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计算:不透明的科学大奖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透明计算:不透明的科学大奖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钱炜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一等奖授予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尧学及其所率领的团队,获奖成果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简称“透明计算”。

作为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向来以宁缺毋滥而著称,在1999年~2013年的15年间,该奖有过10次空缺。因而,此次透明计算的获奖立即引起各方关注。

首先,由于张尧学是现任中南大学校长,所以他的获奖身份难免引起疑惑。为此,他在微博上回应道:由(应为“根据”——编者注)国家自然科学奖申报规则,2014年只能申报2011年1月1日前取得的科研成果。因此,尽管我申报时填写的是中南大学,但系统根据我的论文发表单位,自动更换成了清华大学。这次获奖仍然是属于清华大学和中南大学两家的,这是清华和中南的共识。而且,自然科学奖规定只奖励个人,不奖励单位。希望各位校友和师生理解。

实际上,针对张尧学获奖的争论远不止他以什么身份获奖。在新浪微博、知乎和清华水木BBS上,很快就出现了“这是科学界的一个笑话”“自然科学奖的一次裸奔”等评论。在国内最主要的科学社区“科学网”上,张尧学获奖的新闻一度有61条评论,这些评论呈现出“一边倒”的质疑声,然而,两天以后,这条新闻的相关留言已全部被删,且被取消了评论功能。

某国家级计算机研究机构的A教授在发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邮件里说,“这次事件最大的害处是劣币驱逐良币。请不要提我的名字。”

透明计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学术成果?有没有资格拿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报奖和评审程序符不符合规范?带着这三方面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计算机科学界的权威人士。不过,几位受访者均不愿暴露自己的姓名。

透明计算怎么算

综合已有的公开信息,张尧学的“透明计算”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网络将存储、计算与管理分离,不仅把数据和应用软件放在云端,而且把“计算机的大脑”——操作系统也放到了云端。在使用时,用户只需通过个人账号登录电脑、手机、PAD等任何终端,就能从指定服务器调用数据和软件,把当前终端变成自己常用的电脑。而终端只下载了用户调用的相关软件和数据,使用后的数据更改和用户习惯仍保存在服务器里。

对一般人而言,这听起来有些像云计算。

记者采访的专家B与上述A教授同属一个研究机构,他的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操作系统,与张尧学的研究领域类似,是学术界俗称的“小同行”。他告诉记者,计算机界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让资源在网络上无处不在,用户只需要一个最简单的终端就可以调用它们。这就像供电系统一样,电器插上即用,而不用管电是从哪里来的。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1990年代初,网格计算的概念开始兴起。后来,又有了普适计算、效用计算……直到2006年左右,IBM提出了云计算。“网格计算是学术界提出来的,云计算是商业界提的,最后是云计算的概念胜出。国内现在做云计算研究的人,大多都是从当年做网格计算转过来的。而透明计算也与此类似,它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都一样,但技术上的实现途径不同。”

中南大学的学生们曾在一首改编歌曲《张校去哪儿》中,将张尧学称作“欧巴”(韩语,意为哥哥)。借用这个典故,上海的计算机从业人员林沛满写了一篇分析透明计算的文章,并且起了一个调侃式的标题——“我为欧巴献计忙”。这篇文章在IT圈广泛流传,作者自己称,在新浪微博上有30万的点击量。

在文中,作者分析说,在实现技术的途径上,透明计算与云计算、远程桌面(VPN)都不同,而更接近于1984年就已出现的PXE Boot(预启动执行环境),即一种使用网络接口启动计算机的机制,可以让计算机的启动不依赖本地数据存储设备(如硬盘)或本地已安装的操作系统。

对于上述解释,专家B表示,PXE Boot通过局域网加载一个操作系统,这一点是和透明计算非常像的。可以说,透明计算扩展了PXE Boot这种模式,增加了更多的灵活性。

然而,透明计算的实现制约于带宽。这位专家解释说,操作系统的映像是非常大的,即使是只加载启动必须的程序,也同样对网络带宽有较高要求。这是因为,越贴近应用层,越了解真实需要的数据,所需要下载的数据就越少;而越往操作系统底层,甚至到了块设备的层次,不了解准确需求,需要下载的数据就越多。现在的带宽平均只有20Mb/s,而透明计算要求的带宽是它的100倍。因此,透明计算虽然可能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但性能不会好。“其实,当年网格计算没实现,关键也是带宽没跟上。”

被包装的“透明”?

在张尧学因透明计算而获奖后,《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皆以“颠覆了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为亮点报道了这一成果,这句话也成为大家激辩的最大的焦点。对此,专家B表示,只要仍是半导体制成的电子计算机,就不可能摆脱冯·诺依曼结构。只有目前还在研究的生物仿生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才有可能跳出这一结构的藩篱。

记者注意到,实际上,张尧学的公示报奖材料中并没有使用“颠覆”一词,而只是用了“扩展冯·诺依曼结构”这样的叙述。

被众人“围剿”的另外一点,是英特尔公司的一篇演讲。根据2012年清华大学的一篇新闻稿,在该年9月在旧金山举行的英特尔美国信息技术峰会(IDF)上,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软件和服务集团总经理詹睿妮做了题为“透明计算时代的安全和服务”的主题报告。这篇新闻稿写道:“在报告中,詹睿妮高度评价了由我系张尧学院士提出的透明计算。詹睿妮指出,‘透明计算是由张尧学教授所倡导的,使应用程序跨越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无缝运行,是把用户放在计算体验的中心的一种新计算模式’。”

詹睿妮的这段演讲被作为透明计算获得“同行评议”的一条重要依据,被张尧学展示在自己清华大学官网的个人简介上。记者仔细观看了这段长达50多分钟的演讲视频,发现詹睿妮只在第14分钟左右提到了清华大学和张尧学:“透明计算这一概念并不新鲜,它最早从1990年代晚期开始,实际上在麻省理工学院就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最近是在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由一位张教授在做,我说不出他的名字,我们一直以来在和他进行合作。”

在英特尔公司发布的“2011清华—英特尔透明计算与云计算技术研讨会”的新闻稿中,还有这样一句话:“透明计算技术是云计算在中国应用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实际上,根据A教授的检索,有关透明计算的文献分别在1989年、1999年与2001年都能找到。其中,正式提出透明计算概念的是美国施乐公司的首席工程师马克·威瑟,时间是在1980年代晚期。而张尧学则是在2004年提出这一理念的。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自然科学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的公认。从以上事实来看,张尧学并非是第一个提出透明计算概念的人。此外,尚未发现有迹象表明,他的这一成果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2012年10月出版的《国际云计算杂志》以长达百余页的专辑形式介绍了张尧学的理论。这本英文期刊的主编为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潘毅教授。张尧学的公示材料里也有一句话:“相关论著被美国教授 Y. Pan (潘毅的英文名字——编者注)评论为‘可能是该领域的里程碑’。”

而实际上,潘毅是张的朋友,同时也是中南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张尧学的个人简历上,还附有一篇由潘毅所写的文章——《集科学家、作家、高管于一身——记我的好友张尧学院士》。在这篇发表于2009年的文章的一开头,潘毅写道:“在当今中国社会里,从作家成为一名高官不算新鲜;既是科学家又是高级干部也非屈指可数。但集高官、科学家及作家于一身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的了。当今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院士就是这样的一位突出的奇才。”根据该文所述,张尧学与潘毅是从1998年开始在日本认识的。文中所提到的行政职务是张尧学在2011年调任中南大学以前所担任的。

根据A教授的检索,第一获奖人张尧学的论文最高引用次数是46,“你可以对比一下自然科学二等奖或美国一个助理教授的论文引用量”。对于这一点,记者采访的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C也表示,“申报材料里列出的论文,只有个别属于高水平,但总体看起来还比不上我们单位里申报教授的材料。”

不过,有人觉得透明计算的获奖也算正常。北京一所同时属于“211”与“985”工程的重点大学计算系张教授表示,这几年云计算比较火,透明计算的概念与此接近又有所创新,这是它能获奖的重要背景。“赶上了好时候,而且他很会用词,透明计算这个概念很抓眼球,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咱们搞学术的,起个好名字很重要。”

C教授则在微信中向记者表示:“此前一些媒体的质疑也有些过头。不能说透明计算完全没有价值,这毕竟也是一次学术探索,不属于造假行为,顶多说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计算机属于工科,是应用科学。透明计算得个技术发明三等奖或二等奖或许都没问题,但竟然拿走了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有些过了。”

不够透明的评奖

实际上,早在2004年,张尧学就用同一成果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只不过,他当年的获奖成果叫“索普卡电脑”。媒体报道对索普卡电脑的描述是这样的:“它本身是台裸机,没有任何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能从服务器下载得到。而且这种下载是根据用户要求,只下载当前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一小部分指令,不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全部。如此,传统计算机所必需的大存储器可以减小,CPU也减小,许多附加部件不要了。”该电脑为2001年研制成功,张尧学为第一完成人。

记者把相关报道发给在某权威性计算机研究机构工作的D教授,向他求证索普卡电脑是否就是透明计算概念的实体,此说得到了他的肯定。同时,他也表示,在已经获得了技术发明奖之后又用相同的理论去申请另外一个奖项,不符合国家不允许重复报奖的规定。

实际上,张尧学在1999年就离开了清华,先后就职于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直到2011年年底才回到高校,担任中南大学校长。由此可推断,他在研发出了索普卡电脑之后,长期担任行政工作。这也是引发众人怀疑的背景因素:一个长期实际担任行政管理工作的官员,怎么有精力去做科研并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

为了具体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过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试图找到参与此次评奖的专家,并为此联系了国内计算机领域的4名院士。其中,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76岁的倪光南和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的研究领域与张尧学接近,但他俩皆向记者确认:并未参与此次评审。网络安全专家、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在电话里表示目前身在在国外,暂不便答复。而图灵奖(国际计算机领域最高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对此未有回复。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宣传处一位李姓处长在电话里表示,这次评奖从2014年1月份就开始,到10月结束,历时10个月,是很慎重的。奖励办只是评奖的组织单位,对评选结果没有发言权,评审专家的名单也是保密的,不能公布。

但倪光南的说法却与此相反,他在短信中建议记者去找评审专家问清楚情况,并强调,这份名单并不是保密的。同时,他也表示,“猜有关部门可能想淡化处理此事”。

就上述种种疑问,记者致电张尧学的秘书林老师要求采访,但被婉言谢绝。腾讯科技称,他们在联系张尧学本人采访未果后,又试图联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位陈姓教授,该教授曾参与过透明计算的研究工作,希望他可以从专业角度解答公众质疑,但这位教授表示,现在事情正处于舆论焦点,不方便发表评论,“科技的东西,因为公众很难理解,怎么说都会有问题”。

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专家D教授在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邮件里最后写到:呼吁国家“透明”评选过程!

(XYS20150124)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CCF被指不认可透明计算理论 张尧学团队保持沉默

CCF被指不认可透明计算理论 张尧学团队保持沉默 2015-01-23光明科技 光明科技讯(记者 战钊)近日,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事件持续发酵,由此还引发了对于政府该否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的争辩。 …

“透明计算”获奖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透明计算”获奖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作者:突围 方博士, 您好!看了您的文章后,我查阅了公示材料,认为您写的完全正确。下面补充几点: (1)“透明计算”成果公示材料所列的几个方面完全没说明如何从理论上证明或从实验上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没提性能 …

张尧学的“透明计算桌面系统”盗用开源软件

张尧学的“透明计算桌面系统”盗用开源软件 作者:羽矢 张尧学院士打破“考虑到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的沉默、接受科技日报独家专访时公布了其透明计算的成果,称:“我已经把我原型成果的视频公布在网上,大家可以观 …

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否认“获奖项目抄袭”

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否认“获奖项目抄袭” 2015年02月04日新京报 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及其团队以“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获得空缺多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月2日,有网友发帖称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