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兽|当我的健康码变成黄色之后
作者:肉做的铁 自从9月3日从西藏回到西安,多数时候我的活动半径只在几百米之内:下楼吃米线,上楼写字,中间偶尔取包裹,远一点儿就是坐地铁+步行去看老爹,期间严格遵守带好口罩、保持距离的防疫规范,每次坐地铁都是走到最前面进第一节车厢——这是我 …
文/熊猫的熊
千呼万唤之下,优化防疫的新十条措施来了。
大家应该都发现了,这两天的风向变得很快,方向盘打得很急。
尽管距离防疫二十条才不到一个月,新的十条措施就出来了,而且这十条措施条条都有干货,来给大家简单划重点。
01
第一,风险区域划分精度进一步提升,管控不再“连坐”。
具体变化是,从二十条的“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调整为“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
简单来说,管控范围越来越小了,原来一栋楼有阳性,整栋楼都是高风险,现在高风险可能精确到阳性所在的楼层,甚至具体的住户,不再一人感染全楼封控地大面积“连坐”了。
02
第二,大规模、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成为历史。
从之前的“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调整为“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去掉了限定词“一般”。
这意味着,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推开的全员核酸检测机制,正式宣告结束,任何地区都没有理由再搞全员核酸了。
核酸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筛查工具,在清零防疫阶段,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病毒传播力的提升,新冠防治的重点从清零转向止损,转向对重点人群的保护,大规模全员核酸已经不合时宜,不仅折腾民众,也浪费人力物力。
此前多个城市已经明确宣布,不搞全员核酸,这一次政策层面全面统一,全员核酸成为历史。
而“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这意味着在全员核酸之外,那种常态化核酸检测,也会慢慢成为历史。
现在不少城市宣布公共场所不查核酸,但一些场所和机构主动加码,导致一边撤核酸点,一边又要查核酸,大家只能排长队去做,不做核酸心理上都不安稳。
在新十条的最新定调之后,除了少数特殊场所,其他再也没有加码的理由了。从“应检尽检”到“愿检尽检”,真正意义上的“非必要不核酸”时间终于要到来了。
而当大规模、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成为历史,大量靠灾难财发家致富的核酸检测公司,也将进入关门破产的状态中。这一刻,相信很多人都期待已久了。
03
第三,健康码退出进入倒计时。
第二条措施提到,“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场所不仅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还不查验健康码。
健康码和核酸检测一样,是这几年标配性的防疫工具,它能够加载核酸记录,能记录个人信息和行程轨迹,是划定风险人群、开展精准流调的重要依据。
但健康码衍生的问题不少。比如隐私泄露,比如在郑州红码事件中成为一种维稳工具,除此以外,在日常的防疫中,赋码、弹窗等,也成为一些地区对外来人员层层加码的便利手段。
可以说,新冠三年,民众烦健康码久矣。现在绝大部分公共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健康码的使用场景将大大减少,其防疫功能大幅弱化,未来全面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我也有一点担心,健康码未来会不会继续保留,用作其他功能?
此前一份“超九成受访者希望健康码保留”的调查,曾引发广泛关注。这份调查提到,受访者希望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卫生健康、城市治理、交通出行和文旅娱乐领域”。
必须再次指出的是,健康码是因防疫而生,它是民众牺牲和让渡大量隐私的产物,既然如此,就应该纯粹用于防疫,而不能在疫情转向后改头换面,成为其他领域的社会控制工具。
所以,随着健康码适用的防疫场景越来越少,接下来,对健康码的处置,应该进一步明确,并给大家一个健康码退出的明确时间表,让公众安心。
04
第四,跨地区人员自由流动正式恢复。
新十条提到,“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在我看来,这是十条措施中最重磅的一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疫情以来,社会流动被极大程度抑制。尤其是今年,常态化核酸开启后,跨地区人员流动的管控更加严格,“非必要不返乡”的威慑下,春运甚至都要被消灭了,大家都不敢流动。
有跨地区出行需要的,上车前做好核酸还不够,下车还要落地检,出个火车站,要扫一堆二维码,填一大堆报备的资料,最后可能还免不了被拉走隔离。
在清零压力下,对流动人口的过度限制,说到底是一种自保的懒政。它限制了人员流动,让经济流动面临各种梗阻,让企业生产经营的供应链中断,大批的货车司机首当其冲。
更有甚至,一些流动人口甚至被贴上“乱跑”“投毒”的标签,被各种污名化。
事实上,中国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正是建立在极高的社会流动性基础上的,一方面户籍松绑,另一方面,高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资金、技术流动起来,社会才有活力。
这两天,我看到还有一些地区在喊话,让外出打拼的务工人员“非必要不返乡”。小地方有防疫压力可以理解,但既然病毒不可怕,那就没必要对家乡人继续设防了。
至少随着新十条落地,地区之间各自为政、互设关卡,对外来人员严防死守,这种防疫思路再也没有政策依据了。
据新闻报道,在新十条发布后,机票搜索量暴涨,大家的压抑已久的出行热心可见一斑。随着人员流动的逐渐恢复,我们熟悉的烟火气终于要慢慢回来了。
05
第五,调整隔离方式,方舱将逐渐退出。
新十条措施提到,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不管是确诊阳性,还是无症状感染者,之前都是统一拉到方舱集中隔离,而随着近期感染者的不断增长,一些地区大规模建设方舱。比如有报道称,山东拟投资230亿元建方舱,可容纳20万人。
方舱的功能是收治感染者,但相信很多在方舱呆过的人都知道,简陋的条件,拥挤、混乱的环境,对人的心理是巨大的考验,广州方舱甚至出现了女子自杀的案例。
随着政策放开,感染者既无法全部收治,也没有全部集中收治的必要了。有条件的,阳了就居家隔离,没有条件的才集中收治,对感染者更方便,也节省成本。
所以隔离方式调整以后,现在建设的一些临时性的方舱,逐渐退出是必然的。事实上这两天都有不少方舱开始陆续遣散收治的人员了。在下一阶段的防疫中,方舱也将成为历史。
当然我还有一点疑惑,有的地区的大干快上,一点都不吝惜财政资金,激进地布局那么多方舱,最终又该如何处置?谁来买单?
除了上述几点外,十条措施还有不少变化,比如不得限制民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加快疫苗接种等等,都是政策转向的种种标志,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可以说,这十条措施是三年防疫的一个真正拐点。接下来,我们得迎接一个没有核酸,没有健康码,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新局面了。
「声道」原创
欢迎按要求转载,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请联系:hbdx1990xz
运营丨麻楝
作者:肉做的铁 自从9月3日从西藏回到西安,多数时候我的活动半径只在几百米之内:下楼吃米线,上楼写字,中间偶尔取包裹,远一点儿就是坐地铁+步行去看老爹,期间严格遵守带好口罩、保持距离的防疫规范,每次坐地铁都是走到最前面进第一节车厢——这是我 …
** 凤凰网原创**防疫政策调整之后,哪些问题是本可以避免的,哪些“代价”和“成本”是不该有的,要事先有考量、预估,并制定好预案。 作者|朱昌俊 媒体评论员 连日来,全国多地密集发布新政策,降低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甚至,一些地方直接宣布“ …
昨天,广州公布一份核酸检测的最新方案,格外引人关注。 方案提出,除海珠、番禺、天河、白云四个区外,广州其他7区的网课学生、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可以不参加核酸检测。 对此方案,网络上一片肯定的声音——“这算是有点正常 …
今天,郑州一女子通过网络求助,称其被核酸检测公司制造假阳性,在寒风中被冻一夜后拉去方舱。 以下是她所遭遇的经历。 我是一名食品检测员。11月24号日,单位通知闭环管理,不能回家。 25日早上7点,我和两个同事到单位门口做了一个10混1的核 …
** 凤凰网原创**免费的常态化核酸减少,收费核酸点位却C位出道,甚至玩出VIP服务这样的花活,它难免逃不过这样一个质问:难道核酸检测真的要成为一门生意? 作者|朱昌俊 媒体评论员 如果推出核酸检测年卡,年费500元,免预约免排队全国医院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