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要撤縣設市?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品葱用户 firedragon145 提问于 11/15/2021

例如桃園縣變成桃園市,台北縣變成新北市。

品葱用户 firedragon145 评论于

頂一下

品葱用户 來閒逛的台灣人 评论于 2021-11-16

感謝邀請
不過縣市升格的問題我沒有很熟悉
當年吵這議題的時候,
因為我是無關的台北市人
個人關注度不太足夠

所以以下回答的可能較為淺薄,
還望拋磚引玉,有其他高手補充

https://www.moi.gov.tw/cp.aspx?n=302

簡單來說是這樣的
====
2008台灣總統大選前夕

由於幾個區域發展問題
諸如行政區過多,資源長期獨厚台北與高雄兩直轄市,
部分省轄市之市區發展已超過行政區的疆界
城鄉發展差距過大
等等問題

兩黨總統候選人皆提出行政區重劃之主張

(想想這問題好像到這裡就回答完了?)
=====
2008總統大選兩黨主張

我先放因落選未採用的民進黨謝長廷主張
六星計畫:
認為應將台灣劃為北基(台北市+基隆)、北宜(台北縣+宜蘭)、桃竹苗(桃園新竹苗栗)、中中彰投(台中縣市彰化南投)、雲嘉南(雲林嘉義台南)、高高屏(高雄縣市+屏東)等六個區域,再加上東部特區

依「六星計畫」的規劃,每個區域人口約三百萬至四百萬人,等於一個新加坡的規模,人口、資源分配也能作最妥善的運用,根據各區域的產業優勢與地理環境各自定位,發展各區域最大的特色

簡單的說,謝長廷的主張是將台灣分為六個人口差不多的行政區,均衡發展

再來我們看馬英九的主張
三都十五縣

「三都十五縣」構想,是北部合併北北基(台北縣市+基隆),中部合併中市縣,南部合併高市縣,成為「三都」;另新竹、嘉義及台南各自縣、市合併,加上其他十二縣,成為「十五縣」。
依其規劃,整併後的「三都」,就是三大直轄市,每個直轄都會中,不但有海、空港及工、農業,還可進行區內的地方重劃,同時考慮賦予財稅的權力。 三都下設區,以三十萬人為基準,區長將採民選方式產生。

簡單的說,馬英九的主張是台灣分為台北台中高雄三個重點經營區域,北中南三個重點發展
貼個地方自治法的書本內容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xtDlDwAAQBAJ&pg=PA147&lpg=PA147&dq=%E5%8F%B0%E7%81%A3%E5%A4%A7%E9%81%B8+%E5%85%AD%E6%98%9F%E8%A8%88%E7%95%AB&source=bl&ots=hWlPWGVl8V&sig=ACfU3U2xuapdr9onnEKLAY7w9tS1gdwwqw&hl=zh-TW&sa=X&ved=2ahUKEwin9LOa2Jv0AhXcrlYBHR53DpAQ6AF6BAgLEAM#v=onepage&q=%E5%8F%B0%E7%81%A3%E5%A4%A7%E9%81%B8%20%E5%85%AD%E6%98%9F%E8%A8%88%E7%95%AB&f=false

想輕鬆點讀的就看當年新聞吧

謝主張六星計畫 全台劃六區
 
2008/01/16 06:00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82855

三都十五縣 馬大選政見
 
2009/04/04 06:00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292902

=====

馬英九當選後,三都十五縣實行面的問題

然後馬英九勝選後,這三都十五縣問題就來了
原本的行政層級裡有個跟縣同級的”省轄市”
其中部分也發展得很好
多年來資源給台北高雄兩直轄市沒辦法
現在三都十五縣, 資源會進一步集中到三都上

那原本跟台中一樣是省轄市,且發展很好的桃園市、新竹市怎麼想呢?
那原本是台灣最早發展區域的台南市怎麼想呢?
他們願意跟縣合併,然後低一個行政階層,拿少一階層的預算,在未來發展上成為邊陲嗎?

所以到最後就變成六都升格了~~

現在回到我一開始說到不是很了解的地方
為何台北縣市與基隆後來沒合併,變成台北市、新北市兩直轄市加基隆省轄市

為何新竹市、嘉義市等維持省轄市而沒跟縣合併
這就是我沒關切不清楚的地方了

影響

六都升級已11年,台灣六都就佔了60%的人口,城鄉差異加劇
六都外的人口外流與人口老化加重
而原本就是直轄市的高雄因縣市合併,行政面積擴大了18倍,
治理與資源分配的難度直線上升

個人不是行政上的專家,無法斷定六都升格至今的成敗
也不敢說六星計畫優於三都十五縣
畢竟謝長廷的六星計畫均衡發展,到底有沒有這個資源我也不敢說
只說現狀就是預算傾斜於六都
後續的討論再看有沒有其他蔥油能接上了

有興趣比較深入了解的可以看這個

六都改制對地方獲配財源影響情形之探討
http://www.bas-association.org.tw/catalog/arts/010407043.pdf

以下放上遠見雜誌的改制十年專題

  
直轄市改制十年,改對了嗎?  
文 / 邱莉燕    攝影 / 陳之俊、張智傑  
2020-05-28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2906  
  
2010年,台灣地方自治實施60年來最大變革:直轄市改制、縣市合併。當年,除了首都台北市不變,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單獨改制或合併升格;加上2014年桃園縣改制為桃園市,「六都」加16縣市的行政區域正式成形。今年適逢直轄市改制十週年的日子,哪些縣市在改革過程飽受委屈,卻仍在逆境中成長?《遠見》帶你檢視過去、展望未來!  
走進高雄田寮,知名的「月世界」地景處處可見,鋸齒狀的裸露山脊冷峻陡峭,綿延不盡的荒涼,如同月球表面一般。  
  
田寮的人口數,也像植物在月世界的山頂一樣「很難生長」。2010年有9622人,2020年跌至7002人,根據台灣野村總研以年輪法計算,推估2050年只會剩下3462人,人口減少一半以上。  
  
「新生兒一年不到十個,隨便考都前十名啦,」開著田寮唯一一家早餐店的丁素真說。  
  
自從風光一時的民營糖廠,在1970年代不敵時代沖刷而關門之後,找不到工作的壯年人口便陸續外移,沒落至今,市場只剩魚攤、肉攤、菜攤三攤,走在空蕩街上的大多是老人家,久無人居的房屋逐漸破敗。  
  
很難想像,如此凋敝的超高齡社會,行政層級不是一個村或里,而是台灣一級行政區的一個區。  
  
都市與邊陲的M型化發展,就算是直轄市,不少區域想要發展仍不易。圖為高雄市田寮區;張智傑攝。圖/都市與邊陲的M型化發展,就算是直轄市,不少區域想要發展仍不易。圖為高雄市田寮區;張智傑攝。  
  
都市vs.邊陲M型化,多處地方升格反倒退  
「雖然田寮屬於直轄市,但沒有升格的感覺,」丁素真的女兒、惡地農夫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梁舒婷說,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田寮隨之從鄉變成區,十年過去,這裡卻沒有任何改變,只感覺圖書館的書變多了一點,公車多了幾條路線。  
  
努力在故鄉推展地方創生的梁舒婷觀察,升格直轄市後,田寮不再有民選的鄉長,而變成公派的區長,兩者的差別在於,以前鄉長為了選票,常會幫忙地方社團找錢,如今區長若沒有預算,幾乎無法給予任何補助。  
  
而且,近年來一年換一個區長,皆不是田寮人,往往不太了解地方,或是了解之後就準備離任。想要從事社造、催化社區進步的梁舒婷,總得殺到高雄市政府提案。「升格了,田寮的發展反而在倒退,」鄉土情懷極深的她有感而發。  
  
十年如一日、甚至更慘的田寮,說明了即便是直轄市,也會併發「都市與邊陲」的M型化。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  
  
時針撥回2010年,台灣地方自治制度施行了60年來的最重大變革:直轄市改制、縣市合併。  
  
這一次新的行政區域劃分,台北市是現有直轄市,原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原台中縣與原台中市合併升格為台中市,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台南市。已為直轄市的高雄市,與高雄縣合併升格。  
  
加上2014年12月25日,從桃園縣改制的桃園市,正式形塑了「六都」加16縣市的行政區域。台灣的都會發展往前邁了一大步,也深刻影響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地方發展。  
  
台中市長盧秀燕是當時縣市合併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回顧這十年的變化,她認為,大致而言方向沒有錯,原台中縣與原台中市的確是「分則兩失,合則兩利」。  
  
「迄今其實有達到加乘的效果,」從政20餘年、在2018年市長選舉中大勝的盧秀燕說:「一加一也就不只二。」  
  
地方政府爭取升格的誘因,主要是經濟考量,改制後,有機會脫胎換骨成為國際化的都會城市。  
  
總體而言,直轄市改制最直接的效果,是預算增加,得以擴充公共建設;以及行政效率提升和決策的完整性,資源集中則促進了產業繁榮,都市化形成的腳步也會更快。  
  
另,由於直轄市之下設區,取消了原省轄縣市的鄉鎮市層級,同步減少的眾多鄉鎮市長、民意代表,也節省了大筆公帑。  
  
然而,直轄市升格發展至今,仍存有很多討論與爭議。比如,其他縣市的資源因為六都升格而被稀釋,由此造成邊緣化的疑慮從未消止。  
  
「六都方向是正確的,可是我也要替沒有納入直轄市的這些城市講話,」盧秀燕說:「因為相對它們變得更小,對它們的發展是不利的。」  
  
非六都自覺像棄嬰,直轄市也一堆邊緣區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的差距,屏東縣長潘孟安有著深刻的體會。  
  
首先,縣市地方政府很容易變成直轄市的人才訓練場,因為公務員的職等有差,同樣是局處長一級主管,縣市的職等低於直轄市,導致縣市的公務人才被磁吸。  
  
配置公務員數量的標準,也未能加入地方特性和城鄉化比率因地制宜考量。潘孟安舉例,屏東養護道路1170多公里,正式編制才40多人,隔壁的高雄只比屏東大174平方公里,養護工人上千個。  
  
「直轄市跟非直轄市制度的失衡,會讓城鄉落差更大,」潘孟安直言,如此重直轄市而輕縣市:「讓我們這些非都、非離島的縣市,變成像棄嬰一樣。」  
  
另一個「直與非直」造成的差別待遇,出現在基礎教育現場。基隆市長林右昌以近十年來台清交入學學生為例,這些優等生「來自何處」的區域分布比例,相較從前,變得更為失衡。  
  
「因為屬於地方權責的國民義務教育,會因為地方財政就產生落差,」林右昌說,所衍生的限制就是窮,有的縣市長如果又不是非常重視教育的話:「教育現場的資源確實是會短少的。  
  
直與非直的公平性有待斟酌,同時值得關注的是,縣市合併帶來的挑戰與課題,也造成部分直轄市「內部」的城鄉差距未見縮小。  
  
直轄市與非直轄市,公共建設差距愈拉愈大。圖為台南市今年落成的河樂廣場;張智傑攝。圖/直轄市與非直轄市,公共建設差距愈拉愈大。圖為台南市今年落成的河樂廣場;張智傑攝。  
  
縣市合併後,高雄市面積較原市增加18倍,城鄉差距為六都之最,結果導致地方治理能力反而因合併升格而下降。  
  
在桃園市長鄭文燦看來,縣市合併確實會有縣跟市之間的矛盾問題,縣一定是落後於市的發展,需要克服內部的困難,「像桃園跟新北市城鄉之間的落差比較大,新北市又比我們更大。」  
  
在直轄市內,原來縣區常有被邊緣化之感。  
  
台南市長黃偉哲便觀察到,台南以前縣府是在新營,合併升格後移轉到台南市的府城,難免會讓新營人感覺距離核心比較遠,街區的熱鬧度降低。  
  
創稅高卻分得少,努力減債更吃虧  
再從《遠見》每年進行的縣市總體競爭力評比,結果竟發現,縣市合併前的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的競爭力排名皆屬前段班,合併之後卻呈現滑落的情況。  
  
讓改制升格「只做一半」的,是《財政收支劃分法》並未適時配合區域整併修正。這項現行財政資源分配的重要規範,延宕十年仍未修法,隨著時間過去,時空背景轉變,益發突顯其中的弊端。以2020年為例,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為2771.92億元,其中六都分配1798.21億元,約占64.87%,733.79億元給16縣市,約占26.47%,其餘239.92億元給了鄉鎮市,盧秀燕稱之為「一國三制」。  
  
而其中,屏東縣僅分配到80.49億元,占所有統籌分配稅款的2.9%,占非直轄縣市的10.9%。  
  
令一縣之長潘孟安覺得不公平的是,統籌分配款計算公式的其中一個變項,是按照工商產值的貢獻度來衡量,不納入農業產值,偏偏屏東縣是農業大縣,儘管農林漁牧年產值從500億進步到700億餘元,卻無法轉換分配到實際稅款。  
  
林右昌則認為,「遊戲規則」不公平的最關鍵之處,還是在《財劃法》,因為分配方式是直轄市先分完了,剩下才讓非直轄市分。  
  
弔詭的是,就算是直轄市先分,六都之間也不是分得讓人心服口服。  
  
鄭文燦便指出,桃園無論是創稅能力、財政管理等,皆為六都前段班,但2020年桃園獲配財源卻是六都最低,僅為台北市的1/2,與第五名的台南市也差了近88億元。升格5年來相較台南市,獲配財源少領近500億元。  
  
「很多公司的工業生產在桃園,環境及交通負擔都在地方,但公司設立在台北,」鄭文燦說,當然這類公司的營業稅就算成台北市的額度,台北市因而得到更多統籌分配稅款:「對桃園來講就不公平,應該要用合理的公式來調整。」  
  
《財劃法》不合理之處,還在於制度設計,變相成為「懲罰好學生」。比如基隆,林右昌上任之後,債務從2014年的124.29億元,減到去年底只剩78.25億元,負債比從47.36%減為33.71%。  
  
「其實,我還可以再減,但我不太想減,」林右昌坦言,因為減了對基隆一點好處都沒有。  
  
一旦負債比降低、財政等級提升之後,中央的邏輯變成該縣市的財政好轉,所以給予的補助理當要比較少。像基隆這般努力減債,結果地方建設的自籌款反而變增加。  
  
「這是懲罰好學生,」林右昌說,中央應該有個配套,鼓勵那些負債比減少的縣市,「不然縣市長沒有減債的誘因,最後就是看自己的良心。」  
  
同樣認為「減債吃虧」的還有黃偉哲,台南市謹守財政紀律,財務狀況「從加護病房到普通病房」,結果反而導致台南市的自籌款要增加,「這麼努力,應該要給一個模範生獎啊!」黃偉哲說。  
  
制度盲點亟待修法,首長執行力更是關鍵  
M型化現象與《財劃法》尚未完成修法,的確是問題,但不應成為市政無法推動的藉口。  
  
以族群複雜、違章加蓋混亂的新北市為例,當了一輩子警察的市長侯友宜,面對違法亂紀零容忍。擺了20餘年、「沒人敢碰」的五股垃圾山,成了無照工廠、廢棄物,甚至是非法賭場的溫床,在他一聲令下,整合檢警調環四大局處人力,說拆就拆。  
  
「反正我沒壓力、沒負擔,也沒有選票的考量,」侯友宜表示,針對市政一定先挑難的做,「以前不敢整頓的,我來好好除弊。」  
  
新北市長侯友宜面對違法零容忍,決心拆除五股垃圾山,市民很有感;新北市府提供。圖/新北市長侯友宜面對違法零容忍,決心拆除五股垃圾山,市民很有感;新北市府提供。  
  
再看桃園,這是一個融合都會區、鄉村區、沿海區及山區的多元城市,既有桃園和中壢兩大人口激增核心區,也有觀音、新屋沿海及復興山區等偏鄉地區,造成資源分配相對不足。  
  
鄭文燦推動桃園新政,努力縮小直轄市內部的城鄉差異,讓資源普及化。  
  
「我在偏鄉的建設,相信是滿受到肯定的,」鄭文燦說,從2018年連任成功的得票數就能證明,不僅13區全贏,偏鄉甚至贏得更多,「代表市民對升格有感,因為升格,我有更大力量挹注偏鄉。」  
  
把錢用在刀口上,資源妥善利用  
縣市合併時,台南市概括承受債務為1007億元,舉債瀕臨法定上限,財政相當吃緊。黃偉哲當選後「零舉債」,努力讓歲入歲出平衡。  
  
台南人口最少的龍崎區,與高雄田寮同屬惡地形,黃偉哲保留住世界級美景,不再視為掩埋場開發地,特別舉辦空山祭,讓才3000多人口的龍崎,每天湧入3000多位旅客。  
  
鏡頭轉到國境之南屏東縣。屏東縣是22縣市唯一沒編列生育津貼的,土生土長的潘孟安寧可被罵也堅持到底。「年輕人絕對不會因為一胎3萬塊,然後來屏東生小孩,」潘孟安認為,錢用在刀口上,寧把資源用在孩子身上,降低教育的負擔。  
  
在潘孟安上任前,屏東縣的失業率是5.7%,他媒合縣內閒置的土地積極招商引資,同時鼓勵年輕人回來創業,年內創造了一萬多名的就業機會,營利事業總額也足足增加了約490億元。  
  
由此看來,縣市合併的成功,仍舊取決於縣市首長的治理能力。直轄市改制十年,仍需要政治精英為地方擘畫未來的願景。

品葱用户 佇涼 评论于 2021-11-16

因為直轄市的經費比縣多,而且達到升格標準就可以申請了。
那些縣升市的其實人口都是破兩百萬才能升格的,也不是說能升就升,本來就有人口門檻的。

而人口一旦超過一定人數後,一般縣治經費其實是不足的,那只能靠升格彌補了。
雖然我覺得是整個地區劃分制度都有問題啦。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其實沒有真正的「農村」縣市就是了,哪怕是農業最多的雲林跟嘉義兩縣裡頭也是一堆工業區,去隔壁市區也都是車程一小時的距離。
本來就很小了,所以都市化的定義可能跟一般國家不太一樣。

品葱用户 蜡笔小新12 评论于 2021-11-16

撤县设市,即撤销县,设立行政建制与县相同的市(即“县级市”)。简而言之,就是将县改设为县级市 。我本人觉得是该地区的人口规模跟繁荣程度挂钩,人口规模达到某个程度了,在不升级,扩大地域,人们生活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当然这是理想中的升级,还有被迫升级,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升级,只是名称换了,实质还是那个县,只是名字好听罢了,生活水平也就那样。

品葱用户 howard044 评论于 2021-11-16

嚴格講這些縣是變成直轄市
然後原因很簡單,錢變多
也就是每一年拿到的預算會變多
當然還有其他特點,不過那些就屬比較細項面了
就不在這裏多做描述

品葱用户 Joshua 评论于 2021-11-16

人口和经济规模达到一定标准了吧,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啊。美国智曩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出版过一本名为《2007年世界局势:我们城市的未来》的书,该书指出,一个世纪前,世界大部份人口都居住在农村地区,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可能到2008年,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城市及城郊地区。今天看来,这个预测还是靠谱的。

点击品葱原文参与讨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沒有能力上戰場打仗是否代表沒有權利決定台灣的未來?

品葱用户 烏龍珍珠奶蓋 提问于 11/13/2021 如題。 今天早上差點跟我爸爸吵起來,因為我不願意被中國「統一」。 我羅列出許多被中國「統一」的代價,我爸爸一言不發,最後問我敢不敢去打仗。 我不敢,我承認,我不知道要如何面對中國強大武力 …

關於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近期的醜聞,你有什麼感想?

品葱用户 HEHEDEMON 提问于 11/11/2021 簡單說就是近期的台灣明星政治人物,被爆出與富商與不肖醫師喝酒玩樂 民進黨說這個是中國的政治攻擊,前立委說影片疑似是傳播妹拍的並給中國,證實中共滲透嚴重 國民黨說那是民進黨內部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