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k市的旅程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在k市,我看到了两个毕生难忘的场景。暗蓝的天色下,一个男人骑着一匹马,慢悠悠从雪山下走过;热闹的旅游景点里,人们突然开始惊呼,纷纷指着远方的山,骆驼和牧羊人听不见这边的喧嚣,顺着地平线慢慢消失在山里。

一个没有浪漫情人的城市。

一个菜刀拴着锁链的城市。

一本色情杂志都找不到的城市。

你问这是一个虚拟的城市吗?没错,这的确是一个虚拟的城市,双重意义上的。

一个文明表彰大会。

一个幸福表演场所。

一个东方好莱坞。

他说,求求你啦。

他说,我想看着你们的眼睛看着你们笑。

他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拼命在心里发明新的语言,如果语言能够挣脱牢笼,那是否我们也能。

而心碎是因为,完全没有能够公开的痛苦。像一个沙漏,像手 枪自带的消音器。于是他们就相信了,相信那双大手举世无双,相信大手是永恒的真理,就像你们相信真 主一样。

你问为什么才是迷信,什么又是宗 教,什么是信仰。我觉得一切并无不同,都是深信不疑,都是以受罪来换取未来。有的用身体,有的用欲望,有的用灵魂。

我对这一切的同情,来源于我知道也在同样深不见底的井里。不来源于任何善良、感动。我是你们的担架,正如同空无一人的沙漠是我的担架。

于是屡次想起,在这个不被看见的城市里,夕阳下轻盈的灰尘在舞蹈,小孩一个接一个跑近黄昏里。墙上落下长方形的影子,他们的篮球掉进了陷阱。粉色的墙面,安静坐在角落的奶奶,生与死交替。太阳掉下来了,又掉下来了,一切都是黄色的,像阿富汗一样,石头一样的坟头。哈桑把水果砸在自己的脸上,可是这里没有风筝。

他们安静地跟着我,从小巷转弯,咬着棒棒糖像观察一只海狮。我不小心走进了这片非游览路线,与拆下来的门一同迷路。他们想说些什么,又胆怯,因为他们是虚构的。女孩子留着短发,互相抱着在树上采白桑葚。啊,哪怕虚构里的童年也的确是一样的。

我在心里祈祷,你们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永远感觉不到痛。永远看着我像看着一个怪物一样,“你从哪里来?”然后你们的地图上并没有另一个地方。

有一天地图上也没有你们的地方。消失是无声无息的。我的人生渺小,亦如你们的故事。如梦如泡影,也如梦初醒:没有什么值得被讲述。

如此被凝视,被解读,被记录,k市无法辩驳。这个城市来过好多作家,摄影师,记者,他们拼命想挖出新闻,挖出黑暗,抑或挖出光明。但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空气本身。

读到什么取决于你的鼻子。

好脆弱啊,当一路走向睡眠,一路撒水,一边在已经模糊的屏幕上滑行,跟自己城市的人播报:我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有“异乡人”的感受,哪怕在异国也没有。

如果我能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将这个城市打开;如果我从此刻开始学习他们的语言,是不是就能从那些开怀大笑里读出更多的密码;我是不是可以,当你政 治意义上的妓 女,被你带出去的时候仍然是一个洁白无瑕的处女。

当我回到能被看见的城市,坐早晨七点的网约车,仍然怀疑还有多久我会忘掉这个虚构的城邦。站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和它一起感到眩晕,于是我催眠自己,“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过程。蚂蚁有一万种死法,没有一种是自然死亡。”

我对人类产生了更大的崇拜,那种目空一切的残忍,不择手段地维护属于我们的生态,是和自然界学来的吗?有一天我们也将消亡在文明的河流里,以小数点被计量,这些历史将轻飘飘像小女孩吹起的桃红色羽毛。

我还对自己产生一种崇拜,竟然可以用诗描述残忍,可以在夹缝里运气,可以用不被允许的语言作赋。让一句话转三个弯,让别人猜测我到底想讲什么。故作神秘,故作姿态,故作高深,添加悬疑的色彩,不过是为了自己好过。因为我憋了15天要讲的话,可以在15天内被我忘记,可以被每一个club里的“好日子”消解。

威尔玛·斯托肯斯特罗姆在《去往猴面包树的旅程》里写,“已经很远了,但我还想走得更远一些。我对远方有了一种渴望。今天,在我的猴面包树里,我仍然被四面八方的地平线所囚禁。一个人是否永远无法冲破一条地平线?生活如此阴险,好似有毒的蜜糖。我走了那么远的路,还想着或许我应该将所有经过我眼前的风景打包收好、围成一圈,它们必定会带来更为宽广的视野,想着或许我走得愈远,这视野也会愈加宽广。而今一切都萎缩进了一棵树所能界定的范围。”

回到非虚构的城市的第一周,我和朋友去看电影,真巧啊,《追风筝的人》,我看到了如同虚构中一模一样的房屋和羞涩的脸,然后那个小孩带着甜蜜的笑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用美与和平掩盖痛苦和悲剧。我感受到了,我不能说,我感受到他们也一样不能说。这是一种复杂的美丽。因为痛才美丽,也因为我是观察者,是虚构的主人,因为我会离开,一切才美丽。所以到了最后,“如果图像是伤害的话,那么我的文字可以算是忏悔”。

也许有一天虚构中的人物能够原谅我吗?任何对生活本身的凝视与解读显然是一种冒犯。我再也不可能回到k市了,因为对它的每一次重塑都带着不同人的性格。它就像一块柔软,也显示疲态的泥巴,任由大潮塑造。下一次,是J,是 M,是 N。

我在自己的虚构里度过了 30 岁的生日。而像k市的人一样,为了活下去,就要有失明的本领,恸哭一晚,而后忘记。

每一次在更明白什么是恨的时候也更明白了什么是爱。反过来说也一样。

/ DADA连载 /

01 明天是复杂的漫游 | 02 Hey, wake up | 03 Just Kids | 04 幸福来之不易却理所当然 | 05 你错过的总会向你跑来 | 06 好的成长就是让人越变越温柔 | 07 爱得像个英雄  | 08 这世界再有高墙  | 09 吃颗糖吧


/ 奇怪的游记 /

《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 | 玻利维亚亡灵节 | 墨西哥最酷的城市 | 不一样的伊斯坦布尔 | 用一枚硬币换来一个印度国王 | 在澳门丢钱包却被拯救了 |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 | 在印尼和当地警察唱K | 和草泥马赛跑 | 揣两块五勇闯赌场 | 47岁的葡萄牙大叔

-——————-

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SERENDIPITY(意外发现珍奇事物的运气),相信直觉,而不是旅游本身。因为这份不要命的勇气,我们总是走向更奇妙的人事。

旗写故事、游记和罗曼史的地方。来为我们无用的浪漫干一杯 :)

(听说扫了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入围戛纳主竞赛10年前,王兵便已看透中国电影问题所在

在中国,大多数人脑海里的电影是体制化电影,也就是所谓的宣传片或者商业片。宣传片的历史比较长久,从老上海时期就有,然后一直传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到张艺谋,甚至今天国内大多数的电视剧,都是这种体制化电影的演化和演 …

调查记者的黄金年代,曾经有无数个李微敖

有一点失望。 说真的,无论如何得先表达一下对《不止不休》剧组和投资者的感谢和敬意。尽管我并不能代表这个职业,但是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记者和编辑,这个行业已经行将就木,这个题材显然并没有票房大火的可能性,投拍这部电影基本上也就是出于情怀与热爱, …

一个38岁前媒体人的中产坠落 | 谷雨

前记者陈涛最落魄的时候,去做了外卖员。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靠一百多块,撑了一周。纸媒衰落的背景下,他的故事或许也没那么特别,但却鲜少有人如此坦诚地表达出来。他形容那是他精神极度糟糕的时期,他躺着,什么也干不了。他有点不好意思,但说出来又似乎 …

独家|《不止不休》导演王晶:集体沉默是一种无解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我觉得我是不是让香港的王晶先生尴尬和困惑了……我并不认识他,但他经常给我朋友的朋友圈留言,开玩笑说‘我也是青年导演’了……有机会还想跟他见个面,say sorry,说句不好意思。” 最早知道**《不止不休》**的时 …

姚家怡:从机构媒体“出走”后,现在是“个体户”|记者手记

成为一名“专业”记者需要什么?极强的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灵活应变的能力? 这次,我们选择从“记者”二字出发,区分领域,以某一类型记者为单位,了解他们深度根植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职业现状,将会遇到哪些人,经历哪些事,又会遇到哪些难题……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