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会让更多人吃上预制菜 | 舆论手札
原创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西贝这件事,只从舆论角度只能得出道德上的结论,因为道德的各执一词,所以很难看清楚。迄今为止,人们陷入了跟随罗永浩打贾国龙、骂西贝的队伍中,让所有人都超越这种激化情绪很难,但有些人可以想想:这场舆论究竟带来了什么 …
原创 有竹不倒 竹不倒
一
刚刚瞄了眼西贝的致歉信,没看到诚意,只看到些伪善。
要真是诚心致歉,为什么不在问题刚被消费者指出来的时候致歉。
形象点描述就是,一把刀抵着你的脖子让你喊“承认错误”,刀成功了!
可如果不是有把刀抵在那里呢?
换句话讲:如果指责西贝大部分用的都是预制菜,而且又贵又难吃的不是罗永浩,而是一个普通人呢?
大概率剧情会在“西贝起诉”的那一集直接结束,而非现在这么洋洋洒洒一大篇“致歉信”,要如何如何改变之类。
二
有的人原本就比较讨厌罗永浩,再加上胖东来也帮西贝说话,于是这次事件发生后,讽刺老罗“为蹭流量”,如何如何。
但事实摆在那里,其实很简单。老罗干了什么?花钱吃了顿饭,然后吐槽了一句: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顶多就是消费者消费完之后,给商家打了个差评。
就这,结果商家要起诉顾客,即西贝的老板贾国龙来了一句:“我们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这是什么意思?烂还不让说了吗?说了还要被起诉?
于是,闹剧上演,大量网民力挺罗永浩,还有大量在冷笑着看戏。
可我要说一句,您先别冷笑,别说什么狗咬狗之类的话,这种时候人们应该多些站在罗永浩那边,因为大家“消费者的身份和权益”,应当是相同的。
如果这次罗永浩“没赢”,那么以后换成普通老百姓来当那个“消费者”,还能打差评吗?
你打一个差评,大一点的商家就要起诉你。这要是更大一点的商家,你猜会怎样?
比如不是餐饮,换成手机、汽车、药酒之类,会如何。这一点,90%脑子正常的人都深知答案。
三
事实上,罗永浩和西贝这次的矛盾可以算得上相当中规中矩了。罗永浩无非就是说预制菜不好吃,非要说他还有话外之音的话,那便是“方便面你就卖方便面的价格,别挂个手拉拉面的名头,价格翻了几十倍。那与诈骗何异?”
这要求和评价,显然一点也不过分。
可即便这点要求和评价,有些人都接受不了。
这是目前餐饮市场上极其严重的积弊沉疴,一些商家、甚至不是“一些”而是“很多”,很多商家明明给你蒸预制菜吃,还不告诉你。不仅不告诉你,卖得还死贵死贵。
之前去沙县小吃吃了一碗香菇滑鸡,偷摸瞄到厨师把预制菜包丢进了沸水里。网上卖二十块钱好几包的东西,他当新鲜的卖给你,20块钱一份。
更讽刺的是,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四
今天西贝的“致歉信”发布后,罗永浩的回应也非常快: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们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
别看老罗这段话很随意,其实意思已经巧妙的表达出来了,预制菜和非预制菜的税率相差有一倍之多,也就是说,用非预制菜的名头给顾客吃“预制菜”,不仅是在顾客身上挣更多的钱,还包括税率上。
并且,老罗这段话第一句的意思就是“道歉是无诚意的,也改变不了犯错的事实”。贾国龙的傲慢大家都看在眼里,用预制菜忽悠了别人那么多钱,现在一波三折,被刀架在脖子上了,被迫无奈道个歉,居然还表现出自己很委屈的样子,该委屈的究竟是谁?
所以别看西贝道歉了,下一次换个普通人去指责、点评他们,不引起舆论可能还好,如果引起了舆论,起诉仍旧是第一步。
这种可怕的现象,早就应该受到关注和清理了。但事实是,它们一直存在,进而也导致人们只不过对一些品牌进行评价,也需要无比晦涩的言语。
没办法,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罗永浩那样的名人效应,“胡乱”评价,可能就是被起诉,甚至带去牢狱之灾。
原创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西贝这件事,只从舆论角度只能得出道德上的结论,因为道德的各执一词,所以很难看清楚。迄今为止,人们陷入了跟随罗永浩打贾国龙、骂西贝的队伍中,让所有人都超越这种激化情绪很难,但有些人可以想想:这场舆论究竟带来了什么 …
既然公众普遍不相信“预制菜”,各方定义也不相同,也就说明,大家说的不是“预制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比如消费欺诈,比如食品安全,等等。 撰文丨任大刚 就网红罗永浩和西贝老板贾国龙的争论,一个从事餐饮业的朋友在他的朋友圈给贾国龙出主意说,只要 …
原创 云无心 果壳 预制菜这事儿,时不时就来一波流量。最近的这一波,由两个“超级流量发动机”引发,吵到了各个平台都刷屏的程度。 图源:图虫创意 那么,大家到底在吵什么?双方都觉得委屈不满,都在抛出质问与呼吁,背后真正的关切点是什么? 为了更 …
知乎用户 暖暖 发表 真是死哪里讹到哪里啊! 世风日下啊! 借个厕所,人没了,商家就得赔 21 万, 这个逻辑要是成立,以后谁还敢开门做生意, 不如在门口挂个牌子:内有监控,谢绝借厕,生死自负。 事情发生在广东佛山,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黄某 …
知乎用户 暖暖 发表 真是死哪里讹到哪里啊! 世风日下啊! 借个厕所,人没了,商家就得赔 21 万, 这个逻辑要是成立,以后谁还敢开门做生意, 不如在门口挂个牌子:内有监控,谢绝借厕,生死自负。 事情发生在广东佛山,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黄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