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金公司被爆员工人均年薪 115 万?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钢镚系扫地僧 发表

金融企业无论多么头部,其核心竞争力永远都是,牌照!

前业内人士来答。绝大多数非这个圈子的人很难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金融是体制内能量在体制外的变现!评论区好多拿中金比作互联网圈里的大厂,too young to simple!实际情况前者的咖位要明显比后者高几个 level 都不止!前者是国家队,是()!后者是民营,无论多辉煌,都是讲错一句话就可能翻车的玩意儿,为什么说 1 公币 = X 私币?那是因为体制的现金流近乎永续,因此可以以人的生命周期为长度进行折现,体制外不行!那么作为体制影子的金融,**其现金流也比动不动就被毕业的大厂要稳定的多!三中一华这样的头部金融企业不仅绝对收入比民企天花板—腾讯高,如果考虑考虑现金流的稳定性,实际上月入 20 万以上的大厂码农才能和头部券商基金的交易员画等号!众所周知月入 20 万以上的码农可谓凤毛麟角,但月入 10 万在三中一华的头部金融企业却是平均水平!毕业五年的大头兵基本都有!中信投行应届起薪就 3.8 万 / 月了!

**金融是什么体制的影子?是财政!**准确来说金融不是一个行业,起码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如果非要类比,它与财政更为接近。就好比任何行业的终点(也就是盈利)都是要交税,任何行业的起点也就是资本都需要融资,换言之金融链接的是各行各业。

金融的高薪怎么来的?首先兄弟,你是不是以为 8 万已经很多了,我告诉你吧,这个水平放在三中一华里还是中等偏下的!财报都是公开的,人均百万薪酬在头部金融企业可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但请注意!虽然来钱极快,但金融挣钱的原理和码农完全不一样。挣钱大体来说有两条路,其一是凭本事挣钱,其二是靠地位挣钱,码农是前者,金融是后者!为什么金融好挣钱?因为它关乎每一个人!体量巨大且无法逃避(富兰克林说过,人有两个东西逃不过,一个是死亡,一个是税收,金融的本质是后者),普通人很难想象金融圈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最巨无霸的贷款,它们光业务计算单位就是 “亿”,这是普通行业难以想象的!正因如此,金融业务的一点点小的波动都意味着巨大的收益或者损失,为什么顶级天龙人后代多在金融系统?因为这是()变现最容易的地方,损失了计划经 J 社会承担,收益了就市场经济个人独享,这种不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金融乃至一切垄断领域容易被大众百姓反问一句 “凭什么” 的根源

正因如此,你在这个行业很难看到民营资本的渗入,**金融是比能源、运输这样的支柱性行业更重要的多的行业!**众所周知,在鹅城一切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动脉向来是国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各类石油大王、船王、赌王的原因。金融更是如此,要知道创立中国最大金融集团的中信创始人荣毅仁本身就是 XXX,这些年妄图挑战金融领域国家队权威的都是什么下场?参见” 陆家嘴论坛上讲错一句话就销声匿迹的 M 先生 “便知。

垄断地位的超高利润 + 类体制的超稳定性让金融业的头部企业成为了顶级天龙人和小镇做题家各自的终极战场,只不过顶级天龙人们争夺的是金融企业的领导层、中层卡位(孔.. 丹了解一下?),而乡镇做题人争夺的是金融企业的基层就业机会,毕竟即便是头部金融企业的基层其收入也远高于任何行业包括头部大厂的码农,考虑稳定性后更是稳稳甩开同辈秃发的代码兄弟们。因此这个行业对乡镇做题人的隐形门槛也远比大厂码农更高,C9 几乎是标配,而这些做题家们在过去 40 年的奋斗史往往是我们理解世界运转逻辑、理解体制道路的绝佳样本和素材。

我们从” 乡镇做题人的金融奋斗史 “这个角度切入,回溯过去四十年并将视角投向未来,据此将长文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

1、1978-2010:百舸争流—前世

2、2010-2022:二代的世界—今生

3、2022 - 未来:洞见与方案—未来

乡镇做题人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做蛋糕不如分蛋糕,分蛋糕不如炒蛋糕,炒蛋糕不如决定谁能做蛋糕和谁能炒蛋糕。

看看今年的财富利润 500 强吧,金融行业利润占总入选的多半壁江山,经济下行不代表所有行业利润下降,实体凋敝与金融繁荣不冲突,市场利润下行与垄断利润上行也不冲突。

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

全球鼓吹放水富了谁?

知乎用户 春树 发表

垄断产生的特殊红利

知乎用户 莫凡​ 发表

说好的共同富裕,这些家伙居然吃独食!

什么共同富裕?

共同什么富裕?

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

知乎用户 碎碎念的杰哥​​ 发表

中金高利润靠什么?垄断。

妈妈会给亲儿子喂奶,喂奶喂到吐,吐了接着喂。

比如,央企 IPO。

外人根本吃不着,哪怕是人家喂吐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垄断企业员工,需要像外资投行员工那样去拼命抢生意做么?

不需要,看好门就好了。

请问,非竞争业务金融公司看门人,应该拿多少工资?


经中国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批准,中金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 一、人民币特种股票、人民币普通股票、境外发行股票,境内外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经纪业务;二、人民币特种股票、境外发行股票,境内外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自营业务;三、人民币普通股票、人民币特种股票、境外发行股票,境内外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承销业务;四、基金的发起和管理;五、企业重组、收购与合并顾问;六、项目融资顾问;七、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八、外汇买卖;九、境外企业、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产管理;十、同业拆借;十一、客户资产管理。

知乎用户 佐伊 23​ 发表

1、金融行业并不创造价值(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价值),他们只是 “价值的搬运工”。

2、他们在搬运价值的时候(把价值从一个人手中搬运到另一个人手中),会从中切出一部分,这就是他们的收入。这就像高速公路收费一样,资金从我这里过,我要收费。

3、他们不创造价值,但是却分享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体制越来越走向生产对立面的重要标志。这表明资本体制越来越具有腐朽性和寄生性。

4、这种腐朽性和寄生性是资本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5、在这个腐朽的机体上,寄生着各种各样的人,之前那个交易员实在算不上什么。

6、讲一个小故事,这是十几年前的故事,不要对号入座。投行承揽人员分两种,一是各种二代,一是特别能喝酒来事的人。一个二代,凭借自己的身份总能揽下几个项目,一个融资额 10 亿的 IPO,承揽费大致在几个点,也就是证券公司(投行)收入大致有三五千万,这个收入的一定比例会作为承揽奖发给二代,比如承揽奖 200 万(这个比例并不高)。某二代的父亲,可能为官清廉,某二代自己,也没有违法经商,他如果谨慎一些,甚至都不会有行贿的行为(当然很多不谨慎),他喝喝茶,聊聊天,吃吃饭,抽抽烟,一年就几百万,这就是金融领域里面的二代。也就是说,制度本身,使得二代能够以这种方式合法的获得这样的收入。

7、这个小故事,真的就是一个小故事,这种故事在金融领域都拿不出手,比这个精彩的太多了,一部分还没暴的没法说,一部分暴了的可以查判决书,还有一部分根本就不可能爆,他们和体制共存。

-———————————–

更新。

1、之前信息披露入刑,一堆公司撤材料,为啥,造假呗。一个老保代给一个实际控制人说,“大哥,你要稳住,出了事,其他人没事,我们两个要进去,你上市身价就几十亿,赌一把你值了,我就一年赚个一两百万,你别坑我啊。” 你们自己想,信批入刑之前,这种事情有多少。最后谁买单?股民呗。

2、债券项目相对于股权项目,那是短平快。之前债券火爆无边,有些收费能 1 个点左右,融资 30 亿能收 3000w【补充一下吧,有朋友在评论区质疑这个收费。现在债券收不上费那是现在的事,以前债券 1.5 个点也收过,收一个点并不高。2015 年左右都能收到 1 个点,我还见过一点几个点 + 销售奖励的(按利差奖励)】。这里面有多少钱被中间人拿了。二代为了承揽项目,要摆平各种关系,摆平关系的方式就是给钱。券商经常会签署一种叫做 “协议支出” 或者 “财务顾问” 的合同,这些合同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额度。这些合同都的目的就是为了合法地走费用,即把钱给到二代指定的公司,公司再走账最终把钱洗出来。这种事情业内皆知吧。

3、基金老鼠仓就不多说了,网上一大堆。

4、PE 领域最牛逼是精准定投 Pre-ipo,你要上市了,他火线入股,投你是给你面子。

5、这几年量化很火,一个量化合规的说,“我都觉得害怕,你说量化创造啥价值了,赚这么多钱。”

6、这些都是市场人士,除了市场人士,还有啥,大家自己想想呗。

-————————-

更新。

1、剥削压迫员工的,在本质上是资本,金融只是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采取的形式。

2、消灭金融不能消灭压迫,就如消灭房地产不能消灭压迫一样。但是,金融展现了资本最腐朽和寄生的一面,因此很多人看到金融的乱象会更为愤怒。

3、生产资料和资本不是一回事,马克思早就讲过,生产资料是物资,资本是社会关系。马克思举例说,黑人不必然是黑奴,黑人只在奴隶制下才是黑奴。生产资料不必然是资本,它只有在某种体制下才体现为资本。生产资料的集中,和资本在金融指挥下的集中是两码事。

-——————–

再次更新。

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之前遗漏了,非常抱歉。

金融业本身不创造价值,只能分享剩余价值。这是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客观真理。但是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分成了三六九等,其中很多底层员工获得的薪酬仅仅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比如很多银行柜员,券商里面很多普通员工也是这样。他们也饱受资本的压迫,是典型的脑力无产者。

马克思在商品流通费用(印象中是这一章)里面讲到商店柜员,这些人也不创造价值,但是他们用劳动实现了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的实现是资本再生产的条件,因此在资本体制下是必须的。他们本身获得的薪酬也只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资本占据了他们必要劳动之外的劳动,因此他们也受到剥削。

某些金融底层员工也是类似。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了资本的流动,这种流动在目前体制下是资本完成增值的外部条件,是必须的。他们获得的薪酬仅仅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资本也同样占据了他们必要劳动之外的劳动,因此他们也受到剥削。这种类比不一定严谨,但大致如此。

另一部分员工,比如保代,基金经理,甚至部分投行项目组成员,等等,他们的薪酬较高,将其归入脑力无产者就不恰当了。

同时也要强调,说部分金融底层员工的劳动在目前体制下是必须的,这是一个强限制条件,也就是说,在其他体制下的确不是必须的。我国基金、保险、证券、商业银行等等主流金融行业,都是在 80 年代之后才逐步有的,他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但不是所有的大工业生产社会所必须的。

另外,不创造价值的人,也有可能是必须存在的,比如基层公务员,这些人不创造价值,但他们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都存在,是这两个社会所必须的。但是另有一部分人,比如金融从业人员,他们在市场经济是必须的,在计划经济就不是必须的,事实上计划经济没有当前意义上的金融,因此也没有金融从业人员。

-———————

再次更新。说一下金融行业的寄生性。

之前都是举例讲故事,下面从统计角度看一下。

80 年代中后期,我国金融资本复活。1998 年之后,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这主要由于:(a)房地产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开发贷、按揭贷需求。(b)土地财政时期,特别是 2009 年后,大量资金涌向城投形成庞大的地方债。(c)产能快速扩张时期,企业形成的大量贷款。(d)其他原因。比如证券市场等。

在此过程中,我国实体部门(居民,主要是房贷;政府,主要是城投和地方债,很多用于基建;非金融企业,各种企业贷款)杠杆率(负债 / GDP)不断上升。

杠杆率提高,金融部门利息收入就会增加。比如城投公司借贷搞基建,基建周期完结后,项目一般都没有收益,因此无法还上贷款,只能不断展期,因此也就会不断支付利息。再比如房地产,房地产贷开发贷 + 按揭贷占人民币贷款超过 25%,大量的房贷利息和开发贷利息流入金融企业。

这形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金融资本侵占实体经济的利润。下表显示,**2019 年,中国企业 500 强合计净利润为 3.89 万亿,工农中建四大行净利润合计就有 0.98 万亿,超过中国制造业 500 强利润总和。**而十家最大的金融集团(中、农、工、建、交、平安、邮储、招商、兴业、浦发),净利润合集 1.48 万亿,是 500 家制造业企业(最大的 500 家)利润合集的 1.5 倍。2020 年情况大致类似。

随着杠杆率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支付的利息也会更多,寄生性的金融行业侵占生产性实体经济的利润也会更严重,这个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深。

2016 年底,人民大学发布经济分析报告,其中第四部分第三小节题为《债务危机是否能够引发中国真正意义的经济危机》。这个小节的第二条标题为《投机性及庞氏融资占比高,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这一部分中,人大用 2015 年 4161 家非金融企业(发债企业)的数据做了测试,结论是:(1)EBITDA / 短期债务比值大于 1 的,不到 2%。EBITDA 是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这个比值大于 1 可大致理解为能够覆盖本息。也就是说,对冲性融资不到 2%。(2)利息保障倍数小于 1 的约 9%。也就是说,约有 9% 的企业收益都不够还利息,必须借钱去还,即属于庞氏融资。(3)剩下 90% 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新还旧,属于投机性融资。

我之前大致算了一下,融资规模用社融数据,债务存量用 GDP * 杠杆率,利率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如此算出来利息 / 融资规模的数据,2015 至今基本都在 45% 以上(2020、2017 除外),也就是说每借 100 元钱,有超过 45 元是用来换利息的。

我用的利率是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这个利率是比较低的。比如,人大上述报告测算 2015 年全社会融资用于还利息的比例是 60% 左右,我的测算仅 53.49%。因此,真实情况应该比我这个表格测算的再高出 5 个百分点左右。

这意味着我们全社会向金融机构借的钱中,有 50% 以上是去还上期利息的,真正拿来干事的钱,不到一半。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华为的天才少年也就是这个薪水。

能达到或者接近华为天才少年的,基本上就是做题家的天花板,工薪族家庭也就这样到顶啦。

中金公司的人都有华为天才少年的实力?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三亲六故都有势力。

同时不要盯着干活的,他们付出与收获一般成正比,互联网的精英才能薪水百万,金融也是精英干的活,精英才应当拿百万。

那个背锅的中金员工从教育资历上看没问题,拿这个薪水不无道理。他的爱人炫耀自己老公的工资,得到这么个处理,这个社会真是玄幻。

更应当关注的是那些酒囊饭袋,裙带关系,狗屁不会的拿高薪。

社会不公平,不代表有能力的人不应当拿高薪,更不应当束缚他们。

现在,中国烟草,中国盐业,国网,三桶油,通信运营商等等垄断国企尸位素餐的某些高管和坐办公室混日子拿高薪的都在瑟瑟发抖。

他们拿钱拿到手软,然后推高房价和贡献给国外的奢侈品牌,对社会零贡献。

而且,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出身于 “周公子” 那样的家庭,这些好位置是专为他们留的,平常人能得到的机会不说完全没有,至少是凤毛麟角。

至少,烟草,国网招聘,职工子女在很多地方是硬件。

他们才是应当收拾的。

上有 “周公子”,下有拆迁户,做题家何其难也。

知乎用户 Ghostjoke 发表

作为一个运营商的从业者,还有代表众多包括被人骂的电力,能源行业者问一句,我们都有限薪令,凭什么你们没有

知乎用户 尊尼小叔​ 发表

我们回归理性,因为中金不是一个普通的券商。

大家印象中的券商,都是给人开户去炒股的吧,但是你很少在街上看到有中金的营业部吧。

那是因为,中金把券商中最赚钱的业务给做了,就是投行业务 、财富管理 和 直投业务(PE)。

中金是做投行业务起家的,大部分是 IPO 项目承销,目前从境内业务看,2020-2021 年,中金境内 IPO 承销规模合计 1630 亿元,市占率 15.0%,排名第一; 从境外业务看,2020-2021 年,中金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金额均排名市场第二。

投行业务是个摇钱树,同时它还有个功能,就是给财富管理板块输送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

所以大部分人接触不到中金业务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不是目标客户。

后面中金发现,自己反正有把公司搞上市的能力,干嘛不做点直投业务,这样还能顺带再赚一笔,然后就开始做 PE 了。 投资的项目多了,对还没上市的公司掌控力会多一些,又能重新返哺到中金的投行业务。

1995 年,中金公司率先启动直接投资业务,成为最早开展直投的券商之一。2006 年,中金组建中金 PE 团队,先行在海外成立 PE 股权投资平台,并于 2007 年成为率先拿到证监会直投牌照的两家券商之一,2010 年又成为证监会批准的第一家可向第三方募资的券商股权投资机构。

中金有点类似于美国的摩根士丹利(大摩),大摩的主要也是做财富管理、投资管理 和机构证券业务。

当然这和中金的初衷有关

中金的初心就是 “做中国自己的国际投行”

所以,中金的起步和一开始的定位就非常高

给的定位高,当然配备的管理者也很优秀,比如朱云来毕明建、黄朝晖 ,灵魂核心牛人够多。

如果中金的初衷是赶超 国际投行,那么赶超后工资水平是否要和国际投行一致了?

大摩、高盛这些国际顶级投行,第一年年薪就在 100W 左右,第三年基本都能到 200W。

所以从对比上看,中金和国际顶级投行仍有一定差距。

当然企业水平目前还有差距,而且国际投行一般是做全球业务,最爱收割沙特土豪,而中金了?

然后如果中金是个私企,可能也就没人说了,但是他是国资背景,那就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这部分社会责任可以是,多招人,多养人,为就业率做点贡献。

刚刚看到了财政部发的对国有金融企业的通知,限制薪酬这个东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很难执行,因为人才是流动的,而且券商之间也是有竞争关系的。

我觉得目前阶段,应该是鼓励金融企业多走出去,想想如何赚老外的钱,继续把蛋糕做大才是王道。


话说回来,金融男如果但看个体,还是挺有趣的一个群体,他们一直都是国贸名媛们的饭后八卦话题,我自己也认识很多,之前写了一篇感情故事,也贴出来大家品鉴下:

有没有什么撩汉高手的举措让你久久不能平复?


后续更新,看大家都挺感兴趣,今晚(8 月 4 日)我再深扒下中金的各种业务。

知乎用户 任雪风​ 发表

不明白为什么用被曝这个词,蹭中金公司晒薪酬新闻热度也不是这么蹭的

中金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人均薪酬信息一直是披露的。

你不光能看到今年的,还能看到历年的。不光能看到 20 年上市以后的,还能看到 20 年上市前三年的

这个是 A 股人均年薪前 30:

这个是 A 股人均年薪后 30;

A 股上市公司 4847 家,平均年薪 185,889.92 元,有 3182 家上市公司达不到平均年薪。占上市公司比例的 65%。

另外问题描述里面这段也很有意思

中金公司年度人均创利 79,5 万,平均年薪超 100 万,如果其他公司都能学习中金公司的蛋糕分配模式,何愁内需不起来。

A 股证券板块 48 家股票,按照人均利润减去人均工资这个指标排个序:

48 家里面有 29 家人均创利比人均薪酬低,中金在这 29 家里面只能排第五。

如果把这个数据扩展到全部 A 股:

4847 家上市公司里面有 3319 家公司人均利润比人均薪酬低,占总数的 68.5%,中金公司在这 3319 家公司里面也就排到 363 吧,前 10% 都没排进去。

那么哪家公司人均利润最多,但是发钱发的最少,员工堪称上市公司界的老黄牛呢?

果然还得是咱们的铁路老大哥啊

中金公司作为一家国企又是不直接创造价值的金融公司,在全世界都经济下行,国内大量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员工高调晒薪酬被喷一点都不冤。

但是人家中金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人均薪酬每年都公布没有藏着掖着,不存在被曝一说。

你真当网友里面没有学财会的,也不看上市公司公告的数据,全都听你的忽悠么?

知乎用户 ARPK 发表

这是中金最近的一次保荐及承销,东微半导体在创业板上市,募集 9.39 亿,然后保荐和承销费用高达 1.5 亿起步,至于为什么中金能这么轻松赚 1.5 个亿,就要问问保荐牌照和承销牌照,以及背后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功率了。

至于你说这和买了东微半导体股票,成为东微半导体股东的股民们有没有关系,你说没有就没有吧。反正都是该拿的,各家都差不多这个比例。


谁能给我说一下这是什么鬼逻辑,我说彩票抽成太高,奖金还没收钱的一半,结果就有牛马跑出来说,中了彩票的要感谢彩票中心,赚了大钱了。感觉挺逆天的,我说赌场抽成高,他说赌赢的要感谢赌场。

财神爷:“你能谢对人吗?”

虽然中金的大多数业务还是围绕坐地抽成展开的,不过也有 PE 业务,比如参与 pre-IPO,等上市后再卖掉赚一笔。比起赌场来,中金更像是赌场的一个托,即拉人赚抽成,有时候也亲自下场赌几下。


现在怎么有人觉得收个过路费,让你检查一下车型你都不愿意了,要不就是不检查,要不就是伙同车主一起骗,事后被罚还说 “收过路费风险好高啊,好累啊”,这么矫情趁早把自己执照扔了让能干的人上好吧。

知乎用户 乌衣别江 发表

中金这样的金融国企,连江西周劼周公子都没资格进去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谢邀。

我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我这个人比较头铁,还真挺喜欢这种曝光的,我不喜欢当什么鸵鸟,也想看看世界有多大。

不管他的薪资有多高,看上去多不合理 我都认为把薪资公开出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所有牵涉到国营性质的行业都应该披露收入。

学校,公布教师工资、绩效、奖金和福利。

烟草,公布职工工资、绩效、奖金和福利。

国企,公布员工工资、绩效、奖金和福利。

藏着掖着只能无底线纵容权力寻租。

把东西公开出来才是基础。

知乎用户 猫大叔​ 发表

打台湾他们会捐多少?

知乎用户 华夏英灵​ 发表

今年上缴多少利润来满足 “2.5 万亿减税降费,2 万亿增加支出,和赤字率从 3.2 降到 2.8”?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首先,这个东西是人家的年报,是正常发布出来的东西,不是被爆出来的

人家每年都这样,每年都人均百万,每年都公布,只不过你不关注它罢了。

像三中一华这种头部券商,一直是高薪一直很低调,因为他们从来不宣传自己。

如果不是小红书上这个炫富女,你会知道中金吗?

如果这个事不上热搜,你怎么会知道呢?对不对!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华尔街知道不?

不知道的看个电影啊《华尔街之狼》

华尔街那些投行之类的,有没有钱?赚不赚钱?年薪高不高?

那中国难道没有券商吗?没有投行吗?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啊!我们也是市场经济啊!

第三,人均年薪是被平均的,是被平均的,被平均的。

你和马云一平均,你还是亿万富翁呢!

100 个你和马云一平均,你不还是上亿资产,还是千万富豪吧?

人均年薪有意义吗?

互联网企业,腾讯还人均月薪 8 万呢

那你问问你在腾讯打工的程序员同学,有这个数吗?

没几个有,对不对?

工资要看中位数,是中位数!

你看,腾讯打工人,主要还是集中在 3 万左右的月薪,扣完税社保公金积等等就是 2 万多一个月。

所以人均月薪八万有意义吗?

知乎用户 CODspielen​ 发表

机械工程师:他们虽然钱多,但是我们更懂技术啊,我们更能吃苦耐劳,我们更光荣,我们越老越吃香!金融都是虚的,搞生产才是实的!制造业才是国家的支柱,我们不能被外界高薪诱惑,要踏踏实实沉淀,越老越吃香!比待遇越比心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知乎用户 谷雨​ 发表

看看中金公司 “年薪百万” 活生生的工资条,再摸摸自己兜里的几个钢镚儿,太酸了。

中金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中金公司一季度应付职工薪酬超 112 亿元,而该公司去年底员工人数为 13557 人。

市场估算显示,去年中金人均税前收入 98 万,即平均月收入 8 万元 / 月。但是该公司总裁助理、首席运营官、部分管理委员会成员年薪均在 800 万以上;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年薪在 700 万以上;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首席风险官等年薪均超过 500 万元,所以你懂得工资是怎么被平均的……

其实,这件事放在别的行业,只是员工没有遵守 “密薪制”,还真不算大事儿,但对于去年年底还在强调 “禁止炫富”,今年也不断向外界表决心限薪的券商而言,原来,这是一个障眼法,他们把我们当韭菜割,当傻瓜看,怪不得这波掀起的舆论压力,几天也化解不了。

国家在建立全国大市场,中金公司走在前面了,而且遥遥领先,重金吸人,完全尊重市场规律。

因为工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才流向,高端人才都流向金融行业,对于科研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也是一种挤压。

中金这么高的薪金,何愁你不来,其他行业望尘莫及。

去年热播剧《你是我的荣耀》,就是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剧中的航天人才于途想辞职进入金融行业,在面对老师的质问的时候,于途坦言自己是为了钱,研究所太过清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来。

看了中金公司的年薪,我完全明白周劼们一个个挤破头往里钻。因为能喝 20w 一斤的茶叶,能见老百姓只能电视见的高官,手中能接过名达贵人的香烟,香车美女陪伴左右。同时,还不忘告诉吃瓜群众,社会教会你如何做人。

“仗着读书好,看不起我们靠父母的” 和 “情商低得可以,你有什么资源?”

我就想问一句,你们拿着这么高的年薪,你们获得的财富与创造的价值匹配吗?

可能,我杞人忧天了!社会还没教会我如何做人。

事实上,我们就是一群二舅出身的人,怎么拼命挣扎,还是离不开那个即将消失的小村庄。只有羡慕嫉妒恨。

顿时,明白了二舅为什么治不好我的精神内耗。

看了中金的薪金,我想起了杭州 22 岁女孩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猝死的最后症状。

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她非常需要钱。

父母没有经济来源,唯一的哥哥十年前车祸去世了,家里的负债需要靠她一个人去偿还。父亲去医院看她时,身上只有 1200 元,除掉路费所剩无几。

她只不过想平凡而没有负债地活着。

但,这样最低的标准,也未能如愿,依然猝死在最好的年纪。

中金的高管们,看见了吗?

你们仗着垄断的高薪,过着夜夜苼歌的生活,有人却耗尽心血死在清晨。

这几天,老太婆佩洛西把我们搅得心神不宁,义愤填膺,眼睁睁地看着把我们耍了一把又一把,

原来,美帝把我们研究得通个透,这些 先富起来的拿着高薪的人,他们不可能走上战场冲锋陷阵。

把控住底线,该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底线思维的伟力原来这么大。

知乎用户 陈思炜​ 发表

这已是连续两年券商降薪后的结果了,不过多久就又会烟消云散的,就像前些年那几波一样。另外,请别把矛头指向这些月薪连平均值都达不到的、挡子弹的小弟身上了,多关注下这些高管们呗:

不过其实再怎么降都是表面的,不过多久都会回来的,只不过是以更低调、更圆滑、更特别的方式罢了,看看这些高薪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明白了(下面是我之前详解金融业高薪的一期视频,其中举例的数据基本都是针对券商,感兴趣可以看看)

[【精】金融业高薪的底层原因(“投行年薪百万” 为例,看看这五重杠杆!)2.3 万播放 · 69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77706317008097280)

知乎用户 实话商人​​ 发表

以前有个朋友就是在这种金融公司里指导客户炒股的,收取手续费,从几百到几十万不等,赚了还要分钱。

这个公司人均能做十几万,每个月几千万的营业额。

靠的是什么?

是牌照。

同样的生意,很多人从那个公司里出来都在自己干,早年也有很多人赚了几千万,最后都跟台湾的黑嘴老师一个下场,被抓去改造了。

暴利的行业不是没有,只是很难允许你合法的存在罢了。跟代理药差不多,不要盯着多少利润,要看你能不能赚到这个利润,能不能安稳落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年薪 229 万,我年薪 1 万

人均 115 万,赢麻

知乎用户 奶包的大叔 发表

对于国内不明真相的瓜众来说,这个问题是一个关于市场垄断的问题。

对于国内很多所谓的金融大 v 砖家来说,这个问题更是直接被简化成了 “牌照”。

然鹅,金融行业可以说是国内贫富差距最大的行业,没有之一。而所谓 “牌照” 能够直接躺赚垄断性利润的说法,更是连入门的边都没摸到。

事实上,真正能够获取市场垄断性的是 family name,而并不是牌照。简单来说就是,如果 family name 不对,那么牌照也只相当于一张废纸,随时都会灰飞烟灭。

这一点,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身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从德国的金融史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核心。


时间倒回 29 年前。

1990 年 10 月,德国历史上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多特蒙德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

这也是在柏林墙刚刚倒塌不久 [1] 之后,德国内阁在面对制裁和国际舆论压力山大时的一次经济尝试。

1991 年底,柏林饭店

当时,德国经济受到美国制裁和国际社会的孤立、以及苏联解体的冲击和影响(主要是对东部德国)愈发严峻。

于是,德国一些高官、学者、媒体负责人聚集在柏林饭店会议室里开了一场特殊的会议。而这次会议出席者的名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都在德国本土引发议论,尤其是克劳德(Cloud)家族的公子(时任德意志央行副行长)。

本次会议只有一个目标:【此处删除 26 字】?

最后,会议得出的结论被写成了 1.4 万字的文件 [2]。该宣言表示:“【此处删除 17 字】。”

正是这一定调,决定了从【此处删除 131 字】。

1993 年 5 月,多特蒙德期货交易所由试点转为正式运营,并推出期货交易。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当时还默默无闻的 special family 2nd gen:约瑟夫 · 冯 · 雷朋

1985 年,约瑟夫 · 冯 · 雷朋 [3] 从德国外经贸部调任至鲁尔区东部,并参与了多特蒙德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但截止 1990 年代初,不论是在德国政坛还是在经济领域,约瑟夫 · 冯 · 雷朋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存在感。

于是,不甘现状的约瑟夫 · 冯 · 雷朋移居美国。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 1993 年。

当时,包括摩根士丹利投行家 Jack Wadsworth、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 ·G· 沃尔夫冈(曾任德国马普副院长)、以及世界银行驻德首席代表在内的一波经济界人士,都曾提出了建立德国合资投行的想法。

1992 年冬,早已移民美国的约瑟夫 · 冯 · 雷朋在特拉华州参加弟弟婚礼时见到了刘易斯 ·G· 沃尔夫冈,并通过其见到了世界银行驻德首席代表。

于是,在刘易斯 ·G· 沃尔夫冈的安排下,约瑟夫 · 冯 · 雷朋与世界银行驻德首席代表在华盛顿国家动物里的大熊猫面前,商谈起了如何在德国成立第一家合资投行的规划。

那么问题来了,而且还是两个。

1、为什么当时位高权重的刘易斯 ·G· 沃尔夫冈,会将如此重要的项目交给毫无任何操盘业绩和经验的约瑟夫 · 冯 · 雷朋呢?2、刘易斯 ·G· 沃尔夫冈为什么会出现在约瑟夫 · 冯 · 雷朋 family 的婚礼上呢?

而隐藏在这两个问题背后的,则是德国广大不明真相瓜众在德国本土媒体上根本看不到信息:

当时,默默无闻的约瑟夫 · 冯 · 雷朋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刘易斯 ·G· 沃尔夫冈的女婿。


事实上,正是约瑟夫 · 冯 · 雷朋劝说岳父给德国内阁写信,建议他们学习美国的投行模式、推进德国的金融改革。

于是,1993 年,约瑟夫 · 冯 · 雷朋开始正式参与德国史上首家合资投行 “德意志国际金融公司” 的筹建工作。

然而,德金公司的其他学院派却看不起约瑟夫 · 冯 · 雷朋,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

实际上,当时在与美国华尔街谈判时,就连美国谈判人员都误认为约瑟夫 · 冯 · 雷朋只是一个 “不修边幅的司机”。

只有来自 DCB 银行的德金公司员工,才知道约瑟夫 · 冯 · 雷朋的真实身份,对他比对德金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副总裁还要敬畏。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知道约瑟夫 · 冯 · 雷朋的后台背景,正是后来成为德国第 73 任内阁副总理的约翰 ·W· 亚历山大

1994 年初,约翰 ·W· 亚历山大刚刚后重新回到了 DCB 银行。当时,他曾是时任德国总理 4 人顾问团成员之一。而当时任德国总理倒台时,其他 3 名顾问全部落马,只有他一个人 “神奇般” 的幸免于难,并重返 DCB 银行、升任行长。

而在这个神奇剧情的背后,则是约翰 ·W· 亚历山大、约瑟夫 · 冯 · 雷朋二人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岳父(family name)。


在重出江湖的同时,约翰 ·W· 亚历山大还带来了时任德国内政部长的指示:成立一家合资投行是自己的第一要务,因为当时急需现金的德国企业不断要求政府给予更多的资金,而国际资本则成为了当时早已捉襟见肘的德国银行之外的最佳选择。

之前,世界银行驻德首席代表就曾在与德国内政部长会面时表示:德国的金融行业其实也可以进行合资操作,德国人可以利用成立合资投行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金融知识和技术。对此,一直都鼓励德国制造企业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来进行技术转让的内政部长表示喜欢这个想法,并承诺将对此予以支持。

1995 年 6 月,“德意志国际金融公司” 正式挂牌成立,约翰 ·W· 亚历山大出任董事长,约瑟夫 · 冯 · 雷朋则出任副总裁(总裁由摩根斯坦利方面派任)。

至此,约瑟夫 · 冯 · 雷朋就从一位德语系的本科毕业生,瞬间转变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位高权重的投资银行家。

更为讽刺的是,作为公司的实际操盘手,他是在德金公司成立之后,才前往美国和欧洲去考察投资银行是如何工作的 [4]

事实上,尽管大部分德国人都认为德金公司从诞生之时就处于约翰 ·W· 亚历山大的控制之下,但实际上真正的操盘手,却是约瑟夫 · 冯 · 雷朋。

他不仅对德金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情非常警觉,把握整个公司经营的脉动,而且还把所有的细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人都得听他的。用德金公司另一位创始人的话说就是:

“他要把所有人的卵蛋都捏在手心里。”

于是,凭借着深厚的 family name 和德金公司的平台,约瑟夫 · 冯 · 雷朋开始成为了当时德国金融界最闪亮的那颗星,并被评为 “对德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十人之一”。其操刀的项目包括德意志电信的世纪大收购、DMCC 上市、德意志石油海外上市,以及涉及到一系列德国巨无霸企业(Top 企业)资本运作的重大项目。

而在他离开德金公司之后的 2009 年,在所有人的众目睽睽和质疑下,他甚至还以远低于二级市场的价格买下了德国 DCB 银行的全部股权(共 500 多亿欧元)。对此,他当时的解释则是:

“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胜利者是不会受责备的。”


最为尴尬的,则是大摩。

作为副总裁的约瑟夫 · 冯 · 雷朋,在为德金公司的许多交易选择合作对象时,作为重量级股东的大摩不仅被直接绕过,而且生意反而基本上都落到了大摩的竞争对手高盛手里。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杯具画面:合资 + 入股德金公司并没有成为大摩打开德国市场的敲门砖,反而变成了先烈。

而一向以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大摩,也从此学到了德意志特色的第一课:在德国的市场,资本并不能决定一切,甚至学历和履历也不是必要条件;出身、背景、人脉、泉丽,才构成了这片土地上所有生意的最根本逻辑。

这些所谓的德意志民族特色主义,都让坚持专业化、规则化、实用化的 Wadsworth 和大摩抓狂。而这种本质上的矛盾,实际上也是德金公司当时刚刚开张仅几个月就已经显得步履蹒跚的根本原因。

到了 2021 年,根据该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 年,公司收入 301 亿元,净利润 108 亿元。

在德国 48 家券商中,其净利润水平仅位居第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公司的人均酬薪水平却位居德国全行业第一。

截至 2021 年底,该公司员工总数约 1.3 万多人,薪酬总金额却超过了 133 亿,人均薪酬高达 98.3 万。而在 2020 年,该公司的人均薪酬(115 万)更是整个德国唯一超过百万的券商 / 投行。

到了 2022 Q1,该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 50.7 亿、16.6 亿,公司负债合计 [5] 约 5761 亿。但季报中的 “应付职工薪酬”[6] 却高达 112.1 亿,已经超过了该公司同期营收的 2 倍。

显然,这其中的 special color(secret),不仅广大不明真相的德国人看不懂,而且就连美国人(高盛、大摩)也看不懂。

哈耶克说,金钱是人类最特殊的发明,因为只有金钱才会向穷人开放,而泉丽则永远不会。

楼下保安则说,他们都说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世上 99% 的东西,但他们没说的是,剩下的 1%,有钱也买不到。


⚠️以上内容节选自《幻痛》DLC-6,所有 sensitive 内容均已删除,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公众号[7] 或 new base[8] 中查看原稿。

参考

  1. ^ 夏天事件刚刚结束后的第一年。
  2. ^《苏联剧变之后德国的现实应对与战略选择》。
  3. ^ 其父曾经在二战结束后在德国陆军担任上校,而他本人则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德国外经贸部。
  4. ^ 其后来被公派到哈佛商学院进修 “充实” 专业背景,已经是其离开德金之后(2001~2002 年)的事情了。
  5. ^ 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账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等等。
  6. ^ 包括 2021 年的年终奖。
  7. ^【zhenliguihuaju】
  8. ^ 通过 WX(naibaodedashu)加入。

知乎用户 花花鼓​ 发表

这个有业内的朋友就知道了。我室友 4 年前进去的时候就是 60 个,肯定是拉平均值的。

腾讯平均是 80 多个,知乎能搜到相关问题。所以中金平均 115,感觉挺正常的。。。。。。。

知乎用户 漫三儿 发表

公有制一定会演化成一部分人的公有制,这只是常识而已。

不受约束的管家,一定会霸占主人的所有财产,这个也是常识。

以前这部分政企管家们互相喂食,回避一下,好吗,现在有了资本教加持,对标下资本家,管家通过所谓国有资产经营直接就开始抢了。

本来通过人口约束,可以减少代际传承,三胎放开了,你觉得谁会无忧无虑的生满指标。这不但是活在当下,还要万世流芳啊。

知乎用户 小石头​​ 发表

我们要弄清楚两点:

1、中金公司为什么薪酬这么高?

2、应不应该这么高?

一、中金公司为什么薪酬这么高?

中金公司薪酬高主要是人为**(政策 + 风险)套利**造成的。

(1)政策优势:打造试点,获取政策支持。

成立的时候是特批的外商合资企业,目标是成为 “中国摩根”,政策方面扶持很大,在 2002 年以前是行业的绝对老大,一些大型海内外上市企业基本被包圆。

国内金融行业最值钱的是 “牌照”,国内证券公司也就 106 家,而国外证券行业最不值钱就是 “牌照”,几千家上万家证券公司都很党见。

这就造成证券行业的牌照小范围垄断,而且行业内一些政策扶持也不一样,比如中金公司可以开展海外业务,而一般的证券公司就没有资格。又比如说中金公司可以承销银行间市场债券,而大部分券商没有。

这就造成金融行业小范围 “牌照” 垄断 + 行业内部政策优势。中金公司赚钱就比较容易,钱赚多了就容易飘,认为自己牛。

因此,薪酬方面也是打着与国外接轨的 “口号”,造就了证券行业的 “高薪” 基石

(2)行业风险套利

我们来看中金公司 2021 年的收入,其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两项是股票业务以及投资银行。

股票业务就是传统的经纪业务,别人在你这里交易,收佣金,利润率 82.65%,就问你夸不夸张!

一方面是行业 “牌照” 垄断造成,另外一方面也是风险套路,理论上也可以收这么高,但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股票业务基本没有风险,还收这么高的佣金,就是风险套利。

再来看投行业务,投行业务主要是按融资额的分成收费,比如说你发行 10 亿元的股票我收 10% 就是 1 亿元。

那为什么投行可以收 10%,答案就是投行是保荐机构,如果出了问题保荐机构要负连带责任,如果这样收也正常。

但是现实中由于保荐机构基本上都是国企,被处罚的情况非常少,也就是风险很小,根本不应该收 10%。这种高收费就是风险套利造成。

  1. 应不应该这么高?

坦率来讲,不应该!特别是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之下。

金融行业按价值排序:平台 > 资源 > 人才。

也就是说中金公司收入高,大部分人是因为他们进入到一个好平台。

夸大了个人的赚钱能力,薪酬也虚高。

其实限制证券行业的薪酬也不难,颁布高管限薪令。

长期来看,领导薪酬都降了,下面的人也会跟着降。

怎样进中金这类金融公司,可以领取下面的直播课,里面有学习资料。

[

训练营

金融前辈推荐的入行敲门证书,大学就能拿!直播训练营第 7 期

作者 李斯克

¥0.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d56ef33033741a9f9934b66e95d6e8a3)

知乎用户 yilin wang 发表

以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

现在是先让一部分人穷起来,再带动共同贫穷。

不得不说,现在的路走起来更轻松,毕竟是下坡路。

知乎用户 Chase 发表

这个问题太尴尬了… 什么叫 “被爆”… 难道是第一天知道这个常识吗…
中金是上市公司,这些数据一直都是全面公开的,从来就没藏过,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查到这些信息。这就好比你说中国被爆有 960 万平方公里,上海被爆是直辖市,重庆人被爆爱吃辣一样,很尴尬。

知乎用户 小金窝​ 发表

最近中金的薪资话题真的是太热门了。近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财金〔2022〕87 号》(下称《通知》)。《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通知》要求,金融企业应当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基层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对于总部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其年度工资总额要进一步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

金融企业应当严肃分配纪律,严格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将所有工资性收入一律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金融企业应当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对于高管或员工未勤勉尽责,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金融企业应当将相应期限内已发放的部分或全部绩效薪酬追回,并止付未支付部分或全部薪酬。

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金融行业的薪资问题。

一、金融行业高薪的历史

国内的金融发展,其实也就短短 40 年的时间,如果放眼整个历史长河,金融并非一直是份好工作,30 年前,医生科学家的地位,并不比金融低。金融的发展,伴随的是国家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城镇化和工业化成为国内发展的核心命题。

当大家纷纷踏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必然会有衣食住行的需求,因此基建和地产,成为了核心主旋律。

由于基建和地产的高资金需求,金融作为解决资金杠杆和撮合交易的一环,逐渐产生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规则的逐步完善,一级市场上市,二级市场交易的资本市场模式也逐步形成,最终成为现在的模样。

信托

信托公司,曾是金融行业最荣耀的王者

信托是最受益于 09-16 年的金融加杠杆,是那个时代的荣耀王者,业绩好的团队,入职 2-3 年,妥妥百万。现在虽然红利期退潮了,但是依然是高薪的金融分支行业。

信托行业的实质就是金融中介,一端找项目,一端找资金。并通过 " 信托计划 " 这种产品形式,完成交易撮合。

这个业务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在那个年代,地产公司和地方融资平台,融资需求极其旺盛,而银行出于监管需要,无法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此时信托公司就出现了。

地产公司和地方融资平台,找信托公司帮助融资,由信托公司再去找商业银行融资。信托于是被称为 “影子银行”。

信托公司坐地收取 2% 通道费。10 人小团队,每年可以做几十亿、上百亿的信托规模,收取上亿的通道费。假设收入与公司七三分成,10 人团队瓜分 3000 万奖金,人均奖金 300 万。

当然,监管也看出问题了,刚性兑付被禁止,通道业务开始被打压,也受到了券商资管、基金资管子公司的强力竞争。

现在的信托,不仅规模下降了,通道费率也下降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信托公司依然是非常值得追求的金融高薪分支。

理财子公司

银行理财属于后起之秀。看信托公司数钱数到手抽筋,银行也想分一杯羹,但是无奈被监管所限。如何办呢,于是搞理财子公司,做资金池,以绕过监管。

资金池业务,在融资端,是先行吸纳很多名投资者的资金,集中到一起。在资产端,把很多地产公司与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打包在一起。

资金池分散了风险,降低了单一产品暴雷,对整个产品净值的不利影响。资金池也可以降低兑付风险,即使有某个产品爆雷了,可以用资金池里的,其他投资者的资金先行偿付。

由此可见,银行资金池,是信托的升级版。但是银行毕竟是保守的体制内单位,几乎不存在分成机制,赚了钱,也就是多给些年终奖。如果在银行从事这块业务,几十万是有的,百万甚至更多的,比较少见。

现在,银行资金池业务已被禁止,银行理财开启净值化时代,不保本了,收益也低了,业务自然没以前好做了。

如今,银行理财经理、贷款经理,绩效依然是大头,收入区间浮动较大,正常达到考核标准的话,年收入大约在 20-25 万之间。总行核心岗位如资管部,大约 40-50 万。

投行

任何好事都少不了投行。投行在金融加杠杆中赚到爆。金融的野蛮拓荒,最终传导到企业端,传导到股权业务

由于流动性极其充裕,上市企业开始了并购狂潮,投行业务量大增。虽然传统的 IPO 业务增量不大,但是定增业务、企业并购业务扑面而来,投行人士虽然忙得连轴转,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

如今,投行业务不及当年了,但依然是金融梦之队的存在。投行的收入结构与信托公司类似。

基础工资(Base)其实不高,但是年终奖比信托高一些,12 个月年终奖还是有的,一年拿 24 个月的工资问题不大。

收入的大头还是项目奖金,投行是团队制,团队自己找项目、做项目,赚了钱与公司分成。如果能找到一个相对靠谱的团队,年薪 70-100万是很正常的事情。

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在长达八年的金融狂潮中,稍显落寞。金融大幅加杠杆,主要是债权融资和企业并购的繁荣。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除了带来了一波杠杆牛以外,并没有获得其他好处。

事实上,基金公司以及相关的券商研究服务中,高端岗位并没有太多涨薪。早在十几年前,业绩靠前的基金经理,以及券商的新财富分析师,就已经有了几百万年薪,现在依然是几百万年薪。

当然,基金行业和投行一样,是上限极高的行业,运用自己的能力获得股市投资回报,也是众多金融人的梦想。

但是基金行业内卷非常严重,学历、学校、实习、证书,一个不能少,提前规划非常重要。

二、金融行业也会有被平均

高薪的原因在于平台金融是个高风险行业,大部分业务都设计了严密的程序,只要按部就班执行,并不需要太高的水平。

不是高学历的人才造就了金融业的高利润,而是金融行业的高薪吸引了高学历的人才。

在行业流行一种说法,金融圈的薪酬分布远不止是二八定律,而是 2% 比 98%。

换句话说,2% 的高管们拿着百万甚至千万高薪,而 98% 的员工都逃不过 “被平均” 的命运。

高收入是大多数人对金融业的固有印象,实际上金融业真正高收入的仅仅是金字塔顶端的岗位,最优质的那部分 “金领”。

如金融学子趋之若鹜的头部投行,从业 5-10 年可以实现年薪百万;如头部基金,此前新规要求基金经理需自购所管理的基金,不少基金经理分分钟拿出大几百万。

高上限与高收入密不可分,平均收入已经远高于一般行业,成为高管后,更是可以实现年薪数百万甚至千万,如某 top 券商(众所周知 top1 只有一个,top2 有两个)某高管 2020 年年薪高达 1900 万,虽说 2021 年政策导致券商高管普遍降薪,但仍是其他行业难以企及的。

达到一定级别后,社会阶层和地位也水涨船高,平时接触的都是政府领导及最优质公司的高管等,可谓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金融业高收入的印象,吸引大量学子毅然决然把未来押在这个行业,而金融业的增速是远远跟不上金融学子的增速的,这导致金融业尤其是顶端岗位的门槛被推至一般人根本难以企及的高度。

圈内传言 “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 固然有些夸张,但如头部券商基金总部的优质岗位,确实是起步就要 985 及部分优质财经院校的硕士,同时还要求一定的相关行业实习经历,以及证书加成等。

其实大部分金融从业者,收入并没有传言的那么高,各种各样的压力也很大,加班加点空中飞人在不少岗位都是常态。

不坏的是相比大部分行业收入还是略高,而且在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下相对稳定,是一个相对安全的 “避风港”。

三、金融行业薪资变化

金融行业本来就属于智力资本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门槛高,智商水平高,经验壁垒高,相比其他行业,合适的人才供给也有限,同业竞争又激烈,好不容易抢到一个,整什么情怀都没用,必须得用高薪拢住。

接下来它所要面临的,更多是存量竞争,增量业务的增长速度只会逐渐放缓。甚至一些子行业,比如信托,已经彻底无力回天,进入了躺平状态。

但与此同时,还有无数高材生正追涨杀跌冲进来,狼多肉少,自然出现很多人不停抱怨的内卷红海。

这种情况下,别说几年前几个人分好几千万的盛况不会再出现,恐怕以后年终奖分多少,怎么分,也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共同富裕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如此高薪显然很畸形。随着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财金〔2022〕87 号》,金融圈将迎来了一波降薪潮。

金融业是经济的血液。其财务管理规范了、风险降低了,过紧日子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了,整体的社会经济安全一定程度上也就有了保障。

综上所述

金融业工作种类众多,银行、保险、基金、券商…… 这些金融业基础工种的工资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已经高出很多,很多毕业生在专业选择时,很多同学会选择金融学。

按理说,金融业应该不缺人才。

但是,在中国,金融业人口缺失巨大。

我国目前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多、质量却不高。

我国金融、经济等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虽然不少,从大趋势来看每年的应届生人数也在节节攀升,但质量和美国等国外老牌金融国家的后备人才相比,国内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对大学生而言,缺少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机会。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实务和实践能力又恰恰是各大金融机构招人时比较关注的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金融企业很难招到具备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看到这个趋势,国内一些培训机构已经开始着重关注金融人才实操、实训、实习、实务方面的培养,让金融人才不仅具备具有竞争力的简历,更收获了强有力的实践技能。

金融行业工作种类众多,招聘时候会看重不同特质,像金融科技领域,企业往往更加喜欢复合型人才。

营销类岗位偏好有一定个人资源,和能力较强的同学;

投资经理和研究员岗位,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从尽职调查的能力,分析财务数据的能力,到和上市公司内部人员或客户沟通的能力,都很看重,要求较高;

交易类岗位偏好抗压能力强,对数字敏感的同学。

在金融专业就读的学子,要非常努力,要始终相信:努力是可以弥补差距的,这个行业有太多通过努力实现逆袭的故事,也有不少一手好牌打烂的情节。

如果起点低,就尽力弥补;起点高,也并不代表一定可以获得好机会。

知乎用户 焚香抚琴​ 发表

中金公司走在全国领先,提前实现了共同富裕。

知乎用户 张大锤 发表

我就想问问基金经理亏了那么多,他的抽成可一点都没少,宣传的时候多厉害多厉害,实际全是高位去接盘,这种严格意义上说比荐股的更坑人,为什么不犯法,难道只是因为基金公司有牌照就可以为所欲为?

真的,千万别买基金,很多基金经理都是长期反向操作,坑死人

知乎用户 白云之上 223 发表

金融牌照有多牛现在懂了吧?

知乎用户 南瓜​ 发表

这下战美国打台湾把这些人派上去就好了,总不能让普通人卖命去换取这些人的岁月静好。

知乎用户 圣母白莲花公主​ 发表

中金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情况:

截至 2021 年 10 月 31 日,其股权结构如下: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其股权结构如下:
40.17%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0.11%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0.74%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39.42%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8.26% 海尔集团(青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8.26% 海尔集团(青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4.4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64% 中国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4.48%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0.3%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2.64% 中国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0.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0.38%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0.29% 阿布达比投资局
0.32%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0.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0.32%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0.23%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组合
0.29% 阿布达比投资局0.2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传统 - 普通 - 保险产品 - 005L-CT001 沪
7.92% 其他 A 股及 H 股公众股东7.96% 其他 A 股及 H 股公众股东

中金公司 2022 年 3 月 31 日股权结构图:

中金公司 2021 年 10 月 31 日股权结构图:

知乎用户 猎晏焱 发表

此类金融公司从业者拥有高学历,但高学历并不产出高价值。

他们能拿这么多钱的唯一原则,只是因为这份生意被垄断了。

知乎用户 极道胁迫 发表

敢不敢爆个烟草的?我小时候我们县一级的烟草部分发奖金都是十万计的,当时我奶奶街道办主任退休一个月工资才 600。

知乎用户 人生如戏 发表

这并不是什么社会仇富,而是过度贫富差距引发的舆论反弹。

中国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劳动和收入严重不成正比。尤其是大型的央企和国企,垄断者国家和社会资源,一边在社会上吸血割韭菜,一遍高薪过着腐败的生活。

这几年疫情,经济形势严峻,底层的生活更加痛苦,但是与底层的生活苦难相比,国家的烟草、电力、石油、交通、金融等垄断剧透却一边拿着巨额亏损,一边拿着高新养尊处优。

中金公司平均年薪 100 多万,高管年薪动辄 1000 万,工作两年的小员工收入就高达 100 万。这种过度的贫富差距,劳动、贡献不成比例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这种国家垄断企业,工作创造性极低,基本靠垄断地位在社会薅羊毛维持利润,反而拿着高薪骑在人民的头上。

知乎用户 李明军 发表

提升学历,提升交易水平,早日进中金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国企》

知乎用户 金融科技情报站​ 发表

以前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中金好几个团队的员工,对他们比较了解。

他们中大部分绝大部分其实年薪没有那么高了。

不要看到人均 115 万,就以为大部分就是这个数了。

其实大部分员工远远低于 115 万了,应该在 79 万以下 。

那为什么平均这么高呢?

因为有小部分老家伙,年收入可能要 400-500 万,把平均数拉上去了。

我以前接触过几个国外名校毕业的,在中金 3-5 年的样子,也就是 50-60 万的收入,累得真得跟狗一样。

中金公司因为比较大,业务条线也比较多,必然也是按着条线进行划分。

效益好的,那奖金就多一点,效益不好的,就差一点。

可以预计这两年二级市场业务的,都不会太好了。

金融行业的,对于业务人员,无论什么公司,能拿多少薪水,主要还是看业你的绩了。

知乎用户 萌萌 forever 发表

想说两件事情:

1、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个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别人存进去的。那你是怎样从中赚钱的呢?” 银行家:” 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肉走了过去。“再放回去吧。” 儿子问:“什么意思?” 银行家说:“猪肉原来在冰箱,现在还在冰箱,但是你的手指上是不是多出了油啊?"

所以金融从业者到底赚什么钱?无非就是有机会碰到肉,手上沾了点油而已。至于肉。。。。

2、网上很多人对金融行业的指责:“寄生虫,割韭菜,大国工匠没钱科技发展不起来都怪你们这些搞金融的 balabala”

我只能说,如果真的有这么厉害的话,My pleasure。

讲一点常识,经济如何增长?只有两个途径,要么提高生产力,要么提高负债,这两个我们都用了。从入市后大概十年,是提高生产力的十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把几乎所有青壮年人口纳入工业生产体系,然后生产力增速放缓。再往后十年,可以说就是靠负债推动增长的十年。

有发现什么问题么?充分开发人口红利后,生产力就看到天花板了,这背后隐含的意思是,生产率提升有限。所以不管是因还是果,全社会加杠杆是必然的,后边资产价格起飞也是必然的。

金融行业在这过程中给想加杠杆的人提供了工具,增加负债的同时,也加速了资产涨价。当债务走到尽头,生产率却没有把棒接过来,这就是现在的问题。

可是如果不增加债务,生产率就能提升么?换句话说,如果北京房子 1 万一平米,投行把人均年薪降低到 20 万,我们的制造业就能创造更多财富么?热钱都流向虚拟经济,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同一种矛盾的两种体现?

不能再说了,再说就不礼貌了。

知乎用户 喂喂喂 发表

中金能力虽然一般,但是人家爱国。

能力强的,人家赚的更多,但是人家不去中金啊。

爱国赚的钱,不寒碜。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我还是挺不看好三中券商砍工资这事的。

这事本质就是一句话,我国金融利润占比太高,利润又集中在银行券商手里,尤其是手握牌照的这几家,最明显就是中金。

中金这种 ipo 流量,你别看它看似利润低,但它经手的资产 ipo 足够环节上的每一个人一夜暴富。比如中金等着经手的那一堆半导体公司新能源公司,每家要是可以行贿,怕是门口的门卫都能收一辆宝马。

说人话,你在中金跟着炒股都能财富自由。毕竟人家是利润率 82% 的中金,烟草都没这个利润率。

金融被牌照垄断没有竞争自然利润爆表。

知乎用户 大天空寺 发表

看!这就是外部斗争没胜利,反而把自己内部的问题引爆了。

什么叫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呀。

战术后仰. jpg

知乎用户 寂寂若离​​ 发表

这么说吧,中金算是投行的 NO.1,甚至说是金融就业(甚至是商科就业)的 NO.1 也不为过。能进去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精英中的精英(当然销售除外)。这种在行业排名几十万分之一的顶尖人物,拿一百万并不多。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你做到前几十万分之一,赚的也不一定比中金少。投行是一个拿命还钱的地方,工作压力极大,这年薪百万并不好赚,而且扣了税后,拿到手上的钱,也就不到七成。所以心态还是需要放平。

知乎用户 观海听涛 发表

贫穷限制了底层人民的想象力。

知乎用户 九鼎老财 发表

中金公司的薪资一直是证券行业,乃至金融行业最高的,算是金融业的城门立木,因为成立时是一家中外合资券商,参考了海外投行的待遇。

客观的说,名校研究生毕业,工作三年后拿百万年薪,作为城门立木(龙头板块龙头股)不算离谱。但为什么大家看了很不爽呢?这和券商行业口碑差有关,还有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属于江西周公子说的再会读书没有背景也难进的单位。

这一次如果能把券商城门立木薪资压下来,那以后平民学子进券商估计能容易些,券商成本下降也利于业绩提升。

作者:洪榕
链接:今日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删

知乎用户 华工智云 发表

去年中金人均薪酬水平行业第一

回到事件本身,7 月 28 日,网上流传出,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员的配偶晒出的其丈夫的收入证明。印有中金公司公章的证明材料显示,该交易员的月均收入为 8.25 万元。图片配文称:“93 年老公的收入水平,所以算婚后财产吗?”

该消息经过持续发酵后,券商行业的高薪酬再次登上热搜。

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有 17 家上市券商的人均薪酬超过 50 万元。其中,超过 60 万元水平的 14 家,超过 70 万元水平的有 7 家,超过 80 万元水平的有 3 家,超过 90 万元水平的有 1 家。

具体而言,中金公司以 98.30 万元的人均薪酬水平排名第一。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紧随其后,人均薪酬分别为 89.37 万元、82.97 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金公司人均薪酬排名第一,但 2021 年 98 万元的水平,较 2020 年 114.98 万元的人均薪酬水平,仍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无独有偶,2020 年人均薪酬超过 90 万元,达到 92.71 万元水平的华泰证券,2021 年人均薪酬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行,为 77.33 万元。

![](data:image/svg+xml;utf8,)

券商薪酬制度 5 月份刚迎进一步规范

薪酬制度制订应综合考虑十点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第一家券商员工因 “晒薪酬” 登上热搜。

无独有偶,今年 1 月 6 日,一张某证券公司非银分析师的工资单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内容显示,这位分析师在 2021 年 10 月、11 月的税前收入均超过 10 万元。截至 2021 年 11 月,这位分析师年内税前收入合计达 224.67 万元,同样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5 月 13 日,中证协表示,为指导证券公司建立稳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依据《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以下简称 “《指引》”),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整体来看,《指引》共六章 25 条,包括总则、原则与目标、制定与实施、基本规范、自律管理、附则等。

具体而言,《指引》对券商薪酬制度,主要做了三方面规范:

首先,是提出证券公司建立薪酬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与目标。《指引》指出,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应以贯彻稳健经营理念、确保合规底线要求、促进形成正向激励、提升公司长期价值为原则目标。通过建立健全稳健薪酬制度夯实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基础、风控基础、合规基础、文化基础和人才基础。

其次,是明确证券公司薪酬制度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指引》表示,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薪酬标准、考核体系时,应综合考虑业务和岗位的风险属性和特征、以及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及专业责任,完善薪酬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与公司长期利益相一致、与全面风险和合规管理相衔接的稳健薪酬制度,提升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能力。

《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综合考虑十点规范。

一是应当结合公司经营实际情况、合规风控效果、自身发展战略、股东长期利益等多种因素制定薪酬预算总额,综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水平确定薪酬标准,平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人员的薪酬水平。

二是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三是应当综合考虑业务和岗位的风险属性和特征、社会责任及专业责任,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将职业操守、廉洁从业情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服务客户水平等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并在考核中对重大合规风控事件实施一票否决,加强正向引导激励和反向惩戒约束作用。

四是应当保障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的有效落实,不片面追求市场排名、规模类指标和短期业绩,制定防止因过度激励引发风险隐患或合规风险的具体规定,不得为员工提供对冲措施降低薪酬与风险的关联性。

五是应当对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建立薪酬递延支付机制,明确适用条件、支付标准、年限和比例等内容。

六是应当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增强薪酬管理的约束力。

七是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与公司长期利益相一致的企业年金、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薪酬机制。

八是应当在年报中披露公司薪酬管理的理念与导向、原则与目标。

九是应当将薪酬管理纳入公司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薪酬相关声誉风险管理。

十是应当明确告知员工公司薪酬制度的主要原则、劳动纪律相关要求及薪酬保密有关规定等内容。

再次,是要求证券公司保障稳健薪酬制度的有效落实。《指引》称,证券公司应明确薪酬制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薪酬递延支付、问责等相关机制,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和员工价值引导,增强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促进证券公司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证协表示,引导证券公司建立稳健的薪酬制度,是夯实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也促进行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知乎用户 大唐陵少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些年分配的大头到底是哪帮人拿走了心里没数吗?什么时候轮到一个高级打工仔出来背锅挨喷了?

任何行业做到顶尖收入都只多不少

人家公司心甘情愿发的钱 干干净净合理合法,跟周公子那不是两码事? 某些人就别酸了

社会主义不是大伙一起摆烂,自己行业薪资低不嚷嚷涨工资,而是把别人也拉下水?觉得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当初卷又卷不过人家,现在成天在知乎 bb 有用吗?你倒是去冲塔啊,眼红党这么狭隘就活该一辈子自己人卷自己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就航空航天研究单位,一年也就挣个他们零头。北上广就差要饭了。

什么时候我们的科研人员待遇有 115w,八月 2 号,某人敢落地?

知乎用户 卑微小易 发表

少数人垄断了绝大多数生产资料

多数人灵活就业,为了让多数人的情绪有所发泄,安排左左们转移矛盾给资本家和美帝

这样不就可以闷声发财了吗

知乎用户 456k 发表

早就说了先富里面二马这种资本家的含量极低,高级打工人的含量极低,绝大部分的先富都在体制内。

然后简中互联网常年是私企老板很富,国企稳定但穷的舆论导向。

有的国企是稳定且人均年薪百万。

贫富差距的根源就在这了,房地产那点儿钱在人均百万年薪的国企面前算个 p 啊。多少城市,一套房子不如人家一年工资。

上秤,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儿多着呢。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北京的平均工资是哪些了。

一个月挣一两万都是拖后腿的,但又有多少人一两万而不得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本人从高三开始,就因为房价过高而焦虑。家里又穷,出不起首付,所以一直提前规划人生。当时从知乎上了解到金融行业收入高,可以帮助我这种人翻身,在城里买房安家。于是考了 985 本硕,选定金融专业一条路走到黑。

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经历考研和就业两轮残酷的淘汰赛,现在终于顺利毕业,入职某券商投行。万万没想到,金融业的收入成了众矢之的,马上面临降薪。要是限薪成功,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又少了一条靠打工在一线城市买房的途径。哎,现在互联网搞大裁员,金融又降薪,芯片和新能源行业最近收入虽然还不错,但是和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房价比起来,又显得杯水车薪。

大家心里有怨气,觉得金融这种不创造价值的行业不该高薪,我觉得无可厚非。只是有时候想想,我们这也算是无产阶级之间的自相残杀,躲在背后的券商股东们倒成了赢家。

算了,睡了,明天还早起搬砖呢。

知乎用户 调色板 发表

戳中人民的痛点在哪里?常年做空股市,给自己的员工拿高薪,许多股民说,爱来爱去,自己的国家就是这样,在你眼皮下这样干

中金的事不处理,你给人民免费打多少新冠疫苗都没用,也就是一一个污点可以抹去你所有的正面宣传

知乎用户 沪深刑律猫哥​​ 发表

做了那么多案子,见过那么多私募,处理过那么多 P2P 平台。总结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十个金融九个坑,还有一个特别坑。” 拿别人的钱,自己去赌博,赢了抽水,输了啥事没有,这就是所谓的金融行业。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向来不产生蛋糕,只是对蛋糕进行再分配而已。”

如果金融行业能把这件事做好,把资本流入到该流入的地方,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那么薪水拿高一点也还算是无可厚非。

但问题就是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连这一点行业基操大多数都做不好,整体那叫一个乌烟瘴气,可以说是严重的德不配位,不少金融行业打着私募的幌子,干着诈骗的行当,或者干着割韭菜的生意。底层资产全是垃圾,拉投资人涉嫌非吸,配合大佬进行锁仓操纵个股等等,这些都是基础操作。

哪有点金融行业正常的样子?

碰到很恶心的一个案子,某恒大内部金融人员得知恒大即将爆雷,爆雷前夕将金融资产吹的天花乱坠,成功让他人接盘。说好听点这叫甩包袱,说严重点这就和诈骗无异。

另外,饱暖思淫欲,金融行业属于国内薪资天花板,因此这个行业人士玩的花也是众多周知,以至于要出一个《男同事女同事交往界限白皮书》,来劝诫金融人士们要洁身自好。前段时间 “某金融公司男女同事借外拓名义实打扑克之实” 被爆料后,很多人对此感到惊讶。呵呵,圈子内的都知道这实在是太普遍了。

有人说金融人士都是 “高知”,十年寒窗不易,就应该高薪,我只能说呵呵,说这话的人对这个行业看来还是了解的太少了。做的一个案子,一群所谓的金融 “高材生” 去某某水电公司尽调,处理水电站融资租赁事宜,只值千万左右的水电站被评估数亿,贷款批下来后来还不上,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最后起诉人家水电站诈骗。

你说这些人是聪明吧,看出来了故意不说,那就是能力虽大,但心术不正,在越重要的位置,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反而越大。如果这些人没看出来,那就是一群傻逼,哪有点高知的影子?

不说太多了,总结一下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德不配位,必遭其殃。”


魔都八年从警转律师,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执业,欢迎业务合作或咨询,咨询不免费。

沪深刑律猫哥

178 次咨询

4.9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39008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wsyjack 发表

这就是大型国企的垄断,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公。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中金公司缘何可以人均年薪 115 万?他们真的是创造了这么大的价值么?还不是依靠国家给予的限量金融牌照,坐在金饭碗上乞讨而已。

这样的公司,吸的是股民的民脂民膏。

知乎用户 司寇帆粼 发表

答案只有一句话:

因为那是中金公司

说一件当年家父经历的小事。

200x 年家父与中金公司一个小中层吃饭,这位爷也是个爽快人,吃完饭主动去买了单。

结果回到公司想报销。

他老板哼了一声:

“报销?从来只有别人请中金公司吃饭,我们中金公司哪有请别人吃饭的?报个屁!”


中金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投行,在中国金融界占据了一个什么地位,可能没了解过中国金融改革史的人很难理解。

当年中金公司的大老板什么人大家可以查一查。这个不是我故弄玄虚不说,和某些赛艇一样,你查了就知道为什么。

毕竟有些东西知乎发不出来,发出来也会被删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当时中金公司大老板的收入多少钱,你们也可以查一查。官方认可的年收入,一年可以买北京当时一栋楼,一栋楼不是一套房。官方认可,不是什么黑色灰色收入。

防杠重点:“当时”。

千防万防,没想到评论区还有更牛逼杠法,居然质问我不是私企哪来的老板。

哈哈哈哈哈笑了。

我知道一会有人查了今年的中金报告,然后会在评论说一套什么监管啊、披露啊、老板收入多少啊巴拉巴拉。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中金现在的收入水平,是大老板走后两次降薪的结果。

所以人家没骗你,确实是降过薪。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中金公司这个远高于整个社会平均水平,甚至碾压其他所有金融机构的收入,跟玩家是不是清北毕业压根就没屁关系。

就只跟 “中金公司” 这个名字有关系。

不为别的,就只因为他是中金公司。


如果有人还想进一步了解中金公司为什么这么牛逼。

美国人亨利 · 保尔森写了一本书

《与中国打交道》

亨利 · 保尔森是美国财政部长,不用我说了吧。不过书里那个时候还不是。

书中提及了很多重要人物和企业,其中包括了柳传志、曹德旺、xxxxxxx(此处省略 50 个人名)等等。

其中关于中金公司的来龙去脉有非常详细的描述。看过这本书,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家一般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公司这么牛逼。

想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中国金融改革史。

只不过这本书写的比较直白。

知乎用户 小号再战 B 乎 发表

让广大央企,基层干部何以自处??!

好歹是上世纪大学生(那会值钱)

好歹混了几十年科长 处长

工资还不如人家小年轻高

不搞点钱对得起自己嘛~

知乎用户 洛亦仙 发表

从我懂事起,我就再也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我还清晰记得那年我 38 岁。。。

知乎用户 海风海风 发表

给的少了。

以前北大计算机的同学,转金融的,只要能拿到中金的 offer 的,也能拿到什么高盛摩根的,中金 offer 在收入没什么吸引力。有的人选了中金不选其他完全是因为在北京,而且总部在北京,拳拳赤子心一定要留在国内的。

对于有些家国情怀的同学,难道还要从经济上去克扣他们吗?本来相同的钱,在香港生活质量就要比北京好很多,现在北京给的钱已经打折了,还要怎么样?

美国之所以衰退这么快,就是因为这些死白左老是讲完全公平,不考虑到人与人的差异。人人生而平等不代表每个人对社会对人类的意义是平等的。底层很多人什么也不懂,就知道红眼病,总觉得自己弱是因为社会不公,而不是本来能力差还不努力。真搞绝对平等,底层的懒人更不好好工作,人民公社就是例子,底层的本性从来都没有什么勤劳勇敢,能偷奸耍滑就一定要,哪怕最后大家一起挨饿都要偷懒

知乎用户 漫步的蜗牛 发表

老百姓们要知道的不是什么所谓的合法合规,而是想知道一句凭什么?从一个韭菜角度朴素的讲,是你们基金净值能涨了,还是保荐的公司都估值合理、干干净净。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可以效率稍微让路给公平了。更何况这行业和文娱业都是出了名的扎堆出汉奸和软骨头的地方。

知乎用户 Ethan 发表

如何评价北清复交被爆人均考分 666,不能降一降么?,这些人毕业了去了中金,正常啊。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中金公司一定会纳闷,我为啥会被推上风口浪尖?

请你们去 A 股看看。

知乎用户 游美肄业馆 发表

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牌照

知乎用户 梅东 发表

好单位,努力学习,进中金呗?

知乎用户 钟意有乜用哦 发表

先富带动后富,口号都有啦!

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因为先富那帮人并没有想过带动后来者,反而在阻拦后来居上!

光靠我党的再调配社会资源,只能做到部分扶贫,很难做到方方面面。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现在的眼红无奈之下的吐槽而已。浪都不会起一波!

知乎用户 媒介盒子 发表

最近中金人均年薪 115 万上了热搜,突然就明白为啥我国人均收入这么高了,突然就明白为啥网上冲浪的朋友张口闭口就月薪过万了。

这个行业收入畸形的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就是怕引起舆论,这种单位都有要求的,不让开 100 万以上的豪车、不让背 5 万以上的包、不让戴 10 万以上的表,当然更不让晒工资…… 好吧,虽然但是,100 万以下的车很多人恐怕一辈子都开不起。

做了这么多要求就是怕引起众怒,既是金融业、还是央企,本来行业内就是闷声发大财,自己过得滋润就行了,你非要拿出来馋劳苦大众,这不是找茬儿吗?现在大家终于开始盯着这行业人的收入了。

为了避免舆论爆炸,接下来怕不是全行业要全部降薪了。对于他们来说可真是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主要是他们也没什么真本事,金融业依赖的全是信息不对称,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壁垒,特别是在这个年代。所以问题还是,金融业凭啥拿这么多钱啊?

你别说 10 万,100 万都没有问题!只要在其位谋其职靠本事吃饭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如果这个职位为国家、为市场、为公司一个月创造了 1000 万利润,你要涨薪到 100 万一个月,年薪 1000 万,大家都没有意见!

没有人会难为一个名校,一个专家型交易员!谁会为难一个打工吃饭,凭本事、拼能力、创业绩的投行专才!但问题是,就一纸月薪 8 万,自行爆出,而中金公司对于这个月薪 8 万的交易员,其资历、职位、薪酬设定、招考情况,都没有一个说明,这就让大家不禁浮想联翩了!

其实这种利用信息差赚钱的职业还有很多,只不过多数都是干多少活儿拿多少钱罢了,如果你想找份这样的副业,欢迎私我。

知乎用户 liwei2496 发表

说好的共同富裕呢?????

知乎用户 神皇境剑修 发表

1 万 3 千多人,人均创利不到 80 万,工资 115 万?

你这新闻确定没报道错误?

知乎用户 一只柚子 发表

超过知乎平均年收入了,有一波知乎用户要破防了。

知乎用户 一念神魔 发表

115 万

不多

知乎用户 随性太阳 发表

有时候可能真的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吧,

知乎用户 高山流水​ 发表

现在大家就开始怀念十几年前很多官员收礼办事吧?那时候收入更高的还是做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对考公的热衷程度也没现在这么离谱,说的大家都难以相信,那时候农民子弟中专上的大专都有机会进国企,有编制。

那个时候就算有权力也要辛辛苦苦的一件一件事情做才有收益,如果礼都收了事情不办名声也很不好,要办事呢,有时候还得上下周旋。

那个时候愿意创业的人更多,甚至还一度喊出了万众创业的口号,那时候大家是真的信。

后来金融来了,跟权力进行结合,收割效率简直提升了 10 倍百倍,办一件事才能收一份钱,那多麻烦呢,利用金融工具直接把你后面几十年的收益全割了,关键还不用劳心劳力,不用费心。

而且剥削的更隐蔽,更系统化,大家都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却说不清楚原因,甚至连矛盾点都找不到,不能还被舆论带的前段时间特别骂马某,现在人家真的退了,大家日子好过了吗?

尽管说不清的原因,但是大家的感受是真实的,最近时间的财富分配差距在无限的扩大,底层几亿百姓的消费潜力接近枯竭了,大量的人都是负债维持生活,年轻人开始躺平,婚也不结了,生育率直线下降。

以后怎么样我也无法想象,三五年内必定见分晓,是自我革命,还是再苦一苦老百姓都是很艰难的选择。

知乎用户 aogutu 葛忠涛 发表

不用羡慕人家,也不用质疑人家。

你假设自己有某些背景,假设有哪些权利,

然后觉得自己一年拿多少才算过得去,

那你不也有这个数了。

你有做梦的权利啊!

知乎用户 夜航船 发表

很好啊,IT 什么时候能够跟金融的看齐啊,盼着早一天到来。当然,为了避免以后孩子们心里不平衡,还是不生的好。

知乎用户 一万年太久 发表

这个问题怎么还有热度,中金早年是对标外资投行的,某些核心岗位招的永远是清北复交以及藤校的学生,年薪超过百万不是很正常吗?藤校的学生出来到华尔街上班,进到顶级投行甚至是远超这个收入水平的。

作为国内金融业的顶流,人均百万以上,其实也并不稀奇甚至还有往上提高的空间,毕竟金融业是所有行业投融资的中转站,是万业之王,高一些合情合理。

就是百万年薪的大佬,以后找老婆还是得注意,肤白貌美大长腿是硬性条件了,但也得找个智力水平在线不那么败家的,不然真的很容易被偷家啊!

知乎用户 白羽子 发表

还是中国人太穷了,才会恼于中金员工人均收入高。

中金员工也该看清楚了,想挣钱还是在国外混,在国内挣少了自己吃亏(“人均”),挣多了还得挨骂(“年薪 115 万”),里外不是人捏。

拿着 985 本 + 名校硕 + cpa+cfa+frm 的高级打工人,何必沦落至此。

至于其他行业为啥挣钱少,不如问问老爷们为什么。我也想知道,我也想搞学术,想搞实体经济。

谁不想呢,谁阻止了我呢。

知乎用户 易翊 发表

我花二十年研究 “如何将人民像韭菜一样收割”,并最终做到韭菜业的前万分之一,我拿百万年薪,都是靠我自己的努力。

知乎用户 Henry.Z​ 发表

手机里存了这么一个图,似乎他们只在中间

知乎用户 月入杯中 发表

最近糟心的事太多,本来想借佩洛西的事转移下矛盾的,结果反成矛盾本身了,治大国可真难啊。

知乎用户 考拉熊​ 发表

这有啥惊奇的?若不是内部曝光出来,又有多少机构和单位收入高得吓人呢?

细思极恐啊,难怪那些低调的企业默默无闻的,我们只看到华为和腾讯,我们只顾看银行和证券,谁能知道有这么多低调且牛哄哄的企业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潇洒的每一天…………

我们一直在期望缩短贫富差距,可是呢?

同样是一天 8 小时工作,其结果就是如此不同!无论你是学霸出身还是苦读寒窗…….. 无论你是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的好员工,都不过是两个轮子的电动车,那些一出生就是跑车和赛车的一部分人,天生就是优越者,不容否认,这个世界其实不是如我们想的那么公平………

不然,你看米国多无赖啊,却活的那么自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 B 乎的小资产阶级无病呻吟还是有趣啊

我想娶白富美 / 嫁高富帅,可以。和家境贫穷的男女朋友结婚,不可以。

看有钱人房产资产缩水,开心。自家的房子降价了,闹事。

我薪酬高,理所应当。别人薪酬高,贪污腐败。

我享受别人的廉价劳动力,国情在此。别人享受你的廉价劳动力,压榨剥削。

别叫了,你们压根要的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你们气愤的只是自己不能做 “人上人”。而且事物总归是有因果关系的,人人都想当 “人上人”,那么就一定会有人不是 “人上人”,总要有人吃尽苦楚,被压榨剥削。凭什么不能是你呢?你就真的那么优秀?

当然无论任何时代背景,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权力,我也赞同你们说的各项改正举措,无病呻吟和情绪输出的除外。

只是别再拉着共产主义这一大旗,别侮辱先辈们的理想,别侮辱这四个字了。把你心里那点 “小九九” 大胆说出来,不丢人。赚钱嘛,不寒碜

知乎用户 那年那海 发表

朱元璋死后,大明和其他朝代就没什么区别了!

知乎用户 投资鬼才投研 发表

合理合法收入,为什么要停职?
当这个社会大家过度压抑,只能靠仇富来宣泄,那有钱人开始热衷于移民也就不奇怪了。收入证明是你单位开的,月薪 8 万,说实话,又不是现在才这个收入标准。中金你以为什么人都能进啊,既然敢发为什么不敢认?

作者:布小兔回家
链接:今日头条

知乎用户 NGakki 发表

行业收入肯定会有差距,但这则新闻让我看到还是会不舒服,不是嫉妒,而是想知道他们到底做了啥。

我认为作为国家背书的企业,你拿的钱要对得起自己承担的社会价值。

有人说这个行业聚集了顶尖人才,市场规律,开这么多钱理所应当。是的,金融顶尖人才都在这里了。但其他行业的顶尖人才呢?生化环材的顶尖人才就不配高薪是吗?

归根到底就是这个行业油水厚罢了,因为油水厚,所以才给顶尖人才发的起高薪。

举个例子,如果把中金换成了芯片,且芯片确实做的还挺好,甚至赶超西方,我觉得给他们这群人发这种工资,甚至有些少。

奈何国内实体经济越来越差,这群人反而赚的盆满钵满,不知道他们实绩在哪,如果他们逐利,透支了国家的未来,怎么让他们买单。(对于投资这块,懂的不多,但知道钱不会往它该去的地方,只会去赚钱更多的地方,如果国字头仍只做后者,那是不是国字头摘掉也无所谓,不过戴着帽子捞钱确实方便)

这群人思想里是资还是社,社会价值体现在哪,才是让我不舒服的根源。

有人会说社会价值和薪资怎么可能是匹配的。确实。但社会价值和薪资不匹配难道就不会引起争议吗,这种不匹配本就是不公造成的。

知乎用户 genius52 发表

垄断国企都是红孩儿们的自留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拿学历说事,是基础科学研究所里面学历低了还是三航研究所学历低了?在实体清单之前,互联网和工科润出去简直不要太容易,怎么金融出去没人要呢?自己金融什么水平没数?

卷烟厂还招聘 985 硕士呢,那干的活用得着 985 么?

中金类似,一堆关系户加几个充门面的高学历,然后给关系户在薪资上对标高盛,可具体做了什么事呢?

中信数名高管,15 年串通外资做空 a 股,进去了。金融战开打,券商带头砸盘,又进去几个。帮助实体增长丝毫没有,华尔街打过来跪的比谁都快。烂尾楼背后的资金监管,村镇银行取不出钱,高学历的金融人才在背后起到他本该有的作用了吗?

互联网行业招聘人家直接题库开刷,哪像金融总要问你一句家里是做什么的。

b 站大 v 都知道劝高考生:不是带资入场就别去金融。你说这个行业的本是本事的本还是资本的本啊?

就这还好意思讲高考分数,讲从业难度,讲数理基础,还好意思跟三航工程师比,跟电力通讯比,跟互联网比,整个行业的技术从业者屈指可数,比个勾八!

老鼠吃的比拉磨的驴多,不是干的活多,是因为老鼠洞离粮仓近。捧着牌照吃饱得了,别总吧唧嘴,吧唧烦了给一巴掌,有人还耍起脾气了?电力通讯互联网新能源我们相对领先,三航勉强也能掰掰手腕,半导体正在发展,生物医药材料相对差一些但是没拿多少资源,到金融呢?嗯?

差劲还不自知,真磕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营金融垄断,吸自己人的血,无论盈亏,吸血鬼都赢麻了。

为什么当中国互联网工人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比中国更优秀的薪水,但金融工人出了中国基本是失业? 这的确值得思考。

那些说中金员工成功了,应得的工资,自己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从来没见过高学历? 或者自己看一看各个公司的头部计划招聘情况也行。

知乎用户 AKpoli 发表

不管中位数和平均

证明总有人拿大头

年轻人普遍感觉到被剥削严重

被谁剥削了?

那证明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企的这种统计其实都很虚高,因为统计的方式是直接按财报上的总薪酬除以总人数,但是国企一般还有大量的劳务派遣、外包员工,这些人的工资是在财报总薪酬里面的,但是人头却没在总人数里面。

知乎用户 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发表

前几天吹乐视福利待遇好,没有 996,剩下的一小部分人靠着版权分成像事业单位一样养老。

当时就说的很明白了:人家那是都卷完了,不行的早走了,剩下的基本都是关系户,挂着五险一金发着钱,而且还不少发。

乐视回应网传「400 多名员工过着没有『老板』的神仙日子」等情况基本属实,目前该公司情况如何?

跟中金比,乐视这种真就连台面都上不了。

1、因为是平均年薪,不排除下面更低上面更高的情况。当然,底层员工再低也比一般人高。

2、我不否认中金有靠自己努力进去的尖子,但是我坚信中金大部分员工都是靠关系进去的。而且国外顶级院校金融类专业这个教育资源本身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到的,你没有,人家有,即便家里人没直接打招呼,人家的竞争力也比一般人高,这属于生下来就已经输了。

3、不光中金,烟草,中石油,神华,中石化等等,央企这样的情况和工作岗位太多了。

非要问怎么看,我真不想看。这些人不是群众,真的没办法用群众的眼光去看。他们拿的钱和他们付出的东西成不成正比大家都清楚,这部分人就是存在,踏踏实实拿钱就得了。别作死、别炫富、别太过分,老老实实当人上人吧。

知乎用户 蓝桥幻想​​ 发表

这个时候还有心思关注人家赚多少钱?不应该关注打台湾吗?

知乎用户 进击的大晶 发表

经济下行,民粹上行

老龄加剧,阶层固化

富人敛财,如鲸吸水

穷人谋生,似过筛糠

周公有爹,二舅无子

时局动荡,未来何往?

知乎用户 碌碌无为 发表

没啥好说的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利益分配时,不对实体经济的从业者给予足够的尊重

必然导致实体经济的衰落

土木如此,以芯片为代表的生化环材如此

过去我们常说,发展中的农业国和发达的工业国。

而现阶段,实际情况更像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工农业国,美国是一个发达的金融国,过去五年的贸易战充分证明了金融国对工业国的制裁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没有金融市场,粮食终究还是粮食,钢铁依然是钢铁,导弹依然是导弹

换不来工农业产品,欧元就会是废纸一张,比特币是两行代码

说的再多再好,金融救不了台海危机,拦不下佩洛西的飞机,真打起来靠的还得是土木人打灰修防空洞,钢铁厂源源不断的给兵工厂输送制造飞机大炮的材料,矿工给钢铁厂补充原料,电网两桶油提供能源保障,中储粮中粮提供粮食保障,9700 万党员组织群众防空疏散。

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正常发展的推手,但是这只手的油水不该这么重,至少不应该重到头部医院 / 头部科研单位的油水远不及这家头部金融企业。

知乎用户 好走不送 发表

华尔街收割全世界,中金收割全中国,高下立见!

知乎用户 12456 发表

自媒体酸了?天天买热榜?中金高薪哪个不是 top985 和海归藤校?高学历难道不应该对标高收入?大型券商和大型银行搞活了金融,带动千万家企业成长,经济不上行你指望怎么提收入。

学新闻媒体的就不要天天酸金融行业,还有知乎管理热榜的程序员,你们收入也不低就没必要跟着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人呐,看到比自己拿的多的就讲共同富裕,看到比自己过得差的不讲共同富裕了,玩社达内一套。

呵呵…

你说这中金吧,都不用看,我打包票能进中金的这些人的平均学历或者说平均做题水平是前 1% 级别的。

这群人在很多维度上看都是人才。

这群人在做选择的时候——

去奉献遭不住很多地方真的只讲奉献。

搞研究说实话科研环境就内样。

高端制造业的岗位,没有几个。

好的教职难拿一般人才也搞不定。

去发达地区的体制内吧越来越难卷而且这些个网友也天天喊着降薪。

现在连去金融这种传统印象里的高薪行业打工拿个高工资都要被逼逼赖赖了。

那以后呢……

老爷们的崽子们,只要不像那个姓周的一样过分的跳出来,没见得有人单拎出来说啥。

——话说哪怕是作如周公子,跳了大几年才被人捅出来。

——这些自我之上自我之下玩着双标的人大概率还是那种舔周公子的。

那些什么烟草啊电网啊之类的大垄断国企里的条条道道没人跳出来义愤填膺。

这普通人的「天花板」乃至于一般好的去处倒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其他普通人眼红末了还要扣上这样那样的大帽子。

这不逼着学历好看能力尚佳的人润嘛……

到时候又说,为什么那两所学校的人喜欢润不回来。

回来干啥?辛苦卷到前 1% 拿点高工资被挂在知乎上被人阴阳怪气?

嗐。

知乎用户 Stan​ 发表

2. 把蛋糕最大块分给自己

3. 把 1 斤的蛋糕说成 10 斤蛋糕的售价

4. 低价收蛋糕然后包装一下再高价卖出去

5. 只允许大舅子开厂造蛋糕 37 分账

1. 号召大家伙齐心协力造大蛋糕,能者多得,成立 “大家伙蛋糕分配委员会” 来监督和裁判分蛋糕流程,分得大蛋糕的多上交一点蛋糕渣给地主,分得小蛋糕的少上交或者不上交蛋糕渣,蛋糕渣的收入用来维持委员会正常运转,购买造蛋糕工具或者场地维护,对于自带造蛋糕工具的分蛋糕时给予一定上交蛋糕渣减免,蛋糕厂整体产权是属于地主的,但从事生产和管理蛋糕厂的人均为蛋糕厂员工且全部从事生产,地主必须承担保护蛋糕厂和蛋糕厂员工的基本利益的责任,地主无权直接任免蛋糕厂员工,但地主可以召开蛋糕大会,蛋糕厂员工要按照一定的考核和流程进行招聘,且全程录音录像,对有质疑的要公开进行投票辩论,对员工的罢免也是如此。

知乎用户 翔 DICO 发表

全世界金融工资都高,我们就应该跟着高?

我们的大飞机终于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大飞机工程师们的待遇呢?

我们的核潜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船厂工程师们的工资呢?

我们的航天做到了世界前三,但是张副主任设计师为什么离职还记不得吗?

年薪 12 万是因为级别比较低是吧,级别有多低呢?低到他一走能影响发动机的研制进度。

他们做的东西,是真的能上天探月,能发射核弹,能变成威慑敌人的拳头,能变成打向敌人的子弹的。而中金前段时间贸易战,你干了些啥?

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力向欠发达国家看齐,工资向发达国家看齐,真是躺着就能挣钱啊!

知乎用户 哆啦 B 梦 发表

谁还记得浙江千岛湖那几个电力小仙女

知乎用户 我是赵大宝气​ 发表

人家自己都没说,是你们说出来的。你们说出来的就叫谣言。

不是说国企不能挣钱,只是大家不能理解的是,在私企里面挣年薪百万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那真的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

但他们就是挣钱有点太轻松了,轻松到有点让人嫉妒。他还要炫耀,就太招人烦了。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都是少爷公主,进去赚零花钱了,为啥薪资保密?为啥华为腾讯阿里互联网行业凭本事吃饭的天才少年,阿里星不保密,人还宣传?你品,你细品?都是二代,跟四字弟弟一样,特权阶级,不是我们这种牛马。

知乎用户 Frank ZZZ​​ 发表

做题家赚点小钱你们就不乐意了?别忘了,三本考个发达地区公务员都能拿二三十万

当务之急是大幅提高其他行业做题家的收入水平

知乎用户 IG541 发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乎用户 鑫淼 发表

就单是这个么,烟草,石油等,很多垄断企业一样,高薪得离谱!

知乎用户 只有神知道 发表

问个最基本的问题,请问银行的人工资高嘛 ?

那可是人均 50~60W 的工资耶,

有去限制一下银行的薪酬关系的嘛 ,除了最顶层的外 ,其他还真没啥听说。

去问问银行那个小卒会被限制工资的~~

或者你会很羡慕银行的低层员工嘛 ,中金这个最多能算中?反正肯定不是高层。

再说创收,中金还是要判断去赌博的,银行大多都是借贷。

那这说法,还不如学银行,基本不会亏就是了,何愁内需起不来。

知乎用户 Da.Vinqi 发表

为什么还是有人分不清人均和中位数的区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名保命

合法合规 不算合理 最重要的是 zz 不正确。

每个行业拿高额薪资的都会被骂,就算你是搞航天的。

看到有评论说,如果是假的,中金为什么不出来澄清?

首先这个不是被爆出来的,中金也没有必要出来澄清,因为这个是中金自己对外披露的。其次是中金中信等投行的盈利模式包括奖金分配模式是跟银行不一样的。

全球来看,顶尖投行的人均薪资都很高,毕竟他们确实离钱太近了。这个也一直被诟病,但诟病着诟病着,人家薪酬又提了,听说高盛今年开出实习生工资好像 10 周 2w 刀,差不多是一个月也有 7w 人民币了。当然中金跟高盛没法比,毕竟后者是全球收割各路韭菜加机构,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挥镰刀。前者功力还差的不少。

国人对于金融机构的恨,主要还是来自于股市十来年指数未涨,大洋彼岸翻了十倍不止。眼看对面真实分享了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回报,回头看看自己账户,那恨的牙都碎了。看来看去,觉得自己被券商坑了,于是别管跟二级市场是不是相关,这就记恨上了。

中金做错了什么?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是一家央企,从诞生之日起,有先天优势。看中金财报,比国际同行差点,过得也还行。但有了利润并不意味着你的员工收入是要随之提升的,就不说国网和烟草了,这两家一直也被骂,这个是现在网上骂中金的逻辑,虽然,利润的大头给了汇金,至于汇金嘛。。。。作为央企的中金,你不能给员工派发这么高的薪资福利,哪怕这其实是市场行为。

中金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招了好多关系户。这个其实是有地方特色的。骂的时候请带上其他几家包括九大投行的 HK office。而且,清一色薪资水平都很高。

中金的第三个问题,或者说国内投行的通病在于,不能打。窝里横算什么本事,有能耐给我出去攻城略地去,割外国的韭菜。这是个很朴素的愿望,但一直没实现。一出海总是被打,这个其实是话语权的问题。

与其说顶级投行待遇高,但其实每个行业的顶级待遇都高(不仅仅看货币待遇)

金融安全,对于地区而言是很重要的,也是集中学习了好多次了。金融领域失守,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那不是朴素的拔网线就能解决的,动用 zz 力量可能会使多年的开放努力推倒重来。这个领域真的是需要人才的,一行两会需要,业界也需要。

那么,我的希望是,既然你们有这么高的薪资,不要求你们去扩大就业面,因为就算你们把下限放到了中流 985,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何况你们也放不了,那么,你们业界能不能一起努力,别让外人一看,国内投行,不是针对谁,在坐的都是垃圾

知乎用户 薛动谔 发表

什么叫被爆 115 万?中金公司这个收入原来普罗大众都不知道啊?

在中金做了十年以上的人,115 怕是只有收入的零头,115 万这是平均工资,包括很多非业务类的支持工作,这些人的薪资虽然也很高,但是有限,业务线的人要远远高于 115 万。

尤其是 10 年到 18 年移动互联网火爆的时候,大量业务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有点资历的 PE 一年到手八位数属于稀松平常,再高层的领导年薪是破亿的,不信的话自己去查,查查各个中金的高管们被曝出的年薪。

所以,我想说的是,中金真正的业务线人均工资远远高于 115 万,中金的收入比你们想象的多得多。

还有,限薪令在中金不可能实行,你们怎么骂都没用,因为中金就是各个神仙们变现的场所,你也不看看里面的人都是谁?

还有,去维基百科搜各种神仙们的词条,点开家庭版款内容,你会发现大量神仙后代在 “香港 xx 国际” 工作经历,对,这也是神仙们变现的基地。

所以,神仙们在位一天,也想让中金们限薪?做梦吧

知乎用户 灰灰 发表

虽然但是,这差不多是金融行业正常收入,这个行业收入畸形的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这帮人单位是不让晒工资单的,开什么车都有要求,怕引起众怒

金融业、还是央企,本来行业内就是闷声发大财,现在大家终于开始盯着这行业人的收入了

好事,为了避免舆论爆炸,接下来怕不是全行业要全部降薪了。但金融业蛀虫工资畸高这个事,大家都知道了,好事

客观的说,名校研究生毕业,工作三年后拿百万年薪,作为城门立木(龙头板块龙头股)不算离谱。但为什么大家看了很不爽呢?这和券商行业口碑差有关,还有这是一家国有企业,属于江西周公子说的再会读书没有背景也难进的单位。

这一次如果能把券商城门立木薪资压下来,那以后平民学子进券商估计能容易些,券商成本下降也利于业绩提升

一直以来金融业薪资全都那么低调,你以为是啥?

去投行的完全是靠搞关系,只要会搞关系就能搞信息。所以你知道二代三代为什么喜欢搞金融去了吧?

金融业依赖的信息不对称,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壁垒,特别是在这个年代。一旦丢失一点点信息的独占能力,那自求多福吧

信息差才是割韭菜的不二法门,和当初拿批条子倒腾货物没什么本质区别

所以问题还是,金融业凭啥拿这么多钱啊?

知乎用户 大概如此 发表

外面 32 度高温,他们在给别人建房子,想买这的房子还会再被扒层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中国的金融公司懂什么金融,还不是一群仰仗政府撑腰的垄断买办,内战无敌,外战先跪。金融市场化,允许外资进入,鼓励民营资本如蚂蚁金服进入一二级市场自由竞争,怕不是大部分券商投行都被按在地上摩擦,到时候中金还能拿这么高我心服口服。

知乎用户 冷眼 发表

这个回答下面,必须要配合这个新闻《中金公司再爆 “出轨门”,金融圈已成桃色丑闻高发地》食用才更合理!

新闻大概内容曝光中金三大丑闻:

第一个是:2021 年 4 月 7 日,一段时长 9 分钟的电话录音在网上流传,内容系一位原配丈夫打电话给第三者质问其与自己妻子的出轨事实,据悉,该内容涉及中金公司合规总监陈刚及其女下属马某

录音内容十分露骨,令人十分不适,内容涉及到 “你很骚气知道么”、“那你管我老婆叫老婆,咱俩一个老婆”、 “请您多担待吧”、“你睡了我老婆,还要我多担待?”、“如果孩子判给了马军华,我希望你能够善待”。

第二个是:2021 年 1 月份,网传一份发送至中金公司 CEO 及 262 名员工的举报信,其中显示中金公司下属中金资本的韩涛和杨雅威婚内出轨,还经常用公司经费开房、随意消费。3 月 25 日,中金公司 CEO 黄朝晖发出内部文件,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韩涛被开除,另有六名员工遭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第三个是:2017 年,中金公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黄洁曾被曝出想要潜规则实习生,双方微信聊天记录中的一句话流传甚广,“这是一个名利场,你愿意吗?”

大家看看,中金公司的员工领导们为什么这么会玩,因为钱多呗!

试想一下,员工的人均年薪就是 115 万元,那么那些高管、领导的年薪,不至少得几百上千万啊,俗话说,有钱就变坏,这些拿着高薪的老爷们钱多了,自然就会 “精虫上脑”,开始琢磨着怎么享受糜烂的人生。

所以,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国家对金融行业进行限薪的,因为这些人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没能好好地造福社会,反而推高房价、炒高金融资产、打击实业的发展,如果长期让国家最优秀的人才流入金融行业,国家还怎么能发展?

中国真的能向美国一样脱实向虚吗?

知乎用户 路见凹 8023​ 发表

党的领导弱化。

建议上级纪委进驻调查。

知乎用户 王老虎​ 发表

好多人为高薪辩解,理由无非以下几点。

金融行业压力大,累。

人家优秀,应该的。

你自己蠢,不懂金融。

都很可笑,不公平就是不公平,不能因为不公平在社会上太常见了就说这是应该的,那才是蠢。

知乎用户 chdo 发表

这个消息和排行榜里的其他热搜放一起,好讽刺

知乎用户 Weikoi 发表

只能说资本太厉害了,煽动完性别对立,现在又开始煽动打工人对立,总归你们斗,我站在旁边看,赢麻了。

周公子上了几天热搜?这位呢?

知乎用户 不知细叶 发表

知乎用户 现编现卖 发表

你让我一个年收入还没人家零头高的人,评价这个?这是我该看到的问题么???

只能说,垄断真的赚钱!!!

说好的共同富裕,你悄悄搞垄断???

怪不得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这种世袭罔替的位置怎么能随便给底层人呢?

最近爆出来的各种劲爆消息已经揭露了太多了,周公子的体制信息,还有这位被老婆爆出来的薪资水平,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知道水深,但没想到,特么的比太平洋还深啊!

资本玩弄底层大众,可怕!

权力玩弄资本,权力玩弄底层大众,可怕!

我们这帮底层,被玩弄了而不自知,甚至还有人沾沾自喜,企图同流合污,更可怕!

吾辈有志青年,当努力奋进,以绝世容颜,以妙曼身姿,以强壮的身躯,以三代之积累,努力讨好资本,努力侍奉权贵。带着一颗莲花之心,跨入淤泥之地,以身饲虎,拿下世袭罔替之位,造福子孙后代!!!

知乎用户 共和斗士勃鲁托斯 发表

属于是掀开头等舱和经济舱之间的帘子了

知乎用户 子禹 发表

中金公司人均年薪 115 万,高吗?比其他行业和其他人群,确实高多了。但是作为顶尖金融机构,这个薪资水平,正常。

世界各国都这样,这个不是舆论可以改变的。还记得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投行很多人失业,不得不去大学当教授去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截止日期:2022-03-31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持股量:193,615.57 万股
持股比例:40.11%
香港中央结算 (代理人) 有限公司
持股量:190,295.62 万股
持股比例:39.42%

本质是 80% 国资的企业,怎么蜕化成了官僚资本企业?这么能赚钱上交国库了吗?都个人享受了吧!

你说他薪资高,他说他们只招清华北大名校,值这个价。

大多数岗位,就那点金融知识,楼下的链家房产中介培训好了都能干。

人为造学历门槛装点门面,各种二代如鱼得水,权利变现,利益勾兑,桃色花边的名利场。

93 年哥大搞个水硕,进中金交易员年薪近百万,殊不知是个底层。

我建议以后只招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看谁有话说。

知乎用户 inertia 发表

天天被曝被曝的,md 公开资料也叫被曝?

知乎用户 半个人 发表

额,年薪 115 也抵不过日薪 205 吧。

世界就是这么荒唐

大部分都还努力活在温饱线、生活好一点的在为了车房打拼的时候

一部分人,年纪轻轻的已经财富自由了

我是个穷人思维,我真觉得我有了年薪百万我就能财富自由了。

唉,看看人家,年纪轻轻就已经年薪百万

看看我自己,拼死拼活 996 007,连人家零头都比不上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可笑,人家说工资都是年薪 XX 万,我们是 XX 点 XXW,甚至我还要为了涨 0 点 XXW 工资,这种他们都不屑于说出来的小数点金额,去和我的老板斗智斗勇,就为了能多涨点。

唉,没啥说的了,起来干活了,昨天的工作还没做完。

也别羡慕人家,说不定人家能力强呢,我们这种一没能力,二没背景的无能草根老老实实给国家缴税吧。

我们来个精神胜利法,说不定他们也是 996 007 呢

除了比我们赚的多,不也和我们一样是社畜吗?

大家是一样的,对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旺仔 发表

微博热搜:#网红自曝一天带货 2 亿净赚 400 万元#

所以,问题不大

知乎用户 九边 plus 发表

中金一年净利润和人员工资差不多,你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一些,相当于这些人要拿走一半的毛利,他们个个像股东一样,真正的大股东和股民就剩点汤了

知乎用户 时间太可怕 发表

知道为什么炸鱼了吧

知乎用户 不禅​ 发表

这钱都是从股市上套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一个没有实体产品的企业。。。

知乎用户 spll​ 发表

感觉现在就是什么话题只要输出情绪,就能得到赞赏,而不谈问题出现的原因,不给出解释。

首先要明确,中金公司的确是国企,它的最大股东是中央汇金。很多人说它花别人的钱(国企)发工资,可是人家是中国利润最高的投行,那都是自己挣的钱啊。按照我们老师的说法,中金是投行中管理架构、方式等等最与国际接轨也就是更像西方 “世界大投行” 的投行。投行和券商不一样(很多骂的人没分清吧),本来就是做的利润率高的业务啊。要这么说人家也没少纳税啊… 中金本来就做的是级别高、规模大、资金大的业务,做的是 “高端市场” 的事 r,所以员工人数也没那么多,自然人均高。骂的人都不知道中金都做的是啥吧,也没抢谁的饭碗啊,顶多抢了其他投行的饭碗。本来就是一个在金融资本市场运作的国企,后者的性质来源于中央汇金的控股,这并不影响它实际上以市场逻辑运作,这和其他 “经济命脉” 型国企很不同。无非就是国家资金为最大股东的 投行公司。

更有人说 “搞金融创造了什么价值,能造光刻机吗” 云云。额… 也不知道是无知还是咋的,你可以反思被资本与市场创造出来的现代金融有其不足的地方,但是在当下的世界运转方式里,金融还真是最为重要的行业或领域之一。你觉得没有金融真能比没有光刻机好?(这里只想说别贬低金融这一学科,这玩意很重要)

另外,我是在读某 985 计算机专业。

现在的社会思想及其混乱,由于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导致很多人只要看到比自己薪资高的就挥起大棒。至于为什么没人对华为的高薪水挥起大棒,因为人家为国家社会做的贡献都广为人知,且占据了 “科技强国” 这样的高地。人们不了解金融,更不了解投行,更更不了解中金。对金融的印象还停留在 “借高利贷” 这种投机倒把生意上,再加上中金国企的身份和高企的薪资。

只能说各种 buff 都叠上了,被舆论如此评价也属正常。但实在是劝劝各位不要只顾着输出情绪,人云亦云。虽然挥霍情绪确实很爽,但从长期来看对人没有好处,面对问题容易困在情绪的低逻辑中,丧失了独立思考,认真思辨的习惯和能力。

知乎用户 AZOTH 发表

中金员工的收入也不是特别高,是小镇做题家努力可以达到的地步
不明白网友为什么会仇视这种岗位,以后金融工资再降

普通人跨越阶级的途径不是更少了吗

网上仇视情绪再高也不会影响高层的收入,受影响的只会是没有关系的普通人

知乎用户 维他命 发表

烟草也一样 垄断企业 进去靠关系

创造价值远远低于薪资

知乎用户 Bird​ 发表

非金融行业,略微熟悉一点。

我真觉得没必要往中金上引矛盾。对投行人来说,你砍了薪资就走人就是了。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人,而且规模很小。投行是金融鄙视链顶端,中金又是最头牌的那个,行情好的时候赚钱完全正常。各位也不用强调什么背景,我认识的投行人都是小镇做题家出身。

限薪令是国家的好心,但是对流动性比较大的投行等轻资产企业意义不大。其实前些年银行也搞过一波,结果就是四大行跑路了一批长期培养的优秀分行行长到城商行和企业行,留下的大多是不想动的。对国资经营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也挺馋这个薪资的,对大部分打工人而言,互联网比不了金融。但我既考不上清北复交两财一贸的对口专业,又不想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热爱的东西。

所以,馋一下就算了。中美的互联网与金融差的不远,欧洲的软硬件工程师已经气哭了。

知乎用户 二两波本​ 发表

大家还记不记得江西周劼是来自哪个单位的。江西国控,全称_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_一个全家族都在交通系统的关键位置的官二代,毕业后选择进入了金融行业哦~ 不是交通系统~ 这个就很能说明一些事情了。金融是资本家的游戏,金融圈是富人阶级的专属。金融是个极其讲究资源的行业。想要进入头部公司,除了考虑学历背景,还有自身可以带给公司的资源。比如说去谈股权融资,有钱人都是通过个人和机构去代持某公司的股份。那么这个机构和个人后面站的到底是谁,代表的是谁的利益。有的时候这些东西,不是你做行研,做背调就能发现的。的确是需要一些内部消息。那么就需要打入这个圈子。在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些真是并非你努力就能得到的。

资本,本来应该是为实业服务的。资本一直宣讲都是通过运作,帮助优质的企业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从而实现帮助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实业已经变成了资本的幌子,资本敛财的工具,富人更富的手段。

在目前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大家都挣扎在减薪和裁员的边缘上,金融头部公司居然还能享受人均百万。这般对比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金融行业,搞资本运作。实业,制造业这些国民经济的基石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由此导致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下降,竞争力下降,慢慢的社会的经济也都充斥在泡沫里了。资本运作来钱这么快,投入少收益高,谁还愿意去苦哈哈的投身生产研发这些事情上呢?科兴中维疫苗公司,通过生产新冠疫苗,实现净利润 145 亿美元,然后它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企业尚且如此选择,何谈个人。

国家怎么能够让金融业回归他的本质,真正的造福实业,帮助民族的企业发展起来。我想是现在金融部门应该思考的,不是又简单粗暴的去限薪,毕竟减掉的薪水也都可以通过补贴的形式再发下来。

知乎用户 阿诺德弗兰德 发表

怎么这么多人说仇富啊,仇什么富?一群玩钱生钱的还给吹上天了,他们是给国家造核弹了还是研究出来宇宙飞船了,他们配吗?

要是袁隆平那种成就的人说自己每年可以拿到这么多钱,会有人仇吗?因为他们的收入配得上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他们做了什么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不像有些人在这搞这些乱七八糟的,照我说这些玩钱生钱的,什么股神又是什么,他们算个屁的神,我认为他们就是社会的蛀虫。

以后全都玩这个,没人搞实业了就等着寄吧

刷 B 站经常看到工人分享自己生活的视频,总能看到有人这样说

“你这么辛苦,工资一定很高吧”

知乎用户 李灼灼​ 发表

如果是华为、腾讯、阿里这些公司被爆出来人均年薪 115 万,大家会是什么反应?

应该只会感叹一句我去,这么高,然后流下羡慕的泪水。

为什么?一是因为这些公司就在身边,多少也知道员工的工作状态,996,007,知道高薪背后也是高付出。

其次,这些是民企,那就少了一些非能力要素的区别,虽然也有裙带关系,那民企还是要看员工能创造出多大的利润,人家靠做牛做马挣的这个钱,旁人看到这个薪水,酸味总是少一些。

那到中金公司,看到第一反应,是不是还是觉得不公多一些?因为不了解,因为不透明,总是觉得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115 万的年薪,跟个人努力不对等。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中金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人家是金融公司中的战斗机。

现在都说金融民工金融民工,因为金融大部分涉及从承揽到销售的全过程,要抢业务、做材料、包装、销售,而中金公司其独一无二的地位,让其处于金融业的顶端,做着最赚钱的业务,不愁来源,还能进行业务联动,人可不是民工,115 万的平均工资,有什么稀奇的。

看下中金公司的销售净利率,近三年都在 30% 以上,试问那个行业的利润率可以这么高?

中金公司主要做的是投行业务、股本销售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资业务等,简单来说就是先帮公司上市,涉及保荐费、上市辅导、证券承销,还能帮着债券融资,上市之后可以再融资啊,然后上市了一帮高管股东可以做财富管理业务了啊,既然我能帮着上市,前面我也能做一些投资业务,毕竟 IPO 我熟啊,你看,是不是都是无本买卖,有牌照有资格就行。

而且最关键的是,头部公司不缺业务。

你说人均收入能不高吗?比业务量最高的中信证券的人均收入还要高。

那什么样的人能进?

硬件条件就是 top985,名校,顶级实习精力。这些是明面上的,还有家庭背景的角逐。

家庭背景的角逐,不仅仅只是最后用关系把你塞进中金,而是一开始就进行铺垫了。

为什么这位同学能获得铁狮门的实习机会,因为他爸爸是某财富公司的大客户,而铁狮门刚好是这个公司旗下某一只基金的被投资方,而这位同学本身也很优秀,然后再有这样好机会的加持。

距离就是这么被拉开的,所以我现在看到这 115 万,没有什么太多的情绪。

知乎用户 天解子 发表

首先比 115 万低,其次只能近似计算 2021 年为 98.3 万(理论上根据财报是无法精确计算出的人均薪酬的),再次近似计算值会高估,最后大家还要被高管平均,所以数据都不准确,有啥好讨论的

人均薪酬 = 总薪酬 / 员工人数

分子:只能用近似计算为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现金流量表科目)+ 本年应付职工薪酬(资产负债表科目)–上年应付职工薪酬(B/S 科目)

分母:财报会披露,但是肯定低估,简单的道理,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交社保的人数和公司的实际人数肯定不相等,前者显然更低

中金公司 2021 年为例,根据财报计算

分子:披露 107.65+(111.69-85.87)=133.47(亿元)

分母:13557

近似计算可得出 2021 年人均薪酬仅为 98.3 万元,再加上分母端的高估,本来就不到百万

最后,就黄总一人明面上的薪酬就 1500+,大家也都是被平均,所以没啥好讨论的,搬砖人苦为难搬砖人

知乎用户 张兮兮 发表

赢嘛了,我们赢嘛了

知乎用户 周克​ 发表

作为一家集金融、垄断、特权于一身,背靠十四亿人的国家的企业,这工资低了。

你以为我在抖机灵开玩笑?

你静下心来想想,实际上我没有。

知乎用户 杂想杂说 发表

体制内的人看了都泪流满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实现共同富裕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全民共同努力。

另一个是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利用垄断的资源消灭另一部分人。

而我国很显然是第一种。

知乎用户 知而不语 发表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

银行行长的儿子问他爸:“爸爸,你是银行行长,可以把银行的钱拿来给我买好多好多玩具嘛”

行长说 “不行,爸爸虽然是银行行长,但这些钱不能碰,不然爸爸要被抓走”

儿子反问 “爸爸,那你是怎么买的别墅和奔驰车啊”

行长不知道该怎么给儿子解释,于是让儿子去冰箱拿一块肉来

儿子从冰箱把肉拿来后,他爸又让把肉拿去放回冰箱

儿子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行长说:“你把肉拿过来,又放回去,肉的分量有变化嘛?”

儿子答:“应该是没变化,我原模原样放回去的”

行长笑道 “你看看你手上是什么”

儿子抬起手一看,满手都是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能够理解他们还嫌这个工资不高的原因,随便一个内部交易人员通过用亲戚朋友的账号内幕交易赚的都不止百万,人怎么还能看上这百万年薪。真就人上人,股市是他们提款机了呗?

内幕交易只罚 60 万,我想问问,金融反腐在哪里?

知乎用户 湖边人 发表

8 旬老太跨山越海,只手单挑九州,披甲者百万无一敢应声

知乎用户 等待下一个 180 天 发表

中金公司是不是国企?

中金公司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百分之 40 的股份,剩下的除了海尔集团金盈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百分之 6 的股份,就没有占比超过百分之 5 的大股东了。

而中央汇金投资是由国务院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所以说,中金公司无论是股权占比、实控人,都说明这是一家国企。

中金公司到底人均年薪多少?

根据中金公司披露的 2021 年报数据。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有 13,557 名员工,相较 2020 年 12 月 31 日净增 4,185 人,积极为优秀人才创造就业机会,其中 12,629 名员工位于中国大陆及 928 名员工位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及英国,分别占集团员工总数的 93% 及 7%。集团约 44% 和 51% 的员工分别拥有学士或硕士及以上学位。

支付的应付职工薪酬是:11,168,865,080

由此我们通过计算得出,平均年薪为 82 万,并没有 115 万。

虽然没有 115 万,但是 80 万平均年薪绝对是普通人难以企及,并且超过了国内被称为高薪行业的所有互联网企业。

但是有人会说,那这也不是中金一家公司的事情,金融行业本来工资就高。

那我们找到同样是金融行业类市值差不多、职工数量也接近的中信建投

还是看 2021 年报。

中信建投总员工数量为 11,778

支付的应付职工薪酬是:4.705.289.939

平均年薪为 40 万

并且提一嘴,中信建投的营收比中金公司还要高出将近百分之 50、净利润更是中金的三倍。

但是他们的平均年薪,不到中金的一半。。。。

所以中金的高薪酬,即使在金融这个行业,也是十分离谱的。

知乎用户 加了个蛋 发表

看完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网上有多少人仇富了。

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小镇做题家,个把做题家真的熬出头了剩下的人可就不乐意了

知乎用户 我思故我在 发表

很多人都说进这家公司的人能力强,工资高没毛病。

确实,能进这家公司的人做题能力或者背景资源能力肯定会至少一样比普通人强。

但是为何社会上怨气这么大,主要原因还是目前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富者阡陌成片,贫者无立锥之地。

尽管你凭借过人的投胎能力或天生的高智力能在这个残酷的社会吃的盆满钵满,但是这种赤裸裸的弱肉强食的场景你让那些过得不如意的大部分人怎么想,尤其是那些拼了命也挣不了三瓜两枣的人。

所以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治本之策还是缩小贫富差距,让大部分人都不至于过得太差,这样才能使得人们能心平气和的看待彼此的差距。

而治标之策就是有着优势地位者不要宣传自己的优越生活,而是要宣传自己如何吃苦受累,如何白手起家,如何生活不幸福,如何去做慈善和公益事业。

就看看咱们社会以后是选择哪条路子了,是标本兼治还是治标不治本 (笑)。

知乎用户 Distant Suns​ 发表

这个行业就是中介、掮客和二道贩子,不产生任何价值

知乎用户 陈冠希本希 发表

你跟我说共同富裕我就想笑. jpg

知乎用户 拭目以待 发表

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以权谋私,让他们去打仗能行吗?

知乎用户 双石记​ 发表

人家的退休养老金是我们更不敢想的!

搬砖的怎么能跟世袭的比?

我说各位老爷小姐,大家都散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缺一个领导者,各位,站起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金融是行业领域的薪资顶端

投行是金融的薪资顶端

中金公司又是投行的薪资顶端

能进中金这些公司的,是小镇做题家的顶端

一年也就百来万吧,这是平均数,大伙知道看金融公司要看中位数不要看平均数,中位数没这么高。

还是感觉不如周公子十套房,郑爽一部戏,差老远咯,努力不如投胎好,哈哈哈。

知乎用户 云烟客 发表

伟大的社会主义。

知乎用户 Neon 发表

这件事情,本质上不是觉得别人赚的多,而是觉得自己赚的少

换个角度:

我自己是学金融的,对中金的招聘要求也有所了解。自认为重新学一遍,我也进不去,所以有高工资我觉得不足为奇,毕竟我们国家这么大的市场体量。

但是看到确切数值和一些高赞回答后,我也破防了。

不是因为他们的高薪,而是对自己很失望,对自己的眼界和曾经的优越感失望。

所以一定要说怎么看,我觉得是往前看

知乎用户 摩尔加纳 发表

做题家极限,清北本硕,又在若干年前选对行业和专业,只能说佩服

知乎用户 潘嫑嫑​ 发表

我对中金平均薪资多少不感兴趣。我对为什么有这个问题感兴趣

知乎用户 小镇做题家 1977​ 发表

怎么说呢?

美的亡我之心不死,以让一小部分岁月静好为代价,让他们来出面反对很多人的负重前行。

美帝看到工资条以后,觉得佩洛西去台湾安全了。

所以昨天雷声大、雨点小,没干起来。

对于中金公司的员工,以及周吉力公子来说,谁敢让他们不能岁月静好,必将不共戴天。

如果他们不爽的话,即使你想负重前行,亦不可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们以为那么多高行政级别的二代们,又不准从商,都去哪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大家怎么看中金交易员妻子暴露其 8 万月薪事件?

知乎用户 赵大侠​ 发表 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中金公司月薪 8 万交易员不满吗? 因为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国企,他们并没有尽到自己国企的责任义务,去维护中国市场的繁荣稳定。而只知道捧着牌照和垄断吸血。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依靠从市场搏杀来的, …

如何看待 2022 年 7 月中金员工家属的炫富行为?

知乎用户 雨轩 发表 官二代家族庇佑省长递烟 九零后家有贤妻悠闲炫富 小白领熬夜加班加到猝死 农村人身残志坚感动中国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我个人反对中金以泄露薪水作为处罚员工的理由。 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劳 …

起底炫富风波中的江西国控

本文转载至《极速财讯》 “胡副省长给了我一根烟”“父亲的副局长没问题了”“和单位一把手吃饭”“20万一斤的白毫银针”等朋友圈炫耀言论,让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国控”)及其员工周劼引起舆论哗然。 7月27日,江西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