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被指涉嫌25篇论文不端,发表时间横跨20多年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被指涉嫌25篇论文不端,发表时间横跨20多年 作者:孙滔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PubPeer 这次盯上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 近日,有网络消息指出: …
文/洪广玉(媒体人)
放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蜂蜜造假史当中来看,近日所谓的北京同仁堂“回收蜂蜜”事件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
单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将临期或刚过期的蜂蜜回收重卖,健康风险极低(主要是收集、重包装过程中不能污染),蜂蜜作为一种高糖物质,天然防腐,保质期很长,比如标示保质期2年的蜂蜜,正常储存的话,第3年也能吃,但风味品质上会有所下降。
把过期食品回收重卖的行为是违法的,不过,中国蜂蜜行业最大的“痛点”是遍及大江南北、持续至少30年的掺假造假现象。不用怀疑,你今天去中国的各大超市,依然能买到假蜂蜜。
1
中国蜂蜜造假到底从何时开始?
能查到比较早的官方记录是1987年《蜜蜂杂志》发表的一篇名为《值得警惕的信号!》,其中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近年来, 王浆、蜂蜜市场销售情况,刚有所好转,有些不法分子掺杂造假的邪风又有新的抬头,特别是去年夏秋以来蜜浆价格一抬再抬,质量下降,掺杂造假十分严重。我省八月份加鱼、应城、新洲、云梦、罗田五县共计上调415 件蜂蜜 , 其中就有202件是掺的“ 糖蜜” , 占上调总数的48 .67 %。王浆在一个收购点不到十天就发现3起掺假浆。据有关同志反映,河南、四川等各地都有类似情况出现。”
▲《蜜峰杂志》刊登文章
从行文能看出,显然此前就有影响恶劣的造假现象。考虑到红糖最晚在汉朝应该就有了,使用蔗糖对蜂蜜掺假的历史应该会更早,不过,在过去的熟人社会这种现象不会常见,大规模的造假显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以后,而且终于由个体户的掺假变成了工厂式流水作业。最夸张的是,有些“蜂蜜”其实其跟蜜蜂一毛钱关系都没,里面一滴真蜜都没有,完全是糖浆灌装。
上世纪90年代,在《蜜蜂杂志》这样的行业刊物上,一直有关于蜂蜜造假的读者来信和业内探讨。
有了互联网的2000年以后,我们终于可以比较方便地窥见中国蜂蜜造假的盛况了,因为各级监管部门的抽检公告会被媒体报道并上网。虽然不合格的项目不并都是造假,但说其“主要是掺假造假”错不了。
2002年,上海质检部门公布了一项抽查结果,26种蜂蜜产品仅有7种合格,抽样合格率只有26.9%,媒体称其为“掺假现象极为惊人”,这是互联网上能搜到的最早的官方蜂蜜造假公告。
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抽查的40种蜂蜜样品,内在质量合格22种,合格率为55%。
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5类食品监测情况,其中蜂蜜产品整体质量最差,在抽取的100组蜂蜜中,只有54组质量合格,合格率只有54%, 其中有的蜂蜜产品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达标,也就是涉嫌渗假造假。
其它省级监管部门公布的蜂蜜抽检不合格数据则不胜枚举。比如2011年2月湖南省工商局公布了流通环节蜂蜜抽检结果,23组蜂蜜样品,其中8组合格,合格率为34.7%,不合格的15组样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碳-4植物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蔗糖含量超标等。没错,这15组都涉嫌掺假造假。
2009年,河南商报联合河南电视台在郑州市内大超市及新郑一家养蜂场购买了11种蜂蜜,委托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11种蜂蜜五成以上有造假嫌疑,分别是具茨山洋槐蜜、春田洋槐蜜、庆文槐花蜜、周氏洋槐蜜、易初莲花自有品牌的椴树蜜以及一款养蜂场散装蜜。
此前的2007年7月份,河南商报曾委托该中心对16个品种的蜂蜜真假进行了检测,有8个品牌存在掺假嫌疑,其中恒昌桂圆蜂蜜、恒昌菊花蜂蜜、鹤王纯蜂蜜三个品种的碳-4植物糖分别高达56.6%、61.1%与52.1%。啥意思呢,就是可能掺了这么高比例的玉米糖浆。
中国的蜂蜜造假,有一些外行人也都能看出来的端倪。比如在2011年,当时荆条蜜的收购价格在8000到9000元每吨,洋槐蜜在1.2万至2.5万之间,最便宜的油菜蜜在8000元左右,但是当年白糖的价格已是8000元每吨。“蜂蜜”的价格卖得跟白糖差不多,当然是因为造假太严重了,假蜜当真蜜卖,真蜜也卖不出好价钱。
市售蜂蜜动不动就检出50%不合格,可见中国蜂蜜造假产业有多繁荣。虽然没有可靠的调查数据,但业内人士推算,当时中国市场在售的真蜂蜜不超过15万吨左右(用于蜂蜜、饮料和其它食品、药品),但假蜜可能就有8-10万吨,也就是说,假蜜占了市场的1/3到2/3。
中国的蜂业并非没有真蜜,但就算假蜜只有几万吨,也足以让市场陷入混乱。大量的假蜜涌入市场,不仅消费者喝了假蜜,真蜂蜜企业也叫苦不迭,中国40万蜂农更是被逼得走投无路。2011年,我采访的一位蜂农就说,“人家超市里5块钱一斤的蜂蜜都有,我们卖这么贵有人要吗?”
2
比起造假的规模,更惊人的是有些造假企业的坚挺程度。比如有个企业叫广西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早在2005年,他们生产的“欧伯仕”蜂蜜就已经被湖北襄樊质监部门查出造假,此后,该公司生产的“周氏养蜂农”牌蜂蜜每年都会“上榜”,从 2006年至2012年,其多种蜂蜜分别被南京市工商局、湖南质监局、邯郸市邯山区工商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市工商局、安徽省工商局等检测不合格,相关检测不合格项目均证实其蜂蜜产品涉嫌掺假或完全造假。直到2014年,还有消费者投诉其蜂蜜可能造假。
周氏顺发食品显示注册时间为1995年(具体可能更早),公司也生产芝麻糊、麦片等其它食品。其具体从哪年开始蜂蜜造假掺假无从查证,但根据已有记录,至少可以相信这家企业在2005到2012年都在锲而不舍地造假。“周氏养蜂农”这家企业的神奇并非只有笔者发现,在论坛,就有网友发过《千万不要买"周氏养蜂农"蜂蜜,假货!》的贴子,2011年,成都一家媒体发了篇文章,标题就叫《周氏蜂蜜为何屡屡被曝光?》
大家别笑,“周氏养蜂农”现在淘宝和各大超市都还有售,比如我截的这张图,2018年产的洋槐蜜900克39.8元包邮,而2018年8月陕西富平县槐花蜜市场的价格行情是30元一斤。
▲淘宝页面截图
“周氏养蜂农”虽然是行为翘楚,其它企业也不遑多让。检索可以发现,鹤王、具茨山、浦鑫、全响、伟多利等品牌蜂蜜,以及河北定州多家食品厂的蜂蜜,都曾在多地、不同时间段被监管部门检测到不合格(掺假或造假)。
2010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报道浙江怡康蜂业等公司掺假行为,实际上,该家公司的“蜂博士”牌蜂蜜曾经不下十次在全国各地被查出不合格,而且央视报道后,该品牌蜂蜜在各地超市大卖场依然摆在醒目的位置销售。
毫不夸张地说,通过十多年的产业培育,在广西荔浦、山东德州、河南新郑、河北定州都形成假蜂蜜的产业集群。2007年,潇湘晨报在报道湖南质监局秋冬季食品专项打假抽查结果时写道:
“在22个不合格产品中,有占一半的产品来自广西桂林荔浦县。如由桂林康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汇金源牌紫云英蜂蜜、槐花蜂蜜、蜂蜜三个产品均属果葡糖浆掺大量水、增稠剂和淀粉酶配制而成。标称浙江省兰溪市万事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万事达牌学生蜂蜜,标称广西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周氏养蜂农牌洋槐蜂蜜、紫云英蜂蜜、益母草蜂蜜、百花蜂蜜纯属果糖浆兑水和增稠剂而成,不仅果糖和葡萄糖不合格,淀粉酶值几乎为零。”
唯一可惜的是,由于市场容量和产业规模有限,广西桂林荔浦县这样的地方,始终没有像莆田那样迎来巅峰时刻。
3
客观来说,蜂蜜是绝佳的适合造假的对象。蜂蜜的成分80%以上都是糖,除去水份,其它成分不到1%,所以只要代入糖浆就能造假。而原料也好找,除了蔗糖,高淀粉类的作物通过水解都能得到糖浆。
最开始的时候,造假者是直接加入蔗糖水,但这样比较容易检测出来,后来用高果糖浆,就是玉米水解后得到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这个跟蜂蜜就极为相似了。相应的,检测上就发明了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检测,其所依据的原理就是玉米和蜜源植物的固碳途径不同,多数植物都是碳三途径”,而玉米是“碳四途径”,当然,这种方法还要借助蜂蜜中的那极微量的蛋白质进行辅助判断。
但是,造假者很快有了新方法,即在蜂蜜里加大米糖浆,因为水稻是“碳三途径”。此外,造假者还有加甜菜糖浆、木薯糖浆的做法,而针对不同的添加物,检测机构分别开发了至少6种检测方法。
业内形容这种现象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就是说,每次有新的造假方法,检测机构就开发新的检测方法,而有了可用的检测方法,造假者又研究出新的造假方法,如此互相追赶。不过,在新的检测方法开放出来之前,总有“窗口期”,这便是造假者猖狂的时候。
在笔者看来,检测方法只是一方面,蜂蜜造假的根源还是在于地方保护。企业有没有造假行为——尤其是持续多年的,当地监管部门最清楚。不用检测,去查查这个企业的进货出货记录,查查库存,查查投料,这些问题不难搞清楚。如前所述,某些地方都已出现了假蜜产业集群,可见地方监管部门“养鱼”的功劳。
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在2015年前,中国的法律对于食品造假的惩处力度太小,此类造假被查到,也就是罚点钱了事,造假者的成本很低,所以某些造假企业可以这省查了那省卖,今年查了明年卖,最坏的情况,就是这个牌子不行了换个牌子继续卖。
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假蜂蜜在监管中和舆论中都属于敏感度最低的那种,简单来说,“假蜜吃不死人”,不仅吃不死人,风险也不高,可能监管部门压根就没想过动真格。甚至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买到假蜜也不至于“群情激愤”,毕竟假蜜便宜,你就当买到白糖也吃亏不太多。
近年来,国内蜂蜜造假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至少监管部门例行抽检中查到的假蜜已经少了很多,但并非消失。比如,山东省食药监局公布的2015年第6期抽检结果显然,其中11批次蜂蜜不合格,有大概7款涉嫌掺假。而该局2016年第33期的抽检结果显示,仍有6批次蜂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达标,也就是涉嫌掺假造假。
有行业人士认为,造假的数量比起前些年应该是大幅减少了,其原因可能是监管越来越有效,处罚越来越重,或者是造假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改邪归正了。
当然,也有行业人士不赞同,认为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国家标准不给力,比如对涉及蜂蜜真实性检测的方法列入太少,假蜜很容易出现通过常规的抽检。相反,国标还导致了“打真保假”的情况,原因是现行国标中有非常严格的氯霉素指标,真蜂蜜往往检出氯霉素不合格,反而是假蜜经常合格,因为糖浆绝对是不含氯霉素的,这就导致了近三年来,监管部门公布的蜂蜜不合格榜单上经常出现真蜜,假蜜、兑糖浆的蜂蜜却一家也看不到。
引用资料:
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2-12/09/content_930518.htm
沪蜂蜜合格率低买时谨防掺假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290273.htm
国家工商总局抽查蜂蜜商品一半不合格(附名单)
http://www.cqn.com.cn/news/xfpd/xfjs/spjy/603242.html
安徽工商抽查:标称周氏养蜂农、王凯酿蜜牌蜂蜜不合格
http://www.lawtime.cn/info/shipin/zhiliang/20111224226690.html
蜂蜜质量不合格产品被下架
http://hn.rednet.cn/c/2011/02/16/2179076.htm
蜂蜜抽检合格率34.7% 不合格系蔗糖超标等原因造成
http://bbs.oeeee.com/articles/2009-7/24/6720628_1.html
过半蜂蜜涉嫌掺假 养蜂场也能买到假蜂蜜
http://www.315online.com/tousu/food/305976.html
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周氏养蜂农口感差
http://health.sohu.com/20070109/n247502882.shtml
湖南秋冬食品抽查,蜂产品半数掺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7400a760102vfei.html
碳十三检测蜂蜜真假的原理
(配图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自“食品安全参考”)
理性、可靠的食品热点分析
联系:178355674@qq.com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被指涉嫌25篇论文不端,发表时间横跨20多年 作者:孙滔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PubPeer 这次盯上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 近日,有网络消息指出: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针对事件本身,大家已经讨论很多了,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Yang Hui 的回复。 本文欢迎各位转载!本文欢迎各位转载!本文欢迎各位转载! Yang H 的回复已经发在了 BioArt 上,大家可以先仔细阅读一下。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292857/answer/1321813682 谢邀!利益相关,我工作过的上一家公司(公司名字必须保密,否则我就要被请去喝茶了)就是给055供应主炮升降机的。主炮升 …
原标题:清华医学院院长被疑论文造假,别让“子弹”飞太久 顶尖学者被质疑“论文造假”,又是一次学术圈的公关危机。但从过往的案例看很多质疑最后都不了了之,公众始终不明不白,这道“学术与公众的隔离墙”,成了学术不端的“掩体”。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 …
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和愉悦资本执行合伙人刘二海与陆正耀合作多年,连续参与了神州租车、神州优车和瑞幸咖啡三个项目,三人一度被外界誉为“铁三角”。然而,在瑞幸的财务造假和退市危机中,“铁三角”走向反目 图/视觉中国 **文 | 余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