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OwlLite​​ 发表

作为 “前神经科学家” 我可坐不住了

这种危言耸听的内容我随手就可以造一打,而且每个都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支持,比如:

  1. 长期看新闻(媒体新闻以负面,危言耸听内容为主,比如央视这篇就是典型)会提升人的忧心感,这种忧心感在不看新闻时候都会发生,而且发生的原因甚至跟新闻内容不相关 [1]。而忧心感的提升跟精神分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经病)有直接关系 [2]结论:看新闻让人变成神经病
  2. 看政治新闻会显著增加人的压力感和无所适从感 [3],而看政治新闻并且在论坛 / 社交媒体上参与讨论(并参与讨论(比如 键政、民族主义、中国必胜式内容)会加重这一效果 [4]。而压力感的增加跟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阿尔兹海默症等有直接关系,并且压力感的增加会降低人的工作产出 [5]结论:看政治新闻让人变成伞兵,看政治新闻并且讨论让人变成神经病伞兵
  3. 随处可见的负面新闻让我们变得缺乏安全感 [6],从而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提升信用成本,对社会的健康运行不利 [7]。而且负面新闻让人沉迷,干扰工作 [8]结论:看新闻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现在媒体上,特别是新媒体上以假新闻为主(比如央视这篇),长期看这些新闻会让人感受到被欺骗,觉得社会太凶险,并增加人的暴力倾向 [9][10]结论:看新闻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新闻的人都应该蹲监狱。

上面这些例子都是典型的滑坡谬误,跟央视这篇文章的套路是一致的,犯这种错误,如果不是学艺不精,就是有特别的目的。

参考

  1. ^Johnston, W. M., & Davey, G. C. (1997).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negative TV news bulletins: The catastrophizing of personal worrie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88(1), 85-91.
  2. ^Morrison, A. P., & Wells, A. (2007).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ry, psychotic experiences and emotion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agnoses and comparisons with anxious and non-patient groups.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5(7), 1593-1600.
  3. ^Gentzkow, M., Shapiro, J. M., & Taddy, M. (2019). Measuring group differences in high‐dimensional choice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congressional speech. Econometrica, 87(4), 1307-1340.
  4.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10/25/the-political-environment-on-social-media/
  5. ^Kemeny, M. E. (2003). The psychobiology of stres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4), 124-129.
  6. ^McNaughton-Cassill, M. E. (2001). The news media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xiety, Stress and Coping, 14(2), 193-211.
  7. ^Kenward, L., Whiffin, C., & Spalek, B. (2017). Feeling unsafe in the healthcare setting: patients’ perspectives.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26(3), 143-149.
  8. ^https://phys.org/news/2010-09-americans-news-pew-survey.html
  9. ^Brennen, B. (2017). Making sense of lies, deceptive propaganda, and fake news. Journal of Media Ethics, 32(3), 179-181.
  10. ^MacKenzie, A., & Bhatt, I. (2020). Lies, bullshit and fake news: Some epistemological concerns. Postdigit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2(1), 9-13.

知乎用户 Richard Xu​​ 发表

我觉得可能引用的是这篇:

Playing action video games can actually harm your brain​nouvelles.umontreal.ca/en/article/2017/08/07/playing-action-video-games-can-actually-harm-your-brain/

根据新闻稿大概说说我的理解(评论区

@有界非紧算子

提供了更详细准确的论文解读~)

简单地说,玩游戏的时候,有些人靠空间记忆能力找路,用的是大脑中海马体这个部位,而有些人是靠游戏中的指引找路,用的是大脑中尾状核这个部位,而以往研究显示在每周玩 6 小时以上的玩家中用尾状核的占到 85%。(= 大多数沉迷游戏的玩家打游戏时没用到海马体

海马体负责空间记忆和情景记忆,海马体受损和罹患阿尔茨海默症风险有关;而尾状核负责习惯养成和奖赏机制。(= 海马体受损和患阿尔茨海默症有关

研究找了一群学生,让他们打了总计 90 小时(不是连续 90 小时!)的游戏,然后测量了打游戏前后大脑的变化。他们事先通过另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空间记忆找路(用海马体)的 spatial learner,一类是用游戏指引找路(用尾状核)的 response learner,然后发现后一类人在打了 90 小时游戏后海马体的灰质减少了。(= 没用到海马体的游戏玩家打完游戏之后海马体的灰质减少了

不过也真是辛苦央视的工作人员了,在那么多 “游戏能够预防 / 改善阿尔茨海默氏症” 的研究中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提供反面证据的……

Update:

问题上热榜了,这个早上随手写的回答就火了……

我觉得有必要声明一下,其实我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只是猜测这可能是央视这一说法的来源,并没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就是这篇……

但是我又搜索了一圈之后,感觉有很大概率央视引述的就是这篇论文了……

实际上有知友提到之前人民网转载科技日报的这篇文章:

长期玩手机影响大脑发育?– 科技 – 人民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重度使用智能型产品玩电子游戏的儿童,脑部 “纹路” 出现了变化。数据显示,每天用这类电子产品超过 7 小时的 9 至 10 岁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

然后我还找到一篇更早流传的文章:

儿童大脑发育和玩电脑游戏_教育中心_新浪宝贝_新浪网

依照森昭雄教授做的脑电图测验结果,人类在热衷电子游戏的时候,额叶的β波活动量会突然降低。他又统计发现,由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开始,每天玩电子游戏 1 小时~ 2 小时,直到上大学,β波大量减少甚至消失,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波状态相似。

当然,我提到的这篇论文其实也被人民网转载过,来源也同样是科技日报:

动作类电子游戏会损伤大脑 长期沉迷可致抑郁症等脑疾病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格雷格 · 韦斯特的新研究表明,长期玩动作类电子游戏会使大脑海马体内的灰质下降,这意味着玩家更有可能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脑疾病。因此,神经学家不该继续使用游戏疗法来提升病人的脑力。

基本上中文互联网络上跟 “沉迷游戏”+“阿尔茨海默” 有关的 “研究结果” 就是这三篇了;而且由于本次央视网精准地提到了 “大脑结构” 和“阿尔茨海默症”这两个名词(而不是 “大脑皮层” 或者“脑电波”),我觉得我一开始随手搜到的那篇论文大概也许是一发入魂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想说网游的不是,明明有很多其他好的理由。

比如游戏玩久了对视力有影响,而且还很容易论证。

还可以玩移花接木诡辩,如通宵玩游戏让你变秃

甚至比如戏谑某医生沉迷手游,弃医打职业,没有医德( jiu shi wo )

然而,它偏偏选了一个最容易被反驳的。

预计接下来,还会出现媒体称「长期沉迷游戏会导致智商下降」的报道,而且依然会套上一层研究证明。

震惊体➕某研究➕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堪称媒体三大笔法。

什么,你不信?

2018 年 6 月 26 日,挪威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Flynn effect and its reversal are both environmentally cause》的研究论文 [1],中文译名是《环境原因导致了弗林效应及其逆转》。

然后传到国内断章取义抓住文中一句话

与上世纪相比,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儿童的书本阅读时间减少,反而喜欢上了电子游戏。

直接把标题变成了:近几十年人类智商在下降,是因为书读太少、电子游戏打太多。

原论文的结论是: 影响智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不是家庭因素。但到底是哪种环境因素,论文并没有明确说明,阅读少和打游戏多导致是智商下降。

是不是和今天的新闻异曲同工?

如果没有这么声势浩大的辟谣,这个新闻的受众其实就是针对许多吃瓜群众,那些没有接受过科研思维训练的人,别说是没读过书的,很多大学生可能也会被带偏。

而事实呢?

你说什么事实?你竟然在大柿大飞面前谈科学?

我不说游戏有多好,社会确实应该正确引导青少年对游戏的态度,但不能以牺牲科学逻辑为代价。

而且有一说一,游戏在脑科学方面的研究正面的还是很多的,甚至还能用来辅助治疗多动症 [2]

普通人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乍一听有点陌生,但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与同龄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存在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容易冲动,特别是 “注意力集中困难” 这点,多动症儿童随时随地都可能会犯。

在世界范围内,约有 3.4% 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影响,而在我国,多动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 6%~9%。不仅仅是孩子会患病,一部分多动症可持续到青少年,甚至影响到成年期。这个病主要会影响学习和行为调控,并且极易导致犯罪 [3]

虽然不是说玩了游戏就会治愈多动症的意思,多动症的治愈肯定还要配合其他药物,但好歹也是一个辅助手段,而非一无是处甚至害人害己。

现在很多家长不允许孩子玩手机游戏,主要是害怕游戏会让孩子着迷、上瘾,认为玩手机游戏会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学习成绩。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适当地接触电子游戏,还是利大于弊的。

第一,因为现在设计开发的手机游戏,不像我们小时候的魂斗罗、坦克大战等打开就能玩,很多游戏攻略都非常复杂,成年人都不一定看得懂。为了玩好一款游戏,需要设计游戏人物并记忆游戏规则,难度并不亚于背英语单词、唐诗宋词,对于儿童记忆力和创造力的锻炼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现在的游戏有很多都是对战类游戏,需要团队合作,有成功、有失败,带来的情绪感知差别是很大的,如果能通过游戏正确引导孩子控制情绪,消解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正面收获。

第三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是非常快乐的,比如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儿童心理问题发病率逐步上升,良好的心理状况对于儿童健康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

  1. ^Bratsberg,B.and O.Rogeberg, Flynn effect and its reversal are both environmentally cause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 I Academy of Sciences2018.115(26):p.6674-6678
  2. ^Kollins S H , Deloss D J , Caadas E , et al. A novel digital intervention for actively reducing severity of paediatric ADHD (STARS-ADHD):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0, 2( 4).
  3. ^Huanzhong L , Yi Z , Psychiatry D O . Interpretation of Canadian Pediatric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Version 2018)[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9.

知乎用户 守望者 发表

我很早就有一个观点,不要喊所谓的分级,分级没有任何意义,分级只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什么的结果,分级制度的出现代表的是整个社会从根本上意识到游戏是一种正常的娱乐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形式,只不过有部分内容可能不适合某些年龄段接受,正如某些名著里的内容可能确实会有点少儿不宜一样,所以需要做出限制,但绝对不是一刀切的封杀。

而我们国内真正的问题就在于,游戏也好,动画也好,从来就没有被视为一种正常的娱乐方式。

是不是觉得这和你平时感觉的有些不太一样,似乎平时身边好像都是支持游戏,至少不反对游戏的声音,怎么到这里就成了游戏从来没有被视为一种正常的娱乐方式?原因很简单,我敢保证看我这个回答的还是年轻人占多数,年轻人大多认可游戏,但是问题在于这个社会不属于年轻人。

还记得几年前的杨永信事件吗?那段时间网上简直闹翻天了,几乎都是要将杨千刀万剐的声音,但他还是能活的好好的,为啥,因为在现实中,有无数的 50 后,60 后,70 后支持着他,这些人掌握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绝大部分公司与资本以及主要的 zf 职位,这些人才是社会的绝对主流,只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这些人基本都不会在网络上发声,至少不会在你所在的那个平台发声。

而这些占据社会主要地位的人对游戏是个什么态度,这个不需要我解释了吧,要是不清楚调查一下你的领导,父母,老师就清楚了,不过我觉得应该不用调查大多数人都能感觉的到。

而西方社会是怎么实现所谓的分级制度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的游戏历史远比我们久的多,在上个世纪游戏刚刚开始在西方出现的时候,遭遇到的问题不必今天游戏在中国遇到的问题要少,只不过形式可能不同。

比如德国对于纳粹内容极其敏感,几乎禁止任何纳粹元素的出现,但是在部分反思纳粹的艺术作品中运行使用纳粹元素,但是最早的时候,游戏却没有被列入这个豁免名单中。所以很多那个时候反应纳粹内容的游戏经常被改了千疮百孔,甚至整段剧情都被删减掉。

但最终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其实很简单,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逐渐意识到了游戏也是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娱乐方式,甚至艺术形式。这里我引用德国游戏协会常务理事长说的一句话:

最终让审核机构放开限制的,不是我们强烈的游说,而是社会真正意识到了游戏所能成就的东西,意识到游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比电影更能触动年轻人的方法”。

只有当游戏能够作为一种正常的娱乐形式甚至艺术形式被这个社会的主要占据着所承认的时候,游戏才能真正的得到尊重与理解,在美国,每年的暴雪嘉年华,我都能见到很多平均年龄已经四五十岁的老玩家,甚至还有一整个家庭十几口人一起参观的情况,我曾见过一位美国小姐姐,她 60 岁母亲参加暴雪嘉年华的次数比她还多。

西方社会游戏已经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娱乐方式,甚至艺术形式为整个社会所接受,在我们的教授还在齐刷刷抨击游戏的时候,西方已经有学者教授将致力于开发纯艺术的游戏类型,以至于类似王者荣耀的社交类游戏在西方出现的时候甚至还遭到了这些教授的攻击,认为其消解了游戏的艺术性。

而在我们国家,在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眼里,游戏依然是洪水猛兽,电子海洛因,动画依然是只有小孩子才看的东西 (2 封私信) 如何看待广电宣传司司长马黎说「动画应更符合童趣而不是成人化」? - 知乎 (zhihu.com)

这种社会环境下,哪怕明天连成年人的游戏也被封杀,国内游戏公司要么破产要么转型海外,非子供向动画直接全部下架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补充一句,可能有人理解错误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不是说 zf 的问题(不是求生欲真的是这个意思),也不是指望什么我们这一代人上去了就会好。

真正的问题在于底层,中国现在的底层对于游戏是什么态度,建议看一下这几天抖音上几大官媒底下评论区高赞评论都是什么画风。

如果怀疑官媒控评,还有各大浏览器,今日头条非官号报道评论区,只要不是年轻人扎堆,占据社会主流的中年以上群体多一点的地方,底下的评论全部震碎你的三观和认知,全部都是一种仿佛要求封杀所有游戏的画风。

底层人民反游戏的才是绝大多数,中国现在人均年龄都已经到了 38 岁了,我在现实中就没见过 40 岁左右和以上的人玩游戏的(也许有极少部分人,但是占比绝对非常低),很多人之前不觉得或者感觉不到,只不过是因为这些占据社会主要地位的大多数跟你根本不在一个平台。

什么时候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的绝大多数人认可游戏,chinajoy 不再全是年轻人,而是像美国的暴雪嘉年华一样大量中年甚至老年玩家的加入,到这种时候游戏才能真正进入社会被社会所接受,不然永远只能是一群年轻人的自嗨。

就像上世纪被各种声讨的古惑仔系列还有各种老香港黑帮电影,这些我今天在 B 站都能找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些是当年那些 70 后的青春,当年的小年轻今天翻身成为社会的中间力量了,90 后 00 后能有这样的社会地位,游戏也可以像古惑仔一样翻身

知乎用户 PICASSO​ 发表

阿兹海默的病理在知乎上别的回答大概都说的很清楚了。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退变 / 淀粉化产生毒性进而引起周边神经细胞的萎缩和死亡… 外在的认知行为习惯不可能直接造成这样的退行性疾病。

问题里提到的 “因为被动接受信息,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不得到锻炼” 就会导致阿兹海默设想如果成立的话,我倒是觉得大多数中小学和大学无聊灌水的课堂就能让大家全都患上阿兹海默症。

真的很讨厌很讨厌有些人拿所谓的 “科学研究” 做话术(其实又完全不是科学依据)来骗,来 pua 大家

扼杀想象力和专注力和热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不想说了

知乎用户 柴桑​ 发表

封禁游戏到底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

我能想到的不是学习欲望的增加,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是,在游戏里感知的另一个奇妙世界和那个遗世而独立的空间带给我的所有奇妙际遇

没有了游戏,世界上不一定会多一个成功的年轻人,但一定会多一个无聊的年轻人。

点开视频,让我带大家感受一下,游戏里那些真实又奇妙的场景

知乎用户 谷雨 发表

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肾脏结构,与缺肾相似

我的中学同桌

人送外号二哥

由于成绩太差

二哥干脆自暴自弃

天天晚上网吧通宵

夜夜肝游戏

导致睡眠不足

每天都浑浑噩噩

上课更是趴桌子上睡觉

后来学校忍不了了

一纸退学通知书到达二叔手上

因为深知儿子的习性

所以二叔也没有去求情

半年后

二哥在某酒吧当服务生

由于他以前每天通宵

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时间

因此他晚上在酒吧上班特别精神

有个富婆看见二哥这么精神

还有点小帅小帅的

于是就包养了二哥

从此二哥变二总

可惜好景不长

包养他的富婆还有几个闺蜜

二总每晚和她们玩游戏

不到三个月

二总就进了医院

这是富婆开的私人医院

二总在里面过得也很潇洒

可是出院后就没了富婆

二总再次变成二哥

后来二哥去体检的时候

发现自己少了一个肾

现在二哥还在感叹

如果当初没有沉溺游戏

也不至于丢了肾

知乎用户 甲鱼不是龟 发表

看过新闻联播的人绝大多数:

1,年收入低于 20 万。

2,颜值不高。

3,考不上清华北大。

4,身上有慢性疾病,身体处于亚健康。

5,中不了彩票。

你扪心自问,你看没看过新闻联播?

看过?那行,上面这五条,你是不是至少符合 3 条?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结果:

看新闻联播会:降低收入、降低颜值、降低智商、降低健康、降低运气。

哪怕只看过一次,也一样。

只有极少数人能免疫。

知乎用户 Phosphates​​ 发表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玩游戏的确会影响孩子的大脑结构:

Scientists hav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studies looking at how video games can shape our brains and behavior. Research to date suggests that playing video games can change the brain regions responsible for attention and visuospatial skills and make them more efficient. The researchers also looked at studies exploring brai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reward system, and how these are related to video game addiction.[1][2](文献 2 是论文原文,发表于 Front. Hum. Neurosci.)

不知道这次央视引用的是什么研究。

以上文献的谷歌翻译

科学家们收集并总结了关于电子游戏如何塑造我们的大脑和行为的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可以改变负责注意力和视觉空间技能的大脑区域,并使它们更有效率。研究人员还研究了探索与奖励系统相关的大脑区域的研究,以及这些区域与视频游戏成瘾的关系。

以上文献的百度翻译

科学家们已经收集并总结了关于电子游戏如何塑造我们的大脑和行为的研究。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可以改变大脑中负责注意力和视觉空间技能的区域,使它们更有效。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与奖赏系统相关的大脑区域,以及这些区域与电子游戏成瘾的关系。

参考

  1. ^Science Dail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6/170622103824.htm
  2.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hum.2017.00248/full

知乎用户 KAFKA 发表

世界卫生组织在近日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首次将 “游戏成瘾” 列入为一种精神疾病。中科院研究团队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脑部区域(DLPFC)的功能连接下降,玩游戏过程中大部分时候这个区域(DLPFC)是关闭的,而这个区域的关闭将导致现实生活的执行控制功能也不在发挥作用,所以会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玩游戏不是绝对的坏事,控制得当可以训练大脑;但是长时间沉迷游戏的确会毁了你的生活。

知乎用户 black0419 发表

媒体称长期接收媒体消息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接收媒体消息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接收媒体消息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所以,应该出台一个《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媒体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媒体服务的时间,**所有媒体,自媒体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媒体信息服务;严格落实媒体阅读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媒体服务;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媒体信息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媒体、自媒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知乎用户 魂魄妖妖梦​​ 发表

无脑相信这种也不说研究报告在哪看专家叫什么名字的新闻,也是被动接收信息,思考能力得不到训练,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知乎用户 通顺堂膏药铺​​ 发表

不是什么新酒,新瓶子都算不上,还涉嫌因果倒置。得有近十年的辟谣期了,竟然还存在这种笑话。研究结论一般认为不是长期沉迷网游会对孩子大脑结构有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的改变,而是那些大脑结构有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的改变的人更容易沉迷网游,甚至 “沉迷网游” 这一行为还对 “大脑结构有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的改变” 这个原因有一定治疗和缓解意义。教育不能扼杀天性,要说网络游戏不能锻炼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那一本小破书一看一下午还不如玩游戏创造性强呢…

参考文献

[1]刘树娟; 张智君. 网络成瘾的社会 - 心理 - 生理模型及研究展望 [J]. 应用心理学, 2004,(02):48-54.

[2]吴运泉. 网瘾大防中风 [N]. 健康时报, 2008-06-09.016.

[3]网瘾将致大脑功能丧失 [J]. 安徽医学, 2009,(11):1328.

[4]尉胜男; 孙学进; 朱守艳. 网络成瘾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J]. 磁共振成像, 2010,1(05):392-396.

[5]张楠. 网络游戏成瘾的执行功能研究 [C]. 安徽医科大学, 2012.

[6]田明琴. 网络成瘾青少年脑电图及脑涨落图研究 [C]. 中南大学, 2012.

[7]贺金波; 洪伟琦; 鲍远纯; 雷玉菊. 网络成瘾者的大脑异于常人吗?[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12):2033-2041.

[8]赵丽玫.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静息态异常模式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9]王延东. 网络成瘾患者神经递质的脑电超慢涨落研究 [C]. 大连医科大学, 2013.

[10]李红霞; 金盛华; 顾璇. 脑功能影像学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中的应用 [J]. 中国特殊教育, 2013,(11):75-80.

[11]董涛.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大脑结构连接网络的研究 [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12]邢丽红. 网瘾青少年大脑突显网络异常的影像学研究 [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13]李琦; 齐玥; 田莫千; 张侃; 刘勋. 网络成瘾者奖赏系统和认知控制系统的神经机制 [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5,(01):32-40.

[14]曲粒. 大学生不同类型网络成瘾的认知神经机制及自信的中介作用 [C]. 西南大学, 2016.

[15]王一帆. 网游成瘾者在不同游戏阶段大脑活动的特征 [C]. 浙江师范大学, 2017.

[16]毕研芝. 吸烟与网络成瘾对大脑结构连接与功能连接的影响 [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17]李红亚. 电针干预对 IAD 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C].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

[18]李祯绮; 黄煜. 网络成瘾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应对措施 [J]. 祖国, 2018,(21):64+66.

[19]王若男. 青少年网瘾患者中脑通路连接模式异常的磁共振研究 [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

[20]杨晋青.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行为特征及脑功能整合研究 [C]. 大连海事大学, 2019.

[21]李仁军. 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对照研究 [C]. 山东大学, 2019.

[22]张梅; 张桦. 网络成瘾的背后 [J]. 解放军健康, 2013,(04):21.

知乎用户 疾风之科基​ 发表

这个问题下的答主们啊,我需要提醒你们一下,大是大非面前讲事实,会被 404。

更何况这就是事实!

你们看,前几年沉迷网络的小孩儿,不都被杨教授电成痴呆了么?

我们有很多人啊,思想太解放,实事不求是,这是大问题。

知乎用户 李嫑嫑​​ 发表

沉迷网游会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大脑结构我不知道,但是一个人如果长期只倾听一种声音,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和人格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上这种乐于被动接收信息又不勤于独立思考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支持这种观点的又是哪些人?

是不是接下来还会说手机致癌,不消费就是不爱国,不转不是中国人?

你们这些专家和媒体能干点人事儿吗?

知乎用户 汤汤七号​ 发表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刷抖音微博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

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刷短视频和社交流媒体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

同时,由于这些平台的 “兴趣爱好推荐算法”,会导致孩子长期仅接触“有限范围内” 的内容观点与网友风气,

导致其在思维、观念上产生严重的 “局限性”、“狭隘性”,

如 “仇视中国男性”、“全中国游戏圈为了《原神》关服集体不择手段”、“汤汤七号是全中国脑洞最大的 KOL,没有之一”(狗头),等等,

长此以往,不仅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还会导致观念偏激,影响个人与社会的成熟发展。

-–

以上就是关于 “长期沉迷算法式新媒体内容服务会改变大脑节奏” 的事情了,

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狗头)

知乎用户 极萨学院冷哲​​ 发表

震惊!人类吸入氧气可以导致人体氧化,这与铁生锈症状相似,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吸氧会导致人体生锈。

就不跟着扯淡了,大家但凡自己动手搜一下游戏和阿尔茨海默症,就会发现大部分都研究都表明,玩游戏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是正相关的,典型案例是剑桥大学和德国电信合作开发的游戏《航海英雄》,都发了 PNAS 了,而且游戏已经从手游升级到了 VR 版本。

游戏的核心是看一眼地图,然后让玩家凭借记忆来寻找检查点。

所以少看小地图,确实也许真的对阿尔茨海默有帮助。

虽然现在大方向是打击未成年人玩游戏,但媒体朋友们也别硬上啊,好歹找一个站得住脚的论据,别来给做脑科学的同志们招黑了。

知乎用户 电竞娱八公​ 发表

首先这个长期沉迷有多久?是一天多少个小时?又将这个状态持续了多久?有参考多少实际案例?这个研究持续了多长时间?一天?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年?

网游是什么网游?是打怪升级的 RPG,还是对战升段的 MOBA?又或是口嗨为主的桌游 OL?这些人的等级和段位又是多少?是不是调查的长期沉迷游戏未成年人不管是等级还是段位都长期处于 “江湖底层”?为啥是江湖底层呢?如果是江湖高层,估计和阿尔兹海默症就扯不上关系了是吧。

总之既然是研究报告,那就得往细了说。这不是广告,不是 UC 震惊部,要让人信服真得看 “疗效”,如果这个报告只研究出“长期” 和“专家”,又拿不出详实数据,那就多少沾点 X 术不端了~

其实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解决未成年人饭圈问题都一样值得重视且应该得到支持,不管是沉迷游戏还是沉迷饭圈都不会对未成年人发展有好处。

但是 “师出有名” 总比强行喂药要好,饭圈整顿是种种明星翻车事件令大家看到了饭圈的问题所在,游戏这边呢?举出有说服力的案例,总比 “研究报告” 要好得多。

知乎用户 子衿 发表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492716300786​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492716300786


昨天(8.30)和朋友刚说完某媒也会翻车

今天(8.31)就翻车了??????

你在逗我 (′~`;)

知乎用户 僵尸大树 发表

所有事件都不是孤立的,我建议大家把新闻和政策连起来看。

这系列新闻报道的核心所在,压根就不是媒体说的对不对记者有没有职业道德的问题。而是政策已经来了,媒体配合政策随便帮你按个污名就可以结案了。

而吊诡的是,你明明知道他们说的不对,做的有问题。但你既不能反对政策,也不能反抗媒体。

我翻点二十年前的历史给大家看看。


国务院 1999 年颁布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第 19 条规定:“娱乐场所不得提供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的娱乐活动”

光明日报 2000 年 5 月 9 日 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 “电子海洛因”

“你的电脑游戏玩得这么好,怎么就不知道呢?这电脑游戏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 4 号,不是我引诱他,孩子一迷上了,自己就会变坏。”
老板补充说:“整天在游戏室里的孩子,只有一个结果,男孩子最后变成抢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后变成三陪小姐。”

2000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 7 部门《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

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生产、销售即行停止。任何企业、个人不得再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生产、销售活动

2001 年 4 月 3 日 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

**新华网 2002 年 4 月 24 日 警惕 “电子海洛因” 毒害下一代 网吧亟待管理 **

  这份剪报资料显示,网吧大量出现,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队伍不断扩大,全国网民中,30岁以下的约占70%。据武汉中南社会调查所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武汉地区的中小学生已有80%的人上过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2小时。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恋已经成为社会性现象并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色情、暴力、游戏赌博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一道坎。
去年和今年的 “两会” 上,“电子海洛因”成为一大热点问题,其毒无穷,来势凶猛,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

其他一些地方媒体的补刀我就不贴了,这个行业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长达 14 年的游戏机禁令,催生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畸形游戏市场。

顺便贴一篇当年某网吧老板给新浪网写的信:

  新浪网站的全体工作人员; 你们好!!
  我是贵站的一个忠实的用户,前两天我给贵站所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非常满意的回答,在这里表示忠心的感谢。我上次询问关于国家禁止网吧玩哪些游戏,贵站都给我了很满意的答复。可是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贵站请教:我是一个网吧经营者,在上月因一个顾客玩《星际争霸》被公安人员看见,结果被收缴电脑一台!并罚款 1000 元!!而玩者是一个 20-24 岁的年青人!并没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而执法人员所解释的是除了棋牌类游戏,其他任何游戏都不能玩!请问我该怎么办?是否能通过法律来解决此事?望贵站能给于我帮助!!
  一个忠实的用户! wind98 2001.5.27


再看看最近一个月的新闻:

2021 年 7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

2021 年 8 月 3 日 经济参考报 《“精神鸦片” 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 “精神鸦片”“电子毒品” 指代。这一新型 “毒品” 却突飞猛进、发展壮大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2021 年 8 月 31 日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2021 年 9 月 1 日 中央电视台 “最严” 新规出台 如何严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沉迷网游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

你问问后面会如何发展?

当然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有人觉得我只是在输出悲观情绪。

那不然呢?

知道为什么需要允许质疑之声吗?

**允许质疑不代表无条件接受,**但不允许质疑,就会像现在这样,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是舆论,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是鱼肉,恍若二十年前。“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

现在许多小孩生在新媒体笼罩之下,天天看着伟光正的新闻以为社会无比和谐。但凡看到一些对政策或者官媒质疑之声,就给别人扣上个反 H 经费到账的帽子。

板子不打在自己头上的时候不觉得疼,甚至觉得别人哭的样子很可笑。

现在板子打你身上了,你说你有意见?

对不起,你的发声渠道已经被你自己掐死了,你现在算个屁。

知乎用户 七嘴八舌聊电竞​ 发表

我说几个事实哈。

经济参考报大肆批驳游戏为鸦片,然后被反驳到半天就删了文章。

央视也曾经派人报道称电子竞技专业五十万人才缺口,但是并没有拿出详细论证,只是简单采访了一下相关产业者。

藏秘排油、鸿茅药酒也有大批量的媒体报道其神奇功效。

而杨永信、陶宏开、高晓松之流也一度是各大媒体的座上宾。

所以你觉得媒体的报道,真实性怎么样呢?甚至说对于媒体来说报道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重要吗?恐怕并不重要!

就拿你质疑的这个报道中所谓的研究报告!

我想请问是什么研究报告?报告名称叫什么?报告原文为什么不贴出来?相关的研究报告有多少份?这个报告在其中属于什么量级?研究机构后边有没有资本或者什么势力支持?

至于所谓的专家,哈哈!杨永信陶宏开一度也是网瘾戒除专家呀。这个专家姓字名谁,什么背景,论文和报告是不是自己写的,有没有抄袭?这些情况大众了解吗?不了解!

所有的信息都没有纰漏,就是单纯的一个结论:长期玩网络游戏可能导致阿尔兹海默症。

我还说玩游戏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呢?相关文献我也能找出一大堆。

一个官方媒体,对待这种科普的严谨性和负责性都比不上一位知乎用户,nnhsnmn!!!。(相关文献可以看看这位老哥

@Richard Xu

实际上媒体报道这个就是要给予那些愿意相信游戏会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一个支持,一个理论依据。让人们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让人们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至于是不是真的如此,并不重要。

否则媒体编辑从浩瀚的游戏有助于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的文章中找出这么一篇,删删改改报道出来的意义何在呢?

我说这是我,你说这不是我。我也觉得他不是我,他怎么就是我了呢?

谁能告诉我,马师爷行走江湖,靠的是什么来着?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状态,想象力受到限制,这不就是老财么?老财被动接受信息,也不敢在做账时有啥想象力。爱孩子就别让他当老财

知乎用户 天工开物 发表

专家告诉我们,……,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那这样的话,孩子从小受家长和学校控制,更会损害智力发展。

我敢说这句话更接近事实。

因为这是 24 小时全年无休长期被动接受信息,不仅被动,还不许自主思考,不许有不同意见,最重要的是还在时刻高压的恐惧中。相比网游,这个绝对更损伤大脑一百倍。

没看多少成年人都傻了么?只知道乖乖听话,没有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别提,难道是他们小时候玩网游的结果?那时还没网游呢~

没看中国自儒家为主流以来一千多年原地踏步,科技没有发展,社会没有进步,还越来越禁锢,难道不是幼年被控制约束太多?难道是古人玩网游玩的?

没准老年痴呆的原因是因为幼年受家庭和学校管制导致的大脑损伤呢?谁知道?我看这个可能性更大。

可是为什么没有 “专家” 敢说呢?

**蓬勃的生命力永远来自于自由,自主。**强力束缚下的生命永远是吓坏了的鸡,畏畏缩缩,浑身炸毛。

知道孩子为什么玩网游吗?**因为那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生命唯一能够感受到自由的出口。**连这个都封死,恐怕从此游戏里的暴力都会转移到现实世界里了。

ps: 我倒是觉得,游戏打不好的人,是被家长和学校坑过的,手脑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已经不好了。 (长期紧张导致需要快速反应的时候手足无措)

知乎用户 曹哲​ 发表

看了一遍报道,发现这套路实在是太熟悉了……

采访几个支持该政策的家长,筛选掉所有反对该政策的声音,就可以得出结论——大家都支持该政策。

用一个发到维基百科上都要被标记「来源请求」的「研究报告显示」,筛选掉所有支持玩游戏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论文,就可以暗示「玩游戏导致大脑损害」。

事后还被扒出来那论文本身是推崇游戏的,被强行扭曲了原意。

再加上两万多条弹幕筛出两条支持自己的放出来这种神操作。

央视作为一家媒体的公信力是怎样被透支的?就是这样被透支的。

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央视是怎样伤害自己的。

成年人们也别幸灾乐祸,「央视只对孩子耍流氓」只是你们的幻想。

当你们的合法利益也受到损害,他们有的是办法让你们看起来欢天喜地。

知乎用户 三千院风​ 发表

许多年以后,在养老院的小院子里,我颤巍巍地坐在藤椅上,和来院里的年轻人唠起了家常。

“我真傻,真的,” 我努力地回想着过去的事情,“我单知道联网的叫网络游戏,却不知道从网上下载的也是网络游戏。游戏厂商真害人呀,明明自家的是网络游戏,偏偏起名叫单机游戏。这不是坑了咱们这种老实人吗?

要不是因为玩游戏,我老了以后,怎么会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清?等你年纪像我一样大,就知道游戏的危害啦。我以前身体多好,地沟油、三鹿、苏丹红,什么没吃过?不都没事?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因为年轻时玩游戏得了老年痴呆?游戏的危害藏得真深呀!

怎么治老年痴呆?要我说,还是得多生孩子少补课,996 干活享福报。最关键的是,一定不能玩网游,那都是电子鸦片呀。玩网游的都该送去电一电,就能治好了。我好像也有孩子,叫啥名记不太清了。你要是见了他,记得给他说一声,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呀!”

不知道跟眼前的年轻人唠了多少遍,天快黑时,他走了。临走前,他好像对我说了些话,就是我听不太懂。只是在他出门时,我忽然觉得,他的背影有些像年轻时的自己。

知乎用户 Liuuzaki​ 发表

我记得游戏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特点就是它有交互性,音乐、绘画、电影的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作者提供的信息,而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接受的信息。

我确实没想到他们竟然能创造出「玩游戏是被动接受信息」这个切入点……

这就好像在说短视频的坏处在于它太长了,甜食的坏处在于它太苦了,黑人的坏处在于他们皮肤太白了。

我只能认为这么说的目的是筛选受众,否则这又将刷新该媒体的智力下限。

知乎用户 一蓑烟雨醉江湖​ 发表

大人,时代变了,大家都会上网查资料啦

知乎用户 biokiwi 发表

首先还是要明确一个观点:合理适度地玩游戏,是有利于我们大脑发育的,包括视觉能力、反应速度等等,这同样也都是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的。

而所谓像阿尔茨海默症一样的症状,其实不少专家也不敢保证,大脑的研究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非要解释的话,目前比较明确的是阿尔茨海默症在发病时大脑的纤维状类淀粉蛋白质斑块沉积和 Tau 蛋白失活有关,简单理解就是大脑神经元之间链接被堵住了。但是玩游戏是不是就会这样?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反而是探究游戏怎么改善阿尔茨海默症: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游戏百利而无一害:相反,它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双刃剑。游戏成瘾和相关的视力问题是我们最担心的,即使学术界对游戏成瘾是否是精神疾病的定义还非常模糊,但是 2019 年 5 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这也意味着游戏成瘾逐渐成为了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有了这个大致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应该怎么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游戏好坏的问题。

FPS 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比如我们熟知的 CS,或者画面逐渐精良的其他游戏,诸如《使命召唤》、《彩虹六号》等等,游玩过程中玩家需要在一个环境复杂的地图上,瞄准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并将其击毙。

而这类游戏除了带给玩家大杀四方的体验之外,往往还是对视觉的一种锻炼过程。

研究者利用经常玩这类动作游戏的人群,和不玩游戏的人群进行比较实验,发现前者在很多视觉相关的认知实验的检测上表现出了更高的敏感性:

比如空间视觉,能分辨出更小的物体,找到更多的物体细节;提高了对对比敏感性的感知,即对边缘模糊的物体也有很高的敏感性;也提高了从视觉到决策,再到动作的整个反应时间等等。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以开车举个例子来解释上面的三个特点:经常玩游戏的人,可能能更容易看清远处汽车的车牌号;在大雾天能更快意识到对面开过来的是小汽车,或者是大卡车,还是只是其他影子;开车时前面遇到障碍能更及时地刹车或转向等。大家也可以找其他生活的例子参照一下。

(当然这主要也是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认识提供一个参照,并不是绝对的)

除此之外,根据行为实验还发现诸如注意力决策能力的各个认知方面能力的提升。

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这些实验都是找一些玩游戏的人,或者训练他们玩游戏,之后给他们做其他的练习,那么对于大脑真的有直接的变化吗?不同的人变化有区别吗?玩不同的游戏变化会有什么不同吗?

首先再简单说会大脑发育的一些基本概念。最开始大脑的发育是快速扩大,细胞和突触迅速增多(想想小朋友的脑袋是不是长的挺快的),两岁之后开始进入一个 “修剪” 的过程,到了 20-30 岁正式定型

我们可以拿沙雕(真实沙雕)再做一个类比:堆沙雕的过程中我们会迅速把沙子聚拢起来,至少先垒一个大致形状(2 岁前的大脑迅速生长);之后你会有一个更漫长的精细调整过程——哦这里要做个楼梯,那里要做一个窗户(30 岁前的修剪过程);最后才能做好一个基本完整的沙雕,当然你还是会稍作调整(中年后大脑改变较少并进入平台期和衰退期)。

所以,如果是对大脑能力提高,对于青年人的效果一般来说都是比老年人会高出很多的,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结果。

但是如果是老年人能玩玩游戏,很大程度上能有助于避免大脑的衰老:有研究者设计了玩游戏(超级玛丽奥 64)、学钢琴还有啥也不做的三组老年人,之后的结果和年轻人的结果很像:玩游戏和学钢琴的老人海马体(与记忆有关)有着显著的提高。

至于玩什么游戏,其实科学家也有很多的探索(图片下我们也简单介绍这个游戏是什么):

比如玩一些三维空间动作游戏(比如超级马里奥 64),可以使海马体、背外侧前额叶、小脑区域细胞区域变大,更有活性(相反没有活性就是脑萎缩)。而这些区域和记忆或短时记忆能力,以及存储记忆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

而一些益智类游戏(比如俄罗斯方块,雷顿教授与恶魔之箱),则有效提高了视觉空间的能力,这可能和俄罗斯方块的摆放有关,以及额叶区域有更好的突触连接,即大脑在认知思考的能力会更强。

此外还有诸如策略游戏(太空堡垒,应该是一个蛮老的守护基地射击敌人的 2D 游戏)或者节奏游戏(舞蹈革命,类似游戏厅的跳舞机)都对大脑特定的部分脑区有着不少好的影响。

显然,游戏的种类也深深影响了大脑的的发育

(以上提到的游戏仅是实验检测涉及到,而不是游戏推荐哦)

但我们也不是鼓励过度地玩游戏,毕竟游戏仍然存在上瘾的问题;也有很多游戏充斥着暴力,可能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错误用眼可能也会导致的近视问题。

有调查发现,如果小孩盯着距离不到 30 厘米的物体超过 30 分钟,那么他患近视的可能性是其他儿童的 2 到 3 倍,这很可能是因为长时间聚焦近的物体,使得眼睛里面的晶状体负荷太大,弹性减弱了,调节能力下降,也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了。

而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玩不玩游戏对你大脑有什么影响,而是你有没有经常使用你的脑子。不同类型的游戏能刺激不同区域大脑的发育,同样有的游戏并没有益处,反而并不用脑,并产生了其他负面影响。

而我们刚刚提到的老年人实验中,学习音乐或者玩游戏其实是有类似的效果的。这告诉我们,应该经常用脑,不管是玩游戏,或者是学习某项技能,亦或者是去思考问题,这样大脑才能更好地成长。

参考资料:

  • Palaus M, Marron E M, Viejo-Sobera R, et al. Neural basis of video gaming: A systematic review[J].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7, 11: 248.
  • Bavelier D, Green C S, Pouget A, et al. Brain plasticity through the life span: learning to learn and action video games[J].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2012, 35: 391-416.
  • Brilliant T, Nouchi R, Kawashima R. Does Video Gaming Have Impacts on the Brain: 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J]. Brain sciences, 2019, 9(10): 251.
  • West G L, Zendel B R, Konishi K, et al. Playing Super Mario 64 increases hippocampal grey matter in older adults[J]. PloS one, 2017, 12(12): e0187779.

知乎用户 汪达尔萨维奇 发表

如果这种旧式媒体科学素养不如新媒体,知识水平不如新媒体,在罔顾真实性性造谣方面反而不输于新兴自媒体,那么我们要这玩意何用?

知乎用户 Vance​ 发表

当然是真的啊

都怪游戏,我玩了十几年游戏

经常十几个小时连续的玩,还不分昼夜的玩

现在害的我现在只能本科毕业

干着被资本家压榨的工作

每天为怎么买房而发愁

生了孩子都养不起

生病都不敢乱请假

都怪我,都怪我,我为什么不能克制我自己

我怎么就染上了游戏这个恶习

不,不是的,应该怪游戏

都怪游戏,都怪游戏

是游戏的错,它没能把我变成大富豪

没让我当上资本家

没给我买房子

没帮我养孩子

对,都是游戏的错,万恶的游戏

现在还把我脑子玩坏了

我该去哪说理去啊

我这个气啊,气得我话都说不清楚了

我不管,肯定是游戏的错

知乎用户 杨笛笛​ 发表

完蛋了,感觉我的职业生涯到头了。

今天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在介绍自己的 PPT 里第一页是基本情况,第二页是各种竞赛证书,第三页到第七页全是关于游戏的。

小学一年级我就开始玩 gameboy 黑白了,玩的第一个游戏是口袋妖怪红,当时我看不懂日语,硬是靠自己摸索瞎搞打到了第二个道馆…

就这样一直到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我就没有不沉迷游戏的时间。 就连现在开始当老师了,我也经常在课堂上直播玩游戏。

比如用无人深空里的宇宙飞船讲瞬时变化。

在吃鸡里跑毒讲微积分应用优化问题。

拿卢本伟没有开挂的视频讲相对变化 Related Rates.

拿星际争霸和帝国时代的 f2A 讲微分方程。

用阴阳师抽卡讲二项式分布和假设检验。

用三国杀讲期望与方差

等等等等,更多的活动我的回答和专栏里都有,欢迎移步哈哈。

要说玩游戏怎么避免变成痴呆:那就是想办法成为一个高手。

你要是告诉我看短视频奶头乐看成了老年痴呆我还能信。

但玩游戏是要动脑的啊,而且说实话这里面的思考维度并不一定比数学题少。

“一个人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笑了,说这句话的人肯定没玩过游戏。

被动接受信息状态 - 那你肯定在挂机,哪怕你右键点一下也是在主动发送信息。玩游戏特别是对抗性游戏的时候大脑是一直保持在一个接收 / 应对的状态中的。即时战略里从侦察反侦察到 F2A 多线分兵,哪个时候是被动接受信息? MOBA 里正反补,耗血,插眼,只要不是泉水挂机都不可能是被动接收信息。

想象力 - 很多游戏是纯靠想象力自我代入才能玩,P 社四萌了解一下: 你可以是大明皇帝万国来朝,可以是欧洲公爵到处留情,可以是大小胡子改变世界格局,还可以作为人类联邦最高首长以对抗海星帝国的入侵。

思考力 - 随便挑一个卡牌游戏,每个回合都让你慢慢思考,一些卡组就是有计算量爆炸而出名的,什么冰法,防战,奇迹贼,咆哮德,动物园等等(我很久没玩了,现在流行什么已经不知道了)。

最后总结一下,为了避免成为痴呆请各位同学少玩垃圾换皮骗钱游戏,多思考多分析多总结,要记住:

菜才是原罪。

知乎用户 jixed 发表

不要把说了 20 多年,放在看电视上的结论再拿出来一次。强调一下,玩游戏是被动信息接收本来就是伪命题,游戏需要反应能力,更有甚者需要思考策略,大量阅读文本。或者这么说吧,只要活着是不是就在被动信息接收?反正你不可能创造宇宙。

人的基因跟香蕉有 50% 相似,是否可以证明人类其实是植物?

为什么不调查一下长期加班对人脑的影响呢?我保证结果更劲爆。

知乎用户 Gahole 发表

下面新闻引述的是

Impact of video games on plasticity of the hippocampus

这篇文章,我没有阅读权限….. 只能翻译一下概述,有原文 PDF 的可以发给我看一下…….

The hippocampus is critical to healthy cognition, yet results in the current study show that action video game players have reduced grey matter within the hippocampus. A subsequent randomised longitudinal training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first-person shooting games reduce grey matter within the hippocampus in participants using non-spatial memory strategies. Conversely, participants who use hippocampus-dependent spatial strategies showed increased grey matter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training. A control group that trained on 3D-platform games displayed growth in either the hippocampus or the functionally connected entorhinal cortex. A third study replicated the effect of action video game training on grey matter in the hippocampu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video games can be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to the hippocampal system depending on the navigation strategy that a person employs and the genre of the game.

海马体对健康认知至关重要,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动作视频游戏玩家的海马体中的灰质减少了。 随后的随机纵向训练实验表明,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用非空间记忆策略减少了参与者海马体中的灰质。 相反,使用依赖海马体空间策略的参与者在训练后表现出海马体灰质增加。 接受 3D 平台游戏训练的对照组在海马体或功能连接的内嗅皮层中显示出增长。 第三项研究复制了动作视频游戏训练对海马体灰质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视频游戏可能对海马系统有益或有害,这取决于一个人采用的导航策略和游戏类型。

感谢

@Richard Xu

确定央视大概是使用这篇新闻

我勉强用机翻为大家翻译这篇新闻,不长

Playing action video games can actually harm your brain

玩动作游戏会伤害你的大脑

Neuroscientists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getting patients to play video games as a way to boost their brain power, a new study conducted at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suggests. Why? Because in many cases, gaming can do more harm than good.

In the study, published today in Molecular Psychiatry, lead author Greg West,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UdeM, reveals that habitual players of action games have less grey matter in their hippocampus, a major part of the brain.

And the more depleted the hippocampus becomes, the more a person is at risk of developing brain illnesses and diseases ranging from depression to schizophrenia, PTSD and Alzheimer’s disease.

“Video games have been shown to benefit certain cognitive systems in the brain, mainly related to visual attention and short-term memory,” said West, who did the study in collaboration with McGill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Véronique Bohbot. “But there is also behavioral evidence that there might be a cost to that, in terms of the impact on the hippocampus.”

“That’s why we decided to do a full neuro-imaging study, scanning the brains of habitual players of action video games and comparing them to non-players, and what we saw was less grey matter in the hippocampus of habitual players. We then followed that up with two longitudinal studies to establish causality, and we found that it was indeed the gaming that led to changes in the brain.”

蒙特利尔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神经科学家在让患者玩电子游戏以提高脑力之前应该三思而后行。 为什么?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游戏弊大于利。

在今天发表在 Molecular Psychiatry 上的这项研究中,主要作者、UdeM 心理学副教授 Greg West 揭示,动作游戏的习惯玩家海马体中的灰质较少,海马体是大脑的主要部分。

海马体越耗尽,一个人患脑部疾病和疾病的风险就越大,从抑郁症到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

“电子游戏已被证明有益于大脑中的某些认知系统,主要与视觉注意力和短期记忆有关,” 韦斯特说,他与麦吉尔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 Véronique Bohbot 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 “但也有行为证据表明,就对海马体的影响而言,这样做可能会付出代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进行一项完整的神经影像研究,扫描动作类电子游戏习惯玩家的大脑并将他们与非玩家进行比较,我们看到习惯玩家海马体中的灰质较少。然后我们跟进 通过两项纵向研究来确定因果关系,我们发现确实是游戏导致了大脑的变化。”

Spatial vs episodic memory
Shaped like a seahorse, hence its name, the hippocampus is the part of the brain that helps people to orient themselves (so-called spatial memory) and to remember past experience (episodic memory). Taxi drivers in London, England, for example,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more developed hippocampi. More grey matter in the hippocampus means a healthier brain, all round.
However, there’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the brain called the striatum that counterbalances the hippocampus. It has an area known as the caudate nucleus that acts as a kind of “autopilot” and"reward system”– getting us home from work, for example, and telling us when it’s time to eat, drink, have sex and do other things that keep us alive and happy. The caudate nucleus also helps us form habits and remember how to do things like ride a bicycle.
Gaming has been shown to stimulate the caudate nucleus more than the hippocampus; 85 per cent of players rely on that part of the brain to navigate their way through a game. The problem is, the more they use the caudate nucleus, the less they use the hippocampus, and as a result the hippocampus loses cells and atrophies, the new study shows.
“If action video games lead to decreases in grey matter in the hippocampus [of young adults], caution should be exerted when encouraging their use… [by] children, young adults and older adults to promote cognitive skills such as visual short-term memory and visual attention,” the study says. Inde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mprovement in such cognitive skills may come at a cost.”

空间与情景记忆

海马体形状像海马,因此得名,它是大脑中帮助人们定位自己(所谓的空间记忆)和记住过去经历(情景记忆)的部分。 例如,英国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已被证明具有更发达的海马体。 海马体中更多的灰质意味着更健康的大脑,全面。

然而,大脑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叫做纹状体,它可以平衡海马体。 它有一个被称为尾状核的区域,作为一种 “自动驾驶仪” 和“奖励系统”——例如,让我们下班回家,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吃饭、喝水、做爱和做其他事情 让我们活着和快乐。 尾状核还帮助我们养成习惯并记住如何做诸如骑自行车之类的事情。

与海马体相比,游戏更能刺激尾状核。 85% 的玩家依靠大脑的那部分来在游戏中导航。 新研究显示,问题是,它们使用尾状核的次数越多,它们使用海马体的次数就越少,因此海马体会失去细胞和萎缩。

“如果动作类电子游戏导致 [年轻人] 海马体的灰质减少,则在鼓励使用它们时应谨慎……[由] 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促进认知技能,例如视觉短 术语记忆和视觉注意力,” 研究说。 事实上,“结果表明,这种认知技能的提高可能需要付出代价。”

Call of Duty and Super Mario
Specifically,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combined with dementia, as well as thos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or PTSD – all of whom have less grey matter in their hippocampus – “would not be advised to [follow] action video game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o do their investigation, the researchers recruited close to 100 people (51 men, 46 women) at UdeM and got them to come in and play a variety of popular shooter games like Call of Duty, Killzone and Borderlands 2, as well as 3D games from the Super Mario series, for a total of 90 hours.
To establish which participants were spatial learners (that is, those who favoured their hippocampus) versus “response learners” (those using the reward system), West and his team first had each of them run through a “4-on-8” virtual maze on their computer. From a central hub, they had to navigate down four identical-looking paths to capture target objects, then, after their gates were removed, go down the four others.
To remember which paths they’d already been down and not waste time looking for the objects they’d already taken, spatial learners oriented themselves by the landmarks in the background: a rock, a mountains, two trees. Response learners didn’t do that; they ignored the landmarks and concentrated instead on remembering a series of right and left turns in a sequence from their starting position.

使命召唤和超级马里奥

具体来说,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症患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他们的海马体中的灰质较少——“不会被建议 [遵循] 动作视频游戏治疗,” 根据研究。

为了进行调查,研究人员在 UdeM 招募了近 100 人(51 名男性,46 名女性),让他们进来玩各种流行的射击游戏,如使命召唤、杀戮地带和无主之地 2,以及 3D 游戏 来自超级马里奥系列,共 90 小时。

为了确定哪些参与者是空间学习者(即喜欢海马体的人)与 “反应学习者”(那些使用奖励系统的人),韦斯特和他的团队首先让他们每个人都通过“4 对 8” 虚拟 迷宫在他们的计算机上。 从一个中央枢纽,他们必须沿着四个相同的路径导航以捕获目标对象,然后在他们的门被移除后,沿着其他四个路径走下去。

为了记住他们已经走过的路径,而不是浪费时间寻找他们已经走过的物体,空间学习者通过背景中的地标来定位自己:岩石、山脉、两棵树。 响应式学习者没有这样做; 他们忽略了地标,而是专注于记住从起始位置开始的一系列左右转弯。

Need for better action games
Once their learning strategy was established, participants then began playing the action and 3D-platform video games. The same amount of screen time on each produced very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brain. Ninety hours of playing action games led to hippocampal atrophy in response learners, while 90 hours of playing 3D games led to increased grey matter within the hippocampal memory system of all participants.
“Because spatial strategies were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hippocampal grey matter during video game playing, it remains possible that response learners could be encouraged to use spatial strategies to counteract against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hippocampal system,” the study says, offering an out for action-game manufacturers: change the design.
Now, “players can easily choose to navigate with a response-route-following strategy without relying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marks, fundamental to the spatial strategy. […] Action video games designed without in-game GPS, or [without] wayfinding routes overlaid on the game’s display for the player to follow, could better encourage spatial learning during action video game playing.”

需要更好的动作游戏

一旦他们的学习策略建立起来,参与者就开始玩动作和 3D 平台视频游戏。 相同数量的屏幕时间对大脑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 玩动作游戏 90 小时导致学习者的海马体萎缩,而玩 90 小时 3D 游戏导致所有参与者海马记忆系统内的灰质增加。

“因为空间策略被证明与玩电子游戏期间海马体灰质的增加有关,所以仍有可能鼓励反应学习者使用空间策略来抵消对海马体系统的负面影响,” 该研究说,提供了一个 动作游戏制造商:改变设计。

现在,“玩家可以轻松地选择使用响应路线跟踪策略进行导航,而无需依赖地标之间的关系,这是空间策略的基础。[…] 没有游戏内 GPS 或 [没有] 设计的动作视频游戏 寻路路线叠加在游戏显示屏上供玩家遵循,可以更好地鼓励在玩动作视频游戏时进行空间学习。”

个人结论:

我们需要更好的游戏,建议腾讯给我的实验室团队打钱弄点项目,我实验室有 SEEG 颅内脑电(与医院合作的癫痫病人),EEG 头皮脑电,fNIRS 功能性近红外,fMRI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TMS 经颅磁刺激等仪器。可以承包王者和平精英等游戏的脑科学研究(彩虹屁水一些水刊)。

至于游戏是否损伤大脑,emmmm 我写了一些脑科学数据采集的互动实验,大部分是互动式 “游戏”,采集被试玩游戏过程中的大脑数据,然后加以分析。

上面那篇文章……. 不够严谨,真要批判游戏对大脑的影响应该做对比实验,没有玩游戏的人和玩游戏的人的神经数据和脑区发育情况对比,或者长期跟踪实验才能知道游戏对大脑的发育影响。90 个小时的游戏….. 也没有说怎么安排,如果让你 007 高强度学习 90 个小时,去测脑区可能也会发现某些脑区萎缩。

科学不是政治的工具,不能预设立场然后筛选论文套进去。

知乎用户 TianyinL​​ 发表

我看评论区大家贡献了很多文献资料供参考,完全同意。选择什么文献来支持报道,也是看报道想传达什么信息吧。

阿兹海默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除了能观察到海马体灰质减少之外,更重要的是看到 Tau 蛋白的异常沉积,后者才是引起前者的基础成因。在 gamer 这里,灰质的减少未必不可逆,并且成因也不是 Tau 蛋白的聚集吧。所以报道做这样的类比还是多少反映了大家都害怕患上阿兹海默症,用这个来吓人比较有效?这么说起来我能积极地理解为公众对于阿兹海默症的好奇心有增加吗?

虽然关于游戏的益处也有不少,不过的确这几年关于过度游戏对精神健康影响的讨论增多了。事实上,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DSM-5)第三部分 “新兴措施和模式”(Emerging Measures and Models) 中提出了“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1], 现阶段还需要更多临床和研究证据来决定是否单独成项。

暂时关于 “网络游戏障碍” 的诊断草拟建议是 [2]

游戏必须对一个人生活的多个方面造成 “严重损害或困扰”。此提议条件仅限于游戏,不包括一般使用互联网、在线赌博或使用社交媒体或智能手机的问题。网络游戏障碍的拟议症状包括:

  • 专注于游戏
  • 被禁止游戏时的戒断症状(悲伤,焦虑,烦躁)
  • 需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玩游戏来满足冲动
  • 无法减少玩游戏,尝试放弃游戏失败
  • 放弃其他活动,由于游戏而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尽管有问题仍继续游戏
  • 欺骗家人或其他人自己花在游戏上的时间
  • 使用游戏来缓解负面情绪,例如内疚或绝望
  • 因游戏而危及或失去工作或重要的人际关系

参考

  1. ^DSM-5 Section III https://www.psychiatry.org/File%20Library/Psychiatrists/Practice/DSM/APA_DSM-5-Internet-Gaming-Disorder.pdf
  2. ^Internet Gaming https://www.psychiatry.org/patients-families/internet-gaming

知乎用户 喧嚣的风 发表

有报告指出,具体是哪个报告呢?我挺佩服这个编辑,曾经有个名人说过这种小学生写作文用的套路商业写作还在用。可见现在媒体工作者到底下滑到了什么水平。游戏有很多种,那种放置 / 传奇类斯金纳箱点点点游戏确实会这样,但讲究策略对抗类的游戏还是挺有益处的。就算是批判游戏也至少弄清楚到底是什么电子游戏吧。我们只是普通的读者,我们可以允许媒体的内容无聊但不能允许媒体的哗众取宠。

PS:当引用而不标明出处的时候,说明对方已经打算断章取义或者瞎编。

知乎用户 总有美国想害朕 发表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游戏这么有利于社会维稳的工具,也要定向爆破打击,它碍着统治阶级什么事了?

有大 V 来回答一下吗?

@安好心

@托卡马克之冠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长期沉迷网游是否会改变大脑结构这个我不好说,不过长期沉迷网游大概率会改变孩子的眼球结构,也就是 “近视”。

我觉得国家从这个角度去宣传,效果说不定会更好。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我觉得长期泡制这类胡说八道的媒体以及相信这种扯淡的人,大脑结构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结构相似性更高一些。

知乎用户 苦力王 发表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嘛。

我小学的时候,亲眼见过学校拉过横幅,批判游戏机是电子海洛因,还得人人按手印,几个代表激情洋溢地控诉街机房是怎么把好好的孩子变成魔鬼。

现在只是老了容易痴呆,比那过去,可好多了。

知乎用户 一捆稻草垛​ 发表

。。于是我成了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绝命毒师?

知乎用户 心知岛​ 发表

以下内容摘自:《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 November 2011》(自然神经科学评论)

文章关于以下 5 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玩电脑游戏对大脑和行为有益处吗?如果是这样,是否有证据表明认知功能得到了普遍的改善?
2、玩电脑游戏对大脑和行为有负面影响吗?
3、游戏具有成瘾性的证据有多充分?
4、能够借助电子游戏来促进教育和康复吗?
5、这一领域的神经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本文摘取前两问的内容:

**问题 1:**玩电脑游戏对大脑和行为有益处吗?如果是这样,是否有证据表明认知功能得到了普遍的改善?

Daphne Bavelier & C. Shawn Green

尽管大众媒体有强烈的倾向去传播关于电子游戏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游戏这个术语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因此几乎没有科学的预测能力。**人们不能说电子游戏的影响是什么,就像人们不能说食物的影响是什么一样。**现在有数百万款独立游戏,数百种不同的类型和子类型,它们可以在电脑、掌机、手持设备和手机上玩。

事实上,玩电子游戏对行为有广泛的好处,包括增强低水平的视觉视觉注意力处理速度统计推断等等。

此外,适当控制的训练研究多次证明,玩电子游戏和增强能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通过练习来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有明显的实际影响。

Doug Hyun Han & Perry F. Renshaw.

玩网络游戏对大脑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尚不确定。但很可能,具体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是由个人和游戏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些研究报告称,网络游戏可以提高健康个体的视觉空间能力、视觉灵敏度、任务转换、决策和物体跟踪能力。

**然而,这些研究在方法上的局限性也已被指出。**例如,玩家和非玩家的横向比较可能反映了认知能力的基线差异,而不是游戏的影响。此外,这些研究通常没有表明,游戏能提高更高层次的推理和解决问题任务的表现。

Michael M. Merzenich.

当然,电子游戏的潜在好处是特定任务要求的功能,以及游戏中所代表的认知和社会需求和价值。这些游戏需要以更快的速度逐步做出更准确、更具挑战性的判断和行动,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抑制逐渐增强的分散注意力的诱惑,需要增加工作记忆的时间跨度,需要提供亲社会的训练环境,在许多其他可能的游戏维度中,这提供了越来越困难的认知挑战,可以预期,这将推动支持这些行为的大脑系统的积极神经变化。

越来越多的直接证据表明,**花时间玩电子游戏可以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游戏是在高度激励行为情境下提供的受控训练方案。人们期望通过玩特定的游戏,在处理速度、注意力控制、记忆、认知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取得有记录的进步。因为行为的改变源于大脑的改变,所以表现的改善与持久的身体和功能性神经重塑并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应该注意到,每天花在玩电子游戏上的时间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因为玩游戏会占用学习的时间。

Douglas A. Gentile.

一些研究表明,电子游戏可以产生有益的影响。Daphne Bavelier 和 C. Shawn Green 进行了一个出色的研究项目,研究玩他们所谓的动作视频游戏的实际效果,这些通常是高度暴力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除了包含暴力内容,动作游戏还包括高速、高感知和运动负荷、不可预测性,以及对神经末梢处理能力的要求

在一些训练研究中,这些游戏被发现会影响知觉加工的各个方面,包括多目标跟踪、空间分辨率和中心和外围注意技能。换句话说,当你需要不断地扫描屏幕以发现微小的差异 (因为它们可能是敌人的信号),然后将注意力对准那个区域,你就会在这些感知和注意力技能上变得更好。这些可能不是认知功能的普遍改善,而是一些特定的技能,只能转移到其他类似的任务中。

问题 2:玩电脑游戏对大脑和行为有负面影响吗?

D.B & C.S.G.

毫无疑问,游戏会对大脑和行为产生非适应性的影响。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玩某些类型的暴力视频游戏与攻击性思维的增加之间的关系。然而,在已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关于效应大小的微妙之处往往严重缺乏对该主题的普遍处理。暴力视频游戏本身不太可能把一个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孩子变成一个疯狂的杀手。然而,在有许多危险因素的儿童中,影响的大小可能足以产生实际的负面后果。

关于游戏可能导致 “削弱注意力” 的问题,我们还有另一个概念,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1、如果一种视觉注意力(快速有效地过滤快速呈现的视觉干扰),那么显然玩动作游戏可以大大增强这种能力。
2、然而,如果是比如像课堂上的注意力,那么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越把时间花费在游戏上,越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尽管我们通常希望把世界看成是非黑即白(并对诸如 “我应该让我的孩子玩电子游戏吗?” 之类的问题寻求是或否的答案),但根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任何复杂的训练方案都可能产生无数的行为效应。

D.H.H & P.F.R.

早期关于网络成瘾(包括游戏)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患者的社交行为发生改变、攻击性增加、孤独感增加、注意力减少、情绪低落。

最近的研究也报道了网络成瘾人群中相对较高的共病精神病发病率,包括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焦虑谱障碍。此外,功能失调的家庭结构被认为是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成瘾的关键中介因素。我们认为,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即过度使用互联网或玩游戏会对某些人的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M.M.M.

诸多关于游戏实践已经被证明对认知有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在普通玩家的游戏水平上,接触快速动作游戏,被证明会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的行为,并且有人认为,这会导致人们在慢节奏和缺乏刺激的学术、工作或社交环境中,无精打采和不满。

第二,玩网络游戏减少了学校(或工作)相关的社交或户外活动的时间。如前所述,尽管有可能归因于游戏带来的认知收益,但沉迷游戏,尤其是某种程度的游戏成瘾,与学业、职业和社会成功呈负相关。

第三,具有暴力内容的动作游戏——特别容易上瘾,这可以对认知产生积极影响。但研究表明,这些游戏减少了同理心,减少了观察或发起反社会行为时的压力,并增加现实世界中的对抗性和破坏性行为。

第四,游戏可能产生上瘾。上瘾会对神经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社会负担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认同沉迷网络游戏同时具有益处和危害。

但关键问题是,在对人类 “认知能力” 的讨论中,无一例外都是抱有积极的观点和看法。

而阿尔茨海默症是关于认知功能的衰落。

所以,媒体专家的话是有待商榷的。

以上。

* 参考资料:

Bavelier, D., Green, C. S., Han, D. H., Renshaw, P. F., Merzenich, M. M., & Gentile, D. A. (2011). Brains on video games.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2(12), 763-768.

知乎用户 呜莎花园​ 发表

沉迷网游不是个好事儿,这个结论对。但是,游戏导致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判断是完全错误的。

现在,很多家长把 “玩儿手机” 与“打游戏”当成一个概念去理解。其实,这不仅不是一个事儿,而且,单说打游戏这个词,都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词汇。游戏只是把大脑活动虚拟化了而已,不同的游戏,训练的是不同的脑区,对人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比如说,你送孩子去学围棋,和孩子通过围棋软件来学习围棋,这两件事情是可以等效的。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孩子自己喜欢围棋,有学围棋的意愿,那么,一个好的围棋软件要比上围棋课高效得多。毕竟,在围棋软件里,陪着孩子对弈的棋手,是世界级的顶尖水平,围棋老师肯定是比不了的。

如果孩子玩儿的是一个音乐游戏,那么孩子训练的是对节奏、音律、音色、音高的辨别和训练。有些游戏在玩儿的过程中,其实是对世界名曲的赏析。

一些动作游戏可以增加孩子的反应能力,那些有复杂迷宫的游戏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空间感知水平。解谜类游戏则可以增加人的推理能力。

不列举了,我只是想说,围棋是 Game,足球也是 Game,不同类型的游戏,简直像围棋与足球的差距那么大,它们锻炼的根本就不是相同的脑区。所以,把所有的游戏活动用 “打游戏” 三个字一概而论是绝对不合适的。

大部分优秀的游戏,只要控制好每天的游戏时间(即便是学围棋,下课了也得回家写作业),鼓励孩子成为一款游戏的高手,这是很有必要的。我儿子就是钢琴块、我的世界(只玩儿上帝模式)、航天模拟器等游戏中的高手。大部分有趣的小游戏,我都会鼓励他至少摸到游戏的门道,再换其他的游戏玩儿。我帮助他挑选游戏,并且鼓励他在游戏里进步。

那么,为什么游戏这么多好处,我却说沉迷网游不好呢?

原因是网游本质上很可能不算是一种游戏。

网游的本质是社交。这是一种建立一个虚拟世界,然后利用虚拟世界的规则,让大家产生归属感,有了归属感之后,为了进一步追求优越感,人们就会充值。这就是网游运行的本质。

说白了,就是我在现实世界里不够牛逼,但我在 XXX 世界里牛逼呀。这种奶头乐的安慰行为,对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减压,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坏处很多。

网游当中也可以有益智、解谜等元素在里面,但是,本质上来说,网游的一切设计就是为社交服务的。所以沉迷网游与沉迷其他游戏的性质会很不相同。沉迷其他游戏,跟那种重度爱好是类似的,视情况可以予以鼓励。但是沉迷网游很可能是觉得,另外一个虚拟世界比真实世界更吸引人。

媒体文章说的玩游戏老年痴呆是咋回事儿?

在媒体引用的文章中是这么说的:

It’s true they’re good for short-term memory, but “shooter” games could also cause atrophy in the hippocampus, a new UdeM study finds.
蒙克雷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射击游戏对短期记忆有帮助,但是可能会导致海马体的萎缩。

这是一项非常具体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射击游戏。就是下面这种:

能够提升短期记忆力的原因,是射击游戏让人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如果在看到敌人的一刹那你没有开枪,那你就会被敌人杀死。

导致海马体萎缩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在射击游戏中,玩家必须对环境地图极为熟悉,从而用负责自动导航的尾状核替代了走迷宫的海马体。这正是海马体中灰质减少的原因。

而海马体萎缩常常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之一,所以媒体才给出了打游戏得老年痴呆的错误结论。

首先打游戏并不等于打射击游戏。

其次射击游戏也明显是有利有弊的,培养注意力的同时,损失了用于走迷宫的海马体。尾状核与海马体本来就是互相平衡的关系。大脑的本质就是这样,记忆是长出来的,当一些连接建立的时候,必然有一部分连接断开。做任何短时记忆的训练,包括快速背诵一首古诗,都会对海马体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有研究说,背古诗导致孩子海马体灰质损失,估计新闻肯定炸了。

网游最糟糕的是什么?

网游最糟糕的问题是可能造成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分离。这让孩子们不管网游好不好玩,就是愿意躲进游戏里去。

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即便你限制了孩子打游戏的时间,孩子也总在向往着回到游戏世界。这与那些有趣的单机游戏不同。单机游戏再好玩,也不影响游戏者对世界的判断。

所以,我觉得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这还不够。对于大型多人社交类游戏,最好直接设定一个 18 禁最好了。让孩子们回到健康的游戏环境里,才是正解。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ゲーム依存」,游戏依赖症,

日本对游戏和大脑的影响进行过报道。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2019 年 5 月,

WHO(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

游戏障碍认定为正式国际疾病。

通过采访 10 岁到 29 岁的男女 9000 人,

他们得到了一些惊人发现。

被问到 “平时玩几小时游戏?”

最多的是不满 1 小时,占 40.1%。

6 小时以上的人,占 2.8%。

有一道题问:“为了玩游戏,

即使对学业和工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也要继续玩游戏吗?”

调查结果是玩的时间越长,依赖症越严重。

男性中,玩游戏 6 小时以上的人中,

大约有 3 成回答 “是,有影响也要玩”。

“即使引起腰痛、眼睛疼痛等身体问题,

也要继续玩游戏吗?”

女性中,玩游戏 6 个小时以上的人中,

一半的人回答 “是”。

也就是说,游戏时间越长的人,

即使对健康和生活造成影响,

也会继续玩游戏的倾向越高。

还有,游戏的内容和种类会有不同影响么?

根据最近的游戏发展趋势,

回答在网络上玩 “在线” 的人占 48.1%,接近一半。

日本国立医院机构久里浜医疗中心的樋口院长指出:

“被诊断为患者依赖游戏的人,

几乎 100% 都依赖于在线游戏”。

这条 2019 年的新闻特别提到中国,已经有了对策。

在线游戏的人口激增至约 4 亿 9400 万人,

政府于 11 月发布了规定游戏时间的通知。

未成年人每天晚上 10 点到上午 8 点禁止在线游戏。

举国采取了防止游戏依赖的对策。

(我不太玩游戏不了解,2019 年有这政策吗?)

知乎用户 张三 发表

当初看到川普各种愚民言论,我还觉得这是资由民煮的老美特色。

直到现在看到这篇文章脸都给打肿了好不,小丑竟是我自己。

知乎用户 Dexter 发表

我个人作为重度游戏爱好者

我觉得我脑子还算正常,没有出现阿尔兹海默症的情况

我个人比较喜欢玩中高难度的硬核动作游戏

玩久了发现我的反应力反而上升了呢

我也比较喜欢玩开放世界类游戏

自由度越高越好,足以让我天马行空在虚拟世界开发我的脑洞

越玩下去越觉得自己真是太天才了,在现实里点子也层出不穷

一些游戏有背包、商店设定,这对于我是巨大的考验。

这对于我现实生活的理财规划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是一点也不觉得我像是要得阿尔兹海默症的人啊

尤其是魂系列游戏,带给我的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输几百上千次也要拼命思考战略打败 boss,中途还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尽量不要失误,这对于我学习工作依旧很有帮助。

可是为什么要禁止游戏呢?或许我已经得了阿尔兹海默症,难怪我看不出来。

知乎用户 那没事了 发表

媒体造这种谣,既不科学也不法治,但是很 BBC,我建议题干中要把这种无良媒体写出来曝光。

知乎用户 秋水​ 发表

人脑的结构跟大肠也挺像的,

也确确实实有人喜欢往里边装屎。

知乎用户 纸盒勇者​ 发表

我就好奇这些跟风的媒体有多么不知死活。

今天黑网游,明天管到自媒体上了,你以为能跑的脱?

知乎用户 强袭型吉姆 发表

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本杂志叫幽默大师。

其中有个系列漫画,主要是讲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故事,人物名字我全都记不清了,但是还记得故事。

比如有一天,父亲看到儿子在打游戏,就问,你和小 A 小 B 常年倒数前三,但是小 C 就能考第一,你看看你在干什么,你们差别在哪里?

儿子说,这个嘛,我们喜欢的游戏就不一样,小 A 喜欢打魔兽,小 B 喜欢玩帝国,我嘛,我喜欢玩 CS。

爹就说了,那你知道为什么小 C 成绩那么好了吗?

儿子想了想,表示,我懂了,经常玩空当接龙成绩一定好。

漫画结束了,我也想了想,写这新闻的小编一看也就是玩着空当接龙长大的,不然哪能写出那么有道理的文章,是吧?

现在题目写的是 “媒体”,我觉得就很好。因为不管发布的是谁,转发的又是谁,媒体,也就是个媒体,不会因为有光环,所以就可以拿来当做论据。

知乎用户 李永菜 发表

长期沉迷?笑死

就算每天玩游戏的,有几个人算 “长期沉迷的”

别的不说,当父母不存在?当作业没有?

把老百姓当傻瓜,这是把信用放在火上烤

毁掉下一代的不会是什么小说,不会是什么网络游戏,不会是电视机,也不会是古惑仔,只会是无能的上一代或者更上一代

从一堆打游戏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论文里挑一个对 ZZ 胃口的其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论文

真是不容易,难为这帮御用新闻工作者了

知乎用户 bow-car 发表

曾经媒体也称气功可以影响物理实验结果,而且还获得了科研机构的支持

知乎用户 流放 发表

坐等一篇 996 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论文。

知乎用户 久久 发表

兄弟们,我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让我看看新闻,来确定一下现在是什么时候吧 ~

哦,我成功了,原来是二十一世纪初 !现在买房子和比特币能大赚一笔,大家快去买啊!

知乎用户 ff 过 发表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填鸭式学习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填鸭式学习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看新闻联播的人,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办公的领导,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办公摸鱼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知乎用户 纠结的鸵鸟 发表

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研究结果,自动过滤掉其他的实验调查等等

知乎用户 玉昆 发表

最近这类热点话题里,人们关注的都是游戏行业本身。怎么没人关心下孩子的感受?

孩子说:爸爸,我想玩游戏。

家长说:不,你真正喜欢的是篮球。

五千年前的大禹都知道堵不如疏,面对十四五岁的孩子,还来这一套,是期望他们叛逆期来的更猛烈一些吗?

知乎用户 Million 发表

以前还嘲笑川皇的消毒水来着,真想不到这么快这事就又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另外央视是不是应该专门做个栏目重新参访一下杨教授?真想不到今年这么多明星倒下了,杨教授反而要洗白了

知乎用户 落雪苍​ 发表

科学研究表明,饮用过一氧化二氢的人,最后都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家有什么疑问,不要隔空喊话,还是向作者本人及其领导提出比较好。

编辑:汪晓凇
供职单位:北京市复兴路 11 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评论特稿部
电子邮件:xmtpltg@cctv.com

该文有编辑署名,且编辑的供职单位及单位地址都是公开信息,所以以上信息绝不涉及个人隐私权。

当然也可以在知乎直接私信

@央视新闻

本尊,不过这种账号一般都是临时工在维护,大概率不会有人答话就是了。

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知乎用户 戚本刚 发表

再玩点治疗阿兹海默症的游戏就行了,原汤化原食。

[“玩”点不一样的游戏:用虚拟现实 “对抗” 老年痴呆症 - 新华网​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14/c_1124364858.ht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14/c_1124364858.htm)

知乎用户 Raphael 以太​ 发表

事实证明,长期喝水的人终究会死。

事实证明,呼吸氧气的人 100% 会死。

事实证明,看过这条央视新闻的人以后都会死。

事实证明,顺产的孩子,以后都会死。

事实证明,剖腹产的孩子,以后也会死。

请国家文明规定禁止做以上事情,免得我们的民族最后被自己消灭了。

知乎用户 知行 发表

震惊!央视刚刚发布!再不看就晚啦!为了孩子也要保存!电子海洛因正在毒害你的孩子!

所以你看,当你发出 “这也有人信?” 的疑问时:

首先,不要怀疑自己,你没问题

其次,不要怀疑对方,人家不傻

这说明你被筛选出了对方的说服范围,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陈白丁​ 发表

当你先有了一个信念,不论对错都要为它寻找答案的时候,就已经自绝于科学了。

网络上这么多杠精是怎么来的呢?很可能就是一些不讲道理的新闻看多了。

这种为了结论而得出结论的媒体报道,未必就比网络游戏的危害小。

我当年上学的时候,也经历了痛批 “网瘾” 的风潮,当时不论什么锅都往游戏身上甩,可是后来呢?

风头过去,又有了媒体盛赞游戏产业、支持游戏产业的新闻:

CCTV.com - 我国加大扶持网游产业 知识产权保护将是重点 (2007 年 01 月 19 日)

成长, 在虚拟和现实之间_报纸搜索 (duxiu.com)2011 年 4 月 22 日)

游戏产业:技术是根文化为魂 - 光明日报 - 光明网 (gmw.cn) (2014 年 08 月 06 日)

电子游戏进课堂 擦出怎样的火花 - 光明日报 - 光明网 (gmw.cn) (2018 年 6 月 5 日)

聚焦电竞和功能游戏,国务院、文旅部释放新一波网游改革信息 (sohu.com) (2018 年 10 月 16 日)

所以说,我们对待媒体的报道要冷静,希望媒体人对待自己的创作也要负责。

别政策都没把话说死呢,媒体就先开死亡证明了。

一位老人曾经教导媒体人:跑得太快,未必就是对的。

这是新闻伦理的问题,也是良心的问题。

知乎用户 造就 Talk 发表

早在今年 2 月初,埃隆 · 马斯克(Elon Musk)就在 Clubhouse 的聊天室中透露,Neuralink 已经成功地在一只猴子的大脑中植入了 Neuralink 装置,并且这只猴子可以用脑电波来玩视频游戏

他声称,这只猴子的 “头骨上安装了连有细微导线的无线植入装置”,猴子 “并不难受,而且看上去也不奇怪”,“你甚至看不到神经植入装置在哪”

他表示 Neuralink 将会很快公布这一实验的视频。

Neuralink 是马斯克 2016 年创立的一家医学研究公司,专攻脑机借口(BCI),聘请了多所大学的知名神经科学家。

Neuralink 的目标是使用 “神经蕾丝” 技术(注:在脑中植入微型电极,使人直接获得计算能力)开发一种脑机接口,帮助恢复各种与脑相关的问题,包括恢复视力和四肢功能,解决记忆力下降,甚至计划通过脑芯片植入物治疗抑郁症。

但该公司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技术从本质上 “升级” 人类,使其能够与计算机设备实现思想互动,与人工智能“共生”

就在昨天,Neuralink 公布了一段猴子通过脑电波玩乒乓球游戏的视频,使他们雄心勃勃的远大目标看起来的确有了可行性。

视频中的这只猴子名为 Pager,9 岁,在拍摄这段视频前大约六周,它的左侧运动皮层(控制身体右侧运动)和右侧运动皮层(控制身体左侧运动)被植入了 Neuralink 装置。

它所玩的游戏,是一种模拟乒乓球的二维体育游戏,玩家通过在屏幕的左侧或右侧垂直移动球拍击打乒乓球。由于 Pager 是通过脑电波来玩游戏,所以马斯克又将之成为 “意念乒乓球”(Mind Pong)

最初,为让 Pager 学会使用操纵杆玩电子游戏,工作人员会通过金属吸管传送香蕉奶昔作为奖励。视频中,Pager 是使用操纵杆在游戏中移动小球进入彩色方块。

与此同时,Neuralink 设备会记录 Pager 使用操纵杆玩游戏时大脑中有哪些神经元在发射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解码,记录下这些脑部信号,用于通过机器学习来预测猴子移动小球的轨迹与其手部运动

通过对 Pager 神经活动的不同模式与预期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Neuralink 可以预测即将发生或预期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并使用这些预测实时控制计算机光标的运动,或者像在视频中那样控制球拍的运动。

之后,操纵杆被移走,Pager 只能在没有操纵杆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意念继续玩游戏。

例如,当猴子的大脑想要将球拍向上移动时,方向朝上的神经元会明显提高其放电率,而当猴子想将球拍下移动时,朝下方向的神经元会提高其放电率

在玩 2D 游戏时,Pager 脑内植入物每个电极的方向调整的空间模式

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公布了更多关于 Neuralink 的消息,称:“第一个 Neuralink 产品,可以使通过意念使用智能手机的瘫患者,速度比用手指的人更快。”

他还表示,未来版本的 Neuralink,能够将大脑中的 Neuralink 信号分流到身体运动 / 感觉神经元簇中的神经 Neuralink,从而使麻痹症患者能够再次行走。

马斯克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只有变成 “赛博格”(注:人类与电子机械的融合系统)**,才不至于沦为无用之人。**而要继续对经济有价值,“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融合” 必不可少。

一路走来,Neuralink 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2019 年 7 月 16 日,在旧金山的首次对外发布中,Neuralink 介绍了一种可使患者用思想控制智能手机或计算机的神奇芯片 “N1”。

N1 是一个 4 x 4 毫米的正方形芯片,具有 1024 个电极,每个电极厚 5 微米,比人的头发薄 95 微米。Neuralink 计划将 4 个 N1 芯片植入大脑皮质:体感皮层 1 个,运动区域 3 个。

公司还设计了一个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在一个两毫米的切口处将导线、芯片植入大脑中,耗时不到一个小时。这些芯片可以通过感应线圈,连接到耳朵后面的电池,为系统供电。

这仅仅是个开始。

一年后,马斯克又推出了名为 Gertrude 的小猪,它的大脑中装有硬币大小的计算机芯片,与鼻子相连的大脑区域信号会被记录下来,通过低耗电蓝牙技术发送到手机。

相较于初代,Neuralink 设备的设计已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硬币形,从外观上来说,变得更难以察觉。

而且新版设备是完全无线的,使用感应充电,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两版对比

从小猪 Gertrude 到猴子 Pager,Neuralink 的设计再次发生了变化,从外表上已经无法看出任何异常。

更多的细节,还仍待进一步揭晓。

如今,Neuralink 正在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进行接触,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初步的人体试验。

不过,对于 Neuralink 的安全性,仍然存在许多质疑。

此外,将电极插到脑子里之后人体会产生排异反应,大脑的信号质量会有一个急速的衰减。虽然现在有一些新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材料无法保证信号会一直保持准确。

Neuralink 侵入式脑机接口

Neuralink 也承认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为了优化芯片线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它们应与周围神经元具有相同的尺寸尺度,还必须抵抗组织中流体的腐蚀,并且电极必须具有足够的表面积以允许刺激。

再例如,由于大脑中的神经信号很微伏,芯片必须具有高性能的信号放大器和数字化仪。而且,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这些原始数字信号转化的信息太多,无法通过低功率设备上传。

不过无论如何,马斯克始终坚信 Neuralink 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不仅能为一些身体残缺的人带来福祉,还能为身体健康的人带来进化的可能

“我们的想法是理解和治疗大脑紊乱,保护和增强你的大脑,创造一个和谐的未来。”

不受控制、不受管制的高级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人类面临被人工智能机器超越的危险,但人与计算机之间更紧密、更高保真度的结合可以帮助降低高级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的风险。

就像他在推特上说的那样,“如果你无法击败它们,那就加入它们。”

知乎用户 喀卡 发表

那康复科打游戏也是一种方法是怎么回事?

知乎用户 不正经的图个拉底 发表

看信息来源是央视新闻网,看着似乎挺可信。

但是关键在于 “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 这一点,我还真的没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持,暂时存疑吧。

毕竟大脑结构属于硬件设备,思考方式属于软件,要用软件去改变硬件,还挺难的。而阿尔茨海默症,一般还是因为大脑衰老造成的退化比较多吧。

但是,除了这个学术性的问题(这方面我不是专家,不敢妄言)之外,沉迷网游会影响人的思考方式,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从手机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是不是思考方式也变得 “短平快” 了?

有个段子是这样的:多读点书吧,这样在看到柿子树的时候还能来一句 “春去秋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而不是 “卧槽卧槽快看,滴了当啷的真好看”。

但是自从网络流行语从各个维度入侵之后,我们下意识的反应是不是就逐渐朝着 “卧槽” 过去了?

看到任何事,都想要 “卧槽” 一下,然后才开始思考别的东西。

现在我们来做个测试:你回忆一下,“雷人”这个词,在你没有接触到它之前,你是用什么来形容 “雷” 的呢?以及,“宅”“肥宅”“宅人”的这个“宅”,在你没有通过网络接触它之前,你怎么来形容这种不出门的状态的呢?

想不起来是不是?

这就是后天沉浸在环境里,这种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的一个浅显例子。

网游也是如此。

长期沉溺网游,对思维方式和逻辑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不是一点点。

特别是对于思维方式尚未成形的未成年人或者青少年来说,影响更加大。

所以,沉溺网游会不会改变孩子大脑的 “生理” 结构,很难说;但是会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是肯定的。

至于解决方案,多读点书,读好书,读全是文字的那种好书,带动大脑思考起来,多接触一些新的词语句子以及思维方式,才是正道。

思考事物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持续分享接地气的知识观点,欢迎关注 @不正经的图个拉底。

知乎用户 大鸽行走江湖得有披风 发表

你要封未成年就封

造谣就是你的不对了

知乎用户 运动康复曹萌​ 发表

说实话

长期涮抖音的人

脑结构也是这样的

谁刷谁有体会

知乎用户 好听 发表

世界上都在争夺的艺术文化领域,却随随便便限制和唾弃。文化影响力竞争不过别人是有道理的。

国产游戏技术已经迎来崛起了,这样高效的好机会不抓住,还不鼓励其发展让全世界消费和认可,活该让国外大部分人还都以为我们和上世纪一样落后。

知乎用户 Croy. 布洛 发表

十几年前忽悠了一批家长把孩子送去电疗。

十几年后还能再忽悠一批。

这大概也是自然选择的一环。

知乎用户 风君子​ 发表

被动接受信息,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不得到锻炼

你们说的这个,真的不是填鸭式教育标准化考试正在做的事情?

知乎用户 赵泠​​ 发表

“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 是虚假的,很可能是曲解论文、断章取义、故意引起读者联想。

终生游戏时间与包括海马体在内的多个部位的灰质体积正相关

Kühn, S., Gallinat, J. Amount of lifetime video gaming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entorhinal, hippocampal and occipital volume. Mol Psychiatry 19, 842–847 (2014). https://doi.org/10.1038/mp.2013.100

2017 年,帕劳斯和他的同事分析了 116 项关于游戏影响大脑和行为的科学研究,其中 22 项研究了大脑的结构变化,100 项研究了大脑功能和 / 或行为的变化。

多项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可以改变大脑的运作方式,并可以表现为结构变化。一些研究发现游戏玩家在几种类型的注意力上表现出改善,例如持续注意力或选择性注意力。游戏玩家大脑中参与注意力的脑区更有效,并且只需要较少的激活就能维持对高要求任务的注意力。

还有证据表明,电子游戏可以增加与视觉空间技能相关的大脑区域的体积和效率。例如,长期玩游戏的人和参加电子游戏训练计划的志愿者的右侧海马体增大了。

电子游戏也会让人上瘾,称为 “网络游戏障碍”。研究人员发现游戏成瘾者的神经奖励系统发生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其他成瘾性疾病中所见的基本相同

Marc Palaus, Elena M. Marron, Raquel Viejo-Sobera, Diego Redolar-Ripoll. Neural Basis of Video Gaming: A Systematic Review.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7; 11 DOI: 10.3389/fnhum.2017.00248

2017 年,一项研究调查了 33 位游戏玩家玩电子游戏的频率,结合 MRI 发现每周平均花费 19 小时玩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玩家的海马体中的灰质比非视频游戏玩家少;研究人员随后实验证明,平时不玩电子游戏的 43 位志愿者在受控环境中 10 周内玩了 90 小时《超级马里奥 64》后海马体中的灰质增加 [1]。研究人员认为,这差异是因为游戏内容: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屏幕上往往有一个 “雷达”,还有覆盖在环境上的寻路标记,根据他们过去的研究,当人们被鼓励使用 “雷达” 与寻路标记进行导航时,大脑没有使用海马记忆系统,而是使用尾状核 [2]

德国汉堡 - 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可塑性教授西蒙娜 · 库恩说,玩动作游戏的人不应该为此太过担心。

  • 你以为当你通过学习锻炼海马体的时候尾状核发生了什么呢。

纽约大学发现,49% 的高中生每天都在应对压力。这种程度的压力会使研究范围内的美国孩子难以在课堂、考试和家庭作业中集中注意力,还会导致肥胖等身体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压力会成为这些孩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成年后引起更多问题。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8/nyu-nse081115.php

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只有 44% 的美国高中生感到在学校有参与感。

The School Cliff: Student Engagement Drops With Each School Year

谈大脑结构相关的研究都没管研究对象的身体差异和国情差异,这些更不用管了罢。

另一方面,确有 “媒体称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 这件事,例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就在称。

明明打着 “保护未成年人” 这样冠冕堂皇的旗号就已经够有 “说服力”、够能让“部分家长” 满意了,非要曲解科学研究、挂出 “专家告诉我们” 来,是媒体自己觉得冠冕堂皇的旗号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好使了、一定要弄点骇人听闻的东西进去才行么。

“一个人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说的真的是网络游戏么

题目问该怎样避免 “这种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 若是指“改变孩子大脑结构”,那是不可能避免的,无论有没有输入信号,孩子的大脑结构都在不断改变。若是指“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那是无稽之谈,什么也不用做。若是指“长期沉迷网游”,国家的规定不是已经在防止沉迷了么?

若是指 “这种虚假宣传”,那么相关媒体需要接受彻底审查,炮制这种降低媒体公信力的“新闻” 的人员可能存在重大风险因素。

参考

  1.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87779
  2. ^ 也是大脑学习与记忆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知乎用户 丫丫 - 姜 发表

前两天我还看一个新闻说 打游戏的老人比看电视的老人不容易得阿尔兹海默症呢

知乎用户 光阴之过路人​ 发表

这里的措辞真是绝妙,“有研究报告显示”,你去找吧,也的确是有,可是比例占多少呢?但你也不能说他错,的的确确是有,就是拿来堵别人的嘴,搞得人浑身不痛快。

而且我觉得我们大概会下意识忽略 “长期沉迷” 这个前提,我第一次因为气昏了头脑也没有看到。既然有了这个还说啥啊?什么东西 “长期沉迷” 都是不好的,就算长期沉迷学习也都不好啊,还用得着你说?可一眼扫过去,只会让人有个粗略的印象:哦,玩游戏不好。对于没怎么思考的人来说,就是这样了;对于想质疑的人来说,思考明白之后也不怎么站得住脚。这么着,前者作为受众被筛选出来了,后者也被捂住七分口了。

这几句话说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真真是老吏手笔

知乎用户 张五之 发表

“有研究表明”,所以,研究在哪?人 UC 好歹是有一张图才能编,但你这啥都没有,空口白话凭啥相信你?

我觉得我以后要是混不下去了也可以干这个,反正这招我也会,以前中学的时候写作文就经常 “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巴拉巴拉巴拉” 然后把我自己的话写上去。

知乎用户 咱俩不熟 发表

那我到底该听哪位专家?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媒体说的话,最简单的判断就是: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

比如说某东西致癌,全世界食品健康部门都睡着了吗?有致癌物等级去查一下有没有呗?

所以用 WiFi 的各位可以稍微安心一点了,没有明确辐射致癌影响。

不过有一说一,心理学对于游戏对儿童行为的研究很久了,虽然没有统一结论,但是大多数研究结论都是 “有影响” 和“不建议”的。

事实上应该各版本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有关于游戏和暴力情节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目前暂没有长期病理性不可逆的结论,但是实验结果马上影响孩子行为是比较显著的。

让我理解,和成人成天喝酒打麻将,脾气不会好其实差不多,一旦戒了,人是可以慢慢恢复正常的。

但是,从简单的思维习惯建立角度,游戏广告暴力情节这些错误信息,如果压倒了正常的专注逻辑全面思维习惯,是有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效率的。这一点不难理解:你习惯某一种思考方式,自然弱化了另一种思维习惯。

最后,理一下这个关系。

题目说的是病理上的影响,简单粗暴打比方影响值 10000 伤害——仅帮助理解概念。

而目前儿童心理实验性研究,认为对孩子行为方面的影响,影响大概是 1000 伤害。

而我认为从教育孩子角度,以上因素影响孩子正确思维习惯的建立,影响伤害大概 500。

参考一下,家庭暴力对孩子影响伤害可能是 5000 以上。作业负担重睡眠不足过度控制…… 可能也有 1000 左右。

所以,要重视,但是不要什么都推给游戏,就好像家长一点责任都没有一样。

知乎用户 重在学习 发表

我觉得是真的,因为二零零几年魔兽世界等诸多网游大火的时候,电视上也是那么说的。有暴力倾向,叛逆,阿尔兹海默症云云。

如何避免?当时据说电一电能戒除网瘾。不过后来都取缔了。

当年那批网瘾少年现在也都 30 左右,有的都有孩子了。也可以问问他们。

知乎用户 王小好 发表

让我想起了龙门客栈里甄子丹的名言:“要圣旨?来人呐,咱们给他写一张。”

知乎用户 多年以后 发表

媒体说吃屎能提高智商

知乎用户 未命名莫扎特 发表

杨永信要回来了。

知乎用户 gkj155 发表

我不觉得玩网络游戏会让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怕不是玩的自动寻路的网游吧

知乎用户 anyunfei12 发表

为啥有的人游戏玩的好,学习也学的好。

知乎用户 坦克手贝塔 发表

媒体嘛,还不是让说啥就是啥。你还真当真啊。

知乎用户 张汉东​ 发表

震惊!长期填鸭教育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机器人相似,这是真的吗?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知乎用户 鬼 X Plus​​ 发表

这个媒体,格局小了

建议直接写成:长期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吸毒者症状和大脑结构都很相似

专家也不用说什么玩网游的时候都很被动,上课和刷微博的时候都很被动,想象力、思考力得不到训练,建议统统禁了

至于融会贯通的能力,微博倒是很强,可以用来训练一下听风就是雨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在流水线作业的工人,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流水线作业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如果再叠加身体受到的伤害和毒害,他们算是废了,唯一的希望在于,他们微薄的薪水供养下一代完成更好的教育,摆脱进厂的宿命!但是,悲剧在于,由于缺乏父母的贴身陪伴和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又会走向 xx 的老路!

知乎用户 马列​ 发表

沉迷游戏有害这个还用争论吗?怎么现在都是支持游戏锻炼大脑手眼协调了?

知乎用户 颜暮雪 发表

割割你老是这么扯犊子会没有朋友,会失去公某力的。

什么,你本来就没有朋友和某信力?

那没事了,我的心里只有感恩

知乎用户 熊猫踏风 发表

怎么避免?当然是玩单机啊。

什么 gta ,什么 cod,什么大嫖客不是美滋滋?

知乎用户 珠濑 壬姬 发表

“有研究报告显示”,那么劳烦贴一下研究报告原文和作者。否则一律视为瑞士人 Wilson Edwards 写的。

知乎用户 一把井中月​ 发表

这是真的,讲个故事吧

小时候我们大院里有个老爷子,国企干部退休,儿女孝顺,小孙子比我小几岁,聪明伶俐。

该老爷子一生清廉,为人好爽。最大的的爱好,就是打些小麻将。

可以说是视麻将如命。

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在院里玩,瞅着凉亭有一伙人在打麻将,其中就有这位老爷子。

当时我现在他身后,静静地看他打牌。

老爷子那局牌非常好,就是缺幺九(东北地区麻将需要幺九齐全才能胡)。

该老爷子也是个高手,正常的一九万饼条打光了,老爷子另辟蹊径手里留了一张红中 当掌(将)。

我还在后面暗自佩服:大爷玩的 6 啊,中发白如果开局不成对,一般人都会打掉。大爷剑走偏锋,赌未出现的两张红中。

谁知,打到快流局红中也没出。

从后查牌还剩两张流局的时候,大爷反手一个自摸,恰巧最后两张全是红中。

大爷一激动,晕倒了。

听说后续是住了俩月院,回来就变成阿尔兹海默了。以往身体硬朗的老爷子,不得不让儿女轮流回家照顾,并请了保姆。

这就是摸红中,激动后晕倒的故事。

我寻思我那时候爆一把裁决,也没这样啊。

知乎用户 兰猗 发表

我都还没怪带颜色的小作文伤脑子呢……

知乎用户 李姑娘的小灰灰 发表

真的,我就变傻了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懂了,难怪鬼故事类影视剧消失的原因是编剧都玩游戏,没有想象力。

知乎用户 我饱了阿尧​​ 发表

我看了一圈整活儿的,你们这都不行啊。

我拿出证据支持专家了哈,

图一 + 图二 = 图三,

这不就合理了吗?

这研究报告署名记得带我上一个,

我可是提供了实验数据的。

知乎用户 爱吃鱼的喵喵 发表

这道是填空题,不是证明题

知乎用户 SentientWontCry​ 发表

你和香蕉的 dna 有 50% 相似,你和黑猩猩的 dna 相似度高达 95%,那么你是香蕉 / 黑猩猩吗?

知乎用户 田三川难波兎 NO.2 发表

绝大多数 “霉体” 对于科学研究的宣传水平一直这样拉胯的,无论中外。作为中医黑,本人印象较深的还有之前用孤例宣传中医的汤药使新冠感染者转阴也是他们作的妖。

知乎用户 做游戏的老 G 发表

知乎用户 两年半的柠檬精 发表

“媒体们” 应该是发现了流量密码,通过断章取义并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加深老家长与年轻人群体的矛盾。

原文链接;https://nouvelles.umontreal.ca/en/article/2017/08/07/playing-action-video-games-can-actually-harm-your-brain/

文章里说的是;

1. 长时间玩动作游戏使得大脑的主要部分即海马体里的灰质变少,因此大脑逐渐不健康。

2. 动作游戏玩儿的越多更能刺激尾状核而不利于刺激海马体使海马体萎缩灰质减少。(因为不能促进视觉短期记忆与视觉注意力)

3. 相反,长时间的空间策略类游戏能够增加海马体记忆系统里的灰质,即少刺激尾状核(与海马体对应的大脑组成部分叫纹状体起养成记忆习惯作用)不形成依赖性的习惯记忆,使大脑更将康。

4 文章的中心就是建议多运用空间类游戏的策略机制来增加海马体的灰质进行治疗或者帮助大脑更健康,以及建议动作类游戏多引入策略性的互动机制,避免无脑游戏。

知乎用户 爱学习的席字君​ 发表

长期网游确实会改变大脑结构。

不过大脑结构是一直在变的,赌博,吸毒这些不好的会,健身背书这些积极的也会。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后,大脑会产生新的突触,并不会直接的影响智力。

所以这个说法更多的是配合这两天限制未成年游戏的政策,蹭一波热度,恰一波家长的关注,其实不会从大脑这个层次造成实质伤害。

知乎用户 小艾希 发表

很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叫《网瘾战争》,是一些魔兽玩家拍的,很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一段台词:

我们是玩着游戏长大的一代人

  这么多年来,人变了,游戏也变了

  可我们对游戏的喜爱没有变

  我们玩家群体在这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也没有变

  当我们累了一天,打开那扇月租 2000 块的房门

  却面对的是一个如此畸形的版本时

  我们心里只有无奈

  就像你,杨永信

  你天天叫嚣着魔兽世界让我们沉迷

  没错,我们沉迷了

  可我们沉迷的不是游戏

  而是游戏给我们的那种归属感

  我们沉迷的是这 4 年来的朋友和感情

  是这 4 年来的眷恋和寄托

  这一年里,即便是这样一个畸形的版本

  我们还在坚持

  这一年里,我们每次点天赋

  都会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多十点

  这一年里,我们每次到幽暗

  都会看到对面那座永远没有飞艇停靠的塔楼

  这一年里,我们明知不可能

  却仍不知疲倦地向北极游过去

  游到地图的边缘

  游到连海都没有的地方

  可我们还是看不清那片冰冷的土地!

  在这一年里,我和其他热爱这个游戏的人一样

  认真地挤着公交车上班

  认真地消费着各式各样的食品

  不管里面有没有不认识的化学成分

  我们没有因为工资微薄而抱怨过

  没有因为你们拿着从我微薄工资里扣的税

  住着联体排屋而心理失衡过

  在这一年里,我和其他热爱这个游戏的人一样

  为水灾,为地震而痛心哭泣

  为载人航天,为奥运会而加油喝彩

  我们打心眼里,就不想我们在任何一个方面

  落后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

  而这一年里,却因为你们这些人

  我们迟迟不能与地球上其它国家的玩家一起,一决高下

  为了真心喜爱的游戏

  我们委曲求全,我们被迫离开

  我们冒着被封号的危险去美服欧服

  他们骂我们是金币农民

  我们顶着上万的延时去台服

  他们说我们是大陆蝗虫

  这些何其贬低的称谓

  我们都在默默地承受

  我们凭什么就不能拥有每小时 4 毛钱的廉价娱乐?

  就凭我在国服?

  凭我是国服的魔兽玩家吗?

  你们从小就对我灌输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那现实呢?

  你们已经让我只能暂住在自己的国家

  难道我们精神上的家园

  连暂住在自己的国家,都不行吗?

  拜你们这些砖家叫兽所赐

  现在的赞歌、粉脂、麻药还不够多吗?

  你们除了每天无所事事,养尊处优

  就只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我们指手画脚

  你们想过 500 万玩家一起 “吸毒” 的客观情况

  和这背后所掩盖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吗?

  我知道,他们杀油土鳖的时候,你没举

  他们封推特的时候,你没举

  他们杀饭否的时候,你也没举

  现在,我们连魔兽世界也可能失去

  我也知道,我们都是屁民

  在老太碰瓷、捞尸卖钱、飞车撞人、钓鱼执法面前

  我们做什么,也救不了心爱的游戏

  但至少,你可以在电脑面前举起你的手

  并把你的声音、你的力量

  通过这局域网传给我

  为了我们仅有的精神家园,一起高喊:

  我们是 魔兽玩家!

  我们不敢说话

  就算我们说了

  也会被无视或断章取义

  我们曾经和你一样天真

  以为这里处处是花园

  以为光凭努力,就能触及到理想

  但抬头仰望金字塔顶的服务者们

  手捧着被赐予的 “幸福感”

  退缩到全世界最自由的无路由网

  以低廉的成本互相沟通

  靠游戏来缓解生活的痛苦

  仅仅这样

  他们为了利益,仍然雁过拔毛般地想尽办法

  我们已经习惯了

沉默……

  但这沉默,并不代表奴颜婢膝

  这钟声,会传给你我们的力量

至于如何评价?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

知乎用户 Nosorand 发表

知乎用户 奥蕾迦娜 0032 发表

三年前,一个伟大的人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所以现在央媒发布这种新闻的现象,让我对未来失去了一小点信心

知乎用户 刘振博 发表

众所周知,电子游戏发展的最厉害的国家是欧美和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电子游戏最不发达的在中东非洲等战乱地区。

中国随着各方面的发展,人才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游戏也发展的越来越好。

根据上述可信信息,得出结论:不玩游戏的都是在进行实体 pk 的,玩游戏的反而发展的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云中君 发表

你确定 “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说的不是现在的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教育?

好家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属于了是。

知乎用户 Trind 发表

个人认为,沉迷网游,跟在电脑前面写程序、做设计、剪辑视频之类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过是花了时间费了精力干的事情不同,获得不同的收益罢了。

如果网游会改变大脑结构,那整个社会上用电脑工作的人,都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UvUmeow 发表

啥叫符合潮流啊?瞧瞧人家这站位,这觉悟。

不过话说回来,不能为反对而反对。沉迷网游确实会对大脑造成损伤,这是明摆着的。网游是现实版的斯金纳箱,诱导行为 - 奖励强化 - 重复行为,中间再加入不确定性,这种强化效果来的更猛。

甚至一段时间不玩网游,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戒断反应。这是典型的成瘾症状。

网游的核心是什么?是赌博。网游是披着游戏外皮的老虎机。

单机游戏的机制与此类似,但效果要弱的多。不知你有没有过使用了修改器之后,整个游戏变得索然无味的经历?

这说明游戏的很大一部分乐趣并非来自于游戏本身,而是来自于潜在的奖励。

但单机游戏还是与网游有质的差别。

单机游戏的奖励很快就能穷尽,网游却是无底深坑。

很多单机游戏富有创造性,对大脑有益。像我的世界、异星工厂之类。而网游如果设置这样的元素,先别说服务器受不受的了,只会劝退一大批玩家。在市场的选择下,最终一切网游都是殊途同归:数值、抽卡、诱导消费。

这些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怡情则可,一旦沉迷其中,绝对没有什么好处。

成瘾是人的天性。正是大脑的这一套机制,驱使人们探索未知。我们能够走出非洲开拓世界,这颗贪婪的大脑功不可没。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贪婪的大脑会带来害处。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这就很尴尬了:

[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症,日本组织老年人玩电竞​finance.sina.com.cn/jjxw/2021-05-17/doc-ikmyaawc5785710.shtml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inance.sina.com.cn/jjxw/2021-05-17/doc-ikmyaawc5785710.shtml)

日本一些地方近期在大力推广电竞,其目标人群是 60 到 90 岁的老年人。相关报道称,让老年人通过电脑和游戏机享受游戏乐趣,是因为看好游戏有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效果。

看看官方自己发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的通知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www.gov.cn/xinwen/2019-09/20/content_5431596.ht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ov.cn/xinwen/2019-09/20/content_5431596.htm)

一、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学习,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与社会隔离。

戒烟戒酒是全世界针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共识,

只不过是烟和酒对各地 zf 的利益太大了,而已。


知乎用户 大匠 发表

显然,这是个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专家研究出来的。

知乎用户 博山 发表

一般来说,无论任何新闻只要这着 “有研究报告显示”,而不是直接贴研究报告原文,那么几乎可以断定这份研究报告是不权威的。不权威的意思,就是有可能是某个小学生中学生进行的课外研究写出的作业,也可能是非业内人士写了一篇很外行的业内论文,还可能是某位低学历家长或者低水平教师随便带几个孩子做的一项主观调查。

之前就看过所谓 “有国外某某大学研究人士声称……”,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这所谓的研究人士,其实就是刚入学的新生组的一个兴趣小组而已。而其研究的论点和结果也自然是非常可笑的。

就像题主举例的把游戏和某病症关联起来的研究一样可笑。

至于某专家,大家也都懂了吧,只要不挂名字,这位专家也可能只是一位奥数比赛第一的小学生、也可能是从未接触互联网的八旬老叟、还有可能是某些境外势力培养的奸细、甚至也可能是你家楼下的那条狗…… 反正没名没姓,你又怎么知道在互联网发声并且不对自己发声负责的东西是什么呢?

知乎用户 梁非凡 发表

有研究报告指出,瞎 bb 会让你的嘴巴吐出大便

知乎用户 猛男使用者​ 发表

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期上课的孩子,其大脑结构竟然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大脑结构相像。专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一个人在上课的时候,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知乎用户 悠然的萌新 发表

知乎用户 郑云娘 发表

央视新闻的编辑啥时候这么饥不择食了?

一句没头没尾的话,直接让家长们惊恐不已,让孩子完全远离游戏,避免变成不会学习的傻子。

很好很有效。

但是作为挂着央视名头的媒体,能不能来点实在的,说点有根据的话?

“有研究报告显示”,哪里的报告,怎么显示的,大概数据是什么样的,总得有根有据吧?

啥也没有突然来一句这个,莫非是编辑们自己找素材自己写的稿,或者是上级命令下来写的稿,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伟大的对全天下父母的动员?

我搜这段话,百度前几页全是这篇文章,或者是与之有关的讨论,无一例外。

可以说宣传的力度很喜人。

我不知道这个猜测是真是假,但是既然您都可以用 “有研究报告显示” 来做论证的根据了,那我们进行一下合理猜测,也是很合情合理的对吧?

最后,长期沉迷网游会让孩子大脑更接近老年痴呆,那么中年人由于身体器官组织停止发育,是不是更加接近阿尔兹海默,更加没法玩游戏?

知乎用户 花园静马 发表

这个结论对不对先不讲。但是电子游戏的成瘾性机制,最近十几年是确实肉眼可见的在增加。

知乎用户 愿做人 发表

电子游戏是个简单的反复刺激前额叶以至于分泌超量多巴胺的斯金纳箱。游戏的后果就是,导致家长的奖赏系统失灵。

而家长需要依靠最基础的奖赏系统来管理儿女。奖励没用了,唯一的做法就是无能狂怒。

所以一定是对孩子的心智发育有影响。

但问题本质是,你家 house 大不大,公园大不大的问题。

空间大的话,孩子很难接触到这些瘾品。就像中产喝酒绝对没有下层猛一样。

但问题是,社会正在批量生产下层。

所以,禁游戏有用吗?肯定没用。

孩子全去看抖音了。同样的效果,反复产生多巴胺的神器。

那是不是不禁也很好呢?禁不禁,都不是重点。效果是一样的。但好处是孩子不去看游戏视频,就不会学那么多脏话了。

至于阿兹海默症相似的问题,我很确定,游戏在小朋友的大脑里不会产生淀粉样蛋白。

知乎用户 桜无梦​ 发表

快进到生三胎预防老年痴呆

知乎用户 茶沫大圣帝一世​ 发表

从之前有网友分析那篇公文到这个,很难不认为是上头有意为游戏正名而抛出的简单荒谬结论,目的是让民众自发的去反驳,反正它话也没说死,有关有关,喝水和暴毙显然也有关,只能说这波啊,这波叫因材施教,信你就活该没法玩,不信那之前的一纸公文也管不住孩子,两边都讨好了,还显得很关心家长的意见,岂不美哉?

知乎用户 契罗斯基 发表

我没少打游戏,我战舰世界的总时间 1700 小时,我还在干科研。

知乎用户 午饭男 发表

精选评论

这波啊,这波是一个都跑不了

知乎用户 宁静​ 发表

另外提一句,有些人被媒体忽悠就愿意当枪使。不累吗?

成瘾是一个严格的概念。

一个人喝酒,和酒精成瘾,酒精损害是不同的概念。并不能等同。

大多数玩游戏者根本达不到游戏成瘾好伐?


长期沉溺游戏者的确会出现脑改变,这样的改变不是同 AD 相似,而是与其他物质成瘾患者的脑改变相似。

顺带一提,这研究是杨叫兽做的。

知乎用户 有界非紧算子 发表

对于官方新闻机构如此不负责任的歪曲科学事实,胡乱报道,徒增恐慌,作为一名神经科学研究的博士生,我表示强烈抗议。

我现在最讨厌看到的就是 “据研究表明” 这五个字,后面通常跟着不清不楚的结论,或根本就是错误结论。据研究表明,那什么研究?你的文献引用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呢?私人营销号乱吹就算了,官方机构这样搞我是很有意见的。你可以说因为家长意见大来控制游戏,以平民愤。要以科学之名,要不你有严谨的科学证据,要不整个委员会出报告。我看了一眼新闻可以说虾扯蛋了。

新闻里 “竟然能让孩子大脑结构改变” 这句话我真的绷不住了,什么叫大脑结构改变?是 default mode 的 connectome 变了吗?变了多少呢?孩子的大脑结构一直在改变,要是不改变就不能学习了。至于阿尔兹海默症这我觉得就更扯淡了,阿尔兹海默症那是个退行性疾病,和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小孩子玩游戏是能促进运动协调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都八杆子打不着,我很好奇哪里跑出来的言论,希望有文献,奇文共赏(真有文献人家可能很保守的提了一嘴)。

电子游戏是迎合人类 reward system 的高效手段,确实阻碍了人类正常运动的时间,这个需要学校去纠正。但是人类 reward system 是几亿年进化的结构,还不至于给电子游戏 hack 到不管用。在行为上对于正常人是无害的。如果有行为上的依赖,先看看家长和学校做的怎么样。将孩子更多的课余时间管起来,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推行社会化抚养。其中当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方向肯定应该这样,而不是去管游戏,搞文化产业自杀。


update1:我随手一搜,全是电子游戏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

说实话,我可能有 conflict of interest。我博士的课题做的是游戏治疗各种奇葩疼痛的,因为电子游戏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认知任务的平台。本质上来讲,电子游戏本身就是复杂的高级认知任务。射击游戏动作协调空间感觉全部参与,你可以拿游戏去做 place cell 的实验,这都很拟真的。开飞机训练要上的模拟机那也是游戏。就连赛马娘这种看似弱智的氪金游戏那也是标准的 discrete-tim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你可以搜到大量基于这种简单人物研究 decision-making 的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是会处理各种 uncertainty,比较 reward,寻找最优解,这并不 trivial。所以禁止电子游戏本身就是一个 ill-defined 的命题,很可笑。

知乎用户 画画的花噎菜​ 发表

我从小玩游戏玩到大,一直在被动接受信息,学习成绩还垫底,但也没觉得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差啊。

论理解力,我知乎靠瞎 bb 吸了十万粉,理解能力和辩证逻辑能力总不能差吧。

论想象力,我怼人和画图基本靠的都是联想能力,知乎写文也最爱举各种例子,我觉得我想象力还是超越平均水平的吧。

所以,难不成我原本的智商跟爱因斯坦一样,是网游害得我沦落到了普通人的层次?

那网游真是太可恶了,要不是因为沉迷了网游,这届面壁者非我莫属啊。

得了吧,还怎么避免你孩子得阿尔茨海默症?那是你曾孙子该考虑的问题,你就别为你入土之后的事瞎操心了。

要我看,这专家才真是得了阿尔茨海魔怔呢,黑游戏都黑魔怔了。

建议这位专家赶紧去美国竞选总统吧。

知乎用户 大豆爷​ 发表

要禁就直接禁,还非要绑上科学的名头。

当初为了计划生育,非要说晚婚晚育是科学的最佳年龄,怎么可能呢?人类科技爆发才短短几百年,而人类的基因按百万年计算,而远古时期,人均寿命才多少,怎么可能 20 + 才是人类的最佳生育年龄呢?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现在好了,要逼你生了,真不知道还得用什么科学的名头。

现在为了砍游戏,又开始绑上科学了。这波啊,这波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未成年人。

知乎用户 籽阳​ 发表

所以,是不是打麻将更好一点,又动手又动脑,所以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不得而知…

反正不打麻将可以预防新冠是真的。

知乎用户 野生猫咪 发表

我觉得我可能管不住我孩子打游戏,因为我自己都管不住自己,那我还是别养孩子好了,感觉好花时间,毕竟我都觉得我爸妈好辛苦的

知乎用户 我不做镰刀很多年 发表

没事,反正我们有绿谷制药,再赢一次,oh yeah

知乎用户 deray 发表

其实一定程度上说的没错。现在太多游戏弱保软,自动寻路,自动打怪,我们所说的适度游戏益脑,是玩家能够针对不同的游戏场景大脑不断进行思考计算分析,从而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受到锻炼,现在玩游戏已经变成网红跟风项目了,尤其是以网络游戏,游戏过程多为大量重复机械式操作,不需要技巧,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无脑站桩打出大额数字,包括各种益智类游戏的抄作业,玩家不加自己思考,跟看电视剧没啥差别。

具体的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改变自己的游戏方式和游戏的类型,玩竞技性更强或者思考量更大的游戏,不看或少看完整的通关攻略,就可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同时该类游戏的长时间游玩过程极其需要精神集中和精力消耗,所以游玩时间需适度,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在大是大非面前,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就是笑话。一直在嘲笑观网大师,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我太年轻了,天真的以为唯物主义不是标语。

知乎用户 每日怡见 发表

所有的回答,格局都低了,批判游戏并不是游戏有问题。

而是我国正在进行脱虚向实的经济资源倾斜,游戏抢占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也会影响游戏孩子在技校学技能的进度,学技能不好,结婚就会晚了,生育率就上不来。

所以要摁一下游戏,同时多收点税来补贴制造业工人。

招不到工人分二种情况,一种是低端血汗工厂,就应该招不到人,以后这些都会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生产取代。

还有一种就是技术工人,叫工程师也行,反正都差不多。主要是之前教育没有往这方面倾斜,未来会大力往这方面倾斜,所以以后不会招不到人。

今年 2021 年 4 月 9 日,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做好 2021 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就是以后一半的人去分流。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制造业强国德国,早就开始这样了。

①时代变了

2020 年 12 月 10 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资深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表示:语文是第一大课,语文学不好,其他都学不好。

2021 年 7 月 15 日的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教育高端论坛上,王文湛继续强调了以后教育改革中,考语文将成为核心。

核心风向就是:

1、强化语文,主要考这个。

2、其他学科难度减低。(8 月 30 日,教育部已经开始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强调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

3、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以及音乐、美术,今后这些领域大有发展。(强化理工科基础,科技、制造业立国)

为什么是语文?因为逻辑、理解很重要。很多人可能会说,要提升逻辑,不应该是学好数学吗?怎么会是语文呢?

首先数学确实提升逻辑啊,我完全赞同!

所以为了要提升自己的逻辑,就必须看大量的数学文章,一谈到看文章,我们就是不是…?

对啊,学什么都要看文章啊,很多人认识还停留在,看文章一定就是文科,实际上产业文、科技文、数论文也是文啊,讲清楚这些、理解清楚这些都需要强大的阅读能力。

所以语文很重要。

你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言,这些学科类都是手机上的 App。

而且数学提升逻辑,是提升的宏观逻辑,你提升的宏观逻辑要落实于运用层面,还是得靠阅读理解和写作梳理。

这都不是纯粹的文科,就是典型的理工科工作。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说的是汉语(这也是未来的全球主流语言),是通过汉语这种生动形象的强悍语言来链接世界的,换句话说,汉语相当于是手机的操作系统。

你手机操作系统自主强大,才能让安装在操作系统上面的 App 稳定啊。

美国为什么不封杀阿里?因为阿里虽然强大,但都是以手机应用为主的 App,他没有去深度搞什么操作系统层面触碰啊。

中国的学生,未来要有一个出路,就必须学好语文,这不是回到八股文时代,恰恰是为了彻底告别八股文。

因为传统的学科类考试,才是八股模式。

之前的高考目的就是选拔,而不是为了培养你什么赚钱技能。

②重复性投资,毫无意义

换句话说,很少有人意识到,高考中的学科类考试,究竟是什么意义?

这些学科类项目,对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用,难度也已经超过了全民提升素养的尺度,那么为什么之前还是考这些学科?

就是为了分配资源啊,决定让谁上去啊。

你回忆一下,是不是 80 年代、90 年代,只要有一个好文凭,成为进入管理岗位或者体制内上升去的机会就很多?因为当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很多老百姓眼中的 “香饽饽” 岗位是空缺的,所以你有一个好学历,你就可以上去。

现在这种机会早就 “没” 了,也不是说上升空间没了,而是竞争人数已经远超 “香饽饽” 岗位的数量了,对普通人来说,挤这个独木桥很难了。

说一些主流媒体报道的数据吧:

2016 年北晚新视觉网报道:当时就已经有 4 万余人竞争 5000 北京公务员岗位,最热职位竞争比 400:1。

2021 年 21 世纪经济报道:国家税务总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税务局招录两位一级行政执法员(三),报名人数突破了 2500 人。

下面这个图是全国的竞争程度,你就说看了是不是有点菊花一紧?其实这个事,任何人都没有错,于阶级固化无关,就是一个经济学常识,如果一个收益机会是公开的,那么所有人都会涌进去,直到利润被彻底拉平。

所谓的 “猪周期” 亦是如此,养猪市场的猪肉价格,就是这样循环的,猪瘟→养猪的变少→猪肉涨价→其他人眼馋猪肉赚钱涌入→猪肉多了价格下降→养猪利润降低→养猪的变少…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循环。

估计抢香饽饽岗位内卷一段时间以后,很多普通人就会逐渐放弃这条赛道,等这条赛道逐渐冷却,内卷降低以后,又会重新开始热,反复循环。

③拒绝剧场效应

高考的目的是选拔与分配,而不是教你什么技能,真正学技能是大学分专业以后,或者进入职校开始学的。

了解清楚这点,才能明白为什么高考成本越低越好。

别比什么万米跑步了,咱就跑 50 米决胜负,速战速决算了,要愿比服输。

别老想着开挂,比如假设电影院里前排有人站起来,最终就是所有人都被迫站起来,这就是毫无意义的内耗社会资源,也称 “剧场效应”。

你反复学习选拔的 “八股文”,对你就业没有帮助的,反而是拉高了选拔成本。

现在有学生动不动做作业到 11 点,但是你确保没有更能卷的人吗?万一很多学生开始搞每天都只睡 3 个小时的 “魔鬼” 学习路线,请问你孩子怎么办?那想赢就只能别睡觉了呗?

只要杜绝了 “剧场效应”,以选拔为目的的高考就不会再是吸金机器了,而是一个简单的选拔过程。要么就你孩子简简单单上去了,要么不能上去就认了吧。

在 8 月 30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对中小学提出如下要求:新学期要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 “5+2” 等;部署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降低学生考试压力等工作,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教育部还提出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等措施。

结果这个新闻,在 B 站上面一堆恶评,我不得不感叹一下人性。

高赞评论也是非常的负面。

我只能说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也是真正的改革进入深水区。

减少内卷,拒绝剧场效应,就需要踩刹车。

而人性的弱点是什么?就是大家都希望别人刹车,但是自己加速度前进,所以这一次,群众自己既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受害者。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没有房子,就希望房价暴跌,但是如果真有十套深圳的房子,态度肯定就 180 度逆转。

能超越自身局限性的人,终究是少数。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经济会需要国家调控才能发展的更好,因为私人、私营企业都是有局限性的,只能对自己负责,却无法改善整个生态。

现在军备竞赛有多严重?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的调查,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 67% 睡眠时间不达标,17% 书面作业总量超标。

睡眠是发育与健康的关键,根据中国临床营养网资料显示:

1、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身高。

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排名第一,超出了运动和饮食。人脑中下丘脑组织能分泌一种促进儿童发育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两个时段分泌最多,分别是 21:00—1:00,5:00—7:00。

不过并不是一到晚上 9 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一个前提: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分泌。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 1 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如果继续这样熬夜军备竞赛下去,全民都可能变成小日本。

2、影响脑细胞,间接导致智力下降。

睡眠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造成记忆力下降,对问题的反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孩子早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会帮助大脑畅快运行,增强记忆力,读书时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继续这样熬夜军备竞赛下去,中国整体国民智力可能下降,说夸张点就是,如果智力下降太猛,可能以后基本就告别研发芯片了。

不能再熬了啊!

这样下去整个国家可能重新变成 “东亚病夫”,因为身体彻底垮了,经济质量也会越来越差,全部都把钱花在看病吃药上面了。

但是要个人自发抵制军备竞赛可能吗?绝无可能。

所以只能国家强制所有人在一个尺度内竞争,强制降低游戏难度,一部分舆论肯定会骂,因为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

④政策的根本性逻辑是什么?

目前所有教育改革的根本性逻辑就是 3 点:

1、把选拔人才的成本,给打下来。

2、为生娃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3、从选拔教育转变成为终身学习模式。

前面说了,1 和 2,现在来说说 3。

根据司长王文湛的表述,以后除了语文之外的基础教育,都只会越来越适度,难度会下降很多,为什么?

因为社会已经巨变。

十年前是电脑端互联网时代,现在是手机互联网时代,未来下一个十年,甚至 5 年,都没人说得清是什么情况?在科技发展繁荣的今天,变化太快了,如果我们继续培养大量同质化人才,这些将来就是注定内卷,直到行业被淘汰。

现在是 5G 还没有大面积彻底推广,6G 已经正在研究了,碳中和、新能源都在路上了,没人说得清未来什么样。

过去那种靠一个传统模式,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已经彻底的过去了。终身学习需求已经成为铁一样的事实,所以教育的逻辑也就变了。

现在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同质化人才,而是培养自学能力。

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教材今年出,你信不信一年都不需要,就三个月脱节市场,教材就过时了。

这种情况下,什么教材都没有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强化你的学习能力,对,学校的基础教育不会再死磕教你学习某一门学科,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

面对一个陌生的知识点,如何几天之内通过学习搞懂?

有这种能力的孩子,进入市场工作以后。

他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也能通过几个月到一二年的时间内,很快就摸透如何进入新兴行业。

现在的互联网信息是很发达的,时效性资料、丰富的文献,查询非常方便,如果你语文阅读能力很强,一个对阿富汗一无所知的人,理论上只要十天狂看相关资料,你就能成为阿富汗问题的小专家。

你不要觉得 10 天很短了,现在互联网信息极度发达,收集文献、资料的收集成本已经等于 0 左右了,你只需要认真学就好了,10 天能看很多东西了。

这种能力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工作能力,也就是从不变到变,从农耕到游牧化,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什么行业赚钱,就马上学习,然后入门切入。

传统教育成本为什么高?

就是产学研脱节,学习的内容和市场脱节,但是也不可能不脱节,因为只要是教材,就都有时效性,而现在信息更新太快了,快到了教材本身都快没有用了。

所以最终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缩短一切与强化学习能力无关的科目。

包括为什么之前两会有声音传出要弱化基础教育中的英语?

我看见过很多相关的分析,格局都低了,还在讨论什么英语有没有用这种 “废话”。英语是全球主流通用语言,重要性是暂时不可替代的。

但是基础教育中,可能趋势还是弱化英语,因为学习方法要正确,不能继续浪费时间、金钱了。

全民从小开始学英语多少年了?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还是学成了哑巴英语?甚至很多人小时候学英语精力花费很多,长大了全部忘记了。

说一个官方报道的尴尬数据,让我们来看看国内英语学习有多么的 “高效”。根据中国网报道,中国起码有 4 亿人学英语,但是能无障碍交流者只有 3%,熟练度亚洲倒数第二。

就是因为方法不对啊,英语是工具语言,他并不是我们的母语。高考的目的也就是选拔,在选拔模式下,英语最终一定会变成八股的一个类目,为选拔服务,而不是成为你的工具需要。

最终官方数据证实了,在选拔过程中进行的英语学习,没什么效果,倒是浪费了很多钱,差不多每年要花 300 亿,大部分中国人学生学习英语都超过十年,这样的负担,很明显对生孩子不利。

十年什么概念?根据报道,张震为拍《一代宗师》,练成八极拳高手,总共也才花了 3 年时间。

中国人学十多年英语,结果能无障碍交流者只有 3%…

英语很难吗?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英语被美国 FSI(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评为难度 1 级,是最全世界最 Easy 易学的语言。从基础入门到顺畅沟通,FSI 认为仅需要 575-600 小时(约 2 个半月)。

是不是很气人?充分说明了,学语言要经常用,不用就忘得很快。

除了中国人英语水平没有涨之外,价格倒是越来越贵,最夸张的例子就是北青网报道有父母贷款 132400 元供孩子学英语。现在英语培训有多贵,家长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这就是黑色幽默,而且更搞笑的是外贸圈:

很多做外贸的,之前就不会英语,但是做外贸就几个月,很快就英语口语很强了,为什么?原因不复杂啊,天天用呗,而且现在翻译软件非常发达,你只要天天用英语,配合以翻译软件辅助,不用太长时间,你英语口语就会很强了。

而且现在的同声传译工具已经很发达了,发达到了翻译专业的就业率都被严重冲击了,今年东京奥运会,记者靠同声传译软件工具完全可以实时采访。

所以今年两会,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再将英语设为和语文、数学等同的主课,当然这个事还在争议中,目前国家是还没有取消英语地位,说取消了的是谣言。

但是趋势可能会是降低英语在义务教育中的份量,增加英语在相关大学专业的考核。让学生用合理的成本,好好的掌握英语,可能就是未来的趋势。

为什么要搞这么多操作?我想今天的几个热搜已经说明一切。

其实整个政策,就是一个脱虚向实的过程。

如果你真的有价值,以后就是强化的对象。

但是如果纯粹只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证明你这个产业的效果,那你可得注意了。

还有个发展中的消息,就是 “成都大学合并四川科技职工大学” 这个事,光明网说要合并,其他主流媒体说暂时不确定,这个事只能说我写稿的时候,存疑。

但是我倾向于认为中国整体的部分大学合并成为职业学校会成为趋势,这个新闻本来也是热搜,但是主流媒体发了以后又删除了。

有二种可能:

1、报道有误。(但是光明日报网站目前还没有删除稿子,没有撤稿,只是撤了热搜。)

2、通知一下,然后删除,怕有些家长的情绪缓不过来,我孩子怎么能读技校呢?放心,肯定会读的。

从 6 月 7 日教育部的消息来看,我感觉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立国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毕竟制造业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精髓。

中国制造业的强化,也不会因为少数人的矫情而停滞脚步,最多就撤个热搜安慰一下。

有些总想当人上人的思维,这种老毛病要改一改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工人阶级创造的公平社会,通过解放生产力来发展文明,我知道很多人暂时不适应,但是这不是坏事。

因为,总有一个开始吧?

我也并不认为工人待遇不好是一个问题,因为那是前十年的思维看现在,现在开始资源是核心倾斜制造业,待遇提升是必然,没看见很多大企业加班已经取消了吗?最高法都宣布 996 违法了,改变已经开始。

大家一起陪我的国逆袭吧,加油,中国制造业!

还有,不要一说制造业复兴,一堆人就想到什么去工厂做流水线。

流水线未来只会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淘汰,需要的是有知识的技术人员,比如说程序员吧,很多程序员以为自己不是农民工,其实国家早就定义了,大家就是新农民工。

以后的新农民工,新技工不会搞什么流水线,这玩意早就要淘汰了,都是留给自动化替代的市场,别一说制造业,就马上脑补工厂流水线,这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王司长说的很清楚,新技工玩的是科技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等等高科技,流水线国家不需要。

培养这些人的方法也很明确就,就是把大学资源合并进技校。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知乎用户 谷为陵 发表

BBC 那一套真是让你给玩明白了。

先预设立场,然后翻箱倒柜找论据,最后放一个不说名字不带链接的 “研究报告”,引用不知道叫什么的“专家” 发言,后面就全靠自己发挥了。

真是好学生啊,BBC 后继有人,就是人家 BBC 外宣口做的那么成功,你怎么就那么拉垮呢?

Y 媒还是要学习一个,不要老想搞个大新闻。

你要跟 BBC 学的还很多。

知乎用户 尼奥克斯 发表

我咧个乖乖,作为一个资深网游玩家真是把我吓死了。看来以后真的要戒了游戏跟这些媒体的价值观去打麻将了,至少到现在为止媒体都认为打麻将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还不会改变大脑结构。至于输多输少、打大了犯不犯罪⋯⋯那不就是预防老年痴呆的诊疗费么?

知乎用户 光与影的平衡 发表

这种新闻看多了才会改变大脑结构,玩游戏不会。

知乎用户 跑团邦 发表

“媒体?

哪家媒体?

媒什么体?

体什么媒?

什么媒体?

媒体什么?

哦,媒体没说什么啊?

那没事了。”

知乎用户 红红红茄子 发表

要素很多啊!

为什么出台新规?

家长苦不堪言,国家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会改变大脑结构?

任何事情沉迷成瘾都会有害,研究报告不知道放哪里了。

监管有效吗?

没有实时人证统一一切都是免谈。(人脸识别真的要放给企业?)

老年痴呆是孤独的,只知道死读书的又叫书呆子,网游成瘾的人缺乏正常的社交,感觉这才是呆的通病。

至于如何避免,不成瘾不就得了。

知乎用户 欢子 发表

我侄子学习很好,游戏也玩的很好,他发现他那些游戏玩得好的好友里面大部分都是 985211,后来他一边打游戏一边问物理题

我从小没玩过游戏,是个别人家的好孩子,最近几年因为开民宿,接触到小孩,所以特地研究了一下吃鸡

然后发现,游戏这玩意就像打篮球,如果随手拍两下就叫打篮球,那遍地都是篮球高手,而如果按照打比赛的标准衡量,真正的打篮球那是相当难的

所以打游戏这玩意,低层次不叫玩游戏,高层次的玩游戏难度跟考清华北大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觉得与其限制游戏,不如启发孩子去玩真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来体验高层次的思维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在游戏中只停留在低层次方面,只能证明这个孩子天生脑子有问题,这个问题也不是游戏的问题,而是孩子本身的问题

至于政策制定者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政策,我觉得跟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游戏相关的

他们本身玩游戏只停留在低层次,所以觉得游戏不好,而高层次的玩游戏是什么样,他们肯定不知道,没有任何体验

也就是,一群在游戏中被证明智商低的人,在制订关于游戏方面的政策。。。。。。

PS,我玩游戏好几年,都是为了研究游戏,天知道我有多痛苦

尤其是练了很长时间,却被一个小孩灭队

或者和小孩组队,我都没看见人,小孩就把人杀了,然后招呼我,叔叔,过来舔包

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最后吃鸡的那一刻,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知乎用户 山栀 发表

“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想象力、思考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会极大损害智力发展。”

ummmmmm…… 真的不是在高级黑嘛

知乎用户 柴健翌​ 发表

《长期沉迷建政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兹海默症相似》

句式有了,可以套进去了

知乎用户 呆萌猎​ 发表

长期呼吸的人会死亡,

大气是剧毒物质。

建议媒体,砖家,叫兽,

戒氧

知乎用户 繁星若尘​ 发表

根据我的观察,得老年痴呆的,基本都是小时候不玩网游的。

知乎用户 陈小槑 发表

一群国际舆论战场上的战五渣,关起门来欺负未成年人居然欺负得如此卖力。

我只能说: 总座高见。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老实说,长期沉迷啥都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孩子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他需要不断地变换脑子摄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摄取不同的信息,不断接受不同的刺激。如果前提是 “长期沉迷”,那不光网游,长期沉迷数学题也一样,同样会改变大脑结构,只不过与什么症相似不一定。

就好比有的研究说一个人一个月时间,只吃汉堡,最后终于身体有了问题…… 然后以此证明汉堡对身体有害……Excuse Me? 这种身体有问题的原因不是因为汉堡有害,而是因为你只吃汉堡而没吃很多该吃的东西好吗。你不信你一个月只吃人参,那特么身体也会有问题,你能就此证明人参有问题么?

这就是一种理解逻辑的问题。

知乎用户 瞻云​​ 发表

谢邀。

玩游戏算啥,难道你们不知道每天多看一小时电视,大脑灰质体积会减少 0.5%,和中晚年期脑萎缩率一样 [1]

另外,我建议大家晚上都别睡觉了,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你的大脑细胞会缩水 60%[2]

其实,每天多看电视,灰质萎缩的,针对的其实是中老年人。

关于央视新闻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把长期沉迷网游和阿尔茨海默症挂钩在一起。

科普几个知识点:

1、人的神经元虽然寿命很长,便从出生开始,就有神经元不断死亡。(14 周时数量达到顶峰,22 周以后则开始减少)

2、虽然绝大部分神经元是终生制的,但人类的嗅球和海马体的神经元会不断再生。

3、灰质内不仅仅有神经元胞体,还是突触连接。灰质减少,并不一定代表神经元死亡,也可能是发生了突触修剪,大脑的突触连接被改变了。这就是大脑的突触可塑性。

4、当经历教育或者学习(广义上的,甚至包括游戏),我们大脑的结构就会改变。注意,这里的改变是个中性词,极可能是好的改变,也可能是坏的改变。因为你的大脑,总是为了你的生存环境而适应的。而游戏种类千差万别,可能是策略的,也可能是单纯刺激你大脑多巴胺分泌的。

5、你越年轻你的大脑可塑性越强。

6、阿尔茨海默症最主要的诱因在于β- 淀粉样蛋白等长期沉积对神经元的毒害,从而形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7、哪怕是纯多巴胺类游戏对大脑灰质产生影响,看核磁成像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症大脑,但二者也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从微观层面上,前者可能仅仅是突触连接的改变,影响了大脑灰质。而后者,是神经元被毒害了,是终生性不可恢复的,玩完了。

8、深度游戏成瘾,且缺乏对游戏的自我控制,的确有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第 11 次修订国际疾病分类 (ICD) 种,认定是一种精神障碍。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也纳入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3]。当然,这里的精神障碍,类似于强迫性赌博 [4]。相当于你玩游戏都玩到恶心了,但大脑内的内啡肽依旧让你止不住地去玩。和为了乐趣的主观去玩,已经是不同的状态。这个需要大家甄别。

参考

  1. ^Moderate-to-high TV viewing in midlife linked to later cognitive and brain health decline. Medicalxpress, MAY 20, 2021
  2. ^ 华凌. 睡眠时大脑废物清除系统最活跃 [J]. 科学大观园, 2014, 000(003):32-33.
  3. ^“Conditions for Further Study”.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 September 2014. Retrieved 31 August 2014.
  4. ^[1] Lerman S F , Kozlova E , Soffer M , et al.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J]. 2012, 18(supp-S2).

知乎用户 曾游客 发表

不不不。。。成年人也会受影响的。

所以以后禁成年人的时候自然也是为你好。

早该管管了!

知乎用户 人类最古的云玩家 发表

央视和 BBC 之流在根本上也没什么区别,说到熟悉的领域的时候底裤终于露出来了。

知乎用户 摩擦起電 发表

要禁止就所有小孩都别玩或者限时。

哦,特别是鹅猪的垃圾换皮网游。

知乎用户 sundelin 发表

谢邀!

看了之后想笑:央视这个焦虑贩卖地不够味啊!

首先是大家一致批评的:哪个专家说的?哪个研究报告显示的?能让人瞅瞅原文发表在哪里不?

其次,如多位大佬如 @喑正青春 @单词少 @Phosphates@长嚣 @有界非紧算子 @Richard Xu 等所指出的,如果央视参考的这个将游戏和老年痴呆连接起来的论文是 West 等人 2017 年发表在 Molecular Psychiatry 的文章(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mp2017155),那可真是够冤枉的!人家只不过发现与记忆有重要关系的海马结构受个人经历的影响——不同的游戏类型和游戏策略对海马的灰质体积有不同效果。而且这个研究并不是针对 “长期沉迷网游” 的人。这篇文章里唯一提到老年痴呆的地方是说:考虑到老年痴呆,以及帕金森、精神分裂、抑郁症之类的疾病患者都呈现较小的海马(这可能和记忆功能的紊乱有关),那么在用游戏训练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时,那些可能导致海马进一步缩小的游戏就不太合适了。

再次,那么 “长期沉迷网游” 的人的海马会怎么变呢?一篇 Yoon 等人 2017 年发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的研究(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6057-7)报告说那些有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的人的海马要比健康对照组更大,且症状越严重海马越大——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这一结果直接就把网瘾推到老年痴呆的对面去了!——网瘾者不容易老年痴呆!哈…… 哈…… 哈……

又次,如果网瘾真的和缩小的海马有关,我建议央视不要扯老年痴呆。毕竟反面证据太多了!一堆研究都在说老人家玩玩游戏真的可以提升认知功能,从而可能对抗(或缓解)老年痴呆之类的顽症。况且你一个青少年网游,一个老年痴呆,年龄差别太大!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硬扯上关系太过牵强。我有一策,可使众人焦虑若狂,恨不得把游戏赶尽杀绝!!晒晒本人 2018 年发表在 Depression and Anxiety 的研究(共第一作者出来做宣传,也勉强说的过去吧;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da.2283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海马比对照组小!要说网瘾和老年痴呆有关系,还不如说和 PTSD 类似呢。有人可能要问了:PTSD 主要发生在战争、车祸、地震、海啸之类极端的灾难之后。游戏跟这个有类似之处吗?我可以建议央视往这个思路上去吹:现在游戏里一天到晚打打杀杀,画质也越来越高。玩家沉浸在虚拟的杀戮之中,杀地球人、杀外星人、杀各种妖魔鬼怪,血浆横流,头颅肢体乱飞。他们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经受了类似于战场厮杀一般的心灵创伤,从而有发展成为真 PTSD 的潜力!哈…… 哈…… 哈…… 我真是太能吹了!不过怎么也比什么 “被动接受信息…… 得不到训练……” 之类的解释强很多吧。

最后,国家政策和媒体的宣传不应该依赖于单个的研究报告。因为一般的研究局限于目的和手段,得到的结论不一定能推广到更大的人群之中去。即使是上面提到的两篇其他研究者的报告,每组受试者的个数也不过 20 人左右,结果很容易受到受试者特征及脑成像数据采集 / 分析方式的影响。当然,上面我的研究样本已经大多了(PTSD=142,对照 = 282),更有代表性一些。更大的样本一般来说会更好地描绘一般性的群体特征。等手头的这篇文章发出来了(PTSD>1300,对照 > 2000),我应该能更有把握地说 PTSD 是不是真的和网瘾有关系了。

央视不如请我去吹…… 得加钱!

知乎用户 我只是小可爱啊 发表

真的,以后少看这种新闻就避免了

知乎用户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发表

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下限,为了找借口不惜使用标题党。

总而言之,我只能说,在努力丧失合法权这件事上,某些人始终都令人难望项背。

有这样的队友,我真的心疼那些不余余力给这政策想法设法找理由证明英明的人们。

太难了,真的,太难了,除了防止背刺,更要防止队友犯傻啊。

知乎用户 Pascal 发表

是时候请出这位老爷来推翻这个定论

85 岁不仅坚持打游戏,打完还能把通关过程完整描述,甚至还用纸笔记下游戏攻略和心得!!

打个游戏还扯到阿尔茨海默症???放 P!

以下是关于他的采访

[85 岁的硬核骨灰级玩家,和他的老年生活范本 4 赞同 · 0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081046)

侵删

知乎用户 魔法少女小爱 发表

长期沉迷桥牌呢?

知乎用户 冲啊冲啊啊啊啊 发表

有研究表明,长期维持高房价会改变成年人大脑结构,大脑倾向分泌愤怒因子,诱发其暴力倾向。

同时高房价还会改变成年人身体结构,男性会患上短期萎软长期无精的症状,女性会短期经期紊乱长期绝经的问题。

长久保持高房价还会改变社会结构,愤怒的人们可能影响社会秩序,出生率快速下降会形成老龄化社会。

知乎用户 Fisher​​ 发表

真是个轮回啊,又回到 90 年代那个,“玩游戏到底是不是有益于身心健康” 的大时代里去了。

他们不再说精神鸦片了,现在说会导致你脑子不正常了。以后没有游戏了看看是不是世界就美好了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开始对短视频开始讨伐,会有那么一天么?

对了,这到底什么人做的什么研究,论文数据到底在哪,我还挺想见识一下的,学习一个,真的。

知乎用户 阚心 发表

每次刮起一阵风时,二流媒体就开始群魔乱舞;

之前那阵风的主题是 “节约粮食”,

小年轻吃火锅点了三份小料被媒体质疑浪费;

再之前那阵风的主题是 “干湿垃圾分类”,

市民丢垃圾时没把剩饭残渣分干净,被批评不守规矩没素养;

笑话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现在这股风的主题是什么?

“游戏是毒药”,所以只要关于游戏的一切都是有害的,就算小孩子拉屎便秘了,都得说是玩游戏生气把肠胃憋坏了,说你有毒你就有毒。

建议以后把新闻联播和观察者网等频道的节目 24h 循环播放,给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孩子才能拥抱美好的未来,我们又赢了一次,赢麻了。

知乎用户 任性龙虾 发表

你和父母说今天一个非常好的发小从外地会来,我们很久没见面了,今晚准备聚一聚,晚上就不回家了。

父母听到的:老头老太太你们听着!今天俺就是不想好了!晚上外地回来了一个狐朋狗友!

臭鱼烂虾!猫了狗了!虾兵蟹将!是杂七杂八!回来就是要使劲勾搭我去喝那个大酒!

光喝酒不行!还得整点儿歪门邪道!今晚必须整点儿事出来!再一起研究研究如何才能让一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房 倒 屋 塌!!!

什么醉酒情感纠纷,半大小子十个八个打到一起,说的就是我们这帮人! 今晚必是一场不眠之夜!日后你们老两口若是还想见到我,那就只能探监了!!

该咋是咋,今晚就是刀光剑影!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我必是那二两 NB 散,不服天朝管!!!

接下来的场景就是混合双打:

慈母手中剑,

孝子身上劈,

每秒十八下,

刀刀出暴击,

父见子未亡,

抽出七匹狼。。。。。。。。。。


媒体称 ” 长期 “ 沉迷网游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与阿尔茨海默症相似。

家长看到的**:” 玩游戏 “**会得老年痴呆。。

知乎用户 zero gravity 发表

这波我熟,我做梦都记得碎片东部几栋楼的户型

知乎用户 sword​​ 发表

其实要只是媒体还好,毕竟拿类似的事情乱讲的营销号也不是一个两个,知乎都天天给我推。央视一本正经的说出来属实有些奇妙

知乎用户 大板牙儿 发表

第一不能相信的就是媒体

第二不能相信的就是专家

第三不能相信的就是研究院

第四不能相信的就是慈善机构

如果一直相信,那么你就已经是阿尔茨海默症前兆了

知乎用户 丰竹耘​ 发表

出台一条政令,引发大家疯狂吐槽,接着媒体写文找补。何必呢,哪怕先写文铺垫,再出政令也行,起码更符合做事的顺序啊!难道出这条政令时就根本没想到网络这么多反对声?

对这一波操作我不禁想问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想不到网络会有这么多反对声呢?二是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找补能说服人呢?

也许答案根本不重要,诚然,权力可以主宰一切,但权力真能解决一切(问题)吗?解决问题更靠的是对问题理性审慎的思考与调研。

知乎用户 八阵之法 发表

大脑的政治觉悟很高。

知乎用户 kirito 发表

是不是每多生一个孩子就能改变大脑结构,让智商翻倍?

知乎用户 戴汉君 发表

恰恰相反:

对于多数人来说,除了 “读书” 以外,“玩游戏”可能是唯一用得上大脑的地方——这种倾向,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

不信?请你回想一下:

到点了要吃饭。

有感觉了要 wc。

看到强者要么瑟瑟发抖、要么抱其大腿。

多数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是重复劳动。

这些事需要大脑吗?

知乎用户 kaveil 饼 发表

研究报告不知道是否真实,但是网游,以及游戏的确会固化小孩的思维能力,扼杀他们的创造性。

现在的小孩一回家就是动画片、游戏,研究的也就是游戏装备怎么搭配。

而我们当年缺乏游戏的时候在干啥?

用晾衣杆的钢管和汽车钢珠做出了古代火铳的效果,甚至在缺乏火药——火柴头用太多了家长发现,鞭炮平时又弄不到——的情况下,自己研究出了替代品。

自己烤竹片做弓箭,当然还不知道用百度,完全自己鼓捣出来的。做出来的弓箭 30 米外依然有威力,就是准头太差,射出去射到啥完全靠天意。

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是初中那会儿沉迷街头篮球和魔兽争霸,说不定我都能鼓捣出简易 RPG 来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现在的电脑游戏和当年的鸦片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忘尘宇 发表 有人玩游戏醉生梦死,禁游戏 有人喝酒醉生梦死,禁酒 有人赌石醉生梦死,禁玉 有人斗蛐蛐醉生梦死,禁蛐蛐 有人打扑克醉生梦死,禁扑克 一北漂青年上班得了尿毒症没钱治疗在医院等死,要不要禁上班?还是禁北漂? 汽车每年撞死 …

“精神鸦片”本是懒惰者的“精神鸦片”

2021年8月3日早上,《经济参考报》发布了文章《“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引起轩然大波。 我们Gamker是游戏媒体和开发团队,而我自己又是曾经被游戏“耽误”了学业的人,结合两种身份,我想以不偏袒任何一方(自认为)聊聊这篇文章,并提 …

假设所有游戏都关了,学生们都会学习吗?

知乎用户 护士衫下​​ 发表 题主怕不是 20 后吧…… 电子游戏才有几年,以前那么多年没电子游戏学生们就不玩了么? 或者你这么想,把你见过的现在电子游戏的这些类型,其参与者全都变成真人的话,会是怎么样个景象? 而这些,就是广大七零后至九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