的事情就好了。就可以专注于做某些事情而不被打扰。

佛系的本质是大部分能量集中投入到少数最关注的事情上,从而对剩下的尽量不做应对。
一如修佛之人追求信仰,看淡其他。

用系统来类比,在处理核心进程的时候,自动关闭非核心进程节省电量,这是极为合理且自然的。优化软件乃至手机厂商都采用了这种策略。

说是修佛的人,一定是忙得慌。
故而不打紧的事情宁可不去处理。

知乎用户 阳佳一​ 发表

别被新世相的标签坑了。

新世相特别擅长搞事情,“引领潮水的方向”。

之前他们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稿子,我作为被采访者之一,吭哧吭哧贡献了一堆长篇大论。

引得他们的头儿发微信给采访我的妹子,“你问她换工作不?”

然而,文章最终发出来之后,并没有只言片语我的采访内容。。。

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经历不符合他们的预设。
就好比他们的预设是考研苦但值得,但我的经历是考研没那么苦但挺爽,就会被 pass,这个很好理解。
他们头儿看到了我的文字表达和经历,可能觉得我是个可挖的人才,但这和他们的文章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他认可我这个人,但那篇文章不需要我的回答。

做媒体,尤其新媒体的人都是有预设的,这很不符合 “客观性” 的标准,但很多媒体人都是这么做的,那些一波又一波的风,也是抓住客观的一部分再主观加工之后,才吹起来的。
所谓的 “把关”,在他们这里就是 pass 掉不需要,不符合的,然后渲染他们想要传达的。

那些风靡一时的标签:什么 “油腻的中年人”,什么 “佛系”,什么 “逃离北上广”, 什么 “中年少女”
好玩是好玩,对号入座也很爽。
转发起来更带劲儿~

因为你想被概括,想被总结,想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一部分被了解和表达,你想有存在感。

但别被迷惑了,标签是标签,你是你。

就像星座标榜处女座有洁癖,于是写了篇文章,采访了所有有洁癖的处女座,再把他们的洁癖放大罗列。
你,一个处女座,就会觉得,哟我有时候也这样,啊我也是这样的处女座。

至于你真的是谁呢?
你得自己心里有 bi 数。

因为他们今天写佛系,明天就该写奋斗的精英了。

别轻易被标签代表了,转着玩玩儿就好了。

因为下一个热点来的时候,你发现始作俑者还是他们。

不得不说,他们的 “引领潮水方向” 的能力真的很强!

我们当潮水的,除了对号入座和转发以外,还能做点什么呢?

嗯。反正我没转,毕竟我不是佛系,也不想被轻易代表。

知乎用户 汤小姨​​ 发表

说说谁不会

关注我的人应该注意到过,我小时候我爸打我挺狠的,而且管的特别严,撒尿都限时,所以我小时候我爸说想去出家当和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非常赞成的,可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点动静都没有,我都离家远行出来工作了,他还没出家

当年我的心里无数次想问他,爹,你什么时候剃度啊

但是我比较怂,一直都不敢说出口

现在他老了

我不想他出家了
不过如果他自己想,我还是支持的

至于你说的这些 90 后
想出家就赶快啊
入门早晚辈分不同的
光说不练,不好的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不管是不是一种调侃的方式,被泛化后的佛教理念,似乎真的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思想中特别广泛,当然我不想和真正的皈依者争论这个思想应该被定义成什么,你说它是丢失梦想或是 “犬儒主义” 都无所谓,这些都只是表象,“死宅”“审美低龄化”乃至 “二次元” 都只是表象,不过是当代年轻人思潮的某一个出口和外化形式,90 后的出生是在他们父辈刚好在改革开放中完成资本积累的时代,是互联网霸占了人们几乎所有信息获取的时代,社会阶层高墙的爬梯越来越少,家庭出身论被越来越多的谈及也在周围的现实中一次又一次的印证,互联网打开每一个人的视野,但又让大家看到了更多比自己家境好、长的更漂亮还更加努力的同龄人,这巨大的焦虑感笼罩在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有些人用各种好看的、不好看的姿态头破血流的去争取那寥寥的几处爬梯,有些人则在眼下不上不下的时候中用各种文艺的不文艺的语句慰藉自己,有些人则干脆逃避,进入虚拟的世界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感,这背后没什么好指摘的,回想共和国早期大家那疯狂的理想因为各种用力过猛和方向错误,也没做成什么好事,你可以批评一个个体,但无法批评一代人,它的预设先是时代,后面才是人。

知乎用户 李哲​ 发表

我在《阶级的容量》这篇文章中写过,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里才会有相对高的阶级流动性。

阶级的容量

而经历过这一阵增长的人却常常把 “努力就能实现阶级跃升” 当做常态。

而经济真正不好的一个表现就是年轻人开始死心。(经济不好和经济危机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其实很多国家都经历过这一阵。

未来怎么样,就是看社会成色了。

比较狠的:

美国 > 韩国 > 日本 > 新加坡(狠心程度)

不但让 “垮掉” 的人对上升绝望,更用实际行动让他们随时可能跌落而不得不工作、拼杀。

你看破了资本游戏,是,你知道消费主义洗脑是怎么回事,但是你无可奈何,你换谁当总统都无可奈何。

中国真中产的中产危机是个伪命题,房子早就有了,在中国,奢侈消费降几个档次生活成本就是除法了。有房有车没贷款的收入不低的真中产还真不容易跌落的太惨。(准中产生活压力大不是中产危机)

但是比较狠的那些国家做法。通过高额房产税,遗产税(富人可是可以避税的),美式教育,美式医疗,0 额度信用卡等等,让中产以及普通人真的是面临着随时可能完蛋的局面。如果这辈子没爬上去,老了就保不住纽约的房子,只能滚出去。整个社会也就变成了厮杀场,对败者毫无怜悯。你弱你死你活该,弱者家庭负资产,风吹草动就可以自杀了,一无所有的出生然后一无所有的死,什么资产都留不下,一辈子不过是给资产阶级打工到死。你没本事拼不上去,那就是毁灭你与你何干。美国那么高的人均 gdp 照样一群一群的 homeless 就是这样。

韩国女人饿肚子也要整容和买化妆品,日本女人毕业就结婚,为什么?消费主义加父权体系,年纪大了没了姿色还没找对人家,就真的基本无路可走。**妳可以知道昂贵化妆品是奢侈品,消费主义是洗脑子的,但是你不走这条路,别的路更残忍更难。学术?小保方能成大新闻,中国有她那个地位的女研究员早不是新闻了(不过在中国的科研体系里,能到那个地位的往往年资都比较高,年纪也四五十了,没法卖萌了)。体育?更是千不存一的角斗场。**想想还是饿着肚子买奢侈化妆品和包吧。

这种社会里 “五抛一族” 和“平成死宅”就是彻底垮了,成了败犬了,败犬一无所有。

如果社会成色好一点:

北欧 > 欧猪系

(当然,我还想说没搞坏前的苏联,然而苏联在知乎就是政治不正确)

靠福利体系,让人不努力工作也不会太苦逼,可以不拼也小确幸的活着。

顺便,英国肥宅死宅其实真的很多,只是没成文化没刻意往外宣传,你们不知道而已。

知乎用户 Creamy 络 发表

第一批 90 后出家人已经还俗了

佛系这个概念,最早的出处,有据可考的来自于 2014 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

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熟悉日本文化的人其实马上就是知道,所谓的佛系男子,其实就是 “草食男” 的变种了。

而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二次元文化圈和粉丝圈中一直都广泛应用。

到今年 9 月,粉丝圈中的 @奶骑本骑,发了一条内容为 “佛系追星一刚,受教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的博文,再配上了第一段提到过的 “佛系追星” 一词的释义,转发量超过两万,使得该词开始在大众中进一步走红了。

12 月 11 日,知名公号新世相发布文章《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对佛系群做了更广泛的介绍,真正令佛系一族爆红网络,还连带带红了 “第一批 90 后” 体文风,如这样:

难怪开始有网友怒斥:第一批 90 后招惹谁呢?

但就在 90 后佛系一族卷席互联网的时候,很少人能够注意到,第一批 90 后的出家人,很多已经公开宣布还俗了。

甚至,还出现了专门针对佛系一族还俗用的手机:

正如前文所说,佛系一族最初出现的地方就是在粉丝圈,从目前粉丝圈信徒纷纷还俗的状况可以判断,“还俗” 将会是今天所有佛系僧的最终归宿。

为什么这样说呢?

据小编向还俗粉丝的接触,了解到佛系一族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存在,只是因为当下对生活没有激情和动力,所以这种生活方式,并没有深厚的信仰去支撑~

所以,只要收到的刺激足够大,痛苦足够深,快乐足够多的时候,还俗就是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

当他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时,他们倾向于这样的审美:

但当他们被注入了热情和关注时,可能马上就会回到这样的审美:

在这里,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六祖慧能的故事。六祖慧能曾经写过一首很著名的佛诗,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看似境界十分之高的诗,很多人都听过,但实际上,他是对五祖弘忍另一首诗的反驳: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所以看得出,即使是佛,其实最初的时候,都是希望人类能够有所作为的。不过因为由于从唐武宗之后,佛教在中国的的传播受到了打压,所以修佛的人都开始宣扬不作为的避世行为。但一直以为,“本来无一物” 都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非常消极的的思想。后来针对六祖慧能的诗,又有人写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若说本无树,

灰尘满楼台。

可见,佛系生活,过把瘾就算了,我们年轻人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得时刻准备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哦~

知乎用户 九时用茶 发表

其实文章之所以能够戳中大多数人内心,是因为我们这些已经工作几年的 90 后早已被生活给草翻了,因此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从 10 年前开始,网上就一直开始有消费 90 后的声音,那个时候最早的 90 后才刚刚上大学,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08 年那年世界变化太快太大了,华尔街金融危机蔓延全球,汶川地震,百年难得一见的暴雪天气,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在悲伤、动荡、喜悦、自豪的复杂情绪里 90 后开始慢慢开启自己的成人之旅。

紧接着 09 年有了新浪微博,天涯论坛也是一时无两,刚刚开始探索世界的 90 后通过互联网开始认识这个世界,随着互联网的浪潮不断的成长。

也正是从这个时间点,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变强了,但是房价也开始慢慢涨起来了。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发现这世界变化太快,纵然我们有很多的想法,很多对于未来的憧憬,但在历史的浪潮里,我们实在翻不起什么浪花。

等到 90 后正式走向社会,本来以为可以大展身手,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想得那么简单,社会资源牢牢的掌握在 60 后、70 后手里,80 后也能接上一线城市发展的最后一棒,等到 90 后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发现房子才是最大的难题。

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低,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涌入到劳动市场,但招聘方的总需求数目比较恒定,也就意味着我们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需要比更多的竞争对手做的要好。

纺锤形的社会形态在就业市场同样适用,最优质的工作是少数,最艰苦的工作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凑活着一个人过日子,房子是买不起的,往上升职也是难的,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

出来几年一混,就明白了自己也就一个普通人,争也争不过别人,老老实实干好自己手头的事儿就够了,一想到未来就很恐慌也很迷茫,但总归互联网意识形态的渗入让人们对年轻人的想法越来越宽容,也渐渐看明白了社会的本质,知道自己的斤两,也就不愿意再去争。

很多事慢慢讲究随缘,讲究的是顺其自然,这也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年轻人顺应潮流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状态吧。

知乎用户 牛顿师兄​ 发表

前一阵自媒体不断热炒 “油腻的中年人”,这一阵又流行 “佛系的 90 年”,好像哪个圈层都不能幸免,被挂上丧丧的标签。

关于佛系的定义,我想用一个表情解读。

你会经常在 90 后口中听到 “我没意见、好好好、你决定、我都可以、没事、行吧,我试试……”,但其实,这不是一种完全妥协的表现,而是对很多事情都没那么在乎,不重要的事就让它随风,何必锱铢必较?

今天博士想盘点下 “佛系女朋友” 的十大表现:

1. 不看男朋友手机,这女的是谁都无所谓,是我的就永远抢不走,不是我的,更不用费心。

2. “我很喜欢你”,“行吧,先试试看,反正我也没有喜欢的人。”

3. 干嘛要吵架呢?吵架能解决问题吗?反正最后都会和好的。

4. 自己能解决的事,绝不撒娇找男朋友,一哭二闹三上吊,在我这,根本不存在。

5. 喜欢一个人,别想着改变他,学会适应他就好了。

6. 纪念日是什么?想起来就庆祝,忘了就随风。

7. 周末约会,他临时有事?挺好的,我可以在家睡觉。

8. 约会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电影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我都可以。

9. 别担心,我能自己养自己,安全感也可以自己给,不用天天想着对我负责任。

10. 分手后没什么好留恋的,大步走开,立志变成精致的猪猪女孩。

总结起来就是 8 个字:不哭不闹,不争不抢!

欢迎关注**如故实验室 - 知乎**,让一见如故更简单。

知乎用户 如故实验室 发表

不叫丧,不叫懒,叫节能,懂个几把

知乎用户 disix 发表

哎哟卧槽,看了各位有高度的回答我真是服了。为什么咱们看一篇爆款文章的时候要这么跟思想境界较劲呢?一篇文章是爆款是有很多原因的啊,可能是它够深奥、三观够正、够狗血、够逼格、甚至于够低俗,等等等等。“佛系 90 后”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有意思啊,你能把这种 90 后的 “丧” 用“佛系”这样的词汇形容吗?你不能!那你们就抱着有意思的态度看看么不就好了啊!成天又是毒害三观,又是不理解别人十万加的,浑身上下都是戏。随缘不好吗?

知乎用户 毛爷 发表

你们叫自己佛系?佛主知道么?

当你看着口袋里的钱,想到还没还完的花呗、信用卡,你再佛一个给我看看?

当你想到背着房贷,家里上有小,下有老要照顾的时候,你也佛一个给我瞅瞅?

当你看着自己女朋友天天挤公交地铁,下雨天打不着车,你安慰她咱佛系不怕冷?

当你看着同事们步步高升,工资已经跟你拉开了如大裂谷般的差距,你还继续念叨着咱佛系不嫉妒?

生活有时候不是一句阿弥陀佛就能真的云淡风轻。

佛系 = 披着美好幻想的丧。

当然,有人性格如此,但从嘴里说出来的:我不争,我不抢,我看淡一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是真心的么?还是一种逃避?

口是心非的 “安稳平淡”,不过是懒散,胆小,自私又冷漠的借口。

你看似潇洒的摆摆手说:我不争。

那是因为你争不过, 你不抢,是因为抢不到。

试都没试过就放弃,不遗憾么?

看着别人的日子悠哉,品茶看花。拼命效仿,却不知道他人的美好也是争取来的。

普普通通的你,有什么资格给自己找借口?

我们这群人,拒绝做佛系。

我挑剔,恋爱最难搞,不喜欢的人,必须说清楚,以后不理会,生命就

一次,你还说让我将就凑合过?

我的目标就是第一,即使我做不到,至少我试过。work hard,play hard,love hard!混日子?我拒绝!

我要做到最好,荣誉的存在就是比其他人更优秀!我要挤破头争取,这是我实力的象征。

我可以善良,但绝不软弱,做人原则条理分明,一旦触碰底线,坚决反击,容忍傻逼就是对自己的虐待!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达目的不放弃,

输了,冷静分析,找找原因,从头再来。

赢了,仰天大笑,叫上好友,喝酒庆祝。

赢过也输过,都坦然,因为至少有结果!

在我 奋斗的时候,我拒绝丧气,拒绝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拒绝态度暧昧,拒绝随口的无所谓,我就是要全心全力去做到最好。

毕竟,我这一生,就是要热烈无悔。

知乎用户 张谨慎 发表

正常。
贪图安逸才是人的本性。
从根源上来说,中国青年的勤奋上进,是被中国近十多年的超高速经济发展裹挟的。拼拼命,就能跟着时代享受高速发展的红利,不拼命,就被时代甩在后面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必须拼命。
这种勤奋不是大陆青年独有的,台湾在小确幸之前唱的是爱拼才会赢,日本在泡沫时代发明了 “过劳死”,就算是美国,把时间再倒回去点,西进的时候也是干的热火朝天。
但是,高速发展终归是异态,到了一定量级,低速发展才是正常,所谓百尺竿头难得更进一步,就是如此。
到了这个时候,产业已经定型并且瓜分完毕,一夜暴富除了 powerball 基本没有别的机会,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是可预期的,只要不是太作死或者人品太烂,不会有离开预期太远的意外,这时自然激不起发财创业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有逼你拼命干活的生活压力,自然就中规中矩沿着轨道往前走了。
(美国版的放羊赚钱生娃放羊:http://music.163.com/#/song?id=5048710
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是有史以来世界最长的,长到经历了整个 70 后 80 后和第一批 90 后的青年时期,创业暴富的神话接连上演,再加上房价飞涨的压力和劳动权益的普遍缺失,整个社会最终形成一种拼命工作的政治正确,这种正确甚至正确到把 996 无加班费都变成了理所当然,有些人甚至还相信求职都不能提福利待遇。
但中国的速度,终于还是慢下来了。
80 年代的下海潮早就过去,世纪之交的网络潮,到今天以几家巨型企业把持垄断告终,一夜暴富的机会,基本没有了。
房价飞涨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以后就算再涨也不可能再出现今年不上车明年回老家的局面。
其实知乎从前几年就已经在讨论阶级固化,只是都没料到其影响会来的这么快。
阶级为什么会固化,因为在产业成熟定型之后,失去了新的通道途径。这时中下层除了人品爆发或者天资超人,基本没有冲破天花板的可能。
大局已定之后,拼与不拼,基本就是房子大一点小一点,车子好一点差一点的区别,不会像以前那样 all or nothing 的压力逼着你拼命。
换句话就是,经过一段积累,经济增速降低、产业划分完毕、阶级分化完成之后,拼命吐血的性价比已经不高了,自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慢下来。
慢下来是好事,慢下来才有时间检讨自己以前狂奔的时候失去了什么。
于个人如是,于国家亦如是。

知乎用户 顺颂商祺​ 发表

佛系与丧不同。

丧是悲、冷、苦、累。
佛系,是平静地燃烧。

佛陀对理想生命的比喻,就是油灯缓慢而平和地燃烧那种样子。“燃灯” 一词,就作为古佛名号而存在。“禅” 这个词,词根就是 “平静燃烧”。

佛系所走的道路,是不苦不乐、不悲不喜的中道。也许随应机缘,会有拈花一笑的心印法喜。但归根结底,还是不紧不慢的安步当车。

常言道,心如止水——止水不是死水,而是静水流深。

我佛慈悲。

知乎用户 Garvey 发表

佛系文化的 “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这句话的成因也许正是 90 后开始发现有许多的东西的有无靠争抢也是得不到的,输赢也并不全由后天努力所决定。
当自己的努力和决心撞到许许多多的社会壁垒后,如果还保持好胜心,不免感叹生活的不公,怜悯自己的卑微,于是许多人选择用佛系文化作精神解脱之道。
而这种犬儒主义也不断蔓延,以至于许多人在还没尝试过努力与进取之前,已经消解了努力与进取的意义。

知乎用户 郭航初​​ 发表

圆寂于公元 897 年的赵州和尚是「佛系」的鼻祖。

故事,要从一个唐朝的未婚先孕的少女说起。这个少女是禅宗大师赵州和尚的粉丝,三头两天去赵州和尚的寺里烧香,动不动还给赵州和尚送点蔬菜水果。烧香完赶上雨天,也不着急走,就缠着赵州和尚聊心事。

半年后,这个少女意外怀孕。家人逼她说出那个幕后的男人是谁。少女胆小,怕说出那个情郎的名字,那情郎怕是要被他爸阉了。于是就找了个接盘侠,撒谎说:孩子是赵州和尚的。心想,和尚阉了就阉了吧。

那少女的家人操着锄头斧子,提着一桶狗血就冲到寺里找赵州和尚,咬碎牙龈地骂:秃驴,敢糟蹋我女儿,现在有了孽种,你还有脸念佛!

赵州和尚宽袖微拢,站那儿淡淡说了句:是这样的么?

唐朝尚佛,谁在佛门闹事,等于把自己脑袋别裤腰带上玩。那家人过来洒洒狗血,撒撒气就撤了,哪真敢砍人。但这么一闹,赵州和尚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一夜之间,粉全转黑了。第二天上街,人见人骂「大淫僧」。佛袍上挂的全是鸡蛋清和烂菜叶。

十个月后,少女临盆,生了个女儿。家人气不过,抱着婴儿冲到寺里,跟赵州和尚说:这是你自己生的孽种,你自己养吧,我们不管了!

赵州和尚正在那扫地,回过头来,看了那婴儿一眼,淡淡说了句:是这样的么?

那家人留下婴儿就回去了,赵州和尚抱着婴儿,从此开启了 “奶爸” 之路。外人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折腾的,硬是把婴儿养大了。

当年的那个少女,三年后的一天,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谴责,精神崩溃,跪着给父母说出了实话:其实,那孩子不是赵州和尚的。他和我,干干净净。

得知真相的父母, 嗷呜喊了声「作孽啊!」带着女儿,赶紧跑到寺里跟赵州和尚赔罪:这些年,真是误会你了。

赵州和尚手里搓着草鞋,头也不抬,淡淡说了句:是这样的么?

那声音太淡了,像佛前被风吹散的烟。少女扑通一声给赵州和尚跪了,哭声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今天,我们说「佛系」,定义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这不就是赵州和尚发明的么。任他世人谤我、辱我、轻我、笑我、欺我、贱我,我且忍他、让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千言万语,我只给你说三声「是这样的么?」够不够丧,够不够性冷淡。

放在十年前,赵州和尚的故事,我们 90 后在茶余饭后,当挑眉点评一句「傻逼」。放在 2017 年,再嚼一嚼,忽而心头一软,吐出一句「师父」。

十年前,90 后还不知道什么叫丧文化,满怀冲劲与原则。追风的少年,围着操场恨不得跑八百圈,穷得叮当响,也敢站在国旗下发表宣言「将来,我要喝最烈的酒,恋最美的人。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一脸的胶原蛋白,在壮志雄心的映照下,燃得鸡飞狗跳。敢笑屌丝不丈夫?

十年后,有人喝最提神的咖啡,有人用最防脱的洗发水,有人挤最挤的地铁。多少红尘男女累觉不爱后,卸下隐形眼镜,伸出拳头,张开五指,给自己放个烟花,对着镜子说「余生不用指教了,我自己瞎鸡巴过吧。」

读书的时候,校花比明星受欢迎,收的情书回家够烧着煮粥喝。男生受欢迎的理由很单纯,因为帅,因为成绩好,因为能扣篮,因为会乐器。可不管你是谁,踏出社会后,背景不硬,学历不高,光环统统散去,都要经历合租在 10 平米的出租屋里,排队等着洗漱的时光。

会写散文的人放下了笔,会写歌的人放下了吉他,黄金大前锋的篮球在床底悄然瘪去,蒙上一层灰。90 后们缺少睡眠的脸,半温不热的早餐,趁着还没到站,挪个地方靠着,赶紧眯一会儿。地铁成了唯一不失眠的地方。

要知道,十年前,我们第一批 90 后的标签还是「脑残」,想不到十年后,得道升天,变成了「佛系」。谁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真是造化弄人。

总有人怀旧,「多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高三的一节课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桌上满是你的口水。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叫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球场,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今天的第一批 90 后,有着还在默默奋斗,也有的已经功成名就。有的单身如狗,也有的孩子抱两个。同样的季节,有人裹得像粽子,也有人赤脚穿着拖鞋。这个年龄的年轻人,什么路子的都有。谁也降不住谁,最后都是被共同的敌人 “现实” 按在地上摩擦。

你年轻,没关系,再过几年就老了。再说了,你奋斗的速度跟得上你父母老去的速度么。你自我膨胀,没关系,你干得过通货膨胀么。

网上有人问,究竟是什么鸡飞蛋打了,让第一批 90 后这么丧?

文艺青年们说,我操,别问了,「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矫情啊矫情。妈妈说,孩子,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啊。

事实是,谁让我们 90 后赶上了互联网时代,毛都没长齐,就学会了下载种子,翻墙国外网站,打开了新世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十几年,让从我们 90 后们过早的认清了社会的本质,工作的本质,婚姻的本质。太多东西无师自通了。

懂的越多,增长的知识与思考越多,就越明白:个人的奋斗,在时代的车轮下,算个鸡毛。顺势者猖,逆势者被逼良为娼。

一个笑贫不笑娼,没有英雄的时代,便纵有良辰美景,古道热肠,更与何人说。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你想逆袭,没那么容易,先看你能不能防住油腻大叔的偷袭。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不懂点蝴蝶效应,你还怎么混江湖。

放下执念和偏见,放下怨念和戾气。丧,其实是因为我们明白,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要把有限的热情,用在最该燃的地方。

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是的,我们不必等候炬火,因为没人给我们递火炬。必要时,我们提起屠刀,立地成魔。君不见,90 后虽然丧,但真决心干一件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佛系朋友圈,看着一片祥和,但要在心里拉黑了谁,永世不得翻身。佛系乘客,好说话是好说话,但你敢性骚扰,我就敢卸你的轮胎。佛系恋爱,我两人要不想在一块,拿胶水都粘不住,但要铁了心共结连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佛系健身,不练则已,练了,为了八块腹肌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佛系食客,不在意便不在意,在意起来,飞奔千里回老家,只为妈妈亲手煮的一盘饺子。佛系交友,随意便随意,但要深情起来,敢为你肉搏子弹,两肋插刀。

佛系青年总是这样,要么不玩真的,一旦玩真的,自己都害怕。

佛系青年的鼻祖赵州和尚说「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戴着手串,喝着枸杞,抄着《金刚经》,听着《大悲咒》成不了佛。要成佛,先要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一批 90 后的佛系,「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这种心态,就像是《大话西游》结局里的孙悟空,故作漫不经心,潇洒的转身,其实只是为了掩饰那些无法改变命运,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无力感。

于是只好在无力当中,自我慰藉与疗伤,寻求生活的出路。对于佛系青年来说,有也行,没有也行,那是因为有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根本不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人生为什么要在这些事情上纠缠,浪费时间。

对于佛系青年来说,不争不抢,是因为我们明确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生而为一块牛肉,只需要让喜欢牛肉的人喜欢我,就足够了。

对于佛系青年来说,不争输赢,是因为我们明白,人生不是赌博,而是旅行。最好的人生是爱过,恨过,哭过,笑过,痛过,累过,疯狂过。像一趟遥远的旅程,精彩的不是最后的终点,而是在路上的看到的风景,遇见的人,经历的故事。

史铁生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但懂琴的朋友告诉我,琴在不弹的时候,松开弦,是最好的保养方法。

公众号:在下行之

知乎用户 在下行之 发表

如果一个游戏的游戏体验极差,怎么氪金和技术流都赢不了运气,那么弃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何况有些人没钱氪金,有些人天生手残无药医。

他们只是选择不玩了。

很正常,能理解。

话说这不是隔壁岛国玩剩下的吗。

换个概念炒起了冷饭而已。

有啥大惊小怪的。

知乎用户 杜嘟嘟​ 发表

看回答基本是反对佛系的,然而真的佛系的人不想和他们争论,包括我。原本写了点,又都删了。

呵呵。

——————————————————————————

还是加一点。

我就是佛系刷朋友圈,想起来就刷,忙起来不刷。心情好时点赞,心情不好时 “朕已阅,跪安吧”。点赞无非三种:对人、对内容、我就是想点个赞。

我就是佛系乘客。不要为了陌生司机生气,不值得。排队长短无所谓,不会差太多,短了窃喜,长了刷手机。

认同佛系恋爱,前提是异地恋,折腾不起(btw,前任的 “不折腾”,最近看来真是大智慧)。不为小事发脾气,相互珍惜,是智慧。

我就是佛系健身。健身不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身材,而是自己内心的快乐。有点小肉也挺快乐的,所以我不健身(偶尔打球)。

我就是佛系食客。大部分网红店都是营销,认准几家好吃的餐厅反复吃就可以了。想吃点好的,把预算提上去就好了。

不太认同佛系交友。按文章意思是约炮。不是不认同约炮,而是说,其实大部分约炮,至少在第一次的时候,郑重程度是大于情侣日常见面的。

认同佛系养娃。父母的焦虑自己承担,不要转嫁到儿女身上。自己不是龙凤就不要望子成龙,是龙凤也要认基因变异的概率。

佛系购物。大部分时尚潮流都是营销,买东西在预算范围内挑销量前三的,错不了。

佛系员工不是不努力工作,而是知道有些事不是随意志转移的。尽人事知天命。

————————————————————

佛系不是丧 下次让你看看我们金刚怒目的模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九零后是第一批不争不抢能过上正常人生活的群体(前提不买房),从这个角度看,国家进步了。

知乎用户 laike9m 发表

佛说,有求皆苦,这个话好,我也不求,大不了去南方乞讨,还冻不死。

佛说,你有眼,才会有眼病,若无眼,哪里会有什么眼病?我无眼病,为了预防眼病我还打算挖眼,何况你已经得了眼病!那就挖吧,还能献给观世音菩萨,那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佛性是民族的病毒,哪个民族信佛,那个民族就要消亡。

印度人信佛,就遭到灭国无数次,人种不知是黑是白,混乱了种姓。我认为他们就是黑白混血。历史上排着队的征服他们。

一千年前奴役陇西百万汉人的吐蕃帝国,人口几千万之多,曾经逼娶文成公主。信佛之后,全部变成农奴,解放前不足五十万人。

六百多年前,蒙古人征服全世界,四大汗国人口几千万。信佛之后,即遭到屠灭,到民国初年,人口不足五十万。

泰国信佛之后,男女不分,人妖遍地,靠卖淫维持财政。

我国历史上虽然信佛,但不断出现英明君主,“三武一宗” 屠灭多少愚僧。伟人说佛教是愚昧民众的精神鸦片。

现今佛性又起,这、这、…… 一定是肥肉大饺子吃吃的太多了!

知乎用户 第一大宗师​ 发表

矫情是矫情了点,但不得不承认现实其实很骨感。人人都有靠着梦想早起靠着身子骨熬夜的日子,只是在这世上走了那么些年,也渐渐开始明白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就是大多数我们的归宿。总有些事我们不能改变只能适应,既然这样,就看开一点吧。
太用力不好过活。
毕竟我们还有长长的一生。

知乎用户 上官云浩 发表

我身边的 90 后都是一群信道的。

谢邀

知乎用户 玄门杨道 发表

如何看待,就是羡慕呗。一篇 100W+,选题找得好,数据好看,奖金丰厚,业内称颂,金主上门。

为什么 90 后佛了?

说白了,就是丧呗,丧到极致方为佛。

这年头,丧成一条没有理想的咸鱼太无聊,厌世丧,疲惫丧,操劳丧,蹦迪丧,养生丧,什么都分 niche market,都有自己的 KOL 代言人!就算是当个丧逼,都得丧出真我,丧出特色。(如果有朋友觉得自己就是一般丧,那种一天到晚刷手机不说话,连转发哈哈哈都懒得按,那么恭喜你,你根本不配被写进 100w+!)

《新世相》那篇文里说佛,打车佛,恋爱佛,追星佛,工作佛,人生处处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好我不好也很好,在香火缭绕,贡奉牺牲里想做个不动不笑泥菩萨,不哭不笑不争不抢,世界和平一切都好。

赞美新世相,我记得佛系这梗最早是 GQ 一波,后来大野智,本乡奏多的佛系偶像梗也火了,佛系追星,佛系买家也随之跟上。在佛文化越传越广,越传越丧的时候,新世相果断抓住了精髓。趁着双十二,大家花呗 / 借呗 / 白条 / 信用卡没还完,又一波新钱要出去的好节点,搞了一波丧文化。(反正,让人追求梦想逃离北上广的是你们,让人丧,让人佛,让人放弃人生的也是你们。只要能有百万加,你们说啥就是啥。)

不过话说回来,说佛也就是自嘲罢了,哪个能真佛了。

打车佛和淘宝佛,无非是对服务业态度冷漠,不以物喜,不以口红 / 香水 / 包包 / 鞋子 / 快递为悲。但是换了领域出点差错,那层佛系的皮分分钟能揭下来,跳脚撸袖子去骂人。

佛系浪子看着风轻云淡,仙气腾腾,清心寡欲得仿佛能登西方极乐,实际上,不过是现在不定心思,全都扑在赚钱上。(我都不明白我佛系浪子朋友微博认证是健康博主,刚发完素斋,半夜就喊着要去撸串喝酒是什么鬼????)

谈着佛系恋爱的妹子是真惨,得是多没动过心,才能容忍自己在一段没有热情,没有前景的关系里浪费时间。

人,活着,还是要有欲望的。不是鼓吹买 10 支口红,20 瓶香水,30 瓶精华的那种消费欲望,是正视自己的野心和梦想,咬牙切齿都要往前走的那种欲望和坚持。如果欲望,情绪,波澜都没有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这里佛一点,那里佛一点,哪天真佛成百无聊赖,那估计是离抑郁不远。

而且不止说无趣,还有就是 90 后们还真是没啥资格能成佛。

活着已经是荆棘遍地,险象环生,当一条咸鱼现在看起来是轻松了,但是真到被搁砧板的那天,连决定自己是做酸菜鱼还是番茄鱼的资格都没有。

真的,滚吧,滚吧,我才不佛!

我要修仙!

谁都别拦着我飞升!

知乎用户 喻听话 发表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 · 随感录四十一》

(想来想去,还是放上这句话最为妥帖。2017 年 12 月 13 日 更)


我厌恶这样的营销文章!

因为文章中除了那些值得提倡的随和心态以外,它更多的将我们自身存在的 “懒、懈怠、不抗争、得过且过” 等等惰性,裹了糖衣,让大家开开心心吃下,从而大家渐渐接受这些事情,慢慢死于温水之中,最终失去了那种青年人该有的血性和追求,社会有可能因此而变得暮气沉沉,成了一汪死水,扔一块石头也溅不起半点水花。

而我们 90 后现在正值青年,不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正走在变成社会中坚力量的路上。倘若二十多岁的我们,还未见风雨,就以 “淡泊明志” 自居,才是真正如了旁人的愿,真真切切的成为了大家一直说道的“温室里的花朵”“垮掉的一代”。


分析

对于非 90 后也存在这些现象,新世相的文章中强加了 “第一批 90 后”,意在贴一个明显的标签,吸引特定人群的关注(作为目前上网的主要人群,新世相找的还是很准的)。

而 “佛系” 这个形容词也被他们滥用了,如果您没把此文当真,我和您一样,就当一玩笑看了。

而也有当真的人,会觉得 “啊,我原来是遁入空门了。此文妙矣,转!” 可能就被小编忽悠了。

最后,大家纷纷转载,有当一玩笑的,也有当真的;

不论如何,小编的目的达到了,我们都被利用了,至于我们真的过得如何,他并不在乎;

能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的生活,我看也未必。

待热闹褪去,一切终归于寂。

“呻吟” 而已。


为何我说是营销狂欢?是一次 “呻吟”,而不是一次 “呐喊”?

如果此文小编真的有心唤醒大家,有心带动苦苦挣扎的大家,而不是以 “丧”“随缘” 来面对生活。

那么他在帮大家认识到当下生活状况后,还需要再多写一些 “淋淋的鲜血,惨淡的人生”,从而让大家 “痛定思痛”。

而不像现在这般,让大家仅仅体验了 “一时发泄苦闷的快感。”


最后,换个角度想,新世相的小编并不傻,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但是正是由于抓准了人性和人心,成功的营造了一次营销的狂欢,今天是 2017 年 12 月 12 日,双十二,又是大家心中的一个购物节。

知乎用户 你好 · 世界 发表

居然还有人觉得这是褒义的… 只不过是用好听一点的说法来骗你们这些觉得 “啊,说的就是我呀” 的人赞而已。用不好听的话说就是不思进取,蹉跎岁月,人云我云,没脸没皮。说白了就是在现实的重压下的投降和缴械

知乎用户 令狐默辰 发表

不知道反感这篇文章的人是什么年龄。

但是 95 后的我确实就是这样,感同身受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我不觉得 “佛系” 是一件坏事,反而觉得这是我们与 70、80 后的不同态度。

有时候走在路上挺看不惯那些激进的人,在网上也看不惯那些键盘侠,但从来不会去回复。

有时候看到一个脑残的评论也挺想上去骂他,但是想想这么冷的天为他打几个字也真累,就算了。

我是 95 后,我一个人在二线城市工作,一个人租房子,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看电影,我与世无争,有人陪我就陪他玩一会,没人陪我就自己陪自己玩一会。

我觉得这样很自由,无关宗教,就是喜欢这样的态度。

其实,有哪个 90 后是天生就是这样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性格呢?

我们十七八岁的时候也经历了青春期,也经历了不堪回首的冲动岁月,但是如今的我们依旧是这个性格。

不是我们铸就的自己,是时代铸就了我们。

我不信 70.80 后没有经历过 25 岁,他们 25 岁的时候就是很有干劲了吗,就不丧了吗?

所以为什么大家说我们佛系就是丧?

因为目前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已经落在了 90 后的头上,80 后门已经发展到中产阶级奔小康了,压力哐叽砸在了 25 岁前后的我们身上,而三四十岁的 70.80 后们可以喝着闲茶来批判 90 后们了。

相信再过几年,我们也会如此看不惯 00 后,所以大家谁也别说谁,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没落下。

知乎用户 自考生小张 发表

阳痿的新世相

我一向不喜新世相。其原因大概是我对于文字的感受比较细腻,在其字里行间总对他们的轻佻反胃。这一次自也不例外。
年轻人 (九零后) 出家的自然有,我就知道一些哲学系的博士在研究中大彻大悟,走进了佛门,我本以为这一篇 “第一批九零后出家了” 会是这个方向的纪实文学。可是新世相玩了个花样:标题是 “出家”,第一段是“成佛”(新世相封的,你以为呢?),后面都成了“佛系”:所谓“佛系” 也不过就是些走到网约车的位置之类的小小举动。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有一次网约车司机也是找不到我们的位置,我做主说我们来找你结果四个人走了五分钟。要照新世相的说法,不但我成佛了,我还渡了我的三个朋友成佛了,那人间怕是不剩几个凡人了。
当然我能理解新世相。都说小孩子爱哭闹向大人撒娇,其实成年人也会向伴侣,父母撒娇,哭诉一下社会冷暖。情感的生意,丧的比喜的好做。不过新世相的生意做的未免太拙劣,以往都是鸡精兑水当鸡汤,如今新世相把清水就当是鸡汤了。整篇 “第一批九零后出家了” 就是在说:只要你做过什么不争不抢的事,你就 “成佛”(新世相封的) 了。以前要净化心灵还要到西藏去呢,现在只要吃自助餐不和别人抢鲍鱼就行了。
新世相算盘打的很精:做个中央空调暖,哦不,是软男。不需要有态度,不需要有风骨,不需要有办法,不需要有硬骨头和硬海绵体,只要不断的变着花样吹读者是小仙男小仙女就可以了,只要不得罪读者自然就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这样的文字能有多少效力我很怀疑。套用知乎上的说法:工资能不争不抢,没有就算了才算是真 · 佛系。当然啦,新世相的目标读者,敏感得听了这种毒鸡汤就精神高潮的豌豆王子公主们,就算是不争不抢没了工作也不会去控告新世相的,大概吧。

知乎用户 应江鸿 发表

阶级固化已经慢慢成形

在不知道能不能往上爬的那个年代过去之后

焦虑转化成了一种淡然的绝望

知乎用户 白目​ 发表

怪不得生意人信佛还那么坏

原来是佛的要求那么低啊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佛家经典千千万,字缝里隐隐约约透着的都是 “认命”

知乎用户 蛋蛋 发表

所谓「佛系」,并非有什么宗教修行,而是紧扣住「随缘」二字。网购了,给评论是随意。约会了,吃什么是随意。社交了,要点赞也是随意。仿佛年轻人的生活一下宽心不少,悠游自在。

但这是真的么,当然不是。所谓「佛系」,不过是我们这个时代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现实的引力太重了。要知道,中国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心无外物逐己所好者,还是很少。许多人不说房子户口等物质层面,面对社会评价等周遭压力,已经要低下头来。大家都充满焦虑,都舍不得放松一丝一毫。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在某些地方宽心一点,不在乎一点,很难继续面对生活。因此,「佛系」不是逃避,也不是恍惚,更多是一种慰藉而已。

其次,代际冲突,乃至人际冲突更剧烈。每一代人,乃至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形成的观念差距也大。不愿意多嘴,也不愿意多耗,所谓「不与傻瓜争短长」,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佛系」与否,不是冷漠,更多是一种抗拒与淡然。

再者,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智能终端加上互联网,使我们方便了许多。买货物、买服务、沟通社交,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联网没有去中心化,反而更围绕人,更中心化了,就连新闻推送都可以根据算法营造出一个你理想中的世界来。「佛系」不过是因为不必像以前那样被迫社交,人与人的关系可以更清澈透明而已。

「佛系」当然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但如果成为一种群体共鸣,恰恰说明它反映了时代特征。在今天,许多人视野开阔,心中有所躁动,却难以成真。他们拒绝像上一代一样完全放弃梦想,却又无法挣脱诸多囚笼,因此只能「佛系」。未经世事的人觉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难点在于是否能达。但能知秋凉滋味的人,肯定明白在洪流中勉强站稳已是不易,独善其身比许多人预料的困难多了。

我想,这才是「佛系」的真谛。

知乎用户 莫毒枭 发表

放弃希望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80 后看 70 后,70 后等 60 后,60 后和 50 后还在吆五喝六。
90 后小富即安安贫知命,找个工作干着,没有啥大的期盼,求锤得锤,不得也没事。
不用昏天黑地,也不用歇斯底里。梦想是老板的,工作是公司的,生活是自己的。

还没秃,掉发严重

知乎用户 饺子 发表

作为第一批 90 后的一员(谁能告诉我这个批是怎么分出来的)感觉原作者节奏带的有点歪,怎么就丧了呢?

朋友圈随手点赞有错?非要每天守着一条不落认真看完并发表感想大骂看不惯的捎带舌战意见不同者?
胡同里定位不好找定点去找司机有错?我的目的是快点坐上车不是玩小巷捉迷藏。
让司机选路有错?人家是专业的,我连路都不认识。
不想挤多等两班地铁有错?晚一点还是挤一点?选晚一点也无可厚非吧,尤其是在没什么事的情况下
……
各种就不一一举例了

就像文章里被采访的人说的,这些都 “不是原则问题”。
为什么要争?
不争哪里就错了?
很多事情真的是你急 / 争就有用?
换一种平和的方式怎么就让你看不惯了呢?

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罢了没什么高下对错丧不丧的。

而且我相信一个人不会对生活所有的问题都随缘。
从群体样本里挑些片面的点来看,没什么说服力。

最后,如果随缘就是出家了,你也太小看我佛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个人觉得,
真正的随性,
不是丧,
也不是懒惰,
心中依旧有对未来的期望,
该做的努力也从未退场,
只是不因世事的无常而心生怨怼,
平静地接受,
然后安静对生活做出调整。
所以,
还是希望大家,
不要过于主观地定义佛系这个词,
感恩。

知乎用户 一醉不归人 发表

说实话,佛系这个词是新媒体语言环境下营造出来的一种 “流行”。

看淡一切,不动怒、不吵架,一切随缘,以平静的心态笑看云起云落。

具体典型日常表现有:

工作: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考试:考过就是缘,挂了也是命。

生活:涂了口红就是化妆。

恋爱:人生就像一场戏,你我有缘才相聚。

交友:右滑了就做快乐事,别问我是劫还是缘

选择:你看吧,我都行

总结起来两个词:认命,随意

偶尔自嘲一下无可厚非,直到今天,一篇 “第一批 90 后 已经出家了” 的文章刷屏。恕我直言,这种不负责任的用一个词来消遣一个群体特征的行为,是一场赤裸裸的语言暴力。

假如生活是不争不闹,没有一丝进取心

恋爱不动心,一分手就死心,这特么还叫恋爱?

上班不积极,没奖金就辞职,这特么还叫工作?

出门不换衣,请客随便吃吃,这特么还叫生活?

哦,什么都要我自己解决,那特么我找这个男朋友是干什么的,敢情他就出个肾?

哦,两个人谈恋爱连一句油腻的话都不说,那叫谈恋爱啊?那可不就是搭伙过日子吗?

哦,你们觉着还行, 他脾气也挺好,我就这么不将就地稀里糊涂过一辈子?

哦,上班就跟上学一样,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我们不努力不加班还吃什么啊!放着我们乐意老板也不同意啊

哦,领导吩咐什么做什么,不往深了想一想,还有没有眼力见,还要不要升职加薪?

哦,出门见朋友就随便穿一穿,没有特别欣喜,没有用心的准备,对待生活,没有看法和热爱,这跟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罗曼 · 罗兰曾这样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孤独,迷茫,不被理解,我们一个人从大老远的家乡来到北上广深大城市闯荡,生活有得 “小确幸”, 便也安得下 “小确丧”。

但是

别误会了,我们没有你们媒体舆论想象的那么不勇敢,我们只是假装很 “丧”,“佛系” 才不是 90 后真正的作派。

本文由 @子宸君 原创发布于知乎,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Rstaryan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知乎用户 子宸君 发表

不争不抢,是因为争也争不到,哪怕抢到了也没什么用,费心费力。

丧也好,佛系也好,确实是一回事。

但嘴上说着丧,手里还是干活的,只不过不给自己打鸡血了。

“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出任 CEO,走上人生巅峰” 这种话,看着笑笑就行了,没人当真了。

加班到三点,客户说用最初的那版,笑着说好的,然后安安静静下班。

我觉得九零后已经担得起仁至义尽四个字了。

司机开过了地儿,何必费劲和司机吵呢,想想自己这辈子也不会有私人司机,别要求太多了。

男 / 女朋友不完美,何必闹到分手呢,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也不是王子公主的命,凑合过吧。

办个健身卡,何必折磨自己呢,事情太多,练也练不到健美身材,练多少是多少吧。

又到饭点了,干嘛发愁吃什么呢,想吃的吃不起,快餐有什么区别呢,上顿吃的什么再吃一顿吧。

互联网普及了,眼界开阔了,别人家的九零后身家过亿了,自己也就佛系了。

努力半天月薪从五千块涨到五千五百块,有啥意思,还是佛系吧。

没有希望的人生,不还是得一天一天地活着吗,麻木神经就感受不到刺痛了。

这届九零后不是不努力,我敢说这届九零后每个人有过努力的念头。

还没摆脱 “年轻” 这个形容词呢,眼睛,腰,颈椎,胃,牙,哪儿哪儿都有毛病。

隔三差五胃疼已经不当回事了,转转脖子,又酸又疼。

老盯着电脑,眼睛酸涩就算了,怎么腰椎间盘突出这种老头病还能让自己碰上。

心里想学的是屠龙术,恨不得和恶龙斗个五百回合,哪怕最终力竭而死觉得自己都能面带笑意。

可谁能想到拦着自己的不是恶龙,是自己的颈椎腰椎,眼睛和胃啊。

脱发了,秃了,也成佛了。

明白自己肉眼凡胎,每天抽丝剥茧似的衰老着。

一拳打在棉花上,连个声都听不见。

只能双手合十,道一声阿弥陀佛了。

以上。

知乎用户 李清安 发表

一直以为佛家是指那些内心有崇高信仰,外在有高度自律的人。没想到这些这么丧的人也好意思打着佛系的名义堕落。

知乎用户 韦薇 发表

因为这样真的很轻松啊
不去努力就不会有挫折
不去希望就不会失望
不去斗争就不会伤和气

活着不就很好吗?
吃饱睡足不就很好吗?
天呐,我还有闲钱去淘宝逛不是更好吗?
要什么一个亿?
要什么白富美和金龟婿?

就像很多人说的,不想奋斗了
虽然,在我身边就有很多优秀的人在一直努力的奋斗着
但是,我不想奋斗了
奋斗为了什么?
我不知道
我现在已经活得很满足了,为什么要奋斗?
我不求高薪、不求网红、不求别墅、不求跑车
我为什么要奋斗?
我还不至于找不到一份最普通的工作
我还不至于住不起一栋最便宜的房屋
我还不至于买不起一辆最 low 的汽车
我还不至于找不到一位合适的对象
我为什么要奋斗?
再说了
没固定工作自由职业也行
没房产租房住也行
没车坐公交也行
没对象单身也行
我为什么要奋斗?
我活着也行
死了也行
开心也行
难过也行
我为什么要奋斗?
国家不少我一个人
社会不缺我一个人
唯一要关注的是我的亲人
我很健康
他们很健康
我可以养活自己
他们可以养活自己
不就可以了吗?

你认同这种思想也行
不认同也行
我真的不在意
真的
都很无所谓的

知乎用户 捉猹的汛哥儿​ 发表

感觉整个世界都佛系了,我都忘了今天双十二,连优衣库打折都没想着去买了,我就是「佛系顾客」本人没错了。

这是昨天下午三点,我那 92 年生的同事说的。对了,她还用保温杯泡枸杞和红枣,佛系粉吴亦凡很长时间,负责贡献流量。但上个月她一边看社会新闻一边咆哮着发表几百字评论,我觉得她的内心其实也没有表面这么云淡风轻无所谓,我很欣慰。

新世相这篇「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 一出,瞬间将「佛系」话题推至顶点,朋友圈的有感而发更是五花八门:

  • 佛系生活就要朋克养生。
  • 喜欢就留下,不喜欢也懒得退…… 哈哈哈佛系买家我坐实了。
  • 在朋友圈随缘点赞,都是爱的鼓励。(对了,这位又名「送赞干部」,看来是早就参透了)
  • 今天给同事带的是功德林的定胜糕,我是佛系食客没跑了。

好了,**「佛系」**一词可以在今年快过完的时候一跃成为 2017 年的年度词汇了。

实际上「佛系」一词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是日本继「草食男」之后进化而成的「佛系男」。佛系男的人生宗旨为「兴趣最重要」,有以下特色:a. 依照自己的步调行动;b. 嫌恋爱麻烦;c. 不想特别顾虑到别人;d. 完全不需要有女朋友;e. 喜欢独处;f. 和女生相处会觉得很累。

这种丧到无言以对的文化此时在 90 后相当流行,请看**佛系女子的一天**:

第一批 90 后已经成佛了。
面对人生的无常,他们双手合十,头顶闪耀着圣光,在佛法的感化下四大皆空。
她每天从《大悲咒》闹铃声中醒来,都保持着这样的睡姿。

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屋里圣洁一片,佛系女孩的内心也是一片祥和。
起床、洗漱、吃完早餐,佛系女孩开始化妆。
佛系女孩从来没有囤积化妆品的习惯,不知种草拔草为何物,该有的倒也啥都不缺,就是每样有且只有一种,用到出铁皮再说。
佛系女孩的妆容也是能简则简。她看了一眼窗外:嗯今天阴天,那防晒就免了吧;转念一想:隔壁桌的 Tony 出差了,那眼妆也省了。
在口红的选择上,佛系女孩近乎一个直男,有粉红和深红就好了。抓到哪支涂哪支,随缘。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工作日,粉底、眉毛加口红,一个精致的佛系妆容就完成了。

真正总结出完全佛系现象的还是 CITYZINE 这篇:听说现在年轻人流行「佛系」

佛系粉丝语录:爱他,就给他诵经。
佛系买家语录:我们买的不是东西,是和平。
佛系员工语录:心中 MMP,脸上笑嘻嘻。
佛系学生语录:考过就是缘,挂了也是命。
佛系化妆者语录:涂了口红就是化妆。
佛系健身者语录: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佛系玩家语录:游戏而已,为什么那么执着?
佛系恋人语录:人生就像一场戏,你我有缘才相聚。
佛系备胎语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得不得到,有何分别?
佛系铲屎官语录:狗咬了我我不能咬回去。

(查看佛系各种面相↓↓↓)

如果说,「佛系」现在已经成了 90 后现象之一,那到底「90 后现象」都还有哪些表现?明明一些人都还在争相说自己是宝宝,另一些人已经自动认领了「中年人」这个标签并认真开始养生,真正要进入中年的 80 后则表示黑人问号脸。实际上新世相在不久前刚刚谈论过这个话题:美图秀秀也擦不掉 90 后的鱼尾纹了:

这就是 20 多岁的人经历的分裂:时而孩子气,时而又感到自己像中年。
一边追求自己变得更成熟,一边希望自己永葆年轻。
这是很多人一边怕死,一边作死的原因。因为要工作、要挣钱,或要玩乐,要体验,没法太在意身体,却又十分害怕早衰症状:脱发、秃顶、发福、颈椎痛,甚至得上怪病……

更有甚者,80 后 90 后还在相亲?第一批 95 后已经离婚了 里提到一位 96 年的实习生小姑娘说「我老公是用微信摇一摇摇出来的,结婚一个月没什么意思,约好今天去离了。」95 后对结婚这件事似乎很放松,在刚刚满 20 岁法定结婚年龄就纷纷去结婚,仿佛反正年轻有的是时间,搞砸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怕!在我们还在谈论相亲鄙视链的时候,第一批结婚了的 95 后都准备离婚了:

这帮离婚的 95 后,就像在 RPG 游戏里开了挂的玩家,明明还没到可以解锁新地图的等级,却把今后的关卡都打通关了——虽然是草草通关,成绩并不怎么样——但他们因此比其他玩家更有经验,更清楚未来将要面临怎样的关卡。

更有一篇来自 Boss 直聘谈论**第一批已经油腻的 90 后** 的文章,列举了那些提前变得世故并对世界失去兴趣的年轻人;还有 CHINADAILY 谈论的**第一批 90 后胃垮了**,在这个 95 后就开始自称「老阿姨」的时代,第一批 90 后更是经常调侃自己「已经老了,要开始养生了」。

90 后真的老了、油腻了吗?要不要来看看 LinkedIn 这篇**第一批财务自由的 90 后**,让那些走在时代前头的年轻人好好振奋你一下。

与其说他们是走在前面的人,不如说,他们是有探索力的一群人。他们,以及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正在这个英雄崛起的时代里开疆拓土

以上提到的文章,都收录在轻芒的一本「佛系阅读」杂志里,在这本杂志里,你还可以发现更多有意思的文章,可以看到 90 后人群不同的面相(微信搜索「轻芒杂志」小程序订阅):

艾拉 · 柏素德 (Ella Berthoud) / 苏珊 · 艾尔德金 (Susan Elderkin)共同创作的《小说药方》里列举了许多神奇的「人生疑难杂症」,无论多么细小无聊的「疾病」,都有着对应的小说药方,比如罹患「星期一综合征」的人,可以参阅弗吉尼亚 · 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让克拉丽莎对生命的渴求和爱,透过你的双眼和思绪进入你的体内,你可以幻化为她纤细如飞鸟般的躯体,她站在路边准备过街时,身躯直挺,轻盈而富弹性。让《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强化你活着的感受,把这天过得尽善尽美,这是属于你的星期一

在当下丧和颓当道的青年文化里,轻芒杂志里有一股「为理想生活而生」的温暖力量,让你在简单的日常里活得丰富(菜市场),在颓丧的日子里看见光明(人生整理术),一个人生活也充满乐趣(一个人)。是的,第一批 90 后需要一本轻芒杂志。


关于轻芒杂志,你还可以了解:

轻芒杂志 iOS APP 全新版本正式发布

iPhone 用户可以 点击此处 下载轻芒杂志,也可以直接在「微信搜索」轻芒杂志小程序。

知乎用户 轻芒 发表

放眼望去,这世界不就是地狱吗。
竞争越激烈,阶级差距拉开越大,每一代人的起跑线就越不公平,迟早有一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人工智能和科技是好东西,到时候穷人造反的话,就可以把他们都杀了。
世界就从地狱变成了天堂

知乎用户 枝也地 发表

讀了這一系列的文章,我只想說,大陸的思想教育不止貧瘠,而且偏頗。以之論中國文化,則中國文化就成了四不像。當知「文字、文學、文化」不可分,「文化、思想、精神 (或道德、宗教)」亦不可分。若直截「入文字」,則可以「入思想」,是謂善現菩薩的「般若」法門。

知乎用户 林彬懋 发表

反观自身,我觉得想把它归结为懒;
懒得跟你费劲了,对卖家,你说啥就啥,懒得跟你理论了,反正好不好用我知道;

对领导,你爱咋样你咋样,反正是你决定,你开心就好!

知乎用户 小小的水瓶 发表

转自专栏文章 能带飞的孩子,一定爱吃肉

老胡开了对赌班,一瞬间,微信就炸了,一时间无数家长和学生都开始咨询这个独一无二的班型。

根据成绩来决定学费,家长们忽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机制本身,对于老胡来说,也充满了挑战。

毕竟学生招收多少已经不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了,提升多少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提分,就算招收了 100 个孩子,到最后也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老胡在繁忙的备课之于,也会向我讨教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无疑便是:“老余,你带了万把个孩子,而什么样子的孩子,到最后是进步最快的?”

我凝思许久,回答道:“爱吃肉的孩子,是最容易带飞的。”

最近朋友圈中流行了一篇热文,《佛系 90 后》引发了我周围的朋友纷纷的转载。

所谓的佛性,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可能周围我们看到了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只要免费的东西就要统统拿走,能逃票就逃票,能插队就插队,只要有便宜,就尽可能占用,而绝对不让自己吃亏……

这些 “饿鬼系” 的斤斤计较者太多,让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 90 后没有欲望与他们用相同的吃相来获取社会资源,同样,我们也会对于某种意义上的 “谦让” 获得优越感——何必那?不久那么些破事么。

于是,我们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欲望,其实并不是高风亮节,而是觉得,为了这点破便宜去撕逼,去消耗自己的时间,不如就不要了,还能让自己心里变得更爽。

慢慢的,我们身上就真正具有了佛性。

这样的行为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身上也有这样的佛性。

但是如果一个人 “佛性” 过于强大,我给老胡的建议就是——要么对赌班不收,要么用别的方式来衡量课酬,千万不要上对赌班,因为这样 “吃素” 的孩子,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带出好的成绩,最后只会让自己的一腔热证,变成竹篮打水。

做老师这么多年,虽然不能说自己阅人无数,但是面授的学生也快过 2000,如果加上网课与讲座的孩子,听过我课的同学基本可以说稳稳的破万。

无疑孩子具有培优率,这个才是老师口碑的保障,久而久之,有太多的孩子在我的辅导下高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我在进步最快的孩子身上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
他们身上,“佛性” 特别少。

他们聪明么?

孩子的智力都在均值,智商超群的孩子见到老胡之后我都不敢说有几个是聪明的,但是特别笨的也几乎没有。

学校老师负责么?

不能说不负责,但是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孩子,获得老师特别照顾的,也只有班级中极好和极差的孩子,他们大都难以获得老师的特别关注。

在毕业后,我曾经问一个孩子,你成绩提升这么快的原因是什么?

他说:废话,当然就是好好学习啦。

我说:别的同学也在努力啊,你怎么能够提升比别人快呢?

他说:我怎么知道,语文学起来真的不难,只要把你说的都记住了,考试的时候,也基本会了。

随后,他有意味深长的补充了一句:可能我有搜集辟吧,我虽然关注自己学到了什么,但是我对于自己忘记或者模模糊糊感觉自己漏听到什么,会有更强烈的焦虑感。

和我聊天这个孩子,本来语文成绩挺一般的,听他说自己学校老师每次都是做题和讲答案,几乎对于语文知识一穷二白。所以是看了我课程宣传中 “系统” 两个字,才有报名的欲望的。

而在我带他的一年中,这个孩子每周都会和我有所交流。

但是每次问的问题,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点,比如:

老师,你上课说的 “而” 有五种常见考点和三种偏义考点,偏义考点的第二个点是啥?

老师,理性中的非理性概念中具体表现概述的第二个点我没有记全。

老师,课上讲的散文的第三段中心我记了一半……

一年之后,他的语文,从一开始的 90 分不到,最终考到了 126,全校第一。

而在我看来,他的身上,没有哪怕一点的 “佛性”,在我眼中,他是一个无比“爱吃肉” 的吃货——没有任何无所谓的迁就,他会把手里的肉吃完,甚至吃的连一点点肉渣渣都不剩。

我还有一个网课的学生。

他是我跟谁学上的视频课学生,在网上看了我的视频课,因此与之结缘。

我和他甚至没有碰过一次头,但是自从他买好我的网课后,我的 qq 就开始炸了。

“老师,第一节课 4 分 30 秒到 10 分钟的地方拍的不是很清楚,你能不能给我说一下。”

“老师,你看一下这个板书的截图,右上角第四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呀?”

“老师,根据你的范文,我写了这篇作文,你帮我改一下吧?”

“老师,有没有电子稿的板书啊,能不能发我邮箱?”

……

可以说,他是我见过,最 “麻烦” 的学生。

当然,作为老师来说,我很喜欢他这样 “麻烦” 的孩子。

在买课后的一个月中,他每天都会来问,每次都几乎让我感觉他要把我视频课的内容从头到尾全都背出来。

不错过任何一个字,每一次都不能容忍自己哪怕错过课上哪怕一句话。

在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 “爱吃肉” 的特质。

我也知道,又一个学霸出现了。

果然,高考成绩出炉,语文 124,总分 671,在高考人口大省河南省,全省 112 名,最终去了北大医学院。

像这样的孩子,我每年都会带到几个,但是每年这样的孩子,几乎不到所有孩子数量中的十分之一。

大部分的孩子,都具有一种玄妙的 “佛性”——考几分不重要,漏听也无所谓,缠着老师问啊问啊问的,吃相是在是太难看。

而这样的孩子,很多时候,听课后的提升,也非常有限。

“能够带飞的,只有爱吃肉的孩子。” 我看着老胡,慢慢的说道,“既然你是按照提升分数多少来收费的对赌班,那么,‘佛性’太强的孩子,就是一个无底洞一般的深坑,他们根本带不上去,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知识没学到。”

看着老胡若有所思的表情,我继续说道,“如果他们自己都无所谓的话,你自己费时费力的督促,几乎都没有任何作用,他们会完成你的作业,但是绝对不会多做一件事情,他们会接受你的批评来改变一些自己的做法,但是只是全盘接受而对于自己的现状没有任何独立思考。这样的孩子,除非他们自己愿意改变自己,消除佛性而变得‘爱吃肉’,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吃货,不然,只会成为累赘。”

“恩,有道理,再厉害的老师也不可能带动所有的学生。” 老胡自己是一个学霸,自然知道我说的意思,但是她还是追问,“那么什么样子的孩子,是你所谓的,‘爱吃肉的吃货’呢?”

“就像…… 你这样的。”

知乎用户 余扬捷​ 发表

阶级固化导致奋斗无望带来的消极应对

知乎用户 大笨猪 发表

很多人过的不是佛系 只是懒 刚好可以安个好听的名头 于是愤然对号入座啊!

对,九零后都已经挂了,只有我这种八零后满心欢喜的做着老妖精活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下大家满足了吧!

知乎用户 污萌的西西坨 发表

北漂,蚁族,屌丝,佛系青年,,,

这些词一脉相承,形容的都是那些有着大把时光,却不知该如何挥霍的年轻人。而区别在于,这些词逐渐的没有了奋斗的含义。

脉络梳理下来,,,
就是一个去远方追梦的年轻人,准备在异乡取得一番成就,过了一些时间,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却又相信自己是身怀力量的。又过了一些时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成功,于是自暴自弃,开始将自己比喻成烂泥。到了最后,连自暴自弃也没有了,看得开一些,什么梦想不梦想的,,,开心就好。

恩,这就是生活吧。。。
开心就好。

知乎用户 富有钱​ 发表

不就是无原则,无规划,无主见的三无青年吗?还说什么佛系生活!

另外,这种文章,十年后把 90 改成 00,还能再发一遍。

利益相关,我也是 90 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懒得发朋友圈,懒得准备双十二,懒得计划出租车路线,懒得跟客户吵架,懒得给别人 (出租车司机 / 淘宝卖家) 和自己添麻烦…… 在一些无所谓的细节上懒一些,我认为没毛病啊。
可是原文里还有写设计岗小姐姐熬夜给客户赶稿的拼劲呀,还有文中没写到的一些 90 后为了学习工作等做出的努力啊。他们在这些 “重要” 的事情上已经耗费了大部分精力,还要在其他细节方面“斤斤计较”,永远保持鸡血状态,可能么,不累么?

想要批判所谓 “丧文化” 的,如果批判的是对工作学习等事情上的态度,我绝对赞同。但是,通过不爱发朋友圈,不爱点好评,不爱与人争抢等事情来推断出所谓 90 后“丧了”,这个论据我觉得可笑了啊。

以及试想一下与文中描述完全相反的状态,朋友圈一天五条,双十二前夕无心工作挑选一天,出租车多收一块钱吵了半小时,因客户瞎改需求抡凳子砸人,给淘宝差评并跟卖家陆续对骂三天…… 这种鸡血爆满的状态才可怕吧?

最后,我发现我跟原文所述状态基本完全符合,包括双十二一件东西没买,因为那天我改完 bug 突然惊觉 11 点了,恩。。。
以及,我对佛教毫不感兴趣,我更想过 “修仙生活”,向往逍遥游“乘夫天地之正,以御六气之辩” 的境界。恩,修仙去了。

知乎用户 西陵鱼璃​​ 发表

很惊喜啊………………

没想到有一批人已经背离主流价值观,在寻求出路。

这个意义其实不单像是日本的低欲望,也像是美国的嬉皮士,垮掉的一代。

拿中国说,就像是择偶。
女方要求,有车有房啦。
男方反驳,二流相貌,三流人品啦。

这其实就是双方的物化,有时候让人很难受。

这批人就在想办法进行规避。其实蛮有意思的。

不再把物质当作第一选择,而开始关注内心。不知道这是不是国内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始。

我是蛮看好这个的。

知乎用户 何欢 发表

我都可以啊。
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知乎用户 偶尔跑个题 发表

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当然了低欲望是因为什么大家心里还是有点 b 数的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其实这是一种社会忧郁症,我昨天才引用过齐泽克的杂句,现在再引用一次:“在最彻底的意义上,忧郁症并不意味着哀悼的失败(亦即对丧失之物挥之不去的依赖);恰恰相反,忧郁症提供了一种意欲哀悼的两难状态。其中,我们看到忧郁者的策略:面对那些我们从未拥有或一开始就已失去的东西,唯一占有它的方式,就是将那些我们仍完全拥有的东西看作已失去之物。”

知乎用户 空浪 Minnesinger 发表

现在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般也就是失败以后或者不在意的事情上比较佛,要绩点、要工资、打排位、抢秒杀的时候马上就不佛了。

下周考研的人脾气很差,不点赞的话就可以见识一下什么叫 “佛也发火” 了。

知乎用户 梁焕章章章 发表

平胸而论,当我看到 “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 的结论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震惊的。震惊程度,大概可以和几周前听讲座时的 “你们这些 95 后一定都很喜欢二次元” 相提并论。

不过,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的年龄似乎正好可以避开这两句话的扫射范围。于是,我可以平安喜乐的坐在电脑前,以局外人的角度荣辱不惊的点开链接,敬仰高僧们开悟的心路历程,为自己今后的出路做一点可能的准备。

结果让我大失所望。从头到尾看下来,那些被冠以佛系名号的人,其实也没有那么佛嘛。

看朋友圈喜欢随手点赞,遇到热文懒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随性。不刻意做出姿态,也不反对别人刻意做出姿态,挺好。

打车不让司机调头,而是选择自己走过去,这叫随和。不想麻烦其他人,也不想麻烦自己,不错。

谈恋爱不吵架,平常也不需要太多称谓,这叫默契。老夫老妻之间的相处,不需要刻意的制造些什么,安心。

交友软件不仔细看,“随手” 做快乐的事情,这叫约炮。一炮之缘的事儿,在乎那么多事情干嘛,正常。

我以为,真正的佛,应当是不看什么乱七八糟的朋友圈,不在乎什么工作工资。不会有什么恋爱——当然应该也不会约炮。

而文中这些所谓佛系的行为,虽然表面上都是 “不在乎”,里面裹着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善意,有懒惰,有无奈,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但说到底,其实都是些人之常情。

不在乎的事情就随便,在乎的事情就争取,这不是什么特性,而是每个人都有的共性。区别只在于事情的范围,和随便的程度。

我不是佛,你大概也不是。我们都只是最普通的普通人,有坚持也有妥协;有欲望也有顾忌;有远方的风景也有眼前的炊烟。我们都是人,七情六欲,嬉笑怒骂的人,不是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佛。

说到底,佛系,恐怕就像无数其他的词语一样,只是人造的一顶新帽子而已。有人喜欢给人戴,有人喜欢被戴,还有人喜欢在边上看着。毕竟每一种

但我想,人还是不要只知道给自己戴帽子,也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更不要没事就笑话别人头上的帽子。

帽子该不该有,该不该在那里,想清楚这个,我想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入佛门,谁想去就去吧。

知乎用户 XP 同学​ 发表

还什么九零后,什么佛系!我爷爷奶奶当年就是这样的…… 月月精光,打球游泳麻将溜冰……

只有刚跳出农门,小时候挨过饿的那波人,才那么在乎什么奋斗啊,升职啊,赚钱啊,面子啊…… 知乎上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看那一个个忆苦思甜的回答就知道了。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下的城市土著,都是到了第三四辈,比如我爸那一辈(在城里的第三辈),就已经是:别给我提干升职啊(得去边疆),我宁可在天津当个普通职员混日子。
到我这一辈(在城里的第四代),八零后,完全是低欲望宅在家,工作认真不加班,领导同事去他妈。

城市居民过了几代,都是这样,上升很难,小日子也还滋润就那么混着过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并不是九零后开辟了新天地。

知乎用户 Caterina 发表

这里头有一段 “佛系交友” 把我三观看崩了。还“交友”,你痛快儿说出来那俩字儿能怎么着…… 敢情你 TM 也知道寒碜啊。
我头回听说把约炮说的那么清新脱俗的。
对不起,我是儒系的。我土鳖我直男癌我贞节牌坊,反正我接受不了约炮。

PS: 下图截图自本人朋友圈。

知乎用户 魁星 发表

看到这个词,第一反应很同情佛教。同样是世界三大宗教,另外两个就没人敢用来编成流行词语。

怎么看,看都不看,我们 90 后是在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成长起来的一代,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算把批判 80 后的那一套翻倍再甩过来我都不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佛系上网冲浪:这文章好长好费劲,看也行,不看也行,不慌不忙,不求能跟上这波热点,知道个大概意思就得了。看个第一自然段,剩下的就靠佛性与慧根自行参悟去吧

佛系知乎问答:没有什么大是大非,我就随便一问,你就随便那么一答,大家随随便便地点点赞吐吐槽,假装势不两立地发泄一下情绪,这一天就算是过去了,感受一下自己的存在,明早该干啥干啥。

佛系网络撕逼:《演员的诞生》巴拉巴拉,薛之谦巴拉巴拉,翟欣欣巴拉巴拉,刘鑫巴拉巴拉…… 唉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贱人,回头审视一下自己,就疑惑哎自己身边怎么就没有这种贱人,

最后终于想明白原来是因为自己身边压根就没人。

佛系表达不满:“你还记得前几年 / 你小时候 *****?”“不知道,不记得了,忘了,我得了失忆症,全忘了”

“你有多久没 OXOX 了?”“两三年?三四年?五六年?Who know?没准是二十年?”

佛系命题思考:这篇文章真长,但也好像有那么点儿道理哈,佛系的这个命题…… 真冷,现在要是能晒个太阳就好了…… 麻痹还没暖气!佛你大爷的戏!破文章看得我脚冷

知乎用户 杀人书与多兰剑 发表

这是我昨天的朋友圈,突然一觉醒来,朋友圈里就一片一片的在转发这个什么鬼。甚至一些 80 后的朋友也觉得句句在理。作为 90 后最早的一批,周围的朋友大都介于 80 末和 90 初,我没发觉周围的朋友和文章里说的一样淡然随性。然而大家依然乐此不疲的对号入座了。我也是搞不懂。真希望他们赶快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装逼要装个全套才叫厉害啊。

知乎用户 盗版郭德纲 发表

一个 94 年小哥哥,

什么都无所谓,

对钱无所谓,

对拿奖无所谓,

对住宿条件无所谓,

对你是谁无所谓,

对能不能把他照片公布也无所谓,

对佛系不佛系无所谓,

对刷不刷牙也无所谓。

小哥哥一心只想跑程序,做项目,来京东金融 JDD 就是要参加比赛做项目,对于 30 万奖金表示毫无兴趣,并表示可以大家分一下。

知乎用户 京东科技 发表

还记得释迦摩尼涅槃前说过的话么?

“以戒为师”

遵守戒律,以戒律为准则的,这才是 “佛系” 生活。

其余的,喊着 “佛系”“无欲无求”“不争” 都是为了给自己贴上 “高大上” 的遮羞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一个回答说佛系是因为我们 90 后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我想要么是对佛系有什么误解,要么是对 90 后有什么误解吧。
为什么年轻人就要像电影电视剧里面那样永远疯狂?说什么操场上跑多少多少圈,现在吃过饭走几步就满足了,无异于将自己的生活观念强加于别人之上。无论哪一代年轻时,也不是所有都生活得相当精彩而无一丝平淡。而我们只是于繁重生活中追求一下那无所求的淡然,就被说成这样不思进取,那你们口中的中年油腻大叔,又置于何等地位。
我们 90 后就是这样,为了工作学业拼命着,同时在生活里保持着最佳的懒状态,可以为了一个喜欢的人努力追,也会在一个人时散步看着星星发呆。
佛系甚至丧都不是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我们所做的不比任何人少,至于我们其余时间选择怎样对待,怕是也不影响你们吧。非要我们怒喷你们用保温杯泡枸杞才行吗?
我就是喜欢随缘赞票圈,随缘复习,随缘恋爱,年轻人,虽说你是年轻人,又非要撞个头破血流才是勇敢吗?

知乎用户 畅畅呀​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佛系青年?请问我们 90 后有得选嘛?
我觉得 90 后能活到现在已经是不容易了
小时候天天让我们好好学习 学习之后呢?
你能买的房吗?
你能生的起病吗?
你能保证你孩子生活过得去吗?
这只是社会上的一些问题 然而百分之九十的 90 后根本无力承担这些事情的后果
所以我们 90 后只能妥协 我特么惹不起我躲的起吧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原因都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回想一下 我们的父母是不是说过在座的各位 说我们吃不了苦 都说过吧?
因为他们那个时候都是在打天下
吃过的苦受过的罪都是咱们没有经历过的
现在是打完了 到了分蛋糕的时候了
然而呢???
当初说地主是混蛋王八蛋 他们抢夺了咱们的土地 咱们的资源 咱们去打他们 后来
蛋糕是做完了 地主也打死了
咱们做蛋糕的却享受不到应该得到的红利
在咱们父母那个年代 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是革命的先驱 他们都是在为这个国家努力奋斗着的人
最起码 他们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
而咱们现在的大饼呢
中国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佛系青年虽然不是什么商业精英 业界龙头
但是我们不是傻逼
我们不会再去当你们的韭菜了
所以我们 90 后干脆孩子不生了
婚也不结了
房子不买了
当也不上了
你们不就靠这些来吸血吗
大不了就鱼死网破
谁都别想好过
这样行了吗?

知乎用户 向死而生 发表

90 真的有点老了,或者说心态上已经开始怕变老了

同住的小伙伴天天 夜光石斛丸 往上怼,我也习惯了喝茶放一点枸杞

知乎用户 陈五六 发表

作为 91 年出生的那第一批 90 后,我不完全同意文中所说。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第一感觉也是挺有共鸣,但是背后好像还有点力气没有完全说明白,事后想一想,大概是这句话了。

人的一生该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也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就算有些事自己无能为力也要坚持的时候,前面两次每个人早晚都会遇到,只是第三次需要自己去成长学会。

我想,第一批九零后现在就正处于第二阶段,发现很多事就算再则怎么努力有些事也无能无力了。索性随缘,凡是看淡,也即文中所说的【佛系】生活,但是别忘了,我们还年轻,还有第三次成长。

如果一定要成为一种佛,那我会选择斗战胜佛。

心存善念,四大皆空,但面对大是大非、大善大恶,一定火眼金睛,灭诸恶,正诸善,不辱斗战盛名。

至于,这篇文章的火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人生阶段:**第一批九零后,现在二十六七岁,本科毕业工作的基本山工作两三年,硕士毕业,刚参加工作,便开始面临自己的一系列终身大事,诸如买车、买房、结婚、生子。而这些对于一个走出大学校门两三年的我们来说来得有些太快了,这些事,其实很多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家里能够提供一些支持还好,如若不能,买房、结婚这两件事着实足够让我们感到有些事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了,罢了罢了,一切随缘!

**二、与环境的斗争:**刚走上工作岗位,可能客观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与最开始心里想的出现了落差,心里会有些抑郁或者出现一些疲惫感;又或者心中还带有少年屠恶龙的憧憬,对于一些职场文化还没有适应,不愿意背弃原则、想坚持自己,但是客观环境给的压力时时刻刻又在折磨着自己,如果绞肉机,绞的是我们的心智和心力,困苦不得解脱,万不得已,不如自我放逐,罢了罢了,一切随缘!

**三、价值观念。**从小,我们九零后都是被贴上各种标签的一代,什么垮掉的一代之类的,虽然我不太同意这种暴力贴标签的方式,但是我们这一代说好听点是价值观多元化的一代,说难听点是价值观混乱。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的是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感官距离,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呈现在我们面前,加上人文主义的熏陶,我们变得可以宽容地接受一切,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分清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在接受的过程中也迷失了自己。我们认为的成功不再是父辈认为的在村里盖了最漂亮的房子的那种成功了,我们现在认识的成功是马化腾、马云这样的才叫成功了,娶到村里的村花不再是令人羡慕的了,娶到林志玲才叫人生赢家,花了十八年的努力才能跟别人一起坐在星巴克里喝杯咖啡,同时也见到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反被讹诈、高官重臣贪污受贿巧取豪夺等等之类。互联网把这世界上的一切纷纷带到我们面前,不管我们接不接受得了。世界太宏大,自己太渺小,蝼蚁之力,岂能撼山,罢了罢了,一切随缘!

但是,我想说,这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终会成长。

我们对于一些东西,可能不会去争去抢,不会逼自己成为马云、马化腾一般的人,但我们依旧会为了自己心中的小小梦想去打拼,也不会逼自己非林志玲不娶,对于出现在自己身边的小幸运,依旧会说出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的绵绵暖语。花了十八年跟别人坐在一起喝咖啡心里不光是落寞,也有庆幸和成就,职场文化会改变我们,我们同时也会改变职场文化,见到老人倒地依然会去扶,见到高管重臣贪污受贿曝光,心便想更不能把这个世界交给我们鄙视的那群人。

若干年以后,希望我们九零后没有变成前辈眼里垮掉的一代,也没有变成后辈眼里的西方诸佛,而是心里默默地说一句:“他们也还不错嘛”

用我前两天看的《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面的 Atticus 跟他的儿子和女儿所说的一句话送给广大第一批 90 后。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时就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所以说,人生是有规律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大概有这样的体验。

一开始,学生时代是愤青的。这个年龄段的情绪、这个年龄段的认知、封闭的生活环境,加上负面事件的推波助澜,很难不对这个世界怀疑、不满、愤怒。我们痛恨书本与现实的差距,痛恨理想信念在底层中的异化。

到了大学,到了进了社会。初出茅庐的年少轻狂很容易演化成自我感动。每一个人都对世界充满信心,例如学法的人坚信:只要努力法治的明天会更好。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只是尘世的蝼蚁,在权力面前、在资本面前,只能一个阉割掉开头与结尾的看客。

于是,渐渐地,就佛系了。我们心如止水,心平气和,坚信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坚信枪不打出头的鸟。这和所谓的初心没有关系,我们只是被世界改变了而已。

知乎用户 深海鱼 发表

PO 一篇今年六月份推荐的书《低欲望社会》

什么是低欲望社会?

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远离喝酒、甚至是远离恋爱…… 日本年轻人在远离看上去和 “消费主义” 有关的一切。——这是消费上的低欲望。

为了获取社会的认可,牺牲自己的个性为公司而努力,从而得到富裕中产阶级的生活,年轻一代觉得这样的价值观简直庸俗到令人作呕。——也有观念上的低欲望。

这批人,正是现在大多数日本年轻人。“年轻人没有梦想,没有欲望,没有干劲,日本正在陷入到低欲望社会”。

形成低欲望社会的原因有很多。自从 1991 年经济泡沫开始日本陷入了长达 20 年的经济低迷,当小泉改革让社会走出低迷的时候,日本又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地震。

“在失落的 20 年里,日本年轻人经历了许多。” 日本总研调查部副主任研究员下田裕介说。日本年轻人的幼年时期经历了泡沫破灭与阪神大地震,青年时期又遭遇了 2008 年雷曼危机与 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但更重要的是,日本年轻人遭遇了其他发达国家年轻人不曾经历过的、旷日持久的经济停滞。“这对他们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未满 35 岁的日本人,大多数人的心态不只是不愿意背负房贷或结婚生子,所有的风险及责任都不想承担。

“低欲望人群” 有以下特点

1,节省开支用来存款

日本总务省曾发布过《全国消费实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从 1984 年到 2014 年的 30 年里,日本单身男女平均年消费指数分别从 86.5、 96.3 下滑至 67.6、 87.9。从日常消费里省下的支出全部成为了存款。

为了鼓励消费,安倍政权投入了数十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甚至实施负利率政策希望降低日本人的储蓄意愿,但依旧收效甚微。 25-34 岁的年轻人中,近三成是以非正规雇用形式为企业工作。

收入不稳定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年轻人哪怕想结婚也不敢结婚,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去承担新的住房与子女教育开支,日本终生未婚率逐年上升,分别达到了男性 23.3% 、女性 14.06%。日本人将父母过世、终身未婚的那群人的生活状态形容为 “天涯孤独”。

而人口高度老龄化使得日本养老金制度变得岌岌可危,年轻人选择存更多的钱来抵抗未来不可知的风险。

2. 消费更理智,偏向于便宜又质量好的知名快消产品

2000 年,优衣库以 2500 日元左右的价格推出了相当于当时市价半价的摇粒绒外套。同年, ZARA 与 H&M 进入日本市场,在此之前,花 2000 多日元就能买到衣服简直是天方夜谭。 2015 年, GU 推出品牌史上最畅销单品阔腿裤(售价 1490 日元),推出仅两个月就卖出 300 万条。

网站 Mynavi 曾对日本大学男生进行过一项调查, 23% 的受访者认为 5000 日元的衣服就挺贵了,他们的衡量标准是优衣库,“比优衣库贵那就算贵”。现在,价格更低的 GU 甚至已经业绩好于优衣库, GU 社长柚木治提出将把销售额提升至 1 万亿日元。

泡沫经济时期攒钱买一只奢侈品包袋的 “一点豪华主义” 颇为流行,但现在走在日本街头,会发现使用 DEAN&DELUCA、 anello 等品牌帆布包的年轻人相当之多。

“快时尚品牌质量比以前好了不少,时尚总是瞬息万变,我不会花很多钱去买贵的衣服。我会关注时尚,但不会有太多讲究。” 白石说。以相对多的数量购买单价较低的快时尚品牌,这同样符合原田曜平所说的 “消费变得零碎化”。

出生于经济萧条时代的日本年轻人,其实生活在一个物质远比父辈丰富的年代,他们从一出生就接触着丰富的应对通货紧缩而推出的商品。尽管通货紧缩听起来可能充满消极含义,但日本商家却想着法子销售质优价廉的通货紧缩商品。

廉价眼镜、便利店自有品牌商品、逐年增加的百元店…… 这些充斥于日本商业社会。既然便宜的足够使用,那也没有必要去追求更贵的商品。日本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认为 “消费是美德”,在他们眼里无关紧要的非必要需求完全可以被排除于他们的消费选择项,更高的性价比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3.“御宅族” 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一掷千金

地域流通经济研究所的一份调查同样显示,日本年轻人最关心的事情中 “兴趣” 以 20.3% 位列第二,仅次于第一位 “工作” 的 27.8%。

2016 年 6 月,日本电通举办了一场 “人类研究会”,包括日本可口可乐、资生堂在内的公司都觉得低欲望的年轻人变得更难以琢磨了。低欲望并非完全丧失物欲,要令“远离消费” 的年轻人打开钱包开始消费的关键,是如何令他们感受到实用性或者令他们想为之花钱的有趣因素。

曾有调查显示分别有 55.43%、 78.55% 的 50-59 岁日本中年上班族愿意为了工资牺牲私人时间、下班后参加喝酒聚餐;而超过 67.79% 的日本年轻上班族在 “工资优先” 与“私人生活优先”中选择了“私人生活”, 72.78% 会拒绝喝酒聚餐的邀请。

由于人口超高龄化、少子化、无欲无求的年轻人不断增加,日本超前世界各国面临这个现实问题。在《低欲望社会》中:

・ 出社会工作几年后,薪水也没什麽涨。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不像从前世代一样愿意独立购屋,背负几千万的房贷。现在自有住宅的人,不是请父母帮忙出钱,就是改建父母的房子。

・ 晚婚化、少子化,人口持续减少,导致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临人口超高龄化的问题。年轻人丧失大志、草食化;老年人活力十足,到处都是老年管理高层或高龄领导人。

・ 丧失物欲、成功欲,对于「拥有物质」毫无欲望。年轻男性不买车,年轻女性平时只选购 Zara 等平价时尚,在家就穿运动服。在这个用几个铜板购买超商饭糰、麵包或便当,随便吃个一、两餐就能活下来的社会,出人头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

・ 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贷款利率低于 1% 也没人想借,无论是货币宽鬆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面对 “低欲望社会” 的问题,就算股票持续大涨也不是高兴的时候。但大前研一也指出,并不是要指责年轻人欲望低落,因为这种无欲无求的倾向,在时代脉络之下,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必须思考的是,身处于 “低欲望社会”,国民与企业应该如何因应。

「低欲望」的年轻族群,对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其后的世代可能也拥有类似的价值观。企业必须确实分析他们的想法及行为,精准掌握他们的价值观,重新拟定各种策略及商业模式。

在本书,大前研一除了深入剖析「低欲望社会」的各种面向,也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他引述欧美有类似先例国家的做法,针对欲望低靡、人力不足、都市再开发、閒置土地再利用、冷清观光地再现荣景、刺激「熟龄大人」消费、人才培育、学校转型等问题提供实际建议。

话说物质上已经极为发达的日本,文化上对于欧美文化是崇拜和模仿的,随着矽谷精神的崛起,简素的生活,回归生命本质的探索,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主流。当个性越来越成为主流,对比也就失去了意义。

纵观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日本的程度,但在更长远的未来,中国将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也会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倾向于 “低欲望” 这种生活,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下班后宅着打游戏看直播刷剧,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 “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的心态。也许,我们面临的恐怕更多。

知乎用户 谷仓君 发表

作为 90 后,不得不佛系。

坐地铁起身准备下车的时候,一个大妈嗖的一下冲了过来,不小心把我的耳机扯断了。

把断掉的部件捡起来,看她一眼,灰溜溜的下车了。

我很伤心,很愤怒,也很无奈。和她理论让她赔偿吗,想想肯定会失败。花费精力和她吵架,到时候说不定人一躺,心脏病突发,我还得被她子女索求医药费,那可不止一两千。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基本是斗不过他们的。

面对爸妈,领导的蛮不讲理,除了闭嘴和逆来顺受,只能选择离家出走或辞职不干。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逃避,找游戏和影视来发泄情绪,我还能怎么办?

我试过心平气和地沟通,但最后都会失败。除非像他们一样歇斯底里,一哭二闹三上吊,样子太难看了,不想变成那样。

的确,我承认很软弱无能,但即使强硬了,也只会弄的一身伤,不去争取,也就不会失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随性一首打油诗
自嘲
自诩悟道人
看淡名与禄
随缘参禅自清修
无对错?
尘世烟酒中

笑谈世俗事
看淡祸与福
悟道说佛尘心上
叶障目
对天说井阔

知乎用户 律言 发表

所谓的佛系搞不好是群体抑郁的征兆啊…

知乎用户 酹江月​ 发表

佛系的本质只是不爱。

知乎用户 倪明 发表

所谓的佛系在我身上体现的唯一原因就是一个字:懒!

知乎用户 丷鹿十三 发表

身体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想着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穿上秋裤泡脚睡觉不是一个人成年人应该做的事情吗?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好好照顾自己不给关心自己的人添麻烦什么时候也值得炒作了。为人处事透出涵养,体谅辛苦的外卖小哥顺手给好评什么时候也值得夸赞了!90 后大多已经 20 岁了吧,学会像个成年人过生活才是应该的吧!

知乎用户 冯定 发表

努力一辈子都比不上人家出生的起跑线, 我再不佛一点,我就得 失心疯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第一批九零后?现在第一批零零后都有挺多这样的了(身边同学)。不改变些什么,这种现状还会持续下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按照 X0 后来区分人群,并大呼 “X0 后都 XXXXX 啦” 的人多半有心理疾病……

知乎用户 calabash​ 发表

低欲望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标配。

在婚姻上,不婚晚婚齐头并列,双双盛行。在民政部 2018 年发布的《统计报告》中,结婚率一跌再跌,连续 5 年下行,相比之下离婚人数却屡创新高,每 2.6 对新人结婚,就有一对旧人离婚。此外结婚年龄也普遍呈现出上行趋势。全国各地的平均初婚年龄稳步上升,江苏更是拔得头筹,突破了 34 岁这个大关。

这些年轻人除了不想结婚,还不想生孩子。结婚妇女的生育欲望不断下降,一孩出生率断崖式雪崩。而被寄予众望的 “全面二孩” 政策在落地三年后,也未能带动出生总人口的上涨。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低迷生育率所导致的少子化,势必会成为人口新常态。

此外,蜗居似乎也成为了这批人的追求。在 2018 年国庆数据中,26 岁以下年轻人的出游比例相对其他年龄下降,同一时间的北上广深外卖数量,却平均激增了 5 成。这批年轻人节假日不出门,选择了用抖音、外卖、游戏来度日。宅之本色被反映得淋漓尽致。

除了宅家外,他们还期待起了 “小确幸”。这个来源于村上春树作品集的用词,成为了他们的幸福来源:摸口袋发现有钱、去商场刚好打折、寂寞时候刚好有人约。看似非常美好,其实所沉溺的快乐,对人生规划并无所用。

这些不想结婚、不想生娃、不想出门的年轻人,看似是少数,但实际已经充斥在了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且数量与日俱增。在一篇刷屏的文章《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里,便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这也好,那也罢,无欲无求,也无所谓。在网络上,美名曰佛系青年。在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有一批与他们年龄相近的,态度相似的年轻人,被称之为:平成废宅。

(二)

平成废宅(へいせい)的平成两字,来自于日本第 125 代天皇明仁的年号。就像中国喜欢给每 10 年一代的年轻人冠以 “80 后”“90 后” 这样的代称一样,日本偏爱使用天皇的年号来代称一代年轻人。而平成一代,指的是在 1989 年到 2019 年间出生的年轻人,涵盖了日本的 90 后、00 后和 10 后。

对于这一代的年轻人,日本的主流社会呈现出批判的态度。日本知名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对此就做过评价:

“平成时代的年轻人,只关心以自己为圆心半径 3 米内的事情,他们没有争取成功的欲望、学习能力低下也不知进取,遇到困难立马退缩,一需要思考就马上放弃,人云亦云,只追随别人的脚步。平成男性也不会主动承担养家糊口和生育的义务,都纷纷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只顾自己的发展。”

话虽如此,然而平成一代人数众多,并且代表着日本未来的新生一代,也因此影响着整个日本社会。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对金钱、对物质的低欲望。他们消费欲望低、结婚意愿弱、生育意向无、没有进取心,将整个日本带入了俗称的 “低欲望社会”,并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境地。

低欲望社会的第一点,便是消费意愿的低下。在东京最繁华的银座和涩谷,规模最大人流最多并非是奢侈品专卖店,而是以价廉物美闻名的优衣库。许多人的衣柜更是只有这一个牌子,五分之一的日本男大学生甚至认为 “比优衣库贵的衣服,就没有购买的必要性”。

不购买贵的衣服,他们同样也不想购买住房和汽车。虽然银行的贷款利率低至 1%,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租房,甚至一租就是几十年。与此同时,哪怕是忍受高峰期的拥挤,更多年轻人还是选择了地铁、公交、新干线作为出行工具,汽车销量越来越不景气。

除去消费欲望低,越来越多的人还选择不谈恋爱不结婚,结婚率低,也正在成为日本社会的阿克琉斯之踵。在 2015 年,日本社会保障及人口问题研究所公布了一份数据,指出日本到 50 岁还没结婚的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男性为 23.37%,女性则是 14.06%。不出意外的话,这一现象还会持续加重,到 2035 年,将会每 3 个男性就有 1 人终生不结婚。

结婚都觉得麻烦,更不用说生育了,生育率开始一泻千里,越多越多人选择了晚生或者不生。在 2017 年的数据里,新生人口仅 94 万不到,与二战后的 270 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这样的老龄化社会,人口减少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定数。

在日本的当下,每 34 秒有一人出生,每 23 秒有一人死亡,人口呈倒金字塔形。而对一个国家来讲,人口是消费力,是劳动力,是创新的基础以及竞争的基石,失去劳动力,无疑会使得经济缺乏活力。在日本内阁的推算里,到了 2040 年,日本的经济将陷入负增长的境地。

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政府曾试图推出各项经济刺激措施来挽救这一情况:加印钞票、加大投资,让钱流入市场,已达到鼓励国民消费刺激经济的目的。但这一举措,因为整体社会的消费欲望低下而宣告失败。毕竟无论物价多少,这些平成一代的年轻人都不想进行多余的消费。没人消费,你钱印多少都没用。

无论是佛系青年,还是平成废宅,他们的共同点便是对物质和生活需求的低欲望。归根到底,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低欲望?

(三)

美国心理学家塞林格曼曾针对社会的观察,提出过一个叫 “习得性无助” 的理论:当人们连续遭遇挫折和打击,就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产生退缩,并放弃努力。这一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当今中日两国年轻人的 “低欲望” 行为。

低欲望行为,并非是这些佛系青年和平成废宅的主观选择,而是他们在经济负担加重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换一句话说,就是因为这些年轻人的 “贫穷”,使得他们自己的欲望达成率低,不敢追求高欲望。

所谓的高欲望,在世俗的观点来看,无外乎结婚、生子、买房以及进行各类的社交、外出等活动。这些行为的支撑依据,基本都与金钱有关。而目前的环境下,中国三驾马车放缓,岗位缺少,失业率上升,企业雇人越发倾向于用合同工代替正式工。就业艰难,收入自然也不会稳定到哪里去,结婚、生子种种,无疑成为了奢侈品。

首先是结婚,国内来看,要买婚房下彩礼办婚宴,各种花费综合,绝非能单靠年轻夫妻两人的收入所能支撑,只能靠两边家庭出力,金钱的压力都可见一斑。

被钱贯穿的,还有生育。从怀孕到培养,从生活到学业,方方面面都要消耗积蓄:补习班、学费、吃穿,都是不菲的开销,一篇《月薪 3 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更是刷爆了朋友圈。除此外,夫妻两人大量时间也要被孩子占用。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一个称职的父母,自然选择了推迟生子。

生育也好,结婚也罢。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出压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的负担。而且因为制度和习俗的缘故,国内普通家庭比起日本,还需要额外支出医疗和养老这两项。如若太拼将身体搞垮了,支出的医疗费用不可谓不是个天文数字。风险这么大,谁敢高欲望?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高风险,乍一看是金钱的收入抵不过巨额的明面和潜在支出,但剖析到深处,却可以发现,是因为社会已经形成了阶层固化:下层青年的上升通道愈发狭窄,负担加重还要 996;而上层社会则用房价等固有资本,一波波的收割韭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逆袭,选择了 “低欲望” 的消极抵抗,接受了阶层固化。

而阶层固化的第一个标志,就是贫富差距的极度扩大。北大早在多年前就发过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处于顶端的 1% 富人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富,而底端的 25% 的家庭,仅仅占据财富总量的 1%。而且这些数字,还会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今天前 1% 的富人到底拥有了多少财产,还真是个谜,只能从胡润富豪榜越来越高的上榜门槛略见一二。

而这样的贫富分化,同样会造成子女教育、就业资源的不均衡,使得社会上的拼爹游戏成为了主流。对于有强大社会资源的富人子弟来讲,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体面的工作、理想的收入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产甚至底层家庭的子弟来说,就只能依靠自己,在千军万马的校招、社招中求的一席之地。

有人或许会觉得,如果放弃求职,选择考公务员从政,是否会更有发展的空间。但根据我的观察,先不提考取公务员的困难,考上公务员,确实可以保证达到中产的标准,但如果想要继续上进,就不得不与一些有背景的同事相竞争,难度非常之大。在中国社科院发表的一份《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里,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 2 倍多。这也难怪体制里很多人,在刚进去时意气风发,再多年后却碌碌无为。

综上所述,以财富和权利为代表的家庭背景,正日益成为着社会流动性的 “隐形壁垒”。普通家庭子弟,被挡在在这层壁垒之外,如果没有一些外在因素(比如顶尖的学历、机遇)等等的推动,可能终身也无法实现自身阶层的跨越。所以他们很多选择了以低欲望的方式,来面对人生。

到了今天,选择低欲望的青年正在与日俱增。而青年的选择,也在影响社会的当下及未来。如果长此以往,中国社会将会如同日本一般,陷入低迷的状况。到了那时,我国整体的经济活力、竞争力以及长期发展,都会严重受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低欲望的青年们,正在成为着中国经济的软肋。

(四)

正如前文所说,低欲望并非是年轻人自身的选择,而是他们的欲望达成率低,所不得不选择的一种途径。而这样的行为,看似无关紧要,但最终会对经济造成严重且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想要解决这一恶果,就必须让这些年轻人摆脱低欲望的状态,敢于去消费、去投资、去买房。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减轻他们的负担。

减轻负担的第一步,无疑是让他们的支出减少,比如说,对高涨不已的房价进行调控,毕竟从当下的状况而言,买房是卡在这些年轻人面前最大的拦路虎。

事实来看,中央已经开始对这一方面开始了警惕并着手调控了。7 月 13 日,黄奇帆演讲房价暴涨已成为历史,从政治、经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7 月 30 日,政治局会议,除了对 “房住不炒” 重申之外,还首次提出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从种种的迹象来看,房价这个问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房价为代表的经济问题固然不小,但阶层固化的问题也不容小视,下面的人想往上爬,可以说是越来越难,这道隐形壁垒对青年们造成的颓废心理,也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从世界各大主流发达国家来看,目前仍是无解。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未来,是属于这些年轻人的。而年轻人的态度和选择,也会决定着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走向。

全文完,感谢关注或转发

知乎用户 城不易​ 发表

我觉得挺好的,丧就丧吧,过悲过喜容易伤身。

知乎用户 赵梦​ 发表

所谓佛系,大概就是一种精致的懒惰主义,当将就的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不悲不喜什么都行。
当将就的消耗超过了计较的消耗,人性自然就回来了。

知乎用户 雪诺说 发表

实话实说,我觉得这篇文章所说的 “佛系” 是整个中国各年龄段的人都存在的现状。

工作就这样,请问 60 后 70 后的人这样不是一抓一大把?

吃的永远那几样,上一辈人吃的花样难道比我们多?

养儿不那么争,我看到的也就是大城市有钱有闲的家长会逼一下,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养育几无目的性,有无科学方法,只是限于认知水平,随心养罢了。

再说什么交友,父辈找对象是不是比我们更随意?就算是介绍相亲,也是看条件 “差不多” 就凑一凑,相比于 90 后一般有点的个性追求他们理解么?

文章说的九零后现状大部分属实,但这种 “佛系” 必然比上一辈人的生活更精致,也更精彩。

知乎用户 惰性的氡活泼的钫 发表

我经常听佛教音乐平静心情。

知乎用户 Echo 发表

嗯,看谁活得久 (^ρ^)/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讨论躺平?

知乎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社会普遍热议的躺平现象? 知乎用户 人心宽看啥都可笑 发表 知乎用户 红瑛 发表 悯 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 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 …

如何看待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去奋斗?

知乎用户 发表 是社会低欲化还是其他原因? 知乎用户 破楼兰士​ 发表 没有奋斗土壤了,起码在浙江县城已经没有了。 我出身在一个浙江宁波下属的一个小县城,在 00 年度刚刚加入 WTO 到 08 年金融危机中间这段时期,可以说是这个县城的黄 …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奋斗了,生存真的这么难吗?

知乎用户 庄子 发表 前段时间看完《骆驼祥子》,感觉特别沉重。 现在的社会和 100 多年前的社会到底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区别,依旧是个人吃人的社会, 只是没有之前的那么赤裸裸了, 只是慢慢的让你觉察不到而已,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温饱不再是问题 …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知乎用户 闹东大师 发表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是普通家庭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那些后浪二代们的希望可是一点没有少。 你看有些富二代,玩嫩模,戏主播,夜夜做新郎,北极滑雪,南极追企鹅,一次唱 K 的花销够我等小老百姓不吃不喝攒上几十年。 …

不愿意讨好领导的 90 后都是怎么想的?

知乎用户 发表 镜像问题: 现在还有没有喜欢讨好领导的 90 后? 知乎用户 小侯飞氘​​ 发表 有个与世隔绝的村子,因环境问题导致所有人都患有腰椎病,大家都直不起腰。几代之后,人们大都对弯腰低头习以为常。 直到有一天环境突然变好了,新生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