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乳制品协会发布的关于蒙牛伊利等左右国家标准的辟谣声明?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厨房人类​ 发表

7 月 9 日,一篇名为《深扒蒙牛、伊利 6 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火了。

随后,该公众号受到了蒙牛和伊利两家公司的联合投诉,文章被迫删除:

然后到了今天早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表示上面此文 “罔顾事实、刻意杜撰、用心险恶。”

同时,该话题也被顶到了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那有朋友就问我了: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呢?

我认为原作者这样写没什么问题。

结合事件爆发后的舆论反应来看,大家多少都有点 “天下苦伊利蒙牛久矣” 的意思。

但问题是:

当我们在表达一个观点时,我们需要用大量的事实数据来支撑,这样才会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显然,无论是原作者的文章,还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声明,两方都缺乏一定的事实依据。

你不摆点数据吗?

没关系,原作者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没做的事,我来做。

原作者罗列的蒙牛伊利 “六大罪状”,具体为:

1.2005~2008 年,在伊利蒙牛的推动下,国家启动 “禁鲜令”,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 等名称。

2. 蒙牛和伊利也和三鹿一样,添加了三聚氰胺。

3. 蒙牛伊利利用三聚氰胺事件,降低了奶制品质量。

4. 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

5.2018 年的伊利跨省追捕。

6. 蒙牛 CEO 当众表示: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

接下来,我会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来佐证:

到底原作者罗列的蒙牛伊利 “六大罪状”,是真实存在的吗?

伊利和蒙牛真的推动了 “禁鲜令” 吗?

结论:正确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2005~2008 年的国家 “禁鲜令” 是真实存在的吗?

经过查资料得知:这是真实存在过的:

那么来到最关键的问题:

伊利和蒙牛真的推动了 “禁鲜令” 吗?

很遗憾,这一点,也是事实。

在凤凰网《禁鲜令警报解除 巴氏奶阵营打了翻身仗》一文中,他们提到:

在 2005 年商务周刊《乳业禁鲜令:烽火戏诸侯》一文中提到:

请大家认真看完以下文字: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这一部分中,显然原作者没有说错,伊利和蒙牛确实推动了 “禁鲜令”。

蒙牛和伊利当年添加了三聚氰胺了吗?

●结论:正确

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查,随便翻翻就有了:

毫无疑问,作者也是对的:

三聚氰胺事件中,不止是三鹿,蒙牛伊利也有添加,只不过没有被当做出头鸟去打而已。

三聚氰胺后,蒙和伊降低质量了吗?

●结论:正确

南方日报报道:

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和蒙牛起草 “乳业三大国标”,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联商网也同样报道了此事:

第一财经日报的《乳业标准之争实为大佬之争:光明 VS 伊利蒙牛》更是指出:

蒙牛伊利指定的新国标中:

生乳蛋白含量从 1986 年的每 100 克不低于 2.95% 降到了 2.8%,细菌含量从 2003 年每毫升 50 万调至 200 万

这显然是把中国乳业的标准硬生生拉低了一个档次。

同时,也符合作者文中的这段论述:

作者原文
据我的了解,三聚氰胺事件后,质量降低的原因,是出于 “保护奶农权益” 的需要。
一旦提高标准,许多农户的牛奶将不能卖出,进一步打击奶农的收入。

当然了,这个理由是否正确,就见仁见智了,像当时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反对的。

总的来说,原作者关于 “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质量降低” 的叙述,是正确的。

蒙牛爆出质量问题,微博禁止评论吗?

结论:总体正确

原作者文章中写道:

2012 年,西安的大三学生发布《我在内蒙古的十天——蒙牛冰淇淋代加工点实习记录》,将在蒙牛的实习经历形容为噩梦。

这篇文章是真实存在的吗?

是的没错。

那么蒙牛是否在微博道歉呢?也是有的

但至于他们微博有没有设置 “禁止评论”,就不得而知了。

总的来说,原作者叙述的问题不大。

伊利真的有跨省追捕吗?

结论:正确

先说刘成昆,他因为在个人公众号上连载小说《出乌兰记》。

结果被指影射伊利集团高层,然后被伊利指控,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

这个看看伊利的官方声明就知道了:

刘成昆认为,小说是艺术,是虚构作品,所以坚持自己无罪。

当时事件一出,微博炸了。

无数人为刘成昆说话,但没什么用:

后来伊利跨省追捕山西人刘玉珍一事,也是真的:

当然了,虽然这件事是真的,但这些被伊利通缉的人,是否真的做错了事,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原作者举的这两个例子,无疑是真的存在的。

蒙牛 CEO 真的承认特供奶的存在吗?

结论:正确

这个连视频资料都有了,还能有假吗?

大家可以移步到这位微博用户的微博下,寻找答案哦:

微博用户 @魔年微凉,也把该视频资料整理成截图,方便大家观看:

因此原作者的列举的例子同样没错,蒙牛确实存在双标的现象。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清楚,原作者在《蒙牛伊利 6 大罪状》中,所列举的例子,基本都是事实。

也有人会怀疑我找到的报道不是真实的,拜托,难道 10 几年前就有媒体故意抹黑他们吗?

另外,本文只涉及 “事例” 方面的讨论,不涉及对于原文中的数据等方面的论证,请大家了解。

也许蒙牛伊利,现在变得更加 “专业正规”,但以上的历史,也是他们不能抹去的。

我也希望蒙牛伊利能拿出 “实质性的证据”,来佐证原作者是否在造谣。

事情的进展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凤凰网《禁鲜令警报解除,巴氏奶阵营打了翻身仗》
联商网《乳业三大国标由伊利和蒙牛参与制定遭质疑》
北京现代商报《巴氏奶巨头沉默抵抗禁鲜令,蒙牛、伊利弃鲜》
商务周刊《乳业禁鲜令:烽火戏诸侯》
京华时报《专家所谓乳业标准降低系从国情出发说法遭质疑》
鉴闻《山西一奶农涉敲诈勒索被跨省追捕,曾发文举报伊利》
观察者网《蒙牛代工厂问题曝光,责任人已停职》
BiliBili《深扒伊利蒙牛 6 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

厨房人类

专注于 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

知乎用户 Angelo 的常识 发表

2016 年 4 月 21 日,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在哈尔滨召开峰会,会上决定,以光明,三元,完达山乳业为首的 17 家乳业成员单位在今后的生产里执行《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质量标准》。
该标准基本上照搬了美国与欧盟标准中较高的一项:菌落总数每毫升低于十万,乳蛋白不低于百分之三,加入了奶牛乳房体细胞数每毫升低于 40 万(美标 75 万欧标 40 万)。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奶业的 “东南互保条约”,17 家在全国奶业占比仅有百分之十的地方性企业彻底与国家标准决裂。
背景

(资料有经整理,数据来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5/content_5455424.htm)

作者:Angelo

编辑:Angelo

致敬:蒋卫锁 王小七

特别感谢:@Anan 提供的台湾及加拿大的相关资料

注:本文部分文件链接在非 VPN 状态下无法打开,并于 20/07/16 更新加拿大、台湾、香港相关资料

王小七先生的《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一文目前为微博热搜第一,文章只有知乎与 B 站尚有原文,其他平台均已将之删除,读者复制文名搜索即可得原文。

本文不涉及该热搜争议,只整理中国奶业及相关标准与国际奶业及相关标准基本发展过程,尽力居于客观角度。

一. 国家乳业标准为谁而设?

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观点中国
国情论”从根本上说并不能真正维护奶农的利益,相反,在在维护大企业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奶农恰恰也是受害者和不被保护者。当大的危机到来时,奶农很可能成为 “垫背者” 而非那些大企业。
中国网 朱四倍

早在 2011 年,中国经济网即刊文《突破底线:制定标准者和执行者同穿一条裤子?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荒唐!

为低标吆喝的内蒙古奶协常务理事金海认为三聚氰胺事件是因为之前的乳业标准太高,只有降低标准才能保证牛奶的安全。 这显然违背公众常识,倘若都是标准惹的祸,干脆废除所有的标准不是更安全吗?事实证明在任何情况下,低标只会让企业越来越放纵自己。
曾参与乳业国标制定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曾向媒体证实,乳业国标做初稿时,蒙牛制定巴氏奶标准,伊利制定超高灭菌奶标准,光明制定的是酸奶标准。
中国经济网 来源:红网

中国经济网的另一篇文章**《“标准向下看” 最终会毁了乳业》**及以下截屏中圈出的文章目前均已无法打开。

下文同样无法打开:

以下链接为中国经济网,产经部,佟明彪为责任编辑制作的 “国家乳业标准为谁而设” 网页链接:

http://www.ce.cn/cysc/ztpd/2011/nybz/index.shtml


插入(源自 中国经济网):

  据王竹天研究员介绍,按照**《食品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有关规定,2008 年底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始清理整合乳品安全标准。

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乳品安全标准清理协调小组,并由各部门推荐近 70 名专家组建了专家组,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广泛征求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的意见,并上网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同时通报了世贸组织(WTO)。

经过 1 年的努力,完成了包括《生乳》在内的 66 项乳品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于 2010 年 3 月正式公布。

  王竹天研究员说,乳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是与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相衔接,考虑乳品行业现状和产业发展,确保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三是根据乳品安全特性合理分类,整合现行乳品安全相关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增强通用性和合理性

四是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生乳》标准是乳品标准清理中的重点,其指标设置分为三类:一是安全指标,比如污染物、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菌落总数等,二是质量指标,比如蛋白质、脂肪等,三是感观指标,如色泽、气味等。

《生乳》标准综合考虑了安全、质量、行业发展等因素,是生乳生产和收购的准入门槛。

  孟瑾高工强调,生乳作为原料乳,消费者不会直接饮用,生产企业使用其生产产品时要经过杀菌等工艺,达到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规定后方可上市销售。

他解释,《生乳》中设置菌落总数指标主要是为了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运输质量控制情况。

1986 年,农业部门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GB/T6914-86)将生乳中菌落总数分为四个等级,Ⅰ 级低于 50 万 CFU(菌落形成单位)/ 毫升,Ⅱ 级低于 100 万 CFU / 毫升,Ⅲ 级低于 200 万 CFU / 毫升,Ⅳ 级低于 400 万 CFU / 毫升,按照该标准,菌落总数小于等于 400 万 CFU / 毫升的生乳都符合收购要求。

新公布的**《生乳》标准总结该收购标准实施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将生乳中菌落总数指标从 400 万 CFU / 毫升调整为 200 万 CFU / 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该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

  孟瑾高工表示,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环境的改善,生乳菌落总数会逐步降低。

国家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生乳质量,我们也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指标。

  孟瑾高工告诉我们,《生乳》蛋白质指标是反映原料乳的质量指标,不是供消费者食用的乳制品终产品指标。

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 2.8%-3.2% 之间,平均值为 2.95%,但生乳蛋白质含量受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泌乳期、气候等多个因素影响,比如在 5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的 3 个月的泌乳期内,相当一部分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 2.95% 的平均值。

  孟瑾高工特别提示,《生乳》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指标是生乳收购的最低要求,乳品企业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收购牛乳,将不同蛋白质含量的生乳用于不同类型乳制品产品的生产,其产品必须达到相应乳制品产品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规定后方可出厂上市销售,例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标准中规定蛋白质含量都不得低于 2.9 克 / 100 克。

  他说,为进一步鼓励奶牛科学饲养,推进生乳收购 “按质论价” 的进程,**农业部正在着手制订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王竹天研究员也表示,卫生部依法正在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将根据跟踪评价意见对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


根据中央政府颁布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 )》**文件(网络搜索文件名即可直接下载 PDF 文件):

2008 年以来累计抽检生鲜乳 15.1 万批次,清理整顿奶站 11893 个,奶站基础设施、卫生、检测等条件显著改善。2015 年,生鲜乳中的乳蛋白、乳脂肪抽检**平均值分别为 3.14g/100g、3.69g/100g,**均高于《生乳》国家标准,规模牧场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 7 年保持 100%。乳制品抽检合格率 99.5%,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 97.2%。

该文件第二部分指出中国奶业所面临的挑战:

(一)竞争力不强: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单产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仍有一定差距。 (二)进口影响加剧:我国乳制品关税低,只有世界平 均水平的 1/5,进口乳制品完税价格大幅低于国内生产成本。 (三)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婴 幼儿配方乳粉还缺乏信心。同时,国外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 明显低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

文件中提及的所面临挑战中并未包括中国奶业生产标准低于欧美为全球最低水平一条,竞争力不强被归结为生产力原因。

二. 国际及各国奶业标准

美国牛奶安全标准,源文件:Grade “A” Pasteurized Milk Ordinance:

(美国食品药品安全局 FDA 文件链接:https://www.fda.gov/food/milk-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national-conference-interstate-milk-shipments-ncims-model-documents

由于作者非食品安全专业出身,为避免翻译误差,故不作翻译,读者请针对 “Bacterial Limits” 栏目自行查看数据。

附录:该链接为文件 “Landmarks in the U.S. Dairy Industry” PDF 链接,可作参考之用:

https://dairymarkets.org/PubPod/Reference/Library/Weimar&Blayney.1994.pdf

欧盟奶制品标准:

(TradeMilk European Dairy Treasures: http://www.trademilk.eu/cZ_l_s,6775,0,-1,cn.html#_ftn2

对牛奶质量的评价工作在牛奶厂就已经开始,每批经过感官(外观和气味)检查,并检查其温度(牛奶温度不能高于 10℃)。然后检查奶的酸度(滴定酸度测定不得超过 7.5°SH),检测抗生素和抑制剂的残留。从各供应商的每个样品检测: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干物质;检测凝固点(大于 - 0.512℃)。另外,检测微生物数量(在 30℃下的微生物的允许的总数目为 100 万 / 毫升)和体细胞(400 万 / 毫升)。
《欧洲乳制品的质量》

根据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 code 2.5.1 系列之规定: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官网 Food Standards Codehttps://www.foodstandards.gov.au/code/Pages/default.aspx

(非脱脂牛奶)乳脂不少于 32 克 / 千克、含有不少于 30 g / kg 的蛋白质(以粗蛋白质衡量); 脱脂牛奶乳脂含量不超过 1.5 克 / 千克、对于源自牛奶的脱脂牛奶 - 包含不少于 30 g / kg 的蛋白质(以粗蛋白质计量); * 仅在以下情况下,才可以将植物甾醇,植物甾烷醇及其酯添加到牛奶中: (a)牛奶中总脂肪 / 100 克不超过 1.5 克;和 (b)植物总固醇当量含量不少于 3 g / L 的牛奶和不超过 4 g / L 的牛奶。 (* 注:未能获得微生物菌落相关标准数据)

加拿大相关标准:(根据加拿大 “National Dairy Code1997 (amended July 2005)” 整理)

源链接:https://www.dairyinfo.gc.ca/eng/acts-regulations-codes-and-standards/canadian-dairy-regulations-and-codes-of-practices/national-dairy-code-part-i/?id=1503084167796https://www.dairyinfo.gc.ca/eng/acts-regulations-codes-and-standards/canadian-dairy-regulations-and-codes-of-practices/national-dairy-code-part-ii-and-iii/?id=1503345506402

由于笔者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学术水平有限,故直接用谷歌翻译将以下相关数据对比翻译。

关于菌落这一核心问题,加拿大的**原料奶(即生乳)**最低标准是 50 万 / ml。

中国台湾相关标准:(分别根据中国台湾卫生福利部 “乳品類衛生標準” 与中国台湾 “国家标准(CNS)” 系统文件 “CNS3055” 号相关资料整理)

源链接:https://www.mohw.gov.tw/sp-GS-1.html?Query=%E7%89%9B%E5%A5%B6#gsc.tab=0&gsc.q=%E7%94%9F%E4%B9%B3%20%E8%8F%8C&gsc.sort=https://www.cnsonline.com.tw/

以下为 2005 年标准:其中的成品乳菌落最低标准是 5 万 / ml。

自 2015 年起 (1999 年订,2015 年修订文件),台湾的生乳菌落标准最低限度为 10 万 / ml。

香港的相关资料如下:(截取自香港 “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第 132 章) 第 V 部(食物及药物)(摘要)”,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开数据搜索库,该文件被命名为《奶业规例》,最近一次的修订时间为 2018 年 1 月 3 日)

源链接:https://www.cfs.gov.hk/sc_chi/food_leg/food_leg_milk.html

其规定,在香港,生乳最多每毫升含菌量为 20 万。


三. 争议:低标准的蛋白质与菌落含量

2010 年 04 月 22 日,卫生部发布《生乳》(GB19301-2010) 等 66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卫通〔2010〕7 号),争议以此为开端至今未曾结束。

(卫生部《生乳》文件下载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0/04/162487.html

2011 年 06 月 25 日,新华网刊文《国内奶业标准 “世界最低” 引争议 做不到还是不想做》(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1/06/184176.html

2010 年以前,我国生乳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 50 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 2.95 克。新修订的标准变为: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 200 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 2.8 克。 对此,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新国标” 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3.0 克以上的标准;而菌落总数则比美国、欧盟 10 万个的标准高出 20 倍。这一标准堪称 “世界最低”。四次参与乳品 “国标” 制定的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魏荣禄,研究乳品加工学已长达 50 年。他说,从 25 年前的每毫升 50 万个的菌落总数标准,到现在定为 200 万个,确实令人匪夷所思。“200 万个是什么概念? 形象地说,就是**在牛场挤奶的牛舍里,苍蝇乱飞 “。**魏荣禄说,原奶细菌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霉菌以及致病菌,如此低的标准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安徽益益乳业公司董事长吴明楼坦言,从消费者角度看,菌落总数控制在 50 万个以内是比较合适的。“新国标” 主要针对以 137℃高温瞬间杀菌制作的常温奶,如果细菌过多,有些菌很难杀死。 菌落过多不会致命,但 “好比原来喝纯净水,现在喝自来水,对健康肯定是不利的”。


文中有一重要部分如下:

“降标准” 是保护奶农还是保护企业?

对于降低乳业标准,一种理直气壮的解释是 “国情决定论”。

有关部门曾在去年 7 月(2010 年《生乳》文件发布两个月后)称,“新国标” 设置主要考虑我国奶牛养殖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养殖转型的过程中,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这一标准也符合我国奶牛泌乳规律及国内的养殖现实

近期,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更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现在按乳业发达国家标准执行,那么占总量 70% 的散养殖户中,绝大部分要倒奶、卖牛或杀牛。

但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不少养殖户、奶业专家,甚至包括部分生产加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合肥市一家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坦言,宣称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保护小型奶农利益,这是一个借口,实质问题是 “对奶源的管理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牛奶挤下时微生物含量很少,**只是后面收集、保管、运输中才呈几何数增长。**如果采取分散养殖、集中挤奶等方法,加上后续的冷链运输,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关部门和一些大型加工企业不想解决问题,而是以此为借口,迁就降低奶业质量标准。这是不负责任的。”

一些养殖户表示,他们曾向加工企业提出建集中挤奶站,但企业不愿意干,一是不愿增加奶站投资成本,二是怕管理出了问题承担责任。

“企业不愿做、养殖户做不了、政府推动又不够,这是一个尴尬局面。” 魏荣禄说,最终只能迁就降低质量标准。

实事求是地说,降低标准成为 “最省事” 的做法。既可以名正言顺说保护奶农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关部门也容易管理。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当笔者在查阅欧美、澳新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其关于奶制品安全内容出现最多的并非生产安全标准,而是运输、储存、相关接触人员的安全标准。

(源自美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 FDA,源链接:https://www.fda.gov/food/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topic-food-and-dietary-supplements/milk-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

笔者未能在《中国食品安全法》与卫生部相关文件中找到关于牛奶的储存、运输、相关接触人员等的明确标准性文件。只查得如下文件:

(文件链接过长,请前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官网 搜索文件名自行查阅)


在搜索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又有以下发现:

食品伙伴网相关专题下扩选文中全部无法打开(源链接:http://www.foodmate.net/special/anquan/9.html):

凤凰财经相关板块完全失效,或与时效有关,失效具体原因未知:(源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ruyebiaozhun/


2011 年 11 月 28 日,人民日报刊文《奶业专家:乳品新标准由乳业三巨头起草》,文中引述有:

(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1/11/194999.html

“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奶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 曾寿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四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 “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 – 魏荣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先后三次参加相关乳品标准制订的讨论会 “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 说了有什么用?” – 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订讨论会的奶业专家

文中还对比了 2005 年的相关文件与 2010 年相关文件的重要区别:

**至于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在 2010 年公布的生乳、灭菌乳等乳品标准及政府公告中,**并没有具体介绍。**而 2005 年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前言部分公开了该标准起草单位为南京、天津、南宁等 9 个地方卫生防疫站,主要起草人为唐世树等 9 人。

仅仅 2 天后的 2011 年 12 月 1 日,人民日报又发布《卫生部:乳品标准绝不可能被企业绑架》一文,文末提及《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 2013 年 06 月 05 日更新发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

(两文源链接:

http://news.foodmate.net/2011/12/195238.html

http://www.nhc.gov.cn/wjw/wdjd/201306/1d5f7a29e2a14ae59aeee704fc11b2b0.shtml


文中第十四条强调:

十四、《生乳》标准的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生乳》标准将生乳定义为 “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产犊后 7 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 从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常乳都应当被纳入标准范围进行监督。《生乳》标准从质量和安全两方面,对受生产、收购环节影响的指标进行了规定,将引导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乳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在专家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置蛋白质指标为大于等于 2.80g/100g。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符合我国生乳生产实际。**生鲜牛乳的蛋白质含量与饲养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干草等优质饲草饲喂量对生乳蛋白质含量影响很大。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

**二是符合奶牛泌乳规律。**在奶牛不同泌乳期蛋白质含量不同,高峰期蛋白质含量比中后期低。我国绝大部分奶牛在 5~9 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这个季节又是天气最炎热的季节,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季节。

**三是尊重客观事实。**从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蛋白质含量低于 2.95 g/100g 的常乳是客观存在的。据农业部调查,2007 年和 2008 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 2.95 克 / 100 克的比例分别达 75% 和 90%;乳品企业 6 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 2.95 克 / 100 克的比例分别达 75.8%、33.8% 和 24.9% 。

**四是有利于生乳质量安全监管。**从调查情况看,荷斯坦牛奶蛋白质含量主要分布在 2.8-3.4g/100g 之间,《生乳》标准作为质量安全监管的依据,便于质量安全监管的顺利实施。

菌落总数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质量控制的卫生指标。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100 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 23.1%,5 头以下比例为 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

当前,《生乳》国家标准设置菌落总数的指标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维护我国奶业稳定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自 2008 年以来,已累计投入 12 亿元建设 1944 个 200 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场)。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生乳菌落总数将逐步降低。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我们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要求,开展标准的跟踪评估,并参照国际标准,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意见,不断修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2019 年 03 月 18 日,新华网刊文《新成果新标准,伊利再造中国乳业国际竞争 “制高点”》。(源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19-03/18/c_1124248704.htm

(伊利)以 “视品质如生命” 为最高原则的伊利,首创行业内 “质量管控三条线”:企业标准线高于国家标准线 50%,内部控制线高于企业标准线 20%,这也使得伊利对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致苛刻的要求,从而保证把高品质奶源的营养与风味,完整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

但该说法目前未得到专家证实,仅为媒体所发布之内容。

四. 巨头们

早在 2010 年,腾讯财经即发布以下数据:

源链接:https://finance.qq.com/zt2011/milkbz/

2011 年 06 月 11 日,中国网刊文《大企业绑架奶业标准只会 “害人害已”》。(源链接: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87_17887.html

这样的一个 “低标准” 表面看维护了企业利益,但实际上却是一个 “害人害已” 的标准。 一个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乳品标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看似天天喝的是奶,实际上是一个“水货”,蛋白质不够、菌落标准超标,只会对饮用者造成健康隐患。 温总理曾说过,我希望每个中国人每天喝一斤奶。总理说的一斤奶绝不是全世界蛋白含量最低的,更不是提高了菌落总数标准高达 4 倍多的奶! 中国网 毕晓哲

2008 年 09 月 21 日,新华网刊文《卫生部:现有 1.2 万余名婴幼儿因食用奶粉住院治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范围至少达到 1.2 万以上婴幼儿身心健康受损。

(源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4031536/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1/content_10088082.htm

2008 年 09 月 16 日,http://CCTV.com 发布《22 家生产不合格婴幼儿奶粉企业名单》。

(源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02011433/http://news.hexun.com/2008-09-16/108931615.html

2008 年 9 月 24 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 月 14 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源自人民网,源链接已失效:http://www.people.cn/404/error.html

2008 年 09 月 30 日,在卫生部三令五申严查三聚氰胺的情况下所公布的新一次抽样检查结果显示:

目前,全国约有 290 家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这次共抽检 154 家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达 70% 以上),有 134 家企业未检出三聚氰胺,占 87.0%;共抽检 9 月 14 日前生产的 265 个批次产品,有 234 个批次产品没有检出三聚氰胺,占 88.3%。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测情况》

(源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06091723/http://www.aqsiq.gov.cn/zjxw/zjxw/zjftpxw/200809/t20080930_91891.htm

两次检查,蒙牛、伊利、雅士利、三鹿均赫然在列。

至于跨省追捕、蒙牛与伊利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等事,因无法获得绝对官方资料,故此处不作讨论。

五. 结语

美国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 FDA 每年都会发布去年的相关公开报告,目前最新的文件为 2018 年的相关报告,自 1996 年克林顿政府建立 “互联网高速公路” 以来,所有文件完全透明,全球任何人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文件。

而我国的文件则总体偏指导性,相关报告内容并不充分。这对很多关心奶业事务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以面对的难题。

(FDA 源链接:https://www.fda.gov/food/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topic-food-and-dietary-supplements/milk-guidance-documents-regulatory-information

这一点,还望祖国向欧美学习,毕竟,食品安全,大于天。

结尾引用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应松年 的相关采访:

(人民日报《奶业专家:乳品新标准由乳业三巨头起草》源链接:http://news.foodmate.net/2011/11/194999.html

“过程更加民主、透明,是解除公众疑虑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同时指出," 公开透明也不是万能的,公众情绪并非完全理性。如果在讨论过程中,有专家提出某指标有害,但是经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证明其实是无妨的,最后标准采用了相对科学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整个过程都透明了,公众有可能还是会有所质疑:为什么不采用那个专家的意见,为什么不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应松年强调,**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订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他们信服了,就不会产生反对的意见领袖,这样新标准执行将更加顺利。如果决策和专家的意见有大分歧,应该重新召开论证会,避免 “暗箱操作” 之嫌。


争议的核心,“保护奶农” 而降低标准在笔者看来并不具有说服力,相反牛奶最容易感染的运输、储存、相关接触人员的安全管控才是重中之重,该问题仍需得到重视。

宁可不喝劣质奶,也不应让消费者承担低健康标准带来的代价。

知乎用户 申鹏 发表

我不懂奶,从小也就喝一些大牌子国产奶,小时候喝三鹿、光明,长大了喝伊利、蒙牛。

按照记忆,居然是三鹿味道最佳,奶香味最浓,后来因为三聚氰胺,想喝都找不到了。现在最喜欢喝的,其实是小铁罐的 “旺仔牛奶”…… 因为那个其实不算奶,只是个复原乳制品,味道甜美。

平时早上喝的牛奶,也就伊利蒙牛这种,喝来喝去,也没啥滋味,我也不关心这种事,以为牛奶就是这般寡淡无味的。

直到有一天,无聊买了一箱新疆某地小品牌的牛奶,喝了一口之后,我就骂娘了,WCNMLGX 的牛奶居然是这个味道?

我又试着买了几款各地的小众品牌牛奶,有国内有国外的,还是要骂脏话,因为几乎每一种都比那两家大公司的好喝。

我不反国货、也不反洋货,东北大米好吃,印度长米好吃,越南香稻米也好吃,爱吃啥吃啥,都是个人选择。

潜意识里,我爱买大品牌的商品,因为人家成熟工业流水线产品,有严格品控体系,产品的下限高,容错率低,你闭着眼睛买索尼海信电视、格力空调、西门子洗衣机、华为手机…… 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国产牛奶…… 真是颠覆我三观,国人耳熟能详,天天广告轰炸的大牌产品,居然不如地方小众品牌……

我对牛奶的需求不高,因为本身也不是很迷恋这个,所以研究不多,多余的话就不说了。

但是奶协这个回应,实属狗屁不通,你要辟谣,请拿出标准、数据、证据来,而不是空口白话。

我们支持民族产业,但民族产业也不能把我们当傻子,劣势产品供内地百姓,优质产品外销特供,这不成了 “XX 良心” 了么?

知乎用户 杨超越黑粉头子站 发表

不是啊,现在有个红戳就敢说自己是 “官方辟谣” 了吗?

全文拿不出实际性的证据来反驳文章里说的菌落、蛋白质含量等数据,苍白无力,毫无干货。

辟谣要拿出证据与逻辑,不是靠盖个红戳就能服众的。整篇声明一句 “我们认为该文罔顾事实” 就完事了?你好歹说个 “经调查” 吧,真是好大的官威。

所谓的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也就是个社会性团体,跟那个什么全国牙防组一样,都是企业自发组织的机构,谁还不知道是咋回事儿?这种组织就是联谊会,联谊会乱发什么文件?搞联谊才是你的主业。

写这声明的也不可能是机关出来的,哪个办公室这文字水平早被领导骂死了。想反驳的话,要么有理有据,要么就找顶头上司出来说话,“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出来站台就跟夹去阴间宣布被盗账号调查结果一样可笑。

官方声明成这样就是自打脸,我就当那篇文章里的都是事实了,实锤。

知乎用户 洛水秋风 发表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经知友提醒,责承用法没错。(看来我语文还是没学好。。。)

另外,该声明中还有语法错误:“摆布、左右国家标准的制定”。摆布这个词放这里搭配不当。这个也有知友说用法没错(啪啪啪啪)

知乎用户 知乎只适合投诉 发表

这个协会本身就是服务蒙牛伊利的,这个协会本身并没有为社会做过什么,况且这个协会是什么?协会是指由个人、单个组织为达到某种目标,通过签署协议,自愿组成的团体或组织,中文将英语 Association 译作 “协会”,和工会组织的概念不同。

况且某些行业协会以营利为目的,混淆了社团法人与公司法人的界限。而我国社团登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团体不能进行任何收费或者赚取利润的活动,只是表示社会团体取得的财产不能够分配给会员,必须用于其目的事业”。

而且你还不能说他们不好,舆论压力大了过段时候他们就会制造新闻,国产乳业行业要被国外乳业搞死了,以后中国的牛奶就是国外说了算了。搞的好像他们卖常温奶不给利乐上贡一样……

知乎用户 南湾已秋 发表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厉害了,个破协会敢要求国家。你有多大的脸。

![](data:image/svg+xml;utf8,)

正确的写法是蒙牛伊利官方辟谣,不是官方辟谣蒙牛伊利。

是不是想搞点大事情?你的官方是谁?

谁不知道协会公司以前是随便注册的?香港在前几年还可以注册名字更牛逼公司名字呢。

知乎用户 Doge 精神污染 发表

这文章真的???水平有够低的

不是应该 “经调查核实” 么?

什么叫 “我们认为”?

别的不说,评论区集体翻车,

无聊去协会官网翻了下,看看这是啥

所谓的 “官方”,就是自己掏钱办了个组织刻了个章??

——————————————————————

顺便扔张以前 X 牛的经典名言

知乎用户 Castor 发表

“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我国乳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既然大家都赞同这句话,那我们把标准定高一点,严格一点怎么样?相信贵公司不会反对吧,这是在维护我国乳业发展啊

还是说你们的意思是

“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我方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一个深圳人。

小时候,我们喝的牛奶,是一个本地品牌,叫晨光牛奶。奶牛的居住地在大约观澜一带,叫光明农场。

我小时候特别讨厌喝牛奶。牛奶特殊的风味让我难以接受。晨光的常温奶我都无法接受。谁知后来教育局考虑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小学开始普及学生奶。我依稀记得,是一个小房子状的奶盒。

而就是这个学生奶,成为了我童年的噩梦。

这个学生奶的风味,比常温奶浓郁了何止十倍,简直令人作呕。我在背地里不知咒骂了教育局几万回。

今天回想起来,这个浓郁的让我呕吐的学生奶,大概是中国奶企最后的良心。这个学生奶,大概是我 22 岁以前,唯一能称之为牛奶的液体了。

22 岁我到澳洲留学,然后到现在年近 30,四舍五入十年快过去了。国外的空气没有更鲜甜,而国外的牛奶却是实实在在的鲜甜。相较之下,容我委婉一点说,伊利蒙牛的奶只能称之为——泔水。

认真的说,我无法形容第一次喝 Dairy Farmer,A2 时候感受。因为,你很难去形容一个你从未体验过的事物。

简单一点就是,国外的牛奶跟蒙牛伊利是两种东西。非要比较的话,蒙牛伊利的口感,像是 dairy farmer 脱脂奶兑了三倍的自来水。

这也不是崇洋媚外。实话实说,小学以后再也没有主动喝过牛奶的我,一顿下午茶喝了 1 升的牛奶加两条 tim tam。

那是在 2013 年。

Dairy farmer 2L 的,2.5 澳币,折合人民币 15 元。

我也曾经怀疑过,是不是因为我太久没喝过蒙牛伊利导致了如此迥异的体验。

2014 年放假回国。第二天我就去买了蒙牛。喝了一口。太他妈难忘了,一下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不喜欢喝牛奶的感受。简直昨日重现。

后来我还不信邪的试了伊利和其他品牌,毫无区别。

唯一让我口感不错的是光明的优倍。虽然味道和澳洲奶肯定有细微不同,但毫无疑问这绝对是牛奶。而伊利蒙牛让我觉得,我他妈喝的是什么?

2014 年,光明的优倍 1L 装,18 元。这价格根本就不贵,而且好喝。

问题就是蒙牛伊利这种黑心的企业,打着民族企业的招牌,卖着贵且难喝的不明液体,居然能做到这个市场份额。

我绝对相信中国有好的奶企,我也相信绝对有不少的国人十几年前二十年前喝过真的牛奶而不是蒙牛伊利。

而蒙牛伊利居然可以在当地有好的奶企的情况下,以更高的价格和假货的品质,反而劣币驱逐良币?

谁要说蒙牛伊利没有抓着一只大手左右市场左右政策,我第一个不信。

而所有被蒙牛伊利坑了银两害了健康颠覆了认知的人,你们信吗?

知乎用户 夜羽 发表

连辟谣都不会

直接在文章处 P 上个大大的红色的 “假” 字并且挡住关键部分,这都不会吗?

就这,就这?

知乎用户 魔法少男 TeRiRi 发表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可能很多人看到:哇,红头文件!哇,红五角星章!哇,带 “中国” 俩字儿!这肯定是个官方组织!

个屁!协会是民间组织!协会是民间组织!协会是民间组织!已经有充分的信息显示,蒙牛和伊利两家公司有能力 “操控” 该协会,更别谈这个漏洞百出的 “辟谣” 了,完全就是把本来存疑的东西变成实锤。另外,提供一个分辨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的方法:网址域名为 org,全称 organization,指社会组织;gov,government,这才是政府机构专用域名,如假包换。

知乎用户 结石宝宝父亲郭利 发表

知乎用户 洛克马戏初号机 发表

一个社会团体出来辟谣?

辟谣也就算了,还强烈要求?

这是在表明自己官商勾结的铁证么?

真是贼不打三天自招。

知乎用户 匿名 发表

感谢邀请

不好意思,文章我没看到。

但是

这个声明里,蒙牛和伊利真的在认为自己能代表着全国乳业呢,挺傲慢的。

再来看看蒙牛前一阵的事。

捐款我支持,公益是好事。

但是拿公益来道德绑架别人,我该说他是傲慢呢?还是情商低呢?

知乎用户 荣华照当年 发表

从三聚氰胺之后,就没买过蒙牛和伊利的产品。

有人还在担心离开了蒙牛伊利,不知道选什么好。

我介绍一个产品。

对牛奶有需求的,可以查下本地的奶厂的巴氏奶。小的超市没有的话可以去大一点的连锁超市看下,这种本地产的奶源和质量一般都会比蒙牛伊利这俩回回厂阿訇念过经的产品靠谱的多。

如果在超市实在没找到,可以用京东低温旗舰店的冷链运输产品。

相信我,喝过本地巴氏奶之后,你就会怀疑以前购买蒙牛伊利的产品的自己怎么会这么蠢蠢,那种刷锅水等级的东西到底怎么喝下去的。

知乎用户 wpstqe 发表

乳协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大头娃娃实践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近几年的乳制品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有何底气发布这份声明?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蒙牛、伊利等企业左右国家标准制定” 不实​www.inkli.com.cn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nkli.com.cn/site/details%3Fid%3DMTY4NjI%253D)

知乎用户 吹矛求刺 发表

怎么说呢?

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之前有个辟谣,说是哪个地方关闭所有微信群(应该是这样,我记不太清了),辟谣的重点不在 “关闭” 上,而在 “所有” 上,意思就是,只要有一个没关闭,就不算 “所有”。

这里也是一样,辟谣的重点不在伊利蒙牛上,而在 “左右” 上,说不定伊利蒙牛只是占了 99% 的影响,只要有 1% 没有被占,那就不算 “左右”,只能算影响。

所以,“蒙牛伊利等左右国家标准制定” 确实是谣言。

知乎用户 Joms 发表

事关建州人蛋白质摄入,希望看到大佐的发言

@寒冰射手曹草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里面只有一句人话:请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行业协会是什么样的民间社会组织?

1、它不是政府机构,没有政府那样的公信力

2、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会员会费等。

3、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还是行业自律等,不具备强制力,充当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一个靠会员企业养着的协会,说话能有多硬气?

不清楚真相,但辟谣要等政府政府机构,行业协会说的话总是差了点意思!


尝试以蒙牛为例子逐条反驳一下

一、关于添加化学物质

蒙牛检出的液态奶三聚氰胺超标产品应该是最多的,数据来源于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总局

蒙牛的道歉

二、质量不达标

1. 关于细菌超标的事件

(2011 年 11 月)蒙牛乳业 (眉山) 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素 M1 超标 140%。

黄曲霉素大家应该都知道,是肝癌的强致癌物,事发后,蒙牛最直接表示,被检测出超标的产品是在库产品,未流入市场,对市场没有影响 ······

(2011 年 11 月)蒙牛随变雪糕被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大肠杆菌一般出现在哪?太恶心了,不说也罢。

2. 关于食物中毒的事件:

(2011 年 4 月)陕西榆林 251 名小学生饮用蒙牛牛奶集体中毒

(2011 年 4 月)陕西周至县 18 名小学生引用蒙牛核桃奶食物中毒

三、虚假宣传

(2009 年 2 月)特仑苏被爆其中含有 OMP 物质事件

OMP 本身无害,但蒙牛非法添加,虚假宣传了 OMP 的功效。

四、欺诈消费者

(2012 年 8 月)篡改生产日期:蒙牛驻浙江义务市场经理王孙富,将即将到期的牛奶之生产日期往后篡改六个月,而后销往市场,被浙江工商局通报

(2008 年、及 2019 年 7 月,蒙牛 CFO 姚同山、CEO 卢敏放)蒙牛:我们郑重宣誓,只祸害内地民众(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

用不同的良心标准对待不同地区的客户,这算不算欺诈?

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同一个公司的同类产品品质应当是如一的,事实却是区别对待,而且是高层知道并公开传达出来的歧视理念。

这样的企业,你能指望他在国内市场有良心?上梁不正下梁歪!


营销的成功和产品的 “漏洞” 形成了鲜明对比,擅长炒作而无视产品品质,重经济利益而无视社会责任。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歧途,我所担忧的是,走上这条歧途的并不仅是一个蒙牛。 ——陈一舟

知乎用户 乌苏 发表

偏题回答

这要放到人身上说,就是个渣男啊

太太 [中国消费者]:从你开始起家,我就一直倾尽权利帮助你,那么多牛奶都在我这销售完了,你腰包鼓了,好啊都开始找别的女人,跟着你吃苦这么多年,省吃俭用至如今

丈夫 [蒙牛伊利]:别说了,我就是喜欢她,她漂亮又年轻,我愿意给她最好的

太太 [中国消费者]:你拿着我们一起打下的江山,拿出最好的给别的女人,我才是糟糠之妻啊,你还在外面扮演好丈夫好父亲 [民族企业]

未完待续

他们现在是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没话说,标榜民族企业,就有点。。。。好的不留给我们,质量较低的倒是会留给亲爱的中华民族

注意这句话,是因为把最好的给外市场,所以发展的好 哈 我这就不懂了:你要是把国内搞得服服帖帖的,中国市场所获利不是更多吗???

小贱贱,你好啊

知乎用户 小凡丶很给力 发表

请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什么叫做辟谣? 原文章罗列的事实有哪些错误和问题? 如果你们连真相都讲不出来,更何谈驳斥谣言呢?

还有那些时常标榜着自己是民族企业的辣鸡企业,干了多少件龌龊的事情呢?

我也想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允许伊利和蒙牛肆意垄断市场?为什么伊利可以动用警力跨省追人?为什么郭利是三聚氰胺事件中的受害者,在求公道的时候反倒被倒打一耙?为什么蒙牛屡次出事却没有被法院要求惩罚性赔偿呢? 为什么这个社会总是劣币在淘汰良币?

我们的国家到底何时能够做到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我们的法律法规何时能够保护到每一个敢于讲真话的人?

知乎用户 轮回 发表

这其实是个相当敏感的话题,所以只能笼统点写。

在这里,各个所谓行业协会的制定的各类标准,实际上基本都是从业者自娱自乐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从业者都是国资背景。或者与一些人有扯不清的关系。在这里做生意想做大,你不能幼稚的以为光靠自己靠市场的力量就行。

为什么无法改变呢?因为你不能奢求一个人自己监督自己,这是人性。东方西方都一样。

其实这个问题下没必要写很多。

就是消费者权利是坨翔再正常不过了。出现各种奇葩事件,安全问题也再正常不过了。自己监督自己慢慢就会变得没有底线了。

但你也不要伤心,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自己的所在行业为非作歹,但是因为环境如此,他在生活中其实也避免不了受其它行业的损害。

比如…… 去给孩子打个疫苗呀,去银行办个什么事情呀,买个什么产品呀,吃个什么东西呀,他小孩也要上学呀,等等等等。

可能他产品全用进口的,小孩也上国际学校,甚至家人小孩都送出国。只留他自己在这里赚钱。

但记住,只要人还在这里生活,他就做不到万无一失。可能今天还是牛叉人物,明天就进去。因为一样的故事,行业不受监督,权力就受监督吗?

那么再牛叉的人在这里也只能提心吊胆咯。

就是吧,你们一起把这个环境搞成了这个样子,大家都得受着。

知乎用户 香港留学生 发表

妈呀,我也有被邀请回答的一天,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我有原文吧。。。好的,那我就放吧。

原文

作者:王小七

这是一篇深扒蒙牛与伊利暗黑发家史的文章,长达 6500 字,但每一个字都不多余,每一个字都有意义,可能开头会有稍许枯燥,但如果可以,希望你可以认真读完这篇文章,最后你会发现,你在关心的,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而且事关每一个人的事。

1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蒙牛、伊利的牛奶越喝越没有奶味了。

这不是错觉。

这个表述还不够精准,应该是:平价奶越来越没奶味了。

事实上,这是由以蒙牛和伊利为首的奶企在 22 年前埋下的恶果,而平价奶质量迟迟难以提升,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恶果。**其余数不清的恶果还有诸如:**毛利润高达百分之 70 甚至 80 的婴幼儿乳粉,以及买着全球价格最高的国产乳粉,依旧惴惴不安的中国父母。

10 余年果然够久,人们早已忘记了蒙牛和伊利曾作过的恶。但即便在 12 年前蒙牛和伊利频频爆雷之时,很多人就避开蒙牛和伊利的丑闻不谈,认为蒙牛和伊利这两家 “民族企业” 被“整跨”了,外国同行公司就会乘虚侵入控制中国奶业,把它们整跨了就是整跨民族企业。

12 年后,蒙牛和伊利更是已与民族企业牢牢粘连,在如今爱国情绪空前高涨的当下,你敢跟民族企业作对,就是与全国人民作对。

但是蒙牛和伊利真的配称民族企业吗?我战战兢兢地提出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一直认为,蒙牛和伊利的几十年发展史,对中国产生的坏处绝对大于好处,倘若没有蒙牛与伊利,中国的奶制品行业或许远比现在好。

要谈蒙牛和伊利对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伤害,想要细数蒙牛伊利作下的恶,必须要从 1983 年谈起。

2

恶之花萌芽

为什么我会把蒙牛与伊利放在一起谈?

不只是因为蒙牛和伊利是如今占据垄断地位的两大奶业巨头,更因为在我眼里,这两家公司不过是同出一根的两颗果实,归根结底他们的底色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伊利与蒙牛的产品如此相似,除了牌子几乎一模一样:

伊利推出优酸乳,蒙牛就跟着推出酸酸乳;伊利推出 QQ 星,蒙牛就跟着推出未来星;伊利推出了安慕希,蒙牛就跟着推出纯甄;蒙牛推出了特仑苏,伊利也跟着推出金典。

甚至连出产的雪糕都几乎一模一样:

**事实上,蒙牛与伊利的纠葛自 1983 年便已被埋下。**蒙牛创始人牛根生与伊利创始人郑俊怀本就出自一家公司,伊利集团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1983 年 1 月,因为持续亏损,郑俊怀被调到该厂,任厂长,试图破局。而牛根生就是郑俊怀的得力手下,当年能力出众的牛根生,很快就带领一波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实现了扭亏为盈。1996 年,伊利集团成立,郑俊怀成了董事长兼 CEO,牛根生是伊利主管生产和销售的副董事长兼副总。因为牛根生能力出众,并且与下属直接接触更加频繁,伊利有一半人都牢牢听从牛根生的调遣。这下子郑俊怀慌了,眼看着自己有被架空的迹象,这怎么行?**于是两年后,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牛根生被扫地出门。**被扫地出门后,反倒侧面证明了牛根生对厂内人才的影响之大,许多曾经的旧部都劝说牛根生东山再起,愿意辞职跟他继续干,不服气的牛根生响应手下意愿,筹措了 100 万后就注册了蒙牛乳业。自此,蒙牛与伊利便展开了长达 20 年的拉锯战,**这也是为什么,蒙牛与伊利一直纠葛不休,甚至看起来就像一家企业的真正原因。**就在这种相爱相生的厮杀中,蒙牛与伊利时而抱团、时而互相攻击,他们首先将其他乳制品企业击垮,而后再互相瓜分市场,形成两强双分天下的局面。**但也就是在他们相爱相杀的争斗中,中国奶业走上了一条几乎不可挽回的歧路。**在 2000 年之前,中国尚且没有一家全国性品牌,因为当时市场上只能生产低温杀菌的巴氏奶,这种奶保质期只有几天,且必须冷藏,销售半径有限,难以规模化,所以市场上绝大部分都是区域性企业。

转机从 1997 年开始,这一年,牛根生即将被扫地出门,瑞典利乐包装公司与伊利达成了协议,我们熟悉的伊利盒装常温牛奶由此诞生。2000 年后,利乐又与揭竿而起的蒙牛达成合作,只要蒙牛与伊利每卖出去一份奶,利乐就赚一份钱,**这个默默无闻的包装公司反而成为蒙牛与伊利之战中的最大赢家。**自此,奶制品企业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蒙牛和伊利开始进军全国,试图二分天下。常温奶的出现让光明等地方奶企产生了危机感,试图反抗,曾经反目的蒙牛伊利则沆瀣一气,共同应对地方奶企的反抗,在 03 年时成功打败销售额居全国首位的龙头老大光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04 年,巴氏鲜奶企业们终于因为灭顶之灾般的压力团结在了一起,光明、新希望、燕塘、三元等四家以低温奶销售为主的中国乳品制造销售商,与美国国际纸业(另一家包装公司)公司达成联盟。一场鲜奶(即巴氏奶)和常温奶的大战随即爆发。**资本斗争里没有温度可言,蒙牛和伊利更是把不择手段发挥到了极致。**2005 年 2 月 2 日下午,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该委会议室召开了液体乳 “鲜” 字标识专家研讨会,与会人员约 40 人,其中包括卫生部、农业部、国标委、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三元、蒙牛、伊利、黑龙江乳业集团等有关专家或负责人。有意思的是,利乐公司传播事务总监杨斌致中国乳协领导的一封信被带进会场,并一一分发给各与会者,信中强烈地表达了支持 “禁鲜” 的意愿。同时内蒙政府也暗流涌动,**当时这些蝇营狗苟尚且没有摆在阳光下,但也为 2018 年的跨省追捕埋下了伏笔。**结果如蒙牛与伊利所愿,国家规定:低温鲜奶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 “鲜牛奶” 等名称,而只能使用 “灭菌奶(乳)” 和“巴氏杀菌奶 (乳)” 等标准名称。此后主打 “新鲜营养” 的低温鲜奶被迫更名。与蒙牛伊利作对的奶企从此几乎一蹶不振,直到 2008 年 1 月 1 日,“禁鲜令”才被解除,巴氏奶能叫回鲜奶了,但是低温鲜奶已经丢了大半江山,回天无力,以 “纯牛奶”“早餐奶” 等命名的常温奶、调制奶大获全胜,几乎垄断了液态奶市场。但因为这场恶性竞争,导致各大国产奶企都不得不为了生存舍弃质量追求速度,以求在蒙牛与伊利的阴影下谋图一线生机,就在 05 年——08 年之间的短短三年内,国产奶业就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歧路。

3

恶之花绽开

即便当时在竞争中获胜,但那时的蒙牛依旧处于空壳状态,严重缺乏优质奶源,蒙牛选择从奶农手中收购低质牛奶,而后加工生产,因为中国奶牛生产严重滞后,并且缺乏优质奶牛品种,匮乏的奶源对面则是庞大的奶源需求,鲜奶争夺战一触即发。**因为质量不达标,为了求速度争夺市场,往牛奶里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就成了各大奶制品企业默认的潜规则。**既然蒙牛和伊利这些龙头老大都不怕添加,你怕个啥?更何况只要你不努力添加抢占市场,就休想在蒙牛与伊利的阴影下存活。脂肪低了,加脂肪粉;细菌超标了,加抗生素;浓度低了,加乳清粉;发酸了,加碱面中和;蛋白质低了,加三聚氰胺蒙混。添加这些东西后的牛奶,只能保质六七个小时。因此,在将牛奶送检的车上还要备好双氧水,在检查前赶紧往里倒。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奶业从源头到终端都彻底腐烂,而作为恶果的劣质奶粉,则被一包又一包地被送到中国孩子的嘴里。2008 年,大头娃娃事件东窗事发,三鹿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三聚氰胺几乎成为一代人的噩梦,直到 22 年后的今天,5 月份一起湖南郴州的 “大头娃娃” 报道,即便报道中说明了不是三聚氰胺所致,还是引发了一阵恐慌,曾经的噩梦被唤醒。如今人们一提到三聚氰胺就会想到三鹿,但各位不知道的是,当年各大奶制品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如今的奶业领头人伊利蒙牛也光荣上榜。**三鹿只是被顶出来成了出头鸟,得以让其他品牌悄然隐退。**说道这里不得不提及职业打假人蒋卫锁,其实工业原料添加的恶果早在 08 年以前就频频爆出,当时蒋卫锁为了揭露行业黑幕,整顿中国奶业,就自费 30 万元发起 “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 行动,整理出《中国西部乳业濒临崩溃边缘》调查报告。为打假,他卖了企业,丢了老婆,两个孩子因此辍学,结果社会上反倒对他攻击的声音居多,说他是在毁灭中国奶业,社会上一度传言有人要花 50 万元买他人头。

直到三聚氰胺事件炸开,理解他的声音才多了起来,但就在三聚氰胺事件被爆出四年过后,2012 年蒋卫锁就被曾主动选择与其离婚的妻子捅死,与其妻子一同捅死蒋卫锁的还有其余 6 名青年,当时警方对外宣称是家庭纠纷,**真正原因是否为此,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为众人抱薪会被针对,被捅死,残害百姓的企业反倒顺风顺水,悄然隐退,恐怕这也是蒋卫锁未曾想到的结果。蒋卫锁更想不到的是,一些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受害者,在求公道的时候反倒被倒打一耙,郭利就是典例,郭利的女儿因为长期服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雅士利奶粉,导致双肾产生结石,雅士利想要私了,郭利同意,于是在 2009 年约了郭利在杭州当面交付赔偿金,结果郭利等来的是警方的抓捕,判刑 5 年,17 年广东法院再审此案,改判无罪,但此时郭利已妻离子散,甚至连去看女儿的权利也被限制。

资本无情无义,很快蒙牛宣布收购雅士利,蒙牛当权者在接受采访时装作一脸茫然:“我们不知道郭利是谁。”

但这些都不是最毒的,恐怕蒋卫锁最想不到的,是这起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没有提高国内奶制品水准,反倒成了蒙牛和伊利降低奶制品质量的借口。2010 年,蒙牛和伊利宣称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不能往牛奶添加工业原料,所以无法提高奶源质量和制奶技术,就降低了检验标准。结果一降,就是世界最低。蛋白质含量由旧国标的不低于 2.95 克 / 100 克降低到了 2.8 克 / 100 克。菌落不高于 200 万 CFU/ml(越低越好),一下子比旧国标提高了 150 万,反观美国和欧盟,标准都比我们高的多,美国要求牛奶蛋白质不低于 3.1 克 / 100 克,菌落总数不高于 30 万 CFU/ml。欧盟要求更高,蛋白质不低于 3.3 克 / 100 克,菌落总数不高于 10 万 CFU/ml。大家可能对这些数据不太敏感,那我就直说了——**蛋白质含量低于 3g 的牛奶,都是垃圾。**很多人说,蛋白质含量的规定是针对生牛乳,生牛乳需要加工之后才会变成市场上售卖的牛奶,在加工的时候可以通过高温闪蒸技术去除水分,增加蛋白质含量,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牛奶蛋白质含量依旧不会太低。**这个逻辑没错,但蛋白质含量标准降低真正损害的,不是消费者,而是中国整个奶制品行业。**自一开始,中国生牛乳的蛋白质含量就远低于世界标准,因为中国奶农多是散户,标准参差不齐,而且奶牛品种质量极低,后天饲养技术更是与国外差的不是一般的大。面对这样的落后境地,国家标准竟然随着蒙牛伊利的需求反向升级,结果自然就是中国奶业的不思进取,奶源质量低下,既然你都降标准了,我又有何理由花钱自行升级?吃力不讨好?但质量低下的奶最终还是会卖给普罗大众,结果依旧是消费者为蒙牛与伊利造就的恶果买单。更不用提一下子提高 150 万的菌落标准,这是对中国奶业与消费者的双重损害,**这个标准的意义在哪里?**以美国为例,美国要求菌落总数不高于 30 万 CFU/ml,结果就是全行业的质量提升,对于与牛奶直接接触的设备和容器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不是一次性设备,在每次使用之前,不仅要求充分清洗,还要求使用高温或者化学试剂来消毒。反过来再想想我们提升到 200 万菌落数量的后果,显然就是落后且不讲究的生产环境,**毕竟你标准都这么低了,我有何理由不脏一点?**很多人说经过高温消毒,牛奶中的大量细菌会被杀灭,但注意了,目前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全面杀死细菌,生牛乳中含的细菌越多,最后遗留的细菌也会越多,牛奶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大多数不会让人体产生直接反应,但各种如果一头奶牛感染了葡萄球菌而导致乳腺炎,它生产出了一批细菌数比较高的牛奶,本来这批奶不能进入市场,但因为标准降低,这批本不合格的生牛乳得以进入市场。这批生牛乳再经过巴氏消毒,细菌数降到了合格,而后被卖到消费者手中。但是,葡萄球菌在巴氏消毒之前产生的毒素,仍然存在于牛奶中而且保持活性。如果不幸被人喝了,就有可能患上急性肠胃炎。而这只是其中一例,牛奶中可能潜藏的细菌繁多,具体后果不一而足,很多也不是当下就能反馈出来,**各位可以多品尝蒙牛伊利的平价奶,长期体验一下。**结果,我们拥有的只剩落后的奶牛品种、生产技术,还有被乳企利益绑架了的行业标准。但作为凶狠远超虎豹豺狼的蒙牛伊利,又怎么可能只损害一个行业而已呢?

4

恶之花蔓延

**自蒙牛伊利占据垄断地位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对劲了。**他们可以绑架行业标准,可以恶性竞争打击对手,可以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悄然隐退,还可以不思进取,在 2012 年再度爆出质量丑闻:2012 年,西安的大三学生在网上发布《我在内蒙古的十天——蒙牛冰淇淋代加工点实习记录》,将在蒙牛的实习经历形容为噩梦:生产地附近就是垃圾焚烧站,宿舍苍蝇漫天,他们必须每天工作 12 小时,喝水吃饭也要登记,有失误就要罚款,宿舍里贴着几十条罚款规则,没一个奖励规则,生产小布丁等产品的车间里满地都是污水,雪糕掉在地上也会被捡起来继续装袋。

(蒙牛冰淇淋生产间)一时间将蒙牛推上风口浪尖,蒙牛官方核查后报告属实,向公众道歉,微博则设置成不可评论。其他奶企更是乱象横生,几年前恶性竞争的后果不断爆出,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后,各大奶粉企业不专注提升产品质量,反而在消费者心理上不断钻研。在多次奶粉安全事故之后,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便宜奶粉已经约等于假冒伪劣产品,甚至可以说患上了 “便宜奶粉恐惧症”,奶粉企业抓准中国家长的这个心理,不断提升奶粉价格,价格一度飙升到世界第一。这直接让卖奶粉的飞鹤、合生元毛利率接近 70%,飞鹤董事长就曾直接表示:有低价奶粉,但消费者不买,认为贵的就是好。

**合着中国父母买着全球最贵的奶粉,附带一份全球最重的担心,还要为中国奶粉质量低下背锅。到了 2018 年,伊利竟然已经可以利用警方跨省追捕。**2018 年 3 月,北京一位男作家刘成昆,因为个人公众号上连载小说《出乌兰记》,结果被指影射伊利集团高层,然后被伊利指控,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很快,伊利本着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的原则,在 4 月份,又指控山西女奶农郭玉珍,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

事件起因是郭玉珍在网上发文实名举报伊利压榨奶农,举报信的标题是《内蒙伊利公司如此欺压奶农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指责伊利经常找出各种理由克扣奶站与养殖户的奶款,让养殖户和奶站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并且每月还变相把几千元不等的罚款摊派到奶农、奶站的奶款上,正所谓 “风险共担,利润我独占”。而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奶农敢怒不敢言,因为伊利蒙牛已经挤死其他奶企,他们不购买他们的奶,奶农就只能破产倒闭。**结果刚一发声,郭玉珍就被跨省追捕。**不知道跨省追捕是不是就是内蒙古的官方特色,从鸿茅药酒到蒙牛伊利,有求必应,我在之前的文章《“毒药” 鸿茅药酒再登 “优秀民族企业榜”,背后这三大权力机构功不可没》(文章已消失,之后有机会发给大家)中就曾发出过质疑,**或许要真正彻查的,根本就不是鸿茅药酒和蒙牛伊利呢。**虽然蒙牛伊利带坏了国内乳业风气,让中国奶业反向进步,枉顾消费者权益,还压榨奶农,**但这并不意味着蒙牛伊利就生产不出好奶了,而是不想给内陆人生产平价好奶了。**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出,香港对大陆奶企提出质问,时任蒙牛 CFO 的姚同山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到了 2019 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蒙牛乳业 CEO 卢敏放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中国香港、新加坡市场。

从蒙牛和伊利对整个奶业、对竞争对手、对消费者、对奶农、对政府、对香港与整个内地的 6 种表现,6 大罪状,让我不得不质疑:**你们的心,是不是已经坏了?**在如今两大奶企依旧顺风顺水,被册封为 “民族企业” 的当下,似乎已经没有人愿意质问,更没有人愿意回答。

5

后记

在国内疫情逐渐缓解,各行各业开始复苏之际,我反倒扒出蒙牛伊利的这些丑闻,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自己也要担忧会不会被强势的蒙牛伊利跨省追捕。但我实在看不下去所谓 “民族企业” 的声浪,不是什么企业都配称民族企业,更不是什么企业都值得我们自掏腰包去维护,至少那些破坏整个行业,导致中国奶业倒退,压榨奶农,枉顾消费者利益的企业不配。我写这篇文章,想质问的不仅是蒙牛和伊利为何不对自己曾经作过的恶负责,我更想问的是:蒙牛和伊利,你们的心是不是已经坏了?你们想要龙头老大的利润,想要老百姓的腰包,你们是否又愿意担起龙头老大的责任?**我为什么要质问?又为什么要让他们担起责任?**因为占据垄断地位的他们,踩着的,是中国奶业的命运,是大陆十几亿人的生活,是中国在世界上的风貌与名声。只要没有等来他们的回答,我的质问就不会停止。他们不说,媒体不说,那就我来说。历史不记得,我帮你记得。

参考文献:[1] 《降低蛋白质指标,“生奶新标” 的另一 “哭点”》果壳

[2] 《放宽细菌指标,“生奶新标” 意味着什么?》果壳

[3] 《向雅士利索赔:“结石宝宝” 父亲郭利的十年维权路》三联生活周刊

[4] 《伊利又双叒叕跨省抓捕了!》翟振轶律师

[5] 《中国乳业 20 年:蒙牛伊利成 “双寡头”,新品牌的机会在哪儿?》新消费内参

[6]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二十年蒙牛伊利斗争史》厨房人类研究所

知乎用户 任易 发表

1,检验标准比较一下就行了,这个白纸黑字。

2,质量问题这个事,看看大头娃娃就行了,当然这是历史了,不是今天发生的。

3,这个协会做过什么正事儿么?

知乎用户 钮祜禄 · 狗懒子 发表

支持伊利和蒙牛。

别的我不敢说,反正我是大三去加拿大交换那一年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对牛奶是乳糖不耐的,所以我在国内前 20 年喝的一定是不含乳糖的高级牛奶。

知乎用户 宁静致远 发表

我好歹也是执笔起草过国家产品标准的人,这里面的一些事情还是知道一点的。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修改国家产品标准,很多采用的是委托模式,有这个需求了,会把标准的起草修改权委托给某个专业的技术协会或者行业协会,这需要相关的流程和手续,最终行业协会会协商出一两家企业作为召集人,几家骨干企业参与,其它小企业就吃瓜了。

当年我们单位是行业协会的理事长单位,我是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假若我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发一个通知,真的是非常非常轻松的事情。这行业协会代表的是整个行业么,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两家企业的意思。

起草修改标准大致分以下四部分。

第一,征求意见稿。标准的框架,技术要求基本上都在里面了,发往全国各企业征求意见。

第二,修改稿。这个是最漫长的过程,各个企业会反馈各种要求,修改各种技术参数,讨价还价。

第三,送审稿。这个基本上就已经定型,送到标准委员会审查标准格式是否合规,指标是否合理先进。

第四,报批稿。基本定型,唯一修改的地方就是将标准中标准号,生效日期那些用 XXXX 标注的部分改为真实的数字。

起草过标准才知道标准这东西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一个数字的变动往往就能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我们征求意见稿有一个最基础的产品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我们起草的时候暂定为 35MPa。结果行业内一片鬼哭狼嚎,纷纷表示做不到,当时国内有三十多家企业把自己的产品送到我这检测,只有两家达到这一要求,最后在指导单位的建议下,为了行业的良性发展,这个指标被修改为 20MPa。还有很多出厂检验项目也被厂家要求取消,原因是企业没这检测条件,改为型式检验。

总而言之,最终颁布的标准与最初版本性能要求上是大大缩水的,指导单位领导也表态了,新行业新产品,要考虑其它技术力量弱小的企业,标准制定出来就是胜利。

有些性能指标,是主要依靠技术做出来的,和成本关联不大,大厂愿意拔高指标卡小企业。

有些性能指标,是和成本完全挂钩的,大厂更应该利用规模效应,去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反其道而行之的,寡陋寡闻,好像真没有几家这么干的。

问个小问题,假设现在有两个厂家的两盒奶,执行的都是同一具体产品的产品标准,其中一家采用的是国家标准,另外一家采用的是企业标准,大家能猜出来哪一家产品质量更好么?

知乎用户 freya 发表

我们没有受蒙牛伊利左右国家标准,因为国家标准就是蒙牛伊利定的

知乎用户 and then 发表

“包大人,好大的官威呐”

知乎用户 布哈拉的野望 发表

之前在荷兰留学工作,对于乳制品行业,我是外行人,这里不评价主观口感,只谈价格。蒙 X,伊 X 的牛奶大概每升要比荷兰超市的鲜奶贵两三倍。

若差价原因是由于草地面积,对不起,荷兰只有 1.5 个北京大小,大多数人都住联排别墅,人口密度为欧洲最高远在内蒙古和中国平均水平之上,请你们提高牧场使用效率。

若差价原因是我们的工艺和设备比不上西方,我能理解,也请你们提高科研水平,逐步完善工业,发动人民监督。

若差价原因是向奶农让利,抱歉,荷兰奶农的平均收入我不了解,但看着他们的大别墅外面漂亮的花园和门口的车辆,我觉得比我在内蒙看到的要强不少。

若差价原因来源于中间商,请你们尽量利用互联网打通流通环节,做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但是你们一方面降低国内标准,一方面提升出口质量;一方面维稳各种质疑,谁敢怀疑国产奶就是收钱或者别有用心,另一方面不断降低标准。我相信大多数国人希望国产民族企业越做越强,但最近十几年质量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开倒车,才是令消费者寒心引爆舆论的主要原因。 我作为普通工人,能做的就只有回国后不喝牛奶了,告辞。

知乎用户 Robert 发表

协会的回应显然说服力不强,舆论的进一步发酵大概率会迫使该协会或者相关企业进一步出来说明以平息舆论。

企业要盈利是必然的,但也不能忘却企业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

期待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能进一步促进中国乳业的良性发展!

知乎用户 甘籍 发表

整个声明字数不多,语气极冲。第一段用了标题党、“恶意杜撰”、“造谣”、“用心险恶” 等词汇,第二段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整治作者,注销帐号。**我仿佛看到了声明背后那张咬牙切齿,恨不能将文章作者当场炮决,剉骨扬灰的脸。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这个行业内情没人比你更了解吧?要样本有样本,要数据有数据,结果整个声明里半点证据没看到,全是泼妇骂街。

这算是忠心护主吗?

知乎用户 咖啡喵酱炖咖喱 发表

蒙牛和伊利拿自己的协会,来维护自己,没有丝毫的检测数据,盖个公章就能辟谣。怎么不让小偷,偷了东西,自己去派出所申报呢。

有点记忆的都还记得,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修订了乳制品的标准。结果是改变不了国内奶企,就改变合格标准,导致国内奶企形象暴跌,开启了代购和国外抢奶粉的时代。蒙牛,伊利作为奶企巨头,也是三聚氰胺的涉事厂家,没有什么道歉,却是在推动乳制品标准的制定。

公众号的文章里详细的列明了,蒙牛和伊利的做法,桩桩件件都有理有据。作为有能力跨省追人的企业,难道没能力找个官方的公章。作为国内奶业巨头,难道没有能力给出详细数据,材料,公开反驳。

只不过蒙牛和伊利认为,盖个民间组织的章,说两句漂亮话,觉得够糊弄百姓就行了。两大奶企的傲慢彰显于现,然而这届群众也不是没带脑子。

讲一个老套的笑话:

在监狱里,

同屋的问王小七,你是怎么进来的。

王小七:蒙牛和伊利说我造谣。

同屋的:那你是怎么造谣的?

王小七:我也不知道啊,我只是把他们做的事,复述了一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这份声明?看看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组成就知道了,不奇怪不奇怪。

(没有找到最新的版本,官网公布的是第五届组成人员)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第五届理事会名单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批准,1994 年 7 月 6 日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并于 1995 年 6 月 6 日正式成立的行业性社会团体。业务上接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指导。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是跨地区、跨部门,不分经济性质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目前拥有 580 多个会员,基本包括了中国所有大中型乳制品加工企业。

2012 年 8 月 24 日至 26 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八次年会暨第十二次乳品技术精品展示会在杭州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乳业专家、企业家、供应商、以及媒体等相关人员近 3000 余名代表参加了这一行业盛会。届时召开了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理事会第六次换届选举会议。会议经投票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组成名单如下:

名誉理事长

宋昆冈 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

牟静君 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理事长

吴秋林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办公室副主任、会员部主任、副秘书长)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美菊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副理事长名单(按姓氏字母排序)

蔡敬东 南京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常 毅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董玉国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副总裁

高扶良 黑龙江乳业集团总经理

郭 俊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本恒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上海水产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胡克勤 北京双娃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代云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冷友斌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李 佳 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李 瑜 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林 勇 明一(福建)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

刘 鹏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 主任

穆喜森 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体系总裁

任发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王景海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经理

王培亮 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魏立华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信德 旺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 凯 辽宁辉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美国隆迪国际公司(中国)总部副总裁

翟 嵋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张剑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张利钿 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宗庆后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务理事名单(按姓氏字母排序)

包墨客 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

边国志 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佳琪 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法规事务总监

陈 林 江西美庐乳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彦斌 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邓 军 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洪军 大理银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渡边淳一郎 岩井机械(昆山)有限公司董事长

毛忠成 徐州绿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胡 鹏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胡乾龙 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胡霄云 江西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 利 多加多乳业(天津)有限公司 总经理

黄 姗 大连保税区倍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总裁

黄 焘 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黄 宣 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黄嘉棣 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卫东 上海普丽盛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劳 兵 上海铭观乳业营销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 勇 新疆麦趣尔乳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国勇 江西雄鹰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卫平 北京天维新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李奕迅 黑龙江省农垦龙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永敬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岳云 广东粤东机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云德 哈尔滨太子乳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作恭 浙江熊猫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丹 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 丽 美可高特(中国)羊乳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凤岩 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主任

刘跃辉 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罗成顺 浙江瑞安百好乳品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

骆志刚 北京银河路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红富 兰州庄园牧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牛德强 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平野晋 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任 松 吉林广泽乳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邵 榴 利乐公司 副总裁

石 磊 瑞士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 法规事务总监

史 正 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 总经理

宋卫东 北京优力科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 欣 徐州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唐志潜 杭州味全生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涂醉桃 上海晨冠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春临 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涛 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法规事务总监

王学根 上海申鹿均质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宇骅 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仲达 瑞安市百好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吴立平 江苏仅一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总协调师

吴明楼 安徽益益乳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守允 广西灵山百强水牛奶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吴祖兴 河南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监督检查处处长、河南省乳品协会秘书长

邢宪卿 济南泉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 克 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严 江 宁夏红果乳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尤 其 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 副会长

袁运生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

岳建东 天津海河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恽海亮 北京中轻机乳品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德中 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培德 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志前 宁夏乳制品工业协会会长

张志杨 美赞臣婴幼儿营养品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法规总监

赵少华 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酶制剂与菌种中国区经理

赵学军 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科学与法规事务部总监

郑世友 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工厂)厂长

郑子国 陕西省乳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理事名单(按姓氏字母排序)

蔡双山 湖北福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建新 广州合诚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桂湘 汕头市锦灏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建升 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杜 斌 嘉必优生物工程(武汉)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高丽娜 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

韩伟平 上海界龙永发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郝志华 科汉森(北京)贸易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华 俊 上海四国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董事)

姜毓君 黑龙江省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李 俊 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洪波 杭州浙大优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晓林 陕西关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彦贤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刘 南 泛亚乳品(上海)有限公司 销售经理

刘三宝 焦作市博农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马小明 南昌泰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小银 甘肃省乳品协会秘书长

邱肇祥 富仕兰康必奶食品配料(北京)有限公司商务发展总监

苏茂瑞 黑龙江华丹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苏远美 生命阳光(广州)营养品有限公司研发采购中心总监

万正强 呼伦贝尔友谊乳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 云 辽宁澳珍乳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德林 大庆乳品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世宾 维利奥(上海)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世全 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伟民 西安市乳业协会秘书长

王喜生 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 远 斯必克(上海)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经理

徐春涛 江苏豪蓓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少波 汕头市宝商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薛廷伍 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

尹吉增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张贵勇 临沂格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红宇 纷美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向阳 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国途 浙江金石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蔚蔚 北京新百利恒康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元生 上海瑞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知乎用户 烛龙之心 发表

不请自来。

首先这篇公关声明是个很差的反面教材。给伊利蒙牛又浇了一把油。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本来应该 pr 部门管理的文章。

再看,公关对象是一个很简单的自媒体网络素材拼凑文,没有深度调查与数据分析佐证的情绪煽动文。

其次,写作用词让人反感。文中『国家有关部门』,微信啥时候成了国家有关部门?网信办、公安网警也不管这种雕虫小文的吧。

『取消该微信号』,取缔更好一些吧。这直接乱混打死的语气还有些幽默。

『责承』责令更严肃一些吧。责承是权力转移的用词,更适合上下级。

知乎用户 酷酷的排骨山 发表

大家不要被 “中国” 这种抬头给忽悠了,行业协会是非政府组织,广义上讲就是 NGO,本质上是为行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服务的机构,和政府压根没啥关系。其实就是国内某行业的俱乐部,大家在这喝喝茶、打打牌,顺便讨论一下明年怎么分蛋糕,尽量避免大佬之间直接在市场上打起来,而行业协会,就是端茶倒水,在旁边伺候的那位。

另外说下行业标准的事,行业标准是相关部位制定的,但由于行业实在太多,部委也没那么专业,所以基本上都是行业从业者起草的。很多时候,挑选标准起草单位的事,也会委托行业协会进行。一般而言,都会推选行业内龙头企业领衔起草,而龙头企业一般产品质量比较高,它就会有动力起草更高标准的标准,从而淘汰一部分竞争者。那万一行业龙头依靠规模优势,或者几个龙头达成同盟,依靠规模就能垄断市场,这个时候就恐怖了。标准定得越来越低,靠规模优势反而把标准更高的乳企给挤垮掉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国乳品行业我看就是这么个状况

知乎用户 666666 发表

这里面唯一写的对的一句就是 “希望广大消费者、广大媒体擦亮眼睛,不信谣,不传谣” 吧。

确实应该擦亮眼睛,别买蒙牛伊利的产品,也不要传播这个盖了红章的谣言。

知乎用户 乔十七 发表

感谢协会发声,为了表示对协会的支持,我家从今以后不买蒙牛伊利的任何产品。

知乎用户 ppp 发表

看来以后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并不是一个加分项,还是要留意一下

知乎用户 磁湖畔小 Q 发表

就等于你在学校检举揭发某位学生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挪用学生经费、发表不当言论。

然后没等学院或者学校开始调查,他所在的学习部成立的 XX 读书会站出来辟谣说没有这件事,并且要求学院配合他们平息此事,开除举报者。

这个辟谣不出来还好,一出来反而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呐?”

另外中国乳制品协会是个行业性社会团体,他并不是官方组织。

因为根据民政部官网上的申请要求,只要你有业务主管单位、十万块活动资金、有固定办公地点,和五十个自然人或者三十个单位组成就行。

值得一提的事现在申请社会团体,已经不能用 “中国”、“中华”、“世界” 等字样了,可能也是怕误导大家,只不过这个乳制品协会是 1994 年申请成立的占了便宜。

所以是不是造谣,你说了不算,也轮不到你来执行。

不得不感慨一句,你们这些人都不请专业共管团队的吗。

知乎用户 捡钱 发表

蒙利:他造我谣!

群众:他怎么造的谣?

蒙利:他把我做的事说了出来。

知乎用户 三七 发表

辟谣这个词已经被一帮(不友善词语)毁了。

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经过调查后发表的结果才配叫辟谣。

当事一方发表的声明顶破天只能叫辩解。

知乎用户 10100 发表

不请自来,不是公关专业人士,非利益相关人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某大型企业处理舆论突发事件的公关能力非常低下,这是多好的自我营销机会啊。

首先,作为大型企业,掌握绝对多数的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大型企业会被民众先入为主定义为恶的主要原因。对付一个写文章题材广泛的个人公众号,写手首先是否有能力完全了解乳品行业,文章是否夸大其词,是否有事情依据不充分,大企业作为信息更多拥有者,有更多更有力话语权。完全有能力有办法用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击败对方,当然,我说的这个不是通过删帖的方式。

第二,第一点是作为背景。作为大型企业,不仅仅经济效益重要,公司价值的塑造也非常重要,这可以理解为讲故事的能力,公司口碑好的企业,很多都是讲故事讲的好的企业。以本次事件为例,这是多好的把自己故事宣传出去的机会啊。针对公众号个人提出的质疑,分别一一进行平等回应 (说是平等,只是做出认真回答问题的态度就是平等的一种有力表现形式)。不傲慢,不上来甩公文甩律师函传票什么的。对涉及指责进行真实度检测,但不是高高在上的告诉民众,而是通过摆明事实,逻辑清晰,点出真实性的漏洞,这就迈出公关胜利第一步。

第二步,通过对涉及地方企业的整改和奶农的采访,真诚承认自己有错误之处,对于中西乳业规范不同之处详细解释由来,突出对国人身体健康的呵护和照顾不同人种之间身体客观条件差异 (建议配相关娱乐性视频,使用效果更佳)。

第三步,是构建信任最为关键的一步,上述是解释问题,现在问构建信任,我个人建议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介入,比如相关研究团队,相关民间质量检测机构,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和外国团队进行合作,这结果大多数非专业人士看不懂,但是独立的机构,可以有效构建信任的桥梁。

最后一步,开始讲故事,建立在上述举措基本完成,开始讲自己的乳业故事。不要讲自己承受多少委屈,不要讲自己多么高高在上,而是通过普通奶农,普通家庭,普通生活,讲述自己的理想目标 (这只是一种讲故事方法,我只能想到这么多,可以更进一步继续发挥)。建议搭配视频,可以向一些日本广告学习 (可能我这个年代比较吃这一套)。

这种公关方式核心在于,坦诚和尊重。不要怕别人指出问题,不要用强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有问题大大方方承认问题,送上门的热点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可以放低姿态,采用民众最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示自己,构建双方信任的桥梁呢?

知乎用户 Vansruyi 发表

这个声明的影响有可能比那篇文章的影响更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么多年了,伊利蒙牛出了那么多事情,仍然坐拥中国第一第二大奶厂的名号,活的好好的。

直至今天,我还是能看见违法者肆意妄为。

直至今天,我还是能看见官商勾结。甚至摆在了台面上都没有人去管。

直至今天,49 年好不容易站起来的腿一个二个又跪了下去。

屠龙的少年终成龙。

反抗的人终成压迫别人的人。

这件事也就发酵一段时间,各大媒体似乎对此不予以报道,身边不少人对此一无所知。也许就跟前几年一样,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对,就这么过去了,他们依然还会赚的盆满钵满,上面也乐得看见大家都喝上了奶,这可是一大功绩,毕竟在他们眼里,能喝的上奶就是你们的福气了,有什么不知足的?

这就是现实,什么都改变不了不是麽。

就这样吧,望中华之青年觉醒。

知乎用户 苟且一下 发表

蒙牛伊利真的有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了

现在很多企业从体制内招人去做企业高管,来处理对外事务,为啥要体制内的人?要他们的人脉关系,方便打点、制造声势。

而且企业已经发现人大的作用,开始通过人大为自己谋私利,比如伊利提出的一生饮奶计划、伊利多次攻击外国牛奶。。。这是为谁牟利??

如果存在缺陷,不应该补齐漏洞吗?直接抵制外国牛奶几个意思,动不动造出国内牛奶企业水生火热的话题又是几个意思??

知乎用户 reyojoe 发表

更新:人喜欢听实话?

是,他们只喜欢听好听的实话,像下面这些他们就不喜欢。

看看评论,基本上都是看了几句,没看完全篇就断章取义的,现在开始,瞎评的不好意思,不再回复浪费时间,所以不回复你不是因为你对了,请出去自我感觉良好。

神奇的是,做错事被骂,被一遍遍骂,没问题;做实事的人说两句实话也被骂,反而没事出来陈芝麻的人居然就伟光正了。


一个事实:中国乳业遭受过重创,几乎所有乳企均未幸免。

一个原因:没有尽早引入体系控制,导致上游内容控制不当,而且成品检测也没有三聚氰胺这一项。(补充一下没引入控制不代表没有体系,体系目前为止控制上也不是绝对完美,因为是舶来品,很多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试用于我们,很多单位体系形同虚设,体系和实际两张皮,它的操作和各方面内容还是合规的,但并没有融入体系控制,体系就是准备文件应审就完事)

以现在的管理水平来说,这种事件发生在当下,即使国标要求没有相关检测,责任也大部分在乳企,因为现在都食品安全要求远不是当时可比,不说别的,就一个食品防护计划和 HACCP 基本就能搞定三聚氰胺的问题。所以出现问题,乳企自然责任最大。

三鹿事件则应当与奶站对半分,但奶站和奶农无法承担责任

那时候奶站有不成文的规矩,乳企一般是不知道的,而罪魁祸首就是在全链条未被控制的情况下搞牛奶分级,蛋白越好的收购价越高,奶农奶站为了牟利非法添加,这是促成当年三鹿事件的核心。


标准制定,描述的基本上是事实但也有歧义,基础奶的产量要想满足这么多人的供应,牛奶的蛋白含量确实伤不起,这是我国国情,除非把新疆青海全平为牧场大肆**饲养奶牛。**注意我说的是原因不代表我赞同这种做法。

菌落控制没得洗,不过也不用担心,因为在咱们看来几十万几百万好差很多,类似乳酸菌饮料添加乳酸菌一样,几亿和几十万其实约等于没有区别,菌类的繁殖水平摆在这。

食品安全上大可不必担心,品质不是最佳这是事实

补充一下斜体内容。

2020 年 7 月 10 号更新:

标准只有国家能决定,质疑蒙牛伊利左右标准的可以省省了,作为行业领跑者他们可以参与制定,但是并不能决定。他们只是生产加工企业,没有这个权限,这个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另外,一:生牛乳标准不代表成品;二:人家都是按企业内控标准走,避免出现总是改动的情况;三、如果成品标准不降,他们就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保证出厂标准。

记住各位说的:企业只为了利益。

另外菌落问题还有个原因,鉴于当时冷链水平不行,降低标准有利于保护行业发育。

注意是冷链不行,不是乳企不行。

2020 年 7 月 16 号更新:既然没人提那我就再说一嘴,你们都在吵为什么降低标准,那你们为什么不想想起初标准是怎么制定的?

咱们刚开始建标准的时候你以为都是标准委员会写的吗?有个别人来干还让我百度一下名词,意思质疑我不是业内人士,怎么您的标签写着金融财务就是食品行业业内人士了?

咱们所有的标准最开始全是拿国外的过来翻译的,就拿现在我所说的这个体系举例吧,好多人都有两种说法,通过 ISO9001 国际体系认证,或者是通过 GB 19000 系标准认证,当你参加一个培训或者是阅读这方面标准的时候,会有人告诉你这叫等同采用

国外牛奶起步的时候,跟我前面说的一样,人家本身做牧场,包括有奶牛品种的培育这方面,都是按人家实际做的标准,看好了是按实际,而不是高于实际,这就别杠了,咱们别说培育了可能连优种奶牛都没有,拿过来就抄,干这些年发现根本就不达标。

不知道去百度一下什么叫标准什么叫高标准,很多人觉得既然设了标准就应该高这是流氓。

而像很多大厂,都有自己内控标准和企标,这玩意儿我也说了是要高于国标的,再在这个基础上分几个层次,奶农不加东西怎么达标

早就说了国情原因,并且标准不符合时宜约等于没有,不是高就一定好,还有人在这回复乱七八糟的。


但是我想说一下,现在咱们的各项管理已经逐渐追上发达地区了,虽然还需要时间去完善,你看新冠疫苗就能说明一切,但是旧账到最后还是旧账,这玩意翻不翻目前没有意义,那是既定事实,只能恶心自己,还会让现在的人误解这些企业现在 (看好时间节点是现在,不是跟你谈论发没发生过,讨论或反驳请注意时效性)的产品有质量安全问题,毕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目前造谣也是一个大项,你们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只是看了你的标题,然后就出去一张嘴让人以为他们现在出了什么大的事故。

目前,群众监督食品安全、关心食品安全说非常可喜的,这其实减少了很多我们这种工作者的工作量,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关谣言问题就不多说,与这个事件无关。综合来看很多食品行业工作人员都欢迎批评指正,但是想要作为公司的自然体去道歉,这个就不现实,包括骂的最狠的华为小米苹果,也很少看见他们的公司道歉。


所以这个时候乳业协会出来站台,指向性明确其实是非常不智慧的,只会引来更多的行业知情者、从业者、大众用户的反感,降低路人好感度。

但是反过来看他写的内容没有问题,因为这些事情目前并没有发生,而曝光文的标题,的确过于扎眼容易让人认为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并且曝光文的实际内容却是翻旧账。

对于作者来说,可以说他有良心作为从业者我认可这一点,但我认为这种做法没有什么实际用途,除了再一次引起社会舆论纷争,原文也的确有参杂个人情感。

如果,文章能给出建议或意见,行文缓和,我觉得会是完全不同的结局,乳企可能会温和回应并解决。

甚至,送你两箱安慕希。


已经做好被喷的准备,毕竟这种问题,不明确表明支持翻旧账,反对大公司独裁,就是支持大公司『欺负人』。

但是,我只想解决问题,不想打嘴炮。


最后还是提醒一下,巴氏随意,作坊和个人的鲜奶少喝。

知乎用户 陈哲 发表

早点洗洗睡吧。

MN 倒了 YL 恰,YL 倒了 MN 恰。

丰巢倒了菜鸟恰,菜鸟倒了丰巢恰。

uber 在我朝扑街之后谁在恰?

你真以为他们是敌对关系啊?

你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怎么韭菜开始长脑子了?赶紧多下点三某某胺,二十年后又是一批好韭菜!”

知乎用户 苏瑾深 发表

说实话,已经有好几年将蒙牛伊利的所有乳制品剔除我家主动购买的选项里了。

目前家里有一些蒙牛伊利的牛奶,金典也好还有两包伊利奶粉,一个是我父母退休办发的过年的福利,一个是我父母朋友串门时候带来的伴手礼。

蒙牛伊利的在我家的最后的结局就是在我妈发面蒸馒头包子的时候代替水去揉面。奶粉就用凉开水冲来去揉面,反正最终都是揉面。

我老妈,一个在新疆下乡过十来年的知青,在新疆十几年都是喝鲜奶的。在以前是只喝蒙牛的,不是因为好喝,是因为原来喜欢的秦俑奶粉总是买不到,加上蒙牛是中国的,就一直将就。但她永远都再说这牛奶水了呱唧的一点奶味都没有,真正的牛奶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最终阿里爸爸的天猫国际和淘宝的崛起再我们家喝了几次国外奶和西北奶业的牛奶后就彻底的放弃蒙牛伊利了。我身边的朋友除了年纪大的长辈外,基本上国内或者蒙牛伊利的都不喝了。都是选择国外或者光明,西北,东北乳液厂家的鲜奶。光明他不香么!!!我把我老妈的羊奶换成了国产美羚和进口两种,混着喝。

原来中国还有有良心的奶厂啊!!!是我孤陋寡闻了!!!

一个普通人没什么看法,就是我支持了你那么多年,原来你从贫穷的垃圾变成了资本的垃圾,并且不思进取的越来越双标垃圾。

很遗憾,失去我了。

失去一个两个我对这两个巨头也不重要。

知乎用户 Miranda Ling​ 发表

先说一下我对那篇 10w + 的看法:

[如何评价王小七文章: 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067988/answer/1333119492)

美国那边作证宣誓的时候会说我承诺我说的是:truth, all truth and only truth,翻译过来是真话,全部的真话而且只说真话。在我看来那篇文章说的是 “片面的真相”。

只能说协会没有做公关的经验,把事情给办坏了。今天协会的刊物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链接如下,我觉得这篇文章就可以很好的以事实反击了;搞个红头文件出来,除了惹得吃瓜群众们反感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了…

[不信谣言,国产奶,放心喝!​mp.weixin.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zZ0YwEhWGqsWqQ6z4SseZA)

知乎用户 Anonymous User 发表

俺读书少,莫文化,不晓得三聚氰胺是个啥。俺就知道,那清真人搞出来给汉人吃的东西,没有个好!

知乎用户 免许皆传 发表

以前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现在变了啊

看来和造谣辟谣无关

得看看人的屁股坐在了什么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知乎用户 改来改去 发表

乳品相关从业者。08 年之前父母养过 3 头奶牛。那时候全村几乎家家有奶牛。那时候刚刚出生一口奶都没吃的母牛犊,一万块!家里牛生了母牛犊要摆酒的,名曰 “吃喜儿”。

小奶农们每天早中晚三次(有的挤早晚两遍)赶着三五头牛去挤奶场挤奶,挤奶器挤奶,想往里掺水,三聚氰胺?对不起,小奶农做不到。

奶收集到大奶罐里,每天凌晨四点由挤奶场主开车拉着奶罐给蒙牛伊利们送奶,过程中不可描述。

但这不是给乳品企业开脱的理由,最根源还是乳品企业的问题,检测人员知道奶有问题吗,乳品企业领导们知道吗,肯定知道。所以问题本源还是在乳品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好比历朝历代的天灾,皇帝都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了,为什么饿殍遍野?官员贪污绝对有,但贪污的粮食都干嘛了?陪葬吗?总的来说是真的不够吃。人民生活水平上来了,奶源缺口很大,问题奶你不要,别人抢着要,推向市场能打死你,所以那时候天下乌鸦一般黑。

郑重说明,不是为谁洗地,只是说当时状态,我非常痛恨那时的乳企,最苦的不是三鹿,是那些喝了奶粉的小孩子和所有消费者,其次是小奶农们,赔的一塌糊涂,还有很多人间惨剧。

中国人为什么要喝奶?因为有营养,含蛋白质,小孩能长高高。估计是国家的一个大方向,纵使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也要搞下去。扯点闲篇儿,有些脑子有问题的人说中国人养殖业(鸡蛋,牛肉牛奶,猪肉等等)兴起,需要进口大豆玉米之类的,减少了从美国的进口,把巴西雨林都砍了,换言之,美国订单减少了,你少种啊,你退耕还林呐,当初你美国砍雨林的时候呢!有些人容易被带节奏,并不是真的坏,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国家会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乳品发展道路中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三聚氰胺),国家和相关企业也在做出改变,目前西方国家农副产品遭遇打击甚大,牛肉牛奶相关产业也挺严重,08 年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内乳企做出了巨大努力恢复消费者信心,我服务过几十家国内各地乳企和几家国外乳企,国内企业质量把控比国外尤甚,值此疫情期间,被人带乳品行业节奏,不知是否有特别居心?

知乎用户 Vincent Shi 发表

谣言的证据确凿,真真实实。

辟谣的这么水。

像是给谣言背书一样。

知乎用户 滕佳烨 发表

那我免费给喝过的几个不错的品牌做做宣传吧

首先给大家推荐一下完达山,应该是黑龙江的品牌,很多奶都很好喝,小时候特别爱喝

光明也很不错,没记错是上海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比较爱买

还有以前偶然喝到的新农(好朋友给的 ww),好像是新疆的牌子,成功种草,我喝着也很好喝

https://m.tb.cn/h.VJIpJ0S?cv=VavE1yfi9yr&sm=ddbfb6 (二维码自动识别)

推荐大家经常换换喝的牛奶品类,某些领域出现寡头本身我觉得就是不好的信号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就是觉得这几个喝过的奶比某些大厂好喝一些

知乎用户 世界树的影子 发表

唯见视国家公器为私人打手以欺压小民的蛮横,未见辟谣也。

简而言之——我搞不定别的、难道还搞不定你?

知乎用户 追求梦想的自由人 发表

中国乳制品协会是一个民间团体,真的能了解真相?

知乎用户 奶酪大叔 发表

第七大罪状,把持行业协会。哈哈!

我们业内人士当然大致了解实际情况,包括和这协会现在有些小曲折的农垦联盟,甚至还有王加启弄得那个国字号的优质乳工程,这里面关系曲折着呢,一句是敌是友根本说不清楚。。。。

反正现在网络上广大吃瓜群众知道了,中国乳制品协会是谁说了算的。

都是一帮完犊子玩意儿,各位看官看看热闹就完了,多说了万一一个不小心被跨省,还是合法化的无法翻案那种,咱们升斗小民吃不消的。

更新,再说一个你们可能不知道的东西,原奶的质量标准被放宽了没错吧,微生物指标是百万级,巨头的牧场自己当然能享受这样的红利,微生物要求不高自然可以降低一些设备清洗、环境卫生、标准操作方面的投入,而他们收购其它牧场的奶源标准是多少?近百倍的严格要求呢。RLGL。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媒体不敢说,那就我来说

写在前面: PS:因为这篇文上了微博热搜,我被乳协威胁,结尾附上最新进展文章。 这是一篇深扒蒙牛与伊利暗黑发家史的文章,长达6500字,但每一个字都不多余,每一个字都有意义,可能开头会有稍许枯燥,但如果可以,希望你可以认真读完这篇文章,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