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经济会变好吗?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分享,在疫情之下,一个河狸家的美容师,从月薪2万的手艺人,到现在月薪仅有5000元,只能省钱挨日子。作为一个5星级美容师,她的收费从曾经的500-800元一次,变成一次不到300元。 而在网络上,最近传出了杨丽萍含泪解散演 …
我不担心深圳。
讲真,虽然深圳这数据看上去挺难看的,但实际基本面还是有的,算是暂时性调整吧。
按照深圳官方口径来说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财政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实际就是疫情给到的影响太大了。
受停工停产消息影响咱就不说了,这边是慷慨解囊掏钱救企业,那边又是发消费券挽留民心,一套组合拳下来咔咔就把财政数据给打难看了。
但基本面总归是维系住了。
用税务的话来讲,这是 “涵养税源,放水养鱼”,苦在当下,利在未来。
真正需要担心是其它省份。
前四个月尤其是 4 月份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降。这在不少率先公开披露 4 月财政收支的市县数据中得以印证。
前四个月,广西南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约 6%,江苏常州同口径下滑 4.5%,湖南株洲同比下降约 4.9%,基本财政都是在跌的。
但土地出让金这个预算外收入是咋样呢?
具体的数据地方还没有披露出来,但就这社融数据来讲,居民贷款连续两个月的下降就很说明问题了。
再瞅瞅各地土拍市场的状况,地都卖出去了不假,但很多都被城投接手了。
左手倒右手虽然能让面子过得去,但不解决里子问题,财政现在实际苦的很。
但再苦不能苦基建,再穷不能穷投资。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下滑现状下,通过加快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资,来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以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稳增长效应。
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今年 1-4 月新增地方债 16813 亿元,超过 2019-2021 年同期,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43700 亿元的 38.7%。
其中,广东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最大,达到 1727 亿元;其次是山东,发行 1263 亿元;河南、浙江、四川 3 个省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在 1000 亿 - 1200 亿元。
随着财政部要求地方在 6 月底前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市场预计 5 月和 6 月将迎来发债小高潮。
在卖地无望,支出骤增的时候,实际地方财政未来问题肯定是不乐观的。
再等一等吧。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简单讲一下
第一、首先收税具有滞后性,4 月份当月的数据收的是 3 月份的数据。
第二、跟前面几位答主说的一样,深圳 4 月份税收暴减的原因主要是留置退税和相关的减税政策。而在深圳数据出来前出来的主要多数大城市数据都已经很明显的反映了这一点,1-4 月全国地财 (一般预算收入) 二十强的城市目前已经出了 17 个 (没出的是上海、北京、郑州),没有负增长的目前只有 6 个,增速在 5% 以下的有 4 个,剩下的 2 个中一个是合肥,另一个是**鄂尔多斯** (这两个城市也是目前出的城市中 唯二 一般预算内税收收入 没有负增长的城市)。
合肥 1-4 月地财累计 363.80 亿,名义增速 11.13%,一般预算内税收收入 272.80 亿,税比 74.99%,增速 5.33%。(可能是还没有开始执行退税和减税相关政策?,也有可能是其它原因)
鄂尔多斯 没有什么好说的
一季度,鄂尔多斯和榆林凭借着大势都达成了 100%+ 的增速,飞速跳入前二十,实现了跃迁,同口径下得以把西安和济南挤出前二十。
而榆林虽然 1-4 月地财结果没出,但大概率跟合肥竞争前 20 最后一个名额,一季度 100%+ 的增速想必也不可能慢。
简单概括的话是在除去榆林和鄂尔多斯这两个有矿的狗大户外,只剩下合肥这个异类在大环境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顺便提一提一些变化
天津 1-4 月地财 620 亿,同比增速 - 27.13%,1-4 月预算内税收收入 456.60 亿,同比增速 - 23.24%,跌幅创前二十之最,同口径下从第 7 掉至第 11。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同比的回缩 (去年一季度天津非税暴增而今年回归正常,受其影响一季度天津一般预算 - 19.4%,成为地财前 30 城市中唯一负增长的,还是大负)、疫情影响、退税、减税相关政策的执行。
苏宁两市影响较大,尤其是宁,在一季度本身增长不佳的基础上 1-4 月累计增速是 -15.09%,而苏是 -10.41%。与其相对的**杭甬虽同是负增长,但只负增长 3 个点多**。在本应是其发力期的 4 月反倒拉大了差距。(苏省与浙省相较,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地财占比是大头,浙省地财前几月占比全年比苏省高,故在去年 2 月单月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实现了超越苏省,而 3 月也只是惜败,苏省 2776.1 亿,浙省 2757 亿。今年目前看的话有望把这个数字变成 2、3、4 月,**一季度浙省 2923.6 亿,苏省 2887.8 亿,**5 月份开始又是受某地疫情影响的未知情况。)
济南凭借着青岛 -13.16% 的负增长,在结合自身 3.03% 的正增长历史性地在单月超过了青岛,但强省会的路还需很长时间去走。
而深圳一般预算是 1309.8 亿,名义增速 - 12.62%, 一般预算内税收收入增速 - 15.45%,很符合这条推测。在深圳数据出来前,大家都一度怀疑深圳会不会因为疫情暂时搁置减税、退税等相关政策的执行。
第三、疫情影响致使的税收延迟入库和疫情对经济直接的影响。
上海还是没出,考虑到其是前十城市中一季度地财唯一增速上十的,即使考虑到其认真执行相关政策 (同时退税的比例比其它城市高),1-4 月的地财数据也不会太过于难看 (更别说 4 月份的情况让人怀疑上海能否执行政策,相关机构能否运转)。但下个月开始乃至整个第二个季度都是悲剧的情况是可以预知的。
谢邀。
深圳也算是全力糊裱了。
一,深圳 4 月的暴跌,是因为各种减税降费政策的叠加。
回忆一下二号在两个月前说的:
这次我们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是退税和减税并举,规模 2.5 万亿元。
在 2020 年经济受冲击最严重时,我们也就是这么大的政策规模,最终挺过来了,而且我们这次调整了结构,把退税顶在前面。
所谓退税,就是按照增值税税制的设计,对市场主体类似于先缴后返的税额,我们采取提前退税的办法,就是一次性把留抵的税额退给企业,规模 1.5 万亿元以上。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加大力度。
不仅是少收你钱,你交上来的钱我还要退你点。
这么做肯定有助于企业的减负,但地方财政也惨了。1.5 万亿的增值税留抵退税 4 月 1 号启动,加上其他减免,深圳 4 月的财政收入就跌了 44%。
二,就算没有这些减税降费的影响,深圳经济也不算好看。
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 月增长 7.6%,2 月 3 月分别下降 5.7% 和 7.4%。这时候增值税留抵退税都还没启动;
3 月深圳海关的进口下降 17%,出口下降 12.2%;同期其他海关的进口增长 2.9%,出口增长 20.9%。在没有新的上海数据之前,3 月的深圳外贸等于被砸崩;
(估计等上海数据出来后,能把深圳反衬得不那么难看)
一季度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 2.2%,实际增长 0.1%。增速从惯例的大幅领先全国到大幅落后全国(全国一季度实际增长 5.1%)。
广东一季度 GDP 增速 3.3%,已经是低于全国(4.8%)的拉垮表现;深圳是 2%,比拉垮的广东整体水平还垮。
深圳今年一季度的 2% 增速是什么概念?去年一季度深圳是 17.1%,20 年 21 年深圳的两年均值是 4.6%。
可以说,香港疫情在一季度经济上腰斩了深圳。
再回过头来看减税降费。
为什么要骤然加大力度?因为经济基本面不好看呗。
减税降费,尤其是其中的退税,相当于给企业直接发钱。不需要跑窗口直接打到账上,能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
维持住中小微的市场主体、不使其出现连锁批量倒闭,这已经算一种胜利了。
总的来说,虽然深圳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跌了 1.6%、集装箱吞吐量下跌了 10.1%、机场客流量下跌了 52.7%,但二产和三产的增长还有 2.3% 和 1.9%。
基本面害行。做好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和追加政府产业投资,深圳能回过神来。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收入显著下降且没有明显短期内可以好转的趋势,大家会节衣缩食。
对普通公司而言,如果经济环境不好、行业下行,则会精简人员、裁撤部门,控制现金流。
而政府部门呢?过去手头宽裕的时候不消说,现在一个一个手头开始紧了,
1、人员是不能裁的,钻石饭碗。
2、福利是不能少的,足额五险一金、远超社平工资的养老金、福利分房、各种补贴、子弟学校、高干病房养老院……
3、结构是不能精简的,屁大点城市十几个副市长,县级单位就要五套班子,臃肿无比。
4、过去大手大脚花钱花习惯了,现在发现收入开始减少了,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继续猛打鸡血搞房地产、辅以大发债大放水。
不只是深圳,现在各地政府的财务困局其根本就在于自己挣钱的能力匹配不了自己花钱的欲望,过去靠全民撑房地产所争取来的资源和时间没有能很好的转化成为各地的挣钱能力,现在钱来得少了却又不愿意砍自己,那就没办法了,只能继续苦一苦民众,再扛二十年房地产吧。
深圳相对还好一些,毕竟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年轻人比较多;那些民营经济惨淡,年轻人净流出的地方,自求多福吧。
前几年知乎上多少人在吹体制内福利待遇好我当时就说过,体制内福利待遇是好,但要看清楚代价是不是你,当然,就看你是那 10%,还是另一边的 90%。
那上海财政收入 4 月,岂不是要归零?
无论是上海,还是深圳,只要大企业不搬走,问题都不大。但如果小城市里的企业,主要的生产业务都离不开上海、深圳,那么这企业反而受影响更大。
我有个同学在某三、四线城市的汽车制造厂工作,由于上海疫情,汽车的主机运不出来,导致全工厂停工一个多月。上海、深圳可以退税、补贴、低息甚至是免息贷款,但这些三四线城市的工厂,却很难得到财政上的特别支持。
很多大企业的分工是这样的:核心零部件生产、研发放在一二线城市,但组装功能放在三四线人工成本比较低的城市。尤其是汽车行业,由于汽车重量大、运输成本高,所以常常在很多三四线城市进行组装生产,组装完就可以当地或者周边城市进行销售,类似的生产分工方式还存在很多行业。
4 月全国留抵退税一共 9100 亿,上半月退了 4200 亿。按照深圳市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占全国总预算的比例 5.5%,我们不难估算深圳在四月的留底扣税是 400 亿左右。按照央地各 50% 的退抵原则,深圳承担的金额是 200 亿(此处不考虑转移支付因为时间还没到)
报道中 4 月深圳财政收入下降的数额是 202.5 亿,基本与深圳承担的退税金额相等
这就是个政策性退抵税而已,而已
疫情使得经济压力很大,很多人对这几个月各类政策不满,我自己身在上海又是市场参与者因此完全理解。我也曾呼吁过应该定向发钱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甚至抨击某些不过大脑的层层加码和 crackdown
但天天想着搞个大新闻?我会觉得你脑子有东西没有排泄干净
为什么会有神兔二象性?因为这两个群体都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却对事实视而不见
好的东西没有那么好,差的东西也不会那么差。这才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事实
先来看看详细数据。
据深圳市财政局 5 月 11 日披露的数据,2022 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同比下降 12.6%。一季度,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微增 1.3%;但 4 月收入 255.3 亿元,同比下降 44.2%。
一季度实现增长,主要靠 1 月贡献,当月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7.6%。但 2-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2 月和 3 月分别下降 5.7% 和 7.4%。
不光深圳,二季度之初,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滑。公开资料显示,4 月,广西南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6.0%,江苏常州市同口径下降 4.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同比下降 2.6%。
对于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财新网撰文称,一季度中国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开局,但主要是前两个月打下的基础,3 月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端受到明显冲击。因此,二季度财政收支矛盾将加剧,部分地方政府收入增速或大幅下降,同时防疫和纾困支出增加,减收增支加大基层财政压力,地方财政风险值得关注。
2022 年 1.5 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于 4 月 1 日正式实施。2022 年伊始,深圳、广州、上海等多个省市疫情反弹,经济下行压力陡增,落实各项宏观政策显得更为紧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4 月上旬在江西座谈会上强调,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实施都要靠前安排和加快节奏,上半年要大头落地。
深圳在春节后的 2、3 月间出现一波本土疫情,全市社区封闭管理、公共交通停运,实施封控管控期间部分企业停工停产,整座城市几近 “停摆” 一周。
广东省东莞市 2022 年 3 月亦发生一波本土疫情,不少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东莞市财政局近日召开全市财政收支形势分析专题会议,提出要过 “紧日子”。
会议认为,该市受到疫情冲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加上 2021 年高基数效应、新的税收缓缴、留抵退税等因素,财政收入形势比较严峻。会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固定投资需求,用好用足专项债政策。据东莞市财政局披露,一季度东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202.14 亿元,同比增长 1.4%。4 月收入尚未公开。
多城市公布的收入数据显示,**不少地方出现税收收入增速由正转负、非税收入加速增长的现象。**比如东莞市一季度税收收入同比下降 7.6%,南宁市 1-4 月同比下降 8.8%;而非税收入方面,东莞市同比增长 34.8%,南宁市同比增长 15.8%,这意味着财政质量边际下降。
一般而言,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越高,财政收入质量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关报道:
奶牛不产奶了,要挨饿的不是奶牛,而是要喝牛奶的人。
我害怕。
今年上海停了,完蛋了。深圳也萎了,北京现在情况也很差。北上广深四个倒了三,还有一个也就那样了。这四个地方可是中国的钱袋子啊。
众所周知,内地很多省份是靠财政转移支付撑起来的,他们并不具备基本的造血维持能力。而今年钱袋子完蛋,中央只能收很少的钱,明年内地这些城市。。。
98 年大下岗不可能,那对社会冲击太大了,我觉得公务员会扩招。原来一个人 4 千工资,现在一个人 2 千,可以招两个人。并且趁这个机会,完善类似日本那样的合同制公务员制度。倒逼体制内改革。
过去几年深圳经济数字高歌猛进,但是底层人民感受到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了吗,好像并没有,普通服务员一直也就是三千多块钱工资,就算加点,也就勉强跟上通胀。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账面上的 gdp 增长什么的,已经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彻底脱钩了。
所谓的经济增长,实质可能就是央行印一堆钱,通过这样那样的渠道,最终进入到包工头,拆迁户,炒房党,银行经理,互联网寡头的手里,在这个过程留下一堆没啥车走的大桥铁路高速,多少年用一次的体育场歌剧院大广场,修来修去修不完的花坛绿化带人行道。。。
每次经济数据下滑一点点,很多人就跳出来喊,快放水快放水,不然经济不行大家都要完蛋
但这次深圳公布一个巨幅下跌的数据,深圳人反而也并没有感受到生活有什么实质变化,这就意味着普通人生活完全不用盯着经济数字看,因为好也就那样,差也就那样,经济学家们不要再拿这个数字威胁普罗大众了。
有一说一
我觉得知乎是真的勇
超勇的
很多事情 b 站、微博、抖音、豆瓣、贴吧不让讨论的
知乎都能聊下子
讲真,按键盘小将的说法……
如果是税务政策上的作用,能导致财政下滑这么多,那真是阿弥陀佛了 。
就怕和出生人口一样,去年底还保持人口正增长,今年三月份就和大家说,十省人口负增长已成事实……
还有,别像上海,整天写抒情散文,说人家造谣阻碍抗疫,然后疫情比武汉还严重……
他们叫你放心,那是为了稳定,等你稳稳站在原地,发现他们早卷了钱跑了。
补充一下:
今天,有个刚从大学的 00 后,和公司 80 后老大哥吃早餐聊这事。
00 后,表示要相信国家,被 80 后大哥一顿连珠炮怼:信国家,咋不现在买房啊?佛山不限购, 首付比例还低了,以后还会涨呢;咋反对你妈生二胎,家里有两个养老,以后压力小啊……
小年轻被怼的,去另一桌吃了,有个损逼在桌子上来一句:别把他怼聪明啦,有点脑子会这么低工资来我们厂子实习吗?
太 TM 损了……
深圳已经是全国经济结构最健康的城市了,被疫情那么一搞都这样,其他城市。。
爽文开始,搬好板凳
====================
你不买我不买,每平小降几千块。
你要买他要买,烂尾维权没人甩
你要闹他要闹,抓进局子睡午觉
你分销他分销,惨得没有油水捞
你软文他软文,靠吹靠骗带进坟
你停工他停工,美梦全都变成空
你不听他不听,烂尾看得肉心惊
你爆雷他爆雷,杠杆炒房遭爆锤
你捂盘他捂盘,最后骨折眼泪含
你拿地他拿地,疯狂杠杆把命毙
你地王他地王,潮水退去站岗凉
你裁员他裁员,地产相关全缺钱
你发债他发债,毁约丧誉把命害
50 强,100 强,最后大多都凉凉
你新区他新区,房产税来全鬼区
你来炒他来炒,最后都是坟头草。
你来吹他来吹,大势已去全炮灰
你天真他天真,二十年地产真尾声
你法拍他法拍,盲目杠杆要不得
你后悔他后悔,恶兆在前你想太美
你不慌我不慌,慌得只有小西装
炒房狂投机狂,秋天的蚱蜢要灭亡
不看大势不看报,高位接盘你睡不着觉
顶层这次决心大,刮骨去毒你怕不怕
此一时,彼一时,唯有自住最踏实。
市场回归真本质,合理租售才最值。
莫再抱着毒药喝,高速扩展负债多。
此时如不关阀门,洪水滔天在后人。
国家转型在此时,技术革命才本质。
要想走进新时代,回归正途趁现在。
笑。
=====================================
房价要涨,收入必须涨,现在保就业都要努把力,收入增长?高端被拿捏死死的。
低端不断被印度,越南蚕食。
高端方面,富士康,台积电美国建厂,日本建厂,欧盟建厂,而且已经离全马力投产不远,,这意味着,,就算大陆拿下台湾。 全球芯片一样落到发达国家手里。
参考这次俄罗斯打乌克兰,以后时机一到,那么美国一定会拱火台湾,只要大陆出兵,立马又是多国联合制裁,不仅仅出口蒙受巨大损失,恐怕…
中等国家陷阱,看来要突破很难,人均 1.8 万美元,悲观预计不知道要多少年都无法跨越,收入不涨,拿什么涨房价?
房子多不是坏事,但是你是贷款的房子多,那是负债,不是资产。
好多人现在还梦想一套养三代,跟当初哪些买商铺的一个想法。
现在的问题是,接下去的发展。那将和国外接轨。
遗产税,参考国外,今后可能 50% 起步。你房子多不要紧,交税就是了。
房地产税, 0.6%-1% , 好多人关心交多少,交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有了房地产税的补充,卖地价格大幅降低,如果地产商不拍地, 地价降一半,开发商拍不拍?
修出来的房子,卖价和现在拍的地价一样。这才是大杀器。因为卖高了,交的房产税也高,修出来也没人买。 那么地价降一半,这样开发商有活路,但是开发商也怕修出来没人买,经过多轮博弈,可以预见,经过多轮博弈。修出的房价应该比现在的低价还低都是有可能的。 那么现在买进地产的人,除了套着交房产税外。没有其他路可走。必然大量出租,大量的出租立马拉低租金。加上政府的保障房项目。
所以未来 10 年 - 20 年,房地产基本就是一个稳中有跌的模式,自主无所谓,多套房子如果配置好也无所谓,关键是不能杠杆太大。否则,没人接盘的流动性,和要你腰斩的价格才能勉强出手的尴尬,想想都痛苦。
只有利好现在多套房屋并没有负债,同时买房价格和租金有良好租售比的房子才能立足。 更多之前一窝蜂买房投资的。
除了交房产税,还有遗产税, 不然为什么日本,美国那么多房子下一代都不要,要了还要交税。 你得掂量下你能保持得住不。
所以说,
以后,自己强才是真得强。有足够得现金流,才能源源不断供得起多余得房产。
而现在。满论坛还是投资,买房,无脑各种梅子忽悠让别人想靠房子保值的。只能说,到时候没有后悔药吃。
一句话,加强自身价值才是真本事。靠房子。醒醒吧。
哥几个,这样的爽文二季度过后越来越多的!
季度
我们看 3/4/5 月,看看中国最大的三个城市,除了深圳,京沪。
连带着,看看天津,南京,青岛,大连… 别抓着一个月,别抓着一个地方。看看整体,统计嘛,你看看就行了。
发同比时也看环比,发环比时看看同比。关注统计口径。
阁下,是时候更改策略了
熊来的时候,比其他难友跑快一点就够了。
去年年底,老婆跳槽去上海,我开车 1700 公里亲自送到浦东,在祖冲之路附近亲自找好了公寓,买了各种日常用品,没买锅,因为说公司有食堂,这后来就麻烦了…… 然后自己回了深圳。
现在是真后悔。
虽然挨着香港,深圳今年最严重的时候也只是封了一周而已。绝大多数人影响不大,到现在还被封在公寓里的老婆,每次和我视频就是羡慕深圳,想回家。
可是买了几次飞机票都废掉,一直到现在 5 月 14 日,她连小区都出不去。当然,买的锅终于送了过来。
深圳如此,不知道上海的数据怎么也不挂出来?
嗨,这才哪到哪啊,等全国数据出来你再看。
内循环测试一下,慌什么。下半年开个闸,信不信忙飞起来。
所以深圳教师降下去的工资,什么时间能再涨回来?
疫情期间出的各种延缓缴税和减税的政策应该是有一定影响的。
但总感觉缓交这个,到底是缓交还是这期间就是利润下降、没有税基,这个就很值得讨论了。
担心什么转移支付导致中西部甚至北方发不出工资的大可不必了!现在深圳等东部沿海下降,可人家能源终于能卖上应得的价格了,过的好得很,就不劳操心了。
最近 PPI 和能源价格不是白涨的,资源型省份在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普遍非常好看。
当下这个局面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名义 GDP 增速 (即没有剔除物价因素影响的增速),有 13 个省份超过 10%,其中北方省份占了 10 个,前五名则被几个资源型大省直接霸榜了。
![](data:image/svg+xml;utf8,)
其实这也反映出,当下这个局面,原来深圳这种产业链中下游地区的利润被上游拿走一部分。
而且不要认为是什么东部赚的钱转移支付养了中西部一些省份,有本事国内能源、基础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先按照国际价格买部分人眼里落后地区的再说吧。
长期以来,这些省份都是以明显低于国际价格的价位给其他省份供应能源,而他们自己根本拿不到什么利润,发展反而被这些能源行业拖住了,而且就那点转移支付。。。哪够这些差价啊,山西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不用多说什么,早该给这些地方一些合理的对价了。毕竟下游这些地区卖产品的时候,价格可都是与国际接轨的,还能反过来从这些卖能源的省份收割。(还有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
当下这局面都出现的晚了,看看国际上卖能源的国家,有几个是过成咱们能源大省这个样子?
靠着工农剪刀差和政策发展起来,给上游省份一些财政转移支付,就觉得有资格嘲讽人家,觉得是在养人家嘛?哪里来的优越感。
再就是小微企业了,这类企业是需要日常生活去体会一些东西的,这个主要是因为我本人并不在深圳,所以不会有太明显的体会。
我印象里深圳对中小微企业的措施还是不少,尤其是信贷这块,应该算是各地里面对中小微企业授信侧重最好的地区,但是信贷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经营问题。
本质还得是提升营业收入才行,现在上游 PPI 涨幅始终大幅高于 CPI,消费者的销售热情又不高。
对小微企业来说就是成本高企的同时,产品非但提不了价,还卖不出去,这营业收入不会好的。
信贷能做的也就是借给你钱,去弥补运营过程中这两者之间缩小的那部分,好维持正常运行。
但是借的钱终归要还的,而且还有利息。
显然信贷只是个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的过渡措施了。
现阶段疫情大环境下,叠加深圳高企的土地房屋和用人成本,再加上供应链和外贸其实也受挫,深圳的中小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估计也不会太乐观,这肯定也会体现在税收收入上。
所以,现阶段不管提没提,深圳对中小微企业还是需要提起十二分的精力,去尽可能维持他们的运营,度过眼前的困难期。
如果对金融、宏观经济、房地产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白菜研究所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而考 CPA,或者通过学习 CPA 增加一下自己的财会知识,可以点下面的链接领一个免费课,有名师指导、内容全面详实,也适合小白入手。免费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
训练营
2022 CPA 通关全家桶 - 第三十九期(5.17 开课)
作者 李斯克 等
¥0.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e8a420b36986e33b206e82c5e359ac2d)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 CPA 的备考过程,可以看看我整理的 CPA 备考攻略,里面涵盖了备考时间、科目特征、科目搭配、备考方法、老师选择、心态调整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六门科均一次性通过的双证分析师,我的 CPA 经验都凝炼在这里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如果想要走 CPA 法考双证路线,但是又不知道双证持证的作用,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
如果你想从事经济分析类的工作,可以看看我的这篇关于分析方法的文章,文中整理总结了我在行业分析方面关于思考视角、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分析案例的详细经验,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如果对于房地产、宏观有兴趣,可以移步我的知乎文章和回答~
央行决定于 4 月 25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25 个百分点,这释放出什么信号?
央行发布中国 3 月份货币供应 M2 同比增长 9.7% ,透露了哪些信息?
此次上海疫情是否会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滑铁卢,导致大规模企业和人才流失?
这个问题不严谨,地方财政收入包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但是直接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代替财政收入是不正确的。
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包括以下主要四项:
1. 以税收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就是大家讨论的深圳下滑的这个;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下降 12.6%,那应该是减少了 165 亿的收入。
2. 以土地财政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深圳今年卖地还可以,全国唯二上涨的城市,上涨了 55 亿元,其他很多地方下滑是 60% 以上;
全国 2022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和 2021 年第一轮集中供地对比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是地方国企上交的利润,国企基本上疫情之下该发财一样发财影响不大;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这部分应该是减少的,短期来说减少应该不多。
总的来说即便有土地财政收入上涨,深圳市 1-4 月财政收入也是下滑的,但是下滑弧度还不算大,那些税收和土地财政双重大幅度下滑的城市更难受。
要关注的不是深圳上海,而是中西部
“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此时,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听我说,谢谢你……)
但是美国因为新冠直接死了一百万人了
拜登亲口说的,还降了半旗
按这种标准
对深圳表示一下遗憾已经足以展示我们反思的诚意了
说明外贸不好干了
如果东部不能转移支付,西部有可能会乱。新疆青海的清真寺,90% 都是沙特出钱修的。
正本清源,主要就是增值税退税,没必要瞎引申。
经济大环境固然不好,但是下滑这么多当然是因为特殊原因,而不是经济大环境,深圳静默也是发生在 3 月份,而不是 4 月份,因此不能归结于疫情导致下滑如此。
结合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更加可以说明这一点:
4 月,居民住房贷款贷款继续大幅负增长,居民户存款居然大幅正增长,M2 也大幅增长,为何如何?
按理说现在经济大环境下,居民出于风险考虑,已经主动降杠杆,股市波涛汹涌,人们自然有钱也放银行,但是人们收入朝不保夕,住户部门存款怎么可能大幅增加?
理由不就是退税吗?财政存款大减,居民存款大增,一增一减,就是如此!
4 月 M2 同比再次上冲 0.8pct 至 10.5%,亦超出预期(9.4%)。居民和企业 4 月存款分别多增达 8668 亿、2346 亿,财政存款少增 5367 亿,共同推动 M2 当月大幅抬升。其背后的逻辑,4 月集中实施 8000 多亿增值税留抵退税,也是财政存款活化为企业和居民存款的重要原因。
也是服了某些高赞回答,啥数据都没有,就一顿口嗨输出,废话一堆,全是扯淡。
还有人仍是老一套可笑至极地阴谋论、权贵思维,甚至阴阳怪气。
跟着这种人的人,认知永远得不到提升,永远低认知,永远浅薄。
**任何时代都是【最好】和【最坏】的叠加态,好坏取决于你自己的认知。**认知低的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最坏的时代!
核心在于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稳稳抓住机会!
远离脑中无梦想、眼中无光,满嘴阴暗面负能量的人吧。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社会是螺旋发展的,不可能永远顺风局,如果只有走顺风局才能心满意足,走逆风就喊打喊杀;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让人满意了,就不存在永远走顺风的国家。
个人需要的是,洞悉逆风的到来,做好准备,待顺风到来,扬帆起航!
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程度远超预期,超过了 2020 年,除了年初国家所总结的:【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今年还有俄乌冲突巨型黑天鹅造成的输入性通胀以及外部环境紧张化。同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内疫情还重燃了,本次疫情主要影响的还是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最重要的经济引擎。
今年是我国进入 21 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困难之最,明年几乎不可能比今年更差了。而且中长期看,我国产业升级还是会成功的,短期内(3-5 年)会经历痛彻心扉阵痛期。
国人唯有戮力同心才能跨越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全球产业链重构已经无法阻挡,必须加速修炼内功、系统性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旧文:
备注:15 年末开启房地产第二波涨潮,错过了产业升级的黄金 5 年,再也没时间浪费了,分秒必争才能赢得我国生存空间。
虽然我们自己问题不少,但是,我们中国未来仍将大有可为,我这不是在安慰你们!我国的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本优势依旧非常显著,尤其是市场优势。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全球产业链重构,18 年中美贸易战是重要转折点。越南外贸总额马上会超过江苏,相当于越南现在可以怼掉长三角的 60-70% 对外贸易总额,而且,越南贸易商品和我国高度重合。
中国繁荣富强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艰难挑战,尤其是当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当口,会直接抢占先行发达国家的蛋糕,他们肯定不会轻易让给我们,不仅如此还会进行全球产业链重分配。
中国走向富强繁荣的道路注定充满了惊涛骇浪,但是,中华民族还会怕吗?团结一心,干就完事了!
我交流的最底线就是热爱祖国(中华民族),谁特么在这个话题上抖机灵、开玩笑。甚至拿中国生存空间开玩笑、阴阳怪气,一概拉黑。
pure 日月 / 悟空新之助:【答疑解惑】李嘉诚时隔 10 年再次出手拍地未遂,限购解除潮理解!
**重要提醒:**中国房地产的万字分析长文详见个人公众号: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
全方面考虑中国人口、经济、政策和世界格局分析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全面的房地产分析文章,知乎还是太谨慎啦,最近又掀起了新一轮删文清查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目前我正在公众号更新系列文**【中国城市房价漫谈】**,目前写了深圳、武汉、天津、西安、厦门、青岛、长沙、成都、南京、广州、杭州、天津、沈阳、郑州、重庆、济南、昆明、南宁、海南……(二线以上城市基本上全覆盖),接下来将会定点分析中国典型城市的房地产走势,欢迎来阅读
中西部某些省份的同学不要太幸灾乐祸,深圳财政下滑对你们来说不是啥好事,下滑到一定程度得先自保,取消或降低财政支付转移是大概率。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心中只有感恩,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我看到的是马上要裁员了,多少人要失业了
08 年放水之后回光返照的这波经济下来,尚未见底,疫情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经济真正见底要到 2023——2024 年。
财政收入下滑主要是大规模减税,减税政策在当前地价高昂、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导致的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居民有效消费意愿不足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说明国家和国家财政也在与民与企节衣缩食、共克时艰,很多地方公务员也在降薪、退奖金,苏州公务员传闻普遍降薪 7-8 万左右,安徽芜湖公务员退了 1.5-3 万元的招商引资奖。
减税一方面可以降低制造业成本、企业开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与保障就业、保障员工收入,并间接增加消费意愿。
财政税收取之于民,当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困难的时候,国家税收政策也不能做竭泽而渔式的筹划。
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加强对明星、网红这种高收入群体偷税漏税行为的罚没。一方面调节了贫富差距,另一方面防止新业态形成社会财富的税收漏洞。
简单来说,当前的税收政策就是对制造业企业和居民减税,对明星、网红这种收入与社会贡献不匹配的高收入群体,加强税收征缴。
没事等上海苏州后续数据出来就好了,肯定不是最烂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民看到这种新闻竟然欢呼的多,悲哀,悲哀。
说明深圳还没搞懂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就是要在数字上多做文章啊!
这种事还不好理解吗。
抗疫一闹起来,关门的关门,蹲家的蹲家,大家没收入甚至亏损、倒闭,谁给交税啊?
深圳发达这没错,但财政也是靠税费嘛。
这一个月还不算啥。更麻烦的是,大家从此会更加胆寒,担心不一定啥时候会有下一次搞得血本无归,那么减少生产、撤离、停止投资、保守消费、各种观望躺平什么的在所难免。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笔者在哈尔滨,亲眼看到数波抗疫过后,三产倒了一大半,剩下的消费堪忧——和疫前构成了鲜明对比。三产这块没人消费,二产能好到哪里去?
深圳发达,也逃不脱规律嘛。一次两次、一个月两个月也就罢了,一弄两三年无数波(抗疫),人受得了受不了再说,经济肯定完蛋了。
嘻嘻,现在开发商都躺平了真爽,上年一棍子打死一大堆行业,三道红线层层加码,然后类似股市杠杆连环爆仓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地方连工资都快没钱发了,这次危机就是自找了,怪不了谁,看好房住不炒。以为深圳这些城市土地依赖程度低就没事就太天真了,经济都是互相依赖的,特别是房地产比重这么大的情况,房地产一倒,直接把汽车,手机等消费拖垮,你搞啥芯片都没用,科技再厉害的手机,经济一不好大家都不换,汽车也是,又不是饭,不吃会死,手机这东西,没钱就用多几年。下半年估计老规矩,重启棚改化或者旧改,不然想把断气的房地产和经济救回来,除非美国被俄罗斯炸了。
整挺好,深圳,上海,北京,到时候靠着转移支付的省份怎么活呢?反正没有跟病毒共存,赢麻了
你们共存派是不是又想拿这个做文章!经济下滑怎么了?股市股灾怎么了?几亿人灵活就业怎么了?没钱算什么,能苟活你们就偷着乐吧。
这些问题都不大,后面加大力度卖地就好了
利益相关的来答一发。
别什么锅都推给留抵退税…… 增值税是 50%/25%/25% 没错,可留抵退税是中央库出了 88% 左右,地方就没出几个钱。
经济下滑就老老实实承认呗。
还有几个深圳的老师在问什么时候补发降薪的部分…… 呵呵。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学过两个成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在想上海四月份财政要下滑多少。。。。。。
建议工资打三折,深圳房价马上就下来了
接上文。
理论上 65 岁以上的人基本都是以药养命,因此药品消费是普通人口的几倍,但是如果总人口降低,那么药品消费增速是否能够上升呢?
2023-2038 年我国 65 岁老人合计增加 1.2283 亿人,增速 57.11%,年化增速 3.8%。
2023-2038 年我国总人口合计减少 1.3 亿人,两者几乎可以相互抵消,但是诸如感冒药等药品的总需求一定是下降的,而心脑血管、癌症、保健药品需求是增加的。这就意味着缺乏核心技术、没有研发能力的药企,总体上是走下坡路的,而新增加的 1.2283 亿老年人在经济下行周期,是给子女还贷款还是给自己治病呢?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养老医药市场光靠卖药是不可能成功的,更多依靠的是我国中特内福利制度,如果没有配套的福利制度,那么老年人没有收入,恐怕走的会更快,加快了人口减少的速度。
由于人口减少带来的市场萎缩,将表现在传统周期性行业,例如房地产、建材、家电、手机、汽车、旅游、美妆、医疗、互联网。
而真正有表现的行业,就是一些新的小微的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吃瓜群众永远不知道,半导体产业链、医疗产业链的进步需要长达二十年以上的技术积累,80 后、90 后成为了真正的时代耗材,大概率无法享受到未来的科技红利。
人口减少几乎可以打败所有的经济红利,所有的经济学都是建立在供给和需求之上,都是建立在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基础上,可以短期人为的改变商品供需及价格,但是居民杠杆和负债率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那些被认为是耗材的耗材,仅仅是可以牺牲的数字,没人会去改变他们的负债结构、帮助他们去杠杆。
-—
养老经济 = 福利经济,没有福利就没有养老经济,大约七年前我们曾听到过一个故事,受益于当地征地拆迁,某人的舅舅得到了 20w 的经济补偿,以及一套回迁房,此时他年龄已经在五十七八岁了,有段时间身体不舒服,好像是感冒,全身疼痛,村里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本人舍不得花钱拒绝去大医院检查身体,只是去药店自己买了点药治疗。
最后撑了几个月病情加重,拒绝治疗然后去世了,把 20w 存款给孩子们分了,对于这个农民的来说,活到六十岁已经够本了,正常年份一年连 2w 也赚不到,自然觉得这是笔大钱。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 “认命” 的农民呢?
还有那些倾家荡产花掉 70w,钱花完了人也死了,被无良医生忽悠的可怜人。这些因为治病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已在底层人心中形成了统一的共识,很多底层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根本不准备花钱治病。
农民不会花冤枉钱治病,年轻人也不会花冤枉钱结婚,这已经是底层的共识。
结一次婚至少需要 50w 资金起步,背负 50w-70w 贷款,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这样做,2021 年全国结婚 764w 对,1991-1993 年年均出生 2186w 人,合计 1093w 对,30.1% 的底层选择单身,而越单身结婚越难。
深圳显然经济有问题了,上海同样可能如此了。全国如此众多被封城封区过的的城市应该都是如此了。
同时关于疫情,中国也很不幸,是全世界最早爆发疫情的国家,也可能是最晚结束疫情的国家。因为中国的封城封区不是药,也不是疫苗,仅仅是推迟疫情的爆发时间。这种措施本身是为了为准备医疗资源和疫苗接种保留足够时间的暂时性的应对措施。最终都需要通过人群的抗疫能力来解决,并在开放中得到实际的检验。
对于极端支持清零者,我的问题是:病毒会消失吗?如果不能,我们付出巨大的封城封区的经济代价后,经济上无法支撑了,它仍会出现?。我个人认为他们是定时奥秘克戎炸弹的拥抱者。
我们的死亡数字会不会比现在开放还要高?毕竟我们拥抱炸弹的成本已经很高了,但拆除引爆炸弹的成本可能更高?不要没有逻辑的去比较每天的死亡数字。因为未来基础病患者更多,人口老龄化会更严重。
对于支持共存者,我的问题是:疫苗接种率如何?有没有新特效药?其它的医疗资源准备如何?我个人认为他们是奥秘克戎炸弹的引暴者。
中国的经济显然不仅需要承受封区封城的痛苦,而且会承受开放的痛苦。即中国不幸成为第一个新冠疫情爆发的国家,也可能成为最后一个退出疫情的国家。
最可悲的是我们可能发现我们希望拯救的生命仍旧不可避免由于同样的原因或我们拯救生命的方法错误而离去!
笑死人,深圳这么惨上海的数据估计更喜人
不要慌,我们还有核酸经济,抗疫经济
确保全国 5.5 的全年目标
啥?2 亿灵活就业?
一堆韭菜而已,还真敢把自己当个人看啊
归因与疫情,不如我们谈谈卖地是否顺利,对收入有多大影响
各大城市引进的海外归国人才到底对当地就业市场有好处吗?
今天正好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有一个讲座, 分析了海外人才回流对于当地就业市场的影响。
作者: Frank Neffke 教授自 2021 年 7 月以来一直是维也纳复杂性科学中心的团队负责人。在加入中心之前,弗兰克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经济增长实验室的研究主任。他于 2012 年加入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的增长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他的研究重点是经济转型和增长,涉及区域和国家经济结构变化的宏观层面到企业多样化和个人职业道路的微观层面。
返回的移民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供应,可能会伤害到当地工人。然而,接触到技术先进的移民带来知识转移,使非移民受益。通过使用基于非自愿回流移民的工具,我们发现,与回流者同属一个职业的工人的工资会下降,而其他职业的工人的工资则会上升。然而,这些影响是短暂的,而且仅限于接收回国人员的城市产业。回归者通过提高雇用他们的当地产业的就业水平,永久地改变了一个城市的长期产业构成。
大家还是担心美国经济通胀 8,德国能源问题吧
把目光放向国内,算什么男人?
奇怪,之前嘲讽深圳不能吃狗,放价高,各种嘲讽,最近就吹起来啦,我一个广东人都觉得变脸太快了吧。
我只是担心几个超大城市今年收入只怕都要低,上海不说了,北京正在抗疫,想不到深圳也下滑。
本来这几个超大城市的财政收入是很大的支撑。
只怕打败我们的不是疫情,是钱包。
希望不要再发展超大城市了,因为疫情和湾湾。
其他小城镇也要多点发展,尤其是农村。
我提议公务员出来捐款,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看新闻听消息,千万不能光看标题,虽然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都喜欢起一个看起来震撼的、吸引人的标题吸引读者进来看,但是如果只看标题,那么你就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这种新闻标题 “4 月份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约 44%”,看起来是不是很惊人,是不是觉得深圳经济受到疫情或者什么原因的冲击?
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是事实,但主要原因,是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而且经济数据,要全面来看,只看一个数据容易 “一叶障目”。
说一个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而且也很少有报道的公开数据,深圳市税务局提供的数据,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深圳市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4.7%,其中 4 月单月增长 2.5%。
在我看来,发票数据更能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因有收入才会开发票,而且一般来说没有多开发票的吧?
所以,如果从全面来看,深圳经济依然向好
历史会熨平波动,谎言自呈。
——如是我见之深圳财政 4 月
有同学问,深圳 4 月份财政下跌 40% 多,怎么看?
继续沿着香港的不归路末路狂奔。自杀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
一直不明白,960 万平方公里之偌大中国,为什么不学类似的地大物博的美国,偏偏师从世界居住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香港?
抄作业你都抄不好,找数学课代表抄语文?
深圳抄得了什么?超过香港的房价,世界上最憋的地铁?华为都待不下去,深圳,剩下的只有穿着新装的皇帝?
4 月还能嘴犟,未来的岁月里,你拿什么还击?
清人张廷玉《明史 · 李应升传》云:“千秋青史难欺。”
历史会熨平波动,谎言自呈。
如果各地都公布一下财政收入状况,要是前四个月有增加的,只能说明,这个地方不是经济发达地区,没啥疫情,而且,很可能也没有执行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前一阵儿,苏州叫苦不迭,执行退税补贴之类的,一下子花了七十多亿,加上疫情防控,四十多亿,杂七杂八下来,财政收入几乎清零。
深圳应该是很有钱的,小微企业多,大企业也多,但是,退税补贴一项,财政收入大半儿就没了,加上疫情防控需要花钱,很多企业又不能正常经营,就无法正常缴纳税款,财政收入就可能锐减。
苏州也好,深圳也罢,这种城市财政收入锐减的现象,不在少数。
如果这样状况持续下去,如何去继续动态清零?如何支撑经济发展和民生?恐怕物质基础都没了。
这个问题,似乎比新冠疫情更可怕。
中西部省份就不要嘲笑上海这些了,虽然疫情很少。但随着经济发达地区上缴中央的收入减少,中央地区转移支付减少,中西部省份财政立马紧张。比如网上传的南宁
这只是开始!
我对深圳的数据没兴趣
我更想看上海和北京的数据
并迫不及待的想看全国 2 季度 gdp 咋样
并且非常迫不及待的想看 2022 的出生人口
但是反正有统计局在,稳赢
这是搜索 “降薪” 得到的结果;
不要太担心转移支付的问题,中西部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有些朋友如果认为是几个钱袋子养活了剩下十几亿人就有点太想当然了。
中西部一直是人力出口大省,劳动力常年属于缺失状态,这次如果真的形成人口回流,就地方来说是好事。地方想要发展,根本还是要靠人,没人理他没法生产、制造、消费。
最大的问题还是北上广深,各级省会这些一线城市,很多城市靠的土地财政就是吸全国人民 6 钱袋子里血才获得大发展的。土地财政的本质是一二线城市对其他地区人民经济上的一种掠夺(本地土著,更多属于受益方)。现在疫情这么一弄,低价的劳动力会缺失,其他城市的六个钱包也空了。
潮水退去谁在裸泳很快就清楚了。那种靠人口红利、土地财政的城市迟早都会衰落。
这么来看,深圳其实还好。问题大的反而是上海北京还有其他各级省会。
上海 4 月份呢?上海二季度呢?吉林呢?
动态清理目标确实是最符合国情的,只是怎么平衡经济压力? 经济下滑带来的失业,医疗挤兑带来的死亡,二者共同作用影响的人均寿命和人口出生率,这些是不是也应该结合国情考虑下?
北京的疫情下一步走向呢?深圳交出完美答卷尚下降至此啊。
不知道房价还涨不涨的动,放开土地,多点低价大户型优质物业可能不错,不过涨价容易降价难,怎么平稳落地呢?
资本市场改革大刀阔斧,独董财务总监中介机构责任大增。目标是好的,只是阵痛怎么平稳渡过呢?
上半年如此艰难,下半年呢?
一般这种统计数据都滞后,后面几个月的数据应该更难看。收入少了就减少开支啊,福利工资该减减该降降。全国中小企业百分之八九十都不好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多少人失业降工资。
不着急深圳后面,还排着上海,广州,北京呢。
防疫一来说封就封,经济有防疫重要吗? 自己的选择,那就认清事实默默承受。
看来今年不仅要保房价,还要保福利啦。
只是这表上转移支付和依存度,排名靠前的省份老百姓,今年就准备过过苦日子吧!
如果真是减税政策造成的,为什么要屏蔽微博话题?
在害怕什么?
什么叫国际化大都市,什么叫立竿见影,什么叫让利于民
润不走的考虑一下深圳吧,好歹有个人样
说明还有下降空间
说好要给世界提供本土方案的这下芭比裤了
接着来,动态清 O
这里面值得关注的信息千千万,我只关注一点,深圳市政府不要 L 面了吗?
敢出现经济下降的数字!
敢下降这么多!
咋不造 J 呢!还是本身已经 J 了!
不合常规必有妖!
想躺平吗?
作茧自缚而梦想破茧成蝶的程度不同而已!
我说的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人。
![](data:image/svg+xml;utf8,)
支持清零政策!
深圳有钱,不慌,但是其他城市就不好说了。
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还有很多说想看下岗的,我真的是佩服你们对现代史和历史一无所知。
铁饭碗之所以是铁饭碗,是因为永远不可能委屈那一批人,因为他们是 “真根基”。
即使大饥荒,也不可能饿到一个仆人。
其实我一直佩服很多人,总是去神秘化一些东西,去年停个电能神秘到下大棋,最后发现是煤涨价太凶没协调过来。
一个把足球上升到某种地位的国家,结果足球踢不过越南,你就知道啥水平了。
真的没有所谓的海专精,如果说有的话,你多翻翻知乎考公话题里面谁升的快就心里有数了。
物价平稳,生活正常,蔬菜丰富,星巴克正常运营。
外贸不行,不过还能忍耐,毕竟买家无力,卖家也不能强上是吧。
经济嘛,有高峰有低谷,只要别瞎折腾搞什么 “创新”,只要人还在,会恢复的。
作为深圳市民,我觉得深圳政府做的很好。政府财政就应该为民所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成天冷嘲热讽,经济衰退、需求萎缩、通货膨胀是全球都在经历的,现在企业有困难、就业有压力,理应推出一些财政政策来解决暂时的困难。这还有问题?
在经济下行周期,我还不知道现在哪个国家没有经济增长压力?
另外,共存派少在这表演。想共存,请润尽润。
╮(﹀_﹀”)╭
核酸也是产业,把小商小贩,沿街店铺,工厂都关,大家一起加入核酸队伍,保就业,促增长
很明显的信息是有压力,但也有基本盘的亮点。
经济面临的压力挑战确实存在增大的情况,但同时也能看到一些对稳增长有益的讯号开始出现,二季度可能是全年的底部。
总的来说,整体有挑战,但机会仍然存在
地方财政没钱可以把光刻机等高精尖技术租出去啊 没事还能开和谐号出去跑跑滴滴 还不是你们不努力?
改开进入尾声,标兵自然倒下。
清零派鼓掌称快。财政收入算球,虽然你收入降低了,但你健康啊。
要是你阳了,有命挣你没命花。
稳中向好
哈,居然那么多人在这个话题下关心上海,我谢谢你们一家门哦.
上海确实就是傻…MLGB 你税收了那么多,交上去多少?留给自己市里多少?还是你们这帮洗澡蟹就 NMB 想着孝敬想着镀个金啊,你 TM 给公务员涨工资不行么?凭什么要做长三角洼地?!!!!
最终结果通过这次疫情看到没?!!!
傻 X 了吧…..
-——————— 以下原回答 —————–
看下整个广东. 然后再想想整个广东四月份会如何.
当然了我不是针对深圳或广东,上海肯定也扑了.
完全支持财政收入清零政策 谁不支持谁就是想共存 就是没人性 必须批臭。
公务工资福利太多了
如果你有什么不满,请先观看知乎的高赞回答;
如果高赞回答满足不了你,那请打开电视,观看几期观察者网;
如果观察者网都满足不了你,请转台观看大型文艺表演,维维豆奶和灿荣政委的相声小品;
如果维维豆奶和灿荣政委的相声小品都满足不了你,那你的问题就有点严重了,得系统性的学习大型跨海游泳健将林毅夫博士的《新结构赚钱学》。
如果这都满足不了你,那么恭喜你,你中大奖啦!
你有幸在五十万,公知和恨国贼中选择身份,开始角色扮演。
对了,这是多选题呦~_~
5 月 11 日,深圳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份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1309.8 亿元,下降 12.6%。事实上,一季度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保持微增,但 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堪称 “腰斩”。
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疫情等超预期因素作用下,各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落地带来的减收,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深圳也难以独善其身。
甚至一向富庶的长三角多个重点城市,4 月份财政收入也都有 40% 左右的下滑。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长三角的杭州、苏州、宁波、南京 4 个重点城市,2022 年 4 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 37%,49.6%,36.1%,54.9%。
![](data:image/svg+xml;utf8,)
深圳多经济指标下滑
(1)公司注册数量同比下滑约 1/3。根据深圳市标准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2 年一季度全市新设企业 5.08 万家,同比下降 34.23%。
(2)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 2%,特区成立 42 年来最低。2022 年 4 月 27 号,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了 2022 年第 1 季度数据。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情况,第一季度深圳经济增长速度为 2%,创下了 42 年来的新低。这也是特区成立以来最低值。
(3)教师和 GWY 等已经两轮降薪。1 个多月之前,深圳的教师开始降薪,平均是在 5~10 万元左右。如今刚刚过去一段时间,第 2 轮就已经启动。据传。普遍降薪在 5 万元左右。
直接发钱补贴,鼓励创业带动经济
据小编了解,2022 年以来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深圳出台了超过 200 条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尤其是人社局发布的**《2022 年自主创业扶持办法》最值得关注。**因为深圳是创业之都,这里面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创业者,是他们一起努力,才构成了深圳的辉煌。
根据这份最新的补贴办法,**不论你是在深圳开公司,或小店,或开网店,只要是真实经营,都可以申请创业扶持补贴,**真正做到人人都有机会!
补贴对象:
1. 深圳市户籍人员(18-60 周岁);
2. 毕业五年内大学生(不看户籍);
3. 留学回国五年内学生(不看户籍);
4. 香港、澳门、台湾户籍人员(需港澳回乡证或台湾通行证)。
补贴金额:
(1)一次性发放的补贴:每人都可以领取到 1 万元初创补贴,最多能以 10 人进行补贴发放,也就是创业最多一次性可以直接到手 10 万初创补贴。
(2)按季度发放的补贴:深圳市的创业者只要是正常有缴社保的,补贴的金额为每月 840 元(2022 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样为每季度发放一次,可持续发放 3 年时间,累计最高金额约 30 万。
申请流程:
以上就是深圳创业扶持补贴的补贴金额和补贴形式的全部内容了。毕竟创业不少花钱,这些补贴属于政府白送的,加在一起最高能达到 45 万。
3000 亿市值的安防巨头,今天上午突然出现闪崩情形。
A 股市场近日持续稳步向好,今天上午指数有所震荡,不少重磅个股却跌宕起伏,安防巨头海康威视突然又闪崩,安防服务板块也大跌;中国神华、保利发展、比亚迪等煤炭、地产、汽车龙头爆发,相应板块也大涨。
上午主要指数震荡分化,上证指数涨 0.56%,深证成指微涨 0.11%,创业板指数微跌 0.09%,科创 50 指数跌 0.5%,两市成交额 4766 亿元,个股 2418 只下跌,2126 只上涨。
港股市场在连续震荡下挫之后,今天强势涨起来,科技板块更是涨幅猛烈。恒生指数大涨 2%,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近 4%。
北上资金上午净买入 7 亿元。
3000 亿巨头又崩了,公司此前回应遭美国制裁
约 3000 亿市值的安防巨头、大白马股海康威视,上午突然又崩了,早盘平开后,突然闪崩一路向下,上午大跌 7.9%,上午收报 31.46 元,上午成交额 49 亿元,市值 2968 亿元。海康威视大跌,也带跌安防服务板块,大华股份也跌超 2%。
5 月以来,海康威视股价突然开始闪崩暴跌,传闻公司遭美国制裁,公司也进行了回应。
海康威视 5 月 5 日晚间称,英国《金融时报》5 月 4 日报道内容并未得到美国政府确认,消息真实性有待考证。1、2018 年以来,海康威视持续在人权合规和其他全球合规方面做出努力,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公司连续 4 年披露 ESG 报告,对海康威视人权和其他合规工作做了详尽披露。相信海康威视不存在应当被惩罚的违规行为。2、2019 年 10 月 7 日,以 “协助侵犯人权” 为由,美国政府已经将海康威视列入实体清单。“一事不再罚”是全球通行的法律理念和基本原则,相信美国政府也会遵循这样的原则。3、制裁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出更多新的问题。如果中国政府也推进类似 SDN 制裁,相信任何一家全球化企业都无法承受。海康威视表示,我们仍然相信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最好的选择。
多只新冠概念牛股大跌
多只新冠概念牛股也突发大跌,与真实生物合作、近期新冠概念大牛股,300 多亿市值华润双鹤,上午突然大跌超 8%。
新冠检测概念的润达医疗、兰卫医学、合富中国等也纷纷大跌。
![](data:image/svg+xml;utf8,)
煤炭地产汽车爆发:神华、保利、比亚迪等龙头大涨
传统周期的煤炭股地产汽车股爆发,地产股汽车股掀起涨停潮。
![](data:image/svg+xml;utf8,)
特发服务、世联行、荣安地产、华发股份等地产股涨停。
中捷精工、索菱股份、圣龙股份等汽车类股票也大批涨停。
将近 6000 亿市值的煤炭巨头中国神华,狂拉涨超 6%。
地产汽车龙头保利发展、比亚迪也大涨超 4%。比亚迪市值 7000 多亿元。
港股大涨,科技股涨势如虹
港股恒生指数大涨 2%,恒生科技大涨 3.9%。互联网科技股涨势汹涌,华虹半导体涨近 9%,快手涨近 8%,百度、小米涨超 5%,美团涨超 4%,腾讯涨超 3%。
国务院: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5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予以倾斜;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设置好 “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指导企业规范发布招聘信息,推进公开招聘。
华为腾讯六大科技巨头,同时选择落户黑龙江
根据黑龙江日报报道,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实现 “换道超车”,黑龙江省数字经济招商引资火热进行中,华为、百度、京东、腾讯、中兴通讯、天津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6 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同时选择落户黑龙江,5 月 12 日至 13 日集中签约。
深圳 4 月份财政收入下滑约 44%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5 月 11 日,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下降 12.6%。事实上,一季度深圳市这一收入还保持微增,但 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国办发文促进平台经济带动更多就业
5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相关举措包括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予以倾斜等。同时提出,设置好 “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中国新闻网)
|点评|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1076 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但是近两年不光中小企业十分困难,大企业、大平台也纷纷传出裁员消息,相应的就业岗位也随之减少。连风头正盛的新兴制造业也传出停止校招的风声,例如,近日理想官方宣布因业务调整关闭部分岗位,而未入职的校招生直接面临解约。
如今,越来越多的业务和消费都经由互联网平台得以实现。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就能让更多中小企业活下去、活得好,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里,《通知》给出的一个信号就是,对平台的反垄断监管或将暂告一段落。
鲍威尔转正后罕见公开认错
5 月 13 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周四以 80 票赞成、19 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确认了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的提名,这也意味着这位美联储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 “临时主席”(2 月 5 日迄今),终于得以 “转正”。
相较本月早些时候议息会议上暂时排除 75 个基点加息的发言,鲍威尔隔夜却为此开了 “一扇窗”。鲍威尔还公开承认,美联储此前在对抗通胀方面行动有所迟缓,若更早采取行动可能会更好。(财联社)
|点评| 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在获得连任后,他对于未来美联储的加息计划有了不同的表述。虽然鲍威尔没有明确表示未来会一次加息 75 个基点,不过显然做好了以美国经济下滑为代价,坚决抑制通胀问题的打算,这让未来美联储加息 75 个基点的可能性大增。
在确认连任后,鲍威尔也对此前美联储政策作出了一些反思。从无限 QE 到连续加息,美联储的做法有些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的意味。现在美国的通胀问题仅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显然无法有效解决,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
央行:4 月份人民币贷款少增 8231 亿元
5 月 13 日,央行发布 4 月金融数据。2022 年 4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9102 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9468 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3616 亿元,同比少增 9224 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 760 亿元,同比多减 488 亿元。
4 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6454 亿元,同比少增 8231 亿元。住户贷款减少 2170 亿元,同比少增 7453 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 605 亿元,同比少增 4022 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 1044 亿元,同比少增 1861 亿元;经营贷款减少 521 亿元,同比少增 1569 亿元。(央行网站)
|点评| 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而美国加息则导致了部分投资转向美国市场,加大了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未来的收益率失去信心,甚至担心自己的收益率跑不过贷款利率,从而使投资策略转向保守。
不过,4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 249.9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5%。从 M2 的增速来看,市场整体的流动性仍在不断充裕。主要体现在基建投资的增加、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方面,而这些将帮助中国市场保留实力,同时在未来能有更好表现。
深圳财政 4 月收入下滑约 44%
5 月 13 日消息,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而今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下降 12.6%。事实上,一季度深圳市这一收入还保持微增。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不少地方与深圳类似,例如,前四个月,广西南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约 6%,江苏常州同口径下滑 4.5%,湖南株洲同比下降约 4.9%。(第一财经)
|点评| 相对其他城市,深圳在 1 月到 4 月的财政收入下滑确实更加明显,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深圳中小企业经过了一轮爆发式增长,达到了 200 万家左右,占企业总数的 99% 以上。所以在此轮增值税留抵退税过程中,深圳在税收方面的收入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深圳的中小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在 3 月、4 月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制造企业的工厂被迫关闭,工人被迫停工,并进一步导致全市的生产和销售数据下降,政府在税收减少的情况下还积极给相关企业减税,这是深圳在 4 月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重要原因。
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被立案调查
5 月 13 日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据悉,同方股份旗下知网北京和知网数字出版均已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垄断案件调查通知书》。知网官方发文回应称,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此前知网因为 “千万续订费过高、中科院停用知网” 一事登上热搜,而外界认为知网凭借自身在论文领域的学术地位存在垄断行为。(综合央广网)
|点评| 知网凭借着在学术信息服务市场的优势地位,随意加价,违背了自己作为公益性知识分享平台的初心,确实应该严查。期待未来能够创建一个有良性竞价机制的学术信息服务市场,让学术人享受到更优质实惠的服务。
相比垄断问题,知网的版权问题也值得关注。此前的维权案件中,知网代理人表示,即使按 200 元 / 千字赔偿论文作者,那么知网全部在库作品要赔 1200 亿元,但同方知网 2021 年归母净利润 1.94 亿元。在这个问题上,可能需要有创新的版权保护机制和版权交易模式。
21 城地铁半数盈利上涨深圳居首
5 月 13 日消息,上清所官网已有 21 城的地铁公司公布了 2021 年年度报告,按照最新数据,21 城的地铁公司中,16 城净利润数据较前一年有所上涨。净利润排名前五的地铁公司,分别来自深圳、武汉、南昌、成都和天津。其中,深圳地铁仍是全国盈利最高的,净利润约为 28.9 亿元,但这一数据较往年大幅缩水。
21 城中,只有深圳、成都、天津、宁波 4 城营业成本(不含税金等)下降,其余 17 城营业成本都较前一年有所增加。其中,常州地铁营业成本增幅高达近 400%,兰州增幅超 270%,青岛增幅为 164%,南昌为 104.5%。(新浪财经)
|点评| 我国地铁公司的盈利来源长期难以摆脱政府补贴,地铁运营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少。这是因为地铁有公共交通属性,票价不宜制定得过高。此外,地铁前期投入巨大,各地为了加快建设形成网络,普遍采取了银行贷款的形式,因此成本居高不下。
所以,很多城市在地铁运营上采取的是 TOD 开发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方式,在地铁站附近修建商圈,以提高收入。这种模式最早是以港铁为典范,很多地方都跟港铁有合作关系。而全国盈利最高的深圳地铁,就是在 TOD 项目上运营非常成熟的地方。
一季度头部公募规模优势继续扩大
5 月 13 日消息,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了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募规模排名。前十强中有六家来自深广地区,京沪各占两家。最新数据显示了头部基金内部阵营的强弱分化,排名第一的易方达基金非货币公募月均规模领先第二名的规模差,从去年一季度末的 3511.33 亿,扩大到今年一季度末的 4734.84 亿。
在传统业务上难言超越头部的其他中小公募基金,纷纷发力自己的私募业务,这或许是对头部公募基金的 “非对称竞争”,且一些中小公募已因此在营收、净利润、生存质量上取得效果。(券商中国)
|点评|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赚钱效应较弱,各大公募基金净值普遍下滑,但头部公募月均规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一季度新基金的发行情况较为惨淡,不过在市场的持续回调下,基金的赎回潮并没有发生,基民们多是选择将手中的基金份额换到头部基金公司中去,试图以此来规避风险。
头部基金的品牌效应愈发凸显,基民们对于基金的选择已经不仅局限于收益率,开始从知名度、基金经理声誉上进行选择。中小公募则在少数特定投资者选择的私募基金业务上另辟蹊径,推出客制化私募基金产品以吸引客户。
周五两市红盘震荡沪指涨近 1%
5 月 13 日,三大指数高开后早盘走势分化,沪指红盘震荡盘中一度涨超 1%,深成指、创指低位盘整,汽车整车强势领涨,大金融板块盘中崛起。午后两市震荡走高,创指盘中翻红,房地产板块走强,北向资金大幅流入。总体而言,板块快速轮动,资金分歧较大,个股涨多跌少,赚钱效应一般。
截至收盘,沪指涨 0.96%,报 3084.28 点,成交额达 3409 亿元;深成指涨 0.59%,报 11159.79 点,成交额达 4162 亿元;创指涨 0.29%,报 2358.16 点,成交额达 1338 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周五两市维持强势震荡,权重个股有所表现,市场对于后续政策利好有所期待。权重股的走强抑制了个股的涨幅,前期活跃题材股开始出现回落。在银保监会对人民币汇率做出点评,将继续打击汇率市场投机分子的表态后,人民币有望恢复至双边波动,汇市对股市的影响将进一步减弱。
本周主线行情沿着超跌反弹进行,市场情绪快速回暖。短期内即使指数再有涨幅,个股方面也有筹码转换的需求。当下市场,较为考验投资者对于仓位和资金的分配方式,同时在个股分化的行情下,切忌 “这山望着那山高”,对于题材股的炒作,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
近期部分省市开始公布 4 月份财政收支形势。在疫情等超预期因素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落地带来的减收,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
5 月 11 日,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下降 12.6%。事实上,一季度深圳市这一收入还保持微增,但 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今年 1.5 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在 4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由于疫情冲击下企业困难加剧,财税部门加快退税进度。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 月份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高达 8015 亿元。这反映到地方财政收入上,即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收入大幅减少。但此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涵养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受退税减税缓税新政影响,不少地方与深圳类似,前四个月尤其是 4 月份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降。这在不少率先公开披露 4 月财政收支的市县数据中得以印证。例如,前四个月,广西南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约 6%,江苏常州同口径下滑 4.5%,湖南株洲同比下降约 4.9%。
此外,由于 4 月份疫情扩散,不少居民隔离在家,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这也会对当地财政收入造成冲击。
目前公开前四个月财政收支情况的省份比较少。从一季度各地公布的财政收支数据来看,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有较大差异,其中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高位运行影响,内蒙古、山西等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保持较快上涨。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对比一季度各省份财政收支差额发现,一季度财政盈余省份除了上海、福建等经济强省之外,陕西、内蒙古等资源型省份也开始上榜。一季度上海和福建依然是财政盈余,盈余规模为 400 多亿元。而资源型省份由于收入大幅上升,也进入财政盈余省份行列,如陕西一季度财政盈余 802 亿元,内蒙古盈余 16 亿元。
不过,随着 4 月份地方财政收入明显下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明显加大。比如,近期海南省财政厅召开全省财政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局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海南省财政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与挑战,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缓慢,完成全年任务目标面临较大压力。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支持退税减税等政策落地,目前中央财政通过加快筹集资金,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的 8000 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已经在 4 月份全部下达至地方。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近日公开表示,财政部督促指导各省级财政部门对退税规模较大、财政相对困难的县区制定针对性财力保障方案,特别是退税额度超过自身财力水平的重点县区,要予以密切关注,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这些县区在做好退税资金保障的同时,实现财政平稳运行,“三保” 保障不出问题。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下滑现状下,通过加快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资,来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以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稳增长效应。
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今年 14 月新增地方债 16813 亿元,超过 20192021 年同期,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43700 亿元的 38.7%。其中,广东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最大,达到 1727 亿元;其次是山东,发行 1263 亿元;河南、浙江、四川 3 个省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在 1000 亿 1200 亿元。
随着财政部要求地方在 6 月底前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市场预计 5 月和 6 月将迎来发债小高潮。
好好好,打倒消费主义,打倒资本主义,这是在为康米世界提纯,懂?
20 年因为疫情,欧美日基本 GDP 增速都是 - 4 左右,中国因为疫情控制的好经济一枝独秀。
躺平的欧美曾经为了抗疫都愿意付出整整一年经济负增长的代价。
奥密克戎不过小规模爆发几天而且现在基本被控制住了,还是因为税收优惠才财政收入下降一个月就忍不住了要变什么政策?
我觉得不会。动态清零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坐等 SH 第二季度数据,听他们说说,什么叫稳重向好,潜力巨大。
总之,我们就偷着乐吧。
坚决支持动态清零方针一百年不动摇!!!
第二季度上海估计也要腰斩,稳中向好
偷着乐吧
没事,8 月就是 88%,不急,好日子就在后面。
别看下降了深圳一定是模范生啊,都 5 月中旬了怎么上海 4 月的数据还不出来呢……
照我们报喜不报忧的惯例,上海 / 长三角估计是看不到了。
最近的数据汇报是把过去 10 年一起算的!很快就要和百年前的做比较了吧,期待啊!
好死,开香槟!
进入地狱模式经济紧缩期了,
展示一下什么叫紧缩循环:
公司营收下降 —> 利润下降 —> 员工收入下降 —> 普通人消费下降 —> 公司营收下降
公司利润下降 —> 正负税收下降 —> 正负投入下降 —> 公司利润下降
这种循环没有解决办法,无他唯有发钱通胀
深圳房价暴跌的时代开始了。
深圳 4 月份财政收入下滑约 44%!
一看这标题,部分网友们都沸腾了呀,直接不看正文就 “开战”,各种阴阳怪气,一会儿抨击防疫措施害 ta 赚不了钱,一会儿讽刺国家统计局……
讲真的,大可不必!大家都有表达自我观点的权利,但胡搅蛮缠多少有点吃饱了没事干。
5 月 11 日,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下降 12.6%。事实上,一季度深圳市这一收入还保持微增,但 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
的确数据有点吓人,如此下降幅度发生在抗议优等生——深圳身上,那上海呢?4 月数据是不是更加难看?
这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可是我们全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不好过了。今年经济不好,不用数据,大家都能感受到。
国家也将稳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还要我怎样,要怎样,难道要像美国一样大放水,通货膨胀,然后不断加息缩表…… 不断的恶心循环吗?
可以合理质疑,发表自我观点,但请不要阴阳怪气的,真的看不过去了。
对于深圳 4 月份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深圳市财政局也解释了,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而且深圳由于 4 月份疫情扩散,不少居民隔离在家,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这也会对当地财政收入造成冲击。
这个解释还是挺可信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4 月初的时候,2022 年深圳退税减税规模将创历史新高,惠及中小微企业 132 万户次。
此外,还进一步出台了三孩生育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家庭养育负担。疫情期间还对部分企业或者租户减租减税、发放补贴。
可别跟我说为什么陕西、内蒙古等城市为什么能靠前,经济结构都不一样怎么对比,前者是能源型城市,这几个月俄乌打得那么火热,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的,这些城市收入想下降也难吧,而像深圳、上海这类型的城市一般以第三产业为主,疫情对这类型的影响最大。
继续稳住经济大局,重视老百姓的感受吧,或许有很多不足,但正在 努力。
熬呗。疫情之下,全球需求都下降了。
常态化核酸以后就会反弹了,现在只是短痛。
常态化核酸会拉动投资和消费(基建投资,增加 1 百万高收入群体消费),另外会减少封城,好日子就要到了,别总把未来看的那么灰暗,曙光已经出现。
这有什么担心的,该担心的不是死了一百万经济负增长通胀 8.3 吗
按照一部分的说法是 深圳封锁七天 经济大幅拉胯 看看 我说对了吧 早就应该共存的
财政下滑必然的,疫情影响的是全世界经济,中国也不例外,可以想象的事实是,其实深圳的财政应该是非常不错的,一些小县城才是重灾区,可以说甚至很多县城在疫情前就成了财政问题大户,这些县城基本没有像样的财政收入,没有大企业税收,但是工资,基建,甚至腐败该怎么来怎么来,原来有土地财政撑着就撑着,土地财政一结束,由奢入检难,真的都得喝风。有些地方早已把能质押的都质押贷款了,甚至民间募资发工资。
“领导,求你个事儿啊,我就是想求求你,别再硬搞清零了,行么?”
“清了三年的零,有人房子清没了,公司也垮了。”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契机,可你们非要坚持清零。这病毒能不能长期清零,我们这些身处上海的人还不知道么?”
谁家能没有个做生意的亲戚,您就能保证您亲戚们都是公务员吗?你们把城封了,小企业只能等死。
**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啊,你也治不过来。
领导,算了吧。
影响不大,我喜欢深圳人的务实和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这下抗疫优等生答大题了
听我说谢谢您,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更期待我大上海的数据,一切稳中向好
资本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小事,抗疫事业如火如荼在神州大陆开展呢,别的都不叫事
不担心深圳。
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如果深圳都这样了,那些本就入不敷出的省市怎么办?
公务员和事业编的薪资支出太多了吧,发太爽了。
中小企业倒了一大片,后面只会更惨…
2022 年热播剧《开端》,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先别震惊,上海才是重头戏
工作领域是商业的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是三四线小城市,进驻的各个商业公司的销售额所谓的明面上的增长各个企业心中都有数,销售额每年递增 30% 的情况已经很多年了,其实在好几年前都已经见顶,各个公司和商场为了账面好看让员工自己先交钱,把这个月的销售额提上去,先把数据做出来显得好看,下个月再想下个月的办法,基本上一年的销售额最少已经透支了次年的三分之一,就这么苦苦支撑所谓的销售数据。
我经常想这样自欺欺人的做法总有撑不住的一天,到时候如何收尾,好家伙,真出了个给兜底的疫情,什么屎盆子都能甩到疫情身上,所谓的居民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应该问问这几年的销售数据造假严重,是面上光鲜内里糊,一招扎破大家怕死的太难看都推给疫情嘛。
中国人做事啊,讲讲良心和实事求是吧,这几年飘的厉害,让大家掉下来接接地气,接触一下真实其实挺好的。
三四线自己的行业这样,一二线不清楚,估计污垢只多不少,所以勒紧裤腰带过过日子才知道美好生活得来不易,美丽的泡泡容易破碎,脚踏实地才是真的。
这不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这说明连 sz 财政这种情况下都不太可能长期坚持下去。还指望 qg 的财政长期撑下去?
要知道很多地方的财政本来就是靠这些地区转移支付的
所以楼市还是稳。隔离在家,工资减半,有些甚至失业,房贷银行一天三个,乐此不疲。现在还用上机器人了,电话轰炸。
企业也是,租金不减,结款缓慢,项目无期。每个人都在默默的承受着,共进退吧。
恨国躺平乌克兰党又开始蹦跶了
你们不喜欢中国为啥还赖在这不走啊?
不知道为啥,高赞的答案居然不是深圳发的,难道是你更懂深圳?
收入下滑 44%感觉都有点少了,单单中小企业税收延迟,去年年底到现在的纳税都延迟纳税了。据说一直延迟到 8 月份,这项都多少钱了,居然才下滑 44%
把房价涨到三十万一平,财政收入还不是稳步增 Q!
没想到,这大一个国家,真的要被蚊子咬死了
别着急啊!好日子还在后面耐心等着吧
希望再来次去库存,国家财政千万不能崩溃啊,要保证社会稳定,否则政府破产了可怎么办??
孟买呢?
本来就不该集中这么多资源到一个城市。
一旦碰上天灾人祸,几座奶牛城市倒下,影响的是全国。
资源分散,真该动真格了。地方利益阻挡,就该革掉地方利益。我觉得这会是未来的 politic 方向。
退税和免税造成的。
1. 深圳作为全国的龙头都成这了,其他城市恐怕也不乐观。
2. 深圳这一次表现已经很好了,全靠我伲衬托嘛。
3. 深圳底子厚封城时间短,可以恢复。
4. 越南出口超过了深圳。
5. 深圳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冗员太多,为历朝历代之最…
再苦一苦百姓了…
希望各省市向咖啡市索赔。我们深圳还要向香港索赔 e
每年年底少挖点路,应该没事。
键政人赢麻了
脑子进了 s 才会觉得躺平抗疫比现在强
上海不背锅,可以怪香港……
希望公务员工资降一降
作为建制派,我非常支持反建制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有效的监督更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经济问题,要从短期中期长期看。短期是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正如美国通胀一样,受俄乌冲突引起的通胀是短期的,美国的通胀大概率会回落。同理,短期来看,就是疫情封控导致的危害就是这样。
中期,则是疫情导致的形势的不确定与信心不足。二者共同影响导致需求端快速下滑。信心的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到两个季度。中期的影响就要看每个人对疫情的理解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肯定有错有对,最终市场会给出答案。
长期,则是在中美对抗背景下,申囯的 “国运” 问题。这个太大太远,就不说了。
以后只要封城每人每天 10 次核酸 gdp 起飞
我听某些人说过一个月封几个区,24 小时核酸是对经济有好处。
那时候我还疑惑了,是我经济学学坏了?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经济到底好不好,看看股市就知道了。看新闻联播没用,那里永远稳中向好。
关注我,每天都在,有问必答,无聊或金融无关的除外。
一直这么下去 公务员的工资要减半了
昨天刚看到财政供养人员太多,工资太高,婚嫁都看不上栅栏外的。今天就讲财政收入暴跌,我活在一个精分的世界吗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第一财经)}
他喵的这么多年就今年深圳税务局的留抵退税政策最操蛋,税务局来电通知明确拒绝,电子税务平台没有申请就强制退税了。
就为了税务局自己的 KPI,强制让我们小微企业退税。
让我们小微企业雪上加点霜,因为没有抵扣额,多交点税费。
我们小微企业没有那么多的贷款要还,没有那么多的税可以退。留抵退税对我们是损失,不是收益。大企业才需要。
深圳税务局办事一直对小微企业很友好,就今年这次留抵退税一点都没想过小微企业的需求。
如果真需要那点钱我们早申请了。
你短信都通知五次以上了,我们眼睛不瞎。
唱衰的 1450 真是醉了? 都谁指使的啊?
明明还有 56% 的下跌空间! 加油!
一点也不担心深圳。只要疫情结束,很快就可以恢复繁荣。
反而担心的是那些 4-5 线城市,疫情直接让这些城市过去的经济繁荣泡沫捅破裂了,对底层的金融活动冲击太大,而且是系统性的破坏。
深圳就像年轻人,哪怕磕碰了,年轻人很快就可以恢复。
这些 4-5 线城市就像 60-70 岁的中老年人,虽然只是简单磕碰了一下,但是身体却需要很长时间恢复。
希望这里赶紧毁灭崩溃
什么时候能恢复,值得关注!
这算什么,上海一发布大家才叫震惊。
这数据要是真实,不知道上海和北京会是多少。。。
上海估计更难看,而且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啊
有些地方今年怕不是等不到年底就要开始纳捐了,司机朋友们注意点
乌克兰政府还靠做国际乞丐度日了,战争所至,满目疮痍,这是必然。
尽快结束(病毒)战争,经济就是胜利了!
然后今天又发了 4e 消费劵和 5000 万外卖红包
《奔溃边缘》
这说明深圳确实在中小企业减负方面做了实事,携手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共克时艰。
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除了我们国家之外,都在疫情面前黔驴技穷,只能躺平,自欺欺人宣布疫情结束,掩耳盗铃。
越南制造业复苏,号称全年订单早早排满。疫情是否真能结束,还是要拭目以待,看海外国家的病毒共存是否可持续。我们国家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动态清零的国策,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来再遇到不可知疫情(生物武器恐怖袭击),一定会应对得更加从容。
应该跟疫情也有一定关系,国内动态清零,国外老美搞事,说是要东南亚取代中国供应链,虽然不可能完全取代,但是应该还是有一点点的影响。
4-5 月上海的财政收入说不定还是负数。
想必其他城市更不好过吧。要是没钱发养老金和做核酸,那可怎么办呢?
技术性调整
好日子,还在后面。
嘻嘻嘻。
额,轮得到我们操心,反正都是人肉干电池,用完了还嫌污染环境,要加负回收呢,它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只是极少部分富起来,与你等何干,你甚至会被别人光明正大的说不如一条狗,你甚至会被恶意 XX,反而那啥了会想起继续工农大哥们先贡献贡献。
![](data:image/svg+xml;utf8,)
深圳不需要被任何人担心,
可以说这是全球范围内经济最活跃,创新最活跃,人口最年轻,发展最健康的地方了。
当然除了地太小,房价不友好意外。
大家还是担心担心那些房价过万的非核心城市吧。你们政府很快就没钱了。
我公司去年之前每月发工资准时的很,现在拖工资着实严重,都是脱一个月打底
![](data:image/svg+xml;utf8,)
近期部分省市开始公布 4 月份财政收支形势。在疫情等超预期因素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落地带来的减收,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
深圳 4 月份财政收入下滑 44%
5 月 11 日,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下降 12.6%。事实上,一季度深圳市这一收入还保持微增,但 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今年 1.5 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在 4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由于疫情冲击下企业困难加剧,财税部门加快退税进度。**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 月份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高达 8015 亿元。**这反映到地方财政收入上,即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收入大幅减少。但此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涵养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受退税减税缓税新政影响,不少地方与深圳类似,前四个月尤其是 4 月份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降。这在不少率先公开披露 4 月财政收支的市县数据中得以印证。例如,前四个月,广西南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约 6%,江苏常州同口径下滑 4.5%,湖南株洲同比下降约 4.9%。
此外,由于 4 月份疫情扩散,不少居民隔离在家,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这也会对当地财政收入造成冲击。
目前公开前四个月财政收支情况的省份比较少。从一季度各地公布的财政收支数据来看,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有较大差异,其中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高位运行影响,内蒙古、山西等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保持较快上涨。
![](data:image/svg+xml;utf8,)
对比一季度各省份财政收支差额发现,一季度财政盈余省份除了上海、福建等经济强省之外,陕西、内蒙古等资源型省份也开始上榜。一季度上海和福建依然是财政盈余,盈余规模为 400 多亿元。而资源型省份由于收入大幅上升,也进入财政盈余省份行列,如陕西一季度财政盈余 802 亿元,内蒙古盈余 16 亿元。
不过,随着 4 月份地方财政收入明显下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明显加大。比如,近期海南省财政厅召开全省财政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局势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海南省财政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与挑战,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缓慢,完成全年任务目标面临较大压力。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支持退税减税等政策落地,目前中央财政通过加快筹集资金,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的 8000 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已经在 4 月份全部下达至地方。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近日公开表示,财政部督促指导各省级财政部门对退税规模较大、财政相对困难的县区制定针对性财力保障方案,特别是退税额度超过自身财力水平的重点县区,要予以密切关注,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这些县区在做好退税资金保障的同时,实现财政平稳运行,“三保” 保障不出问题。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在税收收入下滑现状下,通过加快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资,来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以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稳增长效应。
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今年 1〜4 月新增地方债 16813 亿元,超过 2019〜2021 年同期,占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43700 亿元的 38.7%。其中,广东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最大,达到 1727 亿元;其次是山东,发行 1263 亿元;河南、浙江、四川 3 个省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在 1000 亿〜1200 亿元。
随着财政部要求地方在 6 月底前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市场预计 5 月和 6 月将迎来发债小高潮。
清零派就别吹深圳模式了。。。呵呵
深圳都这样了,别的城市会更惨的,第二季度的数据无论怎么粉饰都不能遮掩真的经济下滑
今年就是经济形势不好,全球都金融危机
清零经济受影响,不清零也完蛋
先苟住吧,静观其变
活下来最重要
主要是未来的预期很差,有这种现实疫情,试问谁敢大力投资实体,居民有多少敢大力消费,中高端汽车四月全国销量也是暴跌四五成。
防疫核酸利益群体会不停捍卫坚持就是胜利,应该公布他们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赚了大钱就算了,该让他们闭嘴污染大家的智商,社会的蛀虫,人类没发明核酸之前,几千年不知道对抗了多少种病毒。
目前全国很多省会城市有很多空余店铺,传说中的转让费已经消失都是房东直租,
旁边的战争可是切实告诉我们,没有钱的后果
” 财政收入下滑约 44%“ 谁指使你发表这么不专业的数据。 应该改为 深圳财政收入第一季度保持增长。4 月份轻微负增长约 44%。实为因退税缓税方面原因出现的合理波动,稳中向好。
讲真的,现在实体经济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是消费不振?是员工不足?是订单不够?都不是,是地租过高!!!
对,你没看错,就是地租过高!我尝试分析。制造业的地租是厂房,水电暖气,贷款利息。物流的地租是车辆贷款利息,过路费。商业的地租最明显,地租成本甚至可以超过收入的 1/3 的。
继续,地租分为私人地租和公家地租。以各个地方的地租减免为例,公家地租好减免,但私人地租就只能靠呼吁了,效果如何,大家肉眼可见。
所以,目前实体经济向虚拟金融转换的节点就两个,一,地租。二,利息。只要截断了这两个节点,实体经济就有了信心。那么如何做呢?
大家是不是都忘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这样一个政策,叫做 “减租减息”?也许有人说,这涉及到几千万人的生活,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我想说,90 年代大下岗的时候,那几千万人不是人吗?改开前的几亿农民不是人吗?怎么让他们付出的时候就那么容易?轮到有产者了,就不容易了?
如果这个不容易,还有一个更容易的法子,毛主席当年做过,叫,重上井冈山。
说明稳中向好。
搞转移支付的省会怕是要麻烦了
还是得炒房,不炒房经济就不行(手动狗头)
上个月增值税留抵退税,我所在的城市都快退成了负数。
而且,中央专项资金又不列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所以,结果就是: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大幅下降,但实际当地收入并未受什么影响。
加了个外卖小哥的群。哪怕是红色暴雨这种恶劣天气外卖都没什么单。
还有如果住向西村附近的人应该都知道,以前的站街女基本上都是大妈 + 老鸡
从 4 月封城结束后每隔一两个星期都会有新人下海。
责任全在美方
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大家不要慌
我倒不担心深圳,毕竟疫情期间的表现有目共睹。
现在我们把话筒交给上海,看看这位编友怎么说。
不担心深圳,倒是担心其他小县城和徒有其表的大城市。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城市抢着给房地产松绑。不松绑恐怕 gwy 基本工资都发不出了。
四月中旬晚上八点左右,税局专管员打电话要求夜里十二点之前将企业前期留底进项税办理退税手续,我们部门加班到十一点左右申报完成,四月份收到留底退税两百多万,留底退税群中有企业留底税额达到两千多万。可想而知本次退税政策力度。财政收入下滑只是四月当月而已,大家可以关注五月财政收入对比,不必过度解读,只是执行政策常规操作而已。
下滑的不够
只能说: 统计人员已经尽全力了
啥?钱重要还是命重要?谁家里没老人小孩?
稳中向好,风险可控!
当初就该多画几个,才两个哪够用啊。
就这我还半年没领失业救济金呢
没用,我不知道负责经济的官员在想什么?
增值税是用来干嘛的?
是向有钱人收取更多的税,这有助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再分配不要了?
企业缺的是这么点钱吗?
企业的问题是没人购买他们的产品。
中国的问题是老百姓手里没钱,钱都在富豪和贪腐官员手上。钱已经缺少流动性了,富豪和贪腐官员的钱已经变成一潭死水!
水往低处流,钱往高处走。是大自然的力量将低处的水重回高处,形成水资源大大循环。政府的作用就是将高处的钱收税再分配给低处,形成钱的大循环。如果这都做不到,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府,经济民生也将崩溃。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是财富再分配的历史!做不到的朝代都将被淘汰!
全国都在等着看上海 如果连上海都没钱了财政赤字了 那中国没有哪个城市会有盈余了
wow 所以灾年也要扩大收入吸血是吧,杨广 yyds 对吧?有些人不是 1450 就真是 chun 。。
啥也别说了,学区房来吧
半封控三周、全封控一周的 3 月财政收入没下降,
被对岸闹得鸡飞狗跳的一季度财政收入还增了
恢复正常、开足马力的 4 月财政收入下降,
显然是因为减税退税之类的疫后补贴政策啊……
如果是经济下滑导致的,那二季度 GDP 也会有相应的反应的,
实际上二季度应该有个比较大的环比甚至同比增幅
7 月份时候可以回来看
中华圣经 (紫微圣人救世经)
上末后时年,万祖下界,千佛临凡,
普天星斗,阿汉群真,满天菩萨,
难脱此劫,乃是未来佛,下方传道,
天上天下诸佛诸祖,不遇金线之路,
难脱此劫,削了果位,
末后勒封八十一劫。
海日程序化选股 中华圣经 www.52shici.com 诗词吾爱网
跟普通人没关系 直接看深圳服务员工厂普通人工资就知道了
真还算好的,我们这 16 个乡镇,12 个退成财政赤字,虽然中央负担超过九成,但是这俩月数字不好看。实际上,地方还是赚了,毕竟退的钱总归还是要交还回来的……
不至于吧,我看 SZ 买水军和删评洗地的钱还挺多的啊。
其他省份也差不多吧,入不敷出,物价要飞涨了
凛冬将至。
意料之中。
保就业,保市场主体。财政过紧日子。
而且房住不炒深圳还是毫不动摇。
还是要稳经济 控制好疫情
深圳是全国最好的城市,也是经济引擎,如果深圳经济没办法恢复正常,那真是凛冬将至!
别乱花钱,也别借贷,如果国内疫情无法结束,那么今年将是未来五年最好的一年!
对比下,上海 4 月份财政收入。
**因为没看到上海发布,只找到了【黄浦区 2022 年 1-4 月份区级财政收支情况】,分析一下,简单说明结果【**上海黄浦区 3 月份虽然没有上班,4 月份虽然在隔离,但是政府财政收入不错,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依旧增长了。】
一、区级财政收入情况
1 ~ 4 月份,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98.40 亿元,比去年同期减收 2.56 亿元,减幅达 2.5 % 。从主要收入项目来看,增值税增长 2.2 % ,企业所得税增长 13.8 % ,个人所得税增长 18.8 % ,契税增长 51.7 % 。
对比下。也就是说仅 4 月份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28 亿元。(前三个月平均每个月是 23 亿元)
上个月发布【1~3 月份】全区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70.6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 7.39 亿元,增幅达 11.7%。
上海 3 月份虽然没有上班,4 月份虽然在隔离,但是政府财政收入不错,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依旧增长了。
上海割完企业,割个人。是刀刀致命!
切忌身在大中不知大
要坚持国家动态清 0 政策不动摇
反正现在这个形式下大家好好工作攒好钱就是了,活下去
原本能实现财政盈余的城市就屈指可数,然后宏观上全国财政收支一直都是负数,现在只是越来越负了而已,新冠的政府支出不知道还能支撑几个三年,你们口袋里的钱又能支撑几个月的封城高价菜呢?每年的暴雨加上近几年的新冠带来的粮食危机还不懂吗?现在连隔壁朝鲜都被病毒侵蚀了,你们的还会远吗,只是风水轮流转
深圳才封了一个星期就这样,上海能剩下多少?
5 月 13 日,据第一财经报道,5 月 11 日,深圳市财政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 1309.8 亿元,下降 12.6%。
事实上,一季度深圳市这一收入还保持微增,但 4 月份收入下滑约 44%。
对于前 4 个月财政收入下滑,深圳市财政局解释称,主要原因是中央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导致的政策性减收。
近期部分省市开始公布 4 月份财政收支形势。在疫情等超预期因素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大规模退税减税政策落地带来的减收,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
同时,今年 1.5 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在 4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由于疫情冲击下企业困难加剧,财税部门加快退税进度。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 月份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高达 8015 亿元。
这反映到地方财政收入上,即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收入大幅减少。但此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涵养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受退税减税缓税新政影响,不少地方与深圳类似,前四个月尤其是 4 月份财政收入出现明显下降。这在不少率先公开披露 4 月财政收支的市县数据中得以印证。
例如,前四个月,广西南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约 6%,江苏常州同口径下滑 4.5%,湖南株洲同比下降约 4.9%。
此外,由于 4 月份疫情扩散,不少居民隔离在家,部分企业停工停产,这也会对当地财政收入造成冲击。
目前公开前四个月财政收支情况的省份比较少。从一季度各地公布的财政收支数据来看,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有较大差异,其中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高位运行影响,内蒙古、山西等资源型省份财政收入保持较快上涨。
这么一公布,其他城市数据该怎么编
哇,上海公布了么,下降 100%
四月社融腰斩,m2 还创新高,钱只有一个流向,大 A
哈哈哈,这波一个都跑不掉,全都去寄
深圳的影响不会很大,中西部那些嗷嗷待哺等着转移支付的城市,影响估计很大
全国经济形势是真不行,我拿北京举个例子吧,因为疫情从五一开始不能堂食,那天我路过海底捞门口都开始卖起了水果,这波疫情不知道又要多少商家关门。现在这个情况只能等国家刺激经济了,要不然全国数据都不会好看
稳中向好,不需关注,坚持清零,中国必胜!
′我期待看看爱丁堡 4 月,5 月的财政收入数据
深圳下降 44%,不知道上海下降多少
不行啊!上海 4.5 月份是完了,估计整个 2 季度都不行了,2022 年度都够呛!今年的财政转移支付就靠你了,中,西部地区还要吃饭呢,深圳你可不能这么拉跨下去的。广州还要支援广东省不发达地区。北上广深,深圳你可不能关键的时候掉链子。
清零没问题,可问题是底层没钱承受不住,所以发钱是唯一的办法。更好的办法是搞 gczy,老爷们肯定不答应。那没办法了,等着吧,快了
加油⛽继续加速
最近一揽子纾困政策,类似于
全民发放 1000 元兰博基尼代金劵,是的,你没看错,只要敢买就敢送
相当于 14 亿✖️500=7000 亿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赢麻了,欧耶
看人口出生率,人们会用…… 投票的
跟我啥关系啊
存人失地, 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 人地皆失。
上海不懂,深圳懂~
公务员的高工资还能维持多久。
这个没得喷,税收少了有什么好喷。请广大魔怔理性魔怔
损失面子,保住里子。
远远不够,还需加大力度!!!
正常
稳中向好
意料之中。
几个经济强市都是大幅下滑。
这么看爱丁堡至少下降 60% 以上了
wocao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 日报道,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2021 年,世界排名前 500 的富豪财富共增加了 1 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37 万亿元),总资产超过 8.4 万亿美元。
世界首富、特斯拉 CEO 埃隆 · 马斯克财富增长了近 1180 亿美元,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集团董事长伯纳德 · 阿尔诺财富增长 627 亿美元,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 · 佩奇和谢尔盖 · 布林的财富分别增长 470 亿美元和 450 亿美元,脸书 CEO 马克 · 扎克伯格的财富增长 250 亿美元。
根据美国人税收公平组织和不平等政策研究所的分析,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美国亿万富翁的集体财富飙升了 70%,总资产超过 5 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根据联合国估计,2021 年全球有 1.5 亿人陷入贫困,高级管理层和普通工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财富差距。
我痛恨资本,你处处恨国。
我不否认国家和资本可以变成国家资本。
你可是实打实喊着资本为亲爸爸来恨国。
问题出在哪还看不出来吗?
2021 年世界排名前五百富豪共增加了一万亿美元财富,却有 1.5 亿人陷入贫困
稳中向好呗,有问题就是退税了,深圳赢麻了
我一毛不拔的海哥还没看到给他下面的企业免税退税之类的优惠政策吧,坐等海哥交卷
财政收入和退税有毛关系,类似于企业把欠的钱还给其他企业,这个是收入下降还是支出增加
你不买我不买,显卡奸商上天台
关注什么啊还,偷着乐吧
21 年 jyd 进入楼市,深圳房价上涨被约谈…… 今年全国到处都在放开,广州南沙去化周期 26 个月了,还有一堆楼盘排队等开盘,整个 5 月到现在都不敢放开。
留抵退税,缓税,各种减免税,一套组合拳下来下降 44% 不是很正常?
真是笑死了,一堆知乎经济学家在那一通瞎 jb 分析,减税降费而已,哪来的那么多戏?我这县里某乡镇 4 月财政收入还是负的呢,不过就是退税退多了
不要误解,深圳 4 月财政收入下滑是主动的,本地疫情等于没有,企业运行基本没受干扰 深圳财政收入很多,经常给企业让利,如各种高新认证直接给钱,创新项目直接给钱。现在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就减税,是政策性减收。如单位有人被隔离,就可以找政府要几千的补助。所以,清零做得好,企业是正常运行的,并不是说企业不行了交税少了。这也是全国政策,尽量保企业不倒,中小企业对就业很关键。
管中窥见一豹,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减税降费,这是好事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深圳,将会是第一个房地产硬着陆的城市,让我们见证一下历史
人在深圳。
关键词:中小微
技能:丢兵保车
装备:老拉新
天赋:到位服务
天命:关二爷镇场子
预计修炼到元婴初期还需要一点努力,至少宗门给的大力回魂丹已经到账,以前只有内门弟子才有资格获取,现在是一视同仁了,算了,先不想元婴的事了,御剑飞行都还没练成。
1、留抵退税是退还前 6 个月交的未抵扣税款,为什入帐的时候在 1 个月集中扣减?
2、留抵退税政策都实行两年了,今年是扩大了行业和范围,但是主要是将小微企业纳入。
3、留低退税是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平均 82%,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出得多些,深圳最多也就是 30% 吧。广东今年预计退税总额是 1700 亿,深圳算四分之一,再乘个 30%,也就是 128 亿,而且是全年的。
4、留抵退税重点针对二产,深圳二产占比多少?
5、中小微缓税也是早就实行了的,2021 年底有报道,一个月缓了 13 亿。
问题不大
上海下滑的会更严重。
本人月休四天 九小时 有无富哥 V 我点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和病毒共存了,财政收入可能就永久性下滑 20% 了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分享,在疫情之下,一个河狸家的美容师,从月薪2万的手艺人,到现在月薪仅有5000元,只能省钱挨日子。作为一个5星级美容师,她的收费从曾经的500-800元一次,变成一次不到300元。 而在网络上,最近传出了杨丽萍含泪解散演 …
知乎用户 聚宝盆 发表 上海不知道,现在网络待遇和今年 1 月西安差不多吧。 当时有很多类似问题,比如疫情后会不会离开西安,疫情后我离开了西安,疫情之后你还会留在西安吗?回答大部分都是离开。 事实呢?四月了,我作为一个西安房东,一直关注很多 …
知乎用户 GOPE 发表 上海:全国人民看好了,阿拉只示范一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已经为拉动国内消费尽最大的力了 每个月工资发下来,还完房贷,还剩一千多 我是一分不存呀,全部为拉动消费而消费了 我只能出一千多的力了 总不能让我再借 …
知乎用户 孔雀 发表 知乎用户 雷神索尔的斧子 发表 能润的差不多 都能润了吧? 武汉真的是全国上下同心协力 这魔都~ 造这样 饭都吃不上了 你说不是人为的 谁敢相信? 知乎用户 FlumenStellarum 发表 不会有什么改变。 上海 …
知乎用户 君子剑和两脚羊 发表 你可以出租你的大别墅,开玛莎拉蒂当网约车,让你正当壮年的 80 岁父母出去工作… 想想办法总是有的… 知乎用户 虚无缥缈的风 发表 就算再傻的人我觉得也能看明白的一个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富了的人连我们设 …